研究計畫
這是政大傳播所「自傳暨研究計畫 1000字」其中的研究計畫部分
研究主題
《 Yo ut u be 社 會 議 題 型 影 片 觀看、傳散及互動行為與動機之研究》 研究動機及背景
線 上 影 音平台Yo u tu be 已是台灣人重要的娛樂來源,而近年關注時事社會議 題
的 頻 道 逐 漸 出現,甚至2 0 1 8 年「志祺七七」開啟每日推出時事議題影片的先例。 經
觀 察 發 現 , 此類影片的閱聽眾不僅能接受較長的影片,平均評論次數比例也相對更 高 ( 陳 韋 博 , 2 0 1 8 )。
有 別 於 電視節目,網路影音可直接留言互動、分享與評論,故近年網路影音研 究 逐 漸 關 注 線 上影音的接收、傳散、與產製動機 (張卿卿,2016),惟隨著頻道經營門
檻 提 高 , 閱 聽眾較少產製( 上傳)影片 ,反而對此類影片「互動討論」行為更加可 觀 。 社 會 議 題 型線上影片漸漸成為年輕人的時事資訊來源,Youtube 官方也大力 支
持 , 而 目 前 國 內針對特定影音平台、主題之相關研究較少,故本研究欲以使用與滿 足 及 動 機 理 論 為 基礎,探索閱聽人在Youtube上此類影片的觀看、傳散、互動行為 與
動 機 , 期 望 拓 展網路影片多元行為的傳播研究範疇,也為此趨勢下未來的影片製作 、 使 用 者 提 供 實 務面向的參考。
研究方法
焦 點 團 體 法 :了解閱聽眾多元行為背後不同的想法與動機。
問 卷 調 查 法 :結合團體訪談內容與文獻探討的資料設計問卷進行調查。
參考文獻
1.張卿卿 (2016)。線上影音接收、傳散與 產製上傳行為探討:多元動機之觀點。中華傳播學刊,30 2.羅靚 (2018)。電商直播的使用與滿足研 究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3.INSIDE官方( 2018年11月07日)。YouTuber 助攻創作者,社會議題創作者發聲多元觀點為台灣注 正能量!。INSIDE
這是比較完整的研究計畫,共六頁
(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缺失啦請大家當個參考就好!)
Youtube 社會議題型影片觀看、傳散及互動行為與動機之研究 王柏文
(一) 摘要 隨著網路與行動科技發展,線上影片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引 起研究者探索新科技下更多元的使用行為與動機。不過國內針對特定平台與主 題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欲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架構,結合採用焦點團體法 與問卷調查法,探討 Youtube 上自 2014 年起逐漸成長的「社會議題型影片」 之觀看、傳散及互動等多元行為與動機,針對其特定平台與主題的特性做探 究,期為新媒介的使用與滿足研究拓展範疇,也為創作者帶來實務面的貢獻。 關鍵字:新媒體、Youtube、社會議題、使用與滿足理論、多元動機
(二)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線上影音平台 Youtube 已是台灣人重要的娛樂來源,台灣觀眾每週平均觀 看 YouTube 的時數,從 2017 年的每週平均 14.6 小時上升到 2018 年的 16.4 小時。而近年除原先遊戲、搞樂等熱門主題外,關注新聞時事、社會議題的頻 道逐漸出現,如 2014 年創立的「臺灣吧」頻道播出「動畫臺灣史」開始引爆 話題,到 2018 年「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開啟了每日推出時事議題影片的先 例,且對此類影片感興趣的閱聽眾不僅能接受較長的影片,平均評論次數比例 也相對更高(陳韋博,2018),其中「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頻道更曾有觀眾回 覆超過兩千字針對議題的想法,帶動更多閱聽人交流溝通。 由上述可得知,在 Youtube 這種影音平台上,閱聽人的使用行為已不僅止 於「觀看」而是同時扮演消費者與製造者,反映其明顯的社交性(Haridakis & Hanson, 2009)。過往探討閱聽眾觀看動機之研究,主要從電視節目出發,且 多聚焦於媒體的接收,但隨著網路發展,線上影片除了觀看,還可以直接留言 互動、分享,並與其他觀者與製作者交流,在同一平台閱聽人能同時從事不同 行為;而近年的網路影音研究,逐漸關注線上影音的接收、傳散、與產製等動 機 (張卿卿,2016),不過除了創作者外,主動產製(上傳)影片的觀眾較少,反 而對此類影片「互動討論」的行為更加可觀,故本研究欲延續關注閱聽人的接
收、傳散與此類影片常伴隨的「互動」行為。 社會議題型線上影片漸漸成為年輕人的時事資訊來源,且總是伴隨極高的討論 互動度,甚至 Youtube 官方也灌注資源推動此成長中的使用趨勢,而目前國內 針對特定影音平台、主題的多元動機研究較少,固本研究欲以使用與滿足理論 為基礎,探索閱聽人在 Youtube 上此類影片的觀看、傳散及互動行為與動機, 並探討以下幾點問題,期望拓展國內對網路影片的傳播研究範疇,也為此趨勢 下未來的影片製作、使用者提供實務面向的參考: 1. 使用者觀看、傳散 Youtube 社會議題型影片並與之互動的動機為何? 2. 使用者的個人特質,與其使用此類影片的動機有何關聯? 3. 使用者對此類影片的使用動機與使用行為之間的相關性為何? 4. 使用者對此類影片的滿足程度,與其使用動機與行為間存在何種關聯?
(三) 文獻回顧與探討 1. Youtube 收視現況與社會議題型影片 YouTube 是 2005 年創建以來創建的線上影片平台網站,2019 年網站每 月到訪的註冊用戶數量達 20 億人,約為全球人口的 1/4、美國人口的六倍。而 根據 Google 與 Ipsos 進行的 YouTube 使用行為大調查中,2018 年臺灣人每 日使用者高達 71%,平均每週觀看時間已成長到 16.4 小時,也就是每人平均 一天花費近 2.5 小時觀看,可見其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YouTube 也因演算法與內容的長尾效應,近年成為台灣民眾探討社會議題 的管道,以社會議題帶動社群討論的行為,已成為平台上熱門主題(陳韋博, 2018)。如 2014 年創作者「林辰 Buchi」製作太陽花學討論影片引起廣大迴 響,「臺灣吧」頻道以高品質動畫講述歷史事件受到矚目;2018「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頻道,更以「每日更新」的方式推出時事議題影片,於 2019 年達 到 33 萬的訂閱人次,甚至包含總統在內的政治人物都曾出現在影片中。 目前 YouTube「社會議題」的內容創作約略可分成三類,首先是因時事、 重大事件而產生的影片,如太陽花學運、高雄氣爆等;接著是對長期存在的社 會議題做討論或表達觀點的影片,如媒體產業、兩岸議題等;最後是倡導如淨 灘等實際行動的影片(陳韋博,2018)。順應趨勢,YouTube 也在官方的創作者
學習平台中,加入「社會議題」的學習單元,足見此類影片的成長潛力。
2. 線上影音相關行為與動機 YouTube 近年已不只是一個線上影音服務,其實也是一個社群網站 (Burgess & Green,2009);美國 Pew Research Center 在 2018 年的報告中 也指出,YouTube 雖不是傳統的社群平台,但包含許多社交元素。這些功能讓 閱聽眾除了觀看之外,還可以立即與影片互動,如分享給朋友、留言評論並與 其他使用者和影片上傳者交流等(張卿卿,2016)。 Haridakis & Gary Hanson 於 2009 年的研究中發現 YouTube 上選擇和觀 看影片的原因,部份與電視的收看原因相同,如娛樂、尋求資訊,但其可點播 的特性,更加強閱聽眾觀時與觀看後的社交活動;張卿卿(2016)研究台灣民眾 線上影音使用動機,發現成年人的觀看主要為「娛樂放鬆」、「環境偵測」與 「人際觸媒」動機所促發,而青少年則為「娛樂放鬆」與「環境偵測」動機。 分享行為部份,Lange (2007)認為其能幫助社會互動與關係的維持,張卿卿 (2016)則指出分享影片的動機來自其傳遞的信號,可以表達人際互動的善意, 對青年來說更是一種營造正面形象的自我展演。而互動討論部份在過去的線上 影片的使用研究中較少著墨,但隨著 YouTube 社群功能的發展,本研究希望在 此部份有所拓展,盧安邦(2018)也在研究網路公共領域的意見與深化時指出, 藉由網路新科技,更多人能夠參與討論社會議題,且在集結過程中持續互動, 進而發展不同於主流意見的另類論述。 上述研究可一定程度推論人們的行為與動機脈絡,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 及,使用者的個人化收視已是普遍現象,又 YouTube 在台灣自 2016 年起急遽 成長,內容也從原先使用者創作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漸漸轉變為 專業生產內容(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在收看習慣與影片內容 都產生變化後,閱聽眾使用的行為與動機之變化,是本研究欲探討的部份。
3.使用與滿足理論 早期傳播研究認為閱聽人是被動地接收傳播者的訊息,直到 Elihu Katz (1974)在其著作《個人對大眾傳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使用與滿足理論(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的研究取向。1979 年 Blumler 進一步提出了「主
動的閱聽人」(Active Audience)概念,「主動」涵蓋了功能性、意圖性、選擇 性,以及不輕易受影響。更完整的研究架構由 Rosengren(1974)提出,將閱 聽人基本需求的因素細分為「社會結構」與「個人特質」。並將其使用媒介的行 為及其他行為的結果,再回歸到閱聽人的社會結構與個人特質(翁秀琪, 1998)。Windahl 在 1981 年再將理論模式改良,提出「使用與效果模式」在 其中閱聽人並非唯一主動的角色,傳播者也具主動性,所產製的內容亦具有影 響力,除了要考慮媒介效果外,也需納入對媒體內容特性的考量。 而後隨著 90 年代網際網路快速發展,McQuail and Windahl(1993)認 為新媒介的高互動性、分眾化、個人化、非同步性(Asynchronous)等特 色,讓閱聽人更主動性且更有選擇性地使用媒介,因此使用與滿足理論非常適 合描寫新媒介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探討網路時代下閱聽人的在動機、需求、 滿足上的情形。1998 年楊意菁在網路新媒體的使用與滿足研究中也發現,網路 媒體的資訊豐富性、互動性、即時性、方便性、多媒體文本等不同以往的特 性,是導致使用者感到滿足的因素,閱聽人可能同時因各種原因使用網路媒 體,因此單一的目的與動機,並不能充分反應閱聽人的使用與滿足(楊意菁, 1998) 。 雖然使用與滿足有過於個人主義、賴於閱聽人的自我報告且無批判性眼光 等等疑慮,但 Ruggiero(2000)也肯定了使用與滿足理論對新傳播科技研究 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網路媒體具有眾多特性:互動性、小眾化、非同步性、多 媒體、超文本等,使閱聽人的行為習慣發生改變,並同時接收又傳遞訊息,符 合了使用與滿足中「主動閱聽人」的核心概念,所以其依舊是探討新傳播科技 使用最熱門的理論之一(羅文輝、李郁青、施盈廷、楊秀娟, 2005) 在國內線上影音使用與滿足相關研究中,張卿卿(2016)觀察成年人與青少 年的一般性線上影音接收、傳散與產製行為,開始探討網路影片更多元的行為 與動機。羅靚(2018)對電商直播的使用與滿足進行初探研究,開始將研究聚焦 在特定平台。惟國內目前針對特定平台與主題的研究尚有不足,又部分動機可 能僅會在部份「特定」內容時才會彰顯,未能被發掘(張卿卿,2016),故本研 究在台灣 Youtube 內容急遽成長的時空環境下,研究此平台上的社會議題主題 影片相關使用行為與動機,期能擴大使用滿足理論在網路時代的研究範疇。
(四) 研究方法及步驟 本研究預計採質性與量化結合的研究方法,第一階段先採質性研究法,以 Youtube 社會議題型影片的使用者作為對象進行焦點團體訪談,探索使用者對 於詳細的使用動機與行為。第二階段研究將結合訪談內容與文獻探討的資料設 計問卷,進行問卷調查,透過大樣本的網路問卷使研究結果具代表性。研究分 析結果也將結合焦點團體與問卷調查的資料交叉檢視探討。
1.焦點團體法 焦點團體法適用在研究議題屬探討行為、動機、態度等複雜社會心理歷 程,通常人們比較缺乏共通的方式來表達說明時,運用焦點團體訪談往往可以 獲得寶貴的資料(周雅容,1997)。眾多學者如學者 O'Brien (1993)也運用焦 點訪談資料來幫忙問卷題目的編製。 本研究預計執行至少三場由 6 至 8 人所組成的焦點團體,可能夠過研究者 在影片留言區直接招募,或與影片創作者合作招募,並遵循同一團體的同質 型、不同團體的異質性原則。團體採半結構式訪談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先擬定好訪談大綱,視訪談的情況決定問題用詞與提問順序,引 導受訪者感受與真實想法,避免其以標準化的方式回答使回應受到限制。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向來被視為了解社會事實和測量行為狀況的有效方法,此階段 的研究將參照焦點團體的結果,結合文獻資料,建構出 Youtube 社會議題型影 片的使用動機的題目,以及使用行為的測量指標,設計完成問卷的初稿。考慮 到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 Youtube 平台使用者,本身熟悉網路使用環境,且網路 問卷具有資料易蒐集與易整理的便利性,故採網路問卷形式。 因難以獲得全部母體名單,無法進行隨機抽樣,故本研究採立意抽樣的方 式抽取樣本,立意收樣的樣本代表性取決於研究者對母體的熟悉度、瞭解程度 以及判斷能力(Babbie,2015)對常接觸母體的研究者,可以更快速地選取適 合的受訪者。本研究也會結合滾雪球抽樣,透過 Youtube 社會議題型影片的使 用推薦其他也常看類似影片的朋友參與調查,一人拉一人逐漸累積樣本。
(五) 參考文獻 張卿卿 (2016)。線上影音接收、傳散與產製上傳行為探討:多元動機之觀 點。中華傳播學刊 羅靚 (2018)。電商直播的使用與滿足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 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玗潔(2018)。專業網路直播的訊息傳播與參與體驗 (碩士論文)。國立政 治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敏全 (2017)。以使用與滿足理論探討虛擬社群使用行為—以「 客家小 吵 」 Facebook 粉絲專頁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 文 翁秀琪(1998)。《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INSIDE 官方(2018 年 09 月 14 日)。更沒耐性卻越來越黏!國人每天平均 花 2.5 小時看 YouTube。INSIDE INSIDE 官方(2018 年 11 月 07 日)。YouTuber 助攻創作者,社會議題創 作者發聲多元觀點為台灣注正能量!。INSIDE Lily Cheng (2019 年 05 月 19 日)。活動筆記:《網紅顯學》高峰論壇 (下) — 電視時代已去,怎麼成為 YouTuber?。Lazy Lily 廢文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