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日修心八颂(繁)

Page 1

《修⼼心⼋八颂》

《修心八頌》

講者:尊者達賴喇嘛

中文翻譯:蔣揚仁欽

時間:2016年6月23日

地點:美國博爾德市科羅拉多大學

美國科羅拉州多國會議員JARED POLIS致辭:

尊貴的尊者您是西藏人民的精神領袖。尊者說他不追求獨立,他追求的是自治,他堅持不 懈的為了他的人民努力和中國溝通中。我覺得在尊者的雙肩上有非常沈重的負擔,哪怕是在 這次尊者訪美,但是中國政府非常嚴厲的反駁說道他是穿著袈裟的,正在進行實際上的分裂 活動。我們不應該因為他們這樣嚴厲的責控而去畏懼。尊者非常明確的說到,我雖然是位佛 教徒,但是我們必須要推動世俗倫理、和宗教無關的倫理。

尊者的有一句話非常成功的展現他的人格,平凡的佛教僧侶。他是和平的象徵、和平的使 者,這就是觀音尊者。他的精神,最主要的基礎是來自於他的人民的正義感。最近尊者說到, 我們人類的天性就是慈悲的體現,我們必須要保持樂觀的態度。我們不應該恐怖、畏懼。我 們必須要相信善良就在我們的本性中。我們不僅要從自己的身上去發覺慈悲的本性,也要從 他人的身上去發覺。

我的生命給了我許多不可思議的榮耀。即便是我有見到奧巴馬總統這樣的榮耀,都比不上 能歡迎尊者來到此地這種榮耀更大。我和大家一起來歡迎尊者的到來。尊者的到來對我們的 社會來說不僅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挑戰,我們再一次的歡迎第十四世尊者來到科羅拉多, 博爾德市。

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長Suzanne jones致辭:

我非常榮幸的來歡迎第十四世尊者來到科羅拉多大學,來到博爾德這個城市。我在西藏協 會邀請下,可以一起參加這個盛大的活動。我感到非常的榮幸。我想借此機會對在場的觀眾, 和線上的觀眾說幾句。為什麼這是一個特別的機會呢?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可能和我一樣, 都有一個夢想。能夠見到尊者,能夠聽到他說話,能夠直接的得到他的法語甘露。這便是我 們正在享受的一個機遇。

博爾德市和佛教有不共的因緣。之前我們有香巴拉中心,那洛巴大學,我想那洛巴研究所 的人今天應該也在這個會場里吧。這兩個單位,給這個城市帶來了佛教的影響,給我們這個 社會的居民帶來了幫助。尤其是對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帶來了幫助。而且他們將佛教的知 識傳給了該社會的居民。如同尊者所說的,我們不僅在慈悲同時也應該要付出實踐。什麼叫 付出實踐呢?第一個就是對治自己內心的煩惱,對治嗔心,將悲心付諸於實際的行動。第二 個就是對社會的貢獻,也就是如何幫助他人。讓自己參與到利眾的事業中。博爾德這個城市, 確實有具體的做到了,將慈悲付諸於實踐。哪怕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我們能夠維持真正的和 諧。

尊者不僅傳遞了慈愛的訊息,更重要是尊者就是慈愛的體現。在我們這個社會有種種的問 題,無論是槍支的問題,或者是社會之間的種族衝突的問題。所以在這個社會上,我們更需

1


《修⼼心⼋八颂》

要慈悲,更需要提倡愛他主義。第十四世尊者您慈悲的教授對現代社會更為所需,對於全球 的社區更是急需要的。您的教授是如此的珍貴。

請跟我們一起,跟博德爾一起,來歡迎第十四世尊者為我們開示。

如果我們不給予尊者禮物的話,我覺得會缺少什麼。我們這個城市,很提倡騎自行車,昨 天又是個騎自行車的日子,所以我希望尊者您能夠把這張照片,好好的保留。無論到世界各 處,都能夠想起我們這個城市(尊者接受來自博爾德市長的禮物,照片,自行車服和自行車安 全帽,尊者戴上了安全帽)。

尊者:

這個帽子代表騎腳踏車,我小時候有騎過腳踏車,但是現在老了沒辦法騎了。因為我戴上 這樣一個帽子,如同我們在《心經》中說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 婆訶」說到了我們的心在道諦上功德如何增上的方式。這一個帽子的外殼由一個堅硬塑膠材 質打造而成的,代表由菩提心為外殼防護著,內部有著空正見來保護我的心!謝謝!(尊者 笑)

我想要感謝剛剛國會議員政府官員來到這邊的發言,和他回到華盛頓DC想要推廣的項目。 剛剛市長給了我一頂安全帽,也發表了致辭,非常謝謝您的致辭和您的帽子!

兄弟姐妹們,我一直覺得我們一樣都是人類,無論是從生理上或者是心理上。身為七十億 人口中的一份子,我們是人類的一員,社會的一部分。為了能夠建立健康的世界,包括良好 的環境,人類社會必須從各級開始,每一個人都應充滿著慈悲。如果能具有世界以及全球責 任感的話,將這種精神,從一個人傳播到十個人,十個人傳播到百個人,百個人再傳到播千 人、萬人,十萬人,可以以這種方式來改變這個世界!今天有很多人來到這裡。我今天下午 演講時也會談到這點,以及更細節的內容。

今天早上主要是講解《修心八頌》。這是一部佛法的教典,是根據那蘭陀寺的傳承來講的。 這部經典是由一位大師所著作,這位大師很嚴肅認真的去學習菩提心,而寫了這部論典。雖 然這部論典很短,但非常的強而有力。我個人來講,我從好幾十年前開始,我每一天都會反 復的念誦《修心八頌》,對我有很大的利益。尤其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遇到有些人批評我 或是反駁我的時候,我就會去思考《修心八頌》的內容。真的非常有幫助。

《修心八頌》出自於一位西藏的佛教大師之手,他為什麼這麼寫呢?根據是什麼呢?其中 內容都是來自於那蘭陀寺的傳承。佛法的傳承有分兩種,一種是巴利語系所建立的傳承,這 個是基礎;另一種是梵文語系所建立的傳承。梵文語系的傳承解釋了更多細節的內容。其中 的內容最主要是以邏輯、理由,來去推理建立的。我覺得這蠻重要的。根據那蘭陀寺的傳承, 如果沒有建立的理由,只有信仰的話,這個信仰是不堅定的。所以信仰必須得從徹底的觀察, 以及長期的實驗中來,任何的立場如果是透過理由,長時間推理而去產生的話,這個立場才 能堅定,這樣才會幫助我們改變內心。當然光是祈禱、祈求,會比沒有信仰要好,但是它也 不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當我給予佛法的講解時,我都會很明確的說,不同的國家、不同區域、不同州、不同的人, 你們有你們的傳統,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背景,所以最好如果你能夠保持自己原有的 信仰和傳統,這會更為安全的。因為你們的宗教信仰,已經有好幾世紀的歷史了,改變宗教 信仰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我個人發現,在過去60多年間,有些人改變了他們的信仰,

2


《修⼼心⼋八颂》

但是到最後會遇到種種的問題。所以最好保持原有的信仰,原有的傳統會更為妥當。推廣佛 法的教義,這不是我的初衷。佛陀自己也有說到:未請不應說。除非有人請問,要不然不應 該講解佛法。這就是律經里所說的一句話。所以我沒有想要去推廣佛法的信仰,或者是想使 你們轉變為佛法的信徒。哪怕是在西藏人中,雖然99%的是佛教徒,但仍然有回教徒。西藏 的回教徒,有著四個世紀的歷史,第五世達賴喇嘛曾給他們土地,讓他們可以生活。同樣的 道理,在西方的背景下,你們的宗教背景是屬於基督、猶太或是回教等。但如果在眾千百萬 的人中,有些人覺得其他的宗教,會更有幫助,更有效率,比如像是佛教等。如果是這樣的 想法的話,那你可以改變信仰。如果你覺得佛教的教義或是佛教的思維,會對你更適合的話, 那你可以成為佛教徒,但是我希望你不要倉促的作出決定,而是要透過長期的觀察,認為佛 教的思維方式對你更適合更有幫助,這樣您可以決定要成為佛教徒。當然這是每個人的自由。 在此,首先我想要問有多少個藏人?請舉手!像是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屬於佛教國家, 或者是中國人,來自佛教國家背景的人請舉手?哦,很少!美國或者是歐洲人?

你們當中覺得佛法的思維對你們更有幫助的話,想成為佛世尊的學生、追隨成為他的弟子 的請舉手!還蠻多人的!

現在要講授的內容是屬於佛法的教義。對於非佛教徒來講,哪怕你們沒有佛法的信仰,但 是愛他主義仍然是可以學習的,愛他心這是屬於大家共同需要的,學習愛他心這不一定要成 為佛教徒。我經常和基督教、回教或者是猶太教的朋友交流討論。雖然我們各自的宗教的立 場是不同,但我們共同的修持是愛他心、忍辱、寬容。我覺得不同思想的相互交流不僅相當 重要的,而且會給雙方帶來很大的幫助。有一次,一位天主教的修持者,他是非常好的一個 人,他問我說:「空性的思維是什麼?」我就和他說:「不要問我,這個不是你應該管的事 情。」這是佛教不共的特點。尤其是有一些人,這些人他認為有造物主的想法,會對他有很 大的幫助的人,這些人不應該去想空性的內容。像我遇到這位天主教的修行者時。為什麼我 要這樣講,主要原因是哪怕是佛所說的話,雖然佛陀的究竟的意趣是緣起性空,但是佛陀也 會根據不同的眾生的根基,慢慢的從淺入深的引導教授何為空性的道理。如果你是對造物主 有很強的信心,這時候講空性,沒有獨立自主的個體的話,會傷害到你的造物主的這種信仰。 我在講解時會講到不同的宗教立場,如果你們覺得這些宗教立場讓你們覺得不妥當的話,在 那個時候請你們休息吧!(尊者笑)

46:15這古老的思想,是從印度河發揚光大的。像是埃及文化來講的話,其中說到了天堂 和地獄等,當然我並不是很確定。我希望能有更嚴肅的這方面交流,來去討論古老的埃及文 化為何?但我知道印度在過去四千年甚至於五千年間,發展的一個古老的思想,我們稱數論 派,之後產生了耆那派,之後產生佛教,這是屬於印度本土的宗教。從帕西,產生了鎖羅雅 思德教。令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的一點是,在孟買一個非常小的社區里,鎖羅雅思德教的信 徒只有少於一萬人,但是他們不畏懼,他們保持著原本的鎖羅雅思德教的信念,沒有任何絲 毫的畏懼。還有猶太教、基督教、回教。因為有著這種多元化的背景,事實上印度是屬於多 元化宗教的國家,所以產生了錫克教,錫克教的導師古魯達那,他之前有過印度教的背景, 後來他去麥加去朝聖,這是為了表示不分教派的決心。

3


《修⼼心⼋八颂》

所以這一切主流宗教的主要內容和修持就是愛和慈悲。為了能夠更有效率的去培養愛他心, 所以你需要忍辱、寬恕。很多時候嗔心是和我們的貪婪心有關的。這是我擁有的財產,我的 朋友,但有時候會因為一些負面的情緒或是負面的情況發生,而去產生了嗔心。所以如果你 要去除嗔心的話,你需要懂得自律、自主,並減少貪婪心。很多真正的印度教、回教、和基 督教,很多名符其實的修行者的生活是非常的簡單,非常的平凡的。

有一次我在西班牙靠近巴塞羅那的地方,主辦方和我說有一位天主教的修行者在山上閉關 了五年,在深山閉關修行,只是少許的受用牛奶和麵包,這位修行者他來看我。他並不是很 高大,也有鬍子,但是有趣的是,他的英文蠻爛的,比起他的英文我的英文要好一些,所以 我有更多的勇氣和膽量來和他講話。於是我問他:「我聽說你花了五年的時間在西班牙的山 上閉關修行,那你過去這五年你修行的是什麼呢?」他直接和我說我修行的是:「愛」!當 他講這句話時,我發現他的眼睛的眼神和他臉的表情非常溫柔,真的是充滿著愛。這些人在 他們精神層面是非常非常富裕的,真的是非常非常富裕的人。

所以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每一個主流宗教都有相同的修行,修行的結果是什麼呢?這個人 可以變成一個非常傑出的人。有很多基督教徒完完全全的奉獻一生,來去服務社區、服務人 類,當然有一些的基督教徒,也去幫助別人,更主要是去改變別人的信仰。如果有些地方是 沒有什麼宗教背景的話,這是沒問題。可以去傳播基督的信仰,因為你們有你們的思想,你 們的信仰,這樣的是沒問題,但是如果一些地方有其悠久的宗教傳統,有這樣一個精神傳統 的話,有時候轉變宗教會產生更多的矛盾和衝突。

我們必須要瞭解:每一個主流宗教,都攜帶著相同的訊息:愛的訊息,所以每一個宗教都 有潛能去幫助人類社會,讓人們可以擁有更美好的人生。所以這些的宗教都相當的重要。

尤其是現在,不同的宗教本身又產生不同的分歧,最糟糕的情況是互相殺害,這是無法接 受的。

現在我們談佛教的教義,佛教教義是以巴利語系所建立的為基礎,就像是四聖諦的內容, 四諦十六行相。這是佛法教義的基本。以及三十七道品,像是以三十七道品來講的話內容是, 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還有八正道。尤其是我們在講到四神足時, 講到了欲勤心觀,在講到心的時候,最主要講專注一境的心,講奢摩他。再講到觀,毘鉢捨 那的觀。四神足,首先是欲神足,欲神足的意思是想要求學的心態,叫作欲神足。為了能生 起這個欲神足,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如果修學了止觀雙運會帶來什麼好處?如果觀修止觀 雙運的話,觀修的好處和不觀修的壞處。通過對比後,讓現在這顆心,被煩惱所控制的心, 讓它從煩惱的控制中脫離,讓他不受煩惱的控制,所以因此要去思維四念住。

通過身念住思維苦諦,通過受念住而去思維集諦,通過心念住而去思維滅諦,以及透過第 四法念住而去思維道諦。我們說到心正念時,是說到了滅諦,這個必須要透過更多的解釋才 有辦法知道,心正念它指的是滅諦的原因?我們通常把法分外法和內法,總共兩法。內法和 外法是一樣的,像外法在尋找之後是找不到的。我們看到外法,任何的色法、或者有形狀的, 這一切的有形色的色體去尋找之後是找不到的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說這是由意識或心 識施設當下而有的存在而已,並非是獨立個體所存在的。同樣的內在的心識也是如此,內在 的心識是沒有形色,它並非色體,它本身是一種具有覺受,領納性的覺受體。但是,它是有 續流的,因為有續流的緣故,所以我們說他有續流的方分。它有過去的續流,現在的續流以 及未來的續流,有三世的續流。根據它的一個續流而去取名為意識。但是現在識的續流去尋

4


《修⼼心⼋八颂》

找的話也是找不到的。如果我們去仔細找哪一個叫做現在,永遠也找不到屬於現在的這個識。 所以內在的意識像外在的色法一樣,去尋找之後也是找不到的,沒辦法用手指出這個就是意 識,這個就是形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佛家建立佛教教義時或是在立宗時,說到補特伽羅、 也就是士夫,有情來講的話,去尋找之後,如果必須要找到的話,那就要找到一個補特伽羅 的事例。也就是說有些人認為第六識屬於補特伽羅的事例等,如果補特伽羅必須要找的話, 這種屬於補特伽羅事例是找不到的,這是沒有辦法被論述的。同樣的心識也是找不到。去尋 找補特伽羅在哪裡時,有情在哪裡時,其最終的答案是會被瓦解掉。因此說到了無我。所以 《中論》里說「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業煩惱非實,入空戲論滅。」我們不要的這個輪 回,或者是這個苦諦。如同《釋量論》里說的:有漏的蘊體,這種苦蘊,這個就是真正的輪 回。也就是說從業和煩惱無自主的去取有,這種有漏的苦蘊,這個就是屬於輪回的事例了。 那這個的苦諦來自於業,業本身可以分有漏的業和無漏的業兩者,這兩者要如何區別呢?看 這個業去造作的時候,其動機如果是和煩惱有關的情況下所產生業的話,這種所產生的業叫 作有漏業。這個有漏業要產生之前必須要有煩惱,才有辦法成為有漏業。苦諦是由業和煩惱 產生。苦諦是由業所產生,業是由煩惱所產生,煩惱是由什麼產生呢?在此說到了,「業煩 惱非實」。煩惱是由非實產生,非實的意思就是說:和實際狀況不吻合的非理作意,這個就 是這裡所說的非實的意思。其實這一點科學家也這麼認同,我認識的一個蠻年長的美國的科 學家,他名字叫艾倫貝克他有說到,我們在很生氣時候,會看到這種很討厭的對象,那這種 討厭的看法上有90%以上是和實際情況是不吻合的。所以他說人在很生氣時候。他會去塑造 一個假相,認為這是真實之後,而去生氣。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生氣時候所討厭的對象90%以 上是內心反射出來的影像而已。這個和龍樹菩薩說:「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業煩惱非 實,」所說的是一模一樣。所以在此講到心念住。四念住裡面,身受心法,在講第三個心念 住時,就是說到了心仔細去觀察它的心性在哪裡,是找不到的。所以最終會讓我們趨入空性 的理論。其實解脫靠的也就是這個空性的解說,或是空性的論述。就如《中論》里所說: 「入空戲論滅」,或者是「依空戲論滅」,有兩種說法,根據梵文的話,「依空戲論滅」講 的是道諦,依賴著空正見來斷除戲論,這是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是:入空戲論滅,說到了滅 諦。所以在梵文里有兩種不同的解讀。根據梵文語法來講,這就是為什麼心正念,在此說到 了滅諦。心正念最主要的理由是什麼,就是法正念,所以法正念說到了道諦,根據二諦的論 述說到了道諦,也就是現證勝義諦的這個道諦。

空性的解讀並非是沒有的意思。為什麼說到了空性的主要原因是:這一法的存在是完完全 全依賴著他者,而並非是以自己的力量,而形成自已的性質和作用的。所以沒有這種以自己 的力量形成自己的獨立性質、獨立作用,這個叫作空性。所以龍樹菩薩說到:「眾因緣生 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之後又說到了:「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我覺得如果我們去思維量子力學會對空性的理解有幫助。像以量子物理來講的話,沒有一 個獨立的,真的實物的粒子是存在的。看起來好像一切東西都是很真實的,是實物的,是從 境上事物本身力量形成事物本身的。這一切根據量子物理論來講的話是沒有的,在解剖分析 後,沒有一個實物的粒子是存在。這個時候科學家們會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覺。兩千年前龍樹 菩薩他們早就經歷了這種矛盾。但是他們再次反復的觀察再觀察,透過很深沈的覺受,於是

5


《修⼼心⼋八颂》

他們得出結論說:事物並非是以自己的力量存在。事物的存在並非像我們看到般這樣的真實。 事物在呈現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是以獨立自主的力量呈現,讓我們看到的,但實際上並不是如 此,這個叫勝義諦。勝義諦上並非是如此。當我們講到勝義諦時,它沒有辦法在無尋無找的 當下說出的一種性質,必須要在有尋有找的情況下來去說到,所以說到勝義諦是被勝義理智 所堪忍的一個內容。我尊敬的朋友艾倫貝克也說到了當我們在生氣時,看到討厭的對象時, 我們越討厭他,那種討厭的感覺會更強烈。當強烈嗔心產生時,這個就是完完全全的討厭。 當負面的情緒或帶有一種破壞性的情緒產生時,如果這時候你有另外一顆心,讓你去瞭解, 這種獨立真實的討厭現象是不存在,這樣來提醒自己的話,原本覺得說是完完全全獨立那種 討厭的人,很強烈的執著,這種執著就會隨之減少。

同樣的貪心也是如此,認為這個悅意境,是以它自己的力量呈現,百分之百的悅意,百分 之百的可愛,而產生貪心的。所以透過空性的認知,可以去減少原來百分百的悅意境,很可 愛的這種悅意的執著。所以對空性的理解,和空正見並不只是哲學的立場而已。有時候我開 玩笑說,像龍樹菩薩、提婆菩薩、佛護論師、月稱菩薩等,他們真的很詳細的去研究,他們 所寫的這些著作,不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教授這個學問,而寫出論文的。這是最好的工具, 最好的武器,來消滅我們內心的負面情緒。真正的武器是去斬除負面的情緒,這個就是智慧。 這個不是透過方便品來去達到的。菩提心並非是這種直接消滅負面情緒的武器。愛他心可以 直接的對治愛我執。現在有些人用不同的宗教信仰為藉口來去製造出人為的災難,以我的角 度來講,因為這是有一個「我的」宗教的觀念,我是主宰者,宗教是被我所控制的,所以叫 作我的宗教。真正的宗教擁有者是我,這個我變成嗔心的奴隸時,他就會利用宗教為理由, 來去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當我們講到我的宗教、我的國家,我覺得他們有一些「我」是主 宰者的傾向,我是超越者,好像這是一切根源的感覺,由此去掌控的感覺。

如果能夠減少這種我執,同時再搭配愛他心的話,愛他心和空正見二者雙結合,那真是不 可思議的武器,去大規模的摧毀負面的情緒。我並不是說我已經生起了菩提心、空正見,我 不是這個意思。但在過去六十年間我確實對空性很有興趣,過去六十年間我反復的思維空性。 思維再思維,慢慢的我對空正見真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所以貪嗔之心也隨之慢慢地減少。 無論是像專家或人類的心理學家,像艾倫貝克這樣的科學家們,尤其是研究這些負面情緒的 專家們,我都希望可以和你們如同和艾倫貝克般,進行更嚴謹的討論。我和一些量子物理家 交流反復的交談之後獲得了無比的利益。因為龍樹菩薩在兩千多年前說過。這個確實有科學 的佐證,你們也需要更加的去關注這些教義的內容。信仰是很好的,但是信仰必須要有很扎 實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理由、推理。否則我們的信仰就會變成——當你心情好時你才有信 仰、才虔誠,當你心情不好時,你就抱怨:上天為什麼會對我這樣,像我們佛教徒就對佛抱 怨,為什麼對我這麼殘忍。

最近我遇到一些人,他們表示對冥想很有興趣,於是我就和他們說,修有分兩種,一種是 止修,一種是觀修。專注一境的修,這個叫止修。當我們的心如果過度的放逸,或是過度的 掉舉時,這個止修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的對我們幫助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內心,並非靠的 是止修,靠的是觀修。以梵文來講,止修叫奢摩他,觀修叫毗婆奢那。透過觀修的方式這才 是最有效率的,如果你沒有觀察真相是什麼,只是很單純的讓心止在一個境上,這個只是像 催眠劑一樣,會產生短暫的效益,會讓你覺得你的內心獲得了寧靜。尤其是透過數息的方式 6


《修⼼心⼋八颂》

讓我們的內心暫時獲得了休息。但是真正的武器就像我之前所說的,是透過對真相的反復觀 察和認知。

我有和佛教徒們說:如果你是龍樹菩薩的弟子,提婆菩薩的弟子,無著菩薩的弟子。佛教 的傳統尤其是那蘭陀寺的傳統,在這一套系統中,反復的強調如何將我們的智慧的能力發揮 到最大,認知真相後再來改變我們的內心,這是那蘭陀寺的傳統。如果你對佛法教義感興趣 的話,我們必須要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佛教徒。我們過去的祖先是非常好,而且有很強烈的信 心,無論是印度還是西藏,在喜馬拉雅山區的這些居民們,以傳統來講是屬於佛教的傳統。 有時候我問他們什麼是佛教?他們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佛教。於是我說:是,這 個回答可以。再問一個問題:什麼叫佛?什麼叫法?於是他們就不知道怎麼說了。如果你不 懂什麼是佛法僧,你念上千遍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去學 習什麼是佛?什麼是成佛的道路?這就是法。所以我們必須要去學習什麼是真正的法義。二 十一世紀,知識很發達,因此包括我們佛教徒也得提高對法義的認知、對於佛法教義的全面 的認知,這是相當重要的。知識不是來自於祈禱,或是反復的念誦咒語,或是念誦文殊心咒。 有一位西藏的大師,在大約二十世紀末的時候,叫年貢松惹巴。他曾經有說過:比起修學 或是閉關觀修一個月的文殊師利菩薩的本尊,還不如用一個月的時間去學辯論,這樣對增長智 慧更有幫助。所以學習是相當重要的.我自己已經是一個八十一歲的老人了,可是我覺得我還 是一個學生,是這些偉大思想家們的學生。我有時間的話一直都在反復的思維和閱讀他們的 著作,真的很有幫助。西藏人有一種說法,未成佛之前學習是不能間斷的。

以前有位格西,他覺得他已經考完格西了,已經讀完五部大論了,他從此不用再讀經典了, 這根本是非常錯誤的想法。所以作為佛教徒,尤其是那蘭陀寺傳承的學生,你必須更加的關 注學習。有一位我的朋友,來自於拉達克的喇嘛,是位轉世的祖古,蠻年輕的,人非常好。 有一次我遇到他,他和我說:他花了三年的時間在閉關,之後他覺得他本來很尖銳的智慧變 成好象並不那麼尖銳了,而是變得有點愚蠢了。我覺得這三年的閉關,他主要把時間放在止 修,還有反復的念誦咒語上面。腦部本身具有的觀察的能力,他把這個能力讓他停止,讓他 休息了,這樣過了三年之後,尖銳的智慧也就減少,隨之休息了。

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講,我在很小的時候 ,就被要求反復的學習學習再學習。當我青少年 時候,我確實是一位非常懈怠的、偷懶的學生,對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我只是喜歡玩耍。 慢慢的之後我確實有付出了努力,如同我之前所說的,一直到現在,我一直都在學習,不是 學習它的詞彙,更重要是學習內心的體會。

之前大概介紹了佛法的基本教義,尤其是那蘭陀寺的傳承為何。就以藏傳佛教而言,我們 有三百多本很厚的書籍,是從梵文翻譯成藏文,有些是從中文翻譯過來。如果只是一個虔誠 態度或是只需要念咒的話,那乾嘛需要這麼巨大的文獻,這些的資料庫呢?像是清辨論師寫 的《中觀心要》以及《中觀心要的自釋-思擇焰論》應該去反復的閱讀和學習,是相當重要的。 在這兩部論典裡面,他說到了當代不同的宗教的教義,包括了佛教和非佛教,以及佛教內部 不同的教義,他都寫了,並做出了對比,這是很有幫助的。我不知道有沒有翻譯成英文,我 覺得這本論典是相當有幫助的。讓我們去瞭解,不同的教派的立場是什麼。而且論典還做了 對比,比起這樣的一個教派的立場相對另一個教派的立場為何,他是怎麼樣去反駁的。這個 對我們的內心觀察和辨別能力的增上有很大的幫助。

7


《修⼼心⼋八颂》

現在我們開始講比較簡單的《修心八頌》。

這部著的作者是朗日塘巴,格西朗日塘巴。他是一位噶當派的大師,很著名的噶當派噶當 大論派的導師。在朗日塘巴大師的時代還有另一位大師叫夏惹瓦,我們又稱為朗夏二尊。以 兩位尊者我們說到,噶當大論派的傳承。噶當大論派之所以會叫大論派是因為有噶當六論典 的關係。《莊嚴經》《菩薩地》《集學論》《入行論》《本生論》《集法句》,因為有噶當 六教典的關係,我們才叫噶當大論派。之後還有噶當另外一派,叫噶當道次派,主要是以道 次第的方式學習。還有一個噶當口訣派,所以總共有三派。後來慢慢的在西藏是以噶當口訣 派成為主流的噶當派。但我個人覺得,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應該以噶當大論派為主來學習 才對。以噶當道次派來講是以阿底峽尊者所著作的《道炬論》為依據,當時阿底峽尊者被迎 請到阿里的這個地方,那時候那裡的人們也沒有這個學習的因緣,而且他們學習的機緣也不 具足,借於這些種種理由,阿底峽尊者根據他們的根器而去說出了噶當道次派最主要的依據, 也就是《道炬論》。

我的看法是這樣,自從有了噶當的《道炬論》之後,像寧瑪派的大師龍欽繞絳巴就寫了 《心性休息》,也就是三休息論裡面的《心性休息》。這個和《道炬論》所詮釋的基本是一 致的,結構基本是一樣的。像噶舉派有岡波巴大師寫的道次的教授《解脫莊嚴論》。薩迦派 來講有《道果論》,三相三續的解說,像三相和道次第是一樣的。像新派格魯派宗大師所著 作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和《略論》,那廣論的毗婆奢那和奢摩他後面確實是講的非常的細 緻。但是基本上自從有了阿底峽尊者所著作的《道炬論》後,西藏佛教的主流宗派都有寫到 了道次第的論典。但是真正的大論典的修持我們不應該放棄,哪怕有道次第的教授,我們還 是要以噶當的大教典的修持為主。象徵噶當大論派的朗日塘巴和夏惹瓦大師兩尊裡面的朗日 塘巴就是這部《修心八頌》的作者,雖然他的用詞很簡略,不繁瑣,但是確很精要。從第一 句到第七名最主要講到世俗菩提心,第八句講勝義菩提心。這個就是這一部《修心八頌》最 主要的內容。

《修心八頌》的最主要的依據是來自於《入菩薩行論》,如果再搭配著噶當六教典的同 時能夠學習寂天菩薩的《入行論》和《集學論》會更好!《入行論》和《集學論》主要是來 自於龍樹菩薩的《菩提心釋》和《寶鬘論》,因為在《菩提心釋》後面說到了自他相換的道 理,那麼龍樹菩薩的《菩提心釋》和《寶鬘論》最主要的依據是來自於《華嚴經》。聽說《華 嚴經》的漢譯相當的繁多。那我就不逐字的解釋,因為偈頌文用詞並不難,你們自己讀就可 以理解。

第一句「我於一切有情眾 視之尤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 願常心懷珍愛情」當我們講到 「我於一切有情眾」這個「我」字的時候。曾經有一位回教蘇菲派的一個教授,在一次宗教 的會議上,他曾經提出了三個問題:「我是什麼?我有沒有開始?我有沒有止境?」

所以第一個問題「我是什麼?」這世界上所有的主流宗教,除了佛教以外,所有的主流 宗教都認為都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我,只有佛教認為沒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我。這是有關第一個 問題的回答;第二個問題「我有沒有開始」,認為有造物主存在的這一派教義的宗教認為: 當造物主創造的時候這個就是我的開始了,所以我是有開始的。所以我這一生是由上帝所創 造的,這一生就是我的開始。其他的宗教,像許多印度的宗教,包括了佛教,有些認為沒有 造物主。哪怕是非佛教徒的印度的婆羅門教有些認為說:他的前世是存在的,這個獨立自主 的我是存在的,所以當然有前世。那佛教是認為沒有獨立自主的我,我是透過我的施設處而

8


《修⼼心⼋八颂》

去施設而有的,施設處是來自於身和心,我們講到了我有沒有開始,必須要看我的這個施設 處有沒有開始。我的施設處,像以細微的心來講的話,它如果是有開始的話,那就有第一個 意識的存在,那第一個意識的存在必須要從一個非識的形體所產生,這樣會違背因果的法則。 因為一切的果都是來自於俱生緣和近取因,俱生緣就像以前面的花來講的話,陽光水分是俱 生緣,不僅來自於俱生緣,還要來自於它的近取因,就是之前的種子,那這個種子還要來自 之前的種子,如此的追溯下去的話,哪怕是大爆炸,但是在大爆炸之前必須要有相同的元素, 必須要有,所以說是沒有開始的,所以外在的事物如果仔細的去追溯下去,近取因是沒有開 始的,我的身體很細微的元素,仔細的去追溯下去是找不到開始的。在大爆炸之前,有很細 微的轉變成為我今天這個身體的元素,早在大爆炸之前就應該有。

有些科學家認為,只有一個大爆炸,我覺得那個是矛盾的,因為大爆炸必須要因緣才能 產生,必須要有無法負荷的能量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大爆炸。無法負荷的能量必須要有之前能 量的累積,必須要有之前的因緣才能產生。所以有些人也說了不只是一次的大爆炸,而有無 數次的大爆炸,有這種說法。總之我們的心不只是來自於俱生緣以外,像是以眼識來講的話, 眼根和色法等是都屬於它的俱生緣。但是眼識本身來講的話,因為它是識,所以必須具有一 個了知的能力,這個了知的能力是來自於近取因,最主要是來自於之前的識,叫等無間緣。 就像我們睡覺的時候,哪怕有眼根,但眼根不會產生眼識,之前的識必須要轉換為眼識的等 無間緣,眼識才能夠產生,所以光是眼根是不行的。所以當我們在講到分別心時,我跟科學 家有說到,當父精母血如果兩者非常正常很健康,當兩者相遇一定會生孩子嗎?會不會生育 率是百分之百?有些科學家說不是,這就要有第三個因緣了,但是他們也講不出來。根據認 為有前世的宗教來講,他們認為光是父精母血不夠,必須要有第三因緣,這個前世的意識和 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結生之後才會產生這個生命體。所以我們的識是來自於之前的相同 性質的識。這個識追溯下去的話沒有第一個識,如果識可以來自於不同性質的因緣的話,就 會產生法則上的矛盾,所以識沒有開始。所以我的施設處沒有開始,所以我沒有開始,因此 佛教認為我沒有開始。

「我有沒有止境呢?」對於非佛教徒,像是印度的數論派或耆那派來講的話,認為是沒 有止境的,當我們解脫的時候,這個我是存在的。佛法的教義來說,有些毗婆沙宗的論師認 為:在無余涅槃時,意識的續流是間斷的,除了這一派以外,所有佛法的論師都認為我是沒有 止境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你們可能需要瞭解,當我們在念到「我」的這時候的這樣一個背 景。也就是根據「我」的一個理解上,也可以瞭解到,佛教不同四派的宗義,對「我」是怎 麼解讀的。

第二句「隨處與誰為伴時 視己較諸眾人卑 從心深處思利他 恆常尊他為最上」無論和誰在 一起時候,都要把自己思維比他人更卑微,供奉他人為最勝。

第三句「一舉一動觀自心 正當煩惱初萌生 即將惱害自他時 願疾呵斥令消除」在此說到對 治煩惱。

第四句「秉性邪惡眾有情 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 願恆惜此難得寶」對於這些秉 性不好的眾生、我們應更要憐憫才對。

第五句「他人出於嫉妒心 非理辱罵謗我等 粗惡穢言我取受 願將勝利奉獻他」是說到了 取他人痛苦為已,捨自己的善業和福報為他。

9


《修⼼心⼋八颂》

第六句:「吾昔饒益助某人 且曾深心寄厚望 彼雖非理妄加害 願視彼為善知識」對遇到 這樣的人時,我們應當要把他視為善知識。

第七句:「無論直接與間接 願獻利樂於慈母 如母有情諸苦患 我願暗中自取受」在此暗 中是指透過數息,吸氣和呼氣的時候去做思維;

第八句:「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 以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而解脫」一方面說 到了要遠離世間八法,另一方面最主要是說到如果對空性有很強的認知,信解之後,在出定 的時候,尤其是後得道之後,會看到,無論是外法還是內法,去看的時候,這一切的法雖然 都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他的一個作用和性質讓我看到,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諸法的所 現和諸法所在是不同的,所以會覺得諸法如幻化般,它所呈現的是如此的真實,但實際是如 此的虛假。

在傳授修心八頌之後,會傳授願心儀軌。在願心儀軌不同的念誦文裡面,今天我選擇的 是修心八頌中的第一句偈頌文,請觀想在前面虛空有真正導師釋迦牟尼佛及眾多上師資糧田 在我們的前方,在他們的佐證之下,我們要許下誓願:我從今天開始,我不會放棄這一顆珍 貴的菩提心,我永遠不會去傷害任何人,如果可以的話我去幫助別人,如果幫不了他人,我 至少也不會傷害他人,許下這樣的承諾。於是來念誦三次:「我於一切有情眾」這個偈頌 文。

念誦三遍

我於一切有情眾 視之尤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 願常心懷珍愛情。

現在給予一些咒語的口授傳承。首先是釋迦牟尼佛心咒「嗡牟尼牟尼 摩訶牟尼耶娑 訶。」接下來是菩薩們的心咒,首先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也就是諸佛悲心的化現,無量悲 憫的化現的心咒「嗡嘛呢叭咪吽」。三世諸佛智慧的化現是文殊師利菩薩:「嗡阿惹巴扎納 第」。這兩個咒語和與這兩尊本尊相關的修持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觀音本尊會增長我們的慈 悲,文殊本尊會讓我們增長我們敏銳的智慧,會讓我們去覺受傑出的智慧。接下來是佛陀的 事業也就是度母的心咒「嗡達烈,度達烈,度烈,梭哈。」

結束了,謝謝!

大會財務彙報:

早安尊者,大家早安,我的名字叫比爾,我是退休的CPA(註冊會計師)。我想在此大致簡略 的講一下這次活動的支出。

我們大約從門票和捐贈總共收入約421600美金,我們的支出為333200美金,剩下大約88400 美金。沒有這些的贊助商,我們不可能有這樣的盛會。

剩下的88400美金還有一些未支付的賬單。支出所有的費用後,我們會把所有的錢捐出給 非盈利組織,像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給予住處,非盈利組織是推廣非暴力。也會捐給尊者基金 去推廣西藏的文化和宗教,以及捐給另一個組織是位於科羅拉多用於推廣西藏的宗教和文化。 謝謝你們的參與。

TAC會長致辭:

非常感謝尊者來到科羅拉多博德爾,尊者謝謝您,我們因為您獲得了加持,我們都非常的 愛您,我們希望您能夠再次,再次的回到這裡。我也非常感謝感恩國會議員和市長的支持。 感謝仁波切,喇嘛,僧尼,以及一起參與這次盛會所有的工作人員和所有的人。謝謝大家。

10


《修⼼心⼋八颂》

文字錄入:噶瑪益西曲珍

校對潤稿:妙提

終審:蔣揚仁欽

附錄:

《修心八頌》

朗日塘巴 尊者造 如石法師譯

1、我於一切有情眾 視之尤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 願常心懷珍愛情

2、隨處與誰為伴時 視己較諸眾人卑 從心深處思利他 恆常尊他為最上

3、一舉一動觀自心 正當煩惱初萌生 即將惱害自他時 願疾呵斥令消除

4、秉性邪惡眾有情 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 願恆惜此難得寶

5、他人出於嫉妒心 非理辱罵謗我等粗惡穢言我取受 願將勝利奉獻他

6、吾昔饒益助某人 且曾深心寄厚望彼雖非理妄加害 願視彼為善知識

7、無論直接與間接 願獻利樂於慈母如母有情諸苦患 我願暗中自取受

8、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 以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而解脫

1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