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與非暴力

Page 1

慈悲與非暴⼒

以聞思修來學習⼤教典

今天針對韓國的法友們講解佛法,我很榮幸也很⾼興有這樣⼀ 個殊榮、有這樣⼀個機會為你們講解佛法的教義,作為佛弟⼦、⼀ 位比丘,我很⾼興有這樣⼀個機會!

寂護論師,將那爛陀佛教⼤學完整的學習體系傳給我們藏⼈, 西藏⼈在過去上千年間將此完整的系統保留下來,這也是為什麼我

們藏族佛教徒非常重視⼤教典學習的原因,在⼤教典的學習的基礎 之上⽽去說到了聞思修的修⾏。

我個⼈也是經過⼤教典的學習⽣起聞所⽣慧,再以思所⽣慧讓

內⼼獲得定解,雖然還沒有獲得奢摩他和毗缽舍那,可是我反復的 每⽇會以⽌修和觀修思維法義的緣故,讓我的內⼼裏⾯⽣起了某種 程度的證量和經驗。今天有這樣⼀個機會,能夠搭配著我的經驗跟 你們分享佛法的教義,我感到非常的⾼興!

北印喜瑪偕爾邦 達蘭薩拉•寢宮 達賴喇嘛尊者藏語講授 蔣揚仁欽博⼠同聲傳譯
2021年08⽉18⽇
格賴卻英記錄整理

我尊重每⼀個世間主流的宗教,眾⽣的根器各不相同,所以不 同的哲學觀點對於不同的眾⽣是有幫助的。以導師釋迦牟尼佛⽽⾔ 說到了三乘根器的眾⽣等,我們由此得知佛世尊也知道眾⽣根器的 不同,所以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這是我們必須要去厘清的⼀點。

因為眾⽣的接受程度不同、希求不同、根器不同,所以不同的 哲學觀點對整體的眾⽣是有幫助的。⽽且這些主流宗教,都⼀致說 到慈愛的價值、提升慈悲⼼、愛⼼,雖然在哲理上持有不同的觀 點,可是卻傳遞了相同的訊息 就是讓我們⼼懷善念、誠⼼待 他。

過去我們⼈類,依由不同的宗教信仰⽽造成相互之間的殺戮, 這是過去、也是過時的⼀個作為。以印度⽽⾔,這個國度裏包容了

世界所有的主流宗教,⽽且這些不同的主流宗教在印度這個國⼟當

中能夠和睦相處,⽽且彼此學習,印度這個良好的圭念、範例是值

得我們去學習的。就以⼈⼜的數⽬⽽⾔,印度是第⼆⼤國家,當然

中國是第⼀,可是在這個國度裏,不同的宗教可以相互學習、彼此 尊重,這是我們要去學習的⼀點!我相信印度這個良好的範例,是

值得我們全世界的⼈去學習的,在每⼀個⼈持有⾃⼰信仰的同時卻 又能夠尊重其他的宗教。

不同宗教的信仰契合不同根器的眾⽣

透過認知真相調服內⼼

“佛說罪莫能洗滌,佛⼿無能取眾苦,佛證無能轉他⼈,唯⽰法

諦得解脫。 ”眾⽣的痛苦,佛陀沒辦法親⼿予以取出,也沒有辦法以

淨⽔來洗滌︔並且佛陀⾃⼰相續所擁有的證量,也沒有辦法像禮物

般的贈送給我們。那佛是如何利益眾⽣的呢︖佛為了眾⽣⽽累積三

⼤阿僧祇劫的資糧,這些累積資糧的主要⽬的都是為了我們,佛陀

是怎麼幫助我們的呢︖唯⽰法諦得解脫!也就是佛為我們講解真相 為何。

佛⾃⼰也說,(我們)⾃⼰才是⾃⼰的依怙,⾃⼰才是⾃⼰的 怙主。也即未來的苦樂,取決於我們現在的作為、掌控在我們的⼿

上。導師的責任,就是為我們講解真相為何,為我們闡明究竟真

相。我們根據真相,來實事求是的進⾏取捨。

⼀切的痛苦,都是來⾃內⼼沒有被調服所導致的,只有⾃⼰好

好的調服內⼼、改變內⼼,藉由這種⽅式⽽離苦得樂。透過真相的

認知來調服內⼼之後,以佛教的⼀個術語⽽⾔,我們就會慢慢的從 相續當中建⽴資糧道、加⾏道、⾒道、修道和無學道。

佛法教義的精髓是什麼呢︖就是說到了三解脫⾨,也即透過無

⾃性的認知瞭解真相為何,搭配著⽌觀雙修讓內⼼獲得定解,以對 真相的⼀個定解和反復的思維來改變內⼼。

以我個⼈⽽⾔,多年搭配著⽌修和觀修每⽇無有間斷的在思 維,雖然沒有獲得奢摩他和毗鉢舍那,可是我的內⼼的確因此⽽獲

得改變。其好處是什麼呢︖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因緣,這些因緣對我

來講都不會產⽣煩惱,⽽且可以轉為成就菩提的順緣,違緣轉為道

⽤。

解脫三⾨這個空性的道理,為了能夠⽣起緣空的奢摩他和毗

鉢 舍那,在這個之前⾸先⾃⼰要針對真相去做解剖分析、觀察,⽽且 ⽣起某種程度的相信和決定,之後再來成辦專注無⾃性的奢摩他和 毗鉢舍那,由此⽽讓⾃⼰獲得加⾏道、⾒道、修道、無學道,三解 脫⾨的重要性等同空性的重要性。

導師世尊於初轉法輪四諦法輪當中說到了四聖諦,這個就是佛

法教義的基礎,之後再為我們說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痛苦的

根本是來⾃於煩惱和業集諦,其中煩惱的集諦必須要斷除,煩惱有

不同粗、細的層次,我們從粗分起慢慢斷滅煩惱⽽獲得滅諦。

之所以會有滅諦的原因也是因為認識真相,那麼真相是什麼

呢︖就是無有⾃性!詮釋無有⾃性的經典,以《⼼經》來講就是我

們每⼀天、我們每⼀⼈都會去念誦的經典,《⼼經》⼀開始說到了 “ ⾊

不異空,空不異⾊,⾊即是空,空即是⾊。 ”這個空

的第六意識,掌控五根識的第六意識有兩個

不同的⼼識的層次,我們通常說修⾏並非是以五根識去修⾏的,最

主要是以第六意識修⾏,眼睛會看到不同的形⾊,⽿朵會聽到悅意

和不悅意的聲⾳,無論眼睛看到什麼、⽿朵聽到什麼,透過第六意

識的修⾏,讓⾃⼰第六意識不會受接觸境的影響、不隨境所轉。

第六意識的修⾏,以佛教的修⾏⽽⾔,最主要是透過了知真相

的智慧,讓內⼼⽢願的去接受改變,這個是佛法的不共詮釋!由了

知真相的智慧,讓我們獲得聞所⽣慧、思所⽣慧、修所⽣慧,進⽽

調服內⼼、改變內⼼。希望我的法友們,不僅是佛經這麼說就感到 滿⾜,應該要以⾃⼰的經驗去印證佛經所說的內容。

以我個⼈來講,我透過多年的⼀個實踐,以我⾃⼰的經驗印證

了佛經裏⾯所說內容,透過聞、思、修的這個證量,讓內⼼獲得改

變。雖然現在尚未獲得緣空的修所⽣慧加⾏道,可是的確因為這樣

反復思維的緣故,讓我的內⼼獲得很⼤的改變,這是毋庸置疑的。

修持菩提⼼的殊勝利益和功德

相四⾨,你們在 場的韓國法友們都會念誦《⼼經》嘛,空性四⾨或空相四⾨的內義 是針對空性的⼀個詮釋,這個很重要!雖然針對不同的法⽽說到這 ⼀法的⾃性空,但總括⽽⾔我們要去認知的就是⼈無我和法無我。 我們五根識及背後
了空正⾒以外,還有另⼀個調服我內⼼、讓我內⼼獲得寧靜 的最主要的修⾏就是菩提⼼。如同《現觀莊嚴論》裏⾯所說的“發⼼ 為利他,求正等菩提”,也正因為思維菩提⼼的緣故,⼀切眾⽣都變 成我應該去珍惜的對象,包括我們平常認定的所謂的仇敵也變成了

是我應該要去愛惜的對象,所以對於⼀個修菩提⼼的⾏者⽽⾔,仇

敵其實是最⼤的資源、是最好的善知識。

以平常⼈⽽⾔,⾒到仇敵的時候其內⼼是煩惱的︔可是,對修

學菩提⼼的⾏者⽽⾔,當他⾒到仇敵的時候會打從⼼裏⾯的視仇敵

為最佳的善知識,所以這個菩提⼼的修⾏真的是不可思議呀!

很⼤的幫助。因為修⾏是要搭配著福慧兩者的雙運才能夠改變內

⼼,所以智慧的部分如同《入中論》所說的:“如是慧光放光明,遍

達三有本無⽣,如觀掌中庵摩勒,由名⾔諦入滅定。雖常具⾜滅定

⼼,然恒悲念苦眾⽣,此上複能以慧⼒,勝過聲聞及獨覺。世俗真

實廣⽩翼,鵝王引導眾⽣鵝,複承善⼒風雲勢,

⾶度諸佛德海岸。 ” 這是我所期望的⽬標。 這是透過⾃⼰每⽇的修煉⽽獲得,⽽不是光做法會或祈求就能 夠獲得。之前在講解《⼼經》的時候我不是說了空相四⾨嘛,先思 維“⾊不異空,空不異⾊,⾊即是空,空即是⾊”的內容,再進入更 深入的思維的時候,我就會搭配著《入中論》的解說、⽉稱論師的

切諸法,“如影像等法本空,觀待緣合非不有,於彼本空

影像等,亦起⾒彼⾏相識,如是⼀切法雖空,從空性中亦得⽣。”上

述所引⽤的內容是我每⼀天都會去思維的內容。

《入中論》這麼說不是沒有依據的,它的依據就是《中論》, “業

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業煩惱非實,入空戲論滅。眾因緣⽣法,

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法,不從因緣

⽣,是故⼀切法,無不是空者。 ”這些偈句是我每天都會去思維的內

容,因為先觀修思維⽉稱論師的這些偈頌⽂的原因是他解釋得非常

詳細,之後再來思維《入中論》的依據《中論》,之後再去思維

《⼼經》的內容。

這麼思維真相,對內⼼的改變是有很⼤幫助的,⽽且慢慢的會

讓內⼼獲得把握,覺得能夠透過⾃⼰的努⼒獲得五道⼗地。如果真

的能夠獲得這樣⼀個把握的時候,針對《現觀莊嚴論》裏⾯所說的 “發⼼為利他,求正等菩提”的這個說辭,就再也不是⼀種嘴巴上的 表述⽽已,⽽是活⽣⽣的我將來要⾛的⼀條路,以上是我想跟⼤家 分享的內容。

佛法的教義,如同前述所引⽤的這些經論⽂般,佛法的修⾏絕

對不是什麼都不想的⼀種打坐⽽已,也不是做法會靠祈求來修⾏

的,⽽是透過真相的認知,透過菩提⼼和空正⾒ ⽅便與智慧兩

者的雙運⽽去獲得。所以菩提⼼這個殊勝功德如同《入中論》所

說:“悲性於佛廣⼤果,初猶種⼦長如⽔,常

觀點去思維:“若謂⾃相因緣⽣,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 因,然此非理故無性︔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不 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諦︔於真性時以何理,觀⾃他⽣皆非理, 彼觀名⾔亦非理,汝所計⽣由何成︖”難道是沒有的嗎︖也不是,並 不是否定⼀
時受⽤若成熟,故我先 贊⼤悲⼼。”以菩提⼼的修煉結合空正⾒的修煉,這樣才能夠讓我們 的內⼼獲得改變,這是我想要對你們韓國法友分享的內容。 接下來我們進⾏問答交流,有問題的話可以發問。

及多地陸續形成⼤規模的野⽕,和氣候變遷的種種問題。尊者您是

否認為今天我們的世界真的處於這樣⼀個關鍵時刻︖我們處於什麼

樣的危機之中︖是否有辦法擺脫這種危機︖

答:⼈類這個物種在地球形成之後已經經歷了百千萬年,導師

釋迦牟尼佛來到這世界的時候⼈們的壽命平均為百歲,經論是說我

們的壽命會隨著時間的遷變⽽減少。

現在我們的確是有⼤環境氣候變遷的問題,因為我們周遭環境

改變的緣故,所以會導致某些地⽅持續降⾬造成洪澇⽔災,某些地

⽅持續乾旱造成⼤⾯積森林⽕災等,這是由我們周遭環境的變化所

導致的後果。

有些科學家們甚至還說,天氣變得越來越熱某種程度上也是⼤

⾃然的⼀個⾃然現象,數百年後地球會變得越來越炎熱,這⼀點就

符合我們經論所說的這個南瞻部洲

難,依由
將來會⾯臨到⽕⼤所產⽣的災
⽕⼤⽽壞滅,我覺得這個趨勢好像正在形成當中。
時候,要好好的運⽤⼈類的智慧,來謀求離 苦得樂之道。如果你的謀求離苦得樂之道,只是依賴著根識或感官 覺受的話,這是畜⽣也會做的事情。我們⼈類因為有這⼀顆睿智的
所以我們在活著的

⼤腦,所以除了可以獲得感官覺受的安樂外,還可以透過第六意識

去尋求第六意識的安樂,這是我們⼈類可以做到的,因此我們要在

活著的時候好好的去運⽤這個⼈類的智慧。

這時候我們也可以思維違緣轉為道⽤的這個⼜訣,如果沒有任

何挫折、沒有任何苦難的話,對內⼼的成長好像沒有什麼太⼤的助

緣,可是因為我們看到這些種種的現象就是這樣呈現在我們眼前的

時候,依由這些違緣說不定對我們內⼼的提升會更有幫助。

就像如果我現在就身在藏地,⼤家像過去這麼尊重達賴喇嘛尊

者般,那我可能今天的改變就不會很⼤。可是因為有了種種的違緣

和障礙,我以流亡的身份來到了印度,接觸到不同的⼈,⽽且搭配

著⾃⼰思維菩提⼼和空正⾒的緣故,所以依由這些眾多的違緣,讓 其違緣成為了⼀種轉機、成為了⼀種助緣。

如果像過去那種傳統⼀樣我仍然還在藏地的話,我只是在典禮

或慶祝的時候才會出現在⼤眾⾯前,這樣的話就會有點虛偽和做作

的感覺。可是因為現在身份不同了,我會更務實的、更實事求是的

跟⼈們交流,就可以避免扮演虛偽角⾊的問題。所以,當我們遇到

更多困難的時候,我們要懂得如何⽤違緣轉為道⽤的這個內容、這

個⼜訣,也就是危機變成轉機。

問:我是在思維死亡後出家的,當我⾯對死亡的時候應該如何

思考︖請賜教!

答:今世所遭遇的⼀切,基本上都是建⽴在感官覺受或五根識

的⼀個所接觸的境上,⽽去建⽴今世的經歷和記憶的。我們在死亡

識 會分不同粗、細的層次,總之⾒⽩道三⼗三種、增紅道四⼗種、得 ⿊道七種 這八⼗分別⼼還滅了之後,就會現起最細微的光明 ⼼。 以⼀般的⼼識⽽⾔,我們可以知道的粗細就像是根識和意識之 間的差異,可是意識當中最細微的就是我剛剛說的光明⼼,它並非 無因⽽有,它是有因⽽有的。可是這個光明⼼,因為來⾃之前的主
時候,跟五根識所接觸的境,就會慢慢的消失。
我們在死亡的時候,根據密咒⾦剛乘的⼀個續典⽽⾔,⼼

因、他的進取因,所以光明⼼與之前的主因必須是相同類別,那也

是另外⼀種的光明⼼,如此去追溯光明⼼的前因是沒有開始的,這

也是為什麼光明⼼的續流是無始亦無終的原因。

在光明⼼現起的時候,我們的⼼就處於最細微的狀態︔⽽粗分

的⼼識現起的時候,光明⼼就變成了隨眠的狀態。當我們在經歷死

亡的時候,光明⼼就會慢慢的現起,這個叫做死亡光明。

現在我們雖然沒有經歷死亡,可是我們可以

起的,所以在三身道⽤的時候說到了“死有法身道 ⽤” 、 “中有報身道⽤” 、 “⽣有化身道⽤” 。透過死亡光明的⼀個認知,

讓我們在死亡的時候將這個光明⼼轉為道⽤,這是我們應該要去做 到的⼀點。

在印度許多西藏的⼤師他們都有這樣⼀個“住持⼼法(ཐུགས་དམ་ལ་བ ཞུགས་པ།)”的現象,也就是雖然從醫學角度講已經判定死亡,但他們

的身體卻沒有任何⽼化或腐朽的現象發⽣。我的⽼師林仁波切,以

醫⽣的臨床判斷⽽⾔已經是死亡了,可是他的身體在未⽼化的狀態

下維持了⼗⼆天仍然處於非常鮮活的狀態。除了我⽼師以外,還陸

陸續續出現了许多這⽅⾯的個案,有⼀些⼈是⼀周,有⼀些⼈是兩

周,有⼀些⼈甚至長達三周。最近上密院有⼀位⽼和尚被醫⽣判斷

已經死亡,可是他的身體完全沒有任何⽼化或腐化的現象,仍然保

持著鮮活的狀態,時間長達三⼗多天。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因為他以死亡光明⼼讓他去專注於空

性當中,這個叫做“光明轉為道⽤”,就是“死有法身道⽤”。也即,

他在經歷死亡的過程當中,因為平常也在訓練嘛,所以他知道現在

正在進入到⾒⽩道,之後進入到增紅道,之後進入到得⿊道︔當光

明現起的時候,因為之前專注空性的緣故,籍由專注的這個牽引

⼒,讓光明⼼去專注於空性當中,所以進入“死有法身道⽤” ,光明

⼼正在現起的時候⼼識處於最細微的狀態。

粗分的⼼識要現起的時候,得、增、⾒(⼼識由細到粗)現起

的時候,光明又進入到隨眠的狀態︔死的時候,(⼼識由粗到細)

是⾒融入於增、增融入於得、得融入於光明。這個⼼識不同粗細的

融入和現起的次第,是每⼀天都要去做觀修的。

透過像是兵棋推演 的⽅式事先去做這⽅⾯的演練,透過觀想的⽅式去推測將來這個光 明⼼是怎麼現

像我們每⽇會搭配著“本尊瑜伽”來思維“三身道⽤” , “在三身道 ⽤”裏⾯就會說到“死有法身道⽤”,這個就是我們事先做的演練,在

還沒有正式發⽣死亡的過程當中,我們先去讓⾃⼰熟悉將來死亡的 時候我們會經歷什麼樣的⼀個過程。

雖然現在觀想的時候是以粗分的⼼識來做觀想的,但也是因為

平⽇這樣去想,對此有所經驗⽽且有深刻印象的緣故,讓我們更容 易的在將來正式進入死亡過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在⾒⽩道⽣

起的時候知道我現在是在哪⼀個位置,在增紅道產⽣的時候知道我

在哪⼀個位置,得⿊道⽣起的時候我在哪⼀個位置,之後再以光明 ⼼去專注空性。

境光明和識光明(或俱境光明)這兩者,在活著的時候我們要

多多的去思維境光明(空性)的內容,識光明就是瞭解空性的正

⾒。在我們未死之前要好好的去反復思維空性,這個也是讓光明轉

為道⽤的主因,也唯有認真的思維空性,在專注空性當中隨

”的修⾏。

如果我們真的做到名副其實的這個“死有法身道⽤”的話,後世不

僅能夠值遇佛法 ⼤乘的法⾨、值

著⾒融 入增、增融入得、得融入光明的時候,光明⼼才能夠專注於空性, 才有辦法做到這個“死有法身道⽤
遇密咒⾦剛乘,⽽且後世絕對 能夠更好的去成就道地的功德,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們在活 著的時候,好好的去瞭解⼼識是如何從粗到細的⼀個過程,平時好 好的去修煉空性,這個很重要!

問:在我的家庭中,孩⼦們很難容忍和原諒他們的⽗母,孩⼦

們應該如何學習原諒他們的⽗母︖

答:我相信《入菩薩⾏論》已經翻譯成韓⽂了,我希望你們好

好的去學習《入菩薩⾏論》。⽗母親在學習《入菩薩⾏論》的時

候,更要去關注第六品和第八品的內容,第六品這個章節裏⾯廣泛

詳細的解說了憤怒、嗔恨的過失和過患,在第八品這個章節裏⾯詳

細的說到愛我執的過失和過患,也因為⽗母親去學習《入菩薩⾏

論》,讓這個好習慣去影響你的⼦女們。

無關後世單純為了今世的利益⽽學習《入菩薩⾏論》也是值得

的,如果要說到前世、後世的話,我們就要搭配著⼼識是如何從同 類因⽽有的內容,這樣變得有點複雜,所以我們先不⽤談前世、後 世的內容,就談為了今世的利益,為了讓今世能夠活得更加的安 寧、內⼼更加的平靜,因此《入菩薩⾏論》的學習變得非常重要。

我⼀直都在說,我們七⼗億⼈都是相同的⼈、都是⼀體的,以

七⼗億⼈皆為⼀體的理念學習如何彼此尊重,互相學習。不只是⼈

類需要在愛和被愛的⼀個氛圍下成長,畜⽣道也是如此啊。我們⼈

從出⽣起,在以母親為⾸的親友的關照下才能夠成長,所以我們在

成長的過程當中是需要愛和被愛的。無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或者

無論你有什麼樣的宗教信仰,這是個⼈的選擇︔可是⼼懷善念所帶

來的價值、所帶來的正⾯影響,這是每⼀個⼈都需要的。

所以我呼籲從⼩學起我們就要去學習這⽅⾯的⼀個價值觀,雖

然從⼩在母親的關懷下我們都有愛的種⼦,可是進入到現代的教育

體系之後,因為在我們的教科書裏⾯並不談愛的價值、慈悲⼼的價

值,導致原本⼀出⽣起所擁有的這個愛的種⼦沒有辦法發芽成長,

尤其是在進入學校之後它完全被覆蓋障蔽了,所以必須要在現代的

教科書裏或現代的教育體系裏,加入推動愛和慈悲的價值觀,以這

種世俗的⽅式去推動,不應依據以某個宗教的⼀個哲理為主的⽅式

去推動。

像是我們在現代的教育體制裏⾯,會去學到我們讓身體更加健

康的⽅法,可是我們卻學習不到如何讓內⼼保持平靜,這⽅⾯的⼀

個元素、這⽅⾯的⼀個材料,是我們必須要加入到現代教育體制裏

的。因為現代的教育跟我們講的,是如何提升感官覺受所接觸的這

些事物,如何提升這些物質的品質,僅此⽽已呀。僅僅這⼀點是不 夠的,沒有辦法讓我們成為⼀個幸福的⼈,要讓我們成為幸福的⼈ 我們需要內⼼的平靜,這⽅⾯的元素、這⽅⾯的材料⼀定要加入現

代的教育裏⾯,我也希望作為韓國⼈的你們也能夠做得到,希望韓

國的教育體系能夠更加的完善,擁有上述所說的元素。

問:像我這樣的⼀個凡夫、普通⼈,應該要如何思維空性︖並

且如何將此思維運⽤到⽇常的⽣活當中︖

答:空性的部分,如果你對宗教沒有興趣或對佛教沒有興趣的

話,我覺得你可以先從量⼦⼒學為切入點來學習,量⼦⼒學說到這

些物理現象好像是獨⽴、客觀的存在,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並非

從事物的客觀性⽽有,由此再來進入佛教所說的表像與真相的不 同。

先從外在的這些⾊聲⾹味觸去思維表像和真相的不同,⾊聲⾹

味觸的這個屬性及其作⽤,都是在名識施設當中坦然安⽴的緣故,

尋找之後是找不到的。如同外在的事物是如此的存在,同樣的內在

的⼼法也是如此的存在,尋找之後是找不到的,所以由量⼦⼒學來

思維空性的內容,以顯教的思維⽽⾔是這麼去思維的。在密咒⾦剛

乘,除了境光明之外你還可以搭配著識光明 細微的⼼識來做思

維。你們每⼀天都會去念誦《⼼經》,在念誦的時候要反復地去思

還未翻譯成韓⽂的話,希望你們能夠儘快的翻譯成韓⽂。

《入中論》和《入中論⾃釋》是我都會放在桌前要去閱讀的內 容,對我的內⼼有很⼤的幫助。我在閱讀這個《入中論⾃釋》的時

候,讓我相信可以透過⽅便和智慧的這雙廣翼能夠獲得道地功德的 增上。

《入中論⾃釋》其實也非常的直接,裏⾯說到:“若謂:上座世

親、陳那、護法等諸論師,彼等是否聞⽂⽣怖,棄舍無倒顯⽰緣起

義者,即如是答。如何乃能通達此義︖頌曰:前說深可怖,多聞亦

難解,唯諸宿習者,能善通達。 ”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會這樣

想:我不要作為世親、陳那、護法的弟⼦,我就是要作為⽉稱論師

的弟⼦。有時候會有這種的感受。

並且剛剛引⽤的⽉稱論師這些偈頌⽂非常經得起考驗,因為我 再怎麼去觀察,越多的觀察越會印證此觀察是對的。下個⽉(2021 年09⽉08-09⽇)會為新加坡

龍樹,下麵有⽉ 稱,我很期待是⽉稱旁邊的⼀個弟⼦,能夠坐在他的旁邊,這是我 所期待的。

當我有強烈憤怒的時候,我很難⾺上對付這個憤怒,我應

該如何加強我的思維克服憤怒︖

,⾊即是
維“⾊不異空,空不異⾊
空即是⾊”這個空相四⾨的內
,盡⼒的去分析觀察。 你要更深入地去思維的話,就要搭配著中觀的典籍去學習,才
辦法去做分析和觀察,這時候《入中論》你們⼀定要好好的去學 習,應該已經翻譯成韓⽂了吧︖《入中論》和《入中論⾃釋》如
南亞請法團講解《入中論⾃釋》,⼀開 始他們在請法的時候問是講《佛護論》好︖還是講《入中論⾃釋》 好︖《佛護論》確實有點困難,但是《入中論⾃釋》會更直接、更 明瞭,⽽且我每⼀天也都在學習。我們的⼤⽼師是
問:

清楚的跟我們講解憤怒的過患、愛我執的過患。因為我們⼈有辨別

是非的能⼒啊,我們越是去思維的話,就越是會去觀察和分析︔越

是去觀察的時候,就越是容易能夠去印證,⽣起定解。

還有⼀個是習慣、慣性所扮演的角⾊,當我們在憤怒的時候,

有時候會有⼀個我就是想要殺死他、幹掉他的強烈想法,可是你可

以建⽴⾃⼰的慣性呀,你固定⼀個時間反復地去想憤怒的過患

這種的想法會帶來什麼樣的壞處︔這時候再搭配著科學家的佐證,

確實這種強烈的憤怒情緒對身體也很不利,於是原本你會很容易臉

紅脖⼦粗的這種現象,慢慢隨著你每⽇固定的⼀個慣性的思維⽽減

緩。

⽽且《入⾏論》也說到:“若不以⾃樂,

》的這些偈頌⽂,應該要成為你每⽇反復去思維的 內容,每⽇習慣的去思維這些內容的話,這個慣性會對你有很⼤的 幫助。

並且在經論裏⾯也說到,我們內⼼的思維⽅向會隨著我們的慣

性⽽去轉向,因為我們平⽇沒有去思維慈悲⼼和愛他⼼嘛,但是我 們隨著無始以來這種煩惱的串習會很容易的⽣氣,會⾃然⽽然的產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很容易產⽣憤怒的原因。所以當我們知 道這個⼼的性質之後,我們更要培養好的慣性,這樣的話對你的後 世會有幫助,哪怕沒有後世對你的今世也絕對會有幫助的。

問:現在許多⼈因為(COVID-19)疫情被隔離⽽感到孤獨,這 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困擾,請您告訴我:作為⼀名醫護⼈員,對於

正在遭受苦難的眾⽣,我如何能夠在最

答:最好閱讀和學習《入菩薩⾏論》第六個
,第六品和
是讀
章節
第八個章 節
第八品不應該只
完⼀遍⽽已,⽽應該平時就放在
我們的枕頭邊或是桌上,有空就去閱讀、思維,這裏⾯非常明顯和
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 佛,⽣死亦無樂。故應除疲厭,馭駕覺⼼駒,從樂趨勝樂,智者寧 退怯。 ”《入⾏論
⼤程度上幫助他們。 答:確實,現在新冠病毒⼤流⾏的緣故,我們沒有辦法跟他⼈ 直接交流,可是,我們仍然可以透過電話或視訊的⽅式進⾏交流 啊,我們可以透過視訊結交更多的朋友,可以透過網路視訊得到更

多珍貴的教授。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去拜訪對⽅,可是我們擁有

這些科技⽅⾯的資源,我們應該好好的運⽤才對。

悟發菩提⼼!

答:當你在觀修取捨的時候,因為我們到⽬前為⽌太習慣了愛

我執給我們的訊息,所以⼀切有情眾⽣的痛苦由⾃⼰來承擔,也就

是“若不以⾃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死亦無樂。 ”這個確

實是不簡單的。

可是,如果從今天開始,你願意每天撥出⼀段時間來修煉的

話,隨著這種的慣性,慢慢的⼀開始對你很困難的功課會越來越簡

單,你會覺得越來越輕鬆的對治愛我執、越來越輕鬆的去思維愛他 ⼼。

⼀開始覺得很困難的這些東西、這些修⾏、這些法⾨,會隨著

每⽇定期的⼀個修煉、這樣⼀個慣性讓它變得更加簡單,這是絕對

可以做到的,因為這就是⼼的⼀個作⽤。

⽽且受菩提⼼的

儀軌、受菩薩戒的時候,你會覺得內⼼沒有辦 法接受,你會有⼀種恐懼的感覺,其實這代表你的愛我執正在傷害 你,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個好的現象,代表你打從⼼裏⾯想要

接受菩薩戒,因此你的愛我執⼀直在給你製造恐懼感,不是⼀般的

信徒那樣只是嘴巴接受菩薩戒⽽內⼼卻毫無感觸,代表你的內⼼裏

⾯是有感觸的去接受菩薩戒,因此你的內⼼產⽣了恐懼。可是你要

知道,這個恐懼感是愛我執給你的訊息,我已經看到你的進步了,

希望你能夠再繼續努⼒。

我們⼀開始在學習這些語⾔的時候也是很困難的呀,可是每天

固定的撥出⼀段時間培養這個學習的習慣,這個慣性會讓我們認識

更多的⽂字,就不會像⼀開始這樣的困難,所以只要⾃⼰願意去養

成這樣⼀個習慣的話,這些的修⾏都會變得越來越簡單的。

問:根據上師的⼀個說法,我們造惡業之後會感受惡果,但上

師又跟我們說要透過智慧去懺悔過去的這個惡業,⽽且上師說錯的

時候我們是否可以⽤智慧來跟上師稟告呢︖

答:導師釋迦牟尼佛⾃⼰也說:“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

煉截磨⾦,信受非為敬。 ”⽽且剛剛引⽤的《入中論》裏⾯⽉稱論師

也說:“上座世親、陳那、護法等諸論師,彼等是否聞⽂⽣怖。 ”透

過上述這些依據我們也可以知道,導師釋迦牟尼佛對佛弟⼦的⼀個

教誡是 你們要依理來做抉擇,⽽不是依誰講⽽去做抉擇的。

上師如果有說錯的地⽅我們是否要跟上師稟告,如果這種稟告

本身叫做造惡業的話,那麼⽉稱論師說的“上座世親、陳那、護法等

諸論師,彼等是否聞⽂⽣怖。 ”的這句話,也應該等於⽉稱論師造惡

業了,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啊!這並不是不尊重,⽽是實事求是的 依理說理。

如果根據理由,上師所說的有所違背的話,我們可以⽤很尊重

的⼼態來跟上師稟告說這樣不是有違這部經論嗎︖我們可以這樣稟

告啊。雖然在密咒⾦剛乘裏⾯說到違師意的時候會犯下極⼤的惡罪 等等的說法,但是我們

更要去秉持⼤教典學者的⼀個精神,否則的 話就有剛剛所說的⽉稱論師造惡業的危險。 噶當派有三⼤傳承 ⼤教派、道次派、⼜訣派,有⼀些不同 根器的眾⽣沒有辦法去做辨別思維,只憑著內⼼的⼀個信仰去修 煉,像是《速道》和《樂道》等的這種《廣論》的教授⽅式就是屬

於⼜訣派或道次派的,可是宗⼤師《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詮釋⽅式

是引⽤⼤教典來建⽴的緣故,這是屬於嘎當⼤教派的資料。

因此我還是深信依理來做抉擇的這個原則,⽽不是依誰說或依

師來做出的原則。我們可以從龍樹、聖天、⽉稱等這些傳承上師⼀

直到宗⼤師中間的傳承上師他們怎麼做來做判斷的,這些上師他們

都是依理來做抉擇的,⽽不是依誰說去做抉擇的。

所以即便對於上師說的⾃⼰有所疑惑的話,那麼我們就要看⼤

教典,⽽且我們透過⾃⼰的⼀個修煉,如果上師所說的仍跟這個有

所相違的話,假使上師還在世的話我們就應該提問,若是上師已經

圓寂的話我們可以跟上師的弟⼦們相互切磋,這很重要。以佛法、

尤其是那爛陀寺的這個傳承⽽⾔,反復的切磋和交流,這⼀點是很 重要的。

問:為什麼學習研究中觀的經典和般若的經典非常重要︖為 此,為什麼要學習《攝類學》,這很重要嗎︖

答:導師在初轉法輪時,也說到了律學的內容、戒學的內容,

那時候並沒有做很多的分析觀察,就是在戒學裏⾯只是很單純的說

這是可以做的、這是不可以做的,像是比丘的兩百五⼗三條戒就是 如此。

可是在⼆轉法輪無相法輪的時候,佛在講解《般若經》的時

候,我們看《般若經》的時候它可以分為深奧和廣⼤兩者,深奧的

部分指的是空性,廣⼤的部分指的是菩提⼼等這些佛⼦⾏,⽽去說

到廣⼤的⼀個道地功德。

通常我們在⼤寺院裏⾯,針對《般若經》的兩⼤內容⽽去說到

了般若和中觀兩者︔中觀的典籍主要是《中論》、《四百論》、

《入中論》這三⼤依據,廣⼤⾏的部分我們會依據《現觀莊嚴

論》。《現觀莊嚴論》的解釋,就以印度論師的注釋⽽⾔有⼆⼗⼀ 本著作,非常的廣泛。 因為般若這⼀塊要學的內容有很多,所以我們會花很長的時間 在這⼀⽅⾯,借此來瞭解佛教廣⼤⾏這些完整的內容。之後再去學

習中觀的典籍,針對空性的內容去學習,就是依據《中論》、《四

百論》、《入中論》這三部論典來學習中觀的觀點。

為了能夠更好的學習,我們就要去學習辯論,因此得學習《攝

類學》上品、中品、下品,之後是《⼼類學》、之後是《因類

學》,我⼩時候也是這樣學習過來的。之後再看般若的教典,之後 再看中觀的教典。

過去藏地的這些⼤寺院是這樣安排學習的課程,這種安排非常

好!來到印度之後,印度這些藏傳佛教的⼤寺院,也像早期藏地⼀ 樣的這種課程安排這麼學習⼤教典。

早期在藏地的話我們要學很長的時間,可是因為來到印度之後 學習⼤教典的僧⼈變得比較少了,所以我們把整套的學習課程縮短

至⼆⼗多年。在流亡社會裏⾯的僧⼈們,他們所去學習的⼤寺院有

⾊拉、哲蚌、⽢丹、紮什倫布等,在喜⾺拉雅山麓的這些居民過去

沒有接觸到⼤教典的學習,我呼籲他們要去學習⼤教典,⽽且呼籲

不分薩迦、噶舉、寧瑪的這些信徒們要去學習⼤教典,所以⼤家都

很努⼒⼀起去學習⼤教典。

以南嘉寺(⼤昭寺)來講,過去在藏地是沒有學習⼤教典的,

我呼籲南嘉寺的僧眾應該要去學習⼤教典才對,於是他們就建⽴了

《攝類學》和⼤教典的⼀個學習課程,做得非常好。

主要的還是印度南部的三⼤寺和紮什倫布寺,他們做得非常

好。以及寧瑪派藏⼈第四營的南卓林,他們也學習⼤教典,做得非

常好。⽽且我們在冬季辯論的時候,會不分教派的薩迦、噶舉、寧

瑪、格魯⼤家⼀起來參與這個辯論⼤會,這是過去所沒有的。

問:我的家⼈中,既有佛教徒、也有非佛教徒,有時會各持⾃

⼰不同的觀點。作為佛教徒,我應該如何⾯對非佛教徒的家庭成

員︖⾯對他們的時候,我應該抱著什麼樣的想法︖

答:剛剛也說了,所有的主流宗教都⼀致傳遞了我們要⼼懷善 念的訊息,科學家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可是科學家們也說內⼼的

平靜對我們很重要,慈悲⼼、愛⼼對建⽴平靜的內⼼是有幫助的。

雖然在你的家庭成員裏⾯,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或有什麼樣的宗教

信仰,但同樣我們都是⼈啊,我們是以同樣的⽅式出⽣的,⽽且从

⼀出⽣起我們就需要以母親為⾸的家庭成員的關懷,在這種家庭環

境下我們才能夠成長,所以儘量往⼀體性的概念上去想,這樣才有

助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

有時候會隨著⼀些因緣造成相互的⼀個⼜角,會發⽣這⼀類的 問題,即便發⽣了也不要從內⼼裏⾯去記恨對⽅,這個很重要!有

沒有宗教信仰或有什麼樣的宗教信仰是個⼈的選擇,可是我們同樣

的都是⼈,我們都是需要同樣的價值觀,以這個共同交集的觀點來

跟非佛教徒的成員⼀起互動,所以我們⼈類都是需要慈愛的品質。

當然,我們也沒辦法讓地球上所有⼈都變成佛教徒,這世界上

有⼀⼤堆⼈沒有信仰,我們從中再仔細解剖分析的話,⼀個家庭成

員裏⾯有些⼈有信仰、有些⼈沒有信仰,所以我們應該往更⼤的⽅

向上去想,無論如何我們都得⼀起相處,既然我們都得⼀起相處的

話還不如和睦相處。你要有什麼樣的信仰是你的選擇、是你的⾃ 由,可是我們同樣的都是地球⼈、都是來⾃同⼀個家庭,那我們還

不如和睦相處,不是更好嗎。

問:學習《攝類學》是否有助培養菩提⼼︖

答:現在科學家們對藏傳佛教很感興趣,在古印度的⽂明裏⾯

說到“我的身” 、 “我的⼼” ,仿佛有⼀個“我”操控著身⼼,那麼這個

“我”是如何被定義的︖當然對此有不同的詮釋。

通常我們會說:這個身體是誰的︖我們⾺上會這麼反應:這是 我的。⽽且有⼀些⼈確實可以想起前世,我認識的⼀些朋友可以非

常明顯的想起前世,雖然他的身體不同,可是他卻可以想起前世, 具有宿世的記憶,這是不可否定的。

今天我們成為了朋友,隨著業的因緣讓我們成為朋友,只要我 們保持這個善緣,我們之間的這個互動和緣分好好珍惜它的話,我 相信我們⽣⽣世世都能夠隨著這個緣分互相之間有⼀個緊密的連 接。因為有⼀些⼈確實可以想起前世呀,以我個⼈來講,我也可以

認出我前世的朋

從此可⾒我們確實是有前世的。

想起前世,⼩時候我可以想起前世的朋友,還能
友,

要想起前世的話,我們需要很明晰的⼼智、⼼識才有辦法,

《攝類學》對培養⼼智的尖銳性是很有幫助的,對培養⼼智的⼀個

明晰度也是很有幫助的。透過前世的⼀個記憶,讓我們知道我們⽣

⽣世世是有關聯的、有善緣的,在這種的情況下⽽來發菩提⼼,當

然在師徒之間的⼀個關聯中信⼼也是很重要的,為了將來能夠達到

這樣⼀個證量我們現在就開始鋪路,所以從《攝類學》起開始慢慢

的鋪路。

⽽且現在透過紀錄⽚等視訊我們也可以看到,在藏地裏⾯很多

的⼀些⽼先⽣⽼太太所擁有的信⼼是不可動搖的、非常的堅固,從

他們的⼀個信⼼的表現上可以看到,我們之間⽣⽣世世絕對有不可

分離的關聯。隨著內⼼的信⼼和信仰我們今世建⽴了關聯的話,⽣

⽣世世都會隨著這個關聯⽽彼此保持著聯繫,所以我每⼀⽇也在回

向發願“乃至有虛空,以及眾⽣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苦。 ”⽽

且“如空及四⼤,願我恒成為,無量眾有情,資⽣⼤根本。 ”這也是 我每⽇都會去回向的內容。你們的信⼼搭配著我的回向和發願,所 以我相信我們⽣⽣世世都會有彼此的關聯,這個連接是會延續到⽣

⽣世世的。

結語 你們韓國的這個“三學(講)授(踐)⾏洲” ,如同我取的名字般

你們的確也做到了,以當地的滇津南帕拉為⾸的佛教中⼼的成員們

也學得很好,我呼籲你們、我希望你們:要讓⾃⼰建⽴聞所⽣慧,

再建⽴思所⽣慧,再建⽴修所⽣慧,⽣⽣世世跟隨著⾦剛上師能夠

⾛上道地之路

,你們要這麼回向,我也會這麼回向。 滇津南帕拉到⽬前為⽌做得很好,你們也做得很好,所以我們 ⼀起來回向:“⽣⽣世世不離師,恒時享⽤勝法樂,圓滿地道功德 已,唯願速得⾦剛持。”跟我有不共業緣的你們,我可以跟你們百分 之百的保證,我們的這份因緣會⽣⽣世世的⼀直延續下去,謝謝你 們! (完)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