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8日 知母歌集

Page 1

知母歌集 達賴喇嘛尊者藏語教授

蔣揚仁欽博士同聲翻譯 格賴卻英(妙善法界)文字記錄 2021年02月08日於北印達蘭薩拉 .寢宮 說法前言

請法緣起 以仁波切為首請我講法,所講的法是《知母歌集》,我非常 得歡喜,並答應仁波切的請法。

首先,在此說到的歌集,直接翻譯的話就是宗義歌集,這裏 的宗義也就是我平常講的緣起的宗義——緣起見。以行為來 講,就是無害行。以緣起見來講,其實也是被科學家認證的。 無害行就是非暴力的行為,這跟全世界的和平都是有密不可分 的關係,這是我早期一直在推動的理念。所以宗見的歌集,這 裏的宗見指的是甚深中觀的見解。


三轉法輪的內涵 為了能證明法源清淨,首先講造論者的殊勝。 導師世尊,獲得了正覺果位之後說到:“深寂離戲光明無為 法,有如甘露此法我已得,若示於他無有誰能知,不如住於無 語森林中。”平常我會在這麼理解,“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這句 話裏面,將來世尊要轉的三轉法輪的內容,就在這句話裏面, 已經有計畫的安排好了。 “深寂”指的是初轉法輪,初轉法輪的主要內容是四聖諦,四 聖諦又可以分三種不同的詮釋方式,以四諦的性質詮釋、以四 諦的作用詮釋、以四諦的果實詮釋。 像是,此是苦諦、此是集諦、此是滅諦、此是道諦,這是以 性質的方式詮釋;我們要如何取捨四諦呢? 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所以說到了以作用的角度去詮釋 四聖諦。也就是世尊宣說四種真諦的用意就是為了解脫,為了 能夠獲得解脫,首先我們要知苦,因此我們要斷集。 至於在知苦的時候,昆蟲等動物也知道不想要苦的感受,所 以在此世尊跟我們說我們要瞭解的行苦為何。要斷除行苦的 話,我們就要知道集諦為何,集諦分業集諦和煩惱集諦。 這個集諦是否可以被斷除呢?這是需要透過深思熟慮的一個 分析判斷才能夠知道的。所以,在以果實的角度去詮釋四聖諦 的時候,世尊又說到知苦不可得知、斷集不可得斷、證滅不可 得證、修道不可得修。其意思是說,我們雖然要知道痛苦,可 是在知道的一個過程當中,如果是以勝義諦的角度去觀察諸法 的一個存在的話,那麼什麼都無可得知,所以知苦不可得知, 在此說到了事物存在的一個究竟方法。 在這個同時,我們要知道什麼叫做滅諦,即證滅;如果我們 知道滅諦的話,才會想要去學習成辦滅諦的道諦,所以而說到 修道。 為了能夠通達四諦裏面滅諦的緣故,我們要確定這一切的污 染、障礙,是否住於心的自性當中或心的本性當中,這是要去 分析觀察的一個對象。這些煩惱障等污染,如果已經入住於心 的本性的話,那幾乎就無可得救了;如果沒有入住於心的本性 的話,那這個污染是否具有解藥對治力去解除、去除?如果有


的話,我們就可以相信解脫是存在的!所以,月稱論師在《入 中論》裏面說到:“如是慧光放光明,遍達三有本無生,如觀掌 中庵摩勒,由名言諦入滅定。”這一切的煩惱和煩惱的根本是可 以被斷除的。 《四百論》裏面很明確的說到:“如身中身根,癡遍一切 住,故一切煩惱,由癡斷隨斷。若見緣起理,愚癡則不生,故 此一切力,唯應說彼語。”《四百論》如實的說到煩惱是可以被 斷除的,為什麼呢?因為煩惱是以什麼樣的方式所產生的,煩 惱是否入住於心的本性當中,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去分析心的 清淨本性為何。 無論我們看任何的事物,都會覺得這個事物是以他自己的力 量而呈現讓我們看到,把這一種的看法誤認為是真相的話,那 這就是煩惱的根本,如同《四百論》裏面所說的這個就是一切 煩惱的根本,就是癡、無明。 這也是為什麼月稱論師在《入中論》裏面說到“如是慧光放 光明,遍達三有本無生”的原因,雖然在講解佛經的時候可以用 引經據典的方式講解,但是比起引經據典更主要的是分析觀 察。如果僅只引經據典而不去做分析觀察,那你只能靠一種信 仰的力量去相信而已;但如果靠自己的分析和觀察,那就不是 信仰這麼單純了,而且所建立的這個基礎是非常扎實的。 “如觀掌中庵摩勒,由名言諦入滅定”,透過空性的思維,我 們可以相信煩惱的根本來自於真實執著,真實執著所執的這個 表相並不符合真相,甚至跟真相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再加上污 染不入住於心的本性當中,透過這些眾多的理由,我們可以相 信解脫是存在的! 之後月稱論師又繼續說到:“雖常具足滅定心,然恒悲念苦 眾生,此上複能以慧力,勝過聲聞及獨覺。”而且《入中論》又 說到了:“悲性於佛廣大果,初猶種子長如水,常時受用若成 熟,故我先贊大悲心。”以大乘的修行來講是以悲心為主的,再 搭配著空正見的修持,才能做到“世俗真實廣白翼,鵝王引導眾 生鵝,複承善力風雲勢,飛渡諸佛德海岸。”在《入中論》一開 始的禮贊文說到了大悲心,以及之後說到的空正見,這兩者如 同鵝王的雙翼,只有透過智慧和福德的結合,才能夠斷除煩惱 和煩惱所留下來的習氣所知障,才能夠斷除一切的污染和障 礙。


在《入中論自釋》裏面說到了“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患、 應成世俗諦為理智所堪忍之過患、應成無遮勝義他生之過患、 應成無自性為非自空之過患”這四種四應成,這是非常犀利和尖 銳的推理,這是我每一天去思維的內容。 如同我們所看到般的,我們會覺得事物是以自己的力量而呈 現了他的一個定義,認為這個就是事物的存在。如果是這樣的 話,那麼聖者應該要看到這一種的自性才對,應該要看到這種 存在才對,可是沒有看到呀,所以應成聖者絕對會滅除事物之 過患,會有這一種的問題。 如果事物真的是以他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性質或定義的 話,那麼我們去尋找之後應該要越來越清楚才對,不應該越來 越模糊,可是尋找之後找不到啊,所以這一切的作用和屬性或 定義,都是在世間通俗的共許的一個說法當中坦然安立僅此而 已,所以在名言通俗的一個說法當中而去坦然安立其作用,這 跟“到量子真相的時候沒有任何的物理現象可被衡量”的說法很 相似,因此應成世俗諦為理智所堪忍之過患。 如同《心經》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 即是色”,也即講空性的時候是依據一個空性所依的有法而去做 解釋的,我們去看這個空依有法的時候,在無尋無找當中仿佛 他是一個真實獨立客觀的存在,但實際上去尋找之後是完全找 不到的,所以在《入中論》的第六品後面末端的時候引用的這 些偈頌文,就像我剛剛所說的,這是我每一天去思維的內容。 “若謂自相因緣生,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非 理故無性。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不應妄觀 察,世間所有名言諦。”我會邊念誦這些偈頌文邊思維這些道 理,這些是屬於我每一天要去做的內容。 《知母歌集》指的是這些中觀宗見的歌集,首先以聽聞的方 式來瞭解大教典是如何詮釋空性的,除此以外還要知道上師、 善知識是如何解釋的,先透過聽聞的方式去知道他們說些什 麼,針對這個聽聞的內容再反復的去分析、觀察。 在分析觀察的時候,不只是針對上師所說的內容去分析觀 察,這時候應該引用大教典所說的理由去做分析觀察是否具足 道理,這時候我們要分清應成和自續不同的觀點,分清這兩者 觀點的時候《入中論》是作為參考的最好的材料。 以思所生慧反復分析觀察的時候也會觀察到我,就像《中 論》在觀察我的時候也觀察到如來,而說到了:“非陰不離陰,


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我把它稍作修改之 後:“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自我不有陰,何處有自我。” 這是我每一天都會去思維的內容,而且也會去念誦的內容。 在夢裏面,我們都會夢到一個獨立、真實、客觀存在的我, 但是這個我真的存在嗎?身心之外沒有我,身不是我、心不是 我,我們會覺得——這是我的、這是我所擁有的,會覺得仿佛 擁有一個身心操控者的我的感覺,這個操控者的我真的存在 嗎?所以“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自我不有陰,何處有自 我?” 這麼思維的話,的確會很深地去感受到:我,並非像我們平 常所看到般的這麼獨立、真實、客觀的存在,尋找之後完全找 不到,不可得;所以在無奈的情況下,唯一存在的選項,就是 在世間通俗的說法當中坦然安立其作用而已,僅此而已。 我們煩惱的根源——無明或自性執著,就是會根據我們的表 像,認為這個就是真相所產生的執著。透過這樣一個分析觀 察,我們會知道:我,並非如此的獨立真實;這種我,只是在 一個世間通俗的說法當中被認定而有的內容而已。 這時候,就會去區分非遮和無遮之間的差異,無自性就是屬 於無遮的狀態,即完全遮擋沒有任何引用的一個狀態,這個叫 無遮,並不是非遮。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搭配著班禪大師 所著作的《實執爭論》,《實執爭論》就是空正見跟自性執著 之間的一個辯論,這個本辯論撰寫得非常精彩,值得我們去參 考。 以我的經驗而言,空正見的這個思維對我個人的幫助很大, 以教法整體的一個利益來講,佛教的一個不共特徵也是透過空 正見的思維才能夠突出,因為如實的講解無有自性的只有導師 釋迦牟尼佛,沒有其他宗教的導師會這麼明晰的說到。 “隨順如彼大師正出家,修學佛陀聖教未退劣,精勤瑜伽行 之一苾芻,於彼大師如是至誠敬。”宗喀巴大師在《緣起贊》裏 面作了如此的總結,我每一天也會念誦《緣起贊》,而且也會 念到這一句話。我從小在拉薩的世尊佛像座前,獲得了居士 戒、之後獲得了沙彌戒、最後獲得了比丘戒,傳戒的方丈、戒 師就是金剛總持林仁波切,在他的座前獲得了戒體,他也是我 的根本上師。

獲得了比丘戒之後,因為學習了這些大教典,雖然以前在早 期的時候也看了《般若經》的內容,可是來到印度之後我更努


力地花時間去學習大教典,以及《入中論》的解釋《善顯密義 疏》、《辯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廣論》及《略論》的毘鉢 舍那的部分、《正理海》等,宗大師的這些著作我也努力的去 學習。所以讓我現在會覺得,只要我在禪修方面更努力的話, 說不定我可以獲得緣空的毘鉢舍那,會產生這樣一個期望。雖 然在今世很難獲得滅諦,可是我覺得類似滅諦的證量我應該是 可以獲得,會保有這樣一個希望。 所以,深奧的空正見,首先以聞的方式廣大的聽聞;之後再 反復的分析、觀察,以思所生慧的方式生起定解;讓自己不僅 是白天甚至連做夢的時候,都能夠串習自性空正確的理念,以 聞、思、修的方式而來度過餘生。所以,這部空性宗見的《知 母歌集》,是要搭配著平日空性的思維,這麼搭配平日空性的 思維的話,在念誦《知母歌集》的時候,我們才會有所體悟。 宗大師在《廣論》裏面說到了:“如是四諦,大小乘中皆數 宣說,是為善逝總攝生死流轉,生死還滅諸扼要處。故修解脫 極為切要,亦是修行大嗢柁南,故須如是次第引導學者。” 所以,應該以四聖諦的方式引導學習佛法的這些初學者,並 不是以依止善知識的方式而去引導佛弟子們,以四聖諦的方式 引導這很重要的!第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也寫了《實執爭 論》,如果我們有空互相搭配著《實執爭論》和《知母歌集》 去學習的話,對自己的幫助會很大。 知母歌集 第三世章嘉·若必多傑(1717-1786)造論 我的這部《知母歌集》的教授傳承,是從林仁波切那裏獲得 的;在哲蚌寺的主持旦巴滇津座前,也獲得過這部教授的傳 承。 緣起性空深亦奇 上師如實教導我 恩德無比永銘記 忽然憶起述一二 捨棄慈母已久時 瘋狂兒子我忽地 與具恩慈母相聚 卻由不識而將識 在此的“慈母”,指的是瞭解空性的正確的見解——空正見, 緣起是一切輪回和涅槃的基礎,所以用慈母比喻為空正見。

所謂的空性,跟緣起必須要結合。我和我的心識,因為是緣


起的緣故,所以是名識施設而有。 兄長緣起暗中示 似是似非仍存疑 種種二取母微笑 生死幻滅是妄語 講“色即是空的”時候,沒有辦法很明確的知道;但如果我 們講“色法只是名識施設而有僅此而已”的時候,就會很明晰 的知道自性空。 就像《間雜修》裏面說到了,由緣字而去去除了獨立自主的 常邊,由起字而去去除了斷邊——否定諸法的存在或承許諸法 的沒有。 正知母親欺騙我 願請兄長緣起救 無論如何唯有依 慈母恩惠能解脫 倘若境識是如此 三世諸佛莫能救 諸幻滅相則非無 母親表情故能離 因為無有自性的緣故,所煩惱的所執並不符合真相,可以瞭 解煩惱的根本——這個無明,它是顛倒執。 如果諸法的存在,如同表像般那麼存在的話,這樣的話自性 執著、真實執著就變成正量,由自性執著所留下來的習氣也變 成不可破除。 阻擋成佛的障礙是所知障,所知障如果不能去除的話就不能 獲得覺悟。所以之所以能夠成佛,是因為藉由空性的思維才能 夠相信成佛的可能性,所以“倘若境識是如此,三世諸佛莫能 救。” 離戲論離言之母 決是假相由觀待 唯此乃是真實義 父親假義尋不得 在此說到了緣起性空相互依存。 母親由此而安立 於是母懷中得父 故具恩父母救我 非一非異慈母容 在此的“父親”,指的是空依的有法。我們講色即是空的時 候,當我們去尋找這個色法在哪里的時候,我們會確定色法並 非如同我們看到般的存在,所以“父親假義尋不得,母親由此 而安立。”

這些五花八門的有法,都是在空性當中而被坦然安立的。正


因為自性空,才能夠更由名言去安立其作用和屬性,所以“於 是母懷中得父”。 於緣起兄長鏡中 雖無執實但似百 似狂子我未察究 在此是以謙虛的態度做詮釋。 龍樹遺言乘風轉 及文殊藏之暗示 捨棄難尋慈母勞 將有機緣相會聚 龍樹菩薩的《中觀理聚六論》,尤其是《中論》,是非常重 要的參考材料。“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 是中道義。”龍樹菩薩非常明確的跟我們講解空性的解讀是緣 起。 龍樹的《中論》有很多的注釋,在諸多的注釋當中,月稱針 對《中論》的內義寫下的《入中論》、以及針對《中論》的詞 義寫下的《顯句論》,這兩本論著非常重要,並且《入中論自 釋》也非常重要。《入中論自釋》是我每一天都去學習的內 容,它的用詞非常犀利,所表述的內容非常的博大精深。 雖然有一些人在學習《廣論》之後說“無論上師講什麼我們 都得如實的接受”,可是我們看大教典的時候並沒有這麼說 喔!因為《入中論》裏面說到:“前說深可怖,多聞亦難解, 唯諸宿習者,乃能善通達。”像世親等這些論師,雖是非常著 名的論師,可是他們聽到緣起性空理論的時候會產生畏懼,因 此而放棄了空正見,如果你這麼問我的話,我月稱會說:“是 的,他們的確放棄了空正見這個深奧的見解。” 在宗大師的著作裏面,像是《正理海》、《了不了義善說藏 論》、《善現密義疏》、《廣論》和《略論》的毘鉢舍那的部 分,這五部論著,珠久仁波切曾經說過:“如果這五部論著相 互搭配著學習的話,我們的空正見至少不會走入歧途,不會產 生錯誤的見解或偏見。”的確是如此。 邇來自宗之士夫 執著堅穩真實語 似棄原有之冕相 尋找兔角爲所破 遠離覆蔽母容中 並未說有搖晃物 並非顯要之解說 懷疑慈母而逃棄 “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 這麼思維的時候,空性仿佛不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內容要我們 去瞭解,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在自己的身上就可以找到我的存 在性——原來就是自性空。


現在我們說——所遮自性為何、所遮的諦實為何,會仿佛覺 得事物由自己的力量而產生嘛。但是,有一些的宗師,並不覺 得這是要去斷除的所遮,反而覺得這是存在的一個基準;之後 再去找其他的諦實有而去做破除,這是錯誤的!因為要破的所 遮本身,就是境上以自己的力量而有的存在,所以“遠離覆蔽 母容中,並未說有搖晃物。” 如果我們看到的這個表像是符合真相的話,那麼負面的執著 就會產生一個抓住的點,所以實執所依仍然會存在。就像《入 中論》說:“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不應妄 觀察,世間所有名言諦。” 我們仿佛會覺得存在的基準,必須要從境上而去提供他存在 的一個因素才對——這就是要破的所遮,這個不是存在的基 準!這是第十句和第十一句的主要內容。 雖有顯現相違相 實際未能見此理 父母恩愛和睦處 由此平坦安樂住 如果從境上以自己的力量而有的話,這跟“名識施設而有僅 此而已”的說法是矛盾的。空性和緣起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因 為性空、所以是緣起,因為緣起、所以是性空,就像《三主要 道》所說的“由有相除有邊、由無相除無邊”。 因為這一切都是在名識施設當中而坦然安立其作用,所以其 作用和屬性並非以事物自己的力量而有。也正是因為事物並非 以自己的力量而產生自己的作用和屬性,所以其作用和屬性只 能在世間通俗的一個認定當中坦然安立僅此而已。 除了通俗的說法被坦然安立以外,並非像我們看到般的“事 物以自己的力量而真實客觀的形成了他的作用,”這種的表像 是不符合真相的,這是未曾有過的,這一切都是名識施設而有 僅此而已,這是“有相除有邊、無相除無邊”的意思。 當我們在講“名識施設而有僅此而已的時候”,它可以同時 間的相容性空和緣起,否則的話你就沒有辦法具有這種相容性 能夠結合性空和緣起。 下三宗及自續師 純白大象慈母容 繪上笑虎花紋形 能持無腦瘋猴子 獨立無二之猛熊 種種取相而安名 但捨棄了慈母容 在名言上認為有自相的中觀師——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謂的自 續派以下的論師,沒有辦法安立甚深緣起性空的道理。


紅白花教諸尊者 明空無持之自證 清淨俱生原心性 不變俱生大手印 明空無二或者薩迦派道果論的教授,以我來講也獲得了這個 教授,而且我自己每天也念誦喜金剛的傳承和儀軌,我每一天 都去思維明空無二這個雙運的修持。 大圓滿也說到了本性清淨,這時候並不只是搭配著大教典裏 面所說的自性空而已,而是還搭配著無上密所說的粗、細不同 心識的層次,遠離“見、增、得”顯現俱生原始之光明的這個 本性。以大圓滿的一個說法來講,會把心和明做區分,講到明 或覺的時候,是根據俱生原始之光明的角度去做詮釋的;講到 心的時候,是從能持心識的角度去做詮釋的。 “清淨俱生緣心性,不變俱生大手印。”將心和明(或覺) 做區分之後,所謂的明或覺,最主要指的是俱生原始之光明, 這個叫做“不變俱生大手印”。 非有非無立宗等 各種名稱異宣說 若能如實知則善 但未知所指爲何 不破外境莫擔憂 有部經部應歡喜 雖無自證能安立 唯識論師可安心 雖無自性緣起現 自續上師且安心 許明空無違即可 繼承者且莫疑惑 原始清淨善惡有 諸持明長老莫偏 後修亦能成俱生 具量先賢莫堅持 有無遠離戲論滅 推理者莫愴惶 未能精通大論典 也許難勝解名相 非對汝輩不尊敬 設有冒犯祈鑒諒 吾非深解究竟理 祖傳論典之良馬 常敬精進調伏騎 或能突破諸障礙 非從他方莫外求 虛幻莫執為真實 亦非虛妄有功用 非常非斷中道行 在二十二句說到了緣起無有污染的意思, 雖未見母唯依名 長久捨棄父母親


似在面前將相逢 龍樹父子恩浩大 宗大師及諸上師 彼等給我大恩惠 為報恩德勤侍母 無生難宣之慈母 明子相會常相處 普賢行願之盛宴 引諸有情得勝樂 喔唷柔杯多吉我 真高興快樂舞蹈 在此跳快樂舞蹈 供養稀有之三寶 這本知母的一個宗見歌集,是第三世章嘉·若必多傑在五臺 山上所撰寫的,有空的時候我也會念誦這本知母的一個宗見歌 集,在念《知母歌集》的時候會搭配著《實執諍論》的幾句話 去思維《知母歌集》。 ……剛剛念誦的幾句偈頌文,就是來自《實執諍論》,我會 搭配著《實執諍論》來思維《知母歌集》的內容。 這以上,已經結束了《知母歌集》的教授,我的傳承是來自 林仁波切,如同前述所說的平常我會認真的思考空性的內容, 接下來是問答。 新年祝福 我們即將要慶祝藏曆的新年,我想借今天這個機緣,對藏境 內外所有的藏族同胞們、蒙族的朋友們、喜馬拉雅山麓的居民 們,以及慶祝藏曆新年的所有朋友們,說聲新年快樂的問候! 其實所謂的新年並不是真正的新的意思,而是時間的流逝, 即過去的一年已然消逝在迎來下一年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做些什 麼,透過過去的經驗在迎接下一年的時候我們更應該要做好什 麼樣的準備。 如果去年你已經很努力的去聞、思、修,去思維的這些大教 典的內容,那當然不會有後悔,你可以獲得滿足,這樣的話你 更要鼓勵自己在下一個新的年份裏要繼續地做,繼續地以聞、 思、修的方式精進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有意義,讓自己能 夠獲得從導師世尊一直到善知識一直到自己所獲得的法義,提 起這樣一個心力,許下承諾好好實踐法義於生活當中,這個才 是真正的新年快樂的祝福啊! 透過過去所為的記憶或憶念,如果我們過去做得不錯的話, 隨喜自己,並且提醒自己要努力加油,更加精進才對。許下利 益眾生的承諾,就是願心儀軌的目的,就是發心儀軌的目的。 今天為你們祝福新年快樂,尤其是針對藏地境內的廣大藏民


們,因為有時候我可以透過視訊看到藏地廣大藏民們的信仰非 常堅定不可動搖,你們對聖者觀音的信仰非常的堅定、非常的 專注、非常的強烈,因此你們的內心能夠獲得棲息、能夠獲得 寧靜,也是因此你們能夠堅持讓自己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所以,我在藉此機會跟藏地境內的藏人祝福新年快樂的同 時,也想要提醒你們,過去我們的藏王松贊幹布建立了西藏自 己的文字,在藏王赤松德贊促成的因緣下將這些大藏經翻譯成 藏文,這些藏王他們有如此的遠見!我們這些藏王的子孫,尤 其是藏地境內的廣大百姓、群眾,你們要知道:在佛教的傳承 當中,以邏輯的方式去進行廣大的分析觀察,而去辨別何為 基、道、果的論述,只有藏傳佛教做得最好。 這是我們民族的榮耀,是我們民族的自信,我們西藏文化的 不共之處也是來自於於此啊。如果要學習這個廣大的那爛陀寺 法脈的話,我們必須要透過藏文這個語言工具才有辦法,這也 是為什麼藏語言這麼受到重視的原因。 以前,透過我們藏地,會影響周邊的國家,像是蒙古或喜馬 拉雅山區的這些居民等;可是現在,因為世界縮小的緣故,我 們影響到了一些頂尖的科學家,他們對那爛陀寺的法脈產生關 注,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守護、維護好西藏祖先流傳下來的這 一套與眾不同的西藏文化。 首先我們必須要好好學習我們西藏自己的語文,一開始我們 來到印度之後跟當時印度的尼赫魯總理說過我們需要獨立的自 己的語言,所以我們建立了自己的西藏學校,並且在我的呼籲 下我們也新創了心理學和因類學的課程,當然這些大教典的學 習還是主要以大寺院為主,比如印度南部的三大寺等。所以在 這幾年當中,我們有上千位圓滿五部大論的格西,這是能夠將 已衰敗的西藏文化復興並廣傳的唯一途徑。因為藏地境內的廣 大群眾對聖者觀音有不動搖的信心,所以希望你們記住我的 話,好好的去學習自己的一個不共文明、不共文化。 現在,在漢地裏面有越來越多的漢人兄弟姐妹也對藏傳佛教 深感興趣,而且漢地裏面越來越多的人修習藏傳佛教,尤其是 漢地裏面的一些大學教授們,我們這裏出版的《佛法科學總 集》,也就是我們透過格西編撰並譯成中文,內地的一些大學 教授去學習了《佛法科學總集》之後,他們的反應是——藏傳 佛教的的確確是符合科學的那爛陀寺的無垢法脈,我聽聞過他 們傳出來的這種反應,所以在漢地裏面越來越多的漢人學習我 們的藏傳佛教。 雖然以政治的因素來講,我們受到了共產黨的控制,如果撇 開這個因素,我們絕對有機會以我們的文化來幫助漢人的兄弟 姐妹。我秉持著這樣一個心力,也希望你們不要喪失心力,這


是我想要對你們表述的一個新年快樂的祝福! 發心儀軌 無論任何的動物,包括昆蟲,都是需要愛和被愛的,人更是 如此。如同《入菩薩行論》所說的:“若不以自樂,真實換他 苦,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故應除疲厭,馭駕覺心駒,從 樂趨勝樂,智者寧退怯。”的確是如此! 一直想自己的利益,這個就是一切罪惡和痛苦的根本;反 之,把焦點放在他人的利益上面,一直為他人而著想的話,這 是一切功德的泉源,所以說“若不以自樂,真實換他苦,非僅 不成佛,生死亦無樂。”說得一點都沒有錯! 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的利益上,應該把焦點擺在他人的利益 上。若是不這麼做的話,只是一味的想自己,我們在這個世界 上,哪怕是今世,都不會安樂。所以叫做“非僅不成佛,生死 亦無樂”,這是顯而易見的,確實是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活生 生的現象。即便你沒有宗教信仰,但是你心懷善念的話,你的 人生是快樂的,而且不只對自己有幫助,對他人也是有幫助 的。 如果你一直只想自己,每一天自己的焦點只是自己的利益, 那麼你的內心更容易產生不安全的這種孤獨感,或者不安全的 感覺,沒有安全感、缺乏安全感,而且更容易猜忌、猜疑、嫉 妒,自己哪里會快樂?可是,如果你把焦點不要只擺在自己身 上,擺在周遭或更廣的一切有情身上,那麼你的內心會更有安 全感,會更有自信、勇氣。 這世界上有諸多的人為災難,之所以有這些的災難,顯而易 見都是來自於自我主義——比起他人更愛自己的愛我執所產生 的,所以為了去除愛我執許下承諾,在此為你們傳授發心儀 軌。 我傳授的這個儀軌文是以《金剛藏》的這個儀軌文來為你們 傳授,就是以“我趨皈依於三寶,一一懺悔所造罪……”這段 話。 觀想前方資糧田,並且為我們傳授菩薩戒的戒師也在前方的 虛空。導師釋迦摩尼佛具有悲心、智慧以及一切利眾事業的能 力,具足圓滿果位的導師在一開始的時候為我們發心,之後為 我們而累積廣大的三大阿僧祗劫的資糧,最後來救護我們。之 所以會有一切的功德,就是源於大悲心,這個就是我們皈依的 對象! 我們快要進入到藏曆的新年,如果你們要在新年給我禮物的


話,最好的禮物就是許下承諾——好好的遵守菩薩學處、菩薩 戒。所以你們觀想導師釋迦摩尼佛在前方的虛空,導師以大悲 心為我等發心,也是因為大悲心,為我們行持了三大阿僧祗劫 的苦行。 一般的主流宗教,對這世界的人都宣傳了愛的訊息,這是非 常好的!可是以邏輯的方式分析、觀察的話,導師世尊所說的 教法會值得我們去觀察,而且觀察之後我們所獲得的內容是越 來越深奧的,並不是不值得觀察的,確實是有這種與眾不同的 功德。的確,導師釋迦摩尼佛是一切學者當中、一切導師當中 的頂嚴,的確是如此! 如果我們要表裏一致的去追隨導師釋迦摩尼佛曾經走過的足 跡的話,那我們就要好好的去觀察導師世尊之前做了些什麼。 否則的話,我們只是說;“喔,導師您是我們皈依的對象、您 很珍貴,可是我卻沒有辦法做到如您那樣。”這樣的話沒有意 義呀。 所以觀想導師在我們前方的虛空,作為戒師我是中間的牽線 者也在前方的虛空,在導師的旁邊有慈尊、文殊等八大菩薩, 在他們的旁邊有龍樹父子、無著兄弟等廣大行的傳承上師與深 見行的傳承上師,這一切道次第的傳承上師都在前方的虛空。 為了能夠利益一切有情我要發心的緣故,觀想在我們的周邊 遍虛空有情眾生,他們都像我一樣想要離苦得樂。為了能夠幫 助他們,我以皈依和發心,而發起這個的發心的承諾,接受這 個發心的儀軌: “我趨皈依於三寶,一一懺悔所造罪,隨喜有情諸善業,內 心記取佛菩提;我於佛法眾中尊,直至菩提趨皈依,為能成就 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為了自己好,沒有比修學菩提心 更好的方式;為了他人好、圓滿他利,也沒有比生起菩提心更 好的方式。生起菩提心的時候,不止當下安樂、究竟也安樂, 不止自己的身體健康,自己的內心也會更加的寧靜,菩提心真 的是非常的殊勝! “願我生起殊勝菩提心,然後接待一切眾生客;”生起這一 顆菩提心之後,我要做的是然後接待一切眾生客。接待眾生這 些貴賓之後,我要做的是什麼呢?——“修習殊勝悅意菩提 行!” 在接待的眾生裏面,也要迎請曾經損害教法的這些仇敵,因 為他們是我們應該要去憐憫的對象。如同《入行論》所說的 “今於怙主前,筵眾為上賓,宴饗成佛樂,普願皆歡喜。”傷 害佛教的這些人和非人,是我們應該要去憐憫的對象,不應該 想:“他是佛教的仇敵而去排斥的對象。”而應該這樣來想:


“因為損害了教法,所以更是我們應該要去憐憫的對象,而成 為我要去接待的貴賓才對。因為他們隨著無知、無明所轉,即 便是想要離苦得樂,可是卻隨著無明而去損害了教法,值得我 們去憐憫呀。 因為今天要傳發心的緣故,所以我特意穿著了三衣。如同剛 剛解釋般的,觀想導師釋迦摩尼佛在前方的虛空,旁邊有八大 菩薩,已經再旁邊有十七位那爛陀的大班智達、大學者,我以 他們為最好的典範,為了能夠解除一切眾生暫時和究竟的痛 苦,我必須要成佛,許下這樣一個承諾,這等同受菩薩戒,應 該可以這麼講。 如果你們沒辦法解釋菩薩戒,只是想要接受願心這樣一個承 諾的話也可以。如果你們有心力這樣去接受菩薩戒的話,即十 八條根本罪以及四十六條惡作。像是“自贊毀他圖利敬、慳吝 財法不惠施、拒他懺謝忿不忍……”等十八條根本罪都是來自 愛我執啊,所以晝夜六時都要防護自心不受到我執的干擾和掌 控的話,那麼我們基本上不會犯菩薩戒。請跟隨著念: 我趨皈依於三寶 隨喜有情諸善業 我於佛法眾中尊 為能成就自他利 願我生起殊勝菩提心 修習殊勝悅意菩提行

一一懺悔所造罪 內心記取佛菩提 直至菩提趨皈依 我要生起菩提心 然後接待一切眾生客 為利眾生成就佛果位

第一次念完了,在念誦第二次的時候,要比第一次發起更強 的心力——為能成就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 在導師資糧田的座前,我要如實的許下承諾:永遠不會放棄 這顆菩提心的修煉,如同導師您為了我們所發心般的我要這麼 做,願我能夠早日成就無上菩提,成就菩提的目的就是為了利 益一切有情。請許下承諾! 我趨皈依於三寶 隨喜有情諸善業 我於佛法眾中尊 為能成就自他利 願我生起殊勝菩提心 修習殊勝悅意菩提行

一一懺悔所造罪 內心記取佛菩提 直至菩提趨皈依 我要生起菩提心 然後接待一切眾生客 為利眾生成就佛果位

第二次念完了,在第三次念到“……為利眾生成就佛果位” 的同時,觀想前方世尊以及眷屬的這些菩薩和班智達為我們的 證人,我們周遭的有情都把希望寄託在我們的身上,為了能夠 滿足他們,我必須要努力去修法,完善自己,成就無上菩提, 許下這樣一個承諾。接待一切眾生為我的貴賓之後,我要做的 就是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滿足他們。


我趨皈依於三寶 隨喜有情諸善業 我於佛法眾中尊 為能成就自他利 願我生起殊勝菩提心 修習殊勝悅意菩提行

一一懺悔所造罪 內心記取佛菩提 直至菩提趨皈依 我要生起菩提心 然後接待一切眾生客 為利眾生成就佛果位

“今生吾獲福,幸得此人身,複生佛家族,喜成如來子;爾 後我當為,宜乎佛族業,慎莫染汙此,無垢尊貴種。”我們即 將進入藏曆的新年,藉此機會為你們獻上新年的祝福,最主要 的對象是針對藏人以及在場的法友們。雖然在藏地境內的廣大 藏民沒有自由,可是他們的心力卻非常的堅定沒有退卻,所以 這是我給你們的一個禮物,是透過發心儀軌的方式給予你們的 新年禮物。 雖然我的身體仍然在印度,沒有辦法來到藏地境內,可是透 過視訊和現在科技的方式,比起在藏地可能我在藏地之外的幫 助還更大,藏地境內的這些廣大藏民說達賴喇嘛尊者在印度, 所以你們要知道,為了使教法的長久住世我一直都在努力當 中,請你們不要喪失心力。

問與答 問:像是龍樹、月稱、宗喀巴等的這些中觀典籍,跟我們說 到了印度的一些不同的哲學觀點,來區分佛教的哲學觀點和非 佛教的哲學觀點為何,讓我們去除我執。但是大多數人,因為 受到造物主的影響,深信靈魂是個獨立個體,仿佛靈魂就是一 個常、一、自主的我。我的問題是,如何搭配著目前普遍群眾 的接受程度,而教育他們中觀的思想?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 我們需要一個創新的教育中觀的方法嗎?在此祝尊者您新年快 樂! 答:我的使命之一,就是為了能夠使世界更加的和平,以及 所有人的內心都能夠獲得平靜,所以而推動人類價值,這是我 的使命之一;第二個使命,就是推動宗教之間的和諧。 主張造物主的這個主流宗教,雖然在哲學觀點上跟否定造物 主的哲學觀點不同,可是他們所帶來的人類貢獻也是極大的。 而且他們的說法確實也幫助了很多人,因為他們說:我們由同 一個造物主的父親所創造,等同一個父親的孩子,這個父親造 物主是慈愛之主,我們是由慈愛之主創造的,因此慈愛是我們 必要的品質,我們要視所有的人為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和睦相 處。


雖然我們(之間)有不同的哲學觀點,可是人們的想法是不 同的,並且接受程度也都不一樣,所以不同的哲學觀點是需要 的。就像佛教徒因為其接受程度不同,所以佛教徒之間又分唯 識、中觀等不同的派別。我們的目標是要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如果我們心懷善念並以這個目標而努力的話,我們要相信:所 有的主流宗教跟我們所傳遞的內容——愛的訊息,都是一樣 的。 至於靈魂是一個獨立個體這個問題,以這個哲學觀點來講, 其實剛剛在《知母歌集》教授裏面已經說到了,但是我們也要 知道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所有的主流宗教都傳遞一個相同的訊息 ——愛的訊息、慈悲的訊息,以這一點而言我們並沒有矛盾。 但是以這個智慧品的角度來講,即便是佛教徒之間也存有不同 的哲學觀點,這就要根據自己的接受程度而來判斷。 問:無論是否為佛教徒,但是針對臨終者最好的建議是什 麼?最好的幫助他的方式是什麼? 答:不只是佛教徒,無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為了使臨終者 能夠在內心平靜的情況下往生,針對這些臨終者我們要做的 是,在跟臨終者見面的時候,自己首先以平靜的心去跟他會 面。 如果你知道臨終者有宗教信仰的話,就儘量的讓他去憶念他 所相信的教條、教理,提升他的宗教信仰。有生,就會有死, 既然有死的話,還不如以平靜的心死去。以佛教的觀點來講, 我們人不只有一生而已,人有生生世世,會繼續的輪轉。 如果不相信有輪轉的話,那你可以這麼想:既然臨終我要死 去,與其以憂惱的心死去,還不如以平靜的心死去,若事尚可 為,雲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儘量讓臨終者的內心不要受到干擾,以佛教的觀點來講,在 臨終的時候內心受到干擾的話會影響到我們而墮落惡趣,會有 這個危險。 醫護人員對於他的一個愛護和關照也是很重要的,為了使這 位臨終者內心的平靜,他們可以做出很多的努力。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講,我去醫院的時候,如果這個醫生是面 帶微笑的、對我友善的,我的內心會更加的平靜;如果這個醫 生很嚴肅且不友善的話,會覺得:“咦?我是否可以信任 他?”內心不會那麼的安心。 同樣的道理,臨終者在面對醫生和醫護人員的時候,也會有


相同的感覺吧。 問: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緣故孩子們變得非常孤獨,他們應該 如何面對這種孤獨感?請尊者建議我們如何能夠學會獨自安樂 居處。 答:的確,也是因為有大流行的這個疫情,我們要保持社交 距離,不要聚會,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儘量遠離聚會。 孩子也會想要運動呀,這說不定這也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一 個人在家的時候,你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不是嗎?平 常我們很容易會受到朋友的邀約而出去,沒有時間好好的讀書 嘛,可是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障礙成為了轉機,讓我們有更 多的時間去學習書籍裏面的內容。 像是在我們佛教的修行者裏面,有一些人是屬於獨自居住的 修行者,他們能夠進入更好的一個專注的修煉,所以你可以借 用這樣一個轉機,讓你好好的去專注書籍裏面的內容,或者是 透過音頻或視頻的方式,去學習更多更豐富的資訊,培養自己 的一個技能。 問:某些大圓滿的典籍說,我們不需要修道,便可成佛;有 一些大圓滿的典籍說,我們本來已經成佛,只是自己並沒有認 清自己已經成佛而已,以這種頓悟的方式而去說到成佛之道。 那麼,宗喀巴大師以道次第的方式所說的漸悟成道的說法,跟 大圓滿的典籍所說的頓悟的方法,如何不矛盾呢? 答:剛剛我大略聊了一下大圓滿和大手印,大圓滿和大手印 不只是境上的光明——事物的無自性,除此以外也搭配著無上 密的這個俱生原始之光明而去詮釋大圓滿的。 像是寧瑪派的典籍裏面會將心或識區分為明或覺,當我們講 明和覺的時候,最主要是從俱生原始之光明的角度而去說明和 覺的。這個部分,在三轉法輪的時候講到,就像《寶性論》的 主要依據是《如來藏經》,在《如來藏經》裏面說到了九種的 比喻、九種的內義,這個圓滿的詮釋出現在無上密裏面。 將心或識區分為明或覺的說法,由“見、增、得”所產生的 這一切都是屬於粗分的心識,只有遮除了八十分別心,遮除了 “見白道、增紅道、得黑道”之後,只會剩餘俱生原始之光明, 所謂的大圓滿、大手印的基礎,就是根據這個俱生原始之光明 而去建立的。 在事物無有自性的一個基礎之上,搭配著這個俱生原始之光 明,以及薩迦派的明空無二這個雙運,而去建立自己的一個覺


受,會以毫無作意的方式而去找出這個光明心,以這樣一個意 趣而去說到了不需修道便可成佛。而不是按照詞義所說的什麼 都不做就可以成佛,不是這一回事! 就像《知母歌集》裏面所說的,明空雙運最主要是要結合二 轉法輪的境光明和三轉法輪的識光明這兩者而去說大圓滿、大 手印的。在其他的典籍裏面,會強調這個聞、思、修的分析觀 察;但是在學習大圓滿時候,因為要結合境、識光明的緣故, 最主要是針對心的一個屬性而去做觀察,而不是以廣大的分析 觀察的方式才說到了不需修道便可成佛。 本來就已成佛,指的是以俱生原始之光明而來說的,而並不 說我們本來一開始就具有一切功德、斷除一切障礙的佛,不是 這個意思喔!所謂的本來就已成佛,是指我們本來就具有俱生 原始之光明,由此而來說我們本來就已成佛之意。 (漸悟成道與頓悟成道)這兩者並不矛盾,宗大師在五次第 的道炬論裏面說到“見、增、得”之後只剩下俱生原始之光明 的時候,以覺受讓光明持久。在五次第的道炬論的解釋裏面說 到,八十分別心去除之後,所謂的遮除,並不是以空性來遮除 八十分別心,而是以氣脈的瑜伽力不讓這個粗分的氣流轉讓細 微的心現起,讓八十分別心自然的進入到沉澱的狀態,以這一 點來講,這種的修持,在薩迦、噶舉、寧瑪、格魯的修法都是 一樣的。 以境光明來講,要去確定無自性內容的時候,都必須得要參 考中觀的典籍,以這一點而言皆是一樣的,沒有差異。米拉日 巴雖然最主要是以實修為主,可是在講空性的時候他自己也說 過:“若依勝義諦,聖佛尊法身,道諦等皆無。”而去區分了 勝義諦和世俗諦。這種二諦的說法,是所有大圓滿的修行者、 大手印的修行者都一致認同的。 宗大師是以龍樹父子、無著兄弟等的大教典為主要的依據, 而說到了毫無作意的這種修行,是需要具相上師和具相弟子雙 方條件具合的情況下才會有良好的結果,否則有危險走入歧 途。而說到了大教典的學習才會更有幫助,避免我們走入歧途 的危險,所以宗大師強調大教典的學習。 問:以自己的經驗,如何抓到所要遮的我和我所,而且抓到 這個我和我所的自性執著之後,我們應該如何破除? 答:龍樹菩薩說:“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 陰,何處有如來?”這時候搭配著自我的話“非陰不離陰,此 彼不相在,自我不有陰,何處有自我?”確實,這麼想的時 候,我並非像我們所看到般的——仿佛有一個擁有身心操控者


的我,這是不存在的!我們會覺得,這個身體是我所擁有的, 好像有一個擁有者的我在背後,可是在哪里?去尋找之後找不 到啊。 無尋無找當中,我們可以說有一個我沒有錯,我們覺得好像 我擁有著身心這也沒有錯;可是去尋找之後,擁有者的這個我 到底在哪里?完全找不到啊,操控者的我,去尋找之後也找不 到啊。 我不是沒有,只是在我們的表相上,會看到一個獨立、真 實、客觀存在的我,這種的我是不存在的。而且這種的我,是 煩惱產生的時候需要經歷的一個錯覺,由此所剩的我,只是一 個名識施設而有的我,僅此而已。 就像《入中論》所說的:“如觀察車七相無,由餘世間共許 有。”去尋找我之後,完全找不到啊。之所以用智慧去分析觀 察無有自性,就是因為我們會覺得事物是一個獨立真實、客觀 存在的個體,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表相所呈現這樣的一 個內容物的話,去尋找之後真相是否如此?所以空性不是否定 了此法的存在,而是說在表相上會感覺有一個真實、獨立、客 觀、個體的存在,這種真實、獨立、客觀、個體的存在,是被 否認的、被破除的。 問:世界各地都有因政治而分裂的兩極化的現象,我們如何 提升悲憫心和慈悲心來減緩相互對立的一個狀態和暴力事件? 答:人們之間一直有一個我跟你之間的差異和距離感,更重 要的是在我們的教育體制裏面忽略了人類的價值觀。小時候大 家一起玩耍的時候,不會去在意玩耍對象的背景為何、來自哪 一個種族或國家、以及有什麼膚色或宗教信仰,不會去在意 呀,只要能夠一起玩耍都是我們的朋友。 可是我們進入了一個教育的體制之後,在學校裏面會去跟我 們放大種族之間的差異、國家之間的差異、膚色之間的差異、 信仰之間的差異,而去忽略了七十億人皆是一體的價值觀,這 部分卻沒有被強調,反而會去把焦點放在不同的一個差異之 上,也是因此導致了我和你之間的一個分裂。 第二,在我們接受教育的時候只會想我們國家的利益,在接 受教育的時候並沒有人跟我們講解人類皆是一體的價值觀的重 要性,而忽略了人類一體性的重點。導致我們在接受教育的過 程當中,只會想到自己國家或民族的利益,以自己的國家或民 族為優先,所以七十億人都是一體的這個理念被忽略了。 無論是歐洲人、非洲人、拉丁美洲人、亞洲人、喜馬拉雅山


區的居民、藏民等等都是相同的人啊,如果有這樣一體性的理 念,當我想要離苦得樂的時候自然也會理解他們也會想要離苦 得樂啊。 以全球經濟來講,沒有國界之間的差異,都是一樣的、都是 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像是談到氣候變遷的時候,也 沒有國界的差異,不會覺得我的國家不會受到影響。 因為我們被教育,所以我們在這些議題上會以更宏觀的角度 去看待真相,所以在接受教育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去提倡一體性 的理念。再去區分你我是沒有幫的,這種距離感會帶來人為的 災難,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如此。也是 因為我們經歷了這些苦難,品嘗苦果之後知道戰爭對誰都沒有 好處。以武器來講,一戰和二戰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積極的創造 各種武器,可是在這些大戰結束之後更多的人們覺得戰爭沒有 任何的好處,而會以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真相,像是歐盟的建 立就是值得我們讚歎的。 這世界經濟的一個狀態都是處在相互依存的情況之下,在我 們以宏觀的角度去看的時候,世界的東西南北不應該被區分, 都是共同的利益,我們都是一體的,無法獨立,像這一類的理 念就是被教育,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減少人為的災難,世界才 會有所改變。 問:證悟空性的前提條件是否只要證悟細微的無常即可?為 了能夠徹底斷除無明,必須要證悟空性的理由是什麼? 答:細微的無常指的是刹那的轉變,為了能夠對治常執而說 細微無常的思維。 證悟空性的前提條件,光是透過證悟細微的無常即可嗎?不 行的!像是下部論師他們也會證悟細微的無常,但是就空性而 言,佛教各部的宗義論師都一致說到了無我,在四諦十六行相 的時候說到了空無我。空是什麼意思?仔細去分析的時候,因 為我執有不同粗細的層次,所以無我或空的解讀就有不同粗細 的解讀。 像是無著兄弟所說的無我的理由,以中觀論師的角度去看的 時候就會有問題、是有缺陷的,比如唯識所說的無外境這些都 是內心的屬性、內心的體性,為了減除外在好壞的執著而說到 了無外境,這跟量子物理專家們所說的很相似,而說到了二取 空:並無所取和能取二元的這個距離感,這一切都是心的體 性。 唯識所說的這個空性的論述——二取空或無外境,這一切都


是心所呈現的內容,這個理解對減緩緣心本身的負面執著並沒 有太大的幫助,所以心去尋找之後也是找不到的。 當我們講空性的時候是不應該分所緣和能緣,都應該一致的 以相同的道理去講解諸法的空性才對!實執的這個所依,要徹 底斷除的時候,只能通過遍佈一切所緣、能緣的這個空性的詮 釋,才能夠更廣泛的遍及。無論看到任何一物——內法或外 法,都會能夠自然的憶念無有自性、無有真實,這樣的話才能 夠以一切的理由,而去去除緣此法的這個自性執著、真實執 著。 像法稱、陳那論師以及世親論師等,難道會因為畏懼深奧空 性的緣故而放棄了甚深緣起性空的理論嗎?月稱論師說:“是 的,所言極是。”像這種的思維,就需要透過長時間深入的思 維,才有辦法去做判斷。 (完)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