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5-07日菩提心釋

Page 1

菩提⼼釋 2020年11⽉05-07⽇ 北印喜瑪偕爾邦 達蘭薩拉•寢宮

達賴喇嘛尊者藏語講授 蔣揚仁欽博⼠同聲傳譯 格賴卻英記錄整理

開場⽩

俄羅斯各省的佛教徒們、法友們,今天我們在此以視訊的⽅式共聚⼀堂, 我非常的⾼興!俄羅斯的喀⽇密給雅、布理亞特以及圖瓦(唐努烏梁海)等這 些地區世世代代的⼈⺠跟我們藏族⼈⺠都是有著緊密的關係。在1965年我們藏


地產⽣暴動的時候我也前往參與辯論的考試,那時候在我參與辯論的對象當中 有來⾃喀⽇密給雅、布理亞特以及圖瓦(唐努烏梁海)等的這些格⻄們,他們 是我辯論的對象。以三⼤寺來講,果芒寺的主持阿旺仁丹以及⼟登寧瑪也是來 ⾃布理亞特,另外⼀位格⻄叫仰達是來⾃圖瓦(唐努烏梁海)的,聽說他的俄 羅斯語非常好。 以我今世來講,來⾃喀⽇密給雅等區域的很多蒙族格⻄來到藏⼈的三⼤寺 裏,確實成為了頂尖的格⻄,⽽且這些⼈不在少數,這裏我講的是蒙族的整體 當然也包括了內蒙。在我的老師裏⾯,莫佐措尼這位頂尖的格⻄就是來⾃內 蒙,⼀開始的時候他為我介紹空性的理論。所以藏族和蒙族世世代代都有著非 常緊密的關聯,但是後來蒙族遭受到許多的波折,因為⽂化⼤⾰命的關係佛教 被嚴重的摧毀。 以藏地來講從1959年之後被共產黨以⾼壓的⽅式來對付佛教,許多頂尖的 佛教學者們也被殺害。舉例⽽⾔,在⽂化⼤⾰命的時候,遍智⽂殊笑的老師有 很多的弟⼦,因為這是不允許的所以就判他為死刑,於是這位⼤師在臨刑前對 ⾏刑者說:「請允許我做個發願回向,此故願具有恩惠的上師加持於我,讓我 所有的安樂回向給⼀切有情眾⽣,讓眾⽣的⼀切痛苦由我來承擔。」發願結束 後對⾏刑者說:「你現在可以殺我了。」 以藏地的這些修⾏者和頂尖的學者來講,確實在⽂化⼤⾰命時期被殺害的 ⼈不在少數,在蒙族裏⾯無論發⽣什麼樣的境遇之後在藏地也同樣的發⽣了, 即便是如此我們對佛法的信仰是沒有辦法透過⾼壓的⼿段來去除的,為什麼 呢?因為我們是有感受的⽣命體,包括昆蟲、⿃類、貓狗等這些所有的⽣命體 都會⾃然⽽然的想要離苦得樂,這種離苦得樂的⾃然想法是每⼀個⽣命體都與 ⽣俱來的。我們⼈也是會⾃然⽽然的想要離苦得樂,可是我們⼈與其他⽣命體 與眾不同的特點在哪裡呢?就是因為⼈有非常聰明的智慧,我們可以⽤這個睿 智辨別是非、辨別善惡,透過這個睿智我們可以透過深思熟慮來仔細分析如何 做到離苦得樂,這是⼈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在⼈類的社會裡⾯才會有宗教。 所謂的宗教的⽤意就是要改變我們的內⼼,改變內⼼的⽅式有不同的途 徑,像是基督宗教或回教他們相信有造物主,對造物主保持⼀種虔誠的信仰, 以造物主的加持、恩澤讓內在的⼼靈獲得平靜,是以這種的⽅式尋求離苦得樂 之道。 在諸多的主流宗教當中,佛教是來⾃印度,佛教當中可分兩個時代——舊 時代和新時代,應該可以這麼說吧,舊時代屬於巴利語系所建立的佛教傳統, 後時代就是由那爛陀寺來興盛。這些那爛陀寺頂尖的學者們,在介紹佛法教義 的時候是以邏輯推論的⽅式來介紹佛法的教義,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佛教哲學 觀點,這是屬於佛教的後期時代。 在藏地和蒙地所興盛的佛教傳承就是那爛陀寺所流傳下來的傳承,那爛陀 寺所流下來的這個傳統特別重視邏輯推論、分析觀察,即便是佛親⾃所說的教


⾔,如果在分析觀察時察覺到與正理有所相違的時候也會加以破斥、反駁,因 為佛親⾃授權給弟⼦們說:「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信受非 為敬。」這是佛⾃⼰所講的。佛弟⼦們不要因為尊敬就無條件直接接受我所說 的話,你們應該好好分析、觀察我所說的內容,以這種的⽅式打從⼼裡深信這 是符合正理的、對⽣活是有幫助的,你再來接受。這是佛賜予佛弟⼦們的權⼒ 呀。 那爛陀寺的這些佛教的學者們,將佛親⾃所說的教⾔分成了義經和不了義 經兩派,換句話說將佛親⾃所說的教⾔分成如⾔可取和非如⾔可取兩種類別。 像是龍樹⽗⼦、無著兄弟等這些那爛陀的頂尖學者們,他們的著作我們可以看 到最主要都是以邏輯推論的⽅式⽽來建立他們的論述,很少回去引經據典,雖 然是有,但主要的還是以邏輯推論的⽅式,以《中論》來講最主要都是以邏輯 推論的⽅式去做觀察。 我們藏地和蒙地的佛教是無垢的、清淨的那爛陀寺所流傳下來的法脈,佛 曾經預⾔說:「我的教法會從北⽅到北⽅。」我們對此的解讀是印度的北⽅是 ⻄藏、藏地的北⽅是蒙地,我覺得實際的情況也是如此,因為佛法透過那爛陀 寺頂尖的學者寂護論師從印度傳到藏地,寂護論師也寫下了量學⽅⾯的巨作 《真如集論》,以哲學的觀點來講寂護論師也寫下了《中觀莊嚴論》,寂護論 師來⾃那爛陀寺既是哲學家也是邏輯學家,他在藏地建立佛教的傳統也是符合 他的個性和受教的傳統,這也是為什麼藏傳佛教非常重視哲學和邏輯學的原 因。 從藏地將佛法流傳到蒙地的時候也是具有相同的特質,⼀開始由八思巴將 佛法傳到蒙地,之後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來到蒙地,讓這些蒙族地區興盛 佛教,成為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的弟⼦。在蒙地所流傳的佛教除了是那爛 陀寺所流傳下來的法脈以外,也是因為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的關係所以格 魯的教法非常興盛。你們(蒙族)給予我「達賴喇嘛」的頭銜,「達賴」就是 ⼤海的意思,因為第⼆世達賴喇嘛叫根頓嘉措,第三世達賴喇嘛叫索南嘉措, 所以你們(蒙族)把我取名為達賴巴喜(⼤海喇嘛),這個「達賴喇嘛」的名 稱是蒙族語,因此蒙和藏之間⼀直有著不共的關聯、緊密的聯繫。 ⼤概在1960年的時候我去了俄羅斯,也去了蒙地,我去蒙地的時候在蒙地 有⽢丹寺,⽢丹寺這些老⼀輩的出家⼈非常⾼興,我坐在法座上,他們⽤蒙語 做供養及長壽法會,那時候他們在念誦的同時也流下了眼淚,我在法座上⾯也 感受非常深刻悲喜交集,因為以前在蒙地佛法是非常興盛的,可是之後受到諸 多的波折⽽衰退了,但我們要知道信仰是屬於內在的功德,無法靠外在的⾼壓 ⼿段來徹底去除的,所以這些老和尚們非常的歡喜,以我來講也感觸非常深刻 流下了眼淚。 因為信仰是來⾃內⼼的,所以信仰的這個特質沒辦法透過外在的各種⾰命 去除掉⼈們⼼中的信仰,這是做不到的。以前我們這些⻄藏的主持或⽅丈們曾 經提出這樣⼀個疑惑,因為那時候我⼤⼒推廣科學的學習,於是這些⽅丈和主


持勸我說:「如果你推廣科學的話,可能會讓我們喪失原本的信仰。」我回答 說:「絕對不會!科學的精神是實事求是,我們佛法的教義也是符合實事求是 的精神,因為我們講了量學、我們講了邏輯學、我們講了哲學,既然兩者都是 實事求是的話,應該可以相互並⾏,不會排斥和傷害才對。」慢慢的我們就跟 科學家進⾏長期的交流,當然不⽤說我是佛教的⼀位比丘,在這世界上多數的 ⼈也把我視為⼀位名副其實的科學家。 在這世界上有不同的主流宗教,⽽且這些主流的宗教都⼀致說到了慈愛的 價值,這對⼈類內在平靜的建設是很有幫助的。因為我們都想要離苦得樂,為 了能夠減少更多內在的痛苦、為了能夠建設更多內在的平靜,並且我們⼈類擁 有⼀顆睿智的頭腦,所以宗教是屬於⼈類的宗教,這就是為什麼所有主流宗教 都⼀致說到慈愛價值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我尊重所有主流宗教的原因。 敬和信必須要分開,我尊敬所有的主流宗教,可是我相信我⾃⼰的宗教, 這個並不⽭盾啊!所以我到訪世界各地的時候,會去回教的清真寺、基督宗教 的教堂、印度婆羅⾨教的這些寺廟等朝聖,以尊敬之⼼⽽去朝聖,代表我對其 他主流宗教的尊重。 雖然主流宗教持有不同的哲學觀點,但卻⼀致傳遞了慈愛的價值。科學是 實事求是的、務實的精神,如果該主流宗教只講信仰不講科學精神的話,那他 們對科學是不會有興趣的也不會想要關注。可是在藏地,我們的祖先保留下來 上千年的⽂化以及佛教的傳統秉持的是科學的務實的精神,因此科學家們會非 常歡喜我們藏傳佛教所說的哲學觀點。 因為⻄⽅的科學家們對⼼理這⽅⾯的資訊並不豐富,所以他們要去參考、 依據佛教裡⾯的⼼理學。佛⾃⼰也說,內⼼不調伏的話就無法平靜、就無法安 樂,龍樹⽗⼦、無著兄弟都⼤⼒且廣泛的宣說⼼理學的內容。當然無著兄弟非 常重視⼼⽽說了唯⼼論——⼀切都是唯⼼造⽽沒有外在的事物,這說不定是走 向了另外⼀種極端吧。總之,那爛陀寺所流傳下來的法脈說到了非常廣泛的⼼ 理學的內容,導致非常多的科學家對此產⽣了關注、深感興趣。 我們保留下來的佛教傳統,⼀⽅⾯是我們信仰的對象,但另⼀⽅⾯我們要 知道這個信仰的依據是理由和分析呀。如果它是依據真相可被分析、觀察的 話,那這個信仰是值得我們去延續的,如果沒有分析觀察真理為依據的話,那 這個信仰是我們不需要的。 所以我呼籲這些在印度學習⼤教典的格⻄們去學習科學的話會非常的完 善,以洛⾊林這個扎倉來講他們建造了獨立的科學研究室去專⾨學習科學的學 科。這世界所有的主流宗教都⼀致對⼈類社會帶來極⼤的貢獻這非常好,可是 能跟科學並肩研究進⾏⼀起成長的主流宗教,只有那爛陀寺所流傳下來的法 脈,也即今天的藏傳佛教才能夠做到。


在過去的時代當中,像是在場你們這些蒙族的法友們以及我們藏族,雖然 在歷史裡⾯曾經遭遇到很多的波折讓我們的佛教衰退了,可是外在的這種壓⼒ 是沒有辦法完全去除內在信仰的緣故,以你們蒙族地區來講⼜再次興盛佛法的 傳承,⽽且你們蒙族地區許多年輕的⼀代都會想要去學習⼤教典,對⼤教典的 學習越來越有興趣。以我們藏地來講即便再怎麼殺害我們、欺凌我們,可是仍 然沒有辦法去除我們對佛教的信仰。不但沒辦法去除,在漢地越來越多的⼈對 佛教產⽣了信仰,佛教徒的⼈數⼀直在增⻑越來越多。 佛教的精神是非常博⼤精深的,這是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繼續延續下去的⼀ 種思維,對⼈類的社會會陸陸續續帶來貢獻,所以在各個蒙族區域的你們,對 你們⽽⾔佛教並不是⼀個嶄新的⽂化,因為在你們原本的地⽅佛教是屬於本⼟ 的宗教,你們只是要再次的復興⽽已。 你們對佛教非常感興趣,這是我非常隨喜的⼀點!在你們的寺院裡⾯有佛 像和這些⼤藏經的陳設因此要對它做回向,不要因此就感到滿⾜,因為⼤藏經 是我們要去學習佛教的教材。我們會說到五部⼤論的學習,五部⼤論最主要的 依據就是參考了龍樹⽗⼦、無著兄弟的著作,這個就是我們學習中觀、波羅蜜 多、量學的主要依據。像是《俱捨論》、《戒論》、《釋量論》等這些都可以 在⼤藏經裡⾯看到的印度⼤師們的著作,這些著作翻譯成藏⽂之後⻄藏的⼤師 針對這些著作做了更深入的詮釋,所以這些印度⼤師的著作是我們學習的依據 啊,因此我⼀直在呼籲我們藏⼈要好好的學習⼤教典,這是我平常呼籲的內 容,我在此想要以相同的⽅式呼籲你們,蒙族地區的法友們不要僅以信仰就感 到滿⾜,你們有空的話⼀定要好好的學習⼤教典、五部⼤論,這種的學習是非 常重要的。 五部⼤論裡⾯的《俱捨論》,《俱捨論》裡⾯的第三品你們忽略它的話也 沒有關係,畢竟它跟我們⾁眼所看到的內容是相違的,比如裡⾯說到太陽和⽉ 輪的⼤⼩,叫做「⽇⽉迷盧半,五⼗⼀五⼗」,這種的說法跟我們⾁眼所看到 的真相有所違背,所以《俱捨論》的第三品你們可以忽略這是沒有問題的,可 是在《俱捨論》裡⾯所說的⼼和⼼所的章節這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以般若來講,到彼岸的課程裡⾯說到了⼤⼩乘圓滿的教義,因此學習到彼 岸、學習波羅蜜多非常的重要,⽽且在⼀開始的時候說到佛教的教義要如何引 導呢?(《現觀莊嚴論》:)「修⾏及諸諦,佛陀等三寶,不耽著不疲,周遍 攝持道。五眼六通德,⾒道並修道,應知此即是,⼗教授體性。」也就是跟我 們說⼀開始要以修⾏的性質——⼆諦的詮釋來引導佛弟⼦們,之後在⼆諦的基 礎之上再來建立《現觀莊嚴論》所說的諸諦(即四諦)的內容。所以先以⼆諦 的⽅式來引導、介紹⼆諦,⼆諦所認知之後再來跟佛弟⼦們講解四諦的內容, 由⼆諦再講四諦,以這種邏輯推論分析觀察的⽅式去引導佛弟⼦們認知佛法的 教義引入佛⾨。在這個引導的過程當中,中觀的思維也非常的重要,以中觀的 典籍來講龍樹菩薩寫下了《中觀理聚六論》,其注釋裡⾯像⽉稱論師的《入中 論》及《入中論⾃釋》就非常的重要了。


以我個⼈來講,有空就會去閱讀《入中論》和《入中論⾃釋》,我每⼀天 都會念誦這些《入中論》的偈頌:「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 不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諦。由於諸法⾒真妄,故得諸法⼆種體,說⾒真境 即真諦,所⾒虛妄名俗諦。」這跟量⼦物理科學家們所說的內容是⼀模⼀樣 的,量⼦物理專家們說到了真相和表象是不同的,到了量⼦真相的時候因由觀 察者的存在才能夠衡量量⼦的⼀個狀態,所以受到了主觀⼼識的影響和認定, 這種說法跟中觀典籍裡⾯所說的非常相似。

難道這些都是不存在嗎?也不是,「如觀察⾞七相無,由余世間共許 有。」說到了這⼀切都是在名識施設當中⽽存在。⽽且在《入中論⾃釋》裡⾯ 說到了諸法都是⾃空,如果有⾃相、有⾃性的話,那麼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 患,所以說到了:「若謂⾃相因緣⽣,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因,然 此非理故無性。」我每⼀天都會去思維這些的內容。 同樣的我也會去思維到⾃⾝上,像是《中論》裡⾯所說的:「非陰不離 陰,此彼不相在,⾃我不有陰,何處有⾃我。」反復地去思維這些內容的時 候,這個正在思維的我找不到了。所以《中論》的這個教義的思維非常重要, 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入中論》說到了:「慧⾒煩惱諸過患,皆從薩伽耶⾒ ⽣,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四百論》也說:「如⾝中⾝根, 痴遍⼀切住,故⼀切煩惱,由痴斷隨斷。若⾒緣起理,愚痴則不⽣,故此⼀切 ⼒,唯應說彼語。」 無論我們怎麼取這個內義為什麼樣的名稱,總之會讓我們內在的⼼靈無法 平靜的是破壞性的情緒、是負⾯的情緒,負⾯情緒之所以會產⽣是因為我們完 全相信這是真實發⽣的我的親⼈、這是真實發⽣的我的仇敵,因此⽽產⽣了貪 嗔,所以當我們講到親⼈和仇敵的時候,會覺得這是完完全全從物體本身所產 ⽣的、具體的、真實的親⼈和仇敵,這個表象所產⽣的看法是錯誤的!就像剛 剛所說的量⼦物理專家們也說到,古典⼒學在表象上彷彿⼀切物理都可被衡 量,但實際上在量⼦真相的時候卻⾮如此。


我們每⼀個⼈都要內在的平靜,這世界上⼀直有無有間斷的⼈為災難,為 什麼有這些⼈為災難?是因為我們受到了負⾯情緒的掌控,受到負⾯情緒掌控 之後是沒有辦法透過藥物解決或減緩負⾯情緒的,唯有透過內⼼世界更深層的 認知——什麼樣的情緒會帶來好處、什麼樣的情緒會帶來壞處,透過這⼀種的 分析觀察深入思維,來減緩負⾯情緒和破壞性情緒,來減少煩惱的,這是很明 確的。 以我個⼈來講,如同剛剛引⽤《入中論》的這些偈頌,這是我每⼀天要去 思維的內容,那麼我所期望的是什麼呢?「如是慧光放光明,遍達三有本無 ⽣,如觀掌中庵摩勒,由名⾔諦入滅定。」我盡量地讓⾃⼰產⽣滅諦的這個功 德,這是我所期望的內容。 佛陀在四諦法輪的時候說到了這是苦諦、這是集諦、這是滅諦、這是道 諦,佛所說的內容透過平⽇這種長時堅持的思維,會讓我們覺得——佛之所以 這麼說的確有他的⼀個⽤意,從中感受到法語的這個⽢味,才會有所體會,所 以透過空性⽽去思維真相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同剛剛引⽤《四百論》所說的,為了去除負⾯的情緒我們必須要認知真 相,負⾯情緒都是來⾃無明,雖然我們說空正⾒會對我們的解脫、⼀切遍智有 所幫助,可這是屬於個⼈的選擇。假使你沒有佛教的信仰,你既不相信有前世 和後世、也不相信有輪回和涅槃,即便是如此你也應該去思維空性,因為負⾯ 的情緒都是來⾃於執著事物皆是絕對的好、絕對的壞⽽產⽣的,這種絕對性的 執著如果能夠減緩的話,由此所產⽣的破壞性情緒、負⾯情緒就能隨之減緩, 所以對你來講是有幫助的,無論對你的後世有沒有幫助這是另外⼀回事,但對 你的今世是絕對有幫助的。 因此我想要再次呼籲你們學習⼤教典,這⼀點非常的重要!因為你們的祖 先或前⼀代有許多偉⼤的修⾏者都是來⾃於你們蒙族,他們透過⾃⼰的努⼒成 為了頂尖的學者。今天我們所有的順緣都已經具⾜,許多蒙族的年輕⼀代來到 我們印度南部在⼤寺院裡⾯學習教典,⼤概有上百位吧,我相信這些⼈對將來 的教法⼀定會帶來非常巨⼤的貢獻。有沒有宗教的信仰是個⼈的選擇,你要不 要產⽣佛法的信仰也是個⼈的選擇,但是我誠⼼的呼籲你們好好的去學習⼤教 典,因為對內在平靜的建設是很有幫助的。


說法前開⽰ 佛所說的教法,尤其是那爛陀寺的這些⼤師們的著作,這些⼤教典的學習 是非常重要的!那爛陀寺是龍樹之後⽽有的寺院,那爛陀寺的這些頂尖學者們 所說的內容基本是依據世尊的說法,⽽且佛在世的時候確實也是有不同的哲學 觀點,像是毗婆沙宗和經部等這些觀點世尊在世的時候就有了,之後根據佛⼆ 轉法輪《般若經》無我的論述做了詳細解說的時候,很明顯形成了唯識與中觀 的分歧。 那爛陀寺的這些學者們會依據世尊的初轉法輪四諦法輪以及⼆轉法輪《般 若經》,當然《般若經》的內容就是他們最主要分析和研究的內容,三轉法輪 的時候說到⼼的光明本性為何,貢唐仁波切曾經說過:「這種三轉法輪的引導 次第是從低處到⾼處的善巧引導,最終都是為了讓弟⼦們能夠進入俱⽣原始之 光明轉為道⽤的⼀種引導⽅便。」的確是如此呀,我們好好去研究的時候,可 以發現確實是如此。 世尊轉了三轉法輪,⼆轉法輪和三轉法輪非常重要,當然初轉法輪是佛教 各派的理論基礎。在初轉法輪的時候,說到了四諦的性質為何、四諦的作⽤為 何以及修學四諦的果實為何,也就是痛苦的根本都是因為我們的⼼續受到煩惱 的操控,這個煩惱是有對治⼒的,⽽且這些煩惱並非⼼的本性,所以我們透過 調伏內⼼是可以獲得解脫果位的,這是四諦的內容。 四諦裡⾯的道諦指的就是煩惱的對治⼒的詳細解釋,在⼆轉法輪的時候就 會出現。⼆轉法輪的時候說到了諸法無有⾃性,有⼀些佛弟⼦無法接受這種說 法,所以佛之後⼜說了⼆取空的理論。上根者及利根者具有能⼒能夠進入密咒 ⾦剛乘的無上密將俱⽣原始之光明轉為道⽤,針對這些根器的眾⽣佛說了第三 轉法輪。


《菩提⼼釋》在⼀開始破除了外道的常⼀⾃主的我,對我⽽⾔說到前世與 後世的時候以「常⼀⾃主的我」的說法去講解的話會比較容易給予⼀種權勢, 因為⾝⼼背後有⼀個我,我是可以從⾝⼼獨立出來的,由他去銜接從前世到今 ⽣、再從今⽣到後世,這種講解⽅式會很直接和簡單。但是以佛教的⽅式來講 解的話,我們的⼼識必須來⾃跟其相同類別的主因⽽有,以這種⽅式去講解從 前世到今⽣、再從今⽣到後世,這是佛教的觀點。 外道這種常⼀⾃主的我的說法,在從前世到今⽣、再從今⽣到後世的解釋 上是以常⼀⾃主的我來解釋的,這種解釋⽅式會更為容易。但這也是有問題 的,因為我們會隨著⾝體的變化⽽承認我在變化,會有這⽅⾯的⽭盾,所以⼀ 開始講到了外道所說的或婆羅⾨所說的常⼀⾃主的我是無法成立的內容。 以佛教哲學專家的說法來講,會說到煩惱是來⾃錯覺——即非理作意,由 非理作意⽽產⽣了煩惱,我們看到這些事物的時候會覺得彷彿是從境上以⾃⼰ 的⼒量⽽產⽣事物的作⽤和屬性,會有這種看法。 ⾸先,佛陀針對無法破除這種表象看法的佛弟⼦們⽽去說四聖諦,⼀開始 在講解的時候先說到苦諦,也就是我們痛苦的感受以及苦受的依據彷彿是存在 的,以這種的⽅式⽽去做講解。也即我們是怎麼看事物的呢?覺得事物都是從 境上⽽有,所以⼀開佛並沒有破除這種看法或者說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佛並沒 有做這⽅⾯的分析,只是很單純的說我們會隨著業和煩惱⽽痛苦,⽽說了苦諦 和集諦。我們會看到苦諦的⾝體彷彿是可被觸摸的實體,會有這種的看法,⼀ 開始佛並沒有針對這⼀點做破斥。 然後,佛慢慢的引導弟⼦到較為深層的境界,⾊法、感受等仔細去想的 話,⾊受想⾏識如同經典所說的這些苦蘊也並非像我們看到般的存在,所以 《雜阿含經》說:「觀⾊如聚沫,受如⽔上泡,想如春時焰,諸⾏如芭蕉,諸 識法如幻,⽇種姓尊說。」所以⽽形成了唯識派的觀點。 也就是我們看⾊法的時候會覺得彷彿是從外在的境⽽有,我們看到的這個 外在的事物它是從外在⽽有的,這種的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只是看到⾊法的影 像⽽已,⽽說到了唯識派的觀點。就像量⼦物理專家所說的,在量⼦狀態的時 候之所以量⼦能夠被衡量是因為有了觀察者存在的緣故,如果沒有觀察者存在 的話這個量⼦是無法被衡量的。所以今天之所以我們能夠衡量⾊法,只是因為 執⾊識所現的⾊法的影像,除此影像之外的外在的境是不存在的,(唯識派由 此)⽽說到了⼆取空,也就是遠離能取之外的所取這是沒有的。 其實這種(⼆取空的)思維對減少執著是有幫助的,因為我們之所以有這 種貪嗔等執著會覺得是由外在的境⽽有,當我們認為無外境——所⾒的⼀切只 是⾃⼰所看到的影像,除了影像以外沒有這個事物的時候對減少貪、嗔等的確 會有幫助。之所以會有這個影像,是因為習氣現起的緣故,習氣的安置處唯識 派說到了是阿賴耶識。所以唯識派⼆取空的這個觀點讓我們斷除外境的執著, 由緣外境⽽產⽣的貪嗔就會隨之獲得減緩,這是唯識的觀點。


到了中觀的時候,如同唯識所說的從境上⽽有的觀點——承許這種立場的 中觀師也是有的。雖然唯識是說這⼀切都是影像,可是影像的作⽤從影像本⾝ ⽽有,唯識的這種說法有⼀派的中觀師是承認的,認為事物是以他⾃⼰的⼒量 ⽽產⽣⾃⼰的作⽤和屬性。有⼀派的中觀師雖是這麼說,但是另外⼀派中觀師 卻否定這種的說法,否定這種說法的中觀師的立場才是最深奧的,因為唯有這 種的否定,才能夠斷除⼀切貪嗔的所依、貪嗔的依據。 這也是為什麼中觀師內部可以分兩派的原因,名⾔上認為有⾃相的中觀師 以及名⾔上否定⾃相的中觀師,名⾔上否定⾃相的中觀師認為所有的作⽤和屬 性都是在名識施設當中⽽有,僅此⽽已! 中觀,尤其是中觀應成的觀點,就是龍樹菩薩的究竟意趣,也就是被⽉稱 論師所詮釋的內容,⽉稱論師否定名⾔上的⾃相或名⾔上的⾃性,這是非常不 可思議的⼀個深奧的內容! 龍樹菩薩有諸多的弟⼦,那爛陀寺有頂尖的這些學者像是陳那和法稱等, 他們是偉⼤的邏輯家,頭腦非常的清楚,非常有智慧,即便是如此但他們仍然 覺得,在講量學的時候量必須要有⼀個所依的所量,因此⽽說到了所量是⾃相 有的。 可是龍樹菩薩的究竟意趣被⽉稱論師所詮釋,《入中論》裡⾯說到:「於 真性時以何理,觀⾃他⽣皆非理,彼觀名⾔亦非理,汝所計⽣由何成?」也就 是世親等論師難道否定空性的論述嗎?否定無⾃性的論述嗎?於是⽉稱答:是 的,所⾔如是,他們的確背棄了空性的論述。 以五相的⽅式去觀察或者以七相的⽅式去觀察的時候境上沒有任何的存在 呀,所以⼀切的作⽤和屬性只能在名識施設當中⽽有,僅此⽽已!如果不被這 種世間共許當中⽽產⽣的作⽤感到滿⾜,跨越了這個⾨檻想要從境上去尋找任 何⼀法的話都是找不到的。 「若謂⾃相因緣⽣,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非理故無 性。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不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諦。 由於諸法⾒真妄,故得諸法⼆種體,說⾒真境即真諦,所⾒虛妄名俗諦。」這 是我每⼀天都會去引⽤的偈頌⽂,反復地去思維這⽅⾯的內容。在此《入中論 ⾃釋》⼜說到了四種應成,這四種應成是我每⼀天都會去思維的內容,即: 「⼀、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患;⼆、應成世俗諦為理智所堪忍之過患;三、 應成無遮勝義他⽣之過患;四、應成無⾃性為非⾃空之過患。」 我們雖然看任何的事物會覺得是以他⾃⼰的⼒量⽽形成,但這種看法是錯 誤的,因為⼀切的作⽤、⼀切的性質都是在名識施設當下⽽有僅此⽽已,所以 中觀應成派說到了唯名識施設⽽有僅此⽽已的內容。空性的論述必須要對治真 實執著,只有這種的說法才能夠讓真實執著沒有任何可執取的點,所有的真實


存在都被徹底的破除了。我們雖然看任何的事物都會覺得是從境上⽽有,這種 看法是絕對錯誤的,因為沒有任何⼀法是真實的存在、是從境上⽽有的。 宗喀巴⼤師在《三主要道》的後⾯說到,也就是透過緣起的正因反復地去 思維「現⾒緣起全不誣,即滅實執取境相」,當我們講到「緣」字的時候是觀 待依賴的意思,不依賴的、從境上⾃⼰的⼒量⽽有的這部分的⾃性就被破除, 「起」字是形成的意思⽽不是沒有。「若時同起非更迭」,由緣起的這個正因 讓我們實執所要取的這個真實的依據徹底斷除的時候,「乃圓成正⾒觀察」。 「此復現相除有邊」,應成派說到了因為這些作⽤是在名識施設當中就被坦然 安立的,只有在共許當中⽽形成了他的作⽤,所以由現相除有邊。「及以空性 除無邊」,所謂的空性是指事物並非以他⾃⼰的⼒量⽽形成了⾃⼰的屬性,從 這⼀點我們可以瞭解到,這⼀法的屬性和作⽤都是在依據眾多的因緣當中⽽ 有,所以才說不是以⾃⼰的⼒量產⽣⾃⼰的屬性和作⽤,因為空性所以更需要 依賴,因此由依賴⽽除無邊。「若知現空顯因果,不為邊執⾒所奪」,這個時 候我們就能夠在世間共許、名識施設當中、無尋無找當中,坦然安立⼀切的因 果、⼀切的作⽤。 我不只是引⽤經論所說的內容⽽已,以這些內容為依據我反復的分析觀察 長達數個⼗年,反復去思維的緣故,因為想緣起的時候⾃然就能夠影射性空、 想性空的時候⾃然就能夠影射緣起。如同⽉稱論師在《入中論》所說的:「如 是慧光放光明,遍達三有本無⽣,如觀掌中庵摩勒,由名⾔諦入滅定。」這時 候再搭配著專注⼀境的奢摩他,這個⽌住分變得很強烈的時候再透過分析觀察 的這個智慧⽣起毗鉢捨那,才能夠真正做到如同《⼼經》咒語所說般的「答雅 他 嘎代 嘎代 巴⽇嘎代 巴⽇桑嘎代 播諦梭哈」。 也就是從我們的⼼的改變做起,現在我們的⼼被真實執著綁得緊緊的、被 無明真實執著所操控,無始以來到現在⼀直都是如此,透過分析觀察我們能夠 對真實執著呵斥說:「你根本沒有任何的依據呀!」透過對空性完全的理解、 精通空性的緣故,在世間共許當中⼜能夠坦然安立⼀切的作⽤,但是在這個同 時卻⼜深信:沒有任何⼀法是真實發⽣的,⼀切都是在⼀種名⾔當中發⽣的, ⽽不是真實發⽣的,這種真實執著沒有任何的依據!所以才能夠做到「雖常具 ⾜滅定⼼,然恆悲念苦眾⽣,此上復能以慧⼒,勝過聲聞及獨覺。」透過⼆諦 的這種⽅便和智慧資糧的結合,就能夠做到「世俗真實廣⽩翼,鵝王引導眾⽣ 鵝,復承善⼒風雲勢,⾶度諸佛德海岸。」 我們從⼩起就要背誦《入中論》、《現觀莊嚴論》,⼩時候只會背誦論⽂ ⽽已卻不能夠體會論⽂所以表達的這個深奧的內容,之後我慢慢的思維這些內 容,⽽且每⼀天都去閱讀《入中論⾃釋》,讓內⼼產⽣定解、深信不疑,「世 俗真實廣⽩翼,鵝王引導眾⽣鵝,復承善⼒風雲勢,⾶度諸佛德海岸。」以這 種⽅式做到「答雅他 嘎代 嘎代 巴⽇嘎代 巴⽇桑嘎代 播諦梭哈」。 ⼼由認知真相的這種長時間的堅持和串習,讓我們從未入道的⼼變成資糧 道的⼼、變成加⾏道的⼼、變成⾒道位的⼼、變成修道位的⼼,最終會變成無


學道的⼼,這是真的可以做到的!否則我們只會說這是經論所說的內容好像跟 ⾃⼰無關的感覺,但是當⾃⼰精通了⼆諦的內容,搭配著⾃⼰⽣活的經驗去印 證的時候,確實「⾶度諸佛德海岸」是可以做到的,是會真實發⽣的。

菩提⼼釋 ⼤阿闍黎聖龍樹菩薩 造 蔣揚仁欽 藏譯漢

如同剛剛說的,龍樹菩薩主要的使命之⼀就是推廣深奧的空性理論,像是 《中觀理聚六論》我們好好去閱讀的話,可以感受到這個內義的博⼤精深和不 可思議,⽽且龍樹菩薩在成立這些論述觀點的時候,最主要都是以理由、邏輯 的⽅式去推論立宗的,雖然有少數的引經據典,但更多的主要是以邏輯推論的 ⽅式。 透過這種邏輯的分析我們可以深信,⾝⼼背後彷彿有⼀個操控者的我的確 是不存在的,⽽且我們所看到⼀切事物彷彿會覺得從他那邊具體的存在,這種 看法是絕對錯誤的,藉由深信這種是錯誤的看法會減緩我們內在的負⾯情緒。 我不是嘴巴講講⽽已,真的是每⽇堅持思維這些的內容,令我受益極⼤。再加 上《入菩薩⾏論》愛我執的過患和愛他⼼的功德,結合這種思維的時候,對內 在的改變是絕對有幫助的。

禮敬吉祥⾦剛薩埵

遠離諸實物;蘊界及⼊處;滅所持能持; 法無我同性,⾃⼼本不⽣,是空之體性。

上⾯這句是《密集⾦剛本續》的偈頌⽂,所表達的內容非常博⼤精深。 「遠離諸實物」,在諸多不同的哲學觀點當中,先破非佛教的常⼀⾃主的 我,也即⾝⼼之外有⼀個常⼀⾃主的我,這個我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只是單純 的依賴著⾝和⼼認定⽽有的⼀種存在⽽已,所以在此破除外道或非佛教的常⼀ ⾃主的我。 「蘊界及入處」,這是破除有部和經部的說法。


「滅所持能持」,在唯識派的這個說法中,因為認為我是⾃性有,所以要 找到某⼀個東⻄是屬於我的事例,因此唯識派說到第六意識阿賴耶識,中觀⾃ 續派說到了屬於補特伽羅事例的第六意識。 在此破除唯識派,無論從境還是從識去尋找⾃性的話都是找不到的,所以 《入中論》說到了:「如觀察⾞七相無,由余世間共許有。」無論任何的⼀ 法,尋找之後都是找不到的。 以如來來講,「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 以我們所皈依的對象如來來講尋找之後是找不到的,如來也非如來的無漏之蘊 體,如來的無漏之蘊體去尋找之後也是找不到的,這⼀切都是在世間通俗的說 法當中、世間的共許當中⽽產⽣其作⽤,僅此⽽已。 即便是我們皈依的最究竟的對象如來或導師釋迦牟尼佛,導師釋迦牟尼佛 去尋找之後也是找不到的,以具有這個信仰的皈依者來講——我去尋找之後也 是找不到的,所以這句話我會略做修改,就是在思維我的時候會這麼念:「非 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我不有陰,何處有⾃我?」我們⼀直會覺得,在內 在裡⾯堅信⾝⼼背後彷彿有⼀個操控者的我的強烈執著,這種我其實是未曾有 過的,⽽去減少我執。 並且在《上師薈供》裡⾯說到了愛他是⼀切功德之泉源,比起愛他更愛⾃ ⼰的愛我執是⼀切罪業過咎的根本,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參考《入菩薩⾏論》所 說的:「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切世間苦,咸由⾃利成。若不以⾃樂, 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死亦無樂。」的的確確是如此啊! 這地球上有七⼗億⼈,七⼗億⼈的每⼀位都是想要離苦得樂沒有例外,但 是我們卻不知道苦因為何、樂因為何,我們刻意地去製造許多的苦因,所以 「若不以⾃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死亦無樂!」這是的的確確我們 可以⽤⾁眼⾒證的事實。 在這世界上有諸多無有間斷的⼈為災難,之所以有這些的災難主要原因就 是把⾃⼰看得太重忽略他⼈的立場的愛我執所導致的,所以寂天菩薩說到了愛 我執的過患和愛他⼼的功德,這部分的內容要好好的去思維,透過這種思維減 緩愛我執、加強愛他⼼,再透過空性論述的思維減少真實⽽有的我執,以這種 的⽅式減緩負⾯的情緒建立內在的平靜。 ⽽且現在科學家們也證實我們⼈類是群居動物、社會性動物,因為我們是 群居動物所以我們的幸福取決於所在社區的成員,這是科學家所說的。我們⼈ 類的天性是需要愛和被愛的,從⼀出⽣起我們就需要像⺟親般的這種親友來照 顧我們幫助我們,以⽣理的所需來講愛和被愛的價值是我們⼈類所需要的。 哪怕你沒有佛教的信仰,這麼去思維的話對⾃⼰也是有幫助的,我們不需 要對他說前後世、也不需要對他說輪回和涅槃,如果你要在當下獲得內在平靜 的話,你也應該去思維愛的價值、應該去思維破壞性情緒的過患。


佛⼀開始說了粗分的無我,之後⼜說到了法無我。講解法無我的時候先講 唯識的觀點,這時候就說到了⼆取空的論述。以中觀來講分⾃續和應成兩派, 最終是以名識施設⽽有去成立其作⽤,除此以外沒有任何的屬性和作⽤由境之 ⼒量⽽產⽣,所以是「法無我同性,⾃⼼本不⽣,是空之體性。」

如經所雲,如佛薄伽梵及諸⼤菩薩等發⼤菩提⼼,我今亦為諸眾⽣等,未 離令遠離、未脫令解脫、未息得歇息、未涅盤證涅盤故,從今起乃⾄無上菩提 前,定發菩提⼼。現⾏密咒⾨之眾菩薩由此世俗相,發起世俗菩提願⼼,且以 修習勝義菩提⼼之⼒⽽⽣果。此故,將說其性:

如果只思維空性缺乏菩提⼼的話,當然空性正確的⾒解是(聲聞、獨覺、 菩薩)三乘都需要去共同學習的內容。 如果要讓你的空正⾒轉為遍智的因緣,那必須要有菩提⼼的攝持才有辦 法,《入中論》說:「悲性於佛廣⼤果,初猶種⼦長如⽔,常時受⽤若成熟, 故我先贊⼤悲⼼。」沒有菩提⼼攝持或輔助的空正⾒,是沒有辦法讓我們成佛 的,就等同聲聞和獨覺所修的空正⾒⼀樣。 如果要讓我們的空正⾒圓滿⼀切⽬的,這樣的話就必須要讓我們的空正⾒ 具有能⼒去除所知障,為了做到這⼀點必須要有菩提⼼來攝持空正⾒才有辦法 做到,所以需要菩提⼼的後盾、需要菩提⼼的幫助和扶持。 獲得了世俗菩提願⼼之後⽣起⾏⼼,為了能夠⽣起勝義菩提⼼,必須要結 合菩提⼼和空正⾒。

1. 敬菩提⼼性,吉祥⾦剛等(注i);觀修菩提⼼,我說可滅有。 (注i:根據此⽂的不同批注,該同⾳詞有兩種不同寫法。⼀、 མས།(等)。⼆、བ མས །(持)。按照後者,應譯為:「吉祥⾦剛持」。)

2. 佛說菩提⼼,不被我及蘊,識妄念等覆,常許空性相。 3. 由悲所滋潤,此⼼精進習,⼤悲諸佛說,常觀菩提⼼。 4. 外道所設我,依理尋伺時,我於諸蘊中,雖有不能獲。

རྣ

རྣ

⾸先破除外道所說的我執,非佛教的外道說到了⾝⼼之外有⼀個獨立的常 ⼀⾃主的我,這個被破除。


5. 蘊雖有非常,蘊亦非我性,常與無常⼆,能所依皆無。 6. 若我非實物,作者豈能常?有法若能在,世伺入諸法。(注ii) (注ii:根據此⽂的不同批注,該同⾳詞有兩種不同寫法。⼀、 འ ག་རེན ་ན་ ་ད

ད་ལ་འ

ག 世伺入諸法(如果有法——我——是存在的話,世間對事物的伺察將能相應諸法的真實 性。)。⼆、 འ ག་རེན ་ན་ ་ ད ་ལ་འ ག 世⾏入諸法。(如果有法——我——是存在的話,世間對 事物的詮釋⾏為將能相應諸法的真實性。)

7. 是常故造作,非次序非俱。此故內外中,常事物非有。 8. 若能(注iii)何須待,事物應同⽣;何法觀待他,非常亦非能。 (注iii:「能」謂以⾃性⼒能⽣其果之義。)

9. 是事物非常,物恆剎那故,故於無常物,不破作者性。

剛剛是說到了破除非佛教的正好常⼀⾃主的我,接下來是破除毗婆沙宗和 經部所要破的這個補特伽羅獨立之質體有的我。

10. 離我之世間,蘊與界及處,所執與能執,由識滅諸相。 11. 承許利益者,對諸聲聞眾,五蘊如是說:⾊受想⾏識。 12. ⼆⾜尊常⽰,⾊蘊如泡沫,受蘊似⽔泡,想蘊同眼翳, 13. ⾏蘊似芭蕉,識蘊如幻化,如是⽰蘊體,為菩薩宣說。

破除了非佛教所承許的常⼀⾃主的我之後,接下來要破的是補特伽羅質體 有的我——即彷彿⾝⼼背後有⼀個操控者的我,或者是破除不需要經過第三者 能夠直接抓到的這個質體有的我。

14. 廣說⾊之蘊,四⼤之體性,余法於無⾊,無故則不⽣。 15. 彼等應當知,所⽰眼⾊等,界等與處等,所執及能執。

接下來說到對外在的所取和內在的能取去做觀察⽽說無我。

ཇུ

པྱྡོ

ནྱི

ཇྱི

ཇུ

སྤྱྡོ

ནྱི

ཇྱི

16. 無⾊塵無根,定無作者根。⽣者及所⽣,真實⽣非理。


17. 塵不⽣根識,根識已離根,若聚能⽣彼,聚體亦不許。

「塵不⽣根識」,從細微的微塵不會產⽣根識,「根識已離根,若聚能⽣ 彼,聚體亦不許。」跟唯識所說的觀點是⼀樣的,也就是這個細微的粒⼦去尋 找之後也是找不到的。

18. 由向分解故,可⾒塵亦解,若依⽀⽽觀,微塵豈合理?

這個最細微的粒⼦假設是真的存在的話,這個粒⼦它有移動的作⽤,移動 的話就表⽰它就有前⽅和後⽅,這樣的話它⼜是可以被分解的,所以不叫做最 細微。

19. 外境單⼀相,將由異識取,⼀切悅意⾊,於彼成相異。 20. 於同⼀女⾝,妄執有三相:屍所欲與食,遍⾏貪⽝等。 21. 同境起作⽤,不似夢害乎?離夢作醒時,作⽤無區別。 22. 所執能執性,⼀切識所現,迥異於⼼識,外境皆非有。

以上說到了唯識的觀點,並且做了對唯識觀點的破斥。

23. 此故實物性,外境相皆無,識⾒各別相,皆現⾊法相。 24. ⼠夫⼼愚故,⾒幻及陽焰,及乾闥婆城,如是⾒⾊等。

以上說到了唯識的觀點⼆取空的論述。

25. 為除我執故,宣說蘊界等,凡持唯識論,勝⼠破其論。

唯識⼆取空的論述,如果以正理分析觀察的時候仍然會看到⽭盾。


26. 說唯識宗義,眾相由⼼⽣。何謂⼼之性?彼乃如是說: 27. 所有皆唯識,能仁宣⽰義,為斷愚稚懼,說已非本意。

唯識的觀點,就是諸法皆是唯⼼所造,所取、能取是同⼀體系,這種說法 是佛陀為了下根的眾⽣斷除他們針對無⾃性的論述所產⽣的畏懼⽽說的,並不 是佛陀的本意。

28. 遍計依他起,圓成實此性,唯⼀空性體,此性於⼼觀。

唯識派針對三法性⽽說三無性,即依他起非遍計執是⼆取空的這個圓成 實,這是唯識所說的法無我。 三界唯⼼造的這個唯⼼所造的⼼分八種類別,⼀般來講佛教所有的宗派都 說六種類別,但是唯識說到第七識和第八識,第八識阿賴耶識本⾝是無記的性 質,它的作⽤是安置所有的習氣,習氣也是在第八識阿賴耶識上成熟⽽現起。

29. ⼤乘歡喜性,法無我同性,⼼非原始⽣,能仁作略說。

在名⾔上否定⾃相的中觀師認為,佛說「⾊即是空、空即是⾊」是指諸法 的同⼀種究竟性質,因此「⼼非原始⽣,能仁作略說。」

30. 諸瑜伽⾏者,隨⾃⼼所轉,圓滿已淨⼼,說此⾃證境。 31. 過去皆非有,未來不能得,住故成圓滿,雲何有現在?

⼼也是無有⾃性、無有⾃相的,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所謂的過 去、現在和未來,只是在世間通俗的⼀個說法當中才能夠坦然安立其作⽤,如 果不被此⽽感到滿⾜,想要去尋找過去在哪裡、現在在哪裡、未來在哪裡,這 樣去找的話⼜找不到了。 所謂的過去,只是現在剛過以前的事情叫做過去,問題是「現在」很難安 立啊!你明明正在指「現在」的時候,這個時間點是現在的同時,這個時間過 了、就流逝了,哪裡找得出「現在」呢?


所以只有在名識施設、世間共許當中,⽽去坦然安立過去、現在、未來的 這種作⽤以外,不被此⽽感到滿⾜想要跨越這個⾨檻去尋找的話是找不到的。

32. 是有非所⾒,是所⾒非有。⼼識無我性,余依識非有。 33. 如近磁⽯故,鐵片皆近住,於此識非有,⾒似有⼼識。 34. 同理阿賴耶,非實⾒似實,何時有來去,爾時取有⽣。 35. 如同海中⽊,離⼼亦晃動,如是阿賴耶,依⾝⽽轉動。 36. 若遍執此義:無⾝則無識。汝應釋何為,彼之別⾃證? 37. 詮釋⾃證故,許彼乃實物,做如是詮釋,我說亦不能。 38. 如⼰之定解,為他決定故,應恆離謬處,極趣博⼠位。

佛所說的教法,是要透過⾃⼰分析思維、了知真相、去除錯覺妄念⽽去修 學正道的,正道的修學是要透過錯覺的摒除——去除非理作意⽽去修學的,佛 陀的教法是透過講授和修⾏這兩種⽅式⽽去持教的。 ⾃⼰⾸先要有所體悟、有所體會,當然在體會之前要分析觀察,讓⾃⼰所 有體會之後,再跟別⼈講解。

39. 識證所知故,無所知無識。如是何不許,無所知能知? 40. ⼼乃唯名也,除名無有餘,⾒識於唯名,名亦無⾃性。 41. 內相或外相,或於內外間,諸佛不獲識,故識乃幻性。 42. 形⾊之分⽀,所執及能取,男女陰陽等,彼性不住識。 43. 總⾔諸勝者,離⾒不成⾒,無性之⾃性,如何能觀⾒?

三界唯⼼造的這個造⼼,去尋找之後也是找不到的。

44. 謂實即妄念,無念即空性;於何現妄念,於此怎有空?


空性的這個所依有法——依他起,去尋找之後也是找不到的,我們所說的 有為法、無為法,都是在⼀種名識的施設當中⽽坦然安立其作⽤,除此以外從 境上去尋找都是找不到的。

45. 諸佛皆不⾒,分別及其境,何處有其⼆,於此無菩提。

在我們的看相上會覺得所知有所知的屬性、能知有能知的屬性,⽽且這個 屬性是從境上⽽有,這個看法並不符合真相。

46. 無性亦無⽣,離有離⾔喻,虛空菩提⼼,菩提無⼆性。 47. 住於菩提藏,⼤王勝覺悟,慈者於三時,證空同虛空。 48. 此故諸法基,息矣如幻化,無基則滅有,此空應恆觀!

細節的內容如同《入中論》和《入中論⾃釋》所說,這兩部論著你們要放 在⾝旁反復地去閱讀和思維才是。

49. 無⽣以及空,無我皆空性。若觀劣體性,彼離空性觀。 50. 善惡之妄念,其續之斷相,空性諸佛說,除此不許空。 51. ⼼離所緣境,安住虛空性,彼等空性觀,許為虛空觀。 52. 空性獅⼦吼,震懾⼀切說,彼於何處住,⼀切皆空性。

當我們講到無⾃性的時候,的確會讓很多⼈畏懼,所以「空性獅⼦吼,震 懾⼀切說」,確實是如此!

53. ⼼識剎那性,剎那識非常;若⼼是無常,與空有何違? 54. 總⾔諸佛等,許⼼無常故,為何彼不許,⼼皆是空性? 55. 從始⼼識之,⾃性未曾有,不說事⾃性,次說無⾃性。 56. ⼼若許此義,應斷住於我,離⼰之⾃性,即諸法非法。


57. 如蔗是⽢味,如火性是炙,如是⼀切法,應許無⾃性。 58. 說空即為性,非是斷有說,此故亦不屬,墮常之有說。 59. 無明⾄老死,最終⼗⼆⽀,依緣⽽起故,我說如夢幻。

在世間通俗說法當中能夠坦然安立其作⽤,因此從「無明⽀」⾄「老死 ⽀」的⼗⼆⽀緣起都能夠被坦然安立。

60. ⼗⼆⽀輪回,輪回於有道,離此不承許,眾⽣⾏業果。 61. 如依明境照,能現容貌影,影非移於鏡,無鏡亦無影。 62. 同理蘊結⽣,轉⽣他不移,諸學者應當,恆決定此義。 63. 總⾔由空法,諸法於空⽣,⾏者業果報,勝者⽰世俗。 64. 如同⿎鐘聲,如由聚⽣苗,外相之緣起,許如同夢幻。 65. 諸法由因⽣,將成無⽌盡。因由因⽽空,知此即無⽣。 66. 諸法皆不⽣,是空性遍說。總⾔諸五蘊,此謂諸法義。 67. 若實說彼性,莫斷世俗續,迥異於世俗,彼性不能得。

絕對不能破除世俗的存在,如果沒有這個有法的話我們如何講空性呢?空 性指的是這有法如何存在的⼀個究竟性⽽去說⾃性空、⽽去說空性的,假使沒 有這個有法的話怎麼能說空性?

68. 世俗即空性,空性僅世俗,無此定無彼,如有為無常。

什麼是空性呢?就是講到這個法的存在性⽽去說空性的,如果沒有這⼀法 的話如何說這⼀法的空性?空性就沒有辦法安立了。

69. 業⽣世俗惑,業由⼼所⽣,⼼由習氣集,離習氣則安。 70. 安則⼼能靜,⼼靜則不愚,不愚則能證,證此得解脫。 71. 真如真實邊,無相與勝義,殊勝菩提⼼,亦說為空性。


這裡講到了空性的異名「真如真實邊,無相與勝義,殊勝菩提⼼,亦說為 空性。」

72. 未通達空性,彼非解脫器,六道輪回獄,痴者墮輪回。

不瞭解空性、未通達空性的話真實執著就不能斷除,真實執著無法斷除的 時候阿羅漢果位不能獲得,⽽且煩惱所留下來的習氣所知障也不能斷除。

73. 如是空性義,瑜伽者觀故,貪求他利⼼,決定⽣無疑!

「貪求他利⼼」,就是利他之⼼或愛他⼼。 當這個修⾏者,徹底的瞭解空性,深信⼀切煩惱沒有真相為依據,煩惱是 可以斷除的、煩惱是暫時性的時候,就會對這些隨著煩惱無明所轉正在遭受種 種苦難的眾⽣們產⽣強烈的悲憫⼼。 也即,思維空性之後就會產⽣強⼤的悲憫之⼼,當我們看到眾⽣只是因為 不瞭解真相所產⽣的愚痴、錯覺或非理作意由此所轉讓⾃⼰離樂得苦的時候⾃ 然會產⽣悲憫⼼,這跟《入中論》⼀開始先禮贊⼤悲⼼的⽤意是⼀樣的,「悲 性於佛廣⼤果,初猶種⼦長如⽔,常時受⽤若成熟,故我先贊⼤悲⼼。」

74. ⽗⺟與親友,於我具昔恩,故於彼眾⽣,今應報其恩。 75. 眾⽣住有獄,因惑火⽽苦,如我曾施苦,理應施諸樂。

遍虛空有情眾⽣都是跟我們有關的,盡可能以⾃⼰的⼒量為他們滿⾜暫時 和究竟的利益是合理的。

76. 世間善惡趣,悅與不悅果,皆由利眾⽣,或損眾⽣起。

如果我們幫助他⼈我們會獲得利益,如果傷害他⼈我們會得到痛苦。


77. 依眾⽣可得,佛位無上果,天⼈之受⽤,成梵天權猛。 78. 護世故依彼,僅利眾不引(注iv),三界無引者,彼等有何奇。 (注iv:從輪回牽引⾄解脫之義。僅依世間神,雖能獲得少許利益,但彼等不能從輪 回牽引我等⾄解脫,如是引者需脫三界。)

79. ⼼於三惡趣,種種實苦相,眾⽣⼀切受,皆由損他⽣。

輪回的⼀切痛苦,都是隨著愛我執所轉我們去傷害他⼈,因由這個煩惱造 業所產⽣的。

80. 飢渴互⾾爭,折磨之苦惱,無量難遮⽌,皆屬損他果。 81. 諸佛與菩薩,善趣及惡趣,眾⽣之異熟,應知有⼆性。 82. 諸事之所依,守護如⾃⾝,離貪於有情,應斷如捨毒。 83. 聲聞斷貪故,莫非劣菩提?不捨諸有情,故得佛菩提。

「離貪於有情,應斷如捨毒」,對眾⽣的愛⼼如果遠離的話,那這是應該 要斷除的,如同捨毒。為什麼呢?聲聞羅漢和獨覺羅漢隨著愛我執,讓他們無 法獲得圓滿果位。

84. 既已說如是,利害及其果,彼豈能每刻,貪⼰⾏⾃利?

就像《上師薈供》裡⾯所說的愛他⼼的重要性,的確是如此!龍樹菩薩在 《寶鬘論》的後⾯也說到:「如地⽔火風,藥及曠野樹,願眾⽣恆常,隨意⽽ 受⽤。於⽣如愛命,隨彼極愛我,眾罪咸歸我,我善施眾⽣。何時有有情,未 得解脫者,我雖得菩提,誓願住三有。」透過這樣⼀個論⽂的思維,我們可以 ⽣起強⼤的⼼⼒,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85. 由悲堅根本,⽣菩提⼼苗,利他果菩提,諸佛⼦觀修。 86. 觀故令堅定,畏懼他受苦,滅除禪定樂,且進無間獄。 87. 贊此妙奇有,此乃尊聖道;彼等捨⾃⾝,施財等無奇。 88. 已知諸法空,宣⽰業及果,稀奇妙稀奇,奇有勝奇有。


89. 具救有情⼼,彼雖⽣於泥,卻不染眾穢,如同⽔蓮辦。 90. 普賢等佛⼦,空性智慧火,雖燃煩惱⽊,卻由悲滋潤。 91. 悲⼼所轉故,來去與⽣戲,王室及苦⾏,驅魔⼤菩提。 92. 轉動說法輪,眾神殷祈請,以及佛⽰現,安住涅盤相。 93. 梵天遍⾏天,化⾝威猛⾊,調伏眾⽣⾏,悲性作舞演。 94. 於厭三界者,為彼之憩息,⼤乘⽣⼆慧,卻說其非勝。 95. 乃⾄佛未請,彼具智慧⾝,迷定⽽不醒,聲聞住其地。 96. 勸已依眾⾝,貪著有情利,集聚⼆資糧,成就佛菩提。 97. 具⼆習氣故,習氣謂種⼦,種⼦與緣聚,則⽣三界苗。 98. 隨順有情意,世間怙主⽰,世間多⽅便,多相皆為異。 99. 某法深廣類,某法具⼆相,雖說相異性,空無⼆非異。 100. 咒地等功德,佛陀到彼岸,菩提⼼所現,遍智如是說。 101. 以三⾨恆觀,如是利有情,諍論空性者,非諍斷有論。

講空性的時候說否定⼀切,這是斷論,這並非空性的論述;空性的正確解 讀,是會讓我們更深信因果的、更安立緣起的,這才是真正空性的論述會帶來 的作⽤。

102. ⼤⼠不應住,輪回涅盤中。此故佛稱此,無住之涅盤。 103. 悲味成福德,空味乃最勝,為求⾃他利,飲此即佛⼦。 104. 諸事皆敬此,三界應恆供,為續佛法脈,彼等⼤⼠在。 105. 說此菩提⼼,⼤乘之最勝。以根本定勤,故發菩提⼼。

在此說到世俗菩提⼼,即透過世俗菩提⼼扶持空正⾒才能夠斷除⼀切障礙 的緣故,所以讓⾃⼰不要隨著愛我執和真實執著過患所轉,對正在遭受愛我執 和真實執著過患所轉受到這兩個執著操控的這些眾⽣們產⽣強烈的悲憫。

106. ⼆利之⽅便,除此菩提⼼,三界無余法,昔佛未曾⾒。


107. 僅發菩提⼼,故得諸福蘊,其福若有形,勝過遍虛空。 108. 誰若僅觀修,剎那菩提⼼,此之福德蘊,佛亦不能數。 109. 離惱珍貴⼼,唯⼀最勝寶,煩惱賊等魔,不能盜或損。 110. 輪回中諸佛,菩薩所發願,不動⼼堅定,勤持菩提⼼。 111. 汝等應精進,前述勝奇⼼,此後普賢⾏,⾃⾝能了知。 112. 勝佛稱揚菩提勝⼼今贊故,無邊福德今⽇⾃⾝所獲得。 願此沈淪三界苦海諸眾⽣,能隨⼆⾜尊聖所⽰道遵⾏。印度和尚古侞嘎那 ⻄⾥巴扎,⼤譯師極息親師初譯此論。後由印度和尚嘎那嘎哇嗎,藏譯師巴囃 ⽇稱揚校訂此論。此論《菩提⼼贊》因第⼗六句偈頌⽂,形成兩種不同版本。 蔣揚仁欽於2017年12⽉26⽇北印達蘭薩拉,圓滿第三版修訂。

在《菩提⼼釋》裡⾯說到了廣⼤⾏和深⾒⾏其內容非常的博⼤精深,你們 有空就應該多多的閱讀。總之,以智慧品深⾒⾏來講說到了空正⾒,以⽅便品 廣⼤⾏來講說到了菩提⼼,就是這本《菩提⼼釋》最主要詮釋的內容。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煩惱最主要是來⾃愛我執和真實執著,為了斷除愛 我執,我們就要思維愛我執的過失和愛他⼼的功德來增上愛他⼼;還有另外⼀ 種煩惱的因緣就是真實執著,因為我們相信⼀切事實都是真實發⽣,並不會覺 得是在名⾔當中發⽣這⼀切的作⽤,所以這時候要多多的去思維無有⾃性的道 理。 雖然聲聞獨覺他們會去思維空性,可是卻因為沒有去思維愛我執的過患增 長愛他⼼的功德,所以最終所證得的菩提只能是無法圓滿的菩提,從這⼀點也 可以證明:如果要為了⾃⼰好,要讓⾃⼰更好的話,就要好好的為別⼈⽽著 想,增長愛他⼼。 ⾄於⽅便品世俗菩提⼼的部分,如同剛剛說的明天我會為你們傳授發⼼儀 軌,因為明天正好也是天降⽇,也即藏歷的九⽉⼆⼗⼆⽇,這是⼀個很重要的 節⽇,所以借這個節⽇為你們傳授發⼼儀軌。 如果你們今天有空,就多念「嗡瑪尼唄美吽」(藏⽂: ་མ་ཎི་པ་ ་ )和「嗡 啊惹巴扎那諦(藏⽂: ་ཨ་ར་པ་ཙ་ན་ ),在念誦「嗡瑪尼唄美吽」的時候觀想菩 提⼼,因為「嗡瑪尼唄美吽」是慈悲的本尊觀世⾳的⼼咒,「嗡啊惹巴扎那 諦」是智慧的本尊⽂殊師利的⼼咒。

ཧཱུྃ

དྨེ

ཨོཾ

དྷཱིཿ

ཨོཾ

明天我們不需要做很繁冗的七⽀供養等的儀軌,我們⼀起花⼀分鐘的時間 思維菩提⼼、思維空正⾒。為了能夠利益⼀切有情眾⽣,我必須要成就無上菩 提讓⾃⼰許下這樣⼀個承諾,這就是發⼼儀軌,接下來我們進⾏問答交流。


問答互動 問:經由七因果和⾃他相換⽽發的菩提⼼這兩種⽅法是相違的嗎?我們都 知道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地獄⽣起菩提⼼的,難道導師釋迦牟尼佛是在地獄進⾏ 般若六度的嗎? 答:以七因果的⼝訣⽽發起的菩提⼼,與以⾃他相換的⽅式⽽發起的菩提 ⼼,是絕對不會有⽭盾的。好好去想的時候,七因果是對普遍的群眾所說的內 容,即知⺟、念恩、報恩、慈⼼、悲⼼、增上意樂、菩提⼼。 ⽽在⾃他相換的時候,是不需要經過知⺟這個過程的,它直接透過邏輯分 析跟我們說:⼀切的眾⽣、⼀切的⽣命體都是想要離苦得樂,如同我想要離苦 得樂般,⼀切遍虛空的有情眾⽣都是如此,以這⼀點來講我們都是相同的,因 此如同我要追求快樂般,我也要讓別⼈追求快樂,我要幫助別⼈追求快樂,這 是更具智慧的⼈去學習的內容,這是上根者發菩提⼼的⽅式。 知⺟、念恩、報恩……是屬於慢慢、慢慢的以普遍的⼈可以接受情況下去 做的菩提⼼的思維,⼤教典裡⾯說到了七因果的這個⼝訣,可是要真正的認知 七因果的內容像是知⺟、念恩、報恩的話,你要依據很多的資源才有辦法去思 維知⺟等。 ⾃他相換是對於更深層思維的這個智者更容易接受的內容,因為⼀切眾⽣ 跟我⼀樣都想要離苦得樂就以這⼀點來講是平等的,在這個基礎之上說到了愛 我執的過患和愛他⼼的功德。 就像慈尊菩薩也說到「斷除諸惡趣,得諸增上⽣,離引⽣老死,禮敬菩提 ⼼。」這個菩提⼼的功德呀,就是因為思維菩提⼼我們才能夠遠離⼀切的惡 趣,也是因為思維菩提⼼所以我們才能夠獲得增上⽣,如果沒有思維菩提⼼的 話我們是不可能成佛的。 ⽽且以現在世界的趨勢我們⾁眼可以看到的真相來講,越是想⾃⼰的利益 ⽽忽略他⼈的⼈,他的內⼼是痛苦的,他的內⼼是寂寞、孤僻的;越能夠為他 ⼈著想、越是站在他⼈立場之⼈,他的內⼼是充實的、他的內⼼是快樂的。所 以的確像慈尊菩薩所說的「斷除諸惡趣,得諸增上⽣,離引⽣老死,禮敬菩提 ⼼。」 ⾃他相換的這種思維,對於以理為主的這個智者會更有幫助;七因果是普 遍⼤眾慢慢引導的⽅式,所以《入⾏論》最主要是以⾃他相換的⽅式去發菩提 ⼼,這種的說法非常的強⽽有⼒。以七因果來講,⾸先要去成立知⺟的時候也 是有困難的,七因果的⼝訣在⼤教典裡⾯也講到這是非常好的,不過對我來講


更強⽽有⼒的是⾃他相換的思維,但是無論以任何⽅式所⽣的菩提⼼都不會有 ⽭盾。

問:佛性或光明⼼是我們的本性嗎?煩惱都是來⾃無明,可是無明的根本 ⼜是什麼呢? 答:我之所以被認定,其依據是依賴著我們的⼼識⽽認定為我的。在《密 集⾦剛》的續典裡⾯說到了⼼識的不同粗細層次,所以施設為我的這個最終的 施設處就是最細微的光明⼼,以佛世尊來講也是依據著最細微的光明⼼⽽被認 定為佛的。 像是《寶性論》裡⾯所說的:「依⼀切諸佛,平等法性⾝,依⼀切眾⽣, 皆有如來藏。」這個俱⽣原始之光明,跟佛陀或擁有的俱⽣原始之光明、跟我 們凡夫所擁有的俱⽣原始之光明,並沒有粗細之別,都是⼀樣細微的。只是我 們凡夫所擁有的這個俱⽣原始之光明是不被我們所知道的,如果我們能夠抓到 這個光明⼼讓它轉為道⽤的話,我們就可以成佛。 在無上密的這個典籍裡⾯說到了蘊、界、處,說到了八⼗種分別⼼、八⼗ 種妄念,之後說到了⾒⽩道、增紅道、得⿊道,這些都最終融入到最細微的光 明⼼,這個光明⼼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盡,最終會延續到佛地。所以我們⼀定 要抓到這個光明⼼將其轉為道⽤,這個就是無上密最究竟的內容,因此⽽說到 了⾝寂、語寂、意寂,在意寂的時候說到了比喻光明和內義光明,透過意寂的 比喻光明以⾃⼰的經驗認清這個光明⼼將其轉為道⽤,淨除不同層次的障礙, 最終獲得成佛的果位。 因為我們無法認清這個光明⼼本⾝就是無明,在這之上⼜有我執的無明 等,我覺得無明最主要的根本是來⾃於我們沒有辦法抓到這個光明⼼將其轉為 道⽤,這個做不到的話就沒有辦法成佛,所以在無上密裡⾯說到找到這個光明 ⼼將此轉為道⽤這才是成佛最主要的⼀個因緣。因此無明就是我們不認清⾃⼰ 所擁有的這個俱⽣原始之光明,我們沒有辦法讓⾃⼰以瑜伽⼒安住在這個光明 ⼼當中將其轉為道⽤,所以我們會對這個光明⼼產⽣愚痴和無明,由此⽽形成 其他不同種次的無明。 無明本⾝有不同種次的無明,像是真實義愚的無明以及對俱境的這個光明 ⼼所產⽣的無明。無上密裡⾯所說的這個光明⼼轉為道⽤的⽅式是:現起了光 明⼼之後,讓這個現起的光明⼼去專注空性,如果做不到這⼀點的話是斷除不 了細微所知障的。

問:勝義菩提⼼、⼤⼿印、⼤圓滿,這些都是同⼀個意思嗎?


答:勝義菩提⼼是指現證空性的智慧,⼤⼿印和⼤圓滿是指俱⽣原始之光 明透過瑜伽⼒去認清這個光明⼼讓⾃⼰產⽣覺受。所以⼤⼿印是根據俱⽣原始 之光明⽽說的,⼤圓滿是將覺和明做區分——不以明為主卻以覺為主。 我平常會這麼說,「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有如⽢露此法我已得」中的 「深寂」指的是初轉四諦法輪,「離戲」是指⼆轉法輪空性的論述,即事物本 ⾝無有⾃性的內容我稱其為境光明,「光明無為法」是指三轉法輪的內容,在 三轉法輪的時候說到了俱⽣原始之光明,像是《如來藏經》或《⼤涅槃經》說 到了⼼識不同的粗細層次。 對於三轉法輪有兩種解讀,⼀種是說《解深密經》這是另外⼀回事,但另 ⼀派說三轉法輪指的是《如來藏經》或《⼤涅槃經》。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 可以知道⼆轉法輪說到的空性是境光明也就是事物的無⾃性,三轉法輪是講識 光明即俱境或有境的光明,也即以什麼樣的智慧去瞭解空性,瞭解空性的這個 空正⾒本⾝的性質的最圓滿的詮釋為何,這個叫識光明或俱境光明或有境光 明。所以要瞭解這個內容的話,就要搭配著密咒⾦剛乘無上瑜伽所說的詮釋, 才能夠有最完整的⼀個理解,所以⼆轉法輪所說的光明指的是境光明,三轉法 輪所說的光明是指識光明。 這個俱⽣原始之光明以此為主要的內容去做詮釋,當然這個光明⼼的覺受 是很難做到的,但⼤圓滿就是將明和覺做區分,所謂「明」的理解更是偏向於 「執著」,但覺是以識本⾝的⼀個成分來說的,由此⽽去讓我們找到了俱⽣原 始之光明,再將這個光明轉為道⽤。所以⼤圓滿和⼤⼿印主要的核⼼精髓,就 是讓我們找到光明⼼將這個光明⼼轉為道⽤,這個就是⼤圓滿和⼤⼿印的核⼼ 思維。 就像貢唐仁波切所說的,初轉法輪、⼆轉法輪、三轉法輪這個引導的次第 如同從⼭下走到⼭上般,佛陀是這麼善巧的引導我們從低處到⾼處,⾸先讓我 們瞭解境上的光明,之後再讓我們瞭解識上的光明即密咒⾦剛乘無上瑜伽部的 觀點。這個識光明要瞭解的時候,就要瞭解⼼識的不同粗細層次,所以以這個 氣的修練——以瑜伽⼒將粗分的⼼氣融入到細微的⼼氣,平常覺囊派所說的他 空論也是根據《密集⾦剛》這種俱⽣原始之光明的詮釋⽽來做思維才對。⼤⼿ 印和⼤圓滿的核⼼思想也是以這個俱⽣原始之光明專注空性⽽說的,所以我們 也可以這麼說,⼤⼿印和⼤圓滿是不共的勝義菩提⼼,因為勝義菩提⼼是指現 證空性的智慧但它不講粗細的層次,但⼤⼿印和⼤圓滿是講最細微的瞭解空性 的⼼識所以是屬於特別的勝義菩提⼼。 在米拉⽇巴的著作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米拉⽇巴也說過:「若依勝義 諦,聖佛尊法⾝,道諦等皆無。」確實是如此,顯⽽易⾒米拉⽇巴的⼤⼿印的 修持也是建立在空正⾒之上。 當然有很多⾃稱有⼤⼿印、⼤圓滿的這些⼤師們只講識光明不講境光明, 確實有⼀些傳統是這麼做的,這樣的話就會有所偏頗了。如果我們要好好的圓


滿這個識光明的話,必須要搭配著⼤教典相關的這些論著,像是《入中論》、 《中論》等的內容,先好好瞭解境光明。 像是《那洛六法》的修練,令粗分的⼼氣停⽌運轉,讓細微⼼氣現起,以 這種的⽅式來現起俱⽣原始之光明。總之,在八⼗分別⼼裡⾯,⾒有三⼗三、 增有四⼗、得有七,這種妄念的所依之氣刻意以瑜伽⼒使之停⽌運轉,讓我們 的⼼氣變得越來越細微,再將現起的光明⼼讓它專注的空性當中。所以如果你 要真正做到名副其實的⼤⼿印和⼤圓滿的話,其核⼼的思維就是將光明⼼專注 於空性當中轉為道⽤,這是同樣的內容。

問:許多科學家會以佛教的教理作為依據來研究⼈腦的運作,可是過去的 佛教之⼠在缺乏現代科研儀器⼯具的情況下是如何形成的呢? 答:佛教典籍裡⾯有不同的這些觀點,像是唯識的觀點、中觀的觀點,雖 然唯識和中觀不針對⼈腦⽽去做詮釋,密咒⾦剛乘分事部、⾏部、瑜伽部和無 上瑜伽部,在無上瑜伽部的時候說到了氣、脈、明點的⼀個不同的詮釋,因為 在無上瑜伽的時候才完整的詮釋⼼識的粗細層次,所以在無上瑜伽部裡⾯雖然 沒有針對⼈腦的細節內容做說明,但在說到⼼識不同層次的時候跟⼈腦是有關 係的。 現代⼀些研究⼈腦的專家,我們在跟他們交流的時候,我們提出⼼識會變 得越來越細微這⽅⾯的⼀個流程,平常我們呼吸停⽌之後⼼臟就不會再跳動, ⾎液循環也已經停⽌,⼤腦因為缺乏供⾎⽽死亡,以醫學的⾓度來講已經判定 為死亡。可是今天我們的確發⽣很多真實的現象,也就是透過氣的這種瑜伽⼒ 的修練,雖然醫學證明已經死亡可是他的⾝體仍然保持鮮活的狀態不會老化, 這是科學家無法解釋的現象。 以印度來講最久的是保持三周的時間,這些醫⽣們也感到非常訝異,因為 ⼼臟停⽌跳動,⼤腦也已經死亡了,可是他的⾝體完全沒有任何老化的現象。 如果我們的⼼識只能⽤⼈腦去做詮釋的話是無法合理解釋這種現象的,因為那 時候⼈腦已經沒有任何運作了。 但是以佛教來講,因為我們最細微的⼼仍然安住在⾝體裡⾯,所以導致⾝ 體不會老化和腐化,這是我們佛教提出的觀點。這對科學家們產⽣了興趣,尤 其是美國的⼀位⼈腦專家叫理查·戴維森,他非常感興趣想要去研究這⽅⾯的⼀ 個內容,還有⼀位莫斯科的科學家對此也深感興趣。 並且這些科學家也給我們⼀套完善的儀器設備放在印度南部,最近就發⽣ ⼀例這種現象,醫⽣已經證實死亡但他的⾝體完全沒有任何老化的跡象,我們 說之所以⾝體不會老化是最細微的光明⼼仍然還留在體內的緣故,這導致⾝體 不會老化或腐化,這是我們正在跟科學家討論和研究的內容。


密咒⾦剛乘的典籍裡⾯說到了氣、脈、明點,但在顯教般若乘的典籍裡⾯ 是不講⼼識粗細層次的,像是修練《那洛六法》、修練氣瑜伽的這些修⾏者 們,我們時常邀請過來作為研究的對象,這是我們可以相互交流的項⽬之⼀, 絕對可以做到的。

問:無常是剎那轉變,可是這個剎那轉變的剎那它所指的時間到底是多 長?另外⼀個問題是五遍⾏的⼼所是要同時產⽣的嗎? 答:無常由不同粗細的⾓度去詮釋,就像我們出⽣後來老死我們也可以將 這個過程說是無常,昨天和今天的變化也稱無常,之所以有這些的變化是因為 每⼀剎那都在變化,如果沒有每⼀剎那變化怎麼會有由此累積的可以看到的明 顯的變化?這是不可能的。 不只是這個(粗分的)剎那,以(細微的)粒⼦來講也是⼀直在動搖的⼀ 種性質,這⼀切的事物⼀直都在移動著,或以它的時間來講每⼀剎那都在變化 的,⼀切以因緣所⽣的這個作⽤者每⼀剎那都在改變著,這是我們可以⽤推理 認知和瞭解的,所以細微的無常是指剎那的轉變。講粗分無常的話,可以針對 ⼀世的改變去做詮釋或者針對⼀劫的改變去做詮釋,根據不同的⾓度⽽去說粗 分的無常或細微的無常。 講細微無常的時候,因為⼀直都在變化肯定這個剎那的時間會比秒數還要 來得短,秒數⼜可以分不同前後的階段,所以再怎麼分它都有前端和後端,它 ⼀直都在前、後的變化,剎那的轉變絕對比秒數還要來得短。 作意、觸、受、想、思這個五遍⾏是否同時產⽣呢?這五者是⼼王的作 ⽤,所有的⼼王存在的同時都會有作意的作⽤、觸的作⽤、受的作⽤、想的作 ⽤和思的作⽤,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王存在的時候都有與其相應的五種的⼼ 所稱五遍⾏,所以是同時產⽣的。也就是每⼀個⼼王產⽣的時候,都會有跟它 相應的作⽤,像是想的作⽤、想的⼼所都會同時產⽣。

問:親友遭受苦難的時候,我們要如何以⾃⾝的修⾏幫助他們? 答:《入⾏論》所說的這句話會非常有益,⽽且涵蓋很多的現象,也就是 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當然問題有不同的程度,我們這個⾎⾁之軀只要是存 在的話——業和煩惱帶來的近取蘊,⼀定會有⼤⼤⼩⼩各種各樣的痛苦,當我 們遇到困難、挫折、困難和障礙的時候,我們先要保持宏觀的⾓度,這世界上 所有⼈都是如此,⽽且以這個地球來講本⾝有⽣住壞滅,只要隨著業和煩惱我 們有這個臭⽪囊⾝軀的時候⼀定會有⽣老病死,⽽且地球上的七⼗億⼈無⼀例 外都有⽣老病死。


以當今流⾏的的新冠病毒來講,⼀些親友因為這個⼤流⾏病⽽遭受了許多 的苦難,這時候就可以搭配著《入菩薩⾏論》所說的,這個痛苦或災難也是事 出有因的,它不是無因⽽有的,這時候我們就要去想這個苦因是否可以解決, 如果可以解決的話那就以智慧去解決,要努⼒地提起⼼⼒朝著解決的⽅向堅持 走下去,「若事尚可為,雲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如果可以 解決的話,乾嘛要煩惱呢?如果老死的這種現象是我們無法以智慧解決的話, 如果這個問題是沒有解決之道的話,那乾嘛要讓⾃⼰苦惱呢?就像剛剛所說的 細微的無常每⼀剎那都在轉變的現象是⾃然現象呀,所以⼈終究會有老死的⼀ 天。我覺得你應該以這個為準繩⽽去思維,永遠保持⼼⼒,永遠努⼒地去尋求 解決之道,如果這個解決之道是不存在的話,那就要接受這個⾃然法則,以佛 教來講這個就是前世的業所帶來的我們也無可奈何,以這種的思維來坦然接 受。

問:如何在⼆⼗⼀世紀中,和解歐洲的⾔論⾃由與穆斯林教義主義這兩者 之間的衝突?比如現在法國就存在歐洲的⾔論⾃由和穆斯林教義主義之間衝突 的嚴峻現象。 答:暫時的問題像是這種狂熱主義或激進分⼦雖然是穆斯林的害群之⾺, 可是這些少數害群之⾺不能代表整個穆斯林啊,佛教徒裡⾯也有害群之⾺,可 是這種少數的害群之⾺不能代表整個佛教界呀,像俄羅斯佛教界裡⾯也有⼀些 害群之⾺但這不能代表你們全部啊。 當看到這些少數的害群之⾺我們以⼀概全的觀點是錯誤的,不能以個別的 個案去詮釋整體的穆斯林,這種個別的個案是永遠都會有的。以佛教的觀點來 講,我們的內⼼隨著煩惱所轉的時候⼀定會有這種現象產⽣,我們不需要將這 個⼩的問題放⼤、放⼤、再放⼤,這種以⼀概全的⽅式來定義這個宗教是壞的 做法是錯誤的。

問:我們是否從幼稚園就要開始教導佛學的要義?我們是否可以請求您為 我們引導和開⽰如何讓這些幼稚園的孩童們學習佛法的教義?我們圖瓦共和國 (唐努烏梁海)的⼈⺠⼀直想要⾒到您,希望您能夠早⽇來到我們圖瓦共和國 (唐努烏梁海)。 答:你們有這樣⼀個想法非常好,我也非常感謝和隨喜!在印度有上百位 蒙族的僧⼈正在三⼤寺學習,⽽且在辯經學院的新校地薩拉⼤學好像有⼀些蒙 族的學僧,不⼀定是出家⼈,不分男女、出家在家,只要你們因緣具⾜的話, 即便是⼗幾個⼈也可以來這裡,錢不夠的話可以⽤達賴喇嘛私⼈基⾦會的名義 來補助你們的學習費⽤,你們如果有⼗幾個⼈來到這裡學習的話。


通常我們的做法是會先教因明學、攝類學、⼼類學等,在辯經學院的新校 地薩拉⼤學裡⾯你們可以先學因明學、攝類學、⼼類學,以這種⽅式有系統的 去學習的話,對你們將來課程的建立才會有所幫助。

問:在冠狀病毒⼤流⾏之前資本主義的世界觀非常的盛⾏,但也是因為資 本主義我們看到了極端的消費主義、各種戰爭、對⾦錢的追求、對技術進步的 追求,最終⼈們只為⾃⼰和⾃⼰的家⼈⽽努⼒,可是整體上很少有⼈真正因資 本主義⽽感到快樂。不僅如此,⼤流⾏使我們的⽣存變得更加的⾾爭、更加的 恐懼和混亂、局勢更加的惡化,危機總是會跟我們表⽰我們需要徹底改變某些 事情,如果這次⼤流⾏是⼈為因素那我們需要改變什麼? 答:⼀般來講這次的⼤流⾏是我們共業所導致的後果,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俱捨論》裡⾯說到了戰爭的災難、疾病的災劫、旱災的時期等,即便我們 現在正在飽受⼤流⾏的痛苦但也不應該喪失⼼⼒,因為許多頂尖的科學家和醫 ⽣都在努⼒地找出解決的⽅案,所以不應該沮喪和喪失⼼⼒,反⽽要提起⼼⼒ 相信這些專家們為找出解決⽅案⽽努⼒著,這些專家們都⼀直很努⼒。 你們蒙族的確是屬於佛教的地區,以佛教的觀點來講我覺得多持誦度⺟咒 「嗡 ⼤咧 度⼤咧 度咧 梭哈 (藏語: ་ ་རེ་

་རེ་ ་རེ་

།)」會有幫助,以我個

⼈來講每天早上醒來後在做功課的時候都會花⼗到⼗五分鐘來念誦度⺟咒,念 誦這個咒語的⽬的最主要是為這次新冠⼤流⾏的去除⽽去持誦的,所以我們在 場的佛教徒如果好好去持誦度⺟咒的話我想對此會有所幫助。

問:修⾏是需要⾃律的,然⽽現代的⽣活充滿了令⼈分⼼的因素,⼈們的 思想都變得非常分散無法專注,我們該如何幫助⼈們在現代的世界當中仍然保 持⾃律的勤奮的修⾏? 答:你要讓⾃⼰分⼼是⾃⼰的選擇呀,你要讓⾃⼰忙碌、你要讓⾃⼰無法 專注這也是⾃⼰的決定呀,所以你必須要撥出時間讓⾃⼰在某⼀天早上令精神 專注,如果回到家裡你很累實在受不了⽽睡著的話是另外⼀回事,如果允許的 話你應該撥出⼀段時間回來後讓⾃⼰的精神集中。當然⽩天你要出去⼯作是另 外⼀回事,可是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天或晚上擠出某段時間來訓練⾃⼰集中精 神這是完全做到的,尤其是早上精神狀態會更好。

ཧཱ

སྭཱ

ཏུ

ཏྟཱ

ཏུ

ཏཱ

ཨོཾ

正念和正知在⼯作的時候也會產⽣作⽤的,即便你在⼯作當中仍然可以以 正念和正知提醒⾃⼰無論做什麼樣的事都不應傷害他⼈,這樣的話即便是賺錢 的作為也會因由你的動機——正念和正知轉為善⾏。如果你現在所處的⼯作狀 態只是隨著愛我執為了⾃⼰的利益,那你所忙碌的這些事情就不會變成善⾏ 了。


所以無論是⾃⼰要去賺錢也好或者是要去耕種也好,任何時刻的動機都要 讓它相應於善法,這麼做的話無論我們做什麼樣的事情以正念和正知維持著我 們的⼼念不要去傷害他⼈,每⼀天早上都要提醒⾃⼰——今⽇所做的⼀切,都 要在不離失正念和正知的情況下,去做任何的事情;在快要睡覺之前好好的思 維菩提⼼,在思維菩提⼼當中⽽入睡的話,就等同我們隨眠有多長善⾏就有多 長。 比如,在吃飯的時候可以將所吃的食物做供養,桌上的食物是透過許多有 情眾⽣之⼿最終來到⾃⼰的前⾯,因此我要感恩這些的⼈。如果你吃葷食的 話,這個葷食是有情眾⽣⾃⼰⾝上割下來的⾁體,好好的為這個死去的眾⽣回 向,這樣的話晝夜六時所做的⼀切都能夠相應於善法。

問:當⼀個⼈的意識受到外在現象影響讓⾃⼰感到空虛的時候,他的痛 苦、憤怒和執著會消失,然⽽對眾⽣的愛和同情依然存在,為什麼會產⽣這種 的現象? 答:所謂的空性不是說完全沒有,在思維空性之前先要確定要破除的⾃性 是什麼,分清勝義諦和世俗諦的內容,空性正確的效應是會讓你減緩負⾯情緒 的同時⼜能提升這些建設性的情緒,痛苦、憤怒和執著會消失可是在這個同時 ⼜仍然存在對眾⽣的愛和同情的悲憫⼼,所以名副其實的空正⾒不會傷害慈悲 和愛⼼反⽽會提升慈悲和愛⼼。 你的問題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想你問的意思應該是:空性會讓我們的痛 苦和執著減少,可是在這個同時卻會對眾⽣的愛和慈悲⼼仍然存在,為什麼會 有這種現象。這應該是你提出的問題。 我的答復是,如果是名副其實的空正⾒,它會幫助我們在世間通俗的說法 當中更能夠坦然安立善果來⾃善因、惡果來⾃惡因,就像《入中論》所說的: 「悲性於佛廣⼤果,初猶種⼦長如⽔,常時受⽤若成熟,故我先贊⼤悲⼼。」 由空性的思維會讓我們深信痛苦的根本是來⾃無明和真實執著,無明和真實執 著是不符合真相的錯覺啊!「最初說我⽽執我,次⾔我所則著法,如⽔⾞轉無 ⾃在,緣⽣興悲我敬禮。」⽣起名副其實的空正⾒會緣⽣興悲才對啊,所以會 看到煩惱的過患、會看到愛我執的過患,⽽且會提升愛他⼼,這是空性會去輔 助的⼀個對象才對,空性絕對不是說只是否定⼀切⽽已。

問:修⾏之初都會有靈感、都會有感受,這時候我們會覺得很輕鬆、修練 的時候也會覺得很愉快,可是修⾏變成常規地步的時候修⾏的慾望便會減弱, 我不知道⽤什麼樣的⽅法能夠讓我們振興對修⾏的興趣? 答:修⾏不應該把它視為是好像每⽇必須要去做的⼀個規律⽽已就像上學 ⼀樣,不應該這麼思維,應該往更寬廣的這個⾓度去看待修⾏這件事情。要怎


麼樣做到⽤更寬廣的⾓度去看待修⾏這件事情呢?我們每⼀⼈都會去學習、都 會去接受現代的教育,可是這些⾼知識分⼦他們會去傷害別⼈,⽽且造作的傷 害是⼤規模的傷害,但最終他們並不快樂啊,所以我們不要把修⾏這種事情視 為是⼀種常規好像每⽇都要去做的⼀個規範⽽已。 應該要想,我們每⼀個⼈都要和平,可是我們卻在內⾾啊,之所以會有相 互的⾾爭是因為內⼼沒有調伏啊,調伏內⼼很好的資源是來⾃這些主流宗教的 教義,可是這些主流宗教的信徒們卻以不同宗教的名義造成相互的殺戮,這時 候我們警惕要讓⾃⼰看清真相。 就以現有的教育對⼈類幸福的提供⽽⾔是遠遠不夠的,⽐如我們現代教育 會講身體的保健可是卻沒有提及⼼靈的保健,所以只有透過⼼理學的⼀個廣⼤ 的認知讓我們去知道哪⼀種的情緒會⼲擾我們的內⼼、哪⼀種的情緒會建⽴我 們內在的平靜,這時候我們不需要談前世或後世、不需要談造物主或佛陀,只 是當下讓我們的內在能夠建設更好的平靜。 為了讓我們能夠有更和諧的家庭⽣活,為了讓我們的⽣活能夠更加有意 義,為了讓七⼗億⼈都能夠和睦的相處,這樣去思維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內⼼ 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這時候修⾏對你來講就不是常規⽽已,我們也不需要把 它取名為修⾏,我們只需要說某種的途徑讓我們去建設內在的平靜。 當我們打從⼼裡⾯為他⼈⽽著想的時候內在就可以平靜,這是我們可以⽤ 經驗去得知的⼀點。如果你的內⼼充斥著嫉妒、我慢、競爭等的負⾯情緒,你 的內⼼就無法平靜,這是現在科學家們也證實過的內容。 在過去的四⼗年間我⼀直都跟科學家們反復的進⾏交流,過去這些科學家 對⼼理學既不感興趣也不知道如何去詮釋,可是在古印度的⽂明裡⾯卻有著這 麼豐富的⼀個內容,這是科學家們逐漸深感興趣的議題。 像我認識的⼀些科學家也說,古印度⽂明⼼理學的內容對他內⼼很有幫 助,因為這個古印度⼼理學的內容不講造物主、不講佛陀⽅⾯的內容,只講當 下內⼼的平靜如何建設,以印度來講這種推動⽅式是不依據某個宗教的⽅式去 推動的,所以在佛教的典籍裡⾯說到很豐富的如何禪修的⼼理學⽅⾯的內容, 尤其是如何將慈悲結合智慧的內容,這部分我們⼀定要好好的去認知,應該這 麼做。

問:⼤部分的佛教徒沒機會跟他們的根本上師聯繫,無法經常向根本上師 提出問題或接受指導,該如何判斷⾃⼰的修⾏是否正在進步?其標準的主要依 據⼜是什麼——是我們⾃⼰的感覺?或是他⼈的意⾒?還是⼤教典描述的標 準?


答:對於修學佛法⼀定要從某個根本上師處學習或從某個上師處灌頂這個 問題,如果有的話當然沒有問題,沒有的話也沒有關係,最主要的是要學習⼤ 教典。 你們有沒有俄⽂版的《入菩薩⾏論》?寂天菩薩所著作的《入菩薩⾏論》 說到愛我執的過患和愛他⼼的功德、以及憤怒的過患和忍辱的功德等,在三百 多本浩瀚的巨作當中沒有比《入菩薩⾏論》在這⽅⾯提出更完整的詮釋,當然 《入菩薩⾏論》的依據是⼤藏經的內容,可是寂天菩薩把⼤藏經的內容完全結 合在這部論著裡⾯,你們應該將《入菩薩⾏論》視為根本上師,視為學佛之道 上最好的朋友,⼀定要擺在⾃⼰的⾝邊,有空就要反復地去學習、閱讀,當你 要⽣氣的時候就去閱讀第六品忍辱品,當你內⼼有恐懼、嫉妒、競爭之⼼、攀 比之⼼、內⼼受到⼲擾的時候⼀定要好好的去閱讀第八品,《入菩薩⾏論》才 是⾃⼰最信任的朋友。 以我來講,會坐在法座上結⼿印等做很多的儀軌,但是比起這個更好的是 好好的依⽌《入菩薩⾏論》,把它擺在旁邊每天⼀有空就去閱讀,尤其是當你 內⼼痛苦受到⼲擾的時候,⼀定要去閱讀《入菩薩⾏論》的第六品和第八品。 以前在拉薩《廣論》的傳承才是比較興盛,但《入菩薩⾏論》的傳承並不 興盛,來到印度之後我從庫努喇嘛仁波切那裡獲得了《入菩薩⾏論》的傳承, ⾃從獲得這個傳承起我主要的修⾏內容就是《入菩薩⾏論》的內容,我對他⼈ 講解的內容也是《入菩薩⾏論》的內容。 《入菩薩⾏論》的內義非常好,我在前幾天看到有⼀些⼈在修法時⼜是搖 鈴⼜是擊⿎,並且某些歷史專家說藏傳佛教只是⼀個風⾺旗⽽已,這根本就不 瞭解藏傳佛教真正的本質呀,藏傳佛教真正的本質是什麼呢?是那爛陀寺所流 傳下來的法脈,為了持續這樣⼀個法脈,格⻄們經歷了三⼗多年⼤教典的學習 才能夠成為格⻄,透過這樣⼀個學習所產⽣的這個思維的結果才是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絕不是風⾺旗或搖鈴打⿎的儀軌,但很多外⼈因為不瞭解這個內在的 本質所以會誤以為是外在的儀軌⽽已。 因為《入菩薩⾏論》平常擺在⾃⼰的⾝邊,所以你以此為依據來判斷⾃⼰ 的修⾏有沒有進步,如果你沒辦法做到的話代表我們的修道還不夠啊,寂天菩 薩所說的內容雖然我們沒辦法做到百分之⼀百,但⾄少我可以做到寂天菩薩所 說的百分之⼆⼗、三⼗……,如果⼀直在進步的話以此為標準就會判斷⾃⼰現 在做的是對的,所以透過《入菩薩⾏論》為依據之後讓我內⼼的思維獲得很⼤ 的改變。

問:我們該如何向年輕的⼀代介紹佛法?您認為哪些⽅⾯對他們是最有吸 引⼒的?


答:是宗教⾃由啊!這世界上有不同的宗教,⽽且⾃⼰⽗⺟祖輩留下的這 個宗教對⾃⼰幫助是更⼤的,不要輕易的改變我們的宗教信仰,當然你透過深 思熟慮決定要成為佛教徒、⽣起對佛教的信仰,那是另外⼀回事。除此以外, 五分鐘的熱度或很匆忙的輕易改變對宗教的信仰這不是⼀件好事,這也是為什 麼我的使命之⼀就是推動宗教之間和諧的原因。

問:我⽬前正在做的業務是⾁製品的加⼯,我的⽣意意味著⾎腥、屠殺和 ⾦錢,但另⼀⽅⾯我⼜必須要養活家⼈,我應該如何取捨,在忠於佛教的同時 也能⽀持我的家⼈? 答:蒙族的食物最主要是依賴於葷食,以藏地來講北⾯是草原,雖然有青 稞粉但沒有蔬菜,實事求是講只吃素不吃葷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般 來講確實會有這些販⾁的交易,因為你們的社會狀況就是這樣⼀種形態。 以個⼈來講,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上有⾁製品像是罐頭之類,這不是跟⾃⼰ 有關的情況下令動物被殺的,⽽是本來就在市場上已經流通的,通常我們將跟 ⾃⼰有關的⾁,所謂跟⾃⼰有關的⾁意思是說為了⾃⼰⽽當場宰殺的動物,像 這種⾁是跟⾃⼰有關的⾁,因為⾃⼰的需求⽽去當場殺害這個動物的話這種罪 業會⾮常深重。這世界上要讓所有的⼈都吃素是⾮常困難的幾乎不可能,所以 在市場上基本上都會有⾁製品,但要盡量避免跟⾃⼰有關的⾁製品。 如果你是經營屠宰場的話我不建議你經營這個屠宰場,能夠不做這⽅⾯的 事情就不做,這並不理想,對你個⼈來講是不好的,因為你養育這些動物再去 ⼤量的屠殺其實對⽣態環境也不好,像美國巨⼤的屠宰場⼀天會殺害上千頭 ⽜,這對⽣態環境的維護有巨⼤的傷害,如果⾃⼰能夠放棄這個屠宰場的經營 盡可能就要放棄。以你來講,如果能多⻝⽤蔬菜的話就盡可能多⻝⽤蔬菜,減 少⾁⻝的依賴,如果能做到的話盡量去做,這對你會很好。 以現在的藏地和蒙地來講慢慢已經有蔬菜了,品種也愈來愈多,以飲食來 講佔比更多的應該是蔬菜。以前我的⼀位朋友去中國朝聖之後⼜去了內蒙古, 早餐是⾁,午餐是⾁,晚餐也是⾁,吃太多⾁之後覺得有些惡⼼的感覺。所以 以⾃⼰來講,在飲食⽅⾯盡量減少⾁類的攝取、提升蔬菜的攝取,屠宰場的經 營能不碰的話盡量不要碰。 以我們藏⼈來講青稞粉是非常好的,⼜很有營養,⽤布袋就能夠裝上能夠 輕鬆攜帶,如果沒有茶的話跟⽔混著吃也很⽅便。比起養殖這些動物,你們應 該加強蔬菜的種植,減少對動物⾁品的依賴,這樣會對你們很好。 印度三⼤寺公⽤的食堂在我的呼籲下只能吃齋不能吃葷,⽽且我們⻄藏學 校的公⽤食堂⾥也只能吃齋不能吃葷,這是我們正在實⾏的內容。盡可能避免 屠宰場的經營,以其它的⽅式來維護家⼈的⽣活。當然能夠完全禁葷的話這非 常好,如果你沒辦法完全禁葷的話三淨⾁也是被允許的。


問:過去幾年內尤其是2020年我們⽬睹了佛教教育⽅式的轉變,從師徒的 現場教學變成了互聯網的交流,通常還只是播放錄制的視頻⽽已,某些⼈可能 會覺得在這種傳播之中會減少⼝授或教授傳承的效應,這種傳播⽅式似乎將會 成為⼀種慣例,尊者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答:通常我們會說到⼝傳和教授的傳承必須要從上師的座前去接受,是有 這種的說法和傳統,我覺得這是比較嚴謹的做法。但是佛在世的時候完全沒有 所謂的我的傳承是⼝授傳承和教授傳承,並沒有做區分啊!⽽且我們⼤藏經三 百多本浩瀚的巨作也只有⼝授傳承⽽沒有教授傳承,我覺得這個(⼝授和教 授)傳承即便沒有的話它的影響也不會太⼤,當然有的話也非常好,沒有的話 也不會有太⼤的影響,最主要是要好好的去學習和思維,哪怕沒有⼝授傳承和 教授傳承我覺得也不會有太⼤的影響,因為我們三百多本浩瀚的⼤藏經的教授 傳承也不存在啊,最主要是⾃⼰要去思維。 雖然現場的教學和互聯網的交流兩者傳遞的⽅式不同,但所說的內容都是 ⼀樣的,龍樹菩薩在為他的弟⼦講解的時候也沒有區分所謂的⼝授傳承和教授 傳承,所以我們以互聯網的⽅式去聽聞教授的時候我覺得所獲得的加持是⼀樣 的。我們講到了四依法和四不依,依法不依⼈,依義不依詞,最主要的是我講 的內容你們能夠有所理解和了悟,將理悟的內容運⽤在⽣活當中這才是重點! 因此無論是現場也好,還是透過互聯網也好,有沒有獲得⼝授傳承和教授傳承 這都不是重點,無關緊要。

問:您是否可以建議我們,在沒有老師陪同的情況下,如何保存且增加想 要修⾏的動⼒? 答:即便老師已經去世了,可是佛所說的內容和龍樹菩薩所說的內容這些 的教材仍然還在啊,我們要好好的去學習這些內容,於此同時憶念上師的恩 德,畢竟上師所說的都是佛所說的內容或龍樹等⼤學者所說的內容,換句話說 就是⼤藏經的內容。當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材料或教材的時候,即便沒有在上師 座前能夠親⾃得到這些教授,但是這些教材我們仍然可以去學習、我們可以去 思維這些內容啊,哪怕老師不在的話也沒有關係。 以我來講,我既沒有看到龍樹菩薩也沒有看到⽉稱菩薩,可是龍樹菩薩的 著作我會去閱讀、我會去學習,⽉稱論師的著作我也會去閱讀、我也會去學 習。以藏地這些先賢⼤師、這些⼤成就者來講,雖然他們已經不在了,可是他 們的⾒修⾏等相關的這些著作我們仍然可以去學習、仍然可以去思維,你們應 該以這種⽅式去努⼒的學習。


問:俄羅斯的佛教徒,應該朝著哪個⽅向才能更好的促進佛教的發展並造 福俄羅斯的⼈⺠? 答: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傳統,以俄羅斯這個區域範圍來講,在過去幾千 年⾥確實有不少的佛教徒,你們要興盛佛法、推動佛法,要這麼做的時候絕對 不是說過去沒有佛教歷史的地⽅你們要讓這個區域興盛嶄新的佛法,不是這回 事,⽽是說過去有佛教歷史的地⽅將已衰退的佛法再次興盛,⽽不是創造新的 信仰傳統,所以你們的努⼒是合理的。 過去龍樹⽗⼦在世的時候並沒有現代科學,龍樹⽗⼦的著作最主要是以哲 學的觀點和邏輯的⽅式立論的,我就是透過龍樹⽗⼦的哲學觀點和邏輯⽅式去 跟現代科學家們進⾏長期交流幾乎已經有四⼗年了。⼀開始我想要跟科學家交 流的時候,老⼀輩的格⻄和⽅丈們建議說這種交流可能對我不好,於是我說應 該沒有問題因為佛⾃⼰都說了:「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信 受非為敬。」分析觀察本來就在我們的傳統裡⾯,不只是佛教的傳統尤其是在 那爛陀寺的這個佛教傳統當中⼀直強調分析觀察的重要性,即便龍樹⽗⼦在世 時沒有的新的⽂化也就是現代科學,科學家們也秉持著分析觀察的精神這叫科 學精神。 所以根據我的經驗,科學家裡過去沒有豐富的⼼理學的內容,但是在古印 度⽂明當中也就是古印度的宗教學⾥尤其是佛教那爛陀的⼼理學⾥有非常豐富 的這⽅⾯的資訊,這部分的內容受到了科學家的關注和愛戴,他們深感興趣。 像科學家們所在的這個區域在過去是沒有佛教信仰傳統的,可是這些科學家們 卻對佛教典籍裡⾯所說的⼼理學深感興趣。所以你們在科學界和佛教裡⾯的⼼ 理學這兩者的結合上做出努⼒去推動的話,這是會帶來巨⼤影響的。 我對所有的佛教徒都這麼說,我們要成為⼆⼗⼀世紀的佛教徒,過去的佛 教徒只是以信仰的⽅式持咒、念佛、祈禱、做法會⽽已,這是過時的做法,我 們要成為⼆⼗⼀世紀的佛教徒。什麼叫⼆⼗⼀世紀的佛教徒呢?就是無論我們 聽到什麼樣的資訊都要分析觀察,能夠主動的跟科學家們交流,不然科學家會 說你們是過時的宗教傳統的思維⽽不想理睬你們。 之前我們因過時的做法⽽導致以信仰為主,可是⼆⼗⼀世紀的佛教徒是以 分析觀察為主,因為我們具有科學的精神,所以才有基礎能夠跟科學家們交 流,科學界和佛教⼼理學的詮釋這兩者的結合和推動是我們要去努⼒的⽅向, 將俄羅斯⻄⽅的科學和東⽅的⼼理學這兩者結合⼀定會有幫助的。

問:在⽣起菩提⼼和空正⾒的兩個次第中,龍樹菩薩在《菩提⼼釋》中說 先有空正⾒看到菩提是可以獲證之後才會發起菩提⼼,為什麼是這樣呢? 答: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是透過分析觀察,也就是菩提⼼具有⼆希求之 發⼼,⼆希求之發⼼裡⾯有個希求菩提之發⼼,希求菩提之發⼼要⽣起的時候


先要看到煩惱是可以被斷除的,這是上根者的做法。如果是以下根隨信的⽅ 式,因為佛這麼說了,過去的菩薩們是這麼做的,我只要相信就好了,我不需 要分析觀察,這是下根隨信的⽅式。 可是以上根隨法義的⽅式⽽⾔,他先要透過分析觀察讓⾃⼰深信煩惱是有 對治⼒可以斷除的。菩提就是淨覺之意,先要淨再來覺,即先淨除⼀切煩惱和 煩惱所留下來的習氣所知障之後,獲得遍智之覺。所以菩提在成立之前,⾸先 要確定煩惱的根本真實執著是可以被淨除的,因為真實執著可以被去除,所以 真實執著產⽣的煩惱和煩惱所留下來的習氣才可以被淨除,因此菩提的前⼀個 淨字才能夠被成立,所以淨覺的果位才能夠獲得。 當⾃⼰深信成佛不是掛在嘴巴上的⼀種說辭⽽是真正可以做到的,是⼀切 有情眾⽣只要⾃⼰努⼒都可以做到的,當⾃⼰深信這⼀點的時候,才會覺得為 利眾⽣成就無上菩提的這個菩提⼼是有意義的,才會發菩提⼼。所以在發菩提 ⼼之前,若是上根者的話先要看到菩提是存在的,菩提⼼是說以慈悲緣眾⽣以 智慧緣菩提。上述所說的這些內容,如果不瞭解只是單純的我要成佛的想法, 這只是⼀種嘴巴的說辭⽽已,是下根隨信的做法,並不是透過邏輯分析觀察所 產⽣的決定。 如果你是上根者的話空性的認知非常重要,也是因為相信空性才能夠相信 淨覺的淨字是可以獲得的,才能相信有覺,之後才會⽣起菩提⼼,因此我成佛 是有理由的、是有⽬的的,如果不成佛的話我沒辦法圓滿他利事業。 如果沒有空正⾒的基礎,菩提的淨覺的淨字是無從下⼿的,淨就是講淨除 ⼀切的過患嘛,也是因為淨除所有的障礙的緣故,所以我們內⼼明觀的能⼒才 能夠圓滿、才能夠覺悟⼀切。下根菩薩們是先發菩提⼼才有空正⾒的,可是上 根菩薩們是先有空正⾒再有世俗菩提⼼的。 當然以個⼈來講,有⼀些會以下根隨信的⽅式來⽣起菩提⼼這是會有的, 但是我覺得,以教法整體的引導來講要以上根隨法的⽅式去引導,去講解佛法 的時候要以上根隨法的⽅式去講解,以那爛陀寺的這種傳統的⽅式去講解,這 是很重要的。

問:尊者您訪問俄羅斯⼀直都有障礙,作為弟⼦的我們應該如何修練來克 服這些困難讓尊者您能親臨俄羅斯呢? 答:你們非常期望我能夠過去,我年紀也⼤了,加上現在的新冠⼤流⾏, 要過去也是很困難的。⼤流⾏這個問題解決之後,有機會去俄羅斯的喀⽇密給 雅,從喀⽇密給雅到莫斯科是三個⼩時,是會有希望去的,但是先保持原狀 吧。我的⾝體沒有問題,即便我的⾝體去不了,我們也可以透過互聯網的⽅式 跟你們交流、或者為俄羅斯的佛教徒傳法、或者介紹佛法的教義,這是我絕對 做得到的。


以歷史來講,達賴喇嘛跟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也非常的緊密,俄羅斯內部這 些蒙族的佛教徒們我覺得應該會對你們帶來⼀些幫助,透過互聯網的⽅式跟你 們交流是⼀點問題都沒有的。⾄於能不能親⾃過去這要看情況⽽定,從印度到 卡⽇密給雅,卡⽇密給雅那兒有⼀個寺院,我先去那裡休息⼀陣⼦,然後再去 莫斯科,這不是做不到的,是可以做到的,謝謝。

問:為了下⼀世能成為您的⼼⼦,我該怎麼做? 答: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情況取決於現在的作為,我的朋友們,你們從今 天起好好的觀修菩提⼼和空正⾒就會有希望,因為這就是我最主要修⾏的內 容。⽽且在臨終的時候,在菩提⼼和空正⾒的思維下再祈願:「⽣⽣世世不離 師,恆時負擔勝法樂,圓滿地道功德已,我願速得⾦剛持!」這句話來⾃《功 德之本》,也是宗⼤師所說的,在臨終的時候好好思維菩提⼼和空正⾒,在思 維當中⽽臨終,在這個同時無論達賴喇嘛尊者在哪裡或者是其他的具相上師, 願我能夠在他們的座前能夠繼續的修⾏正法的話,我相信你的祈願是可以滿願 的。 為什麼你的願望可以實現呢?因為我們願望之所以能夠實現的主因是現在 的菩提⼼和空正⾒的修練,只要現在好好累積這些的資本的話將來絕對可以做 得到。 以我個⼈來講最主要的修⾏就是菩提⼼和空正⾒,我⾃⼰接受過很多的灌 頂,像是密集⾦剛、勝樂⾦剛、⼤威德⾦剛、喜⾦剛等這是我每⼀天都會去做 ⾃⽣儀軌,但我覺得這不是重點,最主要的是菩提⼼和空正⾒,因此我的修持 當中最主要的就是這兩顆⼼。你們為了跟我結上良好的法緣,那你們就要好好 的思維菩提⼼和空正⾒。

問:我們都過著非常忙碌的⽣活像是照顧孩⼦、家庭等,這些都是我們的 責任,導致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和資源學習或修⾏佛法,更不⽤說會成為出家 ⼈。但是過去的偉⼤上師們,像是我們榜樣的這些成就者們,能夠終⾝奉獻於 佛法的事業當中,但考慮到⽬前的處境我們⾮常渴望能夠獲得成就,還是我們 應該期待更好的下⼀世?如果我們只能選擇⼀種修⾏,那麼這種修⾏⼜是什麼 呢? 答:佛在世的時候,並沒有將所有的佛教徒都成為僧⼈,也沒有說佛教徒 ⼀定要出家,⽽且佛親⾃傳的別解脫戒⼜可以分兩者即出家戒和居⼠戒,佛在 世的時候針對有妻⼩的家庭給予了別解脫的戒體叫做居⼠戒。 思維菩提⼼和空正⾒、修練菩提⼼和空正⾒不⼀定要成為出家⼈,過去的 許多⼤成就者們以居⼠相去思維菩提⼼和空正⾒,藏地的許多⼤師們有很多是 以居⼠的⾝份⽽獲得成就比如薩迦派的⼤師們都是如此。


作為居⼠⾝你必須要進入到社會去賺錢或到教育界去幫助他⼈,出家⼈是 遠離社會的喧嘩獨⾃到⼀個⽐較安靜的地⽅去修⾏,但是換個⻆度來講因為作 為居⼠進⼊社會的緣故,說不定你們帶來的幫助會更⼤。 思維菩提⼼和空正⾒跟出家或在家的⾝份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過去的許 多成就者他們也是居⼠⾝啊,所以出家或在家是屬於個⼈的選擇,但是對佛教 所說的⼀個整體的修⾏⽽⾔是沒有差異的。 只要⾃⼰願意長期堅持努⼒有所體悟的話,就像剛剛祈願⽂「⽣⽣世世不 離師,恆時負擔勝法樂,圓滿地道功德已,我願速得⾦剛持!」所回向般,我 們能夠滿願的,我們能夠投⽣到有佛教的地⽅,即便這個世界走向末⽇,佛教 在其他的星球也會繼續的弘法,所以我們就能夠投⽣到其他的星球有佛教的地 ⽅,能夠繼續的修⾏菩提⼼和空正⾒。這個修學菩提⼼和空正⾒的果實,會讓 我們在另⼀個星球幫助更多的⼈,⽽且⽣⽣世世能夠延續著⼤乘的這個成佛之 道繼續走下去。 如果我們只能選擇⼀種修⾏的話,這個修⾏是什麼呢?那就是菩提⼼和空 正⾒!菩提⼼和空正⾒要⼆選⼀該選哪⼀個呢?《入中論》說到鵝王引導眾⽣ 鵝的時候是要世俗真實廣⽩翼這兩個翅膀的,但是菩提⼼對我們初學者來講是 比較容要易理解的,好像比較容易能夠接受,但如果我們講⽣⽣世世這種成佛 之道的話那就必須要空正⾒和菩提⼼這兩⽀翅膀,兩者缺⼀不可! 「世俗真實廣⽩翼,鵝王引導眾⽣鵝,復承善⼒風雲勢,⾶度諸佛德海 岸。」這裡所說的兩⽀翅膀,就是廣⼤的菩提⼼所說的六度萬⾏,以及六度裡 ⾯的智慧這個深⾒⾏,是這兩者的結合。因為佛果是淨覺,為了淨我們需要空 正⾒,這個覺的⽬的主要是為了利益他⼈,菩提⼼的資糧就變得非常重要。所 以由空正⾒⽽淨,淨除之後為了什麼⽬的⽽去獲得遍智之覺呢?是為了利益有 情滿⾜眾⽣的⼼願,這時候就需要菩提⼼的廣⼤資糧,因此缺⼀不可。

結⾏ 思維空正⾒和菩提⼼ 空性正⾒ 今天是本次講法的第三天,也是⼀個特別的⽇⼦,我們將其視為天降⽇, 即導師釋迦牟尼佛的⺟親投⽣到天堂,世尊前往天堂為⾃⼰的⺟親傳法然後再 回到⼈間,於是我們將這個世尊回到⼈間的⽇⼦稱為天降的節⽇,在我們藏傳 佛教的傳統⾥,藏傳佛教徒們將今天這個⽇⼦視為非常重要的⼀個節⽇。


為了供養佛陀,最好的供品不是物品本⾝或者做法會,我覺得對佛最好的 供品就是作為佛弟⼦的我們好好的修練空正⾒和菩提⼼,這才是供養佛最好的 供品。因為佛的教⾔最主要的精髓就是菩提⼼和空正⾒這兩者,佛之所以傳法 也是希望我們佛弟⼦內⼼能夠獲得平靜和調伏,這種內在的調伏和平靜不是靠 祈禱、發願、做法會獲得的,就像剛剛你們課頌時所朗誦的《⼼經》般,這個 《般若波羅蜜多⼼經》所要指的內容以智慧⽽⾔是空正⾒。 《般若波羅蜜多⼼經》在⼀開始的時候說到佛陀進入到「深明三摩地」, 我覺得「深」字指的是空性;「明」字指的是空性並不是沒有或否定⼀切,⽽ 是⼀切事物因為不是以⾃⼰的⼒量形成的緣故所以是依賴他者⽽有,因此改變 的可能性就⼤⼤的提升,透過這種依賴他緣的現象、透過這個緣起讓我們的⼼ 觀待善緣⽽去改變我們的內⼼,這個叫做「明」,也就是緣起的意思。這是我 的解讀。 佛在入定當中以加持⼒由舍利弗提問觀世⾳菩薩,舍利弗提問般若密多要 怎麼修之後,觀世⾳菩薩就回答說「照⾒五蘊亦皆空」。我覺得觀世⾳菩薩的 回復其實也影射了初轉法輪,也就是初轉法輪的時候雖然說到空和無我的概 念,空和無我的概念最主要是針對⼈無我的部分做解釋的,可是在《般若⼼ 經》裡⾯多加了⼀個「亦」字,也即僅僅初轉法輪「⼈無我」的概念是不夠 的,也要「法亦是無我」——補特伽羅這個施設處的五蘊或蘊體等諸法這些也 亦要觀其為無我,所以⽽說到了「照⾒五蘊亦皆空」。⼀⽅⾯在初轉法輪的時 候說到⼈無我,從這句話也可以理解;另⼀⽅⾯僅僅這⼀點是不夠的,不只是 ⼈要把他看作無我以外,⼈的施設處的蘊體——諸法也要把它看為無我,所以 「照⾒五蘊亦皆空」。 《⼼經》在⼀開始的時候說到了「⾊即是空、空即是⾊」,所謂的空性不 是說什麼都沒有、否定⼀切,⽽是因為緣起⽽說空的。什麼叫做緣起呢?當我 們看⼀切事物的時候,都會覺得每⼀件事物都是真實存在的、都是真實發⽣ 的,這種真實執著的依據就是事實是真實⽽有、真實存在、真實發⽣的,當我 們有⼀個真實發⽣概念的時候會覺得這種真實發⽣的作⽤是由事物本⾝之⼒⽽ 產⽣的,這是不符合真相的! 我們所看到的⾊聲香味觸等⼀切諸法,並非像我們看到般的這麼真實的存 在,這種表象般的不存在不代表不存在,他是存在的,雖然並不是以⾃⼰的⼒ 量⽽有,但卻是依賴著他緣⽽有的,所以並非以⾃⼒⽽有,諸法的性質和作⽤ 都並非以⾃⼒⽽有的緣故,必須要觀待或依賴他者⽽有、⽽被認定。 觀待和不觀待是正相違的,要麼就是觀待、要麼就是非觀待除此以外沒有 第三者選擇,因為諸事物並不是以⾃⼰的⼒量⽽有的緣故,所以是觀待⽽有 的,並非不是觀待的法,因此說到了「⾊即是空、空即是⾊、⾊不異空、空不 異⾊」,在此說到了世俗諦和勝義諦體性為異、返體為異的內容。


《⼼經》所要詮釋的內容是,世尊正在進入深明三摩地的時候,以加持⼒ 讓舍利⼦和觀世⾳之間進⾏問與答,所以《⼼經》等同佛加持之後所產⽣的經 典。佛世尊進入了三摩地當中,在佛的眷屬裡⾯舍利⼦和觀世⾳兩者進⾏了問 答互動,佛從三摩地起來之後說:「你們剛剛這個問答的交流做得非常好,善 哉、善哉!」於後導師釋迦摩尼佛也說到:「我在過去三⼤阿僧祗劫所修的空 性的正⾒,就如同你們今天在問答交流時候所說般的被完整圓滿的詮釋。」 所以導師釋迦牟尼佛最深奧的內容在《⼼經》裡⾯都做了完整的詮釋,⽽ 今天是⼀個重要的節⽇讓我們去憶念導師世尊的功德,如果我們真的憶念導師 的恩惠,那麼對導師最好的報恩⽅式或最佳的供養就是⾃⼰好好的思維菩提⼼ 和空正⾒。光是嘴巴念著皈依佛這沒什麼⼒量、沒什麼重量,⽽應針對佛親⾃ 所說的教⾔我們好好分析觀察之後,因為佛所說的內容非常博⼤精深,在眾多 的教義當中我們分析觀察之後,透過這種分析觀察讓我們深知真相、讓我們改 變內⼼最終讓⾃⼰成為佛,這就是佛對我們最⼤的期望!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節⽇我們要憶念佛恩,為了能夠憶念佛恩的緣故在此我 們先花⼀點時間思維空性,以⼀分鐘的時間來思維深奧空性,也就是《⼼經》 裡⾯所說的「照⾒五蘊亦皆空」的內容,請你們反復地思維。 在這之前,較為簡單的是粗分的⼈無我,導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個空性 的內容被龍樹菩薩以簡易的⽅式做了詮釋,⽽說了:「眾因緣⽣法,我說即是 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法,不從因緣⽣,是故⼀切法,無不 是空者。」《中論》以這句話將所有《般若經》的內容做了個總結,也就是說 因為緣起我才說⾃性空。 我們看⾃⼰的時候或執著⾃⼰的時候,會覺得我是真實發⽣的⼀個個體, 是跟主觀意識無關的⼀個客觀存在,⽽且彷彿是⼀個可以操控⾝⼼的操控者, 會有這種的感受。其實這種操控者的我執是很多貪嗔的依據,也是因為有了這 種真實的我的執著,所以⾃然會產⽣真實⾃⽅、真實的他⽅,⽽去區分⾃他⼆ ⽅。 《四百論》裡⾯說:「如⾝中⾝根,痴遍⼀切住,故⼀切煩惱,由痴斷隨 斷。」⾝根遍布⼀切眼根、耳根、⿐根、舌根,同樣的真實執著的愚痴無明遍 布⼀切的煩惱;如果沒有⾝根的話眼根、耳根、⿐根、舌根就會隨之消失,同 理要去除⼀切煩惱的話就要去除真實執著的愚痴無明。⽽說到了八萬四千種不 同的煩惱,像是根本煩惱、隨煩惱等不同煩惱的類別,這⼀切的根本都是真實 執著的愚痴無明,透過這個愚痴的遣除或去除,才能夠去除⼀切煩惱。那麼痴 要怎麼斷呢?「若⾒緣起理,愚痴則不⽣,故此⼀切⼒,唯應說彼語。」所以 佛所說的⼀切的教法都應該要把它解讀為緣起空性的內容。 ⼀切煩惱的根本——這個真實執著的愚痴,是不符合真相甚⾄顛倒執著真 相的⼀種錯覺,只有透過真相的通達才有辦法徹底斷除顛倒執著真相的錯覺和 執著。這種執著光靠祈禱發願是沒辦法去除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徹底的清楚瞭


解這種執著是怎麼執取真實有的、⾃性有的,再看真相是否有真實、是否有⾃ 性,以這種的⽅式來去除愚痴的真實無明。 就像如果我們要買⼀個寶物,有第三者專家跟你說應該以另外⼀種⽅式來 鑒定寶物,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買到真正寶物。佛為我們說真相為何的時候接 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分析觀察,如何抽絲剝繭地去分析觀察:如果是⾃性有的 話,應該會有甲的過失、⼄的過失、丙的過失。確實,只有透過這種推理的分 析,才能夠瓦解真實執著這種堅硬的⽴場。 所以龍樹菩薩說諸法皆是⾃性空,⾃性空並不是否定⼀切或什麼都沒有, 「我說即是空」的理由是什麼呢?就是「眾因緣⽣法」,即緣起的緣故。無論 是⾃⽅或他⽅、我你他等,我們去看⼀切任何事物的時候,都會覺得是⼀種獨 立⽽有、真實發⽣的這種⾃性有,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中論》⼜說:「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業煩惱非實,入空戲論 滅。」在此說業來⾃於煩惱、煩惱來⾃於非實,非實就是不符合真相的非理作 意也即錯覺,唯有透過空性的認知才能夠斷除這個錯覺的戲論、非理作意的戲 論或真實執著的戲論。這需要透過長時間的分析觀察才能夠有所體會,當你有 體會的時候你就會深信:原來我在表象上看到的這⼀切都是有問題的錯覺,實 際上真相並非如此,就能夠像量⼦物理專家們所說的表象和真相的不同,就能 夠有所體會。 現在我們花半分鐘到⼀分鐘的時間來思維空性,請憶念龍樹菩薩所說的 「眾因緣⽣法,我說即是空」,因為緣起,因為依賴他者,所以不依賴的⾃性 是不可能同時發⽣的,要不就是依賴⽽有、要不就是非依賴以事物⾃⼰的⼒量 ⽽有,好好的去想⼀切萬法都是依賴他者⽽有的,沒有任何⼀法是以⾃⼰的⼒ 量⽽形成的。但是我們看任何⼀法的時候覺得這⼀法都是以他⾃⼰的⼒量⽽形 成,這種的看法是錯誤的,此時我們就要分析觀察這種看法本⾝是不是有問題 的。 龍樹菩薩⼜繼續說到:「從憶想分別,⽣於貪恚痴,淨不淨顛倒,皆從眾 緣⽣。」這在《入中論》有明晰的說到,雖然龍樹菩薩在世的時候⽉稱菩薩非 不是他的弟⼦,可是⽉稱論師將龍樹菩薩的究竟意趣做了非常完整的詮釋。⽽ 且宗喀巴⼤師在《緣起贊》裡⾯說到:「世尊授記龍猛教,如實闡釋無上乘, 遠離有無邊執見,教軌有如夜開園。無垢勝智月輪滿,經教虛空無礙游,盡除 邊執心愚闇,映蔽邪說諸星宿。吉祥⽉稱妙善說,皎⽩光鬘明照顯,由⾒上師 深恩時,我意於今獲安息。」透過⽉稱的這個解釋,能夠真正的瞭解《中論》 的內義。 《入中論》裡⾯說到:「若謂⾃相因緣⽣,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 法因,然此非理故無性。」現證空性的這個聖者的根本定,他在觀察諸法存在 的究竟性為何的時候,如果諸法真的有⾃性的話應該被這個根本定看到才對, 可是看不到啊,所以就會有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患。


⽽且⼜說到了:「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不應妄觀察, 世間所有名⾔諦。」無論是我們在凡夫的時候所看到的⾊法,還是⼀切遍智如 來的功德,我們看任何⼀切都會覺得這⼀切的法都是以他⾃⼰的⼒量⽽有的, 所以有⼀些佛教的學者覺得這種看法才是有的標準,這個不能破,所以⽽說到 了去尋找諸法的時候要找到,因此才安立了補特伽羅事例的第六意識。 有部、毗婆沙宗、經部當然不⽤說他們深信⾃性,唯識也因為尋找之後必 須要找到的緣故⽽說到阿賴耶識,在中觀師裡⾯分應成和⾃續兩者,⾃續派說 到了補特伽羅事例的第六意識。從這些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這些佛教學者們 ⼀直想要論證、⼀直想要成立從境上⽽有的理由和佐證。 如果從境上⽽有的話,那麼尋找之後應該要找到才對,可是找不到啊,所 以「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去尋找的話是找不到的,「是故不應 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諦。」找不到也不應該否定他的存在,這⼀切的作⽤仍 然在世間通俗的說法當中⽽被坦然安立。 就像我們在《釋量論》的時候說到了量和非量,量的這個境就是所量,⽽ 且⼜說到所量⾃相,彷彿覺得好像要從境上⽽有的概念,這是不符合真相的, 所以「是故不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諦。」。 「於真性時以何理,觀⾃他⽣皆非理,彼觀名⾔亦非理,汝所計⽣由何 成?」所以破了⾃⽣、破了他⽣,破他⽣的意思是說,以⾃性⽽有的原則下說 到依賴他者的這種的⽣叫做他⽣,這是被破斥的。 所以我每⼀天都會去思維「若有⾃性將有應成過患的四種內容」,即: ⼀、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患;⼆、應成世俗諦為理智所堪忍之過患;三、應 成無遮勝義他⽣之過患;四、應成無⾃性為非⾃空之過患。這是我每天都會去 思維的內容。 因此這種顛倒執著透過真相的分析予以去除,在去除這種執著的同時我們 ⼜能夠在世間通俗的說法當中⽽來坦然安立好與壞、是與非等的作⽤。如果硬 是要說從境上⽽有的話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從境上⽽有的話聖者必須要看到才 對可是看不到啊,所以會有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患。⽽且無論我們以七相的 觀察⽅式、還是以五相的觀察⽅式,去觀察之後都是找不到的,所以聖者在入 根本定的時候所看的只是否定⾃性的當下⽽已。雖然沒有⾃性也不代表沒有, 還是有的,因為⼀切的作⽤都是在世間共許、名識的⼀種認定施設當中⽽有, 所以⼆諦的內容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我們思維空性,我也會如是的思維空性,《般若⼼經》也說「照⾒五 蘊亦皆空」,先從⾃⾝想也不錯,「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 何處有如來。」把這句話結合⾃我,改為「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我不 有陰,何處有⾃我。」


我並不是我的⾝⼼——我非蘊(非陰),我也不能遠離身⼼之外⽽被認定 為另外⼀個我——不離蘊(不離陰),我們會說我年輕的時候、我老年的時 候,之所以會有年輕和年老的說法,是依賴這我的⾝⽽去認定為我年輕或我正 在衰老,怎麼能說我跟我的⾝⼼是分離的呢?所以⾃我去尋找之後是完全找不 到的。 ⾸先從這個粗分⼈無我開始去思維空性,我到底是在哪裡?我的⾝體不是 我,從頭頂到腳底也找不到我,所以叫非陰;遠離身⼼之外去尋找我的話也是 找不到的,這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話會跟世間很多通俗的說法有⽭盾,會變成 我永遠不會衰⽼等的這種現象,請思維空性! 這麼想的時候我的確找不到,但⼜不能說我不存在,確實有我的作⽤,他 會帶來⼀種利弊的作⽤,所以這⼀切的作⽤只能在名識當中、世間通俗的⼀種 共許當中⽽去坦然安立僅此⽽已。 我們之所以做這些的解釋,不是說去提升我們的知識、提升我們的智慧, 不是這⼀回事,⽽是要將這⼀套的理論運⽤在⽣活當中。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我們每⼀個⼈都不想要負⾯情緒,可是這些負⾯情緒都是來⾃於上述所說 的這種真實執著的錯覺,如同《四百論》所說的:「故⼀切煩惱,由痴斷隨 斷」。

菩提⼼ 剛剛我們思維了空性,留下空性的習氣,接下來是菩提⼼的思維。菩提⼼ 的理解較為簡單,也就是思維菩提⼼的時候最好的依據、最深奧的依據就是寂 天菩薩的《入菩薩⾏論》。噶當派的先賢⼤師們說到偉⼤⾏的⼀個傳承,除了 廣⼤⾏和深⾒⾏之外還有⼀個偉⼤⾏,偉⼤⾏最主要說的是⾃他相換的⼀個內 容,也即思維愛我執的過失、愛他⼼的功德,以這種的⽅式去⾏偉⼤⾏。 如同《入菩薩⾏論》所說的:「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切世間苦, 咸由⾃利成。」因為我們過度看重⾃⼰的利益忽略他⼈,所以導致世間的種種 災難接⼆連三的發⽣。也是因為把⾃⼰看得太重,所以我們很容易的產⽣貪嗔 等煩惱。「若不以⾃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死亦無樂。何需更繁 敘?凡愚求⾃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別!」之後⼜說到:「故應除疲厭, 馭駕覺⼼駒,從樂趨勝樂,智者寧退怯。」所以在此說到了愛我執的過失、愛 他⼼的功德,請在場的諸位好好地去思維這⽅⾯的內容。 世間所有的衰退都是來⾃愛我執,愛他⼼不只會讓我們獲得當下的平靜, 以究竟的⾓度⽽⾔它會幫助我們走上成佛之道最終獲得遍智果位,所以⽉稱菩 薩說到:「悲性於佛廣⼤果,初猶種⼦長如⽔,常時受⽤若成熟,故我先贊⼤ 悲⼼。」《入中論》⼀開始並沒有禮贊阿羅漢、菩薩、佛等⽽是禮贊⼤悲⼼, 為什麼呢?因為所有世間和出世間的⼀切功德最終都是來⾃於善⼼。


⼜如同《入⾏論》所說的:「若不以⾃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 死亦無樂。」現在我們看到的世界的每⼀個⼈都是想要離苦得樂的,可是我們 卻做了很多的事情讓⾃⼰離樂得苦,形成了諸多的⼈為災難。為什麼會有這種 現象呢?就是因為把⾃⼰看得太重忽略他⼈的利益不為他⼈著想隨著愛我執所 轉的緣故。 這世上有七⼗億⼈,想要的都是幸福,不想要的是痛苦,可是隨著愛我執 把⾃⼰綁得很緊,卻不知道愛他⼼的功德和殊勝,忽略了愛他⼼的重要性,所 以即便我們沒有宗教信仰,對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來講愛他⼼的價值也是非 常重要的。 以俄羅斯來講,過去是遵循⾺克思主義、遵循社會主義的,是為整體的利 益⽽去著想,為廣⼤勞動⼈⺠的利益⽽去著想,所以是有愛他⼼的,只是之後 隨著政治的因素後來變得沒有⼀個好的結果,但⼀開始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 以中國來講,給予⼯⼈和農⺠特別的關注和福利,這也是出於愛他⼼所做的決 策,只是之後隨著政治的因素變成這種集權的狀態。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愛他⼼ 是非常重要的,過去這些⾰命的出發點也是為了幫助他⼈,以愛他⼼為出發點 促成了這些⾰命運動,可是隨著眾多的這些政治因素最終⼈們⼜隨著愛我執所 轉⽽導致⼀個不好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要觀的是菩提⼼的內容,請你們思維「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 ⽣,⼀切世間苦,咸由⾃利成。若不以⾃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死 亦無樂。故應除疲厭,馭駕覺⼼駒,從樂趨勝樂,智者寧退怯。」如果真的產 ⽣了這個愛他⼼的話,以今⽣來講內⼼也會更加的平靜,⾃⼰周遭的親朋好友 們因為他打從⼼裡⾯尊重他們、愛護他們的緣故,你也會得到他們正⾯的回 饋,不只⾃⼰的內⼼平靜也會獲得更好的知⼼朋友,也是因為內⼼平靜的緣故 ⾝體能夠更加的健康,也不⽤服⽤更多的藥物,因為內⼼的平靜會讓我們體內 的四⼤平衡⽽獲得健康,所以菩提⼼的觀修對我們來講是⾄關重要的! 將⼀切三界有情視為我們的親友,無論看到誰我都想要幫助他,無論看到 誰因為打從⼼裡⾯珍惜他的緣故,就不會想要去欺騙他⼈、傷害他⼈這是不可 能發⽣的。這時候,我們的愛他⼼因為結合著空正⾒的緣故,所以我們的愛他 ⼼會變得非常的強烈,空正⾒會讓我們知道煩惱來⾃真實執著,廣⼤的利他事 業是隨著空正⾒了知真相⽽擴展的,透過愛他⼼的思維讓我們減少愛我執再去 結合空正⾒。也是因為空正⾒結合慈悲⼼的緣故,讓我們深信無上菩提是可以 獲得的,所以這個愛他⼼的修練是更有意義的。 透過剛剛思維空性的緣故,我們深信煩惱是可以去除的,煩惱所留下來的 習氣所知障是可以去除的,所知障是具有對治⼒、是具有解藥的,因此遍智的 果位是存在的。不只是存在⽽已,⽽是透過努⼒在⾃⼰的⼼續上可以獲證遍智 的果位、斷證的功德,才能夠⽣起強烈的⼆希求之發⼼,也就是以希求他利發 ⼼為因與希求菩提發⼼相應的這個⼼王的菩提⼼才能夠更強烈的發起,如同 《現觀莊嚴論》所說的:「發⼼為利他,求正等菩提。」請做思維觀想。


這種的思維會讓我們產⽣強烈的⼼⼒,「如地⽔火風,藥及曠野樹,願眾 ⽣恆常,隨意⽽受⽤。」這不是⼀世⽽已,⽽是⽣⽣世世,所以「乃⾄有虛 空,以及眾⽣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苦!」這種⼼⼒真的是不可思議,讓 我們的愛我執完全喪失了⼒量,再加上菩提⼼和空正⾒的結合,讓我們負⾯的 情緒完全喪失了其⼒量。《寶鬘論》⼜說:「 於⽣如愛命,隨彼極愛我,眾罪 咸歸我,我善施眾⽣。 何時有有情,未得解脫者,我雖得菩提,誓願住三 有。」這個⼼⼒也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所以請思維菩提⼼。 以上就是針對今⽇天降⽇也即世尊從天堂降到⼈間的這個節⽇,世尊從天 堂降到⼈間是為了我們南瞻部洲的⼈們,因為我們佛弟⼦是佛陀要去特別度化 的對象嘛,世尊為了我們這些特別要救度的有緣眾⽣從天堂降到⼈間,其⽬的 就是為我們講解八萬四千法⾨。 八萬四千法⾨可以歸納為初轉法輪的內容、⼆轉法輪的內容,三轉法輪的 內容,這就是天降⽇主要的⽬的,也就是為眾⽣們宣說是非善惡為何、所取所 斷為何。這種引導,有點類似我們教育課程的設計由簡單開始做起,⾸先跟我 們講初轉法輪佛法整體的架構,然後在⼆轉法輪跟我們講境光明,最後三轉法 輪跟我們將識光明,這種引導⽅式非常不可思議,這是以符合真相、實事求是 的⽅式憶念佛恩,也就是上述所說的內容。 平⽇你們就要盡量的去思維空性,也要盡量的去思維愛他勝過愛⼰的菩提 ⼼,要不間斷的每⽇思維這兩顆⼼的內容。我們雖然會做這個密咒⾦剛乘的⾃ ⽣儀軌,但比起這個更重要的是要每⽇不間斷的思維菩提⼼和空正⾒,這樣的 話對你們會有幫助。

(完)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