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解說:達賴喇嘛 翻譯:蔣揚老師 第01講 ⽇期:2020/10/02
今天在此針對台灣的法友們,講解《辨了不了義善說藏 論》,我會從中截取主要的綱要內容。⾸先,我非常感謝籌辦 單位,以及相關的所有⼈員,還有⽇常法師的團體的這些學員 們,希望你們能夠憶念⽇常法師的偉⼤事蹟,我也獨⾃憶念、 沒有忘記,去進⾏講聞佛法。佛法在這世界上,是眾多的主流 宗教之⼀,這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宗教,但是,這些主流宗教 ⼀直傳遞愛和慈悲的價值,我們⼈類是需要愛和慈悲的。以印 度來講,導師世尊還沒有來到這世間之前,已經有超過三千年 的歷史。在印度裡⾯流傳、盛⾏非暴⼒的傳統以及非暴⼒傳統 的基礎,就是慈悲⼼。慈悲⼼和非暴⼒的傳統,在印度盛⾏已 經超過三千年,這是印度⽂化的精髓。導師世尊也是這⼆⼤傳 統的修持者。 印度非暴⼒和慈悲⼼的傳統,為了能夠更深入鑽研,所 以,在歷史上有不同的宗派,針對這些內容作了分析,像是⼀ 開始是無神數論派,之後,又有數論派以外的五個外道師等, 之後,導師世尊來到這世間。世尊遵循古印度⽂明的非暴⼒和
第 1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慈悲⼼的傳統,依此為依據,講到了佛世尊的不共宗教,哲學 的⾒解,⽽形成了佛教。 在古印度的⽂明裡,這些主流的宗教,許多都是主張有造 物主的。為了能夠成辦造物主對我們的祈望,所以,我們不能 夠傷害他⼈,要堅持非暴⼒的傳統、要堅持慈悲⼼的傳統。無 神數論派否定造物主,不僅無神數論派,佛教也否定造物主, 認為:⼀切世間萬物,都是在因果法當中⽽形成。世尊獲得正 覺果位之後,說到「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有如⽢露此法我已 得,若⽰於他無有誰能知,不如住於無語森林中。」。我對於 這⼀句的解讀是:「深寂」說到了四諦法輪的內容。「離戲」 說到了《般若經》的內容,也就是空性的內容。「光明無為 法」的時候,說到了「識光明」。因為就以「境光明」來講, ⼆轉法輪已經說了,所以,像三轉法輪的如來藏說到了佛性、 如來藏的內容。所以,說到了「識光明」,也就是以什麼樣的 量、以什麼法的⼼識了知境光明的空性︖ ⽽且這⼀種光明⼼,並不是透過修練⽽去成辦的。我們無 始以來到現在就已經有俱⽣原始光明,並不是以當下或暫時的 因緣聚合⽽成,所以,說「光明無為法」。「深寂離戲光明無 為法,有如⽢露此法我已得,若⽰於他無有誰能知,不如住於 無語森林中。」所以,導師世尊以⾃⼰的經驗、⾃⼰的覺受, 和⾃⼰的不共思惟,如果:我對他⼈講解的話,他⼈應該無法 第 2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理解,所以,不如住於無語森林中。於是導師世尊獲得了正覺 果位之後,四⼗九天在森林裡,並沒有轉任何的法輪。之後, 五比丘眾——其實五比丘是在佛還沒有獲得正覺果位之前,已 經認識了。五比丘看到了佛陀的相好莊嚴,相信、深信佛陀應 該獲得了不共證量,於是請佛為他們開⽰講解真諦。在這個因 緣基礎之上,導師世尊為五比丘在瓦拉那西轉初轉法輪,⽽說 了四諦的內容——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個就是佛法 哲學的基礎。因為學佛的⽬的是為了離苦得樂。⾸先我們必須 要了解何謂痛苦︖要去除的痛苦是什麼︖痛苦並非是無因⽽ 有,或者是從天降下的暫時、突然間驟然產⽣的果實,因此, ⽽說到了苦因——集諦︔了知了苦因集諦之後,對我們有什麼 好處呢︖這種認知有什麼幫助呢︖會讓我們想要進⼀步深入了 解滅諦是否存在︖也就是苦和苦因是否能夠被滅除︖這也是為 什麼佛說到了⼗⼆緣起當中的第⼀⽀,叫作「無明⽀」。也就 是⼀切的痛苦都是來⾃於對於真相的不了解,或顛倒了解的無 明所產⽣的。 所以,在印度世尊為弟⼦眾轉四諦法輪之後,許多印度的 ⼤學者們,根據佛世尊所說的話,反覆地分析、觀察、思惟。 當時最主要的思惟、思想的、具體的研究所、⼤學,就是那爛 陀寺。因為他們針對佛所說的教法反覆的觀察、思惟的緣故。 當然,最主要的⼤師就是龍樹菩薩。龍樹菩薩說到「業煩惱滅
第 3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故,名之為解脫。」也就是我們不要的痛苦,它是來⾃集諦 ——苦因⽽有的。這個苦因是否能夠被斷除︖這個苦因集諦是 否符合真相的執著︖於是透過分析、觀察,深知⼀切的痛苦都 是來⾃於無明。就像佛世尊說到⼗⼆緣起的時候,⾸⽀(第⼀ ⽀)就是無明。所以,「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也就是 讓我們痛苦的主要因素就是集諦。集諦又可以分為業集諦和煩 惱集諦兩者,煩惱集諦最主要來⾃真實執著。真實執著是否有 解藥︖是否有對治⼒可以令其去除︖令其消滅︖這是我們需要 去分析、觀察的。 《四百論》也就是龍樹菩薩的弟⼦提婆菩薩說了這麼⼀句 話,也是非常地強⽽有⼒。煩惱的根本是真實執著,「如⾝中 ⾝根,癡遍⼀切住。」也就是五根當中身根會遍布其他的眼 根、⽿根、⿐根、⾆根。像眼根只侷限在眼睛這部分⽽已,它 沒有辦法遍布⽿根、⿐根等,所以,「如⾝中⾝根,痴遍⼀切 住。」在煩惱集諦當中,最主要的根本——無明,就是在此所 說的愚癡。 「癡遍⼀切住」,所以,這個真實執著的無明愚癡遍布⼀ 切的煩惱——「癡遍⼀切住」。煩惱要怎麼樣去斷除呢︖「故 ⼀切煩惱,由癡斷隨斷。若⾒緣起理,愚癡則不⽣。」如果能 夠澈底地了解緣起的內容,就會深信我們雖然看到⼀切的萬法 都是以⾃⼰的⼒量⽽形成了⾃⼰的屬性,或⾃⼰的作⽤,但 第 4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是,這種的看法是錯誤的、這種表相的呈現是錯誤的。因為真 相並非如此。「故⼀切煩惱,由癡斷隨斷。」煩惱怎麼斷呢︖ 「若⾒緣起理,愚癡則不⽣。故此⼀切⼒,唯應說彼語。」所 以,煩惱的根本,是由真實執著、愚癡無明所產⽣的。這⼀個 真實執著要去去除的話,光是靠祈禱、作法會是沒有⽤的,⽽ 是要了知真相、分析觀察真相為何︖透過觀察、透過分析,當 我們深知原來真實執著,它所執著的,並不符合真相,與真相 完全顛倒的時候,才能夠去除。所以,透過這⼀種認知,⽣起 無我⾒,如實的了知真相,透過真相的智慧的串習,逐漸削弱 真實執著的⼒量。因此,《四百論》最後說:「故此⼀切⼒, 唯應說彼語」。 龍樹菩薩的《中論》,以及《六⼗正理論》等中觀理聚六 論當中,最主要的是《中觀根本慧論》。提婆菩薩的《四百 論》,以及很重要的⼀部⽂獻,就是《入中論》。在西藏的傳 統當中,我們要求從⼩起就要背誦《入中論》,像我個⼈來 講,從七、八歲起,我就要背誦《現觀莊嚴論》、《入中論》 這兩部論著的本⽂,雖然那時候不懂論⽂的內義,可是,我卻 被要求要背下來。現在我最近有空的話,我都會去閱讀《入中 論⾃釋》,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論著。在《辨了不了義善說 藏論》的後⾯會講到《入中論》的內容。 導師世尊說了四諦的內容,四諦當中的滅諦是否可獲得︖ 第 5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煩惱是否可被去除︖以這種的分析觀察讓我們知道滅諦是存在 的、是可獲得的。當我們深知滅諦是可獲得的時候,我們才會 打從⼼裡⾯,歡喜地去學習戒、定、慧三學。戒學最主要是針 對身、語的惡⾏,作了防護的戒律、律儀。透過定學讓我們的 ⼼專注善境,但最主要能夠斷除煩惱的是慧學。雖然慧學能夠 對治煩惱的根本,就像空正⾒會對治⾃性執著,可是因為缺乏 了專注⼒,所以,我們只能專注在無我的真相上很短的時間、 沒有辦法長久的專注,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定學的原因。所以, 戒學之後,需要定學。 定學和戒學都是屬於外道共同的內容,佛教和外道(非佛 教)之間的差異,是從慧學作區分的。通常慧學可以分為:了 知世俗五明的智慧,以及通達勝義空性的智慧等,有不同的智 慧種類。就像我們⼀般受教育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學科意思是 ⼀樣的。現在我們講的修學者、學佛者,必須擁有的三學當中 的慧學是為了獲得解脫,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智慧︖也就是解脫 是否能夠獲得︖解脫的障礙——煩惱障,是否能夠去除︖這⼀ 種的智慧,是在此所說的慧學。透過慧學,減緩內在的負⾯情 緒,讓內⼼獲得調伏。所以,這是佛與眾不同的說法。 佛教的傳承又可以分為:巴利語系的佛教傳承和梵⽂語系 的佛教傳承兩者。巴利語系的佛教傳承最主要是引經據典,完 全接受佛陀所說的教⾔的⽅式來學佛的,所以,不會作觀察。 第 6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可是梵⽂語系的佛教傳統,卻非如此。在《辨了不了義善說藏 論》裡⾯也有說到:「⽐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 ⾦,信受⾮唯敬。」這句話說的非常好,佛陀對他的弟⼦們, 以比丘為⾸、學者為⾸的這些弟⼦們說:你們不要無條件的以 先入為主的信仰來接受我所說的話,這個是遠遠不⾜的。就像 你們要煉、截、磨此⾦是否為真⾦⼀般。煉⾦、截⾦、磨⾦, 以這種煉、截、磨的過程來去驗證這個⾦是真⾦般,同樣地, 你們要好好地觀察我所說的教⾔,以理觀察是否符合真理︖透 過分析觀察,所以,「如煉截磨⾦」再來「信受⾮唯敬」。不 應該⼀開始就以先入為主,或無條件的接受,尊敬我所說的 話。所以,在觀察的過程當中,針對現前分是否有與現量相 違︖針對略隱蔽分是否有與勢⼒正量相違︖針對極隱蔽分是否 有與相信的比量相違︖.....等,以這樣的⽅式去作觀察,所以, 透過長久的分析觀察之後,我們才能夠相信導師世尊在現前分 和略隱蔽分內容的詮釋上,完全沒有任何的⽭盾。因此,我們 深信導師、具有慈悲的導師,衪擁有⼀切遍智。因此,他所說 的極隱蔽分是值得我們去信任的,⽽⽣起相信的比量。 在學佛的過程當中,我們永遠都要以邏輯推論為主,以這 樣的精神來去學佛,這是藏⽂語系佛教傳承不共的特點,很適 合當今的時代。以我個⼈來講,我從⼩非常關注科學,到了印 度之後,我也有機會、機緣跟許多頂尖的科學家們交流。我在
第 7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跟他們交流的過程當中發現:科學家對以信仰為主的宗教,不 太感興趣,說不定他們會隨喜,但他們不感興趣。但是,那爛 陀寺所流傳下來的梵⽂語系所建⽴的佛教傳承,因為是以邏輯 推論為主的緣故,頂尖的科學家們,他們會感到興趣,想要去 了解。因為在這樣⼀個邏輯推論的教義詮釋當中,無論詮釋外 在的⾊法、內在的⼼法,他們的詮釋都是依據邏輯的。所以, 也深受科學家們的歡喜。所以,在過去的四⼗年間,我與許多 的科學家們交流的時候,當我們談到有關內⼼的世界時,當今 的⼼理學對此的詮釋不夠深入,可是,古印度⽂明,尤其是佛 教典籍裡⾯,有非常豐富⼼理學的資訊,所以,這些科學家們 會非常地關注。像我認識的科學家的朋友當中,有頂尖的這些 科學家們,他們的反應非常地正⾯、也非常地積極,會想要去 了解佛教典籍所說的⼼理學的內容。所以,我也公開的這麼 說:佛教典藉當中對於真相的詮釋、科學的詮釋,還有⼼理學 的詮釋,能夠跟科學家們互相的交流、併肩的交流討論。所 以,我今天想為台灣在場的法友們說:你們也是那爛陀寺法脈 的梵⽂語系佛教傳承的繼承者,你們也是這個傳承的追隨者。 我們都是⼀樣的——以這⼀點⽽⾔。 玄奘⼤師也就是對漢傳佛教有極⼤貢獻的這位⼤學者,他 曾經也去過那爛陀寺學習。玄奘⼤師來到了那爛陀寺之後,經 由海、陸回到中國。聽說他當時候登船的地⽅,我有去過。在
第 8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登船的地⽅的後⾯有⼀座山丘,聽說這個山丘上⾯有⼀個岩 洞,是龍樹菩薩曾經閉關的。於是我去了這個山洞,憶念龍樹 菩薩的恩惠,⽽念誦了《中觀根本慧論》。那時候有⼀個蠻奇 異的現象。我雖然沒有看到,但是,我的隨從他們看到,也就 在這個山洞的上⾯有⼀條⽩⾊的蛇,確實有點不尋常。於是我 從山丘⾛下來,到了河邊。那條河的河名我忘記了,總之,這 是⼀條主要的河流,河⽔往印度東邊流去。我聽說當時候玄奘 ⼤師就在這邊登船,回到中國。我到那河邊的時候,有圍欄, 圍欄的旁邊,沒有⼈,我看到⼀個⽩⾊的法螺(給他們看⼀下 吧!拿過來吧!我想要給我的道友、法友們看,我當時撿到的 ⽩⾊法螺長什麼樣⼦。他說不定找不到這個⽩⾊法螺。你知道 我在講哪⼀個法螺嗎︖)。在河邊看到了⼀個⽩⾊的法螺,又 沒有⼈,如果有⼈的話,我可以先問他,要不然的話,很可能 會成為有盜竊的問題。旁邊又沒有什麼⼈,於是我想說:這說 不定是個好的緣起。於是撿起了這個法螺,好好的迴向,放在 ⾃⼰的⼜袋裡,帶回家了。 所以,我想在此針對華⼈的法友們說:漢地是具有佛教信 仰的地⽅。不僅如此,⽽且是那爛陀寺傳承的追隨者,你們都 信奉龍樹菩薩的思想,你們都聽過龍樹菩薩的名諱。⽽且龍樹 菩薩的著作《中觀根本慧論》(《中論》),在還沒有翻譯成 藏⽂之前,已經翻譯成漢⽂了。所以,你們跟那爛陀寺的法
第 9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源,也是非常深厚的。所以,我想藉此因緣在這個基礎之上為 你們講解《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就是這⼀個撿到的⽩⾊ 法螺)。我覺得這是⼀個緣起,因為我從⼩認真學習中觀的思 想、我從⼩就背誦《入中論》。即便是今天有空的話,在我的 桌⼦上都會有《入中論⾃釋》,有空我就會去閱讀。所以,我 是龍樹菩薩的弟⼦,也是⽉稱論師的弟⼦,這是我深信的⼀ 點。不只是追隨他們的思想,我⼀天當中⼆⼗四⼩時內,我反 覆地思惟空性,這是我每⼀天都會去做的。因此,我覺得這是 好的緣起。 接下來,請翻開《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我從當中擷 取重要的部分,⽽去講解。 (譯者補充:因為尊者會跳著講,所以,如果我找不到, 就沒有辦法。如果我找到尊者在念哪⼀句話,我會說那⼀句所 在位置的科判,請你們從科判裡⾯去找。因為我們現在⽤的材 料每⼀個⼈的⾴數都不同。回到翻譯。`) 藏地從七世紀起松贊⼲布藏王,就跟唐朝建⽴了良好的關 係。唐朝的⽂成公主,在七世紀的時候,以結姻的⽅式派到了 藏地。那時候,拉薩世尊的佛像,也就是藏⼈非常主要的對 象。以我個⼈來講,我從⼀開始,接受五戒、接受沙彌戒,都 是在這⼀尊佛像的⾯前獲得的。拉薩佛像的照⽚就在這裡,所
第 10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以,之後又在這尊佛像的⾯前獲得了具⾜戒,由達札仁波切為 戒師,結摩阿闍黎為林仁波切和
仁波切。之後獲得具⾜戒的
戒師、⽅丈是林仁波切。但是,之前的五戒是達札仁波切。當 時候,唐朝⽂成公主迎請這⼀尊釋迦牟尼佛的佛像來到藏地, 就是我們現在所供奉的這⼀尊拉薩⼤昭寺的佛像。⼀半是開玩 笑、⼀半是很嚴肅的,松贊⼲布跟唐朝的⽂成公主結婚。唐朝 的公主帶了佛像到藏地,因此,在藏地引進了佛法。西藏國王 松贊⼲布也跟尼泊爾的公主結婚。那時候,他覺得漢字的筆畫 太多,很麻煩,不好學。因為漢字的筆畫太多,很複雜。雖然 佛像、佛法來⾃漢地到藏地,這是很不錯的。可是,漢字來講 確實很困難,不好學,我們最好從印度去改⾰西藏的⽂字。因 為那時候印度梵⽂的母⾳和⼦⾳作為改變藏曲⽂的基礎,⽽改 變了西藏的語⽂。所以,有時候會這麼說:因為跟唐朝公主結 婚的緣故,所以,漢地的食物、漢地的表演,松贊⼲布應該會 很喜歡。可是藏⽂看到漢字很複雜的時候,想說:算了!⼤概 是沒有希望了!還不如向印度求救。八世紀由藏王⾚松德贊邀 請寂護論師來到藏地。當時的寂護論師是那爛陀寺諸多的學者 當中,頂尖的學者。於是西藏的國王邀請了那爛陀寺最頂尖的 學者到藏地,寂護論師知道西藏⼈有⾃⼰⾃創的西藏的語⽂, 所以,對西藏⼈說:你們不應該透過學習新的語⾔,再來學習 佛教。因為你們已經有⾃⼰的語⽂了啊!所以,巴利語系的佛 教典籍和梵⽂語系的佛教典籍,你們應該想盡辦法翻譯成⾃⼰ 第 11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的語⽂,⽤⾃⼰的語⽂來學習才對啊!根據⼀些學者的說法, 寂護論師⾃⼰也學習了西藏的語⽂,曾經有這麼聽過。於是著 ⼿進⾏了翻譯⼯程。翻譯了《⼤藏經》三百多本浩瀚的巨作, 針對佛親⾃所說的教⾔,我們稱之為「⽢珠爾」有⼀百多部浩 瀚巨作,印度的⼤師對其所作的解釋,主要是來⾃梵⽂,有少 數來⾃巴利⽂、尼泊爾⽂,這些⼤師的著作叫作「丹珠爾」有 ⼆百多本浩瀚的巨作。我們同樣都是那爛陀寺法脈的繼承者, 所以,我們也同樣追隨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惟,這⼀點我們都是 ⼀樣的。所以,我們是道友、也是法友, 現在是⼆⼗⼀世紀了,這世界上,越來越多⼈對宗教沒有 興趣。可是,在佛教國家當中,對於佛教的關注仍然還在,尤 其是華⼈世界,還有中國⼤陸來講,對佛教關注的⼈越來越 多。 佛教典籍所說的內容,跟當今新興的科學,尤其是新的知 識領域量⼦物理,又是另外⼀個知識領域。量⼦物理,或量⼦ ⼒學的這些科學家們,我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我有⼀位印度 的朋友叫惹扎拉媽那,他曾經這麼跟我說過:量⼦⼒學在西⽅ 的知識領域當中,算是嶄新的領域,可是早在印度⼆千多年 前,就已經了量⼦⼒學的核⼼思想。於是他引⽤了《中論》的 幾個偈頌⽂。量⼦物理的專家們也說:表相和真相不同。也就 是在古典⼒學的⼀個表相上,每⼀個物理的現象都是可被衡量 第 12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的,是很真實的從物理⽽形成它物理的作⽤。但是,⼀切的物 理最終都是由⼤⼤⼩⼩不同的粒⼦聚合⽽成,所以,到了量⼦ 真相的時候,沒有任何的物理現象是可被衡量的,除非觀察者 出現的時候,這是惹扎拉媽那跟我說的。龍樹菩薩中觀的思惟 也好,或者是唯識派的思惟也好,都⼀致說到了表相和真相的 不同。所以,量⼦⼒學的專家們,他們不是為了對治煩惱所作 出的研究和結論。但是,我們佛教是為了要對治煩惱⽽去說到 真相和表相不同的論述。 蘭洲⼤學量⼦⼒學的這些專家們,還有學⽣們,我聽過他 們有這樣的反應,因為他們深信量⼦⼒學,所以,沒有絕對的 好、絕對的壞。因此,思想會更為開放,比較不會鑽⽜角尖。 所以,鑽⽜角尖的煩惱,會讓你執著這是百分之百、絕對的 好、絕對的壞,百分之百的好、百分之百的壞。但是,透過量 ⼦⼒學的深信,所以,他們減少了這樣的執著,因此,負⾯情 緒會隨之減少。這是蘭州⼤學的⼀個量⼦⼒學的專家們,及學 ⽣們分析出來的⼼得。 龍樹菩薩說:沒有任何的事物,是以⾃⼰的⼒量⽽形成⾃ ⼰的屬性,因此,諸法皆無⾃性。其實,是往這⽅⾯很相似的 ⼀個解讀。⽇常法師你們的團體也會跟⼤陸的這些信徒們交 流。這也是⽇常法師的意願,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夠主動去跟 蘭州⼤學量⼦⼒學的這些學⽣、⽼師們交流,如果能夠跟他們 第 13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作這⽅⾯的聯繫的話,說不定會有幫助。加上在中國⼤陸裡⾯ 對佛教關注的佛教徒越來越多,聽說已經有四億佛教徒了。以 歷史的角度⽽⾔,中國⼤陸是佛教的國家,我1954年去了北 京、也去了上海、西安,也去了東北等不同的許多地⽅,我看 到了許多佛教寺院,所以,歷史的角度⽽⾔,中國的確是佛教 的國家,這是顯⽽易⾒的。現在中國⼤陸裡越來越多的佛教 徒,中國⼤陸是⼈⼜最多的國家,⽽且是歷史悠久的國家。 佛教是中國本來就擁有的⼀個⽂化,所以,⽇常法師的福 智團體,不是叫你們去轉變別⼈的信仰,讓別⼈變成佛教徒, 不是這⼀回事喔!⽽是說佛教裡⾯所說的⼼理學、科學這⽅⾯ 的內容,你們應該把它視為學術的議題,為他⼈⽽推廣講解, 作為學術交流的議題或教材。清華⼤學的⼀位⽼師,我認識 他,我們兩個曾經交流過,他的名字叫×,他是⼀位清華⼤學 的⽼師,他說:如果之後局勢有所改變的話,他會邀請我到清 華⼤學去演講,不是以達賴喇嘛宗教的名義,⽽是以達賴喇嘛 教授的學術名義、頭銜來邀請。他邀請我,於是我也答應了。 最近我有⼀個新的想法,也就是諾⾙爾和平獎的得主有很多, 和平獎得主的會議,如果能夠在中國內部舉辦的話,因為我有 獲得了諾⾙爾和平獎,所以,算是和平獎得主之⼀,所以,我 可以藉由這樣的因緣到中國⼤陸。以我個⼈來講,以政治的⽴ 場⽽⾔,我不尋求西藏獨⽴,雖然有⼀些藏⼈批評我的這種思
第 14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惟,但是我更喜歡中華⼈民共和國「共和」的概念,在共和的 理念當中,少數民族,像是藏族、蒙族、滿族,新疆、回族, 我們可以在共和的理念當中,和睦相處。所以,我們不需要鑽 ⽜角尖。⽇常法師你們的團體,你們絕對有機緣能夠為此⽽作 出⼀些貢獻和幫助。雖然近期,之後好像有⼀陣⼦,中國⼤陸 跟台灣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你們透過這樣的機緣,抓住這樣的 機會,因為你們就以華⼈的⽂化來講,都是⼀樣的。所以,你 們應該主動的到中國⼤陸、主動的跟他們聯繫。跟他們主聯繫 的主要⽬的,不應該只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出發點。因為華⼈完 整的⽂化,是在台灣,還仍然保留著。但是,華⼈完整的⽂化 在中國⼤陸裡⾯,因為受到⽂化⼤⾰命的影響,已經被破壞 了、不完整。所以,你們以這個⽂化發展為⽬的,因為台灣本 來就有完整的華⼈⽂化,所以,你們要主動的跟中國⼤陸聯 繫。 像是佛教典藉的內容,也是⽂化之⼀。以這種發展為⽬ 的,去跟他們聯繫。我個⼈喜歡社會主義的思惟,如果社會主 義要實踐的話,需要愛他主義、愛他⼼、愛他的思惟。如果以 愛我執,以⾃我為中⼼的話,嘴巴再怎麼講社會主義是沒有辦 法實踐名符其實的社會主義。如同《入⾏論》所說的:「所有 世間樂,悉從利他⽣;⼀切世間苦,咸由⾃利成。若不以⾃ 樂,真實換他苦,⾮僅不成佛,⽣死亦無樂。故應除疲厭,馭
第 15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駕覺⼼駒,從樂趨勝樂;智者寧退怯?」,這是《入⾏論》所 說的。的的確確是符合是相,搭配著⽇常⽣活的實踐經驗的 話,會對⾃⼰有很⼤的幫助、非常的受⽤。所以,佛教典籍裡 ⾯所說的愛他⼼殊勝功德,愛我執的過失、過患的分析、觀 察,這⽅⾯的內容⼀定要好好地學習。在這個同時搭配著空性 的思惟,也就是龍樹菩薩的究竟意趣:「眾因緣⽣法,我說即 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法,不從因緣⽣; 是故⼀切法,無不是空者。」龍樹菩薩所解釋的空性不是什麼 都沒有!⽽是⼀切的作⽤和性質,都在名識施設當中,世間共 許當中認定⽽有、所產⽣的。雖然我這部分的介紹作了多⼀ 點,但是,我覺得也是應該的,應該沒有關係。 包含今天,我們會有三天的時間跟你們⼀起交流,你們這 次籌備地非常好,我非常的⾼興。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交流, 種下⼀顆種⼦,讓這顆種⼦能夠幫助這世界上⼈⼜最多的⼀個 國家,去宣揚符合真相的這種空性的思惟,還有愛他⼼的思 惟,幫助這個⼈⼜最多的國家。所以,這顆種⼦我們種下了。 寂護論師來到了藏地之後,建⽴藏傳佛教。所以,過去薩 迦派的先賢⼤師,還有噶舉派的先賢⼤師,以及寧瑪派的先賢 ⼤師,像龍欽巴等,在藏地的薩迦、噶舉、寧瑪、格魯,不分 教派的這些⼤師們、⼤學者們,都曾關注龍樹菩薩的中觀思 想。 第 16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宗喀巴⼤師也對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非常地感興趣。有⼀ 次,宗喀巴⼤師還仍然對龍樹的中觀正⾒產⽣疑惑的時候,那 時候,想要去印度尋問印度的⼤學者,但是,那時候,⽂殊師 利菩薩現身,為宗喀巴⼤師說:如果你去⾒這個印度的⼤學者 的話,對你了解空性是有幫助,可是對你的壽命會減少,會有 危險,所以,還是最好留在藏地。 宗喀巴⼤師拜讀了⽢珠爾、丹珠爾《⼤藏經》三百多本浩 瀚的巨作,我們可以從宗⼤師的著作⼗八本浩瀚的巨作裡⾯可 以看到,雖然宗⼤師的⽂集著作數量並不多,可是,我們可以 從當中看到宗⼤師的學問是多麼的深奧。真的如同宗⼤師所說 的:在五濁惡世當中,「今勤瑜伽多寡聞,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眼,復乏理辨教義⼒。」⽽且「最初常求廣⼤ 聞,中達經論皆教授」宗⼤師的確認真努⼒地去學習所有的⼤ 教典的內容,之後,為了集資淨障,又去進⾏苦⾏的修持。之 後,通達空性。我們可以從宗⼤師的著作可以了解宗⼤師如何 以證量澈底通達空性。可以從宗⼤師對《廣論》毗婆舍那的解 釋、《略論》毗婆舍那的解釋,以及《中論》的《正理海》著 作、《入中論》的解釋《善顯密意疏》以及《辨了不了義善說 藏論》,這五部論著就可以了解,這⼀本《辨了不了義善說藏 論》,是⼀直不離開我,有空的話,我都會去閱讀。 這本論著的傳承,今天是不會給予完整的傳承。因為我們 第 17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沒有時間。但是,我的傳承是從林仁波切那裡獲得︔林仁波切 從××仁波切那裡獲得。在衛藏的傳承,像這類⼤教典的傳承 並不多,所以,林仁波切曾經說:在扎西秋利斯,這個地⽅, 這些傳承非常稀貴。 接下來你們有幾個問題,你們早就給我的這些問題、早早 的給我問題,後來寫下來,把它翻譯,相關⼈⼠再給我這些問 題,我覺得不需要這樣。就像我從⼩起,我已經背誦《現觀莊 嚴論》和《入中論》。⽽且我每⼀天都有在學習《入中論⾃ 釋》,所以,你們有多少個問題就直接的問。我是可以回答 的!如果我不知道怎麼回答的話,我會說:「我不知道!」。 說我不知道,沒有什麼好丟臉的問題。以前我去英國的時候, ⼤概是第⼀次,或者第⼆次去英國的時候,我去參加⼀個會 議。會議結束之後,我們在喝茶。有⼀位英國的⽼⼈家他來到 我這邊。他說:「你說我不知道!」你有這樣表達「你說我不 知道」的這種表達,真的是很不可思議。於是他很讚嘆我的時 候,我就想:「喔!英國⼈即便不知道,他要假裝知道的樣 ⼦!」我覺得我不需要這麼假裝,我真的不知道的話,我會直 接講我不知道。沒有什麼好丟臉、不丟臉,或者是⾯⼦的問 題。所以,如果你們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直接的發問。 敬禮師長妙音
第 18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在翻譯的經典當中,⼀開始我們都會說:梵文說︐或印度 文說,這個說完之後,我們會頂禮佛菩薩。從頂禮和梵⽂曰的
這種記載當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本翻譯的經典是有根據 的。 樂生乘雲及金胎
無身主同繩腹等
宣唱驕音於三有
傲慢威嚴諸天衆
尚由略瞻如來身
猶如日光映螢火
妙冠敬依足下蓮
我禮能仁天中天
智悲藏底難測度
菩提行浪極湧漾
善說寶藏妙音尊
及紹聖海我敬禮
所要說的這本論著是——善開佛語二車軌
毗婆沙宗、經部、唯識、中觀有四派,四個不同的宗⾒, 在這四部裡⾯,針對法無我作分析、觀察的是唯識和中觀。所 以,在此所說的的「二車軌」 故令如來最勝教
將要撰寫的論著是以法無我為主的。因為以法無我為主的 緣故,所以,會說到了唯識的⼆取空的內容,以及中觀的無諦
第 19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實、無真實的空性的詮釋。 如日光顯遍三地
敬禮龍猛無著足
受持兩種大車軌
啓贍部州智慧眼
聖天勇師及佛護
清辨論師月稱足
世親安慧與陳那
法稱師等瞻部嚴
龍樹的⼼⼦聖天,佛護論師寫了《佛護論》,這也是中觀 論典主要的著作。清辨也是寫下了中觀的著作。中觀師又可以 分為⾃續、應成兩派當中,清辨論師是屬於「因⾃續派」的論 師。因為清辨論師認為:名⾔上無有⾃相、無有⾃性的話,很 難安⽴諸法的存在。因此,認為名⾔上有⾃相、有⾃性。像是 《入中論》有說:「前說深可怖,多聞亦難解,唯諸宿習者, 乃能善通達。」也就是在《入中論⾃釋》時說到:世親等論 師,如果不了解空性,你要怎麼說︖於是⽉稱論師說「是的! 他們不了解空性。」他們由怖畏無⾃性的理論,無法承許空 性。我會這麼回答:的確是如此。無著、世親是佛陀授記的⼤ 師,但是,在清辨論師的《思擇焰論》裡⾯說:雖然無著、世 親是佛陀授記的論師,可是他們所說的觀點完全背離中觀的思 惟,這是無慚無愧的作為。 早期西藏會興盛南瞻⼆勝六莊嚴的唐卡,和南瞻⼆勝六莊 第 20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嚴的祈願⽂,但是,這裡⾯並沒有⽉稱、寂天啊!所以,我覺 得這是必須要加的。因此,我寫了《⼗七班智達》的祈願⽂。 寂天論師寫下的《入菩薩⾏論》是最好闡釋菩提⼼的著作。當 然其依據就是《寶鬘論》裡⾯的這句話:「如地⽔⽕⾵,藥及 曠野樹,願眾⽣恆常,隨意⽽受⽤,於⽣如愛命,隨彼極愛 我,眾罪咸歸我,我善施眾⽣。何時有有情,未得解脫者,我 雖得菩提,誓願住三有。」這個是《寶鬘論》最後⼀品的偈頌 ⽂,這是我每天念誦的願⽂。這就是《入菩薩⾏論》的主要依 據。 有關中觀的部分,《入中論》、《入中論⾃釋》也是非常 重要的依據,也是我最主要修學的內容。 持佛教幢不隱沒
諸智者王皆敬禮
頗有多聞諸教法
於正理路亦勤習
內證功德不下劣
然終未達此深處
由師妙音恩善見
以悲愍心我當說
欲證諸法真實慧
無比說者當敬聽
《護國問經》云︓「空性寂靜無生理︐衆生未解故漂沒︐悲尊以多 百方便︐及百正理令彼悟。」謂諸法真如︐極難通達︐若不通達︐ 難脫生死。由見此故︐大悲大師︐以多方便及多理門︐令彼解悟。 第 21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故諸智者︐應當勵求了解真實之方便。
也就是剛剛引⽤的經⽂《四百論》等的引⽂所說的內容。 我們學習中觀的時候,不是要去讓⾃⼰獲得⼀個新的知識,⽽ 去學習。不是的!⽽是為了對治我們內⼼的煩惱,為了能夠獲 得解脫,甚至⼀切遍智的果位,⽽去作這種的分析、觀察的。 就是《⼼經》所說的「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 提薩婆訶」也就是資糧道、加⾏道、⾒道、修道、無學道。也 就是五道⼗地是在我們相續當中、⼼續當中建⽴的,並不是由 外尋求的。所以,資糧道、加⾏道、⾒道、修道、無學道,是 要以⽅便品和智慧品結合的情況下⽽去成辦的。其中智慧品的 分析、觀察,就顯得非常重要。也就是透過智慧品空正⾒才有 辦法讓我們從資糧道到加⾏道︔從加⾏道到⾒道︔⾒道到修 道︔修道到無學道,最主要這種道地功德的增上,是以智慧品 的提昇才有辦法做到。 此復要辨佛經了、不了義。辨彼二義︐非唯經說︐此是了義︐此非 了義︐便能辨別。若不爾者︐諸大論師造論分辨了、不了義︐皆無 義故。
導師釋迦牟尼佛因材施教,會根據眾⽣不同的根器,⽽說 到不同的教法。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為了能夠了解佛陀的究竟意趣,我們必 第 22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須以正理來分析、觀察,才能夠了解佛陀的究竟意趣。因為佛 經是因材施教,會隨著眾⽣不同的根器⽽善巧的引導。所以, 我們無法透過單⼀的佛經知道佛陀的真實意趣為何︖ 經中安立了不了義之理多不同故。又如經說︐此是此者︐唯依彼語 不能安立決定應爾。總既不定︐別於了不了義︐唯經說云︐此是此 者︐亦不能成立故。故佛授記︐能辨佛語了不了義諸大論師解釋了 不了義。又了義經義︐若作餘解︐所有違難︐不作餘解︐義定唯 爾︐所有能立︐皆善抉擇。當隨彼論而求密義。故究竟者︐須以無 垢正理而辨。若宗違理︐其師不堪爲定量故。諸法真實︐須有證成 正理而成立故。
從這⼀點可以知道要佛陀的究竟意趣,必須透過無垢正理 來辨別。 由見此故︐經云︓「苾芻或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 非唯敬。」 如是辨了不了義分⼆:甲⼀、依⽌《解深密經》;甲⼆、依⽌《無 盡慧經》。
《解深密經》和《無盡慧經》如同這裡⾯所說般的,我也 有拜讀《解深密經》和《無盡慧經》。甲⼀、依⽌《解深密經》 講的是唯識派的觀點,因為這裡⾯佛對勝義⽣菩薩說到⼀些內 第 23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容,很明顯是唯識派的觀點;甲⼆、依⽌《無盡慧經》,這裡⾯ 說到了⼗地的內容。說到了諸法皆無⾃性,⼀切皆是名識施設 ⽽有,僅此⽽已。雖然不多,但是,它的內容說到⼀切無有⾃ 性。 初中⼜⼆:⼄⼀、列經所說;⼄⼆、解釋經義。 初⼜分四:丙初、問經離相違;丙⼆、答離相違;丙三、明三⾃性 體;丙四、⽩彼結成義。今初(問經離相違) 《解深密經》云︓「世尊以無量門︐曾說諸蘊所有自相、生相、滅 相、永斷、遍知。如說諸蘊、諸處、緣起、諸食亦爾。」如是又說︓ 「曾說諸諦︐所有自相、遍知、永斷、作證、修習。曾說諸界︐所 有自相、種種界性、非一界性、永斷、遍知。以無量門︐曾說三〸 七菩提分︐所有自相、能冶、所冶、及以修習、未生令生、生己堅 住不忘倍修增長廣大。世尊復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 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導師世尊說到了蘊、界、處等內容,在講蘊、界、處的內 容的時候,有不同的說法。有⼀派導師的說法是,當我們看⼀ 切蘊、界、處的時候,會有⾃性、有⾃相,彷彿事物是以它⾃ ⼰的⼒量形成它⾃⼰本身,這種看法並沒有錯誤,這是佛陀親 ⾃說的。但是,佛陀又在另外的經典說:這⼀種看法是錯誤 的。所以,世尊復說,⼀切諸法皆無⾃性、無⽣無滅、本來寂靜、 第 24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性涅槃。 「未審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 寂靜、自性涅槃︐我今請問如來斯義︐唯願如來哀愍解釋說一切法 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所有密意。」此文顯 示有諸經中說一切法無自性等︐亦有經中說諸蘊等有自相等︐文似 有違︐實須無違︐故問依何密意說無性等。即由此文義︐亦請問依 何密意說有自相等。
今天念到了「即由此文義︐亦請問依何密意說有自相等。」 念到這裡。你們有問題的話,就直接發問。這邊有翻譯。 〔問〕:不許阿賴耶識者,以住相體性最難瞭解,不依蘊體安 ⽴之唯我之上習氣如何安⽴︖唯我來世如何投⽣的︖ 〔答〕:「我」和「唯我」的「唯」字,是說我們在看⾃⼰的 時候,我的身體、我的⼼、我的語,會覺得在我身⼼ 背後彷彿有⼀個操控者的我,操控著我的身、操控著 我的⼼、操控著我的表述、操控著我的語,但是,這 個操控者的我如果真的存在的話,去尋找之後,應該 找得到,但找不到啊! 身體本身是指頭、⼿,還是腳︖那去分解之後,也是 找不到的。身體也是找不到的。所以,在尋找施設義 在哪裡的時候,都找不到。即便找不到,不代表沒有 第 25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作⽤,這些作⽤還是存在的。所以,《入中論》說: 「 如觀察⾞七相無,由餘世間共許有。 」就是這個意 思。明、後天也會說到這個內容。這句話「 如觀察⾞ 七相無,由餘世間共許有。」這是我時常會去思惟的內
容。⽽且又講到了四應成的內容。這是我覺得非常重 要的⼀個內義要去思惟的。也就是「應成聖者定滅事物 之過患 」如果事物真的是以⾃⼰的⼒量⽽有的話,尋
找之後應該找得到才對,可是找不到啊!「 若謂⾃相 依緣⽣,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理故 無⼼。 」如果諸法真的是以⾃⼰的⼒量⽽形成的話,
聖者在進入現證空性的根本定當中,應該要看到才 對,可是看不到啊!所以,透過離⼀、離異的正因, 透過五相或七相的正因去尋找之後,都是找不到的。 如果從事物⾃⼰的⼒量⽽形成的話,「 若謂⾃相依緣 ⽣,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理故無 性。」、「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無可得,是故不應 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諦。」、「由於諸法⾒真妄,故得 諸法⼆種體,說⾒真境即真諦,所⾒虛妄名世俗。」這是
我每⼀天都會去思惟的內容。我每⼀天在思惟空性的 時候,都會念誦這些誦⽂,也會引⽤《中論》的偈 頌。所以,在此所謂的「唯我」,其實是⼀種世間通 俗⼀個說法當中,被認定的⼀個存在⽽已。除此以 第 26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外,你要超越這個⾨檻,不被此感到滿⾜⽽去尋找的 話,是找不到的。所以,「我」只是⼀種名識施設當 中⽽存在的⼀種內容物⽽已。其實習氣也是如此啊! 在《般若經》裡⾯說到了「唯我」,就是唯名所安⽴ 的我、唯識所安⽴的我。像《⼼經》⼀開始也說到了 「照⾒五蘊“亦”皆空,度⼀切苦厄」這是我想要跟你們 講的五蘊亦皆空的「亦」字,是「也是」的意思。在 漢譯的《⼼經》裡⾯並沒有“亦”字,我聽說是這樣。 所以,「照⾒五蘊“亦”皆空」的“亦”是需要的。為什 麼呢︖因為初轉法輪的時候,說到了四諦⼗六⾏相, 只是說到了整體的⼀個空無我的概念。針對⼈無我作 詮釋⽽已,並沒有闡釋法無我的內涵。所以,《般若 經》不只針對⼈無我作了完整的詮釋以外,我的施設 處蘊體本身也沒有⾃性,所以,說到了法無我。我們 會覺得「我」存在的,所以,會去摸⾃⼰的⼿、我在 這裡。可是,所摸的點都不是我啊!我去尋找之後找 不到啊!所以,⽽說了「唯我」。因為「唯我」的緣 故,我和施設處的蘊體也是唯名安⽴⽽有、唯識安⽴ ⽽有,僅此⽽已。 施設處是唯名⽽有的話,由此⽽施設的法——我,當 然也是唯名安⽴⽽有。所以,《入中論》也說到: 「 由福⼒勝極增⾧,彼⾄遠⾏慧亦勝 。」⽽說到了聲 第 27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聞、獨覺的羅漢跟菩薩所了解無我的⾒解是⼀樣的、 沒有差別,所以,才說「彼⾄遠⾏慧亦勝」。初地菩薩 在福報資糧勝過聲聞、獨覺,但是,在智慧資糧並沒 有勝過,只有到第七地遠⾏地才能夠「慧亦勝」。 所以,在「唯我」上如何安⽴這個習氣呢︖或習氣如 何隨著我⽽⾛︖習氣不會安置在身上,最主要是安置 在⼼續上。像我們從前世到今世,習氣的安置處,最 主要是根據⼼續⽽來作解釋的。所以,在「唯我」之 上安⽴了習氣。因為「我」尋找之後,找不到!但 是,又不能否定「我」的存在,所以,「我」的存在 只能是在名識施設當中⽽有,僅此⽽已。這個就是習 氣的安置處。 過去世的⼼續無論是好、是壞,因為是同⼀個續流的 緣故,隨著過去⼼所造的習氣,會隨著同⼀個續流從 前⽣到今⽣,從今⽣到後世。唯識派在解釋的時候, 他們無奈的說到了阿賴耶識,可是,中觀師可以說在 唯我上安置習氣。因為是唯名安⽴⽽有、唯識安⽴⽽ 有,⼀切的作⽤都在名識的認定當中⽽存在的緣故。 身體會隨著業⼒⽽轉變,所以,像是畜⽣的身體、天 ⼈的身體、⼈道的身體,因為意識的續流結合了我們 的身體,⽽形成了⽣命、有情。所以,在意識的續 流,從前⽣到今⽣,從今⽣到後世。 第 28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識也可以分粗細不同的層次,像是根識就是較為粗 分的,意識比根識細微。意識本身又可以分醒時的意 識和睡時的意識,睡時的意識又更細微。睡時的意識 又可以作夢、不作夢熟睡的意識。熟睡的意識又更細 微。所以,我們每⼀天的⽇常作息當中,都有不同粗 細的意識,在產⽣它的作⽤。在密咒⾦剛乘裡⾯對此 作了非常周詳的解釋。 這⼀切不同粗細的⼼識,最終都是由最細微的俱⽣原 始光明所現起。現在我們醒時,會有感官覺受,會有 根識。我們睡覺的時候,感官覺受沒有作⽤。但是, 卻有意識去作夢。熟睡的時候,意識還是在,它沒有 作夢⽽已。所以,細微的意識⼀直都存在的。以密咒 ⾦剛乘的⼀個述語來講的話,八⼗分別⼼的妄念、分 別⼼,會隨著⾒、增、得,⾒融入到增︔增融入到 得。增、得的八⼗分別⼼,會隨著⾒融入到增,增融 入到得⽽融入到更細微的⼼識當中。像我們最近有所 謂的住持⼼法的現象,也就是沒有了呼吸,⼼臟停⽌ 跳動,因為⾎液循環完全地停⽌,腦部缺氧、缺⾎, 腦死。像最近在台灣就發⽣住持⼼法的現象。在印度 反覆的都會有。也就是醫學證明已經死亡的⼈,以醫 ⽣來判斷的話,因為⼼臟已經死亡了、⼈腦已經死亡 了,⽽且開了死亡證明,可是這位修⾏者的身體完全 第 29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沒有任何⽼化的現象、腐化的現象。像我的⽼師林仁 波切,就住持⼼法長達⼗三天,最久的,據我所知是 台灣的強巴格西⼆⼗八天。在台灣。他叫格西強巴嘉 措。以科學家沒有辦法解釋這個現象。密咒⾦剛乘說 到了:⼼識有不同粗細的層次,最細微層次的⼼識, 稱為俱⽣原始光明、光明⼼。八⼗分別⼼隨著⾒、 增、得的融入,最終融入到光明。光明在⼼間現起。 脈又可以分為中脈、左脈、右脈,又可以分頂部的脈 輪、喉部的脈輪、胸部的脈輪、臍部的脈輪和密部的 脈輪,最終我們的「氣」都會融入到⼼間,⽽進入了 ⾒⽩道、增紅道、得⿊道,最終再⽣起最細微的死亡 光明俱⽣原始光明。所以,習氣的安置處,就安置在 這個光明⼼當中。光明⼼會從前⽣到今⽣,今⽣到後 世,他沒有開始也沒有⽌盡。最終也是透過最細微的 光明⼼,讓我們圓滿正覺的果位,就是透過光明⼼成 佛的。 「依⼀切諸佛,平等法性⾝。知⼀切眾⽣,皆有如來 藏 。」其實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通常我在觀想⼗五護
法轉為本尊的時候,我都會反覆的思惟這句話:「依 ⼀切諸佛,平等法性⾝。知⼀切眾⽣,皆有如來藏。」因
為有暫時⼼氣的現起,才有所謂的清淨、污染的種種 形形⾊⾊的外相。所以,死亡光明現起,至於光明現 第 30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起的時間有多久︖是根據業⼒,有些是根據修⾏者的 串習⼒各有不同。之後,由前⽣到下⼀世的⾎⾁之 軀。 〔問〕:請問尊者觀修空性時,如何審察、了知⾃觀空時,有 正確掌握觀空的關鍵與否︖ 〔答〕:《入中論》、《中論》以及《廣論》的毗婆舍那也有 說,對我來講,最好的是《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最 後的這些內義。所以,透過上述的綜合。我們會知道 如同我們所看到般的,諸法是那麼的真實存在,從它 ⾃⼰的⼒量⽽形成的這個看法是絕對錯誤的。在這個 同時,我、你、他有法的存在,也不會被破滅,但 是,這個存在只剩下名識施設⽽有的存在⽽已。所說 到如同虛空般的思惟,這是我們要去努⼒的⽅向。以 七相觀察尋找之後,找不到,有時候,我們可以透過 量⼦⼒學的補充來去尋找,找不到。透過尋找找不到 的時候,來去深信所看的表相是錯誤的。因此,無有 ⾃性。專注在無有⾃性、沒有任何⼀法是以⾃⼰的⼒ 量形成⾃⼰的體性的這⼀個專注,就是專注於虛空般 的空性。在⾏、住、坐、臥的過程當中,我們又會看 到這些的作⽤。就會想說:原來我的看法上,諸法是 如此的真實,但實際上並非是如此。這些的作⽤並非 第 31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是物質上實質發⽣,⽽是名識施設認定⽽有⽽已。因 此,會覺得這是幻化,⽽形成幻化般空性的思惟。 〔問〕:觀修空性的時候,需要重視名⾔量。重視名⾔量的理 由為何︖ 〔答〕:專注空性的時候,是不會任何的緣起和有法的看法。 就像我剛才所說的,如同虛空般的空性的思惟。但 是,你在領悟、意會空性的時候,如同宗⼤師在《緣 起讚》裡⾯說到、龍樹菩薩在《中論》所說「 眾因緣 ⽣法,我說即是空。」空性不是尋找之後找不到,就叫
空性。空性是我們去尋找之後,會發現諸法的存在, 或諸法的作⽤並不是像我們看到般的那麼真實的發 ⽣。為什麼不是真實的發⽣呢︖因為這是名⾔的發 ⽣。是在⼀個世間通俗的說法,名識施設當中、認定 當中所產⽣的作⽤,並不是從境上、從事物本身的⼀ 個真實發⽣的。看到⼀切的作⽤和屬性都是在世間通 俗的說法當中,名識施設⽽有、認定⽽有所產⽣的緣 故。去反觀:啊!原來事物的⾃性是不存在的。倒過 來的時候,會覺得說:原來表相和真相不同,這⼀切 如同幻化,在幻化當中作⽤仍然可以產⽣。所以,空 性絕對不是否定諸法的存在。所以,宗⼤師有說: 「 依性空現緣起,依緣起⽽現性空。 」所以,性空最主 第 32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要的解讀是完完全全的依賴他者⽽被施設⽽有,這種 觀待施設的解讀才對啊!如果是完全沒有的話,那就 沒有任何的作⽤了,這並非空性的解讀啊!這⼀切的 作⽤和性質,在觀待施設當中,名識施設當中能夠坦 然安⽴。以這⼀種緣起的解讀,⽽去詮釋空性才是正 確的解讀。因為觀想空性,很有可能會墮入斷邊、否 定⼀切的存在。這也是為什麼宗⼤師說:名⾔量非常 地重要。即便諸法並不像看到般的是這麼真實的存 在,以⾃⼰的⼒量真實的發⽣⾃⼰的作⽤和屬性,但 不代表它不存在啊!因為在名⾔當中、在世俗通俗的 說法當中,這些作⽤是可以被認定⽽有,所以,說到 了名⾔量的重要性。 〔問〕:⽬前地球暖化的現象⽇趨嚴重,不少的地⽅有⽕災、 ⽔災、地震、疫情,或者是飢荒,感覺上地球居住的 條件越來越差,請問尊者,我們初修⾏的⼈,應該如 何⾯對以及應對呢︖ 〔答〕:我們能夠做到的是以⼈為的因素,減少全球暖化,能 夠做的就儘量做。但是,我們要知道⼤⾃然的災難是 遲早會發⽣的。因為我們在進化的過程當中,會有 成、住、壞、滅的過程,像三千⼤千世界會經過成、 住、壞、滅不同的階段⽽進入不同的進程。所以,地 第 33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球已經有了很長的壽命,之後,會隨著暖化越來越嚴 重的問題。如同《阿毗達磨俱舍論》所說的,我們這 個地球將會經歷⽕災、⽔災、風災等這些現象,我們 ⽬前遭遇的是⽕災的現象。也就是全球暖化,⽇益嚴 峻的問題。像我這些認識⽣態環保的專家說過,在數 個⼗年後,地球很多的地⽅都會變成沙漠,這個跟宗 教無關,這是科學家他們分析的結論。因為地球會遭 遇⽕災的階段,這是我們無能為⼒的,因為這是⾃然 的法則,⽽且我們又說到了,前世會到今⽣,今⽣會 到後世。假設這個地球真的沒有的話,我們還有其他 的星球可以去啊!因為我們有累積福報,說不定可以 到更好的地⽅,或者是淨⼟等。總之,如同《入⾏ 論》所說的:「 乃⾄有虛空,以及眾⽣住,願吾住世 間,盡除眾⽣苦。」這是我們要去許下的⼀個承諾,我
們要下此決定。乃至虛空未盡之前,我要住在這個世 間,無論是以直接,或間接的⽅式幫助他⼈,願我能 夠成為利眾的⼯具,這個的⼼⼒非常地重要,這是我 每天思惟的內容。這個地球最終會有壞滅的⼀天,會 經過空劫、壞劫。所以,如同科學家所說的,在數個 ⼗年後,這個地球很多的地⽅都會變成沙漠,這就是 ⾃然的規律,法性的規則。因為它都有⼀個進化的過 程。現在我們已經有太多⼈為的災難了,這個世界上 第 34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已經充斥⼈為的災難,所以,我們這時候給⾃⼰合理 的,跟這個世界說「再⾒了!」 以⾃⼰來講的話,我們的前世是沒有開始的,所以, 說到了不可計數的宇宙、不可計數的星辰,這些都是 存在的。所以,對我們來講,什麼是最主要的呢︖就 是每⼀天⼼懷善念,搭配著佛教典籍所說的⼼理學, 好好地思惟菩提⼼、好好地思惟空正⾒、好好地思惟 修練,不要浪費每⼀天的時間,這樣的話,我們才能 夠⽣⽣世世的安樂。不僅是⾃⼰安樂,也能夠幫助他 ⼈,令他⼈獲得幸福、安樂。以⽅便品來講,好好地 思惟菩提⼼,以智慧品來講的話,好好地思惟空正 ⾒,將空正⾒結合菩提⼼的修練,這是非常、非常重 要的!雖然你每天會有功課,像是持咒、作法會、作 功課等,但是,這些畢竟是次要。最主要的要打從⼼ 裡⾯去思惟菩提⼼、空正⾒,讓⾃⼰連作夢都會夢到 菩提⼼和空正⾒,這才是真正的修法。這樣才能夠留 持良好的習氣,幫助著我們⽣⽣世世、隨著我們⽣⽣ 世世。最終的獲利者不只是⾃⼰,⾃⼰周遭的⼈,他 ⼈也會獲得利益。 〔問〕:⼀切眾⽣的眾苦,罪過的根源皆來⾃於業及煩惱,煩 惱又來⾃於無始無明,故對境時的好壞,⼀身強⼤的
第 35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貪、瞋,此時該如何串習和修學︖靜與寂靜當中皆是 無有⾃性,同時,又該如何善巧的將違緣轉為菩提道 的助⽤︖ 〔答〕:在強烈貪、瞋產⽣的時候,是不會想要要想空性的。 因為已經受到了強烈貪、瞋的控制了。所以,我們能 夠做的是什麼呢︖當我們⼼比較靜下來的時候,才有 辦法思惟空性。當你的⼼比較靜下來的時候、冷靜的 時候,貪、瞋會隨著你的⼼境⽽減緩。你在強烈貪、 瞋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思惟空性的。它沒有辦法透過 藥物來治療啊!這種貪、瞋會隨著我們變得比較冷 靜、變得比較理智的時候,才會慢慢地減緩。這時 候,比較冷靜或理智的時候,才能夠思惟空性。否則 在強烈貪、瞋產⽣的時候,想要思惟空性的話,那是 無法做到的。就像我們在很⽣氣,或者很貪⼼的時 候,如果思惟空性的話,你會被別⼈嘲笑,說「算了 吧!」會被別⼈這麼念。所以,只有在比較冷靜,或 比較理智的時候,才能夠思惟空性。否則在強烈貪 ⼼,或者瞋⼼產⽣的時候,想要去思惟境和具境的空 性、無⾃性是很困難的。 〔問〕:請問尊者⼀個問題,《廣論》在念死的這個科判當中, 宗⼤師說了念死事實是初、中、後都重要,弟⼦對於 第 36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這個科判應該要長時攝受修習,那麼,我對於所謂的 後重要的「後」到底是指什麼階段︖那麼,後重要到 底要怎麼解釋︖麻煩尊者為我解惑。 〔答〕:修⼼的過程當中有初、中、後,在初學者的階段,因 為常執,非常的堅定,由這個堅定的常執,也會產⽣ 許多問題。透過念死無常,想說:不是永恆存在的。 所以,減少常執所帶來的災難、問題。所以,透過念 死無常、死是決定,⽽且死無定期。就是你會有⼀個 很強烈的常執,會覺得我接下來幾年內我應該不會有 問題,好!我可以做什麼、我可以做什麼!⽽產⽣強 烈的執著。透過死無定期的緣故,減少執著。可是, 有⼀些極端的死無定期的這種思惟,也是不需要的。 因為死無定期,所以,我明天不吃飯!這個又不需 要。所謂的死無定期,或念死無常的思惟,是讓我們 不要對財富這麼執著、對仇恨不要這麼執著,如果今 天晚上突然死去的話,我們為了後世完全沒有任何的 準備。所以,是以這⼀種⽅式去念死無常。 因為會隨著常執,我們會產⽣很多的執著,依由這種 執著,我們會累積財富,無法放棄財富、無法放棄仇 恨,為此說到了念死無常的殊勝功德。我覺得這是念 死無常的重點。所以,決定會死、死無定期,⽽且死
第 37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的時候,除了善法以外,沒有任何的餘法能夠幫助我 們。 如同我剛剛說的,這世界上隨著貪、瞋的影響,在這世界 上有多少災難,雖然每⼀個⼈都想要離苦得樂,從政治領導⼈ 到平民百姓,所有的⼈都想離苦得樂。可是,今天的現實社 會,我們可以看到從政治領導⼈,⼀直到平民百姓,⼤家都隨 著內⼼的負⾯情緒的操控,無休⽌的撒謊,或者是製造⼈為的 災難等,我們⼀直認為只要物質的條件滿⾜的話,我們就能夠 獲得幸福,我們會有這⽅⾯錯誤的執著。所以,只要是外在的 事物是好的,我們就完全地去追求,不好的我們就完全的排 斥,我們未曾想過幸福是跟內⼼的思惟有關的。所以,我⼀再 強調:雖然身體的保健法是很重要,可是比起這個更重要的是 ⼼靈的保健法。我們這世界上,受教育的知識分⼦,⼀直以物 質為主導的思惟下,所追求的都是物質的條件滿⾜,卻未曾想 過要滿⾜內⼼。比起這⼀點,我覺得動物反⽽還好⼀點。因為 動物只要吃飽的話,牠就會獲得內⼼的滿⾜,可是,我們⼈類 因為有過多的期望和對於過去往事的猜疑,所以,即便我們物 質條件滿⾜了,可是,隨著內⼼的疑慮和期望,我們的內⼼沒 有辦法安息、沒有辦法獲得真正的寧靜。所以,這時候,無法 使⼼寧靜的很多的錯覺當中,常執就是⼀個。所以,透過常執 的思惟、念死無常的思惟,減少常執,這是⼀種。還有⼀種錯
第 38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覺就是絕對的好、絕對的壞的這種真實的執著,這個你可以透 過量⼦⼒學的思惟,表相和真相的不同來去減少這⽅⾯的錯 覺。所以,我們要去區分⼼識不同的粗細層次,進⽽解除內在 的負⾯情緒。佛說:「諸⾏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 寂靜。」⾸先我們先思惟粗相的無常,之後,再思惟細微的無 常。所以,我們的蘊體、有漏的這⼀切,都是來⾃業和煩惱所 產⽣的,因此,說到諸漏皆苦。諸法無我,透過諸法無我,再 進入更深層的無我。透過唯識和中觀的解釋來思惟更深層的無 我。所以,我們修⼼的過程當中,其實就像受教育般,從⼩學 到中學,中學到⼤學,隨著⼼⼒的不同,認知理解能⼒的不 同,所對治的煩惱也會越來越細微。 明天也會繼續講解,佛針對無我的內容,作出了不同的解 讀。因為眾⽣的根器,接受的程度不同。佛陀不會說:喔!你 不了解、你現在無法了解,所以,不跟你講。不會這樣。⽽會 隨著初學者的能⼒、⼼識的程度⽽跟他講適合他的法,減少他 內⼼的煩惱。為什麼佛要這麼做︖因為他可以更快樂啊!只有 在內⼼的負⾯情緒減緩之後,內⼼才能夠更加的快樂,這就是 我們學佛的⽬的,就是為了離苦得樂。 今天講到這裡,謝謝⼤家! ——尊者《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第⼀天課程結束——
第 39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解說:達賴喇嘛 翻譯:蔣揚老師 第02講 ⽇期:2020/10/03
今天是說法的第⼆天,平常你們唱頌的《迴向⽂》「願消 三障諸煩惱」。我們不需要理由會⾃然地想要離苦得樂,即便 是動物界的⽣命,畜⽣牠們也都會這麼想——想要離苦得樂。 在佛教裡⾯,離苦得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雖然想要離苦得樂, 但是,離樂得苦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愛我執所導致的,還有真實 執著所導致的。所以,當我們在講煩惱的時候,我們說:「三 毒煩惱」不會講「三藥煩惱」,也就是我們想要的快樂,和不 想要的痛苦,如果真的要做到離苦得樂,就要消滅煩惱。眾多 煩惱種類當中,最主要可歸納為貪、瞋、癡這三者。要消滅 貪、瞋、癡三者,靠的不是祈禱,⽽是透過「智慧真明了」, 也就是以智慧真實的明了真相為何,光只有透過這種⽅式,才 有辦法消弭煩惱。透過祈禱、持咒的⽅式,是沒有辦法減少煩 惱的。換句話說,只能透過無我正⾒的思惟,通達無我的智 慧,讓真相明了的緣故,才能夠去除「三障煩惱」。「普願罪 障悉消除」,消除⼀切內、外、密的所有障礙。最後說到了菩 提⼼,「世世常⾏菩薩道」。所以,這四句話,確實是非常博 ⼤精深,這是你們每⼀天都念的《迴向⽂》。 第 40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這是非常好的偈頌⽂,為了讓我們「智慧真明了」,所 以,今天在此為你們講解《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其⽬的就 是為了⽣起「真明了」的智慧。通常我們有這種說法,也就是 閱讀了經典之後,如果 沒有搭配在⽇常⽣活當中的話,只是巧 ⾔令⾊⽽已、花⾔巧語⽽已。雖然語⾔上沒有任何的障礙,辯 論上也沒有障礙,可是,他沒有把這些內容搭配在⼼續的調伏 上⾯,沒有運⽤在⽣活當中,如果沒有這麼做到的話,這種花 ⾔巧語的因,所得的果,就是沒有任何的果實。所以,崔西仁 波切我的上師之⼀,是⼀位不分教派的⼤師,他本來是學習寧 瑪派的傳承,但是,他在拉薩的時候,他就已經學習了《菩提 道次第廣論》,⽽且想要獲得《廣論》的教授。仁波切去塔窩 葛悶的這個地⽅,從⼀位有修⾏的格西,在他的座前獲得了格 魯派《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教授傳承。所以,仁波切會跟我 說:花⾔巧語所帶來的果實是沒有成果的。 要廣⼤的聽聞教授,之後,再搭配著⾃⼰的⽣活,好好地 去實踐,所以,宗⼤師在《證道歌》裡⾯說到:「最初常求廣 ⼤聞,中達經論皆教授」所以,將所學習的內涵,以聞、思、 修的⽅式去消化。⾸先,先以廣⼤的聽聞。廣⼤聽聞的內容再 反覆的思惟——聞、思。思惟的內容運⽤在⽣活當中——修, 「中達經論皆教授,最後⽇夜勤修持,⼀切迴向為弘法!」所 以,宗⼤師在《證道歌》裡⾯說到了⾃⼰的證量及⾃⼰修持的
第 41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經歷。我們作為佛弟⼦,尤其是宗喀巴⼤師的弟⼦,我們應該 要知道宗⼤師是怎麼樣去修持,以此為典範,好好地去效法宗 ⼤師所做的這⼀切。如果沒有學習⼤教典的話,我們學佛的時 候,只能夠透過信仰去皈依⽽已,除此以外,沒有運⽤到辨別 是非善惡的智慧。如果沒有運⽤到辨別是非善惡的智慧的話, 煩惱是沒有辦法減少的。因為煩惱要去除的話,只能透過「智 慧真明了」的⽅式,⽽去去除煩惱。 我們「⼈」本身就有非常傑出的⼈腦,這個⼈腦是⼀個辨 別是非善惡的⼯具,我們⼀定要好好地運⽤這個⼯具。要運⽤ 這個⼯具的時候,我們要有⾜夠的資訊,所以,我們要廣⼤的 學習⼤教典的內容才有辦法獲得⾜夠的材料去做是非善惡的分 析和辨別。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宗⼤師說:「最初常求廣⼤ 聞」的主要原因,也在這裡,「中達經論皆教授」。⽽且《現 觀莊嚴論》裡⾯也有說到:「求寂聲聞由汝智,引導令趣最寂 滅;諸樂饒益眾⽣者,道智令成世間利;諸佛由具種相智,宣 此種種眾相法。」佛之前在⾏菩薩道的時候,學習了廣⼤的學 科,讓⾃⼰獲得⼀切遍智,很善巧的因材施教的為聲聞、獨覺 和菩薩的眾⽣去引導說法。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學習⼤教典的 內容。學習的⽬的是為了調伏內⼼、調伏我們的相續。這樣的 話,才能夠像宗⼤師在《證道歌》裡⾯所說的「最初常求廣⼤ 聞,中達經論皆教授,最後⽇夜勤修持」。
第 42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為了能夠去除無明的⿊暗,我們⼀定要好好地去學習。所 以,我對藏⼈⼀直這麼強調:要好好地學習⼤教典,這是非常 重要的。所以,在此我也想要對我的華⼈的法友們,呼籲:你 們要好好地學習⼤教典,這個非常重要!我們要成為⼆⼗⼀世 紀的佛教徒。過去我們的社會本來就有了佛教信仰的氛圍,所 以,我們隨著這⼀個氛圍⾃稱為佛教徒,這是過去了、這是過 時的作為、過時的傳統。現在我們已經是⼆⼗⼀世紀了,我們 會接觸到不同的宗教,這個跟過去是不⼀樣的。以前我們在藏 地所接觸的只有佛教⽽已,現在不只會接觸到不同的主流宗 教,我們也會接觸到不同的科學的觀點。⽽且現在的教育是以 物質為主導的教育,在這⼀個眾多不同觀點和⽴場的現況中, 我們更需要辨別是非善惡的智慧。⾸先,我們要問⾃⼰,宗教 對我的⽣活有幫助嗎︖宗教是過失的嗎︖在宗教當中,佛教對 我們有幫助嗎︖⼀定要問⾃⼰。所以,我們為了獲得答案⼀定 要去作分析、觀察。只有透過是非善惡的分析、觀察,我們才 能夠真正成為⼀個具有資格的⼆⼗⼀世紀的佛教徒。因此,學 習⼤教典,進⽽分析、觀察是非常重要的⼀個必要的精神、態 度。 以我個⼈來講,我從⼩就要背誦《現觀莊嚴論》,還有 《入中論》、《攝類學》⼩理路、中理路,還有⼤理路、《⼼ 類學》的這些根本⽂,我都要背誦。第⼗三世達賴喇嘛尊者的
第 43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師普覺(即普覺強巴——《理路幻鑰》的作者),也寫了 《攝類學》的論著,這個我也要背誦。以前我在背誦的時候, 對這些內容並不關注,我覺得這個是被迫要做的功課,像繳稅 ⼀樣。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越來越有經驗的時候,我慢 慢發現到⼩時候背誦的這些東西,的確對我有很⼤的幫助、非 常受⽤。尤其是中觀的思惟,所以,《入中論》當時⼩時候被 要求背誦真的是非常重要的⼀點。對我的幫助很⼤。 「最初常求廣⼤聞,中達經論皆教授」,這麼修持、這麼 修⾏,原因是什麼呢︖「⼀切迴向為弘法!」是為了教法以及 眾⽣的利益。每⼀天,都會念誦如同⽂殊、普賢所迴向般的 「願把我所做的功德,也迴向給⼀切眾⽣。」當然每⼀個⼈都 有不同的《迴向⽂》,像是格魯派的弟⼦的話,就迴向給宗⼤ 師的教法,或者是學習薩迦派的話,因由學習《道果教授》的 功德迴向給薩迦的教法長久住世等。像是噶舉派來講的話,也 透過了《解脫莊嚴論》學習的功德,《解脫莊嚴論》本身也是 非常殊勝的⼀部論著,將這個學習的功德迴向給整體的教法, 以及各別的傳承法脈能繼續的延續下去,幫助更多的⼈。這種 的迴向非常地重要。 在此要為你們講解《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的講義。 (譯者:昨天是念到「即由此文義︐亦請問依何密意說有自
第 44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相等。」。回到翻譯)
如同剛剛所說的「願消三障諸煩惱」的緣故,我們需要 「願得智慧真明了」。智慧又可以分為了知或者通達世俗五明 的智慧,以及通達勝義空性的智慧。通達勝義的智慧,它是最 主要的斷除煩惱的智慧。這⼀本論著就是詮釋宗義的論著之 ⼀。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初轉法輪的時候,說到了粗分的⼈無 我。針對空性作了詳細的闡釋,是在《般若經》⼆轉法輪的時 候,⼆轉法輪《般若經》針對無我的論述,作了非常詳細的解 釋。《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裡⾯有引⽤了《解深密經》,所 以,如論所說,⽽且這⼀部論裡⾯,⼀開始也說到:佛法是要 以理推論、分析的傳統,並不是以信仰為主的傳統,作了這個 解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這⼀部論著⼀開始的時候,說到 了:「⽐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信受⾮唯 敬。」 我們佛弟⼦⼀定要觀察佛親⾃所說的教⾔,所以,佛教的 學習、學佛是透過分析、觀察⽽去學習的。這也是為什麼《量 學》變得非常重要。像《量學》的著名著作者陳那、法稱,他 們的這些著作都非常地重要。《量學》的典籍,應該要重視、 應該要學習。漢傳佛教裡⾯,陳那、法稱的諸多論著都沒有翻 譯成漢⽂。像是陳那的《集量論》,以及法稱的《釋量論》, 都沒有翻譯成漢⽂。有沒有翻譯︖沒有︖如果已經翻譯的話, 第 45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那就好!如果沒有的話,那就應該翻譯。雖然很難,但是,很 重要。 在這之前要學習《攝類學》,還有《⼼類學》,像是我⾃ ⼰看到了第⼗三世達賴喇嘛的⽼師所寫下的《攝類學》,這個 要翻譯。《攝類學》、《⼼類學》還有⼩理路、中理路、⼤理 路等都要翻譯成漢⽂。這個跟宗教的議題無關,其實這些內容 我們可以把它視為是⼀個學術的議題。因為這⼀些《攝類 學》、《⼼類學》講的是如何分析的⽅法、如何推論的邏輯學。 《⼼類學》其實說⽩了,就是⼼理學,所以,這些的內容邏輯 學和⼼理學來講,不應該把它視為是⼀個宗教的議題,應該把 它視為是⼀個學術的議題才對啊!以⽇常法師的團體,福智為 主的話,如果你們能夠將這些資料翻譯成漢⽂的話,希望你們 福智也能夠好好地、⼤⼒地去學習這些教典,不應該只是作法 會、作儀軌⽽已。為了使⾃⼰的智慧能夠不斷地增上,這些資 料的翻譯和學習是很重要的。 《解深密經》⼀開始也說:佛因為因材施教,所以,對眾 ⽣不同的根器⽽去說法的緣故,搭配著眾⽣不同的根器,善巧 的去宣說教法,為了是幫助他們。所以,我們要分清楚,佛親 ⾃所說的教⾔當中,哪⼀些是因為因材施教的⽅便,為了利益 他⼈⽽說的,這種的區分⼀定要做到、⼀定要懂得。
第 46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所以,透過分析、觀察再來去了解空性,如果不這麼做的 話,將不能獲得解脫。所以,佛陀會以不同的引導⽅式來去引 導眾⽣,所以,才會有所謂的下乘、上乘,或是下部宗義、上 部宗義的這種不同的說法,所以,又說到了「以多理⾨」,所 以,世尊以無量⾨、多理⾨來去為佛弟⼦們講解空性的論述。 之後,佛陀的弟⼦們對佛經作了這個區分之後,最主要是龍樹 和無著兄弟他們卻作出不同的解釋。 如果我們具有智慧是學者的話,我們必須要分析、觀察能 夠直接消滅煩惱的智慧是什麼︖在佛經裡⾯,佛因材施教,為 眾⽣不同的根器⽽宣說不同教法的緣故,所以,有⼀些教法, 是針對勝義諦⽽說的,這是屬於了義經。以名⾔諦⽽去解說的 是不了義經,像是慈悲⼼、菩提⼼這⽅⾯的詮釋的經典,都是 屬於以名⾔諦為主要詮釋內容所說的經典。 菩提⼼是以慈悲緣眾⽣,以智慧緣菩提,在以智慧緣菩提 的時候,又需要空正⾒。這些的內容都需要去了解。所以,了 義和不了義,總⽽⾔之,其經的主要詮釋內容是勝義諦,這⼀ 本經就是了義經︔如果其經的內容是粗分的無我,那也算是名 ⾔諦,並非是真正的勝義諦,所以,是不了義。這是⼀種了 義、不了義的解讀⽅式,這是以詮釋的內容來作了義、不了義 的區分的。⼀種是以詞義來區分了義、不了義,也就是如⾔可 取的經典是了義,並非如⾔可取的經典是不了義。這是以詞義 第 47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來作區分的。但是,以內容作區分的話,就是在諸多的我們要 了知的知識當中,最究竟的知識——了義。「了」就是圓滿、 究竟的意思。圓滿的內義、究竟的內義,這個了義是勝義諦。 所以,以所詮內容來作區分的話,所詮內容以勝義諦為主就是 了義經︔所詮內容是以名⾔諦或世俗諦為主的話,就是不了義 經,這是以所詮內容來作區分。另外⼀者是以詞義,如⾔可取 是了義︔非如⾔可取是不了義。 所以,蘊、界、處等,說到了其共相和⾃相。這也是佛親 ⾃說的。可是在有⼀些佛親⾃所說的教⾔裡,佛說到了:⼀切 事物、諸法皆無有⾃性,無⽣無滅、本來寂靜。所以,從此我 們可以知道這⼀本經的所詮內容是了義的。所以,世尊是依何 密意作如是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呢︖所以,我們要知道弟⼦的問題。弟⼦的問題是問說:佛 陀!您在某⼀些的經典說到了諸法有⾃相,有⼀些法又有它的 共相、⾃相等等的區別。但是,你在某些經典卻說到了:⼀切 法無⾃性、無⾃相,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我想花更多的時間,在作問題的交流。希望你們不只是事 先準備的問題,如果你們能夠現場隨機的提問的話,會更好。 這對你們當下的疑惑解除是有幫助的,⽽且我更頃向這種的問 答交流。
第 48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初轉法輪的時候,說到了⾃相和共相。 所以,初轉法輪的時候,基本上是承許有⾃相的,可是世尊又 在⼆轉法輪《般若經》的時候,就在靈鷲山,說到:諸法皆無 ⾃性、無⾃相,皆無基礎。在廣嚴城的時候,說到了:諸法無 ⾃相的這⼀種說法,因為有⼀些⼈無法接受的緣故,所以,佛 陀又因材施教的將《般若經》諸法無⾃相的內容作不同的解 讀。也就是依他無⽣性、遍計無相性、圓成無實性,對三法性 ⽽說三無性,以這種⽅式來去解讀「諸法無⾃性」的這句話。 這個是在廣嚴城的時候說到。⼆轉法輪時說到:從⾊乃至⼀切 遍智的所有有法皆無⾃性、皆無⾃相,這是⼆轉法輪的說法。 可是在廣嚴城卻說到了三法的三種無性,所以,三法性和三無 性。三法是哪三法呢︖依他起、遍計執、圓成實。三無性是依 他起的無⽣性,遍計執的無相性,以及圓成實的無實性,作出 了這⼀種另外的解讀。所以,在《解深密經》說:這⼀種三法 性,⽽所說的三無性,才是了義。之前在⼆轉法輪說:諸法無 ⾃性的說法是不了義。這樣的話,可能會墮落斷邊,否定⼀ 切,會有這樣的危險,這是《解深密經》的詮釋。 我們看到對《解深密經》經⽂的解釋。總之,唯識的觀點 是⼆取空,我們覺得所取和能取之間彷彿有個距離感。在距離 感之外好像有個所取的事物,是外境⽽有的。這個跟量⼦⼒學 的專家所說的是⼀模⼀樣的。因為量⼦⼒學的專家他們也說:
第 49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在古典⼒學的表相當中,⼀切的物理都是可被衡量的,彷彿是 很實體的存在,但是,如果到了量⼦⼒學的真相的時候,因為 你到量⼦的粒⼦狀態的時候,是沒有任何物理的現象可被衡量 出來的。只有觀察者出現的時候,才有辦法被衡量。⽽說到了 表相和真相的不同,這種說法跟唯識所說的非常相似,因為唯 識說:我們看任何事物的時候,都會覺得⼀個所取的事物,是 能取識以外的⼀種事物,真實⽽有的。但是,仔細的去想這⼀ 切都是在名識的施設當中存在⽽已,除此以外,並不像我們看 到般的存在。以英⽂來講的話,他的意思就是「這⼀切都是在 該事物的⼀個認定當中所存在,僅此⽽已。」 唯識派說外境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切的事物都是在該識 所顯現的影像當中存在,所以,所執和能執、所取和能取在質 體上並沒有任何的相異,並沒有差別,是質體⼀的。這個跟量 ⼦⼒學所說的是⼀模⼀樣的。我們看到貪的境、瞋的境,看到 悅意的時候就會貪,不悅意的時候就會憤怒、就會排斥,之所 以會有這⼀種的憤怒,或貪婪產⽣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深信這⼀ 個所取的事物是遠離了能執識以外的⼀個事物。所以,當我們 否定這種存在的時候,的確對減少貪、瞋有很⼤的幫助。因為 ⼀切的事物都是屬於⼼的本性,是⼼的體性所現的影像⽽已, 你不會覺得那個是影像以外的事物了。所以,⼀切的事物都在 ⼼識的影像當中存在。
第 50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所以,唯識派說⼆取空。所取、能取中間的距離是不存在 的。所取、能取之間相異的質體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解 深密經》裡⾯有慈尊菩薩請⽰的這個章節、有勝義⽣菩薩請問 的章節,也有說到奢摩他、毗婆舍那的不同章節,《解深密 經》有⼗品。現在我們說到三法輪的論述是勝義⽣菩薩請⽰的 章節裡⾯出現的。慈尊菩薩請⽰的章節最主要是說毗婆舍那和 奢摩他的內容。 我想今天先跳到中觀的觀點,因為以《解深密經》來解釋 的時候,最主要是以唯識的觀點去講的。接下來,如果是《無 盡慧經》的話,就是中觀的觀點,就引⽤了像是〈菩薩地〉論 等。如果我們看科判的話是—— (中⽂版p93) 甲二、依止《無盡慧經》,分二:乙一、標經所說;乙
二、解釋經義。
(譯者我⽤的是藏漢的版本,我的⾴數是卷三的第⼀⾴) 今初
龍猛父子雖未明說依辨了不了義經而辨了不了義︐然由解釋
經義之理義已顯說︐
《中論》的注釋,有⽉稱論師的《入中論》、有 《顯句 論》,以及清辨論師《般若燈疏》。
第 51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其《顯句論》︐《般若燈疏》︐《中觀光明論》等︐說依《無盡慧 經》如是安立了不了義︐故今此中依據彼經。 如彼經(《無盡慧經》)云︓「何等名爲了義契經︖何等名爲不了 義契經︖若有安立顯示世俗︐此等則名不了義經︔若有安立顯示勝 義︐此等即名了義契經︔」
所以,在此又說到了四依和四不依,依法不依⼈,所依的 法要依義不依詞,所依之義,要依了義,不要依不了義。所依 的了義是以何⽽依呢︖是以智⽽依,不應該以識⽽依。 「若有顯示種種字句︐此等即名不了義經。」
也就是說說到世俗的種種萬像,這是屬於不了義經,因為 他的所詮內容是以世俗諦為主、名⾔諦為主。 現在講到科判(中⽂版p97)乙二、解釋經義,分二:丙初、龍猛菩薩如 何解釋經義;丙二、彼諸弟子如何解釋。初又分二:丁一、釋緣起 義即無性義;丁二、讚彼即是經心要義。今初(即釋緣起義即無性 義)
龍樹菩薩在《中論》的時候,說到了:「不⽣亦不滅、不 常亦不斷、不⼀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 論,我稽⾸禮佛,諸說中第⼀。」⽽且在《中論》的後⾯的部 分也說到:「瞿曇⼤聖主,憐愍說是法,悉斷⼀切⾒,我今稽 第 52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禮。」所以,導師釋迦牟尼佛以⼤悲⼼所轉,為了弟⼦們能 夠脫離愛我執、能夠脫離真實執著,所以,憐愍地為眾⽣說 法。說法的⽬的是「悉斷⼀切⾒」為了能夠斷除眾⽣的⼀切顛 倒執、顛倒的⾒解⽽說的。說什麼呢︖就是說「不⽣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不⼀亦不異、不來亦不出」根據性質,⽽說無⽣ 滅,因為隨著性質的⽣滅的這個⾃性執著的斷除,⽽說「不⽣ 亦不滅」、根據性質⽽說「不⽣、不滅」︔根據續流⽽去說 「無常亦無斷」︔根據空間⽽說到「不來亦不出」︔根據⾃我 ⽽去說「無⼀亦無異」,⽽說到了遠離八種的戲論。「不⽣亦 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亦不異、不來亦不出」,根據⾃⽣⽽ 說到的「無⼀亦無異」,不是說沒有⽣滅、沒有常斷、沒有⼀ 異、沒有來出,不是這⼀回事,是有的!只不過這八種的作 ⽤,並不是我們看到般的這麼真實的存在,獨⽴⾃主的從境上 ⽽有。它是怎麼產⽣的呢︖這樣去觀察的時候,是找不到的。 如同我們看「法」、或是表相所呈現般的這⼀種⾃性的八種作 ⽤是不存在的,這些的作⽤只能夠在無尋無找,世間通俗的說 法當中認定⽽有,僅此⽽已,超越了這個⾨檻,想要從境上事 物本身以事物之⼒所找到的作⽤是找不到的、這是被破除的。 所以,八個戲論,諸法的⼀切作⽤在了知勝義的智慧當中,都 不會看到。 就像我昨天說的,如同虛空般的空性的⼀個觀修,在入定
第 53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的時候,是不會看到這些緣起有法的。我們在深入思惟空性當 中,無論是以續流來去觀察常和斷︔以⾃身來觀察⼀和異︔以 空間觀察來和出︔以性質來觀察⽣和滅,都看不到這些的世俗 有法。我的身也並非我、我的意也並非我、我的語也並非我。 我在哪裡︖完全找不到啊!⽤⼿指頭指不出,指出的任何點都 不是我啊! 外道非佛教的婆羅⾨,他們覺得必須要有⼀個「我」,可 以從身⼼獨⽴出來,再來去講解前後世,我們的身體只有⼀⽣ ⽽已。所以,前⽣到今⽣,今⽣到後世,是遠離了身⼼之外, 有⼀個我。他從前⽣到今⽣,今⽣到後世。所以,非佛教的婆 羅⾨,他們以常⼀⾃主的我的⽅式來講解三世輪轉的話,好像 會更為容易的感覺。因為我們佛教的觀點是說:我的施設處、 我的身來講,身軀只有侷限在今世⽽已。所以,我們從前⽣到 今⽣,從今⽣到後世,是根據意識的續流來講解的。所以,⾃ 續派認為我是有⾃性的,不是名識施設就可以安⽴的,從境上 必須要有存在的重量,所以,去尋找之後要找到,⽽說到了: 第六事例——意識,屬於我的、補特伽羅⼀個事例的意識,所 以,叫作事例第六意識。 但是,以應成派的觀點來講的話,「我」再怎麼尋找都找 不到的。所以,在《入中論》後⾯說到:「瓶⾐帳軍林鬘樹、 舍宅⼩⾞旅舍等,應知皆如眾⽣說,由佛不與世諍故。」、 第 54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如觀察⾞七相無,由餘世間共許有。」所以,⼀切的作⽤最 終不是從境上之⼒⽽有,只是在世間通俗的共許的說法當中, ⽽被認定所產⽣的、形成的,僅此⽽已。除此以外,我們會覺 得從事物⾃⼰的⼒量可以產⽣這個事物的作⽤,這是完全被否 定的。 所以,⽣、滅等是存在的,可是,去觀察之後,是找不到 ⽣、滅的。或只是表相上認為有⾃性,就是以事物⾃⼰的⼒量 所產⽣的屬性有⾃性的作⽤是被否定的,因為去尋找諸法是怎 麼存在的時候,在了知諸法存在的究竟勝義智慧當中,這些的 世俗有法都會被消滅、都不會看到。 我們在專注諸法是怎麼存在的⼀個究竟性當中,我們可以 決定有諸法的存在並非像我們表相看到般的這麼有⾃性、這麼 真實。這⼀種世俗的看法,慢慢地就會越來越稀釋,所以,叫 作「如同虛空般的空性」的觀修。所以,遠離妄念就是這個意 思。《入中論》又說:「如是慧光放光明,遍達三有本無⽣, 如觀掌中庵摩勒,由名⾔諦⼊滅定。」。以真實執著的影響下 所產⽣的貪、瞋等煩惱,「如智慧光放光明,遍達三有本無 ⽣,如觀掌中庵摩勒,由名⾔諦⼊滅定。雖常具⾜滅定⼼,然 恆悲念苦眾⽣。」這句話真的是將智慧結合慈悲︔慈悲結合智 慧,非常地強⽽有⼒,不會因為空性⽽否定⼀切,反⽽會由悲 ⼼結合空性,剛好安入中道。所以,斷除⾃相最好的⼯具,你 第 55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說到了:⼀、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患。⼆、應成世俗諦為理 智所堪忍之過患。三、應成無遮勝義他⽣之過患。四、應成無 ⾃性為非⾃空之過患——這四應成的過患,是我每天要去思惟 的內容。這個明天我會為你們講解。 所以,以上已經說到了「瞿曇⼤聖主,憐愍說是法,悉斷 ⼀切⾒,我今稽⾸禮。」的內容。同樣地,《六⼗正理論》也 是這麼說的。 為什麼是空性呢︖是因為緣起的緣故。「眾因緣⽣法,我 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觀待和不觀待是正相 違的,要不就觀待,要不就不觀待,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的選 擇。因為是緣起、觀待、依賴的緣故。不依賴的,從事物⾃⼰ 的⼒量⽽有的性質是不存在的。所以,透過緣起讓我們能夠遠 離常邊和斷邊,能夠進入中道。也就是對緣起的認知越強烈的 時候,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性空︔對性空的認知越強烈的時 候,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深入的了解緣起。因為緣起,⼀切 的作⽤都是完完全全依賴他者,所以,事物以⾃⼰的⼒量所產 ⽣的⾃性是沒有的。這個事物並非有⾃⼰的⼒量⽽產⽣⾃⼰的 屬性和作⽤,因此,它的性質和作⽤,都要完全依賴他者。所 以,透過緣起的觀點,可以讓我們遠離⼆邊,進入中道。不是 說同⼀個識,認知空性的當下認知緣起,不是這個意思,⽽是 說:對空性的認知越深,它能夠幫助我們對緣起的認知就越 第 56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深︔或對緣起的認知越深,可以幫助我們對空性的認知越深。 會有相互影響的意思。 今天先講到這裡,你們有什麼問題︖ 〔問〕:感謝您為我們宣說《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弟⼦想 請問的是,法王這幾天幫我們宣說的佛法要破除的 「我」,這個是不觀待安⽴處從⾃⽅所成⽴的「我」。 想問的是:俱⽣無明是怎麼在我及蘊之間安⽴出這個 我︖ 〔答〕:我們在想⾃⼰的時候,會先看到「我的蘊體」,再產 ⽣「我」的想法、「我」的感受。至於俱⽣我執本身, 它會不會去執取我和蘊體是否是真實的體性⼀︖這個 不好說,但肯定的⼀點是透過蘊體⽽產⽣「我」的感 受,這是⼀定的。就像⾃續派會以第六意識⽽說到我 的事例,所以,叫作「事例第六意識」,有這種說 法。像唯識派就說到:阿賴耶識是我的事例。所以, 在這個⾃然產⽣的我執當中,透過蘊體的呈現,會產 ⽣⼀個非緣起的我、不觀待的我。我覺得會產⽣這⼀ 種的感受。 在《中論》⼆⼗⼆品〈觀如來〉的時候,說到:「⾮ 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
第 57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來︖」我會將這句話,稍作修改,搭配著⾃⽣「⾮陰 不離陰,此彼不相在,⾃我不有陰,何處有⾃我︖」 所以,以五相去作觀察的時候,因為透過蘊體⽽去執 取「我」的緣故,所以,我的施設處的蘊體,在執取 識當中,被遮擋的緣故,就找不到「我」在哪裡了! 所以,俱⽣的我執是否會執著我和蘊為真實的體性⼀ 呢︖我覺得保持疑惑的態度,⽽是依賴著蘊體,⽽產 ⽣的我,我覺得我與蘊為真實的體性⼀的執著,是另 ⼀種的執著,並非是⼀般的俱⽣我執。像是⾃續派, 說到了:我是⾃性有。他覺得從蘊體當中必須找到 我,⽽去找出事例第六意識。所以,在俱⽣我執當 中,只有執著我⽽已,並不會參與著蘊體,跟蘊體是 否是真實的體性⼀⽽去執著我。 〔問〕:如果空性是諸法的究竟本質,也是事勢比量能夠成⽴ 的。那在現今這個時代,能夠完全⽤科學來成⽴諸法 是沒有⾃性的嗎︖另外,法王提到在根本定要修如虛 空的空性,後得智修如幻化的空性,以及修空性能滅 除煩惱等等,是否都能夠⽤科學家來證明︖ 〔答〕:現在的科學家們,對⼼理學這⽅⾯關注還不夠,慢慢 地,雖然有想要去了解⼼理學當中像是慈悲的價值 等,或者慈悲是否對健康有幫助,或者慈悲會讓內⼼ 第 58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更加寧靜等這⽅⾯的內容,慢慢產⽣關注。之後,科 學家們完全不談⼈腦以外的⼼識的問題,他們覺得所 有的感受都是⼈腦的活動當中所產⽣的,他們也不會 想要進⼀步的了解煩惱是怎麼產⽣的。過去科學家 們,他們對這⽅⾯的內容,並不是這麼的關注。可 是,後來科學家們,他們對⼼理學的內容,越加的關 注。所以,像是空性如何去除煩惱,這⽅⾯的內容, 雖然暫時還沒有解釋,可是,現在的科學,他們慢慢 已經發現到,慈悲對健康的重要性。 慈悲的違緣就是憤怒,還有⾃⼤、傲慢等,這些都是 慈悲的違緣、慈悲的障礙。通常我們在產⽣貪婪⼼, 或憤怒⼼的時候,都會根據「我」:因為我看到好, 所以,我要占有的貪婪⼼才會產⽣、因為我看到壞, 我不想要,我想要排斥它,⽽產⽣憤怒⼼。所以,都 是跟「我」有關的。可是,仔細去想的話,這個 「我」並非是獨⽴的⼀個個體、它並非是操控身⼼的 操控者啊!這種操控者的我,去尋找之後,找不到! 所以,貪⼼、貪婪和憤怒的依據的「我」,這種操控 者的我,的確是不存在。當然,這部分的內容,到⽬ 前為⽌,現在科學他們還沒有去研究觀察,但是,我 覺得遲早他們會觸碰到這⼀點。因為他們知道煩惱是 有問題的、煩惱是要解決的。 第 59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雖然,煩惱他們並沒有建⽴完整的煩惱的論述,但 是,現在科學家們對緣起的議題,非常地感興趣︔對 於相互依存的議題,非常地感興趣︔相互牽制和相互 依賴的概念、緣起的概念非常感興趣。 〔問〕:作⼆個祈請(1)為我們開的藏⽂班作加持︔(2)將 所有傳承,及您證得、有經驗的教授傳承,都能夠傳 給弟⼦們。接下來,我所要問的問題是:在《⾦剛 經》裡⾯說到:「⼀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 如電,應作如是觀。」請問,觀察諸法如夢等時,夢 本身也是無⾃性的,請問觀察諸法如夢的無諦實,與 夢的無⾃性的差別在哪裡︖ 〔答〕:⾸先,我們要了解所遮的諦實是什麼︖通常我們說夢 幻,是幻相。所謂的諸法如夢無諦實的這個「無諦 實」是如何解讀︖這個很重要。這個部分的釐清是很 重要!通常我們講幻化的意思是說:並非像看到般的 存在,這個叫作幻化。這個部分有唯識和中觀的解 釋,中觀和唯識不同的解讀,像以應成派來講,因為 無⾃性,所以,我說幻化。這個部分是唯識不承許 的。所以,即便⼤家都說「像幻化」,可是以什麼樣 的理由說幻化,每⼀派的解讀都不⼀樣。應成派說: 名⾔上無有⾃相、無有⾃性,沒有任何的作⽤是以⾃ 第 60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的⼒量⽽產⽣。但是,我們看任何世間萬物會覺得 每⼀個物件、每⼀個事物,都是以它⾃⼰的⼒量呈現 了它的宗義。無論是輪迴、無論是涅槃,都是如此, 都是覺得它有⼀個獨⽴的個體、實體的⼀個作⽤,是 以境、事物⾃⼰的⼒量⽽產⽣的。以應成派的觀點來 講,就是要破除的諦實有。以破除這種⽅式⽽說:如 同幻化、如同夢境。所以,「如夢幻泡影」的解讀有 不同的層次。 〔問〕:請問諸法是怎麼成⽴的︖是在觀察諸法是緣起時,同 時⾒到無諦實,與相互觀待的緣故嗎︖如果不能同時 的話,於其他如離諦實的⼀、異有何差別︖ 〔答〕:我們在學《般若經》的時候,有學到:離⼀、離異的 正因。離⼀、離異的理由會破除諦實。可是,它的作 ⽤更頃向於只有破除諦實有,對成⽴緣起沒有太⼤的 幫助。但是,依由緣起的理由⽽去破除諦實的時候, 的確,會有遠離⼆邊入中道的作⽤。因為「緣」就是 依賴、觀待、相互牽制的意思。所以,因為「緣」、 因為依賴、觀待,那麼,不依賴不觀待的⾃性就不存 在了。因為「起」,所以,代表它形成的意思,⽽不 是沒有、⽽不是否定。所以,遠離了斷邊。依由緣起 的理由可以遠離常邊和斷邊,進入中道。所以,⾒緣 第 61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起的智慧本身,它雖然在緣起的當下,不會看到空 性,可是,對緣起的認知越深,依由緣起會現性空 的。依由深入緣起的緣故,能夠幫助我們深入性空。 在深入性空的同時,因為緣起相互依賴、相互牽制、 依存、相互觀待的緣故,所以,對緣起的認知可以幫 助我們遠離斷邊、常邊。這是破除諦實有的理由當中 最好的理由,如同國王般。所以,在《緣起讚》的解 釋,觀察修裡⾯有說到:因為「緣」字⽽說到相互依 存,僅依賴他者⽽有的意思。因此,遠離了常邊。不 依賴的,以⾃⼰的⼒量所形成的性質,是被破除的。 因為「起」字,⽽說到了形成。所以,完全沒有的斷 邊也被破除。但是,我們就以單⼀的智慧在深入空性 的當下是否會看到緣起呢︖這是不會的!但是,光看 緣起、專注緣起的當下,會看到空性嗎︖也不會!只 是因為對緣起的更加深入,可以幫助我們對空性更加 深入。所以,由緣起現性空,由性空現緣起。這是要 反覆的思惟才有辦法做到的。像我個⼈來講,我思惟 空性長達六⼗年,我思惟菩提⼼,認真思惟長達五⼗ 年,最主要是依據《入菩薩⾏論》。空性的部分,我 思惟的時間長達六⼗年,也是慢慢、慢慢地,從⼼續 當中⽣起無⾃性的定解,不是⾺上突然間,好像⼀道 閃電打下來似的,突然間開悟。不是這⼀回事的!⽽ 第 62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是慢慢、慢慢地累積定解的。有⼀次林仁波切非常地 ⾼興說:你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虛空瑜伽師。仁 波切⼤⼒的讚嘆。從仁波切讚嘆到現在已經有⼆⼗多 年了。所以,我對空性的思惟,因為下功夫的緣故, 所以,慢慢、慢慢地定解越來越深刻。早上從床起的 時候,我就會想:「⾮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正 在從床上起來的「我」,找不到啊!我的⼿再怎麼樣 的指,都不是我。我的⼿指的是我的身體,身體又不 是我。「⾮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我不有陰,何 處有⾃我?」所以,「我」的確沒有。這⼀種很不尋 常的感受,確實會產⽣。因為緣起,又不是完全否 定、不是沒有我,我是存在的。貪、瞋等負⾯情緒⼀ 定要抓到⼀個真實的點,它才能夠產⽣。⽽且這個真 實的點,根據應成派的觀點來講的話,叫作「⾃性 有」。也就是事物以⾃⼰的⼒量,⽽產⽣⾃⼰的屬性 或作⽤。在⼀個世間通俗的說法當中,⽽被認定有產 ⽣的這個作⽤。在這⼀個通俗的名識施設當中所產⽣ 的好與壞,不會產⽣貪、瞋。因為貪、瞋在現起的時 候、貪、瞋的感受在產⽣的時候,⼀定要抓到⼀個真 實的點,⽽且這個真實的點,往往是與名⾔⽽有的⼀ 個好與壞背道⽽馳。所以,我們不是說沒有好、壞, 不是這⼀回事。不是因為空性的緣故,否定⼀切、也 第 63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不是這⼀回事。⽽是說當我們負⾯情緒產⽣的時候, 它都會抓到⼀個真實的點,像是根據快樂的感受、痛 苦的感受,它會產⽣厭惡感,或喜好感,會覺得這個 感受是真實⽽有的。因為負⾯情緒必須抓到⼀個真實 的點,所以,我們要認識真相,實際上,並沒有這個 點是真實的。因為⼀切的點、⼀切的好與壞,都在世 間通俗的說法當中認定⽽有,僅此⽽已。 這⼀種的思惟,我已經長達了六⼗年。我覺得對於我 內⼼的改變有極⼤的幫助。這是很明顯的!當然這⼀ 種的明顯,並不是突然間產⽣的,⽽是透過長時間的 努⼒堅持才有辦法做到的。 所以,我希望在場的法友們,你們為了能夠改變內 ⼼,⼀定要⽤智慧反覆的分析觀察,了知真相。你們 會發現⼀切的負⾯情緒,都沒有真相的依據,都是來 ⾃無明,在愚癡、無知的情況下⽽產⽣,或者錯覺的 情況下⽽產⽣。這是希望的曙光,因為⼀切負⾯的情 緒、破壞性的情緒,所謂的煩惱,因為缺乏真相的依 據,所以,它是可以被斷除的。再加上我們⼼識本身 的⼀個本質⽽⾔,是⼀個唯明唯觀的⼀個體性,所 以,我們有希望啊!如同《寶性論》所說的:「依⼀ 切諸佛,平等法性⾝。知⼀切眾⽣,皆有如來藏。」 即便我們內在的貪⼼和憤怒再⼤的強烈,但是,它並 第 64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不是融入到⼼性當中啊!我們可以這樣反覆的思考。 我們⼀切眾⽣皆有佛性。為什麼呢︖因為⼀切的污垢 都是屬於暫時性的。道地等這些證量的功德,都以真 相為依據所產⽣。⽽且⼼性本身有明和觀的這⼀種作 ⽤和屬性,這個不需要我們從外在的第三因緣去尋求 啊!負⾯的情緒都是來⾃錯覺和無知,所以,是暫時 性的,又不是融入到⼼性當中。所以,像這些理由, 綜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希望的曙光。如果要好好地 了解⼼性的這⽅⾯的內容,你們可以搭配著密咒⾦剛 乘的詮釋來去了解,這樣會更有幫助。 煩惱只存在於粗分的意識當中⽽有,在⾒、增、得、 八⼗分別⼼的時候,是會有煩惱的,可是,在八⼗分 別⼼之後,⾒、增、得的情況下,不會現起煩惱。更 何況是俱⽣原始光明,在光明⼼當中,更不會有煩 惱。⾸先,先停⽌「八⼗分別⼼」,之後,再停⽌ 「⾒」,之後再停⽌「增」,之後再停⽌「得」,最 終才會現起「光明⼼」。其實這個光明⼼,以密咒⾦ 剛乘的觀點來講的話,所謂的「佛性」,我們能夠成 佛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有光明⼼的存在。將這個光明 ⼼轉為道⽤,才能夠成佛。所以,知⼀切眾⽣,皆有 如來藏。可以透過這個理解來去認知,⽽去思惟。
第 65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問〕:⾃他相換…轉換的道理,⾃他就如此山、彼山,利根 ⾏者在此時,會以中觀應成派觀察無⾃性的道理,想 請問法王,是從所謂⾃與他皆是相互觀待⽽安⽴,尋 找⾃他的施設處之上,有無⾃⽅成⽴的⾃他,因為找 不到,所以,成⽴⾃他是唯分別假⽴嗎︖這樣就可以 成⽴⾃他⼆者名⾔可以互換嗎︖瓶、柱⼆者是否也能 夠互換︖ 〔答〕:什麼叫作⾃他相換的教授當中,因為無⾃性,唯名識 施設的緣故,⾃他可以相換︖這個我無法理解。因為 說到了無⾃性,名識施設⽽有,所以,對於強烈我執 的減少是有幫助的。可是⾃他相換的理由,不光是無 ⾃性吧!當然,對於無⾃性的概念越深刻的時候,強 烈的我執會減少,或者是對他⼈的強烈排斥會減少, 這是有幫助的。因為無⾃性的關係,所以,排斥他⼈ 的⾃性執著會隨之減少,或者對我的⾃性的貪著會減 少,但是,就以相換來講的話,這和無⾃性有直接的 因果關係嗎︖是沒有的。我覺得⾃他相換的主要原因 是因為看到愛我執的過患,和愛他⼼的功德,以這⼀ 種利害關係的思惟去作⾃他相換。這和瓶、柱可不可 以交換不能同理⽽論。
第 66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問〕:您這兩天⼀直強調,於施設處上去尋找諸法存在呢︖ 從境上是完全找不到以⾃⼰的⼒量形成⾃⼰的屬性, 及作⽤,它唯分別⼼所安⽴。分別⼼安⽴諸法和安⽴ 它的作⽤,是沒有分別⼼安⽴就沒有作⽤嗎︖譬如我 現在看到漏⽃漏了三分之⼀,我去做別的事情。回來 之後,另外的三分之⼆還是漏完了啊!但是,我們的 分別⼼沒有安⽴,那是什麼樣的分別⼼在安⽴那個產 ⽣作⽤呢︖第⼆個就是說這個跟《俱舍論》所說的, 所謂的「世別由業⽣」,與他宗所說的「萬法由⼼增 益所造」這三個的差別何在呢︖ 〔答〕:以名識施設當中⽽安⽴基、道、果的論述,是完全不 同的概念。因為隨著宗⾒的認知不同,所以,名識施 設⽽有的說法又不⼀樣。透過唯識的⼆取空的思惟, 無論修練再怎麼久,都沒有辦法傷害細微的意識執 著。⾃續派說到了,不由無害識安⽴所有,從境上的 不共⽽有,這⼀個諦實即便被破除了,再怎麼修練, 也沒有辦法真正損害⾃性有的執著。所看⼀切,世間 萬物就是以⾃⼰的⼒量產⽣,這⼀種的⾃性存在是的 確未曾有過的。這⼀種的思惟對⾃性執著是有絕對的 傷害。所以,像這些不同的煩惱怎麼被破除的解釋, 這是我們要去學習的內容。
第 67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像是《入中論》說:「慧⾒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 ⾒⽣,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我們看 到任何的事物是以它⾃⼰的⼒量⽽產⽣,根據這⼀種 的錯覺⽽產⽣貪婪、憤怒這是很明顯的。 當這個負⾯情緒減少的同時,也不會說分不清是非好 壞,反⽽會覺得世間好壞,都在世間通俗的說法當中 ⽽存在了。所以,名識施設⽽有的存在,就是名⾔ 有,跟從境上以⾃⼰的⼒量⽽產⽣的存在,叫⾃性 有,這之間的差異就要靠⾃⼰平⽇反覆的思惟空性的 長期的堅持來去作區分。這時候,我們可以參考宗喀 巴⼤師的《廣論》毗婆舍那的解釋和《略論》毗婆舍 那的解釋,還有《中論》的解釋《正理海》,以及《入 中論》的解釋《善顯密意疏》,還有《辨了不了義善 說藏論》,作為我們參考的依據,反覆的閱讀學習。 不應該把它當作知識般的去學習。在⾃⼰產⽣煩惱, 或者搭配著⽇常⽣活當中反覆的參考這⽅⾯的資訊是 很重要的。 《俱舍》「業⽣種種事業」和唯識「萬法唯⼼任意所 造」都是根據有⾃性的概念下⽽去說的。名⾔上本來 就有作⽤啊!這個跟我們⾃⼰怎麼去以分別⼼設定沒 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名⾔上的確有這些的作⽤,只是 我們在看名⾔上的這些作⽤的時候,會覺得從境上⽽ 第 68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有,因此,⽽產⽣貪、瞋。所以,我們要離苦得樂的 緣故,我們必須分析貪、瞋是怎麼來的︖ 就像《中論》說:「從憶想分別,⽣於貪恚癡,淨不 淨顛倒,皆從眾緣⽣。」因為煩惱會讓我們離樂得 苦,所以,我們要摧壞煩惱、去除煩惱。因此,我們 要分析煩惱是怎麼產⽣的︖煩惱是否來⾃錯覺︖煩惱 的錯覺是什麼︖這樣去分析、觀察的時候,就會知道 原來煩惱是完全依據表相的這種⾃性⽽有的看法⽽產 ⽣,我們並不是沒有這些好壞,這些好壞都是有的, 可是,好壞去尋找以後,找不到!輪迴和涅槃是有 的,可是尋找之後,找不到!這些都是在世間通俗⼀ 個認定說法當中⽽產⽣,僅此⽽已。 〔問〕:想要請教法王,平常因為⼯作、事情忙碌,⼼經常被 煩惱所⾃在。如果在很忙碌的情況之下,有沒有在短 時間內,譬如⼗分鐘內,讓⼼平靜的⽅法︖ 〔答〕:讓我們內⼼飽受⼲擾的是貪婪和憤怒。貪、瞋基本都 是來⾃⾃我主義,愛我執——比起他⼈更愛⾃⼰的這 種執著所產⽣的。因為愛我執的緣故,⽽產⽣內⼼的 ⼲擾,為了能夠消滅愛我執,我們要好好地觀修愛他 ⼼。為此,我們要好好地去學習《入菩薩⾏論》的內 容。這是⼀個。還有第⼆個是無論我們看任何好與 第 69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壞,⾒好則貪,⾒壞則怒,主要的原因是我們覺得好 與壞都是非常真實的以它⾃⼰的⼒量⽽產⽣的。煩惱 真的很狡猾,所以,我們必須透過智慧的⽅式去消滅 它、透過⽅便的⽅式去消滅它。雙⽅來夾擊這個煩 惱,才有辦法讓煩惱減緩。之後,當內⼼不再受煩惱 影響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獲得寧靜。 這種的寧靜靠的是平⽇的鍛練、平⽇的修練、串習。 聞、思、修的這個「修」字,有不同的寫法,有些是 刻意修,有⼀些是⾃然形成的習慣,⽽說為修。其實 這兩種結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說:透過長期的修練,讓 這⼀種的功德成為⾃然任運的意思。因為你透過長時 間的堅持,慢慢、慢慢地,你平常要花⼒氣去想的內 容,最終會變成⾃然反射出來的內容,這就是修的⽬ 的。⼀開始我們在修的時候,完全不知道在講什麼, 失去了⽅向、迷失了⽅向,可是,反覆的聽聞、思 惟,反覆的修練之後,你會變成如⿂得⽔般的很容易 進入狀況。《知母歌集》裡⾯說到:如同母親般的空 性,本來就在我們的身邊,意思是⼀樣的。因為透過 長時間的修練,會覺得所修的內容就在我們的旁邊。 所以,「遠離覆蔽母容中,並未說有搖晃物,並⾮顯 要之解說,懷疑慈母⽽逃棄。雖有顯現相違相,實際 未能⾒此理,⽗母恩愛和睦處,由此平坦安樂住。」 第 70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有法本來就存在的,不是沒有的。如果沒有有法的 話,空性也是無法安⽴的。隨著空性是講到有法的究 竟的存在,⽽去安⽴為空性啊!所以,這⼀切都是根 據串習⽽來作改變的。⼀開始的時候,你會講說:無 ⾃性的話,好像什麼都沒有。因為從事物沒有任何⾃ ⼰的⼒量所形成的⼀個標準,這樣的話,我等於否定 ⼀切,會有這種的感覺。但是,真正的空性思惟並非 是如此。對我們來講,我們這⼀⽣才第⼀次⾒到無⾃ 性的空性智慧,可是,⾃性執著是我們無始以來就已 經習慣的思惟,所以,⾃性執著是我們的⽼朋友了。 所以,當我們在思惟空性的時候,等同你不要了舊的 朋友,你要去找新朋友的概念啊!所以,⼀下⼦無法 接受,這是⼀定會有的。但是,我們要知道說:這個 ⽼友,無始以來,害著我們的這個⽼友,讓我們⼀直 想要離苦得樂,最終卻離樂得苦,最主要的⼀半的因 素是來⾃於諦實執著或⾃性執著,⼀半的因素來⾃於 愛我執,因為我們想要離苦得樂,可是到⽬前為⽌卻 離樂得苦,搞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樂因,搞不清楚什 麼是真正的苦因。都是因為這些錯覺讓我們⾛入歧 途。所以,透過對導師世尊恩惠的憶念,透過龍樹⽗ ⼦的著作,讓我們打開雙眼,讓我們清楚的看到真 相。這種改變不是靠法會、不是靠祈求、不是靠祈禱 第 71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能夠做到的,⽽是靠長時間的聞、思、修,⼀⽇復⼀ ⽇,⼀週復⼀週,⼀年復⼀年,長時間的堅持才有辦 法。透過長時間的修練,內⼼越寧靜的時候,或者煩 惱越減少的時候,內⼼才會越寧靜。所以,愛我執的 連串效應,會讓我們產⽣傲慢⾃⼤,或疑慮猜疑,所 以,我們要反覆的思惟愛我執的過患、反覆的思惟愛 他⼼的殊勝功德,所以,這時候,要好好地學習《入 菩薩⾏論》。尤其是《入菩薩⾏論》第六品〈忍辱品〉 以及第八品〈靜慮品〉,⼀定要好好地學習。 透過愛我執、愛他⼼利害的觀待、利害的對比,減少 愛我執,這個會比較簡單,比起空性的思惟來講。其 實我們可以⽤⾃⼰的常識,也可以看到貓、狗牠願意 和⼤家和睦相處的話,牠會更快樂。如果貓、狗沒有 辦法跟其他同類的動物⼀起⽣存的話,牠會比較痛 苦,這和上師薈供裡⾯所說的:⼀切的功德都是來⾃ 於愛他⼼產⽣,⼀切的過失,都是來⾃於過份的看重 ⾃⼰的利益所產⽣。的確是如此。所以,之後,你要 好好地學習《入菩薩⾏論》,如果還有空的話,就要 去學習空正⾒。因為諦實執著的錯覺讓我們怎麼產⽣ 煩惱的︖以⾃身經驗搭配著今天所作詮釋,去作應 證,這樣慢慢地長時間的鍛練、修練之後,你的內⼼ 才會獲得改變。如果什麼都不去想,⼤教典的內容都 第 72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不去學習,只是讓⾃⼰摒除⼀切妄念,這⼀種毫無作 意的思惟,是沒有什麼太⼤的幫助。雖然那個當下會 覺得內⼼獲得了氣息,但是,那是治標不治本啊!我 們沒有從煩惱的根本去下⼿。就像睡覺⼀樣⽽已。這 種的毫無作意的觀修⽅式,雖然在當下可能讓內⼼獲 得休息的感覺,但是,只要⼀旦遇到因緣的時候,因 為它的根本還在,所以,沒有⽤!煩惱⾺上產⽣。但 是,如果透過智慧,還有剛剛所說⽅便品的⽅式,去 從煩惱的根本下⼿的話,即便遇到因緣,你也會懂得 思惟如何⾯對。這時候的內⼼寧靜,才是更為穩定 的。所以,每天撥空⼗分鐘,什麼都不去想,這種毫 無作意的觀修,沒有什麼太⼤的幫助。知道了嗎︖以 我個⼈來講,我八⼗五、六歲了,我的內⼼確實能夠 獲得某種程度上的寧靜,這是透過長時間的聞、思、 修的修練所證的,⽽不是什麼都不去想,像睡覺般 的。因為我們在睡覺的時候,確實什麼都沒有去想 啊!不是嗎︖謝謝!明天⾒! ——尊者《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第⼆天課程結束——
第 73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解說:達賴喇嘛 翻譯:蔣揚老師 第03講 ⽇期:2020/10/04
今天為在場的法友們,致上問候。 我們剛剛在《迴向⽂》當中,最後的這句話「世世常⾏菩 薩道」。希望「世世常⾏菩薩道」不是⼀種祈願,⽽是⼀種承 諾:「我要世世常⾏菩薩道!」。不應該只是祈願:「願我能 夠世世常⾏」。⽽是要從今天起,我許下這樣⼀個承諾,要讓 ⾃⼰世世常⾏菩薩道,⽽且是從今天起。如果許下這樣⼀個承 諾的話,等同菩提⼼的儀軌、等同願⼼儀軌,或菩薩戒。就 像:願我能成佛和我要成佛是不同的概念。同樣地,世世常⾏ 菩薩道,當你們在唸誦這⼀句話的時候,不應該以⼀種祈願的 ⼼態,⽽是我要做到的⼼態。 菩提⼼要結合空正⾒,菩提⼼如果沒有結合空正⾒的話, 這個空正⾒再怎麼樣的深奧,修練再怎麼好,只能斷煩惱障, 不能斷所知障。如同《入中論》說:「悲性於佛廣⼤果,初猶 種⼦⾧如⽔,常時受⽤若成熟,故我先讚⼤悲⼼。」。《入中 論》不禮讚其他,卻只禮讚⼤悲⼼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悲⼼ 在成佛的果實的過程當中,初、中、後都非常重。如同種⼦般 第 74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的,初的階段非常重要︔中也非常重要︔後也非常重要。因 此,⽽禮讚⼤悲⼼,「故我先讚⼤悲⼼」。在⼤悲⼼的攝持下 才能夠⽣起菩提⼼,由菩提⼼結合空正⾒的話,這個空正⾒不 僅能夠斷除煩惱障以外,也能夠斷除煩惱障所留下的習氣—— 所知障。所以,菩提⼼的根本就是⼤悲⼼,因為產⽣不忍眾⽣ 遭苦的憐愍⼼,所以,才會有想要為他們做些什麼事情的責任 感。因此,我必須要成佛,因為我必須要做些事情,除此以 外,我沒有什麼可以真正幫助他們的。因此,為了能夠成佛, 我⼀定要修練六度萬⾏、我⼀定要修練布施、持戒、忍辱、精 進、靜慮、智慧,才會產⽣強⼤的⼼⼒。這⼀種菩提⼼的思 惟,非常地重要。 (譯者補充:昨天我們念到了(中⽂版p103) 丁二、讚彼即是 經 心 要 義的這個科判裡⾯(中⽂版p104+1)有《六〸正理論》︓「爲 當以何法︐能斷諸生滅︐敬禮能仁王︐宣說諸緣起。」昨天念到這
裡。) 我們看《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後⾯的部分,有說到了⾃ 續派的內容,還有應成派的內容。 宗喀巴⼤師在《緣起讚》裡⾯有說:「因為導師世尊您說 了緣起的道理,這是破除⾃性最好的理由之王,因此,我要禮 敬諸說中第⼀的您。」在破除⾃性的眾多理由當中,世尊確是
第 75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具有諸多的功德,可是在諸多功德當中,最殊勝的功德就是世 尊以⾃在⼒宣說緣起。這⼀種以緣起的⽅式作出對空性的解 讀,這是最深奧的法⾨,也是世尊留給這世間最⼤的恩澤。所 以,破除⾃性眾多的理由當中,如同國王般的眾中之尊的理由 就是緣起。「諸法皆無⾃性」的主要理由,如同《入中論》所 說,也就是四應成:⼀、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患。⼆、應成 世俗諦為理智所堪忍之過患。三、應成無遮勝義他⽣之過患。 四、應成無⾃性為非⾃空之過患——這四個應成,的的確確, 會澈底的毀滅真實執著的依據。以我個⼈來講,我每天早上起 來的時候,我會在我的住所繞著⾛,邊繞的時候就邊思惟這四 應成的內容。也就是「若謂⾃相依緣⽣,謗彼即壞諸法故,空 性應是壞法因,然此⾮理故無性。」無論是我、無論是我的 身、無論是我的⼼、無論是外在的⾊法、或內在的⼼法,這⼀ 切的⼀切,我們是怎麼樣去看這些萬法呢︖ 所以,就像中觀師裡⾯針對所遮諦實可被根識可看,有很 ⼤的爭議。如果⾃相、⾃性、所遮諦實不能被根識所⾒的,這 樣會有許多的過患。所以,「若謂⾃相依緣⽣,謗彼即壞諸法 故,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理故無性。」所以,我們對事物 的看法本身到底有沒有出錯︖我們是怎麼看事物的︖我們看事 物的時候,會覺得事物是具體的存在︖還是抽象的存在︖我們 會覺得它是⼀個具體的存在。也就是說它是⼀個實體化的、它
第 76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是⼀個以⾃⼰的⼒量形成⾃⼰的作⽤和性質的、以⾃⼰⼒量⽽ 形成它⾃⼰的這種看法,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話,那我們去尋找 之後應該從境上找到這個事物才對啊!可是找不到啊!⽽且如 果事物真的是有⾃性的話,進入諸法如何究竟存在的聖者,在 入根本定的時候,應該要看到諸法的⾃性才對,但是,卻看不 到啊!因此,會有「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患」——這是第⼀ 個過患。如果這⼀切的事物,如同看法般的,是以⾃⼰的⼒量 ⽽形成。果真如此的話,當我們再去觀察它的施設義,去尋找 施設義的時候,應該要找到才對。如果能夠找到的話,就不是 世間通俗的說法當中能夠被施設⽽有的存在了!因為它是從境 上⽽有,就是具體化的存在,並非抽象的。世間的通俗當中認 定⽽有的。如同昨天引⽤的這個經⽂「如觀察⾞七相無,由餘 世間共許有。」所說般的,以七相的理由,或者是《中論》所 說的「非陰不離陰」的五相的理由來去觀察的時候,沒有任何 ⼀法是可以被找出來的。 如果我們的看法沒有錯誤,事物的表相所呈現的是真相的 話,那事物存在的這個⽅式,就是應該被找到才對。就像我們 在學量學的時候,我們會學到⾃相和共相的差異。⾃相就是事 物本身必須要具體化、必須要實體化的存在,唯有這樣的時 候,當它相遇到、結合到識、能知識的時候,這個能知識才能 夠變成現量。如果事物本身沒有⾃相的話、它本身沒有真實存
第 77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在的時候,就不能夠被現量所⾒,有說到這樣的論述。因此, 在中觀應成派的觀點來看的話,量,去接觸境的時候,境皆無 ⾃性、皆無⾃相。如果是有的話,應成「世俗諦為理智所堪 忍」之過患。⼀切的作⽤,還有它的屬性,只是在世間通俗的 名識的⼀個認定當中所產⽣、僅施設⽽有,僅此⽽已,這⼀種 的思惟的確也非常地強⽽有⼒。 「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無可得,是故不應妄觀察, 世間所有名⾔諦」如果是有⾃性、有⾃相的話,將成「世俗諦 為理智所堪忍」之過患,因為在觀察諸法是如何存在、究竟存 在的理智在境上尋找之後應該找到它的存在,這樣的話,會變 成世俗諦,也就是世間通俗說法當中施設⽽有的作⽤,會被理 智所破除。 ⼀、應成聖者定滅事物之過患。⼆、應成世俗諦為理智所 堪忍之過患。以及第三、應成無遮勝義他⽣之過患。如果⼀切 的性質和作⽤,確實是從境上、事物本身之⼒⽽產⽣的話,就 變成不能遮擋勝義他⽣之過患——這是第三者︔第四、應成無 ⾃性為非⾃空之過患。 在佛經裡⾯說到,⾊法不為他空⽽空,⾊法⾃空故。⾊法 由⾊⾃身⽽空故。所以,我們講到空性的時候,並不是說甲並 非⼄,⽽說甲的空,不是這⼀回事!⽽是說甲本身不是以⾃⼰
第 78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的⼒量成為甲,所以,從甲的這⼀個有法上⾯⽽說⾃空的,像 這⼀種的邏輯是非常地有說服⼒的。我昨天也說了:這是我每 ⼀天要去思惟的內容,就是四應成的內容。 「若謂⾃相依緣⽣,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因, 然此⾮理故無性。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無可得,是故不 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諦。」、「由於諸法⾒真妄,故得諸 法⼆種體,說⾒真境名真諦,所⾒虛妄名俗諦。」所以,這⼀ 切的屬性和作⽤,都是在⼀個相互依賴當中⽽被施設⽽有的, 因為沒有任何的作⽤是以事物⾃⼰的⼒量⽽產⽣。所以,這些 的作⽤都在⼀個通俗的說法當中,依賴著其他的因緣,世間通 俗的說法當中被認定⽽有,僅此⽽已。因此,佛經說:⾊法並 非因空性⽽空,因為⾊法本身就是空性的緣故。所以,「空依 有法」的⾊法,並不是因為非甲、非⼄,⽽說⾊法的空。不是 這⼀回事!⽽是看到⾊法的那個當下,⾊法所有的屬性和作⽤ 完完全全沒有任何⼀者是從⾊法本身⽽有。⽽且⼀切的屬性作 ⽤不是被否定,不只不否定,在觀待施設當中,也就是依賴他 緣,在世間通俗的認定當中⽽坦然安⽴。這個就是《辨了不了 義善說藏論》最主要的內義,也是《入中論》詮釋的最主要的 難義。在宗⼤師的《廣論》毗婆舍那裡⾯,也針對這⼀點作了 解讀、作了解釋。所以,總結是什麼呢︖這⼀切的作⽤都是在 名識施設當中⽽有,僅此⽽已。所以,又說到了「唯依他者⽽
第 79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被施設⽽有,僅此⽽已。」這個就是《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最究竟的意趣。也就是《入中論》、《顯句論》的究竟意趣。 如果你們能夠反覆的念誦我剛剛所說的偈頌⽂的話,對於流植 空正⾒的習氣和種⼦也是有幫助的。 ⽽且也說到了三解脫⾨等,⽽說到了諸法皆是⾃空。我們 認為空依有法是以⾃⼰的⼒量⽽形成,這個要破除。因為破除 的緣故,⽽⽴⾃空的。所以,我們講空性的時候,並不是說甲 非⼄、甲非丙,⽽說的甲的空性,不是這⼀回事的。 我覺得這是《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最主要的綱要。在 《入中論⾃釋》裡⾯有說了這麼⼀句話,針對於「彼⾄遠⾏慧 亦勝。」作了解釋,可是,這句話我找不到!仁波切幫忙找⼀ 下。在《入中論》裡⾯說到了「彼⾄遠⾏慧亦勝」因為初地菩 薩⽣起了菩提⼼的緣故,所以,菩薩是以種性超勝聲聞、獨覺 羅漢,因為聲聞羅漢、獨覺羅漢並沒有⽣起菩提⼼。但是,就 以智慧來講的話,初地菩薩能否超勝聲聞羅漢和獨覺羅漢呢︖ 這是不會的!所以,《入中論》對此作了解答是:「彼⾄遠⾏ 慧亦勝。」也就是初地菩薩雖然現證空性,可是,他所現證的 內容——空性,和聲聞、獨覺聖者所現證的空性是⼀模⼀樣 的,沒有任何的粗細之別。所以,就以智慧來講的話,初地菩 薩的智慧不會超勝聲聞的聖者和獨覺的聖者。平常我們在辯論 的時候,我們也會對有關這部分的內容作辯論。所以,《入中 第 80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論⾃釋》裡⾯有說到「以智慧超越聲聞和獨覺聖者,只有到第 七地遠⾏地才會做到!」所以,透過這⼀個解釋,我們可以知 道聲聞和獨覺的羅漢(聲聞、獨覺的聖者)必須要證悟空性、 必須要通達空性,否則的話,初地菩薩就應該要以智慧超勝聲 聞、獨覺聖者。 所以,了解了⼈無我之後、光是了解⼈無我是不夠的,這 樣的話,沒有辦法澈底地斷除煩惱。如果沒有了解⾃性空的 話,仍然會緣取⾊法⽽去產⽣顛倒執,因此,還是沒有辦法精 通、通達⼈無我。所以,宗⼤師這邊作的解讀非常地重要。為 了能夠澈底通達⼈無我,光是粗分⼈無我的理解是不夠的。所 謂粗分⼈無我是指補特伽羅質體空的這⼀種無我的認知是不夠 的,必須要知道補特伽羅無有⾃性。 為什麼不了解⾊法無⾃性的話,是沒有辦法精通⼈無我 呢︖因為⼈、補特伽羅的施設處蘊體的⾃性執著仍然還在,於 是宗⼤師就引⽤了《寶鬘論》所說的「乃⾄有蘊執,爾時有我 執。」宗⼤師是這麼引⽤的。對此,我有覺受,我也有這⽅⾯ 的經驗。我思惟空性已經有六⼗多年了,我看《入中論善顯密 意疏》的時候,裡⾯有說到「我」只是依賴著身⼼⽽被施設⽽ 有,僅此⽽已。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產⽣了⼀種撕⼼裂 肺的感覺,覺得「我」真的不在了、沒有我的這種強烈感受。 這時候,我所認知的無我,其實只是⼀個補特伽羅無實體有的 第 81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粗分⼈無我⽽已,因為我同樣的這種空朗朗的感受,這種撕⼼ 裂肺的感覺,針對其他的法上,我沒有辦法產⽣。我只是針對 ⼈的身上,會有這種感覺,可是在⾊法上⾯,或者在蘊體上 ⾯,我仍然覺得它是⼀個具體存在、⼀個實體存在的東西。所 以,我從此因為《寶鬘論》的這句話「乃⾄有蘊執,爾時有我 執。」我深知:如果沒有精通法無我的話,是不可能精通⼈無 我的。 所以,光是⼀個沒有獨⽴⾃主之我的認知是不夠的,必須 要認為「我」的⼒量,並非從「我」本身⽽有,「我」的無⾃ 性的認知是⼀定要清楚、⼀定要確認。 因為蘊體的這⼀個⾃性執著,仍然沒有壞滅的時候,是沒 有辦法斷除細微的⼈我執的。所以,引⽤了《寶鬘論》之後, 我才知道:喔!原來我當時候所了解的只是粗分⼈無我⽽已, 並沒有真正通達細分的⼈無我。所以,《入中論⾃釋》的這句 話非常地重要。 如果你們有學習《入中論》的話,你們應該也要去閱讀 《入中論⾃釋》,這是我想要跟你們講解的⼀點。我每⼀天都 有在讀《入中論⾃釋》。⽽且我會搭配著《入中論》的這句話 「若謂⾃相依緣⽣,謗彼即壞諸法故」來去思惟「應成聖者定 滅事物之過患」。為了讓我們能夠留下空正⾒的⼀個深厚的種
第 82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和習氣。所以,我們要反覆地去思惟這些⼤教典的內容。這 是我們應該每⼀⽇都要去做的練習,就像我們念咒般的每⽇都 會念誦六字⼤明咒,其實我們要反覆的去念誦這些偈頌、反覆 地思惟這些內容。如果我們打從⼼裡⾯想要皈依三寶的話,是 要每⽇堅持思惟的內容,這是我想要呼籲的⼀點。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的介紹⼤慨就到這裡了。 空正⾒是需要菩提⼼的攝持,才有辦法對治所知障。當然 《入中論》也有說到菩提⼼的內容,這也是非常好的。可是, ⼀針⾒⾎的這種理由,讓愛我執都無⼒招架的這種犀利邏輯是 從《入菩薩⾏論》我們可以得知的。「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 ⽣,⼀切世間苦,咸由⾃利成。若不以⾃樂,真實換他苦,⾮ 僅不成佛,⽣死亦無樂。」必須要決⼼,「故應除疲厭,馭駕 覺⼼駒,從樂趨勝樂;智者寧退怯。」所以,「若不以⾃樂, 真實換他苦,⾮僅不成佛,⽣死亦無樂。」這些的偈⽂的內 容,你們要反覆的思惟。確實啊!「若不以⾃樂,真實換他 苦,⾮僅不成佛,⽣死亦無樂。」的確是如此。我們這世上每 ⼀個⼈都想要離苦得樂,即便不想要痛苦,可是,我們卻不知 道苦因其實⾃⼰⼀直都在累積。所以,在⼈類的社會當中,我 們製造了許多的問題和麻煩,這些都是愛我執所導致的。 因為隨著愛我執所轉,受到愛我執的操控,所以,不僅不
第 83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會成佛,即便在⽣死輪迴的當下,內⼼也不會安樂,也會有更 多的猜疑、⾃⼤、傲慢,這些負⾯的情緒都是緣於愛我執所產 ⽣的。所以,「若不以⾃樂,真實換他苦,⾮僅不成佛,⽣死 亦無樂。故應除疲厭,馭駕覺⼼駒,從樂趨勝樂;智者寧退 怯。」所以,這種菩提⼼的思惟,直至無上菩提之前,菩提⼼ 的思惟都不應該放棄,「乃⾄有虛空,以及眾⽣住, 願吾住世 間,盡除眾⽣苦!」所以,要提起如是的⼼⼒,乃至虛空未盡 之前,我要做到的只有利益眾⽣,僅此⽽已。所以,這些《入 ⾏論》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謹記在⼼。我會引⽤剛剛所說的 ⼤教典的內容思惟空性、引⽤這些⼤教典所說的內容思惟菩提 ⼼,這是我每⽇的修練,也是讓我內⼼平靜的主因。令我的內 ⼼改變,獲得寧靜的主因,就是空正⾒的思惟,以及菩提⼼的 思惟,你們當然也做得非常好,希望你們再繼續努⼒,堅持下 去,修練⾃⼼。為了能夠修練菩提⼼和空正⾒,你們必須要知 道菩提⼼、空正⾒怎麼修︖以聞、思、修不分離的⽅式,相互 結合的⽅式來去學習、修練⾃⼼,這是我想要呼籲⼤家的⼀ 點。 我想在此為⼤家傳授願⼼儀軌。你們不需要跟著念誦儀軌 ⽂,但是,可以透過觀想的⽅式接受發⼼儀軌。觀想在前⽅有 真正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旁邊有八⼤菩薩。你們也觀想在⾃⼰ 的頭部、頂部上⾯有導師釋迦牟尼佛,在旁邊有八⼤菩薩。在
第 84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八⼤菩薩旁邊有龍樹⽗⼦等⼗七班智達,在⾃⼰的頂部。 接下來,我們專注菩提⼼,愛他勝過愛⼰的菩提⼼。請你 們在思惟菩提⼼的時候,思惟《入⾏論》的內容。所謂的菩提 ⼼是為了能夠利益遍虛空的⼀切有情。我要完善⾃⼰!如果我 不改變⾃⼰的⼀種態度——只想⾃⼰不為他⼈⽽著想的話,我 永遠都是凡夫。我之所以⼀直淪落為凡夫,是因為受到愛我執 的操控,所以,我想要離苦得樂,卻離樂得苦,就是因為愛我 執的緣故。今天佛菩薩圓滿的教法,我好不容易遇到了,⽽且 如同龍樹菩薩在《中論》裡⾯所說的「瞿曇⼤聖主,憐愍說是 法,悉斷⼀切⾒,我今稽⾸禮。」導師釋迦牟尼佛在三⼤阿僧 祇劫的這麼長的時間之內,隨著悲憫⼼、⼤悲⼼所轉,⽽去斷 除⼀切的顛倒⾒,獲證⼀切的正⾒,⽽成為我們的皈依境—— 佛菩薩。就如同《入⾏論》所說的「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 ⽣;⼀切世間苦,咸由⾃利成。」,以及我們念發⼼儀軌的時 候,會說到「我趨皈依於三寶,⼀⼀懺悔所造罪」,後來又說 到:「為能成就⾃他利,我要⽣起菩提⼼。」如果你要真的為 ⾃⼰好,就要觀修菩提⼼︔如果你要獲得當下暫時的利益,你 要觀修菩提⼼︔如果你要獲得究竟的利益的話,你要觀修菩提 ⼼。當然以真理的依據來講的話,是空正⾒的思惟。⽤這種智 慧再結合菩提⼼的修練、這⼀種的修⾏,才會讓我們獲得暫 時、究竟的利益。又如同慈尊菩薩所說的「斷除諸惡趣,得諸
第 85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增上⽣,離引⽣⽼死,禮敬菩提⼼」,說到了菩提⼼的殊勝利 益。所以,「為能成就⾃他利,我要⽣起菩提⼼」是千真萬確 的。如果為了⾃⼰好,我們就要觀修菩提⼼,因為菩提⼼的思 惟,讓我們內⼼會沒有負⾯的情緒、會平靜我們的內⼼。如同 噶當派的先賢⼤師說到:最好的集資淨障,就是觀修菩提⼼。 沒有比觀修菩提⼼更好的淨罪法⾨︔沒有比觀修菩提⼼更好的 集資法⾨。所以,累積福報也要觀修菩提⼼︔要淨除罪障,也 要觀修菩提⼼,因為沒有比菩提⼼更好的淨除罪障和累積福德 的法⾨。所以,為了能夠成辦⾃⼰的利益,也要觀修菩提⼼︔ 為了成辦他⼈的利益,也要觀修菩提⼼。咕駑喇嘛仁波切在他 的《菩提⼼讚》裡⾯有說到:為了讓我們當下獲得內在的寧 靜,也要觀修菩提⼼︔為了讓我們⽣⽣世世,能夠獲得增上 ⽣,確保能夠⾛上成佛之道,也要觀修菩提⼼。⽽且觀修菩提 ⼼之後,不只⾃⼰安樂,也會幫助到他⼈,讓他⼈獲得安樂。 這⼀切美好的果實,都是來⾃菩提⼼殊勝的思惟。所以,「為 能成就⾃他利,我要⽣起菩提⼼。願我⽣起殊勝菩提⼼,然後 接待⼀切眾⽣客。」我思惟菩提⼼之後,我要接待⼀切眾⽣為 至上貴賓,邀請在我的前⽅。邀請到前⽅之後,我要滿⾜他們 的⼼願。如何滿⾜呢︖「修習殊勝悅意菩提⾏」,我之所以這 麼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利益你們,我要完善⾃⼰,讓 ⾃⼰獲證無上菩提。這句發⼼儀軌非常地強⽽有⼒,「為能成 就⾃他利,我要⽣起菩提⼼。」請你們以⼀、⼆分鐘的時間, 第 86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思惟、專注菩提⼼,在空正⾒結合的情況下,思惟菩提⼼。請 如是的觀想、專注。 這⼀顆善良的⼼,這⼀種殊勝的思惟,如同《入菩薩⾏ 論》裡⾯所說的「今於怙主前,筵眾為上賓,宴饗成佛樂,普 願皆歡喜。」又如同《入⾏論》所說的:「滅死勝⽢露,即此 菩提⼼,除貧無盡藏,是此菩提⼼;療疾最勝藥,亦此菩提 ⼼。彼為泊世途,眾⽣休憩樹,復是出苦橋,度眾離惡趣。彼 是除惱熱,東升⼼明⽉。復是璀璨⽇,能驅無知霾。是拌正法 乳,所出妙醍醐。今於怙主前,筵眾為上賓,宴饗成佛樂,普 願皆歡喜。」三界⼀切的有情,沒有例外,所有的眾⽣,邀請 到我們的前⽅,是為我們的至上貴賓,我要為你們好,所以, 我把功德迴向給你們。在密咒⾦剛乘的儀軌當中,雖然有所謂 的驅除非⼈障礙的這種作法,但是,它是根據當時候的⽬的所 說的,但是,如果真正思惟菩提⼼的話,沒有任何的對象,是 你要去驅逐的對象。任何的⼈、非⼈所有的障礙,在菩提⼼的 思惟當中,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任何的非⼈,是你要 趕⾛的對象。 以前⼀位噶當派的先賢⼤師,曾經這麼說過。⼀位噶當派 的先賢⼤師正在閉關的時候,其實當地的天龍八部,就是山 神、⽔神他們聚集在⼀起,想要傷害這位修⾏⼈。但是,其中 有⼀位山神或⽔神,他站出來說話:你看他平常的思惟是愛他 第 87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勝過愛⼰,他愛我們在場的每⼀個⼈勝過他⾃⼰,我們怎麼能 夠傷害他⼈︖他這麼珍愛我們、這麼珍惜我們、愛護我們,我 們為什麼還要去害他︖沒有道理啊!於是他們撤出了想要傷害 這位修⾏者的念頭。的確發⽣過這樣的公案。所以,打從⼼裡 ⾯把⾃⼰放下,完完全全的珍愛他⼈的時候,內⼼裡⾯沒有任 何的猜疑、沒有任何的畏懼,身體的健康也會由此⽽獲得,它 真的是⼀切美好功德的泉源。如果在這個之上,又搭配著具有 傑出智慧的空正⾒,作此結合的話,那你才能夠真正的成為導 師世尊的弟⼦,才能夠真正追隨龍樹菩薩,作為龍樹菩薩的學 ⽣,這是我想要跟⼤家分享的⼀點。所以,今天《辨了不了義 善說藏論》的這⼀次的講解,就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進⾏ 問答題的交流。 〔問〕:請問《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在其正⾒的重要性為何︖ 及如何在⽣活中去漸次體會︖ 〔答〕:當我們講解空性的時候,有說到⼈無我和法無我。法 無我的解釋,有不同的解讀。唯識有說法無我,但 是,是以⼆取空的⽅式去講解的。因為我們會覺得能 知的⼼識和所知的事物,中間有距離感。會覺得外在 的事物,它是遠離了能知的⼼識所現的影像以外的事 物,因此,⽽產⽣了貪執、憤怒,⽽產⽣了煩惱。當 我們講⼆取空,所取事物和能取⼼識中間沒有再有距 第 88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離感的時候,⼀切的事物都只能是⼼識所現的影像的 時候,這⽅⾯的執著會減少,距離感的⼆取有的執著 會減少、法我執會減少,對煩惱的減緩是有幫助的。 但如同《入中論》所說的:「前說深可怖,多聞亦難 解,唯諸宿習者,乃能善通達。」在印度的佛學⼤師 們,像是世親等,他們是否放棄了⾃性空的空正⾒ 呢︖⽉稱答:是的!的確如此。他們背棄了無⾃性的 空正⾒理論。 透過《入中論》的詮釋,應成派的觀點:⼀切煩惱最 終、最究竟的根本,是認為諸法有⾃性。如果這個⾃ 性執著沒有斷除的話,煩惱的根本是斷除不了的。當 然,你在《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可以看到法無我的 詮釋是根據唯識、中觀的觀點。當然這種思惟對減緩 煩惱也是有幫助的。所以,我在⼀起來的時候,我就 「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 來︖」當我這樣思惟的時候,獨⽴⾃主的我是不存在 的,彷彿身⼼背後操控者的我是沒有的,這種的我是 完全消失了。 就如同《入中論釋》所說的「慧⾒煩惱諸過患,皆由 薩迦耶⾒⽣,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 還有《四百論》「如⾝中⾝根,癡遍⼀切住,故⼀切 煩惱,由癡斷隨斷。」像我引⽤的這些偈⽂,你們好 第 89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好地思惟的話,你們就會知道煩惱最究竟的根本是來 ⾃性執著。所以,⾃性執著必須要對治、必須要斷 除。在這個之上又有愛我執,把⾃⼰看的太重要,忽 略他⼈的利益,因此,⽽產⽣種種的負⾯情緒、煩 惱。所以,我們學習《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的主要 原因是因為讓我們煩惱的根本來⾃於哪裡︖這個根本 是否是符合真相的認知︖還是顛倒執著真相的錯覺︖ 所以,透過長時間的思惟、內⼼的修⾏、修練,當我 們聽到「空性」這兩個字的時候,就會覺得內⼼裡⾯ 彷彿有⼀種重量的⼀種感受,代表我們平常有長時間 的在訓練、長時間思惟,所以,⼀定要將空正⾒的思 惟,透過長時間的堅持,轉為⽇常⽣活的⼀部分。只 有做到這⼀點的時候,當你快要產⽣煩惱的時候,或 者遇到煩惱因緣快要產⽣煩惱的時候,你才能夠思惟 空性減緩煩惱,這是我們唯⼀能夠將此論的內義運⽤ 於⽣活的⽅式,那就是長期的堅持。 〔問〕:三⼗八攝頌有⼀個偈頌說到「此⽣勤修⽩業因,願得 ⼈天賢善⾝,⾃性之苦不能越,願出輪迴求加持。」 這個偈頌當中⾃性之苦指的是什麼︖如何在⽣活當中 去作觀察︖我們在佛法當中所講的真實的快樂,又是 什麼︖
第 90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答〕:在此所謂的「⾃性之苦」是指⾃然⽽有的痛苦,⽽不 是說這個痛苦是⾃性⽽有的。通常我們會說⾃然產 ⽣,也會把它取名為⾃性。就像我們本來就有、⾃然 ⽽然會產⽣煩惱,無始以來,因為已經訓練煩惱的串 習⼒太強⼤了。透過佛菩薩的教⾔,以及⾃⼰分析、 觀察,讓我們知道:喔!這是有問題的。所以,佛菩 薩的教⾔經過龍樹菩薩的解釋,之後,再經由⽉稱論 師的解釋。以藏傳佛教來講,西藏的薩迦、噶舉、寧 瑪、格魯等,過去的先賢⼤師、學者們,他們針對無 ⾃性、空性的論述上,作出了非常詳細的觀點。宗喀 巴⼤師就空性的論述來講,又特別的寫下了諸多的鉅 作,像我之前所說的《廣論》的毗婆舍那和《略論》 的毗婆舍那,以及《正理海》、《善顯密意疏》,這 是你們有空的時候,就應該要去學習的內容,非常地 殊勝。宗喀巴⼤師的這些著作,如果你們長時間的去 學習,接近宗⼤師的思惟的話,你才能夠遠離⼆邊, 與進入中道的空正⾒的距離感才能越來越拉近。所 以,在此的「⾃性之苦」指的不是要破的⾃性諦實, ⽽是指⾃然⽽然所產⽣的痛苦。我們從無始以來,隨 著煩惱的串習,會造業。煩惱產⽣是很⾃然的,我們 不需要刻意地去思惟讓煩惱產⽣,只要遇到因緣,煩 惱就⾃然產⽣。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因為隨著業和煩 第 91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惱所轉,所以,我們會產⽣苦諦。如果「⾃性之苦」 的⾃性指是所遮諦實的⾃性的話,這是違背中觀思 想。所以,在此的⾃性,應該解讀為⾃然⽽有、⾃然 產⽣的。所以,佛教中所說的真實快樂,就是滅諦。 如同《入中論》裡⾯所說的:「如是慧光放光明,遍 達三有本無⽣,如觀掌中庵摩勒,由名⾔諦⼊滅 定。」、「雖常具⾜滅定⼼,然恒悲念苦眾⽣。」、 「此上復能以慧⼒,勝過聲聞及獨覺。」,最終「世 俗真實廣⽩翼,鵝王引導眾⽣鵝,復承善⼒⾵雲勢, ⾶度諸佛德海岸。」這個就是我們學佛的主要的⽬ 的,透過⽅便品、智慧品的兩⽀翅膀、透過雙翼的結 合,我們才能夠到達苦海的彼岸。所以,透過菩提⼼ 的⽅便品,以及空正⾒的智慧品,能夠到達成佛正覺 的彼岸。所謂的證量,就是透過菩提⼼和空正⾒的長 期堅持,才慢慢、慢慢地產⽣證量。所以,⼀定要將 菩提⼼和空正⾒這兩者作結合。如果這樣長時堅持的 話,我們才能夠⽣⽣世世不離上師,才能夠做到「⽣ ⽣世世不離師,恆時負擔勝法樂,圓滿地道功德已, 唯願速得⾦剛持。」 〔問〕:請問尊者要如何幫學校實驗室中實驗的⼩⽩鼠,和作 實驗的⼈消業︖實驗動物裡⾯的資料,實際上,我們
第 92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每個⼈都在環境裡⾯,市⾯所開發出來的對⼈體產⽣ 功效的藥劑,都是實驗動物出來,才⽤在⼈體實驗, 最後才⽣產製造販賣,所以,我們也都造了殺業嗎︖ 〔答〕:科學家們為了⼈類的身體健康,會在實驗室裡⾯安置 ⼀些實驗室的⼩⽩鼠,或者其他的昆蟲。為了能夠幫 助更多的⼈、拯救更多的⼈,所以,會犧牲少數眾⽣ 的性命,這是有可能會發性的。但是,如果你在作實 驗的時候,不覺得牠是有⽣命的,牠有苦樂感受,你 覺得像⽩菜、蘿蔔⼀樣,這是不⾏的。但是,你是以 廣⼤的利益,為了幫助更多的⼈去作實驗的話,那是 另外⼀回事,就可以避免惡業的造作。否則像是這些 ⼩⽩鼠,或是昆蟲等,你覺得像是⽩菜、蘿蔔⼀樣, 好像不是⼀個有感受⽽去作實驗的話,那就真的會造 業了。如果你是為了廣⼤的利益,為了能夠幫助更多 的⼈,讓更多的⼈類獲得利益,以這樣⼀個更⼤的利 益,⽽去犧牲實驗室的動物的話,當然⼼懷慈念、⼼ 懷悲憫的情況下去作研究的話,就可以避免造惡業。 當然,還是要儘量的減少,對實驗動物的傷害。 〔問〕:業未作不遇,又怎麼解釋菩薩受某有情的公案︖或上 師替弟⼦背業的說法︖串修⾃他相換時,覺得與「業 未造不遇」有所不順︖ 第 93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答〕:觀想⼀切眾⽣的痛苦由我來承受,這是做不到的,那 是針對各別眾⽣的痛苦,以強⼤的悲憫⼼⽽去背對⽅ 的業,有時候確實會發⽣,但是,這個的前提條件 是,這兩者之間,在過去世曾經造下了相關的因緣, 才會發⽣。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條件的話,是不會的! 像三世諸佛菩薩都為我們迴向啊!⽽且三世諸佛菩 薩,都為我們作⾃他相換和取捨,可是眾⽣的痛苦還 是很多啊!之所以會有背業的情況發⽣,是過去世這 個師徒他們⼆者之間有相互發願,這個前提的情況下 才會產⽣的,如果沒有這樣⼀個過去世相互的承諾, 或者是業緣的話,今世的上師是沒有辦法替弟⼦背業 的。所以,不會與「業未造不遇」有所⽭盾。 〔問〕:《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裡⾯有說:補特伽羅七相尋 求找不到,就是補特伽羅無我之義,但是,⼀般又會 說了解補特伽羅七相尋求找不到,並不是就了解了補 特伽羅無我,請問前⾯說補特伽羅無我之義的「義」 是指什麼︖ 〔答〕:以七相尋找之後找不到本身,並不會成為無我之義。 所遮諦實從境上⽽有的話,將會與七相尋求的理由有 所違背,或者五相尋找的理由有所違背。因為從境上 ⽽有的話,它會有⼀個從境上產⽣的獨⽴存在,如果 第 94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真的是這麼存在的話,就應該找到才對,但是找不到 啊!所以,以七相和五相的理由去尋找之後,找不 到,在找不到的當下,⽽否定的話,那是很有危險墮 落到斷邊的。所以,只有透過緣起的道理,才能夠避 免這種危險。因為空正⾒是要能夠結合菩薩廣⼤的菩 薩⾏,如果你的空正⾒是完全否定的話,它如何結合 菩薩⾏︖那是沒有辦法的。所以,只有透過緣起,因 為相互依賴⽽認定⽽有、⽽被施設⽽有的緣故。所 以,在世間通俗的說法當中,⼀切作⽤能夠坦然存 在,⽽且又無有⾃性,這時候就能夠⾏菩薩⾏。所 以,這也是為什麼剛剛我引⽤了這⼀句頌⽂「世俗真 實廣⽩翼,鵝王引導眾⽣鵝。」這個兩⽀翅膀的結合 是很重要的。所以,觀待施設的意思,觀待是相互依 賴、相互牽制、相互依存的意思。又如同在《間雜 修》裡⾯有說到:「緣」字是依賴的意思︔「起」字 是形成的意思。依由依賴,⽽在世間的通俗的說法當 中⽽形成。所以,尋找之後找不到,不是空性的解讀 啊!所以,種敦巴曾經有說過:⼿是空性、頭是空 性、⽕也是空性,可是,如果你⽤⼿去敲頭的話,頭 會痛啊!的確是如此。說⾃性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負 ⾯情緒產⽣的時候,需要抓到⼀個真實的點,需要依 據真實執著⽽有,這是錯覺。為了能夠了知這是錯覺 第 95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的緣故,所以,才說無⾃性的。其實量⼦⼒學也是這 麼說的啊!因為沒有絕對的好、絕對的壞,思想更加 的開放。同樣的道理,龍樹菩薩說:當我們產⽣煩惱 的時候,會有⼀個錯覺存在,那個錯覺會覺得:我正 在貪的對象,或瞋的對象是⼀個真實發⽣的東西、是 ⼀個真實有的東西。實際上是否如此︖這就需要我們 分析、觀察了。 所以,龍樹菩薩「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業煩惱 ⾮實,⼊空戲論滅。」以及「從憶想分別,⽣於貪恚 癡,淨不淨顛倒,皆從眾緣⽣。」這兩者都是《中 論》所說的偈⽂。所以,由這⼀種的錯覺,又稱非理 作意、不符合真理的作意,⽽產⽣了煩惱、產⽣強烈 的貪婪和憤怒,為了能夠減緩我們這種負⾯的情緒⼲ 擾我們內⼼的平靜,⽽去說無⾃性的。所以,說無⾃ 性並不是說沒有佛果位、沒有解脫、沒有輪迴,不是 這⼀回事的!說無⾃性的主要⽬的,是為了減少內⼼ 平靜的⼲擾,為了減緩負⾯情緒,因為⼀切的負⾯情 緒、⼀切的煩惱,這些都是來⾃於「這些都是真實發 ⽣的」執著,是這種錯覺所產⽣的。這也是為什麼說 到無⾃性,⼀切的作⽤、⼀切的存在,都是在通俗的 ⼀個名⾔說法當中⽽有,僅此⽽已。
第 96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問〕:就隨瑜伽⾏⾃續派⽽⾔,懂諦實空之前,是不是必須 要先懂異體的⼆取空︖如果是這樣的話,隨瑜伽⾏⾃ 續派所說的諦實空,是不是就跟隨理⾏⾃續派所說的 諦實空有⼀點微細的差別︖如果懂諦實空之前,並不 需先懂⼆取空的話,這樣⼦是否對於瑜伽⾏⾃續派⽽ ⾔,懂諦實空之後,⾃然就能夠懂⼆取空︖這樣⼦, 為什麼隨經部⾏中觀⾃續派不會發⽣這樣的事情︖ 〔答〕:⾃續派說並非由無害識所安⽴,從境上的不共之⼒⽽ 有,這是⾃續派所說的所遮諦實的定義。也就是⾃續 派認為所遮諦實不被根識所⾒,如果你覺得這個事物 的⼒量,完全由境上⽽有,跟⼼識如何認定無關的 話,這就是所遮諦實。 ⾃續派和唯識派,同樣的會看到從境上會產⽣作⽤、 從境上會產⽣事物,這個是存在的基準,這個不能夠 破除,但是,這個部分被中觀應成派破除了。我們去 看任何⼀個存在的時候,會覺得存在的⼒量,妨彿是 從事物本身之⼒⽽有的,無論是對外在的⾊法,或內 在的⼼法,都是這⼀種看法。在看相當中就已經錯誤 了,因為我們在看相當中就已經有⾃性的看法了、就 呈現了⾃性的表相了。所以,能夠澈底地斷除煩惱的 依據——真實執著,唯有透過⽉稱論師的這些典籍才
第 97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有辦法做到破除⾃性,才能夠真正的破除煩惱的依據 ——真實執著。如果你這部分沒有破除的話,煩惱還 是會有依據產⽣啊!像是了解了唯識的⼆取空之後, 你仍然會覺得內在的⼼法是從它⾃⼰的⼒量⽽有的, 苦樂的感受是以⾃⼰的⼒量⽽有的。於是又會針對這 種苦樂的感受又產⽣貪、瞋,所以,龍樹菩薩的不共 意趣,也是⽉稱不共意趣,最詳細、最深入的,就是 他們的著作當中所說的內容。 這⼀次有機緣為你們講解《辨了不了義善說》,我從這個 論中取出綱要,為你們講解,已經圓滿結束了。印度、全球的 疫情新冠病毒來講,說不定明年就可以解除了。如果疫情解除 的話,平常我會去⼤昭寺傳法、我會去菩提迦耶傳法,我就會 像平常⼀樣為⼤眾傳法,我現在隨時都作好準備,又為你們講 解。當然前提條件是新冠病毒的疫情,我們要保持謹慎的態 度,如果明年疫情過後,我會想要再試著跟你們互相交流。無 論是來⾃中國⼤陸的法友也好、台灣的法友也好,還有許多外 國的這些朋友也好,我隨時都已經作好準備,要跟你們交流。 謝謝⼤家!之後再⾒! 佛陀有這麼告誡我們,⾃⼰才是⾃⼰的依怙。⾃⼰將來是 否會幸福,或者仍然痛苦,最終都是掌握在⾃⼰的⼿上。換句 話說,⾃⼰能不能⾛上五道⼗地成佛之道,最終也是靠⾃⼰的 第 98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努⼒。雖然我們可以透過師長或團體的⽅式祈求外在的助緣, 但是,這只是暫時的,並非究竟,主因還是靠⾃⼰的長期堅 持,我個⼈也是每⼀天堅持思惟菩提⼼、空正⾒。在這個基礎 之上,因為從上師獲得灌頂,必須作功課的緣故。所以,在這 個承諾下,我必須做⼀些⾃⽣儀軌的念誦。雖然我有作這些念 誦,但是,我覺得讓我內⼼改變的主因,是菩提⼼和空正⾒的 思惟。這才是令我內⼼改變的主因,為此《入菩薩⾏論》、《入 中論⾃釋》、《中論》我有空都會去閱讀這些⼤教典,所以, 以我個⼈來講,像今年比起去年,我覺得內在的覺受又更加的 強烈,你們要像我⼀樣。現在的思惟比較去年的思惟是否有所 改變︖會更好︖你們要⾃⼰作檢視、觀察,如果去年你的思惟 跟今年沒有任何差別的話,即便你懂再多的佛法,你的佛法只 是處於知識⾯,這是遠不⾜夠的。⼀定要反覆的檢視⾃⼼,跟 去年的你作比較,今年的你是否更容易產⽣善⼼︖是不是每⼀ 年都變得越來越加善良︖善法的覺受是否更加的強烈︖「是否 有進步」這種的檢視非常地重要。要不然,我們所學習的法, 變成⼀種知識,⾃⼰沒有努⼒修⾏,想要透過外⼒改變⾃⼰, 這個跟佛所說的「⾃⼰是⾃⼰的依估」是有所違背的,跟「⾃ ⼰的幸福掌控在⾃⼰的⼿上」的說法,是有所違背的。⽽且佛 經裡⾯有說「佛說罪莫能洗滌,佛⼿無能取眾苦,佛證無能轉 他⼈,唯⽰法諦得解脫。」佛陀對佛弟⼦的責任,就是跟我們 講解真諦。所以,弟⼦能夠獲救的主要因緣是靠弟⼦⾃⼰分 第 99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稿根據師長開⽰⾳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
析、觀察真諦為何︖真相為何︖搭配著⽌修、觀修的⽅式,長 時間的堅持,⽽去改變內⼼的。所以,在場的法友們,希望你 們每⼀年都分析、觀察⾃⼼,看看有沒有進步,希望你們要做 到:每⼀年都越來越好,內⼼的改變會越來越好。我⾃⼰確實 有越來越好的⼀個趨向,你們要這麼學習、要這麼長時間的堅 持,不要離開聞、思、修的結合,好好的修練⾃⼼。謝謝⼤ 家! ——尊者《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第三天課程圓滿——
第 100 ⾴(共 100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