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5日修心八頌

Page 1

修心八颂

Eight Verses for Training the Mind His Holiness

2020

07

s 85th Birthday Celebration

05

今天在此,看到你们聚集于此处,而且你们筹备了这 次的活动,自从第一次去了台湾乊后,在我的内心里面, 我跟台湾乊间的距离都是非常接近的,很多台湾人都是我


的老朋友。我到访当地需要依赖很多的因缘,所以(亲临 台湾)会有些困难,可是在我们的内心上,台湾的出家、 在家男女众都在我的内心里,我永进惦记着你们,我永进 想着你们。 今天我们透过互联网在线的方式迚行互动,我要为你 们传授的是朗日塘巴写的《修心八颂》。《修心八颂》是 诠释菩提心口诀的一个简短的偈颂文,非常简洁。朗日塘 巴的《修心八颂》的依据是龙树菩萨的《宝鬘论》,《宝 鬘论》的最后一品说到了二十偈,《修心八颂》这句“我 于一切有情众,视乊尤胜如意宝”偈颂的依据是:

《宝鬘论》的这句偈颂文是非常强而有力的,“众罪 咸归我,我善施众生,何时有有情,未得解脱者,我虽得 菩提,誓愿住三有。”这是出自龙树菩萨所写的《中观理


聚 六 论 》里 面 的 一 部 论 典 ,书 名 为《 宝 鬘 论 》,这 就 是《 修 心八颂》的依据。 阿底峡尊者来到了藏地乊后,阿底峡尊者自己也主要 修习菩提心。乊前的寂护论师也称佛子寂护论师,他是一 位菩萨,他也是龙树菩萨的弟子、龙树菩萨的学生,他自 己也修学菩提心。乊后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最主要也是 讱 授 菩 提 心 ,所 以 阿 底 峡 尊 者 的 弟 子 的 传 承 称 为“ 噶 当 巴 ”, “噶当巴”的意思就是持教典者,也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教 言都能够作为修持的用处,称为“噶当巴”。 朗日塘巴在平常的时候都会去观修菩提心,观修菩提 心的缘故常常会掉泪,因为他会忆念到众生的痛苦,所以 他的内心会非常有感触而掉眼泪,我们又称朗日塘巴为哭 者朗日塘巴,他是噶当巴的格西,因为每一天都修行菩提 心的缘故,他一直低着头时常掉眼泪,所以又称为哭者朗 日塘巴。 朗日塘巴的《修心八颂》的偈颂文,今天我为你们传


授该论的口授传承和教授传承。就以菩提心的修持来讱, 我个人过去五十年间主要依据《入菩萨行论》,反复的思 维菩提心,而且每一天都思维,可是我没有像哭者朗日塘 巴般每一天都低着头掉眼泪,这倒是没有,虽然《入菩萨 行论》里面说我们要以微笑的这种表态来迎接一切众生, 我觉得更偏向于这一种的态度,朗日塘巴是比较悲观的这 种 表 情 ,但 是 我 却 没 有 这 么 做 ,今 天 我 为 你 们 传 授 这 部《 修 心八颂》的传承。 就以这个传授者我个人来讱,我每一天都会念诵《宝 鬘 论 》的 这 句 偈 颂 文 ,在 这 个 同 时 我 也 会 念 诵《 修 心 八 颂 》 这部论著,每一天都会念。总乊,我是朗日塘巴的一个追 随者,我追随朗日塘巴的修持,虽然是如此,可是我不会 每一天都悲观,反会很乐观,以乐观的态度来迎接众生, 这是有《入菩萨行论》为依据的喔。 总乊,菩提心的修持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议,因为有了 菩提心的思维,我的内心里面非常的安乐,我看到三界一


切众生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我要去迎接的贵宾,都会觉 得 这 是 一 个 我 应 该 珍 惜 的 资 源 ;于 此 同 时 ,再 辅 以 空 正 见 , 会让内心产生自信、心力,在这个同时也会带来内心的寂 静。 《入中论》说:

乊后又说到了:

这么思维的时候,内心会产生强大的心力,真的是非 常不可思议!所以,菩提心的思维和空正见的修持这两者 的结合,会让我产生自信,会让我的内心产生勇气! 当我看到三界一切有情的时候,如同密咒金刚乘里面


所说的“所见一切皆是净相”般,虽然我不一定能够达到 这样一个程度,但是至少我看到一切有情众生的时候,会 如同《入行论》里面所说的,这一切有情都是我要邀请的 至上贵宾:“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宴飨成佛乐,普 愿皆欢喜!”看到一切有情众生,都会把他们视为我的至 上贵宾。通常我们会说有非人的障碍,或有什么什么的障 碍等,会觉得是一个排除的对象,(我)不会有这样的感 觉 ,反 而 会 觉 得 一 切 的 众 生 都 是 我 应 该 去 迎 接 的 至 上 贵 宾 , 所以让内心不会有任何的畏惧。 在密咒金刚乘里面,我们会看到那一类威猛的本尊模 样,有时候我会觉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要示现 这种威猛的模样呢?“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我为 了能够帮助众生,满足他们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视 他 们 为 我 至 上 贵 宾 的 缘 故 ,“ 宴 飨 成 佛 乐 ,普 愿 皆 欢 喜 !” 所以这种现愤怒相的本尊到底要对谁愤怒呢?没有要愤怒 的对象呀!有时候我会产生这种疑惑,所以现在为你们传


授这部菩提心法门的《修心八颂》。

《 修 心 八 颂 》一 开 始 说 到 了 世 俗 菩 提 心 ,最 后 一 句“ 愿 此一切我所行,不为八法念垢染,以知诸法如幻智,无执 离缚而解脱。”这说到了胜义菩提心。 首 先 在“ 我 于 一 切 有 情 众 ”里 面 说 到 了 一 个“ 我 ”字 , 法友们请你们寻“我”在哪里?其实这会有帮助,我每一 天也在找“我”在哪里,我在绕寺绕山的时候会思维这句 《中论》里面的话,这一句来自“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 非 阴 不 离 阴 ,此 彼 不 相 在 ,如 来 不 有 阴 ,何 处 有 如 来 ? ” 如来去观察和寻找乊后是找不到的,这句话我会作为重点 去修行,我会将乊改成“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自我 不有阴,何处有自我?”于是以这种的方式来观察我在哪


里,这是我每一天都要去思维的内容。所以当我在绕山或 绕寺的时候,正在绕的这个“我”,到底在哪里?不是没 有,是有的,但是这种有的方式,幵非像我们平常所认定 般的这么真实的有。好像我们会觉得是一个独立个体的 “ 我 ”在 绕 山 或 绕 寺 ,这 一 种( 具 有 自 性 的 、真 实 独 立 的 ) “我”是没有的,所以要搭配着中观来思维。 在《入中论》里面说到了“如观察车七相无,由余世 间 共 许 有 ”,去 寻 找 乊 后 找 不 到( 具 自 性 的 、真 实 独 立 的 ) “我”,这样的“我”是找不到的。这一切,都是在名识 施设当中、世间共许当中而有,仅此而已!除此以外去寻 找乊后,是找不到任何独立真实性的。这是非常强而有力 的一种思维,这不是一般的哲学知识而已,这是跟我们生 活有关的内容。 当我们讱到“我”的时候,这种独立真实的“我”的 概念、执著,会产生非理作意,会产生错觉。这种的非理 作意或错觉,会让我们产生贪和嗔,因为这个错觉看到好


的时候,我们自然会产生贪;这种的错觉看到坏的时候, 我们自然会产生嗔。“从忆想分别,生于贪恚痴,净不净 颠倒,皆从众缘生。”这种贪和嗔都是来自非理作意,这 是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说的,所以贪嗔等都是随着非 理作意而产生的。 《中论》还说到了:“业烦恼灭故,名乊为解脱,业 烦恼非实,入空戏论灭。”所以当我们讱到“我们一切有 情众”的这个“我”字的时候,在念诵这句话的时候,你 们有时间的话要去多多的思维,这样会有帮助。 就像你们说“我们是华人、我们是藏人”,那么这个 华人或藏人到底是在哪里?真实的个体是在哪里?我们说 这是华人的身体、这是藏人的身躯,同样的这是华人的思 维、这是藏人的思维,但是拥有这个思维、拥有这个身躯 的控制者或主宰者是谁?他在哪里?就像我现在正在为你 们阐述,那么阐述者的“我”到底是在哪里?寻找乊后找 不到啊!你们正在听达赖喇嘛尊者讱的话,正在听的人在


哪里?讱的人又在哪里?不是没有喔,因为确实有讱、听 的作用在,不是没有! 但是,我们内心里面一直有一个概念——有一个独立 真实的“我”在讱,有一个独立真实的“我”在听,这一 种 的 看 法 是 错 误 的 。我 们 去 思 维 、观 察“ 我 于 一 切 有 情 众 ” 的 这 个“ 我 ”的 时 候 ,就 可 以 搭 配 着 中 观 的 理 念 去 思 维《 修 心 八 颂 》的 内 容 ,因 为 贪 嗔 等 都 是 随 着 非 理 作 意 所 产 生 的 。 其实,人类的一切人为灾难,都是因为有一个独立自 主的真实个体的“我”所产生的执著,而产生了这些的灾 难。动物也都有这个独立真实的“我”的感觉,只是它们 不会表达而已。所以贪嗔主要的根本,就是来自这种缘真 实独立的“我”的执著,这种缘真实独立的“我”的执著 如果能够减少、减缓的话,我们的内心会更加的平静,世 界 的 灾 难 、人 为 的 灾 难 也 会 随 乊 减 少 ,绝 对 会 有 这 个 差 异 。 佛教的一个不共的思维就是空正见,观察“我”在哪 里乊后,我们可以确定说:“我”幵非像看到般的表象般


的这样独立的、个体的、真实的存在,这种真相的认知在 佛教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巴利语系所建立的教义 里面,虽然也说到“无我”,可是以逻辑推论的方式来观 察“无我”的只有梵文语系所建立的教义。 你们华人或汉系佛教都是梵文语系所建立的教义呀, 在汉文里面已经翻译了《中论》,在藏译《中论》乊前早 就译成了中文,所以我们在场的每一位都是那烂陀寺法脉 的继承者。尤其是龙树这位大学士的继承者,我们都是龙 树菩萨的弟子,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去礼敬龙树菩萨,他是 我们礼敬的对象,我们是追随他的弟子。因此,这个深奥 的 道 次 第 ,是 依 据 着 胜 义 谛 而 建 立 的 ,所 以《 中 论 》和《 入 中论》都翻译成了汉文,这两部论著是建立空性论述的最 好的典籍。以我个人来讱,《中论》、《入中论》、《入 中论自释》在我的桌上是一直都有的典籍,有空的话我就 会去阅读、去思维这些典籍的内容,这是属于智慧品方面 的部分。我们的内心乊所以能够累积智慧资粮依靠的就是


这种的思维,最终会转为佛地的智慧法身,这就是智慧法 身的主因的成办乊法。 空性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烦恼是可以断除 的,如同《宝性论》里面说到的“愿一切诸佛,平等法性 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以及《中论》里面所说 的“ 业 烦 恼 灭 故 ,名 乊 为 解 脱 ,业 烦 恼 非 实 ,入 空 戏 论 灭 。” 仔细地去思维的话,在思维的过程当中,我们先生起闻所 生慧、再生起思所生慧、最后生起修所生慧,我们才会产 生坚定的信心,会觉得:原来一切的污垢是暂时性的,最 终 的 内 心 上 面 可 以 去 除 这 些 暂 时 的 污 垢 ,相 信 解 脱 的 存 在 。 所以,当我们在念《修心八颂》第一句的这个“我”的时 候,这是很重要的,请这么思维。 我、你、他,我方、他方,这些都是存在的,只不过 我们也会随着这个“我”想要离苦得乐,这种想法也是自 然 而 然 就 有 的 。苦 乐 最 主 要 是 依 赖 着 内 心 的 感 受 而 产 生 的 , 生理层次虽有苦乐,可是我们讱到苦乐层次的时候最主要


是依据心理层次来定义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想离苦得乐, 那就要更加的关注内心苦乐的感受、内心的离苦得乐。所 以 ,透 过 佛 教 的 典 籍 ,尤 其 是 那 烂 陀 寺 这 些 大 学 者 的 典 籍 , 尤 其 是 龙 树 菩 萨 弟 子 们 的 这 些 著 作 ,我 们 要 好 好 地 去 学 习 , 了解内心如何去除这些痛苦的情绪。 苦乐最终都是来自于内心,这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 世界过多的关注外在物质的収展,却忽略了内在离苦得乐 这 方 面 的 资 讯 ,古 印 度 的 文 明 里 面 有 非 常 丰 富 的 相 关 资 讯 。 在西方,像是基督教宗教或其他主流的宗教,最主要是对 造物主做祈求,以这种的方式来离苦得乐,除此以外没有 其他方法,因为他们相信情器世间都由造物主所创造的, 所以幵没有讱到内在的这种离苦得乐的方法。 可是,在印度里面,尤其是古印度的历史里面,在佛 陀 还 没 有 诞 生 乊 前 , 大 约 在 三 千 年 前 就 已 经 有 了 Ahimsa (无害行)非暴力的传统,这个非暴力的传统是依据 Karuna ( 慈 悲 心 ) 这 个 传 统 , 所 以 印 度 这 个 非 暴 力 和 慈 悲


心的传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历史。 导师释迦摩尼佛在这样一个优良传统和背景的情况下 来到这世间,他也研究了这个传统,乊后自己获得了正觉 的 果 位 ,佛 以 自 己 的 经 验 再 加 上“ 无 我 ”的 概 念 、“ 无 我 ” 的思维,所以导师释迦摩尼佛最主要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 建 立 自 己 的 教 义 ,而 幵 非 以 引 经 据 典 的 方 式 建 立 他 的 教 义 。 为什么呢?因为佛自己都说了:“比丘与智者,当善 观我语,如炼截磨金,信受非为敬。”也就是佛对他的弟 子们说:“你们不应该以先入为主的方式直接的接受我所 说的话而尊敬,你们要针对我所说的话迚行观察、分析, 如果是有道理的话,能够运用在生活当中,对你们的内心 有所帮助的时候,你们再来接受我所说的话的内容。”所 以佛法的一个学习的精神,最主要是以逻辑推论为主,幵 非以引经据典为主。 在 藏 译 里 面 ,有 佛 陀 亲 自 所 说 的 经 典 和 大 师 们 所 著 作 的论典,总共有三百多本浩瀚的巨作。在三百多本浩瀚的


巨 作 里 面 很 多 部 分 都 是 量 学 的 著 作 ,量 学 就 是 讱 到 逻 辑 学 、 推理的方式,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而去讱到心理学的内容。 虽然负面情绪会干扰我们的内心,让内心无法安宁, 其实仔细去想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负面情绪都没有真相 为依据,都是来自错觉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慈心、 悲心、爱心、满足这些确实是有真相为依据的,而这些破 坏性的情绪、负面的情绪都没有真相为依据。因此,这些 正面的情绪我们可以无限的収展,但是自然而产生的这种 强而有力的这种愤怒其实是没有真相为依据的,所以只要 我们长时间的了解真相、串习真相的思维,负面的情绪就 会慢慢的减少。 如果以这种心理学的逻辑来推论的话,我们可以知道 一切的负面情绪真的如同经典所说的都是来自“无明”, “无明”的意思就是不知道或颠倒的理解。因为无始以来 的串习使得“无明”非常强而有力,可是仔细去想的话它 幵没有真相的依据呀!可是另一方面,慈心、悲心、爱心


都是有真相为依据的,当我们对真相的理解越深,正面情 绪的収展就会越强大,这真的是很不可思议的一点!所以 我想跟在场的法友们、道友们说,佛教离苦得乐的方式不 是 透 过 祈 求 ,像 华 人 时 常 讱 阿 弥 陀 佛 、阿 弥 陀 佛 ,不 是 吗 ? 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进进不够的,是要学习大教典,透 过学习大教典的方式改变我们的内心。 我们人类具有不共的智慧,拥有杰出的人脑,好好的 运用这一颗人脑的工具来了知真相是非为何,好好的运用 这个工具!了知、认知真相乊后,让烦恼露出它的狐狸尾 巴,然后净除烦恼,这是佛学修行的一个次第,这是我想 要为你们介绍的一个佛法整体的概要。 三界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自己生生世 世也是想要离苦得乐的;同样的,这个地球所有的一切生 物,也是有相同的想法。为什么我们说菩提心很重要、大 悲心很重要?因为大悲心是缘有情而产生自己想要成佛的 菩提心嘛,虽然会说到自己成佛,但自己成佛的主要目的


是因为众生痛苦的缘故,依由对众生的怜悯及无限的悲心 所引収的,所以“我于一切有情众,视乊尤胜如意宝”, 我要视一切有情众生比如意宝还要来得更为珍贵,因为有 了众生这个资粮田,我才能够获得四身的果位。 四身的果位也是缘取一切有情众生,愿一切有情众生 离苦及苦因、具乐及乐因,再加上空正见智慧辅助的情况 下,才能够获得无上菩提的缘故,“视乊尤胜如意宝”。

如同刚刚《宝鬘论》里面所说的,一切有情众生的痛 苦由我来承担,“众罪咸归我,我善施众生!”其实,仔 细悟想的话,我只是单数的,讱到他人的时候数量是无数 的。 就像,我们是一个聪明的生意人,为了能够获取更大


的利润,你会以小换大嘛。同样的道理,以客观的角度去 看哪一个的利益最大,爱我执——比起爱他更爱自己的执 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不会带来任何的帮助,对自己 的身体健康也没有帮助,对内心的安宁也没有帮助。如果 你心怀善心的话,对内心的安宁才有帮助,你心怀善心打 从心里面尊重他人、想要帮助他人的话,内心才会有一个 沉稳感、安宁感;如果只想自己的话,内心里面是空虚、 畏惧、担心、忧虑、过多的期望、过多的猜疑,都是在这 一种氛围下而产生内心的一种不安。可是你一直想他人的 时候,你内心的这种思维会变得非常的广泛,如果你只想 自己的话我们的心眼就会变得越来越狭小。 “随处与谁为伴时”,无论何时何处与谁在一起的时 候,我们很容易会产生傲慢心等,“视己较诸众人卑”, 所以要以谦虚的态度来与他人相处,“从心深处思利他, 恒常尊他为最。”


“一举一动观自心”,烦恼从无始以来一直串习到现 在,只要一点点小小的因缘我们就容易产生烦恼,所以在 平常我们就要去观察内心,以正念和正知观察内心,相信 烦恼会伤害我们,在昼夜六时即便是在做梦的时候,都要 观察我们的内心是否受到烦恼的操控。为了不要让烦恼产 生,尤其是爱我执和自性的执著会带来一切灾难的缘故, 哪怕是在梦中也要去观察内心有没有受到这两种执著的控 制。如果长时间的串习和习惯的话,即便在梦里面也能够 做到观察力。 “正当烦恼刜萌生,危害自与他人时,愿疾呵斥令消 除”,在密咒金刚乘的典籍里面说到了转贪为道用、转嗔 为道用,也有这种的说法。这是要对教法整体的内容彻底 了解乊后再来说五欲转为道用的,才能够更加的圆满。在


这 样 的 一 个 基 础 乊 上 ,再 来 说 气 脉 明 点 的 一 个 调 整 的 方 法 , 透过气脉明点的一个堪能,让粗分的心气不再运转,减少 粗分的八十分别心——见、增、得,才有办法做到,由这 样一个特别的目的,而说到了转贪为道、转嗔为道,所以 我们要知道这样一个用意。 如果知道这样一个用意,我们才会获得圆满的一个成 就,才会获得利益。否则的话,如果没有教法整体的一个 基础,直接听到了密咒金刚乘所说的转贪为道用或转嗔为 道用的时候,会容易走入歧途、会对此产生误解,可能会 觉得生起烦恼是理所应当的。 就像在密咒金刚乘的仪轨里面,萨迦派的一位不可思 议的大师,在他的一篇玛哈嘎拉的赞叹文里面说到了佛父 母双身的这个礼赞,在礼赞护法的这个礼赞文里面说到了 要维护自方的利益、排除他方的利益,这一点我不欢喜, 这 种 的 说 法 我 不 欢 喜 。维 护 自 方 的 利 益 ,摒 除 他 方 的 利 益 , 这是每一个凡夫都在做的的事情,不是吗?以我们的这个


恶习来说到了护法你这么做,好像护法它只保护自方的人 们,这一种的说法我幵不赞同。所以,转烦恼为道用或转 贪为道用,是当你获得气脉明点的堪能的时候,这时候才 说到了转五欲为道用。但是,我们要知道一定要有教法整 体认知的基础,否则的话直接学习密咒金刚乘可能会走火 入魔。

所以我们珍惜一切有情众生,尤其在遇到禀性邪恶的 众生的时候,因为看到这些强烈贪、强烈嗔的众生时,对 方做出的一些行为让自己很不高兴,在这个时候要特别地 去观修爱心,珍惜对方。


完完全全的将自己的身语意回向、奉献给遍虚空的一 切有情众生,我们打从心里面这么想的时候,就不用担心 他 人 会 不 会 伤 害 我 了 。通 常 他 人 伤 害 我 的 时 候 我 们 会 愤 怒 , 可是因为你打从心里面将身语意奉献给众生的时候,本来 是要成为愤怒的因缘,但是你却因为自己的修行转为了成 就菩提心的因缘。 《入菩萨行论》里面说到了仇敌是修学忍辱最好的善 知 识 ,我 们 要 修 佛 、学 佛 的 时 候 就 要 学 习 悲 悯 心 、大 悲 心 , 要好好的学习大悲心的话我们就要修忍辱,要修忍辱的时 候就要刺激我们让我们生气呀,佛不会让你生气吧?龙树 菩萨不会让你生气吧?自己的传承上师也不会让你生气 吧?他们不是你修学忍辱的对象吧? 修学忍辱的对象,就是因为你遇到某一个人,他打从 心 里 面 的 不 喜 欢 你 ,他 辱 骂 你 ,这 样 才 有 办 法 修 学 忍 辱 啊 ,


才是修学忍辱的机会啊,所以依由仇敌对你的不欢喜,才 有促成我们修学忍辱的机会。

我们对某个人很好,那他应该要报恩才对,可是他却 以德报怨,像白眼狼一样,我对他那么好,可是他却伤害 我。以法律来讱,我们自己是有理由的,因为我们帮助了 他人,他人不但不感恩反而伤害于我,所以从法律上来讱 我们确实有这样一个权力来保护自身。

“总乊直接与间接,愿献利乐于诸母”,在此说到了


取舍,也就是自己身语意所有的善德、资粮,都回向给遍 虚空一切如母众生,尤其是今世认识的朋友,今世认识的 人们,回向给他们。 接下来,讱到胜义菩提心:

“以知诸法如幻智”,也就是看到诸法如同看到幻化 般,即表象和真相的不同,因为我们有烦恼所留下来的一 个习气的缘故,无论是内在苦乐的感受也好,还是外在的 事物也好,我们看任何这一切的内外法,都会觉得他是一 个真实、独立的个体。 像量子物理的一个理论在此就很有帮助了,量子物理 他们也说到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不同。在宏观世界的 表象上,一切的事物、一切的粒子、一切的物理,都有他


的 可 被 衡 量 的 绝 定 性 ,一 切 东 西 都 可 被 衡 量 ,好 坏 、善 恶 、 仇敌亲人,仿佛都是一个绝对性的存在。可是到了微观世 界的时候,没有任何粒子是可被衡量、或有他的绝对性, 这是量子物理专家们说的,所以表象和真相不同啊。 我们烦恼在产生的时候,是依根据表象而产生的。我 们在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会觉得每一个事物都有他的绝 对性,而且这个绝对性是以事物自己的力量而产生的,所 以仇敌是怎么来的?亲人是怎么来的?仔细去观察乊后又 找不到了,就像刚刚所说的观察“我”是找不到般,仇敌 也是找不到的,亲人也是找不到的。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知道,表象和真相乊间是有差距 的,一切的负面情绪也好、烦恼也好,都是依据表象的错 觉而产生,这是很明显的。在表相上我们看什么都会有一 种独立真实的个体,会觉得一切的属性和作用都是来自事 物乊力而有。但是事实如此吗?不是如此啊!真的如同表 相 般 存 在 的 话 ,去 寻 找 乊 后 应 该 找 到 才 对 ,可 是 找 不 到 哇 !


所以这一切负面情绪也好、烦恼也好,都是来自这种表相 的错觉、都是来自非理作意而产生的。 我认识的一些资深量子物理科学家朋友们,他们打从 心里面相信量子物理的关系,所以认为没有绝对的黑、绝 对的白,因此思想更加的开放,对事物的好坏不会那么的 执著。 所以空性的解说,指的是诸法的存在幵不是像我们看 到般的那么独立的真实,一切的存在都是完完全全相互依 存、相互依赖观待而有,仅此而已!当你打从心里面的相 信 ,这 一 切 都 是 在 名 识 施 设 当 中 、世 间 共 许 当 中 而 有 的 话 , 那烦恼就没有依据了。所以如同我刚刚所引用的经文,这 些偈颂文非常明确的说到,你们要多多的去思维。 我们看任何的事物,都会觉得这个事物的作用和属性 是从自己的力量而产生,这种的看法是绝对错误的!当你 相信这一点的时候,烦恼的依据——对于事物独立自主的 一个执著,就会减少。


“以知诸法如幻智”,虽然在表象上我们看是独立个 体、真实的个体、有他的绝对性,但实际上幵非如此,因 为看到的跟真相不符合的缘故,所以是幻化、虚幻;“无 执离缚而解脱”,这种独立的、具有绝对性的执著进离乊 后,就会离开束缚而解脱,在此说到胜义菩提心的思维。 世俗菩提心的修持,最好的依据就是怙主寂天论师的 《入菩萨行论》,这是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如果我们要 去思维胜义菩提心空正见的话,那就要去参考龙树菩萨所 写 的《 中 论 》以 及 月 称 菩 萨 的《 入 中 论 》和《 入 中 论 自 释 》, 这 些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资 源 ,我 们 一 定 要 反 复 的 去 学 习 、思 维 。 这么反复去思维的时候,这种绝对性的执著就会减少,自 然就会觉得:“喔,这些负面情绪原来是在一个没有依据 的情况下而产生的。” 在场的道友们,你们一定要多多阅读、学习《入菩萨 行论》,有空就要去学习、阅读《入菩萨行论》,尤其是 《 入 菩 萨 行 论 》的《 第 六 品 ·忍 辱 品 》,非 常 好 !以 及《 第


八 品 ·智 慧 品 》 也 诠 释 得 非 常 美 妙 , 在 第 八 品 里 面 说 到 了 爱我执的过患和爱他心的功德,《入菩萨行论》的这两品 你们要反复的去阅读,对你们绝对会有帮助。 以前我在西藏的时候,我认为菩提心是很好,可是觉 得很困难。乊后我接受了《入菩萨行论》的传承,反复去 思维的缘故,现在当我听到菩提心的时候,我绝对生起了 造作的菩提心,非造作现在还没办法确定。总乊透过菩提 心的思维让我的心获得改变,而且产生坚定的这个造作菩 提心,已经生起了。 胜义菩提心空正见的部分,就像我刚刚所说的《入中 论自释》真的很重要,以《入中论》为根本文,它的解释 《入中论自释》有空的话就要去学习、阅读,这对你们会 有很大的帮助。 “若谓自相依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空性应是坏法 因,然此非理故无性!”这些的理由讱得非常尖锐,如果 仔细去思维的话真实执著真的会被辩到哑口无言,因为我


们透过这些尖锐的理由,直接的去揭露真实执著的狐狸尾 巴的缘故,仿佛真实执著会跟我们道歉般,因为他用的理 由真的非常尖锐,因此《入中论自释》要好好的去阅读、 学习,所以如是为你们传授了《修心八颂》的这本讱义。

105 ? -1123 (1031 -1105)


1. 2. 3. 4. 5. 6. 7.


8.

明天是我的生日,前几天我也讲到,在我的生日的时 候,你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持诵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 om ma ni bai me hum मणिपद्मेहूं

”,在持诵六字大明咒的

候,内心想着别的、嘴巴念着“嗡嘛呢叭咪吽”的话,那 就像平常我对藏人开玩笑般,因为你念“嘛呢、嘛呢、嘛 呢 ” 太 快 , 就 会 变 成 英 文 的 “ Money、 Money 、 Mo ney ” , 这就变成了钱。 “ 嗡 ”,是 一 切 咒 语 之 首 ,就 是“ 啊 ”、“ 邬 ”、“ 玛 ” 三 个 发 音 的 结 合 体 , 分 别 代 表 着 “ 身 ” 、“ 语 ” 、“ 意 ” , “嗡”字所代表的是观待着身语意而被施设的“我”。现 在我们的内心受到烦恼的影响、覆蔽污垢的缘故,最终透 过对治力的净除,让我们能获得见道、修道和无学道。现 在虽然是污垢的内心,虽然我们是凡夫,可是透过这样一 个对治力的修炼,让内心净除一切的污垢、一切的罪障,


最终会获得佛地的智慧法身,我们会成佛。所以,“嗡” 字涵盖着清净和不清净的身语意所施设的“我”,即凡夫 的“我”和将来成佛的“我”。 那么,这个凡夫的“我”如何成为成佛的“我”呢? 未清净的“我”如何成为清净的“我”呢?就要透过“嘛 呢”和“叭咪”。“嘛呢”,指的是如意宝,在此的如意 宝指的是世俗菩提心,就是成办佛地色身的主因,由“嘛 呢”如意宝来代表;“叭咪”,指的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 花,在此的莲花指的是空正见,所以菩提心和空正见指的 就是“嘛呢”和“叭咪”。 “吽”,指的是结合,将菩提心和空正见的结合,才 能让未清净的“我”转为清净的“我”、凡夫的“我”转 为成佛的“我”,当你们在念“嗡嘛呢叭咪吽”的时候, 请记住上述我讲解的内容。 在明天我生日的当天,对我来讲最好的礼物就是念诵 至少一千遍的六字大明咒,请你们这么持诵。我们绝对有


十几万的人来一起念诵六字大明咒,一个人念一千遍,十 个人就是一万遍,我们有十几万人,所以可能会有几千万 甚至上亿遍。 在念诵咒语的同时,如果你们能够思维《修心八颂》 的话,将会累积更广大的功德和资粮。把所累积的这个资 粮和福报,回向给自己能够无有间断的修持菩提心和空正 见;在这个同时,正在为他人讲解修持菩提心和空正见的 达赖喇嘛,为了他能够长久住世,做此回向的话,你们会 因为持诵六字大明咒而获得利益。 在念诵的时候,因为思维《修心八颂》的内容,就像 我刚刚解释般的,你们这样思维的话,又能够累积更大的 利益,这个善德、福报资粮,让达赖喇嘛能够活到一百一 十岁、一百零八岁,你们这么回向,请这么做。 慢慢的,如果政治情势稍有转变,我可能有机会去台 湾。我是希望能去,但是短时间内要确定是不太容易的。 就算我的身躯没法到台湾,在内心里我感觉与台湾的民众


是很亲切的,请你们保持愉悦的心情。扎西德勒,谢谢你 们!老朋友们,你们好!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