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正知見建立第2講 講述:達賴喇嘛尊者 中譯:蔣揚仁欽 (9-2) (001)恭敬頂戴師足蓮,在此這個偈頌文最主要就是說到了,禮敬、甚至依
止善知識,以恭敬心以頂部去敬禮上師足蓮。在《廣論》裡面曾經有說到,報 恩師長的方法就是依教奉行,或者是以一般的財物去作供養,或者是服侍上師 等,在此最主要就是「依教奉行」的這種方式去感恩、甚至去報恩,所報恩的 對象就是與自己有法緣上的這些傳承上師。 哀愍正授無垢道,這裡面所謂的「無垢道」最主要就是三者,在此裡面最 主要講的無垢道就是「菩提心」,這是主道。「出離心」,因為菩提心要生起 之前必須要生起大悲心,大悲心的不共因緣就是依賴著出離心才有辦法生起 的。所謂的出離心就是了解到行苦的過患,於是對行苦產生極大的厭離心,因 此它不只是對一般的痛苦產生厭離而已,也不只是對於壞苦產生厭離。對於輪 迴的行苦而產生厭離,由自己身上而生起的叫做出離心。當然去思惟他人的時 候,由此而產生的憐愍心,因此而引發悲心的。所以悲心的不共因,就是出離 心了。這個菩提心、還有出離心這兩者,如何能對治煩惱呢?這是必須要靠 「空正見」的緣故,所以這三主要道就是在此所說的「正授無垢道」。所謂的 金剛乘的修持,就是屬於之後的這些助緣和支緣。 著有滯滅衰能斷,誠禮諸善知識足。因為善知識對我們悲愍的宣說這一些 正道,能使我們斷除一切寂靜、或者是輪迴等安樂,讓我們能夠行大乘道的緣 故,因此在此說到了,誠心禮敬諸善知識。 如淨空中現彩霞,滅諸戲論而不動,現諸天眾無央身,願壇輪主恒攝持。 這裡面所說的「壇輪主」就是金剛持的意思。在此的「壇輪主」也就是壇城的 最主要的主尊就是金剛持,願金剛持永遠的攝持著眾生。在此有說到一個例 子,「如淨空中現彩霞」這個虛空不是一般的天空而已,而是「淨空」就是沒 有任何烏雲等等、污垢的這個淨空。如同淨空可現彩虹般的,同樣的這個金剛 持就是如同淨空一樣,他是在於「滅諸戲論而不動」的當中的法身當中現起 的。也就是說這裡面所說的「滅諸戲論而不動」,就如同淨空一樣。所以在法 身當中,就是滅除所有的真實無明等戲論當中,這個是基礎,也可以說是因。 可是這裡面所謂的因,並不是每一剎、每一剎那都轉變的那種「因」,而是因 為由這一種的基礎所現化身和報身的緣故,在此說到了因就對了。所以「淨 空」如同滅諸戲論的法身一樣,滅諸戲論當中現起了報身和化身之相,就是如 同淨空中現起彩霞般。 1
它的事業是什麼呢?它的事業就是「現諸天眾無央身」,也就是說從這個 「滅諸戲論」當中,可現起了一切的「現諸天眾」。這裡面的「天眾」並不是 講世間天神,而是說化身,無論是清淨也好,或者是污染,無論是不清淨也 好,總言之就是由此而現出了化身等。那像釋迦牟尼佛的勝應身,其實也是從 滅諸戲論不動的法身當中所現起的,這叫做「現諸天眾無央身」。這一種的化 現,這一種的救眾生,並不是說暫時性的、或者有固定性的,而是永遠的。所 以在下面有說到了「恒攝持」,就是從這一種的滅諸戲論不動當中,永遠的依 隨著眾生的根器,而化現出這一切的天眾身,而去救護眾生。 在此也講到了四身,如何說呢?像「壇輪主」就講金剛持,因此在此說明 了圓滿報身。「現諸天眾」所謂的天眾,雖然在裡面也有報身,可是最主要是 講到了色身(也就是化身),所以報身和化身,這兩身都是從智慧法身所現 的。以顯教來講的話就是智慧法身為基礎,而現起了佛陀的三身(身、口、 意)。可是以密教來講的話,就是俱生原始光明本身它就是佛陀的身和意了, 所以身、意兩者而言它沒有異性,它是同性質的。這一種的俱生原始之光明, 在此稱為叫做智慧法身。這個俱生原始之光明,如果去除了原始之污垢,以及 去除了暫時污垢的話,這種的具有去除二污垢的,我們稱為叫做「自性法 身」。所以「滅諸戲論而不動」,在此說到了自性法身和法身兩者。可是以密 的不共說法來講的話,俱生原始光明本身它就是最究竟的一個去除原始污垢的 自性法身了。 在此有說到了滅諸戲論,這「戲論」還有很多的解釋。如果我們講「所遮 戲論」的話,是講真實自性,這個是屬於沒有的。如果是講到「所遮真實的這 種真實執著」,這個也可以算是戲論之一,這種戲論是屬於顛倒執著,這是有 的。所以戲論本身,如果是講到真實性或自性的話,這是屬於沒有的戲論;如 果講到真實執著,或者是自性執著的話,這是顛倒執的一種戲論。如果是講到 有法萬相的一個戲論來講的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諸法,也可以稱為叫做戲 論。為什麼呢?當我們講到空性的時候,它是真如本性,它是一個究竟性質。 如果我們講空性的時候,就知道這是一種真如本性或者究竟性質的時候,自然 就會想到這是什麼樣的究竟性質?因此我們說這是某某法的究竟性質,因此空 性就所依於這個有法的存在了。這些空性的所依有法本身,它也是戲論,為什 麼呢? 因為如果以世法的角度去看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好、看到壞,可以看到各 種各樣不同的萬相產生、千變萬化的。可是以究竟性質的角度去看的話,所有 任何的一切法,從自性空的角度去看的時候,都是「一味」,就是同一個性質 的,沒有任何差異的。因此這種所依有法,比起空性來講的話,它就有各種各 樣的萬相存在,因此在此說到了戲論。所謂的「戲」,以藏文直接翻譯過來的 2
話,可以說是一種廣、或者是泛的意思。所以這一些的諸相有法,比起空性來 講的話,它的那種萬相更寬廣、更多了,因此這個所依有法也可以叫做戲論。 同樣的在一些經典裡面有可以看到戲論的名稱,可以用在二相上,所以這個戲 論在此它所講的內容非常的廣泛。 在此所說的滅諸戲論,也就是當然一定是斷除了真實執著,可是在此所謂 的滅諸戲論,最主要是講到「法身」的緣故。法身它可以看到自己的自性空, 自己最究竟的性質、自己的空性。他在看到自己自性空性的當下,是看不到真 實諦的。如果在看到現證空性的當下,在看到空性那個當下本身,如果可以看 到這些所依有法、萬相的時候,這些他所看到的空性,則會變成「非遮」,不 會變成無遮法。因此他在看到空性的當下本身,他不會看到這些所依有法,因 此而說了滅諸戲論。可是雖然在看到正空當下,不會看到這些的世俗萬相,可 是在證空的同時卻又可以看到諸法的萬相。 所以在此有說到了,一切遍智是屬於根本定,也是屬於了後得定。它屬於 根本和後得兩者一體同性的一個智慧,「無有分別」就是在佛位的時候,根本 定和後得道,這是沒有任何差別的。因為它可以在同時間內看到二諦,而且它 本身無有任何污垢的緣故,從這一種的性質裡面,而現起了報身和化身的。 在此就是敬禮金剛手的同時,又勸弟子們要小心一點的意思。要小心,所 以後面有講到「斂攝」。盡佛所說諸密處,無餘結集持明主,我今敬禮威力 尊,諸魔眷屬應斂攝。因為眾生的根器的不同,有一些眾生他有成熟的根器可 學金剛乘,有一些卻沒有。有一些有這樣的希求心,但另一些卻沒有的緣故。 依由眾生的根器和不同的這種希求,所以而講出了萬法。因此「盡佛所說」在 佛所說的這一切萬法裡面,最究竟的、也可以說深奧的,在此就稱為叫做「諸 密處」,也就是金剛乘。佛所說的金剛乘,是由誰而結集的呢?是由金剛持而 結集的。所以在此有說到了,這些諸密處的無餘結集者就是「持明主」,持明 主其實就是金剛持的意思,所以「無餘結集持明主」。「我今敬禮威力尊」, 「威力尊」也是金剛持的另外一個用詞,所以「我今敬禮威力尊,諸魔眷屬應 斂攝」。 所謂的「四魔」講到煩惱魔、死魔、蘊魔、天子魔,有分四魔。「蘊魔」 就是由煩惱所感招的,血肉之軀也可以稱為叫做蘊魔,或者我們現有凡夫的五 蘊,也可以稱為叫做蘊魔。隨著煩惱和業力的感招,因此必須要接受死亡,這 個「死」在此稱為叫做「死魔」。「煩惱魔」就是內心未調伏的緣故而生起了 煩惱,這稱為叫煩惱魔。能夠使煩惱增長,成為這種助緣的話,在此可以歸類 於「天子魔」,大致上就是這四魔。這是以「煩惱障」而安立的四魔。 以「所知障」所安立的四魔,是哪四魔呢?二相的這種錯誤顛倒執著所留 下來的習氣,也可以說是真實執著的習氣,可以稱為叫做「煩惱魔」。為什麼 3
呢?雖然它不一定可以使眾生們感到痛苦,可是這種真實的習氣,可以使我們 沒有辦法了解一切,它會遮擋了解一切的這一種能力,使我們無法了解。因為 使我們無法了解的緣故,所以以這個角度來解釋煩惱的話,說不定也是可以 的。因為所謂的煩惱,就是因為你無法了解而煩惱,所以就是把你的能力給降 低、或者是減少的緣故,因此這種真實執著所留下來的習氣、或者是隨眠,我 們可以稱為叫煩惱魔,這是所知障的煩惱魔。由這種無明習氣所生起的意身, 意化身、或者意生身,這個是稱為叫「蘊魔」。菩薩們不可思議的往生,或者 是臨終的這種過逝,我們可以稱為叫做「死魔」。至於所知障所說的「天子 魔」,我就不知道了,所以在此我的答案就是「不知道」三個字。或者是有一 種可能性,就是在清淨地的這些大地菩薩們,當他們在斷除所知障的時候,說 不定有外緣會使得他們感到放逸、或者是散亂,這種的外緣也可以稱為叫做天 子魔吧!可是並不是很了解。 接下來就是,聞說佛父妙音尊,的這句偈頌文,在此就是請求悲心的加 持。對象是針對於文殊師利菩薩而說的。有一位大威金剛的瑜伽自在,稱為叫 做寫樂也協(智慧獅子)這位瑜伽師,他曾經有這樣說過,文殊師利菩薩他是三 世諸佛的父親。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尊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勸他們生起菩提 心的、給他們生起菩提心助緣的,是由文殊師利菩薩化身所現,促使這樣的一 個助緣讓他們生起發心的,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如同三世諸佛的父親一樣,這是 第一。第二、文殊師利(不應該講菩薩),以他的性質來講,他是一尊智慧的 本尊,所以文殊師利以他的性質而言,是屬於了解二諦的一個智慧,由此所現 的一個色身。以空性來講的話,證空智慧我們講薄伽梵母、般若母,有多加一 個「母」字,而且在《現觀莊嚴論》裡面有敬禮到薄伽梵母,所以可見空性, 也就是方便和智慧兩者裡面,智慧品的這一部分是屬於佛母,是屬於母部的。 因此文殊師利又是智慧本尊,在此就是三世諸佛的母親般,所以如同三世諸佛 的父親、又如同三世諸佛的母親。 在其他經典裡面有講到了「八大佛子」,在八大佛子裡面有文殊師利,所 以又如同三世諸佛的孩子一樣。所以具有這種無量功德的,如同三世諸佛的父 親、母親、兒子等,文殊師利如果為你誠心、殷重祈求,能夠跟你接上因緣的 話,我一定可以獲得這種智慧的加持。當然以文殊師利個人而言,他不會針對 於眾生有這種愛、恨、親、疏的這種現象產生。可是眾生本身他沒有這樣一個 基礎,來讓自己被文殊師利的悲心這個鈎給鈎上的話,文殊師利有再多的加 持,他也沒有辦法獲得。因此在此又說到了「聞說佛父妙音尊」所以這裡講佛 父,欣然舉目微顧視,所以文殊師利只要以悲心的這個雙眼、慈眼來憐愍我 們、觀視我們的話,皆能授與最勝慧,通達甚深佛密意,這是因為得到加持的 緣故。 4
久遠恒依為本尊,在此宗大師本身就說到了,以宗大師個人而言,他因為 長久的、久遠,「久遠恒依為本尊」,因為依止了文殊師利,所以使得未證的 證量生起,已證的證量增長的緣故,所以終究我之後也絕對不會放棄文殊師利 的依止,我永遠的依止您,終不棄拾更依餘,惟願慈悲妙智藏,令我妙果得成 就。所以這句話裡面有講到了,我們佛法是必須要有智慧來去修行的。為什麼 呢?因為以整個一個道地,生起次第來講的話,從初地到二地,二地到三地, 三地到四地,其實都是在根本定當中慢慢、慢慢的增長的,而不是從後得道裡 面增長的。為什麼在根本定裡面呢?會從初地到二地,二地到三地的原因,是 因為斷除了初地所要斷除的煩惱或者所知障之後才有辦法到二地的。所以這也 是為什麼,空性是生起證量最主要的一個因緣?因為沒有斷除障礙的話,則沒 有辦法生起更高的證量。如果要生起更高的證量的話,這個障礙就必須要斷 除,要斷除這種障礙的話,唯有靠空正見的力量才有辦法的。所以如果沒有智 慧去行法的話,這是不可能得到成就的,所以在此我們可以了解。 在之前講到了就是整個一個傳承的上師,以及壇輪主的金剛持,還有文殊師 利的一些禮讚文。至於如何皈依的方法,所謂「皈依」的方法也就是說,在這 些的皈依境的面前,無論是上師也好,或者是本尊也好,如果我們皈依的意樂 是認為,「我是一個極大罪惡的壞人,因為我想要逃避這些的罪行,所以去依 賴某一個就是官員,請求他釋放我、或者是保護我」,以這一種的心態去皈依 三寶的話,這是屬於大小乘共同的皈依的一種意樂。如同《莊嚴論》裡面所說 的,大乘不共的皈依的意樂是說「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所以我想要成為如 同你們一樣的功德,能夠去幫助所有的有情,因此就是欲求、甚至於希求,能 夠讓自己也能夠獲得過去佛一樣所有的功德來救護眾生」,以這意樂去皈依的 話,是大乘不共皈依的意樂,《莊嚴論》裡面所說的。所謂密法裡面的這種皈 依的心態、或者意樂就是說,「從內心裡面去觀想自己成為了皈依境,而去行 皈依的」。 接下來,有欲如續義所釋,就是講到為什麼要寫這個《密宗道次第廣論》 的因緣。有人就是請求宗大師寫這部論典的,這一些人是誰呢?那時候在西藏 確實金剛乘是非常的興盛,而且很多人對金剛乘都很有興趣。可是在修學金剛 乘的這些行者們、修行者、或者學者們,他們因為沒有完全的了解到圓滿密乘 的教理,所以能通達圓滿密乘教理的人是非常的稀少的,所以有時候一些解釋 上會產生誤解或者是等等的。所以「有欲」,如果有希求了解到如同續部(就 是續經),所以「有欲如續義所釋」續經裡面所說的就像能使成熟的灌頂,或 者是金剛乘整個一個道次第、或者是三昧耶、或者是金剛戒等,如同續經所說 的這些的內容要了解,為了使他們能了解,這是一般最主要的一個因緣。為什 5
麼宗大師要寫《密宗道次第廣論》最主要的因緣,就是希望能讓這一些的人, 有希求要了解的話,能夠讓他們了解,所以依之如理修行者。 之後講到了,譯師智達無盡教,這裡面的「譯師」以藏文翻譯過來的話, 就是通達兩種語言的人。以最近來講的話通達二種語言的人,這個不算稀奇 了,現有通達三種、通達四種、通達五種的人太多、太多了,這已經不算是稀 奇了。可是在那個時候,通達兩種語言的這些大譯師們,最主要是講到善賢大 譯師。善賢大譯師他本身他也有殷重的要求宗大師寫《廣論》,所以他是屬於 在此也有要求宗大師寫《密宗道次第廣論》的。那時候這些的譯師們,他們確 實不辭辛勞的、非常的辛苦,甚至於吃很多苦頭,到天竺去求法、去學梵文。 使得在一個語言未通達的一個環境下,來去建立一個新的語言,能夠讓當地的 人民了解到佛法,所以他建立了一個新的語言。對於過去這些的翻譯、或者是 譯本上有問題、或者有差錯的話,他們會去修飾。他們為什麼了解這兩種的語 言?為什麼通達另外一種語言的原因,完全是為了正教,完全是為了眾生和教 法,所以不簡單,以這個角度去思惟的話,他們為什麼要努力的做這一切?完 全都是為了別人、為了眾生。否則的話,現在說不定了解十種語言的人也有, 可是了解十種語言的人,他就是為了名、為了錢、名聞利養,隨著世間八法而 走,就像我一樣(蔣揚仁欽),為了世間八法而走的翻譯者。在此說到了「譯 師智達無盡教」,亦曾為此久勸請,褔賢威嚴眾生欽,苛負吉祥金剛乘,這邊 所謂的「福賢」就是福賢大師(不是譯師),這也是一位大成就者,他也有請 宗大師寫《廣論》。因為有這些眾多的因緣,因此在此而寫了《密宗道次第廣 論》。 宗大師無論在作什麼樣的行為,甚至在著作經典的時候,絕對完全是為了 眾生和教法而寫的,他的意樂上是沒有任何的這種污染,並不是為了要追求名 聞利養,或者是隨著世間八法而寫的,完全是為了教法而已。因此我們無論是 在聽聞、或者是學習這些大論典、或者是教典的時候,應該要時常觀察自己的 意樂,這是非常重要的。以我個人而言,雖然我在達賴喇嘛的這個高座上,可 是世間八法的這種心態反覆的產生。我慢是沒有,可是那種世間八法的妄念卻 會有。就像好比我時常會疑惑就是說,你們到底聽了密宗道次第之後感覺如 何?你們到底會覺得好?還是不好?這種疑惑會產生,其實這就是世間八法 了。無論講法者而言,或者聽法者而言,都要以清淨的意樂去講法,以清淨的 意樂去聽法,否則的話我們付出了許多,可是這些都是屬於浪費了。如果意樂 是污染的話,所付出的這一些就等於浪費了。 意欲咸令遍十方,眾亦數數而勸請。之後講到另外一種因緣,也就是說到 了,得少便足迷經意,不以淨理觀教義。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到 整個圓滿教法的內容的話,唯有執著在於偏離的、或者某一部分的一些教理而 6
來作解釋的話,這樣會時常產生誤會和錯誤。就像好比以格魯派來講的話,密 乘的續王,「續」就是密經,「續王」可以稱為叫做《密集金剛》,《密集金 剛》的這個續經是續王。可是當我們去聽聞,甚至於去接受《密集金剛》教授 的時候,會認為這是一個上下密院住持他的一個責任而已,並不會感覺到《密 集金剛》的教授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整個成佛之道,它是一個成佛之道的助緣, 不會有這種的感覺。可是另一者,當某一位上師他傳某某灌頂的時候,他說: 由此會得到某某的加持,或者什麼等等,會開悟或者什麼等等的之後,我們就 認為這才是成佛之道,跑到那兒去接受灌頂,可是對於《密集金剛》的教授, 卻沒有如此的在意,這樣的話這種的看法是錯誤的。 以我個人來講的話,我對於本尊金剛瑜伽母的這種修持來講的話,我非常 的歡喜而且我本身也有在修學。可是宗大師的著作裡面,談到了本尊金剛瑜伽 母的經文,大至上只有分三個偈頌文而已,可是講到《密集金剛》這有關的經 典,卻有五卷的經典之多。所以如果是一個真正想要持有圓滿黃教整個一個教 義的話,密乘這是必須要的。在密乘裡面最主要的就是《密集金剛》,這一個 的前行《大威德金剛》,由此造成更圓滿的助緣,就是由《勝樂金剛》,是以 這種的原則來修學的,大致上它的內容是如此的。 所以「得少便足迷經意」,我們只要了解到少許的經典內容,可是就會認 為滿足,於是認為自己已經懂得一切了,因此而迷惑,對於真正經典的經義產 生了迷惑。這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因緣,所以宗大師在此想要寫《密宗道次第 廣論》的原因。「不以淨理觀教義」當然對於一切的這種大論師所寫的論典我 們都要尊敬,可是如果這個經典的內容,無論以經言、或者是以正理去觀察的 時候,如果有相違的話,就不應該去承認、或者是主張的。從這一點當中我們 可以了解到,不是說看什麼樣的經典馬上就去修行,這樣的話你會產生許多的 疑惑。就如同今天早上所說的那爛陀寺的這種觀察方法,正直的這種方法是要 去學習的。否則的話學法會變成一種迷信,那以迷信去學法的話,這種學習的 方式並不堅固,而且沒有辦法深入,所以「不以淨理觀教義」會有這樣的一個 禍患產生。 或有多聞不勤行,也就是說了解了很多的經典,甚至也對別人說了,而且 自己本身也學了許多的經典,學了這些是要摧伏煩惱而學的,可是卻沒有,反 而煩惱越來越強烈,就是我慢心越來越強烈。為什麼呢?因為對別人而說,那 自然而然自己的弟子就越來越多了,慢心就越來越強。因為慢心強的緣故,所 以當自己看到與自己相等、或者是同等的人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一種競爭、 或者是計較等的這種負面的心態。看到比自己還要證量高、或者是比自己還要 學問好的人,就會產生嫉妒心。比自己下劣的人產生了這種輕視、或者是小 看。當我們在行事的時候,有一個人來障礙的話,馬上內心就會產生極大的不 7
歡喜。這一種多聞者,內心沒有調伏的,我們可以稱為叫做「走火入魔」,也 就是「天子成魔」的意思。也就是說良藥變成了毒品的感覺,這一種是最差 勁、最差勁的。 那爛陀寺的這一些大成就者,他們不只學問非常的淵博、不只是多聞而已, 他們會把所聽聞的內容拿來修行。所以以外相而言,是以一個非常謙虛的一個 持戒者(戒師)可以這麼說,他們是非常的謙虛待在自己的寺院裡面,努力的 精進的去修行的。可是他們內在的功德,卻如同虛空一樣的寬廣、是大成就 者。我舉個例子好了,這是護法瑜伽自在,確實是一位大成就者,他內心的證 量而言,是密乘的一個非常高層次的證量了,可是他外現是比丘相。因為他內 心的證量非常的高深莫測,所以許多的空行母會來到他的房間去作供養。有一 次那爛陀寺的糾察師在巡察的時候,聽到了某個房間裡面傳出一些聲音,於是 他就疑惑的跑到那邊去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個房間裡面,就住了所謂 的護法瑜伽自在(護法成就者)。因為許多空行母圍繞在他的身旁,這個情況 被看到之後,糾察師就把他趕走了,因為這是不允許的,以戒而言是不允許 的,於是就把他趕走,就不讓他住在那爛陀寺了。 雖然這一位瑜伽自在他內心的功德是如此的高,可是卻因為戒律的緣故而 被趕走了。所以那時候,那些那爛陀寺的這種嚴格的作風、正直的作風,確實 是不可思議的,這也是為什麼戒是為教法的主要根本的原因之一。那時候聽說 那爛陀寺的護法神,就是依怙護法神。那位依怙護法神,聽說了護法瑜伽自在 要被趕走的時候,他也說我要一起走了,有這種說法的公案。可是歷史上卻沒 有說「依怙!你要留下來,那瑜伽自在可以走!」卻沒有這回事,詳細情況就 不是很清楚了。 以藏傳佛法的一個歷史來看的話,寂護論師剛開始來到西藏,為了建立教 法的緣故,所以他那時候說到了,對於紅點吃肉的人,我想要觀察你們有沒有 能力可以持戒。於是他就選出了善根的七位弟子,讓他們剃度出家作觀察,看 他們有沒有具足這樣一個緣起。當那七位出家人做得非常得好,他們也非常的 精進和努力,所以到目前為止,整個戒的一個傳承和續流仍然的存在。如果那 時候他們七位如果不是做得很好的話,那就很麻煩了,現在可能就看不到這些 了。而且會使得那時候的赤松德贊感到非常的遺憾,甚至寂護論師也會感到非 常的傷心。因為緣起的緣故那時候觀察,在七位的出家人身上觀察,他們七位 都做得非常好、很圓滿的緣故。雖然到目前為止,以整個的教法的一個歷史來 看的話,多多少少一定會有少數的人,去毀教法、甚至沒有辦法清淨持戒等。 可是多數來講的話,都是努力的持教,於是把這個戒律的一個教脈,把它持續 下來的。因此我們非常的強調不只要學問淵博而已,以個人來講要持戒清淨, 8
而且內心要善良,具有這三種的功德,我們才算真正的一個成就者、或者是學 者、修行者。 以整個宗大師所建立黃教的宗派,甚至於像薩迦派、噶舉派、或者寧瑪派 等,各派都有建立這個僧伽、僧團。於是由這種僧團大家共同的力量,而去把 這個戒律的這個法幢把它撐起來的。因此具有學問淵博、持戒清淨、內心善良 的三種功德的修行者是我們的目標,是我們對修行者的一個定義,這是非常重 要的。所以「不以淨理觀教義,或有多聞不勤行」,(002)彼等不能令佛喜。諸 如正理善學教,先覺妙行感我意,因為有種種的因緣而產生了這些的過患,我 今為明先覺規,就是這些的先賢大師,他們之前所講的這些的教派,為了能明 確的作解釋,讓大眾更清淨的緣故,所以「我今為明先覺規」,故於此事而策 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