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正知見建立4

Page 1

密宗正知見建立第 密宗正知見建立第 4 講 首先就是內心的這種未調伏、非常頑固的這一顆魯莽的心、粗魯的心,是要 透過方便與智慧這兩者來修正的、來使它調伏的。為了使心能夠寂靜、調伏的緣 故、平息的緣故,所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他所說的法)、以及皈依僧。如此 的皈依是為了利益一切的有情,而使一切有情都能夠得到究竟的安樂,所以我必 須成就如同皈依境一樣的這些功德,讓自己現起皈依境的。如此皈依的發心和意 樂生起之後,講者以此意樂而講,同樣的聽者以此意樂而聽。 現在所要講內容就的是宗大師所寫的十八卷論典裡面,講到所有的圓滿的顯 教的道次第,就是《菩提道次第廣論》,講到所有的密乘(金剛乘)所有道次第 最圓滿的教典就是《密宗道次第廣論》了。 昨天我們念到了第 2 頁的倒數第二行,「住其聖教中」。在此可以看到《雜 讚》的偈頌文,(003)如《雜讚》云:「安住無邊際,生死大海中,貪等極暴惡, 大鯨噬其身,今當皈依誰?這是一個問題,接下來要作回答。其實這種的問答題, 最主要是針對於皈依,為何要皈依?皈依的理由和皈依的境作問答的(就是有討 論)。安住於無邊的這種生死輪迴的苦海的眾生們,所以「安住無邊際,生死大 海中」。「貪等極暴惡」就是因由貪瞋及所有的煩惱等,所以使得眾生輪落於無 邊生死的苦海。這邊是翻作「大鯨」,藏文直接翻過來應該是翻「鱷魚」吧!「噬 其身,今當皈依誰?」因為我們在生死苦海流轉當中,所以我們今天應該要依靠 誰呢?有什麼樣的對象可以值得我們依賴、依靠呢?可以得到救護的呢? 若誰畢竟無,一切諸過失,若是一切種,也就是說是要皈依誰的呢?也就是 「一切諸過失」就是煩惱和煩惱所帶來的一切惡劣的行為,以及煩惱產生的種 子,還有煩惱所留下來的習氣,就是「若是一切種」。如果能夠依由對治力,而 徹底的消滅煩惱,還有煩惱的根本,以及煩惱所留下來的種子徹底的消滅,而具 足了所有的功德,這種諸功德依處,他因為斷除了一切的過患,具有一切功德的 緣故,所以他可以在同一時間裡面,現證一切的盡所有法和如所有法,具有這一 種的一切遍智,就是裡面的「識」的意思了。因為具有這樣一切遍智了,再加上 以前願力的緣故,所以他可以隨順的去圓滿他利的事業。具有這些種種的相好莊 嚴者,所以叫做則諸含識者。如果有這樣一種,具有功德圓滿的尊者的話,應即 皈依此,應該要馬上皈依。不僅如此要讚此恭敬此,所謂的「讚此恭敬此」,因 為就是皈依佛之後,同樣的佛所說的教法,以及對於法認識之後,由見理所生的 信心,現在已經獲得法寶的僧眾們,我們都要「讚此」並且「恭敬此」。不只要 皈依他們三寶而已,不只要禮讚他們而已,而且要讓自己,住其聖教中。」裡面 的「聖教」大致上可以分為兩者,教正法和證正法兩者,讓自己也如此的這樣去 聽聞教正法,也讓自己的內心的心續當中生起這種的證正法。


理雖如是,然毗劫囉等自實不知真解脫道妄以為知。由彼我慢毒水所醉妄稱 大師,離諸善逝善說法外,別說諸法真實,造諸異論立相似道,教誨諸欲求解脫 者,故當了知唯正等覺及彼聖教,并於聖教如理行眾,是諸樂解脫者大師正道趣 解脫伴。 這一段最主要的內容也就是說到了,所謂的「解脫道」就是使我們能夠正確 無誤的走上解脫的果位,這稱為叫做解脫道。過去在印度天竺的國土裡面,有許 多種不同的宗義和見解,還有各派的宗義論師有各派的說法。而且每一派的論師 都有他的一個導師,在此稱為叫做大師了,(用詞是用大師的用詞的)。雖然有 眾多的導師裡面,可是不一定說每一個導師所說的語言、或者是他的用詞、或者 是他所說的裡面的內容,不一定代表他個人所說的最究竟的意趣。就像以我們佛 教來講的話,縱使是佛所說的經典,可是這經典的內容並不一定是代表佛本身最 究竟的意趣,所以同樣的外道也有可能有這種的可能性存在。因此那時候在外道 裡面,有一些外道的經典、內容,並不一定代表是外道導師他本身的究竟意趣的 緣故,所以也有可能這些外道的導師是由佛菩薩化身的也不一定,這很難說。可 是卻有一些是完全的錯誤,是以我慢心而醉妄自己,於是認為自己宣說出了一套 解脫之道,因此而去誤解眾生。 所以在此言道「理雖如是,然毗劫囉等」這是一個人的名字,「自實不知真 解脫道妄以為知」,這種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可是另一種的可能性就是說,說者 他本身所說的話,並不一定代表說者本身的最究竟意趣,所以也有可能是佛菩薩 化身的,所以兩種可能性都有,在此是說另外一種的。「由彼我慢毒水所醉妄稱 大師」所以他自稱導師,而說了這個宗義了。 何謂內外道的差別呢?總言之內外道的差別,最主要是如同《宗義論》裡面 有說到了,內外的差別來自於有沒有安立「我」為主。所謂的這個「我」,也就 是說如果安立有這樣一個「實執有的我」的話,這個就是屬於外道了。外道為什 麼要安立有這種「實執有的我」呢?因為透由前後世的理由,或者其他種種的理 由,他們認為我是一個非常真實、而且具有實執的,因此他們會把「我執」變得 更堅固。可是內道卻不會主張有這種「實執我」,他們認為這種「常、一、自主 的我」是不存在的。所以多數的內道的宗義論師都安立無我,雖然有一派像毘婆 沙宗有一部,他沒有安立無我,可是他卻不會講有我,他所講的我是無法形容的 我,非常亦非無常的這種不可思議,或者是說不可言述的我。雖然他講這種不可 言述的這種我,可是卻沒有說我的存在。總言之,內道和外道的差別,最主要是 來自於宗義上的見解而作差別的。這種的差別,最主要的邊界和最準確的這種定 義是來自有沒有安任、有沒有安許「有這個我的存在」為主的。因此外道所說的 這種堅固的我執,內道卻會作破斥。


這個也就是為什麼能夠真正解脫的主要原因,因為解脫最主要是要破除我執 才有辦法解脫的。所以真正的解脫道是破除我執,才有辦法走上解脫果位的緣 故,所以有一些像毗劫囉等,這一些他們不知道真實解脫道,可是因為有我慢等 三毒的緣故,卻認為自己為導師而說出了解脫之道。「故當了知唯正等覺及彼聖 教」這裡面有加一個「唯」字,就是只有正等覺及彼聖教,「是諸樂解脫者大師 正道趣解脫伴」,唯有佛及佛所說的法,才是真正解脫者的一個助伴,而去依靠 的對象。這句話有它非常深奧的用義,因為如同月稱論師在寫《皈依七十頌》裡 面曾經有說到了,唯有「諸佛正法與僧伽」是解脫者的這個助伴。也就是說什麼 叫做解脫呢?解脫並不是外在的一種國土,或者一個淨土等等,到那邊去就算解 脫,絕對不是。所謂的解脫是說,內心上去除污穢、障礙的一個功德,這種的滅 功德。詳細的話就是說,盡除了一切苦諦和集諦,息滅了這種的滅諦,這種的滅 功德叫做解脫的。如果要成辦這種滅功德的話,必須要修無我才有辦法。自在宣 說無我的導師和他所說的教法,就唯有這種的方法才能讓我們解脫的緣故,所以 在此而說到了,因為講無我的導師就是唯有佛而已了,因此在此而說到。並不是 說其他的宗教,或其他的宗教信仰是不值得尊重、是不好的,絕對不是說這個意 思。 真正的法是講到涅槃的意思,涅槃才是真正所謂的佛法的這個「法」的定義 的意思。我們在受別解脫戒的時候,會講到皈依佛二足尊、皈依法離欲尊。所以 「皈依法離欲尊」,遠離煩惱,所謂的「遠離」並不是說只是壓抑而已,而說永 遠斷除煩惱的這一個滅功德,這才算真正的法。所以從這一句裡面也可以了解 到,為什麼把「欲」稱為煩惱的原因,就是說依由這種的貪而促成了後世輪迴的 因緣所以「離欲尊」,這裡面的「欲」代表了一切的煩惱。所以真正的法寶,也 就是要斷除這一種煩惱的滅功德,這才算真正的法,所謂法寶的意思。 我們所謂的修法、修法,是為了得到涅槃而修法,所以講到法就要連想到涅 槃。光是以斷十惡業的這種十善業道來講的話,「邪見」我們先不談,其他的九 條,或者其他的善行來講的話,外道他們也有這樣做,他們也行十善道,除了斷 邪見這一部分之外(這個我們先不談),除了這個以外,一般來講的話,十善道 其餘的善行他們都有做。那不只如此,就像專注一境的這種禪定、或者三摩地來 講的話,外道確實他們也有證得這種非常強烈的禪定,而且他們禪定的功夫確實 也非常的深。同樣的外道他們也認為這種的貪心是不好的、是煩惱,於是針對貪 心他們也有做這一種的對治。甚至可以暫時的斷除貪心,來讓自己投生在色界和 無色界天,所以斷除了欲界的貪心。不只如此,他們在色界天的時候,那色界又 有許多界、許多天,他們到上上天的時候,下下天的煩惱也會跟著斷除,所以他 們由獲得這種的寂靜。因此他們必須獲得奢摩他和毗缽舍那,具有這種禪定的功


夫,才有辦法斷除下界的煩惱,這一些外道都有,這並不算內道不共的修法,絕 對不是的!所謂內道不共的修法,就是要了解到什麼叫做涅槃,把涅槃為目的 地,之後再去行十善道也好,再去修禪定也好,或者再去做什麼也好,這才算內 道的修持,這才是真正佛法的修行。 佛首先在傳教法的時候,在那個時候的印度當地,已經有了這種梵行戒,以 及禪定,甚至於奢摩他、毗缽舍那等等的這種修持,那時候已經有了。佛並不認 為這是一個過患、這是一個缺失,因此把它引進到佛教的修持裡面,沒有作破斥。 可是佛在傳教法的時候,與外道不共的特徵、特色在哪裡呢?就是來自於「有沒 有我」的見解上、「我見」上,因此佛認為外道他們所說的「我見」,這種的說 法是錯誤的。因此在內道有時候在傳佛法的時候,特別對於我見作反駁,因此破 除了這種堅固的我見,這是內道的不共的特徵。 同樣的像我們現在在講金剛乘、密乘,在講密乘的時候,外道他們也有修本 尊,他們也有傳灌頂,他們也有護摩的修法(所謂護摩就是火供的修法),他們 也有持咒,而且他們也有修這種的平息、還有憤怒尊什麼等等的,他們甚至還有 修脈息和明點的修持。甚至於我聽說,還有外道他們可以依由脈息和明點的修持 來做破瓦法、還有遷識法,(所謂的遷識法就是意識轉移到他人的身上),這種 遷識法都有。以這個角度來講的話,那內外道的密乘的修持幾乎相同的。可是是 不同的!為什麼不同的原因,是因為內道無論在作任何密乘的修持的時候,都是 依由無我的正見、無我的觀修而修。縱使在修本尊,以無自性的這種智慧,把它 觀為本尊、生為本尊,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差別。因為密乘是大乘,大乘必須要有 菩提心而攝持,所以修密的時候必須要有菩提心來輔助,這是大乘的不共點。 所以仔細這樣去想的話,如果不了解到內外道的不共特點的話,我們光是在 一種形式上做的時候,無論是密乘、甚至於大乘、或者一般的這種禪定的修持、 甚至於善法的修持,幾乎都是內外道相同的,如果不懂它不共特點的話。同樣的, 像這世界上有許多重要的宗教,就像好比天主教、或者是回教、甚至猶太的這種 宗教信仰,他們非常的強調要幫助別人、利益他人,而且他們也強調要滿足、知 足、甚至於要忍辱等等,這是多數的這種重要的信仰他們都有在強調的一點。可 是像這種比較偏僻的地方,他們有個別不同的習俗,就像好比祭祠、天神什麼等 等這種的儀軌我們就不談了,可是多數都有在強調慈心和悲心的。因為他們多數 都有在強調了,所以過去已經幫助了很多人,而且現在正在幫助很多的人,未來 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幫助的。因為他們能夠幫助更多的有情,所以以一個佛教 徒的角度來講的話,我們應該需要尊敬他、尊重他們的立場,因為他們幫助了許 多的人,就是這樣一個原因。


我到世界各處,我都一直強調這一點「宗教互相要尊重、互相要包容、要體 諒對方。」我在外面也如此同樣的說,同樣的我在此,對我們佛教徒也要如此的 說,否則的話對你們說另外一句,對他們說另外一句,我就變成欺瞞別人了。我 們因為是一個佛教徒,所以明知道導師為了眾生的根器的不同,而說出不同的佛 法內道的宗義。既然如此,同樣的因為全世界裡面的眾生,他的根器和希求又不 同,所以依據他們不同的希求和根器,所以更需要更多不同的宗教信仰這是一定 的。所以同樣的道理,我們應該更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 在人類的社會裡面,有很多的不同的宗教信仰,都要互相的尊重和包容,其 原因大致上剛剛已經說過了。當然對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來講的話,雖然要互相的 包容和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可是對自己個人的宗教信仰來講的話必須要堅 定、堅固,否則自己沒有正見了,沒有自己的見解就對了!所以必須對自己的信 仰產生一種不動搖的信心,對一個佛教徒來講的話這叫做「不動搖的皈依」。雖 然自己非常相信自己的導師,身為一個佛教徒皈依了三寶了,以個人的角度來講 的話,就是佛教的信仰對我們來講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可是不能因為這個理由, 而去誹謗他人、甚至於不尊重他人,這樣的話又會產生錯誤了,這樣的話又不對 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說,如果自己的皈依,或者是對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並不 是很堅定的話,那我們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別人的某一句話,馬上就會使內心的信 仰產生動搖,於是又會去皈依其他的導師,或者去皈依其他的宗教,這樣的話就 會變得很難,本身也會覺得很矛盾就對了。因此對於個人的信仰,必須要透過學 習來認識,依由見理所生的信心,讓自己對於自己的宗教信仰產生堅固的這種信 解。 以我個人來講的話,我是追隨導師的一位平凡比丘,可是我可以說我對於三 寶生起了見理所生的信心。所以以我個人來講的話,我覺得除了導師所說的教法 以外,沒有其他的導師可以說出正確的解脫之道,這是以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 相信確實如此。而且我相信唯有佛才能辦法說出正確的解脫之道,其他的沒有辦 法。 可是並不是因為自己最好的原因,而要求所有的人,甚至於而肯定說全世界 裡面最好的宗教就是佛教,這很難說、這沒有辦法說的。就像好比我們為了要生 存下去,所以必須要糧食。可是在全世界裡面,最好的糧食是什麼?這很難說啊! 因為以個人來講的話有最好吃的東西,以所有人來講得話,很難說這是最好吃的 東西了,我們沒有辦法說。不是因為自己最好吃的原因,而來主張說這是全世界 最好吃的,並不因為個人的原因而說出這一句話的。


所以在全世界裡面,就像如同剛剛所說的,因為每一個人的根器和需求不 同,所以各派的宗教信仰適合他們根器的話,自然對他們有幫助,對他們的調伏 內心,使他們培養更多的善心,一定有幫助。所以以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全世界 哪一個宗教算是最好的?沒有辦法說。因為每一個人所需要的信仰都不同,所以 我們很難說一個宗教是適合所有眾生的根器,這很難說,所以沒有一個最好的宗 教,在全世界裡面。可是以個人來講的話,卻一定要有一個最好的宗教。以一般 來講的話,像宗教本身而言,它可以分兩者內容,第一者就是宗義,他們的觀念、 觀點,也就是講到宗義、論點。另一者就是由宗義所產生一種修行的次第、修持, 大致上都有兩種的內容就對了。 就像好比以龍樹菩薩所著作的論典來講的話,像《細研磨論》和《中論》這 兩者最主要是講到宗義的這一部分,就是講中觀正見。但像《寶鬘論》來講的話, 最主要講修持的這一部分。所以以內道而言,要分宗義和修持這兩種的次第。同 樣的具有這些宗義的宗教信仰,他們也有這兩者的狀況產生:第一者就是他們所 說的觀點,也就是他們的宗義;第二者就是勸人行善的一種修持,大致上都有這 兩者的內容。 以宗義的角度來講的話,我可以說在世界裡面最廣的、最深的宗義,是唯有 佛所說的宗義了。這一點我可以說,以我個人來講的話,我確實我也對別人而這 樣說,因為這是最廣、最深的。可是以宗義所產生的修持的這一部分的內容來講 的話,這很難說、這沒辦法說,因為每一個人調心、或者是行善的這種根器和需 求不同,所以它有許多的方式來適應他、幫助他。所以不一定說唯有內道的修持 是適合所有人,這很難說。就像好比藥來講的話,藥有分貴的藥和便宜的藥。貴 的藥不一定能治癒所有的病況,有一些便宜的藥能夠幫助某一種病,讓他早日痊 癒,並不一定藥最貴就最好、適合所有的病情的。所以以我個人來講的話,我覺 得內道是最好不過了,可是以一般來講的話,因為每一個人調心的方式不同,以 他適應的根器也不同,所以更多的宗教信仰是需要的,以這個角度來講要互相的 尊重。可是以個人來講的話,沒有自己的見解的話,那又不行了。所以我一般時 常說,我們最好相信父母親所留傳的這種傳統信仰,這是最好不過了,因為這是 最適合自己的。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