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瓦仁波切八十壽誕專為漢人的開示 翻譯及⽂文⽂文字編輯:蔣揚仁欽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有許多的朋友在世界各地,為了我正在 舉辦生日慶典。尤其是我的許多台灣老朋友,也是我的法友, 你們主辦這麼一個慶典,而且召集了許多人,一起做祈禱,視 今天作為吉祥的一天,歡喜地慶祝著。因為你們盡全力地籌備 這次活動,也召集了大家,非常感謝你們的努力。 趁你們大家正在慶祝我生日的機會,想和大家講的是通常我 所思維的內容。那就是「為利一切有情眾生」。不止利益一切 有情眾生,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益南瞻部洲的有情,尤是此中的70 億人口,如何讓這70億人口能夠獲得更多的安樂。當然,為什 麼想要追求安樂是沒有理由的,每一個人都有離苦得樂的想法, 這是我們眾所皆知的。 我誠心祈願70億人口都能獲得更多的安樂,同時,也能減少 由人為因素造成的災難,這是我想要以今世盡一切的努力來去 達成的目標。因此,在今天生日慶祝的同時,希望我們都能產 生相同的想法,成為真正的「一心」,為了利益眾生的整體, 尤其是這地球上的70億人口獲得更多的安樂,必須得盡量減少 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災難。顧名思義,「人為因素」就是人類自 己創造出來的問題,要減少這些人為災難,靠祈禱三寶,或是 祈禱上帝,不會有直接的幫助,因為人為的因素所造成的災難, 得靠人類自己去解決,透過深思熟慮、仔細認真的省思去解決。 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我們大家都是一體的;人類一體性的 觀念要隨時保持。這樣才有辦法成為真正的「一心」,並給這 世界上的70億人口帶來貢獻。當我們講到給這世界帶來貢獻的 時候,好像有一點抽象、摸不著的感覺,但如果我們講「讓21 世紀成為一個更寧靜、更和平的世紀」,這樣可能會覺得跟自 己比較貼切。總之,希望你們能夠許下承諾,好好負起人類一 體性的共同責任感,為此努力。我自己平時也是這麼祈禱發願 回向的,也希望我的朋友——你們,在今天這樣一個慶典時, 能夠好好思維我上述已談的內容,並且承擔人類共同的責任感, 這是我想要呼籲的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身為佛教徒,要懂得去尊重其他宗教信仰,並 隨喜其他宗教信仰給這個人類社會所帶來的一切貢獻,盡可能 去促進宗教之間的和諧。這是我想要強調的第二點。不同的宗 教雖有不同的宗義思想,但這不應該成為對自己信仰偏執的藉 口。不同的宗義思想是需要的,因為每人的想法不同,追求的、
接受的程度也都不同,也就是佛教所謂的不同根器吧!不同的 宗教是需要的,不同的思想也是需要的。希望我們可以認知這 種真實情況,進而去隨喜一切的宗教所強調的慈愛理念。至少, 在這一個點上所有主要宗教的理念都是一致的,沒有任何的差 別。因為我們相同走在慈愛修持的道路上,都是這條道上的法 友、道友,所以更應該和睦相處。我個人是如此地發願和努力, 盡力促進宗教之間的和諧,也希望我的朋友——你們,也能擁 有相同的想法,盡力去促進宗教之間的和諧。 第三點想要跟我的朋友們分享的是佛教的不共特徵就是要求 我們去反復觀察佛陀的教義!因為佛法的教義值得起觀察的, 所以不應該無條件地接受佛陀所說的一切教言。換句話說,不 要因為是佛言,就去接受、相信;更因為是佛言,我們才要觀 察。佛言只是幫助我們,打開我們的智慧之門,但主因最終還 得歸類到我們的智慧的觀察與判斷。哪些教義對將來有幫助, 哪些教義對將來沒幫助等,都得以自己的智慧去做區別。佛陀 自己也說:「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練截磨金,信受非 唯敬。」 在眾多的宗教信仰中,雖有過許多不可思議的導師出生於世, 並帶來了極為偉大的成就及事業,可是唯有導師釋迦牟尼佛說, 不要馬上接受我的話,要反復觀察我說過的話。佛陀的這種引 導方式是非常不可思議、與眾不同的。這也是為何我們在學習 佛法的時候,須要透過觀察。觀察後,查覺某內容與正理無違, 就可承許;某內容與正理有違,就不要馬上接受。所以才會形 成所謂的「非如言可取」的經典。為了能夠做此區別,反復學 習大教典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大教典不應只看一部教 典,而應去學習不同教典。透過前後文的對照,透過不同教典 的對照,再去觀察哪些內容相同,哪些不同,這樣的學習會大 大幫助自我對法義的認知。法義認知的程度提升,才能使修行 的內容更加豐富,才能如同教義所說的真正修行,沒有疑惑。 我只要有時間,我會盡量閱讀不同的教典,當我發現不同之 處時,會去尋找為什麼產生不同論述的理由,其依據又是什麼, 這麼說的目的是什麼等,這樣觀察和比對對我的法義認知有非 常大的幫助。清辨論師的某部著作里,也詳細記載了外道、內 道不同宗義論師們的思想,其目的不是為了讓我們去修行外道 的思想,而是讓我們去學習,學習如何比對不同的思想、不同 的宗義,進而打開智慧,產生對法義的深刻理解。其實佛陀更 希望我們透過⾃自⼰己的觀察來認知為何法義要如此講,因此⽽而說 到這樣不同的教義。這是我想借此機會對朋友們呼籲的第三 點。 你們一開始高高興興地來到此地,聚集一堂,慶祝我的生日, 但現在可能會認為「啊?觀音上師居然要我讀這麼多書?要我
去學這麼多教典的內容,怎麼辦?」內心產生了沈重的負擔, 不要這樣想喲。 這世上,其他生命體沒有,但僅屬人類有的一個特徵,就是 我們的智慧。然而,到目前為止,大多人類運用此智慧的主要 目的,在於如何提升外在物質的條件、如何發明新的機器、或 者在科技上有更大的進展等。人的智能不應該只是用在這一類 的用途上,也應同時關注內在的世界,譬如怎麼提升我們內心 的品質,怎麼改變我們的心等。這一點也是必須要被重視的。 真正乾擾我們快樂的主源不是來自於外,而是來自於內。我 們在這世上看到了許多戰爭殺戮等災難,其主要起源是因為嗔 心、我慢、嫉妒、攀比之心等。當內心有了這些情緒的時候, 內心的安樂就會受到乾擾。我們真正要使世界和平的話,首先 要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做起。怎麼做呢,發掘這些乾擾內心和平、 寂靜的這些逆緣,再去對治它們。對治的方法就是透過生起與 其正相反的善心,並培養、增上這些善心。 雖然我現在80歲了,可是我有時間的話,我會去閱讀經典。 每當閱讀經典時,都會想著:「我是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學生, 也是那爛陀大師們的學生」以這種心態去閱讀經論。借此機會 呼籲您們,也希望您們能夠好好運用這不共特徵——人類的智 慧,讓你們更加仔細地觀察法義、探索內在世界,提升內心品 質。這是我想說的一點。 最後,我衷心祝福大家幸福快樂!今天在此建立了法緣,無 論我們把它稱為法緣也好,人與人的一種關係也好,以佛教的 角度而言,這種法緣會影響到以後的生生世世。從過去的歷史 上看,如一些大師的傳記,像是歷代的觀音尊者的傳記裡面, 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某一世的觀音上師時,某人若跟觀音上師 建立極為密切的法緣,此人的後世和觀音上師的下一世,甚至 下下世,都會與觀音上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所以我相信, 今天在此,我的朋友也好,或者是我們大家在一種同心協力、 互相祈願的氛圍下,一定能夠建立非常良好正面的法緣。這種 法緣的影響力,絕對能夠一直延續下去,乃至我們的生生世世。 以上是我想要對大家所說的內容。祝大家吉祥如意!扎西德 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