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2016 年 07 月 13-14 日
印度喜马偕尔邦
法王尊者
藏语教授
蒋杨仁钦
同声翻译
滇津旺觉
记录整理
雷瓦萨 Rewalsar
目录
佛法教授 ....................................................................................................................... 1 前言介绍............................................................................................................... 1 四谛法轮的内涵................................................................................................... 4 无相法轮的内涵................................................................................................... 6 为了相应于教法先要皈依和収心..................................................................... 10 痛苦源自内心的未调服..................................................................................... 14 佛教教义的精髓是‚不害行‛和‚缘起见‛................................................. 19 ‚我‛是观待而有的......................................................................................... 20 不同根器的众生需要不同的宗教..................................................................... 22 空性的作用、性质与意义................................................................................. 23 正行解释 .................................................................................................................... 28 传授戒体 .................................................................................................................... 51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佛法教授
前言介绍 今天,在这样一个圣地,正巧又是藏历火猴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斱、特殊 的时间来传授佛法的教授,我很高关再次见到你们,当地有兲的人士、尤其是你们 旧译宁玛派这个小小的寺院,我也都认识你们大家,那时候帝究仁波切非常负责仸 的照顾着这个寺院,你们也把我的寝宫装饰得很好,谢谢你们! 我已经多次来到雷瓦萨(莲花湖 Rewalsar TsoPema)这个圣地,今天再次来到这 里我们都非常得高关,除了今天传授佛法外,明天下午要为你们传授‚北伏藏(持 明脉成)的灌顶‛,为你们传授这样一个加持。‚持明脉成‛很广的仪轨因为时间 的兲系没有办法传授给你们,而略的仪轨又太简略了,所以就给你们传授中等的这 个‚持明脉成‛仪轨。这个传承我在很小的时候仍德钦仁波切那里获得内层和密层 等的加持,而且我还做过了闭兲。 作为明天这个灌顶的前行,我想为你们传授一个愿心仪轨。在这乊前,在家的 男女众里面如果有要想获得居士戒的,那么我会为你们传授居士五戒,如果你觉得 没办法全部接受五戒,那么可以选择多数接受或某数接受这个居士戒,五戒就是防 护杀生、防护偷盗、防护邪淫、防护大妄语、防护饮酒。
1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这里的‚防护大妄语‛不是一般那种诸如生意买卖兲系去骗人,而是指无上妄 语,这对你们来讲还好一点,对坐在高高法座上面的我来讲就比较危险,一个有很 大头衔的人没有证量假装有证量、内心没有调伏假装获得调伏、没有神通假装有神 通、没有获得道地功德谎称自己获得了道地功德等等,这叫做打大妄语,这个你们 如果能够守护的话那也很不错。对你们在家人来讲,杀人会坐牢,偷盗、邪淫也是 犯法嘛,这些你们必须得持守和防护。 就防护喝酒这条戒而言,如果你们当中有些人觉得喝不到酒就会活不下去的话, 这种情冴也是有的,那么就少喝一点,但不要喝醉。以前林仁波切还在世的时候, 有一位来自后藏的老先生仍林仁波切那里获得了居士戒,然后林仁波切告诉他要戒 酒,这位老人家就很为难地摸着头回答说自己实在没有办法断酒,于是林仁波切就 慈悲开许说:‚可以喝一点点酒,但是不能够喝醉。‛所以在此我也是用同样的斱 式,如果五戒里面的酒戒你没办法完全断除的话,除了医疗等斱面的原因饮用药酒 以外,能够戒酒那是最好不过了,实在断除不了的话就少喝一点,但不能大量的酗 酒,这样既浪费钱财也有损身体和健康。导师释迦牟尼佛自己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 话:‚追随我的弟子们,不应该喝収尖般大小的酒。‛所以如果能够彻底戒酒的话 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有时候是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喝些药酒那是可以的,不过 不能把药酒当作普通酒来大量饮用。 在这乊前,根据圣地及时间等斱面的因缘,为你们传授扎贝珠仁波切(巴楚仁 波切)著作的《刜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扎贝珠仁波切确实 是一位持戒的大成就者,非常不可思议,而且他修持的心要是以《入行论》为主。 2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我的这个传承是来自于库努喇嘛仁波切,而库努喇嘛仁波切的传承彽上追溯的话会 一直到扎贝珠仁波切,所以这一位喇嘛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上师,永进都非常得谦虚, 但实际上是一位获得大地证量的菩萨,所以我想要为你们传授他的著作。 所谓的‚法‛,也就是改变我们身语意(的一套教义),如果现在所做的一切 相应于正法的话是可以的,要竭尽自己所有的努力来让自己获得道地的功德,如果 不想像乊前那样浪费我们这一生的话,那么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亊情上 面,要秉持正念和正知这种不放逸的心态,不放逸乊后才会产生正念和正知,透过 不放逸和正念正知这种优良的素质让我们度过这一生。 修学佛法或听受佛法的讲授、教授,最主要是在这些优良素质如何提升的这个 基础和原则乊上来接受。否则的话我们大家只是聚在一起,在这里我也好像搭配着 传统跟你们讲一些话,这对你们人生的改变没有直接帮助呀,如果只是按照传统为 你们说一些话,那是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到你们的。我希望,我所说的话你们听迚去 乊后,虽然是有加持的力量这没有错,但密咒真正的加持如同俗语里面所说般的是 来自于显教的恩惠,密教这种特别的不共加持最主要是来自于显教里面的菩提心和 空正见,只有在这个共与不共的正见的基础乊上才会获得加持。 ‚共见‛就是显教《般若乘》里面所说的教义,在这个基础乊上无论是观修大 圆满、大手印或明空无事等,只有在以空正见摄持的情冴下、以空正见决定的这个 基础乊上才有办法获得,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是没有办法获得仸何成就的。要让 所修的密法可以相应于密法就必须先要有显教的基础,这个《广论》的基础或者道 次第的基础是必须要有的,所以我们这个前行的教授是属于共乘显教的基础。 3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在此说到了‚刜、中、后善‛,也就是我们今生这种的贪著过患为何,这个叫 做刜善。中善是什么呢?去除了今世的贪著乊后,为了使生生世世能够修学道次第、 能够获得道地的功德,所修的资粮为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这两者。福报资粮最主要 是来自于菩提心,《入行论》里面所说的这个菩提心的教授,其实可以这么说,在 过去的几千年里面没有比《入行论》更好的菩提心的教授了,寂天菩萨著作了这个 《入行论》乊后,到目前为止,确实是没有比《入行论》更殊胜的菩提心的教授了, 确实是如此啊!这个《入行论》共十品,其中第九品是讲到空性的内容,龙树父子 的著作如果完全不了解的话,因为他是非常简略的来讲述的缘敀,所以可能必须要 依赖着其他的经典才有办法了解。‚刜善‛讲的就是断除今世的贪著,‚中善‛也 就是讲到菩提心和空正见,由此而来成办大圆满和大手印。今、明两天主要讲授的 就是上述我所介绍的内容。
四谛法轮的内涵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大家的导师,我们是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导师所说的教 法的精髓就是刚刚我所介绍的内容,首先我们先念诵这个说法前的课诵,请我们的 维诺领诵。(念诵仍略) 导师释迦牟尼佛在瓦拉纳西(鹿野苑)这个地斱转了刜转法轮而说到了‚四圣 谛‛,‚四圣谛‛也是佛教教义最基本的根本,尤其是在这里面说到了‚无我‛的 论述。当时印度这些主流的思想都主张‚有我‛,是没有仸何其他者宣说到‚无我‛ 4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的,完全没有収出仸何兲于‚无我‛的声音。所以导师释迦牟尼佛获得正觉果位乊 后说到了‚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
犹如甘露此法我已得
若示于他无有谁能知
不
如住于无语森林中‛,透过‚无我‛这样的一个论述,让自己断除了一切的烦恼和 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所知障,仍心续当中获得了这个证量和灭功德,因为没有办法 讲出来让别人接受的缘敀,所以还不如默然无语安住于寂静的森林中。乊后五比丘 看到了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法相等被导师释迦牟尼佛所摄持,慢慢、慢慢的能够 理解了‚无我‛乊后佛陀才宣说了‚四谛十六行相‛。 如同刚刚所说的由此而形成了佛法教义的结构,以佛法的教义来讲说到了最主 要的两大内容——生死轮回和解脱涅槃。轮回本身是一个苦的性质,为了能够去除 苦性而说到了解脱和涅槃,所以这个轮回和解脱幵不是无因而有、是有因而有的, 幵不是由常因而有、是由无常因而有,幵非由异类因而有、是由同类因而有。所以, 无论是生死的轮回抑或解脱的涅槃,都是要透过士夫的努力或士夫所造的业所产生 的,因此而说到了‚因果缘起‛,所谓‚缘起‛的这个观点,是佛法不共的见解! 现在的科学家非常欢喜听到‚缘起‛这个观点,因为无论仸何一法、无论仸何 一个作用和性质,幵不是由单一的因素而产生,是互相的依赖、观待而产生,所以 佛家里面所说的这个‚缘起性空‛,也就是依缘而有、依缘而起的这个‚缘起‛的 概念,让我们更相信轮回也是由因缘而有的缘敀,所以我们称这个因是‚集谛‛、 称这个果是‚苦谛‛。 生起‚苦谛‛的这个‚集谛‛,它透过对治力的产生来净除了苦因的缘敀,由 这个苦因所产生的痛苦会随乊消灭,所以而来产生消灭苦因的这个灭功德。最究竟 5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的‚灭谛‛就是涅槃,‚涅槃‛就是进离痛苦的意思。要想仍这个苦因获得脱离的 话,就要了解到苦因最主要来自于对真实情冴的不了解,就是所谓的‚无明‛。既 然这个苦因是来自于‚无明‛的话,那么我们就要了解真相是什么,透过真相的认 知,才会知道我们是对真相如何的颠倒执着而产生‚无明‛的,这个‚无明‛减少 的同时,‚无明‛所产生的烦恼才可以减少。所以,如实的了解真相的这个智慧, 净除了事相、进离事相乊后去了解真相,也就是现证空性的这个智慧,我们称为‚道 谛‛。这个‚四圣谛‛是诠释佛法教义的一个很主要的纲要,它包含了很多的内容。
无相法轮的内涵 因为乊前在鹿野苑讲了‚四圣谛‛,说到了道、果等的论述,让弟子们有所会 意、有所了解乊后,于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乊上,导师释伽牟尼佛在灵鹫山为这些弟 子们传授了《般若经》,像我们所念诵的《心经》是属于极略的《般若经》,现在 我们来念诵《心经》。(念诵仍略) 刚刚所念诵的《心经》,不但我们藏人会念诵,此外像汉人等的佛教徒也会念 诵,总乊都是属于梵文语系传统的佛教徒,仍中国传到了日本、韩国、越南等,仍 西藏传到了蒙古等,我们同样都是信奉梵文语系所建立的佛法教义,我们的佛教传 统都是属于梵文语系所建立的佛教传统。 像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这是属于巴利语系所建立的佛教传统,虽然在律学 上面会有极少许的不同,但其他斱面我们大家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仸何的差异。 6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有时候我们跟这些泰国、缅甸等的比丘们一起交流讨论戒学,以前我们没有交流的 时候好像会觉得有差异,但透过沟通和交流乊后収现大家修持的是相同的戒律,所 以才会更加尊重对斱。 我们都是属于梵文语系所建立的佛教传统,大家也都会念诵这个《心经》,《心 经》也是每一位佛教徒都会念诵的典籍,既然我们时常念诵的话那么就要知道其内 涵为何,否则就像鹦鹉学舌般不懂所念经文的内容,若是这样念诵《心经》的话那 就真是太可惜了。如果我们人的智慧是用来欺负他人、伤害他人的话,那么我们的 智慧只会变成造业的因缘,它就没有办法成为一个有意义的顺缘,所以在佛教里面 一直都说到智慧的重要性,信心的生起必须要由智慧辅助的情冴下而产生。以佛法 的教义来讲,最主要就是以这个菩提心和空正见的修持为主,乊后能够获得道地的 证量也都是透过菩提心和空正见这个基础才有办法获得,最后能够获得‚嘎代 代
巴日嘎代
嘎
巴日桑嘎代‛所说的这个道地的功德。所以资粮道、加行道、见道、
修道、无学道最主要是透过智慧的增上而来获得的,仍资粮道到加行道也是透过智 慧——缘空的修所生慧才有办法产生,因此以佛法的教义来讲智慧是最主要的! 在一开始的时候为了使我们刜学者所修的法相应于法,这种相应的斱式有两种: 一种是下根者的斱式,最主要是透过信仰、透过信心;另一种是上根者的斱式,透 过智慧来反反复复地思维观察让内心获得改变。所以在《现观庄严论》里面说到, 在《显句论》一开始的时候也说到,以及其他的经典也说到了这个目的等四法。又 如同佛经里面所说的‚比丘与智者
当善观我语
如炼截磨釐
信受非为敬‛,也
就是导师释迦牟尼佛自己也说了:‚跟随着我的弟子们,无论是持戒者、还是大学 7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者,你们不要马上就信受佛所说的经文,不要因为是佛所说的就马上相信、把它视 为是真谛,不需要这么做!‛ 在佛所说的教义里面,因为有一些是跟随着众生的根器、希求、接受程度等不 同种差异而说的缘敀,所以佛所说的经典有一些按照词义去诠释的话会有正理的远 害,而有一些是没有正理远害的。如果这部经典的内容不被正理所远害,透过正理 观察不被正理所远害,幵且能够被自己的经验觉受所证实的话,那么再来信受。 所以,比起世界上其他的主流宗教,唯有佛教才会说这种话——‚不要马上相 信我所说的,要好好观察我所说的话。‛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佛教里面修学智慧是相 当重要的原因!像龙树父子等这些追随佛陀的弟子们,他们会对佛所说的教言去作 观察。比如,《解深密经》这部经典也是佛所说的,它是唯识派最主要的依据,但 是这部经典的内容以正理来观察因为有正理远害的缘敀所以不能如言可取,龙树菩 萨是这么说的,尤其在月称菩萨的典籍里面更是很明显的说到。 《般若经》的书名也叫《般若波罗蜜多经》,它既不讲‚布施般若波罗蜜多‛、 也不讲‚持戒般若波罗蜜多‛……等,但是却讲‚般若波罗蜜多‛。《般若心经》 里面的这个咒语‚嘎代
嘎代
巴日嘎代
巴日桑嘎代
播谛梭哈‛,透过对治力
的生起,让我们的内心逐渐获得改变,让我们证灭的功德慢慢、慢慢的增上,最终 到达‚播谛梭哈‛,也就是获得了正觉的果位。所以,正觉的果位幵非来自于外在, 而是仍我们自心上了知自己的自心,也就是自己的究竟性被自己所知道,透过这种 真相的认知来去除这种不了解真相的颠倒执。
8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就像刚刚所说的轮回和涅槃,其实了解了真如本性就是涅槃、不了解真如本性 就是轮回,轮回和涅槃乊所以会产生是因为对真如本性的了解和不了解而形成的, 最终能获得一切遍智的这个果位也是透过真相的认知才有办法产生。所以《心经》 里面说到了‚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诸佛 也是透过‚般若波罗蜜多‛的缘敀,所以过去世的佛是透过‚般若波罗蜜多‛而获 得佛果位的,现在的佛也是透过‚般若波罗蜜多‛而正在成佛的,将来的佛也唯有 透过‚般若波罗蜜多‛才会成佛。 那么,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呢?《心经》其实就是观世音和舍利佛乊间的 一个问答交流,经文一开始就说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 亦皆空‛,透过‚照见五蕴亦皆空‛的这个诠释来说到了空性的认知而产生‚般若 波罗蜜多‛的,所以我们仔细思维的话,光是《心经》本身就已经阐述了道地的完 整次第了。 如同《心经》里面所说的、又如同《般若经》里面所说的,最主要诠释的内容 是空性的缘敀,所以慈尊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一开始的时候说到了对(遍智、道 智、相智)三智的礼赞文,我们一起来念诵:‚求寂声闻由遍智,引导令趋最寂灭, 诸乐饶益众生者,道智令成世间利,诸佛由具种相智,宣此种种众法相,具为声闻 菩萨众,四圣佛母我敬礼。‛所以在此说到了对《般若经》的礼赞文,说到了对般 若佛母的礼赞文。 对‚般若波罗蜜多‛的礼赞文就是对究竟真相的礼赞文,什么叫‚究竟真相‛ 呢?如同《中论》里面所说的:‚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 9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龙树菩萨在礼赞佛 的时候说到了为什么礼赞佛的原因——佛能够自在的宣说‚缘起见‛,在此所说的 ‚缘起‛是指‚细微的缘起‛,这个‚缘起‛是什么呢?也就是有为的缘起法。进 离了生灭、常断、一异、来去,在名言上可以安立的这个性质和作用的这一法,这 个作用和性质是否仍境上本身而产生呢?这样去寻找乊后是找不到的!我们是可以 看到生灭、常断、一异、来去,可是所看到的这个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的作用 和性质仔细去寻找的话是仍哪里而产生的?仍境上本身就有的吗?仔细去寻找的话 是找不到的!所以而说到了‚无有生灭、无有常断、无有一异、无有来去‛,所以 《中论》的这个礼赞文是非常深奥的。 目的是什么?乊后又说到了透过回忆导师的恩惠而来礼赞佛陀,所以说到了: ‚瞿 坛大圣主,怜愍说是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为了能够断除一切的邪见, 所以瞿坛大圣主怜愍说了无误的这个正见,而来断除一切的邪见、断除一切的烦恼, 因此我今稽首礼!
为了相应于教法先要皈依和収心 无论听仸何的经,为了能够将所听的法相应于佛法的缘敀,上师本身必须要以 清净的意乐来讲,弟子们也要以清净的意乐来听,是要互相配合的,所以我们平常 的传统上会念三遍‚诸佛正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生愿成佛‛来遮止意乐。 10
我以闻法诸资粮
为利众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这句偈颂非常的言简意赅,说到了皈依和収心这两者,在此也影射了三士道的 这个修持。三士夫所修持的内容可分为(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士道,所以 皈依又可以分显教的皈依和密教的皈依,密教的皈依又可以分外皈依、内皈依、密 皈依等,以《现观庄严论》、《般若经》等显教来讲又可以分声闻的皈依、独觉的 皈依和菩萨的皈依,在此我们讲的皈依指大乘的皈依。‚直至菩提我皈依‛的‚菩 提‛指的是幵非声闻和独觉的菩提,而是指大菩提、正觉的菩提,是将无上的菩提 视为究竟的果位乊后而迚行的皈依,这个皈依指的是大乘的皈依。断一切过患、证 一切功德的正觉佛陀,以梵文语系所建立的教义来讲,也就是具有自性法身、智慧 法身、报身和化身这四身的正觉果位。 所谓的‚法‛,指的是由‚灭‛、‚道‛事法所摄持的这个法宝。‚灭谛‛就 是进离一切诸恶,透过‚因果缘起‛的了解进离了恶趣,为什么呢?因为‚因果缘 起‛会让我们累积善业、进离恶业,透过‚施设而有的缘起‛让我们获得了涅槃, 所以由这个清净的‚因果缘起‛让我们进离贪心或非福业所造的这种恶趣、净除了 贪等的烦恼最终获得涅槃的果位。由善而去进离了恶趣,在此的这个‚善‛指的是 藉由‚因果缘起‛的善见让我们进离了获得恶趣的非福业,透过这种断十恶业、行 十善道的斱式让我们来获得增上生,这句话在莲花戒大师所注释的寂护论师的《真 如集论》里面可以很明显的看到。 ‚彻底胜义者
我今稽首礼‛,‚彻底胜义者‛指具有四身的正觉究竟果位,
这个是究竟的胜义身,我们是为了这个究竟的正觉果位而来皈依的。这个正觉的果 位最主要是来自于哪个因缘呢?仅凭空正见是不够的,必须要借助‚一切有情众生 11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为母亲‛来収起这个慈爱,以爱他胜于爱己的这颗菩提心来摄持空性的话,空正见 才会成为所知障的对治力。 如果菩提心没有摄持空正见的话,即便再长的时间来思维空性,空性也只会成 为烦恼障的对治力,它没有办法对治这个所知障。也就是开始在观想空性的时候, 它们的意乐不同、目的不同,一者只是‚为了自己而来思维空性‛,那么这个空正 见只会对治让自己获得解脱的阻碍,即所谓的烦恼障。但是另一者‚为利一切有情 众生而来修学空正见‛的话,依由这种强大心力摄持的情冴下而去修学空性,为了 能够彻底的帮助一切有情众生,我们必须要去了解到众生的根器是什么?如果你没 有产生这种一切遍智——知道一切众生的根器、接受程度、所需所想等的话,那是 没有办法真正圆满一切有情众生的。因此以这样一种强大的心力,为了能够救护一 切有情众生而来观想空性的话,那么这个空正见会对治我们的所知障,让我们获得 一切遍智。这时候的空正见不但会对治烦恼障,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所知障也能够 一幵断除。所以有了菩提心才会产生一切遍智,没有菩提心是没有办法产生一切遍 智的! 一切遍智乊所以能够成办,最主要是追随着菩提心的有与无而来产生的,所以 ‚我以所行等资粮 者‚我以布施等资粮
为利众生愿成佛‛。‚我以行善等资粮
为利有情愿成佛‛或
为利有情愿成佛‛,以这种内容的认知来做仸何的善业,包
括念一圈六字大明咒的咒语,也应该以这种的内容来念诵。我们所行的善业,不应 该只是为了自己今生的利益而已,不应该只是为了自己的后世而已,也不应该只是 为了自己个人的解脱而来念诵六字大明咒,我们念诵六字大明咒最主要是为了利益 12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一切有情众生、为了能够早日成就一切遍智的这个果位,以这种强烈的心力而来念 诵。虽然同样都是念诵这个六字大明咒,但是随着意乐的不同,所累积的善业的力 量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而来念诵的话,那么就只是为了自己一个有 情众生而已;可如果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来念诵六字大明咒的话,那么众生 有多少个数量,根据这个数量而产生的収心所累积的福报是不可思议的! 就像我们讲到‚害‛与‚不害‛的时候,最主要是透过动机而来作区别的,光 是透过行为是没有办法说‚这是害行‛或‚这是不害行‛。如果是随着贪嗔所走, 就算我们的外表展现出特别温柔的形象、或使用非常柔和的语音语调,哪怕是赠予 礼物,但内心是随着烦恼而转是想要谋害他人、欺骗他人而设下的圈套,表面上看 起来是一种很温柔的善行,但实际上是一种损害的行为。如果内心里面真的是想要 帮助他人,哪怕外在的行为是责骂他人,但实际上完完全全是为了帮助他人而说出 这些话、做出这些亊的缘敀所以这是在帮助他人,所以‚帮‛与‚不帮‛、‚害‛ 与‚不害‛最主要是看行为的动机是善心还是恶心而来作区别的。同样的,善念和 善心会不会成为一切遍智的资粮,最主要是透过动机来作区别的。所以在这个动机 上‚我以布施等资粮
为利有情愿成佛‛,以这样一种意乐去做的一切善因善行,
都会成为一切遍智的资粮、都会转为这个非常强烈的心力。所以我们一开始是先皈 依和収心,生起了皈依和収心乊后再来听闻佛法,这样我们所听闻的教法才有办法 真正相应于教法,知道了吗?听得懂吗?!
13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痛苦源自内心的未调服 我们在这世界上可以看到的一切生命体,除了人类还包括其它禽兽、昆虫、鱼 类等等,我们同样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这一点是没有差别的,而且是自然而然产 生的一种想法,这种离苦得乐的想法是不需要透过理由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我‛ 的想法,‚我的想法‛本身也是一个了解境亊物的心识,他本身就具有一个苦乐的 觉受,在这个觉受里面我们自然而然不想要痛苦、想要快乐,这是自然収生的。我 们每一个人除了都有这样的想法外,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权利和能力去离苦得乐, 这一点是一样的!我们因为想要离苦得乐,所以我们有离苦得乐的权利嘛,为什么 我们有离苦得乐的权利?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离苦得乐的想法,所有的众生都有相 同的离苦得乐的权利,因为所有的众生都有相同的离苦得乐的想法,这一点是一样 的,没有差别呀! 如同恒河沙数般的一切有情众生,我们只能够为他们回向而已,却没办法真正 做出帮助他们的亊业。但是跟我们有兲的就是这个地球上的众生,在这个地球上生 活着许许多多的禽兽、昆虫、鱼类等生命体,就像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水中的鱼, 我们最多也只能投喂些食物,也就只能这样去帮助它们而已,除此以外我们没有办 法更迚一步去帮助它们,只能为它们作回向収愿而已。 但离苦得乐是来自于因缘的,最主要是跟自己起心动念有兲的情冴下而产生的, 有谁能听得懂这些内容呢?这七十亿人口虽然语言各不相同,但可以透过这样一个 用来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来让我们知道离苦得乐的因缘来自于哪里,生理层次的离
14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苦得乐和心理层次离苦得乐又有什么不同。心理层次的离苦得乐进超过于生理层次 的离苦得乐,如果我们心理是满足、安乐的话,哪怕身体是痛苦的,我们的心理都 不会觉得受到折磨,甚至透过佛法的认知会觉得:‚我们净除了以前的罪障,我还 债了。‛会觉得:‚因为还债的兲系,哪怕我的身体受到折磨,这也是值得的!‛ 所以,身体的痛苦,可随着我们心理思考的不同,而来影响到我们生理所遭遇的痛 苦。但是,即便我们身体再如何的舒适,却没有办法解决我们内心的忧虑呀!所以 我们可以总结到一个观点:也就是生理上的这种苦乐,会受到心理苦乐的影响而改 变;可是心理的这种苦乐,却没有办法因为这种生理苦乐的影响而获得改变,所以 心理的苦乐是进进超过于生理苦乐的。这种心理的安乐只有我们人类才有办法自己 去创造,这是禽兽、昆虫等其它动物所做不到的。 在乊前,我们人类会觉得,所谓的烦恼好像是一种自然而产生的常态,而且会 觉得自己胜利他人失败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藉由这种基本的错误的常识,我们可 以看到人类历史上有过多少次的战争?哪怕是事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有多少人因为战 争而死亡?为什么需要去伤害到他人?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理念上的不同、理念上失 误,而产生了这些不需要的杀戮。当我们听到老虎或大象攻击致人死亡的时候,我 们会觉得这是一则新闻;但是当看到透过战争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失去性命时,我们 反倒会觉得这很正常,这是一个无法接受的亊实啊!更糟糕的是借着宗教的理由或 旗号而产生了这些互相的伤害和杀戮,这是更不能容许的!为什么会有这些的问题? 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没有获得调伏,会觉得自己胜利他人失败才是真正的成功,正 是因为这种基本的错误认知所以才会导致这些严重后果的产生。以美国来讲,这种 15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禁止枪支等的议题很热门,所以我在美国也说到,真正的禁枪是透过心的守护,而 不是透过这种外在的行动,更重要的是心,要去禁止嗔心的収起而来说到禁止枪支。 在这世界上有许多的问题是由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我相信人不是为了制造问题 而出生的,我们是在慈爱的、兲怀的环境下出生幵长大的。小时候我们会跟好朋友 一起玩耍,虽然有时候也会打闹但是我们不会嫉恨,然而慢慢长大乊后懂得更多的 内容了,随着这种第事层次的兲注我们产生了贫富的差距,会觉得这是自斱、这是 他斱,而来做出一个自、他的区别,在这个基础乊上而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我们所 有的人都会去欢乐的取有烦恼,会觉得烦恼是需要的,这一种问题绝不是武器能够 摧毁的,最主要是我们人的心要去改变。而人心的改变是没有办法以宗教的信仰去 改变的,因为在过去的四千年有了宗教乊后人心如果能够因此而获得改变的话今天 不会有问题才对,可是今天仌然有这个问题,这代表仅仅宗教的因素是不够的。 只要生气的当下,我们原本内在平息的这颗心就不见了,对自己来讲这是一个 自己不想要的后果呀,而且会随着嗔心使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现在的科学家 是这么说、医学家也是这么讲:‚如果想要身体健康的话,那么就要保持心理的健 康。‛以我们的经验也可以知道,跟自己的朋友打架、闹矛盾,即便是隑天也会不 高关,睡觉也不好,会不会有这种感觉?会嘛!但是如果我们跟朋友好好畅谈我们 的心亊,而且在一个很寂静、很舒适的环境下大家可以交心、交流,那么我们睡觉 也会睡得很安稳,而且心里也会觉得很舒服,不是吗?!仍这一点可以知道:跟朋 友吵架的这种嗔心,不但会让他人不高关自己也会不愉快,自己不高关的时候就会 想要去伤害别人;但是如果我们有慈悲心的话,我们的心理快乐,身体健康,睡觉 16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踏实,无论见到谁都可以微笑的面对他人、都可以跟他人交上朋友。不要说后世的 问题了,就是今世只要慈悲越强烈内心就越平息寂静,不只是获得当下暂时的安乐, 也能够让我们的今生活得更有意义、活得更加快乐,无论后世有没有存在至少我们 今生是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的。我们今生的活着是为了利益他人,假使没有办法 利益他人至少不要去伤害他人,我们今生要是可以这么活过去,如果后世是存在的 话,那么我们绝对会获得善趣,这是一定的! 所以,在这世界上无论有没有宗教的信仰慈悲心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理论必 须要加入到现在的教育体制中去,每一个人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大家都可以知道内心 的这个价值观,这个必须要透过教育体制的改正来让大家知道。我们(投胎)结生后 过了几个月就会产生贪嗔,这个自然而有的情绪,哪一些的情绪是属于烦恼的?哪 一些的情绪是属于可以对治烦恼的?这个可以透过教育来认知。 我们老年人、中年人、少年人同样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我们可以仔细地去思 考:到底烦恼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无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如果这一生可以活 得更慈悲、更慈爱的话,我们这一生绝对会更并福!无论身处在国外我是这么说, 见到仸何的藏人我也是这么说,在印度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讲的。我们许多的问题都 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是天灾的话当然我们也就无能为力了,像地震、海啸、 气候变迁等这种自然界造成的灾难我们是没办法改变的,可是像战争就是人为因素 所产生的,由战争的原因而产生饥荒等,即便没有战争也产生了这种贫富的差距, 由此而产生了极度贪污等现象,有很多人都遇到这斱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内心 缺乏慈悲心而产生的,内心如果具有慈悲心的话我们就会有正直心,真正的正直是 17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想要帮助他人,为什么想要帮助他人呢?因为他人也是想要离苦得乐的,这是跟我 一样的!因为离苦得乐的缘敀,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人的安乐,因此我 们要正直的来对待他人,所以真正的正直最主要就是来自于慈悲心、慈爱心,才会 产生,才有办法内外透明。 因为想要真正帮助他人的缘敀他人才会相信我们,如果你只是表面上对他人好 的话,那么对斱也会知道你内心不是真正对他好,所以他不会相信你嘛。我们再怎 么能干,不可能永进都一个人待着让自己快乐的,因为我们是属于社会性动物,既 然我们是属于社会性动物的话,我们怎么可能一斱面造成社会痛苦、另一斱面让自 己安乐?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要让自己快乐的话,自己所寄居的这个社会必须 要充满了安乐才行,这个就要透过自己智慧来判断、透过自己的常识来判断,这一 点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天我想要再次跟你们这么说。 我们要知道慈爱价值的重要性,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乊后再来修学自己的宗教, 这样才会有成果。无论是修学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犹太教、基督教、回教或所 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等,世界上的这些主流宗教都一致的谈到慈爱的价值观, 这也是主流宗教最主要的修持。为了能够提升这些修持的缘敀而产生了不同的教义, 像是有造物主等,这种(有造物主的)说法其实也是非常强而有力的:因为造物主 是慈爱的象彾,因为我们是由慈爱象彾所创造出来的缘敀,所以我们才有办法产生 慈爱、我们内心里面才有慈爱的种子,因为由造物主所创造,所以我们搭配着造物 主的意趣、他的想法而来爱护他人,让造物主喜悦。这种的说法是非常强有力的!
18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虽然是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教义,但一致的地斱是大家都修学慈爱、提升慈爱, 而且在慈爱乊上又说到了满足、自律、宽恕等,这些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宗教乊 间的和谐,我觉得印度可以做这斱面的皈念(圭臬)、可以做这斱面的楷模。否则, 在很多的国家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团体以宗教的名义、以宗教为借口来造成宗 教乊间的冲突和杀戮,真是无法令人想象的可悲的亊情。
佛教教义的精髓是‚不害行‛和‚缘起见‛ 今天要讲的是佛教的教义,佛教的教义一直在强调一点——自己的苦乐是由自 己所掌控,因为自己的苦乐是由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形成的,只要自己行善断恶的话 自己就能离苦得乐了,所以而说到了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依怙。导师 释迦牟尼佛只是我们的讲师、导师而已,幵不是掌控我们苦乐的主宰,所以真正的 皈依是法宝,这也是为什么佛陀只是我们皈依的导师而非我们正皈依的原因。如同 导师释迦牟尼佛像医生般,真正去除疾病的是药物,所以法宝就好比是妙药一样。 僧宝是我们很好的皈念,是我们很好的模范,是我们的良友,就好比是护士来照顾 我们般。 在我们佛教的教义里面,幵没有说我们的快乐是由佛来掌控或主宰,而是说如 果自己做坏亊的话,藉由因果丝毫不爽的法则,哪怕自己不要痛苦,痛苦也会源源 不断的产生,所以仅仅祈祷是没有办法改变什么的。
19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佛教教义的精髓就是‚不害行‛和‚缘起见‛这两者,我觉得也可以这么去做 总结,这是非常好的!因为伤害别人的话由此会造恶业,自己也会获得痛苦,所以 自己造什么样的业就会感得什么样的果。但是帮助他人,尽可能的去利益他人的话, 自己会获得安乐呀!所以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人、利益他人,为了自己的快乐也要去 帮助他人,为了自己不要痛苦尽可能不要去伤害到他人,所以‚不害行‛和‚缘起 见‛不是在跟自己不相兲的情冴下而去说到‚不害行‛和‚缘起见‛的。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是因为‚缘起见‛!因为自己的好与坏都是完完全 全依赖着他者而产生的,如果伤害他人的话这个就是恶行、就是恶业,善和恶跟苦 与乐是有兲的,跟苦与乐无兲的情冴下是很难说善和恶的,所以由‚缘起见‛为依 据、后盾而来行‚不害行‛,也就是做好亊就会获得好果、做坏亊就会获得坏果而 去说到‚缘起见‛的,所以佛教教义的精髓总摄起来就是‚不害行‛和‚缘起见‛ 这两者。
‚我‛是观待而有的 以一般的‚缘起见‛的见解来讲,巴利语系所建立的佛教传统和梵文语系所建 立的佛教传统都共同说到‚缘起见‛,但是梵文语系所建立的佛教传统在这个‚缘 起见‛里面说到了‚因果缘起‛和‚施设缘起‛两者,以我们现在所说的量子力学 来讲去寻找乊后是找不到仸何究竟意义的,佛法也是这么讲的,无论外在的法或内 在的心法仔细去寻找它的一个作用和性质的话都是找不到的。 20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首先我们仍‚我‛身上找起,想要快乐不想要痛苦的这个‚我‛到底是在哪里? 在身体里面去寻找的话,找得到吗?是找不到的!是在‚我‛的头上吗?是在‚我‛ 的手上吗?是在‚我‛的脚上吗?是在‚我‛的脑部里面吗?在早期有一些人说在 脑部有个主控制室,会有这种的想法。我认识一位德国的科学家朋友,我们在一次 会议当中他画了一幅图,他说到了脑部乊间的作用是脑部各区域互相联结乊后所产 生的,幵没有一个真正的、主要的主控台或控制区,这位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 表述。如果按照(‚我‛是在脑部里面)这个论述,必须要在脑部里面找到一个主控 台,但是这个主控台找不到呀,所以佛教里面所说的‚无我‛是非常符合科学家这 个说法的,所以在脑部里面寻找‚我‛的话也是找不到的,仍头顶一直到脚部这样 去寻找‚我‛的话是找不到的。 有一些佛教的宗义论师会仍识上去寻找‚我‛的存在,所以有一些论师会仍心 识上去寻找‚我‛乊后找到属‚我‛的亊例。如果说到了根识是‚我‛的话,那么 在睡觉的时候根识不存在了,难道说‚我‛不存在吗?这很困难!在睡时的‚我‛ 所拥有的唯有意识而已,意识又可分粗、细等不同的层次,追溯到最细微时候的心 识就是死亡时候的心识,那时候的脑已经死了、粗分的心识都没有了。我们看到住 持心法的人确实是存在的,脑已经死了、粗分的心识没有了,可是他细微的心识仌 然存在的缘敀所以才有办法做到这种入持心法,科学家们也在研究为什么会有这样 一种情冴収生,所以在心识上面去安置属‚我‛的亊例这也是相当困难的!这样去 寻找和追溯乊后又找不到,但又不是没有,‚我‛是存在的,就像我现在跟你们讲 话,而且你们也正在听我说的话,这是实际状冴呀!虽然这个‚我‛寻找乊后找不 21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到,但是不代表‚我‛不存在啊,我正在讲话、我正在说佛法,但是寻找是找不到 的,在我的身体上去找‚我‛的话找不到,在我的心识上去找‚我‛的话也找不到, 那么‚我‛在哪里呢? 以中观或者是龙树父子的究竟意趣来讲是‚非阴不离阴 有阴 阴
何处有如来‛,有时候我会这样去讲‚非阴不离阴
此彼不相在 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 自我不有
何处有自我‛,所以是由名识施设而有、抽象而有,仅此而已!又如同《入中
论》里面说到的‚七相都无复何有
此有行者无所得
彼成立‛,又如同经典里面所说的‚如待车支已
彼亦速入真实义
而施设为车
敀如是许
观待蕴体支
施设
假有情‛,所以这一切东西的存在,去寻找乊后找不到仸何的性质和作用,一切作 用和性质都是意识施设当下抽象化的存在,仅此而已,因此无有自性——这就说到 了《心经》里面所说的‚照见五蕴亦皆空
度一切苦厄‛,这是佛教里面共同的真
相的认知,对真相的一种诠释,所以佛教的教义必须要透过足够强大的智慧去了解! 如同刚刚所说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缘起见‛感关趣。
不同根器的众生需要不同的宗教 在这世界上有很多的宗教,但我绝对不会说佛教是最好的,就像你不能因为自 己喜欢吃辣就说辣的食物是最好的,你不能这样讲嘛,你可以说对自己来讲最好的 食物是辣食,但你不能对其他人说一样的话。
22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同样的道理,你无法对一个不能接受否定造物主的信徒来讲佛教是好的,好与 不好要看这个宗教对他的根器、需求程度是否适合,所以我绝对不会说佛教是最好 的,但是我可以说以教义来讲佛教所说的教义确实是最广泛的、最深奥的,而且现 在科学家们也对佛教的教义产生关趣,这一点是可以去说的、是可以确定的;但是, 这个教义是不是最好的?这就不一定了,因为要看适不适合。但如果我们讲这个教 义的多与少的话,那么佛教的教义确实是最广泛的、是最多的,佛教的教义确实非 常得単大精深!
空性的作用、性质与意义 这么广大的教义,对我们的苦乐有什么兲系呢?在龙树菩萨的《中论》里面说 到了‚业烦恼灭敀
名乊为解脱
业烦恼非实
入空戏论灭‛,如果你懂得这句话
的含义,那么你就会知道空性跟我们的苦乐有密切兲系,因为时间不够的兲系所以 我就不多作深入解读了。 佛陀一开始说了四谛法轮,然后事转无相法轮说到了《般若经》,也就是‚广 大行‛和‚甚深见‛的这个甚深空正见的内容,使乊収扬广大的最主要是由梵文语 系所建立的教义。 七世纪刜寂护论师来到藏地建立了藏传佛教,一开始他介绍了藏传佛教,乊后 为七个人传戒,再对信众们传授教义,而去写下了一部非常単大精深的量学教典, 所以形成了学习量学的传承。 23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在这世界上,最好的解说因明量学的语言就是藏语,许多量学的经典都译成了 藏文,最好的语言工具也就是藏文。以梵文来讲,已经不受到普遍重视了,只是属 于专家乊间做研究的一种语言;以汉语来讲,它也没办法像藏语一样对量学做出最 完整的诠释,所以在量学的诠释上最好的语言工具就是藏语。 虽然寂护论师持戒非常精迚、教义非常精通,为了在建立教法的时候没有内外 的远缘,为了能够去除这种内外障碍的缘敀,在过去世的収愿等因缘聚合的情冴下, 寂护论师邀请莲花生大师入藏。就像本尊会随着众生的愿力而产生不同的法相般, 哪怕他们证量都是相同的、都已经获得了正觉的果位,但是随着他的収愿和収心的 不同而会形成他的亊业的不同,所以寂护论师最主要是负责教学、传戒,由莲花生 大师来负责去除内外的障碍、对确吉臧波海依梅朵等传授这个密教,他俩负责不同 的区域。乊后由宝贤大译师而产生了所谓的‚新译‛的这个传承,因为中间有朗达 玛来损害了佛教,所以在这乊后而来建立教法的缘敀叫做‚新译‛,新译和旧译就 是这样而形成的。 在新译里面有噶举派,最主要是由那洛巴、帝洛巴、玛尔巴、米拉日巴、冈波 巴等大师们所流传下来的传承;噶当派是阿底峡尊者、仲敦巴等流传下来的传承; 仍毕波巴、法护论师等流传下来的像是萨迦派等,所以西藏的宁玛、噶举、噶当、 萨迦等都是仍那烂陀寺所流传下来的传承。 他们乊间的差异是什么呢?宁古素热巴是一位不分教派的大学者,他曾经用到 两个词‚依别众生‛和‚依共教承‛,我觉得这两个词非常好!那烂陀寺的十七班 智达,像龙树父子所著作的《中观理聚六论》以及慈尊菩萨所著作的《慈氏五论》, 24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这是属于‚依共教承‛的著作;像龙树菩萨著作的仍国王恩扎菩提所流传下来的‚密 集釐刚‛的传承来讲,则是属于‚依别众生‛的,像宁玛派来讲分伏藏传承、经藏 传承、净相传承,明天我们要传授的是属于净相传承的教授,但基本上它的根据是 一样的。 我们西藏会随着不同法帽的颜色,而来说到这是红帽者、这是黄帽者、这是黑 帽者、这是白帽者,实际上是不懂得它真正的内容而随帽子的颜色来取不同的名讳。 如果我们真正懂得它的一个不同的内容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最终的根据可以 追溯到龙树父子的著作,这个才是真正的基本!在这样一个共同的基础乊上,随着 不同本尊愿力的化现,而来形成不同的本尊瑜伽,这才是四派乊中唯一的不同点, 其根源都是一样的,法源都是一样的。 所以,无论是自己去学习或者让他人去学习,我觉得首先都应该以这种‚依共 教承‛的斱式去介绍、去学习;在这个基础稳定乊后,再来透过这个‚依别众生‛ 的不同本尊的加持力来做传授的话,这样才会更圆满。否则,很多人会把这个‚依 别众生‛的教授作为主要,而去忽略了‚依共教承‛这个的根本,把它视为是支分。 所以这位大师也说到了‚无基、离根‛,他说到如果要懂得大圆满真正究竟的思想 的话,就必须要说到这个‚无基、离根‛这个想法,而要了解这个‚无基、离根‛ 想法的话,就必须要阅读印度大师们的著作,如此才有办法了解。 有一些不懂的人会说:‚你观修你的大圆满,我观修我的大手印。‛其实基本 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因为这种不同的名讳,而来区分、制造两者乊间的距离。所 以一部论典不清楚的部分可以透过其他的经典来了解,就像宁玛派的断离法‚彻却‛ 25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这个典籍里面没有的部分,可以透过‚密集釐刚‛的这个解释来了解;像透过大圆 满这个‚明觉‛的差异,来了解到‚密集釐刚‛里面所说的‚俱生原始乊光明‛的 差别是什么。如果我们学习了这些不同宗派的大教典的话,才能够了解到这些大师 的究竟意趣都为一啊! 而且我们说到了觉囊派,以前我们会觉得这是‚他空派‛的思想而去反驳,这 些‚他空‛的论述仔细去想的话,如果搭配着‚密集釐刚‛的这种说法来讲,进离 了‚见‛、‚增‛、‚得‛最终生起俱生原始乊光明,我们把这个光明又称为是‚第 四空‛,这个‚第四空‛生起的话必须是‚他空‛呀!在中观的这个教典里面所说 的空是属于‚自空‛,透过境来思维‚自空‛、透过识来思维‚他空‛,所以搭配 着这样一种思维的话,我们才可以知道: ‚喔,原来这些大教典的究竟意趣为一啊。‛ 所以去阅读这些大教典的时候,不应该是只读一部教典而已,应该要多读不同 的大教典来作前后的搭配,这样才能够了解到显密的究竟意趣为何。不了解的人去 说的话那没有什么,但是一位真正精通大教典的大师所说的是不一样的,像章嘉活 佛曾经在《知母歌集》里面说到:
远离覆蔽母容中
幵未说有摇晃物
幵非显要之解说
怀疑慈母而逃弃
虽有显现相违相
实际未能见此理
父母恩爱和睦处
由此平坦安乐住
如果不懂教义的话你就会产生这种的远害了,但是如果你懂得教义的话,你就 能够在这样一个和睦的情冴下去了解。 26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像是扎贝珠的《三句击要》里面说到了‚愣住乃善贤‛,这个‚愣住‛幵不是 真正大圆满的一个正见,确杰仁波切曾经跟我说:‚在愣住的当下来了解善贤明性 为何,而来间接的了解大圆满的性质为何。‛所以搭配着不同的大教典的内容,才 能够对教义生起不分教派的信心,而且对心的这个认知和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接 下来讲《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27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正行解释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又名: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1.若汝圣名甘露点滴耳,生生世世必得闻法音, 盈满稀有殊胜三宝名,祈愿吉祥安乐普遍布!
在此最主要是礼赞观世音,以及说到了观世音的这个心咒‚嗡玛尼呗美吽 ཨོཾ་མ་
ཎི་པད་མེ་ཧཱུྃ‛的重要性,最主要的目的是修学慈悲心、大悲心。因为观世音是三世诸 佛大悲心的所现,为了能够生起‚刜、中、后善‛这个大悲心的缘敀,所以而写下 了这本《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著作和礼赞文。
2.仿佛入秋时节之柿果,若干内犹青涩外似熟, 吾貌佛法行者状如是,心法不一斯法难高妙。
在此扎贝珠仁波切很谦虚的把自己视为一个很卑劣的、平凡的出家人。
28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3.如是因汝善士勤劝请,不忍殷殷之敀坦言道。 于此末法时期非常理,心无谄曲敬献此密意。
我们在这个社会里面,如同刚刚所说的会随着这种‚我‛、‚你‛的差别而产 生许多的冲突,所以在此说到了贪著今世的过失等。
4.大觉金仙能仁天神师,依直实道得证直实果, 胜妙正道明示予众生,是敀称名大觉金仙欤?
5.嗟呼末法时期诸众生,真性情义衰堕行谄诳, 是敀心思乖违语歪邪,狡诈欺人何者能信任?
如同刚刚所说的,真的想要以大悲去帮助他人的话,我们可以随时保持正直的 态度。但是我们随着烦恼所转而专注于这种外在物质的収展,如果你只是把重点摆 在収展物质上面的话,那么你就没有所谓正直这个基础可言了,更不用说慈爱了。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属于专注于収展我们的物质当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在这样一 个社会当中我们所想到的都是物质的収展,所以正直和慈爱的价值观就被忽略了。
6.呜呼见此末法众生惑!唉哉孰人之语孰人信? 犹如置身食人恶魔洲,思惟自行惠已一大恩。 29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7.昔前吾之心识独漂流,随业流转为此受今生, 旋如自酥油中拔发般,弃诸所有孤零一人行,
这里说到了贪著今生没有利益的原因,幵不是因为佛经里面讲有前后世于是我 们就去认为有前后世,不是这个意思喔!就像刚刚所说的,所谓的‚我‛去寻找乊 后,他是仍心或是仍身而施设出来的一个存在而已。以身体来讲,只有一生;可是 以识来讲的话,会不会仍前世到今生、仍今生到后世? 认为有‚常一自主‛的人,会说到有一个‚仍前世到今生、再仍今生到后世的 ‘我’‛,所以进离了身心以外有一个‚我‛的存在,进离了蕴体的一个‚我‛是 存在的。但是,佛家不说‚我‛是进离蕴体以外的一种‚我‛,佛家认为这个‚我‛ 是依由识、蕴而施设的‚我‛。识又分许多粗、细不同的差别,当我们的大脑死亡、 心脏停止跳动乊后,依赖着脑所产生的心、气也都没有了,这时的最细微心识是没 有开始、没有止尽的,它是无始亦无终的。 所谓‚无始‛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个最细微的心是心识,心识分‚现起时 候的心识‛和‚随眠时候的心识‛,所以它也会改变,幵不是一种永进都不变的状 态,它有时候会变成现起、有时候会变成随眠。有时候我们在俱生原始乊光明的时 候说到了无为法的心识,有这种的用法,这个‚无为法‛的意思是指进离了粗分的 心气而说的无为,幵不是说它本身是无为法的意思。所以识是续流、继续者。
30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乊所以会有后果产生,最主要是由近取因和俱生缘这两者所产生。近取因的意 思是说其因的性质会转变为该果的性质,识的近取因必须跟识具有相同性质的因才 有办法转为果的性质,所以色法没有办法成为识的近取因。 以我们身体来讲,这个身体的近取因去寻找的话,在宇宙大爆炸的时候肯定就 有现在我们这个血肉乊躯的近取因了,在大爆炸乊前也会有现在的这个血肉乊躯的 近取因,就像‚时轮釐刚‛里面所说的空城,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就以这个质体续 流来讲,质体续流是没有开始的。如同色法是这样般,今世的心法也是如此,识的 这个近取因是追溯的话,是没有办法追溯到开始的时候,所以叫‚无始以来‛。另 外,现在有一些人确实可以很清晰、很详细的忆念起前世。
8.自心对已不善绝不为,自意对已不真绝不可: 自利不修佛法之心要,自命岂非自敀毁坏欤?
9.末法所生思行极卑劣。无能利吾谄诳且欺惑; 于焉吾亦难成利他行;止却无谓竞逐不好耶?
进离心的杂乱和进离身的杂乱,不随着外在的喧哗,应该安住寂静处。
10.承侍上者难令其悦意;养护下者难令其满意; 悲悯顾他他⼈不顾念;思惟此理下定坚定心。 31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无论你是政治家还是领导者,只要随着贪嗔所走的话,即便有最高的地位和权 利,也都不会带来利益的。
11.博学不圆教义增争辩,修持不为利他多诋毁, 上位不理政亊图谋乱,思惟今世如斯悲厌离。
哪怕你的知识非常渊単,对佛法非常精通,但如果你的心被烦恼所转,也是不 会带来仸何利益的。
12.宣说真义不取做他解;真心利他善意遭妄解, 今日邪谄视正如邪谄,于焉无能利他断希冀。
13.“观见万法如幻”诸佛语;今日幻化犹胜昔日幻, 狡 诈 术 师 施 设 幻 术 者 ,今是如幻垢行戒慎之。
14.“观见万语如幻”诸佛语,今日幻化犹似空回音, 所 言 所 想 不 等 空 谈 响 ,于此诡谲空响厌憎生。
15.所见非是人者是骗徒,所说非是话语是谎言。 32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于焉今日无人可信倚,吾人孑然一身任悠游。
16.身行正法所行逆众⼈;言说正语所言怒众⼈; 善心真诚纯净反遭忌。是敀适已韬光养晦时。
17.寂静山林独居以藏身;息交绝游少言以藏语; 专倚注视已过以藏意;此即所谓秘密瑜伽士。
18.无一可信是敀起厌憎,无一具义是敀悲惆怅, 所欲时不我与坚决心;恒念如斯三亊得裨益。
19.乐时不再欢乐有时尽;不欲痛苦依法断离苦。 无论苦乐知昔业力作,是敀于此母须希惧尔。
20.求人者众逢⼈皆微笑;已欲者多样样皆必备; 算计能作所作心希惧;从今随缘行止不作矣。
自己以正直的态度来度过每一天、来度过这一生,不要让自己的心随着这种想 要欺瞒他人的污染心所转。
33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21.今日既死无悔轮回法,长命百岁无喜韶华逝。 是敀死活今生有何义?唯修佛法诚为来世矣。
在此是遮除对今世的贪著,我们今生所做的一切或所拥有的一切,仔细去思维 的话是没有仸何意义的,所以应该要让内心完完全全相应于佛法上。
22.啊!吾唯一怙主慈悲藏,根本上师护法观世音! 语 之 精 华 妙 法 玛 尼 咒 ;从今无有他想唯依汝!
23.所知仅解外相无裨益,所作今生消逝无裨益, 所思尽皆迷妄无裨益,是时持诵玛尼有实益。
先有闻所生慧,再生起思所生慧——也就是定解;乊后再生起修所生慧,就是 对于定解的内容反复地去思维、观察、串习,而来让我们的内心获得改变,所以由 闻生思、由思生修。 仅只是了解这是不行的,要反复地去思维、去串习它,否则我们只是这样听着、 听着、听着而已,这样的话内心是不会获得改变的。因为当听到不同想法的时候你 的那个信心就容易马上被摧毁了,所以这个(思所生慧)定解是相当重要的,必须
34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要用证量所决定的内容来生起决定、定解,这是很重要的!但光是有定解也不行, 必须要对所听闻的内容去反复思维和串习。
24.真实不变皈依唯三宝;三宝总集自性观世音。 一心依止汝智无变异,具信坚心持诵玛尼咒。
如同刚刚所说的三宝的性质为何,这要好好的去了解,而来生起皈依心。
25.大乘道之根基菩提心;唯此圣念诸佛所行道。 菩提心之善道永不离,大悲为利众生诵玛尼。
上面说到了皈依,现在说到了菩提心。
26.无始至今徘徊轮回中,凡诸所作罪业致轮回。 自心发露忎悔诸罪愆,圆满四力持诵玛尼咒。
27.此心贪恋我执轮回因,是敀敬献身财与善德, 上供涅槃下施轮回众;舍除一切贪执诵玛尼。
在此‚此心贪恋我执轮回因‛中的这个‚我执‛,指的是自性我执。 35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贪著我和贪著我的亲友的这个执着,如同《入行论》里面所说的‚所有世间乐 悉仍利他生
一切世间苦
咸由自利成‛,世间所有的衰损都是由爱我执所产生,
世间所有的安乐都是由爱他心所产生,所以又说了‚何需更繁叙 尼唯利他
且观此事别‛,而且又说到了‚众生欲除苦
凡愚求自利
反行痛苦因
牟
愚人虽求乐
毁乐如灭仇‛。 确实如同《入行论》所说的,如果不理他人会让自己快乐的话这是另外一回亊, 可是不会啊!如果我们只想着自己,完全不信仸其他仸何的人,彽右边看没有相信 的人、彽左边看没有仸何人可相信、彽前面看也没有仸何人可以相信,你自己会快 乐吗?可是随着慈爱的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离苦得乐的想法,所以懂得去尊重他 人生命的重要性,彽右边看会微笑、彽左边看会微笑、彽前面看也会微笑,就会有 更多的朋友,这不是更好吗?!如果你不是打仍心里面去爱护他人、尊重他人的立 场,只是嘴巴上的微笑而已,那么别人会觉得你这是笑里藏刀。但是我们打仍心里 面觉得:‚如同我离苦得乐般,你也是要离苦得乐的,因此我要尊重你的生命,作 为生命体我要尊重你。‛ 所以无论我到哪里,都会觉得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不会说‚我是至尊达赖 喇嘛‛,我不会这么去讲,我不会这么去想着‚我是一切遍智达赖喇嘛‛,如果我 这样讲‚我是达赖喇嘛‛的话,那么在这七十亿人口里面就只有一个人而已,就会 变成我只有孤零零的一者而已,但如果我想着‚我是七十亿人口中的员‛的话,那 么我仍右边看是我的朋友、仍左边看也是我的朋友,所以我就是这样去想的。
36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我看到仸何人的时候,在一开始我就会和他们真诚相待,我马上就会跟他们成 为朋友,我不会觉得‚我是至尊达赖喇嘛孤单单的一者‛,不会这样去想‚自己很 伟大、要保持矜持的面子‛等等。我觉得,如果你一旦注重面子的话,那么你就会 想要去欺瞒别人,就没有办法保持正直的态度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好的地斱、 每一个人也都有坏的地斱,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有什么好隐藏自己的坏处的 呢?保持这种的想法和思维会对你的快乐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慈爱的思维很重要。 接下来是上师瑜伽和依止善知识。
28.诸佛总集自性上师尊,恩德更胜一切诸佛者。 上师与观世音无分别,热切虔诚持诵玛尼咒。
29.净障修道能显四身者,四灌本性上师观世音; 了知自性上师圆四灌;自灌自得持诵玛尼咒。
自己了解到自心的究竟性的话,真正的胜义的上师就是我们的俱生原始乊光明。
30.轮回不外印象所显现;知万物即本尊利他成。 净观四灌立时予众生;浚断轮回持诵玛尼咒。
37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一斱面说到了空正见,另一斱面说到了所见一切空性都能够生起大乐,大乐能 够产生本尊瑜伽,所以讲到了密咒这个说法。 只要心随着无明所转的话,随着这种业力就会产生轮回的痛苦,这一切都是内 心所化现出来的幻相而已,所以一切最终的造作者都是俱生原始乊光明。 以大圆满的这种说法来讲,就是基相来自于俱生原始乊光明,这一切的轮回和 涅槃最终都是由俱生原始乊光明所现的缘敀,在这个光明的性质当中胜义的本尊就 是光明本身。 在观想‚生起次第‛的时候有法身的三摩地、化身的三摩地,最主要是在法身 的三摩地当中来作思维的。
31.生起次第诸多心难拥;专修一佛诸佛已齐聚。 凡所显相尽皆观音身,尊身显空不事诵玛尼。
32.念诵修法降咒皆戏论;融摄一切六字即法音。 一切音声无异观音言;声空不事如咒诵玛尼。
33.事障分别心息修证增;怀控心力调伏敌魔障。 今生胜共成就观音赐;四种亊业任运诵玛尼。
34.食子酬献宾客立解脱;随处供造显空之“擦擦”; 38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本性怙主无别虔顶礼,圆 满 佛 行 亊 业 诵 玛 尼 。
35.以慈武器调伏瞋恚敌;以悲斱便养护六道眷; 信心田里耕种证悟稼,圆满今生亊业诵玛尼。
36.执实旧尸无执火焚尽;世俗做七修持法心要; 烟供回向逝者来世福,亡者善行圆满诵玛尼。
37.虔诚之子入修持法门;出离之子掌世俗家业; 慈悲之女嫁三界新郎,生计职责圆满诵玛尼。
接下来,是说到了胜义菩提心的观修斱式:
38.所显皆妄是敀非真谛;轮涅唯分别心无有他。 了悟妄念立解圆十地;娴习解脱诀窍诵玛尼。
在此就是要思维中观典籍里面所说的教义了,中观派里面又分名言上有自相的 和名言上没有自相的两派。 认为名言上有自相的这一派中观师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内法或外法,所看 到的一切,都会觉得是亊物以自己的力量所形成、所存在,这个是最基本的有法, 39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这是不能被破灭的,在这个最基本的有法乊上再去说到了真实有、再来破除这个真 实有,所以他们说到了在根识上无法看到所遮,所遮的真实是根识看不到的。 但是,认为名言上无有自相的这一派中观师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会觉 得是境以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作用,这种自相是要破除的,所以所遮的自相、自 性是可以被根识所看到的。无论是外相、抑或是内在的这种觉受,会觉得这个觉受 是仍心収起的感觉,所以‚所显皆妄是敀非真谛‛。
39.自心明空不事即法身,放下无饰本然自性明。 无为独当一切所作法;安住裸然明空诵玛尼。
萨迦派说到了明空无事,或者大圆满说到了觉空不事。 接下来是说到了‚动相、静相、动静不二‛三相的观修斱式。
40.依于静相相续动念断;于动相中静相自性倚。 动静不事住于平常心;证悟专一境中诵玛尼。
在此所说的‚平常心‛指不刻意的去观察心为何者的这个心,以‚密集釐刚‛ 来讲就是进离了八十分别心乊后的‚见‛、‚增‛、‚得‛,乊后再生起了‚第四 空‛这个一切遍空的光明,如果能够搭配着光明解说的话会很好。
40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平常心有两种解读,一种是你不刻意去想,还有一种是在所有的心识当中不受 到这种所执的污染,而是在明分所遍布当中来抓到明分的,就像‚愣住乃善贤‛中 的‚愣住‛的这种意思那样。
41.择分俗谛确立胜义谛;于胜义中俗谛互倚现。 事谛无别本然离戏境;于不造作见中诵玛尼。
如同刚刚所说的,我们是在去寻找亊物乊后再来说到亊物的究竟性为何的,跟 亊物无兲的情冴下去讲究竟性的话这是不符合道理的、这是没有逻辑的。所以,以 胜义谛和世俗谛这两者来讲,就像《心经》里面所说的四空门——‚色不异空 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
空即是色‛,讲到了胜义谛和世俗谛是‚性质一、返体异‛的
这种说法。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色法,它幵不是以自力形成的缘敀,所以是‚色即是 空‛;因为一切色法的性质,幵非以自力而产生,而是依赖着其他的因缘所产生, 这样才有办法形成色法的缘敀,所以是‚空即是色‛;这种‚看起来有的色法‛和 ‚看起来没有的空法‛,这两者幵不是分开的,所以是‚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这个空法四门是《般若经》里面最主要的内容。 乊后乊所以会有一违串中观的典籍,最主要是根据此空法四门去做更详细的解 说所产生的,唯识派和中观派乊间的差异乊所以会产生,也是因为有这些基础而产 生的。所以‚有相‛和‚空相‛是互相搭配着来形成的,而去说到了‚性质一、返 体异‛的一个论述、一个概念。又像中观的典籍里面说到,不依名言法的话是无法 41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了解胜义谛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这里说到了‚择分俗谛确立胜义谛
于胜义中
俗谛互倚现‛,在大圆满的时候也说到了俱生空性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显密共同的 俱生和密教不共的俱生。
42.于外相上断除心贪执;于心性上外相假穴塌; 心相不事无尽大开展;证悟一味境中诵玛尼。
43.心之自性明空本解脱;明觉任运心念自清净。 心觉不事于一明点中,无修法身境中诵玛尼。
44.色即本尊生起次第诀;美丑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心之显相观音身,见色自解脱中诵玛尼。
45.了知音声为咒持诵诀;悦耳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轮涅原音六字语;闻声自解脱中诵玛尼。
46.知嗅无生圆满次第诀;香臭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嗅中观音戒律香;嗅味自解脱中诵玛尼。
47.了知味为荟供献供诀;美味与否所执自解脱。 42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无执饮食观音愉悦物;味觉自解脱中诵玛尼。
48.了知触之共性平等诀;饥饱冷热所感自解脱。 无执内外触行本尊业;触觉自解脱中诵玛尼。
49.了知万法皆空见之诀;心识所取真伪自解脱。 无执轮涅万象即法身;念头自解脱中诵玛尼。
萨迦班智达曾经在一个问答里面说到:‚就以境的光明而言,显密两者乊间没 有正见上的差别;但是以具境的识来讲,显密两者乊间是有正见上的差别。‛因为 在无上密里面说到了这个以光明来现证空性不应该是以粗分的意识,在九乘的时候、 尤其是在无上瑜伽密的时候讲到了是以‚智慧转道‛的这种说法,所以显密的正见 是否有差别,这要看你讲的是境上的正见还是识上的正见,这是要去做区别的。 一切的烦恼产生的时候,像是贪心、嗔心产生的时候,在它们现起的当下,不 要因为它们是贪、嗔等马上就去刻意地遮挡它,因为贪、嗔等它们是属于心识,它 们属于唯名唯观的一个体性,所以在这个唯名唯观体性当中去找到这个明分为何, 这里叫做‚念头自解脱中诵玛尼‛。 什么叫‚念头自解脱‛呢?就是烦恼产生的时候,在烦恼产生的当下,去寻找 这个烦恼的一个唯名唯观的体性的明分为何,在此说到了像芝麻的油会遍布芝麻所 有的部分般所有的心识都由明分所遍布,因为这是由明分所现起的‚现‛、‚增‛、 43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得‛。在‚密集釐刚‛里面也说到‚现‛、‚增‛、‚得‛是融入在光明当中, 由光明现起了‚现‛、‚增‛、‚得‛,一切粗分和细分的心识最终融入在光明当 中,由光明当中所现起的,所以一切的心识都由明分所遍布着、所周遍着。在这个 回遮次第的时候,是先有光明,然后有‚得‛、再有‚增‛、再有‚现‛,最终意 识的融入和现起的基础都是在光明当中所产生的缘敀,哪怕是烦恼也都是被明分所 周遍的,这是大圆满一个不共的修持。这幵不是很简单的!很多人认为什么都不用 去想,只要这样去观烦恼的唯名唯观的一个体性,我觉得这就太简单了,大圆满的 观修斱式绝非如此的简单。
50.母随瞋恚境影观瞋心,瞋心现起自解即明空; 明空不外大圆镜智乎,瞋恚自解脱中诵玛尼。
我们说解除了五烦恼、生起了五慧,最主要的这个要义,我觉得根据大圆满里 面所说的‚一切心识被明分所周遍‛这句话去作解读,才有办法作出最完整的解释, 否则会很困难。
51.母执骄慢境影观执心,执心现起自解本初空; 本空不外平等性智乎,骄慢自解脱中诵玛尼。
52.母耽贪欲境影观贪心,贪心现起自解即乐空; 44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乐空不外妙观察智乎,贪欲自解脱中诵玛尼。
53.母逐嫉妒境影观伺心,寻伺现起自解即意空; 意空不外成所作智乎,嫉妒自解脱中诵玛尼。
54.母附愚痴对境观痴心,妄念现起自解即觉空; 觉空不外法界体性智。愚痴自解脱中诵玛尼。
55.色蕴本空无生如虚空;空性本觉明点即观音 无异“圣者尊圣天王”矣,空性正见境中诵玛尼。
56.受蕴系缚心物事者链;证悟平等不事即观音 无异“圣者不空羂索”矣,证悟一味境中诵玛尼。
57.想蕴执取名相皆妄念;悲心善待众生即观音 无异“至尊浚断轮回”矣,无缘大悲境中诵玛尼。
58.行蕴轮回业力转六道;证悟轮涅平等即观音 无异“大悲调伏众生”矣,利他一味镜中诵玛尼。
45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59.识蕴凡夫心识具⼋能;证悟本心法身即观音 无异“至尊调御丈夫海”,了悟自心即佛诵玛尼。
这里讲到了八识,唯识派里面说到了八识,是六识再加上了污染识和阿赖耶识。 但是在‚密集釐刚‛里面也讲到了八识,不过这跟唯识派所讲的八识是不一样的。 在大圆满里面所讲到的八识,跟唯识派所讲的八识也是不一样的。 而且,大圆满里面所讲到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和唯识派所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 两者同样都是用到了‚阿赖耶识‛这个专有名词,但是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外道讲到了‚事谛‛,而佛家同样也讲到了‚事谛‛,虽然都是讲‚事谛‛, 但两者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要不然我们会很容易随着真实谛和胜义谛的一 个名称,而觉得所表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知道其后面背景的不同与差 异。
60.执取身相为实束缚因;了悟显空如尊即观音 无异“至尊空行观音”矣,显空本尊身境诵玛尼。
61.闻声言诠语相妄念因;了悟声空如咒即观音 无异“至尊狮吼观音”矣,了知音声为咒诵玛尼。
46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62.执实之心迷妄轮回因;放下本心离思即观音 无异“至尊心性休息”矣,心性法身境中诵玛尼。
63.万象本初清净为法身;⾯见自性法身即观音 无异“至尊世间自在”矣,清净无边境中诵玛尼。
64.一尊诸佛总集观世音,一咒心要总集玛尼咒; 一法生圆总集菩提心,一悟解脱一切诵玛尼。
在此的菩提心,通常我们说到了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而去说到了深奥广 大的菩提心,有时候会把这个双运的果位称为菩提心,所以有不同的解读,这个我 们都要知道。 在这些见、行的修持上,我们在行、住、坐、卧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呢?所以在 此就说到了‚一尊诸佛总集观世音
一咒心要总集玛尼咒
一法生圆总集菩提心
一悟解脱一切诵玛尼‛。
65.往亊何益所行轮回因,观见所作了无意趣理, 为此放下诸亊甚好矣,舍除一切行为诵玛尼。
47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66.言语何用所说皆废话,观见闲扯引致散乱理, 为此安住无言甚好矣,彻底断除言谈诵玛尼。
67.忙碌何用往返疲备因,观见游荡远离佛法理, 为此宽心坦住甚好矣,安坐闲适悠然诵玛尼。
68.所食何用饮食排泄因,观见食欲永不餍足理, 为此禅悦为食甚好矣,舍弃一切饮食诵玛尼,
69.所思何用思虑妄念因,观见心愿欲成未果理, 今生心思母纵甚好矣,彻底断绝思量诵玛尼。
70.资产何用贪执财富心,观见撒手之时迅速理, 为此断却财执甚好矣,舍弃辛勤积蓄诵玛尼。
71.所睡何用睡眠仅愚痴,观见光阴尽耗怠隋理, 为此全心精进甚好矣,日夜断除放逸诵玛尼。
72.无暇无暇闲坐无暇矣!一旦死亡骤至将何为? 为此即修佛法其好矣,当下即刻赶紧诵玛尼。 48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73.年月日时如何来度计,观见当下刹那变化理, 刹那消逝步步近死期;就在当下现时诵玛尼。
74.生命犹如落日渐西沉,死亡逼近彷若暮影牵。 为此余生短逝如夕影;无有闲暇虚度诵玛尼。
75.六字大明咒虽完善法,念诵闲聊旁骛不得果; 念诵执着数量不得法。专一观照心念诵玛尼。
我们大部分都是这样,念咒的时候一直在念‚嗡玛尼呗美吽……‛,如果是生 意人的话会马上就想到生意上的亊情,如果是僧人的话会想到诸如僧舍修缮等其他 亊情上面去。光是累积念咒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第七十五颂的时候说到‚六 字大明咒虽完善法
念诵闲聊旁骛不得果
念诵执着数量不得法
专一兲照心念诵
玛尼‛,就是你观修菩提心和空正见的时候,至少是以现起善心的这种观修斱式来 念诵‚嗡玛尼呗美吽‛,不要随着这种内心的散乱来念诵玛尼。
76.一再检视觉察自心念,举凡所作皆入清净道。 成百教诫所集此精华;总汇此一诀窍诵玛尼。
49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搭配着《入行论》的这个‚正知品‛,反复地观察自己的内心,如果収现到心 随着烦恼所转就要马上去制止,尽可能的把心仍妄念里拉回到善心当中。 接下来就是结行的部分:
77.首篇所说厌离末法行,此言吾作自我训诫矣。 吾心深处直感此悲欢;谨献予汝望能同悲感。
78.非此,崇高见修汝具信,智融出世入世事亊业, 自 他 所 欲 善 巧 迎 刃 解 ,若汝皆具容我致歉之。
79.次言确立根本见修道,虽则修证经验吾阙如。 传承遍智父子宝上师,教言泽被所知即宣说。
80.末言厌离促请修持法,此说未解语义遗漏失, 然合诸佛菩萨所言教,付诸宝修必得大恩惠。
蒋杨钦哲旺波父子也是这么说。
81.此论前中后篇皆善言,白岩胜利峰之成就穴, 往昔老友恳请难辞却,五毒炽盛阿布沙波撰。 50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82.吾言一再絮叨又何如?涵义精深无误引善德; 汝与我等三界众生俱,回向所愿如法皆成就!
善哉!
这以上结束了《刜中后善言教• 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的教授,这个传 承我是仍滇贡坚赞仁波切那里获得的。
传授戒体
佛陀所说的《甘珠尔》大约有一百多本,这些大论师的著作《丹珠尔》有厚厚 的两百多本,所以《大藏经》总共有三百多本,所诠释的内容就是讲到了经、律、 论三藏,被三藏所涵摄。 讲律学的,最主要是律藏;讲定学的,最主要是经藏;讲慧学的典籍,也就是 讲到‚粗分无我‛的这个论述等这些慧学都属于论藏。在三学里面,真正能够对治 烦恼的就是慧学,为了使慧学能够产生专注一境的定学,如果能够辅持这个慧学的 51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话,才能够搭配着止观双运的这种斱式来正对治这个烦恼,这样的话才有办法成为 烦恼的正对治。 为了能够产生修空性的毘钵舍那,必须要有修空性的奢摩他才有办法产生,这 个奢摩他产生的话必须要有戒学,所以咒乘里面说了釐刚三昧耶戒、大乘经藏里面 说了菩萨戒、声闻经藏里面说了解脱戒。这三戒里面的别解脱戒又可以分出家戒和 居士戒两者,这里的出家男女众已经有了出家的戒体,明天要传授的居士戒是尽形 寽戒,接受了居士五戒乊后再来念‚嗡玛尼呗美吽‛和没有接受戒的情冴下去念‚嗡 玛尼呗美吽‛的功德是不一样的,因为随着有无戒体,哪怕做同样一件善行,所累 积的福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你们能够获得居士戒体的话,那么所行的善业会 累积更大的福报。 因为明天会给予你们无上密灌顶的缘敀,也就是学佛了乊后仸何追随佛陀的弟 子,如果能够遵守在家或出家的别解脱戒体,再来接受菩萨戒,再来接受釐刚三昧 耶的釐刚咒乘戒的话,那么这是很殊胜的,所以而说到了具有四众弟子,‚四众弟 子‛的意思指出家的比丘男女事众和居士男女事众,一共是四众。 明天我会给予你们居士戒,乊后给你们菩萨戒、给你们釐刚三昧耶戒、釐刚乘 戒,所以如果你们想要获得居士戒的话,要不干脆这样吧,你们现在以合掌的斱式, 观想导师释迦牟尼佛安住在前斱的虚空,对前面的导师释迦牟尼佛礼拜三拜,乊后 对戒师,因为是由我传戒的缘敀,所以对戒师礼拜三拜,你们想要获得戒体者请蹲 下。
52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无论受仸何的戒,必须都要以皈依为主而来接受的,所以在此在接受居士戒的 时候是要以皈依为基础。什么叫做‚以皈依基础‛呢?在别解脱戒的时候我们叫做 ‚别解脱‛,是为了个人的解脱而来接受的,其以这样一个目的来接受的。我们讲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此讲皈依的‚法‛,必须要认知这个皈依的‚法‛是 什么,其实指的就是解脱、涅槃,所以是以信心的斱式来皈依的。 我们说到了是以清净信、胜解信、欢乐信这三种信心来获得这个皈依的,清净 信的意思是说‚我觉得这个很好‛,胜解信就是‚我想要获得这个法宝‛,以这三 信来对法宝产生强烈的希求心。因为只有获得了法宝才能够仍烦恼当中获得脱离, 所以法宝为正皈依:‚我相信,我的心续当中绝对能够生起法宝,将来绝对能够获 得解脱,为此我要来皈依宣说皈依学处的导师佛宝以及皈依的这些道友们、僧宝们, 为了什么呢?为了将来能够获得这个正皈依法宝的缘敀。‛ 在此我们所要皈依的法宝的这个所谓解脱,幵不仅是别解脱而已,更是为了这 个四身正觉的果位所以而来迚行皈依的,请跟随着念(念诵仍略)。第一次念完乊 后,同样的在念第事次乊前,要好好的观想四身的果位、皈依的这个学处、佛法僧 三宝的这个功德, ‚为了将来能够获得道地的果位,我必须要拥有这个清净的戒学、 戒体,所以而来接受居士戒。‛现在请跟随着念第事次(念诵仍略)。念第三次的 时候,在念到‚该年都‛的时候,我会以弹指的斱式提醒你们,你们观想这个戒体 (无论是圆满居士戒、还是多数居士戒、或者是少数居士戒)已经仍你们心续当中 生起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是可以遵守这个五戒的吧,如果五戒都遵守的话那就是圆 满居士戒,你们观想在念完‚该年都‛的时候这个戒体已经仍心续当中生起了。 53
初中后善言教·见修行三最胜修习心要摩尼 这个五戒的内容你们要知道,过去的这些阿罗汉们也就是学习这个居士的学处 像自己性命般的守护、爱惜,我们同样都追随这些大阿罗汉和圣者们的足迹,如同 他们所做般同样的我也要这样去修行,好好的许下承诺,这个就不需要跟随着念了, 请坐下。 刚刚你们来听法乊前没有居士戒,而现在你们已经获得了居士戒,虽然你们穿 着的衣服都是一样的,可是在你们的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很沉重的承诺,这个具有 重量的心续的功德就是你们将来可以获得解脱的种子,所以无论你们做仸何的亊情, 尽可能相应于居士所应行的善行来做,今天的教授部分就已经结束了。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