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性空

Page 1

緣起性空---(法王答問) 問1:我們很想皈依達賴喇嘛,不知可否成為達賴喇嘛的弟子? 答:明天法會時會唸皈依發心祈禱文,第一句就是皈依,皈依的對象是佛法僧三 寶。至於是否要認我為上師由你們來決定,不是由我作主,在未依止上師之前最 好先觀察上師的德行,覺得可以依止才依止。還未決定之前我們大家都是法友。 問2:如果了解緣起性空應如何看待緣滅?我們應該被動的等待緣起,還是積極 的創造或參與緣起? 答:緣起性空不是緣起會滅(滅:完全沒有) 。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是因為觀待因 緣所以自性空。譬如:我們前面沒有大象,因此前面沒有滅大象的空性,大象的 自性空就代表大象的緣起,因為沒有大象所以沒有大象自性空的空性。又如前面 這位攝影師,因為他是緣起所以自性空,因為自性空所以他的空性是在我們面前 存在的。因此必須法存在之後,我們才認為是性空緣起,如此才有自性空和緣起 的道理,並非面前沒有法存在而說緣起性空,所以必須有(存在)才說自性空。 再問2:如果緣起是滅 (即完全沒有),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答:緣起是不可能滅的,假使有一天它完全沒有,隨便你要做什麼都可以。有一 種更深的解釋「願消三障諸煩惱」,煩惱本身是自性空,所以有煩惱才有煩惱的 空性。若以對治力滅除煩惱的同時,煩惱的空性跟著消失,所依的煩惱也跟著沒 有,煩惱的空性是煩惱的特徵,因此煩惱不存在時,煩惱的特徵(空性)也跟著 不存在。尋找假義無法找到不是空性,例如:在我們面前沒有大象,所以尋找大 象的假義是找不到的。但是面前的花卻是可以碰觸到,所以花和大象的假義不 同。雖然同樣尋找假義,但是尋找大象假義時找不到,再加上沒有大象的緣起存 在,所以大象的空性是沒有的。尋找花的假義雖找不到,但眼前的花是可以看到、 聞到味道、可用手接觸到,所以它的存在方式是依其他的緣而產生(緣起)。因 此它的緣起成立了性空,由於依其他的緣,所以無法獨立自主的存在。所謂性空 緣起不是指開光典禮的這種緣起,開光典禮緣起的好壞和準備周全與否有關,我 們所說的性空緣起如生同兩支筷子互撐時可立著不倒,不是因為左邊筷子也不是 右邊筷子,而是兩支筷子互相平衡,互相依靠(緣)產生不倒的力量(存在), 這就是緣起的意思。 我們常覺得俱生就有我的存在,因為有我就有我的心識、我的身。講我的時候, 我好像是身和心的主宰,我可以控制身心這點與實際好像符合,我們不要因為有 我的存在就滿足,而是要去尋找我在哪裡?尋找我的假義,我是從身上生起?還 是從心上生起?身的部分從頭到腳無法找到我,心可分三部分:過去心、現在心、 未來心尋找我,但也是找不到,這樣尋找我的假義時找不到我的存在。是否要成 立沒有我?假使沒有我,就沒有你,也沒有他,什麼都沒有,這種學說很可怕。


前面有講到花有許多特徵:顏色、形狀、根莖葉、味道等等,因此花不是花的顏 色,花的顏色也不代表花,同理形狀、味道等等都不是花,但是這一切全屬於花 的東西。所以花是許多的組合,尋找假義時是找不到花。我們一直講到時間,尋 找時間的假義,時間必須依靠某種事物而安立,假使尋找時間在哪裡?時間是否 為1997年5月26日紐約時間2:30,尋找秒時找不到現在,因為一下子 就是過去,不然就是未來,因此沒有現在式,假使沒有現在怎麼會有未來以及過 去呢?過去和未來必須依現在才能安立。今天我是講者,講者必須透過講才安立 講者這個名詞,但講者不一定像麻雀叫個不停,他可以休息睡覺,講者的作用是 講話但不是不睡覺一直講,為什麼稱為講者?因為他未來要講某件事或過去曾講 某些事,由講話的名詞安立講者。現在是依過去或未來做某些事而安立,並非現 在是很實體的東西讓你去找,同樣有現在才安立過去與未來。如果尋找二點到三 點之間,哪一秒是現在?雖找不到但卻是存在,它的存在是不能被尋找,因為被 尋找它就不見了,唯有依世間名言共許,如此模糊的一點而已,這是一切法存在 的方式。因此諸法是由某法而取名,唯有這樣安立而已;花也是唯有依名言取而 有,所以它的存在不是獨立自性有是依其他因緣而有。現在也是依取而有不是能 找出來的。 觀待是沒有自性,不是獨立存在。可否請在場懂Quantum 花 Physi cs的同學發表意見? (女同學) :物理學說中的量子力學Quantum Physics。把花仔細 的分析,從最小的分子、中子‧‧‧不停地分解會發現它不是獨立存在。 西方學說的這個發現與佛教的主張很相似。因為唯取而有,所以它的存在是依他 人而有,不是自己獨立有。因此緣起是依緣而產生並非獨立而有。 問3:空既然如說魔術般的轉換,應如何承擔它剎那的變易以安頓身心? 答:如幻術般的空性,不是唯有依言詞的解說可讓你們了知。我自己也不是很清 楚,即使我了解空性講出來,你們也不一定了解。我專攻空性的學說大約有三十 年,對這方面有特別的研究,剛開始研究空性的我和現在的我有很多改變,現在 的我講到空性和緣起時內心感觸很深。因此需要反覆思惟。 首先要知道什麼叫空,了解之後再反覆串習,揣摩它的涵意,如此才會有所感觸。 前面我肯定的說自性空,會講這句話代表串習才有可能產生這樣的定解。般若經 云:一切法是自性空,自性空的本身也是自性空,有比它殊勝的法也是自性空。 我們所尊敬的導師釋迦牟尼佛也是自性空,有信心的虔誠信徒們也是自性空,虔 誠信徒所做的一切也是自性空。一切事物轉換所現的各種各樣的型式,是由它們 的本質不變而產生各種變化,本質不變是它們本身的空性是一致的關係。如果一 切法不是自性空,不像魔術般的變化就沒有因果,沒有因果就沒有好壞及痛苦快


樂,但我們會感受到痛苦及快樂,所以痛苦及快樂是存在的。假使痛苦與快樂是 獨立存在,從它那方面產生就沒有因果,既然又不是獨立有,這種有的方式是依 它的緣而產生的。今天所說如同種子種在意識田中,你們慢慢培養這顆種子,反 覆思惟空性道理。現在你們所看到的空也許如房子空空如也的空,但是有一天透 過思惟,你們的空會變成有重量的空,對空性有所感觸。不一定反覆思惟我所講 的這種空性,因為佛陀為了消除我們的煩惱,善巧的說了許多的法門,所以在無 我方面有許多的說法,有粗分及細分,不一定思惟細分空性道理去了解空性。 問4:次佛陀在本生論中曾為畜生意義為何? 答:佛陀在本生論中曾經在畜生道許多次,有些可能是成佛以後的示現,有些是 未成佛之前,在菩薩道修行的過程。 密續裏說佛陀在幾千萬世前早已成佛,可見本生論所講不一定是凡夫。有些是成 佛以後,為了眾生的根基度化眾生,為配合眾生的因緣示現凡夫相行菩薩道。我 不是記得很清楚,但佛陀從凡夫修行到成佛,其中必經菩薩道的修持,所以一定 曾投生過畜生道。 問5:為何有修證的人細分的心能相續? 答:空寂靜中第四種最細微的心,即俱生原始光明的心。 此心如果存在最微細的光明當下就稱為死亡,如果不是在最細微的光明當中,光 明引導的氣可再形成最粗分的意識時,稱為中陰身或結生(進入母親胎內)。娑 婆世界也就是南瞻部洲的眾生,在行住坐臥時,因為所作不同,光明所帶動的氣 流會影響到意識的粗細不同。俱生原有的光明體性常在光明的續流當中,顯密的 共同說法,今生經過中陰身到後生,分三界的過程,今生在欲界必須經過中陰身 才可到後世,從欲界到色界也需透過中陰身。若有時間佛子行三十七頌會講到有 關這方面,我會詳細說明。 問 6:請 法王開示緣起性空和菩薩行的密切關係? 答:這問題很好。前面有講「雖見諸法無來去」 ,可見諸法不是從它那方面產生, 沒有一法從究竟性質那方面有來去。既然知道諸法無實有,可知真實執著的愚痴 無明是可斷除,不但可斷除煩惱,煩惱所留下的習氣(所知障)皆可斷。若了解 這點為何還要自欺跟著煩惱走,為煩惱所控制呢?如果痛苦的因無法斷除,何必 思惟痛苦,不如去玩樂? 佛陀轉四諦法輪時說:要知道苦諦,因為佛陀了知苦諦是由因而產生,既是有因 就可以斷除。佛陀對四諦的修持次第講得很詳細, 「知苦、斷集、證滅、修道」。 雖然四部宗派都講四諦內涵,但能澈底斷除苦諦的因(集諦) ,證得滅諦的功德, 必須修習道諦,要了解真正的究竟聖道,則需透過緣起性空的道理。由緣起性空


的道理認識輪迴的過患希求解脫,而且不只是自己解脫還要使他人解脫,因此欲 求佛果。龍樹菩薩云:世尊所講一切法中最重要的根本是緣起性空的道理。 如果不透過緣起性空的道理如何知道有「佛」,也無法了知佛陀的功德,因此菩 薩行(大悲心)與緣起性空的道理是並行且雙運,兩者有密切的關係。這是顯密 共同的見解。 問 7:請解說何謂常邊?何謂斷邊? 答:每一宗派都成立自己的中庸之道,自己的中觀正見;以自己認為的兩邊(。 斷、常)見解成立各宗的中道。 應成認為常邊是執著一切法自性有,從它那方面產生的獨立有。如果諸法是從自 己那方面產生的獨立實體,我們就無法用因果、用任何方法改變它的性質,這是 常邊。 如果把一切法無自性誤認為一切法都沒有,沒有因果,沒有自己與他人,什麼都 沒有就是斷邊。明知一切法有作用、有能力,還執著什麼都沒有,就是墮入斷邊。 問 8:自性既空,輪迴是否有主體?假使輪迴沒有主體,是什麼在輪迴? 答:我們常常強調「無」和「無自性」 , 「有」和「有自性」之間的差別,把這些 分辨清楚自然就會通達。 「不由正理所損害」 「由正理所了知」 「不由正理所尋找」這三點也要分辨清楚。 找不到不一定代表沒有,找不到和沒有要分清楚。有個問題可能常會發生,在觀 察勝義,觀察一切事物的究竟性質當中,假使很認真去觀察會覺得在自性空、自 相空的同時一切都空,唯有名字而已。平常我們說這不過是一個名字而已,好像 此物是空心、是空空洞,沒有這個事物,實際並非如此。 所謂「唯名言有」,還是有它的名字,事物本身也是有,只是觀察事物的究竟性 質同時,所看到唯有名言而已。如果認為唯名言有而事物沒有就墮入斷邊。 『唯』 字不是去除事物,事物本身是存在且有它的作用; 「唯名言有」 ,是在觀察空性的 當下,因為自性空看不到事物的究竟性質,了解事物的存在唯有名言而有,並非 沒有事物。 中觀師分兩派:應成、自續。自續認了為有自性、有自相,應成並不如此認為, 所以自續認為應成偏向斷邊。以唯識的角度也認為應成偏向斷邊。釋迦牟尼佛依 眾生根器說法;第二次轉無性法輪時,講諸法無自性。但唯識論師不如此認為, 就問世尊:是否諸法無自性?佛陀為引導他們於是轉第三法輪──善擇法輪亦稱 解深密經,解釋諸法無自性的涵義,把諸法無自性分三部分,諸法分以為三法性:


依他起、遍計執、圓成以實三性三無性。依他起、遍計執、圓成實各有其無自性 的道理,無自性的道理並非一致而是個別分開。佛陀隨順他們說:一切法若無自 性,怎麼會有作用,不可能產生因果的作用,不可能有因果的,佛陀很善巧的令 他們信服。因此佛說諸法無自性,是有無自性的道理,這是對唯識論因果是不可 能有的派講的。 若要真正了解性空緣起深奧的道理,必須依龍樹菩薩所著中論等六部論。其中最 主要是中論,再加上佛護論師、清辨論師(自續派)、月稱論師、寂天菩薩所寫 的著作互相對照,了解下下部和上上部的見解以及他們之間的諍論。透過許多的 論典,才會了解應成所主張的性空緣起、緣起性空的道理是沒有可違背,無論任 何角度都沒有紕漏。這時候才會了解為什麼要由對下部的認識,才能真正體會到 上部的殊勝。因此閱讀經典非常的重要,閱讀同時淨罪集資也很重要,經由淨罪 集資的功德,才可更容易了解經典的內涵。一般講修行時,好像與經典毫無關係, 經典裏沒有所要修行的,如皈依等等。其實修行就是經典所說,閱讀這麼厚的中 論,如果找不到修行的方法,就是完全錯誤。中論所講皆是修行,由中論才能了 解何謂緣起性空,如何運用緣起性空,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廣大的閱讀非常重要,瞭解各宗各派的理論,通達各宗各派的見解,如此才能把 所有佛法的精華融合為一體,而且對佛陀的信心會更堅固,對佛法的教理有更透 徹的理解。 問 9:空性與金剛經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關係? 答:空性與四相當然有關係。般若經候裏最簡略的經即般若一字經,我是沒看過, 不過這部經所寫的一個字「阿」在梵文是遮遣詞,可排除其他的意思,如:沒有、 無、空,由辭意可知它擋住某件事物。法可分成立候法和遮遣法;遮遣法又分: 無遮、非遮。無遮和非遮的差別,是遮遣之後會不會現起其他成立法的相。空性 屬無遮法,講到空是完全遮擋,不會現起任何的成立法(任何事物)。所以無論 金剛經或其他的經典,講到空性時常用沒有、無、空,就是指這個意思。 「無我、 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無」可以用兩種角度來解釋,(一)無法堪忍正理 之意。在觀察勝義的正理當下,因為觀察事物的究竟性質,那時候無法找到一切 的世俗相。也就是一切的世俗法在觀察勝義的正理當下,無法觀察到。(二)事 相本來就不是自性有,不是從它那方面產生,因此稱為「無」 。以世俗法而言, 「無」 的定義有二,以空性而言只有第二種的解釋。因為觀察勝義的智慧在找尋事相 時,找不到一切的世俗法,他所見唯有空性而已;因此依觀察勝義的正理而言, 他所能看到是空性,但空性本身並非從它那方面產生,所以空性的「無」只有第 二種解釋。 在此我想再解說一次,以前面這朵花而言,我們在尋找花的究竟性質時,是找不


到花的,那時找到的唯有花的空性而已。當我們尋找假義時,是否從它那方面產 生?還是怎樣的存在方式?如此去尋找又尋找,會發現花並非從它那方面產生, 因此找到花的自性空(花的空性)。尋找花的究竟性質會找到花的空性,亦即花 的空性是花的最究竟性質,因而花並不是花的究竟性質,花的究竟性質只有花的 空性而已。但是花的空性本身是自性有還是從它那方面產生?以花的空性作為主 題再去尋找,花的空性接著不見,變成「花的空性」的空性,這才是花的空性的 究竟性質,因為花的空性本身並非從它那方面產生。 我們現在所講的空性和自性空,是顯密共同承認,最根本的性空緣起的道理,並 非無上瑜伽部所講的空性,無上瑜伽部對空性有另一種說法,如:大圓滿、大手 印。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