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5-16日入中論自釋 Part–2

Page 1

入中論自釋 Part–2 2022年09⽉15-16⽇ ⽉稱論師造論 法尊法師譯漢 講授: 嘉瓦仁波切 翻譯: 蔣揚仁欽博⼠ 記錄: 格賴卻英 以聞思修的⽅式思維空性 龍樹菩薩著作的《中觀根 慧論》總共有二十四品,在第二十四品的最後 為了能夠憶念導師的恩惠,龍樹菩薩寫下了“瞿壇大聖主,憐愍說是法,悉斷 一切見,我今稽首禮。”這句禮贊文。 這句話非常得博大精深!“瞿壇大聖主”就是釋迦牟尼佛,以憐愍的大悲 之心為我等說法——宣說真相。真相是什麼呢?我等不想要的痛苦,都是來自 對於真相的不了解即無明所產生的,要解除三界蒼生一切眾生的痛苦就只能讓 眾生瞭解真相、斷除無明。在這個過程當中,最主要是以聞所生慧、思所生

慧、修所生慧,逐漸地生起、依序地生起,而慢慢地淨除內在的無明,因此一 開始要透過聽聞來瞭解空性。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講,無論是上師、還是大教典,依據這些的資源,加上 自己反復的祈求,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分析和思維,以及外緣像是龍樹菩薩的 《中觀根 慧論》、月稱論師針對《中論》的解釋《入中論》和針對《中論》 詞義的解釋《顯句論》,反復地閱讀、思維之後,才會產生緣空的聞所生慧。 因為反復地分析、觀察和思維,一再去想空性、解剖空性、分析空性的緣 故,而生起緣空的思所生慧。當然修所生慧會更為困難,因為需要更加強大的 禪定像奢摩他、毗缽舍那為輔助的情況下才有辦法產生,由此可見只要我們願 意努力去改變自心,自心是可被改變的。

而且以真相而言,表象與真相確實有很大的不同,量子物理的科學家們也 是這麼說的。他們說,古典物理一切看似有定律,可是到了微觀世界量子狀態 時沒有客觀的定律可言。透過這樣一個真相的理解,透過表象與真相不同的一 個現象的理解,讓我們了知真相、去除無明,而去生起勝義菩提心也即瞭解空 性的正確的見解。

在這個同時,世尊又跟我們講解了世俗菩提心,也就是如果我們把生活的 重心、生命的焦點放在他人身上的話才會獲得幸福感,所以“憐愍說是法”, 導師世尊以憐愍的大悲之心為我們等宣說真相。是為了什麼呢?為了“悉斷一 切的邪見”,因此“我今稽首禮”,這句話真的非常博大精深!

以我個人來講,從小就要背誦《現觀莊嚴論》、也要背誦《入中論》,《現 觀莊嚴論》和《入中論》是我要去反復背誦和思維的內容。《現觀莊嚴論》裏 面說到十地等道次的內容以及整個圓滿菩薩乘的內容,《入中論》以詮釋空性 內容為主,我會把《入中論自釋》和《入中論》放在桌上,一有空就會閱讀、 學習,真的是非常重要。

顛倒的邪見無明或者錯誤理解真相的邪見沒有辦法透過祈求、發願來去 除,而是要透過了知真相的方式來去除,所以我們說到了觀因的金剛屑因、觀 性質的離一離異的正因、觀果的破有無生因等,我們可以透由諸多的角度來觀 察諸法皆是不可得,並非像我們所見到般的這麼真實的存在。下定決心的時候 我們才可以知道,導師為我們說法是以憐愍大悲之心為我們講解空性的佛教的 要義。龍樹菩薩在《中觀根 慧論》的 端是以這種的方式,去憶念導師的恩

這句偈頌文也是我每天都會持誦並反復去思維的内容之一,由這句偈頌文 再延伸到“若謂自相因緣生,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非理故 無性。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不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言 諦。於真性時以何理,觀自他生皆非理,彼觀名言亦非理,汝所計生由何成? 如影像等法 空,觀待緣合非不有,於彼 空影像等,亦起見彼行相識,如是 一切法雖空,從空性中亦得生。”以上這些引用《入中論》的偈頌文對我很有 幫助,而且反復思維的時候我可以體會到其中甘露之甘味。 導師釋迦牟尼佛為了能夠救護一切眾生,是採取為眾生講解真相為何的方 式來救護一切眾生的,導師世尊自己六年苦行專注地去修學真相為何,導師世 尊深信如果不了解真相的話就沒辦法獲得解脫,所以以很堅定的三摩地專注一 境於空性當中,六年苦行之後出定為眾生說法,所說的內容就是要讓眾生瞭解 真相。
惠、去報答感恩之意。

可見,學佛就是要運用我們的智慧去解剖、分析真相,這也是為什麼龍 樹、月稱等這些大論師們會針對佛所說的教言去反復分析、觀察以及推理的原 因。以我們的這 《入中論》來講都是以邏輯推論的方式建立真相,提婆菩薩 的《四百論》也是如此。

所要解剖、分析的真相,就是我們看到的表象為何、以及實際的真相為 何,這兩者是否吻合。我們太过依賴自己所見到的這個表象了——我們覺得我 們看到的表象就是真相所以由此而產生煩惱——這是什麼意思?針對這一點, 要反復地去分析、觀察和推理,由此而產生聞所生慧。

顧名思義聞所生慧指的是根據廣聞多學所得的內容,但思所生慧才是重 點,即聽聞之後自己針對所聽聞的內容做整理、分析、伺察,讓自己產生自己 的一套理論,這個叫思所生慧。再反復地去修煉自己已經決定了的內容,讓自

己所見一切如同幻化般,這一種的智慧是非常強而有力的,它會直接消滅我們 心中的真實執著、自性執著,會減緩我們內心許多的煩惱執著。 為什麼呢?佛教法脈之所以能夠延續,靠的是這些大師們實事求是的以智慧反 復地去解剖分析來研究佛教的教義。 導師過去轉了法輪之後,佛弟子們針對佛所說的教義反復地觀察、思維, 為此還建立了一個教育中心即那爛陀佛教大學,像是龍樹父子等這些大論師都 是來自那爛陀這個完整無誤的傳承,所以在場的諸位你們也是那爛陀寺法脈的 繼承者之一呀。

我們現在身處教法正在衰退的時期,在非常艱難的時候我們還能學習如此 博大精深的佛法教義,不僅如此還能夠思維,還可以運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幫 助我們產生幸福感、幫助我們減緩煩惱,是多麼得珍貴難得啊,這是親眼目睹 的正在發生的現象。

雖然是五濁惡世,但對我來講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可能我的這一世是最有 意義的,並且是最具殊勝因緣的一世。以我個人來講,從小就要背誦導師的這 些教典,而且我的老師會對我逐字的解釋,我的確花很大的努力於學習當中。 之後即便以流亡的身份來到印度,可我還是會趁有空的時候去認真地學習大教 典,真的是違緣轉為道用。即便我們是以流亡的身份到別人的國土,但是我們 卻仍然不懈怠地、很認真地去思考月稱等這些大論師的著作,反復地去思維並 實踐在生活當中、運用在生活當中而獲得巨大的利益。這麼想的時候,這麼持 之以恆的時候,我們的內心絕對會因此而獲得改變!

當然我不是自誇了,但我的確花很大的氣力思維菩提心和空正見,而且的 的確確在某種程度上幾乎生起了自然任運的菩提心,雖然我不敢這麼明確的說 但至少蓄意、刻意的菩提心是絕對有的,這對我的內心有很大的幫助,會讓我 的內心非常的寧靜,這個寧靜感對我的睡眠會更有幫助,我的身體會更加健 康,我是以這樣一種寧靜、舒適的身心,度過每一天、乃至這一世。

我都不需要請醫生開具失眠方面的藥品,其實我們之所以失眠主要原因就 是煩惱嘛,煩惱讓你的內心去想一些有的沒的的事情,會讓你遭受內心無法寧 靜的干擾而使你無法睡着、入眠。可是透過這些教義,反復地思維和實踐,會 讓我們的內心真正處於一個寧靜的狀態,進入到一種很和平、很安詳寧靜的境 界,這不是很好嗎?

在這世界上,我們已經有了生老病死等諸多的苦難,當我們遇到這些種種 苦難的時候,如果表象和真相是絕對不同的話,打從心裏面相信無有自性,減 少自性執著、減少煩惱執著的話,對內心干擾的減緩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再加 上導師世尊所擁有的大悲心,如果我們能夠再實踐——把我們生命的焦點擺在 利他之上的話,那麼菩提心和空正見這兩者的結合,如果能夠落實於我們的生 活之中,作為我們生命關注的焦點,我們這一生絕對是幸福的。而且不只這一 生會幸福,每一天都會幸福,進而讓我們生生世世都能夠幸福,最終獲得一切 遍智的果位,這是毋庸置疑的! 現在佛法法脈的傳承正遭遇巨大的 曾有過的困難,過去的諸佛菩薩、藏 地的這些先賢大師,他們建立了如此完整的博大精深的教法,這一套完整的學 習體系——就像我個人從小就是在這一套體系下學習和成長的,如此完整的一 個教法哪怕在今天這麼困難我們仍然可以去學習、閱讀。在中國內地有一些硬 派的思維,他們覺得藏傳佛教是藏獨的根源,所以想盡辦法來毀滅藏傳佛教, 可是他們毀滅不了,因為藏地廣大民眾的心力、信心是堅不可摧的。 導師世尊所說的如此深奧的教法,搭配著二諦這個完整的法脈,在這世界

法,所以導師世尊在印度對信徒們說到了毗婆沙宗、經部、唯識、中觀等不同 的宗見,可見導師世尊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弟子們的根器皆有高低的不同。既然 佛弟子們的根器都有高低不同的话,那這世界七十億人的想法及其所追求的也 自然會不一樣。再加上量子物理專家們所證實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之間的不 同——這些真相的理解,今天我們都能夠聽到這方面的一個教授,我們要好好 的把握這一次的機會,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上的確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教授。不是說我們信仰佛教而要所有人都信仰佛教, 絕對不是這麼回事,導師世尊自己也針對眾生不同的根器而去講解不同的教

每一天的幸福感是來自於哪里呢?以我來講,早上一醒來就會想:“我這 一生的焦點,應該放在如何去幫助他人、如何去對他人好善待他人的利他之 上。”在這個利他的基礎之上,搭配著《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即 是色”的空性思維,以慈悲與智慧的結合、方便與智慧的結合,讓我們改變自 心,讓我們原 受到煩惱操控的心獲得改變、獲得解放,這是絕對可以做得到 的。

以三種⾓度詮釋四諦

我們所有的人都只會想要追求幸福而不會想要痛苦,不僅是人類,動物也 是如此。這世上有許多宗教的導師來到這世間,即便今天仍有許多非佛的宗 教,像婆羅門、耆那派、基督、回教等不同的宗教,這些主流的宗教的確都是 為了利益眾生而形成的宗教。

佛教的說法是什麼呢?我們不要的痛苦,也是事出有因的,是有其因緣 的。因緣是什麼呢?也就是正在遭受痛苦、苦難的人,是由內心不了知真相、 顛倒執取真相的無明而產生的痛苦,所以佛為眾生總結說到了知苦、斷集、修 道、證滅,以四諦的屬性去詮釋四諦,再以四諦的作用詮釋四諦,再以四諦的 果實詮釋四諦。

苦集滅道就是講苦諦的性質、滅諦的性質、四諦的屬性,知苦、斷集、證 滅、修道——我們會從此知道四諦的作用為何,針對苦諦我們要做的就是知苦 的作用。這個滅、集指的是痛苦的因緣並非驟然產生的,它也是有其因緣可尋 的,我們要去除痛苦的話就要去除苦因,這個苦因要滅掉,知道我們不要的是 痛苦,因此我們就要去除苦因,這是非常符合邏輯的!佛陀從頭到尾沒有跟我 們說要以發願的方式去斷苦,而是實事求是的跟我們講解其邏輯,在此的集指 的是我們心續上業和煩惱的集,依由業、依由煩惱會積聚苦因苦緣讓我們感得 苦果,所以將業集和煩惱集稱為集字的原因就在這裏。我們要了知這個真相, 深信這個集諦是可被滅的話,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滅諦是可被證悟、是可被獲 證的,這個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獲證滅諦,而說證滅。

為了能夠證滅諦,我們要去修學三學之道等道諦的功德,首先從身語的戒 行開始做起,其實所有的戒裏面最主要是防護意的戒行,所以佛跟弟子們說這 是苦諦、這是集諦、這是滅諦、這是道諦,而說到了四諦的屬性;之後說四諦

的作用,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也就是針對四諦的屬性我們該如何取捨。
著的方式而去知苦,所以知苦不可得知;我們要斷集,可是不應以自性的方式 斷集,所以斷集不可得斷;我們要證滅,可是不要以自性執著的方式證滅,所 以證滅不可得證;同樣的道理,修道不可得修。這是講到了四諦的果實,由此
至於四諦的果實——知苦不可得知、斷集不可得斷、證滅不可得證、修道 不可得修的詳細內容,佛陀在二轉法輪的時候又說到了更詳細的相關詮釋,也 就是我們看任何事物的時候,沒有任何一法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了自己的屬 性,所以佛所說的教法是依據四諦而建立的,最主要的就是讓弟子們知道要認
我們會覺得痛苦是源源不斷的,仿佛是一種無因而生的感覺,這是錯誤 的,痛苦也是有其因緣的。我們要知道,苦因在整個過程當中不應該以自性執
佛為佛弟子們講解了佛教教義的整個概要。
知苦因為何,最究竟的苦因是由不符合真相的顛倒執所產生的我們又稱無明, 這個無明是必須要去除的,以去除無明的方式來去除苦因,也因此佛說到了四 法印,總之四聖諦的確就是佛法教義的綱要。

透過了知真相的⽅式來學佛

我們追隨導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成為了佛弟子,在學習佛法教義的時候不 應以持誦咒語及做法會的方式來學佛、信佛,當然你也可以這麼做但这並不是 學佛和信佛的主要的方法,而且是要透過佛法教理的認知而來學佛信佛的。要 學習佛理的話,先從苦集滅道四諦開始做起,要知道佛到底是怎麼跟我們講解 離苦得樂之道的:也就是讓我們知道苦是事出有因的,不是無因而有,也不是 驟然而有的,也不是由造物主而有的,它是有前因的軌跡可循的。

信佛不是說我們相信佛就會以他的發心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絕對不是

理,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理論,生起思所生慧;之後再去反復想相關的內容,而 去改變內心,藉由這種聞思修讓我們獲得滅諦的功德,也就是徹底滅除煩惱的 種子,從見道位起就會獲得滅諦。 這種從頭到尾一整套的說法,確實是非常符合邏輯、非常符合科學的說 法,滅諦絕非一種天方夜譚的神話故事而已,而是確實存在的,為了能夠在我 們的相續當中落實滅諦我們要努力精進到底的修煉。 這種非常善巧的引導,不只是善巧引導而已,它更是符合邏輯的,所以我 們在離苦得樂這個宗旨之上,要好好地去解剖分析我們不要的痛苦是來自於哪 里?它的苦因為何?這個苦因的無明——不了解真相的這種顛倒執著,是否有 對治力可以去消除?像是將無常視為常法的這種顛倒執著是否可被斷除?痛苦 分不同的層次,有時候我們會將世間的安樂——其實它是一種苦性執為是安 樂,那麼這個顛倒執著要如何斷除等。
的!所謂的信佛,指的是透過佛為我們講解的一個真相,讓我們知道不要的痛 苦來自於哪里、苦因為何?佛說苦因是不符合真相的錯誤執著、顛倒執著—— 實際是如此嗎?反復地去想這方面的問題,透過自己反復地分析、思維和推

最困難的就是四法印裏面的諸法無我,這個諸法無我就像昨天所說的是指 表象和真相的不同,其實量子物理專家們在某種程度上的確也說到非常相似的 內容,他們在做這方面詮釋的時候說到:物理的現象在宏觀世界看似有定律, 但是到微觀世界量子狀態的時候,這些定律是不復存在的,沒有客觀的定律可 言。中觀師針對此論的說法是:沒有任何一法,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屬 性及其作用,這一切的屬性和作用都是在名識施設當中安立而有、施設而有, 僅此而已,因此無有自性。

透過這個真相的認知,反復地修煉,讓心慢慢的遠離真實執著的束縛,最 終獲得滅諦、現證滅諦。所以,現證滅諦是可以發生的、是的確可以做得到 的,這是符合道理的、符合邏輯的,為此我要好好的修道,所以說到知苦、斷 集、證滅、修道。 續講《入中論自釋》 今天在此要為你們講解的講義,是龍樹菩薩心子之一的月稱論師的著作, 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中觀論師,月稱論師的《入中論》和《入中論自釋》是延 續龍樹善賢傳承的最殊勝的著作之一,《入中論》是我們從小就被要求去背誦 的論典之一。《入中論自釋》的傳承我是從堪仁波切貢嘎旺秋的座前獲得口授 和教授的,所以我確實是獲得《入中論》和《入中論自釋》的傳承,所以想要 為你們念誦。 彼諸眾⽣皆求樂 若無資具樂非有 知受⽤具從施出 故佛先說布施論

性之佛薄伽梵,由⾒此故,於說持戒等之前先說布施。 現在我想解釋的是《入中論》在一開始的時候說到:“悲性於佛廣大果, 初猶種子長如水,常時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贊大悲心。”月稱論師一開始在著 作《入中論》的時候所做的禮贊文不是針對諸佛菩薩做禮贊,而是針對大悲心 做禮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在成佛的初、中、後三個階段,大悲心都扮 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確實,在我們這一輩子裏,心懷善念、心存善念的話,我們的幸福感絕對 會提升,會活得更加有意義和幸福。我們從出生起都是在一個愛和被愛的環境 下成長的,慢慢的我們心智成長和茁壯也是在一個愛和被愛的氛圍下才能夠健 康的成長。

然而遺憾的是,在當今的教育體制裏並沒有有關愛這方面的價值觀和愛這 方面的訓練課程。但是我們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不僅在母親胎裏面需要母愛 以外,出生之後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也是需要在愛和被愛的一個氛圍下才能健全 快樂的成長,不但是人、連畜生動物都是如此,所以我們人在這一輩子的一開 始就在愛和被愛的基礎之上而開啟了我們的這一生。

可是在當今的現代教育裏,進入了小學、中學的時候,慢慢忽略了我們是 怎麼成長的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愛,因為在學校裏面我們聽不到這方面的價 值觀,不會去學習,所以我正想到印度的各個大學與這些教育家、教授們去討 論相關的課程安排。像是五六年級之後他們在學校所受到的資訊是如何賺錢及 提升物質的發展,並不會接受到如何提升心靈品質的發展、心智品質要如何成 長這方面的課程。

印度的古老傳統當中非常重視慈悲心(Karuna)的價值,這一定要再次讓 它發揚光大,所以我想要在此與印度大學的這些教育家和教授們相互交流討 論,讓他們去建立這方面的課程,恢復古印度兩大傳統支柱——非暴力 (Ahimsa)和慈悲心(Karuna)。 為了讓下一代的學生能夠去瞭解到我們的幸福感是來自於心存善念,古印

其除饑渴疾病寒熱等苦,引⽣三有安樂之因,倒執為樂,非真實樂,世⼈ 於彼增上貪著。然彼所著除苦之樂,若無能對治眾苦顛倒體性之欲塵受⽤具,
亦不得⽣,其除苦因之欲塵境,未修布施福業者亦不得有。解⼀切眾⽣意樂根
度的傳統裏面一直在強調非暴力和慈悲心,在二十世紀的時候聖雄甘地為世人 展示了非暴力所帶來的價值和非暴力所帶來的影響力,也正因此在世界各處掀 起了非暴力的熱潮和活動。 雖然聖雄甘地大力的對世人宣揚了非暴力所帶來的價值和精神,但很遺憾 的是那時候並沒有像非暴力推動般的去推動慈悲心,這是很遺憾的一點!現在 我們要把握機會,不依據某一個宗教,以世俗倫理的方式,將慈悲心所帶來的 價值建立在我們當今的教育體制裏面,去讓現代的教育體制健全化。所以我們 可以看到,如同聖雄甘地所建立的非暴力的影響般,慈悲心的影響力並不普 及。 其實無論你有沒有宗教的信仰都是需要幸福感的,幸福感最主要的障礙和 干擾最主要是來自煩惱,就是因為強烈的憤怒、嗔恨、我慢、嫉妒等,這些煩 惱會讓我們內心無法寧靜。但很奇妙的是,當你心存慈悲、善待他人、打從心

裏面想要為他人好的時候,你的內心不會受到這些干擾,會讓我們的內心非常 的寧靜和平穩,而且這一種的寧靜感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很有幫助。

當然在這世界上人與人接觸絕對是會有矛盾的,可如果他解決問題的前提 都是來自於對對方珍重的話,那么相信所有問題都能夠解決,而不會是大問 題。所以非暴力是唯一解決問題的途徑,可是以非暴力去解決問題的前提是慈 悲心呀,是對彼此雙方的尊重!也是因為沒有真正真誠的尊重,所以我們只會 以加強武器裝備的方式捍衛自己的利益,如此對世界的和平怎麼會有幫助?如 果打從心裏面人與人之間都彼此相互尊重的話,這才是世界和平的基礎,世界 和平才會看到希望的曙光,這跟宗教信仰無關,我們要健全當今的教育體制, 這是我心中所想,而且我一直會這麼跟朋友們分享。

今說施者縱不合理,然亦能得隨順之果,成就施性。頌曰: 悲⼼下劣⼼粗獷 專求⾃利為勝者 彼等所求諸受⽤ 滅苦之因皆施⽣ 如諸商⼈舍極少物求⼤財聚,較諸乞丐所求尤多。故於布施亦應敬重。彼 雖不能如諸佛⼦隨⼤悲轉不求施報,唯享施樂。然於布施不⾒過失唯⾒功德, 亦能獲得圓滿財位,滅除⾃⾝饑渴等苦,故彼亦是滅苦之因。 好好的善待他人,想要幫助他人,進而去布施給他人的話,對自己提升幸 福感是絕對有幫助的。 ⼜此非悲愍他,唯求⾃⾝除苦⽽⾏施者。頌曰: 此複由⾏布施時 速得值遇真聖者 於是永斷三有流 當趣證於寂滅果 如云:「善⼠常往施主家。」信樂施者由⾏施時得值聖⼈,聞彼說法,了 知⽣死都無功德,親證無垢聖道,永斷無明息滅眾苦,棄舍無始傳來⽣死相 續,以聲聞乘及獨覺乘⽽般涅盤。 好好的打從心裏面善待周遭所有的人,無論見到誰打從心裏面的去尊重他 人、珍惜他人的存在,對上尊重、對下慈悲,以這樣一個清淨的意樂,持之以 恆這麼去行持的話,終究有一天會遇得聖者。 由是當知諸非菩薩者所⾏布施,亦是得⽣死樂與涅盤樂之因。 發誓利益眾⽣者 由施不久得歡喜
諸非菩薩者,不能與布施同時便得享受布施之樂果,由彼不能現⾒施果, 故於布施容不修⾏。 對需要的人,為了能夠滿足他們獲得飽足感解除饑餓,打從心裏面真誠的 去幫助他人的時候,其實諸佛菩薩都是在看着的,所以他們會促進一切的因 緣,會想要跟我們結緣、想要認識我們。 但諸菩薩由布施同時滿⾜求者,便得享受所欲施果勝妙歡喜,故能⼀切時 中歡喜布施。 由此道理,頌曰: 由前悲性非悲性 ⼀切之增上⽣與決定勝之因,皆是布施。 故唯布施為要⾏ 前說菩薩常殷重⾏施,以諸財物滿⾜求者時,即⽣殊妙歡喜。其喜相云 何?頌曰: 且如佛⼦聞求施 思惟彼聲所⽣樂 聖者入滅無彼樂 何況菩薩施⼀切 且如菩薩聞諸求者乞施之聲,思惟彼聲便覺此輩是向我來乞者,⼼中數數 發⽣歡喜,此較入涅盤之樂尚為殊妙,況施內外⼀切財物滿⾜求者。 問:菩薩布施內外⼀切財物,⾝無苦耶? 答:諸⼤菩薩,割⾝如無情物,能無痛苦。虛空藏三摩地經云:「如⼤娑 羅樹林,若有⼈來伐其⼀株。餘樹不作是念,彼伐此樹未伐我等。於彼伐者不 起貪瞋,亦無分別。菩薩之忍亦複如是,此是最清淨忍,量等虛空。」寶鬘論 亦云:「彼既無⾝苦,更何有意苦,悲⼼救世苦,故久住世間。」諸未得無貪 位者,遇違害⾝之境,其⾝定⽣痛苦。然為利有情故,適成精進之因。頌曰: 由割⾃⾝布施苦 觀他地獄等重苦 了知⾃苦極輕微 為斷他苦勤精進 利他之心變得非常強烈的時候,哪怕為了他人犧牲我們的性命、割截自己 的手足給對方的話會產生歡喜心的,這是上述所說的內容。

彼岸。聲明云:「若有後句不應減去。」由此,未減業聲故成密字,或是枳顆 答羅等攝故留摩字尾⾳。此是別說慧攝持者,由布施等與波羅蜜多相同亦名波 羅蜜多。由回向差別,亦定能到彼岸,故布施亦得波羅蜜多之名。下說之持戒 等,應知亦爾,此名波羅蜜多之布施。若於 1、施者 2、受者 3、施物皆無可 得,般若波羅蜜多經中說名出世波羅蜜多。以不可得即出世間故,有所得者世

菩薩觀察地獄、旁⽣、餓⿁等趣,其⾝恒受重苦逼迫,較⾃割⾝之苦何⽌
為明布施波羅蜜多之差別。頌曰: 施者受者施物空 施名出世波羅蜜 在此講到要以空正見去布施才叫做布施波羅蜜多,會比一般的布施更為深 奧。 彼岸,謂⽣死⼤海之彼岸,即盡斷煩惱所知⼆障之佛果。到達彼岸,名到
由於三輪⽣執著 名世間波羅蜜多 即前布施若於三輪有所得者說名世間波羅蜜多。今以智慧差別宣說種喜地 之勝妙功德。頌曰: 極喜猶如⽔晶⽉ 安住佛⼦意空中 所依光明獲端嚴 破諸重闇得尊勝 極喜⾔是說此地名。尊勝謂勝⼀切違品⽽住。此以智慧為性,安住於佛⼦ 之意中,故其居處⾼顯。極歡喜地,前說破除⼀切重闇,尊勝⽽住。以喻明此 義,猶如⽔晶⽉。 以上已經念完了第一品菩提心歡喜地,現在念第二菩提心離垢地,第二地 最主要指的是持戒波羅蜜多。
千倍,乃於⾃⼰割⾝之苦不覺其苦,為斷他有情地獄等苦,起⼤精進。 確實是如此,如果我們連人道的這些痛苦都沒辦法忍受的話,地獄的這些 巨大之苦豈能夠忍受?菩薩觀察地獄、旁生、餓鬼等趣,其身恒受重苦逼迫, 較自割身之苦何止千倍,所以會依由思維地獄之苦而起大精進去行布施。
俗諦攝即世間性故。未得菩薩地者不能了此義。複次頌曰:
諸地皆以勝慧為性,今以戒波羅蜜多等能依功德,顯⽰第⼆菩提⼼之差 別。由不忍受煩惱故,不⽣苦故,滅憂悔火得清涼故,或由是安樂之因善⼠所 ⾏故,名曰⼫羅。此以七能斷為相,無貪無瞋正⾒三法是七能斷思之發起。故 約能斷及發起⽽⾔戒,即⼗善業道也。戒圓滿謂戒⾄極。德淨,即清淨功德, 淨字亦通戒,謂戒圓滿清淨也。由⾃⾝功德清淨故,戒即最為超勝。彼菩薩由 成就如斯戒德故,竟⾄夢中亦不為犯戒垢所污也。 ⼜彼菩薩云何⽽得⼫羅圓滿,功德清淨耶?謂此菩薩安住菩薩第⼆地時。 頌曰: ⾝語意⾏鹹清淨 ⼗善業道皆能集 如菩薩第⼆地云:「佛⼦!菩薩住離垢地,1、性⾃遠離⼀切殺⽣,不畜⼑ 杖,不懷怨恨,有慚有愧,仁恕具⾜。 因為在醒的時候戒心非常的強烈,所以即便入眠的時候戒心的影響力仍然 會在夢中產生作用,會在夢裏面仍然持戒。 於⼀切眾⽣有命者,常⽣利益慈念之⼼,尚不恶⼼惱諸眾⽣,何況於他起 眾⽣想,故意⽽⾏殺害。2、性不偷盜,菩薩於⾃資財常知⽌⾜,於他慈恕不欲

侵損。若物屬他,起他物想,終不於此⽽⽣盜⼼,乃⾄草葉不與不取,何況其 餘資⽣之具。3、性不邪淫,菩薩常於⾃妻知⾜,不求他妻。於他妻妾他所護女 親族媒定及為法所護者,尚不⽣於貪染之⼼,何況從事。況於非道。4、性不妄 語,菩薩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無⼼欲作,何 況故犯。5、性不兩舌,菩薩於諸眾⽣無離間⼼,無惱害⼼,不將此語為破彼故 ⽽向彼說,不將彼語為破此故⽽向此說。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長,不喜 離間,不樂離間。若實若不實,不作不說離間語。6、性不惡⼝,所謂毒害語、 粗獷語、苦他語、令他瞋恨語、現前語、不現前語、鄙惡語、庸賤語、不可樂 聞語、聞者不悅語、瞋忿語、如火燒⼼語、怨結語、熱惱語、不可愛語、不可 樂語、能壞⾃⾝他⾝語,如是等語皆悉舍離。常作潤澤語、柔軟語、悅意語、 可樂聞語、聞者喜悅語、善入⼈⼼語、風雅典則語、多⼈愛樂語、多⼈悅樂語、 ⾝⼼踴悅語。7、性不綺語,菩薩常樂思審語、時語、實語、義語、法語、順道 理語、巧調伏語、隨時籌量決定語。是菩薩乃⾄戲笑尚恒思審,何況故出散亂

之⾔?8、性不貪欲,菩薩於他財物,他所資⽤,不⽣貪⼼,不願,不求。9、 性離瞋恚,菩薩於⼀切眾⽣,恒起慈⼼、利益⼼、哀愍⼼、歡喜⼼、和潤⼼、
以⾝圓滿初三善業道,以語滿中間四,以意滿後三。故能修集⼗善業道。此⼗ 善業道,初發⼼菩薩不修集耶?彼雖亦修,頌曰: 如是⼗種善業道 此地增勝最清淨 彼初發⼼菩薩未能如是。頌曰: 彼如秋⽉恒清潔 寂靜光飾極端嚴 寂靜謂防護諸根,光飾謂光明顯現。雖有如是清淨⼫羅,頌曰: 若彼淨戒執有我 則彼⼫羅不清淨 如寶積經云:「迦葉!若有苾芻具⾜淨戒,以別解脫防護⽽住,軌則威儀 皆悉清淨,於諸⼩罪⽣⼤怖畏,善學所受⼀切學處,⾝語意業清淨圓滿,正命 清淨,⽽彼苾芻說有我論。迦葉!是名第⼀破戒似善持戒。乃⾄,迦葉!若有 苾芻具⾜修⾏⼗⼆杜多功德,⽽彼苾芻⾒有所得,住我我所執。迦葉!是名第 四破戒似善持戒。」頌曰: 故彼恒於三輪中 ⼆邊⼼⾏皆遠離 於誰有情,修何對治,由誰能離之三輪,皆能遠離有事無事等⼆邊執⼼ 也。如是已說菩薩圓滿淨戒。今當說餘⼈淨戒功德,較布施等為⼤,是⼀切功 德之所依。頌曰: 失壞戒⾜諸眾⽣ 於惡趣受布施果
攝愛⼼。永舍瞋恨,怨害熱惱,常思順⾏,仁慈佑益。10、⼜離邪⾒,菩薩住 於正道,不⾏占⼘,不取惡戒,⼼⾒正直,無誑無諂,於佛法僧起決定信。」
彼修施者,若能具⾜淨戒,當於⼈天中感最圓滿殊勝之財位。然有墮惡趣 中⽽受圓滿⼤財位者,如獨⼀地獄,龍象⽜⾺猿猴等畜類,及⼤⼒⿁類。由彼 眾⽣修施⽽失壞戒⾜之所招感。故頌曰: ⽣物總根受⽤盡 其後資財不得⽣ 如有⼈⾒下少種⼦可得⼤果,為得後果故更下多種,則其果聚增長不絕。 若痴⼈不知下種,以種為食,由⽣物總根永盡故,豈能更⽣圓滿⼤果。如是最 極痴⼈,由無淨戒故,於非處中受⽤財位。前果⽤盡,新果未修,此後遂難更 得感⽣資財。 今天就念到這兒,這次也是沒有辦法念完的,下面要為你們傳授一切瑜伽 之發心,這是我的想法。 ⼀切瑜伽之發⼼ 我們今天好不容易來到這裏共聚一堂,學法的重中之重是修行菩提心和空 正見,這是我們所修行的關鍵因素。佛陀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就以藏譯的大 藏經(丹珠爾和甘珠爾)來講,其精髓就是六個字——菩提心和空正見,是以 此來做詮釋的。 所以,我們思維菩提心的話,如同剛剛所念經文所說的,如果把生命的焦 點,只放在自己的身上、只放在一個人的身上,那麼這種心力是窄小的,這種 思維是狹隘的。與其如此,還不如視一切眾生跟自己一樣都想要離苦得樂,所

以他人跟我沒有差異,如同自己哪怕一點點痛苦都不想要般,對方也同樣是, 一切眾生更是,所有遍虛空一切眾生都是想要幸福、都是不想要痛苦的,今天 我務必要生起這顆善良的至善之心——菩提心。

這顆殊勝心若能生起的話,我不枉費今世獲得人身,而且值遇如此博大精 深的教法。我永遠都是個位數、你和他永遠都是不可計數,為了個人的利益而 喪失不可計數的利益,這是愚蠢的作為!相反的,如果心裏面能夠涵括這種不 可計數的話,不只是有睿智的一個作為和思維,它更是會讓我們心胸寬大的方 便之一呀。

可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世上所有的衝突和災難,都是把焦點擺在自己的身 上、只想自己的利益所導致的,所以從今起我們要好好的認清真相,一切眾生 都跟我一樣皆是想要離苦得樂的,因此我不應該傷害他人,我要好好的幫助他 人,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樣想要離苦得樂,所以我要下定決心不再傷害 任何人。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這麼做到,那麼我們大家都想要的世界和平才有辦法 獲得。不只是人,就連畜生、動物也都是想要離苦得樂的,如果要做到世界和 平,那就要打從心裏面的去尊重他人、善待他人,這才是世界和平的基礎。

並且世界上一直在製造武器,一直在提升軍事裝備的先進性,這是由狹隘 短淺的想法所導致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視一切眾生都想要離 苦得樂進而去尊重對方。如果我們一直進行軍備競賽的話,那麼世界就不可能 會有和平。所以世界和平的前提條件是這世上每一個人的心要先寧靜、要先和 平,因此不僅要為世界和平發願,更要讓我們具備和平的心。

導師世尊自己能夠圓滿一切身語意的功德,主要是靠菩提心的修煉才有辦 法做到。龍樹父子等這些大論師們的佛法事業之所以如此偉大,能夠真正幫助 這麼多千萬億的眾生,靠的也是菩提心的修煉。而我們也有修煉菩提心的潛能 ——這個種子是有的、這個善心是有的,今天好不容易獲得了人身、值遇了佛 法,而且博大精深的完整的教法還存在於這世間,所以我一定要用餘生好好的 幫助他人,我要將生命的焦點、生活的重心擺在他人的身上,為了能夠利益一 切眾生我要努力,請我們一起這麼觀修: 為了利益遍虛空的有情眾生,首先我要想遍虛空的一切有情跟我一樣都是

想要離苦得樂的,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絲毫疑惑的,既然如此為了遍虛空的有情 我要儘量的去完善自己幫助你們,我要提升對他人的愛心遍至虛空一切眾生, 請做如此的觀想。 “瞿壇大聖主,憐愍說是法,悉斷一切見,我今稽首禮!”如同這句偈頌 文所說的空性的思維是我們現在要去觀修的,無論我們看什麼東西都會覺得事 物都是從它自己的境上而有的,“若謂自相因緣生,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
是壞法因,然此非理故無性。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我們隨著 過去自性執著習氣的影響力,無論看什麼都會覺得是自性有的、諸法皆是以自 己的力量而形成自己屬性的,這種的看法是錯誤的,是有問題的,並不符合真 相。 在覺內仁波切的《合詩散文贊》裏面說到:“緣字不遮空,起字順世間, 緣起故說空,眾理中之王。”緣字,說到了這些是觀待他者而有、依賴他者而 有,所以並非一味的否定,緣字會讓我們不墮落於斷邊;起字,讓我們隨順世 間名識施設當中而有而坦然安立其作用。在此請觀想表象與真相的不同,沒有

任何一法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屬性和作用,一切作用都是在名識施設當 中抽象化的存在,僅此而已!

如同《入中論》所說的:“如是慧光放光明,遍達三有 無生,如觀掌中 庵摩勒,由名言諦入滅定。雖常具足滅定心,然恒悲念苦眾生,此上複能以慧 力,勝過聲聞及獨覺。世俗真實廣白翼,鵝王引導眾生鵝,複承善力風云勢, 飛度諸佛德海岸。”這種菩提心和空正見的修煉,如同鵝王的雙翼般,透過菩 提心和空正見的結合,讓我們於生生世世的心續的續流當中能夠一直不斷的累 積福報和幸福感,在這個幸福當中渡越凡夫的苦岸抵達佛果的彼岸。

我的確是存在的,我們不是說我不存在,可是我並非像看到般的這麼真實 的存在,我的手不是我,我的心不是我,我的表述不是我,但是我們會講到我 的身、我的表述、我的心……會有一個我呀,那這個我在哪里?尋找之後找不 到、不可得呀。

但也不是沒有,是有的,你、我、他是有的,我們一直覺得我仿佛是一個 非常珍貴要去珍惜的對象,而且在非佛的婆羅門教裏面也在說“我 (ātman)”,可是佛教卻說“無我(anātman)——沒有這種獨立自主的“我 (ātman)”。無論在行、住、坐、臥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我,但是這 種獨立自主的我假使存在的話應該被找到才對,可是找不到啊!所以,我只是 在一種世間通俗的說法當中、概念化當中存在而已,這叫名識施設而有。我只 是隨著我的身、我的心、我的語而被施設而有、認定而有僅此而已,請做如此 的觀想。

剛剛想要為利有情眾生的這顆善良的心——世俗菩提心轉為了我們心間的 月輪。觀想諸法無有自性,我去尋找之後是找不到、不可得的,佛陀去尋找之 後也是找不到的,有情去尋找之後也是找不到的,這樣一切都是在無尋無找當 中才能坦然安立其作用,假使你不被這個名識施設而有僅此而有感到滿足,想 要跨越這個界限去尋找的話,什麼也找不到,所以無有自性!請跟隨著念(三 遍):嗡 薩瓦友嘎企達 午巴達亞米。觀想空性的這個智慧轉為五股金剛杵, 安住在剛剛心間的月輪上面,這個叫做一切瑜伽之發心。

佛果位的色身,是透過月輪世俗菩提心而成辦的;佛陀所成就的法身,是 透過剛剛的五股金剛杵空正見勝義菩提心而去成辦的。所以,透過空性的思維 成辦佛陀的法身,透過菩提心的思維去成辦佛陀的色身。

是我們現在正在討論的內容。 那我們要以什麼來安排呢?就是以菩提心和空正見來安排!第一點是思維 空性反復地去想表象和真相的不同,第二點就是應該把生活的重心擺在他人的 身上,以這樣的方式來完善自己成就無上菩提的幸福大道。所以,自己 身要 好好地修煉菩提心和空正見,再去跟他人解說的話才會有所幫助,否則自己不 修滿嘴大話那是無用的。當你自己有修煉而後為他人講解的時候,別人也會觀 察你在講解的時候表情與平日的經驗等等,他們才會更加相信你的解釋,這個 叫做同事、利行,大乘的四攝就是指此意思。 這以上就結束了今天的講解,雖然《入中論自釋》這次是不會念完的,但
這世界上,我們很多的人、大多數的人都會為了自己家族的傳統和延續而 努力,他們會去制定計畫;在此我們大家共聚一堂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利益 有情眾生我必須要完善自己,要完善自己的話這個長久的計畫應怎麼安排,這
明年有空或之後有空我們再繼續念,最主要自己要去好好的學習大教典,平日 的修煉就是以菩提心空正見為主,這一點你們要清楚。

我現在面朝著你們跟你們講解菩提心和空正見,可是作為講者的我每天一 醒來就在思維菩提心和空正見,如此的日復一日、周複一周、月複一月、年復 一年,會讓我的內心慢慢的獲得改變,會讓我的內心一直保持寧靜的狀態,所 以我絕對不是空口白說而已,是內心確實因由長時間持之以恆的修煉獲得改變 而為你們分享的經驗。只要好好地堅持、持續這種修行,你的內心會一直安穩 的沉浸在一種寧靜的狀態之中,不會隨著別人起舞。

這些種種難事的時候會覺得真的很可憐,這種的可憐之心、憐愍之心、悲憫之 心會讓我的心非常的寧靜,你們所知道的達賴喇嘛會一直面帶微笑的,不會面 帶憤怒,你們幾乎看不到我在生氣,所以心的寧靜非常重要,希望你們能夠安 心而住,紮西德勒,謝謝!

接下來我們一起念誦六字大明咒“嗡 瑪尼 唄美 吽(ཨ"་མ་ཎི་པ་dེ་)”與度母 心咒“嗡 大咧 度大咧 度咧 梭哈(ཨ"་t་རེ་tt་རེ་t་རེ་sh།)”,這是藏地不共緣分的 尊聖者觀世跟聖者度母的咒語,我想賜予你們口傳。 今天講法就到這裏,你們要安心而住,心 身要靜容易舒適容易產生安穩 感,心 身不靜的話很容易受到煩惱的干擾,如果你能夠安心而住的話你也容 易面帶微笑。我這一生遇到过諸多的挫折,可是我內心的寧靜一直都在,聽到
問: 斷法我執之前可否斷除人我執?是否斷除法我執之後才能斷人我執? 設而有的,如果蘊體上面的顛倒執仍然還在的話,由這個蘊體所施設的補特伽 羅的顛倒執要斷除是有困難的。

我去尋找之後找不到,不但我找不到,除此以外我的設施處的蘊體去尋找 之後也是找不到的,因此只剩下唯依賴蘊體而被施設而有的我而已故叫做唯 我,我去尋找之後是不可得的,僅是依賴蘊體而被施設而有,所以我又稱唯 我。

當然非佛的宗教像是婆羅門教他們會說“ātman”——身心之外有一個獨立 的我的存在,因為蘊體的自性執著是我的自性執的基礎,所以透過蘊體無有自 性的認知,才有辦法安立我亦無有自性。

問:藏系佛教禪修的次第如何?

答:觀想空性、分析空性哪怕沒有獲得奢摩他和毗缽舍那也是可以做到 的,針對空性的分析和推理是可以做到的。

以我來講還沒有獲得奢摩他和毗缽舍那,可是因為我反復思維空性的關 係,所以我觀想諸法的屬性和作用只是在名識施設當中存在僅此而已絕無自 性,這種決定我是有的,可是空正見要轉為緣空毗缽舍那的話必須要有緣空奢 摩他才行。

八住心確實是會慢慢逐漸形成,但你現在講的不是八住心而是八靜慮、八 禪的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空性的智慧最主要是來自於觀察,你講奢摩他 的話最主要是講對境的專注力而產生的,令心不受外緣的影響、不受散亂的影 響專注在某個指定的境上。

當然成佛的過程中奢摩他是一定要有的沒有錯,可是相比較毗缽舍那的分 析推理你更重視奢摩他的話,我覺得在次序上是有問題的,應該以分析推理為 主才對。像蓮花戒大師遵循了寂護論師的遺囑來到藏地,藏王赤松德贊作為證 人,一邊是支那和尚、一邊是蓮花戒大師。支那和尚覺得不應該廣大的學習這 是錯誤的,要專注於境好好的修禪,不應令心有任何的散亂、不要令心動搖, 要以修定為主。於是藏王赤松德贊跟支那和尚講:“雖然你們這種修禪的方式 也很好,但蓮花戒大師透過辯論已證實了大教典廣大的學習和分析推理比禪定 更為重要,所以我們要以學習大教典作為信佛的原則。”

通過當今的漢傳佛教我們也可以知道,很多的信徒不會去專注於廣大的學 習教典,而會以修禪專注某境為主。我去中國內地的時候遇到許多出家人,他 們最主要是以修禪為主並非以廣大的學習大教典為主,那時候我就呼籲他們: 禪定是需要的,但我們的優先順序一定是大教典的廣大學習應擺在禪定前面才 對。為什麼呢?佛已經明白、清楚的跟我們說過:我們不要的痛苦是來自於對 真相的不認知,而真相的認知靠的不是專注於某個指定的定,要讓他專注於真 相才對,可問題是要瞭解真相的話先要廣大的學習教典才有辦法。

答:平常我們在大教典裏可以看到以七相觀空或以五相觀空等,最主要是 針對境來做觀修的,同樣的邏輯你推理在識上也是一樣的呀,我們會覺得色、
問:在專注於空、入定於空的時候,除了要專注境的無自性外,正在觀想 空性的這個空正見 身也要觀想是無有自性,這怎麼做到?
聲、香、味、觸是有法,於是仔細地去觀察原來這些也是不可得的,不只色 法,聲、香、味、觸這些都是如此,我們從中是找不到真正屬於色法的此物、

找不到真正屬於聲音的此物……,以同樣的一個邏輯和道理觀察心識的時候其 實也是如此,心識去尋找的時候也是不可得的,因為邏輯是相同的。

問:有些人會夢到已去世的親友,如何知道他們是否已經投生?為了讓他 們能夠獲得好的後世我們該怎麼做?

答:這很難講,光是夢到不一定代表他已經投生了,我們認識的親友雖然 已經去世了,但隨著因緣在夢中夢到他的存在這也是有可能的。有時候的夢的 確是錯誤顛倒的一個夢境而已,這也是有可能的;但有一些的夢是某種真相的 象徵,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很難決定說你的夢是真是假。

問:人在任何時刻想著我時心中都有我執嗎?例如,肚子餓的時候想著我 要吃飯,或者是回向的時候想著我要成佛,這些念頭當中都會摻雜着我執嗎? 答:不是所有我的想法都是我執,我的想法是會有的。但是這個情緒變得 稍微更加的強烈,仿佛身心背後有一個操控者的我,有這樣一個概念產生的時 候,這個時候的我想就是我執了,這時候針對我的一個想法就是我執,相應我 執;沒有那麼複雜,無所謂身心背後操控者的我,只是單純的我,那麼這種的 我想就不相應我執了。

例如,我正在吃這塊大餅,這跟我執無關;但是你覺得這塊餅是客觀存在 的,它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餅的屬性,而且你會略有波動的情緒——覺得這是 好吃的餅、這是我所擁有的,這時候人我執就來了,這時候的我想就是我執。

問:今年尊者您有沒有新書要出版?

問:在思維空性的時候會產生安樂,這個安樂難道也無自性嗎? 答:當我們思維空性、對空性產生定解的時候,對諸法的無理的執著就會 減少,而且當知道這一切都是在唯名識施設當中安立而有或者施設而有僅此而 已的時候,內心裏面對諸法是真實有的執著絕對會減少,同樣的對真實感受的 執著也會減少。 問:我要怎樣做,才有辦法對印尼的佛教界產生少許的貢獻? 答:我們通常說到有宗教自由,我們不應該強迫他人去改變自己的信仰, 我覺得這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宗教自由很重要! 我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我們有不同的依據、文獻,而且在其他的宗教裏 面我們可以看到真正心存善念的很好的修行者,當我們跟這些不同宗教界的人
答:我現在沒有新書要出版,我並不會特意地去出版新書,我的朋友、在 辦公室工作的人、一些喜歡我的人,他們會根據錄音把我說的話編撰成書籍, 我沒有特別的為出書而去寫作。

問: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對於最近失去的親友更有幫助? 答:我是一個出家人,遠離這些世間的瑣事,我將自己身語意所有的時間 相應佛法,其實不只是佛教徒會這麼做,像婆羅門、耆那派等其他非佛的宗教 也會這麼做。

如同經典裏面所說的自己是自己的怙主,透過他力得到加持不是完全不可 能,也是有可能的,但最主要的主因還是亡者自己在臨終的時候發起善心以善 念而往生,這才是重點,這才是真正對自己好的主因。

我們當然也可以祈求上師、 尊、佛菩薩,所帶來的加持不是說沒有,也 是有的,但這種影響力是次要的、是較少的,最主要還是自己的思維。

問:什麼叫做為自己好?什麼叫做愛我執?愛自己與愛我執的差異在哪 里?

答:我、你、他這是存在的,母親愛孩子是愛他的一種,母親因為懂得愛 自己所以知道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愛她的孩子、愛他人。在思維菩提心的時候, 是以愛他心作為基礎而發起的,愛他心、心存善念、打從心裏面真誠的想要善 待他人,你的內心是溫暖的、你的內心是快樂的,會產生幸福感,不只自己會

士接觸之後,我們可以深知這些其他教派或宗教人士因為平日心存善念的修行 確實是與眾不同的,值得我們去隨喜。 通常我們會有一種說法——好馬也是要做比對的,同樣好的寶石也是要作 比對的,我們跟別的宗教人士接觸比較之後才知道其他宗教所帶來的正面效應 也是蠻大的。 問:現在大家都很忙、父母親也很忙,根 沒時間陪伴孩子,請問我們父 母該如何愛孩子? 答:這個你問錯人了吧,我好像沒什麼能講的,我也沒孩子。你們父母親 實事求是根據現有的情況來做決定,邊做、邊累積經驗。
愛我執指的是我們將生命或思維的焦點全部擺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在把自 己視為比他人更重要的情況下而產生的執著,這個執著會帶來很多副作用—— 會擔心自己受傷、會想要保護自己、會讓自己很不安、不會產生幸福感。 但很奇妙的是,當你從心裏面善待他人想要幫助他人的時候,你內心裏面 是沒有畏懼感的,你打從心裏面許下決定說不只這一生哪怕往後生生世世都要 幫助他人,就不會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別人所傷害,更不會去想為保護自己而怎 麼傷害別人,所以這才是最好愛自己的方式。 雖然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把所有的焦點擺在他人身上,把生活的重心、生 命的焦點專注於如何利他之上,但實際獲得最大利益的卻是自己,這才是最好 的愛自己的方式。不應該選擇以愛我執的方式愛自己,愛我執愛自己就是在把
獲得幫助他人也會獲得幫助。
問:作為一個居士,想讓自己的老師能夠長久住世,我們每日最有效應的 修行是什麼? 答:當然,做長壽法會對上師長久住世的幫助也是會有的,但這種幫助的 效應是有限的,最主要還是作為弟子 身要去好好的修行菩提心和空正見,好
住世才會有幫助。如果是名副其實的上師,看到自己的弟子並不如法的去實踐 修行的話,那麼他會覺得很遺憾;如果他看到自己的弟子們如法去實踐修行的 問:尊者可否針對年輕人作開示,現在的年輕人很容易會有憂鬱和壓力, 該如何幫助他們? 答:我們在生活當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這時候絕對不要只看單一的現 象,一定要從更宏觀的角度去解讀這件事情。在這個人生當中時好時壞會遇到 各種各樣的現象,在遇到每一個現象時絕對不要局限於狹小的思維或角度裏, 不要在自己思維的維度變得狹隘的情況下去做決定。
自己視為比別人更重要的情況下愛自己,如同《入行論》裏面所說的:“若不 以自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
好的遵守菩薩戒的戒條,如果是比丘要好好的遵守比丘戒的戒條,好好的如實 的修法才是讓自己上師長久住世的最好方式。 上師是為了教法而來到這世間的,真正的名副其實的上師是希望他的弟子 們都能如實的修法,如果弟子都能夠這麼做的話上師才會悅意,對上師的長久

在這一生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現象,藉由各種各樣的現象會讓我們更富 有經驗,所以我們要透由宏觀的角度再去看我們現在正在發生的現象,這樣我 們才能夠做出更好的抉擇。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好人、也會遇到壞人,會遇到想要幫我們的人、也會遇 到想要害我們的人,這就是法性的一個規則啊。但無論如何自己做任何的決 定,前提條件是以善念來做決定的,也就是我至少是問心無愧的、我沒有害他 人,在這個原則下去做出的抉擇很重要,因為問心無愧對自己而言是很重要的 一件事。

問: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正在所修的這個禪修是正確的?因為有時在入定的 時候看到許多妖魔鬼怪的現象怕會走火入魔,要如何確認自己的修行之處清不 清淨?

答:只要我們的心隨著貪嗔痴、隨著強烈的愛我執所相應的話,這個就是 痛苦的呀,這個就是輪回呀。自己好好的去聞思修、好好的去思維菩提心空正 見,內心是會獲得寧靜的。過去的先賢大師大成就者像至尊密勒日巴等,他們 也是這麼修行而獲得內心的寧靜,而且至今有許多將這一生完全奉獻給菩提心 和空正見修行上的大成就者也是我們能夠親眼目睹的。我們現在擁有人腦可以 思維,只要好好的去分析真相、秉持著這個善念的思維,我們內心的幸福感是 自己可以修煉出來的、內心的寧靜感是自己可以感受到的。

問:我修行《心經》許久,是以分析推理的方式去思維《心經》,透過分 析修來突破生活中的困境,但我還是會有反射性的畏懼感,例如當我在坐飛機 遇到不穩定的氣流時,飛機會突然下沉兩秒鐘左右,此時我會有強大的畏懼 感,這是種不由自主的感受,我不知道我是否還有機會透過空性的修煉來解決 此畏懼感?

答:空正見的思維,會讓我們打從心裏面對“這是自主而有的我”、“我 是一個獨立自主個體”的執著的減緩是有幫助的,由這個自主而有的我的減 緩,許多的苦難或苦受會隨之減緩,沒有錯。 可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會有種種的困難和問題,這些當下的問題不是無因 而有的、也不是由單一的因而有的,是由眾多的因緣而有的,這時候我們就不

會以淺短的思維來看待這件事情,會從更完整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這對減 緩畏懼會有幫助的。 問:要瞭解空性必須要知道所破的東西是什麼,所破為何的認知要怎麼做 到呢? 答:我們在貪婪的念頭產生的時候或憤怒的念頭產生的時候,會仿佛覺得 無關身心的我就是想要這個東西,無關身心的我、獨立自主的好像有一個操控 者的我就是要生氣,好像在身心背後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操控者的我——由它來 貪、由它來嗔,這個透過我們平常煩惱行相現起的時候你可以反復地去觀察確 實有這樣一個現象,而去找到所要破除的自性為何、所遮為何。

問:我認識的一位朋友有很大的一個心理上的困難,他希望我來幫助他, 我對他講可以對諸佛菩薩祈求、做法會,但是他不相信,叫他去學佛的時候他 還會誹謗佛法,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幫助到他? 答: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就只能無所作為、以無為方式而對待了,所以要 看情況,因為有時內心受到諸多干擾的時候,他什麼都不願意接受這種情況也 是有可能的,你們要實事求是的根據當下的情況,透過與周遭的朋友相互討論 來採取什麼樣最恰當方式來對他、來做決定。

問:五蘊為何?我們要如何認知五蘊? 答:我們身體的形狀、身體的顏色這叫色蘊,我們有感受這叫受蘊,我們 會知道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叫想蘊,我們會有動作這叫行蘊,我們有意識、 有心識這叫識蘊。 問:我可否觀尊者您為無自性?透過這樣一個觀修對您不會有太多的貪 執,但是我覺得您作為資糧田又想要對您產生貪執,把上師視為資糧田而產生 貪執這是有問題的嗎? 答:對上師產生信心,會與上師的距離感越來越接近,這 身是沒有問題 的。可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認為上師是可得的上師,那這是有問題的!上 師是他的身、是他的心?去尋找之後是找不到的,上師也是不可得的。

當然在佛教的四部裏面,像毗缽沙宗、經部、唯識、自續裏面有一些論師 說到了特別的形狀是我,唯識派說到了阿賴耶識是我,其實這種說法是一種無 奈的選擇,因為他覺得我必須要從境上找到才對,所以最後說到了阿賴耶識是 我。在中觀的尤其是應成派的論師裏面,特別針對五蘊說了色受想行識皆非 我,我只是觀待了蘊體之後而被施設而有僅此而已。

問:修菩提心最簡單的方式是什麼?如何讓自己的親眷去修菩提心? 答:我的身體、我的心,仿佛會有一個操控者的我,操控者的我與我的身 心仿佛是不一樣的,會有這種感覺,所以唯識派無奈的選擇阿賴耶識是我。為 什麼要做這個無奈的選擇?是因為它做不到中觀應成派所說的這一切都是在名 識施設當中坦然安立其作用的這一點,如果你能夠做到一切都在名識施設當中 坦然安立其作用的的話,就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了。就像我昨天所說的“緣字 不遮空,起字順世間”,緣字不是否定一切而是說到了觀待,起字會隨順著世 間的名識施設而有而去坦然安立其作用,“緣起故說空,眾理中之王。”

修菩提心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呢?修學菩提心的法門有兩種,一種是七因 果、一種是自他換,自他相換的這個法門是非常強而有力的,《入菩薩行論》 是最好的詮釋菩提心修行的典籍,“若不以自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 生死亦無樂。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鹹由自利成。故應除疲 厭,馭駕覺心駒,從樂趨勝樂,智者寧退怯。何需更繁敘?凡愚求自利,牟尼 唯利他,且觀此二別!”確實如同《入菩薩行論》所說的千真萬確。菩提心如 果能夠透過自他相換的這種方式而去產生的話,會讓我們打從心裏面的產生滿 足感。

《入菩薩行論》已經翻譯成許多種語言,而且有很多《入菩薩行論》的印 刷品,如果你們能好好去學習《入菩薩行論》的話,對自己菩提心的修煉會很 有幫助,像剛剛我引用的這些偈頌文就是我會每天去思維的內容,概言之總結 為:“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鹹由自利成。何需更繁敘?凡 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的確是如此。

一直把生活的重心、生命的焦點擺在自己的身上,視自己比他人更重要的 時候,你的心胸就變得非常狹窄;可是你把生活的重心、生命的焦點擺在他人 身上的時候,你的心胸就變得非常寬闊,容易滿足、容易產生幸福感,事實就 是如此。雖然我們把生活的重心、生命的焦點擺在他人身上,但實際上獲得最 大利益的就是我們自己,因為會讓內心一直充滿着幸福感和滿足感。

問:我知道要視一切眾生為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有人真的對我太壞了一直 傷害我,我要怎麼做才能夠寬恕他甚至忽略他對我的惡行而視他為我的兄弟姐 妹?我該怎麼做? 答:《入菩薩行論》裏面說到,傷害我們的人即所謂的仇敵、我們憤怒嗔 恨的對象像一個寶物一樣,如果你有智慧的話你可以將這個仇敵視為是珍寶, 雖然他所做的就是想要傷害你而已,這是他唯一的作為,但實事求是的講他卻 是我們修學寬恕的最好的機緣、最好的善知識,也只有遇到他我才有機會修學 忍辱。

問:我12歲的孩子目前生活在西方,我想讓他學習佛法,因為他生活在其 他文化和宗教的氛圍下,如何幫助到他讓他能夠去學佛? 答:宗教自由很重要,可以給他們看佛教的典籍像是《入菩薩行論》等或 者我的著作,可以給他看,但我們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選擇宗教的權利,我們 不應該強迫他一定要信奉什麼樣的宗教,信什麼樣的宗教是自己的自由,我們 不應該強迫,不過順緣我們是可以去促成的,把他能看得懂的《入菩薩行論》 的譯 擺在他的面前,讓他去閱讀、讓他去學習,他學習了之後還去選擇其他 宗教的話就要尊重他的一個宗教自由的權利,所以我們父母親很難強迫孩子必 須要信什麼樣的宗教。

(完)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