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郭盈良
— 的話
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總幹事
延續夏季刊「技藝與記憶:桃仔尾老職人調查計畫」
傅訂作西服?來自大自然的材料所製成的竹
的議題,秋季刊綜合幾個月來對嘉義市桃仔尾一帶「老
椅,多數已被便宜又不環保的塑膠椅取代;
職人」、「老行業職人」及「古早味職人」的訪談與
連棉被也鮮少有人再拿到棉被店給老師傅彈
紀錄,本期《台灣圖書室季刊》特地以專題的形式來
一彈了。這一代的年輕人很難體會老職人帶
報導老職人調查的成果。
給消費者的手作感動,甚至在現代的街道巷 弄內已難得尋覓一家傳統老店。
事實上,所謂的「職人」指的就是擁有一技之長,且 在專業領域具有相當水準及技術的人。而「老職人」
在宣稱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諸羅城內,老行業
即是從事該行業相當長久時間的職人,甚至一輩子沒
及老職人的蹤跡總令人好奇,傳統的行業還
離開過該行業。通常老職人在工作態度上有一定的堅
在嗎?這些行業還有市場嗎?老職人是不是
持,會不斷地磨練讓自己的技藝更上一層樓。許多老
一個個凋零了?種種的問題,透過本期的專
字號的店主都是一代傳一代,堅持品質且不喜歡妥協,
題報導,希望帶給讀者一些答案。
言談當中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老職人對自身專業的自 信與自豪。
當您看完本期專題後,或許再次造訪老店, 發現老職人仍堅守在他的技藝崗位時,請發
不過隨著時代的推衍,台灣許多老行業在一波波的時
自內心向他們致上無限感謝與敬意吧!
代洪流中被淹沒。想想,現在還有多少人會找裁縫師
台灣圖書室源起 1995 年 7 月 1 日當時任職省立嘉義醫院的張宏榮醫師與朋友
發行單位|台灣圖書室
們在嘉義市中正路成立台灣圖書室,聚集關心台灣本土文化的
桃仔尾老職人調查小組|郭盈良、何信輝、賀仲
朋友一起舉辦讀書會與文化講座,而後於 1997 年底隨著張宏
薇、張牧晴、林勤舜
榮醫師返回屏東故里服務,圖書室因而結束營運。2011 年 4 月
執行編輯|何信輝、許舒珊、張牧晴、林勤舜
16 日,張宏榮醫師辭世。洪雅書房的房主余國信,因感念當年
編輯委員|余國信、郭盈良、張淑媚、鄭書勉、
受張宏榮醫師的啟蒙,於是積極籌備台灣圖書室重新開幕。
蘇育德 (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2011 年 11 月 13 日,故蘇欐弘律師的子女為了呼應『延續、發
美術設計|張湘華
揚台灣圖書室的精神』,無償提供嘉義市中山路 255 號作為台
協助校稿|鄭芳瑜
灣圖書室正式營運的地方。台灣圖書室未來將讓這裡的藏書訴
劃撥帳號| 31570489
說在台灣的故事與精神,使其不斷地傳講下去,以新的生命與
戶名|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
面貌發光發熱。
請註明「贊助台灣圖書室」
1
記憶與技藝 老職人調查計畫
【看見巷弄裡的堅持】
來嘉尋訪 桃仔尾職人精神 整個社區都是圖書室 嘉義市古為「諸羅城」,是台灣第一座建有 城池的都市,由於古城所圍區域狀似桃子, 故又名「桃城」。台灣圖書室所在的位置恰 好在桃城尾尖附近,嘉義人慣稱此地為「桃 仔尾」。台灣圖書室做為一個在地的藝文中 心,有責任將地方的文化內涵傳達給社會大 眾,因此我們以嘉義古城的特質,選擇了台 灣圖書室位處的「桃仔尾」區域,進行老行 業、老職人的訪談調查。希望透過紀錄在現 代社會邊緣下仍存在的老行業及老職人們, 為我們訴說一段段過往的風華故事。
走揣故事的足跡 本次老職人調查小組對桃仔尾一帶的傳統行 業進行了全面性的走訪,發現裱畫廊、繡莊、 雕佛社、佛具店……等老行業在此區域的密 度頗高,其中不乏八、九十年的老店,由創 始者一代傳過一代,承襲至今也歷經有三、 2
郭盈良 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總幹事
四代以上。我們除了將本區域老行業分佈的 資訊畫成地圖,以方便讀者索驥外,也對其 中老職人或老行業職人進行訪談報導,希望 透過較深入的報導,將嘉義市桃仔尾一帶的 老行業及老職人介紹給社會大眾認識。
向職人致敬 在此調查小組對至今叨擾過的所有店家致上 敬意,因為有您們的努力,才讓桃仔尾在整 座城市的風貌中獨樹一格,讓過訪的旅客總 能在不經意之間,看見古早台灣的文化刻痕, 更誠摯感謝每一位願意接受採訪的師傅,於 百忙之中撥空,與我們暢談分享寶貴的人生 經驗,讓後輩小子們能夠有機會於一次次的 口述記錄中,體認到每位師傅對於自身從事 行業的熱情,與一輩子追根究柢的堅持,歡 迎所有朋友們來嘉義走走,一同來認識這些 長久堅守崗位的質樸靈魂。 PS . 走揣 ( su-tshu / tsu-tsh ):到處尋找。
4
西服國寶師傅
維新呢絨號 越挫越勇的堅毅志氣 但是,人生並不總是順風而行。戰後國民政府四 處強佔日人房產,張茂荊師傅曾被要脅繳交當時 幣值三百元的台幣,才得以安身住處。他也遭受 過無理刁難,以高於市價一倍的價錢,買下現今 中山路 290 號的店面。1964 年的白河大地震, 鄰近的「中央餐廳」引起火線長約一公里的慘烈 災情,中山路、光彩街、中正路、國華街及文化 路一帶皆陷入火海,174 戶房屋被焚燬,其中也
長者的午後觀察
包含茂荊師傅剛剛買下、期望長久定居的住所與 店家。但是憑著嘉義人不服輸的氣魄,以及靈活
嘉義市中央噴水圓環旁,介於《尚洋髮藝》與《老
的經營手腕,總算於 1971 年重新蓋回房廈,當
娘》飲料店的一個小隔間,掛滿了製作西服所需的
時友人還贈送牌匾誌慶落成。
布料。已經退休的張茂荊老師傅,今年雖然高齡 94 歲,卻仍維持相當好的體力,他總在下午三、四點
圓環旁的物換星移
時分下樓,靜靜的坐在滿是布料的店內,觀察圓環 周邊的人來人往,彷彿是要守在自己一輩子的崗位
幾近一輩子都在圓環附近做生意的茂荊師傅,也
上,等待親友故舊的問候。
成為了嘉義民主運動史與噴水圓環演變始末的見 證人。在陳澄波畫作《夏日街景》的那個年代,
人生風帆向前行
圓環噴水池的範圍大且方便市民親近,四周種樹, 甚至也有小販入內做生意。但白河震災後,嘉義
張茂荊師傅在 15 歲那年向福州的西裝師傅學功夫,
市區最繁榮商圈幾乎成為廢墟。1969 年,黨外的
因當時販賣布料的業務員大多為日本人,曾學過日
許世賢市長提出興建七彩噴水池的計畫,卻屢受
語的張茂荊師傅,就常幫忙不會講日語的老闆翻譯,
時任嘉義縣長的黃老達阻撓,形成縣政府下令員
當起了西裝店的業務員,而在 17 歲的時候決定自己
警阻擾市公所施工的荒謬局面。當時曾有數千關
創業開店。草創時期身無分文、咬牙苦撐,直到最
心與聲援的民眾在周邊圍繞,水池最終得以完工,
為盛況的時期,全店共有 30 幾位西裝師傅,每到用
七彩噴水池也因此成為民主聖地的象徵。見過人
餐都得擺三桌飯菜。張師傅 24 歲結婚,生育 3 男 2
生這麼多的風浪,茂荊師傅從中獲得最大的體悟
女皆有成就,可謂開枝散葉,而子孫們也受張茂荊
又是什麼呢?他一字一句慢慢地訴說,人生即使
師傅這棵大樹所庇蔭。
是遇到艱苦的時刻,還是要繼續打拼下去!
5
指針,回到家鄉的鐘錶師傅
傳奇 187 鐘錶修理
6
備受信賴的小店舖 這 樣, 他 在 各 「傳奇 187 鐘錶修理」( 後簡稱「傳奇」) 是成
地闖蕩了許多
仁街上一間小小的店舖、外觀新穎,不仔細端
年。
詳很難發現這是一間鐘錶維修的專門店。進入 「傳奇」,右手邊是一方玻璃櫃,裡面陳列著
傳奇由此而生
各式各樣的鐘錶維修工具,從傳統工具到現今 使用的器材,許多都是一般人不曾見過的,左
而這間「傳奇」又是怎麼來的呢?
手邊則是老闆的工作台,一盞明亮的檯燈打在
老闆說,當年結束泰國工廠的工作後,他又回到了
工作檯上,老闆「阿達」─曾盈達師傅正悉心
嘉義聚發鐘錶,本來想就這麼好好地在維修部當個
地為客人調整手錶,這位客人離去前,對我們
師傅直到退休,沒想到幾年前,聚發鐘錶的老闆因
說道:「每次我的錶有問題,都是拿來這裡給
病決定結束營業,中年的他深知要到外面在找份工
他用,別的師傅不會的,他都可以幫我弄好!」
作也不容易,和父親商討之後,決定在父親空著的 房子開間鐘錶維修店,不做別的,只做他最拿手的
少年師傅的奇幻旅程
維修;開店之初,幾個朋友幫他打理店面,直到開 幕前,一位朋友問他:「你要開店總要有個招牌
老闆談起學習鐘錶維修的過程,從學徒到師傅,
吧?」招牌,老闆說那就叫「傳奇」吧!又是在成
他一路輾轉到過許多地方。當年,初中即將畢
仁街 187 號,那就叫「傳奇 187」好了!這間店就
業,不過再兩天就要高中聯考的他,毅然放棄
這樣定下來了,小小的店舖裡,擺設著老闆的各式
考試,決定到親戚家開設的寶島鐘錶學習一技
收藏,也滿載老闆對鐘錶維修的熱情。
之長,而後又到了嘉義在地知名的「聚發鐘錶」 繼續學習鐘錶維修,幾年後,他認為時候到了,
技藝的磨練沒有盡頭
該讓自己出外闖一闖、看看不同的地方,便北 上台北面試寶島鐘錶的台北維修部,當時面試
訪談尾聲,老闆向我們介紹櫥櫃裡擺放的各式工
人員見了他,便認出他曾經在嘉義寶島當過學
具,每一樣他都如數家珍,他說這些器材,都是這
徒,決定派遣他到台東。憶起台東的那段日子,
一路上,他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有時只是為了
他說,台東是個很純樸的地方,也很有趣;一
「試」一樣東西,就得請人從國外幫忙帶貨,雖然
開始到台東,人生地不熟,當地人也甚少向他
這些東西不見得能夠派上用場,但只有不斷嘗試,
搭話,但日子一久,連自助餐店的老闆都待他
才能越來越精進自己的手藝。就像鐘錶錶上的指針
向家人一般,時不時還會幫他加菜。在台東工
一般,繞了一圈終會回到原點,曾經到過不同地方
作一段時日後,某天老闆的父親說要到泰國開
工作的阿達師傅,最後仍然選擇落腳家鄉,在這個
拓新市場,要他一同前往、幫忙管理工作,就
地方用他的手藝,為每個客人服務。 7
美街上的一幅人物風景
文園裱畫廊 畫都中的美街 是十項全能,難以想像這種邊看邊學的過程,要如 米街?美街?這都曾是成仁街的別稱。嘉義是
何學會那麼多需要十分細心的工作。
一個人文薈萃的城市,從古至今許多聞名各界 的畫家都是嘉義出身,如知名畫家陳澄波、林
文園開業
玉山等,在這樣的城市裡,裱褙是一個不可少 的行業,藝術家可以畫出一幅幅動人的畫,而
經過多年學徒生涯的磨練,學成出師的陳育鏘師傅
裱褙師傅則透過手藝,讓這一幅幅的畫作,得
最初於南門附近開業,而後因緣際會下,得以買下
以長久保存。文園裱畫廊 ( 後簡稱「文園」)
成仁街「文錦」原址的老屋,因感念師徒情誼而以
的老師傅—陳育鏘先生,就是秉持著這樣的精
「文園」作為店號,繼續從事最熱愛的裱褙工作。
神,從師傅蒲嬰門下開始學藝,又將這份細膩
當年騷人墨客雲集的美街,因陳育鏘師傅熱情好客,
的技藝傳承給二兒子,讓這個傳統技藝,不至
且素來敬重藝術家,不少文人雅士一有空就往店裡
於消失在工業化巨大的洪流之中。
串門子,如著名畫家林玉山、國畫名家林竹生、詩 人張李德和等人。詩人李嘉拱曾以藏頭詩「文人聚
文錦學藝
居街盛名,園前左右棲群英,裱精筆妙丹青肖,畫 賈盈廳瑞滿庭」來形容當時的旺盛人氣。
「文園」於現今成仁街的位置,日治時期由蒲 嬰老師傅經營時,叫做「文錦裱畫店」( 後簡
傳承的手工溫度
稱「文錦」),陳育鏘師傅於 14 歲自玉川公學
8
校 ( 現崇文國小 ) 畢業後,為求一技之長,就
今年 87 歲的陳育鏘老師傅,已將手藝傳承給第二代
到住家隔壁的「文錦」當學徒。問起老闆怎麼
的陳家鼎師傅繼承裱畫廊之經營,訪談的過程中,
學藝,如同俗諺說:「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
陳家鼎師傅也站在一旁,不時補充資訊,當我們問
他說,當學徒的過程,師傅都忙著工作,沒有
起現今在嘉義裱畫這行生意現狀如何時,他說,嘉
人會主動教你,就站在一旁慢慢看、慢慢學,
義的老裱畫行越來越少了,因為機器也能裱畫,而
摸久了就熟了!而裱畫這一行,要學的不僅是
且便宜,不過即使如此,手工裱畫仍舊有它的價值,
裱褙,還要會畫圖,畫「觀音媽漆仔」、畫廟
因為成品在表面上看來雖然一樣,但許多細節只有
會燈籠上的龍鳳、畫日式拉門上的花樣,也要
手工能夠做到,而這些不起眼的細節,才是讓畫作
學著綁燈籠、學竹編技藝。一個裱畫師傅可說
長久保存的關鍵。
裱褙人生這幅畫
朝海裱畫 以詩歌主題為名 由「美街」漫步轉入「布街」,經過有悠久歷 史的「布街境開基古廟」,即可望見掛著精美 扁額的工藝店家,其上寫著「朝海裱畫」( 後簡 稱「朝海」),是由創始人羅金漢師傅於 1931 年創立,現由第二代的羅勝雄師傅承接父業。 說到店號的由來,是因當年日本天皇以「朝海」 二字為題,徵求台灣詩人創作詩歌,稱為「御 敕題朝海」,而當年創業之初正思索店號如何 取名的羅金漢師傅,在學者、畫家建議之下, 遂以「朝海」二字當作店名,甚至之後將店號 沿用為自己的字號,人稱「羅朝海」,為當年 嘉雲南一帶知名的文人雅士。 師傅相識的詩人名家,也都曾陸續前來「朝海」走
裱褙店的多元經營
訪過,包括當時文人代表的吳文龍先生、林玉書先 生,「琳瑯山閣主人」張李德和女士,別號「壺仙」
第二代的羅勝雄師傅於 1941 年出生,從小就有
且為嘉義第一位律師的賴雨若先生,自然派畫家的
機會接觸這份祖傳事業,對裱褙有興趣,也比
大師級人物林玉山先生等等,當年位於「美街」周
外人更有機會能深入接觸這門功夫,從 12 歲左
邊,文化薈萃、風雅絕代的盛況,實在是令人神往。
右就專心學習手藝,大約 18 歲就能發落店內大 小事務。日治時期,裱褙師傅最常做的項目是
關鍵一字曰「心」
和室拉門的製作,因為在年節或嫁娶時皆有更 換的需求,但隨著鋼筋建築的發展而趨於沒落;
裱褙分為卷軸及框架兩種型式,戰後初期因收藏方
其次是節慶應景的項目,例如綁紮各種造型燈
便而以卷軸為多數,機械化時代來臨後,框架的材
籠、手作彩繪藝閣等等,也曾與禮品業有所結
質與外觀得以有所突破而更加多樣化,如邊框雕
合;而店內主要的裱褙工作,反倒是戰後因政
花、立體呈現等等,卷軸則一如往常地需要真功
府有意獎勵推廣水墨畫與書法,業務才隨之逐
夫,包括選紙、毛刷和鬃刷的搭配、澱粉漿糊的質
年成長。
性、整體的視覺黃金比例等,無一不影響作品的保 存年限。而在所有的技術知識之上,有最為重要且
如詩如畫的風雅年代
鮮為人知的一點,勝雄師傅說:「要放感情!」, 如果不能將熱情意念透過裱褙替作品加值,藝術就
店裡除了做生意,也曾成為嘉義成員最多且延
容易隨著時間而失色!反之,一件有感情的藝術
續最久的詩社─「麗澤吟社」的聚會場所,每
品,則能穿越時空傳遞感動給更多人!永恆與否,
月聚集一次,專心於詩文創作。而當年與金漢
存乎一心而已。 9
呢?師傅說,我們下午到店裡來,看見她在製 作家具,這些都還算輕鬆的部分,其實每天的 準備工作才是最辛苦的,要早起準備材料,將
傳統產業的女性身影
永興竹椅店
不夠直的竹子燒直、挑選適合的大小,這些工 作都是十分費神的,願意做的人當然少了!另 外,傳統的工具也沒有人再生產了,即便是看 起來很簡單的器材,但只要一點點的差別,就 會影響到整個製作過程。她笑說,若是現在手
將溫暖心意注入器具
上的工具壞了,她也不知道能去哪裡找人做一 個新的,要怎麼樣繼續製作家具。
夏日午後,幾座竹製器具的半成品在店門口一 字排開,和煦的陽光灑在竹子上,十分引人
自然材質手工製器
注意,這是現在已經相當難得看見的傳統竹製 搖籃─搖笱 ( iô-kô ),光華路上的這間「永興
後來吳幸容師傅向我們一項項介紹她所製作的
竹椅店」已相傳四代,現在是由吳幸容師傅操
家具,「二號仔」( 矮竹凳 )、「椅頭仔」( 高
持著這間店的大小事務。當鋸子、扁鑽、電
竹凳 )、「椅轎」( 母子椅 )、「搖笱」( 搖籃 )
鑽……各式工具一字排開時,實在難以想像製
等等,還有我們一進店裡就看到的,由陳一龍
作竹椅的師傅是位女性,在傳統產業中,無論
師傅製作,一張極具紀念價值的太師椅;二號
文、武似乎都是男性身影居多,但吳師傅的手
仔和椅頭仔是傳統嫁娶必備的物品,椅轎乍看
藝卻絲毫不輸男性,看她俐落的丈量、鑽孔、
之下只是一般的椅子,翻了九十度就成了小朋
切割,不花多久的時間,一座搖籃就完成了。
友的座椅,太師椅則是許多人印象中,爺爺奶 奶家客廳裡那兩張老人家們專屬的椅子,至於
竹椅街的最後堡壘
搖笱呢?師傅說,現在又開始有些人喜歡買搖 笱給小嬰兒了,因為搖笱包覆的弧度,和母親
吳師傅緩緩說道,她不是一開始就會做這些事
擁抱的方式相似,小嬰兒睡在裡面比較有安全
情的,嫁進夫家時,原先她只是在一旁幫忙一
感。
些小事,當時竹椅店傳到第三代,店裡的師傅
都是聘請進來的,而非自家人,但丈夫陳一龍
真功夫需要更多人看見
師傅從小看著竹藝家具的製作,決定要學習這 項技藝,繼續把這個「家族事業」傳承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會特別注意這些家
所以婚後一有空閒時間,她就跟著丈夫學藝,
具,甚至大部分的人覺得手工和工廠製作又有
漸漸地也練就一身功夫;早年光華路上,有好
什麼差別呢?但其實台灣的竹製家具技術十分
幾間竹製家具店,幾乎都和他們有親戚關係,
特別!在竹製家具的轉彎處,所使用的包管結
但近年來學藝的人少了、工廠製作家具的速度
構,是台灣地區特有的技藝!也是最考驗師傅
又快,竹製家具產業漸漸沒落,店舖一間一間
功力的地方,要將竹管削薄、燒彎成九十度,
的關,或是改向工廠進貨,越來越少人手工製
包覆住另外一根竹管,在過程中要掌握好火
作,後來就整條街上就剩「永興竹椅店」這麼
侯、力道,才不會斷裂或炭化。這樣的傳統技
一間。
藝需要更多人看見,才有繼續傳承下來的可
能,有人說,當一個文化不再被使用,而只是
傳統竹藝的傳承危機
被擺在博物館被觀看時,就已經死亡,而不再 是文化。「傳承」便是讓台灣傳統文化繼續存
當我們問起為何沒有人想要學習這份技藝
10
活的唯一方法了!
11
年代,經由物料商的推薦,率先使用人工羽毛 ( 聚酯纖維 ) 作為棉被原料,因無成功先例,
品質保證的葫蘆印記
連興棉被行
同行間多抱持觀望態度,唯有金河師傅勇於嘗 試並在錯誤中學習,最終成功做出第一條人工 羽毛被!如此辛苦獲得的獨門專利技術,金河 師傅卻不藏私,抱持著「要好大家一起好」的 理念,樂於向同業分享竅門,這樣的「憨膽」, 受訪者敘述時雖帶著淡淡失去商機的無奈,但 也透露出對於父親海派作風的崇敬與感佩。
體驗過美好價值的棉被師傅 然而手工棉被近年在主流環境中逐漸式微,不 復 40 年前的黃金時期。最早完全手工的棉被 製作,是拿牛筋繩製成的棉弓,搭配棒槌擊彈 來「開棉」,棉花彈鬆後以竹篩調整被面弧度, 接著兩人一組對立「牽紗」,最後使用掄斗輾 壓,使紗線和棉花密合在一起才算大功告成, 在那個年代,還有著被父親抱起來放在掄斗 上,用來代替重物等種種「心適」兒時回憶。 然而進入機械化時代後,手工棉被首先在比價 上就無法與工廠貨抗衡;加上消費型態驟變,
來桃城打拼的棉被師傅
用過即丟的習慣將惜物之心完全遮掩,嫁妝該 有的「上下被」古禮,也逐漸被淡忘;四處林
「連興棉被行」( 後簡稱「連興」) 的創始人
立的百貨公司與大賣場,更挾著地利之便與價
為陳清連師傅,台南縣將軍鄉人 ( 今台南市將
格優勢吸引客群,年輕一輩幾乎不曾踏進堅持
軍區 ),該地古早以盛產棉花為名,而發展出
製作手工棉被的傳統店家。
「棉被巢」、「棉被窟」類型的庄頭集體產業 聚落。清連師傅當年來到嘉義市落地生根,於
傳承葫蘆印記的棉被師傅
忠孝路與光華路轉角,與第二代傳人的陳金河 師傅,一同開創「連興」事業,而後在 1960
慶幸的是,第四代傳人─陳嘉祥師傅,有向金
年代遷店至光彩街,自此未再離開桃仔尾,而
河師傅學習到製作棉被的整套扎實技藝,就如
「連興」亦傳承至今邁入第四代,是手藝延
象徵「連興」的葫蘆印記亦得以延續,由最初
續六十年以上的招牌老店,現址為光彩街 261
以紅紗線牽引形狀,演變至蓋在紗布上的紅色
號。
戳印,到如今定製在棉製裡布的布面上,歷經 時代洪流,惟一不變的就是「品質保證」的信
豪邁海派的棉被師傅
念,也因禁得起比較,老顧客多會回流,同時 也「傳承」其後輩親友慕名而來。陳義順師傅
金河師傅曾作過中盤商,名聲廣傳於嘉雲南一
說道,還有人堅守在這個行業上,期許可以有
帶,作風勇於創新不守舊,第三代的陳麗美、
更多年輕人能看見、能瞭解,手工棉被所代表
陳義順師傅,表示父親在普遍製作純棉花被的
的美好與價值。 PS. 心適 (sim-sik):有趣;愉快、開心。
12
13
14
原料決定一切
價廉物美的堅持
王家愛玉冰北榮店
決定一間愛玉冰店是否值得推薦,最重要就是 看原料的品質好壞。愛玉是台灣特有植物,靠 藤蔓攀附在樹木或岩石上,在山上僅有採收權 而無種作權,所以高空爬樹的危險以及向林務 局競標採收權的費用,都使得高山野生愛玉的 成本提高。而使用的愛玉品種不同,口感跟色
夜市的美味回憶
澤也會有所差異,譬如北部的愛玉口感微酸, 阿里山產的愛玉色澤則呈現金黃色。而「王家」
「老一輩的人說到要吃『枳仔冰』,就是要去文化路
所選用的愛玉枳仔,主要就是來自阿里山的野
夜市。因為當年兩家最遠近馳名的手洗愛玉,就相鄰
生愛玉,除非其他產地的時令貨色更為突出,
位於現在的芬蘭麵包隔壁,一間是老湯愛玉冰,一間
才會另外採用。
就是我舅舅開的王家愛玉冰。」董上霖師傅如是說。 那時還就讀高一的他,就去舅舅王金德師傅的店裡學
用心經得起考驗
洗愛玉,學成後於 2004 年在自宅店面開創「王家愛玉 冰北榮店」( 後簡稱「王家」)。他堅持使用天然野生
董師傅說,嘉義人很有趣,一間剛開業的新店,
愛玉,並遵循古法手洗製作,只為了提供更好的口感,
要撐得住時間考驗、客人越來越多,嘉義人才
回饋一直情義相挺的顧客。
會願意走進去試試口味。所以店名掛上「王家 愛玉冰」的老招牌,是會提高顧客走上門的意
頂真態度彌補地段缺失
願,但接下來就是對自己手藝的考驗啦。人的 味覺很厲害,吃過就不用再多介紹,如果產品
董上霖師傅敘述著,以前家裡是開柑仔店,父親董木
一走味,老顧客是不會給太多機會的,必須持
生先生交遊廣闊,常有貴客進門,後因便利商店四起,
續找資料再研究精進。最重要的是體貼客人的
店裡生意漸漸沒落,才過去舅舅那邊幫忙。那個年代,
用心,譬如因為原料是野生愛玉,所以會儘量
文化路夜市人山人海,熟食小吃也需要解渴飲品作為
在前一晚先洗好冰起來,待隔天愛玉水出的差
搭配,所以舅舅攤位一直都經營得不錯;而北榮店因
不多、愛玉本身的口感也更好時才拿出來賣,
為地段欠佳,較多以外帶為主的顧客。於是董師傅與
否則容易讓外帶顧客有產品縮水的錯覺。而也
母親為了作出市場區隔並拓展客源,多次研究嘗試,
就是這樣一份「希望讓顧客品嘗好東西」的心
四處評比、精選食材,陸續開發包括養生紅豆湯、綠
意,再加上精益求精的態度,與傳承半世紀的
豆湯、大麥、薏仁等等熱賣產品。而當文化路的總店
好手藝,讓「王家」這一兩年的回客率穩定成
攤位於 2009 年結束營業,北榮店反倒成為「王家愛玉
長,也使得更多熱情的年輕人願意在網路上,
冰」傳統手藝的唯一傳承。
幫忙宣傳這間堅持美好價值的巷弄小店。 15
16
信仰中心的遺產聚落
佛具、錫器、繡莊
「賜」,帶有祈求賜福的宗教意義,屬於金屬 工藝品的一種,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700 年,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著與錫器有關的記載, 中國錫器始於明代永樂年間 (1403 ~ 1424), 主要產於雲南、廣東、山東、福建等地,這項
桃仔尾一帶屬於傳統商圈,從舊街巷名稱就可發現其
工藝技術也隨著先民渡海來台,集中在鹿港、
行業多元特色,如:米街、布街、竹椅街、賊仔市等
嘉義、台南三地區。
等。而由於鄰近市區重要的信仰中心「嘉邑城隍廟」, 全嘉義市最早落成的「布街境開基古廟」也在此庇蔭
由於錫的質地軟而韌,熔點低,且對人體無害,
信眾已達 350 年,更有存在舊城牆遺跡的「廣寧宮」,
其光柔的色澤與良好的延展性和加工性,被廣
以及存留潘麗水大師所彩繪之文武門神的「仁武宮」,
泛應用在居家擺設與生活用品上,祭祀禮器具
使得整個社區除了常與繁榮畫上等號外,更形塑極為
則多以柑燈、神明爐、公媽爐等為主,而製作
特殊的宗教傳統產業市集,位於興中街、中正路與光
爐具與燈座時,也必須依照古禮所規定的尺寸
華路的新西門一帶,即成為許多雕佛社、錫器店及繡
來製作才可。1960 年後,錫器因多作祭祀用途,
莊聚結之處。
價格高漲而導致市場萎縮,產業已日趨沒落, 不過目前在嘉義卻仍有中正路上的「燕春錫器
佛具
行」與「乙成錫器店」承續著這項特色傳統工 藝。
神像雕刻是台灣宗教信仰裡重要的一環,其風格因「派 別」而有所不同,台灣的流派可分為漳州、福州、泉
繡莊
州三個體系:泉州派的雕刻注重神像架式,技法傳承 嚴謹,僅父傳子而不收徒,店號若見「某某國」、「某
刺繡是在織品上以彩線表現各種圖紋的工藝藝
某閣」者,多屬泉州系統。漳州則重初坯後的細膩雕
術,有關刺繡的紀載可追溯至虞舜時期,自漢
飾,亦採取家族傳承而不收徒弟的方式,今在台灣已
朝以來,刺繡更是古時候傳統華人婦女必學的
近失傳。福州派的風格則是綜合兩個體系的特點,而
技能,而現今嘉義的繡莊,多為神明的衣服作
無家族傳承的限制,店號多為「某某軒」。
刺繡的工作,產品舉凡南北管彩牌、神衣、戲 服、神將服、神桌裙、獅頭或陣頭相關的刺繡
桃仔尾地區從事神像雕刻的佛具店,如位於中正路的
品等,在充斥劣質中國商品,及機器代工的年
「廣明軒」、「協明軒」,民權路巷子裡「玄佛軒」等,
代,默默地以手工一針一線繡出傳統精神的延
都是從事專業的木雕神像雕刻與修護。神像的製作中
續。
以木雕製作最為考究,必須配合一定的宗教儀式,如 要刻佛身必須挑選黃道吉日,雕刻的部位也有其既定
「桃仔尾」地帶多為承傳福州手藝,至少立足
順序,而在職人調查小組約訪的過程中,也因為師傅
80 年以上的老字號繡莊,如位於光華路上,由
們在農曆七月之前,有許多神像必須趕工完成而無緣
第二代陳振塘師傅接手的「天華繡莊」,或是
採訪,可看出神像雕刻這項傳統工藝的濃厚宗教色彩。
開枝散葉的繡莊家族,由第一代王良光師傅所 創始的「光興繡莊」,以及第二代各自承傳分
錫器
支的「大興繡莊」、「正興繡莊」、「鴻興繡莊」 等,使得該區域成為嘉義市保留民俗刺繡技藝
錫 器 是 最 早 的 敬 佛 禮 器, 因 為 錫 的 台 語 發 音 就 像
的特色路段。 17
【BOOK】
好書推薦
棄業日記
在永久屋裡想家
你不知道的臺灣
這輩子一定要出走一次啊!
莫拉克災後三年, 「永久屋」與人的故事
影視秘辛
作者|買買氏 出版社|天下雜誌
作者|管仁健 作者|莫拉克獨立新聞網記者群
出版社|文經社
出版者|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為什麼會想要棄業?」 這簡直跟突然愛上一個人一 樣,實在很難解釋啊!作者 買買氏如是說。 原本她是個廣告文案,經過 努力獲得國內外不少獎項。 一次種田課,讓她思考,難 道工作就等於自己嗎?而一 塊 土 鳳 梨 酥, 讓 她 遞 出 辭 呈,踏出尋找人生意義的流 浪之旅。一切都從下著超大 雷陣雨的午後開始,一個女 生踩著小摺上路! 來看看這個女生熱血的出走 之旅,找回你心底那個遺失 已久的夢想!
2009 年八月八日晚間,本 來是個闔家團圓的夜晚,但 受到莫拉克颱風的影響,許 多人家毀人亡、流離失所。 2013 年「莫拉克新聞網」 將過去三年陪伴災區重建的 報導,整理成書、出版,要 讓 更 多 人 看 見,「 災 區 重 建」一路走來的辛苦、哀傷 與希望。風災過後,「永久 屋」這項政策被政府視為是 難 能 可 貴 的「 德 政 」。 然 而,「家」的重建之路,難 道是蓋好一棟房子、一個社 區,就完成了嗎?當失去摯 愛親人的同時,離開、留下 都成了艱難的抉擇,「心靈 重建」之路漫長,許多受災 戶還是想著原本那個有親情 陪伴的家。
18
戒嚴時代,兩蔣豢養的特務 在管制言論上,電視與電影 尺度最嚴格,因此造成的悲 劇與鬧劇也最多。 你相信曾紅遍半邊天的演歌 雙棲兼主持人方晴,會因駕 機投共的父親而被約談、軟 禁、限制出入境,最後還被 強暴嗎?你聽過歌壇天后鳳 飛飛會因婉拒特務頭子的邀 約 吃 飯, 最 後 被 判 處「 歌 監」三個月嗎?你還記得電 影裡的國軍樣板軍官柯俊 雄,曾因逃兵被起訴嗎?這 些就算是小說情節,也都讓 人感覺荒謬的演藝圈傳奇, 將在本書一一忠實呈現。
【Tai-ke Lai 讀冊】
連接失落的過往 《被出賣的台灣》讀書會心得分享 文|侯建全(紀錄片導演)
在 2014.9.27 的報紙上,出現斗大的標題:「反 出賣,男大生丟書砸馬!」,一位大一的顏姓 同學,因為不滿總統身為一國之君,尚未獲得 全民共識,就急著要學習兩德實現統一的經驗 來處理兩岸關係,於是臨時起意買了本《被出 賣的台灣》要送給馬總統,由於本書記錄了 1945 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經歷二二八事件 的起因,二戰後的國際局勢與國民政府來台的 迂腐作風,早就有脈絡可循。呼應這回讀書會 剛好在讀這本書,時代的洪流至今,我們亦對 目前的局勢感到憂心,想藉由二二八的歷史, 掌握不同的觀點,審視當今台海兩岸的種種問 題。 「 被 出 賣 的 台 灣 」 的 作 者 葛 超 智(George H. Kerr ,1911~1992)戰後他以海軍武官助理派駐 重慶大使館,同年 10 月代表海軍隨美駐台代表 團到台灣,見證中國政府的接收,二二八事件 國民政府的殘酷鎮壓,他因人身安全遭到台灣 當局的威脅,被大使館召回,而這段時期的見 證與經歷,構成了本書的基礎。葛超智在書中 指出,美國政府原本認為台灣屬於中國,所以 無視於國軍對台灣人的屠殺;也知道台灣人想 尋求獨立,卻找不到能支持的對象,只好繼續 扶持蔣氏,直到韓戰後,才有臺灣主權未定論。 二二八在歷史上的記載:1947 年 2 月 27 日下
午 6 時許,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查緝員傅學 通等六人及四名警察,在太平町天馬茶房附近 查獲 40 歲寡婦林江邁販賣私菸,當下引發的衝 突導致全島島民的不滿情緒在 2/28 後漸漸蔓延 開來,台北部分地區開始罷工、罷市。民眾向 台北分局、專賣局、長官公署抗議,暴動事件 亦開始蔓延全島…。 而在看過本書,更清楚了解二二八的爆發有其 導火線,國民黨政府初來台灣的貪腐,加上國 民兵來台的種種習性、文化都不同,自然多有 磨擦產生,但作者以其駐台代表的身分,剖析 二戰後美國如何以其強國的姿態,介入台灣海 峽之間的關係,而其所見觀點亦多從美國人出 發,如當時的台灣人常對美國人流露感激之情, 將美國稱之為「神之國」的種種描述,讀書會 的成員對此有較深入的討論,認為作者的史觀 建構,偏向於美國觀點,雖然如此,仍是了解 二二八不可多得的好書。 如今定期舉行的讀書會,以一個「小而美」的 方式進行,參與的人數不多,但討論熱烈!台 灣圖書室的初衷,便是希望能夠透過閱讀,啟 蒙台灣人對社會議題的思考,特別在重新開幕 後的將滿三年的這個時刻,更希望能與嘉義在 地人對台灣歷史、文學,有更多的觀察與體認, 期待能有更多人加入! 19
七月份活動紀事 時間 7/03 7/05
活動名稱 《被出賣的台灣》讀書會,第六章【陳儀之必要的國家社會主義】
主講 / 導讀 鄭書勉
告別恐懼 思辨核能系列活動 之核電影放映:《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
郭芳祺
7/11
發掘社區民俗資源:你所不知道的嘉義在地民間信仰
郭盈良
7/17
《被出賣的台灣》讀書會,第七章【不受歡迎的目擊者】
羅秀青
7/19
社區的公民意識覺醒:一個平民的獨立
王俊雄
7/26
社區音樂案例分享會:桃仔尾夜未眠
范欽章
7/27
走讀嘉義:協力修屋案例分享
陳俊文
7/31
《被出賣的台灣》讀書會,第八章【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及中國善後救濟總署的歷史】 陳君玫
八月份活動紀事 時間 8/01 8/09
活動名稱
主講 / 導讀
瞭解社群中的人際互動
張淑媚
嘉義人說嘉義故事─嘉義古早味
林聰明
8/14
《被出賣的台灣》讀書會,第九章【台灣的故事:覺醒的一年】
何信輝
8/15
社區蚊子電影院:《大學記》播映暨映後座談
張淑媚
8/16
苗栗抗暴經驗分享
林一方
8/22
社區生活與老人關懷:PM2.5 與健康
余尚儒
8/28 8/29
《被出賣的台灣》讀書會,第十章【尋求認可】 社區公共論壇─青年參與:一個島內移動者和跨國移動者共同交織的台灣故事
羅秀青 林詩涵
九月份活動紀事 時間 9/11 9/13 9/20 9/25 9/27 20
活動名稱
主講 / 導讀
《被出賣的台灣》讀書會,第十一章【慘案前夕】、第十二章【1947 年二二八事變】
何信輝
《人在草木間》紀錄片放映暨導演映後座談會
吳平海
家庭農業與消費革命
郭芳祺
《被出賣的台灣》讀書會,第十三章【美國式的鄉鎮會議】、第十四章【三月大屠殺】 鄭書勉 閱讀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之一《沉淪》
謝錦綉
售點 實體販 刊 書室季 台灣圖
) 28831 05-22 ) 0 號 4 5 5 25 776 中山路 16 號 05-2 ) 9 市 6 2 義 3 1 5-276 室(嘉 市長榮街 0 書 ) 號 0 圖 410 嘉義 台灣 25777 嘉義— 雅書房 ( 義市共和路 72 號 05-2 號) 6 嘉 洪 134-3 二段 社 ( 義市中正路 路 旅 東 山 平 玉 (嘉 安區和 672 二通 北市大 台 ( 書店 陸連島 臺北—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