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臺灣戲曲藝術節.戲曲未來系列
編導創作者自序
文/李易修(編劇、導演)
《大神魃.世界之夢》是一部緩慢但持續演化、 成長的作品,像夢一樣不可捉摸且不斷變形。 2003年我在當兵站衛哨,被夏天的暑熱之氣激發 出靈感來,寫下了《大神魃》主題曲〈星河夜明〉 的歌詞八行,是仿詩經四言體的台語韻文。 2006年兩廳院邀請製作《弄樂-玩南管的日子》, 要求上半場傳統南管音樂、下半場新創南管音樂 的一場演奏會到演奏廰演出,於是把整首〈星河 夜明〉歌詞寫完,另外寫了一首仿楚辭的〈金剛 咒〉,這兩首旋律則是由作曲家許淑慧所譜成。 2008年《大神魃》劇場首演版就融合了南北管音 樂、電子音樂,以及踢踏舞和西方聲樂等不同表 演元素。當時的舞台結合影像展現了黑白水墨的 視覺意象,讓神話中的角色們彷彿從捲軸當中浮 現出來跟當代的觀眾對話一般。隔年2009為了去 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的巡演行程,將原本兩個半 小時左右的戲濃縮成65分鐘的製作,整體結構也 從模仿古代東亞大地上神話傳說的斷簡殘編,改 寫成旱災女神從夢境甦醒前的腦內自我對話。 2
編導創作者自序
世界之夢這個版本,故事結構基本上是從亞維儂 版本再做進一步的調整而成。為了讓音樂的一體 性更高,增加了〈大荒北經〉、〈可記得〉以及 〈填海之歌〉等三首南管歌曲,原有的兩段踢踏 舞也改為使用南管音樂,只留下濃重電子音樂風 格的〈不去不來〉作為世界末日的提示。 超神話三部曲是為了南北管音樂而做,也是為了 在宇宙間失去座標的人類心靈而做。神明的故事 就是人類的故事,神話就是我們的心靈座標,缺 了神話,生命就沒有起點、沒有方向、也沒有路 徑與終點。台灣不缺神明,但那些古老的創世者 缺席已久,祂們是誰?去了哪裡?誰詮釋?誰被 消滅?誰,才是我們的祖靈?那些在東亞大地上 創造世界後,征伐兼併拓開了遼闊疆土,吞滅了 不同部落民族的神明與文化養分之後茁壯的華夏 諸神,如今凋零得只剩下碎葉殘蕊般的容顏。 這一場演出有賴作曲家、諸設計、演員們以及製 作群的強大與不可思議的創造力才得以完成,希 望你們也會跟我們一樣喜歡超神話世界的奇幻體 驗。 《大神魃》的故事,流浪之心的謎題;眾神,寄 宿在人類身上,末日,一再降臨! 3
劇情簡介 醒來!醒來!時間到了,該醒來了! 大神旱魃沉眠在宇宙之蛋裡,那時宇宙萬物還沒 有出現,但是它們還只是擁有無窮可能性的混沌, 因而它們渴望被創造,渴望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 大霹靂而誕生成為世界。 旱魃夢中那些呼喊著要破殼而出的混沌,幻變成 各種景象與神妖精怪,排演著記憶中曾有過的一 幕幕初遇與重逢,試圖喚醒沉眠的她。但是重新 遇見了人類、魍魎、精衛、金烏、河伯和刑天之 後,旱魃想起的卻是謊言與背叛的苦澀。醒來而 後在荒蕪的虛空裡流浪?或是創造一個也許再度 令自己受苦的新世界?還是,繼續沉眠呢? 上一個世界早已末日許久許久,只留下一顆種子 在旱魃的回憶中。流浪?創世?還是繼續沉眠? 該是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序 章 醒來
第三章 精衛與金烏
第一章 人類與魍魎
第四章 流浪或創世
第二章 河伯與刑天
尾 聲 不去不來 4
角色介紹 旱魃
是黃帝的女兒,為旱災女神,傳說中 她穿著青色的衣服,禿頭。在本劇中,她手持 一把千瘡百孔的破紙傘,四處尋找回到天上的 方法。 經典原文及出處 大荒之中,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 作兵伐黃帝,黃帝乃命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 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 下天女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 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 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 「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山海經.大荒北經》
5
角色介紹 河伯
冰夷、馮夷皆為河伯之名,是黃河 之神。有關河伯的故事相當多,其中最有名 的便是河伯娶婦,在卜辭中即有「河妾」之 語,其來源甚古,但在山海經中並沒有記載。 經典原文及出處 從極之淵三百仞,為冰夷恆都焉。冰夷人面, 乘兩龍。 ──《山海經.海內北經》
刑天
傳說刑天是炎帝的屬臣,在一場與黃 帝對戰的戰役中失敗,被黃帝斬首,頭顱被埋 在常羊山(此山名,義為倘佯,喻刑天失去頭 顱之後,於此徘徊不去)。而刑天的「天」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都代表人的頭部。刑天之名, 其義正為斷首。 經典原文及出處 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 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經.海外西經》 6
7
角色介紹 精衛
炎是炎帝的女兒,名為女娃,在東海 溺死之後,化作精衛鳥,志於填平東海。 經典原文及出處 炎帝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 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山海經.北山經》
金烏
在古神話中是運載太陽的神禽,後來演 變為太陽本體。傳說原有十個太陽在天空中輪班。 經典原文及出處 大荒之中,有山名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 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 ──《山海經.大荒東經》 8
展演概念 《大神魃》為編導李易修創作的超神話三部曲的 首部曲,這一系列神話音樂劇的主體均為「傳統 南北管音樂」的當代再創造,並且以重新想像、 建構出的新神話故事,傳遞有關個人與社群之間 的衝突、國族與階級的矛盾、生存環境與資源爭 奪等等內容。 2008年12月《大神魃》在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新點子劇展」首演,隔年(2009年)7月則是去 參加「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的巡迴演出,連演 了23場,廣受各界好評,並獲藝術節專報給予三 星評鑑。2018年超神話二部曲《蓬萊》受邀在國 家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重磅再製,獲得不少注 目,也不斷有觀眾詢問首部曲《大神魃》是否有 機會重新演出,復以《蓬萊》將南、北管音樂及 神話揉雜出豐富層次,故編導李易修便以首部曲 《大神魃》再製的版本參加「2019臺灣戲曲藝術 節」,希冀以歷年累積的創作經驗,為《大神魃》 2019年版打造新的展演風貌。
9
展演概念
自創神話語言 既然故事主體以神話人物為主角,因此編導李易 修希望劇中敘述的語言似乎是遠古人類和神明共 有,而變化傳承至今的,具有共同的語言基因或 語音要素(所以不能使用無意義的囈語和非語言 的聲音)。因此,自2008年首部曲《大神魃》即 由編導依其中文系的學習背景,與演員們一同發 展出一套成熟的「神話語言」,並沿用在二部曲 《蓬萊》作品中。此一「神話語言」乃是依據古 語的聲韻原則,使用保留大量古漢語語音的江南 方言,包括「閩南語」、「客家話」、「蘇州 話」、「廣東話」,將之重新組合,並讓原本不 發音的「入聲」發音。這種語言實驗在首部曲中 成功營造出「屬於我們文化體系的神明在萬古之 前可能的發音」之氛圍,觀眾在觀看演出時雖然 無法聽懂,卻能感受到舞台上的語言是與自己的 文化體系有關的、更古老的語言形態。較之於使 用現有的語言,我們自創的神話語言更能夠營造 出久遠的時空感。 這種語言若不搭配上字幕,就像是一種未經學習 的外文一般,但若配合上字幕,有點像是在看外 文電影,提供了疏離的感覺,讓觀眾覺得既陌生 又熟悉,進入一種「眼前所見所聞,並非此世」 的情境。 10
展演概念
偶戲與擬偶的表演風格 偶,是所有戲劇發展的起源之一,很多古老的戲 劇形式因為原始巫術宗教的需求與想像,而以 「偶」作為召喚神靈到現世的媒介,偶等於是神 靈寄宿的身體,而現存的很多東方戲劇形式中, 演員的表演程式都還保留著相當多偶的質地。在 傳統戲曲當中如是,在與南管音樂配合的古老宋 元南戲遺緒「梨園戲」中更是如此。梨園戲的身 段直接摹仿「懸絲傀儡」,充滿了「非人」的質 感,活脫脫是異世界之神靈的可能形象。 除了「以人擬偶」之外,「偶」在表演中的使用 也是《蓬萊》的重要手法,藉由人、偶之間的表 演交融、交替以營造神話世界的特殊情境。 2019年版本與戲偶及面具設計孫立彤合作,由她 精巧的手藝捏塑雕刻的面具和戲偶,彷如出土文 物的古樸質感。
11
12
展演概念
音樂 編導李易修與作曲家許淑慧二人曾於2008年《大神 魃》作品中,首創以日本卡通音樂、崑曲為發展基 底,創出新的南管音樂旋律,並首次將南、北管音 樂融合於一曲,頗受南管界的稱許。 2019年《大神魃.世界之夢》以節奏主導情節韻律, 音色變化襯托章節氣象,在減法原則下試圖深探從 南管音樂一個一個琵琶指法骨幹或南管梨園戲足鼓 基本鼓點出發的意念,與個別樂器、各種聲腔、各 式心念發展成什麼樣貌?是女神,是旱災,是遺忘, 是流浪,是創世?如是,汝聞!
13
樂曲介紹
【大荒】 詞:《山海經》原文 作曲:許淑慧 大荒之中,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命應龍攻之冀州 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 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殺蚩尤。 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 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 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 道,決通溝瀆。
[樂曲解說] 曲詞為《山海經.大荒北經》描述旱魃的 段落,以南管「一二撩拍」較短促的琵琶 指法「點、甲」,形成較短的樂句律動, 歌頌前段旱魃征戰豐功;後段他者棄絕旱 魃的過程,以上下句語法表達作結。
14
樂曲介紹
【可記得】 作詞:李易修 作曲:許淑慧
世界已經滅亡,旱魃。汝可記得眾神血戰玄 黃、神尸重開洪荒?可記得支傘獨身萬千年, 迷途路綿長? 可記得崑崙歸返無方、一入 蓬萊心識意茫茫? [樂曲解說] 不同於《大荒北經》中的他者,於《大神魃》 故事引動旱魃尋找自我的他者,延用樂曲 「大荒」後段上下句曲調,發展不同他者展 示的不同氣氛。
【走北極】 作詞:李易修 作曲:許淑慧
走、走北極,一夜千里,奔如風,奔如風 [樂曲解說] 旱魃以北管戲曲唱腔「彩板」唱出遭驅逐的 內在不安,倉皇吶喊! 15
16
樂曲介紹
【金剛咒】 作詞:李易修 作曲:許淑慧
墜崑崙兮迷途,遊神州兮乘風。 父母離兮命乖,嘆零落兮何用。 燃星光兮靈引,速其行兮路長。 北幽冥兮適遊,往無回兮樂永。 集松柴兮成臺,灌膏油兮其上。 行兮走兮莫遲,火煉身兮莫悔。 走兮行兮莫疑,神若焦兮莫悲。
[樂曲解說] 改編日本卡通歌曲〈無敵鐵金鋼〉,使用南 管音樂系統掌握節律速度的「撩拍」變化, 呈現手無寸鐵的遠古農人藉儀式持咒驅逐災 神。 17
樂曲介紹
【魍魎】 作詞:李易修 作曲:許淑慧
魍魎相陪來到寒冷個北方, 北方個世界無太陽, 只有神明燭龍伊來照亮北方個天穹。 燭龍個眼睛開張便是白晝天光, 若闔起來伊是夜色迷茫, 但燭龍之眼總是半闔半張, 無有烏夜無天光, 時間從不流逝、從不湧動。 琉璃極光漂浮在北極個天穹, 白雪玄霜填滿世界個顏容。 此處只有寒冷與寂寞, 魂靈共焚風到此也將結成冰霜。 [樂曲解說] 魍魎陪著被驅趕的旱魃到了無生機的北地, 留下旱魃獨自面對似乎看見因著燭龍之眼的 時空輾轉,又若默然感受時空凝結,選擇南 管傳統曲牌「寡北」低旋律盤旋句型,低語 寂寒。 18
樂曲介紹
【魍魎】 踢踏編舞:蕭楨潔 美式踢踏舞給人陽光、活潑、繁複節奏的印 象。但在<魍魎>這場戲中,踢踏舞者需要 呈現的樣貌卻恰恰相反,表現的是北方世界 與旱魃心中的寧靜寂寥。在音樂結構上呼應 南管琵琶的彈奏方式,並且在戲劇動作中尋 找詩意的身體。編舞概念上從尋找節奏聲, 轉而在繁複的節奏聲中尋找空的空間、微小 的聲音。演出中,舞者聆聽南管樂師的樂音, 在編舞裡同時保有部分即興的空間。
19
樂曲介紹
【星河夜明】 作詞:李易修 作曲:許淑慧 星河夜明,百神其上,知吾有親,不知匪良 轉步冀州,五內藤結,幾欲回首,恍惚思憂 軒轅之丘,野火東流,飆颲飄颱,風伯其咒 共工之臺,大水北來,霜雹霰雪,雨師其裁 為佐君親,始別眾神,手攀建木,終出崑崙 青衣颺颺,神威無量,停颱止飆,風旗偃藏 青衣翩翩,神威無邊,止霜停雹,雨旌凋斷 夔獸鳴雷,四海波弭,眾神伊歸,獨吾遐棄 崑崙九重,豈有歸途,既不吾顧,如之奈何 心火燎原,九州大旱,咸池波焦,雷澤濤乾 烜赫威靈,殞似流星,生靈逐罵,催神北行 北地玄霜,琉璃寒光,魑魅魍魎,鬼星點路 赤水無根,野浪奔縱,燭龍代照,含目微芒 無昏無明,走月流年,匪夕匪晨,山移海翻 斗杓千旋,死生交遷,千秋百歲,一身何從 寒影孤流,黃土散漫,百歲千年,吾心何蹤 20
樂曲介紹
【星河夜明】
[樂曲解說] 此曲創作靈感源自崑曲曲牌「古崙台」,以 南管「一二撩拍」較緊湊又略為繁複的琵琶 指法帶出旱魃被驅逐的流浪之路,至玄霜北 地的曲折心情,在「疊拍」使用切分拍的迭 盪中,銜著北管「緊中慢」板腔「緊拉慢唱」 旱魃尋覓自我「身」、「心」定位的千秋一 問! 21
樂曲介紹
【填海之歌】 作詞:李易修 作曲:許淑慧
為著變做精衛鳥,天女娃伊行到伊都東海來 唉呀變做精衛伊都為著是~ 揀石頭來伊都撿石頭,石頭石頭伊都擲入海 噗通噗通伊都拚命掔,掔到東海伊都頭歪歪 摘樹枝來伊都挽樹枝,樹枝樹枝伊都擲入海 樹仔樹仔伊都光禿禿,伊都不驚樹尾伊都做 風颱 囉嗹囉哩、囉哩囉哩囉哩囉哩 囉嗹囉哩伊都柳啊柳來嗹。 [樂曲解說] 在似唱若唸韻詞中,以南管「慢疊」節奏編 寫童謠的概念。
22
樂曲介紹
【爭神】 作曲:許淑慧 踢踏編舞:蕭楨潔
踢踏舞者的挑戰在於穿戴著有重量的偶頭, 在誇張的肢體表現中,還要穩住重心,保持 節奏與音色。
23
樂曲介紹
【不去不來】 作詞:李易修 作曲:張超然
不來不去,不去不來 洪荒重啟,地獄現開 東風來,百花殘 南風來,業火燃 西風來,性命散 北風來,天地翻 不來不去,不去不來 多病多災,新局重開 [樂曲解說] 這首歌在首演版中的設定是世界末日發生前 夕,某個末日教派的傳教歌曲,因此使用的 是(跟南管音樂相比)較具未來感的電子音 樂,演唱的語言也使用了(跟神話語相比) 較有「未來感」的國語。作曲家張超然所譜 的旋律,同時展現了世界即將崩毀的悲壯氣 勢與末日妖異詭麗的氛圍。「舊的不去,新 的不來」,四方之風代表著末日時的四季遞 嬗,最終將世界摧毀成原初的洪荒面貌,旱 魃終於得到了「新局重開」的契機。 24
25
照片提供:鄧振威
演職人員總表 演出日期|2019年5月24-25日19:30 2019年5月25-26日14:30 演出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台北市文林路 751號)
編劇暨導演/李易修 作曲/許淑慧、張超然 演員/施璧玉、蕭楨潔、王詩淳 聲音演出/劉廷芳 樂師/許淑慧、廖梒瑜 服裝設計/楊妤德 燈光設計/鄧振威 舞台設計/謝均安 踢踏編舞/蕭楨潔 動作設計/林春輝 戲偶暨面具設計/孫立彤 帽鞋飾配件設計製作/王苡晴 插畫設計/木口子 平面攝影/Mile End Photography 製作人暨宣傳統籌/蔡菁芳 宣傳執行/洪叡誠 排練助理暨音效執行/曾珮慈 26
演職人員總表 天鼓提供/潘子村 (阿丹).Sine.天鼓工作室 題字暨篆刻/黃崇鏗 篆刻/李信勳 劇本英譯/劉微明 舞台監督/黃國鋒 舞台技術指導/李伯涵 燈光技術指導/郭欣怡 音響技術指導/謝秉霖 舞監助理/黃詩蘋 字幕執行/林湘湘 劇場技術人員/王信偉、王祖苓、江坤哲、許自 揚、陳巨綸、黃郁雯、萬書瑋、張佑寧 舞台製作/富達舞台製作 燈光設備/聚光工作坊股份有限公司 音響設備/飛揚音響股份有限公司 錄影剪輯/景三造戶斤有限公司 行政協力/趨勢教育基金會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演出製作/拾念劇集 https://www.facebook.com/laciemaxmind2009/ 27
參與成員簡介 編劇.導演
李易修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碩士,主 修表演,並學習南管,曾赴中國泉州學習梨園戲, 後進入漢唐樂府擔任梨園樂舞演出之舞者 ,2008 年創作了南北管神話音樂劇《大神魃》,為超神 話系列首部曲,2009年帶此戲赴法參加外亞維儂 藝術節。2016年11月製作全新的南北管神話音樂 劇《蓬萊》,則為超神話系列的二部曲,入圍第 十五屆台新藝術獎,並受邀參與2018年TIFA藝術 節及馬來西亞喬治城藝術節。曾任實踐大學音樂 學系講師、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 拾念劇集創團者與主要創作者,現任趨勢教育基 金會劇場總監。表演類型廣泛,包括南管音樂、 梨園戲、崑曲、現代劇場,並繼續嘗試各類不同 類型的表演。演出作品有創作社《少年金釵男孟 母》、狂想劇場《哥本哈根》、台南人劇團《海 鷗》等,編導作品有拾念劇集《玉茗堂私夢》、 NSO 實驗音場《漂流的音符》等跨界於音樂與劇 場之作品。自2012年起受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陳怡蓁女士邀請,擔任【趨勢經典文學劇場】編 導,推出《東坡在路上》、《杜甫夢李白》、 《尋訪陶淵明》、《屈原,遠遊中》、《采采詩 經》、《東坡在臺灣》等作品。 28
參與成員簡介 南管作曲暨樂師/天鼓、唱、 叫鑼、二絃、拍、三絃、 殼仔絃、四塊、響盞
許淑慧 1994年開始學習南管師承尤奇芬、張再興、蔡添木、 曾玉、吳昆仁、張鴻明、蔡小月老師,北管師承王 宋來老師,2000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 樂系。1996年起參與漢唐樂府南管古典樂舞團的演 出,2000年任職音樂指導,參演作品包括《艷歌 行》、《梨園幽夢》、《韓熙載夜宴圖》、《洛神 賦》、《教坊記》等。以傳統為根基參與相關展演 音樂創作:2006年國家兩廳院《弄樂》音樂會,擔 任南管音樂創作及演出;2007年為【2007年跨宗教 尊重與關懷音樂祈福大會】編作樂曲《廿字經》; 2007年台北藝術節【跨.舞蹈】與編舞家楊維真合 作舞碼《泡泡奇慾鏡》;2007年12月為國立故宮博 物院及江詩丹頓主辦之【Les Masques】創作音樂 並演出《死亡~詩樂舞》,合作詩人為法國作家米 歇爾-布托爾( Michel Butor ),編舞家為雲門舞集特 約編舞家鄭宗龍;2008年法國小艇歌劇院主辦新編 南管戲《擺渡人》音樂創作及錄音;2008年拾念劇 集《大神魃》南管編腔、作曲;2014年TIFA《風月》 南管編腔、作曲;2014年趨勢經典文學劇場《尋訪 陶淵明》北管作曲,2016-2018年拾念劇集《蓬萊》 南北管編腔作曲、樂師及歌者。2019年5月國立臺 灣圖書館與陽明山中山樓主辦「福壽康寧-篆刻教 育特展」 現場播放影片《季康印話》配樂暨演奏, 三合院音像工作室製作。 29
30
參與成員簡介
主演/旱魃、人類、魍魎 刑天
施璧玉 國立台灣師範㣐學갉樂系聲樂主修畢業、美國舊 ꆄ山갉樂院聲樂表演碩士、紐約曼哈頓갉樂院碩 㡦後研究俒文憑。曾獲獎學ꆄ參參加美國亞斯本 갉樂節歌劇中心研習演出,並獲美國丹佛郵報樂 評譽為「黃ꆄ般閃耀的歌聲」。 現任野墨坊坊頭,除演唱與教學之外,持續跨領 域舞台影視等藝術表演,曾演出的舞台劇作品包 括: 趨勢教育基金會《東坡在臺灣》《采采詩經》、 達達劇團《名叫李爾》、加拿㣐Le carrousel劇團 《㼭淼耶》、野墨坊《獨涯,第六十五갤篆刻愛 情》 《樂淤逃難的島嶼》《荈然習題 I》《窮뇬》 《㣐神魃》、屏風表演班《銮出陽關》《好蒀奇 男子》《昨夜星辰》等等。
31
32
參與成員簡介
踢踏編舞& 主演/旱魃、河伯、金烏 神偶
蕭楨潔 節奏是我的生活,戲劇是我的靈魂,而我始終在 其間尋找最佳的平衡。 現任:bePLaY必玩創製所代表人;踢踏舞非營利 組織《牽手合作社》藝術總監;蘆荻、淡水、松 山等社區大學踢踏舞老師;無限體能運動中心、 永和社區大學Gyrokinesis 禪柔指導老師。 表演創作與教學的經驗逾十年以上,專長領域橫 跨踢踏舞蹈與戲劇表演。對身體、動作的學習很 有興趣,近年開始鑽研GYROKINESIS®禪柔方法的 身體訓練,藉以提昇表演者的身體整合。劇場演 出經歷豐富,曾隨拾念劇集赴法國外亞維農藝術 節演出《大神魃》,並參與多部電影編舞、廣告 拍攝。至今多次赴美、日進修,參與東京、紐約、 芝加哥踢踏節課程,回台後多次邀請各國踢踏舞 者來台交流,促進踢踏舞在台扎根與發展。曾參 與協辦2006與2007年的台北國際踢踏節,以及從 2012年開始主籌《牽手合作社》Hand Me the Steps Project,邀請國外師資來台交流。
33
34
參與成員簡介
主演/旱魃、人類、魍魎 精衛、神偶
王詩淳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表演。 現為表演藝術工作者、黎明技術學院戲劇系兼任 講師。喜愛各類型表演藝術並期許自己永遠保持 開放與學習的心。 近年劇場演出經歷: • 莎妹劇團《理查三世》 • 國光劇團與日本橫濱能樂堂共製《繡襦夢》 • C MUSICAL《傾城記》 • 同黨劇團與法國守夜人劇團共製《歐洲聯結》 • On and IN表演工作室《餐桌上》 • 動見体《離家不遠》、《屋簷下》、《台北詩 人》
35
參與成員簡介 聲音演出
劉廷芳 大甜,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現為自 由表演藝術工作者。期望成為良好載體,跨 度不同可能。 近期演出作品: 高雄衛武營開幕系列製作《簡吉奏鳴曲-零 落成泥香如故》;台南人劇團爵士音樂劇 《第十二夜》;2016-18TIFA國際藝術節/喬治 城藝術節拾念劇集《蓬萊》 ;人力飛行劇團 《 幾米音樂劇 -時光電影院》
36
參與成員簡介 樂師/笛、簫、拍、合唱、大鑼
廖梒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畢業,主修南管 簫絃演奏。2003年加入漢唐樂府,參與《豔歌 行》、《韓熙載夜宴圖》、《洛神賦》、《教坊 記》、《盤之古》、《殷商王后-武丁婦好》海 內外巡迴演出,為漢唐樂府專任樂師。2008年擔 任拾念劇集《大神魃》樂師;2014年擔任趨勢經 典文學劇場《尋訪陶淵明》北管演出樂師,20162018年擔任《蓬萊》現場演奏樂師及歌者 。
37
參與成員簡介 服裝設計
楊妤德 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所碩士,任職巨魚服裝 工作室。 實驗創作: 《第二層皮膚》/黃翊 X.O.R,2011 《第二層皮膚》/黃翊、王仲堃、孫仕安,2010 近年設計作品: 2018:黃翊工作室《地平面以下》機械裝置之服裝 重建與設計;圓劇團當代馬戲《狂想 洪通》;TI FA拾念劇集《蓬萊》重製;金枝演社《歡喜就 好》;EX亞洲劇團《來自德米安的你》;無獨有偶 《雪峰村上的惡人廟》;自由擊《籠》 2017:香港舞蹈團舞劇《白蛇》;金枝演社《新編 邱罔舍》;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六十週年民俗技藝學 系新意象特技劇場《境》,林文中舞團《風起》 , EX亞洲劇團《生之夜色》、《玩偶之家》 2016:拾念劇集《蓬萊》,國立國光劇團京劇《西 施歸越》,野孩子肢體劇場《叩叩!死神》,高雄 春天藝術節對位室內樂團《春天在唱歌》,EX亞洲 劇團《失落天語》,林文中舞團《流變》 2015:林文中舞團《空氣動力學》,高雄市春天藝 術節芭蕾舞劇《動物狂歡節》《彼得與狼》
參與成員簡介 燈光設計
鄧振威 TATT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 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兼任講師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戲劇舞蹈系燈光藝術碩士 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藝術學士 2017 WSD世界劇場設計展燈光設計專業組金獎得 主 設計作品有瘋戲樂x台南人《木蘭少女》; 台南人劇 團 《 第 十 二 夜 》 、 《 夜 鶯 之 戀 》 、 《Re/turn 2018》、《死亡就在外面》; Heiner Goebbels x北市 交《代孕城市》; 田馥甄X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小夜曲》、《百年孤寂》、《神農氏》 、《餐 桌上的神話學》、《重考時光》、《塵埃》,臺北 藝術大學《恐怖行動》; 盜火劇團《台北筆記》、 《轉校生》; 寬宏藝術《偷心情歌》; 趨勢教育基金 會《采采詩經》; 楊景翔演劇團 《單身租隊友》;果 陀劇場《純屬張愛玲個人意見》; 國光劇團《孝莊 與多爾袞》、《幻戲》; C'MUSICAL《傾城記》、 《最美的一天》、《不讀書俱樂部 EP.1&2》; 河床 劇團《千圈之旅》、《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 《摘花》、《華格納-萊茵黃金》; 106年國慶總統 府光雕展演《祈求吉慶》等。 39
參與成員簡介 舞台設計
謝均安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台設計碩士 2009 年北藝大畢業製作《無路可出》獲選至PQ 世 界劇場展參展 2017 年《愛滋味》入圍World Stage Design 世界舞 台競賽-新銳設計師/舞台設計組 【近年舞台設計作品】 衛武營x 躍演《釧兒》原創中文音樂劇,香港文化 交談有限公司《利瑪竇》原創音樂劇山西孝義歌 舞劇院x 躍演《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音樂劇,關 渡藝術節《夢遊女》歌劇,董事長樂團x 九天x 躍 演共製《風中浮沈的花蕊》音樂劇,AM 創意劇場 《Musical TARU! 恐龍復活了!》台韓共製音樂劇, 新點子劇展-亞洲劇團《來自德米安的你》,莫子 儀X 黃裕翔的音樂劇場《失眠的人》,國光劇團x 趨勢教育基金會《定風波》,新劇團《清輝朗 照》,台北藝術節x 李啟源x 陳昇《純情天婦羅》, 國家兩廳院TIFA x 拾念劇集《蓬萊》-入圍2016 年 台新獎,創作社《愛滋味》,新馬戲小劇場x 張國 韋《3X 口》, 明日和和《空氣男友》-獲2016 年 台新獎提名,相聲瓦舍《賣橘子的》、《沙士芭 樂》、《弄》及《快了快了》、《我不要演癩蛤 蟆》, 盜火劇團X 貪食德工作室《過氣英雄傳》, 體相舞蹈《MR 2.0 烏托邦》,躍演劇團《Daylight》 華山版等。 40
參與成員簡介
動作設計
林春輝(小得) 獨立舞者、編舞者、藝術行政。2005年始,以 「林小得」之名參與肢體音符舞團、爵代舞蹈劇 場、三十舞蹈劇場、流浪舞蹈劇場、世紀當代舞 團、組合語言舞團、InTW Studio、同黨劇團、愛 樂 劇 工 廠 、 十 鼓 擊 樂 團 、 NSO 、 趨 勢 教 育 基 金 會......等,走遍台灣各地演出、駐館、駐校、推廣 舞蹈,並隨團隊出訪保加利亞、英國、加拿大、 美國、日本、韓國、巴拉圭及香港等藝術節。 不受限的合作經驗,發展出個人表演上的多元與 自由度,進而開始發聲、思考創作,以謙卑、溫 柔卻又堅定的口吻與力量,道出對社會萬象精銳 的觀察。其中作品《iShade》更獲第11屆保加利 亞黑盒子藝術節邀演。試圖以更開放的態度與輕 鬆的幽默感,拉近舞蹈與現實人生! http://edinblack.wixsite.com/dance
41
參與成員簡介 戲偶及面具設計製作
孫立彤 (孫孫) 立之丹丹實體特效工作室負責人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復興商工美術科畢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術設計專業碩士,師從霍廷 霄(電影霸王別姬副美術、電影英雄主美術師) 特效化妝師/製偶師/兼任講師 於聖母護專妝管科擔任特效化妝與素描設計兼任 講師 參與多部電影電視拍攝,擔任特效化妝師,作品 包括:2017年盧貝松科幻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 城》北京宣傳特效化妝總負責;2017年電影電視 劇《海上牧云記》主演張鈞甯、竇驍、黃軒; 2016年電影《古劍奇譚二》主演王力宏、宋茜; 2016年科幻電影《拓星者》怪物口腔特殊道具製 作 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配合多次,擔任製偶師, 作品包括:2018新春偶戲《龍燈》;2018無獨有 偶X舞蹈空間親子舞蹈偶戲《飛飛飛》;2019年最 新作品《大神魃·世界之夢》 擅長特效化妝、寫實實體特效製作;) 42
參與成員簡介 舞台監督
黃國鋒
!
國立藝術學院(現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燈光設 計組畢,2003年加入新舞台任職執行舞台監 督,2011年升任舞台監督至2014年8月。現任職於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並出任2015年台北市親子劇場 舞台監督。 燈光設計作品:2016評彈藝術節盛小雲與蘇州市 評彈團《天籟雲間》、明華園戲劇總團及黃字團 系列作品、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創團作《風神寶 寶》、台北新劇團、台南蕭壟文化園區水舞燈光 程式設計、十鼓橋頭糖廠水劇場定目劇燈光設計、 台南人劇團等。舞台技術指導:十鼓擊樂團20142016演出、廣藝基金會《天天想你》國家劇院及 城市舞台場、台南人劇團《Q&A 2》、全民大劇團 《同學會》。舞台監督:趨勢科技文教基金會經 典文學劇場系列、向大師致敬系列-瘂弦《紅玉米 之歌》、高雄爵劇舞團《轉身》。技術統籌:艾 索拉舞團《旱與雨》 敕使川原三郎《鏡與樂》、 比爾提瓊斯舞團《故事/時光》、德國弗洛茲劇團 《天堂大酒店》、蘇格蘭國家劇院&英國皇家莎士 比亞劇團《馬克白後傳》。並多次擔任劇場技術 課程講師。 43
參與成員簡介 製作人暨宣傳統籌
蔡菁芳 臺大城鄉所畢業,一直對表演藝術懷抱著莫名的 夢想。歷經社會運動工作者、太陽能產業專案管 理、地球科學領域翻譯者,以及各式不同的工作 經驗,還是決定投身服務藝文領域,前前後後在 兩廳院前台服務已達十年。曾任寶藏巖國際藝術 村專案經理二年,多次參與藝術家的創作計畫, 之後轉任國立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企劃 經理暨宣傳統籌,2016年起任趨勢教育基金會專 案經理,期許自己能更多元地認識與執行劇場的 各種面相,與大家一同感受表演藝術的魔力。近 期表演藝術相關經歷:趨勢經典文學劇場《屈原, 遠遊中》、《采采詩經》、 《東坡在臺灣》執行 製作;2012至2015年承辦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破 殼藝術節、破殼博覽會、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 競賽、《表演臺灣彙編》數位出版、幕後黑手劇 場技術夏令營、桃園表演藝術種子教師培訓等年 度計畫;2011年無獨有偶劇團「偶家客廳」光影 戲《我的秘密基地》編劇、道具製作及音控; 2011年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彤雅立及王 榆鈞《詩聲音》展演計畫行政協力;2011年寶藏 巖公共藝術案《我們都在泡文字-文字、空間、 光影易容術》總策劃-以電影《麵引子》場景為 題;2010年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艾瑞 克.馬賽駐村展演《紙盒聚落》、《形變》演員 及前期製作協力等。 44
參與成員簡介
宣傳執行
洪叡誠 曾經待過台北數位藝術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衛武營等,工作內容包羅萬象,現為自由工作者。 在這個網路的時代,透過公民的日常觀察,所有 的事項都將被記載下來,歷史將由眾人協助編寫, 不再只是由少數人論斷,那我們將留下什麼想留 下的?或是,不想被知道的?前方等待著我們的 是什麼?我們想要留下什麼給下一代? 透過不同形式的創作發表,藝術團隊企圖為這時 代提出一些觀點,這樣的多元展現,我想,是我 們的禮物,也是我們送給後世的禮物。 這次與拾念劇集的合作來得正是時候,正處於低 潮的自己,透過不斷與劇組的合作,過程裡一直 看到自己的無奈、反覆與悲傷、開心,很感謝與 大神魃的相遇,也感謝易修與草頭的包容,期待 大家都享受在大神的故事裡看到自己與別人的人 生。
45
參與成員簡介
排練助理暨音效執行
曾珮慈 現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 學系四年級。於《少年金釵男孟母》劇組擔 任2017年版及2018年版演出之排練助理一職。 擔任《蓬萊》2018年版排練助理、《大神魃》 2019年版排練助理暨音效執行,並協助神話 語發音標注及索引編排。
46
參與成員簡介 劇本英譯
劉微明 臺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戲劇所戲劇 結構(Dramaturgy)藝術碩士。旅美六年,學業 之外亦多方參與劇場創作及幕後工作。在劇場製 作方面作品包括本事劇團《紅衣與金箭》、《三 顆頭》(擔任戲劇顧問)、田納西威廉斯 (Tennessee Williams)著《東京酒吧(In the Bar of a Tokyo Hotel)》(擔任戲劇顧問)、《蕭伯納 全作讀劇節(Project Shaw)》(擔任舞監)、夏 日移動劇場《南瓜載我來的》(擔任編導)等。 劇場行政方面,在美以自由接案者身份與不同外 百老匯劇團合作,工作範圍以美工行銷為主,合 作對象包括紐約愛爾蘭劇團(Irish Repertory Theatre)及約克音樂劇場(York Theatre)。2010 年於光明劇團(Noor Theatre)擔任資源發展企劃。 2011年起回台,曾任綠光劇團《開心鬼》劇本彙 整、翻譯馬汀麥當納(Martin MacDonagh)劇作 《誰殺了少尉的貓(The Lieutenant of Inishmore)》。譯作包括:《大神魃》、《蓬萊》 劇本英譯、《少年金釵男孟母》劇本英譯、《三 顆頭》劇本英譯、國立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 中心第一屆全球泛華劇本創作競賽獲獎《異鄉記》 劇本中譯。 47
48
演出後續延伸
劇本電子書 為了讓觀眾有機會在欣賞演出之後,還能細讀劇 本回味演出,首部曲《大神魃》及二部曲《蓬萊》 均收錄在國立中央大學戲劇暨表演研究室出版的 《表演臺灣彙編》數位叢書內,並提供線上平台 銷售、閱讀。書中除了中文劇本及英文譯本外, 也收錄了製作幕後花絮、影音選錄及劇照等精彩 內容,讓觀眾一賭創作過程的血淚與歡樂。 電子書傳送門: 大神魃:https://goo.gl/acfcJn 蓬萊:https://goo.gl/98AqnZ
49
製作演出單位
拾念劇集 主要編導李易修,長期浸淫於中國戲曲、音樂及 現代戲劇,其創作特色多取材自台灣,認為只有 從台灣傳統文化的思考為出發點的創作,才能找 到與世界對話的角度與態度。作品融合傳統與當 代表演藝術美感元素,以體現台灣的藝術特色與 人文思考。而其深根東方文化的劇場作品,亦廣 受國外觀眾及藝評家青睞。 強烈的視覺風格與原創的精神,是李易修的創作 特質。這種精神使得本作品中所有視覺與聽覺的 劇場元素,呈現出一種手工般的細膩質感。在身 處多元價值、強調「跨界」的這個世代裡,回歸 務實面,將「跨界」的創作方式從口號而表面的 意義,轉入實際而內化的作法。 篆刻|黃崇鏗
《大神魃》2008劇照 攝影/劉振祥
50
製作演出單位 拾念劇集.歷年重要作品 《LE REVE DANS LE PAVILLION ROUGE》 (紅樓夢)
2005年與旅法舞蹈家王心儀擔任 共同編導及歌詞創作,於巴黎國 家小艇歌劇院演出 2006年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自製音 《弄樂~玩南管的 樂會,由李易修擔任編導及詞、 日子》 曲創作。編導 2006年國家國樂團精緻系列音樂 《英雄.美人.花 會作品,入圍第五屆「台新藝術 月夜》 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節目 《PASSEUR》(擺渡 2008年2月由李易修擔任編導及演 人) 出,於巴黎國家小艇歌劇院演出 超神話首部曲《大 2008年12月兩廳院新點子劇展, 神魃》 為本團超神話首部曲;2009年代 表台灣參加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演 出,獲藝術節專報給予三星評鑑 《玉茗堂私夢》 2009年獲第八屆「台新藝術獎」 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節目第四季提 名 《水虎客棧》 2011年受邀至鹿特丹影展編導 《水虎客棧》 國家兩廳院《瞬息 2012年接受國家兩廳院委託執行, 與永恆-劇場設計 擔任協同策展人,負責系列影片 與技術展》 剪輯指導與展覽執行,展現劇團 多元的執行能力 《大神魃》劇本電 獲國立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 子書出版 中心補助出版,為《表演臺灣彙 編》數位叢書系列之一 超神話二部曲《蓬 2016年獲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補 萊》 助製作,於2016年11月製作為超 神話二部曲,入圍第十五屆台新 獎。2018年受邀至2018TIFA台灣 國際藝術節、馬來西亞喬治城藝 51 術節演出。
特別感謝 臺灣戲曲中心 趨勢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陳怡蓁及全體同仁 恆樂茶工作室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藝術家 木口子 Sine. 天鼓工作室/潘子村 謝金魚 x 野生歷史 沈慧如老師 PAR雜誌 中廣.藝文FUN輕鬆;警廣.艾咪沒邏輯 New98電台.呂秋遠時間;央廣.吳祝育 台北富邦銀行、新光銀行提供信用卡9折優惠 折扣 臉書:詩.聲.字;疑案辦;公視表演廳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