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6 Architecture

Page 1

陳 彥 霖

2012 2016

Yanlin Chen's Portfolio



Yanlin Chen's Architecture 陳 彥 霖

2012 - 2016


目次 I Contents

Myself

自身類 作品

01

脫殼行為 Happiness Facade

02

自造棲所 Self-built Shelter

03

幸福表面 Unshelling

Residential Work

住宅類 作品

01

寶藏巖駐居所 Hang-out in Treasure Hill

02

宜蘭陳宅 Chen Family in Yilan


Public Buildings

公共建築類 作品

01

境花內茶空間 City Garden

02

福和橋下跳蚤市集改造案 Flea Market under Fuhe Bridge Rebuilt Project

03

面向太平洋 - 陳明才紀念館 Face Pacific Ocean- Chen Ming Tsai Memorial Hall

04

鼻頭角漁港改造案 Bitoujiiao Rebuilt project

05

基隆正濱漁港學生競圖 The Island of the Day Before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自身類 作品 01

脫殼行為 Happiness Facade

02

自造棲所 Self-built Shelter

03

幸福表面 Unshelling


自身類 作品

01

Studio Instructor

姚仲涵

殼 行

2013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程 某 種

言 我 很

我 很 害 怕 種 程 度 而 言

果說

一 這是我第

次沒

的童

離母 親,

人陪

態下

離家,

脫離 台南






自身類 作品

02

Studio Instructor

姚仲涵

棲 所

2013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踐 在實

在 感受

將 2

滿

前 0歲

到個

感受

由 人自

自主

是以

親 而母

面對

平等

存在

新的 生活 猶如 獲得 解放

為單

而不

的 個人

巨 我的

位,

到 變感

無所

父 常被

到 從感

母提

害怕

醒著

要有

觀念

值 ? 性 價 具 其 工 但什 否 只 剩 是 家

家 麼是

? 家 庭 即 將 喪 失

家庭

或 是 其 妨 礙 個 體 自 由 ? 成了 『個 體社會 現代 』之 社會 間一 種過 中個 渡性 體的 工具 性

是否

無家

可歸

感?

的環

節?




自身類 作品

Studio Instructor

方尹萍

持 支 的 性 會 ; 社 及 望 上 期 源 同 資 共 、 上 的 感 來 情 未 供 提 對 及 員 分子 以 其成 的一 為 為家庭 成 家庭 幸福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 恰如其 分地謹 守禮節 家庭 克 精神 謙和 家 己忍 有禮 庭 讓 及 的 講 興 求 盛 長 幼 依 有 賴 序 於 等 家 的 規 庭 矩 成 禮 員 節 之 間 的 相 互 尊 重 、 支 持 、 自 我 犧 牲 ,

03

面 2013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2013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住宅類 作品 01

寶藏巖駐居所 Hang-out in Treasure Hill

02

宜蘭陳宅 Chen Family in Yilan


住宅類 作品

01

寶藏巖駐居所 Studio Instructor

方尹萍

Hang-out in Treasure Hill

1980 年,寶藏巖被北市府從水源保護地劃入臨水區的都市計畫公園,全區 面臨被拆遷的處境。經過社運人士及文史團體的奔走,推動了一連串的聚 落保存運動。 1999 年,臺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以藝術村做為寶藏巖未 來的營運方向發展,而後,寶藏巖附近涵蓋的違章建築所形成的歷史聚落, 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為台北市定歷史建築。「寶藏巖 國際藝術村」於 2010 年正式營運。 以「聚落共生」藝、居共構的做法活化保存寶藏巖,目前寶藏巖國際藝 術村設有 14 間藝術家工作室,做為國、內外駐村藝術家工作及生活的空間。 目前寶藏顏藝術村固定舉辦活動為,藝術進駐計畫每季聯合展演,主辦 寶藏巖光節參與混種現場藝術祭,和固定舉辦的講座活動「幽竹小塾」與 「週末微小聚」。

01-1 駐居所模型 立面

2013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01-1


01-2

此案為大學時期第一個有真實基地的建築操作,雖然圖面與設計皆不成熟,但此案開始關注於公 私領域之間的關係,空間腳本設定為短期駐村藝術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及社交空間,對於短期駐村的 藝術工作者而言,駐居所是暫時棲息的地方,期許這裏可以製造與人交流的場所,留下回憶,在此 公共空間放到最大私人空間縮到剩下床的尺度,設計採通透開放的,街坊鄰居經過便能吆喝入內串 門子,把台灣傳統鄰里間的關係以現代的方式重新帶回到生活裡,大門一進入挑高開放,可以不限 任何形式的展演活動,日常生活餐桌可成為工作或聚會的場所。

01-2 駐居所模型 局部 01-3 駐居所模型 局部 01-4 駐居所立面 01-4

01-3


01-5

01-5

駐居所 1F 平面圖

01-6

駐居所 2F 平面圖

01-6


住宅類 作品

02

宜蘭陳宅 Studio Instructor

劉逸文

Chen Family in Yilan

宜蘭縣政中心 1997 年由象集團完成,其位在蘭陽平原中心,沒有中軸對稱 威權形象的空間布局,而是創造各種半戶外空間舖陳出傳統聚落的意象, 使用常民生活起居的建築語彙,把傳統政府部門給人的威權澈底的解構, 將宜蘭縣政中心形塑成民眾可以自由活動的公園景觀。 此案是宜蘭縣正中心特區內的住三建地為連棟透天住宅。業主是同組陳 玉婷同學,空間腳本有六位成員,爺爺爸爸媽媽妹妹弟弟和業主本人。必 須要說在大致的理解業主家中的基本需求後,以身為業主同樣年紀同學的 我有著差不多的困擾,在此案裡大量的投射自己對家的想像。

雖說知道自己家裡沒那麼差勁,但遇到承受不住得時候,還是覺得家人 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比較好。這是在台北生活後開始有的想法。雖然生活 什麼都不缺,但活在受到資助的強烈束縛之中,媽媽為我挑選的東西又實 際又耐用而我恨透這一切,媽媽總說父母不會害小孩,但我只想要有個地 方能夠獨立自主得方寸之地。 以上是我日積月累的抱怨,每個人呆在家裡,就是會不斷有摩擦,如何 同住在屋簷下,能感受到自由自在,平等溝通相處,這才是長久之計。

02-1 宜蘭陳宅模型 局部立面

2014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02-1


02-2

02-3

02-4

02-2 宜蘭陳宅一樓平面圖 02-3 宜蘭陳宅二樓平面圖 02-4 宜蘭陳宅三樓平面圖 02-5 宜蘭陳宅模型立面


02-5

宜蘭陳宅是從『幽靜自在平等』來思考的,因此把家人空間和個人空間劃分清楚的分界,藉由空間上的安排和行走動線達到在個 人空間裡不被乾擾,一樓分為四個區塊,爺爺的房間和客廳餐廳在一起的起居室,戶外空間分為前庭和內庭,前庭是劃分巷道進 到宅裡的緩衝空間,抬頭一看的天井在進入宅內轉換心情,再進到家中的大門刻意轉了角度不正對巷道外,不讓外人一眼看穿進 入室內,而進到玄關後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內庭的大樹,任誰都會被吸引住,坐在露台欣賞這一幅美麗的光景,這是陳宅的魅力之一, 入內才是進到起居室,家人的公共空間露台和起居室裡享受家人時光。 通往二樓的樓梯位在內庭裡,這樣的安排是清楚的劃分家人空間與個人空間,同時也不讓外人隨意跑進家庭成員的私人領域裡, 而內庭的存在除了是家人間享受私人的戶外時光外,媽媽煮完飯後在一樓呼喊大家可以下樓吃飯了,而一上二樓後首先是弟弟的 房間,而後是媽媽的禮佛室,再來才是進到爸媽的房間,而爸媽的房間裡有個陽台是為了慰勞爸媽平常辛苦的工作後可以放鬆的 地方,而此處陽台的外凸除了在巷道裡可以很快的辨識出陳宅位在巷道的哪個位置,也是劃分陳宅前庭與巷道的關係。 而不連續的行走梯間,是為了達到位在三樓業主與其妹妹的房間不被打擾,從二樓直通往三樓的樓梯一直線不間斷,在視覺效 果上看似非常遙遠,打消長輩有事沒事要前往三樓的念頭。此住宅案的思考背後是台灣現代社會裡從傳統家庭觀到自由主義家庭 觀的轉變,傳統家庭觀,強調倫理以道德來維繫家庭成員關係,個體在家庭中的角色承載著一些道德責任,這些道德責任不能還 原為個體的選擇,而自由主義家庭觀念較個人主義,家庭沒有固定的形式,個人同意是決定家庭形式的唯一准則,而三代同住一棟, 如何在個人與家庭之間,尋找共同生活方式,是此案的嘗試。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2014


02-6

02-6 宜蘭陳宅剖面圖 02-7 宜蘭陳宅模型局部


02-7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2014



公共建築類 作品 01

境花內茶空間 City Garden

02

福和橋下跳蚤市集改造案 Flea Market under Fuhe Bridge Rebuilt Project

03

面向太平洋 - 陳明才紀念館 Face Pacific Ocean- Chen Ming Tsai Memorial Hall

04

鼻頭角漁港改造案 Bitoujiiao Rebuilt project

05

基隆正濱漁港學生競圖 The Island of the Day Before


公共建築類 作品

01

境花內茶空間 Studio Instructor

方尹萍

City Garden

Team Partners

賴宥綺

大二下學期,方老師 studio 的固定題目是茶席空間,邀請飲茶人 一起進到空間裡喝茶。對於茶席的印象多半是到了長輩家中泡茶, 那種感覺多半是要正經為坐,寧靜品茶。那種感覺令我望之卻步。

我想像是和朋友般的閒聊,能夠無需拘謹 . 自由不苟 . 無需忍耐, 泰然自若 . 無拘無束地不在意禮節,專心的享受此時此刻的時光。 對於茶屋空間初步的想像就以此為目標,創造一個能夠讓人舒服 自在的片刻。 在氣氛的想像上,我立刻聯想到了電影凡爾賽拜金女的瑪麗皇 后,躺在貴妃椅上一邊享用茶點一邊沐浴著窗光,完全不在意任何 人,此刻完全幸福享受。

2014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2014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2014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公共建築類 作品

02

福和橋下跳蚤市集改造案 Studio Instructor

洪士恭

Flea Market under Fuhe Bridge Rebuilt Project

橋下來一下 - 三溫暖 . 日光浴 . 按摩 新店溪為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天然邊界,而橫跨新店溪連接新北市永和區和 台北市的有中正橋,福和橋及永福橋。此案以福和橋下的跳蚤市集為基地。 永和區為臺北都會區較早發展的區域,隔新店溪與臺北市的中正區、萬華 區、文山區相鄰,境內居住大量通勤人口,靠著三座連外交通要道和兩座 捷運站幫助居民往返台北市,是都市的精華區,人口密度冠居全球,搬出 的居民少及外來人口移入造成永和房價居高不下發展趨於飽和老化。 永和區面積 5.7 平方公里,擁有近 24 萬人口,卻只有一個仁愛公園,等 於一位永和市民,只分到半張報紙大小的綠地。1955 年曾經公告永和的都 市計畫是根據英國埃比尼澤·霍華德所提出花園城市概念,仿效英國郊區 花園城市,將英國都市近郊適應起伏地形的規劃移植至永和區。這個構想 中的花園城擁有七個大型公園,公園佔九分之一面積,計畫人口 3 萬人, 狹窄的道路則在公園綠地之間迂迴。而因永和位置便利、臨近台北市區及 學區,原始都市規劃沒有落實及過度開發,永和湧入了遠超出原先設計的 人口,原先的公園預定地幾乎多數淪為住宅用地。最初設計的公園,僅一 號公園一部分開發為公園(即今仁愛公園),另四號公園因在中永和分治 時劃入中和境內而得以幸運保存之外,其餘綠地均被改為學校及住宅用地, 形成人口密度非常高,車流量非常大的狀況。

I1I

福和橋下防洪牆內。為福和運動公園和永和河濱生態公園和福和觀光市 集,是永和區除了仁愛公園外唯一的公共空間也是中永和地區親近大自然 的喘息之地,每天早晚均有大批居民進入運動,而進入福和水門後全區為 河灘地 I1I 。

河灘地為於陸生 生態系統和水聲 生態系統的過渡 性地帶,在土壤 浸泡在水中的特 定環境下,生長 很多水生植物, 河灘地依法規定 不得興建超過 50 公分的建築物。 02-1 福和跳蚤市集的 樣貌

2014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02-1


02-2


I2I

02-3

汛期指河流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 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時性水位 上漲的時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 最大、最集中的時期,雖帶來豐富 的水資源,但容易引起洪澇災害。

每年的五月到十一月為台灣的防汛期 I2I。這七個月的期間內,是台灣雨量最豐沛的梅 雨及颱風季節。這兩者皆會帶來連續性豪雨,也是最易發生水患的時刻。經公告水 門關閉時間,民眾、車輛、機具、財物撤離至水門外。 福和觀光市集由假日花市 . 傳統菜市場和跳蚤市集所組成,假日花市的位置在福 和橋正下方,每星期六日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傳統菜市場和跳蚤市集則在停車場 上搭棚架營業,菜市場星期二到日早上六點半到八點半,多半為當地居民光顧,跳 蚤市場六日早上六點到十二點,多半為台北地區居民光顧。 每個攤商租的是兩格停車格,寬五公尺長五點五公尺。 觀察大部份的攤商一早開著貨車前往擺攤,攤商由於擺攤的方式或是使用貨車的 方式造就了貨車停放的方式不一樣,而攤商與攤商間的互動關係也造就了貨車敞開 方式不一樣,圍塑成不同的公共私密關係。 02-2

汛期間颱風侵襲溪水暴漲積水 後雜草重生的樣貌示意圖 02-3

跳蚤市集攤商擺攤與貨車的 樣貌。來源自網路

02-3

02-3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2014


02-4

2014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02-5

02-6

福和跳蚤市集管理委員會以停車場為基地,在停車格上搭建可拆卸的臨時性棚架作為跳蚤市集的遮蔽物,攤 商每個六日早上開著貨車前往擺攤,在實際的基地觀察發現攤商利用貨車可開關門敞開的特性來圍朔出交集 可互動的關係,進而想像運用貨車停靠所衍伸出面與面的關係來圍朔出一條巷道的可能性,並透過模組化探 討透過貨車的停靠與貨車後門的敞開來圍朔出公共私密可交集的巷道。而每個禮拜兩天早上四個小時的營業 時間,其餘時間跳蚤市集空間均於閒置的狀態下,在既有跳蚤市集消費模式之下,提供個另一個新的可以久 待的活動而不是買完就走。而對於中永和的居民而言擁擠的居住空間居住品質被犧牲下,來到了福和橋下感 受到空曠的綠意親水環境,做個日光浴,桑拿空間裏釋放生活中的疲勞,在按摩空間裡進行筋絡的放鬆,身 體代謝完後,河濱公園散步,希望在現代忙碌生活之中,中永和的居民在居住品質不高的狀態下來到福和橋 下進行這些身體上心情上修復的活動後,達到身體正循環再次充滿活力的面對現實生活。 02-4 跳蚤市集攤商貨車與貨車間關係示意圖 02-5 跳蚤市集攤商貨車之間圍朔出隱形巷道局部透視 02-6 跳蚤市集攤商貨車之間圍朔出隱形巷道的平面圖


棚架之外

逛市集的民眾們,走在街道上,尋 找有興趣的攤位,進入挖寶。

2014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頂棚之上

棚 架 與 棚 架 之 間, 有 個 不 易 被 外 人 看到的空間,從從外面巷道無法觀察 到,棚架由於烈日曝曬,非常炎熱, 日光浴的所在位子。


棚架之內

棚架內由攤商們的貨車圍朔出一條 巷子,這條巷子只有貨車的出現才 會存在,是期間限定的嚮道。

2014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貨車之內

棚架之下,貨車之內,貨車為這些 空間裡唯一可以形成密閉空間,可 以進行按摩筋絡放鬆,師傅進駐即 可營業的按摩館。


棚架之內

棚架與貨車頂之間,有個私密空間, 從棚架外的巷道無法觀察到,棚架由 於烈日曝曬,非常炎熱,可以透過設 置桑拿空間,三溫暖所在處。


02-4

02-5

02-6

02-4 假日跳蚤市集狀態示意圖 02-5 平日跳蚤市集狀態示意圖 02-6 颱風後跳蚤市集狀態示意圖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2014


公共建築類 作品

03

Studio Instructor

徐純一

I1I 2011 年觀光局東 管處規劃開發都 蘭鼻,以 BOT 興 建觀光旅館進行 觀 光 園 區 開 發。 2003 年政府首度 提出都蘭鼻開發 案, 熱 愛 都 蘭 部 落 的 陳 明 才, 為 了抗議開發案在 都 蘭 鼻 投 海, 擋 下開發案。 03-1 設計長向剖面 圖

2016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面向太平洋 - 陳明才紀念館 Face Pacific Ocean - Chen Ming Tsai Memorial Hall

此次的命題為紀念館地點和人物皆不苟,我想起曾於二零一三年旅行於都 蘭時,當地認識的朋友開車載我到都蘭鼻參加活動,看著一群人在都蘭鼻 升起一團火圍繞著「阿才之柱」朗讀,當時已接近黃昏,站在都蘭鼻的土 地上,颱風剛走風很大毛毛細雨拍打著臉,聽著海浪拍打著岸邊,在那當 下感受到這場域的精神性和現場散發著滿滿的懷念,事後才知道陳明才, 當天是由他的友人舉辦天佑都蘭鼻 ~ 陳明才長泳十周年紀念晚會。 那次的經驗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紀念過去的人並不令人害怕的,和告別式 的氣氛是完全不同的。陳明才是一名表演藝術家,為了守護台東縣都蘭鼻 這塊阿美族人的祖靈聖地不被開發 I1I,在二零零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在都蘭灣 海邊留下一篇天佑都蘭鼻後殉海自殺。 看似單一的殉海事件,引發了來自各界的藝文工作者聲援,更激起了原 本孤立無援的都蘭部落決心,守護傳統領域不被破壞。 十多年來都蘭因為坐山面海和獨特的部落文化吸引了藝術工作者們相繼前 往居住創作,陳明才從台北移居都蘭,期許自己是位積極入世的藝術家, 為他生存的土地貢獻一己之力,最後幾年投入台東原住民戲劇發展工作, 糾集伙伴,爭取閒置的都蘭糖廠空間轉化為藝術家合力經營的藝術文化園 區,甚至在決定離開人世的前幾天,參加了都蘭鼻開發案的公聽會,為保 存台灣美麗環境而疾呼奔走。

03-1


03-2 設計透視圖


03-2


03-3 都蘭鼻基地平面 示意圖


阿才是個很喜歡儀式,也很重視儀式的人,時常企圖在自身與自然之間尋 找某種和諧而平衡的儀式,所以他在火星大接近的第二天 (28 日 ) 留下遺 書,隔天 (29 日 ) 離去。火星大接近是個好日子。 這幾年,陳明才的創作主軸轉向以「水」為主題。我是個劇場工作者, 面對東部的大山大海,我不再僅從純藝術面去思謀創作突破之道,而是很 自然地以大自然、環境、區域性、生活為基礎來觀照藝術文化。藝術不再 是唯一的,它究是整個大自然之一環。生活在大海邊讓我開始將創作主軸 轉向「水」,水是如此地不可或缺,如此巨大、包容,如此的變動不居卻 又如此不動;可以讓你生讓你死。而人在水中,會產生巨大無明的恐懼感, 使我從小就深感驚駭與好奇。趨近水與海,即趨近生死之本質,那正是我 的藝術創作的終極探索。 孤獨地自處,是陳明才用來逃避事俗干擾的常用方式。自己一個人時, 可以體會到二人以上在一起感覺不到的事,自己一個人可以做很多創作, 自己一個人才能得到那種狂喜,或嚐到沮喪憂傷的味道。死亡是阿才迷戀 的事物之一,從他的作品「死者」中所描繪的一個「觀眾」角色的行為, 我們可以看到阿才對死亡的好奇、期待、以及渴望偷窺死亡的亢奮: 「你,觀眾,在屋外的空中,透過白剌剌的秋光,從右上四十五度角切入 二樓武鏘家生鏽而泛著灰光的窗,穿窗而入,由遠而近,模糊的客廳漸漸 清晰成一個中景,試試看,再推一點、推一點,往裡,走廊幽暗的盡頭, 停一下,冷嗎?吸一口煙吧,向左挪一下,進了那房,看見像是僵了一夜 屍體的白色物件……。換我上場。尋著捻香味從五樓走到二樓,站在鐵門 外,怯而亢奮地從門縫邊窺伺……,散亂的床上,一團濕黃的白被,壓著 一支垂下地、蒼白乾瘦的腳,空氣中凝滯著特別而熟悉的死味。」。 阿才曾向我及張皓期都提到:「死,是要好好計劃的。」,這就是阿才, 浪漫又理性,多情而冷酷,混亂而精密。 到台東都蘭沒多久,阿才一方面身懷絕技不甘寂寞,一方面不改其對台 灣這塊土地與人的熱愛,很快投入原住民戲劇工作。他融入當地阿美族的 各項慶典活動,與老頭目們結為好友。阿才的身體黝黑精瘦,五官輪廓深 邃,加上炯炯的眼神,與隨時興起便插科打諢載歌載舞的作風,使他常被 誤以為是原住民。這樣的誤會說明的,無非是他作為一個藝術家,融入情 境的認真與渾然天成的功力,這便是他毫不含糊的實踐特質。最後這兩三 年,他熱情投入原住民藝術家阿道、Sigi 等人領導的原住民戲劇營,不斷 將自身的戲劇才能掏出,極度疲勞地燃燒。 以上節錄自混亂的人生 ‧ 清楚的夢 ─關於陳明才死亡事件的七十二個助解

03-3


03-4

沿著台 11 線花東海岸公路快到了都蘭糖廠時左轉進入都蘭鼻的道 路裡,再看到岔路時進入,這時宛如置身叢林荒郊野的小徑裡,再 度看到公廟時海闊天空,太平洋與綠地連成一線,背後是都蘭山前 方是太平洋。紀念館在上空看像是土地被割開的傷痕,走進慢慢的 邁入地平線下視角從俯視土地到平視最後仰視上方天空四周只有水 泥牆,聽覺感知被放大,聽著風聲與海聲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對土地 謙卑。

03-4 陳明才紀念館觀者視角示意圖 03-5 陳明才紀念館 1F 平面圖 03-6 陳明才紀念館 B1 平面圖 03-7 陳明才紀念館 B2 平面圖 03-8 陳明才紀念館 B3 平面圖 03-9 陳明才紀念館 B4 平面圖

03-9


03-5 1 F PL AN

Restaurant

s c a l e: 1/3 0 0

kitchen +10

Office

Office

Outdoor performance stage

03-6 B 1 F PLAN

Storage

Storage

Storage

baggage room

Library

exhibition room

03-7

03-8

B2F PLAN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2016


4.

2.

3.

5.

6.

2016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進到地下一樓在人造的四方體空間裡感受到人為與自然的對比,這裏連接 餐廳入口與戶外表演空間入口,展覽館,閱書室與生命之母的入口則在繼 續往地下憯入,展覽空間為長方量體,入口在地下二樓,展覽動線一路持 續向上,到達展覽館的上方空間是面向太平洋的省思室,窗戶開口的視角 落在地平線上提醒土地是孕育生命之母。圖書館在地下三樓,地下四樓是 邁向生命的入口,一條通向都蘭鼻斷厓,海浪的拍打的回音回繞整個紀念 館區域,閱書室的地板是通透鋼板海浪回音包覆整個閱書室空間。展覽館 結構使用 H 型鋼構崁入岩壁裡,樓梯間上外露的 H 型鋼,在行走時感受 到上方壓迫感,表達陳明才在面對他生存的土地對於當權的政府與財團不 顧當地居民的反對強硬開發的決定,最終只能走上以生命守護都蘭部落的 傳統領域。

1. 2. 3. 4. 5.

1.

餐館 戶外表演空間 展覽館入口 面向太平洋省思室 聽海閱書室

6. 邁向生命入口通道

03-11

03-10

03-10 陳明才紀念館剖面圖 03-11 陳明才紀念館結構剖面局部圖


公共建築類 作品

04

Studio Instructor

陳國洲

Part 1

消坡塊裡的游移 鼻頭角是個三面環山的小漁港,與世隔絕的安靜感,在那你時常可以看到 釣客們在各處釣魚,風雨來時,他們只是默默的穿上雨衣,繼續釣魚。 我們都不陌生在台灣海邊的景色,多半會出現為數驚人的消波塊群體裡, 消波塊的存在是為了保護海岸,但它卻成為破壞海邊景緻的一部分。 在鼻頭角這小漁港裡,其地形受地質特性影響,侵蝕和搬運作用雕塑著 鼻頭角的陸地,鼻頭角由於海流的流向,在多處置放消波塊群體,這些消 波塊群體影響人們親近海水,藉由此次的操作,希望能讓人們在消波塊群 體裡穿梭停留。

04-1 消波塊裡的游移 示意圖

2015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鼻頭角漁港改造案 Bitoujiiao Rebuilt project 抓你去海岸線第一排釣魚

04-1


Part 2

一亭一世界

鼻頭角位在臺灣東北角內,岬灣凹凸的崎嶇海岸線中,擁有不同地形景觀和不同的生態 環境,而本區位處黑潮暖流及大陸沿岸冷流的交會地區,不同的海流及營養鹽帶來豐富 多樣的漁業資源。 東北角屬高溫多雨地區,一年中有兩百多天下雨,春季梅雨夏季雷陣雨和颱風而東 北季風帶來的地形雨,年降雨量約 5000 毫米沿著濱海公路過南雅後就可看見在海洋中 的鼻頭角。地形為岬角,突出大海形狀如鼻,故名為鼻頭。陡峭又突出的岬角稜角分明, 高聳的峭壁下浪花激盪,流露出海角天邊的氛圍。 而濱海公路未開通前,鼻頭角是鮮為人知的偏遠地區,居民對外交通靠船渡外就只 能步行,每年東北季風來臨前,居民要先囤半年糧食準備過冬,季風一來這裡是封閉的 世界。通車後,漁村面貌改變,攤販、海產店如雨後春筍,遊客釣客絡繹不絕。 第一階段的設計,想提供給釣客和遊客一人一世界,不被打擾,讓遠到此地的遊客 或釣客可以面向海洋聽著海聲,或是想到海邊散心的人整理自己的思緒,靜靜的享受難 得自己與海的私人時光,構造物依循在既有的消波塊之上。

04-2

2015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04-2

04-3

04-2 一亭一世界概念示意圖 04-2 一亭一世界基地示意圖 04-3 一亭一世界基地局部示意圖


公共建築類 作品

05

Team Partners 曾耀陞 . 李依學

系上在 2015 年舉辦了一個全系學生競圖,二三四年級各一人組成三人團 隊,基地在基隆正濱漁港,競圖設計時間三天,競圖的任務是希望尋找一 條能將昨日之島轉化成明日之島的虛擬分日線。 正濱漁港,位於基隆市中正區正濱里和平島南方,屬於第一類漁港;可 停泊 1,000 頓以上的遠洋漁船。該港為近海拖網漁業基地,曾為繁榮極盛 的漁貨商港。船隻大多為 50 噸以上,以遠洋拖網與延繩釣漁船為主,作業 往返時間約 1 至 3 個月;現有的遠洋漁業為印尼路線的拖網船與關島抓鯊 魚的拖繩釣漁船。漁船經營種類以拖網為主,作業漁場以東海、黃海、南 海以及臺灣海峽為多;漁獲物以白帶魚、海鰻、蝦類、紅目鰱、秋姑、花枝、 鎖管、龍蝦、螃蟹、雜魚等為主,年產量約 30000 公噸。 正濱魚港地形條件優良,曾為日治時代金瓜石金礦的主要輸出港。近年 來政府積極興建深水碼頭並填築新生地以期盼再造漁業榮景,並積極開發 成假日休閒懷舊碼頭為目標。

05-1 正濱漁港剖面示 意圖

2015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基隆正濱漁港學生競圖 The Island of the Day Before

05-1


03-2

03-3

港口的空氣慢得像是時光從未在此流逝,昨日與明日仍靜靜的躺在這裡等 著。 我們的設計重點以打開漁港與城鎮的地域連結為出發,並重新配置了正 濱漁會新大樓前空地(廣場)的活動形式,作為正濱漁港社區翻新的突破 點。B 區(近閒置狀態的公有土地)設計為地面層透明具引導漁港使用者 與城區居民雙向流動的垂直花園。內部設置咖啡廳、酒吧、書店這樣”慢” 的佇留空間。移除沿街立面的中油加油站與巷弄裡的一排矮房(包含里長 辦公室)還有一棟廢棄的製冰工廠冷凍庫,讓路面成為低密度的開闊連結, 打破基隆街道擁擠的都市紋理,讓正濱的水岸更親人。我們將廣場內部唯 一一條將近一米五寬的排水溝拓寬並連接海面,設計成為沿岸雙人獨木舟 的碼頭與練習區,透過港內獨木舟體驗的機制,能讓遊客從岸上移動到海 上,進而成為正濱漁港發展休閒經濟的齒輪。

03-4

03-2 基金公路往中正路透視示意圖 03-3 平台設計剖面圖 03-4 正濱漁港現狀平面圖 03-5 正濱漁港設計平面圖

2015

Yanlin Chen Portflio I 2012 - 2016


基金 公路

中正

03-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