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成古今

Page 1



彈指之間 亙古通今 表演與傳承,不僅僅是將樂曲演奏出來, 更是承載著前人的藝術,將其流傳下去, 因此便有了這場以「古今」為主體的演出。 琵琶歷史悠久,從一外來樂器經歷千年演化、融合, 已成為具代表性之樂器,千年間,琵琶演奏藝術於不同朝代有 著不同的高峰,其所累積之曲目繁多,於今所見之傳統樂曲, 有著大曲、小曲等套曲以及佛曲、民間流傳樂曲等,而現代創 作樂曲,可說是20世紀初,歷經西方音樂文化衝擊、樂器改革 風潮後,以傳統樂曲為基礎,以戲曲、文學等為素材, 以現代作曲手法創作,所再起的一個高峰。 本場演出於傳統樂曲部分,選擇其中的套曲, 文有景物之恬淡、深宮之幽怨,武有生態之動靜、戰場之刻劃 ;現代樂曲部分則為1970年代至今,四十年間所創作的曲目, 除有古曲新編外,更有以創新技法,挑戰琵琶演奏的可能性, 期望以古今、文武、動靜、獨奏與重奏等對比, 展現出琵琶演奏藝術之風華。 2012年11月 序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所長的話 本場音樂會之演奏者皆為本所「表演與傳承組」之琵琶主修學生,本 所「表演與傳承組」於創所之初即開設,本組以培育演奏人才為主,期望 透過專業演奏人才的訓練,使臺灣傳統音樂文化得以承襲,並使傳統器樂 之演奏技術得以開展,並更加發展充實。本組每年皆定期舉辦民族音樂研 究所年度音樂會,使學生們得以展現他們個人的演奏風采。多年來,在本 組主修教授的指導之下,學生們演奏水準大為提升,演出活動也愈加頻繁。 今年本所的重要演出有:於本校文薈廳偕同本校音樂系以及表演藝術 研究所舉辦【2012 師大音樂節―談琴彈情】開幕典禮,並共同演出;於本 校音樂系演奏廳舉辦【跳樂•跨樂―國樂的悸動】2012 民族音樂研究所年 度音樂會,本場音樂會展現多元的音樂風格,將傳統國樂結合流行音樂元 素及異國曲風,使觀眾了解國樂並不侷限於傳統,讓觀眾耳目一新。明年 本所也將於三、四月時舉辦年度音樂會,屆時期待各位嘉賓能再度蒞臨。 感謝今日前來參加音樂會的嘉賓,您的支持是對學生們最大的鼓勵, 期望本場演出能成為您一次難忘的音樂體驗!最後,預祝本場音樂會圓滿 成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

謹識 2012.1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創立於2002年8月,前身為 許常惠教授所主持的師大音樂系碩士班音樂學組。本所致力於臺灣 傳統音樂文化的深入研究、展演教學及資料典藏;近年將研究觸角 拓展至臺灣原住民族與鄰近南島語族,邁向多元化發展。綜合上述 要點,本所希冀「培養民族音樂專精學術研究、展演教學及應用 音樂人才,結合現代科技技術,維護傳統、創新文化。」 創所之初開設「表演與傳承組」與「研究與保存組」,2006年 為與資訊化、數位化之現代趨勢接軌,增設「多媒體應用組」。 本場音樂會之演奏者皆出自以演奏人才之培育為主的「表演與 傳承組」,「表演與傳承組」宗旨為透過表演藝術的實踐以達成傳 統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並探索傳統器樂之精深演奏技術及多元 視聽風格,朝向高層次的展演美學方向發展;同時,藉由專業化之 器樂演奏人才,希冀對臺灣傳統樂種之師資注入新血,並對傳統文 化之推廣與傳承有所助益。本組在課程與教學內容上提供多元化的 訓練,培養學生深厚的理論修養與美學意識,以建立音樂演奏者 宏觀之美學視野,並兼具豐厚的學術涵養。


曲目順序 1.

春江花月夜

【琵琶五重奏】

古曲/顧冠仁 改編

2.

陳隋

【獨奏/黎奕伶】

古曲/劉德海 演奏譜

3.

平沙落雁

【獨奏/謝宜芯】

古曲/楊大鈞 演奏譜

4.

塞上曲

【獨奏/林庭安】

古曲/汪昱廷 傳譜

5.

霸王卸甲

【獨奏/吳璟婷】

古曲/王范地 演奏譜

~ 中場休息 ~

6.

寒雲路

【獨奏/黎奕伶】

羅永暉 曲

7.

【獨奏/吳璟婷】

羅永暉 曲

8.

春雨

【獨奏/林雨儂】

朱毅、文博 曲

9.

秦俑

【獨奏/謝宜芯】

劉德海 曲

10.

幻響

【獨奏/林庭安】

梁學賢 曲

11.

彌渡山歌

【琵琶四重奏】

中國民歌/謝宜芯 改編


演出人員介紹

林庭安 台北市人,先後畢業於新北市立大豐國小國樂班、台北市立龍山國中、台北 市立明倫高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 樂研究所表演與傳承組一年級,主修琵琶。 曾師事張嘉玲、林秋岑老師,現師事許牧慈老師。亦曾接受琵琶名家王范地 老師指導。致力將琵琶音樂推及非音樂科系之學生,現為師大國樂社彈撥組琵琶 教學。

‧2012年 於北大特區麗寶世紀館社區、北大特區遠雄大學劍橋社區演出 【夏日琴聲——王歆媛、林庭安 鋼琴與琵琶聯合音樂會】, 擔任獨奏。 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演奏廳演出【暢彈中外古今—— 林庭安琵琶獨奏會】,擔任獨奏。 ‧2011年 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禮堂演出【安絃‧儂琴】音樂會,擔任獨奏。


黎奕伶 1990年生,新北市人,目前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 所表演傳承組一年級,主修琵琶。畢業於鷺江國小、碧華國中、國立 三重高中、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小四年級加入鷺江國小國樂社, 琵琶師從張沛翎、王世榮老師、鍾佩玲老師,現師事許牧慈老師。曾多次參與台北 縣市學生音樂比賽琵琶獨奏獲該區第一名,並代表參加全國音樂比賽獲得優等成績。現 為內湖高中、中山女高琵琶老師。 ‧2007年 於「十方樂集」舉辦琵琶聯合音樂會 ‧2009年 考入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年團擔任琵琶、中阮演奏 ‧2009年 於北京中國音樂學院受楊靖、董楠老師個別指導 ‧2011年 獲 中華民國國樂學會琵琶獨奏成人組決賽優等第二名 ‧2012年 錄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與傳承組、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學組榜首 ‧2012年 於國北教大雨賢廳舉辦「黎奕伶畢業音樂會」

謝宜芯 1990年出生於高雄市,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表演與傳承組一年級,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一貫制中國音樂學系,主修琵琶,初由 黃秀勤老師啟蒙,現師事許牧慈老師,曾師事韓芸、盧梅端、李光祖、湯良興、顧寶文 等老師,亦曾赴北京與多位琵琶教師學習。 ‧2012年10月 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演奏廳擔綱演出張譽馨琵琶 獨奏曲《風中尋根》之發表。 ‧2012年5月 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合奏廳舉辦臺南藝術 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七年一貫制學士班94級畢業音樂會─ 【絃語話琴】謝宜芯琵琶、聲樂獨奏會,並發表個人作品 《絲路幻想》。 ‧2012年5月 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管弦樂團合作演出【長城春秋】, 擔綱琵琶協奏曲《春秋》之主奏。 ‧2012年4月 於金成愛樂館演出【金成青年演奏家系列三─謝宜芯琵琶音樂會】。


吳璟婷 新北市人,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與傳承組, 主修琵琶,曾師承陳麗晶、王世榮、鍾佩玲等老師,現師事許牧慈老師。 自2000年起,多次在全國、臺北市、新北市音樂比賽獲獎,在琵琶演奏上 ,表演經驗豐富,曾隨臺北市立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少年團、青少年 團、青年團及學院團、小巨人絲竹樂團、采風樂坊、草山樂坊、絃羽樂坊…… 至各地參與演出。 現為臺北市立國樂團兼任團員、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學院團團員、絃羽樂 坊團員、新北市碧華國小琵琶教師。 將參與12月13日北藝大2012秋冬系列音樂會《獨奏與室內樂》,與知名長 笛演奏家蔡佳芬教授同在北藝大音樂廳演出。

林雨儂 國小三年級進入了台北市興雅國小國樂團,開始琵琶學習之路。國中進入了台北市 介壽國中國樂團,分組老師為林慧萍老師,個別老師為吳依穎老師,曾於國中時期進入 台北市立國樂團少年團擔任大阮。 目前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現師事許牧慈老師。曾受琵琶名家劉德海、楊惟 、吳玉霞、楊靖、董楠指導。 ‧2010年 獲99學年度台北市音樂比賽大專A組琵琶獨奏南區優等第四名 ‧2011年 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禮堂演出【安絃‧儂琴】音樂會擔任獨奏 ‧2012年 獲101學年度台北市音樂比賽大專A組琵琶獨奏南區優等第二名


樂曲解說 1.

春江花月夜

【琵琶五重奏】

古曲/顧冠仁 改編

本曲原名〈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最早見於浦東派鞠士 林所傳的《閒敘幽音》(1860年)琵琶傳抄譜中,李芳園《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 (1895年)及《養正軒琵琶譜》(1925年)皆有此譜,惟同曲異名。後大同樂會柳堯章改編 絲竹合奏後名〈春江花月夜〉,使此曲聲名大播。 本曲主要描繪潯陽江的各種景色,曲分十段,每一段皆有如詩的標題,本場演出為重新 取段編寫的琵琶五重奏版本,曲分七段: 一、江樓鐘鼓

二、月上東山

三、花影層疊

五、漁舟唱晚

六、迴瀾拍岸

七、欸乃歸舟

2.

陳隋

【獨奏/黎奕伶】

四、水雲深際

古曲/劉德海 演奏譜

劉德海依曹安和【漢宮秋月】版本改編,並仍以【陳隋】為名。 這曲《陳隋》旋律絕美,一說旋律來自佛曲《沉睡》,但換上文學性標題旨在令人懷想 這兩朝的歷史感嘆。寂寞的深宮中,卻隱隱傳來曼妙唯美的歌舞之聲。起舞不辭無氣力 。縱然內心痛苦仍要微笑著翩翩起舞。一旦動了舞袖,開啟了歌聲,卻又不自禁投入藝 術的執著之中,全然熱烈地歌舞了起來。就是這樣的無奈凝聚了無比的美能量。 3.

平沙落雁

【獨奏/謝宜芯】

古曲/楊大鈞 演奏譜

此曲原為古琴曲,最早刊載於《古音正宗》琴譜集(1634年),又名《雁落平沙》, 而琵琶樂譜最早見於華秋蘋《琵琶譜》(1818年),收錄於上卷,樂曲為六十八板體。此 曲於許多樂譜中皆有記載,但為同名異曲,現今所演奏的版本為根據平湖派代表性的傳 人楊大鈞先生的演奏譜進行演奏。 此曲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繪雁群翱翔高空而欲降落前在空中盤旋顧 盼、鳴叫,終至撲落平沙時的形象,並於曲中以左手的「打、帶」音手法模擬雁鳴,以 右手「摭、分、掃、輪」等手法,描繪出雁撲翅飛翔的姿態。曲分七段: 一、雁陣橫空

二、霜天雁叫

三、平沙撲翅

五、衡陽萬裡

六、逐隊分飛

七、一行歸影

四、高翔千仞


4.

塞上曲

【獨奏/林庭安】

古曲/汪昱廷 傳譜

本曲為琵琶傳統大套文曲,由五個小曲連綴而成。這些小曲真正具體連綴成一大套 且定名為《塞上曲》,是自李芳園將它們收錄於《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開始。 李芳園集結這些小曲為一套曲,並冠以曲名《塞上曲》,偽託作者為王昭君。其中五個 分段標題為: 一、宮苑春思

二、昭君怨

三、湘妃淚

四、妝台秋思

五、思漢

雖然段落名稱以昭君出塞一事為主題,以深宮女性的閨怨出發,但中國本就有以香 草美人寓意君臣關係之典故,如屈原所作之《離騷》。因此本曲實際上還涵蓋了浮雲蔽 日、去國懷鄉的憂憤之情。昭君之愁、文姬之恨、孤臣之憂、征夫之苦,俱隱括在此題 目之下。因而本曲可謂訴盡了今愁古恨,萬般憂慮苦楚,意境含蓄而深切。

5.

霸王卸甲

【獨奏/吳璟婷】

古曲/王范地 演奏譜

《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皆描寫楚漢相爭的故事,後者以漢高祖劉邦為主角, 前者以楚霸王項羽的角度來描寫。《霸王卸甲》除了塑造項羽的英雄形象和描繪激烈戰 爭畫面外,當楚軍面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四面楚歌的內心煎熬,以及項羽與虞姬悲 歌壯別的場面,為整首武曲多了份「情」的刻劃,另外,此版本特別之處在於末段以「 眾軍歸里」作結。 《霸王卸甲》可分為十三個部分:營鼓、升帳、點將、二點將、出陣、接戰、垓下 酣戰、楚歌、別姬、鼓角甲聲、逐騎出圍、追兵、眾軍歸里。

6.

寒雲路

【獨奏/黎奕伶】

羅永暉 曲

《寒雲路》曲式結構以奏鳴曲式來呈現,運用西方十二音列做為基本音型並加以發 展創作,全曲以小片段的音樂動機形式,做為整首音樂作品之基本架構。 曲子以一個分解的增三和弦作為開頭動機,在樂曲中緊湊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進行, 有如行雲流水,最後一氣呵成結束,是一首展現琵琶高超技巧的作品。


7.

【獨奏/吳璟婷】

羅永暉 曲

《蠶》是作者在臺灣就讀大學時受託創作,也是他的第一首琵琶作品,因此,藉《 蠶》這首樂曲來比喻作曲歷程的一個開端,也知道自己的創作生涯將會很長久且有許多 變化,就像蠶的生長過程需經歷好幾個階段,期許自己的創作生涯像蠶的生長過程一樣 精彩!《蠶》的動機主要以中國五音(La、Do、Re、Mib、Sol)與Fa#的變化音不斷擴充 和變化發展,在速度上作者雖已清楚註明,但一些樂句間的銜接,可根據音韻及節奏略 帶些自由詮釋,演奏至尾聲時,再以中國五音快速作結。

8.

春雨

【獨奏/林雨儂】

朱毅、文博 曲

樂曲以江南地區清新的評彈曲調為素材,加以模進變奏,表現江南春天的小雨,由 一開始晶瑩透明的雨滴漸漸轉變為傾盆大雨,最後部分旋律開闊舒展,猶如雨過天睛, 江南也回歸於光明寧靜之中。 樂曲從引子與慢板開始,評彈唱腔的過門被自由地變奏與展衍,具有清新活躍的特 點,表現了初雨中的江南美景。接著的中板,運用大段的輪奏,以大指演奏分解和弦, 開闊而舒展。接連而來的三連音和快板節奏,似乎是江南三月的小小雨滴,晶瑩而透明 ,表現了人們對春雨的眷戀之情。緊接運用掃輪和掃拂的急速節奏,又如細雨即刻轉變 為傾盆大雨,令人酣暢淋漓。最後,廣板舒暢旋律的出現,猶如驟雨初歇,萬物清新, 反映了雨後江南秀麗的自然風光以及人們明朗愉悅的心情。


9.

秦俑

【獨奏/謝宜芯】

劉德海 曲

樂曲為1985年作者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的感懷之作,歸為其《人生篇》系列。用大 寫意的筆法表現出雄渾的群體力量和民族氣勢。 樂曲的第一部分音樂起於絞弦,並帶有模糊的聲高,有如暮鼓晨鐘般蒼涼而悠遠, 同時絞弦的手指還做大幅度的推挽,將情緒與張力擴張到無以復加。其後用掃弦表現軍 隊的威嚴與氣勢,好似震天動地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在逐漸遠去,句末只保留了左手的打 帶音作為淡淡的背景,短暫的沉寂之後,以極高的泛音重彈之,發出古代兵器般清冽肅 殺的青銅光澤,堅挺銳利而寒氣逼人,又用假泛音與八度人工泛音彈奏出不同於自然泛 音的特殊效果,將音色畫面如電影蒙太奇般一一呈現,簡潔地勾勒出一個金戈鐵馬、殺 聲振天的古代戰場。 第二部分則是一整段單線條長氣息的旋律,只用長輪演奏,意在將最深刻真摯的內 心體驗以最單純的外在形式表現,不需效果的烘托,只要坦誠地抒放,樂曲最後結束在 一個黯啞綿長的絞弦,好似塵埃落定,肅穆而雋永。 10.

幻響

【獨奏/林庭安】

梁學賢 曲

作曲家從琵琶傳統的技巧及聲響中學習其音響與內涵,再將之轉換為自己的演奏想 法及表達方式,譜寫出作曲家對琵琶的幻想,故命名為《幻響》,希望能達到琵琶音樂 中細緻且極富張力的表現。本曲結構自由,分成多個段落,節奏、速度變化多端。曲中 融合各種傳統與現代的琵琶技法,大大發揮琵琶在各種技法上的表現力,音色豐富多變 ,樂聲中蘊含無拘無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為一奔放率性之作。 11.

彌渡山歌

【琵琶四重奏】

中國民歌/謝宜芯 改編

彌渡有「花燈之鄉」、「民歌之鄉」、「山歌之鄉」之稱,彌渡山歌原指雲南彌渡 所流傳的民歌總稱,如《繡荷包》、《大風刮來樹頭歪》、《月亮出來亮汪汪》、《郎 騎白馬白汗衫》等曲目,其中以《山對山來崖對崖》最具代表性,是一首傳唱很廣的情 歌,表達了青年男女讚美愛情,歌頌幸福生活的內在情感,常以《彌渡山歌》稱此曲。 山對山來崖對崖,蜜蜂採花深山來。蜜蜂本為採花死,梁山伯為祝英台。 山對山來崖對崖,小河隔著過不來,哥抬石頭妹兜土,花橋造起走過來。 此曲經常改編給器樂演奏,加入了《花燈調》、《月光下的鳳尾竹》等素材加以改編, 曲調富有節奏性,輕盈歡快,本場將以琵琶四重奏之形式進行演出。


特別感謝 指導教授:許牧慈 老師 招待服務:陳姵茹 燈光控制:陳瑩慈 音像錄製:李秉勳、陳善維、黃馨儀、蔡威逸 文宣設計:趙宜恬 以及今日蒞臨的各位嘉賓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