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ing Up - 華山貨運站1949-1986

Page 1

央 藝

文 園


年改稱 1949

這 裡 是 華 山 貨 運 站 的 舊 址 , 昭 和 12 年 日 本 政 府 設 置「 樺 山 貨 物 驛 」, 位 於 樺 山 町 而 得 名。 樺 山 町 為 紀 念 第 一 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而來。 戰後,國民政府時期, 「華山貨運站」。

年代起,白色恐怖時期的政 1950 治 犯, 經 審 判 後, 從 各 個 看 守 所 被 押 解 到 華 山 車 站, 他 們 等 著 被 轉 送 到 碼 頭 , 去 監 獄 服 刑 ...

華山貨運站扮演著轉運站的角色。

2


華山貨運站 1949-1986


這裡有一個新空間, 可以從這裡搭電梯上去。

4


年因應臺北車站鐵路 1986 地下化工程的執行而廢站。

這段歷史也被跟著 被擱置、掩埋了。

這個紅線框住的地方, 就是當時華山貨運站 倉庫月台的遺構。


6


這個新的空間, 一共有三個館,接連在一起。

每個的大小是對應當時的 貨運火車的尺寸, 長 14m , 寬 2.7m ,高

。 3.8m


咦 這上面印的是什麼 是政治檔案嗎 欸,是台北市工委會案 胡 鑫 麟 醫 師 的 傳 記 ...

8


這個館裡面僅有 一部很長的輸送裝置。


怎麼辦 長時間下來,必定會全部磨掉, 接下來的人不就看不到了嗎?

他,會被忘記嗎

10


這些記述的文字 是油墨印的 長時間在輸送帶 往復 好多文字已經磨損 看不清楚了

幾乎不可辨識了嘛

...


原來, 遺忘的堆積也是會有份量的。

12


角落的這堆紙都是

...


●空間沿 革 1937 年 設 置 「 樺 山 貨 物 驛 」 1949 年 改 稱 「 華 山 貨 運 站 」 1986 年 廢 除 「 華 山 貨 運 站 」, 並 由 臺 北 市 政 府 管 理 2009 年 將 華 山 車 站 內 的 蒸 汽 火 車 煤 台 拆 毀 現今 原 址 建 物 保 留 , 設 立 中 央 藝 文 公 園 (資料來 源 : 臺 灣 白 色 恐怖 時 期 相 關 史 蹟 點 調 查 案 《 總結報告書》)

華 山 貨 運 站 , 日 治 時 期 建 於 昭 和 12 年, 年,稱「樺山驛」,以承接大稻埕及 1937 台北驛之貨運業務。 戰後,國民政府時期專辦貨運,沿線都是大 型 工 廠, 如 台 北 酒 廠、 台 北 松 山 菸 草 工 場 等。華山站曾是台北市規模最大的鐵路貨運 站,站內股道多達十三條,台北所有鐵道貨 運業務都在此處理。 年因應臺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臺 1986 北專案)的執行而廢站。目前原車站建物尚 存,站區則規劃為「中央藝文公園」,目前 此處為都市更新處代為管理。 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經審判後的受 1950 難 者, 判 決 為 入 監 服 刑 者, 在 清 晨 天 未 亮 時,自各看守所(內湖新生總隊、安坑分所 裡的軍人監獄、軍法局裡的軍人監獄、軍法 處看守所),被押解前往此站,搭火車到基 隆港,再搭運輸艦出港到各監獄(綠島前期 新 生 訓 導 處, 後 期 綠 洲 山 莊、 台 東 泰 源 監 獄)。扮演轉運站的角色。 許多受難者前輩都回憶,天未破曉時,突然 被叫醒,摸不著頭緒,僅有幾分鐘能收拾行 囊,集合,兩兩被銬在一起,然後前後再用 繩子綁起來,一列隊伍在軍人的押解下,行 走至車站,然後再轉送到碼頭。坐船時甚至 以為會被丟入大海,那是種命運懸而未決的 未知、倉促與徬徨。

14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 華山貨運站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華山貨運站倉庫

( 圖 片 來 源 :國家文化資料庫)

● 貨車與月 臺


華山貨運站 1949-1986

文字 田倧源

●設計 2 0 1 7 年航測影像 (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1 9 5 8 年航測影像 (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靠近窗的位置,擺放一台長長的輸送裝 置,滾筒上是一張卷軸式的印刷紙,紙 上有油墨打印的文字,文字的內容是關 於曾在此地「轉運」的受難者的生平, 傳記。由於是油墨印的,在裝置持續運 作下,不久後,這些文字就會慢慢被拖 曳、磨損、模糊,終至不可辨識。 這個裝置像一台抒情的記述機器:受難 前輩曾不停地被「輸送」,離不開被控 制的狀態,他們的生命攤開來像是長長 的 時 間 軸, 經 歷 就 是 一 段 活 生 生 的 歷 史,然而時間會磨滅記憶,歷史不容易 被記住。

時間不是朋友,是敵人。 讀「義民中學案」中被槍決的黃賢忠教 師的遺書,有兩段印象深刻的文字: 「忘記我,越快越好。」 「 我 只 是 這 大 時 代 中 的 一 滴 浪 花 而 已 。」 許多的反抗者怕的不是被毀滅,而是被 遺忘。理念被遺忘、被國家暴力對待的 經歷被遺忘、被親屬家人遺忘、被社會 所遺忘。當磨滅與消失發生時,我們深 刻 的 意 識 到「 要 去 記 得 」,記 得 很 重 要 , 記 得 就 有 行 動 的 可 能 ,就 有 反 省 的 機 會 。 如何使得遺忘具有「份量」,那種份量 的展示是一道提醒也是警示,是告訴我 們「要去記得」。

16

裝 置 機 制 展 示 遺 忘


等待命運的空檔 遺忘與不該被遺忘 文字 田倧源

搭 到 二 樓, 空 間 分 別 由 三 個 長 1米 4 , 寬 2.8 米 ,高 3.8 米的館排成一列組成。 空間是對應過去的貨運車廂所設計,長 邊開著兩面落地窗,望外看去是現在的 華山大草原,再遠一點是過去的鐵路, 現在的市民大道。

在這個場域的中央,一個線性的空間懸 浮其上,尺寸像是三節貨運火車,經由 一台紅色半透明的戶外電梯可以進入此 空間。

在過去五個倉庫月台上(目前現存只剩 五分之三),約一層樓的高度上,一條 紅索綿延著,框出整體構造物的輪廓, 標 示 這 個 1950 年代許許多多受難者等 待命運的地方。在月台上等著未知多舛 的未來,那是一種「被懸置」的狀態, 也是選擇標示此地的原因。

Going Up 本 計 畫 是 過 去 華 山 貨 運 站 的 範 圍 : 林 森 北 路 西 、 市 民 大 道 二 段 北 、) 北 平 ( ) ( 東路 南 ( 、) 中 央 藝 文 公 園 東 ( 裡 ) 的月 台倉庫遺構上。

空 間 感


18


附錄 註解、草稿、筆記 整理 田倧源


● 第 七 頁 至 第 十 頁, 關 於 胡 鑫 麟 醫 師 的 生 平 介 紹, 節 錄 自 國 家 人 權 博 物

館出版的《醫人治世─白色恐怖醫師群像》,下列是完整的文字: 台北市工作委員會郭琇琮等案 1919 年,出生於台南市

1939 年,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畢業

1942 年,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第四屆畢業、任職臺大醫院眼科醫師 1944 年,與李碧珠結婚

1945 年,警備總部少將王民寧控以「侮辱軍人」名義,被拘禁數日 1949 年,7 月在蔡孝乾介紹下加入共產黨

1950 年,5 月 13 日,與許強、蘇友鵬、胡寶珍一同於台大醫院院長室被帶

走。9 月 21 日, 因 台 北 市 工 委 會 案、 以「 參 加 叛 亂 組 織 」 罪 名 被 判 處 有 期 徒刑 10 年

1951 年,5 月 17 日送至綠島「新生訓導處」 1960 年,刑滿出獄

1994 年,出版《實用台語小辭典》、《分類台語小辭典》 1998 年,辭世

胡 鑫 麟, 臺 北 帝 國 大 學 醫 學 部 畢 業 後, 在 附 屬 醫 院 擔 任 眼 科 醫 師。 戰 後, 曾 因 警 備 總 部 少 將 王 民 寧 就 醫 插 隊 糾 紛, 被 以「 侮 辱 軍 人 」 名 義 遭 拘 押 數

日。 二 二 八 事 件 後, 面 對 戰 後 中 國 國 民 黨 政 府 的 失 信 與 無 能, 讓 其 心 轉 向 善於進行改革宣傳的中國共產黨;這時蔡孝乾與胡接觸,當時蔡強調:「參

加 組 織 的 都 是 臺 灣 人, 臺 灣 人 的 問 題 自 己 解 決, 不 再 受 外 省 人 欺 負; 臺 灣

沒 有 武 力、 經 濟 力、 政 治 力, 大 家 對 政 府 不 滿, 黨 的 組 織 可 以 紓 解 民 眾 需 求。」 於 是 胡 鑫 麟 本 著 想 為 臺 灣 盡 一 份 心 力 的 理 想, 加 入 中 國 共 產 黨; 1950 年。不幸與許強等人一同被捕,並送往綠島服刑。

胡鑫麟是第一批(1951 年 5 月 17 日)被送至綠島的政治犯,在如集中營 般 的 新 生 訓 導 處 期 間, 居 住 在 簡 陋 的 房 舍 中, 醫 療 資 源 非 常 匱 乏。 當 時 胡 鑫 麟 和 許 多 受 難 醫 師 共 同 組 織 醫 療 隊, 在 克 難 的 環 境 中, 堅 持 濟 世 救 人 的 初 衷, 醫 治 新 生 訓 導 處 的 病 人 及 官 兵, 後 來 甚 至 連 島 內 居 民 都 成 為 其 看 診 對象。

並參加政治犯組成的樂隊,以音樂鼓舞身處苦難歲月的同伴。

刑 滿 出 獄 後 仍 無 法 擺 脫 政 治 犯 這 個「 終 生 職 」, 長 期 受 到 當 局 騷 擾, 直 到 1976 年 獲 准 出 境 後, 便 長 年 漂 泊 海 外, 並 於 旅 日 期 間, 因 見 識 到 臺 語 逐 漸被遺忘,晚年致力編寫臺語辭典,為臺灣人留下母語紀錄。

胡 鑫 麟 於 綠 島 服 刑 期 間, 親 手 製 作 星 空 圖。 胡 醫 師 曾 對 其 子 胡 乃 元 戲 稱, 倘若自綠島逃出去,這張星空圖就能找到回台灣的方向。

20


● 紀 錄 片《 白 色 見 證 》( 導 演: 滕 兆 鏘 60’39”) 當 中 有 一 段 關 於 胡 鑫

麟 醫 師 與 當 時 他 們 被 押 解 至 華 山 貨 運 站 的 口 述 歷 史, 由 難 友 蘇 友 鵬 醫 師回憶,節錄如下: 突然間他就宣佈 大家要集合 大家自己將行李收拾

十五分鐘以後大家要集合 兩個兩個銬在一起

我和胡鑫麟銬在一起

兩個人手銬著 前後用繩子綁起來 一小隊一小隊

從軍人監獄一直走

差不多半夜 一兩點的時候

那時台北已經沒有人在路上 一直走…走到華山車站 那段行軍很恐怖

感覺那時很恐怖 沒什麼希望了

不知道明天 要變什麼樣都不知道 我們兩個綁在一起 一直走一直走 背著行李

手銬在一起

這腰啊 前後也用繩子綁起來 左右也是手銬

一直走一直走 忽然間手銬碰在一起有聲音

胡鑫麟就說了一句 Toden marsch 就是說 德文 Toden 就是死 marsch 就是 march 死亡的行進

—蘇友鵬 白色見證

● 「 時 間 不 是 朋 友, 是 敵 人。」 出 自 2018.10.16《 報 導 者 》 裡 < 轉 型

正義的艱難——重新理解「和解」與「妥協」的意義>這篇評論文章, 作者葉浩,完整的上下文節錄: 追求轉型正義者都明白時間不是朋友,是敵人。

馬 格 利 特 的 觀 察 替 這 說 法 增 添 了 一 層 註 解。 時

間 不 只 會 讓 受 害 者 在 未 得 到 平 反、 正 義( 加 害 者道歉或接受某種形式上的懲罰)尚未彰顯之

前 就 過 世, 也 可 能 讓 受 害 者 家 屬 更 深 感 必 須 為

凋 零 的 前 輩 奔 走, 否 則 形 同 背 叛。 這 不 一 定 適 用 於 所 有 受 害 者 家 屬, 但, 我 們 也 不 應 替 他 們 選擇原諒。


當 站 在 熙 來 攘 往 的 西 門 町 街 頭、 辦 公 大 樓 林 立 的 青 島 東 路, 或 是 車 水 馬 龍 的 飯 店 前 面, 我 意 識 到 這 部 戒 嚴 時 期 的 國 家 機 器 以 城 市 的 規 模 在 運 轉, 拿 著 歷 史文件比對,它曾系統性地排除異己的聲音。 我 所 凝 視 的 街 廓 , 這 個 機 器 的 部 件 在 充 作、 占 用、 改建、變賣、私有化的過程中,不斷改變它的性質, 白色恐怖時期機關所運作的廠址與當代城市的地 景, 它 們 不 斷 調 校, 那 尺 度 的 震 撼 產 生 視 差。 對 歷 史 事 件 與 地 理 位 置 的 感 受, 無 法 以 檔 案 化 縮 減 在 一 間 博 物 館 內, 在 這 之 中, 我 認 為 找 到 一 個 新 的 位 置 去觀看 / 測才能有積極的意義。 在 屋 頂 層 解 放 公 共 空 間 成 為 策 略, 我 提 案 以 原 址 向 上 增 建 一 個 新 的「 館 」, 散 布、 生 產 五 個 空 間, 以 going up 的 反 向 挖 掘 遺 址 為 概 念, 在 這 個 高 度 共 時地經驗地點,才能有超越的想像與可能性。 五 個 微 型 的 館 是 扣 合 地 點 的 轉 化 空 間。 展 台 上 呈 現 五 組 模 型 提 案: 從 市 街 上 可 以 隱 約 看 到 數 棟 樓 房 的 屋 頂 上 由 一 條 細 細 的 紅 線 框 住, 是 對 整 塊 街 廓 的 標 示。 垂 直 的 公 共 電 梯 會 直 接 到 達 頂 層, 在 那 裡, 反 省、 延 遲、 錯 亂、 等 待、 遺 忘、 疼 痛、 撫 慰 會 被 經 驗。平台上,瞭望一個與平常感知大不相同的視野, 從一種新的角度,面對著對抗與追求、體制與暴力, 國 家 權 力 技 術 的 運 用 與 被 支 配。 我 期 望 今 天 的 經 歷 儲存成記憶,將化作為一種行動。

22


G o i ng U p 計畫說明


文本 田 倧 源 / 吳 師 墉 繪製 田 倧 源 / 吳 師 墉 田倧源 編輯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