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命運的空檔 / 遺忘與不該被遺忘]
在過去五個倉庫月台上(目前現存只剩五分之三),約一層樓的高度上,一條紅索綿延著,框出整體構造物的輪廓,標示這個1950年代許許多多受難者等待命運的地方。在月台上等著未知多舛的未來,那是一種「被懸置」的狀態,也是選擇標示此地的原因。
在這個場域的中央,一個線性的空間懸浮其上,尺寸像是三節貨運火車,經由一台紅色半透明的戶外電梯可以進入此空間。
搭到二樓,空間分別由三個長14米,寬2.8米,高3.8米的館排成一列組成。空間是對應過去的貨運車廂所設計,長邊開著兩面落地窗,望外看去是現在的華山大草原,再遠一點是過去的鐵路,現在的市民大道。靠近窗的位置,擺放一台長長的輸送裝置,滾筒上是一張卷軸式的印刷紙,紙上有油墨打印的文字,文字的內容是關於曾在此地「轉運」的受難者的生平,傳記。由於是油墨印的,在裝置持續運作下,不久後,這些文字就會慢慢被拖曳、磨損、模糊,終至不可辨識。
這個裝置像一台抒情的記述機器:受難前輩曾不停地被「輸送」,離不開被控制的狀態,他們的生命攤開來像是長長的時間軸,經歷就是一段活生生的歷史,然而時間會磨滅記憶,歷史不容易被記住。
Artist: TIEN Chung-Yuan /Co-creator: WU Shih-Yong /Special thanks to: LAI Nicole, CHANG Li-Ren, LAIO Hsiu-Hui /Technical Support: PING 3DPRINT, LIN Yeelon, HONG Jeng-S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