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江
河
路
一
路 都
段
街 雅
環
嵋
街
成
峨
調 查 局, 俗 稱「 中 統 」, 源 於 國 民 黨 「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 稱, 有 別 於 軍 統( 國 民 政 府 軍 事 委 員 會 調 查 統 計 局, 也 就 是 後 來 的 國 防 部 保密局、情報局)。 年,中統局從黨的單位轉為國家 1949 單位,內政部調查局。 1954 改 組 為 司 法 行 政 部 調 查 局 , 1955情 治 大 整 後 , 專 司 國 內 的 治 安 保 防、偵防。 1980改 名 法 務 部 調 查 局 。
2
調查局本部 1949-1958
年,國民黨在中國大陸慘遭最嚴重的挫敗,黨和政府由 1949 南京遷到廣州、重慶、成都而最終撤退到臺灣。當時,局勢 的混亂與瞬息萬變,情報機構也一樣東逃西竄,狼狽非常, 到終至台北才圖謀恢復。 這段時間的調查局,局長在病榻上,副局長看情勢不對就不 辭而別,遠走香港。群龍無首,李世傑先生所著的《調查局 研究》形容此時情況猶如一群混亂的難民。 調 查 局 初 在 台 北 恢 復 辦 公 時 ,情 形 很 狼 狽 的 。人 人 衣 物 缺 乏 , 公家經費支絀,沒有房子住,沒有辦公廳舍。
最初在台北市的雙城街,找到一棟二十多 坪的日式房屋,勉強可以容納十幾個人辦 公之用。其後,大陸各省的老職員,輾轉 經由香港而來台者,越來越多。
後來,終於在環河南街(第三水門邊), 找 到 一 棟 船 形 的 二 層 花 園 洋 房, 買 了 下 來,當做調查局局本部的辦公廳舍。
就是我接下來要去的地方。
4
這 棟 建 築 物 在 戰 後, 年由軍統的福 1946 建閩南總站長陳達 元 接 收, 後 買 下。 年由保密局台 1949 灣 站 的 林 頂 立 使 用, 後來再出售給調查 局辦公。 好亮!
環 河 路 一 段 77 號 ,根 據 地 政 資 料 ,在 日 本 時 期 土 地 所 有 權 人 是 高 橋 豬 之 助 。 高 橋 豬 之 助 經 商 ,此 為 他 的 私 宅 。該 建 築 自 1933 年 月 1 動 工 ,同 年 月 9 竣工, 外觀採前衛的圓弧流線設計,搭配圓窗,表現出強烈的現代感,內部電氣、 給排水管線採暗管設計,屋頂還設有圓形的景觀涼台,可以遠眺淡水河景, 是當時全台灣最摩登的住宅。
然而此地的調查局本部,並不夠一波波來台歸隊的調查局人員辦公之用,爾 後 便 搬 出 至 基 隆 路 ( 1958 年 ) 並 出 售 ( 1962 年),產權經歷數次轉手,該 建築物於 年 拆 除, 改 建 為 層 樓 高 的 世 紀 大 飯 店, 於 年 10 月 1970 12 1972 日 開 業 , 共 有 250 間 客 房 , 曾 經 風 光 一 時 。 世 紀 大 飯 店 於 1987 年易主, 20 改名為豪景大酒店。
這裡有一個紅色的透明電梯,可以通往屋頂,是和這段歷史有關的新空間, 值得去看看吧!
6
、 51 年,調查局初在台北恢 1950 復工作時, 有兩個極需解決的問題: 第一個就是要有一個充做資料室 的 處 所, 以 繼 續 做「 匪 情 研 究 」 的工作; 第二則為急需有一個囚禁人犯 「詳問匪情」的留質室。
而局本部就是採取這些行動的組織決策中心,
他 們 要 做 的 是 蒐 集 情 報, 取 得 敵 情, 為 了 保 護 這個踉蹌的政權, 其行動的正當性,喚作「國家安全」。
電 梯 上 註 明 著 : 「 不 義 遺 址 1949-1992 」 不隸屬於這個大飯店, 是任何人都可以搭乘的公共電梯, 現在就上去看看吧!
8
叮!
...
...
10
年,蔣經國,由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主任 1955 躍 升 國 防 會 議 副 秘 書 長, 情 治 機 關 大 整, 保 防 偵 查 等 業 務 撥 歸 調 查 局 ,透 過「 兩 局 人 事 交 流 」 (司法行政部調查局調查局與國防部情報局), 自 此 國 內( 臺 灣 ) 情 報、 保 防 偵 蒐 就 由 調 查 局 主 掌, 而 與 中 共( 敵 後 ) 國 際 情 蒐 有 關 的 就 由 情報局負責。 這 上 頭 的 風 景 真 的 很 驚 人, 好 遼 闊, 不 僅 看 得 見 高 架 橋 上, 往 返 於 台 北 市 與 新 北 市 的 車 水 馬 龍, 還 可 以 看 見 淡 水 河 河 景, 傍 晚 的 景 色 一 定 很驚人。
然 而 所 謂 的「 兩 局 人 事 交 流 」 實 則 兩 局 ( 中 統 與 軍 統 ) 不 停 角 力, 鬥 爭 激 烈 的 縮影: 擔 任 調 查 局 局 長 的 乃 軍 統 系 的 人 馬, 上 任後鬥爭過去中統派系的情報機關人 員,越演越烈。
最 後 竟 也 發 生 同 室 操 戈、 拷 打、 誣 陷 同 事為「共匪」而被判入獄的情事。
12
這 些 掌 握「 機 密 」 的 特 務, 以 機 密 剷 除 敵 人。 其 敵 人, 可 以 是 蔣 政 權 的 敵 人、 紅 色 的 敵 人, 以 及 任 何 擋 在 其 利 益、 權 利 面 前「 有 礙 的」敵人。 上 來 之 後, 眼 前 是 一 個 新 的 空 間, 地 板 的 紅 色 鋼構框架體, 似 乎 是 過 去 這 棟 建 築 物 的 輪 廓 ...
中間的平台上有 一 個 方 形 的 空 間 ,一 層 樓 而 已 , 看起來也不是很 大。 令 人 好 奇 裡 面 有 什 麼 ... 進去看看。
(推開)
咿呀
14
嘩!
空曠的房間裡面,空無一物。
微弱的 ...
...
也沒有什麼說明,裡面只有一個碩大 的「 環 」 狀 物 被 吊 在 空 中, 環 很 巨 大,佔據了三分之二的空間,我只能 在 牆 邊 看 著 它 ... 它好像在發亮
16
哇! 它真的在發亮, 而且它的光好像 越來越亮! 是我的錯覺嗎? 嗚呃, 好亮!
...
18
啪!
20
刷 !
...
22
●空間沿 革 1918-1 9 4 2 年 高 橋 豬 之 助 私 宅 1942-1 9 4 6 年 高 橋 尚 秀 私 宅 1946-1 9 4 9 年 軍 統 陳 達 元 住 宅, 期 間 尚 有 保 密 局 林頂立使用 1949-1 9 5 8 年 調 查 局 本 部 1958-1 9 6 2 年 調 查 局 1962-1 9 7 2 年 轉 手 1972-1 9 8 6 年 世 紀 大 飯 店 1986 年 豪 景 大 飯 店 (資料來 源 : )
調查局本身歷史與流變很複雜,最早蔣介石 在 西 安 事 變 後 , 1938 年 成 立「 雙 軌 制 」 的 情治機關,分別是「中統局(中國國民黨中 央 執 行 委 員 會 調 查 統 計 局 )」與「 軍 統 局( 國 民政府軍事委員調查統計局)」兩者都是情 治單位,負責情蒐、秘密行動。 年,中統局從黨的單位轉為國家單位, 1949 內 政 部 調 查 局 。 同 年 12 月 隨 政 府 遷 台 北。 年,情治系統大整,改隸司法行政部, 1955 國內(臺灣)情報、保防偵蒐就由調查局主 掌,而與中共(敵後)國際情蒐有關的就由 情報局 軍 ( 統 演 變 成 保 密 局 ,再 變 成 情 報 局 ) 負責。 年, 本 部 搬 到 基 隆 路 二 段 新 建 的 辦 公 1958 處 所 。 1974 年搬到新店現址。 年更名為法務部調查局。 1980 調查局當時的職掌是「維護國內安全」,手 握保防、偵防兩大任務,國內(臺澎金馬) 的 黨 、公 、教 人 員 和 一 般 人 民 皆 在 其「 調 查 」 的陰影範圍內。權力非常大。 這裡是調查局在台北恢復辦公時的落腳地。 當時的調查局非常落魄,最早在雙城街勉強 可以容納十幾個人辦公之房舍。之後在克難 下取得這棟高橋尚秀的住宅做辦公廳舍。當 時這棟房子因為造型特殊,工法先進,設計 前衛,令許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間相 關 設 施 有 三 重 的 研 究 委 員 會、 大 龍 峒 留 質 室,後期的三張犁招待所等。
24
(圖片來源:台灣建 築 會 誌 第 6 輯 第 5 號 ,1 9 3 4 年 )
● 高 橋 豬 之 助私宅外觀
( 圖 片 來 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 6 輯 第 5 號,1934 年)
● 三樓屋頂 涼 台
調查局本部 1949-1958
文字 田倧源
●設計 2 0 1 7 年航測影像 (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1 9 5 8 年航測影像 (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的圓形涼亭那麼大。如此巨大,觀眾僅 能圍繞在它外側,靠著牆壁。
這個環會緩緩地發亮。一開始是微弱的 光,漸漸地增強,眼睛開始適應它,這 時候它的亮度剛剛好,接近白紙的白, 輪廓清晰,似乎可以掌握它。 然後,一個瞬間,光線暴漲,無以計算 的光充滿了整個房間,像是被閃光燈照 面。下一秒,忽然燈光全滅,全室陷入 黑暗。 然而肉眼內出現的是一道模模糊糊、藍 藍灰灰的一塊不明確的「環狀」殘影, 殘影持續了幾秒才消逝。
這是一個關於「反省」的空間,是對這 個過去行動總指揮機關的一個批判。用 的方式是去體驗「盲」。 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去使用一個無 法制衡與監督的權力,變成了施「國家 暴力」於任何欲剷除的對象。 所謂的「機密」如何被掌握?哪些機密 又是被製造出來的?白色恐怖的受難者 中有一部份是機關內派系鬥爭下的落敗 者,被羅織罪名,奪去生命或是自由, 而當時的行動者們真的明白自己在進行 什麼任務嗎? 這個國家機器它發送的信息是: 我想怎麼對付你就怎麼對付你!
26
裝 置 機 制 盲 的 體 驗
模糊的幻影 思考看不見的醜惡 文字 田倧源
坐上飯店旁新建的紅色半透明的戶外電 梯,直通屋頂,在這裡,建一個過去使 用的建築物 高 ( 橋豬之助私宅 的 ) 框架 體,中間客廳的部分是平台,可以在這 裡眺望無遮蔽的「豪景」。 而平台上有一個房間,四面都沒有開窗 戶,是一個暗室。房間的牆壁上印著調 查局在白色恐怖時期偵查的案子。
如果說在戶外平台上因為遼闊的視野而 感受到全知全能,相反的,進到這個房 間,將會感受到無力、虛無,甚至不能 辨識晝夜、周遭環境的變化。 房間的中央有一個光環,吊在半空中。 環很大,就像過去高橋豬之助房子三樓
( 圖 片來源:台灣建築會 誌 第 6 輯 第 5 號,1934 年)
●高橋豬之助私宅一樓平面圖
Going Up 本 計 畫 是 過 去 調 查 局 本 部 的 範 圍 : 環 河 南路一段 西 、峨嵋街 北 ( ) ( 、 ) 雅江 街 東 這 ( 、 ) 成都路 南 ( ) 塊 街 廓, 現 豪景大飯店的屋頂上。
空 間 感
28
●李世傑,《調 查 局研究》,李敖出版社,1995 年 ● 游 觀 創 意 策 略 有 限 公 司, 臺 灣 白 色 恐 怖 時 期 相 關 史 蹟 點 調 查 案《 總 結 報 告 書 》, 國 家 人 權 博 物 館, 2015 ● 游 觀 創 意 策 略 有 限 公 司,《 臺 灣 監 獄 島 》 解 嚴 三 十 周 年 系 列 活 動: 白 色 恐 怖 時 期 不 義 遺 址 全 臺 巡 迴展,展覽手冊,國家人權博物館,2017 ● 林 小 昇, < 高 橋 豬 之 助 宅 >, 林 小 昇 之 米 克 斯 拼 盤 http://linchunsheng.blogspot.com,2014 ● 魚 夫, <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最 前 衛 的 民 宅 - - 高 橋 豬 之助宅邸>,http://y ufulin.org/,2017
附錄 註解、草稿、筆記
整理 田倧源
文本內關於調 查 局的描述,參考資料為以下著作:
當 站 在 熙 來 攘 往 的 西 門 町 街 頭、 辦 公 大 樓 林 立 的 青 島 東 路, 或 是 車 水 馬 龍 的 飯 店 前 面, 我 意 識 到 這 部 戒 嚴 時 期 的 國 家 機 器 以 城 市 的 規 模 在 運 轉, 拿 著 歷 史文件比對,它曾系統性地排除異己的聲音。 我 所 凝 視 的 街 廓 , 這 個 機 器 的 部 件 在 充 作、 占 用、 改建、變賣、私有化的過程中,不斷改變它的性質, 白色恐怖時期機關所運作的廠址與當代城市的地 景, 它 們 不 斷 調 校, 那 尺 度 的 震 撼 產 生 視 差。 對 歷 史 事 件 與 地 理 位 置 的 感 受, 無 法 以 檔 案 化 縮 減 在 一 間 博 物 館 內, 在 這 之 中, 我 認 為 找 到 一 個 新 的 位 置 去觀看 / 測才能有積極的意義。 在 屋 頂 層 解 放 公 共 空 間 成 為 策 略, 我 提 案 以 原 址 向 上 增 建 一 個 新 的「 館 」, 散 布、 生 產 五 個 空 間, 以 going up 的 反 向 挖 掘 遺 址 為 概 念, 在 這 個 高 度 共 時地經驗地點,才能有超越的想像與可能性。 五 個 微 型 的 館 是 扣 合 地 點 的 轉 化 空 間。 展 台 上 呈 現 五 組 模 型 提 案: 從 市 街 上 可 以 隱 約 看 到 數 棟 樓 房 的 屋 頂 上 由 一 條 細 細 的 紅 線 框 住, 是 對 整 塊 街 廓 的 標 示。 垂 直 的 公 共 電 梯 會 直 接 到 達 頂 層, 在 那 裡, 反 省、 延 遲、 錯 亂、 等 待、 遺 忘、 疼 痛、 撫 慰 會 被 經 驗。平台上,瞭望一個與平常感知大不相同的視野, 從一種新的角度,面對著對抗與追求、體制與暴力, 國 家 權 力 技 術 的 運 用 與 被 支 配。 我 期 望 今 天 的 經 歷 儲存成記憶,將化作為一種行動。
30
G o i ng U p 計畫說明
文本 田 倧 源 / 吳 師 墉 繪製 田 倧 源 / 吳 師 墉 田倧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