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女童軍團/童軍團 暑期訓練營報告 陽明山歷奇營與馬太鞍先鋒營
準備 P.4
北市明湖國小社區親子童軍團 北市女童軍363團.童軍351團
3 63
2013 6.29-30
3 5 1
8.11-13 陽明山歷奇營 P.6
下一步 P.25
馬太鞍先鋒營 P.14
CONTENT 2013年的夏天
1
哲思
2
準備
4
陽明山歷奇營
6
馬太鞍先鋒營
14
下一步
25
SUMMER CAMP
本團在還是學校主辦的幼女 童軍團規模時,自2008年起,就 已經於寒暑假自辦兩天一夜的露 營活動,給孩子們難忘的體驗。 基於適齡(Age Appropriate)原則, 蛙狼露營在活動、炊事...等操作 自然與女童軍/童軍階段有所不同。 有人說那不算露營,充其量只是 讓孩子在帳蓬過夜而已。這話也 許狹義的把露營當做童軍的工具。 但是環顧現今社會RV露營、家庭 露營、聯誼露營….型態不勝枚舉。 露營本不該只有一種形式(即便是 童軍階段的露營也該有很多樣貌), 隨著適齡需求、活動目的、場地、 氣候、成員結構等因素,本該有 不同的面貌。 隨著孩子年齡與服務員結構的成 長,我團於2013年在總團冬令營 中首次將女童軍營隊分開操作, 導入更多的小隊自主與高山器材 操作等元素,適齡於童軍階段的 露營開始有了雛形。 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 信為次。」依此兩天一夜應叫做「舍營」, 不過容易與住山莊房舍的過夜方式混淆,所 以約定俗成以「隔宿」 「信宿」稱之
01
2013年夏天,第一次為童 軍/女童軍設計專屬營隊,暑假 期間較長,規畫相對容易,於是 計畫安排兩梯營隊。 第一梯是為兩團全體夥伴的隔宿 露營;隨後則邀請特定夥伴參與 第二次信宿露營。 如此安排是因為女童軍與童軍成 團伊始,小隊領袖培養與露營活 動典範尚待建立。設計目的分別 在在讓團員喜愛露營生活;隨後 請受邀夥伴創造團的野外生活故 事,以為將來全團活動的基礎。
PHILOSOPHY 美國21世紀木章課程內容與新的 小隊長訓練課程緊密結合,訓練 內涵著重在領導,而非戶外活動 技能。 封面的五角形圖徽代表新木章五 個新核心主題(Five Central Themes) • Living the Values • Bringing the Vision to Life • Models for Success • Tools of the Trade • Lead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因此,以野外露營、敬畏天地的 大自然體驗、小隊制度為主軸的 構思,變影響我們設計營隊的理 念、方法、與對訓練項目的權重 與順序。 升團上來以後,團員應該在要能 體驗到這些不同而脫離蛙狼習慣: • 他律 VS 自律 • Pack VS Troop 另外,設想因為國中生時間的被高 度壓縮,若只有30分的資源,團長 在擘劃策略時勢必要有所所取捨, 雷達圖便是協助團長釐訂團的政策 與方向的一項工具。
當然,由於這個Section才剛起步, 主要挑戰是缺乏學姊學長建立的 legend。因此要引發夥伴從露營 生活中喜愛戶外活動,是設計營 隊時很重要的考量。 器材應用與露營技能培養,是提 升露營生活品質的手段;提升露 營生活品質則是接近戶外活動的 階梯。這個暑假的兩個營隊在構 思上把上述邏輯作為優先考量, 將進程與考驗放在次位。 同時,參考了美國21世紀木章訓 練教材中的論述,引進探索教育 相關的概念做為提升團隊動力、 強化小隊結構的的工具。
02
要導入女童軍/童軍階段,對目前 的團文化有全面性的挑戰。 首先,成人領袖與孩子的相處方 式完全不同於蛙狼階段。很多習 性要以「破蛹」的態度來翻轉, 對貓頭鷹來說要有適應的準備。 服務員養成方面,雖有兩總會系 統可做為堅實的基礎,但創團肇 始初期,未對團的訓練目標與文 化做奠基就送訓,對於Living the Values的目標是有挑戰性的。 先型塑迥異於蛙狼的活動形式與 互動方法,建立出一個足以具體 感受的框架之後介紹給貓頭鷹, 會是團內服務員養成的第一步。 因此,第一次露營徵召的服務員 以事務性工作支援為主,貓頭鷹 除事務工作外,僅負責繩結教練。 戶外生活中水分補充很重要。過去較少見到 系統化地探討水的攜行原則。其原因主要是 大部分的童軍露營是以訓練為主要目標,而 非體驗實務的戶外生活。 以Scout、Guide為模型的童軍女童軍露營, 宜設供水站,除非離營活動,隨身攜帶小容 量水壺即可。離營時則考量營外的水源可能, 攜帶大容量水壺,視狀況加帶小隊「公水」。 第一梯營隊,要求事前找到330ml寶特瓶作 為營地隨身水壺標準。請貓頭鷹教授不在初 級繩結範圍內的瓶口結,目的在 • 建立戶外應用高於進程考驗的觀念 • 建立隨身攜帶飲水的可行性模式
03
第二次營隊(先鋒營)則期待在團 隊中邀請特定夥伴,建立戶外活 動的「故事」。夥伴們的自主完 成度要能達到九成以上;宜脫離 妥善安排、有水有電的環境;露 營器材的選擇應結合時代演化以 需求為先,進程考驗為次。 先鋒營要求自力搭車 從到花蓮向團長報到、 在訓練要求項目下自 行決定活動日程。 整補
保養
同時,建立基地營的 概念,行前整補、前 往營地、返回保養裝 備。養成全程自主參 與模式。這個實驗將 建立本團未來童軍女 童軍露營的基本程序。
WHY 330ml? 在營地的活動,理想上應以住宿系 統(帳篷)與生活系統(炊事區、小隊 活動區)為核心方圓300公使為範圍。 要取得活動效率與攜行物件重量的 平衡點,宜以一公斤以下為原則。 選擇330ml作為隨身攜行的標準有 三個原因 • 330ml足夠2-3次休息飲水之用 • 佔隨身攜行重量的1/3應屬合理 • 330ml並非常見的保特瓶容量, 團員需事先準備較難臨時應卯。
Preparation 第一梯雖名為歷奇營,但並非採 用香港對歷奇的定義,純粹是讓 團員體會與過去蛙狼露營截然不 同的模式以及新Section所帶來的 新奇感受。 儘管如此,考慮團隊動力,並發 揮leadership元素,探索教育活 動具有體驗、反思、調整、最適 化過程等特質,是很好的工具。 在準備過程中,幸運得知文林、 老松、西松、大同公司、明倫、 明德、南港、景美、葫 蘆九團聯合舉辦黑豹 營也同時在陽明山 舉辦。承蒙該營隊 邀請參與營火,營火 架設訓練便從營隊活動 中暫時移除。 在大崁夏令營時,由鷹熊團何長 庚團長手中得到一份珍貴營火灰, 履歷(Campfire Ash Pedigree)可 上溯至1907年白浪島露營。我們 以此珍貴的餘燼在黑豹營中與九 團夥伴共結締脈,甚具意義。 也承蒙黑豹營支援,糧食事務負 擔降低,主要的準備工作集中於 器材整備運送、營地聯繫與經費 統整等方面。
04
1907年,白浪島的首次試驗露營中,每 天晚上升起營火,總長為孩子們講了許 多火邊故事。 營火餘燼被收集起來,揚灑在往後力營 的營火柴堆上,代表著每一次童軍運動 生生不息的連結。隨著童軍運動拓展到 全世界,營火灰一次一次的把四海之內 皆兄弟的童軍情誼串聯在一起。
也因為得到黑豹營的支援,貓頭鷹 們可以有餘裕體驗這次營隊的不同。 除了露營所需的個人裝備之外,另 外位夥伴開了一個小清單,包含小 隊競賽所需材以及10公克的鹽。 帶鹽是要讓夥伴自我建立營地保健 能力。必須養成在夏日戶外活動中 補充電解質的習慣。儘管炊事系統 裡有小隊鹽罐,不過讓夥伴隨身帶 著,會有相當的提示作用。 另外要求一項可以隨身攜帶的響器, 作為安全警示或娛樂助興的用途。 徒手唱跳在自力露營的童軍階段變 得非常核心,建立隨身攜帶便捷娛 樂小物的習慣可以豐富露營生活。 藉著這個習慣的建立,也與過去習 慣在唱跳過程中以電氣音響作為輔 具的蛙狼階段,做清楚的切割。 以符號性的設計影響青少年行為是 童軍運動很重要的特點。響器與鹽 巴的要求企圖讓孩子無形中體會自 我建立營地娛樂與保健兩個基本能 力的重要性,有隱微的暗示作用。
原本設計在歷奇營後,邀請夥伴 組一小隊,令其自行規劃共同可 行的三天兩夜野營。但在準備過 程中發現現階段有其實施的困難。 主因在於 1. 未能及早準備,若在暑假前先 多溝通,並於歷奇營之前訂出 時間,或應可行。 2. 未有類似性質營隊的經驗,夥 伴心裡難以建立期待。 基於暑假建立「故事」的必要性, 邀請三位溝通上較方便的三位升 團小狼參與這次營隊。 營地定於花蓮 吉利潭,一個 有瀑布有溪流、 生態豐富、沒 有水電設施的 野地。並隨後 決定營地各項 系統建立原則 1.生活系統:輕量化攜行,依地 形架天幕作為講課場與休憩場 2.炊事系統:營地但仍有遊客進 出,為避免引發不良仿效,全 程不升柴火,運用高山瓦斯爐 具做輕量化訓練。 3.與新的登山觀念接軌,配個人 炊具並採非傳統炊事分工方式。
05
4. 後勤系統:設基地營,職司裝 備整部、留守、緊急救護、氣 象監測及支援等工作。 5. 糧食補給:營地無儲存鮮食設 備,鮮儲糧食於清晨離營採購, 因為人數少不設專職採買,全 隊離營並進行認識鄉土活動。 6. 對外通訊:夥伴自行搭火車前 往花蓮報到,又到野地紮營, 對貓頭鷹或許有相當的心理挑 戰,過程中團員利用手機以及 團長利用facebook隨時回報活 動歷程是重要工作。 基地營除報到整補 外,應有腹地與遮 雨設施,繞團員於 拔營後進行完整裝 備保養,待清潔晾 曬達到入庫水準後 方准離營。因此基 地營向馬太鞍部落 商借祭儀廣場作為 保養場,晴天可利 用草皮區,雨天則在瞭望塔內擦 乾陰晾帳篷。 雖是三天兩夜的信宿露營,但第 三天凌晨即離營進行營外活動, 實際在營地活動時間僅有36小時; 兼量營地特性,活動著重在小隊 自主、營地建設、與水相關的活 動、野地食物貯存、自然觀察、 登山炊事器械與分工等項目為主。
2013年6月29-30日兩天一夜,在陽明山童 軍活動中心,一期女童軍蔡沛璇夥伴領軍 擔任聯隊長,帶領二、三期女童軍以及一 期童軍展開兩天一夜的陽明山歷奇營
陽明山歷奇營 歷奇營為期一天半。短時間要讓團 員揮別過去蛙狼露營的模式,進入 自主成分較高的學習階段並不容易, 這只是一個起步而已。 一個童軍或女童軍可以達到Camp to Learn之前,需要Learn to Camp。不過,第一次的歷奇營,我 們的目標只設定在讓夥伴們建立對 Learn to Camp的動機。 童軍技能與訓練框架都是工具而非 目的。因此,如何避免拘泥於框架 之中見樹忘林,先定義營隊的目 的.或可找到答案。 本次營隊大致可以切割成兩個模塊, 露營生活與小隊活動。這兩項的設 計都應與上述觀念結合。 歷奇營的設計初衷,就是基於上述 思考,而不是既有的童軍或女童軍 訓練方式。
06
在節奏快速、以WHAT為中心的訓練 程式之外,應有不同的可能性。 『不可能這樣做的,因為童軍與女 童軍活動是有SOP的!』也許有 人這樣說,但我要分享貝登堡手繪 的一幅畫,
童軍/女童軍的服務員訓練,很重要的一 點是建立服務員間共通的語言,在訓練 營中是講究標準流程與一致內容的。但 服務員切記別將訓練準則作為帶團的唯 一標準,甚或成為排除在理論下發展其 他可能的阻力。 差可相擬的是在烘焙技術士的考驗中, 每一個麵包的製程與配方是有定規的, 但是若要只將這樣的方式放在你的麵包 店裡製作販售,不妨想想它可能的結果?
日程表
第一日 學校集合、搭公車出發 抵達營地 認識營地、營地建設 午餐 繩結應用課程-330ml隨身水壺 小隊競賽-101的塔 炊事帳搭設、生火訓練 晚炊 營火 夜間注意事項、盥洗、就寢 第二日 早炊 晨間檢查 體驗活動-9X4 小隊時間 體驗活動-過電網 講拔營 拔營 講評、頒獎 離營 歷奇營的目的:
基於上述前提,課程活動極少。簡 約的營地生活之外就是小隊活動了。 另外,還要建立營地自我保健觀念。
建立Learn to Camp的動機
觸發這個主題的設計有兩件事,其 一是營地水站與隨身水瓶的關係。 其二是電解質(鹽分)的補充。
Form Patrols 短時間要兼顧上述元素大約已經捉 襟見肘。在資源有限、時間有限條 件下設計符合目標的活動,大約就 是成人領袖最重要的功課。
在陽明山這個優質營地中,稍以情 境輔佐便可以讓孩子建構戶外活動 的觀念。以營地的飲水機模擬野地 供水站。在營活動330ml水壺兼顧 了可攜性與充足性,野涉活動則視 情況放大容量。活動中安排貓頭鷹 教練團教授瓶口結打法,以童軍技 能為其建立隨身飲水系統。 因應夏季電解質容易隨汗水流失的 現象。營隊規定夥伴隨身攜帶10g 食鹽以為因應,在活動休息時間,
07
營隊中安排火箭 爐展示,但未做 進一步探討,僅 作為引子,留待 將來安排相關進 接訓練與探索。
變成夥伴間共享的『零嘴』,事 後介紹其他電解質補充方法後, 對建立戶外保健的基礎很有幫助。 用火對童軍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 一環。生火之外,用火、燃料、 效率、安全等需要被納入核心。 在無痕山林的目標之下,以瓦斯 燃料用火,可以讓落木回到原始 循環。不過,木本燃料的火焰對 人類尚有心靈層次的作用。因此, 有限取用並提升效率的用火,也 是Learn to Camp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隨著最適化科技觀念推 動的(Appropriate Technology), 為開發中地區設計的火箭爐是值 得引進做為童軍器材的,甚或可 以做為手做的題目。
08
營隊對火的議題 在用火多於生火。我 火媒棒與其他更 進階生火技能( 例如鑽木取火等)可視為『藝』而 不視為『能』,在初階用火課程或 體驗中捨而不取。這與大部分的作 法雖不一致,惟環顧讓訓練回歸工 具本性、並期待團員的成長確切具 有切時應用與反思的價值,應可以 依此原則謹慎實施。 小隊活動方面,安排了幾個體驗性 的活動,期待除了傳統類型競賽遊 戲的情境式催動以外,可以有具反 思激刺的安排,讓競賽的過程中不 但有群體的成長,也 有個別的成長。每位 夥伴依規定帶了吸管、 空瓶、橡皮筋和報紙, 做第一個對競賽之用。 遊戲規則是時間內以 上述材料築高塔,最 高者為勝。 期間以小隊討論與團 討論技巧交錯創造競 和氛圍激刺團隊動力。
好消息是源頭的佔比不小; 旁觀者也曾有試圖放下顧 慮的衝動。這類團隊動能 的伸展是比反覆操作形式 上的棍操或是博物館內的 旗語對孩子來說更有幫助。
第二個歷奇遊戲,聯隊長 先要求全體利用麻繩做出 9X4的繩網。 繩結簡單而重複,情境下 精準度、互動程度、分工 狀況、效率等觀察指標, 是協助團長帶領夥伴反思, 建構團隊意識的工具。
9乘4的遊戲才開始,夥伴 間就有“找領袖”的互動, 指導群很快建立起來,團 隊的節奏並隨之成形。
同時,讓夥伴無形中體會 繩子是萬用工具的暗示在 爾後的活動中也會稍做變 化一再呈現。
其間核心的源頭被支開, 我們可以看到9乘4的節奏 開始變亂了,一直到新的 源頭重新組合出可以支持 上場夥伴的架構之後,節 奏才慢慢穩定。
要求熟背繩結對團長來說 比較簡單,但卻失卻了真 實意義。關於繩索,本團 希望夥伴可以有機會從 WHY開始,讓學習能量來自 動機,而非考驗。
國二的聯隊長在主持遊戲 的精準度以及指揮的大度 最讓我感到驚奇,童軍團 是童軍自己帶的,透過這 個活動我們驗證了可能性。
做過針對織網的回饋與反 思後,進行9乘4遊戲規則 解說,這是結合金氏、靜 默、溝通等元素,並加入 teamwork反思的遊戲,只 要facilitator能有效帶 領,可以重複操作而得到 不一樣的收穫。。
Debriefing時間有限,先 選擇了“領袖”這個題目, 請聯隊長給予大家激勵, 其他的元素在日後還有很 多機會可以觀察。 童軍技能不是拿來學的, 是拿來用的;主要目的並 非通過考試,而是提升戶 外生活的品質與安全。與 繩索親近之後,將會對繩 結與繩索有更多學習動機。
團隊動能中,有源頭,有 追隨者,也有旁觀者。這 個練習看到團員在團隊動 能方面不同的調性,有助 於將來個別激勵的設計。
09
蔡沛璇夥伴臨危受命擔任聯隊長,指揮之外,在露 營技巧上也能適時的給予學弟妹適當的示範與指導, 表現很亮眼。這一次歷奇營,因為沛璇的稱職,讓 團長可以輕鬆的操作各項訓練。藉這份報告特別感 謝她的表現,她的確呈現出第一期女童軍在乃姍團 長帶領下的穩定水準,期待爾後的活動中可以傳承 這樣的精神與能利。
10
於陽明山營地紮的電網。 是歷奇營最後一個小隊活動,在紮這個網的時候, 對於孩子營隊過程中的表現,心裡有一個假設的構 圖,想像著哪個孩子會選擇哪一個洞;想像著需要 更多支持的洞孩子們怎樣形成支持群;事後看了看, 在激勵叫果出現之後的表現與我猜中的約莫七成
升團的夥伴藉由徽章制度的力量, 有一夕催熟的感覺。 儘管如此。完成度不足與等待被 青蛙媽媽/老狼檢驗以獲得反饋的 “他律”習性還是存在心裡的。 這是為什麼升團後要以這種型態 訓練的主要動機。 電網操作上端賴facilitator引導, 將來還可以一做再做,而活動的 關鍵在於開始前的grounding與事 後的debriefing。 態度反應一切,每一個活動的狀 況也都會反映態度。一開始先讓 夥伴嘗試。馬上就可看出“他律” 制約的原形。大家都盡力,但是 self-drive的能量並不明顯。
11
服務員會給我指導,在我依循指導 修正後就可以得到reward,這類制 約很清楚反映在動作上。 在這些現象浮出後,才對夥伴做 grounding與激勵。當團長從最低 的網孔裡沾著泥巴爬出來以後,幾 個孩子的眼神變得不一樣了,神情 與肌肉張力開始變得不同。 不過,儘管有這樣的轉變,對過網 這件事想的還是以自己為主,上欠 缺整體策略觀。初期討論時說出口 的大多是自我意識為核心的分配, 而非相互考量完成全團目標。 一再的暫停,給予回饋與反思空間, 慢慢地,團員體會更多了,整體策 略的雛型也出現了。
給夥伴的成長是非常可觀的,但若 不嫻熟則有安全顧慮,不可不慎。 之所以採用這個活動,主因是藉由 情境讓孩子擺脫他律的制約,建構 自主、合作的態度;發展策略觀與 共贏的習慣。有了這個起步,將來 藉著童軍活動的各項設計,期待將 上述目的內化到夥伴的行為裡。 不像鐵釘、剪紙等點竅式的活動. 電網在新的團隊裡或不一樣的團隊 氣氛中,都可以讓參與者有不一樣 的貢獻與反思,惟主持者需要有相 當程度的facilitating經驗為佳。
有幾位夥伴的表現與轉變十分顯著, 讓我心裡暗暗稱奇而激動。對於將 來小隊制度的可能互動,在團長心 裡漸漸累積許多參考資訊。 最後debriefing時,看到經過這個 遊戲的體驗,多數夥伴已在心中種 下童軍自律與團隊分工態度的種子, 往後,應在團集會與訓練的安排上, 設計相關活動來落實這些基礎。 這是探索教育中很著名的遊戲。較 諸被外界泛用而漸失反思內涵的幾 個活動,電網因為器材架設稍受限 制,grounding操作教具難度,因 此還能維持著探索教育的原貌。他 同時也被收錄到美國童軍21世紀木 章的訓練教材之中,如果具備好的 facilitating條件,這個活動可以
12
過去童軍導入這類活動時,偶有因 facilitating技巧不熟練而未能達 到效果,很值得我團在將來做好準 備,妥善此一範疇。
依活動計畫,拔營後團員搭公車 下山。惟貓頭鷹們體恤孩子辛苦, 開車上山接回。某種程度上可以 看出團文化無法透過幾次營隊與 團集會便得以確立。除了活動經 驗的累積之外,亦有賴與貓頭鷹 的更多溝通才行。
歷奇營是一個起點,原先設定的 小隊自主程度至少應達有70%,不 過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習慣也 難短期養成,貓頭鷹亦需更多交 流,透過童軍理論與方法,引進 與時俱進的活動元素,團的形塑 與成長,才正要慢慢開始。
13
很多領導特質在活動中清楚的凸顯 出來。不只是勇於領導他人或樂於 受他人領導,更重要的是領導議題 或事情的進行,這類行為透過提示 與鼓勵也有了顯著的成長。
馬太鞍先鋒營 歷奇營是建立在Learn to Camp的基 礎上,馬太鞍先鋒營則是Learn to Camp in the Wilderness(學習荒 野露營) 的第一課。
不過,現時現地的野外生活操作方 式和上述模型有很多差異,童軍只 經歷斥侯模型的露營方式,容易對 現在的野外生活實務產生誤解。
因為參加人數少,可以聚焦操作, 這次營隊的團員自主性大幅提高。
馬太鞍先鋒營的重點,在介紹山岳 旅行、野外探涉過程中可以運用的 分工方式與操作觀念,協助夥伴在 野外建立有效率、安全、彼此合作 的生活與任務系統。
傳統童軍訓練的小隊分工是建立在 以斥侯為模型的露營生活。基礎假 設是建立一個通常會維持一段時間 的斥侯營,日日增進/修繕營地生活 系統、架設任務所需的工程、並針 對駐紮特性發展出系統性的營地保 健要求(提帳、曝曬…)。
這樣的模型給童軍很好的淬鍊,在 其中透過童軍方法獲得成長。
14
熟讀童軍理論、多方探討為什麼, 有可能可以找到合宜的方法,給予 青少年符合總長理念的成長。 現代登山逐漸揚棄了過去大臉盆大 爐頭的炊事,個人炊事系統的建立 越見風糜,原因不在耍酷或強調個 人風格,而是為了安全。
準備過程中,透過討 論確定三人自行火車 旅行的可行性。輔以 任務信以及祕密安全措施的安排, 團長得以提前一天到營地進行場地 確認。 山岳救難隊經常呼籲野外活動中, 個人隨身裝備中應納入頭燈、地圖、 指北針、外帳、爐具鍋具、打火機、 火種、黑色大型塑膠袋、避難毯、 救命水、手機、哨子等,目的在針 對因應台灣山野特性,若遇迷途或 失聯狀況下依然可以安然通過挑戰。 每人建立一套炊事系統,是很有必 要的基本練習,馬太鞍先鋒營裡便 建立這樣的模型。配給夥伴的炊事 系統有 兩套鍋具 大小爐頭各一 火柴一盒 打火機一個 夥伴們在一起可以分工炊事,有需 要時則可以分別擁有獨立炊食的能 力,在野營的體驗裡,這樣的訓練 極為必要。
15
以任務信確保旅行品質是很普遍的 技巧。基於旅行安全的考量,信中 加入了與家長手機通聯的項目。 安全是優先方針,有兩項基本要求。
安全架構確定後,基於對營地與當 地人士的高度熟識(這是團長的家 鄉),活動幾乎完全由小隊自主。 小隊自主操作上唯一的瑕疵是第一 天晚炊小隊並沒有將團長計算在內, 於是當天晚上團長沒有機會用餐。 不過這樣的經驗讓小隊在爾後經營 露營生活的過程中有更全觀的考量。
日程表 規劃日程表對三人來說是第一次, 火車旅行後,召開小隊會議在團長 指導下進行。 營地水潭最深處約90cm,安全性在 可控制範圍。其間生態豐富,魚蝦 蟹與兩棲物種中不乏台灣特有種, 自然研究與水上活動成為營隊重點。 營地12公里外正值國際熱氣球花蓮 翱翔季,把握機會將之列為營地外 活動。同時,在花蓮鯉魚潭國際露 營區裡有北極星童軍團正在為其60 周年團慶國際大露營做準備。安排 夥伴到該營地參訪,有機會體驗童 軍伙伴四海一家的情誼,拓展眼界。
營地裡,以水、生態、獨立炊事的 合作模態、營地建設項目做為 Learn to Camp in Wilderness的 主軸;營地外,佐以事務整補、認 識鄉土、熱氣球、參訪童軍友團、 鯉魚潭水上活動作為專項活動,以 作為將來參加大型露營的經驗基礎。 兩個軸向構築了此次露營活動的大 綱。三人依據大綱與團長的適時建 議,規劃了三天的日程表
16
第一日 火車旅行 報到,簡報旅行成果 小隊會議/午餐 採購 基地營報到 裝備課程 /小隊裝備整備 移動至營地 營地建設 小隊活動 野外課程-戶外安全與維生系統 晚炊 小隊營火 夜觀 第二日 拂曉離營採買 晨檢/升旗 晨間活動 晨間課程—炊事系統與炊事技巧 水上課程-水吊床架設 小隊活動-水上競賽 水上課程-水資源與淨濾水系統 午茶 外涉課程-認識鄉土 自然研究課程-沼蝦棲性 小隊會議 晚炊 夜觀 第三日 拂曉拔營 熱氣球體驗 基地營報到 裝備整理保養 旅行-參觀北極星六十周年營地 營外活動-鯉魚潭泛舟 小隊會議 火車旅行返北
活動場 水域教室
炊事場
帳蓬 天幕教室
認識鄉土
基地營
17
致贈營地飲水
參訪北極星營地
熱氣球 水上活動
18
到達基地營,先進行裝備使用課程,確定夥伴們 對即將於營地應用的炊事系統與帳蓬、繩索等有 充分的理解。課後由小隊自主清點、裝箱、上車。 準備離開基地營前往營地。
天幕教室由天幕與地布架設而成,有遮蔽陽光與 落雨的功能。主要作為團長講授或小隊自主課程 與小隊會議場所。圖為第二日早上的訓練課程, 課目為套鍋使用與炊飯技巧,由受過訓練的童軍 為其他夥伴解說示範。
夜觀教室。營地生態豐富,入夜後特別適合觀察 兩棲與水生動物的習性。除了只分布在花蓮南部 與台東的台灣特有種雙色澤蟹以外,左圖為拉氏 清溪蟹捕食粗糙沼蝦。斯文豪氏赤蛙、褐樹蛙、 以及盤古蟾蜍等兩棲動物數量很多,非常利於自 然研究課程的進行。營隊兩晚皆進行這項課程。 除了觀察之外,亦進行採 集訓練。夥伴們稍微練習 便能對物種的特性建立基 礎認識,左圖為捕獲的粗 糙沼蝦。又為雙色澤蟹 水域教室。營地的瀑布與水潭受到夥伴們青睞充 分利用,除了作為升旗場、水上活動場之外,也 作為生態與水域教室。課程有利用現地特性做台 灣溪流與登山安全觀念講課,以及圖中的濾水/淨 水原理與器材操作要領課程。結合器材與水域給 夥伴做中學的體驗。
19
24小時旅行是童軍活動精彩的一環, 若與現代登山觀念多所融合,則能 將此能力運用在拓荒、探涉等範圍。 我們計劃以培養戶外活動的實際能 力為優先考量。利用這次營隊的機 會,為團建立符合LNT、登山安全、 童軍小隊制度精神的炊事系統訓練 模式,可為將來的旅行做更多準備。 每人配發一套完整炊事系統乍看似 鼓勵個人主義,但經過分工安排後, 小隊制度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揮。
旅行休息點或紮營地條件不同,可 經小隊會議事前規劃,每人或每組 旅行夥伴各自建立炊事單位,不依 事務、大廚、二廚、伙夫、水夫等 職務分工,而依炊事單位劃分炊飯、 主菜、配菜、湯食等分進合擊。 若因場地限制(上游河床、山徑等), 亦可以個人或旅行夥伴為單位完成 炊事用餐。同時,若因安全或任務 的需要,每位夥伴也能有能力隨時 建立緊急的炊事系統。
20
先鋒營提供鋁鍋與鈦鍋讓夥伴認識 不同材的質鍋具。在基地營亦安排 教練指導套鍋炊飯技巧,夥伴運用 這些技巧做出很不錯的成績。
這次的訓練固然借用了較為高檔的 器材,但坊間亦不乏價位親和的類 似器材供夥伴建立系統。先鋒營之 後,我們計畫引導夥伴依平價、穩 定、耐用的原則練利旅行炊事系統。
小隊會議決定第三天搭熱氣球時候穿全標 於是調整日程表增加洗衣時間
第一天的水上活動在瀑布水潭進行
小隊營火除了檢討一日活動之外,當然要 嗨一下 小隊決定升旗在瀑布前舉行,夥伴架好 旗桿後舉行升旗儀典
21
第二天的水上活動增加吊床作為娛樂 工具
住宿與休憩區/講課區
時時依需要加強營地建設
小隊前往河床區架設炊事系統
22
營地位於花蓮光復鄉,過去以製糖聞 名。因應營地特性與地利之便,夥伴 們利用離營採買的機會做認識鄉土的 活動,拜訪傳統市場採購糧食;前往 糖廠體驗昔日農村風情;到基地營勘 查器材保養場地。這些活動給夥伴們 不同於營地荒野的另一種視野。
23
配合熱氣球施放條件,夥伴凌晨四點 拔營趕往達熱氣球施放場。制服與笑 容受到主辦單位極致禮遇。 締結友誼是很重要的童軍文化,趁北 極星童軍團在鯉魚潭準備60周年國際 大露營時前忘拜訪並致贈飲水,三位 童軍新血感受童軍運動的震撼與無限 可能。
善用地利之便,拜訪北極星之後到鯉 魚潭泛舟,為他們自己的營隊畫了一 個漂亮的句點。
24
NEXT STEPS 只有三位夥伴的營隊才可能這樣 經營??其實不然,透過小隊長訓 練、小隊會議的充分落實、與家 長的溝通;我們將慎選營地與擴 編安全維護資源、團長與服務員 團隊也將在說明會後逐漸加強, 這樣的前提下這類活動有機會在 事前與夥伴們充分準備下達成。
戶外活動是童軍運動的核心,我 們計畫支持所有夥伴持續舉辦露 營,並協助提供各項技能指導與 遊戲、活動的設計雛形,透過反 覆、隨機、有方法的的小隊會議, 孩子們優游天地的能力加強了, 自信而自覺、冒險不冒進的精神 也隨之豐富。觀察判斷、分工合 作的技巧因之加強。在這些技能、 觀念因需求而產生自發的驅動力 之後.將於下學期為夥伴們做其 他構面的系統化加強。
這是本團的兩次實驗露營,在其 中看到了小隊自主的可能性、夥 伴的潛力與學習能量、團隊相互 支持對適應荒野的助力之外,也 看到我們需要透過這三位種子夥 伴與團長/服務員的規劃,協助其 他夥伴做好準備的空間。
因為適齡原則,女童軍/童軍訓練 方法迥異於蛙狼,給孩子成長的 構面也不相同,本團這個階段的 文化才剛在構築,6月8月兩次的 露營是一個開端,12月的小隊露 營之後,有機會讓貓頭鷹與女童 軍/童軍更深刻體會本團已經開始 多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元素。
25
團集會之外,接下來的露營計畫
26
2013 女童軍團/童軍團 暑期訓練營報告 陽明山歷奇營與馬太鞍先鋒營 北市明湖國小社區親子童軍團 北市女童軍363團.童軍351團
3 63
3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