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總長的小狼手冊 The Wolf Cub’s Handbook
Sep., 2014
Cogito, ergo sum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憂心忡忡的將軍 讓我們把時空拉回一百多年前,看看當時世界的面貌。 三十五個包廂的 大都會歌劇院
倫敦完全工業都 市化,地鐵運客 量每年四千萬人 八國聯軍進北京
日本一度想用一 億日圓把台灣賣 給法國 歐美富贾流行帶 著硬殼帽到這裡 打五大獸
那是個後工業革命時代;連號稱最早的民主國家美利堅合眾國都還 充斥著階級意識;亞洲還在殖民強權大肆上下其手的階段….儘管如 此,原本驕傲的日不落帝國卻正逐漸衰頹中……. 英國貿易額占世界總貿易額的比例 1/4
1/6
南非布爾戰爭 400,000士兵
2.5億英鎊 1880
1913
由殖民地取得自治領地位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根據統計,在 1880 年佔世界貿易總額 25%的英國,到了 1933 年 卻遽降到 16%。在著名的南非布爾戰爭投入 40 萬兵力之後,更耗 掉了 2.5 億英鎊的國力。而隨著民族自決觀念的大規模崛起,個殖 民地漸漸取得自治領地位。這些現象都讓對原本自豪的英國上流社 會感到不安。 除此之外,因為工業社會的來臨,都市人口大幅增加,青少年在缺 乏適當引導下,抽菸酗酒風氣日盛,頹廢風氣鵲起,更讓教會與有 志之士皺眉。因此,像是基督教少年軍(The Boys' Brigade)這一類 的青少年運動紛紛在英國各地展開,嘗試協助青少年,給予更好的 身心發展環境。 貝登堡將軍自殖民地征戰多年後回到國內,面對這些亂象憂心忡忡, 而他驚訝地發現,原本他著作用來作為軍事訓練的書籍(Aids to Scouting)經常被教師和青少年團體採用作為妻少年活動素材。加 入基督教少年軍擔任副總裁之後,在創辦人 Sir William Alexandar Smith 的積極勸進下,將軍開始積極思考以其在戰地訓練青少年的 經驗投入英國的青少年運動。
將軍投入青少年運動的設計 值此同時,將軍受到大西洋彼岸動物派作家 Ernest Thompson Seton 的影響,在 1906 年得到了其著作 The Birch Bark Roll of the Woodcraft Indians。多方參酌之後,將軍決定組織一群青少年進行 一次實驗性露營,期待藉此吸取經驗,以便將 Aids to Scouting 改 寫成真正適合青少年的書籍。 很快的知名的白浪島露營在 1907 年夏天舉行,將軍把這次露營的 過程與家長的迴響整理成一篇報告,在英國本土與各殖民地主要報
Cub Scouter’s Book
紙上投書,標題為” 「BOY SCOUTS. BADEN-POWELL'S SYSTEM.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A GENERAL
A SUGGESTION FOR THE
EMPIRE.」(男孩斥侯.貝登堡將軍體系,給帝國的建議。)” 他的破題引用了一句當時英國政治家的警語「The same causes which brought about downfall of the Great Roman Empire are working today in Great Britain.」(導致羅馬帝國崩解的相同原因, 此刻正在大不列顛上演)。 BP 藉由這個引言點出了當年英國的困境與青少年普遍沉淪的現象, 但是他說
「我個人並不悲觀地認為那些沉淪的人都已無望,相反地,我想 我們正快要走到十字路口,每一位稍有愛國心的我們都該義不容 辭的真誠提供協助,那怕只是一點點,來幫忙成長中的下一代踏 上成為良好公民的正確道路」 這就是憂心忡忡的將軍推動童軍運動時的初衷。 很快的,在良好的活動方案與教材、教會的國際網絡、日不落帝國 的全球布點、熱心貴族的資助、書籍的熱賣以及將軍的崇隆聲望與 有效宣傳手法推波助瀾之下,童軍運動快速的在全球各地蔓延。 除了大英帝國的範圍之外,1910 年嚴家麟在武昌文華書院中就因為 學校的教會背景而獲取來自英國的童軍資訊,並創立了一個幼童部 自任部長。而日本大將乃木希典出席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加冕典禮 而與貝登堡將軍結識,因此邀請貝登堡於 1912 年到日本訪問已經 成立一年,以英籍孩童為主的橫濱第 1 團,從而開始了童軍運動在 日本的發展。在資訊傳播方式很艱困的當時,童軍運動短短幾年的 期間可以有這樣快速的推展,真是一個奇蹟。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很快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都紛紛表達對這個運動的 渴望,貝登堡將軍因而設計了不同的分支。女童軍、小精靈(Brownies,
水晶宮校閱 出現女生 要求加入
JUL1920
白浪島 露營
SEP1909
英國 基督教 少年軍 (BB)
貝登堡 擔任 BB 副總裁
AUG 1907
MAY 1903
OCT 1883
幼女童軍)、小狼(Wolf Cubs)紛紛被設計出來以應所需。
WHY?
第一次 世界 大露營
....
第二次 工業革命末期
辛亥革命 一戰
幼童軍 成立
一戰終
JUN1939
幼女 童軍 成立
DEC1916
女童 軍 成立
Jun1914
1st 正式 童軍 露營
1910
美國 布尼 之子
AUG1908
美國 西頓的 男孩
MAR 1905
MAY 1902
1883
2015
貝登堡與 蒙特梭利 理論交流
二戰
在男孩方面,貝登堡將軍捨棄了當時許多童軍團長與總部幕僚的” 少年童軍(Junior Boy Socut)”建議,堅定的相信來自教育學界給他的 想法「這兩個年齡階段青少年發展特性全然不同,甚至可說是不同 的動物」 。經過兩年的準備;歷經許多不同的嘗試,才為這個階段的 青少年運動以「小狼」(Wolf Cubs)定調。請注意當時的名稱就叫做 Wolf Cubs, 完全沒有 Scout 這個字眼。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小狼階段的推展 在初始的設計想法中,小狼是小狼,不是年紀小的童軍。代表色(黃 色)、服裝(藏青)、儀典(吼聲)、敬禮(二指禮)等等都與童軍系統不同, 因為適齡的安排,需要以不同的符號來做清楚表徵,這些設計符合 當時的社會認知與思維習慣。一百年後的今天,雖然因為時代的變 化有不一樣的思維,期待這個青少年運動有上下一貫的體系概念, 所以由小狼(Wolf Cubs)改稱幼童軍(Cub Scouts),但是很有趣的是, 儘管在英美等國與時俱進的有了許多不一樣的變革,但是對於 Akela 這個團長代號是完全保留的。也可見總長所設計的幼童軍符 號歷經百年依然有其無法撼動的意義。 貝登堡爵士在設計這個青少年階段時,參考了當時動物派文學的鉅 作像是傑克倫敦 1906 年出版的 White Fang(白牙之狼)、西頓 1898 年出版的 Wild Animals I Have Known(我所知的野生動物)、以及吉 卜林 1894 年出版的諾貝兒文學獎作品 The Jungle Book(叢林奇談) 等書,為小狼運動定調。 貝登堡將軍在當時仰仗一位女性 服務員 Vera Barclay 薇拉.巴克萊 做為其發展小狼運動的重要助手。 薇拉除了是最早推動小狼運動的 童軍團長之外(她在小狼實驗階段 就成立了小狼 1st Hertford Heath Wolf Cub Pack 然後請她妹妹來 帶),並且因為寫了一篇"How a Lady Can Train the Cubs"(女性怎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麼訓練小狼)的文章而受到貝登堡爵士的賞識,邀請她擔任總會的小 狼部長(Wolf Cub Secretary),協助小狼運動的規劃與推動,同時也 設計了部分的進程與獎章。 為了有效的推廣小狼運動,在 1920 年的第一次世界童軍大露營, 薇拉策劃了一次 500 個小狼的吼聲,獲得很高的評價。 而薇拉對小狼運動最大的貢獻,在於她協助總長起草小狼手冊並持 續進行修訂的這個偉大工程。
小狼手冊的結構 在台灣的童軍界常提到,童軍運動有三大制度,徽章制度為其一。 這或許是台灣的獨特詮釋。從世界童軍的眼光裡是沒有徽章制度的, 在原本的意思裡,說的是「符號性的框架」(Symbolic Framework)。 從基礎的徽章來看,小狼穿藍色制服、童軍穿卡其制服、羅浮有聖 佐治的紅,是因為各有不同的符號意義。 眾多幼年兒童既不適合貼近斥侯(Boy Scout)的符號,又想及早與童 軍運動接觸的前提下,貝登堡爵士排除了簡化童軍運動以適合更小 孩子的 Junior Scout 或是 Cadet Scout 等建議,另外思考以不同的 符號象徵來建立另一套方案。因為從人的身心發展觀點來看,那個 年齡的孩子與接受童軍階段的較大孩子,是不一樣的動物。 所以,小狼與童軍的符號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在總長建構這些概念 時,小狼階段完全沒有 Scout 這個字眼,單純的只說是 Wolf Cubs. 賦予的符號象徵說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們不是幼年斥侯,是小狼。 為什麼我們在小狼團集會時,說著是帶他們去打獵?在過去小狼階 段的文件中,經常以”Good Hunting”(祝打獵愉快)做為結語詞。 就是因為符號性框架這個徽章制度,在設計的初期,就有了非常週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延的結構的。 總長在 1916 年 12 月出版了小狼手冊 The Wolf Cub’s Handbook。 它的序言中有一段這麼說:
Every boy, like every young Wolf, has a hearty appetite. This book is a meal offered by an old Wolf to young Cubs. 每個男孩,一如小狼崽一般胃 口很好。這本書就是老狼提供 給小狼崽的食物。 There is juicy meat in it to be eaten, and there are tough bones to be gnawed. 其中有肉汁滿溢的鮮肉供其 食用,也有堅硬的骨頭任其啃 咬。 But if every Cub who devours it will tackle the bone as well as the meat, and will eat up the fat with the lean, I hope that he will get good strength, as well as some enjoyment, out of every bite. 如果這些來接受餵食的狼崽們,可以像吃肉一樣珍食這些骨頭, 並且在吃肉時不挑肥揀瘦一概吃下的話,我則期待他們在每一口 咬下之後,可以變得健壯,並且得到一些樂趣。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這就是貝登堡爵士看待小狼團集會(Pack Meeting, 千萬不要誤成 了不一樣符號意義的 Troop Meeting 囉)的哲思。 每一次的集會,都是一場打獵,每一個值得給孩子的學習標的,都 是一大口的咬。 這本手冊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說的是幼童軍的內涵與相關訓練,分作 16「咬」(bite)。 意思是小狼一口一口的咬下應學的目標進而消化成長。這也是小狼 團集會普遍以「打獵」為其暱稱的起源。 第二個部分,說的是技能章與兒童身心發展的關係,共分 8 章(這 個部分極為重要,有機會再介紹給大家)。 第三部分,是一篇寫給小狼團長的訓練目標與方法的提示。 大家都知道總長向作家吉卜林取得授權,將叢林奇談導入小狼的訓 練方法。但與這些叢林奇談相關的題材,其實僅用在第一部分的前 四「咬」裡而已。 這前四咬之中採用的分別是毛克利的故事、AK拉、伯魯與巴西拉、 狼族規律、班大洛。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也就是說,在原始的設計中,貝氏並無企圖要小狼讀完整套叢林奇 談,只是引用了這本書的幾個部分來凸顯幼童軍訓練的重點而已。 如果單是運用這本書來做為教材,只需要買書就好,不需要特別的 授權,總長要求的授權,最初是”The Article that you made for Scouts’Magazine from the Jungle Books”而這些在童軍雜誌上 摘載的內容,就成了小狼手冊的片段了。
吉卜林寫給貝登堡爵士的授權信函,從中可以看出介紹叢林故事給童 軍界作為小狼訓練材料是從 Scout’s Magzine 開始的。而取得授權的 時間距今正好 100 年,已經是小狼階段發想開始的兩年之後了。
這根據叢林奇談所寫的四「咬」,期間所構築出來的,就是 族眾(小狼)與領袖(Akela)、 外在的威脅(邪漢)、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教練(規律教練伯魯與技能教練巴西拉)、 壞習性與霸凌(班大洛)、 可資借用以消弭惡習的力量(卡阿)。 以這些元素作為孩子內化認同團體、服從紀律、不怕困難、勇敢面 對威脅、跟隨教練學習、遠離壞習性或霸凌威脅,一旦沾染惡習快 快借助外力將之消弭等兒童身心發展課題。 至於隨後的另外十二個「咬」包含了其它的故事、進程、繩結的相 關技能、衛生常識、信號、生火、露營(沒錯,是露營不是宿營)等 等,對當時觀點的小狼訓練,給予非常完整的圖像。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不只叢林奇談 前面提到了之所以要求吉卜林的授權,是為了將叢林奇談的片段摘 載在小狼的訓練素材中,並將 Akela、伯魯、巴西拉等故事角色變 成小狼體系的成員。想當然爾的會以為小狼的訓練裡叢林奇談會是 唯一的主軸,但如果粗粗讀過叢林奇談這本書,就會知道完全不是 這麼一回事。 我們將小狼手冊第一部分的 16 咬做一個簡單的分析表給大家參考 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叢林奇談故事 叢林歌舞遊戲 祖魯 諾言規律小狼精神 良好秩序 善行與其它故事 入團晉級升團 圖騰 特別節慶 技能與生活 遊戲競賽 露營
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叢林奇談的故事與以之延伸的叢林歌舞遊 戲,僅集中在小狼手冊的前五章而已。 前五章的叢林故事鋪陳中,有哪些投射呢?在此我們也將之整理成圖 表供大家參考。
Cub Scouter’s Book
故事
1
2
老虎 撲人
毛克利 入狼群
叢林舞 老鷹抓 小雞
遊戲
3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4
5
班大洛
毛克利 殺邪漢
卡阿遠征
反霸凌
規律
服從
律動
大巴希舞
伯魯舞 巴西拉舞
餓蛇 卡阿舞
殺邪漢
肢體 伸展
邪漢與 毛克利
台灣童軍界的幼童軍訓練體系習慣將叢林奇談的故事多做介紹,並 將演劇、沙盤等活動延伸到紅花的威力等章節。如此著重叢林奇談 並不是壞事,但要說那是總長的意思就難免有點脫鉤了就是。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童軍對叢林舞的保存是很盡心的,上述的幾個 叢林舞蹈中,除了伯魯舞(偏偏這是引用比例較高的一個)因為想當 然爾的以熊的人力行走姿態做為模仿徹底喪失原本設計的意義之外, 其他大致都與手冊相仿。是很有趣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故事是小狼活動的主軸之一,既然叢林奇談在小狼手 冊中主要是用來塑造角色,定義尊長、教練、團員之間關係之用, 並無意做為主要的故事內涵,那麼,總長在手冊裡還安排了那些故 事呢??本文亦試著將之整理成圖表方便彼此交流討論: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1
2
3
4
5
6
7
8
叢林奇談 祖魯故事
叢林奇談
叢林奇談 白牙 母親節 法國哨兵 西頓的狼
叢林奇談 西頓的狼 英國小狼 日本小狼
精靈故事 祖魯故事 叢林奇談
印地安
英國國旗
佐治屠龍 總長童年 軍旅故事 吉爾先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尼加拉瓜 船難撁夫 深海魚夫 英國海員 英國海軍
矮腳雞 日本軍隊 軍旅故事 公園告示
鬧肚子
日本軍人
精靈故事 山野經驗
圖騰
也許有部分讀者會感到好奇,原來總長 的小狼手冊除了叢林奇談還有如此豐富 的其他故事,但原文的小狼手冊畢竟對 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有閱讀上的不方便, 要如何對這些故事有較親近的理解呢? 總長一直不希望童軍服務員僵膩在他 的文字裡,如果大家明白初衷、認識小 狼手冊結構的意涵後,相信大家會找到 很多更有時代共鳴效果故事來使用的。 如果您真的好奇那些故事是怎麼說的, 讓我告訴你一個也許你忽略很久的祕密, 這些故事早在幾十年前,就由我們敬重 的童軍前輩殷正言先生翻譯收錄在幼童 殷正言先生用心編撰的幼童軍服 務員工具,其中殷先生大量收錄 軍服務員手冊裡了。 翻譯了總長小狼手冊裡的故事 大家是不是快快把這本藍色小手冊拿出來好好翻閱一下呢?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手冊的第二部分 手冊的第二個部分,談的是小狼的技能章(Proficiency Badges)。 總長在這個部分的開頭是這麼說的:
The object of the Proficiency Badges is to help to remedy defects, and to develop character and physical health. The should not, however, be regarded in the same way as the Star Tests. Badges are activities which individual Cubs can take up in order that they may progress further along Cub paths; they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take them up with a view to self-development but not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ordinary work with the Pack. 簡單的說,在幼童軍技能章的設計上有三個特點 用來彌補小男生的缺失,促進其身心發展 它的設計與進程的檢驗有所區隔 這些並非團集會的活動核心,是鼓勵小孩利用暇餘自我發展 的精熟項目 技能章的設計概念,與總長一再揭示「童軍運動訓練的四個枝幹」 息息相關。這四個枝幹是品格、健康和力量、手工藝與技能、以及 為他人服務。貝登堡爵士相信,為了實現「培養積極公民」的訓練 目的,應該積極採取這不可或缺的四個枝幹,並且以「由內而外」 的薰陶取代「由外而內」的約束。 台灣童軍目前在小狼技能章僅有三項分類(品格不在列)。但初始的 設計是這樣的: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游泳
健體類
健身與清潔
運動 團隊合作 自我照顧 收集
品格類
資訊與毅力
自然觀察
園藝 繪畫
手工藝
手藝類
家庭工藝 製作玩具 急救
服務類
為他人服務
家務 嚮導
既然技能章的設計目的主要是用來彌補缺失(remedy defects),那它 的概念是什麼呢??手冊裡也圖表列示了清楚的結構 笨拙 肢體發展不佳
游泳 需要健康知識與運動
健身與清潔
肢體欠健全
團隊合作 自我照顧
愛現 吹牛 害羞
收集 對事物不熟
資訊與毅力
自然觀察 園藝
說謊
繪畫
惡作劇 搞破壞
運動
需要對事物感興趣或 好奇
手工藝
家庭工藝
無耐性
製作玩具
不服從
急救
自私 殘忍
不尊重他人
為他人服務
家務 嚮導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因為能力不足缺乏自信,部份小孩反而容易因此吹牛;部分則有害 羞畏縮的傾向。在技能章的設計上利用獎章的榮譽激勵,鼓勵孩子 補足其對事物不熟的缺失,提升資訊(Intelligence,情報,外界的資 訊,這個字同時有理解力的意思)的掌握,並且藉由自然觀察、園藝、 收集這些活動的基礎工作培養毅力,可以改善小孩子的品個缺陷。 過去我們說集郵可以陶冶身心,就是這個道理,在其中將強毅力與 耐心,並藉由每一個票面的故事以及背後收集的歷程來滿足孩子知 能的成長與生活經驗的豐富,那就不容易陷入愛現、吹牛、害羞、 說謊的缺失了。 這個部分花了不少篇幅在羅列當時技能章的取的標準,對照今日獲 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但是對於技能章設計的初始目的、針對青 少年身心發展可能出現的主要缺失,以及可以改善的面相等等系統 化的整理,至今卻依然金聲玉振,很值得深思。有志讓幼童軍運動 與時俱進的夥伴們,莫忘初始設計宗旨,並據以兼量時代特色與真 實需要,其實是很重要的。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手冊的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闡述的是小狼訓練的目的與方法(Objects and Methods od Wolf Cubs Training)。總長在這個部分的開宗明義第一句話是 Don’t be frightened the length if these Hints; they are only intended to be suggestive of helpful to beginners。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別被這些落落長的提示挫到,這些只不過是 意圖對初入門的服務員們有點建議性、有點幫助罷了。 總長在其中言之諄諄的提到
Not so much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as the desire and capacity for acquiring knowledge. 避免填鴨,用有趣的遊戲、故事等方法勾起小狼求知的渴求,創造 親善的情境來放大孩子求知的胃納,是幼童軍服務員很需要注意的 事情。 總長在這部分特別提到了 Cubmaster 小狼團長的兩個基本重點: The first is that the only man who can hope for real success as a trainer of Cubs is the one who can be their “elder brother.” The commanding officer is no good, and the schoolmaster is doomed to failure. The second item to recognize, although it is of first important, is that the bot of eight to ten is in every way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boy of eleven to fifteen.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大意是說,第一點,要當好小狼團長,得可以化身為小狼的大哥哥 大姊姊。呼來喝去的長官和校長(當然這指的是一百年前的校長形象) 這樣的角色都註定會失敗的。第二點,總長再一次強調小狼階段的 孩子身心發展是迥異於童軍階段的。 在團集會活動上(文中稱之為訓練 Training,順帶一提的,Training 這個字的定義是” Organized activity aimed at imparting information and/or instructions to improve the recipient's performance or to help him or her attain a required level of knowledge or skill.從這樣 的較度來看,training 可以是很輕鬆的,也不見得是很高深的學問, trainer 的角色也不必然高高在上,這是值得注意的事情。對照今日 台灣童軍界的部分詮釋,顯然把 Trainer 的投射做了不適切的托大 了),總長在文中羅列了一些建議: 1. Story telling,講故事,請容在此提醒,無須拘泥在叢林奇談上。 2. Paly-acting 演劇 3. Games 遊戲(比賽),值得一提的是,總長雖然說這些仰賴小狼 團長們的創造力,但在提升紀律與合作精神方面,他老人家還是 特別羅列了英式壘球(Rounder)、籃球、板球等球類運動,小狼 在團集會打籃球??很好啊。 4. Observation 觀察 5. Construction 勞作,做風箏、模型飛機等手做 6. Finger-craft 指藝,繩結(小狼繩結的初始目的僅只於此)、摺紙、 拼圖等 7. Physical 健身 8. Eyesight 眼力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Camp 露營,總長譽露營為 The most valuable opportunity in the study of Cubs.
手冊的結語 手冊的結語分做三個部分, 第一 (小狼的訓練架構)是通過以下的概念來設計的: 手工藝:發展應用、創造等心性 自然研究:發展觀察、宗教情懷、對動物友愛等心性 遊戲:發展笑聲、良好態度、合群等心性 運動:體能發展 團隊遊戲:發展不自私、紀律、團隊精神等心性 第二 總結來看,在這套訓練體系的建議上,很多細節上被刻意的保持粗 胚狀態。它大概就是讓小狼團長可以用來建立自己訓練課程的大綱 罷了。 重點是本書指出的目標與精神應該要被牢牢的抓住。我無意要小狼 團長們被傳統、規矩以及教條約束了自己。 團長們自己的經驗與想像力、他們自己的童真與對孩子特質的同理 心就是他們最好的指引了 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別把童軍階段的訓練直接帶到小狼的訓練裡頭來。這 是不適用於小狼的,而且也會削弱了小狼們向上升團到更高的童軍 階段的企圖心。
Cub Scouter’s Book
幼童軍服務員參考資料
小狼百周年,與時俱進 幼童軍運動已然一百周年,在服務員彼此砥礪要與時俱進之時,我 謹將總長為小狼運動所編撰的第一本書做一個重點介紹,也許我們 可以在其中窺得更多奧義,以做為我們前進的基礎。
總長的小狼手冊 The Wolf Cub’s Handbook
Cogito, ergo s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