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造型,亦或家的形象。 ——由究境校園建築案例,論台灣建築的現代性 2022/1/22 徐安
前⾔ 演講中,究境建築魏⼦鈞建築師在介紹校園類的設計作品時,以「家」的造型語彙出發,將斜屋頂 連結到⼤眾對於「家」的想像。但是演講中,「家ㄒㄧㄥˊ」只是⼜述,對我⽽⾔,⽂字則可以延伸 成兩個意涵:「家型」——家的造型︔或是「家形」——家的形象。由此開啟我的討論。
案例介紹 在究境建築近幾年的案例中,⼤膽的幾何造型配上鮮豔明亮的⾊彩,乘著新校園運動與美感教育的 趨勢,似乎成為幼兒學習空間⼀股新的⽀流。究境建築變化,並重新安排我們習以為常的建築元 素,讓我們對於眼前這些看似熟悉卻又有些不同的局部,進⽽思考空間的整體。以四個案例舉例, 「黎明國⼩幼兒園」的局部開⼜和⾬遮,以特殊的三角造型呼應建築整體量體,讓⼈輕易讀出設計 的邏輯︔「東園國⼩幼兒園」的Y字柱,以及包覆管線⽽形成的五角形柱⼦,暗⽰⼀般偷偷的在呆板 的矩形上加上斜角︔「⽴仁國⼩體育休閒站」的T字斜柱,像是仰躺在斜屋頂上的物件,讓⼈思考其 結構意義︔「⼤埔國⼩幼兒園」如同堆疊的積⽊玩具,⼆樓的半圓形量體傾斜45度放置⽽結構柱列 與⼀樓連貫,使⽤者在上下樓之間,理解到同⼀種結構系統的兩種表達⽅式。 我們可以整理出這些空間設計的巧思,不外乎就是打破⼈們對於矩形的習慣,於實空間、虛空間與 傢俱⼤量使⽤三角形和圓形,⽽其中又以家形——矩形與三角形的結合,成為究境建築在敘事建築 空間時,乖張叛逆的⼀個宣⽰。
黎明國⼩幼兒園
東園國⼩幼兒園
⽴仁國⼩體育休閒站
⼤埔國⼩幼兒園
「家」的印象 家形,⽅正的低層房屋、斜屋頂、也許有煙囪,青天⽩雲群樹庇蔭,坐落在美妙的風景中,也許這 是絕⼤多數⼈⼼中對於家的最初印象,魏⼦鈞建築師以兒童繪畫對於「家」的印象,說明究境建築 的案例中⼤量出現的斜屋頂元素,除了已經完成的建築之外,在不少競圖中都可以看到家形的蹤 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