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 後 左 翼 口 述 計 畫 系 列( 八 )| 以 陳 映 真 為 線 索
林麗雲 主訪︱陳瑩恩 整理
荷鋤握筆心憂憂 農運詩人詹澈訪談
*
時間
地點
2015 年 12 月 1 日
新店花園新城 詹澈宅
一、我的父親與大哥 林麗雲(以下簡稱「林」)|你是 1954 年在彰化溪州出生,後來在八七水災前 後,搬到台東,與公共事務較有關係的,是你提到鄉土文學論戰給你的影 響,那是你在當兵的時候。在此之前,你有沒有透過閱讀或其他活動而受到 社會意識的啟蒙?
詹澈(以下簡稱「詹」)|我是在彰化出生。我們家有客家血統,是後來跟大陸 的族譜一對才知道的,接上三千年的詹氏家族史。後來我們家族到台灣後, 住在彰化,只有幾戶是客家人,幾乎全部都是閩南人,所以我們的客家傳 統,就逐漸閩南化,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在清朝政府曾有一段 時間限制客家人來台,只要你講客家話,就不能到台灣來,例如清朝末年有 一段時間孫中山等講客家話的人就不能過來,就在那時候我們學閩南話,那
*
本文是科技部研究計畫: 【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 (NSC 103-2410H-009-033-MY3)成果的一部分。主訪人:林麗雲;訪談參與人:林麗雲、蘇淑芬、陳瑞 樺、劉雅芳、陳瑩恩、郭佳、林正慧;影像記錄:陳瑩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