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美術 ART&COLLECTION》No.301 2017/10 Preview

Page 1

)'(. FZkfY\i

*'(

古美術

秋拍 齊白石英雄獨立 巨帙現身 2017

NT.180

台北故宮收藏17件書畫珍品的品第流變 京都國立博物館開館120周年記念「國寶」特別展 柏林國家博物館「中國與埃及:世界的搖籃」特展 北京故宮「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 台北故宮「名山大川—巨幅名畫展」 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60週年書畫藏品展 華梵藝術設計學院院長黃智陽談傳統書畫教育邊緣化 伍嘉恩談木趣居的明式家具收藏 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磨合: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紐約.北京.香港.台北2017秋拍預告

中國嘉德

北京故宮 趙孟頫書畫特展

國朝 第一趙孟頫

ART&COLLECTION

www.artouch.com

中國嘉德2017 秋拍:齊白石 〈英雄獨立〉, 設色紙本立軸, 316×70公分。




發行人.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發展研究室總主筆 鄭又嘉 典藏.古美術總編輯 廖堯震 採訪主編 藍玉琦 助理主編 劉洋名 執行編輯 梁悅詩

ART & COLLECTION

2017 FZkfY\ii

CONTENTS

301

1992 年 10 月 1 日創刊 2017 年 10 月 1 日出刊

編輯 王怡文 張筠 特約撰述 劉榕峻 李如珊 海外特約撰述 林逸欣(倫敦)林琬娸(香港) 美術設計 黃志勳 張惠雯 典藏.今藝術總編輯 林亞偉 副主編 張玉音 特約主筆 吳牧青 編輯 馬思源 王萱 特約採訪編輯 呂學卿 劉星佑 陳飛豪

編輯手記

Editorial

承古開今 廖堯震| 46 典藏.投資總編輯 林亞偉 資深編輯 陳意華 柯舒寧

新聞 News

三展臨門—故宮南院特展,接棒登場

王怡文| 52

144 件精品,500 年閩台書風飛揚- 閩台緣博物館「行雲流水─閩台書法五百年特展」

編輯 陳芳玲 楊椀茹 電話 02-25602220

藍玉琦| 54

傳真 02-25673297 古美術編輯部電子信箱 gumeishu@gmail.com

雕研臨摹,為古物延續生命- 《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台首映 張筠| 56

網站總監 艾力恩 網站編輯 陳玉華 林依靜 陳如意 社長特助中國區代表 謝盈盈

藝文

Note

行銷事業部執行副總 林素珍

藝訊板塊 編輯部| 58

中南部地區業務經理 劉玉錦 業務專員 李芊樺 鄭敏惠 鄧祥彬 業務助理 葉偉方

專題

北京辦事處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 32 號蘋果社區

Special Report

南區九號樓 B 座 1707 室 中國區業務顧問 宋安平 北京地區業務副理 田繼超 行動電話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 茜 電話 8610-58264541 傳真 8610-58264542

國朝第一

上海辦事處 中國上海市浦東南路 855 號世界廣場 34 樓 上海地區業務副理 張 華 電話 8621-58825010 轉 343 手機 13386202280 發行專員 許銘文 徐福伊 蔡芷瑜

專題Special Report

訂閱、讀者服務專線 02-25602220#300.301.302.307 傳真 02-25420631

北京故宮武英殿 趙孟頫書畫特展

香港代理 大業公司 香港中環利源西街 7 號 電話 852-5245963.5250496 大陸代理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上海分公司 地址 中國 200001 上海市福州路 355 號文化商廈 9 樓 電話 8621-63747048 傳真 8621-63201402 戶名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郵撥

19848605

社址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6 樓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展覽概介〉國朝誰第一,只數吳興趙翰林─ *'(

京都國立博物館

周年﹁國寶﹂特別展 120 NT.180

台北故宮收藏17件書畫珍品的品第流變 京都國立博物館開館120周年記念「國寶」特別展 柏林國家博物館「中國與埃及:世界的搖籃」特展 北京故宮「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 台北故宮「名山大川—巨幅名畫展」 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60週年書畫藏品展 華梵藝術設計學院院長黃智陽談傳統書畫教育邊緣化 伍嘉恩談木趣居的明式家具收藏 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磨合: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紐約.北京.香港.台北2017秋拍預告

秋拍 齊白石英雄獨立 巨帙現身 2017

北 —京故宮趙孟頫書畫特展 ︽石渠︾遺珍變國寶特輯 —

中國嘉德

北京故宮 趙孟頫書畫特展

國朝第一 —

電腦排版 高瑞電腦排版股份有限公司

廖堯震| 66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局版台誌字第 9657 號

古美術

國朝 第一趙孟頫

ART & COLLECTION

古美術

ART&COLLECTION

No.301

(' )'(.

今秋強檔:北京故宮「趙孟頫書畫特展」

www.artouch.com

)'(. FZkfY\i

〈圖畫意涵〉此馬自是玉龍種─

趙孟頫和元代士人的仕隱抉擇

張筠|74

〈鑑別指南〉子昂名畫臨床診斷─

趙孟頫繪畫作品真偽辨析:以北京故宮藏品為中心 中國嘉德2017 秋拍:齊白石 〈英雄獨立〉, 設色紙本立軸, 316×70公分。

中國嘉德2017秋拍:齊白石 〈英雄獨立〉,設色紙本立 軸,316×70公分。

李天垠|78

〈訪碑佳帖〉書跡勒石,傳世不朽─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趙孟頫名碑解析

典藏 App QR-Code

王禕| 84

典藏官網古美術 雜誌頁介紹

࠵ऐᄱथ‫ڸ‬ 訂閱期數 訂閱區域 國內定價新台幣

一年 12 期

二年 24 期

1940 元

3670 元

大陸 港澳

新台幣

3850 元

亞洲

新台幣

4750 元

9200 元

歐美

新台幣

5680 元

11000 元

7500 元

※ 以上國外訂價皆以航空計算,如需掛號者,每月需另加 10 美元 或新台幣 20 元郵資。 國內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新台幣 30 元 國外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美金 50 元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 4363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本社同意不得刊載


筆記 Essay

〈嘉語錄〉

欲深入中國藝術,需是減法而非加法

特輯

Highlight

特寫

內外交逼,傳統書畫教育邊緣化─ 專訪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暨知名書家黃智 陽(上) 鄭又嘉| 142

鑑賞

6.8 級強震前後的塔寺巡禮─ 以 Seinnyet Ama 與 Seinnyet Nyima 為例,探討緬 甸蒲甘王朝佛教塔寺空間觀之轉變 闕碧芬| 148

收藏

聚在一起,存之永恆─ 伍嘉恩談木趣居的明式家具收藏

Close-up

鄭又嘉| 88

〈石渠遺珍〉

從《石渠寶笈》次等躍升為國寶 ──

Connoisseurship

淺析台北故宮收藏 17 件書畫珍品的品第流變 盧素芬| 90 〈故宮職人魂〉

Collection

國寶回春,修復師的神之手

──

專訪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研究員洪順興 藍玉琦| 100

論壇

Forum

〈賞析篇〉

名品的想望

賴奐瑜| 156

養心殿文物展外一章─ 香港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學術講座系列」 (二) 林琬娸| 160

──

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磨合─ 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48)報導

「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選介之二 廖堯震| 106

游逸飛| 162

齊東方談古代金銀器的製作─ 香港中大文物館「錯彩鏤金」展系列講座 林琬娸| 167 展覽

Exhibition

41 年再現,夢幻八週 ── 京都國立博物館開館 120 周年記念特別展「國寶」

動態

Events

文明的交會與碰撞── 林逸欣| 118

豔麗如新,古老的顏色──

賴瑛瑛、程元| 168

無私回饋,慈愛社會─ 國畫大師夏荊山的佛畫藝術及公益行動

王怡文| 112

柏林國家博物館「中國與埃及 : 世界的搖籃」特展

景象臺灣─ 黃光男水墨畫展

編輯部| 170

封面

中國嘉德 | 174

拍賣

青銅、陶瓷、家具演出亮麗─紐約秋拍表現穩健

Cover Report

Auction

游智淵| 178

首部曲─唐宋青綠山水的多樣面貌 李如珊| 124

佳士得香港秋拍推出樂從堂珍品─闊別拍場 十七載,明嘉靖魚藻紋蓋罐受市場矚目

時空重逢,張大千、呂佛庭聚首巨魅力──

朱子毓| 180

國立故宮博物院「名山大川-巨幅名畫館」

足跡遍及海內外,只為齊玉──台北宇珍 2017 秋 拍「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專場

藍玉琦| 130

廖堯震| 184

香江藝術,小園花放──

北京保利| 182

台北宇珍| 186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 60 週年書畫藏品展漫談 陳冠男| 134

Archaeology

考古

考古紀事 劉榕峻| 192

展訊

本月展訊 編輯部| 196

Calendar

為因應網路資訊時代來臨及增加本雜誌內容的廣泛傳播達到藝文推廣之宏效,本雜誌刻正進行藝術網路之建構,以期能結合現代科技,服務更多的讀者。 同時為兼顧在本刊投稿作者之權利,免生著作權之糾紛,本刊特此宣達:即刻起,凡受本刊邀稿,或於本刊投稿經採用者,本刊除將文稿刊登於本雜誌(含 電子雜誌),著作人並同意本刊將文稿內容透過網路廣為傳播,著作人如有不同意見者,應先聲明或保留。 ● 本刊為提供中國藝術文物資訊之交流平台。本刊刊載之拍賣、古玩城、博覽會、商家展覽等市場相關報導,以及商家和拍賣公司於本刊刊登之廣告內容, 均不負辨偽鑑真之責。 ●


新聞

三展臨門 故宮南院特展,接棒登場 文︱王怡文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得祿與同安船特展」、「天孫機杼─明清緙繡展」及「錦繡繽紛─亞洲織品展」同 時於9月18日舉行開幕記者會。

故宮南院開館一年半以來,好展一檔接一檔,暑假剛過又

賜之物。除此之外,是次特展還特與積木藝術家、台灣區

再度換了新妝與世人見面。三展喜臨門,「王得祿與同安

樂高大使黃彥智合作,由他用1萬5000塊樂高積木打造出

船特展」、「天孫機杼─明清緙繡展」及「錦繡繽紛─亞

一條世上獨一無二的「樂高同安船」,讓大、小朋友看展

洲織品展」同時於9月19日開幕,並於9月18日舉行開幕

之餘也有額外的樂趣。

記者會。記者會現場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香 港城市大學副校長林群聲、香港海事博物館總監Richard Wesley、嘉義縣長張花冠及王得祿後人王誠明等人出席。

另外在織品常設展區「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也 一同推出第六檔展品,主打展品為明代〈雙獅戲球紋平 毯〉,尺寸為188×282公分,十分大氣。作品中的「獅」 與太「師」諧音,有「官祿富貴祈福」之意;雌雄二獅口 銜綬帶遊戲繡球,隱含綿延子嗣的好兆頭,整件作品極富 吉祥寓意,討人喜歡。同時也有展出一件清代緙絲作品 〈清御製贊緙絲釋迦牟尼〉軸及一件清代〈繡線佛像〉, 以刺繡等方式代替畫筆作畫,十分特別。 而在織品特展區中則由「天孫機杼─明清緙繡精萃」特展 接替上陣。展覽聚焦於絲織品技法中的「緙絲」及「刺 繡」上,緙絲係為通經斷緯的方式織成作品,刺繡則以針 線在絲品上一進一返刺出想要的紋樣,這些最早作為實用 品的緙繡作品因為技術精湛、可構成圖,到明代也名列鑑

「王得祿與同安船特展」展覽現場,牆上右側者為清乾隆朝《平定臺灣戰圖》〈生擒 莊大田圖〉,左側為《平定臺灣戰圖》〈諸羅解圍圖〉。攝影 林宛萱。

王得祿何人也?王得祿曾先後擔任福建水師提督、浙江提 督等職,參與過平定林爽文叛亂及剿平蔡牽、朱濆等東 南沿海海盜集團,戰功卓卓,備受清廷器用,因平定台

賞之物。展覽一共分為三大單元、兩檔期,展出共39件作 品,從「壽誕稱觴」中的賀壽八仙圖樣,到「歲朝博古」 的古玩清供,再到「天機造化」神仙道士,一次盡看宮廷 製品及民間知名的顧繡、粵繡流派之風,包羅萬象。

灣張丙之亂官拜「太子太 保」,為當時台籍官員中 官階最高者。王得祿為台 灣嘉義人,故宮南院這次 在王得祿的家鄉舉辦「王 得祿與同安船特展」,規 劃五大單元約70件展品, 當中包含一件其後人王誠 明珍藏的〈御賜蟒袍〉, 據傳此件蟒袍即為朝廷賞 「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展覽現場,圖中為明代〈雙獅戲球 紋平毯〉。攝影 林宛萱。 52

2017.10

「天孫機杼─明清緙繡精萃」展覽一隅。攝影 林宛萱。


新聞

144件精品,500年閩台書風飛揚 閩台緣博物館「行雲流水─閩台書法五百年特展」 文︱藍玉琦

圖︱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黃檗宗自晚明傳 入日本,對日本文化產生重要影響, 此展集中展現隱元隆琦、費隱通容等 八位黃檗高僧手跡佳構,方外精彩一 覽無遺。此中人物,以黃道周與台灣 關係密切。黃道周,福建漳浦人,其 一生忠義,為抗清兵,被俘殉國。清 初閩南地區的百姓崇敬其忠義,將他 視為漳州的鄉土守護神,為避清廷, 故尊稱為「助順將軍」,於今台北萬 華和淡水的晉德宮都祀奉助順將軍, 8月27日至10月29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行雲流水─閩台書法五百年特展」 展出144件書畫名品,以福建先賢書法為主。

葉向高、宋玨、謝肇淛、黃道周、張瑞圖、許友、鄭簠、 林則徐、沈葆楨、鄭孝胥、嚴復、林語堂、鄭振鐸、林徽 因,他們於政治、軍事、文學、文化、書法各領域雖有著 不同的時空身分,他們同樣都是傑出的福建人。

可見早期台灣移民對黃道周的景仰。 黃道周行草筆意離奇超妙,深得二王 神髓;楷法尤精,所謂意氣密麗,如 飛鴻舞鶴,令人叫絕。本展集〈偶逢 五言律詩〉、〈五年七言律詩〉、 〈閑裏自作詩〉、〈庾信小園賦〉、 〈自作詩扇面〉等作,草、楷兼具,

自450年前的明朝隆慶元年(1567),明朝政府在海澄月

神彩飛揚。

港(今福建漳州龍海,九龍江入海處)設縣以來,對外貿 易日見繁榮;福建一地人才濟濟,有「晚清人物數侯官 (福州)」之稱,孕育出諸多影響歷史深遠的近代史風雲 人物。8月27日至10月29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行雲流水 ─閩台書法五百年特展」集144件書畫名品,以福建先賢 書法為主。展品由明代至近代,明代作品70餘件、清代作 品40餘件、民國近代作品20餘件,台灣之何創時書法藝術 基金會應邀展出近百件,跨越時空五百年。

第二單元則以清中晚至民國近代書家 書作與名人手跡為主,展出黃慎、伊 秉綬、呂世宜、林則徐、鄭孝胥、郭 尚先、謝琯樵、沈葆楨、林紓、陳寶 琛、嚴復、辜鴻銘、弘一法師、林語 堂、林徽因等書法史、文化史及兩岸 文化交流史上卓有建樹與重要推動者 的珍稀之作。8月27日開幕式並舉行

展覽以明代隆慶皇帝〈秋水鴛鴦圖〉作為開篇,結合徐

「閩台書風學術研討會」,由兩岸文

階、高拱、張居正等隆慶、萬曆時代的內閣首輔、次輔大

史專家就閩台書風的美學特性、流變

臣書作,紀念月港開港450週年;及在中國文化史、書法

與發展及海外傳播等專題展開討論,

史上有重要影響的名臣、學者、文人、書家如葉向高、謝

對閩台書風進行清晰的學術梳理。

肇淛、張瑞圖、黃道周、蔣德璟、許友、宋玨、余懷、鄭 簠、李光地、陳夢雷等數十位名家書作一一展現。另外, 54

2017.10

上 黃道周〈草書偶逢越鳥信五律〉。 下 林徽因〈宵清山空八言聯〉。


藝文

展覽內容包括李士達、張瑞圖、王建章等 其一等人對於琳派的宣揚,並以實際模仿 名家之筆、日本畫家心目中的夢幻逸品: 前人繪畫形式以追模琳派經典。是展一共

藝訊 2 0 1 7 板塊

沈南蘋的〈老圃秋容圖〉、以及具有宮廷 分為五大單元,從「對光琳的模仿」出 華麗風格的余崧〈百花圖卷〉等。明末杭 發,進入「〈江戶琳派〉的自我」、「城 州畫家藍瑛也是日本畫家學習的對象,本 內的繪畫」、「琳派傳承之花」、「師徒 次即展出江戶時代後期名畫家谷文晁臨摹 的對話」等(單元名暫譯),展出有酒井 其秋景山水圖的作品,可見谷文晁對藍瑛 氏模仿琳派經典畫作〈風神雷神圖屏風〉 山水畫用功之深。張瑞圖的作品在日本亦 及〈八橋圖屏風〉等。(文 有相當影響力,圓山應舉便曾臨摹其繪畫 與書跡,本次展出之張瑞圖的〈秋景山水 圖〉則有日本南畫畫家池大雅和柳澤淇園 的題跋。(文.圖

01

大師的偶像 受到仰慕的明清繪畫─ 日本所喜愛的中國繪畫 名品

江戶時代以降,傳入日本的中國明清繪畫 受到許多日本畫家的喜愛,表現幽深景致 的水墨山水經常成為他們臨摹的對象。江 戶時代中後期屬一屬二的繪畫大師圓山應 舉和伊藤若冲以精緻富麗的花鳥畫聞名, 圓山派成為京都主流畫派之一,伊藤若冲 則被後人譽為「奇想的畫家」,並在21世 紀掀起「若冲熱」,這兩位大師級人物的 畫風都曾受到於1731年訪日的清代畫家沈 南蘋(沈銓)影響,其寫實性強並多帶吉 祥意涵的花鳥畫,在日本畫壇掀起了新風 潮,被稱為「南蘋派」。靜嘉堂文庫美術 館藏有豐富而精美的東洋古美術品,本月 底推出「日本所喜愛的中國明清繪畫」主 題展覽,展出對日本畫家產生影響的明清 繪畫精品,展期為10月28日至12月17日。

02

李如珊)

日本出光美術館「江 戶的琳派藝術」

月28日至11月13日展出,展出時間僅兩 週,為日本藝術史界中一等一的大展。今 年正倉院展展出合計58件(組)作品,當

出光美術館

中如〈迦樓羅面具〉等十件(組)為初次

於9月16日

亮相。

起推出特別 展 「 江 戶 的 琳 派 藝 術」,這是 睽違16年再 次有博物館 舉辦以琳派 為主角的展 覽。琳派為 江戶時代頗具代表的繪畫流派,以尾形光 琳(1658∼1716)為中流砥柱,後代並 以其名為流派名「琳派」,流派之始則可 推至本阿彌光悅(1558∼1637)、俵屋 宗達等人,後繼者則有酒井抱一(1761∼ 1828)及鈴木其一(1796∼1858)等

之的「私淑」形式居多。當中,出生藩主 世家的酒井抱一便是在30歲那年一見尾形 光琳作品為之傾倒,開始積極推廣並模仿 其畫作,琳派典範由此形成,京都起家的 琳派至此也發揚到江戶城內。 出光美術館「江戶的琳派藝術」主要即聚 焦江戶時代中後期酒井抱一及其弟子鈴木

2017.10

第69回正倉院展

每年於秋天舉行的正倉院展覽今年訂於10

者對於以過往的前輩心生嚮往,主動學習

58

一年一會

琳派再現江戶

人。琳派的傳程並非師徒相授,而是後繼

沈南蘋〈老圃秋容圖〉。圖為局部。

03

王怡文)

此次展覽海報的主視覺為曾經安放在聖武 天皇身側的裝飾品〈羊木臈纈屏風〉,按 《國家珍寶帳》記載現存〈羊木臈纈屏 風〉應為十疊屏風的其中一面,紋飾畫面 上方有一樹,樹下為一帶卷角的羊,作品 是以「臈纈染」的技巧(利用蠟塗抹在需 要的紋飾上後再行染布)製作,紋樣的配 置應是受到薩珊藝術的影響,但按作品上 的墨書可知,此作應該製於日本。另外, 同樣帶有異域風情的〈綠瑠璃十二曲長 杯〉,造型應模仿自金銀器,但因玻璃內


鉛成分偏高,推測應是中國製品。樂器方 意義。本次還展出〈碧玉交龍紐「十全老 本展共分為五個單元:淵源有自、澄懷味 面,此次推出有〈漆槽箜篌〉,西域傳入 人之寶」大印〉,「十全」代表乾隆帝十 象、賞石雅觀、嘉木幽禽、山高水長,從 的箜篌過去或許在橫跨千里的絲綢之路樂 次遠征邊疆的勝利戰役,其中包括平定台 師承、作品分期、作品類型等方面剖析藍 聲繚繞,然而今日僅剩正倉院的殘件可供 灣民亂的林爽文之役,並將此役過程製成 瑛,包括目前所見藍瑛最早的畫作〈溪山 記憶。根據殘件上的彩繪顏料,也有人推 銅版畫冊〈平定台灣戰圖〉,亦在此次展 秋色圖〉卷,此幅小青綠山水清新浪漫, 測此件箜篌應是日本當地所製。(文

王 出之列。(文.圖

李如珊)

相當具有文人氣質,卷末自跋仿松雪與大

怡文)

04

癡筆法,此卷亦與董其昌〈晝錦堂圖並

乾隆瘋江南 盛世天子:清高宗乾 隆帝特展

05

書記〉卷情調相似,董氏此畫亦在展出之 列。受到文人畫大師董其昌影響,藍瑛亦

江南第一畫師 「湖上有奇峰」藍瑛作 品及師承影響特展

相當推崇元四家之首黃公望,對其畫作用 功頗深,不斷從中汲取筆墨精華,故本展 亦展出浙江省博物館館藏之寶──黃公望 〈剩山圖〉,此圖為其名作〈富春山居圖

乾隆皇帝領導清

藍瑛活躍於明末清初的浙江畫壇,他初學

朝盛世60年,是

於民間畫師,雖身為職業畫家,卻獲得孫

史上在位時間最

克弘、董其昌等文人畫大師指授,並戮力

長也是最高壽的

鑽研宋元筆墨,作品風格兼具職業級的卓

皇帝,其文治武

越畫技與清新的文人雅趣。藍瑛兼擅山

功皆著稱於世,

水、花鳥、湖石,結合工筆與寫意筆法,

勤政之外,他尤

開創武林畫派,並影響陳洪綬、金陵畫派

其愛好文藝,對

等多位名家,堪稱江南第一畫師。浙江省

於漢人的詩文、

博物館武林分館現正舉辦「『湖上有奇

書法、繪畫、古

峰』藍瑛作品及師承影響特展」,匯集浙 在照相機還未出現與普及的年代,筆墨寫

玩器物等藝術鑑

江省博物館以及中國各地博物館館藏共60 成的人物畫除了提供「像」的寫真功能,

拜見名跡。展期至10月31日止。(文.圖 李如珊)

06

寫真之外 筆硯寫成七尺軀—明 清人物畫的情與境

餘件,集合其早、中、晚期之作,並展示 透過畫家所設計的情境背景,在形似的基

賞相當投入,並 進行系統性的研

卷〉佚失之首段畫面,觀眾亦可藉此機會

郎世寧〈弘曆平安春信圖〉軸。

其師承之相關作品,深入藍瑛多采多姿的 礎上進而描繪出畫中人物的內在精神,並

究。他認為自己在任內所完成的兩件大事 創作世界。 江南風物,一生共六次南巡,更在北京大 規模複製西湖景致,重現江南之美。浙江 省博物館現正展出「盛世天子:清高宗乾 隆帝特展」,匯集中國各地博物館共200 餘件珍品,展示與乾隆密切相關的重要文 物,並試圖提出浙江風物在其生命中所留 下的痕跡,展期至11月10日止。 本展分為君臨天下、勤天敬民、海宇安

明︿藍瑛仿張僧繇山水圖﹀。圖為局部。

分別為「西師」和「南巡」。乾隆著迷於

以筆墨風格帶出人物氣質,是比攝影更加 縝密精巧的寫真過程,亦是人文內涵的展 現。北京美術畫院現正展出「筆硯寫成七 尺軀—明清人物畫的情與境」,此展與上 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館共同 主辦,62件名家精品齊聚北京,包括文徵 明、唐寅、仇英、陳洪綬、羅聘、曾鯨、 海上三任等大師手筆,以及明清時期湧現 的女性畫家族群,全面展示明清人物畫的 多樣面貌,展期至11月19日止。

瀾、怡情樂志、佛日普惠、為愛西湖六個

本展分為四大部分:性耽貪玩泉與石—雅

單元。其中,最後一個單元展出文物顯示

事,筆端刷卻世間塵—寫真,畫中紅袖今

乾隆對西湖之美的著迷,他曾命宮廷畫家

安在—蛾眉,色相分明各奇古—道釋。展

張宗蒼畫〈西湖行宮八景圖〉、自己與董

品涵蓋明清人物畫各種類型與風格,觀眾

邦達合作〈西湖八景詩圖〉、以及乾隆御

可一飽眼福,感受明清畫家筆下豐富的人

筆的〈西湖圖〉與〈詠西湖十景〉朱筆底

物情境,有文人式的風流雅趣,亦有受到

稿,懷念其在西湖所渡過的美好時光。此

市場歡迎的世俗性畫像。本展展出作品包

次在浙江省博物館西湖美術館展出,別具

括陳洪綬古意盎然的〈吟梅圖〉、羅聘具

ART&COLLECTION

59


專題

北京故宮武英殿 趙孟頫書畫特展

「子昂篆隸正行顛草,俱為當代第一。」—鮮于樞

64

2017.10


國朝第一 「國朝名畫誰第一,只數吳興趙翰林。」—柯九思

ART&COLLECTION

65


〈展覽概介〉

國朝誰第一 只數吳興趙翰林

第 一 專題Special Report

今秋強檔:北京故宮「趙孟頫書畫特展」 文.圖∣廖堯震

「書畫交輝」、「松雪遺韻」、 「雲泥有別」等單元,分別針對趙 孟頫的藝術淵源、書畫成就、藝術 影響力及作品辨偽等議題進行深入 探討。展品中,除了趙孟頫與其家 族的書法、繪畫,亦涵蓋了鮮于 樞、錢選、黃公望、吳鎮、王蒙、 文徵明、董其昌、王原祁等元、 明、清三代書畫名家之作,就連清 乾隆皇帝的作品也將一併展出,此 參展陣容可謂豪華至極!以下即由 展品中擇取精華,並搭配海內外收 藏之趙孟頫經典作品,完整呈現這 位藝術大師在書畫創作上的豐富歷 程與寬廣多元的面向。

趙孟頫其人 神采秀異、珠明玉潤,乃神仙 中人 趙孟頫出身宋朝皇家貴冑,為宋太 祖第11世孫。據說元世祖第一眼見 圖1 元趙孟頫〈自寫小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若問及誰是中國藝術史上難得的書畫全才,許多人都會立

潤」的容貌所吸引,以為其乃「神仙中人」。此後,趙孟

刻想到天資聰穎、才華洋溢的趙孟頫。他雖在繪畫、書法

頫一路仕途順遂,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

上倡導復古,卻又能從中自創新意,繼而開創出中國文人

修國史,官至一品。

藝術的新格局,遂成為後世文人書畫暨鑑藏家崇仰的楷 模,其影響堪稱500年來無人能望其項背。然而,對於這 樣一位「冠絕古今」的藝術家,近數十年來卻遲遲未見以 其為主題所舉辦的特展。令人振奮的是,此一令眾多古書 畫愛好者心心念念的盼想,終於要在今秋由北京故宮所舉 辦的「趙孟頫書畫特展」予以實現了!

66

到他,便為其「神采秀異、珠明玉

如此以文才相貌博得元世祖賞識的趙孟頫,其長相是否果 真如史實所載那般俊秀呢?如今有圖可證,即北京故宮所 藏趙孟頫46歲那年的〈自寫小像〉(圖1)。只見畫中一 翩翩人物蓄著長鬚,曳杖立於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之間, 態度閒適,儀容瀟灑。另有一幅〈人騎圖〉(圖2),描 繪了一名蓄短鬚、著紅衣官帽的男子,正騎乘於馬背上。

本次展覽共匯聚了來自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

畫上雖未明指其身分,但由於這名男子長相清奇、器宇軒

物館等機構共計126件書畫作品,規劃為「溯本清源」、

昂,其相貌與後來流傳的趙孟頫畫像有某種程度的神似,

2017.10


圖4 元趙孟頫〈行書 秋興詩卷〉,局部,上 海博物館藏。

圖2 元趙孟頫〈人騎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因此便有學者猜測此幅或許亦是趙孟頫自畫像! 趙孟頫雖以宋宗室身分出仕元朝,得以發展其經世濟民的 才能,因而獲得「有元一人」的至高無上讚譽,卻也同時 招來不少朋友的責難。像是遺民畫家鄭思肖便因趙孟頫為 元朝所聘用,而與之斷絕往來。又如與趙孟頫亦師亦友的 錢選,雖和趙孟頫同為「吳興八俊」之一,卻選擇了拒 絕仕元,終身隱居,以畫為業;儘管錢、趙二人後來仍保 持交往,但他倆的人生終究是走向殊途。由本次展出錢選 〈八花圖卷〉卷後所留存之趙孟頫以詩唱和錢選的題跋內 容,即可見到趙孟頫在指涉古代隱士的同時,似乎也表達

圖3 元趙孟頫〈真草二體千字文卷〉,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曾予「國朝名畫誰第一,只數吳興趙翰林」之至高推崇, 而著名的書法家鮮于樞亦有謂「子昂篆隸正行顛草,俱為 當代第一」,足見趙孟頫之書藝在元朝實具有舉足輕重的 地位。趙孟頫的書法,兼擅篆、隸、楷、行、草各種書 體,不拘一格。據說他初學書時,曾臨習背寫智永〈千字 文〉,能「盡五百紙」,可證其用功之勤。本次展出的 趙孟頫〈真草二體千字文卷〉(圖3),便是一件結體嚴 謹、在點畫上相當注重細節豐富變化的作品,卻又具備章 法之自然和諧,清楚呈現了趙孟頫早年以智永為範本且上 承右軍(王羲之)法度、延續此一典雅流美書風的歷程與

了他對於錢選的處境與所作選擇的一種瞭解與無奈感。當

成就。

中國文人面臨改朝換代,該選擇「仕」或「隱」?本來就

當然,談到趙孟頫的書法藝術,還是以行書、楷書方面的

是他們最難以處理的課題。趙孟頫在這方面的感受尤其深 刻,所以他一生雖歷經宦海浮沉,但大部分時間都沉浸於 書畫藝術當中,以此明志抒懷,成為他人生最大的寄託。

趙孟頫的書藝 用盡五百紙,力追智永及二王 論及趙孟頫的繪畫,曾任元代奎章閣鑑書博士的柯九思

成就最高。趙孟頫學書,一方面勤習同宗室的宋高宗趙 構、及上溯三國至晉唐時期的鍾繇、二王(王羲之、王獻 之)、李邕、褚遂良等名家,另一方面,他也在往來杭州 與大都此兩大文化中心、及遍覽元內府祕藏書畫的過程 中,廣泛臨習古帖和墨蹟,遂造就其深厚的書法功底,堪 與號稱集古字的米芾相媲美。如本次特別向上海博物館借 展的〈行書秋興詩卷〉(圖4),即為趙孟頫30歲前所書 ART&COLLECTION

67


圖5 元趙孟頫〈行書臨定武蘭亭序卷〉,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7 元趙孟頫〈行書洛神賦卷〉,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8 元趙孟頫〈楷書膽巴帝師碑〉,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之作,亦是目前趙氏存世最早期的書蹟之一。通幅章法疏朗,字體 勻稱、圓潤,用筆勁健爽朗,令人賞心悅目,從中可以清楚窺見趙 孟頫早年學習宋高宗的影子。至於趙孟頫宗法二王最經典的例子, 則是如〈行書臨定武蘭亭序卷〉(圖5)、〈行書洛神賦卷〉、〈小 楷黃庭經卷〉、〈小楷洛神賦冊〉等幾件名作;無論是優雅的結 體、婉轉遒媚的運筆,處處充滿了高貴妍美的氣息,為他在追求古 典書法正統典範的道路上,樹立最高標竿。 縱覽本次展出的作品,觀者或許會注意到,三國曹植的曠世傑作 〈洛神賦〉應該是趙孟頫最喜愛書寫的主題了。此篇辭賦因文藻華 麗、感情浪漫且充滿想像力,歷代書家多有以此為題材的作品,而 趙孟頫光是書寫〈洛神賦〉之作即有六、七件墨蹟存世。其中, 圖6 元趙孟頫〈小楷洛神賦冊〉,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小楷洛神賦冊〉(圖6)之結體於工穩精整中饒有綽約姿媚的風 致,呈現出趙孟頫獲得王獻之傳世小楷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後潛 心臨習的成果;〈行書洛神賦卷〉(圖7)則是同類行書中極為精彩

68

2017.10



國 朝

〈圖畫意涵〉 第

此馬自是玉龍種

一 專題Special Report

趙孟頫和元代士人的仕隱抉擇 文.圖∣張筠

13世紀,奔騰在草原之上的蒙古鐵騎闖入了江南水鄉,一 路擊潰南宋大軍的他們來到西湖畔的臨安城下,冷眼觀南 宋皇室的苟延殘息。五歲的宋恭宗和謝太皇太后出城投 降;攜皇族逃亡對抗的陸秀夫,不敵蒙古大汗忽必烈的軍 隊,和八歲小皇帝投海而亡。綿延300多年的趙氏王朝黯 然落幕,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取而代之。十餘年的歲月飛 逝,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的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回到當年戰 亂殘敗的江南,新生的如茵青草早已湮沒兩軍戰爭的殘忍 與血腥。楊柳枝頭的新芽預示著新生的未來,蒙古帝國正 處欣欣向榮的氣象,忽必烈令程鉅夫尋訪前朝遺秀,邀請 有賢者入朝為官。 面對忽必烈積極徵召人才的措施,懷念故朝的士人不見得 領情。其中執意隱居而不仕者,即是創作〈駿骨圖〉的龔

74

圖1 元代龔開〈駿骨圖〉,29.9×56.9公分,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骨,夕陽山岸影如山」,呼應著畫中馬的形象,透露自己 宛若千里馬落難,在蒙古統治的亂世中已毫無用途。

開。〈駿骨圖〉(圖1)現藏於大阪市立美術館,畫中有

然而在元代之前,千里馬便有用武之地?南宋末年的權臣

一隻骨瘦如柴的馬,正佇立在空白背景中。有別於唐宋時

當道,反而造就許多壯志未酬、渴望一展長才的青年才

期那些膘肥臀圓的駿馬圖像,龔開透過用墨筆線條及來回

俊,其中也包含趙孟頫。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

反覆地皴擦,描繪出一匹「皮包骨」的瘦馬,不僅背脊突

為趙匡胤第四子趙德芳的十世裔孫。未及弱冠之年,他的

起,肋骨和髖骨更是明顯可見。即便身形羸弱,但馬匹炯

應對令當時的儒者驚豔不已。無奈在他23歲之際,便面臨

炯有神的雙眼和15根肋骨的奇特體格,彰顯出其作為千里

趙氏王朝傾覆的命運。面對滅國的新政權,是否該懷抱

馬的不凡及傲氣。龔開在畫中題詩寫的「今日有誰憐駿

恨意?其母邱氏倒是看得坦然,向趙孟頫安慰並勉之:

2017.10


圖2 元代趙孟頫〈浴馬圖〉,28.5×154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聖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汝非多讀書,何以異於常

名家,但是他亦表現自信,認為能和創作〈五馬圖〉(圖

人?」話語間不提蒙古和南宋之間的恩仇,趙母盼望兒子

3)經典的李公麟一較高下。為何擅長畫馬,趙孟頫曾在

增進學問,未來為天下所用。身為皇族之後,作出「出

畫中表示:「吾好畫馬,蓋得之於天,故頗盡其能事。」

仕」或「隱逸」的選擇談何容易——出仕是投降於異族、

話中意為畫馬是自身天賦,因而其精湛的創作表現,是他

罔顧國仇家恨;隱逸則放棄濟民的鴻志,棄世道於不顧。

努力將天賦發揮到極致的結果。元代劉敏中曾言:「凡畫

趙孟頫擱置兩難的選擇,宋亡之後在江南潛居,增進學問

神為本,形似其末也。本勝而末不足,猶不失為畫。苟善

之餘,亦向錢選習畫。

其末而遺其本,非畫矣。二者必兼得而後可以二盡其妙, 觀子昂之畫馬,信其為兼得者歟。」趙孟頫畫馬的境界如

畫馬之始

火純青,時人譽為形神兼具。晚年創作的〈秋郊飲馬圖〉

隱居江南的歲月裡,趙孟頫的畫藝愈發出名。他不僅專精 於山水創作,更是當時的畫馬高手,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 院的〈浴馬圖〉(圖2)為其代表作。〈浴馬圖〉卷長有 154公分,縱為28.5公分,畫中奚官為馬兒們沖洗淋浴, 背景則是敷色典雅的青綠山水。此卷一共描繪了奚官九人 與14匹姿態迥異的駿馬,駿馬色彩有黑、白及花斑等。有 的馬兒懶洋洋地在草坡上躺臥;有的前肢踏進水中,低頭 啜飲清水;有的則由奚官拉著,心不甘情不願地讓人用刷 子清洗身軀,各匹表情逗趣生動。友人郭祐之贈詩稱道趙 孟頫的馬畫:「世人但解比龍眠,那知已出曹韓上。」 趙孟頫聽聞,雖笑言自己不比曹霸、韓幹兩位唐代畫馬

圖3 宋代李公麟〈五馬圖〉,藏地不詳。圖為局部。

ART&COLLECTION

75


〈訪碑佳帖〉

書跡勒石, 傳世不朽

第 一 專題Special Report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趙孟頫名碑解析 文︱王禕(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館員)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2 趙孟頫〈湖州妙嚴寺記〉,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圖為局部。圖╱本刊資料室。

圖1 〈松江寶雲寺碑〉,清拓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局部。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趙

書、行狎書;他根據書寫用途的不同,使用的書體也不盡

宋宗室後裔,吳興人(今浙江省湖州市)。至元二十三年

相同。同樣,趙孟頫集智永、李邕、褚遂良、柳公權等眾

(1286)應元世祖召,入大都,歷仕清顯。趙孟頫為官,

家之長,加以變化,形成自己獨特的書碑風格。正如啟功

經歷了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及英宗五朝,而且以第

所說:「至於碑版之書,昔人視為難事。以其為昭示於人

四等的南人身分位居一品,為當時人稱道,所謂「榮際五

也,故體貴莊嚴,而字宜明晰。往往得在整齊,失在板

朝,名滿四海」。趙孟頫博學多才,是元代著名的文學

滯。趙氏獨能運晉唐流麗之筆,於擘窠大字之中,此其所

家、書法家、畫家。其中,又以書法成就最高,《元史》

以尤難逮及也。」(啟功《啟功論書絕句百首》,北京:

本傳評價:「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

榮寶齋出版社,1995,頁56。)

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啟功也曾說:「有元一代論書 脈,妍媸莫出吳興外。」

趙孟頫所書碑刻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1)早期書 碑:大德二年(1298)之前。這一時期的碑刻,主要集中

根據文獻著錄、碑銘拓本、傳世墨蹟統計,趙孟頫所書碑 刻有200餘種,其中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碑刻拓本和墨蹟的 也有近百種之多。趙孟頫書碑眾多與他的書法藝術成就和 為官經歷密切相關。元人上官伯圭曾說:「今國初有吳興 趙子昂,以字行,初學六朝人,書法名世,後官進至學 士,人往往求書丹碑碣者眾,方退取孫過庭、李北海、張 從申、蘇靈芝輩字體雜書之,獨不甚草書。」(見上官伯 圭跋〈趙孟頫鮮于樞合卷〉,《石渠寶笈初編》卷一。) 三國時期的書法家鍾繇,有三體書法,即銘石書、章程 84

2017.10

在趙孟頫外放濟南為官期間。(2)中期書碑:大德二年 (1298)∼至大元年(1308)。大德二年(1298),趙孟 頫應元成宗召赴大都金書《大藏經》。大德三年(1299) 八月任集賢直學士、江浙行省等處儒學提舉。大德三年∼ 至大二年(1299∼1309),他在杭州官江浙儒學提舉十年 之久,在今天浙江、江蘇、上海地區書寫、遺存了大量 碑刻。(3)中晚期書碑:至大三年(1310)∼至治二年 (1322)。至大三年到至治二年(1310∼1322),趙孟頫人 書俱老。他得到了元仁宗的信任,其官職也逐漸升到了從


先將碑文書寫於紙上,再用透明紙以墨摹勒,之後用朱砂 按字勾勒紙背,再拓印上石,最後依朱砂痕刊刻於石。所 以,啟功在〈從河南碑刻談古代石刻書法藝術〉一文指出 「古代碑誌,在元代以前都是在石上『書丹』,大約到元 代才出現和刻帖方法一樣的寫在紙上,摹在石上,再加刊 刻的方法。」趙孟頫書碑刻,就是先撰寫在墨蹟,再由刻 工摹刻上石。今天,存世經趙孟頫書寫的碑刻墨蹟有: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湖州妙嚴寺記〉(圖2)、 〈三清殿記〉、〈崑山淮雲院記〉、〈膽巴碑〉、〈仇鍔 碑〉、〈杭州福神觀記〉、〈光福寺重建塔記〉等。

圖3 〈佑聖觀重建玄武廟碑〉,明拓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局部。

〈佑聖觀重建玄武廟碑〉,明拓本 碑文正書(圖3),32行,滿行53字。明善撰文,趙孟頫書

一品的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這一時期,趙孟頫因其

碑文並篆額。李璋摹勒、鐫刻。碑文記述了杭州佑聖觀的修

官職,參與了朝廷的各項文治工作,主要是奉敕撰文和書

建歷史和重建經過,並述說了玄武顯靈的事蹟。碑文中沒

碑。因此,趙孟頫碑刻遍布全國大多數省分,並且大多數

有立碑時間,但據文中趙孟頫自署「中順大夫、揚州路泰州

為奉敕書碑。(4)身後碑刻:至治二年(1322)之後。

尹兼勸農事」官銜,結合相關史料(至大二年﹝1309﹞趙孟

趙孟頫去世之後,趙書碑刻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趙孟頫生前所書,而由後人立石。(2)趙孟頫親友 的代筆之作。(3)後人集趙孟頫書上石。(4)是模仿趙 孟頫書體的偽託之作。本文結合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部 分佳拓善本,簡要介紹如下:

頫在杭州十年的浙江儒學提舉期滿,改任中順大夫、揚州 路泰州尹兼勸農事。次年﹝1310﹞九月,趙孟頫應詔舉家赴 京),此碑大約立於元至大三年(1310)。碑石較完整,用 上等太湖石製成,今存杭州市碑林。 此碑書法與趙書〈崑山淮雲院〉記近似。清劉青藜《金 石續錄》評價此碑:「犀利之中姿態橫生,自是松雪本

〈松江寶雲寺碑〉,清拓本

色。元美(王世貞)謂『摹北海』,子函(趙 )謂『失

碑文正書(圖1),25行,滿行47字。元至大元年

肥緩』,殊不而也。」楊震方《碑帖敘錄》云:「石尚完

(1308)五月立。牟巘撰文,趙孟頫書,廉密知兒海牙篆

好,惟中間每行之末泐損三、五字,書法頗似唐李邕。」

額。碑文記述了松江寶雲寺的歷史沿革,以及元代住持淨 月重修寺院的情況。松江寶雲寺,位於今上海市金山區亭

〈江東宣慰使珊竹公拔不忽神道碑〉,清拓本

林鎮,始建於唐代,歷代屢次重修。碑文點畫精美,骨肉

又稱〈珊竹公碑〉(圖4)。正書,23行,滿行76字。姚

勻亭,體勢秀勁謹嚴,是趙孟頫中年書法佳作。原碑已 毀,殘石現存亭林當地。 本冊墨紙18開。封面有佚名書外簽,前附頁有徐宗浩書內 簽,後附頁有〈松江寶雲寺記〉墨蹟照片四開。趙孟頫書 松江寶雲寺記,原有墨蹟一卷存世,現不知所蹤。據墨蹟 照片,該寺前住持淨月於大德十一年(1307)寺院重建完 成時,請趙孟頫書碑並篆額。第二年立碑時,已是元武宗 改元,因此時間改為至大元年,並由廉密知兒海牙篆額。 墨蹟文字與碑文對比,缺字較多。 古人刻碑,直接書丹上石。宋元以後,隨著摹刻法帖的盛 行,刻碑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人們借鑑了刻帖的方法, 圖4 〈江東宣慰使珊竹公拔不忽神道碑〉,清拓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局部。 ART&COLLECTION

85


特輯

導言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可謂收藏著錄史上最浩大的文化工程,編纂時間跨越了70餘年之 久,令人好奇的是,在這樣的鉅著中,是如何評價作品的等第呢?事實上,其中只有乾隆 十年所完成的《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以下簡稱《石渠初編》),將著錄的書畫 分為「上等」和「次等」,到了續編、三編就不再分等次了。但由目前這有限的資料中, 還是可略窺當時對藝術史的認知。當時在《石渠初編》被貶為「次等」的作品,以今日的 眼光看來未必不佳,甚至有為數不少的作品還是經典之作。以台北故宮目前已列為「國寶 級」書畫為例,曾是《石渠初編》所謂「次等」者,即有17件之多(【附表一】)。事實 上,目前該院的文物分級工作仍持續當中,筆者相信以正在蓬勃發展的藝術史研究,應當 還會逐年有新的成果,改變古今不同的視野。因此本文也僅就現階段的研究,作一嘗試性 的初探。以下將分四個子題展開論述,前三個子題以三種裝裱形式來組織材料,依序為立 軸、冊頁、手卷。又由於近年清宮仿古畫漸為學界所重視,也於文末介紹兩件。

從《石渠寶笈》次等 躍升為國寶

品名 宋人〈卻坐圖〉

乾清宮

宋人〈折檻圖〉

淺析台北故宮收藏17件書畫 珍品的品第流變 文、圖∣盧素芬

儲藏宮殿

范寬〈谿山行旅圖〉

重華宮

吳鎮〈雙松圖〉 一、立軸

宋人〈岷山晴雪〉 宋人〈松泉磐石〉

養心殿

吳鎮〈漁父圖〉 宋人〈梅竹聚禽〉 宋人〈秋塘雙雁〉

御書房

方從義〈高高亭〉 馬和之〈古木流泉〉 二、冊頁

馬和之〈清泉鳴鶴〉

重華宮

宋人〈柳塘呼犢〉 三、手卷

四、清宮的仿古畫

沈周〈化鬚疏〉 祝允明〈雜書詩帖〉

御書房

無款〈人物〉

重華宮

仇英〈漢宮春曉〉

御書房

【附表一】台北故宮的國寶級文物,在《石渠寶笈.初編》曾被列為「次等」。

90

2017.10


〈石渠遺珍〉

立軸 在台北故宮這17件由「次等」躍升為「國寶級」的作品 中,以宋元時期的立軸最多。

加上「Z」字形的圍牆,以及瀰漫朦朧的表現手法,當出 自南宋中後期宮廷畫家之手,也是南宋院體畫山水人物的 代表作,但在《石渠初編》中卻被列入「次等宿一」的等 第,亦未見其他隻字片語的敘述。

◆卻坐圖

◆折檻圖

〈卻坐圖〉藏於乾清宮(圖1),此軸乃是根據《史記. 袁盎傳》,描繪皇后和慎夫人隨漢文帝駕臨「上林苑」, 即漢朝皇帝的花園。袁盎引導慎夫人坐於次要的座位,慎 夫人怒而不肯就座,皇帝亦怒。袁盎以尊卑有序,上下才 能和睦之理以諫之。最後,皇帝採納了袁盎的諫言,並且 向慎夫人解釋,最終慎夫人賞賜金五十斤給袁盎。這是一 幅精密的工筆畫,人物的描繪注意到每一個細節,做為背 景的花園樹木、石頭、雙鶴,也畫得很精緻,色彩典雅。 此般於主體人物群的背後、透過樹林,又有雙鶴優遊,再

圖1 宋人〈卻坐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折檻圖〉(圖2)與〈卻坐圖〉同是以皇家園林為背景 的規鑑畫題材,原藏於重華宮。「重華」意在歌頌乾隆帝 有舜之德,繼位名正言順,可使國家獲得堯舜之治。重華 宮收藏這件規鑑畫,相當符合其名稱,乾隆帝曾審慎閱讀 此畫並有御題:「……佞臣方唯唯,直士獨嘐嘐……」 只是不知何故,此作並未受到《石渠初編》編者重視? 將之列為「次等地一」(編按:有關「地」字之解釋,見 後述)。〈折檻圖〉所畫乃出自《漢書.朱雲傳》,畫

圖2 宋人〈折檻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ART&COLLECTION

91


特輯

圖1 晉王羲之〈遠宦帖〉卷,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名品的想望

書中龍也 晉王羲之〈遠宦帖〉卷 本件尺牘乃王羲之(303∼361)寫給友人周益州(周

「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選 介之二

撫)的信札──〈十七帖〉。其中一封,因起首有「省 別」二字,故亦稱〈省別帖〉。公元332年,王羲之在武 昌擔任參謀,周撫剛好從武昌轉到益州擔任刺史,王羲 之便以此信向周撫及家人表達問候,信中並提到自己對

文∣廖堯震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於妻子病危相當憂慮,以及與王、周兩家交好的陶侃和 一些朋友至遠方仕宦的近況。此件短札以流暢妍美的今 草為主,兼帶章草筆意,書寫時正、側鋒並用,運筆提 按頓挫亦充滿各種變化,但見鉤挑轉折間節奏跳宕、鋒 穎秀發,一些牽絲引帶的筆法也十分生動靈巧。南宋黃 伯思將〈十七帖〉稱為「書中龍也」,實非過譽之言!

106

2017.10


〈賞析篇〉

王羲之書法古來即為習書典範,傳世刻本亦收有此札。台

古代小朋友有那些玩具?

北故宮所藏此本雖為唐人雙鉤廓填本,但複製逼真,仍可 從中揣摩原跡優雅的精神體貌;相較之下,刻本的線條則

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軸

較為呆板,且缺乏筆法的細緻變化,遠不及墨蹟本傳神。

蘇漢臣(活動於12世紀前半)是北宋宣和時期的宮廷畫

此卷曾為北宋內府收藏,卷首有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上

師,擅長描繪孩童遊戲的題材。他的作品風格細膩寫實,

鈐雙龍方印及大觀、宣和諸璽,後亦曾入金朝明昌內府,

敷彩妍麗,刻劃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因而成為後世這類

有金章宗「群玉中秘」、「明昌御覽」印及元、明、清三

〈嬰戲圖〉的最佳典範。而其流傳下來的畫作,又以台

代鑑賞家的收藏印,為書史上流傳有緒、赫赫有名之珍貴

北故宮珍藏的〈秋庭戲嬰〉和〈冬日嬰戲〉二幅最具代表

墨寶!

性。

來自北方的賀禮 五代〈秋林群鹿〉軸 本幅畫描寫群鹿於林中嬉遊的情景。只見舒爽怡人的秋天 裡,樹葉染上深紅、淡橘、淺黃、碧藍等繽紛色彩,鹿群 抵不住誘人秋色,踩著輕快腳步進入這片色彩斑斕的樹 林,擺出各種姿態,隨著眼前的美景起舞。此畫的技法頗 為奇特,有別於一般中國傳統,例如,畫鹿雖有雙鉤,但 其筋骨肌膚經細膩暈染而近於「沒骨」畫法;畫樹葉則是 以細筆鉤繪葉片與筋脈,再用汁綠漬染、或用粉填,然後 淡罩彩色,全幅充滿了濃厚的裝飾趣味。 〈秋林群鹿〉與同為台北故宮所藏的〈丹楓呦鹿〉原為同 一組畫作,其風格、尺寸亦十分接近。如今雖已無從查知 其作者,但因畫上鈐有元代文宗皇帝的兩方「奎章」、 「天曆」(半印)收藏印,故可確定其製作年代當不晚於 14世紀。又根據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記載,北宋仁 宗時,遼國曾進貢五幅〈千角鹿圖〉作為獻禮,故可推知 此二幅畫於風格上所展現的異國情趣,或與此事有關。

圖2 五代人〈秋林群鹿〉軸,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ART&COLLECTION

107


展覽

根據《文化財保護法》,日本國內有形文化財分級共分為國寶及重要 文化財,舉凡對於歷史或藝術上,亦或是在考古學及其他學術價值上

120年風華

有相當貢獻者,諸如建築物、繪畫、雕刻、工藝品、書法、典籍、古

京都國立博物館

代文書等有形的歷史資料,皆列入評比。國寶及重要文化財的指定主

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走在日本京都的

要由文部科學大臣執行,從有形文化財中選出重要的作品為重要文化

街頭,時間就像凝聚了一般,靜靜地流淌著

財,當中具有高價值者指定為國寶。根據平成28年度(2016年度)文

上百年的文化底蘊。三十三間堂、智積院、

部科學省白皮書所公布,截至平成29年(2017)3月日本國寶為1101

清水寺、知恩院,京都東山區西側古剎林

件、重要文化財為1萬3119件(國寶包含其中)。國寶、重要文化財的

立,正是遊人最愛到訪之地,京都國立博物

珍稀性也體現在展出的次數上,文部科學省對於相關的有形文化財展

館正座落於此(圖1)。京都國立博物館目前

出也有特別的指導與規範,可見想要看到國寶是多麼的困難,那與200

行政體系上隸屬於日本文化廳,與東京國立

餘件國寶的相遇就真的是難能可貴了。京都國立博物館於10月3日至

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及九州國立博物館

11月26日,夢幻八週間推出開館120年記念特別展「國寶」,一刻恆久

等文化機構同為獨立行政法人。1888年,日

遠,坐擁國寶就趁現在。

本宮內省大規模訪查各地寶物,並意識到有 必要於京都、奈良等地營建設立相關文化機 構,以集中保存這些文物,因而在1889年隨 著東京「文部省博物館」改名為「帝國博物 館」(今東京國立博物館),一併於京都成

4

1

立「帝國京都博物館」(同時奈良也成立帝 國奈良博物館,為今日奈良國立博物館), 並於1890年選定今日館址興建博物館。1900

年帝國京都博物館改名為「京都帝室博物 館」,由帝室博物館(今東京國立博物館) 總長管轄;1924年逢裕仁親王(日後的昭和 天皇)大婚,特別將京都帝室博物館賜予京

京 都 國 立 博 物 館

都市,改稱「恩賜京都博物館」。1952年, 恩賜京都博物館移交國家管轄,更名為「京 都國立博物館」,為文化財保護委員會從屬

開館120周年記念

機構。1968年移交文化廳,2001年《 立行政 法人国立博物館法》施行,京都國立博物館 正式法人化,2007年「 立行政法人国立博物

特 別 展 「 國 寶 」 文∣王怡文

圖∣本刊資料室

館」與「 立行政法人文化財研究所」合併為 圖1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1889年開館,圖中為名列重要文化財的本 館,由片山東熊設計建造。圖 取自維基百科。


〈逸品聚合〉 〈逸

開館120周年記念特別展「國寶」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10/3∼11/26 (展覽共分四期,多數作品為限檔期展出,各作品展 出時間請見京都國立博物館官網)

「 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財機構」,京都國立博物館名列 其中。 根據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平成28年度(2016年 度)年報,京都國立博物館於2016年3月31日止館藏有 7532件,包含日本國寶28件、重要文化財183件,另外尚 有寄存品6112件(日本國寶91件、重要文化財820件)。 京都國立博物館目前有展館兩棟,本館為日本明治時代工 部省營繕科建築師片山東熊(1854∼1917)於1892年設計 營建,為文藝復興樣式的紅磚煉瓦造建築,1897年落成, 本館目前也名列重要文化財。除此之外,原另有一平常展 示館,於2001年展開相關改建計畫。新的平常展示館稱 「平成知新館」,由谷口吉生設計,2013年落成啟用,現 代建築賦予更大的展示空間,大片的落地窗也納戶外庭園 為展示的一部分。

睽違41年 國寶再次聚首京博 為慶祝即將到來的創館120週年、同時也是日本探查並制 定「國寶」文物120年,京都國立博物館於今年秋季推出

圖2 日本繩文時代〈土偶〉,山形縣立博物館保管,山形縣西ノ前遺跡出土。 展期10/3∼10/29。

開館120周年記念特別展覽會「國寶」,這些無可取代的 珍寶由心裡懷抱著「非將國寶傳諸後世不可」的人們保護 至今,才得以聚首於此。超過200件的國寶在短短八週的 展期中輪番登場,件數達日本現定國寶數量的四分之一, 展期分成四期,不少限展作品僅展出兩至四週。此次展出 之國寶包羅萬象,品類眾多,包含考古、雕刻、佛畫、六 道與地獄、繪卷、中國繪畫、日本中世繪畫、近世繪畫、 書法、織品、金銀器、漆器及陶瓷等。

◎日本最初的文明

除了土器,透過考古也可得知此一時期尚有大量土偶器的 製作,如不久前才在故宮南院展出的〈遮光器土偶〉即為 一例;是次展覽則是集合了繩文時代的三大女神「繩文的 維納斯」、「繩文的女神」及「假面的女神」,這些土偶 女神各自丰采非凡,當中被大家稱為「繩文的女神」的山 形縣出土〈土偶〉(圖2),造型特殊,僅有頭、肩、軀 幹與兩腿,站姿挺拔,乍看頗具現代感;五官部分省略, 強調雙耳耳洞;軀幹的胸部、腹部及翹臀都甚為明顯,強 調女性懷孕的狀態,並省去了雙臂;雙腿則成喇叭狀,以

日本列島最初的文明「繩文時代」誕生於1萬3000年前,

最底處最寬,以條紋裝飾。這件極富女性象徵意涵的〈土

因製作有大量土器,並以繩子壓印繩紋於其上而得名,土

偶〉高約有45公分,是目前為止日本發現最大型的土偶作

器的出現也表示火的利用、定居生活的產生,往原始農業

品,學者推測或許是作為懷孕婦女祈求健康順產的象徵

社會邁出一大步。

物。

ART&COLLECTION

113


展覽

北京故宮博物院現正展出「千里江山—青綠 山水特展」,且讓我們透過重要展品及相關 作品,深入理解中國古老的青綠山水藝術。 本次先以唐宋元名品為主軸,之後將再以明 清作品為核心,以饗讀者。(整理╱編輯 部)

答客問

◎什麼是青綠山水? 青綠山水是一種著色山水畫,於山石樹木上 施塗石青石綠,呈現以藍、綠色調為主的畫 面,同時亦搭配其他設色或墨色,產生色彩 斑斕、富麗奐爛的視覺效果。若再用泥金加 以勾勒,則稱金碧山水。然亦有古代學者認 為所謂金碧山水即青綠山水。 青綠山水依設色與墨色的比例分為大青綠、 小青綠,「重青綠者,三四分是墨,六七分 是色;淡青綠者,六七分是墨,二三分是 色」。大青綠濃重豔麗,裝飾性效果強烈,

小青綠則展現文人式的古雅情趣。

◎什麼是石青、石綠?

古 老 的 顏 色

石青和石綠是礦物性顏料,色彩鮮豔,覆蓋性 強,石青呈現亮麗的寶藍色,石綠則是濃翠的 綠色。石青的原料有多種,分為空青、扁青

(又稱大青、梅花片,根據產地分為滇青、甸 青)、曾青、白青、沙青(佛青、回青、藏 青)等;石綠則依外形特徵分為獅頭綠、蛤蟆

唐 宋 青 綠 山 水

背等。原料經過研漂以後產生由深至淺的色 調,石青可得到頭青、二青、三青、青粉,石 綠可得出頭綠、二綠、三綠、枝條綠、綠花。

研漂後的顏料,臨用前兌膠,石綠還要調入槐 花水以增豔,方可使用。

124

2017.10

文.圖∣李如珊


〈看展手冊〉

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 北京故宮博物院∣即日起∼12/14

左圖1 西 魏敦 煌2 85窟(538∼539) 〈五百強盜成佛之得眼林〉,圖為局部。 (非北京故宮「千里江山」展品) 右圖2 盛唐莫高窟103窟南壁〈法華經 變之化城喻品〉,圖為局部。(非北京故 宮「千里江山」展品)

◎畫家祕技:青綠山水如何上色? 使用石青前,先以墨或花青分染出濃淡深淺,再逐層薄塗 石青。施以石綠的部分,需先用墨皴染出陰陽向背、濃 淡,再用淡赭石通體罩染一遍,最後,才一層層塗上薄薄 的石綠,愈到山腳處則施塗愈淡,使其漸漸露出赭色調。 待石綠乾燥後,再以草綠烘染,若是繪於絹上,還要於絹 背面以頭綠襯托。

◎青綠山水何時開始流行? 敦煌285窟的西魏壁畫(538∼539)中,即出現以青綠兩

被蘇軾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唐代詩人王維 (701∼761),活動於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與李昭道為 同時代人。身處青綠山水流行的時代,史載王維有三種山 水畫風,第一類是著色山水,第二類是隱居山水,第三類 則是破墨山水。這正顯示了此時唐代山水畫的流行趨勢, 由大小李將軍所領導的青綠山水風潮,漸漸過渡到由吳道 子所帶起的水墨山水。在敦煌帛畫、墓室壁畫等史料中, 我們亦可看見在山石的描繪上,青綠與水墨並存的狀態, 有時青綠比例較水墨高,有的則以水墨為主,青綠只用來 點綴畫面。王維所處的時代以及他的多樣畫風,正代表了 8世紀唐代山水畫的多重面貌。

色來施塗山石的裝飾手法(圖1),然而這類青綠山石造 形簡單,多是用來作為佛教故事畫的背景,以及區隔敘 事場景之用。到了唐代,敦煌壁畫、帛畫、寫經卷中的 青綠山水仍多作為人物故事背景(圖2),但山石結構已 愈加複雜。唐代皇室成員李思訓(651∼716)和李昭道 (675∼758)父子掀起青綠山水的流行風潮,人稱大、小 李將軍,青綠山水遂成為8世紀唐代宮廷品味的代表,於 皇室成員之墓的殘存壁畫中可略見一二。

◎唐代大詩人王維也喜歡畫青綠山水?

◎水墨山水畫興起後,青綠山水何去何從? 五代以後,水墨山水漸成主流,荊浩對李思訓的評價為 「理深思遠,筆迹甚精,雖巧而華,大虧墨彩」。北宋時 期,進入水墨山水畫的黃金時代。然而,宋元時期青綠山 水並未絕跡,除了宮廷畫家仍有部分繼續創作青綠山水, 青綠開始代表一種古老的畫風,成為文人畫家復古的手法 之一。文人畫家多用青綠山水來描繪理想中的世界,表現 畫家所要傳達的內在精神,經常帶有隱逸之意涵。

ART&COLLECTION

125


展覽

1935年,張大千、呂佛庭初識於北平中山公 園「張善孖、大千昆仲畫展」會場,後於四

時 空 重 逢 ,

川青城山投緣,在台期間亦往來互動,繪有 合作畫。2017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名 山大川」展,讓兩位藝術大師再度於身後相

會。 「名山」:張大千此生最後巨製〈廬山 圖〉,潑墨潑彩淋漓,重山深谷,雲霧變

幻,磅 䣜 壯麗,格局宏大。「大川」:呂佛 庭生平最長巨卷〈黃河萬里圖〉,景致描繪 細緻,滔滔江河萬里奔流,十轉九折,氣勢 恢宏。這二張畫有著許多共同點,皆是畫家

聚 首 巨 魅 力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最後代表經典巨作,皆是畢生之最大山水 畫,都是巨幅名畫。

巨幅舞台大,磅礴登場 此回展出,為兩巨作的第一次同台競美,也 是故宮第一次以此主題聚焦巨幅書畫。國立 故宮博物院書畫處長劉芳如為促成此展之推

「名山大川-巨幅名畫展」

手,且從故宮巨幅書畫說起,「故宮典藏古

文︱藍玉琦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代、畫科、織繡、書法條幅、對聯都有。長

代巨幅書畫,數量不超過100件。種類上各時

期以來,一直有設置巨幅書畫展櫃,目的就 是利用大展櫃將這些作品展陳出來,現在巨 「名山大川-巨幅名畫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10/1∼12/25

幅書畫的202室展廳,即為2006年林曼麗院長 時完成改建,展櫃挑高6米。一幅畫有裱綾、 詩堂、畫心,展出時需考慮整體訊息,盡可 能完整呈現而非只展出畫心。一般展櫃的有

130

2017.10


〈名山大川〉

呂佛庭〈黃河萬里圖〉(1983年夏-1985年中秋),彩墨絹本,67×5106.7公分。圖為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效展高約2米3、2米4,因此原則上立軸畫心超過2米,裱

誌,唸給他聽,香港沈葦窗更以紅、綠、黑三色筆,註明

褙之後將近4米者,即可安排在巨幅展櫃中陳列。」

廬山名勝景點供大千參考;大千也和熟知廬山的江西人劉

巨幅書畫展櫃,除常設展,也會在特展時被框列運用。 如:在2010年「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展示 一排的宋人繪帝后坐像,繪製精細,人物偉岸;「明四大 家特展」時則可以看見文徵明〈書七言律詩〉、沈周〈廬 山高〉等,巨幅書畫具獨有的魅力。「山水可有巨碑式的 雄壯氣勢或狹長構圖的層巒疊嶂,帝后像則有崇高偉岸的 感覺。巨幅可以容納更多的元素和豐富細節,如:傳仇英 〈群仙會祝〉每一個人物並不大,八仙、麻姑、鍾馗、和 合二仙等神祇都可放入。舞台大了大家都可以站上去。這 次國寶展中舊傳燕文貴所作的〈奇峰萬木〉是李唐山水的 縮小版,尺寸的變化會帶來不同的感受。」而,書畫家為 何創作巨幅書畫?「作品大小與陳列空間有絕對的關係。 書畫家創作大幅作品,除宮廷畫家是應制,贊助者因素 外,應與書畫家的自我挑戰有關。」

自我挑戰 張大千終筆廬山,呂佛庭封筆黃河

太希請益。由日本訂製成大絹、大興土木改裝完大畫室, 一切的準備功夫就緒後,大千於1981年7月7日在摩耶精舍 開筆,並邀約張學良、張群、王新衡及部分家屬到場觀 禮。他先將畫絹打濕,站在小凳上用大筆將墨塗布於上, 再用大筆淡墨勾勒全畫布局輪廓,這一天整整忙了好幾小 時。當時大千已是高齡八四,身體狀況不佳,常住醫院治 療,且同時翰墨畫債、藝文應酬也減少不了,因而時畫時 輟。又因畫面太大,有時還得被抬上畫桌趴著畫,甚至心 臟不適,吃藥休息後再繼續畫,大千說:「我真是在拚老 命啊!」而後,歷史博物館徵得大千同意,計畫在1983年 1月20日將此畫及其近作聯合展出。展出前最後趕工,從 開筆至今近一年半,題有兩首詩,卻未落款鈐印,部分林 木、山頭、房舍亦未完成。大千原擬展畢歸還,繼續完 成,無奈於3月8日進醫院,4月2日離世。大千遺囑,對各 項繼承皆有明白交代,唯獨此幅大畫不在內。1993年,張 大千逝世十週年忌辰前一日,於故宮舉行捐贈儀式。院長 秦孝儀致詞:「張大千逝世時,張岳公(張群)裁定此一 大千先生最後力作,必須歸藏故宮,而張府和原來創意請

「名山大川」展現出畫家壯志不老的自我挑戰。1980年,

求張大千先生經營這一巨幅力作的李海天先生,都毫不躊

日本華僑李海天將在橫濱開新旅館,大廳牆面欲掛畫作,

躇的慨然允諾,讓這一巨幅偉構,在十年之後,也就是張

故向大千求四屏連幅山水,不料遭大千反問:「為什麼不

岳公升天將近三年的此刻,終於歸藏故宮。」

畫整幅一張呢?」李海天回說:「很大啊,整幅不好畫 呀,你老人家已屆高齡,身體不比從前……」在知悉要五 尺高、三丈多寬後,大千以堅定語氣說:「好!我就給你 畫這張大畫!也讓大家看看我張大千到底老不老!」至於 畫什麼呢?大千不願畫常畫可省心少費事的的長江三峽, 他選擇了從未親睹遊歷的廬山。他囑子葆蘿為他購廬山

一張未完成的經典巨構,將時光凝涷在1983年。也正是這 年夏季,呂佛庭〈黃河萬里圖〉開筆。此前在1960年代, 他已經完成了〈長城萬里圖〉、〈長江萬里圖〉、〈橫貫 公路圖〉三大巨卷,其中的〈長江萬里圖〉還是大千為其 引首,獲得各界殊榮。呂佛庭雄心壯志未歇,精雕細琢近

ART&COLLECTION

131


特寫

內外交逼, 傳統書畫教 育邊緣化

專訪華梵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暨知名書家黃智陽(上)

文.攝影∣鄭又嘉

台灣傳統藝術環境日益凋敝、情況嚴重,中國書畫教育 在美術院校中嚴重邊緣化,獨立的系所屈指可數,人才 培育連帶受到影響,藝術與人才傳承出現斷層危機,本 刊專訪任教於華梵美術與文創學系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系,客座廈門大學丶寧波大學,主持多項國家補助 之台灣現代書法發展及書家專題研究計畫,參與兩岸及 國際書法展覽,並擔任全國美展丶中山文藝青年獎丶大 墩美展丶高雄獎丶桃園美展丶宜蘭美展丶基隆美展等評 審,甫升任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的知名書法家黃 智陽,從世界局勢、時代因素、文化認同、學校生態、 師資變化、課程設計、少子化、生涯發展、市場現況等 多個角度,談傳統藝術教育在台灣。

校內資源萎縮 1966至197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為維護傳統中華文化並 與之分庭抗禮,同時間台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中 國是文化浩劫的十年,台灣則是中華文化輝煌的十年, 許多後來進入美術院校任教的代表性書畫家都在當時奠 定下基礎,而後成為了名家;濃厚的文化氛圍延續至 1990年代,期間各主要美術院校甚至師範體系的學校皆

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暨知名書家黃智陽。

142

2017.10


〈藝術的未來〉

十分重視中國書畫的教育,美術系書畫名師匯聚,成為

表現,書畫才占25%,當學生從國中美術班或者是高中

該系強大的一項特色。然而,當具備社會影響力和高度

美術班到大學的時候,是因為西方媒材表現能力比較好

專業性的代表性人物退休之後,這樣的生命力並沒有接

考進來的,這方面的成績特別高,進來了讓學生自由選

續上來,中國書畫教育在美術系之中便逐漸式微,黃智

課時,大數原則上自然的就會偏向西方媒材,因為覺得

陽說明相關背景,並指出:「非常遺憾的是,這些具代

擅長表現,加上平常學校又沒特別重視,所以水墨畫得

表性的老師們缺乏那個時代的社會責任感和理想性,當

少,書法寫得更少,因為比例占得更少,人數偏移的時

他們退休的時候,沒有拉拔人才接續事業,沒有設想如

候,就會倒課。倒課就會給人理由,不是系上不開課,

何在體制內把書畫師資和相關資源顧全下來,因為西方

而是選課的學生人數不夠,那這個課在下學期先不開好

媒材的排擠,課程愈來愈少,老師名額愈來愈少,當有

了,先從課不開,然後會變成討論師資。」黃智陽詳細

爭議時,一投票,多數決定,水墨老師也就一個個走掉

說明書畫教育沒落的原因及美術系中的生態。

了,等到覺醒時,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已經過了改變生 態的關鍵期了,西方媒材並不是要故意反對水墨,而是 為了維護自己的專業和發展,所以產生自然的排擠。極 少數的學校或科系比較聰明,成立書畫系、美術史所, 或在美術系中明確分出西畫組和水墨組,以保住資源和 老師的名額。」

師資衰弱 另一個令書畫教育衰落的原因,黃智陽指出是大學師資 的衰弱:「一個國立大學不是學校、系所或老師自己的 資源,而是代表整個台灣而且是有限的資源,對外交流 時,會令人覺得大概是台灣最頂尖的人才,可是如果都

「一旦入學時就分了西畫組和水墨組,體制上各組必須

只用自己的學生或退休後還一直兼課,師資一直保持數

要有多少老師、各招多少人,必修課之外,選修課也有

十年前的情況,甚至還帶博士生,這樣能代表台灣嗎?

各自的思考,這就是特色發展,可以保住各自的資源;

雖然自己的學生也是人才,可是外面的人才更多,師資

可是一旦不分組,以後就會相互排擠得很厲害,現在不

應該是愈多元愈好。系主任要找老師進來教學,也不好

覺得,以後變數就會開始產生。如果不分組,但有個體

都只選比較配合自己或比較聽話的人,若只有思考到個

制、有個系內規定,即規定屬於書畫類一定要有多少老

別利害關係的時候,就會每況愈下,一定要很開放、很

師,先保住老師的名額,這樣情況還不至於太嚴重;但

平行的去思考這個系如何招募人才,哪怕是理念不同的

如果不是,只是隨波逐流,不行。會分組就是因為水墨

人才進來,對學生來說,才是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去聽

的選課人數開始下降,少到後來覺得會倒課,真的倒

不同的想法,然後去選擇自己的方向。沒有把自己當成

課,才會覺得有危機意識,想辦法變成單獨招生這一

是全國性的資源,又用教育部的資源,那這樣子不就是

組,讓進來的學生先認同中國書畫,就不會不想選相關

對不起國家了。今天講的困境,大部分的問題還不在私

的課,可是如果打散,素描占40%,再扣掉水彩、創意

立大學,私立大學的生存是靠自己想辦法,國立大學大

ART&COLLECTION

143


鑑賞

6.8級強震前後 的塔寺巡禮

以Seinnyet Ama與Seinnyet Nyima為例,探討緬甸蒲甘王 朝佛教塔寺空間觀之轉變 文.圖│闕碧芬(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助理研究員)

2016年2月與11月,筆者前往緬甸進 行佛教遺址田野調查,由最早的蒲 甘王朝直到最後的貢榜王朝(Kong Baung);從散落於蒲甘平原上的數 千座佛塔與寺廟,沿路曲折穿梭於不 同朝代遺址,最後抵達曼德勒的蒲文 通石窟(Powin Taung Caves)。在攝 氏30多度的熾熱高溫下,感謝有好友 姚沛涵以交通工具與數位科技一路協 助,度過旅途中無數個意外,好友的 熱情相助與緬甸百姓的善良是這趟旅 程中最美麗的畫面。然而2016年8月24 日緬甸發生突如其來的6.8級強震,震 碎了百姓的住宅,且因震央近蒲甘, 因此許多11∼13世紀的古老寺院佛塔 遭受重創,其中亦包括Seinnyet Ama 寺與Seinnyet Nyima塔,重修塔寺之路 漫長而遙遠,目睹此景,遂寫就此文 以誌之。

伊洛瓦底江畔之聖域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國境西北 方毗鄰印度和孟加拉,東北與中國 相接,東南臨泰國與寮國,以佛教 南傳上座部為主要的宗教信仰。 蒲甘(註)王朝西臨伊洛瓦底江 (Ayeyarraddy)畔,遼闊且一望無際 的平原上有3000多座佛塔寺廟與僧院 星羅棋布,直到1287年忽必烈軍隊入 侵,延續近300年的王朝自此謝幕。 圖1 Seinnyet Ama寺。

148

2017.10


〈佛美田調〉

若將視野擴大到同處於9、10世紀時間

內空間。Alaungsithu國王與錫蘭因貿

軸的東南亞,當時紛紛出現勢力強大

易利益衍生紛擾不休的爭端,錫蘭王

的王國,例如在南方以蘇門答臘為中

Parakrama Bihu一世派遣艦隊進攻蒲

心的Srivijayan王國(7∼15世紀)與

甘,蒲甘政權歷經數年政權頻頻交

建於9世紀婆羅浮屠(Borobudur);

迭的動盪混亂期之後,Narapatisithu

與蒲甘王朝同一時期的還有柬埔寨的

(Cansu II,1174∼1211)受到錫蘭

Khmer王國(繁盛於9∼15世紀)、吳

王暗中相助,順利登基。他的就任為

哥窟(Angkar Wat,建於1113∼1150

蒲甘王朝的政治、文學和寺廟建築

年)等,均在不同程度的印度藝術文

帶來全新風貌。政治上,阿努律陀

化強力的照射下,百花齊放,綻放出

王(Aniruddha或Anawrahta,1044∼

具有各自文化特色之宗教與藝術表

1077年在位)的嫡系子孫終於重握王

現。

權;文學方面,緬文取代先前盛行 數個朝代的孟文,緬族文學開始引

Seinnyet Ama寺與 Seinnyet Nyima塔

領風騷;至於佛教建築強調寺內空

Seinnyet Ama寺(圖1)與Seinnyet

Thatbyinnyu寺即為一例。

Nyima塔(圖2)成對矗立於蒲甘古

間明亮、通風的緬式品味,取代之 前強調幽暗靜修的寺內空間布局,

圖2 Seinnyet Nyima塔。

城區(old Pagan)Minkarba一帶,位

Seinnyet Ama寺與Seinnyet Nyima塔正 處於這個轉捩點。由於浦甘王朝初期

於Nagayon寺南方,這種成對興建的

門、天窗或寺內兩側磚雕花格窗引光

塔寺在蒲甘王朝並不常見。Ama緬語

而入,清晨旭日初升,陽光直接射

意為「姐姐」、Nyima指「妹妹」,

入寺內聖殿,主尊迎向陽光,全身

關於Seinnyet Ama寺與Seinnyet Nyima

沐浴在金光晃耀中,然其寺內空間

塔的建立有多種傳說:一說是由11世

仍維持一貫的黝暗深邃,試圖塑造

紀Seinnyet皇后建造。但以建築形制

入寺參訪者內心與佛對話或個人靜

觀之,此寺塔形制應屬於12世紀;若

謐沉思的氛圍。例如興建於10世紀

根據U Thaw Kaung的假設:當國師

後期的Pahtothamya,Anada(1090∼

Shin Arahan去世後,繼任者為Seinnyet

1105)、Manuha、Abeyadana

王子,其活動時間為Alaungsithu國王

(1102)、Nagayon(1192)等寺,

(Cansu I,1113∼1167年在位)統治

其中Anada寺院是此期寺院建築巔峰

中期,對照建築風格似可做為參考;

代表作。歷史學者Gorden H. Luce稱

然而目前並未有碑銘或信史等證據,

早期建築特色為「孟式」風格(Mon

支持該王子與這寺塔的建造有關。

style),他自創孟氏風格乙詞,卻未

◎驃文化

標舉出從孟族居住地現存寺塔遺址

根據考古資料,在緬甸中部已發現1世

蒲甘王朝佛教建築空間 特色

上,哪些屬於孟式風格。

紀時驃族(Pyu)成群定居的證據,

然而,到了12世紀後期左右,政治情

其中Beikthano,Beikthano和Sri Ksetra

蒲甘王朝佛教建築空間配置的發展

勢的轉變引領蒲甘王朝佛教建築發展

三個重要的驃文化區於公元前2至1世

有兩大主要時期。初期是採取從大

出新型態的空間特色:寬敞明亮的寺

紀已有人居住。當時驃人應已成立王

在建築技法相當成熟,雕刻、繪畫上 的表現有強烈的印度風格,故引人進 而思索:這群緬人來自何處?此一問 題涉及到佛塔與寺院建築工法與風格 的來源,故有必要略加著墨。要回答 此問題,勢必上溯浦甘王朝成立前緬 甸中部的文明發展。

蒲甘王朝文化的前 驅——驃族(Pyu)或 孟族(Mon)

ART&COLLECTION

149


論壇

養心殿文物展外一章 香港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學術講座系列」(二) 文│林琬娸 圖│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期

最後王躍工一一分析並鑑賞佛教造像的風格:第一款的造

間推出的「故宮博物院學術講座系列」特備節目,於8月

像來自環喜馬拉雅地區,如斯瓦特、克什米爾、東北印度

19日來到最後一場,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部主任王躍工

的帕拉王朝和尼泊爾。各個地區的造像造型風格不一,譬

和書畫部研究館員王亦旻,分別以「故宮藏傳佛教造像鑑

如來自克什米爾的佛像,蓮台下一般為方形座。而忍冬紋

賞」和「乾隆皇帝對〈三希帖〉的重視」為演講主題。

背光、單層簡略的蓮座和多折角台座,則是東印度波羅王 朝最常見的形式。除了尼泊爾,其餘三個地區多用印度所

故宮藏傳佛教造像鑑賞

產的黃銅製像。

王躍工提到故宮的藏傳佛教文物收藏自7世紀一直延續至 清朝,十分豐富,不只是明清宮廷收藏,還有遠至環喜馬 拉雅地區的眾多國家。藏傳佛教文物占宗教文物總數的九 成以上,原存於清宮多處佛堂,這些文物在佛堂內一切維 持原樣,反映了宗教建築與文物組合的整體空間。藏傳佛 教文物大部分來源於清代蒙藏地區的民族宗教領袖所進 獻,以及內地宮廷所造的佛教藝術精品,還有不少來自印 度、尼泊爾的域外佛教藝術精品。它們顯示了藏傳佛教藝 術的輝煌成就,另一方面則反映了清代中央政府與西藏的 緊密關係和清朝治理蒙藏邊疆的歷史進程。

第二款的造像來自西藏,分為前藏、後藏和藏西。特別是 藏西典型的「撐鑄技法」體現在樣式上,造型一般是佛 像頭戴佛冠,冠葉修長呈花枝狀,並以銅鑄線條連接。而 蓮座之蓮瓣寬肥,上緣飾雙層細密連珠紋,亦為13世紀左 右藏西造像之風格。另外,早期藏西造像的造型及裝飾特 徵,有著受東印度帕拉王朝造像風格影響的鮮明印記,例 如兩肩一般各以雜花為飾,上身赤裸,胸、臂上以瓔珞、 釧鐲為嚴飾,上鑲珍珠松石及銀銅等,腰部收束,下身著 貼體薄裙,腰間及腿上以鏨刻的線條和花紋,表示出上下 衣裙的分別及衣褶,間刻小團花,於規則的衣紋間作裝

王躍工也解釋到佛像是來自《增一阿含經》,說到佛陀母

飾。

親升天後,佛陀思念甚深,遂決定前往天界講說佛法。而 為解想念之情,在世間的優填王用檀香木造像,而在《造 像量度經》中更說明由佛陀親自指導尺寸比例和做法。造 像技術一般有鑄造、雕刻、捶揲和塑造,並由石、木、 瓷、泥,和珍貴材料如金、銀、玉、珊瑚、犀角、象牙及 寶石等製造。王躍工指出,有高僧經火化或乾化骨灰的泥 土,被視為特別有法力加持,又或如西藏的黑石頭,由於 是從墓地出產,被認為擁有極大的法力。

第三款則有來自蒙古的造像,分內、外蒙古。其中屬於外 蒙古的喀爾喀飾有豐富的鎏金,而內蒙古的技法多用銅皮 捶揲。最後一款是中國大陸內地造像,橫跨明清兩代。明 朝時期,尤以永宣兩代特別出色,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是 在宮廷內由皇帝供奉,而是施捨出去的話,佛像會刻「大 明永樂年施」。而於乾隆時期,佛像帶有強烈的時代特 徵,並因為乾隆帝會自己供奉,故一般刻「大清乾隆年 造」。

160

2017.10


〈學術交流〉

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部主任王躍工。©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王亦旻。©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乾隆皇帝對〈三希帖〉的重視

已,因帖內有「快雪時晴」幾字而得名。此帖用筆灑脫,

王亦旻介紹了三希堂的建造和由來,並逐一點評其收藏。

字體舒朗,動中有穩,是王體行書中的精品,後人稱有

三希堂位於故宮養心殿的西暖閣,原名「溫室」,後改名

「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之勢。此帖原是康熙年間,國子

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曆(即乾隆帝)的書房,也是

監祭酒馮源濟的家傳之寶,由馮源濟進獻給康熙帝,後來

養心殿主人留下最明顯的標誌。乾隆帝書寫的「三希堂」

傳到了乾隆帝手裡。乾隆在位的60年間,對這幅墨寶的熱

匾額和「三希堂記」墨跡,至今還懸掛在牆上,匾額兩側

情始終不減,經常在三希堂臨摹和玩味,反覆為之題跋,

對聯為「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書法。

一生竟題跋有73次。

三希堂始於乾隆朝,後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

王獻之的〈中秋帖〉無款,傳為王獻之書,亦有人懷疑是

和宣統各朝都從未有任何變動,至今仍保持原貌。

宋代米芾的臨本。王獻之是王羲之第七子,書法受其父影

「三希」有二解:一曰「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即

響又有創新,他將王體行書的筆法進一步昇華和提煉。此

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

帖已接近草書,王獻之的用筆如行雲流水,連帶互映關

天之人。「三希」是乾隆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

係,將字體處理得完美至極。此帖為50歲後之作,屬便箋

第二種解釋為「珍惜」,古文「希」同「稀」,「三希」

手札作品。王羲之被人們尊稱為「書聖」,而王獻之則被

即三件稀世珍寶之意,此與皇帝的書畫收藏有關,由此可

稱為「小聖」。

見乾隆對三希堂的重視程度。而這兩層含義是並重的。乾

王珣的〈伯遠帖〉屬典型的晉代行書,其內容為敘事之

隆帝文韜武略,博學多識,能詩詞,尤擅書法,曾多次在

辭,該帖的命名出自帖內首句的「伯遠」二字。〈伯遠

全國尋求歷代大家的名帖,終於在乾隆十一年(1746)徵

帖〉的用筆靈舞飛動,為上乘行草作品。此帖是「三希」

得三件屬於東晉時期王羲之家族的行書法帖,包括大書法

中唯一的真跡,也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乾隆

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羲之兒子王獻之的〈中秋

帝非常酷愛收藏古代的書畫,同時也十分喜歡在這些作品

帖〉和王羲之從侄王珣的〈伯遠帖〉。乾隆帝在得到這三

上題識鈐印,今天所見曾經乾隆御藏的書畫作品上很多都

件古代墨寶之後欣喜若狂,三件珍品為他所珍愛,特意貯

有他的墨跡。雖然這三件作品曾經一度聚合,但是現在卻

存在三希堂,不時把玩。

分隔兩岸,由北京和台北故宮分別保存,台北國立故宮博

王羲之的〈快雪時睛帖〉為唐人摹本,是王羲之40歲之後

物院藏有〈快雪時晴帖〉,而另外兩帖則在北京故宮。

的作品,也是他傳世代表作之一。當時只是手札便條而

ART&COLLECTION

161


動態

景象臺灣─黃光男水墨畫展 文︱賴瑛瑛、程元

資料提供︱宜蘭美術館

宜蘭美術館成立以來,美術館主辦的特展精彩連連,如 「象徵與指涉:王攀元繪畫的苦澀美感」、「離散的夢 土:臺灣近當代水墨畫展」等。主題策展的方式,吸引了 國內藝壇的注目,也落實了宜蘭美術館在研究、典藏以及 教育推廣多面向的發展,充分發揮美術館以專業帶動地方 的文化治理。宜蘭美術館成立的推手──前宜蘭縣政府文 化局局長林秋芳此次特地前來祝賀,提到黃光男在宜蘭美

藝術家黃光男(前排中)於開幕式與貴賓合影。

術館開館之際,慷慨捐贈十幅作品做為該館典藏賀禮,此 次「景象臺灣─黃光男水墨畫展」即展出此十幅畫作,加

對傳統的規範制約,進行藝術創作及行政改革。透過其系

上歷年來重要作品,及特別為宜蘭創作新作。林秋芳也透

列的水墨創作,可看到他對水墨繪畫的前衛創新,一則

露黃光男從擔任北美館、史博館館長幾十年來至今,每天

回歸歷史與文化的美學深度,再則展現博愛普世的崇高畫

早起一兩個小時作畫、作詩詞,持續不綴的精神值得藝術

格。

界的後輩學習努力。

黃光男自道個人的水墨創作有三個題材方向:「一、外師

「景象臺灣─黃光男水墨畫展」開幕典禮於9月8日上午在

造化,中得心源──由寫生到意象而後無象。二、逸筆草

宜蘭美術館熱鬧舉行,現場吸引數百位黃光男的好友、學

草,寫生、寫心──簡約寄情而後完形抽象。三、時代景

生、粉絲前來祝賀,他也親自導覽60件的精彩作品,分享

象、環境變異、科技進步、題材多元。」,其中第一項及

創作的歷程與理念。展覽策劃旨在呈現寶島豐厚的文化景

第二項談的是創作的風格及表現方法「得象忘言,得意忘

象,溫馨的風土民情以及秀麗優美的自然風光。黃光男多

象」。「得象忘言」,以寫實寫意的人文性靈,豐富的

年來熱情擁抱時代的多面向,以積極入世的社會行動,面

東方美學內涵來傳遞人文繪畫之詩書畫合一的崇高境界; 「得意忘象」,則是逸筆草草的抽象表現彩 墨,交融傳統與現代的水墨美學,悟透現象並 粹煉為抽象的感動。第三項則具現了藝術家對 於日新月異社會變遷的敏感回應以及對於身處 環境的關懷。 黃光男從「具象」形式的文人畫出發,結合 當代現實生活的情景,營造心中理想的「意 境」;進而本著其「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的繪畫哲學,嘗試抽象的表現,融合東西方繪 畫精神,運用其獨特的符號視覺語彙,形成其 承先啟後的水墨畫創新風格。分析其晚近的作 品,深刻感受到藝術家在水墨創作的內涵與形

黃光男2017年作〈三星普照〉,彩墨、壓克力彩、紙,46.5×68公分。

168

2017.10


我一直相信接近藝術最大的好處,就是透過藝術讓自己與時代、與創作者、 與別人最深刻地溝通,這點劉先生完全達到了,而且遠遠走在我的前面。

姚謙


封面

齊白石〈英雄獨立〉巨帙首度露面 中國嘉德2017秋拍 文.圖︱中國嘉德

白石老人緣情寄物,筆下翎毛花卉無

年少,富有積極進取之心。希望畫鷹

真,又喻示雄鷹不肯趨炎附勢傲世獨

不具有英雄獨立、卓爾不群之勢,而

能夠變成真鷹,奮飛碧霄去搏擊凡

立之形象,並借此以況贈畫之人。齊

對氣宇軒昂的「鷹」之描繪,無疑寓

鳥,抒發自己致遠的雄心和嫉惡如仇

白石生逢由清入民離亂時代,顛沛流

意最高,往往用來比喻「英主」。綜

的激情。

離備受砥礪,家鄉匪患不斷,逃難生

觀目前傳世的齊白石「鷹圖」,不難 看到,一是尺幅巨大,二是受畫者多 為位高權重的達官顯宦,軍政要員, 名流耆宿,既有北洋時期的總統,也 有國共兩黨的領袖,雄鷹如寶刀贈英 雄,頗顯乘風思奮之心,嫉惡如仇之 志。此幅〈英雄獨立〉巨帙,豎幅足 有3公尺之長,可推為贈予名望顯達之 士,因而也格外用心著意,決非尋常 酬應之作可以比擬。

語:「這個畫家畫的鷹真是與眾不 同。他畫成什麼樣子呢?是『聳身思 狡兔』。老鷹要去撲一隻兔子的時候 把兩個翅膀也端起來,那是一種馬 上要有所動作的姿態?然後它『側 目』,還『似愁胡』。這杜甫真的是 妙,他說你要從旁邊看這只鷹的眼 睛,它是凹進去的,眼眶上邊的骨頭 很高,很像胡人的眼睛:因為外國人

活往往風餐露宿,及至「故鄉無此好 天恩」的北平落腳,逐漸安居樂業, 不無時常吟詩「感謝」這難能可貴的 和平。而民族危亡江河殘破之時,素 有湖湘人剛正性格的齊白石還有報效 江山社稷之宏願,他的鷹所指向高尚 的節操,不僅是自守自秉之處世畛 域。更是歌頌正直不屈、有勇武精神 之對象,映射出受贈人人格的堅忍不 拔、氣壯山河、巍巍於天地的精神。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這是

鷹之題材付諸畫章,宋代之時尚且作

的眼骨一般比較高,眼睛凹進去,就

為一種猛禽圖像,自蒙元以來構成狩

有點像皺眉的樣子,所以說似愁胡。

獵文化之符號,蘊含著統治者講求

然後他說『絛鏇光堪摘』。『絛』就

此幅〈英雄獨立〉中,雄偉的巨石貫

武備之深意,至明代由於鷹之發音同

是絲絛,這只鷹是人家所養的鷹,所

穿全畫,寓意高拔堅固,亦有祝壽之

「英雄」之「英」,因此往往象徵著

以是用一根絲絛把腳綁起來的。這絲

意,體現力量與剛健,線條粗放剛

充滿智慧和勇氣的帝國領導者。至民

絛綁在什麼地方呢?『鏃』是一根銅

強,以篆書筆法徐徐抹出,顯示出墨

國,畫家繪鷹亦多取振奮民族精神之

柱子,這個老鷹就被一根絲絛綁在一

分五色、層次多樣之美。上端一隻雄

意,以表徵其強國意志。

根銅柱子上。而那閃亮的銅柱是『光

鷹傲然獨立,目光炯炯,堅毅而又

堪摘』。這畫家畫的真是好,那絲絛

滄桑,似在沉思,又似是睥睨蒼茫

的顏色,那銅柱反射的光影,都被他

大地。以深淺不同的赭石潤筆,水墨

畫得像真的一樣,使你覺得都可以過

點染寫之,表現出背部羽毛蓬鬆豐滿

去把這只鷹解下來。這是極言畫家畫

的質感,盡顯蒼勁雄健之感。鷹喙、

得逼真。『軒楹勢可呼』是說如果把

鷹爪以焦墨勾勒,彎曲的趾爪十分有

這張畫掛在窗前,那姿態讓你覺得好

力。略施花青,更顯堅硬銳利。下端

像你一叫它,畫上的鷹就會從那裡飛

以紫鳶穩定結構。紫鳶就是鳶尾花,

下來。」

花形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十分靚麗,

1935年春,國立北平藝專舉辦教師作 品展覽會,身為兼職教員的齊白石以 150公分縱幅之〈松鷹圖〉參展,被 列入永久陳列。齊白石在其畫作上錄 杜甫五言律詩〈畫鷹〉:「素練霜風 起,蒼鷹畫作殊。聳身思狡兔,側目 似愁胡。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這首詩 寫於杜甫讀書遊歷時期,時詩人正當

174

後來學者葉嘉瑩曾有通俗生動之評

2017.10

即是明贊畫家所繪鷹形貌畢肖生動逼

何等氣吞山河之勢。

往往藉以讚賞對方的高貴典雅,寓意 愛慕與吉祥。花葉用水墨勾線、淡


藍暈染,構圖上疏密有致,有風雅飄

主,彬彬有禮、落落

逸的高潔之氣與富貴之象。整幅氣勢

大方之處。一介布衣

恢宏,端正厚實,墨氣蒼潤,拙中見

鬻字畫以為生計,不

巧。

卑不亢,謙遜而平

在北京畫院藏畫鷹小稿上,齊白石 有記「尾毛九數」、「後腿宜長三

實,俯仰於天地之 間。

分」、「爪上橫紋極細」等對畫鷹技

逢齊翁離世甲子紀念

法之注述。有別於其他畫家表現雄

之際,中國嘉德有幸

鷹翱翔之態,齊白石尤擅表現靜立聳

得重要私人密藏之巨

肩之雄鷹,這不得不說來自於林良、

跡,雄風再顯於世,

八大的影響。林良尤喜畫鷹,有〈雙

亦是對大師最深切的

鷹圖〉、〈古木蒼鷹圖〉等傳世。猛

緬懷。

禽枯木的題材與雄強勁逸的筆墨相融 合雅,給人以震撼的審美衝擊力,他 的鷹不僅法度嚴謹,而且神態各異, 具有感情交流。八大山人多有對林良 技法的參照。齊白石的鷹也是引而鑑 之,雖靜猶動,神態孤傲、清峻,畫 面充滿力量感。 畫上款署「布衣齊璜」。齊白石初至 北平,靠賣畫謀生。1921年應好友夏 午詒之邀到保定小住。辛亥革命後, 夏午詒先後為端方、袁世凱、曹錕幕 僚,時任曹錕秘書長。這一時期,齊 白石認識許多馳騁疆場的軍政界要 員,為「仲珊使帥」曹錕所作猶多, 計有大幅山水〈白雲生處〉,水墨畫 〈墨龍圖〉、工筆草蟲冊〈廣豳風 圖〉等,均落款署「布衣齊璜」。對 比〈英雄獨立〉之款署,亦與此時相 同。這或是齊白石面對如此尊貴的顧

齊白石〈英 雄獨立〉,設 色 紙 本立軸,316×70公分。

ART&COLLECTION

175


拍賣

青銅、陶瓷、家具演出亮麗 紐約秋拍表現穩健 文︱游智淵

圖︱佳士得、蘇富比

蘇富比:編號25清乾隆〈黃地綠彩青花纏枝 花卉紋荸薺瓶〉,成交價111萬6500美元。

紐約秋拍9月中旬順利結束,此季拍品質量較前一季下降

71%,金額成交

許多,然而成交率依舊皆高達七八成以上,顯示市場購買

率81%;「中國

力依舊相當不錯,市場有新買家,且呈現百花齊放的狀

書畫」總成交金額

況,各個項目皆有市場支撐力,新鮮的拍品和遞藏來歷依

267萬4625美元,件數成

舊是成交價不變的有力幫手。

交率76%,金額成交率85%,合五場總成交金額共計2636

佳士得「藝臻其頤─Marchant珍藏中國藝術品」總成交金

萬125美元。

額236萬5625美元,件數成交率78%,金額成交率80%;

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總成交金額1297萬5000美元,件

「觀悟證道:日本珍藏早期佛像」總成交金額292萬2500

數成交率74.7%,金額成交率84.9%;「中國古代書畫」

美元,件數成交率93%,金額成交率100%;「露芙及卡

總成交金額1073萬5375美元,件數成交率67.0%,金額成

爾.巴倫珍藏中國鼻煙壺(五)」總成交金額87萬125美

交率86.8%,合兩場總成交金額共計2371萬375美元。

元,件數成交率100%,金額成交率100%;「中國瓷器 及工藝精品」總成交金額1752萬6125美元,件數成交率

商周青銅器此季表現頗為亮眼,佳士得推出十件,成交七 件,蘇富比推出五件,成交四件,成交價多高於預估價, 其中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封面拍品編號907公 元前13∼11世紀商晚期安陽〈亞矣方鼎〉,拔得此季成交 價頭籌,以略高於預估高標的337萬2500美元成交;其次 為蘇富比編號72西周〈青銅牛〉,以近預估低標五倍的73 萬2500美元成交。 此季為數頗多陶瓷器,以清代官窯、元青花和唐三彩的表 現最為突出。清代官窯代表有蘇富比編號25清乾隆〈黃地 綠彩青花纏枝花卉紋荸薺瓶〉,預估價僅6萬∼8萬美元, 成交價竟高達111萬6500美元,得主為美國私人藏家;蘇 富比編號19清雍正〈青花菊瓣花澆〉,以高於預估高標的 93萬6500美元售予香港行家;佳士得編號1264清嘉慶〈青 花鹿鶴同春圖雙耳瓶〉,預估價僅5萬∼8萬美元,成交價 竟高達73萬2500美元;蘇富比編號32清嘉慶〈粉彩嬰戲圖 瓶〉,預估價僅6萬∼8萬美元,成交價竟高達61萬2500美 元,得主為亞洲私人藏家,其他拍前主打的數件單色釉, 亦多以預估價數倍拍出,表現不惡。 元青花則為佳士得編號1179元〈青花瓜藤葡萄紋玉壺春

佳士得:編號907公元前13∼11世紀商晚期安陽〈亞矣方鼎〉,成交價337萬2500美 元,拔得此季頭籌。

178

2017.10

瓶〉,以約預估低標三倍的61萬2500美元成交。唐三彩焦



考古紀事 Archaeology 2017 文︱劉榕峻

01

圖︱編輯部

賞心樂事誰家院

情故事,不知是否暗藏

湯顯祖之墓 江西撫州重見天日

著對元配髮妻的懷念。 根據記載,湯顯祖逝世

文學家、戲曲作家湯顯祖(1550∼1616)之墓,日前於江西撫

後葬在撫州市文昌里靈

州湯氏家族墓園遺址考古時重現。這是湯顯祖墓自1966年文化

芝園。今日位於撫州市

大革命時期遭詆為「四舊」,慘遭紅衛兵破壞後,湮沒50多年

人民公園內的湯顯祖

又重見天日。此次湯顯祖墓葬與文物的發現對於湯顯祖與明史

墓,是1980年代才修建

研究意義重大,透過研究湯顯祖家族墓園,可以了解湯氏家族

的衣冠塚。事實上,文

史、耕讀文化、生活狀態及其在明代社會的地位,對於研究明

昌里不僅是湯顯祖安葬地,也是他成長、生活和創作的故里。

代教育、文化與農業等方面,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湯顯祖《吾廬》詩首句便是:「文昌通舊觀,東井飲餘暉」。

湯顯祖墓。

湯氏曾自述先祖「時經喪亂,流離伏匿」,要延續生存下來 湯顯祖故里與家族墓園所在的江西撫州市,古名「臨川」,由 於湯顯祖的四部戲劇作品:《牡丹亭》、《紫釵記》、《邯鄲

「不亦難乎」,明代永樂年間選定臨川城東門外文昌里繁衍生 息。

記》與《南柯記》,內容都與「夢」有關,因此被合稱為「玉 茗堂四夢」,也稱「臨川四夢」。湯氏家族墓園遺址中編號M4

湯顯祖家族墓園共有明清時期墓葬42座,其中明代墓葬共40

的墓葬,即為湯顯祖與三夫人的雙室合葬墓,附近的M3為湯顯

座;明清時期附屬建築遺蹟三處。在拆除1960年代建設的製冰

祖二夫人趙氏墓葬,M3與M4兩墓共同構成一夫二妻的合葬墓

廠時,意外發現刻有「湯臨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等

形式。

字樣的壓棺石,推測這裡可能是湯氏家族墓園所在地。在40座 明代墓葬中,除自然垮塌和因盜掘局部損毀的墓葬,唯有湯顯

此次考古發掘最值得注意的,是出土了六塊保存完好的墓誌 銘。其中一塊是由湯顯祖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親自撰文

祖墓遭到早期人為全面的破壞,考古工作者僅在碎磚瓦片中清 理出近百件青花碗,這些碗原本置放於墓葬券頂之上。

並書丹的〈祖母魏夫人遷附靈芝園墓誌銘〉,在名人墓葬中較 少發現,也是首次面世的湯氏佚文。此碑文是湯顯祖為其祖母

湯顯祖墓自1616年下葬至1966年於文革時期遭搗毀,時間跨

魏夫人所撰寫,內容顯示祖母在諸孫中最疼愛顯祖,顯祖能

越350年,期間歷經多次毀建。第一次是明末清初(1645)

讀書,14歲為諸生,尚為他護視臥起。湯顯祖萬曆二十六年

毀於戰火,到康熙庚午年(1690)復建;第二次是太平天國

(1598)春由浙江遂昌知縣任內棄官歸里,撰此文時正在臨川

(1858)毀於戰火,光緒二十九年(1903)再次復建;第三

家居。

次是修繕(1957),是在第二次重修的基礎上進行的;最後是 1966年夏天,被紅衛兵澈底搗毀。

湯顯祖自幼家教嚴格、勤於讀書。其祖父名湯懋昭,墓誌銘中 形容他「自幼性好質樸」、「勤儉自持」、「然猶愧己未遂乎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湯顯祖墓葬

學業」等,他對孫兒顯祖寄予厚望,「朝夕伴讀」,顯祖後來

日前發掘後,中國國家文物局認

和父親一同考取鄉試,祖父甚有呵護之勞。另外,湯顯祖高祖

為考古單位在開展考古工作的過

子高公的墓誌銘中記載,他在明代弘治年間饑荒時出糧賑災,

程中未嚴格按照批復意見實施,

官府「以旌表其門」,使得湯氏在當地成為名門望族。

明顯違反考古發掘對象為墓園內 相關建築和附屬遺跡,不能涉及

此外,湯顯祖元配吳氏墓誌銘也是由湯顯祖撰文。文中記載與

湯氏族人墓葬本體的規定,存在

髮妻相識與結親的過程:吳父拜訪在撫州城辦私塾的原吏科給

擅自發掘墓葬本體、重要考古發

事徐良傅,在此巧遇求學的湯顯祖。吳父非常看重湯氏,有意

現未及時上報等問題。中國國家

將女兒嫁給他。該年湯顯祖14歲,吳氏十歲。同年湯顯祖考取

文物局表示,將嚴肅追究相關單

秀才,隆慶三年(1569)行冠禮後,與吳氏成婚,可惜吳氏在

位和人員的責任,此一事件對於

他中進士不久後早殤。文中描述兩人自幼結識,感情深厚。湯 顯祖在代表作《牡丹亭》描繪了一段感人至深、陰陽相隔的愛 192

2017.10

相關考古工作,尤其是古代名人 湯顯祖為祖母撰寫的〈祖母魏夫人遷附 靈芝園墓誌銘〉,為湯氏首次面世佚文。


墓葬考古會造成何種影響,亦值得持續關注。

此墓葬另一奇特處,在於墓 室壁畫。繪製於墓道東、西

湯顯祖在戲曲文學上的鉅大成就,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

兩壁上的壁畫,其中東壁可

亞」。日本漢學家青木正兒(1887∼1964)《中國近世戲曲

辨六人,東壁北端人物通體

史》:「顯祖之誕生,先於英國莎士比亞十四年,後莎氏之逝

高達1.8公尺。東壁最北端的

世一年而卒(實為同一年)。東西曲壇偉人,同出其時,亦一

人物頭部起初在清理出一部

奇也。」但湯顯祖生前仕途多舛,因拒絕攀附權貴以致科舉失

分時,被誤以為是一幅花鳥

意,因直言不阿而屢遭貶謫;死後安息之地和家族譜系卻也有 如此曲折的命運,令人嘆息。

田莊大墓墓室。

畫:露出的部分像枝椏,還

有一隻魚。再往下清理,才發現所謂枝椏是頭戴的襆頭,魚其

02

安祿山的墓? 河北曲陽田莊大墓 墓主人謎團未解

實是人物的眼睛。待清理完畢,壁畫的全貌終於呈現在大家面 前。壁畫中的人物,顯然並非漢人:頭戴襆頭,深目高鼻,連 鬢鬍鬚,右手執鉞,上身服圓領長袍,腰間繫帶,前襟撩起在 胯間打結,足服黑靴,胯右側斜挎「胡祿」,「胡祿」也就是

2011年5月發現的河北曲陽田莊大墓,近年來引發關注與爭論

放置箭的容器。說明了這些人物是儀衛,這也彰顯出墓主的身

的熱度始終不減。這座規模宏偉、結構複雜、裝飾奢華且型制

分不凡。這些壁畫人物形象高大魁梧,衣著飄逸,面容刻畫細

罕見的大墓,其中所埋藏的諸多謎團,並未隨著發掘完成而真

膩,筆法熟練,具有很高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從人物衣飾與細

相大白,反而更加撲朔迷離。尤其是墓葬年代、墓主身分至今

節看來,與有明確紀年的唐章懷太子墓(706)相近,也為這座

仍眾說紛紜,墓主的「候選人」包括唐末五代時期幾位雄霸一

墓葬的斷代提供了參考。

方、勢力顯赫的藩鎮節度使與將領:安祿山(703∼757)、

值得注意的是,有考古專家從細部觀察時,發現壁畫的起稿線

李寶臣(718∼781)、張孝忠(730∼791)、王處存(831∼

密密麻麻,這意味著這組壁畫是匆匆完成的。加上墓道兩壁的

895)以及王都(?∼929)等人。

壁面僅僅抹了一部分,而且東西兩壁所抹的白灰長度不同,白

田莊大墓是座具有長斜坡墓道的大型磚室墓。開口距地表約2公

灰牆面南側邊緣不整齊,這些跡象顯示墓主人是匆匆下葬,非

尺,開口至底深約6公尺。墓葬坐北朝南,南北長達66公尺。

常有可能是意外死亡。

封土呈圓形,由內外兩圈組成,外緣有一周柱洞。封土製作考

墓道的北端東西兩側相向伸出一段翼牆,牆體端面各豎立一磚

究,為逐層夯築而成,直徑34公尺,覆蓋甬道、前室與後室。

柱,東西對稱,上部髹黑漆,下部髹紅漆,象徵一道儀門,推

墓葬地面以下開挖土壙面積達675平方公尺,地下結構由墓道、

測可能是唐宋時期為體現官階等級的大門建築「烏頭門」。若

儀門、庭院、甬道、前室、後甬道以及後室組成中軸,側室及

能加以證實,將是考古首次發現。而在墓門處,考古人員更

耳室分列東西。墓室總數多達12個,全由青磚砌築而成,俱為

意外發現銘文磚,其上寫著「大金皇統九年三月重修保」等字

圓形穹隆頂。儀門、庭院和甬道兩側的大型壁龕,別具一格。

樣。有專家推測,有可能大墓曾在金代有過一次修繕。然而,

雖然早經破壞與盜擾,該墓仍出土了大批文物,包括以白瓷為

這並未解開大墓的年代與墓主等謎團,反而讓人更加困惑。

主的大量殘件,其中可復原器物30餘件。器形有碗、盤、缽和

在墓室清理過程中,考古人員同時也發現其他地上建築。因大

執壺等,仿金銀器的花口器數量較多。還有部分醬釉瓷器,可

墓此前有巨大的封土,由此判斷應該還有神道碑、神道與殿宇

辨者有執壺、雙繫罐等,還有一件難得的紫定風格瓷器。陶器

等地上設施。當時出土了石柱段、石柱礎兩件、石虎兩件、石

有泥質灰陶和泥質紅陶兩種,以罐、盆、釜等器皿為主。另出

羊一件、石人一件等,自南向北依次為石柱、石虎、石羊、石

土各種金、銅、鐵與玉石等器,這些體現唐末墓葬時代特徵的

人,從而推知神道上有四組石刻。其中,石人為武官,寬袖長

出土文物,加上墓道人物壁畫的風格,也為其斷代提供依據。

袍,上身外罩衣衫,身前拄劍,上部已殘,劍鞘裝飾繁復,殘

因此推測該墓時代約在唐末,下限進入五代。

餘部位可見有四箍,弦紋、連珠、連弧紋構成,四箍隔開部位

主墓室位於墓葬後室,棺床上置一槨一棺,墓壁東西兩側各有

花紋不同,有卷雲和如意雲頭,衣紋流暢,雕刻精細。武官對

一券門,通往兩個側室,但側室卻空空如也。整個棺槨結構複

應的位置,原應是文官,但並未找到。更奇特的是,考古人員

雜精美,體現墓主的顯赫等級。種種跡象顯示,此墓不同於一

也沒有找到神道上應有的神道碑,究竟是遭到毀壞,已經佚

般的夫妻合葬墓,而是強調以墓主一人為中心,其他合葬者

失,還是下葬當時根本就沒有設置?仍是一個謎。

可能置於側室。然而奇特的是,整個墓葬內出土了至少三副骨

唐末五代時期,曲陽為藩鎮勢力所據,先後隸屬成德軍和義武

架,其中一副則有殘缺,其身分至今卻仍無法確定。

軍。依據墓葬的形制、規模來分析,墓主應當為一位勢力顯赫

ART&COLLECTION

193


展訊

台灣地區 台北故宮博物院 http://www.npm.gov.tw ● 南北故宮 國寶薈萃 2016/10/7~ ● 若水澄華-院藏玻璃文物特展 2016/8/31~ ● 故宮在臺灣-創新科技藝術特展(總統 2016/9/18~ 府一樓第五展覽室) ● 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 ~2018/8/20 特展 ● 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 2017/5/18~ ● 「文山雅集—琴聲藝動.墨舞狂草」故 2017/5/24~ 宮新媒體藝術展(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暨 創新育成總中心) ● 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松山 ~2017/11/26 奉天宮) ● 院藏善本古籍選粹 ~2018/1/7 ● 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 ~2018/1/7 2017/8/1~10/31 ● 故宮.熊讚 2017/10/4~12/25 ● 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 2017/10/1~12/25 ● 名山大川-巨幅名畫展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浙江美術館

http://www.ceramics.ntpc.gov.tw 2017/6/16~2018/1/14 ● 2017臺灣陶藝獎 ● 原住民特展開幕暨綜合講座 2017/9/29~ ● 亞當的奇幻花園-兒童陶瓷展 ~2017/10/22 ● 西方遇見東方-彼得.比爾德的新作 ~2017/10/15

https://www.zjam.org.cn/ ● 健筆蟠龍-王鐸作品展 ~2017/10/15

國立台灣美術館 https://www.ntmofa.gov.tw/chinese/ ● 時。光。機-從古典到當代攝影藝術教 ~2017/10/29 育展 ● 記憶的交織與重疊-後解嚴臺灣水墨 ~2017/1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 2017/4/26~10/1 ● 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 ● 南太平洋的珍珠-索羅門群島 2017/5/16~12/24 2017/6/28~2018/3/18 ● 象群-走過興盛與衰落的陸地巨獸 ● 2017等待>祕鏡:第參屆科學攝 2017/7/8~2018/1/7 影特展

奇美博物館 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http://south.npm.gov.tw/zh-TW ● 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 ~2018/12/28 ● 尚青-高麗青瓷特展 ~2018/1/7 ● 肉形石-如真似饌 ~2017/10/8 2017/5/16~2018/7/29 ● 來自天方的仙工-南亞美玉特展 ● 天孫機杼-明清緙繡精粹特展 2017/9/19~ ● 王得祿與同安船特展 2017/9/19~

http://www.chimeimuseum.org/ ● 待客之心:日本茶道與宴客文化-日本靜 ~2017/11/12 嘉堂精選陶瓷名品展

http://www.shanghaimuseum.net/museum/frontend/ index.action 2017/6/29~10/8 ● 濃縮的世界史-大英博物館百物展 ● 遺我雙鯉魚:上海博物館館藏明代吳門 ~2017/10/22 書畫家書札精品展

南京博物院 http://www.njmuseum.com/html/default.html ● 青藤白陽-徐渭、陳淳書畫藝術特展 ~2017/11/28 ● 閑墨澄懷-嵇亞林繪畫展 ~2017/10/20 2017/8/31~12/3 ● 南北通融-嶺南古驛道展

閩台緣博物館 http://www.mtybwg.org.cn/ ● 行雲流水:閩台書法五百年特展 8/27~10/27

廣東省博物館 http://www.gdmuseum.com/ ● 「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 2017/6/16~10/15 2017/9/29~2018/1/7 ● 黃金時代-俄羅斯帝國珍品展 ● 南北通融-嶺南古驛道展 2017/8/31~12/3

高雄市立美術館 http://www.kmfa.gov.tw/ ● 植物新樂園 ~2018/2/25 ● 水墨曼陀羅 ~2017/10/29 ● 關鍵字 2017第十屆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 ~2017/11/19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http://www.nmh.gov.tw 2017/7/14~10/15 ● 「洞悉所有-七感體驗時尚特展」 2017/7/14~10/15 ● 東方綺思:傳統與當代時尚 2017/9/15~11/26 ● 時間的遺產-原直久攝影展 2017/8/15~12/17 ● 舊 文 物 • 新 眼 光 - 【 喜 新 戀 舊 會 客 室】專題計畫特展 2017/10/26~2018/1/7 ● 館藏臺灣攝影作品選粹 2017/9/29~2017/11/12 ● 不可思議的生命力-游忠平陶瓷 雕塑個展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亞洲地區

香港歷史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http://hk.history.museum/ ĸ 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 7/2~10/9

台北歷史博物館

http://www.ntcri.gov.tw/ ● 對對-臺灣婚創形質意展(工藝文化館) ~2017/11/5 ● 不羈的視野-畢卡索、曼菲多波西、漢斯 ~2017/11/24 哈同、吳炫三、池上鳳珠陶藝特展(臺北 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 藝結衿藍-藍染設計營創作展(苗栗工藝 ~2017/10/1 文化園區) 2017/9/2~11/19 ● 歲月靜好-王清霜漆藝傳承師生聯展(苗 栗工藝園區) 2017/10/6~2018/3/9 ● 壯美的自然-2017/18國際紙纖維 藝術雙年展

台北國父紀念館 http://www.yatsen.gov.tw ● 凡走過必留痕跡 傳統產業在臺灣-陳崑 ~2017/10/29 森鄉土人文攝影個展 2017/9/6~10/30 ● 國父紀念館館藏作品展 2017/9/26~10/10 ● 洪瑞霞花鳥動物(1)(2)國畫衣服彩繪班 初階班師生成果展 2017/9/30~11/8 ● 雲煙.走過-蔡友七十畫展

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 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 ● 物外真游-李育萱書畫印個展 ~2017/10/2 ● 許月芳個展 ~2017/10/1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http://www.sshm.ntpc.gov.tw/ ● 海中奧秘-水下考古展暨水下考古虛擬 ~2018/12/31 實境 ● 因為音樂-音樂人類學特展 ~2017/12/17 ● 「八里時光機」 常設展 ● 【探索王子號】虛擬實境 2017/9/1~

196

上海博物館

2017.10

http://www.fgsbmc.org.tw/index.aspx ● 絕壁重光-川渝石窟的保護與傳承 2017/9/24~11/20 暨李耘燕美術作品展 ● 一曲高山流水-許文融創作展 2017/9/16~12/25 2017/10/7~2018/2/4 ● 林智信-迎媽祖傳統木刻水印版畫 作品展

http://www.umag.hku.hk/tc/ ĸ 生如錦繡:印尼群島的伊卡絣織 ~2017/11/26 ĸ 墨韻城市:郭志全在香港 ~2017/11/12

http://www.cuhk.edu.hk/ics/amm/index_c.htm 2017/10/21~2018/2/25 ● 有鳳來儀:湖北出土楚文化玉器 2017/9/30~2018/1/21 ● 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 60週年書畫藏品展

香港文化博物館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 2017/6/29~10/15 ● 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

http://www.chnmuseum.cn/default.aspx?AspxAutoDe tectCookieSupport=1 2017/9/16~10/15 ● 陳家泠藝術大展 2017/9/22~10/22 ● 薄施淡染-陳揚龍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藝 傳承展 2017/9/26~10/8 ● 寄情與木明志匠心-黃小明木雕藝術展 ● 秦漢文明展 2017/9/17~

北京故宮博物院 http://www.dpm.org.cn/ ● 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 9月起 ● 「我的家在紫禁城」展 ~2017/10/18 ● 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 2017/9/15~12/14 ● 天祿永昌-故宮藏瑞鹿文物特展 2017/9/26~2018/2 2017/9/28~2018/1/3 ● 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 牙利貴族生活展 2017/9/29~2018/2/28 ● 明代御窯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對 比展

北京畫院美術館

澳門藝術博物館 http://www.mam.gov.mo ● 館藏-百零八將水滸人物陶瓷及篆刻展 ~2017/11/19 ● 盆栽如夢-走向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 ~2017/12/12 之路 ● 畫裡娥眉-藝博館館藏歷史繪畫 ~2017/12/10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http://www.tnm.jp/ 2017/9/12~11/26 ● 法國人間國寶展 2017/9/26~11/26 ● 興福寺中金堂再建記念特別展「運 慶」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 http://www.kyohaku.go.jp/eng/index.html 2017/10/3~11/26 ● 開館120周年記念 特別展會 國寶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

KWWS ZZZ EMDD FRP FQ FKLHÁ\ KWPO"KFV FOJ ● 筆硯寫成七尺軀-明清人物畫的情與境 ~2017/11/19

http://www.narahaku.go.jp/ 2017/10/28~11/13 ● 第69回 正倉院展

蘇州博物館

日本根津美術館

http://www.szmuseum.com/ ● 紙壽千年-韓紙精品展 ~2017/11/26

浙江省博物館 http://www.zhejiangmuseum.com/zjbwg/index.html ● 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 ~2017/11/10 ● 湖上有奇峰.藍瑛作品及其師承影響特展 ~2017/10/31 (武林館區)

http://www.nezu-muse.or.jp 2017/9/14~10/22 ● 佛教圖像-蓮華.靈獸.天部.邪鬼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http://www.seikado.or.jp/ 2017/10/28~12/17 ● 渴望的明清繪畫-日本所愛的中國繪 畫名品


~2017/10/9

日本大和文華館 http://www.kintetsu-g-hd.co.jp/culture/yamato ● 凝視文人-書畫與文房四寶 2017/8/25~10/1 2017/10/7~11/12 ● 特別展 柳澤淇園-文雅之士 新奇的 畫家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http://www.museum.go.kr ● 固城玉泉寺掛佛 ~2017/10/22 2017/9/26~11/26 ● 2017年特展 金屬、鐵、鋼-鐵的文 化史

Colors of the Universe: Chinese Hardstone Carvings ● From the Imperial Theater: Chinese ~2017/10/9 Opera Costumes of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 Cosmic Buddhas in the 2017/6/24~12/10 Himalayas ●

2017/6/13~2018/2/4

2017/8/26~2019/1/6

2017/10/21~2018/7/22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KWWSV ZZZ QDWLRQDOJDOOHU\ VJ YLVLW VLPSOLÀHG FQ ● Siapa Nama Kamu? Art in Singapore Ongoing Since The 19th Century ~2018/4/22

Ongoing

2017/3/9~12/4

~2018/5/20

Japanese Bamboo Art: The Abbey Collection Streams and Mountains without End: Landscape Traditions of China ●

Spirited Creatures: Animal Representations in Chinese Silk and Lacquer

Wu GuanZhong: A Walk Through Nature

美國魯賓博物館

Between Declarations And Dreams: Art of Southeast Asia Since The 19th Century

http://www.rmanyc.org ● Masterworks of Himalayan Art ~2018/3/26 2017/6/16~2018/1/8 ● The World Is Sound

Rediscovering Treasures: Ink Art From The Xiu Hai Lou Colletion

美國納爾遜美術館

Storkes of Life: The Art of Chen Chong Swee

http://www.nelson-atkins.org ● Ancestors, Ritual, and the Tomb: the 常設展 Ancient Chinese Art Galleries

美國佛利爾沙可樂美術館 http://www.asia.si.edu 2017/10/14~2020/10 ● Encounntering The Buddha: Art and Practice Across Asia

歐美地區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http://www.metmuseum.org ● Cinnabar: The Chinese Art of Carved ~2017/10/9 Lacquer, 14th to 19th Century

2017/10/14~

Resound: Bells of Ancient China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http://www.asianart.org/ 2017/6/23~10/1 ● Flower Power 2017/11/3~2018/2/4 ● Couture Korea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http://www.clevelandart.org/ ● Chaekgeori: Pleasure of Possessions ~2017/11/5 in Korean Painted Screens 2017/10/14~2018/1/7 ● Beyond Angkor: Cambodian Sculpture from Banteay Chhmar

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http://www.lacma.org/ ● Polished to Per fection: Japanese ~2018/2/4 Cloisonné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onald K. Gerber and Sueann E. Sherry 2017/10/29~2018/1/21 ● Chinese Snuff Bottles from Southern California Collectors

德國柏林亞洲藝術館 http://www.smb.museum/smb/home/index. php?lang=en ● Art from East Asia Current 2017/7/6~12/3 ● China and Egypt. Cradles of the World 2017/10/12~2018/1/7 ● F a c e s o f C h i n a . C h i n e s e Portrait Painting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1368-1912) 2017/10/20~2018/1/26 ● P i c t u r e s o f C o m f o r t a n d Design: Carpets in Indian Miniature Painting

Ү̪৕㡭॑࣊

宋瓷科學邏輯研討會 營業項目:唐,宋,金,元,高古瓷, 蘇富比,佳士得,拍回珍品

台北市松江路297巷2號1樓(大都會古董商場1樓旁)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 PM 1:00 08:00 手機號碼:0936-153-544 ∼

每週三下午三點︵免費︶

宋 龍泉仿官青釉雙魚紋洗 高4.2公分,寬13.5公分 來源:日本


人生很糟嗎?BBC最受歡迎的兩位電台主持人賽門.梅耶與 馬克.柯蒙化身為“電影醫生”告訴你,電影裡的人生永遠 比你更慘……即日起訂閱典藏雜誌《古美術》or《今藝術》 or《典藏投資》,加贈典藏新書,讓您的人生瞬間黑白變彩 色!典藏優惠選書展79折,訂閱雜誌者再享85折優惠! ఙ㕗ᯓࢿดࣙ ೧ ݆֋࢟ఙ㕗 ҅ ˚ં᠅‫غ‬Ꮢ。 ʬ༑ድ‫ࢺؔغ‬2017/10/30ࢯʭ □古美術 □今藝術 □投資 雜誌一年12期 典藏選書專案:

二年24期( 任 選 )

訂閱優惠(任選)

訂閱雜誌+ 典藏選書

訂閱價

□如何書寫當代藝術 作者:吉塔.威廉斯︱定價:450元 世界上的所有產業裡面,大概只有「藝術」這個產 業,文字的說明常常不是在「輔助」使用者理解,而是 「擴大」使用者與產品〈藝術品〉之間的鴻溝。 然而,「有效溝通」一直是,也永遠會是人類交流所有 事物的趨勢,藝術,當然不可能自外於這個邏輯。

□詮釋之外:藝評社會與近當代前衛運動

□一年期 NT $1940

作者:高千惠︱定價:400元 這是一本以藝評與藝術思潮出發的前衛藝術運動小 史、一本有關藝評社會生態史的筆記,也期待是一本能 產生藝術社會交流的閱讀文本。

□二年期 NT $3670

□ 歡迎光臨電影醫院: 看電影,解決你的人生百病! 作者:賽門.梅耶、馬克.柯蒙︱定價:550元 電影,總能幫你度過人生中每一個艱難時刻。本書以解 決現代人所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針對大小病況分科別 類、對症下藥,提供你十足驚喜的電影良方。

■ 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

超值加贈

導覽手冊 作者:鄭治桂︱定價:350元

優 惠 商 品 選 購 ( 以 下 商 品 訂 閱 雜 誌 優 惠 價 再 享 85折 ) 品項

數量

單買優惠

訂閱加購

$2370本

$2015/本

$395/本

$336/本

$379/本

$322/本

$277/本

$235/本

□巨神連線 作者:姚瑞中︱定價:3,000元 《巨神連線》攝影集,是藝術家姚瑞中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在 臺灣與金門、馬祖、澎湖各處田野走尋,無關信仰,神偶雕 像底下,一重又一重的意念、執著與行動所鋪就而成的欲力 呈現。

□策展人工作指南 作者:亞德里安.喬治︱定價:500元 從展覽最初的構思、協調、布展到完成,本書回答了所有你 能想像到的問題,也提出你意想不到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宮崎駿論:眾神與孩子們的物語 作者:杉田俊介︱定價:480元 從《風之谷》(1984年)到《風起》(2013年),近三十年來宮 崎駿動畫電影中常一再描繪失衡下的悲劇,以及跨越過末日 的「孩子們」。

□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周年大展導覽手冊 作者: 喬治•佛里、 雷蒙•拉米斯•璜︱ 定價:350元 以圖文並呈的方式介紹高第生平;建築三個階段的變化,包 括東方風格初始期、現代主義轉型期、自然主義成熟期,各 階段的重要建築作品,以及一生的極致代表作聖家堂。

郵政劃撥 帳號:19848605

1.單買叢書須另加運費50元(門票除外),滿千免運。 2.發票/贈品將於收到訂單後一週內寄出。 3.雜誌於每月1日出刊發售,若讀者當月5日前尚 未收到雜誌,敬請來電洽詢!

戶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