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美術 ART&COLLECTION》No.314 2018/11 Preview

Page 1

)'(/ Ef fm\d dY\ Y i

*(+

之門 大匠

永不褪色的學者風範 中 ─國藝術史學者方聞逝世 澳藝博﹁漁山春色 吳 周年書畫特展﹂ ─歷逝世 300 金沙博﹁金色記憶:中國出土 14 世紀以前金器﹂ 台北故宮﹁實幻之間 院 ─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 紐約大都會﹁傳神:中國藝術中的人與仙﹂ 百年珍藏 丹 —佛美術博物館的中國和亞洲藝術 鑑別監察院題字問題 月兔的故事 談 ─兔紋織品及兔紋樣的演變 宣化壁畫墓賞析之西北組張世古、張恭誘墓 肥田路美︽雲翔瑞像 初 ─唐佛教美術研究︾ 英倫亞洲藝術盛事 ──2018 倫敦亞洲藝術週預告 倫敦.香港.北京.廣州.杭州 2018 秋拍報導

京保利 秋拍 2018 精品預覽

NT.180

北京保利2018秋拍:潘天壽〈春塘水暖〉, 設色紙本立軸,248×101公分。

古美術

ART&COLLECTION

www.artouch.ccom


www.artouch.com/books/

ঁউ䢺104 ‫۾‬٩຋ˬ൴٩㊊ˍᣡ 85 ⴻ 3Ǎ6Ǎ7 ឫ ೟ᕘ䢺02-2560-2220#302

禪 與現代美術 Zen in the fifties 國內第一本關於禪與西方 五 ○ 年代藝術研究之論述 當西方碰上東方

威斯格 •

Westgeest

作者 海倫 • 威斯格茲Helen

當現代藝術碰上禪 本書為荷蘭藝術史學者海倫 茲 所 撰 寫 的 一 份 嚴 謹 學 術 論 述, 語 言 涵 蓋 英、 法、 德、 日, 歷 時 將 近 兩 年 的 時 間, 經 由 多 名 學 者 審 查, 才 將 中

420 元

定價

文 版 完 整 呈 現 出 來。 又 因 為 禪 與 現 代 藝 術 具 有 的 抽 象 思 維, 極 不 易 去 求 證 兩 者 之 間 的 關 係, 因 此 作 者 花 了 相 當

年代 ○

長 的 時 間 去 與 藝 術 家 訪 談、 收 集 與 解 讀 文 獻, 企 圖 驗 證 禪 與 西 方 五

年代東西方藝術與文化 ○

藝 術 的 感 通 與 關 聯。 其 主 旨 在 於 探 討 二十世紀五

間 的 交 融 和 感 通, 尤 其 是 禪 文 化, 更 是二十世紀西方現代藝術趨之若鶩之 精神境界。

現代東西方藝術互動史 Interaction in Art between East and West

譯者 曾長生、郭書瑄

ᆬ‫ܓ‬䢺ՒⳇⳒ⻐೮༆⢮ͮᕔ㡉Պ‫ ܅‬ຫⴻ䢺19848605



發行人.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典藏.古美術總編輯 鄭又嘉 副總編輯 藍玉琦 執行主編 梁悅詩 文物編輯 王怡文 執行編輯 張筠

ART & COLLECTION

2018 Efm\dY\i

CONTENTS

1992 年 10 月 1 日創刊 2018 年 11 月 1 日出刊

314

特約撰述 劉榕峻 李如珊 陳若姍 海外特約撰述 林琬娸(香港) 美術設計 黃志勳 張惠雯 今藝術 & 投資總編輯 林亞偉 採訪副主編 陳意華 文稿副主編 柯舒寧 採訪編輯 楊椀茹 嚴瀟瀟 執行編輯 馬思源

編輯手記

Editorial

巨匠之力,發威! 鄭又嘉| 68

典藏 ARTouch.com 總編輯 林亞偉 副主編 張玉音 編輯 王萱

新聞 News

師恩日月長—玉潔庵友人書畫聯展 王怡文| 74 All 國寶!—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開幕記者會 王怡文| 76

助理編輯 許雲喬 特約主筆 吳牧青 電話 02-25602220 傳真 02-25673297

白雲深處—松蔭藝術白謙慎台灣首次書法個展 董耘| 78 藝文

Note

古美術編輯部電子信箱 gumeishu@gmail.com 網站總監 艾力恩

藝訊板塊 編輯部| 80

網站編輯 陳玉華 林依靜 社長特助中國區代表 謝盈盈 行銷事業部執行副總 林素珍 中南部地區業務經理 劉玉錦 業務專員 鄭敏惠 鄧祥彬 洪佩君

專題

業務助理 葉偉方

Special Report

北京辦事處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 32 號蘋果社區 南區九號樓 B 座 1707 室 中國區業務顧問 宋安平 北京地區業務副理 田繼超 行動電話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 茜 電話 8610-58264541 傳真 8610-58264542 上海辦事處 中國上海市浦東南路 855 號世界廣場 34 樓 上海地區業務副理 張 華 電話 8621-58825010 轉 343 手機 13386202280 發行專員 許銘文 徐福伊 蔡芷瑜 訂閱、讀者服務專線 02-25602220#300.301.302.307 傳真 02-25420631 香港代理 大業公司 香港中環利源西街 7 號 電話 852-5245963.5250496 大陸代理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上海分公司 地址 中國 200001 上海市福州路 355 號文化商廈 9 樓 電話 8621-63747048 傳真 8621-63201402 戶名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郵撥

19848605

社址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6 樓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大匠之門──齊白石

編輯部|8 4

電腦排版 高瑞電腦排版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局版台誌字第 9657 號

千里話白石─齊白石與北京畫院 周蓉|86

叩開大匠之門─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作品簡述 呂曉|92

須磨收藏與森岡收藏─京都國立博物館藏齊白石作 品 吳孟晉|100 北京保利2018秋拍:潘天壽 〈春塘水暖〉,設色紙本立 軸,248×101公分。

齊白石書畫不論交情,市場見真章─選介齊白石拍 賣市場名件 藍玉琦|106

典藏 App QR-Code

典藏官網古美術 雜誌頁介紹

࠵ऐᄱथ‫ڸ‬ 訂閱期數 訂閱區域 國內定價新台幣

一年 12 期

二年 24 期

1940 元

3670 元

大陸 港澳

新台幣

3850 元

亞洲

新台幣

4750 元

9200 元

歐美

新台幣

5680 元

11000 元

7500 元

※ 以上國外訂價皆以航空計算,如需掛號者,每月需另加 10 美元 或新台幣 20 元郵資。 國內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新台幣 30 元 國外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美金 50 元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 4363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本社同意不得刊載


論壇

Forum

筆記 Essay

焦點

Focus

金芳如| 160

〈嘉語錄〉

久違的優雅復古風

《雲翔瑞像─初唐佛教美術研究》─ 肥田路美新書宣傳講座 劉芷辰| 164

鄭又嘉| 112

永不褪色的學者風範

香港中大文物館「雪漠玲瓏」展學術座談 ──

林琬娸| 167

中國藝術史學者方聞逝世

香港海事博物館「東西匯流」展覽學術講座

張筠| 114

林琬娸| 168 動態

展覽

Exhibition

Events

漁山春色 ─ 吳歷逝世 300 周年書畫特展

Eskenazi 推出「諾曼.庫蘭德六朝藝術珍藏展」 林逸欣| 176

觀「金色記憶:中國出土 14 世紀以前金器」展

藝術品如同一帖良藥─味餘書屋年度展覽

范佳楠| 122

董耘| 177

嶺南─大觀藝術空間石允文教授書畫精品展

錯覺 or 真實?─

李思潔| 178

台北故宮「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 王怡文| 126

封面

北京保利

拍賣

內外夾擊,市場萎縮但根基仍在─ 香港秋拍第一波拍後報導分析 游智淵、藍玉琦| 192 來源有緒、皇家牌仍夯─ 倫敦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秋拍預告 董耘 | 200

Cover Report

中國寫真術─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傳神:中國藝術中的人與仙」展覽

Auction

林逸欣| 132

丹佛美術博物館的中國和亞洲藝術

鑑賞

鑑別監察院題字問題

北宋汝窯又一件!─ 香港佳士得秋拍器物預告

董耘 | 206

中國嘉德| 208 北京誠軒| 218 香港中漢| 222

黃智陽| 144

月兔的故事 ─ 談兔紋織品及兔紋樣的演變

| 180

蘇軾〈木石圖〉,引領「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 專訪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國際資深專家游世勳 藍玉琦 | 202

百年珍藏 ── 焦天龍| 138

Connoisseurship

林琬娸 | 170 陳若姍| 174

群金薈萃─

收藏

2018 Fine Art Asia 典亞藝博 香港現場報導 英倫亞洲藝術盛事─ 2018 倫敦亞洲藝術週預告

編輯部| 116

Collection

連結日本對馬與朝鮮的陶工們— 倭館窯研究第一線 ─「人文反思與當代臺灣: 文化實踐的追索與新試探」特邀演講紀實(下)

廣州華藝| 226 西泠拍賣| 232 日本伊斯特| 234 北京古天一| 235

黃韻如| 148

家族的誕生 ─宣化壁畫墓賞析之五─ 西北組張世古、張恭誘墓 張倩、郝紅星| 152

考古

考古紀事 劉榕峻| 236

展訊

本月展訊 編輯部| 240

Archaeology

Calendar

為因應網路資訊時代來臨及增加本雜誌內容的廣泛傳播達到藝文推廣之宏效,本雜誌刻正進行藝術網路之建構,以期能結合現代科技,服務更多的讀者。 同時為兼顧在本刊投稿作者之權利,免生著作權之糾紛,本刊特此宣達:即刻起,凡受本刊邀稿,或於本刊投稿經採用者,本刊除將文稿刊登於本雜誌(含 電子雜誌),著作人並同意本刊將文稿內容透過網路廣為傳播,著作人如有不同意見者,應先聲明或保留。 ● 本刊為提供中國藝術文物資訊之交流平台。本刊刊載之拍賣、古玩城、博覽會、商家展覽等市場相關報導,以及商家和拍賣公司於本刊刊登之廣告內容, 均不負辨偽鑑真之責。 ●


編輯手記

巨匠之力,發威!

近現代書畫因為創作的時間與我們十分接近,其創作者和

書並被譽為「當代草聖」的于右任,同樣於1949年後定居

創作對象的人事物與當今的人事物依舊相互聯繫,彼此息

台灣,其曾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的時間。此背景下,

息相關,因此特別容易感到親近與喜愛。也因時間接近,

監察院的牌匾便曾傳言為于右任所寫,但究竟出自何人之

所以各個書畫家留存至今的作品往往為數甚夥,在創作當

手,鑽研于右任書法多年的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時,西風東漸,中國成立現代化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觀念

知名書法學博士暨書法家黃智陽,為此進行一番考訂,得

初興,但因書畫家們等同當代藝術家也未將其作品列為收

到出人意表的答案,詳情請見「鑑賞」單元。

藏對象,故而作品多在民間私人手上。隨著當時與近年來 藝術市場的活絡,因而能夠廣泛流通,形成龐大甚至世代 相傳的收藏群體,社會迴響熱烈,引起官方重視,書畫家 的紀念館和研究中心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

前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教授、現任教於浙江大學文化 遺產研究院的白謙慎便是難能可貴的例子,近期他在台灣 舉行首次書法個展,詳情見「新聞」單元。創立中國古代

在所有近現代書畫家中,齊白石便是箇中鮮明的例子,適

書畫藝術史研究一個門派的國際重量級學者方聞,日前

逢北京畫院、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京都國立博物館聯手舉辦

因病逝世,學界各方對其無限緬懷,內容請見「焦點」

巡展之際,本期《典藏.古美術》特別規劃「大匠之門—

單元。「收藏」單元,特邀丹佛美術博物館藝術部主任焦

齊白石」專題,由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助理研究員周蓉,

天龍,自收藏史的角度介紹此一位於美國西部、歷史長達

陳述策展背景及北京畫院關於齊白石的展示及研究成果,

125年的美國大型美術博物館的亞洲及中國藝術收藏。

拉開序幕;緊接著由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呂 曉,分畫題和創作形式介紹北京畫院所藏齊白石畫作、手 稿、遺物及收藏;繼而京都國立博物館學藝部主任研究員 吳孟晉,介紹該館收藏的來龍去脈及日本對齊白石評價的 變化,並為齊白石於古今東西藝術予以定位;最後由本刊 整理選介齊白石的市場,提供各方參考。 其中一批書畫家更在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台而來到台灣, 曾任國立臺灣專科藝術學校校長、全台最早成立之文化大 學藝術研究所所長、活躍於國際文化界、後旅居美國、已 逝書法家張隆延及其學生友人的書畫藝術,於台北書畫院 的歷史建物中展出,詳情請見「新聞」單元。中華民國 開國元勳之一、歷任政府高官、精擅書法、首創標準草

68

現今中國書畫藝術史學者同時還能寫一手好字畫者幾希,

2018.11

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中國內部經濟動盪、中國資金外流 困難,明顯影響香港第一波秋拍表現,也昭告著市場未來 的發展趨向,關鍵報導分析請見「拍賣」單元。然而,此 一現象並不盡然都是負面效應,它同時也是市場體質邁向 健康發展的良好契機,真正的藝術愛好者對市場堅挺的支 持力量將日益明顯浮現。 藝術收藏與市場的興替起伏,從不影響中國書畫文物經過 時間淬鍊的歷史定位與藝術價值,只要持續關懷藝術發 展、舉辦各項藝術活動、厚植藝術土壤、培養真正的藝術 人口,長期累積能量,藝術收藏與市場必將風雲再起。


新聞

師恩日月長 玉潔庵友人書畫聯展 文.攝影︱王怡文

開幕茶會現場,右起牛叔承、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游國慶及袁中平。

張隆延(1909∼2009),字十之,號罍翁,南京人,齋號

清治、黃光男、曲宗玫、徐雲叔、牛叔承、袁中平。袁中

玉潔庵,張隆延19歲即拜入胡小石門下學習書法。24歲留

平於茶會上敘述張隆延的書學背景外,也提及了一些小趣

學法國南溪大學,先後到了德國柏林、英國牛津、美國哈

聞:「張老師又學詞於吳梅,學說文、史記、音韻學於黃

佛等大學進行研究。回國後進入公部門工作,38歲任聯合

季剛。曾紹杰曾刻了一枚『堂堂乎張』印,係因當時張老

國祕書處,48歲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57歲任聯合國

師去拜黃季剛老師時,黃季剛老師問他說『你在哪裡工

文教處副代表。1970年代前往紐約後,便長期定居。身為

作啊?』,當時張老師剛好在公部門,黃季剛老師又說

中國近代書法家的張隆延,對於中國書論有其一番體悟,

『喔,你有意飛黃騰達之人,何以入我章門?』張老師

除集古代各書法家之精華,更受到華格納「總體藝術」

回答他說『孔子有一門生子張,也未見拒於夫子。』意思

概論之影響,認為書道包含有時間與空間等的特性,擁

是,子張也是當官的,孔子也沒不收他,我今日雖在公部

有「四度空間」,筆筆交疊是三度空間,第四度空間為速

門,你也沒理由不收我吧。」「堂堂乎張」印可見於現場

度,這是一種全新看待中國書法的態度。今年適逢張隆延

展出的〈君天十之效道州書〉。牛叔承也接著說:「楊思

逝世十周年及110歲冥誕,台北書畫院特別規畫舉辦「玉

勝經常對我說『You are lucky guy!』,我是真的很幸運,

潔庵友人書畫聯展」紀念之,而開幕當天正逢是教師節,

剛好在一個時代的契機點。張隆延老師的另一位學生曾說

也算是傳達了學生們對於老師的思念之情。

過『我們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張老師的一部分』,我希望我

台北書畫院特別選在9月30日舉辦開幕茶會,貴賓雲集。 是次「玉潔庵友人書畫聯展」主要由中華古琴學會會長袁

們每一個人都能將從老師那裡得到的一部分傳承下去,啟 發年輕人。」

中平及張隆延長住紐約時期門生牛叔承策畫,是繼1999

是次展覽中展出有張隆延各種不同風格的書作,如〈春

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之「張隆延書法90回顧展」後,在

綏〉、〈涼月長松〉等溫婉氣質外,一幅〈五言聯〉對聯

台又一次的展出。此次除了張隆延本身的書法作品,還

品質甚佳,又剛好是現場張隆延早期的作品,更顯難得。

包括了其友人及門生之作,如葉公超、王壯為、曾紹杰、

展覽至12月30日止。

傅狷夫、胡念祖、黃君寔、陳瑞康、邱丙良、楊思勝、張

張隆延〈君天十之效道州書〉及〈英光〉。 74

2018.11

展覽布置,床之間內掛著張隆延的〈五言聯〉,一旁則有過去張隆延書畫展覽相 關書籍及照片。


新聞

All國寶!

限展品晉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開幕記者會 文.攝影︱王怡文

26件展品,件件國寶,超過一半的限展作品,只能見世42

40%。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則表示:「故宮不會是

天,下次再見可能得再等上好幾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繼

個封閉的四合院、將文物都鎖在庫房裡,故宮的文物應該

2017年「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之後,於今年10

是要在台灣人的心中、思想及認知裡。這一點我們故宮還

月4日起再次推出「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立意如

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一,都是希望國人能夠從展覽中了解到台北故宮與文化部 對於古物分級工作的豐碩成果。

是次展覽策展人包含有台北故宮書畫處處長劉芳如、助理 研究員方令光及助理研究員鄭淑方。劉芳如特別提到,展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於開幕記者會說明:「台灣在文化

覽一共有26件國寶書畫,雖然數量看似不及2017年的規

資產的維護上,前後也花費了許多年。1982年之前,當時

模,但精采程度絕不亞於前次展覽。26件展品當中包含

文化部還未成立,那時的『古蹟』歸內政部、『古物』歸

有13件限展展品,都只能展出42天,因此展覽分成AB兩

教育部。文化部成立之後,『古蹟』歸當時的文建會,

檔,當中晉王羲之的〈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睽違了七年再

『古物』仍歸教育部,因為當時教育部仍是故宮的督導

次展出,展出時間為10月4日至11月14日。同時期也還有

單位。2005年文資法大修後,分類變得更加細膩,也開始

其他限展作品,如元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南宋夏珪

有了古物分級制度,古物就分成了一般古物、重要古物及

的〈溪山清遠〉等,前者上次展出是在2010年、後者則是

國寶。」他接著開玩笑地說:「當時最大的核心對象就是

2011年。B檔(11月15日至12月25日)限展品則有金武元

故宮,故宮擁有最多的文物,同時在整個文物保護的系統

直〈赤壁圖〉、唐玄宗書〈鶺鴒頌〉、〈宋寧宗后坐像〉

上也是最為完備。因此,當時的文建會認為若要推動古物

等。另外AB檔皆展出者則有元鮮于樞〈透光古鏡歌〉、

分級制度,第一個合作對象希望就是故宮。私底下的講法

宋人〈冬日嬰戲圖〉、宋蘇氏一門法書中的〈蘇軾書尺

是,第一個拿來『開刀』的就是故宮。」同時他也表示,

牘〉冊頁、宋馬麟〈三官出巡圖〉等。展覽至12月25日

文化部目前指定的國寶共306案(4萬8413件)、重要古物

止,展覽期間台北故宮也舉辦有多場專題演講,詳情請見

共1025案(2萬4413件),當中故宮書畫國寶一共有193案

台北故宮官網。

(344件)、重要古物361案(1701件),占全國總數量的 左 開幕記者 會 貴 賓 合 影,(左 起)文化部文化 資產局副局長邱 建發、文化 局 政 務次長蕭宗煌、 國立故宮博物院 院 長陳其南、國 立故宮博物院書 畫處處長劉芳 如、書畫 處 助理 研究員鄭淑方、 書畫處助理研究 員方令光。 右 限 展品南宋 夏 珪〈 溪 山 清 遠〉。

76

2018.11


新聞

白雲深處 松蔭藝術白謙慎台灣首次書法個展 文.攝影︱董耘

展覽現場,布置典雅。

10月下旬的一個秋高氣爽午後,人們紛紛攜家帶眷出門享

於自己的書法作品,可就低調許多,他說:「我想到時

受這難得的陽光,隱身在台北安和路巷內的松蔭藝術也是

就寫,並沒有刻意寫。」問及這次能夠在台灣辦個展,而

人聲鼎沸,為的是什麼?正是知名中國藝術史學家白謙慎

且是第一次個展,是否特別興奮或緊張?他反而說:「我

的書法個展,這可是台灣首次。

不常辦個展,這次台灣辦個展還是應好友潘敦的邀請,心 情上其實只有平靜。」其實白謙慎早年便研習書法,北大 在學時期還與華人德共同成立了學生書法社,畢業後還一 起發起了民間書法社團滄浪書社。其赴美後還受教於張充 和,以小楷作品見長,書體出入於隸、楷之間。從展覽現 場作品觀之,白謙慎小楷結字瘦長清秀,氣質優雅,和他 本人溫和謙遜的氛圍不謀而合,他說:「寫字是偶爾為 之,我還是比較專注於藝術史課題上。」白謙慎於開幕酒 會現場,更細心地為各位貴賓於展覽特輯上題字。 是次展出的作品多數為白謙慎近幾年之作。松蔭藝術負責 人潘敦於展覽特輯中寫到了他對於白謙慎書法的看法: 「白先生說他研究藝術史是工作,寫字倒是消遣……看白 白謙慎與其作品〈明月逐人歸〉。

先生的字看了兩年多,我卻一直偏好他的隸書,端良方 正,謙和的外表下一身讀書人的傲骨,恰如其分,白先生

白謙慎,1955年生,祖籍福建安溪,生於天津,成長於上

卻總推辭說他的隸書不好,要藏拙,不肯示人。平日裡請

海,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後赴美深造,讀的還是政治

他寫字,選什麼書體我都隨他,這次請他為自己的墨集題

學相關,沒想到之後卻是到了耶魯大學拿了個藝術史博

耑,他沒拗過我,『白雲深處』那幾個字猶豫中有些期

士,其師為中國藝術史大師班宗華。白謙慎曾執教於波士

待,真是人見人愛。」是展將展至11月18日。

頓大學藝術史系,也曾在哈佛大學客座講學,現為浙江大 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他著作無數,有《傅山的世界: 17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 山人書畫》(合著)、《傅山的交往和應酬─藝術社會史 的一項個案研究》、《白謙慎書法論文選》、《吳大澂和 他的拓工》等。 大家熟知的白謙慎是位勤勉的藝術史學家,對於中國書法 總有個人獨到的見解,最近也剛應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 究所邀請演講「晚清官員的收藏活動研究」,這是他最近 的研究課題,不久也將付梓成書。相對於此,白謙慎對 白謙慎台灣首次個展,開幕當天即有不少人慕名而來。

78

2018.11


藝文

的釋迦牟尼佛,巧思幽默。此二圖分別為 文庫現正舉辦「西湖憧憬:尋找西湖梅之 人氣畫家伊藤若冲與文人畫家富岡鐵齋所 禪僧的交流以及15世紀的東國文化」展,

藝訊 2 0 1 8 板塊 01

若沖的構想。展覽中亦可見八大山人〈安 月11日止。(文.圖│李如珊) 晚帖〉中的〈瓜鼠圖〉,為個性派的逸筆 之作。平凡之物在畫家筆下形成了獨特的 生命形象,一根蘿蔔,也能化身為深具個 性的存在。(文.圖│李如珊)

野菜大對決 水果和蔬菜們:東亞的 蔬果圖系譜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野菜蔬果,看似平凡的 青菜瓜果在畫家的筆下跳脫日常,各異的 造形和色彩宛如珠寶般展演著,或以水墨 賦予其清新脫俗的氣質,展開野菜們的 大對決。該館於11月3日至12月9日推出 「水果和蔬菜,東亞的蔬果圖系譜」展 覽,展出中國、日本、朝鮮中世至近代的 蔬果圖繪,呈現大師們對蔬果的凝視與迷 人詮釋。展覽中,伊藤若冲的〈菜蟲卷〉 對上吳春的〈蔬菜圖卷〉,若沖的〈菜蟲 卷〉長10公尺以上,前半卷畫四季果物和 野菜,共有百種,墨染的背景使精緻的蔬 果如寶石般散發光彩,造形和顏色更為突 卷〉以淡墨輕勾 蔬果外型,施以 淡彩,充滿文人 寫意的率性。 具有爭議性的兩 幅〈果蔬涅槃 圖〉亦在展出之 列,兩幅構圖十 分近似,皆畫各 式蔬果圍繞著涅 槃的白蘿蔔,蘿 伊藤若沖〈果蔬涅槃圖〉。

蔔姿態有如涅槃

西湖絕景的東亞遺韻 西湖憧憬:尋找西湖梅 之禪僧的交流以及15世 紀的東國文化

03

春水秋山 大遼五京:內蒙古出土 文物暨遼南京建城1080 年展

契丹為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支,自907 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與北宋政 權南北對峙,極盛時期曾經取得燕雲十六 州,直至被金與蒙古滅國,政權持續了

位於浙江杭

300多年。在這段期間,契丹固有的游牧

州的西湖是

民族文化受到中原漢文化影響,產生碰撞

中國古代名

與交流,留下許多精彩的文物實證。中國

勝景點,南

首都博物館現正展出「大遼五京:內蒙古

宋首府臨安

出土文物暨遼南京建城1080年展」,匯

坐擁西湖,

葛飾北齋〈金澤八景〉。

集多所文博機構之館藏,展出相關文物共

「西湖十景」之說便是自南宋開始,原為 270件 套,包括壁畫、陶瓷、書畫、玉 臨安畫家所訂定之畫題,與西湖景色相關 器、玻璃器、金銀器、石碑等,從統治政 的重要畫作還有「瀟湘八景圖」,此種將 權、生活方式、文化交流、到宗教信仰, 地方景色歸納出八景或十景的作法為後人 全面展示遼國契丹民族統治下政治與文化 所模仿與延續,成為文學與繪畫中的經典 之多重面向。 命題。瀟湘八景為平沙落雁、遠浦歸帆、 本展分為五京備焉、四時捺缽、南北面 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 官、華夷同風、塔寺巍巍五個單元,第一 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據研究,瀟湘 個單元展示遼國政權特有的五京系統,上 八景圖的原創者是北宋畫家宋迪,畫的原 京為皇都,其餘四京分權而治,各有專 是湖南省瀟水與湘水的景色,後來的畫家 擅。「四時捺缽」則展現契丹民族固有的 以所在地景色入畫,南宋畫僧牧谿與玉澗 的〈瀟湘八景圖〉畫的便是西湖周邊景 色。牧谿與玉澗的〈瀟湘八景圖〉傳入日 本後,後代畫家多有臨仿,成為東亞地區 流行的山水畫題。 江戶時代的《名所和歌物語》中出現了 「金澤八景」,命名方式模仿瀟湘八景, 包括小泉夜雨、稱名晚鐘、乙艫歸帆、洲 崎晴嵐、瀨戶秋月、平潟落雁、野島夕 照、內川暮雪,浮世繪名家葛飾北齋、歌 川廣重都有〈金澤八景〉之作品,呈現日 本金澤地區的名勝景色。神奈川縣立金澤

康平縣張家窯遼墓群出土︿白釉黑彩梅瓶﹀,瀋陽市文物考古研 究所藏。

出,襯托出鮮明的性格。吳春的〈蔬菜圖

2018.11

淡彩畫成,各有趣味,推測是鐵齋借用了 江戶時代的西湖景色相關作品,展期至11

02

日本京都泉屋博古美術館的秋日風物詩是

80

作,若沖採用水墨沒骨法,富岡鐵齋則以 展出中國南宋至明代、日本鎌倉、室町、


游牧生活方式,皇帝隨四季游牧、漁獵, 幫助而出國深造、或曾受徐的指導、或獲 分 為 「 宮 並於設帳之地處理政事,稱為「捺缽」。 徐的聘請於學院任教。這些畫家與徐悲鴻 苑留影」、 「南北面官」則是「以國法治契丹,以漢 的藝術主張一致,皆對革新中國繪畫作出 「 群 像 浮 制治漢人」的統治原則,對契丹和漢人 重大貢獻。

光」、「興

實行南北分治,包容各民族的生活文化。

業圖強」、

「華夷同風」單元展出契丹與中原文化交 流並融之產物,「塔寺巍巍」則展現遼國 佛教興盛、寺院遍布之景況,可見各式精 美的佛教法器。本展展期至12月9日止。 (文.圖│李如珊)

04

徐悲鴻所處的年代,正值中國繪畫現代化 的探索期。他提倡活化中國傳統,融合中 西藝術,當時得到眾多藝術家的響應。是 次展覽將20世紀中國繪畫的新貌反映出 來,同時呈現眾多大師作品的多元風格。 展覽自10月26日至12月1日於一新美術館 每星期二至六免費開放,歡迎各界人士參

徐悲鴻與他的時代:

觀。(整理

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 精品展

術館)

05

中央美術學院、 紫荊雜誌社及一

編輯部│資料提供

一新美

七項大展,千件文物 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

新美術館聯合舉

「 禁 宮 新 生」四個單 元,其中一 幀〈慈禧太 后扮觀音大 士像〉可見

〈太和殿琉璃仙人〉。

太后本尊。(文.圖│李如珊)

06

故宮VR期間限定! 帶你穿越時空重返清明 上河圖

璀璨秋季,故宮週週強檔出擊!故宮與 HTC攜手跨界合作,10月15日至12月15

辦「徐悲鴻與他 的時代:中央美

太原博物館現正舉辦規模宏大的故宮文物

術學院百年校慶

展,共有七項大展,展出千餘件文物,為

精品展」,此展

太原博物館開館之首展,與觀眾共享文物

作為中央美術學

盛宴。此次系列展覽包括繪畫、琺瑯器、

院成立100週年

御窯瓷器、書法、建築構件、老照片等多

的慶典,亦是中

類特色文物,亦是北京故宮第一次院外大

央美術學院美術

規模展覽。七項大展分別為「普天同慶—

日於故宮北部院區正館210多媒體展間, 期間限定推出「再現傳奇─VR藝術體驗特 展」,主打以故宮典藏〈清院本清明上河 圖〉為主題的「清明上河圖VR」。期待在 數位體驗時代下,透過日新月異的新媒體 技術,創造當代超常的藝術感知。

清代萬壽盛典展」、「凝華煥彩—故宮博 故宮表示,自2015年起與虛擬實境技術 物院藏宮廷琺琅器精品展」、「御瓷擷 頂尖廠商HTC合作,在VIVE平台上開發精

館的藏品首次在 香港展覽。展覽

英—明代御窯瓷器展」、「筆走龍蛇—傅 彩的VR虛擬實境系列作品。今年故宮與 山及明末清初名家行草書特展」、「日麗 HTC VIVE團隊,以故宮廣為人知的寫實風

呈獻徐悲鴻及32 位在中國現代畫 術家,共61件

紫禁—明清官式建築展」、「紫禁藏影— 俗畫〈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為藍本,開發 故宮博物院藏老照片展」、「數字故宮. 全新的「清明上河圖VR」,共有「虹橋市

套,主要是油畫

萬象紫禁」,展期至明年3月31日。

和國畫作品。

壽慶是清宮的重要慶典活動,若逢60歲以

壇極具成就的藝

這32位畫家皆 與徐悲鴻淵源

集」、「野台戲」與「金蘭居餐廳」三大 體驗單元。玩家可透過VR虛擬實境重返清

徐悲鴻1935年作〈喜鵲〉,紙本 墨筆,119×38公分,中央美院 美術館藏。

明上河圖畫中世界,在船夫撐篙、為戲班

上之逢旬高壽則更加盛大,清代萬壽盛典 展即展示乾隆、慈禧壽慶的禮儀形式和宴

甚廣,可以概括地將他們分為兩類。一類 席盛況,除展出宮廷繪畫紀錄,現場亦復 為徐悲鴻的志同道合朋友,包括齊白石、 原部分「暢音閣」戲樓,展場氛圍充滿喜 張大千、黃賓虹、傅抱石、陳師曾、葉淺 氣。琺瑯器和御窯瓷器展示宮廷用器之精 予、李可染等。徐悲鴻與他們皆秉持求變 緻華美,亦顯現各朝皇帝之美學品味。太 的理念,共同以探索新藝術為歷史使命。 原博物館藏的十數件傅山法書則與故宮文 另一類為徐悲鴻的學生及受他影響的追隨 物合作舉辦明末清初名家行草書特展。引 者,包括吳作人、艾中信、馮法祀、孫宗 人注目的是一批清末民初的老照片,800 慰、王臨乙、李斛等畫家。他們或得徐的 餘幀影像重現了時代風華與社會百態,共 ART&COLLECTION

81


專 題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齊白石1910年作〈借山圖〉是齊白石最為珍視的山水畫代表作,留存至今只剩下22開,是北京畫院的鎮館之寶。


今年下半年度,最受關注的近代繪畫巨匠堪稱齊白石,北

京畫院為其收藏之重鎮。自7月起有北京故宮「清平福來—

齊白石藝術特展」、北京畫院「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

筆下的山水意境之二」,10月30日起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有

「中国近代

画の巨匠

白石」,接著巡迴京都國立博物

館。跨越單一展覽內容的侷限,本刊邀請中日學者撰文,

帶領讀者一同品味齊白石作品中的平直真率、生動傳神。


千 里 話 白 石

齊白石與北京畫院

文︱周蓉 ︵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助理研究員︶ 圖︱北京畫院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的「中國近代繪畫的巨 匠 齊白石」展覽是齊白石藝術傳播歷程上的盛事(圖1)。其實齊白石的作品早在1922年就曾 在日本東京展出,並且取得了很好的反響,在時隔近一個世紀以後,齊白石的作品再次亮相東 京,這似乎是歷史的回音。值此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之際,這一展覽有了更加重要的 意義。 提到齊白石不能不提其作品收藏的重鎮北京畫院。齊白石與北京畫院 的緣分來的比較晚,但卻恰逢其時。齊白石是北京畫院的第一任名譽 院長,而北京畫院就像為了這分珍貴的囑託而誕生一樣。齊白石的許 多畫作、文獻、物件都留給了畫院,畫院從此與齊白石有了不解之 緣。(圖2、3)為了更好地研究和展示齊白石的藝術,北京畫院在 2010年成立了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搭 起了齊白石藝術國際交流的平臺,齊白石作為20世紀中國藝術的代表 藝術家之一,成為人們認識、研究中國20世紀美術的重要一環。

新知故交—齊白石與日本的不解之緣與「中國近代繪畫的巨 匠 齊白石」展 齊白石一生雖然沒有去過日本,但是齊白石的藝術與日本有著不解之 緣。日本是齊白石藝術生涯的轉捩點之一,日本藝壇對於齊白石的認 可讓這位湖南籍的老畫家在北京可以站穩腳跟。此次在東京國立博物 館和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的齊白石展覽並非齊白石作品第一次與日本 圖1 東京國立博物館「中國近代繪畫 的巨匠 齊白石」展覽宣傳海報。

86

2018.11

觀眾見面,早在1922年3月,日本學者大村西崖(1868∼1927)就在 其著作《禹域今畫錄》中簡要介紹了齊白石的藝術和生平。


1922年5月1日至15日,陳師曾、金城等人組織的「中日聯合繪畫展覽」(第二 次)在東京丸之內舉辦,此次展覽中有齊白石的作品〈桃花塢〉等九件作品。 日本媒體《東京朝日新聞》等報導了此次展覽,在報導中對齊白石的作品有著 高度評價。1926年,齊白石的作品〈不倒翁〉、〈墨蝦〉等還參加了在東京舉 辦的第四次「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此後日本藝壇一直對齊白石藝術持續關 注,1964年紀念齊白石百年誕辰的小展在東京日本橋舉辦,其中有許多作品 是給伊藤武雄的;1967年杉村勇造出版了《畫人.齊白石》;1971年日本書藝

專 題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院舉辦了「吳昌碩、王一亭、齊白石」三人的展覽;1974年在三越本店舉辦了 「中國現代書畫的先驅者:吳昌碩、王一亭、齊白石三大巨匠展」等。可見, 齊白石在日本非常有人緣。 此次的「中國近代繪畫的巨匠 齊白石」展覽從研究、籌備到策劃、實施都凝聚 了中日雙方組織者的心血。時隔近一個世紀,齊白石的作品再次亮相東京,這 讓我們對此次展覽有了更多的期待。此次展覽精選了北京畫院的齊白石藏品, 共展出齊白石作品、畫稿及齊白石生前用具共計126件(套),涵蓋了花木、 禽鳥、草蟲、水族、山水、人物雜畫、書法篆刻七個方面的題材,在有限的篇 幅裡全面介紹了齊白石藝術的各個方面。此次展覽訂於2018年10月30日至12月 25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第8室展出,之後將於2019年1月30日至3月17日 在京都國立博物館平成知新館2樓第1-4室展出。在京都展出期間,京都國立博 物館亦將展出其博物館自藏的齊白石作品,屆時京都博物館的齊白石作品與北 京畫院的齊白石作品將組成難得一見的盛景。 伴隨此次展覽,北京畫院還聯手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共同編撰了 同名畫冊,在畫冊中不僅儘量反映展覽的全貌,而且對齊白石的藝術有著全面 的介紹,對中日美術交流有著進一步的研究。

不可不說的齊白石與北京畫院 北京畫院下設齊白石紀念館(圖4)、齊白石舊居紀念館。2005年9月24日,齊 白石紀念館與北京畫院美術館同期誕生,位於北京畫院的三、四層展廳,這兩 個展廳長期陳列著齊白石的作品。喜愛齊白石的觀眾們只要來到北京畫院,就 可以看到齊白石的真跡,就像一位好客的老人隨時恭候客人的到訪。 齊白石舊居紀念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雨兒胡同13號院(圖5、6),是一座建於 清代中期的四合院建築,為北京市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步入這座典雅的北京 四合院,踏進素雅的垂花門,轉角就是周正的中庭,正房、廂房、耳房等,小

圖2 北京畫院美術館外景。 圖3 1953年1月7日,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中央 美術學院為齊白石93歲壽辰舉行慶祝會。中國國務院 總理周恩來出席慶祝會並與齊白石親切交談。

小的遊廊十分精緻,中庭種植有綠竹、月季等花木,給人一種持重安穩、綠意 盎然的感覺。1955年,周恩來為了能讓白石老人改善居住環境而特意囑咐為老 人準備了這座小院,雖然在這座小院居住的時間不長,白石老人晚年在此創作 了許多重要的作品,步入了藝術的最後輝煌時期。齊白石去世後,13號院曾 作為北京畫院畫家的創作場所。2011年,北京畫院組織對齊白石舊居進行了修 復,復原了老人晚年的生活與創作環境,重新命名為「齊白石舊居紀念館」, 於2012年5月13日開館面世。齊白石舊居紀念館與北京著名景點南鑼鼓巷毗 ART&COLLECTION

87


作品。京博收藏有齊白石繪畫共41件,這些作品包含由日本外交官須磨彌吉郎(1892∼ 1970)(圖1)收集、2000年以後其子須磨未千秋寄贈之32件作品,及居住於京都的書法 家森岡峻山(1902∼1991)(圖2)1991年寄贈之九件作品。 若說到最近在日本蔚為話題的中國書畫,還是集中於美術拍賣市場上的成交金額。齊白石 在2011年春拍中國嘉德以〈松柏高立圖〉及〈篆書四言聯〉創下人民幣4億2550萬元的價 格(約54億日元),是中國畫家第一次在價值上超越畢卡索(1881∼1973),2017年秋拍 北京保利〈山水圖〉12屏創下人民幣9億3150萬元(約158億日元)高價,刷新當時中國藝 術品的最高價格,這些話題都是必不可缺的。今年10月,須磨舊藏的〈借山圖冊八幀〉也 在日本拍場上拍。 若以價值來看,齊白石直到被稱為「中國畢卡索」,超越了明清以來的其他書畫家。這或 許與中國經濟發展加速、社會變化的劇烈性增大的情況下,藝術作品被視為富貴的象徵之 一有關。齊白石筆下樸素又明快的筆墨,對於活在變化激烈的現代社會中的人們起了療癒 作用。這樣說來,若以中國傳統文人畫進程來看,齊白石的書畫仍存在有不少相異之處。 話雖如此,京博擁有40件以上的齊白石作品,外界或許有點意外也說不定。齊白石作為中 國近代繪畫代表性畫家,多數收藏家手裡都會有個幾件作品,但要到如此龐大數量的收 透過京博兩大中國近代繪畫收藏的須磨收藏及森岡收藏,一探日本對於齊白石的評價之方 方面面。

圖1 100

2018.11

外交官須磨彌吉郎(1892∼1970)。

翻譯︱王怡文

藏,在日本也是不多見。日本到底有著怎樣的作品,對這些作品的評價又是如何?以下將

須磨收藏與森岡收藏

二站的京都國立博物館(京博),也將以相關常設展示的方式陳列出館藏及寄藏的齊白石

京都國立博物館藏齊白石作品

日本睽違已久的齊白石回顧展將於今年秋天至明年春天開展。明年1月末,作為巡迴展第

文︱吳孟晉 ︵京都國立博物館學藝部主任研究員︶ 圖︱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

前言


外交官所發現的「齊白石」 今日齊白石雖是以擅畫雞、蝦及花 鳥、雜畫的畫家蔚為人知,其實齊 白石繪畫最初被品評的是山水畫。 齊白石的書畫在1922年東京舉辦的 專 題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第二屆「日華聯合繪畫展覽會」展 出,以此為契機得到了高評價。展 覽中的〈桃花塢〉,在新聞評價上 受到熱烈關注。在此之後至中日戰 爭爆發,齊白石的書畫在外派中國 的日本人之間人氣相當高。此時的 經緯,在日本巡迴展圖錄刊載之北 京畫院周蓉專文〈齊白石與20世紀 日本藝壇〉有詳細論述。

圖2 書法家森岡峻山(1902~1991),圖片引自《森岡 峻山遺作集》,1992年。

1927年年末至1937年年初外派至中國的須磨彌吉郎,在到任後不久即在北京 地區日本人俱樂部所舉辦的齊白石展覽會中遇見了〈松堂朝日圖〉(圖3)。 當時剛到北京四個月,對於在前述畫展【註:即昭和三年(1928)四月十九 日,於燕京日本人俱樂部所舉行的齊白石作品展】中所尋求的,尚不是很明 白,現在回想起來,這幅作品是其至高的傑作。不知是出於此畫在展中被標 上最高的訂價或者其他甚麼原因,沒有任何觀展人注意到這幅畫。甚至在其 他齊白石擅長的花卉類畫作受到爭相搶購的情況下,這幅作品處境非常寥 落,垂頭喪氣似的掛在那裏。雖是一幅比全紙的一半還要稍微小一點的小 品,卻讓鄙人非常驚訝。畫面上以強烈、濃厚,可說是赤紅的顏色畫成的朝 陽,照耀著松林間矗立的白牆田舍人家。構圖上也是朝陽、房舍、松,一個 一個像小孩子似的。生嫩的幾乎不像職業畫家的作品。然而其整體氛圍卻是 如此生動躍然眼前。我以為,在這幅作品面前,即使是以油畫顏料濃色重彩 畫就的透納的作品也要黯然失色了吧。 ──須磨筆記52〈齊璜白石翁〉,引自《中國近代繪畫與日本》展圖錄,京 都國立博物館,2012年 須磨反而對同行前往展覽會的銀行外派員推薦之精緻草蟲圖漠不關心,對這 幅乍看稚拙的山水圖情有獨鍾。這次的相遇成為了須磨作為齊白石收藏家的 出發點,一時間便建構出多達有60件數量的收藏規模。身為外交官的須磨在 中國擔任南京總領事等要職,於1937年初結束駐在中國的任務回到日本,中 日戰爭爆發後又被派到西班牙馬德里,因此在日本戰敗之前,他沒有時間公 開展示其齊白石收藏。他在中國收集的所有藏品只能帶在他的身邊,以安慰 中日關係動盪中擔任外交重責的自己。須磨從中國回國後,有一段時間恩賜 京都博物館(今京都國立博物館)受託保管他的藏品。為了這個長久的緣 分,隔了半個世紀以上的時間,須磨的家屬,繼承其父親外交工作、曾任加 圖3 齊白石〈松堂朝日圖〉,須磨收藏,京都國立 博物館藏。

拿大大使的須磨未千秋,決定將其父親的收藏捐給京博。

ART&COLLECTION

101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市場見真章

圖︱本刊資料室

選介齊白石拍賣市場名件

文︱藍玉琦

齊白石是賣畫為生的藝術家, 從清末到民國,他的人生就是 一個草根奮鬥的勵志故事。出 生於湖南貧農的一介小木工, 勤學詩、文、書、畫、印,年 過半百北漂至京城打拚。1919 年落腳北京的他,過得並不順 遂,其藝不受喜愛,也未獲同 道欣賞,備受冷落,感慨之 餘,決心立志變法,「余作畫 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 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 華,公等勿憐,乃余或可自問快心時也。」在伯樂知音陳師曾的勸說下,他一改 八大冷逸風格,「衰年變法」,創紅花墨葉一派。 1922年,生命的轉折契機。他的畫名從海外爆紅回國內,真正獲得廣大青睞。陳 師曾與金城等赴日參加「第二回中日繪畫聯展」,攜帶了白石數幀花卉山水等 作,沒想到在東京大受歡迎,全部售出,「且畫價特別豐厚」,花卉每幅賣100 元銀幣,山水每二尺就賣250元銀幣(在北京,他的一幅扇面的潤格僅2元銀幣, 為一般畫家的半價)。日人更將他和陳師曾的作品與生活狀況拍成電影,在東京 放映,自此聲名大噪,傳返國內,賣畫生涯「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日籍人士 如須磨氏、伊藤氏,收藏豐碩。須磨在《中共心影錄》說:「記得當我在1927年 的秋天,赴任北京的時候,齊白石的畫,很少人理會,我卻把他稱做『東洋的塞 尚』,向德國的陶德曼、美國的約翰遜兩公使一番吹噓之後,他的名氣也逐漸大

上 齊白石1940年門條,26.6×72.5公分。 下 齊白石1925年作〈山水十二條屏〉,各 180×47公分。2017年北京保利,成交價人民 幣9億3150萬元。

106

2018.11


起來了。」又:「日本人到北京來的,也都對他的畫,另眼相看,並以人手一幅 為榮了。最後,齊白石終於給美國《生活》雜誌,列為世界大名畫家之一。」 齊白石所有的生活開支就靠他一支勤懇的筆,講清楚說明白的商業規範十分重 要。他寫下與畫價相關的門條啟事「真情告白」,可謂近現代繪畫史中最多的。 目前可見最早者,約在1917年,他以金農抄經體寫下:「余年來神倦,目力尤 衰。作畫刻印,只可任意為之,不敢應人示□□□。余所不為者,諸君子□□

專 題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難。作畫不為者:像不畫,工細不畫,著色不畫,非其人不畫,促迫不畫。刻印 不為者:水晶、玉石、牙骨不刻,字小不刻,石小字多不刻,印語俗不刻,不合 用印之人不刻,石醜不刻,偶然戲索者不刻。貪畫者不歸紙,貪印者不歸石,明 語奉聞。瀕生啟。」彼時,齊白石雖生意冷清,但仍堅持著創作的自由,對雇主 有所選擇,並非不挑客的服務業,這是他的態度。 最著名者,當為「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庚午秋七月直 白。」這1920年寫的告白,清楚地標示了齊白石一生的鬻畫原則。1922年在日本 爆紅後,他自述:「經過日本展覽以後,外國人來北京買我的畫很多。」也就有 啟事「有為外人譯言買畫者,吾不酬謝。壬戌冬,白石翁揖。」謝絕了翻譯索取 報酬的情況。1937年「送禮物者不報答,減畫價者不必再來,要介紹者莫要酬 謝。」「凡我門客,喜尋師母請安問好者,請莫再來。丁丑十一月謹白。」生意 歸生意,想透過送禮、師母的作法,都被打回票,這也側面說明了索求齊白石畫 者門庭若市。1940年是齊白石告白啟事之高峰,「絕止減畫價,絕止吃飯館,絕 止照像。吾年八十矣,尺紙六圓,每圓加二角。」「凡藏白石之畫多者,再來不 畫,或加價。送禮物者,不答。介紹者,不酬謝。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 已出門之畫,回頭加印加題不應。不改畫。不照像。凡照像者,多有假白石名, 在外國展賣。假畫廠肆,只顧主顧,為我減價定畫,不應。九九翁堅白。」齊白

ART&COLLECTION

107


焦點

永不褪色的 中國藝術史學者方聞逝世 文∣張筠

圖∣藍玉琦

學者風範

方聞1930年出生於上海,18歲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 求學,在此任職深耕,2008年哈佛大學頒予他藝術榮譽博士學位,肯定「將 漢文化藝術引介給西方社會」的成就。今年美國東部時間10月3日凌晨,因 急性白血病病逝於普林斯頓,享壽88歲。 「對於藝術史我是外行,不敢多說。但是從中國史的背景出發,我讀方聞的 論著都時時有會心不遠之感。我覺得他確實進入了中國書畫史的內核……這 不僅因為他的理論和方法具有開創之功,而且也由於他熟知歐洲藝術史,在 相互比較之中凸顯出中國書畫史的文化特色。」──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余英 時。 進入普大藝術與考古系修讀西洋史和藝術史,方聞承襲德國藝術史學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與考古系榮譽教授方聞。

家亨利.沃弗林(Heinrich Wölfflin)的風格分析理論,並受潘諾夫斯 基(Panovsky)影響;畢業後在教授羅麗(Geogre Rowley)指導下攻

「大約是1966年,又發生了我生命中的

讀博士,並和克利夫蘭美術館館長李雪曼合寫《溪山無盡(Streams and

一件大事,那就是方聞教授的出現。那

Mountains Without End)》專著。

時他來台北故宮主要是研究倪雲林的 畫,故宮派我陪他在研究室看畫時,我

奠基在普大的藝術史學傳統上,方聞著重作品風格分析,同時亦講究「筆 墨鑑定真偽」的中國傳統,藉由結構與筆墨分析為作品斷代鑑定。方聞兼 精中西文化理論,為中國書畫研究開闢新路。他在其〈Why Chinese Painting is History(為什麼中國繪畫是歷史)〉、〈On Chinese Art as History: Seeing

對有些作品也發表了個人的看法。有 一天下班時在門口送他,方先生突然 對我說:『你到美國來跟我念書好不 好?』」──藝術史學者暨藝術家傅申

and Believeing(論中國藝術即歷史)〉及專書《Art as Histor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s One(藝術即歷史:書畫同體)》中,強調藝術表現有其自身

任教長達51年(1948∼1999),方聞治

的風格發展史,每件作品都能在時間軸上,找到自身位置及脈絡。

學嚴謹,真理底下從不妥協,面對學 生不假辭色。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

以弗利爾美術館藏、原日本京都大德寺藏二幅〈五百羅漢圖〉為引,討論其 收藏背景及歷史脈絡,完成博士論文《羅漢和天橋》,研究才華備受肯定。 1957年他成為普大首位中國藝術史博士並於母校任教,推動「中國藝術史博 士學程」(1962年擴大為「中國與日本藝術博士學程」),第一批學生有韋 陀、周汝式及宗像清彥等人。

114

2018.11

藝術部主任、同是方聞學生的何慕文 (Maxwell K. Hearn)便表示方聞常在 課上展開中國書畫鉅作就開始和學生討 論,挑戰學生去清楚表達眼前所見。


2010年7月6日,方聞在台灣大學文學 院演講廳發表演講。演講後與其夫人 唐志明、及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師生等 與會者合影留念。

莊申、石守謙、陳葆真 及傅申等台灣學者,亦 是方聞學生。想起當年 求學,陳葆真印象深 刻:「除了在課堂作專題討論,在每一學期中,方先生都 會安排一次校外教學:由他自己開車載大家到紐約大都會

術專著。方聞為普大美術館建立起豐富的中國藝術收藏脈 絡,其中尤以書畫方面最為完備且質量精良。

博物館或私人收藏家中去觀研書畫名跡……在那整個過程

1971年,方聞應邀擔任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的特別顧

中,方先生幾乎無時不在與我們討論問題,他的頭腦有如

問。他為館方向書畫收藏家翁萬戈、王季遷、顧洛阜、安

電腦一般,記憶力超強,對於書畫作品過目不忘,儲存了

思遠等人接洽,購藏多件重要書畫作品,如韓幹〈照夜

大量相關資訊,而且思路快捷,永不疲勞,不斷提出問

白〉、李公麟〈孝經圖〉、董源〈溪岸圖〉等。他也帶

題,等待學生的回應。」方聞對提拔後輩更是不遺餘力,

領自己研究團隊,對珍貴藏品進行深入研究,像是1980年

傅申對當年在故宮任職,方聞鼓勵他出國留學的知遇之情

於「中國青銅器時代」特展召開研討會;1985年為顧洛阜

念念不忘:「1968年夏天,在方教授幫助之下我取得了兩

捐贈的宋元書畫精品召開為期三日的「詩書畫三絕」學術

年獎學金,到校園優美、有很好圖書館及照片資料的普林

研討會;1988年因〈溪岸圖〉真偽問題舉辦的研討會,更

斯頓去了。」

引來900位聽眾參與,為學界沸沸揚揚的年度盛事。另值

在方聞的熱忱和嚴格訓練下,為學界培養出的優秀學者無 數,散布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及大學院校任職。學生無不懷

得一提的是,1996年方聞向國立故宮博物院邀來的赴美特 展,深受紐約及美國其他觀眾熱烈好評。

念其用心認真及傾囊相授的慷慨,敬佩其思路敏捷、勤奮

「方先生可說是這半世紀以來在美國的亞洲藝術史學界和

不懈的研究態度,大嘆「作為方聞學生,學習不是幾年的

博物館界中,成就最高、貢獻最大,最令人欽佩的開拓者

事,而是一輩子的事。」

與領航者。」──台大藝術史所榮譽教授陳葆真。

「當我想到方聞,我想到他始終活力充沛,想到他對中

對學術及博物館界的非凡貢獻,投注半百時光在亞洲

國書畫的畢生奉獻、想到他在普林斯頓及大都會博物館

藝術研究及推廣上,方聞1993年榮獲「美國哲學學會

的偉大成就,伴隨其幹勁帶來的豐富學養及靈活處世。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會員」、「中華民國中

(When I imagine Wen Fong, I think of this enormous energy,

央研究院院士」;2005年普林斯頓大學唐氏東亞藝術研究

always on, of his lifelong devotion to Chinese calligraphy

中心邀請方聞友人學生舉辦研討會,借用其博士論文「羅

and painting, and of his enormous achievements, both at

漢和天橋」之名出版《天橋─向方聞教授致敬》論文集,

Princeton and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with his drive came

向他的學術成就表達崇敬。他除了教學兼具理論及實踐,

an abundance of Knowledge and diplomatic skill.)」──美

研究方法深受學界備重,更跳脫學術的象牙塔,協助普

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與考古系主任、藝術史家謝柏柯

林斯頓大學美術館(1957∼1999)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Jerome Silbergeld)

(1971∼2000)擴建中國藝術收藏、推動研討會及學術出

抱持對中國藝術研究推廣的使命感,方聞不只投身學術, 同時與博物館合作。1957年開始協助普林斯頓大學美術 館,在他的努力不懈下,先是獲得沙可樂(Arthur M. Sackler,1913∼1987)等人贊助,為館方購藏84件青銅 器,而後獲得Mr. Morris Dubosc、Mrs. Jeanette Shambaugh Elliotte、Mr. Arther M. Sackler等藏家捐贈。除了為館方爭 取藏家捐贈,推動研究及展覽活動,召開研討會並出版學

版。2003年以來,方聞和夫人唐志明協助北京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及美國賓州Bryn Mawr Collage成立博物館及研究 學術單位。作為中國藝術史研究的開拓者及領航者,方聞 勤奮不懈、抱誠守真的學者風範,為後世崇敬景仰。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陳葆真〈方聞教授對中國藝術史學界的貢獻〉,《漢學研究通訊》36卷1期,2017 年2月,頁14∼33。 Jamie Saxon〈Wen Fong, ‘JLDQW LQ WKH ÀHOG RI &KLQHVH DUW KLVWRU\ ’ dies at 88〉, 普林斯頓大學官網。

ART&COLLECTION

115


展覽

澳門藝術博物館自1999年開館以來,已舉辦過多次大型書

吳歷曾數月住在默容的興福庵。1671年默容逝世,吳歷悲

畫展覽,曾先後展出明清書畫名家及不同流派的作品,在

痛感懷,而後圖繪〈興福庵感舊圖〉。此作以宋元傳統之

美術和學術界均獲得廣泛好評,深受海內外藝術愛好者歡

筆墨,用心皴染出清潤山水,然山水秀麗之外,空無一人

迎,成為眾所期待的澳門文化盛會。2018年,適逢中國清

的禪堂及庭外寒鴉,畫家悼念亡友的感傷心情溢於楮墨之

初著名畫家吳歷逝世300周年,澳門藝博館與北京故宮博

表。

物院、上海博物館再度攜手合作,並獲香港藝術館支持,

除其友人默容,師長王鑑、王時敏亦相繼離世。隨著摯友

訂於9月8日至11月11日舉辦「漁山春色─吳歷逝世三百周

師長的離去,吳歷開始與天主教人士往來,和比利時傳教

年書畫特展」。展覽期望透過全面展示吳歷及其交遊的書

士魯日滿(Rougemont , Francois,1624∼1676)相識,擔

畫精品,使海內外藝術愛好者得以一飽眼福,亦為中國書

任起傳道員(Catechist)的工作。自此之後吳歷不再只是

畫研究者提供深入探討和研究的機會。

文人畫家,同時又具有福音傳頌者的身分,曾前往澳門修

吳歷(1632∼1718),原名啟歷,字漁山,江蘇常熟人。

道傳教長達三、四年之久。種種經歷令他對神學有深刻體

吳歷是明成祖永樂年間都

悟,對西方宗教美術的認

御史吳訥的11世孫,父親

識更影響其繪畫表現,他

士傑娶了同邑王氏,生下

成為「清六家」當中的罕

三兄弟,吳歷排名最小。

數,兼知摹古及西法。這

吳歷出生不久,便逢家道 中落及父親早逝,母親王 氏獨自養大三子。雖然生 活艱苦,他仍志學不倦,

漁 山 春 色 吳

少時向陳瑚請教經學、於 錢謙益學作詩、成年後和

3

0

0

歷最早向王鑑學習,學習

藝術成就深表敬賞:「吳 歷的『洋法』,只是其筆 望、吳鎮、王蒙、倪瓚等 之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而這種方式,往往是一種

融會貫通的方式。吳歷主

親族的王時敏請教,與王

張要對繪畫的景物有深切

翬相知相惜、彼此交流畫

的感受才可用筆墨去表

藝。吳歷擅長山水畫,得 王時敏的真傳。自澳門歸

整理∣編輯部

資料提供∣澳門藝術博物館

現,運用西畫中的明暗透 視、黑白對比,使題材及

後,畫風改變,喜愛用「乾筆焦墨,邃密鬱蒼」。畫山石

風格具有與眾不同的特色。這種從內化的角度去進行『中

時,用「陽面皴」(即受光面部分,也用皴筆),此技法

西融合』在清初的中國畫壇上無疑是『另類』。」

為諸家所無。後人把他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 惲壽平,合稱「清六家」,或稱「四王吳惲」。

此次展出吳歷及其師友作品84件(套),分為「漁山筆 墨」與「師友因緣」二個單元。以下選介數件重要展品,

他自幼受洗為天主教徒,學者推論應是孤母養兒不易,因

以饗讀者。(本文參考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陳繼春〈吳歷

此帶子受洗入教,與教會弟兄守望相助。吳歷雖為天主

澳門因緣的再考察及其他〉,發表於《漁山春色─吳歷逝

教徒,卻和佛門往來密切,其中更和僧人默容交好。 容

世三百周年書畫特展》展覽圖錄中。)

為證研禪師的大弟子,深諳繪畫之道,兩人相談甚歡,

116

出,館長陳繼春為畫家的

下趙大年、米芾、黃公

陳岷學琴。繪畫方面,吳 其摹古工夫,而後和王鑑

回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

2018.11


〈澳門藝博館吳歷書畫展〉

畫家吳歷的澳門因緣 張雲章《墨井道人傳》謂漁山(即畫家吳歷)「母沒後,妻亦喪,有二子,竟棄其家。東浮海至西洋,經數萬里,盡平 生奇絕之觀。」漁山本欲隨柏應理至羅馬,故當年江南流傳著張雲章所載的傳說。後來因事不果行,並沒有到西洋,衹 是到了嶺海窮處的澳門,而其所見所遇,亦可謂「盡平生奇絕之觀」,有漁山之詩為證。 《三巴集•聖學詩》的《澳中有感》之一云:「畫筆何曾擬化工?畫工還道化工 同。山川物象通明處,俯仰乾坤一鏡中。」化工謂大自然的創造力,畫工謂畫家描 繪大自然的藝術表現能力。詩人兼畫家的漁夫,來到青山如黛,灣環如鏡的澳門, 驚歎大自然的創造力,而以畫筆探索模寫自然的能力。俯仰天地之間,究心天人之 際,對天主之道,若有所悟。 尤侗〈三巴集序〉謂:「今吳子漁山所詠澳門,其地未離南粵,而為外國貢市會 聚。耳目所遇,往往殊焉。」澳門之行不但使漁山領略了嶺南的山川物象,而且接 觸到在中國內地難以遇到的西方文明,尤其是西方天主教文明。因此,澳門之行又 對吳漁山後來的繪畫產生重要影響。(內容摘自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章文欽 〈吳漁山繪畫與其澳門之行〉,發表於澳門藝術博物館網站。)

漁山筆墨

1

吳歷〈柳村秋思圖〉,水墨紙本立軸,67.5×26.6公分,北京故宮 博物院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近景描繪數株岸柳,枝葉錯落翩翻,隨風搖曳,渲染出秋思的創作主題。遠景 層巒起伏,飛鳥凌空。畫面幽淡遼闊,動靜相間,意境悠遠而空靈。設色雅緻明 快,富於藝術感染力。「壬午」為康熙四十一年(1702),吳歷時年71歲,是晚年 懷舊題材的代表作。著錄於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文

2

華寧)

吳歷〈橫山晴靄圖〉,設色紙本手卷,22.8×157.3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局部。©北京故宮 博物院。

此係吳歷75歲作品,作者在尾紙中說學元代王蒙之筆,確有蒼茫超逸之意。構圖上採用先密後疎的手法,山巒處用筆濃 重繁複,密不透風,湖水處一筆不著,完全留白,使畫面色彩富有變化,在筆墨的運用上,近景山石焦筆乾墨,精細 皴擦,遠山及坡岸則用較淺的墨色濕筆勾染,脈絡分明,富於變化,為其晚年山水佳作。著錄於顧文彬《過雲樓書畫 記》。(文

魯穎) ART&COLLECTION

117


展覽

今日當我們走進博物館,我們經常是在「聽」藝術品,而 不是「看」藝術品,跟著導覽員的腳步,穿梭於名品之

錯覺or真實?

間,聽著導覽員的講解,走馬看花。但其實藝術品是要用 來「觀賞」,是要透過眼睛才能欣賞的,不只是戰國與 漢代玉器,所有的藝術品都是如此。「這個展覽的主軸

其實是『人』,不是『物』,我們是要透過『物』來認

「 實 幻 之 間 ─ 院 藏 戰 國 至 漢 代 玉 器 特 展 」 文∣王怡文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曾說:「所謂現實,只不過是個錯覺,雖然 這個錯覺非常持久。」錯覺(illusion)是一種感覺上的 扭曲,大腦在接受感官訊息刺激後做出了錯誤的分析,而 大多數的錯覺集中在視覺感官上。藝術家意識到這點,因 而在當代藝術中可以看到不少藝術品利用錯覺來創造,例 如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畢卡索 (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等人皆是箇中好手。 但讓人驚訝的是,其實早在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 221年)、漢代(公元前202年∼220年)的中國工匠就已 經掌握人們視覺錯覺特性,並毫不保留地運用在玉器製 作上。國立故宮博物院於9月20日起舉辦「實幻之間─院 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展出戰國至漢代精選玉器214 件,其中清宮舊藏有115件,新入藏者為99件。策展人台 北故宮器物處助理研究員蔡慶良說:「大家都知道戰國到 漢代玉器很有名,但大家都不知道,其實它們是錯覺藝 術。這個時代是個非常有趣的時代,是個獨樹一幟的錯覺 時代。」正如藝術史學家宮布利希(E. H. Gombrich)曾說 的「學者的天職是要喚起人們對於偉大藝術的記憶」,蔡 慶良表示這次展覽的目的,就是要喚醒你我的眼睛,一揭 少人探討的戰國漢代玉器的錯覺世界。

126

2018.11

圖1 (右)西漢〈玉握豬〉、(左)西漢〈石握豬〉,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攝影 王怡文。 圖2 (上)戰國〈玉帶鉤〉、(中、下)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玉帶鉤〉,國立故宮博物 院藏。攝影 王怡文。


〈台北故宮玉器特展〉

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2018/9/20∼2020/2/23

圖3 戰國中期〈玉龍佩〉,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識『人』。說到人,就離不開兩者,也就是觀賞者與創作

邊的握豬相較於右者,雖然也稱不上特別寫實,但看起來

者。觀賞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創作者又是如何創作

就是有點肥墩墩的肉感,因為右邊是呈平整的直線線條,

出這樣的感受?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如何點石成金?」

無法產生動感,可是左邊使用曲線,曲線出現,張力就出

戰國與漢代玉器有一個共同追求的目標,即是動態感,但 他們的手法是不一樣的。「你不好奇嗎?為什麼目標一 樣,但給人的感覺卻有如此大的差異?這是我20多年來始 終好奇的部分。」蔡慶良笑著說。

現。」直線和曲線兩相對照,曲線較有張力。而當兩個連 續的曲線出現,就會出現運律感。不同的曲度,韻律感不 同,張力感自然也不同(圖2)。 而創作者在創作時,不可能每次都鉅細靡遺地刻劃出動物 的外型,因此簡化的過程就特別重要。簡化不能簡化過

動感十足的玉器時代 生活在戰國到漢代時期的玉器巨匠到底是怎樣利用人類視 覺上的特性,來創造出錯覺?首先,策展人蔡慶良利用了 院藏的玉器作品來告訴觀眾人們的視覺是如何運作的,喚 醒大家對視覺天性的了解。同時,了解大腦的運作模式, 了解設計者為何如此設計,才能真正地欣賞作品。此一單 元又分成了「形制與比例」、「平衡與秩序」及「簡化與 最低限度圖像」等部分。

頭,必須要符合觀賞者在觀看圖像時能辨別的最低限度, 創作者必須在簡化和最低限度的標準之間取得平衡。舉 例來說,當戰國的玉器設計者要設計一條蛇時,若只是畫 一條直線,人們無法辨識出「這是一條蛇」,而當他畫出 一條曲折蜿蜒的線條時,人們就可以辨別出「這是一條 蛇」,「蜿蜒的線條」就是蛇的最低限度圖像。這就像是 諺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草繩正是超過了人類 辨別蛇的最低限度圖像,所以會將草繩誤以為是蛇;又, 漢代以獸為設計原型,如果將獸的身影全部投射成剪影,

當一隻身體呈直線的握豬與身體略呈曲線的握豬被擺在一

實際上是難以辨認的,但若在獸的剪影上放上一隻足,即

塊兒(圖1),我們對兩者的感受應該會有不同?其實人

便不能確定獸的品種,但人的大腦已經可以辨識出「這是

類的大腦對於不同形制、不同比例,剎那間就能產生截然

一隻獸」,獸的最低限度圖像就是「足」。蔡慶良又特別

不同的感受。蔡慶良進一步說道:「這兩件都是西漢的握

強調,當蜿蜒的蛇身配上了獸足,人們視覺上會被獸足所

豬,這些握豬是當時最高級貴族們使用的喪葬用器。兩件

吸引,而認為這是一隻獸,而非蛇,這是獸足對於大腦刺

看似形制差不多的握豬,給人的感受卻有些許的不同?左

激強度大過於蛇身之故。

ART&COLLECTION

127


收藏

丹佛美術博物館的 中國和亞洲藝術 位於美國西部落磯山下的丹佛美術博物 館,是一座擁有125年歷史的綜合藝術博物 館。在美國的同類博物館中,丹佛美術博 物館無論在收藏的規模還是在展示的豐富 性上,都是位列前茅的大型美術博物館。 從1915年開始,丹佛美術博物館就開始收藏 和展示中國和其他亞洲地區的藝術,是美 國最早珍藏亞洲藝術的博物館之一。經過

百年 珍藏

文│焦天龍(丹佛美術博物館亞洲部) 圖│美國丹佛美術博物館

百餘年的發展,目前博物館的亞洲藝術藏品涵蓋亞洲25個 個 國家,包括從距今5000年到當代的各類藝術品(圖1)。 與美國大部分私立美術博物館類似,丹佛美術博物館的亞 亞 洲藝術品絕大部分來自私人捐贈。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 有 400多位贊助者在不同時期把自己或家族的收藏捐贈給了 了 丹佛美術博物館。捐贈的數量少則一件,多達上千件。這 這 些贊助者除了北美地區的收藏家和亞洲藝術愛好者,也有 有 亞洲、歐洲和南美洲的藏家(圖2)。 丹佛美術博物館開始收藏亞洲藝術之時,正是美國精英階 階 層開始關注亞洲藝術時期,也是西方收藏家開始對中國古 古 代藝術品有意識的收藏時期。而這一時期也正是中國的動 動 亂時期。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中國經歷了晚清的 的 衰敗和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國家積貧積弱,民眾困苦交 交 加。社會的大動蕩不僅讓清廷無法保全皇室的珍藏,很多 多 世家大族也不得不變賣收藏的古玩字畫來度過艱世。對古

138

2018.11

圖5 西藏18世紀〈鎏金銅大黑天(Mahakala)神像〉,Walter C. Mead Collection, 1933.14。

圖1 丹佛美術博物館The Fredric C. Hamilton Building。 Daniel Libeskind設計。

圖2 丹佛美術博物館北樓(The North Building)。 Gio Ponti和James Sudler設計。


圖4 清乾隆時期(1736∼1795)〈青釉瓷葫蘆瓶〉,「大清乾 隆年製」款,Walter C. Mead Collection, 1933.4。

墓、廟宇和石窟寺的盜掘之風更是曠世猖獗。 猖獗。

時博物館 時博物館董事會的一封信,陳述了他捐贈的願望

大量的中國古代藝術精品因此流向市場,尤 場,尤

是希望 是希望丹佛人民可以永遠欣賞這些來自遙遠東

其是西方國家。精美的青銅器、玉器和瓷器 和瓷器

方的藝 方的藝術。

是最早受西方收藏家青睞的對象。當時有機會 有機會 接觸這些藝術品的美國商人、學者和傳教士, 傳教士, 開始購買這些藝術品。與此同時,日本 在1854年以後,也對西方國家開放了門 門 戶。大量的日本古代藝術品也開始在這 這 一時期流向西方。由於日本自唐代以來 來 就開始收藏中國藝術,因此很多寺廟和藏 藏 家擁有豐富的中國藝術品,一些中國古代的 代的 藝術也從日本流向了西方。

米德的 米德的收藏達千餘件,種類相當龐雜,質量也參 差不 差不齊,主要是中國和日本的瓷器、玉器、 漆 漆器和雕像。在1940以前,這批藏品一直 是丹佛美術博物館最主要的亞洲藝術展 示品。二戰以後,隨著博物館的發展, 當 當時的館長和董事會認為丹佛美術博物館 應該 應該以收藏和展示藝術精品為主,開始精簡 博物館 博物館的藏品。在1944至1951年間,經米德本 人同意,丹佛美術博物館邀請了多位當時亞洲藝術的專家

在美國早期的私人收藏家中,比較著名的是弗利爾

做顧問,對米德的收藏做了相當程度的精簡,只保留了少

(Charles Lang Freer,1854∼1919)。他從1894年開始,

量精品。目前館藏的米德的中國藝術品以明、清時期的瓷

收藏了相當數量的亞洲藝術品,其中以中國的青銅器、瓷

器、漆器和佛教青銅造像為主(圖4),同時也有一些藏

器、玉器、佛教雕像和書畫和日本的陶器以及佛教藝術最

傳佛教雕像(圖5)。

為精美。私人收藏以外,美國一些有實力的博物館,就在 這一時期開始收藏和展示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如美國大都 會藝術博物館在1915年成立了亞洲藝術部,有計劃地開始 購買中國藝術品;而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更是早在博物館建 立之初就關注亞洲藝術,並在1904年成立了中國和日本藝 術部,開始有計劃地收藏和展示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品。

二戰結束以後,丹佛美術博物館的亞洲藏品急劇增長,並 擴大了收藏的區域。私人捐贈雖然仍是增加藏品的主要渠 道,但博物館利用各種資源也開始有意識地購買各類藝術 精品。從1946年開始,苟德文夫婦(圖6、7,Harry B. & Mary Guthrie Goodwin)開始向博物館連續捐贈他們收藏 的南亞、東南亞和喜馬拉雅地區的藝術品,主要是佛教和

丹佛美術博物館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於1915年開始了對

印度教雕像以及唐卡等。這些捐贈不僅填補了亞洲藝術收

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藝術品的收藏。最早的藏品均來自私

藏的空白,而且首次將丹佛美術博物館的收藏範圍擴大到

人收藏家瓦特.米德(Walter Mead,1866∼1951)(圖

了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其收藏的藏傳佛教唐卡和雕像也擴

3)。從1915年開始,丹佛 美術博物館陸續接受了米德 的捐贈。米德是丹佛的一位 企業家,對亞洲藝術情有獨 鍾。這些藝術品是他在中國 和日本旅行期間特意購買 的。在博物館保存的檔案 中,有米德在1915年寫給當 左圖3 Walter C. Mead(1866∼1951)。 Photograph by Rose & Hopkins, Western History Collection, Denver Public Library, #H-67。 中圖6 Harry B. Goodwin(1876∼1971)。 右圖7 Mary Guthrie Goodwin(died 1956)。

ART&COLLECTION

139


鑑賞

鑑別監察院 題字問題 文.圖│黃智陽 (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博士)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於1931 年2月開始正式行使職權,具有對國家各 級行政機關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 (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監察院 的地點最初坐落於南京市復成橋東、公園 路旁一座坐東朝西的老式平房,大門門額 上有「監察院」三個大字(圖1)。1937 年監察院在抗戰期間西遷。1945年抗戰勝 利。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監察院遷 至中山北路261號(目前為105號),與立 法院、行政法院同在一所大院內辦公。 1930年代監察院門額的字形勻稱與印刷字 體類似,並無特殊風格。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監察院尚未確定院 址,辦公開會的地點分散,1957年6月確 定將原台北州廳舍改為監察院廳舍,直到 如今。由臺灣早期的舊照片(註1,圖2、 3)中可以發現臺灣早期監察院牌匾字形 為陰文;目前牌匾字形填上金漆,使之更 為醒目(圖4)。因此國民政府遷臺後的 監察院牌匾,即一般人熟知的「監察院」 牌匾,牌匾中字形為何人所題署,則為本 文討論之核心。 圖2

144

2018.11

臺灣早期監察院牌匾,2017年11月翻攝於中正紀念堂「從東三線到中山南路特展」中的老照片。


「監察院」牌匾為何人所題寫?長久以來並沒有確定的說 法,有人傳言此為于右任所題,當初是從南京帶到臺灣。 右老秘書劉延濤之女劉彬彬曾證實父親提及于右任曾言 「監察院」的牌匾並非他所題。但是個人在與于右任之子 于中令對談的過程中,于中令認為右老之性格淡泊,因此 不欲居功並非不無可能;另一方面民國17年監察院組織法 通過,于右任是有可能為其題寫牌匾,但由於當時于右任 並不是監察院院長,或許因此不居其功。個人長年研究于 右任書法,對於此議題自然有相當的關注,尤其于右任曾 擔任監察院院長34年,如果「監察院」牌匾確為于右任所 題寫,實是相當有意義之事。因此筆者從字形特徵、書寫 習慣逐一比對「監察院」牌匾可能的書寫者為何。 民國17年(1928)監察院組織法通過,民國19年(1930)

上圖1 1930年代監察院門額,見南京民國建築網 國民政府監察院(攝於1930 年代)http://www.njmgjz.cn/xzjz/b230。(last visited at 2017.12.26)。 中圖3 監察院早年牌匾(臺灣時期),2017年11月翻攝於中正紀念堂「從東三線 到中山南路特展」中的老照片。 下圖4 監察院目前牌匾,2013年8月攝於監察院。

于右任為監察院院長;在此之前的監察院院長為蔡元培、 趙戴文。考量當時為監察院書寫牌匾的應是與監察院有關 之重要人士,因此以于右任、蔡元培、趙戴文三人之書風 與「監察院」之字形進行比對,藉此推估「監察院」之牌 匾為何人所題。本人藉由將「監察院」牌匾之字形與于右

知「監察院」牌匾之字並非于右任所書(參閱【表1】)。

任早期1920至1930年代間所書北碑之字形比對,如「監」

另外,將蔡元培、趙戴文之書風與「監察院」牌匾之字形

字的「皿」部、「察」字的「宀」部、「院」字的「阜」

作比對的過程中,也發現此二人之書風、書寫習慣與「監

部之字形特徵、「院」字「完」部右彎鉤筆畫勾出方向的

察院」牌匾之字形亦有差異,因此「監察院」牌匾應該不

書寫習慣,都與「監察院」牌匾之字形很不相同,由此確

是由于右任、蔡元培、趙戴文所題寫。

【表1】監察院牌匾之字形與于右任書比對(同字或同部首)

監察院牌匾

陸秋心先生墓誌銘,1927年

馬平曾孟鳴之碑,1929年

秋先烈紀念碑記,1930年

監察院牌匾

陸秋心先生墓誌銘,1927年

耿瑞人少將紀念碑,1929年

馬平曾孟鳴之碑,1929年

監察院牌匾

陸秋心先生墓誌銘,1927年

耿瑞人少將紀念碑,1929年

王太夫人事略(註2),1930年

秋先烈紀念碑記,1930年

馬平曾孟鳴之碑,1929年

王太夫人事略,1930年

王太夫人事略,1930年

【表1】于右任書:見鐘明善編《于右任書法全集》,臺北:文物出版社,2014年10月。

ART&COLLECTION

145


論壇

連結日本對馬與朝鮮的陶工 們—倭館窯研究第一線 「人文反思與當代臺灣:文化實踐的追索與新試探」 特邀演講紀實(下) 文│金芳如(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生) 圖∣片山まび

繼臺大文學院第一場演講後,東京藝術大學教授片山まび 以「連結日本對馬與朝鮮的陶工們—倭館窯研究第一線」 為題,於7月25日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進行第二場 專題演講。 16世紀末期長達六年的戰爭「萬曆朝鮮之役」(1592∼ 1598,日本史稱文祿.慶長の役;朝鮮史稱壬辰丁酉倭 亂),豐臣秀吉(1536∼1598)從朝鮮擄掠大批各行專業 藝匠回日本,對日本許多專業領域帶來影響。其中,東亞 陶瓷史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出身朝鮮忠清道金江的陶 工─—李參平(?∼1655,日名金江三兵衛),在日本江 戶時代初期(1616),發現九州佐賀地區泉山的磁石礦

圖2 〈御本茶碗〉,私人收藏。

場,奠立了日本有田燒瓷器的原料基礎,因此這場戰爭又 稱為「瓷器戰爭」。相對於著名的瓷器戰爭及有田燒的陶

朝鮮畫家卞璞〈草梁倭館圖〉(1783,國立中央博物館

祖李參平,片山氏更關注陶瓷史上眾多的無名陶工與日韓

藏)顯示倭館建築群,基地約10萬坪,居住約500位日本

技術交流,此次演講介紹這場戰役結束後的日朝倭館窯業

對馬藩派來的男性,而倭館與燒窯等一切經費由朝鮮王朝

史發展與研究概況,內容分別就釜山倭館窯成立背景、關

支付。釜山倭館窯官方史區分為兩地與兩個時期:1639到

於古館窯跡、新館窯和朝鮮陶工及21世紀釜山窯等四個面

1678年在豆毛浦,稱為「古館窯」;1678到1718年移至草

向來探討。

梁,稱為「新館窯」,1718年後改為對馬藩百姓經營,直

釜山倭館窯成立背景

160

到1743年不間斷地燒製陶瓷器。

倭館是日本與朝鮮進行外交與貿易活動的機構。1592年撼

《山上宗二記》(1588)記載,當時日本審美觀已從中國

動東亞的慘烈戰役期間,倭館失去功能,直到豐臣秀吉過

天目茶碗轉向朝鮮茶碗,蔚為風潮,重視簡樸的日本茶道

世、德川家康開展的江戶時代(1603∼1867)初期,1607

認為「井戶茶碗」非常美,它的價值足以換取一座城池。

年與朝鮮重啟議和,朝鮮重新在釜山設立倭館,倭館窯

日本不僅被動接受朝鮮傳來的茶碗,亦積極向朝鮮訂製,

(釜山窯)即倭館的附屬單位。鎖國時代的江戶幕府透過

例如17世紀位於慶尚南道北邊的梁山窯製作的「吳器茶

中國福州琉球館、鹿耳島琉球館或長崎平戶荷蘭商館進行

碗」(ごきちゃわん),高底足是其特色,但距離日本稍

外交與貿易,日本對馬藩肩負了日本與朝鮮的中介角色。

遠,訂製過程無法令人滿意。而倭館燒造的訂製茶碗,符

2018.11


圖1 釜山古倭館與古館窯跡考古地圖。

合日本人要求,所以釜山窯製作的茶碗又有「御本茶碗」

片山氏極其感興趣的問題:古館窯的位置究竟在哪裡?然

(ごほんちゃわん)之稱。

而研究初期資料與文獻十分缺乏。這裡都市開發早,僅聽

日本對馬藩藩主為了與江戶幕府老中、藩主締結良好關 係,因此接受訂製並要求釜山倭館燒造,日本貴族透過 對馬藩得到當時日本流行的朝鮮茶碗,達到雙贏關係。例 如1706年,一位行政部門領導者飯高七左衛門(1654∼

聞古館位於釜山東區水晶洞,即「釜山日報社」和水晶市 場一帶,2011年左右原要放棄調查,但片山氏發現《京城 日報》1931年6月23日報導朝鮮銀行釜山分行長後藤登丸 熱衷研究釜山窯,他在水晶洞後山發現窯的遺跡。後藤氏 是當時最瞭解釜山窯的人,他的回憶錄裡也提及發現陶片

1715),要求茶碗形如斗笠且歪斜,色為淺黃,器身花紋

和窯遺跡之事。2013年片山氏與釜山市博物館羅東旭提到

極其講究,接受訂單的江戶家老平田直右衛門將設計稿送

此事,羅東旭立即協助向釜山東區區公所調閱1930年代地

到對馬藩,對馬藩再送往釜山倭館,倭館接到訂單後,洽

址、舊地圖及當時土地所有者資料。比對發現窯的遺跡可

請朝鮮管理釜山地區的東來府提供土、燃料及陶工,然而

能是水晶洞803號,現為單純住宅區。從舊地圖來看,此

東來府有時不輕易通過倭館要求而有所刁難,因此釜山窯

地符合造窯條件,一旁有河、地勢傾斜,加上1606年水晶

成品常被稱為「妥協下的產物」,反映對馬藩和東來府兩

洞進行都市再造留下的發掘調查紀錄與近代其他記錄,進

邊交涉不易的現象。倭館窯人力組織是由對馬藩派遣茶僧

一步取得窯遺址和倭館石牆遺跡的可能位置(圖1)。

或下層武士擔任陶工頭(例如松村彌平太,1687∼1708在 釜)負責指導,不知名陶工則由東來府從慶尚南道各地分 派前來製作。最後訂製成品再循前述過程反過來送回給訂 茶碗人。

關於古館窯跡 根據史料,古館位置非常狹窄,路人能輕易窺見內部,古 館一面面海造成濕氣重。建築群按生活機能有宴亨廳(重 要儀式之所)、館主住宅、寺廟、神社等,但敷地過小, 宴亨廳蓋在外面,內院當然沒有地方再容納一個窯。1639 年紀錄顯示倭館窯被安置在外面,不過最晚至1663年史 料有「自館中」的記載,可能朝鮮王朝認為陶工在外面工 作辛苦、對馬藩認為館內管理方便,所以將窯移到倭館內 部,但沒有明確紀錄。

為說明古館窯如何燒製陶瓷器的問題,關鍵在於日本對馬 藩的金石城。金石城是1624到1645年,第三代藩主宗義真 為了擴大行政功能及版圖而建造,現在城池已毀。片山氏 認為歷史學者面對一片荒蕪進行城池史的重建,是件非常 需要想像力的工作。2012年片山氏開始調查金石城出土的 茶碗破片,因長年研究朝鮮時代白瓷,一眼認出破片白瓷 屬於17世紀。判斷陶瓷器的年代與產地,除了釉、胎,最 重要是底足形狀。片山氏的判斷是因為它底足部分削成圓 拱門狀,這是典型17世紀朝鮮白瓷的製作痕跡。圈足處為 防止疊燒時釉藥沾黏問題,朝鮮陶工以沙土小球法作為疊 燒具,一個茶碗共使用四個小沙球,遺留的痕跡日文稱 為「目跡」。1670年船越永景請古館窯燒製的「御本茶 碗」,還有「薄紅葉」茶碗,底足處皆切削小拱形和目

ART&COLLECTION

161


動態

2018 Fine Art Asia 典亞藝博 香港現場報導 文.攝影︱林琬娸

作為亞洲區內國際古董及藝術品的博覽會,被一致公認是

前述黑國強提到的「仕林.嗜林」展覽,是和松蔭藝術合

舉足輕重的年度盛事──典亞藝博於9月28日隆重開幕。

辦的。松蔭藝術負責人潘敦開心地分享道:「展會才開場

博覽會現場,典亞藝博總監兼研木得益創辦人黑國強語帶 感觸回想說:「我們早在2005年時已籌備,在2006年啟動 的第一屆,那時還沒有正式的中文名字。我們是先起了英 文名字,其後『典亞』這二字才由我太太提議採用。今年 我覺得尤其輕鬆,因為博覽會營運的模式已建立起來,我 們的團隊已有經驗,獨當一面的處理招商、或是現場應對 藝廊等事宜,這些行政管理已不用我多操心,我便有更多 的時間準備自己、調整心態應付這一周排山倒海的媒體訪 問,我能有時間多練習,面對傳媒也就更從容自如!自己 也希望能投身做新的事情,就算是一年只有一次也好, 譬如今夏我們在新搬遷的畫廊裡舉行『仕林.嗜林』展

董橋等,我們亦推出拓曉堂的書法對聯,這位是中國嘉德 古籍部的創始人和前總經理,也是中國古籍拍賣事業的開 拓者和領軍人物。還有我們新近推出香港著名飲食專欄作 家李純恩,他將其膳食畫作結合文字,令人耳目一新、口 水直流。我們代理的藝術家大都充滿地域性,如今年我們 舉辦的『南北往事─董橋、趙珩兩位文化人物筆下的似水 流年』展覽,便結合這分別來自兩地的文化人物。又如去 年我們簽下的台灣作家張大春,其書法作品便略為不為港 人所熟悉。客戶主要是分布在兩岸三地,歐美客戶大多購 買圖錄,好些更對我們的裝裱畫框興趣極深。」

覽。博覽會的籌劃只能在短時間內做,更為人流及資源的

同樣來自台灣的古董商當然少不得提到居意古美術。居意

集中運用。在香港的展會籌備完善成熟,於2014年首次與

古美術將展位布置得優雅古典,放在門前的一株大盆栽

中國嘉德在北京合辦的『嘉德.典亞』,四年下來今年尤

尤為吸睛,把整個氣勢格局都定了下來。創辦人張富荃提

其多海外藝廊參與,不單單只有中國國內的行家。海外的

到:「兩周後便會動身前往北京參展,亦是歷年來的第一

參展商經過親身的體驗已投下信心的一票,諸多手續如清

次,很是期待。在過去參加的典亞藝博,成績中規中矩、

關也都打點清楚,海關都是按著報關文件親到會場開箱檢

還過得去,故對北京的參與也是信心滿滿。」

驗。隨著歐洲的不景氣,我們預估來年的海外參展商會增 加5%至10%。雖說美中貿易關係緊張,不能說全然沒有 影響,然影響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畢竟說穿了也沒有多 少位客戶來自美國。倒是現行針對古美術嚴厲苛刻的法 規,如限制多多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ITES),再加上資訊的流通,把來源掌握得清清楚 楚,這高度的透明性無疑為行家帶來更深的影響。再者隨 著拍賣公司之間的競爭越演越烈,他們是要衝業績的。他 們和我們辦藝廊的不一樣,我們能自家控制生意額,想要 進取些便多買進貨,多辦展覽來賣。」最後,黑國強一再 提到香港作為最自由的經濟體,經營藝術最理想不過,惜 成本太高,專業人才亦嫌不夠。

170

幾個小時,我們已賣掉逾四分之一的作品,除了有顧靜和

2018.11

而相隔八年、至去年才再度加入典亞藝博的應真藏,展出 一系列的銅製香爐。負責人許志平介紹說:「這些銅器皆 品相良好,不是出土都有明確的來歷,其端莊大器當作擺 設裝飾也無嘗不可。我喜歡能引起大家共鳴的藝術品,我 們自家率先投身,再以用家的角度推介給客人,客戶群遍 布兩岸三地如廈門及上海。再者這樣別家也難以與我們相 比,畢竟我們不是做重複的東西。『水松石山房』主人莫 士撝(Hugh Moss)的畫我們這次沒有帶來,就是因為他 自家在香港也有得賣啊!我們就是這樣不希望做重複一致 性的舉動,希望能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好像明清古 董和藏傳佛像的是硬通貨,品相及價錢息息相關。沒有賣 不出的貨,只有賣不出的價格。」


典亞藝博、研木得益黑國強。

松蔭藝術潘敦(左)與香港作家李純恩。

在這場次的博覽會裡,看到不少古董商的二代陸續出頭上

有二代在展會上幫忙的,還有凌琅閣的林少杰。他掩不住

陣,令人感到欣慰,可見藝術市場裡綿延不息的生長發

自豪地說:「兒子在倫敦從事金融業,有自己獨當一面的

展。其中,「周信堂」更可謂信心十足,如不何以把堂號

專長,能在放假時回來幫我應付一些來自外國的客人,我

都改了呢!其主理人周中斌喜上眉梢地說:「兒子周信堂

自是放心十足。」凌琅閣在門前放上一尊清康熙的鎏金佛

喜歡待在日本,故搜羅了不少日本古時生活的精品,例如

像,好讓陳設能有個焦點聚集,其金光燦爛與展場相得益

青花小瓷的煙薰台,其日式金釘打補修復,充滿舊日情

彰。

懷。放諸今日更可當蠋台用,放根小洋蠋,照得滿堂火光 閃耀。我們的東西雖為日常生活瑣碎,然而卻因為價格親 民、老少咸宜,方可鼓勵大家開步踏進收藏,使這古美術 圈得以擴大持續發展。反正古董這一價格歷年來不跌反 升,其它資產卻大幅滑落。我們對自己的收藏不擔心,也 不急著求售,故我們做事能對得起天地良心,有話直說不 拐彎抹角。」 居意古美術張富荃。

父子檔以外,還有依舊草堂古美術的叔侄檔,侄子葉翰陵 主要負責會計方面,叔叔郭明德侃侃而談:「去年我們第 一次參加北京的『嘉德.典亞』,其客源和香港的不盡相 同,見識了中國的地大物博。我們像是帶了很多展品來, 但它們都只是針對香港的高古巿場。而在北京我們的展品 大多屬明清兩代,再者我們在北京開店已十年有餘,對當 應真藏許志平。

ART&COLLECTION

171


動態

嶺南 大觀藝術空間石允文教授書畫精品展 文︱李思潔

圖︱大觀藝術空間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除了政治面向上的大變化,在美 術界上,亦是一個新的篇章開啟,而且是由地處偏南的嶺 南地區發聲。 在此之前,嶺南地區的繪畫不過是中原畫史中的一個小段 落,以畫家個體為主。如足不出嶺南、卻享譽中原的畫家 蘇六朋,他的人物畫最為人所知,無論工筆、寫意,歷史 人物或是市井小民,皆有所得。 而在花鳥畫方面,嶺南地區早期的發展則應該溯到居巢、

盧振寰1941年作〈青山紅樹圖〉。

居廉二人。居巢開創了撞水、撞粉技法,符合嶺南地區明

融會古今」。在主題上一改傳統文人畫常見的主題,加入

亮陽光下植物媚麗的狀態。居廉則忠實呈現出自然環境中

表現人民生活等親民、易引發觀眾共鳴的新畫題。

動植物的生態,別有一種純 真情趣。居廉晚年於十香園 開館授課,教育出當時嶺南 地區八成的藝術人才,可以 說是沒有二居,便沒有之後 的嶺南藝壇。 談到「嶺南畫派」,最為人 知的便是並稱二高一陳的高 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高 劍父與陳樹人皆曾受業於居

國畫打起革新的名義而防御其有入混宗支的可能,同時覺 得當時畫風確乎日益沒落,去古日遠」。他們希冀的是通 過高古的畫風來洗去所謂的「庸俗作風」。 1926年2月,高劍父的學生方人定撰寫了〈新國畫與舊國 畫〉,直指國畫研究會守舊,主張應改革舊國畫,引發兩 方人馬論戰。3月1日,黃般若在潘達微的授意下,發表 〈新派畫是中國的衣冠嗎?〉,反擊方人定的文章。

於居廉門下,但透過高劍

至對於傳統文人畫的認識、繪畫的寫生、中西繪畫與日本

父,學習到了居廉的風格,

畫等諸多面向,時達兩年之久。這場論爭持續至抗戰事

可以說是居廉的再傳弟子。

起,方、黃兩人在香江聚首後握手言和。但實際上他們

之餘,也推廣自己的畫學理

2018.11

「癸亥合作畫社」。該社的成員「既不肯承認日本式的中

兩人當時都是年輕氣盛,爭論由對國畫發展的批評,延伸

創立春睡畫院,培養人才

居廉1903年作〈芙蓉粉蝶圖〉。

在新國畫聲勢火熱之際,支持傳統中國畫的畫家們也籌組

廉門下,高奇峰雖無直接拜

辛亥革命成功後,高劍父

178

陳樹人1929年作〈匡廬飛瀑圖〉。

所爭辯、擁護的觀點及言論,至1930、1940年代仍論戰不 休。他們對於現代國畫應走向何方的看法,持續影響了現 代美術的發展至今。

念。他以在日本接受到的

11月17日∼12月16日,大觀藝術空間很榮幸以「嶺南」為

「融會西法」為主軸,提倡

題,得以為觀眾呈現蓬勃有生氣,同時也具備時代意義的

中國畫也應該「折衷中西,

近現代嶺南藝壇。



封面

北京保利2018秋拍精品預覽 文.圖︱北京保利

回顧今年春季藝術品拍賣,在經濟形

場」、「震古爍今—從宋到近現代的

近追吳昌碩,取諸家之長,成自家之

勢不好,市場情況冷淡,總拍品數縮

中國書畫夜場」以及「中國近現代書

體。在現代大師級畫家中潘天壽的存

量的情況下,北京保利無疑創造了藝

畫夜場」,堪稱保利拍賣中國書畫最

世作品是最少的,大約在千幅左右,

術品市場的獨立行情。春拍的總成交

強陣容,上至宋人繪畫、明清畫家、

尺幅在20平方尺以上的巨幅作品不過

額達人民幣28.06億元,其中近現代

清代畫家以及近現代書畫藝術大家的

數十幅。這幅23平尺之巨製〈春塘水

書畫部分取得人民幣7.47億元的成交

作品在內,共計120餘件拍品,共計

暖圖〉創作於1961年,畫心還留有文

額。「仰之彌高—中國古代書畫夜

斬獲近人民幣11.66億元。北京保利近

革時的粉筆印跡「③」,曾藏於潘天

現代書畫夜場

壽紀念館。它是潘天壽大幅作品的代

一直是近現代

表作之一,也是藏於民間的潘天壽的

名家經典集結

最大作品。

之地,亦是每 場拍賣廣大藏 家關注的焦 點。今年秋拍 的重中之重 依然集中在 「夜場」, 「日場」亦有 眾多同一藏家 專題,下面讓 我們來先睹為 快!

據目前所知,潘天壽存世的畫牛作品 一共是四件:一件是〈夏塘水牛圖〉, 現藏潘天壽紀念館;一件〈耕罷〉, 現藏潘天壽老家浙江寧海市文物管理 委員會;另一件同名作品〈耕罷〉曾 於2017年春拍現身拍賣市場,並以約 人民幣1億5000萬元的高價成交;再 一件就是此幅〈春塘水暖圖〉。四幅 作品,兩幅橫構圖,兩幅豎構圖,都 是水墨設色,其中的牛大致相同,但 並不重覆。橫構圖的牛在水中裸露大 半個身軀,占去了畫面的一半,畫幅 橫展,水墨淋灕;而這幅〈春塘水暖

夜場扛鼎之 作:潘天壽 〈春塘水暖 圖〉

陳少梅1938年作〈二十四孝圖〉,手卷設色紙本,2088×30公分。圖為局部。

180

2018.11

圖〉以豎幅構圖將牛推向近前,從而 留出空間,讓巨大的「潘公石」營造 背景,是獨特的潘氏構圖。

潘天壽畫、

此畫有雙題,一為行書豎題,在畫幅

書、印、詩俱

右腰間;一為古隸橫題,在畫的左頂

佳,單獨的任

端。豎題說此畫係指墨所作,而橫題

何一項均可稱

則糾正此說,是筆墨而非指墨。然後

名家。他的繪

潘天壽說自己老了,健忘特甚云云,

畫遠師徐渭、

十分有趣。此題潘天壽所署時間為

八大、石濤,

「六一年初暑」,查1963年7月第一


次印刷的《潘天壽畫集》,此圖收錄其中,但尚未 有此題,左下方押角印「知白守黑」也未鈐(見上 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7月版《潘天壽畫集》第 三圖)。由此可知「古隸橫題」是潘天壽後來補題 的,非作畫同時所題,所以「六一年初暑」是追記 作畫時間。此畫「文革」中險遭厄運,牛的背脊上 有白色粉筆「③」的印記,就是當年留下的歷史印 記。

名家大師之作匯聚夜場 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李可 染、黃賓虹、吳冠中等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赫赫 有名的名家大師,一直是書畫藝術市場所矚目的對 象,本次呈現的亦是優中選優之作。無論是深入 的學術挖掘,還是廣泛的藏家根基,保利歷來為大 師之作最好的推廣與銷售平台。此次夜場匯集的 黃胄〈草原頌歌圖〉、吳冠中〈雙燕〉、陳少梅 〈二十四孝圖卷〉、傅抱石〈蜀中紀行〉、李可染 〈崇山煙嵐〉、黃賓虹〈江山臥游圖〉、張大千 〈仿王詵山水〉等,無疑值得眾藏家的關注。 黃胄〈草原頌歌圖〉,創作於1977年,是他邊疆生 活題材的代表作品,其中的人物描繪尤為精彩。與 黃胄眾多同題材創作相比,本作有以下幾點特殊之 處:首先,本作以蒙古族群眾為主體,在其間穿插 了維吾爾族、朝鮮族和漢族青年,這種以多民族歡 聚一堂來體現民族團結的作品,在黃胄的作品中並 不常見;其次,人們胸前佩戴的毛主席像章於同時 期畫作中亦不常見;名款「子蓬」,則極少見。此 幅作品堪為黃胄少見精心之作,群體人物歡聚歌舞 的一刻被他精準的用畫面永恆留存了下來,無論是 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慈祥的老年樂師,還有遠景 的羊群和牧馬人,都被他融洽的安排在一個畫面 中,近景中每個人物表情動態各不相同,但畫面整 體卻繁而不亂,可說表現了黃胄作為近代偉大藝術 家非凡的場景控制能力和動態造型的捕捉能力。 潘天壽1961年作〈春塘水暖〉,設色紙本立軸,248.5×102公分。

ART&COLLECTION

181


拍賣

內外夾擊,市場萎縮但根基仍在 香港秋拍第一波拍後報導分析 文︱游智淵、藍玉琦

圖︱蘇富比、香港邦瀚斯、保利香港、中國嘉德(香港)

香 港 蘇 富比:編 號 3 0 01清 乾 隆〈洋 彩 黃 地 粉 青 透 龍 夾 層吉慶 有餘 玲 瓏 尊〉,成交價1億4909萬1000港元。

以香港蘇富比為首的第一波香港拍賣,可說是每季中國藝

此拍品成對之物件,不論在預估

術拍市的風向球,動見觀瞻。此季秋拍受到美中貿易戰及

價或成交價都有一段不小

中國內部經濟不穩和金流受阻等外部因素,以及歷經近20

的差距。

年歷程的中國買家日趨理性成熟而在購買行為上有所修正 等內部因素影響,兩極化的市場中,高價拍品支撐力道減 弱,低價拍品卻能夠翻出好幾倍價錢;新鮮且價格合理的 收藏或拍品受到支持,只有名氣但拍品陣容虛弱且估價過 高者,反應冷淡,在在顯示中國藝術市場殷實老派支撐力 仍在,只是非為購藏藝術品的資金消失和藝術投資投機者 受挫的中國熱冷卻,而拍賣公司應變不及的結果。從各家 各場成交情況觀之,明年市場規模將大幅萎縮,除非外部 經濟情況有所改變。以下就各家拍賣公司所推出之器物和 書畫拍賣分類討論。

「舞袖迎風─御製琺 瑯彩虞美人題詩碗」 專場,估價待詢的 編號1清乾隆〈御製 琺瑯彩虞美人題詩 碗〉,以1億2000萬港 元開拍,1億4500萬港 元時第一位電話買家舉 牌,下一口價1億4800萬港 元時,第二位電話買家跟進, 但隨即落槌,同原先期望的1億5000萬至2億港元有些微差

2018香港首輪秋拍器物篇

距,加佣金後,成交價為1億6941萬3000港元,得主為私

香港蘇富比

人藏家。

一向以高價拍品取勝的蘇富比,明星主打拍品有成交,勉

「淳古渾樸─宋代雅器精粹」,主打明星拍品、估價待詢

強過關,但不如拍賣公司自己和市場預期,此季共推出21

的編號3105南宋〈官窯青釉葵瓣洗〉,自4500萬港元起

件過千萬港元高價拍品,僅成交九件,兩件拍品有達標或

拍,到5000萬港元時現場買家先舉牌,6000萬港元時電話

超標之外,其餘七件或低於預估低標或平預估價成交,買

買家跟著舉,最後由電話買家以7000萬港元得標,低於原

氣並不強勁。

先預估的8000萬港元,加佣金後成交價8135萬1000港元,

「吉慶玲瓏─乾隆洋彩透雕夾層玲瓏尊」專場,預估價 5000萬∼7000萬港元的編號3001清乾隆〈洋彩黃地粉青透 龍夾層吉慶有餘玲瓏尊〉,從4000萬港元起拍,先後受到 三位電話買家競標,在500萬港元一口價堆疊下,價格迅 速來到1億港元時,現場買家開始舉牌,隨後第四位電話 和第二位現場買家先後加入,最終由第四位電話買家得 標,據傳為上海藏家劉益謙,成交價為1億4909萬1000港

192

據傳得主為上海藏家劉益謙。此拍封面也是高價拍品編 號3109北宋〈鈞窯紫斑盌〉,由現場買家以預估低標的 2412萬港元得標。其他表現不錯的還有編號3107北宋〈定 窯白釉弦紋三足奩式爐〉和編號3111南宋〈建窯兔毫釉茶 盞〉,分別以高於預估價的792萬及250萬港元售予亞洲古 董商和古董商。此拍總成交金額1億2151萬6000港元,件 數成交率56.2%。

元,開市成功,雖讓拍賣公司吃下定心丸,但較2010年當

引領以乾隆皇帝御製為首之清宮藝術收藏風氣的蘇富比,

時雖未交割但以5160萬英鎊成交創下公開市場成交紀錄與

此季也推出「翰墨儒風─乾隆藝文珍品」,推出七件拍

2018.11


香 港 蘇 富 比:編 號1清 乾隆〈御製琺瑯彩虞美 人題詩碗〉,成交價1億 6941萬3000港元。

上 香港蘇富比:編號3105 南宋〈官窯青釉葵 瓣洗〉, 成交價8135萬1000港元。 下 香港蘇富比「利國偉爵 士藏重要中國藝術珍品」專 拍堪稱此季優等生,其中編 號115明嘉靖〈青花 三陽開 泰仰鐘式盌〉一對,成交價 2172萬港元。

品,高價拍品便 占了四件超過一半 之多,此四件高價拍

傳統重視的明代官窯順利成交,但適逢市場 下行,估價與成交價較五年前並無成長,維持 平盤,除了編號115明嘉靖〈青花三陽開泰仰鐘式

品僅兩件成交,分別

盌〉一對、編號122明永樂〈青花寶相花紋綬帶葫蘆扁

是預估價2500萬∼3000萬港元的編號3201清乾隆〈御製田

壺〉,數量少的編號105明永樂〈青花纏枝紋月季紋笠式

黃三螭鈕寶璽〉,由現場買家舉贏電話買家以低標3012萬

盌〉僅平預估價以468萬港元售予電話買家,數量極少

港元得標;預估價4000萬∼6000萬港元的編號3205清雍正

的編號108清雍正〈黃地青花一把蓮紋盤〉則以預估低標

(印璽)、清乾隆(蓋盒)〈乾隆帝御寶昌化石與田黃組

187萬5000港元售予現場買家,紋樣罕見的編號110明永樂

璽三件〉,也是由同一位現場買家舉贏電話買家以低於預

〈青花葡萄紋折沿盤〉儘管受到兩位現場買家與一位電話

估低標的4635萬2000港元得手。預估價4000萬∼6000萬港

買家競逐,但也僅以略高於預估低標的756萬港元由現場

元的編號3203清乾隆〈和闐青玉填金王獻之《中秋帖》暨

買家得標。

《洛神賦十三行》插屏〉,和預估價3000萬∼4000萬港元 的編號3206清乾隆〈御製和闐青玉嬌龍鈕璽〉,或因估價 過高而乏人問津。此場總成交金額8463萬2000港元,件數 成交率57.1%。

此場成交價看似不高但翻出預估價數倍的拍品有,編號 120清康熙〈豇豆紅釉堂鑼洗〉,受到網路、現場、電話 多位買家競標,估12萬∼15萬港元,成交價高達225萬港 元,遠高於市價行情;編號129清康熙〈豇豆紅釉刻團螭

出自香港收藏團體敏求精舍藏家的「利國偉爵士藏重要中

紋太白尊〉也拍出預估低標近五倍的175萬美元;編號133

國藝術珍品」,此專拍令市場深受鼓舞,儘管沒有過千

的18世紀清〈白玉三星觀太極圖屏〉,60萬∼80萬港元的

萬港元的高估價拍品,但卻有三件拍品衝過千萬港元,

估價偏低,拍出275萬港元好成績;編號141清康熙〈青花

許多成交拍品皆拍出超過預估價的好成績,此場總成交

釉裡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受到電話和現場多位買

金額1億7250萬7500港元,件數成交率高達91.7%,堪稱

家熱烈競標,以高達預估低標11倍的672萬港元售出。

此季的優等生。過千萬港元的成交拍品依序為編號115明 嘉靖〈青花三陽開泰仰鐘式盌〉一對,估500萬∼700萬

「淵雅尚典─史博曼(Speelman)雅藏中國藝術珍品

港元,從400萬港元起拍,先後有三位電話和三位現場買

(二)」中的高價拍品、預估價1200萬∼1400萬港元的編

家陸續加入競舉,價格很快向上攀升,最後由現場亞洲 藏家以2172萬港元得標;編號148清康熙〈青花庭園仕女 圖盌〉,僅估15萬∼20萬港元,卻在多方買家認為其上 之「大明宣德年製」偽款為真款而競相爭逐之下,竟拍 到1872萬港元高價,得主為亞洲古董商;編號122明永樂 〈青花寶相花紋綬帶葫蘆扁壺〉,在二位電話買家與一位 現場買家爭奪之下拍出高於預估價的1272萬港元,得主為 私人藏家。

香港蘇富比:編號3205清雍正(印璽)、清乾隆(蓋盒)〈乾隆帝御寶昌化石與田黃 組璽三件〉,成交價4635萬2000港元。

ART&COLLECTION

193


拍賣

蘇軾〈木石圖〉, 引領「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 專訪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國際資深專家游世勳 文︱藍玉琦

圖︱香港佳士得

宋代米芾《畫史》記載:「子瞻作枯木,枝幹虯屈無端,

這麼說,沒什麼好急,叫他先把圖片寄過來。」拜訪完客

石皴硬,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盤鬱也。」

人,手機一滑開傳訊來的圖片,振奮抖擻了精神,下午行

2018年,2月中下旬的日本大阪,天氣尚寒涼,春意未暖 和,平常如昔的徵件拜訪行程。「有位老先生一直打電話 來,聽說你人在日本,著急地要找你。」佳士得中國書畫 部國際資深專家游世勳正要踏進一位客人的門口,接到 日本同事電話,說得十萬火急。「他說有National treasure (國寶)」,游世勳如常應答:「always like that,大家都

宋代蘇軾〈木石圖〉,畫長26.3×50公分﹔全卷連裱共長27.2×543公分,估價待詢。

202

2018.11

程悉數取消,拉著大行李箱立馬衝過去。到了銀行,打開 保險櫃,VIP室中鋪好畫墊,爽籟館珂羅版在側。從沒有 任何題簽的樸素桐木盒裡拿出,內心熾熱如夏,「畫卷整 個看完,真假沒有問題,剩下就是價錢的問題。從那天回 來後,就開始睡不好了,只要半夜醒來滿腦子都想著怎麼 和公司打報告啊,怎麼去賣啊……」


和九百年前的蘇軾〈木石圖〉相遇 游世勳在大阪近郊遇到900多年前子瞻的枯木與怪石── 蘇 軾 〈 木 石 圖 〉。畫長 26.3 ×50 公分﹔全卷連裱共長 27.2×543公分,具宋代劉良佐、米芾,元代俞希魯、明 代郭淐題跋,鑑藏印共41枚。中國美術史文人畫繞不開的 重要濫觴與千古話題,蘇軾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 鄰」、「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翻轉了客體形似的追 求,進而講求自我筆墨意趣的風神,唯今日留存下的可靠 繪畫作品直如鳳毛麟角,僅有中國美術館藏的〈瀟湘竹

此卷方雨樓從濟寧購得後乃入白堅手,余曾許以九千金, 堅不允,尋攜去日本,阿部氏以萬餘得去。」徐邦達在其 《古書畫過眼要錄》〈怪木竹石圖〉,描述:「東坡以書 法餘事作畫,此圖樹石以枯筆為勾皴,不拘泥於形似。小 竹出石旁,蕭疏幾筆,亦不甚作意。圖贈馮道士,其人無 考。馮示劉良佐,良佐為題詩後接紙上。更後米芾書和韻 詩,以尖筆作字,鋒芒畢露,均為真跡無疑。書畫紙接縫 處,有南宋王厚之順伯鈐印。蘇畫傳世真跡,僅見此一 件。劉良佐其人無考。」

石圖〉、上海博物館藏的〈蘇軾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

「蘇畫傳世真跡,僅見此一件。」大名鼎鼎的美術史巨

卷〉,以及日本的這件〈木石圖〉。

星,流傳東瀛八十載,此回本尊現身,消息傳開後,引

宋代米芾《畫史》的描述與此件蘇軾〈木石圖〉正不謀而 合。而可見的最早明確著錄為20世紀的張珩《木雁齋書畫 鑒賞筆記.繪畫一》,記有〈蘇軾木石圖卷〉:「紙本墨 畫,無款,前作枯木一株,樹幹扭屈,上出二枝……樹根 小草,作隨風披拂狀,中間較大者,上偃如巨然法,樹後 巨石……此圖純以筆墨趣味勝,若以法度揆之,則失矣。

來無數雜音。本件並無蘇軾款題,傳世畫跡罕少無從比 對,劉良佐又不知何人,米芾的書法成為決定性關鍵。游 世勳從大學起就臨米芾,一個帖仔細臨一星期,背臨到 很像再換其他帖,談起米芾書法的爭議,他說:「從個 別單字比對,我覺得這是見仁見智,很多問題都可以解 決的。原先,我唯一想不懂的是最後的『歸』字,怎麼

吳湖帆1965年〈臨蘇軾木石圖〉,28×275公分,估價300萬至500萬港元。

ART&COLLECTION

203


拍賣

傅抱石〈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 詞意圖〉創作探究 中國嘉德2018秋拍近現代書畫 文︱萬新華

圖︱中國嘉德

1957年l月25日,《詩刊》創刊號公

〈蝶戀花.遊仙〉,感天地、泣鬼

仙)〉公開發表於《詩刊》1958年1月

開發表毛澤東詩詞18首。春節期間,

神,格調豪邁恢弘,意境高遠壯闊,

號,引發了文化界的熱烈討論。許多

湖南長沙十中教師李淑一(1901∼

寄託了毛澤東對夫人楊開慧(1901∼

詩人撰寫文章闡釋學習該詩的心得體

1997)致信毛澤東,暢談自己閱讀

1930)和親密戰友柳直荀的無限深

會,更加激發了傅抱石的創作衝動。

毛澤東詩詞的感想,並隨附一首在

情,傳遞出他對昔日戰友的關愛。稍

4月25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蔡

她1933年聞知丈夫柳直荀(1898∼

後,毛澤東創作的〈蝶戀花〉便流傳

若虹(1910∼2002)來南京布置參加

1932)犧牲後所寫的〈菩薩蠻.驚

於中南海。

蘇聯莫斯科「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

夢〉:「蘭閨索寞翻身早,夜來觸動 愁多少。底事太難堪,驚儂曉夢殘。 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醒憶別伊 時,滿衫清淚滋。」

1957年8月21日,傅抱石(1904∼ 1965)率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東歐 回國暫留北京,受邀前往陳毅家做 客。席間,愛好詩詞的陳毅(1901∼

展覽會」的創作任務,傅抱石便選擇 〈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的創作。 於是,傅抱石創作不可避免地烙上了 強烈的政治色彩,受到了相關部門或 領導的監督和影響。

5月11日,毛澤東(1893∼1976)親筆

1972)深情誦讀毛澤東所作〈蝶戀

回信並賦詞〈遊仙〉一首相贈:「我

花.遊仙〉,傅抱石感慨良多,開始

對〈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

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

醞釀創作:「當時只覺得這首詞太好

意圖〉的經營,傅抱石不敢鬆懈,

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

了,若是能夠畫出來(想的時候,就

嘗試構畫草圖,可謂殫精竭慮。7月

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

知道未必能畫成功),那才是我此生

初,他得讀《紅旗》雜誌所刊郭沫若

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

的大幸。」

(1892∼1978)撰寫〈浪漫主義和現

傾盆雨。」

1958年1月,〈蝶戀花.答李淑一(遊

實主義〉對該詞解釋後,豁然開朗, 從而在思想上形成了一個理性認識: 「去年七月一日出版的《紅旗》雜誌 (第三期),發表了郭老的〈浪漫主 義和現實主義〉。讀了這篇文章,使 我不但對〈蝶戀花〉的偉大意義有了 進一步的體會,還使我從『革命的現 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的典型的結 合』這一重要意義重複來瞻對偉大領 袖的詩詞,特別是新作〈蝶戀花〉。 郭老說:『這詞的主題不是單純的懷 舊,而是在宣揚革命。』這一句話, 啟發並指導著我從單純紀念忠魂的經

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手跡。

208

2018.11

營轉移到從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毛主


傅抱石1958年作〈蝶戀花〉,設色 紙本立軸,167×84公分。

席領導的人民革命事業 的勝利的高度,試著畫 面的設計。在這兒,主 要的初步解決了『忽報 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 傾盆雨』,尤其前一句 的形象。原來我曾經考 慮『忽報人間曾伏虎』 的字面形象,畫只死老 虎,代表反動政權及一 切反動派,也可以代表 三大敵人——三座山。 繼而也考慮過就畫三座 大山代表死老虎,把它 位置在畫面的下部,上部是兩 位烈士(忠魂)在『月宮』裡 接受吳剛嫦娥的宴舞,然後, 同幅下著『傾盆』的大雨。」 這是傅抱石對於畫面經營與章 法結構的考量。對於畫面元 素,他極力思考「人物的思想 活動和相互關係」,認為「兩 位忠魂和吳剛、嫦娥是應該有 呼應而且應該有較緊湊的關係 的」。與原詞一樣,傅抱石以 楊柳象徵楊開慧、柳直荀二位 烈士,用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 浪漫主義相結合之法,初步創 作〈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 一》詞意圖〉。

ART&COLLECTION

209


考古紀事 Archaeology 2018 文︱劉榕峻

01

圖︱編輯部

揭開醫巫閭山遼代帝陵神祕面紗

級石材一般僅見於皇家宮殿和陵寢建築。玉冊殘塊集中出土於

遼寧北鎮發現遼乾陵陵前祭殿與玄宮

正殿之上,有契丹小字和漢字兩套。其他遺物則有定窯白瓷、 越窯青瓷、影青瓷與玻璃器等,應該屬於祭祀用器。

《遼史》記載,遼代有兩座帝

將此次發掘的北鎮新立遼代建築遺址四合院建築與巴林右旗遼

陵(顯陵和乾陵)位於醫巫閭

慶陵三座陵前主要殿址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它們的朝向、平面

山,但具體位置不詳。遼末金

形制、結構基本相同,出土的獸面瓦當、簷頭板瓦、筒瓦、板

初,遼陵遭到金兵大規模毀

瓦等綠琉璃建築瓦件高度相似,加上遺址體現出高等級以及出

掘,此後湮沒在深山野林間,

土玉冊等現象,可以證明北鎮新立遼代建築遺址四合院建築就

成為歷史之謎。為全面勘探

是遼代帝陵玄宮前的祭殿。結合遺址出土建築構件、瓷器等遺

遼寧北鎮市近郊醫巫閭山遼代

物的時代特徵,專家認為北鎮新立遼代建築遺址就是遼代乾陵

顯、乾二陵的位置、範圍、布

的陵前殿址。

局、形制和保存狀況,以利推

北鎮新立遼代建築遺址

動二陵的文物保護,考古團隊 近來對遼代帝陵的重要組成部

的發掘填補了遼陵考古 契丹小字玉冊。

空白。乾陵為遼代中期

發掘區位於一處黃土臺地,發掘面積約6000平方公尺,揭露出

帝陵,它承上啟下,是

一組較完整的遼代四合院式建築基址。它由正殿、殿門和四周

遼代陵寢制度發展演變

廊廡合圍而成,建築外部環繞一周露明的排水通道,整座建築

中關鍵的一環。通過與

朝向東南。北部為一組大型建築遺址,南部為規模較小的附屬

遼代早期祖、懷陵和中晚期的慶陵比較可知,從乾陵開始,遼

建築。北部遺址的西南側發現一座巨型墓葬(編號新立M1),

代帝陵玄宮前祭殿形制、祭殿用瓦等形成了統一規制,與遼代

全長84公尺;北側發現一座大型墓葬(編號新立M2),全長約

早期有很大區別。

44公尺。兩座墓葬與北部建築址緊密相鄰,最近處均不足10公

遼乾陵也開創以一組四合院建築作為帝陵玄宮前祭祀建築的模

尺。

式,與唐、北宋以及遼代早期以一座單體建築(獻殿)作為玄

北部發現的大型墓葬(新立M2),通過探溝解剖可知,M2墓

宮前祭殿的作法有別,突顯了朝拜祭祀儀式的重要性,並且被

道上口寬約6公尺,方向172度,墓道兩壁用土坯和青磚砌築,

明、清兩代帝陵繼承和發展,充分體現了遼代陵寢制度在中國

表面抹黃泥,底部用雙層方磚砌成規整臺階。這些工法為歷年

陵寢制度史上的重要地位。

發掘遼墓中罕見,表明其等級很高。更重要的是,它和四合院

值得注意的是,北鎮新立遼代四合院建築形制古樸,方正嚴

建築之間的位置關係與遼慶陵東、中、西三陵的玄宮和陵前殿

整,營造方式獨特,保存較為完好,是罕見中古時代東方四合

石螭首。

址基本相同。由此可以推斷新立M2就是遼代乾陵的玄宮。遼代

院建築的代表,為古建築學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實物標本,也

乾陵陵前殿址和乾陵玄宮的確定,是醫巫閭山遼代帝陵考古工

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古代木構建築中最早的滿鋪琉璃瓦頂實例。

作的重大成果,為全面瞭解醫巫閭山二陵的陵園位置、範圍和

這種瓦頂不僅代表了高位的建築等級,而且由

布局邁出了最關鍵一步。

於屋頂重量的成倍增加,導致了建築木構

考古出土遺物以建築構件為大宗,主要有筒瓦、板瓦、

架發生變化,是古代木構建築發展史上

瓦當、板瓦、獸頭、鴟尾簷頭、通脊磚以及鋪地花斑

的重大轉折。大量出土的琉璃質通脊

石等。屋頂瓦件絕大多數為綠色琉璃件,僅出土個別

磚、鋪地花斑石等,出現和使用年代之

灰陶瓦件,顯示該四合院建築為一座滿鋪綠琉璃瓦的

早,也改變了以往學術界的認識,為古

高等級建築。琉璃瓦件樣式單一,胎釉、紋飾、形制等 高度統一。正殿周圍出土了大量鋪地花斑石殘塊,這種高

236

和遼代陵寢制度研究的

分——北鎮新立遼代建築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2018.11

代建築史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獸面瓦當。


02

斲窟安設 素所敬重 甘肅武威發現漢地最早石窟寺佛像

多面目全非,識別困難。 而且,天梯山石窟的開鑿 時間延續數百年,各時期 石窟的開鑿位置並無固定

考古學者寧強日前在甘肅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寺考察時,發現一

布局規則可循,因此,尋

尊約5公尺多高的站立佛像,具有明顯的成年婦女形體特徵,綜

找「涼州石窟」最早造像

合考察古代文獻記載,學者認為,這尊佛像應該是北涼王沮渠

的工作十分困難。此次沮

蒙遜(368∼433)為其母祈福所造的「丈六石像」,可能為現

渠蒙遜為母親所造佛像的

存最早的漢地石窟佛教造像。

發現和識別,打破了相關

這尊佛像位於一座方形殿堂窟內正壁中央,身體略微前傾,體 型飽滿厚重,頭部已經嚴重毀損,身軀保存較為完整。佛像雙 腿並立,右臂斜下垂,左臂抬起(已殘),身體兩側有袈裟長

研究長期停滯的局面,可 望成為漢地佛教藝術起源 研究的重大突破。 可能為沮渠蒙遜為其母祈福所造的「丈六石像」。

袖的殘痕。值得注意的是,佛像胸部突出,明顯是成年婦女

目前中國境內最早的佛

的形體特徵。武威古稱涼州,為「河西四郡」之一,據文獻記

教石窟造像遺存是在古代西域地區即現在的新疆,如喀什的三

載,「北涼河西王蒙遜(401∼433在位)為母造丈六石像在

仙洞石窟和庫車的克孜爾石窟等。天梯山石窟則被視為漢地開

于山寺。素所敬重」,因此,寧強認為這尊帶有明顯女性身體

鑿最早的石窟,也是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涼州僧人曇曜等人

特徵的佛像正是北涼王沮渠蒙遜為其母祈福所造的「丈六石

在完成天梯山石窟之後,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和佛教中心的東

像」。

移,東下平城(今山西大同),成為開鑿雲岡石窟、龍門石窟

就造像風格特徵看來,這尊佛像近於西域中亞地區風格,從20 世紀初德國、英國和法國探險家自新疆所掠奪的4至5世紀佛陀 站立造像上,可以看到和此像類似的造型特點,特別是佛像袈 裟邊沿的「之」字形紋樣和小腿部位的下垂月牙形衣紋,都非 常相似。在沮渠蒙遜統治下的涼州城,有一批同高僧鳩摩羅什 (344∼413)一起被從西域龜茲國(今庫車一帶)擄掠而來的 工匠、藝術家或他們的徒弟、後人,因此,為沮渠蒙遜開窟造 像的主要是西域人。此像有濃郁的西域造像風格也就不足為奇 了。有趣的是,在黃河以東的炳靈寺石窟和山西大同的雲岡石 窟也有類似風格的佛造像,可見「涼州佛像」的影響力。

的重要技術力量,曇曜亦成為北魏的佛教領袖。

03

法律文書 識字課本 躍然 「簡」上 四川渠縣出土漢代竹木簡牘

近年,考古團隊於四川達州市渠縣土溪鎮城壩村進行 秦漢城壩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全面揭示了一座保存完 好的自秦漢延續至魏晉時期的城址。日前,在遺址中 發現15枚珍貴的漢代竹木簡牘,使秦漢時期的社會風 貌「躍然簡上」。

北涼王沮渠蒙遜雖然是匈奴人,但早年受漢地儒家文化影響, 特別推崇孝道。他接受佛教信仰之後,仍然堅持儒家文化以孝 道為先的觀念。為母親祈福造像,既是行孝,也是崇佛。沮渠 蒙遜為其母所造這尊帶有女性特徵的佛像,可能反映了當時佛 教信仰的一個重要觀念:「皇帝即如來,如來即皇帝」,也就 是將統治者與佛陀等同。在深受涼州石窟造像影響的雲岡石 窟,最早的「曇耀五窟」以五尊佛像對應北魏五個皇帝的做 法,也可見這種觀念對石窟造像的影響。因此,沮渠蒙遜用 「女身佛像」來對應他尊敬的母親(皇太后),應該是這種流 行觀念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由於近百年來考古學界一直沒有發現北涼以前的佛教石窟,無 法確認最早的漢地佛教石窟究竟在何處,因此學界大多同意考 古泰斗宿白(1922∼2018)所提出涼州天梯山石窟為漢地佛教 石窟的鼻祖,是「涼州模式」典型代表的意見。然而,天梯山 石窟因地震破壞和人工搬遷的嚴重影響,殘存的洞窟和造像大

此次發掘出土各類文物共1000餘件,最難得的是發現 了15枚漢代竹木簡牘,總字數近200字,可以清晰看 到「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與「競寧元年」(公 元前33年)等明確的年代記載。這批竹木簡牘內容豐 富,不僅有當時的法律文書、書信等,還有漢代的啟 蒙識字課本《倉頡篇》。這是繼青川戰國木牘、老官 山漢墓「扁鵲」醫簡之後,四川地區第三次發現竹木 簡牘,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 價值。 除了竹木簡牘,考古 人員還在城壩遺址發 現「宕渠」文字瓦 當,表明城壩遺址即 「宕渠」文字瓦當。

竹木簡牘。

ART&COLLECTION

237


展訊

台灣地區 台北故宮博物院 http://www.npm.gov.tw ● 故宮在臺灣-創新科技藝術特展(總統 2016/9/18~ 府一樓第五展覽室) ● 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 2017/5/18~ ● 南北故宮 國寶薈萃 2017/11/2~ ● 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 ~2020/2/23 2019/1/1~3/25 ● 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 ● 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2019/10/20 ● 紫砂風潮-傳世器及其他 ~2019/5/20 ● 「文山雅集-琴聲藝動.墨舞狂草」故 ~2018/12/31 宮新媒體藝術展(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暨 創新育成總中心) ● 乘風破浪同安船 同安船桌上遊戲工作 ~2018/12/31 坊成果暨故宮新媒體藝術展(國立政 治大學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每週 一三五) ● 動物大觀園(香港城市大學展覽館) ~2018/12/30 ● 古畫動漫:明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 ~2018/12/26 ● 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 ~2018/12/25 ● 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 ~2018/12/25 ● 百卉清供-瓶花與盆景畫特展 ~2018/12/25 ● 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 ~2018/11/4 ● 院藏善本古籍選粹 ~2018/11/4

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http://south.npm.gov.tw/zh-TW ● 旭日初昇-嘉義史前文化展 ~2019/5/1 ● 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 ~2018/12/28 ● 圓滿-〈青花柳葉鳥紋盤〉修復成果特展 ~2018/12/28 ● 織路繡徑穿重山-臺灣原住民族服飾精 ~2018/12/9 品聯展 ● 玉見亞洲-院藏玉器展 2018/9/22~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http://museum.sinica.edu.tw/ ● 雷電以風:甲骨文天氣預測特展 2017/10/22~ ● 島嶼群相-臺灣考古展覽 2018/6/27~ ● 羣碧樓藏書特展 ~2018/12/30

國立台灣博物館

山西博物院

http://www.ntm.gov.tw ● 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 ~2019/5/5 ● 「小心!象出沒!」象群特展 ~2018/12/2

http://www.shanximuseum.com/ ● 碰撞•融合-長城文化展 ~2019/1/1 ● 古韻新生-山西省可移動文物保護成果展 ~2018/12/16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太原博物館

http://www.sshm.ntpc.gov.tw/ ● 「八里時光機」 常設展 ● 【探索王子號】虛擬實境 2017/9/1~ ● 海中奧秘-水下考古展暨水下考古虛擬 ~2018/12/31 實境 ● Hi!海-東亞海島文化特展 ~2018/12/9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http://www.ceramics.ntpc.gov.tw ● 201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2019/3/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台北國父紀念館 http://www.yatsen.gov.tw ● 尊爵傳藝-三家大展 ~2018/11/12 ● 蕭進發老師-水墨進階師生成果展 ~2018/11/4 ● 2018日本臺灣交流書道展 ~2018/11/4

中正紀念堂 https://www.cksmh.gov.tw//index.php 2018/11/24~12/5 ● 「摋無鬃」150幅書法,80歲素人吳坤 隆首展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http://www.hosfoundation.com/ ● 「近真」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明代 ~2018/11/23 民國精選藏品復刻展

240

2018.11

蘇州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 ● 矽裡乾坤:水晶與琉璃特展 ~2018/12/16 ● 古代人說故事 ~2019/12/31

http://www.szmuseum.com/ ● 竹之名匠-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日本 ~2018/11/18 竹器展

國立台灣美術館

浙江省博物館

https://www.ntmofa.gov.tw/ ● 花之禮讚-四大美術館聯合大展 ~2019/2/10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http://www.nmp.gov.tw ● 音樂的慰藉: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 ~2019/3/8 共享記憶特展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http://www.fgsbmc.org.tw/index.aspx 2018/11/3~2019/3/31 ● 穿越史前文化層:再現人民歷史 記憶 2018/12/8~2019/3/10 ● 妙香秘境-中國雲南佛教藝術展 ● 最美文房-安徽博物院典藏文房四寶 ~2019/1/13 特展 2018/11/3~11/25 ● 印真-枝山小媛郭丹書法作品捐贈展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http://www.ntcri.gov.tw/ ● 2018-19「生命之樹」國際工藝交流展 ~2019/1/27 ● 閱讀金工-金屬工藝書展(工藝資訊館) ~2018/12/31 ● 在地工藝進化論展(工藝設計館) ~2018/12/9 2018/11/10~12/2 ● 金工琺瑯師生聯展 / 桌上茶香器物風景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 苗栗瑰寶-臺灣工藝之家聯展(苗栗工 ~2018/12/2 藝產業研發分館) ● 漆黑之晶•形飛色舞-易佑安×李基宏漆 ~2018/11/18 藝創作展(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 工藝揚星新秀創作展-Keep Young And ~2018/11/18 Carry On(工藝文化館) ● 無界-臺灣漆研究會會員聯展(地方工藝 ~2018/11/4 館) ● 一漆一世界(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2018/11/4

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 ● 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 ~2019/3/31 ● 凝華煥彩-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琺瑯器精品 ~2019/3/31 展 ● 御瓷擷英-明代御窯瓷器展 ~2019/3/31 ● 筆走龍蛇-傅山及明末清初名家行草書特 ~2019/3/31 展 ● 日麗紫禁-明清官式建築展 ~2019/3/31 ● 紫禁藏影-故宮博物院藏老照片展 ~2019/3/31 ● 數字故宮•萬象紫禁 ~2019/3/31

https://www.zhejiangmuseum.com/ ● 為善最樂•浙江近代慈善文物文獻展 ~2018/12/21 ● 楮墨方圓•馬定祥先生捐贈珍貴錢幣拓片 ~2018/11/25 及館藏錢幣特展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http://www.3gmuseum.cn/ ● 千人千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古代人 ~2019/1/6 物畫展 ● 盛筵-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 ~2019/1/6

廣東省博物館 http://www.gdmuseum.com/ 2018/12/13~2019/4/14 ● 夢迴大唐-盛唐藝術與生活展 ● 鼻尖上的喜悅—嗅覺的秘密與香文化 ~2019/3/3 ● 風.尚-18至20世紀中國外銷扇 ~2018/11/19 ● 古蜀寶藏-四川文物精品展 ~2018/11/18 ● 解密-中國傳統山水畫 ~2018/11/11

香港海事博物館

亞洲地區 中國國家博物館 http://www.chnmuseum.cn/ ● 大唐風華 ~2018/11/3

遼寧省博物館 http://www.lnmuseum.com.cn/ ● 海派巨擘-任伯年繪畫作品展 ~2018/11/25 ● 中國古代繪畫展 專題陳列 ● 中國古代書法展 專題陳列

首都博物館 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 ● 大遼五京-內蒙古出土文物暨遼南京建城 ~2018/12/9 1080年展 ● 來自盛京-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展 ~2018/12/2

天津博物館 http://www.tjbwg.com ● 清代中期繪畫特展(第二期) ~2018/11/18 ● 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 常設

北京故宮博物院 http://www.dpm.org.cn/ ● 箭亭武備文物展 常設 ● 佛陀之光-故宮博物院與止觀美術館佛教 ~2018/12/23 造像展

http://www.hkmaritimemuseum.org/ ● 東西匯流-13至18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2018/11/11 ● 聚沙成海:海上及陸地的古絲路貿易 ~2019/5/17

香港茶具文物館 http://hk.art.museum/zh_TW/web/ma/tea-ware.html 2018/12/5~2019/12/2 ● 陶瓷茶具創作展覽2018 ● 摶土造壺:香港陶瓷茶具創作1986-2016 2017/12/20~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http://www.artmuseum.cuhk.edu.hk/zh/ ● 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 ~2019/2/24 ● 填空補白Ⅱ:考古新發現明正統、景德、 ~2018/12/16 天順御窯瓷器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https://www.umag.hku.hk/tc/ 2018/12/7~2019/2/24 ● 湖山勝概:綿延千年的雕版印刷 ● 鑑古賞今:20世紀中國的水墨與藝術發展 ~2018/11/18

香港文化博物館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zh_TW/web/hm/ highlights.html ● 瓷緣•畫意 ~2018/11/19

澳門藝術博物館 http://www.mam.gov.mo/c/index ● 漁山春色-吳歷逝世三百周年書畫特展 ~2018/11/11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美國納爾遜美術館

http://www.tnm.jp/ 2019/1/16~2/24 ● 特別展「顏真卿 王羲之超絕名筆」 2018/10/2~12/9 ● 京都大報恩寺快慶•定慶的佛像

http://www.nelson-atkins.org ● Ancestors, Ritual, and the Tomb: the 常設展 Ancient Chinese Art Galleries ● Cultivating Nature: Printmaking for ~2019/1/19 Painting in 17th Century China ● Contemporary Japanese Ceramics ~2019/7/28

日本三得利美術館 https://www.suntory.co.jp/sma/ 2018/11/28~2019/1/20 ● 扇之國、日本 ● 京都醍醐寺-真言密教的宇宙 ~2018/11/11

日本根津美術館 http://www.nezu-muse.or.jp/ 2018/10/20~12/16 ● 新.桃山的茶陶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 http://www.narahaku.go.jp/ 2018/10/27~11/12 ● 第70回正倉院展

日本大和文華館 http://www.kintetsu-g-hd.co.jp/culture/yamato 2018/11/16~12/24 ● 四季探訪-澄明的四季繪畫傳統 ● 特別展 建國1100年 高麗-金屬工藝 2018/10/6~11/11 的燦爛與信仰

日本松岡美術館 http://www.matsuoka-museum.jp/ 2018/10/24~2019/2/11 ● 松岡收藏─中國動物俑的世界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https://www.museum.go.kr/site/chn/home ● 新安沉船發掘黑釉瓷 ~2019/6/2 ● 大高麗 918 2018, 輝煌的挑戰 2018/12/4~2019/3/3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KWWSV ZZZ QDWLRQDOJDOOHU\ VJ YLVLW VLPSOLÀHG FQ ● Siapa Nama Kamu? Art in Singapore Ongoing Since The 19th Century Ongoing

Ongoing

~2019/9/30

Between Declarations And Dreams: Art of Southeast Asia Since The 19th Century Law of the Land: Highlights of Singapore's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 吳冠中:畫境與文心

美國佛利爾沙可樂美術館 http://archive.asia.si.edu/ ● Encountering The Buddha: Art and ~2020/11/29 Practice Across Asia ● Resound: Bells of Ancient China ~2019/12/31 ● For Love of Place Japanese Screens ~2018/11/4 ● Spreading the Word Buddhist Art in ~2018/11/4 Japan ● Subodh Gupta: Terminal ~2018 ● Looking Out, Looking In Art in Late Ongoing Imperial China ● Setting the Bar Arts of the Song dynasty Ongoing ● Center of the World China and the Silk Ongoing Road ● Promise of Paradise Ancient Chinese Ongoing Buddhist Sculpture ● Art and Industry: China's Ancient Ongoing Houma Foundry ● Afterlife: Ancient Chinese Jades Ongoing ● Xu Bing: Monkeys Grasp for the Moon Ongoing ● Ancient and Alive: Japan's Native Ongoing Gods ● The Power of Words in an Age of Crisis Ongoing Buddhist Art in Japan ● Imper fectly Beautiful: Inventing Ongoing Japanese Ceramic Style ● In the Shadow of an Apocalypse e Ongoing Buddhist Art in Japan ● The Beginnings of Buddhism in Japan Ongoing ● Rediscovering Korea's Past Korean Ongoing ceramics ● Body Image Arts of the Indian Ongoing Subcontinent ● Gods, Companions, and Devotees Ongoing ● The Glazed Elephant: Ceramic Ongoing Traditions in Cambodia ● Power in Southeast Asia Ongoing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歐美地區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http://www.metmuseum.org ● Children to Immortals: Figural ~2020/2/23 Representations in Chinese Art 2018/12/22~2019/7/21 ● Seeing the Divine: Pahari Painting of North India 2018/11/12~2019/2/24 ● J e w e l r y : T h e B o d y Transformed ● Essential Korea ~2019/9/22 ● The Poetry of Nature: Edo Paintings ~2019/1/21 from the Fishbein-Bender Collection ● Japanese Arms and Armor from the ~2019/1/6 Collection of Etsuko and John Morris ● Crowns of the Vajra Masters: Ritual Art ~2018/12/16 of Nepal

美國魯賓博物館 http://www.rmanyc.org ● Masterworks of Himalayan Art ~2019/3/25 ● The Second Buddha Master of Time ~2019/1/7

http://www.asianart.org/ ● Painting is my Everything Art From ~2018/12/30 India's Mithila Region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 https://new.artsmia.org/ ● Emblems of a Prosperous Life: ~2019/6/30 Women's Robes of Late Imperial China (1700s – 1800s) ● Love Affairs: The Tale of Genji in ~2019/3/10 Japanese Art ● Enchanted Mountains: Chinese ~2018/11/18 Landscape Painting from Mia's Collection


͞˕ԖႤᕧ㟠⦮2018/12/31ᢨエ٘㑢˕ּԖႤᑚᙋ 䢨ͭ㑢䢩

ƹ ⏕⧀ή͞⟞⻒Ĝ ή͞ᖥ⾾ᑜⳔ⻒̧‫܂ؽ‬ ε⡃䡮ᩂєĢஔᑒᙀ⪪ ೙ӯ䡮420 Ԫ

ƹ ᮋ޻㑰ᒶ‫׆‬૱֨⨓᣻㍨ଦ ε⡃䡮Ⓖˬ↽̿ ೙ӯ䡮380 Ԫ

ƹ ‫ܙ‬㑆࿍˹⟵‫׆݋‬䣀 㠛ᑞ₤͞Ⳕ⻒ⅲပ⡃ ε⡃䡮↋‫؛‬ ೙ӯ䡮380 Ԫ

࡚㇅ԘႦࠉި79 ᇼ䢮͠˗ࠉި〖㟼㢶ぺԘႦӱ՞̹ 85 ᇼ䢯

Ʒ Ⳕ⻒‫܂‬ೀⅲˠ₇⿭ ε⡃䡮ύᗾ䢮㢟၌/☺⠯-Й⟓䢮‫܀‬૦♃ ೙ӯ䡮630 Ԫ

ƹ ଫΰᕊഘ₤͞Ⳕ⻒ ε⡃䡮܏੓䢮ஔ༛ᑒ ೙ӯ䡮450 Ԫ

Ʒ Ⳕ⻒೰ⅲ᢫⢓

ε⡃䡮ࡖೌ஧䢮଀ᙀ‫ع‬ḑ ೙ӯ䡮340 元

$ 498 /ᕲ

$ 423 /ᕲ

$ 356 /ᕲ

$ 302 /ᕲ

$ 269 /ᕲ

$ 228 /ᕲ

10

禪與現代美術 — 現代東西方藝術互動史

殹 植 ➿ 谁 遯 焥 ♳ 狪  

㕜 Ⰹ 痧 ♧ 劥 ꡠ 倴 狪 莅 銯 倰 ❀ մ 䎃 ➿ 谁 遯 灇 瑖 ⛓ 锸 鶤

出 •版 年,好評迴響不斷。 廣大讀者要求,請讓本書重出江湖! • 年重購版權,全新上市! •2018

殹 銯 倰 焥 ♳ 匌 倰

࠶㘺 ‫ݱ‬൛ ʂ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