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美術 ART&COLLECTION》No.273 2015/06 Preview

Page 1

ART & COLLECTION

古美術

ART&COLLECTION

No.273

www.artouch.com

)'(, Ale\

).*

古美術

人與物 旅行 的

-

專題:人與物的旅行

)'(,

春拍精品呈現 2015

北京春拍第一波現場報導 2015

北京寶瑞盈

南京博物院明代吳門書畫特展 NT.180

吳冠中

龍騰茶莊

地址:新竹市中央路236號2F 手機:0937-949-943 許小姐

玉米

北京寶瑞盈2015春拍:趙孟頫 〈定武《蘭亭序》跋〉,水墨紙 本鏡心,28×29公分。

台北故宮「皇帝的鏡子」&「毫素風采」 香港中大文物館「宜興紫砂陶藝與文化」 大連「丹青風華—台灣鴻禧美術館藏19世紀中國繪畫」 巴黎賽努奇亞洲藝博館「嶺南畫派:現代中國的崛起」 南京博物院「江南風華—明代吳門繪畫特展」

馬成名:董源溪岸圖「天水郡收藏書畫印記」再考 許傑:談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史 蕙風堂洪能仕:細數台灣書學30年興衰 光彩照人.郭明橋的藝術人生 普魯士宮殿裡的「中國風」:柏林皇家御窯餐瓷


編輯手記

旅行的記憶與想像

旅行的目的是什麼?看看不同的風景、體驗不同的生活?還

衷、融合外來文化,達成讓中國傳統藝術語彙不斷更新、與

是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空,找回自我的存在感?在義大利小

西方強國齊頭並進之成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則讓羅桂祥

說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一

和利榮森兩大家族的紫砂收藏連珠合璧,一窺明清時期獨領

書中,虛擬了一場馬可波羅向元代大汗忽必烈報告曾行腳過

風騷的宜興茶器之工藝與美學;遼寧省大連現代博物館為切

的各城市奇聞,兩人間看似奇誕玄妙的對話,不僅延伸了記

合該城市波瀾壯闊的近代史,也迎來台灣鴻禧美術館收藏之

憶與想像力,更跨越了虛、實的時空分界,在人們心中疊合

19世紀中國繪畫,訴說在時代世變下藝術蓬勃多元發展的風

重塑起那些或真或假、別具意義的行旅經驗。而在藝術的範

貌;而在台北故宮的兩個展覽,一個是從社會網絡及文化機

圍裡,透過以文物為本的虛實想像之旅,我們同樣也能像故

制的角度,重新觀看明末清初「名媛」與「名妓」女性藝術

事中的大汗般,在自我的國度中縱橫上下古今文明風華。

家的繪畫風格及源流;另一則恰好相反,從女性性別的對立 面切入,將院藏銅鏡置於男性──即「皇帝」鑑藏、賞玩及

本期《典藏.古美術》專題「人與物的旅行」,即透過人與

皇權統治的脈絡中,以此詮釋中國的銅鏡文化,兩種觀點都

物的遊蹤,引領讀者進入中國藝術的迷人世界。讀者既能化

可擴大讀者欣賞藝術的眼界。

身為繪畫裡的時空旅人,跟隨唐明皇、蘇東坡、董其昌、康 熙帝等一同漫遊汴京、西湖、蘇州或四川劍門,感受不同城 市及勝景的魅力;也能透過北宋文人記述旅行的書法墨蹟, 望見潛藏在他們心中對於自然風景及人生境遇的集體記憶; 或回到1000多年前的絲路,看見隨商隊西行的「駱駝」,已 悄然進入壁畫、或以陶俑形像出現,而其身上所揹負的胡 瓶、扁壺等文物,亦無一不展現源自地中海或中亞、充滿濃 厚生命力的異域風情;而來到絲路的東端,日本奈良的正倉 院現今仍保存著8世紀一批混融著大唐與西亞文化、訴說一

元,為讀者導賞了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製作、用來宴 饗皇室成員及密友的一套36件精美餐瓷,並藉其訴說柏林皇 室燒製硬瓷的曲折故事;「收藏」單元,有前佳士得中國書 畫專家馬成名回應4月號「Rediscover溪岸圖」專題之專文, 對〈溪岸圖〉中一方「天水郡收藏書畫印記」的主人身分提 出新解;「特寫」單元,專訪經營筆墨文化事業有成的台北 「蕙風堂」老闆洪能仕,暢談過去30年台灣書學教育變遷的 面向;「論壇」單元,則摘錄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

段段東西交流物語的精美璀璨工藝品,就這樣凝結封藏於時

傑蒞台演講,呈現該館創建歷史與深具規模與特色的亞洲藝

光記憶中,留待世人發掘、重建一個個早已看不見的古老國

術文物收藏。此外,「動態」與「拍賣」單元,還有來自比

度。

利時布魯塞爾亞洲藝術週的即時新聞,及香港、北京、倫敦

每一場由博物館精心規劃的展覽,也都如同馬可波羅向元代

58

除了上述展覽介紹,本期尚有諸多精彩內容,如「鑑賞」單

等地第一手的春拍最新戰況報導。

大汗展現的圖景,壯麗非凡。像是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

毋須勞神買機票、訂旅館,看見文物旅行裡的記憶與想像,

館在「現代中國的崛起」特展,便重現了嶺南畫派如何折

就從現在出發吧!

2015.6



發行人.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發展研究室總主筆 鄭又嘉 典藏.古美術總編輯 廖堯震 特約主筆 陳啟正 採訪主編 藍玉琦 助理主編 劉洋名 執行編輯 梁悅詩 編輯 鄭婷婷 王怡文

ART & COLLECTION

)'(, Ale\

CONTENT

).*

1992 年 10 月 1 日創刊 2015 年 6 月 1 日出刊

特約撰述 劉榕峻 李如珊 編輯助理 陳雯鈺 典藏.今藝術編務顧問 朱庭逸 執行總編 高子衿

資深主筆 簡子傑 執行編輯 林姿君

採訪編輯 林怡秀

企劃編輯 張玉音

編輯助理 孫孟巧

特約採訪編輯 吳樹安

典藏.投資總編輯 林亞偉

資深編輯 陳意華 吳敦畫

編輯 柯舒寧 楊椀茹

編輯手記

Editorial

大陸地區特約撰述

旅行的記憶與想像 廖堯震| 58

吳鴻 潘晴 皮力 趙力 房方(北京) 宋潔 王維薇 鄒曉慶(北京)

新聞 News

俞可(重慶) 林木(成都) 李建國(南京)

真水無香,從傳統到現代的吳學讓— 史博館「吳學讓書畫紀念展」 藍玉琦| 64

趙川(上海) 劉建華(香港) 海外地區特約撰述 蔡美玲(東京)曹慧中(巴黎)林逸欣(倫敦)

兩岸藝術百家薈萃,共創輝煌——

黃韻(倫敦)馮汝嘉 電話 02-25602220

2015 第二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高峰會 藍玉琦| 66

傳真 02-25673297

古美術編輯部電子信箱 gumeishu@gmail.com

台中「母與子」,4800 歲的安和阿嬤出土!—— 美術設計 黃志勳 張惠雯

安和遺址 48 具人骨,首度公開 藍玉琦| 68

網站總監 艾力恩 網站編輯 郭慧敏 陳玉華 陳倚峯

藝文

Note

專題

Special Report

藝訊板塊 編輯部| 70

行銷事業部執行副總 林素珍 中南部地區業務經理 劉玉錦

人與物的 旅行

業務專員 李芊樺 鄭敏惠 鄧祥彬 業務助理 葉偉方 北京辦事處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蘋果社區 北區一號樓 2908 室 北京地區業務經理 宋安平 行動電話

13911606221

北京地區業務專員 田繼超 行動電話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 茜 電話 8610-58264541 傳真 8610-58264542 上海辦事處 中國 200032 上海市徐匯區大木橋路 158 弄 20 號 3101 室 上海地區業務經理 李欣葦 上海辦事處業務專員 張 華 干詩雨 上海辦事處業務助理 邱敬燁 電話 8621-64046976.8621-64046973 傳真 8621-64046971 手機 13818003935.13818046365.13816484445

人與物的旅行──皇帝文人與絲路

編輯部

| 76

發行專員 許銘文 徐福伊 張子倫 訂閱、讀者服務專線 02-25602220#300.301.302.307 傳真 02-25420631 香港代理 大業公司 香港中環利源西街 7 號

〔古畫導覽〕名人帶隊,旅行去──

從京城到勝景的深度漫遊

李如珊

電話 852-5245963.5250496 大陸代理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上海分公司

| 78

地址 中國 200001 上海市福州路 355 號文化商廈 9 樓 電話 8621-63747048 傳真 8621-63201402 戶名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郵撥

〔文人旅記〕旅行的況味──

19848605

社址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6 樓

北宋蘇、黃、米三家的書法及人生際遇

廖堯震

| 88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排版 高瑞電腦排版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局版台誌字第 9657 號

〔絲路寶藏 I〕商隊西行伴駝鈴──

北朝到唐代駱駝俑與胡瓶、扁壺

林郡儀

| 94

〔絲路寶藏 II〕封存時光記憶的正倉院── 北京寶瑞盈2015春拍:趙孟 頫〈定武《蘭亭序》跋〉, 水墨紙本鏡心,28×29公 分。

以日本正倉院藏品談 8 世紀唐代工藝美術

典藏 App QR-Code ࠵ऐᄱथ‫ڸ‬

林宛萱

訂閱期數

| 100

訂閱區域 國內定價新台幣

一年 12 期

二年 24 期

1940 元

3670 元

大陸 港澳

新台幣

3850 元

亞洲

新台幣

4750 元

9200 元

歐美

新台幣

5680 元

11000 元

7500 元

※ 以上國外訂價皆以航空計算,如需掛號者,每月需另加 10 美元 或新台幣 20 元郵資。 國內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新台幣 30 元 國外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美金 50 元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 4363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本社同意不得刊載


人物

Portrait

光彩照人.郭明橋的藝術人生—— 〈由黑暗到光明〉到景泰藍的生命交響曲

收藏

筆記 Essay

〈嘉語錄〉想懂中國藝術文化,請先動手

Collection

焦點

文人畫的薪傳 ──

江南風華 — 南京博物院明代吳門繪畫特展 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萬新華| 108

不學今人,直溯本源 ──

吳門書派述評──以南京博物院藏 明代吳門書作為中心 陳名生| 114 展覽

Exhibition

鑑賞

Connoisseurship

從一套柏林皇家御窯的餐瓷談起 論壇

Forum

林俊佑| 170

許傑館長蒞台演講── 藏諸名山—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歷 史、收藏及展覽 廖堯震| 178

動態

Events

比利時布魯塞爾亞洲藝術週 6 月中旬開展 林逸欣| 180

香港蘇富比 10 月再開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不辨花光與鏡光 ── 故宮「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特展

廖堯震| 182

王怡文| 128

台北永康商圈「陶然.慢生活」開幕 編輯部| 183

巨變時代下的影像 ── 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 「 嶺南畫派 : 現代中國的崛起」特展 林逸欣| 136

摹古或創新?畫家筆下的溪山無盡 ──

封面

北京寶瑞盈

拍賣

南水北調,倫敦春拍日本收藏扛鼎 游智淵| 192

Cover Report

Auction

| 184

2015 第一波北京春拍報導─嘉德篇── 專場減少,打一場堅實的戰役 李城志、董耘| 194

「丹青風華-台灣鴻禧美術館藏 19 世紀中國繪畫」展 鄭婷婷| 142

2015 第一波北京春拍報導─誠軒篇──賣方大貨數量 減少,買家出手理性冷靜 李城志、董耘| 198

連珠合璧:兩大家族的宜興紫砂收藏 ──

特寫

普魯士宮殿裡的中國風──

女性才情 . 毫素風采 ── 明末清初女性繪畫的風格源流─ 從當代社會性連結談起 鄭淑方| 120

Close-up

虎孫何許人──

從傳董源〈溪岸圖〉的一方藏印確認此圖 絕非張大千所偽 馬成名| 166

鄭又嘉| 106 Focus

藍玉琦| 160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宜興紫砂陶藝與文化 」特展

東方保利| 200

北京東正| 201 北京翰海| 202

林雪虹 、 蔡惠鈞| 148

上海敬華| 204

上海朵雲軒| 207 台北門德揚| 208

浙江長樂| 214

中信國際| 218

台北正德| 219

縱觀台灣書學三十年(上) 蕙風堂洪能仕細數興衰

鄭又嘉| 154

考古

考古紀事 劉榕峻| 220

展訊

本月展訊 編輯部| 226

Archaeology

Calendar

為因應網路資訊時代來臨及增加本雜誌內容的廣泛傳播達到藝文推廣之宏效,本雜誌刻正進行藝術網路之建構,以期能結合現代科技,服務更多的讀者。 同時為兼顧在本刊投稿作者之權利,免生著作權之糾紛,本刊特此宣達:即刻起,凡受本刊邀稿,或於本刊投稿經採用者,本刊除將文稿刊登於本雜誌(含 電子雜誌),著作人並同意本刊將文稿內容透過網路廣為傳播,著作人如有不同意見者,應先聲明或保留。 ● 本刊為提供中國藝術文物資訊之交流平台。本刊刊載之拍賣、古玩城、博覽會、商家展覽等市場相關報導,以及商家和拍賣公司於本刊刊登之廣告內容, 均不負辨偽鑑真之責。 ●


新聞

真水無香,從傳統到現代的吳學讓 史博館「吳學讓書畫紀念展」 文.攝影︱藍玉琦

老子《道德經》:「真水無香。真人,無智,無德,無功, 亦無名。」吳學讓,字退伯,一生致力水墨創作,就像他的 名字一般,他生性淡泊,謙退不爭,謙沖氣和;他走過大時 代的動盪,終身奉獻於藝術創作及教育,並優游於傳統水墨 與現代革新。

吳學讓優游於傳統水墨與現代革新。

歷史博物館於5月8日至6月14日舉辦「真水無香─吳學讓書

有感於現代藝術思潮巨浪的衝擊與中國畫改革的必要性,吳

畫紀念展」,精選50餘件作品,概分為「映古:書法」、

學讓曾自白說:「我對傳統的花鳥已感到厭倦,在多年的教

「登峰:水墨」、「造極:現代水墨」三單元,工筆、寫

畫中,我對兒童畫發生了興趣……借用了這種想法,發展成

意、書法、篆刻並陳,從早期到晚期,從傳統到現代,面

一個最簡單的形來構成、組合,加以變化,漸漸走上了這個

向多元且精準地呈現其藝術成就。2004年亦曾在史博館有過

路子。」1960年代,他開始以極簡筆墨及半自動性的色彩暈

「故國神遊─吳學讓八十回顧展」,展畢將40餘件作品捐贈

染,加上空靈的結構布局,營造出有如「禪畫」般的抽象畫

館方永久典藏,今年適逢史博館60週年,此際舉辦該展,別

境。他曾說:「中國的書法線條原是一幅抽象畫」、「我是

具意義。

從我的幻想中構思,用書法的線條,畫出符號式的形象,採

吳學讓1923年出生於四川省岳池縣,20歲考入國立藝專。抗 戰勝利後,隨著學校遷往杭州,主修花鳥兼通山水,受業於

取了印章的結構布局,述說我心中的故事」,形成具個人特 色鮮明的「東方幾何」。

潘天壽、陳之佛、李可染、鄭昶等名師,吸取南、北二宗

5月8日開幕式上,史博館館長張譽騰、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副

及工筆、寫意不同流派之精華,奠定深厚的畫學根柢。由

院長林柏亭、知名畫家鄭善禧、劉國松、黃光男、中國標準

展中之1948年作〈寫生水仙〉,以雙鉤白描繪水仙,線條凝

草書學會理事長陳維德、東海大學教授鄭月妹等,以及遠從

練,細而有勁功,而無做作氣,文靜清古,受諸樂三、吳

美國洛杉磯來的吳學讓女兒吳漢瓏,場面溫馨。吳漢瓏回憶

谿、鄭午昌、溥心畬題字稱許,讚揚備

父親在美國的生活,不論晴雨,不論身體狀

至,可見一斑。此外,他亦曾深入鑽研

況,每日必寫書法,曾說過:「畫家沒有退

吳昌碩、齊白石等金石派藝術,如展中

休不退休的問題,我永遠不會退休,一有時

之1965年作〈好樣〉、1981年作〈梅花

間我就會繼續畫下去。」即便在他生病最

水仙〉。使其在早期的自我形塑中,達

後的13個月中,仍洋溢著對創作的熱情,在

到兼通雅俗的藝術境界,此種融合性藝

2013年3月15日身體最微弱的時候,仍創作

術的形成,更成為其生涯中最重要的創

了一幅以手指頭畫的〈孤亭山色〉,同年4

作指針。1978年進入文化大學美術系執

月吳學讓於美國洛杉磯逝世,享壽90歲。吳

教。1988年起於東海大學美術系任教,

漢瓏表示,吳學讓的創作表現出生活裡的藝

直至赴美定居為止,為書畫藝術的教育

術情趣,他未曾離去,他的藝術生命將永遠

貢獻良多。

活在畫作中。 吳學讓1981年作〈梅花水仙〉,80×60公分。

64

2015.6


新聞

兩岸藝術百家薈萃,共創輝煌 2015第二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高峰會 文.攝影︱藍玉琦

兩岸群英雲集,名作薈萃,再創文化藝術高峰盛會。 5月16至28日舉辦「2015第二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高峰 會」,本屆大會由歐豪年文化基金會、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院、當代嶺南藝術研究院、廣東

「大器風範」展區一隅,前為2012年首屆高峰會所製作之紀念宣紙,由安徽正紅星宣 紙集團手工限量打造。

中國畫學會、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 委會主辦,以中國畫藝術交流為主旨,展出來自台灣、嶺 南及中國各地區共上百位藝術家畫作,相互切磋,相互交 流。主展區在中正紀念堂分為:「大器風範.當代大家 中國畫邀請大展」、「嶺南風範.當代嶺南中國畫邀請 展」、「大家風範.陳永鏘中國畫大展」、「大家風範. 方楚雄中國畫大展」四項專題大展,這也是當代嶺南,及

方楚雄2009年作〈密林探幽〉,248×188公分;〈巨龍〉,223×333公分。

陳永鏘、方楚雄在台灣的首次大型展覽,副展區則另設在 台灣藝術大學。展覽期間,並在台灣藝術大學舉辦兩岸文 化藝術高峰論壇,論壇邀請多位藝評家、知名學者與藝術 家參與,相互激盪,對中國水墨畫發展相關議題進行深入 探討。 5月19日於中正紀念堂盛大舉辦開幕式,海基會董事長林 中森、前海基會董事長現任總統府資政江丙坤、文化部長 洪孟啟、廣東中國畫學會會長陳永鏘、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方楚雄、總統府資政廖了以、歐豪年、劉國松、李奇茂、 黃光男、江明賢、陶晴山、林章湖、林進忠、陳永模、胡 2015第二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高峰會,現場兩岸貴賓逾百位,場面熱烈。

陳 永鏘2012年作〈嶺南風骨〉,280×180公分×3。

九蟬等兩岸數百位嘉賓齊聚一堂,場面熱烈。洪孟啟致詞 表示,藉由兩岸藝術家交流切磋,各自發展特色,再互相 激盪藝術,而創造更好的藝術作品,水墨畫最特殊的一點 在於集詩書畫於一身,不但獨步亞洲,在世界上也是首屈 一指,是兩岸共同資產,也是中華文化藝術的重要特色, 感謝各位藝術家,讓文化資產能淵遠流長。 本次系列大展及高峰論壇以學術交流為宗旨,以不同學術 主題展出兩岸畫家作品,使觀者得以從多元角度觀察當代 中國水墨畫的發展現狀,窺探藝術家們如何錘煉藝術語 言,加以改造、自我闡釋,產生符合現時心理情境與人文 精神表達出新的演繹。

66

2015.6


藝文

02

藝訊 2 0 1 5 板塊

當西方時尚遇上中國藝術 美國大都會「中國:鏡花水月」展

中國古文物,西方時尚, 如何連繫起這天秤的兩 端?您也許會想起典禮 紅毯上中國女星穿著的 龍袍、青花禮服,其實 遠不僅於此。即日起至8 月16日,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鏡 的展覽。旨在呈現幾百年來中國催生的西

01

花水月(China:Through the Looking 方時尚藝術創作與想像。展覽並陳高級訂

草原強雄@濟南 山東博物館「太陽契 丹─大遼文明展」

Glass)」,帶來一場有古味的時尚秀。此 製服裝與中國服裝、繪畫、陶瓷與各種藝 展於大都會博物館中國藝術展區與安娜. 術,甚至影片也包含在內,揭示出當中的 溫圖時裝中心(Anna Wintour Costume 中國想像。(整理

鄭婷婷)

Center)同步展覽,可謂大都會規模最大

山東博物館與內蒙古博物院共同舉辦之 「太陽契丹─大遼文明展」,5月1日正式 開幕,開幕當天山東博物館館長郭思克、 內蒙古博物院院長于寶東等人皆出席。郭 思克致詞時提及此展為該館中國古代北方 少數民族政權系列展覽的開篇之作,在此 之後會陸續舉辦蒙古、女真等相關展覽。

03

玉琢,成器 千年玉韻,美成在久— 山西出土玉器精品展

廣州藝術博物院現正舉辦「千年玉韻,美

成在久—山西出土玉器精品展」,共展出 此展一共展出110餘件(組),從政治、 百餘件山西地區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 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等角度切入,企 考古出土玉器,展品來自山西博物院、山

玉器展品。

圖全面展現契丹族特色予以觀眾。內蒙古 西省考古研究,皆為極具代表性的文物, 器上還留有線狀割痕,顯示當時已使用金 地區多年來發掘了相當多與契丹關係密切 由清涼寺、陶寺、曲村及大河口等重要墓 屬片來鋸切玉石,而這些以高超技術製作 的墓葬,如曾獲選為「20世紀中國考古重 地遺址所出土。古人認為玉石有溝通天地 的玉器,亦表明墓主有相當的財力和社會 大發現」的遼代陳國公主夫婦墓,及獲選 之靈性,故用以祭祀鬼神,或做為護衛逝 地位。及至商代和兩周,浮雕、透雕及圓 為199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遼代 者靈魂的隨葬物,這些在土裡埋藏千年的 雕等技法純熟,玉器的題材和使用範圍則 耶律羽之墓、200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玉器,訴說著先秦時代的尚玉文化,每塊 更加廣泛。本次展出一只〈玉鹿配飾〉, 之一的土爾基山遼墓等,精彩文物皆於是 玉都藏有一個故事,它們從原石被切割、 回首跳躍的姿態生動,線條流暢,樹枝般 展展出,再現契丹貴族風華。此展展至8月 打磨、雕琢成形,肩負著不同的使命,忠 的鹿角優雅挺立,並呈現類似圓雕的半立 2日止。(整理 王怡文) 心伴隨著它們的主人。本展將自5月12日 體效果,精緻可愛。(文 李如珊) 開始,並持續至8月23日止。 新石器時代所出土的玉器多為禮 器,山西地區以清涼寺和陶寺墓 地出土文物為主,有璧、琮、環、 斧、鉞、璜等造形,可見當時的治 玉工藝已相當精湛,能夠將玉石切 割成城特定的形狀,並打磨出光滑 展覽一隅。

70

2015.6

的皮面,甚至鏤空、鑽孔,某些玉 玉器展品。


04

粵有扇,清風拂暑 明清扇面藝術精品展

05

文藝澳門 歲月如流─濠江舊侶詩書畫 篆刻乙未展

夏日,是扇子的季節,「舉處隨時消酷 澳門在歷史上曾經聚合多國文化,藝文表 容,神韻精 暑,動來常伴有清風」。文人名流在扇面 現風格多元,中西並融,然而有一批澳門 妙,衣著以 上題字作畫,讓扇子從納涼用具,成為文 文人仍以中國傳統的詩、書、畫、篆刻進 白描畫成, 化藝術表現的載體,方寸之間展現出精美 行創作,他們有的是在澳門土生土長,有 展現文人高 的詩、書、畫、印融於一體的書畫藝術。 的則是移居或曾經旅居澳門,在這片土地 風亮節的氣 明清到民國,更是上層社會人人一柄摺 上繼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澳門藝術博物 質。羅叔重 扇,扇藝術大放異彩,扇面為深受文人騷 館特別籌辦「歲月如流─濠江舊侶」的系 為書法篆刻 客喜愛的藝術形式。4月24日至7月26日 列展覽,針對以鴉片戰爭(公元1840年) 家,他與澳 廣東省博物館舉辦「扇墨傳馨-明清扇面 至今的澳門畫家作品進行整理與研究,今 門藝文人士 藝術精品展」,精選吉林省博物院和廣 年再度舉辦「歲月如流─濠江舊侶詩書畫 交往密切, 東省博物館藏共70餘幅扇面精品,題材 篆刻乙未展」,精選括鄧芬、司徒奇、羅 本次展覽中 囊括山水、人物(仕女、肖像)、花鳥、 叔重、何磊、楊善深、林近、趙偉夫、余 亦有他刻贈

羅叔重〈行樂圖〉。

草蟲、走獸等方面;表現手法具工筆、寫 君慧、何道根等人作品,共100件套,豐 嶺南派畫家楊善深的印章,其篆體古樸剛 意、半工半寫、白描等,甚至有指畫。 富精彩,展期至7月19日止。 健,刀風富有拙趣。潘筱瑛的畫風則是中 展品中,既有明代的吳門畫派,沈周、文 有趣的是,此次展出作品多為友人之間的 西混融,其多以書法用筆畫水彩,亦有水 徵明、文嘉、周之冕等諸家作品,也有以 交誼應酬之作,可見當時澳門文人圈的交 墨創作,看似水墨畫的筆觸卻混入各色水 董其昌為首的「松江派」(華亭派)畫家 遊活動,如李靈伽與楊善深合作的〈羅叔 彩,實驗性強烈。雖然經歷過西方文化的 作品,這些畫作標誌著明代中後期扇畫所 重行樂圖〉,一人畫松,一人細描人物面 洗禮,澳門文人依舊堅持拿著毛筆寫字、 作畫,默默紮根。(文

達到的水準,是不可多得的扇畫精品。而 清代扇畫,有以清初六家(四王吳惲)中 的王翬、王原祁、惲壽平等大家肇始,以 及追隨者所形成的虞山派、婁東派、常州 派等眾多畫家,如王敬銘、黃鼎、張宗

06

李如珊)

北齊釋尊像佛首、佛身,即將在一起! 佛陀紀念館「佛光普照」展.今夏高雄見本尊

蒼、楊晉、蔡嘉等作品;也有清中後期揚 、京江畫派的潘思牧、海上 位於中國河北省石家莊距離靈壽縣城50 塔寶藏藝術展」訂 畫派的任薰、錢慧安等作品;同時也有多 多公里的幽居寺,1996年2月寺內的幾件 於5月23日∼8月 位清代宮廷畫家如蔣廷錫等人的扇畫佳 佛像等文物不幸被盜,當時一尊由北齊神 2 0 日 在 高 雄 佛 光 州八怪的李

作。(文

藍玉琦│圖

李 〈水 〈水仙 仙竹石圖〉。

廣東省博物館) 武帝皇弟高琛之子高叡所發願雕造的漢白 山佛陀紀念館隆重 玉材質〈趙郡王高叡造釋迦牟尼佛像〉佛 展出,展件包括上 首,被盜之後未能尋獲,僅留下該尊像殘 述北齊〈趙郡王高 存的佛身。佛身於2013年起遷至河北博物 叡 造 釋 迦 牟 尼 佛 院,並對外公開展出。 時至去年,台灣信眾欲捐贈一件「石雕釋

惲壽 平〈國香春霽圖〉。

迦牟尼佛首」給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經比對確認即為幽居寺失竊的北齊釋尊像 佛首。佛光山星雲法師認為應讓分散文物 回歸原處,決定把佛首捐回河北博物院, 未來讓尊像佛首與佛身合一。在此因緣 下,「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塔石佛暨佛

像〉等77件河北 的佛教古文物,

北齊〈趙郡王高叡造釋迦牟尼 佛像〉佛身。

其中,中國國家一級文物占有15件。此外 尚有北齊〈雙菩薩思惟像〉、舍利棺等展 品,值得一覽。預計在展覽結束後,北齊 釋迦牟尼佛身與佛首將會一併迎回中國, 並先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北博物院舉 辦佛首回歸儀式。(整理

編輯部)

ART&COLLECTION

71


專題 Special R eport

的 旅行


皇 帝 文人 與 絲


人 與物 與 的 旅行 京城.勝景.輕旅行

名人帶隊,旅行去

圖1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專題 Specia l Report

古畫導覽

78

2015.6


從京城到勝景的深度漫遊

圖∣李如珊 圖∣本刊資料室

人生便是一場旅行,我們在旅行中不斷進行各種小旅行,畫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風景。此次由古人帶隊,請來 唐明皇、蘇東坡、董其昌、康熙帝擔任導遊,我們成為畫裡的時空旅人,共享他們旅途中的美麗與哀愁。

城市漫遊──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地點:河南開封

景點:汴京、汴河、虹橋 導遊:張擇端

若想感受熱鬧的城市魅力,北宋首都汴京城是不錯的選擇,適合逛街漫步,輕鬆一日遊。12世紀的汴 京發展出高度的商業文化,市街上的店家櫛比鱗次,城裡最大的運河汴河上船隻往來頻繁,虹橋上熙 來攘往、人潮洶湧,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圖1)如攝影般記錄了這城市的繁華盛景,沿著汴河從 市郊到城內市街,閒逛、購物、看船、吃喝,跟著他一起漫遊汴京,絕不無聊。 虹橋是北宋汴京的著名地標,此座拱橋以精準的木構技術,打造出優雅的弧形橋身,狀如飛虹,橋下 無柱以利船隻通行,故稱為「虹橋」、「飛橋」或「無腳橋」。虹橋也是汴河兩岸的交通要道,橋上 有不少雜貨小攤,行人、馬匹、轎子、挑夫擦身而過,好不熱鬧。靠在欄杆旁看汴河滔滔也是一樂, 一艘大船即將穿越橋下,船員緊張而忙碌,橋上觀望的人們則興奮不已。宋代木構造船技術先進,文 獻載有一種「萬石船」,有三間屋子那麼大,載貨量驚人。汴河漕運繁忙,經常是「舳艫蔽川」,畫 中的汴河就有將近30艘大船,木造船的船身線條優雅,設備齊全,虹橋上、沿岸茶坊食肆或酒館樓上 雅座皆是賞船的好地方。 走著若是渴了,找找寫著「飲子」字樣的招牌,此處賣有平日飲用的中藥湯,夏季可去熱消暑,冬日 可溫補怯寒,是相當受歡迎的養生飲料。要吃飯喝酒則可至酒樓「正店」或「腳店」,京城裡的大小 酒樓不可遍數,座落於大街上的「孫家正店」綵樓歡門高大寬闊,相當氣派;虹橋口則有一家「十千 腳店」,旗招上寫著「新酒」,店門口左右掛著「天之」、「美祿」的招牌,「美祿」據說是當時的 名酒,有機會一定要嚐嚐。 熱鬧的市街活動最適合體驗在地生活,算命攤可看命解惑,幫助趨吉避凶,肉販「孫羊店」旁有位說 書人正口沫橫飛,吸引不少聽眾,棚下小攤的「刀鑷工」專門剃鬍修臉,聽說刀功不錯。若要挑選伴 手禮,可至「劉家上色沉檀揀香」店購買上等檀香,在「王家羅錦匹帛舖」則可選購高級絲綢,品質 包你滿意。京城裡還有不少皇家醫官開設的診所,「趙太丞家」便是由國醫趙氏太醫丞所開設,逛完 街順便請名醫作個健康檢查也是一舉數得。正當你覺得有點疲乏了,遠遠見到市街上竟有駱駝行走, 原來是遠道而來商隊行旅,駱駝背上想必載著不少奇珍異品,汴京可說是處處驚喜。若是覺得汴京一 日逛不完,「久住王員外家」提供旅客住宿,許多進京趕考的書生也都暫住旅館,或許隔壁房正住著 一位明日狀元呢。

ART&COLLECTION

79


人 與物 與 的 旅行 歷史.人文.深度文化之旅

東坡的奇幻旅行──〈赤壁圖〉 地點:湖北黃州

景點:赤鼻磯、東坡故居──臨皋亭&雪堂

導遊:蘇東坡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 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秋冬之際,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偏僻的黃州,之後過著「放浪山水之間,與漁樵雜處」的 生活,卻寫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前、後赤壁賦〉,正如南宋文人朱弁所言,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 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豪情又豁達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動人的法書作品〈寒食帖〉也都是謫居黃 州時期所作,可說是東坡創作的巔峰時期。元豐五年(1082),47歲的蘇軾曾多次與友人舟遊黃州城外的赤鼻磯,並 將七月之行寫成〈前赤壁賦〉,十月重遊又作〈後赤壁賦〉,此二篇遊記錄了東坡謫居生活的心境變化,委屈的心情 轉為豁達,也成為畫家喜愛詮釋的題材。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蘇軾〈前赤壁賦〉 七月秋初,蘇軾與友人夜遊赤鼻磯,欣賞江上夜景「月出於東 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爾後與 客「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 之」,沒想到樂聲卻「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東坡問客為何 心情如此悲涼,原來是友人聯想到三國赤壁之戰,當時的政治 強人、戰場英雄,多少豐功偉業,如今都已煙滅,進而哀嘆人 生之須臾。東坡則道出他經歷了官場起伏後的人生觀,人生境 遇如水與月,「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 消長也」,與其感嘆變化無常,不如把握當下,好好享受江上

82

2015.6

圖3 北宋喬仲常〈後赤壁賦圖〉,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


專題 Special Report

古畫導覽

圖4 南宋馬和之〈後赤壁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風和山間明月,造物者所賜的聲色美景取之無盡、用之不竭啊!於是乎「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 白」,恣意隨興的生活情致令人羨慕。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據文獻記載,蘇東坡的好友畫家李公麟(1049∼1106)曾畫過前、後赤壁圖,可惜今已不傳,李公麟的徒弟 喬仲常(約活動於12世紀前半)則留下一件長卷〈後赤壁賦圖〉(圖3)。此圖總長560公分,分為八個段 落,以山石和賦文詞句相隔,全卷以白描手法畫成,散發古雅的文人氣質。卷首為東坡住所臨皋亭下的大 江,東坡持杖立於岸邊,此時已是初冬夜晚,「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東坡從另間 居所「雪堂」步行回臨皋亭途中,遇見兩位友人和漁夫,漁夫今日捕著一條魚,下酒正好。東坡回到臨皋亭 家中後,夫人拿出藏酒,於是東坡一手提魚、一手拎著酒甕,「攜酒與魚」,準備和朋友出遊去了。一行人 舟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爾後東坡獨自上岸登石,長嘯一聲,頓 時「山鳴谷應,風起水湧」,深夜氣氛轉為詭譎。東坡返回舟中,任小船在江中自由 小船在江中自由

圖5 南宋傳李嵩 〈赤壁賦圖〉團 扇,美國納爾遜 美術館藏。

漂流,時至夜半,一隻孤鶴自東而來,掠過小舟上方往西飛去。回到臨皋亭家 臨皋亭家 中,東坡夢見道士前來,問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則笑而不答,東坡一 坡一 想,原來方才的孤鶴便是道士化身啊,開門往外一探,卻已不見道士身 身 影。〈後赤壁賦〉中的蘇軾已完全沉浸於自由自在的當地生活中,人 生種種如夢,攜酒與魚江上漫遊,便是最樂。 金代畫家武元直亦有一幅水墨〈赤壁圖〉,畫中一片峭壁聳立於江 邊,岩壁以斧劈皴砍出堅硬嶙峋的質感,江水波急,一扁舟浮游其 中,舟上四人,分別是船伕、東坡與二位友人,面對巨大的岩壁、 廣闊的江面,江中小船正如〈前赤壁賦〉所述「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亦有〈後赤壁賦〉「放乎中流」的隨興適意。和 東坡一起夜遊,體味人生百感,「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 人」。(編按:南宋馬和之等畫家亦有傳世作品。﹝圖4、5﹞)

ART&COLLECTION

83


筆記

想懂中國藝術文化,請先動手 文︱鄭又嘉

「現在不懂得茶、花、香,根本無法在古董行業裡立

較廣,有的較晚也族群較小,可見人們對於在文化生活中

足」,一位古董商朋友如此對筆者說道。隨著市場從2011

安頓身心是亙古不變的渴求,而在當今這個物質文明過剩

年尾開始盤整,書畫文物出現難買難賣、流動性降低的情

的時代中更加熾盛,我們何其有幸能夠在文化的傳統中找

況,市場運轉的步調開始變慢;往兩極發展的市場,日益

尋到豐沛的養分。

極端化,罕於現身市場的頂級名物,成了極少數手握龐大 資金的買家禁臠,與市場基本盤的行家們無關,甚至與大 多數的收藏家也無關。藏有名物重器、良品佳構,且守得 住的藏家買主們,在市場混沌未明之時紛紛惜售,既怕賣

然而,目前的追求多數仍是停留在知識面、物質面和形式 上的學習模仿,要知道最初文人文化的生發,是由最具 中國文化涵養的文人們由內而外所具體實踐於生活中的一

不到心中滿意的價位,也怕賣掉之後再也買不回同樣好的

切,其目的並不在感官上的享受,而是藉之去沉澱思慮,

作品,不須忙著參與照應拍賣活動的藏家買主們,於是擁

經由感受與宇宙自然相互對話進而融合為一體,達到精神

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來享受文化生活。

與心靈上的滋養與提升,畢竟真正能令人安頓身心的惟有 與心相通、昭示於宇宙自然之恆常不變的真理,而非變動

為謀求生路,培養新進收藏族群,不論古董商或拍賣會都開

不居的一切外在物質世界。

始出現可包含各種藝術品類且對年份高低、精粗良窳包容度 甚大、主題與價位皆平易近人、客層帶寬廣老少咸宜之與文

想要過文人生活、在文化生活中安頓身心,當從中國古代

人文化生活相關的行銷包裝手法,公私收藏也紛紛搭配相關

文人的內涵學起,具備同樣的內涵與精神,自然所做所為

主題策劃展覽,原本早已茶館林立的文化觀光商圈之新興店

皆不出其外。培養內涵,輕鬆愉快地從生活中做起,是最

面,幾乎全為各形各色的茶行所取代,藝術刊物及生活風格

自然而然的絕佳學習方式,藉由從生活中的實踐心得,再

雜誌亦紛紛製作相關專題,風氣熾熱可見一斑。

與書本上的知識相互映證,知識會因此活起來,也才能讀

儘管此一市場現象乃出自因應市場貨源供應短缺的被動性

106

出文字所無法描述的言外之意。

轉變,卻倒不失為古代中國文化傳統於當代發展進一步

欣聞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小學中高年級從這學期開始恢復了

提升的契機。文人文化生活早已出現在中國歷史,淵遠流

中斷十年的書法課,中國大陸則是從去年就從小學一年級

長,深植生活之中,只是有的面向被重視得較早、普及得

就開始實施書法課,因為書法正是從生活中實踐去培養中

2015.6


〈嘉語錄〉

國文化內涵最容易執行的一種藝術形式,從一門深入而門

以我們感受得到作品的氣息、氣質、氣韻。從思維而有的

門皆通,從小埋下種子,日後將有機會長成枝繁葉茂的大

理解,如霧裡看花,好像懂了其實卻並未真懂;從實踐而

樹,中國文化的傳承未來才有希望。

有的體證,則是既深切又透澈。

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碑帖名品》前言中說得好:「中華

而這樣的道理古人早已知曉:《莊子外篇.天道》一則預

文明綿延五千餘年,文字實具第一功。從倉頡造字而雨

言中提到的輪扁,擅長造車輪,知道造好車輪重在實踐所

粟鬼泣的傳說起,歷經華夏子民智慧聚集、薪火相傳,終

得的心領神會,單靠語言是不能傳授造輪技術的,以此勸

使漢字生生不息、蔚為壯觀。伴隨著漢字發展而成長的中

誡齊桓公說道,讀「聖人之言」只能獲得古人的糟粕,因

國書法,基於漢字形象表意的特性,在一代又一代書寫者

為那只是寫得出的知識、而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奧妙。

的努力之下,最終超越其實用意義,成為一門世界上其他

包括初唐大書家虞世南《筆髓論》在內的諸多書論,皆曾

民族文字無法企及的純藝術,並成為漢文化的重要元素之

加以引證。

一。在中國知識階層看來,書法是中國人『澄懷味象』、 寓哲理於詩性的藝術最高表現方式,她淨化、提升了人的 精神品格,歷來被視為『道』『器』合一。而事實上,中 國書法確實包羅萬象,從孔孟釋道到各家學說,從宇宙自 然到社會生活,中華文化的精粹,在其間都得到了種種反 映,書法無愧為中華文化的載體。」

一旦你開始動手,必會發現之前從書本和把藝術當作資料 的所得種種,根本連該項藝術的門邊都還沒搆上,此時的 你方才踏進一個無限寬廣的未知世界,透過對該項藝術的 身體力行去探索世界中的一切,也就是該項藝術的內涵, 同時也是在探索自己;而在這個世界中最具挑戰性的是去 面對自己、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和超越自己這件事上,所

靜下心想想,中國書畫文物和相關的典籍文章,無一不是

以這將不僅是真正去懂得中國藝術文化的過程,同時也是

身心結合、心物一體、知行合一後的成果,只不過是呈現

成就你自己的途徑,是一輩子的生命旅程,既神聖且充滿

的方式不同罷了,偏偏受限其呈現方式而無法圓滿完整,

禮讚。此之謂藉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性情是也。是故,中

所以我們如何能夠只用眼睛去觀看、只用頭腦去理解,而

國藝術文化實乃奧妙無窮、高深莫測,並且充滿活潑潑的

不親自身體力行呢!?而我們觀看書畫文物時,當真只是

生命,並不會因時空改變而衰弱中止,關鍵在於必須由你

用眼睛在看嗎?殊不知,其實是全身心地在與之交流,所

主動去開啟、去發掘、去養成、去延續!

ART&COLLECTION

107


展覽

女性才情.毫素風采

圖6 周天球〈墨蘭〉卷,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湯漱玉(1795∼1855)《玉臺畫史》纂集中國歷朝

《玉臺畫史》所記載的明朝女性畫家中,以「名媛」

女性畫家共計237名,有明一朝104名,為歷代之冠,而

與「名妓」畫家最受矚目。名媛畫家又稱閨閣畫家,

宮掖、名媛、姬侍與名妓畫家中,「名媛」與「名妓」

意指名門望族或文化世家中能書善畫的女子,她們受

兩大才女陣營人數,分別為59與32位,最受時人關注

業宿儒,自幼接受家族成員的啟發,深受豐富家藏的

【表一】,是當代文化的亮點。本文將透過明末清初畫

薰陶,長成後多嫁名士為妻,林下風範,自然天成。

派或文人間的社會性連結 (Social Network),追溯女

名妓畫家來自青樓,歷代具備藝術修養的北里女子,

性繪畫風格的源流與發展。

以明代取得的藝術成就最高,形成具有文化影響力的 創作群體。明代妓家文化素質的提升,與政經形勢息

120

女性才情觀與文化實踐

息相關:明代官妓制度罰良為娼,迫使犯官妻女發入

明朝中葉以後,箝制女性的貞節觀影響女性婚姻自主

教坊;明中晚期,在政治最腐敗、物質文明最發達的

權,更剝奪財產繼承權的保障,(註1)在社經地位的

時期,經濟力為妓業興盛起了推波助瀾之效。然而朝

黑暗期中,卻湧現女性參與文藝創作和品鑑活動的諸多

綱不振,士子報國無門,開花榜、品名妓成了集體性

案例,說明原本禁錮女性的生活型態已開始產生變化。

的時尚活動;為滿足這些具有藝術修養的顧客,妓院

隨著城市經濟逐步發達,傳統社會風氣漸行改變,李贄

亦延師培養實用性技能,文人也在各式場合中提供指

「男女平等」與馮夢龍「才德不相妨」等進步言論,開

導。傅山嘗云:「名妓失路,與名士落魄、齎志沒齒

啟了女子教育先聲,(註2)加上出版業的興盛,都促

無異也。」所言即是余懷《板橋雜記》等所描寫的風

進了才女文化的繁榮。

月往事。

2015.6


〈女性藝術家〉

明末清初女性繪畫的風格源流 ──從當代社會性連結談起

文︱鄭淑方(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本文關注女性文化的塑造、實踐,與表現風格如何受到社會及文化機制的 影響,分析明末清初具代表性的女性畫家馬守真(1548∼1604)、仇珠 (活動於16世紀)、邢慈靜(1537∼1640後)、文俶(1595∼1634)、李 柁那(活動於明朝晚期)、黃媛介(1614或1620∼1669前)、李因(1614 前∼1685)、顧媚(1619∼1663或1664)與林雪(活動於17世紀)等人的 山水、人物、花卉、草蟲畫作,旨在探討女性繪畫風格源流與當代社交網 絡的相關性。

女性繪畫作品分析 ◆人物畫 在各種繪畫題材裡,畫人最難,顧愷之《魏晉勝流畫贊》曾記︰「凡畫, 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明代職業畫 家,多能狀寫人物,仇英(約1494∼1552)所繪人物精妍華麗,王穉登 《吳郡丹青志》稱許仇英:「髮翠豪金,絲丹縷素,精麗豔逸,無慚古 人。」其女仇珠所繪工筆重彩人物亦傳神入化,《讀書輯略》言:「嘗見 仇氏(珠)撫李龍眠白描〈群仙高會圖〉長卷,人物百餘種,工致秀逸, 似不食人間煙火者。」仇珠〈唐人詩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畫中 仕女佇立於花木前,淡妝華服,賦彩細膩。仇珠綽有父風,並非過譽,是 位可與文俶媲美的吳門女畫家。 仇珠另作〈白衣大士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以起伏多變、剛健流暢的 線條描繪身軀與衣紋,畫中觀音盤坐蓮花上,展現沉靜洗練的工夫。汪珂 朝代

宮掖

名媛

姬侍

名妓

別錄

總人數

虞舜∼唐朝

4

5

0

1

0

10

五代十國

2

3

0

0

0

5

10

17

3

4

0

34

1

2

0

0

0

3

蒙元

0

9

0

0

0

9

明朝

4

59

9

32

0

104

清朝

0

43

5

4

20

72

21

138

17

41

20

237

宋朝

歷朝人數

圖1 邢慈靜〈畫大士軸〉,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資料出處:(清)湯漱玉《玉臺畫史》與《玉臺畫史別錄》

ART&COLLECTION

121


封面

陳容〈戲珠龍圖〉賞析 北京寶瑞盈2015春拍 文.圖︱北京寶瑞盈

浪濤洶湧,風雲激蕩,二龍騰空,目

兩題字跡出一手,皆張珩先生所書無

出生於裝裱碑刻世家,亦是鑒藏碑刻

聚神珠,珠光變幻閃爍,玄祕似不可

疑。

書畫的名家。但其比之蔥玉先生則顯

測……不大的畫卷,以兩紙拼成,筆 健墨厚,森森然令人不寒而慄也!

然有了高下,斯圖即是一證。

者的觀點,癸未為1943年,張珩

所翁是南宋畫家陳容的自號。他字公

這是誰的畫?並無款印,卻具如此大

(1914∼1963)正30歲。先生字蔥

儲,福建長樂人。端平二年(1235)

的藝術感染力!

玉,為中國書畫鑒定大家,出身吳興

進士,官至莆田守。工詩文,情豪

世家,其祖父張石銘富有收藏。先生

氣壯;擅畫龍,得變化之妙。寶祐

自幼耳濡目染,又得祖父指點,很年

(1253∼1258)間名重一時。《圖繪

輕時即具非凡的鑒別眼力,可謂「目

寶鑒.宋》有一段關於他畫龍狀態的

光如炬」,1934年他21歲時就被故宮

記載:「潑墨成雲,

卷後拖尾有題曰:「癸未十二月

博物院聘為鑒定委員了。對於此圖,

大叫,脫巾濡墨,信手塗抹,然後以

二十七日,余始三十歲,孫君伯淵以

先生以為筆墨氣韻與陳所翁〈九龍

筆成之。或全體,或一臂一首,隱約

此戲龍珠圖為貺。筆墨氣韻與昔年所

圖〉無異,故發出「豈出所翁筆耶」

不可名狀。」這種狂放的創作狀態,

見陳所翁〈九龍圖〉無異,豈出所翁

的驚嘆。這驚嘆中含著驚喜,雖非斷

在這幅〈戲珠龍圖〉上得以充分的顯

筆耶?!方今四方多難,上海一隅何

語,其指向是明確無誤的。

示,那就是強烈的動感——伸展盤旋

卷前有署簽:「戲珠龍圖。癸未十二 月二十七日,孫君伯淵贈,不悔清 玩。」鈐葫蘆形朱文印「大雅」。

啻桃源,除夕坐木雁齋檢閱舊藏,並 追想十四年來經眼名跡,覺歲闌清福 無過此矣!因題卷尾,用誌歲月。吳 興張珩蔥玉父書。」

184

上述文字說明了此圖的來歷與收藏

2015.6

至於以此畫相贈的孫伯淵,是否事先 具此認識,從蔥玉先生文中感覺,似 未嘗有也。伯淵先生(1898∼1984)

水成霧,醉餘

的龍、瀰漫的烏雲、排空的駭浪…… 縱情必不拘於規矩的,於是有了潑 墨、

水與脫巾濡墨的方法,這是激

情之所至,而非故弄玄虛。圖中煙雲


部分,明顯存在非筆之跡,或為拓,

型,如首、身、爪等,亦基本一致。

款印的佳作當是陳容的真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亦藏陳氏〈墨龍圖

此圖後來為旅美大鑒藏家王季遷所

這些特徵,在陳容著名的傳世巨作

卷〉(絹本、墨筆,34.3×50公分)

得,他定是視若拱璧的,他在畫裡畫

〈九龍圖卷〉(紙本局部設淡色,

無款,鈐「所翁」印。滿鋪墨底,寫

外,畫前畫後鈐了近十方鑒藏印。

46.3×1096.4公分,現藏美國波士頓藝

雲水間兩龍出沒,前龍轉身回首,後

術博物館)上,也有著鮮明突出的表

龍遙遠僅見墨影。此圖無論龍的本體

現。斯圖首尾皆有作者自題,中置九

還是煙雲之處理,均與前述三圖有

龍,出沒於雲水崖壑間,形態各異,

別,氣勢亦偏於弱。

或為噴。

虛虛實實盡得變化之妙。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一)中還載

〈九龍圖〉外,現時可考的陳容作

有中國美術館所藏的陳氏〈雲龍圖

品,還有廣東省博物館所藏〈墨龍

軸〉(絹本墨筆,112.5×48.5公分)

圖軸〉(絹本墨筆,205.3× 131公

寫一龍騰雲,形態動勢與廣東博物館

分),亦題有詩,署有款,從手書筆

所藏〈墨龍圖〉相似,滿鋪墨底,氣

跡分析,偏於老拙,應晚於〈九龍

象筆墨皆遜於前圖。有「所翁」款,

圖〉。該圖僅寫一龍,自上而下乘雲

詩堂並有清道光間羅天池題。

而至,首向前仰,意欲飛騰而去。筆 法勁健,墨氣蒼厚,森然可畏。圖中 煙雲之法與前述兩圖相似,蒼龍造

龍在中國文化的歷史十分悠久。唐代 張彥遠在他的《歷代名畫記》中,記 載了最早的畫龍名家曹不興與張僧 繇,然而他們的作品早已不存了。 陳容的墨龍可謂獨樹一幟。他是一位 才氣豪一世的人,但歷經坎坷,不能 實現抱負,故以挾風雨而飛騰的墨龍 為寄。這近800年前的妙製,彷彿可以 聽到他疾而勁的運筆和他醉後的長嘯 聲……何其珍貴乃爾!

有比較便有了鑒別。〈戲珠龍圖〉雖 無款印,筆墨氣象卻勝於後述之一卷 一軸。張珩確是具有法眼的,這並無

陳容〈戲珠龍圖〉,水墨紙本手卷,32.5×237.5公分。

ART&COLLECTION

185


封面

北京寶瑞盈2015春拍精品呈現 文.圖︱北京寶瑞盈

遠視其畫,峰巒陰翳,林木蓊鬱,淋 漓磅礡,絢爛紛披,層次分明,萬象 畢現。此件創作於1948年,是黃賓虹 85歲時的力作。黃賓虹跋道:「山巿 成村午焙茶,通津編竹路猶賒。平林 一抹煙橫閣,兩岸聞香隔水涯」,詩 情畫意兩相吻合。黃氏之作,70歲後 成為「黑賓虹」,其「黑、密、厚、 重」的畫風,在此〈新安江紀遊〉中 有顯著體現。黃賓虹作畫,注重疏密 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遒勁有力, 趙孟頫〈定武《蘭亭序》跋〉,水墨紙本鏡心,28×29公 分。

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這 些顯著特點,也使中國的山水畫,自

北京寶瑞盈2015春拍訂於6月7日在北

理論到實踐都上升到一種至高無上的

京嘉里大酒店舉行,6月4∼6日預展。

境界。

備受矚目的夜場拍賣,由趙孟頫〈定

生鐵鑄枝洋紅欲滴,滿紙之上金石氣

武《蘭亭序》跋〉領軍。此幅為陶祖

息煥然。白石老人的繪畫充滿詩意

光舊藏。陶祖光(1882∼1956),字北

美,生活中簡單的一筐荔枝在他的筆

溟(亦稱陶北溟),江蘇武進人。書

下充滿了鮮活的生命氣息。此件〈大

法篆刻家、收藏家、金石學者。並著

利圖〉是北京市西單商場特藝商品部

錄於《故宮博物院院刊》,1985年第二

多年舊藏,以清健的筆力、飽滿的用

期,圖版四;《啟功書法作品選》,

色取勝,用筆醇厚,透出來一種骨子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4月。

裡的樸拙之勁。荔枝是民間喜聞樂見 的題材,諧音「利市」,老人把生活

黃賓虹〈新安江紀遊〉,此幀寫生山 水,寫新安江山水深遠之致,逸筆草 草,用腕靈活,不離文人畫的理念 範疇,是黃賓虹風格成熟期的代表作 品。從〈新安江紀遊〉的筆墨章法可 知,賓虹的繪事善用章法,如實中 運虛,虛中運實、平中運奇、奇中 運平,嘗用濃墨破淡,淡墨破濃,故

186

2015.6

中感興趣的和較熟悉的一切事物統統 都搬進了畫面,他的選材突破了單純 的民間畫、學院畫之間的森嚴界限, 歷史上從未有過任何畫家具有他表現 現實世界的熱情,他把平凡普通的事 物作為畫材從而使自己的畫達到了空 上 黃 賓 虹194 8 年〈新 安 江 紀 遊〉,水 墨 紙 本 鏡 心, 129×66公分。 下 齊白石〈大利圖〉,設色紙本立軸,68.5×33公分。


黃冑〈出診圖〉,設色紙本鏡心,101.5×99公分。

傅抱石1965年作〈延安〉,設色紙本鏡心,68.5×45公分。

前的豐富。一籃荔枝,幾隻小蜜蜂,

圖方面則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

使用讓畫面平添蕭然的瀑雨之意。方

一隻蟈蟈,工細草蟲彰顯了齊白石的

代結構美,兩隻八哥矗於畫面底部,

寸之間,遠山縹緲,重巒疊嶂,物象

繪製功力,〈大利圖〉就是變生活為

動態左右傾斜,以保持畫面的重心穩

悉備,瀑布如同鋪天直掛一張雨幕,

藝術的典範之作,題材筆墨都極具藝

定,潘天壽此幀注重在蒼古厚重處造

淒迷壯美。高士與美人攜琴而立,更

術價值。

境,線條用筆凝煉和沉健,墨色在厚

添詩境之綺麗。此作成於1963年,為

重中求層次。上款人文沖同志是畫家

抱石先生繪畫的黃金階段,更經傅二

王文沖,師從徐燕蓀、趙夢朱,曾任

石題簽「傅抱石繪觀瀑圖」,品相完

中央戲劇學院、中國電影學院客座教

好,流傳有緒。另一件〈延安〉則作

授。

於1965年4月,正是抱石先生仙逝當

潘天壽〈石棲八哥〉作於1962年,純 以水墨為之,筆墨蒼古,凝煉老辣, 以虛求實,以實求虛,小小畫面, 傳達出中國傳統美學的諸多至理,所 謂「墨分五色」,以墨韻的濃、重、

兩件傅抱石作品。〈觀瀑圖〉風格明

焦、淡相滲疊,達到「水墨上處色無

顯,小中見大,題材是抱石先生最擅

功」的境界。其畫境大氣磅礡,雄渾

長者,故描繪時極盡所能,會心於紙

奇崛,是潘天壽晚期繪畫之精品。構

縑,筆筆精到,酣暢多變,抱石皴的

潘天壽〈石棲八哥〉,水墨紙本鏡心,65.5×39公分。

年的作品,那枚「待細把江山圖畫」 朱文印章令人升起無限的惆悵,此年 之後無抱石,實在是物以稀為貴。傅 二石題跋:「此幅山水係先父抱石晚 年之作,行筆潑辣豪放,為傅氏典型

傅 抱 石196 3 年作〈觀 瀑 圖〉,設 色 紙 本 立 軸, 錢松喦1982年作〈紅裝素裹〉,設色紙本鏡心,62.5×43.5公分。 92×48.5公分。 ART&COLLECTION

187


封面

畫風也。所畫內容為六一年萬里寫生 至延安所得。」圖中,傅抱石將現代 化的人造場景植入聖地山水畫境,實 際上顛覆了傳統山水畫的自然主題結 構,這也是紅色聖地題材山水畫別於 傳統意義上山水畫的特別之處,時代 氣息的感召和時代氛圍的感染使得畫 面煥發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錢松喦在革命聖地題材的表現方面, 雖然不是先行者,但他後來的成就 卻是許多先行者難以企及。他創作 上 黃冑1974年作〈百雞圖〉,水墨紙本鏡心,32.5×181.5公分×3。 中 吳冠中〈江南水鄉〉,設色紙本立軸,34.5×46公分。 下 吳冠中〈故鄉葦塘〉,設色紙本鏡心,82.5×150公分。

了大量的革命聖地山水畫,其中的 〈紅岩〉、〈延安〉等負有盛名, 鳳凰山,棗園等中央領導人的住址 以及中共黨中央辦公的地方,都進入 了錢松喦的革命聖地山水畫的系列, 成為延安這一革命聖地題材的外延。 〈紅裝素裹〉是錢松喦雙跋的作品, 84歲錢松喦分別題跋道「紅裝素裹」 和「塔山永峙,延水長流」,已經成 為那個年代、那段特殊歷史的永恆記 憶。〈紅裝素裹〉以遠觀的視角,描 繪了延安的遠景風貌。在線條表現手 法上用堅凝的筆觸描繪黃土高原的黃 土積沉、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地貌 形態。城市裡建設的新景象,用筆清 晰,極具寫生意味,充滿時代氣息。 黃胄依仗性情作畫,筆墨恣肆,〈出 診圖〉即是以才情入畫的典型作品, 寥寥幾筆就使得民族女醫生的樣貌形 神俱足,用筆用色極為洗練,在整 體造型和細節刻畫方面均有獨到之 處,表現出黃胄在人物繪畫上的深厚 功力。黃胄此作更表現出了時代精 神——自信、熱情、誠懇、執著、奉 獻等等狀態,都出神入化的展現在藏 族女醫生的臉上,所展現是1970年代 初期,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飽 滿精神和積極主動的奮鬥動力。〈出

188

2015.6


左 林風眠〈繡球花〉,設色紙本立 軸,60×69公分。 右上 溥 儒〈雙 鴿〉,設 色 紙 本 立 軸,72.5×28.5公分。 右下 乾 隆 1 7 6 6 年 作〈 御 製 詩 三 首 〉,水 墨 紙 本 鏡 心, 50×26.5公分。

兩件吳冠中作品。〈江 南水鄉〉使用極具現 代感的藝術語言,純 以抽象點、線、面組 織畫面,簡潔而餘味 雋永,是其「中國畫 診圖〉為黃胄在1974年藝術創作黃金

現代化」理論的藝術實踐代表作品。

期的作品,十分典型,深厚的歷史價

其筆墨中洇潤著江南的味道,畫家隨

值和藝術魅力不言而喻。另一件黃胄

意揮灑宛如天女散花點亮了春天:初

作品〈百雞圖〉作於1974年,黃胄50

春的新綠鮮活了畫意,薄薄的霧靄虛

歲左右,「子欣」款的黃胄作品,時

實了情境,村舍舟楫井然有序,黑瓦

有出現。其時正處於政治運動後期,

白牆和諧雅致,遠山如黛層層巒巒。

黃胄在政治運動中屢屢被下放農場,

吳冠中、朱碧琴聯名題贈繪畫〈故鄉

進行勞動改造。這幅黃胄四次題跋的

葦塘〉。吳冠中曾經深情的說過這樣

作品堪稱經典:「自一九五七年學畫

一句話:「我一生只看重三個人:魯

小雞至今已十餘年,始終未能成畫,

迅、梵高和妻子。魯迅給我方向給我

欣弟囑畫一百小雞要不同姿態使盡力

精神,梵高給我性格、給我獨特,而

氣只能如此而已。生命技術沒有過

妻子則成全我一生的夢想,平凡,善

關,我想三年後不死,應當有所長進

良,美。」吳冠中、朱碧琴伉儷結縭

也。」其筆下小雞去華求實,純以墨

於抗戰時期,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色渲淡和黑白對比組織畫面,造型輕

這張送給郴縣、同時署有二人名字的

鬆而不失準確,筆調幽默詼諧,充滿

作品具有特殊意義,因為朱碧琴是郴

生活情趣,且百隻雞雛的形態各異,

州姑娘,她於1925年生於湖南郴州,

完全自寫生得來,生動如此,尚謙虛

所以吳冠中特意在這張〈故鄉葦塘〉

求進益,正是對自我的要求高,所以

題上了夫婦的名字,而那畫面上滿翠

成就也高。

的綠意,深深淺淺,碧碧叢叢,猶如

關良〈武劇人物圖〉,設色紙本鏡心,32×92.5公分。

ART&COLLECTION

189


封面

左 張 大 千194 9 年作〈鍾 馗 迎 喜 圖〉,設 色 紙 本 立 軸, 82×38公分。 右 方人定〈捕漁圖〉,設色紙本立軸,108.5×65.5公分。

又在背景、造型和構圖等方面採用減 法畫法,省略布景道具,使得傳統中 的寫意化的筆墨形式和西畫表現性油 畫語言發生了內在的契合。 器物部分亦推出數件精彩拍品。明永 樂〈青花葡萄紋折沿大盤〉,主體 宏碩端莊,胎質細膩潔白,釉汁瑩 潤亮青,口沿繪一周海水浪濤紋, 內外壁各繪 12 朵纏枝花卉,勾 畫 婉 轉流暢,大盤中心繪葡萄圖,筆法 運用皆宜,布局疏朗飽滿,所繪葡 萄,藤蔓綿綿,碩果累累,寫實傳 神。此盤青料濃淡兼施,畫面富蒼翠 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渾之美,一 如永樂盛世,威加四海之氣勢。同類 二人多年的相知相守生涯,情感與愛 戀交融於一紙。

190

書畫集》中。 關良受父親影響,自幼愛戲,1930年

器可參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直 徑38.1公分,參見《明初青花瓷器》 頁260,彩版135;美國舊金山亞洲藝

中國現代繪畫的首創者非林風眠莫

代還曾經在上海拜師學戲,更具有留

屬。〈繡球花〉擺放在一個和諧而內

學海外的藝術背景,故他能將西畫與

美、絢麗而寧靜的世界裡,是林風眠

國畫完美結合,將寫意畫高度概括的

使用西方繪畫技巧和透視觀念,結合

筆力神韻與戲劇的藝術趣味相結合,

中國畫的彩墨材料進行的結合性繪畫

形成鮮明新穎的藝術語言和藝術樣

嘗試。林風眠關於中西融合的觀點一

式。其〈武劇人物圖〉尺寸雖小,但

定程度上淡化了傳統筆墨觀念,轉而

是氣勢境界很大,看上去像一張大

注重探索構圖、色彩、線描與色光的

畫,這就是關良的筆墨張力所表現出

結合;探求水墨與水粉、東方神韻與

來的效果。此作表現了六位武生打鬥

西方形式的統一。在形式求索背後,

的場景,姿態各異,神情各別,關良

是對美和生命活力的無窮追求。觀

主要以塊狀色墨進行造型,淡墨中抹

賞這些作品,猶如面對一處寧靜而燦

點淡彩,濃墨中加幾筆重色,墨色渾

爛的心靈桃源。〈繡球花〉以執著的

然一體,淡墨短線的技法呈現出一股

筆觸、清新的色彩描寫瓶花燦爛的怒

稚趣,給人以強烈的印象。該畫在幾

放,洋溢著東方式的節奏和韻律,表

個武生人物的刻畫上,表現了出神入

現出一種生命的絢爛。這是老畫家對

化技巧,其特徵是以長短、大小、方

清雍正〈青花三多紋抱月瓶〉,「大清

生命怒放的抒寫,筆墨放縱,筆觸動

圓、尖直、濃淡等各種墨塊點睛,進

雍正年製」款。此瓶恢宏雄偉,古雅端

感,和平優美,墨線充滿張力。此作

而展現出不同人物的神采,更以「白

莊,為雍正時期寥寥可數的瓷中大器。

為上海市文史館舊藏,1999年曾出版

描、減筆、濕墨、淡彩」等元素,構

唇口直頸,扁圓腹,圈足呈橢圓形外

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海上翰林

成了戲劇人物繪畫的獨特面貌。關良

撇,頸飾變形靈芝耳,極具鮮明的時代

2015.6

術博物館藏品,直徑37.5公分,參見 《Chinese Ceramics-Selected Articles from Orientations 1982-1998》一書, 頁104,Clarence F. Shangraw著〈舊金 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十五世紀青花瓷 器〉一文,圖4;英國大維德中國藝 術基金會藏品,直徑38.7公分,參見 《東洋陶瓷大觀》第7卷「英國大維德 中國藝術基金會」,單色圖版74,藏 品號685;瑞典斯德哥爾摩東亞博物館 藏品,直徑37.5公分,參見《東洋陶 瓷大觀》第九卷「斯德哥爾摩東亞博 物館」,單色圖版213;土耳其托普卡 普皇宮藏品。


明永樂〈青花葡萄紋折沿大盤〉,直徑38.5公分。

清中期〈湘妃竹朱漆錦地花鳥紋屜架〉,長37公分,寬37 公分,高12公分。

清乾隆〈御製「香盤詞」銅香盤〉,「惟精惟一」、「乾隆 宸翰」款,長12.5公分,寬10公分。

特徵,為雍正至乾隆早期瓶類典雅的耳

衡虛實之感,使得器形穩重而不失秀

清乾隆〈御製「香盤詞」銅香盤〉,

式之一,圓碩而扁平的瓶體與靈空優美

美。通體以青花裝飾,瓶腹兩面繪主題

此器呈橢圓形。口折沿飾回紋。內飾

的雙耳搭配,在整體視覺效果上達到均

紋飾石榴、壽桃、佛手,寓意多福多子

浮凸之卷枝蕃蓮,中央有御製香盤

多壽。其青花蒼雅亮麗,翠豔欲滴,釉

詞:「豎可窮三界,橫將遍十方,一

質清瑩厚潤,點塗一法竭力展現接近永

微塵裡法輪王,香,參來鼻觀忘,篆

宣青花凝重的水墨效果。尤其三多紋

煙上,好結就,卍字光;右調金字

飾,畫工精細,用筆流暢,頗見功力,

經」,另有兩枚篆款「惟精惟一」、

為雍正青花御瓷少有之雋品。此式造型

「乾隆宸翰」。台北故宮藏有一件

乃借鑒永宣抱月瓶稍加化裁而成,在清

大小相仿,造型、詩文、款識皆相同

最早源於雍正朝,乾隆朝繼之,兩者品

的香盤,著錄於《故宮歷代香具圖

質相當,存世實物可參見日本出光美術

錄》,台北,1994年,圖版93號。

館典藏的清雍正〈青花蓮瓣紋扁壺〉。 清康熙〈鬥彩描金寶相花紋撇口 上 清康熙〈鬥彩描金寶相花紋撇口碗〉,「大清康熙年 製」款,直徑26.5公分,高7.2公分。 下 清雍正〈青花三多紋抱月瓶〉,「大清雍正年製」款, 高34公分。

碗〉,「大清康熙年製」款,此 盤敞口折腰,曲線優美。盤心以 鬥彩繪六瓣如意連綴而構成的團 花,內壁鬥彩描金繪變形之雙磁 牡丹紋,為康熙獨創,前所未 有。盤外壁繪鬥彩纏枝蓮托八吉 祥,足飾蓮瓣。此盤器形碩大, 為折腰盤之大器。胎質細膩,釉 彩俱精,款書嚴整規範,為康 熙晚期御窯精品。北京故宮藏有 落「大明成化年製」款的類似作 品,尺寸略小於此件。又其系出 名門,收藏出版於出光美術館, 原為一對,今流出一只回歸,甚 為難得。

清〈御製紅木點翠嵌百寶花鳥掛屏〉,長90公分,寬66公分。

ART&COLLECTION

191


拍賣

南水北調,倫敦春拍日本收藏扛鼎 文︱游智淵 圖︱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

甫結束的倫敦春拍,立下戰功的拍品幾乎全靠南水北調,

比之外,其他兩家拍賣公

重要收藏專拍和專輯皆來自亞洲,更加凸顯英國及歐洲貨

司收不到大貨精品,整體

源乾涸的情況,蘇富比十大高價拍品,過半來自亞洲,主

拍品實力大幅下降,以低價

力是日本,佳士得收藏專拍來自香港,只有邦瀚斯最高價

位拍品居大多數,但件數與金額成

拍品來自歐洲。而目前也僅剩下收藏中國藝術歷史悠久的

交率皆表現不惡,顯現低價位市

日本根基最為深厚,仍有超過半世紀以上的老收藏可淘,

場發展堅實。

也才有機會以物美價廉的優勢條件吸引買家高價出手,惟 日本老收藏的經典日本品味,目前仍以日本人為主力買 家,此季日本收藏便幾乎清一色由日本買家標得。中國買 家或因當地經濟情況不佳而此季現身人數較過去減少。

總成交金額僅拍品力道強 勁的蘇富比一枝獨秀, 大幅領先佳士得、邦瀚 斯。蘇富比合「靈逸

此季拍賣市場兩極化表現更加明顯,不僅整體拍品級數呈

博雅:井上恒一珍藏

現兩極化,連高價拍品名列前茅者與中後名次者,成交價

中國藝術」(791萬

落差都較過去更大,高價拍品平均成交價格降低。除蘇富

2750英鎊、件數及金額 成交比率皆達百分百) 與「中國藝術珍品」

蘇富比、井上恒一珍藏 之 編 號 3 8 明 宣 德〈青 花 牽牛花紋四方倭 角 瓶 〉,成 交 價 3 8 4 萬 5000英鎊。

(1036萬7750英鎊、件數 成交率60.1%、金額成交率 88.4%)兩場拍賣,共1828 萬500英鎊,佳士得國王街 主戰場僅一場拍賣「典麗雅

蘇富比編號104唐〈三彩貼花卉紋鳳首 執壺〉,成交價272萬5000英鎊。

醇:隨緣齋珍藏藝術精品」,總成交金額211萬875英鎊, 件數成交率77%,金額成交率80%,南肯辛頓「中國陶 瓷、工藝及絲織品」總成交金額445萬6713英鎊,件數成 交率74%,金額成交率90%。邦瀚斯「中國藝術」拍賣, 總成交金額433萬750英鎊,件數成交率71.76%,金額成 交率80.49%。 就拍品種類觀察,商周青銅、唐三彩、宋瓷以及過去冷門 項目如包括商代陶器、漢綠釉、隋唐陶器等高古陶及晚明 瓷器精品在收藏專拍和重要出處加持下表現不惡,清官窯 無重器現身。黃花梨家具雖非大貨但榜上有名。木雕金漆 佛像仍受到市場支持,鎏金銅佛此季皆未見重器現身,多 為小價拍品。 192

2015.6


左 蘇富比、井上恒一珍藏之編號32南宋〈官窯米黃 釉直頸瓶〉,成交價108萬5000英鎊。 右 邦瀚斯 編號6 4 的17 18 世 紀〈木漆鎏 金觀音坐 像〉,成交價 20萬6500英鎊。

陶瓷視野變寬 陶瓷器是此季主角,拔得此季頭籌 得此季頭 得此 季頭籌 籌 的是蘇富比「靈逸博雅:井上恒一 :井 井上恒一 珍藏中國藝術」編號38明宣德〈青 明宣德〈 德〈青 〈青 花牽牛花紋四方倭角瓶〉,以384萬 ,以384萬 萬 5000英鎊落入中國買家手中,成交 價約為預估低標20倍。其次為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編 號104唐〈三彩貼花卉紋鳳首執壺〉,由Eskenazi以預估低 標約38倍的272萬5000英鎊得標。 宋瓷方面,蘇富比「靈逸博雅:井上恒一珍藏中國藝術」 編號32南宋〈官窯米黃釉直頸瓶〉、同場編號31北宋〈定 窯剔褐花蓮紋盤〉及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編號105北 宋〈磁州窯白地褐彩剔牡丹紋梅瓶〉分占前三名, 成交價分別為約預估低標兩倍的108萬5000英 鎊、約逾預估低標5.6倍的55萬7000英鎊、約預 估低標9.7倍的38萬9000英鎊,得主皆為日本買

40明嘉靖〈茄皮紫地黃藍彩龍紋碗〉,以預估低標約3.7 倍的7萬5000元成交。同場編號1商〈灰陶雷紋尊〉,以預 估低標約23倍的6萬8750英鎊售出。 清代官窯瓷器,焦點落在佳士得「典麗雅醇:隨緣齋珍藏 藝術精品」,前三高價依序為編號8清雍正〈窯變釉弦紋 長頸盤口瓶〉、編號35清乾隆〈粉彩纏枝蓮紋鉢式缸〉和 編號9清乾隆〈仿官釉四聯瓶〉,成交價分別為以近預估 低標三倍的43萬4500英鎊、平預估價24萬2500 英鎊以及平預估價18萬2500英鎊,得主皆為亞 洲私人藏家。

家。其他值得留意的還有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

商周青銅器方面,來自日本的蘇富比「中國藝術

編號106宋〈龍泉窯青釉琮〉,以預估低標近五倍

珍品」編號103商末

的19萬7000英鎊,落入台灣蘇富比代表電話買家

方鼎〉,和編號101西周早期〈青銅子

手中。

卣〉,同樣受到買家青睞,紛紛拍出預估低標近

蘇富比「靈逸博雅:井上恒一珍藏中國藝 術」編號7隋〈褐釉貼花紋尊〉,以逾

西周早期〈青銅天黽父庚 父乙蓋

六倍的238萬9000英鎊和約預估低標6.7倍的38 萬9000英鎊。

預估低標五倍的26萬9000英鎊售予日

黃花梨家具則有蘇富比「中國藝術珍

本買家。同場編號3漢〈綠釉如意蓮

品」編號115的17世紀〈黃花梨四出

瓣紋圓蓋盒〉,也由日本買家以預估

頭官帽椅〉以逾預估低標八倍的24萬

低標100倍的10萬英鎊得標,甚是驚

5000英鎊由歐洲私人藏家得標。木雕金

人。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編號118 明萬曆〈青花銜芝游龍紋梅瓶(鑲銅鎏金 座)〉,以略高於預估價的38萬9000英鎊, 由蘇富比台灣代表電話買家拍得。蘇富比 「靈逸博雅:井上恒一珍藏中國藝術」編號

漆佛像表現較為突出者為邦瀚斯「中國 藝術」圖錄封面拍品編號64的17

18世紀

〈木漆鎏金觀音坐像〉,由台灣古董商以預 估低標2.5倍的20萬6500英鎊得手。 佳士得、隨緣齋珍藏編號8清雍正〈窯變釉弦紋長頸盤口瓶〉, 成交價43萬4500英鎊。

ART&COLLECTION

193


拍賣

東方保利暨時間博物館 首展「御賞拾珍-元明清官窯瓷器珍藏」特展 整理︱編輯部

資料提供︱東方保利

投資顧問服務、藝

此外,近800平方公尺的臨時展廳,

術品保管服務、藝

亦常年為公眾和藝術愛好者呈現各類

術品互聯網經營、

高品質的文化藝術精品展覽。開幕首

高端藝術沙龍、文

展「御賞拾珍-元明清官窯瓷器珍藏

化資產運營管理八

展」精心選取80件官窯精品,以時間

大板塊。

為主軸,呈現了三朝御用瓷品的最高

時間博物館作為東 方保利營運項目 中的公益性常設展 館,以弘揚和傳播 傳統文化精髓為目

東方保利暨時間博物館。

標,免費對公眾 作為北京中軸文化北端的起點,鐘鼓

開放。博物館透過模型和影像,展示

樓奠定了皇城壯美的建築秩序。元明

中華民族對時間概念認知的歷史,並

清三朝以來,亦見證了許多民俗演

回顧曆法、計時器的發展歷程。觀眾

變,紅牆內外都伴隨著晨鐘暮鼓,生

得以沉浸在鐘鼓樓的悠悠鳴聲中,仰

生不息。2015年5月18日,在北京鐘

望日月星辰,細品古代計時文化之精

鼓樓東南腳下的仿古四合院內,東方

髓,聆聽專業講解之餘,亦可欣賞到

保利暨時間博物館落成開幕,首展以

現存僅兩台的乾隆時期〈掐絲琺瑯荷

「御賞拾珍-元明清官窯瓷器珍藏」

花缸鐘〉等藝術珍品,近距離接近文

特展回饋廣大藝術愛好者。

化的歷史溫度。

水準,以及皇家製瓷工藝中令人驚歎 之處。展品中有多達八件元至明宣德 時期的青花作品,更有兩件成化時期 的稀有作品,一件為佛前供器之成化 〈青花纏枝蓮瓜棱甘露瓶〉,另一件為 兩朝合璧之作,以成化白釉盤為底, 康熙朝加彩繪的〈五彩過枝松鼠葡萄 盤〉,極為罕見。清代部分,既有出 自名家舊藏,如清末慶寬家族藏乾隆 〈青花並蒂蓮紋蒜頭瓶〉,又有存世 稀少的乾隆〈黃地洋彩寶相花佛塔〉 和嘉慶〈黃地洋彩纏枝花卉暗八仙象 耳蓋罐〉,還有宮廷陳設器中的精彩 之作雍正〈青花和合二仙尊〉和乾隆 〈茶葉末釉貫耳大尊〉,同一展覽中集 結如此多件御窯精品,實屬難得。

東方保利項目的建立旨在助推文化產 業發展,開拓新的發展方向,大力挖 掘古都北京蘊藏的人文藝術資源,致 力於搭建具有學術高度和創新概念的 文化藝術綜合服務平台。此項目由北 京東方文化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 資,依託保利文化集團在文化藝術方 面的資源優勢及運營經驗,共同組建 北京東方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予以 管理。服務範圍包括時間博物館、藝 術品經營、藝術品金融服務、藝術品 清乾隆〈掐絲琺瑯荷花缸鐘〉。

200

2015.6

開幕首展「御賞拾珍-元明清官窯瓷器珍藏」。


北京東正2015年春拍2.99億圓滿落幕 文•圖︱北京東正

5月19日,北京東正2015年春季藝術品

在天」甘露瓶〉以人民幣450萬元起

拍賣會在北京嘉里大酒店圓滿落幕,

拍,多位買家應價,價位迅速攀升,

總成交額人民幣2.99億元。

最終由場內買家以人民幣845.25萬元

本次北京東正2015年春拍共開設「皇 家長物—宮廷藝術專場」、「中國古

成交奪得。整個宮廷專場總成交價破 億元,成交率高達87.23%。

董珍玩專場」、「紫器東來—茶道具

「紫器東來—茶道具專場」成交率亦

專場」、「中國書畫專場」等七個專

在70%以上,拍前便備受矚目的顧景

場800餘件拍品。下午1時,茶道具、

舟製吳湖帆書江寒汀畫〈大石瓢壺〉

書畫專場分兩個廳同時開拍,引燃全

以人民幣1500萬元起拍,經過幾輪激

場熱度。各專場拍品競相呈現,拍賣

烈爭奪,最終以人民幣2817.5萬元落

現場座無虛席,藏家買主競價踴躍。

錘,由場內買家購得,現場報以熱烈

其中,宮廷專場推出的一系列品相完 美的御窯青花瓷器受到買家熱捧,清 乾隆〈御窯青花折枝花卉紋六方瓶〉 領銜宮廷專場,以人民幣1127萬元成 交;明永樂〈御窯青花仰覆牡丹大折 沿盤〉緊隨其後,以人民幣997.5萬元 成交;清雍正〈御窯青花礬紅「飛龍

顧景舟製吳湖帆書江寒汀畫1948年作〈大石瓢壺〉,成 交價人民幣2817萬5000元。

體現出北京東正對待器物的尊重,對 待客人的尊重。

掌聲。北京東正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北京東正董事長鄭健生表示:北京東

以及不可預測的市場走向,並沒有裹

正將繼續以「去偽存真」為己任,秉

足不前,謹小慎微,反而大手筆的對

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之精神,

自己的預展精雕細琢,除了以往引以

為各界藏友搜尋精品巨製。2015年春

為豪的皇家長物的專場,本次更是為

拍所取得的成績,得益於廣大藏家一

了『顧景舟吳湖帆壺』量身打造了一

直以來對東正的關注、包容與鼎力支

組極具江南特色風情園林景觀,充分

持,為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左 清乾隆〈御窯青花折枝花卉紋六方瓶〉,「大清乾隆年 製」款,高66公分,成交價人民幣1127萬元。 中 清雍 正〈御窯青花 礬紅「飛 龍在 天」甘露瓶〉,「大 清 雍正年製」款,高29.3公分,成交價人民幣845萬2500 元。 右 明永樂〈御窯青花仰覆牡丹大折沿盤〉,徑39.5公分,成 交價人民幣997萬5000元。

ART&COLLECTION

201


拍賣

翰海春拍佳作美器,熠爍拍場 文•圖︱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2015春季拍賣會訂於6月23∼

以「獎狀」、「稱號」為噱頭,只

中國書畫版塊是此次春拍的重要組成

28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飯店舉行,6月

靠水準說話,持續推動紫砂市場正

部分,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寶聚

23∼25日預展,6月26∼28日拍賣。此

路徑。接連數場大拍推出的「養石

齋書畫等專場,將推出歷代名家書

次春拍較之以往雖舉辦時間較晚,但

齋」、「大璞茗香」、「國香館」,

畫佳作。寶聚齋書畫在去年翰海20週

精彩如故。春拍推出近現代書畫、古

此次擇選精品,融合為同一專場,每

年慶典拍賣會首次登場,並創下佳

代書畫、寶聚齋書畫、古籍善本、當

一個版塊更為精練、主題更為明確,

績。春拍,寶聚齋專場將推出有著

代書畫、油畫雕塑、紫甌凝香-紫砂

拍品也以量少質優為標準,首次引入

多次出版的齊白石〈紫藤蜜蜂〉、謝

藝術、養石齋.中國白.大璞茗香.

的「中國白」,推出十件現代瓷雕作

稚柳〈秋山問道圖〉、黃賓虹〈平岡

國香館、中國玉器、金銅佛像、古董

品,出自當代工藝大師陳仁海,他的

迴合〉、黃永玉〈觀音圖〉以及錢杜

珍玩等十餘專場,2000餘件拍品。

「中國白」瓷雕作品,曾作為國禮贈

〈山水扇面集錦〉等作品。近現代書

送各國元首。

畫將推出齊白石〈荷花鴛鴦〉、〈荔

對應當下藝術品市場的 現狀,翰海2015春拍整 體定位在務實求穩,專 場、拍品整體有所縮 量,過濾掉估價過高、 受眾較少的拍品,主體 放在中國書畫、瓷器工 藝品、當代藝術三大板 塊,拍品構成以市場接 受度高、流通性強為中 堅,不打數量牌,而以 現實的市場接納能力和 拍品品質為重心。當代 工藝品版塊,紫甌凝 香-紫砂藝術以工藝大 師名品與中青年藝術家 精品雙管齊下的方針, 受到認可,此次春拍, 依然持續作品品質為徵 件標準的運營思路,不

左 謝 稚 柳 1 9 4 6 年 作〈 秋 山 問 道 圖 〉, 設 色 紙 本 立 軸 , 148×79.5公分。 右 姚文瀚〈嬰戲圖〉,設色紙本立 軸,162.5×78公分。

202

2015.6


枝蜻蜓〉等佳作。古代書畫,大多為

風格花卉,花瓣以減地隆起技法表

著錄詳實、多次出版、展覽,或經名

現,突出自然界花瓣的陰陽兩面。全

家鑑藏、遞藏有緒的作品,如多件

器造型秀美,製作工藝精湛。〈玉豬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著錄的作品。

龍〉是迄今為止所知的最早的龍形器

姚文瀚〈嬰戲圖〉描繪了四個孩童嬉

物之一。春拍玉器專場的〈玉豬龍〉

戲捉迷藏的場景。該畫構圖精巧,以

為閃石玉質,造型渾厚,身體捲曲,

一處帶有梅樹、假山、漢白玉欄的庭

首尾相接。其面部雕琢逼真,神態炯

院做背景。畫面色彩豔麗,描寫工

炯有神。

細,人物神態逼真,行筆流暢,顯示

左 清嘉慶〈紫地粉彩海屋添籌雙耳瓶〉,「大清嘉慶年 製」篆書款,高31.7公分。 中 〈玉豬龍〉,高17.4公分。 右 17至18世紀蒙古紮納巴紮爾風格〈紅銅鎏金釋迦牟 尼〉,藏文題記「禮敬善逝獅子吼」,高23.5公分。

古〈釋迦牟尼〉、17世紀蒙古〈上 師〉、18世紀內地漢藏風格〈閻摩〉 等精品。其中,17至18世紀蒙古〈紅 銅鎏金釋迦牟尼〉為紮納巴紮爾風格 造像。佛陀完美的身形無需華麗衣飾

古董珍玩專場,清嘉慶〈紫地粉彩海

的裝點,簡潔的百衲袈裟斜披在肩

屋添籌雙耳瓶〉圓口短頸,豐肩廣

頭,輕薄合體,只在左肩和足邊結成

腹,下承淺圈足,上口沿以如意雲頭

舒緩的衣褶,衣緣刻花樸拙生動。蓮

為裝飾,足牆處一周藍彩回紋裝飾,

座高挑大方,雙層的蓮瓣平闊舒展、

頸部及近足處裝飾紫紅地粉彩纏枝花

交錯排列。蓮座下方有藏文題記,稱

卉紋圖案,並飾以洪福雙魚等吉祥圖

佛之名號為「善逝獅子吼」,獅子吼

案,頸部左右飾以雙龍耳,腹部開光

佛是表示佛尊貴無比具有大威神力,

瓷器工藝品版塊,也是本次春拍的支

通景繪設色粉彩山水人物,設色精緻

能降服一切煩惱魔障,毒龍惡鬼。上

柱版塊。中國玉器專場以明清玉雕陳

華麗,頗有清中期宮廷山水畫之神

下飾連珠紋,金水亮麗。造像比例勻

設器、佩飾為主。清乾隆〈白玉痕都

韻。

稱,令人感受到工匠煉鑄金銅的高超

了宮廷畫家深厚的功力。查士標〈青 溪水閣圖〉畫面由平遠而入高遠,近 處屋舍、河岸,遠處山峰聳立,丘壑 富於變化,錯落有致。近樹遠山,墨 氣淋漓,巧妙的留白拉開了畫面的空 間和層次感。

斯坦海棠式提梁壺〉選取大塊玉料雕 刻而成,材質溫潤,挖膛規整。整器 做四出海棠式,周身浮雕仿痕都斯坦

金 銅 佛 像 專 場 , 將 推 出 11 世 紀 喀 什 米爾〈文殊菩薩〉、17至18世紀蒙

技藝的同時,彷彿能碰觸到肌膚的質 感和溫度,為紮納巴紮爾風格造像中 的精品。 ART&COLLECTION

203


考古紀事 Archaeology 2015 文︱劉榕峻

01

圖︱編輯部

精銳部隊,重現人間

照不同區域放置,為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錯落變化、各不相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 二號坑再度啟動發掘

同,全坑構築布局也與之相應,之間有分合、有聯繫,呈現錯 綜複雜的軍事陣型。

眾所矚目的秦始皇帝陵2號兵馬俑坑,再次啟動發掘!考古隊於 2號坑局部試掘後,得知該坑是地下巷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平 面呈曲尺形,建築方法和結構大致與1號坑相同。試掘時出土 224件陶俑、11乘戰車、96匹陶馬及眾多兵器,並整理出多處 珍貴遺跡。根據本次試掘與前次發掘的情況綜合分析,推測2號 坑可能會出土木質戰車、陶質車士俑、拉車陶馬、騎兵俑、陶

存較好的彩繪陶俑共19件,其中有九件跪射俑、兩件立射俑, 還有一件罕見的蹲跪式綠臉俑。綠臉俑除頭髮、鬍鬚、瞳孔為 黑色,臉部全是以石綠顏料塗成。出土時有的陶俑作原姿勢蹲 跪、有的陶俑安詳倒臥著、還有的陶俑埋在土裡,形象生動逼 真,色彩鮮麗令人眩目。都是秦兵馬俑雕塑藝術的代表作。

鞍馬和步兵俑及金屬兵器,未來成果頗令人期待。

專家在分析彩繪紫色顏料時,當中還發現具有一種合成物質

2號坑的面積約為6000平方公尺,比1號坑小,卻是整個兵馬俑

──矽酸銅鋇,這是20世紀(1980年代)今日科學家在研究合

坑的菁華所在,內有跪射俑、立射俑、騎兵陣、車陣等。在軍 事布陣方面,有由跪射俑和立射俑組成的弩兵陣,64輛戰車組 成的車陣,戰車、步兵和騎兵聯合組成的長方陣和騎兵陣,上

成超導體時偶然所獲得的副產品,迄今在自然界尚未發現。如 今卻在彩繪兵馬俑上發現這一化合物,證明了2200多年前,秦 人或許掌握了某種人工合成的技術,可謂科技史奇跡。

述四種小陣結合一起,成為一大型軍陣。古代兵書稱其為「前

至於其他方面的收穫還有:往昔認為獨輪車始於西漢,但此次

角後犄」的曲形陣,陣中有陣、營中有營,合起來戰力強大,

發現獨輪車的車轍印痕,為修建俑坑時的運載工具,證明了秦

分開又能獨立作戰。該坑車、步、騎三兵種混合編組,亦是在

代已有獨輪車。秦兵馬俑的三座俑坑,堪稱巨大的秦代武器

研究軍陣方面的另一重要發現,反映古代「易則多其車,險則

庫。雖然目前僅發掘約五分之一,但出土兵器已達數萬件、十

多其騎,厄則多其弩」的戰術思想。騎兵小陣則發現108騎兵,

多項種類,當時作戰所使用的各種武器幾乎都能見到。

是中國考古史發現時代最早的騎兵俑群,證明秦代騎兵已是裝 備齊全的獨立兵種。 更引人注目的是,此次新發掘的探方及其周圍1100平方公尺的 區域,埋藏著一支秦代特種步兵──弓弩手,由跪射俑、立射 俑組成的「弓弩步兵 方陣」,陣中共332 個弓弩手,包括160 個身穿鎧甲的重裝跪 射俑、172個身著戰

近日,江蘇南京雨花台區鐵心橋尹西村一處工地發現古墓葬 群,發掘出罕見的六面銅印,以及使用掐絲、鑲嵌等技法製作 的金飾等文物,都頗引人注目。此是近期在南京一帶六朝考古 的新成果,對研究彼時墓葬文化與金器工藝均具嶄新價值。

這些跪射俑旁,則有

邁」、「張仲人」、「張邁白事」、「張邁白牋」、「臣邁」

銅鏃、銅劍鞘頭等兵

及「白記」。六面印皆有印文,造型都呈現「凸」字形,尺寸

器,表明它們當時是

大小相近,可能為墓主人的名與字。目前學者研究多認為六面

執弓和佩劍者。

印為私印,同樣一印具有多面引文,也就是多用途之印。根據

幅增加,且依兵種屬

2015.6

南京發現東晉磚墓 金飾運用掐絲鑲嵌技術

1號墓發現的一枚六面銅印,上有清晰印文,分別為:「張

出土的兵馬俑種類大

秦始皇陵二號坑中的兵馬俑。

02

罕見六面銅印

袍的輕裝立射俑。在

與1號坑相比,2號坑

220

在始皇陵兵馬俑坑,備受關注者還有彩繪跪射俑。該區發現保

前述印文可知墓主為張邁。不過張邁究竟是何許人也?《晉 書.張光傳》曾提及張光次子名為張邁,但時間上有所出入, 目前仍在考證中。

區分為弩兵、車兵、

從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六面印」目前僅見於東晉時期,所

騎兵等。不同兵種按

知者約有十餘枚,南京則是目前為止發現最多的地區。印文則


李可染︿草原放牧圖﹀

設色絹本

齊向石︿和平鴿﹀

設色絹本

徐悲鴻︿貓﹀

設色絹本

張大千︿灑金紅蓮﹀

設色絹本

以當時最流行的「懸針篆」書寫並製作。 除了罕見的「六面銅印」,此次還出土各類遺物與標 本近百件,以陶質器和青瓷器為主,其他還有料珠、 胭脂、銅鏡、銅錢、銅印、滑石豬及金飾品等。尤其 是1號墓的一塊鋪地磚,可清晰見到一光頭人像,其 額頭高、眼窩深,可能是胡人。此前在南京鐵心橋王 家山的東晉貴族墓裡,也曾出土類似的「刻胡人紋」 磚,或許是當時透過海上

陸上絲綢之路前來中國傳

播宗教的西域僧侶。東晉時期民族大融合的情況,由 此亦可見一斑。 此外,於2號墓與3號墓兩座女性墓葬出土的金飾, 也非常引人關注:它們分別使用掐絲、鑲嵌等製作工 藝,製成鳥、魚、方勝、瓶子、提籃和花朵等紋樣, 頗具藝術價值。這些金飾出土位置大多在兩位女性墓 主頭部附近,很可能是她們生前使用的頭飾品。南京 地區的東晉墓出土的金器很少,此一發現對研究六朝 金器,或可增添新材料。 本次考古共發掘四座磚室墓,呈「一」字整齊排列, 除了4號墓為長方形且長度略短,其餘三座墓室形制和 規模基本相同。六朝時期多為聚族而葬,故專家目前 判定1∼4號為東晉家族合葬墓:1、2號墓主應是夫妻 關係,2、3號墓規模相當,因此3號墓主亦或是墓主人 妻子;至於規模較小的4號墓可能是妾。四座墓都為呈 「凸」字形的單室券頂墓,長約5.4公尺、寬1公尺, 排水溝、擋土牆、封門牆、甬道與墓室都大致保存完 好。

03

宮廷政變的影響 西安唐太子侍衛墓誌 貶謫事跡,隱藏歷史

為配合西安一帶的公路建設工程,當地考古團隊在西 安市戶縣大王鎮段搶救考古,發掘了55座墓葬,其 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一座曾任職唐太子侍衛的磚室 墓,其墓誌銘內容從側面反映了一段唐代宮廷政變的 史實。

(663)歸葬於戶縣長樂鄉之舊塋。至於其夫人姜氏以 永隆元年(680)終於私第,享年五十有四,後於永隆

〈花鳥畫欣賞〉

(659)卒於官舍,享年四十有七;稍晚於龍朔三年

營業時間:AM 10:00 ∼ PM 22:00

為光州司戶、尋除簡州司戶、洛州密縣令;顯慶四年

種類多元.品質精緻.誠信專業

(639)擔任太子的宮廷高級禁衛武官,貞觀十八年貶

TEL: (02)2394-1563 台北市信義路一段5-1號1樓

期,而所葬之地為戶縣長樂鄉。他於貞觀十三年

古玉、陶瓷、字畫、民藝、鎏金佛

該墓主為馮孝約,字叔儉。該墓葬年代為唐高宗時


展訊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台灣地區 台北故宮博物院 http://www.npm.gov.tw 台北市至善路二段221號 02-28812021 ● 古籍與密檔-院藏圖書文獻珍品展 1/7~ ● 護帙有道-古籍裝潢特展 ~6/28 ● 毫素風采-明末清初的女性繪畫 ~6/25 ● 十指春風-緙繡與繪畫的花鳥世界 ~6/25 ● 筆有千秋業 ~6/25 ● 巨幅名畫 ~6/25 ● 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 ~9/9 ● 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6/12~9/1 ● 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 ~2017/2/26

台北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h.gov.tw 台北市南海路49號 02-23610270 ● 回山望有情-余承堯書畫展 ~6/21 ● 潮代-清繡的天衣無縫 清代女性服飾展 6/4~8/8 ● 「她」在歷史的背後 6/19~8/2 ● 真水無香-吳學讓書畫紀念展 ~6/14

台北中正紀念堂 http://www.cksmh.gov.tw 台北市中山南路21號 02-23431100 ● 2015台灣美術展暨美術獎徵選展 6/19~6/30

台北國父紀念館 http://www.yatsen.gov.tw 台北市仁愛路四段505號 02-27588008 ● 國父紀念館之美-43週年館慶特展 ~6/28

http://www.nmp.gov.tw 台東市博物館路1號 089-381166 ● 羊羊大觀:羊年得意 ~2016/2/6 ● 人神盟約:排灣族maljeveq展 ~12/30

http://www.gdmuseum.com 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珠江東路2號 ● 扇墨傳馨—明清扇面藝術精品展 ~7/26

亞洲地區 北京故宮博物院 http://www.dpm.org.cn 北京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 溥儀生活展 常設展 ● 天子萬年—清代萬壽慶典展 常設展 ● 捐獻文物精品展 常設展 ● 故宮歷代書畫展 ~6/29

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京首都博物館

香港藝術館

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 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13號 常設展

千年寶藏 盛世重光-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

瀋陽故宮博物院

台灣博物館

~12/10 ~6/10 ~2016/4/15

http://www.ihp.sinica.edu.tw/~museum/tw/index.html 台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02-26523180 ● 與佛有約-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2014/5/3~ 2012/10/27~

小學之道-從漢簡看漢代識字教育

2014/4/2~

重慶到台北-董作賓甲骨研究展

~7/1

暢郵殷墟-郵票中的殷墟文物

~12/9

甲骨明星展

http://www.sshm.ntpc.gov.tw 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02-26191313 ● 鹽古時代特展 ~8/3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 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04- 23226940 ● 鼎立三十-看先民鑄鼎鎔金的科學智慧 ~2016/2/22 特展

226

2015.6

http://hk.art.museum 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厘道10號 ● 館藏梅蘭菊竹繪畫選粹 2014/12/5~ ● 吳冠中作品捐贈2014 2014/12/24~ ● 從豆奶到普洱(茶具文物館) ~11/15 ● 宜興紫砂陶藝與文化(茶具文物館) ~10/4 ● 竹觀萬象-葉義捐贈竹刻藝術選 3/14~

澳門藝術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http://www.tjbwg.com 天津市河西區平江道與越秀路交口 ● ● ●

江南雙盛之新安畫派展 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大展 筆墨真趣-清代四王繪畫作品特展

山西博物院

http://www.shanximuseum.com.cn 山西太原市濱河西路北段13號 ● 鳳鳴岐山-周原青銅藝術展 ~6/14

青島市博物館

http://qingdaomuseum.com 青島市梅嶺東路51號 ● 融貫中西-館藏近現代中國畫作品展 4/11~ ● 草原古韻 塞外風情-包頭博物館藏文物 ~6/14 精品展

http://www.ahm.cn 安徽省合肥市淮寧路268號 ● 歐豪年美術館 2014/3/23~ ● 氤氳長虹-紀念黃賓虹誕辰150週年特展 1/27~ ● 佛光恒常-安徽佛教文物精品展 ~8/30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http://www2.pccu.edu.tw/CUCH 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02-28610511轉17607 ● 吉羊如意-羊年名家書畫展 ~8/31 ● 歐豪年書畫展 3/1~

http://www.cuhk.edu.hk/ics/amm 香港新界沙田 ● 簡約與華美-明、清至民初家具展 1/9~ ● 宜興紫砂陶藝與文化 ~10/4

鏤月裁雲-院藏清代宮廷雕刻精品展

安徽博物院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http://www.gzam.com.cn 廣州市越秀區麓湖路13號 ● 廣州藝術博物院嶺南世紀經典展 ~7/31 ● 濯古來新-院藏楊善深山水畫專題展 ~2016/1/31 ● 紀念賴少其誕辰100週年系列活動•賴少 ~2016/1/31 其版畫藝術文獻展 ● 千年玉韻美成在久-山西出土玉器精品展 ~8/23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常設展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廣州藝術博物院

http://www.chnmuseum.cn 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法 2014/12/28~ ● 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 2014/12/30~ ● 學藝融通-饒宗頤百歲藝術展 ~6/12

http://www.tfam.museum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02-25957656 ● 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9/27 典藏展

http://www.ntm.gov.tw 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02-23822566 ● maSpalaw-台博館賽夏族文物返鄉特 ~6/7 展(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 ● 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 ~8/30

http://www.njmuseum.com 南京市中山東路321號 ● 江南風華 ~7/26 江左流韻-明代吳門書法 繪畫特展 ● 往往醉後-傅抱石民國時期繪畫專題展 ~7/26

廣東省博物館

http://www.sypm.org.cn 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瀋陽路171號

台北市立美術館

南京博物院

浙江省博物館

http://www.zhejiangmuseum.com 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25號 ● 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陳列 ~2016/11/30 ● 香遠益清•唐宋香具覽粹 ~7/12 ● 黃賓虹花鳥畫展 ~7/1

中國絲綢博物館

http://www.chinasilkmuseum.com 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路73-1號 ● 浮光紗影-早期世博會上的紡織品 ~6/7 ● 山哈神韻-佘族織繡服飾展廳 6/5~9/21

http://www.mam.gov.mo 澳門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澳門文化中心 ● 頓還舊觀-藝博館館藏繪畫修復展 ~8/3 ● 歲月如流-濠江舊侶詩書畫篆刻乙未展 ~7/19

澳門博物館 http://www.macaumuseum.gov.mo 澳門博物館前地112號 ● 洛港東帆-18世紀中法海上絲路貿易港 ~8/30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http://www.tnm.go.jp ● 特別展鳥獸戲畫-京都高山寺的至寶 ~6/7 ● 和歌體十種和歌體十種斷簡 ~6/7 ● 中國的巨大漆器-夾紵大鑑 ~2016/4/10 ● 古今和歌集序 6/9~7/5

日本根津美術館

http://www.nezu-muse.or.jp ● 江戶時代的dandyism-從刀至印籠 ~7/20

日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

http://www.taitocity.net/taito/shodou ● 不折所愛的中國南北朝書法-439年至 ~7/20 589年,越過王朝的興亡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 http://www.kyohaku.go.jp ● 日本的面具-人、神佛與鬼多彩的表情 6/9~7/20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 http://www.narahaku.go.jp ● 中國古代青銅器-坂本收藏 常設展 ● 名匠三代-木內喜八 半古 省古的木工藝 6/2~6/28

日本大和文華館 http://www.kintetsu.jp/yamato/index.html ● 圍繞於水的美術 ~6/28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http://www.moco.or.jp ● 特別展黃金時代-17世紀的唐物 ~6/28 ● 安宅收藏之中國陶瓷•韓國陶瓷 ~6/28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http://www.newarkmuseum.org ● Re-Activating Chinese Antiquities 200 BC即日起~ 2012 AD ● Buddhism, Taoism, Confucius and the Cult 即日起~ of Mao China's Religious Arts ● China's China:Porcelain, Earthenware, 即日起~ Stoneware & Glazes ● KOREA :Land of the Diamond Mountains 即日起~

美國史丹佛大學坎特藝術中心 http://museum.stanford.edu ● Shifting Currents:Highlights from the ~7/13 20th-Century Chinese Collection ● Drama of Heaven and Earth:The ~7/13 Theatrical Traditions of Japan

法國吉美博物館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http://www.cernuschi.paris.fr ● 嶺南畫派—現代中國的覺醒 ~6/28

德國柏林亞洲藝術館 http://www.smb.museum/smb/home/index. php?lang=en ● Collection of East Asian Art in the 常設展 Museum für Asiatische Kunst

213

214

৖᡺ȓ

http://www.metmuseum.org ● China: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8/16 ● Discovering Japanese Art: American ~9/27 Collectors and the Met ● Painting with Threads: Chinese Tapestry and ~8/16 Embroidery, 12th–19th Century ● A Passion for Jade: The Heber Bishop ~7/19 Collection

法國賽努斯奇博物館

212

ǵ

歐美地區

ǵ

http://www.guimet.fr/fr ● 亞洲戲院兩千年 ~8/31

ΎДΜΐВ

http://www.museum.go.kr ● 青龍寺掛佛 6/2~11/29 ● 發願,寄予殷切的期望-佛教藝術的贊 ~8/2 助人 ● 瑞鳳塚金冠的科學新發現 ~6/21

美國紐華克美術館

ӦᗺǺ୯ҥᐕўറ‫ނ‬ᓔ΋ኴ৖᡺Ȓ

http://www.osaka-art-museum.jp ● 爭妍-浮世繪師所繪的江戶美人百選 ~6/21 ● 山水-中國書畫 ~6/21

ВයǺΒ〇΋ϖԃѤДΐВ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http://www.asianart.org ● Exquisite Nature Presents Masterpieces ~11/1 from Some of China’ s Most ,nÁuential Painters of the 14th~18th Centuries

美國魯賓博物館

http://www.rmanyc.org ~2016/2/8 ● Becoming Another:The Power of Masks ~2016/1/11 ● Masterworks Jewels of the Collection ● Art with BeneÀts:The Drikung Tradition ~9/7

講座 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 台北市南昌路一段1號 02-25602220#339(週一至週五10:00~18:00) 6/28 14:30~16:30 ● 從永樂刺繡紅色閻摩敵看明代宮廷的藏傳信仰 鍾子寅(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助理研究員)

美國納爾遜美術館

http://www.nelson-atkins.org ● Ancestors, Ritual, and the Tomb: the 常設展 Ancient Chinese Art Galleries

美國佛利爾沙可樂美術館

http://www.asia.si.edu ● Silk Road Luxuries from China ~2016/1/3 ● Chinese Ceramics:13th~14th ~2016/1/3 Century ● Zen, Tea, and Chinese art in Medieval ~6/14 Japan ● Oribe Ware:Color and Pattern ~6/14 Come to Japanese Ceramics ● Seasonal Landscapes in Japanese ~9/7 Screens ● Enigmas:The Art of Bada Shanren 6/20~2016/1/3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http://www.mfa.org ● Court Ladies or Pin-Up Girls? Chinese ~7/19 Paintings from the MFA, Boston ● Playing with Paper:Japanese Toy ~7/19 Prints ● Hokusai ~8/9

回山望有情 Mountain View 1988年 彩墨 135.5 x 55.5 cm 私人收藏

周海聖 廣 周海聖 周海 廣告贊助 助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