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COLLECTION
古美術
ART&COLLECTION
No.274
www.artouch.com
)'(, Alcp
).+
古美術
.
八大山人專題
)'(,
八大 山人
鄭韓故城發掘始末及文物精介 香港.北京第二波春拍報導 2015
Asian n Art Art And Jewelry Jewel w lry ͆ᛦ⛡⢲܃᭥ஈ⭹ ㈏ாろ ろ <" 07 ዌ 23 ␦ 25 ሐ ́ إ10 㖜 – ̂ إ5 㖜
⭹ろ <
07 ዌ 26 ሐ́ إ9 㖜
(P) 001 212.221.3700
ࡰ⨴ஏ⇃ 001 212.221.5395 (F) 001 212.221.5397 www.wichitaauctioneers.com info@wichitaauctioneers.com
NT.180
22 W. 38th St, 4FL, New York NY 10018 USA
八大山人約1690年作〈丁香花圖 并行草題跋〉,兩頁之一,水墨 設色紙本冊頁,弗利爾美術館 藏。
特輯:鄭韓故城發現發掘與出土青銅器 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 荷蘭國家博物館:與全球接觸─中國貿易瓷的世界 美國大都會「『玉』往情深─畢紹普舊藏玉器珍萃」 香港藝術館「竹觀萬象─葉義捐贈竹刻藝術選」
小書齋李曼君談郭明曉的小小作及筆墨莊經營(上) 蕙風堂洪能仕:細數台灣書學三十年興衰(下) 「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感官與感覺」研討紀要 布魯塞爾.倫敦.香港古董藝博會傳真 2015香港.北京與巴黎春拍拍後報導
編輯手記
藝術「熱」
八大山人大概是中國藝術史上最引人注目、最富神祕感的藝
之明清與近代竹刻特展。透過這兩個展覽,除了可盡覽海外
術家了,關於他的人生經歷、身分認同、心理狀態、藝術風
此兩大類藝術之舉世無雙精品,並且能由兩位愛藝者無私捐
格等始終為人所津津樂道:署名「八大山人」的落款看來既
贈的作為,領略20世紀藏家「熱」衷公益與投身藝術教育之
像「哭之」又像「笑之」,筆下魚、鳥等動物亦屢見眼中白
崇高風範。
多黑少、黑瞳頂於眼框上緣之睥睨一切神情。種種有趣、暗 黑之處無不引人亟欲一探究竟,以致研究及購藏「熱」度經 久不衰。
墨。除了「特寫」單元特別專訪小書齋及蕙風堂主人,從製 作毛筆與書法推廣的角度,回溯過去30年台灣筆墨文化產業
在近日拍賣市場及博物館展覽中,八大山人作品即堪稱炙手
發展與變革的歷史。另有「展覽」單元邀請到北美館「台灣
可「熱」。如曾入手〈安晚冊〉的日本篆刻家桑名鐵城舊
製造.製造台灣」策展人林育淳,暢談其如何藉由活潑的策
藏之另一幅八大〈蓮石圖〉便現身北京拍賣會,引發買家
展方式,引領觀眾深入理解時空交錯下台灣日治時期美術之
「熱」烈競逐;更令人振奮的是自今年5月起,日本泉屋博
發展;此一成功的展覽,對於美術館如何扮演時代和社會脈
古館與美國弗利爾美術館一連推出兩大展覽,囊括海內外質
動的「熱」力偵測器,亦作了極佳的示範。
量最精良的八大書畫,著實美不勝收。本期《典藏.古美 術》為此特別製作「八大山人」專題,除了邀請兩大展館之 策展人介紹本回展出的重要精品及策展經緯,同時也規畫了 花鳥圖謎、山水情懷、書法字謎、市場畫價與王方宇研究回 顧等單元,帶領讀者一同探究、解讀八大山人豐富的藝術面 向和圖像意涵,從不同側面勾勒其有別於傳統文人畫家的藝 術成就,及其何以在書畫「熱」愛者心中占有獨特的一席之 地。
52
對於「熱」情驅動今昔台灣藝文發展之推手,本期亦多所著
細數本期精彩篇章,尚有「特輯」單元延續去年11月「雙城 傳奇──望京樓夏、商城址發掘記」內容,再次梳理河南 1920年代以來重大考古發掘及隨葬銅器,清楚闡釋春秋時期 青銅文明史及藝術風格演變,並藉故城遺物遙想崛起於同時 期之鄭國歷史。「展覽」單元則披露現正於荷蘭阿姆斯特丹 國家博物館展出的中國貿易瓷,對中國瓷器在不同區域文化 體系下之流通網路、貿易變遷等問題提出多元思考。又今年 春拍已進入尾聲,「動態」與「拍賣」單元照例有自全世界
邇來殊為難得的展覽,尚有兩個大型的捐贈展。其一為美
傳回之拍賣及市場「熱」線消息,帶您同步貼近亞洲藝術流
國大都會博物館之畢紹普(Heber Bishop)中國玉器珍藏選
播的「熱」潮。
萃;其二則是香港藝術館推出的敏求精舍資深成員葉義所藏
這是炎炎盛夏裡總不缺席的藝術「熱」!
2015.7
ᘾẤᎶᡱᰰ! ᚮ⊐♐ᰰ! 3126ᯔᤝᯔ᤺
發行人.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發展研究室總主筆 鄭又嘉 典藏.古美術總編輯 廖堯震 特約主筆 陳啟正 採訪主編 藍玉琦 助理主編 劉洋名 執行編輯 梁悅詩 編輯 鄭婷婷 王怡文
ART & COLLECTION
)'(, Alcp
CONTENT
).+
1992 年 10 月 1 日創刊 2015 年 7 月 1 日出刊
特約撰述 劉榕峻 李如珊 編輯助理 陳雯鈺 典藏.今藝術編務顧問 朱庭逸 執行總編 高子衿
資深主筆 簡子傑 執行編輯 林姿君
採訪編輯 林怡秀
企劃編輯 張玉音
編輯助理 孫孟巧
特約採訪編輯 吳樹安
典藏.投資總編輯 林亞偉
資深編輯 陳意華 吳敦畫
編輯 柯舒寧 楊椀茹 大陸地區特約撰述
編輯手記
Editorial
藝術「熱」 廖堯震| 52
吳鴻 潘晴 皮力 趙力 房方(北京) 宋潔 王維薇 鄒曉慶(北京) 俞可(重慶) 林木(成都) 李建國(南京)
新聞 News
6800 ∼ 3500 年前,發掘不完的大河村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搶鮮看 藍玉琦|58
趙川(上海) 劉建華(香港)
服裝 Fashion Show ─
黃韻(倫敦)馮汝嘉
海外地區特約撰述 蔡美玲(東京)曹慧中(巴黎)林逸欣(倫敦)
台北故宮「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與史博「潮代—清繡的天衣
電話 02-25602220
傳真 02-25673297
古美術編輯部電子信箱 gumeishu@gmail.com 古
無縫」清代女性服飾展 王怡文|60 美術設計 黃志勳 張惠雯 美
藝文
Note
網站總監 艾力恩 網
藝訊板塊 編輯部| 62
網站編輯 郭慧敏 陳玉華 網 行銷事業部執行副總 林素珍 行
專題
Special Report
中南部地區業務經理 劉玉錦 中
生平藝術 × 展覽 覽 × 學術
業務專員 李芊樺 鄭敏惠 鄧祥彬 業 業務助理 葉偉方 業 北京辦事處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蘋果社區 北 北區一號樓 2908 室 北京地區業務經理 宋安平 行動電話 北
13911606221
北京地區業務專員 田繼超 行動電話 北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 茜 北
八大山人研究史半世紀 〔花鳥圖謎〕王孫心事
編輯部
電話 8610-58264541 傳真 8610-58264542 電
| 70
上海辦事處 上 中國 中 200032 上海市徐匯區大木橋路 158 弄 20 號 3101 室
──
上海地區業務經理 李欣葦 上
八大山人的吉光片羽,孔雀、鵪鶉與其他 與其他 〔山水情懷〕作畫淡遠,無半點塵俗氣 俗氣
鄭婷婷
| 72
廖堯震
傳 傳真 8621-64046971
| 78
手機 13818003935.13818046365.13816484445 手 發行專員 許銘文 徐福伊 張子倫 訂閱、讀者服務專線 02-25602220#300.301.302.307
〔書法字謎〕字裡行間的祕密──
八大山人的書法、款印與字謎
上 上海辦事處業務助理 邱敬燁 電 電話 8621-64046976.8621-64046973
──
八大山人山水畫風及其意境之追求 追求
上海辦事處業務專員 張 華 干詩雨 上
傳真 02-25420631
劉淞
香港代理 大業公司 香港中環利源西街 7 號
| 84
電話 852-5245963.5250496 大陸代理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上海分公司
〔Bada@Freer〕幽微─八大山人的藝術特展──
專訪美國弗利爾美術館中國書畫策展人安明遠 林逸欣
地址 中國 200001 上海市福州路 355 號文化商廈 9 樓 電話 8621-63747048 傳真 8621-63201402 戶名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郵撥
19848605
社址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6 樓
| 88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排版 高瑞電腦排版股份有限公司
〔Bada@Freer〕絕響──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局版台誌字第 9657 號
弗利爾美術館的八大山人書畫展 〔Bada@Freer〕知山人者,Fangyu
王怡文
| 98
〔海外遺珍〕從心所欲,筆墨任遊──
八大山人〈安晚冊〉
實方葉子
典藏 App QR-Code ࠵ऐᄱथڸ 訂閱期數
| 104
訂閱區域 國內定價新台幣
〔市場畫價〕三百年來,爭藏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書畫作品市場簡析
| 96
──
王方宇之八大書畫收藏及研究 八大山人約1690年作〈丁香 花圖并行草題跋〉,兩頁之 一,水墨設色紙本冊頁,弗 利爾美術館藏。
張子寧
藍玉琦
| 108
一年 12 期
二年 24 期
1940 元
3670 元
大陸 港澳
新台幣
3850 元
亞洲
新台幣
4750 元
9200 元
歐美
新台幣
5680 元
11000 元
7500 元
※ 以上國外訂價皆以航空計算,如需掛號者,每月需另加 10 美元 或新台幣 20 元郵資。 國內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新台幣 30 元 國外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美金 50 元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 4363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本社同意不得刊載
筆記 Essay
〈嘉語錄〉藝術,值得我們多一點尊重
論壇
Forum
鄭又嘉| 114 特輯
Highlight
嵩山巍巍,鄭城森森 ──
〈遺跡探詢〉
鄭韓故城發現發掘記
動態
鐘鳴鼎食越千年 ──
鄭韓故城出土鄭國青銅器簡介
Exhibition
于恩庭| 162
郝紅星、寇玉海| 116
〈青銅奇湧〉
展覽
感官新世界── 「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感官與感 覺」研討會紀實
Events
郝紅星、杜平安| 124
2015 布魯塞爾亞洲藝術週. 古董熱浪初夏來襲 林逸欣| 164
美國收藏中國玉器巨擘:Heber Bishop ──
2015 英倫 Art Antiques London 展會. 現場直擊
大都會博物館 「『玉』往情深─ 畢紹普舊藏玉器珍萃 」 特展 孫志新| 132
2015 香港國際古玩展一線報導
林逸欣| 166
林容伊| 168
竹觀萬象──葉義與竹刻藝術 ──
端陽舞青煙──天津博物館「吉金:明清 銅爐特展」精彩開展
香港藝術館明清與近代竹刻特展 林婉雯| 138
陳啟正| 172
與全球接觸──中國貿易瓷的世界 ──
Masterpiece London 2015 藝博會. 盛夏登場 林逸欣| 176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亞洲藝術館陶瓷展 王靜靈| 144
台灣製造.製造台灣 ── 林育淳談「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
拍賣
Auction
新鮮貨 Plus 低估價,巴黎春拍熱賣 游智淵| 178 2015 第二波香港春拍報導─書畫篇 ── 香港佳士得、香港邦瀚斯、香港羅芙奧書畫市場評析
鄭婷婷| 148
藍玉琦| 180 特寫
Close-up
縱觀台灣書學三十年(下) ── 鄭又嘉| 154
2015 第二波香港春拍報導─器物篇 ── 香港佳士得、香港邦瀚斯、羅芙奧、 香港蘇富比器物市場評析 林容伊| 184
與毛筆一起修行(上)
挾 10 週年氣勢.市場航母出擊 ── 北京保利 2015 年春拍 33.2 億圓滿收槌 廖堯震| 188
蕙風堂洪能仕細數興衰
小書齋李曼君談郭明曉的小小作及筆墨莊經營
「三宋」領銜.亮點具現 ── 北京匡時 2015 年春拍 10.8 億元收槌
鄭又嘉| 157
香港邦瀚斯| 196
榮寶齋(濟南)| 198
新加坡萬達| 199 台北沐春堂| 200 考古
考古紀事 劉榕峻| 202
展訊
本月展訊 編輯部| 208
Archaeology
Calendar
廖堯震| 194
廣東天海| 201
為因應網路資訊時代來臨及增加本雜誌內容的廣泛傳播達到藝文推廣之宏效,本雜誌刻正進行藝術網路之建構,以期能結合現代科技,服務更多的讀者。 同時為兼顧在本刊投稿作者之權利,免生著作權之糾紛,本刊特此宣達:即刻起,凡受本刊邀稿,或於本刊投稿經採用者,本刊除將文稿刊登於本雜誌(含 電子雜誌),著作人並同意本刊將文稿內容透過網路廣為傳播,著作人如有不同意見者,應先聲明或保留。 ● 本刊為提供中國藝術文物資訊之交流平台。本刊刊載之拍賣、古玩城、博覽會、商家展覽等市場相關報導,以及商家和拍賣公司於本刊刊登之廣告內容, 均不負辨偽鑑真之責。 ●
新聞
6800∼3500年前,發掘不完的大河村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搶鮮看 文.攝影︱藍玉琦
河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
在挖掘,文化層堆積厚達12.5公
的中心,承載過夏、商、周、春秋、
尺,文化內涵包含仰韶、龍山、二
戰國、漢、唐至宋代20多個朝代的都
里頭和商文化遺存,尤以仰韶文化
城,文物藏量數不勝數。1921年由瑞
材料豐富。本遺址仰韶文化延續時
典學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門峽澠池仰韶
間長達2400年左右,可分七期,包
村發現一些石器和繪有黑色或紅色圖
括了仰韶文化產生、發展和消亡的
紋的彩陶片,為這分布在黃河中下游
全過程。具多年考古經驗的張建華
的地區,中國新石器時代最重要考古 文化的仰韶文化揭開神祕面紗。
自信地說:「這堆基層厚度應該是 2014年大河村遺址新發掘出的〈彩陶盤〉,張建華介紹:「等級 高,且幾何造型美!珍稀罕見。」
全國絕無僅有的。」
在河南發現屬於仰韶文化的重點區域還有位於鄭州市東北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的藏品,主要來源於考古發掘,共計近
郊、黃河南岸的大河村遺址,其面積40萬平方公尺,距今
2000件,以仰韶文化彩陶最具特色,數量較多,〈彩陶雙
約6800∼3500年,為全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考古發
連壺〉、〈白衣彩陶缽〉、〈彩陶盤〉皆是不可多得的原
掘基礎上建成的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預計在8
始藝術珍品,中國發現最早的天文圖像彩陶片亦極可貴。
月開放,展現燦爛的遠古文化,揭示中原地區社會發展的
最引人注目的,則當是現場留存1972年發掘出的仰韶晚期
進程。
房基,其中1到4號房基為目前發現同時期房屋建築保存最
原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館長張建華、大河村遺址第一次考古 發掘領隊于曉興之子于宏偉,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郝 紅星特地在重新開館之前,帶領《典藏》團隊探祕。大河 村遺址自1972至2014年,共進行了24次考古發掘,至今仍
好的一處,1號房基還出現了套間。牆體採用了「木骨整 塑」的建築方法,牆壁及地坪用火燒烤成磚紅色。這種兩 面坡式的排房建築奠定了中國北方傳統民居的基本形制, 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左 左起:大河村1972年第一次考古發掘領隊于曉興之子于宏偉,鄭州市文 物考古研究所郝紅星,前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館長、現任鄭州嵩山文明研究院 長張建華及考古挖掘人員,熱烈討論大河村遺址墓葬群。 右 1972年考古發掘保存下的房基及窖穴現場。
58
2015.7
新聞
服裝Fashion Show 台北故宮「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與 史博「潮代—清繡的天衣無縫」清代女性服飾展 文︱王怡文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
台北故宮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展品,20世紀 〈台江施洞苗族女盛裝〉,貴州民族文化宮藏。
月9日開幕記者會當天,伊林經紀公司旗下模特兒著清代女 性服裝走秀,更進一步展演出服裝之美。張信哲此批收藏皆 保存完好,他個人也表示相當高興有機會將這些收藏公開展 示。此展將展至8月9日。 中國地大物博,服裝也隨著族群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表現, 台北故宮與貴州民族文化宮、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共同主 台北故宮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展場。
辦之「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一展貴州地區
每年春秋兩季,紐約、巴黎輪番登場的時裝週,上百場的走
少數民族的服裝美學。是展共有174件(組)展品,共分三大
秀預告下一季服裝風向。與眾不同的是,台灣今夏也有別開
單元:「民族的徽誌─貴州世居少數民族服飾簡介」、「巧
生面的服裝週,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歷史博物館不約而同
奪天工的服飾工藝」、「黔史風土」,從各少數民族的服裝
於仲夏之際推出服裝特展,台灣準備「Fashion一夏」不間
如何突破大山阻隔而互相影響,到染、織、刺繡、銀飾等技
斷!
法裝飾的呈現,最後回歸台北故宮藏品〈職貢圖〉及〈苗蠻
史博館於6月9日起,假二樓展廳舉行「潮代—清繡的天衣無 縫」清代女性服飾
圖〉等,生動描繪當地民情風貌、生活百態。貴州地理環境 位於高原及山
史博館清代女性服飾展展品,清晚期〈杏黃色納紗彩雲金龍紋朝袍〉。
地,涵蓋多元
展,是展示由知名 歌手暨收藏家張信哲 與設計師陳俊良共同策 畫,展出張氏60餘件(套)精彩收藏。 有清一朝屬異族統治,外來民族的生活習慣 及審美觀念必然對於服制帶來影響,清代就 在漢族服飾的基礎上,加上滿族服裝的特 點,其中鮮豔色彩和吉祥紋飾更是不可 少。此外,清代更設有江寧、蘇州、杭 州三地織造局,充分利用地方織繡工 業,為內廷製造大量的華美服飾。而 從實物來看,也可見其作工極為繁 複,印證當時紡織技巧之純熟。6
60
2015.7
少數民族,集結 苗、布依、侗等民 族體系,服裝上也各有特色。展 品20世紀〈台江施洞苗族男女盛裝〉,屬 於苗族分支「河邊苗」的傳統服飾,「河 邊苗」的刺繡以「破線繡」工藝聞名, 這套服飾用色大膽且紋飾富有創意。 此外,此套盛裝搭配有苗族常見的銀 飾「泡項圈」,此銀製項圈至少都疊 戴三層以上。此展系由立法委員孔 文吉及其領導之社團法人台灣原 住民族生存發展協會大力促成, 展至9月1日。
藝文
藝訊 2 0 1 5 板塊
02
皇室專用陶瓷精品,明代御窯系列展覽第一發 大明御窯瓷器─御窯遺址出土與傳世洪武、永樂、宣德 瓷器對比展
北京故宮博物院將與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 的最高堅持,稍有瑕 究所聯合舉辦一系列明代御窯展,以御窯 疵或不良處便得砸碎 遺址考古出土文物與宮中傳世品比對,深 廢棄,每一件產品都 入了解大明皇室專用陶瓷的設計、生產、 得來不易。出土品中 與使用等多個面向,甚至揭露許多還未成 還有一類是傳世品中 功的實驗性作品。首發展覽「大明御窯瓷 從未見過的樣式,或 器─御窯遺址出土與傳世洪武、永樂、宣 許是當時未研發成功
01
德瓷器對比展」已於6月2日開展,預計展 之 新 款 設 計 , 如 宣
四季@東亞藝術 納爾遜美術館捎來季節 消息
出至9月2日,展場位於北京故宮的齋宮和 德 〈 鬥 彩 鴛 鴦 蓮 池
宣德〈青花執壺〉。
延禧宮,展出大量瓷器約297件套,相當 紋盤〉以及永樂〈紅釉點彩碗〉,這些深 精彩。當時這些御用瓷器從江西景德鎮御 埋土裡的實驗性產品也讓我們得見更多明 窯場送入宮中,每件都是千挑百選出的精 代瓷器的不同風貌。這類後世再也無法複
春夏秋冬既是季節更迭,分明的氣候更是 品,代表當時最高級的陶瓷工藝以及最新 製的陶瓷藝術品都由景德鎮大明御窯大量 產出,御窯可說是當時陶瓷工藝技術的領 入畫的好題材,「四季」題材橫亙東亞文 的設計美感,令人目不轉睛。 化圈,從古往至今朝。美國納爾遜美術 本系列展覽特別將御窯遺址出土物與故宮 頭羊,也成為陶瓷設計風尚的開創者,影 館從7月18日起,展出為期一年的「從春 傳世品做一比對,可見許多與傳世品相同 響著14世紀以來的世界潮流。(文 李如 花到嚴冬:東亞藝術中的四季(Flowers 款式的碎品,表示當時對於御用瓷器品質 珊) to Frost: Four Seasons in East Asian Art)」,體會中、日、韓藝術中的季節之 美。 展覽有中國畫家墨筆下充滿季節性與詩意
03
聽文獻說大清 中研院展出〈清世祖登 極詔〉等檔案
的畫作,也有日本浮世繪畫家刻劃出的季 節色彩,以及韓國當代藝術家的節慶錄 清宮文獻,藏哪兒呢?除了第一個閃過腦 像。展作石濤〈苦瓜妙諦冊〉的其中一開 際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重要藏地就是中
1644年〈清世祖登極詔〉。
〈夏山雨後〉,是展覽最佳的引子。圖中 央研究院了。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有 承人,反駁清宮劇中最愛演的雍正奪嫡懸 一片濕潤蒼翠,山巒樹梢彷彿掐得出水 「內閣大庫檔案」,為清宮「內閣大庫檔 案。何妨前來體驗文獻中的大清王朝。中 來,果然是夏山雨後,上方自題:「天地 案」的一部分,內容包羅萬象,有各色文 研院文物陳列館每週三、六上午9點半至下 氤氳,秀結四時,朝暮垂垂,透過鴻蒙之 書31萬餘件,囊括詔令、題奏、移會、賀 午4點半開放,展覽將持續至8月31日止。 理 , 刊 留 百 表、三法司案卷、實錄稿本、各種黃冊、 (文 代 之 奇 。 」 簿冊、內閣各廳房處與修書各館之檔案, 在 季 節 中 寄 以及試題、試卷等,是了解清代方方面面 語 個 人 的 畫 的好材料。 論心得,開 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內閣大庫檔案 啟 一 場 精 彩 (203室)正在展出第一批展件,共分為
鄭婷婷)
04
8 萬人! 北京故宮公布參觀人 數管制實施方案
的 四 季 饗 「滿族天下」、「官方文書」、與「科舉 排隊、排隊、再排隊!北京故宮博物院因 宴。(文 考試」三個主題,不只有大清帝國詔告 保留了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宮殿建築,又 鄭婷婷) 天下,成立大清國的文書〈清世祖登極 館藏作工精細且富有歷史價值的明清兩朝 石 濤〈 苦 瓜 妙 諦 冊-夏山雨後〉。
62
2015.7
詔〉,還有康熙帝〈清聖祖遺詔〉,清清 宮廷文物,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到訪參 楚楚以滿漢雙語寫明四子雍正就是帝位繼 觀,而近幾年的「清宮劇」熱潮,讓前來
參觀的遊客幾乎將北京故宮擠得水洩不
一套寓所建立徐 術館現正推出「往往醉後─傅抱石民國時
通。基於保存建築群及相關文物之不易,
悲鴻紀念館。著 期繪畫專題展」,展出許多四川時期的經
北京故宮早已放出風聲欲實施人數管制,
有傳記《徐悲鴻 典畫作,展期至7月26日止。傅抱石獨創
而日前正式公布了確切的實施方案,以後
一生》。
一天「進宮」人數只能有8萬人!
據廖靜文家人透
北京故宮稱此次流量管制的目標為:「實
露:「廖奶奶走
現單日接待觀眾不超過8萬人次,全面推
得很安詳,家人
行實名制售票,旅行社團隊全部實行網絡
心裡稍感安慰,
預訂門票,取消旅行社團體現場購票,提
可以說的是,走
倡散客通過網絡預訂門票,逐步提高網絡
之前這幾天她過
廖靜文。
預售比例。」此次管制的重點就在於希望 得很開心,生活也很愉快。」目前家屬正 民眾事先網上購票,省去現場排隊買票的 在處理廖靜文去世後的事宜,包括和有關 麻煩,而現階段仍保留有現場購票櫃台, 單位組成治喪委員會,追悼會的時間也正 方便未能線上購票之民眾購票。此項政策 在安排。(整理 編輯部)
散鋒筆法,可寫山石亦能畫樹,使其畫作 墨氣淋漓、形影靈動,他擅於表現山林雨 景,無論是綿綿煙雨或是狂風暴雨,以獨 特的渲染手法營造消融之景,雨中依然層 次豐富。本次展出其〈萬竿煙雨圖〉,遠 景山嵐繚繞,近景竹影搖曳,細雨無形斜 落,一片詩意。傅抱石的人物畫題材多出 自古詩或歷史故事,人物造形上追六朝顧 愷之,氣質古雅明豔,也是一絕,本次展 出其〈撥阮圖〉,空間構圖亦見大師巧 思。(文
李如珊)
07
首屆中國(濰坊)古 陶瓷文化節
已於6月13日上路,當日共有5萬人進場 參觀,據稱線上購票者是過往的七倍,但 現場購票者仍有4.2萬人。暑假旺季即將 到來,能不能有效限制人數,有待觀察。 (文
06
王怡文)
卻話巴山夜雨時 往往醉後─傅抱石民 國時期繪畫專題展
傅抱石出生於江西南昌,鄰近景德鎮的瓷 展示中國幾千年陶瓷藝術、彰顯「絲綢之 繪需求帶動了當地的繪畫風氣,是他學習 路」文化特色的首屆中國(濰坊)古陶瓷 書畫、篆刻的啟蒙地。他戮力自學,廣閱 文化節於6月16日在濰坊齊魯酒地隆重舉 文化經典,爾後完成《國畫源流概述》、 行。文化節期間有三項重要活動內容: 《摹印學》等書。1932年,傅抱石受徐 悲鴻推薦留學日本,鑽研中國繪畫史理 論,1934年於東京舉辦《傅抱石中國畫 北京故宮太和殿。
展覽》,受到日本藝術界的矚目。然而, 傅抱石的創作高峰卻是出現在其寓居四川
05
徐悲鴻夫人廖靜文逝 世 享耆壽92歲
的時候,對日抗戰期間,他遠離家鄉避難 重慶,這段期間,他受到蜀地明媚風光 的觸動,開創
在北京家中安然逝世,享耆壽92歲。廖靜 文1923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39年考入中 央美術學院,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管 理員。廖靜文1945年與徐悲鴻結婚,協助 徐悲鴻工作並照顧其生活,直至1953年徐 悲鴻突發腦溢血逝世。徐悲鴻逝世後,廖 靜文將徐悲鴻留下的1200餘幅作品,及其 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書
者等海內外30多位知名古陶瓷專家出席 此次論壇,就中國古陶瓷領域各項研究問 題進行深入探討,專家們的發言在會後將 集結成冊。二、中國古陶瓷博物館正式 開館,該館建築面積6000平方公尺,共 展品自海內外眾多收藏家的藏品中精選而
筆法,在山水
來;在文化節籌備期間,古窯遺珍、六大
畫和人物畫上
窯址兩個大型古陶瓷博物館試運營,入館
自出一格,奠
觀眾超過5000人次。三、文化節分會活
定大師地位。
動,包含專家學術講座、大眾鑑寶服務
郭沫若稱國畫
等,如「青龍小鎮永久居民」招募活動,
有南北二石,
「聚賢集瓷」活動和週末開設的「茶話古
北為齊白石,
瓷」中國式文化沙龍。
傅抱石即為南
首屆中國(濰坊)古陶瓷文化節,希望能
石。
畫1000餘幅、圖書、圖片、碑拓、美術資 南 京 博 物 院 藝 料等萬餘件全部捐歸國有,並捐出北京的 術 館 傅 抱 石 藝
泰斗耿寶昌、台北故宮的古陶瓷專家及學
有500餘件珍貴古陶瓷展品向公眾展出,
出其個人獨特 6月16日晚間7點3分,徐悲鴻夫人廖靜文
一、中國古陶瓷高峰論壇,邀請中國瓷器
讓更多普通民眾和廣大古瓷愛好者參與, 讓古老的高雅藝術成為廣大群眾共享的公 傅抱石〈萬竿煙雨圖〉。
眾藝術。(整理
編輯部) ART&COLLECTION
63
專題 Special Report
生平藝術 展 ×覽 學 ×術
八大山人研究 半世紀 1956年 張大千收藏的八大山人作品,首度於《大風堂名蹟》第三卷「八 大山人專輯」整理刊布。
1959年 江西南昌市八大山人紀念館成立。
1977年 日本中央公論社《文人畫萃編》出版「八大山人」卷。
1984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向王方宇、王季遷等藏家徵借藏品,舉辦八大石 濤書畫展。國立編譯館出版王方宇主編《八大山人論集》(兩 冊)。
1986年 為紀念八大誕辰360週年,南昌舉辦八大山人學術研討會。並合 北京故宮、上博、江西省博之館藏舉辦八大書畫聯展。
1987年 上海博物館舉辦明末四僧展覽與研討會。
1990年8月∼1991年3月 班宗華、王方宇策辦「荷園主人:八大山人的生活與藝 術(Master of the Lotus Garden:The Life and Art of Bada Shanren[1626∼1705])」,於美國舊金山亞 洲藝術博物館、耶魯大學美術館巡迴展出,並出 版同名圖冊。
7700
2015.7 201 2015 0115.7 0015 015.
1998年 王方宇於1997年10月不幸去世。子女遵其囑,選所藏 八大山人書畫精品20件捐贈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另 有13件藏品由E. Rhodes and Leona B. Carpenter基金 會出資購買,贈與該館。
2000年起 江西美術出版社陸續出版八大山人各項系列論文集與圖冊全集。
2003年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張子寧策辦「追尋天倪:王方宇、沈慧伉儷 遺贈八大山人書畫(In Pursuit of Heavenly Harmony: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by Bada Shanren(1626∼1705)from the Bequest of Wang Fangyu and Sum Wai)」,並出版同名圖錄。並在賽克 勒美術館策辦「After the Madness:The Secular Life, Art and Imitation of Bada Shanren(1626∼1705)」,展出館藏真品與晚 期仿作。
2004年 澳門藝術博物館策辦「至人無法─故宮、上海博物館珍藏八大、 石濤書畫精品」特展,並出版同名圖冊與舉辦研討會。
2015年 弗利爾美術館安明遠於6/20∼明年1/3再度舉辦八大山人 藝術特展「Enigmas:The Art of Bada Shanren(1626∼ 1705)」。
A ART&COL AR ART&COLLECTION RT&COL &COL &C COL LLECTI LEC LE LECT L ECT ECTI EC E CTI CT CTI TIO ON N
7711
Special Report epo port po port t〈
專題
王孫心事
〉
花 鳥 圖 謎
八大山人的吉光片羽, 孔雀、鵪鶉與其他 文︱鄭婷婷 圖︱本刊資料室
八大山人(1626∼1705),大概是中國畫史上最難理解的 一位畫家了。一隻隻翻著白眼的魚、鳥,一篇篇解不開的 文字,一頁頁戲劇化的生命故事,環繞他的盡是神祕色 彩。 出生明宗室後裔的八大山人,屬於江西寧王一支,八大山 人是他眾多字號中的一個,本名至今仍眾說紛紜,按族譜 排行名為朱統□,第三個字為金字旁;至於當今慣稱的朱 耷,則是在他故世數十年後才流傳開來的。接下來的故事 大家都耳熟能詳了,1644年明朝陷落,王孫淪為亡國民, 之後他出過家、還過俗,有過短暫的婚姻,有假古怪的憤 世佯狂,也曾真古怪的精神失常,時而大哭、時而大笑。 而他神經質的個人形象,還與簽名落款脫不了干係,有一 段時間他的「八大山人」簽款,以連筆寫「八大」與「山 人」,看起來既像「哭之」又像「笑之」,不只今人這樣 覺得,清初張庚《國朝畫徵錄》就這麼寫到:「余每見山 人書畫,款題八大二字必連綴其畫,山人二字亦然,類哭 之笑之,字意蓋有在也。」「字意蓋有在也」,大概有這 樣的意思吧! 花鳥畫最是八大山人的特色所在,也是其藝事裡綿延不輟 的主題,比起主要集中於生命最後十來年的山水畫,更能 訴說每一段生活軌跡。然而,或許出於太過顯眼的遺民身 分,他的詩畫很容易被解讀成對清朝這麼個異族新國度的 不屑,又或許太分明的個人形象,當中種種的晦澀難解, 變成千篇一律的精神失常。這些當然有,但內涵遠遠複雜 得多了。很多事情,隻字片語難以說的明白,將指針撥回 1690年代,畫家的巔峰時期,且看圖畫。 八大山人1689年作〈瓜月圖〉,美國哈佛大學美術館藏。
72
2015.7
孔雀 1690年,八大山人65歲了,使用「八大山人」 這個名號也有六年多的時間了。春天,一幅 〈孔雀竹石圖〉,現藏劉海粟美術館,也是所 知他唯一的孔雀畫作。兩隻變形的醜孔雀,前 面那隻伸長了脖子,收斂翅膀,要不是尾巴上 的三根雀翎,還真難分辨身分;後面那隻則縮 著脖子,回頭而望,牠們鼓著下頷,瞪著三白 眼,直直盯著岩壁上斜插而出的牡丹,停駐在 同樣變形的石塊上,上大下小很是不安穩。上 方,八大山人自題孔雀詩句,讓整幅畫益發諷 刺起來。 前兩年夏天,南昌並不平靜。先是5月,鄰近的 武昌鬧了兵變,湖廣都督罷兵裁餉引發不滿, 在眾兵索餉不成的情況下,以標兵夏逢龍為首 起事,接連攻占嘉魚、咸寧、武昌、蒲圻、漢 陽20幾個城。6月底,南昌境內起了響應,李 美玉、袁大湘聚集了3000多人,打著鄭成功 「鄭」字簡化的「酉」字兵符,穿著為大明思 宗盡孝的白衣,也準備大幹一場。不過南昌這 事還沒開始,就畫下了句點,事情給偵破, 李、袁也問了斬。帶有反清復明意味的活動正 式宣告失敗,八大山人內心應有感觸,一般相 信,哈佛大學美術館藏〈瓜月圖〉表達了他不 平靜的心緒。其作於事件翌年,1689年9月27 日,即農曆年閏8月15日的第二個中秋節,一顆 八大山人1690年作〈孔雀竹石圖〉,劉海粟美術館藏。
ART&COLLECTION
73
Special Report epo port po port t〈
專題
〉
花 鳥 圖 謎
人,山人已告辭著屐……」說的是貴人相邀吃飯,老友羅 牧去了,他可沒去。類似的記載還有時人陳鼎〈八大山人 傳〉:「後某撫軍馳柬相邀,固辭不往……」八大山人照 樣不賞臉。時空背景核上人物,雖然沒有言明,八大山人 沒去的宴會主人,是宋犖的可能性不小。 雖然八大山人似乎刻意與宋犖保持著距離,不過他身邊的 近友,不只是羅牧,甚至收信的方士琯、本家姪兒朱容 重,還有澹雪、沈麟等人都與宋犖有所來往。以朱容重來 說,大約1691年前後,宋犖從朱容重那兒終於得到他心心 念念的徐世溥《友評》一卷,這在宋犖先後出版的《筠廊 二筆》、《西陂類稿》裡有清清楚楚的記載。就是八大山 人自己,也攀上了間接關係,宋犖的兒子宋致委託過他作 畫,這條紀錄見於又一封八大山人給方士琯的信,這次是 在1699年8月4日(農曆7月9日):「……山言先生所屬斗 方,案上見否?」時間雖然晚了幾年,來往是確定的。 行筆至此,聰明的讀者大概猜著一二,〈孔雀竹石圖〉諷 刺的就是宋犖。畫上題詩「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 八大山人約1690∼1691年作〈鳥石圖〉。兩幅,美國納爾遜亞特金斯美術館藏。
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明白諷刺清 朝官員。孔雀象徵的是那官帽後方插著花翎的大官員,三
又大又圓的月亮,配上一顆瓜,不是尋常應景圖繪。自
耳也好,逢春坐二更也罷,暗諷他們奴才、巴結、朝不保
題:「昭光餅子一面,月圓西瓜上時。個個指月餅子,
夕。詩謎一解,盯著富貴花牡丹的醜孔雀、極端不穩定
驢年瓜熟為期」,既希望百姓如同元末時分,以月餅為
的石塊,也就昭然若揭。而聯繫到特定人物宋犖,學者們
號,揭竿反清;卻又明白,這不過驢年馬月。
下過很深的考證功夫。就典章制度來看,江西巡撫監理軍
這是新任的江西巡撫宋犖的大功勞。新官上任的宋犖忙 完了這廂,接著就是打點地方文化名流,該宴飲的宴 飲、該招待的招待,打好關係外,也出於個人的藝文愛 好。像八大山人這樣出名的畫家,宋犖不會想錯過。現 藏北京故宮的〈手劄冊〉就有這麼一封八大山人寫給好
74
2015.7
務,依例有花翎可戴,江西巡撫宋犖是有這麼根羽毛的。 翻出宋犖文集《西陂類稿》來看,1689、1690年,他還真養 了兩隻孔雀,家裡恰恰設置了竹屏,對號入座,賓果。更 有趣的是,畫上「八大山人」印是後人附會上去的,沒有 鈐印的畫,似乎指向這是八大山人畫給自己的私密作品。
友兼他的藝術中間人方士琯的信,日期是1689年1月4日
相對下比較公開的作品,年代相仿,大概用來裝堂飾壁的
(農曆12月13日):「昨有貴人招飲飯牛老人與八大山
六幅系列花鳥〈鳥石圖〉也很有些好說。如今兩幅八哥
八大山人約1690∼1691年作〈鳥石圖〉。四幅,2009年紐約佳士得春拍。
鳥藏在美國納爾遜亞特金斯美術館,另外四幅鴨子與小鳥
是八大山人慣常的構圖之一,〈鳥石圖〉其中一幅鴨子也
2009年於紐約佳士得春拍上拍,當年畫的主人則是宋犖,
有類似表現。事實上,在相近的時間裡,稍微變化一下細
畫上有他的鑑藏印。雖然沒有八大山人直接為宋犖作畫的
節來創作許許多多作品,從來是他的做法,上海博物館、
證據,畫作前所未有的大尺寸,又是畫在八大山人既少畫
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都有藏的〈荷鳧圖〉,就是另外一種
又昂貴的絹上,能負擔如此大製作的訂單主人,除了宋犖
常見的構圖。只是〈孔雀竹石圖〉與〈鳥石圖〉,一幅是
大概也不作他人想。這套大系列,一角山石,幾片荷葉, 搭上雙雙對對的鳥兒,題材是傳統,表現起來盡是八大山
諷刺宋犖的畫,一幅是為宋犖畫的畫,不管孰前孰後,箇 中或許有的深意,總是令人浮想聯翩。
人的個性。再一次的,三白眼的鳥,變形的石塊,還有充
這三兩年,對八大山人來說,不太好過,反映在作品裡是誇
滿張力的構圖。而納爾遜亞特金斯美術館的其中一幅,不
張的變形、情緒化的表現,以及扁平筆墨。不過,從〈瓜月
論畫幅上方的巨岩,還是中央兩隻八哥鳥停在不安穩石塊
圖〉、〈孔雀竹石圖〉到六幅〈鳥石圖〉,也可見得筆墨由
上,熟悉的安排真教人不想起〈孔雀竹石〉也難。這當然
側鋒漸漸轉向中鋒,往下即將開啟更加成熟的繪畫新頁。
ART&COLLECTION
75
Special Report〈
專題
〉
山 水 情 懷
作畫淡遠, 無半點塵俗氣
八大山人山水畫風及其 意境之追求 文.圖︱廖堯震
圖2 八大山人〈倣倪迂山水并楷書題跋〉,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目光轉至第二幅〈倣倪迂山水并楷書題跋〉(圖2),又 是另一番奇逸秀麗風光。冊頁左半幅以端正之楷書寫道: 「倪迂作畫如天駿騰空、白雲出岫,無半點塵俗氣,余以 暇日寫此」;右半幅則將此文字中的詩意轉換為畫:只見 一座堅實多稜角的巨岩,自湖邊突兀而起,與遠山隔岸對 圖1 八大山人〈雨景冊頁〉,上海博物館藏。
峙;巨岩上生長著幾株古松,植根於山崖縫隙間,頑強挺 立於峭壁上,下臨一片平靜如鏡的湖水;岸邊繪有無人涼 亭一座,暗示杳無人蹤的出塵況味。此幅之用筆看似不經
文章伊始,先來看兩幅山水冊頁。 〈雨景冊頁〉(圖1)描繪江南地區煙雨迷濛景致。畫中 圓緩而無圭角的土山,由前景坡腳至中、後景的丘陵及山
78
意,實則樸拙簡率,除少數闊葉略施點染,通幅幾乎純以 乾墨渴筆為之,筆墨格調簡練疏淡。此空靈山水之景,正 彷彿與世隔絕、毫無塵垢的理想世界,十分引人入勝。
巒緊密連成一氣,呈S形逶迤延伸至遠方,與一旁虛空處
這兩件作品看似風格迥異,實際上卻同樣出自八大山人
的溪流、煙雲左右映帶,形成流動變幻的空間。為了表現
(1626∼1705)一人筆下,唯創作年代有先、後之別:前
「雨意」朦朧意象,整幅僅山石和枝幹以細筆勾勒輪廓,
者作於八大山人69歲之際(1694),後者則約作於其晚年
其餘全以淡墨濕筆點苔、或以橫筆臥染滿布山頭的大混
78∼80歲間(1703∼1705)。究竟在這兩個時段之間,八
點,再搭配塊面暈染形塑出圓弧形的山巒,使山水形象融
大山人經歷何種繪畫師承上或心境上之轉折,以致形塑為
合在一片氤氳水氣中,別具抒情之韻味。
不同之風格?以下便由八大山人這兩階段的幾個畫例談
2015.7
起,看他如何在藝術成就與畫境之追求中,創造自己微 觀的藝術世界。
集大成&書畫同源 八大山人山水藝術之雙翼 1693年至1699年為八大山人書畫創作的重要階段,他在 這時期畫了很多備受推崇的山水冊頁,如現藏於上海博 物館的一套六開〈撫董思翁臨古冊〉(圖3)就是其中 之重要代表作品,從中可以看出八大山人受到了董其昌 (1555∼1636)繪畫仿古之影響,將師法傳統的範圍擴 及至宋元名家,從而成為其繪畫「集大成」的重要基 礎。 ◆〈撫董思翁臨古冊〉
在此套冊頁上,八大山人不但臨仿了董其昌的「仿古 畫」,還以自體書法抄錄了董其昌原來的題識。無論從 畫風或董氏原題觀之,均可得知此六開原本應該是臨摹 自董其昌所推崇的五代董源及元代趙孟頫、黃公望、倪 瓚等人的山水畫。儘管八大山人據以臨摹的董其昌原畫 六幅可能並未留存下來,但在董氏其他的存世畫蹟或後 人摹本中,亦可見到近似的畫風表現,堪與八大山人臨 仿本相印證。 如〈撫董思翁臨古冊〉中的〈水邨圖〉(圖3-1)一 開,便與藏於美國納爾遜美術館的董其昌〈仿大師山水 冊〉之〈仿趙孟頫水村圖〉構圖類似(圖4),兩畫皆 取對角式構圖,將前景岸邊叢樹置於畫面右下角,河流 由左下斜切至右上,左上方則是為白雲所籠罩的層疊遠 山,帶有空闊幽緲之感。至於〈撫董思翁臨古冊〉中的 〈仿黃子久富陽大嶺〉(圖3-2),據學者張子寧之研 究,可知此畫溪流深入谷間、環抱群山的構圖,和取自 黃公望之特有平台造型,甚至是樹叢在山坡上排列的方 式,皆與大都會博物館藏的董其昌〈倣黃子久冊頁〉金 箋山水近似(圖5),應當是臨摹自該本。另外,〈撫 董思翁臨古冊〉中的〈夏木垂陰〉(圖3-3),乃董其 昌仿董源之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董其昌同 名立軸,風格即與此冊相仿。但有趣的是,傳世尚有
圖3-1 八大山人〈撫董思翁臨古冊〉中 之〈水邨圖〉,上海博物館藏。 圖3-2 八大山人〈撫董思翁臨古冊〉中 之〈仿黃子久富陽大嶺〉,上海博物館 藏。 圖3-3 八大山人〈撫董思翁臨古冊〉中 之〈夏木垂陰〉,上海博物館藏。 圖3-4 八大山人〈撫董思翁臨古冊〉中 之〈仿倪迂〉,上海博物館藏。
右上圖4 董其昌〈仿大師山水冊〉中之〈仿趙孟 頫水村圖〉,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 右中圖5 董其昌〈倣黃子久冊頁〉金箋山水,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右下圖6 (傳)董其昌〈夏木垂陰〉冊頁,藏地 不詳。
ART&COLLECTION
79
Special Report〈
專題
山 水 情 懷
風又有何差別?倘若仔細端詳〈撫董思翁臨古冊〉
〉
與董氏原畫,應可看出兩人的最大差異應該是在用 筆。董其昌的用筆鬆秀靈巧,充滿變化與律動感, 墨法則清潤可喜;而八大山人鉤斫山石的線條縱放 圓渾、筆力凝重,不僅皴筆十分簡練率直,墨色的 濃淡、枯潤亦形成強烈對比,以致畫面予人一種厚 實蒼莽、草木華滋的感受。無怪乎石濤曾經在為友 人作的〈山水冊〉中,稱頌「淋漓奇古之如南昌八 大山人」,或可作為八大這類風格之最佳註腳。 ◆〈書畫同源山水冊〉
八大山人以狂放不羈、恣肆雄強的線條入畫,並非 偶然;此實為他對於文人書畫理論不斷研究與實踐 之成果。在現存八大山人作於癸酉年(1694)的一 套八開〈書畫同源山水冊〉中,有四開可見其自 題,闡揚「書畫同源」的論點,可以視為八大山人 結合書法、繪畫兩種媒介的新藝術觀之里程碑。 如在本冊第二開(圖7)裡,八大山人以李郭派的 「蟹爪枝」與「雲頭皴」筆法描寫樹石造型及皴紋, 點、線之用筆與不同乾濕程度的水墨混融在一起,畫 面極其靈動,充滿生機;畫幅左上角有八大山人題 識:「昔吳道元學書於張顛、賀老,不成,退,畫法 益工,可知畫法兼之書法」,當中列舉了唐代吳道子 學書於張旭、賀知章不成而轉攻繪畫的故事,藉以闡 述「畫法兼之書法」的觀點。相對地,「畫法兼之書 圖7 八大山人〈書畫同源山水冊〉第二開,日本私人收藏。 圖8 八大山人〈書畫同源山水冊〉第三開,日本私人收藏。
一開(傳)董其昌冊頁,雖為後人臨仿,但無論畫風、 題字皆與八大所臨本如出一轍(圖6)。從以上幾組畫 作之比較,不難看出八大山人創作此套〈撫董思翁臨古
法」的觀念,則出現於本冊第四開,八大山人在其上 題云:「畫法董北苑,已更臨北海書一段于後,以示 書法兼之畫法。」他在此幅山水中借用了董源的「披 麻皴」與點染雜葉的畫法,通幅予人濕潤、清新的感 覺;畫面左半段則為他所臨仿的一段李邕書法,讓書 法與畫法左右並置。
冊〉實是皆有所本,且其在臨仿的過程中並未隨意更動 董其昌原畫之構圖或造型。
至於八大山人追求書畫融合之理想的最佳實踐,則 非本冊第三開莫屬(圖8)。在此開右半幅,八大山
那麼,究竟八大山人的山水畫與他所臨仿的董其昌畫
80
2015.7
人題云:「是卷盈尺,四隅屬之,書畫一淡遠者,
◆〈為黃研旅所作山水冊〉
前述作於1694年的〈書畫同源冊〉,亦標誌 了八大山人的山水畫開始透過結合書、畫的 方式,朝向個性化的道路發展。作於1697年 的〈為黃研旅所作山水冊〉12開(至樂樓收 藏),便是八大山人在仿古之同時又發展其 個人風貌的另一個例證。儘管,張子寧曾指 出此冊中至少有第五(圖9)、第六(圖10) 及第九開,與前述〈撫董思翁臨古冊〉中的 〈仿倪迂〉(圖3-4)、〈水邨圖〉及〈仿 北苑〉三開構圖接近,可以清楚看見臨摹古 典繪畫的訓練如何成為八大山人日後累積創 作的經驗與基礎;然而,我們仍可在此套冊 頁中發現八大山人所展現出的「新意」。例 如,在每一開所描繪的山水景致中,前景、 中景與後景之間,均呈現了空間被過度疊 壓、趨近平面化的傾向,且不同造型之物象 也藉由某種具有獨特個性的筆墨統合在一起 ──如坡石的皴法均以濕潤、粗獷且疾速運 動的筆觸描寫,逐漸脫去原來宋元各家或董 其昌的影響,形成八大山人鮮明的個人風 格。值得留意的是,此冊末開題道:「郭家 皴法雲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 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此乃八大山人在 山水畫作中透露其心聲之罕有作例,讓人窺 圖9 八大山人〈為黃研旅所作山水冊〉第五開,香港至樂樓藏。 圖10 八大山人〈為黃研旅所作山水冊〉第六開,香港至樂樓藏。
知他晚年依然深藏於心的故國之思。
乃倪迂倣子昂為之。子昂畫山水、人物、竹石至佳也,昔史官驚其
以倪瓚為宗,復歸平淡
才,以為書畫家,竟莫得其文章,文章非人間世之書畫也耶。」由此
八大晚年渴筆畫風之形成
可知八大山人特別推崇倪瓚作畫「淡遠」的格調,且認為倪氏此一畫 風乃受趙孟頫之影響。在此則題識之左半,八大山人或許是想到趙孟 頫的論畫名言:「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 此,須知書畫本來同」,遂以乾渴飛白的筆法,描繪佇立於石坡之一 株孤樹,左後則有石壁旁出,藉此向趙孟頫這位影響後世深遠的偉大 文人畫家致敬。
才氣洋溢、昔日曾為舊王孫的八大山人,後 半輩子卻活在愛新覺羅氏治下的清王朝,無 奈地被迫離開人生重要的舞台,流落到以賣 畫維生的境地,誠為造化弄人、世事滄桑。 縱觀其跌宕的一生,曾歷經皈依佛門、大哭
ART&COLLECTION
81
Special Report〈
專題
〉
山 水 情 懷
上圖14 八大山人〈渴筆山水冊〉第11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左上圖11 八大山人〈渴筆山水冊〉第二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左中圖12 八大山人〈渴筆山水冊〉第十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左下圖13 八大山人〈渴筆山水冊〉第三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大笑焚毀袈裟,及棄僧還俗、鬻畫維生等不同階段,不過在 他人生走到最後75至80歲(1699∼1705)之際,卻刻意避開 人群,並在藝術上以倪瓚為宗,追求天真平淡的畫風,及返 璞歸真、與自然合一的境界。 ◆〈渴筆山水冊〉
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作於1699年的〈渴筆山水冊〉12 開,可說是八大山人存世作品中風格最為奇特的一套。「這 些山水通常是以一種極乾的筆和極少的墨所畫成,有些甚至 看起來像是炭筆畫,而非水墨畫。」學者班宗華如此描述 道,並提及當此套山水冊頁於1960年代經人發表時,曾引發 若干學者對其真實性之質疑,直到後來得到研究八大最透澈 的學者王方宇之肯定,再加上新的研究資料陸續出現,才讓 懷疑的聲浪逐漸煙消雲散。 仔細審視此套小幅山水冊,其除了延續1697年〈為黃研旅所作 山水冊〉構圖空間極度壓縮與平面化的傾向之外,無論在主題 上或筆墨上皆有許多新意。最醒目的特色之一,當為八大山人 在其中幾開均加入一名單獨出現的人物,如第二開(圖11)畫 一人在溪邊獨坐遠眺,用典出自陶淵明〈歸去來辭〉的名句: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 奚疑。」顯而易見地,此畫中人物應是嚮往隱逸田園生活的 八大山人之化身。此外,第十開(圖12)描繪一位文士在冬雪 中騎驢,則可能與孟浩然騎驢的典故有關。據史籍記載:「孟
82
2015.7
墨,然後在淺墨上略加些許稍深的乾墨,以 創造這樣的一幅幾近於無的山水畫。這些渴 筆山水畫,與其說是追尋傳統的山水形象, 還不如說是更接近於朦朧的影子或雲朶。」 ◆〈山水冊〉
八大山人在1699年展開渴筆風格的實驗後, 又陸續創作出不少渴筆山水,如王方宇舊藏 〈天光雲景之圖〉冊及現藏北京故宮的〈山 水冊〉都是膾炙人口的小品。其中,〈山水 冊〉十開作於1702年,此時八大山人77歲, 畫風更趨於枯索而線條化。他用柔軟的渴筆 所刻劃出來的山水,筆筆都蘊含細膩深邃的 情感內涵,如本冊第二開及第九開(圖15、 16),無論是採取「邊角」或「一河兩岸」 構圖,畫面景物組合都十分疏朗,且近、 中、遠景的距離均拉遠,營造出曠遠的空間 感;再加上枯淡的筆觸散發出一股輕靈虛和 感,更使其山水畫透露出一股天真幽淡的韻 味。 圖15 八大山人〈山水冊〉第二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16 八大山人〈山水冊〉第九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浩然嘗于灞水,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風雪中驢子背上。』」 意指詩人只有騎在驢背上、行經風雪中的灞橋時,才有作詩的靈感,若 人在官場便無此種可能!相傳唐代王維曾在畫中描寫了孟浩然騎驢的形 象,此一圖像旋即成為後世文人畫最流行的畫題。八大山人罕見地將此 主題入畫,應是想要表達其晚年不欲為人羈絆,而想盡情沉浸在詩文、 書畫等純淨藝術世界的一種心聲吧! 除了繪畫主題的改變,〈渴筆山水冊〉最引人目光的,還是藝術上的
實際上,八大山人所追求的,正是像倪瓚一 般「淡遠」、「無半點塵俗氣」的境界,誠 如他在癸未(1703)〈倣倪瓚山水〉中的自 題:「董、巨墨法,迂道人(倪瓚)猶嫌其 迂,其它何以自處耶?要知古人雅處,令人 便以為不至。」唯有如倪瓚筆下清雅脫俗的 逸品文人畫,方能貼切傳達出八大山人孤傲 落寞、清空出世的情懷。兩代遺民畫家之氣 韻精神於山水中相契,洵非偶然也。
創新。當中所繪山水,除少數幾開可見濕筆渲染,其餘幾乎全用渴筆 勾勒技法完成。如在第三開(圖13)中,畫家以寥寥數筆勾勒松石輪 廓,造型簡單,幾近抽象化;其乾燥枯淡的筆墨,讓人彷彿聽見運筆時 於紙張上的摩擦聲,藉此成功地營造出秋天枯淡蕭索的韻致。在第11開 (圖14)中,則以接近塊狀乾渴的筆觸,在紙面上快速運動,這種非正 統筆法一經運用,很容易便使畫面中的山水形象消解重組,誠如班宗華 此番貼切有感的描述所示:「畫家很巧妙地處理『物之表象』與『空白 紙張』之間的關係。他以乾筆緩慢地摩擦紙面,並隨處揮灑上極淡的水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方聞著,馮幼衡譯〈八大山人生平與藝術分期之研究〉,《故宮 學術季刊》1987年夏,頁1∼14。 張子寧〈八大山人山水畫的研究〉,《故宮文物月刊》97期, 1991:4,頁86∼115。 班宗華撰,王仲蘭譯〈八大山人書畫析義〉,《故宮文物月刊》 97期,1991:4,頁58∼81。 單國霖〈渾無斧鑿痕,不是驚神鬼─ 論八大山人的山水畫實 踐〉,澳門藝術博物館《「至人無法─故宮.上博珍藏八大石濤 精品展」研討會論文》,頁22∼35。
ART&COLLECTION
83
︿ Special Report
專題
﹀ ﹀﹀﹀﹀﹀﹀﹀﹀﹀﹀﹀﹀﹀﹀﹀﹀﹀﹀﹀﹀﹀﹀﹀﹀﹀﹀﹀﹀﹀﹀﹀﹀﹀﹀﹀﹀﹀﹀﹀﹀﹀﹀﹀﹀﹀ Bada@Freer Freer r
絕響─
弗利爾美術館的八大山人書畫展 文.圖︱張子寧(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前中國書畫部主任、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前資深研究員)
圖1 1998年Freer建館75週年特展圖錄《Beyond the Legacy》書影。
根據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此,剛揭幕的八大山人書畫展(2015/6/20∼2016/1/3),
Art)的官網(http://www.asia.si.edu/future/)宣
在該館82年的歷史上(弗利爾美術館成立於1923年)遂成
稱,該館將於明年(2016)的1月4日起閉館,
絕響。
開始進行為期約一年半的翻新工程,預計將於 2017年夏,重新開放供公眾參觀。該官網由館 長Julian Raby署名,對翻新工程並沒有詳盡的說 明,但據內部消息得知,當它重新開放時,現 有的該館第13號中國書畫展廳將不復存在。因
96
2015.7
圖2 2003年王方宇遺贈八大山人特展圖錄《追尋天倪(In Pursuit of Heavenly Harmony)》書影。
1998年,我為該館成功的爭取到王方宇先生暨夫人無償遺 贈,八大山人(1626∼1705)書畫33件與齊白石(1864∼ 1957)畫15件;連王方宇先生畢生所收集的研究資料,也 一併贈與弗利爾圖書館的檔案部。當時,我對這批八大書
畫的入藏經過,曾有比較詳盡的報導(見《藝術新聞》
在展出的,也是在可預見的未來裡,最後一個館藏八大山
no. 13,1998:8,頁105)。這批新入藏的八大山人和齊
人書畫特展。
白石書畫,部分曾被選入當年弗利爾美術館建館75週年的 特展中展出,並印入特展圖錄(《Beyond the Legacy》, 圖1);更經過五年的籌備,於2003年舉辦《追尋天倪 (In Pursuit of Heavenly Harmony)》的八大山人書畫特 展,也出版了全部遺贈的圖錄(圖2)。
弗利爾美術館的中國書畫,在美國博物館中是最重要的幾 個收藏中心之一,如說舉世聞名亦不為過。我曾在該館任 職14年(1996∼2010),主要負責中國書畫的研究、購 藏、展覽。如今,其中國書畫展廳將面臨關閉的厄運,難 免感傷。在感傷之際,我也不禁懷疑,若當初王方宇、安
去年8月應《典藏》邀約,趕寫了一篇〈憶安思遠先生〉
思遠兩位先生(圖3)能預知中國書畫展廳將遭關閉取消
的短文,回憶他捐贈260件近代書法的過程,刊在9月的
的命運,他們是否仍會將其收藏捐贈給弗利爾?王方宇夫
《典藏.古美術》中(no.264,頁184∼187)。文中提
婦的遺贈書畫,雖是方宇先生自己選定捐給某一博物館,
到,安思遠先生從旁協助我,為弗利爾美術館爭取到這批
但這某一博物館的選擇,則是交由其子王少方來作最後的
價值連城的八大山人書畫。日前又收到《典藏》邀約,要
決定(圖4)。少方下月中旬將來寒舍小住,屆時我的疑
我為7月的八大山人特刊寫篇短文,由於時間迫促,因而
問也當能得到明確的解答。
想到提醒喜愛書畫的同道,切勿錯過弗利爾美術館目前正
圖3 王方宇與安思遠。
圖4 王方宇、王少方父子。
ART&COLLECTION
97
展覽
策展人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組編審林育淳與其經手購藏 的張萬傳〈鼓浪嶼風景〉。攝影 鄭婷婷。
台灣製造 . 製造台灣
林育淳談 「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 文︱鄭婷婷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生長在台灣的我們,都是由這塊土地上孕育、滋長出來
默的林育淳,娓娓道來她的20年心法。
的,而我們每一個生活的片刻,也無時不形塑著台灣,可 說是雙向的「製造」。台北市立美術館暑期大檔,「台灣
「台灣製造.製造台灣」,面對歷史,往前走!
製造.製造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便述說這麼 一段往日故事,重溫日治時期台籍藝術家及來台日籍教師 作品,面對歷史,發現脈絡。看藝術家們如何在殖民體制
事。要知道每件不是表面的美而已,裡面有很多的關係,
下,一方面追尋新觀念、新規範和新價值,並獲得肯定,
要讓關係能夠呈現。」林育淳開門見山的說。
另一方面又如何回應鄉土、國家的認同,與變異的新世 界。
148
「展覽不是隨便擺出來好看就好。而是內容要說什麼故
「典藏展內容我完全有把握,題目想了很久。我常聽伍 佰的歌,所以想從歌裡面找題目。本來想選『無聲的所
展覽由典藏組編審林育淳操刀。林育淳,台灣美術史專
在』,可是那太悲情了。後來就繼續聽,咦,『台灣製
家,北美館資歷24年,加入典藏組至今近20年,購藏是
造』,不錯耶,完全符合我的概念。因為我不想讓人覺得
她的主要工作,經手作品1600餘件。此次展覽出180件藏
日本時代的東西都是殖民的餘孽,也不想一直說是好的,
品,粗估160件是她經手買進來的。當對藏品再熟悉不過
因為它也是一個被箝制的時代。我要解釋,為什麼好,為
的策展人遇上典藏展,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且聽幽
什麼壞。我想要從舊東西裡面找到對現代人有意義的出發
2015.7
〈策展人擘畫〉
上 木下靜涯等人〈水墨合輯(四)〉,水墨紙 本,每開24×35公分。 左 木下靜涯1939年作〈江山自有情〉,水墨 絹本,72×167公分。
點。過去有好的歷史,也有壞的歷史。對我來說,覺得這
斷代,但斷代會比 我想過用斷代,但斷代會比
段時期是不好的,但必須有正面的力量,要去『面對』。
排 ,因為 畫大 大 較不好編排,因為畫大大
譬如我看了很多電影,納粹、猶太、德國、波蘭、匈牙
樓的展覽場是井 小小,二樓的展覽場是井
利……德國人怎麼面對他們曾經是劊子手,他們怎麼說抱
字形的,很難隔間,空
歉,那些被壓迫的人怎麼回應。必須要知道過去發生什麼
間又很小,要一氣呵成
事,面對問題的核心。我覺得現在可怕的是,不知道的事
所以一定要切子題, 滿難的。所以一定要切子題,
情就被忘記了。完全的全球化,完全沒有過去,只有全球
子題還是有稍微按年代……我 有稍微按年代……我
化裡面小小的台灣,因為沒有自己的根,永遠跟不上別
是想要吸引年輕人來 一開始就是想要吸引年輕人來
人。台灣的根也許不是很好,到處都是從別人那裡得來
看展,所以也不能用很無聊的 以也不能用很無聊的
的,問題在於要會轉換。」
『出國比賽』(指台 題目,像『出國比賽』(指台
「我覺得如何讓這一個時代,真的去面對問題的核心,文 化記憶往前走,不管那個記憶是好是壞,就是往前走。
府展、法國沙龍等),就轉化成 國沙龍等),就轉化成 嘛。」 『築夢』嘛。」
『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就是這樣的對應。英文展名也想
子題名稱,「萌發」、「風
了很久,『Formosa in Formation』,是我跟同事一起討論
采」、「伏流」、「築夢」、「摩 伏流」、「築夢」、「摩
出來的……大家會覺得展名有趣,是因為選了很久。」
登」、「家鄉」,光聽就很有意 思。「萌發」,顧名思義是開端, 發」,顧名思義是開端,
腦海中的六個子題,不能切斷的整體
新風氣的肇生。單元裡,以來 日籍教師為主角, 到台灣的日籍教師為主角,
「子題跟題目是一起想的。因為180件展件中,有160件是
可見得耳熟能詳的木下靜 熟能詳的木下靜
我經手找來的,我不熟誰熟。我在買的時候就知道它們的 脈絡……六個子題就是把本來腦袋裡面的脈絡整理出來。
黃土水1926年作〈釋迦出山〉,原作為 木雕,此為1997年翻銅,高112公分。
ART&COLLECTION
149
展覽
陳進1934年作〈野邊〉,膠彩絹本,186×176公分。
盧雲生1934年作〈梨子棚〉,膠彩絹本,207×165.5公分。
涯、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和鹽月桃甫等人筆下的台灣人
及雅集主角木下靜涯畫自家窗外的觀音山,水墨〈江山自
文景致,不論是木下靜涯膠彩〈南國初夏〉裡鮮豔的熱帶
有情〉。
風情,還是鄉原古統水墨〈台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裡 的嶙峋怪石與洶湧波濤,都是嶄新的體驗。相對應的,也 有本土藝術家受到他們教導以後,所呈現出來的作品新 貌。
「築夢」就是「出國比賽」,是受新式藝術教育的畫家們 前往日本、法國學藝或參展的豐碩成果,特別充斥著台府 展作品,是展覽的重頭戲,也是作品最豐富的區塊。展場 裡,相同主題的擺在一起,年代相近的也擺在一起,互相
由林育淳戲稱為男生區「風采」,展作畫的、雕的、拍的
比較更有趣。如這次的注目大作陳進膠彩〈野邊〉,是其
清一色都是男性,有藝術家們的自畫像,也有為他人打造
參加1934年第八屆台展,擔任審查員的作品,如此身分讓
的人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黃土水兩件雕塑作品,帶有自 畫像反射的石膏翻銅〈釋迦出山〉,與他為企業鉅子顏國 年所作的木雕〈顏國年雕像〉,兩件作品分別成於1926年 與1928年,不過兩年時間,意趣大不同。
150
她卯足了全力作畫,畫出擅長的人物與植物,蔚為個人重 要代表作;一旁擺放的便是同屆的參展作品,盧雲生的膠 彩〈梨子棚〉,是由審查員審查的作品,可以遙想當年競 賽。又如另闢的江南特區,陳澄波油畫〈綢坊的午後〉,
「伏流」流出來的則是雅集,是主流外地底下豐沛的文化
即大家所熟知的〈蘇州〉,林育淳研究發現此作實為杭州
養分。其時藝壇可謂「北淡水、南嘉義」,北淡水的木下
綢坊,並與陳家傳家寶〈西湖斷橋殘雪〉一起參加過1929
靜涯又是當中的雅集中心,是搭著船來到台灣的日本畫家
年上海中國全國美展,故還以當年題名;互相搭配的有陳
們必拜的碼頭,也是南嘉義北上訪問的所在,於是簽名簿
澄波同鄉畫友劉新祿所畫的西湖,同樣召喚著時代記憶,
裡留下藝術家們紛至沓來的書畫,還包括不少今日作品罕
套句林育淳的話,這部分有「逐夢在中國的意思」。而大
見的藝術家呢。本區便展有這樣的〈水墨作品合輯〉,以
家的巴黎夢,則由顏水龍1931年創作於巴黎並入選秋季沙
2015.7
〈策展人擘畫〉
如此也帶出展覽另一個特點,加入了許多攝影作品。林育 淳解釋:「我放了很多攝影,是因為要對照。我挑了當時 的三劍客,就是鄧南光、張才、李鳴雕,還有桃園寫真館 的在地攝影師林壽鎰所拍的很多女人們。還有動態版,在 現場播放《前進台灣吧》紀錄片,你會看到,哇!1930年 代大稻埕那些女人就在影片裡移動。這樣擺是有意的互相 穿插,時空更加立體,才能去想像那個時候。」 台灣,日本人的異鄉,台灣人的「家鄉」,「家鄉」反映 20世紀初期的台灣風土民情,名件郭雪湖膠彩作品〈南街 殷賑〉,描繪大稻埕富庶熱鬧的中元景象,當然不容錯 過。展覽場裡的大屏風,黃靜山〈南國之船〉也別具意 義。對一般學者來說,黃靜山或許不是最重要的畫家,然 而林育淳在展覽中給他很重要的位置,聚焦一位沒有出國 過的台灣藝術家,怎樣盡能力參加展覽,畫出屬於當時台 灣人所能夠畫出來的畫,畫他的家鄉,最後還獲得展覽青 睞。 紙上策展跟實際布置,差距必然少不了。策展人的功力也 在於臨場調動展品,給予更好的呈現。調動中,有的作品 甚至換了單元,這些調動如何能成立?林育淳稱讚這是個 好問題:「妳提到『換』是個有趣的角度,這跟策展人的 理念有關。林玉山的〈夜兔〉本來放在『萌發』,後來是 因為我覺得『萌發』太擠了,所以移到『伏流』。〈夜 兔〉放在『萌發』,說的是被日本老師啟發了寫生概念, 放在『伏流』,解釋從傳統到新觀念。展覽場其實是一個 不能切斷的整體,就像展覽中的男、女生區『風采』、 『摩登』一樣,男生跟女生也不能切斷,難道男生不能 林柏壽1941年作〈刺繡〉,膠彩紙本,171×93公分。
張才1944年作〈時髦女子逛百貨〉,銀鹽相紙,42.7×31.6公分。
龍展的〈蒙特梭利公園〉為代表,是台灣人入選秋季沙龍 很早、很重要的作品。 有男生區,當然也有女生區「摩登」,同樣繪畫、雕塑、 照片並陳,訴說摩登城市風景與現代女性。現場不只滿滿 是畫家畫下的畫家夫人們,以及保守社會氣氛中頗受爭議 的裸女像,還有相當突出的攝影作品。張才拍攝的〈時髦 女子逛百貨〉便是當中饒富興味的一幅,逛街女郎與畫報 女郎頂著同樣的髮型,果然時髦。靜態的照片外還加入了 動態的紀錄片,《前進台灣吧》讓1930年代大稻埕女郎活 生生了起來。
ART&COLLECTION
151
動態
2015英倫Art Antiques London展會 現場直擊 文︱林逸欣
圖︱Art
Antiques London
在英國倫敦市中心肯辛頓花園裡舉辦
Ulrich Pietsch與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
的Art Antiques London藝博會,已於6
的藝術史家Andreina D’Agliano,詳
月中旬圓滿結束。這次展會吸引了全
細介紹當地的陶瓷收藏與製作。
球知名的文博機構主管與不少的藏家 與顧客前往參與,讓這個英國老字號 的藝術博覽會再次展現光彩,成為倫 敦夏日時節眾多高峰展會中的一顆明 珠。今年主辦單位邀請50多家的古董 商與藝廊,帶來包括家具、繪畫、織 品、珠寶和陶瓷等各類精美藝品與珍 稀文物,呈現於觀眾面前。不論是古 今佳作或是東西方藝術名品,都可在 本次展會中一覽無遺。而且在大會鑑 定委員會主席Haydn Williams的帶領 下,每件展作都經過檢視以維持展會 品質。此舉不但可維護商家信譽,亦 可讓買家安心購藏。
藝術鑑賞座談會 這次的藝博會展場中除了藝術品的交 易活動,Art Antiques London也循例 籌畫一系列的座談會,讓參加人士能 夠獲得額外的鑑賞知識。今年的演講 內容琳瑯滿目,包括倫敦皇家收藏信 託(Royal Collection Trust)策展人 Kathryn Jones 闡述有關英國皇家奇珍 異寶室的藏品研究;作家John Mallet 則把焦點放在切爾西瓷器(Chelsea Porcelain)的製作上; 而V&A博物館研究員Susan Stronge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策 展人Jeffrey Munger則分別解說Al-Thani的珠寶收藏與館方 藏品。還有為了回應近年來市場對歐洲陶瓷的興趣,主 辦單位這次也特別邀請德國德勒斯登皇宮博物館的學者
166
圖1 Berwald Oriental Art:唐代陶馬。 圖2 D & M Freedman:清康熙青花瓷壺。 圖3 Gibson Antiques Ltd:清乾隆瓷碗。
2015.7
大會今年還與倫敦的多家藝文社團 合作,共同開設專門的藝術鑑賞研 習營,獲得不少藏家的好評與讚譽。 這些組織包括銀器學會(The Silver Society)、珠寶歷史協會(The Society of Jewellery Historians)和英 國陶瓷鑑賞會(The English Ceramic Circle)。透過此類的交流聚會,參 加人士得以交換心得,並提升專業 知識,為個人收藏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因為今年是滑鐵盧戰役(The Battle of Waterloo)200週年紀念, 大會特別邀請當年領軍此戰的傑出 英籍將軍威靈頓公爵(The Duke of Wellington)的後裔子孫,向大眾介 紹家族的藝術收藏史。
中國藝術參展商 儘管Art Antiques London藝博會是以 西方觀眾為主要訴求對象,但在倫 敦經營中國藝術的古董商家也沒有 因此缺席,反而積極地拿出各自壓箱 寶,在會場中吸引買家注目。例如在 業界已屹立近30年的Berwald Oriental Art,此次展品包括從漢代到清朝的多件陶瓷和雕塑,其中 一件唐代陶馬(圖1),特別受到顧客青睞,紛紛駐足觀 賞。這件陶馬原是美籍藏家Arthur B. Michael的舊藏,1940 年代曾在美國數個博物館巡迴展出。其整體造型簡潔有 力,馬頭上揚、前肢提起,貌似要往前奔跑。
David曾在知名業者Marchant旗下工作數十年,並身為歐
圖4 Luis Alegria:清康熙彩瓷瓶一對。 圖6 Marchant:清乾隆何仙姑渡海粉彩瓷盤。 圖7 Jacqueline Simcox:晚明荷花盆栽織品。
洲數個藝博會,如BADA、Masterpiece和Grosvenor House
其外觀造型更為繁複細膩,在瓶頸與瓶身部分的開光中,
Antique Fairs的評鑑委員;妻子Mercedes則於2012年加入
出現著麒麟與鳳凰等多種傳說中的珍稀神獸,頗有護佑祝
公司團隊,她專長在於研究中國繪畫,並為公司拓展新的
福之意涵。
而以經營中日陶瓷為主的D & M Freedman賢伉儷,丈夫
交易領域。這次展會他們帶來幾件盛清時期的外銷陶瓷, 例如一件清朝康熙年間的青花瓷壺(圖2),該壺外圍以 蓮花造型裹身,花瓣上並繪製各類吉祥折枝花卉。另一瓷 盤則是出自於雍正朝,盤內描繪著一對母子身處於廳室之 中,四周環繞著拂麈、瓶花和器皿等文房雅物,呈顯出優 雅高尚的居家環境。
多年來一直熱衷於參與歐洲各類藝博會的老牌商家 Marchant,今年依舊拿出陶瓷精品,讓觀眾眼睛為之一亮 (圖5)。例如乾隆朝的粉彩瓷盤,人物山水刻劃細緻, 是同類作品中的頂級之作(圖6)。盤中主角是八仙之一 的何仙姑,祂與侍女正站在一片荷花瓣葉上,輕盈地渡過 海浪波濤。盤沿亦出現其他八仙成員的圖像,因此可猜測
東方外銷瓷向來是歐洲藝博會常見的展示項目,尤其是器
這或許是一組完整的「八仙渡海」。另一件人物陶瓷塑像
物出現關於西方的圖像者,更常引起西方顧客們的興趣,
則是仿效自德國梅森瓷器風格;該對男女正緊握雙手隨之
就像Gibson Antiques Ltd所呈現的一只清代乾隆瓷碗便是
起舞,衣紋裝飾屬於歐式設計,或是當時西方市場在中國
如此(圖3)。該碗體積不小、造型特殊,應是宴會時盛
訂製的作品。
裝酒類的專屬器皿。此碗四周還繪製著沿著河岸的街道建 築景觀,建築皆約兩層樓高,旗杆還插放英、法等國的旗 幟,體現當時中國南方貿易商港繁榮的實況。況且本碗設 色豔麗,在經歷數百年後還能維持 這般完好,實屬難能可貴。
以銷售中國絲織品起家的Jacqueline Simcox,近年一直把 業務重心放在明清作品之上。這次她帶來了一套四件晚 明時期的皇家織物,從1960年代起 就藏於德國私人手中(圖7)。其中 一幅描寫荷花盆栽,該繡工針法細
同樣以經手外銷瓷聞名的葡萄牙籍
密,色彩清新,格調高雅。雖然這
店家Luis Alegria,則帶來數對精美
次中國藝術古董業者參展的數量並
華麗的清代康熙瓷瓶以饗大眾。首
不多,但是他們所帶來的作品多屬
先是一對大型鳳凰團花彩瓷瓶(圖
東方文化色彩濃厚的佳作,在以西
4),該對瓶高各約有70公分,瓶
方藝品為主的展場環境極具特色。
身上充滿各類吉祥花草紋樣,從底
在全球藝博會市場愈來愈競爭的壓
部綿延至頂端遍布各處。若再仔細
力下,Art Antiques London該如何吸
觀察,可發現在圖樣的中央巨石之
引更多類型的專業商家參與,提供
上,出現一對佇立揚首的五彩鳳
給顧客更多元的購買選擇,應是未
凰,透露富貴喜慶的寓意氛圍。另
來籌畫的目標。
一對同樣是康熙年間製作的瓷瓶,
圖5 Marchant展場。攝影 林逸欣。
ART&COLLECTION
167
動態
2015香港國際古玩展一線報導 文︱林容伊
攝影︱藍玉琦
在香江這塊充滿世界各地商家與人群的重要匯集地,古玩
日本美協、門德揚、天成國際等紛紛前來共襄盛舉。整體
市場最重要的盛會之一「國際古玩展」於5月30至6月1日
來說,規模上與去年相差不大,從去年起擴增的歐美商家
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熱鬧展開。由翟氏投資有限公司主
比例也繼續維持。
辦的這場展會,今年已是第六屆,與歷年一樣廣邀兩岸三 地、亞洲及歐美的知名古董商,如香港的永寶齋、凌琅 閣,北京的Ho Ho Gallery、周家店、青峯堂&沢田美術, 齊鳴閣、楓溪堂,台灣的嘉玉堂、集友古玩、依舊草堂、 陸大聚寶閣,日本的鑑古堂,以及歐美的Galerie Christian Deydier、Gibson Antiques、Robert Hall、Santos-London、 Somlo Antiques等等;這場盛會也受到各家拍賣公司的重
元。此外,除了固定服務民眾的午間現場鑑定活動,今年 也舉行「提煉水墨─水松石山房主人借展」、「念.菩 薩」等展覽,以及「佛教藝術鑑定」、「明代正德官窯 瓷器所見回教文化之影響」、「手卷畫作全體驗」三場講 座。
視,諸如香港蘇富比、香港翰海、橫濱國際、香港仕宏、
來客川流不息,買氣仍待回升
▲ 永寶齋翟 寶齋翟健 健 民。
▲凌琅 ▲凌 琅閣林少杰 伉儷 及 女兒 女兒。 。 ▼
168
展品方面,過萬件中外古玩珍品的品項琳瑯滿目,十分多
2015.7
黃志豪。
▼周家 周家店 店、青峯堂&沢田美 沢田美術 術。
專題展覽:「提煉水墨─水松石山房主人借展」。
專題展覽:「念.菩薩─佛珠串展」。
古玩展開幕當天人聲鼎沸,主辦人翟健民愉快地表示:
對市場起伏,指出買入的價格也要合理巧妙,未來才有增
「開幕高朋滿座,全滿了。去年好像是700∼800人,今年
長的空間,而最近的買賣多在行家之間。凌琅閣負責人林
我們統計人數是1000人,多了20∼30個百分比;大家都做
少杰表示,雖然實際成交不見得會在展場內發生,依舊要
了一點生意,很高興。」而公眾開放的首日,來客更是絡
多參與展會爭取亮相,多經營就有機會。
繹不絕,許多商家都忙得應接不暇。然而人氣雖旺,可能 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商家普遍表示整體買氣較之以往仍然 低落些許。翟健民也指出,儘管景氣開始好轉且春拍也拍 出一些漂亮高價,目前資金仍大多挹注在股票市場,不過 估計年底到明年會有一眾買家投入古玩藝術。 為了因應市場未盡的寒氣,許多商家採取各種品項都展示
儘管目前商家往往表示靠老客戶撐盤,實際上市場仍持續 有新血加入。鑑古堂暨日本美協負責人藤文浩指出無論市 場熱度高低,始終都有新興買家存在;他分析近來的新買 家有個以往沒有的特點,就是掌握的資訊比較多,有些人 找來很好的團隊幫他打點,且資金投入量大,很多一進場 就出手購買高端作品。
一些的策略,並且定價走平實路線。資深行家大多沉穩面
▲齊鳴閣蔡小 華伉儷 及同仁。
▲楓 溪 堂 聶富華。 ▼嘉玉 堂林嘉瑋及同仁。
▼集 友 古玩陳明枝伉儷。
ART&COLLECTION
169
拍賣
新鮮貨Plus低估價,巴黎春拍熱賣 文︱游智淵
圖︱佳士得、蘇富比
此季巴黎春拍成績斐然,在近年
表現出色的還有佳士得編號133
日趨罕見的歐洲來歷市場新鮮貨
傅抱石〈山居讀書圖〉,由亞
和低預估價的吸引之下,蘇富比
洲私人藏家以預估低標約2.5倍
和佳士得亞洲藝術拍賣皆拍出難
的102萬1500歐元得標;佳士
得的好成績。各個類別的拍品中
得編號12清蕭雲從〈江山勝覽
只要有好物件便大受買家青睞,
圖〉,31萬3500歐元近預估低
故而高價拍品名單種類十分多
標四倍,得標者為亞洲私人藏
元。中國買家購買力再次凸顯。
家;以及蘇富比編號139林風眠 〈舞者〉,成交價30萬3000歐
蘇富比、佳士得此季總成交金額
元,得主為亞洲私人藏家。
皆突破千萬歐元,蘇富比較上一 季表現大抵維持平盤,總成交金
儘管近年價格見衰,此季清代
額1242萬5876歐元,金額成交率
玉器因有歐美收藏的清宮玉器
94%,件數成交率75.5%;佳士
佳製現身,成績極佳,多件拍
得則較上一季翻倍提升,總成交
品站上高價排行。其中演出最
金額1929萬5200歐元,金額成交
出色者為佳士得封面拍品編號
率94%,件數成交率71%。
71清乾隆〈白玉太平有象金剛
中國崛起致使中國書畫取代瓷器
鈕蓋奩〉,堪稱歷來玉質最佳 佳士得編號133傅抱石〈山居讀書圖〉,成交價102萬1500歐元。
工藝品成為中國藝術市場主力之 後,近年歐洲拍賣中國書畫拍品的數量較過去有所提升, 此季佳士得便有來自法國、英國的數個收藏專輯及個別 藏品。拔得此季頭籌的便是佳士得編號246清顧銓(款) 〈五百羅漢圖〉,估價不過8萬∼12萬歐元,最後竟以558 萬5500歐元拍出,得主為亞洲行家,據傳買家為劉益謙。 佳士得編號246清顧銓(款)〈五百羅漢圖〉(局部),以558萬5500歐元高價拍出。
178
2015.7
者,據聞乃掠奪圓明園的法國
最高指揮官之物,預估價僅12萬∼18萬歐元,成交價竟高 達300萬9500歐元,約為預估低標25倍之多,得主為亞洲 私人藏家,據傳為廈門買家陳四海。蘇富比編號78清乾隆 〈青白玉饕餮紋雙耳蓋瓶〉,拍出約預估低標四倍的62萬 7000歐元,同樣落入亞洲私人藏家之手。佳士得編號166 清乾隆〈白玉饕餮紋御題詩出戟方尊〉,由亞洲行家以約
佳士得編號71清乾隆〈白玉太平有象金剛鈕蓋奩〉, 成交價高達300萬9500歐元。
佳士得編號105清乾隆〈青花三多紋梅瓶〉,成交價 72萬1500歐元。
蘇富比編號78清乾隆〈青白玉饕餮紋雙耳蓋瓶〉, 成交價62萬7000歐元。
預估低標4.5倍的52萬9500歐元得標。蘇富比編號30清乾
〈銅嵌銀空行母立像〉,則平預估價以42萬1500歐元售
隆〈木嵌象牙青玉鏤雕仙山人物圖香亭一對〉,50萬7000
予亞洲行家。佳士得編號368北齊〈白大理石菩薩頭像〉
歐元成交價約為預估低標8.3倍之多。蘇富比編號88清乾
以約預估低標4.8倍的38萬5000歐元成交,得主為亞洲行
隆〈白玉仿古鳳紋龍尾觥〉,也以預估低標五倍餘的36萬
家。
3000歐元售予亞洲私人藏家。
總為市場追逐、代表中國漆藝巔峰之一的明代永樂剔紅漆
佛像方面表現突出者仍首推鎏金銅佛,其次石雕佛像。
器,此季可見其芳蹤並在高價排行榜上有名──蘇富比編
蘇富比封面拍品編號39的15世紀明〈銅鎏金大日如來坐
號112明永樂〈剔紅花卉紋盞托〉及編號113明永樂〈剔紅
像〉,由亞洲私人藏家以預估低標約11倍的339萬5000歐
芙蓉紋盤〉,成交價分別為54萬3000歐元及35萬1000歐
元得標,據知得主為劉益謙。佳士得編號340的18世紀清
元。 明清官窯高價拍品入列者則有佳士得編號105清乾隆〈青 花三多紋梅瓶〉,以預估低標約六倍的72萬1500歐元售予 亞洲藏家;蘇富比編號103清〈青花折枝花卉紋螭龍耳瓜 棱小瓶一對〉,同樣由亞洲私人藏家以約預估低標4.8倍的 38萬5500歐元得標;蘇富比編號114明永樂〈青花纏枝牡 丹紋執壺〉,30萬3000歐元成交價,逾預估低標五倍。
左 蘇富比編號39的15世紀明〈銅鎏金大日如來坐像〉,成交價339萬5000歐元。 右 蘇富比編號112明永樂〈剔紅花卉紋盞托〉,成交價54萬3000歐元。
ART&COLLECTION
179
拍賣
「三宋」領銜 亮點具現 北京匡時2015年春拍10.8億元收槌 文︱廖堯震 圖︱北京匡時
隨著北京地區拍賣三巨頭中國嘉
現代繪畫專場」、「暢懷─歷
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陸續收
代書法夜場」三大夜場。歷經
槌,2015年藝術品春拍也已進入
六個小時的鏖戰,最終繳出了
尾聲。回首今年春季各家拍賣成
5.65億元的亮麗成績,占本季
績,除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兩大
過半之總成交額,有效支撐起
拍賣行,分別繳出人民幣18.73
今年度市場人氣與買氣的基本
億元與33.2億元(以下幣值皆為
盤面。
人民幣)之成績,較去年秋拍有
說起北京匡時本季春拍的超級
顯著成長,其餘拍賣行或多或少
巨星,莫過於拍前備受媒體和
都出現了成交額下滑的現象。如 北京匡時因受到市場向下調整及
市場矚目的三件「國家一級文 〈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成交價人民幣8050萬元。
大型拍賣行激烈競爭之影響,僅 勉強繳出總成交額10.8億元的成績,比起去年秋拍的13.4 億元下降了19.4%。誠然2015年藝術市場究竟能否緩住跌 勢、於低迷景氣中展翼順翔,需視各大拍賣公司全年之整 體表現而定,不過由北京匡時的最新拍賣結果,或許仍能 一窺今年秋拍市場之風向。
澄道夜場5.65億元 量能十足 春拍亮點 三宋國寶文物領銜拍場 自從北京匡時於2013年春拍首次推出「澄道─中國書畫夜 場」專場,利用晚上輕鬆、優雅的拍場環境,不慌不忙地 創下件數成交率96.36%、總成交額4.1億元、以及13件拍 品過千萬元的耀眼成績之後,「澄道」夜場儼然已成為北
物」:〈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
圖〉、〈司馬伋告身〉與〈呂祖謙告身〉。其中,〈宋人 摹郭忠恕四獵騎圖〉原為清宮舊藏,曾著錄於《石渠寶 笈》第六卷,後於1922年被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溥傑之名 義盜運出宮,流往海外,顛沛流離70餘年後始重回中國。 本次此作以估價待詢的形式上拍,起拍價6000萬元,經多 輪激烈競價,最終以8050萬元成交,刷新今年春拍古代書 畫最高拍賣紀錄,略勝第二名、由北京保利以7475萬元拍 出的乾隆〈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贊〉一籌;而另外兩 件南宋書法──〈呂祖謙告身〉和林朗庵舊藏〈司馬伋告 身〉,表現亦不遑多讓,分別拍出2875萬元和2012.2萬元 佳績。此三件市場上罕見的宋代傳世書畫,據傳皆入上海 藏家劉益謙囊中。
京匡時拍賣的品牌標誌。印證於本季春拍,那便是集中於
除了這三件市場關注的焦點拍品,在三大夜場中亦均有
6月6日晚上舉辦的「澄道─古代繪畫專場」、「澄道─近
大師名家精品拍得高價。如「澄道─古代繪畫專場」的
左 南宋〈呂祖謙告身〉, 局部,成交價 人 民幣 2875萬元。 右 南宋〈司馬伋告身〉, 局部,成交價 人 民幣 2012.2萬元。
194
2015.7
明沈周、文徵明〈釣雪圖書畫合璧卷〉,局部,成交價人民幣4082.5萬元。
沈周、文徵明〈釣雪圖書畫合璧卷〉,以
個專場,共成交1.03億元,僅占本季總
1000萬元起拍,競價至1100萬元後,直接
成交額十分之一。其中,「風華絕代─
喊價至1500萬元,復經20多輪競標,最終
明清瓷器專場」,成交率51.92%,總
以4082.5萬元成交,居本場第二高價;第
成交額3360萬元,全場最高價拍品為清
三名則為王鑒〈溪山仙館圖〉,以700萬
雍正〈珊瑚紅地琺瑯彩牡丹紋碗〉,以
元起拍,最終以1000.5萬元成交居次。而
517.5萬元成交;「斯文草堂─古董珍玩
在「暢懷─歷代書法夜場」,繼前述兩件
專場」,成交率83%,總成交額1792萬
告身書法之後,王鐸〈草書五律八首〉和
元,以清乾隆〈白玉鳳紋長宜子孫出廓
梁啟超〈行書金剛經〉,則分別以1138.5
璧〉拍得之419.8萬元,摘下本場桂冠;
萬元與575萬元成交,占居第三、四名。
「神工妙造─古董珍玩專場」,成交率
至於北京匡時本季之近現代書畫表現亦十
47.16%,總成交額2021.47萬元,其中
分搶眼,「澄道─近現代繪畫夜場」所推
張絅伯舊藏的清乾隆〈十六應真圖御墨
出的56件拍品,有49件悉數成交,總成交
一套〉,以350.75萬元奪冠。此前三場
額達2.53億元。前三名,首先是石魯〈桃
皆如實反映目前低迷的瓷雜市場買氣,
妮〉,以900萬元起拍,經過場內外藏家
唯獨「作意─佛教藝術專場」,成交率
多輪競價,最終以2185萬元成交,摘得桂
83.78%,總成交額3091.7萬元,為該項
冠。其次為齊白石〈放牛〉,以700萬元起
目表現較突出之專場,特別是其中一尊
拍,最終拍得2012.5萬元居次;此作同樣
13∼14世紀〈釋迦牟尼像〉,以402.5萬
為海上藏家劉益謙競得。此外,張大千一
元成交,表現相當亮眼。
幅仿仇英畫風之〈琵琶行詩意圖〉,以700 萬元起拍,最終則以1587萬元成交,屈居 季軍。其他一同入列千萬元俱樂部者,尚 有傅抱石〈武則天〉、任伯年〈花鳥三 屏〉、黃賓虹〈春江歸棹〉,各以1322.5 萬元、1265萬元和1085萬元成交,位居列 本場第四、五、六名。
瓷器雜項1.03億元收鎚 雍正琺瑯彩牡丹紋碗517.5萬元奪魁 相較於中國書畫的傲人成績,北京匡時在 瓷器雜項類則是表現平平。本季推出的四
左 民國齊白石〈放牛〉,成交價人民幣2012.5萬元。 右 清 雍 正〈珊 瑚 紅 地 琺 瑯 彩 牡 丹 紋碗〉,成 交 價 人 民 幣 517.5萬元。
ART&COLLECTION
195
考古紀事 Archaeology 2015 文︱劉榕峻
01
圖︱編輯部
四不像,可辟邪
時,被稱為是「僅次於殷墟的最大單體建築基址」,當時就有
想像下的鎮墓神獸 湖南岳陽戰國墓出土
考古學者認為它很可能是宮殿、神廟或府庫。2014年四川文物 考古單位更披露,認為這很可能是三星堆王國宮殿區的所在。 此前,學者認為三星堆可能僅是一處祭祀區,但因為北城牆的
近來湖南岳陽汨羅市因連日大
發現,三星堆古城成為完整的城垣。專家認為此地很可能是古
雨,造成一處高墈坍塌,意
蜀王國的王都所在,甚至可能有更高級別的墓葬區或者王陵。
外發現距今時間已達兩千年的
以往,專家或認為三星堆古城是以鴨子河作為北方天然屏障、
戰國貴族古墓。考古隊隨即進
或認為北城牆位在鴨子河北岸以北更遠處;但這兩種學說,隨
行搶救性發掘,清理出許多文 物。其中陶製彩繪鎮墓獸,造 型獨特,特別引人注意。此次
著此次城牆的發現已被推翻。北城牆的發現,使得後續尋找宮 「四不像」鎮墓獸。
是繼汨羅桐子坡發現東周古墓群後又一重大考古發現,有助於 研究戰國時期喪葬風俗,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 考古專家表示「鎮墓獸」是楚墓特有的陪葬品,其功能是為墓 主人驅邪,也是楚國彩繪陶器獨特器物之一類,具有鮮明的地 域與時代特徵,是汨羅當地墓葬考古第一次發現。這尊鎮墓獸 外形抽象,獸身紅色、白色漆彩,依稀可見,它的眉頭緊鎖, 眼睛睜大顯得炯炯有神,極富楚國巫儺文化色彩,非常特別。 由於是結合多種動物特徵組合而成的想像神獸,因此被人們戲 稱為「四不像」。
殿區有了比較明確的方向。因為一旦城牆區域獲得確認後,整 體面積基本上即可推算,再藉由之前考古資料的分析和對功能 分區有依據的推測,結合已經發現的內城牆,即有可能推知王 城的核心區,並成為考古發掘下一步的重點目標。 此外,在這段疑似為北城牆的下方,還發現了一個墓葬區,有 三個墓穴,其中一個墓 穴出現人骨,人的手指 骨仍清晰可見。墓穴中 還出土陶片等,但沒有 發掘出其他的隨葬品。 考古人員表示,該墓是
該古墓寬3.1公尺、長4公尺、殘深5.8公尺,帶有墓道。其墓室
屬於平民的墓穴,而且
結構為一棺一槨,墓內填土是經過精心製作的五花土,為典型
是早於三星堆文化的新
的戰國土坑豎穴墓。該墓有一直徑約0.8公尺的盜洞,洞中填土
石器時期墓葬區。
北城牆遺址確立了三星堆古城的存在。
中含有唐宋時期的殘損瓷片,推斷墓葬於唐宋時期就曾被盜, 被盜走的陪葬品中,可能包括有一組青銅禮器。考古人員在 此,仍發掘出陶鼎、陶敦、陶壺、玉璧、青銅盆及青銅車 等 陪葬品,依出土文物推斷,墓主的身分應是貴族。此次發現對 研究汨羅、岳陽乃至湖南歷史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02
牌九、骰子、青瓷犬 福建福州遺址現身
福建福州屏山地鐵站工地的考古發掘工作,考古人員在該遺址
古蜀的王都 三星堆古城北牆乍現 完成王城最後拼圖
的一處大溝內,發現了庶民玩物與器具,包括大小不等的陶 球、酒壺、青瓷犬、銅製腰扣,還有一些兒童玩具,以及博弈 用的牌九、骰子等。考古人員表示,2013年在地鐵軌道附近就 曾經清理出一條大溝,這次的發掘處距離2013年發掘處約有10
三星堆考古最近又有新發現!一段可能為三星堆古城「北城
公尺左右。這些器物的出
牆」的建築遺址被尋獲,城址四面獲得完整的確認。這是繼
土,彷彿帶領人們穿越千年
1986年三星堆發現兩座商代大型祭祀坑,並出土上千件國寶重
時空來到宋代的福州,可稍
器後,又一次重要的考古發現。
稍體驗市井不同生活的各式
這座疑似為古城北城牆的建築遺址,位在一處被命名為「F1」
場景,引人入勝。
的「亞」字形單體建築基址旁。2013年這處建築基址被發現
202
03
宋人的玩樂天地
2015.7
宋代遺址出土的骰子。
此次出土器物的繁雜多樣,
印證了宋代詩人黃裳(1044∼1130)〈長樂閑賦〉詩 句:「萬戶管弦春賣酒,三山鐘鼓曉參禪」,反映當時 中國南方福州市井的繁華熱鬧、人煙稠密,不但歌樂酒 宴興盛,而且佛寺等名勝風景多處,社會一片升平的景 象。出土器物中有不少以墨書書寫的瓷器,例如有一瓷 酒壺底部有著「鉅鹿酒庫」字樣。考古專家表示,大溝 出土者很多都是人們廢棄的物品,完整者很少。青瓷和 青白瓷器是最多的,另有景德鎮、福建各民窯出土的一 般器物,也有龍泉窯等窯口所燒的高端瓷器。 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清代房屋與宋代台基等遺跡, 還有疑似為南朝、唐代、宋代的水溝共四條,其中宋代 有兩條。目前發掘出各朝代的水溝,全是東西走向,從 冶山腳下延續到西湖。專家分析指出,宋代的福州水系 密布,西湖和歐冶池很可能是相通的,內河大多寬度超 過8公尺,深達數公尺,可讓大船通行,因此便利的水 運,也造就了繁華的福州城。
04
裝飾磚雕風 北宋仿木結構磚室墓 隱身河北武邑養牛場
河北衡水市武邑縣韓莊鎮李呂池村一處養牛場近來發 現一座古墓,隨葬品有雙耳紅陶罐、唇口白釉碗等。 從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斷,該墓葬為北宋時期仿木 結構建築的磚室墓,為當代人了解北宋墓葬文化與形 制演變提供重要的資料。 該墓為北宋典型的北方地區墓葬,其特色是仿木結構 建築的磚室墓。引人矚目的是,墓室內壁的磚雕裝 飾,出現了包括假門、假窗、桌椅、燈檯、拐杖、斗 拱立柱及須彌座等。仿木結構為簡單的「一斗三升」 托替木,雕刻門窗均為直欞加上簡單雕飾,其結構與 早期墓葬相比已相對複雜,顯見磚雕工藝日臻完善。 墓室內各磚雕壁畫均施以彩繪;由於常年浸泡在水 中,墓壁及磚雕均遭水浸成為黑色,清理淤泥後方露 出少量紅色彩繪,惜無法辨別形狀。隨葬品寥寥無 幾。由於此前出土的武邑崔莊宋代磚雕壁畫墓葬隨葬 品也很少,專家分 析,這可能是由於 各種器具物品均已 繪刻在壁畫和雕磚 上的緣故,或許反 映了北宋時期墓葬 文化的轉變。 該墓由豎穴土壙墓
出土的白釉碗。
展訊
南京博物院
台灣地區
亞洲地區
台北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
http://www.npm.gov.tw 台北市至善路二段221號 02-28812021 ● 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 ~2017/2/26 ● 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 ~9/9 ● 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9/1 ● 典範與流傳-范寬及其傳派 7/1~9/29
台北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h.gov.tw 台北市南海路49號 02-23610270 ● 潮代-清繡的天衣無縫 清代女性服飾展 ~8/8 ● 「她」在歷史的背後 ~8/2
台北國父紀念館 http://www.yatsen.gov.tw 台北市仁愛路四段505號 02-27588008 ● 書書畫傳統與科技展 7/30~8/11
http://www.dpm.org.cn 北京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 溥儀生活展 常設展 ● 天子萬年—清代萬壽慶典展 常設展 ● 捐獻文物精品展 常設展 ● 大明御窯瓷器-御窯遺址出土與傳世洪 ~9/2 武、永樂、宣德瓷器對比展 ● 光影百年-故宮老照片特展 ~7/17
http://www.gzam.com.cn 廣州市越秀區麓湖路13號 ● 廣州藝術博物院嶺南世紀經典展 ~7/31 ● 紀念賴少其誕辰100週年系列活動•賴少 ~2016/1/31 其版畫藝術文獻展 ● 千年玉韻美成在久-山西出土玉器精品展 ~8/23
北京首都博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常設展
台灣博物館
常設展
●
千年寶藏 盛世重光-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
http://www.sypm.org.cn 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瀋陽路171號 ●
鏤月裁雲-院藏清代宮廷雕刻精品展
遼寧省博物館 http://www.lnmuseum.com.cn/ 瀋陽市渾南區智慧三街157號 5/16~ 5/16~
http://www.ihp.sinica.edu.tw/~museum/tw/index.html 台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02-26523180 ● 與佛有約-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2014/5/3~
天津博物館
2012/10/27~
●
小學之道-從漢簡看漢代識字教育
2014/4/2~
●
重慶到台北-董作賓甲骨研究展
~12/10 ~2016/4/15
~12/9
●
甲骨明星展
●
「清世祖登極詔」等第一批展件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http://www.sshm.ntpc.gov.tw 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02-26191313 ● 鹽古時代特展 ~8/31 ● 世界童遊趣特展 ~10/11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http://www2.pccu.edu.tw/CUCH 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02-28610511轉17607 ● 吉羊如意-羊年名家書畫展 ~8/31 ● 歐豪年書畫展 3/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 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04- 23226940 ● 鼎立三十-看先民鑄鼎鎔金的科學智慧 ~2016/2/22 特展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http://www.nmp.gov.tw 台東市博物館路1號 089-381166 ● 羊羊大觀:羊年得意 ~2016/2/6 ● 人神盟約:排灣族maljeveq展 ~12/30 ● 「西藏唐卡」藝術特展 ~9/30
208
2015.7
http://www.cuhk.edu.hk/ics/amm 香港新界沙田 ● 簡約與華美-明、清至民初家具展 1/9~ ● 宜興紫砂陶藝與文化 ~10/4
瀋陽故宮博物院
● ●
懷袖丹青-中國明清扇面繪畫展 情滿遼河-遼寧民間繡品展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8/31
http://www.gdmuseum.com 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珠江東路2號 ● 扇墨傳馨—明清扇面藝術精品展 ~7/26
http://www.chnmuseum.cn 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法 2014/12/28~ ● 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 2014/12/30~ ● 學藝融通-饒宗頤百歲藝術展 ~7/12
http://www.tfam.museum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02-25957656 ● 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9/27 典藏展
http://www.ntm.gov.tw 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02-23822566 ● 原藝新風:臺灣原住民的工藝傳統與當 ~8/5 代再現特展 ● 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 ~8/30
廣東省博物館
廣州藝術博物院
中國國家博物館
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 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13號
台北市立美術館
http://www.njmuseum.com 南京市中山東路321號 ● 江南風華 ~7/26 江左流韻-明代吳門書法 繪畫特展 ● 往往醉後-傅抱石民國時期繪畫專題展 ~7/26
http://www.tjbwg.com 天津市河西區平江道與越秀路交口 ● ●
江南雙盛之新安畫派展 筆墨真趣-清代四王繪畫作品特展
安徽博物院
http://www.ahm.cn 安徽省合肥市淮寧路268號 ● 歐豪年美術館 2014/3/23~ ● 佛光恒常-安徽佛教文物精品展 ~8/30
山東博物館
http://www.sdmuseum.com/default.aspx 山東省濟南市經十一路30號 ● 齊魯瑰寶 ~8/10 ● 太陽契丹-大遼文明展 ~8/2
浙江省博物館
http://www.zhejiangmuseum.com 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25號 ● 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陳列 ~2016/11/30 ● 香遠益清•唐宋香具覽粹 ~7/12 ● 黃賓虹花鳥畫展 ~9/23
上海博物館
http://www.shanghaimuseum.net/cn 上海市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 惟硯作田-上海博物館藏硯精粹展 7/17~10/14
中國絲綢博物館
http://www.chinasilkmuseum.com 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路73-1號 ● 山哈神韻-佘族織繡服飾展廳 ~9/21
香港藝術館
http://hk.art.museum 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厘道10號 ● 館藏梅蘭菊竹繪畫選粹 2014/12/5~ ● 從豆奶到普洱(茶具文物館) ~11/15 ● 宜興紫砂陶藝與文化(茶具文物館) ~10/4 ● 竹觀萬象-葉義捐贈竹刻藝術選 3/14~
澳門藝術博物館 http://www.mam.gov.mo 澳門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澳門文化中心 ● 頓還舊觀-藝博館館藏繪畫修復展 ~8/3 ● 歲月如流-濠江舊侶詩書畫篆刻乙未展 ~7/19
澳門博物館 http://www.macaumuseum.gov.mo 澳門博物館前地112號 ● 洛港東帆-18世紀中法海上絲路貿易港 ~8/30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http://www.tnm.go.jp ● 中國的巨大漆器-夾紵大鑑 ~2016/4/10 ● 中國的佛像 ~2016/4/10 ● 國寶隨身庭騎繪卷 7/7~8/2 ● 中國文明的開始 ~8/23 ● 中國的陶瓷 ~8/16 ● 中國的青銅器 ~8/30 ● 中國墳墓的世界 ~8/30
日本根津美術館
http://www.nezu-muse.or.jp ● 江戶時代的dandyism-從刀至印籠 ~7/20 ● 傾聽繪畫的聲音-風雨、鳥鳴、人聲 7/30~9/6
日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
http://www.taitocity.net/taito/shodou ● 不折所愛的中國南北朝書法-439年至 ~7/20 589年,越過王朝的興亡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 http://www.kyohaku.go.jp ● 日本的面具-人、神佛與鬼多彩的表情 ~7/20
日本大和文華館 http://www.kintetsu-g-hd.co.jp/culture/yamato ● 豐富的日本瓷器-從繩文至江戶 7/3~8/16
日本泉屋博古館 http://www.sen-oku.or.jp/ ● 住友收藏的明清書畫:傳統與革新- ~7/12 明至清
http://www.seattleartmuseum.org ● Calling Calligraphic Abstrsction ~10/4
美國紐華克美術館
http://www.newarkmuseum.org ● Re-Activating Chinese Antiquities 200 BC即日起~ 2012 AD ● Buddhism, Taoism, Confucius and the Cult 即日起~ of Mao China's Religious Arts ● China's China:Porcelain, Earthenware, 即日起~ Stoneware & Glazes ~2016/2/28 ● Rajas, Wrestlers & Renunciants:Portraits from Asia
http://www.moco.or.jp ● 東洋的青花瓷器 7/11~8/23
http://www.museum.go.kr ● 青龍寺掛佛 ~11/29 ● 發願,寄予殷切的期望-佛教藝術的贊 ~8/2 助人
http://museum.stanford.edu ● Shifting Currents:Highlights from the ~7/13 20th-Century Chinese Collection ● Drama of Heaven and Earth:The ~7/13 Theatrical Traditions of Japan
213 214
ȓ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美國史丹佛大學坎特藝術中心
212
ǵ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ǵ
http://www.osaka-art-museum.jp ● 俑的世界 7/14~8/30 ● 螺鈿 中國•朝鮮•日本 7/14~8/30
美國西雅圖亞洲藝術博物館
ΎДΜΐВ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http://www.mfa.org ● Court Ladies or Pin-Up Girls? Chinese ~7/19 Paintings from the MFA, Boston ● Playing with Paper:Japanese Toy ~7/19 Prints ● Hokusai ~8/9
ӦᗺǺ୯ҥᐕўറނᓔኴȒ
http://www.narahaku.go.jp ● 中國古代青銅器-坂本收藏 常設展 ● 開館120年紀念特別展-白鳳 綻放的佛 7/18~9/23 教美術
ВයǺΒ〇ϖԃѤДΐВ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
英國維多利亞亞伯特博物館 http://www.vam.ac.uk ● Captain Linnaeus Tripe: ~10/11 Photographer of India and Burma, 1852-1860
歐美地區 德國柏林亞洲藝術館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http://www.metmuseum.org ● China: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8/16 ● Discovering Japanese Art: American ~9/27 Collectors and the Met ● Painting with Threads: Chinese Tapestry and ~8/9 Embroidery, 12th–19th Century ~2016/3/27 ● Korea: 100 Years of Collecting at the Met
http://www.smb.museum/smb/home/index. php?lang=en ● Collection of East Asian Art in the 常設展 Museum für Asiatische Kunst ● The Avalanche of the Mustard Seed:The ~9/20 Inter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Painting and Chinese Woodcut Printmaking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http://www.asianart.org ● Exquisite Nature Presents Masterpieces ~11/1 from Some of China’ s Most ,nÁuential Painters of the 14th~18th Centuries
美國魯賓博物館
http://www.rmanyc.org ~2016/2/8 ● Becoming Another:The Power of Masks ~2016/1/11 ● Masterworks Jewels of the Collection ● Art with BeneÀts:The Drigung Tradition ~9/7
美國納爾遜美術館
http://www.nelson-atkins.org ● Ancestors, Ritual, and the Tomb: the 常設展 Ancient Chinese Art Galleries 7/18~2016/7/17 ● Flowers to Frost:Four Seasons in East Asian Art
美國佛利爾沙可樂美術館
http://www.asia.si.edu ● Silk Road Luxuries from China ~2016/1/3 ● Chinese Ceramics:13th~14th ~2016/1/3 Century ● Seasonal Landscapes in Japanese ~9/7 Screens ● Enigmas:The Art of Bada Shanren ~2016/1/3 ● Vietnam's Ceramics:Depth and 7/11~ Diversity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回山望有情 Mountain View 1988年 彩墨 135.5 x 55.5 cm 私人收藏
周海聖 廣告贊助
中國書畫•日本收藏—關西百年收藏記事 作者 曾布川寬、西上實等人 定價 620 歷經百年動盪的文化至寶,如何重回美術殿堂的永恆居所?日本關 西家族的鑑藏記錄!難得一見的大師作品都將在本書一一揭開其神 祕面紗。
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 作者 高千惠 定價 420 藝術,不再只是一幅畫或一件雕塑,而是一種觀念的釋放,是對哲 學、政治、人性、物質文明等發展,給予回應的種種形式和態度。 乘著飛翔工學中看不見的懸空力量,穿梭於觀念、藝術、歷史之 中,以尋找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間有跡可尋的思想美學蹤跡。
這樣收藏也可以?!— 當代藝術這麼買,跟著藏家學收藏
作者 安德里亞.貝利尼、Andrea Bellini等 定價 320 市場價值、投資眼光、直覺品味?什麼才是致勝收藏的關鍵策略? 40位國際資深藏家的收藏投資心法,教你當代藝術如何買?給未來 藏家最受用的啟發!
即日起訂閱典藏雜誌任一刊典藏精選叢書任選, 優惠價 起!
$1940
※前5名訂閱成功者,加贈「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 藏瑰寶展」特展圖冊乙本 (價值$1,300)
訂閱雜誌自2015年
新訂戶
續訂戶 ( 編號 )
■ 收件人 ■ 電話
月開始訂閱 或 □接續期數。
■ 住址
<優惠期間2015/7/1-2015/8/31止> 請勾選下列雜誌訂閱方案:(任選) 專案
雜誌一年12期
訂閱優惠
(任選)
□古美術
A265
NT$620
NT$1999
□典藏投資 A260
□加贈【這樣收藏也可以?!- 當代藝術這麼買,跟著藏 NT$1940
家學收藏】NT$320
■ 有效日期 20 _ _ / _ _
■ 卡號 _ _ _ _﹣_ _ _ _﹣_ _ _ _﹣_ _ _ _ ■ 簽名(同信用卡)
□加購2015中國文物拍賣大典 □加購2015中國書畫拍賣大典
■ 金額 NT$ ■ 卡別 □VISA □MASTERCARD
□加贈【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NT$420
A259 □今藝術
■ E-mail ■ 統一編號
□加贈【中國書畫•日本收藏-關西百年收藏記事】 A264
專案價
NT$3000
□加購2015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 Ps.上述方案需搭配雜誌訂閱(一年期雜誌搭配一項優惠品) ※前5名訂閱成功者,加贈「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特展圖冊乙本
ATM轉帳
帳號:5050-0125-2469-00 銀行代號:009
帳戶後末4碼 / 轉帳後請回傳本訂單
郵政劃撥 帳號:19848605 戶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項 1. 發票/贈品將於收到訂單後一週內寄出。 2. 雜誌於每月1日出刊發售,若讀者當月5日前尚未收到雜誌,敬請來電洽詢! 地址104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85號3樓 電話:(02)2560-2220 傳真:(02)2542-0631
նᕆᗠீႏ www.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