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甲仙踏查書寫
目錄
2021 年 3 月 29 日 更 新
前言、人文薈萃時空交會的甲仙埔 ................................................ 王春智
4
1. 從關山的嘉雲巷談甲仙的嘉義雲林移民 .................................... 黃錦霞
5
2. 甲仙生命活水~甲仙攔河堰..................................................... 林貴香 10 3. 一座從海裡浮上來的化石館-甲仙埔 ....................................... 陳麗年 15 4. 白雲仙谷-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生的探險之旅 ..................... 林月霞 23 5. 湯姆生路線:滴水崁溪口體驗巡禮 .......................................... 楊蕎綺 32 6. 六義山 .................................................................................... 李永昌 37 7. 天乙山-心淳法師種樹補天..................................................... 陳春發 41 8. 甲仙地區樟腦產業概述............................................................ 吳成嘉 46 9. 甲仙三寶 ................................................................................ 陳桂英 52 10. 築路英魂的歸葬處~鎮海軍墓 ............................................... 劉嘉蓮 55 11. 阿里關公廨 ........................................................................... 吳土水 60 12. 來甲仙串街走巷 .................................................................... 吳靜鴻 66 13. 「愛鄉.愛土.愛甲仙」甲仙愛鄉協會—曾麗雲 ................... 林靜莉 76 14. 日照甲仙埔,月湧仙溪水─用文化與歷史找回甲仙的游永福 .. 洪祐圻 79 15. 把家種回來—記小林種樹人周金源 ........................................ 顏歸真 84 16. 甲仙有機小農—不向命運低頭的鄧素琴 ................................. 呂癸未 90 17. 五里埔—建山連絡道~美麗的邂逅 ........................................ 冷梅英 94 18. 阿里關大武壠族人葉志禮其人其事 ........................................ 陳文德 99 19. 遊走阿里關古道探索幽古史事 ............................................... 柯玉瓊 104 20. 思想枝-保成菜 Koh 想起江保成事件、Tapani 反(噍吧哖事件) 鄭雅怡 112
3
前言、人文薈萃時空交會的甲仙埔 文 / 王春智
站立於海拔 3952 公尺高的玉山主峰頂,望西南方一路逶迤延展的是楠梓仙溪, 與朝著東方前行再急轉向南的荖濃溪,兩溪分流,各據為玉山山脈左、右岸下行, 而匯集於旗山嶺口,即為高屏溪-高雄與屏東人的生命大河,全長 171 公里,流 域面積廣達 3,625 平方公里的高屏溪水合流後,一路再奔往出海口海拔 0 公尺的 台灣海峽。「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自然生態社」踏查小組夥伴,自 2015 年起陸續 從出海口高雄端上溯走讀踏查了林園、大寮、大樹、旗山、杉林,今年 (2020) 延 續【3952~0 生命大河 -高屏溪】計畫,腳步來到了甲仙埔。 奔 流 的 江 河 啊 ! 夾帶 著 高 度 落差 的 動能 滔 滔 而 下 至 甲仙 埔 地 , 匯 聚了 亙 古通 今 的 天 然 元 素, 是 眾 多生 物 的 依存 、是 遷 徙 族 群 的安 居 ; 她是 文 化 的載 體、 她 是 傳 統 的 延 續 。板 塊 擠 壓的 力 道 造就 蓬萊 造 山 的 露 頭、 沉 積 萬年 的 化 石沖 刷出 眼 前 的 邂 逅 ; 冰 河孓 遺 的 奇蹟 呈 現 在稀 鬆的 日 常 ; 原 住民 族 的 獵場 轉 身 「甲 仙」 承 諾 的埔 地;濕版攝影 的容貌留下百 年線性遺產 的追尋;採樟 格腦 (kek-ló)的專技促成 北客南遷的推拉。 當 賴 以 為 生 的 滔 滔江 河 , 成 為毀 家 奪命 的 滾 滾 石 流 時, 倖 存 的 是 毅力 人 格的 堅持,留下串街走巷中一則則甲仙埔的故事,吟誦著「日照甲仙埔,月湧仙溪水」。
4
1. 從關山的嘉雲巷談甲仙的嘉義雲林移民 圖、文 / 黃錦霞
從台 29 公路轉入高 130 縣道「關
子寮」,據當地大武壠族文史工作者葉
東巷」往「嘉雲巷」的入口,可發現
志禮先生考據,日治時期日本人為製
路旁設有一個接近 30 戶的集合式信箱
樟腦,強迫此地族人遷離,戰後族人
群,非常特別,也十分引人注目 (圖 1-1),
雖回歸舊地,但因為缺乏土地所有權
推測住在此巷內應該約有 30 戶的住民
證明,所以林地被林務局收歸國有,
吧。「嘉雲巷」這個巷 弄名稱和當地平
而後才有嘉義及雲林人遷居此地承租
埔族地名明顯不同,應該具有特殊意
農作,漸漸形成聚落,這就是「嘉雲
義。經實地踏查訪問後才了解,原來
巷」的由來。經查訪才了解甲仙區其
是因戰後有不少嘉義、雲林人遷居此
他聚落也有嘉義與雲林的移民。為深
地,所以當時的鄉公所才將此巷道編
入了解嘉義、雲林移民甲仙的歷史,
名為「嘉雲巷」。
我們分別訪問了簡瑞昌先生及王明南 先生與西阿里關的張金水先生。
嘉雲巷簡瑞昌先生 訪談住「嘉雲巷」現年 86 歲的簡 瑞昌先生 (圖 1-2),他 13 歲時與兄長 跟隨父親從嘉義縣梅山鄉瑞里遷徙到 圖 1-1.
集合式信箱 2020.07
此。
在清領台灣初期,甲仙埔地區即 為原住民內攸社的傳統領域,西元 1722 年起開 始有噍吧 哖 (台南 玉井 )的 大武壠族人被迫往山區遷徙;最初是 在阿里關 (關山 )墾殖形成聚落,而後更 有清政府設立關隘區隔,形成所謂「番 界」「禁地」。「嘉雲巷」位於關山東邊 內英山系「番子寮山」下,原為內攸
圖 1-2.
社的獵場,並設有獵寮,故地名為「番 5
簡瑞昌先生 2020.07
父親簡榮貴於 1946 年(民 國 35 年 ) 先來此探查,發現斑芝埔溪水源充沛 地勢平坦,優於瑞里的農作環境,隔 年招集鄉親共 4 戶遷居至此地開墾, 簡瑞昌先生回憶起剛到此地暫居時, 還可看到有石頭牆結構的舊屋,想必 是大武壟族人留下來的吧!鄉民剛開 圖1-3.
始是種植水稻、樹薯,之後更把家鄉
王明南先生 2020.07
的麻竹帶來種植,造就了現今此地大 片的麻竹林,至今尚且有部分人從事
王明南先生在 28 歲時從都市回到
麻竹筍的農作。此外簡先生還開發在
內英山與家人一起工作,當時他父親
當地種植「龍鬚菜」,現在仍是部分鄉
除了種麻竹外,同時也種植烏龍茶,
親後代主要收入的農作。他也從事 40
茶種也是從家鄉龍眼村帶來的,王家
多年的養鹿工作,為了販賣鹿茸南北
茶園更是當時甲仙地區唯一的茶園。
奔波全台走透透,一生在這第二故鄉
訪談中,王先生認為甲仙、六龜的麻
辛勤工作成家立業,近幾年也慢慢退
竹筍與梅子產業等,應該都是由當時
休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嘉義鄉親所引進,也算是鄉親對甲仙 地區的農產業有些貢獻。他覺得內英 山確實很適合種植茶葉,就把茶園擴
甲仙街王明南先生
充至約 10 甲,並增設製茶廠 (圖 1-4),
62 歲的王明南先生 (圖 1-3),現居
期 間他 也自 林業 試驗所 引進 巨竹 筍 (大
甲仙街經營照相館。談起幼年約 3 歲
憨 筍 )到內 英山種 植, 並推 廣給 甲仙區
時,隨雙親全家從嘉義縣梅山鄉太平
的農友。
龍眼林遷徙至六龜荖濃,長大後才漸 漸了解父親帶著家人輾轉遷徙的背景。 父親王清游在日治時期就讀嘉義農校 森林科,戰後在嘉義從事木材買賣, 因經營失敗,且當時政府鼓勵鄉民到 甲仙地區墾殖農牧,父親於 1961 年 (民 國 50 年)舉家與親友一起遷移到荖濃, 早期種植番薯,後來遷往內英山種植 家鄉帶來的麻竹。
圖1-4.
6
內英山茶廠 2020 林正誠攝
在這些辛苦農事工作的回憶裡,
西阿里關張金水先生
扁擔 ( pín-taⁿ)是王先生最深刻的記憶。 現居「西阿里關」民 國 41 年出生
想起幼年時期,母親必須到田裡工作,
的張金水先生 (圖 1-5),是來自雲林的
又不放心年幼的他與弟弟在家,就用
第三代移民。
扁擔一前一後擔起兩兄弟一起到田裡, 如此才能放心工作。長大後跟家人在 山上採筍煮筍後,每人用扁擔挑擔約 100 斤到甲仙街交易,在民國 70 年代 最鼎盛時,一家 5 人共 5 擔,一趟 5 擔就約有一萬元的豐厚收入。麻竹幼 苗也是鄉親用扁擔,從嘉義梅山擔到 內英山種植的。扁擔與農家生活有甜
圖1-5.
蜜也有艱辛的連結。
〈左〉張金水〈右〉其姪兒張興發
2020.07.25 劉嘉蓮攝
後來因大環境變化,茶產業較難 經營,王先生與太太就移居甲仙埔市
「西阿里關」位處台南南化區的
街,轉行經營婚紗攝影,王太太也經
關山,以烏山山脈與甲仙區關山的「東
營美髮店,夫婦開拓人生第二事業至
阿里關」相隔,東、西阿里關自古便
今。王先生說小林、那瑪夏有很多是
有多條古道相通,是居民用來交換物
他長年的老顧客,從結婚照家庭照到
資、交流文化甚至是嫁娶婚配的重要
子女的婚紗攝影都是他一手包辦,八
道路。張先生回憶表示,戰後家鄉雲
八風災後一些老顧客遇難,他很感慨
林縣土庫因可耕作土地不夠養家,因
又感傷。雖十年來甲仙景氣慢慢恢復,
此 1955 年 (民國 44 年 )祖父舉家遷移
但大環境改變,讓傳統婚紗攝影乏人
至此,當時他才 3 歲。初期也是種植
問津,所以他也就漸漸淡出,每天種
番薯、樹薯、麻竹及水稻,農作物都
種花草樹木過著半退休的生活。他也
是請挑夫翻山過嶺,要挑擔過西阿里
利用時間在甲仙區大田里種樹,他表
關山系至甲仙四社寮 (四德 )交易,並挑
示植樹是感念當初在內英山為了墾地
回民生所需品。挑夫挑擔是按斤計酬。
種茶而砍伐樹木,現在植樹是他想完
他提及有挑夫要求貨物必須滿 100 斤
成償還對土地傷害的心願。
才成行,這些挑夫的挑擔能力之強, 讓他驚嘆而印象深刻。在我們訪談過 程中,張先生望著住家前方的遠山, 指出眼前群山中的一座山凹,說他有
7
一位叔叔就在這個名叫十八彎的山坡
法 只 有 嘉 義 匠 師 才 有 ( 圖 1-6) ( 圖
地種植麻竹,這條山路也是東、西阿
1-7)。
里關兩地交流的古道之一。 隨著時間流轉,此地大部分居民 在 1980 年代大量改種經濟作物-芒果, 成為主要經濟收入,張先生與兒子共 種植約一甲地的芒果,他說現今芒果 種植面積須一甲以上才有利潤,配合 消費者的消費型態,他們也採用宅配
圖1-6.
洗手台石槽 2020.07
運送。張太太的娘家是日治時期由新 竹南遷甲仙的客家腦丁,後居住於那 瑪夏,就這樣牽連起在甲仙與西阿里 關之間的姻緣線,也牽起了過去遠來 自新竹、雲林的移民交錯史。
工匠與技藝 訪談期間發現有些古宅,有厚重 圖1-7.
方型石板鋪設的地板、台階;有整組
支柱基座 2020.07
的石槽兼石板洗手台;有岩塊打造成 另外在老宅旁邊的護土坡面上,
的房屋支柱基座;甚至還有豬舍的石 製隔牆與餵食槽,仔細觀察石板或岩
還有整片類似擋土牆牆面的石造駁 坎,
塊上均有細細的人工敲擊痕跡,應是
砌石工事十分精美,還有點像日治時
裁切後,表面以手工持斧一痕一痕敲
期留在許多古道上的駁崁工法 (圖 1-8)。
打而成,有點像西洋印象派圖畫的「平
屋主們表示當初長輩移民來此,慢慢
塗」技巧,雖不像梵谷的名畫「星夜」
的生活穩定後要起造房屋時,發現附
以筆觸變化方向與色彩,但仍可感受
近的地質石料與嘉義梅山十分類似,
石匠師父不一樣的技藝表現。
且家鄉有這方面的石匠師父,於是就 請他們來此建造,這些匠師們來此工
一邊踩踏在厚實的石板上,一邊
作一段時間後就回鄉了,雖然他們沒
以手撫摸石上刻痕,能感受到石板的
有定居下來,但是他們的工事作品卻
堅固耐用,還有樸實刀斧擊觸下的力
永遠留在甲仙這塊土地,為這段移民
與美,據了解這種特殊的石板打石工
歷史留下見證。 8
結語 時 代 變 遷 從 來 不 曾停 止 , 人 類為 生 存也 會 跟 著 環 境 變化 遷 徙 , 聽 戰後 嘉 義雲 林的甲仙移民故事,聯想起 1959 年 (民國 48 年 )八七水災後,彰雲嘉居民的後山 東 部 遷 移 ; 再遙 想 清 治時 期 噍 吧哖 大武 壠 族 人 的 花蓮 遷 徙 ,都 在 在 令人 感念 台 灣 先民翻山越嶺開拓墾殖的堅韌精神。
圖1-8.
擋土牆駁坎 2020.07.25,劉嘉蓮攝
9
2. 甲仙生命活水~甲仙攔河堰 圖、文 / 林貴香
近 年 來 因 地 球 暖 化, 極 端 氣 候的 影 響, 使 降 雨 型 態 發生 改 變 , 再 加上 臺 灣特 殊 的 水 文 地 質, 河 川 坡度 陡 , 水流 急, 保 水 不 易 ,還 有 豐 水期 與 枯 水期 降雨 量 極 度不均等問題,雖然台灣一年平均降雨量為 2,000 多毫米,但居然是世界排名第 18 位缺水的地區﹝註 1﹞,所以有關台灣水資源運用的議題值得大家關切。我們 特 地 安 排 來 參訪 位 在 楠梓 仙 溪 上游 的甲 仙 攔 河 堰 ,想 更 深 入了 解 關 於高 屏溪 這 條 高 雄 的 生 命 大河 它 的 水資 源 運 作情 形, 參 觀 前 需 事先 函 文 給「 經 濟 部水 利署 南 區 水資源局」,通過申請才可入內參訪。 來到「甲仙攔河堰管理中心」,該局林主任及工作人員熱情又 親切的歡迎並招 待 我 們 , 且 提供 甲 仙 的特 產 芋 冰、 芋餅 及 礦 泉 水 ,在 酷 熱 的天 氣 , 讓大 夥們 頓 時 感 到 沁 涼 舒 暢, 我 們 也回 贈 一 箱甲 仙在 地 優 質 的 紅龍 果 作 為伴 手 禮 ,以 表謝 意 。 之後並由林主任及曾先生親自為我們在現場一一導覽解說(圖 2-1)(圖 2-2)。
圖2-1.
現場導覽解 2020.06.22
圖2-2.
10
現場導覽解說 2020.06.22
圖2-3.
甲仙大橋端遙望甲仙攔河堰
之功能。
揭開甲仙攔河堰神秘面紗 甲仙攔河堰位在甲仙大橋上游約
甲 仙 攔 河 堰 ( Jiasian Weir), 位
450 公尺處,佇立在甲仙大橋只能遠遠
於高屏溪的支流楠梓仙溪上,攔河堰
遙望,對於居民而言,攔河堰是神秘
於 1999 年 7 月完工(圖 2-3) ,因高屏
而有距離的,攔河堰坐落在秀麗的河
溪流域並無水庫可調節豐水期與枯水
川中,雖是略顯突兀的人工建物,但
期的水量,所以甲仙攔河堰主要功能
其實是身負重任,承載著重要水資源
是攔截楠梓仙溪 6 月 到 10 月豐水期的
平衡與穩定的使命。
溪水,透過越域引水方式,以輸水隧 道將旗山溪多餘水量送至南化水庫蓄
攔河堰是指橫跨於河道上的水上
存運用(圖 2-4)( 圖 2-5)(圖 2-6),
工事構造物,其堰體規模通常比水庫
除提高南化水庫的民生用水供水量之
小,主要是利用堰體本身的高度將河
外,必要時也可透過南化高屏聯通管
流水位加以抬升,以自流方式引水利
路將用水回送高雄地區以供使用。
用,同時兼具控制及調節河川水量的 功能,尤其可攔蓄汛期間的洪水,減 少水患的衝擊,但並不像水庫有蓄水
11
龍頭,適時將楠梓仙溪多餘的水引入 南化水庫蓄存,而當高雄地區水資源 不穩定時,也能透過南化高屏聯通管 路由南化水庫調水供應。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在 2015 年 8 月蘇迪勒中颱後,高屏溪濁度飆破 2 萬 度 , 而 正 常 取 水 濁 度 只 能 在 50-60 度之間,經濟部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 連上堯表示,「透過高屏連通管取南化 水庫水約 45 萬噸,加上地下及伏流水 圖2-4.
稀釋,有效降低高屏溪水濁度」。甲仙
甲仙攔河堰輸水隧道
攔河堰在水資源的平衡與穩定上發揮 了很大的效果。
莫拉克風災後改建 站在甲仙攔河堰管理室旁,聽著 林主任訴說八八風災對攔河堰的影響。 圖2-5.
2009 年莫拉克風災期間降下超大豪雨,
南化水庫
引發大規模洪水及土石流,楠梓仙溪 上游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潰堤後瞬間 洪峰沖破堤防造成缺口,造成甲仙堰 受損。機房操作 設備損毀(圖 2-7), 甲仙攔河堰管理中心、辦公廳舍都遭 淹沒(圖 2-8), 林主任出示當時風災 照片做對照(圖 2-9),讓人感受到大 圖2-6.
自然破壞威力之大,令人怵目驚心。
輸水隧道南化水庫端
災後重建,修復了攔河堰原本的功能, 並為確保管理中心人員之安全,將管 甲仙攔河堰於豐水期平均每日可
理中心辦公廳舍遷至甲仙區楠梓仙溪
供水量達 30 萬噸,總計平均每年引輸
右岸靠本堰的附近,以利堰區監控的
至南化水庫的水量近 8,000 萬立方公
機動及便利性。
尺。甲仙攔河堰彷彿是南化水庫的水 12
方面,堰壩下游的砂源不足將導致壩 體基礎掏刷,也有潰壩堤的危險性, 對下游生命財產造成的威脅更大於洪 水。另外這些堰體的建造改變了河川 的面貌,對於河溪生態體系均造成很 大的影響,包括改變自然的水文循環, 切割原本連續的河道,造成生態廊道 圖2-7.
機房設備損毀
中斷,使得洄游生物路徑受到阻礙等。 所以在河道工程整建之際,應審慎思 考改善的方式,希望對大自然的傷害 能限縮到最小的程度。 以甲仙攔河堰的「魚道」為例, 它位於攔河堰右岸取水口至排砂道下 游間的側牆(圖 2-10) ,是一條設定能
圖2-8.
恢復魚類溯游移動的通道,但魚道入
管理室辦公廳舍淹沒
口的水流速度及水位落差都會影響魚 類溯游,若水勢分散則更無法提供溯 游魚類正確前進的方向感,而這只是 值得注意的溪流生態問題之一。
結語 圖2-9.
有此機會參觀甲仙攔河堰是很難
風災對照
得的經驗,因涉及很多專業操作技能, 雖僅稍為瞭解其運作的情形,但對南
攔河堰工程的省思
台灣生命大河高屏溪的水資源運用有
攔河堰的工程雖然對人類在水資
了初步的認識,更感謝國家有像林主
源的運用上十分有幫助,但難免對環
任及其工作團隊這般負責認真的公僕,
境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根據「環境
能守護及妥善運用台灣這塊土地的資
資訊中心」的說法,堰體的平均使用
源。
時間約為 50 年,隨著堰體結構物逐年 老舊,維護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另一
13
圖2-10.
魚道
p/cp.jsp?lawId=402899ba2faf045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面對氣候
6013048efe8da068d
極端變化,有時雨量狂轟釀成重災;
南區水資源局,2-4-4.甲仙攔河堰,
有時或無雨乾涸缺水可用,如何讓水
https://www.wrasb.gov.tw/busine
為我們所用,而不傷害我們,在水資
ss/business02Jia.aspx?no=14&S
源應用的技術上有待努力。但對水庫
howNo=120&no2=137&no3=43&
或堰體周遭環境生態的保育、及開發
wid=85 2. 自由時報:颱風過後自來水不濁
多元化水資源運用,則須從國家政策、 專業技術、及民眾教育等多方面著手,
高雄扭轉水質差形象
我們應以謙卑敬畏之心及積極正面的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
態度,學習與環境大自然共生共存。
breakingnews/1409162 3. 南區水資源局 ~粼波南水
﹝註 1﹞水資源網路特展
https://www.facebook.com/tw.wra
https://web.fg.tp.edu.tw/~earth/learn/
sb/posts/1816863271954561/
water/water8.htm
4. 台灣河川復育網 ~魚道概說
[參考資料 ]
http://trrn.wra.gov.tw/web/index-8
1. 經濟部甲仙攔河堰水庫運用要點
.html
(民國 108 年 7 月 22 日修正發布),
5.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堰壩的存與廢 https://e-info.org.tw/node/78072
http://wralaw.wra.gov.tw/wralawgi
14
3. 一座從海裡浮上來的化石館-甲仙埔 圖、文 / 陳麗年
多次前往甲仙地區踏查,只要遙
合化石的形成。
望到橫跨在楠梓仙溪上淺紫色三拱橋
五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才剛在
身的甲仙大橋 (圖 3-1),即知將進入芋
演化路線上和黑猩猩說掰掰呢!那五
頭香的國度了。但可曾想過,約在五
百萬年前的甲仙地區是什麼模樣呢?
百萬年前,這裡可是汪洋一片,充滿
從甲仙出土的化石得知,五百萬年前
著海味啊!
的甲仙地區和周遭的山脈是海洋生物 的快樂天堂。這快樂天堂在地殼快速 隆起和陷落中擺盪,歷經濱海、淺海、 半深海環境的交替,孕育著豐富的海 洋生物。 學者們研究甲仙地區所屬的岩層, 主要是上新世的桂竹林層 (距今約 400
圖3-1.
甲仙大橋
萬 年 ~ 900 萬 年 ) 和 中 新 世 的 南 莊 層 (距今約 900 萬年~1,350 萬年 )。前者 屬海相沉積環境,後者屬濱海相沉積
在人類始祖未出現之前,我們如
環境。原本深埋在地下深處的兩岩層,
何得知千百萬年前地球居民是誰?洪
如今大面積露出於甲仙地區,以致甲
荒之力造就出怎樣的環境?這部地球
仙地區可以大量採集到兩岩層中的海
發展史,如同一本無字天書,岩層就
相化石,主要以螺、蛤等貝類化石為
是書頁,化石是其中的文字。沒錯!
主。因為南莊層和桂竹林層屬於地質
甲仙地區生態環境的更迭史,可從大
年代的中新世~上新世,而中新世恰
量出土的化石窺見一二。化石是什麼
巧是生物的小變動期,也就是生物的
呢?簡單的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過去
滅絕和發生的過渡期,因此甲仙才能
遙遠時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
出土如此豐富、種類繁多的化石,是
所變成的石頭。因此化石的種類分為
研究台灣地區中新世化石的重要據點。
「遺體化石」和「生痕化石」。不論是
目前甲仙化石館陳列甲仙出土的化石
何種化石,「快速掩埋」是形成化石很
約有 300 種。
重要的條件。還有,海中比陸地更適
15
話說這千百萬年前,深埋在地下
整個甲仙區簡直就是一座天然的
深處的沉積岩層,怎會成為甲仙地區
化石館!行走在甲仙區等同穿越在千
顯而易見的露頭呢?這就得要從六百
百萬年的時空中。
萬年前的蓬萊造山運動說起。台灣位
至此,大家應該可以明瞭,甲仙
於歐亞板塊和菲律濱海板塊的交界帶, 兩板塊之間的應力是相互擠壓,至今
的化石產區之一了。目前甲仙地區出
依然如此。就在約二百萬年前,兩板
土的眾多化石以貝類為主,可分為五
塊持續相互激烈擠壓,老岩層逆衝得
大類:甲仙翁戎螺 (圖 3-2)、矢部火焰
比年輕的岩層高,就這樣,距今約五
明海扇蛤 (圖 3-3) (圖 3-4)、牛角江瑤
百 萬年 ~一 千多 萬年的 關刀 山岩 層 (屬
蛤 ( 圖 3-5) 、 高 麗 花 月 蛤 ( 又 稱 巨 帶
桂 竹林 層 )和南莊 岩層 就此 顯露 出來。
蛤 )(圖 3-6)、環紋滿月蛤 (圖 3-7)。主
這些露出來的岩層經強烈風化作用崩
要的化石出露區有九區,其中四德化
坍,或經楠梓仙溪經年累月的侵蝕沖
石 區 (圖 3-8)(圖 3-9)已 被 列 為 自 然 保
刷,大量的化石就一一現形了。
圖3-2.
為何是台灣最重要、也是產量最豐富
護區。
甲仙翁戎螺
圖3-3. 矢部火焰明海扇蛤
16
圖3-4.
矢部火焰明海扇蛤
圖3-5.
牛角江瑤蛤
圖3-6.
高麗花月蛤
圖3-7. 環紋滿月蛤
圖3-8.
四德化石區
圖3-9. 四德化石區
17
為了進入四德化石區踏查,我們
德化石保護區的範圍是在四德大橋和
事先依規定向林務局申請獲准。我們
甲 仙 攔 河 壩 之 間 的 楠 梓 仙 溪 (旗 山 溪 )
一行人幾經波折才到達化石區範圍,
右 岸 山 坡 (屬 六 義 山 ), 面 積 總 共 約
想想保護區不易進入也不是壞事。四
11.23 公頃。
圖3-10. 四德化石區
曾在文獻上看到四德化石區因發
繼續走向楠梓仙溪河床,看到的
現甲仙翁戎螺以及牛角江瑤蛤、火焰
是經長期搬運磨掉稜角的轉石,有些
肋海扇蛤、高麗花月蛤 …等大型化石而
轉石是夾雜著小石英脈的變質岩,還
聞名。我們從高處走下楠梓仙溪河床,
有整塊的綠泥片岩。河床上沉積岩類
在途中看到從山上崩落的大小不規則
的 轉 石 易 見 生 痕 化 石 ( 圖 3-14) ( 圖
石塊 (圖 3-10),每個石塊幾乎都可以看
3-15)。我們仔細觀察崩石和轉石表面,
得到化石,但都是不完整的碎片,大
沒發現巨大完整的貝類化石,倒是在
部 份 是 扇 貝 (圖 3-11)(圖 3-12)和 其 他
一大塊崩石上看到一個直徑約 13 公分
小型螺貝類化石 (圖 3-13)。
的光滑的內凹痕 (圖 3-16),應該是一枚 飽美的高麗花月蛤化石曾在此待過。
18
圖3-11.
扇貝化石
圖3-13.
叢聚的小型貝類化石
圖3-15.
生痕化石
圖3-12. 扇貝的印模化石
圖3-14. 生痕化石和螺貝類化石
圖3-16.
19
高麗花月蛤的印模化石
另外還有看到百萬年前海底的
石都是曾先生利用閒暇時間跋山涉水,
「 煙 囪 」 碎 塊 ( 冷 泉 碳 酸 鹽 岩 )( 圖
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辛苦採集來的。目
3-17)(圖 3-18),這是古海底泥火山所
前甲仙化石館中九成以上的化石都是
形成的柱狀物,據說這就是高麗花月
由他所捐獻。
蛤當時棲息的海底生命綠洲,它們是
甲仙出土的化石經過他仔細比對、
以這些煙囪狀噴出物所含的有機質為
鑑定、有系統的整理,已成為學者研
生。
究中新世海相化石的首選地點,且深 為了讓大眾欣賞甲仙化石的美麗,
具教育功能。甲仙化石館的鎮館之寶
以及更深入瞭解化石的意義,高雄縣
「甲仙翁戎螺」化石就是曾先生發現
甲仙鄉(今高雄市甲仙區)於民國 83
的新品種,疑活躍於中新世至上新世,
年 (1994)成立甲仙化石館。說到甲仙化
目前能見到其化石,真是何其珍貴!
石館,首先一定要介紹這位重要的推
翁戎螺科的老祖宗在距今五億多年前
手 —已故曾德明先生。曾德明先生是位
就已出現在地球上了,比巨大的爬蟲
熱愛化石的業餘採集家,同時也是化
恐龍 (二億年前 )更早到地球報到,而恐
石收藏家。當年曾先生任職高雄縣甲
龍在 6500 萬年前已滅絕,但現生的翁
仙鄉公所秘書,為了成立化石館,他
戎螺科尚有數十種,著名的龍宮翁戎
無私無償地捐出大量的化石,這些化
螺 (圖 3-19) (圖 3-20)就是其一。
圖3-17. 「煙囪」碎塊
圖3-18. 冷泉碳酸鹽岩-煙囪(王春智提供)
翁戎螺其結構、形態和古生代的
曾氏金梭魚 (圖 3-21)、曾氏核螺、曾氏
老祖宗很相似,有「活化石」之稱。
峨螺、曾氏小橫簾蛤、曾氏小錢蟹、
目前化石館尚有數種化石是曾德明先
曾氏隆背蟹等等。
生採集到的新種,以曾氏命名。例如 20
其中,曾氏金梭魚(學名:
失了,它們依舊留在這空間不忍離去,
Sphyraenatsengi)是已滅絕的梭子魚,
等待著有緣人來欣賞它們昔日風姿。
也是目前台灣魚類化石中最古老的一
在參觀化石館之際,民眾可以一睹臺
種。曾氏金梭魚與現生金梭魚最大的
灣本土化石之美和了解地球環境變遷
不同是脊椎骨數目較多,約 30 個以上。
過程,進而認知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
想想它們曾悠游於千萬年前位在甲仙
性,也會更加懂得疼惜這塊美麗的寶
區的海域,而我們今日還能見到它們
島。
的身影,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甲仙區在研究化石、熱愛化石的
走進甲仙化石館,迎賓物是一個
人士心中,應該是個穿越時空、漫遊
巨大的硨磲貝 (圖 3-22),再往裡面走,
時空的有趣之地。下次再來甲仙山區,
沒有浮華的擺飾而是樸實有系統性整
除了找尋芋頭香、筍香之外,別忘了
理過的螺貝類化石 (圖 3-23),安安靜靜
到化石館去拜訪千百萬年前悠游於此
沉睡在玻璃櫥窗裡,它們已在岩層中
的古老居民!
沉睡千百萬年了,即使鍾愛的海域消
圖3-19.
龍宮翁戎螺
圖3-20.
龍宮翁戎螺
圖3-21.
曾氏金梭魚
圖3-22.
硨磲貝化石
21
圖3-23.
有系統性整理的螺貝類化石
【文獻參考】 1.
曾德明,2010,甲仙化石誌增修四版 P15,高雄市甲仙鄉公所出版。
2.
地質內容 /老地層介紹 http://icontent.nkps.tp.edu.tw/naturesci/HtmlPage.aspx?specID=262&Taxo nID=37&funcID=0&kindID=4
3.
甲仙區公所編製的「甲仙地區出土的貝類化石」摺頁。
4.
王士偉,永恆黑暗世界裡的生命綠洲。2015 年 3 月 8 日,取自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2/182/6 -1.pdf
22
4. 白雲仙谷-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生的探險之旅 圖、文 / 林月霞
「第二天早上,我們動身前往 11 哩外的荖濃,所經之路是我平生所見最壯觀 的景致之一。… 在前一半的路程中,我們沿著河流走,之後到了一個狹窄的峽谷。 頭 頂 上 的 巨 石如 高 塔 般地 聳 立 ,其 上長 滿 了 拱 形 的高 大 樹 木, 還 有 巨型 的蕨 類 植 物 。 一 條 清 澈的 小 溪 在突 出 的 岩石 上跳 躍 著 , 偶 爾在 某 個 大石 潭 稍 做停 留: 石 潭 如 鏡 的 水 面 映 照 佈 滿苔 蘚 的 石 頭 ,以及 葉 片 蜷 曲 的 蕨 類 所構 成 之 背 景 。 … 除 了 自 然 美 景 之 外 ,這 個 地 方的 岩 石 和植 物, 還 能 提 供 給地 質 學 家或 植 物 學家 一個 豐 富 的探險環境。」
~《尋找湯姆生-1871 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作者游永福
1871 年 4 月 14 日下午,英國攝影學家約翰.湯姆生與馬雅各醫師一行人 來 到 了 甲 仙 埔, 除 了 用布 幔 隔 出空 間充 當 浴 室 , 洗滌 了 疲 累勞 頓 的 身軀 ,晚 上 也 受到住民們舉辦迎賓晚會的招待,隔天一早就踏上了往荖濃的路,紀錄裏說的「 我
們沿著河流走 」,根據游永福的踏查與考證走的便是鹽霜坑溪。湯姆生還留下了一 張 溪 谷 的 照 片《 甲 仙 埔與 荖 濃 間的 山溪 》 對 照 現 今景 點 , 應該 為 鹽 霜坑 溪上 游 的 白雲仙谷 (圖 4-1)(圖 4-2)。
圖4-1.
白雲仙谷現狀與約翰.湯姆生 1871 年《甲仙埔與荖濃間的山溪》對照,老照片出自
Wellcom Library Formosa。 圖4-2.
同上
23
鹽 霜 坑 溪 是 班 芝 埔 溪 (油 礦 溪 )的
山地「生蕃部落」的獵場,隨時都有
支流,「班芝」是舊地名,指的是平埔
被馘首的可能,他們可是冒着生命危
語的木棉花;油礦之名則是日治時代
險,得靜悄悄的前進 ……。
起,在此地區發現有天然氣與油氣層 的蘊藏,而曾鑽探挖井採集;至於「鹽 霜仔坑」則是因沿岸溪床上遍佈羅氏 鹽膚木(圖 4-3)之故,鹽膚木成熟的 果實會包覆著一層白白的鹽霜,早期 先住民烹煮食物時會摘一把結鹽霜的 鹽膚木果實在煮滾的湯水裡攪拌幾下, 湯水就會有鹹味了。但是這幾年來鮮 少看見羅氏鹽膚木結鹽霜的果實,不 知是否氣侯變遷的影響還是病蟲害關
圖4-3.
羅氏鹽膚木(鹽桑仔,鹽霜仔)
圖4-4.
龍鳳寺(踏查白雲仙谷最佳起點)
圖4-5.
肯氏南洋杉,穿過下方明隧道可進入
係?有待專家瞭解觀察。 為了跟隨百餘年前湯姆生的腳步, 我們也多次走入鹽霜坑溪踏查與記錄, 車子走台 20 線過甲仙公園往南橫方向, 行約 1 公里,左邊有一龍鳳寺牌樓, 轉入牌樓下行即到達,龍鳳寺是踏查 白雲仙谷的最佳起點。讓我們換上雨 鞋、戴上帽子、揹上背包,用雙腳開 始走吧(圖 4-4)!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聳的肯氏南 洋杉(圖 4-5), 耳朵聽到了小彎嘴畫 眉的叫聲,穿過了龍鳳寺廂房下的樑 柱,開始了這 4 公里的冒險旅程,雖 說是冒險旅程但和湯姆生一行人相比、 那是差了十萬八千里,他們一行人有 挑夫擔著沈重的攝影裝備,還有兩位 頸上掛著鹿角做的小火藥筒、手上纏 繞著引信、身上背著火繩槍的武裝嚮 導,因為在甲仙埔到荖濃這條路線是
白雲仙谷。 24
圖4-6.
左為構樹,右上為蟲屎,右下為血
桐—合稱陽光三兄弟。
圖4-9.
破布子(樹子)
過龍鳳寺後的產業道路兩旁盡是 陽性樹種的構樹、蟲屎、血桐(圖 4-6) 還有多花油柑、葉下珠、山柚、黃荊 (山 埔姜 )、破布子以及正在結果的山素英, 山柚(圖 4-7)嫩葉可食 (可煮蛋花湯 ), 有外籍移工會採集山柚嫩葉回去煮食, 有機會也可以來 試試。黃荊(圖 4-8) 圖4-7.
嫩葉可食的山柚。
的枝幹燒成灰,取其灰燼泡水,待沈 澱後再取其水泡糯米,可做成天然的 粳粽 (kinn-chàng)。破布子(圖 4-9) 可是甲仙人家都會做的醃漬品,破布 子成熟時,會看見家家戶戶在屋前廊 下洗撿著一顆顆黃澄澄的破布子果實, 這時甲仙大賣場前也會販售醃漬破布 子的專屬醬油,這是季節限定的!
圖4-8. 黃荊可做粳粽,葉焚燒也可驅蚊。
道路左側有一小土地公廟,內有 祭祀品,我們也入境隨俗的雙手合十 膜拜,祈求踏查順利平安。接下來的
25
路有點陡上,左側山壁大多數也是陽 性樹種的山黃麻、白匏子、無患子(圖 4-10),低矮些的有瑪瑙珠、玉山紫金 牛、紫 花長穗木(圖 4-11)還有雞血 藤,右側小山溝旁是人為種植的桂竹、 麻竹、樹薯(圖 4-12) ,樹薯有黃肉和 白肉兩種,未經加工的樹薯塊根含有
圖4-12.
樹薯
微量毒素,煮熟後毒素可去除,黃肉 的可煮甜湯,白肉的則可做豬飼料、 行走了約 1 公里,這時換成右側
太白粉、味素以及烏龍麵。
是山壁,左側崖下是鹽霜坑溪,路況 較為平坦,崖下有火筒樹(圖 4-13) 又稱番婆怨,是蜜蜂、蝴蝶的蜜源, 華他卡藤是淡小紋青斑蝶的食草。棕 葉蘆(圖 4-14)可做猴竹花掃帚,江 某可做火柴棒、木屐。右側山壁有多 子漿果莧、山桂花、漢氏山葡萄、大 葉楠、香楠、小梗木薑子等。還有外 號土地公柺的閉鞘薑(圖 4-15) 、有耳 狀托葉的水錦、紫色花朵的野牡丹, 這裡也有台灣特有種的內冬子和石 朴。
圖4-10.
無患子(可製作清潔劑)
圖4-11.
紫花長穗木 圖4-13. 26
火筒樹是蜜蜂、蝴蝶的蜜源。
圖4-14.
棕葉蘆可做猴竹花掃帚
圖4-15.
閉鞘薑(土地公拐)
圖4-16.
毛西蕃蓮黃色果實香甜可口
圖4-17.
似蒟蒻般的咬人狗果托可食
圖4-18.
原住民作吉拿富的假酸漿
另外發現溪谷有不少是可食用的 野果、野菜:毛西蕃蓮(圖 4-16)的 果實可當零嘴;咬人狗(圖 4-17)它透 明似蒟蒻的果托可食用,但千萬不要 碰觸到佈滿蟻酸焮毛的葉子,它可會 讓你哎爸叫母!假酸漿(圖 4-18)的 葉子,原住民會拿來製成好吃的吉拿 富;五節芒(圖 4-19)的嫩心可食用; 還有那紅澄澄微酸甜的懸鈎子果實 (圖 4-20) ,湯姆生也記載說是像英國 的覆盆子一樣甜美,有人稱它為野草 莓或者是刺波,西拉雅族稱它 (ho-m), 大武壠族則稱它 (hom-hom)。
27
走著走著發現滿地有著兩頭尖尖 的種子,撿拾查看是原生種的橄欖(圖 4-21),抬頭一望橄欖樹有三四層樓高, 整片樹林都是,經詢問甲仙愛鄉協會 鄭添德先生,得知這些土橄欖樹已有 50~80 年,早 期 1 公斤橄欖可賣 10 ~20 元,一棵樹可收成百公斤,是當 圖4-19.
時住民養家活口的經濟作物,現今已
五節芒的嫩心可食
不符合人工採收成本,且現在的橄欖 蜜餞大都是進口的,果肉較多,本土 種的橄欖失去優勢,已不再是經濟作 物。 再往下走有一水泥橋,過橋往右 有一下切小徑,這就是我們溯溪的起 點!灰色泥岩剝落的岸壁看起來好像 一朵朵的玫瑰花(圖 4-22) ,佈滿大大 小小礫石的溪床因許久沒下大雨,溪 圖4-20.
澗只有涓涓細流,長長的綠水綿在陽
酸甜的懸鉤子果實(野草莓,刺波)
光下隨著水流擺動閃閃動人,溪床上 長滿各種植物的嫩苗:青葙、羅氏鹽 膚木、稜果榕、山芙蓉、駁骨丹、美 洲含羞草、美洲闊苞菊、艾納香、加 拿大蓬、紫花長穗木、蟛蜞菊、野棉、 水雞油、咸豐草、昭和草、鳳尾蕨、 粉葉蕨(圖 4-23)等等,我們一邊溯 溪而上,一邊記錄該地的植物物種。
圖4-21.
土橄欖的種子
28
圖4-22.
灰色泥岩似一朵朵的玫瑰花
圖4-24. 波葉山螞蝗的豆莢緊緊黏住衣服很難拔 圖4-25. 同上
圖4-23.
可拓印的粉葉蕨
蜿蜒的溪流款擺腰肢,有時靠左 圖4-26.
有時靠右,這時看見了似曾相識又叫
地錢雌雄托並存
不出名字的植物,問了帶隊社團老師, 他直接摘起豆莢,往同學的防曬手套
往上繼續溯溪,終於到達約翰.
一丟,示範起這惱人的波葉山螞蝗,
湯姆生拍攝照片的地點-「白雲仙谷」。
果莢將衣料黏得緊緊的,要拔它可不
白雲仙谷的名稱由來、是 1903 年從桃
容易,就像在山裡遇到螞蝗一樣煩人
園龍潭來到甲仙埔從事製樟腦工作的
(圖 4-24)(圖 4-25)。兩岸挺拔高聳
「甲仙腦丁第一家」林氏家族後人林
的摩鹿加合歡正開著白花,偶爾傳來
鳳山,於 1990 年左右在此地修砌人工
淡淡的香氣,溪谷正中有一麻竹頭沖
階梯營建戲水樂園,又因谷地位於白
流到此,半坪不到的地方匯集溪床上
雲山之下故取名白雲仙谷。林先生過
數十種植物,形成層次分明的小綠洲,
世後,子孫自有事業因而放棄林地租
很特別!正在低頭觀察時發現了很原
約不再經營。白雲仙谷在 2008 年卡玫
始的苔蘚植物-地錢,可能正當繁殖
基颱風及 2009 年莫拉克颱風的侵襲之
期,難得看到了雌雄托並存的現象(圖
下,人工設施坍塌,谷地遭土石淹沒,
4-26)。
原來的瀑布高度也只到了腰際間,所 29
幸生命自會找到出口,被掩埋的天然 瓦斯在瀑布前的石頭邊,不斷的從溪 底冒出泡泡來,並夾雜陣陣硫磺氣味, 溪谷左右兩岸的岩層歷經溪水不斷的 沖刷後,與百餘年前約翰.湯姆生所 拍的照片比對,眼前溪谷變得更寛、 更深了! 要繼續往上溯溪就得從瀑布右岸
圖4-28.
鴨腱藤種子
拉繩攀上,此時注意腳下岩縫間汩出 白色温泉花,也有些許的硫磺味。攀
距溯溪行程終點的葉榮隆先生山
爬至瀑布上頭頓時豁然開朗,平台上
居【註】約莫 1 公里處,這段溪谷上
的大岩石,節理分明,從石縫間竄出
的岩石噸位大得多,含鐵豐富,有貝
一大片綠油油的木賊煞是好看(圖
殼化石、生痕化石(圖 4-29) 、波痕化
4-27) ! 木 賊 前 的 岩 壁 上 又 是 一 層 瀑
石(圖 4-30)等,有的造型奇特有趣,
布,和下層瀑布相比她顯得溫柔婉約
有像圓形板凳、或像六O年代熟悉的
許多。
布袋戲丑角哈麥二齒,神奇的還有一
溪谷兩旁頁岩與砂岩軟硬岩層幾
塊大石頭,右臉看似一母猩猩,唇間
經溪水沖刷、風化,不時有崩落的危
抿著羅氏鹽膚木,深邃的眼眸望向著
險,我們在岸邊開心撿尋崖壁上掉落
前方,左臉則是閉著眼正在享受當下
的鴨鍵藤種子(圖 4-28) ,也隨時要注
悠閒時光 ……。(圖 4-31)(圖 4-32)
意上面崩落的岩層及掉落的枯枝。
【註】 《 尋找湯姆生—1871 臺灣文化遺 產大發現》作者游永福,183 頁地圖資 訊。 頂著大太陽沿溪上溯 4 公里,在 大大小小石塊中行走,時而涉水越溪, 時而手腳並用地攀爬,兩公升的開水 在未到停車處早已喝乾,雙腳也已疲 累,所以想親近白雲仙谷的人,平時 也需鍛練大小腿肌耐力,才能一親芳
圖4-27.
澤啊!
木賊
30
圖4-29.
生痕化石 圖4-31.
右臉似一母猩猩,唇間抿著羅氏鹽膚木,
深邃的眼眸望向前方。
圖4-30.
波痕化石
圖4-32. 左臉閉著眼正在享受當下悠閒時光
「 除 了 自 然 美 景 之外 , 這 個 地方 的 岩石 和 植 物 , 還 能提 供 給 地 質 學家 或 植物
學 家 一 個 豐 富的 探 險 環境 。 」 走一 趟白 雲 仙 谷 , 看到 壯 觀 的自 然 美 景, 欣賞 了 豐 富 多 樣 的 植 物相 , 觀 察了 少 見 的地 質景 觀 , 正 如 約翰 . 湯 姆生 形 容 的一 般, 這 是 令人難忘的探險之旅。
31
5. 湯姆生路線:滴水崁溪口體驗巡禮 圖、文 / 楊蕎綺
依據游永福老師《尋找湯姆生》一書中描述,西元 1871 年來自英國蘇格蘭的 旅行攝影家約翰.湯姆生與馬雅各醫生等一行人,於 4 月 14 日下午三點從瓠仔寮 (今寶隆里 )啟程出發前往甲仙埔,眾人「沿河邊走」從楠梓仙溪左岸來到滴水崁 溪 口,再由溪口右岸台地朝北進入甲仙埔。但如今瓠仔寮到滴水崁溪口之溪邊小徑, 有一大段已無裸露溪床可通行,所以須改由高 128 線過滴水崁,所遇見之 90 度大 轉 彎 路 段 前 的左 岔 小 徑, 順 小 徑而 下, 才 能 前 往 湯姆 生 走 過的 滴 水 崁溪 口體 驗 巡 禮。
前往滴水崁溪口的路,因早年種 龍鬚菜而開闢成產業道路,而部份路 況因為河岸沖擊與雨水沖刷,所以有 些坍塌形成多處斜坡,加上下雨造成 路面溼滑,需小心注意步伐 (圖 5-1)。 行進途中若放緩腳步,將發現, 山野中的植物,在四季變換中用不同 的形態歡迎你:例如 4 月份開著白色 花的絡石 (圖 5-2)、山素英 (圖 5-3)、結 果的棒槌瓜 (圖 5-4)、山柚 (圖 5-5);8 月份有閉鞘薑 (圖 5-6)、莪朮 (圖 5-7)、 南美假櫻桃 (圖 5-8)出來迎賓。其實植 物種類不只這些,且它們一直都在, 只是不同的季節,以不同的姿態面貌 來吸引你目光。 圖5-1.
往滴水崁溪口步道 2020.08.08
32
圖5-2.
絡石 圖5-6.
閉鞘薑 2020.08.08
圖5-3. 山素英
圖5-4.
棒槌瓜 2020.04.11
圖5-5.
山柚 2020.04.11 33
圖5-7.
莪朮 2020.08.08
圖5-8.
南美假櫻桃,吳成嘉攝。
來到滴水崁溪口,砂岩加上節理,
侵蝕與堆積所形成。4 月份的潺潺溪水
形 成 豆腐 岩地 貌 (圖 5-9)(註 )。溪 口 的
(圖 5-11),看似平靜不具危險性;8 月
岩層屬砂頁岩互層的結構,層次分明,
份的溪水,在大雨的洗禮下,變得湍
是一層頁岩 (質軟、性脆易裂)、一層砂
急讓人不易親近 (圖 5-12)。在欣賞如畫
岩 (質硬,強力固結),形成宛若峽谷地
的風景之餘,鬼斧神工下,是否也對
形 (圖 5-10)。另外,河岸曲折蜿蜒,凹
大自然興起敬畏之心。
凸有致,這是河水沖刷,造成河川的
圖5-9.
豆腐岩地貌 2020.08.08
34
圖5-10.
峽谷地形 2020.08.08
圖5-11.
4 月份的潺潺溪水,王春智攝
圖5-12. 8 月份湍急溪水。
2020.04.11
站 在溪 口望 向瓠 仔寮 (圖 5-13),無 法想 像湯 姆生 一行 人, 在交 通不便 及環境 不 安 全 的 情 況下 , 如 何背 負 著 沉重 的照 相 設 備 , 走完 這 趟 旅程 , 留 下一 張張 珍 貴 的 照 片 ; 但 現在 可 以 循著 他 的 腳步 ,去 發 掘 欣 賞 臺灣 的 美 景, 滴 水 崁溪 口體 驗 巡 禮等著你來探索。
35
圖5-13. 站在溪口望向瓠仔寮 2020.08.08
註 : 豆 腐 岩 的表 面 是 由兩 個 呈 近乎 垂直 方 向 的 裂 面所 切 割 ,這 規 則 狀的 裂面 稱 為 「節理」,是岩層在地底下受擠壓產生的破裂面。
36
6. 六義山 圖、文 / 李永昌
旗 山 溪 ( 楠 梓 仙 溪) 進 入 甲 仙後 , 河道 漸 趨 平 緩 。 阿里 山 山 脈 的 烏山 山 系到 了這段人文匯集處,關於土地的故事、自然的故事也變得精采多了。
圖6-1.
從滴水崁遠眺六義山
清乾隆初 (大約 1736 年 )之後,平
甲仙埔當地因抗日事件造成警察員眷
埔大武壠族和內攸社共同開始稱呼此
的傷亡,日方為紀念死亡的吏警而將
地為「甲仙埔」,並將鄰近甲仙埔墾殖
其命名為「六命山」,又因六命和鹿鳴
地西側、屬阿里山山脈的山系取名為
日文唸法一樣,所以也有「鹿鳴山」
「 甲 仙 山 」, 這 是六 義 山 最 早的 名 字 。
的稱號。同年發生噍吧哖事件中,有
十九世紀初,因圓弧的山頂,形似當
六位抗日志士犧牲於此,遺骸卻因親
時熬蒸穀類製酒的蒸餾桶,而被稱為
友害怕受牽連而無人敢認屍收葬,直
「 熬 酒 桶 山 」, 以 至 曾 一 度 被 音 誤 為
到民國 50 年間、因移民墾種才被發現。
「 吳酒桶山 」。到 了大正四 年 (1915),
民國 57 年 (1968)、當時的省府主席黃 37
杰巡視南橫公路時得知此事,便將「六 命山」改為「六義山」(註),得名至今。 海拔高度 784 公尺的六義山因高 度適中 (圖 6-1),在日治時期就是熱門 登山路線;此步道共有四處登山口, 由北至南分別是四德、公館、百葉、 紫霞。步道沿山稜脊線闢建,全長 4.35 公里,單程縱走約 3~4 小時,沿途樹 種繁多,生態豐富多變,一年四季均
圖6-2. 蘋婆樹,王春智攝。
有不同景色。 紫霞登山口為最南端起點,登山 口附近有蘋婆樹,果實似鳳眼也被稱 為 鳳眼 果, 是猴 子松鼠 喜愛 的果 實 (圖 6-2)。此處的步道以石板鋪設,兩旁綠 蔭蔽日,一路沿山脊而上至百葉登山 口 (圖 6-3),是登山步道中較有挑戰的 圖6-3. 百葉登山口
路線。 百葉登山口附近植栽以相思樹、 桃花心木與樟樹居多;樹上可以找到 台灣長蝸牛、青山蝸牛和白高腰蝸牛 (圖 6-4)等樹棲型蝸牛。登山口旁的聖 保宮附近有許多蝶類的蜜源植物,因 此蝴蝶種類繁多 (圖 6-5),鹿子蛾也隨 處可見。偶然抬頭,還可驚喜地看見 垂懸在林間美麗的毯蘭 (圖 6-6)。此段 至公館步道口,可飽覽波光粼粼的南 化水庫 (圖 6-7);往南方看,可把烏山 最高峰刣 牛湖山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 往 東則 可遠 眺玉 山山脈 和中 央山 脈 (圖 6-8)。
38
圖6-4. 白高腰蝸牛
圖6-5. 青斑蝶
圖6-6. 毬蘭
圖6-7. 遠眺南化水庫
圖6-8.
遠眺玉山和中央山脈 39
過公館後步道以巨石結構為特色, 這時已經非常接近三角點了。三角點 有座「六義山登山步道落成啓用紀念 碑」 (圖 6-9);過了三角點繼續往北, 則山勢慢慢緩降。沿途設有景觀台可 觀賞湖光山色 (圖 6-10),不論清晨傍晚
圖6-10. 景觀高台
或晴朗或雨後上山,有時雲瀑或輕煙 裊 裊 , 景 色 千 變 萬 化 , 各 具 特 色 (圖 6-11)。 繼 續 往 北, 就 到 了 春季 必 遊 的 賞梅步道;若開車從四德登山口上去, 車停福德宮來到梅園這兒,只需二十 分鐘左右,是適合闔家出遊野餐的好
圖6-11. 雲瀑
地方。 另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甲仙當地 中新世紀為海洋,中新世紀晚期的造 山運動,將海底沈積岩推擠隆起,因 此在步道旁仔細找,也能看到鑲有螺 貝的化石 (圖 6-12)。
圖6-12. 鑲有貝殼的化石
六義山晨昏四季皆有不同美景, 可依自我體能選擇登山路徑的步道。 來到甲仙別忘了走進六義山享受自然 的洗禮。 註 :六 義 山 命名 出 自游 永福 老 師《 台 灣 文化底蘊日照甲仙埔》 圖6-9. 六義山登山步道落成啟用紀念碑
40
7. 天乙山-心淳法師種樹補天 圖、文 / 陳春發
前言
心淳法師的大願
天乙山是高雄市興隆淨寺(圖 7-1)
心淳法師(1950~)年約 13 歲時,
於 1984~1996 年間,慢慢逐次購得約
跟隨父親由嘉義遷至南化水庫一片九
22 公頃山坡地,其地位於甲仙鄉東南,
芎林地,法師記得林地裏有一棵十人
是甲仙埔山北邊的平緩淺山。1981 年
合抱的茂盛楓香大樹,枝葉繁密,樹
心淳法師繼任興隆淨寺住持,為紀念
形很美,印象深刻,但很快就被父親
先師-天乙法師,禮請明田法師選中
砍掉了。因為父親為了要種經濟作物
甲仙東南隅之福地,並請月基法師將
樹薯、麻竹,必須整地,不得已只好
該山坡地命名為「天乙山」,另興建修
把大樹砍掉。放火燒山、砍柴、墾荒
行院舍一座,恭請白聖法師取名為「興
地,這是入山的貧苦小民餬口的求生
隆精舍」(圖 7-2)。
之道。就如同早期政府和民間為了提 煉樟腦而大量砍伐樟樹一樣,一切皆 是為了生活與經濟。法師心存著悲憫 天地萬物的大愛與善念,不捨生靈無 端受苦,土地一片瘡痍,這份大愛一 直放在法師心中醞釀著。 1981 年心淳法師繼任興隆淨寺住 持,秉持佛教思想「心淨國土淨、國
圖7-1.
興隆淨寺 2020.7.30(盧麗雲攝)
土淨眾生淨」的理念,了解保育山林 才是積極護生的不二法門,悲憫天地 的大愛與善心要化作行動了。當時心 淳法師又剛好結識現任山林書院的陳 玉峰教授,委由陳教授在佔地 22 公頃 的天乙山規劃復育天然林。復育種苗 有台灣櫸木、楓香、無患子、黃連木、 台灣石楠、九芎、香楠、茄冬、軟毛
圖7-2.
興隆精舍 2020.8.7(蕭瑞敏攝)
柿等,並建議保留原有的龍眼樹林 區。 41
單一樹種人造林,而天乙山希望進行
天乙山道場的規劃
的是自然演替的綠化。以天乙山來說, 根據陳教授出版《嚴土熟生》一
不過分干擾土地,就先讓該地自然變
書(圖 7-3),天 乙山自然道場規劃原
成原始的雜草林野,接著山黃麻、白
則如下:
匏子、血桐、構樹等次生林樹種會慢
1. 約 22 公頃土地硬體-大殿、廂房、
慢出現,最終的目標就是期待天乙山
小鐘樓、小型圖書館、靈修房數間,
能復育為成熟的林地,像香楠、樟木
總面積約 1 公頃。
等等都能回到山上來。
2. 農業用地蔬菜圃、苗圃、藥用植物 園總面積約 1 公頃。 3. 停車場設於最下方路口,以簡易為 原則。 4. 園區以自然步道為主,考慮野生動 物活動,人和野生動物須和平共 處。 圖7-3.
5. 其餘最大比例土地,以恢復該區原
《嚴土熟生》
始森林為目標,原始森林循生態綠
與天乙法師&興隆淨寺的緣份
化原則,由植物群的生態研究成果, 來設計跟試驗。
天乙法師 (1924-1980)日本東京昭
6. 大殿等設計採古樸、高度不逾天然
和大學文科畢業,1948 年於屏東東山
林木,一切有關人類行為的設計皆
寺剃度,拜圓融法師為師,法名印儀,
以自然為主體,儘量杜絕文明放
字號天乙。法師於 50 年代呼籲「比丘
縱。
尼 必 須 自 己 教 比 丘 尼 」、「 比 丘 尼 要 站
7. 生態綠化:以樹種自然演化方式來
起來培養承擔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
進行綠化,以期恢復該地原有樹種
佛教比丘尼自覺意識喚醒大有功勞。
為最終目標。
創辦香光尼僧團的悟因法師、明迦法 從以上的規劃可以看出天乙山自
師和我結髮妻子於高中時期也授學於
然道場完全以尊重當地自然環境為優
天乙師,後因髮妻是家族中長孫女,
先考量,人為的干擾和影響希望能降
祖父不同意,不敢違逆而放棄出家。
到最低限度,人在自然中要縮小、要
髮妻於 1996 年往生,得年 44 歲,這
謙卑,人為建築佔地比例要低,人為
也是我和天乙法師結的一段緣(圖
使用要簡單樸實。陳教授特別提倡的
7-4)。
是自然生態綠化,一般生態綠化就是 42
若有問題可請教甲仙的游永福老師。 時隔幾日我到位在甲仙的天乙山興隆 精舍,見了見澈法師,他送了兩本書 給我,一本是《甲仙文史記事》(游永 福老師著) ;另一本是《興隆淨寺( 1895) 之前》(陳玉峰老師著)。《甲仙文史記 事》是游老師想為式微的平埔族文化 圖7-4. 興隆淨寺天乙師法相 2020.7.30(陳春
開出一條活路的創作。我在 2019 年有
發攝)
機會參加社區大學的生態社之後,才 知道原來游老師和生態社王春智老師 2013 年家母 98 歲高齡往生,心
二人,都曾跟隨陳玉峰老師一起在天
淳法師親臨弔祭,並帶領 20 多位興隆
乙山種樹,人與人之間的因緣真的是
淨寺志工持幢幡儀仗為母親送行,讓
不可思議。
我感激不已,又一次和心淳法師結了
見澈法師說起當時心淳法師於
緣。說來和興隆淨寺的緣份頗深,老
1980 年代初到甲仙時,人生地不熟,
家住左營廍後,父親在東門城外東門
見澈法師是甲仙人,便由他來協助處
路旁耕種水稻,當時的興隆淨寺還位
理生活起居、伙房事宜,包括種樹、
在舊城蓮池潭畔的龜山山麓。小的時
種菜、育苗等等,備極辛苦。當時也
候就聽家母談起,城門內有縣府、媽
號召了甲仙人投入造林行列,還成立
祖廟、興隆淨寺。當時就對興隆淨寺
念佛會,參加者大約 40-50 人之多。
有印象,後來在 1943 年時興隆淨寺才 當日傍晚時分特地又約了游老師
集資興建於左營區新下街現址。因著
來訪談了許久( 圖 7-5),游老師說他
髮妻的緣故,我也慢慢接觸佛教信仰,
與陳玉峰教授在天乙山學習種樹,後
在妻子去世後,也常常到興隆淨寺敬
來甲仙愛鄉協會在 350 高地種樹,便
拜禮佛。
是以陳教授的經驗為依據來種植,鄉 人受益良多。游老師並告知甲仙愛鄉 協會也在六義山進行每月 1~2 次的生
獲贈良書&得識良師
態植物物候調查,以做為日後生態解 記得 2020 年 7 月我到左營興隆淨
說之資料。這一切的好因緣都是因為
寺參拜,知客師-見宏法師,拿了一
天乙山的「種樹補天」而起。
本陳玉峰教授著作《嚴土熟生》送給 我。在路上又遇到見法法師,告知我
43
圖7-5. 〈左〉游永福老師和筆者合影於普門
圖7-6. 天乙山造林現況 2020.8.7 陳春發攝影
書局 2020.8.7(蕭瑞敏攝)
結語 目前天乙山經過將近 40 年的休養 生息,山區草木蔥榮,生成的林相亂 中有序,呈現最自然的美,走在林間 生態十分豐富,林下有雜生的草地, 頭上有各種原生高大喬木,耳朵聽見 來自地上蟲鳴與空中鳥叫的各種天籟, 心自然安靜也清靜起來。 不 禁 想 起 《 維 摩 詰 所 說 經 》:「 心 淨國土淨、國土淨眾生淨」的理念,
圖7-7. 天乙山造林現況 2020.8.7(陳春發攝影)
果然保育山林才是積極護生的法門 (圖 7-6) ( 圖 7-7) ( 圖 7-8) ( 圖 7-9)。 心淳法師的「種樹補天」,也許還不能 彌補老天留下的遺憾,但卻彌補了土 地的愛,人間的愛。
圖7-8. 天乙山造林現況 2020.8.7(陳春發攝影)
44
圖7-9.
天乙山造林現況 2020.8.7(陳春發攝影)
45
8. 甲仙地區樟腦產業概述 圖、文 / 吳成嘉
2020/05/16 甲仙文史工作者游永
甲仙樟腦業發展史
福老師帶領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夥伴, 1916 至 1930 年,是甲仙、六龜、
前往白雲仙谷踏查,在踏查的路上,
桃源、那瑪夏等大甲仙地區製腦業最
遇見一位老先生正從陡峭麻竹林裡爬
頂盛時期,腦寮遍佈山間,據阿里關
上山徑來,游老師隨即興奮地喊聲:
文史工作者葉志禮先生敘述,腦灶曾
「真巧!遇到國寶了,是吳祥雲老先
經達到 1,200 個(備註 1),真是山區
生!」吳老先生現年 98 歲(圖 8-1),
處處炊煙,熱鬧非凡;當時是靠著腦
應該是現在還在世的早期曾經從事過
丁與腦長支撐起製腦產業的骨幹。
樟腦業中年紀最大的長者了。老人家 目前尚且能獨自上山工作,訪談過程
甲仙呂氏腦長家族中,總計出了
中除稍有重聽外,頭腦清楚記憶力強,
呂傳喜、呂莊氏娘妹、呂傳送、呂傳
關於過去侃侃而談,讓人十分佩服。
露與呂風坤等五位腦長,家族中出了
根據訪談,老先生的開台祖先住桃園
呂莊氏娘妹這位女性腦長,真是風光
龍潭,是大戶人家,祖輩遷居新竹竹
一時;由於製腦成績優良,於昭和十
東,9 歲喪父, 17 歲跟隨親戚來到甲
年(1935) ,曾得到當時製腦組合組織
仙,曾經在甲仙、桃源、那瑪夏地區
頒發獎勵金,呂傳露與呂傳喜分獲五
從事伐樟製腦工作。
等賞金五圓(備註 2)。 另一甲仙治腦的江阿讓家族,在 甲仙製腦時間長達 39 年,是時間最長 的製腦家族。根據游永福老師描述, 江阿讓大哥江阿浪曾於現今那瑪夏瑪 雅里,當時「旗山郡甲仙庄蚊子只巡 視區」留影,江阿浪三公子江華元, 也曾攝影於「台灣省樟腦局屏東製腦 辦事處甲仙監督所」,製腦家族兩張照
圖8-1. 後排右 3 吳祥雲老先生,2020 年 6 月
片見證了時代變遷(圖 8-2)。
攝於甲仙。
46
1900 年以後,甲仙成為重要樟腦製腦 地區。當年日本政府為了籌備經濟與 戰爭物資,在甲仙境內大量砍伐樟樹 熬製樟腦,也為了安頓如潮水般湧入 的作業人員(含日本與本島人),很早 便完成了甲仙市區棋盤式整齊的街道 規劃,從此甲仙埔變成了支廳政經中 心,日治時期的繁華景象,甚至比現 在還要熱鬧呢。 圖8-2.
游老師手持照片~穿布扣者江阿浪
/ 穿西服者江華元
樟腦製作過程 樟腦的製造過程為砍伐樟樹後,
日治時期,大甲仙地區有 51 位女
將樟樹切片蒸餾而得樟腦油與腦砂,
性腦丁參與製腦工作,約佔所有腦丁
蒸餾過程如圖所 示(圖 8-3);樟木片
的百分之 18(備註 3);例如 1907 年
裝入腦炊桶中壓實並濕潤,燒木材將
來甲仙的莊翁氏,時年 22 歲,37 年裡
樟腦油氣蒸餾上昇,經管子收集輸送,
在 各 腦 寮 間 遷 徙 ,「 寄 留 」【 註 】 更 迭
油氣經蛇管冷卻後呈液體狀進入腦田,
20 次,辛苦異常;1917 年 34 歲女腦
油水分離後,樟腦油浮在上面,再把
丁練氏金妹從苗栗南庄來此製腦,共
上層樟腦油撈出裝進錫桶,挑至集貨
歷經 17 次「寄留 」才定居甲仙。製腦
場後,送提煉工廠再行精製。
業燒材火熬製樟腦,持續顧火相當重 樟樹多分布於偏遠且斜度頗大的
要,不小心讓柴火中斷,就熬不出樟
危險山區,有時必須以木馬拖運至較
腦油,還有種種吃喝問題要料理,腦
為平坦處再來處 理(圖 8-4),木馬危
丁家庭的婦女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
險性很高,受傷是常有的事,嚴重的
要做的事情甚至比男人還多。
甚至於斷腳殘廢或摔落懸崖失去生命。 【 註 】:「 寄 留 」 是 指 在 日 治 時 期 , 離
樟樹要以手鋒刨片,俗稱錛仔(圖 8-5),
開本籍,在其他場所暫居之意。
樟木片放進炊桶內蒸餾,約 12 小時可
1860 年代臺灣開港之後,茶、糖、
以完成,得到樟腦油;工寮通常都是
樟腦等三大產業是最重要的出口貿易
24 小時不停運作,由腦丁或工人們輪
商品,稱為「台灣三寶」 ;1860 至 1890
流操作,是非常辛苦的行業。
年代主要在中北部山區熬煉樟腦, 47
圖8-3. 樟腦蒸餾圖手繪圖-筆者繪
圖8-6. 腦丁牌正面 圖8-7. 腦丁牌背面
腦丁就是製腦的工人,腦丁牌就 是腦丁們掛在腰部的識別證,各關卡 圖8-4. 拖運木馬示意圖
進出要出示驗證;日治時代政府對腦 丁們的生活相當照顧,每個月還有固 定生活配給,且不需要服兵役,可以 說是國防重要人員,深得敬重。 腦丁必須面對艱困的山林環境、 惡劣氣候、蚊蚋、疾病等,日夜不停 熬製樟腦,不僅相當辛苦,更有生命
圖8-5. 錛仔
危險,要經歷瘧疾風險,也要防原民 出草。他們是山林中的逐樟樹而居的 飄流族群,到處移轉隨處是家。
腦丁與腦長
「腦長」是一群腦丁和腦寮的管 砍伐樟樹熬製樟腦的作業與管理
理者,安排樟樹開伐和蒸餾工作。例
人員,在現場有牌照的就是腦丁與腦
如來過甲仙從事製腦工作,現居台中
長,腦丁牌照取得要經過聞香考試,
東勢的吳能達先生(圖 8-8),現年 84
能夠分辨香樟、芳樟、油樟、冇樟、
歲,24 歲時就取得腦長資格,成為台
陰陽樟、牛樟、佬樟等,且有伐木經
灣當時最年輕的腦長。國民政府時期
歷者,就能由政府正式發給腦丁牌(圖
腦長申請者必須是專業人員,或是有
8-6)(圖 8-7)。
伐木二萬立方公尺的經驗,吳能達先
48
生申請時排名第 53 名,被戲稱是「末
樟腦業的興衰史
代腦長」。他的祖父吳錦春於日治時代 樟腦是人類發明的第一種合成塑
即開始從事伐樟製腦行業,是家族第
料賽璐珞的基本原料,1869 年美國人
一代腦長;父親吳祿生也擁有日治官
John W. Hyatt 及 Isaiah Hyatt 兄弟,
方頒發的腦長證明(圖 8-9) ( 圖 8-10)。 至此家族三代經營製樟業超過一百年。
發現以樟腦作為增塑劑,可以製造出 在高溫高壓下成型,回到常溫常壓後
吳能達先生不只是東勢碩果僅存的腦
不變形的合成物質,命名為賽璐珞
長,而且也是僅存來過甲仙製腦的腦
( Celluloid);其 缺點為 非常易 燃,經
長。
過摩擦撞擊後容易著火,據說有婦女 拿賽璐珞製成的梳子梳頭髮時把頭髮 燒了,且石油化學工業興起取代後, 現在已經很少使用。 賽璐珞自十九世紀研發出來後, 因為成形簡單,光澤優美且不易變形, 又容易加工染色,初期被作為象牙替 代品;撞球、鉛筆盒、耳環、項鍊、 梳子、粉盒、鋼筆、玩具、乒乓球、
圖8-8. 吳能達腦長〈右〉與筆者,2020 年 7
眼鏡框等,都可利用賽璐珞製作(圖
月攝於東勢。
8-11)(圖 8-12)。 工業化以前的樟腦主要為藥用, 中醫用以治療風濕、疥癬、霍亂等; 西醫用來作為強心劑、治療皮膚病、 神經衰弱等,以樟腦研發強心劑的德 國人韋蘭德(Heinrich Wieland)甚至 於因此拿到了諾貝爾獎;樟腦也可以 用於防蟲、製造香料、焚香及黑膠唱 片、底片等。現代的樟腦結晶主要作 圖8-9.
腦長牌正面
為塑化劑、防蟲、提煉香料香水及醫
圖8-10.
腦長牌背面
藥、無煙火藥、煙火、防腐、殺蟲等 用,樟腦油亦可作農藥、肥皂、絕緣 漆及香精等原料。在家庭必備的成藥 中,含有樟腦成分的也不在少數,且 49
許多是耳熟能詳的品牌(圖 8-13) 。在
想而知。
合成樟腦還沒發明前,全世界百分之
戰後原日治臺灣總督府樟腦專賣
七十幾的樟腦都來自台灣 (備註 4),因
事業由國民政府接收,因全球石油化
此台灣有「樟腦王國」之稱。
學工業逐漸發達,合成樟腦成本逐漸 降低,開採成本較高的天然樟腦逐漸 喪失優勢,業務遂一蹶不振。民國 56 年 12 月 31 日正式結束樟腦專賣,開 放民營。現在樟腦及樟腦油不再是最 重要的化工原料,轉而成為天然的防
圖8-11.
蟲防蚊製劑、香料與藥品原料,具有
樟腦產品 1
懷古的、天然與健康的產品形象。
結語 藉著拜訪甲仙僅存的唯一腦丁吳 圖8-12.
祥雲老先生,更深入了解台灣樟腦產
樟腦產品 2
業,也感嘆台灣山區老樟樹原應該滿 山遍野,但在經歷清朝、日治製腦全 盛時期,再到國民政府時代,樟樹幾 乎砍伐殆盡,老樟樹平地少見,山區 恐怕也寥寥無幾。在甲仙分駐所前尚 留有三棵見證製腦時期的老樟樹,高 圖8-13.
樟腦與必備藥
度約有 20 公尺,樹圍 3.2 公尺,推測 樹齡近 130 年左右(圖 8-14)。 據說
諾貝爾在 1887 年發展出一種無煙
是 1907 年「阿里關支廳」 ( 1910 年正
火藥,威力較一般黑火藥強三倍,使
名為甲仙埔支廳),即現今的甲仙分駐
用無煙火藥可增加子彈的射程,提高
所落成時,特地在前院種植了四棵樟
彈道平直性和射擊精度,由於樟腦是
樹以資紀念,其中一棵因蟲蛀而枯死,
其穩定劑,所以成為各國爭奪的戰略
現存的三棵百年樟樹已成甲仙景觀地
物資,於戰爭期間其價值非常高。在
標。站在樹下聞著百年樟樹香,感受
非戰爭期間一桶樟腦油就可以換一甲
到甲仙的繁榮與沒落跟樟樹的命運有
地良田,戰爭期間的樟腦天價更是可
一段難解的歷史交錯。
50
圖8-14.
甲仙分駐所前老樟樹
【參考資料】 ⚫
⚫
備註 1:2020 年 6 月 26 日高雄第 一社大自然生態社前往甲仙阿里
埔」部落格【游永福客家情懷】〜
關步道探查時,帶領解說的葉志禮
在樟樹綠洲間游牧的客家族群。
老師說明,當時腦灶數量達 1,200
https://puumen2727.pixnet.net/b
個;coco01 網站亦有圖文說明。
log/post/41495767 ⚫
https://kknews.cc/zh-tw/travel/9 6b936q.html ⚫
備註 3:見游永福老師「日照甲仙
備註 4:見台中東勢「寶島燻樟樟 腦故事體驗館」說明牌。
備註 2:見游永福老師「甲仙樟腦 芋筍梅好客新天地」說明牌。
51
9. 甲仙三寶 圖、文 / 陳桂英
甲 仙 是 個 非 常 幽 靜美 麗 的 山 城, 除 了有 清 新 的 空 氣 、風 景 秀 麗 之 外, 居 民在 此賴以為生的,更有豐富的農特產:民國 40 年代甲仙區農會推廣的檳榔心芋;70 年代推廣外銷日本的麻竹筍;90 年代推廣的梅子產業; 「梅芋竹」這三種優秀出色 的農產品,奠定了甲仙三寶之地位。
《本草綱目》記載芋頭「味辛、
芋頭
性平」,可益胃、寬腸、通便,也具有 日治時代甲仙地區大量採集樟腦, 昭和年間當時在滴水崁製造樟腦的邱
可改善血糖、腸道、等等的功效。甲 仙芋頭是屬於紅心檳榔芋,一年一產,
坤華,從故鄉苗栗銅鑼帶來一批檳榔
產季約在農曆 8 月 15 至農曆春節前。
心芋種,栽種在腦寮的冷卻水池邊,
因本地區地質特殊,氣候適合,出產
藉著都是腐質的原始林地,種出來的
的芋頭氣味芳香,美味可口,深受好
芋頭又肥又大,芋頭好吃,芋稈也好
評 。 口 感 香 Q、 又 鬆 軟 的甲 仙 芋 頭 大
吃,這也意外的解決了腦丁蔬菜短缺
受歡迎。芋頭除了入菜外,業者更研
的問題。二戰後,天然樟腦的廣大市
發了各項芋頭加工產品,解決了大量
場被合成樟腦取代,樟腦產業沒落,
栽種供過於求的窘境。
有不少腦丁轉業種植芋頭。當然栽種 1972 年(民國 61 年)南橫公路
的品種就是檳榔心芋頭。(圖 9-1)
開通後,甲仙區的芋頭產業就此展開, 甲仙文化商圈文化路天天芋香四溢。 炎熱的夏天先來個芋仔冰,口感綿密 還吃得到芋頭塊,增添了入口的層次 感,強調真正芋頭製品是不添加色素, 也是最道地且最健康的;肚子餓了再 來盤香煎芋頭粿,相當方便也是不錯 的選擇。至於其他的芋頭製品還有很 多:芋酥條的香、酥、脆可解解饞; 圖9-1. 甲仙種植的檳榔心芋頭,吳成嘉攝。
芋頭酥金黃酥皮包裹著鮮甜的芋泥內 52
餡,是最佳的伴手禮;還有芋酥片、
發筍的季節,長得又慢又小,就只能 <
芋粿巧、芋頭麻糬等等,任君選擇。
挖竹筍 > 了。吃筍要當季現採、現剝、 現煮,筍才不會老化且煮起來又嫩又 甜。當然啦!竹筍的吃法有很多種,
竹筍
要煮湯、涼拌,要炒、要滷,都悉聽 尊便!
走在甲仙街上除了芋頭之外,第 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竹筍,竹子的種 類很多:有刺竹、綠竹、桂竹、石竹、 巨竹、孟宗竹,佔最大宗的就非麻竹 (圖 9-2)莫屬了。甲仙山上放眼望去 幾 乎 都 是 麻 竹 園 , 為 了 農 民 生 計 , 70 年代甲仙區農會協助推廣麻竹筍外銷 日本,為台灣賺取不少外匯,也改善 了農民的生活。餐桌上的竹筍佳餚都 是筍農辛辛苦苦的成果,舉凡整理竹 園至竹筍的採收,工序真是非常繁瑣 而且耗體力。又粗又重的麻竹筍,採 收下來要在山上筍寮馬上剝殼去蕪,
圖9-2.
麻竹 2020.07.26
圖9-3.
筍灶.筍鍋。劉嘉蓮 2020.07.26
將筍子下到筍灶上的大筍鍋熬煮(圖 9-3) ,之後取出瀝乾,放涼後再收入竹 箞【註】,以大石頭壓乾讓其發酵,然 後才可以待價而沽。為了保存甚至要 曬成筍乾,或做成筍茸、筍尾,或製 成酸筍、筍絲、桶筍、脆筍及醬筍等, 可都是非常好的食材呢! 【註】竹箞ㄑㄩㄢ就是用薄竹片圈編 起來像無底的大竹籠。 清明前後春筍勃發,桂竹筍、石 篙筍很快就長到 2 尺高了,用手直接 摘折是為 <揠竹筍>;7、8 月麻竹筍、 巨竹筍(圖 9-4)長得又壯又長,只得 用刀 <割竹筍> ;冬、春二季是孟宗竹 53
梅子 梅是甲仙三寶之一, 《本草綱目》: 梅子有止渴、健胃、整腸、消炎、潤 肺的效果。每年 12 月底到正月初,梅 花盛開,高山梅樹歷經寒風澈骨從 3 月下旬至 4 月下旬,也就是人們口中 梅雨紛紛的時節,棵棵梅樹結實累累 垂掛枝頭(圖 9-5),渾圓肉厚的梅子 看來令人垂涎欲滴,然未經加工的梅 子可是又酸又澀呢!清明節前採收的 青梅可做成脆梅或 Q 梅;清明後黃熟 的梅子則用來發酵製成梅酒或梅醋,
圖9-4. 巨竹,2020.07.26。
加工過的梅可直接吃也可入菜。在甲 仙街上走累了可不要只是望梅止渴噢! 街上琳瑯滿目的脆梅、話梅、梅餅、 梅酒及近來研發的黑金—梅精也都是 最佳伴手禮! 八八風災後甲仙街上寂靜了很長 一段時間,近來台灣島內觀光風氣日 盛,也期待甲仙過去街上人滿為患、 摩肩接踵的熱鬧景象再現。來甲仙遊 圖9-5. 梅子,吳成嘉攝。
玩別忘了嚐嚐甲仙三寶「梅芋竹」的 滋味,因為吃了保證「沒鬱卒」,只要 心情愉快,所有鬱卒都會煙消雲散! 除了三寶外,甲仙還有許多寶,如生 薑、龍鬚菜、金煌芒果、芭樂等,當 然來到甲仙就是要品嚐當地的農特產, 回家就是要帶「梅芋竹」,讓人吃了煩 惱全消沒鬱卒的最佳伴手禮囉!
54
10. 築路英魂的歸葬處~鎮海軍墓 圖、文 / 劉嘉蓮
在今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有座清
隧道的埡口),東面部份則是由後山統
代營兵合葬的古墓群-鎮海軍墓。軍
領張兆連率領鎮海後軍負責開通,由
墓的入口位於五里埔台 29 線往那瑪夏
大陂(今臺東池上)溯新武呂溪而上,
區方向下坡轉彎處,行經此處,若不
東西兩方於八潼關會師,這是一條由
是特意停留駐足,恐怕少有人會注意
嘉義大埔到卑南大陂的橫貫道路。根
到這是個市定古蹟(圖 10-1) 。這裡埋
據記載鎮海中軍除了在光緒 12 年參與
葬的是一百多年前,一群離開故土被
嘉義至卑南橫貫道路修築之外,也參
徵調來台駐防的官兵,因開闢道路,
與了集集至水尾(今花蓮縣瑞穗鄉)
深入叢山,感染疫病不幸犧牲的年輕
的橫貫道路修建,就是現存的「丹大
生命。
越嶺古道」。這兩條通往後山的越嶺道 路,都跟鎮海軍有關。 「鎮海軍」的軍號原是唐代地方 藩鎮軍名,取「鎮海」兩字有鎮守海 疆之意。甲仙的「鎮海軍」隸屬清代 「鎮海營」,歸在浙江水師之下。此營 本來是左宗棠在湖南招募鄉勇的楚軍 (即湘軍),並隨左宗棠部屬夏獻綸來 臺戍守邊防、開山撫番,所以軍隊中 湖南籍者居多。光緒 11 年(1885)新
圖 10-1. 市定古蹟,甲仙「鎮海軍墓」。
任巡撫劉銘傳大力整頓臺灣軍防,成 立鎮海軍,將軍隊編制分為鎮海中軍、
光緒 12 年(1886)間,臺灣建省
鎮海前軍與鎮海後軍等三軍。鎮海中
未久,劉銘傳為首任臺灣巡撫,為了
軍 再 分 正 、 副 、 前 三 營 。「 鎮 海 中 軍 」
積極聯絡後山軍防與掌握東部資源,
的番號首次出現軍隊編制中。巡撫劉
命 令駐 防臺 灣府 城(今 臺南 市 )的鎮海
銘傳屬於淮軍系統,按照清代同治元
中軍提督楊金龍、臺灣鎮總兵章高元,
年 ( 1862) 之 後 新 式 淮 軍 的 編 制 , 有
率領所屬軍隊,開闢越嶺道路。以嘉
洋槍隊與山炮隊等。開闢橫貫道路則
義大埔為起點,向東經甲仙埔、荖濃、
由楊金龍指揮「鎮海中軍」前營,章
寶來、關山,到達八潼關(今大關山 55
高元統領「鎮海中軍」正、副兩營, 共三營的官兵,從嘉義大埔往東開 路。 軍隊三月初抵達嘉義,隨即展開 通往八潼關道路的闢建工程,並將營 壘與工寮設置於今甲仙區小林里五里 埔附近,一方面加強駐防,一方面就 近施工。這些軍隊中的士兵鄉勇,從 中原大陸到海島異域,再深入內地的
圖10-2.
鎮海軍墓祠堂
圖10-3.
「甲仙鎮海軍將士」神位
叢山峻嶺,氣候與環境的變化不可謂 不大;加上台灣夏季十分濕熱,五里 埔山區瘴氣過重,很多士兵水土不服, 病死的就有一百多人,後分別葬於營 壘的東側。軍墓位於五里埔楠梓仙溪 與支流角埔溪旁的田園中,墓園所在 為一臺地,再者死者士兵多屬湖南的 楚軍,所以後人稱此墓地為「楚人臺」 或「楚軍墓」 。墓碑中軍籍均屬鎮海軍, 故 將 墓 園 命 名 為 「 鎮 海 軍 墓 」。 根 據 1985 年《甲仙鄉志》記載還有「楚南 墳」96 座,而我們探訪的 2020 年則 尚存墓碑 85 座。 墓園位在臺地高處,入口道路兩 側綠樹成蔭,拾階而上有一平台,建 有石造小祠,內供奉「甲仙鎮海軍將 士」神位,我們踏查尋訪時不忘獻上 鮮花兩束,一起焚香輕聲祝禱(圖 10-2) (圖 10-3)。
圖10-4. 「三級古蹟鎮海軍墓園」大理石碑誌
56
圖10-5.
寧靜而安祥的墓區
祠堂前立有民國 86 年(1997)設
以沉靜肅穆的心走在墓地,一邊
置的「三級古蹟鎮海軍墓園」大理石
幫忙撿拾掉落在墓園裡的雜樹落葉
碑誌(圖 10-4) ,今日所見墓園亦整修
(圖 10-6) ,一邊細數日漸斑駁剝落的
於民國 86 年。墓葬群排列頗為整齊,
碑石。石碑中只有 27 方刻有銘文,篆
行列中有可供行走的磚道,墓園裡綠
刻的銘文內容十分簡單,有的刻上籍
草如茵,因為這些墳墓只有墓碑而無
貫「楚南」、「湖北」等(圖 10-7),有
墓丘,放眼望去有點像西洋寧靜而安
的刻上軍籍「前營後哨」、「鎮海前營」
祥的公墓,少了死亡的陰森氣息(圖
(圖 10-8) ,加上姓名及死亡年月,有
10-5)。墓群大致坐西南朝東北,而墓
的僅僅鐫刻姓名,無暇及他。字體質
碑的形狀大小不一,墓碑石材多取自
樸真切,線條有些生硬,推測可能由
附近的板岩、砂岩或綠色片岩。板岩
士兵配刀所刻。從銘文籍貫與兵籍來
在五里埔即可取得,砂岩則是位於五
看,這群士兵大多來自於湖南,軍籍
里埔下楠梓仙溪河床處,而綠色片岩
屬於鎮海中軍前營之士兵。觀察墓碑
則多出於今寶來以東的荖濃溪一帶,
的立碑時間多為光緒 12 年(1886)5
有可能是官兵開鑿橫貫道路時所運下
月至 9 月之間,推想官兵可能是死於
的石材。
南臺灣盛夏酷暑的各種瘴瘧之病,試 57
想光緒 12 年 3 月報到,不及半年死亡
刻而成。沒有碑文的無名塚則多達 58
者便破百人,軍中淒慘倉惶之狀可想
座。試想拿著尖刀鑿碑的後死者,也
而知。
許覺得先死去的人是幸福的,因為至 少還有人為他掘墳埋骨,為他銘刻人 世間的姓名;後死者很有可能只是一 堆無名塚,甚或無人可收葬。放眼望 去整片墓地數十座墳塚,歲月悠悠, 歸途茫茫,築路英魂就留在這條自己 修築的山路上了。
圖10-6.
圖10-7.
撿拾掉落在墓園裡的雜樹落葉
圖10-8.
刻有軍籍「前營後哨」
圖10-9.
上刻有「故友」2 字
刻有籍貫「楚南」
客死異鄉,骸骨無法歸葬,墓碑 也只能就地取材,材質既顯粗陋,形 狀又大小紛雜。鐫刻的銘文有不少「故 友」 (圖 10-9) ,也有一碑文上刻著「外 弟」 (圖 10-10) ,可能是一起來從軍的 故鄉友人;或是有血緣關係同父異母 的弟弟,這些碑文是他們拿著刺刀鑿 58
墓地,紀念著一百多年前開墾橫貫道 路殉職的無名英雄。這些築路英雄遠 渡重洋,來台開山撫番,竟客死他鄉, 葬身異地,無法歸葬故土。且將此地 視為英魂的歸葬之所吧,以古蹟以祠 堂來紀念他們。我們在參觀與保存歷 史古蹟之餘,更應該感謝築路者的辛 勞與犧牲。 【參考資料】 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空間/甲仙
圖10-10. 上刻有「外弟」
鎮海軍墓 https://cloud.culture.tw/frontsite/i 由於鎮海士兵客死他鄉,無後人
nquiry/emapInquiryAction.do?met
祭祀,附近居民則視此為禁忌之地,
hod=showEmapDetail&indexId=4
因此墓園雜木叢生,蔓草荒煙。至於
5265 2. 高雄市文化局 ~文化資產/古蹟 /甲
鎮海軍墓的調查始末,是因 80 年代全 島風靡大家樂的簽賭風氣,許多人湧
仙鎮海軍墓
入鎮海軍墓焚香乞靈,區公所於是委
https://heritage.khcc.gov.tw/Herit
請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進行田野調
age.aspx?KeyID=cbb62f40-a34a-
查。
495c-bf42-e8f465746ec3 3. 維基百科 ~甲仙鎮海軍墓 當時居民只以木竹建屋奉祀,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
勘查研究墓群的歷史後,石教授建議
%94%B2%E4%BB%99%E9%8E
建祠並列為古蹟。1991 年內政部公告
%AE%E6%B5%B7%E8%BB%8D
指定鎮海軍墓為第三級古蹟,於 2000
%E5%A2%93 4. 高雄市甲仙區公所 ~認識甲仙/甲仙
年再度改為直轄市定古蹟。
風采 墓園目前由甲仙區公所負責管理
https://jiasian.kcg.gov.tw/cp.aspx
維護,公所定期派人進行清掃、澆水、
?n=2F560B5BEC3B81E0
除草,管理維護情形尚佳。透過電話
5. 本土教育網 ~高雄市國小學童本土
詢問區公所民政課蔡專員,她表示每
學習認證 ~甲仙鎮海軍墓
年中元節公所主管必定會來祭拜上香,
http://kstown.chukps.kh.edu.tw/s
若有特別的情況也會立即派人處理。
pot/ValidatorDetail.aspx?ID=1f3e 4dd9-1ea6-4e76-bcbf-ecc58d81c
鎮海軍墓是台灣唯一的清兵合葬
c87 59
11. 阿里關公廨 圖、文 / 吳土水
壹、平埔族群 1980 年代初期是台灣原住民意識抬頭的萌芽階段,經過幾十年政府與民間透 過 歷 史 正 義 的轉 型 , 慢慢 地 還 給世 代居 住 在 這 塊 土地 「 真 正在 地 」 的住 民應 有 的 尊重。關於原住民,除了高山原住民外,其實還有另外一群居住在平地的原住民, 我們稱之為「平埔族群」。 您可能是平埔族群的後裔嗎?因為台灣近代史的斷層,在 50、 60 年代以後出 生 的 臺 灣 人 ,大 部 份 都不 了 解 什麼 叫做 平 埔 族 群 ,尤 其 是 居住 在 都 市社 會當 中 的 人恐怕更不清楚。
早期平埔族的文化特色之一是母
一身的單身「羅漢腳」而言,是自然
系 社 會 , 在 生 產 活動 方 面 ,「男 漁 獵 ,
形成的「互補」婚姻形態。
女下田」。親族組織當中,女性佔有很
早期在臺灣南部有一句俗語說:
重要的地位。在婚姻上,男子常入贅
「 有 唐 山 公 , 無 唐山 媽 」, 正是 此 意 。
於女方家,丈夫跟隨妻子而居,為妻
所以也許今天居住在臺灣有不少人,
子家服勞役。平埔族的家族傳承由女
多少都含有平埔族的血統吧。從家族
子繼承,家產亦歸女子所有。這種招
長輩的婚姻形態來看,也許我應該有
男子入贅的母系社會與後來漢人大量
平埔族的 DNA,我的祖父是入贅的,
移入臺灣之後,因為多為單身男子而
父親從祖母的姓氏,大伯父跟二伯父
形成的「陽盛陰衰」的社會,正好產
才是從祖父的姓氏,想來我應該找機
生「互補」作用。漢人移入臺灣,在
會一探自己的身世之謎。
明鄭時期,多為軍人部隊,在清代前 期也限定單身男丁才准移民臺灣,這 些單身漢基於成家或生理需求,往往
貳、阿里關公廨
以當地平埔族的女子為擇偶對象。 甲仙區的關山舊稱「阿里關」,早 平埔族的招贅風俗,以及入贅女
期是漢人設關防的要地,關隘西邊的
家又可分得家產的制度,對這批孑然
臺南市南化區稱為西阿里關;東邊的 60
高雄市甲仙區則稱為東阿里關。阿里 關多數居民屬大武壠社群,主要祭祀 的神靈是太祖,是一種祖靈信仰,平 埔族祭祀太祖等祖靈的場所稱為「公 廨」。 阿里關的大武壠語稱公廨為 Kuma;漢字也寫作「公界」 、 「公堺」, 通常是指西拉雅族、大武壠族或馬卡
圖11-1.
阿里關公廨 2020.06.27
圖11-2.
阿里關公廨 2020.06.27
圖11-3.
阿里關公廨 2020.06.27
道族等原住民族祭祀太祖等祖靈的場 所。但根據文獻記載過去公廨亦具有 「 青 年 會 所 」、「 議 事 辦 公 處 所 」 等 功 能。一般大武壠族的公廨採坐西朝東, 可能因為東方是月亮昇起的方向,也 是一天的開始,再加上平埔族的母系 社會也屬陰性,面向陰柔月亮昇起的 東方,應該有對母系尊重的象徵意 義。 阿里關公廨裡頭放置刀、槍、盾 牌及銃(傳統火槍) ,是狩獵跟打仗用。 屋頂上有二隻貓頭鷹是祖靈的守護神。 阿里關公廨曾歷經 3 次遷移整建,最 近 的 翻 修 約 在 2018 年 年 底 , 仍 保 留 相對傳統的建築工法,是目前樣式最 古老的大武壠族公廨 (圖 11-1) (圖 112) (圖 11- 3),其重建過程中也充滿著 祖靈的神奇故事(詳附註)。
61
在阿里關公廨現場,經在地文史
彈性較佳,不像一般族人捕魚的魚笴
工作者葉志禮先生的詳細解說之後,
可用其他竹材製作。
可以大概了解阿里關公廨搭建的工法 及材料,說明如下: 屋頂:族語稱 hasa。舖屋頂的主要建 材為白茅;因為五節芒較容易腐爛, 容易漏水,非首選建材。另以箭竹夾 茅草,因箭竹長度適當,也較堅固, 只是箭竹生長在海拔較高處,取材費 時費力,也可以桂竹代替。現在公廨 內便是以桂竹來夾住茅草。 竹刀:屋頂兩旁插有刺竹製作的竹刀 七支,向上呈散開狀。將刺竹與茅草 固定時會採用麻竹,以一年生的麻竹 柔軟度最適中,取下後削薄、殺青。 屋樑:早期橫樑用刺竹,直樑用長枝 圖11-4.
竹(枝竹主要做建材用,竹筍少人食
長枝竹,葉志禮老師拍攝2020.06。
用,在山區常見)長枝竹長度、柔軟 度最為適中 (圖 11-4)。現今阿里關公廨
向 竹 : 族 語 為 malubiu, 為 約 二 層 樓
橫樑採用當地柚木做建材,直樑用長
高之刺竹,其高度須配合公廨作調整。
枝竹,並以黃麻將長枝竹與柱子捆綁
將向竹豎立於公廨前東方廣場,向竹
固定。
必須取向東而且要枝幹完整不能斷尾
中柱:族語為 kayu,過去以較堅韌的
的(要透尾)。向竹上方與竹體垂直交
龍眼樹幹作為主要建材,現在依傳統
叉綁有茅草七束,據說是給 7 位太祖
改用大竹。因其信仰地位,族人一貫
(7 姊妹)降下的「天梯」。向竹末處
稱之為「向柱」。
另繫上一綑茅草,狀似人頭。據葉志 禮先生表示,早期大武壠族人仍有出
向笴:族語為 kegitangta agisen,族
草殺敵習俗時,成功獵回的敵方人頭
人又稱之為「向神座」,和向柱共同構
即綁在向竹之上,用以收震懾之效,
成大武壠族公廨最神聖的場域空間,
現在則以茅草代替 (圖 11-5)。
是太祖祖靈的所在。公廨中用來放置 給祖靈供品的向笴必須以刺竹製作, 62
早期大武壠社群的日常生活準則, 是在雨季耕作,在旱季狩獵,具有明 確的作息規範,這些規範的要求都是 透過祭祀儀式來推動,就是每年農曆 3 月 15 日舉行祭儀,以禁止不可從事的 行為,稱之為「禁向」。每年一進入禁 向期間,族人就必須遵守許多禁忌, 例如:專心農事、不能狩獵、禁止娛 樂等,違反「禁向」者就會受到祖靈 的詛咒,如腹痛、拉肚子、發燒不退 等,這時就必須到公廨向祖靈認罪悔 改,才能解除詛咒,免去懲罰。透過 禁向的暫時禁止狩獵,可讓野生動物 休養生息,繁衍滋長,而族人對於生 圖11-5.
態資源的永續維護,更表現在日常漁
向竹,王春智拍攝2020.06。
獵上,那就是嚴格遵守抓大放小的規 範,讓自然資源生生不息源源不絕,
「太祖夜祭」為平埔原住民大武
充分表現出平埔族人的智慧及尊重自
壠族每年最重要的歲時祭儀之一,每
然的觀念,足見信仰與其生活關係之
年農曆 9 月 15 日於甲仙區小林部落、
密切。
阿里關部落、六龜區荖濃部落、花蓮 縣富里鄉大庄部落等大武壠族部落舉 行,另台南市白河區六重溪部落提前
叁、太祖(祖靈信仰)
於農曆 9 月 14 日舉行,均完整保存了 大武壠族的傳統祖靈信仰的內涵與儀
太祖為台灣原住民大武壠族對其
式,也是各大武壠族部落一年一度的
最高祖靈的稱呼,以太祖為中心,構
盛事。
成整個大武壠族的祖靈信仰。在臺南、 高雄平埔族居住的沿山地區普遍流傳
祭 祀 太 祖 由 族 人 準 備 mai( 米 買
著一則太祖的傳說,傳說四、五千年
讀作ㄇㄞ) 、麻糬、雞酒、湯圓、檳榔、
前,平埔族的祖先從遙遠的地方渡海
金紙、香枝、竹杯酒、香菸、豬肉等,
來到臺灣,部分族人在途中發生意外
到公廨內獻祭。mai 是由糯米混合芋頭
事故而犧牲,剛到陸地上定居時卻又
或花生所製成的平埔族群傳統食物。
遭逢 7 年的旱災飢荒,此時太祖帶領 子民向上天祈雨,吟唱出一首首哀怨 63
的曲調,感動了上天因此降下甘霖。
為在地的年度盛事,希望藉著這樣的
經過這次 7 年飢荒的事件,為了感謝
祭祀能讓日漸式微的平埔族文化得以
太祖的庇佑,在每年的祭典,也就是
傳承延續 (圖 11-6) (圖 11-7)
農曆 9 月 15 日,居民便會在太祖所在 處的公廨前吟唱歌謠,除了感念上天 與太祖的恩澤之外,也有感念祖先對 子孫的保佑。久而久之,這樣的祭祀 習俗便成為今日我們所俗稱的「太祖 夜祭」。 每年農曆 9 月 15 日舉行豐收祭, 來解除禁忌,則稱為「開向」,開向後 可以從事狩獵、歌舞、婚嫁。而在山
圖11-6.
阿里關夜祭,王春智拍攝2017.11.03。
圖11-7.
阿里關夜祭,王春智拍攝2017.11.03。
上打獵捕捉到的第一隻野獸必須獻給 太祖,就是掛在公廨中柱上的豬頭殼 或鹿頭殼。 阿里關的「太祖夜祭」可說是高 雄地區平埔族群非常具地方特色的祭 祀活動。 阿里關的大武壠族語稱太祖為 Kuma 祖 , 每 年 舉 行 的 「 開 向 」、「 禁 向」,這些祭典也都必須向太祖舉行祭
肆、附註
祀。獻祭時由耆老來牽戲吟唱「搭母 勒」tavulo、「嘎拉瓦嘿 」kalawahe 等
約好專訪葉志禮先生的那天,是
古調,向太祖稟報獻祭的祭品,並感
下著大雨的天氣,伴著雨聲聽他娓娓
謝祖靈一年來的保佑。整體而言,阿
述說阿里關公廨的重建過程,以及祖
里關太祖祭祀文化仍保有舊日的儀式
靈顯靈的神奇故事。一位住在台北的
規範,聚落中還有耆老會吟唱古老的
劉淑鑾女士,她花了數月時間在玉井、
牽戲歌謠,祭品亦保持過去的傳統,
南化、左鎮等山區,進行噍吧哖事件
十分難得。近年來,阿里關居民結合
的田野調查,想要了解並記錄當年當
當地觀光資源來推廣平埔族群的文化,
地居民對抗日軍的歷史,她也是劉老
在當地熱心人士的奔走籌劃下,每年
師文化工作室的負責人。
農曆 9 月 15 日阿里關太祖夜祭,已成 64
神奇的是劉老師在踏查過程中,
即受到祖靈保護,行事平安順利,直
冥冥中好似奉了太祖的指示,要她往
到公廨改建完成,即使現今他依然覺
甲仙地區尋找一位年輕人,太祖暗示
得自己是被祖靈充滿的人。
這位年輕人會在踏查過程中出現,最
專訪葉先生的過程中,原本滂沱
後終於找出符合太祖交代事項的年輕
的雨勢驟然停止,天氣轉為陰晴涼爽。
人,並於公廨擲筊 4 次以確認便是此
祖靈真的很神奇,懷著虔敬的心努力
人無誤。原來太祖交代事項是找到負
學習的我,結束專訪之後,內心燃起
責改建阿里關公廨的人選,而這位人
無限的感動 (圖 11-8)。
選就是葉志禮先生!葉先生義無反顧 的接下改建公廨的工作,至此之後他
圖11-8.
左方為葉志禮老師,右方為筆者。2020.08.04
【參考資料】
2.專訪平埔族文化工作者葉志禮老師
1.維基百科~公廨 (原住民族 )
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小林平埔夜祭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 5%85%AC%E5%BB%A8_(%E5% 8E%9F%E4%BD%8F%E6%B0%9 1%E6%97%8F)
65
12. 來甲仙串街走巷 圖、文 / 吳靜鴻
甲仙地區早期為內攸社的獵場,
甲仙尋奇
到了乾隆年間,原居住在玉井盆地的 「新娘無洗身軀」用台語猜台灣
平埔族大武壠頭社群漸漸遷居至此地。
地名,大家千萬別誤以為這是「甲仙」
光緒年間因「開山撫番」政策而開路,
地名的由來。其實甲仙地名由來大致
到日治初期設置「楠梓仙溪東里」隸
有以下兩種說法:
屬台南縣蕃薯寮廳,為甲仙地區獨立 設 治 之 始 。 日 本 人 更 從 明 治 38 年
說法一:以人命名
(1905)起 積 極 經 營 甲 仙 的 樟 腦 產 業 ,
早在乾 隆元年 (1736),逐漸由玉
「台灣採腦拓殖合資會社」正式掛牌
井盆地移入楠梓仙溪西岸的大武壠頭
運作 (今甲仙山林工作分站 ) ,此時桃
社群中,有一位名叫「甲仙」的人,
竹苗地區熟悉製腦技術的客家人大量
大膽越過楠梓仙溪來到東岸原屬內攸
移入甲仙埔,這群在甲仙落地生根的
社獵場的河階埔地開墾,後來人們漸
客家族群,百年來在地方政治、經濟、
將這塊由「甲仙」入墾的埔地,簡稱
各行各業的表現非常亮眼,光是甲仙
為「甲仙埔」,也就是甲仙文史工作者
市街上,客家鄉親就佔了三分之二。
游永福《甲仙文史記事》考證中,甲 仙地名源自甲仙埔的說法。
日照甲仙埔
說法二:以地命名 依文史學者洪英傑《情歸故鄉—
今天甲仙井然有序的棋盤式街道,
台灣地名探索》考證,南鄒族在明鄭
是早在日治時期就被完善規劃好的。
時期東遷到此地,漢人稱呼這群原住
從 昭 和 7 年 (1932) 甲 仙 庄 街 道 圖
民 為 「 傀 儡 番 」, 又 都 住 在 楠 梓 「 仙 」
(圖 12-1)可 見 當 時 主 要 街 道 都 已 完 成
溪附近的埔地,就將此地舊稱為「傀
且市場、雜貨店、藥房、販仔間、菜
儡楠梓仙埔」。又台語「傀儡」的發音
店、剃頭店等商店林立。而「旗山郡
為 「 Ka Le」, 而 「傀 」與 「 甲」 發 音
甲仙警察官吏派出所」、「甲仙庄役場」、
都是「Ka」,到了日治時期將「傀儡楠
「 瘧 疾 防 治 所 」、「 甲 仙 信 用 組 合 」 等
梓仙埔」簡稱為「甲仙」。
官方民間機構都集中在和安街,可說 是甲仙第一街。
66
模的噍吧哖抗日事件,都是悲劇收場。 如今走在分駐所旁巷弄轉接林森路底 階 梯 通 往 鯉 魚 山 (今 甲 仙 公 園 ) 的 路 徑上,遙想當年這裡曾經是殘酷的殺 戮戰場,令人不勝唏噓。 事後日本政府曾在山上甲仙神社 游永福老師解說時所準備的 「昭
的 右 側 設 置 「 殉 難 警 察 官 之 碑 」 (圖
和7年(1932)甲仙油田地形及地質圖之甲仙街
12-3),於民國 34 年 (1945)日本戰敗
區」圖片。
離台後,神社被改建為甲仙紀念公園
圖12-1.
(圖 12-4),原來的紀念碑也被民眾損毀, 直到民國 68 年 (1979)才在原址設置 「 甲 仙 埔 抗 日 志 士 紀 念 碑 」 (圖 12-5) 供民眾憑弔。看來這種紀念物常伴隨 著政權轉移多所更迭,早已成為台灣 各地的日常。
圖12-2. 甲仙分駐所前的三棵百年老樟樹
坐落在和安街 42 號的甲仙分駐所 (圖 12-2),外表看來與一般警察局無異, 卻藏著一段精彩的身世密碼。這裡是 明治 39 年 (1906) 日本政府將「山杉 林支廳」從阿里關移到甲仙埔,改稱 「阿里關支廳」的所在地,當年還特 地移植了 4 棵樟樹種在前庭做為採樟 製腦的象徵。這些老樟樹見證了一百 多年來甲仙歷史的演變,從明治 43 年 (1910) 「阿里關支廳」正式改名為「甲 仙埔支廳」 ,到了大正 4 年 (1915)7 月 9 日不幸發生甲仙埔事件,抗日義士襲 擊「甲仙埔支廳」,破壞廳舍、擊殺日
圖12-3. 「殉難警察官之碑」老照片─甲仙形象
本警察及其眷屬。隨後又發生更大規
商圈提供。
67
圖12-4.
鯉魚山上的甲仙公園
圖12-6.
昭和18年(1943)「旗山郡警防團甲
仙分團」合影老照片─甲仙形象商圈提供,背 後清楚可見四棵樟樹。
到了大正 9 年 (1920),台灣行政區 劃大調整,實施街庄制度,「甲仙埔支 廳 」 改 制 為 「 高 雄州 旗 山 郡 甲仙 庄 」, 原支廳廳舍改設「甲仙警察官吏派出 所」。當時的「甲仙庄役場」就設在和 安街 38 號(現為「吉多超商」)(圖 12-7) , 是由第一任官派庄長翁朝大方捐獻土 地所興建,他共任職 15 年,為甲仙做 出卓越的貢獻。戰後 (1945)庄役場改名 圖12-5.
為「甲仙鄉公所」,民國 39 年 (1950)
甲仙公園上的「甲仙埔抗日志士
鄉公所遷走後,曾一度改成衛生所、
紀念碑」
民眾服務分社,最後竟變成閒置的空 間,直到民國 82 年 (1993) 這塊土地 今甲仙分駐所前的解說牌上,有
才由鄉公所標售,所得款項,依翁朝
一張昭和 18 年 (1943)「旗山郡警防
曾孫輩的意願,提撥 200 萬元成立「翁
團甲仙分團」留念的老照片 (圖 12-6),
朝先生獎學基金」,獎助在地績優學子。
從照片中可清楚看到當時的背景是四
可惜舊時房舍已經不在,只能從老照
棵樟樹。後來一棵因蟲蛀枯死,現存
片 或 手 繪 圖 片 (圖 12-8)中 回 顧 其 優 雅
的三棵百年老樟樹,仍然枝葉茂盛、
的身影。
生氣盎然,已經成為老街上最吸引人 的自然地標。 68
大 正 元 年 (1912)原 由 苗 栗 銅 鑼 人 吳 明 立所創立,到了大正 8 年 (1919)頂給吳 阿祥,目前已傳承到第三代在經營。 在偏鄉醫療資源比較匱乏的年代,這 間私人開設的藥房是受到日本官方管 控無法自由搬遷。百年來留在老街上 的這塊金字招牌,真是越擦越亮呢! 圖12-7. 吉多超商為原來甲仙庄役場的場址
圖12-9.
「甲仙信用組合」老照片─甲仙形
象商圈提供,圖中前排左二為第一任甲仙庄庄
圖12-8. 游永福老師手持馬若珊的「甲仙庄役
長翁朝。
場」手繪圖
大正 9 年 (1920)成立的「甲仙信用 組合」原設在和安街 32 號(今「祐德診 所」)(圖 12-9),也是現在「甲仙農會」 (中正路 26 號 )的前身。這個單位從日 治時期輔導推廣樟腦產業,到民國 40 年代 (1951)推廣檳榔心芋頭產銷,奠定 甲仙芋頭相關產業的基礎。民國 70 年
圖12-10. 百年老店─贊生堂藥房
代 (1981)更 推廣竹筍外銷日 本長達 11 年,民國 97 年 (2008)設立青梅加工廠, 逛到街尾的「甲仙埔市場」 (今「甲
保價收購,有機認證,對甲仙地區農
仙市場」) (圖 12-11) ,早在明治 39 年
特產業的推廣行銷貢獻良多。
( 1906) 就 已 開 設 , 當 時 販 賣 的 商 品 來到和安街 58 號,就是甲仙唯一
琳瑯滿目,舉凡雞鴨魚肉、蔬菜水果、
的百年老店「贊生堂藥房」(圖 12-10),
糖酒油麵以及衣物、石灰、雜貨等生 69
活用品均可在此採購齊全,充分滿足
走在這條老街上,還可隨處在各
居民生活所需。現在則繁華落盡,過
家門口牆柱上看到客委會製作的「好
了早市,僅剩下水果攤還擺攤做生意,
客好點—甲仙樟腦芋筍梅好客新天地」
兼賣各式美味的客家糕粿。
的掛牌 (圖 12-13) (圖 12-14) ,每一幅 都藏有許多早期桃竹苗及稍後雲嘉地
市 場 的 隔 壁 就 是 和 安 街 99 號 的
區客家族群移居甲仙勤奮努力拚搏的
「普門書局」(圖 12-12),為甲仙文史
精采故事,以及珍貴的家族老照片,
工作者游永福所開設,他簡直就是一
等著有心人來尋訪。
本甲仙的活字典,除長期關注甲仙的 人文生態外,還保存許多平埔族與客 家的資料及文物,更長期致力於 1871 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為南臺灣 留下一批珍貴影像的追尋調查研究, 長達 18 年的研究成果,已在民國 108 年 (2019)10 月 出 版 專 書 《 尋 找 湯 姆 生—1871 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大家 有機會一定要來拜訪這位博學多聞的
圖12-13. 客委會製作的「好客好點—甲仙樟
普門居士。
腦芋筍梅好客新天地」的掛牌之一。 圖12-14. 同上。
幸福好滋味 隨著民國 61 年 (1972)南部橫貫公 路的竣工通車,甲仙是台南通往高雄 到台東的中繼站,帶來了大量的觀光
圖12-11. 百年市場─甲仙市場
人潮。沿著台 20 省道的文化路及台 29 省道的中正路更發展成為特產商店街 (圖 12-15),路過的遊客除了會在此停 留用餐外,也不忘品嚐各式芋頭製品, 如香 Q 的芋頭粿、美味的芋頭冰淇淋, 還要帶上幾盒的芋泥餅當伴手禮。俗 話說有人潮就有錢潮,一直到民國 98 圖12-12. 普門居士隱身普門書局
年 (2009)莫拉克風災之前,甲仙渡過了 70
長達三十多年的黃金歲月,這是由一
見甲仙從過去到現在不同的風情。另
群克勤克儉、靈活變通的婆婆媽媽們
外店裡還有珍藏一隻祖父在明治 41 年
共同撐起的一片天。
(1908)從苗栗移居甲仙當腦丁時,用來 挑樟腦製品的扁擔,已被他視為傳家 寶 (圖 12-17)。
圖12-15. 甲仙最熱鬧的特產商店街
圖12-16. 收藏甲仙老影像的皇都飯店
記得早年跟著家人路過甲仙,總 會先到中正路 7 號的「皇都飯店」 (圖 12-16) 餵飽肚子,除了 喜歡它寬敞舒 適的用餐環境及以當地食材入菜的美 味可口餐點外,更令人驚豔的是牆上 滿滿的老照片,及刻意收藏的老唱盤、 老唱機、還有一只厚重的保險櫃 (實為 圖12-17. 皇都飯店老闆陳志誠示範祖父傳下
甲仙國小遺留的奉安庫 )….,這些都是
來的百年老扁擔
現任「甲仙形象商圈」總幹事陳誌誠 的辛苦收藏。他是皇都飯店的第二代 老闆,台北工專畢業以後就返鄉接下
炎熱的夏天,飯後想吃冰,家人
家族餐廳,除了傳承媽媽阿錦姨的好
會 不 約 而 同 走 入 轉 角 文 化 路 52 號 的
手藝,更熱心投入社區大小事,例如
「統帥芋冰城」 (圖 12-18) ,點一客芋
在十幾年前發起「收集甲仙老照片」
頭冰淇淋來消暑一下。以前常見素貞
的活動,除要辛苦拜訪居民說服他們
姨笑臉迎人親切招呼,有時也會閒聊
拿出家中珍藏的老照片,掃描成數位
芋冰好吃的秘訣,主要是用當地生產
檔,還得考證照片背後發生的故事,
的檳榔心芋頭,小火慢熬,只加糖以
替甲仙留下彌足珍貴的百年歷史記憶,
及適度攪拌,就可做出清爽綿密的芋
最後還沖洗放大,依不同主題陳列展
頭冰淇淋。現在已交棒給兒子陳敬忠
示,只為讓更多人能透過老照片,看
十多年了,阿忠除了傳續父母的芋冰 71
城,還開發了許多結合當地農特產品
重建時,2009 年 8 月 8 日卻迎來更大
如香蕉、南瓜等新口味的冰品。他總
的災難,莫拉克颱風釀成八八風災,
是創意無限,還常笑說自己是個「做
不但摧毀小林村,所有楠梓仙溪、荖
兵(冰 )的男人」,其實他更是個愛家
濃溪上的橋樑幾乎全垮,道路也柔腸
愛鄉的新好男人。
寸斷,南橫中斷已超過了十多年,至 今也只修復到天池而已。災後道路不
身為「甲仙愛鄉協會」理事長的
通、遊客銳減,重創甲仙商圈的觀光
他,總是熱心奔波於各種活動現場,
經濟,不少人選擇離開,留下來的人
如帶領鄉親用鞭炮熱烈歡迎榮歸的
卻要面臨沉重的生計問題,這時的甲
「甲仙國小拔河隊」、整修巷弄內的祖
仙瀰漫著一股濃濃的哀愁。
厝給南洋姊妹們開設充滿異國料理的 「漾廚房」、結合關心社區發展的朋友
但是危機就是轉機,這樣的困境
規劃地方小旅行、帶領野溪生態導覽、
裡,有一股重生的力量正在萌芽。位
推 動 有 機 農 事 體 驗 …., 這 一 切 都 是 想
在商圈旁的甲仙國小(圖 12-19),因
為八八風災後的甲仙找到新的定位,
為災後重建,校園已換上美麗的新裝。
為當地年輕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其實這是一間具有百年歷史的老學校, 在明治 40 年(1907)創立,名為「蕃 薯寮公學校甲仙埔分校」 。到了大正 10 年 ( 1921) 獲 准 獨 立 , 定 名 為 「 甲 仙 公學校」。此時的甲仙街上還有另一間 學校,就是設立於明治 45 年(1912) 專供日本小孩就讀的「甲仙埔尋常小 學校」。到了昭和 16 年(1941)因日 本政府積極推動皇民化政策,才將這
圖12-18. 三角窗上的`統帥芋冰城
兩間學校合併為「甲仙國民學校 」 (圖 12-20),直到民國 57 年 (1968)實施九
災難中的淬鍊
年國教,才改名為「甲仙國民小學」 至今。這段曲折的建校歷史,可從民
其實位處山區的甲仙,一直擺脫
國 104 年 (2015)夏天因盤點學校文物
不了風災土石流的宿命。從 2008 年卡
時,發現的三件日本時代珍貴老文物
玫基颱風造成七一八水災開始,到 9
得 到見證: 一為「 Lion 謄寫版 用鐵筆
月 14 日的辛樂克颱風,造成甲仙大橋
組」(圖 12-21)、二為甲仙埔小學校「小
坍塌,對外聯絡道路中斷,重創甲仙
量秤」(圖 12-22)、三為「甲仙埔尋常
觀光產業。當甲仙各界正在忙著災後
小學校印」關防印章 (圖 12-23)。 72
圖12-19. 重建後美麗的「甲仙國小」
圖12-23. 甲仙國小珍貴的百年老文物─「甲 仙埔尋常小學校印」關防印章
回想民國 100 年( 2011) ,學校還 在重建中,學生暫居鐵皮屋上課,偏
圖12-20. 日治時期「甲仙國民學校」校門口
鄉的孩子們因學習資源受限,普遍提
老照片─甲仙形象商圈提供
不起勁來。當時的學務主任張永豪, 希望透過拔河運動,帶領學生們投入 練習凝聚團隊向心力,激起他們的戰 鬥意志,由所有五、六年級 30 位學生 組成拔河隊,一開始沒經費、沒設備, 只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堅強毅力,辛 勤不間斷的反覆練習。這支全國資源 圖12-21. 甲 仙 國 小 珍 貴 的 百 年 老 文 物 ─
最少的「甲仙國小拔河隊」,從當年獲
「Lion 謄寫版用鐵筆組」
得「高雄市國小運動會拔河賽」的混 合隊冠軍開始,一路過關斬將,到民 國 101 年 (2012)的高雄市長盃冠軍並 奪下全國拔河賽的男子組亞軍。他們 不服輸奮勇向前、積極求勝的戰鬥精 神,不但為自已為學校爭取到榮譽, 更為甲仙人帶來榮耀與驕傲。這群孩 子永遠無法忘記,在比賽結束返鄉的
圖12-22. 甲仙國小珍貴的百年老文物─甲仙
那個夜晚,看到甲仙大橋擠滿熱情的
埔小學校「小量秤」 73
鄉親,聽到鞭炮聲響徹雲霄,有如迎
貓咪來此聚集覓食、自由穿梭;居民
神賽會般熱烈感人的歡迎畫面。
也曾把這裡當作百米賽跑的場地,後
這個被譽為顛覆傳統的奇蹟歷程,
來商家逐漸減少,因覓食不易,貓咪 也轉移他去。
由「統一超商」全額贊助支持楊力州 導演拍攝成「拔一條河」紀錄片,更
在民國 104 年( 2015)9 月區公
製作成電影在各大電影院上映。紀錄
所為了舉辦甲仙芋筍節,想要創造新
片中真實呈現甲仙重生的心路歷程,
亮點,就邀請在地藝術家陳正利及馬
也透過小朋友雙手緊握的粗麻繩傳遞
若珊老師,帶領各鄰里居民、社區發
一股正能量,感染了整個台灣社會。
展協會、甲仙國中、甲仙國小共同發
民國 104 年(2015)拔一條河的勵志
想創作,接力彩繪,打造出這條獨特
故事被編入國小國語科教材,學校也
的貓咪彩繪巷弄,讓居民記憶中的貓
成立專屬的拔河教室 (圖 12-24)。民國
咪化身為各種造型、姿態重現在大家
108 年(2019)更推動城鄉共學課程,
的眼前。從巷口可愛貓咪造型郵筒開
讓中北部都會小學生,有機會來到甲
始,紅磚牆上還提有「狗來富貓來起
仙,親身體驗拔一條河的感動。
大厝」的俚語 (圖 12-25),一路跟隨繽 紛的貓爪印前行,兩邊牆面上畫有與 甲仙產業相關的採芋貓、掛筍貓、或 是化身為老師貓、郵差貓、土水貓、 總舖師貓等本土貓 (圖 12-26),分別與 龍貓、招財貓、加菲貓等外來卡通貓 互別苗頭,令人目不暇給。最特別的
圖12-24. 甲仙國小拔河教室內部
是上方高掛著五彩繽紛的雨傘,把貓 巷 的天 空點 綴出 更炫麗 迷人 的光 彩 (圖 12-27)。聽說只要走進這魔幻巷弄,絕
蛻變與重生
對讓你逛到不想離開甲仙。
走過風風雨雨,終將迎來美麗的 彩虹。現在的甲仙增加了許多新亮點, 像是頂崁的「Q版神明彩繪庄」、竹山 巷的「陳家友善香草園」、薰衣草森林 的「甲仙好好」等;還有最受年輕人 青睞的貓巷,隱身於「甲仙郵局」旁 長約 100 公尺的老巷弄,是早期和安
圖12-25. 貓巷入口處「狗來富貓來起大厝」
街店家的後巷,家戶的廚餘總會吸引
的俚語 74
透。然而這裡卻是整個甲仙一百多年 來城鎮發展的縮影,深刻留下市街發 展的土地紋理及族群遷徙的動人故事。 實際上甲仙很大,共有小林、關山、 和安、西安、東安、大田、寶隆七個 里,為高雄市土地面積第五大的行政 區。四面環山,山林茂密,楠梓仙溪
圖12-26. 貓巷裡繪有許多與甲仙產業相關的
貫穿其中,自然生態環境資源豐富,
本土造型貓
族群文化歷史多元精彩,有太多值得 深入探訪之處,請大家用實際行動支 持這個美麗的小山城「甲仙」。
【參考資料】 1.《甲仙文史記事─為式微的平埔文化 開出一條活路》游永福著 2.《 情 歸 故 鄉 — 台 灣 地 名 探 索 》 洪 英 傑 著 3.《甲仙鄉志增修初版》高雄縣甲仙鄉 公所 圖12-27. 高掛貓巷天空五彩繽紛的雨傘,傘
4.《拔一條河─甲仙的人情與美味》余
傘動人。
宜芳、楊力州合著 5. 高雄 市甲仙 區公所 ─認識甲 仙 /甲仙 風采
參加「高雄市第一社大暑期生命
https://jiasian.kcg.gov.tw/cp.aspx?n=
大河工作坊」期間,密集踏查甲仙,
2F560B5BEC3B81E0
我發現甲仙看起來好像很小,除了和
6. 專訪甲仙形象商圈總幹事陳誌誠先生
安老街,主要兩條大街是文化路 (台 20 線 )和中正路 (台 29 線 ),若以甲仙大橋 橋頭土地公廟為起點,市區大街小巷 繞一圈,到和安街與文化路口的庄尾 土地公廟,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可走透
75
13. 「愛鄉.愛土.愛甲仙」甲仙愛鄉協會—曾麗雲 圖、文 / 林靜莉
發放。除了安頓家中大小,也開始展
災變的返鄉代表
開對社區的關懷與協助,成為「甲仙 民國 98 年的八八風災,將原本在
愛鄉協會」重要的成員。對於災後所
台 北 從 事 保 險 業 的 曾 麗 雲 (圖 13-1)吹
見所聞的不捨與痛心,讓她下定決心
回甲仙故鄉。災變當時,搭著吉普車
返鄉,從此成為關懷社區需要及提供
未能進入甲仙的她,在道路與通訊皆
幫助的人,一路走來,她已是「甲仙
斷的情形下,只能心急如焚地在旗山
愛鄉協會」的執行秘書了。
中繼站協助發放物資,撕心裂肺望故 鄉,是人生歷程這書卷中,難忘的一
災後她常一個人騎著「歐兜邁」
頁,最後勉強能將人力送進甲仙時,
上山對受災戶進行家訪,居民感佩她
她是第一批也是最早踏入甲仙的返鄉
是災後首先關心他們的人,無私的愛
人。
與奉獻,在風雨中帶給鄉親們更實在 的温暖。災後印象較深的一樁協助, 是傾力相助五戶無能力處理文件申請 的災民,透過諸多的努力與協助,最 後破除萬難,申請到永久屋,而讓他 們能安身立命。
田野調查接地氣 對出產芋頭、竹筍…等農產品聞名 的甲仙,在地灌溉用水是民生最大關 圖13-1.
鍵,關懷社區居民之外,關懷灌溉系
曾麗雲
統的養護與建設,是當務之急,但環 境性的大作業,絕非個人能力所及,
義無返顧回鄉
而災後的人力與能力,考驗著地方重 建的復甦力。為了留住在地人才、傳
在風雨無情的重創下,人心惶惶
承作業經驗,社會局除了針對協助弱
亂無頭緒,曾麗雲一股腦兒投入物資 76
勢能力,開辦社工學分班外,也對培
好好生活
訓人員加強計劃撰寫的能力,好讓地 方組織能與公部門資源相連結。於是 曾麗雲從參加社會局開辦的課程,到 水保專員集訓、公民記者培訓,儲備 了許多能力,練就了多元服務的功力, 對社區投入許多的田野調查,努力挖 掘在地資源,主動爭取社區救援。
圖13-2.
甲仙好好外觀
圖13-3.
甲仙好好一樓商品
愛鄉.愛土.愛甲仙 曾麗雲從輔助弱勢,付出關愛與 協助,幫助許多接近破碎的脆弱家庭, 並透過與學校的合作,獲得許多師資 的支援,不斷地對國小學童、國中學 生、年長樂齡及多元色彩的新住民, 進行食農教育活動設計,有時運用在 地材料、有時創新思考,很用心地經 營著「甲仙愛鄉協會」,希望當做口碑 品牌來營造。近幾年本著對家鄉在地 資源的珍惜及風災對人們的啟示,她
返鄉投入社區服務的曾麗雲,十
更加明白管理好山上環境資源,就可
一年來不斷地透過各式各樣的學習與
更加減少山下災難發生,所以透過許
訓練,以燃燒生命的方式,從事社區
多學習門路,也投入與林務局合作的
許多基礎工作,一路走來巳完成許多
社區林業計劃,更深入地愛上家鄉的
階段性任務。民國 102 年 (2013)9 月,
自然資源。民國 108 年 (2019),隨著
伴隨著「拔一條河」微電影上映,甲
家鄉大老游永福老師出版《尋找湯姆
仙地區開幕了薰衣草森林「甲仙好好」
生—1871 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更加
(圖 13-2)。這企業形象良好的財團,為
投入於 150 年前即被探索出來的平埔
甲 仙 帶 來 不 同 商 家 型 式 的 商 機 (圖
族群-大武壠文化,及湯姆生一行人
13-3),與薰衣草系列的其它品牌相較,
在甲仙當地所行經的路徑,與路徑中
發揮的是災後陪伴甲仙的用意,此用
自然風貌的演變,這讓她與甲仙這塊
意在原定 5 年後,希望交給在地永續
故土更加緊密相連,再也分不開了。 77
經營的期望下,「甲仙愛鄉 協會」本著 對家鄉經濟效能與動力的加分精神, 接續經營。於是在「甲仙好好」這個 空間,曾麗雲與「甲仙愛鄉協會」一 起實現了運用在地資源,推廣創新設 計的手作活動 (圖 13-4),呈現共好的現 象,也為「甲仙好好」加分。
未來展望 從之前與「甲仙好好」合作小旅 行,與推廣小農產業至今, 「甲仙好好」
圖13-4.
曾麗雲介紹構樹手抄紙燈罩 DIY
圖13-5.
曾家三姐妹一起投入「甲仙愛鄉協
是愛鄉協會互相扶持的好夥伴。現在 由愛鄉協會接手經營 (圖 12-5),曾麗雲 希望有更多課堂上未及的鄉土教學, 能帶到這個空間來實現,不論是環境 教育、食農教育、背包客的打工換宿、 藝術家的駐點、植物手作的運用,凡 是善用農村資源、連結甲仙在地 文史、
會」 :大姐曾麗雲(左)、二姐曾瑞雲(右三)、小
能啟發人們能量的所有活動,她都樂
妹曾家菁(右二)為現任「甲仙好好」店長。右
意投入辦理。含著過去十年的血淚,
一為筆者。
她努力的扮演好在地守護的角色,期 待這塊充滿生命力的土地,接引更多 有志青年返鄉,開創更多的美好,為 家鄉這塊土地打拼,曾麗雲說:「這是 甲仙愛鄉協會的願景」,因為她是甲仙 人、她熱血!
78
14. 日照甲仙埔,月湧仙溪水 ─用文化與歷史找回甲仙的游永福 圖、文 / 洪祐圻
甲 仙 位 於 高 雄 東 北端 , 坐 落 於玉 山 山脈 與 阿 里 山 山 脈之 間 , 四 周 群山 圍 繞, 因 綿 延 的 楠 梓仙 溪 包 圍, 而 形 成豐 饒充 滿 生 機 的 土地 , 橫 跨溪 流 的 三個 淡紫 色 波 浪型的橋拱(圖 14-1)映入眼前,這是一個以芋香著名的城鎮。隨著「甲仙公有 市 場 」 旁 的 招呼 聲 走 向前 , 來 到一 間門 口 掛 著 「 普門 」 招 牌, 一 點 也不 起眼 的 小 書局(圖 14-2) ,迎面而來的是一位個頭不高,有著清瘦身材但精神飽滿的書生, 堆 滿 笑 容 地 向我 們 招 手, 而 這 家比 山還 要 山 裡 的 小書 店 , 老闆 竟 是 串連 甲仙 在 地 文史與情感的大人物──游永福先生(圖 14-3)。
圖14-1.
甲仙大橋
79
圖14-2.
圖14-3.
普門書局
游永福先生
民國 42 年 (1953)出生於高雄甲仙
了生計, 「普門書局」於甲仙重新開業。
山內埔的他,高中便沉浸於文學,尤
面臨妻子決心離家修行的打擊、兒子
其是詩的寫作中,怠忽課業的後果乃
不諒解、經濟危機,也只能默默將愧
有了「四年制高中」的學歷。苦讀後
疚與無奈埋入心中。獨子在國小五年
仍以一分之差與大學擦身而過,輾轉
級時生了場大病,身體的不適讓孩子
便隨著二姊上臺北發展,先於萬華「老
更渴望母親的陪伴,看著兒子滿臉淚
松書店」任職,而後轉赴重慶南路「建
水求見母親一面時,內心深處的歉疚
宏書局」,透過推廣佛教書籍引起風潮
讓游永福情緒潰堤,即使多年後提及,
而獨具特色,在競爭的書店市場中佔
仍會淚濕眼眶,家庭的遺憾是游永福
有一席之地。因發覺佛經文辭優美而
此生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浸淫其中,漸漸通透佛理奧義,悄悄
中學起便對詩情有獨鍾,以詩抒
種下了心中的「佛緣」 。24 歲除夕返鄉
發生活苦悶與情懷,經歷年少浪漫情
過年,在母親張羅豐盛年夜飯時,宣
懷、打拚不得志落魄返鄉、家庭變動
告了茹素的決定,進而潛心向佛、茹
跌宕,為其創作增添不少酸甜苦辣的
素終身,游永福此生便離不開書與
層次。終於,在民國 89 年(2000)彙
佛。
整出版了《花邊剪刀 》詩集(圖 14-4), 民國 67 年(1978)來到淡水開設
但誰也沒想到竟開啟了另一段意外人
「普門書局」,次年結婚並有一子,同
生。
時也不斷創作文學並投稿。好景不常, 十年後因地價高漲的經濟壓力,加上 太太入寺修行,一人兼兩職帶著兒子 苦撐,種種家庭與身體因素下拖垮生 活,決定熄燈帶著妻兒回甲仙休養。 在兄長的支持與協助下,同年 9 月為 80
游永福更藉著閩南語的學習,帶 領幼兒園小朋友連結在地生活與文化, 向下扎根。還逐一拜訪鄉間耆老,透 過文史的搜集與各方印證後,逐一拼 湊出每家每戶遷徙過程,讓族親意識 到自己是誰,身處何處,而有了根, 也讓文化傳承更為紮實,《甲仙樟腦芋 圖14-4.
筍梅好客新天地》解說牌於是浮上檯
《花邊剪刀》詩集
面(圖 14-6)。雖然在少子化、人口外 流的衝擊下,許多傳統文化已不復見,
「你的詩寫得很好,但是少了芋
游永福仍默默為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
仔 味及筍 仔味」 ──這句 旗山作 家江明
耕耘、為式微的平埔文化發聲、為客
樹所說的話,讓他意識到對家鄉認識
家傳統記錄、為甲仙新移民媽媽們創
的不足,身為甲仙人對家鄉卻是既熟
造新的故事,只因為甲仙孕育著多樣
悉又陌生,於是萌生出挖掘地方文史
的生命態度,包容著多元的族群。
的念頭,進而一頭栽進文史工作的行 列 中 。 經 歷 六 年 努 力 , 於 民 國 95 年 (2006)出版《甲仙文史記事》,慢慢 找回甲仙的歷史記憶與人文發展脈絡, 在認識家鄉的過程中產生土地認同並 付諸行動,推動在地導覽行程(圖 14-5),包含甲仙街區暨近郊導覽、出 版《火灰水焿粽的滋味》記錄片。
圖14-6. 解說牌 圖14-5.
推動在地導覽行程
81
《甲仙樟腦芋筍梅好客新天地》
在一次找尋甲仙相關史料的過程
臺灣、看見甲仙,現在我們才得以踏
中,意外發現了 19 世紀最重要的攝影
入歷史文化的時空,今昔對比。
師約翰.湯姆生遺留下的珍貴紀錄(圖 14-7),之後便耗盡 18 年的歲月苦苦 追尋湯姆生的足跡。單靠著微薄收入 又苦無政府單位援助的狀態下,所幸 有社區夥伴支持與國內外專家學者的 協助下,完成了《尋找湯姆生 ──1871 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專著,並在湯 姆生來臺 148 年後,由遠足文化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隆重出版(圖 14-8) ,重 現了湯姆生在南臺灣的足跡,引起國 內外學者的迴響與討論。並於民國 109 年(2020)8 月 4 日,榮獲「109 年度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 「優等獎」及「文化部第 44 屆出版品 金鼎獎之圖書編輯獎」與「優良出版 圖14-7.
品推薦」殊榮。
游永福珍惜地拿出類似湯姆生當
年使用的玻璃版底片
民國 109 年 7 月起,更以生動方 式結合導覽走讀與文史講座,辦理「湯 姆生文化節」活動,希望透過不同視 角讓更多人認識台灣,並串連鄰近鄉 鎮一同點燃地方活力。 作家江明樹曾經說:「 游永福自稱
他是湯姆生研究者排名第二,那麼沒
圖14-8.
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游永福會說
游永福拿著耗時十八年研究的《尋
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與筆
自己是第二,是期望透過拋磚引玉,
者合影
牽引更多人才走入甲仙與湯姆生線性 文化遺產路徑,關心自己身處的土地, 並喚醒文化部門對於地方文化的重視。
民國 98 年(2009)莫拉克風災重
游永福用如同湯姆生深入熟番禁地的
創臺灣,大雨及滾滾土石流讓甲仙面
勇氣與堅毅不拔的精神,讓世界看見
臨前所未有的挫折與低潮,熱鬧的商
82
圈頓時百業蕭條、倏忽寂寥。重建中,
聲,彷彿整個城鎮都是他的舞臺。游
熱血的游永福以「日照甲仙埔」為自
永福靦腆地笑著說:「希望我這個甘草
己的網頁命名,期望陽光再度燦爛甲
人物也能帶給大家歡樂。」就是這個
仙埔;上句有了,當然也要有下句,
樂觀的態度,讓默默無聞的書店老闆,
幾經琢磨之後, 「月湧仙溪水」出現了,
搖身成為臺灣重要文化記錄者,也成
只願,人才與人流如同月光下的楠梓
為建構文化資產內涵的重要推手。
仙溪水一波又一波湧動。
「一彎一風景」是游永福為自己
我們來探訪的那天早晨,甲仙依
人生所下的註解(圖 14-9) 。從文學走
舊閃著最熱情的陽光,游永福穿著輕
入家鄉,或許是一種使命感,讓游永
便運動服,踩著合腳涼鞋,戴上帽子,
福不斷從低谷爬升,在經歷波折不斷
帶著招牌笑容輕快的走入大街小巷,
的生命旅途中,以不同的心境看待每
迎面而來的是鄉親們此起彼落的招呼
個轉折,反而更能發現精彩與美好。
圖14-9.
每逢過年皆發送的普門絕不馬虎立體紅包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 甲仙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B2%E4%BB%99%E5%8D%80 2.英國攝影家湯姆生 1871 臺灣線性文化遺產 臉書公開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6069898415428
83
15. 把家種回來—記小林種樹人周金源 圖、文 / 顏歸真
小林村的悲傷 民國 98 年(2009)8 月 9 日莫拉克颱風帶來強烈降雨,位於玉山山脈與阿里 山 山 脈 間 楠 梓仙 溪 東 岸, 坐 落 在獻 肚山 山 腳 下 的 小林 村 , 遭受 堰 塞 湖潰 堤河 流 改 道,連同獻肚山(圖 15-1)大範圍崩山的侵襲而滅村,痛失四百七十餘位族人。
圖15-1. 遠方山頭即為風災當年崩山的獻肚山
無數綠意,視線所及草木繁生。
再現小林忠義路 從甲仙市區沿臺 29 線往北前行,
災後因「高雄市愛種樹協會」定
過小林村紀念公園後順著公路蜿蜒而
期維護,我們得以循著明顯路徑探入
下;109 年(2020)7 月 11 日我們跟
林叢。道路筆直延展,一如曾經橫亙
隨小林人 —周金源先生,從一旁的土路
小林村的主要幹道忠義路,當年宅院
小徑秘道,下探挺進小林村原址。沿
並列林立,而今則是山川草木恣意蔓
著山壁往左拐,原坍塌之地,已覆蓋
生(圖 15-2)。 84
圖15-3.
周金源正在指認地圖標示
畫腳一一指認圖面上的屋舍圖樣(圖
圖15-4.
可作為公廨屋頂的茅草,銀白色花穗
15-3),現地核對。眼前林子曾經是哪
正盛開
圖15-2.
小林忠義路現貌
療癒自己,守護土地 步行過程,周金源數次手拿裱框 的小林村空拍街道圖娓娓道來,比手
戶人家、圖中河流「真早溝」為兒時 戲水玩耍之處,國小、廟宇、公廨、 哪一店、哪一戶……具象化了小林村曾 有的生活榮景。持續往前推進,鑽入 茅草叢中,舉著銀白色花穗的茅草在 陽光下異常亮眼(圖 15-4) 。此時林中 開始出現一支支紅色插旗,旗子立桿 旁有一株株正待抽芽拉高的小樹。在 我們抵達周金源老家附近,於一棵約 三樓高的茄苳樹前,周金源獻上鮮花 低頭默禱,向我們介紹「我們家就在 這裡,我的爸爸媽媽也在這裡,我來 跟他們問好」(圖 15-5)。樹上掛有名 牌標示民國 100 年(2011)7 月 10 日, 這是周金源在風災後第一棵親手栽種
圖15-5.
的樹。
周金源在第一棵親手栽種的茄苳樹
前默禱致意
85
在那之後,年復一年,小苗愈來
為了填補遠行而失落的巨大空白,
愈多,都是周金源從種子發芽、育苗、
為了尋回自身根系,周金源開始拜訪
移植入土、定期巡邏照護,偶有家人
耆老,藉由長者口述回顧,拼湊屬於
親戚偕同參與。多數時候隻身一人於
小林村大武壠族群容顏。也投身自小
散亂樹林中屈著身,辛勤除草鋤土的
林聚落化育而出的「大滿舞團」,成為
信 念 , 就 為 著 「 把 家 種 回 來 」( 圖
上臺演出的團員之一(圖 15-8)。
15-6)。 「小林的悲傷是,什麼都看不到, 村子是憑空消失的 ……」周金源談起小 林村的神情,總是掛著淡淡愁容。但 傷痛之餘,卻也提起足夠勇氣,重返 老家,面對哀傷。 民國 98 年 8 月 8 日的莫拉克風災, 重創臺灣山區聚落,迫使許多人必須
圖15-6.
種樹前的鋤土
圖15-7.
草木繁生的小林原址與已種下樹苗
承擔突如其來的生命課題,家人離世、 遷村,如何療傷、如何告別、如何重 生。迎來鉅變的生者,內心無限悲愴 而無法釋放,周金源選擇種樹,以勞 動驅散傷感,以護樹看守土地,回家 亦歸根,固土也保人(圖 15-7)。
的紅色小旗標記
踏上回家的路 年少時期便北上求學,於臺中成 家立業,從事金融業數十載的周金源, 風災帶走他的父母及部分親族。民國 101 年 (2012) 退休 返鄉 之後 ,自問 能為小林留下什麼,畢竟回到小林之 初,一切陌生,對人、文化、傳統、 土地,僅留年幼家鄉生活的久遠記
圖15-8. 109/7/4大滿舞團演出照,左一為周金源。
憶。
86
圖15-9.
109/7/4 大滿舞團於【大武壠族歌舞文化節】演出片段
跨越離鄉多年的角色,與社區夥
著傳統的刺繡紋,在祖靈(太祖)與
伴建立連結,唱歌、跳舞,和團員們
山林的懷抱之下,驕傲地唱出屬於自
共同打拼、排練,彼此陪伴。演出內
己的歌(圖 15-9) 。舞團成員年齡跨度
容也從最初僅為集結人們互相扶持打
從小朋友到耆老皆有,成員都非本科
氣的單純歌舞,透過反思「我們是誰」,
專業,最初登臺難免生澀膽怯,卻也
進行田野調查,節目編排嘗試融入常
一路闖盪至今,經常受邀至各地演出。
民生活的各項元素,至今終於發出自
不似嚴謹編制的表演團體,卻如實展
信光彩,推出專輯《歡喜來牽戲》、表
演村落景致、常民生活、習俗信仰、
演節目《回家跳舞》,在在展露屬於大
語言文化;老老少少,每個人都是支
武壠族的獨特面貌。
撐小林的命脈,將消失的小林村復振 回歸。
頭戴青葙花、圓仔花與腎蕨組成 的花冠,身穿一襲紫色衣袍,衣袖鑲
87
圖15-10. 《小林紀念公園碑文》
《小林紀念公園碑文》全文 神的啟示,捨生命得生命,
悲傷會永遠留存,親友的愛,
世人豐盛憐憫、德蒙保守及復建,
長存在我們心中,
小林村又復活了,
思念也常存在時光隧道中。
五里埔小林一村、日光小林二村、
被思念的人是永遠存在人世間。
小林國民小學、平埔族文物館、
卿卿我的愛
小林紀念公園以及
我願我愛隨著徐徐的風 臉頰
安撫您們靈魂所在的小林公祠,
親吻你們的
也記刻了您們的姓名,
我願我愛化做漫漫的塵土 旁呢喃
留給世人及子孫祭祀憑弔之所,
卿卿我的愛
香花常漫,慰藉和平安,
惦在外地小林人,親像風吹,
黑夜過去,早晨來臨,
飛呀飛,隨 著 風 愈 大 , 飛 愈 高 、 愈 遠 ,
太陽又放出和煦的光輝來,
不敢袂記線的起頭彼雙手
重新得力,恢復了當初的榮華,
卿卿我的愛
似乎比以前更美麗。
我們深深愛你們
我們深深愛你們
我們要深深地愛你們
88
在你們身
以字代言,卿卿我的愛 「看漫漫塵土,都不知道要怎樣 去哭」,回到小林村的周金源,也開始 提筆寫作,試圖以文字訴諸內心悵惘 和思念。小林紀念公園其中,一則悼 念碑文便是由周金源所題(圖 15-10), 詩詞白話優美而撫慰人心。從一無所 圖15-12. 小林公廨
知離鄉背井的身分,化身為能對人們 滔滔不絕分享小林點點滴滴的住民、 信手拈來哼上幾段古調歌謠的舞團成
【參考資料】
員,亦是默默隱入林野的種樹之人(圖
1.
15-11); 遠 走 高 飛 的 遊 子 總 算 落 地 回
看見小林
http://www.taivoan.org/
家了、離散的親人、族人也重新相聚
2.
了。
報導者【八八風災 10 年追蹤】從 失根到尋根──小林的死與生
https://www.twreporter.org/to pics/typhoon-morakot-10-year s-xiaolin-village
蟬鳴不絕於耳,夏日豔陽仍然高 掛。公廨屋頂的茅草正在土地上奮力 3.
拓展,等待下一回夜祭砍曬鋪墊(圖 15-12)。 多 年 前 種 下 的 第 一 株 茄 苳 小
【立德路 2 號 How ART You】 20191013──小林村十周年《回家 跳舞》
https://www.youtube.com/wat ch?v=XUxE6UG98ro
苗,如今開枝散葉庇蔭故土,枯黃葉 片揭示歲月流轉,枝頭嫩芽正要蓬勃
4.
吐露,又是一輪新生;小林人亦是,
【央廣新聞】小林村遺址變公園 難忘喪親之痛
https://www.youtube.com/wat ch?v=9JmcJHufGcY
翻越災難低谷,生命意義又將獲得嶄 新啟示。
5.
小林村原址植樹造林──敬崇自然 緬懷先人
https://urban-web.kcg.gov.tw/ KDA/web_page/KDA020102.j sp?PK01=KDA070000001001 6.
小林埋村事件之還原──衛星影像 判釋
http://www.csprs.org.tw/Temp /201103-16-1-63-78.pdf
圖15-11. 回到家的周金源
89
16. 甲仙有機小農—不向命運低頭的鄧素琴 圖、文 / 呂癸未
八七水災那年 (民國 48 年 ),全家搬遷
遷徙與生平
到甲仙五里埔,由於山下土地都有人 開墾了,最後落腳同樣內山斗底的五 指寮,與姑姑為鄰 (圖 16-2)。 九歲從大湖國小轉學小林國小二 年級的素琴仔,由於上學要走二個多 小時,於是寄宿山下親友家,因寄宿 主人每天要出門工作,所以中午沒飯 吃,上學一星期後就離開學校,獨自 走山路返家。後來又到關山國小就讀, 唸到四年級又輟學,因姊弟二人走山 路上學,到學校已升旗完畢了,放學 也要摸黑回家;有一天校長到家裡拜 圖16-1.
訪,勸父親要讓素琴繼續就讀,最後
鄧素琴
終於領到有名無實的畢業證書。 遷居五指寮的生活,土地只能種
素琴仔姓鄧(圖 16-1)出生於嘉
植樹薯 (圖 16-3)及麻竹 (圖 16-4),三餐
義縣新港鄉,三個月大就送給人家當
吃的是蕃薯與芋頭,生活非常困苦。
養女,跟著養父母於番路鄉偏遠山區
父親農閒時必須出外打零工賺取生活
的大湖村生活。該村交通不便,出入
開銷,素琴仔除了要煮飯照顧弟妹外,
皆靠雙腳,養父母務農為生,山上只
每天帶著一台小收音機,上山採野生
能種竹子採收竹筍,採收期固定且特
木耳;由於季節不同,木耳的顏色也
別長。她就讀大湖國小,後來養父母
有差異,有黑色、紅色、白色(豬肚色 ),
陸續生了七個弟妹,由於家庭人口眾
然後將木耳曬乾,等收集到一定數量,
多,日子過得非常辛苦;父親聽姑姑
父親再挑到甲仙販賣,以貼補家用。
說甲仙有較多的土地可開墾,於是在
90
十八歲那年,她想外出去工廠工 作,不想繼續待在山上,被阿嬤知道, 告訴媽媽說不如把她嫁了;後來經媒 妁之言,嫁給山下從瑞里遷居來此的 陳善營先生。迎娶時,從山上坐轎子 到山下,由於山路起起伏伏,顛簸到 圖16-2.
民國48年鄧素琴一家遷移至內山
頭昏想吐,以為從此王子與公主就可
斗底五指寮住處
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可是天不從人 願,夫家由婆婆掌權,在家無地位, 每天以淚洗面,丈夫也不敢護著她, 日子更加難過。有話無處傾訴,腦海 屢次浮出尋短的念頭,可是想到父母 弟妹及孩子,最後藉著宗教的力量而 放棄殘念,直到加入微風有機市集, 掌握家裡經濟,生活才苦盡甘來而改 圖16-3.
樹薯
善,五個孩子也都受很好的教育。
從事有機種植-微風市集 素琴夫婦種植的作物,夏季有地 瓜葉、龍鬚菜、竹筍、花生;秋天收 割一期稻米、還有百香果、洛神花; 冬天以葉菜類為主,有高麗菜、花椰 菜、大白菜及各種萵苣類,另外還種 芭樂及玉米。 在她的印象中約民國 60 年左右才 有化學肥料。因為愛吃小黃瓜,看到 瓜農晚上噴藥,早上就採收,心想這 樣 對 身 體無 害 嗎?後 來決 定 從事 有 機 耕作,到旗美社大學習有機課程,參 加蔓花生家族,從此踏入有機種植的 圖16-4.
麻竹
行列。開始種植的菜又醜又小,只能
91
送給親戚朋友,民國 97 年透過蔓花生
山豬認證手工黑糖
家族參加微風市集擺攤,並通過有機 素琴仔還有一項有名的成就-手
認證 (圖 16-5)(圖 16-6)。
工黑糖,因先生為嘉義瑞里人,有親 因為不會開車,星期五就要把菜
戚從事黑糖的製作,因而學習製作手
準備好,然後到甲仙坐客運車到高雄
工黑糖。由於親戚非常的忙碌,且路
住兒子家,隔天再到微風市集擺攤。
途遙遠,無法到五里埔教她,只好自
客運司機告訴她如果換別位司機,不
行摸索。經過無數的失敗,終於找到
一定願意幫忙載菜,後來輔導團隊幫
製作黑糖的訣竅,遂命名為「山豬認
忙找其他農友載她。由於先生一眼失
證手工黑糖」,是因為有機蔗園常被下
明,不敢開遠程的車,五、六年前,
山的山豬 (圖 16-7)啃食而得名,加上以
同在微風擺攤的杉林有機小農阿盆仔
古法熬煮黑糖,其產製的黑糖呈現金
告訴素琴、把菜載到杉林小份尾,再
黃色,且味道甘甜香醇,吃後不會覺
換阿盆的車幫忙載到市集,下午素琴
得口乾。
先生再到小份尾接她回五里埔,才克 服了遠程到微風市集擺攤的交通困 難。
圖16-7.
圖16-5.
山豬
製作方法與流程
微風市集擺攤
採收種植一年後比較成熟的甘蔗, 以山泉水加壓水柱清洗;將清洗乾淨 的甘蔗壓榨甘蔗汁,並經十層濾網過 濾 ; 將 濾 過 的 甘 蔗 汁 倒 入 大 鍋 裡 (圖 16-8), 並 以龍 眼及 荔枝 樹柴 燒熬 煮 , 等蔗汁滾後就要用竹棒不停的攪拌, 圖16-6.
避免冒泡的甘蔗汁溢出鍋外及沾鍋;
有機認證
接著將熬煮四小時後濃稠的蔗汁倒入 木製模具,並持續攪拌,待冷卻後即 92
為入口即化香醇的手工黑糖 (圖
不向命運低頭
16-9)。 素琴仔走過童年的困苦、揮別了 婆家的無奈、克服了市集的挑戰、投 入有機栽種的友善農作且開創出自己 的品牌-「山豬認證手工黑糖」,一路 走來不向命運低頭。她對市集付出很 深的感情,認為最珍貴的是人和人之 間的互相信任,更珍惜這裡的每一個 圖16-8.
人。這位甲仙有機小農,日子過得忙
燒煮甘蔗汁的大鍋(全家總動員)
碌而且充實,從沒想過要退休,要一
林正誠攝
直 持 續 到 不 能 做 為 止 ( 圖 16-10)( 圖 16-11)。
圖16-9.
鄧素琴自創的品牌「山豬認證手工
黑糖」 圖16-10. 鄧素琴的龍鬚菜園
圖16-11. 鄧素琴的稻田家園
93
17. 五里埔—建山連絡道~美麗的邂逅 圖、文 / 冷梅英
來 到 甲 仙 , 透 過 「山 豬 認 證 手工 黑 糖 」 的 機 緣 , 從 甲仙 有 機 小 農 ~不 向 命運 低 頭 的 鄧 素 琴女 士 , 意外 發 現 了另 一值 得 分 享 篇 章: 素 琴 姐的 娘 家 姑姑 —劉 鄧 預 阿姑~一個發生在台灣土地上的移民心酸故事,報給您知。
自素琴姐遵按養父母之意、媒妁 之 言, 嫁為 人婦 之後 (請參 考「 甲仙有 機小農~不向命運低頭的鄧素琴」一 文 ), 已經 多年未 曾返 家探 望, 不時有 些近鄉情怯之情,溢於言表。隨著她 的記憶引述帶領,車沿著台 29 線行駛, 行經橫跨在大北勢溪上第五號橋,來 到了甲仙五里埔。道旁豎著客運站牌 「禁地口」(好特別又奇怪的站名 ),此 處乃為「錦地」 (註 1)。映入眼簾的, 經 查證 乃是 原「 五指寮 林道 」 (運送農 作 產業 道路 ),因 八八 風災 嚴重 中斷, 現在只能通到 6 公里處 (圖 17-1)。接 著一路爬升,蜿蜒而上,兩旁多有竹 林 、 梅 樹 、 苦 茶 樹 、 果 樹 等 …( 圖 17-2)(圖 17-3),林相蓊鬱,不時傳來 蟲鳴鳥叫聲;約莫行車 20 分鐘後,5
圖17-1.
公里的標示就清晰可見,目的地是一 處人煙罕至,沒有網路,與世隔絕的 天地 (圖 17-4)。
94
林道 6K 處(中斷,車輛無法通行)
圖17-5.
劉鄧預女士住處與世隔絶
素琴姐的娘家,就在阿姑家旁山 路上去不遠處,現已頹圮了,近年有 重建,但人都在外地,無人回去居住, 親 戚也 只有 她阿 姑一戶 ,尚 居於 此 (圖 17-5)。 阿姑—劉鄧預女士 (冠夫姓 ),生於 圖17-2.
1936 年 (日治昭和 11 年),今年已屆
林道兩旁景觀
85 歲,完全看不出年邁之軀、行動自 在手腳靈活、言談聲音宏亮、敘事清 晰、每日都還下田工作。阿姑她也是 嘉義人,嫁入夫家後跟隨著公婆、先 生,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來到位處 僻遠山區。 圖17-3.
林道兩旁景觀
在未開發之初,沒有交通工具, 只是一個路徑小道,兩旁雜草樹木比 人還高,一山又一山,地勢高低不平, 深山林內,都是靠著雙腳走出來的。 「已經有 63 年了」說到生活中的 圖17-4.
種種艱辛困頓,阿姑哽咽到說不出話
林道 5 公里的標示清晰可見
來,多次紅了眼眶(圖 17-6)。沒有錢可 以請人來做,只好自己蓋房子,利用 颳風時很多很大的倒木,鋸木搭建屋 舍並製作器具 (圖 17-7)(圖 17-8)。歷 95
經 多次 風災 重創 ,猶記 卡玫 基颱 風 (民 國 97 年 7 月 )來時,取水的水管全被 沖走,後來也靠善心人士捐 500 多支 水管而重設;莫拉克颱風 (民國 98 年 8 月 )挾帶著豪雨土石流,更是怵目驚心, 對外完全無法聯絡,靠著發放的物資 維生;在面對大自然災害時,山上人 家所展現出的韌性、無所畏懼、齊心 協力凝聚出強大的力量,生存的毅力 實在令人敬佩。 生活在清苦的環境下,務農墾種, 初期栽竹種稻外,還種樹薯、芋頭、 採木耳,近年來則大面積租地種植龍 鬚菜、養土蜂(圖 17-9),都是為了生存 而奮鬥,本來就不管發生什麼事,生
圖17-8.
製作扁擔的材料
圖17-9.
屋簷養土蜂
活也就是要過下去的啊!這就是台灣 人的精神 -堅毅、勇敢、不向命運屈服。
圖17-6.
在阿姑的回憶中,印象深刻的是
劉鄧預女士姑姪
南橫公路 (台 20 線 )未開通之前,有山 東 邊的 原住 民 (桃 源區 建山 部落 布農族 人 ), 會翻 山涉水 從家 門前 走過 ,前去 那瑪夏參加祭典,大人小孩、男男女 女都有。直到南橫開通後,才不再見 到他們走山路過去了,且昔日可越嶺 圖17-7.
用倒木搭建屋舍
到建山的林道,經幾次風災後已柔腸 寸斷、路徑荒蕪,而無法進入 (圖 17-10), 成為歷史中的記憶。 96
災摧殘過,她們的艱辛恍如隔世,卻 始終堅守在自己開墾的家園。看到她 們守護的成果,有豐富的物產與自然 工法的建築風格,為美麗的邂逅生色 不少,深烙人心。
圖17-10.
昔日可越嶺到建山的林道,已柔
腸寸斷、荒蕪中斷,而無法進入(照片來源: https://leonsway.blogspot.com/2018/03/2018 0302-0304.html?m=1)。) 圖17-11.
石砌牆工法的應用
圖17-12.
石砌牆工法的應用
圖17-13.
石砌牆工法的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此處有來自嘉義 山區打石師的傳統技術工法 —石砌牆, 利用現有當地「堅硬、沈重、耐久」 石材,因地制宜,應用於廊柱、屋前 埕、柱下石礎,亦用於駁坎、田埂、 豬舍等建物。依需求順著天然石紋節 理 (註 2),將大塊石頭切成較小石塊, 再以人力搬運砌築; 「斜角砌 」即以 45 度角斜向砌築堆疊,石塊間以 V 字槽 相 咬合 ,真 是功 夫了得 ,美 不勝 收 (圖 17-11) ( 圖 17-12) ( 圖 17-13) ( 圖 17-14)。 有聯絡道路可到的五里埔,存在 一段已經荒蕪的建山越嶺道。已是人 煙罕至的深山,藏著這一代人到不了 的人生故事,85 歲仍硬朗的劉鄧預, 彷彿應證了超自然現象。劉鄧預與鄧 素琴這對有著篳路藍褸人生的姑姪, 居住在山上,看著原民走過、看著天 97
註 1: 甲仙有個地名叫錦地,其實是由「禁 地」美化而來,原來日治時代,日本 大量採樟,為了怕當地原住民騷擾腦 丁,因此穿鑿附會該地有超自然現象, 時 至今 日而 有錦 地的稱 號 (甲仙 的生態 環境 .烏山山系 /宋欣穎)。客運站牌上寫 「禁口地」經查證後應為「禁地口」 之誤寫。 註 2: 節理是地質學名詞。當岩層受力而變 形、斷裂,會產生破裂面。若破裂面 兩側的岩塊,沒有明顯沿著破裂面發 圖17-14.
石砌牆工法的應用
生明顯位移,稱為節理 (維基百科 )。
98
18. 阿里關大武壠族人葉志禮其人其事 圖、文 / 陳文德
前言 為了解大武壠族的秘密語言「香蕉白話」 (註)而來到甲仙區的阿里關 (關山 ), 本 只 是 預 定 要訪 談 劉 玉葉 阿 嬤 ,但 當地 文 史 工 作 者葉 志 禮 先生 , 他 特地 安排 了 一 位 目前 定居 於甲仙 街的 基隆 人蘇 先生來 跟劉 阿嬤 對談 (圖 18-1)。 蘇先 生雖不 是大 武 壠 族 人 , 但跟 大 武 壠族 語 有 一段 特別 的 因 緣 。 就讀 基 隆 瑞芳 高 中 時, 有一 群 同 學 會 說 這 種 特別 的 語 言, 好 奇 之下 他也 學 會 了 。 根據 猜 測 這群 年 輕 人極 有可 能 是 大 武 壠 族 人 北上 工 作 的後 代 吧 。蘇 先生 結 婚 後 和 太太 定 居 甲仙 , 直 到八 八風 災 後 偶 然 聽 一 位 因風 災 避 居 甲 仙 的 女士 以「 香 蕉 白 話 」與 人 交 談, 喚 起 他年 輕時 的 回 憶 , 又 奇 緣 似的 與 葉 先生 相 遇 ,就 這樣 有 機 會 展 開了 一 場 「香 蕉 白 話」 流利 的 對 話 。 聽 著 他 們一 來 一 往的 對 話 ,我 又驚 又 喜 , 這 讓我 原 本 以為 只 能 留在 歷史 紀 錄 裏 的 語 言 , 居然 又 在 眼前 重 生 復活 了, 而 且 是 日 常的 、 是 生活 的 。 在當 次的 踏 查 探 訪 後 , 我 深深 感 受 葉先 生 的 用心 ,之 後 就 常 向 他請 教 有 關平 埔 族 的人 文歷 史 而 且受益良多。 註:「香蕉白話」 (kin-tsio pé -á uē)這裡是指從日治時期至今,南台灣平埔族群使 用的秘密語言,主要是以台語來加以變化。
族群認同&記錄傳承 1964 年(民 國 53 年 )出生的葉先生 (圖 18-2)有一雙濃眉大眼,眼神炯炯發 亮,皮膚略顯黝黑,從小生活在平地 人聚集的甲仙地區,所以他從來都不 曾懷疑過自己跟平地人有什麼不同。 直到當兵時,有次在客運車上一位泰 雅族原住民把他當作是同族人跟他打 圖18-1.
招呼聊天,當時心裡就發出了疑問,
香蕉白話對談 2020.06
自己跟原住民是否有一些關係?這個
99
問號一直留在心中。退伍後回到故鄉
2000 年(民 國 89 年 )高苑科大簡文
阿里關,慢慢發覺自己的族群,在宗
敏老師帶領學生來阿里關踏查,走訪
教儀式還有民俗日常是跟平地人有明
了公廨及公廟震威宮,簡老師詢問廟
顯的差異,也認知了自己是屬於平埔
方有關公廟的沿革,竟然沒有人可以
族群的大武壠族。
講述,這讓葉志禮先生很震撼,從此 他就下決心搜尋整理出聚落族人的文 化歷史,也探索自己的身份根源。首 先他開始記錄地方耆老的口述歷史, 一點一點建立大武壠族人從清治時期 的遷徙、阿里關設關隘到日治時期種 種事件的紀錄。特別提到外公與祖母 讓他受益最多,也很慶幸自己能及早 記錄下他們的生命故事,這些也都是 族人的歷史故事,如果沒有以文字、 照片、錄音、錄影等等保留下來,代 代相傳的口傳歷史很有可能會在這一 代被割斷,對於大武壠族而言,葉先 生記錄的都是珍貴的傳承資料。
圖18-2.
葉志禮 2020.06
手作工藝&解說導覽 走進葉先生的工作室,裏面展示 一些他仿製以前族人生活與農作的竹 製器具,這些器具都是早先向外公及 族人長者討教,一點一滴慢慢完成並 詳作記錄。如很實用的柴舉 (tshâ -giâ ) (圖 18-3),是古人山上砍柴後背下山用。 魚笴 (hî-kô) (圖 18-4)則是放在溪流裡 捕大魚放小魚,也是公廨重要的擺設。 稻 梳 (tiū-se , 大 武 壠 族 人 稱 sat-pìn)(圖 18-5)是從前沒有農藥時稻 圖18-3.
田的除蟲利器。
柴舉 2020.06
100
葉先生非常健談,他不只擅長整 理自己族群的相關資料,部落的工藝 手作十分靈巧,更是講故事高手,聽 他導覽阿里關的種種歷史淵源,民俗 宗教背景、特殊的文化意涵等等,內 容充實,引人入勝,常常會覺得他是 被祖靈充滿的人。聽他講述阿里關的 人文史地,覺得阿里關是很有歷史內 涵的古聚落。如公廟「震威宮」兩塊 百 年 的 石 碑 很 是 珍 貴 ( 圖 18-6)( 圖 18-7), 但 藉由 葉先 生的 導覽 ,才 能 更 深刻的得知一些有關聚落人文歷史的 細節。如清光緒的石碑上刻的「潘」 姓沒有「丿」,可看出當時族人雖被賜 圖18-4.
魚笴
姓「潘」但與原漢姓「潘」是有番、 漢分別。他也整理出古時阿里關對外 交流聯姻的兩條古道,並探查記錄古 道的歷史背景。古道雖已隨著時代變 遷,環境變化,幾乎湮沒在荒煙漫草 間,但留下紀錄便是歷史的軌跡。
圖18-5.
稻梳 2020.06
圖18-6. 光緒「新建阿里關公厝捐款題緣金」碑 圖18-7. 明治「修建阿里關庄公廟捐題緣金」 碑 2020.06
101
公廨重建&族群交流 阿里關大武壠族公廨一共經過三 次改造,最近的第三次改造,便是他 經過 3 年與族人溝通才完成的。過程 中葉先生傳達了太祖的主要要求是 「要回到傳統原點」。透過特別的感應, 葉先生參照了台東金峰鄉新興社區排
圖18-8.
阿里關公廨 王春智攝 2020.06.26
圖18-9.
白銀手環
灣族青年會所模式,以及依《安平縣 雜記》所記述四社平埔大武壠公廨型 式及擺設。族人們尊重葉先生所傳達 的的意見,阿里關公廨終於在 2019 年 改造完成 (圖 18-8)。 葉先生是個行動力很強的人,他 希望記錄下的不只是阿里關的大武壠, 不只是甲仙的大武壠,更是全台各地 的大武壠,也包含記錄其他的原住民 族群。充滿活力的他,常騎著機車走 遍屏東、台東、花蓮,到各處與原住 民聚落交流,交流中也常有意想不到
結語
的發現。葉先生談及他祖母留下的白 銀手環 (圖 18-9),這不但與 1871 年英
若是你在任何原住民的聚落見到
國探險家 John Thomson 拍攝影像中,
一位騎著摩托車,眼神晶亮,皮膚黝
六龜荖濃大武壠族人所配戴的白銀手
黑,精幹敏捷,然後又極度專注的在
飾一樣,在全台的尋訪中無意間還發
做踏查尋訪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葉志
現台東卑南族人祖先的陪葬物,居然
禮先生。我們就常與他不期而遇,台
也有相同的白銀手飾。他表示這可證
東、花蓮,都有他的足跡。他不追求
實約 1830 年代大武壠族人東遷時有過
物質的享受,生活的舒適,但他總是
與卑南族人的交流。他也常去拜訪現
在尋寶,只不過他的寶物是平埔族的
居住花蓮富里東遷的大武壠族人後代,
文物,他總期望這些大武壠族的文化
並就族人的文化、祭典來彼此交流。
能讓更多族人認同,也期望其他族群 的人來認識台灣的平埔族文化,這就 是我認識的葉志禮先生。
102
【參考資料】 葉志禮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 php?id=100007210682321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 %A6%99%E8%95%89%E7%99% BD%E8%A9%B1
103
19. 遊走阿里關古道探索幽古史事 圖、文 / 柯玉瓊
「 阿里關 」是甲 仙區關 山里舊 地名,此 里多山 少平地 ,因而 取名為 「關山 」。 同 為 關 山 里 ,但 隔 著 西阿 里 關 山分 屬兩 個 不 同 縣 市, 西 邊 臺南 市 南 化區 稱為 西 阿 里關;東邊高雄市甲仙區則稱為東阿里關(圖 19-1)。關山里位於台 29 線甲仙與 小 林 之 間 , 為通 往 那 瑪夏 區 之 交通 要道 , 屬 農 村 聚落 。 現 在居 住 在 甲仙 關山 社 區 有不少是平埔的大武壠族人,原本大武壠族居住在台南玉井一帶, 18 世紀初因受 漢人及西拉雅族的進逼,約在西元 1744 年之前便從台南遷徙至此地並開始墾殖建 立 聚 落 。 爾 後清 政 府 在此 設 立 關隘 防番 , 此 地 早 期就 是 漢 人防 堵 高 山原 住民 入 侵 的 重 要 據 點 ,讓 平 埔 族人 待 在 此區 ,可 以 保 護 漢 人不 受 原 住民 的 「 出草 」傷 害 。 阿里關是平埔大武壠族移居之地,具有豐富的大武壠族群特有文化。
圖19-1.
東阿里關門牌
圖19-2.
「登歡喜地」碑石
進入吉祥歡喜寶地一般。古道現已為
古往今猶來的阿里關至荖濃間古道
產業道路,路旁遍植龍鬚菜。初入山 由台 29 線轉入高 130 縣道的關東
徑時在平緩的坡地旁見到低矮三面壁
巷再接嘉雲巷,此處舊地名為番仔寮,
的 磚 砌 牆 壁 結 構 ( 圖 19-3), 此 乃 平
在番仔寮附近的阿里關至荖濃越嶺古
埔族祭祀祖靈的空間,一旁還有民國
道,過去是兩地居民用來交換物資、
89 年意外亡故的「王先人之牌位」 ,路
交流文化或是婚配嫁娶的重要道路。
經此處雙手合十誠心向祖靈致敬,也
這條越嶺古道的入山處是「慈仁淨苑
祈求山神保佑此行平安。走在緩緩爬
佛寺」旁的山徑,路旁碑石上刻「登
升的水泥產業道路上,因前幾日的雨,
歡喜地」(圖 19-2),彷彿是邀請人們 104
得小心腳下青苔濕滑,但頭上林蔭遮
滿了擴張力強的吊竹草。
陽,眼前一片翠綠,蟬在樹叢間發出 單調的鳴聲,應和著山徑旁小溪澗淙 淙水聲,入耳動聽。迎面拂來的微涼 山風,飽含著各種野花的甜美香氣, 穿梭於古道林間,所有的感官都被打 開了。 古道旁常見麻竹、刺竹,竹叢高 聳入雲,似處幽篁難見天。越嶺夏郊 裡,陰陰翠竹圍;竹圍、竹叢成為舊
圖19-3.
三面壁的祖靈祭祀空間與旁側牌位
圖19-4.
筍灶遺跡
圖19-5.
林班分岔處,附近有死囝仔崎故事。
時台灣山村中極具代表性的景觀。民 國 50 年代,雲林嘉義移民,帶來麻竹 以阡插竹栽,種一叢一叢為界址。竹 子多,也留下筍寮、筍灶的遺跡(圖 19-4)。前行到 16 與 17 林班分叉路 (圖 19-5) ,在地圖上為南寮與北寮附 近,曾為林務局工作站,現在該處已 無遺跡可尋。 往前走有個斜坡,隱藏著鮮少人 知的悲慘「死囝仔崎」故事(傾斜的 山坡稱為「崎 」)。1915 年阿里關抗日 事件中,被日警追殺的族人逃入山中 避難,因憂懼孩童哭喊聲被日警發現, 而悶死無辜孩童,傳說中孩童葬身處 就在此處斜坡上。這個幽靜的 16 與 17 林班交叉路口中,有著時代戰亂的無 辜淒涼、生與死交疊的哀慟,想起年 幼無辜死去的孩子,只能在內心默默 為他們祝禱。路旁還有個以石頭與磚 疊放的三面壁土地公廟(圖 19-6) ,內 部供奉的是石頭公,推測應該也是平 埔族祭拜祖靈之地,石頭外壁上面爬
105
圖19-6.
石頭與磚疊放的三面壁
圖19-8.
颱風草
圖19-9.
咬人狗果托
古道的山徑生態豐富,夏季山嶺 間,繁茂的樹叢,在陽光與雨水滋潤 中,散發著無窮翠綠生機,小灌木的 花朵與初結的果實,以不同的色彩吸 引探訪者的目光。大青是染料植物(圖 19-7),因傳聞可治肺病幾乎被砍伐殆 盡;只有一條折痕的颱風草(圖 19-8), 等著見證今年是否只有一個颱風;清 甘美味的是包覆在咬人狗果實外的果 托(圖 19-9) ,像果凍晶瑩剔透以白玉 串掛著正等人採摘;白花系列的薄葉 玉心花 (圖 19-10)、串鼻龍 (圖 19-11)、 杜若 (圖 19-12)、還有優雅秀麗的百部 圖19-10. 薄葉玉心花
花(圖 19-13),都紛紛在山間綻放爭 艷,迎人招搖。
圖19-11. 串鼻龍開花 圖19-7.
大青,為染料植物。
106
行進中還陸續看到台灣胡椒(圖 19-14),它是台灣 9 種胡椒屬中唯一 的直立灌木,心形圓葉旁長著淡綠的 繖形葇荑花序,十分引人注目。有著 紅色花穗的長葉苧麻(圖 19-15)、結 了黑果實的山素英(圖 19-16)、挺立 綻放的白色月桃花(圖 19-17),色彩 繽紛,目不暇給。停在樹枝上的圓翅 圖19-12. 杜若開花,王春智攝。
紫斑蝶(圖 19-18)、鮮黃警示色的鬼 臉天蛾幼蟲(圖 19- 19),在靜謐的林 間悠遊著。路上也常見圓弧盾形邊緣 長著凸刺的盾蝸牛(圖 19-20)攀爬枝 條頂端;高掛於網上剛孵化的小小蜘 蛛們(圖 19-21)一起來湊熱鬧。沿路 生態真是豐富,動植物十分多樣,喜 歡生態者來此觀察必收穫滿滿。
圖19-13. 百部花,王春智攝。
圖19-16. 山素英結果實
圖19-14. 台灣胡椒
圖19-17. 月桃的花串
圖19-15. 長葉苧麻
107
圖19-18. 圓翅紫斑蝶
圖19-20. 盾蝸牛
行至最高處,有片平緩的坡地, 山坡上梅樹成林,也是甲仙產梅子的 地方之一。此地標高約 1,050 公尺, 可遠眺甲仙大橋及六義山(圖 19-22)。 在這幽靜的古道裡,有時代戰亂像「死 囝仔崎」般生與死跌宕的哀慟,相信 也有兩地聯姻,新娘坐轎翻山越嶺婚
圖19-19. 鬼臉天蛾幼蟲,王春智攝。
嫁的幸福,料想還有更多古道的秘密 與故事等著大家來探索。
圖19-21. 蜘蛛孵化
108
村莊尚有傳統竹編夾泥牆房子,形成 一幅悠然恬靜的農村景色;佇立在路 口的社區景觀招牌(圖 19-26),正歡 迎大家來拜訪阿里關呢!
圖19-22. 眺望遠山與甲仙大橋街區
見證村史的老樹、古井與社區 由阿里關派出所正門入口的階梯 往下走,有棵接近 170 歲茄苳老樹, 是高雄市列管編號「甲仙 079」的老樹 (圖 19-23 )茄苳老樹守護著旁側的
圖19-23.
老樹與古井
圖19-24.
村莊與水圳
圖19-25.
棉花樹,王春智攝。
大古井,白天吸收陽光的能量儲存水 分,黑夜時含水的樹頭根鬚再把水分 釋出,土地中的含水量高,水源不斷。 早先此處只是個清澈如鏡的水窟, 是當時居民取水的來源,後來越來越 多人聚集在此生活,日治時代為擴增 水量,砌起石牆,蓋了古井,大古井 水源更充足;老樹歷經清朝、日本、 民國三代,井水汩汩不絕供養一村的 人。八八風災後老樹仍屹立不搖,被 列入保護資產。老樹見證了大武壠族 人在山林中開疆闢土,在民番界域中 守護關隘;老樹目睹先人赤手空拳拿 「竹篙鬥菜刀」起義,用血肉凝成抗 日戰史;老樹也俯視阿里關公廨,代 代相傳平埔族文化。老樹與古井目前 仍依傍著村莊與水圳(圖 19-24),圳 道旁還看見社區營造綠化的棉花道 (圖 19-25),田野蕉林與村落比鄰, 109
在社區衛生所活動中心大門有兩 座 不 同 神 情 的 青 頭 獅 ( 圖 19-27 、 19-28), 是 全 台 最 大 手 工 泥 塑 的 立 體 青頭獅,這是關山社區營造的最大亮 點。驅邪避煞的青頭獅,豐富了關山 宋江陣中的文化藝術,在社區信仰中 心—震威宮旁邊的田都元帥廟中,更 圖19-26.
陳列了宋江陣兵器與青頭舞獅道具
景觀招牌
(圖 19-29)。 八八風災摧殘小林村後,整個甲 仙區與阿里關也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中。 2010 年新的甲仙大橋通車典禮,由阿 里關的宋江陣與青頭獅負責鎮煞演出, 藉著籌備表演社區居民才慢慢走出陰 圖19-27.
霾,重新凝聚了社區的向心力。
社區青頭獅
社區風情或悠悠古韻,及許多阿 里關獨特的自然與人文風采,諸如震 威宮、平埔族公廨、古井、老茄苳、 棉花樹、青頭獅宋江陣等,都被彩繪 於甲仙老街貓巷 (圖 19-30) ,讓人們來 尋幽探訪,進一步認識阿里關。 圖19-28.
以往甲仙旅遊常聚焦少數熱門景
社區青頭獅
點,多數人僅熟悉市鎮上的觀光街道, 其實往關山走去,阿里關至荖濃間的 古道,大自然生態動植物的豐富;老 樹與古井帶給我們前人種樹與飲水思 源的啟示;加上青頭獅社區營造的亮 點,在在都很值得人們一點一滴地細 細品味。走一趟阿里關古道探索幽古 史事,將翻轉你對甲仙的印象! 圖19-29.
田都元帥廟的青頭獅
110
圖19-30.
貓巷中彩繪阿里關
【參考資料】 1.
阿里關文史工作者 -葉志禮古道解說紀錄,關山里阿里關,2020 年 6 月 26 日。
2.
https://www.88news.org/posts/5233
3.
https://sixstar.moc.gov.tw/blog/s6752387/myArticleAction.do?method
在關山,看見無與倫比的美麗
=doViewMyBlogIndex 內有社區導覽茄苳老樹旁環境改善計畫 --導覽步道 棉花樹。 4.
關山社區 -青頭獅文化
https://fonghu0217.pixnet.net/blog/post/46048272-%E9%97%9C%E5 %B1%B1%E7%A4%BE%E5%8D%80-%E9%9D%92%E9%A0%AD% E7%8D%85%E6%96%87%E5%8C%96
111
20. 思想枝-保成菜 Koh 想起江保成事件、Tapani 反(噍吧哖事件) 圖、文 / 鄭雅怡
台灣的山野出一種草仔花,葉仔軟軟厚汁,葉仔墘 khih-khih,柑仔紅若布鈕 仔頭的花蕊 tàm-tàm,果子牽白色的毛絲 iāⁿ-iāⁿ 飛,四界湠。伊的滋味親像茼蒿, m̄ -koh ke 一種塗 hiàn(土羶味),所致有人 kā 伊稱做「山茼蒿仔」。這種野菜原 生 tī 非洲和南美洲,路尾手湠到全球的熱帶所在,日治昭和年間日本政府 kā 引入 來台灣,m̄ -chiah 也 hông 號做「昭和草」 。Hit 當初是用 hoe-lêng-ki(poe-lêng-ki, 飛龍機,飛行機)tùi 空中 kā 伊的菜籽遍 iā tī 山嶺平洋,thang 成做二戰期間日本 軍 人走難的 充飢食 物,自 按呢伊也 名做 「飛機草 」、「 飢荒草 」、「救 荒草」。小 林、 五里埔一帶的大武壠(Tevorangh, Taivoan)平埔族人也 kā 號做「山菜」,去後壁 溝、山 phiâⁿ 現挽一把倒轉--來,無論用 sa̍ h(水煮) --的,煮麵湯,抑是用火油 (土豆油)落去炒,攏不止仔 chhiⁿ-tiⁿ(鮮甜)kah-chhùi(合嘴,好吃),是在地 大武壠人的傳統美食。(圖 20-1) 總 --是,tī 小林「山菜」猶閣有另 外一個歷史味厚厚(kāu-kāu)的名- -「保成菜」。這個 in-toaⁿ(因端,原 因)出在 1933-39 年的「江保成事件」, mā 稱做「小林事件」,而且 thang 進 一 步 koh 回 溯 二 十 年 , 倒 頭 jiok 到 1915 年的 Tapani 反,以及小林在地的 阿里關事件、甲仙埔事件。Ē-sá i 講, tam 一嘴保成菜,就 thang 牽引到百外 冬前,甲仙、杉林、南化、左鎮、玉 井 這 箍 圍 chōe-chōe( 濟 濟 , 許 多 ) Siraya(西 拉雅 )、 大武 壠平 埔族 人 所 投入 --的,日治時期規模上大,犧牲上 圖20-1.
蓋 chōe 人的反殖民武裝行動。
保成菜,2019 年 11 月 tī
六龜山內 hip—ê。 112
Tapani 是大武壠 語詞,意思可能
論到 Tapani 反,大家 sù -siông( 四
是「蕃薯寮」。現今甲仙、六龜大武壠
常,通常)會想起余清芳、江定和羅
人的祖居地「玉井」古早號做 Tapani。
俊這三位頭人,m̄ -koh soah 忽略平埔
到佇 1920 年(大正 9 年) ,hiàng 時(那
族人 tī 這擺事件以及後續的發展中,
時)的日本殖民政權認為「 Tapani」的
扮演關鍵角色。
音 近 似 日 語 的 「 Tamai」, 用 日 式 漢 字 thang 記做「玉井」 ,自按呢 kā 這 jiah (這裡)改名做「玉井」。後來 koh 有 人掠「Tapani」的音 kā 寫做台語漢字 「噍吧哖」。 Tapani 事件期間 chia(這裡)是 死傷上蓋慘重的所在。台南、高雄一 帶的平埔族群 傾向用「 Tapani 反」來 指稱這場事變。為著 beh 尊重在地百
圖20-2. 日光小林忠義路。2009 年 8 月 9 日
姓的號名權和民間的歷史詮釋權,咱
Morakot 風颱(莫拉克颱風)小林崩山滅庄。
也 tòe teh( 跟著)講「Tapani 反」 ,thang
事後小林人遷徙到附近三個所在徛起,位佇杉
保存「Tapani」這個古地號名,也記念
林的日光小林是其中一個災後重建社區。Chia
105 冬 前 參 與 這 場 反 殖 民 抗 爭 的 大 武
社區中心的大路號做「忠義路」,和原來小林
壠先輩。
村主要道路的名仝款,記念小林人永遠 siàu 念的故鄉。
四 百 冬 前 , 大 武 壠 先 祖 tù i Tavokan ( 大 目 降 , 今 新 化 ) 遷 徙 到 Tapani , 然 後 koh 徙 到 坪 林 仔 溪 東 (Pêⁿ-nâ -á Khe-tang, tī 曾文溪上游 的一條支流「後堀溪 」的東爿)。親像 小 林 人 就 有 六 成 來 自 坪 林 仔 溪 東 , taⁿ 這 tah 已經沈沒 tī 南化水庫下底。18 世紀後半期大武壠先人 koh tù i 坪林仔 溪東盤過烏山山脈,陸續到佇楠仔仙 溪 (Namasia 溪、楠 梓仙溪) 和荖濃
圖20-3. 日光小林社區街景
溪流域 khiā-khí (徛起,居住) 。(圖 20-2) (圖 20-3)
113
甲仙這箍圍的大武壠人會參與抗
派出所統管規個甲仙地區,木造的兩
日的主因,在 tī 1895 kòe-liáu( 過了),
層樓建築,坐東朝西,包含樓梯、神
日本殖民政權搶奪、「開發」台灣的山
燈(石燈籠)、宿舍等構造。
林資源,致到平埔族人失去 in(他們)
1915 年七月初八,阿里關的大武
的耕地和獵場等傳統領域。日本當局
壠民兵接獲密報,知影在地糖商兼抗
將 樟 腦 工 業 引 入 甲 仙 地 區 , siâng 時
日領袖劉洪( mā 寫做「劉黃」 、 「劉煌」)
koh 引進新竹、苗栗的客人(客家人)
hông 掠來關 tī 阿里關警察官吏派出所。
來 chia 激腦(kek-ló) ,起腦寮(ló-liâu), 做腦丁,大大影響大武壠人的生計,
進前,日本軍警為著 beh 轉移焦點, thiau-kang(刁工,故意)放風聲,講
續引起 in 的集體反抗。就親像學者康
劉洪關 tī 甲仙埔,殊不知猶是 hō͘ 大
豹(Paul R. Katz)所講 --ê:「當活不
武壠民兵看破腳手。
下去成為事實,抗爭就是義務。」 1915 年(大正 4 年)五 --月,日 本官方接著余清芳等頭人準備起事的 密報,就開始掠人。學界一般 tek(一 般而言)將 1915 年七月初六南化北寮 庄小侖山(牛港嶺)的衝突掠做 Tapani 反的第一戰。Hín(那時)日本警察進 入後崛仔山( taⁿ 成做南化水庫)盤查 的 時, 和民 兵相 tú, 雙方 攏射 槍。江 定的後生江燐 tio̍ h 槍(中槍)死亡。 總 --是,在 tī 大武壠族的觀點,阿 里關文史工作 者葉志禮講, Tapani 反 的第一槍應該算 tī 阿里關 piāng--ê , 時間是 1915 年七月初八。猶 m̄ -ku, 圖20-4. 阿里關事件起事地點:阿里關派出所。
咱的歷史較常提起甲仙埔事件,相對 罕得講著起事的地點阿里關,m̄ -chiah 葉志禮認為,「甲仙埔事件」更加精確
阿 里 關 民 兵 即 時 出 擊 , thong-mê
的名稱,應該是「阿里關事件」。
(通暝,整晚)攻打阿里關警察官吏
Hiàng 時阿里關是甲仙 這 tah 上早
派出所。Siâng 時(同時),大坵園出
開 發 的 聚 落 之 一 ,商 業 不 止 仔 ka-ia̍ h
身的大武壠民兵頭人游榮,以及余清
(交易熱絡)。Hín 的阿里關警察官吏
芳和江定,也分別 tù i 阿里關南爿的公 114
館 和 西 爿 「 拍 --起 來 」( 朝 北 進 攻 阿 里
南的青年學生。Teh-beh hông 槍決的
關)。自按呢民兵三面夾攻阿里關,江
時,伊堅持徛 --teh 大聲 hoah:「台灣
定的部隊 koh 出動舊型大砲,拍 kah
人萬歲!」其實湯德章 thèng-hó 怨恨
七月初九 beh 天光,總算 kā 劉洪救 --
「殺父仇人」的台灣人,總是伊選擇
出來,koh kā 阿里關派出所的日本巡
beh 認同 in 老母的故鄉和族親,最後
查 服 部 藤 五 郎 和 伊 的 某 囝 攏 刣 --死 。
koh 為 著 保 護 台 灣 人 來 犧 牲 家 己 的 性
(圖 20-4)
命。可見認同 kà i 在個人的決志,和血 緣、出身無必然相關。殖民者和受殖
這 tia̍ p 起,戰火 tùi 阿里關延燒 --
民者之間愛及恨的交纏全望個人運用
出去。七月初九民兵去拍甲仙埔支廳,
智慧和意志力,去做抉擇和 thá u 解(解
隔轉工去拍寶來。戰火也湠到大坵園、
開、化解)。
公館、八張犁、十張犁、老人溪、荖 濃,以及 taⁿ 屬 tī Namasia(那瑪夏)
南庄之役了後,siâng 年八月初五
地界的河表湖、Báng-á -chùn(蚊仔只),
民兵去拍噍吧哖支廳,tī 虎頭山展開最
甚至 hāⁿ 過楠仔仙溪(Namasia 溪、
後決戰。八月初六民兵不敵日本軍隊
楠梓仙溪) ,擴展到南化、Tapani 和左
的現代軍火,若 m̄ 是戰死,就是隨人
鎮。Kan-ta 甲仙這箍圍就有 34 個日本
走散逃命。Tapani 反的戰事到 chia 來
警察 hông 刣 --死。事後,阿里關-甲
暫時煞鼓(soah-kó͘ , 終止)。
仙埔之役 hông 逮捕、判刑的 243 名民
照學界的估 計,Tapani 反的死難
兵中間,就有 192 名是在地人。
人數可能超過三千個,其中約略 1465
八月初二,五百名民兵去進攻南
個,包括 chōe-chōe 婦 jîn 人和囡仔,
庄警察官吏派出所( taⁿ 南化分駐所)。
死 tī 事後日軍報復性的清庄大屠殺。
游榮 kā 煤油 tàn(擲)入去派出所發
Hông 逮捕、判刑--的有 1950 名,包
動火攻,致到現場 22 名日本警察和 in
括 866 名 hông 判死刑,453 名判徒刑,
的眷屬死亡,包括二二八受難者湯德
86 名無罪,17 名無結案;另外有 520
章 的 老 爸 , 日 本 巡 查 新 居 德 藏 , 也 tī
名無 hông 起訴。因為國際輿論的關切,
這場戰役中「殉職」 。好佳 chà i 有一位
總督安東貞美就用慶祝大正天皇就位
台 灣人工友 黃茂貴 幫助 hín 八 歲的湯
的名義,頒布第 205 號詔令,特赦減
德章和伊的老母、大姊及小弟四個人
刑,路尾手 hông 處死 --的 kan-ta 95
逃走,幸得保全性命。二二八爆發的
個人。
時。湯德章燒燬台南民間自衛隊的名
劉洪也死 tī 虎頭山,m̄ -koh,可能
冊,後來伊受掠 hông 刑求通暝,也堅
m̄ 是戰死。葉志禮透露,hín 有風聲講,
持 m̄ 透漏名單,自按呢救真 chōe 台
劉洪是去 hō͘ 「 家己人」piāng--死的, 115
因為伊帶兵「siuⁿ ngē(硬)」(過頭嚴
按怎會有桃源高中部落(Paiciana,排
苛),hō͘ 下腳手人「kàn-kiāu」,續 tù i
剪社)的親 chiâⁿ?原來就是百外冬前
伊的 kha-chiah-phiaⁿ(背脊)射槍 kā
阿里關這戰過了,走反(逃難)去
piáng--落去。
hia--ê。
咱 翻 頭 koh 來 講 阿 里 關 事 件 。
總 --是若走 bē 赴 --的,姑不將就
1915 年七月初九透早劉 洪 hông 救出
地 bih tī 阿里關的山內。在地古道沿線,
了後,七月 11 起,戰事 koh tī 阿里關
頭到一間土地公廟仔 hia 行 --入去 1 公
進行三暝日,民兵才撤退。因為阿里
里左右,koh ǹg 林務局 17 林班的路行
關位佇高地,頭起先日本警察的「仰
--入去,會看著一欉三個人攬 hiah 粗
攻」攏無功效。民兵 kā 四年久的老桂
大 的茄 苳樹 ,hia 有一 個崙 仔( 斜坡)
竹 竹 頭 削尖 , 加上 舊 型大 砲 , 成做 in
號 做 「 Sí-gín-á -kiā」( 死 囡 仔 崎 ), 相
的武器。後來,日本政府出動有新式
傳 就 是 1915 年 阿 里 關 人 走 反 的 時 ,
大砲和機關槍配備的陸軍正規部隊,in
chōe-chōe 囡仔死難、埋葬的遺址。山
頭戴塗黃色帽仔,身穿塗黃色制服,
內 避 難 無 啥 食 物 thang 食 , 細 囝 猶
m̄ -chiah 也稱做「黃頭軍」 。到七月 13,
m̄ -bat 世事,bē 堪得 iau(不堪飢餓)
黃頭軍 chhōe 在地人替 in chhōa 路,
就開聲哭。序大人驚去 hō͘ 清山的日本
tù i「後山 」( 後壁 溝) 的白 玉仙 子溪、
軍 警 聽 --tio̍ h , 往 往 緊 對 囡 仔 的 嘴 掩
番仔寮溪「péng--過來 」突襲。民兵無
--teh,有的 hông 掩 siuⁿ 久,siuⁿ ân
提防,連摃 khok-a(通風報信的敲打
(緊密) ,續「害--去」 (死--去) 。山內
工具)的 làng-phāng(縫隙,間隔)
無工具,只好就地 kā 屍體總 tâ i-tâ(埋) i
都無,hông 掠 hông 刣 --的真 chōe,
leh,也 m̄ 知影攏總 tâ i 幾個囡仔。 (圖
走有去 --的退去到小林,有的 koh péng
20-5)
過烏山山脈走去到後堀仔。 日軍控制阿里關了後,七月 14 起 進 行 「 清 山 」( 清 庄 )。 有 的 阿 里 關 人 走去相對安全的荖濃。若 beh「絕對安 全」就 ài koh ǹg 東走去到 Gani (雁爾, 今 高 雄 市 桃 源 區 )。 Hit 當 陣 查 埔 壯 丁 出去相戰,老人、查某人和囡仔 bih 入 山 區 。 葉 志 禮 的 a-má ( 阿 嬤 、 阿 媽 ) hín 十歲,就有走難的經驗。以早葉志 圖20-5. 阿里關山內古道的 kuba(公廨)
禮疑訝( gî-gā,感覺奇怪),in tau 是
116
三十幾冬後,1950 年, 「外省」籍
百外冬前無辜喪命的囡仔亡魂做法
的白雲老和尚(白雲禪師)來 kah 附
事。
近的蕗藤堀(Lō͘ - tîn-khut)搭一間茅草
Tapani 反過了, 抗日「餘黨」流
( hm̂ -chháu ) 寮 仔 修 行 十 冬 。 1951
亡四散 tī 民間各地。其中一位就是內
年一個風颱暝,伊 hiông-hiông 聽見外
寮(現在杉林的木梓仔)出身的大武
面有細漢囡仔 teh 啼哭,叫老母。白雲
壠民兵江保成(1898-1938) 。1915 年
袂過心(bē-kòe-sim,不忍心) ,就 chìⁿ
Tapani 反 hit 時,伊加入十張犁(taⁿ
(逆著)風雨出 --去,想 beh kā 囡仔
屬杉林區集來)的民兵部隊,bat 參與
chhōa 入來草寮仔 bih 雨。伊 tòe 哭聲
甲仙埔、南庄的戰役,了後 hông 逮捕,
行兩點鐘久,漸漸 soah 行 ǹg 荖濃去。
m̄ -koh 尾仔(後來 )hông 放 --出來。 (圖
m̄ -koh 哭聲愈來愈細,路 尾 soah 無 --
20-6)
去。到 chia 來,伊姑不而終行翻頭, 到 tī 伊本來 tòa 的所在,才發現草寮 仔倒 --落去。設使(假如)hit 暝伊 chiú tī hit 內底,凡勢早就著傷,甚至無命, m̄ -chiah 伊 感 慨 , 是「 佛 陀 救 --我 」。 白雲禪師後來開設關廟千佛山的佛教 基地。 1980 年 代 有 兩 個 囡 仔 來 這 附 近 hē 膨鼠(置放捕捉松鼠的陷阱) ,有一 工 in 來 chia 巡 tiàu(陷阱),忽然間
圖20-6. 江保成的故鄉杉林木梓仔(內寮)山景
聽著細漢囡仔 teh háu(哭)。其中一 個想著 in(他的)阿公 bat 講起死囡仔 崎的代誌。伊無想 beh kā 同伴拍青驚,
雖罔 Tapani 反暫時 hông 鎮壓 --
就勸對方 mài koh 進 前,「Koh 去,
落 去 , m̄ -koh 日 本 當 局 持 續剝 削 甲 仙
hē-bē-tio̍ h( 捕 捉 不 到 ), 咱 好 thang
一帶的山林資源,大武壠人滿腹反抗
來轉。」
的怒火自然就 m̄ -bat 拍 hoa--去。
2018 年底,一位姓劉,自稱「城
大約 1930 年以後,江保成 chih
隍 」( sêng-hông ) 查 某 囝 的 童 乩 tù i
接旗山一帶的華人會館和華僑抗日救
台北來到阿里關,beh 替戰爭期間陣亡
國會,計劃 beh 接應來自中國的「國
的日本人和原住民亡靈超渡。葉志禮
軍」 。Siâng 時江保成也「游走」甲仙、
也 chhōa(帶領)伊去到死囡仔崎,替
杉林地區,招集、遊說 chia 的大武壠
117
族親,拍算 beh 發起新一波的抗日行
信,嘛無 koh 倒轉 --來, m̄ 知是 hông
動。 (圖 20-7)無疑悟未曾起事,日本
處死?抑是關監期間 hông 刑求致死?
官方就接獲密報,開始 tī 小林、甲仙
劉章文 bat 見過江保成 幾 nā 擺。
一帶調查、動員,而且自 1933 年起陸
Hit 站江保成藉著鹿仔皮買賣,做山產
續將江保成以及其他約略一百個人逮
交易的機會,游走各地來吸收同志。
捕。1938 年江保 成 hông 送去淡水絞
江 保 成 攏 是 趁 暗 時日 警 pháiⁿ( 難 以 )
刑 處 死 。 Kâ ng 批 ( 同 批 ) hông 掠 --
偵查的時,才來到五里埔 in tau,chhōe
去、koh「好運」無死 tī 監牢的民兵戰
in 老爸參詳代誌。Tī 劉章文的印象中,
後 hông 放倒轉 --來。歷史學者 kā 這擺
江保成生做真緣投,高 chhiâng 勇壯,
未曾爆發的抗爭稱做「小林事件」。小
漢草好,口才 mā 真好,kā in 老爸講,
林人也 kā 號做「江保成事件」。
起事若成功,伊會 tàng 做警察,in 規 口灶就 thang 搬出去外面 tòa,免 koh chiah 艱苦,tià m 山內 chò -sit( 做穡, 耕種)。「劉真英」自 chiah-ê 話 kā in 某講,劉章文的老母聽了 mā 無表示反 對,kan-ta 問一句: 「Lín(你們)phāiⁿ 管 刀(kóng-to, 類似原住 民的刀 ), á 日本人有槍,是 beh 按怎戰會贏 in?」 官方掠人的動作愈來愈顯明了後, 江保成和其他抗日同志只好先走路
圖20-7. 江保成的故鄉杉林木梓仔(內寮)的
(逃亡)。有一暝,有人去小林附近一
大廟「北辰宮」
座 瞭 望 台 , 搶 奪 顧 更 人 員 的 燈 , koh chhiàng 名: 「我就是江保成!」Siâng 五 里 埔 96 歲 的 耆 老 劉 章 文
時,有一位受掠的抗日志士 bē 堪得苦
( 1924- ) 的 老 爸 「 劉 真 英 」 就 是 江
刑,死 tī 監牢內面。伊的墓牌頂竟然
保成事件的受難者之一,1939 年 tī 小
出現「江保成」的字樣,大概是其他
林的山頂受掠,hín 可能四十歲左右。
民兵特意刻寫 --的。自按呢,日本軍警
「劉真英」是根據台語音來 tàu--的。
認定在地抗日黨人雖罔 bùn 入地下,
因為章文先生 m̄ -bat 漢字,無法度確
m̄ -koh 猶非常活動,就愈加強追查。
定 in 老爸的漢文名姓,m̄ 知敢是受難
劉章文講,江保成 bih 幾 nā 冬,
異議人士名冊中的「劉振英」?總講,
路尾 hō͘ in 某出賣,是 in 某去 kā 官廳
「 劉真英」 hông 掠 --去了後, 就無音
通報、指認--的。照劉章文的推測,江 118
保成最後應該 bih tī 伊的故鄉內寮附近
póng,軍車駛--過 ká --起來的風飛沙,
的山內,因為 hia 有真大片的竹仔林,
連 小林 山頂 也聽會 tio̍ h,看會 tio̍ h。
kā 竹仔 phùn-phùn 咧(揮散) ,bih tiàm
Hit-pang(那回 )受掠的人,有一位是
竹仔欉內底,日本軍警窮實( khêng-si̍ t)
小竹溪仔的潘欽(潘琴?) ,走難期間,
oh-tit( 難 以 ) 發 現。 走 難 期間 , 江 保
in 某提米 hō͘ 伊 tī 山內煮。劉三連 tī in
成 全 靠 伊 的 牽 手 kōaⁿ 飯 過 去 hō͘ 伊
tau hông 掠 --去,連抗日份子的名冊也
食。
hō͘ 日本軍警 chhiau--tio̍ h、提走。此 外,猶閣有過溪仔的王丁獻,以及劉
Hín 江保成 tī 藏身的所在 hē 一個
添丁、陳治等十幾名 mā hông 逮捕。
tiàu,有 吊一 枝用 柴、 竹仔 做 --的 , 掠
佳 chà i in 攏有生還(seng-hoân),戰
山 豬 用 的 「 路 槍 」( 類 似 鏢 槍 )。 有 一
後倒轉來小林。劉章文 ioh(猜想) ,in
日伊無細膩去踢著這枝「路槍」,腳續
老爸 kiám-chhá i(或許)「潦」了較深
著傷,m̄ -koh 較按怎疼,也 m̄ 敢就醫。
入,罪行較重, hō͘ 日本官方就地處死
自按呢,病疼加上長期承受 hông 追捕
tī 獄中 ah?
的壓力,心情續變 kah 愈 bá i(壞)。 後來 in 牽手送飯過去 hō͘ 伊的時,伊一
Hín 周金源的兩位阿公攏受牽連。
時間性地 giâ --起來,續起手拍某。其
In 老母 的老 爸( 我無 愛用 「外 公」這
實走路進前,江保成就時常拍伊的查
個父權體制的詞)劉川連因為伊的牛
某人。Taⁿ in 某愈想愈 m̄ 願,chûn 心
索仔去 hō͘ 日本軍警提去掠犯人,有一
肝 掠坦橫 去報官 廳掠家 己的翁
站 hō͘ 小林人誤會伊是密報者。論到老
(ang)。
爸這爿的阿公,hit 時周清 春 teh 做保 甲兼警察,可能 hông 認定「督導不周」 ,
劉章文回想,江保成受掠 hit 當陣,
調去藤枝兩年,才倒轉 --來。
甲仙、杉林附近,山菜 tú 好發了特別 ām,遍滿山野,m̄ -chiah 小林人 kā 這
1939 年劉章文 in 老爸 hông 掠--
種菜名做「保成菜」,續也無意中用味
去的時,伊 15 歲,in 大兄已經二十三、
覺保存這段在地歷史記 tî。
四歲。此外劉章文猶有三個姊妹仔和 三個小弟。代誌過了,日本官方強迫
江保成受掠以後,日本官方持續
in 全家搬去小林,尾手 in 才 koh 搬轉
消滅抗日勢力。小林文化工作者周金
來五里埔。Hín ta̍ k 戶攏有飼牛,in 老
源講,伊的阿公周清春 bat 提起,1939
母就駛牛犁替人犁田來度活。無的確
年大批日本軍警來到小林圍捕「匪徒」
伊 的 老 母 具 備 平 埔 族 女 性 giám-ngē
的時,有動員在地百姓,連附近的客
(儼硬,堅韌)兼樂觀知足的心性,
人也 hông 召(tiàu)來 chia「顧山」。
秉 持 「 一 枝 草 , 一 點 露 」,「 人 若 生 ,
頭到 tī 埔頭,軍隊行進的聲 pó ng póng 119
天 tiō 飼」的信念,自按呢 kā 一陣細
祥 」、「 醜 陋 」、「 不 名 譽 」 的 代 誌 , 所
囝 chhiâⁿ 養成人。
致 in 無愛 koh 提起,寧可恬恬,獨自 承擔所有的傷痛。
回想八十外冬前的往事,劉章文 猶原會怨嘆,江保成是「來亡 --的(來
周金源的三叔,1936 年出世的周
害人的)」 , 「阮老爸 hō͘ 伊害--死」 , 「(阮
坤全雖罔有講江保成和伊的抗日同志
老爸)thái hiah gōng(怎麼那麼笨)!」
是「功勞者」 ,不而過伊對 Tapani 反的
總 --是,伊的親族中間,甚至 tī 小林人
印象傾向去描述當初時民兵刣 日本人
的 kho͘ - á-lāi(箍仔內,圈內),大家罕
的 恐 怖 情 景 : thǹg-pak-theh( 上 身 赤
得講起,也無想 beh koh hōe(討論)
裸)、穿烏長褲的民兵 tùi 山坡 lìn--落
江保成事件抑是 Tapani 反。劉章文用
來,kā 長刀 tù i 腰際抽出 --來,kā 日本
無奈的 siaⁿ-sàu(聲嗽,口氣)講,老
人的頭殼 phut--落來⋯⋯,相對較無家己
爸 hông 掠 --去,而且 kàu-taⁿ 死因不
的評論。
明,「khah chheh,mā 無法度。」 (再
按呢的集體「沈默」 ,或者「遺忘」,
怎麼怨恨也無用)(圖 20-8)
引我想起台南崗仔林一位 Siraya 朋友 兼長老教會的信徒 Ili Domok( 穆伊莉)。 伊的老母來自甲仙的匏仔寮,真有可 能是大武壠後裔。1915 年 Tapani 反過 了的清庄,致到玉井、左鎮、大目降 到甲仙一帶真 chōe 無辜百姓受難。有 的庄頭無分男女老幼,規庄勦(châu) --去;有的 kan-ta 留婦女和囡仔,男 性 總 hông 掠 -- 去 , 放 火 燒 -- 死 。 Chiah-ni̍ h 慘 烈 的 災 禍 連 當 時 的 長 老
圖20-8. 劉章文(右)和周金源
教會也有記錄 --tio̍ h。M̄ -koh,伊莉講, 在來伊 m̄ -bat 聽爸母雙爿的家族序大 講起 Tapani 反過了的大屠殺,便若提
周 金 源 補 充 ké-soeh( 解 說 ), tī
起早前, in 攏是 講 hià ng 時的生活按
殖民結構下面,這兩個事變奪走 chōe-chōe
怎樣困苦、散赤。
族 人 的 性 命 , 毀 掉
chōe-chōe 部落,受難者 tio̍ h-koh 背
論到 Siraya 復振運動,2010 年台
負「匪徒」的罪名。 In 的家屬 kan-ta
南新化區口碑教會的李孝忠牧師分享
知 厝 內 有 人 無 緣 無 故 「 無 --去 」, 無 一
伊 的觀 察。 伊講 平埔 hiuⁿ-siā( 鄉社)
定了解內中緣由,續認定這是極其「不
普遍較 sàn(窮),貧窮會致使人失去 120
自尊,續喪失為著族群、族語來拍拚
尾聲
的意願和自信,所致,若 beh 做平埔 文字無在穩 thang 充分顯明史實
復興的事工,根本 tek à i 改善規個部落
抑是表達大武壠後裔的心 chiâⁿ,好佳
的 生 活 水 準 , hō͘ 族 人 重 建 尊 嚴 。
chài 有 「 保成 菜」 這種 大武 壠民 族 植
Bô -tiāⁿ-tio̍ h( 無 定 著 , 說 不 定 ) 物 質
物,透過伊特有的在地名,引咱翻頭
tek 的缺乏也造 成 Tapani 反和江保成
去探 chhōe 大武壠前輩參與 Tapani 反
事件中平埔族的參與罕得 hông 書寫、
和江保成事件的 kha-jiah(腳跡)。保
討論,致到較少人認 bat 這段歷史?
成菜特殊的苦甘滋味通過( thong-kò e, 1979 年七 --月,tī Tapani 反的戰
經過,透過)咱的嘴舌,kā 這段常常
場 之 一 , 現 在 甲 仙 市 街 的 甲 仙 公 園 --
hông 淡忘的反殖民奮鬥歷程,實實記
裡,高雄縣政府 tī 原底的日本神社位
錄 tī 咱的腸仔肚、胃兜底。Tam 一嘴
所,khiā(建立 )一塊「甲仙埔抗日志
保成菜,就會 koh 一擺想起大武壠,
士紀念碑」,由 hit 當時的高雄縣長黃
重 頭 ( têng-thâu ) kā 咱 提 醒 , 永 遠
友仁署名。日治時期 chia 本底徛一塊
m̄ -thang 放 bē 記 --得--小林、江保
Tapani「警察官吏殉職紀念碑」 ,m̄ -ku
成事件,猶 koh 有,Tapani 反。
戰後 hông 毀掉。Taⁿ tùi 伊的基座重新 Tù i 這項也 thang 知,名是何等重
khiā 一塊 抗日 記念 石碑 ,見 證百 外 冬
要的身世線索和文化記認,牽挽個人
前在地大武壠先賢的抗爭血淚史,也
和群體的歷史根源;號名又閣是
反映新時代新的歷史視野。 (圖 20-9)
jōa-ni̍ h-á ( 多 麼 ) 重 要 的 知 識 權 利 。 過去四百年,台灣 hō͘ 無 kâng(不同) 的外來政權輪番殖民,致到咱的族群 名、地號名、動植物名號,甚至連本 土語言的名稱,也任由殖民政權一再 改 名 , 續 kā 咱 的 祖 先 原 本 號 名 的 in-toaⁿ 和思維,也 就是咱的 歷史文化 根源,規個 phu̍ t 斷 --去,才 koh 將殖 民 者的意 識型態 和符號 強灌輸 ( implant)tī 咱的頭殼內,kā 咱洗腦, 圖20-9. 位佇甲仙市區甲仙公園內的甲仙埔
hō͘ 咱 kā chiah-ê(這些 )殖民知識「內
抗日志士紀念碑
化 」( internalized), 致 到 台 灣 人 普 遍 對家己的歷史、文化無知,對 tī 家己 族語的 jīn-bat( 認識,認知)無夠額, 121
母語意識和台灣認同攏無夠深化,無
對平埔運動會不利。總 --是,tùi 這 pang
夠堅定。
(這回)保成 菜、Tapani 反相關的田 野調查顯示,平埔族和台灣其他族群
大多數台灣人對 tī 軍事、政治、
的境遇其實牽連做一 kōaⁿ。咱攏屬 tī
外交、經濟的壓迫可能較「有感」,總
台灣命運共同體,tng 殖民迫害臨到的
--是對 tī 母語的被取代和洗腦,以及歷
時,各族群會合作,tī 無 kâng 的 kak-sì
史斷根等心智方面的殖民奴役,相對
(角勢,角落)協力對抗強權,雖罔
較無警覺性。就植物名來講,台灣的
動機無 tú 好完全 sio-siāng(一樣)。
原生植物以及歸化久久的外來品種和
Ǹg 望台灣各族群運用智慧來分辨是非,
這塊土地的牽連既然 chiah-ni̍ h 深落,
繼續持守咱對這塊土地的 thiàⁿ 和信念,
敢講台 灣人 m̄ -bat kā in 號台灣名?
saⁿ-kap( 一起 )來 守護咱 共同 的祖國
Tio̍ h 由在外來殖民政權用 in ê 殖民語、
--台灣。
「國語」所號的名,才 thang 算做「正 式」(official)名稱 ?才有夠 「份量」 來展現知識權威?我認為台灣有必要 發起一個普遍 tek 的正名運動,kā 咱 的國名、地號名、動植物名、語文名 稱和各層次的名號攏做一擺地毯式的 檢視和反省,chiah koh 用台灣的款式 重新命名,起手建構用台灣做主體的 知識系統。名就是咱的根。祖先流傳 -落來的名字,是祖先留 hō͘ 咱的 thiàⁿ (疼,愛) ,mā 是 in kau-tiōng(交託) hō͘ 咱 的 責 任 。 號 名 是 一 種 賦 權 (empowerment) 。重新爭取號名權是 beh 恢 復 這 個 基 本 權 利 , mā 落 實 ( lo̍ k-si̍ t)文化 tek 的轉型正義。 此 外 , kàu-taⁿ( 到 今 ) 猶 有 一 寡 中華意識的學者和一部分平埔研究的 先行者堅持 kā 平埔議題限定 tī「族群」 的範疇內,甚至 chhiàng 講,平埔復 振若和台灣認同抑是「國族」 (nation) 的議題「掛鉤」 ,是「誤導」平埔研究,
122
【參考資料】
Katz, Paul R.(康豹)整理,〈西來
(照作者/編者名姓無 kah 聲調的台語
庵事件研究-首頁〉,《台灣歷史文
羅馬字字母順序)
化地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thcts.ascc.net>themes,瀏覽日期:
1. 紙本資料:
2020.7.28。---,〈當活不下去成為 門 田 隆 將 ( Bun-tian Liong-chiong )
事實,抗爭就是義務-噍吧哖事件〉,
著,林琪禎、張奕伶、李雨青譯,
research.sinica.edu.tw/ta-pa-n
2016,《湯德章-不該被遺忘的正義
i-incident-paul-r-katz,瀏覽日
與勇氣》,台北:玉山社。
期:2020.8.18。
徐銘駿(Chhi, Beng-chun)主編,2018,
戴文鋒(Te, Bun-hong),2015,〈回
《種回小林村的記憶:大武壠族民
顧義戰噍吧哖事件 100 週年〉,國立
族植物暨部落傳承 400 年人文誌》
台灣圖書館,
修訂新版,高雄市杉林:日光小林
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
社區發展協會。
nt,瀏覽日期:2020.7.27。
周定邦(Chiu, Teng-pang) ,2001, 《義
桃源區公所(Tho-goan Khu-kong-so͘),
戰 噍 吧 哖 - 台 語 七 字 仔 白話 史 詩 》,
https://tauyuan.kcg.gov.tw/,瀏
台南: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
覽日期:2020.8.31。
楊 士 養 ( Iuⁿ, Su-iong ), 1953 ,
趙芷菱(Tio, Chi-leng),2015,〈余
《 Lâm-Tâi Kàu-hōe-sú 南 台 教 會
清芳領導抗日之「噍吧哖事件」〉,
史》,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 2006
大紀元,
重新出版。
www.epochweekly.com/b5/457/157 99.htm,瀏覽日期:2020.8.18。
2. 電子資料:
溫振華(Un, Chin-hoa),〈噍吧哖事 玉井區公所(Giok-cheⁿ
件歷史場景〉,長榮大學,
Khu-kong-so͘),
dweb.cjcu.edu.tw>ShepherdFiles
www.yujing.gov.tw/Default.aspx ,
>File,瀏覽日期:2020.7.27。
瀏覽日期:2020.8.28。 游永福(Iu, Eng-hok) , 〈小林人的「保 感謝以下四位口述者大力幫贊:
成仔菜」〉,《平埔文化底蘊》,日照
劉章文先生、周金源先生、葉志禮先
甲仙埔,
生、Ili Domok(穆伊莉)女士。
puumen2727.pixnet.net/blog/pos t/37370377,瀏覽日期: 2020.4.24。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