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中文系刊《拾幾頁》藝文誌 第十期

Page 1

拾幾頁 藝文誌 編輯路上

交換日記 / 飄雪的日子 王婕

淡水樂章:

風格小店 /專訪 無論如河

專訪顏廷憲 ——

劇場點滴/專訪 達姆拉・楚優吉

巨獸・覺醒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定價:65 元 出版月份:2019 年 06 月

中文系出品 / 專訪 許雅筑

流浪旅程:

編輯路上

台味濃不濃 —— 環島秘境

10

ON THE PATH ––––––

TO BECOMING AN EDITOR 全封面.indd 所有頁面

SEVERAL PAGES 10 藝文誌

秋水優選文摘/古典詩、現代詩

2019/5/24 下午2:38



編輯室語

編輯路上,繼續走吧! 沒想到,這一路摸爬滾打,竟也來到了第十期。

以一個編輯團隊而言,《拾幾頁》的體制一直是有些尷尬的,它既無法製造像正規社團 那樣強大的向心力,也提供不了和專業工作室同等的待遇,我們所擁有的、能給予的一 切,就是你/妳正翻閱著的這本雜誌;於是乎,想讓團隊前進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刊物 做得更好,好到不再白費成員們的心血,好到足以讓人覺得驕傲,讓人願意為了這個團 隊、這本雜誌再多付出一些,進而做出下一期更精彩的內容。

這些說來簡單的方法,做起來卻總不如我想像的容易。會來到這裡的中文系學生大多都 對創作抱有熱忱、且是相對積極的,而這樣的人往往早在加入拾幾頁之前就已經身兼多 職,當所有人都得兼顧其他社團、考試報告、生活起居等大小事時,要把大夥凝聚起來, 全心全意地完成一項企劃就顯得格外困難,即使半年才發一次刊,但若永遠只是分身與 分神的集合體,又怎麼能做出一本厲害的雜誌呢?

身為歷經五期風雨的「老人」,真要發起牢騷,那還真有說不完的辛酸、吐不完的苦水, 但都一步步走到了這裡,說什麼也要繼續向前才行!畢竟能這樣毫無成本壓力、全然自 由去做一本紙本雜誌,大概是再也不會有的幸福了!

第十期,我們想回到一切的根本,重新檢視「編輯」的模樣,透過採訪專業的圖書、雜 誌以及網路編輯,讓我們對這門手藝能有更透徹的理解,同時也希望這樣紮實的內容, 能帶給翻閱這本刊物的讀者一些收穫。

這大概還算不上是一本厲害的雜誌,但它絕對是很特別的。

總編輯 1


刊物簡介

《拾幾頁》為淡江中文系刊,隸屬

主編 麥麗雯

又一年了。

於「編採出版研究室」,2014 年 由曾貴麟學長自主創立,試圖以文

打包行李離開淡水,夏天把一年折了一

學為本,放眼關注當今各項人文議

半,又把一個故事匆匆收了尾,生命的

題,因此稱作「藝文誌」。

火車,又停靠了一站。

《拾幾頁》的編輯團隊皆是來自中

想到再一個夏天,淡水的生活或許就會

文系的本科生,傳統雜誌是我們聲

結束。不快不慢,患得患失的感覺。每

張己見、大展身手的場域,透過編

次到這個時間點都會猶豫,不想再提及

輯的學習與磨練,讓善用文字傳達

回去還是出去的差別,久了哪裡都是一

意念的「中文人」,能在資訊媒體

樣,反正也不是永遠,只是偶爾會因為

快速轉換的現代,找到合適的姿態

一兩件事、一兩個人,想多待一會。

去堅守熱愛的事。 數不清楚的期待和兌換成一半的失落, 行走在海岸線的錯覺,泛濫有時,淡然 有時。抬頭伸手去摘了一口月牙,輕輕 的放進口袋裡,一切打包好,記載成另 一篇野史。

可惜時空那麼大,相遇那麼難,還來不 及告別,再會已經下一世紀。

2


成員小語

執行編輯 黃博英

執行編輯 張薼允

每個人都是植物,以上容我用些篇幅敘

不是萬裡挑一有多特別的皮囊與靈

述之。

魂,我只是我而已。

第一種植物是願意生活在都市內的植

我的名字沒有什麼值得好奇的。

物,願意每天頂著太陽無論刮風下雨, 依舊行使著光合作用的植物。我們不會

它不承載任何期待、沒有美好的意義

被人類記住,或許也不會有人在乎。

或期許,只是按照五行八卦、生肖部 首、姓氏筆畫的綜合參考下,去找出

第二種植物是生活於郊外的植物,它們

字來排列組合,從當中挑一個我覺得

不為誰而存在,它們活著是因為自己。

最有緣分最順眼的名字而已。

第三種是可愛的蕈類,它們不行使光合

用來稱呼我而已。

作用卻能夠活得好好地在自己的小宇宙 內自生自長,擁有自己的一整片天。

是我親自選的名字,是我在戶政裡臨 櫃一筆一劃改寫的人生。

我總認為自己是第一種植物,人類製造 了我於車水馬龍的行道旁。我是人類的

從此以後,我的一切都是我的。

生活所需、美化這個世界的一株植物。 但我害怕汽機車所製造出的臭氣與噪音 這件事,卻很少人在意。

3


企劃編輯 黃于真

美術編輯 蔡玫萱

拖稿、交稿、退稿,再交稿。

他們都叫我極沫。

在挑燈夜戰時打開生日收到的威士忌,

那是筆名,也是另一個我。

或以拙劣的手法沖泡咖啡,以便配著乾 涸的才情入喉,隔天醒來發現嘔了一地

隱匿在螢幕後面,社會化不太

無解的文字。

完全的,真正的我。

帶著對編輯的憧憬,明知肝在哀嚎卻依

感性與理性並存的矛盾狀態,

舊進入系刊,不知覺間,已然一載。

拉扯是常態。

深陷在慣性倦怠與拖延中,

喜歡文字,亦困於文字,

酗咖啡因與酒。

試圖尋找出口卻未果。

我還會是這樣的我。

會所謂的聲樂,但也就那麼一點, 再多就要被音符淹沒了。

「所有的承諾實際上都不具效力,但應

4

該被珍惜與重視,因為在說出口的當下

追逐編輯的腳步卻時常被落下,

它是如此美麗,不是嗎?」

努力在洪流中掙扎前進。

我也只是個承諾,如此而已。

我不是誰,我只是一個愛書的人。


成員小語

文字編輯 李玟欣

文字編輯 黃奕瑜

這學期的我幾乎沒有什麼與文字相

習慣把故事說得不像自己的故事,

處的時間,生活步調變得匆忙,少

久了就忘了怎麼書寫自己的故事,

了沉澱,我發覺自己變得很急躁、

只能透過他人的文字看見自己。

也逐漸無法感受文字的溫度,說得 白話一點就是失去了中文系的樣

喜歡閱讀喜歡音樂,尤其喜歡柔軟

子。《拾幾頁》是把我與文字連結

但精準的刻畫,不過最近常像無尾

的一個地方,即使只有短短的時

熊一樣抱著棉被睡上好久好久,不

間,透過專欄、跟訪,把自己拉進

忘文字帶來的美好,卻忘了那樣喜

與平常不同的世界,去理解、去感

歡悠遊於書海的自己,只能在夢裡

受,也足夠勉強自己恢復成原本的

編織那些字句。

樣子了。 有時候很自閉很不喜歡與人交流, 因此更顯得需要珍惜。

總躲在角落默默地觀察四周,但偶 爾特別黏人,會像孩子一樣撒嬌。

學不會成熟,是一個還無法完全獨 立的人。現在正在努力保護身上還 沒成長完全的羽翼,不忘想學飛的 初心,等著哪天能夠飛翔。

5


拾幾頁 10

目 次

A.

編輯室語

01

成員小語

02

中文系出品 年華盛放的微光——許雅筑 專訪

B.

C.

08

封面故事:編輯路上 老派編輯之必要

18

雜誌編輯的封存檔

22

創造新熱點

26

劇場點滴 走上舞台之前——達姆拉楚優吉 專訪

D.

流浪旅程 台味濃不濃——環島秘境

E.

淡水樂章 巨獸・覺醒——顏廷憲 專訪

6

41

49

36


F.

風格小店 文學河上的護理魂——專訪 無論如河

G.

60

故事搜集 「欸!等一下要吃什麼!」

I.

64

刺青特輯 王靖的獵奇世界

K.

68

都市怪談 虛實之間——調查紀錄

L.

62

交換日記 飄雪的日子

J.

57

書評專欄 閱讀非主打

H.

72

秋水優選文摘 古典詩

75

現代詩

76

7


中文系出品: 年華盛放的微光——許雅筑 專訪 就讀中文系,每日浸淫於各大文豪與學者的知識之中,學習前 人的文學與知識內涵,但無論我們如何說服眾人,終究無法逃 避親戚尖銳的問話:「噢中文系,很不錯啊!啊你的專業是什 麼啊?」中文系的專業並不僅僅著墨於之乎者也,也並非只將 眼光聚焦於詩詞古文,而是從課程中訓練觀察、思考與表達的 能力。透過採訪許雅筑學姊,我們似乎有了更多證明中文系專 業能力的機會,未來你我可能成為詩人、記者、活動企劃甚至 是更多行業裡的「中文人」。

學姊進入職場的幾年間,在熱情與現實間不斷打磨,不斷在零 與一百分之間游走,希望將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從大學 時期直至畢業,學姊對自己的要求與標準都極高,「我要讓自 己絕對滿意」雅筑學姊的眼睛裡依舊閃著熱忱「當我達到那個 程度的時候,我在別人的眼裡就是個會把事情做到好的人。」

「那是不是我的堅持也能影響別人?」

許雅筑 畢業於淡江中文系,曾擔任微 光現代詩社社長、統籌微光詩 歌節、《拾幾頁》總編輯,曾 任職《聯合文學雜誌》專案企 劃,現在任職於台北市文化基 金會松山文創園區,為臺灣設 計品牌辦理創業主題的課程。

8


中文系出品

採訪/撰稿/攝影 黃于真

整理 黃奕瑜

照片提供 淡江時報

9


微光現代詩社勸募書籍快閃活動

行動派文人 「去推廣我喜歡的事情,是我真的想做的

在微光擔任幹部的一年中,許嘗試使社課模

事。」

式更加精實,曾串聯北部各校詩社合辦座談 會,交流對現代詩的不同審美及解讀,也曾

選擇進入中文系的學生們,所憧憬的未來都

以小型藝術活動讓現代詩更貼近大眾的生

不盡相同,許雅筑學姊(後簡稱許)在大一

活,例如在課外組與社辦的玻璃窗寫下詩

時選擇積極參與各種以釐清未來方向,包括

句,讓文學不再被侷限於紙墨之間,文學與

微光現代詩社、驚聲古典詩社及中文系圖像

人群的距離被拉近,或許就能使文學更親近

漫畫研究室的耆老訪談計畫等活動,直到大

生活。微光在經歷這些活動後逐漸招收到來

二接下微光現代詩社的社長職位,才正式踏

自不同系所的成員,透過不同系所的眼光與

上推廣文學之路,而這個選擇也深刻的影響

審美詮釋文學,存在差異的養分與特質都使

著她未來的就業。她在不斷參與及籌劃活動

社員討論時的交流內容更加豐富多元且深

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文學有好奇心的人極

刻。

少,願意認識並了解文學的人更是難能可

10

貴,憑藉著一股對文學的熱愛及願景,她開

台北詩歌節的詩行動對許而言是她在推廣文

始推廣文學,希望透過她的推廣能讓更多人

學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從推廣微光詩社給

了解文學的迷人。

校內其他系所的學生,到推廣文學給淡水地


中文系出品

區的民眾,不論是對象或場域都更加寬泛而 複雜。許和夥伴們主動提計畫書向學校申請 經費,同時也邀請台北詩歌節策展人鴻鴻擔 任指導老師,在詩歌節中不斷嘗試跨界合作 的可能,包括與校內的烏克麗麗社、合唱團 進行音樂劇場表演,也與實驗劇團合作策劃 環境劇場,將文學透過文字以外的媒介展示 給眾人,跳脫固有的框架與不同元素碰撞出 更多樣貌。

當時進行的諸多詩行動中較特別的是在捷運 上鼓勵眾人閱讀,大家搭乘捷運時都習慣當 「低頭族」,願意拿出紙本閱讀的人極少, 於是他們決定集體在捷運上以另類的方式低 頭──閱讀紙本書,並以贈送自製書籤的方 式鼓勵其他在捷運上閱讀的乘客,書籤上寫 有隨機詩句與「請繼續閱讀」五字,在鼓勵 大家閱讀的同時也引發眾人對閱讀的興趣。

在「請繼續閱讀」結束後,一位成員意外聽 到乘客的反饋:「做這個真的很有意義,你 們一定要繼續做!」在推廣文學的路上「努 力了多少」、「得到多少回饋」這些問題並 不是推動他們走下去的原因,在數據之外的 情感回饋才是他們一路走來的背後推手,沒 有誰規定他們一定要去推廣文學,眾所周 知,辦活動傷身耗腦又花錢,憑藉「相信更 多人能愛上我所喜歡的文學」這樣簡單卻困 難的初衷,一路走來所收穫的不僅是推廣文 學的成就,也學習到諸多能力與經驗,不斷 努力讓自己更接近理想中的模樣。

1

微光現代詩社 社團標誌

2

微光詩歌節系列活動「玻璃詩:透明你的詩

11


編輯路上探索自我 「在嘗試過許多類似的事後,就會逐漸知道 什麼是真正想做的」 許在擔任系刊總編輯期內初次接觸到業界, 剛開始的系刊人數有限,有時一個人就從採 訪、寫稿到校稿等工作,後來團隊人數逐漸 增加,將人力分配到美術設計、行銷、通路 等組別,許這時也開始接觸關於業界行銷及 通路領域的資訊。「通路是我們與業界接軌 的契合點,會更知道市場現況與成本控管等 問題,能更具體知道自己缺少什麼。」系刊 對於進入編輯業界可以說是為前哨站,透過 系刊的磨練與經驗累積,能以更大局觀的角 度看待刊物,更顯編輯的經驗與能力在產業 結構的重要性。

選項,一步步釐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最 終選擇在大四時回歸刊物、文學及雜誌的領 域,進而影響她畢業後的職涯選擇,「這是 我經營最久、最豐富且最能產生價值的領

在許即將畢業踏入職場的時期,對於自己未 來的發展及在業界的前途感到迷茫不已, 「除了得到單純的情感反饋外,自己所為是 否有實際的生產價值?」就如同大多數逼近 畢業期的學生一般,焦慮附著在她的生活中 好一陣子,當就業的壓力就在眼前,過往的 經驗雖豐富,但仍難以避免焦慮的侵襲。許 回顧過往曾的活動,以經驗為依據逐步刪減

12

域」,許透過經歷各種活動後再一一刪減選 項,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選項,是我們都能 選擇嘗試的方法。


中文系出品

是在文學界或其他產業中,了解業界的產業 與市場動態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許在出版社工作兩年後決定嘗試進入不同領 域,她先審視自身條件以作為選擇下個職場 的基礎,最終決定以企劃和籌備能力作為自 己的主要著手點尋找工作領域。後轉職至松 山文創園區為設計品牌辦理創業課程,從文 化產業跳至創意產業,在沒有相關背景的狀 態下轉換跑道是很困難的工程,她特別提及 在中文系訓練出的邏輯、理解和資訊傳遞的 能力,在這個產業中一樣派得上用場,比如 梳理資訊、了解品牌背景及發展狀況與了解 業者的訴求等,都是能夠活用所學的時刻,

中文系,畢業之後

她在系刊的採訪經驗也加強了她傾聽和理解

「踏入文學產業需要背負很多辛苦與努力,

能夠活用在許多不同產業上,在轉換跑道的

需要仰賴使命感和熱忱」

過程也幫助我度過許多瓶頸。」或許我們大

的能力。「中文系訓練的能力是多面向的,

可不必擔心未來該何去何從,文字的能力絕 如果未來想進入文學出版相關行業,對於書

不僅只能展現於寫作之上。

的出版動態有所了解是絕不可少的能力, 「踏入文學產業需要背負很多辛苦與努力,

淡江校園資源豐富,系上又給予我們諸多時

需要仰賴使命感和熱忱」許語重心長地告訴

間與機會嘗試想做的事,如各式研究室與社

我們。成為一位編輯,思考該如何讓好的作

團類型,都隱含許多練習及培養能力的資源

者與內容被看見?雜誌該如何讓適恰的文學

和學習機會。學校網羅各式資源供學生使

議題能呈現給對該議題感興趣的讀者群?許

用,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希望走的道

強調她在擔任活動行銷企劃時最注重的功課

路,透過這些過程鍛鍊自己,讓自己能往理

就是:必須不斷關注產業的最新動態。無論

想的方向前進。

13


以年華換取微光 「最好的自己不一定是別人覺得最好的,可

「現在不寫現代詩,不代表不能喜歡寫現代

別人的意見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詩;喜歡寫詩但寫不好,也不代表不能寫。」 我們可以在學習中成長,就如前文所說,文

對資源眾多的我們而言,有時困難的是該如

學產業需要極大的熱忱才能堅持下去,我們

何選擇要使用哪些資源,多數學生都會有的

如何能在尚未嘗試時就能安撫自己對未來的

問題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透過雅

焦慮?所有的付出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反饋而

筑學姊的分享,這次不如嘗試給自己更多機

使自己有所成長,付出才能有所回饋,不斷

會去主動爭取參加各式活動的機會,如果被

躊躇就只是原地踏步。

困在不知道該選擇什麼而什麼都沒做,那理 想就永遠只是空想,不會有被實現的一天。

思考想做什麼或想學什麼,努力將當下手中

透過實際參與才有可能了解自己喜歡什麼、

的的事物臻至完美,這比空想而什麼都不做

適合什麼,在參加過後再自問「你希不希望

更有幫助。最好的自己不一定是別人覺得最

這件事陪你很久」或是「它可以陪伴你多

好的,可別人的意見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久」來釐清自己未來的方向。

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所想,看清自己心中的火 光朝向何處,才能循微光之處舉步前行。

微光、驚聲聯合詩展

14


持續招募中

招募方式 請注意九月下旬 粉專將釋出詳細招生資訊

淡江大學中文系學生

招募職位

文字編輯 美術編輯 攝影

輯這門手藝感到興趣,歡迎你 / 妳加入我們的團隊!

如果你 / 妳也想擁有一本自己的雜誌,同時也熱愛文藝、且對編

實地印著自己的姓名、文字和心血結晶,總是欣喜莫名。

人物面談,還會不知不覺收穫好多故事。最後,看見刊物上頭紮

招募時間

富的旅程,途中會為了專題埋頭研究,會得到機會和自己嚮往的

學習編輯,熟悉如何無中生有,成就一本雜誌,這一趟辛苦但豐

《拾幾頁》創刊至今已有六年,即將邁入第十一期的刊物製作。

招募對象

團隊招募

拾幾頁藝文誌


編輯路上 ►

Esc 在資訊大爆炸、出版大崩壞的年代,仍有一群「編輯人」頑固地走著, 不停嘗試用編輯去守護他們熱愛的、且對這個世界別具意義的內容。 從紙本的圖書、雜誌到網際網路,傳播的媒介不停轉變,但編輯依舊有 它無可取代的力量。知識越是氾濫,我們就越需要冷靜的洞察、細膩的 歸納以尋求解答,這是編輯使命,是他們一再上路的原因。

Caps Lock

E ㄍ 水 一 D ㄎ 木 日

發行人/廖志峰 Alt

I ㄛ 戈 木

廿


總編輯/陳頤華

F5

Backspace

Shift

T ㄔ 廿 系

O ㄟ 人 口 R ㄐ 囗 工

副總編輯/徐佑德

ㄛ 戈 木


老派編輯之必要

採訪/撰稿 温伯學

攝影 麥麗雯

本期的封面故事,我們希望從圖書出版、紙本雜 誌和網路媒體三個層面,來探討編輯這門手藝。 在資訊如此快速、飽和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應用 廖志峰 出生地台北市,居住地基隆市。 淡江大學中文系畢,國立師範大 學教育學分班結業,曾任廣告公 司文案、國會助理、編輯,現任 允 晨 文 化 發 行 人。 喜 歡 旅 遊、 看 電 影、 漫 步 和 攝 影。 於《 文 訊》撰寫專欄「書時間」(二○ 一二~二○一四),文章、隨筆 散見報章雜誌。著有《書,記憶 著時光》、《流光——我的中年 生活》、《秋刀魚的滋味》。

18

編輯專業,面對市場嚴峻的挑戰,並且堅守自己 相信的價值,去挑揀能與當下共鳴的聲音、去引 介讀眾視野之外的重要題材或作品。

《拾幾頁》從雜誌開始摸索編輯的樣貌,其實對 於圖書出版是十分陌生的,為此我們特別採訪了 已有三十餘年經驗的編輯前輩,同時也是淡江中 文系畢業的學長,「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 峰,請他和我們談談編輯的心路歷程。


封面故事 午後的南京東路三段,穿著套裝的上班族匆匆來去,銀行與商業大樓餵養著人們的生活,構 築出標準的都市樣態。「允晨文化」的辦公室也藏身於此,在林立的高樓間顯得有些不合時 宜,但作為一間出版社,三十七年來允晨經由編輯出版,支撐了無數人的精神生活,充實了 乏味的生活、疲憊的心靈。

電梯門開啟之後,廖志峰迎了上來,身上的襯衫、西裝外套透著出版人的謹慎與誠懇,即使 是和我這樣的後輩應對,仍是處處周到;同為淡江中文系畢業的老學長語調和緩,但語速並 不慢,時不時就抽起身後的書,一面說書、一面給出解答。三十年的編輯生涯,廖志峰有分 享不盡的經驗和心法,正如他第一本著作的名稱《書,記憶著時光》編輯、閱讀和書本,於 他而言早已不只是工作,更是與人生緊密勾連的一種紀錄、一種堅持。

當閱讀成為工作 聽廖志峰談起書籍編輯,第一個深刻的感

話雖如此,但我仍在廖志峰的書裡讀到許多

覺,是書本編輯必須比期刊雜誌更嚴謹地面

奇幻、迷人的際遇,而這些故事大多都與編

對每一個細節,因為它不會有下一期、下一

輯有關、也與人有關,他用文字保留了編輯

季的機會,去修正、優化失誤的環節,圖書

和作者之間微妙而溫暖的互動,那是身為讀

即使再版能改動的幅度也相當有限,所以就

者的我們不容易接近、理解的面向。這也是

算校對、美編、排版、送印再繁雜瑣碎,每

雜誌與書本編輯最不同的地方,要製作一本

一個環節都得反覆確認,另外在面對華文

書得用許多心力和作者交流,兩者之間會有

書、翻譯書、學術書等不同類型的書籍時,

更強烈地連結,反之雜誌編輯與內容生產者

編輯也要一定程度地掌握相關知識與流程。

之間,似乎是相對缺少情感聯繫的。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間的橋樑、媒介」當編

「編輯一定是人與人的行業」廖志峰另舉日

輯閱讀書稿時,就不只是單純讀者,更要跳

本著名編輯——見城徹,在著作《編輯這種

脫出來,替作者梳理脈絡並試想讀者能否理

病》中的描寫為例,「為了求得書稿,他花

解,得時時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轉譯眼前

了好大的力氣去陪一個作家、聽作家訴苦、

的文字;修正字詞和標點是必備的基本功,

幫他解決難題,有時候真的可以出到一本暢

更甚者還要能辨別資料應用的對錯,或者判

銷好書,也有時候它就只是一疊平凡的書稿

定一本書是否有其出版的價值。說到這裡,

而已,但我覺得編輯工作就是這樣,人跟人

廖志峰也不禁感嘆:「當閱讀成為工作,就

之間的接觸很重要。」

沒有想像中那麼浪漫了。」

19


編輯這場長跑 查閱這些年由允晨文化出版的書籍,很容易

讀,並且對社會脈動、各項資訊保持敏銳的

就可以察覺到它與其他出版社之間的不同,

觸角,盡量像海綿一樣去吸收、學習,唯有

關心的議題、長期經營的作家,乍看都是較

如此才能在書稿來到面前時,有足夠的把握

少人注目的「冷門」書,但只要你願意翻開,

去分辨文本的重量。

都能在沈甸甸的扉頁間,開拓出新的視野, 並對眼前的世界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在沒有電腦、資訊並不流通的時代,每一 本書都是大家很珍貴的知識來源,現在的書

從填補歷史空白的重要作品《刺蔣:鄭自才

籍很容易就被網路取代,但也因為這樣我才

回憶錄》到一代大師的鉅作《余英時回憶

反過來思考,既然如此那我做的書一定要是

錄》,允晨持續把具有歷史、思想價值的重

特別的,它要特別深刻、特別嚴謹或特別沒

要書籍帶到讀者面前;從康正果、廖亦武到

有人寫的,才值得出版。」這是資深編輯應

李劼,允晨給予世界各地的流亡作家一個出

對新時代的心法,廖志峰也坦言,出版依舊

版平台,讓這些別具意義的聲音,還能在華

是很艱難的,但在大崩壞之中,仍然有新的

語世界發生影響力。而所有題材的選擇,當

出版社和年輕的編輯,努力用他們方法另闢

然與現任發行人廖志峰有絕對的關聯。

天地;出版的門檻並不高,不過這就像一場 長跑,在起步之後如何維持長線的發展,才

廖志峰一再強調「判斷書稿、選擇題材」對

是最困難的,編輯要主動出擊,並且持續產

於編輯工作的重要性,編輯必須廣泛的閱

出新的作品,才有機會經營下去。

紙本難以取代的温度 成為編輯之前,廖志峰和你我一樣都是愛書

聊起書本曾帶著他去過的遠方,廖志峰隨手

的讀者,從兒時的《三國演義》、《亞森羅

翻起一本又一本的書,告訴我《帶著希羅多

蘋》到少年時期有了《紅樓夢》和武俠小說

德去旅行》的作者——瑞薩德.卡普欽斯

的世界,閱讀對於他而言除了知識的汲取更

基,如何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脫離波蘭的鐵

是一種純粹的娛樂,在書海裡漫遊,他漸漸

幕,又如何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進入非洲進

組織出一條路程、一套自己的喜好與品味。

行新聞寫作,並且建立起「魔幻新聞主義」 的寫作風格;接著又推薦我這樣的作品如何

20

「我想紙本的閱讀和影像瀏覽,它的節奏還

啟發《邊境》的作者沃伊切赫.古瑞茨基,

是會不同,沒有了聲音、影像的輔助,你反

以報導文學的形式深入描寫位於南高加索的

而會更專注在文字裡頭,培養更深度的思

三個小國⋯⋯坐在守著實體篝火的編輯人面

考。」廖志峰的話語裡帶著老派的浪漫,但

前,聽他說起關於書本的故事,我似乎更理

這並非不切實際的情懷,書籍的閱讀的確讓

解了廖志峰對於紙本的堅持,是真切的接

思路更具連貫性,這是網路所無法取代的。

觸、是踏實的獲得。


封面故事

用編輯的角度書寫 步入中年之後,廖志峰重新開始提筆寫作,

專欄停下之後,廖志峰並未停止創作,只是

從他獨特的「編輯人視角」出發,寫下他與

轉移了發表的平台,社群網站成為他記錄工

書籍相伴的時光,回憶在編輯途中的迷惘與

作、分享心得的場域,短短四年的時間就累

啟發,也用編輯的角度,讓我們認識書、認

積了約莫四十萬字,刪減後將四季的心情

識編輯這個行業。

歸類成為第二本書《流光——我的中年生 活》,後續的邀稿、隨筆則整理出今年出版

在大學時期就曾獲得文學獎肯定的廖志峰,

的《秋刀魚的滋味》。

一直明白自己是善於書寫的,但年少時心中 並無特別的話想說,直到經歷過漫長的編輯

廖志峰是少數以編輯本位出發書寫的作者,

歲月後,才逐漸理出合適角度的著筆。二零

他平實洗練的文字,總能讓你對編輯、對生

一二年《文訊》雜誌的專欄邀約是重要的契

活有新的體悟與獲得。在閱讀三本著作的過

機,專欄持續了三年、約十七期的內容,廖

程裡,我總是時不時會回想起,廖志峰在第

志峰說這些文字大多在著手創作之前就已經

一本書裡寫的第一篇文章——〈倉庫〉,他

設定好題目,「我希望在這個系列裡頭,讓

寫下書本之於身體的記憶,從進出倉庫搬

大家看見我作為一個編輯人,怎麼看出版、

書、送書、磨書的經驗裡,體會書的重量與

閱讀、看社會百態和人的故事。」這些專

氣味,從那一刻我才理解,編輯工作不只有

欄文字加上日常隨筆就成了他的第一本書

紙張和冰冷的鍵盤,還有真實的勞動、真實

《書,記憶著時光》。

的接觸。

採訪後記 採訪的尾聲,和廖志峰聊起他 與吉他手大竹研合作的幾次朗 讀會,我說:「老師好像已經 從編輯、文學圈拓展出去,成 為文化圈的人了。」 為了把書和作者推出去而踏出編輯檯,但南 廖志峰一面稱讚大竹研的琴藝,一面苦笑著

京東路上的花花世界似乎遠不如拿在手中書

說:「我也不知道這是對還是不對,有的朋

稿踏實,他仍嚮往那個可以安安靜靜做著編

友說,我已經變得他們都不認識了。我說也

輯工作的角落,那個不用刻意經營什麼,也

是,但也不知道這是好是壞。」

一樣自由的地方。 21


雜誌編輯的封存檔

採訪/攝影/撰稿 麥麗雯

整理 張薼允

出版產業流行著一句話:「如果要害一個人,就 叫他去辦雜誌。」在景氣不佳的時代,依舊有奮 不顧身的人決定創立獨立雜誌。不同於一般的出 版社,新時代的雜誌編輯需同時兼任企劃、文 案、編輯、以及執行者的角色,最後把內容集結 陳頤華 《秋刀魚》總編輯、黑潮文化共同創辦人,並獲 41 屆金鼎獎主編獎、蟬聯 41、42 屆雜誌類出版獎生 活類獎。 以柏林圍牆倒塌的 1989 年為出生之年為傲、淡江 大學畢業,從小喜歡文字卻不想走正統文學之路,旁 門左道的從高中辯論社到大學報社實習,直到接觸雜 誌後深深著迷,從此愛上雜誌紙本的溫度,曾擔任學 校報社編輯、NGO 組織企劃,畢業後與朋友共同創 立「黑潮文化」,從關注臺灣的地方誌《藍鯨》到日 本文化誌《秋刀魚》,嘗試以全新雜誌型態獨立出 版,致力將臺灣文化推向國際,積極與日本搭建文化 橋樑,讓更多人看見臺灣青年的活力。

22

成冊。往往被時代推著走的人,都會有一套屬於 自己的生存法則、堅守的信念,面對跳火坑一樣 的職業,雜誌編輯的心聲,是否能被世界聆聽。

《拾幾頁》一直摸索著雜誌的樣貌,走到第十 期,我們決定把·二零一九年的編輯生活封存起 來,因此我們特別採訪了蟬聯兩年金鼎獎的年輕 得獎者,也是淡江公行系畢業的雜誌前輩,《秋 刀魚》總編輯——陳頤華,從獨立雜誌的角度, 看待這個善忘的世界。


封面故事 在師大周邊的一條巷弄裡,有著一間清新舒服的工作室,門口種植著大盆栽,日式的木框配 合半透明拉門,一進去是乾淨的木地板,溫暖的燈光照亮著牆上的海報,迎接我們的正是《秋 刀魚》的總編輯,一身簡約風的造型,熱情地打著招呼,融化了所有採訪前緊張與不安。最 讓人驚喜的是,她為此準備了水果茶和日本特產小糕點,編輯們實在是受寵若驚。自然地引 入主題,讓人安心的聲音,使整個訪問變得家常。沒有距離感的雜誌上癮者陳頤華,每一句 話都充滿著對雜誌的喜愛,翻開任何一頁都迫不及待地說起故事,所有看似缺陷的地方都能 被她治癒,樂觀向上的態度,或許是這個時代,最不可或缺的。

雜誌編輯的迷人之處 「除了做編輯之外,我已經不知道我還會做

說起雜誌的迷人,陳頤華翻起了手上的雜

什麼工作,因為這個工作太迷人了。」

誌,一臉滿足地說:「編輯的生活與工作會 在不知不覺中融為一體。」時間久了也會對

陳頤華笑成瞇瞇眼,道出了一段關於雜誌編

各期的內容開始印象模糊,但只要翻開刊

輯的內心讀白,她形容編輯是一把鑰匙,可

物,所有的回憶就會在一瞬間湧現,像是觸

以讓你跟你想要接觸的任何人、事、物去做

物生情,彷彿一切的故事和細節,都可以從

連結。就像沒有當律師、醫生的取向,但是

中一一找回,完整地紀錄了編輯的人生。

可以選擇採訪律師、醫生,或是任何人,然 後深入地、正大光明地了解他們的職業,任

雜誌重「雜」而不重「精」,書籍和論文才

意地找尋感興趣的東西,接觸很多未知的領

有機會專精處理一個主題,雜誌必須有它的

域,編輯是一個很好的轉譯角色,帶領大家

廣度,盡量觸及多元的內容,得考量到版面

認識這個世界是它的本質。身為《秋刀魚》

設計、拍攝等可能動用到的人力、物力。編

的總編輯,觀察目前的趨勢和大眾喜愛的題

刊物最讓陳頤華過癮的地方,是它涉及的面

目是選材的理由,更關鍵的是為了把這個世

向不同於單純網站、文字,雜誌的每一頁都

界的各種樣貌傳遞給讀者,所以秋刀魚的許

是經心安排的。雜誌沒有聲光效果,它不比

多選材都是編輯的私心喜好,一些值得跟讀

影片,一個音效就能博得觀眾的掌聲,讀者

者們分享的大小事。

必須跟雜誌對話,進而做出他的解讀。

工作與創作的平衡 「我現在是把創作融入在工作裡,《秋刀

許多人會希望是希望創作自由可以大於工作

魚》其實是我想要做的內容,某種程度上已

本身,但陳頤華認為這兩件事並不衝突,工

經包含創作的成分,這是我自己私心覺得比

作不至於會讓創作的自由完全失去。關鍵是

較幸運的地方。」

要能在有限的題目與框架裡,試著做最大的 23


發揮,她舉例說明:「獨立雜誌有生存的考

式,創造了一個跨業的發展,那無疑是廣告

量跟壓力,相比在雜誌社或出版社工作,除

性質,但是只要用好的呈現手法,就絕對不

了業績和 KPI 的考量,還要考量到廣告的,

會違和的問題。在台灣,工作與創作往往呈

所以獨立雜誌生存的直接度更高。」

現對立的狀態,但其實只要學習如何在兩者

陳頤華表示,編輯成功把廣告創作成為讀者

之間取得平衡,用足夠強大的企劃,同時去

可接受的內容,成就感遠遠超過一般因個人

說服兩端,就可以獲得雙贏的結果。曾經對

喜愛而執行的專欄。《秋刀魚》曾在一個鞋

廣告的抗拒,陳頤華在幾年後的磨練找到了

子品牌的的廣告案中,透過延伸插畫的方

平衡,反而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紙本雜誌的定位 「越是這樣子的時代,像我們這樣子的獨立

儘管時事、商業類雜誌具有時效性,但陳頤

雜誌,這樣子的規模,跟這樣的選題反而有

華仍在她搜集的二手雜誌中,感受到這些刊

存在的必要性。」

物的價值,她認為雜誌是有脈絡的,因為讀 者可以從中感受到當時年代的設計、裝訂跟

二零一四年,是雜誌的低迷期,在一個沒有

紙質,甚至街景、人的穿著,美感。幾年前

人看雜誌的時間點,陳頤樺創立了《秋刀

在下北澤的二手書店找到 BRUTUS(2002)

魚》。不少人認為做雜誌是為了捍衛紙本,

,那個時候日本對台灣的想像停留在中華文

陳頤華說,如果今天是一個產業蓬勃,百花

化的階段,題目是台灣最紅的人物和京華城

齊放的盛世巔峰,或許她不會選擇做雜誌。

購物中心,他們眼中的台灣是茶文化和夜 市,甚至於把夜市一攤一攤拍下來。但十幾

24

這個時代的其中一個挑戰,是紙本的跟不上

年下來,他們對台灣已經有足夠了解,所以

網路的速度,所以商業或時事類型的雜誌有

不 會 再 去 挖 這 種 面 向,BRUTUS(2017)

時效性的困境。陳頤華認真地解釋:「現在

選擇了台南的街景,討論台灣在地的時尚,

能被留下來的大多是季刊,或是風格特色

明顯看出編排的美學跟選題的變化,陳頤華

性、主題定調明確的雜誌,《秋刀魚》就是

認為這就是雜誌存在的價值與它迷人的地

一個做日本文化的季刊,二零一四年的雜

方。「不管它有沒有時效性,十年後回頭看,

誌,四年後再閱讀還是會覺得有趣。可是商

都好像可以感受到二零零二年的台灣,那是

業類型的雜誌卻沒辦法,因為它的時效性已

網路不可能滿足的事情。」網路無疑是資訊

經過了。」紙本雜誌的定位越是趨向特色的

情報最發達和快速的,可是網路終究屬於解

題目,不被時效性所限制的,可以更容易被

構式、分散式的資訊,上下頁沒有前後的關

持久性地延續下去。以生活風格類的雜誌和

聯性,沒辦法像雜誌一樣看到前後呼應的完

地方誌為例,這類型的刊物不一定有很大的

整脈絡。一個完整的二零零二年被保存在這

量體,但它有著一群讀者,願意持續地跟紙

裡,意味著雜誌印製之時等於死亡之日,它

本做溝通,這對於雜誌來說是好的狀態。

就被封存在那一刻。


封面故事

雜誌也是一個品牌 「不一定是某個實體的東西才叫做品牌,雜

者切換一個新的角度去了解《秋刀魚》這個

誌的內容也能成為一個品牌。」

品牌,陳頤華說:「有些人或許一輩子都不 會看雜誌,但是參與一場講座、走進一間商

《秋刀魚》最核心的內容是拉近台日交流。

店,能夠被觸及更廣泛多元的品牌內容。獨

每一期都會固定有台灣的元素,以台灣人的

立雜誌不再是單純的紙本,而是有好的故事

觀點討論日本文化。而伴隨著每一期的主

背景、吸引人的內容、以及獨特的理念,這

題,會生產出了很多跨領域合作的活動,例

些東西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品牌。」

如各類型的講座、品牌商店等。陳頤華從一 個文字編輯,成長為企劃人,有著不少的心

陳頤華最後說道:「雜誌是一場馬拉松的持

酸和堅持。許多單位轉移到線上,是因為網

久賽,一旦開始了就不會停止。」介紹日本

路就能有實際的產出,而紙本雜誌卻有「印

文化的雜誌太多了,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透過

刷」這個最致命的成本問題。但換個視角來

《秋刀魚》這本雜誌,或是這個品牌,讓讀

看,線上的資訊越能夠滿足和方便群眾,線

者能夠關注更多自己生活的面向和所居住的

下活動就更有它的價值,品牌經營與活化,

這座城市,以最有溫度的筆觸,寫出時代的

其實就是透過不同的方式與讀者互動,讓讀

真實樣貌。

採訪後記 採訪結束、進行拍攝時,陳頤華提起了大學

會有一本對外的作品集,和一本不為外人所

時期「淡淡生活節」的回憶,她與團隊拍了

知的作品集,那通常是不能代表自己或是被

三千多張路人的照片,去代表在淡江的四

改過很多次的作品。」我們為了生存而不斷

年,你每天在路上有機會遇到的人。其實有

的妥協,但是當有一天你的企劃能震撼或改

趣的企劃,都是從生活開始,日常的細節都

變業主時,你就會只剩下一本公開的作品

會是創作的靈感和題材。

集,裡面全是屬於你的東西。看著她猶如撫 摸孩子般地翻閱著雜誌,有那麼一瞬間,我

聽她說著大學生活,說著在《淡江時報》當

覺得陳頤華不止是一名編輯,而是一名被選

實習記者的過往,陳頤華笑著說:「我們都

中的使者。 25


創造新熱點

採訪/撰稿 王婕

攝影 麥麗雯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網路/社群作為新興媒介,深刻 地介入我們的生活。當我們滑開手機螢幕,點開社群軟 體,在軟體內進行搜尋動作,大數據的計算就開始運作 了,在精密的演算法之下,任何資訊都無法成為漏網之 魚,當我們跳出 A 社群軟體,打開 B 社群軟體時,剛 才我們的搜索內容也會以廣告的形式出現在 B 社群軟 體上,從此如影隨形地影響我們,不只在日常的生活方 面,還在於資訊的接收,思考和行為的反應。 徐佑德 泛科知識副總編輯,也是娛樂重擊 主編。大學就讀中國文學系,主修 現當代文學。以大量電影,英美影 集,國內外音樂填飽自己。熱衷閱 讀、思考與嘗試新鮮事。偶爾作風 老派,被歸類為學院派。

26

《拾幾頁》在這一期,選擇了三種不同的媒介,進行剖 析和討論,並訪問專業編輯。從傳統的圖書出版到紙本 雜誌,本文不同於前面兩者,我們為讀者選擇了一個新 穎編輯角色,即數位編輯。我們訪問到新媒體娛樂重擊 的副總編輯徐佑德先生,一起來徐佑德聊聊編輯生活。


封面故事

採訪徐佑德先生當日,《拾幾頁》的三位編輯在捷運古亭站碰面,一起步行至位於台北市同 安街內的泛科知識公司。泛科知識公司旗下有多個垂直媒體社群,包括全台灣最大的科學網 站及知識社群「泛科學」、關注科技主題的「泛科技」、以美食為主要報導對象的「美食加」、 專注於台灣及日本地區旅遊文化的「旅飯」、致力於影視音產業的媒體「娛樂重擊」,除了 垂直媒體,泛科知識公司的分支還有實體的課程「泛科學院」、電子商務平台「泛科市集」、 線上活動報名平台「泛科活動」。

我們抵達泛科知識所在的地址後,搭乘電梯到位於二樓的辦公室。猶如揭開網頁的畫面,映 入我們視線的正是泛科知識的工作現場,在一間 30 坪大的空間裡,員工筆直地坐在用塑膠 板隔開的辦公桌上,專心地敲打鍵盤,偶有幾位員工站起來走動、休息、飲水。這樣的畫面, 也許和我們的想像有所差異,我們同時望向彼此,驚呼了幾聲。一位泛科知識的員工帶著我 們穿過辦公室到達一間設備完善的會議室,我們在裡頭等待徐佑德先生。

娛樂重擊的定位 「娛樂重擊」這一個媒體社群主要關注台灣

相隔不久,談論到議題與熱度,徐佑德和我

影視和音樂產業的近況與發展,我們相當好

們說,主要的影響在於作品本身,討論熱度

奇娛樂重擊背後的企劃是否有鎖定某一些特

對於娛樂重擊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雖

別的群體,徐佑德先生對此給了否定的答

然戲劇或電影的創作者和觀眾可能會對此抱

案。他說:「娛樂重擊是為了產業而生的媒

有一些期待,但娛樂重擊並不會刻意迎合他

體,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台灣影視觀眾在意的

們。娛樂重擊重視的是創造熱度和議題,而

點是什麼。」所以,娛樂重擊的團隊針對台

非跟隨已經成為焦點的題材。

灣戲劇和國產電影採取比較全面性的討論, 徐佑德所謂的「全面性」是指,從戲劇和電

多數新媒體社群都是以廣告、收費的會員機

影中的演員、導演、劇本到平台,他們都會

制來維持運行,娛樂重擊不是費制的媒體社

下功夫,以採訪的方式讓觀眾更加理解某一

群。娛樂重擊和其他社群相比,商業模式比

部戲劇或電影。他們所做的是相對集體化的

較多元,包括廣告、講座、課程、宣傳等不

概括,這也是娛樂重擊企劃的主要內容。

同模式。

我們進行採訪的日子與電視劇《我們與惡的 距離》正在社群軟體發燒、討論度居高不下

27


作為數位編輯 「數位編輯是不同於傳統編輯的」談論到

在娛樂重擊,我們能搜尋到多篇徐佑德所寫

此,徐佑德說數位編輯比較著重的在於「策

的戲劇和電影評論專欄,徐佑德的工作是數

題」的部分。編輯需要的是對作品的全面了

位編輯也是影像評論者。徐佑德認為「影

解,而不被主流意識分散注意力,數位編輯

評」不是單純的電影評論,而是提供讀者的

相較於平面/文字編輯,更需要去理解數位

一個論點,影評的目的是使人們開始討論,

上的工作,舉例來說,一篇文章的傳播、導

影評人在討論一部電影實需要從某些角度下

流率、曝光率等等,種種數據都反映出作品

手,爭貶這一部電影,相較於寫作,影評更

所達到的宣傳效果的強弱多寡。在文字的處

需要觀點和討論度。並非盲目地跟隨熱度,

理上,數位編輯更在乎的是整體編排的呈

一窩蜂地寫某個討論度很高的作品,不對討

現,而非文字的精細度和文句的細節。徐佑

論度不高的作品落井下石,要做的是,創造

德認為:「與其說我是編輯者,不如說我是

一個新的具討論性的熱度。論及影評人和影

內容的創作者,因為我需要去採集不同的資

評這件事,徐佑德和我們說,國外很多媒體

料,包裝成一個實材呈現給讀者。」

每一周都會發表多篇影評,台灣的影評文化 還沒有到非常成熟與完善。

讓台灣的影視產業變更好 「如何讓台灣的影視產業變得更好」這是徐

成一個主題。言及於此,徐佑德向我們推薦

佑德希望透過數位編輯這個職位來實現的事

了一些他平時閱讀的文字媒介,《端傳媒》、

情。每完成一篇文章,他都會提醒自己思索

《報導者》、《The wrap》、《Indiewie》、

這篇文章能帶給台灣影視產業怎樣的幫助。

《衛報》以及《紐約雜誌》。

舉出台劇的例子,他說,台劇的拍攝預算普

28

遍不高,我們要以什麼方式討論這些議題和

擔任數位編輯,徐佑德最在乎的是台灣影視

可能,才有辦法創造比較健康的影視產業。

產業是否有找到適合的出路,因此沒有提出

台灣的影、視、聽產業可以說是不可分割,

一次就能滿足的案子。「想要讓台灣的影視

身為一個數位編輯,我們要了解時下影、

產業變得更好,並不能單靠一己之力。例

視、聽正在關注的熱點,不能只關注一部分

如,是否該立法保護台灣影視產業,要不要

的電影、戲劇節目,或是某一個傳播平台的

特別設立保底上映制度。」他說,這些需要

熱門排行榜。廣泛閱讀,關注議題討論,不

各個領域共同努力,台灣影視產業有足夠的

將自己侷限於舊有的成見,才能更完整地完

凝聚力才能順利達成。


封面故事

採訪後記 徐佑德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和《拾幾頁》團隊 的成員一樣,都是中文系所培育出的人才。泛科知 識的數位編輯就是徐佑德的第一份工作,因緣際會 下,從實習生一路做到副總編輯。徐佑德回憶起大 學時期,他說,自己曾經只是一個單純喜歡文學的 人,會選擇讀中文系也是因為長期處於一個創造文 學的環境,進而想讓文學發揚光大,他在東吳大學 讀書時還曾獲得雙溪文學獎的新詩獎。但他在學習 的過程中,發覺到自己沒有辦法成為單靠文學創作 為生的創作者、大作家,於是開始碰觸與媒體相關 的課程,基於未來就業的考量,自然地接觸媒體工 作。徐佑德坦言,即使很喜歡某一件事,也並不代 表你就會單純依靠這件事生活,還要參考大環境及 產業走向來決定。

29


徐 佑

Q:編輯生涯中,有什麼特別難忘的事嗎?

Q&A 德

徐佑德:曾經有一篇文章在一天之內創造四十萬的流量。

陳頤華

廖志

陳頤華:難忘的事情太多了,如果要講幕後的故事或是秘辛,那是寫不完的,不過我可以說 說自己的轉變。我發現當我越來越了解日本,反而會更喜歡台灣。每次從日本回台灣,要下 飛機的時候,機艙內都會放「雨夜花」的音樂,那樣的旋律是很有代表性的,以前沒有注意 到,只想趕快到達目的地,現在聽到就會有回家的感覺,這應該是我最大的轉變。

廖志峰:我剛開始當編輯的時候,騎摩托車送稿到中研院給杜正勝老師,當時老師把稿都校 好了,我就騎著摩托車送稿回辦公室,途中經過一個坑洞,車子彈了一下,但並無大礙,我 就繼續往前騎。可是沒多久我就一直聽到後面有人在對我按喇叭,他告訴我我的稿子掉了, 我一回頭望,就看到後面稿子沿路飛,還好那時候沒有下雨,但每份校稿後面都沾滿了車的 輪印,很髒。等到下一次再送稿到中研院的時候,老師就問稿子怎麼那麼髒,我也不敢多說。

Q:對於想要踏上編輯這條路的人,有什麼樣的建議? 徐佑德:首先必須先拋開對中文系未來的想像,要注重在中文傳播的文字能力,調動語句的 能力與用詞的精確度都應該要好,另外對於新媒體的範疇也需要了解,例如何謂互聯網絲 路,對於社群平台也要有一定的觀察,再來就是對於網路媒體如何下小標、配圖,來達到與 讀者溝通的共識。多閱讀、多嘗試,我覺得如何打破當代媒體的規則是很重要的事。

陳頤華:真的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可能不是對雜誌有興趣,可能是對音樂電影漫畫 有興趣,甚至是很小的事情,比方說對吃麵這種小事有興趣,當你對某件事情很感興趣的時 候,你就會開始去研究。對某一種東西很持續的熱愛是一種,跟對很多東西很廣泛的喜歡也 是一種,這兩種能產出的雜誌是截然不同的,但是關鍵是你會知道自己對甚麼感興趣。

廖志峰:閱讀是一定要的,一定要保持書寫,去留意有作家和他們寫作的題材,去試想這 個作家還能寫什麼,或者有什麼是他還沒有寫到的。 可以的話盡量進修語文,其實我以 前沒有想過可以讀原文書甚至直接跟作者用英文溝通, 但只要你敢嘗試,就可以做得到。

30


封面故事

編輯推薦 書籍推薦——吹過島嶼的歌 《吹過島嶼的歌》本是原民台的一檔節目,團隊經由嚴謹的田野調查 爬梳台灣原住民的歌謠歷史,從一張張音樂專輯回頭探索部落的故 事,並透過這些歌謠連結過去、現在、未來,建立起我們對原民歷史 的重新認識。 因為電視節目製作的用心,《吹過島嶼的歌》終有機會落成文字書 籍,並由允晨文化負責出版。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埋藏在歌謠裡的 故事,不僅確立了原住民族群的身份樣貌,還記述了關於這座島嶼的 歷史、生活變遷和社會脈絡。那是切身於你我的歌,是源自土地深處 的震動,是所有生長於斯的人們不該遺忘的聲音。

雜誌推薦——秋刀魚 Spring / 2019 第 23 期 來到 2020 東京奧運前,《秋刀魚》以「2020 前的設計再發現」為 一個「三部曲」形式的系列題目,做為先發的第一部曲,本期介紹 D&DEPARTMENT PROJECT,探討長青設計如何注入地方,從店 舖選品與經營,到雜誌的品牌形象,更甚或食旅生活,在地域上生 產、販售與消費的循環,如何能完整良善地發展與成長。 封面的 47 →∞除了是對日本 47 個都道府縣藉由設計而各自展開 地方發展的無限可能性,帶入台灣觀點也是《秋刀魚》作為一本核 心為台日交流生活誌,對台灣地域能發展出代表性設計與特色的無 限期待。

《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呂蒔媛、演員吳慷仁專訪 繼 2018 年 12 月底專訪公視新創電影《疑霧公堂》的製作人與導演之後,今年 2 月底在公視播出 《我們與惡的距離》( 以下簡稱《與惡》) 前,徐佑德專訪了編劇呂蒔媛、演員吳慷仁。在播出 前已引發熱議與討論的《與惡》,隨著播出與討論,收視率一集比一集高,重播的瞬間最高收視 率都能來到 2.49,完結篇更創下 3.40 的佳績。 這樣的熱度是來自直面社會寫實,掀起在社會議題裡被避開或隱去的人性剖析,徐佑德以此為切 入進行專訪,探討編劇呂蒔媛為何大膽讓這樣的題材進入產業、演員吳慷仁之於人權律師、法扶 律師一角的理解與消化。 31


那些累上加累的編輯日常 企劃/張薼允

插圖/梁瑋珊

無論是網路編輯、雜誌編輯、書籍編輯,在工作過程中總會 遇上各式各樣的事件,而編輯的工作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到 底編輯日常中都在做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網路編輯

資訊

接收最新 場合都在 間 時 分 不 時候也是 做瑜珈的

一個晚上文章點閱率達 平時嚴肅的編輯笑了

32

到四十萬


封面故事 雜誌編輯

新手編輯

約訪問的時候

第八次被退

稿

受訪者已讀不

圖書編輯 口

門 動 直接衝到家

作者拖稿催不

書展到處交換名

33


34

插圖/黃于恩

的突發小狀況發生,到底一本雜誌的誕生有多困難呢?一起來看看吧!

成需要不停的刪改與校正,最後進行美編、排版與印刷。總會有些意想不到

一本雜誌誕生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決定企劃、專欄收錄、邀稿,到稿件完

企劃/張薼允

那些防不勝防的雜誌意外


35


走上舞台之前——達姆拉・楚優吉 專訪 採訪/撰稿 蔡玫萱

音符在五線譜上躍動成為旋律,與歌詞結合成曲子,加上肢體律動的編

劇照提供 C Musical

排,口白與台詞的碰撞,交織成一部動人的戲劇。這是音樂劇,用舞蹈 和歌曲說故事,刺激觀眾的感官,喚起心中的共鳴。

國外經典音樂劇如《貓》、《歌劇魅影》、《悲慘世界》皆耳熟能詳, 而去年《搖滾莫札特》來台演出後大獲好評,在台灣吹起一股旋風。再 到今年即將來台的《獅子王》、《鐘樓怪人》,足見音樂劇其魅力與諸 多風格的發展性。

而東方藝術圈如韓國、日本近年頻傳佳作,台灣亦不遑多讓,題材的大 膽嘗試、形式的跨界合作,劇團的創新和突破都為這個圈子不斷注入活 血。然而戲劇再好,如果沒有觀眾,亦是枉然。如何突破既有同溫層, 達姆拉・楚優吉

讓更多不看戲的客群進劇院,始終是一大需去克服的難題。

畢業於復興高中戲劇科、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

達姆拉.楚優吉是一名音樂劇演員,近幾年跨足舞蹈設計與導演界,在 現為音樂劇演員、編舞、 淡江大學合唱團音樂劇駐 團編舞導演。

36

表演藝術圈已打滾十餘年。當初那個懷著憧憬與夢想的小男孩,在經過 現實殘酷的淬鍊和打磨後,依舊不失赤子之心,仍對表演抱有熱情,只 是由小男孩長成了大男孩。


劇場點滴 「喜歡表演」與生俱來的本能 「真正知道『音樂劇』是高中

著學年製作和畢業製作的音樂

他人跳了好幾年的功力,最後

的表演課,老師播的《歌舞線

劇演出,逐漸破土而生,發芽

於第二年以榜首之姿錄取。

上。》是我的音樂劇初體驗」

成蔭。 為了實現進入業界的夢想,在

達姆拉.楚優吉從小便接觸音

大學選擇舞蹈系而非戲劇系是

學期間他努力充實自己,並多

樂,喜歡唱歌、跳舞,樂於展

考慮了很久的決定,「演戲以

方嘗試,不侷限自己的可能

現自己,「喜歡表演」彷彿是

後還能演,但跳舞可能就只有

性,還怕學院派的老師與同學

與生俱來的本能。升高中時因

現在」這樣的念頭讓他毅然決

無法接受,只能瞞著所有人,

緣際會考上復興高中戲劇科,

然地在北藝的報名表上填下舞

偷偷在外學跳街舞。畢業後正

從此開啟了他的表演之路。在

蹈系。人生並非總是一路順

好銜接先前徵選上的音樂劇開

那個音樂劇還譯作歌舞劇的年

遂,第一年的落榜沒有澆熄焰

排,就此展開音樂劇旅途。

代,高中表演課上播放的一齣

火,因為非專業科班出身,只

音樂劇——《歌舞線上》觸動

能用加倍的努力填補和其他考

了他的心弦,在心底埋下「想

生的差距,每天八小時的練

成為音樂劇演員」的種子,隨

習,就為了在一年內濃縮學習

幻想的破滅與現實的衝擊 學生時期對未來的想像總是美

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想法容易

從畢業到現在,慢慢磨了十幾

好的,會想著要像影片裡的演

被定型,殘酷的事實是,時常

年,遭遇的打擊次數十隻手指

員們一樣,在舞台上發光發

在校內比賽得名的人,出來後

頭都數不完。而最常遇見的大

熱,充滿衝勁和理想,但幻滅

沒有舞團願意收。只會一種方

概是同期或是新人已經跑到前

的時候便是進入業界後,看清

式對表演者而言是種致命傷。

面了,而你還在後頭,儘管這 就是競爭,可內心的煎熬實在

了現實,明白了很多時候並不 是努力就可以得到機會。這個

對於一場表演而言,表演者的

痛苦。長輩的告誡和心裡的不

產業裡其實有百分之五十的人

「型」很重要,不外表的美醜,

平衡對年少輕狂的少年來說,

不是專業學科畢業的人,他們

而是氣質適不適合這個角色,

是聽不進諫言的,從自我懷疑

是一群很有天賦的人,這對於

因為這樣才能夠說服觀眾。而

到看清現狀,是漫長的路程,

藝術班出身的人來說,衝擊實

這在台灣有一件很現實的事,

放下成見、開闊眼界,才能更

在不小。

是大家並非皆歌舞長才,挑選

精進自我。

時只能做到盡量,無法像國外 業界需要的表演者要能融會貫

如百老匯、韓國、日本,歌舞

通、風格強烈且彈性很大,但

基本水平都在一定水準以上。 37


《貓》顛覆了視界 「會吵的小孩有糖吃」這句話

讓自己被埋沒。眼看他人為了

藝術家則另當別論,但表演藝

猶如當頭棒喝,打醒了我。

爭取機會而用盡方法,安分守

術家也能像明星一樣擁有粉

己並非不好,只是要適時地展

絲、 有 更 高 的 曝 光。 有 了 名

現自我,也許下一個就是你。

氣,被更多人看見,才會有投

到中國大陸出演《貓》中文版 是一個機緣,兩年後,更多人

資者願意出錢出力;若沒有資

認識了達姆拉.楚優吉。這樣

台灣的表演藝術界近幾年有個

源、沒有鎂光燈,即便再有實

的經歷擴展了眼界,也帶來了

大改變,是開始出現「像偶像

力也沒辦法發亮。「表演藝術

衝擊,尤其是對溫和、謙虛、

明星的表演藝術家」。如韓

家藝人化」可以推動演藝圈與

不喜衝突的個性,在講求強力

國、日本皆有明星表藝家,台

表藝圈之間的良性競爭,促進

爭取機會的劇場裡,悶聲只會

灣在過去是明星歸明星、表演

產業進步。

達姆拉.楚優吉認為最大的差

演,除了戲劇本身之外,演員

這就是台灣一個需要去改變的

異還是在於「藝術培養」。台

的個人魅力也相當重要。

現狀,觀眾的素質需要從小培

臺灣與國外環境的差異

灣近幾年才開始培養自己的表

38

養,然而該如何教育也是一門

演藝術明星,但韓國、日本已

教育需由政府推動,台灣不是

學問。其實政府近年也提供不

經持續做一、二十年了,韓國

沒有進步,只是前進腳步相對

少培訓表演藝術者的計畫,如

人從小就開始音樂劇教育,甚

慢。曾經在師範大學、教師表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近年推

至連軍人都要上芭蕾課,他們

演藝術學程協助教學的經驗,

出許多課程與講座,加上藝術

會認為一個強壯的軍人,必須

讓他深刻地體認到「隔行如隔

三節的規劃,文化部亦有經費

剛柔並濟,要有柔軟的狀態才

山」,詢問前來上課的老師們

預算可申請,政府對於表演藝

有強壯的身體,必須經由理性

是否看過表演,得到的答案皆

術圈的著重有比以前要提高許

思考去做好的判斷。百老匯就

是來自影視的認知,全無現場

多,只是該如何永續經營與發

更不用說了,每一個人皆是明

看戲經驗,還有人希望習得四

展才是最為困難的課題。

星;若想吸引觀眾進劇場看表

個八拍,能回去教學生便可。


劇場點滴 身分轉換帶來的心境變化與幫助 「這個問題我也常常在想,尤

了,會發現自己比較可以同理

的事,或許結果也沒有想像中

其是自己當演員的時候,或是

對方排斥和抗拒的原因,甚至

的那麼壞。若最後仍是不喜

當編舞時、當導演時。」

能夠透過舞姿就看出一個人的

歡,便知道這不適合自己,之

大概個性。

後不再碰;但如果發現自己其

大學時期曾經被一句話刺激到

實並沒有那麼討厭,何嘗不是

──當時幫忙跳了一位研究所

這樣的經驗讓他扮演各種角色

學長的作品,因為自身專業的

時,都能順利地與人溝通。例

關係,便向那位學長提出了些

如,身為演員時會懂得直接地

也許正讀著這篇文章的你從未

許動作上的建議,結果得來一

向導演、編舞老師展現自己,

看過音樂劇,甚至是第一次知

句「這個有很難跳嗎?」這段

讓對方了解自己的個性與特

道音樂劇的存在都無妨,只要

回憶使達姆拉.楚優吉成為編

質,以便角色定位與編排;若

現在願意嘗試理解表演藝術,

舞、導演後,時刻提醒著自己

是換作自己當導演,則會考慮

買一張票進劇院看表演,都是

說話的藝術與設身處地思考。

得更多,會嘗試各種途徑來開

一次特別的體驗。

一條全新的路。

發演員的潛能,且在表達上會 演員對於導演所下達的指令會

更加斟酌,來令對方接受。

感到好奇,對編舞老師與歌唱

「一個表演者必須像海綿一 樣,不能只有眼前的事情。」

老師的安排亦然,因為自己當

林依晨曾說過:「千萬不要急

這句話裡的表演者換成是誰都

初也曾困惑,所以後來做編

著否定你不喜歡的事情。」身

可以,踏出舒適圈,挑戰新領

舞、當導演的時候,會試著站

處陌生環境與領域一定多少會

域,你會看見不同的風景。

在演員角度思考,從不同的角

有疙瘩存在,但若能敞開心

度去理解和解決問題。時間久

房,試著去完成自己原先排斥

39


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2019/12/13-15 FRI.-SUN.

製 作 人│孫文凱 音 樂 總 監│古育玲 導演/編舞│達姆拉 ‧ 楚優吉 副 導 演│賴盈瑩 作 曲│朱怡潔 編 劇│蘇昱瑋 陳政達


流浪旅程

台味濃不濃

——環島秘境

「人一輩子,必須要把臺灣繞一圈。」在一個乾燥無聊的日子裡,看著臺灣的地圖, 想了許久,還是無法決定目的地。當一切都不是心中的選擇時,你就要傾聽內心。 當飛機降落在臺灣領土的那一刻,環島就成為了我小小的夢想。來臺第三年了,是 時候要兌現自己許下的承諾。

我們需要一直流浪、一直漂流,直到在旅程中找到真實的自己。在慣常的生活方式 之下,我們容易會產生某種依賴和習慣,實際上那不一定是真正的自己,被養成的 「東西」有多少是屬於我們本身的呢?或許有某一小部分,在不知不覺中被我們遺 忘了?

這一次的摩托車環島之旅,挑選了許多冷門的秘境,帶著大家體驗香港人眼中不一 樣的臺灣。八天七夜,淡水出發,從北至東,東到南,南回北,一台摩托車的速度, 帶我們享受著時速七十的時光,尋覓最自然的自己。 41


屋台拉麵

第一天 宜蘭 北宜公路,全長約五十八公里,又稱「九彎十八拐」,在雪隧開通之前,是台北通往宜蘭的 必經之路。入夜後的山路,煙霧瀰漫,不禁讓人渾身發毛。沿路有數不清的小廟,留心一看, 會發現有不少冥錢的碎片。除了聽聞過不少耐人尋味的陰森傳說,山林在長輩們口中,更是

宜蘭

充滿濃濃的傳說色彩。老宜蘭人說:「你們都是雪隧世代的人。」

宜蘭是一個充滿天然味的城鎮,筆直的稻田路段、資源豐沛的林場還有站立在路邊的湯屋。 人氣泡湯熱點「一口井」和「春水芨」都是平民首選,經過三小時的北宜探險之旅,找一間 湯屋消除疲勞最適合不過。在這裡泡湯性價比非常高,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是附近的居 民晚上的好去處,所以要有大排長龍的心理準備。只需要三百大洋,即可擁有專屬的私人湯 池,放空自己、進行最天然的療程。順帶一提,毛巾和沐浴用品需自備,泡湯的過程中要多 喝水,保持身體水份,以免弄巧成拙,場內有顧客就是「泡太久」而發生流鼻血的狀況,泡 湯也要量力而為才行!

頭城的公路邊有一間隱藏拉麵店——屋台拉麵,簡單的店面設計、開放式的廚房,日式的木 頭車,與一般的台式拉麵大有不同,老闆堅持用柴燒十幾個小時炮製一碗美味,傳統的古早 風味湯頭濃郁,配合入口即化的叉燒,再加上秘製的魔鬼辣椒醬,簡直是錦上添花。店裡的 位置不多,但為了難得一遇的美食,以及老闆娘的熱情款待,值得等候! 42


春水岌

心地日常

第二、第三天 花蓮 蘇花公路,全長約一百零三公里,是一條著名的觀景公路,高山與海造成的懸殊地景,導致 土石流發生的狀況頻繁,邊坡土石極易鬆動,不論陰晴都會有落石的危機,務必多加留心。 但沿路可觀賞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是不得錯過的東部風光。有時想像著,會不會有一條

花蓮

龐大的鯨魚游過,藏不住的背脊露出水面,剛好被我看到,隨後一眨眼,又消失了。

花蓮是一個隱世的好地方,浴路有一整片的鳳梨田,密密麻麻的農作物使人忘卻了大城市的 喧囂。市區除了大大小小的文青咖啡館,在美崙附近的巷弄裡,有一間日式老宅,是隱藏版 的傳統冰店,不僅有美味的「桂花蜜酒釀雪花冰」,更是神秘又好拍的新景點。「心地日常」 的老闆娘是港星蔣雅文,移居台灣後創立的手作服飾店,後來蔣爸蔣媽接手,轉型成為複合 冰店。在日式的座位區,品嚐中式的蔣家酒釀,嚼感十足的團子,涼風徐徐,雅緻的香氣與 韻味沁入心脾。

這裡不推薦超熱門的「瑞穗牧場」,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整個園區稍嫌普通,牛群都被關在 牛棚裡,大草原只有一隻非常不可愛的駝烏,實在讓人失望。但露天咖啡廳裡的食物是使用 百分百的純鮮乳製作,味道還不錯,也是這個行程中唯一的滿足。另一個距離花蓮市不遠的 「洄瀾灣開心農場」則是適合親子同遊,農場內景色優美,種植了各種花花草草,走到盡頭 還有廣闊的海口。園內有許多可愛的小羊,梅花鹿、馬兒等等,非常療癒。 43


第四天 台東 治著海岸線繼續往下,來到了太麻里鄉的一個海邊秘景。「多良車站」從前是一個招呼站, 至二零零六年因人煙稀少而停用,可是美景終究藏不住,被廣大的網友重新喚醒。從公路走 上車站的觀景台,小斜坡的牆壁上掛了不少部落傳說的照片,往上走到至高點,一望無際的

湛藍大海,一旁的翠綠青山,還有最搶眼的紅色欄杆。每二十分鐘就有一班列車經過,等待 的過程中可以到車站裡頭的攤販解饞,有特色的刈包、竹筒飯和烤香腸,還有古早味的枝仔 冰,讓你在悠閒的東部,享受慢活的節奏。

東 多良車站

都蘭是一座小村莊,有一片廣闊的都蘭灣,這裡離山近,離海更近,沿海的風光明媚,寧靜 而樸素。旅人們可以盡情地衝浪,也可以不分晝夜地發呆,近年來都蘭成了度假勝地,因此 外國人的比例相較臺灣其他地區高出許多。距離兩年前的打工換宿,這一次重訪了念念不忘 的「POOZ 新蘭灣柴燒窯烤 PIZZA」。手工製作的餅皮,放進精心打造的窯裡,使用耐燒的 龍眼目和相思木,那種樸素卻無比優雅的窯燒香氣,絕對是電烤箱無法複製的。PIZZA 有甜 有鹹,還貼心的提供奶蛋素食口味,任君選擇。在一旁看得入神,老闆招手喚我過去,讓我 親手把 PIZZA 從窯裡取出。我始終無法抗拒柴燒窯烤的魅力,這些經過土窯的溫度,好像 多了一種人情味。

44


墾丁

流浪旅程

第五天 墾丁

鹿境

這是一個梅花鹿的國度,早期梅花鹿因為過度捕捉,近乎絕跡,近年來在「墾丁國家公園管 理處」的復育之下,現在的墾丁已經可以看到許多野生梅花鹿。「鹿境農場」照顧了一部分 的梅花鹿,可以讓人零距離地接觸牠們,使其有「墾丁小奈良」之稱。在這裡有時能看見懷 孕的母鹿、鹿角只掉一邊的水鹿,或者剛出生、毛髮還沒生長的小鹿嬰兒,不只能見證自然 生態還能真實地感受生命的意義,園內的梅花鹿都很親人、可以撫摸,也很容易被食物吸引, 園內職員表示,牠們最喜歡的食物是地瓜條,然後是紅蘿蔔。在入場前工作人員會請你消毒 雙手,也會講解園內的注意事項,讓大家可以和梅花鹿和平地相處。遊客需購買入園門票, 不限時,而門票可以折抵消費,有飲料、紀念品供選擇。

恆春鎮有一間古早手法製作的麻糬老店,共花了九個月時間整修的百年老屋,雖然不華麗, 但是卻傳遞著樸實的生活態度。店內完全採用本地的天然食材,利用柴火帶出手作的原始風 味。「白羊道柴燒麻糬」周休三天,每天只營業五小時,是難得一遇的店家。聊天時知悉老 闆的營業主張,一是保育,所以老闆一直在推廣「領養代替購買」,致力幫毛孩找新的家人, 店內也照顧著十三隻小可愛;二是環保,店內完全沒有塑膠製品,外帶都是用竹葉和紙盒包 裝,柴火燒煮是為了減少碳排放,堅找著對地球和土地友善。麻糬皆是由老闆手捏、包餡和 上盤,現點現做,美味的食物,都是要耐心等待的。除了口腹的滿足,更大的滿足來自於店 內的精神和理念,提醒著我們,除了愛護自己,還需要愛護這個世界。

45


高雄 台南 第六天 高雄 / 台南 「老爸機場咖啡農場」位於高雄機場周邊,是一個觀看飛機起飛降落的最佳地點。店內 有分為室內和室外區,用餐區直接面向著機場跑道,新鮮感十足。除了提供各式各樣的 餐點和飲料,還有大草地可以進行動態活動,而且入園完全免費,非常適合約上三五好 友,來到這裡享受一個有活力的下午。看過十幾架巨大的飛機呼嘯而過,我發覺一件特 別的事情,當附近有鳥兒靠近,負責飛航安全的人員會駕車發出槍聲、鞭炮聲嚇走牠們, 看著十分有趣。經過高雄,不妨當作一個休息補給站,好好地放鬆一下。

台南最有名的是美食,最多人去的是安平區,這一次探索了七股區不為人知的秘景,位 於臺灣極西點的,有著「台版絲路」之稱的「頂頭額沙洲」。沙洲的形成是由於西部河 川挾帶了許多沙土,長年累月堆積後,成為了七股內海南端的屏障,因此在沙洲的高點 往外看,是一片小海域。沙洲的沙粒有別於一般的粗糙感,柔軟細膩的沙,整個人往後 一躺,像是掉進了一張無邊際的床鋪,站在沙洲上,恍然間以為逃出了那個急促的地方, 到達了一個無人之境,在沙洲上盡情起舞、呼喚世界。親身經歷的勸告——騎車的旅人 們要注意安全,請勿在沙地上煞車,會摔得很慘⋯⋯。

46


第七天 苗栗/新竹 「天空之城」是坐落在大湖山頭的一座神秘古 堡,園區佔地面積很大,滿牆的蔓藤無限延伸, 從裹到外都散發著古典的優雅和高貴,樹屋的周 邊有花草茂盛,猶如置身在宮崎駿作品裡。城堡

新竹

流浪旅程

裡的旋轉樓梯是我最迷戀的部分,順時針向上 走,期待著下一個彎,迫不及待地想像著盡頭會 有什麼。三樓的視野非常廣闊,可以眺望前方的 鯉魚潭水庫,湖光山色使人心情舒暢。古堡是整 個莊園的主視覺,但再向裡面走,有一座非常可 愛的貓碉堡教堂,後方一間小玻璃屋,養著數隻 可愛又帥氣的貓咪。園內還有提供異國美食套 餐,還是賞花的好地方,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 花種,例如桐花、楓葉和金針花,是一年四季都 值得探訪的夢幻秘景。

苗栗

到達新竹市的關西鎮,在山路上繞完無數個圈 後,看到一句佛教的標語,那是一個寺廟與禪修 院,卻保留了舊時樂園的部分建築。由於本身非 佛教徒,對佛教文化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沒有 參觀全園,只到訪了遺址「白雪公主的城堡」, 一座藍白色的城堡,因日久失修後有毀損的狀 況,正因破損殘舊,看上去更有神秘感。目前園 區只開放周末兩天,登記後即可入園,始終是莊 嚴靜穆之地,所以禁止大聲喧嘩吵鬧,即使是觀 光景點,但還是要從學會尊重開始。

2 1 3

1 沙洲 2 佛陀世界 3 天空之城

47


淡水

第八天 淡水

在新竹吃了非常有名的「一百種味道」的蛋糕後,就踏上了歸返淡水的路程。回家時刮起了 狂風,落下了暴雨。偷偷告訴大家,這八天八夜的旅程中,一半的時間都是雨天,為了趕路, 為了可以完成環島的挑戰,只能不停歇地騎車,雨衣成為了我每天的外套,鞋子濕了又乾、 乾了又濕。

在旅程中漸漸嗅到了許多臺灣的味道,那些不小心錯過的風光,就像是我們的初衷,有著不 常發現的企圖心。都市的生活方式過於便利,所有東西都可以被科技替代,使我們放棄了原 始的生存方式。進步沒有不好,但如果能放下擁有的一切,我們會是一個怎樣的人?樸素的 日子裡,我們會不會更能看清內心的想法?我喜歡淡水,一個城鎮與郊區之間的古樸小鎮, 雖然多雨又潮濕。就如同原始的、有缺陷的自己,在持續成長和進步的同時,不被時代推著 走,保留著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臺味濃不濃? 我喜歡濃濃的,原始的臺灣。

48 淡水暮色


影像提供 覺醒藝術

過去生長於斯的重要幕後音樂人,此次的淡水樂章,希望能更深刻 地和在地的音樂場景連結,關心當下的脈動。

過去八年來,每到秋季都會有一股新生的搖滾勢力,在靜謐的淡水 河邊大聲鼓譟,那是對於臺灣獨立音樂的樂迷而言,別具意義的聲 音。「巨獸搖滾音樂祭」素有「新生樂團搖籃」的美譽,曾孕育出 「草東沒有派對」、「血肉果汁機」、「大象體操」等獨立大團, 這樣充滿生命力的舞台卻在去年傳出停辦的風聲,第八屆的活動更 是在爭議中落幕。

時間快轉至今年一月,「覺醒音樂祭」的總舵主顏廷憲,在社群媒

——

體上公佈了協助承辦「巨獸搖滾」的貼文,消息一出網民紛紛提出 心中憂慮,害怕協辦團隊會改變巨獸原本的氛圍與質地,就此我們 特別邀訪到了樂迷口中的「顏董」——顏廷憲,談談他對巨獸的看 法、對臺灣音樂環境的觀察和覺醒團隊下一步的計畫。 49

淡水樂章

採訪攝影 麥麗雯

在過去兩期當中,我們嘗試梳理與淡江相關的音樂歷史,也引介了

顏廷憲 專訪

巨獸・覺醒

採訪/撰稿 温伯學


和顏廷憲相約在後車站的咖啡廳,方便他在採訪結束後搭車返家。為了「大暖祭」覺醒團隊 在臺北設立了新的辦公室,加上公部門召開的大小會議和各式評審、採訪的邀約,顏廷憲每 週都得在嘉義、台北兩地之間奔波,來到這裡已經是今天的最後一站,你完全可以看出他眼 神中的疲憊,但當訪問一開始,說起音樂、他的思路永遠跑在前頭,此處話語未落,他就已 經用略啞的嗓子交出解答。

樂團孵化器——巨獸搖滾

50

原本以為關於巨獸的話題仍是有些敏感的,

持使命也帶著深厚的情感,巨獸之所以特

但與我對坐的顏廷憲絲毫沒有遮掩,明快地

別,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新的樂團有

坦言現況,其實覺醒團隊長期以來都是巨獸

表演的空間和被看見的機會,有人會質疑這

搖滾的協辦單位,除了早期的兩三屆,過去

降低了參演的門檻,但「本質上巨獸就是由

數年來他們都不曾缺席。巨獸搖滾在去年面

音地大帝任性的品味和堅持所組成」——顏

臨內部爭議,創辦人「音地大帝」手邊已經

廷憲就他的觀察直言。而他真正看重的,是

沒有足夠的資源、人力讓音樂祭持續下去,

這場音樂祭作為「樂團孵化器」的價值,決

因此顏廷憲才會決定將活動承辦下來,但一

定出手協辦就是希望巨獸能以其應有的姿態

切事務的決策、主導權仍在音地大帝手上。

繼續存在。

「以臺灣來說,音樂祭很多,可是重要的並

「樂團界的孵化器」或許是眼前這隻踽踽獨

不多,巨獸就是其中之一,讓它這樣消失,

行的巨獸最重要的任務,卻也是最沈重的負

我覺得是非常可惜的」顏廷憲談起巨獸,抱

擔,越是堅持介紹新的樂團、未成名的組


淡水樂章

合,在資源的籌募上越是困難重重,「它是 一個十分欠缺資源的音樂祭,但還是必須做 下去,無論有沒有爭取到補助,都要繼續做 下去。」顏廷憲以去年奪得金音獎最佳貢獻 獎肯定的「春天吶喊」為例,進一步說明巨 獸的重要性,「有些東西不是現在就能看到 它的價值,而是要過很久之後,才會發現他 的珍貴。」

讓巨獸成為公共財 每個音樂祭都有它必須扮演的角色,有的得

在覺醒團隊參與之後,他們給予巨獸更明確

在這一頭給予初生的樂團展露頭角的機會,

的路程,期望它不只服務樂迷,還能成為一

有的得在那一頭搭起足夠堅強的舞台,把成

個公共財,讓業界人士、Promoter 都參與

熟的音樂人推往更高更遠的地方。他們都有

進來。「新興的樂團需要各界的關注、包括

各自的難題需要克服,展業的環境、流行的

國內外的相關人士,他們可以簽下合約,或

音樂類型,都在快速轉變,一場音樂祭得要

者帶著樂團走向更大的舞台,讓表演者在資

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卻又要保持原汁原味,

源充足的狀態下,可以專注地做音樂。」顏

這從來不是一場容易的戰鬥,為了扶持巨獸

廷憲期待巨獸搖滾能成為一個互助的平台,

前行,顏廷憲盡力給出資源的同時,也希望

提供更多連結的機會,在這個機制之內,不

能更堅定巨獸的本色。

但樂團能獲得更好的資源,行銷人員也能發 掘新的藝人、找到新的表演。

巨獸會變成另一個覺醒嗎?這是樂迷心中最 大的擔憂。首先就規模上而言,顏廷憲說:

「巨獸搖滾音樂祭」代表著最純粹無畏的聲

「巨獸的意義不在多高規格的硬體、場地或

響、最生猛有力的怒吼、也代表著每年秋季

樂團,他的意義是給新樂團機會和表演的地

的一次新生與豐收,或許它有些簡陋、有點

方。」因此,除非音地大帝丟出需求,否則

窄仄,但都阻擋不了衝勁十足的新聲,去

覺醒團隊不會擅自改變巨獸原本的樣貌,協

豐富音樂的樣貌。顏廷憲一再提到「對我

辦對於覺醒而言,只是單純希望這場「獨立

們來說,巨獸就是獨立樂團界的 Party,是

樂團界的 Party」能夠繼續辦下去,他們不

Indie 中的 Indie。」,聽來簡單的話語,裡

會拿走什麼,更不會從它身上獲取利益。

頭卻藏著他對巨獸的情感與使命,和說什麼 都要一肩扛起、繼續前進的原因。 51


十年覺醒,跨出嘉義 這原本只是幾個喜歡音樂的高中生,在嘉義

專屬的名稱與品牌,例如臺北有大暖、花蓮

舉辦的一場聯合成果發表會,十年過去,從

是鬧奇萊、苗栗則叫做鬧貓貍。這將會是一

「起來音樂祭」到「覺醒音樂祭」,當初的

場持續進行的工程,巡迴全臺灣不會只是曇

少年未曾褪去熱血,仍和夥伴一同拼搏著,

花一現的熱鬧,而是實實在在耕耘每一寸土

並將 Wake Up 拉拔成為臺灣最具指標性的

地,耐心等待開花結果。

音樂祭。 「這些地方的樂迷很少,少到不行,但是嘉 踏入十週年的第一步,覺醒團隊擴大品牌經

義也曾經那麼少過,它就是少所以才需要被

營,在臺北成立了新的辦公室,籌辦「Warm

開發。有些人會說,非洲沒有人穿鞋,所以

Up 覺醒大暖音樂祭」,讓首都重新擁有一

賣鞋行不通,可是也會有人說,他們沒有鞋

個國際級的城市音樂祭,用樂音暖活了濕冷

穿,所以我們要去賣鞋給他們穿。我覺得我

的臺北。當大家都還在討論大暖祭的精彩之

是後者,那裡沒有所以需要有。」經過一系

時,覺醒團隊又拋出了新的計畫,目標是在

列的場勘、開會,顏廷憲深刻明白巡迴嚴峻

年底之前巡迴花蓮、苗栗、雲林,舉辦三場

的程度,但他自信地說:「如果嘉義可以成

在地的音樂祭,藉此傳承十年來累積的技術

功,其他地方一定也可以,而且我現在是非

與經驗,讓全臺各地都可以生長出屬於自己

常有把握的這麼認為。」

獨特的音樂場景。 聽來艱鉅的任務,在顏廷憲的口中仍是一樁

52

在嘉義「覺醒音樂祭」一年比一年更盛大的

「有趣」的活,巡迴就是他今年獲得的新玩

同時,顏廷憲希望能放大 Wake Up 最初的

具,在諸多龐大的計畫面前,你感覺不到他

精神,重新在荒土上種下音樂的種子,但並

有絲毫退縮;在他身上我看見搖滾樂精神,

不是把嘉義的覺醒移植到不同的地方,而是

是擁有燒不完的熱血、是真誠自律、是些許

組織當地的音樂人士,讓在地人做屬於他們

叛逆,但面對世界給予的挑戰,始終保持執

自己的音樂祭,而且要讓每個地方擁有一個

拗的堅持。


淡水樂章

不只在台灣,不只有音樂祭 在顏廷憲腦中轉著的,還不只這些,穩定臺

發佈文章,如今也累積了三千多個讚數,每

灣內部的巡迴之後,跨足海外是幾年內會做

天大約有會有一千多人以上看見上頭的資

到的近程目標,從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

訊,顏廷憲緊接著解說:「一千多個人是什

開始,一步步把臺灣的音樂帶出去。在正式

麼概念,它就是音樂祭裡,一個不小的舞台

踏出去之前,把個別的樂團送出國去巡演、

前頭的人,它是有影響力的,有時候我們看

比賽,是預先準備的策略之一,2018 年底

網路上冷冰冰的數字,會忽略、忘記他是一

嘉義在地的樂隊美秀集團,就在「香港亞太

個個活人。」

區青年樂隊大賽」中拿下亞軍,作為先鋒部 隊既能試探異國的水溫,又能打響知名度,

「我希望有越來越多樂迷、樂評、業界或者

著實是一舉兩得的良策。

非業界的人都能加入,只要他的文筆好,做 出來的東西好看,這對整個環境的推廣其實

顏廷憲作為一個音樂祭的策展人,不只關心

是很好的資源,而且我完全不覺得有任何單

藝人、演出,更照顧到了與音樂相關的媒

位是我的敵人,什麼單位都可以加入。」無

介,去年中,他組織了「Grow Up 長大音

論是策劃音樂祭、開設展演空間還是組織媒

樂誌」,廣邀各個音樂媒體的編輯和有志書

體平台,顏廷憲一貫保持開放、共享的態

寫的人,甚至包括樂手都加入參院,重現了

度,期待更多人的加入這個產業,他永遠在

一個「樂評的聚合」,凝聚愛樂者們的資訊,

想著下一步,眺望的距離似乎也讓他看得更

讓大家報導、分享他們所觀察到的事。

開闊,不當獨霸、不預設敵人是他跑走江湖 所持有的真誠,這樣的真誠散發著一種力

「長大音樂誌」目前是以粉絲專頁的狀態呈

量,讓你相信彼此都是那個被轟然的吉他聲

現,下一步會是建立網站,未來也希望能夠

所感動的樂迷,而或許我也該為自己如此熱

有紙本出現;雖然成長緩慢,但它仍是有進

愛的事付出一點什麼,就像眼前的他一樣。

程的,成立到現在半年,粉絲專頁每日穩定

53


採訪後記 有一段採訪中的對話,一直到寫稿的現在,還是不停在我腦中迴盪

大約是談論到,年輕人未來如何加入音樂產業的段落,顏廷憲說:「我非常確定它是一ㄔ個 產業,是可以當飯吃的,因為我們整個公司那麼多人都是靠這個吃飯、也沒有餓死,所以它 真的是一個事業,以前可能不是,但現在可以是,音樂是一項事業。」

於是我追問:「是什麼時候開始確認這一點的。」

「十年前,我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全職做音樂祭、辦樂團活動,到現在也沒有餓死。」他幾 乎一點也沒思考,就給了我答案。

這句話無預警地沖亂了我問話的節奏,當下沒有意識到緣由,後來理解大概是覺得有些慚 愧,自己總是瞻前顧後,沒有那股奮不顧身的勇氣,往相信的彼方直衝。

我想我們都還有更多努力的餘地,來讓眼前的世界更接近夢想中的模樣。

54


淡水樂章

巨獸樂迷 Q&A 在採訪主辦方之餘,我們也搜集了過去曾參與巨獸搖滾的樂迷們的意見,請他們簡 述過去對巨獸的印象和未來對巨獸的期望,希望如此呈現雙方的觀點,在映對之下 能更完整地形塑出「巨獸 8+9」的樣貌。

1. 巨獸搖滾素來有「新生樂團搖籃」的美名, 您認為巨獸代表的特色與精神是什麼? 耿弘:很野生的感覺,在草木之中什麼有趣的事都可能發生。 Rigby:是一個大雜燴,可以挑自己喜歡的吃。 詠淳:台上台下一同在音樂裡同樂,沒有界限。 Gee:最簡陋、最單純的年少輕狂。

2. 覺得巨獸搖滾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點點:資金缺口如何找經費籌措,以利永續經營。 璋遠:推廣以及正常一點的設備。 ZT:志工訓練要加強。 李陽:很多地方要加強,很擔憂。

3. 對接下來全新的巨獸有什麼期待? 呈翰:持續包容新的聲音,挖掘更多新樂團。 耿弘:更加完善,不要再出一堆包了,哈哈。 小楊:希望有類似淡水文化園區、但又大一點的場地,搭更大的舞台。 Edna:希望覺醒團隊能保持巨獸的初衷,不要商業化。

55


56


風格小店

文學河上的護理魂──無論如河書店 專訪 採訪/攝影/撰稿 黃于真

整理 黃奕瑜

受訪人 無論如河創辦女工 梁秀眉(後簡稱梁) 淡水總是成天陰雨朦朧,採訪那晚不意外地下著雨,而淡水河畔的小店大多已然歇業,編輯 們踏著雨赴約前往書店。入口很窄,若不特別注意容易錯失相遇的機會,狹長的樓道向上延 伸,左右皆是海報或活動看板,樓梯頂上掛著小小的黑板,記上今天的活動名稱,左側的玻 璃門上懸著的是台灣獨立的宣言掛旗。

無論如河獨立書店位於淡水老街,在略顯冷漠的城市中以溫暖的姿態獨成一道風景,由台灣 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一群創始人和幹部創立,從一開始想要開設精神病人的康復之家,到現 在充滿溫馨感的獨立書店,「無論如河」不只推廣故事,同時也書寫故事⋯⋯。

無論如河、無論如何

店名對書店仿若是一道宣言,在競爭激烈的書 店產業中,沒有相關背景的無論如河以「無論

無論如河擁有與多數書店不同的背景,梁有感

如何」的勇氣跨過了許多難關。「必須承認我

於護理業的艱難與處境於是籌辦公會,主動踏

們只是護理人,沒有開過書店的經驗,我根本

上街頭抗爭,開始時設想能開康復之家,但陰

就不是文化人,我離文化業出版業很遠,接書

錯陽差接下了書店的經營權。「他們(前店長)

店這件事很瘋狂,所以一開始我是沒有自信

就是想找有現實感又有夢想的人」梁的笑容中

的,當我覺得它叫無論如河的時候、有這份精

似乎還有那時喜悅的殘影。

神在的時候,這個名字賦予我很大勇氣,我就 是『無論如河』,我就是在這裡做我想做的事,

談及「無論如河」的起源,梁笑開了,「接有

就做我自己就行。」

河是一個勇氣,我就無論如何要接啊!」一個 聽起來有些孩子氣的說法,帶有著滿滿的勇氣

在歷史斷裂的台灣,成為自己是重要卻困難

與決心,無論如河涉略的領域不限文學界,因

的,無論如河的落成也是個漫長的過程,從模

為創辦者們的護理運動者背景,書店加入很多

糊到成形,「無論如何」就是它的精神,每個

不同的議題,包括精神病、長照、死亡和性治

人的未來一定也都有屬於自己的無論如何,珍

療,希望透過和病人在平台的交流,傳遞護理

貴的事物並沒有這麼理所當然,必須容許自己

的故事、醫療的真相。「我們的初衷就是無論

摸索、嘗試,無論如河的大家將自身的養分與

如何都要做!所以我們就叫無論如河──這是

經歷融入書店,讓自己成為書店的土壤,盼能

我們的精神。」

開出勇敢的花。 57


在書店門口的黑板會寫上明日的活動內容

在你我匯集的河道上 書店的創立是為了讓讀者有書可讀,甚至以人

言,也可能是個大家庭,「雖然書店賺不到什

為書,在這間書店裡讀者可以有很多種選擇,

麼錢,但我賺到很多書店小幫手,這是我們書

不一定要來閱讀書,也可以閱讀人、閱讀活

店的一個傳統,我們會說自己是書店女工/男

動。閱讀的起頭就是從簡單的幾頁、幾章節,

工,因為在書店裡沒有拿到一塊錢,但會賺到

最後到幾本地慢慢成長,透過人與活動激盪出

很多機會或更多無形的價值,可以交到很多真

的交集,書店能以更多元且貼近人的方式產生

心朋友。」

更多可能性。 無論如河除了講座與活動外也有許多互動設 因著護理背景的影響,梁對閱讀及寫作有一層

計,像是會在陽台擺放一塊黑板,寫上「無論

不同的認知,她不只希望人們閱讀,更希望人

如何我死前都想完成的事」,大家都可以在黑

們接觸寫作,光是書寫出心中所想就對強化與

板上寫下想做的事和日期,完成後就回到這裡

自己的連結極有幫助,寫作不為成名,而是為

把它擦掉。又或者放上一個「解憂馬戲團」帳

了面對自我,正視自己的心靈。

篷,裡面放一個解憂信箱和錄音筆,讓大家匿 名在裡面說出心裡的故事,「我們想和民眾有

開書店、辦工會、接觸性治療,這些是其他書

更多互動,有點像社會實驗,我希望客人也

店沒人嘗試的事,於梁而言,「護理」是每個

能城為書店的一部分,所以我會想:如何用

人都不可逃避的話題,更是她的核心價值,無

我現有能做到的資源和來到這裡的人有所連

論如河是融合並開展她各個身份的場域,「我

結?」。

在找出路,想要活下去、想要世界更好,並不 因為我很厲害,而因為我活在這裡、覺得世界

在這裡書店能做到的事不只是販售書本,它甚

讓人很痛苦,所以努力希望它能變好,這些都

至可以療癒人心,不只是靠書店女工們與小幫

是同一件事,我也把它們變成同一件事。」

手,而是依靠眾人與書店的連結才能彼此互

書店不只是書店,對書店女工乃至是讀者而

助,可以被療癒也可以成為付出的人,每個人 都能成為書店的一部份。

58


風格小店

梁與我們分享開始經營書店的故事

有夢想是件奢侈的事 無論如河比起書店更像是一個療癒聖地,曾

己的身體過勞,一邊教書一邊工作一邊搞公

經是一間康復之家的它如今以書店的型態達

會,她的夢想還沒實現。在現實生活中又有

成了康復之家的目標,人永遠都可以有夢

多少人早已放棄嘗試阻擋壓力的巨輪轉動,

想,可以做夢,但也要去思索該如何讓夢想

社會上的每個人,在日復一日中過下去的每

與現實有所連結。

一個你,沒有放棄信念的每一個你,「他 們還好好地努力著,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夢

梁的眼裡閃爍著星光,像是在故事裡看到的

想。」

充滿勇氣的主人公,現實的重拳永遠都會毫 不留情地朝我們揮來,而梁是在挨了千萬個

在這個世界上,有夢想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拳頭後還是選擇站起來堅定前進的人。「我

而且它越來越奢侈。如果你是有夢想的人,

一直都覺得學生很優秀,他們在實習的時候

無論你有沒有實現它,請你為自己感到驕

眼睛都閃閃發光,但畢業一兩年後都說做不

傲,因為那並不重要,你在這個世界上比很

下去了很痛苦,我希望能夠讓護理人員可以

多人還要值得珍惜,你有活著的理由並且你

繼續熱愛他的工作,也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照

有一個夢想,歡迎你來到這間書店,閱讀、

顧,所以我創了護理師公會。」梁的夢想是

被閱讀;療癒、被療癒,或許有一日,也能

希望護理人員不要過勞,她花了七年,讓自

成為療癒他人的故事。 59


閱讀非主打 本期的書評專欄,推薦了四本「非主打」的新書給大家,其中有青春的溫柔與苦澀、有歲月 的悲喜與遺憾、也有人生的痛苦與釋然,希望藉由本次書評專欄的分享,能讓讀者們一窺排 行榜外的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開始書寫,都是為了愛,最後卻總覺得太過

《誰的青春不跌傷》

俗套,但這些故事有快樂和悲傷,所有的歷程都是成長最 好的滋養。成熟後倒也不必有所隱藏,在字裡行間靜靜地 傾訴,「那是我的故事。」

『愛可不是一道道強人所難的申論題,只希望你腦海裡能 住進我的隻字片語。』其中道盡許多人在成熟後卻沒學會 的事。偶爾會忘記我們在愛裡依然是各自的個體,只是那 麼恰好的拼成一塊,不是那麼協調但誰也不想分離。

以此記下我們在青春時,關於愛的各種樣貌,以細膩而溫 暖卻不失精準的文字輕柔地觸碰我們、擁抱我們。

《慈悲客棧》

推薦人/黃奕瑜 作者/游知牧 出版社/台灣東販

「世人皆道慈悲飲,一飲放下江湖恩怨,二飲忘卻紅塵疾苦, 三飲不負人間慈悲。三盞之後,以命抵命,讓時間,回到你後 悔之時……。」

每個人一定都有遺憾、後悔的時候,而總有那麼一個是「最」 的,且極度希望改變那個瞬間。《慈悲客棧》裡端上了三盞茶, 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實則環環相扣,或許造成最終結果的因 是不自知的,可它終究掌握了某些關鍵,而遺憾便因它而起。

推薦人/蔡玫萱 作者/連三月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60

筆者的文字很輕易地就把讀者抓入書內的時代,走過一段段故 事,嘗過痛徹心扉的悔恨。拉回現實,會時刻提醒珍惜當下, 別讓遺憾發生。


書評專欄

《初戀與不倫》

初戀對於你/妳的幻想是什麼?而不倫會不會僅只是未 劃定界線的模糊地帶?這世界有著幾十億的人口,每個 人心中都有著所想的事、所愛的人,及所未知的既定事 實,那麼該是選擇忽視,抑或勇敢面對?

在這本書裡,坂元裕二運用了輕快的書信體,將兩段截 然不同的故事圈在一起,令人不得不繃緊神經,深怕漏 了微小的細節,而世界就此大亂。「初戀可能帶著黑暗 的色彩,不倫可能是一種無辜。」兩個故事,藉由男女 主角書信往來之下,峰迴路轉。看似平常,卻又讓人心 驚肉跳。

推薦人/黃博英

細數著十九年的歲月人生,豈不就是如此嗎?喜劇與悲

作者/坂元裕二

劇乃一體兩面,交織而成,生活中總參雜著悲與喜,該

出版社/皇冠文化

怎麼劃定人生的意義?其實這就是人生。

每天醒來,決定狠下心早起上課或請整天假,對

《廢墟少年》

推薦人/黃于真

未來最具體的聯想竟是週五的報告還沒下筆。在 你我往復的安逸之中,社會一隅有群被稱作童工 的青年,早已歷盡存活的痛苦與艱辛,聚在一起 時討論的只有今日的疲勞與明日的工作何在。

他們或許剛灑完一天的農藥,或許剛從安置所離 開,或許曾經在某個園區的角落被要求協助處理

作者/李雪莉 出版社/衛城出版

性需求,又或許剛被政府移交給新的父母。「以 後」對他們而言太過虛無,在不斷被轉交的過 程,沒人看見他們對家庭的恐懼與渴望。

書中介紹台灣高風險家庭面對的生存問題與體制 困境,透過眾人的關注與努力,才有可能改變廢 墟少年們的處境,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選擇。

61


故事搜集

欸!等一下要吃什麼!

企劃/黃博英 照片提供/麥麗雯

前陣子在社交平臺 Instagram 上,流行了好一陣子的匿名留言。因為匿名的性質,所以收到的留言可能來 自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有機會是由最親近的朋友捎出,這樣的不確定,給留言增添了不一樣的趣味。

本期《拾幾頁》成立了故事搜集專欄,目的就是為了與讀者做更進一步的互動。透過這個專欄,以及每一 期不同的主題方向,試著蒐集讀著們的小故事,將其書寫下來,呈現在專欄裡,或喜或悲,那都沒有關係, 因為那全然是我們的人生。這期的主題為「欸!等一下要吃什麼!」,做為一個大學生,這便是每天必定 會問的問題了吧,故想藉此蒐集些日常的小故事。以下是為本期獲選的五個小故事,那就在這邊邀請大家, 與故事們一同感同身受。

From

Hsuan

我是一個很有選擇障礙的人,每次到了晚餐時間我都會問我男朋 友要吃什麼。每每他便會看著我說:「妳想吃啥就吃啥囉。」可 是我每次都想不出來,他就會開始篩選,「想吃麵還飯?有湯還 沒有湯?」,但我都很廢物地跟他說:「我要吃熱熱辣辣好吃的 東西!」完全就是個廢物女友。某天我發現他的手機裡多了一個 app,就是個抽籤工具。一開始很有用,不過到後來我抽了之後, 看到不想要又抽一次,全部抽完一輪了又說我不知道要吃什麼。 特別感謝我男朋友的耐心,我正在努力選擇不障礙中!

上高中那年,正式離家。也沒想到那個十四、五歲的小女孩,能就這樣說走就走,蜇居在簡陋的 高中宿舍,一晃就是三年。那時候的決定像是決定了後來自己的命運,離家越來越遠的命運。

還記得那時清晨六點半被宿舍廣播吵醒,跳下床後第一件事便是問室友 Y 等一下早餐吃什麼, 然後我們會一起睡眼惺忪刷牙折被穿上潔白制服,踱著緩慢的步伐到校門口後面巷口的陳媽媽早 餐,買一份二十塊培根蛋餅加三十元雞球。到最後阿姨都懶得問我們要吃什麼了,我的代號甚至 是『雞球三十的妹妹』,而 Y 的代號是『蔬菜蛋餅還有喔妹妹』。與早餐店阿姨的心照不宣, 然後在七點半鈴響前準時踏進校門,是我的日常快樂。

十分懷念那間陳媽媽早餐店、三十元雞球,還有摯友 Y。

62

in From Y


故事搜集

From Y

他說第一次心動是相約吃牛肉麵的時候。

並不記得發生過任何特別的事,比如脫下安全帽飄逸的頭 髮,或是拯救整條巷子裡的貓。只是吃著加了酸菜的牛肉 麵,在電視新聞與朋友間談笑風生。我們一起去吃過很多 東西,我開始記得他近乎所有的喜好,關於辣椒、關於草 莓。若是出遊,經常得提醒彼此先查詢評價,否則總是踩 雷。如若不知要吃甚麼,有麻辣鍋是最好,最好甜點有乳 酪蛋糕。在他取出辣椒醬時,也開始習慣在自己碗裡加 些。一人買兩個便當時可以確保沒有他不喜歡的菜色。

後來我經常一個人去吃牛肉麵,卻仍然舀了匙辣椒。

在高三苦悶的日子裡,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餐要吃什 麼!一群人一起訂晚餐外送到學校,有時吃八方雲

來自嘉義女中高三生 ——哲漢的女兒的故事

集、有時吃炒泡麵。班上放著一本厚厚的名片本,這 間滿多少可以外送、這間什麼好吃,都是每天津津樂 道的話題。

而如果那天大家都不知道要吃什麼的話,便會三五成 群結伴去外面的文化路覓食。該吃雞肉飯呢?可是又 想吃鴨肉麵,回程的時候順便來杯珍珠奶茶吧!

這段時光成為青春歲月的美好回憶不只是因為食物好 吃,更是大家一同為未來奮鬥的證明。上了大學後, 或許會多了勾心鬥角、少了真心陪伴,也不會有那麼 多人同時為了一件事奮鬥了。隨著畢業倒數,為了今 天的晚餐而感到快樂,就如同與同學相處的日子般, 逐漸減少著。

63


交換日記

撰文/照片提供 王婕

華師大中北校區麗娃河

飄雪的日子 我在上一期的《拾幾頁》上發表了〈我寓居

上海的初雪,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雪。聽到我

於此〉這一篇專欄文章,那篇文章寫作的時

是第一次看雪時,我那來自瀋陽的室友開玩

間是 2018 年的十月,也就是我到上海一個

笑地和我說:「你以前沒見過雪嗎?我和你

多月時寫的。現在時間已經是 2019 年的五

說,我出生時就下著雪,你別難過。」初雪

月了,一月時離開上海回到台灣校園,已經

的那日早晨,我興奮地跑下樓梯衝出宿舍,

度過了三個多月。回想在上海的時候,我每

漫步在華師大校園裡用手機拍下飄雪的風

隔幾天就會在個人的臉書、ig、朋友圈放些

景,從宿舍步行到大夏路的櫻桃河畔,將初

有趣、特別、值得紀念的文章和照片,那幾

雪的景致烙印在腦海中。

個月的生活可以用「飽滿」這個詞來形容, 無時無刻都想立即記錄,讓他人知道台灣之

在華師大交換的時間中,許許多多的事物對

外的地方有怎樣的異事。當下的生活和那時

我來說都如同初見下雪那樣,非常新鮮,比

相比顯得索然無味,一切彷彿只是沒有所指

方說我在校園內、外遇到的人、大陸同學們

的空洞的符號,重複不斷地發生相同的事,

之間的言談、老師上課時的一言一語、寢室

使我連記錄下的動機都沒有。

中的生活……。十月的國慶長假結束後,我幾 乎沒有再出去旅遊,接近三個月的時間我都

64

上海的冬日,氣候接近零下,有幾日甚至低

待在校園中,和大陸同學一起學習,一起過

至負 1、2 度。我很幸運地在冬日裡觀賞到

上普通的本科生活。那段日子裡,我總和室


交換日記 宿舍附近的小貓

友們一起早睡早起,起床後一起到食堂吃早 飯,有課時就去上課,沒有課時就去圖書館 學習,每天都過得相當規律,偶爾例外。因 為這樣,沒能跟成群的台灣交換生同學四處 旅遊,我在華師大認識的交換生朋友也比較 少,不過也是這個原因,我才能和更多大陸 同學、老師交流互動。藉由交換機會,我參 加了隸屬於華師大哲學系的蘭心哲學社,哲

華師大圖書館

學社的活動多元,有隔週的影片欣賞、指導 老師蔡劍鋒老師帶領的讀書會和影讀會、還 有參訪上海雙年展的活動等等。華師大哲學 系和中文系同樣是揚名國內外的系所,學生 也都很優秀且認真,除了參與蔡劍鋒老師的 中共黨史讀書會,我還參加了幾次哲學系大 二學生領導的馬克思主義讀書會,這些都是 我在台灣沒機會體驗的。

我也非常喜歡在大陸修習的課程,比起校內 的本科生,交換生在選課上有必較大的彈

十七年文學作品也興趣缺缺,沒有想深入的

性,想選什麼熱門課都能選到。交換的這一

了解,五個人的小組中僅有一位將《創業

學期中,我最喜歡的課程是黃平老師的「21

史》讀完。從老師的講課中,能聽出老師相

世紀中國文學進程(下)」,就是中國當代

當重視這一本書,不過,對在資本主義的環

文學史。老師的每一句話都讓我印象深刻,

境下成長,經歷過中國崛起和零八年北京奧

現在還能講出幾句。課程佈置的作業除了萬

運,個體逐漸膨脹的九零後、零零後一代學

字的個人期中報告,還有課前小組導修,在

生來說可能較難進入此書的歷史語境,投入

老師講完課程的下一週進行報告,簡要敘述

率也相對的低。在課堂上,老師從新中國建

小組對該文學作品的認知與闡發。小組作

國後的作品介紹到張潔、路遙、王朔、現代

業,我和大陸同學一起討論《鍛鍊鍛鍊》和

派(現代主義、先鋒文學)、王小波……,同

《創業史》,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

時講述當時代的歷史背景。雖然因為一些不

必須發表意見,在一言談中,我發現,這些

可抗拒的因素,老師必須跳過某些歷史橋段

九零後的學生們對於自己的歷史沒有比身為

不講,但在老師有力的文學批評下,這堂課

台灣學生的我與另一位交換生清楚多少,對

還是帶給我不可計數的收穫,受到很多啟

65


發。老師講完八零年代,將要進入九零年

(會在寢室哼唱《我和我的祖國》)、對東

代,他在投影片上放了一張《再見列寧》的

北家鄉很有感情、待人待事有十足熱情的女

劇照,拿張主人公的母親最後跨出家門,不

孩,我很欣賞這樣的女孩。令我難忘的談

可置信地望著眼前的起重機拉起列寧的半身

話,是老譚和我談起鐵西區的集體下崗事

人像,那象徵俄羅斯社會主義的結束,與資

件,老譚的父母親也是以前國屬工廠的工

本主義的到來。來大陸交換之前我曾經觀賞

人,她剛好又是在 1998 年出生,她出生後,

過這部電影,接收了老師傳遞的知識,再度

一家人靠著她父親微薄的薪水過活,日子很

看見那張劇照時,突然感到一陣鼻酸,淚水

苦。那是我第一次在課堂外聽到「下崗」這

在眼眶滾動。

個詞,好不真實,我希望多了解這段歷史, 老潭後來向我推薦了王兵的《鐵西區》。另

66

課堂之外,與大陸同學的談話也帶給我豐沛

一位言談經常勾起我的興趣的朋友是我的學

的養分。我的室友老譚是地道的東北大妞,

伴雨薇,雨薇的課業表現傑出,同時也很有

她常講的話之一是:「來,我給你講個段

研究能力,同時間做了幾個項目,令人刮目

子。」她的談吐生動有趣,每每引起全寢室

相看,第一次和我見面,她就和我說,她對

大笑不止,除此之外,我覺得她是一個愛國

研究有很大的熱忱,希望能讀到博士。雨薇


交換日記

是我認識的大陸朋友中唯一一位對農村議 題、城鄉差距有興趣,且會主動跟我談論 的,這是我在台灣時不曾有過的經驗,每一 次和雨薇談話都令我相當振奮。心想,若是 我之後也走上研究這條路,應該還能再與她 相見、言談。

起初會申請交換,大概是出於迷茫、對未來 沒有想法,出於這一點,我的交換生活帶給 我超乎我所想像的收益,只有一個學期,但 日子過得非常充實,我似乎在聽課、閱讀、 寫作中發現了另一個自己,不以「個體」為 中心思考事情的自己,它使我望見前方更廣 闊的道路。

1

1. 在華師大拍攝畢業照 2. 吊橋 3. 大夏路

2 3

王婕 1997 年生,射手座,目前就讀淡江大學 中文系,曾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交換。

67


刺青特別企劃

王靖的獵奇世界 採訪/撰稿 麥麗雯

攝影 麥麗雯

整理 張薼允

位於羅斯福路的某一住宅區,一直走到巷弄的盡頭,右手邊有一間低調的小店,遠看騎樓只放置 了兩張椅子,往內仔細一探,玻璃門外放滿了各式各樣的鞋子,隨著越漸靠近,刺青針震動的聲 音越清晰。

GIN 是一名新晉刺青師,大學畢業後在插畫家和設計師兩者間徘徊,最後卻因一個因緣巧合而 選擇了第三者——刺青。嬌小玲瓏的她不慌不忙,先是打開墨水調色、為針頭消毒、再拿起刺青 針,每一針都點到即止,熟練的手法讓人看得入神,或許這是她醞釀已久的時刻,瞬間響起了使 聽覺麻痺的震動。

每個人都會有獨特的個人特質及想法,刺青以圖案的方式外顯。可是這個時代的人選擇刺青,不 再限定於有紀念意義或特別的含意,可以是單純地喜歡作品的精神、構圖,甚至於感受到了某種 共鳴。舊時代對於刺青大多抱持著負面的質疑,但新時代裡,慢慢踏入了藝術的界線內,刺青的 世界開始變得光亮。

68


刺青特輯

刺青是一種選擇 「就是因為當初我不熟悉這個產業的環境,才會做這個選擇。」

兩年前的 GIN 還在設計師的行業裡浮沈,面對每一次跟經紀公司、各類型的窗口接洽,都 怪累人的。後來決定人生第一個刺青後,發現刺青一對一的方式,就像是你和我之間的私 事,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這樣的國度好像單純多了,也舒服多了。與其原地踏步,不如索 性尋覓一條新的創作之路,從自身的生命體驗中找到新的目標,就這樣轉入了人生的另一個 彎道。對 GIN 來說,插畫和刺青都是畫在某個媒材上,只要是喜歡畫畫,畫在哪裡都一樣。

初入行時,不少人因為喜愛 GIN 的插畫而成為了首批「勇士」,對於半自學的刺青師而言, 實謂幸運。傳純的刺青師,大多為駐店式學徒,採用師徒制,跟著有經驗的老師傅學習。 GIN 跟許多新一代刺青師一樣,屬於個人工作室,把作品展示在網絡上,慢慢練習,累積下 來便發展出獨有的風格。

靈感是一種日常 「我的創作是一個人待在家裡,去感受,去發想。」

GIN 的作品主要偏向機械、Cyberpunk 的題材,其中滲透著一些獵奇、少量恐怖的畫面。 追溯一開始創作這類型的作品已經是七年前的故事,那時候 GIN 整個人的狀況很差,所以 會把情緒投影在日常練習的圖像當中,許多的不安和恐懼都會以隱性的方式呈現。GIN 坦言 心情低落的時候會創作出比較驚艷的作品,但不會勉強自己陷入一個漩渦,只儘管去感受日 常。眼球的記憶加上內心的感受,就是創作的基本。如果刺青是一種抒發內心深處的管道, 或許喜歡 GIN 的人,是從作品中產生了共鳴。

創作大量黑暗和獵奇系列的 GIN,本身竟是一個完全不看鬼片或恐怖片的人。她提及從小有 「怕魚恐懼症」的李隆杰,從來不看不摸不吃魚,卻創作出獲獎無數的漫畫《怕魚的男人》, 因此 GIN 表示,許多大家看上去很恐怖的作品,其實是她自身的憑空幻想,也是一種抒發。 說起對她創作影響最深的是日本導演今敏,其中《Perfect Blue》最為喜愛。 69


刺青是一種隱私 「有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自己身上有刺青,因為那 已成為了你的一部分。」

刺青師的客群分配明顯,喜歡水墨風的人,不會 找插畫風的刺青師。就討論過程而言,GIN 不會 主動去刺探客人的隱私。不少刺青師會聆聽別人 的故事,互相交流,甚至會討論到很深入的內心 部分,希望可以把圖案跟人的內外達成一個完整 的連結,得到的資訊越多,也會有利於創作。可 是 GIN 認為刺青是一種直覺性的生產過程,客 人只需要稍微敘述個人的部分、喜歡的電影和小 說題材等,再由刺青師自由發揮即可。有些人的 想刺的圖明顯地屬於內心的情境,就像 GIN 的 某些認領圖會黑暗一點,存在著某些的想法,除 非客人在刺青過程中主動提起,否則那些黑暗面 的部分,其實不應該被窺探。

有些客人在狀況不好的時候選擇刺青,其實是很 容易後悔的。雖說刺青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但 如果只是藉由感受刺青的疼痛來抒發些什麼,那 就是一輩子了。所以 GIN 察覺客人狀況不佳時, 通常會請他們回去思考清楚,兩個月後確定了再 回來。有這樣的一個時間點,不少人可能就發 現,刺青在他的生命或許是沒必要的,所以刺青 除了需要勇氣,更多的是思考自己的本身。

70


刺青特輯

王靖的刺青作品

刺青的戰國時期 「如果真的對畫圖有熱忱才撐得下去。」

網絡資訊的發達讓刺青這件事情變得簡 易,隨處可見的刺青店,加上刺青師入行 的限制與要求越來越低,所以客人的選擇 非常多。而刺青是一個沒有技術極限的行 業,只有一直精進,才可以在百家爭鳴的 時代中脫穎而出。GIN 對想入行的人說, 如果喜歡自己的風格,堅持努力下去,不 要現在流行什麼就做什麼。刺青不是單統 地一來一往,而是刺青師截取了客人的一 部分,配合本身的獨特風格加以創作,是 兩人共同的東西,是一輩子的連接。

「其實最適合你的,才是你最需要的。」

71


談 怪 市

虛實之間──調查紀錄 企劃/撰稿 黃于真

插圖 Dyedye

「世上有鬼嗎?」科技進步的現在,卻仍存在諸多科學無解的現象,人們或許相信、或許質 疑,無法否認的是──鬼神之說是確實存在的。

關於神鬼的故事充斥在生活周遭,身在台灣的我們自小就能在街上看見各式不同的宮廟,初 一十五的祭拜、每逢神明誕辰日時喧鬧的活動與每年總會有媒體報導的媽祖遶境等,以及在 台灣人人周知的「觀世音菩薩」與「土地公」,我們都無法以眼睛去確認他們是否存在,但 無論祂們是否存在,都已確確實實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除多數人周知的神鬼外,在各國間也流傳著諸多難以驗證卻廣為討論的故事,我們稱之為 「怪談」或「都市傳說」,其中所提及的事件皆隱含著超現實色彩,或許會有狐媚精怪,又 或許會出現完全未知也未可見的存在。

鬼神之說是非常浪漫的,像是無法解釋的信仰,只因相信其存在,似乎就像擁有通往未知世 界的鑰匙,透過怪談專欄的介紹,希望能為讀者們開展出通往玄幻世界的大門。

鏡中少女 緣起

文學怪談

日本怪談始祖《怪談》中收錄,由小泉八雲著, 〈鏡中少女〉

三月的 彌生節

古語即

即女兒

為彌生

一篇最早出現於 1905 年的《天穿綺譚》。 事情發生於足利義政擔任將軍的時代,南伊勢國大明神社遭到嚴重毀壞,神社宮司松村兵庫 決定求助京都細川家,並受到盛情招待借助於京都,借住之處外觀氣派但因傳聞發生過不吉 利的壞事而長期無人居住,院中有一古井時常有人投井自盡。松村懷疑古井中是否有古怪, 便佇立在古井邊緣向下望,卻意外看見一位年約二十的貌美女子出現在平靜無波的井水面, 女子似乎正在化妝,不久後女子轉過臉來,對松村微笑,眼前景色霎時間天旋地轉,周圍一 切似乎正在遠離,漸漸變得像是墜落井底向外看般伸手不見五指,松村拼命喚回意識,在睜 眼時發現身體一半已探出井緣。

大約一週後,在豪雨滂沱、雷聲震天的一晚,一位女子前來敲門,稱自己為井底那位女子, 因受水井主人的脅迫,才欺騙人命以獻諸主人,而今主人即將離開,希望松村能帶人前往井 底尋出她的身體。隔日打探谷底,發現一面古鏡,鏡背上刻有花紋並依稀能見「三月三日」 的字樣,後女子現身請求將之交予前主後代,並協助松村一行人逃過一場大災以表誠意。 72


都市怪談

魔神仔 蹤跡

山野精怪

福建及台灣地區,好出現於山坡地的芒草叢中,故又稱「芒神」

據說魔神仔身材矮小,外貌猶如猿猴或做兒童狀,雙眼血紅,四肢有蹼,

汐止及平溪山間有一座 「魔神仔洞」,過往常 有行者借宿洞中

全身如蛙類班濕潤,行動敏捷快速,鳴叫似猴吱吱聲,喜食山野昆蟲如蚱 蜢、蚯蚓,或以青蛙、樹葉為食。討厭吵雜的聲響,遇巨響則隱匿不出。

傳說進入魔神仔的領地時,不可以本名呼喚他人的名字,若被魔神仔聽 見,會被纏上。魔神仔與大多數的鬼怪不同,可在光天化日下行動,但多 喜出現於日落時分,大多記載下的魔神仔對人類無惡意,很少傷害人類, 大多數人被以惡作劇戲弄後都會被尋獲,被尋獲者通常精神恍惚,口中滿 嘴蚱蜢、蟋蟀、螳螂等昆蟲及牛糞、蚯蚓、樹枝、土石等,醒後皆宣稱曾

揉成 外看見 若在野 ,即 樹枝葉 團狀的 盤 仔的地 為魔神

飽食佳餚。少數較體虛者或有重病狀況,調養後即可康復。如若被魔神仔 抓走七日後未被發現,多已死亡,死者特徵為眼睛呈青綠色。

少數

部分魔神仔具有攻擊性,可能是被獵首的無頭商販或墜落山谷的人,

記載

會以暴力對待被拐騙者,害人性命以捉交替。

方式 處理 若家中成員推測因被魔神仔抓走或誘拐而失蹤,或是鄉鎮間有人最近 曾看過魔神仔,鄉民親友會請示地方山神、土地公或城隍爺等神祇, 四處敲鑼及放鞭炮以嚇走魔神仔,能大大增加尋獲機率。苗栗地區的 客家人會求救伯公指點迷津,尋人消災。

伯公 指土地 公,

客家信仰

中的土地公

幾乎無所不

73


向秋水文章比賽邀稿,並刊登古典詩組與現代詩組各四首優選作品,再次誠摯 向作者們表達謝意。

秋水文章已來到第七屆,固定在上學期舉行。補足五虎崗文學獎後來少了古典 詩組的缺憾,將淡江校內古典文學創作的火苗又重新點燃。其名稱來自清朝人

圖像來源/淡江大學校園素材庫 企劃整理/周俊成、張薼允

秋水文章優選文摘

上一期我們收錄了五虎崗文學獎的新詩、極短篇、散文首獎作品,這一次我們

鄧拓的書房楹聯「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期許文章如秋水一般, 不染塵埃。亦是希望在漸漸世俗化、社會化的大學校園,透過詩來澄淨心靈, 培育人文美學的涵養。

秋水的源起是提升古典詩詞風氣,挖掘人才。如今比賽的不斷延續,除了讓系 上師生的交流更加活絡之外,也希望能透過比賽與獎勵,讓正在起步並摸索著 文學創作的學子們多一個意外收穫信心與成就感的機會。

在寫作的這條路上,有人可能勤奮地終日埋首案前對著電腦,也有人可能無論 身在何處都揮毫落紙如雲煙。文字是我們了解世界或是讓世界了解我們的渠 道,期待無論作為編輯或作為文學創作者,都能因為這一點的收穫更願意努力

74

耕耘,而後又更加豐收碩果。


秋水優選文摘

霧鎖淡江

戊戌秋霞

作者/余麗雪

作者/洪振原

秋潮蕩霧海灣寒。左岸風情隱現難。

這般顏色這般奇。天道好還應九思。

豁地雲開明月透,樓燈映水夜星殘。

全望一秋多事日,得非舉國入霾時。

情 變

盜天機

作者/詹尊堯

作者/柳岱伶

思情萬縷不成眠。再盼同行渺若煙。

裂骨焚龜猜定數,經年卜到一場空。

無奈癡心仍暗湧,空留遺恨寄殘篇。

星官卦象無常主,冷對興亡幾代終。

75


Deer and Dear

作者/陳妤芊

我愛人的瞳側躺著

向天上看,我在那裡

世界便趴臥成天王星的模樣

『可你不會,只有雨會吻我的屍骨』

你值錢的茸,要我輕輕吻 森林的歡淚渴求著

在我體內騷動,我那雄偉的愛人

袒露靈魂的裸體祭奉我

是紫煙和飄雪森林里,碩犄的公鹿 他將太陽的麝香放入我的溫暖的懷裡

『一命換一命的交易

用活剝的皮毛邀我入夢

在比黑暗更深的地方成交』

畸零的落花點綴著被襦 凜冬嚙吻了我,輕推載夢之草船

懼怕的乳水,奶鹿雙眼矇矓的眨 橫溢片地的蜜汁,我靈魂的食糧 貪欲的草芽咨意汲取,甜美和泥濘 盜獵者伺機,竊取我愛人的頭顱 寂寞的子彈渴望愛與欲 探進柔嫩的肋骨里

像我擁抱著你的力度 摧毀春天的溫柔,你在凌厲的冬雪裡 踩踏落葉的聲音是雜碎骨頭的 連同秋天的天空也很高,讓你妄圖 觸碰我的唇瓣時,得舒張低垂的頸子

76


秋水優選文摘

反應成痛

作者/洪筱婕

喝下一杯灌了過多氣體的水

任赤腳下的泥發酵

今天遇到的人啊

我們想剪下一段雲系遮雨

我的貓 超商店員 共乘電梯的阿伯

抵擋令人發炎的秘密

都被裝進泡泡裡

一起等待

和膨脹的我一起

到了起風的時令

降落在沒有註冊的島嶼

竊聽每件事的背景成因

蘇打粉空氣

內衣逐漸漂白

我全身的皺紋都被搖勻

城河銳化而割裂眼睛

想說的話都吸附著傷心

我們暫停在存有中空的島嶼

我們都一起用力

有登記的姓名

哭了

和失去意義的疼痛

因為只能吃下醃漬而透明的東西

一起 在完全解構的日子裡持續反應

我們還在原本的朝代裡 沒有行李 沒有家具 只有孤單的神啊 栽培我們成為消化地球的酵素 過食每則精華液過量的飯粒

77


在冬眠以前 那些終究沒有羽化, 所以我焚燒時間結的繭 (寒風捲起餘燼) 熠熠火光中你的剪影 一往一復烙印在視覺暫留的穴壁上

因為秋末寄不出手札, 只好我焚燒時間的殘簡 (月面風平浪靜) 奕奕星光中你我的字句 一閃一爍針扎著我兀自佇立的原野

所以放流了一整晚的影子; 留下我焚燒時間的光線 (海水澄澈透明) 曳曳潮水中自己的倒影 一漲一退指向朦朧的視線邊際處

人類之所以不冬眠 (陷踩入沙) 一定是因為懷抱著太多支瓶中信 才浮沉於海市蜃樓

78

作者/王柏雅


秋水優選文摘

拾 碎

作者/許嘉鴻

朝陽 溫柔地喚醒 踩著綠葉間隙的妳 模糊的窗角 飛揚的積塵 憂鬱親吻流風

陽光在透明的玻璃上 留下我的思念 僅僅是一個掌痕的距離 錯開彼此即將交會的視線

我總是毫不在意 任憑浮雲捂住我的嘴 哪怕是一絲微光 也可能成為黑夜的擁抱 其實,這只是個藉口 為了不讓眼淚 滴下 順著臉龐匯集於菸橋上 成為遭眾人踐踏的泥濘

一天,彷彿過了四季 既有陽光的和煦 也存在積雲的愁思 最令我捨不得的是— 「路人彎腰拾起一地的雨水。」

79


版權頁

《拾幾頁藝文誌 10:編輯路上》 發行人:周德良 編輯顧問:楊宗翰

總編輯:温伯學 主編:麥麗雯 執行編輯:張薼允、黃博英 企劃編輯:黃于真 文字編輯:李玟欣、黃奕瑜 美術編輯:温伯學、蔡玫萱 封面設計:蔡玫萱 特約編輯:王婕、周俊成 出版者: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 151 號 L514 室 電話:02 - 26215656 # 2631 傳真:02 - 26209930 信箱:somepages.tkuc5@gmail.com (歡迎讀者來信回饋) 印刷:博客斯彩藝有限公司 定價:NT.65 出版日期:2019 年 06 月

拾幾頁 facebook 粉絲專頁 80



拾幾頁 藝文誌 編輯路上

交換日記 / 飄雪的日子 王婕

淡水樂章:

風格小店 /專訪 無論如河

專訪顏廷憲 ——

劇場點滴/專訪 達姆拉・楚優吉

巨獸・覺醒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定價:65 元 出版月份:2019 年 06 月

中文系出品 / 專訪 許雅筑

流浪旅程:

編輯路上

台味濃不濃 —— 環島秘境

10

ON THE PATH ––––––

TO BECOMING AN EDITOR 全封面.indd 所有頁面

SEVERAL PAGES 10 藝文誌

秋水優選文摘/古典詩、現代詩

2019/5/24 下午2:3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