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Page 1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紙筆間 _ 中國書寫用具文化專題暨紙質材 料創作展

專題製作 _王柏偉



Contents

04

緣起-專題的開始

05

目的- Why、How ?

06

歷程-眼界、了解

15

做 -創作紀錄

21

展 -展出紀錄

24

花絮-創作展出花絮

26

參考資料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緣起 專題的開始

你發展的專業領域是甚麼 ? 你對你的專業領域了解多少 ? 閱讀過甚麼相關的書籍 ? 於研究所的第一個課題,便是做為一個設計工作者最需要去思考的。對我來說,專業 的定義不是技巧、技術的熟練,而是直覺、敏銳度、完整度。我得很不爭氣地說,我 目前還只能稱得上是設計工作者罷了,師不師的還有段距離。設計設計,設計是為了 解決問題這個老梗答案每個人都知道,合理來說從事一個設計案需要龐大的前置作業, 資料蒐集、調查分析、相關案例、市場定位等。但是以一個學生之姿能接觸到的設計 案通常都是救火急件,即便受過畢業專題製作的洗禮,好像也無用武之地。漸漸地流 失掉這些 " 必要 ",最後只剩下視覺和個人美感來撐撐場了,然後陷入改稿的深淵。 在漸漸地社會化之後,明知設計不是這樣的,但最後卻也是妥協的做了能快速過關的 商業稿。 說實在話,這個開學作業的確困擾了我很久,「我的專業,就視覺設計、包裝設計、 平面設計呀...」,花了一大段時間才弄懂專業的定義,設計可以像是醫生一樣替 客戶排除疑難雜症,這也是前半年簡報裡提到的「街角遇見設計」、「台北創意加工 街區」設計診療的工作,這也是目前所要找的核心價值,不論你案子的性質,在時間 許可的條件下,都要先對其有深入了解之後才有設計。 依據上學期閱讀脈絡發展後,從對造紙的興趣,到本學期以中國書寫用具文化為主軸, 探討用具與載具的形成,藉由廠商、職人走訪,實際接觸觀察,導入材質的實驗和創 作。以專題展形式作為學期成果,內容包含:主題內容的探討、整理、編撰;材料實 驗、製作、創作;展覽策畫。藉此練習資料蒐集的聚焦、訪查專業人士直接接觸觀察, 演練身兼策展、布展、創作等角色。

書寫 用具

4

書寫 載具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目的 Why、How ?

文化的流傳除了人與人之間口耳相傳,更重要的是紀錄,不論圖像或是文字,皆必須 透過用具和載具來進行紀錄的動作。文房四寶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的文書工具,即筆、 墨、紙、硯。在現今我們所看到自古流傳於世的字畫皆是透過書寫用具所形成的。經 過幾千年的演變,這些用具和載具也因為人類的使用習慣,有了無數次的改良和精進, 演變出許多以不同目的或是效果的樣式,在社會趨於發達後,甚至轉變為質地變化, 在製作材料上也有了等級的區分,因此,用具也形成了其文化。 本專題將以毛筆和造紙作為主軸,探討紙筆的歷史文化,經由閱讀、訪查後,了解其 製作方式,並彙整簡化,透過文字帶給大家一同了解。其次則為材料上的實驗及應用, 並發展成藝術品甚至是商品。 此專題聚焦於中國書寫用具文化上,將以毛筆和造紙作為主軸,探討紙筆的歷史文化, 經由閱讀、訪查後,了解其製作方式,並彙整簡化,透過文字帶給大家一同了解。其 次則為材料上的實驗及應用,並經由對材料 ( 紙 ) 之實驗,來進行創作。瞭解紙材和 紙的表現,發掘材料本身的可能性,並藉機推廣手感製造之工藝情感。透過專題的形 式,練習對一項產業的深入了解,發現其問題和未來的可能性,增進自我敏銳度。

5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歷程 眼界、了解 產業走訪

埔里 造紙龍

Puli Paper

成立於 1979 迄今已有 30 年歷史的「埔里造紙」,在創辦人 張慶祥先生秉持著「用心做好每一張紙」的經營準則之下, 以優越的造紙技術將成果行銷至世界 60 幾個國家。 2007 年將原為倉儲與印刷使用的二廠空間,由經濟部工業局 指導、工研院的輔導下轉型為觀光工廠並更名為「造紙龍手 創館」。而具有產業、歷史文化的造紙廠經整體規劃後,場 域處處充滿創意與體驗魅力。造紙的獨特知識及由專利延申 的瓦楞紙捲紙工藝,更可滿足您多元化觀光旅遊需求。

場館簡介

6

主要館設為紙文化館 ˙ 一樓 造紙 / 印刷流程介紹 / 文創商品及 DIY 材料包販售 ˙ 二樓 瓦楞紙創作展示 ( 以卡通人物造型居多 )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1F 造紙流程介紹 印刷機介紹 印刷流程介紹

2F 特殊紙材展示 創作展示

7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歷程 眼界、了解 產業走訪

埔里 廣興紙寮

Taiwanpaper

黃耀東先生於 1965 年創立「廣興製紙加工所」,投入埔里 手工造紙業的行列,民國 62 年廣興製紙加工所營運漸入佳 境,同年開始手工宣紙的內銷,並易名「廣興造紙廠」。到 了 1991 年成功研發高品質的手工宣紙,更以「廣鴻興有限 公司」開始外銷日本與韓國市場,這段期間是廣興造紙廠的 巔峰時期,隨著台灣社會的變遷,埔里手工造紙產業面臨重 大的考驗,紛紛外移或關廠,迅速沒落。目前,廣興紙寮是 台灣手工造紙業僅存的少數業者之一,仍保存著相當傳統的 手工造紙工藝產業與文化。 場館簡介

8

主要館設為文化園區 ˙ 廣興紙寮廠區 植物原料介紹、 造紙流程介紹 / 參觀、 DIY 區域 ˙ 手工紙店 販賣個手工紙 ( 書畫用紙 )、 自然纖維紙張等 ˙PAPER 菜專賣店 吃紙的地方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 館史導覽簡介 手抄紙製作流程參觀 9 9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歷程 眼界、了解 產業走訪-優缺點比較探討

性質

優點

缺點

10

{

造紙龍

廣興紙寮

深入介紹紙的製作 ( 手工 ),從原料、前置處理、 製作、後製加工,特殊自然纖維紙張、食用紙, 也提供 DIY 手抄紙教學,販賣多 / 少量手工紙 ( 書畫用 ),自然纖維紙。

{

造紙龍

資訊淺顯易懂,展示許多瓦楞紙創作運用。

廣興紙寮

詳細剖析製紙,可供民眾直接操作體驗造紙, 並嘗試多元發展紙的發展面向,不須入園費。

{

造紙龍

需要入園費,二樓創作展示區不夠多元,略顯 空洞。

V.S

簡易介紹造紙 ( 機器 )、印刷,主軸偏於瓦楞紙 DIY 小物推廣,適合家庭、學校。

V.S

V.S

廣興紙寮

紙廠園區販賣的商品過於繁雜。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歷程 眼界、了解 職人探訪—陳景聰老師

毛筆早在商朝就出現了,秦朝蒙恬以柘木 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蒙恬對毛筆 的改進對於小篆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義, 與大篆不同,小篆線條婉轉曲折,非硬物 所能為,故應當是用毛筆書寫的。 據說戰國末年秦國將軍蒙恬在鎮守北方 時,見匈奴以獸毛沾顏料繪圖,又同時前 方戰況告急,才改篆刻竹簡由絲卷書寫軍 情。聲名大噪,並由史官記於史冊內。故 後世制筆業奉蒙恬為始祖。先秦時,毛筆 有多種名稱,如「聿」、「不律」、「弗」 等,後統稱為「筆」。 而毛筆之製造在秦代(西元前 221 年-西 元前 207 年)較為進步,功能也較完善。 因為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的 11 號墓中, 發現的陪葬物中有三枝以竹為桿,筆桿下 端較粗,鏤空成毛腔,筆頭的底部藏於腔 內,以麻絲裹著並塗漆在上面,帶有筆套、 大小長度都與今日使用的毛筆極為相像。 在臺灣,手工製筆的行業已經鮮少人在經 營,於台中,有這麼一位手法純練,對筆 的特性、毛料的處理有三十餘年的經驗的 陳景聰老師。

11 11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歷程 眼界、了解 職人探訪—陳景聰老師

製筆職人 陳景聰

Handmade Chinese Brush 陳景聰老師製作毛筆資歷約 40 年,手藝熟練、做工精 湛。

陳景聰 製筆資歷約 35 年 正大光明毛筆有限公司負責 人、全國胎毛筆消費聯盟總 監督、台中縣書畫教育協會 理事長、全省美展免審查作 家協會永久顧問。 12

在 50 年代台灣社會,多是偏重農、工、漁業的時期, 習得一技之長是長輩不時叮嚀的口頭語,當下的環境 根本不允許有繼續升學的美夢。 傻呼呼的自己哪知道 三百六十五行業中適合哪個行業,更不懂『男怕入錯 行,女怕嫁錯郎』的真義。就這樣糊裡糊塗地帶著簡 單的行李人的祝福,開始了此生難忘的毛筆之旅。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當天到訪地點為老師於台中太 平區的店面 ( 倉庫 ),一進入 裡面,可以說是滿坑滿谷的毛 筆製成品及半成品,跟老師致 意後,變很直接地問我說:要 直接開始做了嗎 ? 隨後便開始 示範毛筆的製作了,順道一提 本次示範是胎毛筆。

製筆的流程繁複,一般來說大致分成以下幾個步驟: 1. 挑毛:初步從取得的毛料中篩選出長短適中的毛,以便製作。 2. 排毛:從初步篩選出來的毛料中依長短初步排列。 3. 刮毛 ( 剃毛 ):將長短不一之毛料分成堆後處理, 刮除不健康或結構不完整的毛。 4. 齊毛:將處理好的毛料反覆整理, 對齊毛鋒, 修整毛根部。 5. 綁線:將整理製作好的毛料整束綁緊, 好來裝管。 6. 裝管:將綁完線之筆鋒放置乾燥, 上膠裝製筆管之內。 製筆技術多為師傅多年經驗累積而成,會是毛料狀況做步驟上的調整。 在對談之中,老師簡單的說明一些有關毛筆的知識,雖然毛筆在我們一般的聯想上是 屬於中國文化,但是,在談吐之中,老師都以正統的台語夾雜一些國語來解說。把濃 濃的台灣味帶入到中國書寫文化裡了。

13 13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歷程 眼界、了解 再生紙初體驗

Step Step Step Step Step Step

14

1 2 3 4 5 6

撕碎紙張浸泡 丟進果汁機打碎 ( 可參放一點糨糊 ) 倒進水盆攪拌 將娟網瑜水盆內多方向搖晃,使紙漿均勻附著於網上 起網,蓋上膠片反置,並用可吸水之物質受力吸水 靜置風乾 / 曬太陽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做 創作記錄

/ 紙漿塑模,將生活中所蒐集而來的紙 材,運用同再生紙自作方式,將紙漿大 量灌入模具中,並嘗試添加不同膠質, 以人工加壓排水方式塑造成型,欲將紙 的單位從張變成塊。便實驗和思考其創 作的發展性。

15 15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 將不同性質色系的紙漿分成灌入模 具,以地質剖面的概念創作,能在 不同層的紙質觀察到回收紙打成漿 的細緻纖維。

16 16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17 17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做 創作記錄 展出規劃

本學期預計以專題展之形式呈現。並將圖文資料編輯彙整、撰寫,搭配實體擺設和創 作作呈現。

1. 展覽名稱:紙筆 _ 間 – 中國書寫用具文化專題暨紙質材料創作展 2. 展覽時間:2015 年 5 月 25 日至 28 日 3. 展覽地點: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昌明樓 4511 教室 4. 展出內容:展覽預計以三種方式呈現。 5. 指導老師:趙樹人、林承謙

Words

將蒐集的資料整理,透過圖文編排直接,陳述此展覽的內容;選取好的 訪談內容,整理其逐字稿節錄其較精華內容呈現出來。

Sample

以實體擺設之紙筆,直接表現出該物原貌紋理,也能逐一比較不同種類 的差異性,以及書寫所表現出來之效果。

Create

以實驗性質之裝置藝術品去表現材料本身的可能性,發覺材料應用的廣 度。

6. 資料蒐整與研究:整理造紙和製筆之簡史,並探討國內有相關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 的機會和能性。 全面性:探討數位化時代之下的發展現今對紙藝的運用、手工製筆的 機會。 縱 向:瞭解造紙製筆的歷史和故事,以及我國相關產業發展現況。 橫 向:介紹有哪一些種類、製作流程、製作原料、不同樣式所表現 出的不同效果、國內外有哪些相關單位有相關的研究。 7. 樣本蒐集及創作:經由探訪詢問是否能索取或是提供租借相關物樣本以供展覽呈現; 並且以本展兩樣物品為主軸進行裝置之創作。 18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8. 展場規劃:場地及其他細部丈量 昌明樓 4511 教室場地測量, 長 x 寬 (10.72 x 6.7 m) 展版尺寸, 長 x 寬 (100 x 240 cm) 展櫃尺寸 ( 大 ), 長 x 寬 x 高 (45 x 45 x 120 cm) 展櫃尺寸 ( 小 ), 長 x 寬 x 高 (45 x 45 x 100 cm)

19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9. 預期效益:1. 2. 3. 4.

準備展覽期間閱讀相關知識。 並提升對材料認知及熟悉度。 創作相關材料之作品。 藉由展出推廣手作工藝及相關知識。

10. 相關視覺規劃:

/視覺海報、展覽背板

20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展 展出紀錄

21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 本作品為意象式創作,從地上 堆疊的紙質回收物,延伸至上 方大量懸吊的手抄再生紙,表 達我們周遭的無用物也能為一 項裝置藝術。

/ 本作品以點字表作為創作,於 作品畫面中安排隱藏的詞彙, 再細看紙張做成的凸點童也能 夠增加觀者對照解讀表找尋詞 彙的樂趣。

22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 看展者觀看作品及閱讀點字表 之情形。 23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花絮 創作展出花絮

24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25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參考資料

毛筆部分 毛筆 蒙恬 製筆 陳景聰 胎毛筆 ˙ 專家訪談:製筆職人陳景聰 ˙ 正大筆莊網站 http://www.ctkm.com.tw/ ˙ 碧華小蒙恬網站 http://www.bhes.ntpc.edu.tw/~bhesnet4/index.htm ˙ 大愛電視台 - 匠心獨運百工圖,製筆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m6XgvEIijM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F%9B%E7%AC%94 紙 宣紙 造紙 手抄紙 廣興紙寮 Paper Art 紙部分 ˙ 走訪埔里廣興紙寮 ˙ 走訪埔里造紙龍 ˙ 廣興紙寮網站 http://www.taiwanpaper.com.tw/ ˙ 樹火紙網站 http://www.suhopaper.org.tw/ ˙ 國家圖書館網站 http://reffaq.ncl.edu.tw/SSRS/hypage.cgi?HYPAGE=faq_detail.htm&idx=641 ˙ Paperhouse 紙品專賣店 http://paperhouse.com.tw/ ˙ 台灣中興紙業公司網站 http://theme.archives.gov.tw/chunghsing/01start/01_main.asp ˙ 品墨良行 http://www.pinmo.com.tw/

探訪心得、閱讀筆記 ˙http://wbwdesign.blogspot.tw/

26



Between the pen and paper Paper and Chinese brush Thematic Exhibition Review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