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遇見佛陀》上冊

Page 1


在印度,遇見佛陀


一九八一年秋,認識了葉青霖; 一九八二年夏,開始了為期四年難忘的生死戀; 一九八六年秋,正式宣佈我倆婚訊; 一九八八年春,意外誕下了第一位乖巧聰明的 女兒; 一九九○年秋,第二位刻意期待的可愛小女兒 也誕生了; 一九九二年春,一家四口移民到澳洲悉尼,一 住八載; 一九九九年冬,舉家回流,返回香港這個土生 土長的老家; 二○○九年秋,葉青霖決心把握當下,尋找生 命的真諦,毅然拋下了世俗的一切,前往台灣玉佛 寺跟隨師父果如法師修禪; 二○一○年春,葉青霖正式剃度出家,法號常霖。


今次有幸獲常霖法師邀請,為他自出家後出的第一本書寫 序,實在感激萬分!可是,在過去這一年多,要講的都講過了, 要寫的也寫過了,實在想不到可以再說些甚麼嘍! 我唯一可以重複又重複再提的,就只有「讚嘆」和「欽佩」 這四個字。 可不是嗎?他在年前正值最有名氣、最受尊崇的時期,可 謂呼風喚雨,甚麼事都在掌握之中;可是一夜之間,毅然決定 拋下一切、追求真理;這種勇氣、這份決心,實在能人所不能, 令人肅然起敬呢! 不少人都曾為我擔心,恐怕我遭逢巨變難以接受,實在非 常感恩!事實上,以我一向依賴家人的個性,真的不容易適應。 可是世事無常,生命本來就是這樣,當下就是一次對自己極之 難得且珍貴的考驗啊!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是沒錯的,一 切聚散都講因緣和合,不必強求;更何况,沒有這次的轉變, 我可能一生也沒有機會學習找回自己,為自己而活,甚至做回 自己生命的主人。兼且,說不定未來可以擁有的,甚至會比之 前更多呢!

代序一

iii


常霖法師已再不是我昔日的丈夫葉青霖了。今天的他,比 以前更有智慧、更有愛心;今日的我,亦再不是昔日葉青霖的 妻子了,我比以前更尊敬他、更欽佩他,甚至發願有能力一生 護持他。 今次常霖法師首次出書,與大眾分享他的人生點滴,並不 乏他的精彩照片,實在非常值得支持。相信各位讀者亦不難在 本書中的字裡行間有所領悟和得著。 藉此祝願法師慈悲,能在修行之餘不忘弘揚佛法,繼而普 渡眾生!

iv


葉青霖與太太廖安麗(2004)。

一家四口和小狗合照(2008)。

出家後 Annie 跟常霖法師相聚慶祝他的生日(2010)。


我是他的四弟,有著很不同的性格,凡事都喜 歡猶豫、保留,同時又好強;他卻很有條理,在我 心中,他總是有完成他事情的方法。 我從小時候,就沒有掌握好處理事情的方法, 害怕跟人接觸,總是跟他在做比較,感覺他總是能 活得自如,我卻仍然困惑於自我認同中。 他交友廣闊,朋友很多,也有不少美麗的朋友, 我卻常常把自己藏在暗處,好像默認了在自己的生 命裡並不是最重要的一個。 當我在他身邊,都會感覺到一份自豪,自然就 會跟著他的步伐,學習他的所作所為,畫漫畫,找 心儀對象去拍照,也是從他那邊偷學而來的。但是 他對女孩子並沒有隔膜,我卻十分拘謹,全無自信。 這樣下來,我的性格比較封閉,在自己的一個世界 裡徘徊,他成為了一個可以讓我接觸外界的中介。


母親過世之後,我的生命陷入了一個與時間決裂的窄縫中。 渡海到了台灣,沒有一個朋友,沒有經濟上的支持,獨自在那裡 闖蕩,在一個世界內,循環往返,無處抒發自己的情緒,只能投 注在創作之中。 父親十分關心我的去向,就拜託哥哥多關照。因為有了他 們,我在台灣的日子不用擔心香港的種種,可以真正的活在一 個真空的狀態。但在這段時間內,夢裡卻與母親的影像不斷持 續的相遇,家的感覺很遙遠。 因為我不想成為那個每天還要問家中援助過日子的執拗兒, 那時候在台灣慢慢的建立了一個可以使我接觸的世界,哥哥成 為了唯一給我與家聯繫的通道。 當他從澳洲回來之後,我們接觸的機會多了一點;他陪著 我,去經歷各種生命中重大的榮耀。在他代替我在香港金像獎 領獎的一刻,就在這段人生的階段裡,劃上了轉折號。 他遁入空門的構想,曾經秉燭夜談,當時我並沒期待著甚 麼,只是用心聆聽他的話語;直至看到他真正出家的時候,我 的感覺依然平常。我好像被一種一重又一重的塵霧所包圍,而 感情習慣性的藏於內在的黑洞裡,感覺某種隔離感擊打著內心, 對人生之虛無感仍然強烈。

代序二

vii


從此以後,我的生活仍然按照自己的軸心不斷的變化。當 我想起他的時候,就會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觀看這個世界,又 嘗試去觀看他現在的世界,可能從來這兩個世界都沒有兩樣。 隨著時間慢慢推移,人生遭遇的可觀可感卻日漸清晰;生活在 任何一個角度,都同時又歸於一個軸線上,新奇而魅惑之處皆 盡人生。

viii


葉錦添憑《臥虎藏龍》一片成為首 憑電影《赤壁(上)》獲得「最佳藝 位奪得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 術指導」及「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大 的中國人(2001)。 獎,獎項由兄長葉青霖代領(2009)。

常霖法師出席參觀弟弟葉錦添在 台北舉辦的展覽(2010)。


我是一個喜歡搖滾的攝影師,從沒想過會有位 出家人在身邊,還讓我叫他一聲「師父」。 上世紀最後一年的夏天,為了購買當時出版已近 一年的《心塵泊岸》,千山萬水找到原來在家附近的 唯一銷售處──當時那位攝影師的影樓兼辦公室。 攝影師好奇到底是怎樣的人會這麼急著要找這 對他來說是創作轉捩點的作品,故特地親手將書交 到心急人手上。 一句親切平和的:「你好,我是葉青霖。」開 展了我們師徒的緣分。 之後相處的日子裡,他一直沒實在的教過我攝 影。甚麼快門光圈、打燈後製的全都沒說。但看著 他工作,慢慢感覺到,他跟我想像中的「專業攝影 師」有相當的不同。 初學攝影時覺得能操作這可換鏡頭的相機已很 有型。名牌、消費、享樂、夜生活,就是做攝影創

vi


作應有的生活態度。 咦?這豈不是年少時代的師父? 可是站在我面前這個子不高的男人,不再年少輕狂,但風采 尤勝從前。談笑風生、風趣幽默而絕不多嘴,談吐中往往夾雜著 些說來輕鬆但內裡深奧的道理。工作忙而不亂,生活井井有條。 而最讓我注意到的,是他那份讓人適然的態度。大伙兒一同用膳, 他不搶著說話,但一開口就會是全場的焦點,那怕在飯桌上談的 是人生大道理,他都能讓每個人細意追聽下去。這和我腦子裡打 造的「專業攝影師」形象大有出入。 然而,正如攝影,還有很多關於他的行徑一樣,他不用多 說,卻潛移默化影響著身邊的人。 漸漸,我脫離了原有的幻想,除了攝影,也開始學習他的 思考模式。有段時間遇到問題,我甚至會想:「如果是葉青霖 會怎樣處理?」原來他的思考方式很管用,有時有用得像真理, 讓人無法推翻。那時候,我還不知那就是他在本書裡說:「滲 入一點點佛法」的成果。 一路追隨著他,自己也會開始思考自己的非物質人生。我 本無宗教,只有相信的哲學,剛巧這和師父的宗教如出一轍。 加上多年來的潛移默化,以致他後來出家,對我來說也較易接 受。接受,只是較容易而已。剃度儀式當天辭親的環節上,玉

代序三

xi


佛寺內那地方小得容不下第二個攝 影師。眾師弟妹都認定這照片該由 我來拍,但其實我在近距離拍攝師 父師母時,我哭得連觀景器也看不 到。 事後雜誌出版,當天的社交 Martin 鏡頭下的葉青霖(2005)。

網絡裡全部都在說那張照片如何感 人。原來師父所教的「攝影眼」, 不只是物理上看到的這麼簡單。 我的哲學、甚至我這十年來開 展的人生,就如我的攝影一樣。 從那一句「你好,我是葉青

葉青霖與他的首位攝影徒弟。

霖。」開始,師父從沒提著我的手 教我怎樣做,只是讓我知道方向; 他也沒有告訴我該往哪裡走,只是 走在前頭,讓我看得見方向。沒有 讓我變成下一個葉青霖,因世界不 需要兩個葉青霖;卻讓我藉著從他 身上觀察到的學習到的,發展出作 風不同但意識形態一致的這個我。

xii

常霖法師與他的七位攝影徒弟 (2010)。


可是,到了現在,我還是沒弄清楚,我這師父到底是怎樣 的一個人。眼前的這個男人,帥得無話可說(連我媽都這樣說), 散發著明星一樣的魅力卻從不耍帥。話說得很少,還要很慢。 記得有次車子開進隧道時我問他一個問題,他一直沉默不語, 到車子開出隧道才回答。 明明是一流的攝影師,卻不執著於器材和場景佈局。畏 高,卻是滑雪能手。想要做的事,一定能做到。年少時猛抽煙, 卻能在一夜間戒掉。由從前一個嬉皮士變成現在一位出家人。 五十多年裡,像活了兩次,是近乎性質相反的兩次。 有一次一位從加拿大來的台灣作家訪問師父,要求我們一 眾徒弟聚在一起,討論師父的缺點。 從晚飯後段想到甜品吃完也沒想出半點來。我想,我真的 無法理解我這師父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但以物以類聚的現 象推算,看他的徒弟每個都很有個性、也身懷不同絕技,搞不 好,我師父可能是外星人。我想,這是很合理的推論。能容得 下我們這一家,這耐性已超過地球人的能耐。我這搖滾攝影師, 稱一位外星來的出家人做「師父」也就變得很合理。 謝謝你,外星來的師父。 你的出現改變了我,也借由你引領出來的這雙手,能為更 多有心人開拓更積極美好的人生。

代序三

xiii


二○一○年初,我跟隨家師果如法師遊了一趟 印度。 以前有許多次旅遊經驗,有的是工作出外景拍 照、有的純粹是觀光;至於是佛教聖地,也曾應斯 里蘭卡旅遊局之邀而前往拍照─曾經身在有兩、 三千人聚集修行的千年遺址中,一個人不受干擾的 盡情攝影。 但這趟印度之旅,和之前任何一次旅行都不同, 因為這次我已準備出家,可以說是師父出的一道試 題─考試期間長達二十一天!也是給我一個機會, 判斷自己能不能適應日後的出家生涯,而不只是出 於一時興起的決定。 就像過去禪宗的祖師一樣,家師也有各種出其 不意的手段來考驗弟子,那滋味只有親身經歷才能 體會;不過,如果沒有那些考驗,也就不會有這本


書了。但是,當你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可不要只顧看我「受苦」 的故事(雖然其實還是蠻有趣的),心裡想著:「還好不是 我!」,最好是能夠轉個念頭想:「甚麼時候我也有機會接受 這種教法?」 在我而言,佛陀傳下來的教法,不僅幫助我度過了父親往生 所帶來的傷痛、以及對生命的困惑,更幫助我打開心懷、懂得為 他人付出。你會發現,那種教法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也可以 說是大自然的法則;用這種理念去生活,你就能找到快樂。 當然,你不需要像我一樣前往印度,從佛陀的出生地,到 他修行、證道、弘法、乃至入滅的地方去旅行一圈,甚至最終 出家,才能學習到佛法。 就像禪宗祖師說的:「哪裡沒有佛?哪裡不是佛法?」 跟隨著佛陀的腳步,我們踏上這趟旅途,也讓我想起自己 一路以來的修行過程。在道途上,有起有落、有考驗也有成長, 而無論是進步或後退、順境或逆境,都幫助我更真切地體驗佛 法,這是我終其一生不會停止的學習;也使我深深感到,我得 自他人、得自山河大地的何其多,唯有「盡形壽,獻生命」來 回報了。 你要親自走過,才能了解為何我滿懷感恩!

自序

xv


代序一 廖安麗 ................................................... ii 代序二 葉錦添 .................................................. vi 代序三 Martin Lam ............................................ x 自序 常霖法師 ..............................................xiv

第一部分

在印度,遇見佛陀 我不是來玩的..............................................................4 窮得太好....................................................................14 讓自己作主?............................................................24 那位讓我停下的女孩................................................34 跪香事件....................................................................44 真正平安的平安夜....................................................52 修行之旅(上)........................................................60


修行之旅(下)........................................................70 生死的距離................................................................80 師父是圓心,我在畫圓圈........................................90 心的悸動....................................................................98 跨越想像的極限......................................................108 問,也是一種藝術..................................................116 那年生日的早晨......................................................124 我終於找到了..........................................................134 印度的時間與空間..................................................144 果真現世報..............................................................150 出了小家,回到大家..............................................158 切割的人生..............................................................166 回到初發心..............................................................172

目錄

xi


第二部分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前言....................................................................................182

關於佛陀修行 世俗紛紛擾擾,我們要如何珍惜修行的善因緣?........184 是否曾經想過,這個世界這麼大, 佛陀為何要選擇在印度出生呢?....................................188 從小受寵的少年悉達多為何沒有成為紈絝子弟?........191 太子要離家當時,他是否有甚麼內心的煎熬呢?........194 佛陀降魔成道,到底甚麼是魔呢?................................197 天魔是如何阻礙佛陀成道呢?........................................200 甚麼是神通?....................................................................203 從佛陀降魔一事,我們如何明白生命充滿障礙考驗? ....207 如何方法修行才能圓滿?................................................209 佛陀也遭遇過人生挫折嗎?............................................212


關於女眾出家 佛陀為何三番兩次的不同意女眾出家? 最後又同意了呢?............................................................................. 216 佛陀一開始為女眾制訂八敬法,感覺還是很鄙視女性, 這又是為甚麼呢?............................................................................. 219 女眾出家對於印度有甚麼樣的影響?....................................... 221 佛陀曾說女眾出家會使正法住世時間由千年減為五百年, 這是為甚麼? ..................................................................................... 223 為甚麼南傳佛教的比丘尼戒法失傳了?.................................. 227 中國古代為何會貶抑女眾出家人的地位呢? ........................ 229 今日女眾的修行帶來甚麼的影響力?....................................... 231

附錄 光影記錄:關於修行.關於創作.關於人生的旅程..... 232 鳴謝 .................................................................................. 234


2


第一部分

在印度 遇見佛陀


「我的包包呢?」 師父嚴肅的聲音突然把我從窗外加德滿都的旅遊氣氛中拉 回現實。 抬起頭,師父的身軀佔住了狹小的遊覽車走道,他瞪著我, 看起來有夠嚇人,彷彿已經忍了很久的氣。 從沒見過這樣的師父,我嚇得馬上站起來。 剛剛下了飛機就隨眾上了這台遊覽車,找了一個靠窗的位 子坐了下來…… 完了,我完全把師父拋到九霄雲外。

4


師父馬上大聲的開罵,絲毫無視於周圍都是人:「你不拿 包包不然誰拿?你連我的東西都不管,還當甚麼侍者?你以為 你是來幹甚麼的?」 我……我不是花錢來旅行的嗎……?! 咦?事實上,我真的不是來旅行的……我是師父的侍者 呀! 那一刻心都嚇涼了,發現自己對於當侍者竟然一點概念都 沒有。 周圍陸續上車的團員也都噤聲不語,氣氛凝重,大家被剛 剛那一罵都嚇傻了似的,不是好好出來玩的嗎?怎麼才一到尼 泊爾師父就在罵人? 此刻我不知所措的在想:師父的行李根本沒有交過給我, 我又怎麼知道去哪裡了? 正在著急的當下,後面剛上車的團員馬上用很快的速度遞 上師父的包包,師父看了也沒再說話,便找了個空位逕自坐了 下來。 我看師父坐定了自己才坐下。

5

第一部分


此刻,車內坐滿了我們的團員,可是卻安靜到彷彿沒有人。 再怎麼樣有錯,好好的講不行嗎?師父甚麼話都不說直接 就開罵,完全不給面子,難道我真的完全在狀況外,把師父惹 惱了卻毫不自知嗎? 侍者都該做些甚麼呢? 一股沮喪與委屈感悠悠的升了上來,發現自己剛才的反應 真蠢,讓大家都尷尬極了。 以前當了三十多年的老闆和攝影師,我的周圍總是圍繞 著攝影助理,這一刻我突然納悶起來─以前的攝影助理是怎 麼在注意我的呢?他們是如何知道我在哪時候需要甚麼幫助的 呢? 車子開出了機場,我們在加德滿都了,印入眼簾的是充滿 不同文化風格的城市,可是我的心才真正開始要接受磨練。

我這才剛到玉佛寺一個多月,先當行者 1,並準備在未來出 家。 師父說:「彼此先觀察個一年,我要看你能不能出家,你 1

行者 尚未正式出家,但已經遵守出家戒

6

律隨僧團作息的人。


戶外廣告拍攝工作〔前左三〕(1980)。

戶內廣告拍攝工作〔正在拍攝者〕(1981)。

戶內廣告拍攝工作(1979)。

7

第一部分


也要看我適不適合當你的師父。」 嗯,聽起來好有道理。 還記得,到玉佛寺之前,我只在法鼓山禪七 2 時見過師父, 更別說來過玉佛寺。 當初聽師父說,玉佛寺是一間鐵皮屋小廟,環境很簡樸。 我想像它大概位於荒郊野外、交通不方便之處,不過對此我也 沒有太多顧慮,連它在台灣東西南北哪一個縣市都沒調查過。 我結束了在香港一切的工作,拜別親近的家人朋友,也把私 人物品作慈善拍賣、轉贈給親友或是捐給香港救世軍。 我清空了我的房間,清空了五十幾年 來的點點滴滴,包括從事攝影三十多年 的作品,以及所有的喜怒哀樂。

8


我就只帶著一台一直在用的筆記型電腦──心想也許在未 來不知何年何月,可能會有機會用得到。 這一別,我便要隱沒入台灣不知哪一片山林中,專心修行, 短時間之內不問世事了。 出發前一晚,幾位較親近的學生們都來為我送行,大家知 道我即將要去的地方似乎是對外聯絡不易的,好似今晚就是今 生中的最後一面,於是捨不得的悲傷氣氛感染了所有人,男人 們強忍眼淚,女人們通通都哭紅了眼。 原來親情、友情、師生之情,比名利金錢還要更為拉扯人 心底裡那最細微處。 許多的過往曾經, 就像照片一樣的被凝固 在瞬間,每一張都已經 存在心底。

葉青霖跟攝影助教及學生合照〔前中〕(2009)。 2

禪七 修禪者以七天為期,進行密集的靜 坐及修行,期能在此七天內修行功 夫更進一步。

9

第一部分


別了眾人最後一眼,我知道我心裡發了甚麼願。

師父派人開車,把我從機場接到了玉佛寺。 原來玉佛寺在台北市近郊,是一處工業區裡意外的一塊務 農的空地。 從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上一轉,就進入一個有著好幾戶鄉下 三合院的安靜小村落。 四周聽不到外面的喧囂聲,都是翠綠的林子,四處可見果 園和菜園充塞整個視野。

10


玉佛寺果然是間毫不起眼的鐵皮屋。但是它有電話,有網 路,比我所想像的先進。畢竟這裡是台灣啊,我竟然還能上網 發電郵告知大家我平安抵達了。 那時候,寺裡正在組團去印度朝聖,人數可能不足開成 一團,我原本認為才剛到台灣,心境還不穩定,這時候出外玩 二十多天似乎不是個好決定,沒想到慈悲的師父說: 「天下哪裡不是修行?而且你可以來當我的侍者,這可是 禪修之旅,不是去玩的。」 師父不笑的時候很嚴肅,但是說話的時候和藹可親,聽他 開示時更可以聽很多有趣的故事和修行的方法,感覺他是位很

這間毫不起眼的鐵皮屋就是玉佛寺。

11

第一部分


好親近的師父。 他常說以前禪宗祖師大德棒喝 3 弟子之類的故事,就連他 的師公東初老人 4 以前也都是用很嚴苛又不合情理的方式教弟 子,那些故事以現代的標準來看根本像虐待,可是師父卻說得 好生動有趣,又滿懷感恩,我心裡很佩服他也這樣熬過來了, 真的如古時候說:香板底下出祖師。

師父在玉佛寺開示。

手持香板的果如師父。

3

棒喝 古代的禪師大德們總會手持棒杖,

12

當遇上弟子在研討時犯錯,或棒 打一下,或大聲一喝,或棒喝交施, 使弟子於當下開悟。


師父就在酒店房間裡給弟子開示。

咦?回想到這裡,我突然恍然大悟:師父剛才不正是在教 我嗎? 遊覽車一路顛顛簸簸的開往我們晚上下榻的酒店。 天色已經漸暗了。 我看到車窗反映出我的倒影,我不禁笑了出來,方才鬱結 委屈的感受突然煙消雲散。 原來老和尚出招了。

4

東初老人 為近代著名佛教禪宗大師,畢生推行佛教文化、護國衛教,是法鼓 山聖嚴法師與慈光山聖開法師的入門師父,曾任焦山定慧寺住持 兼佛學院院長。

13

第一部分


佛陀的聖蹟位置通常都位於現代都市邊陲地帶,路途遙遠, 時間彷彿在這些地方流動得特別緩慢,大地似乎都還透露出千 年前的訊息,空氣中也彷彿還嗅得出千年前的氣味。 大把大把的平原林地,大塊大塊的白雲藍天,以及大批大 批的貧窮村落,交織成奇異的衝 突畫面。

偏遠聖蹟──阿難尊者塔。

14


旅人們懷抱著朝聖的崇高敬仰之心千里而來,以為沾染過 佛陀聖地的一切都將是那麼美好與殊勝,卻注定要面對這樣的 衝突。 這裡的兒童臉上盡是說不完的滄桑,好似他們也已經在這 裡窮了幾千年。 當他們遇到了觀光客就會一擁而上伸手乞討,大家競相展 現自己可憐的樣子,乞求來自觀光客一絲絲的惻隱之心,就像 乾涸的泥土乞求一滴雨露也勝過甚麼都沒有。 我們只要車速減慢或是下車走近聖地景點,就會遇到乞丐, 而且多是兒童,通常兒童比成人容易乞討成功,有的兒童甚至 學會各種語言的聖號唸法,期許撞擊到你的驚訝,得到口袋裡 的一點點好處。

15

第一部分


行前我們已經被告知不能施捨同情他們。每個觀光客一時 的慈悲,便造就他們的「生意」,這門事業就這樣父傳子,子 傳孫,世世代代都困在這裡。 他們的泥土房子看起來一片破舊,四周環境髒亂,路上行 人車子聲音嘈雜,空氣中有一種說不出的異味。 這畫面像是熟悉,卻又完全陌生……

16 在菩提迦耶遇上乞討的兒童。


五十年前在香 港, 那 西 營 盤 樓 房 天 台 的 祖 母 家, 以 及在中環父母住的 家, 就 有 著 那 樣 類 似的氛圍。 那個年代的香 港, 窮 得 破 舊, 窮

狹小的天台木屋裡供奉了觀音像,以祈求 一家平安。

得狹小,卻窮得好懷念,窮得充滿活力。

我們家有五個小孩,我排行老大。 當年全家住在一處擁擠的四層高木樓中,每一樓層大約有 五個房間,每一個房間就住一家人,大廳的天花板挑高一點點, 還能搭成閣樓,那多出來的小空間又能住一家人;或是外面的 公共走廊有位置大一點,可以放得下床的,也能住一家人。 原本我是跟父母睡在房中唯一的床上的,後來弟妹陸續出 生,我就搬去西營盤和祖母住。 當年家裡沒有錢買菜,很多時候吃飯就是白飯加點鹽巴或

17

第一部分


一小片黑糖,沒有任何配菜。如果有一塊豆腐乳配著吃,已經 開心得不得了。 那個時候住在天台上的好幾戶人家都共用一個廚房,使用 煤油爐(又稱「火水爐」)煮飯,鄰居們距離很近,不只樓上 樓下都認識,連整條街的街坊都認識,小孩們都玩在一起。 其實大家都差不多窮,少數家境好一點的孩子,就會帶皮 球來一起玩,如果你跟他不要好,他還不借你玩的。 那時學校都有體罰,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同學 被罰打屁股,趴在桌子上,老師拿著木棒抽打,可木棒一落下, 卻發出很不同的「噗、噗」聲,全班同學都狐疑的張大眼睛 ─為甚麼他的屁股打起來聲音這麼奇怪? 老師停下揮木棒的手來查 看同學的屁股,從橡皮筋褲頭 拉出了很多折的衣服─原來 這同學買不起合身的白襯衫, 於是穿爸爸的舊衣服,下擺因 為太長所以一層又一層的捲起 來塞在褲子裡,這意外的成了 屁股護墊。 用鋅板和木板搭建而成的天台木屋。

18


結果,全班哄堂大笑! 我深深記得那個畫面,在全場誇張的大笑聲中,只有我笑 不出來。 我已經知道了貧窮的滋味。

我的父親,在黑道的保護下當賭場的排九莊家,收入本來 不差,卻因為賭博太方便,又常貢獻回去。 母親在家裡操持家務,有時間便去和朋友打麻將,方城之 戰一開,好朋友都拚過你死我活,輸了脾氣不好就大發雷霆。

19

第一部分


我一直不解父母親為何下一次還要去?是因為他們希望有 機會翻盤大贏嗎?是不是有錢就不會想再賭了呢? 後來,香港政府整頓社會秩序,那些地下賭場就被解散了。 不過我父親擁有一身發牌技術,就被挖角到澳門的賭場去工作。 那裡的賭場是合法經營的,管理員工很嚴格,包括不准員工在 自家地方賭博,這樣的限制意外地讓父親無處花錢,竟讓我們 的家境漸漸好了起來。 長大之後,我靠著自己的努力,漸漸離開了貧窮。但我很 感謝兒時走過了最谷底的歲月,讓之後的每一天都得到加分, 即使後來有錢了,我也都知道是得來不易的。

兒時爸爸曾在澳門賭場工作。

20


到社會工作後,當我也可以去吃喝玩樂時,總是見到比我 更有錢的伙伴,花錢絲毫不猶豫,只一個晚上就上萬上萬的花, 沒有底限。 有一回,因為工作上有需要,我約了一位朋友在白天談生 意,平常我們都是在夜生活場所裡見面的,他每天可以中午以 後才進公司,已經是不用賣力工作也一樣有錢賺的大老闆,幾 乎人人稱羨。 而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在白天見到他。他氣色萎靡,注意 力渙散,手還因為喝得太多酒而些微顫抖,讓我心裡大為吃驚。 這是我在晚上見過的意氣風發的他嗎? 印象中,他每晚都約了朋友四處去玩,假日節目也約個滿 滿的。他身上穿著名牌,幾乎每天都吃魚翅燕窩,數千元的洋 酒像汽水一樣一瓶瓶的開。 我認識的那個在晚上是生龍活虎、豪氣萬千的朋友,白天 竟然是這個樣子?! 當他的笑容一歇,整個人看起來就像只是空殼,空虛得像 鬼魅一樣的纏繞上身。 我好訝異,一個人的寂寞與空虛,竟然能像宇宙那麼深、 那麼大。

21

第一部分


在加德滿都,我們逛完景點走出來,大家陸續回到車子上 時,我看見先前那群孩子們在不遠處互相追逐玩樂,就像我小 時候和街坊鄰居玩樂追逐的身影,在太陽底下玩鬧,忘了一切 比較與分別,我何嘗沒有過那種感覺呢? 我曾經到過內地山區參與助學扶貧活動,看到那些兒童都 很容易快樂,他們得到一塊餅也好,一枝筆也好,馬上就像是 擁有了全世界。 在周邊人車相擁的交錯中望向他們,那一剎那間,我看見 了自己小時候為了一塊豆腐乳而開心,也看見長大後和朋友吃 著美食、同乾一杯的歡樂。 我扶著師父踏上遊覽車的階梯,坐到了位子上等待同行的 團員們也陸續上車。 不知不覺中,我愈來愈清楚的看到自己下一個目的地是往 何處去。

22


在甘肅山區助學時攝。

23 快樂的山區窮孩子。

第一部分


我誕生在一個有著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家庭裡,加上我是 長子嫡孫,所以很受長輩的疼愛,在家裡不必學做家務或是特 別去照顧弟妹,做自己的事就好,從不必理會其他瑣碎的生活 細節。 回想起小時候帶著新年賀禮去親戚家拜年,例如生果、年 糕、煎堆、油角這些東西,大多都是母親自己拿,她也會喚妹 妹們幫忙,而我好像從頭到尾都不需要負責甚麼,大家都覺得 那是很正常的事。 從學校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一家時裝雜誌社當 美術主任和攝影師,做了大約一年後,發現自己有很多想法跟

24


為時裝雜誌拍攝的作品(1978)。

老闆很不相同,卻礙於只是伙 計而已,所以還是要按照老闆 的命令行事。

時裝攝影作品(1982)。

不過我心想:既然我自己充滿信心,何不自己開公司呢? 那時候我認識的幾家時裝公司老闆知道我這個想法後,也 表示支持。 於是,幾個月後,我才二十出頭,就開了自己的攝影公司, 我要做自己的老闆。

25

第一部分


當時雖然還沒有名氣,但是因為專門拍時裝和人像,會接 觸很多模特兒或是明星。 我的身邊一直不缺女朋友,每一段戀情我也都很專情,但 是每當和女朋友愈來愈熟之後,對方便開始擔心我的工作性質, 愛情裡開始充滿了醋味和猜疑。

那些年當人像攝影師,葉青霖曾跟很多女明星藝人合作過。

26


每次遇到這樣的狀況,我便知道這個女朋友會妨礙我的工 作,很快就和她分手。而每一個分手後的女朋友,從此都不肯 再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其實我有點不明白,為甚麼她們只覺得被我傷害了,卻不 去想我曾經也帶給她們快樂呢?

我因為有非常多影像設計的點子,於是不光只是拍照,後 來連廣告設計也通包了,生意愈做愈順利。許多廠商非常信任 我,常常是直接送新的時裝過來,毫不過問要怎麼拍,一直到 廣告刊出前一刻他們才看到我拍的樣子,大家都合作愉快。 一直以來,我只接喜歡拍的案子,那些討價還價、不好合 作的客戶就不接,從不會為了五斗米折腰。 我的創作欲很強,靈感一來就會忘了時間忘了一切,隨時 隨地都可以拍攝。 幸運的是,我的點子和創作總能夠獲得外界青睞。 我的人緣不錯,交友也非常廣闊,生活裡沒有敵人。

27

第一部分


年輕的時候,我常隨著朋友去的士高跳舞、旅行、吃喝玩 樂,所有時下流行的娛樂方式我都參與過,並且樂在其中。 玩都不夠時間了,我從沒想過甚麼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目 的這一類抽象的東西。 我喜歡實際的感覺,連看到別人拍風景照或靜物都會覺得 很沒意思,沒有生命的東西有甚麼好拍的?

錢賺得多一點之後,我便開始買名貴跑車、參與賽車運動, 滿足了愛車的喜好。 我的生活中,穿的用的,可以是名牌就會用名牌,甚麼都 跟得上流行的尖端。 那時候的人生觀就是──賺來的錢不花就等於沒有賺到, 既然花得起,為甚麼不花呢?

我太太是香港知名的電視藝人,和她結婚前,我的攝影公 司剛搬到一個新店面,趁著自己結婚也是個宣傳事業的好機會,

28


葉青霖的名貴跑車(1992)。

在馬來西亞賽車時攝(1992)。

29

第一部分

葉青霖擁有的第一部車(1983)。


葉青霖和太太的中式婚禮(1986)。

於是決定轉做婚紗攝影。 那場婚禮辦了兩天,連電視台都來現場實況轉播,登上當 時所有娛樂新聞的頭條。 這場婚禮讓我們玩得好累,非常風光,從此我的人生有了 一位好伴侶,我們的事業也逐漸達到顛峰狀態。 我的攝影公司那時擴大運作,攝影棚常常滿檔,要排隊輪 候才拍得到。

30


在西式婚禮為新娘子戴上婚盟戒指(1986)。

我工作的時候公司在賺錢,我放假的時候其他攝影師也輪 班在幫公司賺錢,我發現錢愈來愈多,於是更加放心玩樂享受。 我有美滿的婚姻、可愛的女兒、能夠自由發揮的工作、不 錯的物質享受,以及一堆等著去實現的玩樂計劃,我的人生已 經非常充實圓滿與幸福快樂。

31

第一部分


因為九七年香港要回歸中國,於是在八十年代末期開始出 現移民潮,那時朋友之間都笑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是最糟的。 意思就是說:有錢卻不能捻花惹草,和太窮不能移民,都 是同等悲慘的事。可見當時對政治大環境的不安全感有多強烈, 能走的人都搶著要走。 那時候每個月都有一兩頓飯是送別朋友移民的餞別宴,那 些先走的人都很風光,代表著他們有條件移民,也有經濟能力 可以在外國生活,無法離開的人心裡其實是既羨慕又不是滋味 的。

從澳洲的家往外看,每天都能欣賞到海面上的日落景致(1992)。

32


而我因為嚮往外國寬闊的 生活空間,也跟著舉家移民澳 洲悉尼,買下靠海的一幢大房 子,有大大的後院、草地和游 泳池,每天都能欣賞海面上的 日落景致。 我坐在庭院的涼椅上,呼 吸新鮮的海邊氣息,我的視野 上方是秋日的晴空萬里,西邊 的太陽已斜,雲朵蠢動著,像 是在決策等一下要穿哪一身晚 禮服?澄黃的、橘紅的,還是 紫藍的?

葉青霖一家住在悉尼一幢靠海邊的大房 子,有後院、草地和游泳池(1992)。

我看不膩這片海邊美景,往往一坐就進入了自己的冥想世 界,想想香港那邊的公司生意,想想這個在悉尼海邊的家。 我以為這裡是可以終老的地方,我以為生命是如此的滿足 與了無遺憾,我努力工作,也知足惜福,想要的也都擁有了, 人生還有甚麼缺憾? 人生還能有甚麼缺憾呢?

33

第一部分


「我可以抽一根煙嗎?」我禮貌的詢問坐在對面的小姐。 那時候我電了一個像黑人那樣的爆炸鬈頭,還留著兩撇鬍 子,造型非常引人注目,再叼上根煙,感覺更對味兒。 之前每次和她出去玩,都是一大群朋友一起的,今天是無 心插柳,第一次單獨和她共進晚餐。 用餐氣氛很愉快,彼此都聊得很開心。吃完飯,我的煙癮 就來了,一邊正要拿出口袋裡的煙包和打火機,一邊還是禮貌 的詢問一下她介不介意? 她一點都沒有不悅的表情,開朗的說她自己是不太喜歡人

34


抽煙的,因為抽煙對身體不好,但她還是尊重朋友的決定,完 全不會介意我抽煙。 我準備拿煙的手就慢慢放了下來。既然她尊重朋友不介意 我抽煙,那我當然也可以為了朋友而不抽煙囉! 那頓晚餐回家後,我想了好久,決定因為她說的話而戒煙。 雖然我已經是老煙槍,平時不論工作還是生活都煙不離手, 甚至病了還是繼續吸。其實我也知道抽煙對身體不好,只是缺 乏一個動力去戒掉而已,現在既然對她有了好感,不如就用她 作為目標來戒煙好了。

35

第一部分

當年那個抽煙的葉青霖(1977)。


之後我把所有抽煙的用具都放在平常習慣的地方,故意考 驗自己是不是真的忍得住。 經過兩個禮拜之後,我告訴她從那天晚餐之後,我真的戒 煙了。 不過我心裡已幽幽的想,也許過個一年半載和她分手之後, 還是可以再恢復抽煙,反正我身邊的女朋友很少會超過一年的。 但是,從此之後,我沒有再換過女朋友了,她就是我後來 的妻子──廖安麗(Annie)。

剛和 Annie 拍拖時,依照過去女朋友吃醋的經驗,我沒有 想得很長久。 但是 Annie 不一樣,她絲毫不在乎我常常和女明星、模特 兒一起工作,反而有時候會在我跟女明星拍一些性感照時,招 呼一下就會離開,讓我專心工作。 不知過了多久,我才意識到和她拍拖已經好幾年,破了新 紀錄。 演藝圈內的戀情總會弄出很多緋聞。身在那個花花世界,

36


她自然也聽聞許多,但是她的單純與樸實,不但使她潔身自愛, 也使她對我毫不懷疑。 而我也告訴自己,我要絕對值得她的信任。那是一股踏實 的安全感,讓我毫無後顧之憂的投入創作。 拍拖的時候,她在《歡樂今宵》演出,常常都是晚上上班, 所以我一下班就跑去電視台探她。

Annie 在《楚留香》中飾演宋甜兒 〔 左 二 〕(1979)。 因 為 她 本 身 個性純良,很多人都替她擔心跟葉 青霖拍拖會不會被欺騙感情?

Annie 飾演《神鵰俠侶》中的郭芙(1984)。

37

第一部分


很多人看了我的爆炸頭和兩撇鬍的造型,全身新潮打扮, 又好像很閒每天都來,總擔心她是不是會被欺騙感情?

因為我並非名門之後,也無家財萬貫,頂多就是一家小型 廣告公司的老闆,和她在一起之後,認識了更多演藝圈的朋友, 增加了更多的生意與曝光的機會,因此也有人流傳我是靠她才 成名的。 我從不介意外界的懷疑和傳言,因為當時的我是非常自我 中心的,而她從來也不覺得自己有名氣很了不起,私底下她表 現出來的隨和,以及對我的欽佩與尊重,使我漸漸發現她對我 的重要性。 因為性格自我中心的緣故,我總不愛和不熟悉的人說話, 她卻常鼓勵我多去接觸他人,因為她相信如果我能夠更加融入 人群,事業上的成就也絕對不只如此。 Annie 為我的生命開了一扇窗,透過她的支持和信任,我 看到了一片曠野。

38


她那時打扮很保守,以前演藝圈還沒有造型師,明星的穿 著打扮都要靠自己,而我專拍流行時裝,便建議她如何穿得更 時尚,帶她到時裝設計師朋友處配襯整個形象,丟掉她所有保 守的衣服,她也都採納。 料想不到的是,後來我把她推薦給我的髮型設計師,結果 她竟電了一個跟我一樣的爆炸頭出來! 自此我倆會一 起 買 中 性 的 服 裝, 而 且 互 相 配 襯, 朋 友笑我們像密不可分 的生死戀,連打扮都 要那麼相像。 那 時 的 合 照, 人 一起電了個爆炸頭,朋友都說兩人有 「夫妻相」(1982)。

家都說我們有夫妻相。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結婚,是她讓我開始有了對未來的計劃。 有一次,我在廣播電台節目中向她求婚,靦腆的她當時不 敢在公開場合答應我。

39

第一部分


Annie 在經過葉青霖指導後的拍攝造型(1984)。

兩人像孖公仔一樣到東京旅行(1985)。

40


後來我們宣布結婚,轟動了影視圈,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鏡。 婚後兩人一起在婚紗店中忙碌,剛開始還不熟悉業務的時 候,她不介意做打雜的小妹,到熟習了公司的運作以後,她的 高 EQ 讓她成為人事管理上的高手;同時她也比我更會理財, 又懂得開源節流,讓公司運作得很順利。 有她一起打理業務,我不必花心思在那些自己沒有耐心應 付的雜事上,可以盡情自由地往創作上發揮。 她是我背後的動力,讓我嘗到人生中不少人追求的名與利。

我漸漸賺到錢之後,最想要玩的是車。 我買名貴跑車,加入假日車友會去玩,她對這活動沒興趣, 但也支持。

在一場小型賽車比賽時攝〔中〕(1987)。

41

第一部分


我對帥氣拉風的電單車著迷,學了之後就想考執照,考了 之後又想買車,她雖然擔心我玩車的安全,但也絕不會阻止。 玩過電單車之後,我又愛上小型賽車。她見到賽車場的道 路比電單車在一般路上行走安全,便放心的支持了;事實上是 我沒讓她知道小型賽車也有不少意外。 我要做甚麼就做甚 麼, 開 始 習 慣 這 樣 的 模 式──在外面我是老闆、 是知名攝影師,在家裡 我是大哥、是丈夫,甚 麼都是我說了算,漸漸 忘了一切來自於她的包 容與支持。

這是當年葉青霖擁有的一輛電單車(1987)。

後來我想過外國空間廣闊的生活而移民,本來她不想離開 香港,但她卻依然接受下來,專心在兩個孩子身上付出,學習 在異地建立新生活。 我忙於港澳兩地當空中飛人,一邊照顧香港的生意,一邊

42


投入自己興趣的世界中,而她則專注在照顧與陪伴孩子的生活 裡,於是我們關心的話題開始有些差距,言語開始不投機。 我說的話她不想聽,她說的話我不想睬,她性子急我主見 又強,最後總是她默默的接受一切。 女兒們漸漸長大了,我倆的頭髮也漸漸變白了,我發現以 前做過的那麼多想做的事,和可以不做的那麼多不想做的事, 卻還是沒有讓我的心安住,我發現了許多的疑惑,發現了生命 裡埋藏著不解的弔詭。 而她最後給我的自由,竟然大到可以讓我停下那個非常自 我的我。

43

第一部分


「還有人沒到嗎?」導遊 Kuma 先生雖然是印度人,卻能 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 皮膚看起來比我們黝黑的 Kuma 沒有很高䠷,所以他站在 遊覽車座位前方還要稍微墊一下腳尖,大略的掃瞄一下後座乘 客回來的狀況。 我也順勢的回頭看了看我們的團員,確實只回來了七八成, 陸續還有人正在上車。 我們從尼泊爾進到印度,路途不算太遠,但遇到塞車,過 海關時花了幾個小時,因此一過了關就先找了這間泰國的佛教

44


寺廟稍停一下,給大家上個洗手間,接著還要趕快前往用午餐 的地點。 這間寺廟範圍看來不小,但並不是遊客會來參觀的景點, 我們要走到後棟的建築物才找到洗手間,而經過的路上可簡單 參觀到這間道場的內部陳設,是非常的儉樸簡單,但處處都打 掃得很乾淨。 我和師父很快就坐回車子上了,因為知道時間很趕,所以 不敢在外面晃蕩太久,其他女眾團員上洗手間難免需要排一下 隊,所以沒有我們這麼快。

45 導遊 Kuma 先生是個印度人。

第一部分


「都到了嗎?」Kuma 又在前方環視著後座的乘客。 後面的團員有人回答:「只剩一個還沒到!」 只剩一個沒到? 原來是一位女團員,坐在她旁邊的朋友回憶說,明明記得 她很早就回來了,怎麼又下去了呢? 旅途至今已經是第四天了,前三天都在尼泊爾境內遊歷, 我們參觀了恆河邊的火葬場、四眼天神廟、藍毘尼園等等的必 到景點,也在旅途中逛了不少路邊攤販。 因為有許多團員對這樣濃烈的異國情調感到著迷,集合上 車的時間常常都會延誤。

46

導遊 Kuma 先生操著一口流利的 中文為團員介紹景點。


師父曾經開示說,希望大家還是要攝心,雖然是出來遊玩, 但也還是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不要太過放逸才好,尤其是說 好的集合時間有人沒有遵守,就會拖累到大眾的時間。 Kuma 下車去四處打轉,看看這位團員是否因為參觀甚麼 而忘了時間? 最後一位回來的女團員也說,她離開洗手間後就沒有再看 見我們的團友了。 咦?那她到底跑到哪兒去了? 大家開始揣測她的去向,一邊也張望著外頭,期待出口的 方向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師父已經嚴厲地說,她耽誤 了大眾的時間,回來時要罰她跪香。 大家都在想,她大概逛到了甚麼有趣的東西才忘了時間, 希望她快點回來。 突然間,在車外的導遊喊著:「回來了!回來了!」 大家趕緊向外看,看到她從道場的另一個方向走出來,滿 臉笑嘻嘻的,手上抱著一堆用葉子包裹著的煎餅,她身後還跟

47

第一部分


著幾位道場裡的居士,兩手也抱著同樣的東西走過來,幫忙交 給了車子前面的幾位團員,然後就回去了。 一時之間我們都很錯愕,那煎餅熱騰騰的,香氣馬上就灌 滿全車,讓我們開始有點餓的肚子,被這香味誘得「咕、咕」 叫了。 女團員上了車,不斷向大家說抱歉,一邊趕快要把餅傳給 大家吃,人人都有份。 突然間,師父用很嚴肅的語氣對著她喊著:「跪香!妳不 知道時間已經過很久了嗎?」

48 印度之旅團友。


大家本來在傳著煎餅,還高興的覺得應該很好吃,可是一 下子都不敢動了,氣氛馬上結冰。 她原本開心的臉色也突然肅穆起來,二話不說馬上跪下, 手上還有兩份餅沒發完,卻也沒人敢拿,不過她還是一心的關 心大家的餓肚子,說:「還不趕快拿去吃?這是我跪回來的。」 我馬上把餅接過來往後傳。 我們每人都拿了一份,熱騰騰的餅飄出非常幸福的香味, 可是我們的心裡好難受。 車子馬上開動了,她的身子搖搖晃晃的,不容易跪的挺直, 我看見她的眼淚落了下來。 這餅是吃還是不吃? 車上每個人同時都梗著一股糾結,像一片巨大的烏雲籠罩 在心頭上,不吃就辜負了她的美意,吃了又覺得有所虧欠。 氣氛這麼僵又這麼突然,沒人敢去緩頰,先前大家想責怪 她,現在都很不捨,手裡握著因她而來的溫暖,說也不是、不 說也不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人人都像在參話頭 5,卡到 不能再卡。 我細細的抽絲每個細節,撥繭每個起心動念,嘗試不以平 5

參話頭 禪宗修行者集中精神對一字或一句話不斷的 追問窮究,以期明心見性。

49

第一部分


常的角度來斷論是非對錯,可以觀察到甚麼? 時間沒有很久,其實幾乎是馬上,師父就叫她起來了。但 是大家都過秒如年,感覺像一世紀那麼久。 過了一會,師父便拿起麥克風,對大家說明為甚麼要處罰。 師父的語氣很平順,大家一邊聽著開示,一邊默默的吃完 自己手上的餅。 原來團體行動時,還是要以團體運作的順利為主,即使是 有利於大眾的事,也不能影響到團體的運作。如果只是單獨一 人行事而從自己的角度看,這是沒問題的,若是團體行動則不 然了。 我心裡很感謝這份吃起來很美味卻很難下嚥的餅,也很感 謝師父直接給大家上了一課。那時候才剛是旅途起點,我們還 在彼此適應,後來確實也沒有類似的問題發生了。 而我心裡也非常感恩所有人,當然還有那位女團員,他們 共同示現了非常好的風度和友愛,更重要的是對師父的話真的 信受奉行,毫不遲疑,這實在令我非常感動。 這位跪香的菩薩 6 事後回憶道,這一團的團員有一半是跟 著師父好多年的禪眾,有一半是為了湊團才加入的新信徒,不

6

菩薩 尊稱樂善好施的好人。

50


是太認識師父,也完全不知師父的教法,而她正好屬於和師父 比較熟的,所以師父叫她跪,她當下完全接受,沒有想要反抗, 要換是其他不熟的團員,師父也未必會這麼做。 其他菩薩也回憶到這一幕對他們有多麼震撼,這才了解師 父對於修行的態度是這麼的嚴謹用心。 而那位跪香的菩薩之後完全看不出心情受到影響,還是保 持積極和樂,絲毫不覺得那是屈辱而自怨自艾,影響了之後的 行程,這讓大家看在眼裡十分敬佩,真是上了很大的一課。 從那之後,大家的言行舉止更加小心,因為發現師父所說 的禪修之旅是玩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51

第一部分


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的時候,你都在做甚麼?學佛 以前的我都在玩。 在香港,聖誕節是一個合情合理又理所當然的玩樂節日, 因為以前香港還是英屬殖民地,到這西方人的重要大節日時, 自然到處都在狂歡慶祝,要和親朋好友開派對好好玩一天,而 且重頭戲都是二十四日平安夜晚上的派對,都要玩到通宵天亮, 大家齊聚在一起迎接二十五日的到來。 如果那天沒有和朋友相聚玩樂,反而是不正常的事,一定 無聊又落寞吧?滋味鐵定不好受。

52


但是我們到底在慶祝些甚麼呢?好像也沒有人過問,大部 分的人都不管耶穌是誰,也沒有宗教信仰,不過大家都會自動 跳過這個問題,到了那一天就是盡情歡樂就對了。

有一年的聖誕節前,一位演藝圈的友人早早便約了 Annie 和我去參加他們在五星級酒店舉行的派對,我們也很歡喜的應 約了。 結果,到了會場才知道,原來那是一個基督教針對演藝圈 的人的佈道會,我知道之後心裡覺得上當了,因為自己從不接 觸宗教信仰的。但是既然都已經來了,不好意思打道回府,既 來之則安之,就硬著頭皮參加了。


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乖乖的坐在台下聽了一個晚上的佈 道。 這一個晚上,啟動了我新的興趣,例如我從未想過人生到 底是為了甚麼?我們活在世界上的意義又為何? 我第一次發現「生命的意義」原來是需要探討的,在此之 前這些想法從來也沒有在我的腦海裡閃過。 過去我的人生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實現自己的理想, 那不就是生命的目的嗎? 我想起上一輩的艱苦生活,連吃頓豐盛的飯都是奢侈的享 受,我們努力不就是為了改善生活的質素嗎?

54


用心的做好工作,閒暇時間就用賺來的報償去享受,這不 是我應得的嗎?當然還要做個正直的好人,不動歪腦筋去貪求 不該獲得的東西,廣結善緣,這些不是已夠把整個生命充塞得 很圓滿嗎? 我充實得連玩的時間都不夠了,哪有甚麼空虛感? 八十年代,我認識一位有錢的朋友,以前曾經花很多心力 在工作上,完全疏忽了跟家人的關係,結果錢雖然賺到,家庭 卻破裂了。 他下班後就去按摩,然後再約朋友吃喝玩樂。很多時一個 人同時有兩三個按摩師在服務,我聽說他每一年在按摩院結賬 的費用多達百多萬港幣,而他們那一群朋友很多都是這樣,不 是只有他一個。 我從他們身上發現有錢不是究竟的,因為相對地要付出的 代價更多,於是我學到不需要賺那麼多錢。雖然我愛車,但只 買能力範圍內的車子,房子也不需要換到更豪華,因為為了那 些更高的奢華享受,我要更辛苦的賺錢,賠上時間和家人的親 情,那不是我要的生活。 佈道會的講者不是牧師,而是一名大學教授,他用很生動 活潑的方式來思考生命的內涵,會中提到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55

第一部分


我都很認同,也聽得津津有味,並非如心中所想的,佈道大會 都是感覺很枯燥的拿著 《聖經》講解其中的內容。 可是,在精彩的演講之後,他開始把生命意義的源頭都歸 於上帝,一切都是神的旨意與安排,聽到這裡令我卻十分疑惑, 和我心中的感覺似乎不太相應。 有些問題十分不解,例如: 世界上的人都是神的兒女,可是怎麼有父母會把自己一出 生的嬰兒放在充滿戰爭或是饑荒的國家去呢?這嬰兒可能來不 及長到能懂得神的旨意前就死去了! 如果神的能力那麼大,為何要讓世界有那麼多罪惡和苦難 呢? 世界上天災人禍那麼多,許多無辜也沒有做過壞事的人就 那樣受著生命威脅與病痛的苦,卻也有很多享受到浪費也不知 珍惜的人,為甚麼這也是神的旨意呢? 經過那場佈道會之後,心裡對生命的疑惑愈來愈多,便主 動去認識這個教會,想要瞭解更多。但最後我並沒有找到想要 的答案,因為他們說只要相信神就好,相信祂這樣做一定有其 用意,其他不必多問。

56


可是我的疑惑這麼多,沒有得到一個解答之前,信不了, 後來也就沒有再去接觸了。 從那之後,我就開始對生命的議題大感興趣嗎?沒有。我 還是回到原來的生活方式,既然那些疑惑還是沒有答案,所以 也不必再把問題放在心上,也沒有想過往其他宗教尋找,沒答 案就算了,還是專心的去過我的人生比較實在。 一直到了接近四十歲,我開始發現那些享樂是不完整的, 日復一日的玩樂,年復一年的享受,生命真的好像不該只是這 樣子而已。 例如去按摩,還沒去時很想要那種放鬆的感覺,按摩的過 程中也是很舒服的,尤其當工作很疲倦的時候。但按完之後, 沒多久又會回到原來的樣子,舒服的只有短短的按摩過程中而 已,它似乎沒有真的改善疲倦,並沒有獲得我真正想要的放鬆, 所以後來就很少去了。

57

第一部分

派對中乾了一杯又一杯,怎麼空虛感還是乾不掉?


狂歡過後,甚麼才是真正的快樂?

又或是以前覺得派對很好玩,但是漸漸覺得不想再去了, 玩樂之後開始感覺生命莫名的有空洞感,為甚麼要這樣玩呢? 要玩到甚麼時候呢?如果不玩樂我還能做些甚麼有趣的事?既 然甚麼都玩過了、享受過了,為甚麼沒有因此滿足?難道排除 這些外在影響之後,真實的自我是如此匱乏嗎? 生命似乎真的需要去尋找價值,我以為的生活方式並非生 命的意義和目的,似乎還有一個甚麼在更前面的地方等著我去 發現。

58


二○○九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我在安靜的玉佛寺 裡做完睡前的最後一次打坐,燈光昏暗,大家輕手輕腳的各自 去做睡前的盥洗,沒有人說話。 我推開門進了寮房,在晚上十點就寢時間就上床躺好了。 那是我有印象以來最安靜也最早眠的一個平安夜。 獨自一人,沒有音樂、沒有朋友、沒有美食,也沒有語言, 四周只剩窗外散落的蟲鳴聲,還有自己的呼吸聲。 我以前以為這樣的平安夜一定會非常的孤獨和悲情,因為 沒有人對我說「Merry Christmas」,也沒有家人的陪伴。 我根本想像不到,我的第一個平淡的平安夜裡,竟然也能 裝滿了從來沒遇見過的、平靜安寧的感受。

59

第一部分


進了印度,車子搖搖晃晃的在不太平坦的馬路上行駛,坐 在車子裡的人絕對也沒有舒服到哪裡去。 窗外的街道景象雜亂到令人無法想像,有公車、有汽車、 有腳踏車、有牛車等等,光是交通工具的種類就多到數不清。 除此之外,路上的行人也和車子走在一起,不時還閃過在 路上發呆的牛,於是喇叭聲此起彼落,人的喊叫聲,車子的引 擎聲,看起來就是一片亂糟糟的,毫無規則可循。 奇怪的是,這樣毫無交通秩序的路上,並沒有甚麼人停下 來在吵架,只要你不畏紛亂,勇敢的擠進馬路裡,好像就可以

60


平安的到達目的地。 這個景象就是我們所處的「禪堂」。 這趟旅行一開始師父就定位為「修行朝聖之旅」,行前大 家也開會得知了這個目標,既然有這樣好的因緣可以和師父一 起去印度朝聖,大家莫不帶著一股報名禪七的心情加入了團隊, 因為修行本來就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刻,當然包括旅行。 能夠藉由踏尋佛陀的足跡,還有大善知識隨行的指導提點, 我們也一起把這條尋聖的道路當成個人的修業之旅。 師父每一次都利用行車的時間拿著麥克風在前頭為大家開 示。

這次出行要優先以眾生和團體的利益作為 考量,處處把自己的習氣想法消融,以無我的 心勉勵自己的身口意,在三業上去培福修行。 每時每刻都不離佛法,不離智慧,常常以 如實觀照諸法實相的心來用功,就是成佛的本 因,也就是真正的初心。如果每一個人處世的

61

第一部分


當下都能不離開四行 7,你就能照見諸法的實 相,也能隨緣去成就一切的因緣。當下那念做 到無念無求無相,那一念才是真正的初發心。 但是捫心自問,今日的學佛只不過是用佛 法來包裝自己的欲望,或是建立在一種很浮妄 的信仰,我們所有的信念還是建築在自己、與 人我欲望的另外一種方式的圓滿。 例如有些人是內心有缺憾,所以藉著信佛 來彌補它,用以原諒自己的過失;有的人用勢 利的心向外去追逐人生,學佛以後發覺那並不 真實,所以腳步停緩下來,不再那麼積極了; 或者有人學佛以後,會起護持佛法或者互助精 進的心,但是所做的都是歷代祖師講過的,只 是培養人天福報。

7

四行 達摩的「二入四行」觀,是契悟佛心的妙法,若以其中的道理來反

62

照自心,分分秒秒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此生定能得解脫。「二入」 是:理入、行入;「四行」是: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


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像天堂一樣,周遭所 擁有的一切很容易讓我們安逸自在,沒有甚麼 大煩惱,我們也覺得生命很快樂很安詳,這樣 就好了。然後沉浸在學佛中過日子,好像學得 愈多聽得愈多,對人生比較不會起貪求心了, 但是這個比較沒有貪求的心,其實也只不過是 一種安逸的念頭,並沒有真正的認清生命的實 相與生命的本質。 所以一遇到有大境界與大考驗來的時候, 自己身心就做不了主,也不知如何去面對它 了。

我回想起自己以前所學的佛,和所做的慈善事業,好像真

63

第一部分


的是這個樣子。 聽聞一些佛法之後,身心好像有某些收穫,那些收穫會成為 另一種對外的抓取,一種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安逸的手段。 我不需要花甚麼力氣,說到要放下的我執也只是選擇自己願 意放的部分,遇到大的考驗時,確實不免會暗自懷疑:我真的有 在學佛嗎?我真的有在修行嗎? 以前在香港時,我最早皈依的是聖一法師 8,但是那時候聽 聞法師的開示,卻覺得法師說的打不進我的心裡,沒有特別的感 動或受用,因此也只是皈依他老人家而已。 一直到很多年之後,在我決定要出家時,有一次又聽聞到他 的開示錄音,心裡好訝異法師的開示竟然如此的清楚而且受用很 大,這才發現,原來以前是我自己聽不懂。 師父已經領進門了,因緣就是不成熟,弟子聽不懂沒感覺, 還要再繼續經歷人生的顛簸之後,佛法才有因緣流進內心裡。

8

聖一法師 虛雲老和尚傳法弟子,溈仰宗第九代傳人,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曾

64

助各道場重興,為香港大嶼山寶蓮襌寺第五代住持,至一九九九年 退居,駐錫寶林禪寺,二○一○年圓寂。


師父的開示像甘露一樣灑下來,但是我們能夠收穫到的卻 不是全部。

大家來到這裡朝聖,知道聖在哪裡嗎?如 果只是到達這個地方就叫朝聖,聖是這些石頭 或是雜草嗎?佛又在哪裡? 我們今天看到這些建築,都是在千百年 前,是在當時曾經輝煌一陣子的,也有很多出 家修道的人在那裡修行,但如今又何在?你難 道見到這些東西,就叫做朝聖嗎?你看到佛出 生的那個石頭,這就叫做見佛了嗎?

65

第一部分


修行是個很實際的問題。 修行不是叫我們鑽在經典裡面,或者只是 打坐唸佛,那只是一種方法。佛法早就告訴我 們修行不離正念,不離正知見,這是八正道 9 裡面很重要的方法,不管大乘 10 或小乘 11 乃至 其他佛教的修行,所有的解脫法門就是從這裡 開始的。 時時刻刻以正知見覺醒自己,知道一切諸 法當下都是虛妄的,不實有的,就不會被它迷 惑,朝聖就是在提醒我們這一點,而不是看外 面的哪一個東西是神聖的。但也不是要去輕視 所有外在的物質或現象,而是知道一切諸法當 下雖然空寂,也有它種種假象的因緣,所以你 要藉著這個因緣來成長我們的道業。 這樣的用功我保證你們在很短期內就可以 得到諸法的受用。否則真的很可憐,一輩子學 佛,一輩子也很努力,但盡是做一些跟我們生 命的實相不相關的事,卻還以為自己是真正在 努力。

9

八正道 即佛教徒修習解脫境界的八種法門 : 一、正見,具有四諦的見解;二、 正思維,思維四諦之義;三、正語,不作一切非理的言談;四、正業,清

66

淨的行為;五、正命,正當的謀生方式;六、正精進,努力勤修正法;七、 正念,修習四念處;八、正定,修習四禪八定。


如果這一趟朝聖之旅要用腳來 走,我們誰還會願意來呢?

看我們現在科技如此發達,坐飛機又坐汽車,真的來到這 裡幾天之後,我們都覺得很累,不論是飲食或是氣候和風土民 情都讓我們很不習慣,已經讓很多團員生病或是腹瀉了。 但是想想幾千年前的祖師大德們用自己兩隻腳走來印度, 到底要用上多少的生命力和意志力,以及度過多少次生命的威 脅才能到達這裡? 相比之下,我們真的很汗顏。 相比起祖師們所發的那種大願心和大毅力,以及用自己的 生命去求法的渴望,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慚愧。

10

大乘 興起於西元初,強調眾生皆可成佛且以自利利他為重。流 傳於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地區。

11

小乘 相對於大乘以成佛為最終的理想境界而言,以證得阿羅 漢果為終極理想的佛教宗派是為「小乘」。

67

第一部分


我們坐的車即使速度沒有很快,但相比起用腳走路還是飛 快得不可思議,如果這一趟朝聖之旅要用腳來走,我們誰還會 願意來呢? 我們對於想要離苦求解脫的願望,做了甚麼努力? 我提著師父的僧袋跟在他旁邊,戰戰兢兢的觀察師父接下 來有甚麼需要?我幾乎很少把心放在觀光上,為了不要再被師 父出奇不意的責罵,我用了十二分的心力在師父身上,其餘時 間有時候在參觀走訪,有時候稍微等待一下,我就參著我的話 頭:「甚麼是無?」 甚麼是無?甚麼是無?甚麼是無? 四周的聖地風光都像是月曆上的風景照,迷人卻很遙遠。

68

在行程中,我一直 緊隨著師父。


阿育王柱。

雪山龍洞。

靈鷲山。

69

第一部分


平時我們的用功都是在安靜的禪堂裡禁語打坐,現在在旅 行途中還是要用類似的方法來修行,看得出很多人的不知所措 與衝突感,於是大家突然都拘謹了起來,下了車不敢說話,不 敢放鬆的走馬看花、呼朋引伴,旅行變得好嚴肅。 已經過好幾天了,師父一直在觀察著大家的身心狀態,有 機會便開示大家當下該提起的方法,不要散心雜話,不要過分 的沉溺外在的感受。 我看得出沒有跟隨師父禪修過的團員,非常不習慣這麼嚴 肅的旅遊方式,可能超過他們的想像之外,原來修行是這麼多 的限制和約束,雖然大家也很努力在配合,但可以感受到一種

70


不解和挫折的氣氛在醞釀著。 即使在安靜的場所都不見得能觀照自己的身口意,更何況 是出國旅行呢?

來到這裡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的佛?那到底 是甚麼? 你們要從內心去努力,並不是不准東張西 望、不准笑、不准吃喝,並不是叫你要捨棄一 切美好,而是要去珍惜每一段的因緣,要感受 自己擁有的是多生累劫修來的福報,還有多少 的眾生仍然沒有這樣的因緣。還有要很自在歡 喜的來朝聖,可是心要跟我們的清淨心相應, 身口意三業要以諸佛眾生和一切法的四緣四相 去莊嚴成就它。 所以今天我們得到佛法的利益,感受到佛 菩薩的恩德,我們就該從內心裡落實自己的修 行,只有落實自己的修行才是真正的感恩報 恩。

71

第一部分


到了聖地之後要把身口意三業嚴肅起來不 要放逸,要顯出作為一個佛弟子的行儀,而不 是觀光客或是隨便的烏合之眾。就像我們回到 佛陀身邊,是跟著諸大善知識一起修行,用心 去感受莊嚴的氣氛和在專注的身心之下體會到 的轉變和提升,甚至感受到佛菩薩或是賢聖僧 威神力的加持。

我想起師父之前在帶禪七,用盡他的心 力在每位禪眾上,彷彿他能看穿個人的狀 況,或是嗅出禪眾現在遇到甚麼困難,開示 的時候總是能適時解惑。 師父帶七時非常嚴 肅,就像是經歷生死 大事一樣,每個禪眾 在那樣的氣氛下都被激勵 著,在禪期中經歷無數次的沮 喪和放棄,又經歷無數次爬起 來走下去,每一次的失敗都在

72 師父帶禪七時總是非常嚴肅。


鍛鍊一點點的心力,每一次的重新站起來都能換來痛哭一場,師 父陪著我們,走著那一段說不出滋味的心靈之路。 人生哪裡苦呢? 還在尼泊爾的時候,晚上的加德滿都是要輪流供電的,全 市很多地方都陷入黑暗,讓我們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很意外,因 為在城市中晚上有電對我們來說是「本來就應該如此」的,所 以來到了這個不一定有電才是「本來就應該如此」的城市都很 訝異,這個國家的人是怎麼生活的呢? 天很暗,車子在路上駛過,不時看到有些人在街上生起一 團火取暖,我看不見他們是甚麼表情。 到底誰的人生比較苦呢?

佛法的修行,就是已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不管昨天睡得好不好都不要放在心裡,要打起 全部的精神,用當下的身心狀況去做最大的用 功,這樣才叫真正的修行。也就是不要憶想過 去,也不要憧憬、期待未來,只是把握當下整 個機緣。

73

第一部分


我非常期待可以像以前跟著家師聖嚴師 父 12,以及五百菩薩在二○○二年的時候去中 國朝拜祖庭的情景一樣 13。 在那次行程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趕路,而 且因為人多,車隊分佈範圍太廣,所以那十四天 裡師父跟我們講話的機會並不多,但是我發覺大 家的身心都不離禪法的修行。那十四天裡,大家 眼看耳聞的都是祖師建設禪宗的道場,所以創建 叢林的辛苦都感受在心裡,再加上每兩三天就有 心得的分享,所以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天,大家 卻覺得收穫非常豐盛。 我記得那時候也是早起晚歸,跟現在朝聖 之行差不了多少。尤其佛門祖庭幾乎都在深山 裡面,沿途路況不好,一路上灰塵漫天,當時 師父坐第一輛車,我坐第二輛,車子一部接著 一部,我往後一看,車子揚起的灰塵幾乎就像 大霧一般。加上後面有些車子的窗戶損壞無法 完全緊閉,揚起的塵土就直往車裡面灌,那種 辛苦不在話下。 12

聖嚴法師 江蘇南通人,台灣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創辦人,也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 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為一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 立正大學博士,是台灣第一位獲得碩博士學位的比丘,二○○九年圓寂。

74

13

此趟旅行已寫成《五百菩薩走江湖》一書,聖嚴法師著,法鼓文化出版。


一路上光安排五百人的吃、住更是一大難 題,但是所有的菩薩們都是抱著來求法的精 神,因此每個人都甘之如飴。也因為家師的 德望及眾人的努力,即使物質方面的條件都 不佳,人多光是上車排班整隊就要用上ㄧ小 時,但我們五百人就像ㄧ個人一樣,看起來 真的非常莊嚴,所以感受十分深刻。

數年前的那一次祖庭巡禮 讓師父的印象十分深刻,那樣 辛苦的環境剛好類似在禪堂裡 修行,只是狀況大不同了。

師父在禪堂裡帶禪七。

75

第一部分

在禪堂裡打坐。


在禪堂裡,物質環境上是舒適而不需擔憂的,大家苦的 是駕馭自己的內心,而在那一次旅行中苦的是外在的物質環 境,大家的內心卻緊緊的沒有放逸,整個氣氛就像在戶外打禪 十四。 我瞭解師父他老人家的用意了。 回想起他幾天前對大家的開示,他殷殷切切的提醒,不斷 指導馬上就能使用的方法,但是日夜趕車中的疲倦和日漸擴大 的感冒,已經使大家希望平順度過這段旅行就好,有時間就想 多休息,連聊天都變少了。

行程中很多團友都感到疲倦及患上感冒,但大家仍然嚴守 師父的修行教誨,不敢鬆懈。

76


疲倦與感冒一直威脅著車內的每一個人,甚至有團員一下 飛機之後腹瀉就每天相隨,身體虛弱。而景點的路程遙遠,常 常早早起床,很晚很晚才趕回旅館就寢,大家的休息時間都不 足,還要對抗一日之中冷熱溫度的劇烈變化。 這些共同的危機和隨時修行的壓力,竟讓大家升起革命情 感。 在浩大的世界中,我們這一車就像密不可分的家人,唯有 彼此分享資源,互相關懷扶持,我們才能一起度過這二十二天 的印度旅程,大家傳遞的溫暖令我十分感動。

我本來期待能夠把這二十二天的朝聖之旅 當成禪堂的延伸,希望每個人隨時都可以把禪 法用在生活實修上。但也許是事前沒有跟大家 講清楚,所以你們都沒有心理準備。 我相信諸位的根器和各方面的資質都很 好,所以剛開始時,為了使大家在生活中也能 夠將禪法用上手,簡直把禪堂那一套都帶出 來,但是似乎給大家帶來蠻大的壓力,真是非 常抱歉。

77

第一部分


這只能說是因緣不夠圓滿。因為有些人參 加過我主持的禪修,知道我的教法十分嚴厲, 但是沒有參加過禪修的人,突然遇到這樣的對 待就會感到很突兀,也會覺得花這麼多錢來旅 遊觀光,為甚麼還要有這麼多的約束? 總之,我很抱歉因為自己的初發心與做法 跟各位的有所出入,以至於產生前幾天對各位 比較嚴格的教誡及約束,以後我會改正想法及 作為,盡量往觀光旅遊的態度來進行這次的朝 聖之行。 既然我們的因緣是屬於朝聖觀光團,從現 在起我的開示會往佛法方面去,我會盡我所知 跟大家分享歷史經典上的教誡。 至於修行方面就由你們各自去努力,我不 會再處處盯緊你們的身心有沒有去落實……

78


我帶著些許的訝異聆聽這段開示,車子裡的氣氛也蕩漾著 一股意外,師父的語氣變了,回到了不帶禪修時的師父,和藹 可親的師父。 但不知怎麼地,我一邊聽師父的話語,一邊覺得心裡酸酸 的;一邊覺得鬆了一口氣,一邊為甚麼又覺得好像損失了甚麼 呢?

79

第一部分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參觀帕素帕帝那廟的行程中,我們來到 當地的河邊火葬場,很幸運的看到當地人的火葬儀式。 這條河河面的距離比較像大水溝,我們一行十多人默默的 站在橋邊,毫不費眼力就可以看到整個過程。 我們見到家屬把包好布的遺體抬到河邊,讓亡者的腳部浸 泡在河水中,代表著可以將他生前的罪業洗淨。 在橋的右上面有石砌的火葬台,這是屬於貴族或有錢人焚 化的地方,而左邊七個則是屬於貧民使用的地方。 從燒的柴火粗細,也可以分得出來亡者是有錢人還是窮人,

80


有錢人的最後一程柴火可以燒得旺盛,像是讚頌他的一生,而 窮人的火焰看起來就不足,彷彿代表著一種落寞。 不管燒得快或燒得慢,終究化成骨灰,祭台上的人把餘燼 掃進聖河裡,有錢的沒錢的最終都是公平的融合在一起。 這裡的葬禮有一種我們很不熟悉的氣氛,很簡單、很稀鬆 平常,沒有人哭天搶地,也沒有任何恐怖或陰暗的感覺。 在這露天又公開的地點,沒有我們文化裡在乎的隱私權, 所有的亡者不管他生前的階級是如何,都會被送到這裡來,在 太陽底下放上火葬台。 有時候布沒包好遺體還會露出來,四周任何來來往往的人 都可以駐足觀看,火燒的灰煙竄進你我的鼻息裡,和我們一起 活著呼吸。

81

第一部分

瓦拉納西恆河 瓦拉納西恆河。


用布包裹著的遺體即將被火葬。

點起柴火,遺體在燃燒中變成灰燼。

82 太陽底下,火葬在恆河邊是一件尋常事。


這就是生命的最終,眾人合力將臭皮囊回歸到聖河的懷抱, 因為他們相信有來生,相信著這不是永遠的分離。 我簡直忘了這是個葬禮。 有的人在河的淺水區裡走動,無視於那些河底千千萬萬人 的灰燼,不遠處還有人在河裡沐浴嬉戲,沒有人覺得這樣很髒, 也沒有人忌諱和骨灰遺體一同洗浴,活著的人不在乎,死去的 人更不在乎,生生與死死,在這裡沒有距離。

這讓我想起母親的直腸癌,病患讓她飽受病痛之苦,開刀 與化療其實對母親而言並不是步向復元,而是慢慢的邁向死亡。 幾年之後,癌症轉移到全身,母親的身體前後都開過很多 次大刀,取掉很多器官組織,身體雖然還活著,卻已然破碎。 母親進出醫院是常態,一日復一日的期待,換來的卻是癌 細胞漸漸侵入骨頭,她已經不成人形。 當她終於不再吸入那一口氣時,是她真正的解脫,也是我 們做兒女的解脫。 原本我們是那麼懼怕死亡帶走母親,但是當它來臨之時,

83

第一部分


卻又像一個恩賜,母親終於可以不再疼痛的活著了。 因為久病纏身,母親的死亡成為一種救贖。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開始學佛,母親的葬禮用了傳統道教的 方式進行,但是也找了法師做七和誦經,而我們不知要幹甚麼, 只好待在旁邊聊天,花錢請人來誦經就辦完了要做的正事,接 下來大家就恢復正常的生活作息。 我沒有很大的哀傷 與不捨,坐在母親的靈 堂裡,看著她的照片, 一個淡淡的微笑,倒像 死亡是對她的恩賜。 我看著母親的微笑, 卻覺得那樣的笑容愈來愈 遙遠。

84


來到印度的瓦拉納西恆河邊,是遊人必到的知名景點,在 這個印度教聖城的臨河處,擠滿了前來沐浴淨身刷牙漱口的活 人,還有等著遺體在河邊火化成灰以便進入聖河的死人。 這個聖城的交通擁擠而混亂,街道也髒亂不堪,垃圾廢棄 物到處成堆,與車子的廢氣發出混合的臭味,而牛隻與拖車的 馬在街上漫遊,和人一樣的隨地便溺,車子經過就壓出長長的 屎路。 我們一行坐上小艇,駛到河道中間來觀賞完整的河岸風景, 發現河面上載浮載沉的除了垃圾之外,偶爾還有人的遺體。 窮人就是不夠錢買足夠的柴火,因此還沒有火化完的遺體 直接就進入河中。

85

第一部分

無論生前是富是窮,最後還不是一樣的融入到這恆河裡。


河上的浮屍一點也不讓當地人見怪,也沒有人管理,就任 其腫脹、腐爛,如果數算看看,也加上牛隻屍體的話,其實數 量也有不少。 近距離的看見這些腫脹泡水的遺體,不知道為甚麼,這裡 的氣氛就是讓人不覺得錯愕與驚嚇,千百年來這條河一直是這個 樣子,它承接著生者的祈禱,容納著亡者的心願,生生與死死, 在這裡分不出距離。

一九九四年,那是我人生相當美好的一段時間,在澳洲有 著舒適的大房子,香港的生意交給朋友去管理,做得相當成功, 女兒們在澳洲就學也十分順利,我喜歡做甚麼就做甚麼,日子 從來沒有那麼幸福又無憂無慮。 可是那年父親退休去做身體檢查,竟然發現他患上末期肝 癌。 父親本來就想在退休後到澳洲來跟我住一段時間,醫生一 聽便說:「不要再等了,下個禮拜馬上就去,趕快把握時間, 還有甚麼沒完成的心願就趕快去做吧! 」 我心裡有某種東西炸了開來。

86


生命怎麼是這個樣子? 即使坐擁山海美景,在我的世界當個國王,成功、名利這 一切,和生命的無常相比,算得上甚麼?我還是對父親的病一 點辦法都沒有! 我發現物質生活與成就根本就不是人生的依靠,原來面對 整個生命,自己的力量是這麼狹小與無助,我突然感到無所憑 藉,一片空白。 我對生命升起了不安全感與疑惑,這個問題會有辦法解決 嗎?

父親來到澳洲一起生活。

87

第一部分


父親住在澳洲的這段日子,我陪他遊山玩水,讓他過得舒 服又愉快。當他回港之後不久,肝癌惡化,我立刻趕回去陪他。 起初父親覺得痛時就聽佛號,但是到後來更痛時就只能用 藥了。 朋友送我幾本佛教的書,要我有機會也給父親看,書的內 容是關於死後中陰身的道理,以及家人在親人臨終時該有的相 關知識和準備,那真是很有用的臨急抱佛腳。 父親後來已經無法看書,我便在他病榻前讀書或是誦佛經 給他聽,他聽了很安心的入睡之後,我還是繼續的把書讀完, 從其中獲得莫大的裨益。 最後父親安詳的往生。 那段陪在病床前的日子,我讀了非常多的書,也包括聖嚴 師公的《正信的佛教》,這本書竟然解開了好多年前深放在心 底的疑惑。 我們為父親辦理了佛教的喪禮,法師請我們兄弟姊妹為父 親吃素四十九天,從聽到的那一刻開始,我便決定終生吃素。 法師也希望家屬在佛事中,親自為往生者誦經,在誦經的 過程中,我感覺到一股平靜,也因為最後能親自為父親做了一

88


點點佛事而感到安慰。 透過莊嚴的誦唸,死亡彷彿透過父親在教導著我,生生與 死死的輪迴,其實沒有距離;我自己亦因為這個因緣,走上了 學佛的道路。

父親的離去,帶我走上了學佛的道路。

89

第一部分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