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都 の
之 間
Kyoto no MA
『 我喜歡在布料與身體之間的空氣,而我稱之為「間( 在於日本的獨特美學。 』
)」,它是一種存 MA
山本耀司
『
』 Film on youtube
◎國際樣式的京都
◎神明載體
◎水樂園
◎秘密茶庭
◎車站出口
7 1
6 1
4 3
2 5
1 5
目錄
◎一個燈火通明的夜晚
◎所謂外來者
◎序
0 1 -京都車站
0 2
◎第一印象
0 5
1 1
◎所謂外來者
的﹁祇園祭﹂,我們為了參 2040
看著車門上的到站時間表,白色文字在黑色螢幕上繞著,兩點十分,從關東 機場搭乘關空特急好像也沒有比較快,今天是 與這個祭典而前往京都。
隨著手扶梯的慢慢往下,旁邊在大階梯行走的人漸漸地離我們遠去,往回一
看,超大尺度的屋頂桁架跨過整座車站,這種構造技術代表著一個城市的﹁進
步﹂。車站的入口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為了來朝聖這個日本的重要祭 典,大家井然有序地一個個通過車站閘口……
02
序 ◎
年原廣司的京都車站,為這個千年古城投下了個震撼彈,代表工業革 1997
命後京都跟隨時代的發展,隨之而後,大量國際樣式的商辦大樓在京都冒出,
傳統的京都住宅退縮到城市的外圍,改變了人們認識京都的方式。
01
04
03
的京都,充滿了國際樣式的大樓,讓京都老居民心中充滿感慨,城市 2021
失去了它原本的特色,唯獨只有在「祇園祭」時,京都才會回復舊有的城市氛
圍,居民們會為了這個祭典「臨時搭建」,建造許多祭典需要的裝置,像是巡
行所需的山鉾,或是巡行前夜的攤販,而祭典結束後,一切又會恢復原狀,居 民回復平常的生活。
年,老居民們第一次發起﹁京都續接計畫﹂,希望透過祇園祭的臨時 2025 搭建,在這段期間能回復老京都的城市氛圍……
06
一個燈火通明的夜晚 ◎
一年一度的祇園祭,每逢 月 7 ,這個京都最重要的慶典會開始讓京都產生變 形,全京都都瀰漫在祭典氛圍中。
巡行前夜的京都總是擠滿了人潮,把整個四條通塞滿,路上滿滿的美食,所
有商店都擺出了屬於他們的攤子,原本被夾雜在大樓裡的商店都探出了頭,街
道兩旁的大樓退去成為背景,章魚燒、巨大肉包、彈珠汽水、還有去年沒吃到
的冰涼小黃瓜,就連國外的速食連鎖店也從來不缺席,擺出了漢堡攤販,可能 是為了讓那些外國人可以有歸屬感吧 ?
「真可惡,京都都不京都了。」
「沒辦法啊 京 ! 都也得跟上時代的腳步,不然會被東京的人瞧不起的。」
05
08
07
『各位乘客您好,感謝您搭乘關空特急,本列車即將抵達京都站,下車時請 注意您的隨身行李,並祝您旅途愉快。』
10
09
12
◎第一印象
-京都車站
年的建築。 40
車站的大廳充滿了來自世界的旅客,其中也不乏從外地回來的京都人,我拿 起手機拍照打卡,紀念這棟歷時
年完工時的新穎感, 1997
清潔人員操控著桁架上的清洗機器人,保持著玻璃立面一貫的剔透感;京都 車站,在大量清潔及維護人員的努力下,維持著如同 這一切讓初來乍到的我感到新奇。
巨大的玻璃量體,大跨度的金屬桁架系統,成就了京都車站的超大尺度,兩
側的大型階梯,讓這個空間就像京都的巨型峽谷,階梯間的縫隙穿插著電子螢
幕,讓從底下看的人能夠看見電子動畫,原廣司所做的這一切,都向世人宣示 著京都跟上了時代的腳步,是一座﹁先進﹂的城市。
11
14
13
的小孩竟然會在選擇在戶外玩耍,而不是躲在家裡玩著冷冰冰的遊戲機。
走出了京都車站,迎風而來的落葉落在我的腳旁,此時我才注意到腳底下踩
著細細的沙子,隨著人的移動,發出悉悉酥酥的聲音,一旁的小孩面對著鏡子
堆沙堡,隨著我的靠近,鏡子裡也應映射出我的身影,這也才讓我意識到,已 經好久沒有這樣仔細地看看自己了。
地面的高度逐漸抬升,讓人感覺空間緩緩地起伏,屋頂高度變化也造成了這
個空間的壓縮感,樹木穿插在這個空間裡,配合著屋頂上方的圓形開口,讓人
透過樹縫隱隱約約地看見京都的樣貌,陽光穿過樹縫也變得柔和,標誌性的京 都塔被遮掉了大半部分,只看見了大樓底下的人行空間。
16
◎車站出口
﹁您好 歡 ! 迎來到京都,這是贈送的紀念品,祝您旅途愉快 ﹂!
天﹂顯示的內容令人疑惑,像是在倒 30
在票閘口的站務人員拿了個像是手錶的裝置,送給了每個來到京都的外國旅 客,螢幕上顯示著 ﹁: 2040 / 7 /,1剩餘
分,午後的京都充滿著夏季的氣息, 30
數計時著什麼,錶帶是由特殊材料編織而成,與手腕接觸有些許的刺痛感。
看著屋頂懸掛的大型電子看板, 點 2
陽光穿透過車站的玻璃帷幕,照射在每個人的臉龐,加上票閘口的人擠人,讓 我流了滿身汗。
車站的外頭傳來小朋友的追逐嬉鬧聲,聽見媽媽在後頭呼喚著,真訝異這裡
15
18
17
20
剛從京都車站走出來的我們,對於這截然不同的空間感感到新奇,沙地控制
了人們行走的速度,讓人不的不留意這個空間想要表達的各種細節。
支撐這這個空間的細鐵柱,露出了薄薄的鏽蝕痕跡;地上的沙紋,也在小朋
友的玩耍以及遊客的走動下不斷的變化;鏡子的反射,映照出了人的流動以及 樹葉的飄落。
有別於京都車站的巨大峽谷,京都人更喜歡﹁小尺度的空間﹂,觸手可及的
緣側屋簷定義出了他們對空間高度的感受。這個夾在車站與京都之間的空間,
不同於京都車站的永恆性,在這裡,能夠透過身體感受到時間的變化。
19
22
21
24
23
26
◎ 秘密茶庭 總高
公尺的京都塔,與京都車站相望,作為京都的地標之一,從車站出 131
來的我們,立刻感受到了百貨商場的人潮,絢爛的燈具、迎風而來的專櫃香水 味、交錯而來的腳步聲,揭示著這個城市的快節奏。
﹁碰 ﹂!在一旁嬉鬧的小朋友一頭撞上我們,一抬頭,發現我們的外國面孔,
連忙著跟我們道歉,事後又急忙著往商場旁的巷子跑去,隨著巷子傳出來的腳 步回音,一旁的高聳混凝土柱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欸 你 ! 看,那裏樹種得的好高。﹂隨著我們朝著巷子內走去,高聳的混凝
土柱也逐漸清晰,柱的頂端種植著櫻花樹,高度不一的樹群,讓在兩旁的高樓 也能享有櫻花的景致。
25
28
27
30
走出了巷子,看見許多人往混凝土柱的夾縫中穿梭,隱約能夠看見內部有人
在活動,我們跟隨著一個穿著樸素但不失典雅的老奶奶,一同走進這個被隱藏 的空間。
﹁你們是哪裡人 ﹂?老奶奶親切的問道,隨著與老奶奶的交談,我們才知道,
這裡原來是茶庭,一個隱藏在百貨大樓群之間的空間,讓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有 個喘口氣的避風港。
許多人會在中午休息時段來到這裡,享有一個人的獨處空間,進到微微抬高
的台階後,上方緩緩降下半透明的帷幕,隔絕的外部的人潮及噪音,抬頭一看,
原本被抬高的櫻花樹們也在合適的高度︵原來是為了這些茶庭空間而抬高的︶,
躺在台階上躺成大字型的我,看著剛才那位老奶奶在一旁喝著手中的熱茶,也 享受著這份愜意。
29
32
31
34
33
﹁我們透過肉體去感受這個世界,建築師們利用間隙讓人體和物質產生關
係,感受風的柔軟、水的濕潤、陽光的溫暖還有沙土給人的踏實感,透過這一 切知道自己還活著,我們很珍惜這份事情。﹂
語畢,老奶奶捏碎手中的麵包,把它分割成鳥兒們習慣的大小,原本攀附在 麻繩柱上的麻雀們也紛紛被吸引過來。
原來這是京都人跟環境互動的方式,他們透過這個臨時的構造物,在這個大 都會時代,找回以往建築跟環境還有人之間的關係。
36
從茶庭內部往外看,黑色柱子剛好地遮掩了四周的高樓,陽光也透過樹蔭變
得柔和,仔細一看,原來黑色柱子是由不同粗細的麻繩纏繞而成,重複、交錯、
疊合,表面上看似密不透風,但微微靠近卻能夠藉由產生的空隙,感受到來自
土壤的溫度和溼氣;漆成深灰色的麻繩柱,把這一切感受隱藏起來,唯獨只有 近距離地用身體去感受,才能了解這個空間想訴說的事情。
在植栽槽與外部間隔著一層空氣,藉由內與外的麻繩圈,分別隔著土壤以及
外部,櫻花樹利用樹根鑽進這些細縫,透過中間的空氣層及外層的麻繩裸露出
來,陽光和雨水也透過這個空氣層,落在外圍的麻繩圈上,讓人體間接的感受。
﹁我們自古以來就不喜歡封閉感,無論是物質、建築、甚至於整個都市,我 們都會在其中留有空白。﹂老奶奶說道。
35
38
37
40
39
42
傳 統 茶 道 的 過 程 繁 瑣, 從 製 茶 的 儀 式 到 喝 茶 的 動 作, 都 表 現 著 生 活 中 的
﹁慢﹂。從工業革命後,人們總是追求著有效率的生活,去追求更大的生產值;
在這裡,看不見城市的快節奏,人們專心地拿著手中的茶碗,以一個微微前傾 的姿勢,完成砌茶的所有細節。
41
行空間。
44
◎水樂園
整年溫差劇烈的京都,降雨量在梅雨季和夏季達到一整年的高峰,這裡的地
形為四面環山的盆地,空氣不容易循環,使得夏季悶熱,幸好夏季的午後時常
,祇園祭的巡行前日,今晚是祇園祭裡的﹁宵山﹂,宵山 2040/7/16
伴隨著陣雨,緩解炎熱的夏季。
今天是
期 間 會 有 許 多 攤 販 在 街 道 上 出 現, 道 路 會 全 面 禁 止 汽 車 通 行, 讓 居 民 擁 有 好
的步行空間,以享受夏季的陽光;而這只屬於行人的空間,被稱為﹁步行者天 堂﹂。
剛過午後,車站發送的手錶響起,螢幕上顯示這次宵山的地點,在烏丸及四
條通交叉口,原本大量的車流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原本消失的人
43
46
45
上的弧形透明玻璃收集午後落下的雨水︵碰撞、分散、匯集、流動︶,再沿著
瓦片柱往下流,匯聚到水池,水流在表面上形成侵蝕,讓瓦上面留有水流過的
痕跡,孩子們撫摸著表面,透過雙手感受瓦片的粗糙感以及水的溫度,凹凸在
手掌間摩擦,細水流流過指間,讓人感受到一絲的冰涼;光線透過頭頂上方的
水面,折射成較微弱的折射光,以及映照在瓦片柱上,潮濕的表面讓光線產生 柔和的漫射,照映在每個孩子的臉上。
孩子們在淺水中奔跑嬉戲,濺起的水花灑在一旁的植栽上,伴隨的父母則在
一旁閒話家常,雙腳浸溼在水池裡;當地的居民在祇園祭的午後來到這裡,度 過夏季的炎熱。
48
人行空間的鋪面取代了原本覆蓋住土壤的柏油路,而土壤又從鋪面的間隙冒 出,讓雨水能夠重新與土壤接觸。
﹁雨滴從低空雲凝結後向下墜落,由於下墜時的風阻,讓圓形的水滴形成流
線,打在泥土上,滲進砂土的縫隙,被植物吸收,成長成樹木,接著再被我們 使用,做成我們的房子,我們的家。﹂媽媽跟身旁的孩子說道。
﹁自古以來,我們運用泥土及岩石燒成瓦片,並且覆蓋在我們的房子上,水
落在瓦片上,在瓦片的縫隙間流動,雨水產生出的聲音以及侵蝕的紋理,是我
們跟自然互動的方式。﹂語畢,孩子懵懂的點點頭,看著水流緩緩的從瓦片的 間隙流到水池裡,也好奇地向水池奔去。
起伏的地表在低漥處形成水池,許多小孩在水池玩耍消除午後的暑氣,頭頂
47
50
49
雨水流過傾斜的鋪面,被匯集到一個透明的渠道,這些渠道交織到了同一個
中心,再與立面的瓦片銜接,瓦片是以細鐵管串接在一起,彼此在互相疊加,
瓦片間留有縫隙,風可以透過其中,雨水順著瓦片往下流,如同以往他們面對
雨水的方式,光線也因為水的漫射變得柔和,人們可以在這裡感受到自然。
52
﹁你看,大樓的窗戶被打開了 ﹂!
﹁對啊 原 ! 本被玻璃帷幕隔絕的人們可以走出來,我們以前都會在建築物的
外側留有走道,便於通風且開闊視線,這樣即使內部的門窗全部打開,我們也
不用擔心被雨淋到,我們會坐在這裡聊天,度過一個下午,這個地方,我們稱 之為﹁緣側﹂。﹂
自從京都車站建成之後,大量的玻璃帷幕取代了京都舊有的面容,雨水與建
築的關係,僅剩薄薄的一層玻璃;而在祇園祭的期間,舊有的關係得以被接續, 如同「緣側」一般的空間取代了這些玻璃帷幕。
在聽到了一旁的夫妻談話後,人行空間與大樓之間的構造物,也吸引了我的 興趣,我走上了這層空間,去了解當地人的生活。
51
54
53
56
55
58
57
60
水與瓦之間,在這裡,被放大成了京都人可以感受的空間尺度。
59
樂器的人感受,樂器的聲音也藉此能讓外部的人能聽見。﹂一旁的居民向我解 釋道。
隨著最後一座山鉾離我們遠去,人潮也漸漸的減少,在熱鬧的巡行結束後人
們逐漸回到自己家中,而我也把握這個機會,跟隨著散去的人們,一訪京都的 巷弄,讓我得以窺探當地居民的生活模式。
京都的巷弄都以單行道居多,把大部分的空間留給自行車和路人,跟著前方
的父女,來到巷弄的路口,只見一座木結構的搭建物,父女走進了這個被架高
的空間,架高的底層留給行人,延續原本的街道紋理,空間的外圍由半透明的
織布所遮掩,在風的吹動下,織布打在背後的柱子上,形成柱子的形狀,織布
末端在飄動之下讓人能隱約看到內部,這個由織布圍塑的空間,形成了曖昧的 邊界。
62
◎神明載體 今天是
,祭典巡行的當天,街上擠滿了參觀的民眾,一座座的山 2040/7/17
鉾遊行是眾所矚目的焦點。
﹁我們都為「山鉾」深感自豪,在京都的三十三個町當中,每個町都擁有自
己的山鉾,在祇園祭巡行的當天,各個町會藉由山鉾特殊的造型,述說著自己
的故事,也成為了祭典當中的高潮,整體而言,山鉾就是神明臨時性的載體,
我們由此祈求一年的平安,在結束後會將其拆除,象徵瘟疫的結束。﹂
﹁我們把繩結重複的纏繞在木結構的接合點上,將重達數噸的木構架支撐起
來,在上方掛上歷史悠久的織品,細繩的編織形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以輕薄的
一層包覆住了整個空間;在移動的過程中,風穿透過編織的縫隙,讓內部演奏
61
64
63
66
走上了階梯,隨著距離慢慢地接近,規律而輕微的鐘聲從內部蔓延出來,一
階階的台階讓視線的高度被逐漸抬高,撥開外圍的織布,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個
祈求平安的場所,居民們在遊行過後來到這裡祈求平安,風的吹拂,帶著一旁 的織布與身體產生摩擦,透過縫隙與身體接觸。
65
錢的箱子,上方掛著幾條不同粗細的繩子,每條繩子都是乾稻草的編織,不同
的編織密度使得繩子有不同的重量,乾稻草與手指摩擦,產生輕微的刺痛感。
擺動繩子,上方的掛鈴發出清脆的聲音,居民們透過這些簡單的儀式,祈求 未來一年的平安。
68
﹁進去這個地方之前要先脫鞋喔 ﹂!父親叮嚀一旁的女兒道。
女兒聽從父親的吩咐,在拖鞋後踏入這個空間,﹁嚓嚓﹂,在腳底與樓板接
觸時,只聽見稻草相互摩擦的聲音,原來這個樓板是用乾稻草互相編織而成,
樓板因為人體的重量微微的下沉,原本排列緊密的地面也開始產生縫隙,腳底 感受到藉此吹進縫隙的微風。
﹁比起磁磚,我們更喜歡用榻榻米鋪滿地面,乾稻草編織的縫隙在與我們接 觸後留有溫度,我們喜歡這種感覺。﹂
隨著我踏入這個空間,行走的速度也變得緩慢,腳底下飄動的影子引起我的
注意,抬頭一看,交錯的織布在頭頂上飄動,光線過織布也變得柔和,居民們
紛紛往中央走,聚集到了老舊的木箱前,走近一看,原來這是個舊用來放香油
67
70
69
回到了當初的車站入口,屬於祇園祭的搭建物已不存在,留下原廣司的金屬
桁架以及大型電子螢幕,車站依然充滿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急忙地前往各自 的目的地。
一年一度的祇園祭,讓京都能在這個國際樣式的時代,在短暫的一個月裡, 找回老城市自己的樣子。
﹁比起京都車站,我們更喜歡小尺度、與自然互動的空間,我們能藉由物質
的衰老,感受時間的變化,這讓建築跟人產生關係,我們喜歡這件事。﹂。
72
◎國際樣式的京都
在收拾行李後,我也準備離開京都,街道上充斥著快速移動的電動車,隨著
2040/ 8 / , 1 錶帶隨著時間也漸漸的老舊,乾稻草的編織在與
祇園祭的結束,居民們回復正常的生活,城市裡的搭建物消失,看著車站發送 的手錶,今天是
肌膚長期的摩擦後產生更細微的毛邊,而這也讓原本粗糙的表面多了層柔軟的 介面,就像祇園祭的京都,可以透過物質感覺時間。
年、 20 年依然歷久彌新;回到了京都車站,超過 10
公 300
大樓的玻璃帷幕讓街道因為陽光反射變的刺眼,抗鏽蝕的金屬遍布著大樓的 外牆,讓建築物過了
尺的超巨大玻璃帷幕反射著這座城市的樣貌,百貨大樓、商辦大樓、國際飯店,
這些巨型不老生物,充斥著整個街區,人潮密集的流動讓人感受到時間的壓迫 感,這是國際樣式的京都。
71
74
73
『 布料與身體之間的空氣,讓身體多了層感受,光線穿透毛線,與人體所產生
的汗水交互作用,最後再與肌膚接觸;這是日本特有的文化,一種微妙的感受
性,難用語言表達, 但又或許是這個難以表達,讓這篇故事留有詩意,我很尊 重這件事。』
作者 楊承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