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線上閱覽 金門季刊電子書
Vol.
157
2023
錄 CONTENTS
目 浯 島 之 光 起厝用做的
不是用講的
第八屆「金門文化獎」得主黃德仁
當 期 專 題
08
2023 年藏冬走讀后湖
│
與縣同庚
│ 12
后湖卯年海醮
糊紙達人 「金門師」許炳輝
│ 18
職 人 藝 象 一藝入魂
傳統木雕老師傅
具溫度、深度的文化傳承者 出身杏壇 筆下生花
李換生專訪
│ 22
葉培鈞博士專訪
│ 26
陳嘉甄專訪
QUARTERLY OF KINMEN
│ 32
│ 02
藝 文 現 場 島嶼,沒有遠方�牧羊女文學作品展
│ 36
走 讀 社 區 山外村-太武山腳下的世外桃源
│ 40
懷 舊 時 光 機 楊天澤出版風姿神勇畫冊 三言兩語
彩繪金門風獅爺神韻
鮮茶咖啡美食館
│ 50
文 藝 輕 旅 金門飲食文化傳奇
湶民水果餐廳
│ 54
藝 綻 金 門 金門國樂團
│ 58
影 像 博 物 館 金門冬天意象
│ 62
│ 46
浯島之光
黃德仁:
不是用講的
起厝用做的
2
文.圖|陳成基
的
從業至今逾一甲子,黃德仁精通各式傳統建築工法,他也曾獲聘為金門傳統匠師推廣教 育指導老師。六十餘年不曾間斷的豐富建築經歷,無論碰到甚麼金門傳統建築上的難題, 在這位業界尊稱「仁師傅」的手上,都能迎刃而解。他以一身傳統建築工藝絕學,提攜 年輕一輩的師傅習得功夫,豐厚的工藝經驗就如同一本活字典。
起厝爬上爬下,不只要注意安全,也要忍受烈日及寒風。
出身辛苦 吃苦耐勞
子,無法一起撫育,母親只得讓隔壁的鄰居
獲得第八屆金門文化獎傳統建築工藝獎
任選其一過繼,鄰家選中晚出生的那位抱回
的黃德仁師傅,一般認識他的人可能都只知
家裡,取名德麟,從此這對孿生兄弟在相鄰
道他是金沙鎮西園人,對其生平都不是很清
的兩個家庭一起長大。
楚,只有認識較深的人才知道他有一個異於 常人的身世:他和獲得第七屆金門文化獎的 黃振良是一對孿生兄弟,而且是一對遺腹子。
由於養父是一個小康之家,黃德仁幼小 時家裡做過米粉廠,八二三砲戰後,西園的 民房有不少遭毀損,父親便改做民房修建的
出生時,父親剛過世不久,當時家境貧
承包商,並雇請鄰村呂厝的兩位泥水師傅主
困,母親已有三個孩子,這時又增加兩個幼
持修建,黃德仁小學畢業後,便做起修建房
3
浯島之光
黃德仁(中)榮獲金門文化獎殊榮,受到縣長陳福海(左),及文化局局長呂坤和的道賀。
屋的小工,那時才年滿十二、三歲。初期,他父親承包的是閩南古 建築修建,需要大量的蠣殼灰,便標下西園公共造產的一座灰窯, 自己鍛燒白石灰,除了提供自家的修建工程需要,金門民間作為營 建墓葬也需要大量的蠣殼灰。
後來慢慢轉變改以鋼筋水泥建築為主, 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德仁師傅對於新、 老建築都有了一些經驗。
隨著時代改變,金門謀生環境也日漸不易,加上家 裡後來又增添兩個弟弟,民國六十年代,金門人口大量 外遷,黃德仁也於六十九年帶著妻兒五人遷居台灣,以自
4
浯島之光
己一身手藝開始在異鄉展開另一段生涯,此
這時,金門縣政府及民間對於傳統閩
時接觸到的全是鋼筋水泥的新式建築,從最
南建築日漸重視,由於自己曾有過古厝的
早的公寓工程,到後來的大樓營建,有時受
修護和營建的經驗,於是便一邊做一邊複
雇做灰壁粉刷,有時做的是鋪設地板、貼瓷
習,重新投入古厝的修建工作。畢竟手藝
磚,還有砌磚牆、澆灌樓板等工作。
是自已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很快便
其中利潤最好的莫過於有人託請作修改 舊屋、重新裝修的工作,這段時間是台灣大
能駕輕就熟。
做中學的匠藝人生
興土木、進行許多工程建設的時期,只要肯 做能吃苦,買房置產都不是難事。
黃德仁的啟蒙之路,因為父親是一個承 包廠商,軍管時期承接許多被砲彈打壞的民
鋼筋水泥工程講求的是速度,這項工作 主要是靠勞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的體 力也不再勝任費力又緊張的新式工作負荷,
房修築,聘請了多位師傅,包括呂厝林清安 匠師,黃德仁就跟著邊做邊學,與多位匠師 四處修建。
德仁師傅眼看著子女已經成年並有了工作, 便想返鄉休息一陣子,於是便在民國八十九 年返回金門。
從小就在父親的各工地幫忙的黃德仁, 長期耳濡目染,因為肯問、肯學、肯做、勇
黃德仁賢伉儷。
5
浯島之光
於嘗試,付出比一般工人更多的時間去摸索,
尾、牆規、馬背、脊墜、水車堵,磚砌、石
22 歲就能獨當一面接工程,也因為長期幫忙
砌等,他都相當擅長,甚至很多人在修建房
維修砲戰損毀的房屋經歷,訓練出德仁師傅
子時遇到疑難雜症,都會來請教他,而他也
的一身好手藝。
會很快的找到對策,猶如「救火隊」將問題
從材料商的備料開始,到修繕工地的送 貨、學習及實作,又師承各位師傅的技藝,
解決,讓工程得以如期進行。
嚴師出高徒
在每個工地的不同作業模式及工法,總是默 默的認真學習及務實工作又不多言的人生歷
德仁師與兒子黃英杰均為金門傳統建築
練,為黃德仁打下了傳統建築的良好基礎。
匠師協會的創始會員,如今父子共同為金門
黃德仁從事建築業 60 多年來,修了上 百間傳統古建築,他說,「我還是喜歡修閩 南建築,比較有挑戰性。」老師傅的傳統建 築工藝純熟精湛,包括傳統古厝的屋脊、燕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6
傳統建築付出努力,德仁師也樂於提攜教導 年輕一輩子弟,期將閩南建築工藝延續傳承。 在修復現場,常會聽到他說著中國傳統建築 的精妙之處;用料、配比、特殊技法……注
浯島之光
德仁師傅工作時聚精會神。
意事項;耳提面命「古早人辛苦,三代蓋一厝不容易啊,不能馬 虎」,難怪兒子形容他在工地,就像是「海軍陸戰隊」在帶兵, 要求很嚴格龜毛、又兇。 德仁師的名言:
這門功夫沒書本,沒教室,更沒有速成 班,有的是手把手的教,學得滴汗,教 得流汗。 沒磨 3 年 6 個月不出師,他說,學與教都很不容易.黃德仁 認為,「起厝的功夫用講的沒用,就是要實地去做才有用」。就 是這簡單的幾句話,道盡他在閩南傳統建築這些年付出的心得, 德仁師一步一腳印的走來,能得到金門文化獎實至名歸,也是金 門傳統建築匠師的榮耀。
7
當期專題 2023 年是歲次癸卯年,也是后湖卯年 海醮十二年舉辦一次的年份,今年文化 局為配合宣傳並讓民眾更進一步了解這 項在台灣及閩南地區難得一見的民間信 仰,特別配合四季走讀活動,引領民眾 藉著走讀后湖聚落,也更進一步了解這 項活動。
2023 年 走讀后湖 許績鑫參議為鄉親介紹昭應廟的信仰。
文|黃振良
8
圖|楊思齊
參與民眾在后湖海濱合照。
當期專題
話說后湖 后湖原名後湖,蓋因早期聚落附近有湖 泊而得名,至於湖在哪?有人說是駟湖,也 有人說是另有其湖,如今湖早已不見,倒是 后湖與泗湖的地名卻一直保存下來。據傳最 早后湖的居民是楊姓人家,而今后湖的人口 卻有九成以上是由後浦分衍的許姓居民。或 者說「后湖許」是「后浦許」的一派分支。 位於聚落右後方的垵湖分校於民國 42 年 由當地人士出錢出力所創辦,該校學生數最 多時曾達 283 名,當時在全島小學中雖算不 上大型學校,也能算是中型以上的小學。但
參觀許獬故居:鄉賢世第。
出生率下降,造成民國六十年代以後全島各 學校學生數逐年減少,四是許多在後浦城區 上班的人口增加,有些人遷往後浦居住,有 些人在後浦上班,就把孩子帶到城裡上學。
在社會型態逐漸改變的現實下,先是戰地管
特別的是,垵湖分校又位在尚義機場跑
制許多人口外遷,再是民國六十年代後,金
道端,每天飛機起落巨大的噪音對上課造成
門人口大量遷台謀生,三是人口節育,嬰兒
干擾,學生數更是銳減,有一年有一個班只
介紹后湖卯年海醮的由來。
9
豐富文資 見證歷史 位於后湖 37 號的「鄉賢世第」 是明代許獬的故居。許獬(1570 ~
1606 年)字子遜,號鍾斗,原名 行周,是后湖後翰房第十二世,傳 說他 9 歲能文,13 歲便貫通經史, 萬曆二十五年(1597)27 歲中舉, 萬 曆 二 十 九 年(1601) 辛 丑 科 會 試拔得頭籌,稱會元,殿試二甲第 一,稱傳臚,初授翰林院編修,是 福建全省歷來第一位會元傳臚,時 人習稱「許會元」或「許同安」, 可惜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七歲。 族 人 乃 以「 會 元 傳 臚 」 為 燈 號,並尊稱他為「會元祖」或「太 史祖」。鄉賢世第大廳祖龕內有兩 尊太史祖神尊,一尊著家常便裝, 另一尊著官服,是族人敬拜的「祖 佛」,尊稱許獬為「會元祖」,近 后湖有一棵百餘年的雞蛋花。
代並建有奉祀他的專祠。
有 3 名學生,與早年人數最多的 283 人對照下,很難
做第一等人品
令人相信。
10
專祠是一座二樓鋼構水泥建
垵湖分校左前方,有一棵年逾百年的雞蛋花。這
築,一樓「會元館」就是紀念許會
種金門人習稱的雞蛋花,中文學名是緬梔花。因為它
元的館舍,正廳龕內有許會元著官
開花時花瓣外沿呈蛋白色,內心蛋黃色,所以金門人
服的神尊,兩旁是地方人士敬獻的
稱之為雞蛋花,又因為這種花是僑民出洋返鄉時由南
牌匾以及其生平介紹,龕前有許會
洋引進的品種,故被冠以「番」字,而有許多人稱之
元的名言:「取天下第一等名位,
為「番花」。這種花以往在金門很少看到,近年來在
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幹天下第
金門林務所的培植下,如今已遍及島上的各個角落,
一 等 事 業, 不 若 做 天 下 第 一 等 人
不少正是由這棵老樹所繁殖的後代。
品。」這也是許會元平生追求的目
當期專題
標。金門民間素來有「文章許鍾斗,品德黃
向的聚落後方部分則有幾排排列得比較整齊,
逸所」之鄉諺,稱譽許會元的文章和黃偉的
從垵湖分校到會元館之間那兩排,既整齊又
品德。二樓則是「許氏宗祠」,是供奉后湖
大部分是燕尾脊型式,這些都是偏後期的建
許氏歷代祖先的場所。
築,有一落四櫸頭,有二落,也有一落二櫸
后湖昭應廟始建於清嘉慶年間,主祀池 王爺為境主,並奉六姓府、朱王爺、蘇王爺、 關帝爺,該廟始建至今已經過多次修葺,廟 額上有「光緒旃蒙作噩陽月」所立的「湖山 福主」匾,現有規模是民國八十八年所重修。
頭,就全聚落的比例而言,后湖的閩南古厝 中,三蓋廊型式的建築所佔的比例,相對比 其他聚落都要高,是后湖聚落建築的特色。
卯年海醮 地方盛事 十二年舉辦一次的「卯年海醮」是本次
廟中那一座木雕神龕,是「大清光緒甲
走讀后湖活動的一項重點,當日正是「迎請
午年孟夏」由「本境弟子許允德父子」及楊
主壇神」的日子,一大早,昭應廟的所有神
篤慶叩謝的,這是一件手藝極佳的精品。神
尊就從后湖出發,在信眾們的擁簇下熱熱鬧
龕後堵是青斗石影雕,正龕雕龍,左龕雕麒
鬧的先前往庵前牧馬侯祠迎請恩主聖侯,續
麟,右龕雕的是鳳,都是新近修建時的新作。
往後浦城隍廟迎請邑主城隍,再到靈濟古寺
池王爺的祖廟在翔安區馬巷街的「元威殿」,
恭迎觀世音菩薩,中午十一點,迎神的隊伍
之後在閩南各地和台灣都有其分靈。其他主
回鑾安座後,這項十二年一次的海醮儀典活
奉的神像都是金門及閩南地方主要的信仰神。
動正式開始,參加上午梯次的民眾參觀了這
后湖聚落中,基本上有絕大部分的閩南
項隆重的儀典,也結束了這梯次的行程。
古厝還得到原貌保存,聚落前的建築顯得比較
下午另一梯次參加的民眾,在海濱公園
零散,且大都是圓脊型式建築,而靠近機場方
由文化局呂坤和局長致歡迎詞後,一邊參觀 這次海醮最重要的場所:正在布置中的靈厝 和各項設施,一邊聆聽縣府許績鑫參議以在 地人和本次活動主要策劃人的身份為大家介 紹這項海醮舉辦的緣由和意義,后湖當地的 許大鴻議員也到場歡迎大家,接著再到聚落 裡走訪。 本 次 海 醮 的 重 點 儀 式 活 動, 則 安 排 到 十一月十一日全程結束,由文化局舉辦的藏 冬走讀后湖的活動及今年四季走讀,也到此
聚落裡保存完好的古厝建築。
劃上圓滿的句點。
11
當期專題
睽盼一紀的后湖海醮,在繁雜縝密的規劃 下,又一次在十方大德的努力下圓滿完 成,呈現眾志成城的決心,也順利劃下第 十科的海醮活動的句點;然而吾輩等亦深 刻了解,這樣的文化傳承,必將是下一次 活動的起點,共期以感恩的心,相約十二 年後的卯年,后湖海醮再相會。
與縣同庚 后湖卯年海醮 昭應廟湖山福主燈號。
文.圖|許朝枝
12
海醮圓滿送船當日村民們誠心 祭拜船伕祈願順利返航。
當期專題
無形文資 深入浯島日常 名列金門六大無形文化資產之一的 「后湖卯年海醮」,相較於金門百餘尊「風 獅爺」經年累月佇立於各村頭,是金門擋 煞迎福氣的代表;「瓊林蔡氏家廟」的春
化資產也是歷經傳承而來,在庶民文化中, 這些無形文化資產就沉浸在人們的日常, 是那麼的當然也是那麼熟悉,同時也轉換 成為文化觀光必要的基調,以這些養分滋 養著諸多行業。
祀秋嘗,傳承了敬本思源的宗族文化,「農
一紀才辦理一次的「后湖卯年海醮」,
曆四一二迎城隍」在鑼鼓喧天下,傳達了
是金門規模最大的海醮祭典,具有消災解
賞善罰惡,倡導民間善良風俗,遶境巡安
厄,祈福安民的良善風俗意義性及傳承性。
是金門重要節日代表。
十二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垂髫轉瞬弱
另「農曆七月中元普渡燈」則體現了 金門人對好兄弟的關懷與溫情的特殊性;
冠,而立迎來不惑,天命即逾花甲,古稀 轉眼耄耋,人事更迭在一紀流轉。
「中秋博狀元餅」有團結鄰里,寓教於樂,
近年多了一群年青力壯,也好似少了
祈求好福運的良善風俗,這些民俗類的文
一些老弱婦孺,這活動對部分后湖村民來
縣長陳福海率團隊前往法會祭拜,為地方祈福。(金門日報高凡淳攝)
13
說可能也是陌生,對許多金門人甚至旅居
王、水府理論並約定,借乩降喻自民國 4
在外者來說更是相對新奇,亦隨著媒體的
年起,遇卯建醮以求海宇平靜,因此,首
發達,這次的海醮活動有諸多的好奇及期
次海醮自金門獨立設縣起辦理,后湖卯年
盼,對金門唯一「與縣同庚」的活動,各
海醮史就對映著金門縣開發史,與其說海
界不同的媒體皆努力紀錄傳承著。
醮史,更是一部金門史的紀錄。
海醮史 更是一部金門簡史 起於民國 3 年的后湖沿海海難事件, 相傳后湖村的神祇因為愛護村民而與龍
海醮圓滿送船祈福(航歸其鄉 以超生淨土)。
14
經考究,早些年的海醮都克服困難完 成,第 2 科(民國 16 年),當時與大陸 廈門等地真謂雞犬相聞、一衣帶水,兩地
當期專題
交流頻仍,但海賊土匪猖獗、物力惟艱;
避難就學,而後金門實施戰地政務、823
迨至第 3 科(民國 28 年)日軍已侵華,「走
炮戰,第 5 科(民國 52 年)的海醮則應
日本手」是金門老一輩艱辛的歷程,「牽
在單打雙不打下舉辦,第 6 科(民國 64
騾馬」更是早年金門人經歷的苦楚,轉赴
年)及第 7 科(民國 76 年),金門的海
南洋者也落於此時期。
域仍在戰地政務的限管下,長輩許水澤、
民國 38 年古寧頭戰役,第 4 科(民 國 40 年)那年應有半刻喘息機會,隨即 而來的炮擊,臺海危機疏散數千金門民眾
許金龍努力留下相關手稿文件,甚至找到 影片紀錄,幸虧有這些吉光片羽,幫助後 人對卯年海醮的認識。
青壯臉孔加入(圖右為許大鴻議員),讓百年文資得以繼續傳承。
15
有笑問客從何處來之景,得於 11 月 2 日 至 5 日再次凝結村誼,透過本次海醮成功 達到了后湖社區營造。 昭應廟雖然廟宇規模不大,然而「湖 山福主」境主池王爺及諸神尊以神靈之休、 祐福兆祥,亦有賴靈濟古寺觀世音菩薩、 邑主城隍及庵前恩主公等大神金身駐廟鑑 醮,吾村先賢許獬許會元金身亦全程陪同, 諸神護持得使活動順利,浯島安康。 秉持著「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誠 高規格的祭品展現當地熱情虔誠的心。
心,亦如先祖許會元《四書闡旨合喙鳴》 教示云:「祭先主孝,祭神主敬,總是一誠,
民國 81 年解除戰地政務,回復民主
「如在」,非真有在。當祭之時,吾之真
憲政,第 8 科(民國 88 年)已有完整紀錄,
誠,交于祖考明神,儼若有所見耳,所謂
第 9 科適逢民國 100 年,建國百年的規模
心之祗肅,聚為神之精英,神由志造是也。
及對文化的體認,終於納入金門六大無形
此必我誠與祭,則身之所在,心亦在焉;
文化資產,103 年文化局出版《金門海神
心之所在,神亦在焉。」此次活動以感恩
信仰醮慶暨糊紙工藝調查實錄》,從金門
傳承的心情,妥善圓滿完成與縣同庚的后
的拜海海神醮慶、烈嶼的送船,及醮慶與
湖卯年海醮
糊紙的關連開始,另一專章也完善紀錄了 后湖海醮。
凝聚故鄉情 各界共襄盛舉
112 年度,十方大德共成大業,鄉里 諸賢分工合作,得力於昭應廟既有熟悉科
16
誠心感謝金門縣長陳福海及縣府團隊 高度重視無形文化資產並支持推動,同時 亦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台南生活美學館 及金門縣文化局的協助下,以不同面向的 手法逐一呈現拼湊,管中窺豹。
儀掌事者許金滄、許丕煒、許國輝、許志
活動前,廟方已先廣發金門卯年海醮
淨、許丕坦等主力部隊一手攬下細瑣雜事,
預告,報章媒體多有著墨,迄至 10 月 28
各分組小組分工,共出其力,九秩長老駐
日恭迎靈濟古寺觀世音菩薩、邑主城隍及
守昭應廟歡喜傳承,旅外、僑外村民返鄉
庵前恩主公等主壇神活動,正式吹響序曲,
祭拜,雙鬢花白者多年未見噓寒問暖,甚
當日文化局配合辦理文化走讀,近 300 名
當期專題
鄉親旅客分二梯次蒞臨后湖村共襄盛舉,
而陪祀者長老身著長袍馬褂搭配儀
上午場正值迎神回鄉,充分將文化走讀提
程,在昭應廟及海墘靈厝反復往返行祭,
升到新高度,以實境搭配走讀,來員均多
又有一群深愛家鄉文化的紀錄者,如金門
稱讚;下午場亦觀賞了敬水府及犒軍等傳
部落等諸版主及學生們,亦陪同宵衣旰食、
統祭祀,又一次實地感受祭祀魅力及感佩
接踵而行;此外海島學校集合了中小學校
村莊婦老們在活動數日擔菜飯祭拜二十餘
校長老師等,實境走訪紀錄,公共電視更
次的偉大之處。
派員紀錄,多元角度訴說著大家所認知的 海醮;同時文化局委託紀錄團隊在主持人
為後人留下珍貴紀錄 期待 12 年後再相會
林培雅教授的帶領下,以林教授厚實文化
而辦理醮慶的靈魂人物東門道壇,道
底蘊搭配地方文化人林建育協同主持,今
士們亦新採購了一披道壇新彩,繡功精細,
年度亦將整理一本海醮專書及影片付梓,
栩栩如生,其盛況甚於他地宮廟奠安規格;
相信必然精彩可期。
另由翁文標大師與許炳輝大師及班底合力 傳承並完成的精美糊紙工藝,在昭應廟及 海墘靈厝等擺設,展現金門文化底蘊的深 厚;具「看桌」本領的滿漢全席、八大八 小,亦訴說著辦桌師傅蔡俊傑的巧手與巧 思;金門佛教會的誦經超渡與道教的普渡 等等,均為海醮重點項目。
一 個 深 具 意 義 的 活 動, 已 屆 時 十 科
108 年,悠遠的傳承、村誼的凝結、全村 的動員、外力的挹注,集合眾力才能成就, 有幸能恭逢其盛,滿懷感恩,一路傳承, 值此活動圓滿,眾力無法一一答謝,謹申 數語為謝。
紙糊工藝也是金門重要文化特色。
17
當期專題
糊紙達人許炳輝,有著祖傳的雕紙技藝, 無論宮廟祖厝慶典、作功德、拜懺、醮 事、各項紙藝,他都能設計承製,由於 手藝精美,在台灣中南部工作期間,還 被當地人稱作「金門師」。
糊紙達人 「金門師」許炳輝 許炳輝展示他手工製作的紙紮人臉。
文.圖|楊彧 這些紙紮作品都是手工製 作,每尊神色都有差異。
18
當期專題
后湖海醮協助翁文標承包 17 尊仙人 「后湖海醮有關糊紙部分是標叔承包的, 我是標叔找來協助他的,標叔年紀大了,沒 有太多精力,所以大部分的人物都是我來承 做。」許炳輝口中的「標叔」是指翁文標, 金 門 文 化 獎 第 三 屆 的 得 獎 人, 今 年 已 高 齡 九十四歲。 翁文標的父親翁享杭曾師承泉州名師, 習得專精糊紙技藝後,即投入此行業。家住 頂堡的翁享杭,育有五子二女。傳承其衣缽 的有次子翁文標、三子翁文辛、四子翁文林。 翁文標師傅自 9 歲起即追隨父親學習糊紙技 藝,其後曾一度改行經商,從事批發業。但
許炳輝的兒子許燕烽傳承紙紮工藝。
冥冥中註定要「吃這碗飯」,51 歲那年他重 拾老本行,而且找回從前的手藝及手感,愈
因為今年是每隔十二年的后湖卯年海醮,
糊愈好,更在 2011 年為他贏得第三屆「金門
海醮需要特製的紙糊祭祀用品,所以去年文
文化獎」桂冠。他曾於 1987、1999、2011
化局就找上翁文標,以 90 萬元來承包糊紙標
年 3 次為海醮製作糊紙,這次 2023 年是他
案,但他畢竟年紀大了,所以只負責靈厝、
第四次投入后湖海醮。
金童玉女、桌間、南北斗二仙等。
第十屆后湖卯年海醮現場的靈厝、金童玉女、桌間和南北斗二仙都是翁文標老師傅的作品。
19
后湖海醮儀式中,一件件由糊紙匠人嘔 心瀝血製作完成的糊紙作品,是醮典過程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製作精美更是藝術品。 擔任今年神尊製作的糊紙達人許炳輝說,為 了這場神聖的海醮儀式,他投入甚多心力在 糊紙的製作上,許多神像更是一般醮慶活動 上少見的。 在祭典上,一件件造型精美、姿態傳神 的糊紙神像絕對不可少。其中水龍宮高達兩 公尺多,一個成年人站在面前都覺得宏偉壯 觀,水龍宮用五顏六色的紙糊出傳統宮殿建 水龍宮製作精美,栩栩如生。
而許炳輝則負責糊水龍宮(四面光彩)、 水府大帝、童子騎鸙、救苦天尊騎九頭獅、 普化天尊騎黑麒麟、四海龍王騎海產、大士 爺、范謝二將軍、唐趙馬溫四大元帥等 17 尊 大型人物。
築,雕梁畫棟的美感,門柱上的雕龍剪紙栩 栩如生,氣勢磅礡,兩旁的八仙妝飾,屋簷 上的七彩流蘇,讓水龍宮更顯仙氣十足。
展現紙紮美感 許炳輝表示,水龍宮是最特殊的作品, 台灣也很少見到宗教或祭祀活動中出現,這
翁文標的父親翁享杭和許炳輝的祖父許 乃蛤是師兄弟,都是到內地拜師習藝,父子 一脈相承,許乃蛤傳給兒子許天降,許天降
是只有在后湖海醮才會出現的。另外,四海 龍王也是很特別,其中一尊腳踏金門鱟,相 當具有在地特色。
再傳給兒子許炳輝,所以許炳輝要叫翁文標 「標叔」,因為翁文標是他的父執輩。
許炳輝說,他相當看重這項活動,所以 格外用心,不同於一般的糊紙,這些神像的
海醮作品花一年半時間製作 許炳輝說,為了金門這個特殊的海醮儀
渺仙氣。青面獠牙的大士爺,則帶給人一股
式,他從去年五月就開始帶著兒子、女婿兩
足以震懾四方鬼怪的威嚴感,他還特地將大
位助手一起著手製作,所有的作品花了他將
士爺的頭部加上小巧思,讓其可以隨風點頭。
近一年半的時間,中間文化局指派了許丕肯 來定期看他的進度,他有兒子許燕烽和女婿 班亦哲協助,進行算很順利。
20
服飾都是使用硬質布料來呈現每尊神像的飄
這些製作精美的糊紙神像,會在海醮結 束之後,以火化去。許炳輝表示,后湖海醮
當期專題
每十二年才一次,是一項特殊的習俗,他認
都是純手工完成,像何仙姑騎鹿、呂洞賓騎
真創作這些作品,也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從中
獅、韓湘子騎麒麟、張果老騎驢、漢鍾離騎
去了解海醮的意義,並藉此對金門的傳統文
豹、鐵拐李騎老虎、曹國舅騎象、劉海騎三
化有更深入的認識。
腳蟾蜍,每尊的高度約一尺三,除了珠子飾 品,包括金線、衣服、身體等等,百分之九十
贏得「金門師」的稱號 許炳輝在民國 61 年遷居台中工作,後來 也從事紙藝工作,一做就是 20 幾年,民國
93 年的豐原做大醮,以及鹿港和台中、雲林、 彰化、南投,都有著他製作精美的紙藝作品 展現,由於手藝精湛,還被當地人稱作「金 門師」。 無論宮廟祖厝慶典、作功德、拜懺、民 俗祭典等各項紙藝,他都能設計承製,他更
以上都是手工製作,人物與獸類栩栩如生, 活潑生動,展現傳統手藝文化之深厚底蘊。 另外,他製作的天公壇、十二生肖、花 燈、龍頭,還有道教用的天師、北帝、太上 老君等等,各項紙藝唯妙唯肖,讓人領略到 中國傳統紙藝之美。他還曾到馬祖南竿的媽 祖廟進行一星期的糊紙工作,也到過澎湖製 作紙藝作品。此外,他的作品還曾遠傳至香 港和日本等地。
花了一年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純手工的「八 仙過海」紙藝,人物造型及動物,栩栩如生, 處處顯現民俗糊紙藝術的傳承及趣味。 八仙人物民間流傳很廣,幾乎所有大小 廟宇,不管供奉何方神明,不管陽神陰神, 大多有八仙圖像,結婚喜慶也用八仙彩以求 吉祥。許炳輝的小「八仙過海」紙藝,幾乎
兒女傳承手藝 許炳輝於六年前回到金門定居,先住在 金城東門,後來才搬到議會附近,據他說, 起因於應烈嶼鄉上林一家宮廟奠安,應邀回 家來幫忙製作紮王船,誰知他的技藝受到大 家肯定,接續一家接著一家,收到各宮廟或 宗祠奠安邀約製作紙藝品,生意不斷上門, 後來就決定舉家回金門。 這幾年,許炳輝為地區奠安宮廟、安祠 堂,製作了很多件大型紙藝作品。他感到相 當欣慰的是兒子許燕烽、女兒許燕琦、泰國 女婿班亦哲都傳承這項傳統紙藝技藝,他會 將畢生所學傳給他們,也讓自己開設的金合 發雕紙藝社能繼續發揚光大,並希望從文化 切入,將傳統紙紮工藝留下來。
許炳輝的泰國女婿班亦哲。
21
職人藝象
從事木雕工藝長達一甲子的李換生,學 徒出身,早期於地區從事眠床、神輦、 佛龕、神主牌、長案桌及匾額製作,後 期則專注於宮廟、宗祠的木雕修復,對 傳統建築居功厥偉,榮獲第三屆金門文 化獎得獎人。
一藝入魂 傳統木雕老師傅
領取文化獎後和家屬及呂坤和局長合影留念。
22
李換生 專訪
文.圖|楊楊
金門文化 得主出生古龍頭 李換生出生在金寧鄉古寧頭北山村,古
學徒須有鋪保、人保,有的還要付一定數目 的保證金,要辦拜師酒。
寧頭是由北山聚落、南山聚落、林厝聚落組
師 傅 可 以 要 求 立 下「 學 徒 契 約 」,
合而成;在當地相傳,俯瞰北山與南山聚落,
一 般 多 寫 明「 只 許 東 家 不 用, 不 准 本 人 不
就像兩條鯉魚,是風水寶地的象徵。古寧頭
幹」,學徒要百分之百服從,三年期滿後藝
除了「古龍頭」之稱外,另有「佳里頭」之稱。
成出師。因考量到古寧頭較偏遠謀生不易,
明代以後,李氏分居南、北山、林厝開拓,
所 以 他 順 勢 轉 往 較 易「 攢 吃 」 的 金 城 地 區
而日滋繁盛,且充分利用古寧港內埭田興漁
執 業, 也 開 啟 了 長 達 半 世 紀 的 木 雕 人 生。
鹽之利,並於遼闊海埕栽植蚵椿,而成為金 門最大海蚵生產地。
執業初期,李換生以製作眠床、鏡台、 神輦、佛龕、神主牌長案桌及匾額為主,這
古寧頭自古文風鼎盛,民國 2 年有鄉僑
些「穡頭」關係民間的生活所需,像結婚、
李森佑先生,事業有成、衣錦榮歸獨捐銀圓
家廟、宮廟慶典等都需要,所以生意不差。
開辦「古寧高等小學」,以李氏宗祠為校舍。
晚期,隨著經濟起飛,他則專注於宮廟、宗
民國 37 年,旅菲華僑李炳忠、李朝木等人籌
祠的木雕修復。這幾年,他先後參與了沙美
募美金一萬餘元,鄉紳李炎朗購地供建,於
萬安堂、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南山李氏
今日古寧村辦公處興建「洋樓式」校舍一棟,
家廟、小金門后頭天后宮、青岐洪氏家廟等
易名為「古寧私立小學」。
木雕修復,金門一些傳統宮廟木作的修繕工
受惠於僑匯興學,李換生很幸運的唸了
程都可看到他的身影。
幾年書,才不致成為別人眼中一字不識的「青
李換生說,做木雕就是一門辛苦工作,
瞑牛」,也因為有唸點書,對他日後去當學
每天早出晚歸,有時候還要在宮廟打尖住宿,
徒習雕刻,也比別人有事半功倍之效。
結婚後為了養家糊口,他接的「穡頭」就更 多,為了教育子女,他跟老伴只能省吃儉用,
當學徒學一技之長以謀生 十八歲那年,李換生覺得必須學習一技 之長才有出路,於是他與同村的李開盛向溫 州師傅林春司拜師學藝習雕刻。早年當學徒
平淡的過著簡單日子。後來經濟環境有了改 善,在子女的鼓勵下才敢出遊,但在一次大 陸旅遊時,因突發性心肌梗塞,差一點改變 了他的人生。
很辛苦,要習得一技之長者要先充當學徒。
23
職人藝象
生死之旅 改變人生 2002 年 10 月 4 日,剛好兩岸開放探親旅遊不久,他有機會 前往大陸旅遊,不料,到廈門第二天就身體不適,住進廈門市同安 區馬巷同仁醫院,家屬獲報心急如焚,緊急向當時的立委吳成典求 援。在吳成典奔走協助下,妻子翁招治和兒子李錫福趕緊搭船趕往 廈門,並由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顏達成幫忙辦理落地簽證, 安排送回金門事宜,回金後送往縣立金門醫院加護病房,並後送回 台醫治才撿回一條命。 走過生死交關的李換生,也感到生命無常,之後便放緩自己的 工作步調,不再接太多工作,三個兒子雖然都跟他學習木工,但礙 於大環境,大兒子和小兒子最終都沒有跟他走傳統木雕的老路,而 是轉往台灣從事裝潢相關工作,只有二兒子李錫福國中時就輟學在
在兒子李錫福協助下製作精美的牌匾。
家跟他學手藝。 從小耳濡目染的李錫福,最能繼承李換生的衣缽和傳承他的技 藝,李錫福留著一頭長髮,紮著小尾巴,很有藝術家個性,他見到
從陳福海縣長手中領取金門文化獎。
24
晚近金門新修廟宇動輒採用鋼筋水泥的「不
設立「魯班工坊」,創作了一系列令人驚艷
見木」作法,傳統木作產業也隨之沒落,讓
的木工藝術品,這一番轉折,不僅為他贏來
他一度也放棄自己對傳產的堅持,為了生活
「製匾達人」的稱號,歷經十八道工序、製
想跟著兄弟的腳步轉行作裝潢。
作過程繁複的李錫福「木雕書法」,也在金 門藝文界闖出另一片天。
以木為紙 以刀為筆 近十年來,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李錫
雕刻好手 喜獲傳承
福觀察到社會環境的變遷,蟄伏在內心的藝
李換生在八十二歲那年,獲得第三屆金
術種子再度萌發,在與地方藝文人士交流後,
門文化獎,之所以會報名參加甄選,主要是
他發現木雕工藝還是事有可為,但要開始轉
因前一年住在他家對門的石雕大師張再興獲
型才有前途,雖然他毛筆字寫得並不太好,
得第二屆金門文化獎,在親友及子女的鼓勵
但卻因自小習藝刻了一手好字,於是他開始
下,所以一向低調的他才同意接受報名甄選。
思索如何發揮所長。
如今已高齡八十八歲,木雕這門手藝需要體
「以木為紙、以刀為筆」,經過不斷的 嘗試,李錫福將知名書法家,如李轂摩、李
力活,拿雕刻刀的手已交棒傳到他兒子李錫 福手上。
奇茂、鄭善禧等人所寫的文字刻在木頭上,
獲頒第三屆金門文化獎,全家出席領獎。
25
職人藝象
具溫度、 深度的文化傳承者
葉培鈞博士 專訪 文|藍茵 圖|藍茵、張麗、江士豪、葉鈞培
暖心的教育者 和葉鈞培博士相識,起源於早期是金門
受學生愛戴,同事間互動多情誼深,108 年
農工的同事,葉老師是專業生物老師,遇有
葉老師更獲頒「師鐸獎」,此獎代表著教育
不認識的植物,就跑去向他請教,在學校和
界的最高榮譽獎。
葉鈞培博士深耕宗族文化(右為葉鈞培博士)
26
葉老師為學生輔導合作無間,他熱情、用心,
葉老師不僅開發學生的潛能,追求精進
他透過拍攝與錄影各種圖像,留下珍貴
與創新,在教學中,不斷進修,獲得銘傳應
的檔案。對於宗族文化與族譜文獻的蒐集與
中所在職專班碩士,更上一層樓取得福建師
研究,他則力邀對文化與歷史研究有興趣的
範大學文學博士。
同好成立「金門縣宗族研究協會」、「金門
葉老師教學的專長包括:生物、生態學 方面,集結出版有《校園植物》及《校園植 物標示與解說》等專業叢書;文化方面,主 持金門古文書、水神信仰、族譜等研究,出 版《金門姓氏分佈研究》、《金門堂號與燈號》 等書,致力保存金門鄉土教材,獲蔡英文總
縣 采 風 文 化 發 展 協 會 」, 分 別 獲 選 為 理 事 長,有了使命在身,更催促著他的腳步,長 期在田野間調查、蒐集,為金門文化與歷史 奔波、紀錄,是金門最早投身其中的文化先 行者之一。
著作豐富
統親自表揚。葉老師對教育的深耕,獲得肯 定,一座「師鐸獎」是無上的榮耀。
葉鈞培老師的努力,獲得了公部門與學 術界的肯定,陸續產出多份研究成果:分別
文化的苦行僧 筆者離開學校工作之後,因緣際會換了 跑道,進入金門國家公園保育研究課服務, 對於金門的自然生態與文化歷史有很多新的 知識要學習,於是葉老師成了最佳的請益老 師,不但傾囊相授,遇有鄉親自願提供給金 門國家公園典藏的古文書,或是碑石上的文 字斑駁不清楚,請葉老師協助拓印,他都十 分熱心解惑。
著有:《金門縣藝文資源調查報告》、《金 門拭餅文化》、《金門辟邪物》、《金門姓 氏分佈研究》、《金門傳統建築祈禳圖飾》、 《金門鄉土自然》(合著)、《金門飲食文化》 (合著)、《小金門休閒文化》(合著)、《守 護的神祇:金門風獅爺與辟邪物》(合著)、 《金門海神信仰醮慶暨糊紙工藝調查實錄》 (合著)、《金門族譜探源》(合著)、《金 門各姓族譜類纂》(合著)、《歲時節俗與 生命禮儀》(合著)、《金門古文書(第一輯、
葉老師對於金門文化的鑽研,下足了真
第二輯)》(合著)、《金門民俗文物》(合
功夫,遇有古文書,如契約書、鬮書,都會
著)、《金門地區國民中小學實驗室生物材
用心解讀相關資料,這些文書對於當時金門
料供需研究》(合著)、《金門地區校園植
經濟史、社會史提供了相當多佐證,更獲得
物》(合著)、《校園植物標示與解說》(合
學術界廣大的迴響。
著)等。
27
職人藝象
這些文化的珍寶,有可為研究者案頭之書,有普羅大眾可閱讀 的生活民俗文化,通俗中走進人心,是父祖輩、是婆姨們的常民文 化。時光會流逝,但經過洗鍊的文化,卻在葉老師的一步一腳印中, 留下耀眼的光芒,吸引人們親近,這個千年芳華閃爍的島嶼,是葉 老師這樣的文化先行者,為大家留下了光輝而璀璨的瑰寶,感謝葉 老師的智慧與用心。
傳揚金門文化 葉老師除了著書,同時為讓金門的厚實文化能夠被大家看見, 他走進各種活動、研討會、講座或是參與公共事務,為金門文化傳 播與推廣奉獻。
葉鈞培博士參加學術研討會,發表專注的神情。 認真參加研討會(右二為葉鈞培博士)。
28
參與環境教育活動關心環境(右二葉鈞培博士)。
金門開放觀光後,金門縣政府為發展文 化觀光,「中秋博餅活動」成了主軸觀光活 動之一,邀請葉老師代言,從博餅由來、活 動規則,引導參與者走進活動體驗,感受文 化的多樣魅力。
青年學生的濃厚興趣。
105 年 12 月 17 日,金門歷史民俗博物 館展出「兩岸南明史蹟與家廟族譜交流展」, 主辦單位為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時任 理事長的葉鈞培老師表示,交流展主要目的
101 年 11 月 24 日,金門酒廠胡璉文化
是以南明文化活動作為「魯王壙誌回娘家」
藝術基金會舉辦「金門庶民文學研討會」,
的暖身活動,並期望經由金、廈、漳、泉「南
時任董事長李文選表示,金酒公司行銷高粱
明史蹟聯盟」的結盟,帶動南明歷史研究,
酒外,也推廣鄉土文化;邀請在地文化工作
發揚地方文化資源,獲新聞媒體大幅報導。
者葉老師談「金門避邪物」,講述金門在地 文化故事,讓人深入了解金門風情。
110 年 3 月 18 日,金門縣金城鎮公所辦 理「金門戰地文化景觀的未來:保存、轉譯
105 年 11 月 13 日,金門大學「博雅講
與創生」對話工作坊,會中聚焦討論金門戰
座」邀請葉鈞培老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
地資源的保存議題,葉老師以金門縣宗族文
紹地方傳統民俗「中秋博狀元餅」的由來、
化研究協會理事長身份出席,在座談會中,
規則,以及博餅與科舉的關係,並準備了大
與會者肯定此項工作的重要性,也認為分級
碗公與骰子,讓聽講學生與民眾現學現玩,
治理制度的建立十分迫切,葉老師特別提出
現場趣味橫生。由此將活動帶入校園,引起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應納入此一機制,並且
29
職人藝象
兩岸文化交流「中華之根 - 海峽兩岸譜牒學術研討會」(中為前同安文化局局長顏立水、左一為葉鈞培博士)。
要加強推廣教育,獲得與會成員的重視。 葉老師並獲金門烈嶼鄉文化館聘為顧問, 長期協助該文化館各種文物蒐集與展示的諮 詢,並且協助編著有《小金門休閒文化》一 書,為在地提供解說導引之資料。
攀登高山的精神 葉老師值得學習的不僅僅是他對田野調 查的孜孜矻矻,鍥而不捨的記錄與研究精神, 《金門傳統建築祈禳圖飾》一書,更獲得博 士導師陳慶元教授親自撰寫書序,其博導為 葉鈞培博士解說生態。
30
前排中為銘傳大學陳德昭教授、右二為陳慶元教授。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前會 長陳慶元教授,陳教授在序中肯定葉老師每一部 著作都很有問題意識,且深具文獻基礎,又有實 地調查第一手材料,論證有條有理,邏輯性又強, 結論令人信服。 陳教授指出,《金門傳統建築祈禳圖飾》一 書,書名在「建築圖飾」之前再加上「祈禳」二字, 通俗地說,「祈禳」,即指「祈福消災,」多福 而遠離災害。葉老師把「建築圖飾」全部內涵用
勤跑田調(左國際知名學者陳益源教授、右一為 葉鈞培博士)
「祈禳」二字加以概括,陳教授十分欣賞,認為 有畫龍點睛之妙。 葉老師為金門文化紀錄、傳承,從教育界出 發,殷勤為土地的文化傳揚努力,值得讓更多人 來珍惜、分享,並且跟著他的腳步向前行。
31
職人藝象
提筆投稿參加四次浯島文學獎的作家陳嘉 甄,這位來自陽翟的小學老師,參與 4 次接連 作,備受文壇肯定。
出身杏壇 筆下生花
陳嘉甄 專訪 文.圖|楊思齊
去年以短篇小說獲得首獎上台致詞。
32
作家
得獎,其中兩次得到首獎,一次優勝,一次佳
陽翟女兒 四次投稿都得大獎 陳嘉甄出生於 1972 年,老家在金沙鎮 陽翟村,上有三位哥哥,她是家中最小的女
去山外迎賓館及太武山文康中心去借書,爸 媽都拿我沒有辦法。」好處是從小學校派她 去參加作文比賽,她都可以高分拿到名次。
兒,從小就深得全家人的呵護,小學就讀安
課外書看太多難道不會分心影響課業?
瀾國小,國中就讀金沙國中,再升學金門高
陳嘉甄透露,大學聯考前她在同學家看到有
中,大學考上花蓮師範學院,畢業後分發到
一套《莎士比亞全集》,她見獵心喜,忍不
土城清水國小教書,兩年後靜極思動,她報
住一個星期就把它看完,同學都在忙著總複
考政大教育研究所在職班,順利取得碩士學
習,看她還有心思看課外書,都覺得不可思
位,之後再考取政大博士班,取得教育博士
議,但她個性就是如此。至於考大學有沒有
學位。
受影響?反正她最後就是考取分發到花蓮師
「我沒有找過事,就這樣一直在土城清
範學院數理教育第二類組。
水國小教書,直到九年前才轉到板橋的海山
陳嘉甄還自爆,她的啟蒙書應該算是漫
國小,前後在小學教書 27 年。」陳嘉甄這樣
畫「小叮噹」(多啦 A 夢),她現在買給孩
形容她的職場生活,風平浪靜,波瀾不興。
子的第一套書也是小叮噹;一直到她後來接
由於家裡早年開餐廳和租書店,陳嘉甄 從小就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她記得小學
5 年級從叔叔書櫃上拿下來翻閱的第 1 本書, 是作家白先勇的《台北人》,當時叔叔曾問 她「現在看這種書會不會太早?」她也愛看
觸蕭毅虹、張大春,甚至網路的通俗小說, 「每一位作家都有不同風格」、「都有讓我 很難釋手的理由」,從小閱讀成習性,愛書 如痴,讓她奠定深厚的文學基礎。
獲得大哥鼓勵 一試就上手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狐仙、鬼、妖的短篇 小說,還曾惹得母親生氣,認為以她幼小的 年紀不應該看這種書。
六年前擔任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教授的大哥陳慶瀚,獲得第 15 屆浯島文學獎 短篇小說首獎,她才知道家鄉有設這個徵文
從小愛看書成性 什麼書都看 「沒辦法,我從小就是喜歡看書,只要 有文字的我都看,甚至連道教團體寄來的道 德月刊我也拿來看,家裡雜書看完,我還跑
獎項,陳嘉甄受到鼓舞也手癢起來,想試一 試,於是著手寫了一篇「傷婚流年」試投第
17 屆浯島文學獎的短篇小說組,結果當年獲 得佳作獎,第一次投稿就有好成績,也讓她 勇氣倍增。
33
職人藝象
第二年碰到新冠病毒肆虐之際,全世界都籠罩在病毒淫威下, 小學停課的停課,放假的放假,她就趁此機會加上暑期時間長達兩 三個月開始草擬計畫寫作,用小時候家鄉陽翟村的記憶寫下長篇小 說《粿葉村》,初試長篇寫作,十萬多字的小說每天埋首書桌,廢 寢忘食,花了將近四個多月時間,總算完成初稿,再經潤飾、修改、 定稿,結果這年長篇小說首獎從缺,她獲得優勝獎,拿到獎金二十 萬元。 去年她參加短篇小說組,以「新婦仔」獲得短篇小說組首獎。 金門話「新婦仔」是童養媳的意思,陳嘉甄說,外婆是童養媳,她 從小聽外婆說整個村子裡都是童養媳,每個童養媳「價碼」都記得, 「新婦仔」靈感就是來自外婆所說的故事,故事其實在她腦海裡己 盤旋、醞釀多年。除了童養媳,文中也寫出早年金門習俗,包括收 爐口、拜東施娘等地區特殊民俗活動,得到評審的一致肯定。
在 花 蓮 唸 書 時, 最 喜 歡 到 海 岸 看 五 顏 六 色 的 圓礫石。 和大可陳慶瀚分獲去年小說及散文首獎,成文壇佳話。
34
母親的笑容是她最大安慰。
成績大滿貫 就缺新詩這一塊 由於礙於主辦方規定,獲得首獎者第二 年不得再參加同一獎項,連續投了一年長篇、 兩年短篇小說的她,決定改試試投稿散文組, 今年則是以母親為主角,寫下「斷捨離」,
上:致詞時不忘感謝故鄉這座母親島。
沒想名次揭曉又獲得散文組首獎最高榮譽。
下:和金門知名作家牧羊女合影,兩人都是散文首獎 得主。
誠如評審楊渡給她下的評語:「以人生 總須斷捨離為主題,回溯母親親手編織的衣 物,縫製衣服的聲音形成記憶之網,細細纏 繞在心中,深情而細密的文字,將家族、父 母的情感娓娓道來,此篇之動人,在於正是 金門的記憶,卻也是許多台灣孩子成長的共 同記憶,是在地的,也是情感的宇宙。」十 分中肯。
「每一次上台領獎,最高興的就是我媽 媽,這四年她都陪同我來出席領獎,尤其是 去年我和大哥慶瀚同時獲得小說和散文首獎, 很多人都跟她道賀,說她很會生,生了一對 才子、才女,媽媽幾乎笑得合不攏嘴。」大 孝終生慕父母,尤其是三年前父親過逝後, 留在金門老家后家厝的母親始終是她內心最
問她明年要不要參加新詩組?爭取來個
大的安慰,人生有夢。築夢踏實,靠著寫作,
大滿貫?她說:「很想啊!可是不會寫,試過,
她把母親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寫入情
一句都寫不出來。」不過,她也說可以取法
境中,不但替自己圓夢,也幫母親留下一些
名家,有機會就試試看。
雪泥鴻爪。
35
藝文現場
睿友 文學館
島嶼 沒有遠方
牧羊女文學作品展 文.圖|陳長慶
牧羊女文學作品展 在睿友文學館揭開序幕 文壇才女 壓軸登場 金門睿友文學館 112 年度第四檔(10 ~
12 月)文學推廣活動,由夙有文壇才女之稱 的作家牧羊女(楊筑君)壓軸登場,並以《島 嶼,沒有遠方》為題,展出牧羊女歷年的著 作、剪貼、手稿、影像、影音、新書發表海報, 及 2014 年復刊的《金門文藝》(58 ~ 75 期) 等。資料豐富多元,樹立個人特色,蒞館參 觀的各界人士和遊客絡繹不絕,為本次活動
副縣長李文良致詞說:牧羊女著作中顯露的真摯情感、 筆下紀錄彼時的生活情境與生命經驗等,極易引起感 動與共鳴。
創造另一番高潮。 文筆質樸、自然,不刻意地雕琢,擄獲無數
文筆質樸 擄獲讀者心靈
36
讀者的心靈,獲得文壇一致的肯定。
牧羊女,本名楊筑君,金門湖下人,現
17 到 24 歲 是 牧 羊 女 在 故 鄉 筆 耕 的 高
任《金門文藝》雜誌社社長,金門旅外藝文
峰期,惟自 1976 年結婚旅台後,因相夫教
學會副理事長,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子及謀求財務獨立而中斷寫作數十年。直到
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監事,金門鄉訊人物聯誼
2006 年才將之前的作品重新整理,並以《五
會會長及《金門鄉訊人物誌》總策畫。早在
月的故事》為書名,由金門縣政府列入「金
1970 年代,牧羊女已在《金門日報》副刊及
門文學叢刊」(第一輯),與台北聯經出版
初創時期的《金門文藝》發表作品,無論寫
社聯合出版發行,也是金門文學向外拓展的
景寫情,都與金門這塊土地息息相關,而且
開端,後續還有二、三輯的出版。
「島嶼,沒有遠方——牧羊女文學作品展」在睿友文學館開幕揭展,與會貴賓合影留念。
信手拈來 均成詩文 牧羊女曾說:「為了生計,離開文學極遠, 待孩子成年,退休金夠了,重出江湖圓一個 寫作的夢。退休後一本《海邊的風》散文集, 接著跨越詩領域,2019 年首部詩集《井邊的 故事》大膽面世,透過最直觀的感受及意象 的無限延伸,所有的情感及事物就像被喚起
某讀者說:「讀牧羊女的詩,猶如山泉 奔流而下,藉由作者豐沛的想像及素樸靈動 的文字裡,一景一物也彷彿成了流動的音符。 在閱讀的時刻,輕柔地在耳邊響起,叫人低 迴品味。」讀者誠摯而激勵的一段話,讓她 既感動又窩心。
努力追趕 成績斐然
了的靈魂。凡經眼的凝視如季節的冷暖,月 的圓缺、花的開落、時間的流逝、原鄉的回
從文學園地再出發、再奔馳的牧羊女,
顧,或僅僅只是一件小物、一場相逢、一個
為了填補過去的失落與空白,她不停地努力
日常……在在令自己感動,信手拈來均能成
追趕,也因此而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散
詩文。」
文集《五月的故事》、《裙襬搖曳》、《海
37
藝文現場
牧羊女親自為觀眾導覽,解說其著作、剪貼、手稿、影像、影音、新書發表海報等資料。
邊的風》、《島嶼,沒有遠方》與詩集《井 邊的故事》相繼問世。作品曾入選《中國散 文精選台灣卷》、《海外華人女作家文學雙 城記》、《金門現代文學作家選》、《金門 文學讀本》等書;散文創作更在兩岸獲獎連 連,〈家書〉榮獲浯島文學獎散文首獎,〈繡 花 鞋 〉 入 選 海 峽 之 聲 兩 岸 徵 文,〈 時 光 餘 味〉、〈我們把時間過慢了〉獲金沙書院散 文獎。 除了成績斐然可觀,牧羊女亦受邀參加 第四屆「兩岸作家鄉愁主題寫作」論壇,第 六屆兩岸文學筆會「文學的穿越,兩岸與城 (上)參觀牧羊女作品展的鄉親與觀眾。 (下)觀眾聚精會神,聆聽牧羊女解說,她直言,無論寫 景寫情,都與金門這塊土地息息相關。
鄉」論壇,以及光耀海絲 情滿中華「海峽兩 岸暨港澳文學研討會」,為金門文學發聲。 牧羊女的手稿,還獲得國立臺灣文學館及國 家圖書館收藏。
38
文化局長呂坤和頒發感謝狀。
台大名譽教授楊永斌表示,浯島向來為我們心之所繫, 又宛如一種錨定,讓我們永遠都離不開;就算遠赴他國、 四處旅遊,也始終回望著家鄉金門。
前《中副》主編、作家林黛嫚曾說:「人
隊來金拍攝,復在民視新聞台播放,不僅讓
人心中一座童年: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童
觀眾看見美麗的金門,也同時聆聽牧羊女聲
年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寶藏。人人心中一座家
調悠揚的朗誦聲。
鄉,家鄉藏著我們的文學地景,永遠寫不盡。 人人心中有一個遠方:島嶼曾經在遠方,如 今遠方立在眼前,觸手可及;對親人、家鄉 的想像持續著,和童年、家鄉、繼續對話。」 林黛嫚的一席話,與牧羊女此次展出的主題 不謀而合。
值得一提的是,榮獲浯島文學獎散文首 獎的〈家書〉, 描寫的是弟弟楊永斌在美國 康乃爾大學留學期間,每月固定給父母親寫 信,從一封封家書中,延伸出家族與島嶼的 故事,情節真實動人,獲獎實至名歸。 楊永斌教授曾任台大工學院長、雲林科
華人世界 留下佳話 牧羊女的詩作〈乾杯.不是酒〉,曾獲 浯島文學獎新詩獎,同時被民視《飛閱文學 地景》選為金門篇代言,由民視工作人員組
大校長,現為中國工程院,歐洲科學院及奧 地利國家科學院院士。姊弟倆一是文學家, 一是科學家,在華人世界留下一段令人稱頌 的佳話。
39
山外村
走讀社區
太武山腳下的世外桃源
仙山腳下尋桃源
多年同事,知道陳老師為了服務自己的家鄉,
因緣際會獲陳自強老師贈送「山外村史:
擔任山外村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為村莊
山外村的黃金歲月」,原來本書是陳自強、
再造與幸福生活,奉獻自己,其成就獲得村
陳金魁、陳忠俊三人共同書寫,讓我對山外
民與大家的肯定,尤其對於山外村的文化資
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曾經有機會在金門
源與環境保護,更是不遺餘力。
農工學校服務了六年,當時的新市里有如台 北市的東區一般的繁華,而山外村就在其旁, 又依著太武山雲霧飄渺,村內大潭波光粼粼, 是一個仙山腳下的世外桃源。 其次,我和陳自強老師更是金門高中的
40
文|陳秀竹 圖|陳忠俊
山外村這個傳統聚落,根據《陳氏族譜》 所述,為下坑(即今所稱夏興)其四舍祖致 祥公於明朝永樂十六年(西元 1418 年)開 基山外,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個 單姓村,居民以陳氏宗族為主,民國三十八
波光閃耀、微風輕拂「大潭之美」
年兩岸對峙,這個島嶼來了十萬大軍,後來
道建築、吳村砲兵營碉堡群、經補連倉庫營
有的就落地生根。
舍等,而傳統建築,以花崗岩牆、紅瓦飛簷、
因此,部分老榮民就留在山外村,還有
燕尾馬背之美,成為村莊的印記。
一些是其他村里遷入的鄉親,山外村的旁邊
周遭還有山外溪、大潭與映碧潭環繞;
就是曾經位居金門第二大繁華都市的新市里,
豆腐古道穿梭其間,帶動產業的蓬勃發展,
山外村是一座恬靜、幽美的傳統聚落,就位
想像在時光隧道中的雜沓;這裡的產業,如
在金門俗稱的「大山」山腳下。
手工麵線、合興餅舖、春捲皮、花生油廠,
這裡典藏了悠久的文化歷史,有閩南傳 統建築如陳侯勝古厝,也有僑鄉文化如陳期
展現聚落香氣滿溢、人聲鼎沸,山外村宛如 一座世外桃源。
宰洋樓,也有豐富的戰役遺蹟,如迎賓館坑
41
走讀社區
開枝散葉溯根源
守護村莊及村民
山外村的聚落特色,要從擁有二百多年
陳氏宗祠後方設有「太山神位在此石敢
歷史的陳氏宗祠說起,根據社區發展協會前
當」,矗立在村的東北方,守護著村莊。此
理事長陳賢德老師所述:「山外村的陳氏祖
石敢當設於嘉慶廿一年(1816 年),有二百
厝興建於嘉慶十五年(1810 年),當時除部
多年歷史。石敢當除有「太山神位」外,並
分宗親可以捐錢外,大多數宗親生活十分清
請來「二十四山神」,且有陳、王二將軍神位,
苦,因此,長老呼籲大家有錢出錢、沒錢出
集眾多神衹之力,獨具風樁石碑中的「太山」
力,所以,祠堂前石牆的花崗岩石呈『不規
即指「泰山」,泰山貴為五嶽之首,五嶽乃
則狀』壘成,是見證宗親有力出力,從山裡
是群山之尊,泰山又是古帝王封禪大典所在
面敲打扛回來做為建材,陳氏宗祠是宗親不
地,將泰山冠於石敢當上神聖化,借重泰山
畏艱難、眾志成城,見證宗親團結力量大的
威名,用以鎮壓妖邪厲鬼。
成果。」
在此石敢當後方有一棵百年老樹「刺裸
這座陳氏宗祠是所有陳氏宗親共同戮力
實」,常綠灌木,其蒴果初成時,像一顆顆
建造完成的,進入這座宗祠可以發現,陳氏
紅心,如樹上長出好多「愛心」,摘下來夾
族人不忘本,且能傳揚其先祖的祖德,以【開
在耳垂,可當耳墜吊飾!其莖上長著自衛功
科第一】為燈號,在陳氏宗祠祠堂中有兩塊
能的針刺,像矛頭,又像箭矢。
匾額:清朝雍正聖旨欽旌【崇祀忠臣】匾及 賜進士翰林院之漳州事加一級蔣允焄立【志 鏗金石】匾,主要是彰顯其先祖南海公陳顯 的忠貞品德。 陳顯於明洪武壬子科經魁,且歷任汝州、 濕州、德州知尉,後因不附燕王篡位而自縊, 獲清雍正欽旌「忠臣」,配祀鄉賢名位。
42
飲水思源山外村陳氏宗祠
山外村村內還有一座英武山岩廟,是聚落的信仰中 心,廟宇建於赤后山對面,該廟興建於清嘉慶四年(乙 未年間)〈1799 年〉,於光緒壬寅年(1902 年)及 民國 53 年、民國 77 年三次重修,並於民國 77 年舉行 奠安。 英武山岩廟奉祀主神德天大帝─林府王爺,配祀 邱、留王爺及保生大帝、哪吒三太子,還有鎮境公等計
37 座神佛。 林府王爺靈蹟十分顯赫,醫民無數,是村民公認的 「再世華陀」,可以說是村民守護神;即使遠至新加坡 善信亦來請火迎神,虔誠奉祀,使得英武山岩廟香火鼎 盛,威靈遠播。
山外村的風獅爺 雄獅佇立於黃海路往迎賓館方向西側路旁,自風獅 爺上任後,據資料顯示,車禍減少了,村民為感謝風獅 爺庇佑,每年農曆五月初六,英武山岩廟林府王爺聖誕 建醮祭祀,於出巡遶境活動時,會以豐盛供品祭拜,並 感恩與溫暖「太山神位石敢當」
德天大帝列孔子七十二賢能弟子「英武山岩廟林府王爺」
43
走讀社區
於風獅爺身側安鎮五營。此尊風獅爺虎口大 張,微露虎牙,左手持彩球,右手卻持著一 把鐮刀,象徵斬斷一切來犯的凶神惡煞。 另一尊風獅爺(雌),安鎮村北側登「大 山」豆腐古道方向的路旁,坐南向北,胸前 配戴有鈴鐺石雕,渾圓臉蛋,加上一對淺淺 小酒窩,及兩顆外露門牙,讓人倍覺親切。
(左)護衛村民阻凶煞「風獅爺」 (右)小鈴鐺「微笑風獅爺」
陳期宰洋樓 陳期宰先生是山外村旅居新加坡商界的
1930 年,並完工於 1934 年,自大陸邀請
傑出人物,在南洋他創辦了「金興利」商號,
匠師設計、施工。建築的特徵:典型的出
以經營木材廠及橡膠園為主;在經商有成之
龜洋樓,其裝飾特別之處是前落有老虎窗、
後,衣錦還鄉,熱心資助家鄉辦學、建設鄉
閣樓、彩色磁磚,展現了豐富的閩南文化
里,為家鄉公益做出重大貢獻。
和民間藝術的特色。
興學、建設鄉里陳期宰先生「陳期宰洋樓」
44
陳 期 宰 先 生 回 鄉 興 建 洋 樓, 創 建 於
民國 26 年,日本佔據金門,曾據陳期宰 洋樓為排部;二次大戰勝利後,國軍第十八 軍軍長高魁元設為軍團司令部;民國 47 年
823 砲戰後,則成為軍方早期的特約茶室、 民國 60 ~ 70 年之間更被做為軍方的迎賓 館,後來則做為國防部閩南工作處。 直到民國 81 年,陳期宰洋樓才交還屋 主,先後分別出租給民間業者經營「金門洋 行」、「京城天下」,洋樓結構宏大且格局 完整,建築石雕、泥塑精美,是民國 20 年代 金門洋樓的代表作,並經歷了金門戰地政務 時期的歲月,是僑鄉文化、戰地文化的歷史 見證與陳述的重要場所。
手工瓦窯的手作之美 山外村因為地質關係,獨有黑黏土,石 材之外,成為閩南建築材料的重鎮,可以說, 早期一座金門三合院磚瓦都產自山外聚落, 也就是一大座瓦窯,可滿足一棟三合院所需
記錄產業珍貴文化「駕環瓦窯」
的磚瓦。駕環瓦窯:是目前台、金僅存的「手 工瓦窯」遺跡,山外村的頂榕下西邊約 150 公尺處,即為窯址。 此窯設於民國 47 年,因 823 砲戰后維 修需求,人稱駕環叔公的陳駕環,自己獨力 以手工蓋了兩座瓦窯,一大一小,用以製作 磚瓦,民國 60 ~ 80 年代是其製作的全盛時
其「瓦筒」是燕尾、脊樑的主要建材,「駕 環瓦窯」訂單綿延不斷。 仙山腳下的山外村,山明水秀,宛如世 外桃源,從陳期宰先生的經典洋樓感念其愛 鄉情懷,大潭的水依然靜靜的流過村郊,探 訪山外村,感受一個純樸村莊的自然美!
期。但時代的流轉充滿變化,閩南建築的磚 牆之美受到重視,政府為了搶救與留住建築
參考資料:
文化的精髓,於是挹注與編列經費,補助閩
陳忠俊先生提供「仙山村落傳奇、綠色生活導覽漫遊」。
南古厝整建翻修,瓦窯業有了新的商機,尤
45
懷舊時光機
金門原野以及大街小巷,只為尋找落腳在島上各 個角落的風獅爺,他在作畫前,事先會在每一尊 風獅爺面前雙手合禮,默默祈求風獅爺首肯,讓 畫作順利完成。
顏真青 圖 楊天澤
|
繪畫,近年來無論寒暑晴雨,天天騎著機車探訪
文
彩繪金門風獅爺神韻
楊天澤出版風姿神勇畫冊
|
金門縣水彩畫協會理事長楊天澤老師精通水彩
楊天澤老師用水彩筆畫下金門 124 尊風獅爺集結出版。
46
風獅爺傳奇 機緣使命感 誠摯簡短的心靈對話,每每都充份感受 到風獅爺的威武神力和護土佑民的慈悲心。 金門是風的島嶼,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許多美 麗的傳說,而百獸之王的獅子與風在這座島 嶼上巧妙結合,成為邊境島鄉的一個傳奇, 也是金門極具代表性的辟邪物,成為鄉野村 莊的守護神。 楊天澤說:「退休後揹著畫袋,帶著折 凳與一壺水,這幾年填充著我的退休所有空 閒時光!」
彩班教學已經十多年,由於同學們的熱忱與 極積學習,當下內心非常感動,於是在內心 默默許下承諾,應該為金門的風獅爺完成畫 作。當時還不清楚獅爺數量,此後幾乎每天 一早就騎機車出門尋找風獅爺,並展開寫生, 偕同親友收集田野資料,前後經過一年努力, 運用水彩畫創作,希望讓大家更能重視金門 的特殊風獅爺文化。 金門歷經各朝代戰亂後,林木逐漸消失 殆盡,加上強勁的東北季風肆虐,先民引入 石獅避邪的信仰,在村落設置風獅爺,希望
他的創作起因於帶領學生至金沙鎮浦邊
能防風鎮邪煞,形成金門特殊的風情,每尊
里戶外為風獅爺寫生,雖然從事社區大學水
風獅爺作品形式各不同,記錄不同的歷史典
楊天澤老師帶領學生戶外風獅爺寫生。
47
懷舊時光機
故,為了完成這個宏大的心願和神聖的使命 感,趨使他不停地追尋、不斷的畫,運用他 嫻熟的畫筆,以水彩畫作呈現出每一尊風獅 爺神威勇猛的風采,藉以表達對風獅爺們不 畏風雨、不分晝夜守護這塊土地的敬意。 楊天澤老師提起湖下風獅爺的特殊意義, 原先有尊風獅爺,因遭軍車撞毀,村里事故 不斷,附近角落都降生女娃,需再安奉一尊 風獅爺擋住煞氣,後於 1954 年用泥磚重新 塑造一尊風獅爺,居民誠心供奉祭拜,風獅 爺給予的力量與溫暖,已經超脫守護神的形
楊天澤老師到金門各地為風獅爺寫生。
象。現今風獅爺笑口常開的形象,非常討喜。
畫我家鄉 熱情不減
楊老師用水彩筆畫下祂們的千姿百態, 傳神真實地記錄了金城鎮 13 尊、金寧鄉 13
楊老師可以說是最勤於捕捉家鄉的寫生
尊、 金 沙 鎮 65 尊、 金 湖 鎮 23 尊、 烈 嶼 鄉
高手,從國立藝專畢業返鄉擔任美術老師開
10 尊,在從寬認定的標準下總共收錄了 124
始,在各角落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從 1997
尊,他將風獅爺都據實描繪下來,不僅記錄
年起,幾乎每隔一、兩年就開一次個展。在
保存匯集成冊,也期盼流傳遠播,以顯示金
金門提到水彩畫,幾乎不作第二人選,也因
門海鄉的文化藝術特色,更具劃破時空、地
為他勤於寫生,跑遍了大、小金門的山岬、
域的故事關聯性,宣揚金門人與逆境抗衡、
海角,金門的所有風景,欣賞他的水彩畫除
積極進取、樂觀奮鬥的無畏精神。
了薰陶,還有對於金門山水人文的感動。 楊天澤水彩畫作展現浯洲古厝、戰地遺 他認為,金門有許多村落人煙稀少,在
跡、落番洋樓、宗祠廟宇、老街滄桑、自然
鄉間小道尋找風獅爺蹤跡並不容易,時常迷
生態、海天一色、霞雁齊飛,全是金門身影
路,原本計畫當天需要造訪的風獅爺,也因
的呈現,滿溢著對腳下一方鄉土的真情與熱
地標不明顯,常常花了很多時間找路,雖然
愛。楊老師對藝術創作的熱愛不私藏,更樂
時常迷路,但也深入探討許多秘境,這些經
於與人分享。
驗讓他對於家鄉有更深入的體認與了解,在 創作的過程中,與每個角落每道光,進行深 刻對話。
48
楊天澤老師受邀在金寧鄉公所展出水彩作品畫作。
早期他參與「驅山走海」團隊,夥伴們 相約走向大自然,在野地間寫生創作,讓他 更貼近故鄉,彷彿每一落筆,即可聽到金門 島嶼的呼吸聲,這樣的創作歷程,每每更能 引發他許多的靈感與激情,令其在藝術生活 上有著更上層樓的體會與成就。
為教育扎根 桃李滿天下 楊老師總是不吝把藝術創作的要領、捉摸 審美的絕活都傳授給學生,在他的熱心指導
楊天澤老師完成風獅爺畫作與原風獅爺合影。
下,所任教的金湖國中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兒 童繪比賽國中組金牌獎項,個人也榮獲最佳
當 一 個 人 真 誠 的 心 懷 家 鄉、 熱 愛 鄉 土
指導老師獎。當然,其參與展覽、拿下榮譽,
時,即是大自然中最快樂、最幸福的生活藝
更是不勝枚舉,他所埋下的苗種、表達的訴
術家。
求,都是濃郁得化不開的故鄉情與生命力, 楊老師決心用彩筆為金門寫日記,他精心彩 繪每一幅作滿溢熱情與活力。
49
懷舊時光機
陳翠娥的爺爺民國前 7 年(1905)出生, 長大後常去大陸買貨或至金城批貨,進行第 一代的販售行業,生意漸有起色。標會買房
文|林麗寬 圖|林麗寬、三言兩語
鮮茶咖啡美食館
三言兩語
爺爺批貨 父親買房
後,先出租給中藥房,就是現今國際體育用 品店。民國 55 年,陳翠娥的母親王金枝開店, 排行老三的父親因在宜蘭中學時代,見一間 名為「國際書局」的店家生意無比興隆,遂 把店名取為「國際冰室」,兼營百貨、小吃、 冰果……等。
車繡縫衣 樣樣精通 由於當時金門駐軍甚多,自十三歲國小
50
「我們是第三代,現由我和大妹陳翠鴻共同
未畢業即外出就業幫助娘家生計的母親嗅出
經營。」熱情洋溢、慧黠幹練的老闆娘陳翠
商機,又見二伯母精湛的女紅絕活,在輸人
娥,敘說「三言兩語」的百年歷史。
不輸陣的意念加持下,他的母親買來電繡機,
民國 55 年草創時期店情景。
三言兩語-新店面外觀。
從一竅不通到車繡學號、臂章車龍繡虎樣樣
商業司尚未成立)而被迫改名「國昌冰室」,
精通。
主售水餃、湯圓、麵食……等多元商品,迄
與軍人顧客熟稔後,母親自然而然熱心 幫忙阿兵哥縫軍服、繡軍徽,把部隊弟兄當
今思及,闆娘陳翠娥仍覺佩服和不可思議。
三言兩語 來客暢聊
作自己的兒子一樣照顧。因體恤離家在外的 阿兵哥們,母親都只收取少許的車工錢;就
第三代老闆娘陳翠娥接手初期,開發金
連剉冰或餐食也常加放食材,唯恐阿兵哥吃
門 首 家「 葵 可 利 700CC」 連 鎖 店, 後 因 商
不飽、喝不夠,就因餐點和冰品,逐漸建立
標遭人註用不得不改為「快可立」。民國 94
「國際冰室」遠近皆知的口碑。
年,翻轉更改店名為「三言兩語鮮茶咖啡美 食館」,希冀眾多來客來歡聚暢聊。
當再標會購屋準備開張第二家店時,對 「國際」二字情有獨鍾的父親主意申請「新
回溯幼年時期,因見母親一路持家艱辛
國際」店名,鉅料被警察打臉太接近(當時
困苦,身為老大的陳翠娥也處心積慮想要多 照顧家庭。就學階段每天都要幫忙看店,偶 爾邊顧店邊讀書,還會被母親叨念「未到下 午五點,只能專心看顧店務。」因當時軍人 下午五點才收假回營。
從小多才多藝 幼稚園時期,學業成績及參加著色比賽 成績皆排前一、二名,幼稚班至國中時期參 「三言兩語」文創老店,是馳名遠近的餐飲老店。
加校內民族舞蹈,每逢除夕夜在擎天廳參加 勞軍表演;高職時期擔任學藝及事務股長, 曾榮獲孝親楷模,手工藝也多次得獎,曾經 擔任高職的司儀,後來又參加鼓號隊擔任花 棒,也曾參加金門縣社會組朗讀比賽第二名。 在台求學期間,在經濟部礦業司工作的 鄰居魏忠堅大哥介紹,擔任文書及會計工作。 直至訂婚、結婚,陳翠娥才又回到金門幫忙 店務,在其母退休後進而接任負責人。
三言兩語的前身即是「國昌冰室」。
51
懷舊時光機
戰地軍風 特色美食 走軍風設計的「三言兩語鮮茶咖啡美食 館」屬複合式餐廳,餐點品項包羅萬象,餐 食、點心、茶飲、咖啡應有盡有。饕客想吃 金門酸白菜火鍋、義大利麵、漢堡、燉飯、 潛艇堡與炸物小點心;想喝果汁、研磨咖啡、 高粱酒奶茶、綠豆冰沙、小紫蘇系列特別爆 紅,可充分滿足味蕾。
「金門戰地炒泡麵」和「823 砲彈潛艇 堡」是來店必點招牌,配菜會隨季節變換, 醬料風味獨特,香醇鮮美。砲彈潛艇堡暱稱 「罪惡潛艇堡」,分量沉甸豐沛,包裹新鮮 生菜及厚實的炸雞肉,炸雞肉中間夾貼熱呼 呼的起司,一口咬下,爆漿牽絲熱燙融化起 司混合滿口雞肉的鹹香味,過癮至極,爽口 至極。因是餵飽阿兵哥腸胃的餐食,一般女 生可能還無法全數食畢。
配合健康飲食訴求且貼心提供素食餐; 有內用區也可外帶,價格親民。店裡亦提供 電繡軍服服務,甚至有「半糖少兵」、「我 是天兵」、「野戰爽兵」……等有趣電繡臂 章的發噱設想。
「三言兩語」文創老店張貼的照片,是老兵最親切的記憶。
52
「金字好店」、「金門老店」 民國 106 年,該店榮獲金門縣政府頒發 餐飲業輔導及品質提升計畫的「金字好店」; 民國 109 年,再獲頒「2020 金門老兵召集
空雜誌》。2019/03/10 GTV 八大電視台「故 鄉好滋味」73 集報導。2018/08/06 榮獲金 門縣文化局「畫湖點金文化產業發展計畫」 第一名。2019 榮登《立榮航空雜誌》(LES
ILES September)。2023/05/09「食尚玩 家—魚肉鄉民」電視台報導。 「三言兩語」文創老店車繡的各式徽章與識別章。
來吧!走一趟金門,位於金湖鎮復興路 令提供優惠方案,助益強化老兵返金旅遊友
116 號的「三言兩語」文創老店,正恭候您
善環境」感謝狀;民國 110 年又榮獲金門縣
蒞臨,閒話家常。
政府認證為四十年老店。氣勢如虹,文創商 機蒸蒸日上,與之前兩代相較,實青出於藍 甚於藍,不可同日而語。
名聲遠揚 媒體報導 此外,又先後於 2015 年榮登冬日暖遊 《旅遊生活雜誌》。2016 年榮獲金門縣衛生 局優良店家。2018/03/25 旅行應團金門金好 呷系列報導。2018 May/Jun 榮登《華信航
食尚玩家-魚肉鄉民 電視台報導。
八大電視台-故鄉好滋味 73 集。
53
文藝輕旅
金門飲食文化傳奇
民水果餐廳 文.圖|莫宸
以當季時令水果搭配新鮮食材料理入餐 的湶民水果餐廳,以豐富的餐食文化風味,
湶民老闆娘曾秀玉 ( 右一 ) 製作薑餅屋義賣,扶輪社友資 助巴西交換生籌備環台旅費。
滿足了眾多饕客的視覺及味蕾,吸引著國內 外慕名而來的客人,十多年來成為金門地特 色餐廳。
只是當時船運不定時,水果常缺貨或滯 銷,翁老闆思考對策,進而精研水果餐廚藝, 於 2005 年在盤山民宿內經營水果餐料理,
遊子返鄉創業
累積不錯的口碑;2011 年移居伯玉路,興建 一棟庭園式以水果入菜的主題餐廳,四周種
餐飲創業看似容易上手,卻是個高失敗
植果樹、花卉及香草等植物,超大落地窗,
率的行業。餐廳老闆翁世百在臺灣奮鬥多年,
視野遼闊能看盡周圍秀麗的景色,取名「湶
娶得屏東美嬌娘曾秀玉,於 1993 年返鄉經
民水果餐廳」。
營民宿與旅遊,嘗試過各式各樣的行業,也 進口南臺灣的時令水果,以小貨車巡迴鄰村
研發水果入菜 葷素巧妙搭配
叫賣,逐漸在家鄉立足。 翁世百指出,水果入菜非難事,但要和 葷料搭配,不串搶各別味道,又要相輔相成 展現美味口感,實在是一大挑戰。在經營水 果 餐 廳 之 前, 他 曾 經 擔 任 導 遊, 喜 歡 到 處 嘗鮮,而擔任主廚的老闆娘曾在金門擺攤賣 水果 10 年,非常熟悉水果的各類屬性,也 喜愛研發各類水果料理,利用四季不同的水 果入菜,將水果的鮮甜與食材的甘美巧妙結 合,不僅養生,更能讓客人享受獨一無二的 翁世百(右)指導員工水果餐擺盤。
54
好滋味。
民水果餐廳
55
文藝輕旅 餐廳的菜單都由曾秀玉自創,為了研發 試菜,總是在不同食材中調配出理想的組合, 選擇高甜度但較袖珍的時令水果,每道美食 就以一顆或剖半的鮮果共烹盛裝,或將水果 切丁與葷料烹煮,呈現精美的創意水果料理, 每道餐點都是她嘗試數十次不同的料理程序, 以創造好口碑的水果料理。 由餐前的果汁算起,每次用餐至少有十 種不同樣式的水果,的確是名副其實的創意
湶民水果餐擺設女兒服裝設計師成品。
水果料理。賓客坐定,店家會提供一整壺現 打的新鮮水果汁,濃郁的果香,恰如其分的
當各道典雅的餐盤端上桌時,精緻的料
甜度,喝起來健康又舒爽,希望客人能吃得
理優雅的擺盤,周遭以醬料畫出藝術圖案,
盡興,老闆霸氣提供免費無限暢飲;食量大
點綴著剛從屋外田園採下的新鮮翠綠香草提
的賓客,櫻花蝦炒飯也可以免費續盤。
味;吃素的賓客也有素食的菜色,可口與悅 目是店家努力的巧藝。
湶民水果餐廳櫃台擺設創造文青風用餐氛圍。
56
無菜單料理 只預約訂位
客人為重 品質為先
湶民水果餐沒有菜單,只接受提前預訂;
翁老闆的人生閱歷豐富,誠懇健談,處
沒有專門行銷推廣,可是餐廳內總是客流絡
世哲理言淺意深。他堅持不做廣告,路旁也
繹不絕,吸睛的菜餚常讓客人在讚嘆聲中立
沒有大型看板,因為他自信吃過水果餐滿意
刻拿取手機或相機拍照,並立即上傳臉書、
的人會口耳相傳,呼朋引伴再度光臨,才是
line、部落格等網路打卡,讓親朋好友分享,
最佳的廣告,這就是永久經營之道。
引來垂涎三尺的極度羨慕回應。
客人討教美食秘方,他也不私藏大方公
某次外交部官員陪伴邦交國大使訪金,
開做菜步驟,他不怕被模仿,也不計畫開分
到湶民用完晚餐後大使遲遲不肯離去,餐廳
店或赴台發展,因為他說做美食是需要真心
快打烊時,大使說:國外夠水準的餐廳的主
投入,加上各項食材必須絕對新鮮,備料要
廚在上完菜後都會出來詢問賓客是否滿意餐
親自操刀,自己掌廚烹飪,不滿意絕不上桌,
點,並接受賓客讚賞,為何不見主廚出來謝
就連餐後的碗盤也要親自洗過才放心。
客?可見水果餐在大使心中的地位,讓翁世 百夫婦倍感光榮。
他們的經營哲學是「客人為重,品質為 先!」開創金門餐飲界「集四方佳餚、融八 面美味」的美食聖地。
湶民水果餐廳四周種植果樹、花卉及香草等植物。
57
藝綻金門
金 門 國 樂 團 文|楊天厚 圖|楊天厚、涂凱津總監
112.05.06 的祈福音樂會由高中、城中、湖中、中正、湖小共同演出。
成立於 2007 年的金門國樂團,由金門在地
區國樂團,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在一條龍
優秀演奏者與指揮家黃光佑先生所集結音樂
無縫接軌情況下順利誕生,期間禮聘黃光佑
種子而成,為金門國樂教育扎下穩固根基,
老師風塵僕僕來金門指導當居首功。
且逐步將國樂推展至金門各鄉鎮,萌芽於金 門各校。
以金城國中國樂社為母團
團員們在「選目標、迎挑戰」強烈使命 感驅使下全力以赴,家長後援會無怨無悔鼎 力襄助,在在都是金門國樂團能在極短時間 內繳交出亮麗成績的幕後推手。樂團每年都
金門的國樂團孕育於 2001 年,初始以
前往台灣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從實戰中
王 金 國 老 師「 金 城 國 中 國 樂 社 」 為 母 團。
汲取養分,不斷自我超越挑戰。近幾年來,
2002 年 賡 續 成 立「 金 門 高 中 國 樂 團 」;
國中、高中組樂團已能躋身北區三強之林。
2003 年成軍「中正國小國樂團」,讓金門地
58
「金門國樂團」成立 2007 年 4 月 23 日是「金門國樂團」正式成軍 日,由原金門青少年國樂團、金門高中職國樂團與金 門金城國中國樂團眾優秀國樂團員組成。後來更結合 高中職畢業後赴台在各大專院校音樂科班就讀的金門 子弟,暨已畢業目前活躍於演出和教育界傑出國樂老 師等集結成團。金門縣長膺任榮譽團長;李有忠膺任 團長;黃光佑膺任音樂總監;涂凱津膺任行政總監, 由金門縣文化局協助輔導,每年七月均前往台北國家 音樂廳或海外發表年度公演。 從無到有、異軍突起的金門國樂團,實得力於師 生間建立的良好默契,及外在環境的緊密配合,方能 在全國性大賽嶄露頭角。特別是深坑國小、深坑國中 的國樂團,在旅台參賽時給予的惠助,讓大家感念在 心。樂團每年藉由大型比賽薰陶,演藝日趨純熟,為 求有效統籌全縣國樂資源,2006 年金門縣國樂協會應 運而生,縣政府教育處每年編列補助培訓,及演出計 畫經費挹注,對金門國樂扎根與樂教推廣,都有深遠 的助益。
團員勤學習 表現佳 回憶 2000 年與王金國老師首次率團遠赴基隆參 賽,雨中閒聊期間,聽聞少數家長對來自離島金門團 隊輕蔑負評,涂凱津總監心情相當受傷,卻也激起更 大鬥志。初試啼聲的賽程中,金門國樂團員即寫下榮 獲全國第二名的佳績,據見離島學生欠缺的是參賽舞 臺經驗。 為尋求突破,金門國樂嘗試從國小扎根,招募更 金門國樂團在「愛戀金城 – 祈福音樂會」 公演海報,中圖為指揮黃光佑先生
多優秀新血。皇天不負苦心人,短短兩三年間,全縣 就成立金城國中國樂團、金門高中國樂團、中正國小
59
藝綻金門 國樂團、金湖國小國樂團、金湖國中國樂團、 賢庵國小胡琴團、開瑄國小揚琴團、西口國 小胡琴琵琶團等八個國樂學校,也培育五位 音樂碩士,畢業後皆已回到金門,將所學投 入教育新秀行列。 涂凱津總監本不擅樂器演奏,但會調音, 初始只因女兒學古箏而跟著學。孩子讀中正 國小期間,樂團指導老師對學員所教授的「榮 辱與共」信念,讓女兒獲益良多。為培養高度 團隊榮譽感,老師訓練期間「只會處罰全部成 員,從來不去處罰個人」的養成方式,讓每位 成員愛惜自己羽毛,這也是金門國樂團能日新 又新,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來源。
鼎力相助 日漸茁壯 每位國樂社學員自幼即養成高度團隊榮 譽感,家中只要有一位小孩加入國樂團隊,
(上)金門國樂團的大孩子。 (下)涂總監展示手機裡面珍藏的樂團演練畫面。
其他兄弟姊妹就會自動跟著加入這團隊,成 為名副其實的「國樂家族」。家長就是當然
的樂團,孩子就不會變壞」,是涂總監相當
後援會成員,其中有醫生、軍公教人員、企
堅持的理念。經由學弟妹領導樂團無疑是最
業界老闆……等。行業雖有不同,對樂團的
好的管理模式,因「要學會領導,也要學會
熱情資助則一。金門國樂團之所以能日趨茁
被領導」。尋常時刻,分組老師一個月面授
壯,縣府的鼎力支持,令團員們感念在心;
一次,其餘時段由學長姊教導。
前教育處長李再杭在擔任金城國中校長時, 熱心提供該校餐廳二樓作為樂團練習場地, 使學員有安心練習場域,堪稱金門樂教得以 扎根、茁壯的領航員。
60
涂總監常對這些國樂家族成員諄諄告誡, 不論到何地參賽,都是代表「金門」精神。 賽前經由樂器組與行李組嚴謹分工,臨陣自 能得心應手,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評審、聽
陪小孩成長是件很有意義的工作,樂團裡
眾。配合度超高的團員果真不負使命,每次
的孩童可能不知道涂總監的名字,但「石媽
演出均能留給聽眾難忘回憶,從樂器的陳列
媽」卻是彼此之間最親切的通關密語。「有好
到演出空間鋪排,無不令人欣慰。
傳承意志 莫忘初衷 一手催生金門國樂團的王金國老師,臨 終前曾寫封讓涂總監動容的信,希望涂總監 能接下樂團行政總監的職務,亦是攸關金門 樂教薪傳重託。為幫助王老師圓夢,好讓他 心無塵念專心念佛,涂總監只好以臨深履薄 戒慎之心,出任這項艱鉅任務;令人扼腕的
金門國樂團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公演的 「2015 閩南風.海峽情 – 印象台灣」海報。
是,王老師壯志未酬卻先離開樂團,與世長 辭。為報答知遇之恩,也為讓樂團能更上一
奇」、「神遊浯州醉金城」、「愛戀金城」、
層樓,涂總監念茲在茲,戮力以赴,可堪告
「閩南風.海峽情 – 躍動金門」、「海印
慰的是,樂團的表現真是可圈可點。
鐘聲」等曲亦已發行精美 DVD。為追求 樂團永續經營,培育具有國際觀樂團總幹
前往國家歌劇院演出
事,是目前樂團當務之急。
2013 年,終於如願進軍國家劇院隆重演
「一心一意扶助孩子學音樂的無心插
出;2015 年再排除萬難,遠赴北京國家大劇
柳,竟成就金門國樂團柳成蔭的盛況」,
院音樂廳公演,寫下歷史性舞台演出的輝煌
金門國樂團有許多愛樂人士的默默付出,
紀錄。樂團禮聘名師譜曲製作的「風獅爺傳
他們一起努力發揚國粹
金門國樂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公演盛況。
61
影像博物館
金門冬天意象
攝影|許進西 詩句|張國治 分列枝頭
瑟縮依偎在一起 幸福溢滿冬日 總有幾聲清越啼聲 劃破島嶼寂靜 溫暖了旅人心窩
像一尊巨人巍峨雕像 立於島之山頭守護光明 落日渲染於彼端 波濤洶湧不斷 濺起時空新頁
62
習於水平線上看山海一色 蕭瑟靜謐之冬日 莫蘭迪灰色山丘後 群鳥飛行 交響起一章悅耳高音
斜插方向鬼條砦尖狀末端 昔日抵禦敵人船支登陸來襲 此刻卻靜靜守衛潮汐 一列列壯闊蚵田 瀕於絕唱採蚵技藝 讓火紅落日一樣明日升起
winter 63
詩句|翁翁 一整個窖藏的季節之後 大地逐一開啟塵封的窗扉 哆哆嗦嗦迎接陽光霧露或風雨不歇
汲汲營營於勤耕不輟者 土地回饋豐沃 而生命回饋滋長
微微冷顫的空氣裡 你預感歲月的青春即將來到
出
版
者
金門縣政府
發
行
人
陳福海
總
策
劃
呂坤和
總
編
輯
陳國興
編
李海瑩
編 審 委 員
蔡其鈞
顧孝偉
翁慧玫
胡小玲
主
周祥敏
執 行 編 輯
翁御勛
規 劃 設 計
蘇大衛
發
行
金門縣文化局
地
址
893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 66 號
電
話
(082)323169 (082)328638
傳
真
(082)320431
印
刷
王正仕
(04)2422-2277
OCTOBER 2023
Vol.
157
893016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cabkc.kinmen.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