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季刊156期

Page 1

OCTOBER 線上閱覽 金門季刊電子書

Vol.

156

2023


錄 CONTENTS

目 浯島之光

第五屆「金門文化獎」

匠師梁瑤望的土水瓦作夢

│ 02

當 期 專 題

金門作家

系列報導

為金門文學砌磚添瓦 精通六樣文體

人文與自然生態調查者

08

│ 09

全方位作家李福井

捲髮作家吳鈞堯

用影像紀錄金門文化

│ 12

│ 16

好攝之徒王先正 │ 20

金門鱟達人洪清漳

職 人 藝 象 金門傳統建築匠師協會

育才新搖籃

│ 24

藝 文 現 場 千里之行

始於夢想

洪玉芬文學作品展

重新打造廈門觀光城市品牌

金廈圖書館交流記

QUARTERLY OF KINMEN

│ 28 │ 32


浯 島 采 風 金門碩果僅存

│ 36

懷舊的體驗成功牽罟班

懷 舊 時 光 機 合興餅家

老店創新

金門陶瓷廠 金門嗆蟹

│ 40

蛋糕專賣遠近馳名 │ 44

建廠一甲子藝術傳承 嗆嗨人生

│ 50

藝 綻 金 門 │ 52

金門樂府傳統樂團

文 藝 輕 旅 來自臺中

金門創業

│ 56

黑堂複合式餐飲

影 像 博 物 館 │ 59

金門秋天意象

活 動 搶 先 報 后湖海醮

庇佑漁民

│ 62


浯島之光

第五屆「金門文化獎」

土水瓦作夢

匠師梁瑤望的

LIANG,YAO-WANG 2


文|陳秀竹

圖|楊義群、編輯部

「幫我做完這一棟古厝再退休吧!」、「梁師父,我們家這一棟古厝也要麻煩您了」。 這份鄉親的託付,是梁瑤望大師停不下來,繼續活躍建築工地的最大動力。

官澳楊氏祖廟是梁瑤望的傑出作品

土水瓦作夢的緣起 梁瑤望匠師 109 年獲得「第五屆金門文化獎」,他的專長是土水瓦作,從 20 歲起就因 為家庭的需要而走進土水瓦作的領域,謀一生活所需,以圖一家溫飽。 在民國 40 年代,金門的生活大不易,尤其有了家庭,金門多旱田且雨水少,務農收成 難以養家糊口,只好一頭栽進傳統建築的工作中,從此,走過一甲子;至今,依然以健朗的 身體,穿梭於傳統建築的工地之間,那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令人佩服與敬重!

3


浯島之光

官澳龍鳳宮,亦為梁瑤望的代表之一。

官澳社區總幹事楊義群對於梁瑤望匠師,十分熟悉,他說:

「梁瑤望是官澳的女婿!官澳「龍鳳宮」 於民國 64-67 年整修,就是由梁師傅負責, 宮前左右兩座舊金爐是梁師傅所施作。」 另外,官澳楊氏祖廟是在民國 73-74 年由梁師傅整修, 保留較為完整,並於 90 年奠安;還有,100 年、102 年 在祖廟前有兩間一落二櫸頭的閩南古厝翻修,也是梁師傅 的作品。

土水瓦作不滲漏的經典。

4


浯島之光

回首二十歲時光,梁瑤望初踏進傳統建

把自己當成一頭牛

築,師從小徑的張振華匠師,從學徒做起, 和建築界的莊西勢、蔡能建匠師同門,莊西 勢最著名的是土水功夫,曾修復了瓊林保護 廟和蔡氏家廟,獲得文化部頒發「人間國寶」 肯定;蔡能建則是瓊林人,在建築界十分傑 出,大木、小木、剪黏及彩繪都在行,瓊林

梁瑤望用心的跟著師父學習,非要為自 己走出一條路來不可,因為自己是有家室的 人了,只有堅持往前走,他抱著:「慢慢做, 從做中學,一定可以出頭天」,就是所謂「滴 水穿石」的精神,不怕荊棘滿地,他把自己 當成一頭牛,耕田是本分,只知道往前行,

的保護廟和孚濟廟都是他的作品。

累積自己的實力。 梁瑤望跟著師父張振華,走進傳統建築 土水瓦作的初體驗,看似簡單的流程,卻非 常注重工程的細節,傳統施工的技術涵蓋廣 泛,如:整地、打地基、砌築臺基、砌牆(包 含磚、土、石等)、立門窗、鋪瓦、抹灰、 作脊收規、灰泥雕塑裝飾及上色等繁複的技 術工項,他都從基礎一步一腳印學起。

那時同門不少師兄弟半途而廢,但他堅 持要在土水瓦作的工項中,走出自己的路, 終於出師,走向一條屬於自己的「土水瓦 作」如夢人生;頂著大太陽嚐遍揮汗如雨的 匠師生涯,這就是生活,也是匠師的日常工 作寫照。

80 多歲仍舊爬上爬下的梁瑤望。

梁瑤望精彩的土水瓦作功夫,一甲子精湛工藝展露無遺。

5


浯島之光

土水瓦作不滲漏

因為他的努力與堅持,土水瓦作成了他 生命中最重要的寶礦,雖然辛苦,但他走過

為了出師之後能獨當一面,梁瑤望覺得 自己要加倍努力,所以他把工作當成信仰一 般,樂在其中,白天在工地紮實的抹灰鋪瓦, 參與的泥作、瓦作工程,含興建、修復不下 上百座,宮廟與古厝都有,如青嶼張氏宗祠、

一甲子的累積,為自己開拓出一條寬闊的大 道,他的作品受到業界的肯定,也受到業主 的青睞,更為金門傳統建築的文化立下新的 里程碑,因而在眾人的肯定與推崇中,捧回 一座「金門文化獎」。

官澳龍鳳宮、楊氏家廟、碧山陳氏家廟、山 西北嶽廟及田墩西嶽廟等等,都是梁大師最

燕尾脊經典招牌

經典的傑作,讓人津津樂道。 閩南傳統建築的屋頂,是判定一個師傅 梁 瑤 望 的 拿 手 絕 活:「 土 水 瓦 作 不 滲 漏」,已經成了他的最佳名片,有了口碑之 後,工程常常自己找上門,讓他應接不暇。

燕尾基墜藝術之美。

6

技術出色與否的重要關鍵,此處指的就是「燕 尾脊」。


浯島之光

梁瑤望的敬業精神,讓後輩都很佩服。

身體硬朗的梁瑤望如今仍每天準時上工。

「燕尾」是指正脊成曲線向上揚起,到

片,牽手端水、送飯,補充能量,讓梁瑤望

尾端分岔為兩支的屋脊,這樣的形狀就像南

為家庭、為愛奉獻,無悔走向土水瓦作的人

來金門渡夏的家燕尾巴而得名,在金門具有

生夢想,未曾輕言放棄。

「燕尾」的古厝,根據資料,早期是要具有 官方身份,才可蓋這樣的閩南傳統建築。 梁瑤望就曾指著屋頂的燕尾說:「飛揚 的燕尾,要經過千錘百鍊,等到具有出師的 功夫,才能展現完美的『燕尾』弧度,自然 而流暢」。梁大師他做到了,他的燕尾脊就 成了他的經典招牌。

夫妻同心.甜蜜築夢

金門最動人的風景是「人情」,梁師傅 醉心於土木瓦作,對於左鄰右舍的邀約,發 揮職人的精神,在金門大地上仍持續地敲敲 打打。 金門縣政府關注到金門豐富的文化財, 金門傳統建築極具保存價值,而匠師的技術 需要有新血來傳承,目前已經吸引了對傳統 建築有興趣的青年朋友投入推廣教育的學習, 而梁瑤望匠師身體依然硬朗,藉由大師的傳

梁瑤望的土水瓦作夢,幸有牽手同行, 相互支持,他抹灰作泥、計算材料、裁切瓦

承,擦亮金門的金字招牌,一座文化島嶼的 綿延,就在大師與新血的交接中展現。

7


當期專題

金門作家

系列報導 8

金門這座藝文之島,千百年來文風鼎盛,文化局也長年致 力於推動藝文發展,教育部發布之「台灣閱讀風貌及全民 閱讀力年度報告」,金門連兩年皆獲佳績,顯示金門人對 於文學的熱愛。秋季刊將專訪金門在地的優秀文學作家、 文學獎得主,透過他們的創作故事讓讀者一窺作者的心路 歷程。

烈嶼反空降堡 ( 洪清漳攝 )。


當期專題

為金門文學砌磚添瓦

全方位作家 李 福 井

文|林麗寬

圖|李福井

緣於戰爭,金門飽受摧殘;緣於金門,李福井得償為時 代寫史,為村民立傳的宿願。

全國首創試辦九年一貫學生 1950 年,李福井生於古寧頭,長於古寧頭,自小在 砲火中長大,是照見「八二三」世代之人。1964 年古寧 PROFILE

李 福 井 創 作 之 一《1949 古 寧 頭 戰 紀》,是 1998 年返鄉訪問鄉親, 深感庶民歷史不容湮滅無存,於是

國小畢業,免試入讀全國首創試辦九年一貫教育的金城初 中。

1967 年升讀金門高中,一路順遂於 1970 年擠進當

在「 古 寧 頭 大 戰 」50 週 年 前 夕,

時文科僅有 13% 錄取率的文化大學新聞學系,且是當年

發願為家鄉古寧頭所寫就的一部戰

金中三個班級共九人考進大專院校的第三名,成績斐然。

史。就所有著作之中,李福井認為

高二時,在升學壓力和煤油燈伴隨下,毅然決然揮灑彩筆

《蔣介石密碼》與《八二三史記》 套書最獲契心。

投身寫作投稿,踽踽獨行藝文不歸路迄今,終身不悔。

9


著作小說、評論、村史、校史、高粱酒傳奇、口述戰爭歷史 1974 年大學畢業,初次返鄉就任《正氣 中華報》與《金門日報》編輯,賡續素來熱

創立「金門書院道藝學會」 2012 年 3 月 18 日,獲得前金城鎮長石

愛耕耘的國文與歷史場域。1976 年起,寫作

兆 的支持,活化朱子祠,李福井邀集「寫

「浯江夜話」、「聽濤隨筆」專欄。膺任《金

作協會」、「書法協會」、「美術學會」、《聯

門日報》副刊編輯時,得幸識拔文壇才子楊

合文學》……等眾多文友,由其妻子邱英美

樹清,催化金門報導文學行家的得獎大作一

擔任籌備會主委,創立金門書院道藝學會,

再璀璨面世。

擔任創會理事長。

1978 年起,轉換同質性的《中國時報》、

闡明從儒道釋諸子百家出發,揮展人生

《美洲中國時報》與《中時晚報》、《自立

義理,倡導社會教育,宏揚書院精神,敦聘

晚報》、《大成報》、《麗台運動報》等跑道。

國內知名學者講述安身立命之學,定期講座

1982 年,三十三歲入伍當兵,外調《馬祖日

是該學會宗旨;同時籌辦常態性文創藝展,

報》,先後主編軍聞、影劇、體育、地方新

暨舒展身心、樂活養生等相關人文講座及活

聞與政治要聞等;閱歷大為躍進,寫作養分

動和出版,且致力推廣傳統文化與生活美學。

大幅提升。

金門書院邀請台灣知名書法家杜忠誥老師(前排左 2)蒞金演講,並於民宿進行「書法診斷」,與金門在地書法家進行交流。

10


當期專題

金門書院道藝學會先後禮聘辛意雲、倪

母親口述 古寧頭大捷

再沁、陳若曦、姜一涵、陳芳明、張亨、惠

回首與前瞻,李福井坦言在 2000 年備

敏法師、杜忠誥、薛仁明、許榮哲、張楚、

展「金門睿友文學館:70 文學展」之際,赫

陳維滄、黃春明、鄭善禧諸位老師蒞臨金門

見高二時期紹述的日記本,就中竟早記錄自

演講,如黃春明提倡「悅聽文學」,深入國

己對母親所做過的古寧頭大捷和八二三砲戰

小校園講故事,致力文學植根,功效雖不及

訪談,得見為金門戰爭寫史的鴻圖大志,早

立顯,卻預見於未來,也注入金門文化藝術

於高中時期流淌,並非一朝一夕之故;得見

新生命;又開辦十一期的親子兒童讀經班,

金門戰爭對居民痛徹心扉、刻骨銘心的苦痛,

對金門藝文貢獻良多。

並非隨時隨地可以祛除。

可惜受限於時空囿制,金門書院道藝學 會已於 2017 年底吹響熄燈號角。

榮獲 2020 年第五屆文化獎

「退後是向前!」尤是李福井信誓旦旦 的切身感受。因在台北生活將近 30 年後,不 意 2006 年竟得返回金門家鄉重作馮婦,絕 大部分的口述歷史與文學創作,也皆在再返

2020 年第五屆金門文化獎公布,一路

鄉時期圓成。「如果我不再返鄉,就不會有

行來,為家鄉金門發聲發文的李福井實至名

這些作品。」對於返鄉之途,李福井滿溢感

歸,雀屏中選。

激,滿溢謝忱。「雖然自知能力有限,但盡

「只是對個人努力的肯定,希望有生之 年繼續努力,回報這塊土地,也為生我育我 的父母親有個交代。」一向孝親不居功的李

其在我,希望能為金門文學砌磚添瓦。」 李福井的角色承擔迴盪耳際,流長,深 遠,久久不去。

福井,面對文化獎的肯定與加持,依舊謙虛 以對。 「凡事起頭難,一腳踩進去之後才知道 淺深。」回溯《1949 古寧頭戰紀》一書的 發願與付梓,從滿腔熱血坦然投入,繼困難 重重無以為繼,至突圍蹇厄破繭完成,透顯 天無絕人之路的至理。「天公疼 人,凡發 過願的,衪都會幫你達成。」庶乎是李福井 堅定的感受與認同。

國寶級書畫家鄭善禧老師,應邀到浯江書院演講,牽起了石 碼與金門的情緣。

11


精通六樣文體

捲髮作家吳 鈞 堯 PROFILE

吳鈞堯 20 歲以前寫詩,之後全力 寫小說與散文,獲獎無數,曾獲時 報文學獎小說評審獎;聯合報文學 獎極短篇第二名、短篇小說第三名; 中央日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第一名; 教育部文學獎散文類第一名;梁實 秋散文獎;台北文學獎等。獲九歌 出版社「年度小說獎」、五四文藝 獎章(教育類與小說創作)、中山 大學傑出校友等,《火殤世紀》獲 得文化部文學創作金鼎獎。

12

文.圖|楊揚

頂著一頭天生捲髮,搭配合宜穿著,臉上掛著笑容, 是他的正字標記,這是吳鈞堯給人第一眼印象。


當期專題

1967 年生於金門縣金寧鄉靠海的昔果

毛病,才有如今口若懸河的吳鈞堯;小時候

山,小學就讀垵湖分校,12 歲畢業後舉家遷

的自卑對他影響很大,所以他常以自己的親

台,大學考上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畢業

身經歷,鼓勵自我調整、不要灰心的重要性。

後未曾從事金融工作,改就讀東吳大學中文 研究所,一頭栽進了文學領域,最後還成了 專職作家,吳鈞堯的「斜槓人生」確實令人 想瞭解究竟 。

從小就「口吃」 講話結結巴巴

2005 年中國文藝協會第 46 屆文藝獎章 公布,吳鈞堯因主編「幼獅文藝」,積極推 動各項藝文、寫作班活動,在藝文工作類獲 獎。《幼獅文藝》於 1954 年創刊,堪稱是 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文學雜誌,是一份專為青

由於從小就說話結巴,曾讓吳鈞堯十分

年學子量身訂做的文學藝術入門雜誌,也是

自卑,當兵時曾因口吃而在部隊鬧出一個笑

青年朋友通往作家的一把梯子。歷任的主編

話。有班兵找他,他問小兵要「幹」嘛,「結

包括林適存、朱橋、 弦、段彩華、陳祖彥

果我『幹』了半天,卻幹不出來。旁邊的人

等人,而吳鈞堯當主編長達 17 年,是幼獅文

都已經笑翻了!」經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並

藝任期最長的主編。

努力在大庭廣眾勇敢說出來,慢慢克服口吃

著作豐富 信手為文

吳鈞堯人緣好,也經常幫文友站台。

13


3 年多前,他離開《幼獅文藝》,把他在

離開幼獅後,在中華民國筆會會長高天

重慶南路上盤桓的日子,以作家視角觀察這

恩力邀下,他接下筆會秘書長一職,積極推

條路的盛衰流變:老字型大小書店、台北相

動各種國際藝文交流活動,並長期擔任各大

機街、沅陵皮鞋街、金石堂與現代詩、劉銘

報文學獎、文化局等評審,提攜後進。

傳傳奇等,寫成《重慶潮汐》一書,帶領讀 者重新探索重慶南路這條眾人熟知的書街所 引發的故事。這本書入圍「2020 臺灣文學獎」 金典獎,最後雖未得獎,但這個獎入圍就相 當不容易,對他也是莫大的肯定及殊榮。

近期出版由 52 篇散文構成的《台灣小 事》一書,他在後記中寫道,《台灣小事》 是他的散文實踐,舉凡查電表(真的那種)、 斬飛蛇(不會飛的那種)、颱風假(我們期 待有薪的那種)、檳榔攤(有西施的那種)、 史艷文(曾被禁播的那種),任何主題他都 可以信手抓來,陳述為文。

愛上金門 書寫金門 吳鈞堯 12 歲國小畢業即隨父母搬遷台 灣,跟故鄉僅以薄弱的鄉愁聯繫,直到 91 年 出版《金門》,獲得縣府跟居民迴響,始與 金門有了更多接觸。之後以故鄉出發,自我 尋覓,他選擇的方法是探勘歷史,百年追溯, 才漸漸暸解金門的開發歷史,重新認識自己 的故鄉,並愛上金門,書寫金門。

(左)光影照見初學的真心,與睿友文學館館長陳長慶合照。 (右)光影照見初學的真心,文友相見歡與洪玉芬和陳榮昌合照。

14


當期專題

「捲毛」吳鈞堯人緣好,成為女作家的閨蜜,原因是下筆溫暖,口不傷人。

人緣好 女作家視為閨蜜

兩年前,他在睿友文學館展出「六拾字 述」,他解釋說,「六拾字述」除了隱含歲

牧羊女形容他:「吳鈞堯是許多女作家 的閨蜜,為人豪爽,器度夠寬,文章寫的好, 不藏私不小氣,有問必答。嗜飲些許高粱,

月主題,亦包括五種他書寫的文類,如小說、 散文、小品文、評論以及 2019 冬回歸的新 詩等。

說他無酒不歡,他仰天呵呵大笑,大夥人開 他玩笑:喜歡他的作家男女老少排到火車站。

小說類寫著「我最著迷的文類,一直跟

人緣出奇好,口不傷人,筆心溫暖,他夫人

它躲貓貓,有時候看見尾巴,遂得稿一篇」;

顏艾琳名詩人也跟著起哄捲毛捲毛叫不停。」

散文「一度讓我害羞,自己哪有什麼好說的

確實貼切。

呢?不意成為目前我最從容掌握的文類」; 書評「不掉書袋、不套理論,於情於理出發,

那年,他陪父親回昔果山安祖厝,於松 山機場候機室忽然心思無法停下,只好取出 手機記事本寫出當下的心情。兩年過去了, 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靜靜如霜》,詩集名稱

20 年來,書序與書評為文近百篇」;最有趣 的是新詩,「最早寫的是它,但也很早放棄, 直到 2019 年冬天,我被它找到。」

來自一首懷念母親的作品。

15


用影像紀錄金門文化

好攝之徒王 先 正 PROFILE

66 年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即返鄉任 教 金 寧 中 小 學、73 年 轉 任 金 城 國 中、78 年受聘國立金門高中教書, 因參加全縣徵文及指導學生參加語 文比賽成績優異,榮獲教育部 82 學 年度高中教學優良獎。

16

文|顏剛

圖|顏剛、王先正

在台金兩地許多的藝文活動場合,常可看到王先正老 師的身影,他自稱是「好攝之徒」,拿著相機猛拍, 用心地在現場做影像記錄,並且在臉書分享,讓當日 無法蒞臨者也能如臨現場。王老師以簡要文字說明、 製作標題,殷勤幫大家在網路世界露臉寫書,呈現繽 紛的文化活動。


當期專題

王先正老師參加金門藝文同好分享會,並以相機留下精彩紀錄。

愛好參與 樂於分享

是,王老師常常在各種藝文討論會或軍事論 壇上,看到他不疾不徐,條理分明,旁徵博

教學期間,公私兩忙,98 年退休後投入

引,鉅細靡遺介紹金門種種,談到眾多作家

文字工作,整理所思所感,化為篇章,分享

軼事或是戰役始末得失,敘述戰役的軍事人

讀者。他熱心參與金門王氏宗族事務,擔任

物、戰史過程,常有獨到見解。

宗親會總幹事;也與董群廉先生共同接受金 門縣政府委託進行華僑訪談,多次前往南洋 各國,為鄉僑保存許多珍貴的史料。他曾擔 任金門縣寫作協會第五、六屆理事長,推介 會員作品,輯錄成冊。他並多次擔任金門浯 島文學獎評審、金門文學叢刊、金門村史多 本的審查委員。

書如愛妾 恕不外借 對金門歷史如數家珍,有時候會讓人以 為他是歷史老師,對人、事、時、地、物瞭 若指掌,其實歸功王先正平日嗜讀書報、飽 讀各類書籍有關,因他從小就好讀課外書, 喜歡買書、藏書,早年在台求學就喜歡逛舊

王先正老師與一般作家最大不同的是,

書報攤和二手書店,看到喜歡的就節衣縮食

熱心寫臉書、貼照片。他的攝影作品,以簡

買下,藏書超過萬冊,愛書成癡,他常說:「書

要文字製作說明,迄今在臉書分享的相片有

如愛妾,恕不外借。」

數萬張之多。另外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17


處事謙和 提攜後進 有學者推崇王老師的角色跨度非常的 大,既是教師,也是文史工作者、攝影者, 他對文史哲、軍事等書籍皆有所涉獵,並 非象牙塔內的學究,他扎實深耕於金門這 塊土地,名如其人:正直,不拐彎抹角也 不誇飾,忠實記錄金門文史、藝術、地方 文化或文獻所發生的精華。 他也關注到少數默默書寫的寫作後 輩,給予正面肯定鼓勵,他建議寫作者, 除了要廣泛閱讀外,增加生活經驗,並多 學習書寫,參考優秀作品,融入自己的想 法和創意,創造出屬於自己文章風格。

參觀王先正老師作品展,與會者獲贈《聽見金門》書籍。

金門睿友文學館舉辦「圖文會友王先正作品展」,開幕現場匯聚許多藝文同好前來。

18


當期專題

王先正老師夫妻拜訪親友留影。

金門縣王氏宗親會贈送王先正老師擔任總幹事的貢獻。

書寫春秋 分享見聞

圖文會友 紀錄美好

王老師退休後,勤於寫作,自言作品很

今年元月二日,他應陳長慶館長之邀在

少傷春悲秋、吟風弄月,若有自己不懂的、

金門睿友文學館舉辦「圖文會友王先正作品

感受不深的不寫,行文力求暢達,文句不囉

展」,開幕現場匯聚許多地區藝文同好,與

唆,生難字詞少用,自惕切莫陳腔濫調文句,

會者從多元角度認識王先正及其筆下功夫。

主張論理敘事簡要,萬不得已,也不要故作

王老師常說:「閱讀是享受,寫作則像是在

玄奧!寫作對他就是分享,分享見聞,求學

做工。」其實他更愛攝影,希望透過攝影為

時代及返鄉早期所寫文章登在校刊、報刊,

活動或遇到的人事物留下最美的紀錄。

約有十餘萬字,但並未全部結集出版。

洪春柳博士談到當年與王先正老師在金

他選擇文章精華加上近年應邀在金門日

門高中任教時,曾合作指導學生編《金中青

報《浯江夜話》所寫文章結集出版,目前已

年》,之後兩人都加入金門寫作協會,參與

出版《浯鄉歲月》、《書寫金門》、《聽見

地區藝文活動,她讚美王老師見識廣博,閱

金門》、《金門鄉僑訪談錄》(第八、十冊,

歷豐富,廣讀群書,對於任何書籍、議題都

與董群廉合著)。

能侃侃而談,誠為精闢的見解。

19


人文與自然生態調查者

金門鱟達人洪 清 漳 PROFILE

洪老師團隊成立「金門潮間帶」臉 書社團,也發表了《烈嶼觀察筆記》 等;時常分享讓人驚嘆連連的新奇 生物美照,讓更多人了解金門潮間 帶生物的多樣性與富饒豐美;也希 望可以糾合眾力,讓在地人更加珍 惜愛護金門,更要讓全世界看見金 門。

20

文.圖|顏炳洳

「全世界的鱟只有四種,金門鱟是其一;平常在 潮間帶或岸邊只能看到 10 歲以下的鱟,10 歲之 後,它們就到大海裡了;雄鱟一生共要經歷 15 次蛻殼,比雌鱟的 14 次多一次;鱟在 14 歲前是 不分雌雄的,15 歲以後才會成對出現……」


當期專題

1~10 齡鱟與成鱟標本。

金門鱟達人 移動的資料庫 洪清漳老師拿出一盒 1 到 10 齡、由小到 大的鱟蛻標本隨口說著,對於許多老金門人 而言,竟全然是新鮮而又陌生。接著他指著

10 齡的鱟蛻說: 「這鱟的五對前肢(腳)是呈剪刀狀的, 它的頭部(頭胸甲)前端呈弧狀。」然後起 身又從房間拎出一個布袋,從袋中拿出一對 成年鱟標本。說道: 「它的五對前肢中的前二對從剪刀狀變 成鉤狀,還有原本圓弧狀的頭部前緣出現了

接著他拿起體型稍小的雄鱟,扣在雌鱟 下半身的腹甲背上。「雄鱟的馬背型凹陷處 使其更貼近雌鱟、更利於進行體外受精;而 雌鱟退化的二對棘刺剛好避免刺傷雄鱟,大 自然的造化是如此的完美與神奇。」

「金門鐘螺」以他拉丁文姓命名 洪老師從小就喜愛觀察潮間帶生物,並 且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找到一種從未被發現 (及發表)的物種,並以自己的名字來命名。 他 的 這 個 夢 想 在 四 年 前(2019) 就 實 現了,那年他與夥伴向全世界發表新發現的

兩處凹陷,變成有點像是閩南厝的馬背型;

「 金 門 鐘 螺 」, 其 拉 丁 學 名(Calliostoma

然而,雌性鱟無論前肢或頭部形狀都未變化,

hungi Huang & Fu)中,就有他的拉丁文姓

反而是下半身(腹甲)的六對棘刺在靠近長

氏 「hungi」。

尾巴(劍尾)旁的二對退化不見了。」

21


東洋多彩海蛞蝓。

東洋多彩海蛞蝓。

「第一次發現金門鐘螺是在料羅,金門很

時間內,他僅憑一己之力,深入探索烈嶼 20

多海邊也都有。」洪老師再拿出一小盒鐘螺,

餘公里曲折的海岸與潮間帶,對其間生物進

體積多不足半個指甲蓋大小,約 3mm(公

行觀察、拍照與圖鑑比對、資料整理;直到 8

釐),成體的也只約 1cm(公分)左右。先

年前,才陸續有四、五名夥伴加入團隊。

不說是否具備辨識金門鐘螺的能力,即使能辨 識,以這麼小的體積,要在偌大的潮間帶發現 它的蹤影也與大海撈針無異!

高,無法採用潛水方式,只能遷就潮汐制約。 但他們基於使命感與興趣,長年不捨晝夜、

洪老師的這項成就於小島金門而言,無疑 是特殊而偉大的。何況,金門鐘螺只是洪老師 長年在金門潮間帶所觀察到的 1,500 多個物 種當中、上百種未被台灣學界所記錄、所知 悉的「其一」而已。潮間帶達人與公民科學家 讚譽,猶不足彰顯其二十餘年來,對家鄉的傾 情、專注與付出!

不畏風吹日曬,足跡早已踏遍了大小金門的 每一片泥濘灘塗。 在有機會參加了幾個海岸生物調查案的 評審後,他發現台灣團隊所從事的金門生物 基礎調查,與他個人長期的觀察所得出入頗 大。以海蛞蝓為例,調查案中只能找到四、 五 種, 而 他 所 發 現 紀 錄 的 海 蛞 蝓 早 已 超 過

200 種。

基礎調查與發表齊頭並進 洪 清 漳 在 烈 嶼 卓 環 國 小 任 教 32 年, 於

52 歲就辦理退休。提早退休是為了多留點時 間專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業上。 剛退休時,他曾用心於「植物調查」,後 再轉向潮間帶生物的觀察、紀錄。在很長一段 無飾裸海牛。

22

金門潮間帶生物觀察,由於海水濁度較


當期專題

這 樣 的 差 異 現 象, 說 明 外 來 專 業 生 態

走出他家客廳,來到屋側清幽的花圃。

(物)調查者,容易受時間、氣候、潮汐與

長條工作桌上正晾曬著準備用作教學標本的

成本等各項因素影響;這也讓他更加堅信,

大小貝殼。洪老師引導與介紹著花圃中錯落

金門的各項基礎調查,一定需要由更多的在

有致的各式罕見藥草、香草與植栽。

地人長期的參與及投入。

人文與自然生態的觀察者

「這是金門原生種的曼陀羅。」洪老師 佇足問道:「要不要摘一些種子回去種?很 容易活的。」蹲身摘了一兩個乾熟的種子毬

正是基於這樣的心念與信念,以及他在

果,夕陽映照在洪老師身上,拉出長長的影

金門潮間帶的基礎調查成果,使他成為台灣

子,那就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金門人文與生態

所有從事海洋生態與生物研究者離不開的「巨

觀察者,也是一位超脫於物慾橫流幻界中的

人」。他的「金門潮間帶」臉書社團,也成

「清醒者」!

了所有台灣(甚至國外)相關領域專家學者 所關注的對象。 隨著個人與社團影響力的發酵,報導洪 老師的媒體與刊物不計其數。此外,他也希 望透過媒介的傳播力量,讓更多人知道金門 的生態之美。 因此,在 2015 年時,洪清漳曾為國內 知名的《科學月刊》寫過一年專欄,內容涉 及金門的海濱植物、稀有植物、金門潮間帶 的螃蟹、螺貝、藻類、棘皮動物、海葵、裸 鰓動物;金門的地質景觀花崗岩、花崗片麻 岩、貓公石等。此外,洪老師與同好所成立 的「金門戰地史蹟學會」社群,同樣也被無 數金門退伍老兵所關注。 對於所有可能影響金門環境與生態的大 型建設與議題,他也都勇為人先。他並非反 對建設,而是希望理清建設的「必要性」與 否,以及在必要的建設中,如何盡可能減少 對環境的破壞與生態的衝擊。

洪清漳晾曬貝殼與海膽標本,預備用作教學標本。

23


職人藝象

專訪 閩南師大文學博士

陳成基 24


育才新搖籃 文|陳秀竹

師 匠

金門傳統建築匠師協會

圖|陳成基

金門的傳統建築之美,是最動人的文化寶

得主洪啟義大師書寫牌匾文字,洪啟義大

藏,匠師的精細手作,常讓人嘆為觀止。為

師於 1984 年投入書法大師「三石老人謝

了推廣、保存傳統建築及匠師技藝,金門傳

宗安」門下,親炙教誨歷經十年,其師稱讚:

統建築匠師協會成立了,扮演著培訓新匠師

「雅耽翰墨,浸淫於秦、漢、晉、魏之間」。

的重責大任。

培訓新血輪

再請金門小木匠師李錫福進行雕刻, 李大師擅長斗拱製作,曾就讀台灣復興商 工,師承父親李換生木雕技藝,現為紅瓦

金門縣的古蹟及歷史建築,數量及密度

厝文史工作室召集人、魯班工坊負責人,

高居國內第 2 位(僅次於臺北市),傳統閩

111 年 7 月其斗拱作品於金門航空站展出,

南建築及洋樓佔了最大比重。長期從事傳統

佳評如潮。斗拱為中國古代建築特有的一

建築修復工程的漳州閩南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種結構,亦是傳統木結構建築最具特色的

陳成基,有感於金門擁有數千棟閩南建築,

部件,李錫福解釋,在立柱和橫樑交接處,

匠師卻明顯不足,他登高一呼,集結眾人的

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為拱,而在拱與拱

心力及智慧,成立金門傳統建築師協會,以

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

推廣及培訓新血匠師。 該協會的成立,因為獲得兩位大師的 陳博士認為,應提升匠師的尊榮感與能 見度,闡揚地方文化的特色與活力,並致力

作品,更顯協會的用心與智慧,讓傳統建 築的匠師地位倍受尊崇。

於傳承與宏揚傳統建築,珍惜先民留下來的 重要建築瑰寶。

獲大師加持

吸引年輕人 其次從辦理推廣「金門傳統建築匠師 匠藝專題演講」,廣招社會大眾走進傳統

以文化出發為協會宗旨,於是從製作一

建築的精采場域,深入建築藝術的堂奧,

方「金門傳統建築匠師協會」匾額做為起點,

冀期青年新血的投入,共同耕耘文化瑰寶。

特別商請 108 年獲「第四屆金門文化獎」的

25


職人藝象

CHEN,CHENG-JI 陳成基博士指出,為了推廣金門大木工藝,並於活動現場展示 金門地區第一座登錄為傳統聚落的瓊林,其列為古蹟的「蔡氏家 廟」大木結構模型做為展示,亦做為傳統建築匠師技藝傳承的推廣 起點,鼓勵大家走進傳統建築之美;除了欣賞之外,希望藉此吸引 年輕人加入匠師的行列,可見協會一系列的設計,無非著眼於把傳 統建築的藝術之美引入大家的生活之中,一方面推廣金門的傳統建 築匠藝,一方面希望為匠師的新血,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成為蘊育 匠師的新搖籃。

位 新 進 匠 師 依 循 古 禮向金 門「 人間 國 寶 」 翁 水 千 、莊 西 勢 和 李 清海行 拜 師禮 。 金( 門日報提供 ) 3

26

遵古禮拜師 金門傳統建築匠師協會於 112 年 5 月 29 日在金城浯江書院朱 子祠正式揭牌成立,辦理成立大會,並在金門樂府傳統樂團(南管) 精采的演奏聲中揭開序幕,令人感動的是3位新進匠師依循古禮向 獲頒「人間國寶」的匠師翁水千、莊西勢和李清海行拜師禮,象徵 金門地方文化、傳統技藝的傳承與永續,尊師重道的精神深深感動 與會的大家。 參與見證的有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專程抵金見證這 歷史性的一刻,還有長期關注與支持傳統建築文化的金門縣文化局 局長呂坤和、金門農工校長吳志衍、金門陶瓷廠廠長何桂泉、拍攝 「人間國寶」紀錄片的導演何明瑞、金門傀儡戲團團長蔡遠進等貴 賓到場共襄盛舉。 呂坤和局長在致歡迎詞時表示,金門傳統建築的修復,除了要 靠中央的支援,也需要在地匠師的薪火相傳,他由衷期待協會能在 各方的幫忙下,不斷成長茁壯,藉著技藝的傳承,讓金門成為傳統 匠師培育的搖籃。


一對一、手把手傾囊相授,讓傳統建築技藝得以傳承及永續。

技藝與傳承 文化部文資局長陳濟民表示,金門文化 豐富多元,傳統建築更是其中一大特色,金 門除了有高達 5,000 多棟的閩南傳統建築, 法定文化資產總數 247 處也在全國名列前茅, 但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近年來正面臨傳統 匠師逐漸凋零,傳統建築修復產業修復能量 不足,以及傳承斷層等問題。 而為了保住傳統建築並讓傳統技藝得以 傳習,陳濟民不諱言,文化部正從名與利這 2 個面向來提高誘因,包括讓新進匠師有尊榮 感及提高匠師的薪水待遇。 金門傳統建築匠師協會理事長陳成基期 許協會能為匠師培訓擔起搖籃重責,讓傳統

(上)光影照見初學的真心。

建築匠師技藝可以永續、綿長與傳承。

(下)磚與泥作的訣竅透由實作日益精進與熟練。

27


藝文現場

睿友 文學館

千里之行

始於夢想

洪玉芬文學作品展 文.圖|陳長慶

洪玉芬文學作品展 在睿友文學館揭開序幕

以文字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金門睿友文學館 112 年度第三季(7 ─ 9 月)文學推廣活動,特別邀請縣籍著名作家 洪玉芬,以「千里之行 始於夢想」為題,展 出其創作歷程之重要史料,以及與藝文界互 動的珍貴圖片。 洪玉芬為金門烈嶼青岐人,輔大歷史系

化部政次陳永豐、成大特聘教授陳益源、教 育處副處長洪蘋萱、金門文藝發行人李台山、 社長牧羊女、總編輯張姿慧,及台金藝文界 同好與鄉親近百人到場,共嘗一場豐盛的文 學饗宴。尤其是洪玉芬九旬遐齡的父親、第 二屆金門文化獎得主洪天映老先生,冒著炎 暑,親臨展場為愛女加油打氣,感動現場所 有的來賓。

畢業,常有人讚美她斜槓人生,亦商亦文, 但商旅百國的她,卻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的 路行走,這條路卻以另類風景,回饋她很多 動人的故事。從出走到回歸,她用二十餘年 的歲月,以文字方式,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這就是她此次展出的主軸。

28

文學是餵養她行走世界各地的能耐 洪玉芬自覺年紀一大把,還能回歸少年 寫作的夢想,很是幸運,好像跟時間競賽。 她自嘲每天上三種班,白天屬於公司,傍晚 為家人料理晚餐,晚間坐在電腦桌前讀書寫

7 月 2 日開幕當天,即使天氣炎熱,但

作,尤以後者最能夠做自己,並以此為樂。

還是嘉賓雲集,包括文化局長呂坤和、前文

儘管在生活間隙中煲文字,但她樂在其中。


「千里之行 始於夢想∼洪玉芬文學作品展」7 月 2 日開幕,現場嘉賓雲集。

遠方寫非洲,近寫烈嶼島鄉,前者見於《人 間福報.非洲奇緣》專欄,後者則刊載於《金 門日報.浯江夜話》,其他則發表於國內報 PROFILE

洪玉芬 現任東齊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財團法人 中華整廠發展協會理事 ,財團法人非洲經貿 協會副理事長,《人間福報》「非洲奇緣」、 《商業雜誌》「English Career 之商旅見聞」、 《金門日報》「浯江夜話」等報刊雜誌專欄主 筆。曾獲浯島文學獎散文獎,兩岸金沙文學獎 首獎,不僅是台灣的奇女子,也是金門文壇的 才女。

刊雜誌。 她說文學是餵養她行走世界各地的能 耐,相同地,她也想以赤誠之心回報。她因 工作的關係,經常往返非洲各國,對非洲始 終有一份又愛又恨的不變情懷。雖然它是窮 鄉僻壤,但充沛的人情溫暖,艱辛的生活環 境,提煉出人的強韌,這些熟悉的氛圍如她 成長年代的島鄉,常讓人產生一種感覺,離 家又像回到了家。

29


藝文現場

睿友文學館致贈感謝狀予洪玉芬,感謝其鼎力支持、熱心參

文化局長呂坤和致詞時表示,睿友文學館每季一檔的文學

與文學推廣活動。

作品展,呈現出金門豐沛的文學力,讓觀眾看到金門文學 的蓬勃發展。

此次在睿友文學館展出的,便是集合她

譯的異國故事都是有價值的,透過玉芬的文

二十餘年來創作的成果,除了個人出版的書

字,我們知道在非洲的大地上有一群人,藉

籍《希望不滅》、《雜貨商的兒女》、《多

著台灣一個奇女子,帶領一群黑手工人,正

情應笑我》、《馬背上的舞步》,另有合集《島

勤奮的改寫他們的經濟史。但是讀《雜貨商

嶼食事》、《時光露穗》、《島嶼時光》、《兩

的兒女》,我總是看到一個女性長時間離開

岸散文精選》、《天開雲錦》,還有在報章

家的不安,這種不安源於對家的愛,一年多

雜誌發表的文章,以及關於她的報導和創作

來,她默默地以一篇一篇的書寫來完成沒有

歌曲等,可說包羅萬象。

說出口的,對於父母,對於孩子,對於家鄉 的濃烈感情。」

亦文亦商的台灣奇女子 在非洲,洪玉芬親眼目睹弱肉強食,光

30

洪玉芬的至交文友顧德莎曾經形容她說:

怪陸離、無奇不有的社會現象,甚而憎恨它

「通常能寫的人不一定有非洲商務的經驗;

的不公不義。當光明與黑暗相互輝映時,她

有非洲商務經驗的人,不一定能寫,而玉芬

把所見所聞以及內心所感,一一記錄下來,

兩樣都俱足了,這是神給的禮物,用文字轉

也因而寫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散文作品,彷


來賓聽完洪玉芬導覽解說後,眾人齊聚一堂,留下珍貴的歷史鏡頭。

彿親自帶領讀者到非洲,體驗溫馨的異國情 懷。洪玉芬表示,在旅途上,隨身攜帶的文 學書籍,總是在她孤伶伶、進退失據時,源 源不絕地供應她面對挫折的能量,可見文學 的力量有多麼偉大。

傲視文壇的金門才女 2015 年公視的社教短片文學 FB,以 文學為主軸,拍攝老中輕的作家,洪玉芬的 《雜貨商的兒女》是第 48 集,也是第一位 被拍攝的金門籍作家。除了讓觀眾看到人文 薈萃的家鄉,也透過這支社教短片,讓觀眾

(上)洪玉芬以「千里之行 始於夢想」為題,展出創作歷

看到一個金門女子在外發展的真實故事。凡

程之重要史料,以及與藝文界互動的珍貴圖片。

此,不僅是洪玉芬個人的殊榮,也是金門文

(下)洪玉芬九旬遐齡的父親、金門第二屆文化獎得主洪

壇的光彩。

天映老先生,上台致詞說,洪玉芬的第一場文學展獻給家 鄉,是家族之光。

31


藝文現場

重新打造廈門觀光城市品牌

金廈圖書館交流記 文.圖|楊思齊

集美新館很具人文特色,作為廈門最個性化的圖書館,它每個樓層都有獨特的功能。

今年八月三至五日,本縣文化局長呂坤和率

文旅局業務跨不同單位,將文化、旅遊、

圖資科長李海瑩、助理員馮凱等,走小三通

媒體行銷等整合,重新打造廈門觀光城市品

與廈門文化和旅遊局進行交流、參訪;廈門

牌。尤其是廈門圖書館及其集美新館走一遭,

文化和旅遊局簡稱文旅局,是由該市文化廣

讓人大開眼界。

電新聞出版局、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的職責整 合組建的,3 天行程參訪所屬圖書館、博物 館及美術館,收穫滿滿。

32


卷帙浩繁

參觀廈圖 體驗公共服務文化體園區 第一天參觀的廈門圖書館建於 1919 年, 由旅居香港的楊貽瑤先生捐資興建,2006 年 遷入廈門文化藝術中心新館,與文化館、博物

浩如煙海

新預算就達 190 萬人民幣,包含 26 個外購 數位資料庫和廈門記憶、兩岸關係數據庫等 多個特色資源庫,並以閩南地方文獻為收藏 特色,典藏無數唐山過臺灣前期之史料文獻。

館、科技館共成一集中式公共服務文化體園

廈門市圖書館運用大量自動化服務,自

區,該園區是利用廈門工程機械廠廢棄的廠房

助還書、預約取書、採購書櫃等,並準備於

規劃興建的。

當地銀行合作設置自助借還書站,讓在銀行

廈門文化藝術中心的圖書館館舍建築面積

等候的民眾能借書打發時間。

25,732 平 方 公 尺, 設 計 館 藏 空 間 約 200 萬

廈門市博物館除了公辦也輔導民辦博物

冊,設有 1,560 個閱覽座席,擁有上下兩層

館,將廈門發展歷史與旅遊路線包裝,打造

6,000 平方公尺的開放閱覽空間,廈門市圖書

出文化旅行的遊程。此外,廈門市美術館剛

館截至 2016 年底已擁有 415 萬冊圖書,截

好在展示廈金風情書畫作品,有唐敏達、吳

至 2017 年 12 月底擁有電子圖書 178 萬餘冊,

鼎仁、楊誠國、徐心富等人的作品參展。

電子期刊 16,724 種,2017 年數位資料庫更

五樓是古籍和特色文獻閱覽區,這裡將打造恆溫恆濕文獻資

入口配置觸摸式導讀系統和電子閱報系統、自助借還書

料保存庫。

機、自助掃描機,提供讀者手機借還、手機繳費等功能。

33


藝文現場

集美新館 福建省最大公共圖書館

掃描機,提供讀者手機借還、手機繳費等功 能,讀者不再需要帶實體卡來圖書館,就能

第二天參觀廈圖總館位於集美新城館區 的新總館,集美新館 2018 年上半年才開館, 新總館建築面積 10 萬平方公尺,供圖書館 使用的建築面積有 6 萬平方公尺,設計館藏

圖書館 24 小時開放,提供一個溫馨的空間讓 深夜仍想讀書的民眾使用。

300 萬冊,不僅是廈門最大的公共圖書館,

該館與 16 個分館加上市內 9 所聯盟圖書

也是福建省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其建築外型

館,通借通還資源整合,館際通閱、互借、

是典型的嘉庚風格,地上六層、地下兩層,

互詢、複印等資訊資源共享服務,更是積極

是一座極具人文特色的圖書館。

擴大與其他部門合作公益性的讀書沙龍、專

廈門市圖書館日均讀者入館約 1 萬 2,000 人,館內可無線上網,入口配置觸摸式導讀 系統和電子閱報系統、自助借還書機、自助

呂坤和局長率員赴廈門文旅局交流參訪。

34

通過手機實現借書與還書等功能。自助無人

題講座、周末電影院、說故事活動、展覽等 多種形式的讀者活動,豐富讀者閱讀內容, 為大陸評比優良且具服務特色的綜合性公共 圖書館。


部署 122 節智慧書架 集美新館設置有中國大陸公共圖書館面 積最大的自助閱讀空間,配置有首創的採購 書櫃設備,實現「你選書我買單」服務自動 化;並設置有預約櫃設備,實現預約圖書自 助取借;部署 122 節智慧書架,實現圖書智 慧定位、上架還書;全館部署藍牙導航系統, 讀者尋書、找路更加便捷;實現自助辦證、 自助借還、自動分揀,支持市民卡二維碼掃

館內幾乎每天都客滿,晚到的還找不到座位。

碼登錄借書;支援白鷺分信用系統,實現免 押金借書。

送書上門 服務到家

科技工藝 緊密結合 為打造科技與文藝相結合的公共文化服 務體驗空間,一樓西北門廳部署瀑布流觀書

另外,它與物流企業合作,開展「飛鴿

屏,讀者可通過手機掃碼免費下載電子書;

傳書」送書上門服務,讀者通過手機預借圖

並設立多功能報告廳,可滿足舉辦講座、播

書,自付優惠低廉的物流費用,即可享受送

放電影、小型演出等多功能活動需求,可結

書上門的便利服務;搭建微信公眾號服務平

合閱讀活動,每年與院線同步免費播放 30 部

臺,實現微信辦證繳費、線上繳納滯納金服

影片;二樓設立影音放映室、自助影院、影

務、圖書續借、讀者證掛失、預約圖書、數

音欣賞雅座、演播室及音樂創客空間等創新

位資源移動閱讀、活動講座線上報名等服務。

性文藝體驗空間,可開展電影、音樂與閱讀

圖 書 館 一 樓 是 兒 童 閱 讀 區, 占 地 超 過

欣賞活動和文史沙龍、作家訪談錄製活動。

1,000 平方公尺,和成人區隔開,不受小朋

大陸民眾已經體會到閱讀活動的形式都

友嬉戲干擾;二樓是新閱讀體驗中心,將設

只是次要的問題,而閱讀本身與其內涵,才

有影音圖書館、家庭電影院、音樂欣賞雅座,

是最要緊的。2017 年大陸「全民閱讀促進條

感受全新的閱讀體驗;三樓是文學、報刊閱

例」及 2018 年 1 月 1 日正式實施「公共圖

覽區;四樓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閱覽區;

書館法」,對於閱讀推動更具系統化,具有

五樓是古籍和特色文獻閱覽區,將設有恆溫

里程碑意義,兩岸共同推動全民閱讀與交流

恆濕文獻資料保存庫;六樓為辦公區與人才

也將日益頻繁,可以彼此借鏡學習。

培訓區。

35


浯島采風

懷舊的體驗成功牽罟班 金門碩果僅存 文.圖|楊彧

牽 罟, 一 種 既 古 老 又 傳 統 的 漁 法。 早 期, 凡 有 沙 灘 的 海 灣 處 就 有 牽 罟 的 捕 魚, 每 當 漁

汛 期 來 臨 時, 漁 民 利 用 魚 群 最 密 集 靠 岸 的 時 候, 將 一 艘 稱 為 罟 船 的 船 筏 駛 向 大 海, 並

在 海 上 撒 下 網 具, 待 魚 群 入 網 之 後, 再 將 魚 兒 全 部 收 進 網 內, 魚 群 被 圍 住 之 後, 就 由

眾 人 協 力 將 漁 網 拉 上 岸, 捕 獲 的 魚 則 由 參 與 的 人 公 平 分 攤, 這 樣 的 漁 法 發 揮 了 團 結 合 作的精神。

36


牽網、牽望 牽出希望

大海拔河。嘿咻!嘿咻!漸漸的把網拉回岸 邊,當漁網收起來之際,魚兒在網中跳躍時,

這 種 捕 魚 方 式, 在 金 門 並 不 叫 做「 牽 罟」,而是叫「牽網」!在金門話中,「牽

露出了收穫的笑顏,也體驗了牽罟和豐收的 樂趣。

網」與「牽望」諧音,因此又有「牽出一片 希望」的意涵。這是金門地區古老的捕魚方

金湖鎮成功村的成功海灘,海域綿延約

式及技巧;老漁民合力將舢舨抬下海,並把

2、3 公里長,海灘寬闊美麗,常有遊客到

漁網運到外海下放,在岸上的人這時展開與

此戲水踏浪,12 歲就跟著父執輩出海牽罟 網魚的陳振福有感於牽罟漸漸沒落失傳,決 心找回古老漁法,因而發起牽罟體驗活動, 並傳承年輕一代,在他的號召下「成功牽罟 班」因應而生。

(左)參加的成員體驗牽網的樂趣,大家都很新鮮。 (上)今天雖然漁獲量不多,但大家都從過程中體會 漁夫捕魚的辛苦。

37


浯島采風

牽罟趣-大家一起來牽網。

傳習先民捕魚傳統 「成功牽罟班」是金門目前碩果 僅存的唯一牽罟班,早期原本尚義、 昔果山、后湖等自然村也有這些漁業 活動,但是近年來因為現代海洋漁源 日漸枯竭,金門近海遭受大陸漁民炸 魚、毒魚的影響,海域漁源生態破壞 嚴重,漁業在金門已經大幅式微,捕 魚人口已少之又少,只剩下成功牽罟 班一個。 牽罟班成員將漁船抬下海。

38


每年金湖鎮公所都會在成功沙灘舉辦 花蛤季活動,為了配合這項活動,「成功 牽罟班」決定擴大組織成立「金門縣成功 休閒漁業發展協會」,變成社團法人。成 立的目的是為「傳習先民牽罟捕魚傳統, 提倡正當休閒及觀光體驗」。牽罟在傳承 的精神下,不但有懷舊的體驗,也提供民 眾認識了數百年前的捕魚方式,並藉以重 溫先民的工作生活。

朝向休閒漁業發展 牽罟班班員平時除了出海捕魚,平分

挖個小水池把魚放進去,你看牠還會游。

漁獲之外,每年花蛤季他們也會配合表演 牽罟技藝,同時將牽罟結合觀光,導入休 閒漁業發展,讓遊客實際參與牽罟作業,

今年 9 月 9 日古蹟日首場活動,就是由

體驗先人早期的捕魚方法,更讓漁村文化

成功休閒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向鑫帶率領

得以保存流傳。

該協會會員,在成功海灘帶古蹟日報名的 30 名成員體驗牽罟的辛勞,在會員將漁船抬下 海後,三位資深人員即將漁船駛向大海,並 在海上撒下網具,半個多小時後,在岸邊的 大伙開始收網,當看到有魚兒掛網時,大家 都很高興,雖然最後只有十多幾廿隻各類雜 魚被捕獲,大家喜歡的是過程。

盼年輕人活化牽罟 只可惜成功休閒漁業發展協會的會員年 齡層偏大,都在 60 歲以上,40 歲以下的年 輕人少之又少,陳向鑫理事長希望有更多的 年輕人加入,讓漁業年輕化、活潑化,若沒 有新血輪加入,牽罟在金門恐怕會消失。 開始拉網就有收獲。

39


懷舊時光機

老 店 創 新

蛋糕專賣遠近馳名

合興餅家

浦邊舊宅整修 捐贈糕餅模具 長年在山外經營糕餅生意,浦邊 44 號起 家厝年久失修,因此申請傳統建築維修補助, 會勘評估時,文化局長呂坤和發現屋主何肅 宗長年蒐羅的金門舊文物閒置角落,包括糕 餅模、貢糖車、神龕、薦盒、碗櫥、床件、 陶缸、陶甕、牛犁、石臼等,其中製作糕餅 的木刻模具,足以見證金門糕餅發展史珍貴 的一頁,更值得一提的是多數出自金城南門 匠師鄭神來之遺作。其餘的日常用品都屬於 早期民俗器物,有些是走水路從同安搬運過 來,留有當年製作的印記,反映浦邊過往的 交通經濟狀況。

文|莫宸

圖|莫宸、何國煌

合興餅家創始人何肅宗,生於民國十九年, 十多歲起就在沙美老街當製餅學徒,跟福 州師傅學習製餅技藝,經遇多年的研發興 學習出師之後,於 47 年返回老家浦邊 44 號創立合興餅家,時遇 823 砲戰,雙落大 厝慘遭部份擊毀,直到民國 57 年與太太陳 緣治舉家搬至人潮聚集的山外村,當時主 要製作傳統糕餅為主,包括:綠豆糕、令 博餅、糕仔、燒餅、狀元餅、中秋月餅、 口酥、囍餅、牛軛餅、花生糖等,多元口 味深受在地人喜愛,為當時金門糕餅業之 箇中翹楚。

40

合興餅家中秋節製作月餅及狀元餅的糕餅模。


文化局長呂坤和行會勘何肅宗老宅文物時合影。

2015 年初,何肅宗急召服役中的么子, 在台北松山空軍通航聯隊士官長何國煌返鄉 幫忙整理這批舊文物拍照造冊工作,文化局 和文化園區管理所很隆重印刷了各項文物解 說目錄,並邀請副縣長林德恭頒發感謝狀, 感謝何肅宗為保留金門文物的行動有拋磚引 玉的示範,全體何家人也到場分享這份榮耀。 在何肅宗把部分傳統製餅器具捐予文化園區 展覽典藏,說了「沒有人接就沒有了!」這 句話,點醒了 59 年次的何國煌思考未來的 人生規劃,看著阿爸的無奈與不捨,他決定 放棄在台灣的一切,退役後返還金門,接下 父親留下傳統古早味的製餅好手藝,為傳承 老餅舖的使命,與父親再一次創業,並把老 店重新賦與生命,傳承阿爸味道的店名就叫 「合興餅家」。合興乃合作興旺之意,是傳

(上)何肅宗老宅文物由工作人員測量造冊登錄。 (下)製作口酥糕的餅模。

承金門百年傳統糕餅之精神。

41


懷舊時光機

何興餅家研發推出高粱蛋香原等十種口味,符合健康純天然 現代飲食觀念的黃金比例。 何國煌製程中加入高粱粉,堅持使用鮮奶、雞蛋、麵粉等 天然食材,遵循古早配方製成綿軟蓬鬆的蛋糕體。

老技術傳承 新觀念轉型

巧思靈動在製程中加入高粱粉,堅持使用鮮 奶、雞蛋、麵粉等天然食材,絕無添加香料

隨著兩岸軍事和緩,近年來因駐軍大量 裁撤,往日榮景不復存在,何國煌將店鋪裝 修嶄新亮堂的店面,油漆粉刷牆面和訂製烘 培設備,掛起了醒目的橘底黑色店鋪招牌大 字:「合興餅家」,重啟老街經營商機。

糕體,至今研發推出高粱蛋香原味、濃情爆 漿巧克力、乳酪雙層起士等十種口味,為符 合健康、純天然現代飲食觀念的黃金比例, 所以保存期限不長,但也因此保留純粹的食

父親趁著身體還硬朗時重頭教一遍,師

材滋味與蛋糕最原始的口感,鬆軟綿密又不

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剩下靠自己。何國

失彈性,凡是吃過的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煌雙臂上縱橫著深淺不一的燒燙傷傷 痕,這正是累積烘焙的過程與 經 驗 時 留 下 的 圖 騰。 在

富有金門在地特色的簡單 極致美味,是來金 門絕不能錯

最初開始製作鳳梨

過的古早

酥、 綠 豆 餅、 綠

味 蛋

豆椪等糕點伴

糕。

手禮販售,然 而反應卻不 如預期,他

42

及防腐劑,遵循古早配方製成綿軟蓬鬆的蛋


父親經驗傳承 生手老店新開 國中畢業後離鄉從軍二十八年後返金繼 承糕餅家業的何國煌,所幸在父親何肅宗的 勉勵與要求下,從門面裝修、訂做店服、服 務態度、衛生環境、食品安全等各環節逐步 改善,達到父親對於作為糕餅職人的態度, 把最古早、最純粹、最滿足顧客味蕾的幸福 滋味傳承,堅持現做現賣,不賣隔夜貨品,

業的行動,他於金孫彌月時下訂千餘盒蛋糕,

蛋糕燙上「合興」店號保證品質的傳統手藝,

那時除了維持店內日常顧客選購外,抓緊空

兼具衛生標準和符合養生概念創新理念。

檔備料趕貨,順利完成陳縣長交付的任務。

開業後,新店舖以轉型創新為目標,首

在烤箱日日烘焙的高溫裡,在開爐蒸氣

先以包裝盒改造,能當伴手禮作為考量,鎖

的氳煙飄散麵粉融合蛋香裡,到合興餅家購

定客群為在地鄉親和觀光客,再來就是公家

買鬆軟綿密的古早味蛋糕成為常民生活的記

機關單位活動贈送禮盒,還有新生兒的彌月

憶,一股讓外地人驚豔、也讓金門人回味無

蛋糕,其中特別感謝陳福海縣長扶持地方產

窮,飄香超過一甲子的美味!

何國繼承父親一生的職志,把最古早、最純粹、最滿足顧客味蕾的幸福滋味。

43


懷舊時光機

建廠一甲子藝術傳承

文.圖|金門陶瓷廠

金門縣陶瓷廠於民國 52 年創設,初期係基於本縣 盛產瓷土因素,政策性設置作為地區陶瓷產業發 展的火車頭。除了滿足金門對於陶瓷生活器具如 碗、餐具、容器的生產需求外,還肩負當時軍管 邀請國外貴賓、藝術家、政商名人等勞軍行程接 待的重要任務。

金門縣陶瓷廠目前為全國唯一官窯。

44


金門陶瓷博物館收藏豐富,許多名家作品成為鎮廠之寶。

起源與重要使命

資深藝師在廠服務期間,創作了相當多優質 作品收存於廠內,多年累積下來,便收藏不

除了國人熟知的兩蔣總統到訪之外,金 門陶瓷廠曾接待過的貴賓包含前總統嚴家淦、 美國訪問團、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以及張 大千、鄭善禧、李錫奇、朱為白、席德進等 知名藝術家;這些藝術家當時跟隨「文化上 前線」的勞軍活動來金參訪期間,曾在陶瓷 廠留下不少作品。

少創作品。 後來在民國 86 年,因應金門縣政府「文 化金門」施政方向,於廠內門市部二樓空間 成立金門陶瓷博物館,提供這些收藏品適當 的展示空間。可惜的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機 會系統性地進行盤整與詮釋,較為缺乏文獻 記載創作時間,致使藏品介紹與描述訊息較

藝術與歷史的匯聚 這部分的歷史與陶瓷藝術作品緣由,是

為不足。

藝術文化價值高

陶瓷廠過去除了生產各項陶瓷生活器具與酒 瓶外,還因配合金門防衛司令部勞軍或外賓 參訪接待任務,常有政商名流與外賓來廠參 訪,來廠的貴賓也常於素色瓷瓶或瓷盤上進 行彩繪創作留念。此外,許多廠裡的彩繪班

金門縣長陳福海就任後,多次來廠關心 廠內員工工作環境,同時在政策的全力支持 下,陶瓷廠除了積極投入各項員工作業環境 設備之改善,建構員工優質工作環境,也深

45


懷舊時光機

金門縣陶瓷廠歷史悠久,112 年 10 月即將迎來建廠一甲子紀念。

知廠內典藏品的價值,特別排除困難,在自

應陶瓷酒器為主要業務核心,早年曾與金酒公

負盈虧的財務條件下,籌措預算委託調查團

司、臺酒公司以仿古瓷器外型為基底,合作

隊協助盤整工作。除了進行照片紀錄、丈量,

開發生產多項酒器,如早年特別為總統府致

完整清點並造冊全廠 1,233 件作品外,更重

贈外賓需求所生產的總統贈酒、國慶紀念酒、

要的是透過全面檢視每件作品的落款、創作

秋節紀念酒、端節紀念酒等,台酒公司竹葉

特徵等,梳理出較為細緻的詮釋資訊,以便

青酒、白蘭地酒等,都是陶瓷廠出產的作品。

為後續的陶瓷博物館展示更新踏出第一步。 在後續透過系統性的更新與歷史調查中, 將重新詮釋陶瓷廠 60 年來經歷的重要歷史與 這些作品的藝術價值,讓國人重新認識金門 陶瓷廠的藝術與文化。

客製化生產 除了藝術家創作品之外,陶瓷廠在盤整 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早年酒瓶、藝品設計 原型與試作品。鑑於陶瓷廠多年來持續以供

46

金門縣陶瓷廠藝師創作情況。


金門縣陶瓷廠是國內少數仍保有一條龍生產能力的陶瓷工廠。

而後續客製化主題酒業務的開辦,更接 受過無數政府機關、公司行號訂製各項酒瓶 供紀念或致贈使用。因此,酒瓶的生產歷史 是金門陶瓷廠生產歷史的重要脈絡。廠方目 前也正基於相關的發現,積極盤整與爬梳, 希望將這些珍貴的產品留下文史資料。

文化瑰寶 陶瓷酒器 陶瓷酒器的生產和使用,在我國有相當 久遠的歷史。陶瓷的孔隙與微量元素,使酒 瓶能產生類似於威士忌存於橡木桶中,與大 自然緩慢呼吸交換的效果,有助於酒精的醇 化,使品飲口感與酒品陳年效果更佳,因此, 也是愛酒人士長期喜好的容器選擇。這項產 業的發展對於金門而言,也可以說是一種時 代政策與地理條件的巧妙結合。

金門縣陶瓷廠是許多藝術大師駐足留下創作之地。

47


懷舊時光機

許多藝術家多次造訪陶瓷廠,圖為藝術大師李穀摩留下的創作身影。

在國共對峙時期,金門面臨地方產業缺乏與落後的困境,為落 實建設金門為三民主義模範縣,急需發展當地產業以促進繁榮 的政策背景下,於是充分利用了金門在地理上具備有釀造優質 好酒所需的寶月泉水,以及生產陶瓷所需的優質瓷土,分 別創設了金門酒廠與金門陶瓷廠,將這兩者相結合後, 便造就了這項陶瓷盛裝美酒,且充滿濃厚金門元素 的優良產品。 在那個充滿戰爭煙硝的年代,共 同作為本縣代表性的輸出產品,更曾 經作為總統府餽贈海內外嘉賓的禮 品,將金門以戰爭之外的另一種 面貌介紹至全世界。

時至今日,金門縣陶瓷廠仍不 停透過新商品的開發來蓄積成 長能量。

48


金門縣大家長陳福海一直都很關心及支持陶瓷廠,成為該廠背後有力的依靠。

迎向一甲子紀念與展望 金門縣陶瓷廠即將於 112 年度 10 月迎 來建廠一甲子紀念,目前也正持續規劃辦理 紀念活動。如今面臨產業生態改變與轉型的 嚴峻挑戰之際,基於承載金門陶瓷文化產業 發展的豐厚歷史脈絡,就收藏品與歷史脈絡 進行系統性的盤整與調查,積極強化陶瓷廠 歷史、文化層面的底蘊。 藉由引導民眾認識本縣陶瓷產業發展歷 史與製作生產工序,陸續邀請著名藝術家來 廠創作,使單純的生產製造,添增了文化層 面的意涵,讓陶瓷工藝文化突顯全國官窯的 代表性和特殊性,以及金門在地性的軸承角 色。陶瓷廠的後勢值得期待! 陶瓷廠歷年來常是造訪金門的遊客與貴賓必來之地。

49


懷舊時光機

嗆 嗨 人 生

金門嗆蟹 文.圖|石莉安

一說金門早就有醃蟹了,而且對材料要求很 嚴格,一定要完整的整隻蟹才好,缺一腳都得淘 汰,並直接用鹽滷醃,以前金門家裡常有。另一 說是從菜名來看,嗆蟹原是江浙和上海菜,可能

金門有一道名菜嗆蟹,也就是 生醃螃蟹,相當受饕客歡迎。

是當年由大陸江浙老兵傳來金門,融合成金門的 口味,就是用金門高粱酒取代紹興酒來嗆,有不 同風味。其實公螃蟹或母螃蟹,是以螃蟹肚子的 形狀來區分,肚子尖尖的是公蟹、肚子圓圓的是 母蟹。母蟹看蟹黃,公蟹看蟹膏。 據說「金門嗆蟹」用來自金門復國墩海濱, 以手工挑選的母花蟹來醃製最優,也有用來自湖 下海濱的小螃蟹來醃製。不同於韓國醬蟹的是, 金門式生醃嗆蟹,也叫醉蟹,金門話就叫 劌, 主要是加入 58 度金門高粱酒及商家的獨家醬料製 作,吃得到辛香料的辣跟高粱的香氣,搭配肥美 香甜的蟹肉及蟹膏,令人垂涎,還經常被指定外 賣,遠送臺灣,或遊客買裝罐的帶回品嚐,卻意 外成了金門遊子想念的家鄉味。

50


金門食蟹文化體驗 —

51


藝綻金門

守護千載清音 熱情傳承文化

金門樂府傳統樂團 文.圖|王正仕

2020 於台灣音樂館演出「金門樂府南管音樂會」。

南管,是金門這片土地上的母語音樂,這種

以「金門鼓吹樂保存傳習計畫」為契機,有

音樂承載著對忠孝節義、男女情愛、詩詞的

許銘豐、陳金潭、梁飛倫等樂師,以他們的

傳承,使得音樂在演奏中流轉出一種古樸的

豐富經驗,將音樂之花源源注入金門的土壤,

情感。金門樂府傳統樂團的學員們以自己的

成員主要是學校教師、社會青壯年組合,他

熱情和努力,潛心致力於將千年悠久的傳統

們結合著南管、鑼鼓、正音(京劇)等多元

樂曲融入金門的歷史與文化,以不懈的努力

課程,展現出多采多姿的音樂風貌。

傳承下去。 目前團隊由陳金潭老師擔任指導老師,

金門樂府 文化傳承 金門樂府傳統樂團成立於民國 88 年,這 支被譽為金門第一個立案的傳統藝術團隊,

52

團長為楊明雪女士,團員有楊清風、吳鼎仁、 許虎、陳秀月、王世祿、陳秀珠、李麗娟、 黃秀中、黃燕燕、董霞治、倪雲飛等人。現 在有「南管班」、「鑼鼓班」、「正音(京劇)


班」等入門課程,不定期公開徵收學員,免費教學, 歡迎民眾利用假日或晚間來參加學習。 金門樂府過去幾年來,除每半年舉辦一次成果展 演,每年還會參加迎城隍踩街等活動,並活躍於金門 縣其他各項活動中,更常與金門、臺灣各地館閣及泉 州(南音的故鄉)頻繁交流。後來這幾年則由金門縣 文化局輔導,每月定期演出。

勤練勤演 傳承戲曲 南管是金門地區的母語音樂,所以南管音樂最能 體現在地特色,學員更是勤練勤演。金門樂府現況固 定於週二跟週四晚上 7:30 ∼ 9:30,於樂團館閣拍曲 (位於金門體育場看臺下方,縣立游泳池側門對面), 並由文化局排定在每個月一次週六進行展演,不定時 招收南管新生,進行免費教學,以推廣傳統戲曲與文 化傳承。

金門樂府團隊到宜蘭參加參加「南管風」111 年南管藝術大匯。

53


藝綻金門 南管曲子內容以古曲為主,其唱腔、演奏

近年來,交流演出熱絡,109 年在臺北台

方式,秉承老師們平時指導,傳統的古老型態

灣音樂館作南管音樂的專場演出,109 年、

方法演唱練習,力求保有南管音樂特有韻味,

111 年到宜蘭參加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南管全台

曲子描述也以忠孝節義、男女情愛、唐宋古代

整絃大會,110 年參加鹿港龍山寺聚英南音社

詩詞為主。近年來,由於老師們年事已高,較

200 年社慶南管全臺整絃大會。

少前來指導,平時大多由資深學員們本著既有 的基礎功,自行討論,選曲勤加練習,並對年

金玉良言 深刻回憶

輕初學的學員們多給予輔導、指正。

積極參與 交流演出 金門樂府歷年來經常應邀到各地參與演 出,93 年曾於總統府演出南音,金門僑鄉音

楊明雪團長回憶,「剛學習時,似懂非懂, 摸索往前進,也曾想過要放棄,有次老師對我 說,妳這樣努力學習,一定可以把南管學得 好。」從此信心大增,更加強練習,老師的話 讓她走到今日,千載清音,傳唱千年。

樂會、龜山臺北監獄、大稻埕法主公廟、臺北 有記茶行等地交流演出, 107 年更榮獲金門 縣傑出演藝團隊。

金門樂府每次招收初級班時,班班報滿, 但很可惜的,能留下來長期學習的學員不多,

前排由左至右為楊清風老師、許虎、李清海老師、李國俊教授、陳金潭老師、樂府總召王世祿,後排由左至右為黃秀中、 陳秀月、楊明雪、師母(李教授夫人)、李麗娟、陳秀珠等人合影。

54


為了保有南管的傳統,在傳承上有難度。南

比較具體做法,可以深入社區或學校,教

管古樂鄉音在金門有悠久歷史,這無形的文

導母語學習練唱,並參與民間相關廟會與活

化資產一定要保存下來,楊團長表示,真的

動,例如每年都有迎城隍遶境祈福大型活動、

只是練習、學習還不夠,唯有用心、盡心努

古厝開幕、傳統匠師拜師成立大典,甚至跨

力把金門古老的本土音樂推廣下去。

海到臺北監獄慰問受刑人……等。

未來使命招收新血

傳統古樂 千年流傳

楊團長說,金門樂府成立二十幾年來,

南管這種傳統古樂,長久以來盛行於閩南

雖不算是老館閣,但仍想將此美好古樂鄉音

各地,學習需要長期投浸其中,方能窺其奧

持續傳承,在有限能力下有所奉獻。對內,

妙,故習之著少,古樂漸漸凋零。楊團長表

學員們平日相互鞭策,期盼再深入這千載清

示,好的音樂希望被看見,期盼能受政府鼓

音的好樂種,有機會多與兩岸三地的館閣進

勵與支持,讓千年流傳的傳統古樂不致消失,

行交流;對外則多做推廣,如成立入門班,

並有計畫妥善保存。

招收新血輪加入。

陳金潭老師(左 5)、吳鼎仁老師(左 4)、董霞治等人合影。

55


文藝輕旅

垂涎三尺的美味蛋餅

56

黑堂複合式餐飲


來自臺中 金門創業

黑堂複合式餐飲 文|楊天厚 圖|楊天厚、黑堂複合式餐飲

「會到金門開業,純屬偶然。」來自台

窯烤披薩專車起步

中市太平區,憨厚淳樸、勤懇踏實的林錦宏 老闆,被金門的美學所吸引,選擇金門落地

自 2013 年 10 月 1 日抵達金門,翌日即 積極備貨籌畫開幕,他遊晃各聚落的窯烤披薩

生根,「他鄉成故鄉」。 國中畢業,林錦宏全心全意投入麵包店 學習。2012 年,與當時仍是女朋友的太太黃 鈺雯來金門旅遊,被金門遍地潔淨的路面、 蓊鬱青蔥的綠色隧道美景,及人際之間彼此 關懷的濃厚人情味深深吸引。 不久後,由於任職的麵包店無預警點燃 熄燈號,金門倏地躍身為夫妻幾經細量最佳 抉擇的創業基地。但販售甚麼呢?就以本身 具有的烘焙師傅技藝,搭配當下仍屬市場新 寵的窯烤披薩為主軸,正式啟動「黑堂」的 餐飲天地。

餐車,既屬營業,也交朋友,一切從零開始。 因運費昂貴,自己向台灣訂貨,自己開車載 送,自己做餅皮。為保持食材的新鮮,每次叫 貨都不求多,絕對在有效期限內使用,如某項 原料已售罄,隨即在菜單上註明售完。 世事難料!不意自 2017 年即同時經營窯 烤披薩跟陽翟 96-2 號黑堂早餐,業績正蒸蒸 日上之時,嘉義貨輪突於 2023 年春節剛過宣 布只載貨至澎湖,不再跑金門航線。顧及貨源 不便,林錦宏毅然決然於今年母親節,自動放 棄口碑甚佳的窯烤披薩餐車服務,也間接棄守 多年經營有成的披薩餐車客源,選擇專心經營 黑堂早餐,相當亮眼的成績迭獲大家的肯定。 因品項豐富,可口美味,深受饕客好評, 尤以 Q 嫩手工蛋餅、雙層起士豬排蛋滿福堡 和圖案精美有趣的袋裝茶飲最獲青睞。今年六

黃鈺雯

林錦宏

月,甫搬遷至客源較多的金湖鎮重劃區市港六 路 133 號現址。且甫榮獲金門縣衛生局辦理 「112 年餐飲衛生管理分級評核」良級獎,由

青年創業典範林錦宏、黃鈺雯賢伉儷。

衛生局長親自授證。

57


文藝輕旅 汰換冷門酌增熱門的菜單,成為金湖黑

「金門真是溫馨人情好地方,可惜莫蘭

堂早餐店的正式目錄。計有粉漿蛋餅、滿福

蒂颱風損害自然景觀甚為嚴重,也成為我安

堡、現烤吐司、蔥抓餅、鐵板麵、茶飲……

住金門十年來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心善面

等系列。其中的粉漿蛋餅軟 Q 柔嫩,迥異於

溫的林錦宏,儼然已把金門視為第二故鄉,

一般煎炸蛋餅的味柴硬乾。裝袋奶茶刻印哆

「感謝金門人,願意接受我們夫妻。」衷心

啦 A 夢的俏皮可愛圖案,更是令人訝異,令

感懷,無限感恩,溢於言表。

人驚喜。

訪談期間,陸陸續續有各式各樣顧客來 店點餐,但林錦宏還是以「我們打烊了,對 不起!明天請早哦。」堅決婉拒了。「錢可 以後再賺,生意可邊做邊微調,但生活品質 不能不顧。」臨結束訪談時際,林錦宏的諄 諄話語,迴盪耳際,見證插旗金門餐飲的「黑 堂」高人氣市占率;見證林錦宏善解人意的 擇善堅持。

逗趣可愛的「哆啦 A 夢」造型的不拉奶茶。

七年三班 新金門人 七年三班,素來體貼溫柔的林錦宏,感 念夫妻同甘共苦同創業的辛勤付出,不捨來 自彰化員林的賢妻頂著第一胎孕肚太過勞累, 現 今 黑 堂 早 餐 店 營 業 時 間 自 06:00–11:

00,假日延至 12:00,已不再如先前陽翟 的黑堂營業至過午的 13:00。 「其實,金門人並不排外。我在金門邊 做生意邊過生活,結交很多的好朋友。」談 述金門的日常點滴,林錦宏認為金門溫差雖 大,但他能夠適應。專做早餐,下午時間可 較為餘裕;許多台灣客在金門開業未久即退 場離去,或許是不瞭解金門所致。

58

窯烤披薩結束營業,林錦宏和黃鈺雯伉儷向顧客行感謝禮。


影像博物館

攝影/許進西

金門秋天意象

詩句/張國治

金門秋風輕吹,樹葉如彩繪之羽,搖曳於天地間。秋葉如夢幻之舞者,輕輕旋轉,彷彿在述 說著大自然的詩篇。入秋後的浯島,在深秋的時光中,彷彿被染上了一層金黃的色彩。 金門秋天的風情,如詩如畫,如夢如幻。這裡是一個遠離塵囂,充滿詩意與寧靜的世外桃源, 讓人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尋找到心靈的寧靜與滿足。

59


影像博物館

秋天是豐饒季節 金黃隱含翠綠飽滿色澤 一路暈染到沙灘 軌條砦矗立藍天之際 已是另一個夢想的拓張了 也指向絕美心靈秘境

每當飛翔天空之際 鳥瞰故鄉分割有致的田疇 如同打開心的抽屜 曝曬於陽光之下 穿過風雨和陣雷 夢想如一隻犁田黃牛 一步一腳步劃開理想 腳踩泥濘卻踏實有力

60


登上樓頂遠眺 一覽金廈美景 樓身是童年記憶的鏈接 青天白日勳章令人懷思胡璉將軍 駐足定時播映的家鄉形影 楓紅層層瑰麗色澤 為退色的童年郵票憑添 一絲淡淡的愁 如古典的拾穗或晚禱 和諧的光影笑容 粲然化作一首秋天的歌 秋風中,一片高粱田徐徐吹動 試著來記取一份真實關懷,汲取 內心溫暖,在島上紅褐泥土田埂 此刻響過酒釀和收穫的牧歌

autumn 61


活動搶先報

后湖海醮

金門縣六大民俗之一

庇佑漁民 文.圖|金門縣后湖昭應廟主任委員許朝枝

62


金門古年稱浯洲、浯島,民國 4 年以前

眾生活,活動富地方性,具有保存、推廣傳

轄屬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明清期間為東南

統民俗文化之功能,實具傳統性、地方性、

海隅,具海上咽喉戰略位置,然亦承受倭寇

歷史性、文化性、典範性等登錄基準,因此

侵害,自明隆慶 2 年《滄海紀遺》以降,睽

於民國 100 年由金門縣政府登錄為金門縣六

諸歷朝朝野志書以觀,抗倭巡檢、反清復明、

大民俗之一(另五項為瓊林家廟祭典儀式、

海疆重地,金門始終擔負前線重責,民國 4

四月十二迎城隍、中秋博餅、金門風獅爺及

年後抗日戰起,國共戰爭、戰地政務,金門

農曆七月普渡燈)。」

亦分擔蜩螗國事。

見證民俗 永續傳承 拜海設醮 祈求平安

另海醮之進行內容較為複雜,約可概略

金門四面環海,地貧糧缺,先民向海取

區分為「道教」與「佛教」,「道教」部分

物,崇尚海神信仰,依民國 103 年版《金門

由道士主持,以進行醮儀、普渡等部分,「佛

海神信仰醮慶暨糊紙工藝》乙書記載,金門

教」部分由佛院住持主持,以進行超薦法會

各村落海神祭拜,一年到頭計有 76 處村落,

為主,在此亦可看見金門糊紙藝術的傳承及

規模大小不一,從村民拜海至設醮祭海及至

表現;本次仍由金門文化獎第三屆得主翁文

送王船等,其目的無非祈安庇護、消災改運、

標主導,翁大師高齡九秩晉四,其手法細膩

人神共安。

具藝術性,亦利用本次傳承高超手藝;本次

而后湖海醮為金門海神醮祭規模最大的 特殊祭祀活動,源於民國 3 年,該村 9 員出 海捕漁,午後海色丕變,六亡三倖,而同期 鄰村昔果山亦有海難,故后湖昭應廟扶乩降 諭,乃歷年海難亡魂討食,迄自民國 4 年(乙

也將進行大規模攝影紀錄及出書紀錄,同時 后湖社區也獲金門社區營造點補助計畫,將 進行后湖社區文化之旅及出版海醮文化手冊 等一系列項目,同時也遠赴臺南生活美學館 行銷金門話及海醮特色,期待文化多元傳承。

卯年)起,約定每十二年舉行一次,之後沿

本年度后湖海醮前置工作甚繁,耗資甚

海村落如昔果山、歐厝、古崗、尚義、成功

鉅,動員人力亦大,然而願大力大,海醮儀

等海難減少,漁利豐收,歷時百餘年,今年

式自 112 年 10 月 26 日定界(豎旗 • 送牒)

遇卯,現該村亦積極籌備海醮大事。

起至 11 月 11 日恭送主壇神,計達數週,而

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載:「該海醮 因具金門縣規模最大儀典,且為后湖重要民 俗活動,又因活動具有消災解厄,祈福安民 的良善風俗,淵遠流長的地方特色,影響民

主要海醮三日為 11 月 3 日至 5 日謝神醮送 船卯時,逢周五六日,亦期盼旅外鄉親出錢 出力及關心金門傳統民俗者,共同前來后湖 村見證民俗,紀錄傳承。

63



OCTOBER 2023

Vol.

156

詩句/編輯部

金門的海風輕拂臉頰, 濱海風情如詩如畫。 潮起潮落,漁舟往來, 大海的懷抱永遠寬廣。

金門縣政府

陳福海

呂坤和

陳國興

李海瑩

編 審 委 員

蔡其鈞

顧孝偉

翁慧玫

胡小玲

海鳥飛翔藍天上, 海浪歌頌永不停。 潮音作曲,岸邊砂浪, 金門海洋,永恆的詩篇。

沙灘上的足跡,故事交織, 夕陽映照,愛情的證明。 漁夫的歌聲,漁火閃爍, 海的彼岸,綻放生命的新章。

周祥敏

執 行 編 輯

翁御勛

規 劃 設 計

蘇大衛

金門縣文化局

893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 66 號

(082)323169 (082)328638

(082)320431

徐君也

(04)2422-227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