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chinesepress.com
2
4
6
8
9
10
Wwww.chinesepress.com
Wwww.chinesepress.com
/
Wwww.chinesepress.com
Wwww.chinesepress.com
Wwww.chinesepress.com
Wwww.chinesepress.com
----
Wwww.chinesepress.com
110
10
9
!
;
Wwww.chinesepress.com
Wwww.chinesepress.com
10
10
6 2300
Wwww.chinesepress.com
Wwww.chinesepress.com
27
Wwww.chinesepress.com
台海特輯
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
La Presse Chinoise
前美軍情報官員:美國根本沒有能力“保衛台灣” 【時報訊】10月9日,前美軍情報官員斯科 特·里特(Scott Ritter)在俄媒“今日俄羅斯”刊 登文章,批評美國頻繁炒作台灣問題、拋出所謂 “保衛台灣”承諾。他指出,美國這種做法是一場 “危險的遊戲”,它實際上根本沒有能力履行這樣 的政策。
題,則其最佳選擇可能就只有照搬美軍針對朝鮮半 島局勢擬定的作戰計劃。在這項名叫“OPLAN5027”的方案中,美國確定了在朝鮮半島爆發戰 爭的90天內,向韓國部署69萬士兵、160艘海 軍艦艇和1600架飛機的計劃。 但照搬這個計劃首先就存在“致命問題”,里 特指出,等90天過去,大陸早就完成“攻台”並 鞏固在台防禦了,到時候美軍再去干預將是“自殺 性的”。
里特文章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里特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擔任 情報官員,並在1991年至1998年期間擔任聯合 國駐伊拉克武器核查員。他曾多次公開批評美國政 府的中東政策,稱“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 器”的說法只是美國發動戰爭的藉口,並公開宣稱 美國“無法在伊拉克獲得勝利”。 里特在文章中指出,從表面來看台軍的實力並 不算弱,但紙面數據並不等於實際的戰鬥力,如果 大陸方面決定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台軍顯然沒有 本事應對一場全面的戰鬥。 他簡單推導了可能發生的情況,稱如果大陸方 面最終決定動武,那就意味著他們肯定已對戰鬥的 勝算進行了極為嚴謹的評估。他認為,屆時大陸將 精確鎖定台軍每一支主要地面作戰部隊的駐紮地和 部署地、每一個機場、每一個後勤基地,並首先使 用空軍和導彈進行轟炸。
“這就是當今美國所謂‘保衛台灣’的現實狀 況。”他寫道,“唯一的變數只有美國動用核武器 來‘保護台灣’,但這只會引發一場全面核戰爭, 而美國是不會為了一個甚至沒有簽訂過正式防衛條 約的台灣搞‘國家自殺’的。” 因此里特在文章的最後表示,美國政府官員在 吹噓“保衛台灣”之前最好想明白,他們開出的只 是一張任何人都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他宣稱 美國當局應選擇“更好的方案”,加強與中國大陸 及台灣地區的合作並推動兩岸和平統一。 10月3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曾發表
他宣稱,如果美國想要出兵直接干涉台海問
評
台媒【中國
時報】今年雙十 節過後的台灣天 氣,就如雙十當 天氣氛一樣弔 詭,蔡英文發表的「新兩國論」引 發震撼,為兩岸關係埋下幾乎不可 逆的凶險,而正如名嘴郭正亮研判 的,類似重要文告與演說內容,美 國方面肯定事先看過,換言之蔡英 文的「暴衝」,是在美國縱容下的 大膽演出。
聲明,聲稱美國對中方在台灣地區周邊的所謂“軍 事挑釁活動”深表關切,宣稱美國將維持“對台承 諾”、支持台灣地區加強所謂“自衛能力”。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台灣是 中國的台灣,輪不到美國說三道四。美方有關言論 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 對外發出極為錯誤和不負責任的信號。 華春瑩強調,美方應糾正錯誤,切實恪守一個 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妥善處理 涉台問題,停止為“台獨”分裂勢力撐腰打氣,以 實際行動維護而不是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國台辦:兩岸同屬一中 絕非「國與國」 發言人馬曉光13日應詢表示,兩岸同屬一個中 國,兩岸關係決不是「國與國」關係,所謂「互 不隸屬」就是赤裸裸的販賣「兩國論」。無論企 圖怎樣包裝「台獨」分裂主張,都不能掩蓋其分 裂國家的邪惡用心。台灣媒體和分析人士紛紛發 出警示,認為當局領導人赤裸裸販賣「兩國 論」,將使本已嚴峻複雜的台海局勢更加惡化, 直接受害最大的是台灣民眾。 2016年以來,是民進黨當局否認「九二共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台軍能有足夠多的部隊在 轟炸後倖存並組織有效的防禦,他們也將迅速耗盡 手頭的彈藥、燃料和食物儲備,失去補給的單位最 終將會投降,最多只會剩下一小撮死硬分子負隅頑 抗。 “現實就是,根本要不了一周時間台灣就會 被攻破。” 這位前美軍情報官員同時強調,美國軍艦在和 平時期還能穿過台灣海峽“興風作浪”,但在衝突 時期,這麼做無異於自尋死路。他分析稱,美國海 軍只能部署在台灣島以東、超出大陸彈道導彈射程 的地方,這使得美軍的飛機無力干涉台海局勢。
台軍“漢光演習”(資料圖)
圖:台灣民眾舉行集會,支持兩岸和平,反 對「台獨」。\資料圖片 【時報訊】針對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雙 十」講話中首次提及兩岸「互不隸屬」,國台辦
識」,破壞對話基礎,關閉了兩岸協商對話的大 門。民進黨當局一面聲稱願意「對話」,一面變 本加厲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這種 卑劣的兩面手法,既是對島內同胞、也是對國際 輿論的欺騙。
的陷阱。
求慰藉,更重要的目標是拖累中國
心,誘發兩岸衝突,犧牲台灣前
全世界尤其亞洲,都不希望看 到兩岸衝突,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 雄,儘管大戰略上仍延續親美抗 中,但也強調希望兩岸善意對話解 決問題,日本深刻體會被美國拖垮 經濟的痛苦,失落的三十年卻換來 當政者的親美,日本民間其實矛盾 又無奈,更擔心周邊有事,萬一受 到波及更是萬丈深淵,屆時將淪為 美國的替死羔羊,相信剛和習近平
實力發展腳步,坐收漁利繼續當全 球老大哥。
途。
美國對全球區域的誘戰心態, 既明顯又粗糙,亞洲各國包括日本 心知肚明,事實上東南亞已讓美國 覺得不好使,更努力招攏聽話的日 本和澳洲,南北夾擊讓美國陷阱實 現,至於台灣會遭遇什麼慘痛結 局,根本不是華府在乎的,試問有 哪位白宮主人在乎過伊拉克、敘利
新兩國論的新美國陷阱
新美國陷阱下的新兩國論,已 經沒有九二共識的存在,更別提所 謂和平統一,兩岸對話機會等於 零,事實上北京當局真要對付台 灣,只須先斷絕兩岸經貿,就足以 讓台灣經濟吃不消,自身難保的美 國不可能經援台灣,兩岸戰雲密 佈,肯定引發外資撤離、美國撤 僑,拜登再怎麼瞌睡,都不會再耽 溺台灣牌局,屆時的台灣恐怕會比 阿富汗更慘,淪為太平洋孤島無人 聞問。
翻開美國在全球各地的「誘 戰」史,印證拜登政府從未放棄誘 發兩岸衝突,尤其美軍在阿富汗狼 狽撤離,更積極尋找目標填補心裡 黑洞,因此拜登玩台灣牌會比特朗 普更用力,儘管基於美國經濟內 憂,不得不尋求和北京修補關係, 然而誘發兩岸衝突這個險招,恐怕 也是美方積極部署的陰謀,蔡英文 的新兩國論,其實正是新美國陷 阱,民進黨政府為了私利甘願落入
美國縱容蔡英文發表激進言 論,究竟安的什麼心昭然若揭,特 朗普打香港牌失利,轉而推波台灣 牌局,拜登變本加厲,除了美國誘 戰的老毛病,就是老大心態作祟, 拉幫結派甚至結夥各國航母艦隊
新美國陷阱讓台灣綠營極度自 嗨,證明之前所謂的兩岸善意或尋 求對話,一切攏係假,蔡英文雙十 演說,連講到「中華民國」都閃 爍,青天白日旗成了掩護台獨的道 具,今年的雙十節正逢辛亥革命
2022、2024徹底下架民進黨,才能 杜絕新美國陷阱的惡靈在島上釀成 歷史慘劇,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是血 脈關係,兩岸互動必須好話說盡,
110周年,蔡英文利用新美國陷阱突
陷阱,無奈無辜的台灣民眾,只能
而非壞事做絕,聽了蔡英文的雙十
「自由航行」台海南海,其實都是
襲,意義上幾乎形同對大陸宣戰,
祈禱實力和智慧已不在美國之下的
演說,台灣人民不能沉睡在五倍券
新美國陷阱,想把北約的窘態,以
台灣民眾必須警惕深思,更有必要
北京當局,不會輕易掉入美國設計
的小確幸了,否則孩子將淪為新美
及中亞的失敗,轉移陣地到亞洲尋
用行動表態,不容利用美國的狐狸
國陷阱的炮灰。
通過電話的岸田文雄,不會支持蔡 英文的暴衝。
亞、阿富汗人民的處境嗎?
美國陷阱造成的慘痛結局,全 球殷鑑不遠,蔡英文雙十演說恐將 開始發酵,而能阻止台灣悲劇的, 只有生活在島上的人民,唯有在
Wwww.chinesepress.com
11
Wwww.chinesepress.com
10
8
CIA 23
7
23 2003
17
23
CIA 23
2003
23
8
9
26
26 30
Wwww.chinesepress.com
今情 日速 中遞 國 疫
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
La Presse Chinoise
美記者:《華爾街日報》散佈“實驗室洩漏論”何時休? 【時報訊】10月8日,美國知名記者、普利策 新聞獎獲得者邁克爾·希爾齊克在《洛杉磯時報》 發表專欄文章,質問美國《華爾街日報》何時才能 停止散佈新冠病毒"實驗室洩漏論"這一偽科學理 論,不再藉此抹黑攻擊中國。 希爾齊克指出,最近,《華爾街日報》輿論版 塊成為散佈新冠病毒"實驗室洩漏論"這一陰謀論的 中心,該板塊"陶醉"於借新冠病毒對中國進行抹黑 抨擊。 希爾齊克進而指出,該報10月5日發表了一篇 兩位所謂"準專家"的關於新冠病毒溯源的文章,更 是在散佈新冠溯源陰謀論方面突破了新的底線。 他揭露稱,實際上,這篇文章的兩位作者—— 理查德·穆勒和史蒂文·奎伊,並沒有接受過病毒 學專業培訓,前者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名 譽物理學家,後者則是一位研究乳腺癌的製藥商。
希爾齊克表示,這兩人在文章中聲稱,在四項 研究中發現了支持"實驗室洩漏論"的有力證據,其 中一篇被他們引用作為其主張證據的關鍵研究的論 文,發表在權威的《細胞》雜誌上。然而,這篇論 文的通訊作者傑西·布魯姆卻說,這兩人"錯誤地 描述了他們的研究",相關研究"並沒有為新冠病毒 起源提供任何有意義的線索"。 此外,希爾齊克還指出,在這篇文章提到的其 他支持"實驗室洩漏論"的研究中,其中一項來自世 衛組織——實際上不是一項研究,而是世衛工作組 在新冠大流行初期赴華實地調查的公開報告,而且 這一報告早已被廣泛報導。另外一個"證據",則是 關於2019年下半年武漢地區流感病情數據,然而, 這一數據不能說明任何與新冠病毒起源相關的問 題。此外,他們引用的另一篇發表於2020年3月的 論文,更是難以支撐其觀點,因為這篇論文明確
法國的41人和德國的55人高出一倍不 止。
美國不承認台自產疫苗 島 內民眾憂「白打針」 【時報訊】 美國近日宣布入境認 可的六款疫苗,但不包括台灣自產 「高端疫苗」, 已接種「高端疫苗」 的民眾擔心,入境美國或其他美國聯 盟國家時,可能不獲承認已接種預防 新冠病毒疫苗,變相「白打針」。 有島內民眾抱怨,這意味?幾十 萬人白打了。島內輿論擔憂,這種趨 勢會不會在未來導致台灣人「無法出 境」。
新加坡「與病毒共存」安 全嗎? 【時報訊】愈來愈多地方採取 「與病毒共存」策略,疫苗接種率高
據悉,哈伊里表示,自蘭卡威作 為馬來西亞首個國內「旅遊泡泡」開
天 , 而 從 50萬 增 加 到 60萬 時 , 歷 經
放逾三周以來,登島的5.4萬名遊客
111天,增速明顯下降。
約80%的新加坡正是其一。究竟,當 地疫情最新發展若何? 放寬防疫措施的一個反效果,乃 必然推高確診人數,但當大多數人已 受疫苗保護,由病重到病逝的人數皆 不太高,疫情則被認為是可接受的。 問題是,新加坡經驗是否肯定上述說 法無誤? 查當地7天日均確診人數,最新 便突破了3000宗高位,不單遠多於去 年疫情高峰時約1000宗水平,自8月 中宣布「與病毒共存」之後,數字更 從當時低至40多宗大幅飆升。
已急攀至超過160人,亦即其間多了 逾百人因病身亡。
英新增逾三萬確診 近四成 為學童
疫苗接種率逾七成 悉尼今起 逐步解除封鎖
局直至8月才開始為18歲以下的部分 青少年打針,遠遠落後於美歐眾多國 家。與此同時,政府從7月19日就開 始「全面解封」,不僅令疫情不斷升 溫,還使接種率低的學童群體成為染 疫「主力軍」,佔據新增確診病患近 38%。受此影響,不少學校在開學不 到一個月之際又關閉,家長形容情況 「非常可怕」,只能「希望」自己的 孩子不要中招。 英國疫情數據居高不下,政府 9日通報新增34950宗確診病例,過去 一周平均每日新增逾3.5萬宗;當日 另有133人死亡。按人口計算,英國 每日每百萬人中就有495人染疫,高 於美國的304人,遠超歐盟國家平均 173人。在新冠死亡數據方面,英國 過去一周每日平均有112人病歿,較
希爾齊克最後稱,《華爾街日報》的輿論版塊 妄圖借助這場新冠疫情"揮舞起"言論的"棍棒",肆 意抹黑中國。這種工作水準只會損害該報的公信 力。
制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的規定。旅遊部 長南茜近日更表示,正在考慮開放國 際遊客以國際「旅遊泡泡」方式赴蘭 卡威旅遊。
對此,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日 表示,台灣同胞需要得到安全、可 靠、高效的疫苗。民進黨當局在疫情 防控和疫苗取得上的一系列政治操 弄,最終是台灣民眾承擔苦果。是民 進黨當局把自己的罪變成廣大台灣民 眾的罪與罰。
【時報訊】綜合《華爾街日 報》、《衛報》、天空新聞台報道: 英國未成年人疫苗接種進展緩慢,當
說:"我們不相信任何類型的基於實驗室起源的假 設是合理的。"
重點來了,當地染疫死亡人數也 持續攀升,最近幾乎每天都有死亡個 案。截至「與病毒共存」之前,逾一 年半來新加坡累計病逝者不足50人, 但此後短短近兩個月時間,死亡數字
【時報訊】據英國《衛報》11日 報道,澳洲悉尼已有超過七成人完成 新冠疫苗接種,當地於當日開始逐步 解封。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悉尼,現時 由於已有超過七成16歲以上人口接種 新冠疫苗,故當地政府於當日開始逐 步解除實施長達近四個月的封城措 施。當中,已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士可 進餐廳及健身中心,另每個家庭最多 可接待10名訪客,而戶外聚會人數上 限最多30人,婚禮和葬禮最多則可讓 100人參與;同時,當地所有學校將 於本月25日前復課。至於未有接種疫 苗的人士則繼續遵守居家令至12月。
馬來西亞蘭卡威再「鬆 綁」 冀促旅遊業復蘇 【時報訊】據中新社12日報道, 馬來西亞衛生部長哈伊里當日宣布, 從即日起,取消遊客赴蘭卡威時應強
只有216人檢測呈陽性,陽性率約為 千分之四。但哈伊里依然鼓勵民眾在 赴蘭卡威旅遊前自行進行檢測,以避 免給他人帶來風險。 蘭卡威是馬來西亞首個開放的國 內「旅遊泡泡」。大馬政府在周一起 取消全國範圍內跨州限制後又進一步 放鬆赴蘭卡威旅遊的防疫限制,對受 疫情重創的馬來西亞旅遊業而言被認 為是又一利好消息。
意大利12歲以上接種率達 八成 【時報訊】據路透社報導:意大 利衛生部10日表示,截至當日,全國 12歲以上人口中已有八成完全接種疫 苗。與此同時,該國當天通報27宗新 冠死亡案例,少於前一天的46例,單 日 新 增 確 診 也 從 2748宗 下 降 到 2278 宗。 為提高接種率,意大利政府自今 夏以來便在公共場所強力推廣“疫苗 通行證”計劃。 從本月15日起,意大利所有僱員 必須出示“疫苗通行證”才能進入工 作場所,否則可能被解僱。
巴 西 新 冠 死 亡 人 數 超 60 萬,巴西總統:哪國沒死人? 【時報訊】當地時間10月8日, 巴西的新冠疫情死亡病例突破60萬, 是全球新冠疫情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國 家,僅次美國。但對於這一災難性的 “里程碑”,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卻不 以為然,竟稱這只是個“無聊”的問 題。 如今,博索納羅治下的巴西依然 深受新冠疫情困擾。根據巴西衛生部 10月12日更新的數據,巴西新冠疫情 累計確診病例已達21590097例,累計 死亡病例達601398例,成為美國之後 全球新冠疫情死亡人數第二高國家。
不過數據也顯示,隨著巴西民眾 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推進,巴西的疫 情蔓延的速度已有所下降。巴西新冠 肺炎死亡人數從40萬(4月29日)增 加 到 50萬 ( 6月 19日 ) 時 , 用 時 51
中美等已打針旅客 下月起 入境泰國免隔離 【時報訊】泰國總理巴育宣布, 下月起將容許至少10個疫情低風險國 家的旅客,只要完成接種疫苗,出發 前及抵埠後的核酸檢測都是陰性,就 可豁免隔離。他提到的國家包括中 國、美國、英國、新加坡及德國,已 指示疫情指揮中心擇日公布完整名 單,又預期之後名單內的國家會進一 步增加。 巴育又表示,為振興旅遊業及休 閒產業,當局正研究在年底慶祝新年 時,容許食肆恢復賣酒,以及娛樂場 所恢復營運,強調是時候準備與新冠 病毒共存。
宗教信仰可豁免打針 美 宗教信仰可豁免打針 美 國「入教」人數飆升 國「入教」人數飆升 【時報訊】 美國強制接種範圍越 來越廣,要求所有大型企業僱員、聯 邦部門僱員及醫務工作人員接種新冠 疫苗。有外媒近日報道,自9月起美 國申請宗教豁免接種的人數大幅上 升,華盛頓有過千政府僱員正遞交申 請,洛杉磯警察局亦有2600名警員要 求宗教豁免。 不過,教宗方濟各曾親自「谷 針」又指接種疫苗是「關愛行動」, 猶太及伊斯蘭學者亦曾表明接種疫苗 合乎教義。CBS有報道指,網上有人 自稱「福音傳導者」,只要支付25美 元就可出具接種豁免證明。
美美國新增確診118407、 國 新 增 確 診 118407例 、 死亡2971例 死亡2971例 【時報訊】根據美國約翰斯·霍 普 金 斯 大 學 統 計 數 據 , 截 至 2021年 10月13日18時21分,美國新冠肺炎累 計確診病例達44667636例,累計死亡 病例719306例。在過去24小時裡,美 國新增確診病例118407例,新增死亡 病例2971例。
31
Wwww.chinesepress.com
新聞速遞
La Presse Chinoise
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
美國核潛艇南海撞欲蓋彌彰 行狀態並於8日抵達關島美軍基地。
號」精密傳感器聲吶帶來嚴重干擾。
南海環境複雜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美軍艦艇常 年在南海搞所謂「自由航行」,但這 起撞擊事件說明,美軍對南海海域情 況並非瞭若指掌,情報收集和預報能 力依舊有限。
「 康 涅 狄 格 號 」 重 9300噸 、 長 353英尺,是美國海軍靈敏度最高、 戰鬥力最強的攻擊核潛艇之一, 1998年開始服役。今年5月27日,該 潛艇從美國本土前往西太平洋執行任 務,7月底停靠日本橫須賀基地。8 月,美國曾聯同英、日、澳等多國部 隊,在印太地區舉行大規模海陸空軍 演。
圖:美軍核動力攻擊潛艇「康涅狄格號」。\網上圖片 【時報訊】綜合美國海軍協會新 聞網、CNN、美聯社報道:美國太平 洋艦隊10月7日發布聲明指,美國海 軍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康涅狄格 號」於10月2日在南海國際水域潛航 時撞上不明物體,造成11名船員受 傷。美軍指潛艇處於安全穩定狀態, 但未公布事故詳情。 美軍太平洋艦隊在7日低調發出 一份聲明中,指美國海軍海狼級核動 力攻擊潛艇「康涅狄格號」2日在印 太地區國際水域潛航時,撞到一個物 體,但未造成「危及人員生命的傷 害」。聲明對於碰撞具體地點、人員
傷亡和具體損傷語焉不詳。該聲明表 示,「康涅狄格號」目前保持安全穩 定狀態,其核動力裝置並未受到影 響。美軍正評估對事件進行評估調 查,並未向外界求援。 不過,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 (USNI News)和美聯社在報道中指 出,「康涅狄格號」撞船的具體地點 是在南海。USNI報道還援引一名國防 部官員的話報道說,有11名水兵在 事 故 中 受 傷 , 其 中 2人 傷 勢 被 列 為 「中度」,其他人則為輕微擦傷,所 有人都在潛艇上接受治療。「康涅狄 格號」在事故發生後一直保持水上航
在南海潛航的「康涅狄格號」究 竟撞到了什麼,美軍並未公開資料。 美國官員還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潛艇 撞上了什麼物體,但肯定不是另一艘 潛艇,可能是一艘沉船、一個沉沒的 集裝箱或其他未知物體。美國《軍事 時報》稱,「康涅狄格號」撞上的是 地圖資料沒有記載的大陸架。也有消 息稱,潛艇可能是撞上無人潛水器。 CNN報道,核潛艇採用的是「被 動聲吶」技術監測周邊的狀況,以保 持安靜航行,不讓敵人發現。該技術 的缺點在於只能接收衝著潛艇來的聲 音,必須依靠其他儀器或者多個「被 動聲吶」來分析周邊情況,但南海海 底環境複雜,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 道和漁區,環境噪音對「康涅狄格
根據規定,醫生、藥劑師、社區 護士及其他前線醫護工作者必須在
【時報訊】綜合法新社、美聯社 報道:新西蘭總理阿德恩11日宣布, 教師和前線醫護人員必須接種新冠疫 苗,否則可能會被解僱。新冠疫情應 對部長希普金斯形容:「我們不能把 一切都交給運氣,所以才會這樣強制 規定。」
國。他強調,勞動黨堅持為民服務, 絕不允許侵害群眾利益,以及分離黨 和群眾的行為。由於今年並非逢五逢 十的年份,加上上月已舉行建政閱兵 儀式,北韓當日僅低調紀念建黨周 年。
教」人數飆升
紐西蘭強制教師及醫護接 種疫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日對 「康涅狄格號」事故表示嚴重關切。 他表示,長期以來,美方打著航行自 由的旗號在南海興風作浪,這是此次 事故的根源,促請美方作為當事方應 詳細澄清事故有關情況,包括事故發 生具體地點、美方航行意圖、事故詳 情,到底碰撞了什麼,是否造成核洩 漏,是否破壞了當地海洋環境等等。
12月1日前完全接種,教師及其他教
宗教信仰可豁免打針 美國「入
不過,教宗方濟各曾親自「谷 針」又指接種疫苗是「關愛行動」, 猶太及伊斯蘭學者亦曾表明接種疫苗 合乎教義。因此隻有一些小型的地方 宗教或分支表示可以協助尋求宗教豁 免接新冠疫苗的人。CBS有報道指, 網上有人自稱「福音傳導者」,只要 支 付 25美 元 就 可 以 出 具 接 種 豁 免 證 明。
美國上月剛宣布與英國與澳洲 AUKUS三邊安全夥伴關係,並向澳洲 輸出核潛艇技術,大肆增加亞太地區 核擴散風險。另外,這次撞船事故, 被外界發現原來該核潛艇早已在南海 進行活動。《福布斯》在8月報道指 出,「康涅狄格號」、「海狼號」 ( USS Seawolf) 和 「 卡 特 號 」 (USS Jimmy Carter)目前都在太平 洋水域巡航。美聯社引述兩名美國海 軍官員的話稱,之所以事發五天後才 對外公布,是為了維護行動安全。
育工作者必須在1月1日前打完兩針, 中學也必須登記學生接種狀況。新西 蘭皇家全科醫生學院(RNZCGP)十分 贊成這一措施,院長摩頓形容這是 「大膽但必要的決定」。
【時報訊】美國強制接種範圍越 來越廣,要求所有大型企業僱員、聯 邦部門僱員及醫務工作人員接種新冠 疫苗。有外媒近日報道,自9月起美 國申請宗教豁免接種的人數大幅上 升,華盛頓有過千政府僱員正遞交申 請,洛杉磯警察局亦有2600名警員要 求宗教豁免。
美隱瞞事故詳情不負責任
俄羅斯34人飲假酒喪命 【時報訊】綜合路透社、塔斯社 報道:俄羅斯奧倫堡州近期接連發生 假 酒 致 死 事 件 , 截 至 10日 , 至 少 有 67人飲用假酒中毒,其中34人死亡, 24人留院治療,當中7人情況嚴重。 當局已經展開調查,目前已就涉嫌生 產和銷售假酒拘捕10人。此外,奧倫 堡州政府上周日表示,正在提供以食 物換取酒精飲料的服務。 僅在過去一周,奧倫堡地區就有 67人因假酒中毒而送醫。檢驗結果表 明,死者飲用含甲醇的假酒。甲醇毒 性強烈,即便很小劑量也會導致失 明。在某些案例中,死者體內的甲醇 含量是致死劑量的3倍至5倍。由於已 經售出的假酒數量不明,奧倫堡州當 局正向該地區東部居民提供當地超市 中的雜貨,以換取「品質可疑的酒精 飲料」。上周六,當局亦檢獲2000瓶 假酒。
英國上月增近21萬就業人 口 高於爆疫前水平
金正恩在講話開頭部分,曾提及 「 過 去 10年 來 黨 建 工 作 取 得 輝 煌 成 績」。韓媒推測指,北韓可能將
【時報訊】據BBC周二(12日) 報道,英國政府代僱主向休假員工出 糧的保就業計劃,於上月底正式結 束。英國當日公布數據,顯示上月的 就業人口按月增近21萬人,升至超越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2011年定為金正恩執政第一個年頭, 與外界一般認為的2012年不同。
據報道,英國政府的官方數據顯 示,英國上月的就業人口升至2920萬 人,按月增加20.7萬名僱員,也創過 去7年以來的新高。英國就業人口於 去年2月至11月期間處於下跌水平, 但其後持續回升,直至上月更升至高 於疫情爆發前的高位。
金正恩5年計劃 聚焦衣食 住行 【時報訊】10月10日是北韓勞動 黨建黨76周年,領袖金正恩首次在建 黨周年演講會上發表講話,表明今後 5年 將 著 力 解 決 人 民 衣 食 住 行 的 問 題,又強調要對黨內存在的問題保持 高度警惕。 金正恩表示,將在勞動黨第8次 代表大會上指定的5年計劃期間,開 始恢復國家經濟,解決人民衣食住行 問題,之後將開展下一個宏大計劃, 打造讓全世界都羨慕的社會主義強
波蘭人憂「脫歐」 10萬人 舉行抗議示威活動 【時報訊】波蘭最高法院10月 7日裁定,歐盟條約重要條款違反波 蘭憲法。該裁決引發部分民眾擔憂波 蘭將隨英國「脫歐」。波蘭100多個 城鎮10日舉行反脫歐示威活動,10月 10日,超10萬波蘭人在波蘭華沙舉行 反「脫歐」示威活動,抗議最高法院 裁決波蘭法律先於歐盟條約。 當地時間11日,歐盟委員會負 責價值觀和透明度事務的副主席堯羅 娃表示,如果歐盟不挑戰波蘭憲法法 院有關「國家法凌駕於歐盟法」的裁 決,那麼歐洲聯盟將會走上解體之 路。堯羅娃說,這就是為什麼歐盟必 須要對波蘭憲法法院的相關決定進行 回應。
26 32
Wwww.chinesepress.com
今聞 日速 中遞 國 新
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
La Presse Chinoise
西方衰落自作自受,要中國做替罪羊
菲利普·斯蒂芬斯是一名資深且堅定的自由主義信奉者,他為《金融時報》撰寫該專欄25年,這 是他退休前的最後一篇。 【譯自英國《金融時報》】 讓我們稱這個時 代為“樂觀時代”。二十五年前,當本專欄首次出 現時,這個世界是自由主義的天下。蘇聯共產主義 體制崩潰了,美國宣稱世界進入了單極時代,中國 加入了市場經濟國家的行列。歐洲一體化已經驅散 了民族主義的群魔。英國此後不久就被稱為“時尚 英倫”。 即使你認為歷史的車輪並沒有停止前進,你也 可以輕易判斷出21世紀的風潮是促進民主和自由經 濟秩序的發展。
洲一體化,而重商主義者則在競逐國家經濟主權。 在一個“強人”獨裁的時代,民主正處於守勢。 如今,西方決策者有可能會再次犯下大錯,錯 將中國視為對舊體制最嚴峻的挑戰。有人告訴我 們,美國及其盟國必須聚精會神,集中全力去消除 這一威脅。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南海部署更多的潛 艇。 考慮到北京的窮兵黷武,這一觀點是很有迷惑 性的。這也是一種偷梁換柱的行為,它製造出了一 個藉口不去直面自1990年代以來西方的真相。是
現在,預期出現的美中兩國碰撞、民主與威權 的較量以及全球化與民族主義的衝突正塑造著這個 世界,今日各國的決策者們都在努力應對這種狀 況。英國也再次成為了歐洲的病夫。如果這聽起來 仍不夠悲觀,你還可以加上全球氣候變暖這一人為 的致命威脅。 對此,簡單的解釋是,西方不可救藥的天真使 自己在20世紀90年代陷入了困境。冷戰的勝利沖 昏了西方的頭腦。當時西方人的生活水平仍在提 高。在臉書出現之前,仍有人幻想互聯網是一個長 存不滅的全球社區。實際上,人類本能就是用現在 的眼光去看待未來。歷史難道不是直線發展的嗎? 就此而言,歐洲的衰落並非無緣無故。歐洲大 陸的自由派國際主義者與美國的新保守主義者共同 推動了一項促進民主發展的偉大事業。美國有槍, 而歐盟的力量則是自己的“標準”。嗯,世界上大 部分地區本應都變成歐洲。 此後世界形勢出現大倒退,美國領導的後冷戰 世界秩序讓位於重新出現的大國競爭,歐洲的極右 翼和極左翼民粹主義者以民族主義為武器去對抗歐
的,中國的增長速度幾乎超出所有人的想像。但西 方民主國家的衰落主要是由西方自己造成的。 美國選擇開打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構成了 這個故事的部分章節。戰爭本來是為了彰顯美國的 實力,然而這些代價高昂且不受歡迎的戰爭卻突顯 出“泛美利堅和平”的局限性。全世界唯一的超級 大國誓言要重塑中東。結果卻恰恰相反,正如我們 上個月在喀布爾淪陷時看到的那樣,華盛頓被迫偃 旗息鼓倉皇撤離阿富汗。全世界其它國家都看到了 那裡發生的一切。 然 而 , 相 比 2008年 全 球 金 融 危 機 造 成 的 破 壞,美國在中東的失敗顯得微不足道。歷史學家不 僅會把這次金融崩盤記錄為一次經濟事件,也會將 其記為一次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這是西方民主 國家遭受致命打擊的一刻。 早在“雷曼兄弟”倒閉前,自由放任式經濟體 制的失敗已顯而易見。在技術進步和開放市場的雙 重壓力下,非富裕階層的收入長期停滯不前。同樣 顯而易見的是,全球化的果實卻都被富裕階層和超 級富豪們收割。儘管木已成舟,但這次崩盤實際上 就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詐騙。
《金融時報》刊發本文
【導言】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菲利普·斯蒂芬斯撰寫專欄文章,評述西方民主體制日 益衰落的原因。他在文中認為西方民主體制已無法保證社會公平,導致大量民眾轉向民粹主義,從而 給西方社會帶來嚴重危機,而中國不過是西方體制失敗的替罪羊。儘管中國問題並不是作者的論述重 點,但仍使用眾多偏見之詞來形容中國。
有些人想找出原因,解釋為什麼唐納德‧特朗 普會贏得總統大選、英國會投票脫歐以及民粹主義 會在歐洲甚囂塵上,其實他們不必多此一舉。金融 行業的胡作非為以及政府決定將危機代價轉嫁給工 人階級和中產階級下層,所有這些行為都對民主制 度的合法性造成了致命傷害。 像其它國家的民粹主義者一樣,特朗普明白, 選民們對現有政治體制的尊重根植於一項契約。公 眾對民主體制的信仰,以及對法治和國家機構的信 仰,建立在一種觀念上,即該制度至少會尊重公平 原則。自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促進公平的改革已經 出現,但卻沒有跡象表明西方的改革足夠深入。 後冷戰樂觀主義者懷有的理想沒有錯。如果沒 有自由民主體制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我們 將難以看到這個世界運轉良好。但樂觀主義者那時 所遺漏的、以及中國觀察家們現在所忽視的則是在 西方國家內部,人民對民主體制的信任正在逐漸流 失。誠然,中國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但特朗普如能 連任,那這個威脅會比中國威脅更嚴重。 歷史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20世紀90年代 的過度樂觀與當代的過度悲觀相互映襯。這是我打 算留給別人去做的判斷。對於一個政治評論員來 說,在同一個位置上工作25年已經足夠長了。因 此,本文是我寫的最後一篇專欄文章。此後,我將 繼續以英國《金融時報》特約編輯的身份偶爾發表 文章,但在此項工作之外,我還打算去更好地理解 歷史。
得道多助 美「逼宮」未遂 IMF總裁留任 里的反華情緒」。
圖:5月18日,IMF總裁格奧爾基 耶娃在巴黎舉行的非洲經濟融資峰會 上發言。\美聯社 【時報訊】綜合美聯社、《金融 時報》、《紐約時報》報道:國際貨 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11日 發表聲明,強調「充分信任」IMF總 裁格奧爾基耶娃的領導能力,支持其 繼續擔任IMF總裁一職。這意味?,一 場由美國背後操控、指控格奧爾基耶 娃「美化中國營商環境數據」的鬧劇 暫告一段落。英媒披露,關於格奧爾 基耶娃的去留,IMF內部分裂為兩大 陣營,法德等歐盟國家上周已表態支 持格奧爾基耶娃,希望她完成任期, 但美國夥同日本想要趕她下台。著名 經濟學家薩克斯早前表示,因為格奧 爾基耶娃「不做中國的死對頭」,美 國對其發起攻擊,其本質是「歇斯底
在擔任IMF總裁之前,格奧爾基 耶娃曾於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任世 界銀行行政總裁,2019年2月至4月任 世銀代理行長。時任美國副財長、共 和黨人馬爾帕斯2019年4月出任世銀 行長後,世銀去年突然宣布該組織發 布的《2018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存在 「人為操控數據」的情況,並委託美 國威凱平和而德律所(WilmerHale) 對此事展開調查,而負責調查事件的 4人在加入該律所前,都曾在美國哥 倫比亞特區檢察官辦公室或地區法院 任職。 薩克斯斥美「歇斯底里」反華 威凱平和而德律所今年9月發布 的調查報告聲稱,格奧爾基耶娃擔任 世銀行政總裁期間動用權力向員工 「施壓」,迫使員工修改報告方法以 提高中國的分數,並責備世銀中國區 主管未處理好與中國的關係。最終在 2017年10月發布的《2018全球營商環 境報告》中,中國的排名比最初報告 草 稿 中 的 排 名 上 升 了 7位 , 排 名 第
78,與2017年持平。格奧爾基耶娃強 烈否認這一指控。2018年負責世銀相 關項目的前哈佛大學教授德瓦拉揚也 明確否認格奧爾基耶娃曾對其團隊施 壓。 報告出爐後,不少美國媒體紛紛 開始造勢,試圖逼迫格奧爾基耶娃 「引咎辭職」。美國多名共和黨議員 去信財長耶倫,污衊中國企圖擴大在 IMF等國際組織中的發言權,要求格 奧爾基耶娃報告與中方代表的互動情 況等。 事實上,格奧爾基耶娃離開世 銀 、 加 入 IMF之 後 , 中 國 的 排 名 在 2020年 升 至 第 31位 , 在 未 發 布 的 2021年 報 告 中 升 至 第 25位 , 顯 示 2018年的排名並無異常之處。據悉, 馬爾帕斯對中國近年不斷攀升的排名 感到擔憂。 針對美方種種抹黑,「休克療 法」之父,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 中心主任薩克斯上個月在英國《金融 時報》上發文,聲援格奧爾基耶娃。 他指出,格奧爾基耶娃現在正被麥卡
錫主義迫害,美國國會根本就不在乎 是否真的存在「某個政府向IMF或世 界銀行施壓以提升排名」,畢竟美國 自己就經常這麼做,他們在乎的只是 那些機構會不會做出任何有利於中國 的舉動。 IMF內部分裂 美日興風作浪 經過過去一周的馬拉松式會議, IMF的24名董事之間仍然存在激烈分 歧。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英國站在 中國和俄羅斯一邊,擁護格奧爾基耶 娃,而該組織兩個最大股東美國和日 本呼籲對其進行徹底審查。各方在周 一達成共識,讓格奧爾基耶娃繼續任 職直至任期結束。 IMF董事會11日發表聲明稱,審 查過程中並未發現確鑿信息證明格奧 爾基耶娃在擔任世銀行政總裁時在 《2018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扮演 了不當角色」。「在研究所有的證據 後,董事會再次確認,對總裁的領導 力和有效履職的能力有充分信心。董 事會信任總裁的承諾,即在IMF的治 理和公正性方面保持最高標準。」
Wwww.chinesepress.com
33
Wwww.chinesepress.com
34
Wwww.chinesepress.com
Wwww.chinesepress.com
|
Wwww.chinese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