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西灣新視角_32p節目冊_b5_定稿

Page 1

演出曲目| Program

Szu-Hsien Lee: Perspectives through Unfixed Angles of View

李思嫺:《視角》

Samuel Barber: Song Selections

巴伯:聲樂曲

.The Crucifixion 《受難》

TheDesireforHermitage 《嚮往修道院》

The Monk and His Cat 《修士和他的貓》

Sea-Snatch 《海噬》

Ernő Dohnányi: Serenade for String Trio, Op. 10 杜南伊:給弦樂三重奏的小夜曲,作品10

I. Marcia: Allegro 進行曲風:快板

II. Romanza: Adagio non troppo, quasi andante 浪漫曲:不太甚的慢板,類似行板

V. Rondo: Allegro vivace 輪旋曲:活潑的快板

Intermission

W. A. Mozart: Oboe Quartet K. 370 莫札特:雙簧管四重奏,作品370

I. Allegro 快板

II. Adagio 慢板

V. Allegro 快板

Florent Schmitt: Sonatine en Trio, Op. 85 (Flute, Clarinet, and Piano)

許密特:三重奏小奏鳴曲,作品85(為長笛、單簧管與鋼琴)

I. Assez animé 十分有活力的

II. Assez Vif 適當的活躍

III. Très lent 緩慢的

鋼 琴|李美文 小提琴|林子平 琵 琶|趙怡然

女高音|黃子珊 鋼 琴|黃瓊儀

小提琴|陳鈺雯 中提琴|莊孟勳 大提琴|謝惠如

雙簧管|張瑞芝 小提琴|陳鈺雯 中提琴|莊孟勳 大提琴|謝惠如

長 笛|林鴻君 單簧管|陳怡君 鋼 琴|楊妮蓉

IV. Animé 有精神的 鋼 琴|林雅叙 鋼 琴|連振宇

Ástor Piazzola: Le Grand Tango for Two Pianos 皮耶佐拉:《華麗的探戈》

Tempo di Tango 探戈的速度

Meno mosso 稍緩地 Piu mosso 持續加快

Good Night

2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演出者簡歷

鋼琴|李美文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後,赴美深造,於 1996 年獲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鋼琴演奏博士學 位。 1990 至 96 年連續七年獲得 Piano Society of America 教 學獎,且獲 1992 年 Steinway Society 之 Outstanding Teacher of the year 。在學期間,在鋼琴演奏上,除多次獲就讀學校協奏

曲比賽優勝外,也獲 Charles Hosmor Morse Foundation Piano Competition 的 Second price ,在紐約九年期間致力於 Performance Practice 、 Harpsichord 及 Fortepiano 的學習和演出。

出生於臺灣臺南,六歲開始學習鋼琴,主要師事 Peter Rolf Wille 、 Walter bert 、 Marina Yung 、 Theodor Levin 和 Menahem Pressler 等,在美 13 年期間,除了獨奏外,並是 Fine Arts Trio 的鋼琴家,也和早期樂器演奏家共同密集的巡迴演出。 1996 年成為國立中山大學專任教授至今。 回臺後,除教學外,在演奏方面近年重要音樂會包括 2019 年演出巴赫小提琴與大鍵琴奏鳴曲全 集、 2018 年演出威廉.弗里德曼.巴赫( W. F. Bach )之大鍵琴協奏曲、 2017 年荷蘭阿姆斯特丹演 出、 2015 年和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巡迴演出「向巴赫致敬-布蘭登堡協奏曲全集」,同年 11 月以古鋼 琴( Fortepiano )和荷蘭籍大鍵琴家 Michael Tsalka 首演桑磊 栢 作品「 To a Future 」, 2014 年大鍵 琴獨奏會巡迴「夜未眠-郭德堡變奏曲( Goldberg Variations )」同年為史坦威三臺具歷史意義的 古鋼琴( 1836 、 1880 、 1884 )演出「史坦威傳奇 Steinway Legend 」獨奏會等等,除此之外,多 次赴美國、中國、法國與英國巡迴演出。除了演出外,李美文多次獲國科會補助,做有關早期鍵盤 樂,二十世紀鋼琴音樂和臺灣歌謠研究,除出版多篇論文外,也出版專書《從演奏法觀點探討喬治 克倫姆六首鋼琴獨奏曲》( The six piano solo music of George Crumb from performance practice perspectives ),並曾赴維也納和羅馬之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

2004 年創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演出內容以巴洛克時期與古典早期音樂為主,除彈奏大鍵 琴、鋼琴並任藝術總監一職,樂團宗旨除推廣巴洛克、古典初期音樂外,對於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新 創作品發表有強烈使命感,並著手精緻化臺灣民謠與流行歌。帶領樂團赴中國重要城市-北京、上 海、杭州、廣州、長春、濟南、徐州等多次演出,也赴美國各大城市巡演, 2013 年至愛丁堡藝穗節 演出、 2015 年至中國廣東、 2017 年遠征荷蘭。從 2006 年起彈奏並監製樂團專輯出版,至今有九張專 輯,多次獲臺灣金曲獎提名的肯定。

李美文對表演藝術的推動不遺餘力,從 2005 年起在中山大學推動一年兩季的藝術季,每季約有 25~30 場節目,讓中山大學成為南臺灣的藝術重鎮之一。 2019 年當選南臺灣表演藝術發展協會理事 長。

3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理論作曲博士,作曲師事楊聰賢、吳丁連, Roger Bourland

以及 David Lefkowitz 教授。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致力於音樂理論分析與創作應用之課 程教學之外,亦執行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與地方創生類計畫案。個人音樂創作跨越 多種型態,為中山大學駐校樂團「巴洛克獨奏家樂團」編曲製作之《璀璨‧西‧灣》曾入圍 2007 年 金曲獎最佳跨界類專輯,〈造飛機卡農〉(收錄於《童話‧童畫》專輯)入圍 2010 年傳統藝術類金 曲獎最佳編曲人獎。

近期音樂會代表作品有《世界旅行詩三首》、《雲起水窮,在「 ~ 」之間》、《六重奏》、《對 話》 ( 系列作品 I ~ IV :〈盲忙之中,偶然聽見來自前輩的叮嚀……〉、〈鏡花水月〉、〈質數溝通 策略〉、〈鄉愁,自離境起點〉 ) ;合唱作品《桂子山問月》、《蒼茫時刻》;混合編制(含世界 / 民族樂器)作品《空》、《茗饗、(秋)暝、想》、《角兒對》、《吶》;以及從土地關懷議題出 發之樂器與聲景錄音、電聲互動作品《湊 の 憶》、《蓮?偶之漣》等。

劇場音樂設計作品則有《試妻?弒妻!》、《安蒂岡妮不勇敢》、《大海的女兒》、《打狗傳 奇》、《白水》等。

4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作曲|李思嫺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小提琴|林子平

高雄人,五歲修習小提琴,國立藝術學院(今北藝大)畢業後進入國防部示範樂隊,退役後 進入美國 Peabody Institute o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攻讀音樂碩士,後以全額獎學金進入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並於 2011 年順利畢業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小提琴先後師事楊國熙、 蔡文河、方永信、簡名彥、宗緒嫻、曾耿元以及 Dmitri Berlinsky ,期間更獲多位小提琴家:林 昭亮、胡乃元、 Victor Pikaizen 、 Alice Shoenfield 、 Donald Weilerstein 等大師指導。在臺求

學期間曾獲得臺灣全國音樂比賽小提琴組第一名,並四度獲選亞洲青年管絃樂團巡迴歐、亞、 美洲各大知名音樂廳,碩士期間曾獲 Peabody 音樂院徵選參與 Baltimore Symphony Orchestra

之演出,博士期間則擔任學校 MSU Symphony Orchestra 首席並考取 West Michigan Symphony Orchestra 助理首席,也是 Lansing Symphony Orchestra 以及 Jackson Symphony Orchestra 之約聘團員。旅美期間於碩士畢業時獲頒 J. C. Van Husteyn Award

。博士期間則獲得

Johnson Coleman Memorial Scholarship in String 、 Alexander Concertmaster Award 以及 Romeo Tata Memorial scholarship in String 表揚。回臺之後也積極參與演出,除了與鋼琴家楊千瑩、陳世霖 創立衛星三重奏。目前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臺南應用科技大學以及南部各 級音樂班。

5

琵琶|趙怡然

生於高雄市,現任高雄市國樂團琵琶首席暨彈撥聲部長。畢 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與碩士班,師事盧梅端、湯良 興、杜潔明、王世榮等老師。從小即多次榮獲音樂比賽琵琶組第一 名,曾於 2007 年、 2009 年、 2011 年、 2012 年四度於臺北國立藝術 大學音樂廳舉辦個人琵琶獨奏會,並赴亞洲各地音樂節交流; 2011 年擔任「外交部亞西地區藝術青年大使」前往以色列演出並在當地 舉辦講座; 2013 年畢業後留校擔任琵琶兼任講師,次年考入高雄市 國樂團,入團後曾與郭哲誠、葉聰、李英、劉江濱、鄭立彬、楊書 涵、黃光佑、顧寶文、王甫建等多位指揮家合作演出琵琶協奏曲。

怡然除了對於國樂琵琶作品駕輕就熟以外,亦積極參與現代作品發 表與展演,由於對琵琶之技巧與音色控制洗練純熟、詮釋細膩且富 感染力,廣受各方當代作曲家青睞,多次獲得邀請發表新作首演,曾參與「衛武營當代樂團」、「對位 室內樂團」、「亞洲作曲家聯盟」( ACL )、「春秋樂集」、「十方樂集」、「製樂小集」、「璇音雅 集」、「國際現代音樂協會」( ISCM )所舉辦的音樂會,演出臺灣與外國作曲家為琵琶所作之獨奏及 室內樂作品。除了醉心演奏外,亦致力於教學,先後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國立臺南 藝術大學國樂學系、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及高屏各級音樂班。

【 近年重要演出 】

2016 年 5 月於成功大學成功廳,由顧寶文指揮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管絃樂團演出周成龍:《西 雙版納的晚霞》琵琶協奏曲;同年 10 月於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與指揮郭哲誠、高雄市國樂團演出王 丹紅:《雲想‧花想》琵琶協奏曲。 2017 年於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與指揮李英、高雄市國樂團演出劉德 海、吳祖強: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

2019 年 3 月於「王與后的對話」音樂會,由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葉聰指揮高雄市國樂團,演出馮 迪倫:《獅舞弄清韻》琵琶協奏曲; 11 月受對位室內樂團之邀請於奇美博物館奇美廳、屏東演藝廳演出 「匈牙利提琴女神 Agnes Langer 與她的朋友們」音樂會,首演楊聰賢:《聽風、聽雨、也聽晴 為琵 琶與十把弦樂所作》( 2017 );同年 11 月受亞州作曲家聯盟之邀,於「音樂台灣 2019 作曲聯展」演出許 博允:《琵琶隨筆》。

2020 年 8 月於竹塹國樂節「樂享風城」音樂會演出盧亮輝:《怒》琵琶協奏曲,且於 12 月於台北藝 術大學音樂廳「馬水龍逝世五週年紀念音樂會」演出馬水龍:《琵琶與弦樂四重奏》。 2021 年 4 月,與 指揮楊書涵、台北市立國樂團於台北市中山堂演出陳思昂:《雲開日出》琵琶協奏曲。 2022 年 5 月與指 揮鄭立彬、高雄市交響樂團,於衛武營音樂廳演出韓蘭魁:《祁連狂想》琵琶協奏曲; 7 月受新竹市政 府之邀參與【 2022 竹塹國樂節】—「名家名曲」閉幕音樂會,與指揮劉江濱、新竹青年國樂團於新竹演 藝廳演出琵琶協奏曲劉德海、吳祖強:《草原小姐妹》; 11 月對位室內樂團邀請參與【對位與大師有約 系列 VI 國際知名大提琴家 Sung-Won Yang 】,於衛武營音樂廳演出楊聰賢:《聽風、聽雨、也聽晴 為琵琶與十把弦樂所作》。

6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女高音|黃子珊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第音樂院聲樂藝術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研 究專題包括莫札特音樂會詠嘆調與布列頓之聲樂藝術等。在校教授聲樂演唱、語音法、聲樂作品專 題、德文與法文藝術歌曲、聲樂演唱技巧探討等課程,在建立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舉辦多元的 學生展演活動,培訓學生舞台表演能力、實踐本校之教育理念。

學生所有的展演活動皆建立在專業課程之內容上,包括義大利文藝術歌曲、德文藝術歌曲、法 文藝術歌曲、臺灣歌曲、室內樂作品以及歌劇等重要領域,演出形式包括與鋼琴或樂團合作、室內 樂,以及與動畫整合之多媒體呈現,期望讓嚮往舞台的優秀學子透過多元的展演活動深化專業展演 能力,並拓展聲樂藝術與社會各界合作之可能性。

7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鋼琴|黃瓊儀

高雄市人,伊士曼音樂學院演奏家文憑、鋼琴演奏、伴奏雙博士。曾師事李金里、吳季札、 Agnes Marchione 、 Harvey Wedeen 、 Lambert Orkis 、 Fernando Laires 及 Dr. Jean Barr 。十四歲時以資賦

優異兒童身份赴美,曾獲得蘭斯當交響樂團少年獨奏家比賽第一名、新澤西交響樂團少年藝術家比 賽特獎、天普大學協奏曲比賽第一名。曾與高雄市交響樂團、天普大學交響樂團、蘭斯當交響樂團 演出協奏曲,也和維也納愛樂管、絃樂首席,以及知名演奏家 Bonita Boyd 、 Robert Spring 、 Tanya Carey 等人演出室內樂,並多次擔任鍵盤首席參與交響樂團音樂會。演奏足跡遍及美國許多城市、日 本、荷蘭等地。曾任教於伊士曼音樂學院、中央阿肯色大學( University of Central Arkansas )和惠

頓學院音樂院( Wheaton College )。現任中山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台南科技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8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小提琴|陳鈺雯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專任小提琴助理教授。演出足跡遍佈臺灣、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歐洲。 除了應邀至總統府介壽堂音樂會演出獨奏及室內樂外,還與台北市交合作於國家音樂廳演出;在美 求學期間多次在 Vermont 及 Maine 舉行室內音樂會、在校時的鋼琴三重奏被選為最佳室內樂團,演 出於波士頓東北大學、“ Tuesday Night New Music Series ”及 Jordan Hall ,也榮獲 Northern New Hampshire 州政府的邀請至 Arts Alliance of Chamber Music Series 演出及應 Mountain Top Music Center of North Conway 之邀舉行多場室內樂音樂會;曾應邀與台南大學管弦樂團於澳洲布里斯本 市政廳演出、應德國文化基金會之邀至 Überlingen 、 Insel Mainau 及 Passau 音樂節演出; 2013 年應 邀至愛丁堡藝穗節、 2017 應邀至荷蘭古鋼琴節演出。合作過的音樂家有 Lynn Chang 、林昭亮、錢 舟、 Joyce Lindorff 、 Gerard Poulet 及 Michael Tsalka 等。

目前除了擔任中山大學巴洛克獨奏家駐校樂團的首席及駐校藝術家,也受邀擔任極地之光管絃 樂團的首席。除了定期發表學術論文及錄製演奏出版品外,也受邀至公家及民間單位演講藉以推廣 古典音樂,每年更以不同文學主題結合音樂,推出深耕校園的《聽見文學 看見音樂》講座音樂會系 列, 2018 年更獲得中山大學教學績優獎的肯定。

9

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 )中提琴演奏博士及學士、美國茱利亞 音樂院( The Juilliard School of Music )碩士。 2005 年與鋼琴家林瑞萍組成之 Morning Glory 二重奏 贏得由美國新英格蘭室內樂協會( New England Chamber Music Foundation )所 舉 辦 之 國 際 室 內 樂

大 賽(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Ensemble Competition )首獎, 2006 年獲選為國家音樂廳之年度 樂壇新秀。

除了每年多場不同主題的個人獨奏會,莊孟勳也多次以獨奏者之身分與台灣獨奏家交響樂團、中 山大學巴洛克獨奏家樂團、臺北藝術大學弦樂團、及臺邦獨奏家樂團等團體合作演出協奏曲。室內樂 方面,莊孟勳曾與 Vermeer 弦樂四重奏、 Tokyo 弦樂四重奏、小提琴家錢舟、張萬鈞( Lynn Chang ) 、 Yossif Ivanov 、大提琴家 Frans Helmerson 、 Timothy Eddy 、 Sergey Antonov 、歐逸青、琵琶演奏家 吳蠻、二胡演奏家許可等國際知名音樂家合作演出。

莊孟勳積極參與當代作品之展演及發表,除了曾擔任楊聰賢中提琴協奏曲《悲歌》之中提琴獨奏, 也曾首演多位作曲家的新作,包括 David Lefkowitz 中提琴獨奏曲《 Pieces of Eight 》、呂文慈《弦樂 四重奏—朱傻鳥日記一》、應廣儀《中提琴獨奏曲》、李思嫻《對話(之四):鄉愁,自離境起點》、 張琇琇中提琴獨奏曲《 Ah, How Trivial 》、李元貞中提琴獨奏曲《源》以及楊勇《給胡琴及中提琴之河 曲》與《給胡琴、琵琶、以及弦樂三重奏之新十六板》。

曾師事 Kim Kashkashian 、 Karen Tuttle 、及 James Dunham ,並曾接受 YuriBashmet 、及 Nobuko Imai 等國際知名中提琴演奏家指導。曾多次獲邀參加歐、美加各地之音樂節,包括瑞士 Verbier Festival & Academy 、義大利 The Accademia Musicale Chigiana at Siena 、 美 國 The Steans Institute for Young ConcertArtists 、 Norfolk Festival 、及加拿大 Orford Center of Arts 。

曾擔任前茱利亞音樂院中提琴教授 Karen Tuttle 之助教。現任教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清華大 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南大學、東吳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

10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中提琴|莊孟勳

大提琴|謝惠如

美國波士頓大學大提琴演奏博士。師事於大提琴泰斗 Pablo Casals 的弟子 Leslie Parnas 與 Bernard Greenhouse ,並和柴可夫斯基大提琴首獎得主 Nathaniel Rosen 及前茱麗亞弦樂四重奏小提琴家 Earl Carlyss 研習室內樂。就讀師大附中高中部音樂班時獲大提琴家 Marion Feldman 的賞識,赴美國曼哈

頓音樂學院取得大提琴演奏學士。後取得美國琵琶第音樂學院大提琴演奏碩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大 提琴演奏家文憑。

多次於紐約、波士頓、奧地利、德國、法國等地舉行多場獨奏會及室內樂演奏外,亦積極參與 樂團演出。曾於 2008 年擔任美國 Waltham Symphony Orchestra 的大提琴首席。近年於國家演奏廳舉 辦具代表性獨奏會包含「德國風情」( 2022 )、「英美風情」( 2020 )及「魔 Fa 之旅」( 2017 ),

後者與目前任教於德國國立芙萊堡音樂學院鋼琴家李靜芬合作。除舉辦個人獨奏會外,並受邀為新音 樂擔任作品發表。如參與亞洲作曲家聯盟之演出、受邀參與吳三連獎得主曾興魁教授之樂展「客家情 懷:蛻變中的音樂新境界」、及受邀參與台灣璇音雅集「 2022 新台灣音樂:音聲組合.弦樂篇」。

曾任教於真理大學音樂應用學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各級學校音 樂班。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致力於大提琴演奏和弦樂教學,橋接多元音樂理論與演奏技 法。

11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現職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以優異成績於德國柏林藝術大學( 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Berlin )獲得德國國家藝術家文憑暨碩士學位,師事雙簧管名家葛雷茲納教授( Burkhard Glaetzner )。 榮獲獎學金赴美深造,於美國馬里蘭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 )完成音樂藝術博士文憑,師事席爾 教授( Mark Hill )。馬里蘭樂評稱譽為:「非常成功的雙簧管演奏家,擁有極為俐落的技巧,能將一些 最困難的樂曲演奏得優雅迷人」。

以獨奏家、室內樂家與樂團客座首席身份,經常受邀演出於歐、美、亞國際樂壇、國際音樂節、國 際學術研討會等;並於各國給予大師班授課,深獲好評。受邀於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國際雙簧管學術研 討會、德國柏林雙簧管音樂節、德國柏林坦波霍夫音樂節、德國呂貝克音樂院雙簧管大師班與音樂會、 日本東京 オリエント有限会社 音樂節、及國立中山大學國際管樂學術研討,在推展雙簧管音樂上貢獻良 多。

受邀擔任雙簧管協奏曲之主奏,與德國柏林坦波霍夫交響樂團( Symphony Orchestra, Tempelhof ) 、美國中美音樂協會管弦樂團、世紀交響樂團、育芝交響樂團、文化大學交響樂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交響樂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管樂團、國立中山大學交響樂團、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交響樂團等合作演 出。與新藝木管五重奏榮獲《 2005 NTSO 室內樂大賽》首獎,並應邀巡迴演出《世紀之星》音樂會。

多次受邀與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團員共同演出,並擔任雙簧管首席演出於夏洛騰堡,獲德國樂評譽 為:「具有極為靈敏而溫暖之音色、伴隨非常穩健精準之技巧、同時富有個人獨特之音樂表現力。」曾

任柏林交響四十四樂團、世界青年音樂家管弦樂團、西貝流士交響樂團等雙簧管首席巡迴歐洲,並演出 於柏林愛樂演奏廳。亦曾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澳門管弦樂團、台南市立交響 樂團、節慶管絃樂團等客座雙簧管首席。

與日本音樂製作團隊 MUSIK-LIEBER ,於日本兵庫縣立藝術中心音樂廳灌錄雙簧管個人獨奏專輯《 浪漫超技雙簧管 / The Romantic Virtuoso Oboe 》與《夢 / Rêverie 》,由歐藝文化國際有限公司( Euro Arts )發行。個人官網 www.juichichang.com 。

12
雙簧管|張瑞芝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留美長笛音樂家林鴻君博士,現任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專 任助理教授,並擔任國立中山大學管樂團以及西灣管樂團常任 指揮。於 2008 年 6 月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Doctor of Musical Arts ), 1998

年赴美國波士頓音樂學院攻讀長笛演奏學士,師事波士頓交響樂團 長笛首席 Doriot Anthony Dwyer 及 Elinor Preble 等教授。 2002 年進

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長笛演奏碩士,師事前美國長笛協會會 長 Katherine Borst Jones 教授,於 2004 年以優異成績通過該校博士 班入學考試,榮獲俄亥俄州立大學三年全額博士班助教獎學金,留 校攻讀音樂藝術博士學位,為台灣少數擁有完整美國音樂學歷之長 笛演奏博士。就讀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班期間獲得長笛協奏曲比賽首獎殊榮,與俄亥俄州立大學管弦樂 團協奏演出。留美期間多次獲得傑出獎項,包括:「 Ohio Federation of Music Clubs Graduate Award for Excellence 」、「 Maria A. Melnyk Franks Memorial Scholarship 」、「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utstanding Graduate Achievement Award 」、「 The Boston Conservatory Honor Chamber Group Award 」。留學歸國後致力於長笛教學與演奏工作, 2019 年 4 月更獲邀至韓國首爾國民大學與當地長笛 演奏家演出協奏曲,甚獲好評。 2020 年獲得國立中山大學教學績優獎殊榮,並連續三年( 109 至 111 學年 度)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經費補助。

留美 11 年期間除攻讀長笛演奏學位之外,並展現其在樂團指揮方面的傑出表現,由波士頓音樂學院 管弦樂指揮教授 Peter Cokkinias 博士啟蒙學習管弦樂指揮。就讀博士班期間,獲俄亥俄州立大學指揮系 主任 Russel Mikkelson 博士賞識,以第二主修考入音樂系指揮研究所學習管樂指揮,由 Russel Mikkelson 博士親自教授美國現代管樂指揮技巧與詮釋。回國後曾擔任國立台南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及管樂團指 揮,並多次受邀客席指揮中南部知名樂團,例如 NTSO 國立臺灣青年交響樂團、台灣青年管樂團、台灣

藝術家交響樂團、高雄市民交響管樂團、高雄之音管樂團、國立成功大學管樂團、台南神話交響管樂 團、台南一中校友管樂團等。 2016 年起擔任國立中山大學管樂團常任指揮,並帶領該樂團多次參加全國 學生音樂比賽大專團體 A 組管樂合奏榮獲特優第一佳績。

就讀碩士班期間,跟隨俄亥俄州立大學 Thomas Wells 博士及 Marc Ainger 博士學習電腦音樂、動

畫音效配樂及錄音工程等多媒體數位音樂製作。於 2002–2008 年獲聘俄亥俄州立大學 Weigel 及 Hughes 兩音樂廳錄音室經理及專業顧問,錄音作品超過七百多場次。 2008 年於美國考取世界知名長笛公司 Straubinger Flute Company 長笛與短笛原廠維修工程師執照,成為台灣第一人擁有該公司兩項世 界專利皮墊安裝證照及維修之長笛演奏家,並於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開設木管樂器維修課程。林教授 所著之「 An Illustrated Basic Flute Repair Manual for Professionals ~圖解基本長笛維修指南給

專業長笛演奏者專用」專書曾連續多年獲得美國 OHIOLINK 大學聯盟學術論文點閱率第三名(全世界 超過 19 萬次點閱下載),此專書亦獲得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音樂系基礎樂

器維修課程所採用之教材。 2008 年自美返國後致力於音樂跨領域教學,曾擔任國立台南大學、國立台中 教育大學、私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等音樂系長笛、樂團指揮、電腦音樂及錄音工程助理教授。

13
長笛| 林鴻君

單簧管|陳怡君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音樂藝術博士文憑, 2009 年榮獲“ The William Byrd Young Artist Competition ”銀牌獎。 2009 至 2013 擔任高雄市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曾 任教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目前任教於慈濟大學通識中心、中山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 2012 受邀擔任高雄市管樂團樂團首席至今,多次代表樂團參與各項音樂演出,至偏鄉學校演出,致力於 音樂扎根教育。 2020 年獲「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舉辦「 40 續 She- 陳怡君單簧管獨奏會」。

14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鋼琴|楊妮蓉

出生於台北市,畢業於光仁中學、國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東吳大學、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研究所,曾師事張靜枝、李文修、施勝譽、蔡奎一、陳俐慧及李美文教授。榮獲全額獎學金並 取得密西根州立大學(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Doctor of Musical Arts ), 擔任器樂、聲樂及作曲組專任鋼琴合作助教( Graduate Assistantship in Piano Collaborative ),師

克萊本鋼琴大賽銀牌得主 Panayis Lyras 教授。

活躍於國內外展演,於國家級與縣市演奏廳舉辦鋼琴獨奏會及室內樂演出,亦曾赴捷克布拉 格參與「 Ameropa Chamber Music Festival 」室內樂音樂節為紀念音樂家海頓與馬悌努冥誕所 舉辦的「 Bridge of Celebrations–Chamber Music from Haydn to Martin ů 」,於 Kaiserstejn Palace 、 Theresian Hall 、 Jan Hanus Music School Concert Hall 等多處音樂廳巡迴演奏。曾任國立 嘉義大學駐校藝術家及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博士後研究人員,發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消失的 傳統 – 從 Clementi 到 Chopin 的開放式踏板」、「巴爾托克鋼琴踏板技巧與教學應用」、「淺談十九世 紀具代表性鋼琴演奏家之炫技風格與詮釋探討」、「大學音樂通識教育課程之多元面向」及「普羅 高菲夫早期鋼琴小品之探究」。現為高雄醫學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並兼任於國立

15
事美國范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

鋼琴|林雅叙

美國克里夫蘭音樂學院年度薩狄塞倫「傑出音樂發展-鋼琴獎」得主 ( Sadie Zellen Piano Prize for Outstanding Musical Development ), 2017 年榮登亞太名人錄( Asia Pacific Who's Who, Vol. XVI, Rifacimento International, India )。現任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五歲由母親啟蒙,十三歲舉行首場個人鋼琴獨奏會,十五歲進入師大附中音樂班, 1991 年以 優異成績自師大音樂系畢業,取得美國克里夫蘭音樂學院獎學金,赴美攻讀音樂碩士學位,師事 雙鋼琴家 Thomas Hecht & Sandra Shapiro ,同時受教於伴奏系主任 Anne Epperson 、及室內樂大師

Donald and Vivian Weilerstein 。 1994 年獲頒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全額研究所獎學金,繼續攻讀 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於鋼琴系主任 Frank Weinstock 門下習琴,並追隨名鋼琴伴奏家 Sandra Rivers 修習器樂伴奏及室內樂課程;於 1995-1997 年間擔任辛辛那提音樂學院專任器樂伴奏助教,並獲選 成為小提琴名師 Dorothy Delay 及大提琴家 Yehuda Hanani 之教學伴奏。旅美期間曾舉辦多場鋼琴獨 奏會及數十場室內樂音樂會,累積豐富的演奏經驗,曾受邀參與美國克里夫蘭交響樂團室內樂音樂 會系列,由 WCLV 電臺現場直播演出。 1996-1997 年間獲選參與辛辛那提音樂學院國際巴哈音樂節 ( International Bach “ Annalia ” Festival ),與大提琴大師 Leslie Parnas 、以及 Shumuel Magen 合 作韋瓦第大提琴奏鳴曲; 1996 年參與當代作曲家聯展 Music Ninety Six Festival ,演出美國作曲家

Andrew Rindfleisch 創作之鋼琴三重奏。 1999 年學成返國後積極參與各類型演出,包括於台北國家演 奏廳舉行年度鋼琴獨奏會、鋼琴合作、雙鋼琴、與作品發表,亦受邀與中山大學音樂系管 弦 樂團與 高雄市交響樂團於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及衛武營音樂廳演出協奏曲。近年致力於鋼琴合作藝術之 推廣,用音樂拉近心靈之間的距離。

16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鋼琴|連振宇

出生於台中,從小學習音樂,就讀光復國小音樂班、雙十國中音樂班、清水高中音樂班、中山 大學音樂系、畢業於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師事陳儀臻老師、陳敏華老師、張誦芬老師、蔡昭慧老 師、林雅 叙 老師,與劉孟捷老師持續學習。

學生時期多次受獎優異成績,曾獲中山大學鋼琴協奏曲殊榮,畢業後創立振宇藝術,現為艾貝特 樂集與高熊音樂團長,運用所學的教育理念融合自身教學經驗,成立學生弦樂團與成人弦樂團,於 高雄地區積極地推廣音樂教育,並舉辦多場校園深耕音樂巡迴講座,持續散播藝術的種子,也在醫 療機構與社區推展古典音樂,與公益活動雙軌並行,成績有目共睹,於 2022 年獲選「國立中山大學

111 學年度傑出校友」備受各界肯定。

除了地方的音樂推廣,振宇個人也定期舉辦音樂會持續精進琴藝,並榮幸獲邀 2021 中山大學教 師音樂會演出、 2022 勞動部音樂會「敬!前進的光,性別工作平等法二十週年音樂會」、 2022 衛武 營國家音樂廳與高市交演出「燦爛時光」鋼琴協奏曲音樂會、 2023 南部巡演三場鋼琴三重奏與國際 小提琴家魏靖儀攜手演出。不僅自我提升,同時勇於提拔後輩,於母校中山大學成立「振宇藝術術 科菁英獎學金」、及「引路計畫」提供在校生與校友參加國際比賽獎學金,鼓勵學生勤修專業開創 視野。

17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Szu-Hsien Lee: PerspectivesthroughUnfixedAnglesofView

李思嫺:《視角》

「攝影者透過攝影集裡各種構圖和鏡頭運用的設計 遠、中、近、俯、

仰、特寫、失焦等,展現他對一幕風景在不同時間、不同視角下的觀看,也 帶領其他觀者逐步拼湊(了解或是誤解)該景之全貌。而未能於第一時間

知悉攝影者所見全貌者,將因這一張張片面之景的視角與順序安排的各種可 能,而產生許許多多不同的故事性,描述與理解。

然而,若有『聲響』或『音樂』伴隨在這一張張視角被呈現的過程中,這 些『聲』與『樂』是否也正提供另種『視角』加入『觀看』,或者涉入觀看 (聆聽者)的感官之中,成為同時被描述的風景以及描述的主體?這些『聲 響』與『音樂』是否也能成為這些片面風景之『相』的一部分,或是這些風 景也成為『聲』的另一種述說與被看見的『聲之相』?」

這個作品原是為 2022 年《當代作曲家之作品發表與對談-聲/相》而作,原始意圖在 透過創作探索「聲音」與「音樂」是否能有一種不可「視見」卻可被「聽見」之「相」。於 是,我採取了「讓音樂與攝影『分別但又同步』創作」的策略,期望達成「在創作過程中互 相引發,但成品卻能有同時依存、彼此述說,或各自獨立存在等各種展現形式」的結果。

於是在與攝影創作者陳玥絨溝通之後,由作曲方提供幾個類核心「樂念」的關鍵字,作 為雙方的「聯覺密碼」- 是鏡頭移動的想像,是某種色調,甚至隨興所指的「地點」。而 後各自分別生成作品(集),再回頭碰撞產生新的「視角」,長成各種不同的「全貌」。

攝影者因此捕捉了某處風景的很多靜止畫面,並提供許多視角去凸顯或模糊化那些將 被述說的元素 點、線、面、色調與形狀、亮與暗等(僅附幾幅作品為例)。而樂曲創作 方,也從那些尚未被明確敘事的靜止畫面中,緩步生成以三重奏與電子聲響構成的「聲」與 「樂」,提供聽覺維度上展生的「相」與述說。

兩方碰撞之後,靜止畫面集則又被再創作、剪輯成有速度與音樂性的影像,成為另一種 視角。 2022 年的首演呈現的便是三重奏與影像流動互相依存的版本。而 2023 年 5 月的演出,

則將嘗試僅以三重奏與電子聲響演出的形式,讓聆聽者在腦中組合出自己的畫面與故事。

18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攝影後製:陳玥絨

19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Samuel Barber: Song Selections

巴伯:聲樂曲

.The Crucifixion

.TheDesireforHermitage

.The Monk and His Cat

.Sea-Snatch

《受難》 《嚮往修道院》

這四首歌曲選自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薩繆爾‧巴伯( Samuel Barber, 1910-1981 )於 1953 年為伊莉莎白‧絲普拉格‧柯立芝基金會( Elizabeth Sprague Coolidge Foundation )創作的 套曲《隱士之歌》( Hermit Songs )。這個套曲十首歌的歌詞都來自一個第八至十三世紀的 詩集,詩集收錄了愛爾蘭僧侶或學者所寫的短詩,後來被幾位二十世紀的作家翻譯為現代 英文出版。這個套曲 1953 年的首演登台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由當代著名女高音李昂汀‧普 萊斯( Leontyne Price, 1927- )演唱,作曲家巴伯擔任鋼琴。

《 受難 》 一曲描繪的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場景,不過焦點不是在耶穌身軀所承受的 痛,而是祂母親因愛子受難,精神上遭受了更大的悲痛。巴伯譜寫的音樂,除了所使用的 小調不斷流洩出悲傷的氛圍之外,在緩慢速度中的甜美旋律唱出了聖母對愛子充滿關愛的 溫情。

《 嚮往修道院

》 生動地描繪出一個出世的隱士既清貧又孤寂的生活,強調「獨自一 人」的冷清。然而,音樂隨著隱士的思緒,從一開始緩慢、輕薄的音響逐漸堆疊出厚重、 濃烈的聲響,作曲家透過音樂表現出隱士內心激盪澎湃的情感,在聽覺上與簡陋的小房 間、清貧的生活等文字上的敘述形成強烈的對比。

《 修士和他的貓 》 描繪的是年長隱士學者平凡的日常生活,顯然從那隻陪伴他的貓身 上,得到不少樂趣。巴伯的音樂雖然沒有標示拍號,但以三個八分音符為單位的律動提供

了 9/8 及 6/8 拍的流動感,配合中庸的速度,營造出愜意、自然的音響效果。

20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修士和他的貓》 《海噬》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 海噬 》 描述在巨大風浪中的堅定信仰,或者因為有堅定信仰而不懼風浪的吞噬。巴伯 的音樂沒有拍號,每個小節五拍、六拍或七拍,加上使用的音域忽高忽低、速度偏快,成功 營造出海浪的顛簸和威脅感,喚起視覺的畫面感。

The Crucifixion

At the cry of the first bird

They began to crucify Thee, O Swan! Never shall lament cease because of that. It was like the parting of day from night Ah, sore was the suffering borne

By the body of Mary's Son, But sorer still to Him was the grief Which for His sake Came upon His mother.

《受難》

在初鳥啼叫中

他們開始將祢釘上十字架,喔神啊! 哀嘆因此不斷。

就像白晝與夜晚分離般。

啊,疼痛來自

瑪莉之子身軀的痛苦, 但使祂更痛的是

因祂帶給祂母親

的悲傷。

21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The Desire for Hermitage

Ah! To be all alone in a little cell with nobody near me; beloved that pilgrimage before the last pilgrimage to Death.

Singing the passing hours to cloudy Heaven; feeding upon dry bread and water from the cold spring.

That will be an end to evil when I am alone in a lovely little corner among tombs Far from the houses of the great.

Ah! To be all alone in a little cell, to be alone, all alone Alone I came into the world, Alone I shall go from it.

《嚮往修道院》

啊!獨自在小房間裡;

無人在身邊;

令人喜愛的朝聖之旅

在最後朝聖死亡之旅前。

對多雲的天堂歌唱數小時;

吃著乾麵包和冷泉水。

那將是邪惡的終了

當我獨自在墳墓可愛的小角落, 遠離偉人的房子。

啊!獨自在小房間裡, 獨自一人,

我孤獨地來到這世上, 我將孤獨地離開。

The Monk and His Cat Pangur, white Pangur, How happy we are Alone together, Scholar and cat. Each has his own work to do daily; For you it is hunting, for me, study Your shining eye watches the wall; My feeble eye is fixed on a book. You rejoice when your claws entrap a mouse; I rejoice when my mind fathoms a problem.

Pleased with his own art Neither hinders the other; Thus we live ever Without tedium and envy. Pangur, white Pangur, How happy we are Alone togethеr, Scholar and cat.

《嚮往修道院》 潘戈,雪白的潘戈, 我們在一起多麼快樂啊, 學者和貓。

兩人每天有自己要做的工作; 你狩獵,我呢,研讀。

你發亮的眼看著牆; 我模糊的眼盯著書。

你爪子抓到老鼠時高興; 我腦子洞悉問題時高興。

為各自的技能愉悅

從不妨礙彼此; 我們如此這般生活 不沉悶不嫉妒。

潘戈,雪白的潘戈, 我們在一起多麼快樂啊, 學者和貓。

22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Sea-Snatch

It has broken us, it has crushed us, it has drowned us, O King of the starbright Kingdom of Heaven! The wind has consumed us, swallowed us, As timber is devoured by crimson fire from Heaven. It has broken us, it has crushed us, it has drowned us, O King of the starbright Kingdom of Heaven!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受難》

它打破我們,它擊碎我們,它淹溺我們, 喔群星照耀般明亮的天國之王!

風耗損我們,吞沒我們,

如同木頭被天上深紅火焰吞噬。

它打破我們,它擊碎我們,它淹溺我們, 喔群星照耀般明亮的天國之王!

23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Ernő Dohnányi: SerenadeforStringTrio,Op.10

杜南伊:給弦樂三重奏的小夜曲,作品10

埃爾諾.杜南伊( Ern ő Dohnányi, 1877-1960 )是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及指揮家,早 年在布達佩斯音樂學院求學,曾是巴爾托克的同學。杜南伊於 1897 年移居柏林,以鋼琴家 的身份在歐洲巡迴演出, 1915 年回到匈牙利擔任布達佩斯愛樂樂團指揮, 1934 年並擔任布

達佩斯音樂學院院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杜南伊移居美國,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任教,並 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錄音。

雖然身處二十世紀,杜南伊深受布拉姆斯和李斯特的影響,作品裡的音樂語言及風格卻 是純粹的浪漫主義。這首 《 C 大調給弦樂三重奏的小夜曲 》 ,創作於 1902 年,當時杜南

伊正在旅行於倫敦及維也納之間巡迴演出。此作品於 1904 年出版,同年在維也納首演。作 品的五個樂章結構異於傳統室內樂作品的四個樂章奏鳴曲形式,快 - 慢 - 快 - 慢 - 快的速度編排 使得樂曲流暢又富於對比變化。杜南伊也使用了固定樂思串聯頭尾的兩個快板樂章,使樂 曲的整體性、一貫性更緊密。

第一樂章

快板,像是整部作品的導奏,是充滿精神的進行曲。

第二樂章 由中提琴奏出

寬廣綿長的浪漫曲旋律,伴隨著小大提琴模仿吉他的撥奏音色,典型的小夜曲風格,如風 暴一般的中段可聽到小、大提琴之間的怒吼、咆嘯。

第五樂章

為活潑的快板,在這個輪旋 終曲裡杜南伊再現前面樂章的主題旋律群,讓五個樂章匯集一氣。

24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W. A. Mozart: Oboe Quartet K. 370

莫札特:雙簧管四重奏,作品370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 F 大調雙簧管四重奏 , 作品 K. 370 》 是古典時期出生於奧地利的「音樂神童」阿

瑪迪斯.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在 25 歲時( 1781 年初)於德國

慕尼黑( Munich )完成的。此曲是莫札特在聽過當時一位非常傑出的雙簧管家蘭姆( Friedrich Ramm )演奏他的《 C 大調雙簧管協奏曲,作品 K. 314 》後,為蘭姆創作的。蘭姆是曼 漢樂團的團員,他不但擁有甜美的音色、且技藝精湛、更對雙簧管的高音音域有特別好的 控制力。當時,蘭姆就以能夠在雙簧管上吹出高音 f3 而聞名,此時期雙簧管的最高音為 d3

。莫札特因此將蘭姆的才華一併寫入這首四重奏曲中,更加深了演奏這首曲目的困難度, 甚至在當時只有極少數的雙簧管家能演出這首作品。很可能因為在演奏上具有這樣的困難 度,樂曲直到完成後的二十年( 1801 年)才被出版。

《 F 大調雙簧管四重奏 , 作品 K. 370 》 雖為室內樂作品,但它卻猶如小型協奏曲 般,由雙簧管擔任主奏的角色,共包含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 為「快板」( Allegro ), F 大

調, 4/4 拍,使用奏鳴曲式,由雙簧管奏出精神奕奕的第一主題。第二主題以相同的動機, 由小提琴轉入屬調奏出,與雙簧管的對應旋律互相呼應。發展部為一自由形式的創作,與 呈示部無具體的關聯性,流露出高尚、莊嚴的曲風。再現部則僅呈現第一主題,省略了第 二主題,直接輕鬆愉悅的結束本樂章。

第二樂章 為「慢板」( Adagio

), d 小調, 3/4 拍,兩段式的優美樂章。雖然只有三十 七個小節,卻如同間奏曲般,將雙簧管的音色發揮的淋漓盡致;莫札特也在此樂章賦予雙 簧管ㄧ段小的裝飾奏,樂曲極為精緻迷人。小提琴的主題,是莫札特在 1773 年作的《 F 大調 弦樂四重奏,作品 K. 168 》之第二樂章中,從海頓( Joseph Haydn )借來的賦格主題變化而 成。

第三樂章 「快板」( Allegro ), F 大調, 6/8 拍,以輪旋曲( Rondeau ) ABACAB' 的形 式創作。莫札特在此做了令人訝異的新 嘗 試,他將長達十三小節的樂段以弦樂器保持在 6/8 拍的狀態,同時由雙簧管演奏 4/4 拍的音樂,作風大膽前衛,獨特風格亦展現雙簧管的高超 技藝。

25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Florent Schmitt: SonatineenTrio,Op.85 (Flute, Clarinet, and Piano)

許密特:三重奏小奏鳴曲,作品85(為長笛、單簧管與鋼琴)

法國音樂家 弗羅倫.許密特 ( 1870-1958 ),作品風格多元,有史詩般的壯烈、也有後 浪漫時期的華麗及印象樂派的神祕色彩。 許密特 身處在兩位傑出音樂大師克勞德 德布西

(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和莫里斯 . 拉威爾( Maurice Ravel, 1875-1937 )的年代,

創作手法受其薰陶,雖然沒享有盛譽,然而 許密特 音樂是迷人且獨特的。

第一樂章 以跳躍俏皮的氣氛揭開序幕,兩位高音木管以嘹亮清脆的音色,相互接續著 主題,此起彼落地融合在聲部間。 第二樂章 承續著開朗愉悅的心情,長笛與單簧管抒情地 演奏,鋼琴偶而的特殊不諧和音程,為音樂增添了玩笑般的趣味。 第三樂章 呈現出令人沉 思的音樂線條,平行和弦進行與豐富的和聲變化,為音樂鋪上了神祕的色彩。 最終樂章 重

返了活耀的氛圍,線條簡短且不拖泥帶水的,炫技同時表現出優雅的姿態,華麗地結束整 首曲子。

26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Ástor Piazzola: LeGrandTangoforTwoPianos

皮耶佐拉:《華麗的探戈》   源自於十九世紀中期南美洲的探戈舞曲,象徵著多種族融合的藝術特產,這類為情人 專屬的神秘舞蹈,其標準肢體動作為頭部的快速轉換方向,步伐堅定果決,男女舞者雙眼 不對視,兩人以親密的肢體接觸為基本舞姿。阿根廷探戈衍生自酒館與妓院文化,舞曲風 格從早期班多鈕手風琴( Bandoneon )伴奏的通俗悲傷曲調,演變至 1970 年代的各種演奏

編制,已發展出全然不同的風格樣貌,而最大貢獻者,即非阿根廷作曲家皮耶佐拉( 19211992 )莫屬。

幾乎與探戈舞曲畫上等號的二十世紀作曲家皮耶佐拉,一生創作超過三千部作品,三 十四歲時( 1955 年),在法國作曲兼教育家布朗潔( Nadia Boulanger, 1887-1979 )鼓勵之

下,開啟結合古典手法與傳統探戈的創新之路;繼 1974 年於義大利米蘭所錄製名為《自由 探戈》(Libertango)的作品之後,皮耶佐拉的探戈創作,由傳統為舞者伴奏的功能,提升 至具備獨立演奏作品內涵的嶄新境界。自此延續其寫作風格的大膽改革,聽從同為阿根廷 籍,名鋼琴家阿格麗希( Martha Argerich, 1941- )的建議,皮耶佐拉於 1982 年為美國國家 交響樂團總監的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契( Mtislav Rostropovich, 1927-2007 )創作了 《 華麗

》 (Le Grand Tango, 亦名為《輝煌的探戈》,或是《大探戈》),這部作品充分展

現出作曲家為阿根廷文化拓廣的新視野,更將探戈音樂的舞台延伸至古典音樂範疇。這部 皮耶佐拉的晚期作品,傳說當初為作曲家親自交給羅斯托波維契,然而仍被擱置多年,直 到 1990 年才正式於美國新紐奧良舉行首演;藉由這首傑作的大量改編與演奏,皮耶佐拉成 功地跨越了介於傳統探戈與古典音樂的重重藩籬,探戈舞曲終於登上古典音樂殿堂。

《 華麗的探戈 》

,包括速度對比為快 - 慢 - 快的三個段落, 第一段

Tempo di Tango ),由大提琴展開彷彿踩著謹慎的舞步,配合鋼琴左手低音聲部的探戈 3+3+2

節奏型態,以兩小節為單位的主旋律,在十六分休止符規律穿插之下,亦步亦趨地逐漸推 進,大提琴與鋼琴輪流呈現主旋律,營造出探戈舞曲的神秘與憂鬱兼具的獨特魅力;而後 暫且擺脫緊繃氣氛,由宣敘式旋律配合柔和的探戈節奏,抒發旅人的思鄉之情。接續由三 連音帶入連續重複四音動機,模仿舞者腳跟交替踏步,重新以強烈的節奏及裝飾音增加動

27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的探戈
「探戈的速度」(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樂曲解說| Program Notes

感,隨著永不停歇的低音探戈節奏,力度層次與和聲緩慢擴張,在時而撩撥時而激昂的氣氛 之下,逐步鋪陳樂曲張力。

第二段 「稍緩地」( Meno Mosso )速度以「自由如歌」( Libero e cantabile)表現跳脫 現實的悠然情境,主旋律的歌詠加上依然故我的探戈節奏,勾勒出虛幻不真實的夢境;作品 中首次出現的「沈重」( pesante )與「悲傷地」( tristemente)主題,交織刻劃出探戈舞曲 中深層隱晦的情感糾葛。

第三段 回到「持續加快」( Piu mosso )充滿即興爵士風格的快速樂段,大量連續重複 和弦與探戈節奏動機,結合大提琴雙弦演奏空心八度的大跳音型主題,無極限似地橫跨於聲 部之間,帶出「嬉遊地」( giocoso )的愉悅氣氛;在滑奏(glissandos)音型之後,引導出 兩個樂器精彩絕倫的炫技段落,共同堆疊出「有力的」( energico )的熱情活力,一掃悲沉 陰鬱,皮耶佐拉在曲終極盡探戈「華麗」之能事,情感沸騰地結束全曲。

今晚的演奏,為日本編曲家山本京子改編的雙鋼琴版本。

28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演出人員|國立中山大學教師群

雙簧管| 張瑞芝

鋼琴 |

李美文、林雅叙、楊妮蓉、黃瓊儀、連振宇

女高音|

黃子珊

小提琴|

陳鈺雯、林子平

辦理單位|

演出人|

製作人|

執行製作|

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

鄭英耀 校長

賴錫三 院長

林雅叙 主任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國立中山大學研究發展處

29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師音樂會
中提琴| 莊孟勳 大提琴| 謝惠如
長笛| 林鴻君 單簧管| 陳怡君
琵琶| 趙怡然 作曲| 李思嫺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贊助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功學社音樂中心高雄五福分公司 東和樂器木業股份有限公司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