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月報十月號12

Page 1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第二十七屆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 編輯委員會琉聲出版

地址:九龍塘達之路83號香港城市大學 康樂樓6樓R6217室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城行 行到邊?

P.1-P.3

檢視幹事會上莊十個月工作進度 P.4-P.6

每所大學都需要有學生會存在,將學生力量組織 起來,對外表明學生立場,對內爭取學生權益。幹 事會作為學生會最重要的部門,身繫全校萬多個基 本會員的權益,其內部幹事的工作能力及態度,直 接影響到校園內的設施、環境、空間,以至現時及 未來城大學生的校園生活。 本屆幹事會「城行」轉眼已上任十個月,在這 十個月時間裡,幹事會有否盡其職責,適切地關心 社會,推動校政進步,為同學爭取更多權益?本會 把各幹事會部門暫時任內的功過得失對照其政綱, 作出詳細檢討,發現有些部門已差不多完成政綱上 的承諾,但有數個與同學具密切關係的部門工作進 度上仍然與當初承諾的工作有一段距離,校政部 、 場地及物資管理部 、 福利部 、 資訊科技部 、 外務部。下文將指出上述部門現時的工作缺失,旨 在期望各部門都能把握剩下為時不多的莊期,為現 時及往後的會員作出貢獻。

P.7-P.8

P.9-P.10

校政部 校政部屬非前線部門,貌似遠離同學、遠離現實,但其工作性質實情與 同學們息息相關。學生會校政部的宗旨是:「帶動同學參與及了解校政事宜, 從而加強同學對城大的關注,向學校表達意見及爭取應有權益,讓學校能制定 更切合同學的政策。」即從政策的根本著手,直接與學校溝通,為同學爭取利 益。莊期接近尾聲,校政部政績尚有不完善之處,不少政策仍在商討中,甚至 有的已胎死腹中。到目前為止,本年度的校政可謂不過不失,但無甚進步。 校政部的政綱主要分為九部份。副學士升學資訊方面,升學Sub-degree升 學資料庫雖然存在,但一般學生都無法經互聯網獲取資料,透明度欠奉,與以 往一樣,通常只有在課堂上由老師發放,「確立計分制度」則仍未有定案。 「公開招攬學生代表」只有一次,之後關於其他議題都不見再有招攬,而 原來所招攬的學生代表則加入了學生會,成為學生會常務委員,似乎已經失去 「學生代表」的意義。 關於「校園設施及服務」,校方已增設兩部Fastprint影印機,本學期可 能於學術樓(一)再增設,校政部稱仍在商討途中。另一方面,校政部聲稱學 校的影印機維修員的服務時間只到17:30,但本會向校方查明,原來學校早有安 排一維修員留守至閉館。 飯堂政策方面,在新學年,有保安於繁忙時段飯堂門口站守,儘量確保於 繁忙時段只讓城大學生享用。校政部聲稱已經向校方建議引入不同承辦商,改 革飯堂成為美食廣場,但校方以不可行為由拒絕實行。「價格加減諮詢制度」 早已存在多年,飯堂每年度加價建議皆需要學生會過目,確保學生利益。 另外,多媒體大樓及學術樓(二)的部份設施雖有改善,但仍有嚴重不足 的地方,例如多媒體大樓的膳食服務仍然只有「太平洋咖啡」、零食售賣機不 加反減,多媒體學科聯會曾向本會反映有關情況,更撰文張貼民主牆。

1

P.11

在「檢討OSS同工不同酬問題」及「檢討個人資料流出問題」上,學 校已經進行了檢討,OSS薪酬已經統一;個人資料發放原來已存在機制監 管,管理資料發放的權限,前次過失的職員已有處分。 學生宿舍的無線上網早於年初已經實行。關於改善學生宿舍的計分 制度及透明化,校政部稱已經與宿舍聯會組成一個委員會,並曾與校方溝 通,期望於年底前有實質的政策出爐。 最後,關於「建立校政部架構」,三三四新學制所帶來的各項問題, 校政部稱仍持續與校方商討中。「學科校政聯會」則成為學科聯會會議中 的一個環節,由學生會代表主持。但學科聯會有人透露,學生會只參與了 一開始的兩個會議,後來便不見影蹤。 縱觀而言,校政部不是沒有政績,但說來仍是不夠完善,例如雖有增 設列印機,圖書館內排隊等候Fastprint服務的人龍很多時候仍然很長,而 且部分政策建議在與學校討論後已胎死腹中,不再復見。但更重要是不少 政策對大部分本部學生的權益並沒有產生明顯的實際正面影響,十個月來 亦不見有對任何不足的制度進行改革,而同學似乎也未有對校政事宜提高 了解及參與度,校政部實宜多加努力。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場地及物資管理部 場地及物資管理部的宗旨為「將學生會的場地及物資公平,公正,有透明度地分配給學 生會內各轄下組織,協助各組織妥善、有效地使用資源,以助他們順利地舉辦活動,服務它 們的基本會員,為所有基本會員帶來更全面多元化的福利。」換句話說,場地及物資管理部 是前線部門,處理同學們日常於場地及物資上的需要。這種常規性的職責雖不求創新,但要 求部門恆常運作,不過不失。 然而,莊期雖接近尾聲,作為今年重點工作的學生會場地擴建計劃卻不了了之,同學對 該部門的工作亦有不少投訴,怠慢之處實需努力填補。 場地租借的對象主要為學生會組織,管理的場地一般是活動室 (multi-abc,fgh)及三上 四電梯的橫額懸掛位置最為緊張,因最多組織借用。今年該部門重蹈上年之覆轍,迎新營時 期場地分配混亂,令轄下組織無所適從,曾多次發生數個組織同時借用了同一場所的誤會。 規劃學術樓(二)學生會場地的計劃進程遲遲未有正式公佈,前期於各大學生組織收集 的意見,部門一直未有表明意見有否被接納,或是否將有任何實際行動。近日有消息傳出學 生會場地擴建計劃已擱置,要解決學部學會物資房的擠迫問題似乎仍遙遙無期。 一直是同學發表意見、交流討論的主要渠道 ――民主牆,今年竟成了被忽略的設施,長 期欠缺打理,荒蕪得仿似一片廢墟。民主牆守則明言:張貼的文章需負上有效的學生姓名、 學生編號及日期,並於張貼兩星期後由幹事會除下。然而,現時民主牆仍保留著大量逾期張 貼的文章,陳舊的小圈子選舉文章與現時反國教的文章滿布民主牆,更時有不合規例的宣傳 紙張亂入,不利同學們張貼及閱讀新文章。 另外,城大學生會擁有的物資數以萬元計,租借最多的是名為「四大天王」的大型音響 設備,但聽聞當中借多壞多,平均每三套「四大天王」中便只有一套能順暢使用,俗稱「小 露寶」的小型擴音器亦只有一至兩部能良好運作,整體設備使用率很高,但部門卻忽略了恆 常維修及保養的工作,令不少設備置之無用。另一方面,分配機制於日常工作中欠缺效率, 轄下組織曾多次向本會反映遭物資管理部幹事拒於門外。「活動與部門推廣」亦是場地及物 資管理部的一項重要的非常規工作,而三三四衝擊下的新生註冊日亦算運作暢順。 總括而言,場地及物資管理部表現有所不足,作為影響日常運作的前線部門,場地及物 資管理幹事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願名言「Exco落莊,I-sec (內務幹事) 名實臭」不會降 臨到這屆幹事會的頭上。

福利部 福利部於整個幹事會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工作直接影響到同學的利益,部份大專 院校更有多名福利幹事維持日常運作,可見其重要性。但本屆福利部在眾多工作上都未盡完 善,令同學失卻不少優惠。 福利部有責任管理好I-CAFE及Cut Price,為同學提供更優良的場地設施。I-CAFE本來的 定位是為同學提供一個休憩場所,但現時裡面的座位不多,還有地方閒置無用,電腦亦頗為 古舊。I-CAFE的使用率比以往少,甚至漸漸變成一個純粹讓同學購買飲品的地方。Cut Price 方面,現時的物品價格相比校外的零售價沒有很大差別,甚至有店舖的價格比Cut Price更 低。Cut Price的設置除了方便同學購買日常用品外,還希望同學能以更經濟的價錢購入貨 品,減輕同學的日常開支,然而現時的Cut Price卻未能達到這個目的。 除了管理I-CAFE及Cut Price外,福利部在政綱上曾表示會「定期舉辦福利日,讓基本會 員享受不同種類的食品或用品優惠」,但本屆只曾舉行拍攝日,往後未見有其他福利活動, 過往福利日I-CAF 門外大排人龍的盛況已不再復見。往年福利部會為同學爭取不同的校外商 店優惠,如去屆優惠有購買KFC套餐能免費獲得葡撻,本屆似乎不見有特別的校外優惠。相對 往年,今年福利部難免讓人有點失望。

資訊科技部 踏入互聯網時代,資訊科技越發重要,以往輕鬆的工作變得複雜繁重,除了年度電腦售賣、更新學生 會網頁外,最為重要的工作可謂定時出CAP(CityU Announcement Portal),讓同學能及時獲得有關學生 會及轄下屬會的資訊,但有不少同學表示,部門在此重要工作上錯漏百出。 處理學生會所有組織的CAP是資訊科技部的主要日常工作,可是部門的工作效率隨莊期下降,如製造 工程及工程管理學學科聯會的招莊CAP到了招莊日以後才登出,就連幹事會本身負責的院會迎新營宣傳資 訊也是過了報名的截止日期才刊登。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本會收到不少資訊科技部出CAP有錯漏的投 訴,顯然資訊科技部內外的工作都已到了一個混亂的地步,望部門能儘快跟進事件。 此外,隨學術樓(二)與創意媒體教學大樓相繼落成,副學士學生與創意媒體同學皆長期遠離學術 樓(一)的民主牆,遠離了校內的新聞時事,急切加重了網上民主牆的需要。幹事會今年設立了網上民主 牆,讓同學們隨時隨地都能討論及接觸校園時事。然而,現時學生會網頁上的網上民主牆全是空白頁,相 關宣傳亦長期欠奉,現時網上民主牆只是有名無實,有待幹事完成這多年來的夙願。

3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同學對幹事會的工作有什麼 意見?

外務部 外務部作為幹事會最重要的部門之一,其職責在於代表城大學生 表達社會事務上的立場,建立城大學生對外的形象。然而本屆外務部 的焦點大都放在政治議題上,忽略了政治以外的範疇。

黃同學:

外務部九個月來參與了一定數量的政治活動,包括遊行集會反 對國民教育科、反對小圈子選舉、反對政治檢控,當然還有不能置身 事外的六四、七一。但正如學生會會章所說,外務部需要「促進同學 對本港及其他地方之社會事務之關注及參與」,帶領同學去探討及了 解各種社會議題、國際事件,而不僅限於香港政治事件,一些長期存 在的社會問題,其重要性及影響力不會比政治議題低,卻一直備受忽 略,例如地產霸權的影響、中港融合的衝突、低下階層的困境、本土 文化的保育、城市規劃的權力傾斜等,都是外務部應當關注的社會事 務。它們都曾引發社會爭議及公眾討論,外務部卻一直未有清楚表明 其立場及取態,亦不見投身其中為變革推波助瀾。

不甚了解幹事會的工作,因為它沒有向同學公佈工作進 度。印象較深刻的是民主女神像事件,幹事會可以做的事 其實有很多,但它投入及關注的程度都很低。

洪同學: 電算服務中心(CSC)搬遷到學術樓(二),學術樓 (一)的Fastprint服務嚴重不足,排隊時間很長。CSC搬 遷後位置偏遠,未能方便同學列印筆記。希望幹事會能夠 跟進Fast print服務。

社會矛盾、弱勢社群總是好像與大專生有段距離,皆因我們對香 港社會缺乏深入了解,對公義、平等這些價值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拉 近當中的距離也是外務部其中一個責任。然而本屆外務部似乎未能夠 為同學充權,除時事壁外,甚少有其他渠道或活動去提高基本會員對 人權價值、社會事務的興趣和了解,如帶領同學親身接觸低下階層的 生活境況、探訪民間自主規劃的小社區、探討工人權益等,實質的接 觸具大較強的感染力,往往能讓人持續關注有關事件。

楊同學:

就觀察所得,外務部與城大同學之間亦有一些距離。本屆外務部 能夠全力投入不少政治活動當中,在學聯方面活動參與率很高,然而 沒有做好校內領導者的角色。除反國教外,外務部未有好好利用學生 會的動員能力,甚少鼓動城大同學共同參與社會運動,如遊行時,城 大學生代表隊伍很多時都只有幹事會的成員。活動前宣傳不足,而且 欠缺完整論述,是很少同學參與的主因。大專生作為社會上一群重要 的改革力量,外務實在需要在平日提高同學的公民意識及社會認知, 並在活動前增加宣傳,促使更多同學投入社運,實踐民主精神。

不太清楚幹事會的職務,有所接觸的時間只是每年拿取 Schedule Book的時候。

黎同學: 外務部比去年扯上更多政治活動,但很多活動都是由學聯 或其他學生組織先行發起,幹事會擔當輔助及聲援的角 色,相對較少自行帶起政治活動,較後知後覺。內務部 不多見有為學生服務,資訊科技部出CAP太遲影響同學宣 傳。

學 院 及學 部 聯 會( 院 會)之 籌 備 進 程 今年是三三四新學制推行的第一年,新同學由原有的三年制課程(學部)改為四年制課程(學院+學部)。三三四新入學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年的課程均以 學院為統一教學單位,到第二年才獲分派學部及主修科目。評議會考慮到在舊有的學生會架構的學科聯會(Society)未能涵蓋在新學制就讀基礎課程的新生, 因此在架構上增設學院及學部聯會(下稱院會)以服務該部份同學,並於今年4月中已召開全民大會通過有關會章之修訂(見圖一)。

院會主要服務對象為所有就讀該學院的學生,例如人文學院,商學院 等,且包括在新學制就讀基礎課程的新生,架構上與學科聯會一樣由全民 投票及全民大會、評議會及幹事會組成,職責是為其會員謀求福利及爭取權 益。 在籌備進程方面,有關院會之附則已於今年9月21日之評議會第二十次 常務會議中通過,目前已正式進入成立籌備委員會階段。籌備委員會的主要 工作為草擬該院會之會章及協助第一屆幹事會及普選評議員選舉。如於今年 10月15日籌備委員會仍未能成功組成,轄下組織事務委員會將接手該籌備委 員會之工作。

全民投票/全民大會

聯席會議

編輯委員會

評議會

幹事會

仲裁委員會

由於院會之第一屆幹事會及普選評議員選舉快將舉行,有意參選的會員 請密切留意各籌備委員會即將公佈之大選時間表及詳情。任何有意成為籌備 委員會之會員如對院會之事宜有任何查詢,歡迎隨時聯絡評議會轄下組織事 務委員會。

學院及學部聯會

學科聯會

附屬組織

宿生會

有關上述問題的一切細節可以電郵形式向評議會轄下組織事務委員會 主席周漫凝查詢。cnclaoac@hotmail.com.hk

新加入部份

2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反思 國

2004年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未經招標,便獲教育統籌局批出資助,成立大埔「國民教育中心」。

時 序

2007年-2011年10月 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連續五年在《施政報告》中提及國民教育,2007年國民教育部份(第116-120段)指,繼續透過現行中 小學課程及新高中課程架構,加強與國民教育有關的學習元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識以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2010年158-162段提及關於國民教育的改革,主要建議在中小學以價值觀和態度為導向,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正式 決定將國民教育獨立成科。 2011年5月5日 政府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建議將此科列為必修科。5月5日至5月23日期間,政府舉行 8場課程諮詢會並邀請中小學校參與。至今教育局仍未按《公開資料守則》公開諮詢期收集的1,000份公眾意見書內容。 2012年4月30日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接納課程發展議會及其轄下「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所修訂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 2012年5月25日 撰寫課程指引的李焯芬教授指出:「如果三年之後有學校不跟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來開辦課程,教育局會通過 視學制度來處理」。 2012年7月17日 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到北京拜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談及國民教育,事前事後沒有通知傳媒,香港駐京辦也一度 稱不知情。 2012年7月28日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與教育局長吳克儉等官員會面,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代表表示吳克儉在會面中表現冷漠,又引述吳 克儉指看不到有特別理由要撤回國民教育科。 2012年7月29日 學民思潮發起大遊行,主辦單位稱有愈90000人參與,而警方則聲稱起步時只有19000人,高峰時有32000人。 2012年8月3日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宣布教育局將成立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邀請各界代表加入,共同監察「國民教育」的推 行。 2012年8月22日 政府公布成員名單,主席由行政會議成員胡紅玉出任,副主席是課程發展議會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主席李焯芬。 2012年8月27日 吳克儉表示,若個別學校表達不推行,教育局會派員協助,就開展國教科作討論。 2012年8月底 有報導聲稱教育局向全港65間官校發出「限閱文件」,命令校長記錄官校教師對國教科的取態和表現,向局方匯報後記錄在案。 文中只提到有接觸過文件的人士講述文件中有寫「倘有教師罷教」、「拒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工作」等情況,教育局將「視乎個案 的實際情況考慮如何處理」,但未有引用文件內聲稱命令記錄取態和表現的文字和句子。 2012年9月5日 為響應社會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擔心,及全面了解社會不同聲音,特首梁振英昨日呼籲反對者及各界人士,一起加 入討論,他強調:「在撤回與不撤回之間,有很大討論空間。」 2012年9月7日 梁振英表示:「我們做事是有機制有程序的,但我們政府做事不能因為大家表達這個決心,我們就立即叫停撤科然後才對 話。所以我很希望有關的朋友能夠與委員會甚至和我本人就大家的看法進行溝通,有一些團體提出一些中間的方案,這個 我們都很願意研究。」 2012年9月8日傍晚 梁振英宣布,取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三年開展期,改由辦學團體及學校自行決定是否開辦國民教育科及開辦方式。 2012年9月9日凌晨 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宣佈結束在政府總部的集會,不少人認為大聯盟結束集會的決定倉卒。 2012年9月10日 政府宣布抽起國民教育課程指引中「當代國情」的部分。 2012年9月11日 學聯發起罷課行動,大會稱約8000人參與。 2012年9月11日 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有些人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表達的意見,是基於過時的教學指引。他希望反對者能夠參考政府現 在的文件。同日,梁振英向媒體表示:如果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那等於是政府禁止學校開設它可能想開設的科 目,這個做法有違香港自由和多元社會的特質。 2012年9月20日 出版《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因不獲教育局續約而會關閉。其「姊妹機構」國民教育中心亦 同被終止合約,但會再招標。兩中心過去八年共獲公帑撥款5,000萬元。 2012年10月8日上午 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進行會議,委員會主席胡紅玉宣佈由於現存國教科課程指引令人不安,委員會建議政府擱 置課程指引。下午5時特首梁振英於政府總部,宣佈接納委員會建議,教育局不再以指引作視學依據。

5

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就政府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的決定,有以下回應:第一、大聯盟認為政府已經達 到大聯盟部份要求;第二、大聯盟取消原定10月17日包圍政府總部行動,改為舉行集思會;第三、大聯盟將改變策略,專注 留意各學校教材及活動是否包括「洗腦式內容」。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學運重新崛起――罷課集會的啟示 文/臧諾 蕭逸軒

近十年來,社會抗爭運動在不斷轉型,以往幾乎

了是讓市民表態,其實也是為公眾充權及公民教育的過

集會重。集會前,城大紅門對開的3M橋上到處皆張貼著

全由政黨帶領社運,到後來本土議題的矛盾跑出年輕

程,但主辦單位學聯作為大專界代表,卻未能帶領群眾

是次集會的宣傳單張,單張側重譴責梁振英漠視學生意

一輩的社運新血,到剛過去的反國教運動,更年輕的學

思考,整個集會過程無法反映大專生應有的廣闊思考維

見。搶眼的紅色大字寫上「梁特首 得把口 懶理學生唔知

生出現成為社運的帶領者及主要的參與者,中學生組

度,只是複製大型政治集會的套樣模板,從當天的集會

醜」的口號,並印有豆大的梁振英模樣。集會之上,講台

織學民思潮一直站在反國教的前線,八月撤出政總後,

看來,學聯似乎只是一個面目模糊的泛民派別政治團

中央亦擺放著一大型梁振英畫像,指責其不肯面對學生

大學生便開始接棒,如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在九一一

體。

訴求的「龜縮」醜態以及表達對梁振英假撤回方案、企

罷 課 有何用?

圖蒙混過關的極度不滿。城大的集會比早前其他集會多

舉辦了位於百萬大道的罷課集會,城大反國教大聯盟( 大聯盟)九一九當天在城大校園舉行了罷課集會,兩次

了反梁反政府的聲音,表現了公民廣場反國教其中一個

都是由大學生帶領的小型罷課活動。綜觀而言,由學民

當天筆者在友儕間作了個簡單的訪查,發覺大家

受忽略的面向。梁振英不論是出任城大校董或是特首,

思潮擺街站伊始一連串中、大學生領頭的抗爭運動,可

大都只是受反國教的名義感召而來,對有關罷課集會背

都非由師生或市民普選出來,西環才是他的米飯班主,

謂八九學運以後香港最大型的學生運動,不少反國教

景及意義都未有太多認識,主辦單位在集會期間亦只是

除非威脅到他的官位,否則任蟻民再張牙舞爪、聲嘶力

的抗爭活動,都將會成為香港學運史裡重要的一筆。而

概略帶過相關信息,很可能因為香港學界缺乏罷課的經

竭,他亦充耳不聞,一於少理。悲哉!悲哉!其實國民教

更重要是與極權的抗爭,對思想控制的恐懼,都是反

驗,對此並未有深入的認知及討論。罷課的威力在於能

育的出現,可算是沒有雙普選所遺下的惡果。

國教運動為年輕參與者埋下的種子。日後當有相關議

夠擾亂及擱置社會日常運作,消耗社會資源,拖慢社會

題或有任何不公事件出現,學生將成本土社運一股不

的生產進度,因學生需延後學習的時間,延遲步入社會

可忽視的力量,而罷課集會亦將延伸成為往後學生再次

進行生產的階段。而且學生須犧牲吸收知識的機會,導

集會上,保良局道教圓玄小學的學生家長上台的發

主導社運時重要的武器及談判籌碼,學生罷課與工人

致在知識上有所缺乏,這些因素都會對社會未來的生產

言令人印象深刻。她們道出了學校對她們反國教科行動

罷工兩者同樣具重大的威力。

力產生直接影響。九一一罷課在名義上雖有學生抗爭罷

的打壓。集會後,筆者訪問了這些了家長,她們表示曾與

課的意思,但相對西方或中東國家的罷課運動,其動輒

學校校長開會,表達反對學校開辦國教科的情況:「校長

故此反國教運動的罷課集會其實很值得我們參考

數個星期,學生會上街動亂,本港是次罷課活動非常溫

說對家長打去電台(表達反對學校開國教科的意見)覺

及反思,檢討當中的不足之處,以便日後能舉辦更具組

和且欠缺破壞性,僅僅四小時的罷會無法達至對政府施

得很反感,批評我們恐共。在9月7日的議上,校方更聲稱

織性及更大影響力的罷課運動。很多城大同學都曾參

加壓力的效果。另外,時間是罷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八千

國教科是給孩子們的保藥、維他命,是他們有益的,當我

與學聯舉辦的百萬大道罷課集會,以及大聯盟在城大

大專生短時間罷課實難以形成癱瘓大專界或社會運作

們持相反意見,校方的態度就變得十分惡劣。有家長表

本部校園舉行的罷課集會,下文將檢視上述兩次集會,

的強大力量,而且當時香港大學、理工大學等大專學府

示沒有看過教育局的課程指引,校方就大喝到說如家長

討論當中值得留意的地方,為未來的罷課集會做準備。

尚未開學,該校學生只能算是參與集會。根據成效及影

沒有看就不要跟他們說,說家長收聲。又不準我們錄影、

響力來說,當天百萬大道四小時罷課行動的威力只是有

錄音,校方嚴重欠缺透明度,很獨裁。」她們又表示在校

如一個千人集會。總括而言,人數多寡與時間長短同是

門收集反國教科簽名時,有警車到場看守,更有便衣拍

主辦單位需重點考慮的要素。

照,懷疑是校方刻意報警,質疑校方背後有何難言之忍,

蒼白的

百萬大道

非推國民教育不可。

先說九一一百萬大道罷課集會,當天罷課行動的 內容大致為學生代表發言、唱歌、呼叫口號、數名學者 講述對國教的見解、宣誓等,以及最後突發性地遊行

圓玄小學家長:校長叫我們收聲

譴責

梁振英

從此事可見,即使政府已撤回國教科,但若然校方

到政府總部。綜觀整個集會,很多發言者都善於挑起群

後來九一九在城大校園的罷課集會,仍有出現缺

依舊對國教科的內容抱支持的態度,其實灌輸紅色思想

眾的憤慨情緒,然而在震天的口號及歌聲中,卻掩蓋

乏針對議題作深入討論以及學生參與度不高等問題,但

的情況仍有很大的機會出現。事件再一次提醒我們,反國

不住背後反國教論述的蒼白。整個集會欠缺相關的反

對比之前的集會,無疑亦有些值得留意的地方。

教不僅只是在反一個科目,而是在反思想控制,大家都害 怕下一代遭受某種政治意識洗腦,然而當教育本身亦是

思及深化討論,眾多的發言都只是圍繞著反國教議題 的表面打轉,內容主要聚焦於中共的滲透、洗腦教育及

早前在政府總部外或是在中大的集會中,焦點都

如此不可信賴,學生最急切需要的其實是批判性思考及

其指鹿為馬的概念,發言者大都只從反共、反洗腦的單

是較單一、集中,場內討論的議題和叫喊的口號多是「撤

深化的討論。而這方面的缺失,正正亦是整個反國教運

一方向去批評國教科,未有多角度地對密切緊扣的概

回國民教育科」又或「反對洗腦教育」,甚少將矛頭指向

動及多個罷課集會的不足之處。

念如 「 洗腦」、「教育體制」、「公民教育」、「愛國」和

特首梁振英,向其問責或要求其下台,這樣定位未知是

「知識」等,進行深入分析及探討,即使是學者的演講

否因怕模糊集會焦點所致。反觀在梁振英宣佈假撤回方

也只是各自表述,沒有抓住相關問題發展論述。集會除

案後的城大919集會,向梁振英問責的意味則比過往的

4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

文/孔力恒

背後的賣港陰謀

近日,最後一場新界東北發展諮詢會因矛盾引發肢體衝突, 因此廣受大眾關注。「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於前行政長官曾 蔭權的2007至2008年施政報告中屬於十大基建之一。該計劃選 定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或打鼓嶺作為新發展區,務求應付香港 急速增長的人口及房屋需求。新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上場後,宣稱 為了確保土地供應穩定以發展公屋,因此須強行收地以發展古洞 北、粉嶺北及坪輋或打鼓嶺三區。可是,此已被視為深港融合鋪 路的政治手段之一,甚至被質疑是要在香港打造一個「深港富豪 雙非城」。梁振英政府此「掛羊頭賣狗肉」之舉,美其言是要應 付香港長遠的房屋及就業需要,實際上是割地予中共政府,摧毀 香港自主。 香港自鴉片戰爭後,便一直是一個被殖民的地方。我們在英 殖時期雖然沒有主權,但至少仍存在治權,原因在於港英政府願 意下放權力,因此出現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我們可把當時的港 英政府總部視作香港的中央政府,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則可被當 作地方政府,因為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均有其獨立的稅收(財政 權)和獨立的公務員系統,以便制定和實行其地方政策,所以在 英殖時期的香港仍保有治權。時至今天,雖然我們宣稱「回歸」 中國,但香港事實上仍是殖民地,只是換了宗主國而己。甚麼 「主權換治權」也是廢話,因為現在的香港其主權和治權已被中 共政府牢牢抓著,香港的城市規劃已納入中共政府的《環珠江口 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對於香港的前途我們不再有任何 話語權。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其實只是中共統戰策略的一部 份,除了用政治手段來奪取「港人身分」認同,也可以經濟和文 化手段來對港人進行統戰,從中滲透有利中共統治的意識形態。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早在2010年,當時仍是行政會議召集人的 梁振英已構思深港邊境禁區的開放,藉此建設特區中的「特區」 。 其設想是容許所有內地居民免簽證進入香港邊境禁區,供他們 購物休閒外,還可享受金融服務以便利其商貿活動。這樣一來, 隨著更多的人民幣交易,甚至簡體字和普通話使用頻率增加,必 改變港人的思考和生活模式,由此迎合中共統戰策略的需要。其 實,最令人擔憂的是梁振英政府要履行中共給予的政治任務,藉 「中港融合」為名,進行「溫水煮蛙」式的人口殖民,甚至引入

7

內地法律和執法部門,繼而蠶食香港特區土地的自主權,屆時 「一國兩制」勢必名存實亡。 香港政府一向以「分化」手段來解決社會矛盾,在是次「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事件上,政府以「拉一派、打一派」 方式達到其所想結果。原居民控制的鄉委會在新界土地利益上 一早擁有特權,同時香港新界東北地區亦已被地產商盤據,因 此鄉委會和地產霸權在新界地區 行無忌已是常識。而本港四 大地產商在上述三區早已囤積大量土地,由此可知「新界東北 新發展區計劃」與地產霸權的龐大利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整個780公頃的新界東北發展區計劃只有30公頃是用作公營房 屋用地,其餘八成房屋用地將用作私營地產項目。所以,政府 「拉一派、打一派」盡力拉攏鄉委會和地產商的支持,從而孤 立反對計劃的非原居民。從此計劃得出的事實是梁振英政府發 展新界東北地區並不是為了解決香港房屋需要,而是在香港特 區內建設一個「深港富豪雙非城」,尤如特區中的小特區,務 求一步一步落實「中港融合」。 是次「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讓我們可以反思現時香港 的城市規劃究竟是為誰而建。隨著中共政府落實推行其《十二 五規劃》,《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也於2011 年空出世。此規劃將包括香港與澳門全境、廣州、深圳、東莞 和中山的共15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2500萬人「納入規劃」。 當中的「新界東北發展區」在當時已被視為與廣東政府合作的 新房產區。顯然而見的是,香港特區已不再實行「一國兩制」 ,或許名義上是香港特區,實則上則是深圳市的一部份。我們 現在必須認清梁振英政府的真面目,因為從現在開始,任何在 香港實行的發展不再以本土利益為優先,目的在於摧毀香港的 高度自主權,使香港淪為深圳市的「香港區」。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電話:3442 5565 5565

被操縱的布偶――不由自主的香港教育 文/臧諾

經過一連串的抗爭,特區政府最後撤回國教科課程指引,表面上 整個相關的教育議題已然告一段落。然而,洗腦科目雖已撤回,但真 正洗腦的制度及思想控制機器仍舊存在。整個抗爭運動所帶起的有關 洗腦教育的關注,以及國教科所突顯的關於教育體制的缺憾,其實是 公眾重新審視及監察香港教育制度的起步點。

國民教育科當中的意識形態取向顯而易見,才能引來眾多反對 者。把擁護黨或領導人的政治意識從入學開始不斷塗抹在學生的腦海 裡,這是專制政權典型的思想控制手法,與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手法 如出一轍。納粹黨深諳「謊話說一千遍就是真理」的道理,在校園裡 推行國家至上及種類優越論的教育,慢慢把民族推向深淵。國教科 強行灌輸愛黨意識進行洗腦,撤科固然是好事。但暫且跳出國教的框 框,香港教育本身真的沒有洗腦成份嗎?細心考量香港中小學的教育 課程,其實存在著某種政治傾向及思想取態,但由於掩藏於制度及主 流價值底下,我們難以察覺當中的意識形態灌輸,但這種隱形的思想 引導相比明刀明槍的國教科更防不勝防,更值得我們關注及反思。

最自由經濟體好自由? 比如說,在小學常識科、中學地理科、通識科、經濟及公共事 務科等科目的教材裡,都滲透了濃厚的新自由主義色彩,每當課程提 及香港社會及經濟發展,教材都會形容香港繁榮安定,是國際金融中 心,政府實行低稅率政策,維持公平的競爭環境,令香港成為世界最 自由的經濟體,卻隻字不提新自由主義所引致的社會不平等問題,例 如嚴重的貧富差距,「大市場、小政府」導向的低福利政策所帶來的 民生、房屋問題,地產霸權,商界領袖影響力極大等,而社會流動性 大幅下降亦反映了所謂公平的競爭環境其實並不公平,大企業壟斷不 同產業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名義上很響亮的最自由的經濟體,其實 是壟斷及欠缺監管的代名詞,得到自由的只是大商家,領匯多年來不 停扼殺小商戶便是眾所週知的好例子。 整個教材的取向十分明顯,透過展現香港在國際間的經貿地位, 引導受眾衍生認可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方針,以及發展至上的政策定 位。這套隱惡揚善的意識形態灌輸,與國民教育避談六四、維權人士 的手法其實別無二致。

類似的例子在中小學課程的教材裡還有不少,其實不難發現現 時香港的教育本身亦存有意識形態灌輸的成分,只不過我們本身長期 耳濡目染,這些言論在眼前耳邊已重複了一千遍,我們甚少會去考究 其真偽對錯便認同了這些說法,它們便逐漸內化於我們的思想裡,變 成了常識。故此它們才能夠不著痕跡地繼續留在教科書裡,發揮其思 想引導的任務,令很多人在參與集會反洗腦時,自己卻早已接受了洗 腦。

篩選過的正統知識 香港的教育課程具有政治及意識形態傾向,其性質已儼如洗腦教 育。背後成因在於整個教育體制由政府全權操控,此乃港英殖民體制 的濫觴。由於殖民政府處於主導的強勢地位,和被殖民的華人只存在 主從的關係,基本上無須理會人民的想法,故整個教育課程的規劃及 制定都極不民主且欠缺透明度,現時香港政府卻照板煮碗直接跟從殖 民政府的教育體制及其運作模式,全權控制課程的制定。以國教科為 例,學者許寶強曾在〈三種撤回 兩重罷課 ——論殖民體制下的國教 與反國教〉一文中批評政府的獨斷獨行:「從委任教育委員會、課程 發展議會、科目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到議程的訂定,到課程指引的編 寫,到資源的投放,基本上完全自上而下,由政府掌控,不僅無視學 生的意願,甚至教師、家長以至辦學團體的意見,往往也不受尊重。 各諮詢委員會中或會出現個別異議的聲音,但最終決定及編寫課程指 引的,仍然是教育局屬下的課程發展處。」這種體制令香港教育變成 一個強大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實行由上而下地從小對人民進行具傾 向性的思想指導,所有課程指引、教材、所傳授的知識都已經被篩 選過,是正統化的論調,以灌輸官方認可的意識形態,如當年殖民政 府實行中小學教育完全去政治化,今天特區政府選擇建立對新自由主 義的認可,目的都是令受眾的思想趨建制化,從而遵行現有的社會模 式,以鞏固在上者的既得利益。 香港的教育本身就是一個被操縱的布偶,只不過幕後的手和魚 線都接近隱形,讓人難以察覺,這次國教科這根線顯露了出來被人抓 住,正好是個機會讓我們重新檢視教育的本質。既然我們要反洗腦, 除了撤回國教科,也該要求政府重新審視整個教育體制,爭取在運作 上變得開放透明,重視民間的意願,並且更重要是編制更多元的知 識,讓學生能多角度地思考。我們可主動籌組民間關注組,不斷監察 中小學課程內容。在整場反國民教育運動裡,反洗腦反思想控制才是 我們抗爭的最終目的,而這條路還很漫長。

去政治化的公民教育課 筆者曾為小五小六學生補習,發現小學常識科的內容亦有其政治 取向。在描述港中關係方面,課文裡以「回到媽媽的懷抱」比喻香港 回歸中國,並且以「祖國」、「同胞」稱呼中國及中國人,使用這些 訴諸情感的用詞,其意圖也是希望引導學生對民族國家產生歸屬感及 認同感。 至於香港社會方面,課文較著重講解個人為社會大眾應盡的責 任和義務,如奉公守法、納稅、有公德心等,但極少指涉個人在政治 參與上的權利與自由,內容僅限於市民有選舉權,繼而就沒有其他關 於政治參與的探討,對民主社會非常重要的示威權及集會權亦隻字未 見,更遑論指涉七一遊行、六四集會這兩個近代香港政治運動的關鍵 事件。常識科有如小學生的公民教育課,但當中有關公民責任的課題 卻有去政治化的傾向,政治參與是民主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刻 意迴避市民應當監察政府的權責,意圖馴化學生,實有違公民教育本 義。 這種傾向在中學地理科有關市區重建的課題亦有出現,內容主要 提及市區重建的重要性及考慮事項,但主導者早已假定為市建局,完 全忽略民間自主規劃社區的可行性,而發展商不斷以超低價收購舊樓 再以高價出售,令市區重建成為人人覬覦的一塊肥肉這種敏感而現實 的話題,在教科書上自然亦不會出現。

6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從 歐 債 到 個 人 理 財 卡,單單利息支出就已經很可觀。究竟作為監管機 構,如歐洲中央銀行( Europe Central Bank)應不應 仗義幫忙,還是袖手旁觀? 救則大有機會血本無歸, 不救則眼白白見證國家破產。監管機構應否「泵水」 ,就是歐債問題的兩難局面。 其實國家P、I、I、G、S分別是葡萄牙(P)、意大 利(I)、愛爾蘭(I)、希臘(G)、西班牙(S)的簡稱,中文報 章多統稱「歐豬五國」。

國家破產會有什麼影響?

下筆之時,「西班牙10年期國債急升,歐元續 企穩1.24水平……」。 以上的一段新聞報導,是「歐洲主權債務危 機」的最常見描述。對於從未修讀經濟學的普羅大 眾,「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一名可能會如洪水猛獸, 既「主權」又「危機」的,令人難以理解,一點也不和 藹可親!但說白了,就不覺得陌生。簡單來說就是國 家欠了錢,債主追上門,但沒錢還,瀕臨破產邊緣。 然而為何不只一個國家弄到如斯田地呢? 先分享筆 者朋友的一個經歷: K先生家境一般,須半工讀以補貼生活開支,所 以素來沒有積蓄。他的生活不算揮霍,但也不算節 儉,偶爾會外出消遣消費和買禮物贈予女朋友,動 輒千多元,都會以信用卡支付。說穿了,又是信用卡 惹的禍。有一次他理財出了點岔子,遺忘了其中一期 賬單,直至收到下一期的賬單的應繳款項,是兩期 的分期付款加上利息共七千多元。於他而言,應付 每月三數千元的信用卡本已有點吃力,何況是連本 帶利的兩期賬單。 卒之他無計可施,向筆者求救,以他將會收到 的「$6000計劃」作抵押,零利息借了七千大元給他 渡難關。幸好只是一張信用卡,不然筆者亦愛莫能 助,只好隔岸觀火。 以上故事的確是真人真事,然而將以上段落翻 譯成國家版,就變成歐債危機的一個簡單解釋: 國家P、I、I、G、S沒有靠山也沒有積蓄,收入僅 僅能應付支出,是典型的「月光族」。這些國家不算 節儉,偶爾會參與國際戰爭和舉辦奧運,動輒千多 億元,都會以國債支付。但當財政出了差錯(可視為 經濟衰退導致稅收減少),庫房就無力負擔之前寫 下的欠單。 國家無計可施,須向其國民、銀行、外國等各 方面集資還債,正是「個人版」的「卡冚卡」,以債養 債,寅吃卯糧,形成惡性循環。因這次是幾十張信用

9

國家破產最直接的影響是庫房空虛,政府無力 支付公務員的薪金和公共開支,引發的可能是公務 員罷工,繼而是政府無法運作,失業率提高,經濟衰 退。政府收入減少,負債更嚴重,此乃對破產國家的 影響。然而國家破產,即「賴債」,銀行等機構蒙受 損失,歐元區或因此而解體,對於世界經濟則可能 是一場災難。 大家還記得08年的金融海嘯嗎?一國賴債,危 機可漫延全球。如今的歐債危機假若爆煲,所造成 的經濟破壞堪比當年雷曼兄弟,更有經濟學者指出 破壞性將有甚於當年。經濟問題,永遠都是新的問 題。暫時都未有一個貨幣區解體的例子,我們難以 預測一旦歐元區解體將對世界經濟造成怎樣的破 壞。 後果或會類似1932年美國經濟大蕭條,又或 者會如日本經濟,自1990年就一直停滯不前,甚至 倒退。所產生的問題,雖則只是錢的問題,但這問 題對於普羅大眾永遠都是個大煩惱! 試想想,若香 港的平均月薪是90年代的水平而物價卻是2012年 水平的時候,生活莫道不拮据。

歐債成因 論及歐債成因,專家們也未能說清。然而堂堂 歐洲,身為現代工業的先驅卻淪落到如斯地步,究 竟為何?原因有很多方面。 其一是歐盟自1999年共用一種貨幣――歐 羅後,失去匯率自由浮動的市場平衡機制,令當地 的製造業缺乏競爭力,從而打擊了出口業。當歐羅 相對美元貶值,在美國人眼中歐洲出口的貨品便宜 了,故此多了選購歐洲產品,歐洲的訂單多了,人民 有工作,政府多了稅收,經濟便得以復甦。但歐羅的 出現,破壞了這個自然調節的機制,畢竟十多個國 家之中,經濟總會有好有壞,然而經濟不景的國家, 受高匯率牽制,經濟復甦便變得困難重重。 其二或許是源自歐洲國家的福利制度和逃稅 心態。歐洲國家多是先進國家,國民福利好,薪金 故此亦較高,人們就算不努力找工作也不至於餓死 街頭,倚靠政府的社會福利也能有不錯的生活質

文/若希

素。設身處地,沒有誰人會自願工作交稅養其他人。 而且很多國家提供長期進修(政府有助學金資助) ,令到不少青年藉進修而逃避工作,一來一回,不但 沒有提高生產力和稅收,還增加了支出。 此外,歐洲雖然實施高稅率,應沒有債務煩 惱,但高稅率總要有人繳稅才行。以歐債問題最嚴 重的希臘為例,避稅問題嚴重,每年就少收稅250 億歐元。大部分逃稅的是上流階級,住豪宅,開名 車。因為本身收入高,所以這群人倒是努力工作,只 是不願意把賺的錢用在窮人的福利上。加上希臘收 稅部門的散漫態度和低效率,變相間接鼓勵國民逃 稅。不單如此,有報導指出希臘地鐵猶如「無掩雞 籠」,沒有欄杆分隔「付費區」和「非付費區」,乘客 可自出自入,單單車票收入損失每年約50億港元。 當地地鐵公司因此每年虧損亦無動於衷,可見當地 管理制度的問題。

歐債帶來的啟示 歐債原因不可一概而論,但與人類的貪婪和惰 性卻是密不可分。高福利政策間接鼓勵勞動者安坐 家中,失去努力向上的心態,國民生產力漸漸下降, 這些福利收入或多或少跟他們的生產力不成正比。 身在香港,明白到香港人的工作心態與歐洲人截然 不同,七、八十年代「獅子山下的拼搏精神」是每個 上一代香港人向上奮鬥的座右銘。近年香港社會才 開始重視勞工的福利,最低工資、最低工時和父親 侍產假等福利都漸漸落實和普及化。筆者並不反對 社會上應保障低下階層的勞工權益,但希望在政策 推行前須參考國外先例,再仔細考慮本地文化,權 衡利弊,方可落實。 另外,中國人骨子裏就藏有積穀防飢的觀念, 美國人卻出名揮霍,從兩國國債水平可略知一二,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世上數一數二,而美國的負債卻 是世界之最。美國人的負債消費文化近年被大眾所 認識,全因07年的次按問題。美國人當時可以借用 還在供款的房屋抵押,向銀行再申請按揭,繼續消 費。問題在於欠債時應該想法子開源節流,盡快把 債務還清,不應以債養債,預支未來錢,這種心態使 債務如雪球越滾越大,無止境延續下去。 此文希望藉歐債危機拋磚引玉,引起讀者對金 錢價值的思考。理財只是生活的一部份,我們不應 花太多時間只想著「錢的事情」,但又不應置之不 理。成功的理財未必能使我們成功,但理財失敗卻 是我們成功的障礙! 此文登於10月號,是因為新生初踏大學校門, 生活轉變了,每星期只有十幾小時的課堂,空餘時 間可兼職,收入大大增加。然而銀行每逢開學也十 分體貼,為學生帶來信用卡。銀包多了錢,便可能一 時得意忘形。管不好信用卡,很容易陷入財困。這 些例子在朋輩口中比比皆是,絕不罕見。然而治根 的方法就是了解金錢的價值,不盲目追求物質,必可 輕易避過理財陷阱。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一 個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民 粹 的按鈕 文/紀恒

新一場保釣運動,始於香港的保釣號起航。阿牛、古思堯等,乘著破舊的保釣號,衝 破日本的海防,抵達釣魚島,更高唱國歌,揚起國旗。 在談及保釣運動以先,我們可先回顧七十年代台灣的保釣運動。七十年代丘宏達等人在〈大 學〉集誌發表保釣文章,引起社會迴響,各地人民群起參與。而這次運動乃結合反美帝及愛國主義 兩種思潮。第一代保釣運動雖對保釣沒有實質成效,但是卻燃起人民﹝尤其學生﹞對社運的熱情, 部分大學更成立了社會服務或調查社,上山下鄉,關懷農村。同時,是次運動亦打破戰後國民黨的 意識形態獨大的局面,國民黨對保釣的態度軟弱,實擊起民主思潮。 反觀是次保釣運動的社會意義,相對七十年代的,可謂微小得多,更淪為極權的工具。今次保 釣運動的起動,沿於香港的啟豐二號成功登陸釣島,然而何以保釣號可以成功出航,一直令人百思 不得其解。保釣船出航一直也遇到海事處阻攔,香港政府全面受中共控制已成事實,我們很有理由 相信,保釣船能否出航,亦在中央的控制範圍之內。是次,海事處以保釣人士反鎖駕駛室為由,未有 執法。然而,海事處多次在保釣號出發以先,往往能洞悉先機,早早阻截,今次出師未捷,實有放水 之嫌。 保釣號成功登陸後,引起全國性的反日示威。與七十年代的保釣運動相比,是次運動欠缺內在 批判,即反思中共政權的不足,相反更是將槍頭一致對外,反對日本軍國主義。而且這次反日運動欠 缺深入論述,部分城市的反日遊行更演化成搶劫、暴動。今日之亂局,雖越演越烈,中共卻沒有強勢 制止,更讓民粹繼續燃燒,可見中共即使沒有主動引發保釣運動,亦樂見民粹高漲。至於中共何以 作出此決定,則一如列寧所說:「每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 就又散發出臭味來。」 中共政權今日已陷入很深的危機,先前薄希來事件揭示中共政權的內鬥以越來越烈,而薄之 妻更將六十億美金匯至美國,揭示中國的貪污問題已達至歷史新高。經濟方面,花旗銀行(中國)上 月針對下半年全球經濟發表的展望報告表示,第二季或下半年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歐債,而是在於 中國經濟。中國的問題不單在於房地產,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亦帶來經濟與社會動盪。連月來的政 治震盪使中共慌張,而此極可能是其挑動民粹之動機。 根據上述推論,保釣已淪為中共保命的工具,出海保釣雖浪漫,但本港保釣人士行動前必須三 思。

8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日 保釣角力

由於種種的歷史遺留問題,中國海域的領土爭端一直此消 彼長。例如早前中國與菲律賓的黃岩島事件;中國與越南、菲 律賓、汶萊及馬來西亞有關南沙群島的爭議;再者就是台灣一 路以來的「台獨」聲音。面對這些問題,中國是一如既往的「 強烈反對」、「嚴正交涉」、「表示抗議」、「嚴重關注」…… 如錄音機般反復重播,毫無新意。 關於釣魚島的歸屬問題,最早可以上溯至明代,列於明 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任琉球冊封使陳侃所著《使 琉球錄》,稱該島為「釣魚嶼」。至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 發,中國戰敗,其後中日雙方簽定《馬關條約》,註明將「台 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與日本。當時條約上並沒標注 釣魚台(釣魚島),但日本自行將釣魚台納入沖繩縣石垣村管 轄。到1945年日本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接受《波茨 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波茨坦公告》明確定義日本的版圖為 「日本的四個主要島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及包括 對馬諸島、北緯30度以北的琉球諸島的約1000個鄰近小島」 ,其中並不包括釣魚台群島。其後在1951年日本與美國等48 國簽定《舊金山和約》,授權美國託管琉球群島(含釣魚台) 。到1970年美國提出將沖繩及釣魚台交還日本,中國大陸及 台灣在1971年正式提出抗議。中華民國政府隨即宣佈將釣魚 台列嶼劃歸台灣宜蘭縣大溪裡管轄。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亦表示 將釣魚島及附屬各島列入領海領土範圍,為台灣的附屬島嶼。 但美國堅持在1972年將琉球主權移交日本,不理中方反對, 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從此,民間的保 釣行動正式出現,至今仍未停息。 在2012年4月17日,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突然發表「 購島計畫」,欲在2013年4月日本政府租借合約到期前與島 嶼持有人簽約購島;之後更在4月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高調 表示,將公開募款,向民間籌措明年4月東京購買釣魚島的經 費。針對此事,中國民間則再一次興起了保釣行動:2012年8 月12日,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的「啟豐二號」漁船載著中國大

11

陸、香港及澳門的保釣人士起程,並於15日正式登陸釣魚島宣 示主權。日方右翼勢力隨即作出回應:派出議員登島。中方的反 應依然是由外交部提出的「堅決反對」、「固有的神聖領土」、 「購島非法無效」等通告,並無做出其他行動。 本以為只是又一次的你來我往,然後不了了之。但出人意 料的是,在2012年9月11日,距日本內閣正式決定儘快購島還 不到24小時,日本政府就極其迅速地簽署了購島合同,正式將 其「國有化」。日本如此正面高調的官方行動令中國措手不及, 中日矛盾可謂一觸即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聲明:「中國政府不會坐視領 土主權受到侵犯」。隨後,中國派出6艘海監船組成兩個維權 巡航隊,首次抵達釣魚台列嶼附近海域,即離釣魚島不足12海 里,展開維權巡航執法。當時也在此海域的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 船向中國海監船發出了「不要進入日本領海」的「警告」,中國 海監船則用日語反駁說:「這裡是中國的領海,請你們立即離 開」。這是中方首次正式派出巡航隊在釣魚島宣示主權,也是大 陸海監船最接近釣魚台的一次。 我們不禁會問,爲什麽中方不一早就派出海監船維權?同 時爲什麽日本政府如此強勢,全不顧一直以來的「中日友好合作 關係」? 先談談日本政府為何將釣魚島「收歸國有」。從日本國內 政治方面分析,事實上在日本國內的相關條款上,除去已經「國 有化」的赤尾嶼之外,其他四個島嶼還是「個人擁有」,日本政 府對釣魚島其他四個島嶼只是「租借」關係,租期至明年3月。 日本政府可能擔心一旦右翼的石原慎太郎購得釣魚島,日本政府 對釣魚島的控管將無以為繼,中日關係也可能因石原的插入而遭 受打擊。此外,在日本政界,日本內閣總理野田佳彥和其民主黨 內外交困,國內經濟一塌糊塗,而且不管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 大多數人都支援將釣魚島「國有化」。在石原慎太郎將「購島」 越炒越熱的情況下,如果野田佳彥反對的話,勢必將招來更多的 反對聲音。現在野田表示釣魚島「國有化」,也是為了避免因此 事遭到政敵的攻擊。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文/荔枝

在經濟方面,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曾對中國東 海、台灣海峽北方進行勘測,認為該處蘊藏龐大的天然氣或石 油。日本政府若能國有化釣魚島,就能進一步要求釣魚島附近 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以攫取相應油氣資源。此外在軍事方 面,釣魚島具有巨大戰略和軍事價值。釣魚島位於台灣和日本 沖繩之間,是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更是外海進入中國的有利跳 板。如果日本控制了該海域,無異於牽制著中國向太平洋縱深 海域進出的發展空間。因此日本政府就趁著石原購島一事將釣 魚島歸為國有。 中國為何要等到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後才派出海監 船?首先是因為物理宣示島嶼主權不符合中國一直打造的國際 形象。中國的外交政策一直宣稱是以和平為核心,提倡「不結 盟運動」,致力與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希望和平崛起,以 加強並鞏固其國際地位。一旦在釣魚島事件上中方做出任何軍 事行動,這一直以來營造的和平大國形象就會土崩瓦解。

此外也有台灣的因素在內。釣魚島的地理位置與行政歸 屬十分玄妙:釣魚島位於台灣琉球群島上方,與台灣的實際距 離遠少於與大陸的距離;而在行政區域劃分上,釣魚島是歸屬 台灣島的,雖然中共認為台灣島一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 台灣本身不認同。因此即使中共真的用武力將釣魚島搶回來, 其歸屬問題也會讓本身就糾纏不清的中台關係變得更加混亂不 堪。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中方不想將事件上升到戰爭層面。根據 目前公開的資訊,中國有多達八十艘的驅逐艦、護衛艦,日本只 有四十八艘。潛艇方面日本方面只有十六艘,中國則有五十五 艘,特別是中國具有海上攻擊型導彈核潛艇。作為第三代戰機, 日本包括F15在內共有三百六十二架,中國包括殲10、蘇27等 在內有四百三十五架。但日本擁有六艘搭載反導系統的宙斯盾 艦,艦載反導彈數量超過中國。此外日本還有八十五架P3C反潛 偵察機及九十五架預警機,中國僅有四架遠端預警機。而且,即 使真開戰,也只是區域性戰爭,當前的全球環境是不會允許兩個 大國之間爆發全面戰爭的。因此若真的有戰爭,結果也只是五五 之數。如果中國打輸了,結果不言而喻。即使中國獲勝了,但代 價也會十分的高昂。因此在日本政府未有任何實質行動之前,中 國政府也樂得打口水戰拖延時間,畢竟時間拖久了也有利於中方 繼續發展海軍實力,對釣魚島附近海域的資源探索與開發行動。 然而,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一下就將中國逼到退無可 退的地步:這已經直接切入到中國領土主權,國家威權及資源爭 奪的問題,直接將事件白熱化。因此中方必須以實際行動來維護 釣魚島的控制權。當然,中國還沒有踏出最後的警戒線,目前只 是派出海監船等執法隊伍,並不屬於真正的軍事行動(如使用軍 用重武器)。 但不管如何,當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中國派出海監 船宣佈主權之時,中日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長達40 年的「中日友好合作關係」已經開始瓦解。中國如今的姿態已經 非常明確,事態如何發展,將取決於日方的回應。

10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Current Affairs and Philosophy Chor-yung Cheung Dean of Students what is actually happening in this controversy; who are the main players, what are their views, positions, and so on. But from a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are we really clear about what is presupposed in the ideas of nation and state? In the process of examining these basic concepts, we may also need to ask, “What makes a group of people gather together into a politically coherent community?”“Can any nation or state do without a unifying political principle?” If not, who should have the authority in the political community to determine what this principle is?

The Director of Student Development Services Mr Joseph Chan recently asked me to try to integrate current affairs discussions with philosophical analysis in my weekly Reading Club session for the participating students in Sem A of 2012-2013. Joseph said that many of our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current affairs and would like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oversial and important issues involved; and in his opinion a good way to go about understanding current affairs is to think about them in a philosophical manner.

Equally important are the questions:“What is education and learning?” “Can education do without critical thinking or challenging accepted views?” “Can learning be just copying or receiving without re�lecting?” If not, what happens if such re�lection creates doubt against the so-called unifying thread as determined by the state or the nation?

I was immediately attracted by Joseph’s suggestion. His suggestion reminded me of the main concern of philosophy, which is to question and understand very common ideas that all of us use every day without considering why we use them. For example, an historian may ask what happened at some time in the past, but a philosopher will ask, “What is time?” The area of current affairs is certainly a good place to start for philosophical analysis, since current affairs necessarily involve a lot of common but unexamined ideas and concepts

Here, the story of the death of Socrates, a great teacher and certainly a (if not the) great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ce, is in my view most instructive.

Socrates was put to death after trial by his native city-state Athens, which at that time was a democracy. The charges against him were that he was corrupting the young of Athens and he did not believe in the gods of Athens. Instead, he had proposed new divinities of his own. We all know that Socrates possessed a most inquisitive mind and liked to engage in conversations with the general public, youths in particular, in the ancient Athenian market place. While Socrates knew that he was ignorant of a lot of things, he always managed to ask very pertinent and critical questions on a lot of issues. He would not be satis�ied unless he could �ind an absolutely coherent and persuasive answer supported by reason to his critical questions. This practice of Socrates, as shown in his follower Plato’s famous dialogues, forced many of the intelligent and powerful people to defend their less than fully examined views and stances, the results of which were more often than not that these views and stances collapsed, despite their best efforts.

The aim of philosophy is, put simply,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However, as the American philosopher Thomas Nagel writes in his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What Does It All Mean?, unlike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philosophy has no experiments, observation or formal methods of proof to rely on. All it can do is achieved just by asking relevant questions, arguing cogently whilst trying out ideas and thinking of possible arguments against many of the unexamined presuppositions in our common ideas. In other words, to philosophize is to vigorously examine by arguments w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While this sounds deceptively simple, Nagel warns us that “the more basic the ideas you are trying to investigate, the fewer tools you have to work with. There isn’t much you can assume or take for granted. So philosophy is a somewhat dizzying activity, and few of its results go unchallenged for long.” (Cf. p. 5) If you wish to verify this for yourself, attempt to give a coheren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Man?” and see if you can defend it persuasively against every possible criticism.

To put a long story short, in the end, Socrates, even though he was not politically active in Athens, was regarded as a threat to the city-state because of the subversive effects of his cr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analysis, and he was sentenced to death by his peers.

Of course, we can also think about current affairs in other manners. The media, for example, will certainly have to deal with current affairs journalistically. Editors will have to decide what social happenings currently taking place are newsworthy and discard those that are not. Reporters will have to make sure that they accurately re�lect the views of the main people and entities in news stories and juxtapose them fairly in their reports. Commentators, on the other hand, will try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issues concerned on the wider society, and so on. In contrast to the above examples, thinking about current affairs politically may be very useful for the government or for political parties. For example, by shifting the blame of a current natural disaster onto a government during an election campaign may help improve the chances of the opposition.

So, why did the most famous political city in ancient western civilization put its most established philosopher to death? Is political solidarity and critical learning necessarily in con�lict? Equally interesting and intriguing is that although Socrates had the opportunity to escape from prison and lived in exile, escaping the death penalty, he chose not to do so and remained faithful to the laws of Athens, which had sentenced him to execution.

Thinking through these fundamental questions and reading Plato’s dialogues “The Apology” and “Crito” in his The Last Days of Socrates may not help resolv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troversy in Hong Kong. Our thinking may not help the government or the opposition promote their causes for or against the current proposal. However, I hope that by making ourselves familiarized with what is happening in this controversy, by asking questions related to basic issues behind the controversy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learning and political solidarity, by reading the classical dialogues of Plato on the death of Socrates and engaging in Reading Club discussions, participants will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issues at stake in the controversy, and will better grasp the nature of state and education, achieving a better self-understanding of our own position in this complex world.

Thinking about current affairs philosophically may or may not help governments or political parties increase their political support. Neither does it directly help in any investment, career or other practical decisions. It is an attempt to tr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ost basic issues/ideas involved in current affairs. If we manage to achieve this, we would probably understand our society better, and ultimately understand ourselves better. In this semester’s Reading Club, I am, among other things, planning to talk about the current controversy related to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introduce national education to Hong Kong’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order to discuss this in a philosophical manner, naturally we will need to familiarize ourselves with

As Socrates said, “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Thinking about current affairs philosophically is an attempt to examine our human condition, and I hope CityU students will �ind such an undertaking interesting.

城 大 月 報 十 月 號 工 作 人員名單 總編輯

臧諾

12

蔡子恩

臧諾

孔力恒

孔力恒

呂嘉璇

採訪主任 蕭逸軒

執行編輯

副總編輯

蔡子恩

蕭逸軒

助理編輯

黎梓強

江艷欣

攝影 陸家昇

江凱斌

蔡子恩

陳安卓

陳向隆

江凱斌

盧倩如

校對主任 蔡子恩

臧諾

孔力恒

江凱斌

《鳴謝及版權聲明》本刊內轉載或刊登之圖片,版權屬原作者或機構所有。

江艷欣

陸家昇

排版主任 陳安卓

陳向隆

盧倩如

呂嘉璇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