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 _ 龜山島
宜蘭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東部,為歌仔
東方為太平洋,得子口溪出海口至蘭陽溪出海口沿
城鎮 3 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
處在外圍,故有「龜蛇守海口」、守護著蘭陽平原
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 1 市,羅東鎮、蘇澳鎮、頭 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 8 鄉,縣治設在宜 蘭市。
平地主體為蘭陽平原,三面環山,東臨太平洋,為 蘭陽溪沖積作用所產生之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宜 蘭縣南方之南澳鄉多山,與花蓮縣相接,蘇花公路 縱貫。西則以中央山脈如雪山、大霸尖山等山系與 台灣西部多縣毗鄰。
岸有著連綿不絕的沙丘(狀似蛇),與龜山島(龜) 使得物產豐饒的民俗風水說法。
宜蘭自古以多雨聞名,臺灣地方有句俗諺云:「竹 風蘭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風而宜蘭多雨的現象。 由於蘭陽平原三面環山、東面向海,呈現畚箕形的 地形,特別容易產生地形雨。宜蘭縣人口最密集的 市鎮為羅東鎮,為宜蘭縣商業中心,而宜蘭市為各 鄉鎮市人口最多的市鎮也是宜蘭縣政府所在地,為
宜蘭縣行政中心。兩處都市分處蘭陽溪兩側溪北(宜 蘭)、溪南(羅東),各為兩地區核心中心。
3
about Yilan_
巴黎 Paris
恩荷芬 Einhoven
馬德里 Madrid
米蘭 Milan
香港 Hong Kong
宜蘭 Yilan
以宜蘭作為美感教育基地 宜蘭地理山水環繞,平原、高山與海濱等自然 資源、200 多年的漢人開發,原住民長期的居 住生活累積,使宜蘭多具備多元的當地特色, 同時又有充沛的國際交流經驗與資源。
宜蘭教育處致力於更多元體驗的課程開發,例 如海洋教育部分就有開設衝浪特色課程、獨木 舟體驗,而小學的種稻課、食農教育課程亦從 節氣米食出發,讓孩子從土地學習,落實環境 教育,宜蘭武荖坑的見習農場,讓青年能從插 秧、翻土、拔菜、採菇、養蜂等農事體驗身體 力行,也讓宜蘭的水田風景更能結合生態與土 地的教育體驗。
南澳鐵道風情
5
南澳公路風光
朝陽漁港
7
南方澳觀景台
無尾港生態園區
9
宜蘭田景
via Sali Sasaki
宜蘭城隍廟
11
蘭城百工 - 刀具店
宜蘭 _
01
Action for Education_ 16 18 21
計畫介紹
參與設計師與教育者 參與學校
02
工作坊 _ 26
小朋友就是天才
42
Buy, Litter,Create
鍾燕齊 Chung Yin Chai Joel Mónica Gutiérrez Herrero
71
Everyday Yilan Magazine Sali Sasaki
94
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Sara Ricciardi
142
Inside out, Outside in Vincent Wittenberg
13
Contents_
03
設計師訪談 _ 178 181 184 188 192
談理想型的教育 玩的學習 吃的學習
美感之於生活 設計師在宜蘭
04
論壇 _ 198 200 202 204 206 208 210 214
龔書章 蘇仰志 周育如 洪忠權 簡菲莉 高慈敏 蔡紫德
論壇流程
01 Action for Education 計畫介紹
參與設計師與教育者 參與學校
15
21 世紀,
宜蘭帶給世界的一堂課 _
17
什麼是 Action for Education_ Action for Education 是 為 教 育 而 發 起 的 行 動,建設從生活裡學習各種環節的全環境教 育。
武荖坑的見習農場,讓青年能從插秧、翻土、 拔菜、採菇、養蜂等農事體驗身體力行,也讓 宜蘭的水田風景更能結合生態與土地的教育體 驗。
2017 都市酵母團隊獲得教育部與宜蘭教育處 的支持,合作發展「宜蘭國際設計教育」,透 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者探討在地議題,打破 既有教學模式,與學生互動學習的方式,並透 過與第一線教育者的交流,探討遠端國際教育 交流與參與式教育的可能性。
一起來到宜蘭豐富多樣的環境 _ 本次參與的 10 所中小學校位於都會、郊區、 海邊、山邊與田間,班級型態包含原住民學 校、實驗國小、普通班、美術班等多元的教育 環境。 透過觀察、討論、親自動手體驗與珍惜資源的 概念,帶領小朋友打開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以 及各種全球在地化的議題,打破單一學課教 學,這些設計師也將在過程中,具體深入了解 宜蘭在地的特色教育,並將這些認知帶到世界 各地。
未來將有更多的國際設計教育交流機會,讓世 界設計創作者為台灣設計一堂課,透過更多元 的資源鏈結全球教育思維,也讓世界看到台灣 的特色教育。在地學習,落實環境教育,宜蘭
參與設計師 & 教育者 _
香港 策展人
Chung Yin Chai Joel / 鍾燕齊
荷蘭 空間設計師
Vincent Wittenberg
法國 創意顧問
Sali Sasaki / 佐々木沙梨
台灣 雜學校創辦人
蘇仰志
西班牙 basurama 建築藝術團隊
Mónica Gutiérrez Herrero
臺北市中山女高
教育部美感教育 義大利 產品設計師
Sara Ricciardi
蔡紫德
19
Designers & Educators
台灣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
龔書章
水越設計 & 都市酵母 大總管
agua / 周育如
高教師
育課程推廣計畫協同主持人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處長
簡菲莉
水越設計 & 都市酵母 策畫長
林舒
台灣 品家家品設計總監 台北當代藝術館
高慈敏
洪忠權
參與學校 _
宜蘭市
羅東鎮
蘇澳鎮
南澳鄉
宜蘭市
宜蘭國小
宜蘭市鄂王社區舊
光復國小
王社區 及宜蘭舊城
動,教導孩子社區
等特色課程 ,建構
環境景觀、在地文
鄉土意識 ,運用社
化與價值的社區產
區資源與社區居民
業、公民美學、藝
相互合作學習。
術再造。
中山國小
宜蘭市中心,地勢 平坦,蘭城新月步 道的樞紐,緊鄰宜 蘭火車站、中山公 園。
多年來建構民負社 區、南門林園、鄂
城文化互動交流活
中華國中
參與壯圍的小農合 作復育有機田地、 淨灘,還有主辦露 天社區音樂會。
21
Schools 羅東鎮
成功國小
食農教育、國際教 育、maker 教育
(木作手作,中高 年級課程有程式設
計、雷雕、3D 列印 )
北成國小
課程參訪附近運動 公園觀察動植物與 公園的設計理念, 親近蓮花產業及走 訪社區的不同宗教 代表建築。有農事 體驗課程。
南澳鄉
南澳國小
蘇澳鎮 全校同學皆是泰雅
岳明國小
自編教材,學校內
謠、打擊樂、舞蹈
有風帆課、趴浪、
都有卓越的表現。
蓬萊國中
有諸如農事體驗、山 野溯溪等特色課程。 學校雖小 , 校園裡樹
多 , 有生態池 , 草地 , 自然生態資源豐富。
學校已有打破學科 的主題課程教學,
族,對於籃球、歌
浮潛、獨木舟。
南安國小
位於南方澳漁港 ,
座落於白鶴山上, 東臨太平洋 , 西擁
中央山脈,學小課 程有認識傳統漁業 工法,六年級同學 有獨木舟課程。
活動時間表 _
2017 8月
.活動規畫與時程安排
9月
.學校遴選說明會、確定參與學校
10 月
.設計師工作坊規劃討論、學校場勘訪
訪談
23
Schedule
11 月
12 月
11.19 12.25
12.09 12.10
.國際設計師工作坊 第一周
.宜蘭國際設計教育論壇 ( 兩日 )
.活動宣傳、行前準備
- Chung Yin Chai Joel 鍾燕齊 - Mónica Gutiérrez Herrero
12.26 12.02 .國際設計師工作坊 第二周 - Sara Ricciardi - Sali Sasaki - Vincent Wittenberg
.影片剪輯、活動結案
02 工作坊 童玩與遊戲 香港
永續資源 西班牙 馬德里
小朋友就是天才 鍾燕齊 Chung Yin Chai Joel Buy, Litter,Create Mónica Gutiérrez Herrero
城市環境觀察 法國 巴黎
Everyday Yilan Magazine Sali Sasaki
自然環境探索 荷蘭 恩荷芬
Inside out, Outside in Vincent Wittenberg
五感體驗 義大利 米蘭
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Sara Ricciardi
25
小朋友就是天才
現在孩子多習慣被動式的教育方式 很少有表達自己意見的空間 我認為童玩就是要孩童自己勇敢地發表 創意就是每個物件都可以變成玩具 合作學校 南澳國小六年級 _14 人、岳明國小六年級 _23 人
27
鍾燕齊 Chung Yin Chai Joel
1965 年生於香港,留學日本東京,師承國
際知名日本收藏家及策展人北原照久先生, 投入香港社會民生產物對本地文化、設計及 藝術影響的研究,曾擔任多個香港及國際企 業創作及藝術總監。是香港著名收藏家,收
集和保存香港製造的玩具、教科書、漫畫、 兒童文學作品、包裝設計、影像作品、九龍 皇帝作品等。2016 年《銀の文房具》計畫,
復原舊式文具店,獲得台灣、中國、香港媒 體及日本文具國際品牌的高度關注。
Process
1.
認識彼此
圍成一個圓,讓大家用玩 具來自我介紹,一邊玩一 邊介紹自己。
2.
相信自己:
進行盲畫,要小朋友相信 自己的手,建立自信心。
3.
打開觀察力
過程中進行與 手作小活動: 子氣球、氣流 出教室裡的 作玩具得材料 活常見的材料 力。
力
與圓形相關的 :單簧管、杯 流滑翔器、找 的 圓,Joel 製 料都是日常生 料,發揮觀察
29
4.
合力完成圓的地景
讓大家在教室裡找出生 活 中 看 到 的 圓 形 物 件, 接著拿到外面的地上,讓 孩子用不同視野將這些物 件排列出最滿意的樣子, 最後創作出「圓的地景藝 術」。
Joel_ 童玩遊戲主題:小朋友就是天才
Process_1. 認 識 彼 此
在玩玩具同時自我介紹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 要成功的讓玩具轉動,完成自我介紹後,才能 輪下一位。
在過程中 Joel 用著溫和但是堅定的語氣,鼓 勵失敗的小朋友:「沒有關係,再來一次」。 他讓小朋友知道失敗沒有什麼了不起,持續嘗 試就可以完成。
31
大家圍成一個圓,拿出一組手作的玩具,用玩 具來自我介紹,一邊玩一邊介紹自己,當大家 的注意力轉向玩具,自我介紹也變成一個有趣 的過程。
Joel_ 童玩遊戲主題:小朋友就是天才
Process_2. 建 立 自 信 心 : 盲 畫
透過盲畫 (blind drawing) 活動,看著對桌同 學的臉,一邊動手畫下對方的長相,但是千萬 不要看著自己的手畫畫,這個過程要小朋友相 信自己的手,相信自己的眼睛,接著就能夠相 信自己。
33
在 經 歷 二 次 的 嘗 試 後, 小 朋 友 必 須 要 看 著 Joel 進行盲畫,靠著手和眼睛分工描繪出眼 中的 Joel。
Joel_ 童玩遊戲主題:小朋友就是天才
Process_3. 打 開 觀 察 力 : 動 手 練 習
吸管和紙杯可以做什麼呢?
玩具的材料來自日常生活中,把吸管、紙杯、 雨傘套結合,孩子用最簡單的素材,創造了多 元的可能。過程中 Joel 讓小朋友自己去探索、 觀察,並嘗試解決問題,發想更有趣的玩法, 讓小朋了解創意的靈感就是來自日常生活。
35
工作坊進行許多與圓形相關的手作小活動:吸 管製作的單簧管、吸管加紙片製作的氣流滑翔 機,以及紙杯、雨傘套與吸管製作的杯子氣 球。
看似簡單的吸管,要能化身成單簧管吹出聲音 其實需要一點技巧,Joel 給小朋友許多空間 嘗試錯誤、互相學習,也讓小朋友可以大膽的 挑戰創意。
Joel_ 童玩遊戲主題:小朋友就是天才
Process_4. 協 力 合 作 : 圓 的 地 景
在南澳,泰雅族的孩子從小生活在自然中,學校附近就
但在 Joel 的介紹下,逐漸敞開心房,甚至有些孩子迫
和資訊的敏感度卻遠不如城市中的孩子,這也是他們第
上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好像打開了世界的另一扇大
有山、有海、甚至還有南澳生態教育館,然而對於科技 一次知道有這樣的氣流滑翔機。
不及待創造起改良版的的紙飛機,如此簡單的素材,加 門,第一天工作坊的最後,所有人在操場上,讓自己親 手做的飛機發射齊放,迎向天空。
37
讓小朋友找出教室裡的「圓形」物件,大大小小的「圓
每次排列到一個段落,Joel 讓同學們站在二樓的陽台
園中,嘗試的把物件排列在一個大圓形中,每個學生都
到什麼?是否覺得已經排到最好了?有沒有需要調整的
形」物件堆滿了桌子,接著讓同學把所有的物件搬到校 可以動手調整。 孩子在找尋圓形物件的過程中,逐漸
發現平常沒有注意的生活用具換個角度看,也是一個 圓,原來圓形不僅限於平面,球體、圓形截面積、半圓
往下看著這個大圓形的作品,問同學看到這個作品,想 地方?過程中 Joel 給小朋友最大的空間,最後有各種 圓形的堆疊,最後創作出圓的地景作品。
組合成的圓都可以拿來使用。
Joel_ 童玩遊戲主題:小朋友就是天才
觀察力 _
Observation
Joel 給小孩們的材料來自生活中,讓孩子理解創作的 靈感就是來自日常。 把工作坊的重點在 Observe 觀
察能力這一環,因為觀察就是「感性力」,可以轉化 成個人的「表現力」再轉化成「傳達力」。教育的目
的就是讓小孩們身心都健康快樂成長,啟蒙孩童的感 官、表達能力、情感表現及身體活動是重要的。
39
Joel 說 :「進行觀察的時候,不要讓視線停留在同一
「教育的本質不就是向內在去自我發現和感知嗎? 所
察,越可以從過程中得到啟發,在工作中,雖然不是
干擾的空間下學會尊重和珍惜一切萬物,包括生物及
個角落,同一個平行的視角,當人們越深入仔細的觀 每個人都要成為設計師,但是學會這個方式,每個人 都可以設計自己生活範圍內需要做的事情。 」
以整體工作坊的各項目我希望讓孩子們在自由及不被
死物。 讓孩子以直覺去感受與萬物的連結,在理智和
靈性上吸收和欣賞萬物的多元, 這就是我希望孩子們 能領受到的東西。」
Joel_ 童玩遊戲主題:小朋友就是天才
回饋 _
學生 :
老師 :
岳明國小 _「老師不會一直催我們快一點,老 師不會兇我們,在這堂我們學到觀察,在排大 圓的時候最好玩,可以讓我們自由發揮,也可 有團隊合作,排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岳明國小 _ 導師 陳清海 「Joel 提供學生很舒適、安心的創作空間, 讓每個學生自己放手去做,不去干預學生,給 予很多的鼓勵,連原本班上不太動手畫畫的學 生也都開心的參與整個課程。」
南澳國小 _「把以前不看好的東西,像是吸管、 紙杯全部都可以把它變有用,成為玩具, 最 喜歡吸管做紙飛機,謝謝老師教我們」
岳明國小 _ 科學老師 盧俊良 「 平 常 雖 然 也 有 帶 學 生 做 科 學 玩 具, 但 在 Joel 的課程看到設計思考的運用,讓學生可 以透過觀察進而刺激思考,在手作的過程去找 方法,不給明確的步驟,這讓學習帶來很多樂 趣。」
41
Joel: 小孩子的成長環境中,不要把他們掉到框框𥚃 去。教育就是一項工程,工程每一個都是細 節,都是重要的。與其說是看待教育,不如說 如何看待每一個孩子,每一位小朋友都是一顆 行星,他必定會自轉,也會被其他的牽引,所 以端看我們如何去看宇宙。其實每一位孩子都 很獨特、也很美。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給予空間讓小朋友們玩得 很開心和認真、要能讓小孩們身心都健康快樂 的成長,啟蒙孩童的感官、表達能力,讓情感 表現及身體活動能相互配合。 我們要多放出一些空間去相信他們的潛能與創 造力,而不僅是教授知識。教育的本質是在向 內在探索自我與感知。在遊戲中學習,並培養 觀察、表達、創作及體能能力。讓小孩子們建 立自信心、學會合群、合作、互尊重、互相分 享和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Joel_ 童玩遊戲主題:小朋友就是天才
Buy, Litter, Create
現在孩子多習慣被動式的教育方式 透過親身參與垃圾蛻變的過程 重新定義其價 用創意好玩翻轉眾人對「垃圾」的印象 激發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改變偏見並建立自己 合作學校 蓬萊國小五六年級 _27 人、南安國小五年級 _26 人
價值
己的觀點
43
Mónica Gutiérrez Herrero 出生於西班牙,從事環境研究,曾任職於西 班牙駐越南大使館擔任文化專員;2011 年加 入 Basurama,於世界各地參與有關社會轉型 與促進環境發展的文化專案。Mónica 在西班 牙也進行瑞典樂團的推廣,同時熱愛游泳, 希望透過藝術與愛轉變世界。
basurama
垃圾狂熱者
Basurama 是 一 個 藝 術 家 團 隊, 長 期 投 入 文 化、環境創意、生產與研究工作, 專注於垃 圾、消費與各種形式的利用,及相關討論, Basurama 是一個連結創意的平台,串連各類 社會網絡,透過參與學校教育,聚焦社會轉 變的過程,目前已執行超過 100 個計畫,在 西班牙馬德里、畢爾包、義大利米蘭都有代 表團隊。
Process
1.
觀察忽略的細節 盲畫練習 小朋友兩人一組,用 30 秒鐘的時間,練習只用眼 睛看對方,不看紙張記錄 特徵,讓孩子們發現同學 兩上的許多小細節。
2.
雙聯圖攝影、創造想像的 故事 進行盲畫,要小朋友相信 自己的手,建立自信心。 每個人在課前蒐集 2 天內 產出的非有機垃圾 ,首先 在白紙上排列,拍攝。 再來和別人互換垃圾,想 像彼此的垃圾背後有什麼 樣的故事發生。
3.
垃圾變身
把收集的垃圾 中央,有 60 從垃圾堆中找 雄」的裝扮; 原本的「垃圾 在搶,也發揮 圾變成樂器、
圾堆在教室的 0 秒的時間, 找出「超級英 ;小朋友們把 圾」當成寶物 揮創意,將垃 、裝飾。
45
4.
合力完成展覽佈置 每 組 4-5 位 小 朋 友, 進 行分工討論,將分類整理 好的垃圾放置在展覽牆面 地上的相對位置,許多的 爭執與妥協發生,終在最 短時間內找到合作模式, 完成工作。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Process_1. 觀 察 細 節
任務說明:工作坊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大家一起 策劃一個展覽,並讓每人在活動前準備兩天內 產生的非有機垃圾,活動首先設計師站在最後 要展覽的牆面前,解釋工作坊進行的流程。
47
觀察細節:「盲畫」活動,小朋友兩人一組, 用 30 秒鐘的時間,練習只用眼睛看對方,不 看紙張記錄特徵,讓孩子們發現同學兩上的許 多小細節,活動開始大家都忍不住看著紙張畫 圖,但也因為透過長時間地盯著朋友的臉,看 到許多平常忽略的細節。
此項練習的目的想傳達 : 這些平常沒注意到的 細節就如同生活中被我們丟棄的垃圾,往往丟 進垃圾桶處理,容易被忽視。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Process_2-1. 創 造 想 像 的 故 事
【短文】小朋友將每個人兩天搜集的垃圾互相 交換,觀察後發揮想像力並寫下短文;有同學 創作一首詩;有的人用擬人法訴說便當盒的心 聲;有的人看到飲料瓶瓶罐罐瓶後,寫下尿床 的故事。孩子重新思考垃圾的意涵和故事,進 而想像垃圾背後的各種可能性。
49
孩子兩人一組,互換垃圾,分享彼此的觀察和 想像。觀察後發揮想像力並寫下短文;有同學 創作一首詩;有的人用擬人法訴說便當盒的心 聲;有的人看到飲料瓶瓶罐罐瓶後,寫下尿床 的故事。孩子重新思考垃圾的意涵和故事,進 而想像垃圾背後的各種可能性。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Process_2-2. 雙 聯 畫 攝 影
【紀錄】每位孩子在白紙上擺好自己兩天內產 生的垃圾,拍攝一組「雙聯畫」紀錄個人肖像 與 48 小時產生的垃圾攝影,以「垃圾」說明 個人的生活方式、習慣、背景與許多生活中的 細節。
由於以往不要用的東西都丟進垃圾桶,而這次 透過這樣的搜集,才發現垃圾可以解讀出自己 的生活形態,也反映到一個人的特質,好像是 另一種肖像畫。
51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Process_3-1. 垃 圾 變 身
把收集的垃圾堆在教室的中央,有 60 秒的時 間,從垃圾堆中找出「超級英雄」的裝扮。
沒想到平常大家都排斥的垃圾,在一聲令下, 所有人衝上前找出想要用的素材。
53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Process_3-1. 垃 圾 變 身
把收集的垃圾堆在教室的中央,Mónica 給學 生 60 秒的時間,從垃圾堆中找出「超級英雄」 的裝扮。Mónica 讓大家轉換思考,重新想像 如果把垃圾當成素材可以如何使用。
於是大家把塑膠袋想像成超級英雄的背心、吸 管變成髮帶和手環,堆疊的塑膠杯、紙箱變成 了手上的大砲子彈,這些「垃圾」轉身成為一 個「有用處的物件」。
55
一聲令下,在設計師的指示之下,讓大家尋找 可以穿戴的物件,運用物件特性,發揮想像力 創造新的用法,這讓原本大家完全不想接近的 垃圾,瞬間變成人人都想要的寶物。
原來如此簡單的一件事,只要換個角度思考, 垃圾也可以是玩具、可以是創作的素材。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Process_3-2. 垃 圾 的 消 費 里 程 數
【消費里程數】Mónica 讓同學互相搜尋對方 上衣、長褲、外套、鞋子的標籤,登記服裝的 製造地並繪製在空白的世界地圖上,好像透夠 垃圾瞭解到世界觀。
57
然後大家一起來分享身上衣服的產地,發現大 部分的衣物鞋子都在亞洲生產,比較少是在歐 美製造,同時提醒,服裝的可能原料來自非 洲、南美洲,在亞洲製造後,又運到台灣銷售; 這個操作讓小朋友理解「消費里程數」概念。
原來其實每個人身上的衣服其來有自,有可能 從產地到製造、販售早就環繞世界一圈才來到 自己的身上。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Process_5-1. 策 展 練 習 : 垃 圾 分類的方式
在正式開始將垃圾作分類之前,先進行分類暖 身小練習,讓同學們依照自己身上衣服的色彩 佈局、深淺濃淡,分門別類,有趣的是反而是 灰階最難排出順序,再加上大家衣服上有不同 的花紋,左圖中的孩子正嘗試找出自己該插隊 的位置。大家按照色彩分佈排列成一列如右 圖。
59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Process_5-1. 策 展 練 習 : 垃 圾 分類的方式
61
首先先將剛剛所使用的垃圾素材按照材質特性 分類:寶特瓶、塑膠袋、吸管、湯匙等等。每 一個種類,在依照之前所練習的色彩作分類。
丈量也是 展佈的前製作業,同學分工合作用 捲尺量出展覽區域的尺寸。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Process_5-2. 合 力 完 成 展 覽 佈 置
分類好之後,大家分工合作,以釣魚線、布膠 帶、剪刀等工具,協力把展品整齊先排列於和 最終展示牆面同樣大小的地板上。
63
當垃圾經過整理分類,還有一定的數量,就變 成了另類反映出參與者消費習慣的藝術作品, 圖中的牛奶盒是學校午餐發送的飲料,另外在 南安國小也有許多的零食包裝、飲料瓶袋子。
再來讓孩子分工合作在展品上黏上釣魚線、布 膠帶,用剪刀等工具,協力把展品整齊排列於 牆上。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Process_5-2. 合 力 完 成 展 覽 佈 置
佈覽現場的臨時狀況:元素上牆時,小朋友發 現,原本在地面上相對位置排列的物件,上牆 時,牆面會多出一 塊空隙,於是,提出把顏 色、類型相近的元素,補進空隙中的因應方 案。
貼完雙面膠後,再從地上逐步轉移到牆上,同 時領取每個人的垃圾與自己的雙聯圖,貼上雙 面膠,準備佈置到牆上。
65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想像力 _
Imagination
創作是沒有任何限制的, 唯一的限制只有你的想像力。 當它能有其他用途,垃圾就不再是垃圾。
67
自馬德里的西班牙建築藝術團隊 basurama, 如同其名字:basura ( 垃圾 ) + ama ( 熱情 ), 是群垃圾狂熱者,他們認為會有『垃圾』的定 義只是人們因為缺乏想像力,不知道該如何處 理這樣的素材,所以才會被歸類為垃圾。他們 往往執行的專案計畫,常會先到一個地方,瞭 解在地特色的廢棄素材,和當地社群和民眾一 起思考可能性,才建構臨時性的建築藝術裝 置,曾於 2016 年和都市酵母合作『台北鄰里 公園翻轉計畫』,重新思考目前公園的現況, 並用路燈和冷卻水塔建置實驗性的公園。
而這次的工作坊其中的垃圾雙聯圖其實是 basurama 團隊已經執行一段時間的全球計畫 「Trashlation」,他們認為垃圾其實反映了 人們的消費行為,所以也可以被視為另一種肖 像畫。此次藉由這樣的裝置,激發孩子的想像 力,翻轉垃圾。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回饋 _
學生 :
南安國小 _「今天有一位西班牙的藝術家來到 我們班,還搜集了兩天的垃圾,友人垃圾多到 誇張,友人垃圾老得可憐,老師把我們眼裡的 垃圾,化腐朽為神奇,突然這個垃圾變得想寶 物一樣,要變裝時,大家都像在撿鑽石一樣。」 南 安 國 小 _「 今 天 有 一 位 西 班 牙 的 藝 術 家 教 我 們 怎 麼 用 垃 圾 做 東 西, 他 的 名 字 叫 做 monica,今天他利用我們衣服的顏色分組, 還有拿一張紙不能看指畫同學,還有用每個人 搜集的垃圾變稠一位 superman,每個人變裝 後都超級好笑。」
69
老師 :
南安國小 _ 校長 張志弘 「這個課程是跨科別的主題式教學,如何統整 不同科系之間,是學校最大的問題,不過可以 找有意願的老師一起參與,或是在含暑假進行 這樣的活動,這個工作坊設計的很有意思,許 多學生非常的安靜,但是透過工作坊的活動, 讓我第一次聽到孩子的聲音。」 南安國小 _ 導師 邱婷芳 「工作坊讓學生從作中學,這種主動學習的方 式,與一般的教學差異很大,這是一個新的班 級,從工作坊中也觀察到學生在互動之間,許 多的磨合與默契正在逐漸形成。」
Mónica: 對省思自我定位、學習新事物、整合跨學科等 知識來說,藝術是很必要的傳達工具,甚至可 以促成一個專案的行程。藝術讓孩子在未來的 生活中,無論何時都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西班牙的學校中,推動設計教育介入學校課 程時,也需要相當的努力,這類跨科別主題式 教學的工作坊,需要尋求校方與老師的支持, 才得以執行。
Mónica_ 永續資源主題:Buy, Litter, Create
Everyday Yilan Magaz 激發創意與想像 讓孩子表達所關心的在地主題 透過他們的眼光 共同架構所認識的宜蘭 合作學校 光復國小五六年級 _26 人、宜蘭國小三年級 _23 人
71
zine Sali Sasaki(佐々木
沙梨)
出生於日本,成長於巴黎,專門擔任社會設 計和振興當地文化遺產相關的創意顧問,致 力於融合設計和社會參與兩個領域。近期的 創 作 專 注 於 探 索 東 南 亞 設 計 和 工 藝。 過 去 於 帕 森 設 計 學 院 進 修 藝 術 後, 在 英 國 皇 家 藝術學院取得碩士,過去為 UNESCO 在曼 谷 的 辦 公 室、 世 界 設 計 之 都、 歐 亞 基 金 會 (ASEF)的 Culture 360 等平台擔任寫手, 除此之外也帶領許多講座與工作坊,她追求 透過文化探索與新發現產生新的學習機會。
Process
1.
繪製地圖 搬開桌、椅,清出教室空 間,脫鞋襪進室內,在地 面上以多張空白圖畫紙拼 成。將各式各樣「與宜蘭 相關的人事物」畫在交織 的路線上,盡情地揮灑自 己所認識的宜蘭。
2.
宜蘭元素 以 皺 紋 紙、 色 紙、 紙 線 等 各 種 媒 材, 進 行 元 素 剪貼,可以想像所有看到 的、聽到的、聞的、觸碰 的、吃的把它放入創作元 素,透過五感知來呈現宜 蘭。
3.
製作雜誌
製作雜誌之前 對半剪開來, 排在一起,讓 上增加更多宜 最後將手作元 上,增加文字 引導將書頁黏 完成一部長 誌。
73
前,將地圖紙 ,大家把紙片 讓學童在紙片 宜蘭的元素。 元素黏到地圖 字敘述,接著 黏接在一起, 長 25 公尺的雜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Process_0. 介 紹
Sali 首先讓大家瞭解她長大的地方:巴黎,她 讓孩子在白板上畫出想像中巴黎和宜蘭的距離 有多遠,並且拿出事先準備的雜誌製作說明 圖,先讓孩子對於兩天內要做的雜誌有些初步 概念。
75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Process_1. 繪 製 地 圖
與一般的課程不同的是,Sali 希望工作坊進行 期間,要搬開桌、椅,清出教室空間,並讓孩 子脫下鞋襪進入室內。
首先,大家分工合作在地面上拼上多張空白圖 畫紙形成一個巨大的空白地圖。
77
隨即讓孩子踩在空白畫紙上,以水彩隨意繪製 想像中的宜蘭地圖,可能是從家裡到學校,會 經過哪些路、看到哪些東西,讓孩子以水彩筆 盡情發揮。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Process_1. 繪 製 地 圖
Sali 讓學生在紙上畫出從家裡到學校的路線, 紙上沒有任何標示,但是學生不約而同把學校 設定在紙張的中央,學童首次赤足拿著水彩筆 作畫,開始時小心翼翼的避免踩到別人的線 條;畫出道路上會出現的物件,是建築、樹,
或是自己的臉、名字,學生運用記憶,將各式 各樣「與宜蘭相關的人事物」畫在交織的路線 上,盡情地揮灑自己所認識的宜蘭。
79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Process_2. 製 作 宜 蘭
元素
81
Sali 要小朋友想想宜蘭是什麼樣的地方,如何 告訴外地人呢?桌上有的皺紋紙、色紙、紙線 等各種媒材,進行元素剪貼,Sali 發現許多學 童進行宜蘭山景時,她提醒 學童:宜蘭不只 有山喔!看到的、聽到的、聞的、觸碰的、吃 的,透過五感知來呈現宜蘭。
正當大家很投入手作時,Sali 請大家站起來, 沿著桌子走一段後坐下 來,在無預警的狀況 下,讓已進行一半的作品讓別人接手,也要接 手別人進行的,剛開始有許多小朋友錯愕無法 接受,但是一段時間後,又投入手上的物件。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Process_2. 製 作 宜 蘭
元素
小朋友 在製作宜蘭元素時,作了許多立體的 作品,如蘭陽博物館、摩天大樓,或是牛肉麵、 魚丸米粉,三星蔥美食,最後呈現時,有的壓 疊,有的以懸掛的方式附著在雜誌 上,讓這 本宜蘭誌,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活寫實誌。
83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Process_3. 製 作 雜 誌
設計師請大家先把鋼製作的宜蘭元素放到一旁
85
在製作雜誌之前,Sali 要求學生兩兩一組,把 大家精心繪製的地圖紙,對半剪開來。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Process_3. 製 作 雜 誌
Sali 再讓大家把紙片排在一起,將宜蘭元素與 紙片結合,鼓勵學童在紙片上增加更多宜蘭的 元素。Sali 請每人想文字來形容宜蘭,成為對 宜蘭重要認知內容。
87
同學將手作元素黏到地圖上,增加文字敘述, 接著引導將書頁黏接在一起,完成一部長長 25 的雜誌。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Process_3. 製 作 雜 誌
一本雜誌將近有 25 公尺長,佈滿了孩子所認 識的宜蘭,從飲食、風景、氣候到住所,甚至 有些是半立體的物件。
89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放開心房 _
Open-minded 從生活中的感受尋找靈感,在放鬆的情緒下找到自信,發揮創意。
91
Sali 帶著小朋友製作雜誌,從建構、解構到再 建構,打破了一般人對於雜誌製作的觀念;學 生的表現從一開始的謹慎、慢慢地放下心防, 找到自信心,放鬆的創作,創意漸漸釋放出 來。 讓孩子從獨享到分享,感受個人與群體間的關 聯性也鏈結情感,許多孩子回到家不願意清洗 髒髒的腳丫子,與父母述說每個細節,並在日 記中分享心得,班級導師發現工作坊之後同學 的向心力更凝聚;這是一個有趣的經驗,由外 國老師引導孩子更認識自己的故鄉。
Sali 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有兩點,首先,是所有 的孩子有夠自由的空間去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提供讓孩子多方探索的機會,發掘事物、我覺 得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要提供足夠的空間讓 孩子成長。不要讓孩子太仰賴大人的幫忙,而 要能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信心去獨立成長。 再來很重要的是能教給孩子瞭解不同多元的文 化、世界各地的多樣性,去了解不同的事物, 即使他們對這些並不熟悉。這個工作坊給孩子 更多的自信與自主性去完整的作品,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回饋 _
學生 :
光復國小 _「今天我們上完第二節可就去上設 計教育,有很多設計師,其中一位是法國來 的,一開始我們先聽老師講解,之後我們全班 拿了十六章大張的紙,黏在一起,然後畫上一 些圖,之後再用紙檢出宜蘭的特色和一些形 狀,午餐時間那位法國人,非常開心。」
老師 : 光復國小 _ 導師 朱堯麟 由於工作坊上課時學生必須脫下鞋襪,但是也 看到學生放鬆的表現,因此工作坊結束後,全 班脫鞋進教室,學生自由的坐著、躺在地上, 學生願意鋪件衣服躺在地上睡覺,也很自在。 已經與低年級的鄉土課程規劃老師討論,要以 更開放的方式規劃認識環境的課程,也許學生 製作的地圖不再是傳統認知上的地圖填寫,而 會放進更多的感知的體驗進入課程規劃。 工作坊結束後兩天,學校遇到停電,帶著學生 到校園裡進行感受體驗,聽校園裡的聲音、聞 聞味道,用五感去觀察觀察環境;學生馬上表 示感受到下過雨後泥土的味道。
93
Sali: 宜蘭國小 _ 導師 王逸馨 許多小朋友第一次脫鞋上課,弄得很髒; 在 群組裡 告知父母孩子上課的狀況,從家長的 回應中發現,原來孩子們回家前並沒有洗掉, 反而很高興的回家分享;家長也發現原來髒髒 的腳,也是非常棒的事情,很高興藉由這個機 會,讓家長與學生突破生活中的框架。
孩子在作品交換的這件事情上,學習到分享, 就算作壞了,也有不同的體驗。這班級的組成 僅不到三個月,一起完成這本雜誌時,全班同 學抱著書在封面簽名,也凝聚了班級的向心 力;這個課程帶給學生分享與向心力的凝聚, 也許每次帶一個新班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
在現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許多東西不斷的在 改變,並且很多國家趨於相似,然而保留當地 的傳統文化、懂得自己的根源愈 趨重要,年 輕人要懂得介紹自己來自於哪裡、自己是誰, 此次想要透過製作雜誌的方式,帶領孩子看見 自己家鄉的在地價值。
工作坊以在地文化作為創作的靈感 來源,透 過動手作(組合、拼貼)上色與繪製彼此互動, 讓孩子能自發性的主動合作互助,讓孩子在自 由探索中察覺自己的能力和情緒感受,除此之 外,「分享」在 工作坊中是很重要的元素, 讓孩子能體會到個人和群體之間的關係。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創造「混亂」 激發孩子用身體盡情體驗與探 並營造社群認同感 運用環境中撿到的素材與 以色彩、聲音、形狀等元素共同開發 讓孩子一同完成「造音遊行」與「部落圖騰 合作學校 中山國小五年級 _27 人、成功國小四年級 _20 人
探索 與回收的物件
騰」
95
Sara Ricciardi 出生於義大利,喜歡吃番石榴,在牆上畫畫, 在田野奔跑,巫婆的故事,是重度戲劇上癮 者。在米蘭獲得產品設計學士與碩士 (New Academy of Art in Milan-NABA),土耳其伊斯 坦堡交換學生的經驗,半年在美國紐約帕森 學院學習設計和視覺藝術。
Sara 是 一 位 設 計 師、 藝 術 總 監、 產 品 設 計 和 社 會 設 計 師, 也 是 週 遊 世 界 的 藝 術 居 民、 工 作 坊 的 創 造 者、 金 屬 家 具 品 牌 LA LATTONERIA 的共同創辦人,在 NABA 擔任 社會設計講師、在 DOMUS ACADEMY 授課, 也是 Open day Naba 藝術總監。Sara 形容自 己「24 小時忙碌於建立新視野」。
學校訪查 _ 中山國小 Field study
97
都市酵母團隊多次來到宜蘭,去各個參與的學 校訪問級任老師、瞭解班級特性與環境,並透 過 Skype 線上和設計師討論。中山國小的班 導林哲瑋老師特別在訪談中提到,該班級即將 參與第一場馬拉松,全班都在位該場比賽而暖 身,
於是當 Sara 來到中山國小,認識到校園環境, 了解班級特性後,特別為該班級設計一個「瘋 狂造音大遊行」,希望再讓孩子凝聚班級向心 力的同時,用聲音玩五感體驗。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
1.
認識彼此、肢體暖身
首先 Sara 先做簡單的自 我介紹,搭配戲劇性的肢 體動作與表情,拉近彼此 間的距離。也讓孩子舒展 身體、聲音、放開心胸。
2.
環境探索
設計師帶孩子重新認識自 己習以為常的校園,並且 走一些平常不會走的路 線、去觸摸土地、觀察植 物與小動物,把自己當成 是探險家,無畏的探索周 遭的一切。
3.
材質探索、
活動前讓孩子 需要的東西 具、 瓶 瓶 罐 也讓大家先拋 發掘材質的特 能發出的聲響
、點石成金
子帶來家中不 西, 可 能 是 玩 罐 罐, 而 Sara 拋開成見,去 特性、形狀、 響等等。
99
4.
大功告成
造音大遊行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1-1. 肢 體 暖 身 、 認 識 彼此
開始之前,Sara 很重視和孩子建立起的默契 與信任感,同時也需要大家先從認識自己的身 體開始,首先帶領大家做一套從聲音、肢體動 作到情緒的暖身。
101
Sara 在中山國小示範發出聲音的暖身方法: 「啊~喔~嗚~」孩子跟著做出誇張的臉部表 情,形成有趣的模仿互動方式。
隨後在彼此都還不熟悉時,Sara 拿一顆球當 作互動的媒介,透過互相傳球、介紹自己、並 記憶大家的名字,不僅促進小朋友們的肢體互 動,Sara 也能快更認識同學。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1-1. 肢 體 暖 身 、 認 識 彼此
為了記住所有人的名字,Sara 用一顆球打開 孩子們的心房,每傳一次球,就大喊一聲自己 的英文名字,從發聲與傳球遊戲開始,設計師 讓小朋友用活潑的方式,很快地建立起和孩子 們的交流與默契,也從傳球活動看出每個孩子
的特質,有人聲音不大、很害羞,有人很活潑, 但都不要緊,Sara 認為每個人本來就是不同 的,只是要勇敢秀出自己。
103
Sara 出生於義大利南部的貝內文托,是個自 然環境豐富的地方,而她目前現在在米蘭工 作,Sara 特別以地圖的方式讓大家瞭解她的 家鄉,並對照於宜蘭之於台灣。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1-2. 用 身 體 玩 聲 音
Sara 拍打身體,結合肢體動作與聲響,藉此 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幾個簡單的節奏引導大 家,在教室裡隨意走動,小朋友拿著樂器跟著 節奏敲打,宛如行動交響樂團的成員。
105
Sara 發給孩子節奏沙球,讓大家找出自己的 節奏感、並培養彼此之間的默契。隨後讓大家 透過拍打彼此的身體,發出聲音,引導孩子發 現隨著肢體動作的不同,同樣的嘴型發出的聲
音 會 因 此 變 化。 這 就 像 在 電 風 扇 前 發 出 「啊~~」的聲音就會顫抖一樣,同學開始嘗 試用自己的身體創造不一樣有趣的聲音。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2. 環 境 探 索 : 中 山 國 小
Sara 和小朋友到校園探險,沿途引導大家觀 察周遭,挖掘任何發出聲響的物件,鼓勵接觸 自然環境,小朋友們在草叢四處跑跳、滑下斜 坡或是穿梭於柱子間, Sara 打破許多素材的
功能限制,跳脫以往的思考框架,提高小朋友 的探索意願也其激發思考。
107
在中山國小,Sara 帶著孩子在校園裡探索, 從便當推車、鍋蓋、金屬把手都可以變成發出 聲音的素材。甚至逛到器材室、資源回收室, 讓參與的孩子找尋可以做出獨特樂器的素材。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3. 材 質 探 索 、 點 石 成 金
小朋友帶來的無用物品,例如空保特瓶、玻璃 罐、保麗龍 ...... 等,運用這些生活周遭隨處 可見的物品創作,經由主題,組合與著色創造 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
Sara 帶著孩子們在每個人帶來的回收素材中 找尋可以當成是自己的特殊樂器,並試著帶 戠它繞著教室試走,培養遊行節奏感。隨後 Sara 播放非洲部落的影片,告訴小朋友部落 的人如何培養團隊意識,並發出部落的代表口 號,希望藉此讓小朋友知道如何培養遊行的默 契。
109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3. 材 質 探 索 、 點 石 成 金
Sara 帶著孩子們在每個人帶來的回收素材中 找尋可以當成是自己的特殊樂器,並協助大家 穿戴在身上。
小朋友也開始自己主動切割、DIY 黏貼這些平 常不會重新利用的素材。
111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4.「 造 」 音 大 遊 行
在游行前,Sara 為了提升孩子的士氣,敲打 著節奏帶著孩子們演練過一輪。遊行前,Sara 為每個孩子貼上點點貼紙,就如同印第安人在 臉上刺青般,營造出遊行的氣勢。
113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5.「 造 」 音 大 遊 行
Sara 帶領孩子繞過走廊、經過幼兒園,最後 來到中山國小的標的性滑梯:大碗工。最後大 家從上面溜下來,完成一場精彩的聲音遊行。
115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5.「 造 」 音 大 遊 行
117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學校訪查 _ 成功國小 Field study
119
都市酵母團隊於工作坊前來到成功國小,訪談 主任與老師,了解到校園內已多年推行農事教 育,校區內一隅有小農田讓孩子體驗種植,不 過目前由於環境還在整頓,需要有圍籬的裝 飾,希望此次的機會可以讓孩子佈置這塊綠 地。 Sara 瞭解到學校的需求後,在工作坊前來到 現場,發現由於已經有塑膠管圍在農田旁,不 適合讓孩子分別做創作。
再加上在 Sara 來到台灣一周後,她發覺台灣 有個現象讓她捉摸不定,她發現所有人似乎避 談自己國家的文化,甚至會忽略、否定傳統文 化,後來才知道由於國情、政治與身份認同相 關議題在台灣是相當敏感的討論主題。
於 是 Sara 這 次 的 工 作 坊 想 從 自 身 定 位 (identity) 出發,讓小朋友可以對自己更加瞭 解,對自己所處的社群更加認同。最後 Sara 決定讓大家一起做出圖騰雕塑,凝聚班級的團 結意識。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
1.
認識彼此、肢體暖身
首先 Sara 先做簡單的自 我介紹,搭配戲劇性的肢 體動作與表情,拉近彼此 間的距離。也讓孩子舒展 身體、聲音、放開心胸。
2.
環境探索
設計師帶孩子重新認識自 己習以為常的校園,並且 走一些平常不會走的路 線、去觸摸土地、觀察植 物與小動物,把自己當成 是探險家,無畏的探索周 遭的一切。
3.
社群認同
透過認識自己 出社群的象徵 至聲音,凝聚
己與別人,找 徵物、服裝甚 聚團體意識。
121
4.
點石成金
每個人創造圖騰雕塑的元 件,並加以上色。
5.
大功告成
完成未來要架設在農園裡 的圖騰雕塑。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1-1. 認 識 彼 此 、 肢 體 暖身
在成功國小,Sara 讓孩子用紙筆畫下自己的 自畫像,讓彼此更加認識。由於設計師想要更 了解孩子的想法,Sara 請每個孩子畫下自己 最傷心的夢境、還有最開心的夢境,即使天馬 行空也無所謂。
隨後和全班同學分享, Sara 讓每位孩子都能 自在地發表想法與意見,並從他們的回應中, 瞭解到每個孩子的個性和特質。
123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2. 環 境 探 索 : 成 功 國 小
Sara 讓大家每人拿一張學校的黑白平面圖, 並帶著一支筆去記錄待會探險的軌跡。接著 設計師和小朋友到校園探險,她拿起掉落的葉 子、掃落地上樹枝、甚至是樹根上的蝸牛, 一一讓孩子去感受材質、聞味道、聽聲音。
Sara 也讓大家走一般不會走的路,石頭上、 泥土裡,即使看起來好像危險、會有蚊蟲,甚 至天上下著雨,大家仍然大膽的嘗試,放膽的 探險成功國小的校區。 最後大家決定將小蝸牛帶回教室,奉為部落社 群的吉祥物,並稱呼牠「小黃蝸」!並有同學 負責時不時澆點水,照料牠。
125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2. 環 境 探 索 : 成 功 國 小
Sara 帶著小朋友到校園探險,沿途引導大家 觀察周遭,在校園從來沒親近過的角落諸如學 校的舊石雕像、草地、小叢林裡跑跳探險。
這顛覆孩子們對校園環境的認識,也透過大家 繪製的想像地圖,讓大家更了解校園從未見過 的角落。
接著 Sara 讓大家拿起地圖,在上面畫上剛剛 看到、觀察到的所見所聞,並加上一點幻想, 例如夢境出現的布丁雨、噩夢出現的大怪獸。
127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3. 社 群 認 同
回到教室後,Sara 也讓大家試著做圖騰雕塑 的練習,先是畫出大家對於部落的想像物件。 再來每個人用木塊畫上自己的「朋友」,並且 常識彼此分工決定要如何排列出有趣的圖騰模 擬造型。
在排列的過程中,Sara 發現孩子會爭相想要 將自己的「朋友」排到最上面,同學之間也因 此無法達成共識,於是 Sara 決定用另一種方 式讓孩子了解部落圖騰所代表的意義。
她提到所謂的部落,因為要抵抗外敵,其實非 常重視團隊的向心力,所以用了很多方式建立 群體的共識,凝聚認同感,例如透過各種的象 徵符號,像是有羽毛的服飾、部落的特殊叫喊 聲,還有部落的共同信仰(吉祥物、符號)去 定義自己這個群體,以建立身份認同。 小朋友雖然對於這個概念是第一次接觸,有些 似懂非懂,還是試著練習,例如提到部落的名 稱命名,大家一致想到剛在外面撿的班級吉祥 物:小蝸牛,於是「蝸牛」變成了這格班級共 同的「信仰」象徵符號。
129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4. 點 石 成 金
小朋友帶來的無用物品,例如空保特瓶、玻璃 罐、保麗龍 ...... 等,運用這些生活周遭隨處 可見的物品創作,大家分工合作,替代的物件 上色。
131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4. 點 石 成 金
Sara 也讓大家製作屬於自己部落的服飾:皇 冠,每個孩子畫上獨一無二的圖樣,驕傲地帶 在自己的頭上。
133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4. 點 石 成 金
最後 Sara 和大家提到圖騰雕塑要架構起來, 非常重要的平衡結構。由於每個孩子所繪製的 物件大小不同,所以這時候要打破大家的心 房,不要在想著自己的東西要擺在最上頭,反 而以能架起圖騰為優先考量,於是大家展現了 無比的耐心與合作力,同心協力卻也小心翼翼 的一個個黏上、堆疊上去。
135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_5. 大 功 告 成
好不容易將圖騰雕塑堆疊完成,Sara 與成功 國小的孩子一起共創的部落圖騰終於架立起 來,透過合作溝通、傾聽與協調,最後完成部 落共識的圖騰,大家開心圍繞著矗立的圖騰歡 呼。
137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混沌中愉悅地學習 _
Happy Chaos Makers 要製造混亂、不斷探索才能得到更多東西。
139
Sara 「混亂是我自己特別的方式,我平常就習慣在 生活的混亂中找尋靈感,像是在桌上擺滿各式 各樣的素材物品,每天有兩分鐘的時間把各式 各樣的材質結合在一起找尋新的可能。其實來 到這些學校前,我並沒有太多的想法,但是我 知道如何從學校的需求中,找尋可以探索的東 西,我必須要在現場看到、摸到、感受到, 才能從這些混沌的知識中找出我想要走的方 向。」 「這次的活動非常有趣,看到了許多台灣與義 大利不同的觀點,也從小朋友的身上學到許多 東西,這是很棒的交流機會。小朋友很害羞內 向,但其實內心極度想要表達,他們的想像力 是無窮的,放任自由探索,不只運用腦袋,身 體也是學習的工具,透過全身的感受探索世 界。
我認為老師在教育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腳角 色,老師與學生是互相學習的,然而不只在學 校,日常生活中也是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 習,這次活動我也向小朋友學習了很多,我將 自己視為從旁協助的人,不干預小朋友們創 作。我認為所謂專業,並非只是專精於某一項 事物,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相輔相成的,到處 都有連結,所有知識都有相關性。」 「教育對我來說,愉悅感是最重要的,我很在 乎學生學習當下的心情,一定要是愉悅的,這 樣教育才有意義,讓小朋友從「必須做」轉變 成「想要做」,是我在這次工作坊所堅持的, 心情舒適,任何事都不再困難。」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回饋 _
學生 :
老師 :
中山國小 _「我們班導很嚴肅,Sara 老師很 活潑、大膽,上課中最喜歡自己製造玩具,最 後希望老師可以學會中文,就可以教我們更多 東西。」
中山國小 _ 導師 林哲瑋 「這個工作坊從混亂開始,她常常對著學生說 :Super ! Super !她鼓勵學生不要怕錯誤, 要勇敢嘗試,因為每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許 多學生有意或無意做出的動作,也會用很驚訝 誇張的眼神與語氣,告訴學生做的非常好、非 常厲害,Sara 也告訴學生:要投入、要享受, 在生命中發現許多的美好與快樂。
成功國小 _「最喜歡做圖騰的時候,黏膠固定 時時需要很多耐心,可以考驗自己,圖騰對我 們來說,是團結大家一起,大家一起完成。 中午吃飯時,他都熱情地跟大家說話,問了 Sara 老師為什麼你喜歡設計,他回答說:『因 為你想到一個你喜歡的東西,可以馬上做出 來,激發你的能力,所以才喜歡設計。」
讓學生實踐對於自我展現與人我互動溝通的機 會,一般課程中不一定有辦法體會得到的。」
141
Sali: 我來自南義大利,長大後到米蘭念書與工作, 去過很多國家,學習很多當地的傳統才藝,例 如跳舞、花藝……等,我認為人們之間的互動 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我第一次帶小朋友參與工作坊,雖然非常 忙碌但很快樂,由於前幾天的工作坊帶給我很 大的啟發,所以我這次的活動主要是凝聚小朋 友彼此之間的關係,讓他們更團結,也透過給 予小朋友最原始的東西,讓他們創造無限的想 像,主動探索未知的領域,過多的拘束反而會 讓人沒有自信,任由小孩子自己判斷行為,不 斷嘗試,便會成長。
「教育」不是上對下權威、單一方向的行為, 應該是互相的學習、自然的互動交流,在義大 利的大學裡教學時常讓班上的學生上台教學、 分享自己的知識,老師其實也可從學生身上獲 得許多收穫。
Sali_ 城市環境觀察主題:Everyday Yilan Magazine
Inside out, Outside in
人們需要多接觸自然環境 舒緩身心靈的壓力 「森林浴」可以不受限於場所 試著思考如何 隨時享受綠意 或是將微觀的自然濃縮於一個 用想像力開發個人的微型宇宙 合作學校 北成國小四年級 _28 人、中華國中 國二 _28 人
143
n
力 何把自然引入教室 個小鞋盒中
Vincent Wittenberg 1980 出生於荷蘭,是一位以公共空間與社 會領域為目標的設計師與研究者,以開放並 具 有 批 判 性 的 態 度 並 透 過 研 究 調 查 行 動, 工作計畫經常以實體和概念性的方式,針對 地 點、 情 況 與 規 劃 做 出 回 應。 目 前 投 入 於 Gewildgroei (Wanted weeds_ 雜 草 不 煩 ) 獲獎計畫,倡導改變城市綠化和自發植被的 概念。
學校訪查 _ 北成國小 Field study
145
北成國小誒於羅東鎮,緊鄰羅東運動公園,附 近有不同宗教的建築物,由於校內課程已會帶 學生探訪附近運動公園的動植物,甚至還有蓮 花產業體驗、農事體驗。 導師李秀媚老師很希望此次的工作方能增加學 生的美感經驗,並藉此瞭解異國文化。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
1.
環境想像
畫圓的觀點、「理想居住 地」繪圖、荷蘭介紹書籍
2.
森 林 小 學 堂: 叢 林 小 迷宮 讓學生搬著自己的椅子 來 到 教 室 外 面, 把 黑 板 架設好,在一面綠意的環 境中,開啟了北成國小森 林小學堂,蒐集然環境素 材、觀察環境。
3.
製作窺看盒
將帶來的紙和 開天窗,創造 的叢林空間。
盒子
和切割挖洞、 造出一個想像 。
147
4.
盒內世界
每個人創造的盒內世界大 不同,透過一個小鋼珠, 帶領孩子走進盒子大小的 虛擬世界。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_1. 環 境 想 像
Vincent 讓學生輪流到黑板前畫圓,大家發現 原來畫圓的方式都不竟相同,有人的起點從下 方開始順時針畫圓,有的人反時針畫,網路上 也統計過世界各地區的人畫圓的習慣大不相 同,這說明人人都有不一樣的觀看角度與執行 方式。
Vincent 帶 來 兩 本 荷 蘭 的 書「 我 們 住 在 哪 裡?」、「21 世紀自行車環荷蘭地景紀錄」, 從相差近 100 年的出版品,向同學們介紹了 荷蘭的景觀特色 - 平坦。 其中「我們住在哪裡?」是一本百年前生態基 金會出版的集圖手冊,書中的圖片是透過人們 購買巧克力糖果贈送的卡片,收集而來的,說 明百年前荷蘭人就 已經藉由許多生活消費與 行銷的手段,讓荷蘭人關注自身居住的環境。
149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_2. 森 林 學 堂 : 叢 林 小 迷 宮
Vincent 提到,最近這幾年他發現自己是 ADD 注意力缺乏症的患者,開始理解年幼的時候, 在學校生活中受到許多挫折的原因,甚至自 己的小孩也有類似的症狀。從研究報告中, Vincent 發現「只要看著綠色超過 40 秒鐘, 就可以提升注意力」,於是他為兩個孩子選擇 了特別的學校,校園裡豐富的自然環境,學生 可以盡情在自然環境中玩耍,就算是下雨天, 只要一下課,學生就會穿著雨衣衝進校園裡 的小池塘。事實上親近自然環境的學校並非 近年來的創舉,早在 100 多年前,荷蘭已經 為肺結核等呼吸疾病的病童創立了開放空間學 校(open-air schools),效果卓著後,接著 健康孩童的開放空間學校也陸續成立,照片中 可以看到,在非常寒冷的冬天中,學生帶著圍 巾、帽子,甚至睡袋在戶外的桌椅上,面對黑 板學習,可惜在二次大戰後,這類的學校就消 失了。
151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_2. 森 林 學 堂 : 叢 林 小 迷 宮
Vincent 在帶著小朋友搬著自己的椅子來到教 室外面,把黑板也架設好,在一面綠意的環境 中,開啟了北成國小森林小學堂。
晴朗的天 空,學生坐在校園的樹蔭下,一起 分享自己的戶外生活經驗,有的天馬行空,有 的詭彈,大家在歡笑中,放開了在教室中的拘 謹,恣意的笑起來。
接著大家開始蒐集 自然環境素材,一片葉子、 一顆小石頭、一小段枯木、一小片青苔,或是 一隻蝸牛,都是身邊值得細細觀察的,這類放 鬆心情的感受,也是與綠色環境對話的方式。 工作坊進行中,有觀課的老師對於孩子們捉起 蝸牛表示質疑,擔心會有細菌,會被感染。但 是 Vincent 表示大人的表現非常重要,小孩子 會感受、學習到大人 面對自然的態度。
153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_3. 製 作 窺 看 盒 子
Vincent 帶著小朋友們,先在鞋盒蓋上,開幾 個可以透光的天窗,貼上描圖紙,接著在周邊 畫上印象中宜蘭天際線,再把戶外蒐集到的自 然素材,ex 小石 頭、苔蘚、小枯木等放進鞋 盒內布置,創造出一個想像的叢林空間。
這樣平凡的鞋盒,搖身一變成為大家放鬆心情 的「虛擬自然樂園」,盒子上設有偷窺孔,成 為每個孩子探索盒中世界的獨有樂趣。其實 荷蘭的小孩都有使用鞋盒製造「窺看盒」( Dutch Peepbox )的經驗,小朋友會把荷蘭 的地景描繪在鞋盒裡,製造一個自己的世界, 這次 Vincent 把「窺看盒」的製作帶來宜蘭, 藉由這個以水平直視窺看盒內景觀的方式,以 及設計一間把自然環境帶入室內的教室。
155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_4. 盒內 世 界
從偷窺孔中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呢?在鞋盒內 放上一顆小鋼珠,鞋盒下方有一個磁鐵,可以 引導小鋼珠的走向,從側邊的孔洞窺 看時, 一邊移動磁鐵,小鋼珠彷彿是觀者的化身,在 鞋盒內移動時,更有一種身入其境的感受。
157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學校訪查 _ 中華國中 Field study
159
中華國中位於宜蘭市中心與市郊農地的交界, 校區內將校數整理規劃,形成一片小森林區, 旁邊一有小農田讓學生體驗實作。 美術老師趙靖雲老師希望能藉著此次機會讓學 生從不同角度、文化經歷做生態探訪。
Sara_ 五感體驗主題:Stupor Mundi 曠世奇才
Process
1.
環境想像
畫圓的觀點、「理想居住 地」繪圖、荷蘭介紹書籍
2.
森林中學堂:設計一間 引進自然環境的教室 讓中華國中的學生搬著自 己的椅子來到教室外面, 在雨天的學校小森林中進 行自然體驗課,分享自然 體驗。
3.
製作窺看盒
Vincent 帶著 室,變身為設 依照鞋盒的比 室中「人物」 教室的狀況與 鞋盒上開窗、 加上點想像力
盒子
著學生回到教 設計師,首先 比例,畫出教 」,按照真實 與比例尺,在 、開門,最後 力。
161
4.
盒內的微觀世界
分享每個人創造的盒內世 界,透過一個小孔,看見 孩子自創的虛擬世界。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_1. 環 境 想 像
Vincent 讓學生輪流到黑板前畫圓,大家發現 原來畫圓的方式都不竟相同,有人的起點從下 方開始順時針畫圓,有的人反時針畫,網路上 也統計過世界各地區的人畫圓的習慣大不相 同,這說明人人都有不一樣的觀看角度與執行 方式。 藉 由 對 荷 蘭 這 個 異 國 文 化 認 識 的 機 會, Vincent 讓學生產生對探索環境的渴求與好奇 心;同時請學生們畫一張他們心目中「理想居 住地」。
圖畫中的故事即是 孩子們所創造出來的宇宙, 是他們理想生活的觀點,也充滿了對環境的創 意想像。有趣的是,當世界不同地區的孩子畫 同一個主題時,不約而同的都會出現樹木、動 物、水等自然環境元素,Vincent 把這個現象 解釋為,大自然對人們共通的吸引力,而宜蘭 的孩子在這次的試驗中,也是一樣的結果。
163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_2. 森 林 學 堂 : 設 計 一 間 引進自然環境的教室
來到中華國中的期間,剛好遇到下雨,而宜蘭 正是個一年四季只有三個月不下雨的地方, 於是 Vincent 帶著國中二年級的同學,穿上雨 衣、噴了防蚊液,抬起課桌、椅搬進中華國中 校園裡的小森林。 天空中滴下的雨水不斷續、崎嶇不平的森林鋪 面、趨之不離的小黑 ,雨天的地面有些泥濘, 散發出不一樣的氣味,涼涼的冷空氣迎面襲 來,與教室中截然不同的環境,同學面對黑板 比照教室裡把桌椅整齊的排列。 Vincent 撿起森林裡樹枝段上的野菇,給同 學傳閱,一開始有人害怕這個不明的生物, Vincent 說只要不吃下去就沒事了!接著大力 搖動樹幹,讓雨滴、葉子、蜘蛛直接掉下落在 同學身上,順手撿起地面上的小花,竟也引起 同學們一陣驚聲尖叫,讓 Vincent 十分不解。
接著請同學分享戶外生活經驗時,Vincent 驚 訝的發現,生活在四面環海的台灣,又與海邊 十分接近的宜蘭,全班 27 位學生,班上卻只 有 2-3 位同學曾經在海裡游泳,去爬山的經驗 也並不十分的豐富。此次短暫的戶外體驗,學 生們覺得好新鮮,雖然不喜歡擾人的蚊蟲,也 被咬的不堪其擾,但是來的森林裡上課的經 驗,讓他們印象深刻,也出乎意料的感到非常 的快樂!
165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_3. 製作 窺 看 盒 子
在體驗了戶外的森林小學堂後,Vincent 帶著 學生回到教室,變身為設計師,首先依照鞋盒 的比例,畫出教室中「人物」,按照真實教室 的狀況與比例尺,在鞋盒上開窗、開門。
接著可以運用想像力,進行把自然環境引進教 室的設計工作,於是有的學生在鞋盒上開了天 窗,讓大樹長出來、溫泉、瀑布、鞦韆的設計 都出現了,Vincent 提醒同學,不要忘了教室 裡還是有黑板、桌子、椅子,於是有學生規劃 了一間投影幕在天花板,大家一起躺著上課的 教室。還有同學把家裡的鍬形蟲都帶來,準備 融入他的自然環境教室裡。
167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_3. 製 作 窺 看 盒 子
169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Process_4. 盒 內 世 界
特別的是,中華國中十分用心地在設計師來到 台灣前,向全校宣導此次的文化交流學習機 會,亦讓學校的學生做好十足的心理準備,他 們畫出荷蘭平均身高的比例圖,也提出許多網 路上所查到,但我們看來特殊文化現象,例如 「荷蘭人都是用刀叉吃三明治」等問題,並在 Vincent 抵達學校的時候,替大家一一解惑, 甚至有下課期間,隔壁班級的學生總會把握機 會跑來向 Vincent 請教問題。
工作坊結束時,學生的鞋盒大部分尚未完成, Vincent 提到這是個一直持續的計畫,「引進 自然環境的教室」鞋盒隨時都可以增加內容 物,最重要的是,學生願意自在的親近自然, 感受自然,想想看自己可以為這個環境做些什 麼事情?
171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你不是糖,你不會融化 _
Don't be afraid of the nature 學習自在的親近自然環境,自然才能永續。
173
Vincent 關心環境議題以及自然環境對孩子的 五感啟發,透過帶著孩子們走出教室,體驗戶 外環境的細節,像是從樹枝墜落的雨滴、昆 蟲、小草,氣味等,無論是晴天或雨天,人們 所感受到的自然風貌都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件事情,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觀 看角度,在生活中學習,也從學習中感受生 活,不要把環境中的一切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存 在,應該多觀察與感受,甚至試著進行一些改 變。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回饋 _
學生 :
北成國小 _「今天我們上了與眾不同的課程, 您想知道我上什麼課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首先我們到美勞教室上課,在那裡我們班畫了 一幅自己想像的家,又看了許多影片和圖片, 到了午餐時間我們和其他的叔叔和阿姨共享午 餐。到了下午,我們到戶外上了兩堂課分享自 己和小動物接觸的情形,接著我們撿了許多小 石頭,那些要做佈置鞋盒的,這時時間到了, 我們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離開了,今天 的旅程真是令我念念不忘。」 中華國中 _「體驗在自然裡感受,以前覺得髒 髒不敢進去,進去後有改觀,發現很多不一樣 的東西,發現有香菇和小生物,在都市很少見 到或者不會發現,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老師 :
北成國小 _ 導師 李秀媚 「執行這個工作坊是一件有意義但非常累人的 事情,過程中也有很多衝擊,其中設計師在學 校的兩天也造成很大的旋風,受邀跟同學一起 打籃球,是學生很特別的經驗。 第一次設計師勘查場地時,剛好是下雨天,校 園裡空蕩蕩,但設計師決定要帶著學生到戶外 上課,學校的老師很驚訝的想到,雨天如何能 在戶外上課?但是雨天為什麼不行在戶外上課 呢!實際觀察學生在樹下上課,看起來很不認 真,但是學生可以抬頭看看藍天白雲,可以拉 拉樹枝,精神上很愉悅的、很放鬆。
175
工作坊中發現設計師願意給孩子很多等待和醞 釀的時間,設計師請孩子到黑板請孩子畫地平 線,孩子思考很久,當其他同學開始躁動時, 設計師說再給他一點時間,於是同學也互相鼓 勵:畫你覺得對的 不要管別人怎麼說。學生 也是可以給同學正向的鼓勵,也反思老師們是 否給學生太多批評的話語,潛移默化之下讓孩 子不願意等待同學。因為大人總是要求時間與 效率:一切都是趕趕趕、快快快。
Vincent: 這是第二次受到邀請來台灣參與設計相關的活 動,但對象卻是小學生及中學生,這樣的計 畫,在荷蘭聽起來都很特別,其他設計相關的 朋友聽說我來台灣的目的都非常訝異,台灣教 育單位,願意為小孩子們策劃這樣的活動,實 在很特別。
採集的經驗也很特別,除了自然課學生很少機 會接觸自然,包括蕈菇、樹葉,在多雨的宜 蘭,我們會儘量少到戶外,學生那天真的很愉 快,爬上爬下真的發現許多平常不會發現的東 西,老師也很感動,發現這些平常不會注意的 東西,放在鞋盒裡,我覺得每個鞋盒都是一個 藝術品。」 Vincent_ 自然環境探索主題:Inside out , Outside in
03
設計師訪談 談理想型的教育 玩的學習 吃的學習
美感之於生活 設計師在宜蘭
177
理想的中,小學教育的想法? Sara
「就我來說,理想的教育根本不存在,我覺得 我們生在一個強調有所標榜的社會,有理想的 榜樣人物、理想的教育形態、理想的汽車 ... 所 有的事情都有唯一一個標竿。但是事情不是這 樣的,如果你可以選擇,很多人生當中認識的 夥伴都可以是你敬佩的對象、如果你想選擇車 子,你有非常多種選擇,重點取決於你的環 境、你的人經歷過受到怎樣的啓發與改變、你 的感受等所有前因後果,而這件事情會因人而 異的,所以有人生在學習的過程會需要有明確 的步驟與方法,而有人可能卻需要從比較實體 的物件中摸索學習。
覺得最好的教育是給予機會讓孩子從各方面去 實驗與探索各式各樣的可能性,教育當然有很 不同的階段與面向,我不認為只有把桌子燒 掉、勇往直前地闖的方式,我們必須要培養能 解決各種社會需求的人才與能力,在未來我們 的確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工作,會是坐在椅子 上、徹夜開車、修理東西、舉辦活動、社群媒 體小編等等。 但重點是在於不管你的工作為何、選擇了什麼 樣的生活方式,你有沒有意識到可貴的生活與 自己的人生價值。重點是怎麼讓自己有意識 的,帶著自己的人生信念與價值好好的經營自 己的生活,而不管你的工作為何、選擇了什麼
179
樣的生活方式。
所以理想的學校混雜著各式各樣的內容,能提 供不同工具、方法讓學生去實驗與感受,而且 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們可以採取截然不同的 學習方式,我們不想要培養大家成為一樣的 人。要讓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學校能激發 每個人的人格特質,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 當你開始以自己的方法探索世界、發揮想像 力、創造自己的東西、認清自己的角色,你會 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
What is your ideal education for elementary/ junior hight school? Sara
"In my opinion ideal education doesn't exist, I think that we grew up in this idea that society gives to us that nowadays we need to point one thing, that we need to have idols. So the ideal person of your life, the ideal education, the ideal car...everything has to be..there is one and just one.
But it doesn't work, if you can choose, many partners in your life, you will do it, if you can choose different car you will actually do it. It depends by where you are, which transformation are you feeling, and the context and that everyone is different, so a person need to follow a path that has a methodology that works in one way and another one needs to work in a way that propose maybe something more physical. I think that the best education is to give the possibilities to kids, to experiment all of this aspects. I mean education have lots of phases.
I don't think that we have to burn the desks or we have just to run...we need to create people... we need to develop the feeling that create people able to deal all with all the necessities, the needs that the society is going to ask you. We don't know if our job is gonna be on the chair, driving all night long, repairing stuffs, creating events, taking care of social media, who cares. But the point is how to be so aware and to create a precious life with precious values no matter what we are gonna do or what we are gonna choose. So the ideal school is a school that is a mix and gives lots of tools to experiments life and to show kids that we can act in different way, we don't want people they are all the same. They can think, they can activate their personality. This is a amazing in my opinion. While you start with your own imagination, your own stuffs, your own role, you feel the importance."
小時候特別與遊戲相關的學習 經驗? Mónica
「我都是在每次的玩耍中學習,當我們是孩子 的時候,我們在玩樂中多方實驗並且學習,但 是當我們逐漸長大,我們已經忘記如何玩了, 所以我們應該要繼續玩、多方實驗、玩是我們 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181
Sara_
「有一件事我絕不停止,那就是玩遊戲,即使 現在我已經快 30 歲了,我還是持續的玩耍。 例如我可以突然走在街道上、看見一條線,然 後就開始想像這條線以外的右方和左方有個會 火山,如果我跌倒就會被吃進去,然後我就很 仔細小心地走在米蘭市中心。當我看見一個東 西,我就會盡可能地去玩它、數它,然後想像 它有各式各樣的可能。而我同樣的希望孩子能 懂得如何自在自己獨處中享樂與玩耍,因為這 是十分重要的事,我的確認為如果要能凝聚一 個社群的向心力,必須要從培養和自己相處開 始。如果你夠愛自己,你就能愛別人。」
Sali_
「我童年的時候常在遊戲場上玩耍,在實體的 場域活動是一件很不得了的事。但我們也會用 繪畫玩遊戲,畫一些東西在紙上然後互相傳 遞,在我的童年是很受歡迎的。那時候開始有 一些電動玩具,但跟現在的電動玩具實在是相 差甚遠。所以我們還是在戶外玩耍,在遊戲 場、圖畫紙上活動。我們花很多時間在戶外讓 遊戲板、玩具等等 .... 所有想像的玩具盡情填 充我們的童年。
Joel_
「就我來說,最基本就是讓小孩子有ㄧ個開放 的空間,小孩子成長的時間是很短的,差不多 只有四年的時間。這四年的裡頭他們要開心, 讓他們多思考,慢慢讓他們勇敢去說出心裡頭 的想法。讓他們表達出來,不要收在心裡。 曾經帶很多歐洲不同的學生,歐洲人 ( 教學 ) 很不一樣,但共同的地方是讓孩子有足夠的空 間去創作,不要去干擾他是很重要的, “干預”在我們來講因為我們是成人是想要幫 他,但對小孩而言我們是在干預他。我們要以 同理心就是以小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們需要 什麼、去了解他的感受。」
我和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常去法國巴黎的市郊, 我們會在花園玩自己發明的遊戲,像是追逐對 方或是尋寶,我們經常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去 玩,就像我擁有全宇宙。事實上,在孩童時期 我們有很多時候是獨立的。有時候會與一群孩 子花一整天的時間去遠一點的海邊,我記得非 常清楚我們 5 個小孩子到處騎著腳踏車一整 天都沒有大人陪伴,我們非常獨立,也未曾有 過什麼大的麻煩,我們總是互相照顧著彼此, 我想應就是如此運作的。」
Do you have particular learning exper regarding to games and play in your c MĂłnica_
"I think everything I learn, I learned it while playing. ...When you are a kid, you learn by playing, you learn by experiment, and whenever we are getting up old, we forgot about that. So let's keep playing, let's keep experiment because that's the way we learn.�
Sara_
"Lay games. like now I am almost 30 years old, I am continuing to ...For example...I see a line and
I start to think that on the right and on the left there is a huge volcano that is gonna eat me if I fall down.
and I start to walk like supper carefully in the center of Milan. ...when I see something I play a lot with everything, with counting and making stuffs like that. So I do wish that kids understand how to play along, because it's super important. I do think that developing a community is developing really well to stay with yourself. You can love much more the others if you love at first yourself, so this for me is very important."
183
rience childhood ? Sali_
"In my childhood we play a lot on the playground, like moving around in a physical space is a big thing. But we also did drawing like a game, like drawing things on the paper and passing it around that was very popular in my childhood. We still had to do the things on the playground, on paper. And we also had board game, we had toys and things like that then we just had to occupied ourselves with all these analogue toys or .... We spend a lot of time outdoors.... Because a group of friends we were very close, we would go to the countryside, the French countryside outside the
Paris, we would play games in some of the gardens, we would invent some games, and really like chase each other or do some treasure hunt some things like that we had a lot of imagination actually to come up with I own universe and that's what we did usually. Actually, the most of the time we spend a lot of time independently. And sometimes we go to further like the sea, we would actually spend our whole day on our own as group of kids. I remember it very clearly, we would maybe 5 kids, we took the bicycle to go somewhere all day long without any adults. We were very independent. And we never actually had any big trouble, never. We always took care of each other, I think it's how it works."
學校有任何跟食物教育、飲食 與生活相關的課程嗎? Sara_
「就我看來你們吃太快了,超級快,你要知道 這是需要花時間的,你需要更多的時間。就像 是我們剛去的餐廳,一抵達那裡,人還沒坐齊 就開始上菜了,好像有 20 種東西一起來! 我覺得你們絕對需要吃慢一點,而且要更享受 妳們的食物,慢慢來不著急,這不是只是『吃 飯』而是要享受和大家一起吃的過程,享受當 下的氛圍,記得要慢慢來。」
Vicent_
「我會帶三明治到學校和朋友分享,因為我住 的離學校比較遠,不能在午後就回家。午餐就 是三明治和一些蔬菜,所以這裡的學生吃著溫 熱的食物讓我覺得特別棒,像是我的兒子下課 後回到家很累,很難讓他們吃東西。所以我覺 得能在中午吃著熱食對孩子的健康是好事,而 且還是由學校提供的 我想荷蘭的很多家長會 很樂意這樣做 ,還有我特別喜歡看見孩子們 為其他人服務用膳,對我來說是非常特別。」
185
Mónica_
「在西班牙,我們吃午餐跟在台灣很不一樣, 在西班牙我們有食堂,所以每個在學校的人都 會到那邊吃中餐,我小時候的經驗,我們並沒 有很愛吃學校的午餐。*訪問:「是因為食物 不好吃嗎?」
我們並沒有跟飲食相關的特別課程,不過在學 校食堂的工作人員會多少教小朋友如何吃、吃 飯禮儀、如何切割食物、如何拿湯匙,當然在 家裡也會學到這些,不過在學校會特別加強。 另外,我想在這裡也應該有在西班牙,我想在 這裡也應該有,會給父母的當周營養午餐菜 單,可以拿來衡量卡路里的攝取量或是考量為 孩子準備的晚餐內容,大一點之後也會學到所 謂的飲食金字塔,知道每餐應該要攝取的份量 與比例等。在西班牙,人們和食物有個很密切 的連結關係,就像在台灣一樣,父母帶著孩子 上雜貨店、採買食材是很常見的事,所以一些 生活的知識也會因此學得,例如我一直都記得 我的祖母會帶我上傳統市場,我父親或母親也 會這樣做,而只要我跟著他們去傳統市場,他 們就會開始教我一些生活知識。
像是會說「好,我們要買這條魚,因為你看這 個部位非常鮮豔,因此這條魚非常新鮮」或是 說「我們要挑一些拿起來較重的橘子,因為代 表他們比較多果肉與水份」等。所以透過這樣 的方式,你學到會一點一滴生活的小常識,當 你是孩子的時候,並不會意識到你正在學習, 不過其實你學的這些生活知識是一生受用無盡 的,同時你也享受這樣的過程、不自覺地學 習,我想是種很好地學習方式,我還記得當父 母帶我去市場時我很開心而且充滿好奇,想想 看市場裡充滿許多各式各樣的東西,所以我會 想知道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這個顏色 這麼鮮艷等問題,只因為我想主動瞭解這些而 不是有人逼迫我要這樣做。
烹飪的能力,像是家傳食譜或是以前有的古老 的食譜,我們已經失去它們了。當我還小的時 候,在早上下課時候,我們帶來學校的點心往 往都是自製手工的,而對比現在大多孩子帶去 學校的零食都是量產製造的,放在塑膠袋裡面 的,同時這也呼應到我之前所說的學校平淡而 無趣的口味,因為只要是自製手工的,即使每 天都是相同的點心,口味多少有些差異,有些 糖比較多、有些糖比較少,給大人吃的沒有太 多糖等、有些甚至大小會不同,這種改變讓我 們感覺比較不會無聊。但在超市買到的塑膠包 裝量產加工食品,蘋果蛋糕吃起來都是一樣的 口味,這跟品味的開發和改變我的行為都有關 係。 同樣的學習感受美也是跟改變有關係,一旦有 不同,你就可以體會出差異,無論是什麼東 西,只要是用愛做出來的都會比機器加工大量 生產的還要好。」
「食物本身並不難吃,食物很普通,但是你 知道當你是小孩,你會很想嘗鮮,但是學校 的食物很「平淡無奇」每個東西嘗起來都是 一樣的,所以你會感到無聊甚至厭煩,這才是 重點。當你感到無聊時你會不想再要同樣的東 西,一餐是這樣你還可以接受,但是餐餐都是 這樣平淡的食物,你就會厭煩了。我們會吃午 餐是因為我們必須要吃,而不是因為我們喜歡 吃。
關心的議題:我比較關心的是孩子接觸零食的 機會越來越多了,大多大量生產加工的零食。 我最關心的是量產加工的食品,我們逐漸失去
Do you have particular learning exper regarding to games and play in your c Sara_
“in my opinion you eat too fast, super fast. It takes time, you need time. Like when we arrive at the restaurant, not even we seat. It's already coming in 20 things together! Eating absolutely more slowly and enjoying more every dish, like take your time, it's not just eating, it's a way of being all together and enjoying the moment. Take your time.”
Vicent_
"I think we bought our sandwiches to school. Eating together, i didn't go home because i was living far from school, unlike some school you
could go home in the afternoon.And lunch is like the sandwiches and a little bit of vegetable, What I really like is that the one they eat warm foods which is as bare that I think is fantastic because I know my son always very tired when they come home after school. So I think it’s very good for their health to eat in the afternoon warm and the school offers this serves. I think many Netherland parents would like this. And I like very much that their children serve the meal for the other children. For that is very special.
187
rience childhood ? MĂłnica_
We don't have specific class about eating, but we do have people that take care of the kantine, that teach a bit how to eat and, how to behave, and how to cut things, take the spoon, they also teach you that at home of course, but in a school, they reinforce it. The things that we have that I also think you have it here is the menus they give your parents a menu of what you are going to eat during the week, so they can balance the calories and the things you are eating also at night, and from time to time they made this kind of the pyramid of elements. In Spain we have really big
relation with food as you have here, it's common that parents they take kids to make the groceries, so you learned...I always remember that you my grandmother took me to the market or even my mom and my dad. Whenever you go to the market, they said okay we are going to buy this fish because look at here,...it's very red, that means the fish is very fresh.
Or we are going to buy these oranges because they are hard and heavy(which means they are full of fruits). They teach you a little by little, when you are a kid you don't even realized that you are learning, but you are learning things that you will use for whole your life and I think that's a good way of learning, because you learn when you don't realize that you are learning whenever you are enjoy it. And when my parents took me to the markets I was happy, I mean it was full of stuffs. so it was just like, okay what is this..what is that...why this is bright colors, I want it.�
設計師的國家如何進行美感教育 的養成?何時開始意識到美? Joel_
「因為每個人的教育背景、文化、家庭,都會 影響每個人對美的標準。但在教學中我就不會 去跟學生說,這個是美或不美,因為每ㄧ個人 看東西都不ㄧ樣,對顏色的感覺都不一樣,最 重要不是他們到最後的作品是什麼,反而在整 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雖然小學生不是藝術 家,但在我自己來講,在香港,這是很主觀 的。對我來說他們就是 artist,我們從出生就 是 artist,可以學習很多東西。」
189
Mónica_
「我覺得『美』是不能學習的,美是從眼睛去 看、去感受到的。我認為很美的東西,有可能 你卻覺得完全相反。美感端看你如何看待它, 也就是說美感教育的養成要從懂得「看」開 始,我們要學著如何觀察與感受事物,而不是 只是去學到底什麼是「美」。美感不是一件可 以被教的事,而是你一生中要去學會感受與體 驗。
Sara_
「我們活在美之中,日常生活中都能看見美, 只是需要張開我們的眼睛,懂得如何去看見 它。我們眼前到底有沒有美的事物根本不重 要,很多東西就是這樣一直存在於我們身邊與 眼前。 我覺得在我的國家,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 像個基石存在於祖父的食譜、存在於嶄新的視 野之中,也存在於你所在乎的過去的歷史與建 築之中。我覺得如果要十分懂得「美」,我們 必須感受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傳統,了解 他的發展與歷史脈絡、然後你就會慢慢理解為 什麼它對你這麼重要,身邊這些事物到底為何 重要,你就會開始關心與注意,這超重要的。
美是一件需從不同體驗而領悟的,因為品味經 驗跟美息息相關。每個人對於美的感受很不 同,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文化、品味經 驗與生活經歷,不是可以在一門課就習得的知 識,必須要用一生經驗去學習與感受,所謂 『學習美』其實就是有很多元的生活經驗,就 像宜蘭國際設計教育,在台灣、在課堂上有外 國人來學校交流就是很不一樣的人生經驗,我 想比起工作坊上學到的東西,他們應該學習到 更多和外國人交換想法的經驗。」 然後也會向內發展出對於這樣的認同感與歸 屬,讓你開始在意和關心它,然後就會觸動你 對「美」的感動。美可以存在於任何地方,重 點是在於你如何去看待它,要懂得去觀看它, 然後接著需要時間去發展自身的美,這就花我 非常多的時間。不過有很多人會從旁幫助我, 旅行也會對我有很重要的影響,身邊的人說的 故事,會讓我了解這些事為什麼如此重要。所 以現在我對很多事情更尊敬了,而且我也覺得 有很多很美麗的事物。」
How do you cultivate your aesthetics point of view in your country? When do you beging to be aware of beauty? Mรณnica_
"Beauty is in the eyes we look. it's not something you learn. I mean beautiful for me could be a thing and for you it could be another thing. It's all about how do you look, so it's more about learning how to look than learning what is beauty. It's something that I don't think you could learn by teaching, it's something you learn in your life. It's something you learn by experiencing different kind of things because taste that is really related to beauty. Cause beautiful to each of us is something different, so it's in a lots in relation with taste,
with culture, with life experience, so ... it's something that you can not learning at class, it's something you learn in life, and learning beauty is having different kind of experience, for example in this case, having international people coming to schools in school in Taiwan is a life lesson. and for sure they are learning much more of that than the workshop itself, even though they learn in the workshop, but having the possibility of exchanging with people from abroad is a life lesson. "
191
Sara_
"We live in the beauty, there's always a daily beauty, it's just that we need to open our eyes. it doesn't matter that if the beauty is in front of us or not, everything is always there. and then at some point. I think that in my country beauty is really a huge value, it's like stones inside the recipe of the grandfather, inside the new visions if you do take care of architectures and the past. I think to understand really well the beauty, you need to feel the traditions inside you, feel the history and then you can understand better why that stone is important, why these things are important, you start of develop a feeling of taking care, this is super important.
and it develop inside you such a feeling of belonging to something that you need to take care of, and that stimulates the beauty. Beauty can be everywhere, The point is that how you look at it, so the point is about the gaze and it need time to develop my grace and it takes me...long time. but lots of people help at me, and my traveling were super important, but also all the people around me, told me so many stories and I understood why ever ything was so important. So I now respect lots of things. and I think lots of things are beautiful."
設計師給宜蘭的話
Words from Designers for Yilan
193
04 論壇 龔書章 蘇仰志 周育如 洪忠權 簡菲莉 高慈敏 蔡紫德
論壇流程 花絮
195
197
理想教育就是 相信每個人,不相信每件事 勇敢地向未來前進。_ 龔書章
199
教育的目的是為未來做準備,教育激發更多求 知的慾望,過程中不用太多限制,如何讓學生 發展自己最有熱情、最有興趣的事很重要,達 成目標的方法不一定只有一種,所花費的時間 也有長有短,重點是要持續懷抱熱情並有毅力 地走下去。 師長不太需要去教導學生辨識是非,反而必須 訓練思辨的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事 情,因此師生之間也應該多交流、溝通,每個 人都有發表主見的權利,同時也必須傾聽別人 的意見,彼此挑戰雙方的觀點。
「如果你想打造一艘船,別急著做事前準備, 應該要先激發人們對於浩瀚海洋的渴望」,小 王子的故事充滿想像力,很適合大人與小孩閱 讀,隨著年紀的增長,會有不同的感觸,而近 年來,眾人忙著關心周遭的生活環境和文化, 卻忽略世界,認識自己的同時,也必須認識世 界,激起對於世界的渴望,將世界觀融入生活 中,變成常識。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透過學 習激起渴望,保持熱情,勇敢地向未知的未來 前進 !
每一個人都可以, 學你想學,學你想成為 玩的 N 次方探索世界的無限方法 找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_ 蘇仰志
201
學習應該有很多方式,從玩的過程會慢慢發 現,玩就是透過身體的嘗試, 開始知道從想 到實現到做到的距離。教育應該像是一種演化 的過程,不變的就是在改變 :「依循演化脈絡, 邏輯不斷反覆創新,不斷反思反新,找到新的 價值」,現代教育中老師的啟發應該思考如何 給予學習製造意外的空間,創造不同的可能。
不太乖教育節到雜學校想嘗試的是一個管道, 來自跨領與之間的意外發生碰撞,建構學習 網,接受非典型創意的激盪。當整個社會對於 學習空間、環境逐漸包容意外”發酵”,好好 玩這件事最終的目標應該是給教育一個生態永 續的系統環境。
全環境教育 整個環境都是好的學習經驗 _ 周育如
203
教育是什麼? 我心目中的教育是涵蓋家庭、學校與社會的 「全環境教育」思維,關鍵字是「生活」,教 育要回到生活層面,即為可認識的、可運用 的、可努力經營的、可進步的生活教育。
14 年前在與荷蘭高中老師一起,問到教學面 向,她說她正在教高中生體驗與設計師、民 眾、政府三方溝通,並思考平台的建制,這件 事到現在都刺激著我,共建環境需要許多溝通 與同理心,讓學習不再是負擔,讓大家樂於進 步樂於學習,一起建立這樣的環境。
品味,不是很難的一件事 _ 洪忠權
205
就食物教育而言,最重要的三個點: 吃什麼, 你餐桌上的東西是誰種的,來自於哪裡 ? 怎麼吃, 這個煮菜的方式是什麼 ? 為什麼要這樣煮 ? 用什麼吃 用餐時的氛圍,用餐物件的設計如何影響一餐。
品味和味覺是息息相關的,品味並不是有錢 人才有的事情,品味是從知識的累積,品味 並不是一個所有權。如何將探索,擴大到生 活經驗中。從小養出來的生活習慣,決定了 我們未來的生活。
理想的教育,就是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 _ 簡菲莉
207
在發展宜蘭教育願景之前,應該關心教育的三 件事:培養具有歷史感的公民、在地連結、生 活實踐,達成此目標,需要完成科技領航、 固本適性、基礎計劃與實驗教育 2.0 版四個計 畫。此外,21 世紀需要學生培養的三大技能 有:知識、技能、素質,讓孩子成為自主學習 的行動家。
諸如美感、食農、國際教育、性別平等、家庭 教育等等都是教育的素材、工具與載體,教育 的目標最後希望能導向這樣的結果,讓孩子在 宜蘭適性學習與成長,目前正在以素養導向的 評量方式,逐漸翻轉老師的教學,希望所有的 學校、校長老師,能在這樣的架構下,協力朝 向願景邁進。
理想教育就是主題式與 啟發式的“延伸閱讀”_ 高慈敏
209
台北當代藝術館,做為一個美術館,長期思考 美術館資源如何與社會、學校、鄰里共享 ? 美 術館最重要功能中,展示和教育是一樣重要 的,因為,這裡是藝術展演現場,也是教育的 現場。台北當代藝術館發展美術館的藝術教育 與周邊社區和校園融合,思考與城市之間的關 連和意義。
當代館曾經是日治時代的建成小學校、亦是古 蹟空間,是全台唯一與校園共構的美術館。建 築本身就保留當代的文化及價值,美術館的願 景是了解自身與在地,並透過藝術和歷史連 結,保存歷史記憶,結合當代前衛的思想,在 美術館碰撞出火花。
理想教育:不只是『想要』 還包含『需要』的思考學習 _ 蔡紫德
211
美感教育需要讓學生思考,與老師互動討論; 讓人開始注意到生活中每一個細節,同時持續 思考。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將課程目標設定 好後,埋下一些軌跡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尋寶。
美感教育不是從教育部出發的某種要給所有人 的教育,而是讓人思考,去想想教育可以做些 什麼事,到底要推廣什麼 ?」
論壇流程 _
09:40-10:00 10:00-10:30
報到 宜蘭教育的現況 以愛與美感為階 _探究從品質到品 $S` 簡菲莉/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處長
10:30-12:00
藝術的教育與設計的教育 國際設計師談美感教育_影片 美術館藝術教育與社區/校園結合的可 能性-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實踐經驗分享
高慈敏/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廣組組長
台灣美學的教育工程
09:40-10:00
報到
10:00-10:20
開場致詞
10:20-12:00
蔡紫徳/教育部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協同主持人
對談及Q&A_
簡菲莉/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處長
學校教育的理想型 國際設計師談學校教育_影片 為未來準備的教育 /交大建築研究所副教授
簡菲莉x 高慈敏x 蔡紫徳x 周育如
12:00-13:00 13:00-13:30
13:30-14:30
好好吃的學習
課表裡的基礎學分: 品•味
12:00-13:00
洪忠權/品家家品設計總監
好好玩的學習
14:30-15:40
「宜蘭國際設計教育工作坊」的進行式 林舒/水越設計企畫長
玩的N 次方_探索世界的無限方式 蘇仰志/
看見與被看 見:國際交流 、設計與教 育合體的未來性 周育如/水越設計與都市酵母總管
全環境的教育 如果整個環境都是學習的環境 周育如/水越設計與都市酵母總管
14:50-15:10
休息時間
15:10-16:00
對談及Q&A_ 簡菲莉 x
章 x 蘇仰志 x 周育如
國際設計教育課程在宜蘭的起點與未來 國際設計師給宜蘭的話_影片
國際設計師談工作坊設計構想_影片
14:00-14:50
朱堯麟 光復國小老師 趙靖雲 中華國中老師
國際設計師談飲食教育_影片
交流互動時間
13:00-14:00
工作坊參與老師分享_
15:40-16:00
對談及Q&A_
簡菲莉x 洪忠權x 周育如x林 舒
213
215
217
219
221
宜蘭國際設計教育 Action for education_
指導單位
教育部
主辦單位
宜蘭縣政府
承辦單位
宜蘭縣宜蘭市宜蘭國民小學
參與學校
中山國小、中華國中、北成國小、成功國小、光復國小
講 師 群
鍾燕齊、Mónica Gutiérrez Herrero、Sara Ricciardi、Sali Sasaki、Vincent Wittenberg
策劃執行
岳明國小、宜蘭國小、南安國小、南澳國小、蓬萊國小
龔書章、蘇仰志、周育如、洪忠權、簡菲莉、高慈敏、蔡紫德、林舒 都市酵母
工作人員
周育如、林舒、林資芬、高偉恩、侯冠瑜、楊庭芳、劉昱辰、陳建同、洪子庭、周純如
攝影剪輯
許鈺盛、劉璧慈 、趙浩宇、李佳弘
蔡毅安、華琰、陳葶瑀、郭秝妡、黃若潔、王陳浩、陳定佐
特別感謝所有參與者、羅東鎮成功國小&自造教育示範中心場地提供、品家家品禮品贊助、EPSON 指定投影機 臉
書
Action for Education
網
站
www.cityyeast.com
designed by AGUA Design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