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ye for Community|東京台北社區交往】Tokyo - Taipei Transition Workshop Booklet

Page 1

An Eye for Community

台北 東京



CONTENTS An Eye for Community | 東京 - 台北社區交往

01

活動簡介 About Our Project

03

工作坊簡介 Introduction of the workshop 田野調查 Tokyo - Taipei Transitions 座談會 Opening Talk 日式清酒每天 SAKE DAYS. 座談會 Opening Talk 城市話題 Lat / Long project in Taipei

09

區位及周邊特色空間介紹 Introduction of the workshop 蘭州斯文地區 Lanzhou-Siwen Area 大橋頭以北地區 North of DaQiao Area 大稻埕地區 Da dao Cheng Area

26

團隊 Our Members


活動簡介

About Our Project

活動簡介 About Our Project An Eye for Community | 東京 - 台北社區交往

2013 年, 我 們 在 台 北 舉 辦 了 以「Tokyo

窮等等)。那是一個與魔法無緣的世界,活

Community Space」為題的小型展覽會,挑選

生生的現實。那也可以說是每個人為了開闢

出位於東京的 12 處社群空間,分別訪談其籌

自己的將來而拼命掙扎的真實樣貌。正因如

辦人,並以展覽與手冊的形式發表。我們希

此,我們能相信「社群」存在著可能性。

望能呈現出那一份電視媒體從未報導過的東 京原貌。透過這個活動,我們了解到台北與

在本次為期 10 天的活動中,我們一方面聚焦

東京這兩座城市,出乎意料地擁有類似的社

於兩國的社群,以及逐漸失落的城市風景,

會問題,及面對這些問題所具備的危機意識。

一方面則以複合性的方式舉辦會議、田野調 查,以及藝術專案等活動。它既是身為企劃

經過了 4 年之後,〝東京奧運〞宛如抹除所

者的我們的自問自答,同時,或許也能提示

有「負面事物」的魔法一般突然現身於日本。

出將來在台灣發生類似現象的可能性。我們

市場股價恢復,市中心的不動產價格上揚,

希望透過對話,共享彼此的問題意識、乃以

令人回想起泡沫經濟時代。然而,這些都只

對將來的展望,並讓它成為最初的一步。

是一部份的現象,也就是只限於〝大企業〞 - 伊東 勝

與〝東京〞而已。另一方面,逐漸從人們記

[An Eye for Community 總監 ]

憶中淡去的受災地區,情況則變得更為複雜 且嚴峻。大多數的日本人並沒有感受到奧運 這股魔法所施予的恩惠,生存的環境倒不如 說變得日益嚴苛。現在,日本正日趨兩極化。 雖然如此,無論身處於何種情勢之中,我認 為,我們都應積極思考人與社會今後的存在 形式,而「社群」將是一個有益的觀點。理 由在於,社群是一種作為人們實際活動的存 在,同時也如鏡子一般,倒映出存在於其間 的問題 (例如:震災後的復興、高齡化、貧

1


In 2013, we held a small exhibition titled

Although, we should positively think about

“Tokyo Community Space”. We chose 12

our future situation of people in society.

community spaces in Tokyo and interviewed

“Community” is a useful viewpoint,

each organizer of the space, then introduced

because community is like a mirror to

them by exhibition and books. The exhibition

project problems (such as a recovery from

aimed to represent the real Tokyo scene,

disasters, an aging society, poverty etc). It

which hasn’t been shown in the mass media.

is a living reality without any engagement

Through the event, we noticed that Tokyo

with the Olympic magic. It can be said that

and Taipei share striking parallels in regard

each person is desperately struggling to see

to social problem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th, in order for each one to open up

danger.

the future. That is why, we can believe in the possibility in “community”.

After 4 years, suddenly the “Tokyo Olympic” was announced in Japan as a kind of magic

In this 10 day event, we’ll simultaneously

remedy to fix every problem. Stock prices

hold a conference, field work, and an art

recovered and property values are going up

project focusing on communities and town’s

like the bubble era in Japan. However, this

lost landscape in Taiwan and Japan. It is our

situation is only just a part. It means that

own ques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may

the situation is limited to “large companies”

also present a possibility to the future of

and “Tokyo”. On the other side, problems

Taiwan. Through dialogue, we want to share

in disaster areas become complicated and

our problems and future prospects with

it is already starting to fade from people’s

each other as a first step.

memory. Most ordinary Japanese people’s living situation is becoming hard without any

- Masaru Ito

gift from the magic of the Tokyo Olympics.

﹝An Eye for Community Director﹞

We can say Japan has become polarized.

2


活動簡介

About Our Project

工作坊簡介 Introduction of the workshop An Eye for Community | 東京 - 台北社區交往

9/3 Opening Talk | 座談會

9/2、3 Tokyo - Taipei Transitions | 田野調查 2 days workshop by Chris Dimmer

9/2 ( 六 ) 10:00-12:00 Chris Dimmer 專題演座 - 市民都市主義與東京台北的變遷設計 13:00-17:00 社區之眼 - 田野踏查| Field Research 19:00-21:00 大地圖繪製與東京社區空間案例對照分享| Mapping + Tokyo community spaces introduction 9/3 ( 日 ) 9:30-12:30 社群地方經營分享| Presentation from Participants 13:30-17:00 田調議題探討| Discussion

3


9/9 、 10 Lat/Long project in Taipei | 城市話題

9/6 - 10 SAKE DAYS | 日式清酒每天

4


An Eye for Community

田野調查 Tokyo - Taipei Transitions 2 days workshop by Chris Dimmer

· Chris Dimmer 都市研究學者、教育者、社區組織者,目前任教於日本早稻田 大學。

時間| 2017. 9/2 -3 ( 六 - 日 )

由都市研究者 Chris Dimmer 所

Chris Dimmer, who is a

* 免費入場

企劃,以大同區作為背景的田

researcher of the city, planed

野調查。參加者實際漫步於區

the field work in the Datong

域內,並且摹寫 (mapping) 都

District. Participants will walk

市的變化。一座可以永續,且

around the area and map

易於生活的都市需要什麼條

changes of the city. Chris and

件?一邊比較東京的事例,一

participants will study what

邊和參與者一起進行考察。

we need for a sustainable and

地點| CIT 台北新創中心 ( 中山區玉門街一號 )

comfortable city to live, while Web : place-making.org

comparing it to the example of Tokyo.

5


座談會 Opening Talk Exchange Your Knowledge / Skills / Vision to Make the Future

時間| 2017. 9/3 ( 日 ) 19:00-22:00 * 免費入場 地點| CIT 台北新創中心 ( 中山區玉門街一號 )

由從事社群活動的來賓進行簡

Short presentations by the

報說明會。透過思考台灣與日

people involved in community

本各種社群的存在型態,共享

development. Through

各自的社會情勢。

thinking about the state of co m m u n i t y i n J a p a n a n d

演講者|

Taiwan, we can share the

Christian Dimmer

situation of each countries.

[ 早稻田大學講師 專業領域 : 公共空間的再構築 ]

伊東勝 [SHIBAURA HOUSE] 谷山恭子 [ 藝術家 ] 胡如君 [ 臺北市都更處 科長 ] 游適任 [Plan b] 江柏燕 [ 南機拌飯 ] 主持人| 施佩吟 [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謝昀軒 [ 台北村落之聲 ]

6


An Eye for Community

日式清酒每天 SAKE DAYS. Open Standing Bar

· 西尾健史 Takeshi Nishio 曾於設計事務所工作,而後自行創立「DAYS.」公司。不僅自行 設計室內家具,團隊成員也親自加工製作。同時 DAYS. 也是辦 公室所在地(千葉縣松戶市)的創意團隊「Madlab」一員,以 各式多元的活動和社區一起思考、一起創生。

時間| 2017. 9/6 -10 ( 三 - 日 ) 18:00-20:00 * 免費入場 地點|小柴屋 ( 大同區保安街 3-1 號旁 )

主導獨特家具品牌的西尾健史

Ta k e s h i N i s h i , a y o u n g

在街角的開放空間裡開一間

furniture designer, will open a

POP-UP 的酒吧,這是一個與

POP-UP bar in timber house

當地居民更深入交流的同時獲

to bring up communication

得新家具設計靈感企劃。

opportunity for the locals and getting furniture design

Web : on-days.com

7

inspiration at the same time.


城市話題 Lat / Long project in Taipei

· 谷山恭子 Kyoco Taniyama 從裝置藝術開始創作的藝術家,自東日本大地震後,將創作 重心放在人自身的身分認同與所處地方的關係,並開始對社會 參與性的藝術產生極高的興趣。

< 展覽 > 2017. 9/9 -10 ( 六 - 日 ) 18:00-20:00 * 免費入場

藝術家谷山恭子與尼可.亞歷

An artist Kyoco Taniyama and

山大.舒文肯,造訪木材與鐵

Niko Alexander Schwentke

的職人街道(大同區興城街、

will visit the wood and metal

地點|大橋 72 ( 大同區迪化街二段 72 號 )

萬全街)。那裡擁有如今也能

craftsmen’s city (Wanquan

感受到,過去曾經存在的東京

Street, Datong District). Here,

風景,有著素材的氣味、加工

t h e s ce n e r y , i s r i c h w i t h

的聲響,以及職人們的氣息。

material’s smell, sounds of

將因都市化而逐漸齊一的東

working, living of craftsmen,

京,以及今後(可能也)將會

which used to exist in Tokyo.

逐漸被都市化浪潮所吞噬的大

They will visualize the

< 茶會 > 2017. 9/10 ( 日 ) 18:30- * 免費入場

同區興城街、萬全街之模樣視

appearance of Tokyo, which

覺化,以為對照。

is becoming more uniform

地點|大橋 72 ( 大同區迪化街二段 72 號 )

Web: www.kyococo.com

< 街區導覽 > 2017. 9/9( 六 ) 15:00-17:00 * 免費入場 地點|小柴屋 > 大橋 72

through urbanization and the entire Datong District, which may be caught in the wave of urbanization in the future.

8


An Eye for Community

區位及周邊特色空間介紹 Introduction of the Workshop An Eye for Community | 東京 - 台北社區交往

9


10


An Eye for Community

A 蘭州斯文地區 Lanzhou-Siwen Area

座落於航高限制地區,再加大同區上蘭州國

爺、關公、千歲等)。居民的經濟條件多半

宅、斯文整宅的產權持份面積零碎、整合不

不佳,從事行業有都市中底層的工作,市場

易等緣故,自 1960 年代即興建的住宅環境已

攤販、清潔工等,早期樹德公園及大龍峒一

面臨老舊更新困難的瓶頸。基地週邊早期受

帶常為販毐、吸毒之聚集處所,治安堪憂,

到城鄉移民的影響,從當地人朗朗上口的地

歷經政府大力檢肅取締,現已改善許多。與

方舊稱「豬屠口」(昌吉街、大龍街一帶)

相鄰的大稻埕地區呈現對比。

亦可窺見地區近百年的發展脈絡。 2016 年,市政府推出臺北市公辦都更 8+2 旗 日本人在大正二年 ( 民國二年 ) 時,將原本是

艦計畫,將蘭州國宅都更列為重點計畫,當

一片水田的地方選擇作為家畜市場。國民政

地設有專案辦公室,共分為 4 個更新區域分

府來台後將屠宰場拆除,後來第一波城鄉移

年期推動。另方面,有「昌吉轉角」社區規

民台西人(雲林彰化)於此落戶,住進雜蕪

劃師工作室的駐點空間,用社區營造手法帶

的廉價國宅,並帶來傳統的信仰與文化(王

動週邊團體、組織投入社會氛圍的轉變。

│短講單位 local groups │ • 昌吉轉角 Chanji Corner 11


12


An Eye for Community

蘭州斯文地區 Lanzhou-Siwen Area

• 大龍峒 Dalongdong 大龍峒指淡水河與基隆河之間,以孔廟、保安宮為核心的聚落, 現哈密街附近。是個人文底蘊豐富的街區。以保安街為中心, 有一條街稱為四十四坎,傳聞在保安宮落成後,利用剩下建材, 由當時王、鄭、高、陳四戶合資承購以建造此位於保安宮西側 之木造覆瓦店舖,兩排店舖共計四十四間,一間叫做一坎,故 稱四十四崁,是大龍峒最早的商店街。在清朝時期,在四十四 崁街的兩側有隘門,帶動了大龍峒的商業發展。清朝時期,此 處出了許多的舉人,也因此被稱為人文薈萃的中心。 • 豬屠口、昌吉街 Slaughterhouse and Chanji Street 日本大正時期,日本人在此設立家畜市場,是早期豬隻屠宰場 的所在地,因此稱為「屠宰口、豬屠口」,主要區域為現今昌 吉街及大龍街一帶。光復後,許多自雲林、彰化一帶的人移居 台北此處討生活,在此定居。當時住進此處廉價的房舍當中, 許多勞工階層居住,夜間以喝酒聚賭為樂,女人家多是市場攤 販、清潔婦,也有些賣笑維生的酒家女,因此曾被外界稱為流 氓窟、毒窟,與繁榮的大稻埕僅一線之隔,成為截然不同的地 區樣貌。

13


• 蘭州斯文整宅 Lanjoh Siwen Public Housing 蘭州、斯文里整建住宅是 1960 年至 1970 年間辦理地區公共建 設、興闢公共設施時,為安置地上違建及部分合法建物拆遷戶, 所興建的現代化、小坪數之整建住宅,採賣房不賣地之方式讓 拆遷戶得以低價買房。 蘭州、斯文里整建住宅完工迄今已逾 50 年,社區公共環境及居 住空間老舊問題日趨嚴重。過去社區有較多弱勢及年長住戶, 因此近年以「先安置、後改建」的都市更新策略,及興建中繼 住宅方式,協助社區居民在都更期間能有短期安置之處,同時 保留在地社會網絡連結,以加快推動都市更新。

14


An Eye for Community

B 大橋頭以北地區 North of DaQiao Area

大橋頭位於台北大橋位於台北市的這一端,

運,一路之隔,近三、四十年來,長期處於

橋樑連通台北市及三重埔,不僅是以前縱貫

發展凍結狀態。北迪化街一帶的「大橋町」

公路的要道,也是大稻埕與大龍峒的界區。

社區,,地區內保有老街特色,許多荒置破

過 去 知 名 的 產 業 包 括 六 零 年 代 的「 蘭 花 市

舊的紅磚灰瓦建築、木造門窗、低矮建物,

集」、「草仔粿米食」等,後因交通之便,

伴隨蜿蜒巷子及緊密尺度的街道寬度。

形成知名的「人力市場」,找臨時工可來此 劉欣蓉老師以「大橋工舍」的駐點模式啟動

地「拉夫」。

地方工作站,串聯包括淡江大學建築系師生、 大橋頭以北以延平北路延三夜市為分界,以

剪紙藝術家、社會設計師等有心參與帶動地

國順、景星里為主要範圍。社區的地址包括

方改變的工作者,利用社區既有的生活空間,

有迪化街二段等自清朝以來即形成的老街紋

發動微型環境改造,以逐漸凝聚居民意識。

理,然而有別於大稻埕迪化街一段的發展命

│短講單位 local groups │ • 大橋工舍 DaQiao • 景星里辦公處 Jin-Hsin Neighborhod Offier

15


16


An Eye for Community

大橋頭以北地區 North of DaQiao Area

• 迪化街二段 ( 米食產業 ) Dihua Street Sec.2 大橋頭延三商圈內的粿仔街即為臺北市米食文化發源處。又稱 草埔仔 ( 今延平北路三段的天師宮週邊 )、四崁仔(今:迪化街 二段一帶)曾是北台灣早期最大的米食-粿、粽的批發產地。 早年興盛時期,聚集在此地的米食製造業者據說超過百家;因 此,這個地方又被稱為「粿穴」,並稱呼迪化街二段位於草埔 仔市場上的街道為「粿仔街」。由於鄰近淡水河,因灌溉方便、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自古盛產稻米,居民便用此研發出 各項米食產品∼各類粿、粽、如紅龜粿、草仔粿、菜頭粿等。 街區內聚集約 15 家米食業者,主要以家庭式廚房即工廠之型態 從事生產,並以食品行之名義進行批發販售,產品以傳統各式 米食產品像粿、粽與米苔目等,消費者來自米食中盤商、菜市 場、攤販為主,所以許多批發商在凌晨三、四點就會來此批貨, 尤其在逢年過節或是大拜拜前夕更為熱鬧。 • 大橋頭 ( 人力站 ) Daqiaotou ( Big Bridge Head ) 台北大橋在 1969 年代建立,坐落於三重與大稻埕之間,是外縣 市往來台北重要的橋樑之一。從外縣市一進入台北,隨即就進 入台北車站。民國 50、60 年代,台灣經濟逐漸起飛,許多中 南部居民北上找工作機會,大多選擇在相較房價便宜的三重居 住。而當時經濟興起,許多建築業、裝潢師傅工作漸多,台北 橋變成臨時的人力市場,許多工頭會在此找粗工,以前一大早 就有數十人在橋下待工,近年已不復盛況,每天只有三三兩兩 17


臨時工來覓頭路。北市就業服務處長游淑真表示,早期工頭會 開著車來挑人,數一數需要多少人力,車子一載就直接上工; 當年為了照顧這些臨時工,北市府還在橋下設置「大橋就業服 務站」。 • 延三夜市 Yanping North Road Tourist Night Market 延三夜市坐落於延平北路三段,位於大橋頭間,由於大橋頭屬 於大稻埕的邊緣,不算是富庶的大稻埕地段,因大橋頭早期成 為大台北的臨時人力工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橋頭地區開始 出現服務需要消耗大量體力的勞動階級的餐飲小吃,因此飲食 上講求的是經濟實惠、量大、重口味,加以此地濃厚的島內移 民色彩,因此相較於鄰近地區呈現出更多元化發展的特色。 • 大稻町目米食文化館 Dadaocheng Rice Culture Shop 台北市大稻埕的粿仔街,在早期就以製作各式米食料理聞名, 隨著時代演進,雖然逐漸沒落,但當地的大同區國順里,里長 陳穎慧特別依循傳統製作米食料理方法,開設了一間米食文化 館,希望讓所有民眾都能重溫古早時期的好味道。

18


An Eye for Community

• 樂活景星轉角客廳 Community Garden by the Street 位於延平北路三段 18 巷口,有一塊閒置空地,長期被違規停車 及附近攤商的攤車占據,形成髒亂的小轉角。當地景星里里長 申請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的 Open Green 補助計畫,將空間進行改 造,希望打開空間開放提供給民眾使用。入口處還有美麗的花 朵與香草植栽,開放提供民眾認養種植蔬菜,也在空地上規劃 設置座椅,讓轉角空間成為里內的一處樂活空間,讓居民有個 可以交流且休憩的轉角環境。 • 茶店仔 Tea Shops 大稻埕茶葉興盛,從延平北路延伸,大橋頭下,房舍呈區塊狀, 結市,人跟物都是,臨河一帶商店街,有很多「茶店仔」。以 前的茶店仔並非現在被汙名化的阿公店,是單純提供人泡茶、 聊天的地方。過去常是一些長輩來交流泡茶的地方,許多的阿 公會帶著小孫子來找朋友泡茶,因此,茶店裡的茶櫃旁還有一 堆裝滿糖果及豆子等的玻璃罐 , 等著小朋友們來吵鬧要餅要糖, 在這裏泡茶 , 掌櫃的會先問你要烏龍 , 香片 , 還是包種等 , 以及茶 資水費份等。在大稻埕至大橋頭、重慶北路一帶的小巷弄有許 多這樣的茶店仔,現今已愈來愈少了。

19


20


An Eye for Community

C 大稻埕地區 Da dao Cheng Area

以迪化街一段(南街、中街、中北街)為主

傘下,原始的迪化街空間尺度與建築樣貌被

要的地區,長約 800 公尺,初建於 1850 年

保留下來。

代。日本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 米業、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有「本

2010 年,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S)在「誰

島人市街」之稱。永樂市場及其附近的布行

的城市」的討論中,以實驗性質的方式主要

曾是 1960 年代經濟奇蹟的紡織業大本營,目

以公有建築物為基地催生與民間共創街區的

前多已凋零或轉型。1987 年開始,「我愛迪

模式。迪化街縉紳化的進行式可以說從此作

化街」保存運動開始推行,歷經道路拓寬廢

為分野。在地店家與創新社群之間的共創模

存爭議,迄今在大稻埕歷史風貌街區的保護

式、帶來的地區轉變,特別地引人注目。

│短講單位 local groups │ • 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 Dadaocheng Creative Street Association • URS329 • 迪化街社區規劃師工作室 DiHua Street Community Planners' Ofiice • 瓦豆 • 光田 WeDo Group

21


22


An Eye for Community

大稻埕地區 Da dao Cheng Area

• 迪化街一段 ( 北段、中北段、南段 ) Dihua Street Sec.1 1970 年代末期,迪化街當地大部分商家與台北市政府以街區內 古老建築易引起公安危險為理由,計畫將迪化街拆除。1988 年, 迪化街私人建築拆除期限到期,樂山基金會組織小規模抗議活 動,反對拆除迪化街,經過與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與小部分當 地地主的堅持與努力,1995 年,迪化街終於免於拆除並保持原 有的 7.8m 街道寬度與原有街道風貌。歷經民間單位與市政府的 討論思量,1998 年台北市都市設計委員會通過「大稻埕歷史風 貌特定專用區計畫」,為補償土地所有人開發權的損失,市府 實施了全國第一個以容積移轉和建築容積獎勵等措施,作為歷 史街屋保存的誘因和補償。台北市政府並在專用區計畫性的投 入公共設施及基礎建設,使得迪化街在相當程度上被保留下來, 2004 年已完成部分的「全棟保存」工作。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簡稱 URS URS=Yours 你的、我的、大家的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 2010 年開啟了 URS 推動計畫,由政府單位 提供地點,鼓勵民間單位進駐, 讓民間單位得以自由展現創新 力量,將文化創意的種子埋進這些老舊街廓中。URS 以「再生」 為主軸,有別於先破壞再建立的重建模式,URS 將計畫在舊的 輪廓中加入新的概念。都市再生的概念包含了創新、 開發導向、 公私合夥、整合、生態永續等多方面向的整合,透過城市的軟 23


創新實力,產出更豐富多元的城市記憶。 而 URS 就是要透過都 市更新再生,將更多元、更具活力的創意讓市民共享。 • 大藝埕 Art Yard 現今走在大稻埕迪化街內,可同時看見此處有傳統的中藥材店 家,但也有幾個文創小店在此經營,這些小店的起源,源自「藝 埕」系列的空間店家。在 2012 年之際,由創辦人周奕成領軍, 由於周奕成對於台灣 1920 年代風華的憧憬,引領著世代的文化 創業群落,選擇到歷史風貌濃厚的大稻埕扎根,在迪化街地標 「屈臣氏大藥房」開設小藝埕,希望在這裡的歷史文化街屋內, 提供給各種創意工作者,呈現精美的特色工藝,在小藝埕發揮 標竿作用,提供懷抱夢想的青年人才進駐,緊接着在 2012 年創 立的民藝埕,後續又成立學藝埕、眾藝埕、合藝埕、聯藝埕等, 以各種新型態方式經營,如書店、茶館、咖啡廳、手作、民藝、 選品等風格小店,吸引許多年輕族群與外國觀光客前來,讓大 稻埕呈現新舊融合的特殊風貌。

24


An Eye for Community

團隊 Our Members We are making co-learning platform between Tokyo-Taipei.

Chris Dimmer, Urban researcher Kyoco Taniyama ( 谷山恭子 ), Artist Niko Alexander Schwenke, Media Artist Masaru Ito ( 伊東 勝 ), Director Takeshi Nishio, Furniture Designer, Host of SAKE DAYS. Mami Motoyuki, Assistant Manager Ryo Noda, Videographer (& Photos on this site) Local partners Pei-YIn Shih, Coordinator Sandy Lin, Coordinator Fifi Chan, Coordinator Szu-Ching Huang, Logos & Identity Designer Yu-Fen Wang, Assistant Supporters Justin YU (Plan b) Hsien-Wen Chang (CIT) Hsin-Jung Liu (DaQiao72) Szu-Ju Wu (ChangJi Corner)

25


An Eye for Community | 東京 - 台北 社區交往 Period: 2017 September 2-10 Place: DaQiao72, CIT (Center for Innovation Taipei), 小柴屋 Organizer: SHIBAURA HOUSE Executive Partner: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Cooperation Partner: Plan b, CIT (Center for Innovation Taipei), 大僑工舍 ,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URO) Media Partner: 台北村落之聲 , 眼底城事 *Facebook "An Eye for Community". You can also see our previous project "Tokyo Community Space"(2013).

2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