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 中長程規劃研究案結案報告書 ▼
▲
委託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文化台灣發展協會 計畫主持人:林崇熙
2008 年 12 月 1
目錄
目錄 圖次..............................................................................................................................III 表次............................................................................................................................ VII 計畫緣起...................................................................................................................VIII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1-1 一、 新主體:以文化資產來建構地方之「發展主體性」.................... 1-1 二、 新場域:以文化資產營造「公共領域」........................................ 1-5 三、 新能量:以「文化資產智慧」來創造轉化成地方新競爭力........ 1-8 四、 新角色:以「社區參與」來建構文化資產為「文化公共財」.... 1-9 五、 新機會:激發「文化產業」等經濟面向及各行動者新發展.......1-11 六、 新價值:以文化資產發展「文化超越性」.................................. 1-13 七、 新環境:達到「文化環境永續經營」意境.................................. 1-14 八、 小結.................................................................................................. 1-16 第 2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2-1 一、 國家政策.................................................................................................. 2-1 二、 文化政策.................................................................................................. 2-6 三、 綜合分析................................................................................................ 2-12 四、 預算分析................................................................................................ 2-14 五、 區域型計畫之必要性............................................................................ 2-20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3-1 一、 「文化資產」價值認同的落差........................................................ 3-1 二、 文化資產的文化脈絡性失落............................................................ 3-5 三、 文化資產政策執行缺乏有效性.......................................................3-11 四、 文化資產保存缺乏系統性.............................................................. 3-15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4-1 一、 區域型現況與解決策略.......................................................................... 4-1 二、 專業力評估.............................................................................................. 4-8 第 5 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基本論述.......................................................... 5-1 一、 以「智慧」來建構文化資產價值.................................................... 5-2 二、 以「公共性」來促進居民參與文化資產保存.............................. 5-10 三、 以「智慧再生產」來使文化資產永續經營.................................. 5-24 四、 文化資產的系統性核心價值.......................................................... 5-29 五、 小結.................................................................................................. 5-42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6-1 一、 規劃基本理念.......................................................................................... 6-1 二、 他山之石-國外案例............................................................................ 6-10 三、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6-20 I
目錄
四、 區域型文化資產發展規劃架構芻議.................................................... 6-26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7-1 一、 前言.......................................................................................................... 7-3 二、 基地的建立—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7-11 三、 行動方案................................................................................................ 7-20 四、 各層級分項計畫.................................................................................... 7-51 參考資料.................................................................................................................. 7-57 附錄........................................................................................................................... - 1 一、 期中報告審查會議紀錄................................................................... - 1 二、 期中報告審查委員意見回應........................................................... - 5 三、 期末報告審查會議紀錄................................................................... - 7 四、 期末報告審查委員意見回應........................................................... - 9 五、 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提案主要問題彙整表..... - 10 六、 專業力評估評分表......................................................................... - 13 七、 區域型文化資產短期(1~4 年)執行方案 - 37 審查委員......................................................................................................... - 37 工作團隊......................................................................................................... - 68 -
II
圖次
圖次 圖 1- 1:日本時代忠魂碑被改成復興亭 ................................................................ 1-3 圖 1- 2:日本神社被改成超然亭 ............................................................................ 1-3 圖 1- 3:桃園大溪已經經營出「蔣介石總統文化特色產業」 ............................ 1-3 圖 1- 4:妻籠宿街道景觀 ........................................................................................ 1-4 圖 1- 5: 具地方特色的妻籠宿民宅 ...................................................................... 1-4 圖 1- 6:古川町瀨戶川景觀 .................................................................................... 1-4 圖 1- 7:古川町頗具特色的民宅 ............................................................................ 1-4 圖 1- 8:古川町民宅匠師標章 ................................................................................ 1-5 圖 1- 9:瀨戶川由居民自動清理 ............................................................................ 1-5 圖 1- 10:做為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指標的樂生療養院 .......................................... 1-8 圖 1- 11:壯烈成仁的嘉義稅務出張所 .................................................................. 1-8 圖 1- 12:文物館中的木頭段不足以傳承智慧 ...................................................... 1-9 圖 1- 13:需努力發揚木材與大木榫卯結構的優良特性 ...................................... 1-9 圖 1- 14:基隆中元普渡是社區參與的無形文化資產 .........................................1-11 圖 1- 15:馬祖鐵板村擺瞑活動闔境參與 .............................................................1-11 圖 1- 16:英國格林威治村模型店中精巧的等比例小模型 ................................ 1-12 圖 1- 17:北門車站 ................................................................................................ 1-12 圖 1- 18:奮起湖車庫中的森林鐵道蒸汽火車頭 ................................................ 1-12 圖 1- 19:霧社事件並不僅是單純的「抗日」意義 ............................................ 1-13 圖 1- 20:白冷圳是日治時期的重要歷史表徵 .................................................... 1-13 圖 1- 21:金門明遺老街保存需正視甲頭組織的重要性 .................................... 1-16 圖 1- 22:台南縣楠西鄉鹿陶洋聚落以宗族力量保存 ........................................ 1-16 圖 2- 1:97 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政事別預算分配比例圖 ............................. 2-15 圖 2- 2:民國 97 年中央政府教科文預算分配百分比例圖 ................................ 2-16 圖 2- 3:民國 97 年文建會預算分配百分比例圖 ................................................... 2-17 圖 3- 1:瀕臨不保的樂生療養院 ............................................................................ 3-3 圖 3- 2:消失無蹤的嘉義稅務出張所 .................................................................... 3-3 圖 3- 3:吳鳳廟凸顯轉型正義的問題 .................................................................... 3-5 圖 3- 4:原住民文化資產企待正視 ........................................................................ 3-5 圖 3- 5:水井文化脈絡的喪失 ................................................................................ 3-6 圖 3- 6:工業遺址使用脈絡的喪失 ........................................................................ 3-6 圖 3- 7:麻豆林氏廢宅 ............................................................................................ 3-6 圖 3- 8:斗六太平老街底張品芳廢宅 .................................................................... 3-6 圖 3- 9:日月潭文廟 ................................................................................................ 3-7 III
圖次
圖 3- 10:國家音樂廳 .............................................................................................. 3-7 圖 3- 11:板橋林家花園........................................................................................... 3-7 圖 3- 12:國定古蹟王得祿墓園............................................................................... 3-7 圖 3-13:老厝因道路徵收遭拆毀 ........................................................................... 3-8 圖 3-14:都市空間紋理的認知失落 ....................................................................... 3-8 圖 3-15:埔里手抄紙 ............................................................................................... 3-8 圖 3-16:鹽水橋南老街上的打鐵店 ....................................................................... 3-8 圖 3-17:中國化的原通宵神社 ............................................................................... 3-9 圖 3-18:中正紀念堂的更名之爭 ........................................................................... 3-9 圖 3-19:布農族八部合唱於文建會研討會上演出 ............................................... 3-9 圖 3-20:不敢當古蹟的關西范氏老屋 ................................................................. 3-12 圖 3-21:不開放的新竹北埔天水堂 ..................................................................... 3-12 圖 3-22:峨眉富興茶廠內的破損情形 ................................................................. 3-13 圖 3-23:新埔褒忠亭完工不久的紀念碑記,上方已嚴重剝落損壞。 ............. 3-13 圖 3-24:新竹縣古蹟新埔范氏家廟公廳側間屋頂毀損,未能立即解決。 ..... 3-14 圖 3-25:新竹縣古蹟新埔陳家祠牆壁出現潮溼以及裂痕,正等待修復。 ..... 3-14 圖 3-26:關西鄭氏祠堂 ......................................................................................... 3-16 圖 3-27:新埔劉家祠 ............................................................................................. 3-16 圖 3-28:北埔慈天宮 ............................................................................................. 3-16 圖 3-29:新埔褒忠亭內被張貼公告的柱子 ......................................................... 3-16 圖 3-30:北埔慈天宮牆面上被張貼參拜路線圖 ................................................. 3-16 圖 3-31:新埔褒忠亭內的滅火器(但已有過期) .................................................. 3-16 圖 3-32:新竹縣關西鎮鄭氏家廟 ......................................................................... 3-17 圖 3-33:新竹縣峨眉鄉富興茶廠 ......................................................................... 3-17 圖 3- 34:新竹縣關西鎮鄭氏祠堂 ........................................................................ 3-18 圖 3- 35: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 ............................................................................ 3-18 圖 5- 1:文化資產同心園保存策略圖 .................................................................... 5-2 圖 5- 2:美濃竹門電廠中的防空洞。 .................................................................... 5-5 圖 5- 3:舊台中酒廠中的洗瓶機。 ........................................................................ 5-5 圖 5- 4:醃製酸菜的檜木桶。 ................................................................................ 5-6 圖 5- 5:醃製酸菜的水泥桶。 ................................................................................ 5-6 圖 5- 6:手工揉茶器具。攝於桃園茶葉改良場。 ................................................ 5-7 圖 5- 7:第一代機器揉茶。攝於桃園茶葉改良場。 ............................................ 5-7 圖 5- 8:第二代機器揉茶。攝於桃園茶葉改良場。 ............................................ 5-7 圖 5- 9:第三代機器揉茶。攝於桃園茶葉改良場。 ............................................ 5-7 圖 5- 10:廢棄的新竹縣新光派出所 ...................................................................... 5-9 圖 5- 11:桃園大溪老街的賣店式古蹟。 .............................................................5-11 IV
圖次
圖 5- 12:古蹟修復後賣店進駐而號為「古董博物館」。 ...................................5-11 圖 5- 13:台北市萬華區西本願寺遺跡 ................................................................ 5-15 圖 5- 14:日本福岡太宰府天滿宮 ........................................................................ 5-15 圖 5- 15:煌明伯表演傳統彈棉被的功夫。 ........................................................ 5-17 圖 5- 16:煌明伯講解手工棉被與機器棉被的差異。 ........................................ 5-17 圖 5- 17:區域型案的整體架構藍圖 .................................................................... 5-20 圖 5- 18:創意修復彩繪的課桌椅 ........................................................................ 5-23 圖 5- 19:自力修屋的趣味與彈性 ........................................................................ 5-23 圖 5- 20:裝盛喬麥麵的竹容器與竹簾。 ............................................................ 5-25 圖 5- 21:鵝肉販以竹器來裝盛切好的鵝肉,較不會黏底。 ............................ 5-25 圖 5- 22:竹炭成為文化產業商品 ........................................................................ 5-26 圖 5- 23:竹炭的效能說明 .................................................................................... 5-26 圖 5- 25:含鹽份的積水中有著小魚。 ................................................................ 5-28 圖 5- 26:鹽分甚高的鹽田中長出植物。 ............................................................ 5-28 圖 5- 27:文化資產系統性連結示意圖 ................................................................ 5-30 圖 5- 28:美濃圳道空照圖 .................................................................................... 5-31 圖 5- 29:荖濃溪水資源文化保存 ........................................................................ 5-31 圖 5- 30:「日本名水百選」第一號名泉─宗衹水 .............................................. 5-33 圖 5- 31:水舟 ........................................................................................................ 5-33 圖 5- 32:水神祭 .................................................................................................... 5-33 圖 5- 33:詩歌與繪畫 ............................................................................................ 5-34 圖 5- 34:戲水活動 ................................................................................................ 5-34 圖 5- 35:釣魚活動 ................................................................................................ 5-34 圖 5- 36:藍染漂水 ................................................................................................ 5-35 圖 5- 37:森林保育 ................................................................................................ 5-35 圖 5- 38:住民憲章 ................................................................................................ 5-35 圖 5- 39:親水活動 ................................................................................................ 5-36 圖 5- 40:屏東共和新村是附近民眾的活動場 .................................................... 5-40 圖 5- 41:共和新村富有文化資產價值 ................................................................ 5-41 圖 5- 42:共和新村充滿歷史與記憶 .................................................................... 5-42 圖 6- 1:文化資產發展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 6-2 圖 6- 2:文化資產保存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 6-3 圖 6- 3:文化資產跨域保存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 6-5 圖 6- 4: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 6-6 圖 6- 5:倫敦紀念名人之藍色牌 ............................................................................ 6-7 圖 6- 6:以「人」表徵為地方無形文化資產 ........................................................ 6-7 圖 6- 7:政府推動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角色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 6-8 V
圖次
圖 6- 8:妻籠宿的街道 .......................................................................................... 6-13 圖 6- 9:妻籠宿的藤原家住宅 .............................................................................. 6-13 圖 6- 10:跨局室合作推動文化資產保存環狀圖................................................. 6-21 圖 6- 11:文化資產三級保養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6-25 圖 7- 1: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架構圖 ............................................................ 7-1 圖 7- 2: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工作進程設想圖 .................................................. 7-52
VI
表次
表次 表 2- 1: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政事別預算分配表(民國 95~97 年) ............ 2-14 表 2- 2: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原預算分配表(民國 95~97 年) ........................ 2-15 表 2- 3: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預算分配表(民國 95~97 年) .................... 2-16 表 2- 4:96 年文建會文化資產業務預算分配表 單位:千元;%..................... 2-17 表 2- 5:96 年文建會文化資產綜合業務預算分配表 ......................................... 2-18 表 2- 6:97 年文建會文化資產業務預算分配表 ................................................. 2-18 表 2- 7:97 年文建會文化資產管理業務預算分配圖表 ..................................... 2-19 表 4-1: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 4-8 表 4-2: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量化統計表 ................................... 4-10 表 5- 1:後壁鄉新東國小創意修屋前後對照圖表 .............................................. 5-22 表 6- 1:妻籠宿文化脈絡轉變 ...............................................................................6-11 表 6- 2:妻籠宿保存運動進程表 .......................................................................... 6-12
VII
計畫緣起
計畫緣起 文化資產保存對於保存國家或地方文化歷史記憶、傳統智慧、歷史見證、與 促進國家認同或地方認同等至為重要,且對於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觀光事 業等發展亦為最重要基礎。然而,在文化資產保存法頒佈至今二十餘年,文建會 亦戮力於文化資產普查、登錄、推廣、傳習、修復、保存等工作,但迄今各地仍 層出不窮地發生文化資產受到損害或緊急搶救等事件,顯現社會各界對於文化資 產保存的價值感仍有待加強。 文化資產保存的問題可謂千絲萬縷。除了文化資產詮釋的紛雜與異質性外, 在文化資產保存方面,面對的問題包括匠師技術流失、從業人員水準下降、科學 研究尚在起步、發包制度僵化、評審標準難定、材料選用落差大、材料處理不當、 無形文化資產逐漸流失、公部門各單位的步調不一與價值觀歧異等。而關於這些 命題的解決,除了人員素質提升外,更需考量如何提升第三部門的能力,及如何 讓公部門各領域都能對文化資產價值與保存有所共識。在文化資產經營方面,面 對的問題包括日常管理維護疏漏、居民對於文化資產的認同薄弱、社區對於文化 資產的維護投注尚少、文化資產尚未是地方產業經濟的重要環節、人們對於文化 資產的想像過於貧乏、文化資產的傳統智慧尚未被認知、文化資產的精神尚未轉 化契合於現代社會等。關於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從社區認同、居民參與、發揚 文化資產的智慧與價值等方面來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能讓文化資產在社區認 同與成為公共領域的基礎上得到永續經營。 為突破過往推動文化資產工作瓶頸,文建會遂於 95 年度起推動「區域型文 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提出以「區域環境」為整體保存範疇之新保存觀 點,期望透過此項計畫之推展,得以串連各項社會資源,並重有形與無形文化資 產之保存,落實社區民眾參與及在地自主管理,建立區域性文化資產保存之可持 續性發展模式,形塑臺灣意象,保存集體記憶,進而提升全民對於在地文化之認 同與歷史情感。 在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推動一年來,顯現此計畫立意良好且 具有前瞻性,但需在理論基礎、操作手法、推動策略、社會網絡連結等方面進行 更細緻的論述與實踐;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個長遠的時程來實踐,方不至於無法 深化與紮根。因此,本計畫將針對文建會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來 進行中長程發展規劃,希望能建構出未來文化資產保存的新模式。 VIII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第1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從文化資產保存法頒佈至今二十餘年中,雖然在快速經濟開發中保住了些許 文化資產,但各地文化資產保存概以單棟古蹟為大宗與主軸,卻也發生了許多文 化資產保存的困境,如政治意識型態作祟、缺乏地方主體性、未成為社會價值、 修繕經費短缺、文化脈絡斷裂、保存認同薄弱等,以致於文化資產保存不斷地在 「拼經濟」的開發主義中遭遇挫折,或者在環境變遷中成為不搭調的異質地誌 (heterotopia)。 相對於單點式保存,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概念提供了一個另類概念,希 望能在文化資產保存願景指引與系統性藍圖規劃中,確立文化資產保存的努力方 向、階段、與進程,而不致於使各種文化資產保存行動顯得孤單、零碎、重疊、 或矛盾。文化資產既然不應該是負擔,而是具有「再生產」能力的資產,就需在 做為「過去╱現在╱未來」的連結介面角色中,建構起地方發展新主體、公民社 會新場域、文化國力新能量、社區參與新角色、文化產業新機會、文化超越新價 值、及永續經營新環境等具有開創性的願景想像。
一、
新主體:以文化資產來建構地方之「發展主體性」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與文化發展經常糾纏在國家化、民族化、國際化、現 代化等種種當下的意識型態、國家權力、世界潮流等之中。若是國族主義當道, 則非屬政治權力主流的文化將受到打壓,例如日本時代的皇民化運動、戰後的中 國化運動、及經濟現代化主義等都使得臺灣本土文化受到壓制。若是國際化或全 球化思潮當道,則易使地方失去文化個性與面貌。地方若缺乏主體性,意味著面 對國際各領域強權時,會以自卑的心態來崇拜國際強權,而造成隨波逐流以致於 被國際強權所宰制。台灣因為長期的政治問題及國際分工的位置,導致在文化、 經濟、外交、藝術、教育、學術等領域都因缺乏主體性而隨波逐流。經濟上的國 際加工基地性格讓自己隨著國際大廠的微利訂單而起起伏伏,卻還沾沾自喜於某 產品之全球產值第一。卻從來不問,為何此世界第一的產業會很快地就產業外 移?學術及教育上的缺乏主體性,使得台灣學術界一直是歐美學術的後殖民地, 汲汲營營於引進最新的歐美學術理論或流行思想。國科會及各大學升等評鑑等以 1-1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能登上國際 SCI 期刊為標準,對於學術與本土有否關連則完全不在意。 國際化能夠開拓視野及汲取多元文化能量。但不管是政治、經濟、社會、藝 術、教育、學術等領域,在邁向國際化之前,必須先有著在地主體性。此主體性 不必然是以國族主義或國家意識為依歸,但卻必須有著在地社群基於某種文化關 懷或願景而形成的努力、社會連結、與社會效果,從而形成一種文化厚度與自主 性。有了主體性後再邁向國際化,就是透過互動來吸取外來資源以壯大自己了。 此與缺乏主體性而移植外來思想時的淺根性完全不同。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一生 大多在故鄉西班牙東北部卡塔崙亞(Catalunya)度過,講卡達塔蘭話,用卡塔蘭 文寫作,他的藝術創作根植於過去數千年傳統,卻能因為其勇於突破、勇於創新, 因而能從本土而成為國際化人物。 臺灣無可避免地需在國際環境中自我定位、生存、競爭,因此需讓國民有著 「國際視野、在地思維、社會關懷」的格局、思考與態度。因為有「國際視野」, 就會有多元包容;因為有多元包容,就能有創新創意,從而能在國際變局中與時 調整。可是,如果缺乏「在地思維」與「在地行動」,則「國際化」會流於國際 強權的文化殖民,更會因為缺乏自主性而任意移植不合時宜的外國文化來導致災 難。所謂的「在地思維」與「在地行動」不是一種封閉型的想法,反而是一種普 世性的能力。也就是說,要讓國民具有一種到任何地方都能融入在地脈絡(包括 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面向)來思考與行動的能力與實踐力,以免以強權之 姿進入陌生領域(如學者專家進入社區、漢人進入原住民部落),或者因為不瞭 解在地脈絡而無法進入。因此, 「國際視野」需以「在地思維」為主體, 「在地行 動」要指向「普世能力」的培養為目標,而總結到以地方文化為主體的國際格局 新發展。 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將有機會讓地方人們重新檢視這塊土地的歷史,並 思考將以何種文化主體性來面對這塊土地與歷史,在這般的思考與立場之上,重 新界定何謂地方的文化資產,及思考文化資產將在地方發展上扮演什麼角色。桃 園大溪是泰雅族、漢人、日本人、國民黨政府等種種力量交會的地方,也是各種 新舊產業匯集的地方,就應該能讓人們看到種種歷史文化的痕跡與見證。國民黨 政府無須仇視日本人而將神社與忠魂碑改頭換面為涼亭,民進黨政府也應尊重民 眾對於蔣介石總統的懷念與一片「去蔣化」風潮中大溪反向操作將蔣介石總統做 為地方特色塑造的一環。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要能夠讓社區居民共同參與來 1-2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思考與討論地方的文化性格、風貌、個性、特色應該是什麼,一方面才能夠讓居 民充分參與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二方面能夠讓地方文化有著系統性的保存與發 展,三方面能夠讓居民的文化自主性有所發展。也就是說,地方文化主體性與地 方文化資產保存是一體兩面的事。
圖 1- 1:日本時代忠魂碑被改成復興亭
圖 1- 2:日本神社被改成超然亭
圖 1- 3:桃園大溪已經經營出「蔣介石總統文化特色產業」 地方主體性的營造就從「愛護自己的家鄉」開始。以日本幾個町並保存的著 名案例如妻籠宿、古川町、白川鄉(合掌造)等來看,都來自於 1960 年代間這 幾個地方有著人口外移、產業不振等生存危機,從而以「愛護鄉土」為起點來進 行聚落保存與地域振興。 創設於 1965 年的「妻籠宿資料保存會」開始進行培養愛護文化財、保護自 然資源、愛護鄉土的心。而後來由於獲得媒體大肆報導而引來許多觀光客,妻籠 宿居民憂慮觀光化的污染,因而在 1971 年由住民集體制訂了「防衛妻籠宿住民 憲章」 ,其中明訂「不賣、不租、不破壞」三大原則,及「不忘初衷」的座右銘, 至今仍為住民們所恪守。更進一步地,妻籠宿住民成功地要求村落周遭一千兩百 公頃的林地需同時進行保育,而與村落一起劃入日本第一個「重要傳統建造物群 1-3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保存地區」。數十年來的努力都指向愛護自己的家鄉,使家鄉成為足以安居樂業 而無須外移的地方。
圖 1- 4:妻籠宿街道景觀
圖 1- 5: 具地方特色的妻籠宿民宅
古川町的改頭換面是從瀨戶川淨化整治開始。流經古川町市區中央的瀨戶川 在一九六0年代還是一條臭水溝。經由町役所的努力宣導與溝通後,居民成立了 「守護瀨戶川之友會」,在官民合作努力下,逐漸推動以瀨戶川整治為主軸的清 淨家園運動,其目標就在於「讓家鄉更美麗」。雖然公部門努力投入,但居民在 保護家鄉的意識發展起來後,更進一步於 1985 年提出「景觀保存條例」 ,卻遭町 役所以「時機尚未成熟」而駁回。但社區居民轉個彎而提出「景觀設計獎」來使 古川町的街區風格更具整體性與特色性。此獎勵指向以傳統大木結構工法及風格 修建或興建的家屋,一方面形塑了古川町整體的特色風格,另一方面也確保了當 地眾多大木匠師的生計與技藝傳承。眾多得獎的家屋建築及木匠工藝的特色形 成,使得古川町官民逐漸達成共識,而於 1996 年制訂了「飛驒古川故鄉景觀條 例」。古川町的特色不在於傳統建築群,而在於優美景觀與技藝文化,這些都源 自於社區居民「讓家鄉更美麗」的動心起念與持久的努力。
圖 1- 6:古川町瀨戶川景觀
圖 1- 7:古川町頗具特色的民宅
1-4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圖 1- 8:古川町民宅匠師標章
圖 1- 9:瀨戶川由居民自動清理
這些愛護家鄉的行動在數十年的努力後,形成驚人的力量;重點不在於每年 吸引數十萬或上百萬的遊客來造訪,而更在於妻籠宿的古老建築群與周遭自然環 境得到完整的保存,或古川町的環境得到良好整治且使得優良的木匠技藝文化得 到傳承與重視。他們的動心起念都源自於「愛護自己的家鄉」,而促使整個區域 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得到全面的保存。因為精神主軸在於「愛護自己的家鄉」 , 因而此事為全村眾人的公共事務,而不是少數文史工作者搶救文化資產的悲劇演 出。因為「愛護自己的家鄉」是公共事務,因此在種種凝聚社區共識的過程中, 社區的文化主體性逐漸形成,方能在公部門的政策與學者的理論概念中把持自己 的方向,並善用學術與行政資源的良善協助。文化資產保存因為「愛護家鄉」行 動而得到支持;相對的, 「愛護家鄉」行動因為區內豐富的文化資產而彰顯特色, 從而得到自尊與自信,更因而吸引數量驚人的觀光客來振興地方。 由上述案例亦可見,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需要處理「人」 、 「住民的生活 文化」 、 「環境整備」 、 「空間創意再利用」 、 「都市空間紋理」 、 「文資保存」 、 「有形 ╱無形文資整合」 、 「跨領域合作」等工作,而皆須以「愛護自己的家鄉」為主軸 精神,從而建構地方的文化主體性,方能營造出文化資產保存的公共性,來讓全 體居民認同文化資產保存。
二、
新場域:以文化資產營造「公共領域」
從文資法公布以來二十餘年,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一直處於與經濟開發對立的 困境之中。從左營城牆、摘星山莊、崙背中山路老街、嘉義稅務出張所、新竹市 美軍顧問團宿舍群、山仔后美軍顧問團宿舍群、新莊樂生療養院、台中惠來遺址、 嘉義郡役所等等層出不窮的文化資產保存與建設開發之矛盾衝突案例,都顯示著 1-5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文化資產保存尚未是台灣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可是,面對強大且傲慢的捷運局、 急著捷運通車來收割政治聲望的政客、急著捷運通車來獲取開發利益的地方派系 等,弱勢而無助的樂生院民及一天到晚被警方驅離或架走的青年樂生聯盟學生 們,為何能擋住捷運機廠施工長達五年?弱勢的地方文史人士為何能擋住具有龐 大開發利益的惠來遺址區域不被剷平?在一片「拼經濟」的呼聲中,應當更令政 客以公權力來與地方派系及資本家結合,輕易地以「經濟開發」之名而剷除樂生 院或惠來遺址啊! 民主社會中的「公共領域」固然看起來像是能夠讓各種人們參與公眾事務討 論而形成共識來督促政府,但是,單靠理性溝通後產生的輿論來監督政府,並不 足以構成樂生院或惠來遺址被保存。相反的,透過民意代表及地方政府所反映出 來的「新莊市民的輿論」,是一面倒地要求捷運趕快通車。相類似地,惠來遺址 周遭的商圈及住戶亦強烈希望經濟開發。那麼,什麼力量讓政府不敢斷然驅離樂 生院民或剷平惠來遺址呢? 真正的力量是「重視人權」及「保存文化資產」等社會價值觀。樂生院民被 強制隔離的悲慘遭遇固然引人同情,但若以賠償條例來金錢補償及興建新醫療大 樓來安養天年,就應該達到「重視人權」的要求了吧。可是,樂生院保存派對於 「重視人權」的詮釋是以「保住家園」來證明政府重視人權。也就是說,透過對 「重視人權」的不同詮釋及劃定界線,來爭奪不同的遊戲規則主導權。但是,要 能如此進行攻防,首要條件是整個社會對於廣義的「人權」價值觀的接受。因而 使得口頭上說重視人權的中央與地方政府都不敢擔當「踐踏人權」的千古罪名, 方能使得政府及捷運局面對絕對弱勢的樂生保存派卻無法迅速得到全面的勝 利。「重視人權」等社會價值觀,就是「公共領域」的一環。 要經營「文化資產保存」成為社會價值的一環,就得從成為「公共領域」著 手。前述嘉義稅務出張所爭議、樂生療養院保存爭議、惠來遺址保存爭議等事件 中,保存派經常指責這些案例是政治勢力介入的負面案例。例如地方政府透過操 作古蹟審議委員的派任來「依法」拒絕進行古蹟指定。或者,在古蹟審議委員已 經通過古蹟指定的審議後,縣市首長卻不肯公告之。也就是說,保存派指摘這幾 個事件都同樣面臨政治人物不肯尊重文化資產專業的現象,而逕以政治權力來決 定珍貴文化資產的命運。因此,保存派會希望讓文化資產保存回歸專業判斷,此 即需排除政治權力的干預。 1-6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回到「政治」的原點來想,「政治」不就是「管理╱經營眾人之事」嗎?可 是,文化資產若要作為「文化公共財」 ,就必須是「眾人之事」 ,也就是說,文化 資產保存必得是需要「經營」的「眾人之事」,也就是「政治」啊。 文化資產若沒有成為「文化公共財」,就不會是眾人的價值觀所在,也就難 以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來進行保存工作。若要使文化資產成為「文化公共財」 , 就需讓文化資產成為「公共領域」 ,來使社會大眾都有機會在此進行「公共參與」 。 正是因為社會大眾都能在文化資產領域有所參與、投入、及扮演著某種角色,文 化資產就因此而能成為「政治」領域的一部份。 許多文化資產保存案的失敗,都在於保存派未能將此案擴大為公共參與,而 僅止於地方文史工作者的熱情呼籲與挫折。因此,地方政府很容易就能透過委員 名單的黑箱操作來「依法」將某個文化資產處理掉。相對的,樂生案能在捷運通 車的強大壓力下倖存至今,就是因為能夠擴大民眾參與至全國性層次,不僅在各 種活動或抗議請願時有著全國各地民眾的參與,也都能順利搏上全國性媒體版 面,而在某個程度上讓「全國民眾」「參與」此議題。愈是廣泛的民眾參與,就 愈會對政治人物造成壓力與監督,致使政治權力者不敢以黑箱的方式了結之,或 者以單一思考來進行之。 簡單地說,文化資產保存要成為「政治」的事,文化資產保存才有機會讓眾 人參與而成為「文化公共財」。社會大眾參與文化資產保存事務愈多,則文化資 產保存愈能成為社會價值觀。當因為文化資產保存是政治事務而讓社會大眾都能 參與時,就會減少權力者的黑箱作業與為所欲為。這才是文化資產保存的要道。 從二十世紀末迄今,台灣社會有著鄉土文學、鄉土教育、還我母語、原權運 動、環保運動、地方文化館、文化節等風起雲湧的本土認同運動,使得文化資產 保存漸漸地在社會上取得價值認同的地位。雖然古蹟指定的過程還是有可能充滿 了政治操作的痕跡,可是還是有許多縣市文化局積極地進行法定文化資產的指定 或登錄等工作;文建會更成立了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同時,許多大學紛紛 成立文化資產、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等相關科系,說明了文化資產保存逐漸地被 社會所重視。因此,樂生案訴求於古蹟指定此手段來保存院民的家園,雖然一直 被政府技術性擱置,但也使得政府或捷運局等不敢嗤之以鼻。 真正的「公共領域」不僅在於「公眾參與」,更在於「重視人權」及「文化 資產保存」等社會價值觀,從而讓文化資產成為「文化公共財」。在這些社會價
1-7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值觀中,人們才有真正的理性溝通,也才有可能達成共識。
圖 1- 10:做為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指標的 圖 1- 11:壯烈成仁的嘉義稅務出張所 樂生療養院
三、
新能量:以「文化資產智慧」來創造轉化成地方新競爭力
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的用意既然在於突破過去單點保存的困境,就需以 歷史文化意義軸線來思考區域型的用意、範圍、與策略。以新竹縣竹東鎮為例, 其歷史文化意義可耙梳出「拓墾」 、 「客家文化」 、 「產業」 、 「水圳」等軸線,就可 循著這些軸線來考察各式各樣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內容與系統性。 竹東過去曾經有興盛的玻璃砂、林業、中油、台泥、竹業、農業等產業,但 除了稻作開始轉型進有機米之外,其他產業大都已經結束。此時,將這些產業遺 址進行保存,固然是把握了「產業」歷史文化意義軸線來進行區域型文化資產保 存之意,但更需思考:這些產業歷史文化僅僅是過去的記憶嗎?既然已經消失不 再,相關的人們也逐漸逝去,後人為何要繼續緬懷? 林業的文化資產保存不僅是將鋸子、羅盤等工具擺放在林業展示館的展示櫃 中,更應該思考如何讓林業的智慧與精神繼續傳承、轉化、與再生產。當林業興 盛的時候,人們對木材非常熟悉,就會知道要讓木材充分乾燥,才不會發生變色、 潰陷、表面乾裂、端部乾裂、弓形翹曲、駝背翹曲、捩轉翹曲、瓦狀翹曲、蜂窩 裂、表面硬化等問題。而乾燥木材的優點包括:減輕重量便利搬運、不反翹、不 裂縫、不生蟲蝕、不生繭腐、強度增加、音響清晰響亮、膠著力強、容易油漆、 含水量可達理想要求等。可是,當林業沒落而轉由外國進口時,人們對於木材的 知識與智慧就會開始消失,不僅不知道木材應該乾燥到什麼程度,還忘記了原木 1-8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的優點而大量使用便宜而不耐的合板。而與林業逐漸遙遠之後,更不知道要重視 森林涵養水源、動植物棲息、調節氣候、防止土石流、生態基因庫等重要功能與 角色。 將一塊塊的木頭擺放在展示館中,人們不會有任何感覺。木頭要能夠進入人 們的生活中,才會與人們親近而受到喜愛。優良的木頭強度與橈性,加上優良的 榫卯技術,架構起許多大木結構的古蹟。木頭的可雕刻性呈現了多少古蹟的華麗 木雕。精湛的木器工藝不僅打響桃園大溪與彰化鹿港的名號,更是廟宇供神與居 家家具所依。保存竹東的林業文化,是為了要發揚林業文化,讓關於木材的智慧、 知識、與精神能夠代代相傳、代代創新。在這個林業文化的動態性保存與發揚中, 許多民眾將有機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參與,則林業文化才會逐漸成為文化公共財。 而當竹東鎮以林業文化為保存重點時,更將有機會連結全台灣各地優良的木器工 藝、木材加工、大木結構師傅、小木作師傅、文學、歌曲、戲劇,這將是開創未 來的新契機。
圖 1- 12:文物館中的木頭段不足 以傳承智慧
四、
圖 1- 13:需努力發揚木材與大木榫卯結構 的優良特性
新角色:以「社區參與」來建構文化資產為「文化公共財」
文化資產既然是生活中值得驕傲、自尊、自信、紀念的人、文、地、景、產 等,且令人感到幸福、快樂、驚喜、有趣、與期待,那麼,文化資產就應該是人 們生活中最值得重視的對象。然而,這還是個需要持續努力的願景。 很多人會說,「那棟古蹟又不是我的。」這句話一方面表示了在所有權方面 無權置喙,另一方面也表示了對古蹟難以親近的無奈。囿於私有財產的觀念與社 會制度,古蹟通常專屬於某個個人、家族、機關、或組織,而不會被認為是公眾
1-9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可以參與經營或參觀的對象,也因而使得古蹟難以得到公眾的親近與愛護。 然而,我們又可看到廟宇類的古蹟受到信眾們的喜愛與親近,雖然重點不在 於古蹟本體,而在於信仰與活動,但卻也因而使得廟宇類古蹟因為香火鼎盛而人 氣旺盛。相類似地,民俗類文化資產如宜蘭二龍競渡、頭城搶孤,或文化景觀類 文化資產如大甲媽進香路線等都是人潮滾滾。這些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經營與 親近都沒有「不是我的」等私有財產觀念的困擾,因為這些文化資產的成立,正 是因為人們的熱烈參與方能構成。 因此,要突破囿於私有財產觀念的單棟古蹟問題,就需引入區域型文化資產 環境保存與活化的觀念與作法,而不是任意地以「古蹟是公共財」來令人有著「財 產充公」的誤解。由於是以「區域」的概念來看到整區的文化資產保存,就會容 納各式各樣有形╱無形的文化資產,保括了人、文、地、景、產等面向,如傳統 工藝、民俗技藝、音樂、舞蹈、匠師、節慶、祭典、文化活動、產業、地域風貌、 美食小吃、…等。正因為文化資產的內容豐富,也就意味著能參與此「區域型文 化資產」的人們也就相對地多了許多,有些人們自身就是無形文化資產的承載 者,有些文化活動吸引了許多人們來參加。重點在於,在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 存的範圍內,各式各樣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讓各式各樣的人們有機會參與或親 近文化資產,更因而豐富了生活、產業、與生命,也就因而使文化資產有機會成 為人們的「文化公共財」。私有財產是個人擁有而具有獨佔性;相對的,文化公 共財並不是將個人擁有的文化資產充公,而是讓文化資產能成為眾人喜愛的對 象,或者讓文化資產成為眾人親近傳統智慧的泉源。也就是說,文化公共財的意 思,就是讓文化資產成為人們文化「再生產」的動力來源。當各式各樣的人們都 能在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的範圍中的各式各樣的文化資產中因參與而得到 生命的啟發、實踐、超越,或者產業的發展、再生、與創意時,文化資產就將是 人們的文化公共財了。 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概念既然提供了一個眾多社區民眾參與文化資產 保存的公共場域與機會,則即看似符合社區營造的基本要件。這些年來社區營造 被簡化成「民眾參與」及「由下而上」這兩句口號,但卻尚不足以把握社區營造 的核心精神,即:
首先,民眾認知社區的種種問題或生活品質待提升之處。 1-10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其次,民眾認知自己有能力解決社區的種種問題或提升社區品質。
其三,民眾願意自己來解決社區的種種問題或提升社區生活品質。
那麼,文化資產保存是不是社區的問題呢?這個問題意識是需要經營起來 的。不管是對潛在文化資產的指認與調查,或者民眾認知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 或價值性等,對社區居民而言都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因此,如何激發社區民眾將 文化資產保存看待成社區亟需重視與解決的問題,就是行動的第一步。 其次,我們必須要讓社區民眾覺得,保存文化資產是在他們的能力範圍之 內。否則,若一切的文化資產保存都必須交付外來的修復團隊,則社區居民對於 社區內的文化資產保存就會逐漸失去信心。無形文化資產固然需靠社區居民的熱 心參與來保存,有形文化資產的修復縱然需面對文資法中「原樣原貌原工法原材 料」等緊箍咒,但仍應發展出一種低技術門檻的「自力修屋」。則不管有形或無 形文化資產,都將在社區民眾的手中得到良好的保存。
圖 1- 14:基隆中元普渡是社區參與 圖 1- 15:馬祖鐵板村擺瞑活動闔境參與 的無形文化資產
五、
新機會:激發「文化產業」等經濟面向及各行動者新發展
文化資產既然名之為「資產」,就必然有其「再生產」的能力與機會,而絕 不會僅是耗費龐大修復經費的負擔,也不僅是觀光旅遊的對象而已。以阿里山鐵 道而言,其沿線的豐富資源,除了垂直分佈的熱帶、溫帶、寒帶等林相分佈及豐 富的生態內涵外,就在於百年來的森林鐵道文化資產及鄒族文化了。也就是說, 需要充分掌握自然資源、鐵道文化、鄒族文化、林業文化等文化資產主軸,才能 深刻地思考如何將這些文化資產的內涵予以轉化與再生產。 1-11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英國格林威治村有著精彩的模型店,販賣著精巧的等比例蒸氣機、蒸汽輪船 等小模型,不僅是製作精巧,更可以依照原機具之物理原理來運轉。這種文化產 業是架構在英國深厚的工業文化、技術史研究、工業史研究、及工藝傳統等之上 才能夠成就之。
圖 1- 16:英國格林威治村模型店中精巧的等比例小模型 因此,如果能夠深刻地瞭解阿里山森林鐵道文化,就會想辦法在行銷發揚森 林鐵道文化的同時,也開發出相關產品,包括蒸汽火車頭、檜木車廂、車庫、水 鶴、煤箱、三角迴轉道、獨立山之字形鐵道、神木、北門車站、竹崎車站、…等。 這將是國際鐵道迷之間最轟動的文化商品。如果能夠深刻地瞭解林業文化,就能 深入木材知識中,一方面規劃出以木屋風格為主軸的五星級飯店來做為新特色與 號召力,另一方面聯合木材及家具業者來行銷木器相關產業。
圖 1- 17:北門車站
圖 1- 18:奮起湖車庫中的森林鐵道蒸 汽火車頭
因此,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計畫固然是著眼於文化資產保存,但同時也 是經營森林鐵道來求利的最重要基礎與利基所在。愈是能夠掌握此區域的種種有 形╱無形文化資產,並致力於提升居民的文化素養,則愈能強化自己的文化資本 及社會資本,從而有著更多的經濟資本再生產。 1-12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六、
新價值:以文化資產發展「文化超越性」
台灣早年陷於國共鬥爭,而後是統獨之爭,繼而是藍綠惡鬥,使得國家一直 在各種意識型態中空轉。一大堆政客聲嘶力竭地高喊「愛台灣」,卻只愛政治權 力與金錢利益,而很少看到他們真正為愛台灣這塊土地的好山好水好文化而努力 奮鬥。 每一個人都只是這塊土地的過客,理當珍惜有機會在這塊土地上生養成長。 因此,我們應該尊重曾經在這塊土地上努力過的人們的成果,也就是尊重各族群 文化的成就。當我們以「人的奮鬥」來當作文化發展的動力時,就會視「文化資 產」為各文化族群的努力與成就的表徵與紀念。那麼,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 計畫是個很好的時機來讓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重新思考: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 種種文化成就是什麼?霧社有著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漢人、日本人、戰 後國民黨政府等種種族群人們或組織力量交會,就不應該化約為以「仇日」為基 準的「莫那魯道抗日事件」而已。而台中縣新社鄉亦有著舊石器時代人類、新石 器時代人類、泰雅族、平埔族、清朝漢人(漳泉、客家人) 、日本人、戰後軍方、 海線移民、外省移民、外籍配偶等種種族群文化的交會,就得重新思考,若看重 白冷圳此日本工程師的成就,那麼又如何看待將神社拆毀來建「光復紀念碑」呢? 如果尊重各族群文化在這塊土地上曾經有過的努力與成果,就能將日治時期的文 化遺跡如白冷圳、蔗苗養成所、神社、防空洞、山岡先生之墓、倉庫等一併思考 為紀念日治時期歷史的重要見證。遵此,再來尋找各年代各族群的種種文化,總 而構成了新社鄉的歷史文化全貌。而這些歷史文化全貌固然是由各種有形╱無形 文化資產來構成,另一方面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挖掘與呈現也需由尊重各族群 文化的立場出發才有可能。
圖 1- 19:霧社事件並不僅是單純的「抗 圖 1- 20:白冷圳是日治時期的重要歷史 日」意義 表徵 1-13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文化資產既然是人們努力奮鬥的文化成就,意味著值得世世代代的人們來喜 愛、學習、懷念、與認同。我們現在看到清朝古蹟,不會基於「反清復明」或「驅 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國族主義意識型態來排斥之;我們現在面對日治時期的古 蹟,也不再以「抗日」的國族主義情緒來拆毀之。相同地,漳泉子弟不會基於數 百年前的械鬥恩怨來排拒客家人的三山國王廟或義民廟;漳泉之間的械鬥恩怨更 早已消失無蹤。當海峽兩岸商旅熱絡不絕時,誰還基於「漢賊不兩立」而絕對不 去大陸看世界文化遺產呢? 文化資產是各族群文化的最高成就,就有機會來超越各政黨與利益的糾葛。 如何讓文化資產開展文化超越性,就是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的願景。
七、
新環境:達到「文化環境永續經營」意境
過去指定古蹟或登錄歷史建築等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均以單點硬體為主要標 的物,這樣的作為最大的問題在於當古蹟失去了其原有的生活脈絡時,就像植物 失去了應有的肥沃土壤及環境生態。 文化資產是一個生命,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而不是孤伶伶的木乃伊或標 本。人們初始營建一棟建築物時,並不僅將許多建材組合在一起而已,而是以「文 化」來成就一棟建築。兒子出生時種下許多幼苗,是預備二十年後為他成家蓋房 子;就像女兒出生時埋下許多罈酒,是為了二十年後她出嫁時的喜宴,都是一片 深情。合院的格局依著倫理而配置著正廳與廂房,亦可見到文化影響著建築空 間,而建築空間表徵了文化內涵與生活習慣。而人們在建築空間中生活著、成長 著、發展著,而逐漸生成了許多故事與歷史,或許是豐功偉業、或許是淒美愛情、 或許是詩詞文采、或許是可歌可泣,種種人們的生命成就在建築空間中上演著、 紀錄著,都融合為這棟建築的生命一部份。也就是說,這棟建築的文化資產價值 與內涵隨著居住者的生命發展而不斷地增長著。 一個文化資產就像是一種需要保育的文化物種。當我們進行保育類動植物的 保存與復育時,我們會對其所居住的湖泊、丘陵、山林等生存區位(niche)進 行開發管制,更進一步地對此生存區位所在的大環境進行監控,以避免此生存區 位受到影響。相類似地,文化資產作為一種文化物種來保育時,也有其層層的環 境問題。文化資產既然架構於文化中、豐富於文化中、成就於文化中,那麼,良 1-14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好的文化環境就是文化資產的生長沃土。居於古蹟之中的居民或者古蹟所有者對 於古蹟有愛護之心嗎?社區居民喜愛且親近此古蹟嗎?地方政府以此古蹟為值 得驕傲的特色嗎?民俗、祭典、節慶、工藝、音樂、戲曲、…等無形文化資產在 人們生活中受到重視、喜愛、投入、與期待嗎?政府的政策重視文化資產的保存 與發展嗎?文化資產保存人才有因為社會重視文化資產保存而不但工作無虞且 技藝傳承綿延不斷嗎?這些都是構成文化資產生命發展所需的文化沃土的地、 水、風、火等必要元素及文化生態環境。 文化生態就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介面環境,也就是文化資產所處的最重要生 存環境,其關鍵在於文化資產是否契合當下的文化脈絡。就歷史脈絡而言,鹿港 以現今老人會館為核心,同心圓式地向外發展,並以角頭廟及行郊為節點來發 展,而非現今十字形切割式的街道區塊發展。因此,保存文化資產不僅在於保存 其硬體,更在於能保存其歷史脈絡相關的種種有形與無形存在。 就文化樣態而言,金門的甲頭組織、原住民部落的長老系統等至今仍是地方 事務運作基本機制,因此,文化資產保存若能得到生活系統組織的支持,或者能 與生活系統組織的運作相結合,就較有可能讓文化資產保存成為地方人們生活的 環節,並因而得到良好的經營維護。換個角度想,當地方組織系統涵養著文化資 產保存時,文化資產保存也同時能維護著地方系統組織的良善運作。 就生活系統而言,嘉義東市場不但滿足嘉義地區許多居民每天生活飲食所 需,也能滿足一年四季節慶特殊需求。另一方面,嘉義東市場的運作方式立基於 其特殊的人際關係、產業關係、地緣關係、文化關係(尤其是與廟宇的關係)等, 因此,當廟宇節慶帶動了許多特殊需求時,東市場攤販也透過提供節慶所需來提 醒人們節慶的到來,及支撐著節慶的綿延運作。 就生活方式而言,文化資產是社區人們生活紋理中的哪一個角色呢?當大人 帶著孩子在夕陽下漫步時,其空間閱讀是什麼呢?大人在此地會教導孩子什麼 呢?這些就是地方感的最重要來源。文化資產是不是地方人們地方感的來源呢? 文化資產是不是地方人們生活紋理中的核心角色呢?文化資產是不是地方人們 教導孩子時的重要內容呢?也就是說,文化資產需要能成為地方人們生活方式中 的重要角色才行。
1-15
第 1 章 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想像
圖 1- 21:金門明遺老街保存需正視甲頭 圖 1- 22:台南縣楠西鄉鹿陶洋聚落以 組織的重要性 宗族力量保存 由上述而看,文化資產保存並不是單棟古蹟的思考,而應該以此古蹟及其相 關人們的歷史脈絡、文化樣態、生活系統、及生活方式來進行整體思考,從而進 行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在這種區域型保存思考與實踐中,地方人們 的生活方式、文化價值、人際關係等地方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才能得到深厚的發 展。這也是文化資產維護人們的一層意思。
八、
小結
願景之實現需要各種行動者的努力,對於公部門或學界而言,應該投注於 「社會想像」的建立。公部門應進行前瞻式規劃、政策制訂與資源分配,學界則 應本著社會良心、理論思考及國際視野進行具有在地思維的實踐策略思考。對於 規劃團隊與 NGO 而言,其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的主軸在於將文化資產保存事務「公 共化(make public) 」及「創造一個公共領域」 (create a public space) ,以進行必 要的「多元對話」。對於社區組織與居民而言,要使多元居民參與文化資產工作 以成為一個新的「公共角色」。廿一世紀的臺灣需要以「文化國力」來提升全球 競爭力,就需以新觀念與作為來實踐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 存概念企圖突破過去單點式文化資產保存的困境,應先有宏大的格局與視野來設 定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願景。若能以文化資產建構地方之「發展主體性」,以文 化資產營造「公共領域」與社會價值,以「文化資產智慧」來創造性轉化成地方 新競爭力及新國力,把握「社區參與」等精神與力量建構文化資產為「文化公共 財」,激發「文化產業」等經濟面向及各行動者新發展,以文化資產發展「文化 超越性」,從而達到「文化環境永續經營」意境,則這般的新主體、新場域、新 能量、新角色、新機會、新價值、新環境等開創性建構與實踐,將能加深文化厚 度、改善生活景觀、提升生活品質、內化生活美學,此即文化新境界的達成。 1-16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一、國家政策
(一) 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 面對當前挑戰,政府致力國家競爭力提升,不僅要和他國競爭,也要和時間 競賽;也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國家。考量主客觀條件, 政府有必要在既有「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的施政藍圖之上,選擇發展重點,以 加速達成「綠色矽島」的國家建設願景。 「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即是 政府行動力的充分展現,也是政府對人民的具體承諾。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推動,必須「除弊」與「興利」雙管齊下: 1. 改革積弊 國家發展承繼歷史的資產,惟亦背負歷史的負債,改革沈重的歷史積弊是國 家再創新局的前提。除弊或改革重點分「政治改造」、「金融改造」、「財政改造」 三方面進行,以強化國家體質。 (1) 政治上:國內正值多元民主競爭的轉型與調適期,政黨版圖重組,社會 力充分釋放,行政與立法、中央與地方的親密夥伴關係亟待建 立。 (2) 金融面:國內金融體系逾放比率過高、農業金融改革等問題亟待解決, 金融監理一元化之推動尚待克服;資本市場發展亦未臻健全,加 入 WTO 後國內金融市場更面臨開放的國際競爭威脅,金融改革 已刻不容緩。 (3) 財政上:政府財政入不敷出,預算赤字大幅攀升,影響公共建設財源之 籌措,為增進國家整體資源利用效率,財政改革亟待開展。 2. 投資未來
2-1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根本,研發與創新是國家發展 的原動力,運籌通路則是與全球接軌的重要管道,生活環境更是國民生活品質提 升的關鍵因素,皆是興利的重點。因此,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全力「投資未來」 有利於厚植國力的建設,藉由投資人才、研發創新、全球運籌通路與生活環境等 四項主軸,選定十大重點落實推動,加速打造台灣邁向綠色矽島之路。 四項主軸: (1) 投資人才:普及英語教育,建構全民網路教育,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 培養國際化、資訊化、具創新能力的 E 世代優質人力。 (2) 投資研發創新:開拓文化創意產業,結合製造、人文與設計資源;招募國 際研發人才,成立各種創新研發中心,建設創新研發基地;推動產業高值 化計畫,使台灣成為高附加價值產品的供應中心。 (3) 投資全球運籌通路:建置全民生活的數位內容,強化數位設計能力,發展 台灣成為亞洲最 e 化國家;推動自由港區,建設海空聯港,設立無障礙 通關環境,擴大全球運籌利基,使台灣成為台商及跨國企業的區域營運總 部。 (4) 投資生活環境:完善全島運輸骨幹,提供整合的大眾交通服務;逐步恢復 台灣的自然生態,創造台灣成為亞洲熱帶國家生態島嶼典範;積極發展國 內觀光旅遊,推動一鄉一特色;利用在地資源,營造活潑多彩的新故鄉社 區。 其中文建會主要負責「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及參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 畫」、「觀光客倍增計畫」及「數位台灣計畫」說明如下: a.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
首度結合 9 個中央部會,透過系統化與整體性思維,統合規劃社區營造機制 與操作模式,積極落實「自主、自豪、同體、同演、同夢」之營造理念,進而讓 每一個國民、每一家庭、每一個社區,皆能就其既有條件與所屬特色,經由共同 學習和集體參與,強化居民共同意識,並結合特有文化傳統、城鄉資源、族群特 色與產業條件,提供各種就業機會,發展地方魅力,營造地方認同與光榮感受, 落實建立社區自主照顧機制,營造社區福利與福祉發展為有效落實社造精神,在 2-2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執行策略上,將以生活社區為單位,居民參與為主軸,結合專業輔導與行政支援, 積極培育地方組織,形塑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發展活力與潛質。 計畫參考國外與台灣推動經驗,將上述內涵總合劃分為 7 大政策主軸,32 項 計畫除於政府內部整備完善推動機制,並且積極提昇社區意識,培育社區人才, 另亦藉由「社區營造條例」之研擬與推動,提供民眾研訂社區協定之法源基礎, 落實民主自治精神,進為台灣邁向全球接軌、進軍世界打下基礎。具體內容包含: 「 台 灣 「 社 區 新 世 紀 」 推 動 機 制 」、「 內 發 型 地 方 產 業 活 化 COMMUNITY ECONOMY 21」、「社區風貌營造 CONMMUNITY LANDSCAPE 21」、「文化資 源創新活用 COMMUNITY CULTURE 21」、「原住民新部落運動 ABORIGINAL COMMUNITY 21」 、 「新客家運動─活力客庄、再現客家 HAKKA COMMUNITY 21」、「健康社區福祉營造 HEALTHY AND WELFARE COMMUNITY 21」。 b.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
主要是針對不同類型之文化創意產業,就人才培育、研究發展、資訊整合、 財務資助、空間提供、產學合作介面、行銷推廣、租稅減免等不同面向提出整合 機制,配合地方政府、專業人士、民間和企業之協作,共同推動。計劃之推動願 景為「開拓創意領域,結合人文與經濟發展具國際水準之文化創意產業」。計畫 之推動目標,希望從 2002 年推動至 2008 年,文化創意產業之營業額提升 1.5 倍;文化創意產業之直接就業機會提升 1.5 倍;娛樂教育及文化服務占家庭總支 出比重由 13.5﹪提升為 15%;文化創意產(作)品參加國際競賽得獎提升為 2 倍, 以及與文化創意產業有關之區域性國際品牌數量提升 5 倍。具體內容為: 「整備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機制」 、 「設置文化創意產業資源中心」 、 「發展藝術產業」 、 「發 展重點媒體文化產業」、「TU 臺灣設計產業起飛」、「臺灣設計運動」。 c.
「觀光客倍增計畫」:
台灣因地理環境特殊,擁有豐富而多樣化的人文與自然資源,發展觀光具有 雄厚的潛力;本計畫願景係以致力追求國際觀光客倍增之目標為動力,集中各相 關部門力量,按先後緩急改善我國觀光旅遊環境臻於國際水準,除吸引外國人來 台觀光外,並讓國人樂於留在國內旅遊渡假。從而使我國觀光產業,在觀光客大 幅增加、有效改善國內旅遊市場離峰需求不足的課題後,得以健全發展。本計畫 訂定 2008 年國際來台旅客成長目標為: 2-3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a) 以「觀光」為目的來台旅客人數,自目前約 100 萬人次,提升 至 200 萬人次以上。 (b) 在有效突破瓶頸、開拓潛在客源市場之作為下,達到來台旅客自 目前約 260 萬人次成長至 500 萬人次。 為達此目標,今後觀光建設應本「顧客導向」之思維、 「套裝旅遊」之架構、 「目標管理」之手段,選擇重點、集中力量,有效地進行整合與推動。具體內容 包含:「整備現有套裝旅遊路線」 、「開發新興套裝旅遊路線及新景點」、「建置觀 光旅遊服務網」、「國際觀光宣傳推廣」及「開發觀光新產品」。 d.
「數位台灣計畫」:
計畫願景為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加速帶領台灣邁向知識新經濟、提昇產業 競爭力、建立高效能的政府與形成高品質的資訊社會,目標為建設台灣成為亞洲 最 e 化的國家之一。採取策略包含三個構面:基礎環境面、產業發展面與應用 需求面。在基礎環境面,重點為發展寬頻到家所需要的資通訊基礎環境。在產業 發展面,重點為積極扶持台灣新興且具高潛力的數位產業。在應用需求面,主要 為推動電子化應用,包含電子化政府、產業/企業電子化與網路化社會等,以擴 大國內內需市場,並提升相關產業的能量。本計畫期望藉推動「打造數位台灣」 的構想,實現高科技服務島之願景。具體內容包括: 「600 萬戶寬頻到家」 、 「E 化 生活」、「E 化商務」、「E 化政府」及「縮減數位落差」。1
(二) 新十大建設 此計畫以加速推動「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為政策主軸,挑選重點 中的重點項目,提早建設,力促台灣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升級。短期目標為持續 92 年度「擴大公共建設方案」對提振景氣的效益、降低 SARS 疫情影響,穩固 經濟復甦腳步、防範通貨緊縮於未然。中、長期目標則是強化台灣國際競爭力。 根據 2003 年 10 月 30 日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在 「成長競爭力」指標排名第 5 名,僅次於芬蘭、美國、瑞典及丹麥,因此,期 1
以上整理自: 「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見經建會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 點計畫網頁: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39&key=&ex=%20&ic= 2-4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望透過加速投資「新十大建設」 ,讓台灣競爭力能「確保亞洲第一,進軍世界三 強」。 1. 主要內容分成四大主軸: (1) 投資人才方面:以發展「頂尖大學及研究中心」為重點。 (2) 投資研發創新:以投資「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 、「M台灣計畫」及 「台灣博覽會」為重點。 (3) 投資全球運籌通路:以投資「臺鐵捷運化」、「第三波高速路」及「高雄 港洲際貨櫃中心」為重點。 (4)投資生活環境改善:以投資「北中南捷運」 、 「污水下水道」 、 「平地水庫海 淡廠」為重點。 其中文建會負責「國際藝術級流行音樂心」部分,將依據北、中、南、東之 民眾生活圈,規劃全國文化設施興建藍圖,活絡藝文展演產業環境,帶動環境整 備及人才培育,促進整體藝術水準提昇,並促進縣市發展升級。 2. 具體目標:提供北中南東生活圈國際藝術文化展演場所,提升生活品質。 (1) 整體規劃北、中、南、東四個區域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建構完整 的文化生活圈,提供民眾就近參與文化藝術展演活動場域。 (2) 建構完善的現代化藝文展演網絡,發展藝文展演產業,吸引世界級的巨 星及表演團體,將台灣列為亞洲首演地點,帶動台灣成為世界華人音樂、藝術創 作及表演中心。 (3) 結合人文藝術與現代科技,興建一流的藝文展演設施,使建築物本體即 是藝術展覽的一環,促進科技創新與藝文創作的融合,建設台灣當代指標藝術建 築。 3. 具體內容包括: (1) 大台北新劇院:使大台北成為國際化與亞洲重要藝文表演核心。 (2) 台中古根漢美術館:創造中部國際化、現代化的獨特專業藝術中心。
2-5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3)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提昇南部中區文化服務、環境品質及藝文活力。 (4) 流行音樂中心:分北、中、南區規劃,成為世界華人音樂創作表演中心。 (5) 故宮南院:擴大展覽推廣效益,讓全民不分地域分享文化資產。 (6) 南島文化園區:營造南島語系藝術、文化、觀光重鎮。2
(三) 國家政策分析 「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及「新十大建設計畫」此二重大國家施 政計畫基本上是同一計畫體系的修正。 「新十大建設計畫」是在「挑戰 2008:國 家發展重點計畫」的基礎上挑選出更需立即執行的計畫優先推動。不過綜觀此二 計畫可以明確發現兩者雖然源自相同體系,但精神上頗有不同, 「挑戰 2008:國 家發展重點計畫」為游錫堃院長任內提出,基於過去宜蘭建設經驗,比較著重生 態、環保、永續發展的綠色矽島理念而制定。「新十大建設計畫」則較著重於國 家競爭力、產業景氣提升的目的而制定,故可見此計畫內容大都是選定「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內比較基於產業發展面向的計畫優先執行,而文化政 策則有不同思維,前者以軟體發展為主,後者則以立即可見的硬體整備為主。 但不論是「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或「新十大建設計畫」 ,文化資 產保存都不是最重要的施政方針,即使文建會主導或參與的相關計畫也大都是以 增加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故文化創意產業在兩計畫中都被選為優先執行的重要 項目。各種強化文化藝術發展或環境設施整備基本上都是為了吸引觀光客,觀光 效益才是兩計畫共通的核心價值,文化資產或者國家文化力的建構基本上相當薄 弱,甚至培力民間文化力的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已不屬於新十大建設項目。
二、文化政策 (一) 十二項文化建設計畫 2
以上整理自新十大建設規劃報告書(2004)、文化白皮書(2004)。見經建會新十大建設網頁: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40&key=&ex=%20&ic= 文建會 2004 文化白皮書:http://web.cca.gov.tw/intro/2004white_book/ 2-6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行政院文建會於 1994 開始規劃推動十二項文化建設計畫,至 2003 年如期完 成,共分為三大主計畫及十二項子計畫: 1. 「加強縣市文化活動與設施計畫」 :包含「縣市文化中心擴展計劃」 、 「輔導縣 市主題展示館之設立及文物館藏充實計畫」 、 「加強地方文化藝術發展計畫」、 「全國文藝季之策劃與推動」 、 「輔導縣市辦理小型國際文化藝術活動計劃」。 其重點在於充實縣市文化設施與加強藝文活動,以落實縣市層級之文化建設 軟硬體設施活動之改善與充實。 2. 「加強鄉鎮及社區文化發展計畫」 :包含「社區文化活動發展計畫」 、 「充實鄉 鎮展演設施計畫」及「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築空間計畫」 。其重點在於重 視社區文化建設,以重新建立社區意識。 3. 「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計畫」 :包含「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 、 「籌設傳統藝 術中心計畫」、「籌設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計劃」及「籌設民族音樂中心計 畫」。重點在於展示、保存與發揚文化資產及民俗技藝。3 此計劃處於台灣文化資產發軔的年代,內容上比較著重文化環境整備的硬體 建設部分,各式保存中心、文化藝術設施的興建與充實是當時代文化政策的思考 主軸,即便是社區營造也才剛起步階段,仍是公部門的施政概念,不僅還未能發 展成為由下而上的社區自覺力量,甚至還無法成為社會共識。文化資產保存在此 處雖然有「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但屬於公部門推動執行的單項式、獨立式的 保存傳習,未能以整合保存思維讓有形、無形文化資產都能在區域內獲得良好生 存發展環境。文化資產或文化性資產的調查、研究、修復、維護以及再利用等等 也還未能進入政府重大文化施政體系。 (二) 十大文化政策 2000-2004 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女士在 2050 願景台灣的指導方針之下,藉由「過去」: 文化資產保存與歷史建物再利用、 「現在」 :優質文化環境的建構、 「未來」 :利用 科技發展與創意,發展文化產業的思考,提出十大文化政策。十大文化政策在於 落實四大目標: 1. 建立台灣主體性文化:重視土地與人民的社會,才能夠積極的發展屬於自己 3
遠流出版公司編輯製作, 《文化台灣:新世紀 新容顏》。台北市:文建會,2004,P137。 2-7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的主體性文化,因此我們應該從「自覺運動」開始,來「認識自己的土地」 以及相關的人文、生態,並且從傳統中創新,創造新的文化形象。 2. 建立文化平等權:由於我國城鄉發展不均,因此各地人民接近文化的機會差 異也很大。為了讓人人有接近文化的基本人權,也為了讓人民有平等享受文 化設施的權利,因此推動各項活動,將文化送到家門口、校園、以及社區的 生活圈,更推廣網路的音樂館、美術館和戲劇院。 3. 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文化環境包含人文的、自然的、心靈的文化環境。要 孕育優良的文化藝術環境,必須適時的翻新土壤,將不合時宜的文化法規作 檢討與翻修,並且開放性的廣納民間專業人才,才能增進我國的文化活力。 4. 形塑當代台灣: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運用品牌的形象塑造, 讓世界認識當代台灣的風貌。推動 Branding Taiwan,對內是為了奠定文化創 意的基礎;對外是為了建立文化尊嚴、傳達國家威信。不只是提升國家競爭 力的重要課題,也希望改變國際人士對過去台灣的刻板印象,凸顯新的國家 與生活內涵的新形象。 十大文化政策內容如下: (1) 建立台灣主體性文化 (2) 統一文化事權、健全文化行政 (3) 改善文化環境、活化心靈工程 (4) 保存文化資產、推動接軌世界 (5) 營造地方特色、建設「新故鄉」 (6) 積極培育人才、鼓勵藝術創作 (7) 提升文化涵養、落實生活文化 (8) 發展創意產業、增強國家競爭力 (9) 推動文化交流、促進國際視聽
2-8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10) 結合科技人才、形塑當代台灣4 (三) 文化公民權 文建會於 2004 年提出「文化公民權運動」的政策概念,主要即認為中央及 地方政府皆有責任提供足夠的文化藝術資源,滿足各地公民共享文化的權利,全 體公民對於文化藝術活動、資源、資產與發展,亦應承擔起參與、支持、維護與 推動的責任,進而落實每一個公民在文化藝術與審美資質上的提昇,並成為建立 文化國家的基礎條件與普遍共識。 在具體實踐方面除配合行政院推動「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擴充社區總 體營造工作面向與影響範圍,也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合作,希望透過目前 廣佈全國 80 多所社區大學的教育課程與活動基礎,積極推動社區營造、公民美 學、生活劇場等文化傳習工作;同時,對於文化資產保護的工作上,亦希望藉由 「文化資產守護網」的建立,提供民眾參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機會;有關精緻 藝術範疇,期盼透過社區劇場、視覺藝術博覽會、表演藝術博覽會、與青少年表 演藝術中心之推動,積極輔導全國各級學校成立表演團隊,進而在共同創作、演 出的過程中,充實美學素養,養成參與藝術活動,投入藝術活動的興致與熱情, 同時,透過全國好書交換日活動,更進一步平衡城鄉之間的文化資源與活動參與 的機會。 此外行政院於 2005 年提出「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希望結合 13 個中央 部會 62 項施政計畫,共同針對「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 教育」 、 「環境景觀」 、 「環保生態」等六個社區課題,提出更為完善與周詳的支持 系統,這是自 1994 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2002 年行政院提出「新 故鄉社區營造計畫」以來的第 3 波社區營造運動,然而,這項計畫的挑戰並不在 於政府如何端出新穎的社造政策,其實,大部分政策都是政府本來即已推動中的 施政計畫,重點在於如何讓這些施政計畫,依據計畫內涵與目標的不同,進而讓 社區居民及地方組織有更多的參與空間,甚至主導推動執行的可能。5 (四)
文化政策分析
基本上「十大文化政策」與前述「挑戰 2008 國家重點發展政策」及「新十大 4 5
遠流出版公司編輯製作,《文化台灣:新世紀 新容顏》 。台北市:文建會,2004,P101、106。 陳其南、劉正輝,〈文化公民權之理念與實踐〉 ,《國家政策季刊》。2005 年第 4 卷第 3 期。 2-9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建設計畫」相互呼應,在文建會施政方面與文化資產保存相關且較為特殊者為 2002 年推行的產業文化性資產調查以及潛力世界遺產的推動,但整體而言文化 資產保存仍只是文建會文化政策的其中一部份,並未成為貫通文建會文化施政的 核心理念。且既然文建會施政是配合行政院二項國家施政計畫而行,則不論主動 或被動也同樣會有過於強調產業化,而使文化未能成為施政核心價值的問題。 「文化公民權」的提出則可反映文化施政理念的進步,基本上文化施政結構 問題之一的確是文化公民理念未能成為社會普遍共識,因此不論是文化資產保存 的種種爭議、文化藝術的發展推廣困難、社區營造的參與度不足等等問題都希望 能夠透過文化公民的實踐而解決。而文化公民權的施政理念也提出許多落實方 案,特別是文化資產守護網的推動更是結合社區營造、文化資產保存及公私部門 協力的進步政策。但文化公民權概念一來民間不易理解,二來其提出的子論述是 比較趨向文化藝術面向的公民美學,雖然立意良好且掌握關鍵問題並提出解決之 道,但文化資產施政及其問題其實無法只以美學面向來理解、解決。公民美學固 然想讓社會大眾都能因為喜愛美的事物而守護保存文化資產,但遇上不美的、損 及利益、髒污的文化資產時便難以說服,更何況社會大眾普遍缺乏美育的文化, 美學雖然好卻未必能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份。此外就文化資產保存而言,雖然推 動守護網絡來避免時常出現的緊急搶救,但仍缺乏整體思維來有序推動文化資產 保存,一旦遭遇經費、人力、政策更迭將無法持續保存文化資產,而公部門本身 的跨局處整合將有助於政策推行、避免資源浪費,但似乎未能納入施行。 另外就執行面的文化資產政策而言,以發產權移轉為例,雖然文建會依照文 化資產保存法訂有容積移轉相關辦法,但執行上仍有許多問題,在此引述相關問 題如下6: 1. 公共設施保留地或古蹟越多之都市,將使該都市之容積增量越多。 2. 環境越佳之區段,越易吸引容積移入,而使該地區之環境衰敗加遽。 3. 密度越高地區之容積移轉吸納量越大,容積移轉後將使環境品質變得更 不易控制。 6
陳善翔, 《建構 NPO 法制環境作為積極的文化資產保存策略》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P11-12。 徐裕健, 《融合文化資產保存與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5。研究報告 編號:0940265 P14-15 2-10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4. 台灣地區都市空間之結構型態,土地開發外部成本未內部化、公共財貨 採平均成本付費,且建築量體失控,故公共設施保留地或文化資產實施 容積轉,在市場交易下會有外緣郊區化之傾向,造成移轉後經濟效率損 失。 5. 容積送出地區得以興闢公共設施、保存文化資產、公共服務量增加,使 都市生活品質獲得改善;然容積接受地區則增加容積總量,公共設施服 務量相對減少,使得環境品質惡化。故總體而言,不僅實質尚未必公平, 更易形成景觀矛盾。 6. 容積移轉計算方式(如下計算公式)忽略了同一宗基地上之相同容積, 可能會有不同價值發生。計算公式:接受基地移入之容積=送出基地移 出之容積×(申請容積移轉當期送出基地之公告土地現值÷申請容積移轉 當期接受基地之公告土地現值) 7. 現行法令規定送出基地之可移出容積,得分次移出;而接受基地亦得分 次移入,此規定符合實際,惟「接受送出基地可移出容積之土地 (以下 簡稱接受基地) 於申請建築時,因基地條件之限制,而未能完全使用其 獲准移入之容積者,得移轉至同一都市主要計畫地區或區域計畫地區之 同一鄉 (鎮、市)內之其他建築基地建築使用,並以一次為限」,此規定 是否會影響購買容積之意願?而若不設限,則又恐造成容積移轉投機行 為,且移轉過程中產生增值應如何處理?是否可類比為土地增值稅方 式?則又應課稅多少比例?都將衍生公平性之質疑。 8. 容積移轉不具不動產物權之特性,無法對擁有者課徵土地稅(地價稅及 土地增值稅),且出售容積者究應否課稅?或課何種稅?法令中隻字未 提,亦引發公平性問題。 9. 容積移轉之獎勵目前只在私有產權之古蹟上施行,部分需要其空間或容 積進行興建之公有產權文化資產管理單位受限,無法使古蹟所有單位享 此獎勵進行更新。 10. 其他尚有產權登記、估價及缺少罰則‧‧‧等問題。 容積移轉除了執行面規範問題之外,對於文化資產所有權人的而言也呈現 2-11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共識取得困難、相關程序與資料過於複雜、移轉容積之價值損失等問題,引述說 明如下7: 1.
申請容積移轉時,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規定,需檢附送出 基地所有權人及權利關係人之同意書(「古蹟土地容積移轉辦法」之規 定係需檢附協議書),就公共設施保留地與古蹟之所有權屬比較,後者 多較前者複雜,故要取得共識之形成也較困難。
2.
古蹟之存在有其歷史記憶與意義,其價值無法單從市場價格推估,復以 其無形價值之存在及無可替代性,相較於幾無私人利用價值之公共設施 保留地(例如道路用地),所有權人索價必定相對較高,甚有「失去土 地的評價,可能超過其獲得的評價」之現象。
3.
就開發商而言,無論買受之容積是來自公共設施保留地或古蹟,其開發 效果皆同,基於交易成本考量,道路等公共設施保留地當較易受到青睞。
4.
古蹟申請容積移轉除應檢附一般文件外,尚需檢附古蹟管理維護計畫或 內政部核備之修復、再利用計畫,不僅耗時繁瑣,亦需一定程度之專業, 且即便該計畫獲得各直轄市或縣(市)文化局同意,後續主管又轉為都 市計畫機關(如都發局) ,此行政及時間成本,大大的阻卻了申辦的意 願。
三、綜合分析 在國家政策部份,可明顯得知文化政策並不是最主要的項目,更不是施政內 容的核心價值所在,文化在國家重大政策中只是試圖用來賺錢的工具,並沒有致 力厚實文化能量的企圖與行動。基本上國家政策部份的核心理念仍舊是以經濟開 發思維為主,而不是以文化立國的思維進行政策規劃與執行,顯然文化尚未成 為、展現足以支撐、帶動國家發展的角色。 從文建會文化政策部份可以發現,文化資產只是諸多業務之一,這不是指文 7
陳善翔, 《建構 NPO 法制環境作為積極的文化資產保存策略》。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P16-17。 2-12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學藝術、社區營造、表演藝術、美學推廣等項目與文化資產無關,當然所有文化 行政的內容都有可能具有文化資產的內涵,只是在文建會的政策中不太能夠看到 以文化資產保存作為主軸的施政理念,因此文化資產保存無法連結許多面向進行 資源整合及真正推廣落實保存理念。舉例而言,在藝術推廣鼓勵創作中就只是在 進行藝術的扶植、傳承、補助及獎勵等等事務,不僅不會與文化資產保存發生關 係,在概念上也不會帶入文化資產保存理念,若把文化資產從政策中抽離,似乎 其他各項工作仍然可以原封不動進行,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地方文化館、閒置 空間再利用等業務,有無文化資產有何差別? 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中經常希望公部門施政要有文化概念,希望各部門都能以 文化為主的立場來進行各式業務,一方面可加強保存文化資產,避免總是與開發 工程單位對峙,二方面又能整體提升政府施政品質。但對於公務人員而言,所謂 以文化為核心是什麼?這是很模糊的概念。若無明確的指導原則又無可依循的法 令配合,只依賴承辦單位、人員的價值觀,勢必難以推動所謂的文化施政理念。 而公部門內部各單位各有不同政策執行,這些政策與法令都依據不同的目標與價 值觀來訂定,如何能夠要求橫向連結?如何能夠讓各部會都能協調合作?如何能 使開發單位採用文化保存的立場來進行開發?此外更重要的是文化施政不能只 是定義在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相關業務,由上述不同文化政策可發現雖然各自理念 內容不同,但也都只侷限於文化藝術、社區營造這些屬於文建會範疇的業務,文 化施政不是以作為國家根本施政方針的角度來綜觀全局,只是文化圈內的事務而 已,所以不會看到政策內提到如何促使公部門各單位都能提升文化素養、進行文 化行政及推動文化立國的格局與策略,大致上只以推動文建會業務為主。因而每 項文化政策內容的實際執行方式彼此關連度不高,也只以在該主委任內推動為規 劃,未能以分階段方式來規畫,因而容易造成計畫隨人事更迭而中斷。總而言之, 文化政策中缺乏以文化資產為核心的施政想像,文化資產只是某些值得保存的事 物而已,缺少積極作用也缺乏整合性保存思維。 最後在文化資產政策方面,相關法規的不完備,導致實際執行上的困擾,就 容積移轉而言,都市容積管理、移轉適用範圍、公平性、租稅、環境品質控制等 等問題,都使得相關辦法的文化資產保存效益不彰。而於所有權人而言,不僅可 能產生容積移轉後價值減損問題,複雜的程序與文件整備更是讓人卻步,故除了 力求法規層面的完善之外,提供更多協助管道與資訊,幫助所有權人更容易認識 2-13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及進行相關流程,對於順利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則更為重要。
四、預算分析 (一) 預算分配及利用 本小節將探討近三年(民國 95 年~97 年)政府文化預算經費分配及利用情 形,概分為三部份,其一為國家總預算中教育、科學、文化經費(以下簡稱「教 科文經費」)所佔比例;其二為教科文經費中, 「文化」經費一項所佔比例;其三 為文建會各項預算分配比例;最後再特別針對文建會預算中,「文化資產業務」 經費的分配情形,進行細部分析與比較。 表 2- 1: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政事別預算分配表(民國 95~97 年) 單位:千元;% 95 年度 科目
96 年度
97 年度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一般政務支出
171,368,472
10.9
173,928,317
10.7
179,949,975
10.6
國防支出
240,580,414
15.3
293,002,830
18.0
341,106,952
20.1
教育科學文化支出
314,383,108
20.0
311,126,034
19.1
318,347,677
18.7
經濟發展支出
199,020,487
12.7
199,767,494
12.3
201,450,113
11.9
社會福利支出
304,202,171
19.4
295,376,813
18.1
297,498,730
17.5
社區發展環境保護支出
20,845,168
1.3
16,393,546
1.0
13,521,930
0.8
退休撫卹支出
133,832,628
8.5
134,756,257
8.3
136,040,496
8.0
債務支出
135,458,457
8.6
132,253,907
8.1
134,996,164
7.9
一般補助及其他支出
52,080,966
3.3
71,746,009
4.4
76,566,860
4.5
總計
1,571,771,871 100.0 1,628,351,207 100.0 1,699,478,897
2-14
100.0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圖 2- 1:97 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政事別預算分配比例圖 資料來源:主計處網站,本計畫整理(97.5) 由上表 2-2-1 可知,自民國 95 年~97 年,教科文預算佔我國中央政府總預 算 20%以下,而且逐年降低,以民國 97 年為例,僅佔 18.7%(圖 2-2-2)。
表 2- 2: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原預算分配表(民國 95~97 年) 單位:千元;% 年度 項目
95 年度 預算額
96 年度
百分比
預算額
97 年度
百分比
預算額
百分比
教育支出
195,887,580
12.5 190,270,418
11.7
196,327,922
11.6
科學支出
97,998,419
6.2 100,605,068
6.2
99,199,797
5.8
文化支出
20,497,109
1.3
1.2
22,819,958
1.3
20,250,548
2-15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圖 2- 2:民國 97 年中央政府教科文預算分配百分比例圖 資料來源:主計處網站,本計畫整理(97.5) 由上表 2-2 中可看出,我國教科文預算中,以「文化」預算所佔比例最低, 連續三年僅佔中央政府總預算約 1.3%,若以教科文經費所佔比例分析(圖 2-2-2),民國 97 年文化經費僅佔教科文預算 7.2%。
表 2- 3: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預算分配表(民國 95~97 年) 單位:千元;% 年度
95 年度
96 年度
預算項目
金額
一般行政
306,984
5.9
260,495
文化發展業務
823,396 15.8
人文及文化傳播業務
%
金額
%
% 4.9
879,696
17.6 1,179,155
21.3
1,075,752 20.7 1,322,549
26.4 1,362,309
24.6
653,547 12.6
表演及視覺業務
878,359 16.9 1,114,061
國際文化交流業務
235,570
4.5
142,236
200,129
1,214,047 23.3 1,069,233 2-16
5.2
金額 269,087
社區營造業務
文化資產業務
97 年度
2.8
148,919
2.7
22.3 1,110,966
20.0
4.0
171,818
3.1
21.4 1,285,997
23.2
第2章
第一預備金
15,000
總計
0.3
15,000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0.3
15,000
0.3
5,202,655 100.0 5,003,399 100.0 5,543,251
100.0
資料來源:文建會網站,本計畫整理(97.5)
圖 2- 3:民國 97 年文建會預算分配百分比例圖 資料來源:文建會網站,本計畫整理(97.5) 由上表 2-3 可得知,過去三年「文化資產業務」約佔文建會總經費 21%~23% 之間,與人文及文化傳播業務同為文建會重點工作項目。
表 2- 4:96 年文建會文化資產業務預算分配表 項目
金額
單位:千元;%
文化資產業務 佔文建會總 預算百分比
預算百分比
文化資產綜合業務
527,246
49.3
10.5
文化資產保存及研究
134,555
12.6
2.7
工藝研究發展
147,136
13.8
2.9
傳統藝術傳習保存推廣
260,296
24.3
5.2
1,069,233
100.0
21.4
總計
資料來源:文建會網站,本計畫整理(97.5) 由上表 2-4 可知,以民國 96 年為例, 「文化資產綜合業務」為文建會重點業 務內容,再進一步分析其業務項目如下表 2-5,其中「文化資產維護管理」一項
2-17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為主要業務,預算即佔文建會總預算 7.8%。
表 2- 5:96 年文建會文化資產綜合業務預算分配表 單位:千元;%
項目
預算金額
佔文化資產綜合
佔文建會總
業務預算百分比
預算百分比
文化資產行政工作
19,632
1.8
0.4
文化資產維護管理
392,285
36.7
7.8
文化產調查及保存輔導計畫
42,377
4.0
0.8
歷史建築修護再利用
72,952
6.8
1.5
資料來源:文建會網站,本計畫整理(97.5)
再分析民國 97 年相關預算資料,文化資產業務內容因總管理處成立而略有 不同,如下表 2-6 表 2- 6:97 年文建會文化資產業務預算分配表 單位:千元;%
項目
金額
佔文化資產綜合 佔文建會總 業務預算百分比 預算百分比
文化資產策劃業務
38,200
3.0
0.7
文化資產管理業務
846,292
65.8
15.3
工藝研究發展
153,806
12.0
2.8
傳統藝術傳習保存推廣
247,699
19.3
4.5
1,285,997
100.0
23.2
總計
2-18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資料來源:文建會網站,本計畫整理(97.5) 民國 97 年「文化資產管理業務」為文建會重點工作,再進一步分析其預算 項目如下表 2-7,其中「文化資產維護管理及再利用計畫」一項仍為文建會主要 業務,但總經費由 96 年的三億玖仟貳佰貳拾捌萬伍仟元,佔當年文建會總預算 總預算 7.8%,降為三億壹仟零伍拾捌萬柒仟元,佔文建會總預算 5.6%。
表 2- 7:97 年文建會文化資產管理業務預算分配圖表 單位:千元;%
佔文化資產 佔文建會總 項目
金額
管理業務預 預算百分比 算百分比
人員維持費
91,306
7.1
1.6
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
61,648
4.8
1.1
文化資產維護管理及再利用計畫
310,597
24.2
5.6
動員戡亂時期紀念園區籌建計畫
162,403
12.6
2.9
52,390
4.1
0.9
167,948
13.1
3.0
文化機構發展計畫 中興新村再發展計畫
資料來源:文建會網站,本計畫整理(97.5) (二) 經費執行的問題 文化部門的預算,不僅是預算分配的多寡問題,預算的執行能力也是更重要 的一環,以下羅列執行文化資產政策時所面臨的經費問題: 1.
經費不足─相較於其他預算經費,文化經費嚴重不足,此似可檢視政府 對於文化軟體建設的不重視,以拼經濟與產業發展為施政優先項目。省 視過去幾年,我國政府總預算中,教科文預算有逐年降低的趨勢,而文 化預算更是少得可憐,以民國 97 年為例,僅佔政府總預算 1.3%,教科 文預算中的 7.2%,對於文化政策執行確有其不利之處,我國憲法 164 條原規定: 「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 15%, 在省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 25%在市縣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 35%。依法
2-19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設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產業,應予以保障。」在民國 86 年修憲後已停 止適用,8更令文化政策的推動雪上加霜。 2.
預算編列的浮濫─近年文建會主委更換頻仍,中央常有政策無法連貫的 問題,政黨輪替、首長更迭都可能造成文化資產政策方向的改變,而經 費的運用,又常在立法院中延宕,以致影響執行效率,再加以審計制度 對於經費運用的過度干預,承辦人員大多以寬列所需經費來增取較大的 額度,以免因預算刪減而面臨無法發包執行的窘境。
3.
預算執行延宕─因預算在立法院遭涷結,承辦人員常有一年的計畫必須 在三個月內完成的困境,若無法如期完成,不僅影響個人考績,更影響 單位向中央申請經費的額度,若勉強執行,又面臨倉促發包,品質不良 的問題。
4.
計畫無法延續─現有計畫大都以短期年度計畫為主,缺乏長遠的規畫, 縱使有長遠的計畫,也面臨經費無法延續的問題,這些都造成公務人員 對於承辦業務的無力感。
5.
採購制度缺乏彈性─現有採購法著重量化採購與防弊設計,對於以質性 為主的文化業務採購,則缺乏彈性,常造成委託廠商(單位)素質不佳, 計畫案無法兼顧品質,只求能儘快結案的困境。
6.
執行過程缺乏自主性─現有文化業務的執行,承辦人員因行政作業流程 繁瑣,常以委外方式,透過關係取得不同計畫案的規畫書,再據以向上 級政府爭取經費補助,若能獲得補助,經費又受到採購法的層層限制, 公告金額以上(一百萬元)又非得透過公開招標方式遴選合作單位,整 個計畫的執行過程,充滿不確定的變因。
五、區域型計畫之必要性 文建會文化政策最大問題在於整合程度不足,即使發展出高位施政遠景及 施政綱要,除了可能因為主委更換頻繁政策理念未能延續之外,即使延續性的政 策也大都未見整合思考與執行,導致各政策計畫單獨運作彼此關聯度甚低,各自 做各自的業務導致資源、能量、人才都被不斷消耗,也缺乏實際需求、困境與理 8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民國 86 年)第十條: 「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尤其國民教育之經 費應優先編列,不受憲法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之限制。」 2-20
第2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上位計畫
念的契合。而以文化資產保存作為施政主軸正是得以突破現行問題的關鍵,因為 透過文化資產保存可以連結各式各樣的行動者,而文化資產保存也必須要各式行 動者一起參與才能真正落實,就政策面而言就必須整合各單位業務及相關對象, 讓大家都能以文化資產保存作為主要理念,使各部門的政策目標、實踐策略、連 結對象都能夠藉由文化資產關連起來,則文學藝術、社區營造、文化創意等等政 策也才能內化於民眾生活中。 而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的重要性就是整體性規劃與實際策 略行動結合的綜合性方案,一方面突破文化資產過去只進行單點保存的問題,讓 文化資產能有全方位的規劃串聯,更重要的是進行跨領域的協力、整合保存規劃 以及社區居民參與,讓文化資產結合更多領域的人才與資源,達到文化施政資源 整合與整體考量的目標。透過區域型將使過去社區營造、藝文推廣獎勵補助、工 藝傳習、地方文化館、文資保存維護、文化創意產業、公共藝術、守護網、閒置 空間再另用等等文化行政業務整併進來,透過區域性計畫的資源調查與整體保存 規劃,讓上述計畫都能真正在地落實且永續經營。 此外都市計畫等法令政策工具的運用將能讓文化資產保存不至於因為時空 環境的變異、人事、政策的變換而無法延續,也不會只單純保存文化資產主體而 缺乏整體環境脈絡的配合。 最後區域型計畫也不只是整合文建會的內部文化施政資源,更能進行跨部 門的資源整合,將城鄉新風貌、商圈再造、教育學習、地景改造、社區健康、生 態保育等等各部門業務整合至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中,甚至因此 而扭轉、修正國家上位施政計畫成為落實以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立國理念。
2-21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第3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文化資產保存對於保存國家或地方文化歷史記憶、傳統智慧、歷史見證、與 促進國家認同或地方認同等至為重要,且對於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觀光事 業等發展亦為最重要基礎。然而,在文化資產保存法頒佈至今二十餘年,文建會 亦戮力於文化資產普查、登錄、推廣、傳習、修復、保存等工作,但迄今各地仍 層出不窮地發生文化資產受到損害或緊急搶救等事件,顯現社會各界對於文化資 產保存的價值感仍有待加強。 文化資產保存的問題可謂千絲萬縷,我們整理提出「文化資產價值認同具差 異性」 、 「文化資產的文化脈絡性失落」 、 「文化資產政策執行缺乏有效性」 、及「文 化資產保存缺乏系統性」等四大面向來進行回顧與現況檢討分析:
一、
「文化資產」價值認同的落差
(一) 文化資產詮釋的差異性: 面對的問題包括「誰的文化資產」 、 「誰能詮釋文化資產」 、 「什麼是文化 資產」 、 「文化資產的內涵為何」 、 「文化資產的評選標準為何」 、 「文化資產如 何保存維護」等命題。而關於這些命題的解答均非定義出來,也非固定不變, 而是由不斷變動的各種社會行動者──包括各式各樣的人、地、事、時、物、 權力、角色、制度、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種族、性別等──在 特定的時空脈絡中,透過種種的活動、網絡、關係、與論述所交織建構出來 的價值指涉。 (二) 文化資產指定與登錄的單一性: 從過去法定文化資產指定與登錄的數量來說,大都以「中國式」的、 「漢 族」的廟宇、家祠為主,甚少關於原住民的,這樣的數目背後是否可以反映 出文化資產政策文化或族群思惟的單一性?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從 1998 年行 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發行的《文化白皮書》9,了解到當時統籌規劃全國 文化政策的文建會對於文化工作推展的政策思惟是如何:
9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化白皮書》 ,台北:文建會,1998。 3-1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1.
過去是以「中華文化為中心」的政策思惟: 該書第一篇第一章「文化建設與國家發展」第一節內容即寫到: 「…
更因為台灣地處傳統中華文化的邊陲。這個地理位置,在維繫固有傳統 文化方面,看起來好像並不是特別有說服力,但事實上卻正好相反。… 『禮失求諸野』的例證。…」而第四節也提到台灣文化主體性:「…由 於時空背景不同,以台灣文化為主體的觀念一直無法確立。今後有必要 在學校教育之外,透過文化行政體系,精心擘劃社區的教化政策,結合 柔性的藝文活動和鄉土學習,強化台灣民眾對這塊土地和文化傳承的認 同,確定自我主體性。」然在第四篇第一章對於文化資產「古物」的闡 述中亦可發現以「中華文化」為中心的論述傾向: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 其巨大的延續力量,來自文化的歷史傳承。具體可見的古物,可以作為 教育的史料…。」並以表格列出故宮博物院典藏古物現況。 2.
過去是以「漢族文化」的政策思惟: 該書第四篇第一節對於「一般古蹟」書寫內容:「…臺灣開發的歷
史雖然只有數百年,但是經過早期閩粵移民的努力經營,將中華文化深 深地根植在這個島上,因而也建造了很多足以代表中國式樣的建築,例 如孔廟、武廟、書院、住宅、園林及城池等。」而從早期到現在的法定 文化資產甚少是關於原住民族群的,可以說台灣的文化資產脈絡是以 「漢人文化」為中心的觀點。 (三) 「開發建設」優先於「文化資產保存」: 1.
樂生療養院事件: 樂生聯盟以「文化優先、保護弱勢權益、維護人權」來訴求全區保
留,但結果還是被「建設開發、生活便利優先」的政經結構的壓力下面 臨逐步拆解。 2.
嘉義稅務出張所: 在嘉義市政府召開的歷史建築登錄的審查會上,審查委員就有差異
甚大的意見。向明珠(2002)整理指出:「不予登錄的理由和應予登錄的 理由同樣使用了『建築風格』、『市民記憶』、『公賣局』這幾個原因,可是朝 3-2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相反的方向解釋,有的評審委員認為嘉義稅務出張所經過太多的增建、本體 不良;有的評審責任為其風格相當難得。有的評審認為此處缺乏市民記憶, 有的評審認為保存此地共同回憶才能見證歷史。有的評審認為已經保留有相 同類型公賣局,不留嘉義稅務出張所也可;有的評審認為嘉義稅務出張所比 公賣局年代更早、更有現代建築之風,公賣局的存在表示更應該保留嘉義稅 10
務出張所。」 由此可以看出審查委員的價值認知、對於該建築的價值
詮釋是如此不同。 3.
自然環境部份: 因為經濟需求而開發的「台塑麥寮六輕廠」,使得雲林麥寮沿海的
漁塭及海域變成一處工業區,也因此造成沿海潮間帶的改變,造成泥沙 淤積,另外工業區的污染(廢水、有機揮發物等),造成水質的酸鹼度 及溫度改變,使得蚵農收成變差。靠海為生的養殖業變成經濟開發後最 無辜的受害者。「開發建設」的後果不僅污染自然資源,也改變了當地 的傳統文化景觀。
圖 3- 1:瀕臨不保的樂生療養院
圖 3- 2:消失無蹤的嘉義稅務出張所
(四) 文化資產價值認同的落差: 從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論述形成的歷史脈絡來看,參與的主角大都是統治 階層、文化菁英為主,在社會體系影響下,社會普遍還未將文化資產的認同 擺在較重要的位置,甚至以可有可無來看待。晚近因社區營造概念及政策的 推動,社區的常民文化資產才漸漸受到地方文化工作者重視。然而就整個科 10
向明珠(2002) 《文化資產的政治性格—以「嘉義稅務出張所」爭取保留事件為例》 (國 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層體制來看,文建會、文化局等單位相較於經建會、經濟部而言是次要的單 位;可以反應出社會對於「文化」價值、 「文化資產」價值的認同尚未蓄積 到某種程度的「政治能量」。 ※ 解決對策 在台灣的歷史脈絡下,「中華文化」當然是重要的台灣文化元素,而台灣文 化之所以豐富,其因在於其本身既有的原住民文化以及從各地移入的島外文化包 括現代的新移民文化的揉合而成。在著重多元文化概念的現在,除了重視原住民 文化資產以外,也應關注新移民所帶入的移民文化與相關的文化資產。另外一個 層面是文化資產的詮釋避免產生「壓迫關係」 ,如早期教科書對於「吳鳳事件」 的漢人書寫觀點,而對於鄒族族群造成影響並受到壓抑。回顧台灣社會的脈絡, 除了「族群」面向外, 「階級」、「性別」 、「環境」等面向亦是講求「轉型正義」 的現今社會,在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上所需要關照的。 1.
「開發建設」 、 「拼經濟」的「發展」思惟下的建設,造成了文化資 產的大量消失、自然資源的破壞,如何翻轉這樣的「發展」思惟與 讓大眾能有新的社會想像會是文化資產保存關鍵的核心問題。清華 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王俊秀教授曾提出「三本主義」的概念,注重「文 化資本」 、 「環境資本」 、 「社會資本」的把握,而後自然就容易擁有 「經濟資本」 。社會大眾對於社會發展有了新想像,以「文化」 、 「文 化資產」為施政的主軸之發展藍圖才能進一步落實。
2.
除了透過「社區營造」的策略讓「文化資產」獲得社會更普遍的認 同外,應該試圖建構出「文化資產」的新價值與新意涵,才能擴大 「文化資產」的社會認同基礎。以新竹縣為例,我們知道新竹縣有 許多著名的地方傳統特色飲食如創立逾百年的北埔老店舖「隆源餅 行」,其自製自產蕃薯餅、芋頭餅、擂茶餅等,且為手工製作,除 了是附近居民的日常飲食、旅外鄉親的懷鄉記憶,已成為新竹縣的 觀光名產;而柿餅產業部份,新埔鎮旱坑里是全台柿餅中最大產 地,柿餅加工已有 160 年歷史;又如有「東方美人」盛名的白毫烏 龍茶、新埔粄條…等,許多是因為新竹縣特有的地理環境與「九降 風」等條件因素而生產出的獨特美味,而這些傳統特色飲食的製作 3-4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方式也已流傳甚久,可以說是具有傳統性的「地方知識」,如果縣 政府突破現有文化資產法令的框限,研擬關於此類的文化資產項 目,一方面協助推廣地方產業的活絡,一方面讓更具在地性、生活 性的日常生活飲食文化成為文化資產,不僅讓品嚐者從身體的味蕾 感受文化資產的價值、凸顯出新竹縣對於文化資產有更新的理解與 詮釋,勢必對於台灣社會關於的「文化資產」的認知產生影響。 3.
面對「文化資產價值」認同的差異,建議以較為公開化、公眾化的 「公共論壇」方式來因應,透過理性的溝通、把握文化資產核心價 值(歷史價值、對人的生活價值、在地知識價值)來進行討論。 「公 共論壇」不僅能促使文化資產的建構趨向溝通理性,更能促使眾人 一起來關心文化資產,也就能使文化資產逐漸成為社會的普遍價值 而達到文化資產保存與再活化的目的。從另一角度來看,讓文化資 產成為公共論壇的基礎、政策討論的媒介,透過文化資產讓參觀者 引起對於公共議題的注意,更加了解關於公共議題的相關知識,藉 由這樣的「論壇」讓文化資產與社會可以更密切地連結,使得文化 資產能產生更多的社會效用,成為「公民社會」的觸媒。
圖 3- 3:吳鳳廟凸顯轉型正義的問題
二、
圖 3- 4:原住民文化資產企待正視
文化資產的文化脈絡性失落
文化資產保存最常見的問題包括:一棟老房子被廢棄了、一口古井不再有水 了、人們不再使用古井而封存了、經濟建設優於文化資產保存而拆毀文化資產(如 樂生療養院) 、古蹟修復時無法遵用傳統工法與材料(如霧峰林家) 、古蹟修復後 3-5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閒置、傳統技藝傳承斷層、傳統技藝市場流失、文化資產環境雜亂(如板橋林家 花園)、文化資產日常維護不佳而日漸受損等。這些問題都是有了文化資產保存 法之後持續至今的問題,顯然不是有了文資法、政策、經費等就可以解決的。文 化資產保存的根本問題在於文化資產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脈絡,包括使用脈絡、倫 理脈絡、經濟脈絡、政治脈絡、宗教脈絡、技術脈絡、環境脈絡、空間紋理脈絡 等: (一) 首先是文化資產失去了原本的使用脈絡:一口古井若沒有了井水,固然 就會失去了井的使用意義;但是,常常是人們改用自來水後而不再使用 井水了。此時,古井就僅能成為懷舊物,還怕小孩掉進去而以不鏽鋼柵 欄圍起來。那麼,此古井就更加離開人們的生活了。老房子在人口流失 後,常常就被廢棄了。或者,糖廠關廠後,廠房與機器就被廢棄了。
圖 3- 5:水井文化脈絡的喪失
圖 3- 6:工業遺址使用脈絡的喪失
(二) 文化資產失去了原有文化的倫理脈絡,就會遭受災難:有些文化資產因 為家族結構瓦解,在分家時爭奪財產而將老房子切一半(如麻豆林宅) ; 有些老房子則因為家族無共識來承擔保存維護之責,結果是拆掉改建公 寓來平分(如斗六涵碧樓);有些老房子則因共同持分多而難有共識, 結果是荒廢遺置(如斗六太平老街底張品芳宅)。
圖 3- 7:麻豆林氏廢宅
圖 3- 8:斗六太平老街底張品芳廢 宅
3-6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三) 文化資產失去了其原有文化中的技術脈絡,就會使房子興建或修復時走 樣:例如日月潭文廟或中正紀念堂的建築工法,都是以鋼筋水泥來模仿 大木結構的樣子,不但表示建築師對於大木結構的無知,也表示建築師 糟蹋了鋼筋水泥的特性,其結果就是形式主義。此外,當建築師不瞭解 傳統材料(木、竹、土、磚、泥、灰縫等)時,古蹟修復就會使用大量 的現代工法與材料,例如霧峰林家下厝大花廳就用了許多鋼樑、鋼網, 表示此建築師對於傳統工法、技術、材料等的背離。
圖 3- 9:日月潭文廟
圖 3- 10:國家音樂廳
(四) 如果古蹟周遭的環境脈絡沒有管理,就會出現高樓大廈包圍了古蹟,使 得古蹟的風貌遭到很大的損害,板橋林家花園即是一例。或者,由於沒 有進行環境景觀管制,使得國定古蹟王得祿墓園前方興建起設施農業, 對於此墓園的壯闊風水有很大的損害。
圖 3- 11:板橋林家花園
圖 3- 12:國定古蹟王得祿墓園
(五) 如果人們對於都市空間紋理脈絡沒有理解與掌握,就會因為對於都市空 間紋理的認知失落而導致以十字格子狀的都市道路來重新格式化整個 都市空間,其結果是許多彎曲小路被截彎取直、或被馬路拓寬,不但是 歷史性的空間紋理不見了,許多老房子也因而被拆毀。
3-7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圖 3-13:老厝因道路徵收遭拆毀
圖 3-14:都市空間紋理的認知失落
(六) 若原有文化中的經濟脈絡轉變了,則根基於此經濟脈絡的文化資產會因 而而失去了支撐基礎。例如台糖不再產糖了,則一座座的糖廠就被廢棄 了。農業日漸衰退與機械化,則傳統打鐵舖的菜刀、鐮刀、鋤頭等產品 就日漸沒落;此時,不僅是老鐵舖可能會關門,打鐵做為傳統技藝也可 能會失傳。
圖 3-15:埔里手抄紙
圖 3-16:鹽水橋南老街上的打鐵店
(七) 若原有的政治脈絡改變了,則原本受人崇敬的紀念物,有可能被廢棄、 拆毀、更名等。例如日本統治末期的皇民化運動將許多台灣廟宇拆毀, 而想以日本神道教取代台灣傳統信仰,因而大量興建日本神社。可是, 戰後國民黨政府則因「中國化」及「去日本化」而大量拆毀日本神社。 風水輪流轉,等國民黨失去了政權,不僅四處林立的蔣介石銅像不斷地 遭殃,連中正紀念堂都更名為民主紀念館了。
3-8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圖 3-17:中國化的原通宵神社
圖 3-18:中正紀念堂的更名之爭
(八) 如果文化資產忽略了其宗教脈絡的失落,就會影響其核心價值與意義。 例如傀儡戲在北台灣是用於除煞,因而不開放給觀眾看;因此,若「提 倡」傀儡戲而公開演出,將抹煞了其原有的文化意義。此外,原住民許 多祭典是源於人與天的關係而祈求上天保佑,可是,現在卻常常以「支 持」原住民文化而邀請原住民於各式各樣的場合「演出」 ,則將使祭典 變成了「演出」,則失去了祭典的文化意義。
圖 3-19:布農族八部合唱於文建會研討會上演出 (九) 未顧及文化脈絡的建設:如位於金門金湖鎮尚義 100 號金門中心位置的 環保公園,原是廢棄磁土礦區,地表遍布挖掘所遺留之坑洞,金門縣府 於民國 84 年爭取環保署補助新台幣 1 億 8000 萬餘元整治,全區分為解 說中心、大型風獅爺、景觀區、島湖區。尤其是當中六十四尊金門各地 刻版的風獅爺,更是環保局的宣傳重點。11然而,此公園將金門所有的 風獅爺模仿一尊,共六十四尊放在縮小的金門地圖上,卻忽略了風獅爺
11
http://www.kepb.gov.tw/unit/unit_pop.asp?no=61&unit_type=1,96 年 10 月 17 日。 3-9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有它在聚落中的文化意涵(聚落的保護神、位於村莊的外圍、面向東北 或北方以抵抗凜冽的冬天),而且如果將觀光客都拉到環保公園看風獅 爺,而不走進聚落裡面,體驗風獅爺其位處聚落及庶民生活裡的重要性 時,又如何了解聚落的文化脈絡? (十) 社會環境的變遷以致於技藝、產業的沒落:如三合土,是由蚵殼灰(白 灰,由蚵殼燒製而成,成為碳酸鈣之成分)、砂及水,以 1:1:1 的成分組 成,就地取材,是沿海地區常見的建築材料;而另一種不靠海地區的三 合土,則是以糯米、紅糖替代蚵殼,如赤崁樓、安平古堡等就是以此建 築材料施工而成。蚵,既是漁業收穫作為海產食物,蚵殼又可成為建築 材料,資源回收再利用,相當的環保,而三合土也可與木結構可以融合, 用於修護古厝,非常適當,三合土的牆壁,具有有機成分,可吸收溼氣, 不容易龜裂,但在現代人追求於速度的腳步,先人智慧所製造出的三合 土目前已被捨棄不用,而以水泥取而代之,水泥業為甲種污染性工業, 表示水泥業是污染相當嚴重的產業,因為一公噸水泥產生 0.88 公噸二 氧化碳、一公噸耗電 127 度並產生懸浮微粒、硫化物等等,同時,水泥 的開採破壞生態環境、損壞地質、污染空氣,花蓮縣和平水泥專業區可 為一例。12水泥在修護古厝上,並不恰當,雖然比三合土容易乾,卻易 龜裂,與木結構無法融合,因此可以看到剛修繕好的古厝水泥粉刷的牆 面外已開始出現剝落的痕跡,隨著工業化的浪潮襲捲而來,我們踏上了 西方工業社會講求速率的步調,卻捨棄了慢工出細活的在地建築知識, 這種就地取材、低污染、永續的觀念,漸漸都被捨棄。如今,建材都使 用水泥,不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放熱率也會相對提高,造成大氣溫 度上昇,所以減少水泥使用量是必然的趨勢,若我們重拾在地知識將蚵 殼粉取代水泥,則對於空氣污染、溫室效應等環保議題都具有其正面的 效應,且由於台灣砂石資源日漸枯竭、濫採,使得生態遭受破壞。而蚵 殼灰,由生物產出,理論上是可以一再生產的,若能重拾在地知識以蚵 殼灰代替水泥,不但解決了營建業砂石缺乏的問題,更是對水土保持為 莫大福因。小則節省資源、大則減少廢棄物(廢棄建築水泥塊、廢棄蚵 殼)。就長遠而言,建築攸關都市景觀、人們的生存空間、能源的消耗
12
打造花蓮生態文化城 http://ecocity.ngo.org.tw/ 3-10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及生態環境的平衡等層面,更與國家發展及大眾的健康息息相關。13 ※解決對策 1.
以「區域環境」為整體保存範疇之新保存觀點,因應文化資產文化脈絡 失落的問題以及突破過往推動文化資產工作瓶頸。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 政策比起以往「單點式」保存更能重視到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 而不僅是只著重建築硬體層面;因為是「區域」,所以必須盡量描繪出 「區域」的輪廓,所以需更著重歷史、文化、環境…等脈絡。
2.
把握文化資產核心價值,以歷史價值、對人的生活價值、在地知識價值 等面向來討論出文化資產的價值(找出文化資產在現代社會與人們生活 的關係、傳統智慧轉化成具現代意義的新價值…等),讓文化資產的脈 絡與現在社會得以接軌,甚至進一步發展未來的可能性。
三、
文化資產政策執行缺乏有效性
(一) 大眾對於文化資產的行政程序認知不足: 本計畫一行人訪問新竹縣文化潛力點如關西范氏老屋時,問及所有權人 是否願意將祖宅指定為古蹟等法定文化資產?得到的答案大多數是否定 的。有人說:「聽說如果指定為古蹟,破了一片瓦而漏水時,需寫計畫申請 修繕許可,長達八個月後才會核准,屆時房子已經破損得更嚴重了。」也有 人說,自己住在老房子中,或者祖祠定時有人維護,因而無須指定為古蹟云 云。上述說法暴露了文化資產保存的根本問題,即公部門╱私部門如何看待 文化資產?文化資產在社會價值中的角色為何?首先,許多老建築所有權者 認為若老建築被指定為古蹟,就像是被充公一樣,例如大大小小的整修都需 呈報核准、公文旅行相當漫長、推託沒有維修經費、整修品質不佳(尤其是 持續滲漏水)、或者有說沒有動作等。結果是讓古蹟所有權者愈來愈失望。
13
陳啟仁、張紋韶《認識木建築》 ,2003,台北:木馬文化,頁 31。 3-11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圖 3-20:不敢當古蹟的關西范氏老屋
圖 3-21:不開放的新竹北埔天水堂
(二) 「私有產權」與「公共財」的拉扯: 私有文化資產的所有權人擔心被指定成為古蹟時古蹟會被「充公」,或 限制了土地開發的可能以及其他複雜因素或是被「修建程序複雜煩瑣」,而 使得所有權人不願配合或是偶有發生文化資產被指定前因火災等意外事件 而被破壞的情形。另一方面是私有古蹟、歷史建築內的物件被竊,以及住戶 受到訪視者的打擾……等,使得管理者將大門深鎖、不開放參觀,這呈現出 文化資產觀光化後訪者與住戶的互動關係的問題,而也隱含著「私有產權」 與「公共財」的拉扯關係。 (三) 經費到位與否: 文建會對於各縣市內的各項法定文化資產皆相當用心進行研究調查、修 復維護的研擬計畫,這是我們從各縣市的法定文資相關研究成果中,可以清 楚感受到的,只是有許多法定文化資產在謹慎的研究調查後卻未能即時進行 修復工程,往往都要一等再等。從訪談中得知,是由於每年中央各部會補助 經費有限,無法滿足全數法定文化資產修復的需求,因而必須以分年分期的 方式進行修復,也因此往往延誤了修復的黃金時期,造成古蹟、歷史建築等 更嚴重的損壞。經費的來源固然是修復工程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但仔細想 想現今所提案的修復幾乎都以整體修復為訴求,相對的,所需的費用也隨之 增高,大量金額的需求也是導致必須一等再等的窘境,只是在等待這些龐大 金額的提擬、核定的同時,也許這些古蹟、歷史建築的生命力一點一滴的慢 慢流逝,無法一同等待。
3-12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圖 3-22:峨眉富興茶廠內的破損情形
圖 3-23:新埔褒忠亭完工不久的紀念 碑記,上方已嚴重剝落損壞。
對於被指定的文化資產,其主管單位有維護、保存的責任,而在主管單 位財政吃緊或是預算編列有困難的情況下,寧可解除指定及不再指定深具價 值的文化資產,而讓文化資產荒廢、拆除。而依照文資法私有古蹟、歷史建 築的管理權責是在所有權人身上,若是自有財源不足,或是經費未獲補助, 會對所有權人產生莫大壓力。 (四) 公部門欠缺政策共識,步調不一: 雖有法律規範但文化資產的所有單位不一定會依照文資法而有所積極 作為,如台糖的宿舍、教育部的老校舍、國防部、農委會林務局的宿舍等等, 這也反映出政府組織橫向運作間的問題。 (五) 文化資產保存問題未能獲得立即有效解決: 許多傳統建築出現漏水、白蟻等問題,卻未能立即有效獲得解決,時間 一長,反而造成了更嚴重的傷害。
3-13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圖 3-24:新竹縣古蹟新埔范氏家廟公 圖 3-25:新竹縣古蹟新埔陳家祠牆壁 廳側間屋頂毀損,未能立即解決。 出現潮溼以及裂痕,正等待修復。
※解決對策 1.
文化資產相關知識的有效宣導:關於文資法的內容、相關行政程序、文化資 產案例、文資相關 Q&A、文化資產願景(如公視節目「城市遠見」及其他 媒體文化深度旅遊節目…)…等,應善用媒體來行銷出去,讓一般大眾獲得 正確、清楚的文化資產相關法令,也讓文化資產更能受到重視。
2.
「施政具『文化資產意識』 ,處處皆有資源」 :從行政院各部會與文化資產相 關的業務與資源來看,除了文建會本身以外,許多部會的業務跟文化資產保 存與推動的工作有直接與間接的關係。由公部門各單位所辦的活動部份來考 量,活動與文化資產結合,運用活動的資源(經費與人力)如場地租借、佈 置、清潔、交通指引、活動文宣等一般活動編列的資源來挹注文化資產問題 的階段性解決,如此也讓活動結束後,能讓資源持續發揮效益而有所累積, 而不是活動辦完後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
3.
跨單位協調合作(從中央到地方需要「水平」與「垂直」的文化資產推動平 台):從中央、縣府、鄉鎮(包括鄉鎮公所、社團、文資經營管理者)等各 3-14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層級都需要推動平台的概念,透過平台建構出各層級的文化資產藍圖,列出 文化資產推動的階段性面臨問題與目標,整合平台內的各項資源,這是「水 平」的部份;而「垂直」的部份,從中央、縣府、鄉鎮應該形成一個文化資 產協力機制,除了各層級文資發展藍圖的連結與整合,也讓文化資產面臨的 問題獲得充分掌握與及時解決,如鄉鎮無法自主解決的部份,縣府應該協助 處理,而縣府層級無法解決的部份,由中央來協助。 4.
保存方法需探究問題本質,解決問題根源:像新竹縣北埔鄉傳統建築裡的白 蟻問題,非單點建築問題而已,整區歷史性建築可能也有該問題,需要以區 域、環境來考量因應、防治、解決,並尋求蟲害專家的協助。像這些日常管 理維護需要處理的部份如果未獲得即時改善,將會造成更大的損害。
四、
文化資產保存缺乏系統性
(一) 日常維護管理未能落實 各項文化資產可說是地方上珍貴的文化資源,也是地方特有文化意象展 現的舞台,而近年來隨著文化休閒、文化體驗的風氣盛行,許多文化資產空 間變成為民眾假日休閒娛樂的選擇;尤其是法定文化資產,由於其經由指定 後,其觀光價值隨之提升,而更能吸引大量遊客前往,因此在環境維護上就 更為重要,像是走道的通暢、環境的清潔、文物的完整、建築本體的完整等, 都是需要進行管理維護的,但於文化資產現況中仍發現幾點共通性問題,而 以下這些共同議題的產生,是需要公部門配合當地政府積極宣導各經營管理 者改進的: 1.
雜物、打掃用具隨意擺放:
3-15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圖 3-26:關西鄭氏祠堂
圖 3-27:新埔劉家祠
圖 3-28:北埔慈天宮
祠堂後方牆面倚靠數條電線 劉家祠內,掃具、腳踏 在此可發現梯子隨意擺 基座,除了影響美觀外,其安 車隨意擺設一景。 放於通道中。 全性也令人擔憂。
2.
文宣、公告隨意張貼:
圖 3-29:新埔褒忠亭內被張貼公告的 圖 3-30:北埔慈天宮牆面上被張貼參 柱子 拜路線圖 3.
部分消防設施未定期更新:
圖 3-31:新埔褒忠亭內的滅火器(但已有過期)
(二) 維護管理缺乏系統性 各法定文化資產除了修復保存外,其後續的保存工作與經營管理亦是相當重 要的,否則就像把各式山珍海味放進冰箱內,無法享受其美味外,日子一久,再 美味的佳餚也會腐壞;因此,各項古蹟、歷史建築修復完成後,並不是將大門深 3-16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鎖就可以避免其損壞,而應該以有系統性的方式進行管理;但也並非要完全開放 民眾參觀,而是可以有時間限制的,只是時間的限制抑或其他相關的資訊必須有 清楚的告知。 如以新竹縣為例有許多法定文化資產是家祠、家廟,這種屬於私人祭祀空間 的特殊場域,我們無法要求所有權者應該完全開放,畢竟對於其管理者的管理模 式應給予相對的尊重,但對於有意願配合預約參觀、導覽的景點,公部門應該給 予相關資訊建立的協助;當然,需要給予這樣協助的並非只有家祠類的建築,另 外像是由私人產業生產空間作再利用轉為展示、休閒空間的文物館,也因有整體 的規劃;例如,新竹縣關西鎮的鄭氏家廟、峨嵋鄉的富興茶廠這種半開放式的(有 開放,也有管理人員可做簡單的導覽,但必須事先詢問相關聯絡方式才可聯繫到 相關管理人,現場並無提供相關資訊),就應協助於館外設置相關管理人的聯絡 方式以便參觀者做聯繫。
圖 3-32:新竹縣關西鎮鄭氏家廟
圖 3-33:新竹縣峨眉鄉富興茶廠
其實,類似此種法定文化資產各點,目前其管理維護大多是民眾自身(宗祠 類大多是宗族的後代),較少由專人管理,因此在經營管理上較無法提供完善的 解說亦或全天性的開放,面對這樣的管理人力資源短缺,除了協商請民眾多費心 之外,公部門本身可以宣傳輔導各點做自身簡單的 DM 介紹,提供民眾索取之 外,也可針對各區域內各文化資產潛力點作整體路線規劃,藉由文化資源的發掘 串聯達到活絡地方的目的;像是新竹縣竹東鎮,雖然其目前登錄為法定文資只有 兩項,但其區域內確有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潛力點,這樣的資訊在竹東火車站前 雖有大致的行政區域圖介紹,但如果將此一資訊作為紙本供民眾索取,並將各點 作簡單的簡介,如此一來可以減低某些地點無法進入參觀的遺憾;當然,這個部 3-17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份必須與展示教育做配合,有了 DM 的簡介、現場相關資源特色的簡單展示記 述,便可讓民眾自行進行參觀學習。 (三) 修復工作環節 被指定的古蹟在修建時反而造成破壞,如台中霧峰林家前一次的修建面臨 921 震災的「測試」而應聲倒地(重修的倒,沒修的沒倒),又如新竹縣關西鄭 氏祠堂修建後反而出現屋頂漏水的狀況,顯然修復技術與過程出了問題,當然也 牽涉到其他層面的問題包括匠師技術流失、從業人員水準下降、科學研究尚在起 步、發包制度僵化、評審標準難定、材料選用落差大、材料處理不當等等。另外 對於各執行維護工程的團隊應更嚴謹的進行評選、監督,如此,對於各法定文資 的修復維護才能真正達到永續保存的目標,而非造成其加速損壞的窘境。
圖 3- 34:新竹縣關西鎮鄭氏祠堂
圖 3- 35: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
關西鄭氏祠堂九十一年進行修復,九 新埔褒忠亭於九十四年十二月修復完 十四年完工,但現今已出現剝落的現 成,但現今右護龍屋頂已有破損現象。 象。
※解決對策 1.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的成立: 由於面對龐大的文化資產資源的調查、規劃、經營等相關議題公部門的人力 資源有限,因而在相關事務處理上難免有遺珠之憾,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 生,造成文化資產的損失,所以提出這樣的經營組織,其組織主要服務宗旨為: (1) 整合文化資產相關人才、經費、知識資源等,讓文化資產各面向問題得 以更有效獲得處理、並顧及品質。
3-18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2) 以文化資產獲得妥善保存為基礎,並逐步落實發展藍圖。 (3) 翻轉大眾對於文化資產負面的認知,建構對於文化資產新的想像與認 同。 而透過以上的服務宗旨提供以下的服務: a.
提供文化資產調查研究、修復、日常維護、再利用、經營管理等方 面的諮詢 、知識、技術、人才資源的服務。
b.
巡迴會診各個法定文化資產(定期以及特殊事件後如風災、火災、 震災等事件) ,掌握各文化資產狀況與面臨問題;如硬體部份受損, 需及時研判並擬定修復計畫(分級、分階段),如遇漏水等問題, 需進行古蹟或歷史建築緊急、必要之修復,以免問題擴大。
c.
依各文化資產制定個別適用的維護管理計畫,並協助管理者進行日 常維護管理、資料填報等行政文書作業、文化資產活化方案規劃與 協助推動等。
d.
辦理文化資產日常維護、經營管理等培訓課程,主要針對文化資產 管理者。
e.
建立文化資產及時通報機制,發現文化資產出現問題可以立即掌握 並能迅速處理。
透過各縣市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的成立與服務落實,希望加強各法定文化資產 的日常維護與資源整合分享的願景,讓各法定文化資產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建築個 體,而是透過有效的經營拉近各法定文化資產與大眾的距離,並讓擁有法定文化 資產的產權者能引以為傲,也讓其他民眾能後續跟進,藉由大眾參與的力量累積 各項法定文化資產的多元豐富性。 2.分級保養概念的推廣與落實: 對於各項法定文資的日常維護,由於經費上的有限,所以有許多急需搶救的 損壞皆只能束手無策的等待,但也由於這樣,原先只有小部分的毀損往往由於等 待時間一久,而形成更大的毀損,所以我們應該思考的是:處理事情有輕重緩急, 相同的,文化資產的維修也是,什麼部位是必須馬上維修的?什麼部位是可以緩 一緩的?什麼部位是無傷大雅,有多餘經費再進行規劃的?就好比人在肚子痛 時,會想到去看一般診所的胃腸科就診,而不是等到頭也痛了、心臟也痛了才想 3-19
第 3 章 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現況
去大醫院做全身健康檢查吧?因此,就公部門的角色應該思索的是,是不是每年 能夠提撥固定的金額是進行局部搶救維修專用,有了固定的維修經費至少可以把 握黃金時期先救急;此外,平時的維護管理就應該相當謹慎,如有些許的損壞就 應即時修護,而這樣的修護是可以透過權責的歸屬及權限由民眾與公部門互相配 合進行平時的修護管理的,在此提出三級保養的觀念,提擬施行方式: (1) 一級保養:管理者可自行進行維修。 (2) 二級保養:管理者需向公部門通報後才可以依調查報告書的研究結果以 及文資法的規範,自行協尋公部門所提名的修復業者進行修復。 (3) 終級保養:管理者需要向公部門通報,由公部門進行調查、與廠商聯繫 進行修復。 維護古蹟並非只是公部門、地方政府的職責,而更需要由地方居民一同的參 與,因此,公部門在此應該思索的是如何與地方、修復業者之間組成“維護文化 資產鐵三角”的交流平台,透過彼此的溝通、協議,將維護的職責進行分工合作, 如此一來,除了能即時掌握到各細節的損壞、立即進行維修外,也能夠讓地方居 民對於文化資產的管理多一份參與感、正義感、以及榮譽感。
3-20
第4章
第4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活化計畫(以下簡稱「區域型計畫」),目的在以 系統性的方式,全面進行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工作,透過此計劃來解決過去文化 資產保存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單點保存、活化不足或單一化的問題,藉由 區域性概念適得以有突破性的策略。區域性保存活化、都市計畫配合、社區居民 參與、跨部門合作、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永續經營是此計劃幾大要項,也正是目 前文化資產保存最迫切的問題。在計劃落實成效上,目前雖然只完成第一年先期 規劃作業,尚有三年的實際施作,但由目前規劃內容仍可得知諸多問題,此些問 題若未能解決也將影響後續執行成效,下文將針對目前各縣市推動區域型文化資 產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同時分析第一年已執行的 37 個區域型 計畫案,針對相關指標提出量化評估表,以檢討執行單位在計畫報告書中的專業 力表現。
一、區域型現況與解決策略 問題一:未能清楚掌握區域型計畫的精神,缺乏具體而明確的願景。 說明: 由於文建會首次推動此計劃,加上推動前又來不及發展必要的理論基礎及進 行足夠的宣傳說明,導致各縣市政府/社區都不太能夠精準掌握區域型計畫的核 心精神,只是將區域型計畫當作諸多文化資產保存或社區營造計畫的綜合版本, 提案內容縱使依照規定羅列幾大要項,卻未能真正落實與串聯,只成為文本形式 上的參考書寫。另外,絕大多數提案的縣市政府/社區在區域型計畫先期規劃 中,都未能清楚描繪出提案區域發展願景,並依照設定願景規劃落實相關策略。 然而,整個區域型計畫的行動基礎正是立基於願景的提出,透過願景來塑造集體 認同並誘發相關行動計畫,進而推展更多的衍生價值。 解決策略: 1.
出版「推動區域型文化資產操作手冊」,詳細闡述區域型計畫的理論基礎與 核心價值,並建議執行步驟與方法。對於不同社區的不同條件,也應以文化 資產為核心發展,進而引導提出不同的願景與對社區未來的想像。 4-1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2.
需對各縣市政府文化局相關人員及各計畫案的規劃團隊與社區居民等進行 必要的階段性培訓,以期眾人能掌握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的精義。
3.
跳脫短期計畫的思維:過去政府部門的執行案,大都希望在短期內即能看到 「立竿見影」的成效,區域型計畫重點在強調「永續性」,地方政府(社區) 必須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地方的發展,把握以「文化資產」為核心的地方發 展策略,才能真正活化地方文化資產的保存工作。
問題二:缺乏相關上位計畫分析檢討與都市計畫的連結 說明: 各執行標的區域中可能有許多計畫正在進行,或中央政府進行的國土開發、 或各縣市的綜合發展計畫等等,這些計畫有的做為此地區未來發展主軸規劃,有 的則是配合主軸計畫所進行的相關配套計畫。然而,目前各提案內容大都只將上 位及相關計畫羅列介紹而已,不但沒有進行分析檢討,也沒有指出對於區域型計 畫有何助益,只是因應計劃內容要求而做的資料整理,如此非但無法落實區域型 計畫所欲達成的區域保存與活化規劃,更可能造成未來執行時與原有計畫衝突、 重複的問題。同時區域型計畫要求善用都市計畫工具,配合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工 作,在大多數提案內容中很明顯未能掌握善用都市計畫的精神所在,大多數提案 內容都只是將現行都市計劃範圍、內容羅列其中,成為參考資料而聊備一格,未 能將都市計畫落實為文化資產保存的有力工具。 解決策略: 1.
確實檢討上位計畫與區域型計畫的關連性:檢視上位計畫的目的在將目標地 域內的主要發展特色以及目前擁有的資源進行全盤考量,一方面作為區域型 計畫的規劃基礎,二方面也可藉此重新檢討相關計畫的可適性,三方面可透 過相關計畫的串聯整合避免資源浪費。區域型計畫內容應確實掌握與上位計 畫的關連性,並確實進行分析檢討,一方面避免資源的重覆,一方面對於計 畫內容與方向,也才能夠進行全面的掌握與串連。
2.
以都市計畫作為文化資產保存的工具:都市計畫不只是掌握目標地域內的各 種使用分區,也要透過都市計劃的輔助來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可以是進行都 市計畫變更、保存區劃定等實質程序建議,更可以透過區域型計畫,以文化 4-2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資產保存的觀點來重新檢討都市計畫的不足之處,特別是進行區域型文化資 產保存時可能面臨諸多問題,應藉由都市計劃此法定工具來協助計畫的推 動。 問題三: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與計畫內容脫鉤,淪為形式主義聊備一格 說明: 在區域型計畫規劃報告書中可以發現各提案單位都會對目標區域進行相關歷 史與資源調查,不論是從既有文獻整理或者實際田野訪查所獲取的相關資訊都會 被書寫在報告書的前幾章,甚至部分單位會將田野訪談紀錄整理於附錄中。然而 這些歷史與資源調查的成果卻都只是規劃報告中的基礎背景資料,往往發現與欲 進行的規劃內容缺乏連結關係,規劃內容並沒有因為擁有這些資訊而產生何種作 用,看不出利基於資源調查之下的規劃脈絡,部分規劃內容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忽 略了地方文化特質,而顯得突兀與不適當。 解決策略: 1.
以歷史串連文化資產的趣味性:歷史增加文化資產的價值性,同時也是文化 資產故事性的來源,此為文化資產趣味性之所在。彰化八堡圳因為林先生的 故事而為人稱誦,新竹家祠因為祖先曾有的豐功偉業,而為後代子孫所緬 懷,這些硬梆梆的文化資產物件,因為軟體(歷史故事)的趣味性,得以增 加其價值的深度與廣度。
2.
以歷史為地方發展與文化資產聯結的橋樑:在英國我們常可見名人故居旁 (或曾經駐足的地方),豎立一塊「某人曾於此,完成某事,足以影響世人的 偉大貢獻。」前人遺留的足跡,正是後人得以遵循的典範,一間不起眼的小 木屋,因為牛頓在此寫下萬有引力定律,成為村民的驕傲,也是許多觀光客 到此一遊的主要原因,這正是進行區域型計畫,進行地方文史與社區資源調 查的目的之一。
問題四:社區參與的規劃策動不足,缺乏由下而上的永續經營策略 說明: 部分計畫對於居民參與的重視程度與及相應規劃策略不足,文建會曾致力推 4-3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動社區營造、社區守護網等社區參與計畫,數年來也累積相當成果,但區域型計 畫中部分提案單位不但沒有在既有資源之上謀求進一步發展,甚至沒有推動社區 參與文化資產保存的規劃,即使有規劃進行社區參與工作,對於社區組織的培力 也只停留在舉辦說明會與活動的層次上,未能具體規劃未來社區組織可能的發展 以及相應的策略。另外,部分規劃案雖然指出永續經營理念以及透過在地組織的 培育來達成,但也大都僅止於此,未能指出未來在地組織在缺乏直接資源挹注之 下的生存方式。固然某些規劃案提及透過文化產業以及爭取其他相關資源等方式 促使在地組織的獨立發展,但究竟現況問題為何、後續執行成效如何、可能面對 哪些困難、如何解決利益分配問題等問題都未能加以說明,如此一旦執行勢必面 臨規劃或執行團隊離開後社區組織也停擺的問題。 解決策略 1.
強化社區參與的機制與管道:透過社區參與來保存文化資產是區域型計畫的 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文化資產能真正融入生活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故應由 檢視現況問題與資源著手,擬定持續推動方案,深化、落實社區參與文化資 產保存意願與行動。公部門在服務規範下應明列「社區參與」的機制與管道, 才能讓執行團體願意與社區進行溝通與聯繫的工作。
2.
讓社區成為文化資產真正的守護者與經營者: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重點 在日後永續維護與經營的策略,所有外來行動者/團體的介入,在不同的原 因與目的下,都可能只是短暫的參與,因此,必須讓社區成為文化資產真正 的守護者與經營者,讓社區「參與規畫,協助管理、自力經營」才能達到文 化資產永續經營與活化的目標。
問題五:地方政府跨部門合作成效不佳,現有資源未能整合與善用 說明: 文化資產保存問題往往涉及許多層面,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夠順利推動,而 區域型計畫所涉及的範疇更是超越行政區限制且牽涉不同層級單位,需要許多相 關單位的參與,故區域型計畫要求必須落實跨局室整合工作,以利行政工作順暢 以及資源的充分利用。另外,文建會與各縣市文化局多年來已經補助過相當多的 調查研究計畫,社區營造的地方文史調查、各縣市藝文資源調查、文化景觀、遺
4-4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址、民俗等等的普查工作都已完成或進行中,甚至各種研究報告的出版,就基礎 調查而言已經累積相當成果。但在區域型計畫中可發現部分單位對於既有資源的 掌握程度不足,不只是無法善用曾經做過的研究,甚至不了解有哪些相關資源, 誠然規劃單位應該要多加掌握社區資訊,但顯然委託單位也未能善盡資源提供之 責,導致相同層級的基礎調查工作仍舊被列為區域型計畫的工作內容,未能將調 查研究進一步深化與推廣。 1. 落實區域型計畫推動小組的層級與功能:現行區域型計畫的執行過程中,雖 然縣市政府都依規定規劃了跨局室協調的組織架構,但卻大都流於書面形式 化,而甚少落實於跨領域的文化資產保存協調。因此,如何落實縣府內各局 處之間的跨領域合作,是需要突破之處。 2. 徹底調查區域型內所有資源並擬定縱橫整合的策略:各縣市政府圖書館應建 立地方資源調查計畫報告書資料庫,並要求各局室辦理有關各地方建設相關 資料與文獻都應送交留存,如此,可統合所有局室在地方上所有的橫向資源 狀況,也可縱向概覽過去到現在地方曾有的資源與執行計畫,以方便進行區 域型的計畫的規畫與參考,避免資源的浪費與重覆。 問題六:缺乏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保存方案 說明: 多數提案單位雖然在文化資源調查方面將地區內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理羅 列,但後續保存與活化方案卻只著重於有形或無形的單一類別保存,缺乏兩者整 合保存方案,特別是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更容易被遺忘。即使計畫中指出透過傳 習方式進行技藝、戲曲、音樂等無形資產的保存與發揚,也未指出可能的參與對 象為何?推動傳習動機為何?有何誘因?未能回答上述問題,只單純想透過傳習 來保存與活化必然遭遇許多困難,特別是即將消失的無形文資正是因為缺乏大眾 的重視以及傳承的人才而消亡,即使努力推動傳習也只能成為極少數人的嗜好, 無法使無形文化資產成為人們愛好的對象。 解決策略 1. 有形文化資產保存要注重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的面向:有形文化資產的保存 固然重要,但同時要整合無形文化資產的面向,如此文化資產的保存才堪稱 4-5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完整。以家廟宗祠為例,傳統建築外觀的形貌固然重要,然而,逐漸消逝的 祭祖禮儀也是必須保存與活化的重點。傳統廟宇固然有其建築外觀的美感, 然而,祭祀行為與民俗慶典才是宗教信仰的核心。 2. 無形文化資產要發展與生活相結合的面向: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則要注重與 生活結合的面向,傳統產業技藝消失的主要原因,在產品找不到市場,也就 是生活必須性被取代了,若僅著重技藝的傳承,無法為產品找出新的「生活 價值」 ,則技藝的傳承就失去意義。因應目前抗衡全球化、工業化發展的趨勢, 傳統的、手工的產業,逐漸為人們所重新認識,金山就有一家傳統手工打造 的棉被行,得以力抗大量機器製造的廉價大陸進口棉被,目前仍是許多地方 民眾及來訪遊客的最愛。 問題七:多數計劃著重於景觀規劃再造,對於計畫執行評估與管考不足 說明: 由目前區域型計畫的先期規劃案中可發現,許多規畫因此案有資本門的配 合,而只流於景觀規劃再造層次,未能真正考量文化資產保存之於地方的意義。 另外,各單位提案雖然都經由文建會邀集專家學者進行審查,也在計畫執行中進 行各區訪視工作,但畢竟案件數甚多且實際執行及控管單位為各縣市文化局,呈 現提案內容與實際執行上的落差。其主要原因其一為執行單位在實際執行時由於 種種困難,而導致計畫期程延誤或窒礙難行的問題;其二各縣市文化局計畫管控 品質不佳,向文建會提案時所做的計畫內容與委託廠商執行時成果頗有差異,原 先優良提案內容在實際落實時相當程度走樣,不但未能真正解決區域型計畫所重 視的問題,反而造成後續執行上的困難。 解決策略 1. 景觀改善工程必須扣連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景觀改善並非不重要也不是不 能做,而是需要衡量放在什麼層次上來做、放在何種意義下來做景觀改造, 也就是景觀改造不只是單純為了景觀而景觀,必須與文化資產保存及在地居 民生活問題先連結,才能確切指出景觀改造的必要與意義。 2. 建立優質團隊資料庫,落實計畫管考機制:不論地方政府與中央主管機關, 應落實計畫執行的管理與考核機制,對於績優團隊應多予鼓勵與推薦,並就 4-6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其計畫內容與執行策略與成果廣為宣揚,以為典範;對於配合度及執行成效 不佳的團體,也應公告週知,真正落實管考機制。目前計畫囿於政府採購法 限制,常使承辦人員流於行政作業的工具,如何賦於承辦人員更多的權限與 責任,也是管考過程必須一併考量的問題。 問題八:相同區域內,不同的計畫反覆提案: 說明: 許多明星社區內不斷挹注來自不同單位的資源,相對於其他社區則受到冷落 與經費排擠現象,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幾點:其一社區組織提案能力強,民眾動員 與合作意願較高,公部門樂見其成;其二為各縣市重點發展「觀光」區域,希望 藉由不同的計畫案,改善(增加)各項軟硬體建設,吸引多的觀光客。 解決策略: 1. 社區營造應著力培育新興社區:區域型計畫原本即扣連社區營造的基礎,社 區組織與動員力是其成敗的主要關鍵,然而,若過度依賴明星社區的配合度 強,將嚴重造成地方資源分配不均,以及未落實以文化資產為核心的主要精 神,因此,在高度掌握社區資源的能見度之後,應該培力新興社區對於文化 資產的認知能力,反而能對社區營造的推動,產生一股新興(且起源不同) 的文化新動力。 2. 破除以觀光為取向的文化資產保存迷思:不可諱言,國內文化資產保存工作 推動之初,與「觀光」目的有極大的關連。再由近年「世界文化遺產」吸引 大量觀光客青睞,都可以看出「觀光」是文化資產保存的目的與活化的方法 之一,然而,卻不能是唯一而主要的目的與策略。若能有良好的文化資產保 存與活化,其結果自然會吸引許多慕名而來的旅客,然而,其真正的意義卻 在「對於社區居民的影響為何?」觀光客來訪確實會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對於地方文化與居民生活品質的提昇,有沒有其他的貢獻?文化 必須與生活緊密的結合,文化資產也必須是社區民眾的資產,除了帶來經濟 上的利益,應該還有其他生活品味、歷史傳統、民俗文化上的不同意義與價 值。 以上列舉目前文建會推動「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活化計畫」八大問題, 4-7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並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當然問題無法一一羅列,策略方法也不止內文所列舉 者。基本上,必須把握「區域型」 、 「文化資產」 、 「環境保存活化」三個重要的基 本精神, 「區域型」的發展策略在「串連」 ,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串連、公部門 橫向/縱向與私部門/地方的串連、關心文化資產議題團體/個人的串連…等; 「文化資產」的發展策略在具體願景的想像,如何讓社區居民透過文化資產,對 於未來的生活有更多的想像?願景的提出才能帶給人們生活新希望,文化資產才 能彰顯其價值與意義; 「環境保存活化」的策略在「永續」 ,這也是邁向二十一世 紀人類的新趨勢,我們不僅要保存祖先的資產,還必須能夠有永續經營的長遠眼 光與目標。
二、專業力評估 本報告書針對第一年執行計畫案的 36 個縣市區域(苗栗縣出磺坑屬調查研究 案,不列入評比),進行執行團隊計畫專業力量化評估,評估表及指標如下表: 表 4-1: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提案縣
計畫名稱
市
執行團隊 完成情形 完全
評估指標
做到 2分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4-8
部份 做到 1分
未做 到 0分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分數小計
相關指標為區域型計畫核心精神所在,依「完全做到」得 2 分、 「部份做到」 得 1 分、 「未做到」0 分三等級配分,統計結果各團隊分數界於 3 分~25 分之間, 可見執行團隊專業力落差頗大,實際量化統計表如下:
4-9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表 4-2: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量化統計表 計畫名稱
執行團隊
01 基隆市和平島-和憲里、社寮里文化資產環 境保存及活化計畫 02 台北市齊東街日式宿舍保存及活化計畫 03 淡水地區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
得分 19
台北市政府
18
淡江大學建築系
8
中國科技大學
13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11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3
元培大學
9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12
中原大學建築系
7
11 苗栗縣三義鄉勝興車站聚落-區域型文化 資產環境保存計畫
華梵大學建築系
7
12 貫通台灣前後山的林圮埔歷史老街區域 發展計畫
簡明傳建築師事務所
9
13 彰化縣鹿港聚落活化暨環境整合計畫 14 北斗歷史區域發展暨古街風華再現計畫
明道大學造園景觀系
8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18
15 彰化縣田中街文化資產環境保存暨維護 計畫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
16 雲林縣西螺鎮歷史街區文化資產環境保 存及活化計畫
財團法人雲林縣螺陽文教 基金會
10
17 雲林縣北港歷史街區文化資產環境保存 及活化計畫
展智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12
18 諸羅古城區空間文化資產活化計畫 19 義竹鄉東後寮社區歷史建築與傳統聚落 之保存與活化計畫
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
11
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 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16
20 赤崁文化園區歷史區域文化資產保存及 活化計畫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 金會
25
21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
04 當陰陽海岸遇見黃金山城-臺北縣瑞芳鎮 金水地區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 05 八德霄裡水與綠文化廊道 06 桃園縣龍潭鄉十一份樂活文化園區 07 香山區朝山里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 及活化計畫 08 北埔聚落保存及活化先期作業 09 芎林鄉紙窩寮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 計畫
府城城緣記事-舊城歷史區域再生計畫
院
教基金會
11
25
22 台南縣楠西鄉江家聚落文化資產環境保 存及活化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
18
23 台南縣菁寮聚落活化與再生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
19
4-10
第 4 章 檢視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
24 高雄市「中都磚仔窯文化園區」建置先期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 規劃計畫 金會 25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 金會
高雄縣鳳山縣城整體環境再造計畫
美濃愛鄉文教基金會 26 美濃水文化資產整體環境整備計畫 27 排灣部落區域文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 保全活化筏灣、平和、萬安舊社與古道之 教基金會 區域文化地景為主 28 「恆春、古城、思想起」—恆春古城週邊 李永欣建築師事務所 文化資產整體規劃計畫 29 頭城老街保存及活化行動計畫 30 利澤老街保存活化規劃 31 小鎮文化廊道再造計畫-樟仔園歷史文化 生活廊帶(從孔廟到羅東文化中心)
17 15 23 10
8
緣側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室
15
緣側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室
11
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
11
32 「洄瀾地景、人文織理」—都心文化聚落 整合計畫
13
33 臺東縣蔴荖漏文化資產環境保全發展規 畫及活化計畫
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 化藝術基金會
14
34 臺東縣 96 年度加走灣(長濱鄉)文化資產 環境保全發展規畫計畫
臺東縣永續發展學會
8
35 連江縣聚落永續發展之規劃與調查-以 津沙聚落為示範點
清寰管理顧問股分有限公 司
24
36 金門城北門外明遺老街歷史風貌再生計 畫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
25
37 澎湖縣媽宮歷史文化生活城區發展維護 計畫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 教基金會
11
實際分析可以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其一,在地團隊對於在地區域型計畫的 掌握度較佳,若跨縣市執行計畫,則顯得力有未逮,實際案例如古都保存再生文 教基金會在台南市的計畫案得分頗高(25 分),但相同的團隊到了澎湖(11 分) 則分數有明顯的差距,再如美濃愛鄉文教基金會「水資源」案(23 分) 、成大研 究發展基金會「赤崁文化園區」(25 分),都屬於在地團隊執行在地區域型案, 都能保持一定的水準,當然也有部份在地團隊屬於例外。其二,外島如金門、馬 祖的規劃案,頗能掌握區域型計畫的核心精神,規劃團隊用心至深,對於社區文 化資產掌握度極佳,由此可見,並非偏遠地區就找不到優質團隊。
4-11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基本論述 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概念企圖突破過去單點式文化資產保 存的困境,就應先有宏大的格局與視野來設定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願景。若我們 能如第一章所示,以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來建構地方之「發展主體 性」,以文化資產營造「公共領域」與社會價值,以「文化資產智慧」來創造性 轉化成地方新競爭力及新國力,把握「社區參與」等精神與力量來建構文化資產 為「文化公共財」,激發「文化產業」等經濟面向及各行動者新發展,以文化資 產發展「文化超越性」 ,從而達到「文化環境永續經營」意境,則這般的新主體、 新場域、新能量、新角色、新機會、新價值、新環境等開創性建構與實踐,將能 加深文化厚度、改善生活景觀、提升生活品質、內化生活美學,此即文化新境界 的達成。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計畫的核心價值,其一即是中央與地方透過各項 平台進行資源整合分享的交流。從檢視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執行過程 中,我們可清楚發現,文化資產保存不應只是文建會的業務,亦不只是中央的責 任而已。從中央、縣府、鄉鎮(包括鄉鎮公所、社團、文資經營管理者)等各層 級都需要設立保存基地與推動平台,透過平台建構出各層級的文化資產藍圖,列 出文化資產推動的階段性目標與面臨問題,整合平台內的各項資源,這是「水平」 的部份;而「垂直」的部份,從中央、縣府到鄉鎮應該形成一個文化資產協力機 制,除了各層級文資發展藍圖的連結與整合,也讓文化資產面臨的問題獲得充分 掌握與及時解決,如鄉鎮無法自主解決的部份,縣府應該協助處理,而縣府層級 無法解決的部份,由中央來協助。透過保存基地的建立,架構出「水平」與「垂 直」的文化資產守護網絡。 欲達到新主體、新場域、新能量、新角色、新機會、新價值、新環境等願景 與想像,需先深刻地把握與發揚文化資產的內在性格及社會運作特質,方能規劃 後續的社會實踐(social practice)方案。文化資產是時空脈絡的產物,因而需從 「過去」╱「智慧」 、 「現在」╱「公共性」 、 「未來」╱「再生產」三個時空縱軸 序列面向來探討其運作特質。而又因為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牽涉 一個區域內種種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跨領域保存,因此需從「系統性核心價值」 出發來發展同心圓式的保存策略。
5-1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過去: 智慧
未來: 再生產 區域型文化資 產保存之系統 性核心價值
現在: 公共性 圖 5- 1:文化資產同心園保存策略圖 文化資產保存有著種種困境有待突破,但是,問題的解決不是依賴經常造成 訴願、抗爭、施壓、拖延、擱置案例的文資法,也難以期待聖君賢相型的行政首 長來保存文化資產,14而應該訴諸於能超越政治考量、經濟利益、文化水平、專 業典範等侷限因素的文化資產「智慧」再發現;從而以文化資產的「智慧」挖掘、 文化資產的「公共性」營造、及文化資產智慧轉化「再生產」等策略來連結文化 資產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以使文化資產能有著生生不息的生命經營與發展。
一、
以「智慧」來建構文化資產價值
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訴求,包括歷史見證、科技價值、美學價值、文化價值、 再生利用、凝聚認同、觀光效益、…等。可是,這些訴求對於文化資產所有者或 一般民眾而言,卻不具必然的價值自明性。從左營城牆、摘星山莊、崙背中山路 老街、嘉義稅務出張所、新竹市美軍顧問團宿舍群、山仔后美軍顧問團宿舍群、 新莊樂生療養院、台中惠來遺址、嘉義郡役所等等層出不窮的文化資產保存與建 設開發之矛盾衝突案例來看,我們清楚地感受到文化資產保存尚未是臺灣社會上 無須明言的社會價值。一方面人們囿於私有財產制度觀念而無法發展出「文化公 共財」的觀念,也就是認為某古蹟非其財產,則他無權置喙云云。二方面整個社 會在進步主義的意識型態影響下,認為古老的東西僅是等待被淘汰的殘留而已。 三方面由於時間流逝所造成的認識區隔,許多文化資產逐漸成為「自我文化中的 異文化」。四方面由於時空變化造成的脈絡性失落,使得原本支持某個文化資產 14
林崇熙〈徒法不足以自行─考古遺址、地方知識與社會想像〉《保存科技學刊》 (2008)第 5 期。頁 36-46. 5-2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例如水圳)運作的社會基礎逐漸消失,致使文化資產難以為繼。然而,我們又 需認清時空脈絡的不可逆性,不應強求復古式的傳承保存;因此,需發展能超越 時空脈絡限制的文化資產價值觀,此即文化資產所蘊含的「智慧」。 所有的智慧都具有超越時空的特性,但也都來自於在地智慧。在地智慧的意 義在於你有能力動員眾多資源因子來參與問題的解決與推動事情的順暢,同時, 還需能將動員起來的資源配置在適當的位置及予以適當的網絡連結,從而達成預 定的目標。以農產來說,就是你如何動員環境因子(高山氣候、有限水源、貧瘠 土壤、風、陽光、昆蟲等) 、物質因子(如種子、肥料) 、社會因子(交工)及文 化因子(如民俗)等來參與生產而得到良好的成果。 若我們將在地智慧看待成處於一個地方去完成特定任務時所需要的人、地、 事、時、物等資源因子的動員,就可對種種在地智慧予以表列如下: 1. 環境性在地智慧:如何瞭解地、水、風、火(陽光與高溫)特性。 2. 生物性在地智慧:掌握動物、植物、昆蟲、細菌、病毒等特性。 3. 文化性在地智慧:如農民如果知道拜玄天上帝的福佬人有個俗話「三月初三, 呷菜豆呷到老老老」就知道要在玄天上帝聖誕前一兩天收成菜豆到市場可賣 好價錢;反之,若過了此日,則價格大跌。15此外,不同族群(漢人及原住民) 的價值觀不同時,對於生產所需動員的環境因子及物質需求亦不同。 4. 社會性在地智慧:新至一地要「拜碼頭」 ;或在學校爭取資源是先跟長官私下 協商好再寫簽呈。 5. 對抗性在地智慧:能動員地方資源因子而談出足以對抗中央╱主流的論述。 檳榔農及檳榔嚼者就能談出足以和中央╱醫學界對抗的論述。16 6. 階級性在地智慧:高山蔬菜之為「好吃」是因為中上階級者有能力消費之且 喜歡吃。相對的,檳榔之為「不好」是因為檳榔是低階層喜愛的消費品,而 更是中上階層所厭惡者。 7. 市場性在地智慧:基於市場定位考量而決定質量之辨,量大量小、質精直粗 所需的知識、技術、做為都不一樣。17 8. 政治性在地智慧:瞭解地方派系的網絡與運作;在政治生態學(political 15
蕭敏君《不只是價格─建構生產端農產價值的可能性》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8) 16 林崇熙〈檳榔、知識與社會正義的辯證〉 (台灣鄉村社會學會「空間不平等與社會包容學術研 討會」 ,2004 年 4 月 30 日) 17 余國信《城市裡的文化地景-嘉義市東市場為例》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7) 5-3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ecology)中,地方生態之如何「正確」對待,是充滿了政治考量的結果。 9. 政治正確性在地智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要在特定場合講出白目 的話。 10. 道德性在地智慧:處在一個地方待人處世何為正當何為不當等。 11. 資本性在地智慧:不同的資本等級在進行生產時,所能投入的物質資本及社 會資本都不一樣,而會動員的環境因子亦不同(如大面積耕作及小面積精耕 細作之差異)換個角度看,某些在地智慧得有某種程度的資本累積方能得至 或運用。18 在地智慧既然如此重要,但弔詭的是,在各級教育所教授的知識卻幾乎都以 「普遍知識」的姿態出現,以致於當學生步出校園時,常常空有一身的知識卻在 各地方使用不上或者誤用之而造成災難(例如水利工程專業及化學工程專業常常 是生態環境的大殺手)。充滿於生活周遭的文化資產智慧,因而能扮演著積極的 社會教育角色。 由於社會時空不斷地變遷,因此一個社區或一個事業單位都需思考在新時代 發展出自己的新願景與新價值。不再製糖的糖廠或不再曬鹽的鹽田,固然會對資 產再生而傷腦筋,就連尚且經營興盛的中油或台電而言,也常需面對社會變遷的 挑戰而調整自我。此時,重新回顧自己所擁有的文化資產,挖掘與思考其中蘊含 的智慧、知識、技能、關係、與種種寶貝,再以此為基礎來發展新事業的可能性。 因此,一個社區中的人們或一個事業單位中每個職位上的人都要從自己的事業或 職掌範圍來談出有甚麼文化資產。所謂的「文化資產」,不僅是文資法規定的項 目,也不限於各級政府所公告的法定文化資產,而更是生活或產業發展中最值得 紀念、值得誇耀、值得代代相傳、值得寶貝、值得分享的人、文、地、景、產、 技藝、…等,因其具有再生產力,所以文化資產才會是地方競爭力與吸引力所在。 也就是說,挖掘文化資產就是要讓每個人談出一個社區生活或一個事業職位的職 掌範圍有沒有值得眾人重視與懷念的東西,意味著自己的工作對社區運作、產業 運作、或系統運作有著如何的角色與重要性。美濃竹仔門電廠鍾廠長能談出這座 電廠經歷戰爭轟炸時,員工為堅守崗位而在電廠內設置防空洞,以監視電廠在轟 炸期間能持續運轉。舊台中酒廠的洗瓶機操作員能談出這座龐然大物乃當年台灣 與荷蘭交易潛水艇時的副產品。基隆火車站員工能談出站內兩座號誌樓的特殊作 18
許秀雲《在地性與知識實踐-高山農業的技術與文化研究》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5-4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用,而全台僅剩三座,此站即擁有兩座。大林糖廠的員工更津津樂道於該廠擁有 獨特的糖鐵南北線系統。如果每個員工都能自豪地談出自己工作崗位上的驕傲, 就意味著這個事業單位擁有無可取代的文化資產。此時,文化資產不但是一個事 業單位得以轉化而有新發展的資產,更是讓所有員工得以重新肯定自己而建立新 的自信心的絕佳機會。
圖 5- 2:美濃竹門電廠中的防空洞。 攝於美濃鎮。
圖 5- 3:舊台中酒廠中的洗瓶機。 攝於台中市。
人們還是會不斷地問:「這是不是文化資產?」此時,重點不在於煩惱是否 有個標準定義或判準,而是從產業史、公司史、農機史、育種史、技術史、工程 史、社會文化史、社區史、家族史、…等種種可能的切入點來問,這個人、地、 事、時、物是否具有值得傳述或紀念的故事?而這般的故事將由什麼物件或文件 來表徵?第二個問法是這些人、地、事、時、物有什麼值得提出來的知識或智慧 呢(例如糖廠日式建築都具有良好的通風設計)?第三個問法是:以物件來看, 此物件對於產業運作重不重要?(例如蒸氣管、米管、酒管等管線對於酒廠的運 作具有絕對必要性)第四個問法是:此物件是否具有獨特性?(例如金門太武電 廠有特殊的坑道柴油發電機及槍架)第五個問法是這物件是否還繼續生產可得? (例如檜木桌子就難以再生產,而 OA 辦公桌就到處可得) 但是,前述種種歷史故事、知識、技藝、物件、建築等各產業單位自我認知 的文化資產,免不了有其時空脈絡性的限制。建築的著地性最強,因而非到此地 則無緣相見。有些物件則常因其特殊功能性(如舊台中酒廠的酒管或蒸氣管) , 或具獨特性(如金門電廠的槍架),因而不易再利用。反而在是無形的故事傳頌 中,經常承載著發人深省的智慧。或者從有形的建築與物件的設計中,可抽離出 啟發思考的智慧(如八田與一設計烏山頭水庫時的新工法,或如舊台中酒廠廠房 5-5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上的多樣態通氣設施)。這些文化資產智慧因為不具著地性,因而可四處傳播而 不自限;因為不受功能性限制,因而可隨意轉化;因為不具物質性,因而不會損 壞而需耗資修復;因為不屬私人財產,因而能為公眾享用。因此,由文化資產智 慧的挖掘、保存、與轉化著手,將能使文化資產的價值與「現身」具有較為廣大 的社會連結性。 當一個工廠願意保存自身的機械、器具、用品等來做為未來可能的文化資產 保存時,將面臨一個問題:工廠內的機具在汰舊換新後,因為將舊機具留下來, 而新機具補進,就會使得有限的空間愈來愈緊迫。怎麼辦呢?基本上我們不可能 將一切舊東西都留下來,因此,就必須以某些標準或原則來進行檢選與保存,最 好的保存檢選依準就是「文化資產智慧」。 首先,能夠表徵此工廠歷史而足為紀念者,經常承載者前人的智慧。例如位 於嘉義民雄的遠東機械廠,將第一代老闆創業時的第一台機器保存下來置於辦公 大樓的入口處,以緬懷當年的創業維艱。這台機器是戰後初期物資艱困時,第一 代老闆想到以橫向切割汽油桶的方式來生產腳踏車輪框,從而奠定遠東機械廠的 創業基礎。能將廢棄汽油桶轉化成工業產品,就是企業的智慧。 其次,許多產業發展常因應量產而變更其生產方式,雖然產量及效率都增加 了,卻減損了品質與風味。例如,大埤鄉以醃製酸菜而聞名,但在產量及效率的 追求下,逐漸將檜木桶捨棄,而改以大體積的不鏽鋼桶、水泥桶等方式來量產, 可是,如此量產卻損失了量小的檜木桶的好滋味。因此,如果能將不同世代的醃 製桶系列地保存下來,重點不在於展示醃製桶的歷史演進,而在於留下各年代的 產業智慧而讓後代能有機會重新思考不同世代、不同技術、不同機具所造成的質 ╱量差異,來提供一個多元思考的可能性。
圖 5- 4:醃製酸菜的檜木桶。 攝於大埤鄉
圖 5- 5:醃製酸菜的水泥桶。 攝於大埤鄉 5-6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相類似地,製茶工廠如果將一系列揉茶的器具留存下來保存,不僅在於懷 舊,而更在於保存不同世代的智慧與技術。當自動化機器能夠快速量產時,卻無 法企及手工揉茶所能達到的品質與風味。如果有一天台灣社會不再追求量產,而 提升為以品質、品味、風味、與風格為尚時,則早被「淘汰」的手工揉茶技術將 有可能因為手工揉茶器具的留存見證而再生。
圖 5- 6:手工揉茶器具。攝於桃園茶葉 圖 5- 7:第一代機器揉茶。攝於桃園茶 改良場。 葉改良場。
圖 5- 8:第二代機器揉茶。攝於桃園茶 圖 5- 9:第三代機器揉茶。攝於桃園茶 葉改良場。 葉改良場。 鄉村農村不斷地改建而使得合院中的埕愈來愈稀少,也就愈來愈不容易有機 會嚐到日曬稻穀煮成的米飯。此時,留下一座合院,不僅在於其建築風格或歷史 文化意義,更在於留存日曬稻穀的可能性。 由上述可見,文化資產保存的意思就在於保存歷代的技術、物件、思考、關 係等文化資產智慧的成就。保存了一個歷史物證,就是見證了一段歷史發展與意 義。每一個物件都有其當下脈絡、環境、與問題性所構成的情境,方能支撐一個 物件的設計、生產、與使用。因此,一個物件的成立意味著一段歷史中的人、地、 事、時、物的綜合作用與互動。保存一個物件意味著一個歷史切片的映照與一個 歷史瞭解的切入點。因此,一個物件的典藏意味著一組系統性智慧的典藏。每一
5-7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個物件既然都有其當下的環境、脈絡、問題性、思考方式、與技術,此物件的成 立就代表了那當下的智慧所能呈顯出來的結果與成就。不管是式樣的決定、材質 的選擇、機構的設計、與製作的技術等,都反映了當下人們的種種思考與智慧。 尤其是科技進步主義常常將非主流的物件予以忽略、漠視、與消滅,更讓我們覺 得一個物件所承載的其實是瀕臨絕種的智慧物種。換句話說,典藏一個物件意味 著智慧物種多樣化的保育。 除了物件保存表徵了歷史智慧,物件修復也能刺激我們尋找歷史智慧。一個 物件功能重現式的修復,意味著逆向工程般地徹底挖掘其設計與功能。或許這個 物件的零件有所損缺,或許這個物件的設計並不清楚,或許這個物件的操作已經 無人知曉;但是,只要我們願意進行功能修復式的努力,就有可能在種種的挑戰 中增進自己的知識、技能、與智慧。換句話說,這個物件修復提供了種種的新機 會與新發展的可能性。 當今的社會變遷與物件生產的速度太快了,以致於許多工匠或工程師的智慧 在時尚流行的淘汰中快速地被遺忘而消失。此即文化資產的「失語」。然而,這 些智慧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與無可取代的珍貴,唯有透過文化資產的智慧保存, 才有可能珍藏歷代有心者的才華與努力,等待將來有機會能在適當的時機與脈絡 中被再現與再使用,則其生命就有再度發光發熱的可能性,而社會上的種種問題 也將因為這般智慧多樣性的存在而得到多元思考的機會,從而避免了單一思考或 單一典範的霸權式制約。 文化資產在過去的歲月中,有其時空脈絡下角色、功能、意義、區位、使用 者、社會關係等。例如官署、警察局等執行公部門任務時,有其公權力的社會運 作,人們出入官署是去辦公務或陳情抗議,而不會去官署娛樂、休閒、運動等。 也就是說,這些官署的「社會語言」是關於權力、公共事務、律法、政治、治安 等面向的言說。警察局的「社會語言」是關於治安、社會秩序、與公權力執行, 而不會是娛樂或藝文表演。可是,當這些官署廢棄不用後,原本官署的功能頓時 喪失,既不再作為權力的表徵,也不再是執行公務的空間,更不會是政治運作的 匯集處。這些官署的建築還是存在者,門口還是高掛著某某警察局的牌子與警 徽,但是,封閉的大門清楚地讓人們知道這棟警察局空間已經不再有任何關於治 安、社會秩序、公權力執行的行為於此發生,也就是說,這棟廢棄的警察局不再 有其原本的「社會語言」的言說了。此即「失語」的廢棄官署建築。
5-8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圖 5- 10:廢棄的新竹縣新 光派出所 然而,「失語」的廢棄官署如果有機會成為文化資產,就有可能療癒其「失 語」症。此並非讓廢棄的警察局再度開張而重拾治安業務,而是讓此空間重新學 習另一套「社會語言」,也就是將其再利用而有新的社會功能。任何一棟建築都 能再利用。就像老街原本開醫院的房子貼個「招租」,很快就能「再利用」為服 飾店或鞋店,此老房子的「社會語言」就轉換了。為何需要成為文化資產呢?因 為成為法定文化資產就能讓此老房子具有新身份,因而在官方的種種文化書寫或 觀光書寫上具有可見性。因為有可見性,就能創造新的社會連結,從而能有多樣 的再生性。 文化資產要能療癒「失語」 ,不單是「再利用」而已。僅是任意的「再利用」, 就像是失去靈魂的軀殼而任意附身與操縱。我們應該回到文化資產的「智慧」去 思考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問問此文化資產的種種歷史、文化、科技、美學等價 值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因而這些「智慧」能為現代人所喜愛,並進一步地能再生 產出未來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一棟老建築的「社會語言」醞釀了它的「智慧」。 這些「智慧」承載了這些「社會語言」的密碼。因此,療癒「失語」就不在於再 賦予另一種新的「社會語言」,而是讓原有的「社會語言」的密碼以新的形式再 生。 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就是能給予人們啟發的智慧,這般智慧就是文化資產的 靈魂。尤其是,文化資產的智慧能夠超越時空脈絡的限制、超越私有財產概念的 侷限、超越狹隘國族的意識型態,從而能使所有人都能一體享用智慧的啟發,促 進了各式各樣人們都有機會親近文化資產、喜愛文化資產、享用文化資產,也就 是在文化資產智慧的公共性中一起參與了文化資產的保存。文化資產公共性的發 揚,正是社區營造精神之旨趣與落實之所在。
5-9
第5章
二、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以「公共性」來促進居民參與文化資產保存
文化資產既然是社會發展中值得驕傲、自尊、自信、紀念的人、文、地、景、 產等,且令人感到幸福、快樂、驚喜、有趣、與期待,那麼,文化資產就應該是 社會文化歷史中最值得重視的對象。然而,事實上卻常常不是如此。文化資產保 存經常面臨的問題就是所有權人的保存意願不高,不管是業主是公部門或私人。 基於尊重業主的意願,因此除了某些情況可能會針對公部門所有物強制指定古蹟 外,很少會對私人所有物進行法定文化資產指定。此即因為這個社會尚將古蹟視 為私有財產的關係,也就是說,古蹟做為「文化公共財」的「社會想像」在台灣 還很薄弱。 (一) 文化資產需有公共性 過去古蹟指定給人印象幾近於「抄家充公」的惡劣感,是因為人們將私有財 產權及古蹟公共性給混淆了。古蹟若屬於私有財產者,其財產權在古蹟指定後仍 然屬於私人所有,但是,需被文資法限定不得改建或毀損。也就是說,古蹟指定 後,此古蹟因為公權力介入保存,而具有第一種「公共性」。這種「公共性」來 自公部門基於全民利益而以公權力指定保存。 可是,古蹟指定後,若私部門不接受公家補助,則沒有義務要開放給民眾參 觀。也就是說,居住古蹟之中的民眾有權不被干擾。縱然私有古蹟接受補助,一 般來說還是會尊重所有權者的意願來決定是否開放、部分開放、或預約開放。因 此,如果所有權者願意某個程度的開放,則定時開放就具有「時間性公共性」而 為第二種「公共性」。如果是限定區域開放,則具有「地域性公共性」而為第三 種「公共性」。有些地方(如古蹟餐廳及斯里蘭卡的古董(店)博物館)則因為 對外開放營業,而成為同時具有「時間性公共性」及「地域性公共性」的古蹟。 而許多家廟宗祠亦屬於此類。
5-10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圖 5- 11:桃園大溪老街的賣店式古蹟。 圖 5- 12:古蹟修復後賣店進駐而號為 攝於桃園大溪。 「古董博物館」。 攝於斯里蘭卡。 第四種「公共性」來自「分享」與「關係」的建構。廟宇信仰的「祭祀圈」 或「信仰圈」概念屬之。廟宇是個奇特的地方,既不屬於公部門,也不是個人擁 有,而是屬於第三部門(社團法人或宗教法人)。廟宇的「公共性」來自神明信 仰的「分享」與「關係」。神明的神威與照顧人民的愛心是「恩光普照」式地澤 披四方,因而此廟宇信仰的「公共性」來自神明恩澤的「分享」。其次,廟宇信 仰的成立來自眾多信徒的關係連結與建構,不管是廟會的舉行、廟宇業務的推 動、廟宇管理委員會的成立等,都來自許多信徒的支持、合作、與連結。相類似 地,許多村莊的大樹是村民聚集之地,也就是村莊最具公共性的地方。此大樹能 成為公共性所在,因為此樹蔭分享給眾人,而眾人的關係在此連結。另外,當年 鹿港著名的「半邊井」亦具有某個程度的「公共性」,即因富有人家願意將得水 不易的水井分享給鄰居。 由上述來看,「公共性」不是來自財產權的歸屬,而來自「分享」與「關係 建構」。古蹟開放、寺廟信仰、大樹乘涼、水井共用等,都是源自「分享」的理 念,也因而建立起眾多社會行動者之間的「關係」 ,而有了眾人之間的「關係」, 才構成了眾人之間的「公共性」 。 文化資產必須要有「公共性」,才會是眾人價值觀中的文化資產。此「公共 性」並非需縣市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及縣市首長公告來取得法定身 份之意。此必要的「公共性」是將文化資產從私有財產概念轉化成「文化公共財」 的重要機制。 「公共性」不是法令,也不是本質,而是一種「社會想像」 ,更是一 種「生活方式」。19也就是說,如果這個社會的人們沒有「公共性」互動關係, 19
關於「公共性」與「社會想像」的概念,見 Charles Taylor,李尚遠譯《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 5-11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而是由單一權力來指派,或是在法令之下各掃門前雪,或是地方派系支配一切, 則「公共性」就不會是人們的社會想像與生活方式。「公共性」的重要在於一方 面讓眾人參與而獲致多元意見來避免單一意見的偏差,二方面透過眾人參與來獲 致共識以促進後續的順利發展,三方面透過眾人投入來凝聚向心力及形塑認同。 這不僅在地方事務運作上如此,就連國際跨國公司的運作也如此。20這些都是臺 灣社會亟待發展的重要社會運作內涵與價值觀。可是,我們並不是要等待臺灣社 會具有「公共性」之後才來做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相反的,我們要透過文化資產 保存工作來營造臺灣社會的「公共性」。 文化資產保存的有趣在於其蘊含著多樣性與豐富性的智慧,因而能連結到各 式各樣的人們來參與,除了有機會連結到各式人們的常民生活外,更因而能形成 文化資產保存所必要的「公共性」。就像宜蘭二結圳作為文化景觀保存,不在於 空間景觀整備或步道修繕,而在於水圳保存的社會運作、常民生活、及居民認同。 在農業社會中,水圳是產業的命脈,因而水資源的乾淨與水圳的維護是眾人所重 視。此時,水圳的使用與相應的社會運作連結到眾人生活而具有高度的「公共 性」。可是,在工業社會中,水圳因為農業的衰頹而被忽略,過往的必要維護逐 漸崩解,使得水圳成為生活廢棄物傾倒處,此即鳳山曹公圳成為臭水溝的悲哀。 此時,水圳就不再具有「公共性」了。正是因為不再具有公共性,使得水圳逐漸 地與人們的常民生活斷裂,而逐漸地被忽略而損壞。因此,當產業變遷而不再以 農業為主時,水圳的保存必須重新建構出水圳於現今生活中的新角色,重新連結 人們生活與水圳的關係,重新建構水圳在當今生活中的運作系統性與公共性,方 能永續進行水圳做為文化資產的保存之意。 文化資產若不具有「公共性」 ,則法定文化資產將僅是一項私有財產的形式, 僅是國家為了留下一個特種物件而與產權所有者的一種交換(如稅賦減免、容積 率移轉) 。人們對於一棟不開放或無法親近的文化資產,將難以產生感情或投入, 因而這將不是「我們的文化資產」 。由於這不是「我們的文化資產」 ,也就在面臨 保存爭議時難以有著力點與發聲基點,而使得各式各樣難以再現的文化資產不斷 地消失了。可是,當有形╱無形的文化資產一一消失時,意味著某個地方的文化 物種一一消失,不管從文化多樣性、地方文化魅力、在地認同、或傳統智慧等立
(台北:商周,2008);Jurgen Habermas 著,曹衛東等合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 經,2002)。 20 陳雅玲、張毅君〈思考,深思考〉《商業周刊》(2005)第 943 期。 5-12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場來看,都是無法彌補的損失。這即是文化資產應該透過「公共性」來營造成「我 們的文化資產」之意。 (二) 文化資產公共性的社會網絡連結 文化資產要具有「公共性」 ,首先是要透過「智慧」來建構起寬廣豐富的「社 會連結」(social networking)。此社會網絡若能建構起來,意味著許多社會行動 者將支持文化資產保存。而當在整個社會中越來越多社會行動者支持文化資產保 存時,意味著文化資產保存將被看待成一個值得重視的社會價值所在。從這個社 會運作的角度來看,文化資產保存做為一種社會價值,並不是一個不證自明的本 質性存在,也不是一個先驗的道德理念,而是一個社會運動與「社會想像」的成 果。換句話說,當各社會行動者愈來愈願意與文化資產保存相連結時,文化資產 保存就會被談成是社會價值所在,而不是因為文化資產保存是社會價值,所以社 會行動者才會重視文化資產保存。此正如,並非交通規則是人們遵守的法令,所 以人們依照交通規則來行駛或行走;相反的,是因為人們選擇的行駛或行走等生 活方式符合了交通規則的內容,因此交通規則才成為人們接受的法令,或者說, 人們此時才承認此法令。換句話說,法令的「實質」存在不在於政府的法律頒佈 及法律文書記載,而在於人們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此法律內容。當蘭嶼島上的人 們騎機車都不戴安全帽時,並非達悟族不遵守法令,也不是警察怠忽職守而執法 不力,而是因為島上人們的生活概念中不存在騎機車戴安全帽此事。21(騎機車 戴傳統驅魔銀盔可以嗎?) 要將文化資產保存與社會行動者連結起來成為一個網絡,意味著要將社會行 動者予以「移動」 。22不管是將社會行動者從「冷漠」移動到「熱情」 ,或從「反 對」移動到「支持」 ,或從「路人甲」移動到「投入者」 ,都說明了唯有將社會行 動者予以朝向文化資產保存方向「移動」,方有可能建構起必要的社會連結。 原本與文化資產保存無關或陌生的各種社會行動者,為何要被我們移動至文 化資產保存領域呢?必須是文化資產保存對他們而言具有某種「利益」吸引力, 例如使他們覺得在此領域將能得到好處、發揮所長、實踐理念、或鄉愁感懷等。 此「利益」 (interests)並不單指金錢上或權力上的獲得,而是廣義的「好處」而 21
林崇熙〈徒法不足以自行─考古遺址、地方知識與社會想像〉《保存科技學刊》 (2008)第 5 期。頁 36-46。 22 關於「移動」概念,參見 Bruno Latour, Science in Ac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5-13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言。金錢或權力固然是社會上普遍認知的「好處」 ,能讓社會行動者「發揮所長」 而拓展生涯,也是一種「好處」;能讓社會行動者「實踐理念」而自我實現,也 是一種「好處」;而能讓社會行動者在其中「感懷鄉愁」而觸動心靈深處,也是 一種「好處」。 要讓所謂的「好處」得以發揮吸引社會行動者的功效,就得使文化資產保存 讓人們覺得其中有「好處」 。由於社會行動者樣態多,因而文化資產保存做為「好 處」就需多元化: 1. 文化資產對於文化局各課有何「好處」?──文物提供了展覽藝術課所 需要的展覽內容、傳統藝術提供了表演藝術課需要的演藝團隊、文化資 產提供圖書資訊課所需要的出版內容。 2. 文化資產對於縣府各局處有何「好處」?──「水圳」指認為農業文化 資產而被重新認識、整理、與維護,對於農業處面對未來糧荒而擴大耕 種面積時非常有幫助。文化資產做為「鄉土教材」中的地方歷史文化載 體,對於教育局的鄉土教育推動甚有助益。文化資產做為品質優良且耐 用年限久遠的物件,對於環保局推動降低廢棄物的任務而言,可做為最 佳學習標竿;而諸糖廠廣佈綠蔭的宿舍區更是環保局推動綠美化的最佳 宣傳。 「文化景觀」的保存對於城鄉發展局的城鄉風貌營造計畫而言,是 最具特色的城鄉風貌示範。衛生局若想推動「健康住宅」來促進民眾的 身體健康,則眾多日式宿舍的良好通風與採光將是好代表。不管是有形 或無形文化資產,都是觀光局最重要的行銷賣點。 3. 文化資產對於小朋友有何「好處」?──眾多文化資產蘊含的智慧,是 小朋友們智慧長進的泉源。 4. 文化資產對於年輕男女有何「好處」?──文化資產既然是時間洪流淬 練下的珍寶,表徵著某種較高程度的生活品味。因此,文化資產要讓年 輕男女覺得去逛古蹟的人是有品味的人。當然,古蹟的古樸氛圍是拍攝 婚紗照或沙龍照的上上選。 5. 文化資產對於中年人有何「好處」?──如果沒有文化資產,則眾多地 方文史工作者、社區發展團體等都會失去著力點。 6. 文化資產對於老年人有何「好處」?──退休之後最怕的就是無所事事 而百病叢生。因此,古蹟導覽將是退休者重新找到人生意義的好領域。 智慧老者配合古蹟氛圍,真是相得益彰。 5-14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7. 文化資產對於建築師或營造廠有何「好處」?──除了整取業務及工程 外,古蹟修復能讓(「用心」的)建築師與營造廠得到無窮止盡的的前人 營建智慧、技術、與工法,並透過問題的解決而更能掌握各種課堂上沒 有教過的材料特性。最重要的,用心的建築師將在古蹟修復過程中體會 到古蹟所蘊含的「美感」與「品味」。 8. 文化資產對於房地產開發商而言有何「好處」?──文化資產不再是房 地產開發的「去除目標」 ,而可轉化成「文化新豪宅」來思考。也就是說, 絕版的古蹟建築本身即具有富豪所企求的稀有性,同時,經過現代設備 的整治及適當的增改建,古蹟建築(尤其是兼有庭園者)將是內外兼備 的新概念豪宅,尤其是表徵著非凡的文化品味。 9. 文化資產對於地方產業者有何「好處」?──一個產業能夠傳承久遠意 味著其品質良好且受到消費者肯定與喜愛,因此, 「百年老店」 、 「百年傳 承」、「遵古法釀造」等強調自身就是無形文化資產的產業,都將因為文 化資產的社會印象而獲得「品質優良」的社會形象。
圖 5- 13:台北市萬華區西本願寺遺跡 整理為公園後,成為年輕男女約會的地方
圖 5- 14:日本福岡太宰府天滿宮 故鄉解說員由退休高中老師來當 志工
上述種種文化資產所能帶給各種社會行動者的各種「好處」都不是理所當然 或不證自明的存在,而是需要透過種種論述與行動來營造的「社會想像」。能將 文化資產談成是眾多社會行動者依其不同社會想像而需要的「好處」,就是文化 資產保存的社會網絡連結與建構的開始。此即為文化資產主管單位所需著力之 處。 (三) 文化資產作為公共領域 5-15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要讓文化資產進行社會連結,就需讓文化資產成為一個「公共領域」 (public space) ,此意味著文化資產必需是多元居民參與的場域。所謂的「居民參與」不 只是居民參與討論,更在於各式各樣的居民有機會參與文化資產保存。這又不意 味要居民來做古蹟維修,而是希望各式各樣居民都能在各式各樣文化資產保存工 作中以「做為一個角色」來參與。就單棟古蹟而言,社區居民參與的機會通常不 高,若是碰到新竹縣北埔鎮天水堂等案例, 「閒雜人等」更是被拒於千里之外(其 實是「門外」)。可是,若能透過「區域」、「(人)群域」、「產域」、「景域」、「物 域」等種種場域來讓各式各樣的人們都有機會來參與各式各樣的有形╱無形文化 資產保存,這就是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的最大貢獻。除了具像文化資產得到保存 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文化資產保存」成為「社會想像」的一環,進而能成為新 的社會價值觀。而這個過程需要讓社區民眾透過「身體參與」的方式來感受與體 驗。 要讓人們有機會進入文化資產此公共領域來扮演一個角色,可從三個領域來 思考,包括公部門與學界、規劃團隊與 NGO、及社區組織與居民,都將分頭進 行不同的行動。首先,對於公部門或學界而言,應該投注於「社會想像」與「多 元視野」的建立與開拓。公部門的社會角色在於前瞻式規劃、政策制訂、與資源 分配,而學界則更應本著社會良心、理論思考、及國際視野來進行具有在地思維 的實踐策略思考。 其二,對於規劃團隊與 NGO 而言,其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的主軸在於將文化 資產保存事務「公共化(make public) 」及「創造一個公共領域」 (create a public space) ,以進行必要的「多元對話」 。NGO 及規劃團隊不應自以為是菁英,就要 幫社區進行什麼規劃,更不是辦幾場說明會或做些問卷調查就以為得到居民共 識。因為文化資產保存(或社區營造)工作的落實,不在於規劃與意見蒐集,而 在於是否能夠「移動」居民來做文化資產相關保存工作,因此,NGO 或規劃團 隊應該著力於如何「移動」居民進入文化資產保存此公共領域(或者說,將居民 「移動」入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了,文化資產保存才會成為居民的公共領域)。若 居民們被「移動」進此領域,且能夠產生多元互動,則必要的共識與行動力才會 逐漸成形,後續的永續經營的續航力也才會出現。所以 NGO 或規劃團隊透過挖 掘地方文化資源來將潛在文化資產「公共化」;透過文化資產保存問題的考察來 將潛在問題「公共化」 ;透過歷史故事的考察來將地方文化潛力「公共化」 ;透過 地方媒體、文宣、家庭訪問、社區活動、工作站等方式來將居民意識「公共化」, 5-16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最後指向文化資產保存願景與社會想像的塑造。 其三,對於社區組織與居民而言,要使多元居民參與文化資產工作以成為一 個新的「公共角色」。以菁寮打棉被的(殷)煌明伯為例,在其表演解說之後, 我們才知道一床好的棉被需要具備「(原料)品質」、「用心」及「功夫」三者方 能成就之。而手工打製又於何處為機器所不及,但機器的效率卻又是手工所不 及。因此,煌明伯綜合手工與機器的優缺點,與時俱進地以半手工半機器的方式 來一方面改進效率,另一方面堅持品質,而讓一項鄉愁式的「傳統技藝」精進為 「優質技藝」。優質技藝因為能透提升生活品質為優質生活,因而能夠進入新時 代的人們生活中而為大家所喜愛。這就是一種「公共化」的意思。其次,煌明伯 的彈棉被表演,也一種「公共演出」(public show)的意思。
圖 5- 15:煌明伯表演傳統彈棉被的功 夫。 攝於台南縣後壁鄉菁寮村。
圖 5- 16:煌明伯講解手工棉被與機器 棉被的差異。 攝於台南縣後壁鄉菁寮村。
再看另一個社區案例,即後部村黃正雄村長及墨林村殷獻正村長挺身而出來 當文化導覽員。若沒有村長做為在地導覽員帶領,則我們將難以登堂入室地去看 煌明伯的彈棉被表演與解說(需穿過店面、客廳、廚房才到工作間),此乃「在 地關係」的效益,而非貨幣關係就能達成。而此「在地關係」並不僅因導覽員個 人原有的人際關係,更因為區域型文化資產計畫案所建構的新的社會網絡而來的 新關係,支持了在地導覽員的社會效果。而又因為此導覽員將外來人們帶到各文 化資產點,使得各文化資產「公共化」,此亦是原本靜止不動的文化資產點,因 導覽員的網絡關係及將人們帶到各文化資產點,因而開始具有動態再現性。 就是在文化資產的「公共性」的氛圍與社會想像中,這個社會網絡得到重構, 因而讓社區居民在具「公共性」的文化資產保存中得到新角色、新關係、與新力 量。 5-17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四) 文化資產主體性與公共性 一個社區發展或一個縣市發展,當不斷地仰望上級單位的經費而被上級計畫 案所牽引時,如何說有「主體性」?或者,一個社區事務是由地方頭人或地方派 系所決定時,又如何說其具有「主體性」?一家數萬員工的大公司的事務可由老 闆來決定,因為此公司為此老闆所擁有。當老闆一個人決定事務時,我們不會說 這家公司沒有主體性。可是,一個僅有數百人的社區的公共事務若僅由地方頭人 決定,則因為社區並非此頭人所擁有之私有財產,故此時此社區的主體性會出問 題。 以上述命題出發來看文化資產是否擁有主體性?文化資產價值是由少數專 家學者所審議評斷,文化資產身份是由縣市首長決定是否公告(樂生案及台中惠 來遺址案即不肯公告),更重要的是,各年代文化資產經常是由政治權力及政治 意識型態所決定,用以促進國族主義的認同。如此,文化資產不但沒有主體性, 還經常是工具性的存在。 再換到其他領域看主體性命題。科學發展具有主體性,不是因為科學能抗拒 政治的介入(事實上,科學與政治的關係非常密切),而是因為科學運作是由科 學「典範」來主導,這是整個科學社群的共同參與,科學家們經由一起貢獻研究 成果及相互批評討論(如期刊、研討會、工作坊)等方式,來共同建構了此社群 所信奉的典範,也藉此典範來訓練新進人員所需的知識、價值觀、世界觀、與行 為規範。此時,這個典範因為社群中的成員共同參與而具有「公共性」,也更因 為此「公共性」而讓科學運作確保由科學社群來主導,而不至於被政治、軍事等 力量主控,因此科學具有「主體性」。 再來看技術領域的主體性命題。不管是何種層級的技術,看起來都是 embody 在企業╱師傅身上的「私房技術」。尤其是「產業關鍵技術」更是不傳之秘。可 是,一項技術的成就,難以是某一個人獨力完成,而經常是相關網絡社群(invisible community)互動的成果。在種種的交流會上的互動,或透過新機器╱新儀器的 加入,或種種專利授權的嵌入,都可能使得某項技術更上一層樓。拼裝車師傅的 技術來自各行各業的相互請教,蓮霧農的栽培技術也是種種切磋討論的綜合成 就。因此,雖然技術終究是 embody 在技術者的身上,但是卻是透過隱性網絡互 動此「公共性」來一起成就。 再回來看文化資產主體性此命題。文化資產應該要有主體性,是因為不希望
5-18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文化資產被權力者當成是任意支配的工具來使用,而希望文化資產是眾人共同價 值所在的社區寶貝。因此,縱然現今的法令使得文化資產的價值認定操之在沈議 委員會與縣市首長的手上,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透過三種方式來營造文化資產的 「公共性」,從而促使文化資產具有主體性。其一,各社會行動者應該致力於塑 造關於文化資產的「社會想像」。文化資產是各階層、各年齡層、各職業、各性 別、各城鄉的人們都能談論的對象,當眾人藉由各種方式的談論而塑造了關於文 化資產的「社會想像」時,權力者、審議委員會等就只能隨著「社會想像」而走, 不至於獨斷獨行了。其二,要讓文化資產遍布於社會各地方。由於文化資產的種 類多,就有機會讓古蹟、建築、聚落、文化景觀、自然景觀、古物、民俗、傳統 藝術等類別的文化資產以各種方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文化資產愈是與人們生 活親近,人們就愈有機會參與文化資產的保存。其三,要讓人們參與文化資產的 保存與活化。由於前述文化資產的種類多,因此需設計出各式各樣的方式來各式 各樣的人們參與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只要是人們參與了,就意味著文化資產是 人們生活中的環節了。而由於人們能以各種方式參與各種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 表示文化資產能成為公共領域。在一個眾人參與及關注的公共領域中,將促使審 議委員會及權力者不敢任憑己意妄為。上述三種促進文化資產「公共性」的方式 都指向政治權力必須配合眾人共識來進行文化資產保存,而不會使政治權力將文 化資產當成工具來妄用。此時可見,文化資產因為具有「公共性」才能具有「主 體性」。文化資產保存主體性不清楚,就會出現社區定位模糊的問題。 (五) 跨域文化資產保存的公共性與社區定位 在 2008 年 7 月 12 日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計畫之社區提案的 PK 賽活動 中,眾社區以靜態展示與動態演出的方式表現了豐富的社區文化資產。可是,瀏 覽了各社區的文化資產保存活動與內容,心中卻出現了一個疑問:這些內容如果 移至「社區營造」 、 「文化產業」 、 「六星計畫」 、 「新故鄉計畫」等,幾乎是立即可 用,只要換個參展大標題即可。事實上,也有許多社區將同一個計畫案的內容到 處申請各中央部會相關計畫。這樣的現象立即呈現的問題是:在社區層級的區域 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計畫案的主體性不夠。而此問題又源自於區域型案的整體藍 圖的層級定位不清楚。 現行的方案是一個縣市有二至三個區域型案,規模範圍從一條老街到一個鄉 鎮不等,此由規劃團隊來運作;再搭配一至兩個社區型提案來讓社區組織與社區 5-19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居民從自己的觀點來參與。出現的問題常是:區域型案與社區提案搭配不起來, 或者社區提案輕易地將過去社區工作或文史工作拿來作為內容。解決方案有二: 其一,要對社區提案給予明確的文化資產保存主軸,例如第一年是「挖掘與再生 傳統智慧」 ,第二至三年是「促進文化資產成為社區文化公共財」 ,第四年是「文 化資產再生產」,則社區組織或居民既可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也可對文化 資產保存有所貢獻。其二,需重新思考區域型案的整體架構藍圖,如下: 群域: 跨縣市愛好者 或達人式文化 資產保存 (community)
以縣市為區域的文化資產保存 軸域: 以文化歷史為主軸的 整體文化資產保存 (community)
地域: 內含多項社區文化資 產的守護網經營者 (community)
單項文化資產保存的執行(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民俗、 戲劇、布袋戲、民謠、文化產業、地方特產等) 圖 5- 17:區域型案的整體架構藍圖 在這個新的架構圖中,首先,縣市源於歷史文化而形成疆域,需要有一個整 體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的概念。因此,文建會宜鼓勵各縣市進行縣市文化資 產保存的整體規劃。更重要的,縣市政府的文化資產工作定位,不在於古蹟修復 等工作,而在於透過政策、預算、法令、制度等來宣揚文化資產保存成為社會想 像,以促進文化資產保存能成為社會價值所在。 其二,現行的區域型案應調整為以某個跨地域的歷史文化主軸來思考的文化 資產保存,例如水圳、產業、宗祠、拓墾等所形成的「軸域」。此重點在於以某 個時空的歷史文化為一個文化主體來進行文化資產的整體保存。一個以林業為主 軸的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就不僅是竹東林業陳列館的文物保存,更在於整 個新竹縣林業的智慧、技術、知識、物件、遺跡、景觀、口述訪談,及進一步的 將種種智慧、技術、與知識轉化式地再生產而鑲嵌進當今的生活中,來讓人們感 受到木材的優異性與豐富性。 其三,現行的社區提案應調整為「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經營者」的角色。在 5-20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一個社區中,除了依年度進展而進行「傳統智慧挖掘」 、 「文化資產公共性營造」、 「文化資產再生產」等任務外,至少需經營與守護社區內 7~10 項社區文化資 產。亦即,針對這些社區內的文化資產(包括人、文、地、景、產,或古蹟、歷 史建築、文化景觀、民俗、戲劇、布袋戲、民謠、文化產業、地方特產等)來進 行智慧挖掘、公共性營造、與文化再生產。 其四,除了定著在明顯地域或軸域的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外,還需注意 跨縣市的「群域」式文化資產保存。許多主題性文化資產受到愛好者或達人的喜 愛與熱情投入而得到保存。例如鐵道文化資產的最大保護者不是鐵路局,而是鐵 道文化協會及眾多鐵道迷。這些熱情的愛好者對於某個主題的文化資產有著令人 感動的投入,非常值得文建會進一步予以支持與發揚。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以「群域」 、 「軸域」 、 「地域」為思考的區域型文 化資產環境保存,都以「community」為基底。此「community」在不同脈絡中 而成為「群域」中的「社群」 、 「軸域」中的「族群」 、或「地域」中的「社區」。 不管如何,都看到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的各個層級都要把握「community」 的概念與精神,這就是進行文化資產「公共性」營造來成就「文化公共財」的最 重要基礎。此亦為需把握「社區營造」來進行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之旨意所 在。 (六) 文化資產保存的彈性公共參與 當我們說文化資產應該具有公共性,而為眾人所能參與的公共領域時,一方 面指的是各式各樣的人們都能享用文化資產的智慧,另一方面指的是各式各樣的 人們都有機會親近古蹟、民俗、文化景觀、聚落、文物等多樣類別的文化資產。 相對於高參與度的民俗類文化資產,古蹟修復的參與度就非常低,因為古蹟修復 都是專業團隊的領域。可是,我們如果以彈性的思考來看待文化資產維護,就有 機會讓各式各樣的人們都能參與文化資產維護工作。 後壁鄉新港東村的新東國小有棟荒廢破爛的教師宿舍,僅被當成閒置課桌椅 堆放處。2008 年暑假中,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研究生就以「自力修 屋」及「創意修屋」的概念帶著四十餘位後壁高中、後壁國中、及新東國小學生 們一起動手整修此日式宿舍。
5-21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表 5- 1:後壁鄉新東國小創意修屋前後對照圖表 修復前(20080429)
創意式修復後
他們使用簡單且便宜的材料,自己動手改造此日式宿舍。無須回復到宿舍的 住宿樣態,而是建構一個可使用、受歡迎的新場域。破爛的門窗乾脆拿掉,改成 一個半開放的空間,也就是介於涼亭及房屋的中間概念建築。一方面類似日式宿 舍拉開所有拉門的開放空間狀態,享受大視野及良好通風的便利;另一方面,又 無須回復到宿舍的封閉性,而成為一個自由進出的公共空間。 最重要的是,這是由在地人們自發性地、自己設計、自己動手進行的環境建 築改造。不管是高中生、國中生、小學生都在此活動中有著自己可以發揮的角色 及創意。例如小學生就將廢棄的課桌椅重新改造與彩繪。他們也可自由地使用各 種色彩來活化這棟建築的感覺。
5-22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圖 5- 18:創意修復彩繪的課桌椅 在創意性地改造後,這棟建築將不再是教師宿舍,而是師生活動的新空間。 也就是說,此空間將從原本單一的住宿功能轉變了多元功能的使用;將從單一教 師使用的空間,轉變成全校師生都能使用的新空間;從破爛的廢棄物轉變成充滿 朝氣的新場域;從堆滿報廢物的空間轉變了充滿歡笑與創意的新天地。如果依照 文資法來發包修復,這棟建築就會回復原本的單一性,然後再來規劃如何再利 用。可是,因為自力修屋的關係,而開創了無限的可能性。這就是自力修屋的趣 味與彈性所在。
圖 5- 19:自力修屋的趣味與彈性 此時,此建築因為公共參與式的自力修屋而產生的彈性、創意、新角色、新 功能、新場域、新空間、新互動、新關係等,遠比「原樣原貌原工法原材料」的 「真實性」還重要多了。
5-23
第5章
三、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以「智慧再生產」來使文化資產永續經營
文化資產透過「智慧」來建構其價值性,繼而透過「智慧分享」及「公共參 與」來營造其「公共性」 ,從而使文化資產成為「文化公共財」 。然而,文化資產 保存不僅在於面向過去的「智慧」及以社會網絡連結來經營當今的「文化公共 財」,更應以「智慧」為本來轉化式地再生產出社會新智慧與新產業,俾使文化 資產得到永續經營。 竹東過去曾經有興盛的玻璃砂、林業、中油、台泥、竹業、農業等產業,但 除了稻作開始轉型進有機米之外,其他產業大都已經結束。此時,將這些文化資 產進行保存,固然是把握了「產業」歷史文化意義軸線來進行文化資產保存之意, 但更需思考:這些產業歷史文化僅僅是過去的記憶嗎?既然已經消失不再,相關 的人們也逐漸逝去,後人為何要繼續緬懷? 如前所述,林業的文化資產保存不僅是將鋸子、羅盤等工具擺放在林業展示 館的展示櫃中,更應該思考如何讓林業的智慧與精神繼續傳承、轉化、與再生產。 當林業沒落而轉由外國進口時,人們對於木材的種種知識與智慧就會開始消失, 不僅不知道木材應該乾燥到什麼程度,還忘記了原木的優點而大量使用便宜而不 耐的合板。而與林業逐漸遙遠之後,更不知道要重視森林涵養水源、動植物棲息、 調節氣候、防止土石流、生態基因庫等重要功能與角色。將一塊塊的木頭擺放在 展示館中,人們不會有任何感覺。木頭要能夠進入人們的生活中,才會與人們親 近而受到喜愛,例如,大木結構的古蹟能讓人們重新認識優良木頭的強度與橈性 及榫卯技術的抗震性。 從木頭轉到竹子來看產業文化資產的問題。現代建築已經幾乎找不到以竹子 為骨材的房子了。當竹筒屋或竹編夾泥牆的房子愈來愈少之際,意味著竹子做為 建材的日子已經距離現代愈來愈遙遠了。竹子具有良好的耐震能力,又是本土生 長的植物,取得相當容易,為何竹子幾乎要被遺忘了呢?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因為 竹子被看成是無法耐久的材料。跨河搭建的竹橋,經過一段風吹日曬的日子後, 不管是竹子本身的材料老化,或是綑綁竹子的繩索鬆脫,總而言之,竹橋就逐漸 搖搖晃晃而令人心驚膽跳了。猶記得十年前白河蓮花節名噪一時之際,台南縣政 府在白河附近的蓮潭旁蓋了幾座竹亭;才不過兩、三年的光景,就已經令人不敢 走進掛著「危險勿入」的竹亭了。竹子給人的外在印象就是如此。 可是,為何斗六太平老街屋樑使用竹子已長達七、八十年?為何鄉下許多竹 5-24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筒屋動輒數十年?許多空手道表演劈磚或劈木板,為何沒有看過劈竹子?白蟻嗜 吃木材,卻沒聽過白蟻吃竹子?換句話說,竹子許多優良的性質似乎被忽略了。 再者,竹子縱然在戶外容易老化或腐朽,但似乎只要在室內或受到泥土牆包覆就 受到保護而能夠持久。 再換個角度想,與木材(約二十年成材)相比,竹子生長極快(約三年成材) , 因此,若以生長時間換取耐久時間,則只要把握搭蓋建築的技術,且是使用者自 己能夠抽換的工法,則每隔數年就更換一次竹材,就像花蓮太巴塱祖靈屋或阿里 山鄒族的 KUBA(青年會所)每隔十年重建一次,則在生生不息的竹林支撐下, 以「永續」概念來取代「耐久」概念。如此,不僅我們可以使用在地的再生材料, 而無須完全仰賴不可逆的 RC 材料,更能把握竹子此耐震材料於台灣此多地震的 國度中。 除了建材外,竹子在日常用品中也逐漸消失了。過去生活中到處可見竹器、 竹椅、竹床、竹簾、竹桌、竹搖籃等用品,現在日常生活較常見者惟晾衣服的竹 竿、竹墊及用過就丟的竹筷了。而文建會或地方政府振興地方竹產業幾乎都指向 竹工藝品的高級化,反而是讓竹子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 竹子既然具有耐震、快速成長、再生、可回歸自然、價廉等優點,就應該讓 竹子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才能夠激起人們願意鑽研竹子而將來可把竹子優點發 揮到淋漓盡致。那麼,就要讓竹子能在各層級的需求中得到人們的喜愛。 在生理需求層次,竹器滿足生活中許多桌、椅、床、容器等功能,也是魚販、 鵝肉販、喬麥麵店等不可或缺的容器。竹筍更是台菜料理的重要角色,而竹筒飯 則是許多地方的飲食特色。
圖 5- 20:裝盛喬麥麵的竹容器與竹 圖 5- 21:鵝肉販以竹器來裝盛切好的鵝 簾。 肉,較不會黏底。 攝於日本中富町。 攝於新竹縣湖口鄉。
5-25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在安全需求層次,竹子耐震及白蟻不食等特性,讓竹子成為竹筒厝、竹編夾 泥牆的優良材料。戚繼光在曾發揮竹子的優良彈性而在其鴛鴦陣中以毛竹製槍為 武器「狼筅」來打敗倭寇的武士刀。23在認同與歸屬層次,竹藝愛好者、基於健 康理由而購買竹炭產品、購買竹炭內衣、及日本以竹蜻蜓來包覆甜柿產品等,都 屬之。
圖 5- 22:竹炭成為文化產業商品
圖 5- 23:竹炭的效能說明
在自尊層次,竹藝從事者、竹筍 烹調師傅、青竹園、竹炭業者等,都 因愛好及自信而以竹子及其相關產品 做為自尊的來源。在自我實現層次, 竹藝師出神入化的竹藝作品,體現了 作者的生命成就。 當竹子能透過種種方式而在人們 的各層級需求中佔有一席之地時,竹 文化於焉成立。而當竹文化成為人們 圖 5- 24:Maslow 需求理論圖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時,則優良的 23
戚繼光創造了一種新的戰鬥隊形──“鴛鴦陣”。這種隊形以 12 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 一執長牌、一執籐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籐牌手執輕便的籐盾並帶有標槍、 腰刀,長牌手和籐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籐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 笑,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 每支狼筅長 3 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 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長槍手未刺中敵人,短兵手即持短刀沖上前去劈殺敵人。最後 一名為負責伙食的火兵。“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 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 陣。 5-26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竹藝做為竹文化資產就會因應而生了。而上述種種竹功能、竹文化、或竹文化資 產的可能性,都架構在竹智慧的挖掘、創造、與發揚。 竹子在傳統智慧中有許多功能與角色,但也在現代鋼筋水泥與塑膠的夾攻下 節節敗退。可是,日本卻能發揮竹編夾泥牆的優點而予以現代科技式的轉化,此 即日本的陶瓦貼片牆及高壓泥草版。陶瓦貼片牆的設計與施工是:以 H 型鋼為 骨架,外貼 16mm 陶瓦貼片,此可隔熱與耐髒,其內是透氣防水層,然後中含棉 花可吸音與隔熱,內用矽酸板可防火。整體言之,牆體的量體甚輕,減少了整體 的剛性,有助於適應地震頻仍的國度。基本上,這與臺灣許多房屋頂樓加蓋差不 了太多的樣子,差別在於一是外表優雅的陶瓦片,一是工寮般的波浪鋼板。頂樓 加蓋彷彿是擔心隨時要被當違建來拆除,因而不想用太好的材料。這在全台灣都 太普遍了。也就是說,整個天際線都很難看。 如果預算足的話,內裝可用高壓泥草版。此材料是用傳統的泥土與草屑來高 壓合成,厚度僅有 12mm,但是具有冬暖夏涼且隔音的效果。這種材料的原理不 就是以前的土确厝的道理嗎?以前的土磚就是以泥土、稻草、稻殼、牛糞等混拌 而後夯土舂實,僅僅是外敷以白灰,就可看到斗南龍虎堂旁的百年土确厝至今屹 立不搖。如今,這般的可以冬暖夏涼的材料已經瀕臨失傳,因為不符合現代高樓 大廈公寓的使用需求。然而,日本人卻可以把握住土磚的精神與核心價值,研發 出薄薄的泥草版來符合現代建築的內裝需求。這不正是省能綠建築所需的精神與 物質嗎? 再看砂粒鋼瓦此材料。此使用鋁、鋅、鋼鐵來製成的合金可以又輕又薄,其 上敷以砂粒則可以將大雨的敲擊予以碎裂而降低許多噪音,長達一公尺餘的大片 設計可減少許多施工及漏水的縫隙等,這些都是動腦筋去想就可以做出來的東 西。九二一地震後,太平老街上許多住戶普遍將水泥瓦換成波浪鋼板,理由是水 泥瓦太重會增加屋頂的負荷。但是,卻都沒有考慮到波浪鋼板的吸熱與下雨的衝 擊噪音。也就是說,處於多地震國度的台灣,有沒有用心來思考耐震材料是什麼 呢?有沒有人會想從傳統的智慧來研發出現代社會需要的新材料呢?日本一直 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兼容並蓄,因此不斷地思考如何保存傳統文化,而這並非 守舊或保守,反而是積極地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智慧來轉化成現代生活的必要知識 與技能,也一直應用現代的技術、工法、知識等來研發保存傳統文化的方法。如 此不斷地於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中交互引發,也就不斷地創造出新意與新事業。 文化資產的智慧除了透過新材料開發來轉化呈現外,亦可透過場域的創意發 5-27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想來開創新機會。以廢曬已久的布袋洲南鹽場為例,此鹽場荒廢已久,因而下雨 就積水,也沒人理;雜草叢生,也沒人理。因此,大自然就慢慢地回來了。雖然 這塊土地百餘年來因為曬鹽而土質重鹹,但在大自然的滋潤與人們的忽略下,竟 然到處可看到蟲、鳥、魚、花草植物。如果洲南場一直曬鹽,這塊土地就只有一 種出路,就是曬鹽,100%的鹹。可是,因為廢曬了,被忽略了,因而從 0%鹹 到 100%鹹之間的機會光譜就被大自然給開展了。在這個鹽分光譜中,100%鹹 就是曬鹽,而 0%鹹就是雨水落下來。介於中間的 10%鹹的水中可生長鹹水台灣 鯛,15%鹹的土地尚可長豬母草,30%鹹的水中可找到海草,而 70%鹹的滷水 中竟然有微小如孑孓般的蝦苗在活繃亂跳。能夠拉開此鹽分光譜,一個重要的因 素是廢曬,而使得雨水能積水成池。有了鹹份不同的水池,就開始有各種生命的 新機會,方能使得蟲、鳥、魚、植物等逐漸在此構成一個次生態系統。
圖 5- 25:含鹽份的積水中有著小魚。 攝於布袋鎮。
圖 5- 26:鹽分甚高的鹽田中長出植物。 攝於布袋鎮。
不僅對自然生態而言,因廢曬而開展的新機會,就是對人們而言,也因為廢 曬而開展新機會。例如 20 公頃廢曬鹽田的再利用,對於三萬人口的布袋鎮人們 的生活及發展而言,可以補足什麼不足嗎?可以開創新希望嗎?再如,對於苦於 地層下陷及颱風季節淹水的沿海地區而言,廣大的廢曬鹽田可以轉化成海岸水 庫、生態池、滯洪池、景觀池、休閒池等種種可能性,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生活的 新機會,也可能解決現況問題。 因為廢曬而來的新機會,思考關鍵在於「智慧轉化」。當我們面對廢曬鹽田 而進行規劃設計時,必須要能創造出新價值。所謂的新價值包括:能更進一步、 能改變什麼、能開啟新機會、能開拓新視野、能創造新連結等。而種種新價值的 來源是「智慧轉化」。就像地(鹽田)、水(海水)、風、火(陽光)四者加成轉 化而成日曬鹽;那麼,在文化鹽田中的地(異質地誌的鹽田) 、水(勞動的汗水)、 5-28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風(鹽村文化的沐化) 、火(熱情) ,就可能將小鹽工或參與工作假期者轉化成對 生命有所反省的新人類。 洲南場這塊廢曬鹽田將被「轉化」成文化鹽田、荒野濕地、休閒綠地、智慧 分享等過去曬鹽時所不曾想到的可能性。在文化鹽田中可以從事:重新認識地╱ 水╱風╱火等環境、樂活體驗、工作假期、文化創意、地景藝術、環境教育、產 業文化資產保存、鹽的 108 種用途、風車╱水車的技術、多元結盟(與商家、教 育界、社區、社造、藝術家、生態組織、學術單位、姊妹鹽田、產業觀光、餐廳、 旅外子弟等)。這些新機會都因廢曬鹽田「轉化」成文化鹽田而開始成為可能。 但是,種種「轉化」最重要的是相關的人們被「轉化」。文化鹽田需要有著 新知識(觀光學、博物館學、社區營造、文化產業、文化資產、經營管理)、新 操作(new practice)、新視野的新鹽工。而這些新鹽工需自我「轉化」來融入新 鹽工的身份、生活、與投入。社區居民(包括老鹽工)也將在文化鹽田中被轉化, 從而在新生活與新產業中扮演著新角色。他們也因「轉化」而有了新生命。這「轉 化」能否成功,就看他們有沒有「新智慧」的開展了。
四、
文化資產的系統性核心價值
(一) 文化資產保存的必要系統性 許多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案的內容看起來都很豐富,例如宜蘭利澤包含了老 街街屋修繕、志工導覽、媽祖文化祭、陣頭傳習、文化館、故事館、生活照顧工 坊、故事冊、口述訪談、走尪等;或如宜蘭頭城有著李榮春文學、頭城站前廣場、 頭城老街、頭城搶孤、及鸞堂等。但是,整體而言,卻都缺乏必要的「系統性」 、 「文化基礎」、及最重要的「人」。
5-29
第5章
城鄉流動 老街街屋 修繕或修景 聯 考
國際貿易 英文檢定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文化資產導覽
志工培訓 好萊塢文化 現代 建築
文化館
生活照 顧坊
口述 訪談
故事冊
走尪
全 球 化
電動遊戲 網路世界 工業生產 淨尪
高科技產業
圖 5- 27:文化資產系統性連結示意圖 所謂的「系統性」連結,不在於使用文化導覽標誌或地圖來連結各項文化資 產,或者劃定一個文化園區來匡列這些文化資產,或者老街修繕之後以導覽志工 來導覽,而應該思考這些文化資產在社區居民的現代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及被 鑲嵌在哪一個生活環節中,如此,方能進一步考量支撐起這些文化資產保存的文 化基礎是否足夠。也就是說,所謂的「系統性」是在於生活中的系統性,而不是 幾個文化資產之間的連結而已。而要讓文化資產成為常民生活中的系統性的一 環,就得回到「人」的社會生活與社會運作來思考。 上述種種文化資產保存的活動看起來都有「人」的參與啊!可是,這些「人」 僅是參與活動,而沒有將這些文化資產保存活動鑲嵌進當代的「常民生活」中。 這就是缺乏「人」的意思。也因為這些文化資產或文化活動尚未成為常民生活的 種種環節,因而這麼豐富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就尚未有所連結而形成必要的 「系統性」。再者,由於這些文化資產保存未鑲嵌進常民生活中,因而缺乏必要 的「文化基礎」來支撐起這些文化資產的永續經營與發展。 因此,一個地方的種種文化資產的系統性連結,其關鍵在於透過「人」來進 行連結。人們參與文化資產保存不僅在於參與活動,而更在於讓文化資產能成為 種種常民生活中的新環節。李榮春文學不是放在故事館中展示,而應該要能滋養 現代人的心靈。老街街屋的修繕不在於營造景觀與建築保存,而在於讓屋主或新 進駐者能在此空間有著新的生活發展或產業發展。而「走尪」 、 「淨尪」 、 「大身尪」 等民俗活動,不在於重新恢復活動、傳承技藝,而在於這些活動能否在現代人們 5-30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的生活中成為重要的價值所在。上述種種文化資產都應由社區居民及外遊子弟一 起來投入與經營。尤其是,原本由各專業團隊來進行的街屋修繕或修景、故事館 展示、故事冊撰寫、文化資產調查等,要有各種可能性來促進居民一起參與。專 業團隊還是需要進駐,但其角色不在於統包一切的內容,而在於帶進各種「社會 想像」的新視野、拉高思考格局、提供多元文化資產保存樣態及可能性等,來促 進各種社區居民能在多元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有著新觀點、新能量、及新角色。 當我們說透過「人」的連結來進行文化資產系統性連結時,要關照到「人」 所處的生活環境不斷地在變遷中。上述老街、走尪、淨尪、大身尪、廟會等是源 自於農業社會的運作與價值觀而來的活動與空間。但是,當時代變遷而致使產業 樣態、社會運作、社會組成、社會價值等劇烈變異之際,我們若僅以「原樣恢復」 來看待這些文化資產,就會難以將這些文化資產鑲嵌進現代人們所處的工業發 展、國際貿易、網際網路、全球化、城鄉差距等當今常民生活當中了。 就如前述所言,水圳作為文化資產來保存,不在於空間景觀整備或步道修 繕,而在於水圳保存於當今生活中的社會運作、常民生活、及居民認同等所構成 的系統性。以水相關文化資產而言,有水,才能支撐農業的糧食生產;有電,才 能支撐現代工業的運轉,這是過去美濃地區因為水資源而發電而共同支撐了地方 與都市的糧食需求及工業用電。此時,整個農業社會中的人們都會用心於水資源 的保護及水利╱水力設施的維護。荖濃溪的水流引來發電與灌溉,支撐起廣大的 稻米與菸葉的生產,也提供了客家婦女浣衣與社交的場域。而因為菸葉的生產, 使得國家透過專賣制度而強力介入美濃地區的社會運作,不管是有形的菸葉輔導 站或無形的專賣收購制度等,都在在讓國家權力長驅直入美濃地區。
圖 5- 28:美濃圳道空照圖
圖 5- 29:荖濃溪水資源文化保存
然而,當整個大環境變遷而致使產業變遷,及因為產業變遷而致使社會變遷 時,過去重視水資源及水利設施的態度,將有可能因為廣大菸田的休耕而逐漸改 5-31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變。當人們不再耕田了,或者當人們逐漸離開家鄉而到大都市發展了,則將可能 逐漸地忘掉過去對於水資源的保護與用心。其結果將可能是水利設施的逐漸荒廢 或敗壞。高雄鳳山地區的曹公圳流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清朝時期到日治 時期的曹公圳是鳳山地區最重要的灌溉水利設施,因而在農業社會得到人們的重 視。然而,在此地區逐漸工業化與都市化之後,人們不再需要曹公圳的水源,且 開始高度依賴自來水供應民生用水,因而就逐漸忘掉曹公圳的重要性,結果是, 人們因為不再珍惜曹公圳而開始將垃圾、廢水等倒入曹公圳,或者甚至填掉曹公 圳的某些支流區段,也就使得曹公圳的歷史意義更被人們所遺忘。 在農業社會中,水文系統是最重要的空間紋理與生活網絡關注所在。然而, 在農業社會逐漸消逝之際,水文系統也就逐漸地失去它的意義。人們的生活空間 是由柏油路、捷運線、房地產增值地段、學區、高鐵特定區、上班路線、上學路 線、休閒娛樂、電腦網路等新的空間紋理所構成,而不再看到水資源。 如果我們有機會重新以「水文化資產」的角度來看待水文系統,則水文化資 產(如水門、水圳、水道、水管、濾水池、機具、辦公室等)不僅是要被保存的 對象,更應該在生活風貌的想像與前瞻式願景中有著更積極的角色與任務。當產 業變遷而不再以農業為主時,水圳的保存必須重新建構出水圳於現今生活中的新 角色,重新連結人們生活與水圳的關係,重新建構水圳在當今生活中的運作系統 性與公共性,方能永續進行水圳做為文化資產的保存之意。透過對於水文化資產 的保存與重視,重新建構水資源的意義與角色,尤其是透過水資源來架構新的生 活空間、生活方式、生活風貌、與生活態度,從而避免了珍貴的水資源變成了垃 圾與廢水的去處。那麼,看似我們在努力保存水文化資產,但事實上卻是水文化 資產在保護我們。 (二) 水文化的系統性建構 有著重要民俗無形文化財「八幡祭舞蹈」的郡上市,更以優良的「水文化」 而感到驕傲。長良川由奧美濃山區之吉田川等三條河川匯集而成,郡上八幡位於 長良川的上游。公部門與居民都重視「水文化」是八幡珍貴的文化資產,這也是 被環境省指定為「名水町」的緣由。可是,並不是有清澈的河水就自然有著「水 文化」 。 「水文化」建構於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智慧、政策方向、居民公約、價 值觀、產業等系統性地綜合呈現。其「水文化」的各種呈現如下: 1. 宗衹水(別名白雲水) :被環境省選定為「日本名水百選」第一號名泉。 此水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相傳文明 3 年(1471)連歌的宗師飯尾宗衹 5-32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在返京途中曾在此吟詩作曲而得名。
圖 5- 30:「日本名水百選」第一號名泉─宗衹水 2. 水舟:此水利設施將水源引入多槽式水槽,最上層水槽的水用於飲水或 清洗食物,第二層水槽的水用於清洗食物,第三層水槽的水用於清洗餐 後的餐具,這些夾帶著飯粒等的水先流到水池成為放養鯉魚的食物,由 魚類淨化後的水最後才排放進河川。
圖 5- 31:水舟 3. 水神祭:每年都會舉行水神祭或川祭,祈求上天保佑水源不絕。
圖 5- 32:水神祭 4. 詩歌與繪畫:此地的水景吸引歷代文人或畫家吟唱關於水文化的詩歌或 作畫,如賴山陽、柳田國男、野口雨晴、折口信夫等。 5-33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圖 5- 33:詩歌與繪畫 5. 戲水:人們常從橋上一躍而下地跳入河川中戲水。此外,尚有泛舟等活 動在川中舉行。
圖 5- 34:戲水活動 6. 釣魚:此地因河川乾淨故盛行垂釣,更因而發展出優良的釣竿技藝與產 業。
圖 5- 35:釣魚活動 7. 藍染漂水:此地藍染具有盛名,曾出過人間國寶宗廣力三氏(1914~ 1989) ,開創了「郡上紬」此國定無形文化財。藍染最後的漂洗,就需在 非常乾淨的郡上川中進行。
5-34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圖 5- 36:藍染漂水 8. 森林保育:此地乾淨的水源來自周邊的森林,因而森林保育成為此地水 文化的關鍵基礎。
圖 5- 37:森林保育 9. 住民憲章:為了保護水的乾淨,地方居民有著關於水的住民憲章。
圖 5- 38:住民憲章 10. 親水:為了讓居民真正親水,也就是隨時在生活中感受到水的重要性, 因而透過消防桶、明渠水溝、設置 33 個小小親水公園、於水邊舉辦飲茶 活動等,來讓居民願意保育乾淨的水。 5-35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圖 5- 39:親水活動 郡上市公部門與居民合力真正將「水」涵化於生活中,成為價值觀與行為的 一部份,這才是「水文化」啊。而所謂的「文化資產保存」就應該是架構在這般 的系統性文化資產核心價值之中來思考與落實。更重要的是,由於水文化(資產) 就在人們的生活中,因此水文化資產就具有「公共性」來為眾人所一起喜愛與保 存。而透過博物館展示來進行的「社會想像」建構,對於水文化的深化,具有重 要的功效。
5-36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三)文化資產核心價值的脈絡性變異 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的系統性整合與建構,關鍵在於是否能把握 此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的核心價值。老建築留下來了,可能原功能繼續使用,可 能被荒廢,可能被再利用為其他用途,也可能進行各種形式或量體的增改建。在 種種再利用過程中,若沒有掌握此老建築的歷史文化意義,就叫廢物利用。若挖 掘出其歷史文化意義,就可能變成文化資產。文化資產的再利用若無法掌握其核 心價值,而任意加諸種種用途,就叫借屍還魂。因此,文化資產再利用的關鍵就 在於是否掌握了此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以掌握文化資產核心價值為前提的再利用應該是可被接受的基準了。可是, 進一步想想,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是由誰來認定呢?並不是歷代使用的人來認 定,也不是由曾經在此生活過的人、地、事、時、物來投票表決,而是由當下的 人們依照自己認知的歷史文化價值來審視這些文化資產的歷史文化是否符合文 化資產認定的價值標準。也就是說,與其說此文化資產保存了某個年代的歷史見 證,不如說此文化資產見證了當下人們的文化價值感。既然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由當下人們的認定,尤其是由當下的價值觀來認定,那麼,當我們說,「我們 應該把握此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時,此「核心價值」就不是此文化資產內在不 變的本質,而是隨著時代脈絡與社會脈絡而改變的價值觀的映照了。 在換個角度想,縱然假設文化資產有內在不變的核心價值,可是,文化資產 的意義與價值並不是孤立的本質性存在,而是鑲嵌在所處環境脈絡與系統之中方 能呈現其價值與意義。因此,當文化資產所處的時代與環境脈絡與系統變化了, 則文化資產的意義與價值也會隨之而改變。此時,若說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不 變,則此文化資產就有可能無法鑲嵌進新的時代或社會脈絡與系統中,也就無法 再被認定為文化資產。當它在新時代與社會中不再是文化資產時,何來「把握文 化資產的核心價值」此命題呢? 這般的例子相當多。日本統治臺灣時期,台灣總督府在 1930 年頒佈「史蹟 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 ,設立「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查會」 ,任命台北帝國大 學教授擔任委員。至 1945 年終戰之際,共有國家指定史蹟 29 項,天然紀念物 19 項。而各州廳亦自行指定轄內各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29 項國家指定史 蹟包括如下: 1.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遺跡地 5-37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2. 伏見宮貞愛親王遺跡地 3. 三角湧戰跡 4. 第二師團枋寮登陸地 5. 比志島混成枝隊良文港登陸地 6. 海軍聯合陸戰隊林投登陸地 7. 琉球蕃民之墓 8. 明治七年龜山本營之址 9. 石門戰跡 10. 千人塚 11. 芝山岩 12. 圓山貝塚 13. 墾丁寮石器時代遺址 14. 北荷蘭城城址 15. 耶魯騰布魯夫城址 16. 熱蘭遮城城址 17. 普羅民遮城城址 18. 竹塹城迎曦門 19. 台南城門 20. 台北城門 21. 鳳山縣舊城址 22. 恆春城 23. 民蕃境界古令埔碑 24. 佳平社蕃屋 25. 太巴塱社蕃屋 26. 文石書院 27. 乃木母堂之墓 28. 南菜園 29. 乃木館 這些日治時期的國定古蹟,在戰後國民黨政府接受臺灣之後,至今僅剩幾個 城門及城址及考古遺址而已。也就是說,當年指定這些古蹟時,自有其「核心價 值」 ,如:對天皇系統的崇敬、透過對 1895 年日本軍隊平定台灣的過程的紀念來 5-38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表徵日本帝國的威望、對於殉難先賢及名人的紀念等。這些古蹟表徵了那個年代 的價值觀。可是,當社會(尤其是政治)價值觀隨著政權轉移而改變後,上述種 種古蹟不是被棄置,就是被毀損或變更,總而言之,就不再是古蹟了。那麼,何 來做為文化資產內在本質的核心價值呢? 因此,文化資產不是沒有核心價值,而是沒有固定不變的核心價值。文化資 產的核心價值具有時代脈絡與社會脈絡的相依變動性,因而一方面需檢視當下社 會價值觀來重新思考此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另一方面也需檢視當下此文化資產 所處環境脈絡,以思考應該如何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才能鑲嵌進當下社會環 境脈絡的價值觀系統中。而營造社會價值觀之指涉,就在於「社會想像」啊! (四)不斷增值的文化資產 一個區域行文化資產環境保存系統不但具有文化資產價值,更應該會有著 生生不息的增值生命力。屏東東港共和新村就是個有趣的案例。在政治社會時空 變化下,眷村因為眷改條例的施行而大幅度消失,才驚醒許多人們對於眷村特殊 文化價值與歷史記憶的思考與想念。被改建的眷村,空留文物與老照片,卻再也 喚回不了此反共抗俄年代的歷史見證。尚未被改建的眷村,縱然被以古蹟或歷史 建築之身分而留下來,卻因為人去樓空而空留滿目蕭條。因此,保存良好且居民 尚住其中的眷村就顯得非常難得,屏東縣東港共和新村就是這般的珍貴文化資 產。 當日治時期建造這片建築群時,它的功能很單純地就是空軍軍官宿舍。戰 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此建築群也被接收成為眷村而為「共和新村」。此時, 此眷村的文化資產價值開始滋生,包括日本軍官的顯靈傳說而供奉之,及許多來 自大江南北的新移民的故事,不管是顛沛流離、英勇抗戰、剿匪殺敵、或家鄉軼 事等,開始在這些新住民的茶餘飯後或樹下閒談中傳述著。當然,許多來自大陸 家鄉的美食手藝,也開始在東港這塊土地上落腳紮根。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眷村有著新的人才出現,例如廣受喜愛的表演工作 坊金士傑導演就是出身於此,而且還不時回老家在樹下展卷或沈思。備受尊敬的 前輩攝影家早在 1965 年就在此設立了「屏東縣單鏡頭攝影協會」 ,至今猶存。除 了人才輩出,我們也看到種種植栽在居民的細心與用心下欣欣向榮,在不經意 間,這個眷村竟然成為東港最令人喜愛的超級大公園。這個公園式的眷村中,不 僅有著處處綠意盎然與四季繁花盛開,更有著消暑的游泳池;不僅是每天早晚附 近居民散步健走的好去處,更是附近小學越野賽跑的好場地。也就是說,這個眷 5-39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村已經不再只是榮民的起居處所,更是附近社區居民的生活空間。愈來愈多的人 們喜愛這裡、參與這裡,也就創造愈來愈多的幸福感與共同記憶,這個眷村的文 化資產價值也就日漸增加。
圖 5- 40:屏東共和新村是附近民眾的活動場
初進此眷村會被一棟棟日漸稀少的日式宿舍風格所吸引。日式宿舍的多層 次感、雨淋板及竹編夾泥牆所構成的隔熱版層、典雅的窗櫺、優美的庭院、及屋 頂上的鬼瓦等,無不營造出一股似近非遠的異文化風情,而做為一種令人欣賞的 文化物種。除此之外,此眷村還隨著時間的流變而出現當年的克難房舍、閩南式 建築、及近年的現代設計感建築,而圍牆及大門等更是品目繁多。再者,已經少 見的空襲警報塔、日式消防栓、日式垃圾桶、龜式防空洞等,又都是特殊歷史脈 絡下的多元建築見證。可以說,這個眷村一方面擁有豐富的建築文化物種,另一 方面卻又能保持著協調的風貌,實在非常難得。從建築面向亦能清楚地看到此眷 村的文化資產價值一直在增長著。
5-40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圖 5- 41:共和新村富有文化資產價值
我們觀察與思考這個眷村的文化資產價值時,不能就單棟的建築來評定, 而需從人才輩出、社區認同、地景地貌、多元建築、社區活動、人們生活、情感 投注、優質環境、歷史記憶、…等多元面向的系統性價值來綜合評論。尤其是, 這個眷村的人們還願意繼續住在這裡,來使此聚落繼續生生不息,更是文化資產 保存的核心關鍵。當此眷村做為聚落文化資產而能得到保存時,意味著上述的生 活空間、生態環境、與生活方式都能繼續得到維護。那麼,我們就能說,此眷村 做為文化資產在維護著人們呢!只要人們能繼續生活在這眷村中,此眷村的文化 資產價值就會不斷地增長,而將永續成為人們心中的寶貝。 相較於全國第一個法定登錄的聚落─澎湖縣望安鄉中社─來看,共和新村 有著更佳的優勢條件。望安中社固然有著風格優美的傳統建築,但卻人口日漸外 移、老化、而稀少;此外,其眾多建築日漸傾圮,更是一大隱憂。可是,共和新 村不但有著高達九成五的居住率,每天早晚附近社區居民湧入運動的人潮,更是 使得此眷村顯得生機盎然。一個文化資產貴在人們願意永續生活其中,而有著生 生不息的生命力。做為一個文化資產,共和新村不但沒有「舊建築再利用」的困 境,也沒有鉅資修復的危機。一個生趣蓬勃且持續增值的文化資產,就是文化資 產保存的最佳境界。共和新村整個聚落若能保存下來,且繼續讓居民樂活於其 中,就是文化資產保存的最佳典範了。 5-41
第5章
建構區域型文化資產基本論述
圖 5- 42:共和新村充滿歷史與記憶
五、
小結
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的概念與計畫推動,需同時連結過去╱現在 ╱未來,而以「智慧」╱「公共性」╱「再生產」為核心來經營文化資產成為社 區人們的公共參與、價值認同、智慧分享、與行動標的。在這個過程中,區域內 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不但需要被調查與指認,更需被組織成一個系統性網絡, 並清楚地掌握此系統的文 化資產核心價值。如此, 方能使區域型文化環境保
過去: 智慧
未來: 再生產
存行動有著生生不息的生
區域型文化資
命力,而達到永續經營的
產保存之系統 性核心價值
願景。
現在: 公共性
5-42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第6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一、規劃基本理念 (一) 規劃、彈性、與創意 文化資產政策或發展能不能規劃呢?基本上來說,「可以」╱「不可以」此 二答案是並存的。 生活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規劃,如元旦時的「新年新希望」 、寫作文時的「我 的志願」、主管共識營中的「本校新願景」、選舉時的「縣政白皮書」、十年一次 花費上億元的「○○縣綜合發展計畫」、只想賺你的錢的書籍告訴你「如何在三 十歲前賺到人生第一個一千萬」、…等,無不充滿了書寫時的豪情壯志及後續的 無聲無息或存檔了事。為什麼呢?是因為世事難料?或是變數太多?或是考慮不 週?或是人生隨緣?或是規劃趕不上變化? 各式各樣的顧問公司都在勸誘人們或企業進行「策略規劃」;法律、道德、 教會、學校、警察、…等無不要求人們遵守規矩與秩序。可是,如果有一個社會 所有人百分之百都遵守法律,絕對沒有一個違反法律的人,那麼,這個社會必然 邁向停滯。相對地看,如果一個社會沒有任何規矩、法律、道德、規範、執法機 構呢?就會陷入弱肉強食的世界。但是,縱然如此,還是很快地會由強權者建立 一套勢力範圍內的秩序,不是用來保護弱者或人民,而是透過秩序來掌握人民及 物資,藉此來壯大自己的勢力與保護自己的權力。由此可見,完全的秩序與完全 的無序,都不會是社會事實,也就是說,社會運行必然是介於完全秩序與完全無 序之間。 在農業社會中,農耕或漁獵都敬奉天時而運行,但是除了產業及神明祭典外 的生活,大部分都不會規劃。在工業社會中,除了工廠般的上班外,其餘生活也 不會依照規劃來生活。謀生方面因為有規律或規劃,因而有著某種安心,知道到 了某個時候就會有收成、魚群迴游、或發薪水。而生活方面因為沒有規劃或規律, 因而有著莫大的彈性來接觸各種機緣與新發展。 在文化資產領域的發展思考,如果依照上述的規劃╱彈性、規律╱機緣並存 來看,我們可用「一三六」比例概念來思考:
6-1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隨意、創意、機遇式的文化資產業務 10% 彈性發展的文化資產業務 30%
依照規劃進行的文化資產發展業務 60%
圖 6- 1:文化資產發展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也就是說,縱然我們現今依照我們的理性、理念、願景、前瞻思考等來規劃文化 資產未來將如何發展,此除了謹代表當下我們的思考外,就只能做到文化資產發 展的 60%程度,而不能去規範其餘 30%彈性+10%創意的可能性。尤其是,當 下的規劃思考,僅僅是當下我們的眼光、格局、限度、知識、能力、與熱情,不 能因而規範了後續者可能的超越性,更不可能預想了後續社會發展的種種不可預 料。 因此,我們以 60%的程度來進行文化資產日常維護、文化資產的指定或登 錄、有形文化資產的修復與保存、無形文化資產的推廣與傳承、文化資產守護網、 文化資產教育活動、文化資產學術研究、…等種種目前想像得到的「必要性」工 作。這種必要性就像一個現代國民維持溫飽底線所需的食(吃飽或不餓) 、衣(禦 寒蔽體) 、住(遮風避雨) 、行(至少有鞋子) 、育(國民教育) 、樂(至少自得其 樂) 。如果一個人花了 100%的時間與精力在獲取這些基本「必要性」 ,表示這個 人的生命的發展性很低,因為他還停留在溫飽線的掙扎中。如果一個人僅花費 60%時間與精力在基本「必要性」上,意味著他有著 40%的時間與精力來做機 緣式、突破式的彈性發展。但是,若將 40%的時間與精力都用來冒險性地突破, 就會蒙受很大的風險。因此,需以 30%的生命用在生活或事業上的「提升品質」 與「彈性」發展,而以 10%來進行各式各樣的探險、冒險、或試探。
6-2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試探、探險、冒險 10% 提升品質與彈性發展 30%
基本生活與事業╱文化資產經常性工作 60%
圖 6- 2:文化資產保存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因此,在投注 60%精力於文化資產經常性工作後,宜有 30%精力投注到機 緣式的文化資產彈性發展,例如在縣市政府推動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案時, 將文化資產與環保局環保業務、社會局外籍配偶業務、勞工局勞工表揚或多元就 業方案、民政局寺廟業務、城鄉發展局社區規劃師或城鄉風貌業務、教育局鄉土 教育或社區大學、…等官方業務連結,或與民間活力如千里步行運動、無車日運 動、棒球錦標賽、馬拉松比賽、…等相結合。最重要的是,這 30%的可能性確 保了「彈性」。 最後,宜有 10%文化資產精力用於各式各樣的突發奇想、亂想、白日夢、 天馬行空中,這將是創意、創新、突破的機會;因為已經有了其他 90%的業績, 因此,這 10%縱然全都失敗了,也不會影響施政政績或文化資產業務的「正常 發展」 。何況,這 10%如果有一小部分成功了,將可能是文化資產邁向新境界的 機緣呢!值得一試。
(二) 多域之地域、群域、跨域 文建會所推動的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既然名稱是「區域 型」,就理所當然地以「地域」為範圍來要各縣市政府文化局找出幾個具有有形 ╱無形文化資產的區域來進行計畫案。一年下來,各縣市計畫案狀況不一,不禁 令人困惑,是否「地域」的侷限性太大了? 進行此區域型計畫案,特別強調社區營造的精神與操作,以促進社區居民的 參與與關心。然而,我們可以看到,十幾年來的社區營造計畫雖然已經遍地開花, 但是,畢竟沒有密佈各地或深植扎根;因此,有社區經驗的社區可能沒有法定文 化資產而無法提此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而具有法定文化資產的社區卻很可 能沒有社區營造的經驗。或者,一個地方社區居民有意願做文化資產保存,但是, 6-3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卻找不到優良的專業團隊。或者,專業團隊很願意努力,但是業主與社區卻很不 配合(如高雄市中都磚窯廠案)。由此來看,僅僅以「地域」來進行區域型文化 資產保存,會有難以突破的瓶頸與侷限。 可是,若我們把握「域」的抽象概念,而擴大成「地域╱群域╱跨域」等三 個領域的話,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的天地就擴大了。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或許 與鄰居關係薄弱,但卻與公司同事、社團朋友、或透過網路而與千里外的同好聲 息相通或來往密切。此時,所謂的「地方感」之「地方」的意思,就不再是地理 疆域中的地域觀念,而是從社群建構出來的「群域」概念。一個人可以同時身處 於好機個「群域」之中,而不像過去僅是認同一個地方。這個群域概念是個動態 性的流變,隨著個人的「生命的自在感」而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此外,由於「群 域」能夠跨越時空界限,因而讓人們將因社群的價值關連而投注關心於「脈絡性 的地方」中。例如關心環境議題的社群成員,遇到某個地方發生了環保議題(如 麥寮六輕、台西八輕、湖山水庫等)時,常常會相互聲援,許多身居各縣市的環 保社群人們會透過各種方式(如參與抗爭、投書報紙、網路部落格、轉信呼籲、 演講、以環評委員身份發言與投票等)來參與此對他們原本可能陌生的地方的環 保議題。 有形文化資產(如古蹟、遺址)的確是定著於「地域」而難以移動,但是, 關心有形文化資產的人卻是可以移動;也就是說,我們能號召關心有形文化資產 的朋友組成的「群域」一起來維護有形文化資產,樂生療養院保存案即是。相對 的,無形文化資產(如傳統藝術)具有移動性,而不必然得定著於某個「地域」。 許多布袋戲班固然具有某種傳承的在地性,但其演出卻是四處移動。因此,對於 無形文化資產尤需跳脫「地域」的侷限。把握了「移動」的概念後,就需發展出 「連結」來促成「群域」來維護文化資產。對於鐵道文化資產而言,最有力的愛 護者莫過於「鐵道文化協會」了。這些鐵道迷不僅散佈各地,更有來自世界各國 的同好互通聲息及相互支援。他們自己出錢出力而無怨無悔地投入自己喜愛的鐵 道文化保存中,真是令人動容。對於鐵道迷此「群域」而言,整個台灣的各式各 樣鐵道(台鐵、糖鐵、林鐵、鹽鐵、礦鐵、捷運、高鐵等)的所在地就是他們的 「地域」 ,他們的「地域」隨著鐵道的展佈而流動,隨處都是他們的「地域」 。這 般的「群域」是基於熱情與愛好而形成,可謂是文化資產保存最堅強的支持者。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尚需跨越各種領域藩籬,才能達到相加相乘的戰果,包 括: 6-4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1.
需跨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之間。
2.
需跨縣府各局室之間。
3.
需跨官方與民間之間。
4.
需跨各種法令之間。
5.
需跨專業與民眾之間。
6.
需跨文化與產業之間。
7.
需跨各族群之間。
8.
需跨各地方派系之間。
9.
需跨各種利益之間。
因此,我們若以「一三六」概念來表達,地域佔 60%,因為文化資產認同、 守護、修復、與經營等還是需要在地居民與地方政府的投入。跨域佔 30%,因 為需要針對各式各樣的相異領域進行各種連結、互動、協商、整合等。最後,群 域僅需 10%,是因為群域者具有高度的熱情、知能、與能動性,僅需官方適當 的支持(其實常是官方需要他們的支持),就能將他們的能量高度地發揮。 群域,針對愛好者的鼓勵 10% 跨域,針對各種相異領域的連結與磨合 30%
地域,針對文化資產本體與在地者 60%
圖 6- 3:文化資產跨域保存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三) 無形、有形、與推動策略 無形文化資產過去並不受重視,文建會的說法是因為其為「無形」而難以「看 到」 。事實上,是因為過去將文化資產窄化為「古蹟」而看不到其他類文化資產。 在文資法修訂後,及傳藝中心納入文化資產總管理處而動起來後,無形文化資產 開始受到重視,才發現,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工作千頭萬緒,因為名列無形文化 資產的項目實在太多了。依照文資法,無形文化資產包括傳統藝術及民俗,所謂 的「傳統藝術」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技藝與藝能,包括傳統工藝美術及 表演藝術;而所謂的「民俗及有關文物」則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 化意義之風俗、信仰、節慶及相關文物。這些傳統音樂的樂團、戲曲劇團、舞團 6-5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等何其多、傳統工藝的藝師何其多、原住民文化又是一大類,而種種風俗、信仰、 節慶等又多如牛毛,則若要避免讓公部門承辦人員感受壓力太大而逃離,最好的 方法就是提出工作進行的優先順序,有了策略性,心才會安定。 無形文化資產雖名「無形」,事實上,卻是具像可見的。也就是說,以「有 形」及「無形」來區分文化資產,是可議的。古蹟、歷史建築、聚落等做為「有 形」文化資產,事實上卻得依賴傳統技術、傳統工法、傳統智慧、歷史意義、文 化意義、美學價值、技術價值、文化組織等「無形」文化資產來決定其是否具有 文化資產價值,及未來如何保存與維護這些「有形」文化資產。相對的, 「無形」 文化資產如傳統藝術(包括音樂、舞蹈、戲曲等)及民俗(包括風俗、信仰、及 節慶等),卻是人們的五官所清楚「可見」的。我們的耳朵聽得到傳統音樂與戲 曲、我們的眼睛看得到傳統舞蹈及戲曲、我們身體能參與民俗之種種活動,也能 聞到、嚐到、摸到民俗之風俗、信仰、及節慶的特有飲食或物件,更能聽到相關 的音樂,及看到相關的儀式。也就是說,所謂「有形」與「無形」之辨,若不侷 限於眼睛可見之形體的固定與否,而擴大為身體五官的感受與否,則「無形文化 資產」大部分都是「有形」的。 挖掘「人」做為無形文化資產 10% 「看不見」之無形文化資產,包括智慧、故事、 感動 30% 「五官可感知」之無形文化資產,包括民 俗、戲曲、音樂、舞蹈、工藝等 60% 圖 6- 4: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既然「無形文化資產」如此具有「可見性」,就應該善加把握無形文化資產 能夠讓人們身體五官實質參與及感受的特質來進行價值推廣與保存工作。首先, 將 60%的重點放在「五官可感知」的無形文化資產,包括民俗、戲曲、音樂、 舞蹈、工藝等面向。其次,在奠定眾人對於無形文化資產的價值後,再將 30% 的重點放在「看不見」的無形文化資產,如傳統智慧、感人故事、感動事蹟等面 向,因為這些一方面需要著力挖掘,另一方面表徵方式更加不易。最後,透過歷 史研究,我們將能挖掘出地方值得紀念的「人」的部分,而成超越文資法的法定 文化資產範圍,進一步地將各領域值得紀念的「人」表徵為地方的無形文化資產,
6-6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就如同倫敦紀念名人之藍色牌子的作法一般。
圖 6- 6:以「人」表徵為地方無形文化 資產
圖 6- 5:倫敦紀念名人之藍色牌
(四) 政府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角色 傳藝中心致力於推廣無形文化資產普查登錄,但是卻有衍生的問題,就是登 錄之後縣市政府文化局該做什麼事?二結王公過火時,會有由神明去「捉乩童」 的儀式,藉以顯明神明的神能與神蹟。但是,當乩童年邁而退休卻找不到年輕人 來繼承時,政府要介入來作乩童的「培育人才」嗎? 宜蘭礁溪二龍「競渡」而非「競賽」,係因為淇武蘭港河水兇惡,常發生水 患及居民落水死亡事件,因此在此「競渡」有著「普度」或「超度」的意思,而 不在於一般龍舟競賽的意思。此外,二龍村競渡是沒有裁判的,經常出發就搞了 半小時到一小時,因為只要有一方認為另一方起步時偷跑,就重新回到原點再出 發;而競賽到了終點也沒有裁判,因此經常在極小的差距狀況下難以判定輸贏, 也就雙方各自表述或幹譙,最後經常是自認勝利而各自回村子開慶功宴而皆大歡 喜。可是,當鄉公所挾著經費補助而介入當主辦單位後,為求「公平」而設置裁 判,划船變成是無趣的競賽,就僅僅划一趟或兩趟來分出勝負而已,競渡也由原 本的十二天變成一天的競賽。然而,對於村民而言,競渡不是體育活動,而應該 是嚴肅的宗教任務。再者,過去彼此言語上及競渡 PK 的趣味都不見了。由此例 子來看,公部門在經費或主導權介入的情況下,通常對於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保 存是不利的。因此,我們得重新問,公部門對於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的態度與做 為應該如何? 政府如果忽略了民俗等無形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而逕行介入,就會扭曲無形 文化資產的意義。首先,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的特質在於人群的互動與生活,因 此,基本上政府不應該介入此民俗的實際內容與運作中。民俗做為一個生命體, 應該要有自主性;如果不斷地依賴政府補助,或由政府來主導,就像一個生命需
6-7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靠吊點滴或打營養劑來維生一般,短時間看起來獲得許多養分,但是長期來看, 自己生命體能夠產生營養素的能力卻是日漸消亡,到最後得完全依賴外來的養分 注入。 對於一個活得好好的民俗,政府基本上不應該介入,而讓其自身好好地活, 政府的角色應該在於營造好文化(60%),也就是營造一個無形文化資產發展的 沃土。而對於無形文化資產的直接相關,應僅限於協助人員培訓、提昇水準、促 進國際交流、及宣傳推廣等(30%),及落實法令或政策工具來搶救瀕臨絕種者 (10%)。 落實法令及搶救瀕臨絕種者 10% 政府協助人員培訓、提昇水準、國際交流、推廣 宣傳 30% 民俗自己好好活,政府營造好文化 60%
圖 6- 7:政府推動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角色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無形文化資產最缺乏者,不在於經費或傳習,而在於原本生長的沃土逐漸消 失。因此,面對此非無形文化資產藝能者所能掌握的大環境變動,政府的角色最 重要就在於營造一個令多元藝能得以有機會「適性發展」的機會與好環境。此亦 為「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的意思。 當政府的經費要介入時,不應該直接將經費提供給無形文化資產的藝能者, 而應該基於「建構價值」及「擴張舞台」的概念,而將經費提供給各領域申請, 藉以得以聘請無形文化資產的藝能者演出或進行傳承,藉此鼓勵各領域提供機會 給藝能者。 反思近幾年的跨年晚會、童玩節等需要政府經費不斷注入者,都將因經費不 再注入而難以為繼。也就是說,這些不是由地方長出來的活動,是不會有生命力 的。尤其是藉由大筆經費注入才能存活者,就像一個人需藉由吊點滴與不斷地打 營養素來維生一樣,是不會有生命力的。再者,一個健康的生命,身體會自己合 成必要的維生素,或由食物與陽光等來吸收或合成必要的維生素。可是,若沒病 沒痛而每天吃維他命藥丸,就會逐漸地減損身體合成維生素的機能,而終至於喪 失了身體的原有機能。由此來看,無形文化資產的藝能者若不斷地仰賴政府經費
6-8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才能維生,而不是從整體環境價值觀營造來改善,是難以永續經營的。
(五) 往前進一步 以往的文化資產保存幾乎集中於古蹟保存,而且是單棟的古蹟保存,因而忽 略了環境因素、看不到人們的生息活動、也難以見到居民對於文化資產的向心 力。相對於此,我們可透過系統性思考來做出進一步的突破: 1.
將無形文化資產看做是「氣血循環」 、「生命脈動」、「生活律動」,也就 是說,人、文、地、景、產等領域的無形文化資產是整個社區或區域的 生命氣息所繫。
2.
將有形文化資產看做是「臟腑」 、「血肉」,也就是說,有形文化資產承 載著歷史記憶、活動空間、技術、美學、智慧等,而足以成為社區再造 的動力基地。
3.
將文化氛圍看成是「個性」 ,來營造出歷史文化的「質感」 。──想想, 我們將如何描述一件衣服的質感呢?
4.
將歷史空間紋理當成是「骨架」 ,則歷史空間紋理承載著歷史發展的歷 程及人們活動的場域。
5.
將生活╱生態╱生產當成是文化資產活化的目標,則欲達成「三生」 , 必得有相當的系統性,而達成「三生」,人們也才能安居樂業,從而才 能使文化資產得到保存。
而由於是將文化資產透過系統性概念來保存,因此才能將下列種種文化資產 相關保存與活化行動付諸實行,如:都市計畫、民俗藝能社會運行、地方文化館、 文化資產守護網、展演設施與藝文活動、教育傳承、消防、社區營造、傳統工藝、 文化產業、生態博物館、文化旅遊與社區導覽、…等。
(六) 整體藍圖規劃文化資產保存 文化資產保存在各個層級都需要有各自的整體藍圖規劃,有了願景圖像方知 努力的方向、階段、與進程,而不致於使各種計畫案或行動顯得孤單、零碎、重 疊、或矛盾。 文化資產保存的整體藍圖規劃與運作,就像一塊拼圖描繪出來後,然後先檢 視到目前為止,手上已經有幾塊拼圖片了?(相關的,還少多少塊拼圖片呢?) 現有的這幾塊拼圖片能夠拼出哪些小區塊圖像了嗎?(此表示已經具有某種程度 6-9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的系統性、自動性)或者,幾個可能的小區塊圖像都還有某些缺塊?(此表示運 作不完全或系統性不夠,例如古蹟維修在日常維護管理方面甚弱) 有了整體藍圖規劃後,就能憑以檢視文化資產保存的現況問題,有些問題是 長久以來的陳痾,意味著這是個結構性問題,而非特殊性狀況。對照著這些問題 與整體藍圖規劃的願景,就能思考應有的戰略,藉此來解決問題與達成願景。要 支撐起戰略思考,就需先檢視自己所擁有的種種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經濟資 本。透過文化資本的論述發展、社會資本的網絡聯繫與交換、與各部會計畫補助 而來的經濟資本,方能發展出階段性文化資產保存的目標與戰術。也就是說,再 整體藍圖規劃的範圍內,我們已經擁有哪些人、文、地、景、產等面向的文化資 源呢?在無法自給自足的狀況下,我們還需要哪些政府部門的經費來支撐呢?而 所需的公部門經費,有著文建會、內政部、原民會、客委會、教育部等單位的種 種計畫案來執行與落實文化資產整體藍圖規劃的願景。換句話說,此時,是以自 己的願景藍圖來決定是否尋找某個資源來逐步達成階段性目標,而不會因為某個 部會計畫突然丟下來,而令縣市或鄉鎮不斷地追逐而團團轉,更不會因而資源重 疊或資源錯置。 在整體藍圖規劃的全盤瞭解與分析下,澎湖花宅就不再是均質一塊的區域 了,而需分析式地發展出策略性、階段性的優先順序,知道某些區塊是容易進行、 某些區塊是瓶頸所在、某些區塊是困難交錯、某些區塊是急切優先、某些區塊是 需其他事情解決後才會水到渠成。若不知道這些異質樣態,而以一種態度、一種 方式、一種時程來進行,就會不斷地遭遇挫折與潰敗。 各個層級的政府單位都需文化資產保存的整體藍圖規劃。文建會需有短、 中、長期的文化資產保存政策,從而透過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來 落實。縣市政府需要有文化資產保存綜合發展計畫,來思考如何策略性地進行種 種文化資產保存的作為。鄉鎮或社區亦需要社區型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整體規 劃,方能思考文化資產如何整體性、系統性、策略性地與產業、社群、族群、學 校、廟宇等相結合,共同開創彼此各蒙其利的文化資產保存辛方向。
二、他山之石-國外案例 透過前述理念陳述,本文緣引日本妻籠宿、古川町與法國 Dijon 舊城區保存 6-10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的案例,以為國內推動「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活化與保存」工作規劃參考。 (一) 町與保存的日本起點-日本妻籠宿 1.
社會文化脈絡的轉變
慶長 6 年(1601) ,隨著幕府交通政策的整備,木曾山脈上的十一宿之一的 妻籠宿驛因而被創設,直到明治維新為止,共 270 年間,是為依靠貨客之送迎而 生存的宿場。但是隨著維新與宿驛制度之廢止等等之改革,妻籠宿喪失了輸送客 貨之特權,加上自明治後期,開通了遠離宿場而順沿木曾川的山中道或鐵道,又 於大正 12 年(1923),於伊那谷開通了電鐵,因而消失了越過木曾坡嶺邁向伊那 谷,作為客貨運輸基地之機能,就是如此地遭遇了幾次交通上的革命,逐次地減 少了其收益,終於用完了其「貯藏下來的資源」。這個地方原本是依靠宿驛制度 而起家的村庄,並不存有其他的資產或產業。昭和 30 年(1955)後半,隨著經 濟高度之成長,年輕人大量流入都市裏。在沒有年輕人的村落裏,過去光榮一時 的宿場之店屋群,腐爛、傾斜,失去了生氣。(表 6-1) 表 6- 1:妻籠宿文化脈絡轉變 年代
演變
結果
慶長 6 年(1601)
幕府交通政策
因地理需求而衍生妻籠宿宿驛。
大正 12 年(1923)
幕府交通政策
新增電鐵使得人們不需借宿妻 籠宿宿驛,因此妻籠宿沒落。
昭和 30 年(1955) 2.
經濟成長
妻籠宿人口流失。
契機-妻籠宿保存運動之種種 (1) 成立愛妻籠之會
過去在具有光榮歷史的妻籠公民館中學習過的青年中,並沒有向都市流失而 留在村裏,不斷找尋妻籠殘存之道。他們是妻籠小學的父母會 PTR 的幹部,同 時也是妻籠公民館之命脈幹部。而在這些人之中,提倡收集保存那即將消失而殘 留在宿場內之生活道具,民俗資料者是鹽川秀文小學校長。組織這些人,而結成 了妻籠宿資料保存會。昭和 43 年(1968)9 月,終於開始著手進行縣府的明治百 年紀念事業,當時理和利之組織作一有彈性之結合,網羅了妻籠宿全體的居民, 6-11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組織了「愛妻籠之會」。會則規則以平易為原則,會之營運著重在自昭和 39 年 (1964)以來,透過不斷的對話而產生出來的,"基於經驗準則的不成文規律" 上面,幹部之組成中,會長、副會長自非營業者中選出來,副會長一名自營業者 選出,而且,幹部等重要成員的過半數則自非營業者選出。這是因為,無論如何 都想自保存優先的原則脫胎換骨對容易傾向追求觀光利益的組織活動,自始就加 上制衡手段之方法。(表 6-2) 表 6- 2:妻籠宿保存運動進程表 年代
事件
結果
昭和 43 年(1968) 少數人收集妻籠宿的生 組織了「愛妻籠之會」。 9月
活道具,而成立「妻籠 宿資料保存會」。
昭和 39 年(1964) 組成「愛妻籠之會」為 「愛妻籠之會」的幹部成員中,會 了不讓保存傾向追求觀 長、副會長自非營業者中選出,副會 光活動。
長一名自營業者選出,而且幹部等重 要成員的過半數則自非營業者選出。
(2) 大眾傳播媒體之報導 「妻籠」這個地名在過去能夠登在報上、書籍上的機會是少之又少。以昭和 42 年 8 月(1968)鄉土館開館之預告報導為嚆矢,起先是 1~2 回,到了昭和 46 年(1971)前後,妻籠的報導天天在報上與電視上天天露面,對內而言,使那些 不了解的人們清醒過來,對外而言,使妻籠之聲名高揚。 (3) 居民憲章之制定(村莊的約定) 迨昭和 46 年(1971)後,觀光客驟增,數目超過了 40 萬人,仍然在有增不 減的趨勢下。深怕的唯觀光是利之徒暗中蠢蠢欲動,在妻籠內部也發生了與這種 現象相對呼應的情形 昭和 46 年 2 月拜託太田教授給予協助。對於太田教授的呼 籲,妻籠宿人們的反應,並沒有動員起來,但是確實發生了一些效應。然而在 3 月,企圖將過去不成文的經驗規則條律加以文書化,以求渡過危機。開始發起了 居名憲章起草委員會,累積了 5 個月的討論,於該年 7 月,舉辦了妻籠地區居民 大會,制定宣布了「妻籠宿居民憲章」。憲章是由「不賣出,不外借,不破壞」 6-12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三原則和「不忘初心」之座右銘所組成。然而為了保存妻籠宿和周邊歷史性環境, 不管是律已也好,或外在的規律也好,不得不伴隨著某些限制是不求自明的道 理。為此,居民在生活上的便益受到一些限制,當然也伴隨著一些犧牲。只要了 解若要町公所或縣府,中央政府能提供配合限制而有提供適當補償之階段,尚需 一段很長的歲月,那麼我們也就不得不採取狹義的地域主義。也就是,作為保護 文化財及周邊歷史性環境義務之代價,於地域內所產生之觀光性利益,使居民都 能夠公平分配享受到。 (4) 妻籠宿保存財團的發起 為深怕土地投機者收買土地後的處理問題以及地域內的木材公司因為面臨 經營危機所產生的土地處分問題,於昭和 53 年(1978)1 月,在問題尚未發生之 前,用居民的力量,事前準備好解決的方法,累積觀光收入 2%的經費,提案設 立保存的財團,而因有人反對,因而此構想放棄。昭和 57 年(1982) ,一旦土地 買賣成具體化的事實時,加上關係到縣層級的自然保護條例內的地域指定的問 題,所以不管妻籠願意與否,被迫必須採取某種手段。於昭和 57 年(1982)2 月,妻籠觀光協會在總會上,決議了參與並協助設立財團的資金捐獻的活動。因 而使得財團之設立得到了鼓勵,於昭和 57 年完成了各種之手續,於昭和 58 年 (1983 年)1 月得到縣的教玉預委員會之設立認可,於 2 月登記,因而成立了「涵 蓋形塑妻籠宿歷史空間之全部內容」,但是這個想法尚未被公開承認。(圖 6-8、 圖 6-9)
圖 6- 8:妻籠宿的街道24
24 25
圖 6- 9:妻籠宿的藤原家住宅25
妻籠觀光協會,http://www.tumago.jp/,2008 年 6 月 2 日。 同上。 6-13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3.
妻籠宿的保存問題
1976 年,日本文部省將妻籠宿指定為「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並制定《妻 籠宿保存地區保存條例》,與當地居民共同成立審議委員會,公聽決定妻籠未來 的保存與發展意見。保存條例中對於妻籠建築物的修繕、環境的整備、傳統建築 的變更、建築物產權轉移等均有詳細的建議。此保存條例不僅使得該地歷史建築 得以保存,還援引相關土地法、河川法、森林法、森林與水資源開發公團法、土 地改良法、文化財保護法等共同維護妻籠該區的整體環境。 但妻籠的保存,仍端賴以下一些基礎: (1) 居民對聚落保存的理解程度:居民對聚落保存的理解度有深淺、廣 狹、高低。這是每個人素質的問題,必須努力於精神文化土壤之形 塑和蘊釀。 (2) 區域性保存的提倡:為了推展聚落保存之事業,必須有總合性之保 存行動,不管是有形或無形的資產,另外,如不同領域之學問,亦 即所謂之建築工學、建築史學、地理學、鄉土學、心理學、法律學、 觀光學等等的學問皆是必要的。 (3) 愛護自己的家鄉所制定的住民憲章制定:住民憲章的「不賣出、不 出借、不破壞」的用詞是跟隨宿場保存而創制出來的。透過買賣, 即使得到一時的利益,但到了將來,可以受到之權利消失,結果就 會造成居民離散之結果。因而,作為保存之對象物的木曾南部的文 化(民俗等)消失後,即使聚落保存能夠成功,也只是形駭罷了。 這些事情透過居民完全的對話,基於愛護家鄉的原則而達到住民憲 的共識。 (4) 觀光活動的思考:恐對自然及文化財產生破壞,欠缺地域性之連帶 感、耗損地域社會之良性關係,廢棄物增加,屎尿等的處理會帶給 公共行政額外的負擔、促造成交通事故、噪音、交通阻塞等環境之 惡化,因此居民以不忘初衷的座右銘,更進一步地,妻籠宿住民成 功地要求村落周遭一千兩百公頃的林地需同時進行保育,而與村落 一起劃入日本第一個「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6-14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二) 文化是永續經營的事業─日本古川町 位於日本岐阜縣北方的古川町,是國內所熟悉的社區營造典範,從 60 年代 清理瀨戶川,放養鯉魚開始,像一朵鮮花改變一個人的故事一般,古川町成為一 座適合居住的山間小鎮,不僅改造人心,也保存了在地的文化資產。我們將古川 町的社造經驗,與國內推動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進行比較分析,從中可以 發現,只要能把握核心價值,即使是缺少龐大金錢及資源的小地方,也可以建設 成美好的家園。 1.
瀨戶川的清理與鯉魚放養 清理瀨戶川是透過動員町民的力量,而不是由町公所指揮清潔隊進行,
此為社區營造的核心價值,而鯉魚的放養則是基於「永續經營」的目標。目 前區域型計畫案普遍缺乏「作公」的觀念,執行團隊與社區民眾的互動不足, 社區民眾也無法掌握本身在計畫裡可以扮演的角色,外來團隊無法(無力)動 員社區民眾的情形下,民眾對於計畫參與不足,亦或者僅止於「意見提供」 階段,自然無法融入計畫,也不可能有鯉魚放養的永續經營階段了,瀨戶川 其實是一條接連人心的清流,串連起古川町的力量,並成為社區營造力量的 泉源,反觀國內案例,則普遍缺乏誘發民眾的動力,大都仍著重在發包式的 景觀改造工程,無法掌握區域型計畫案的核心價值,更談不上永續經營的理 念。 2.
瀨戶川兩旁的步道、橋樑、欄杆、座椅,由附近居民自力修建 社區的經營由社區自行動員,町公所僅從旁予以必要的協助,在修建河
川設施的過程中,居民運用自己的巧思與勞動,營造並改善家園的生活品 質,因為人的參與與情感,自然會更加愛護環境與景觀設施。反觀國內目前 區域型計畫案,在外來團隊的介入下,普遍缺少社區參與的過程,或者僅是 「活動式」的點綴而已。社區民眾被動員參與座談會提供意見,再由規劃單 位以「發包」方式找來工人負責營造工程,民眾體會不到環境改變的意義, 對於景觀設施缺乏情感,也不可能有日後積極維護的用心。 3.
運用當地木工匠結合建築特色,改變居民生活的品質與空間型態 在地木工工匠技藝是古川町最大的無形文化資產,透過町公所制訂居民
改建和新建房舍獎勵辦法,傳統建築被保留下來,傳統木匠工藝得以延續, 正是無形文化保存最佳的典範。相較於國內區域型計畫案,在無形文化資產
6-15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保存方面,大都僅只於調查與出版計畫,缺乏再生產與活化的面向,根本無 法與一般民眾的生活有所連結,更遑論能夠達到技術保存或文化傳承的目 的。 4.
老規矩與新法規 古川町公所制訂居民改建和新建房舍獎勵辦法,以法令強迫外來者興建
旅館時,必須融合當地建築特色,並且強制規定高樓興建時必須得到地方上 的同意。町內原住民則依靠社區居民長期累積下來的默契─老規矩,配合獎 勵措施,讓建築物盡量保持原先的風格,使得古川町能夠呈現出不同於其他 地方的美感。為了保存町內文化資產,善用法令工具,制定適合本地風土民 情的法令,這是目前國內區域型計畫案缺乏的部份,規劃團隊一方面無法理 解在地風土民情,一方面也無法以協助居民制定自治法令的方式,來達到文 化或景觀保存的目的,對於所謂的上位或相關計畫,大都僅是羅列於計畫書 內,缺乏與區域內的關聯與必要性,不僅民眾不知如何運用,規劃團隊也僅 將其視為計畫內容之必須而聊備一格。 5.
迎春儀式「古川祭」 每年四月 19、20 日,是為期兩天的迎春儀式「古川祭」 ,古川町民眾會
召集町內年輕人返鄉,在外回鄉的遊子出錢出力,這也是古川町重要的節慶 活動,根基於對傳統與文化的重視。相較於國內區域型文化的案例,大都憑 空衍生新的節慶文化節,或者為活動而活動,民眾缺乏被誘發的動機,也缺 乏對活動的認同,而活動本身更缺少文化的涵養與厚度,如此的活動無法達 到永續性的目的。任何一個區域內都有傳統的廟會慶典,如何透過計畫案加 以誘發,達到文化資產保存的目的,才是規畫團隊與社區民眾應該關心的, 國內阿美族太巴塱部落豐年祭,近年在族人的努力下,極力擺脫觀光化的侵 擾,以原民文化傳承與發揚為主要目標,並且希望能透過政府的協助,讓旅 居在外的遊子能返鄉參加慶典,不啻為國內優良的案例。
古川町的社造之路漫長而充滿活力,居民寧願花費二十年等待一棟櫸木行道 樹的成長,而不願種下生長快速而材質鬆脆的景觀樹種;然後為了一圓花團錦簇 的櫻花道夢想,再親手栽下一株株櫻苗,社區營造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而文化的 傳承與發揚更是一條必須細心呵護的道路,唯有捨棄淺碟式的規劃,擺脫景觀工 程營造的思維,以社區民眾的生活文化為核心,才能達到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 6-16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永續目標。 (三) 法國 Dijon 舊城區保存 法國案例援引許惇純〈城市古建築資產的保存與再利用政策-法國Dijon的 保存區案例〉一文內容,以供參考。 Dijon為法國勃艮第地區的首府,一個中型的城市,過去勃艮第大公國的首 都。相對於那些每個時代發展一個不同市中心的城市,Dijon之特別乃在於它幾 個世紀以來一直圍著同一個核心發展。而這個核心就是西元三世紀時的Dijon 城,此後幾個世紀以來,歷經幾次擴充及增改建之後,其發展就維持在十二、十 三世紀修築的城牆內。但城市生活在空間狹小人口漸增的狀況下,面臨擴張的需 求,要求城內與城外郊更便利交通的聲浪不斷湧現,於是1867年計畫拆除城牆以 及興建於十五世紀末的城堡,取而代之的是環城道路。 但自從1971年五月新的市府團隊隨Robert Poujade上任後,整個都市計畫 改弦易轍。Robert Poujade和他的市政團隊上台時,Dijon市中心的人口正快速 地減少,主要的原因在於市中心房舍的日漸毀壞,以及舊城區對現代化生活節奏 與要求的不適應。市府了解到這個困境,並著手進行Dijon市中心的“回春"工 作。這個政策圍著四條軸心原則:保存並提升古蹟的價值;改善老舊房舍的居住 品質;改善市中心交通;保持市中心的吸引力。 1.
保存並提升古蹟的價值
1936年創立全法國獨一無二原名“老Dijon課"的保存區督察,這個行政單 位的主要角色在於城市資產的保存維護,藉由實際行動的介入、建議、干預所有 關於古蹟的保存修護。 保存區督察負責所有保存區內任何大小工程,申請工程許可的文件都要經 他核可,他也負責研究工作及旅遊的促進。除此之外,保存區督察還與都市計畫 局合作,在不破壞歷史城區的風格前提下,安置像公共電話亭、電信電纜的箱子、 停車計時器、郵筒、垃圾桶等,這些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設施,其設置的地點和外 型顏色等,都經過細心謹慎的考量。最後,督察在每年與保存區委員會商量後, 頒獎給那些配合並更彰顯城區歷史特色的商家,有創意的招牌及店面的整理。另 外一個獎項則是頒發給自費維修古宅的個人。 1973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勃艮第地區頒布決議,規定每個市都得每十年定期 洗淨建築物的外牆。於是1974年二月二十五日,Dijon市府也頒佈強制整個保存 6-17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區內建築物外牆的洗淨。從此這就成了屋主的義務。為了洗淨外牆,屋主們享有 特別的低利貸款,同時他們也得以免繳行人道佔用稅,並享有某一程度的稅賦減 免。 2.
改善老舊房舍的居住品質
協助屋主改善住宅品質(中央暖氣系統、衛浴等),還有維修建築物本體。 在每區的工程計畫開始之前,都有一間小辦公室提供居民及商家相關的資訊,還 會舉行記者會並刊印於市民雙月刊裡,都是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工程的內容。參與 行動並不是強制的義務,決定權還是在屋主,只是要知道這是個可以整修房子又 有政府補助的機會。 Dijon市中心的重整工作就在幾個公家的專門單位、私人的專業機構以及房 屋公司的參與下,一步一步地完成。最困難的,在於這些協力參與者間取得平衡, 避免造成房地產的炒作,否則Dijon市中心可能就會變成專為上流社會而進行整 修。應該要保持市中心人口不論是年齡、職業、文化層次的變異性,因此有一部 份舒適怡人的房子是由社會福利機構計畫,並保留給中低收入戶的住宅。 3.
改善市中心交通
Dijon的市區交通規劃是以大眾交通工具與行人優先為原則,在城內規劃行 人徒步區,大力推行搭乘公車,並在市中心周圍提供大量的停車場。幾條交通要 道在幾個固定時段,只開放送貨、工程維修的車輛通行,其目的在於避免沒有特 殊必要理由的車輛進城,減少汽車廢氣對市中心建築物表面、及對居民呼吸道的 污染。 4.
保持市中心的吸引力
Dijon市府為此以身作則,首先放棄了在城外興建新行政中心的計畫。相反 地,它將絕大部份單位辦公室安置在歷史城區的老宅第中。在1990年三月十五 日,Dijon的工商服務處為了同樣的目的,發起活絡市區的活動計畫,名為Dijon 市中心。此活動在1996年六月與城中商業聯盟合併,改稱「Dijon之心」。 這個 計畫除了活絡市區的目的,其重點還有加強商家之間以及商家與市府的溝通。每 週城內分區的早餐集會,就是大家討論如何擬定策略增進市區人氣、掌握客源的 時刻。 「Dijon之心」全年都有活動:國際街頭藝術節於六月,為期三天;舊貨集 市在七月,也是為期三天;在九月、十月開學時連續四個週六,有街頭音樂表演; 最後聖誕節當然也有活動。一年四季所有的活動,不僅吸引觀光客也吸引當地地 6-18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區的居民,這些全都為了同一個目的,活化市街,刺激消費,促進商業活動。在 1974年當時文化旅遊的市政顧問J-F. Bazin的提議下,製作了六十多個以三種語 言寫成的介紹牌,分別掛在市內重要古蹟或私人住宅外。介紹的內容包括:建築 年代、風格、建築師、興築本屋的家庭,有時候也敘述關於屋產轉手的興迭。這 些介紹牌不只是為了觀光客而安置的,也傳授Dijon市民他們自己的歷史。 Dijon 市的案例使我們了解:要駕駛人將馬路讓給行人並非不可能;在古老 的建築中擁有現代化生活的舒適也不是夢想;拒絕拓寬道路和造成副作用的都市 計畫並沒有宣判一個市鎮的死刑;而保存城市的歷史建築資產並不妨礙其經濟發 展。台灣的古蹟保存可以從 Dijon 的例子中得到最少三點啟示:對地方歷史的認 識,地方特色的加強,以及人民與自己的地方情感的聯繫。26 文建會在推動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時,除地方認同的強化 之外,在制度面上的建立更可借鏡之,具體作法如下: (1) 獎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參考保存區督察制度文建會及各縣市政府應設 置文化資產保存官,主動查察及審核各地文化資產保存狀況及相關作為。 (2) 勵致力文化資產保存者:設置獎項與獎金給予相關貢獻者,鼓勵大眾參 與。 (3) 推動自力修屋:給予優惠貸款或租稅減免,鼓勵文化資產所有人在不影 響古蹟外觀與本體結構之下進行維修及清潔保養工作。 (4) 規劃及改善區域交通設施:透過區域型計畫除進行文化資產保存之外, 應在區民共識之下針對區域內交通狀況進行規劃與改善,不論是制定交 通管制條例、推廣大眾運輸、設立徒步區、增設停車場及路線導覽等等, 創造優質生活環境增加地方認同。 (5) 結合社會福利與文化資產保存:提供整修後的閒置保存空間給予低收入 戶、無殼鍋牛、殘障人士、遊民、新移民、外勞等等弱勢者優惠承租, 除可給予安生立命的居所之外,更可由參與保存文化資產賦予相關人士 新生命與新價值。 (6) 要求公部門為民表率:應率先進行公部門相關財產之文化資產指定登 錄,及訂定永續使用方案並落實之。
26
以上關於 Dijon 市保存區的介紹內容節錄自:許惇純,1999。 〈城市古建築資產的保存與再利 用政策-法國 Dijon 的保存區案例〉,收錄於《西洋史集刊》9 期。頁 313-346。 6-19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7) 舉辦各季節多樣化活動:透過各季節多樣活動豐富地方文化能量,賦予 地方萬種風情,提升居民在地認同,促進產業經濟發展。 (8) 設置文化牌、柱:於區域型計畫中鼓勵各地設置文化牌、柱等設施,此 設施非傳統解說牌,重點在於強調各文化資產的特殊性,地點與內容可 包含人物、事件等等。如英國倫敦所設置之名人牌,塑造場所歷史性與 特殊性。
三、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一) 心─標定文化資產核心價值與特色主軸 1.
歷史意義、特色內涵、在地智慧 (1). 文化資產的價值在於再現(represent)地方的歷史過程與意義。物質性
的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是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空間載體(如祠廟);非物 質性的文化資產(無形文化資產)就是非物質性的文化資產(無形文化資產)就 是人類社會的口頭傳統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 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 (2). 文化資產的特色內涵展現在幾個層面:社會文化性、藝術性、技術性及 經濟性等。社會文化性是文化資產存在的本質,藝術性是其象徵表現,技術性是 說明有形文化資產(如古蹟)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科技進步地位,經濟性則是文化 資產在今日文化產業可以扮演的角色。 (3). 文化資產是各種在地知識與在地智慧的表現。在地知識與智慧根植於土 地,是在地庶民長時間累積起來的庶民(生活)文化,文化資產皆能反映這些庶 民文化。 2.
系統性保存 保存,不只透過單一物件的保存,對於週邊的人、事、地、景、產等面向皆
需保存,從點線面串聯起一系統性的保存。環境條件皆為文化資產基地的系統 性,切斷其系統性之後,文資脈絡性也會變的無法掌握,進而淪為保存文化資產 建物的空殼,也就是徒具空殼不具有其內涵與個別鮮明的特色。 6-20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二) 人─人的發揚 公私部門協力、社區參與、旅外鄉親做為延伸力量、人才發揚
1.
公部門與私部門協力關係的建立必然是文化資產保存中必須進行的工作,私 部門亦即第二部門的企業與民間團體,以及第三部門包含財團法人、社團法人、 各式協會、工作室、文史單位、社區大學、促進會、聯盟等等非政府或非營利組 織,涵蓋範圍相當廣泛,所能提供的資源與協助也各有不同,若能積極促進私部 門與公部門的合作關係,更能將文化資產概念予以推廣,也方能由下而上真正落 實文化資產保存。 跨領域合作
2.
文化資產保存需要在縣市層級中的各個局室各司其職地盡心盡力,一方面如 此才有相加相乘的效果,另一方面文化資產才能成為施政主軸來帶動各局室的活 力。 消防局 警察局
財政局
教育局
勞工局 文化資產 保存
環保局
文化局
城鄉發 展局
交通旅 遊局 衛生局
社會局
圖 6- 10:跨局室合作推動文化資產保存環狀圖
消防局、警察局:應結合日常勤務如:增設文化資產巡邏箱、文化資產防災 演練及消防設施整備,加強文化資產安全維護工作,避免文化資產遭受破壞。 6-21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教育局:將文化資產編列為地方鄉土教材,主動進行教育推廣工作,另可與 文化局合作將縣內各項藝文資源彙編予各級學校課程使用,如美術課中對於 地方藝術史、家的介紹、音樂課中融入在地歌謠創作等等,促進無形文化資 產保存。
城鄉發展局、工務局:執行各種重大工程計畫時,盡可能以生態工法執行且 進行整體環境評估,且主動與文化局合作保存工程範圍內相關法定文化資 產、潛在文化資產、及相關文化資源,並藉由都市計畫、歷史風貌保存區等 政策工具協助落實文化資產保存。
財政局:主動針對縣政府所轄公有財產進行全盤檢視,將具有文化資產保存 價值的公有財產提報文化局相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進行登錄或指定作 業,以為公眾表率。
環保局、衛生局:環保局清淨家園方案可與文化局區域型計畫、社區營造及 衛生局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共同合作,除各自計畫原有目的之外,更應加強愛 護家鄉精神的培育,透過維護良好的文化資產環境有益於健康、提升生活品 質等訴求來促成跨領域合作的整合效果。
社會局:協助調查、保存新移民無形文化資產,並與文化局合作進行活化推 廣工作,此外可結合永續就業工程藉由文化資產保存達成二次就業及社會弱 勢照顧的目的,此外亦可使新移民成為文資保存助力,如美濃南洋姊妹會使 用煙葉收購站而保住此文化資產。
農業局:可與工務局、文化局、環保局合作推動生態環境保育,及自然地景 的調查研究與指定工作,此外應推動相關農漁業產業設施的有形╱無形文化 資產保存與活化。
交通旅遊局:以縣內文化資產為主軸推動縣內觀光旅遊發展,可結合文化局 各類文化資產與文化節、地方社團、建設局商圈再造案等資源,發展多元文 化觀光軸線,並配合地方特色整合發展具殊異性的觀光遊憩區帶,推動地方 產業再造。此外對於各式風景區、遊樂區、民宿等等開發案,應以文化資產 保存為基本要求進行開發協調事宜,試圖透過種種開發案來共同協助文化資 產保存。
6-22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勞工局:將擴大就業方案結合文化局閒置空間、地方產業、社區營造等業務, 輔導二次就業人口等人力資源投入文化資產保存工作,進行日常維護及經營 管理工作。 同時,跨領域合作還包括學術研究、知識與技術等。例如一棟祠廟古蹟的修
復,除了建築修復之大木作、細木作、磚石作、彩繪、泥塑與剪黏等專業匠師外, 可能還需要文史工作者、民間信仰研究者、文物保存科技者、數位繪圖技術者等 專業的加入,才能達到整合性的保存與活化。 3.
重新思考政府的角色 我國新版文資法的主要精神,開始重視到「由下而上」的民間參與。換言之,
中央政府不再扮演全能的角色,地方政府對於縣定(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也具 有相對的權力與義務,而地方政府也需借重民間力量,重思政府的角色定位與具 體落實的做法。 (三) 地─區位之辨 1.
文化資產在政府整體施政藍圖中的區位與新角色 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的根本精神,是一種超越部會的思考。不過也因為事權
的不統一、經費的不充足,以及在台灣以經濟掛帥、開發取向的思維方式下,造 成文化資產經常在都市計畫、經濟發展中被犧牲,因此,文化資產需有其迫切性 在政府的施政藍圖中取得的定位與新角色。 2.
文化資產在社區發展中的區位與新角色 將文化資產的意象轉化,資源移動成凝聚社區人們心中的一新區位與新角
色,社區居民因為認識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開始關心社區的人文、歷史、環境、 生態等,從這些過程中養成對於社區認同(community identity)。另外,也需要 投入文化資產的經營管理對於地域經濟振興的功能。如何利用文化資產的保存與 發展成為社區發展的重要部分,進而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有賴政府與民間 的合作。 3.
文化資產保存需避免脈絡性失落 文化資產保存的根本問題在於文化資產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脈絡,包括使用脈 6-23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絡、倫理脈絡、經濟脈絡、政治脈絡、宗教脈絡、技術脈絡、環境脈絡、空間紋 理脈絡等。如果文化資產失去了原本的使用脈絡,舉例來看,一口古井若沒有了 井水,固然就會失去了井的使用意義;但是,常常是人們改用自來水後而不再使 用井水了。此時,古井就僅能成為懷舊物,還怕小孩掉進去而以不鏽鋼柵欄圍起 來。那麼,此古井就更加離開人們的生活了。老房子在人口流失後,常常就被廢 棄了。或者,糖廠關廠後,廠房與機器就被廢棄了。因此,唯有掌握文化資產本 身的定位,才能避免脈絡性失落。 (四) 事─積極力量的引入 1.
傳統文化需與現代藝術、設計、產業、經營管理等結合,來產生具有創造力
的文化新力量 透過不同領域的結合,激出更多的火花,讓文化厚度加深、生活景觀改善、 生活品質提升、生活美學內化、文化產業的創造,進而產生出具有創造力、爆發 力的文化新力量。 2.
善用「都市計畫」等政策工具 文化資產既是一種多面向的價值,因此文化資產保存不能只是文化資產保存
法或行政院文建會的職責而已,而是需要與其他法令、部會相配合,特別是掌管 空間規劃的都市計畫。都市計畫之目的乃是對都市土地進行合理的分派,引導都 市特色性的發展。因此,文化資產保存必須結合都市計畫,使之由點而線、面的 整合。 (五) 時─階段性發展:考量各地方文化樣態與發展進程落差與進入門檻 分成兩部份討論:一是保存過程中必須尊重不同歷史時期(權力)的作用, 儘可能呈現不同的文化層;一是保存行動必須因地制宜,考慮社會意識、財政狀 況、保存技術可行性等條件,尋找漸進且務實的保存方法。 (六) 物─永續環境經營 1.
文化資產日常管理維護、低度修復、自力修屋 從低度修復到分級保養的全民式動員,透過最低階的日常管理維護,亦即是
將物件的保存狀況與物理環境做基本的檢視,如有損壞,在自身可處理的範圍中 6-24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給予低度的修復,以免情況持續惡化,而損壞情況如果較為嚴重而在公部門又無 法取得資源,即可透過自力修屋來達成,如同「嘉邑行善團」之自力造橋的組織、 功能、與運作,來組成「文化資產行善團」,讓眾人以「工作假期」的方式來奉 獻、學習、玩耍、交朋友、自我實現、勞動、…等。。 2.
依照不同文資保存樣態而採取不同的分級保存策略與手段 將文化資產的保存狀態分不同的階段來當其保存的策略,如果以一三六的方
式來看待文化資產保存分級,將可劃分為: 一級專業保養:重大事件的發生,需經由需經由傳統匠師、建築師或工程師 三者共同來汰換掉建物的零件等,例如:整條朽木的替換。 二級進階保養:包括較具技術性的中階保養,需經由傳統匠師、建築師或工 程師其一來維修的零件等,例如:局部朽木的補強等。 三級日常保養:包括硬體維護、軟體照料,室內打掃、室外清理的自身動手 日常維護保養措施。
一級專業保養 二級進階保養
三級日常保養
圖 6- 11:文化資產三級保養一、三、六理論架構圖 3.
需具有再生產性 物的保存時重點不僅在於物質性的存在,更在於其精神層面、歷史意義、精
神成就、美學展現等面向為考量重點,而意義與物件本身不只有其原先的面貌, 更可經由各式行動者的詮釋、創造,提供其不同面向的可能性並附予其再生產 性,藉以引入更多元行動者的介入及意義的豐富。同時,再生產意味著永續發展 的可能性。因為具有再生產性才能讓文化資產可以不斷被發揚,讓文化資產成為 人們生活的一部份而代代相傳。 6-25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四、區域型文化資產發展規劃架構芻議 一個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的推動,建議可參加下列程序來進 行規劃的檢覈。 (一) 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1.
一個地方需先有其文化/生活/發展願景,以凝聚共識來做為努力的目 標。
2.
基於願景與核心價值來設定整體保存的基調,包括主軸風貌、生活美 學、文化特色等。
3.
營造「文化資產做為公共財」之公共領域
(二) 把握「文化資產核心價值」 1.
思考此區域之文化生態的核心價值。
2.
作為一個文化生態,有此區域的居民生活特色意思(如菸草美濃)。
3.
也有國家或世界中的文化特色意思(如金門馬祖做為世界三大冷戰點之 戰地文化)。
4.
此區域之歷史意義、內涵、在地智慧的系統性掌握。
(三) 反省「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1.
文化資產保存現況有何問題?
2.
過去種種關於文化資產保存之社區營造、聚落保存、都市計畫、古蹟保 存等政策或計畫的落實成效如何?問題何在?
3.
社區居民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認同與行動如何?
4.
地方公部門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態度與行動如何?
5.
社區組織對於文化資產保存是否認同呢?
(四) 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1.
調查「人、文、地、景、產等文化資源」
2.
區分「有形、無形、古城老街、聚落保存」等樣態
3.
食(飲食、小吃、農產) 、衣(服飾、染、浣衣) 、住(房子、工廠、亭 閣) 、行(古道、車站、渡口、橋樑) 、育(書院、學校、義學) 、樂(音 樂、藝文)、心靈(寺廟、民俗、節慶、伯公、文學)
6-26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4.
有形、無形文化資產
5.
古蹟、聚落、歷史建築、文化景觀、自然景觀、民俗、傳統藝術、考古 遺址、古物。
6.
有趣的、可愛的、溫馨的、令人感動的、令人驚奇的、令人讚嘆的、…
7.
文學家、音樂家、畫家等對一個地方的描述,就是地方文化的映照。
8.
發揚「文化資產智慧」來進行創造性轉化
(五) 積極力量 1.
傳統文化需與現代藝術、設計、產業、經營管理等結合,來產生具創造 力的文化新力量。
2.
文化厚度如何能因文化資產保存而加深。
3.
生活景觀如何能因文化資產保存而改善。
4.
生活品質如何能因文化資產保存而提升。
5.
生活美學如何能因文化資產保存而內化。
6.
文化產業如何能因文化資產保存而創造。
(六) 人的發揚 1.
公部門人員對於文化資產的經營管理。
2.
如何令人親近與喜愛文化資產。
3.
私部門的意願、用心、生活。
4.
透過「社區參與機制」凝聚認同
5.
社區居民中的「人」作為文化資產(資源)。
6.
旅外鄉親作為一種延伸力量。
7.
讓社區各種人才一直有展演的舞台,此亦動態調查與保存之意。
8.
居民就是路標,所以無須路標;星空就是夜景,所以無須路燈;居民友 善,所以無須公廁。
9.
建置「文化資產守護網」
10. 培力「社區組織或社區志工」 11. 培養「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人才」 12. 各式各樣的人們都能在各式各樣的文化資產中找到投入的位置。 (七) 區位之辨 1.
文化資產在整體藍圖中的區位與角色。
2.
釐清公部門、私部門、第三部門、社區居民等各自分工、合作、關係、 6-27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組織等之中各自的角色與區位。 3.
文化觀光需成為文化資產保存的手段,而非目的。
4.
技藝傳承或創意商品等都需在現代/未來生活有積極角色及區位。
(八) 規劃原則 1.
文化資產環境串連的主軸為何?─水脈、陂塘、產業、鐵道
2.
社區居民有多少能量來承載新生活、新計畫、新產業?
3.
是否需要引進外來能量或招商?
4.
復古懷舊的歷史復原原則在於某歷史意義是否值得當今人們繼續把握。
5.
是否鼓勵地方發展某個方向的特色?
6.
需考量各地區的文化樣態與發展樣態的進程落差與進入門檻
7.
整合「有形╱無形文化資產」運作
8.
善用「都市計畫」等工具
(九) 發展「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 1.
需有一個全區發展計畫/上位計畫,包括產業、文化資產、交通、觀光、 社區營造、都市計畫、都市設計(規範、準則、操作)等分項。
2.
這些分項彼此互為主客體。
3.
如何透過這些分項來保存與活化文化資產。
4.
發展「生活博物館」等平台
5.
推動「法定文化資產登錄或指定」
(十) 永續經營 1.
公部門的政策支持及各單位的協力配合。
2.
私部門的意願與認同。
3.
第三部門的熱情與專業。
4.
進行「公私部門協力」
5.
社區居民的認同、志工、及地方社區的自主力量的自覺。
6.
以文化資產作為新產業的動力來源。
7.
落實「文化資產日常管理維護」
8.
持續「文化資產低度修復」
9.
推廣「無形文化資產傳習」
10. 鼓勵「創意營造」等積極力量 11. 激發「創意產業」等經濟面向 6-28
第 6 章 文化資產發展規劃原則
12. 建構「文化資產經營管理」營運模式 13. 達到「環境永續」意境
6-29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第7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架構圖
願景 新環境、新價值、新機會 新角色、新場域、新主體、新能量
文化資產保存準則
現在 公共性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的 系統性核心價值
未來 再生產
過去 智慧
文化沃土 愛護家鄉的精神 人盡其才的機會 地方自我展現的場域
公部門-經營者 政策理論的建立 政策檢討與修正 多元視野的引入 局部試驗與調整 社會連結的創造 社會想像的建構
文化多樣性 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風氣 協調的文資環境
基地
持續學習的風氣 永續經營的精神 鼓勵創意與突破
實踐策略 1 智慧發掘 2 創造傳統 3 以文資為榮
1 社區營造 2 跨域整合 3 社會運動
圖 7- 1: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架構圖
7-1
1 持續增值 2 活絡經濟 3 未來文資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本章將以系統性概念,針對區域型文化資產中長程發展,提出新的願景以創 造社會想像,再以三個主要機制─過去的智慧、現在的公共性、與未來的再生產 性串連主軸,並以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的系統性核心價值為核心,提出具體而具 開展性的行動方案,培育以愛護家鄉精神為主的文化資產保存新沃土。 過去的「智慧」,指稱的即是區域的特殊性、在地知識、核心價值、有趣的 文化資產、在地主體性等等,亦即是一種資源的發掘、檢視、透視與了解,透過 過去的智慧成為基底,營造文化資產的「公共性」,從而促使文化資產具有主體 性,令各式各樣的人們都有機會來參與公共事務。「再生產」(reproduction)是 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關鍵機制之一。文化資產再生產首先需發展文化資產保存 相關論述,逐步建立文化資產保存的哲學基礎與理論觀點,方能使各項文化資產 保存行動與工作有所依循,及在面對具有爭議的案例時,有著判斷的立論基礎。 社區營造推動多年,適足以成為建構文化資產公共性的良好平台。當然,也 是因為眾人現在參與公共事務,才能造就的公共性。其次,是因為眾人能以各種 方式、姿態、立場等來參與各式各樣的公共事務時,就有機會將眾人的智慧與想 法,透過社區營造所創造的公共領域,與文化資產保存發生最底層的交會互動。 能讓眾人意見與智慧交會互動,不僅在於集眾人之智來解決社區與文化資產保存 問題,也不僅在於能塑造社區共識,以便於後續推動文化資產活化與再利用,更 在於透過此互動,令眾人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智慧傳承與成長。營造文化資產的公 共性的行動方案包括:其一,各社會行動者應該致力於塑造關於文化資產的「社 會想像」其二,要讓文化資產遍布於社會各地方。其三,要讓人們參與文化資產 的保存與活化。 「生產」此概念雖然有著「源源產出」的意思(例如農業生產、工業生產), 但卻也同時有著不斷耗費資源(地力、肥料、資材、原料、資金等)的意思。相 對的,「再生產」有著「自我強化」的意思,而朝向深化、廣化、強化等面向, 如權力再生產、文化再生產等面向。可是,此「自我強化」卻又不是在一個現有 的封閉領域中自己強化而已,而是因厚度深化而更有續航力,因廣度擴展而更有 社會連結,以及因為能夠納入更多的多元場域行動者而更有能量。因此,「再生 產」就是文化資產保存與永續經營的動力所在。 以下小節將由願景描繪及公部門的定位開始,唯有立定目標並從推動文化資 產業務的公部門調整自己的角色與定位,才能推動後續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其 次以鞏固的基地作為公部門的後盾,作為文化資產業務推動的火車頭。最後以文 7-2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化為主體進行文化資產保存,掌握文化資產的系統性,視文化資產為一有機的生 命體,以文化核心(hard cord)來接合傳統與現代、傳統與創新、本土與外來文 化,透過實踐策略及行動方案建立適合文化資產成長的文化沃土。
一、前言
(一) 建立願景─讓新生命從文化資產開始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必然對其有許多期許,文化資產是一個有機體,就像一 個新生兒一樣,在保存階段必須加以細心呵護,同樣的我們也必須對其有所期 待。建立願景可以創造社會大眾對文化資產未來的想像,文化資產可以是一種新 能量,透過祖先智慧的發揚來儲存新國力的能量;文化資產可以成為地方發展主 體性的元素,透過文化資產人們將更喜愛自己所居住的土地;文化資產還是一個 公共參與的新場域,唯有透過眾人參與,才能造就文化資產的價值性;文化資產 還扮演一個社區文化公共財的角色,它雖然可能是私人的產權,但就其文化價值 而言,卻是大眾共有的財產;再則透過文化資產保存,可以創造產業發展的新機 會,文化可以厚實產業的能量;再透過眾人的參與轉化,建立起文化超越性的新 價值,一方面藉由文化資產保存,提升人們的生活品味與幸福感,另一方面,人 們也因此為文化資產保存建立永續發展的新環境。 1.
新能量─智慧新國力 以過去的「文化資產智慧」來創造新能量,所做的事情充滿了智慧或貢獻,
而足以令後世代代傳頌與討論。 (1) 以現在的「文化資產公共性」來創造新能量,讓文化資產成為公共場域, 累積全民認同的力量。 (2) 以未來的「文化資產再生產性」來創造新能量,讓文化資產脫離傳統保 存觀念,轉化為具備再生產的功能性,成為全民真正的資產。 (3) 發展「未來文化資產」概念,如博物館典藏與展示能夠透過智慧連結過 去╱現在╱未來。 2.
新主體─地方發展主體性 (1) 社區扮演文化資產守護者的角色,發揚在地文化智慧。 (2) 以地方文化為主體,保存文化資產,建構文化資產的公共性。 (3) 以文化資產來建構地方「發展主體性」,發揮文化資產再生產的價值。 7-3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3.
新場域─公共領域 (1) 以文化資產營造「公共領域」新場域,透過認同傳承傳統智慧。 (2) 以跨域概念,經營文化資產為公共領域的新場域。 (3) 結合眾人參與的公共領域機制,成就文化資產為具有再生產性的新場 域。
4.
新角色─文化公共財 (1) 發掘過去文化資產智慧為文化公共財,創造其未來發展的新角色。 (2) 以「社區參與」建構文化資產為「文化公共財」新角色。 (3) 建構文化資產公共領域,成就參與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新角色。
5.
新機會─文化產業 (1) 發掘過去的文化資產智慧,建構未來文化資產多樣態的文化產業新機 會。 (2) 創造文化資產的公共領域,成就文化產業為成就個人事業的新契機。 (3) 激發「文化產業」經濟面向,提供行動者新的發展機會。
6.
新價值─文化超越性 (1) 以文化資產智慧,發展「文化超越性」的新價值。 (2) 提供公共參與的新場域,建構文化超越性的文化資產新價。 (3) 結合文化資產智慧、公共性與再生產性,為文化資產的新價值。
7.
新環境─文化環境永續經營 (1) 達到「文化環境永續經營」意境的新環境。 (2) 視文化資產為生命體,建構系統性的文化資產新環境。 (3) 掌握文化個性與環境脈絡,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個性,創造永 續經營的新契機。
(二) 文化資產保存準則 以文化為主體,透過過去的智慧、現在的公共性、未來的再生產性,做為 保存機制,進行行動方案規劃之前,必須先確立幾項保存原則,作為行動方案規 劃方向與標準。如此方能更全面進行文化資產保存,避免造成偏重某面向而忽略 其他面向的問題,也才能更有效的落實行動方案,擴大文化資產保存效益。 1. 多元價值:文化資產價值包括了文化、歷史、社會、經濟、產業、藝術、科 學、技術、族群等面向的價值考量。 2. 文化多樣性:文化資產價值指認應本著文化多樣性的原則,尊重各時期、各 7-4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立場的文化資產價值判斷。 3. 核心價值:文化資產保存應把握文化資產核心價值(hard core)來接合傳統╱ 現代、傳統╱創新、本土╱外來文化。 4. 前瞻性:文化資產保存應該在檢視現況問題後提出文化資產保存的願景,以 做為保存行動的努力方向。 5. 新脈絡性:文化資產保存必須有新脈絡性,來鑲嵌進當代生活中,以避免孤 立式的物件保存。 6. 系統性:應將文化資產視為生命體。因此,文化資產保存需有生命系統性。 7. 公共性: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動需指向公共性的營造,鼓勵各種社會行動者參 與,以期使文化資產能成為文化公共財。 8. 跨域性:文化資產保存並不僅是文建會或各縣市文化局文資課的業務,更是 需要各部會、文建會各處、文化局各課、縣府各局處、鄉鎮公所、非營利組 織、社區、個人等共同參與來進行的千秋大業,同時,也需要各種領域的知 識與智慧來一起進行。因此,文化資產保存需要能跨領域、跨地域、跨群域。 9. 永續性:文化資產保存需具有永續性。每一個計畫或行動都應該檢視是否能 夠對文化資產保存有著永續經營的效益。 10. 最適性:文化資產保存具有多元樣態的可能性。因此,需視現況來選擇(及 論述)當下最適方案。同時,需確保其當下真實性及可逆性。 11. 智慧性:文化資產保存宜發揚文化資產的智慧,來轉化式地嵌入當代生活。 12. 再生產性:文化資產保存宜鼓勵文化資產多元再生產性。 13. 實驗性:在把握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的前提下,鼓勵文化資產保存行動進行 實驗性的嘗試。 (三) 公部門的定位 各項文化資產保存政策推出之前,公部門需先檢視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大致 就緒,目前政策制定與執行往往急就章,在沒有明確內涵與策略方式之下就草草 推動,非但成效不彰甚至招來輿論批評,使得相關工作人員缺乏成就感而喪失熱 情。因此,各項政策施行需有前置作業與準備,尤其是政策理論的建立、政策檢 討與修正、多元視野的引入、局部試驗與調整、社會連結的創造等方面的相互配 合,才能有效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政策。以下提出公部門應進行的準備工作: 1.
政策理論的建立:進行政策基礎論述、理論、哲學之發展、深化、與推廣。
7-5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不論是文建會推動之各項政策、各縣市政府自行擬定的計畫或配合中央其 他計畫之執行,都會面臨實際執行者與政策制定者的理念、溝通落差,導致各項 政策在實際執行時碰上窒礙難行、不知為何而行、不知如何行等問題,造成各項 計畫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扭曲變形。 因此政策制訂與推動需要進行先期研究工作,建立政策的上位論述概念, 作為政策說服的有力論據。如此可幫助政策制定者更清楚理解政策內涵,避免制 定窒礙難行的政策,也使得基層承辦在清晰概念的輔助下,可以主導計劃進行, 一方面可以擬定符合政策需求的合約書,確保政策有效達成,二方面可以督導及 推動落實政策,不會任由得標廠商逕行決定一切。此外透過進行政策基礎研究, 也能藉由清楚目標與策略達到推廣宣揚政策內容的目的,更確保政策執行的效 益。 2.
政策檢討與修正:針對過去文建會文化資產保存相關政策落實的檢視與反 省。 文化資產保存工作需要長期投入心力與資源,相關文化資產政策更是經營
文化資產的重要指導方向與資源分配的工具,過往文建會也曾投入相當的心力與 資源進行文化資產保存。但由第三章呈現的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中,可以發現 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仍有許多可以加強的空間,也意味過往的政策執行成效似乎未 能達到預期效益。 因此為了未來更有效落實文化資產保存相關政策,必須進行曾經執行過的 相關政策檢討,不論是整體外部環境因素或者內部執行疑難,都有必要重新整理 思考。政策執行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整體成效,因此尤其對第一線執行及參 與政策的相關單位與人員,特別是民間社團、社區組織的經驗檢討,更能作為未 來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的重要基礎。 3.
多元視野的引入:廣泛收集、再版、拍攝、出版、宣傳、參觀古今中外關於 文化資產保存的優良案例。 目前法定文化資產大致以古蹟與歷史建築類為主,隨者各類別法定文化資
產的陸續誕生,將面對更多樣的文化資產保存問題,不管是聚落、產業遺產、文 化景觀、遺址、無形文化資產等等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術,都應該更進一步了解與 宣傳,以利將來各項政策推動。以 1994 年漢聲雜誌第 73~76 期「聚落保存」專 輯為例,介紹分析義大利波隆尼亞的保存經驗,雖然未必完全適合國內使用,仍 7-6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可作為將來推動聚落保存的參考。 文化資產保存的樣態與方式多元,針對不同文化資產的保存方式及不同地 域適合的方式各有不同,可多吸取他人經驗並因此而發展出適合在地的保存理論 與方式。國內外進行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已有相當豐富的累積,藉由他山之石的 協助將能提升政策執行效益,此外透過優良案例的引介與宣導更能提升文建會及 各縣市文化局施政的視野。 4.
社會連結的創造:需持續補助推動對各縣市政府各局處、鄉鎮公所、村里長、 專業團隊、文史工作者、社區居民及文化局內部人員等等進行各式各樣的研 習營、行動工作坊、研討會、實驗工坊等,以增進眾人的知識與行動能量。 政策從制定到落實的過程需要許多層級的人們共同參與,文化資產保存更
需要愈廣泛的參與才可能具有公共性,建立文化公共財觀念。這些願意參與文化 資產保存的相關行動者,不是與生俱來就知道如何進行文化資產保存,也未必都 能了解公部門政策目標、內容,因此舉辦多樣的教育訓練、研討會、工作坊等將 能協助這些行動者自我提升,也更能協助政策落實。 此外許多行動者本身工作內容雖然不直接是文化資產保存,但卻也息息相 關,只要稍加轉化就能夠成為文化資產保存主力,如地方文史工作者的知識與行 動力若能透過各種培訓方式加以引導轉化,則文化資產保存將增加更多的能量。 且對這些行動者進行的各種培訓,不只是在培力更多文化資產保存人才,也是讓 文化資產能更滲透進各領域,換言之正是由此創造更廣泛的社會想像,產生更大 的社會影響力。 5.
局部試驗與調整:政策全面執行前需進行區域實驗與檢討。 以新藥物從發明到上市的過程為例,並不是新藥物一發明出來就馬上推廣
使用,需要經過相當縝密的實驗之後才能夠上市,甚至進行人體試驗之前都要進 行多次嚴格的動物實驗才允許在人體上使用。故政策從制定到全面推動也需要進 行實驗過程,雖然不需要如藥物實驗的繁複與嚴格,但也不能在完全無法掌握可 能風險的情況下就貿然推動。 因此文建會各項政策在全面推動之前應該選定適當區域進行推動實驗,透 過局部推行的成效與困難加以改進,使得政策內容更完備,發展更具可行性的落 實策略,甚至發展出如同古蹟維修要求的可逆性,避免造成無法挽救的傷害,讓 文化資產政策可以確實達到保存、活化文化資產的目標。 7-7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6.
社會想像的建構:公部門需以「創造社會想像」 ,推動文化資產保存。 從文化資產現況及區域型計畫的各種問題來看,公部門需要在推動一項公
共政策之前,就先著力於「社會想像」的建構與推動。也就是除了具像文化資產 得到保存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文化資產保存」成為「社會想像」的一環,進而 能成為新的社會價值觀。 公部門對於一項新的文化資產保存政策所需開創的「社會想像」就是期待 社會將如何看待文化資產的概念、價值與作為,而作為文化經營者的公部門應引 領社會潮流,創造文化資產公共財的社會想像。此外更要能藉由「創造社會想像」 的方式來激起地方政府與社區民眾的憧憬與願景,最重要的是讓居民、社區組 織、地方政府、規劃團隊等等行動者將因為企圖達到「社會想像」與願景而一起 成長。 (四) 文化沃土 區域型計畫中長程規畫目標,在建構一個適合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好環 境,也就是一個適合文化資產發展的文化沃土。因此必須問這樣的文化沃土應該 具有哪些內涵?如何能夠營造優良的文化資產環境?文化沃土由許多元素共同 組構,其核心所在莫過於「愛護家鄉的精神」 ,日本妻籠宿、古川町、白川鄉(合 掌造)等進行聚落保存與地域振興,都源自於「愛護自己的家鄉」,而促使整個 區域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得到全面的保存。因為精神主軸在於「愛護自己的家 鄉」,因而此事為全村眾人的公共事務,而不是少數文史工作者搶救文化資產的 悲劇演出。因為是公共事務,因此由公部門與學者來提出「社會想像」,加上行 政資源的協助,使得社區居民的某些共識得以落實。文化資產保存因為「愛護家 鄉」行動而得到支持;相對的, 「愛護家鄉」行動因為區內豐富的文化資產而彰 顯特色,從而得到自尊與自信,更因而吸引數量驚人的觀光客來振興地方。由此 可見,愛護家鄉的精神是促成過去的智慧發掘、建立現在的公共性及未來的再生 產性的關鍵。 愛護家鄉的精神不會憑空而生,必須透過多方面交互刺激影響而觸發,在此 提出以下幾方面:人盡其才的機會、地方自我展現的場域、文化多樣性、居民參 與公共事務的風氣、協調的文資環境、持續學習風氣、永續經營的精神、鼓勵創 意與突破,作為孕育愛護家鄉精神的基礎與動力。
7-8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1.
人盡其才的機會 人們願意生長在何種環境中?勢必是能夠證明其存在價值的環境,是能夠
帶給人們自尊、自信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正是人們能夠發揮其特長的環境,也 因此才可能使人們喜愛他所參與創造的樂土。因此培育愛護家鄉的精神,就要有 讓人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環境,也就是生活在其間的人們都能夠被重視與肯定, 而這必須透過智慧的挖掘,讓人們所擁有的各種不同智慧、知識、技術、經驗可 以被看見與喜愛,讓人也能成為文化資產。 2.
地方自我展現的場域 地方知識是地方生活經驗的累積與反省,往往與地方生活習性、價值觀相結
合成為地方文化的一部份,與在地居民關係密切而深刻,其蘊藏豐富的、共享的 在地生活智慧。這些地方智慧及承載智慧的人們必須能夠擁有展現的機會,才能 讓地方人們對自己地方產生認同感與榮譽感,因而觸發愛護家鄉的精神。地方願 意且有機會自我展現,也意味者開始一系列自我優秀化的過程,如此文化資產保 存將成為自我展現的優秀表徵,成為集體認同的對象。
3.
文化多樣性 物種愈多元其所處的生態系在面臨環境考驗之下愈具競爭力,文化物種愈多
也意味文化體系更豐富與深厚。多樣不只是類別或數量眾多而已,在一個文化體 系中愈多元的文化物種也表示彼此之間的包容性愈好,只有具有包容性的態度以 及廣博的視野才能創造多元豐富的文化體系。ㄧ個愈豐富的文化體系更表示存在 /參與的角色愈多,也意味人人都能夠在文化體系中發揮作用,由此而生的公共 性,方能促使文化資產成為文化公共財。 4.
協調的文資環境 文化資產所處的環境的優劣,不僅關乎文化資產保存妥善與否,更是關乎人
們是否願意親近文化資產,是否認同及喜愛文化資產。這也不只是環境清潔與否 的問題,更涉及如何看待文化資產的態度與品味,協調的文化資產環境意味者人 們願意花心思去維護、塑造好的空間氛圍,不會因為個人便利而犧牲公共利益。 因此,人們願意注重文化資產所在及其所構築的環境,也表示願意珍視自己生活 的場域,而此正是愛護家鄉的具體作為之一。 7-9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5.
持續學習風氣 終生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除了對於個人生命有所啟發之外,對於文
化資產保存更是重要,文化資產本身就是許多智慧的匯流,擁有持續學習的風氣 才能讓地方居民去傳承及發揚在地智慧。公共領域的建立除了多元參與之外,更 要透過持續學習來創造、培養公共性的社會想像,因為地方居民持續學習才能夠 接受以及渴求改變的可能,才能讓公共領域成為可能。 6.
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風氣 文化資產保存是地方共同事務,缺乏在地參與的文化資產保存很難存續,因
此積極促進居民參與文化資產事務,由此建立公共論壇機制,成為地方推動文化 資產保存的關鍵之一。特別是文化資產涉及的面向眾多,往往是整個地方的人事 物都會與之相關,更牽連許多人的切身利益,如果缺乏理性溝通的平台將造成工 作推動的困難。透過培養居們參與公共事務的風氣更可以觸發在地居民關懷地方 的態度,當人人都可以自由發聲,則提供人們更積極參與文化資產事務的意願與 方式。 7.
永續經營的精神 文化資產必須要人們持續的關心與行動,無法持續傳承與轉化的文化資
產,將無法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也無法獲的妥善的對待。若將文化資產視為 生命體,則唯有使其價值持續再生產,文化資產才能在各時期為人所喜愛,而不 斷再生產的關鍵就是持續增值,亦即來自於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文化資產的多元詮 釋與轉化,也就是把握核心價值的智慧再生產。此外當文化資產以永續經營管理 的角度對待,也意味在地居民對待地方人、事、物態度的友善,不會只考慮眼前 近利或私人利益,而是以共生共榮的態度來面對地方的一切,此時各種造成地方 長久發展上的危機,將因此被重新反省與修正。而以文化資產保存來進行地方改 造工作,將促使地方重新獲得生命動力及達成價值的再創造,使得地方認同凝 聚、活絡產業經濟、突顯地方特色。 8.
鼓勵創意與突破 鼓勵創意與突破的環境才能擁有開創性與超越性,在面對種種文化資產問題
時也才能有嶄新的思維與作法來解決問題,而文化智慧也必須被重新賦予適合當 代生活的價值,才能持續再生產而生生不息。此外,地方競爭力的提升,必須透 7-10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過文化資產保存來達成,文化資產保存也需成為地方發展的動力,但什麼樣的條 件才能夠促使地方持續保有競爭力?其中的關鍵正是擁有開放而多元的空間,能 夠讓創意與突破可以被接納與實驗的場域,因此鼓勵創意與突破也意味者該環境 具備文化多樣性及公共領域必須的多元與包容。
二、基地的建立—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
文化資產保存不應只是文建會的業務,亦不只是中央的責任而已。從中央、 縣府、鄉鎮(包括鄉鎮公所、社團、文資經營管理者)等各層級都需要設立保存 基地與推動平台,透過平台建構出各層級的文化資產藍圖,列出文化資產推動的 階段性目標與面臨問題,整合平台內的各項資源,這是「水平」的部份;而「垂 直」的部份,從中央、縣府到鄉鎮應該形成一個文化資產協力機制,除了各層級 文資發展藍圖的連結與整合,也讓文化資產面臨的問題獲得充分掌握與及時解 決,如鄉鎮無法自主解決的部份,縣府應該協助處理,而縣府層級無法解決的部 份,由中央來協助。透過保存基地的建立,架構出「水平」與「垂直」的文化資 產守護網絡。。 (一) 文資保存基地建立策略如下: 1. 中央層級應推動的保存方案 (1)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2) 推動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 (3) 「他山之石」借鏡計畫(創造社會想像) 2. 縣府層級應推動的保存方案 (1) 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2) 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3) 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 3. 鄉鎮層級應推動的保存方案 (1) 成立「微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2) 強化地方圖書館功能 (3) 鄉鎮市公所組織再造
7-11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二) 文資保存基地建立行動方案如下: 0-1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行動方案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1. 2.
目標
3. 4. 5. 1.
執行內容概述
2. 3.
提高中央文化資產業務行政決策層級,有助政策有效推 動。 整合中央文化資產相關行政資源,讓文化資產各面向問題 可以獲得配套解決。 促使各部會處重視文化資產,更凸顯文化資產的可見性。 作為全國文化資產保存重要策略與執行基地,架構起台灣 的文資守護網絡。 促成國家施政以文化為主軸,擘劃出以文化為核心的發展 藍圖。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相關部會主管(如 文建會、農委會、教育部、客委會、原民會...等)為當然 委員,行政院長(或副院長、政務委員)為主委,擔任會 議主席,文建會為會務聯繫窗口。 每季召開委員會,會商文化資產業務相關問題並由主委裁 示交辦解決方案、執行部會,並督導工作進度。 各部會依委員會決議事項從既有預算來處理文化資產相 關業務,或依現行預算法27編列年度預算來處理。
期程
短程:說服院長,即刻推動成立。
經費
由文建會預算業務費用支出,不需額外編列。
注意事項
1. 2.
委員會需掌握區域型計畫的精神與具體而明確的願景。 委員會執行文化資產業務時需能跨領域、跨地域、跨群 域。 0-2 推動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
行動方案
推動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 1.
目標
2. 3.
提供一個文化資產所有者能充分得到支援的環境,讓文化 資產守護網能夠發揮更大效用。 及時處理文資保存問題以及相關爭議或申訴事件,以提升 文資保存政策執行有效性。 引發社會對於文化資產的更加重視。
27
中央預算法適用於地方政府層級,依預算法第 30 條規定,行政院應於年度開始九個月前,訂 定下年度之施政方針。又第 46 條規定,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與附屬單位預算及其綜計表,經行政 院會議決定後,交由中央主計機關彙編,由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四個月前提出立法院審議,並 附送施政計畫。 7-12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1.
執行內容概述 2. 3. 4.
期程
經費
短程
鼓勵各縣市既有文化局處文化資產課人員編制調整設 立。
中 長 程
1. 鼓勵各縣市依縣府自治條例,制定單行法規方式設 立。 2. 推動修改文化資產保護法,將設立「文化資產保存 官」列入,成為法源依據。(參酌消費者保護法)
150 萬(法令研究與研擬、說明座談會、專案會議舉辦等) 1. 2.
注意事項 3.
行動方案
目標
內容概述
公部門以主動出擊的方式進行文資保存,比照消費者保護 官發揮督導、監察的功能,及時處理文資保存問題以及相 關爭議或申訴事件。 邀集文資、行政法規等專業人士召開會議研商。 「文資保存官」與文資所有者商議保存方式,並協助相關 文資知識、行政程序與經費的挹注。 積極推動各縣市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
保存官應熟悉各項法令工具,以及都市計畫相關法規。 保存官應具備社區動員能力,熟悉社區組運作,策劃由下 而上的文化資產永續經營策略。 保存官應具備跨部門整合能力,具備橫向與縱向整合功 能。
0-3 文化資產「他山之石」借鏡計畫 「他山之石」借鏡計畫 1. 藉由「創造社會想像」的方式來激起地方政府與社區民眾 的憧憬與願景。 2. 試圖將人們從各種位置來與文化資產相關連,以及將各種 原本無關的人、地、事、時、物來以文化資產為主軸而關 連起來,從而發揮出新能量、新角色、新關係。 3. 讓「文化資產保存」成為「社會想像」的一環,進而能成 為新的社會價值觀。 4. 透過「社會想像」讓文化資產具「公共性」,成為「文化 公共財」。 1. 文建會定位為「文化資產經營者」,經營文化資產的「社 會想像」。 2. 以各種國內外案例、相關工作坊、研討會等方式來提供居 民、地方政府、規劃團隊等種種新資訊與參考案例。 3. 與媒體合作,製作文資成功案例報導影片(如公視所播「城 市的遠見」等)並在電子媒體播映以及巡迴地方播映。 4. 文資保存發展案例參訪、交流。 5. 協助地方擘畫以文化為主軸的發展藍圖。 6. 出版區域型文化資產操作手冊及優良案例。 7-13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期程
每年推動。
經費
每年 1200 萬。 1.
注意事項 2.
藉由他山之石提出具體的區域型計畫願景,並能掌握其核 心精神。 參考他山之石案例,能夠整合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
0-4 鼓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行動方案
鼓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1. 2.
目標
3. 4. 5. 1.
2. 執行內容概述 3. 4.
提高各縣市政府內文化資產業務行政決策層級,有助政策 有效推動。 整合縣市政府內文化資產相關行政資源,讓文化資產各面 向問題可以獲得配套解決。 促使各局處重視文化資產,更凸顯文化資產的可見性。 作為各縣市文化資產保存重要策略與執行基地,架構起各 縣市的文資守護網絡。 促成各縣市施政以文化為主軸,擘劃出以文化為核心的發 展藍圖。 鼓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相關局 處主管(如文化局、農業處、教育處、觀光旅遊處...等) 為當然委員,縣長(或副縣長)為主委,擔任會議主席, 文化局處為會務聯繫窗口。 定期(如每季)召開委員會,會商文化資產業務相關問題 並由主委裁示交辦解決方案、執行單位,並督導工作進度。 各處室依委員會決議事項從既有預算來處理文化資產相 關業務,或依現行預算法28編列年度預算來處理。 成立跨單位通報及協調工作小組,推動各鄉鎮插旗計畫, 於各鄉鎮入口,以地圖方式標示該區域文化資產相關計 畫。
期程
短程:說服各縣市,即刻推動成立。
經費
由文建會與各縣市文化局處預算業務費用支出,不需額外編 列。
相關單位
文建會、各縣市政府。
注意事項
1. 2.
委員會應提出具體願景,並清楚掌握區域型核心精神。 委員會應事先檢視所有上位計畫內容,並檢討區域型計畫
28
中央預算法適用於地方政府層級,依預算法第 30 條規定,行政院應於年度開始九個月前,訂 定下年度之施政方針。又第 46 條規定,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與附屬單位預算及其綜計表,經行政 院會議決定後,交由中央主計機關彙編,由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四個月前提出立法院審議,並 附送施政計畫。 7-14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3. 4. 5.
與都市計畫的聯結性。 委員會應避免區域內反覆提案的明星社區問題。 委員會應扮演部門整合的角色,促進縱向與橫向的聯結。 委員會應納入社區組織,以達到由下而上的具體目標。
行動方案
0-5 跨層級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跨層級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目標
1. 2. 3. 4. 5. 1.
2.
執行內容概述
3.
挖掘發揚傳統智慧。 創造文資公共性。 促進文資再生產性。 營造研發、整合到實踐三者一體之文資保存系統,以提升 國內文化資產保存之體質與制度。 引發、連結民間力量成為文資保存第一線執行者,讓文資 保存得以有效落實,建構文資守護網基底。 於中央層級規劃設置研發型之文資保存發展機構,其定位 為「研發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 ,負責發展文化資產保存維 護與再利用之技術理論與哲學基礎、上位政策制度之規劃 及相關法條之修正,如配合文資法,研議文化資產修復人 員資格認定相關法條之修改。 於「研發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下,分就台灣北中南東、 離島等五區設立具連結性的「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 2.1 整合研發機構之理論與地方傳統匠師之技術等兩者,規 劃設立各區之文資保存「職人學校」,執行常態性之文 資保存職人教育課程,於未來配合修復人員資格認定之 要求,提供相關從業人員知識技術之提升。 2.2 配合「職人學校」之培訓,由區域型文資保存中心透過 受訓人員實務經驗的長期追蹤等嚴格評選方式,改善認 證形式化之問題,賦與修復人員證照之專業地位。 2.3 配合培訓與證照制度建置區域內專業修復人員(含建築 師、監工等相關人員)之名單清冊,提供縣市政府相關工 程發包之參考。 2.4 從地方整合相關實務問題回饋至研發機構,提供上層機 構政策法律面之修改方向。 補助縣市或鄉鎮層級將各地方文化館轉型或再定位為「地 方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3.1 配合「職人學校」與專業證照之制度,建置地方文化 資產修復人員名冊,作為地方文化資產維護、保存與 再利用之諮詢顧問與優先推薦人員。
7-15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4.
3.2 結合既有之社區營造與文化資產守護網之政策,從使 用者、地方共有者之立場推廣文化性資產概念,讓地 方的寶貝由地方人共享、共護、共用。 3.3 由此層級之保存中心鼓勵地方文化資產達人以愛好者 的分享,成立微型民間文化館:一方面避免過去地方 文化館的內容空洞問題及經營困境,二方面將文化資 產保存擴散到民間各角落,此亦為「虛擬典藏庫」之 意。 3.4 回饋相關文化資產第一線執行問題予區域中心,提供 其相關區域性或制度面之修正方向。 3.5 做為鄉鎮級文資交流平台:結合地方文化館、文化協 會、文史工作室、社區守護員、古蹟、歷建、閒置空 間等資源與能量;調查、彙集地方文化資產人才資料、 文化資產相關知識等;擘畫以文化資產為主軸的地方 發展藍圖。 3.6 可展示區域型計畫理念、機制與成果,建立文化資產 保存的社會想像。 3.7 文化資產日常管理維護初級修繕計畫:巡迴會診各個 法定文化資產(定期以及特殊事件後如風災、火災、 震災等事件) ,掌握各文化資產狀況與面臨問題;如硬 體部份受損,需及時研判並擬定修復計畫(分級、分 階段),如遇漏水等問題,需進行古蹟或歷史建築緊 急、必要之修復,以免問題擴大;並依各文化資產制 定個別適用的維護管理計畫,並協助管理者進行日常 維護管理、資料填報等行政文書作業、文化資產活化 方案規劃與協助推動等。 3.8 協助爭取整合中央部會資源:彙整中央部會與文資相 關資源,以協助縣府、鄉鎮、社區提案,申請經費。 3.9 推動文化公益信託的成立。參見:王俊秀, 《文化資產 保存與活用之公益信託機制與手法的操作模式研 究》,文建會,2008。 3.10 自力修屋實驗計畫:針對不具法定身分之文化資源, 推動地方居民或所有權人進行自力修復工作。 關係圖如下附圖一。
7-16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研發型機構
政策 修正
政策
連結型機構
問題 回饋
制度
地方型機構
1
期程 2
【中央級】: 1. 負責保存科技之技術研發 2. 負責保存哲學之理論發展 3. 負責整體制度規章之規劃與修正
【區域級】: 1. 負責理論之轉化 2. 負責實務之推廣:成立職人學校;證照制 度 3. 區域內文化資產維護事務之整合
【地方級】: 1. 文化資產維護實務之實踐 2. 社區型文化資產(配合原文資守護網之政 策) 3. 潛力型文化資產之調查
短程(預計 1-2 年): 1.1 研議相關可行性評估。 1.2 可由文資總管理處設立「研發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 籌備小組,其小組由五區中選定某區進行「區域型文 資保存中心」之相關前置工作。 1.3 於示範區域內執行「地方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之設 立與運作。 1.4 針對執行業務狀況修正。 中長程(預計 5 年): 2.1 針對短程之執行狀況修正計劃內容。 2.2 針對此文資飽聞系統各組織之運作增修相關法律制 度。 2.3 輔導五區「區域型文資保存中心」設立運作。 2.4 設立中央「研發型文資保存中心」。
經費
預估經費短程階段每年約 5000 萬,中長程階段每年約 8000 萬。
相關單位
文建會、各縣市政府。 配合事務: 1 籌備階段修改相關法條規定(如文化資產修復人員資格 之規定) 2 示範區內各縣市政府文資相關業務之串聯 3 示範縣市內重點地方文化館之遴選、資源整合 7-17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1. 2. 3. 4. 注意事項 5. 6. 7. 8. 行動方案
目標
0-6 文化資產智慧寶庫計畫 文化資產智慧寶庫計畫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執行內容概述
中心應具備整合部門資源的能力,並能減輕部門文化資產 業務的負擔。 中心應主動並積極與社區聯繫,進行區域內文化資產保存 與活化的工作。 中心應能充份掌握區域內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整合狀 況。 中心應扮演政府與民間溝通與聯繫的角色,讓政策由下而 上得以貫徹執行。 中心應具備政策制定與執行能力,提出區域內具體文化資 產保存願景。 中心應擔負擔執行管考任務,避免區域型計畫淪為景觀規 劃案。 文化資產課人員應具備文化資產專業能力,每年應定期培 訓。 依每年考核成果,作為經費補助依據之一。
4.
5.
讓圖書館成為地方的智慧寶庫。 讓圖書館典藏地方生命與歷史。 讓圖書館成為地方人們面向世界的窗口。 讓圖書館成為多元文化的舞台。 讓圖書館成為增強弱勢族群的動力基地。 讓圖書館成為社區人們沈思的地方。 讓逛圖書館成為充滿驚奇的探險之旅。 新圖書館的任務就不僅是圖書借閱,而是提供各種解決問 題的管道與知識來源。 讓圖書館成為文資保存基地重要環節。 建置地方史料典藏資料寶庫。 打造在地知識傳授與交流平台。 設立文化資產專區(文化資產相關知識資料如文史、地方 知識、文資介紹…)。 成立社區展示中心:透過簡單的物件、展示與說明,都能 讓地方人們不斷地緬懷前人的努力,從而深化愛鄉愛土的 情懷。 邀集地方退休教師及專業人士擔任志工:其任務是提供知 識,所以圖書館管藏的不僅是書籍,更包括豐富的在地 人、地、事、時、物等面向的資源連結。
7-18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6.
扮演更積極的社會責任:一方面結合社會處、教育處、文 化局、社區大學等來協助偏遠地區孩子或社會弱勢團體能 得到知識支援,另一方面若能每週兩次一輛車全縣巡迴遞 送各鄉村人們所借閱的書籍到各鄉鎮圖書館轉借,就能免 除各地人們需各自遠道借書的辛苦。
期程
持續長期推動。
經費
3000 萬元
相關單位
文建會、各縣市文化局、各縣市教育處、各縣市社會處。 1.
注意事項 2.
行動方案
0-7 鼓勵各鄉鎮市公所設立文化資產課計畫 鼓勵各鄉鎮市公所設立文化資產課 1.
目標
圖書館需具公共性讓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動需指向公共性 的營造,鼓勵各種社會行動者參與,以期使文化資產能成 為文化公共財 圖書館需營造持續學習的風氣。
2. 3. 1.
2. 內容概述 3. 4. 5.
讓文資等文化業務可以取得跨課室的資源來處理,獲得 「公共性」地參與保存。 建構基層文資守護網絡。 基層公務文化事務人力提升。 鼓勵鄉鎮市公所成立文資課(或文化發展課、文化觀光課 等):酌量公所業務與鄉民實際需求,進行組織整併、再 造。 跨課室文化業務專案會報,鄉鎮市首長親自主持。 (預計 2 週~4 週一次) 。 各課室既有業務中嘗試與地方文化資產相關問題連結,讓 其問題獲得更多資源來處理。 聘請文化業務顧問,協助文化相關政策構想之提出。 觀摩桃園市公所推動文化相關業務的實務經驗。
期程
持續推動。
經費
300 萬(說明座談費、專家學者出席、文宣印製等)
相關單位
文建會、各縣市政府、各鄉鎮市公所 1.
注意事項
2. 3.
文資課需以跨域的概念經營文化資產為公共領域的新場 域,另一方面也需結合眾人形成一公共領域機制。 文資課在保存文化資產時應該檢視現況問題後提出文化 資產前瞻性保存的願景,以做為保存行動的努力方向。 文化資產課人員應具備文化資產專業能力,每年應定期培 訓。 7-19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0-8 推動各縣市修改法令以將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各上位計畫 行 動 方 案 推動修改法令以將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各上位計畫 1. 2. 目
標 3. 1. 2.
執行內容概述
3. 4.
中央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環評委員會、國土規劃委會等 納入文化資產保存專業人才。 函文各縣市政府,檢視現行發展委員會,如都市計畫委員 會、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都市設計委員會等組織章程, 將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組織人員中。 視文化資產為都市規劃過程中的重要元素,落實保存與再 利用,避免營造景觀式的建設計畫。 中央政府主動修改委員會組織法,將文化資產保存專業人 才納入各相關委員會。 由文建會函文各縣市,檢視現有都市發展法令政策,將文 化資產保存人員納入各委員會組織人員。 獎助文化局彙整縣內文化資產價值資料庫,提供具體可行 的利用方向,供各委員會執行都市發展計畫時參考。 監督各縣市業務單位應充份尊重文化資產委員意見,避免 文化資產遭都市發展犧牲事件發生。
期
程 依各委員會聘期及任期由首長決定
經
費 依現行委員會組織章程規定編列,不需額外編列。
相 關 單 位 文建會、內政部、各縣市政府。 1. 注 意 事 項 2. 3.
應掌握區域型計畫核心精神。 把握區域型計畫與上位計畫的連結。 促成跨部門整合與合作。
三、行動方案
本案以規劃區域型中長程發展計畫為目標,透過營造文化資產保存沃土為手 段,本節將以智慧的發揚、公共性的建構與再生產性的永續發展為指標,提出各 項具體的行動指標,以為文建會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政策之參考,期許能藉由這些 行動方案,解決現行文化資產保存的困境,其中犖犖大者已於前項基地一節中詳 述,行動方案主要以象徵性的目標、執行內容概述、期程、經費與相關單位等大 項,列舉其必要者,希望在政策推動時,能掌握其主要核心精神,提供承辦人員 在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工作隨手可得的方案,以解決諸多執行區域型計畫可能面臨 的問題。
7-20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一) 過去:「智慧」 傳統智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精華,常常因為資本主義發展造成的社會變遷而 使得傳統智慧被遺忘,或不易鑲嵌進現代生活中。然而,傳統智慧與在地知識是 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張本,更是避免現代社會種種風險的必要資產。因此,文化資 產再生產要令 embody 在有形或無形文化資產上的傳統智慧與在地知識得到挖 掘、認識、轉化、活化、進而創新,再度融入現代生活中。則傳統智慧與在地知 識將成為人們新的文化能量而受到喜愛。下文將以「智慧發掘」 、 「創造傳統」 、 「以 文資為榮」為策略目標,提出各項具體行動方案,為達成「文化智慧重現與轉化」 、 「2. 地方知識的傳承與發揚」之文化沃土目標。 1.
智慧發掘 文化智慧存在於生活中許多面向,某些迄今仍被人們使用,某些只有特定群
體了解,某些則因為種種原因被遺忘或失落,因此要達成文化智慧的再現與轉 化,必須先挖掘文化智慧,除了整理較為人熟知的智慧之外,也進行被遺忘的智 慧再發現,並加以彙整與發揚。對文化資產的智慧發掘及轉化詮釋是促使人們願 意珍惜文化資產的關鍵,而挖掘智慧的過程也是項傳承與發展,讓智慧的價值顯 現於外,並在挖掘的無形過程中帶動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風氣,最終引發居民愛 護家鄉的精神。下述行動方案將由發掘地方知識為始,推動各類型簡易的智慧活 化計畫,計畫內容簡單,所需經費不多,若能確實落實,必能達到發掘祖先智慧 的目標。 1-1-1 獎助地方知識發掘暨研究計畫 行 動 方 案 獎助地方知識發掘暨研究計畫
目
1. 鼓勵地方政府發掘地方文化智慧與在地工藝技能。 2. 鼓勵地方政府善用微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展示研究成 標 果。 3. 鼓勵地方政府運用發掘成果進行進階研究計畫。
1. 鼓勵地方政府辦理地方知識學術研討會:以小區域(鄉鎮)為 範圍,辦理地方知識學術研討會,鼓勵社區民眾參與地方 人、事、物、自然生態、歷史人文等在地知識的研究與發表。 執行內容概述 2. 舉辦智慧發掘工作坊:推動地方進行智慧徵集,及深化文化 資產價值。 3. 鼓勵地方政府舉辦地方知識傳習營:發掘社區值得推廣傳習 之地方知識,鼓勵居民參與傳習活動。 7-21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4. 鼓勵地方政府出版地方知識專書:定期進行在地知識普查紀 錄,集結專書出版。 5. 鼓勵地方政府透過地方文化館/微型文資中心:展示地方知 識及文化資產相關內容。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1.
經
費
2. 3.
1. 注 意 事 項 2.
地方知識學術研討會經費預估每縣市 10 萬元,全國共 250 萬元。 地方知識傳習營經費經費預估每縣市 20 萬元,全國共 500 萬元。 出版在地知識專輯書刊經費預估每縣市 30 萬元,全國共 750 萬元。 智慧發掘應同時兼顧有形與無形間的整合。 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與區域型計畫應整合併行,透過 研討會與書籍出版達到傳承目的。
1-1-2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 行 動 方 案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
目
1. 鼓勵地方政府利用發掘地方知識智慧成果,進行活化文化資 產利用內容。 標 2. 鼓勵地方政府活化與傳承文化資產智慧。 3. 鼓勵地方政府引導民眾認識與挖掘文化資產中的智慧,轉化 與落實於現代生活脈絡中,來得到眾人的尊敬與喜愛。
1.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透過競賽方式, 鼓勵民眾提出活化文化資產智慧方案。 2. 鼓勵地方政府設計獎勵制度,誘發民眾親近文化資產,發掘 其中蘊藏的智慧,進而集思廣益提出活化的方式。 執行內容概述 3. 鼓勵地方政府以各縣市傳統產業為創發因子,進行傳統產業 生產智慧活化競賽。 4. 鼓勵地方政府以各縣市現有日式宿舍歷史建築為案例,(如 台北市北投圖書館的設計),引導融合傳統智慧,設計符合 各縣市最佳的綠建築。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經
費 媒體宣傳與獎勵經費,各縣市 50 萬,全國共 1250 萬。
1. 注 意 事 項 2.
應掌握由下而上的社造精神,充份發民間智慧的力量。 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所進行的智慧發掘,可以在活化 競賽的場合提出。
7-22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1-1-3 設置全國文化資產知識交流平台 行 動 方 案 設置全國文化資產知識交流平台計畫
目
1. 2. 標 3. 4.
提供全國文化資產產、官、學、研知識交流的管道。 方便全國民眾取得文化資產相關訊息。 提供民眾主動提報文化資產便利性的管道。 加速文化資產知識創造、流通與加值。
1. 建置中央文化資產交流網站─擴充現有文建會網站中,文化 資產項次下內容,除原有法定文化資產的簡介之外,另外提 供法令、文化資產提報流程(提報單)、全國文資新聞、文化 資產發展願景、文資討論區…等內容。 執行內容概述 2. 獎助各縣市建置縣內文化資產資料庫─建立法定文化資 產、潛力文化資產、社區文化資源資料庫,內容包含人文地 產景各類別,並提民眾主動提報及討論機制。 3. 獎助各縣市辦理「文化資產知識交流平台」說明座談會,鼓 勵民眾參與。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1. 2.
經
費 3. 1. 2.
注 意 事 項 3. 4.
2.
全國文化資產知識交流平台建置費用每一年 50 萬元。 各縣市網站暨文化資產資料庫建置經費每年每縣市 30 萬 元,全國共 750 萬元。 座談會每一縣市舉辦 5 場,每場活動暨宣傳費 2 萬元,共 10 萬元,全國合計 250 萬。 平台內應提供並整合區域內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訊息。 平台內提供社區參與文資保存的訊息與管道,成為社區間 交流的平台。 平台應提供部門合作的資訊與訊息,鼓勵部門相互合作, 促進文化保存與活化。 平台內應提供區域內歷史與文化資源調查等軟性資料,以 供民眾及規劃團隊參考。
創造傳統: 歷史是自我理解與定位的重要表徵,透過重新書寫與建構在地歷史,將能塑
造在地文化特色與認同,促使地方知識與文化智慧擁有展演的機會。讓創造的傳 統能有自我展現的場域,並鼓勵創意與突破以建立多元及超越性文化論述,最後 希望居民們集思廣益的參與而引發愛護家鄉的精神。
7-23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1-2-1 文資傳習培訓計畫 行 動 方 案 文資傳習培訓計畫 目
標 1. 落實文化資產智慧傳承。 2. 透過教育培訓手段,達到文化傳承目的。
執行內容概述 1. 邀集全國文化資產領域匠師進行文資傳習培訓。 2. 由文建會辦理各項文化資產傳習活動。 3. 參加對象包含各領域教師、民間社團、文化團體、一般民眾 等,由各縣市文化局推薦。 4. 參與傳習培訓計畫學員為種子教師,回原單位必須負責宣導 文資傳習工作。 期
程 每年舉辦一次
經
費 辦理一場經費預估約 100 萬元。
注 意 事 項 1. 2.
文資傳習計畫需讓文化資產的智慧展現其多元價值與多 樣性。 並傳過傳習培訓讓文化資產的保存具有永續性。 1-2-2 獎助成立部落學校
行 動 方 案 獎助成立部落學校 目
1. 標 2. 3. 1.
執行內容概述
2. 3. 4.
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傳承。 推動原住民經驗智慧傳承。 落實文化生活化理念。 由文建會組織輔導團隊,深入部落參與課程設計及文化資 產發掘事宜;由教育部融合現有教育體制,進行課程實際 運作。 結合部落國民教育現行課程,推動部落文化本位課程。 課程內容由部落頭目、長老共同擬定,包含狩獵智慧、編 織技巧、部落組織等內容。 利用學校假日期間,推動生態環保及狩獵等生活技能課 程,營隊(如少年會所)方式舉辦。
期
程 結合正規課程及寒暑假經常性進行。
經
第一階段以試辦性質,由部落主動參與,經費預估約 50 萬。 費 第二階段為全面實施,每一部落補助 50 萬元,不足部份由部 落自籌。 1.
注 意 事 項
2.
學校應具備部落內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與傳授的功 能。 將部落內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內容融入部落教育課 程內。 7-24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3.
部落學校可以提出部落文化資產發展願景,促進族人對文 資保存的想像與共識。 1-2-3 獎助開設社區大學文資學堂
行 動 方 案 獎助開設社區大學文資學堂
目
1. 2. 標 3. 4. 1. 2.
執行內容概述 3. 4.
讓文化資產知識落實在社區裡。 透過社區教育課程,達到文化智慧傳承的目的。 透過社區大學的在地性,發掘社區文化資產價值。 以社會行動力,實際參與文化資產保存工作。 鼓勵各縣市政府利用公權力,推動社區大學開設文資學 堂。 獎助各社區大學設計文化資產相關課程,如傳統建築特 色、文化導覽員培訓、認識客家宗祠之美、古地民俗慶典 等。 課程內容需涵蓋實際操作,如參與提報文化資產、參與搶 救文化資產、參與調查計畫等。 各社區大學若開設相關課程文建會應予以獎勵補助。
期
程 配合社區大學開課期程,上學期為初級班;下學期為進階班。
經
費 配合社大開課所需經費編列,部份學分費由學員自行負擔。 1.
注 意 事 項
2. 3.
學堂應儘量開放社區民眾參與,達成由上而上的永續經營 目標。 進行區域內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提供區域型規劃參 考依據。 整合區域內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讓學員充份明瞭區域型 文資的核心精神。
1-2-4 尊重多元文化計劃 行 動 方 案 尊重多元文化計劃 目
1. 標 2. 3. 1.
執行內容概述
探索發掘族群文化內涵,建構族群文化厚度與多樣性 形塑族群文化認同及文化自信 促進族群文化傳承及永續發展 獎勵補助多元展示及多功能的地方文化館:可與既有地方 文化館業務結合,將上述村史計畫成果於地方文化館展 示,應強調地方文化館的文化多元性及多功能性,做為地 方居民自我展演的主要場域,呈現豐富的地方文化樣態, 同時應扮演地方文化資產工作站的角色,成為文化資產資
7-25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2.
期程 經
訊交流及疑難協助中心。 補助各縣市進行各族群文化資產普查及指定登錄計畫:新 移民、榮民、河洛等等各族群文化資產的挖掘與發揚,鼓 勵各縣市進行各族群文化資產調查與指定登錄,以豐富台 灣文化資產廣度與深度,並促使國民都能更了解與尊重各 族群文化。特別是新移民往往被視為社會問題,其實其具 有豐富台灣文化的積極作用,若能加以發掘其文化資產, 將能幫助新移民建立新的社會價值觀,擺脫弱勢形象,成 為社會文化發展的有力支持者。
長期持續推動 費 每年每縣市 100 萬,全國共計 2500 萬。 1. 2.
注 意 事 項 3.
多元文化包含有形與無形文化整合策略。 運用多元文化計畫整合跨部門與公私部門的合作,達成共 同的願景與目標。 側重不同族群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融入區域型文資 存規劃內容。 1-2-5 文化資產多元書寫計畫
行 動 方 案 文化資產多元書寫計畫 目
1. 標 2. 3. 1. 2.
執行內容概述 3.
尊重不同行動者/族群觀點,省視文化資產價值。 尊重族群,讓文化資產成為多元詮釋的公共領域。 達到文化多樣性、歷史詮釋多元化的普世價值目標。 獎助各縣市文化局主導省視現有文化資產的歷史觀。 充份尊重不同行動者/族群觀點,將不同的文化資產詮釋 寫入歷史。 獎助各縣市出版文化資產多元詮釋專書,以彰顯多元文化 價值智慧。
期
程 第一年進行調查研究,第二年進行多元書寫計畫與出版。
經
費
注 意 事 項
1. 2.
調查研究階段各縣市 50 萬元,全國各計 1250 萬。 書寫、出版及校對階段各縣市 50 萬元,全國各計 1250 萬。
1.
此計畫需讓文化資產的價值指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尊重 各時期、各立場的文化資產價值判斷。 透過多元書寫展現文化資產價值,包括文化、歷史、社會、 經濟、產業、藝術、科學、技術、族群等面向的價值。
2.
7-26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1-2-6 族群文化自覺計劃 行 動 方 案 族群文化自覺計劃 1. 標 2. 3.
目
1.
執行內容概述 2.
期程 經
培養社區居民參與地方公共事務 促成地方歷史文化的挖掘與建構 形塑族群文化認同及文化自信 獎勵各縣市舉辦村史寫作:推動各縣市舉行村史寫作活 動,擇定配合意願高的縣市文化局為重點推動對象,透過 村史寫作發掘各族群歷史文化,村史寫作不是由各社區發 包給專業團隊進行書寫工作,而是社區居民自己進行的自 我發掘過程,村史寫作也不只是歷史資料的挖掘與整理建 檔而已,也是讓在地居民與生長土地的對話,換言之也就 是發掘各地、各族群的文化資產。 補助編撰族群文化鄉土教材:透過村史寫作而積累的許多 文史資料,可結合地方文史工作者,共同撰寫屬於各族群 文化的鄉土教材,先建立合作關係及實驗教學,導入各級 學校課程中,達到培育文化土壤的扎根式永續經營。
長期持續推動 費 每年每縣市 50 萬,全國共計 1250 萬。 1.
注 意 事 項
2.
透過由下而上的社區居民參展現人盡其才並開拓居民愛 護家鄉智慧的精神。 結合眾人參與的公共領域機制,成就文化資產為具有再生 產性的新場域。 1-2-7 文資校園基地計畫
行動方案
目標
內容概述
文資校園基地計畫 1. 拓展文化資產社會連結,創造文化資產公共性。 2. 引入校園參與文化資產保存,創造文化資產社會想像。 3. 透過校園參與文資保存行動凝聚在地認同。 4. 培養、深耕未來文化資產保存人才。 5. 建立文化資產保存之突破性實踐模式。 1. 補助各級學校以文化資產為主軸,主動提案進行文化資產 保存相關工作。 2. 將文化資產保存結合鄉土教育、美術教育、生態教育及戶 外踏查課程,進行教育推廣。 3. 以校園師生為主體進行社區文化資產之調查記錄、智慧挖 掘、展示活化、環境清潔等等事務。 4. 成立校園文化資產守護隊,進行社區文化資產守護。 5. 號召師生及社區居民進行社區文化資產自力修屋活動。 6. 參與學生給予相關證明鼓勵,以利未來升學。 7. 鼓勵大專院校舉辦文化資產相關營隊活動,活動內容需實 7-27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期程
際參與文化資產保存事務。 寒暑假作業之設計以地方文化資產為主軸。 進行校園文化資產導覽員培訓。 發掘、紀錄及展示校園內文化資產。 結合運動會活動舉辦以社區文化資產為主軸之競走大賽。 透過踏查、訪談繪製社區文化地圖,並於公共場合呈現 之。 13. 可以校園為核心建立社區文化資產博物館。 每年進行,可配合學校特性區分上下兩學期。
經費
每縣市 100 萬,25 縣市共 2500 萬。
注意事項
1. 2. 3. 4. 5.
8. 9. 10. 11. 12.
1.
計畫內容需以文化資產保存為主軸。 計畫執行須盡可能結合各類課程進行之。 須結合師生、家長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 須使學生實際接觸、參與文化資產保存。 以激發學生愛護家鄉及喜愛文化資產為最高指導原則。
以文資為榮: 透過榮耀的賦予,建立在地文化資產認同,塑造地方特色文化資產。也以正
面力量來刺激民眾珍惜及重視文化智慧與在地知識的擁有者,進而愛護與傳承 之,使人成為文化資產,除可使人們獲得自尊與自我實現的機會之外,更能激發 在地居民愛護家鄉的精神。 1-3-1 創意指定文化資產計畫 行 動 方 案 創意指定文化資產計畫 1. 2. 目
標 3. 4. 1. 2.
執行內容概述 3. 4.
突破文資法侷限,多元指定各類型文化資產。 獎助並肯定各縣市具文化價值資產,開創文化資產指定新 格局。 落實以文化為文化資產指定的首要條件。 創造社會想像,帶動民眾創意活化概念。 鼓勵各縣市制定「縣定文化紀念物實施條例」單行法規。 鼓勵各縣市以縣定文化紀念物概念,進行縣級文化資產指 定。 類別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等,以突破現有文資法指定困 境。 配合推廣、宣導、行銷與獎勵制度,鼓勵民眾主動提報「縣 定文化紀念物」。 7-28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期
程 常態性活動。
經
費
每年每縣市編列 50 萬元辦理推廣、宣導、行銷與獎勵,全國 共計 1250 萬元。 1.
注 意 事 項
2.
結合文化資產智慧、公共性與再生產性,為文化資產的新 價值。 在把握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的前提下,鼓勵文化資產保存 行動進行實驗性的嘗試。
1-3-2 文化資產獎勵計畫(文資貢獻獎、達人選拔、人間國寶) 行 動 方 案 文化資產獎勵計畫(文資貢獻獎、達人選拔、人間國寶)
目
1. 2. 標 3. 4. 5. 1.
2. 執行內容概述 3.
4. 期
舉辦文化資產貢獻獎:由各單位推薦或文化局主動發掘, 全國優秀文化資產相關工作者或單位,予以鼓勵表揚。可 仿照其他領域舉行隆重頒獎典禮,項目可多樣化如:文資 年度貢獻獎、終生成就獎、文資最佳設計獎、文資最佳再 生獎…等等。 舉辦文化資產達人選拔:由各單位推薦或各縣市文化局主 動發掘彙整各類文資達人,舉辦網路投票或實體票選,選 拔縣內文史工作者、文化資產所有人、特殊技藝者、經理 人…等等,予以鼓勵表揚並建置為文資人才資料庫。 舉辦優質文化資產大賞:以全國法定文化資產為主,搭配 其他優秀非法定文化資產,由文建會籌組召集專業評審委 員及辦理網路票選,選定品質優越、人氣旺盛、創意發想… 等等公佈為文化資產典範,予以獎勵及推廣。 頒發公部門承辦人員文化資產有功者,以嘉獎方式予以獎 勵。
程 每年定期舉行 1.
經
創造文化資產的社會想像,建構公共性。 增加參與文化資產保存的意願與熱情。 透過保存文化資產而獲得自我實現的機會。 透過榮譽的賦予創造自我肯定的價值感。 創造各單位的文化資產,讓文化資產落實於生活中。
費
2. 3.
1. 注 意 事 項 2.
文化資產貢獻獎以榮譽授予為主,頒獎典禮及獎盃製作約 100 萬元。 文資達人選抜活動經費約 100 萬元。 優質文化資產大賞活動經費約 100 萬元。 獎勵計畫包括政府與民間機構、單位與個人。 獎勵計畫應包括跨部門合作的優良案例,以鼓勵橫向合作 機制。 7-29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3. 4.
獎勵計畫應包括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成功案例,為優 良案例持續推廣。 獎勵計畫應包括將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與規劃案整 合優良案例。
1‐3‐3 出版文化資產再生優良案例 行動方案 出版文化資產再生優良案例 1. 透過成功案例的分享,讓其他後進者可以有更明確的方向,穩 定其不確定感、給予信心與鼓勵。 目 標 2. 透過現有的案例分享中,可激盪出更多可能性與更多元的思考 模式,讓文化再生可以有更不同的發展。 1. 案例紀錄、收集、編撰。 內容概述 2. 舉辦研討座談會,依據出版內容安排研討座談會,並邀請學術、 業界相關人士進行分享、交流。 期 程 每年出版一冊。 1. 書籍出版:200 萬。 經 費 2. 研討座談會:100 萬,全國可分北、中、南、東區進行。 注意事項
1. 2.
應獎勵有形與無形整合成功案例。 應獎勵跨部門成功案例。
1-3-4 鼓勵各類法定文化資產指定計畫(除古蹟及歷史建築外) 行 動 方 案 鼓勵各類法定文化資產指定計畫(除古蹟及歷史建築外)
目
1. 2. 標 3. 4. 1.
執行內容概述
2. 3. 4. 1.
期
程 2.
促進法定文化資產的多元性指定。 尊重多元族群文化價值。 發掘縣內多元文化資產價值。 創造多元而富創意的法定文化資產指定。 檢視全國各縣市文化資產各類別普查計畫內容,以及各地 方計畫案內容(如地方文化館建置等),深入瞭解各類型社 區文化資源的文本內容。 進行現場勘察作業,進行文化資產多元指定期初作業。 由各縣市彙整境內符合各類型法定文化資產條件者,整理 造冊,送交文建會留存。 限期由各縣市召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進行法定文化資 產審查作業流程。 上半年進行檢視作業,進行普查報告書閱讀整理,以及現 場勘查作業。 下半年進行彙整造冊作業,並依現行文資法規進行實質指 7-30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定登錄作業。 1. 經
費 2.
注 意 事 項
報告書彙整、普查及現勘作業費用依各縣市法定文化資產 指定作業規定辦理。 法定文化資產審查作業依現有業務費用。
各類法定文化資產價值包括文化、歷史、社會、經濟、產業、 藝術、科學、技術、族群等面向。 1-3-5 文化資產風情萬種計畫
行動方案
文化資產風情萬種計畫
目標
1. 2. 3. 4.
增加文化資產豐富度。 促使社會大眾更喜愛文化資產,塑造文化資產認同。 提供不同需求者接觸文化資產的機會。 創造觀光收益。
1. 2. 3.
鼓勵各地區發掘及建構在地文化風俗及特色節慶活動。 依季節、日程或性質等等規劃舉辦區域內特色活動。 建立系統性及延續性活動辦理制度,包含活動規劃與執行 體系、人才培育、經驗傳承、檢討等等。 須針對不同型態居民及外來者舉辦各類活動,進可能擴大 參與層面。 活動內容需與在地文化充分連結,且須藉由活動來厚實在 地文化。可參考屏東縣舉辦之春遊、夏戲、秋藝、冬祭之 特色文化活動,既承傳在地文化又創造地方特色。 以在地居民自發性參與之活動為優先考量。
內容概述
4. 5.
6. 期程
持續推動。
經費
每年每縣市 100 萬,25 縣市共約 2500 萬。 1.
注 意 事 項
將現有資源整合與善用,包括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 讓此計畫是由在地文化所延伸的。
2.
以在地居民參與的活動帶出永續經營的策略。
(二) 現在:「公共性」 文化資產必須要有「公共性」,才會是文化資產。此「公共性」並非需文化 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及縣市首長公告來取得法定身份之意。此必要的「公共 性」是將文化資產從私有財產概念轉化成「文化公共財」的重要機制。 「公共性」不是法令,也不是本質,而是一種「社會想像」,更是一種「生 活方式」。也就是說,如果這個社會的人們沒有「公共性」互動關係,而是由單 一權力來指派,或是在法令之下各掃門前雪,或是地方派系支配一切,則「公共 7-31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性」就不會是人們的社會想像與生活方式。「公共性」的重要在於一方面讓眾人 參與而獲致多元意見來避免單一意見的偏差,二方面透過眾人參與來獲致共識以 促進後續的順利發展,三方面透過眾人投入來凝聚向心力及形塑認同。這不僅在 社區事務運作上如此,就連國際跨國公司的運作也如此。29這些都是臺灣社會亟 待發展的重要社會運作內涵與價值觀。可是,我們並不是要等待臺灣社會具有「公 共性」之後才來做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相反的,我們要透過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來 營造臺灣社會的「公共性」。 下列以「社區營造」 、 「跨域整合」 、 「社會運動」為三大主軸,提出為達成「文 化資產公共性」為目標的具體行動方案。 社區營造
1.
為何需把握「公共性」來營造「社區營造」?首先是因為「公共性」令各 式各樣的人們都有機會來參與公共事務。當然,也是因為眾人參與公共事務,才 能造就社區營造的公共性。其次,是因為眾人能以各種方式、姿態、立場等來參 與各式各樣的公共事務時,就有機會將眾人的智慧與想法在社區營造此公共領域 中交會互動。能讓眾人意見與智慧交會互動,不僅在於集眾人之智來解決社區問 題,也不僅在於能塑造社區共識來便利於後續推動,更在於在此互動中令眾人都 有著不同程度的成長。且文化資產是人所形成的,要保存文化資產也必須透過人 的努力才有可能,而透過參與文化資產保存社區居民不但因此獲得自我實現的機 會,也能豐富自我生命經驗更提供源源不絕的在地文化能量。 2-1-1 辦理傳統藝術體驗計畫 行 動 方 案 辦理傳統藝術體驗計畫
目
1. 2. 標 3.
1. 執行內容概述 2. 3.
落實傳統藝術傳承。 提供民眾參與傳統藝術的機會與管道。 將傳統藝術融入生活裡,讓民眾於日常生活裡,體驗傳統 藝術的智慧。 建立全國傳統藝術優良團體及個人資料庫。 舉辦傳統藝術文化季,鼓勵民眾參與體驗。 辦理傳統藝術體驗研習營,召募各階層有興趣民眾。
期
程 每年辦理一次
經
費 1.
29
建置傳統藝術人才資料庫經費 50 萬元。
見陳雅玲、張毅君〈思考,深思考〉《商業周刊》(2005)第 943 期。 7-32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2. 3.
傳統藝術文化季補助每一演出團體每場演出 2 萬元。 傳統藝術研習營經費約 50 萬元。
1.
體驗計畫宜由下而上提出,以社區與民間主動提案方式辦 理。 體驗計畫應鼓勵跨部門合作辦理,以達到業務整合的成 效。 透過民眾參與以達到無形文化資產的傳承。
注 意 事 項 2. 3.
2-1-2 社區文化資產博覽會 行 動 方 案 社區文化資產博覽會
目
1. 2. 標 3. 4. 1. 2.
執行內容概述 3.
獎助各縣市成立縣定文化紀念物展示平台。 藉由物件展示,激發民眾對文化紀念物的多元想像。 善用各縣市微型文資中心,活絡地方知識。 落實文化資產生活面向,促進文化資產的公共性。 鼓勵各縣市政府,配合縣定文化紀念物指定,與微型文資 中心的成立,展出地區性的文化紀念物件。 鼓勵各縣市政府,以社區文化紀念物博覽會進行活動行 銷,鼓勵社區民眾參與,同時吸引外來遊客體驗在地文化 特色。 展出物件以區域性為劃分依據,創造「一鄉鎮以一特色」 的多元文化資產展示目標。
期
程 依區域特性與民俗節慶,各地區每年不定期舉辦一次。
經
費 展場佈置及策展費用預估每縣市 20 萬元,全國合計 500 萬元。 1.
注 意 事 項 2. 3.
需由居民參與,以便讓居民們了解社區文化資產,以達到 資源的發掘與整合的行動方案。 博覽會應包含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展示,以供參考。 博覽會應透過部門整合行動,以達成文資整合與發展的目 標。 2-1-3 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劃
行 動 方 案 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劃 目
1. 標 2. 3. 1.
執行內容概述
以社區參與形塑公共領域及文化公共財 結合社區營造成果與資源進行文化資產保存 賦予社區營造新的動力與實踐方向 修正社區營造相關獎補助政策:藉以調整社區營造方向以 地方文化資產保存為主要目的與手段,過往社區營造雖然 也進行諸多文史資源調查工作,但未能進一步指認為地方 7-33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2.
3.
文化資產,也缺少積極的保存動作,建議應從地方文化性 資產的發掘著手強化文化資產意識,進而推動文化資產保 存,建立文化公共財概念。 增列社區營造點甄選標準,推動社區組織進行地方無形文 化資產傳習:透過居民參與地方文化活動來進行文化資產 保存,如各地廟會、陣頭、技藝傳承往往缺乏人才投入, 若由社區營造方式導入地方居民參與,啟發在地文化資產 概念,既可達成文化資產保存傳承,又能使居民參與地方 公共事務,建立在地文化認同感與文化公共財理念。 要求接受文建會補助之各縣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相關計畫 案須召開社區說明會:各類文化資產計畫不論是調查研 究、普查、設計監造、修復、緊急加固等等須召開社區說 明會,增加居民了解及參與文化資產的機會,且以促進地 方居民深度參與為目的。
期
程 10 年
經
費 既有經費即可辦理。 1.
促使民眾參與以達到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畫的文化資產 無形文化的保存與傳承。 注 意 事 項 2. 需讓民眾皆能了解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精神與 願景。 2-1-4 鼓勵成立地方生活博物館 行 動 方 案 鼓勵成立地方生活博物館 緣
落實生活博物館在地化、生活化目標,挖掘及發揚過去「傳統 起 智慧」 ,創造現在「文化公共性」 ,促進未來「文化資產再生產 性」。
目
1. 為地方知識/在地特色,提供展示/再現平台。 2. 整合地方生態、人文、產業、民俗、建築/聚落特色,創 標 造地方產業升級。 3. 擺脫博物館靜態展示框架,落實生活博物館活化概念。
1. 由文建會主導,各縣市文化局負責推動,鼓勵社區發掘在 地智慧、生態、人文、產業、民俗、建築/聚落特色,並 具體呈現之。 2. 辦理地方文史/老照片蒐集展示活動(如:文建會輔助新 執行內容概述 竹縣「花現峨眉」計畫,內容有老相片選拔及生態調查), 鼓舞民眾體驗社區歷史。 3. 由各縣市文化局結合環保局鼓勵社區民眾美化家園景觀, 讓社區成為一座活的生活博物館。 7-34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期
程 常年性活動
經
費 各縣市補助經費 50 萬,全國合計 1250 萬元。
注 意 事 項
1. 2.
生活博物館須致力發掘並展示在地智慧。 需促進地方民眾在地認同,培養愛護家鄉精神。
2-1-5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 行 動 方 案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
目
1. 2. 標 3.
增加民眾接觸及喜愛文化資產的機會 建立民眾與文化資產的多元鏈結促進公共領域的形成 活化文化資產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使人與文化資產共生共 榮
1.
文資導覽人員培訓: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導覽人員培訓,讓 社區居民了解文化資產且能替文化資產說故事。 導覽解說競賽:承導覽培訓成果舉辦導覽解說競賽,以之 提升導覽品質與社區居民榮譽感及參與度。 舉辦文化資產繪本競賽:鼓勵親子參與繪本競賽,共同創 作、討論、發想文化資產,建立文化資產社會想像。 舉辦講唱文學創作及表演競賽:推動謎語、笑話、說書、 相聲等等講唱文學創作及表演競賽,使社區居民親身介入 文化資產,認同及推廣文化資產。 舉辦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推動如:文化資產智慧活化 設計競賽、工藝創作、技術轉化再生等等,讓文化資產生 活化,社區居民成為文化資產代言人,甚至自身成為文化 資產。
2. 3. 執行內容概述 4.
5.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經
費 每年每縣市 200 萬,全國共計 5000 萬 1.
注 意 事 項 2.
透過民眾親近文化資產達到社區參與的規劃策動,以達到 由下而上的永續經營策略。 朝向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整合保存與推廣。 2-1-6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展演計畫
行 動 方 案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展演計畫 目
1. 標 2. 3.
執行內容概述
1.
增加文化資產趣味性,提高民眾參與意願 推動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 連結及移動藝術團體推動文化資產保存 講:由各縣市文化局邀請該縣說唱藝術家等針對縣內之文 化資產編演相關表演段子。 7-35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2. 3. 4.
演:邀請歡喜扮戲團或地方表演藝術團體等針對各縣市之 文化資產進行口述暨生命史之編導演創作。 唱:邀請地方藝人、合唱團針對各縣市之文化資產創作、 表演相關歌曲。 舞:邀請相關舞團針對各縣市之文化資產編演相關之舞碼 定期公開展演及教學。
期
程 可逐年分項舉行。
經
費 每年每縣市 100 萬,全國共計 2500 萬
注 意 事 項
1. 2.
讓有形與無形資源能有整合的保存方案。 透過全民參與讓民眾了解無形文化資產。 2-1-7 鼓勵設置文化柱、牌計畫
行動方案
目
鼓勵設置文化柱、牌計畫 1. 2. 標 3. 4. 1.
內 容 概 述 2. 3.
提升地方價值感與文化豐富度。 塑造地方認同,培養愛護家鄉精神。 建立公共參與精神,提倡文化公共財。 提高觀光效益,增進地方競爭力。 鼓勵社區舉辦徵選活動,選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柱、牌 的形式與內容。 由公開討論的居民參與形式,選定特色據點設置文化柱、 牌。 補助縣市政府文化局鼓勵地方居民協力製作與設置。
期
程 三年。
經
費 每年每縣市 50 萬,25 縣市共約 1250 萬。
1. 2. 注 意 事 項 3. 4. 5.
須在地方居民參與及凝聚共識之下方能進行。 應創造屬於在地特色之形式與內容。 需透過社區動員參與方式設立之。 所用材料盡可能與在地產業或資源相關,並為環保材質。 設置地點與方式不可造成文化資產任何損傷。
2-1-8 區域環境及交通改善計畫 行動方案
目
區域環境及交通改善計畫 1. 2. 標 3. 4.
塑造居民地方認同,並藉由居民參與建立文化公共性。 創造適合當代生活之文化資產環境。 提升居民參與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意願。 提高地方產業經濟效益。
7-36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5.
重新思考交通之於地方的意義。
1.
透過工作坊、里民大會、社區聚會引導居民思考環境及交 通之於地方的意義。 爭取及創造在地居民共識,以解決社區共同問題創造集體 利益說服民眾參與環境及交通改善計畫。 居民共識之下制定及遵守相關環境及交通條例。 妥善規劃及整備環境及交通設施。 建構地區環境及交通特性,創造適合在地的環境經營及交 通運輸模式。
2. 內 容 概 述
3. 4. 5.
期
程 持續推動。
經
費
每年 1000 萬,以議題探討、凝聚共識、制定條例為主,硬體 建設非必要措施。
1. 注 意 事 項 2. 3. 2.
以促進文化資產保存為首要價值。 不得損傷任何文化資產。 需透過在地居民參與,以公共論壇、集體討論方式進行。
跨域整合 不管是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社區營造、博物館、學術研究、文化資產政策
規劃等,都需要跨領域。跨領域能夠創造社會網絡連結、創造交互刺激與相互合 作的機會、增加「公共參與」度、增加多元資源的進入、解決短╱中╱長程的階 段性任務與參與、完成軟體╱硬體╱經營等不同領域所需的分工合作、讓多樣性 活動與能量導入、滿足多樣的社會利益(social interests) 。亦即讓各領域人們能 夠參與文化資產保存,使人與文化資產持續而廣泛的關係連結,則文化資產參與 者的涵蓋層面更寬廣,也表示更多意見想法得以被呈現與討論,文化資產的樣態 才能更豐富,而多元領域的參與也才能促使公共領域的誕生。 2-2-1 建構文化資產公共性策略工作坊(研習班) 行 動 方 案 建構文化資產公共性策略工作坊(研習班)
目
1. 2. 標 3. 4. 1.
執行內容概述
建立文化公共性社會想像。 宣導及討論文化資產作為文化公共財概念。 培訓公共領域及文化公共財種子教師。 提出對文建會及各縣市文化局的政策及策略建議。 鼓勵各縣市舉辦文化資產保存的策略工作坊或研習班:廣 邀地方文史工作者、社團負責人、地方居民、村里長等等 進行文化資產保存策略思考激盪與交流。一方面進行文化 公共財的概念宣導討論,二方面讓各方致力於保存者有自 7-37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2. 3.
我提升的機會。 培育各地方/單位的種子教師:承工作坊成果持續加強組訓 參與人員,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及文化公共財理念宣揚。 文建會擇優編輯出版工作坊成果報告:彙整提出文化資產 保存策略與建議,作為文建會及各縣市文化局施政建議, 並成為相關文化資產行動者進修參考。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經
費
注 意 事 項
工作坊每年每縣市 20 萬,全國共計 500 萬。 每年擇優編輯出版成果報告每年 20 萬。 1. 2.
讓不同行動者皆能了解區域型計畫的核心精神與願景。 需讓社區參與規劃,才能由下而上的達到永續經營策略。 2-2-2 有形、無形整合保存計畫
行動方案
有形無形整合保存計畫 1.
目標
2. 3. 1.
2. 內容概述 3. 4.
建構文化資產的系統性,嵌合常民生活環節,塑造文化公 共性。 強化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關係連結,促進文化資產保存與 活化。 豐富地方文化表情,塑造在地文化特色。 鼓勵在地工藝創作與節慶活動結合:鼓勵各縣市進行地方 優秀藝師調查,將蒐集之資料建立成為人才資料庫,並結 合文資保存行動中心主動獎助及要求區域內各民俗活動 主辦單位,其所需之人員、器具、材料等等,使用地方優 秀藝師作品,並於活動中教學或展演。 鼓勵延攬地方優秀匠師參與公共空間設計營造:獎勵各縣 市政府延攬地方優秀匠師進行公共空間營造,促使優良技 藝得以展現、延續及競爭,亦可提升整體文化素養促進文 化資產保存。 辦理技藝研習暨展覽會:定期舉行各項技藝交流會議及展 示活動,提升技藝水準及能見度,提高觀眾品味層次。 在地優秀匠師參與文化資產相關工作:要求接受文建會補 助之各縣市文化資產維護、修復與再利用等等各項工程, 延攬在地優秀匠師參與,創造在地文化資產風格,延續傳 統技藝及提供穩定工作機會。
期程
持續推動。
經費
每年每縣市最高 200 萬,25 縣市共約 5000 萬。
注意事項
1. 首要精神在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整合。 2. 需把握區域型文化資產的核心精神。 7-38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3. 鼓勵民眾踴躍參與。
2-2-3 推動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 行 動 方 案 鼓勵各縣市文化局辦理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劃 1. 2. 目
標 3. 4.
執行內容概述
1. 2. 3. 4.
針對各縣市的差異性與核心價值制定出屬於在地性的文 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以達到文化資產多樣性、特殊性。 結合各縣市的文化資產的社區資源(人文地景產)與地方 政府資源、中央政府資源。 建構文化資產的願景與想像,並透過此規劃制定文化資產 的進程、方向與階段性任務。 塑造文化資產跨部門的合作機制,落實跨領域合作。 獎助各縣市政府,辦理、執行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 制訂跨部門合作方案,達到文化資產整合保存的目標。 檢視各縣市已指定或登錄之法定文化資產,以及各項文化 資源,整合歸納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將困境問題歸納出關連性、系統性,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 策略。
期
程 長期持續推動
經
費 補助各縣市經費 200 萬元,25 縣市 5000 萬。
1. 2. 注 意 事 項 3. 4. 3.
應由文建會訂定基本規範以及檢核指標再行推動。 需掌握區域型計畫的核心精神與願景。 需將上位計畫與都市計畫聯合文化資產中觀看,以達到文 化資產保存。 需掌握跨部門的各項資源,以整合與善用各部門的資源。
社會運動 當文化資產保存形成社會運動意味成為某種值得肯定的理想及具反身性的實
踐,使得人們願意熱情投入文化資產領域,視為理想實踐的方式,並號召更多人 的加入。而因為具有反身性,將使文化多樣性及公共論壇所需的包容與理性溝通 擁有存在空間,人們的多元意見可以自由發表,受到尊重與討論。此外社會運動 也指涉自發性關懷鄉土行動,當文化資產保存成為社會運動時,也就是愛護家鄉 精神的展現,而當更多人們願意為文化資產而努力時,文化資產作為文化公共財 的公共性社會想像,將更能被認同而成為社會集體價值觀。
7-39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2-3-1 文化資產新生活運動 行 動 方 案 文化資產新生活運動 1. 標 2. 3.
目
1.
2. 3. 4. 5. 執行內容概述 6. 7.
8. 9. 短 期程
推動及落實文化資產生活化。 發掘日常生活中的潛力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作為公共領域的實踐。 建立各層次文化資產認證標章:文建會及文化局分別建立 全國性及地方性文化資產認證標章及審核制度,授予致力 文化資產保存的店家或單位作為鼓勵。 發行文化資產護照:透過文化資產護照鼓勵個人盡可能接 觸各類文化資產,並予以獎勵。 鼓勵創作及演唱文化資產歌曲:使歌曲創作與演唱能與文 化資產對話,多多演唱屬於自己生長土地的歌。 推動舉辦文化資產影展:鼓勵拍攝文化資產相關電影及過 往出現過文化資產的電影蒐集與問答。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化的住家改造:鼓勵民眾新建或 修繕房屋運用文化資產知識、技術或意象等等,並予以獎 勵表揚或給予認證標章。 推動各縣市文化資產鑑賞專車:串聯各類文化資產發展各 式品味路線。 鼓勵各縣市積極進行台鐵各站廠、軌道、設備之文化資產 指定登錄:要求並補助各縣市積極進行調查研究及指定登 錄程序。 文化資產「衣」起來:鼓勵及補助各縣市推動民眾積極創 造及穿戴文化資產相關衣飾,塑造文化資產認同。 獎勵文化資產之美創作與展演:鼓勵藝文界積極創作及舉 辦文化資產之美展演。
建立文化資產認證標章、發行文化資產護照、鼓勵創作及演唱 文化資產歌曲、舉辦文化資產影展、台鐵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 錄、推動文化資產衣飾創造與穿戴、獎勵文化資產之美創作與 展演
中、長 推動文化資產化的住家改造、推動文化資產鑑賞專車 經
費 每年每縣市 200 萬,全國共計 5000 萬
1. 注 意 事 項 2. 3.
透過跨部門整合各項獎勵計畫。 鼓勵民間主動參與。 使文化資產落實於日常生活。
7-40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2-3-2 有趣的文化資產提案與出版計畫 行 動 方 案 有趣的文化資產提案競賽與出版計畫 1. 突破文化資產保存困境,吸引民眾參與投入。 2. 建構文化資產保存為有趣的社會運動,生活環境的一部份。 目 標 3. 透過有趣性的思考模式,開拓文化資產經營保存的新視野。 4. 從有趣的思考中創造更多元的文化資產生命性,以此作為 吸引大眾親近文化資產的重要媒介。
執行內容概述
1. 透過各式競賽、提案,凸顯文化資產的有趣性、生活性、 必要性、創意性、未來性。 2. 異想天開的文化“想"宴:徵求各界有趣的文化資產規 劃、經營提案,並以競賽的模式對其進行票選、審查,最 後選出 3‐5 組的提案,給予補助之落實。 3. 將各式活動內容、競賽成果、案例分享集結成冊,定期出 版做為分享交流;並藉此激發民眾更多想像,為下一次活 動、競賽做好熱身準備。
期
程
1. 有趣的文化資產提案競賽:每年定期舉辦 2. 有趣的文化資產出版:每兩年定期出版
經
費
1. 有趣的文化資產提案競賽:50 萬 2. 有趣的文化資產出版:80 萬
注 意 事 項
1. 須促使民眾擁有各式各樣親近文化資產的機會與意願。 2. 鼓勵民間社團踴躍提案。
2-3-3 鼓勵各縣市政府辦理「村定文化資產」獎助計畫 行 動 方 案 鼓勵各縣市政府辦理「村定文化資產」獎助計畫
目
標
1. 2. 3. 4. 1.
執行內容概述
2. 3.
期
落實文化資產多樣性指定。 尊重在地文化與歷史,提昇地方文化價值。 提昇居民榮譽感,提供創意而富彈性的文化資產指定管 道。 落實文化資產分級制度。 (「法定文化資產」 、 「縣定文化紀 念物」、「村定文化資產」) 獎助各縣市政府,鼓勵由村民自訂「村定文化資產指定公 約」。 獎助各縣市政府,發掘具地方歷史、科學、文學、藝術、 工藝、美術,對村民具有重大意義與貢獻之文化資產。 獎助各縣市政府,鼓勵由村民自行設計標章,創造在地文 化特色。
程 常態性活動。 7-41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經
費 由文建會獎助各縣市文化局組織輔導團進行輔導推廣。 1.
注 意 事 項 2.
透過此方案讓社區民眾集體參與,以達到全民認識文化資 產並促使民眾們持續發掘。 由下而上的民眾自主權操盤,以達永續經營。 2-3-4 推動反省式地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
行 動 方 案 推動反省式地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 1. 標 2. 3.
目
1.
執行內容概述 2.
期程
經
藉由社區組織、民間社團進行文化資產守護。 發掘在地文化資產,成為全民的社會運動。 轉化地方文史能量進行文化資產保存,促進公共參與。 修正守護網計畫以文史工作者為主要守護員:文建會已進 行之文化資產守護網計畫立意優良,以社區居民為主要守 護員進行社區性文化資產的守護行動,能夠達到社區居民 參與及形塑文化資產認同的目標。但是往往有居民參與意 願不足、通報後進度緩慢、組織鬆散、維繫困難等等問題, 故在此必須推動修正性的守護網計畫,改以文史工作者為 主要守護員, 「移動」文史工作者能量導入文化資產保存。 推動各種民間組織成為守護團體:將各團體「移動」進入 文化資產領域,使各團體在既有基礎上進行文化資產保 存,將有助於守護網功效得以發揮,也才能長久落實到地 方生活。
短
重新建置與啟動守護網計畫、以文史工作者為主要守護員、推 動各種民間組織成為守護團體
中
鼓勵更多縣市文化局協助社區組織參與守護網計畫、既有社區 守護網功能強化與修正
長
全國國民都成為守護網成員 費 每年每縣市 100 萬,全國共計 2500 萬。 1.
注 意 事 項
2.
以由下而上的永續經營策略達到修正守護網的核心,亦即 是由下動員而達到文化資產永續保存與持續推動的毅力。 人員需能掌控歷史與文化資源調查研究與有無形文化資 產的保存。
(三) 未來:再生產性 「再生產」 (reproduction)是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關鍵機制之一。 「生產」 此概念雖然有著「源源產出」的意思(例如農業生產、工業生產),但卻也同時 有著不斷耗費資源(地力、肥料、資材、原料、資金等)的意思。相對的,「再 7-42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生產」有著「自我強化」的意思,而朝向深化、廣化、強化等面向,如權力再生 產、文化再生產等面向。可是,此「自我強化」卻又不是在一個現有的封閉領域 中自己強化而已,而是因厚度深化而更有續航力,因廣度擴展而更有社會連結, 以及因為能夠納入更多的多元場域行動者而更有能量。因此,「再生產」就是文 化資產保存與永續經營的動力所在,以下提出三大主軸及相關的行動方案做為落 實方針: 1.
文資持續增值 文化資產永續經營的可能在於人們持續喜愛文化資產,願意花時間與心力進
行文化資產的種種事務,透過文化資產經營讓各式人才都可發揮自我的專長,甚 至達到與文化資產共存共榮的狀態。這意味者必須讓文化資產能夠持續受到人們 的喜愛,能夠在不同時代都帶給人們希望與滿足,換言之文化資產必須能夠與時 俱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依歸。文化資產也唯有在與人們的持續互動過程中, 才能不斷被詮釋與利用,並透過不斷的學習,進而促使其價值的持續增值,此外 藉由這樣公共事務的經營,更可活絡地方居民參與地方事務的風氣。 各項珍貴的文化資產除了需要廣大宣傳被認識、指定登入做保護外,其珍貴 的生命意涵更應該被延續,而非將之凍結,故對待各地珍貴的文化資產,除了給 予法定文資以做為珍貴身分的表徵外,對於後續的經營發展更是應該加以重視。 所以透過提升地方居民對自我環境內各項文化資產的重視與認知,並打破過去單 一文資的舊有觀念,而提升至區域型的保存維護,讓文化資產的價值可以更全 面、更深入的被延伸,讓其價值是可以隨時間而逐漸累積,不斷豐富其內容與拓 展其珍貴價值。因此進一步提出文化資產深化計畫、文化資產進階提升計畫、文 化資產活化再生獎勵計畫、文化產業身分加值計劃等,作為初步的實踐方向。 3-1-1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深耕計畫」 行 動 方 案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深耕計畫」 目
1. 標 2.
促進地方文化資產價值提昇。 提昇地方文化資產的厚度與廣度,作為地方自我實現的方 式。 7-43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3.
透過文化資產,形塑地方認同,達到文化資產持續增值的 目標。
1.
鼓勵地方政府發掘(自認)具有特色文化資產之各場域, 努力深化為具有文化厚度與廣度的特色文化中心。(例如 日本稻桓村努力當世界稻米文化中心) 鼓勵地方政府發掘地方特色文化,成為該領域年度朝聖之 地,創造具特色的文化節慶。(例如內門鄉宋江陣大會) 鼓勵地方政府以發掘文化達人、在地文化的故事、地方技 能的傳承、在地文化的教育推廣,達到文化資產深耕目標。 鼓勵地方政府加深在地文化內涵,以現有地方文化資產為 主體,創造更多文化資產教育、推廣、傳承、觀光、生態、 關懷…的可能性。
2. 執行內容概述
3. 4.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1.
經
費
2.
1. 注 意 事 項 2. 3.
發掘地方文化特色為鼓勵性質,由各縣市政府輔導社區配 合其他計畫主動發掘,不需編列經費。 文化節活動配合產業/節慶文化節辦理,依各縣市提案內 容酌予補助。 須促使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 須以跨領域合作進行。 須結合在地特色與資源。
3‐1‐2 文化資產活化再生獎勵計畫 行動方案 文化資產活化再生獎勵計畫 1. 鼓勵民眾、企業、產業透過各樣方式呈現其對於文化資產活化 再利用的智慧。 2. 透過獎勵計劃的施行,讓民眾與各界對於文化資產能夠更有參 目 標 與感,並從中增添自身的榮譽感與聲望;而各類文化資產也可 從民眾與各界對於榮譽感與聲望的追求中,不斷的被構思如何 將之活化並永續經營之。 1. 以全國「文化資產活化再生聯展」的方式進行,提供參展者小 額參展補助,並於此展中文建會可以同時觀察各表現優良者, 內容概述 以做為文化認證的參考依據。 2. 於聯展中,辦舉參與者的票選活動,票選 3‐5 名優異表現者, 頒予獎金做為鼓勵。 1. 每年定額給予獎勵基金申請。 2. 聯展則可與文化認證做搭配,每兩年舉辦一次。
期
程
經
費 1. 每年全國 25 縣市共 750 萬做為獎勵基金。 7-44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2. 聯展活動費:300 萬,可分北、中、南、東區進行。 1. 鼓勵民間踴躍參與。 注意事項 2. 須使文化資產成為榮譽象徵。 3. 鼓勵創意發想與實驗,但不得造成文化資產價值喪失。 3‐1‐3 文化產業身分加值計劃 行動方案 文化產業身分加值計劃 1. 文建會透過一定審核制度給予各縣市各產業相關文化認證,增 加其產業的文化價值,做為其文化的品質保證。 目 標 2. 透過認證制度的施行,讓業者在面對文化元素進行經營思考時 有更多的鼓勵與榮譽感,願意投入更多的心力,創造文化產業 的多元發展。
內容概述
期 經
程 費
注意事項
1. 由文建會進行認證審查,除了頒予合格業者證書做為認證外, 並給予獎金做為鼓勵。 2. 每兩年重新認證一次,做為品質保證的最佳時效性;並透過定 期的審查制度,讓業者可以更謹慎的面對文化產業的經營品質。 3. 建置文化產業資訊交流平台,讓優秀的廠商可以在此一平台與 其他業者分享自己的成功;並透過此一平台的建置可以進行共 同行銷台灣各地專屬文化產業品牌的管道,打響台灣文化產業 品牌的魅力。 每兩年審查一次 每縣市每兩年補助 50 萬,全國共 1250 萬元整。 1. 鼓勵民間踴躍參與,盡可能拓展社會連結。 2. 須建立制度化認證審查制度。 3. 證書須嚴格審查方可頒發。 4. 須定期考核檢驗。 3‐1‐4 文化資產公益計畫
行動方案
文化資產公益計畫
目標
1. 2. 3. 4.
結合文化資產與社會福利促進公益發展。 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公平正義的實踐。 促進文化資產活化與永續經營。 創造弱勢者新機會與新生命。
1.
文建會訂定文化性資產社會公益辦法,結合文化資產保存 與社會福利,使文化資產保存成為改善社會問題的動力。 由文資保存中心及文資保存官評估公有文化性資產損毀 狀況,依評估結果選擇適當地點由文建會補助進行低度維 修整建。
內容概述
2.
7-45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3.
各縣市文化局結合社會處、鄉鎮公所、NPO、NGP 等單位, 針對低收入戶、原住民、新移民、殘障人士、遊民等等邊 緣弱勢者給予優惠承租。
期程
持續推動。
經費
每年 2500 萬,選擇適當區域之適當地點進行之。
1. 鼓勵公私部門合作。 注 意 事 項 2. 配合社會福利計畫、都市計畫等等已跨單位合作進行之。 3. 須以保存文化資產價值為最主要考量,不得損傷文化資產。 2.
活絡經濟 地方要能持續生存發展必須透過文化資產來獲得提升契機,文化資產也必須
能夠提供讓地方居民安居樂業、人盡其才的可能。當地方居民可以在家鄉生存下 去,也才可能產生對地方的認同、發揮愛護家鄉的精神,否則一旦連最基礎的生 存需求都無法獲得滿足,人口大量移出的情況下,無法建立對地方與文化資產的 認同與喜愛。此外也必須扭轉文化資產只能花錢而不能賺錢的印象,讓人們能夠 由文化資產而獲得產業經濟的增值,提升地方競爭力,開創地方發展的新契機。 台灣各項相關文化產業發展至今已有相當的成績,國外也有相當多的成功案 例可做參考,只是各項文化產業若要長期發展,除了包裝設計上的新穎外,其產 業智慧內涵如何呈現更是需要突破的領域;也就是如何將其產業的獨特性、重要 性、不可取代性做再呈現,使人民喜愛、需要,而達到再生產、永續傳承的目標。 透過各方案的執行、激發更多潛在的力量、創意,讓文化資產可以以更多元的方 式進行思考、經營、傳承,並且突破文化創意只能是創新的思考格局,而以融合 傳統智慧、發揮傳統智慧、傳承傳統智慧的新思考,拓展思考文化創意發展的新 視野;另外,更以多元的文化創意思考格局發展無形文化資產的未來性,讓無形 文化資產的得以完善的留存、傳承。 3-2-1 文資人力再造計畫 行 動 方 案 文資人力再造計畫 1. 目
標
2. 3.
培訓公部門文化資產承辦人員,提升專業度與建立正確態 度。 提昇文化資產修復人員素質,促進自我成長。 培養一般經理人才,投入文化資產經營管理工作。 7-46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4. 5. 6. 1.
2.
3.
4. 5. 執行內容概述
6.
7.
期
提供民間匠師、文化資產經營管理人員進修管道。 提供文化資產公共參與管道,轉化人才角色,鼓勵人才投 入文化資產公共領域。 建構文化資產「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新價值。 舉辦文化資產承辦人員講習班,除行政作業與法令規範 外,應涵蓋文化資產哲學與倫理課程,建立對待文化資產 的正確態度。 開設文化資產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結合社區大學或一般 大學文資課程進修學分班開課辦理,對象包含一般企業經 營管理人才,以及對文化資產經營管理有興趣者。 開設匠師技能培訓班,結合社區大學或一般大學文資課程 進修學分班開課辦理,對象以一般木工(大、小木匠)、泥 水師、彩繪工作者、陶藝工作者…等,對文化資產修復有 興趣者。 開設產業文化資產人才角色轉化培訓班,培養產業從業人 員轉化為文化導覽員的新角色。 引入過剩教育師資人力投入文資保存:招募目前各縣市待 業師資人力,由上述培訓制度促使其擁有第二專長,除了 儲備地方文資保存行動中心及各民間相關組織人才外,若 該教師回歸教育體系任職亦可協助宣揚文化資產保存觀 念。 轉化退休人力資源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各行業退休人員各 自擁有該領域專業知識與技術,可透過文化資產保存師認 證課程將之轉化為優秀文化資產工作者。一方面可誘發回 饋鄉土之精神,二方面可提供退休者生命實踐第二春之可 能,三方面可拓展文化資產社會連結,建立文化公共性。 辦理區域型文化資產培訓班,於區域型計畫執行前分區舉 行培訓工作,要求縣市政府文化處科長、承辦人員、專業 團隊、社區團隊等等計劃相關人員都須參與。課程內容除 政策宣導之外,應加強區域型計畫核心精神之觀念建立, 且於課程中以團體討論方式,使各縣市相關組織人員共同 討論地方遠景及區域整合,以期達成深刻認識計畫內涵及 整合協力之目的。
由文建會開設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認證課程:將課程分成三階 段,基礎觀念建立班、進階培訓班、專業養成班,各階段課程 程 須經審核通過方可開設。各階段課程期程至少分別為:基礎班 24 週、進階班 12 週、專業班 4 週,每週至少 10 小時之講授討 論或實作課程。完成各階段課程分別给予各階段修業獎狀鼓 7-47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勵,完成三階段培訓並通過測試者授予文化資產保存專業證 書。 經
費
每年開辦一梯次,各班人數約 50 人,三階段共 12 班,每年約 3000 萬。
1. 2. 3. 注 意 事 項 4.
推動跨部門合作,鼓勵不同領域人才參與。 鼓勵由下而上的創意修復與保存提案。 須嚴格執行培訓課程制度並訂定有效考核標準。 文建會應將參與區域型計畫培訓班列為執行區域型計畫必 要條件,須要求區域型計畫相關人員皆參與培訓方可獲得 經費補助,且參與培訓之表現亦列入經費補助參考。
3-2-2 無形文化資產紀錄及發揚計畫 行動方案 無形文化資產紀錄及發揚計畫 1. 讓無形文化資產得以完善的傳承。 2. 突破過去對文化資產的維護概念,除了建築等有形文化資產 目 標 外,其地域內的民俗、節慶、儀式、技藝等無形文化資產也要 有其傳承的載體。 1. 2. 內容概述 3. 4.
全國各縣市民俗、節慶、儀式、技藝的專題紀錄片拍攝。 全國各縣市民俗、節慶、儀式、技藝的影像紀錄。 全國各縣市民俗、節慶、儀式、技藝的相關研討會舉辦。 全國各縣市民俗、節慶、儀式、技藝的傳習及生活應用。
期
1. 紀錄片及影像拍攝的部分,得依照其舉辦時程來規劃。 程 2. 全國各縣市民俗、節慶、儀式、技藝的相關研討會舉辦則為每 年舉辦。
經
費
1. 紀錄片及影像拍攝,每年各縣市 200 萬,全國共 5000 萬。 2. 研討會舉辦:每年各縣市 50 萬,全國共 1250 萬。
1. 2. 注意事項 3. 4.
掌握社造精神,鼓勵社區居民主動參與。 著重無形文化資產的紀錄與保存與發揚。 需使文化資產與日常生活關聯,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份。 使文化資產成為地方榮耀與認同。
3‐2‐3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計畫 行動方案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計畫 1. 將過去的智慧重新呈現,並活化運用之。 2. 透過實例的智慧再生運作,凸顯其智慧的重要與可貴性,如傳 目 標 統建築的防潮通風設計,對於現今講求綠色建築的風潮即有相 當的重要性。 7-48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1. 舉辦「文化資產之未來建築、智慧再生」提案競賽。 2. 建立活用文化資產智慧獎勵制度:讓民眾、企業、或者民間團 內容概述 體提案,如何將舊有的閒置空間以其空間智慧為核心作活化再 利用的相關規劃,並由完善的審核機制進行評估審查後,給予 補助經費落實經營之。 期
1. 舉辦文化資產建築智慧再生提案競賽:每兩年舉辦一次 程 2. 建立活用文化資產智慧獎勵制度:每年固定提供各縣市 50 萬的 金額給予申請
經
費
1. 文化資產建築智慧再生提案競賽:1000 萬 2. 活用文化資產智慧獎勵制度:每年全國共 1250 萬給予申請。
1. 鼓勵民間單位主動參與。 注意事項 2. 須將優秀計畫推廣宣傳之。 3. 使文化資產智慧具有實用性,不只是符號意像。 3‐2‐4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產業發展計畫 行動方案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產業發展計畫 1. 將過去的文化產業智慧再發揚、利用,如將現今閒置的過去既 有文化產業空間,做為其智慧發揚的平台。 目 標 2. 透過智慧再生,取代現今只將其規劃成文物館、或單純挪移其 他產業進駐,突破產業沒落、蚊子館林立的現況。
內容概述
期
程
經
費
注意事項 3.
1. 將各縣市閒置空間資源整合,以低價的方式開放給各式產業投 標承租,其投標內容必須含括如何運用此一空間、可發揚此一 空間原有的智慧為何、未來生產出的智慧為何、如何回饋地方 等。 2. 定期舉辦分享交流,讓未投入、有興趣投入者可以從已投入者、 已經營者的分享中得到相關資訊,也可將這樣的經營作分享交 流,獲的更寬廣的發展視野。 各縣市每兩年舉辦一次投標承租活動 各縣市每年舉辦經營交流分享 1. 每兩年的投標承租活動:每縣市 10 萬,全國共 250 萬。 2. 每年的經營交流分享會議:每縣市 10 萬,全國共 250 萬。 1. 鼓勵社區主動參與。
未來文資 除了對過去與現存文化資產的持續增值之外,也應該朝向建立未來可能的文
化資產而努力,透過地方居民對於地方公共事務的熱烈參與,形塑出自我展現的 場域,而得以讓地方文化能夠持續厚實繁衍且多樣性發展,提供地方文化資產更 7-49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豐厚的內涵。未來文化資產更意味者對於事物看待方式的轉變,從便宜、實用、 堅固等等功能立場,提升到重視品味、質感、故事等等價值面向,如此人們的視 野將更開擴,整體文化水準將因此而提升,也更能彰顯文化資產的可貴。 3‐3‐1 未來文化資產年鑑 行動方案 未來文化資產年鑑
目
1. 達到多元思考未來文資發展的可能性 2. 透過現有資源進行再生產的各式活動,將其成果作為未來文化 資產發展的規劃元素 標 3. 透過未來年鑑的編撰,開拓對文化資產發展的視野也同時可以 從各角色思索與文化資產的各種關連性,增添其文化資產的豐 富性。
執行內容 概 述
短 期 程 經
中 長 費
注意事項
1. 訂定國內未來文化資產保存辦法:參考先前文建會產業文化資 產保存作業辦法訂定、修正未來後續文化資產保存辦法。 2. 推動未來文化資產調查與保存計畫:鼓勵各縣市進行未來文化 資產調查與保存,可分類陸續增加不同年度調查內容,並依每 年度成果彙整更新。 3. 出版未來文化資產年鑑:蒐集彙整未來文化資產調查與保存成 果,出版未來文化資產年鑑,作為文建會與各縣市保存內容、 方式參考交流與見證。 4. 推動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增列未來文化資產保存項目。 訂定國內各縣市未來文化資產保存辦法、推動未來文化資產初階調 查與保存計畫。 修定國內各縣市未來文化資產保存辦法、推動未來文化資產進階調 查與保存計畫、出版未來文化資產年鑑。 推動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 每年每縣市約 100 萬元,全國共 2500 萬元。 1. 包括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整合。 2. 鼓勵社區參與,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3. 創造民眾的願景與想像。
3‐3‐2 鼓勵建立未來文化資產 行動方案 鼓勵建立未來文化資產 1. 讓文化資產觀念融入生活達到文化資產永續經營 2. 讓文化資產不只是過去與現在,同時具有未來的視野 目 標 3. 讓民眾對未來的文化資產可以有所想像與實踐的平台 4. 累積未來文化資產的能量 7-50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1. 舉辦具有未來性的文化資產票選活動:公開票選全國未來文化 資產,並公告排行以玆鼓勵更多縣市、社區、單位、個人參與 建立各自的未來文化資產。 內容概述 2. 訂定及施行未來性文化資產獎勵制度:獎勵致力發掘、保存及 推動列入法定公告之未來文化資產之單位或個人,可搭配社區 未來文化資產調查保存計畫執行成果作為優先獎勵對象。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辦
經
1. 舉辦具有未來性的文化資產票選活動:每年各縣市 50 萬,全國 共 1250 萬。 費 2. 施行未來性文化資產獎勵制度:每年各縣市 50 萬,全國共 1250 萬。
注意事項
1. 2.
鼓勵社區參與,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創造民眾的願景與想像。
四、各層級分項計畫
(一) 階段與進程 本章以建構文化資產生長的文化沃土,建置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動機制,在時 程上,第一年應以智慧發掘為首要工作,第二~五年以推動公共性為執行重點、 第五~十年則為落實文化資產再生產。
7-51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推動文化資產公共性 10% 發掘文化智慧 30%
實現文化資產再生產性 10% 推動文化資產公共性 30%
發掘文化智慧 60%
實現文化資產再生產性 60%
第六~十年
第一年 發掘文化智慧 10% 實現文化資產再生產性 30%
推動文化資產公共性 60%
第二~五年 圖 7- 2: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工作進程設想圖
7-52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二) 各行動者分項計畫 下表整理各行動者推動文化資產業務之各項行動方案,讓各單位可以清楚了 解所扮演之文化資產保存角色定位及相關行動方案,以期建構文化資產生長的文 化沃土,培育愛護鄉土精神,落實智慧發掘、文化公共性、文化資產再生產性。 域別
行動者 1-1 文建會
1 群 域
分項計畫與分工 0-1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0-2 推動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協) 0-3 文化資產「他山之石」借鏡計畫 0-4 鼓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協) 0-5 補助各縣市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0-6 補助鄉鎮成立「微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0-7 文化資產智慧寶庫計畫(協) 0-8 鼓勵各鄉鎮市公所設立文化資產課計畫(協) 0-9 推動修改法令以將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各上位計畫 1-1-1 獎助地方政府地方知識發掘暨研究計畫(協) 1-1-2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協) 1-1-3 設置全國文化資產知識交流平台 1-2-1 文資傳習培訓計畫 1-2-2 獎助成立部落學校 1-2-3 獎助開設社區大學文資學堂(協) 1-2-4 尊重多元文化計劃(協) 1-2-5 文化資產多元書寫計畫(協) 1-2-6 族群文化自覺計劃(協) 1-3-1 創意指定文化資產計畫(協) 1-3-2 文化資產獎勵計畫(文資貢獻獎、達人選拔、人間國寶) 1-3-3 出版文化資產再生優良案例 1-3-5 文化資產風情萬種計畫(協) 2-1-1 辦理傳統藝術體驗計畫 2-1-2 社區文化資產博覽會(協) 2-1-3 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劃 2-1-4 鼓勵成立地方生活博物館 2-1-5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協) 2-1-6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展演計畫(協) 2-1-7 鼓勵設置文化柱、牌計畫(協) 2-1-8 區域環境及交通改善計畫(協) 2-2-1 建構文化資產公共性策略工作坊(研習班) (協) 7-53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2-2-2 有形、無形整合保存計畫(協) 2-2-3 推動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協) 2-3-1 文化資產新生活運動(協) 2-3-2 有趣的文化資產提案與出版計畫 2-3-3 鼓勵各縣市政府辦理「村定文化資產」獎助計畫(協) 2-3-4 推動反省式地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 3-1-1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深耕計畫」(協) 3-1-2 文化資產活化再生獎勵計畫 3-1-3 文化產業身分加值計畫 3-1-4 文化資產公益計畫(協) 3-2-1 文資人力再造計畫 3-2-2 無形文化資產紀錄及發揚計畫(協) 3-2-3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計畫 3-2-4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產業發展計畫(協) 3-3-1 未來文化資產年鑑
2 軸 域
1-2 學術界
1-1-1 獎助地方政府地方知識發掘暨研究計畫(協) 1-2-3 獎助開設社區大學文資學堂(協) 1-3-3 出版文化資產再生優良案例(協) 2-2-1 建構文化資產公共性策略工作坊(研習班) (協) 3-2-1 文資人力再造計畫(協) 3-2-2 無形文化資產紀錄及發揚計畫(協) 3-3-2 鼓勵建立未來文化資產(協)
1-3 社群
2-1-5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協) 2-1-6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展演計畫(協) 2-3-2 有趣的文化資產提案與出版計畫(協) 3-1-2 文化資產活化再生獎勵計畫(協) 3-2-2 無形文化資產紀錄及發揚計畫(協) 3-3-2 鼓勵建立未來文化資產(協)
2-1 縣市政府 0-2 推動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 及文資保存 0-4 鼓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行動中心 0-5 補助各縣市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協) 0-6 補助鄉鎮成立「微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協) 0-7 文化資產智慧寶庫計畫 0-8 鼓勵各鄉鎮市公所設立文化資產課計畫(協) 0-9 推動修改法令以將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各上位計畫 (協) 1-1-1 獎助地方政府地方知識發掘暨研究計畫 1-1-2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 7-54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1-1-3 設置全國文化資產知識交流平台(協) 1-2-3 獎助開設社區大學文資學堂 1-2-4 尊重多元文化計劃 1-2-5 文化資產多元書寫計畫 1-2-6 族群文化自覺計劃 1-3-1 創意指定文化資產計畫 1-3-4 鼓勵各縣市加強法定文化資產指定計畫 1-3-5 文化資產風情萬種計畫 2-1-2 社區文化資產博覽會 (協) 2-1-3 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劃(協) 2-1-4 鼓勵成立地方生活博物館(協) 2-1-5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 2-1-6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展演計畫 2-1-7 鼓勵設置文化柱、牌計畫 2-1-8 區域環境及交通改善計畫 2-2-1 建構文化資產公共性策略工作坊(研習班) 2-2-2 有形、無形整合保存計畫 2-2-3 推動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 2-3-1 文化資產新生活運動 2-3-3 鼓勵各縣市政府辦理「村定文化資產」獎助計畫(協) 2-3-4 推動反省式地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協) 3-1-1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深耕計畫」 3-1-2 文化資產活化再生獎勵計畫(協) 3-1-3 文化產業身分加值計畫(協) 3-1-4 文化資產公益計畫 3-2-2 無形文化資產紀錄及發揚計畫 3-2-3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計畫(協) 3-2-4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產業發展計畫 3-3-1 未來文化資產年鑑(協) 3-3-2 鼓勵建立未來文化資產 2-2 族群
1-2-2 獎助成立部落學校(協) 1-2-4 尊重多元文化計劃(協) 1-2-5 文化資產多元書寫計畫(協) 1-2-6 族群文化自覺計劃(協) 3-3-2 鼓勵建立未來文化資產(協)
2-3 規劃團隊 3-1-1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深耕計畫」(協) 3-1-2 文化資產活化再生獎勵計畫(協) 3-2-2 無形文化資產紀錄及發揚計畫(協) 7-55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3-2-3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計畫(協) 3-3-2 鼓勵建立未來文化資產(協) 2-4 NGO、 NPO
1-3-3 出版文化資產再生優良案例(協) 3-1-2 文化資產活化再生獎勵計畫(協) 3-1-3 文化產業身分加值計畫(協) 3-1-4 文化資產公益計畫(協) 3-2-3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計畫(協) 3-2-4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產業發展計畫(協)
3-1 社區組織 1-3-2 文化資產獎勵計畫(文資貢獻獎、達人選拔、人間國 寶)(協) 2-1-2 社區文化資產博覽會 2-1-5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協) 2-3-3 鼓勵各縣市政府辦理「村定文化資產」獎助計畫 3-1-1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深耕計畫」(協) 3-1-2 文化資產活化再生獎勵計畫(協) 3-1-3 文化產業身分加值計畫(協) 2-1-8 區域環境及交通改善計畫(協) 3-2-3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計畫(協) 3-2-4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產業發展計畫(協) 3-3-2 鼓勵建立未來文化資產(協) 3 地 域
3-2 居民
1-3-2 文化資產獎勵計畫(文資貢獻獎、達人選拔、人間國 寶)(協) 2-1-2 社區文化資產博覽會(文化資產現身計畫)(協) 2-1-5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協) 2-1-7 鼓勵設置文化柱、牌計畫(協) 2-3-3 鼓勵各縣市政府辦理「村定文化資產」獎助計畫(協) 3-1-1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深耕計畫」(協) 3-1-2 文化資產活化再生獎勵計畫(協) 3-1-3 文化產業身分加值計畫(協) 2-1-8 區域環境及交通改善計畫(協) 3-2-3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計畫(協) 3-2-4 文化資產智慧再生產業發展計畫(協) 3-3-2 鼓勵建立未來文化資產(協)
3-3 鄉鎮公所 0-8 鼓勵各鄉鎮市公所設立文化資產課計畫 3-1-4 文化資產公益計畫(協)
7-56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參考資料 一、專書、期刊與論文 Bruno Latour, Science in Action, 1987,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arles Taylor,李尚遠譯,2008,《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台北:商周。 Jurgen Habermas 著,曹衛東等合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 (台北:聯經,2002) 。 向明珠,2002, 《文化資產的政治性格—以「嘉義稅務出張所」爭取保留事件為例》 ,國 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文化白皮書》,台北:文建會。 余國信,2007,《城市裡的文化地景-嘉義市東市場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 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崇熙,2008, 〈徒法不足以自行─考古遺址、地方知識與社會想像〉 《保存科技 學刊》第 5 期。頁 36-46. 林崇熙,2004, 〈檳榔、知識與社會正義的辯證〉 ,載(台灣鄉村社會學會「空間 不平等與社會包容學術研討會」,年 4 月 30 日) 徐裕健,2005, 《融合文化資產保存與民間參與公共建設》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 會。研究報告編號:0940265 陳其南、劉正輝,2005,〈文化公民權之理念與實踐〉,《國家政策季刊》。第 4 卷第 3 期。 陳啟仁、張紋韶,2003,《認識木建築》台北:木馬文化。 陳雅玲、張毅君,2005,〈思考,深思考〉,載《商業周刊》第 943 期。 陳善翔,2005, 《建構 NPO 法制環境作為積極的文化資產保存策略》 。國立高雄 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鑄九、江柏煒、林淑瑩,《文化資產、古蹟保存與社區參與研討會論文集》臺 北市:文建會,1996。 遠流出版公司編輯製作,2004, 《文化台灣:新世紀 新容顏》 。台北市:文建會。 蕭敏君,2008, 《不只是價格─建構生產端農產價值的可能性》 ,國立雲林科技大 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秀雲,2005, 《在地性與知識實踐-高山農業的技術與文化研究》 ,國立雲林科 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惇純,1999。〈城市古建築資產的保存與再利用政策-法國 Dijon 的保存區案 7-57
第 7 章 建構文化資產發展藍圖及行動方案
例〉,收錄於《西洋史集刊》9 期。頁 313-346。 二、網頁資料 1.
「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見經建會挑戰 2008:國家 發展重點計畫網頁: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39&key=&ex=%20&ic=
2.
新十大建設規劃報告書(2004) 、文化白皮書(2004) 。見經建會新十大建設 網頁: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40&key=&ex=%20&ic=
3.
文建會 2004 文化白皮書:http://web.cca.gov.tw/intro/2004white_book/
4.
金門縣環境保護局〈廢礦區活化尚義環保公園展現新生命〉,網址 http://www.kepb.gov.tw/unit/unit_pop.asp?no=61&unit_type=1,2008 年 8 月 17 日。
5.
妻籠觀光協會,http://www.tumago.jp/,2008 年 6 月 2 日。
6.
打造花蓮生態文化城 http://ecocity.ngo.org.tw/
7-58
附錄
附錄 一、
期中報告審查會議紀錄
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中長程規劃研究案 期中報告審查會議紀錄 會議時間:97 年 6 月 23 日(星期一)上午 10 時 會議地點:本處綠建築 1 樓會議室 主 持 人:許組長有仁 出、列席人員:(如簽到表) 紀錄:林蔚嘉
一、
主席致詞(略)
二、
業務單位報告(略)
三、
執行單位報告(略)
四、
審查意見
(一) 廖世璋委員 文化保存不是文化的事,文化保存是城市發展、經濟的事。古蹟、歷 史建築是透過在地居民日常生活實踐的累積,實踐在空間裡面能留下來的 就是有形,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就是無形,所以有形跟無形不容易區分,所 以生活的實踐背後的概念就是生活價值。基於此一概念,提出幾點建議如 下: 1.建議從教育著手:教育又可分為正規及非正規,正規教育上建議在大學 的通識課程中開設古蹟保存或文化資產保存的課程,以培養大學生文化 資產保存概念,如果沒有培養的話,再怎麼推動古蹟保存、修復古蹟都 是沒有用的。例如師大就有類似課程,建議可與教育部合作;非正規教 育就是社區營造,建議如果古蹟、文化資產對社區而言日常生活實踐、 文化的累積、生活價值的塑造,而非古蹟修復等硬體工程的進行,也就 是說生活價值才是關鍵,也才能永續。回應編號 1-1 2.社教館原屬於教育部,現已改隸於文建會,並已更名為生活美學館。原 社教館體系下有數百個社教站,目前都在尋找新的方向、定位,建議可 以將原社教站改為文化資產社區保存中心或保存站的概念,來有別於採 -1-
附錄
購法的可能性,這也是凸顯出現在過度使用採購法。如果改為社區概念, 它可以變成一個種子,能量可以繼續持續。建議可從小的、個體社群概 念,應用為文化資產保存中心或保存站的概念。回應編號 1-2 3.從城市層級來說,建議必須設立城市藝術總監:每個城市都應該有一位 城市藝術總監來整合文化發展,從過去的歷史文化資產、現在正在發生、 可以創造的,讓未來可以勾勒出一個願景可能性。尤其區域型文化資產 保存是一個複合式的,更複雜的想法,軟硬體都要瞭解,因此需要將相 關部門做一個整合。回應編號 1-3 4.目前日本設有由匠師所共同設立的基金會,建議文資總處將匠師納進 來。台灣目前古蹟修復都是由建築師、營造廠來進行,但真正的匠師並 沒有就業市場,文化也不能傳承。過去這些日常生活的實踐是由業主、 風水師、匠師來進行,沒有建築師,沒有法規。如果要修復古蹟,還是 要回歸以往這三個為主體,剩下的部分要簡化,不然就是會變成修一個 瓦,換一個瓦就必須要很多程序。我建議一定要成立這種匠師基金會, 我們古蹟修復才能保存、傳承,甚至可以開班授課,進行建教合作,例 如可以跟鄰近的雲科大建教合作,培養修復人才。回應編號 1-41 5.其後整個案子要發展的是一個比較清楚的呈現,建議是否可以有一個整 理的方式,如果是一個政策至少會有下列幾點,即:機制、法規、計畫 及行動方案,機制又可依對象的不同分為全國、城市、社區或社群、個 人等方面去個別設立,以全國來說,就建議有一個修復基金會的機制, 其二文建會應該設有一個藝術總監。另外,應該有一個全國性的綜合保 存計畫,其內會有相關法規、計畫如何進行。計畫尚可細分為短中長程 計畫,短期計畫就會變成是全國的行動方案。再以城市來說,城市應該 設有一個城市藝術總監,推動城市美學運動等等,綜合保存計畫就是一 個城市層級,行動方案就是短中長程計畫中的短程計畫,預算亦可編列。 回應編號 1-5 6.最後,建議要研擬一份說帖,說帖內容可以談過去價值、現在行動及未 來願景,這樣才能跟立法院、文建會主委或是其他中央部會進行完整、 清楚的說明。回應編號 1-6 (二) 邱上嘉委員 1.本報告書目前雖為期中報告,但從研究團隊所呈現之成果與論述,顯見 對研究之課題已具一定之深度及能量,應值得給予肯定。 2.針對本規劃研究案之內容有以下意見供參考: (1) 本計畫既為中長程規劃,從問題、現況出發,透過理論及政策的建 構擬定一可執行的中長程規劃,顯然是必要的,目前之報告雖依循 -2-
附錄
著此一脈絡,但針對部分內容之檢討或分析仍可再深入,如目前之 獎勵措施、發展權移轉、都市計畫之問題等之討論。回應編號 2-1 (2) 目前之鋪陳脈絡似較著重於中央層級之討論,對地方政府之討論似 可增強。回應編號 2-2 (3) 文中之討論除了預算之外,似較少量化數據做為論述基礎,建議可 強化此部分之整理以強化論述。回應編號 2-3 (4) 在整合上,建議除都市計畫外,包括都市設計、公共藝術等均可考 慮納入,並將其視為環境改造。回應編號 2-4 (5) 國外經驗建議可以考量納入。回應編號 2-5 (三) 曾旭正委員(書面審查) 本案確實有其研究規劃之必要性,受委託者亦能理解本案之目標,展 開必要的研究工作。就期中報告書所見提出若干意見供參: 1. 第一章提出願景想像確有必要,以七個主題切入提出新願景後,末尾應 收攏為統整性的描述,建議可書寫一段文字,指出未來期待之文化資產 保存活化願景,其中納入軟硬體、官民方及民眾之角色,以及人與環境 的關係等的描述。回應編號 3-1 2. 第二章有關上位計畫的討論十分重要,但目前似乎集中於中央層級之計 畫大項及預算分析,未能具體切入中央部門間關乎文化資產的政策間 隙,譬如與都市計畫的扞格可以再具體說明,與減稅鼓勵面的落差,或 與發展權轉移等作法的關係等。回應編號 3-2 3. 第三章章名為「檢視文化資產現況」 ,內容有二,一是實際保存活化的狀 況;一是政策作法。建議章名應名符其實。另,有關政策面的討論,宜 具體地分析中央與地方政府目前在文資業務上的實際計畫,加以分析並 指出政策特色與盲點,進而突顯區域型文資保存的政策作用。回應編號 3-3 4. 第四章檢視區域文資案執行現況,前段應先就目前此計畫的執行作一狀 況描述,進而才指認一般性問題。在問題面,就本人的經驗,受委託執 行規劃與設計的專業單位,能力不足與規劃作法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 是一大問題,建議研究單位可以針對此一段階受委託單位之屬性作一整 理分析,討論此「專業力」的問題。回應編號 3-4 5. 第四章的現況檢討與分析十分關鍵,具體有力的現況分析才能清楚指出 問題,進而才能確認政策規劃上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後續的中長程計畫 也才能具體可用。請研究單位就此章再擴大加深。回應編號 3-5 6. 在進入下一階段政策規劃研擬前,可適當引入國外類似經驗作為參考。 -3-
附錄
回應編號 3-6 7. 第五章嘗試建構文資發展理論確有其必要,但目前所見似乎缺乏架構, 建議考量文資保存的特性,拉出「物、人、政策、行動」等主題,與第 六章之內容有所呼應。莫忘了,本案是政策研究而非抽象的理論探討。 回應編號 3-7 8. 第七章發展藍圖與行動方案草案確實可在期中提出討論,可惜報告書中 未見內容。回應編號 3-8 (四) 薛 琴委員(書面審查) 1. 本期中報告針對目前文化資產環境與活化計畫的問題,提出許多癥結及 困窘所在,並提出局部的解困之道,相信計畫完成後,必然對今後的區 域型文化資產的發展必有所助益。回應編號 4-1 2.P.2-7:文化政策方面,每一政黨或年度均有所主張,但其執行之成效如 何?應有所檢討,否則例如更名的問題反覆動作,非但是文化資源的浪 費,也是文化的大笑話。回應編號 4-2 3. P.2-12:文化部門的預算,不僅是預算分配的多寡問題,預算的執行能力 也是更重要的一環,應針對目前文化資產預算的編列、執行方式,公部 門的採購或審計的模式,建議可做進一步探討。回應編號 4-3 4. 第二章至第四章,均為對目前問題的檢視,但僅第二章有提「解決對策」 , 惟僅就個案問題提出;建議應都有解決對策提出,在二至四章節中可針 對問題提出檢討, 「解決對策」可在行動方案中綜合所有問題提出對策。 回應編號 4-4 5.一些論點需再加強述說的內容,例如 P.6-13 圖例所示似乎僅針對縣市級 單位,是否還有其他?說明內容可加強。回應編號 4-5 6. 針對於國際視野方面,或兩岸今後的文化交流方面應有所著墨。回應編 號 4-6 五、
結論
本案期中審查原則通過,請受託單位將本次委員審查意見納入後續研 究。 六、
散會:上午 12 時
-4-
附錄
期中報告審查委員意見回應
委員
回應 編號
回應摘要
1-1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計畫的精神,其一即著重居民參與 的過程,也就是文化資產保存與社區營造精神的結合。發揚智 慧、傳承文化是主要目標之一,透過教育的手段適足以達成此 一目標。相關內容請參閱第 7 章行動方案。
1-2
本規劃案提出之各縣市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與微型文 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即是希望透過文資中心來整合公私部門 的資源以及跳脫公部門行政程序較為僵化的制約。相關內容請 參閱第 7 章行動方案。
1-3
本規劃第 7 章內容「基地的建立—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即提 出中央、縣府、鄉鎮(包括鄉鎮公所、社團、文資經營管理者) 等各層級都需要設立保存基地與推動平台以及從中央、縣府到 鄉鎮應該形成一個文化資產協力機制的政策方向與行動方案。
1-4
本規劃案提出之各縣市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即希望地 方可以建立人才資料庫與文資交流平台、辦理人才傳承培訓、 推動自立修屋,亦試圖連結公益信託的成立,來改善既有文化 資產保存體系所面臨的問題。相關內容請參閱第 7 章行動方案。
1-5
第 7 章內容已將委員意見納入。
1-6
建議文建會另案委託說帖研擬,受委託單位可以本案成果為核 心,將本案轉化為對不同對象(人、單位)的說帖。
2-1
委員建議十分重要,規劃單位認為應以專案方式進行文化政策 之全面檢討較為適宜,且本案主旨為區域型計畫中長程規劃 案,故在此將以簡要羅列相關問題為主。此外將建議文建會應 另案委託全盤檢討文化資產政策、施政作為及相關計畫之利弊 得失。
2-2
本報告第 3、4 章內容所呈現問題不僅是中央層級的問題,許 多是地方政府層級(縣市政府、鄉鎮公所)的問題,也有的是 文資所有者的問題。第七章內容「基地的建立—建構文化資產 守護網」即提出中央、縣府、鄉鎮(包括鄉鎮公所、社團、文 資經營管理者)等各層級都需要設立保存基地與推動平台以及 從中央、縣府到鄉鎮應該形成一個文化資產協力機制的政策方 向與行動方案。
2-3
本案以質性研究為主,將依委員意見於文中以量化數據呈現內 容,專業力評估即依委員意見加入量化分析,見第 4 章第 2 節
廖世璋委員
二、
邱上嘉委員
-5-
附錄
曾旭正委員 薛琴委員
2-4
見第 5 章 5-1 頁。
2-5
第 6 章已加入「二、他山之石—國外案例」 ,內容有日本妻籠 宿案例、古川町、法國 Dijon 舊城區保存案例。
3-1
依委員意見於第一章末尾增加統整性論述。
3-2
委員建議十分重要,規劃單位認為應以專案方式進行文化政策 之全面檢討較為適宜,且本案主旨為區域型計畫中長程規劃 案,故在此將以簡要羅列相關問題為主。此外將建議文建會應 另案委託全盤檢討文化資產政策、施政作為及相關計畫之利弊 得失。
3-3
建議文建會應另案委託全盤檢討文化資產政策、施政作為及相 關計畫之利弊得失。
3-4
依委員建議增加專業力整理分析以擴大加深現況檢討與分析 內容。
3-5
依委員建議增加專業力整理分析以擴大加深現況檢討與分析 內容。
3-6
第六章已加入「二、他山之石—國外案例」,內容有日本妻籠 宿案例、古川町、法國 Dijon 舊城區保存案例。
3-7
依委員意見加強第 5、6 章內容的關聯,以及內文撰述。
3-8
期末報告已提出
4-1
略,謝謝委員肯定。
4-2
委員建議十分重要,規劃單位認為應以專案方式進行文化政策 之全面檢討較為適宜,且本案主旨為區域型計畫中長程規劃 案,故在此將以簡要羅列相關問題為主。此外將建議文建會應 另案委託全盤檢討文化資產政策、施政作為及相關計畫之利弊 得失。
4-3
經費執行的問題參見 2-17 頁「經費執行的問題」一節
4-4
已依照委員意見調整
4-5
文化資產保存主要執行者為縣市政府,因此以縣市級單位為主 要對象論述,但第七章基地小節中仍一併考量中央與鄉鎮層級 的參與提出相應行動方案。此外,P.6-13 將依委員意見加強說 明內容。
4-6
第 6 章已加入「二、他山之石—國外案例」 ,內容有日本妻籠 宿案例、古川町、法國 Dijon 舊城區保存案例。
-6-
附錄
三、
期末報告審查會議紀錄
會議時間:97 年 11 月 17 日(星期一)上午 9 時 30 分 會議地點:本處綠建築 1 樓會議室 主 持 人:許組長有仁 出、列席人員:(如簽到表) 紀錄:林蔚嘉
一、
主席致詞(略)
二、
業務單位報告(略)
三、
執行單位報告(略)
四、
審查意見
(一) 薛 琴委員 1.區域型文化資產應重視各地方多元文化價值之建立,要能告知每個地方 文化價值詮釋的重要與方法。回應編號 1-1 2.地方文化價值或創意性的發展,需尊重其智慧財產的保障,文建會亦可 協助地方創意智慧財的專利。回應編號 1-2 3.跨領域的定位,尤其在公部門可以建議有哪些單位需作溝通,如營建署、 客委會、原民會、經濟部或其他私部門等,可要求地方執行單位必須先 作。回應編號 1-3 4.非常贊同區域型文化資產對環境保護,尤其對水文化之建立,但需要先 行檢討都市計畫或地區污水系統之及早執行。回應編號 1-4 5.目前公部門投資在地方區域型文化資產之資源仍極為有限,可否透過文 藝基金會,讓私人或基金會之捐資亦可有稅金減免等優惠機制。回應編 號 1-5 6.也非常贊同地方的自立建設,但如何突破現有發包機制?應由文建會建 立一套操作模式。回應編號 1-6 7.為防止公部門對公有歷史建築之漠視,可建議參照許多國家(甚至中國) 方式,只要超過一定年限之建築要拆除重建前,必須透過評估的過程。 回應編號 1-7 (二) 曾旭正委員 1.本案提出完整的願景想像及政策發展構想,有相當的啟發,值得肯定。 回應編號 2-1 2.就區域型文資政策近年來的發展經驗,提供若干個人意見如下: -7-
附錄
(1) 就觀念之推廣而言,「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之用詞不夠通俗 化,建議再思考更適當的用詞。回應編號 2-2-1 (2) 相關的理念傳播是根本,除了一般性的傳播作法之外,應考慮將文 資保存理念推進學校教育中,透過特定計畫切入校園鼓勵其與地方 團體合作,培育種子。可參考教育部的「永續校園計畫」 。回應編號 2-2-2 (3) 未來執行上應鼓勵選出足以「陪伴」的專業團隊,而非只是視之為 專案。回應編號 2-2-3 3.政策規劃上,提供若干建議: (1) 建議第四章中分析指出的問題策略應選擇適當的部分在第七章政策 規劃中轉化為「執行提醒」。回應編號 2-3-1 (2) 「文資保存官」的提出有助於強化社會對文資的重視,建議不妨開 創此議題,甚至與守護網結合,在地方政府中設一試驗性角色,或 稱為「文資總監」亦可。回應編號 2-3-2 (3) 除了參考「永續校園計畫」提擬「文資基地計畫」外,亦可考慮提 供各地社區大學可配合開課的計畫。回應編號 2-3-3 (三) 邱上嘉委員(書面審查) 1. 本報告書架構大體完整,脈絡清晰,顯見研究單位之用心,值得給予肯 定。回應編號 3-1 2. 本報告書缺目錄頁,建議增補。回應編號 3-2 3. 研究單位針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過去與問題提出相關的反省及建議,並據 此提出中長程的規劃,包括期程與經費需求,其立意雖佳,但每一方案 是否均具體可行?且每一方案的管考與目標達成成效的檢核為何?其具 體的指標為何?是否亦應有所規劃?回應編號 3-3 4. 針對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的主軸於報告書中似仍較偏重於軟 體部份,但對於硬體的整合與環境整備的再建構顯較少深入討論,而軟 體與硬體間的橫向整合亦應是重要課題之一。此外,如何讓「區域型文 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成為一地區的上位發展計畫並成為文化資 產保存的重要基礎,亦應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回應編號 3-4 5. 建議補列參考文獻及參與人員資料。回應編號 3-5 五、
結論
本案期末審查原則修正後通過,請受託單位依據合約規定於 30 日內 依本次委員審查意見修正後,檢送結案報告書到處辦理驗收程序。 -8-
附錄
四、 委員
期末報告審查委員意見回應 回應摘要
1-1
於第七章行動方案智慧部份,即希望地方能從在地智慧、在地歷史、在地知 識、多元族群文化、自我實現等等面向切入,由此創造及詮釋文化資產價值。
1-2
將於相關行動方案中加入建議文建會保障地方創意智慧財產。
1-3
第六章第三節之跨領域合作及第七章設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已說 明文資相關業務的合作對象。
1-4
第七章基地章節已建議於相關委員會中加入文資相關委員,並建議地方制定 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及跨領域合作,以整體考量協調的方式來解決文資環 境問題;此外水文化環境之保護最終尚須立基於在地居民愛護家鄉之精神, 方為治本之策。
1-5
規劃團隊認為文建會單方面資源固然甚為有限,但若結合各公私部門跨領域 合作將能提供更豐富資源,另就區域型執行狀況而言,文建會資源並非不足 反而是地方無力執行。至於私人捐助之優惠機制,建議以推動公益信託方式 執行之,參見第七章跨層級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1-6
建議文建會可由文化資產保存中心以獎補助方式推動自力修屋。
1-7
建議文建會加入區域型二期計畫執行項目中,推動地方政府進行法規修訂, 可參考雲林縣政府案例。
薛
回應 編號
琴委員 曾旭正委員
2-1 2-2-1 2-2-2 2-2-3 2-3-1 2-3-2 2-3-3
邱上嘉委員
3-1 3-2 3-3
感謝委員肯定。 請文建會再行集思廣益後決議更名。 將依委員建議新增「文資校園基地計畫」結合各級學校進行文資保存。 建議文建會增列於區域型二期計畫。 感謝委員建議。遵照委員意見修正,參照第七章行動方案。 感謝委員建議。建議文建會參照委員意見於未來區域型計畫推動之。 將依委員建議新增「文資基地計畫」結合各級學校進行文資保存,社區大學 請參照第七章行動方案 1-2-3 獎助開設社區大學文資學堂。 感謝委員肯定。 參見目錄頁。 提出第七章之 13 項文化資產保存準則為各方案成效之具體檢核指標。
3-4
由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分析可知大多數團隊都致力於硬體建構,然在地方尚 未形成文化資產保存共識之前,不僅硬體建設效果有限,甚至成為文資保存 的阻力。但規劃團隊仍認為硬體有其必要性,但須待時機成熟或地方共識形 成較適合進行。使區域型計畫成為地方上位計畫,參見第七章基地章節及行 動方案 2-2-3 推動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
3-5
已遵照委員指示增補。 -9-
附錄
五、
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提案主要問題彙整表
計畫主要問題
區域
相同區域內,不同
台北淡水(95 提)、台北瑞芳(96 複) 、桃園大溪(96 補提)、新
的計畫反覆提案/
竹竹東(96 補提) 、新竹北埔(95 提、末) 、苗栗三義(96 提、
區域內不同資源缺
複)、台中石崗(95 提) 、彰化鹿港(95 提)、南投中興新村(96
乏整合,需有減法
提)、雲林北港(96 提)、高雄美濃(96 提) 、澎湖媽宫(95 提) 、
或整合的想法
連江芹壁(95 提、末) 基隆和平島(95 提、複)、台北淡水(95 提、複、末複) 、台北 瑞芳(96 末)、桃園八德(95 提、末)、桃園龍潭(95 提、末)、新 竹北埔(95 複) 、苗栗公館(96 末)、苗栗三義(96 末)、台中梧 棲(96 補提) 、台中南屯(96 補提)、彰化鹿港(95 複) 、彰化田
缺乏與都市(其他 /上位)計畫部會 或其他跨局處合作 之相關機制
中(96 提) 、南投埔里(96 補提) 、南投竹山(96 複) 、雲林口 湖(96 補提) 、嘉義阿里山(96 補提) 、嘉義市(95 複)、嘉 義義竹(95 複)、台南赤崁(95 提、複)、台南市(95 提、複、末 複) 、台南楠西(95 複)、高雄中都磚窯(95 提、複) ) 、高雄美 濃(96 提) 、屏東排灣部落(95 複)、宜蘭頭城(95 提、末)、宜 蘭利澤(95 提) 、宜蘭樟仔園(96 末)、花蓮洄瀾(96 複)、台東 加走灣(95 提)臺東蔴荖漏(95 末複)、屏東高樹(96 補提) 、臺 東蘭嶼(96 補提)、澎湖媽宮(95 提、複) 、連江縣(95 複)、 金門(95 複)、 基隆和平島(95 提)、台北淡水(95 複) 、桃園八德(95 末)、桃
缺乏永續經營保
園龍潭(95 末) 、桃園大溪(96 補提)、新竹北埔(95 提、複)、
存、活化策略,以
新竹香山(95 提、末) 、苗栗三義(96 提) 、台中白冷圳(96 補
及中、長程配合計
提)、彰化北斗(95 提)、彰化鹿港(95 複) 、彰化田中(96 末) 、
畫,著重於硬體(景 南投竹山(96 末)、嘉義市(95 提) 、嘉義阿里山(96 補提)、 觀)工程建設及觀
台南赤崁(95 提)、宜蘭頭城(95 提)、高雄中都磚窯(95 提) 、
光導向
高雄美濃(96 提) 、宜蘭利澤(95 提) 、宜蘭頭城(95 末) 、臺 東蔴荖漏(95 末複)、臺東加走灣(95 末複)、澎湖媽宮(95 末複)
缺乏與民間團體
台北瑞芳(96 提、複、末)、台北市齊東街(96 提) 、桃園八德 - 10 -
附錄
(有效整合在地專
(95 提)、桃園龍潭(95 提、末) 、桃園大溪(96 補提)、新竹北
業能力、社區參
埔(95 提、末) 、新竹香山(95 末) 、新竹芎林(96 提) 、新竹
與、所有權人)配合 竹東(96 補提)、苗栗公館(96 提)、苗栗三義(96 提、複) 、 的經營管理機制
台中龍井(96 提、複)、台中白冷圳(96 補提)、台中南屯(96 補提) 、彰化北斗(95 提) 、彰化田中(96 提) 、南投竹山(96 提、複) 、雲林縣西螺(96 提)、台南赤崁(95 提)、台南市(95 提)、高雄中都磚窯(95 提) 、高雄美濃(96 提) 、屏東恆春(96 複) 、屏東高樹(96 補提)、宜蘭頭城(95 末)、宜蘭利澤(95 末) 、宜蘭二結(96 補提) 、臺東蔴荖漏(95 末複)、台東加走 灣(95 提)、臺東蘭嶼(96 補提) 、澎湖媽宮(95 提、複) 、澎 湖望安(96 補提) 基隆和平島(95 末複) 、台北淡水(95 末) 、台北瑞芳(96 提、 複)、台北市齊東街(96 提) 、桃園八德(95 末)、新竹香山(95
缺乏透過區域環境
提、末) 、台中梧棲(96 補提)、台中白冷圳(96 補提)、彰化田
保存整合相對文化
中(96 提)、南投竹山(96 提) 、雲林北港(96 末)、嘉義溪口(96
資源之對策
提)、台南赤崁(95 提)、台南市(95 提)、台南縣菁寮(96 提)、 宜蘭樟仔園(96 提) 、高雄美濃(96 提) 、花蓮洄瀾(96 提、 複) 基隆和平島(95 提) 、台北淡水(95 末) 、桃園八德(95 末) 、 新竹北埔(95 末)、新竹香山(95 末) 、新竹芎林 (96 提) 、新 竹竹東(96 補提)、苗栗公館(96 末)、苗栗三義(96 末) 、台
未關注/忽略無
中龍井(96 提) 、台中梧棲(96 補提)、彰化田中(96 提、末) 、
形、無形文化資產
南投竹山(96 複、末)、雲林北港(96 提) 、雲林西螺(96 末)、
的保存與整合
台南縣菁寮(96 提) 、台南楠西(95 提)、屏東恆春(96 複)、高 雄美濃(96 提) 、屏東高樹(96 補提) 、屏東共和新村(95 提、 末複) 、宜蘭樟仔園(96 提) 、宜蘭利澤(95 末)、宜蘭二結(96 補提)、宜蘭頭城(95 提)、澎湖望安(96 補提) 基隆和平島(95 提)、台北淡水(95 提) 、台北瑞芳(96 提)、新
未來願景不夠具體
竹北埔(95 提) 、新竹竹東(96 補提)、苗栗三義(96 提)、台 中石崗(95 提) 、台中龍井(96 提)、雲林西螺(96 末)、雲林
- 11 -
附錄
北港(96 末)、嘉義市(95 提) 、嘉義溪口(96 複)、嘉義義竹(95 複) 、高雄鳳山(95 提) 、屏東高樹(96 補提) 、花蓮洄瀾(96 提)、台東加走灣(95 提)、澎湖望安(96 補提) 文化資產環境保存
嘉義市(95 末複)、嘉義溪口(96 複)、宜蘭樟仔園(96 提)
活化目標定位未明 偏重特定文化而缺
基隆和平島(95 末複)、
乏多元文化的關注 與上位計畫缺乏聯
基隆和平島(95 末複)、桃園大溪(96 補提)、雲林縣西螺(96
結
提) 苗栗三義(96 末) 、台中龍井(96 複) 、彰化鹿港(95 提) 、南
計畫內容不具體
投埔里(96 補提) 、南投竹山(96 複)、嘉義朴子(95 提)、嘉義 義竹(95 提) 、嘉義溪口(96 提、複)、嘉義市(96 提)、屏東 排灣部落(95 提) 、臺東蘭嶼(96 補提) 、澎湖望安(96 補提)
應擴大/縮小保存
新竹香山(95 提) 、新竹竹東(96 補提)、台南楠西(95 提)、
範圍
高雄中都磚窯(95 提) 、屏東恆春(96 提)、金門(95 提)
- 12 -
附錄
六、
專業力評估評分表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基隆市和平島-和憲里、社寮里 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
提案縣市
基隆市
執行團隊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2分
部份 做到 1分
未做 到 0分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總分:19
12
7
0
02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執行團隊
台北市齊東街日式宿舍保存 及活化計畫
提案縣市
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政府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 13 -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附錄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8
12
6
0
03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淡水地區文化資產環境 保存及活化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台北縣政府
淡江大學建築系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 14 -
附錄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8
8
04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淡水地區文化資產環 境保存及活化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台北縣政府
淡江大學建築系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8
8
05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八德霄裡水與綠文化 廊道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桃園縣政府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未做 到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 15 -
附錄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1
4
7
06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桃園縣龍潭鄉十一份
提案縣市
樂活文化園區
執行團隊
桃園縣政府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3
3 - 16 -
附錄
07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香山區朝山里區域型文
提案縣市
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
執行團隊
新竹市政府
元培大學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9
2
7
08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北埔聚落保存及活化先期
提案縣市
作業
執行團隊
新竹縣政府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 17 -
附錄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2
8
4
09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芎林鄉紙窩寮文化資產 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新竹縣政府
中原大學建築系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7
7
11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 18 -
附錄
苗栗縣三義鄉勝興車站 計畫名稱
聚落-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
提案縣市
苗栗縣政府
保存計畫 執行團隊
華梵大學建築系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未做 到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7
2
5
12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貫通台灣前後山的林 計畫名稱
圮埔歷史老街區域發展計
提案縣市
南投縣政府
畫 執行團隊
簡明傳建築師事務所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未做 到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 19 -
附錄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9
9
13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彰化縣鹿港聚落活化
提案縣市
暨環境整合計畫
執行團隊
彰化縣政府
明道大學造園景觀系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
部
未
全做到
份做到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8
14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 20 -
附錄
計畫名稱
北斗歷史區域發展暨古街風
提案縣市
華再現計畫
執行團隊
彰化縣政府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8
12
6
15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彰化縣田中街文化資產環 境保存暨維護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彰化縣政府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 21 -
附錄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1
4
7
16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雲林縣西螺鎮歷史街區文化 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雲林縣政府
財團法人雲林縣螺陽文教基金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0
4
- 22 -
6
附錄
17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雲林縣北港歷史街區文化資 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雲林縣政府
展智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2
6
6
18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諸羅古城區空間文化資產活 化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嘉義市
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 23 -
附錄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1
19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義竹鄉東後寮社區歷史建築 與傳統聚落之保存與活化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嘉義縣
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6
8
- 24 -
8
附錄
20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赤崁文化園區歷史區域文 化資產保存及活化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台南市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25
20
5
21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府城城緣記事-舊城歷史 區域再生計畫
執行團隊
台南市
提案縣市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台南市社區營造中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部份 做到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 25 -
未做 到
附錄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25
20
5
22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台南縣楠西鄉江家聚落文 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台南縣
國立成功大學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8
8
- 26 -
18
附錄
23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台南縣菁寮聚落活化與再 生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台南縣
國立成功大學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9
14
5
24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高雄市「中都磚仔窯文化園 區」建置先期規劃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高雄市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 27 -
未做 到
附錄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7
6
11
25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高雄縣鳳山縣城整體環境再 造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高雄縣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未做 到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5
6
- 28 -
9
附錄
26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美濃水文化資產整體環境 整備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高雄縣
美濃愛鄉協進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23
16
7
27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排灣部落區域文資產環境 計畫名稱
保存及活化-保全活化筏 灣、平和、萬安舊社與古道之
提案縣市
屏東縣
區域文化地景為主 執行團隊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 29 -
附錄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0
28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恆春、古城、思想起」— 計畫名稱
恆春古城週邊文化資產整體規
提案縣市
屏東縣
劃計畫 執行團隊
李永欣建築師事務所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8 - 30 -
附錄
29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頭城老街保存及活化行動計 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宜蘭縣
緣側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室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5
4
11
30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利澤老街保存活化規劃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宜蘭縣
緣側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室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 31 -
附錄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1
4
7
31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小鎮文化廊道再造計畫-樟 計畫名稱
仔園歷史文化生活廊帶(從孔
提案縣市
宜蘭縣
廟到羅東文化中心) 執行團隊
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未做 到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1
11
32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 32 -
附錄
計畫名稱
「洄瀾地景、人文織理」—都 心文化聚落整合計畫
提案縣市
花蓮縣
執行團隊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未做 到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3
2
11
33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 稱
臺東縣蔴荖漏文化資產環 境保全發展規畫及活化計畫
執行團
提案縣市
臺東縣
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隊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
部
未
全做到
份做到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 33 -
附錄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4
6
8
34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臺東縣 96 年度加走灣(長濱 計畫名稱
鄉)文化資產環境保全發展規畫
提案縣市
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計畫 執行團隊
臺東縣永續發展學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8
8
- 34 -
附錄
35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 稱
連江縣聚落永續發展之規劃
提案縣市
與調查-以津沙聚落為示範點
執行團
連江縣
清寰管理顧問股分有限公司
隊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未做 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24
20
4
36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金門城北門外明遺老街歷史
提案縣市
風貌再生計畫
執行團隊
金門縣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部份 做到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 35 -
未做 到
附錄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20
5
37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專業力評估表 計畫名稱
澎湖縣媽宮歷史文化生活 城區發展維護計畫
執行團隊
提案縣市
澎湖縣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評估指標
完成情形 完全 做到
部份 做到
是否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是否分析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之上位計畫
是否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上位願景
是否論述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
是否調查與活用各項資源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
未做 到
是否使文化資產成為社會大眾自我實現的機會
是否以文化資產為計畫核心,並指出行動者的定位
是否提出具體的規劃原則
是否提出跨部門合作機制
是否提出有形無形整合保存方案
是否善用法令政策工具 是否把握居民參與精神
是否提出永續經營方案
是否推動法定文化資產指定登錄
11
11
- 36 -
附錄
區域型文化資產短期(1~4 年)執行方案 一、
前言
文化資產是一個有機體,就像一個新生兒一樣,在保存階段必須加以細心呵 護,同樣的我們也必須對其有所期待。建立願景可以創造社會大眾對文化資產未 來的想像,文化資產可以是一種新能量,透過祖先智慧的發揚來儲存新國力的能 量;文化資產可以成為地方發展主體性的元素,透過文化資產人們將更喜愛自己 所居住的土地;文化資產還是一個公共參與的新場域,唯有透過眾人參與,才能 造就文化資產的價值性;文化資產還扮演一個社區文化公共財的角色,它雖然可 能是私人的產權,但就其文化價值而言,卻是大眾共有的財產;再則透過文化資 產保存,可以創造產業發展的新機會,文化可以厚實產業的能量;再透過眾人的 參與轉化,建立起文化超越性的新價值,一方面藉由文化資產保存,提升人們的 生活品味與幸福感,另一方面,人們也因此為文化資產保存建立永續發展的新環 境。 上述理念需長期多方努力耕耘方可達成,在此提出短期執行方案以利文建會 推動執行,本短期執行方案,將羅列現有文化資產現況問題,及區域型文化資產 執行問題,並在解決前述問題為原則下,以基地建立、智慧發掘為主軸,推動文 化資產公共性為輔,以供政策執行擬定之參考。
二、
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問題
問題一:「文化資產」價值的落差 1. 詮釋的差異性:面對誰的文化資產與由誰來詮釋文化資產的問題,常面 臨莫衷一是的窘境。 2. 指定與登錄的單一性:以漢民族文化資產為中心考量,缺乏多元族群的 價值觀。 3. 開發建設優先於文化資產保存:從樂生案與嘉義稅務出張所的案例,都 可以看出文化資產在公共建設的論述下被犧牲。 4. 價值認同的落差:以菁英為主的文化資產保存論述,不足以打動中產或 - 37 -
附錄
勞動階級的認同。 解決策略: 1. 執政者以「文化」、「文化資產」為施政的主軸,建構社會大眾對於社會 發展的新想像。 【2-2-3:推動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0-3 文化資產「他山之石」借 鏡計畫】
2. 透過「社區營造」的策略讓「文化資產」獲得社會更普遍的認同,同時 建構「文化資產」的新價值與新意涵,擴大「文化資產」的社會認同基 礎。【2-1-3 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劃、2-3-4 推動反省式地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 3. 以公開化、公眾化的「公共論壇」方式,來因應「文化資產價值」認同 的差異。【2-1-5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2-1-6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 展演計畫、2-2-1 建構文化資產公共性策略工作坊(研習班)】
問題二:文化資產的文化脈絡性失落 1. 使用脈絡的失落:老房子在人口流失後,常常就被廢棄了。或者,糖廠 關廠後,廠房與機器就被廢棄了。 2. 倫理脈絡的失落:文化資產因為家族結構瓦解而消失廢棄。 3. 技術脈絡的失落:當建築師不瞭解傳統材料(木、竹、土、磚、泥、灰 縫等)時,古蹟修復就會使用大量的現代工法與材料。 4. 環境脈絡缺乏管理:由於沒有進行環境景觀管制,使得國定古蹟王得祿 墓園前方興建起設施農業,對於此墓園的壯闊風水有很大的損害。 5. 無法掌握都市空間紋理脈絡:因為對於都市空間紋理的認知失落,而導 致許多老房子也因而被拆毀。 6. 經濟脈絡轉變:農業日漸衰退與機械化,不僅是老鐵舖可能會關門,打 鐵做為傳統技藝也可能會失傳。 7. 政治脈絡改變:原本受人崇敬的紀念物,有可能被廢棄、拆毀、更名等。 8. 宗教脈絡的失落:因「支持」原住民文化,而邀請原住民於各式各樣的 場合「演出」,使祭典變成了「演出」,失去了祭典的文化意義。 9. 未顧及文化脈絡的建設:忽略文化資產在聚落中的文化意涵,輕易的拿 來消費與建設。
- 38 -
附錄
解決策略: 1.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政策比起以往「單點式」保存更能重視到有形與無 形文化資產之保存,而不僅是只著重建築硬體層面;因為是「區域」 ,所 以必須盡量描繪出「區域」的輪廓,所以需更著重歷史、文化、環境… 等脈絡。【2-2-3 推動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1-2-4 尊重多元文化計劃】 2. 把握文化資產核心價值,以歷史價值、對人的生活價值、在地知識價值 等面向來討論出文化資產的價值,讓文化資產的脈絡與現在社會得以接 軌,甚至進一步發展未來的可能性。 【1-1-1 獎助地方知識發掘暨研究計畫、1-1-2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
問題三:文化資產政策執行缺乏有效性 1. 大眾對於文化資產的行政程序認知不足:許多老建築所有權者認為若老 建築被指定為古蹟,就像是被充公一樣。行政效率不彰,維修過程冗長。 2. 「私有產權」與「公共財」的拉扯:文化資產觀光化後訪者與住戶的互 動關係的問題,隱含著「私有產權」與「公共財」的拉扯關係。 3. 經費到位與否:有許多法定文化資產在謹慎的研究調查後卻未能即時進 行修復工程,往往都要一等再等,無法立即修護。 4. 公部門欠缺政策共識:文化資產的所有單位不一定會依照文資法而有所 積極作為,橫向聯繫有嚴重的問題。 解決策略: 1. 文化資產相關知識的有效宣導,善用媒體來行銷出去,讓一般大眾獲得 正確、清楚的文化資產相關法令,也讓文化資產更能受到重視。 【1-2-3 獎 助開設社區大學文資學堂、1-3-3 出版文化資產再生優良案例、2-2-1 建立文化資產公共 性策略工作坊(研習班)】
2. 施政具「文化資產意識」 ,處處皆有資源:除了文建會本身以外,許多部 會的業務跟文化資產保存與推動的工作有直接與間接的關係,應進行橫 向聯繫,應將文化資產教育,融入各相關活動中。 【0-1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 產推動委員會」 、0-7 鼓勵各鄉鎮市公所設立文化資產課計畫、0-8 推動各縣市修改法令 以將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各上位計畫】 - 39 -
附錄
問題四:文化資產保存缺乏系統性 1. 日常維護管理未能落實:法定文化資產,由於其經由指定後,其觀光價 值隨之提升,而更能吸引大量遊客前往,因此在環境維護上就更為重要。 2. 維護管理缺乏系統性:古蹟、歷史建築修復完成後,並不是將大門深鎖 就可以避免其損壞,而應該以有系統性的方式進行管理。 3. 修復工作環節的問題:對於各執行維護工程的團隊應更嚴謹的進行評 選、監督,如此,對於各法定文資的修復維護才能真正達到永續保存的 目標,而非造成其加速損壞的窘境 解決策略: 1. 整合文化資產相關人才、經費、知識資源等,讓文化資產各面向問題得 以更有效獲得處理、並顧及品質。【0-1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0-7 鼓勵各鄉鎮市公所設立文化資產課計畫、0-8 推動各縣市修改法令以將文化資產保存人 員置入各上位計畫】
2. 翻轉大眾對於文化資產負面的認知,建構對於文化資產新的想像與認 同。【1-3-2 文化資產獎勵計畫(文資貢獻獎、達人選拔、人間國寶)、2-1-5 補助各縣市 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2-1-6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展演計畫】
3. 分級保養概念的推廣與落實,平時的維護管理就應該相當謹慎,如有些 許的損壞就應即時修護,而這樣的修護是可以透過權責的歸屬及權限由 民眾與公部門互相配合進行平時的修護管理的。【0-2 推動設立「文化資產保 存官」、0-5 跨層級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三、
區域型計畫執行現況問題
問題一:未能清楚掌握區域型計畫的精神,缺乏具體而明確的願景。 解決策略: 4.
出版「推動區域型文化資產操作手冊」,對於不同社區的不同條件,也應以 文化資產為核心發展,進而引導提出不同的願景與對社區未來的想像。 【0-3 文化資產「他山之石」借鏡計畫】 - 40 -
附錄
5.
需對各縣市政府文化局相關人員及各計畫案的規劃團隊與社區居民等進行 必要的階段性培訓,以期眾人能掌握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的精義。 【0-3 文化資產「他山之石」借鏡計畫、1-2-3 獎助開設社區大學文資學堂、2-2-1 建立文化資產公共性策略工作坊(研習班)】
6.
跳脫短期計畫的思維,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地方的發展,把握以「文化資產」 為核心的地方發展策略。【2-2-3 推動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
問題二:缺乏相關上位計畫分析檢討與都市計畫的連結 解決策略: 1.
確實檢討上位計畫與區域型計畫的關連性:一方面作為區域型計畫的規劃基 礎,二方面也可藉此重新檢討相關計畫的可適性,三方面可透過相關計畫的 串聯整合避免資源浪費。【0-1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0-4 鼓 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0-8 推動各縣市修改法令以將 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各上位計畫】
2.
以都市計畫作為文化資產保存的工具:透過區域型計畫,以文化資產保存的 觀點來重新檢討都市計畫的不足之處,特別是進行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時可 能面臨諸多問題,應藉由都市計劃此法定工具來協助計畫的推動。 【0-1 成立 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0-4 鼓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 委員會」、0-8 推動各縣市修改法令以將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各上位計畫】
問題三: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與計畫內容脫鉤,淪為形式主義聊備一格 解決策略: 1.
以歷史串連文化資產的趣味性:硬梆梆的文化資產物件,因為軟體(歷史故 事)的趣味性,得以增加其價值的深度與廣度。 【2-1-5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 文化資產計畫、2-1-6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展演計畫】
2.
以歷史為地方發展與文化資產聯結的橋樑:進行區域型計畫,進行地方文史 與社區資源調查的目的,誰於塑造地方居民的認同與驕傲。 【1-1-1 獎助地方 知識發掘暨研究計畫、1-2-6 族群文化自覺計劃、1-2-4 尊重多元文化計劃】
- 41 -
附錄
問題四:社區參與的規劃策動不足,缺乏由下而上的永續經營策略 解決策略 1.
強化社區參與的機制與管道:公部門在服務規範下應明列「社區參與」的機 制與管道,才能讓執行團體願意與社區進行溝通與聯繫的工作。 【2-1-3 文化 資產社區營造計劃、2-3-4 推動反省式地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
2.
讓社區成為文化資產真正的守護者與經營者:讓社區成為文化資產真正的守 護者與經營者,讓社區「參與規畫,協助管理、自力經營」才能達到文化資 產永續經營與活化的目標。【1-2-7 文資校園基地計畫、2-3-3 鼓勵各縣市政 府辦理「村定文化資產」獎助計畫、2-3-4 推動反省式地社區文化資產守護 網、】
問題五:地方政府跨部門合作成效不佳,現有資源未能整合與善用 解決策略 1.
落實區域型計畫推動小組的層級與功能:落實縣府內各局處之間的跨領域合 作。【0-4 鼓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2.
徹底調查區域型內所有資源並擬定縱橫整合的策略:各縣市政府圖書館應建 立地方資源調查計畫報告書資料庫,並要求各局室辦理有關各地方建設相關 資料與文獻都應送交留存。 【0-6 文化資產智慧寶庫計畫】
問題六:缺乏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保存方案 解決策略: 1.
有形文化資產保存要注重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的面向:傳統廟宇固然有其建 築外觀的美感,然而,祭祀行為與民俗慶典才是宗教信仰的核心。 【2-1-5 補 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2-2-2 有形、無形整合保存計畫】
2.
無形文化資產要發展與生活相結合的面向: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則要注重與 生活結合的面向,傳統產業技藝消失的主要原因,在產品找不到市場,也就 是生活必須性被取代了,若僅著重技藝的傳承,無法為產品找出新的「生活 價值」,則技藝的傳承就失去意義。【2-1-5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 - 42 -
附錄
畫、2-2-2 有形、無形整合保存計畫】 問題七:多數計劃著重於景觀規劃再造,對於計畫執行評估與管考不足 解決策略: 1.
景觀改善工程必須扣連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景觀改造不只是單純為了景觀 而景觀,必須與文化資產保存及在地居民生活問題先連結,才能確切指出景 觀改造的必要與意義。【2-1-3 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劃】
2.
建立優質團隊資料庫,落實計畫管考機制:對於績優團隊應多予鼓勵與推 薦,並就其計畫內容與執行策略與成果廣為宣揚,以為典範。 【1-3-2 文化資 產獎勵計畫(文資貢獻獎、達人選拔、人間國寶)】
問題八:相同區域內,不同的計畫反覆提案: 1.
社區營造應著力培育新興社區:在高度掌握社區資源的能見度之後,應該培 力新興社區對於文化資產的認知能力,反而能對社區營造的推動,產生一股 新興(且起源不同)的文化新動力。【2-1-3 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劃、2-3-4 推動反省式地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
2.
破除以觀光為取向的文化資產保存迷思:文化資產也必須是社區民眾的資 產,除了帶來經濟上的利益,應該還有其他生活品味、歷史傳統、民俗文化 上的不同意義與價值。【2-1-2 社區文化資產博覽會、2-1-3 文化資產社區營 造計劃】
四、
短期執行方案
第8章 第 1-2 年以基地建立、智慧發掘為主要目標。 一、1.基地建立 (一)0-2 推動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 行動方案
推動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 - 43 -
附錄
4. 目標
5. 6. 5.
執行內容概述 6. 7. 8.
期程
經費
提供一個文化資產所有者能充分得到支援的環境,讓文化 資產守護網能夠發揮更大效用。 及時處理文資保存問題以及相關爭議或申訴事件,以提升 文資保存政策執行有效性。 引發社會對於文化資產的更加重視。 公部門以主動出擊的方式進行文資保存,比照消費者保護 官發揮督導、監察的功能,及時處理文資保存問題以及相 關爭議或申訴事件。 邀集文資、行政法規等專業人士召開會議研商。 「文資保存官」與文資所有者商議保存方式,並協助相關 文資知識、行政程序與經費的挹注。 積極推動各縣市設立「文化資產保存官」。
短程
鼓勵各縣市既有文化局處文化資產課人員編制調整設 立。
中 長 程
3. 鼓勵各縣市依縣府自治條例,制定單行法規方式設 立。 4. 推動修改文化資產保護法,將設立「文化資產保存 官」列入,成為法源依據。(參酌消費者保護法)
150 萬(法令研究與研擬、說明座談會、專案會議舉辦等) 4. 5.
注意事項 6.
保存官應熟悉各項法令工具,以及都市計畫相關法規。 保存官應具備社區動員能力,熟悉社區組運作,策劃由下 而上的文化資產永續經營策略。 保存官應具備跨部門整合能力,具備橫向與縱向整合功 能。
(二)0-3 文化資產「他山之石」借鏡計畫 行動方案
目標
內容概述
「他山之石」借鏡計畫 5. 藉由「創造社會想像」的方式來激起地方政府與社區民眾 的憧憬與願景。 6. 試圖將人們從各種位置來與文化資產相關連,以及將各種 原本無關的人、地、事、時、物來以文化資產為主軸而關 連起來,從而發揮出新能量、新角色、新關係。 7. 讓「文化資產保存」成為「社會想像」的一環,進而能成 為新的社會價值觀。 8. 透過「社會想像」讓文化資產具「公共性」,成為「文化 公共財」。 7. 文建會定位為「文化資產經營者」,經營文化資產的「社 會想像」。 8. 以各種國內外案例、相關工作坊、研討會等方式來提供居 - 44 -
附錄
期程
民、地方政府、規劃團隊等種種新資訊與參考案例。 與媒體合作,製作文資成功案例報導影片(如公視所播「城 市的遠見」等)並在電子媒體播映以及巡迴地方播映。 10. 文資保存發展案例參訪、交流。 11. 協助地方擘畫以文化為主軸的發展藍圖。 12. 出版區域型文化資產操作手冊及優良案例。 每年推動。
經費
每年 1200 萬。
9.
3. 注意事項 4.
藉由他山之石提出具體的區域型計畫願景,並能掌握其核 心精神。 參考他山之石案例,能夠整合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
(三)0-4 鼓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行動方案
鼓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6.
目標
提高各縣市政府內文化資產業務行政決策層級,有助政策 有效推動。 7. 整合縣市政府內文化資產相關行政資源,讓文化資產各面 向問題可以獲得配套解決。 8. 促使各局處重視文化資產,更凸顯文化資產的可見性。 9. 作為各縣市文化資產保存重要策略與執行基地,架構起各 縣市的文資守護網絡。 10. 促成各縣市施政以文化為主軸,擘劃出以文化為核心的發 展藍圖。 5.
6. 執行內容概述 7. 8.
鼓勵各縣市成立跨局處「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相關局 處主管(如文化局、農業處、教育處、觀光旅遊處...等) 為當然委員,縣長(或副縣長)為主委,擔任會議主席, 文化局處為會務聯繫窗口。 定期(如每季)召開委員會,會商文化資產業務相關問題 並由主委裁示交辦解決方案、執行單位,並督導工作進度。 各處室依委員會決議事項從既有預算來處理文化資產相 關業務,或依現行預算法編列年度預算來處理。 成立跨單位通報及協調工作小組,推動各鄉鎮插旗計畫, 於各鄉鎮入口,以地圖方式標示該區域文化資產相關計 畫。
期程
短程:說服各縣市,即刻推動成立。
經費
由文建會與各縣市文化局處預算業務費用支出,不需額外編 列。
相關單位
文建會、各縣市政府。 - 45 -
附錄
6. 7. 注意事項
委員會應提出具體願景,並清楚掌握區域型核心精神。 委員會應事先檢視所有上位計畫內容,並檢討區域型計畫 與都市計畫的聯結性。 8. 委員會應避免區域內反覆提案的明星社區問題。 9. 委員會應扮演部門整合的角色,促進縱向與橫向的聯結。 10. 委員會應納入社區組織,以達到由下而上的具體目標。
(四)0-5 跨層級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行動方案
跨層級成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目標
6. 7. 8. 9.
挖掘發揚傳統智慧。 創造文資公共性。 促進文資再生產性。 營造研發、整合到實踐三者一體之文資保存系統,以提升 國內文化資產保存之體質與制度。 10. 引發、連結民間力量成為文資保存第一線執行者,讓文資 保存得以有效落實,建構文資守護網基底。 5.
6.
執行內容概述
7.
於中央層級規劃設置研發型之文資保存發展機構,其定位 為「研發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 ,負責發展文化資產保存維 護與再利用之技術理論與哲學基礎、上位政策制度之規劃 及相關法條之修正,如配合文資法,研議文化資產修復人 員資格認定相關法條之修改。 於「研發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下,分就台灣北中南東、 離島等五區設立具連結性的「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 2.1 整合研發機構之理論與地方傳統匠師之技術等兩者,規 劃設立各區之文資保存「職人學校」,執行常態性之文 資保存職人教育課程,於未來配合修復人員資格認定之 要求,提供相關從業人員知識技術之提升。 2.2 配合「職人學校」之培訓,由區域型文資保存中心透過 受訓人員實務經驗的長期追蹤等嚴格評選方式,改善認 證形式化之問題,賦與修復人員證照之專業地位。 2.3 配合培訓與證照制度建置區域內專業修復人員(含建築 師、監工等相關人員)之名單清冊,提供縣市政府相關工 程發包之參考。 2.4 從地方整合相關實務問題回饋至研發機構,提供上層機 構政策法律面之修改方向。 補助縣市或鄉鎮層級將各地方文化館轉型或再定位為「地 方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 3.11 配合「職人學校」與專業證照之制度,建置地方文化 - 46 -
附錄
8.
資產修復人員名冊,作為地方文化資產維護、保存與 再利用之諮詢顧問與優先推薦人員。 3.12 結合既有之社區營造與文化資產守護網之政策,從使 用者、地方共有者之立場推廣文化性資產概念,讓地 方的寶貝由地方人共享、共護、共用。 3.13 由此層級之保存中心鼓勵地方文化資產達人以愛好者 的分享,成立微型民間文化館:一方面避免過去地方 文化館的內容空洞問題及經營困境,二方面將文化資 產保存擴散到民間各角落,此亦為「虛擬典藏庫」之 意。 3.14 回饋相關文化資產第一線執行問題予區域中心,提供 其相關區域性或制度面之修正方向。 3.15 做為鄉鎮級文資交流平台:結合地方文化館、文化協 會、文史工作室、社區守護員、古蹟、歷建、閒置空 間等資源與能量;調查、彙集地方文化資產人才資料、 文化資產相關知識等;擘畫以文化資產為主軸的地方 發展藍圖。 3.16 可展示區域型計畫理念、機制與成果,建立文化資產 保存的社會想像。 3.17 文化資產日常管理維護初級修繕計畫:巡迴會診各個 法定文化資產(定期以及特殊事件後如風災、火災、 震災等事件) ,掌握各文化資產狀況與面臨問題;如硬 體部份受損,需及時研判並擬定修復計畫(分級、分 階段),如遇漏水等問題,需進行古蹟或歷史建築緊 急、必要之修復,以免問題擴大;並依各文化資產制 定個別適用的維護管理計畫,並協助管理者進行日常 維護管理、資料填報等行政文書作業、文化資產活化 方案規劃與協助推動等。 3.18 協助爭取整合中央部會資源:彙整中央部會與文資相 關資源,以協助縣府、鄉鎮、社區提案,申請經費。 3.19 推動文化公益信託的成立。參見:王俊秀, 《文化資產 保存與活用之公益信託機制與手法的操作模式研 究》,文建會,2008。 3.20 自力修屋實驗計畫:針對不具法定身分之文化資源, 推動地方居民或所有權人進行自力修復工作。 關係圖如下附圖一。
- 47 -
附錄
研發型機構
政策 修正
政策
連結型機構
問題 回饋
制度
地方型機構
3
期程 4
【中央級】: 4. 負責保存科技之技術研發 5. 負責保存哲學之理論發展 6. 負責整體制度規章之規劃與修正
【區域級】: 4. 負責理論之轉化 5. 負責實務之推廣:成立職人學校;證照制 度 6. 區域內文化資產維護事務之整合
【地方級】: 4. 文化資產維護實務之實踐 5. 社區型文化資產(配合原文資守護網之政 策) 6. 潛力型文化資產之調查
短程(預計 1-2 年): 1.5 研議相關可行性評估。 1.6 可由文資總管理處設立「研發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 籌備小組,其小組由五區中選定某區進行「區域型文 資保存中心」之相關前置工作。 1.7 於示範區域內執行「地方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之設 立與運作。 1.8 針對執行業務狀況修正。 中長程(預計 5 年): 2.5 針對短程之執行狀況修正計劃內容。 2.6 針對此文資飽聞系統各組織之運作增修相關法律制 度。 2.7 輔導五區「區域型文資保存中心」設立運作。 2.8 設立中央「研發型文資保存中心」。
經費
預估經費短程階段每年約 5000 萬,中長程階段每年約 8000 萬。
相關單位
文建會、各縣市政府。 配合事務: 4 籌備階段修改相關法條規定(如文化資產修復人員資格 之規定) 5 示範區內各縣市政府文資相關業務之串聯 6 示範縣市內重點地方文化館之遴選、資源整合 - 48 -
附錄
9. 10. 11. 12. 注意事項 13. 14. 15. 16.
中心應具備整合部門資源的能力,並能減輕部門文化資產 業務的負擔。 中心應主動並積極與社區聯繫,進行區域內文化資產保存 與活化的工作。 中心應能充份掌握區域內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整合狀 況。 中心應扮演政府與民間溝通與聯繫的角色,讓政策由下而 上得以貫徹執行。 中心應具備政策制定與執行能力,提出區域內具體文化資 產保存願景。 中心應擔負擔執行管考任務,避免區域型計畫淪為景觀規 劃案。 文化資產課人員應具備文化資產專業能力,每年應定期培 訓。 依每年考核成果,作為經費補助依據之一。
二、2.智慧發掘 (一)1-1-1 獎助地方知識發掘暨研究計畫 行 動 方 案 獎助地方知識發掘暨研究計畫
目
4. 鼓勵地方政府發掘地方文化智慧與在地工藝技能。 5. 鼓勵地方政府善用微型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心展示研究成 標 果。 6. 鼓勵地方政府運用發掘成果進行進階研究計畫。
6. 鼓勵地方政府辦理地方知識學術研討會:以小區域(鄉鎮)為 範圍,辦理地方知識學術研討會,鼓勵社區民眾參與地方 人、事、物、自然生態、歷史人文等在地知識的研究與發表。 7. 舉辦文化資產智慧發掘工作坊,推動地方進行智慧徵集及深 化文化資產價值。 執行內容概述 8. 鼓勵地方政府舉辦地方知識傳習營:發掘社區值得推廣傳習 之地方知識,鼓勵居民參與傳習活動。 9. 鼓勵地方政府出版地方知識專書:定期進行在地知識普查紀 錄,集結專書出版。 10. 鼓勵地方政府透過地方文化館/微型文資中心展示地方知 識及文化資產相關內容。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經
費 4.
地方知識學術研討會經費預估每縣市 10 萬元,全國共 250 - 49 -
附錄
5. 6. 3. 注 意 事 項 4.
萬元。 地方知識傳習營經費經費預估每縣市 20 萬元,全國共 500 萬元。 出版在地知識專輯書刊經費預估每縣市 30 萬元,全國共 750 萬元。 智慧發掘應同時兼顧有形與無形間的整合。 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與區域型計畫應整合併行,透過 研討會與書籍出版達到傳承目的。
(二)1-1-2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 行 動 方 案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
目
4. 鼓勵地方政府利用發掘地方知識智慧成果,進行活化文化資 產利用內容。 標 5. 鼓勵地方政府活化與傳承文化資產智慧。 6. 鼓勵地方政府引導民眾認識與挖掘文化資產中的智慧,轉化 與落實於現代生活脈絡中,來得到眾人的尊敬與喜愛。
5. 獎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透過競賽方式, 鼓勵民眾提出活化文化資產智慧方案。 6. 鼓勵地方政府設計獎勵制度,誘發民眾親近文化資產,發掘 其中蘊藏的智慧,進而集思廣益提出活化的方式。 執行內容概述 7. 鼓勵地方政府以各縣市傳統產業為創發因子,進行傳統產業 生產智慧活化競賽。 8. 鼓勵地方政府以各縣市現有日式宿舍歷史建築為案例,(如 台北市北投圖書館的設計),引導融合傳統智慧,設計符合 各縣市最佳的綠建築。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經
費 媒體宣傳與獎勵經費,各縣市 50 萬,全國共 1250 萬。
3. 注 意 事 項 4.
應掌握由下而上的社造精神,充份發民間智慧的力量。 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所進行的智慧發掘,可以在活化 競賽的場合提出。
(三)1-2-3 獎助開設社區大學文資學堂 行 動 方 案 獎助開設社區大學文資學堂
目
5. 6. 標 7. 8.
讓文化資產知識落實在社區裡。 透過社區教育課程,達到文化智慧傳承的目的。 透過社區大學的在地性,發掘社區文化資產價值。 以社會行動力,實際參與文化資產保存工作。 - 50 -
附錄
5. 6. 執行內容概述 7. 8.
鼓勵各縣市政府利用公權力,推動社區大學開設文資學 堂。 獎助各社區大學設計文化資產相關課程,如傳統建築特 色、文化導覽員培訓、認識客家宗祠之美、古地民俗慶典 等。 課程內容需涵蓋實際操作,如參與提報文化資產、參與搶 救文化資產、參與調查計畫等。 各社區大學若開設相關課程文建會應予以獎勵補助。
期
程 配合社區大學開課期程,上學期為初級班;下學期為進階班。
經
費 配合社大開課所需經費編列,部份學分費由學員自行負擔。 4.
注 意 事 項
5. 6.
學堂應儘量開放社區民眾參與,達成由上而上的永續經營 目標。 進行區域內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提供區域型規劃參 考依據。 整合區域內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讓學員充份明瞭區域型 文資的核心精神。
(四)1-2-6 族群文化自覺計劃 行 動 方 案 族群文化自覺計劃 4. 標 5. 6.
目
3.
執行內容概述 4.
期程 經
培養社區居民參與地方公共事務 促成地方歷史文化的挖掘與建構 形塑族群文化認同及文化自信 獎勵各縣市舉辦村史寫作:推動各縣市舉行村史寫作活 動,擇定配合意願高的縣市文化局為重點推動對象,透過 村史寫作發掘各族群歷史文化,村史寫作不是由各社區發 包給專業團隊進行書寫工作,而是社區居民自己進行的自 我發掘過程,村史寫作也不只是歷史資料的挖掘與整理建 檔而已,也是讓在地居民與生長土地的對話,換言之也就 是發掘各地、各族群的文化資產。 補助編撰族群文化鄉土教材:透過村史寫作而積累的許多 文史資料,可結合地方文史工作者,共同撰寫屬於各族群 文化的鄉土教材,先建立合作關係及實驗教學,導入各級 學校課程中,達到培育文化土壤的扎根式永續經營。
長期持續推動 費 每年每縣市 50 萬,全國共計 1250 萬。
- 51 -
附錄
3. 注 意 事 項
4.
透過由下而上的社區居民參展現人盡其才並開拓居民愛 護家鄉智慧的精神。 結合眾人參與的公共領域機制,成就文化資產為具有再生 產性的新場域。
(五)1-2-7 文資校園基地計畫 行動方案
期程
文資校園基地計畫 1. 拓展文化資產社會連結,創造文化資產公共性。 2. 引入校園參與文化資產保存,創造文化資產社會想像。 3. 透過校園參與文資保存行動凝聚在地認同。 4. 培養、深耕未來文化資產保存人才。 5. 建立文化資產保存之突破性實踐模式。 1. 補助各級學校以文化資產為主軸,主動提案進行文化資產 保存相關工作。 2. 將文化資產保存結合鄉土教育、美術教育、生態教育及戶 外踏查課程,進行教育推廣。 3. 以校園師生為主體進行社區文化資產之調查記錄、智慧挖 掘、展示活化、環境清潔等等事務。 4. 成立校園文化資產守護隊,進行社區文化資產守護。 5. 號召師生及社區居民進行社區文化資產自力修屋活動。 6. 參與學生給予相關證明鼓勵,以利未來升學。 7. 鼓勵大專院校舉辦文化資產相關營隊活動,活動內容需實 際參與文化資產保存事務。 8. 寒暑假作業之設計以地方文化資產為主軸。 9. 進行校園文化資產導覽員培訓。 10. 發掘、紀錄及展示校園內文化資產。 11. 結合運動會活動舉辦以社區文化資產為主軸之競走大賽。 12. 透過踏查、訪談繪製社區文化地圖,並於公共場合呈現 之。 13. 可以校園為核心建立社區文化資產博物館。 每年進行,可配合學校特性區分上下兩學期。
經費
每縣市 100 萬,25 縣市共 2500 萬。
注意事項
6. 7. 8. 9. 10.
目標
內容概述
計畫內容需以文化資產保存為主軸。 計畫執行須盡可能結合各類課程進行之。 須結合師生、家長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 須使學生實際接觸、參與文化資產保存。 以激發學生愛護家鄉及喜愛文化資產為最高指導原則。
- 52 -
附錄
(六)1-3-2 文化資產獎勵計畫(文資貢獻獎、達人選拔、人間國寶) 行 動 方 案 文化資產獎勵計畫(文資貢獻獎、達人選拔、人間國寶)
目
6. 7. 標 8. 9. 10. 5.
6. 執行內容概述 7.
8. 期
舉辦文化資產貢獻獎:由各單位推薦或文化局主動發掘, 全國優秀文化資產相關工作者或單位,予以鼓勵表揚。可 仿照其他領域舉行隆重頒獎典禮,項目可多樣化如:文資 年度貢獻獎、終生成就獎、文資最佳設計獎、文資最佳再 生獎…等等。 舉辦文化資產達人選拔:由各單位推薦或各縣市文化局主 動發掘彙整各類文資達人,舉辦網路投票或實體票選,選 拔縣內文史工作者、文化資產所有人、特殊技藝者、經理 人…等等,予以鼓勵表揚並建置為文資人才資料庫。 舉辦優質文化資產大賞:以全國法定文化資產為主,搭配 其他優秀非法定文化資產,由文建會籌組召集專業評審委 員及辦理網路票選,選定品質優越、人氣旺盛、創意發想… 等等公佈為文化資產典範,予以獎勵及推廣。 頒發公部門承辦人員文化資產有功者,以嘉獎方式予以獎 勵。
程 每年定期舉行 4.
經
創造文化資產的社會想像,建構公共性。 增加參與文化資產保存的意願與熱情。 透過保存文化資產而獲得自我實現的機會。 透過榮譽的賦予創造自我肯定的價值感。 創造各單位的文化資產,讓文化資產落實於生活中。
費
5. 6. 5. 6.
注 意 事 項 7. 8.
文化資產貢獻獎以榮譽授予為主,頒獎典禮及獎盃製作約 100 萬元。 文資達人選抜活動經費約 100 萬元。 優質文化資產大賞活動經費約 100 萬元。 獎勵計畫包括政府與民間機構、單位與個人。 獎勵計畫應包括跨部門合作的優良案例,以鼓勵橫向合作 機制。 獎勵計畫應包括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成功案例,為優 良案例持續推廣。 獎勵計畫應包括將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與規劃案整 合優良案例。
(七)1-3-3 出版文化資產再生優良案例 行動方案 出版文化資產再生優良案例 目 標 3. 透過成功案例的分享,讓其他後進者可以有更明確的方向,穩 - 53 -
附錄
定其不確定感、給予信心與鼓勵。 4. 透過現有的案例分享中,可激盪出更多可能性與更多元的思考 模式,讓文化再生可以有更不同的發展。 3. 案例紀錄、收集、編撰。 內容概述 4. 舉辦研討座談會,依據出版內容安排研討座談會,並邀請學術、 業界相關人士進行分享、交流。 期 程 每年出版一冊。 3. 書籍出版:200 萬。 經 費 4. 研討座談會:100 萬,全國可分北、中、南、東區進行。 注意事項
3. 4.
應獎勵有形與無形整合成功案例。 應獎勵跨部門成功案例。
三、3.人才培訓 (一)3-2-1 文資人力再造計畫 行 動 方 案 文資人力再造計畫 7.
目
培訓公部門文化資產承辦人員,提升專業度與建立正確態 度。 8. 提昇文化資產修復人員素質,促進自我成長。 9. 培養一般經理人才,投入文化資產經營管理工作。 標 10. 提供民間匠師、文化資產經營管理人員進修管道。 11. 提供文化資產公共參與管道,轉化人才角色,鼓勵人才投 入文化資產公共領域。 12. 建構文化資產「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新價值。 8.
舉辦文化資產承辦人員講習班,除行政作業與法令規範 外,應涵蓋文化資產哲學與倫理課程,建立對待文化資產 的正確態度。 9. 開設文化資產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結合社區大學或一般 大學文資課程進修學分班開課辦理,對象包含一般企業經 營管理人才,以及對文化資產經營管理有興趣者。 執行內容概述 10. 開設匠師技能培訓班,結合社區大學或一般大學文資課程 進修學分班開課辦理,對象以一般木工(大、小木匠)、泥 水師、彩繪工作者、陶藝工作者…等,對文化資產修復有 興趣者。 11. 開設產業文化資產人才角色轉化培訓班,培養產業從業人 員轉化為文化導覽員的新角色。 12. 引入過剩教育師資人力投入文資保存:招募目前各縣市待 - 54 -
附錄
業師資人力,由上述培訓制度促使其擁有第二專長,除了 儲備地方文資保存行動中心及各民間相關組織人才外,若 該教師回歸教育體系任職亦可協助宣揚文化資產保存觀 念。 13. 轉化退休人力資源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各行業退休人員各 自擁有該領域專業知識與技術,可透過文化資產保存師認 證課程將之轉化為優秀文化資產工作者。一方面可誘發回 饋鄉土之精神,二方面可提供退休者生命實踐第二春之可 能,三方面可拓展文化資產社會連結,建立文化公共性。 14. 辦理區域型文化資產培訓班,於區域型計畫執行前分區舉 行培訓工作,要求縣市政府文化處科長、承辦人員、專業 團隊、社區團隊等等計劃相關人員都須參與。課程內容除 政策宣導之外,應加強區域型計畫核心精神之觀念建立, 且於課程中以團體討論方式,使各縣市相關組織人員共同 討論地方遠景及區域整合,以期達成深刻認識計畫內涵及 整合協力之目的。
期
由文建會開設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認證課程:將課程分成三階 段,基礎觀念建立班、進階培訓班、專業養成班,各階段課程 須經審核通過方可開設。各階段課程期程至少分別為:基礎班 程 24 週、進階班 12 週、專業班 4 週,每週至少 10 小時之講授討 論或實作課程。完成各階段課程分別给予各階段修業獎狀鼓 勵,完成三階段培訓並通過測試者授予文化資產保存專業證 書。
經
費 每年開辦 1 梯次,各班人數約 50 人,每年約 3000 萬。
5. 6. 7. 注 意 事 項 8.
推動跨部門合作,鼓勵不同領域人才參與。 鼓勵由下而上的創意修復與保存提案。 須嚴格執行培訓課程制度並訂定有效考核標準。 文建會應將參與區域型計畫培訓班列為執行區域型計畫必 要條件,須要求區域型計畫相關人員皆參與培訓方可獲得 經費補助,且參與培訓之表現亦列入經費補助參考。
- 55 -
附錄
第9章 第 3-4 年以基地建立、進階智慧發掘及公共性為主要目 標,茲羅列行動方案為下
一、1.基地建立 (一)0-1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行動方案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 6.
提高中央文化資產業務行政決策層級,有助政策有效推 動。 7. 整合中央文化資產相關行政資源,讓文化資產各面向問題 可以獲得配套解決。 8. 促使各部會處重視文化資產,更凸顯文化資產的可見性。 9. 作為全國文化資產保存重要策略與執行基地,架構起台灣 的文資守護網絡。 10. 促成國家施政以文化為主軸,擘劃出以文化為核心的發展 藍圖。
目標
4.
執行內容概述
5. 6.
成立跨部會「文化資產推動委員會」,相關部會主管(如 文建會、農委會、教育部、客委會、原民會...等)為當然 委員,行政院長(或副院長、政務委員)為主委,擔任會 議主席,文建會為會務聯繫窗口。 每季召開委員會,會商文化資產業務相關問題並由主委裁 示交辦解決方案、執行部會,並督導工作進度。 各部會依委員會決議事項從既有預算來處理文化資產相 30 關業務,或依現行預算法 編列年度預算來處理。
期程
短程:說服院長,即刻推動成立。
經費
由文建會預算業務費用支出,不需額外編列。
注意事項
3. 4.
委員會需掌握區域型計畫的精神與具體而明確的願景。 委員會執行文化資產業務時需能跨領域、跨地域、跨群 域。
(二)0-6 文化資產智慧寶庫計畫 行動方案
文化資產智慧寶庫計畫
目標
10. 讓圖書館成為地方的智慧寶庫。 11. 讓圖書館典藏地方生命與歷史。
- 56 -
附錄
12. 13. 14. 15. 16. 17.
讓圖書館成為地方人們面向世界的窗口。 讓圖書館成為多元文化的舞台。 讓圖書館成為增強弱勢族群的動力基地。 讓圖書館成為社區人們沈思的地方。 讓逛圖書館成為充滿驚奇的探險之旅。 新圖書館的任務就不僅是圖書借閱,而是提供各種解決問 題的管道與知識來源。 18. 讓圖書館成為文資保存基地重要環節。 7. 8. 9.
建置地方史料典藏資料寶庫。 打造在地知識傳授與交流平台。 設立文化資產專區(文化資產相關知識資料如文史、地方 知識、文資介紹…)。 10. 成立社區展示中心:透過簡單的物件、展示與說明,都能 讓地方人們不斷地緬懷前人的努力,從而深化愛鄉愛土的 情懷。 執行內容概述 11. 邀集地方退休教師及專業人士擔任志工:其任務是提供知 識,所以圖書館管藏的不僅是書籍,更包括豐富的在地 人、地、事、時、物等面向的資源連結。 12. 扮演更積極的社會責任:一方面結合社會處、教育處、文 化局、社區大學等來協助偏遠地區孩子或社會弱勢團體能 得到知識支援,另一方面若能每週兩次一輛車全縣巡迴遞 送各鄉村人們所借閱的書籍到各鄉鎮圖書館轉借,就能免 除各地人們需各自遠道借書的辛苦。 期程
持續長期推動。
經費
3000 萬元
相關單位
文建會、各縣市文化局、各縣市教育處、各縣市社會處。 3.
注意事項 4.
圖書館需具公共性讓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動需指向公共性 的營造,鼓勵各種社會行動者參與,以期使文化資產能成 為文化公共財 圖書館需營造持續學習的風氣。
(三)0-7 鼓勵各鄉鎮市公所設立文化資產課計畫 行動方案
鼓勵各鄉鎮市公所設立文化資產課 4.
目標 5.
讓文資等文化業務可以取得跨課室的資源來處理,獲得 「公共性」地參與保存。 建構基層文資守護網絡。 - 57 -
附錄
6.
基層公務文化事務人力提升。
6.
內容概述
鼓勵鄉鎮市公所成立文資課(或文化發展課、文化觀光課 等):酌量公所業務與鄉民實際需求,進行組織整併、再 造。 7. 跨課室文化業務專案會報,鄉鎮市首長親自主持。 (預計 2 週~4 週一次) 。 8. 各課室既有業務中嘗試與地方文化資產相關問題連結,讓 其問題獲得更多資源來處理。 9. 聘請文化業務顧問,協助文化相關政策構想之提出。 10. 觀摩桃園市公所推動文化相關業務的實務經驗。
期程
持續推動。
經費
300 萬(說明座談費、專家學者出席、文宣印製等)
相關單位
文建會、各縣市政府、各鄉鎮市公所 1. 2.
注意事項
3.
文資課需以跨域的概念經營文化資產為公共領域的新場 域,另一方面也需結合眾人形成一公共領域機制。 文資課在保存文化資產時應該檢視現況問題後提出文化 資產前瞻性保存的願景,以做為保存行動的努力方向。 文化資產課人員應具備文化資產專業能力,每年應定期培 訓。
(四)0-8 推動各縣市修改法令以將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各上位計畫 行 動 方 案 推動修改法令以將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各上位計畫 4. 5. 目
標 6. 5. 6.
執行內容概述
7. 8.
中央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環評委員會、國土規劃委會等 納入文化資產保存專業人才。 函文各縣市政府,檢視現行發展委員會,如都市計畫委員 會、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都市設計委員會等組織章程, 將文化資產保存人員置入組織人員中。 視文化資產為都市規劃過程中的重要元素,落實保存與再 利用,避免營造景觀式的建設計畫。 中央政府主動修改委員會組織法,將文化資產保存專業人 才納入各相關委員會。 由文建會函文各縣市,檢視現有都市發展法令政策,將文 化資產保存人員納入各委員會組織人員。 獎助文化局彙整縣內文化資產價值資料庫,提供具體可行 的利用方向,供各委員會執行都市發展計畫時參考。 監督各縣市業務單位應充份尊重文化資產委員意見,避免 文化資產遭都市發展犧牲事件發生。 - 58 -
附錄
期
程 依各委員會聘期及任期由首長決定
經
費 依現行委員會組織章程規定編列,不需額外編列。
相 關 單 位 文建會、內政部、各縣市政府。 4. 注 意 事 項 5. 6.
應掌握區域型計畫核心精神。 把握區域型計畫與上位計畫的連結。 促成跨部門整合與合作。
二、2.進階智慧發掘 (一)1-1-3 設置全國文化資產知識交流平台 行 動 方 案 設置全國文化資產知識交流平台計畫
目
5. 6. 標 7. 8.
提供全國文化資產產、官、學、研知識交流的管道。 方便全國民眾取得文化資產相關訊息。 提供民眾主動提報文化資產便利性的管道。 加速文化資產知識創造、流通與加值。
4. 建置中央文化資產交流網站─擴充現有文建會網站中,文化 資產項次下內容,除原有法定文化資產的簡介之外,另外提 供法令、文化資產提報流程(提報單)、全國文資新聞、文化 資產發展願景、文資討論區…等內容。 執行內容概述 5. 獎助各縣市建置縣內文化資產資料庫─建立法定文化資 產、潛力文化資產、社區文化資源資料庫,內容包含人文地 產景各類別,並提民眾主動提報及討論機制。 6. 獎助各縣市辦理「文化資產知識交流平台」說明座談會,鼓 勵民眾參與。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4. 5.
經
費 6. 5. 6.
注 意 事 項
7. 8.
全國文化資產知識交流平台建置費用每一年 50 萬元。 各縣市網站暨文化資產資料庫建置經費每年每縣市 30 萬 元,全國共 750 萬元。 座談會每一縣市舉辦 5 場,每場活動暨宣傳費 2 萬元,共 10 萬元,全國合計 250 萬。 平台內應提供並整合區域內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訊息。 平台內提供社區參與文資保存的訊息與管道,成為社區間 交流的平台。 平台應提供部門合作的資訊與訊息,鼓勵部門相互合作, 促進文化保存與活化。 平台內應提供區域內歷史與文化資源調查等軟性資料,以
- 59 -
附錄
供民眾及規劃團隊參考。
(二)1-2-2 獎助成立部落學校 行 動 方 案 獎助成立部落學校 目
4. 標 5. 6. 5.
執行內容概述
6. 7. 8.
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傳承。 推動原住民經驗智慧傳承。 落實文化生活化理念。 由文建會組織輔導團隊,深入部落參與課程設計及文化資 產發掘事宜;由教育部融合現有教育體制,進行課程實際 運作。 結合部落國民教育現行課程,推動部落文化本位課程。 課程內容由部落頭目、長老共同擬定,包含狩獵智慧、編 織技巧、部落組織等內容。 利用學校假日期間,推動生態環保及狩獵等生活技能課 程,營隊(如少年會所)方式舉辦。
期
程 結合正規課程及寒暑假經常性進行。
經
第一階段以試辦性質,由部落主動參與,經費預估約 50 萬。 費 第二階段為全面實施,每一部落補助 50 萬元,不足部份由部 落自籌。 3.
注 意 事 項
4. 5.
學校應具備部落內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與傳授的功 能。 將部落內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內容融入部落教育課 程內。 部落學校可以提出部落文化資產發展願景,促進族人對文 資保存的想像與共識。
(三)1-2-4 尊重多元文化計劃 行 動 方 案 尊重多元文化計劃 目
4. 標 5. 6. 3.
執行內容概述
探索發掘族群文化內涵,建構族群文化厚度與多樣性 形塑族群文化認同及文化自信 促進族群文化傳承及永續發展 獎勵補助多元展示及多功能的地方文化館:可與既有地方 文化館業務結合,將村史寫作成果於地方文化館展示,應 強調地方文化館的文化多元性及多功能性,做為地方居民 自我展演的主要場域,呈現豐富的地方文化樣態,同時應
- 60 -
附錄
4.
扮演地方文化資產工作站的角色,成為文化資產資訊交流 及疑難協助中心。 補助各縣市進行各族群文化資產普查及指定登錄計畫:新 移民、榮民、河洛等等各族群文化資產的挖掘與發揚,鼓 勵各縣市進行各族群文化資產調查與指定登錄,以豐富台 灣文化資產廣度與深度,並促使國民都能更了解與尊重各 族群文化。特別是新移民往往被視為社會問題,其實其具 有豐富台灣文化的積極作用,若能加以發掘其文化資產, 將能幫助新移民建立新的社會價值觀,擺脫弱勢形象,成 為社會文化發展的有力支持者。
期
程 長期持續推動
經
費 每年每縣市 100 萬,全國共計 2500 萬。 4. 5.
注 意 事 項 6.
多元文化包含有形與無形文化整合策略。 運用多元文化計畫整合跨部門與公私部門的合作,達成共 同的願景與目標。 側重不同族群歷史及文化資源調查研究,融入區域型文資 存規劃內容。
三、
- 61 -
附錄
四、3.公共性 (一)2-1-2 社區文化資產博覽會 行 動 方 案 社區文化資產博覽會
目
5. 6. 標 7. 8. 4. 5.
執行內容概述 6.
獎助各縣市成立縣定文化紀念物展示平台。 藉由物件展示,激發民眾對文化紀念物的多元想像。 善用各縣市微型文資中心,活絡地方知識。 落實文化資產生活面向,促進文化資產的公共性。 鼓勵各縣市政府,配合縣定文化紀念物指定,與微型文資 中心的成立,展出地區性的文化紀念物件。 鼓勵各縣市政府,以社區文化紀念物博覽會進行活動行 銷,鼓勵社區民眾參與,同時吸引外來遊客體驗在地文化 特色。 展出物件以區域性為劃分依據,創造「一鄉鎮以一特色」 的多元文化資產展示目標。
期
程 依區域特性與民俗節慶,各地區每年不定期舉辦一次。
經
費 展場佈置及策展費用預估每縣市 20 萬元,全國合計 500 萬元。 4.
注 意 事 項 5. 6.
需由居民參與,以便讓居民們了解社區文化資產,以達到 資源的發掘與整合的行動方案。 博覽會應包含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整合展示,以供參考。 博覽會應透過部門整合行動,以達成文資整合與發展的目 標。
(二)2-1-3 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劃 行 動 方 案 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劃 目
4. 標 5. 6. 4.
執行內容概述 5.
以社區參與形塑公共領域及文化公共財 結合社區營造成果與資源進行文化資產保存 賦予社區營造新的動力與實踐方向 修正社區營造相關獎補助政策:藉以調整社區營造方向以 地方文化資產保存為主要目的與手段,過往社區營造雖然 也進行諸多文史資源調查工作,但未能進一步指認為地方 文化資產,也缺少積極的保存動作,建議應從地方文化性 資產的發掘著手強化文化資產意識,進而推動文化資產保 存,建立文化公共財概念。 增列社區營造點甄選標準,推動社區組織進行地方無形文 化資產傳習:透過居民參與地方文化活動來進行文化資產 保存,如各地廟會、陣頭、技藝傳承往往缺乏人才投入, - 62 -
附錄
6.
若由社區營造方式導入地方居民參與,啟發在地文化資產 概念,既可達成文化資產保存傳承,又能使居民參與地方 公共事務,建立在地文化認同感與文化公共財理念。 要求接受文建會補助之各縣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相關計畫 案須召開社區說明會:各類文化資產計畫不論是調查研 究、普查、設計監造、修復、緊急加固等等須召開社區說 明會,增加居民了解及參與文化資產的機會,且以促進地 方居民深度參與為目的。
期
程 10 年
經
費 既有經費即可辦理。 1. 促使民眾參與以達到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計畫的文化資 產無形文化的保存與傳承。 2. 需讓民眾皆能了解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的精神 與願景。
注 意 事 項
(三)2-1-5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 行 動 方 案 補助各縣市推動親近文化資產計畫
目
4. 5. 標 6.
增加民眾接觸及喜愛文化資產的機會 建立民眾與文化資產的多元鏈結促進公共領域的形成 活化文化資產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使人與文化資產共生共 榮
6.
文資導覽人員培訓: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導覽人員培訓,讓 社區居民了解文化資產且能替文化資產說故事。 7. 導覽解說競賽:承導覽培訓成果舉辦導覽解說競賽,以之 提升導覽品質與社區居民榮譽感及參與度。 8. 舉辦文化資產繪本競賽:鼓勵親子參與繪本競賽,共同創 作、討論、發想文化資產,建立文化資產社會想像。 執行內容概述 9. 舉辦講唱文學創作及表演競賽:推動謎語、笑話、說書、 相聲等等講唱文學創作及表演競賽,使社區居民親身介入 文化資產,認同及推廣文化資產。 10. 舉辦文化資產智慧活化競賽:推動如:文化資產智慧活化 設計競賽、工藝創作、技術轉化再生等等,讓文化資產生 活化,社區居民成為文化資產代言人,甚至自身成為文化 資產。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經
費 每年每縣市 200 萬,全國共計 5000 萬
注 意 事 項 3.
透過民眾親近文化資產達到社區參與的規劃策動,以達到
- 63 -
附錄
4.
由下而上的永續經營策略。 達到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整合保存與推廣。
(四)2-1-6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展演計畫 行 動 方 案 推動各縣市進行文化資產展演計畫 目
4. 標 5. 6. 5. 6.
執行內容概述
7. 8.
增加文化資產趣味性,提高民眾參與意願 推動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 連結及移動藝術團體推動文化資產保存 講:由各縣市文化局邀請該縣說唱藝術家等針對縣內之文 化資產編演相關表演段子。 演:邀請歡喜扮戲團或地方表演藝術團體等針對各縣市之 文化資產進行口述暨生命史之編導演創作。 唱:邀請地方藝人、合唱團針對各縣市之文化資產創作、 表演相關歌曲。 舞:邀請相關舞團針對各縣市之文化資產編演相關之舞碼 定期公開展演及教學。
期
程 可逐年分項舉行。
經
費 每年每縣市 100 萬,全國共計 2500 萬
注 意 事 項
3. 4.
讓有形與無形資源能有整合的保存方案。 透過全民參與讓民眾了解無形文化資產。
(五)2-2-1 建構文化資產公共性策略工作坊(研習班) 行 動 方 案 建構文化資產公共性策略工作坊(研習班)
目
5. 6. 標 7. 8. 4.
執行內容概述 5. 6.
建立文化公共性社會想像。 宣導及討論文化資產作為文化公共財概念。 培訓公共領域及文化公共財種子教師。 提出對文建會及各縣市文化局的政策及策略建議。 鼓勵各縣市舉辦文化資產保存的策略工作坊或研習班:廣 邀地方文史工作者、社團負責人、地方居民、村里長等等 進行文化資產保存策略思考激盪與交流。一方面進行文化 公共財的概念宣導討論,二方面讓各方致力於保存者有自 我提升的機會。 培育各地方/單位的種子教師:承工作坊成果持續加強組訓 參與人員,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及文化公共財理念宣揚。 文建會擇優編輯出版工作坊成果報告:彙整提出文化資產 保存策略與建議,作為文建會及各縣市文化局施政建議,
- 64 -
附錄
並成為相關文化資產行動者進修參考。 期
程 每年定期舉行
經
費
注 意 事 項
工作坊每年每縣市 20 萬,全國共計 500 萬。 每年擇優編輯出版成果報告每年 20 萬。 3. 4.
讓不同行動者皆能了解區域型計畫的核心精神與願景。 需讓社區參與規劃,才能由下而上的達到永續經營策略。
(六)2-2-2 有形、無形整合保存計畫 行動方案
有形無形整合保存計畫 4.
目標
5. 6. 5.
6. 內容概述 7. 8.
建構文化資產的系統性,嵌合常民生活環節,塑造文化公 共性。 強化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關係連結,促進文化資產保存與 活化。 豐富地方文化表情,塑造在地文化特色。 鼓勵在地工藝創作與節慶活動結合:鼓勵各縣市進行地方 優秀藝師調查,將蒐集之資料建立成為人才資料庫,並結 合文資保存行動中心主動獎助及要求區域內各民俗活動 主辦單位,其所需之人員、器具、材料等等,使用地方優 秀藝師作品,並於活動中教學或展演。 鼓勵延攬地方優秀匠師參與公共空間設計營造:獎勵各縣 市政府延攬地方優秀匠師進行公共空間營造,促使優良技 藝得以展現、延續及競爭,亦可提升整體文化素養促進文 化資產保存。 辦理技藝研習暨展覽會:定期舉行各項技藝交流會議及展 示活動,提升技藝水準及能見度,提高觀眾品味層次。 在地優秀匠師參與文化資產相關工作:要求接受文建會補 助之各縣市文化資產維護、修復與再利用等等各項工程, 延攬在地優秀匠師參與,創造在地文化資產風格,延續傳 統技藝及提供穩定工作機會。
期程
持續推動。
經費
每年每縣市最高 200 萬,25 縣市共約 5000 萬。
注意事項
4. 首要精神在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整合。 5. 需把握區域型文化資產的核心精神。 6. 鼓勵民眾踴躍參與。
- 65 -
附錄
(七)2-2-3 推動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 行 動 方 案 鼓勵各縣市文化局辦理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劃 5. 6. 目
標 7. 8.
執行內容概述
5. 6. 7. 8.
針對各縣市的差異性與核心價值制定出屬於在地性的文 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以達到文化資產多樣性、特殊性。 結合各縣市的文化資產的社區資源(人文地景產)與地方 政府資源、中央政府資源。 建構文化資產的願景與想像,並透過此規劃制定文化資產 的進程、方向與階段性任務。 塑造文化資產跨部門的合作機制,落實跨領域合作。 獎助各縣市政府,辦理、執行文化資產綜合發展計畫。 制訂跨部門合作方案,達到文化資產整合保存的目標。 檢視各縣市已指定或登錄之法定文化資產,以及各項文化 資源,整合歸納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將困境問題歸納出關連性、系統性,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 策略。
期
程 長期持續推動
經
費 補助各縣市經費 200 萬元,25 縣市 5000 萬。
5. 6. 注 意 事 項 7. 8.
應由文建會訂定基本規範以及檢核指標再行推動。 需掌握區域型計畫的核心精神與願景。 需將上位計畫與都市計畫聯合文化資產中觀看,以達到文 化資產保存。 需掌握跨部門的各項資源,以整合與善用各部門的資源。
(八)2-3-3 鼓勵各縣市政府辦理「村定文化資產」獎助計畫 行 動 方 案 鼓勵各縣市政府辦理「村定文化資產」獎助計畫
目
標
5. 6. 7. 8. 4.
執行內容概述
5. 6.
落實文化資產多樣性指定。 尊重在地文化與歷史,提昇地方文化價值。 提昇居民榮譽感,提供創意而富彈性的文化資產指定管 道。 落實文化資產分級制度。 (「法定文化資產」 、 「縣定文化紀 念物」、「村定文化資產」) 獎助各縣市政府,鼓勵由村民自訂「村定文化資產指定公 約」。 獎助各縣市政府,發掘具地方歷史、科學、文學、藝術、 工藝、美術,對村民具有重大意義與貢獻之文化資產。 獎助各縣市政府,鼓勵由村民自行設計標章,創造在地文 化特色。 - 66 -
附錄
期
程 常態性活動。
經
費 由文建會獎助各縣市文化局組織輔導團進行輔導推廣。 3.
注 意 事 項 4.
透過此方案讓社區民眾集體參與,以達到全民認識文化資 產並促使民眾們持續發掘。 由下而上的民眾自主權操盤,以達永續經營。
(九)2-3-4 推動反省式地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 行 動 方 案 推動反省式地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 4. 標 5. 6.
目
3.
執行內容概述 4.
期程
經
藉由社區組織、民間社團進行文化資產守護。 發掘在地文化資產,成為全民的社會運動。 轉化地方文史能量進行文化資產保存,促進公共參與。 修正守護網計畫以文史工作者為主要守護員:文建會已進 行之文化資產守護網計畫立意優良,以社區居民為主要守 護員進行社區性文化資產的守護行動,能夠達到社區居民 參與及形塑文化資產認同的目標。但是往往有居民參與意 願不足、通報後進度緩慢、組織鬆散、維繫困難等等問題, 故在此必須推動修正性的守護網計畫,改以文史工作者為 主要守護員, 「移動」文史工作者能量導入文化資產保存。 推動各種民間組織成為守護團體:將各團體「移動」進入 文化資產領域,使各團體在既有基礎上進行文化資產保 存,將有助於守護網功效得以發揮,也才能長久落實到地 方生活。
短
重新建置與啟動守護網計畫、以文史工作者為主要守護員、推 動各種民間組織成為守護團體
中
鼓勵更多縣市文化局協助社區組織參與守護網計畫、既有社區 守護網功能強化與修正
長
全國國民都成為守護網成員 費 每年每縣市 100 萬,全國共計 2500 萬。 3.
注 意 事 項
4.
以由下而上的永續經營策略達到修正守護網的核心,亦即 是由下動員而達到文化資產永續保存與持續推動的毅力。 人員需能掌控歷史與文化資源調查研究與有無形文化資 產的保存。
- 67 -
附錄
審查委員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許有仁、卓琇琴、林蔚嘉 審查委員:江韶瑩、邱上嘉、曾旭正、薛琴、廖世璋
工作團隊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文化台灣發展協會 計畫主持人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林崇煕 教授
執行顧問
中華民國文化台灣發展協會
陳毓棻 理事長
兼任助理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吳玉華
兼任助理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黃冠博
兼任助理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蔡金鼎
兼任助理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蔡惠欣
兼任助理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賴子儀
-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