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感光 Light Up Taiwan

Page 1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光影。人文。生活

2013

台灣首座「光之廟宇」誕生 L

i

g

h

t

U

p

T

a

i

w

a

n


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的光影,而是讓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把詩句裡面形容的自然光找回來,

生活中需不需要這麼多光 ? 多就是好嗎 ?

照明反應我們對環境的態度,也是詮釋生活、文化的宣言,

照明設計重視人與環境的關係,

竹影的光、像水一般的月光流動,一直到仰望銀河的、牽牛與織女星的,

或許可以思考減法這件事,

有耐心、有創意的將對光的感覺與知識整合,

光環境的改造,做到最極致是看不到燈,但讓人感受到光。

找回幽微的光,找回人的悠閒、人的安靜、人的溫和。

對「光」有感,將之內化為生活的習慣和秩序,成為社會對美的堅持。

一步步往對的方向走,展現台灣的人文內涵。

華人照明先驅 周鍊

美學家 蔣勳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月河燈光設計負責人 林大為


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的光影,而是讓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把詩句裡面形容的自然光找回來,

生活中需不需要這麼多光 ? 多就是好嗎 ?

照明反應我們對環境的態度,也是詮釋生活、文化的宣言,

照明設計重視人與環境的關係,

竹影的光、像水一般的月光流動,一直到仰望銀河的、牽牛與織女星的,

或許可以思考減法這件事,

有耐心、有創意的將對光的感覺與知識整合,

光環境的改造,做到最極致是看不到燈,但讓人感受到光。

找回幽微的光,找回人的悠閒、人的安靜、人的溫和。

對「光」有感,將之內化為生活的習慣和秩序,成為社會對美的堅持。

一步步往對的方向走,展現台灣的人文內涵。

華人照明先驅 周鍊

美學家 蔣勳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月河燈光設計負責人 林大為



感光 2013 光影。人文。生活

L

i

g

h

t

U

p

T

a

i

w

a

n


重生 古蹟風華再現

體驗 有感而光

迴響 光之語

點亮 心繫台南,光源綻放

52

2013 大事紀

56

從整合力開始,構築光影、人文與生活的新風景

58

感謝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光影,無所不在

08

推動光環境運動,再創台灣新價值

09

用光點亮台灣文化

10

光環境運動在台灣

18

感光城市

台南 府城的光影,風神的允諾

緣起 台灣首座「光之廟宇」

整合 連結各界力量,實現理想

典故 光的所在

概念 減法加光,有品質的光環境

轉變 釋放內涵

董事長 姚政仲 董事 吳秀蕙 林大為 林惠姿 林懷民 徐開塵 蔣勳 執行長 徐芳筠 視覺指導 張碧倫 行政經理 陳慧潔 專案經理 李珮儀 詹雁翔 賈玲玲 專案執行 蔡瓊瑩 文字 廖智賢 美術設計 張碧倫 厚厚 攝影 汪德範 邱國峻 歐杰儒 高誌駿 印刷 紅藍彩藝印刷 地址 新北市 231 新店區北新路三段 219 號 12 樓 電話 02-2911-8122 信箱 info.art@coretronicart.org.tw 網址 www.coretronicart.org.tw 光。影。人文。生活。基金會

06 目錄


重生 古蹟風華再現

體驗 有感而光

迴響 光之語

點亮 心繫台南,光源綻放

52

2013 大事紀

56

從整合力開始,構築光影、人文與生活的新風景

58

感謝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光影,無所不在

08

推動光環境運動,再創台灣新價值

09

用光點亮台灣文化

10

光環境運動在台灣

18

感光城市

台南 府城的光影,風神的允諾

緣起 台灣首座「光之廟宇」

整合 連結各界力量,實現理想

典故 光的所在

概念 減法加光,有品質的光環境

轉變 釋放內涵

董事長 姚政仲 董事 吳秀蕙 林大為 林惠姿 林懷民 徐開塵 蔣勳 執行長 徐芳筠 視覺指導 張碧倫 行政經理 陳慧潔 專案經理 李珮儀 詹雁翔 賈玲玲 專案執行 蔡瓊瑩 文字 廖智賢 美術設計 張碧倫 厚厚 攝影 汪德範 邱國峻 歐杰儒 高誌駿 印刷 紅藍彩藝印刷 地址 新北市 231 新店區北新路三段 219 號 12 樓 電話 02-2911-8122 信箱 info.art@coretronicart.org.tw 網址 www.coretronicart.org.tw 光。影。人文。生活。基金會

06 目錄


感光

光與影的互動,創造出充滿詩意的美感語彙,開展人類對建築、文學、電影、藝術及生命的諸多想像。

光影,無所不在

近年來,在產業與藝文結合的推廣下,光、電與科技,日漸成為藝術文化跨界創作的重要元素;但是,

光,不僅是照明, 更代表了一個城市的高度、文化的質量。

目前在光電方面的研究和推廣,多數仍著重於技術與科技層面,鮮少探究「光」的人文內涵與深度。

光,不僅是照明,更代表了一個城市的高度、文化的質量。因此,全球光學技術領導廠商之一的中強光 電集團,以建構「光與文化藝術平台」的理念,於 2010 年底成立「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基金會結合各個領域專業人士與藝文界翹楚,延續企業在光影領域的專業及對光的熱情,投注於理想光 環境及生活光美學的推廣,並以光影為媒介,點亮在地歷史特色,找回台灣文化的珍貴價值。

為此,我們提出「感光」概念,希望打開大眾對於光的想像,讓它成為美學生活的一部分,拉近光與人 文、生活的連結。

08

09


感光

光與影的互動,創造出充滿詩意的美感語彙,開展人類對建築、文學、電影、藝術及生命的諸多想像。

光影,無所不在

近年來,在產業與藝文結合的推廣下,光、電與科技,日漸成為藝術文化跨界創作的重要元素;但是,

光,不僅是照明, 更代表了一個城市的高度、文化的質量。

目前在光電方面的研究和推廣,多數仍著重於技術與科技層面,鮮少探究「光」的人文內涵與深度。

光,不僅是照明,更代表了一個城市的高度、文化的質量。因此,全球光學技術領導廠商之一的中強光 電集團,以建構「光與文化藝術平台」的理念,於 2010 年底成立「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基金會結合各個領域專業人士與藝文界翹楚,延續企業在光影領域的專業及對光的熱情,投注於理想光 環境及生活光美學的推廣,並以光影為媒介,點亮在地歷史特色,找回台灣文化的珍貴價值。

為此,我們提出「感光」概念,希望打開大眾對於光的想像,讓它成為美學生活的一部分,拉近光與人 文、生活的連結。

08

09


董事長的話

執行長的話

推動光環境運動 再創台灣新價值

用光點亮台灣文化 用光點亮的不只是被遺忘的文化資產, 還有可貴的情感及傳承。 改變,從「光」開始。

號召及串連影響力, 讓人們都可以藉由基金會這個平台, 交流經驗、資源與想法, 並且親身參與其中。

工業革命以來,城市的發展日漸興盛,當硬體建設愈趨完善,人工照明更加便利,城市的氛圍卻因此越

文化的累積,是經歷時間的淬鍊而成,文化的傳承,則需要人們的主動參與。中強光電基金會自 2010 年

來越急躁,這樣的光照使用方式,不僅降低了生活環境品質,也破壞人們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發起「光環境運動」,透過光的介入計畫,落實於社會群眾的生活中。三年來全台巡迴超過 20 場光影展 演、工作營、美學講座等活動,鼓勵參與的朋友感受、思考光,以光為媒介,對我們的歷史和城市人文

20 世紀的我們只注重光的「量」,現在,則是到了重視「質」的關鍵時刻。如何以最低限度的輕建設讓

地景進行解構並重塑,誘發更深刻的關切和認識。

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是城市發展中必須存有的遠見。「光」,可以是很好的媒介,它述說故事、營造氣 氛,無形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光的概念運用在生活美學時,能將煩躁的心情穩定下來,也得

2012 年我們啟動「感光城市計畫」,選定古都台南做為計畫起點,針對城市區域空間,進行光環境紀錄

以展現城市原有的人文內涵。

及調查。2013 年常駐台南,將探索結果化為行動,打造風神廟成為台灣首座「光之廟宇」。我們邀請社 區民眾來感受光所帶來的改變,回到廟口前聽府城、五條港、接官亭和風神廟的歷史故事。看著爺爺牽

日本大阪計畫打造夢幻的「光影水都」作為未來城市營造目標,新加坡則是已經在 2010 年舉辦亞洲第一

著小孫子的手走進風神廟埕,在音樂、說書人與光影之中,重溫記憶。我們知道,用光點亮的不只是被

個以永續發展為訴求的光藝術節來行銷城市。國際間的「光環境運動」已然發生,光影的輕建設已成為

遺忘的文化資產,還有可貴的情感及傳承。

城市規劃的新顯學、城市競爭的軟實力,此時的台灣不能缺席。 感謝所有協助感光城市計畫及基金會的好朋友,特別是臺南市政府、周鍊老師以及風神廟。「光之廟宇」 於此,中強光電基金會以光影為主軸,融合藝術及人文領域,挖掘還未被關注的議題,並且積極討論及

只是一個開端,我們很珍惜這次的執行經驗,希望這個改變能持續在這片土地發酵,並推廣到其他城

提出實際的解決策略。在生活面上,我們提升民眾感光意識,創造更多感動;從資源面上,我們打造交

市,讓民眾重新認識夜晚的台灣,以既有的文化為榮。

流平台,連結藝術文化工作者、公部門、民間單位及專業人士,讓關心台灣社會發展的人們都可以藉由 基金會,交流經驗、資源與想法,並且親身參與其中,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改變,從「光」開始。

未來,基金會期待以光為媒介,讓大眾看見台灣值得驕傲的文化特色,凸顯城市魅力,並導引在地自發

邀請您加入光環境運動的行列,持續關注我們的感光計畫,一起讓台灣更好。

性創新行動,透過共有的省思及認同,再創台灣價值。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姚政仲

10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徐芳筠

11


董事長的話

執行長的話

推動光環境運動 再創台灣新價值

用光點亮台灣文化 用光點亮的不只是被遺忘的文化資產, 還有可貴的情感及傳承。 改變,從「光」開始。

號召及串連影響力, 讓人們都可以藉由基金會這個平台, 交流經驗、資源與想法, 並且親身參與其中。

工業革命以來,城市的發展日漸興盛,當硬體建設愈趨完善,人工照明更加便利,城市的氛圍卻因此越

文化的累積,是經歷時間的淬鍊而成,文化的傳承,則需要人們的主動參與。中強光電基金會自 2010 年

來越急躁,這樣的光照使用方式,不僅降低了生活環境品質,也破壞人們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發起「光環境運動」,透過光的介入計畫,落實於社會群眾的生活中。三年來全台巡迴超過 20 場光影展 演、工作營、美學講座等活動,鼓勵參與的朋友感受、思考光,以光為媒介,對我們的歷史和城市人文

20 世紀的我們只注重光的「量」,現在,則是到了重視「質」的關鍵時刻。如何以最低限度的輕建設讓

地景進行解構並重塑,誘發更深刻的關切和認識。

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是城市發展中必須存有的遠見。「光」,可以是很好的媒介,它述說故事、營造氣 氛,無形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光的概念運用在生活美學時,能將煩躁的心情穩定下來,也得

2012 年我們啟動「感光城市計畫」,選定古都台南做為計畫起點,針對城市區域空間,進行光環境紀錄

以展現城市原有的人文內涵。

及調查。2013 年常駐台南,將探索結果化為行動,打造風神廟成為台灣首座「光之廟宇」。我們邀請社 區民眾來感受光所帶來的改變,回到廟口前聽府城、五條港、接官亭和風神廟的歷史故事。看著爺爺牽

日本大阪計畫打造夢幻的「光影水都」作為未來城市營造目標,新加坡則是已經在 2010 年舉辦亞洲第一

著小孫子的手走進風神廟埕,在音樂、說書人與光影之中,重溫記憶。我們知道,用光點亮的不只是被

個以永續發展為訴求的光藝術節來行銷城市。國際間的「光環境運動」已然發生,光影的輕建設已成為

遺忘的文化資產,還有可貴的情感及傳承。

城市規劃的新顯學、城市競爭的軟實力,此時的台灣不能缺席。 感謝所有協助感光城市計畫及基金會的好朋友,特別是臺南市政府、周鍊老師以及風神廟。「光之廟宇」 於此,中強光電基金會以光影為主軸,融合藝術及人文領域,挖掘還未被關注的議題,並且積極討論及

只是一個開端,我們很珍惜這次的執行經驗,希望這個改變能持續在這片土地發酵,並推廣到其他城

提出實際的解決策略。在生活面上,我們提升民眾感光意識,創造更多感動;從資源面上,我們打造交

市,讓民眾重新認識夜晚的台灣,以既有的文化為榮。

流平台,連結藝術文化工作者、公部門、民間單位及專業人士,讓關心台灣社會發展的人們都可以藉由 基金會,交流經驗、資源與想法,並且親身參與其中,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改變,從「光」開始。

未來,基金會期待以光為媒介,讓大眾看見台灣值得驕傲的文化特色,凸顯城市魅力,並導引在地自發

邀請您加入光環境運動的行列,持續關注我們的感光計畫,一起讓台灣更好。

性創新行動,透過共有的省思及認同,再創台灣價值。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姚政仲

10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徐芳筠

11


光環境運動

光環境運動在台灣

光環境的營造,不只是符合照明的需求,也能夠展現在地文化特色; 中強光電基金會以對「光」的熱情, 結合不同領域、專業,建構光影和文化藝術的平台。 三年來,藉由城市計畫、工作營、美學講座、藝文展演與意見調查等活動執行, 讓居民及政府感受「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同投入「光環境運動」。

12

13


光環境運動

光環境運動在台灣

光環境的營造,不只是符合照明的需求,也能夠展現在地文化特色; 中強光電基金會以對「光」的熱情, 結合不同領域、專業,建構光影和文化藝術的平台。 三年來,藉由城市計畫、工作營、美學講座、藝文展演與意見調查等活動執行, 讓居民及政府感受「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同投入「光環境運動」。

12

13


感光城市 透過「光」的設計及運用, 展現城市文化內涵與活力。

2012 年「感光。台北」 首都台北,各式繁忙的商業活動從早到晚不停歇, 五光十色的廣告招牌,嶄新建築的炫目光影在城市 的各個角落閃爍。中強光電基金會在華山文創園

五光十色的廣告招牌,反映台北都會繁忙的商業活動。

藉著光偵探活動,探索城市裡的光環境。

巷弄裡幽微的燈光,映照台南特有的韻味。

廟宇和台南人的生活緊密連結, 人們也在光影中感受神祉的眷顧與庇佑。

區、城東(信義區)、城西(中正區、萬華區)進 行光偵探活動,由照明設計師賴雨農及旗下專業團 隊帶領,探索城市裡沒有被注意到的「光」,觀察 其燈照對氛圍營造、營業商家的影響。活動聚焦於 提升民眾對光的意識和敏感度,親身體驗什麼是 好、什麼是不好的光環境。

2012 - 2013 年「感光。台南」 台南的美,在於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數量驚人的 廟宇,和台南人的生活緊密連結。因此,中強光電 基金會便以廟宇為主軸,探索廟宇及其周邊街道, 並思考如何透過光的設計,重視該地的自然空間和 歷史文化。「感光台南」計畫邀請華人照明先驅周 鍊,在台南風神廟打造台灣首座「光之廟宇」,在 生活中傳遞光之美。不破壞、不著痕跡,賦予城市 歷史印記一道新的光影風貌。希冀喚醒每個人心中 的光,喚醒每個城市對「光」的重視,樹立城市的 生活光美學典範。

14

15


感光城市 透過「光」的設計及運用, 展現城市文化內涵與活力。

2012 年「感光。台北」 首都台北,各式繁忙的商業活動從早到晚不停歇, 五光十色的廣告招牌,嶄新建築的炫目光影在城市 的各個角落閃爍。中強光電基金會在華山文創園

五光十色的廣告招牌,反映台北都會繁忙的商業活動。

藉著光偵探活動,探索城市裡的光環境。

巷弄裡幽微的燈光,映照台南特有的韻味。

廟宇和台南人的生活緊密連結, 人們也在光影中感受神祉的眷顧與庇佑。

區、城東(信義區)、城西(中正區、萬華區)進 行光偵探活動,由照明設計師賴雨農及旗下專業團 隊帶領,探索城市裡沒有被注意到的「光」,觀察 其燈照對氛圍營造、營業商家的影響。活動聚焦於 提升民眾對光的意識和敏感度,親身體驗什麼是 好、什麼是不好的光環境。

2012 - 2013 年「感光。台南」 台南的美,在於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數量驚人的 廟宇,和台南人的生活緊密連結。因此,中強光電 基金會便以廟宇為主軸,探索廟宇及其周邊街道, 並思考如何透過光的設計,重視該地的自然空間和 歷史文化。「感光台南」計畫邀請華人照明先驅周 鍊,在台南風神廟打造台灣首座「光之廟宇」,在 生活中傳遞光之美。不破壞、不著痕跡,賦予城市 歷史印記一道新的光影風貌。希冀喚醒每個人心中 的光,喚醒每個城市對「光」的重視,樹立城市的 生活光美學典範。

14

15


感光教室|工作營

2011 年 有感於光影推廣多數著重在技術面,基金會選定了

中強光電基金會連續三年,

台北並舉行台灣第一場以光影為主題之「感光!光

於台北、花蓮、與台東舉辦「感光。光影工作營」,

影工作營」,由時任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林大為

培訓對光有興趣的年輕專業者和社區意見領袖,

擔任主持人。由建築、藝術、舞台等不同光領域的

希望在台灣向下扎根,

專業工作者帶領學員參與光影探索,看見光與自己

埋下感光的推廣種子。

更豐富的可塑性;而來自全台各領域的報名者,歷 經三個階段的歷程,展現對「光」的新態度。

2012 年 工作營在花蓮文創園區擴大舉辦,邀請了來自新加 坡的王瑞芳、香港的莫偉強、與台灣的林大為、姚 仲涵等四位國際光專業名師,帶領超過百位實踐大

2013 年的《感光工作營》在無光害的台東國本農場進行,三合院的空間讓大人小孩一起玩光,體驗黑暗與光不同的美。

學建築系學生與花蓮當地學子,以遊戲共同參與的 方式探索光與肢體、空間的可能性。四位講師分享 其在光的領域心得,以及世界各地對光的覺知與運 用,啟發學員對光環境的認識。

2013 年 由林大為老師帶領的《光影工作營》, 以互動體驗的方式感受光與影的變化。

工作營的列車開到了台東,以「今晚,台東不插 電」為主題,在無光害的國本農場王家三合院舉 辦,邀請了來自台東當地、蘭嶼、布農族社區等喜 歡光、不怕黑,對生活週遭環境充滿好奇的大人與 小孩,一起探索光影、體驗黑暗的美及光的樂趣。

三年來,總計超過 400 位民眾參加體驗。光影工作 營主持人林大為老師認為,「當大家知道光影可以 是詮釋文化、環境的宣言時,就會更有耐心,更有 創意的將對光的感覺和知識整合,知道如何一步步 往對的方向走。」藉由開放式的工作營,以及光專 業者的帶領,以即興巧思的遊戲打破大家對光的既 定思維,感光學員經由參與而開始聆聽、感受,進 而學習思考善用光,讓光,不只是照明的工具,也 可以是美學生活的一部份。 16

17


感光教室|工作營

2011 年 有感於光影推廣多數著重在技術面,基金會選定了

中強光電基金會連續三年,

台北並舉行台灣第一場以光影為主題之「感光!光

於台北、花蓮、與台東舉辦「感光。光影工作營」,

影工作營」,由時任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林大為

培訓對光有興趣的年輕專業者和社區意見領袖,

擔任主持人。由建築、藝術、舞台等不同光領域的

希望在台灣向下扎根,

專業工作者帶領學員參與光影探索,看見光與自己

埋下感光的推廣種子。

更豐富的可塑性;而來自全台各領域的報名者,歷 經三個階段的歷程,展現對「光」的新態度。

2012 年 工作營在花蓮文創園區擴大舉辦,邀請了來自新加 坡的王瑞芳、香港的莫偉強、與台灣的林大為、姚 仲涵等四位國際光專業名師,帶領超過百位實踐大

2013 年的《感光工作營》在無光害的台東國本農場進行,三合院的空間讓大人小孩一起玩光,體驗黑暗與光不同的美。

學建築系學生與花蓮當地學子,以遊戲共同參與的 方式探索光與肢體、空間的可能性。四位講師分享 其在光的領域心得,以及世界各地對光的覺知與運 用,啟發學員對光環境的認識。

2013 年 由林大為老師帶領的《光影工作營》, 以互動體驗的方式感受光與影的變化。

工作營的列車開到了台東,以「今晚,台東不插 電」為主題,在無光害的國本農場王家三合院舉 辦,邀請了來自台東當地、蘭嶼、布農族社區等喜 歡光、不怕黑,對生活週遭環境充滿好奇的大人與 小孩,一起探索光影、體驗黑暗的美及光的樂趣。

三年來,總計超過 400 位民眾參加體驗。光影工作 營主持人林大為老師認為,「當大家知道光影可以 是詮釋文化、環境的宣言時,就會更有耐心,更有 創意的將對光的感覺和知識整合,知道如何一步步 往對的方向走。」藉由開放式的工作營,以及光專 業者的帶領,以即興巧思的遊戲打破大家對光的既 定思維,感光學員經由參與而開始聆聽、感受,進 而學習思考善用光,讓光,不只是照明的工具,也 可以是美學生活的一部份。 16

17


感光願景|民眾意見調查

在跨領域合作上,中強光電基金會結合不同的表演

儘管光環境運動在台灣已經起步,台北市環保局更

藝術團體,以生動且細緻的呈現方式,讓光影與藝

創全國首例,擬訂了「台北市光害防治管理自治條

術創作在台上揭幕。2011 年與優人神鼓合作《感

例」草案,目前已在立法中;然而,並非所有的地

光。優-秋光動鼓聲》,將山林重新妝點為大型光

方政府機關都意識到光環境改造的急迫性。因此,

影環境劇場,引領觀者感受到月光、樹影、鼓聲、

中強光電基金會希望號召公民參與社會改造,積極

空間與光的多元面貌,刺激大家重新思考「光與

向大眾推廣光環境意識,提升大眾對光的感受。

線上調查時間: 2013 年 月 日至 月 日。 4 18 6 14 有效調查樣本數: 3,708 份,男性佔 34% 、女性佔

感光體驗|展演 × 講座 × 活動

。 66%

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五場演出影響 2,170 人次。2012 年則是響應雲門舞集《九歌》在苗北 藝文中心的演出,鼓勵科技產業工作者參與藝文活

《感光。優—秋光動鼓聲》 在老泉山上的山林環境中,體驗光影與自然的關係。

為了瞭解民眾對於光環境的認識和感受,基金會於 2013 年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網路線上問卷調查;數

動,並且邀請苗栗家扶中心、天主教聖方濟育幼

據顯示,感光的意識在台灣已經逐漸抬頭,並且在

院、世界和平展望會等弱勢團體的孩子與家庭,將

光的適宜性、適地性之運用有所省思,最讓人感動

近 1,000 人一同觀賞,藉由支持城鄉的藝文發展,

的是,將近九成的民眾有意願以行動為台灣的光環

帶動地方民眾對文化的支持。

境而努力。

中強光電基金會邀請民眾參與「光。美學講座」,

我們相信這份報告能夠引起公部門的關注,讓民間

透過大師的剖析與交流,引燃小小火光,讓聽者重

對於改造光環境的需求之聲,得以被聽見,也進而

新思索光與生活的種種關係。講座由美學家蔣勳、

被實現。

高達 8 成 8 的民眾願意從 隨手關燈開始,身體力行 來影響他人,為台灣光環

華人照明先驅周鍊主講,前者以唐詩為文本,帶領

境努力。

大眾領略詩人對燭光、月光、星光的感光經驗,對 照古今,思考現代人所處的光環境;後者以照明設

88 %

《光。美學講座》 邀請大師演講,帶領大眾領略光與文學、生活的連結。

計歷練提出光與生活環境的反思,邀請民眾用心感 光,共同創造出優質、有智慧的光環境,四場帶動

《光 + - 工作營》 運用趣味的光影互動藝術,讓民眾愛上光影迷人之處。

97 %

超過 4,000 人參與。

高達 9 成 7 的民眾期待政 府提出夜間照明改善計

除此之外,基金會也籌辦小型體驗活動,在 2012

畫,有效用「光」來美化

年元宵節舉辦「微。光運動」,從南海藝廊出發,

城市。

帶著手作燈籠親訪周遭環境,並遊說周邊鄰里熄 燈,一起找回光的簡單美好。跨領域的合作,從活 動、講座到展演,將光拉近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和 人群達成某種心靈默契,當記憶深處的畫面被開 啟,也解讀了光的美學,體驗了光的美好。 18

19


感光願景|民眾意見調查

在跨領域合作上,中強光電基金會結合不同的表演

儘管光環境運動在台灣已經起步,台北市環保局更

藝術團體,以生動且細緻的呈現方式,讓光影與藝

創全國首例,擬訂了「台北市光害防治管理自治條

術創作在台上揭幕。2011 年與優人神鼓合作《感

例」草案,目前已在立法中;然而,並非所有的地

光。優-秋光動鼓聲》,將山林重新妝點為大型光

方政府機關都意識到光環境改造的急迫性。因此,

影環境劇場,引領觀者感受到月光、樹影、鼓聲、

中強光電基金會希望號召公民參與社會改造,積極

空間與光的多元面貌,刺激大家重新思考「光與

向大眾推廣光環境意識,提升大眾對光的感受。

線上調查時間: 2013 年 月 日至 月 日。 4 18 6 14 有效調查樣本數: 3,708 份,男性佔 34% 、女性佔

感光體驗|展演 × 講座 × 活動

。 66%

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五場演出影響 2,170 人次。2012 年則是響應雲門舞集《九歌》在苗北 藝文中心的演出,鼓勵科技產業工作者參與藝文活

《感光。優—秋光動鼓聲》 在老泉山上的山林環境中,體驗光影與自然的關係。

為了瞭解民眾對於光環境的認識和感受,基金會於 2013 年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網路線上問卷調查;數

動,並且邀請苗栗家扶中心、天主教聖方濟育幼

據顯示,感光的意識在台灣已經逐漸抬頭,並且在

院、世界和平展望會等弱勢團體的孩子與家庭,將

光的適宜性、適地性之運用有所省思,最讓人感動

近 1,000 人一同觀賞,藉由支持城鄉的藝文發展,

的是,將近九成的民眾有意願以行動為台灣的光環

帶動地方民眾對文化的支持。

境而努力。

中強光電基金會邀請民眾參與「光。美學講座」,

我們相信這份報告能夠引起公部門的關注,讓民間

透過大師的剖析與交流,引燃小小火光,讓聽者重

對於改造光環境的需求之聲,得以被聽見,也進而

新思索光與生活的種種關係。講座由美學家蔣勳、

被實現。

高達 8 成 8 的民眾願意從 隨手關燈開始,身體力行 來影響他人,為台灣光環

華人照明先驅周鍊主講,前者以唐詩為文本,帶領

境努力。

大眾領略詩人對燭光、月光、星光的感光經驗,對 照古今,思考現代人所處的光環境;後者以照明設

88 %

《光。美學講座》 邀請大師演講,帶領大眾領略光與文學、生活的連結。

計歷練提出光與生活環境的反思,邀請民眾用心感 光,共同創造出優質、有智慧的光環境,四場帶動

《光 + - 工作營》 運用趣味的光影互動藝術,讓民眾愛上光影迷人之處。

97 %

超過 4,000 人參與。

高達 9 成 7 的民眾期待政 府提出夜間照明改善計

除此之外,基金會也籌辦小型體驗活動,在 2012

畫,有效用「光」來美化

年元宵節舉辦「微。光運動」,從南海藝廊出發,

城市。

帶著手作燈籠親訪周遭環境,並遊說周邊鄰里熄 燈,一起找回光的簡單美好。跨領域的合作,從活 動、講座到展演,將光拉近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和 人群達成某種心靈默契,當記憶深處的畫面被開 啟,也解讀了光的美學,體驗了光的美好。 18

19


感光城市

府城的光影,風神的允諾 台南

Tainan

20

台南, 象徵了台灣歷史的源頭, 文化資源蘊涵充沛, 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此地造訪體驗。 「感光台南」不只是妝點府城, 更是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感光城市計畫」的初試啼聲, 要透過光影改造, 活化入夜的都市空間, 讓民眾感光、與歷史對話。

21


感光城市

府城的光影,風神的允諾 台南

Tainan

20

台南, 象徵了台灣歷史的源頭, 文化資源蘊涵充沛, 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此地造訪體驗。 「感光台南」不只是妝點府城, 更是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感光城市計畫」的初試啼聲, 要透過光影改造, 活化入夜的都市空間, 讓民眾感光、與歷史對話。

21


緣起

台灣首座「光之廟宇」 從人文色彩豐厚的府城出發, 選定與在地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廟宇空間─ 風神廟、接官亭石坊與廟埕廣場, 捨棄聲光科技效果,透過減法設計, 結合地方人文歷史, 以「光」媒介, 重新刻劃屬文化古蹟的光影風華, 重展廟宇溫暖、崇敬的靜謐之美。

兩年寒暑,台灣首座「光之廟宇」誕生,人文底蘊

階段一:2012 年 8 月│訪談

階段三:2013 年 1 ~ 9 月│實現

豐厚的台南,也因為「光」產生了微妙的轉變。

實地進行探訪、聆聽地方需求,建立在地關係。組

結合公部門、民間單位、光專業及企業力量,共同

織「台南光偵探團」,觀察廟宇環境與社區作息, 打造台灣首座「光之廟宇」,營造適於居民生活、 以前,廟宇與庶民日常息息相關,廟埕為官府公

了解居民對光環境的看法,作為光環境改造參考。

告、民間聚會的場所,也是人們祈求當地風調雨

聚集與交流的場域,找回巷弄間人的互動,凝聚疏 離的情感。而後,風神廟的永久示範展開。

順,離鄉遊子平安的寄託,於是,它默不作聲地記 錄著過去純樸的歲月;如今我們習慣照明,當燈火

階段二:2012 年 12 月│示範

階段四:2013 年 9 月~│永續

通明之後,古早的生活韻致消逝,到訪,只能察見

首次以臨時光源進行公共空間改善的示範,讓觀者

刺眼的路燈亮著眩光,看不見近三百年的重要文化

感受影響力。會後舉辦「城市光環境 vs.在地文化」 持社區居民持續光環境議題之推廣,並累積經驗分

資產,其實就在眼前。

座談會,藉由與不同背景的台南文化工作者交流,

享至台灣各鄉鎮市區,對當地現狀提出改善之道,

探討光與城市的關係及台南民眾的期待。

以光影為媒介,展現在地人文地景的美。

「光之廟宇」永久展出、維護與文史資訊蒐集,扶

文化積累、美感體驗不應該與生活脫節,基金會以 「文化即在生活中」為基礎,選了與台南民眾生活 息息相關的廟宇為觀察主軸,期待透過光,讓巷弄 之間的人情凝聚、世代認同更加緊密,將古早的生 活韻致找回來,也訴說風神爺和昔日台灣大門接官 亭的故事。

古蹟風華再現。

透過兩年寒暑的時間,對台南城市區域空間,進行

聆聽搜集在地居民意見。

各界意見交流,凝聚共識。

首次光環境示範,讓眾人驚艷。

訪查、與資源整合,結合地方人文特色及美學思 維,將探索結果化為行動,打造台灣首座「光之廟 宇」,並於 2013 年夏末揭幕。自此,每晚六點半 到九點固定點燈,全年無休,讓民眾親近古蹟的夜 間魅力,也將台灣光環境運動帶入新的里程碑。

22

23


緣起

台灣首座「光之廟宇」 從人文色彩豐厚的府城出發, 選定與在地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廟宇空間─ 風神廟、接官亭石坊與廟埕廣場, 捨棄聲光科技效果,透過減法設計, 結合地方人文歷史, 以「光」媒介, 重新刻劃屬文化古蹟的光影風華, 重展廟宇溫暖、崇敬的靜謐之美。

兩年寒暑,台灣首座「光之廟宇」誕生,人文底蘊

階段一:2012 年 8 月│訪談

階段三:2013 年 1 ~ 9 月│實現

豐厚的台南,也因為「光」產生了微妙的轉變。

實地進行探訪、聆聽地方需求,建立在地關係。組

結合公部門、民間單位、光專業及企業力量,共同

織「台南光偵探團」,觀察廟宇環境與社區作息, 打造台灣首座「光之廟宇」,營造適於居民生活、 以前,廟宇與庶民日常息息相關,廟埕為官府公

了解居民對光環境的看法,作為光環境改造參考。

告、民間聚會的場所,也是人們祈求當地風調雨

聚集與交流的場域,找回巷弄間人的互動,凝聚疏 離的情感。而後,風神廟的永久示範展開。

順,離鄉遊子平安的寄託,於是,它默不作聲地記 錄著過去純樸的歲月;如今我們習慣照明,當燈火

階段二:2012 年 12 月│示範

階段四:2013 年 9 月~│永續

通明之後,古早的生活韻致消逝,到訪,只能察見

首次以臨時光源進行公共空間改善的示範,讓觀者

刺眼的路燈亮著眩光,看不見近三百年的重要文化

感受影響力。會後舉辦「城市光環境 vs.在地文化」 持社區居民持續光環境議題之推廣,並累積經驗分

資產,其實就在眼前。

座談會,藉由與不同背景的台南文化工作者交流,

享至台灣各鄉鎮市區,對當地現狀提出改善之道,

探討光與城市的關係及台南民眾的期待。

以光影為媒介,展現在地人文地景的美。

「光之廟宇」永久展出、維護與文史資訊蒐集,扶

文化積累、美感體驗不應該與生活脫節,基金會以 「文化即在生活中」為基礎,選了與台南民眾生活 息息相關的廟宇為觀察主軸,期待透過光,讓巷弄 之間的人情凝聚、世代認同更加緊密,將古早的生 活韻致找回來,也訴說風神爺和昔日台灣大門接官 亭的故事。

古蹟風華再現。

透過兩年寒暑的時間,對台南城市區域空間,進行

聆聽搜集在地居民意見。

各界意見交流,凝聚共識。

首次光環境示範,讓眾人驚艷。

訪查、與資源整合,結合地方人文特色及美學思 維,將探索結果化為行動,打造台灣首座「光之廟 宇」,並於 2013 年夏末揭幕。自此,每晚六點半 到九點固定點燈,全年無休,讓民眾親近古蹟的夜 間魅力,也將台灣光環境運動帶入新的里程碑。

22

23


整合

連結各界力量,實現理想 做為一個跨界整合平台, 中強光電基金會透過感光城市計畫,結合在地資源及思維, 打造公部門、專業及民間單位之參與機制, 透過具體的光環境行動,一起為台灣文化之美而努力。

公部門 臺南市文化局、臺南市議會、臺南市中西區公所、臺南市工務局、臺南市都市發展局、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文化局文化建設科、台灣電力公司臺南區營業處 協調助力,整合公部門相關單位資源,與民間單位合作,共同推動城市光環境改造。

專業 華人照明先驅周鍊、日光照明設計顧問公司 以專業背景及淬鍊數十年的豐富經驗,重塑風神廟、接官亭及廟埕文化意境,

整合力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打造「光之廟宇」,並提倡設計人以行動關心存在我們生活周遭之社會議題。

藝文

社會改造需要公民參與,從思維的扭轉,到軟硬

B.B.Art、台南創意中心、奉茶、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十八卯

體的更新,基金會的能量以外,更需要有關單位

以在地人文、空間、藝術表演等資源,支援「光之廟宇」推廣活動。

的同心協力。集結產、官、學界資源,納入民眾 意見,共同規畫解決方案並企畫「光之廟宇」推

意見領袖

廣活動。執行過程中,基金會不間斷地帶領民眾

王浩一、杜昭賢、何興中、游智維、葉東泰、張玉璜、顏世樺…等

一起從關心生活環境出發,並藉由具體的光環境

提供在地觀察與改造建言,並發揮自身影響力,帶動市民關注「光之廟宇」。

改造案例,啟發自身對環境的使命感。唯有經過 充分溝通的整合,才能讓推廣更全面,改變兼備

社區

包容,擴大且持續乘載動力。

風神廟管理委員會、臺南市民權里、中西區民意代表 支持並親身參與「光之廟宇」活動,分享社區發展經驗,讓「光之廟宇」融入在地生活。

學校 台南一中、台南二中、台南女中、家齊女中 鼓勵師生投入,藉由實地觀察,講座聆聽等活動,了解光環境運動之內在。

企業 俠客行文創顧問公司、台南大億麗緻酒店、政大書城 以在地資源、宣傳網絡及專業工作團隊贊助及協助「光之廟宇」台南推廣活動執行。

24

25


整合

連結各界力量,實現理想 做為一個跨界整合平台, 中強光電基金會透過感光城市計畫,結合在地資源及思維, 打造公部門、專業及民間單位之參與機制, 透過具體的光環境行動,一起為台灣文化之美而努力。

公部門 臺南市文化局、臺南市議會、臺南市中西區公所、臺南市工務局、臺南市都市發展局、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文化局文化建設科、台灣電力公司臺南區營業處 協調助力,整合公部門相關單位資源,與民間單位合作,共同推動城市光環境改造。

專業 華人照明先驅周鍊、日光照明設計顧問公司 以專業背景及淬鍊數十年的豐富經驗,重塑風神廟、接官亭及廟埕文化意境,

整合力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打造「光之廟宇」,並提倡設計人以行動關心存在我們生活周遭之社會議題。

藝文

社會改造需要公民參與,從思維的扭轉,到軟硬

B.B.Art、台南創意中心、奉茶、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十八卯

體的更新,基金會的能量以外,更需要有關單位

以在地人文、空間、藝術表演等資源,支援「光之廟宇」推廣活動。

的同心協力。集結產、官、學界資源,納入民眾 意見,共同規畫解決方案並企畫「光之廟宇」推

意見領袖

廣活動。執行過程中,基金會不間斷地帶領民眾

王浩一、杜昭賢、何興中、游智維、葉東泰、張玉璜、顏世樺…等

一起從關心生活環境出發,並藉由具體的光環境

提供在地觀察與改造建言,並發揮自身影響力,帶動市民關注「光之廟宇」。

改造案例,啟發自身對環境的使命感。唯有經過 充分溝通的整合,才能讓推廣更全面,改變兼備

社區

包容,擴大且持續乘載動力。

風神廟管理委員會、臺南市民權里、中西區民意代表 支持並親身參與「光之廟宇」活動,分享社區發展經驗,讓「光之廟宇」融入在地生活。

學校 台南一中、台南二中、台南女中、家齊女中 鼓勵師生投入,藉由實地觀察,講座聆聽等活動,了解光環境運動之內在。

企業 俠客行文創顧問公司、台南大億麗緻酒店、政大書城 以在地資源、宣傳網絡及專業工作團隊贊助及協助「光之廟宇」台南推廣活動執行。

24

25


典故

光的所在 全台唯一的風神廟、全台最壯麗的接官亭石坊, 從繁華到沒落,曾經連許多台南人都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風神爺

風神廟

接官亭

風帆時期的台灣海峽被稱為「黑水溝」,波濤詭譎

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知府蔣元樞重修風神廟,

的水流致使船難頻傳,往來兩岸充滿危險,官兵發

並在廟前建亭坊,即為「接官亭」,該石坊為四柱三

派台灣只能先抵廈門,再從黑水溝轉往鹿耳門。清

間重簷式構造,以泉州花崗岩所建,氣派非凡, 前

雷公

電母

乾隆四年(1739 年)五條港區發展為商業要地後, 額題「鯤維永奠」,背面額題「鰲柱擎天」,雕飾華 巡道鄂善以認為台灣地處外海,船隻航行安危繫於

麗;為清朝進出台灣的正式通道,更是官員洗塵餞

神明保祐,奏請建廟專祀,「風神廟」因此創建。

別、恭迎皇帝聖旨的指定地,等同於台灣大門,意 義非凡,雄踞交通要衝、官場迎送場面壯觀。

風神廟坐北朝南,身邊的神祉夥伴水火雷電與風神 一起庇佑蒼生。雍容華貴的風神高居殿堂,右手拿

日治台灣之後,不再有清官入台,接官亭喪失功

如意,左手執風壺,法力高強,也稱風伯、風天

能。西元 1918 年,日本人以闢路為由,拆毀部分

清乾隆年間風神廟擴建,格局宏偉。( 圖片出處:風神廟管理委員會 )

日治時期風神廟遭拆除,1924 年由里民重建。( 圖片出處:風神廟管理委員會 )

王。風壺貌似葫蘆,想要吹什麼風、風力要多強, 風神廟。西元 1924 年由里民原址重建。 都由風神操縱,漁民跟航運業皆虔誠奉祀。又有一 說,風神是星宿中的箕星,適時送風給需要的人,

全台唯一的風神廟、全台最壯麗的接官亭石坊,從

因此廣受信徒誠心祭拜。守護台灣三百年來,朝官

繁華到沒落,曾經連許多台南人都不知道它們的存

來台,安抵後及離任前都會到此祭拜。風神廟位於

在。所幸,當地居民擔憂風神廟之維護狀況,遂成

當時「南河港」安瀾橋邊,不僅是出入要津,當時

立風神廟管委會,世世代代擔任護廟志工,虔誠維

因為建築宏偉,被譽為清代府城八大廟宇之一。

護這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 * 參考資料:2013 感光台南文件展,王浩一老師撰寫。

從乾隆十年 (1746 年 ) 台灣圖上可看出,風神廟後面倚著大西門,接 官亭前就是台江內海。( 圖片出處:台南市政府文資處─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接官亭暨風 神廟修護工程」紀錄與施工報告書 )

26

27


典故

光的所在 全台唯一的風神廟、全台最壯麗的接官亭石坊, 從繁華到沒落,曾經連許多台南人都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風神爺

風神廟

接官亭

風帆時期的台灣海峽被稱為「黑水溝」,波濤詭譎

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知府蔣元樞重修風神廟,

的水流致使船難頻傳,往來兩岸充滿危險,官兵發

並在廟前建亭坊,即為「接官亭」,該石坊為四柱三

派台灣只能先抵廈門,再從黑水溝轉往鹿耳門。清

間重簷式構造,以泉州花崗岩所建,氣派非凡, 前

雷公

電母

乾隆四年(1739 年)五條港區發展為商業要地後, 額題「鯤維永奠」,背面額題「鰲柱擎天」,雕飾華 巡道鄂善以認為台灣地處外海,船隻航行安危繫於

麗;為清朝進出台灣的正式通道,更是官員洗塵餞

神明保祐,奏請建廟專祀,「風神廟」因此創建。

別、恭迎皇帝聖旨的指定地,等同於台灣大門,意 義非凡,雄踞交通要衝、官場迎送場面壯觀。

風神廟坐北朝南,身邊的神祉夥伴水火雷電與風神 一起庇佑蒼生。雍容華貴的風神高居殿堂,右手拿

日治台灣之後,不再有清官入台,接官亭喪失功

如意,左手執風壺,法力高強,也稱風伯、風天

能。西元 1918 年,日本人以闢路為由,拆毀部分

清乾隆年間風神廟擴建,格局宏偉。( 圖片出處:風神廟管理委員會 )

日治時期風神廟遭拆除,1924 年由里民重建。( 圖片出處:風神廟管理委員會 )

王。風壺貌似葫蘆,想要吹什麼風、風力要多強, 風神廟。西元 1924 年由里民原址重建。 都由風神操縱,漁民跟航運業皆虔誠奉祀。又有一 說,風神是星宿中的箕星,適時送風給需要的人,

全台唯一的風神廟、全台最壯麗的接官亭石坊,從

因此廣受信徒誠心祭拜。守護台灣三百年來,朝官

繁華到沒落,曾經連許多台南人都不知道它們的存

來台,安抵後及離任前都會到此祭拜。風神廟位於

在。所幸,當地居民擔憂風神廟之維護狀況,遂成

當時「南河港」安瀾橋邊,不僅是出入要津,當時

立風神廟管委會,世世代代擔任護廟志工,虔誠維

因為建築宏偉,被譽為清代府城八大廟宇之一。

護這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 * 參考資料:2013 感光台南文件展,王浩一老師撰寫。

從乾隆十年 (1746 年 ) 台灣圖上可看出,風神廟後面倚著大西門,接 官亭前就是台江內海。( 圖片出處:台南市政府文資處─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接官亭暨風 神廟修護工程」紀錄與施工報告書 )

26

27


概念

減法加光,有品質的光環境

如何改造風神廟的光環境,華人照明先驅周鍊的策 畫理念是透過光作為一個媒介,用這個媒介來觸動

照明已經不是為了看得見, 而是一種生活人文的品質。 讓光化為一個元素,引發曾經擁有卻失去的, 人與廟宇、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民眾懷想過去難能可貴的人際關係,並且有感而發 做出改變,找回彷彿廟埕就是戶外客廳,阿公每晚 領著孫子去講古的悠閒氛圍。

周鍊找來昔日學生,現在亦從事照明設計工作的李 其霖合作,用不著痕跡、簡便、非破壞的方式施 作,賦予城市充滿歷史印記的場域新風貌。「光環 境的改造,做到最極致是看不到燈,但讓人感受到 光。光是配角,文化歷史、空間與建築物本身才是 主角。」周鍊述說著將風神廟打造成「光之廟宇」 的理念,他以「減法」為概念,先關掉不必要的光 源, 並思索人文環境特質,再輕巧「加光」,漸次 營造出層次感,重現廟宇原有的莊嚴風華與人情溫 度,體現古都豐厚內涵。

城市的規劃,必須傾聽在地文化,慢工出細活,才 能找到屬於每個城市獨特的生活光美學,周鍊也一 再強調,「光是要讓人去體會,而不是強迫別人接 周鍊小檔案 1944 年出生於中國成都。34 歲那年前往美國紐約發展,自此 展開以照明為天地的人生長旅。2011 年開始,受邀返台擔任 中強光電基金會光環境運動推廣之光專業顧問。華人照明先

受。」這樣的理念貫穿著他構想計畫的過程,無論 是與當地藝文團體或政府機關進行溝通時,他都是 以尊重為前提,而非強加觀念給對方;為此,周鍊

驅、美國著名 BPI 碧浦照明設計公司合夥人。曾任工研院照

把田野調查的回饋都謹記在心,加上多次與風神廟

明設計與節能計畫顧問、紐約 Parsons 設計學院和庫柏聯合

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促膝長談,只為了讓這座「光之

學院客座教授。擁有 30 多年國際照明設計經驗, 作品包括美 國自由女神像、紐約自然科學博物館、麻省理工學院、北京 頤和園、馬來西亞雙子星塔等世界著名標的建築之照明設計。

28

廟宇」符合在地人的期待、融入當地,不僅找回有 品質的光環境,更讓夜晚的廟埕空間更人性化。

29


概念

減法加光,有品質的光環境

如何改造風神廟的光環境,華人照明先驅周鍊的策 畫理念是透過光作為一個媒介,用這個媒介來觸動

照明已經不是為了看得見, 而是一種生活人文的品質。 讓光化為一個元素,引發曾經擁有卻失去的, 人與廟宇、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民眾懷想過去難能可貴的人際關係,並且有感而發 做出改變,找回彷彿廟埕就是戶外客廳,阿公每晚 領著孫子去講古的悠閒氛圍。

周鍊找來昔日學生,現在亦從事照明設計工作的李 其霖合作,用不著痕跡、簡便、非破壞的方式施 作,賦予城市充滿歷史印記的場域新風貌。「光環 境的改造,做到最極致是看不到燈,但讓人感受到 光。光是配角,文化歷史、空間與建築物本身才是 主角。」周鍊述說著將風神廟打造成「光之廟宇」 的理念,他以「減法」為概念,先關掉不必要的光 源, 並思索人文環境特質,再輕巧「加光」,漸次 營造出層次感,重現廟宇原有的莊嚴風華與人情溫 度,體現古都豐厚內涵。

城市的規劃,必須傾聽在地文化,慢工出細活,才 能找到屬於每個城市獨特的生活光美學,周鍊也一 再強調,「光是要讓人去體會,而不是強迫別人接 周鍊小檔案 1944 年出生於中國成都。34 歲那年前往美國紐約發展,自此 展開以照明為天地的人生長旅。2011 年開始,受邀返台擔任 中強光電基金會光環境運動推廣之光專業顧問。華人照明先

受。」這樣的理念貫穿著他構想計畫的過程,無論 是與當地藝文團體或政府機關進行溝通時,他都是 以尊重為前提,而非強加觀念給對方;為此,周鍊

驅、美國著名 BPI 碧浦照明設計公司合夥人。曾任工研院照

把田野調查的回饋都謹記在心,加上多次與風神廟

明設計與節能計畫顧問、紐約 Parsons 設計學院和庫柏聯合

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促膝長談,只為了讓這座「光之

學院客座教授。擁有 30 多年國際照明設計經驗, 作品包括美 國自由女神像、紐約自然科學博物館、麻省理工學院、北京 頤和園、馬來西亞雙子星塔等世界著名標的建築之照明設計。

28

廟宇」符合在地人的期待、融入當地,不僅找回有 品質的光環境,更讓夜晚的廟埕空間更人性化。

29


轉變

釋放內涵 光環境的改變要以「人」為第一順位, 當融入文化歷史的元素, 廟宇的眩光消失,廟埕輪廓層次出現, 視覺於焉聚焦供奉的神明及古蹟建築本體, 呈現協調的光環境。

風神廟整體光環境改造設計圖 ( 圖片出處:日光照明 ) ① 廟埕 ② 接官亭 ③ 鐘鼓樓 ④ 廟宇入口書卷造型窗 ⑤ 廟名燈 ⑥ 拜亭 ⑦ 前殿及主殿 ⑧ 紅色外牆

廟埕:整體環境採用一致性的暖白色,重展廟宇溫暖、崇敬的氛圍,營造廟埕為社區客廳的空間感,拉近廟宇和居民間的距離。 廟名燈:廟名燈以簡單幾何手法呈現,顏色使用和整體一致的暖白色,使焦點回歸於建築本體。 廟宇入口書卷造型窗:利用微明的漫光構築深度,營造左右張開雙臂的入口意象。

廟埕

廟名燈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前 改造後

30

廟宇入口書卷造型窗

31


轉變

釋放內涵 光環境的改變要以「人」為第一順位, 當融入文化歷史的元素, 廟宇的眩光消失,廟埕輪廓層次出現, 視覺於焉聚焦供奉的神明及古蹟建築本體, 呈現協調的光環境。

風神廟整體光環境改造設計圖 ( 圖片出處:日光照明 ) ① 廟埕 ② 接官亭 ③ 鐘鼓樓 ④ 廟宇入口書卷造型窗 ⑤ 廟名燈 ⑥ 拜亭 ⑦ 前殿及主殿 ⑧ 紅色外牆

廟埕:整體環境採用一致性的暖白色,重展廟宇溫暖、崇敬的氛圍,營造廟埕為社區客廳的空間感,拉近廟宇和居民間的距離。 廟名燈:廟名燈以簡單幾何手法呈現,顏色使用和整體一致的暖白色,使焦點回歸於建築本體。 廟宇入口書卷造型窗:利用微明的漫光構築深度,營造左右張開雙臂的入口意象。

廟埕

廟名燈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前 改造後

30

廟宇入口書卷造型窗

31


接官亭:關掉刺眼的路燈,於鐘鼓樓簷角安裝投射燈點亮,讓壯麗的 300 年古蹟接官石坊在夜晚也能被欣賞。 鐘鼓樓:石鐘鼓樓透空的結構本身是光的容器,運用無眩光的上照光將視覺聚焦,讓古蹟自己說故事。

接官亭

鐘鼓樓

廟埕周圍牆面

紅色外牆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前 改造後

32

廟埕周圍牆面:於廟埕四周牆面埋入投射燈,與地面齊平,垂直牆面背景光營造有層次的廟埕輪廓, 保有整體協調性,強化空間感,防止光害也增加安全性。 紅色外牆:主體建築兩側泥紅色外牆,以投射日光燈漸層的洗亮質樸的外牆,整體達到光環境相互融合的最終目標。

33


接官亭:關掉刺眼的路燈,於鐘鼓樓簷角安裝投射燈點亮,讓壯麗的 300 年古蹟接官石坊在夜晚也能被欣賞。 鐘鼓樓:石鐘鼓樓透空的結構本身是光的容器,運用無眩光的上照光將視覺聚焦,讓古蹟自己說故事。

接官亭

鐘鼓樓

廟埕周圍牆面

紅色外牆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前 改造後

32

廟埕周圍牆面:於廟埕四周牆面埋入投射燈,與地面齊平,垂直牆面背景光營造有層次的廟埕輪廓, 保有整體協調性,強化空間感,防止光害也增加安全性。 紅色外牆:主體建築兩側泥紅色外牆,以投射日光燈漸層的洗亮質樸的外牆,整體達到光環境相互融合的最終目標。

33


重生

夜晚時分,風神廟化為一座光的美術館。以光的語言忠實刻畫,表露「光之廟宇」自然古樸的靜謐之美。

古蹟風華再現

35 34


重生

夜晚時分,風神廟化為一座光的美術館。以光的語言忠實刻畫,表露「光之廟宇」自然古樸的靜謐之美。

古蹟風華再現

35 34


36

照明設計以人的需求為出發,掌握台階安全性及泡茶聚會的機能性,營造出人與光、光與空間的關係。

37


36

照明設計以人的需求為出發,掌握台階安全性及泡茶聚會的機能性,營造出人與光、光與空間的關係。

37


風神廟牌匾聚焦視覺,主殿拆除使視覺失焦的光源,讓民眾感受神明的溫暖及莊嚴。

38

拜亭屋頂上方由側面打光,突顯木製屋頂質樸的紋理與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的圖騰,再現古廟的細膩之美。

39


風神廟牌匾聚焦視覺,主殿拆除使視覺失焦的光源,讓民眾感受神明的溫暖及莊嚴。

38

拜亭屋頂上方由側面打光,突顯木製屋頂質樸的紋理與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的圖騰,再現古廟的細膩之美。

39


人是光環境最重要的核心,以人為本,展現廟埕的古早生活韻致、觸發尋幽探古之情, 讓居民來這泡茶聊天、孫子聽阿公講古、在生活中和神自然產生對話。

40

41


人是光環境最重要的核心,以人為本,展現廟埕的古早生活韻致、觸發尋幽探古之情, 讓居民來這泡茶聊天、孫子聽阿公講古、在生活中和神自然產生對話。

40

41


執行團隊在保存古蹟及文化再造的使命中全力以赴,以行動實踐光環境的理想,為社區廟宇增添親近及閒適的生活美感。

42

一座歷史建築廟宇,一處重新感受、體會的公共場域。點亮的不只是被遺忘的古蹟,還有珍貴的情感交流及文化傳承。

43


執行團隊在保存古蹟及文化再造的使命中全力以赴,以行動實踐光環境的理想,為社區廟宇增添親近及閒適的生活美感。

42

一座歷史建築廟宇,一處重新感受、體會的公共場域。點亮的不只是被遺忘的古蹟,還有珍貴的情感交流及文化傳承。

43


體驗

有感而光

光的樂章―重溫廟埕韻致

伴隨著「光之廟宇」的落成, 中強光電基金會推出一系列的大眾推廣活動, 包括音樂會、廟口說書、文件展、導覽與講座, 透過照明、歷史、文學、旋律到城市漫遊, 不同層次的感光體驗, 將每個光點串連成生活的面, 打開人的五感,喜迎光的恩澤。

「天公哪,落水呀,阿妹呀,戴頂草帽來到坑水 邊,坑水呀,清又清……」這是膾炙人口的知名童 謠〈天公落水〉,也是「光之廟宇」揭幕音樂會的 曲目之一。為了邀請民眾來到廟埕同樂,音樂創作 者米莎吟唱台南樸質之美,席克斯樂團爵士樂曲則 為老空間注入新氛圍。

在音樂演出之前,更邀請作家王浩一粉墨登場,講 述在府城古老牆垣屋簷下的點點滴滴,以及風神廟 的傳奇故事,有了這場難能可貴的廟口說書,民眾 也得以重溫古早廟埕的熱鬧滾滾,享受微涼夜晚下 特別的生活韻致。

「光之廟宇」揭幕音樂會 時間:2013 年 9 月 14 日,19:00–21:00 地點:台南風神廟 府城知名作家王浩一老師在風神廟 廟埕,娓娓道來風神的故事。

樂聲的光合作用 音樂創作者米莎 我之前在其他城鎮的廟埕演出過,由於燈光沒有設計,背後廟宇是漆黑的,現場還看不清 楚聽眾,不過,這次在風神廟的經驗很不一樣,當光、古蹟與音樂成功結合在一起,表演 者與聽眾之間便形成共鳴,樂聲更容易進入每個人心中;另一方面,以往我覺得寺廟內太 多炫白的光源,導致很多陰影以及空間上的死角,現在的光柔和了,感覺空間變得更大, 讓人走動參觀更舒服,現在的我只要有再經過風神廟,就會想再來坐坐。

44

45


體驗

有感而光

光的樂章―重溫廟埕韻致

伴隨著「光之廟宇」的落成, 中強光電基金會推出一系列的大眾推廣活動, 包括音樂會、廟口說書、文件展、導覽與講座, 透過照明、歷史、文學、旋律到城市漫遊, 不同層次的感光體驗, 將每個光點串連成生活的面, 打開人的五感,喜迎光的恩澤。

「天公哪,落水呀,阿妹呀,戴頂草帽來到坑水 邊,坑水呀,清又清……」這是膾炙人口的知名童 謠〈天公落水〉,也是「光之廟宇」揭幕音樂會的 曲目之一。為了邀請民眾來到廟埕同樂,音樂創作 者米莎吟唱台南樸質之美,席克斯樂團爵士樂曲則 為老空間注入新氛圍。

在音樂演出之前,更邀請作家王浩一粉墨登場,講 述在府城古老牆垣屋簷下的點點滴滴,以及風神廟 的傳奇故事,有了這場難能可貴的廟口說書,民眾 也得以重溫古早廟埕的熱鬧滾滾,享受微涼夜晚下 特別的生活韻致。

「光之廟宇」揭幕音樂會 時間:2013 年 9 月 14 日,19:00–21:00 地點:台南風神廟 府城知名作家王浩一老師在風神廟 廟埕,娓娓道來風神的故事。

樂聲的光合作用 音樂創作者米莎 我之前在其他城鎮的廟埕演出過,由於燈光沒有設計,背後廟宇是漆黑的,現場還看不清 楚聽眾,不過,這次在風神廟的經驗很不一樣,當光、古蹟與音樂成功結合在一起,表演 者與聽眾之間便形成共鳴,樂聲更容易進入每個人心中;另一方面,以往我覺得寺廟內太 多炫白的光源,導致很多陰影以及空間上的死角,現在的光柔和了,感覺空間變得更大, 讓人走動參觀更舒服,現在的我只要有再經過風神廟,就會想再來坐坐。

44

45


歷史光廊―再現傳奇故事

文學光采―引領記憶感動

走進「天泰地泰三陽泰,神安人安萬家安」門聯內

唐朝詩人張九齡在月光如潮的時刻寫下詩句「滅燭

的小空間,感光台南文件展詳盡述說著關於五條港

憐光滿」,當時的他浮舟於海上,把照明用的蠟燭

的歷史背景、五條港的產業與常民面貌、風神廟與

吹滅了,才深刻體會自然光的美。超過一個世紀的

接官亭的歷史與沿革、風神爺信仰與藝術,以及

場景,在美學家蔣勳的話語帶領下,超過 1,600 位

「光之廟宇」的精采集錦……來訪的觀者安靜地閱

府城的民眾得以穿越時空,回到古人文藝創作的情

讀著,彷彿重回往昔。

境,今昔對照,反思現代人所處的光環境。

風神,護佑航海人,每一張照片、每一段對話、每

秋意濃的午後時光,蔣勳訴說小時候的廟埕回憶,

一筆草圖……都記錄了古蹟的傳奇故事;基金會希

戲劇、音樂都在此處發生,一如外國的教堂,至今

冀每一位走進「光之廟宇」的朋友,打開雙眼看見

仍是民眾生活市集的主要場地,然而,如今台灣的

光影的流動、歷史的痕跡,感受光如何改變風神廟

廟埕文化不再,希望藉著光環境的改造,讓大家重

的過程。

回廟埕,再次找到社區的凝聚力,並且體會「光」 是一種分享的力量。

「感光台南」文件展 時間:2013 年 9 月 14 日到 10 月 31 日,13:00–21:00

蔣勳「光的文學書寫」講座

地點:台南風神廟

時間:2013 年 9 月 28 日,14:30–16: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

46

重視歷史的高度 知名作家王浩一

想望尋回幽微的光 美學家蔣勳

為了打造「光之廟宇」,中強光電基金會千挑萬選了風神廟與接官亭,如果單純因為建築物

我懷念早期的台灣社會,那個時代有著幽微的光,幽微裡面有樸素,也有內斂,是珍惜當

的尺寸及規模,而忽略了歷史的重要性,這是非常可惜的,因為這座古蹟走過兩個朝代,

下所擁有的光,而不濫用。現今台灣的照明過度,慢慢可以把周邊的環境做改善,未來,

又歷經台灣光復,乘載著鄉民的記憶,十分可貴。美好的光,得以打出了歷史的影子,藉

我們能夠把詩句裡面形容的自然光找回來,竹影的光、像水一般的月光流動,一直到仰望

由文件展的爬梳,呈現文化脈絡、地理資訊之典故,讓建築物不只徒具華美,更呈現了歷

銀河的牽牛與織女星的,特別是在台南,這樣有深厚文化奠基的地方,大家應該努力去找

史的高度,也彷彿迎接光的聖旨到來,意會到冥冥之中有了安排。

回幽微的光,找回人的悠閒、人的安靜、人的溫和,讓風神廟「光之廟宇」是個起點。

47


歷史光廊―再現傳奇故事

文學光采―引領記憶感動

走進「天泰地泰三陽泰,神安人安萬家安」門聯內

唐朝詩人張九齡在月光如潮的時刻寫下詩句「滅燭

的小空間,感光台南文件展詳盡述說著關於五條港

憐光滿」,當時的他浮舟於海上,把照明用的蠟燭

的歷史背景、五條港的產業與常民面貌、風神廟與

吹滅了,才深刻體會自然光的美。超過一個世紀的

接官亭的歷史與沿革、風神爺信仰與藝術,以及

場景,在美學家蔣勳的話語帶領下,超過 1,600 位

「光之廟宇」的精采集錦……來訪的觀者安靜地閱

府城的民眾得以穿越時空,回到古人文藝創作的情

讀著,彷彿重回往昔。

境,今昔對照,反思現代人所處的光環境。

風神,護佑航海人,每一張照片、每一段對話、每

秋意濃的午後時光,蔣勳訴說小時候的廟埕回憶,

一筆草圖……都記錄了古蹟的傳奇故事;基金會希

戲劇、音樂都在此處發生,一如外國的教堂,至今

冀每一位走進「光之廟宇」的朋友,打開雙眼看見

仍是民眾生活市集的主要場地,然而,如今台灣的

光影的流動、歷史的痕跡,感受光如何改變風神廟

廟埕文化不再,希望藉著光環境的改造,讓大家重

的過程。

回廟埕,再次找到社區的凝聚力,並且體會「光」 是一種分享的力量。

「感光台南」文件展 時間:2013 年 9 月 14 日到 10 月 31 日,13:00–21:00

蔣勳「光的文學書寫」講座

地點:台南風神廟

時間:2013 年 9 月 28 日,14:30–16: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

46

重視歷史的高度 知名作家王浩一

想望尋回幽微的光 美學家蔣勳

為了打造「光之廟宇」,中強光電基金會千挑萬選了風神廟與接官亭,如果單純因為建築物

我懷念早期的台灣社會,那個時代有著幽微的光,幽微裡面有樸素,也有內斂,是珍惜當

的尺寸及規模,而忽略了歷史的重要性,這是非常可惜的,因為這座古蹟走過兩個朝代,

下所擁有的光,而不濫用。現今台灣的照明過度,慢慢可以把周邊的環境做改善,未來,

又歷經台灣光復,乘載著鄉民的記憶,十分可貴。美好的光,得以打出了歷史的影子,藉

我們能夠把詩句裡面形容的自然光找回來,竹影的光、像水一般的月光流動,一直到仰望

由文件展的爬梳,呈現文化脈絡、地理資訊之典故,讓建築物不只徒具華美,更呈現了歷

銀河的牽牛與織女星的,特別是在台南,這樣有深厚文化奠基的地方,大家應該努力去找

史的高度,也彷彿迎接光的聖旨到來,意會到冥冥之中有了安排。

回幽微的光,找回人的悠閒、人的安靜、人的溫和,讓風神廟「光之廟宇」是個起點。

47


漫遊光點―踏拾府城風華 「之前的我不會去注意到光,因為感覺都是人工照 明,沒有興趣,可是透過漫遊行程的引導,我很有 感覺,也因此注意到光在空間上的運用,還有對 於城市的種種影響。」這是學生現場參與活動的心 得,很肯定的是,他的感光,又讓光環境運動多了 一個已然萌芽的種子。

基金會針對一般民眾及台南四所高中學生舉辦「拾 光漫遊」行程,透過文化解說員的導覽解說,走訪 由城市作家王浩一親自參與規劃之夜間漫遊路線, 探訪沿途古廟老街,品味府城昔日風華,並同步觀 察探索台南的光環境。一般民眾場原本規劃 4 場, 由於報名非常踴躍,追加到 11 場。

「拾光漫遊」府城光影探旅 時間:2013 年 9 月 15、20、21、22、27、28、29 日, 10 月 12、20、26 日,11 月 16 日,19:00–21:00 參與人次:共 11 個場次,527 位民眾參與 地點:以風神廟為起點,沿神農街、忠孝街…漫步 至兌悅門,全程約兩個鐘頭。

微光漫步之感 南二中教師余月琴 在台南,廟宇代表的是一種化不開的鄉愁,以及放不下的掛念,而風神廟,更是一段隱身 府城的老記憶,改造後它化身為全台首座「光之廟宇」;昏黃且柔和的光線增加了莊嚴的氛 圍,像是重新為民眾祭拜的場域上了一層溫暖色,使人感受到廟宇照明的亮度和角度是如 此有影響力,漫步在光影對比的巷弄裡,慢慢而行、淺淺而嚐,嗅出這個空間的新味道, 覺察那份早已迷失的寧靜與純真。

48

49


漫遊光點―踏拾府城風華 「之前的我不會去注意到光,因為感覺都是人工照 明,沒有興趣,可是透過漫遊行程的引導,我很有 感覺,也因此注意到光在空間上的運用,還有對 於城市的種種影響。」這是學生現場參與活動的心 得,很肯定的是,他的感光,又讓光環境運動多了 一個已然萌芽的種子。

基金會針對一般民眾及台南四所高中學生舉辦「拾 光漫遊」行程,透過文化解說員的導覽解說,走訪 由城市作家王浩一親自參與規劃之夜間漫遊路線, 探訪沿途古廟老街,品味府城昔日風華,並同步觀 察探索台南的光環境。一般民眾場原本規劃 4 場, 由於報名非常踴躍,追加到 11 場。

「拾光漫遊」府城光影探旅 時間:2013 年 9 月 15、20、21、22、27、28、29 日, 10 月 12、20、26 日,11 月 16 日,19:00–21:00 參與人次:共 11 個場次,527 位民眾參與 地點:以風神廟為起點,沿神農街、忠孝街…漫步 至兌悅門,全程約兩個鐘頭。

微光漫步之感 南二中教師余月琴 在台南,廟宇代表的是一種化不開的鄉愁,以及放不下的掛念,而風神廟,更是一段隱身 府城的老記憶,改造後它化身為全台首座「光之廟宇」;昏黃且柔和的光線增加了莊嚴的氛 圍,像是重新為民眾祭拜的場域上了一層溫暖色,使人感受到廟宇照明的亮度和角度是如 此有影響力,漫步在光影對比的巷弄裡,慢慢而行、淺淺而嚐,嗅出這個空間的新味道, 覺察那份早已迷失的寧靜與純真。

48

49


迴響

光之語

點燈時刻感動回饋

揭幕之後餘光不滅

臺南市長 賴清德

風神廟委員 蔡素珠 「居民的反應很熱烈,鄰里得以重新認識風神廟的歷史價值,由於光線營造

「很高興透過這個計畫讓這個歷史地標被重新照亮,未來, 當台南逐步被照亮,對於喜歡在大街小巷尋幽攬勝的民

的氛圍聚集人氣,特別是周末夜晚,開始有年輕人走動參觀、攝影愛好者來此取景,他們觀察細 微,角落、牆面都不會錯過,這些互動也讓古蹟被記錄在每個人心中。」

眾,會感受到台南散發的美麗風情不只在日間,也將延續 到晚上,我對基金會表達由衷的感謝。」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長 葉澤山

風神廟總幹事 謝明峯 「這座古蹟已經沉寂太久,身為當地居民,還是希望它的故事可以

「在光之廟宇的帶動下,台南用國際級的水準呈現古蹟特

延續,這次,感謝中強光電基金會的改造,讓光在此處化為無形的聖旨,使廟宇煥發起

色,把點串成線,把線拓展成面,台南的夜晚會更美麗。」

來。現在,年輕人也很願意來參觀、認識風神廟與接官亭,我們也得以傳承古蹟的歷史文 化給下一代。」

華人照明先驅 周鍊 「看到這麼多人來參加,我最高興的事情,不是風神廟做好

中強光電集團同仁 蔡繡婕 「記得那天在風神廟的夜晚,我也看見了相鄰的另一座廟宇, 此時就產生了對比,一邊是科技的過度的光,一邊則是溫暖的適切的光,所以我相信用對

了,是覺得,城市光環境改造可以往下做。」

了光,古蹟是可以有另一種樣貌呈現,並且會讓人想要親近,為之驚艷。」

奉茶創辦人 葉東泰 「台南是最平安的地方,因為有最多

在地民眾 「這樣的光能夠帶來溫暖,也帶來這個空間的安定感,所以可以很自在的享受美

的神明在這裡,很期待有更好的光把這些神明都打亮,也

好的事物,讓我覺得光的力量很大。」

打亮我們心的光。」 參訪遊客 「從近處觀看感覺很舒服,不會像其他廟宇都是絢麗的燈光,這裡的光讓人想再 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 游智維 「現在台南很多的巷弄裡的

走進去欣賞。」

光是陰暗的,其實只要一點點的光,一點點的指引,我們 就願意走進去,跟著光散步。」 當地學生 「雖然知道台南有很多古蹟,但是夜晚還是習慣去夜市或百貨公司,今天看到廟宇經過 燈光處理,讓我覺得在這個空間很舒適,也很放心,這也讓我的夜晚生活也多了選擇。」 美學家 蔣勳 「光,或許是一種教育,帶孩子去感覺光,發現光,重新找 回生活中的光美學…我們多久沒有感覺到月光了?」

當地學生 「過去從來不會注意到光,以為都是人造的,但經過漫遊行程的引導,開始注意 到光和空間、和城市的影響。」

照明設計師、藝術家 賴雨農 「光,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高度,從夜景更可以看出一個城 市的品味。」

中華日報社論 「台南市近年來也開始重視燈光的運用,許多古蹟與歷史建築,入夜後都打 上燈光,美得令人驚豔,為了推展「光環境運動」,台南市風神廟減去以往刺目的眩光, 代以柔和的暖白光,氣氛搖身一變,不僅吸引大批遊客,社區居民也樂於前往休憩,成為 台灣首座「光之廟宇」,這是燈光改造成功案例。營造優質的光環境,必須由點開始,逐

日本照明大師 面出薰 「風神廟的改造我認為是好事情,

漸推展到線與面,讓民眾置身其中,對『光』有更深的認識與參與感。」

可以看得出來,臺南這個城市在挑戰、重新適應對光的理 解,不使用過量的燈光,呈現了讓人愉悅、舒適的情境。」

台南大億麗緻酒店總經理 吳貞漪 50

「我們長期支持在地藝文活動,很榮幸這次有機會一起參 與。」

感受到了光,得以看見自己,懂得感謝,於是能夠安頓自己的一顆心, 也成為充滿能量的光源,產生溫暖、照亮別人。 51


迴響

光之語

點燈時刻感動回饋

揭幕之後餘光不滅

臺南市長 賴清德

風神廟委員 蔡素珠 「居民的反應很熱烈,鄰里得以重新認識風神廟的歷史價值,由於光線營造

「很高興透過這個計畫讓這個歷史地標被重新照亮,未來, 當台南逐步被照亮,對於喜歡在大街小巷尋幽攬勝的民

的氛圍聚集人氣,特別是周末夜晚,開始有年輕人走動參觀、攝影愛好者來此取景,他們觀察細 微,角落、牆面都不會錯過,這些互動也讓古蹟被記錄在每個人心中。」

眾,會感受到台南散發的美麗風情不只在日間,也將延續 到晚上,我對基金會表達由衷的感謝。」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長 葉澤山

風神廟總幹事 謝明峯 「這座古蹟已經沉寂太久,身為當地居民,還是希望它的故事可以

「在光之廟宇的帶動下,台南用國際級的水準呈現古蹟特

延續,這次,感謝中強光電基金會的改造,讓光在此處化為無形的聖旨,使廟宇煥發起

色,把點串成線,把線拓展成面,台南的夜晚會更美麗。」

來。現在,年輕人也很願意來參觀、認識風神廟與接官亭,我們也得以傳承古蹟的歷史文 化給下一代。」

華人照明先驅 周鍊 「看到這麼多人來參加,我最高興的事情,不是風神廟做好

中強光電集團同仁 蔡繡婕 「記得那天在風神廟的夜晚,我也看見了相鄰的另一座廟宇, 此時就產生了對比,一邊是科技的過度的光,一邊則是溫暖的適切的光,所以我相信用對

了,是覺得,城市光環境改造可以往下做。」

了光,古蹟是可以有另一種樣貌呈現,並且會讓人想要親近,為之驚艷。」

奉茶創辦人 葉東泰 「台南是最平安的地方,因為有最多

在地民眾 「這樣的光能夠帶來溫暖,也帶來這個空間的安定感,所以可以很自在的享受美

的神明在這裡,很期待有更好的光把這些神明都打亮,也

好的事物,讓我覺得光的力量很大。」

打亮我們心的光。」 參訪遊客 「從近處觀看感覺很舒服,不會像其他廟宇都是絢麗的燈光,這裡的光讓人想再 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 游智維 「現在台南很多的巷弄裡的

走進去欣賞。」

光是陰暗的,其實只要一點點的光,一點點的指引,我們 就願意走進去,跟著光散步。」 當地學生 「雖然知道台南有很多古蹟,但是夜晚還是習慣去夜市或百貨公司,今天看到廟宇經過 燈光處理,讓我覺得在這個空間很舒適,也很放心,這也讓我的夜晚生活也多了選擇。」 美學家 蔣勳 「光,或許是一種教育,帶孩子去感覺光,發現光,重新找 回生活中的光美學…我們多久沒有感覺到月光了?」

當地學生 「過去從來不會注意到光,以為都是人造的,但經過漫遊行程的引導,開始注意 到光和空間、和城市的影響。」

照明設計師、藝術家 賴雨農 「光,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高度,從夜景更可以看出一個城 市的品味。」

中華日報社論 「台南市近年來也開始重視燈光的運用,許多古蹟與歷史建築,入夜後都打 上燈光,美得令人驚豔,為了推展「光環境運動」,台南市風神廟減去以往刺目的眩光, 代以柔和的暖白光,氣氛搖身一變,不僅吸引大批遊客,社區居民也樂於前往休憩,成為 台灣首座「光之廟宇」,這是燈光改造成功案例。營造優質的光環境,必須由點開始,逐

日本照明大師 面出薰 「風神廟的改造我認為是好事情,

漸推展到線與面,讓民眾置身其中,對『光』有更深的認識與參與感。」

可以看得出來,臺南這個城市在挑戰、重新適應對光的理 解,不使用過量的燈光,呈現了讓人愉悅、舒適的情境。」

台南大億麗緻酒店總經理 吳貞漪 50

「我們長期支持在地藝文活動,很榮幸這次有機會一起參 與。」

感受到了光,得以看見自己,懂得感謝,於是能夠安頓自己的一顆心, 也成為充滿能量的光源,產生溫暖、照亮別人。 51


點亮

心繫台南,光源綻放

2012 年初冬,中強光電基金會在風神廟嘗試了一 個夜晚的光環境改造,儘管當天陰雨綿綿,但巧合 的是,轉換開關、重啟照明的那瞬間,細雨在眾人 的驚嘆聲中間歇下來,觀者也得以幸福地抬起頭, 瞧見周遭的變化與新貌。萬事俱備之下,最後一刻 有了老天爺的祝福,感光計畫順利開始迄今,我們 深深相信,這是風神的允諾,好讓遠道而來、不畏 風雨的熱情朋友們,能夠喜迎光的恩澤。

識光者悅,當大家深刻地感受到風神廟的改變, 讓我們更肯定這個計劃的價值,於是擴展與籌備 2013 年一系列的活動。也得以明白,優質的光環 境營造,是可行的,是能夠讓民眾親身感受,以及 融入生活體驗。

我們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耗時兩年規畫、三 個階段執行,邀請華人照明先驅周鍊回台策劃,重 新點亮昔日清朝時期的台灣大門「接官亭和風神 廟」,打造台灣首座「光之廟宇」。如今,在風神 廟總能見到人們往來,也許在廟埕不假思索地坐下 發呆,或許靜靜地凝視廟宇建築,抑或是與三五好 友閒話家常……每個人來到這裡,無論目的為何, 他都能與光發生美好的邂逅。

為了讓民眾可以感受光的魅力,中強光電基金會以 風神廟為場域,串聯區域周遭之居民、學校、台南 廟宇組織等,將生活光美學等理念於在地深耕,建 立持續維護及推廣機制,邀請大家一起參與社區的 光環境改造,並決心長期認養風神廟,做為台灣第 一座光美學基地,協助光環境維護、史料蒐集及電 子化,並且持續協同在地文化團體合作,讓「光之 廟宇」的魅力延續下去,並把這次寶貴的合作經驗 52

分享,探照一城一鄉,逐步點亮台灣。

53


點亮

心繫台南,光源綻放

2012 年初冬,中強光電基金會在風神廟嘗試了一 個夜晚的光環境改造,儘管當天陰雨綿綿,但巧合 的是,轉換開關、重啟照明的那瞬間,細雨在眾人 的驚嘆聲中間歇下來,觀者也得以幸福地抬起頭, 瞧見周遭的變化與新貌。萬事俱備之下,最後一刻 有了老天爺的祝福,感光計畫順利開始迄今,我們 深深相信,這是風神的允諾,好讓遠道而來、不畏 風雨的熱情朋友們,能夠喜迎光的恩澤。

識光者悅,當大家深刻地感受到風神廟的改變, 讓我們更肯定這個計劃的價值,於是擴展與籌備 2013 年一系列的活動。也得以明白,優質的光環 境營造,是可行的,是能夠讓民眾親身感受,以及 融入生活體驗。

我們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耗時兩年規畫、三 個階段執行,邀請華人照明先驅周鍊回台策劃,重 新點亮昔日清朝時期的台灣大門「接官亭和風神 廟」,打造台灣首座「光之廟宇」。如今,在風神 廟總能見到人們往來,也許在廟埕不假思索地坐下 發呆,或許靜靜地凝視廟宇建築,抑或是與三五好 友閒話家常……每個人來到這裡,無論目的為何, 他都能與光發生美好的邂逅。

為了讓民眾可以感受光的魅力,中強光電基金會以 風神廟為場域,串聯區域周遭之居民、學校、台南 廟宇組織等,將生活光美學等理念於在地深耕,建 立持續維護及推廣機制,邀請大家一起參與社區的 光環境改造,並決心長期認養風神廟,做為台灣第 一座光美學基地,協助光環境維護、史料蒐集及電 子化,並且持續協同在地文化團體合作,讓「光之 廟宇」的魅力延續下去,並把這次寶貴的合作經驗 52

分享,探照一城一鄉,逐步點亮台灣。

53


大事紀

2013 大事紀

走過一年寒暑, 中強光電基金會秉持著推廣「光環境運動」之初衷, 用光點亮台灣; 相信這些光與人文、生活連結, 會深入這片土地。

54

55


大事紀

2013 大事紀

走過一年寒暑, 中強光電基金會秉持著推廣「光環境運動」之初衷, 用光點亮台灣; 相信這些光與人文、生活連結, 會深入這片土地。

54

55


1 月|專刊發行,前瞻且回顧

8 月|今晚,台東不插電光影工作營

9 月|國際照明偵探團採訪

9 月|「光之廟宇」,與民同樂

2012 年刊於元月出版,詳實紀錄該年的活

對於城市的亮,黑夜是台東珍貴的自然資源,原住民部落對

延續感光台北計劃,經歷 11 屆的 TNT 國際照明偵

整個 9 月,基金會舉辦一系列「揭幕音樂會」、「拾

動與事件,除發行紙本以外,利用官網即

於不插電的生活更是習以為常的……首次在台東以探索光影

探活動,首度來台舉辦,來自全世界的國際照明

光漫遊」夜間漫遊行程、「光的文學書寫」講座

可線上閱讀,環保且便捷。

為主題的感光工作營,在 8 月 2 日於無光害的國本講堂舉辦,

專 家 將 齊 聚台灣, 包 括面出薰 ( 日本 )、Charles

及「感光台南文件展」活動,吸引超過 4,100 多

照明設計師林大為藉由開放式的體驗營,以即興巧思的遊戲

Stone( 紐 約 )、Gustavo Aviles( 墨 西 哥 )、Jan

位民眾參與,在歌聲、展覽、美學家蔣勳與城市

打破大家對光的既定思維,激發對「光」與 「暗」的認知與

Ejhed( 瑞 典 )、Ignacio Valero( 西 班 牙 ) 等。 與

作家王浩一娓娓道來的故事中,重溫往日社區與

運用。

TNT、學學文創合作,透過小朋友的燈光設計工作

廟埕濃厚的人情味,並同步觀察探索台南光環境。

坊、台北城市光偵探工作坊等活動,為台灣的光環 境培育更多新的生力軍。各國設計師們更專程前往 台南欣賞風神廟改造的成果,看見台灣和全球同步 推動光環境運動,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4 月|媒體茶敘,分享光環境運動

7 月|民之所欲,大放光明

9 月|「光之廟宇」,盛大揭幕

12 月|簽訂風神廟長期認養合約

於台北舉辦媒體茶敘,分享基金會在「光環境」議

透過網路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感光城市調查」,共

基金會與臺南市政府合作,耗時兩年規畫執行「感光台南」,

為了讓風神廟光環境改造的成果可以持

題上的投注與參與, 會中邀請到知名照明設計師賴

回收超過 3,700 份問卷,88% 的民眾願意從隨手關燈

重新點亮「接官亭和風神廟」,打造台灣首座「光之廟宇」。

續,並注入新的文化生命,基金會簽訂

雨農,從光專業者的角度,分享關於國際上逐漸重

開始為光環境努力,97% 的民眾期待政府提出夜間照

發表記者會分別於台北、台南兩地舉辦,也讓社會大眾引頸

認養合約,希冀讓更多人親近古蹟,體

視的光環境思維,引起許多記者關注。

明改善計畫,顯示民眾對身體力行參與光環境運動

翹望。9 月 13 日晚間,臺南市市長賴清德、文化局局長葉澤山、

驗台灣自身文化的魅力。

的支持。

中強光電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華人照明先驅周鍊、城市作 家王浩一及台南在地企業、團體與學校等重要文化推手齊聚 一堂,正式揭幕、引爆臺南的感光革命,自此之後,風神廟 每晚點燈、全年無休,夜晚的古都府城,也變得更美了!

56

57


1 月|專刊發行,前瞻且回顧

8 月|今晚,台東不插電光影工作營

9 月|國際照明偵探團採訪

9 月|「光之廟宇」,與民同樂

2012 年刊於元月出版,詳實紀錄該年的活

對於城市的亮,黑夜是台東珍貴的自然資源,原住民部落對

延續感光台北計劃,經歷 11 屆的 TNT 國際照明偵

整個 9 月,基金會舉辦一系列「揭幕音樂會」、「拾

動與事件,除發行紙本以外,利用官網即

於不插電的生活更是習以為常的……首次在台東以探索光影

探活動,首度來台舉辦,來自全世界的國際照明

光漫遊」夜間漫遊行程、「光的文學書寫」講座

可線上閱讀,環保且便捷。

為主題的感光工作營,在 8 月 2 日於無光害的國本講堂舉辦,

專 家 將 齊 聚台灣, 包 括面出薰 ( 日本 )、Charles

及「感光台南文件展」活動,吸引超過 4,100 多

照明設計師林大為藉由開放式的體驗營,以即興巧思的遊戲

Stone( 紐 約 )、Gustavo Aviles( 墨 西 哥 )、Jan

位民眾參與,在歌聲、展覽、美學家蔣勳與城市

打破大家對光的既定思維,激發對「光」與 「暗」的認知與

Ejhed( 瑞 典 )、Ignacio Valero( 西 班 牙 ) 等。 與

作家王浩一娓娓道來的故事中,重溫往日社區與

運用。

TNT、學學文創合作,透過小朋友的燈光設計工作

廟埕濃厚的人情味,並同步觀察探索台南光環境。

坊、台北城市光偵探工作坊等活動,為台灣的光環 境培育更多新的生力軍。各國設計師們更專程前往 台南欣賞風神廟改造的成果,看見台灣和全球同步 推動光環境運動,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4 月|媒體茶敘,分享光環境運動

7 月|民之所欲,大放光明

9 月|「光之廟宇」,盛大揭幕

12 月|簽訂風神廟長期認養合約

於台北舉辦媒體茶敘,分享基金會在「光環境」議

透過網路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感光城市調查」,共

基金會與臺南市政府合作,耗時兩年規畫執行「感光台南」,

為了讓風神廟光環境改造的成果可以持

題上的投注與參與, 會中邀請到知名照明設計師賴

回收超過 3,700 份問卷,88% 的民眾願意從隨手關燈

重新點亮「接官亭和風神廟」,打造台灣首座「光之廟宇」。

續,並注入新的文化生命,基金會簽訂

雨農,從光專業者的角度,分享關於國際上逐漸重

開始為光環境努力,97% 的民眾期待政府提出夜間照

發表記者會分別於台北、台南兩地舉辦,也讓社會大眾引頸

認養合約,希冀讓更多人親近古蹟,體

視的光環境思維,引起許多記者關注。

明改善計畫,顯示民眾對身體力行參與光環境運動

翹望。9 月 13 日晚間,臺南市市長賴清德、文化局局長葉澤山、

驗台灣自身文化的魅力。

的支持。

中強光電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華人照明先驅周鍊、城市作 家王浩一及台南在地企業、團體與學校等重要文化推手齊聚 一堂,正式揭幕、引爆臺南的感光革命,自此之後,風神廟 每晚點燈、全年無休,夜晚的古都府城,也變得更美了!

56

57


光影。人文。生活

從整合力開始,構築光影、人文與生活的新風景

無法觸摸、無所不在,這是光的特性,我們卻習以為常、視而不見,更將原本美好的光,擴張成為過度 的光亮,讓城市樣貌迅速轉變。

不只是著重硬體的改造工程, 在這場光環境運動,我們注入大眾推廣的理念, 從人文關懷、文化傳承的立場出發, 希望將這份對環境的自覺,帶動更多觀察與認同, 擴散到各地。

基金會從 2010 年開始,企圖提升大家對光的意識。當大家對光有所敏感,內化成美感的要求,最後影響 到的是我們的生活環境。

好的光環境需要整體環境的控制,每一項事物彼此之間都是連動光譜,環環相扣。僅有變動局部的設 計,單點打亮,容易造成光污染;而成功的光環境運動也需要跨部門和跨領域整合,每一個單位彼此之 間都是相輔相成。若是缺乏尊重與溝通,單打獨鬥,也只是浮光掠影,無法永續經營。

中強光電基金會搭建光的平台,傾聽人們對於光與美學生活之看法,並設計參與機制,整合公部門及民 間單位,讓政府、藝文團體、在地文化組織、國際光專業以及企業都能共同響應。

光環境運動不只是著重硬體的改造工程,因為光源只是輔助,文化、歷史、空間與建築物本身才是主角; 因此,我們注入大眾推廣的理念,從人文關懷、文化傳承的立場出發,希望將這份對環境的自覺,帶動 更多觀察與認同,擴散到各地,並持續培養關心光影議題的社群及志工,以求感光的種子能在台灣的土 地上扎根、茁壯。

我們都是種子,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光。

58

59


光影。人文。生活

從整合力開始,構築光影、人文與生活的新風景

無法觸摸、無所不在,這是光的特性,我們卻習以為常、視而不見,更將原本美好的光,擴張成為過度 的光亮,讓城市樣貌迅速轉變。

不只是著重硬體的改造工程, 在這場光環境運動,我們注入大眾推廣的理念, 從人文關懷、文化傳承的立場出發, 希望將這份對環境的自覺,帶動更多觀察與認同, 擴散到各地。

基金會從 2010 年開始,企圖提升大家對光的意識。當大家對光有所敏感,內化成美感的要求,最後影響 到的是我們的生活環境。

好的光環境需要整體環境的控制,每一項事物彼此之間都是連動光譜,環環相扣。僅有變動局部的設 計,單點打亮,容易造成光污染;而成功的光環境運動也需要跨部門和跨領域整合,每一個單位彼此之 間都是相輔相成。若是缺乏尊重與溝通,單打獨鬥,也只是浮光掠影,無法永續經營。

中強光電基金會搭建光的平台,傾聽人們對於光與美學生活之看法,並設計參與機制,整合公部門及民 間單位,讓政府、藝文團體、在地文化組織、國際光專業以及企業都能共同響應。

光環境運動不只是著重硬體的改造工程,因為光源只是輔助,文化、歷史、空間與建築物本身才是主角; 因此,我們注入大眾推廣的理念,從人文關懷、文化傳承的立場出發,希望將這份對環境的自覺,帶動 更多觀察與認同,擴散到各地,並持續培養關心光影議題的社群及志工,以求感光的種子能在台灣的土 地上扎根、茁壯。

我們都是種子,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光。

58

59


感謝 在此,遞上我們誠摯的感謝, 因為有您,光環境運動在台灣逐漸擴散; 在這段從探索到行動的歷程中, 一路走來,因為有您的陪伴與支持,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得以持續點亮台灣。

王志賓

張孝維

B.B.ART

狠主流多媒體有限公司

王浩一

張舒眉

十八卯茶屋

風神廟管理委員會

王勝輝

張碧倫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唐草設計有限公司

王瑞芳

曹啟鴻

日光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琉璃奧圖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函儒

許朝欽

台南大億麗緻酒店

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

江靖斌

陳亞妊

臺南文化中心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米莎

陳惠琳

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何興中

陳德安

台灣好基金會

國立臺南家齊女中

何龍輝

黃百勝

成大文創育成中心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吳月琴

黃智鴻

到陣來喲有限公司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吳亭潔

曾乾瑜

奇美文化基金會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吳貞漪

楊士毅

奇菱科技

彩虹來了

宋光夫

葉東泰

奉茶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李亦庭

葉澤山

俠客行文創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李其霖

歐杰儒

厚厚設計

雲門舞集

李怡璇

蔡妤珮

屎溝墘客廳

臺南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

李東祐

蔡素珠

屏東縣政府

臺南市政府

李信賢

蔡繡婕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杜昭賢

鄭郁潔

政大書城

趨勢教育基金會

汪德範

鄭培絢

余月琴

鄭榮霖

周東彥

黎燕玉

周雅菁

盧棣華

周鍊

賴雨農

林育嫺

賴清德

林巧婷

戴雄山

林欣嫻

謝奇峰

林喬彬

謝明峯

林璟薇

謝蕙蕙

邱國峻

蘇于修

徐芬春

60

(以上名單依姓氏及第一字筆畫排列)


感謝 在此,遞上我們誠摯的感謝, 因為有您,光環境運動在台灣逐漸擴散; 在這段從探索到行動的歷程中, 一路走來,因為有您的陪伴與支持,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得以持續點亮台灣。

王志賓

張孝維

B.B.ART

狠主流多媒體有限公司

王浩一

張舒眉

十八卯茶屋

風神廟管理委員會

王勝輝

張碧倫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唐草設計有限公司

王瑞芳

曹啟鴻

日光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琉璃奧圖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函儒

許朝欽

台南大億麗緻酒店

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

江靖斌

陳亞妊

臺南文化中心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米莎

陳惠琳

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何興中

陳德安

台灣好基金會

國立臺南家齊女中

何龍輝

黃百勝

成大文創育成中心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吳月琴

黃智鴻

到陣來喲有限公司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吳亭潔

曾乾瑜

奇美文化基金會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吳貞漪

楊士毅

奇菱科技

彩虹來了

宋光夫

葉東泰

奉茶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李亦庭

葉澤山

俠客行文創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李其霖

歐杰儒

厚厚設計

雲門舞集

李怡璇

蔡妤珮

屎溝墘客廳

臺南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

李東祐

蔡素珠

屏東縣政府

臺南市政府

李信賢

蔡繡婕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杜昭賢

鄭郁潔

政大書城

趨勢教育基金會

汪德範

鄭培絢

余月琴

鄭榮霖

周東彥

黎燕玉

周雅菁

盧棣華

周鍊

賴雨農

林育嫺

賴清德

林巧婷

戴雄山

林欣嫻

謝奇峰

林喬彬

謝明峯

林璟薇

謝蕙蕙

邱國峻

蘇于修

徐芬春

60

(以上名單依姓氏及第一字筆畫排列)


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的光影,而是讓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把詩句裡面形容的自然光找回來,

生活中需不需要這麼多光 ? 多就是好嗎 ?

照明反應我們對環境的態度,也是詮釋生活、文化的宣言,

照明設計重視人與環境的關係,

竹影的光、像水一般的月光流動,一直到仰望銀河的、牽牛與織女星的,

或許可以思考減法這件事,

有耐心、有創意的將對光的感覺與知識整合,

光環境的改造,做到最極致是看不到燈,但讓人感受到光。

找回幽微的光,找回人的悠閒、人的安靜、人的溫和。

對「光」有感,將之內化為生活的習慣和秩序,成為社會對美的堅持。

一步步往對的方向走,展現台灣的人文內涵。

華人照明先驅 周鍊

美學家 蔣勳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月河燈光設計負責人 林大為


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的光影,而是讓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把詩句裡面形容的自然光找回來,

生活中需不需要這麼多光 ? 多就是好嗎 ?

照明反應我們對環境的態度,也是詮釋生活、文化的宣言,

照明設計重視人與環境的關係,

竹影的光、像水一般的月光流動,一直到仰望銀河的、牽牛與織女星的,

或許可以思考減法這件事,

有耐心、有創意的將對光的感覺與知識整合,

光環境的改造,做到最極致是看不到燈,但讓人感受到光。

找回幽微的光,找回人的悠閒、人的安靜、人的溫和。

對「光」有感,將之內化為生活的習慣和秩序,成為社會對美的堅持。

一步步往對的方向走,展現台灣的人文內涵。

華人照明先驅 周鍊

美學家 蔣勳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月河燈光設計負責人 林大為


光影。人文。生活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www.coretronicart.org.tw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