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Review
2014 年 8 月 6 日 编 辑 / 董 艳 艳 Email:dongyanyan_mw@163.com
中国乐迷的集体记忆 □徐
A7
“众神黄昏”中的大都会全盛期 □唐若甫
尧
国家大剧院自建成以来,已经深刻地改 变了北京音乐生活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变 化莫过于欣赏歌剧变得常态化。然而相比 2007 年剧院开幕时的《伊戈尔王》与 2008 年 推出的新制作《图兰朵》,还是 2009 年帕尔玛 皇家歌剧院带来的威尔第歌剧《弄臣》最令 乐迷喜闻乐见,这自然要归功于饰演“弄臣” 里戈莱托的意大利男中音大师里奥·努奇。 剧院方面在宣传文案中将他冠以“世界第一 弄臣”的称号也许在资深的声乐爱好者看来 颇具争议,但努奇作为当代顶尖的男中音应 当是无可厚非的,而他因数百次饰演里戈莱 托而为这个角色注入的戏剧生命力更是令 人难忘。 努奇随后又在 2010 及 2011 年参加了帕 尔玛皇家歌剧院版《弄臣》在国家大剧院的两 次复排。时隔三年,今年 7 月 31 日,大师再度 在国家大剧院亮相,饰演的也依然是这个他 已经演过近 500 场的里戈莱托,两场的演出 票均早早售罄。5 年多的时间跨度里容下了 两届世界杯,见证了从 67 岁到 72 岁的努奇在 北京演出的四轮《弄臣》,而他的表现也一如 笔者数年前首次听他演出时的感受,除了渐 增的年龄所必然留下的些许印记之外,这个 已经融入其骨子里的角色在舞台上并没有太 多变化——然而即便如此,笔者此次连续观 看了彩排场与首场演出,依然每一次均被其 精湛的表演所打动。其实如果与男中音领域 里那些最杰出的大师相比,努奇在演唱方法 上是存在诸多缺陷的,这导致他的声音不够 清晰,甚至有时候缺乏男中音音色应有的光
泽。然而这些问题对于里戈莱托这个十分特 殊的戏剧人物来说却未必是坏事。听听他在 歌剧第二幕“可怜的里戈莱托”段落时的那段 演唱,父亲寻找女儿时那种急迫的心情由于 他略带沙哑的嗓音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再 加上他无懈可击的演技,这个段落成为了整 场演出中最感人的时刻, 令人几欲落泪。 与努奇耀眼的表现相称的,是这部戏相 对高水平的演员阵容。许多听众仍不会忘记 2009 年的法比奥·萨托里与 2010-2011 年的 弗朗切斯科·梅里,这两位“公爵”如今身价备 涨,特别是梅里已经俨然成为意大利年轻一 代男高音中的领军人物。今年出演《弄臣》中 公爵一角的皮埃罗·普雷蒂虽然也是当红的 歌唱家,经常在一线剧院里演唱,但他的高音 区能力以及音准都有比较严重的问题。饰演 吉尔达的俄罗斯女高音伊琳娜·杜布罗夫斯 卡娅不论造型与声音都略嫌柔弱,但对于吉 尔达这个深情款款的角色来说却格外适合, 在与努奇的著名二重唱《复仇的火焰》里表现 得也格外抢眼。 国家大剧院能够与这位年届七旬的声音 大师之间建立起如此深厚的友谊,可以说是 十分幸运的。作为 20 世纪最后的声乐大师 之一,努奇在其艺术生涯的晚年在中国频繁 登台,并且所饰演的均是其最拿手的角色,在 未来将成为整整一代国内乐迷非常宝贵的集 体回忆。不过,正如笔者以及许多歌剧爱好 者早在 2011 年就发出过的呼吁,希望大师下 次到来时能够带来不一样的剧目,毕竟一部 《弄臣》还远远无法概括其传奇的艺术生涯。
挖掘新人新秀新声
8 月 3 日,彼得·盖伯创意推广、纽 约大都会歌剧院诸多艺术家打造的罗 伯特·勒帕奇版《指环》全集高清歌剧 电影在上海大剧院播出,自此, 《指环》 在国内的第二轮上映由《众神的黄昏》 在上海大剧院画上句号。 放映下午 3 点开场,洋洋洒洒地 持续到晚上 8 点多,之间有一个不痛 不痒的 15 分钟幕间休息,上厕所绰绰 有余,吃东西捉襟见肘。半成左右的 听众四散在观众席,注视着舞台。这 片舞台曾经招待过柏林爱乐乐团、英 国皇家歌剧院和三大男高音中的两 位,但此时显得空空荡荡,除了巨大的 荧幕外一无所有。 放映很快开始。三年前推出的这 版制作已经被全世界的媒体和乐评人 批判得连打底裤都索性露了出来。勒 帕奇耗尽了天文数字般的预算,用 24 根可以旋转、三面完整覆盖有屏显的 立柱,支撑起了这个关于天上人间和 地下三族勾心斗角的故事。多变的造 型和渲染下,这版最大的失败便是不 彻底的现代风格。龚特尔宫殿里所用 的长条桌,布伦希尔德和齐格弗里德 所骑的神驹格拉纳,还有神像的造景 和火刑堆的出现,都可以看作对大都 会一向保守审美的妥协和充满狗血的 画 蛇 添 足 ,这 也 是 广 为 舆 论 诟 病 之 处。法比奥·路易斯棒下的乐团在男 女主人公的爱情二重唱以及齐格弗里
德葬礼时,推展出排山倒海的音响,完 全突破了上海大剧院万元级别扬声器 的声压极限。大反派哈根和演满三幕的 布伦希尔德唱出了代表当今最高水准的 瓦格纳演绎。近景和远景的切换考虑到 了剧情的跌宕起伏和唱词的前后逻辑。 而从特写中可以看出, 考究的道具和服 装即使给大都会歌剧院增加了制作成本 也情有可原,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观 众被好莱坞宠坏的愈加挑剔的眼光。遗 憾的是, 上海大剧院的放映拉宽了画面, 让所有角色看起来都超重超肥,传说 中的5.1声道也不见其声。 这套野心勃勃的《指环》折射出的 是无论在财力还是风头都处于全盛期 的大都会歌剧院。人们将歌剧院近期 面临的困境轻而易举地归咎为大众对 严肃艺术兴趣的逐渐沦丧,转而喜欢 上了经不起推敲的所谓快餐文化。真 的是这样吗?影片中,齐格弗里德喝 了忘情水,将本来许配给自己的布伦 希尔德拱手相让给了垂涎她已久的龚 特尔。布伦希尔德被带到龚特尔宫殿 后,与失忆的齐格弗里德有一段高潮 迭起的对质。一位坐在我身边的 90 后美女挠了我一下,轻声问道: “ 为什 么他们不给布伦希尔德也喝一口忘情 水 呢 ,这 样 不 就 什 么 麻 烦 都 没 有 了 吗?”也许,对于新时代,经不起推敲 的,或者引发笑场的,恰恰是我们引以 为豪的“自我” 。
扩展当代音乐空间
——2014 第七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概要
延续专场理念
扩展音乐边缘
专场有助于我们对作曲 家的作品进行更深入、更全面 的感受与理解。今年专场音 乐会除了有驻节作曲家布列 兹提携的法国青年才俊 Bruno Mantovani、梅西安的中国 关门高徒陈其钢以及从打击 乐家起步的瑞士作曲家 William Blank 之外,还有希腊的 戏剧音乐实验作曲家 Georges Aperghis 专场与挑战钢琴家极 限的匈牙利作曲家里盖蒂练 习曲专场。
音乐的边缘越大,当代音 乐的生存空间也就更广。 《盛 小云评弹专场音乐会》、 《台湾 原住民布农族音乐会》、 《韩国 作曲家尹伊桑与朴泳姬专场 音乐会》、 《丹麦作曲家索伦森 纪实电影配音音乐会》与《第 四届中国当代音乐作品评论》 比赛可谓佐证。
坚持驻节传统 驻节作曲家直接参与排 练、使得第一创作与第二创作 尽可能地统一,还可以让作曲 家面对听众直抒理念。另外, 卓越的瑞法现代乐团与丹麦现 代乐团的驻节, 就表演质量、 经 济考量或管理角度来说,对乐 团与组织者都是双赢的事。
挖掘新人新声 除了许多中国首演的优 秀作品与作曲家之外,我们还 可以在《国际学生大师班音乐 会》中听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 的青年作曲家作品与驻节作 曲家的指点江山。另外,青年 钢琴家谢亚双子挑战梅西安 《异国的鸟》也值得关注。
追寻魅力亮点 就大多数听众来说,本届 音乐周的亮点一可能是在 上海交响乐团新音乐厅举 行 的 开 幕 式《当 代 交 响 音 乐 会》,新 音 乐 厅 的 音 响 究 竟 如何?听众要亲自检测一 下。亮点二也许是里盖蒂 生前最推崇的现代钢琴家 Pierre-Laurent Aimard,他 那 令 人 惊 叹 的 极 限 挑 战《里 盖 蒂 练 习 曲 专 场 音 乐 会》会 让 贺绿汀音乐厅沸腾!亮点 三应该是上海小交响乐团 演 奏 的 闭 幕 式《陈 其 钢 专 场 音 乐 会》,作 曲 家 在 中 国 音 乐 界 家 喻 户 晓 ,并 且 有 著 名 指挥家叶聪及双簧管独奏 家王亮的加盟 。 详见 http://www.shcnmw. com 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 艺术总监 温德青
音乐家及听众眼中的当代音乐周 尽管步履维艰, “当代音乐周”毕竟在艰难的 挣扎中走过了六个年头。而今,它已成为展示国 内当代音乐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作为一个亲 历全过程的见证人,我由衷地钦佩主办者勇于担 当的使命感和坚忍不拔的执著精神!正是有了一 批批这样永不懈怠、义无返顾的探索者,中国当 代音乐创作必将在古今、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中获得繁荣与发展! 尤为称道的是,连续三届的“中国当代音乐 评论比赛”,更成为“当代音乐周”的一大亮点。 “上音”院级与音乐学系、作曲系领导,率先在教 学中积极倡导音乐评论,并主动与本地报刊联 手,开辟音乐评论专栏,并在“当代音乐周”中连 续三年举办音乐评论比赛,从而在评论的教学与 实践、演出与评论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这一独 具特色的举措,毫无争议地为国内所有音乐艺术 院校树立了榜样! 《人民音乐》编委、原副主编 于庆新
作为当代音乐周的亲历者与参与者,我见 证了音乐周自 2008 年秋创办以来从“小”到“大” 的成长,这个成长始终贯穿着“专业”和“开放” 两个原则,这也成就了当代音乐周相较其它音 乐节而言的“独一无二”。另一大贡献是“创 新”,音乐周推出了一批中外新作品,我的几部 作品也都是在此期间得以首演。 我们是幸运的,幸运有这样一个坚守的节 日:它传“专业”之道行,秉“开放”之视野,结“创 新” 之硕果; 让当代音乐走出 “象牙塔” 触及大众, 使“当代音乐”不再是一场孤芳自赏的“夜宴”。 作曲家 陈牧声
自 2008 年以来,当代音乐周已然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奉 献给沪上初秋的一道别样风景。音乐周在秉承“宣传与保护 当代具有前沿性和实验性的新作品”这一立意的同时,亦将 一个音乐节的关照面与包容度一再拓展:国际大师们的专场 音乐会及“言传身教”每每可以刷新在场观众对当代艺术音 乐生态最直接的感性体悟。一流演奏团体的精湛技艺会使 一批 20 世纪现代音乐巨擘的作品再崭异彩。来自民间民俗 及宗教传统,乃至美术、舞蹈及文学界的争鸣则从不同视野 叩响“传统”与“现代”的母题。本土的现代音乐创作与评论 更是通过这一平台逐年收获更多爱乐者的瞩目。随着规模 的日益壮大,音乐周的创意与品质也在经受愈渐挑剔的耳朵 与思想的考验。第七届,能否听见如音乐周总监所“许诺”的 诸多亮点和震撼, 且拭目以待!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 李明月
当代音乐周是一个精心准备了丰盛大餐的音乐节日,在 那里聚集着众多具有灵魂、富有思想、与音乐融为一体的作 曲家、演奏家和理论家,当然还有充满求知、富有好奇心的忠 实听众。一场场与心灵对话的音乐会,一个个与智慧交融的 讲座,还有充满理性与引人思辨的作品评论,这一切都证明 了音乐的无国界、无疆界。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 姜晓
音乐周最吸引我的主菜当然是那些当红的驻节作曲家。 每一次,他们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所带来的观念和技法,不仅 以作品专场音乐会的方式令我直观地感受到,还以专题讲座 和为学生作品点评的形式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领会。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教师 胡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