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詩刊第五期

Page 1

刊 ‫ ݨ‬惱 ૘ࡩ FannouPoem 二零一六年二月號 第五期

Facebook專頁:煩惱詩社;電子版:https://issuu.com/fannoupoem;電郵:fannoupoem@gmail.com


目 錄

啟首語 詩社簡介 社員詩作 方嘉欣/ 變色羊 冬天 / 愛情 何梓慶/ 畫線──代永基寫的詩,兼給何梓慶 吳其謙/ 看 李昭駿/ 有一天,我們會像海一樣生活 李榆鉅/ 寫詩都在凌晨三點後 李慧筠/ 冬日 沐羽 / 墓誌銘 並總是在長裙繞過小腿時就禁不住動心地自由落體 ──給暉健 柯清峰/ 回話 藍──回聰〈紅〉 胡世雅/ 城 曾詠聰/ 好不好我們明天一起去看海 紅 黃妍萍/ 夜 黃芊蔚/ 2014年,外婆給了我最後一封利是 羅維日/ 冬夜未盡 火車速寫

文於天總評 社員譯作 陳楚政譯/蝸牛祭

P.3 P.4 P.5 P.8 P.10 P.12 P.14 P.16 P.18 P.20 P.23 P.24 P.27 P.28 P.30 P.32 P.34 P.37 P.40 P.42 P.43

譯自澳洲詩人 Judith Beveridge 的 Occasions of snails

P.44

專題:「用水樽裝下整個天空 」 李昭駿/ 連綿——記「少年煩惱詩序——中學生新詩創作坊」

P.47

羅維日/ 與雄仔叔叔對談

P.49

詩社活動報導 方嘉欣/ 詩的重量——九龍城書節:「文學秤骨」活動

P.52

詩話 何梓慶/ 讀文於天〈熬〉

P.54

詩訊 李日康/ EIGHT HONG KONG POETS

2

P.58


啟 首 語 羅維日 歷過一波世紀寒流後,「煩惱詩刊」也來到第五期。隨著 時日推移,詩友相繼離開校園,步入職場。這種轉變豐富了 詩的主題,詩人告別旁觀者身分,以局內人的姿態撰述工作 的辛酸,還有夜裏仍在通勤的社會,拖著疲憊。 於是,我們就跟香港那套扭曲的「資格論」接軌。在擠擁 的高樓和欲望的窗框外,得到談論情慾和愛情的資格,還有 那些跟城市與社會談感情的詩,各帶著不同顏色,不同願 景,各自摸索。但每個約制、諷喻,都在露骨與晦澀的辯證 裏,鑿鑿地跟中國建國初期的詩人相較,一樣動輒得咎。 宕開一筆,旅行便成為我們的權宜之計。無論台北的Latte, 抑或奈良的景色,都構建成我們的遊樂場,躲避荒謬和繁忙, 但那裏仍有鯨魚擱淺,那裏都逃不過,逼迫我們正視。 歸來,詩社嘗試籌辦工作坊,再訪談故事人雄仔叔叔,交 流文藝工作心得。世代洪流不斷推進,站在潮流重心的一代 人,要憑著前人遺下的線索,繼續尋探更好的詩,更好的未 來。

3


詩 社 簡 介

「煩惱詩社」在二○一三年年底成立,由浸會 大學語文中心胡燕青老師帶領的大學詩會發展而 成,成員多為浸會大學中文系同學。成員曾獲徐 訏文學獎、大學文學獎、青年文學獎、城市文學 獎、工人文學獎等。 取名「煩惱詩社」,源於我們純粹的渴求── 以詩歌解決煩惱,認識、梳理自身,同時透過詩 歌面向他人,直視彼此的問題與憂傷。

詩刊以小冊子形式刊行,免費派發。另於 Facebook專頁「煩惱詩社」設電子本,專頁亦會 分享詩歌及文學資訊。

4


變色羊 方嘉欣/ 沒耐性地活著 這個月數十綹白毛又斷 一直沿路踐踏 進入黑暗只為尋找悲傷 牠從無表情,但你看見牠會感覺滿意 如看見蝴蝶在冬天吸花蜜 不疲地吃和消化 每當遊客僅僅隨便摘下野草 牠也成為一張容易被豢養的廉價明信片 走,無謂再寫吧 彼此逃避的 催逼、責任和法規 只不過是助紂為虐 的廢話:「把每天當作最後一天而活」 但牠生於迷宮 對高牆只曉喃喃自語 當轉進另一街口 執善存起的票尾總是自然退色 牠的笑話已無趣 臉顯得白。漸漸喜歡穿上深沉和單調 內容重複而毫無痛癢

5


是木棉絮被踐踏成黔 擦身而過 然後臉向公寓卻沒有可進的門 只是站在鐵欄前 看 天空看著悲傷麻木 這裏不是造夢的地方 牠多年沒有造夢,也沒有成為別人的夢 仍會感覺滿意 因下個月會長出適量的毛 剛好成為祭品 或偶爾扮狼 當開始默許 附近的村和遙遠的海被洗色 萬物的宿命會如初綿長以承受更多的夜 而太輕的牠 不需要成為一種存在

6


圖:李慧筠

7


愛情 冬天/ 一個面善或不面善的季節 關節的柔軟與否 與體重無關 途人停腳或者不停腳 與美麗無關 雙數抑或單數 與運算無關 流汗或者乾涸 與光線無關 飢餓還是飽腹 與水無關 我愛不愛你 與你無關

8


圖:彭靖斯

9


畫線 ──代永基寫的詩,兼給何梓慶

何梓慶/ 在中文系主修籃球和詩歌 獨自想像天空 月光變得匆匆 想像我的成長,從網底到籃框 想像投出的球會隨時間 畫出一條最清脆的拋物線 九月的第一場雨 熟悉如陽光,如眼淚 如牆角的蟻洞 妳說雨不會停,無人的球場過於冷清 妳想尋找一條舒適的弧線 於是穿過雨,穿過球場 越過家的邊界看彩虹 我仍在童年 無夢的小鎮,城門會關上,在妳離開後 就調整姿勢,投籃,在潮濕的球場 默默練習畫線 任球破網的聲音 被雨壓彎 變形 我想帶你再看一次星星 螢火紛飛的晚上,等待 流星劃過 我們許願,我們想像軌跡 讓進入內心的詞變得曲折 又或者在無星的夜裏 一彎蛾眉月 我們一起修剪它的弧度 月光會變得暗淡、舒緩。

10


圖:彭靖斯

11


圖:莫詩惠

12


看 吳其謙/ 淡藍魚缸,一尾迷失的靈魂,下沉。 整個地球在我眼前踱過 他疲憊、蒼老 又像遊樂場裏,被同伴遺忘 躲到最後的小孩 我遠遠看著他,沒有拔掉耳機 就像,他遠遠看著所有嬰兒 哭著出生,然後 老去

13


圖:李慧筠

14


有一天,我們會像海一樣生活 李昭駿/ 我們會像海一樣生活嗎? 我走向碼頭,曾經有過的夜裏 現在,走近海,夜空有時 已不復存在。當我們已經看過 無數的船啟航,回來,明天 黃昏還能偶爾在海面停留,停留在 生活中期待的目光,龐大的慾望都 長得像一扇窗。我們在海一樣 的時間,有著海一樣的疑惑 海一樣地生長,你也許並不喜歡 碼頭一類堅實的詞語,海的背面 是否有著我們的輪廓,有沒有 遺留盛大的宴會與悲哀,抑或 僅僅是城市裏無人曉得的日出,那時候 我們在海裏重生,仰看漁船的網和閃光 更輕易的迷路與感動,簡單的信仰 讓星空和建築在盪漾裏悄然展開

15


寫詩都在凌晨三點後 李榆鉅/ 行走荒野之中,祈求解渴的一杯水。 當重乳拿鐵不再只是台北車站可以品嚐 而出現在香港便利店的就是金屬弄的奶白 當自強夜市不再開在一三五的台中 而裏面所曾存在的氣味與溫度 便成了幻想中的紀念 當打獵歌不再是紅樓裏可以聽見 而其卻被放置在九度的冬夜的擴音器上 於是一連串的事件便構成不停播的肥皂劇 於是一大片的影像便拼湊成比地圖還要大的圖 於是喝著重乳拿鐵 在膩得暴烈的溫柔裏 在吹過島嶼的風裏 在一千三百四十四里的島上 在不曾存在的故鄉裏 在曾經的理想國裏 默默地拾取散落一地的燈光 捧起滿懷的清冷 然後默念:凌晨是發愁的時刻,撐過去就好,不必在意

16


圖:莫詩惠

17


冬日 李慧筠/ 頭戴金魚缸在海邊月球漫步。 冬天沒有來,直至枯葉構成漩渦 街上人臉褪去五官,剩下 傷疤般的線條。過去的炎夏 喝太多水,身體逐漸頹軟,骨頭 只不過模仿毛衣的輪廓。 白天逃竄,遺下懸浮的塵埃 雲、霧和光經靈巧的手剪接 我又回到靜寂的城市游離 沒有人的公寓、維修中的地下鐵 所有場合緊密閉鎖,遊人死命勒緊圍巾 語意含糊、不清,無法辨認 城市與城市之間,數處巨大的陰影 緩慢地攤開,以包裹人群的姿態 勒緊。不須戳破逐漸貼近我們的 幽暗,它會塑造另一個比較懂得 於冬天取暖的我。對待明天如同 等待一個照常醒來的清晨, 如同準備見證一場縫紉的儀式: 挑選最舒適的布料,以針縫上 較堅實的繩索,然後勒緊 我像洩氣塑料袋緩慢垂下 行走時逐一剝去無用肢體 在短促的冬季學習放輕呼吸

18


圖:顏翎

19


圖:方嘉欣

20


墓誌銘

沐羽/ 開始練習用引號把自己包起來,

得而在你眼裏存有更特殊的姿態。

I. 朋友說他不再讀詩寫詩了,後來他的動作都帶著隱喻。有 次喝酒時,有個象徵從他的嘴角掛下來,像軌道。 II. 寫詩的第一年,以為重組字辭與比喻就能安全過河。但原 來踩到積木時,會流血不止。 III. 不明白人為何要關注生活如你所不理解的為何人要寫詩但 無論如何,正面與反面之間的不是溝通,是逃生門,也是絞刑。 IV. 想擲一枚硬幣來決定,書寫後現代還是現代。才發現我沒 有錢。後來把這段故事告訴筆友,他笑了又哭了好一會兒,像誤 發的導彈,而我沒有筆友。 V. 我學不好美學,它是個懸浮在紙張上的箴言,而我連專心 閱讀的技能都給剝離。有次讀一首詩過久,被誤以為很厲害,而 我正想及我的朋友。 VI. 寫詩的第三年,覺得變淡了。原來專注和放棄同等輕易, 而且還能同時進行。好像生命。 VII. 中指起繭的時候會誤以為自己是蟲,生命的本質是封閉與 自殘嗎?文學並不觀照世界,越痛越重就越強。 VIII. 另一位朋友某段時間寫好多詩,都帶著火車行進的氣息。 我向他買票時,他遞給我一個帶刺的座墊,密麻麻地寫滿前度的 名字。 IX. 當我寫不出詩時,會喝些特價的威士忌。買不起威士忌 時,沒人買我特價的詩,也就乾枯。那時,我將安全過河。

21


X. 當城市越來越多人寫詩,就沉溺入一種痛的氛圍。然而它並不傳 染,像癌,在車廂擦肩都不覺。 XI. 寫詩的最後一年,覺得以後可以找些事做:成為風景,成為電線 杆。不慎與我合照的人,都患上幻痛,餘生只能寫詩療癒。

22


並總是在長裙繞過小腿時就禁不住動心地 自由落體 ——給暉健

沐羽 總有許多夜遊人聚集屋苑外頭的巴士站 十一時,末班車還未離去 家人也未會埋怨之時 靜默抽菸。以薄荷與痛覺 集體抽空自己。並穿梭隨夜失效的非吸煙區 放任意識。如鳥,如飛馬 如壓力計確然地釋除疑慮,從而保暖 冬季的菸燒起來像隨時熄滅 唯有親吻,才勉強維持溫熱 於是我們就要如同安慰情人般對待焦油 及死亡吧。於是我就真的還未能遺忘 抽比較純的菸草就以為滲了大麻的青澀時光 原來,那時輕微的暈眩 旋轉著旋轉著就抵達了現在 更發現了,一盒盒的我們現正 自顧自地焚燒,自顧自一邊高喊一邊跳舞地 燒了起來。有人在憤怒時著火有人在網絡上 被前後燒了起來。這些也是真的嗎? 可能有誰正一路點燃一路親吻我們 也沒有必然政治也必然愛情的解釋 我還是如此被動如此自覺地抽著菸還堆起了禮儀 我還是沒有什麼快慰也沒有什麼苦澀地混著日子 並總是在長裙繞過小腿時就禁不住動心地自由落體

23


圖:方嘉欣

24


回話 柯清峰/ 我嘗試寫出我的生活。如意不如意。 記得那雙從腋下穿過的手 是翅膀 於是我開始想像天使 因為他總是在我背後 讓我看見笑容 有時我也在他背後 坐在摩托車後座前進 沒有頭盔讓我看清他笑時的眼紋 他也吃煙,那時我並不討厭 直到後來身邊再沒有人吃煙 因為我會搬到將不能隨便吸煙的城市 記得散開的車窗倒影 離開有時是具體的 卻總是放著就涼了 如那條刻意添菜的蒸魚 有空便互相作客 比起餐廳我更愛家常便飯 因為總是一成不變 餸菜、家人,還有菜的溫度

25


過去令人陌生 我說廣東話,聽 閩南話,他說 即使語言像味道一樣難以忘記 但可以習慣 「比上次肥了」 在去機場前一晚我發覺 日子跟我的回話一樣短 上一次回去的時候 他打著彩票,吃著煙 煙穿過我,卻沒有消失 笑容在我們開口之前 「阿公」

26


藍 ——回聰〈紅〉

柯清峰 我喜歡藍色,這令我困擾。因為他們總是搶著聯想有關藍色的一 切,冷漠、柔軟、還有天空。聽說天是紫的,但藍色總是太輕易 被察覺,所以日落前要加一點紅,就變成黑,可以盡情挖掘我的 藍。看不到的藍令我安心,從來未在餐桌看過藍色的食物,所以 我沒有說過我喜歡藍色,即使我經常穿藍色的衣服。 海也是藍色,我也經常看海,即使他通常不是藍色,我以為是聲 音,像呼吸並非層次分明。後來我知道不是,藍色是光,在語言 背後無須折射。 我跟人說我喜歡綠色,因為它是自然的,我不必再作解釋,和這 首詩一樣,並非藍色。

27


城 胡世雅/ 願我像鳥,有空徘徊,有空凝視 唐樓聽了十年雨 聽這個城市的故事 愛與恨使他衰老 使時間尖銳而不可承受 嚼食他與他的時代 車廂播映高樓更迭 乘客急於搶奪位置 靜靜棄置自己,或者離開 看歷史成為渣滓推動列車 負責扮演存在 誰會在意那幢打瞌睡的唐樓 掛著褪色的新婚照 一頁不會被撕下的日曆 遺下的拖鞋,或一條用了終身的毛巾 誰會蒐集 霓虹缺了一劃 玫瑰影樓的女模特透明而蒼白 工廠大廈像毛蟲褪去的殼,荒涼在善忘的城 車廂擠擁得剩下眼睛 我停泊在一片未存在的海 任由街燈溶化,後退 新的城市等待我們 迷路,從遠處走來

28


圖:莫詩惠

29


好不好我們明天一起去看海 曾詠聰/ 背對著海的最後面 好不好我們明天一起去看海 看那頭被迫擱淺的鯨魚 像我們,每天早上脫水一次 從烈日走到烈日 調整呼吸直至本體蒸發 很想拯救鯨魚的孤獨 每當看見牠凝望大海 我便想起我們 和我背後的洶湧 好不好我們一起擺脫大海 變回那頭等待擱淺的鯨魚 在長假期後一去不返 遺下桌面的小擺設不被檢收 盆栽向海靜靜缺氧 風乾,醃製一個沒有自己的夢 在那裏重新經歷生老病死 醒來又再經歷一遍 好不好我們一起去游泳 想像自己是一頭沒方向的鯨魚 不懂得擱淺 用一輩子追逐自己的海域 我們是捕鯨人的夢想 當終結是賦予人類某種意義 我們寧可放棄 容讓自己得以歇息

30


我們有時很複雜,很無情,像海 靈魂給陽光灼傷 說過的話也可以很透明 只有我們坐近岸邊 目送鯨魚和浪花一同枯死 哭泣才會比擲石有聲

31


紅 曾詠聰 紅色寧願是黑色的私生子,所以,誰也無法聽見它的呼喚。 ——谷川俊太郎<顏色的氣息>

我討厭紅色:番茄、紅椒,起初以為是味道,但原來是顏色,是 結構。曾有人問我,為什麼節日是紅色,我不知道,或許因為 血,血是家庭,血是溫暖,血是不可分割。有時我會想,上帝的 血是紅的嗎?那麼紅就代表著孕育,代表著從上而來的喜悅。 但我不喜歡紅的食物,我確定。像番茄、紅椒,它們的顏色鮮 艷,像玫瑰,我不會生吃玫瑰,所以我避免不少紅的食物,除了 西瓜。過了一段日子,我才發現,我為何偏愛西瓜,我討厭的是 溫度,不是顏色,像我討厭火,討厭洗澡,討厭擁抱。 不是,草莓、車厘子呢?後來我放棄了,放棄了所有關乎顏色的 思辯。直到那天,我發現已形容不了,我所看見的紅,是怎樣的 紅。

32


圖:方嘉欣

33


圖:顏翎

34


夜 黃妍萍/ 吸著冷天的空氣,簡單地活著、發呆。 好好對待自己,別人,世界,還未做 到,只好暫時放逐。

1 那些光仍在街頭亮著 報紙檔販坐在他的光裏 層層覆疊的紙頁 如他的每夜 有人走過買一瓶水 噹啷的聲音成為韻腳 伴隨和鄰檔的閒談 如在村邊 頭頂的傘是他們的樹 包裹著一盞盞星 果汁店在一角等待 從樹上來的水果 坐在七色中的老人微笑著 待路人賞識他的寶藏

2 從悠閒的角色跳出 你們各自逐份報紙堆疊 水果店並沒有七種顏色 老伯從光裏退後 埋在櫃前洗著白米 有人走過問路 他提著電鍋,指向那方,然後 繼續坐著

35


光以外呢 關了燈的商場外 他獨個在塗油 的士司機在車尾箱晾起毛巾 那個隱在門內的保安,坐著 在階梯,他沒有寂寞 只是如我們坐著 坐著坐著,就到天亮

3/N 1時30分,你和他等著 可以交談 你們在說什麼呢我無從知道 隔著車窗 你會覺得悠閒嗎 你不會為這刻冠上形容詞 你們坐著,只知談話 1時32分,報紙送到 你們各自埋首自己的報堆 1時35分,你坐在你的或不是你的水果後 你微笑但你為什麼微笑呢 1時37分,你在準備米飯 你沒有微笑但你不快樂嗎 1時40分,你在階梯坐著,沒有表情 1時42分,你站起來,看向這邊 我看見你眼裏有話

36


2014年,外婆給了我最後一封利是 黃芊蔚/ 無。 空氣中傳來語言的重量 不敢呼吸,怕加快了時間 咽喉差點把自己勒至窒息 護士長搶先向我發怒,說已經即時通知 手裏忙著簽簿、找表格,叫我填好 像是埋怨我欠她一句稱讚 腦海快速搜尋,握緊 應填入表格的關鍵字:她剛才還在 還封好利是,放在小茶几 還中氣十足地著我們 不用再來探望,醫院多菌 還想要從病人服的衣袋中 給我和哥哥掏出零用錢 找不到,卻自嘲忘了帶錢包 她在早茶時點的那盅 鳳爪排骨飯還熱騰騰 水仙茶葉還未泡開 究竟要填什麼?我不明白。 是要填她愛吃的食物嗎? 還是她的日常習慣呢? 她喜歡煲兩大壺湯,左手拿一壺 右手拿一壺,慢慢爬上斜路 放到我家的桌子上,然後 像聖誕老人從煙囪離開

37


這些重要事情,應該填在哪個格子 她還叮嚀我,盼,是人生 那隻手錶,喜歡便拿去 這又應歸類於哪個欄目 護士長不停說明,不斷補充 不住重申,已經即時通知。 在吸氣之前,我先學會呼氣 那就把筆接過 護士長好像也呼了一口氣 躲回電腦屏幕後 床邊的我和床上的她一樣,發不出聲音 沒有戲劇性的機器長響聲 沒有哭鬧,靜靜躺著的手還暖 獨自在醫院,等待。 等待明早醫生說,只是疲勞 吃點藥,休息幾天便痊癒 等待醫生出現。不時空想 無面貌的醫生在說 新陳代謝越快越好,有些道別來得突然 你好,走了,記得早睡早起 若不幸失眠,就吞下安眠藥 反正醒著,還不如睡去 然而他或她從沒有出現 就如她像是從未出生一樣

2015年 立冬,29℃

38


圖:顏翎

39


冬夜未盡 羅維日/ 滑翔中 冷鋒自京城襲來 年復年地把泊來的潮濕驅散 霧鎖滿月 照遍山城的崖壁 四年前冒起的紅星仍閃爍齒輪狀的光芒 刺傷盛放的青葵,凋敝 壓下未來的芳華繼續掙扎 終究是沒法以青春致歉 就向街坊道謝一一 換回登天的豌豆 繼續耕耘悄悄

40


圖:彭靖斯

41


火車速寫 羅維日 我會記住奈良的顏色 田野上間雜青黃,明暗有時 偶然有烏瓦赭紅的小屋悄悄落後 於遠方墨綠與翠綠的矮山襯墊,調著深藍 連接藍天上淡白的鷺鳥跟魚鱗雲 我會記住電車的聲音 車長輕柔的日語 蹍過鐵軌隆隆 冷氣呼呼搔著腦袋 不經意地抓緊忙碌著的寧靜 連接起故城之郊 沒進你家附近的小山 同在星球的東方 和光同塵

42


編按:煩惱詩社今期特意邀請詩人文於天評稿。感謝於天為社員寫下總評,指 出社員的不足,我們定當繼續努力。

文於天總評 何梓慶給我打了通電話,要我給煩惱詩社下一期的詩稿寫評,除了時 間的問題外,我實在想不出推卻的理由。浸大中文的創作傳統,在煩惱 詩社這些年輕詩人的組織下得到了延續。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我的評語 會否嚇怕了這些充滿寫作熱情的年輕寫作人,何梓慶給我的詩稿全部都 是糊名的,因此我並不知道是誰的作品。 閱畢這期的詩稿,印象最深的是文字間一份年輕的感覺,這些都是年 輕人的文字,充滿着書寫的活力。大部分的稿子都是平平穩穩的寫法, 有些局部寫得出色,語調的控制也不差,常常覺得能做到一首詩基本的 流暢,對一個新人來說,已經是很值得嘉許的事。不過,這一期的稿子 在詩作的整體表達及寄寓上,就暴露了許多書寫上的不足,尤其不少作 品在詩的內涵一環上處理得不夠好,往往讀到的只是一個比較淺層的 意義,有些則充滿前人的影子,明顯是在前人的作品中借鑒,這應當是 日常練習很正常的事,作為練習的一種形式,對於一個新人而言,這都 是可以接受的,通過練習,可以掌握前人的節奏,把不足改過來。 說到對詩的語言、意象及結構的控制,〈畫線〉、〈看〉是較好的 幾首。不約而同有幾首都以「海」為寫作的對象,或借它來裝載情感, 但都沒有寫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詩,對於海的選擇,本可以有一些更有趣 的書寫。

43


〈蝸牛祭〉 譯自澳洲詩人 Judith Beveridge 的 Occasions of snails /陳楚政

1 他們自光中滑出來 在磚路的暗處留下銀漬 磨碎的排泄像爐灰 穿過狹道,或芳香小徑 爬過頹萎的草叢 暖泥中曬太陽像赤貧的人 漫行赤土大地 尋找聖方濟各

2 眾多無名花蕾—— 一大簇的,從萵苣到玫瑰 秋色斑駁散亂 隨意流放 漫遊如華麗天鵝羽的 蘭花和百合

3 向晚清涼,蟋蟀的鳴叫 細注水槽般瀰漫地面 我折身俯向大地,望着一隻細小的蝸牛 在葉籃子裏搖晃 軌道在蜘蛛操網時才會顯現 扳動著,形狀一直改變 時裝設計師修輯過後 樹葉頃刻羽化

44


4 我像個小孩瞇着眼讀他們撰寫的 尋找遼闊且比鄰的禱告地 於日光和風中 留意一些標示 展示板上即將到臨 或離航的天使 一旦證實—— 美麗而簡約——無名航班 錯落越過四壁,下水道 在未剪齊的雜草上,在脆弱的圍欄上 猶如鄉土的月亮掠影浮光

5 如今我是個園丁 我佈置好他們的景觀 在園中堆起很多髑髏地 毒藥已準備好—— 斷肢的嘲弄

6 將其壓入地裏,用泥剷將其擠進泥中 將蝸牛殼嵌入磚頭 將其拒於祭壇,荒道之外 那些高不可攀之輕柔的追跡者 那些遠避針頭的人 將永遠無法回頭看見受苦的銀光

45


7 且看看他們去向—— 懇求聖光 及暈眩;牠們是怎樣 靠自身及體液緩行 像神秘社團 附有玫瑰和金蓮花—— 牠們是怎樣找到同樣迷惑的 小孩在園中散步 頭上插了一枝玫瑰 她詛咒作惡的兄弟: 把牠們扔進污泥 放牠們上仙人掌 笑牠們是可憐弱小的泡沫 她仍記得無數的嘶嘶聲 在灰燼中折騰著 牠們從蝸殼中被樹枝勾出

8 有時,我捧著 自我禁錮的蝸牛 有薰衣草的香味; 牠們把錐子模樣的頭 轉向我手心,我記得 焊接之路 通往世間異鄉的旅程 我再一次沿碎石路走 (穿過玫瑰,穿過堆肥) 牠們已經爬回蛋殼 如回到聖殿,如回到光

46


連 綿 記 ﹁ 少 年 煩 惱 詩 序 中 學 生 新 詩 創 作 坊 ﹂

李昭駿

想想你寫下第一首詩的時刻,想想你寫 下第一首詩的心情。

專 題 : ︽ 用 水 樽 裝 下 整 個 天 空 ︾

從地鐵站領學員出發,前往《字花》辦 公室,天色灰濛,工廈聳立,在泥濘路上 戰戰兢兢,畢竟這次是煩惱詩社首次舉辦 寫作坊,並以中學生為對象。「如果寫作 是一本大書,嘗試就是書序。」那我們該 如何為他們掀開似輕實重的序頁呢? 詩社有幸邀請到《字花》編輯譚穎詩 小姐(Dido)擔任活動導師。「什麼是新 詩?」Dido開首即拋出問題,參加者提出 分行、具想像空間、跳躍等,而Dido則提 供了一個方向——不斷更新、而且流動, 並以俳句〈古池〉作例闡述意象與意境、 又借瘂弦的〈鹽〉分析散文詩的節奏,擴 闊詩的可能。不為詩歌設限,為學生留下 足夠的空間自由探索,是這兩小時裏的目 標。Dido其後與學生細讀呂永佳〈螺絲與 螺絲起子〉,透過日常的細節和感受指出 詩歌與生活並不遙遠,全詩緊扣螺絲的特 點開展,值得學生借鏡,Dido隨之要求學 員按一件隨身攜帶、必不可失之物件的特 質和意義創作短詩,霎時間,檯上放滿飾

47


物、水樽、眼鏡、卡票等。我和三位同學同樣拿出隨身 的耳機,隔閡竟彷彿成為了人與人聯繫的可能。 看著學員在雨天寫下屬於自己的第一首詩,我想及自 身和身旁的社員,我們又是從何時開始接觸詩歌的呢? 也許是在一年級時修讀的創意寫作課,「寫作是無處不 在的。」唐睿老師在首課這樣說。也許是胡燕青老師的 新詩班,我們圍坐在教職員餐廳的圓桌,談詩讀詩;也 許僅是某個苦惱的時刻,有些話要說而已,使得我們並 行至今。 其實,與朦朧不清的詩序相比,新蒲崗的工廈環境可 能更直接衝擊學生對生活日常的思考。文學出版與推 廣為何會藏身於工業大廈?學生慣常對工廈的想像和實 際情況契合嗎?在一式一樣的狹窗裏到底潛藏著多少可 能性?活動期間,唐睿老師正好帶領小學生在區內進行 文學散步,並參觀《字花》辦公室。一月初在香港兆基 創意書院舉行的「文學串流」研討會中,唐老師談及文 學散步的意義,並指出地景書寫作為香港文學進路的可 能。有年輕聽眾表達了對香港文學前景的憂慮,在商業 價值主導下,愛好文學者難覓發表和出版空間,文學市 場每況愈下;而此間,數代人因文學而共聚,似是最好 的回應,書寫的厚度正待更多人填積。參加者當中,有 些是社員的學生、有些是循文學老師推薦、有些本身已 有創作經驗,盼更多的文學愛好者投身教育,使得創作 風氣能遍及校園。參加者都順利完成詩作一首,佳作 集結後將刊於《中學生文藝月刊》,使是次活動更為圓 滿。 48


與雄仔叔叔對談 羅維日

專 題 : ︽ 用 水 樽 裝 下 整 個 天 空 ︾

「少年煩惱詩序——中學生新詩寫作坊」圓滿結束後, 煩惱詩社帶著這次活動的經驗及疑難,訪問擁有多年主 持工作坊經驗的故事人雄仔叔叔。果然,一個多小時的 訪談裏,雄仔叔叔傾囊相授,引領我們擺脫枷鎖,思 考「講古」的意義。 在幼稚園裏,雄仔叔叔每次要小孩子分享故事時,反 應都十分踴躍,他們所講的常常圍繞父母、公園、玩樂, 最後用食飯、沖涼、瞓覺收結,情節基於生活,十分簡 單。生活裏諸多事情可以選擇,小孩子選取的事也意味 著他們對生活的感覺,透露出他們的情感。既然有了生 活、情感,也就具備故事的雛型,餘下的便是想像。 講古以外,數年前有機構希望雄仔叔叔能和小孩子一 同創作童詩。對於教學的形式,起初他也摸不著頭腦, 後來透過提問,又試著為事物加入動態,詩就這樣成 了。「手是什麼?」我們幾位詩友看著他舉在胸前的 手,一時答不出話來。他的手慢慢模仿魚游泳時擺動的 姿勢,又演著蜘蛛爬在另一隻手。曾有小孩說他看到魚 在河中游泳、蜘蛛爬出網外,想像力便展現出來。 無論故事還是童詩,雄仔叔叔都會試著用線性的問 題,在小孩的故事中放入不同的事物,觸發他們的想像 力。雄仔叔叔指出雖然不應推倒他們的想像力,但要是 49


想像空間只窒礙在一兩項事物上,譬如他們最愛的超人怪 獸,或是Thomas火車頭,雄仔叔叔也會試著告訴他們:「今 日Thomas肚痛無出嚟,重有邊個幫你手?」利用想像拓展想 像,讓更多同學參與當中。恰如創作的線性思維,不怯於發 問之餘,也要懂得捨棄。 在我們的新詩創作坊中,一名學生就碰上「無事可寫」的 困惱。當天導師要求參加者以身上一件物品去寫詩,有學生 對著水樽苦惱,導師就問他水樽的來歷以啟發他創作,他 提到是球場上的陌生人送他的。雄仔叔叔指這樣也是個好方 法,更進一步的話,他又問我們:「水樽係咩呢?」「係 火箭。」「天空係咩色?」「藍色。」「一個水樽點裝下整 個天空?」「送水樽的是男定女?」……最後他問我們,剛 才數個問題裏最喜歡哪個?那個版本可能就足以啟發你的想 像。 假若再加入自身的生活故事,便能豐富起故事的背景、人 性、情感,以串連成一組情節。談到球場,沿著水樽,雄 仔叔叔便分享了童年時隨同學仔踢波弄破校服的事,還有小 時候家人發脾氣的原因,疑夢似真的故事隨著他說話的聲 線、節奏、停頓而變得動聽,他又猛然道出故事裏的其他可 能及發展,就可一絲絲扣上其他關注的議題。他認為講故事 無需規避約定俗成的架構,反而應著力在裏頭再創造,表達 個人的意圖。

50


曾有老師在雄仔叔叔的課上抄下學生的創作,再貼到壁 報讓學生往後細味。雄仔叔叔說學生再讀時,便是再經歷 一遍講故事的過程,這過程正正建立了創作者對自身直覺 的認知和信任。「Story telling is all about human intention.」這 似乎也是他講故事的目的,希望讓人在聆聽中得知他人的 意圖,也在參與的事情裏展露自己的意圖。因此他每次都 會抄下小孩所講的故事。他記得有學生升讀小學後,向他 哭訴很討厭寫作,只因他們日常抄寫的皆是老師強加予的 東西,沒有他們自身的情感,才令他們漸漸對寫作生厭。 近幾年,雄仔叔叔開始為中學生、成人主持工作坊,他 笑指成人像是已扭曲的孩子,不易讓他們勇敢地想像。有 詩友提及去年在中大圓形廣場上,雄仔叔叔對著一眾成人 講的故事很精彩,「樹下有風,風裏有希望」兩句更讓大 家津津樂道。這原來也是雄仔叔叔一次到學校演講前的 經歷,那天天氣懊熱得幾乎使他像朱古力一般融化,於是 他就請求大樹讓他能擔著走一段路,直至校門才放下。 聽過雄仔叔叔分享個人經驗和段段引入入勝的故事,讓 我們再次思考舉辦寫作坊,甚至寫作的意義。寫作目的各 有不同,有人追求修辭的美感,有人寓教訓於作品,有人 享受創作的過程;但在寫作坊當中,要平衡趣味和概念, 似乎只能藉著不斷的實踐去創造和推行適切的活動。

51


詩的重量—— 九龍城書節 :「文學秤骨」 方嘉欣

詩 社 活 動 報 導

即使風雨飄搖,我們仍以詩共行,無關生命的貴賤, 靈魂的輕重。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五日的九龍城書節,煩 惱詩社獲水煮魚文化借出攤位,開設「文學秤骨」活動。 大雨過後,攤位從兆基創意書院戶外搬進室內,大批參與 者與我們分享當下的煩惱及讀詩經驗,一起感受文字的溫 度。 古有袁天罡秤骨歌謠,根據人的出生年月日,判斷生命 榮枯貧貴;今有煩惱詩社‧文學秤骨,我們製作出詩籤, 穿梭於詩人的位置、時間及地域選出詩歌,找出屬於參與 者的詩句,透過解說詩意,隨緣釋懷。我們非要宣判命運 必然與否,而是希望所有朋友,不論身分差別、不論相識 與否,都能投入文字,回顧日子。

52


因「玩法幾得意」而為煩惱詩社留步的Jason說,素來對詩零興趣,更 會避開。他抽中第十九克之詩,即顧城的〈錯過〉。「一切都明明白 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Jason認 為,詩最後兩句的人稱轉換相當有趣。讀詩後,令他代入自身煩 惱,揚言有種錯過青春的感覺,也會嘗試寫詩。 Brian意外地抽中符合心情、出自詩社成員沐羽的詩〈恐懼/ Phobophobia〉,他讀到「醒來時枕邊無人也怕枕邊/有人。怕路上有 人打招呼也怕 」隨即向我們剖白,他懼怕與陌生人溝通。本覺詩歌 深奧,但看多了,就能有所體會。喜歡電影的他更透露,電影剪接 也可做成詩的模樣。 年輕的阿蛋和YY,遇上詩社成員柯清峰的作品〈老人味〉, 也得作者本人親自解讀。詩中的五官描寫活靈活現,使她們想像 到氣味和影像。她們目前的煩惱是畢業作品,並有意在新詩下功 夫,連結詩歌與影像。 新一年,舊煩惱未必過去,新煩惱會萌芽,雨後,希望詩的力 量能滋養春筍,而你能成為其中,與我們同路。煩惱詩社藉是次 活動隨機收集參與者的煩惱,成為創作題材,在此衷心感謝各 位,也感謝水煮魚文化無償借出攤位。

53


詩 話 讀文於天〈熬〉 文:何梓慶 早前與幾位朋友討論到文於天的〈熬〉, 他們大都認為這首詩作較為平庸,主要在 於詩中的幾個意象雖然很有「潛力」, 如「粥衣」、「釘子」、「背影」等,可 惜作者沒有好好發揮,令作品散渙,缺乏 感染力。我並不認同他們的批抨,但因當 時忘了作品的細節而難以反駁。後來重讀 〈熬〉,深感此詩是難得的佳作,寫父子 關係的疏離,委婉動人。對於詩友把焦點 放在「粥衣」、「釘子」、「背影」等意 象的處理上,並以此作為批評,我是並不

《狼狽》

同意的。 〈熬〉一詩是以「熬」作為引摮,驅動全詩,以熬粥/藥來比喻兩代 關係的疏離和發展,令讀者仿彿隔著滿屋的氤氳,看著一段父子關係 在蒸騰。詩中的「粥衣」、「釘子」、「背影」等意象都是依附著熬 粥這主線,作者重點在「熬」,其他意象都是這鍋粥中熬出來的。 詩分八節,第一節便寫到作者病倒在床上,看父親為自己熬粥,「父 親調了火,熬粥/滿屋子的氤氳/早上涼風透過看不見的縫/擦過腳丫,未乾 的衣服/一件件在吹風/我那被褥輕淺的床/軟得像回南天的夜霧」,父子關

54


係便在這一鍋粥中展開。而這鍋粥並非今早才開始熬的,從前夜, 甚至更久以前便已經烹調著,「前夜竟是一頁信字裏行間,密密寫 一間/小屋子,前窗晦暗/在紙上劃行⋯⋯我說:父親,可記得/哪 一年我們曾經對談」,父子共處在同一小屋中,前夜漫長如一頁

信,卻忘了又多久沒有交流,這一問直截了當,既道出了父子 的疏遠,又反映了作者想與父親交談的願望。 第三節承上而來,是他們疏遠的關係的鋪陳,「 年歲的編目 縫穩我們之間兩個/慢慢背離的形影/無從理解,這些年來/許多 事熬得過於糜爛/抑或是誰稍稍地/搬走了圍坐的桌子?/對話無 多,時間遼闊/我們粥粥飯飯,藉著用餐/僅是一種參差的圍攏/ 終會像背影一樣崎嶇不整/看不見彼此的項背」許多事情像熬得太

久的粥,過於細碎並日積月累起來,於是背影在粥粥飯飯之間 日漸走遠,更被年月縫穩,難以靠攏,甚至再也看不見。 第四、五節,寫到作者母親,及釘子與粥衣的意象,友人認 為這裡沒有好好發揮,甚至指出母親及釘子與作品並不關連, 顯得格格不入。然而,把目光拉遠一點,便會發覺,這裡仍不 離熬粥的主線,母親是父子之間的連繫,是彼此的緩衝,如釘

55


子把他們釘在一起;就像粥裡的果皮,是那鍋粥得以熬成的關 鍵。第五節寫到:「內裏或反面隔著最薄的牆⋯⋯給我們許諾過的 新房子/無法承擔卻總是如此輕描淡寫 ⋯⋯ 而他更不理解長大的兒 子/為甚麼總帶著一種遙遠的眼神/我知道是這樣,彼此竟已習慣沉 默/和無來由的對峙/各自將生活裱褙,成段的犯駁/如飯鍋上晾乾 的粥衣/風扇吹響它的邊緣」。兩代如敵人的對峙,源於父親永

不實現的諾言,兒子遙遠的眼神以及彼此習慣了的沉默。他們 關係放得太久了,像一鍋涼了的粥所結起的層層粥衣,再也難 以吞食。 第六、七節,是作者對這段關係的反省。「 我們擦擦胳膊, 一再地/擦擦胳膊而過/只是父親為我熬了藥⋯⋯熬成汁液,調理我 混沌的傷寒/望不穿碗底的汁液依著燈光/旋繞⋯⋯散佈到每個幽暗 的角落」父子在小屋內依舊默默擦肩而過,但父親關心著患病

的作者,為他熬了藥。這藥不但醫治了作者的傷寒,更調理了 兩人的關係。於是作者開始反省,在第七節中他不止一次看到 自己變成了一個牢固的房子,隔絕了外界,更隔絕了與父親的 溝通,於是眼看著這段關係「變成一鍋冷粥/變成一張餐桌」。 最後一節,寫到父子關係的轉變,他們依舊沒有對話,但 「 打開門,粥在餐桌上涼著/風扇吹響粥衣/藥在溫火中慢熬/ 這樣的時空好像不斷出現/直至發現我再次傷寒/直至在熬煮再 三以後/聞到更苦更澀的焦黑 」,熬好了的粥及慢熬中的藥仿

56


彿是一次無聲的對話,兩代的關係在一次又一次的傷寒中再 三熬煮,慢慢會再次拉近,於是「我看見釘子勾住了牆壁/實實 地,無力地勾住」。終於彼此連繫起來,雖然仍是那樣無力,但

卻是實實在在地的勾連著。 「熬」是整首作品的內在動力,或顯或隱,或實寫或虛寫,重 複出現在作品的每一個細節中,推動全詩的發展,「粥衣」、 「釘子」、「背影」等意象都從這主線上發展出來。只聚焦於 詩中某意象的處理,並以此評價整首作品的優劣,而忽略了詩 歌的中軸及整體結構,無疑是本末倒置、買櫝還珠之舉。北島 曾言「一首好詩是危險的平衡」,文於天的〈熬〉明顯處於這樣 的平衡中,以生活細節刻畫父子間的關係,以熬粥的比喻容納 了幾近爛熟的題材,語調克制,作品真摯而不直露,是同類型 詩歌中的優秀之作。

57


詩 訊 文:李日康

EIGHT HONG KONG POETS 編者:David Mckirdy、Peter Gordon 出版社:Chameleon Press(2015)

「香港性」、「本土性」一直是香港文學、香港詩歌的討論 核心,EIGHT HONG KONG POETS 選錄了以已故作家梁秉鈞為首的八 位英語詩人的作品,包括Jennifer Wong、Shirley Geok-lin-Lim、David

58


Mckirdy、Tammy Ho Lai-Ming、Eddie Tay、 Timothy Kaiser、Sarah Howe, 眾作者既有生於馬華、加國、蘇格蘭,亦有土生土長,成長氣候各 異,但相同的是他們始終選擇了英語作為寫作媒界,而在他們英語 詩筆的演繹下,「香港詩歌」似乎又呈現了更多可能性。他們固然 有不少地緣之作如Shanghai Street、Yau Yat Cheun、Still Life: Wan Chai At Night,但更令我著意的是這群不時穿梭各國工作生活的國際公民, 如何以詩歌書寫不同語言、社會文化撞擊底下的地域形象,如Sarah Howe的

Tell me, why I have come? I caught

the first coach of the morning outside

the grand hotel in town. Wheeled my case

through the slient, still-dark street hawkers, solicitous,

arranging their slatted crates, stacks of bamboo

steamers, battered woks, to some familiar

inward plan.(Crossing from Guangdong)

就體現了現代人跨界旅行公幹下的情緒狀態。

5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