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L10 企劃書

Page 1

◼ 團隊成員 1. 劉美吟 日文系雙主修財金系|美編兼窗口 負責宣傳圖、海報及 PPT,以及作為對接老師的窗口。 2. 賴炫蓉 企管系|企劃寫手 負責撰寫企劃書。 3. 張希昀 國貿系|國際生窗口 負責參與計畫的外籍生聯繫的窗口。 ◼ 指導老師:林珠雪 老師 日文系的林珠雪老師,是農食育課程的導師之一,對日本及台灣食農 有深入的了解,提供團隊許多建議與資源,並幫助我們修正企劃的不足, 與團隊討論出一套最佳的方案,是我們的精神支柱。 ◼ 協助老師:張文鴻 老師(豆爸) 通識中心的張文鴻老師,人稱豆爸。種菜、做飯、講故事都難不倒 他。專長是食農教育和農創美學,從農場到校園,有豐富的實踐及教育經 驗,希望創造一個食農的共好社會,有愈來愈多人加入。這次的企劃中提 供我們場域和技術指導,給予寶貴意見並協助我們實踐,更讓我們體會到 食農的精神與服務的價值。

◼ 第六次審查委員意見回應(欄位:委員建議內容 執行成果 差異原因說明) 委員建議內容 執行成果 差異原因說明 【貞慧老師】 整個過程自然而深入,能使人感受到此計劃之用心。 【奇正老師】 以地域與文化為主題的食農文化探索,是有趣的主 題,但在台灣進行印尼之文化料理知識的探索,不可 避免地會用在地的食材與烹煮方式進行修正,故最終 收尾的夜談可以鎖定「在地」與「權宜修正」的面 向,在比較中嘗試讓與會者與自己可以對食農文化有 更身的體驗。 【溫老師】 1.本案自成案迄今執行時間過於倉促,故僅執行過一 次共食及一次農場種植計畫,較為可惜 2.建議在結案前能再執行一次共食,並能以農場種植 食材入菜。 3.請務必要努力完成暑期營隊教案的規劃,並促成暑 期營隊的成行。 4.申請學生社群企劃若能獲得通過,請努力思考如何 透過該社群做好傳承工作 1.舉辦夜談時,有跟做相似 APL 主題 的學妹交流,他們有詢問我們與主題 相關的問題,而我們也有跟他們分享 經驗。 2.有位學妹從最初的共食、御課程, 到最後的夜談,整個系列活動都有參 與,他表示對印尼的了解有提升,也 學習到一個 APL 的架構和背後的構思 方法。 3.學生社群已經在 3/29 通過申請, 接下來與社區的交流和駐點,我們仍 會持續進行。 1.因時間的關係,只來得及進行一次 共食及一次農場實踐,且因為御課程 所種的菜尚未長大,因此也來不及以 種植的蔬菜再進行一次共食。

目錄 壹、計畫簡介 ............................................. 2 貳、執行歷程 ............................................. 3 參、活動過程及成果 ....................................... 4 一、舉辦共食.......................................... 4 二、設計並舉辦御課程.................................. 6 三、駐點野人集會所.................................... 6 四、舉辦夜談.......................................... 8 肆、團隊反思及個人學習成長 ............................... 9 一、團隊反思.......................................... 9 二、個人學習成長..................................... 10 伍、附件一──經費結算表 ................................ 12 陸、附件二──原始計劃書(下一頁) ........................ 12 柒、附件三──學生學習社群申請書 ........................ 20

壹、計畫簡介 因修習農食育課程,受到講者們的啟發與感動,想把這份感動和精神傳 遞給更多人,而團隊成員 美吟的畢業專題也以農食育為主題進行,因此 希望 APL 能與系畢專相輔相成,在博雅做出不一樣的嘗試與突破。農食育 源於日文漢字,意思是食農校育,認為人們應重視土地、食物與人之間的聯 繫,思考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的來源以及背後的議題。目的為強化土地、食 物、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將書院作為實踐場域,連結東海與社區。由於有一 位印尼籍團員,故以印尼食農為主題,加入國際化視野與文化體驗。由團隊 撰寫企畫書並執行,帶領同學以共食、種植等方式認識食農、探討食農相關 議題,結合書院課程,走出教室,增進人與土地之間的交流,同時凝聚書院 生,進行文化與自然的實踐教育。 關於食物的議題,學長姐已提供許多經驗。與先例不同的是,以往有許 多和企業合作的案例,但大多數的成效皆不如預期,亦或不了了之,因此 「食農森友會」會與已有合作基礎的夥伴合作(例如豆爸),並運用農食育 課程的資源,以確保執行計畫的品質和穩定性。此外,我們認為先前的提案 缺少讓書院生和老師一起共襄盛舉,因此盼「食農森友會」能夠做到讓書院 所有人都有參與感,凝聚博雅生,塑造價值,以及讓參與者感動。

貳、執行歷程 從以上的時間軸來看,看似活動不多,但其實每一個活動都需要花費我們 不少心血,部分原因是我們整個計畫的執行時間太短,且團員各自都很忙碌, 以至於每一次活動都會準備得有些匆忙,像是被時間追著跑;另外則是我們需 要做很多的事前準備,像是場勘、買菜、買菜苗等等,皆需要很多心力完成, 特別是場勘,需要多次到農場確認活動流程,甚至需要自己親手執行過一次, 才能夠在活動當天教導參與者實踐。 原預計於寒假期間在安定國小進行為期一週的營隊,但因安定國小在寒假 有另外的規劃,服務時間改為開學後的平日,包含事前統籌與訓練。但後來又 因團隊時間無法配合,最終更改為由團隊幫忙寫暑期教案,若是團隊成員暑假 時間可以配合,也可以一起參與暑期營隊。

參、活動過程及成果 共食、駐點、課程、營隊作為一系列,因團隊成員──希昀是印尼籍學 生,因此我們整個系列活動將圍繞印尼主題來進行規劃,以印尼食農作為我們 計畫的特色,先從共食認識食材、親嘗滋味;再帶領同學回溯土地,體驗農民 的辛苦。期間駐點藝術街社區及小野人農場,瞭解共好的食農社群是如何運 作,與在地食農夥伴交流,同時累積經驗。最後以夜談收尾,分享一路走來的 心路歷程,讓有相同理念的學弟妹得以將計畫延續。 一、舉辦共食 共食,不只是大家一起吃飯,透過介紹印尼文化、料理知識(食材功 效、烹調方式、對印尼的社會意義等),珍惜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反馴化 我們的味覺。團員在準備的過程中,則學習到如何烹飪及挑選食材,反思 印尼與台灣的文化差異。 從團隊成立後,最先開始開始策畫的活動就是共食,並在 12/8(二)舉 辦,因食材及場地限制,將參與人數限制在 15 人以內,最終有 12 人報 名。我們邀請參與者一同料理,總共製作了三道印尼料理,分別為薑黃 飯、天貝、加多加多。在他們享用餐點時,向他們說明我們的計劃意義, 並由希昀向他們介紹印尼的菜餚及文化。 這次共食很成功,大家的反饋很好,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也都很期 待下一次的活動。共食時認識了一位同樣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生,口味相 近的料理讓他感到很親切。以往有學長姐做關於健康飲食、小農等議題, 不同於學長姐的是,食農森友會要帶同學去實踐,並以連貫的方式設計活 動,完整地從土地到餐桌,加入印尼文化以豐富視野。 成效差異:最初的構想是希望讓大家一起準備菜餚,但因 19 棟廚房平 日不開放包場的場地因素,導致大家只能參與共食。雖然在許多原因限制 下,能夠參與的人數不多,但也因此可以收到大家詳細的反饋。

二、設計並舉辦御課程 長距行走課程一直以來是博雅的傳統,這次卻是首次由學生主動發 起,結合食農教育,帶著書院生到小野人農場,體驗種植印尼常見食材, 如辣椒、香蘭葉等,希望能夠結合食農教育,讓學生有更多元的選擇與不 同的體驗,走入山河田野,感受土地人情。詳細的課程規劃將會與豆爸進 行討論,並由團隊撰寫企劃書。 於 3/13(六)舉辦,帶參與者前往小野人農場種植在印尼常見的蔬菜, 因場地限制,只能約 10 人參與,但在後續會持續帶大家前往田地照顧蔬 菜,以實踐食農精神。 活動中,先是向大家介紹我們的 APL 團隊理念,並由團隊成員──希 昀介紹印尼的蔬菜、飲食及文化,再由豆爸導覽農場,解說農場的蔬菜及 設施。之後便由參與者自己動手做出區隔農地的木板,然後一鏟一鏟的將 土慢慢堆積起來,再親手將菜苗種下。當一切完成後,享受一杯來自農場 的香草茶及沙拉,在農耕勞動後,更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成效差異:最初規劃只是想讓大家去農場參觀,了解農場的運作及食 農的觀念,但在與豆爸討論後,決定讓參與者親手打造菜圃並種植蔬菜, 因為只有實際體會才能體現行走課程的價值。在一開始我們擔心參與者會 不喜歡勞動的工作,但最後大家都樂在其中也都有所收穫。 當天活動的大合照 混入枯枝、稻殼攪拌,翻土好辛苦 大家第一次使用鋸子、電鑽 在大樹下分享印尼文化 三、駐點野人集會所 駐點能建立長期的共好關係,連結東海與社區,促進不同身分年齡的

人交流,除了服務和實踐學習,也讓我們在食農領域慢慢找到溫暖和立足 點。 團員定期參加社區共食及農場作業,成為共好食農夥伴的一份子。最 初認為小野人農場及社區共食能夠成為團隊的學習對象,在多次體會他們 的活動後便決定進行駐點,有時間就去親身投入,讓活動與活動之間不要 留下空白,而是長期經營與社區的連結。 週三的社區共食,有許多家庭參加,按照季節有不同主題,一家一菜,除了 享用美食之外,更是家庭間很好的交流平台。 週日的社區農場活動,可以認識到不同身分的人,但無論是什麼身分地位, 在這裡大家都是和善並熱愛土地的食農夥伴。

四、舉辦夜談 透過舉辦夜談,分享以上三個活動的舉辦經驗及學習歷程,宣傳食農 理念,也為學弟妹提供學習的平台,同時讓他們能夠了解本團隊的精神。 於 4/12(一)舉辦,雖然審查時已經分享過許多遍團隊所做的事,但夜 談需要換個角度和大家說明,以更有架構、更有邏輯性、更有趣的方式, 讓大家知道我們做了哪些事?舉辦了哪些活動? 舉辦夜談時,有跟做相似 APL 主題的學妹交流,他們有詢問我們與主 題相關的問題,而我們也有跟他們分享經驗。 最讓人感動的是,有位學妹從最初的共食、御課程,到最後的夜談, 我們所舉辦的整個系列活動都有參與,他表示對印尼的了解有提升,也學 習到一個 APL 的架構和背後的構思方法。

肆、團隊反思及個人學習成長 一、團隊反思 對於我們團隊本身來說,有兩個最主要的困難點。 其一是我們團隊在很晚的時候才成立,也就是說我們要在比其他團隊 要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團隊關係及成員對團隊向心力,但實際上我們沒有 花太多心思在此,反而是在一次次開會中,慢慢建立起彼此的關係,若是 最初有多花一些時間在建立團隊關係上的話,大家可能會更快投入到計畫 中。 另一點則是我們需要克服語言溝通的障礙,因為團隊中有位印尼籍的 成員──希昀,雖然平時他能夠用中文溝通,但因為並不是那麼流利,而 有些詞彙他也不太了解,所以我們開會可能會花許多時間在跟他解釋,但 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機會,讓我們練習對彼此溝通,或許會耗費許多時間, 不過也讓我們學習到許多。

二、個人學習成長 ◼ 劉美吟 這是我第一次當提案人,想要實踐在食農課中的所學所感,很多 事情是親力親為才明白其中的不易,由於有印尼籍團員,因此在溝通 上也要花很多時間,以及每個活動雖然都圓滿落幕,但背後有許多困 難要克服,討論、準備、活動的當下都是學習的過程。共食之前,沒 怎麼買過菜的我學習如何去市場挑菜,即使駐點社區時參加過幾次共 食,自己和團員完成規劃、烹飪、文化與食材知識的介紹還是很辛苦 的。行走課程,也不只是帶同學們去種田,在那之前,不但要先自己 整理過農地,還跟豆爸跑到土壤較肥沃的彰化西湖育苗場買菜苗,我 才知道原來種菜不是撒種子就好,必須先育苗,作物的存活率才比較 高。順路到一家打鐵鋪修理鋤頭,像這樣純正的打鐵鋪少有,修理的 婆婆不斷說著我們做學問的人多麼了不起,但對我來說,各個行業的 人皆有值得學習之處。社區家庭們,聽到我們在做 APL,紛紛表示支 持,也很願意幫助我們,我覺得是一個互助互惠的共好經驗。還要感 謝我的組員,是這一路上遇到的人事物,讓一切的經驗和成果都彌足 珍貴。

◼ 賴炫蓉 上一個團隊解散後又加入食農森友會,原本其實很擔心會像之前 一樣有許多問題,且還是快接近結案才成團,但在一次次開會中漸漸 融入團隊,也就不那麼擔心,並在每一次的活動中,慢慢體會到食農 的樂趣。雖然以前就有接觸過食農教育,但這次與不同的人一起共 事、一起參與,又有不同的感受,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是由我們發 起活動邀請其他人參與,推廣食農精神,帶著大家去體會,親手去實 踐,甚至需要付出許多勞力,但看到大家在過程中感受到食農精神且 認可它,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 張希昀 I feel by joining this APL, my discipline and creativity were increasing. I get more confident in cooperating with new people, especially to communicate and building new connections. I must admit that there was a lot of different ideas when implementing the practice, but my team members were very supportive and we tried to combine the best method to make this

伍、附件一──經費結算表 (一)已用費用 1. 共食食材 405 元 2. 影印費 127 元 (二)預估之後花費 1. 影印費(成果書、海報等)1500 元 陸、附件二──原始計劃書(下一頁)

event successful. Everything went well fortunately in the end, and I wish this program could be sustainable in the future, to encourage many young people in relation with the nature, yet to grow, improve and develop altogether.

【計畫名稱:食農森友會】 ■教育創新 ■人類福祉 □越境移動 □生命書寫 ■地球永續 □其他 指導老師:林珠雪 團隊成員:劉美吟

計畫名稱:食農森友會 指導老師:林珠雪 指導老師回饋意見 美吟在參與「台日交流實踐 農食育之語言實踐」時,無論 是在課程回饋、或實踐活動上都有出色的表現。 美吟能將課程中所連結的資源(人與物的資源)分享出來並 將自身的感動用最具體的方式表現並共享是非常值得鼓勵。 相信若能將此構想實踐出來,可以得到相當之共振效應。 指導老師簽名: 日期:

目錄 壹、計畫動機與目的……………………………………………………4 貳、內容陳述……………………………………………………………4 參、執行方法……………………………………………………………4 肆、執行日程……………………………………………………………5 伍、預期困難與限制……………………………………………………5 陸、預期成效與評量標準………………………………………………5 柒、計畫預算……………………………………………………………5 捌、其他…………………………………………………………………6

壹、 計畫動機與目的 因修習系上農食育課程,受到講者們的啟發與感動,想把這份感動和精神傳 遞給更多人,因此畢業專題決定以農食育為主題製作雜誌。農食育源於日文漢 字,意思是食農校育,認為人們應重視土地、食物與人之間的聯繫,思考我們 每天吃的食物的來源以及背後的議題,並希望 APL 能與系畢專結合,在博雅做 出不一樣的嘗試與突破。 貳、 內容陳述 關於食物的議題,學長姐已提供許多經驗。與先例不同的是,以往有許多和 企業合作的案例,但大多數的成效皆不如預期,亦或不了了之,因此【食農森 友會】會利用學校的專案計畫,或與已有合作基礎的夥伴合作,並運用農食育 課程的資源,以確保執行計畫的品質和穩定性。此外,我認為先前的提案缺少 讓書院生和老師一起共襄盛舉,因此盼【食農森友會】能夠做到讓書院所有人 都有參與感,凝聚博雅生,塑造價值,以及被感動。 參、 執行方法 一、 舉辦共食 共食不只是大家一起做飯、吃飯,過程中會讓大家熟悉食材的烹調方式、了 解食物相關的知識,例如季節、對人體的功效等等,以故事或繪本豐富人們對 食物的想像,反馴化我們的味覺,同時凝聚博雅生之間的情感。 二、 設計御課程 長距行走課程一直以來是博雅的傳統,希望能夠結合食農教育,讓學生有更 多元的選擇與不同的體驗,走入山河田野,感受土地人情。詳細的課程規劃將 會與豆爸進行討論,並由團隊撰寫企劃書。 三、食農營隊 位於偏鄉的安定國小會定期舉辦食農營隊,帶領小朋友動手玩創意、煮飯, 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小朋友認識食農,並受到家長和學校的好評。希望能與博雅 的服務時數結合,除了讓書院生有獲得時數的渠道,更重要的是讓書院生明白 服務的意義。 四、舉辦夜談 透過農食育課程與台日雙方的夥伴結緣,都能夠作為我們學習的對象。請食 農相關人士到書院分享,但會做出與系上課程不同的規劃。

肆、 執行日程 109 年 10 月 109 年 11 月 109 年 12 月 110 年 1 月 110 年 2 月 共食 夜談 御 服務學習 共食:預計每兩週進行一次共食活動。 夜談:預計每月舉辦一次。 御:於靜心週舉辦,在一個月以前與老師討論並擬好企劃案。 服務學習:預計於寒假期間在安定國小進行為期一週的營隊,包含事前統籌與 訓練。 伍、預期困難與限制 一、參與共食的人數不足 若第一次的效果不好,例如大家只覺得浪費時間,那麼之後參與的人只會愈來 愈少。以往的提案也舉辦過共食,但次數很少,無法得知成效及影響,難以借 鑑。 二、計畫的延續性 計畫能否延續為 APL 重要的一環,若無法形成服務團隊,或沒有志同道合的人 願意在結案後繼續在博雅推廣食農,將無法延續。 陸、預期成效與評量標準 目前設想的是以系畢專製作的雜誌及老師和同學參與活動的心得作為評量標 準。系畢專將會製作一本記錄介紹食農教育、紀錄為此付出的行動的雜誌,其 中包含在書院所舉辦的相關活動紀錄。夜談及御課程也會收集心得回饋做為參 考和改進的依據。 柒、計畫預算 共食食材 4500(依人數調整) 影印費(細流、企劃書等)200 前往安定國小交通費 邀請講者費用

捌、其他 一、計畫之架構 二、與過往 APL 之比較 團 隊 食農森友會 樸食 美味收藏家 好食 小農熟蔬 問 題 意 識 強化土地、食 物、人與人之 間的聯繫 食物浪費/透過 認識蔬菜和親 自栽種推廣珍 惜食物 透過食物來感 受有質感的生 活 喚起大眾對於 自身飲食習 慣、方法的重 視與關懷 推廣食用當季 蔬菜,在對的 時間做對的事 方 式 ⚫ 共食 ⚫ 夜談 ⚫ 御課程 ⚫ 結合服 務學習 ⚫ 種植 ⚫ 夜談 ⚫ 工作坊 ⚫ 影像成果展 ⚫ 採訪 ⚫ 食譜 ⚫ 月曆 ⚫ 共食 ⚫ 結合中醫 ⚫ 手繪食譜 ⚫ 共食/快閃

敘 述 讓全體書院生 有參與感,達 到推廣食農教 育及服務書院 生,與經驗豐 富、充滿熱忱 的食農夥伴合 作會碰撞出不 一樣的火花。 重點放在種菜 的體驗。舉辦 夜談和工作坊 是個不錯的宣 傳方式,但書 院生只聽了分 享,沒有參與 實作,可能較 難有共鳴。 以故事紀錄為 主,屬於人文 情感類型,若 加入團員自身 的故事會更加 引人入勝。 共食似乎只舉 辦了一兩次, 但有結合外國 飲食文化。關 於月曆的製 作,除了步驟 以外沒有其他 關於菜餚的資 訊。 結合醫學更具 說服力。快閃 是很新穎的點 子,不過在這 樣的情況下, 要讓他人了解 團隊想做的事 較為困難。可 惜和企業合作 的成效沒有很 好,去醫院服 務的出發點和 團隊目的似乎 缺乏關聯性。

柒、附件三──學生學習社群申請書 東海大學「學生學習社群」申請書 一、社群基本資料 實施時間 109學年度第2學期 編號 1091 (由教學發展中心填寫) 議題類型 自主學習募課社群 專業深化或延伸社群 ■議題導向學生學習社群 社群名稱 食農森友會社群 社群 指導教師 教師姓名 單位 教師專長 張文鴻 通識中心 農創美學 電子信箱 教師聯絡電話 threeice.tw@gmail.com (04)2359 0121轉分機22700 4 指導老師指導內容概述 提供場域(小野人農場)及技術,帶領同學認識作物,了解農場生活,實踐食農教育。 授予團隊豐富的經驗,例如共食和營隊,過程中協助與社區連結,指導團隊完成目 標、學習實踐與服務之精神。 項 目 職稱 姓名 系級 學號 常用電子信箱 手機號碼 社群負責 人 劉美吟 日文四 S06150146 88712alice@gmail.com 0968382520 社群成員 賴炫蓉 企管四 S06410140 s06410140@thu.edu.tw 0970773118 張希昀 國貿四 S06420262 s06420262@thu.edu.tw 0978464407 ※注意事項: 1. 凡本校在校學生可提出申請(不含在職專班、EMBA學生),每組社群基本成員至少五位,若社群成員為跨院 系組成,則每組社群成員至少三位,每位學生已申請一組為限。 2. 本計畫經費來源為中央補助款項,故陸生(不含港澳生)不得申請此計畫。 3. 由本校教師(含專、兼任)擔任該社群指導者,且至多擔任二個社群指導者。 4. 經審核通過後,如若中途放棄,則社群成員將3學期不得申請學生學習社群 5. 如通過後未繳交應繳報告,則社群成員全員2學期不得申請學生學習社群

二、社群計畫書內容(格式可自行延伸) 一、社群主題簡介 曾修習農食育課程,受日本食農精神及台灣時農夥伴啟發,欲將所學所感親身實踐。成員都是博雅 書院的院生,組成食農森友會團隊,目的強化土地、食物、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將書院作為實踐場 域,連結東海與社區。由於有一位印尼籍團員,故以印尼食農為主題,加入國際化視野與文化體驗。 由團隊撰寫企畫書並執行,帶領同學以共食、種植等方式認識食農、探討食農相關議題,結合書院課 程,走出教室,增進人與土地之間的交流,同時凝聚書院生,進行文化與自然的實踐教育。 二、具體達成目標或完成事項: 1. 社群類型 □階段性規劃:社群之整體規劃將延續至下學期。(本學期執行情況將列入下學期申請審核標準) ■一次性規劃:社群成果將於在本學期社群結束時達成。 2. 社群成果類別: □參與競賽 □研發作品 □考取證照 ■學生自主學分課程 □語言精進 □其他 3.預計具體達成目標說明: (1)成果書:製作一本圖文並茂的成果冊,詳細記錄活動過程,參加者心得、團員所學到的事物及感 想。除了展現成果之外,也能夠給學弟妹們留下參考的範本。 (2)海報:將每次辦活動製作給參加者的講義彙整成海報,呈現印尼文化與食農知識。 (3)講座:舉辦小型講座分享經驗及回顧學習歷程。 三、預定執行方式與時程規劃: 共食、駐點、課程、營隊作為一系列,以印尼食農為主軸,先從共食認識食材、親嘗滋味;再帶領 同學回溯土地,體驗農民的辛苦。期間駐點藝術街社區及小野人農場,瞭解共好的食農社群是如何運 作,與在地食農夥伴交流,同時累積經驗。最後以夜談收尾,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讓有相同理 念的學弟妹得以將計畫延續。 (1) 舉辦共食:不只是大家一起吃飯,透過介紹印尼文化、料理知識(食材功效、烹調方式、對印尼 的社會意義等),珍惜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反馴化我們的味覺。團員在準備的過程中,則學習到如 何烹飪及挑選食材,反思印尼與台灣的文化差異。 (2) 行走課程:行走課程一直以來是書院的傳統,卻是首次由學生主動發起,結合食農教育,帶著書 院生到小野人農場,體驗種植印尼常見食材,如辣椒、香蘭葉等。 (3)駐點野人集會所:團員定期參加社區共食及農場作業,成為共好食農夥伴的一份子。 (4)夜談:舉辦夜談(小型講座),分享經驗及學習歷程,宣傳食農理念,也為學弟妹提供學習的平 台。 (5)食農營:預計暑假會到位於偏鄉的安定國小舉辦為期一週的食農營隊,教導他們認識印尼文化, 以繪本、故事等豐富教材,也會帶孩子們一起動手做印尼傳統點心。

四、預期成果佐證方式與未來展望:

第一次共食很成功,大家的反饋很好,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也都很期待下一次的活動。共食時認識 了一位同樣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生,口味相近的料理讓他感到很親切。以往有學長姐做關於健康飲 食、小農等議題,不同於學長姐的是,食農森友會要帶同學去實踐,並以連貫的方式設計活動,完整 地從土地到餐桌,加入印尼文化以豐富視野。 四、如何得知學生學習社群申請資訊? ■過去曾申請過 □廣告文宣 □教發中心網站 □Facebook □系所網站 □其他 ※備註: 1.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延伸;如有其它利於審核之資料須提出,請一併附於本表之後。 2. 申請方式:詳閱申請辦法後,下載申請書表格,填妥並轉為PDF檔,至https://reward.thu.edu.tw/填寫申請表單並 上傳申請表電子檔。 3. 相關問題請洽教學發展中心承辦人員梁小姐 (04)23590121分機22505。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第十屆 APL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