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計畫-成果冊2021

Page 1

110

成 實

手 冊

讓行動成真


如果你有... 議題 關注的

專長 運用的

場域

想要服務/推動


那這本手冊將陪伴你

行動成真


成為一位Doer行動者 需要具備

強化 內功

建立 外功


1

釐清行動目的

p03

2

找尋實踐場域

p04

3 學習與他人合作

p04

4 保持前進動力

p05

5 持續展開行動

p06

怎 麼 看 這 本 手 冊?

強化內功

建立外功

1 2

辦活動

p15

找資源

p19

看靈感

p23

|一場吸引人活動的秘訣 |公私部門補助資源懶人包 |一次看12個都市再生提案

後記

關於計畫

p09

|提案企劃書撰寫秘笈

3 4

寫企劃

p75


強化 內功 01


1 2

釐清行動目的 找尋實踐場域

3 學習與他人合作

4 保持前進動力 5 持續展開行動

02


| 強化內功

1

釐清行動目的

你為什 麼 想 要 展 開 行 動? 是有想 解 決 的 問 題,還 是 有想 保 留 的 美 好 價 值?

透過以下「6P社會設計思考法」描述提案想法,填寫順序不限。在發想的階段,目標 不在「對」的答案,而是產出最多的可能性,有任何想法過程將會幫助你思考提案的 目標與方案是否相互連結,以及從每一次思考中,慢慢釐清問題意識,並從中建立 起屬於自己的提案論述!

03

P P P P P P

lace eople

介紹場域之位置、環境特色、周邊資源、與議題相關 的現況環境與問題分析等。

描述具體服務對象,以及本次提案對於居住在這 裡的居民及社群、相關的利害關係人之重要性。

roblem erfection rocess urpose roduct

提案想解決的問題,或是延伸的美好價值。

說明想透過這次行動方案翻轉、創造或改變什麼。

描述提案「想做的事」 、 「進行的方式」及「可能連 結或服務的對象」 。

思考提案預計會產出的產品、解決方案或效益。


110年度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

| 成 | 果 | 手| 冊 |

2

找尋實踐場域

有了想 法 但 不 知 道 要 在 哪 裡 落 地 執 行? 可以透 過 以 下 方 法,來 尋 找適 合 實 踐 想 法 的 場 域。

雪亮的 觀 察 眼 光

自己熟悉的生活圈

問 問 在 地 社 區 夥伴

觀察目標對象的聚集地,可

從住家、學校、工作等熟悉

詢問里長或關注相似議題

在某個特地時間或特定事

個持續性的過程,常經過的

分享理念,並請教適合實踐

能是居住在這裡生活,或是

件會聚集地在一起,依據他 們的習性來慢慢分享。

的周邊場域尋找,行動是一 地方就能花較多時間觀察 與投入。

並已在行動的組織,和他們 的場域,這樣也有機會可以 串連更多人一起加入。

3 學習與他人合作

一個人 走 的 快,一 群 人 走 的遠。 如果可 以,行 動 的 過 程 中 一 定 要 拉 人 一 起 參 與。

內部

尋找志同道合的團隊夥 伴,了解每個夥伴參與 的動機、專長、可投入的 時間、角色定位等,接著 確立後續團隊協作的模 式。在前往理想的道路 上,擁 有 彼 此 就 會 覺得不孤單。

|夥伴類型| 議題社群 社區組織 專長社群 生活社群

外部

勇敢跨出舒適圈,尋 找合作的可能性。可以先 關注或加入同性質社團, 了解合作對象的優勢,並 整合彼此長才與資源,學 習跨領域溝通協作、形 成聯盟,發揮最 大效益。

04


| 強化內功

4 保持前進動力 行 動 過 程 中 一 定 會 碰 到 很 多 外 在 質 疑、自 我 懷 疑 的 雜 音, 那 要 如 何 面 對 與 排 解 呢?

學習專案管理的能力

依 團 隊 夥 伴 的 時 間 和 節 奏,建 立 提 案 執 行 時 程 表,並 設 定 每 個 階 段 的 可 量 度 目 標、定 期 檢 視 達 標 狀 況,協 助 團 隊 回 到 目 標 修 正 調 整。

自 我 打 氣,隨 時 回 到 初 衷

只 要 從 自 身 生 命 經 驗 出 發,找 到 提 案 之 於 自 己 的 意 義,就 能 持 續 充 滿 能 量。當 堅 信 自 己 是 對 的 時 候,不 管 遇 到 多 少 質 疑, 都 能 持 續 向 前 行,也 會 把 每 一 次 失 敗,找 到 更 多 的 機 會。

沒有負擔並保持距離的夥伴

如 果 你 正 在 就 學、有 正 職 工 作,或 是 要 照 顧 家 人,那 麼 最 好 從 負擔小、有興趣的提案開始著手。如果真的累了就與團隊夥伴 溝通、互相協助然後一定要適當休息,接著再以最佳狀態 回 到 這條路上。相信自己,也相信團隊夥伴能支撐彼此走下去。

05


110年度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

| 成 | 果 | 手| 冊 |

5 持續展開行動

不要等 到 計 畫 想 好 100% 才 行 動,有 想 法 就 跨 出 第 一 步 開 始 吧!

先 透 過「 實 驗 行 動 」選 取 提 案 其 中 一 個 關 鍵 的「 目 標 假 設 」以 測 試 整 體 提 案 的 可 行 性,後 續 在 藉 由 反 饋 來 回 頭 修 正 提 案 方 案,過 程 中 記 得 要 隨 時 抱 持 迭 代 思 考, 做有意識的假設、驗證與調整。 「實驗行動」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田野調查

聚 焦 於 田 野 資 料 搜 集,透 過「訪 談」或「問 卷」的 方 式 蒐 集 使 用 者 意 見,理 解 需 求 利 害 關 係 人 的 需 求,認 識 議 題 困 難 之 處,作 為後續支持與驗證行動的問題假設。

活動辦理

聚 焦 於 方 案 ( 產 品 或 服 務 ) 流 程 的 設 計,像 是 街 區 導 覽、講 座 分 享、課 程 教 學、體 驗 活 動 等,透 過 辦 活 動 的 形 式 觀 察 目 標 對 象 的 反 應,以 評 估 效 益 並 作 為 後 續 調 整 方 案 的 依據。

社群經營

成立社群平台,持續性的分享與提案議題相關的內容,慢慢凝 聚對此有興趣的社群,並從中觀察喜好的主題內容。

強化內功後 接 著 就 來 建 立 外 功 吧!

06


建立 外功 07


1 2 3 4

寫企劃

辦活動

找資源 看靈感

08


Step1 寫企劃

09


提案企劃書 撰寫秘笈

以下研究公私部門補助資源的相關徵件簡 章,分析並設計出「最大化」的企畫書格式! 開始依循填寫,將可協助你聚焦提案想法, 並落實成具體行動方案!

10


| 建立外功[寫企劃]

計畫摘要表

請用300字重點摘要提案內容,建議包含:

Purpose(想翻轉的價值或目的)、Place(場域描述)、People(具體服務對象)、 Perfection/Problem(問題意識或想延伸之美好價值描述) Process(透過怎樣的方式)、Product(產出甚麼產品、解決方案或效益)。

壹、計畫名稱 OOOOOOOO 貳、計畫緣起

簡易的在緣起處寫下讓人一目了然知道團隊關注的議題及想推動的事,以及這個行 動對當地帶來的重要性及影響。建議包含,團隊與議題、場域之間的關聯,議題對於居住 在這裡的居民及社群之重要性,以及團隊想透過這次行動方案翻轉、創造或改變什麼。

參、計畫現況與問題分析 一、場域位置

請繪製一張地圖介紹場域中與議題相關的介紹。讓大家知道團隊想要推動的場域狀 況,如:場域的環境特色、周邊資源、與議題相關的現況環境與問題分析。

二、SWOT分析

1.我們有….專業,有助於…。 2.社區特有的資源(人.文.產.地.景)

Opportunity 機會

1.掌握社會議題,進而推展社造工作。 2.發展社區自製農產品,結合青年行銷 資源,提升產品競爭力。

Threats 威脅

1.大環境優劣的影響。 2.鄰避設施產生損害居民公共利益。

三、在地網絡關係圖

如何善用每個優勢? 利用優勢,追尋機會。(前進策略)

如何成就每個機會? 修正弱勢,強化優勢。(改善策略)

如何抵禦每個威脅? 使用優勢,迴避威脅。(暫緩策略)

如何停止每個劣勢? 避開威脅,調整路線。(撤退策略)

耆老 志工

木材行

理髮廳 柑仔店 市場

文史工作者 環境教育家

11

1.我們不熟悉、我們缺乏…資源。 2.社區現況對提案阻礙的地方

藝術創作者

在地居民 在地店家 專業者

計畫名稱

請補充目前盤點與 議題相關的在地網 絡關係圖。

Weakness 劣勢

Strengths 優勢

SWOT分析

里長 學校 社群組織

鄰長 村長

總幹事

社區大學

國小/國中/高中/大學 補習班

社區發展協會

關懷據點 農會


110年度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

| 成 | 果 | 手| 冊 |

肆、執行內容說明

製作一張總表,讓人快速了解團隊想辦理行動之各階段性執行項目與內容(如活動內 容、對象、時間、場域、內容構想、行銷宣傳等) ,再依照表格細細說明每階段要做的事。 階段 整備期

項目

內容摘要

確認計畫目標

社區需求確立,評估目標群體需求,計畫研擬、目的 及目標設定。

地方組織拜訪

拜訪里長及附近社區組織、居民。

宣傳資源彙整

臉書粉絲團及line群組宣傳平台整合。

宣傳期

活動宣傳

線上線下方式,招募有興趣的民眾參與工作坊。

活動一

故事採集

邀請居民採集人物故事與地域生活習性,期望藉由 累積、彙整、分享,滾動更多創意發想,想像社區 未來樣貌。

木工製作

邀請木工達人指導技術,帶領居民一起動手製作, 體驗輕木工手作!

(請寫活動名稱) ex.【共創工作坊】

活動二

(請寫活動名稱)

伍、期程規劃 工作項目 階段

項目

第1個月

第2個月

第3個月

第4個月

第5個月

第6個月

確認計畫目標

整備期

地方組織拜訪 宣傳資源彙整

宣傳期 活動一

活動宣傳 故事採集 木工製作

活動二

12


| 建立外功[寫企劃]

陸、團隊成員及協力單位

一、團隊名稱與由來 先介紹團隊名稱的取名方式,讓評選人員重新認識一下團隊。 二、團隊成員介紹

為每個組員製作一張雷達圖(雷達圖指標請針對運用在本計畫的能力或分工進行 分項),再針對成員的背景、本次分工及成員與本計畫相關的簡歷做一些描述。 行銷宣傳 100

文書處理

組織管理

80 60 40 20

經費管理

影像紀錄 姓名|社造咖

視覺設計

活動企劃

專長背景|畢業於oooo,曾參與110年度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計畫 本計畫分工|行銷企劃師,負責活動規劃、文宣設計與社群行銷

三、相關團隊介紹

找好一起合作的社群或在地的相關團隊,可說明團隊性質及後續的合作事項。 協力團隊

團隊性質(30字簡易介紹)

在培力社會實踐人才、 社會設 超完美原創工作室 計方案、地方再造與活化的領 域已耕耘近10年。

13

本次合作方式及事項 工作坊講師及教案設計顧問


企劃書 格式下載

柒、預期效益

一、量化效益 量化可以描述,如田野調查數(如訪談人數、採集文章整理數等) 、出版品、活動場次 (如座談會、研討會、培力課程、公開展演等) 、參與人(次) 、發表數(如出版品、藝文 創作品等) 、影片數、媒體曝光量、FB發表數…等。 項目

階段

數量 單位

備註

FB發表數

2

第一篇:計畫說明與活動預告 第二篇:工作坊活動報名表單

海報/酷卡店家宣傳

10

例:里辦公室、餐廳、手作小物店等

活動參與人數

50

木工製作共創工作坊

故事採集

5

邀請居民採集在地故事

宣傳期

第一階段 行動

二、質化效益

質化可以描述活動過程中所造成的一些無法量化的影像,如:串聯了那些關係、創 造或翻轉了甚麼價值、成功地影響了什麼…等。 EX.1-居民對社區的了解與認同:

透過共創工作坊與居民共做共創的過程,讓居民也能更了解社區在地的故事,對自身社區發展脈絡能夠更了解,提升對社區的認同感。

EX.2-吸引年輕一代加入社區發展工作:

邀請社區年輕人共同策劃,活動設計結合社區老中青一同參與,一起營造友善互動的空間,提升對社區的認同感。

捌、經費預算

經費表的編列有兩種主要的方式,一種是參照肆執行內容說明之各項推動事項編 列細項經費表,一種是依照相同的費用項目編列。建議採取第一種方式編列,較易 讓人一目了然。(仍請參照日後欲申請補助單位之經費表要求格式修改經費表) 執行階段

工作項目

單價(元) 數量

單位

複價(元)

備註說明

整備期 宣傳期

活動一 雜支

玖、附錄

文宣印刷

20

5

100

A3海報印製

講師費

1000

3

小時

3000

木工引導師

木工材料費

1000

1

1000

木棧板、鐵釘等

場地租借

800

3

小時

2400

里民活動中心

保險費

35

20

700

旅平險

總計(元)

請編列至20~50萬

近三年相關計畫之成效、與計畫有關之補充資料或推薦函等。

14


Step2 辦活動

15


一場吸引人 活動的秘訣

為什麼辦了活動都沒人來?來的人不是我 想要的目標對象?許多辦活動的眉角都整 理在Check List表。現在,就讓我們從提案 企劃書中擷取其中一個關鍵行動,來測試 提案的可行性,後續再依照回饋意見回頭 修正提案企劃書!

16


| 建立外功[辦活動]

活動企劃表

1. Why實驗動機|為什麼選擇此作為關鍵測試行動 2. When執行日期|寫下活動日期與時間

3. Where執行場域|要舉辦活動的位置,以及有什麼可運用的資源(投影、桌椅等) 4. Who參與對象|預計宣傳、參與對象

5. What要做什麼|要完成的項目與預期目標

6. How to do執行方式|列出執行內容細節 活動前

日期

內容

說明

人力分工

8/7(五)

拜訪/聯繫里長

準備提案企劃書 確認活動場地與時間

A、B

8/4(二)~8/9(日)

設計與印製文宣

1.A3海報 x3 2.A4宣傳單 x50

A-文案撰寫 B-美術設計 A-實體宣傳跑點 B-FB 兩篇貼文

8/10(一)~8/25(二)

宣傳活動

1.實體宣傳(里辦公室、社區布 告欄、店家等) 2.網路宣傳(FB、LINE)

8/24(一)~8/28(五)

準備活動 設備/道具

A-海報、電腦、白報紙 用具清單: 海報、電腦、白報紙、色筆、 B-色筆、音響、名牌、 音響、名牌、簽到單、原子筆... 簽到單、原子筆

8/28(五)

行前通知參與者

8/30(日)

場佈與執行活動

以E-mail/電話通知

B A、B

活動中

17

時間

內容

細部工作總覽(準備道具)

負責人

8:30-9:30

場佈

海報、單槍、電腦、白報紙、色筆、音響 名牌、簽到單、原子筆...

OOO

9:30-10:00

進場與報到

簽到表

OOO

10:00-10:30

開場

主持人開場與說明今日流程

OOO


活動表 格式下載

宣傳 作業 空間 選擇 場地 佈置 行政 作業

執行活動 Check List □ 社群宣傳(讓自己的活動曝光,看見就是參與。線上及線下宣傳方式) □ 網絡宣傳(聚焦找到與提案相關的目標對象)

□ 重要性(是否為主要社群時常會去聚集的空間或這空間與區域的連結) □ 開放性(是否保持空間中行動及視覺的通透,但又不至於影響活動。) □ 合作及借用可能性(場地合作可以集結更大的力量。) □ 舒適度(氣氛)及是否搭配流程的需求 □ 是否讓大家可以有更多的交流與互動 □ 適度露出活動海報的位置

□ 分區規劃(錄影、投影、簽到、座位、茶水、廁所等依照各活動所需分區。) □ 製作工作總覽(依照時間流程、準備設備及教材、負責人等項目。) □ 報名作業與行前通知 □ 辦理保險

□ 因應疫情之防範或處理方式 □ 流程事先演練

□ 開場(介紹活動緣由、介紹現場人員及活動流程。) □ 確認現場及每個流程的分工 ○現場攝影或拍照人員

細部 流程

○司儀或主持人 ○講者或引導師

○接待人員(簽到處)

○設備及教材準備與確認人員 ○現場打字員(紀錄者)

○經費控管及記帳人員(對照經費表蒐集發票、現場支付費用等)

□ 結尾(保留讓參與者分享的時間-蒐集本次參與的心得與回饋)

18


Step3 找資源

19


公私部門 補助資源 懶人包 寫完提案企劃書,下一步就來開始申請經 費吧!依據以下三點原則,篩選出25個公私 部門補助資源,並製成懶人包圖表,讓你快 速找到合適的資源! 1.議題涵蓋都市再生、地方創生、社區營造、文化 教育、高齡社會、社會企業等。 2.補助地點包含臺北市之範圍。 3.近一年曾辦理或為例常性之補助計畫。

20


| 建立外功[找資源]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文化部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衛生福利部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臺北市工務/教育/產發局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

信義房屋

信義公益基金會

台新公益慈善基金會 帝亞吉歐

雲林故事館

荒野保護協會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21

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

1

臺北市社區營造點媒合培力計畫

2

Open Green 打開綠生活

3

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補助計畫

4

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

5

社區營造青銀合創實驗方案

6

文化體驗內容徵選補助

7

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補助

8

輔導數位出版產業發展補助

9

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

10

U-start創新創業奬補助

11

社區發展工作計畫

12

推展社會福利補助

13

社區園圃推廣補助計畫

14

田園城市建置成果競賽

15

推展生活美學補助

16

在地美・學生活

17

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

18

全民社造行動計畫

19

共好行動

20

社會公益提案

21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22

夢想家圓夢計畫

23

環境行動論壇

24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25

尤努斯獎社會創新與創業競賽


補 助 資源 檔 案 下載

WHAT

A. 社區參與

1

4

9

11

C. 青銀社福

6

7

8

16

5

19

10

20

21

24

25

2

13

14

17

23

B. 藝文推廣 D. 創新公益 E. 綠色生活

HOW MUCH

12

1

18

22

3 15

專業輔導培力

14 田園基地認養

2 23

5 21

3

25

4

22 13 15 11

19.20

6

9 10

8 18

10萬

16

30萬

50萬

70萬

2 . 23

3

100萬

20

12 3

24

5.16.18

7

9

15

15.22

11

17

4

1

12

6.10

12

7

17

WHEN

24

21

15

19.25

8.13 14 17

1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17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補助資源依各單位公告為主

22


Step4 找靈感

23


一次看完12個 都市再生提案 面對都市更新與再生之際,對於這座城市未來的想像會 是什麼? 「110年度臺北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計畫, 以「Be A Doer。行動成真」精神,共輔導12組提案跨出 關鍵第一步,透過實驗行動測試提案可行性,引動社群 及創新力量,開啟都市再生的多元想像!

24


|建立外功[找靈感]

11 12

3

北投區 士林區

1

4

2 5

大 同 區

中山區 7

6

松山區

9

大安區

中正區

萬華區 8

內湖區

信義區

文山區 10

25

南港區


ACTION

12個.提案行動 北投

1 2

士林

3 4 5

中山 松山 中正 大安 文山 全區 全區

6 7 8 9 10 11 12

三代同『堂』-祖孫共學計畫

____________

Fun 種Fun 修惜物鏈(人聯網)

美軍眷舍老靈魂新生活計畫

______ ____

燒哇(sio-uá)—地方文史造冊計畫 _______

進擊的媽媽

可食地景友善園

美眷現場製造所

老口味,好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大正町:林森北條通文史探索

越說悅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OOD JOB!社工挺自己 ______ 文化Xin Chào:越南姐妹伸展台

有意思

大正町TAISHOCHO

敦化社區貓屋行動計畫 ________________ 老老相伴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匪集團

街角遇到貓 外星語

銀光閃耀共伴糰

珊分鐘熱度之星火燎原 閃越韶聲·片片思鄉情

廢遜媽的二手漂流計畫 ___________________

廢遜媽

26


三代同堂 祖孫共學計畫 提案團隊| 進擊的媽媽

團隊成員| 陳欣涵·林佳萱·林亭均·李夌蓁

團隊粉專

北投

1

陪伴員| 郭琬琤

提案人邀集了同住在北投區的友伴,主要成員背景皆為正在育兒的社工夥伴, 因著育兒的需求及現況,並以過往社區互助的系統及人際網絡,人與人之間的 情感連結、經驗共創及資源共享,即可支撐一個育兒家庭在生活中的需要,期待

創造一個跨世代共學基地,藉由維繫周邊居民與社群,連結起鄰近祖孫及其他

親職照顧者,及在地提供服務的其他社會團體、商家,與相關親子教育團體,發 展出由社區青銀合作的照顧據點,回應社區裡兒童及其背後家庭的需求,用社 區的力量照顧社區的家庭。

基地為私人住宅,願意開放成為社區跨世代共學共養的據點,乃是都市發展中

令人感動的決定,團隊成員以自身的需求出發,在計畫中同時可進行有關育兒、 長者活躍老化、社區互助支持系統的討論,在現代化的居住型態中,突破水泥建 27

築的隔閡及人與人之間疏離的關係,尋找一種新型態「同村共養」的可能性。


提案 介紹

三代同堂-祖孫共學計畫

| 提 | 案 | 名| 稱 |

P

P

[ 對象 ]

[ 流程 ]

[ 場域 ]

lace

關渡捷運站附近巷弄公寓一樓

P

eople

.初期以基地附近居民開始,再逐 步邀請其他交通移動方便的親 職照顧者們加入。 .未來更希望能有能力照顧其他 弱勢兒童及其家庭、照顧者。

P [ 問題 ]

roblem

回憶起幼時「一條巷子」的生活 感,以及同一個村子互相照料支 持的畫面,但現今已逐漸消失。期 待創造一個超越地理範圍定義的 「村莊」 ,讓青銀幼三代間互相學 習,從生活互動中學習,實踐一種 新型態的「同村共養」 。

[ 目的 ]

urpose

邀請居民及其他有同樣育兒的 爺奶父母們,創造出更友善祖孫 或跨世代的共好空間,在日常中 實踐「生活即教育」的可能,也能 創造一種跨越地理區域的「同村 共養」型態。

P

rocess

以住宅區一樓據點作為共學基 地,邀請居民或親子們於基地裡 互相熟悉,發展好奇和興趣,進 行多樣活動,期待未來能發展出 「外出社區活動」或「進階學習課 程」 ,使學習能發生在日常中,讓 夥伴成為彼此的資源/支援。

P [ 方案 ]

roduct

.發展跨世代共學基地模式 .培力及賦能育兒照顧者 .建立育兒社區連結

5

28


實驗 行動

三代同『堂』- 祖孫共學計畫

藉由粉絲頁社群經營,尋找有需求代間溝通、 育兒支援的育兒父母,整理並分享有關疫情相 關資訊,尤其以長輩易讀形式之圖文,協助代

間相關訊息傳遞與溝通,另因應防疫新生活改 變育兒父母工作及家庭生活作息,而原先不同 住的阿公阿嬤,又分別於其他住所相互支援不

易,故欲嘗試於網路社群整理阿公阿嬤育兒經 驗,邀請阿公阿嬤於線上共學時加入,讓育兒 父母能有互相支援喘息、分享甘苦機會,也透

過活動觀察線上共學可行性,除因應未來疫情

變化可適時調整社區實體活動,並評估祖孫共 學實際效益。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經由線上社群經營與線上共學活動辦理的過程,團隊體驗於社區中實際聚點的重要性,因 此更確立了以在固定場域、固定出現的人事物,來慢慢接觸社區、與周邊社區相互了解,對

於共同育兒也更有立即分攤與支持的效果,這是據點共學企劃應該維持的核心。線上互動

方式能拓寬影響層面及因應變化,除了實體連結,線上互動形式的嘗試,能幫助未來面臨疫

情或其他因素改變,有更多的因應能力,也讓無法到場的人有機會參與,包括不方便出門參 與、上班的家長、或偶爾有出遊行程時也可以不受影響。同時也發現線上參與,更能讓夥伴

們認識彼此的日常生活狀態,成員間的互動從活動、從未來的實體據點,也可能因此拓展到 居家生活或個別工作與休閒,反而接觸能更全面,互動刺激更多元。 29


輔導 歷程

三代同堂-祖孫共學計畫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一階段輔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團隊初期設定的目標 較大,在具體實踐行 動上反而呈現不知如 何開始的困境。透過 實地訪視,盤點資源 及設定短期目標之策 略,找到下一步計畫 的行動方向。

因疫情改為線上遇到 推展瓶頸。透過顧問 諮詢建議,以自身經 驗、以有育兒需要的 家庭為對象,分享曾 使用過的教材、小孩 的時間安排及紓壓聊 天室等,進行田野觀 察與資訊蒐集。

本計畫具有跨世代互 助之精神,且在基地 的選擇上亦涉及到老 宅空間活用的議題, 未來計畫參加信義房 屋社區一家之徵選, 亦申請文化部社造多 元協力跨域共創補 助,逐步實踐。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 斷

行 動 測 試與 修正 回 饋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陪伴員鼓勵的話

陪伴團隊過程中,經常是小朋友與團隊成員一起在線上討論的情景,深刻感受到讓孩 子參與的成人所進行的生活日常,亦是計畫所強調從生活中學習的精神,團隊成員透 過彼此育兒的分享即是彼此的支持系統,以此為基礎,擴散更多的社區影響力。 在選擇陪伴的提案團隊時,考量陪伴員自身所經營的社區工作亦是北投士林區域,在 資源連結及發展上具有地緣優勢,同時也將團隊視為未來可一起協作的對象。因此陪 伴過程中不只是陪伴員與團隊成員的關係,同時也是關心在地發展及創造社區互助可 能性的協力夥伴。對陪伴員而言,是一個共同學習的過程,並在相關公私部門的資源 連結上,可共同討論,創造更多種不同的合作機會。 對於陪伴團隊皆是具有育兒需求的家庭成員,亦是新的經驗,真實體會到成員在忙碌 的生活夾縫中,仍舊熱切地尋找以社群互助、在地連結及友善土地為解方,來回應對 理想社會的想像,發展具體行動,乃是擔任陪伴員以來,時刻感動與感佩之處。美好 想像的一開始一起推動一小步,接下來也要繼續抱持著熱情及美好價值的精神繼續加 油喔!

團隊心得

進行建立粉絲頁及線上共學的實驗行動,從一開始對於線上社群不知道如何觸及目標 對象的擔憂,到過程中要隨時調整育兒生活同時調配時間精力,以及後期因為疫情變 化產生團隊成員的工作與孩子托育安排調整等,對我自己來說最深刻的感受是「團隊 的互補跟調解」,其實也就是我們一開始提出來的「共養、共學、共好」,能在過程 中互相提醒、支持,能夠在有點子的時候先拋出來、先試著著手做,解決也許在社群 經營時不知如何開始做的焦慮,或者在一邊獨立帶著孩子一邊帶領共學活動時遭遇困 難跟挫折時,有夥伴們的理解跟調整而放鬆原本固定的想法,無論線上社群與共學活 動是否是未來會採取的方式,但其實已經是一種實驗行動,過程讓我們反思也找回初 心,養育孩子真的需要全村的力量,而我們這個村子必須要堅持的是包容跟堅持各種 不同的親子特質與育兒方式,互相學習才能最大化。

30


Fun種Fun修 惜物鏈(人聯網)

提案團隊| 可食地景友善團

團隊社團

北投

2

陪伴員| 郭琬琤

團隊成員| 曾淂蓁·陳鈺雯·陳美磬·陳淑琪·王瓊瑩·張曜樽·吳汶珊

31

「可食地景友善園」的想法來自於一次偶然的火花。一群自學家庭的媽媽們相互 間心得交流中,發現彼此都希望透過食物這個共同語言,因此提案欲串起人與 人、人與物及人與環境的關係,以「連結」 、 「共享」 、 「共好」的實際行動,彼此支持 讓育兒不孤單。 初期以團隊成員社群裡在經營的「Fun鬆玩育兒友善園」作為基地,以牆面改造 成可食的植物盆栽,增加與周邊居民的互動,一方面宣傳本團隊共學家庭的核 心價值:兒童人權,一方面也期待在地創造一個友善兒童的育兒環境與社群。提 案過程中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彼此串聯找回初衷,從自己熱情所在,重新出發, 期望後續拓展理念到不同社區,深化在地經營,將這個生活精神擴散,讓每個區 域的人聯網也會發展各自的特色,形成一個個真人社區圖書館。


提案 介紹

Fun種Fun修惜物鏈(人聯網)

| 提 | 案 | 名| 稱 |

P

P

[ 對象 ]

[ 流程 ]

[ 場域 ]

lace

「Fun鬆玩育兒友善園」位於 臺北市北投區明德路136巷 18號1樓,是社會局補助協會 之專案空間。

P

eople

0-6歲的親子家庭

P [ 問題 ]

roblem

過去的社會環境,是自然開啟人與植物 、人與環境、人與人的連結,希望在都市 裡重新創造出上述的連結,讓在這友善 空間裡讓大家的育兒不孤單,也能藉由 慢慢提升大家敏感度,去爭取我們想要 的居住環境,重新建立美好連結。

[ 目的 ]

urpose

藉由食物共同語言,開啟人與植物、 人與環境、人與人的連結,進而關心 我們所在乎的事情,提高公民意識, 以友善育兒空間拉近彼此,進而協助 鄰近地區的親子家庭,倡議兒童人權 意識。

P

rocess

在友善園外牆面種植可食用、可扦插 的植物,與附近有想種植的民眾,串 起連結,並創造可再回來討論種植等 相關議題的空間;另在友善園內部辦 理居家種植等相關系列課程,以人與 植物互動間發現美好關係開始,自主 學習探索。

P [ 方案 ]

roduct

初期以種植相關產品為產出,後續推 動家庭廚餘堆肥製作,回收再利用資 源的玩具修繕行動等具體操作模式 建立。 5

32


實驗 行動

許願樹-疫情當下的育兒日常

疫情影響,生活步調變得緩慢,讓育兒的家長們 ,在家裡有一個沉澱的時間思索:什麼會是較重 要的,察覺自己內心什麼東西才是最重要的等; 疫情前,親子互動很少(孩子上課下課,自己上 班下班,真正跟孩子有親子之間的連結少) ;而 有可能,以後我們必須跟疫情長期相處,使得親 子間的互動連結時間增多。因應此狀況,講座主 題設定在疫情期間的育兒討論及支持。

實驗行動從建立育兒友善園開始,友善園著重 在人與人間的友善溝通,更著重在親子之間的 互動。因應疫情,成立社群平台「林北愛囡仔」 , 分享活動資訊、育兒經驗和栽種植物心得等生 活點滴,接著舉辦線上講座,分享居家園藝線上 工作坊,幫助親子家庭栽種可食植物,讓生活增 添自然綠意和互動樂趣,也同時倡議育兒不孤 單議題。透過社群經營吸引有興趣的目標族群, 並在以講座中的QA互動和問卷來收集大家對於 育兒方面的需求,藉此做為日後舉辦活動的話題。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經營線上講座的過程中,團隊不僅從活動中得到驚喜回饋,也培養了十足默契,這些經驗更 碰撞出新的火花與的想法。後續將利用「Fun鬆玩育兒友善園」的場域打造可食地景,在家門 外做公共可食地景,將可食用、可扦插的植物分享給附近居民,用植物和食物串起人的連結。 或是到公園講繪本、籌辦玩具醫生分享會,讓故事與玩具修繕的過程,譜出親子互動的樂曲。 不僅傳播惜物的理念,也增進親子關係。

33


輔導 歷程

Fun種Fun修惜物鏈(人聯網)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一階段輔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於第一次共創工作坊 ,媒合未入選團隊共 同討論提案名稱與人 聯網為概念,完成計 畫架構圖。

因疫情關係從實地改 線上,成立臉書社團 先擾動士林北投區的 親子認識團隊。

未來將以線上經驗轉 為實地串聯,回到基 地進行可食地景之牆 面設置,並積極參與 士林北投周邊相關的 親子活動,尋找實作 空間。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斷

行 動 測 試與 修正回饋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陪伴員鼓勵的話

團隊成員多是正值育兒階段的家庭,且屬「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之社群成員, 已有清楚的組織核心價值,分別再以個別成員所關注的面向,發展計畫欲達成之目標。也因 如此,社群與個人所要推動的事務再加上育兒需要,團隊成員經常分身乏術,處於時間與空 間非常壓縮的情況下學習與推進計畫執行的各種嘗試,每次與團隊的討論,仍舊可以感受到 滿滿的想法與熱切,非常令人敬佩。 過程中,線上會議常是成員從夾縫找時間進行,也曾因想做的事情很多,時間卻不夠的情況 感到氣餒,但透過團隊成員彼此的支援及鼓勵,又重新找到方向,臉書社團的運作與成效,即 可以看出是各自在社群與個人的平台上,串聯與分享各種資訊,並結合周邊資源,辦理線上 活動,團隊本身的組成與行動,就是計畫人聯網的具體實踐, 「每個人都是成就此事的重要成 員」在計畫推進的路上,成員不孤單,育兒不孤單。

團隊心得

在規劃實驗行動的線上講座,就以前的經驗,一開始覺得要找有名氣的講師來才可以吸引人 氣。後來透過顧問的建議,把心力放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呵護自己的能量、從小事做起,也 有夥伴提問,我們想要的是想要來聽講座的人數?還是人與人的連結?因此才又拉回來提案 初衷,從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出發,才能長久經營,如果請有名氣的人來只是一時的人氣,是短 暫的。

關於團隊夥伴,一開始都是提案人在召集大家討論,持續久了狀態會很累。因此,在提案的過 程中不太能負擔那麼多的會議,這時另一位媒合的夥伴因認同計畫理念,以及被提案人的初 衷熱情所感動,因此後續願意跳出來擔任召集人,帶領其他夥伴一起繼續。我們點燃彼此、照 亮彼此,一個小小的燈,彼此靠在一起,一起大發亮。 34


美軍眷舍 老靈魂新生活計畫 提案團隊| 美眷現場製造所

團隊成員| 蔡文培、賴宜淳、丁家麒、曾苰睿

35

團隊粉專

士林

3

陪伴員| 梁藝瀠

陽明山美軍眷舍群為美援時期重要歷史現場,民國98年產權持有方臺灣銀行開 放財團招標。場域繼兩個集團進駐後,商業發展因爭議過大而停滯,使文化部、 財政部、臺灣銀行於102年後未有進一步規劃,大批美軍眷舍群場域持續閒置。 在地團體抗爭財團大批翻修,成立陽明山古蹟復育聯盟,以古蹟復育訴求發起 抗爭,也開發在地導覽、工作坊服務,活躍於98至105年,後因財務及人才難以支 持永續經營停擺。兩位就讀文大新聞系學生曾採訪美軍眷舍議題,在育成計畫 與社會學與資訊工程領域的夥伴媒合組成。起心動念為深感在地學生族群跟當 地的文化歷史脫節非常可惜,因而創立品牌「美眷現場製造所」 ,期望開發活動 讓各方對話,讓青年藉由場域學習在地價值並創新;引入支持美式文化、地方價 值及青年創新的單位,活化在地,讓青年把品牌在地行動當成創新舞台,共創美 眷當代魅力。美眷現場製造所期望,承載美援歷史脈絡老靈魂,邁向臺北青年創 新文化推廣基地。


提案 介紹

美軍眷舍-老靈魂新生 活計畫

| 提 | 案 | 名| 稱 |

P

P

[ 對象 ]

[ 流程 ]

[ 場域 ]

lace

陽明山美軍眷舍群

P

eople

對文化、歷史、社會(在地)創 新有興趣的文大學生及台北 青年。另也將觸及在台美國 人及美式文化愛好者。

P [ 問題 ]

roblem

開創青年與該場域的文化 認識及連結,活化場域外也 希望可以重現在地的歷史 文化及價值。

[ 目的 ]

urpose

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在地歷史及文化 價值,並活化該場域,讓具重大歷史 意義的美軍眷舍群可以以更能重現 當代價值的方式被使用。

P

rocess

透過品牌孵化、社群操作吸引相關對 象,後將透過系列活動引入人群,開 啟更多交流及對話。

P [ 方案 ]

roduct

開展系列活動如美式車庫市集及美 眷青創黑克松。後也將經營該地美軍 眷舍場域作為文化重現的場域。

5

36


實驗 行動

這裡其實很美

蒐集彙整陽明山美軍眷舍以及美援時期 的文史資料,編整成美眷冷知識、歷史趣 聞、今昔對比等不同主題的社群貼文,像 是「臺灣最早的酒吧叫『公共食堂』」 、 「比 莉姐和鵝媽媽天團曾在美軍俱樂部表演 ?」 、 「從色彩學看一百多棟的美軍眷舍!」 等,透過透過觀察社群互動數據,挖掘對 此 議 題 有 興 趣 的 目 標 族 群,以 及 找 出 吸 引他們的主題類型。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同樣的資料,設身處地站在利害關係人、受眾的立場思考,就能有更多有價值,社群平台想 要傳達理念需要更多的創意跟策略,不能只靠自然流量。後續將朝三個方向調整提案: 第一,繼續著手在田調資料的補充;第二,與公部門、其他在地工作者持續溝通,資源的整 合;第三,因為疫情的關係接觸到人的機會變得具有限制,解禁之後還是記得需要回歸到 人;第四, 在地設點以及邀請周遭民眾一起共創。

37


輔導 歷程

美軍眷舍-老靈魂新生 活計畫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一階段輔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以小型工作坊帶領團 隊反思,透過引導及 提問,協助思考該議 題的痛點及重要性, 逐步收斂現階段團隊 認為最重要的切角及 長期希望創造的理想 願景為何。

在社群操作前,提 供品牌建立基礎知 識及實務操作經驗 ,協助堆積品牌第 一印象。透過社群 操作逐漸抓出團隊 未來品牌發展策略 方向、要展現的價 值,及要優先關注 的對象。

協助團隊思考、梳理 計畫脈絡,並盤點下 一階段行動方案及短 中長期規劃。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 斷

陪伴員鼓勵的話

行動 測 試 與 修 正 回饋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團隊對於議題本身就有基本的認識,也因為身為文化大學學生鄰近議題場域,已經跟場域 及在地利害關係人有些連結,這是一個很棒的起步。雖然團隊組成相當年輕,但可以看到團 隊對議題的熱情及投入程度相當高,一直以來,團隊都是以立案及永續經營的角度在投入 計畫,所以動能極高。身為陪伴員,我常常只是作為一個從旁觀察給予提點建議、或提供品 牌建立或社會創新相關經驗的人,說到底真的就是一個「陪伴者」 。

作為一個剛開始的組織,一開始會有非常多細節需要照顧,除了要思考對外要展現的價值, 及產品服務外,也想提醒團隊要好好建立組織的基礎,團隊成員的適配性、每一個人的心力 狀態、如何更好的協力共創,若能在初期將組織打好基礎,未來的團隊默契勢必可以幫助大 家在推展業務上順水推舟。也不要忘記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態,有好的身心狀態,才可以 好好去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及壓力!已經可以盼到不久後的將來,團隊將帶著新的能量在 社會創新、社區營造領域中邁進、閃耀,這將不會是一條簡單的道路,也不該是一條簡單的 路,但也因為它的不簡單,所以可以展現的更不一樣。陽明山是每一個臺灣人幾乎一生都會 去到的地方,期待將來大家講到陽明山時,不再只有亞尼克、七星山或擎天崗,也會有一些 在乎在地歷史、文化的人聊起「美眷現場製造所」 。

團隊心得

雖然因為疫情沒辦法田野調查,只能線上查資料,但夥伴能一起嘗試在線上孵化粉絲專頁, 摸索未來社群、品牌的雛形,做線上能做的事,讓闡述當年明星跟在地故事逐漸變成我們的 模組很棒,相信疫情後田野採訪,會讓我們有更多可能。此次實驗行動多在網路上收集田調 資料,從當年美軍二代的臉書社團裡接觸到許多在臺相關紀錄,透過訊息方式認識認識美 援時期在台灣長大的Rory O'Neil,才更加了解該時期的生活樣貌。雖然沒有接觸太多當地 居民,但這些故事讓我更加珍惜這塊土地,想為這裡再添加更多色彩。

38


士林

4

燒哇(sio-uá)— 地方文史造冊計畫 提案團隊| 土匪集團

團隊成員| 曹家蓁•康竣傑•羅美崴

陪伴員| 江甫晏

土匪集團是由居住在陽明山燒焿寮的家蓁發起,邀集夥伴竣傑、美崴共同組成 的青年團隊。燒焿寮過往是人際互動熱絡的農業聚落,在地農作物更迭史是臺 北市郊農產業歷史的緊密見證。隨著工商業社會發展,人口外移、老中青三代與 鄰里之間之互動漸少,過往聚落的農業生活、宗教祭儀、交通發展等地方故事與

地方知識的尚未被完整記錄即面臨消逝。因此提案深入地方調查,逐步從文獻、 耆老訪談當中建構地方知識體系,記錄農作變遷、廟宇活動、居民共同開鑿地方

公路的記憶等等,目前田野工作仍不斷持續當中。後續將集結田調的成果重新 編輯為地方刊物,並舉辦植物拓染、炸土地公的工作坊,與居民一起用新的視角 認識的家園,共同思考燒焿寮的下一步。 39


提案 介紹

燒哇( sio-uá) -地方文史造冊計畫

| 提 | 案 | 名| 稱 |

P

P

[ 對象 ]

[ 流程 ]

[ 場域 ]

lace

陽明山燒焿寮地區(士林區新 安里),為農村聚落,居民多為 世居農民,目前耕種者較以往 已減少許多。

P

eople

燒焿寮在地居民

P [ 問題 ]

roblem

.社區人口老化、世代交流貧乏 .土地故事尚未紀錄即面臨流失

[ 目的 ]

urpose

紀 錄 地 方 文 史、促 進 不 同 世 代 居 民 交 流、提 升 地 方 凝聚力

P

rocess

口述訪談、文獻調查、轉譯地 方知識為刊物文章及工作坊

P [ 方案 ]

roduct

.專屬燒焿寮,紀錄歷史與現 代老中青生活的地方刊物 .走讀及認識燒焿寮地區的植 物拓染與炸土地公工作坊 5

40


實驗 行動

燒焿寮大解密

一開始是以想明年中秋辦桌為主,訪談內容針對自耕自食者 與農作物來設計,期望藉以帶出社區故事。

但過程中意識到對社區的歷史背景還有許多尚待了解的部分 ,因此想藉實驗行動計畫釐清不只是作物時間軸,也包括土地 公、開闢道路、公車闢駛與老建築的故事,以土地公、交通、農 業、建築、鄉野傳說五大類進行田調路線,提升對地方歷史的 掌握度。最後將所獲得資訊製成簡報,並與社區中的中、青年 以及陽明山國小接洽進行分享。在分享過程中除了可以調查 對方對五大類的興趣程度與相關印象分享與意見回饋,也能 夠進行潛在資源的探尋,思考合作的機會與方向。 團隊說在將資料分享給在地青年以及長輩時,大家都很有耐 心且露出好奇、興致勃勃的眼神聽我們分享給團隊很大的肯 定與動力,也在過程中收穫到了建議與新的訪談名單。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本次實驗行動除了更加了解燒焿寮的地方歷史與資源,也能釐清在地居民所在意的議題分 別為何,作為未來行動方向的參考。此外,還能擴大本次計畫的網絡關係圖,提升在地居民 以及學校對於本次計畫的了解與參與度,使得計畫的影響層面能更廣更深。 此外,實驗行動也收到反饋建議刊物的曝光度需考量地方特性(居民普遍低調),未來需在這 部份多花時間溝通協調,與居民達成共識。

41


輔導 歷程

燒哇( sio-uá) -地方文史造冊計畫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一階段輔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釐清團隊對於燒焿寮 的在地知識、人際資 源的掌握。

以已掌握之素材發展 修正提案計畫為地方 刊物和工作坊。

發展完整的刊物主 題規劃並進行刊物 文章試寫。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斷 輔導進行田野調查、 資料蒐集與整理。

行動 測 試 與 修 正 回饋 接觸社區居民了解老 中青世代對於地方故 事主題的喜好。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修正企劃書,並預 計申請青年村落文 化補助。

陪伴員鼓勵的話

由於年齡相仿,陪伴土匪集團的夥伴們是一段經常引發自我對話的旅程。

短短幾個月陪著土匪們從對地方的居住印象開始挖掘歷史和人際網絡關係,到成為能夠主 動接觸與思考地方資源串聯的團隊,是我過去參與地方工作泅泳多年才能累積的經驗與成 果,這樣的進展讓我對團隊感到十分的敬佩。

過程中年輕的團隊夥伴也經歷各種對於人生轉折的思考,各自未來回鄉的規劃、學業與就業 的考量等等,都是非常現實而充滿考驗的,然而團隊依然堅持下來,並且完成了初步的計畫。 地方刊物書寫是團隊的一張初始名片,期待接下來土匪們能夠帶著社區頭人們的支持,持續 探索社區需求與議題,連結更多夥伴,將燒焿寮的故事繼續發展下去。

團隊心得

在實驗行動期間強化了田調的力度與深度,也深刻意識到自己必須更勇敢踏入社區,建立起 「自身」與社區居民的連結。另一方面也讓我感受到這個社區的個性,大家都較低調閉俗,覺 得進行田調真的是要夠厚臉皮,還在努力學習把臉皮變得更厚! 在田調過程分享給在地青年、國小老師,得到了十分正面的回饋與鼓勵。青年覺得未聽聞的 故事很酷炫有趣,長輩亦支持我們將散佚的歷史拼湊書寫記錄下來。現在走在社區我開始知 道誰是誰,誰住哪,並且會主動打招呼,讓我有繼續前進的動力!雖然曾迷惘,或有些無關緊 要的擔憂,但果然還是先行動才能將顧慮消除,實驗行動不會結束,每一步都是實驗,我們還 會持續行動。 42


老口味,好口味

提案團隊| 有意思

團隊成員| 曾禹寰·呂念柔

團隊社團

士林

5

陪伴員| 郭明宜

團隊因參與東吳大學USR計畫進入福華里場域,認識社區的高齡化議題,尤其 是獨居在劍潭整建住宅中社會疏離的長者,雖有社福網絡支持,但缺乏生活動 力,這些長者不約而同表示,現在就是等著離開的那一天,讓團隊重新思考: 「年 老之後的生活,一定得是這樣嗎?」 因此團隊希望能發展在都會社區,除了維生以外,也關注長者生活意義感、社群 互動,甚至自我實現的長者陪伴模式。團隊這兩年多來持續拜訪陪伴這些長者, 發現即使只是單純的陪伴都有其意義,但要發展穩定的陪伴關係,相較於外部 介入,社區的力量更為重要。 雖然社區陪伴的議題很大,但從最貼近生活需求的改變著手,就能帶來不同。因 此後續計畫選擇從飲食開始,讓飲食不只是維生需求,而是具有賦能與主動選 擇的過程,透過「一起好好吃飯」 ,發展出新型態的社區陪伴模式。

43


提案 介紹

老口味, 好口味

| 提 | 案 | 名| 稱 |

P

P

[ 對象 ]

[ 流程 ]

[ 場域 ]

lace

臺北市士林區福華里

P

eople

身體退化、缺乏社會關係不 易出門、社會連結弱的長者。

P [ 問題 ]

roblem

社區裡的獨居長者雖有社福系統承接, 但因生理機能衰退無法處理生活中的 小困擾,長久累積的挫折感、不適感,降 低了生活的品質與生活動力,而促使團 隊思考這群獨居長者,是否能有另一種 高齡生活的樣貌可能性?

[ 目的 ]

urpose

從「好好吃一頓飯」出發,讓飲食成為 觸媒,改變獨居長者的生活體驗,從 好好吃飯感受到生活仍值得期待。

P

rocess

透過便當日活動與長者共同討論菜 色、並至長者家備菜,建立關係亦賦 能長者,待建立信任感則會規劃餐會 ,邀請長者親友參加,共同討論照顧 議題,與長者一起進行餐會籌備。

P [ 方案 ]

roduct

周末便當日:創造不一樣的吃飯體 驗,讓長者有選擇的吃什麼的權利, 也透過菜色準備創造人際互動社區 連結可能性。 社區餐會:串聯長者親友,利用群體 的力量,形成社區長者陪伴模式。 44


實驗 行動

阿公阿嬤熱線!

原本實驗行動以家戶拜訪作為與獨居長輩建立關 係的方式,受到疫情影響,調整為以電話問安接觸 長輩。根據過去送餐經驗社區內的獨居長輩平時的 社交互動較少,需要一段時間熟悉,但透過定期的 接觸,有機會與長輩產生連結,行動擬從過去協助 里辦公處送餐的關懷名單開始,與里長討論出50位 疫情狀況下較孤立的長輩進行兩次電話問安。

電話問安以了解疫情對長輩的影響,包含生活需求 與人我(社交/獨處)互動狀況、獲取資訊的管道以 及對疫情的認識。由於許多長輩在送餐之外並沒有 更多互動,這次電話問安也是初步的關係建立。團 隊也製作符合長輩閱讀習慣的電子圖文,提供給已 經會使用電子產品上網的長輩,內容主要為兩大方 向:疫情相關資訊提供以及居家生活調劑。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邀請長者走出家門,需要設計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於長者的身體退化,讓他們面對外界的理 解、反應時間都較慢,也因此他們傾向於在熟悉的環境、人際關係裡行動,要能夠讓獨居長者 走出家門和社區互動,就需要讓他們能夠有時間熟悉新的環境。 對於如何與長者建立關係,應該要有更多元的想像和嘗試。除拜訪也嘗試與長者有更多共做 的行動,以翻轉長者「弱」 、 「被服務」的形象,也與他們建立較生活化的關係,因此每次拜訪長 者時,除了帶著「要去探望他們」的目的之外,也可以思考在社區的行動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和 他們一起做的,在共作的過程中變得熟識。 45


輔導 歷程

老口味, 好口味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 一 階 段輔 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讓提案人重新盤整 釐清客觀環境以及 主觀認知的落差, 了解目標族群真正 需求。

因疫情調整為線上 與長輩互動,進而 發現在社區行動的 侷限與不足,藉此 反思要在社區紮根 會面臨的挑戰。

依實驗測試結果重 新修正提案訴求, 以貼近目標族群需 求,並更聚焦在現 實條件下可以執行 的行動方案。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 斷

行動 測 試 與 修 正 回饋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陪伴員鼓勵的話

集結眾人力量累積實作成績,將會是本專案下個階段的重點,透過眾人協作,才能擴 充服務量能;而累積實作經驗,一方面才能更清楚專案目標、服務對象需求,在未來 爭取資源時也才會更聚焦,清楚陳述方案的價值。先嘗試一小步後做快速的修正,能 讓團隊比較容易完成一個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在這基礎之上,團隊也就能做得更好。

團隊心得

雖因疫情無法進行實體行動,對於長者接觸是很大的衝擊,但是後來嘗試了電話問安的行動 也是十分有趣。在聯繫的過程中讓我更確信和長者建立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其所需要的時間 心力,不同於其他服務資源的進場,我們沒有明確的服務目的,一開始對長者來說可能會有 疑惑,但是也容易建立較對等的關係,而這樣的關係,對於許多長者,特別是完全獨居的長者 而言,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們身上的人際連結已經很少,在那些關係裡,又常常是「弱的」 、 「被 服務的」 ,相對的,這樣相互陪伴的關係,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建立信任感。

網路社群操作,雖然未能直接對應到過去實體接觸的長者,但是也開啟在社區中的其他想像 ,包含與社區傳達、溝通安老議題的平台,以及在疫情緩解後,邀請長者作為網路圖文的共同 創作者(拍攝圖片、影片、錄音或撰寫文章等) ,也可以思考如何讓長者接觸網路資訊,都是增 添長者生活趣味,和他們有更多面向接觸的方式。

儘管對於長者生活的了解,對於如何能夠讓長者的生活用屬於他們的節奏和方式更有活力, 都還有非常多需要學習,但是只要有持續行動,就能夠向前推進,也提醒自己要保持行動!

46


印象大正町:

林森北條通文史探索 提案團隊| 大正町TAISHOCHO 團隊成員| 劉茜汶•李中學

團隊粉專

中山

6

陪伴員| 施秉瑄

林森北路多年來始終無法翻轉外界的既定印象,但在日治時期林森北路的條通

地區,可是台灣第一個私人開發的現代化高級社區,又因在大正1年開發而命名

「大正町」 。提案人有感從小對林森北路的複雜情感,長大入住後在閒暇時展開 探索,有了對地方不一樣的認識與情懷。透過這次的育成計畫,實地訪談地方里 長、店家及耆老,了解街區歷史發展及對於重現街區榮景的期待,並將田野資料

轉譯成社群貼文,以文章、圖片及影音形式於社群媒體上 ,和大家分享林森北路 的生活大小事以及文史軼事等,逐步凝聚地方情感。後續將持續行動,和在地商 家一同瞭解過去、知道現在,並思考未來可以往哪裡去,共同尋找出復興大正町 街區的可能,重新賦予新價值,翻轉外人對於林森北路的傳統印象。 47


提案 介紹

印象大正町:林森北條通文 史探索

| 提 | 案 | 名| 稱 |

P [ 場域 ]

lace

大正町就是現今大家熟知的林森北條通 地區,由中山北路二段、南京東路一段、新 生北路一段及市民大道四段圍繞而成。 ! 過去曾是極具盛名的不夜城,於 80 年代 時八大行業興盛,擁有臺灣少見的哥德式 教堂,是一處富有異國情調的地方。

P [ 對象 ]

eople

.林森北路在地居民 .對林森北路感興趣的民眾

P [ 問題 ]

roblem

提案人從小生活就在林森北路條通附 近,出社會後入住林森北路,一直覺得 這裡其實是富有文化性,而不是像外面 報導或是外部呈現的龍蛇雜處。 因發現外地人對林森北路存有一些刻 板印象,與他所認識的歷史文化面向不 大一樣,因此希望帶大家認識大正町的 日常風貌。

P [ 目的 ]

urpose

建立網路平台分享林森北 的日常樣貌。

P [ 流程 ]

rocess

.企劃彙整 .訪談在地重要頭人與店家 .訪談內容發布於Pepo新聞平台 .成立林森北消息分享平台,分享街區 路上觀察、店家最新狀況,與任何在 條通地區發生的事情。 .串接大正町歷史粉專,瞭解受眾想看 的內容是什麼,並帶入文史故事 .建立線上資訊平台整合

P [ 方案 ]

roduct

.林森北消息&大正町歷史粉絲專頁 .四篇發布在 Pepo 公民新聞的文章 5

48


實驗 行動

印象大正町-林森北條通商圈探索

實驗行動圍繞提案計畫最終延伸生產出的兩大產品進行:一 個是「古今街道疊合地圖之繪製」 ,另一個是「在地資訊平台之 建立」 ,以了解在地與提案未來的受眾樣貌及關注度。因此退 一步思考,這兩項產品產製前必須先驗證兩件事,因此實驗行 動將以「條通商圈之歷史探索有關注群」 ,以及「地圖的繪製技 術可行性」作為提案可行性的驗證。 因應疫情影響,訪談主題設定為疫情下的條通,實地訪談地方 里長、店家及耆老,了解街區歷史發展及對於重現街區榮景的 期待,並將訪談記錄以文章、圖卡及影音形式發布在建立的兩 個粉絲專頁: 「印象大正町」與「林森北消息」 (彼此關係為透過 後者導流至前者) ,以數據化追蹤受種面貌,作為佐證計畫可 行性之實驗數據。後續將規劃建立網站,便會把社群平台上的 簡短內容以結構化方式重新組織、續寫為文章形式發布,持續 經營社群,逐步凝聚地方情感。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因原先規劃製作「歷史地圖」 ,但經過實驗期間多次討論與反思,認為團隊並不想在街區中被 定義為文史研究者的角色,而是希望以更輕鬆、詼諧、活潑的視野與角色設定,參與、報導街 區日常軼事。因此後續將會以「林森北消息」為基底( 文史調查為主軸的「印象大正町」將暫緩 ,列為未來團隊成員增加後的支線任務。),開始建立官方網站以結構化生產相關內容,並朝 明年上半年發行第一本街道雜誌為目標行動,未來,我們也預計要將開發在地專屬的APP, 將內容、用戶串連在平台上可以溝通有無,也讓有特定需求的民眾接收在地訊息,甚至可以 發行地方貨幣,將消費行為留在地方上間接使林森北能再次繁榮。 49


輔導 歷程

印象大正町:林森北條通文 史探索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一階段輔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理解本計畫核心、公 部門計畫提案重點。

訪談與瞭解在地,結 合都市相關議題與簡 單知識性內容。

以提案人擅長的社群 與數據經營切入,發 展成資訊整合平台, 並結合線下活動辦理 持續累積。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 斷 梳理團隊提案動機、 主軸與內容。

行動 測 試 與 修 正 回饋

協助拉回提案初心與 聚焦未來方向。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陪伴員鼓勵的話

大正町的提案生成非常有趣,透過釐清目標與自身專長連結,進而延伸出結合社群、數據的 提案。善用網路特性,搜集與轉化成受眾有興趣的訊息,精準產製內容再結合線上結合線下 實踐。提案人熱血而且充滿行動力,也願意吸收不同知識,以系統性整理後實踐於行動中。林 森北消息也許不如過去印象中都市再生提案的典型模樣,卻是一個以當今視角結合科技與 創新的實驗性方式進入街區,重新建立自我與街區的關係,很期待未來經由不同計畫慢慢讓 構想完整,真正實現團隊願景成為社區版Dcard,整合各類型服務為在地居民提升生活的便 利性。

團隊心得

從懞懞懂懂跨出第一步,到陪伴員的輔導、工作坊課程以及讓能跟業界前輩來做問答與請教 ,讓提案能適時調整目標跟方向。在這次實驗行動計畫過程中,面臨了組員的異動等不可預 期事件。但我們化此為轉機,不僅更加努力理出想要前進的方向,也認真的每天執行。每日九 點固定發文,若有突發事件也會迅速跟進,是我們對粉絲們的交代與關懷希望FB「林森北消 息」能持續下去,過程中,最有趣的莫非是看著一個品牌的茁壯,並能成為街道居民溝通、聊 天的地方,更因此認識了許多住在自己附近的鄰居,打開在地居民的對話管道,促進彼此了 解,甚至讓外界看待林森北路能知道這邊也有許多酒店與黑道外的故事。

50


松山

7

敦化社區貓屋行動計畫 提案團隊| 街角遇到貓

團隊成員| 黃宜婷•周倖守

陪伴員| 梁藝瀠

團隊發起人黃宜婷(Tina)四年前在敦化公園與街貓相遇,開啟一段為街貓做

TNRV(節育後原地照護) 的旅程,團隊因興趣及專業組成Tina本身愛貓成癡,對

於貓有很多基本的了解,也有一定的愛貓連結,在團隊中總是有源源不絕的想 法,描述未來的想像時,儘管知道過程不會很簡單,但總是很有熱情地分享著自 己的想法。攝影師周倖守因自己也有養貓,也希望街貓可以受到更好的照顧,因 而加入團隊。善於攝影的他,在團隊中扮演的是默默紀錄的角色,在田野調查的

過程中,總是能在一旁透過鏡頭記錄下街貓的身影、團隊採訪的過程,並可以在

討論過程中提供不少關於貓的洞見,一起構建對計畫未來的想像畫面。他們的

組合並非一拍即合、有高強度衝刺力的團隊,但兩個人一動一靜,各有所長,一 起把對貓公寓的想像一點一滴的打造出來。 51


提案 介紹

敦化社區貓屋行動計畫

| 提 | 案 | 名| 稱 |

P

P

[ 對象 ]

[ 流程 ]

[ 場域 ]

lace

松山區敦化公園

P

eople

.以「沒有固定店家可進去入住,住 在 街 上 的 街 貓 」及 號 招「 在 做 TNR的愛媽居民」 。

.次要對象為「懷孕的街貓」及「固 定餵食街貓的愛媽居民」 。

P [ 問題 ]

roblem

打造一個貓、居民、環境可以共存 的住居空間及互動方式。讓貓可 以安全且自在地在場域中生活, 人也可以以正確的方式與貓互動 、居住在一起。

[ 目的 ]

urpose

讓街貓在社區裡有專屬遮風避 雨的住所,減少愛媽擔心街貓會 在街上凍死、路殺、被驅趕的煩 惱,同時讓不熟貓的、曾被街貓 打擾的居民,有機會卸下標籤, 用新的角度欣賞街貓的存在。

P

rocess

透過組織愛貓事務團集結居民 的信心,及對街貓的心力投注。 後將共創貓公寓位置及硬體空 間設計。長期將融入生命教育於 計畫中,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學會 愛護每一條生命。

P [ 方案 ]

roduct

愛貓事務團將會是社區執行貓 公寓計畫的核心,短期將會打 造「貓公寓」 ,長期輔以生命教 育內容。 5

52


實驗 行動

敦化社區綠一點-街貓的綠色地毯

原先的實驗行動是要「邀請居民一起共創貓屋」 ,然而在討論後

發現只知道敦化居民對街貓生活在社區的描繪及渴望,仍還缺

乏「貓屋設計的資源支持系統」 ,如:貓屋設計師、懂街貓的專家( 如寵物溝通師、貓行為專家)、敦化社區里長及里民的同意,並且

團隊自認對於共創貓屋設計的細節流程與專業內容準備還不充 足,因此轉為做「現有貓屋及貓屋所需相關資源田野調查」 。

後續選定了由民間與政府共同推動的臺北市第一座貓食堂示範 點「晴光公園」 ,以及在由當地愛媽自費打造的「民有二號公園-

貓樹屋」作為田調觀察與採訪,希望借鏡前人的貓屋打造經驗, 並連結所需要的資源,為敦化社區打造合適當地居民與街貓的 貓屋。另外,也透過系列採訪,找出並擬定期望可以被複製的模 式,為友善街貓社區作為一個基礎。

本次實驗行動計畫著重在「方案設計建造」 ,透過田野去連結貓

屋設計的資源與知識蒐集。貓屋的共創預計會在下個階段的計 畫中執行,目的會著重於「愛貓者居民間的連結」 、 「愛貓者與街 貓的數量盤點」 、 「貓屋方案的實驗測試」 ,觀察貓屋進入社區後 對人與環境的正負面影響與改變。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在這次採訪計畫中,發現這些生活在我們周遭的街貓們,像是連結器,意外地串起來一 段又段人與人的連結。同一隻街貓,有許多不同地名字,這表示牠有許多照護者,牠身 上背著許多與人相遇的故事。另外也發現,愛媽們的網絡形成是很自然的,純粹是因為 愛同一隻貓,因而產生交集,開始餵貓生活的交流,進而產生一個網絡,這個網絡一開 始可能很小,或是沒有組織分工化,但無論是哪種樣貌,都成為了凝聚社區力的重要種 子,有機會觸及到更多同為愛貓的人,讓有愛動物的行為可以大方起來,蔓延到整個社 區,使社區氛圍更和諧。 53


輔導 歷程

敦化社區貓屋行動計畫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 一 階 段輔 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透過引導及提問, 協助團隊一步步收 斂在大議題下(街 貓議題)的優先切 入點(住居空間改 善),找出現階段 團隊認為自身最在 乎的子議題及痛點 為何。

建立田調該有的正 確心態,並提供田 野調查工具,透過 實地跟訪即時給予 回饋建議。從田調 結果抓出洞見,再 進行每一次小行動 (訪問、場勘)的 方向調整。

協助團隊收整行動 的發現,及未來藍 圖的路徑,並協助 推動整理成一份完 整的計畫書。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斷

陪伴員鼓勵的話

行動 測 試 與 修 正 回饋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團隊對於議題的熱情很足,對於議題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本認識,作為一個議題的起 頭,這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起步,也將會是未來遇到挑戰時很棒的驅動力。 在跟團隊成員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成員源源不絕的想法,這些想法經過收整都 會是很棒的脈絡跟設計靈感,期待團隊可以漸漸熟稔如何收斂這些想法,轉變成下一 步行動的具體方針。那接下來每一步都將會走得跟穩及踏實。 作為「街角遇到貓」團隊的陪伴員,最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最有趣的地方是,討論成 員間的狀態及平衡,及如何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及與他人的互動方式。我總認為要 做好議題或品牌,組織是基本的,若沒有一個好的組織,有再好的議題切入點或設計 方案,終將有一天組織也會支撐不住議題擴張的速度或變化。所以能在議題的起步就 認知到這件事的重要性,並嘗試去調整,是很難能可貴的。 很期待未來真的在「街角遇到貓公寓」,而那一天街貓真的可以更自在的生活在社區 中,人類也更知道該如何跟貓共存、互動。「街角遇到貓」,很高興能在團隊建構這 個美好想像的一開始一起推動一小步,接下來也要繼續抱持著熱情及美好價值的精神 繼續加油喔!

團隊心得

雖然已TNRV街貓四年,在四年間連結了很多人也感受到敦化居民對街貓的友善和關愛 ,但很意外的是在這次的行動計畫採訪連結了其他地區的愛貓者和貓咪專家,他們對 貓的愛更為寬廣,願意投入自己的專業,免費提供不一樣的觀點協助我們去看待街貓 ,幫助我們了解街貓的內心世界。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類型計畫,是以無金錢目的的組團,是單純為了街貓和社區環境 付出專業和時間,在過程裡我嘗試了有別以往接案組團的方式來進行,在各方面上都 很氣餒,但信念支撐我要相信每個過程都是0.01的累積推進,每個人會在之中找到自 己所相信的價值和做這件事之於自己的意義,價值與意義不應該是由他人給予的,很 開心直到最後仍然保有這樣的信念與夥伴持續前進。

54


越說悅好 提案團隊| 外星語

團隊粉專

中正

8

陪伴員| 施秉瑄

團隊成員| 黎秋香•翁玉鳳•江美雲•陳建勳•梁純綾•王君毓

由三位居住臺灣超過20年的越南新移民、和三位臺灣夥伴組成,他們發現新住 民朋友因語言不通、看不懂中文,造成溝通誤會與他人產生隔閡而失去信心。因 此他們決定由越南人教越南人中文!

利用越南看護工周末休假時間,依照越籍看護工來臺工作與生活的需求,規劃 五大主題總共十二堂的基礎課,讓看護工在臺照顧長者起居、就醫時可以讓語 言溝通流暢,有效的協助雇主,同時減少在臺生活的阻礙。

在同鄉朋友的教學下,教學氣氛輕鬆不時傳來歡笑聲,看護工也非常認真在課

後完成作業,積極在群組中提問。隨著高齡化,看護工對臺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計畫後續希望能編輯一套越南看護工的中文學習教材,由淺而深教學生活上常 用語,建立越南看護工的學習網絡,與長照機構或社區組織合作推動,課程規劃 也將邀請雇主共學,互相了解彼此的語言與文化。 55


提案 介紹

越說悅好

| 提 | 案 | 名| 稱 |

P [ 場域 ]

lace

位於臺北市中正區新營里, 由愛國東路、羅斯福路一段、 杭州南路二段所圍繞而成

P [ 對象 ]

eople

以來台工作想要學習基礎生 活用語的越南看護工為對象

P [ 問題 ]

roblem

在仁愛醫院志工服務的外星語團隊夥 伴秋香,因工作因素經常收到看護工尋 求語言上的協助。

進一步瞭解後發現越南看護工學習中 文的時間僅有來臺前的三個月,這短短 的時間裡所學習到的中文,遠不夠實際 工作與生活上的使用,更經常因文化上 的不適應而感到辛苦。

P [ 目的 ]

urpose

讓越南看護工在課程後,能瞭解自身 工作權益、對臺灣文化有基礎的認識 、知道遇到問題時的求救管道、學會 基本的生活用語來溝通

P [ 流程 ]

rocess

.每個月至少4次的小組討論 .透過實驗行動的五堂課驗證提案的 可行性與需求 .2次顧問諮詢,優化提案與教學內容 .提出提案優化方案: (1)20小時的師資培訓課程 (2)5大主題、12堂課,每次2小時的教 案大綱 (3)10支線上生活用語的練習短影音

P [ 方案 ]

roduct

.給越南看護工線上學習中文的社群 .一套給越南看護工在臺工作的基礎 學習課程 5

56


實驗 行動

線上教學-看護工專屬

實驗行動設計了五堂不同主題的課程,除了讓 看護工學習中文之餘,希望他們能融入臺灣這 個社會,多了解臺灣文化習俗,以及對他們工 作室更熟悉的醫院流程。像是「自我介紹」課 程中,教學中文姓名的寫法、聲調讀音,以及 生活常用的對話應答;「看診流程」課程介紹 醫院掛號流程、初診單填寫方式等;「法律知 識」課程說明勞動契約、疫情宣導、個資保護 等,也提供政府聯繫管道,協助大家保護自身 的權利,例外還有「臺越文化」與「心靈輔導 」等主題課程,期待透過本系列實驗行動測試 教案設計的可行性,也進一步了解看護工的學 習需求,幫助在臺工作的看護工朋友,於在生 活上,工作與心靈上的發聲。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與當初預期的想法可說是完全不同模式,因為疫情的到來整個大轉變,變成線上教學模 式,那時也擔心看護工要如何使用他們有限的3C產品來線上上課,最後是使用他們熟 悉的LINE 平台授課。還記得第一堂課,因不熟悉線上會議而無法控制秩序,漸漸的適 應與檢討改善,最後進入佳境大家也習慣和遵守線上上課規定,快樂學習與認真完成功 課。結果大家最快樂的是學習到自己的中文名字,也剛好在疫情實名制時期派上用場, 真讓我們覺得意外的是,最後看護工們認為,線上學習為最佳選擇,因為不用特別請假 出門也可以學習。後續教學課程內容,將以日常生活經常會用到主題為優先,例如「交 通」(認識站牌、交通號誌等),並針對主題內容,規劃課後作業給看護工練習書寫。 57


輔導 歷程

越說悅好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一階段輔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依照團隊性質與夥 伴特質將想要做的 行動,從構想具體 與結構成可以被執 行的方案。

根據每場次實驗行 動的結果提供調整 方向,協助歸納成 團隊可以應用參考 的經驗內容。

綜整實驗行動的經 驗與顧問諮詢建議 ,根據未來想提案 的計畫規格,協助 團隊提案優化與展 開成符合的型態。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 斷

行動 測 試 與 修 正 回饋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陪伴員鼓勵的話

外星語團隊有明確的初心,清楚想要做的事情,在引導或提供經驗後,如實在每一次討論後 提供優化內容,一步一步完成提案。能夠走到最後,每位成員都功不可沒,各自發揮所長, 支持彼此是與外星語團隊互動時看見最珍貴的地方,也是團隊經營持續下去重要的因素。期 待未來越說悅好的提案更加成熟,維持初心,改善看護工們在臺灣的生活,持續致力於創造 友善平等的環境。

團隊心得

在還沒實作前,覺得是困難重重的活動,但每一堂課結束,都是下一堂課的養分,經過一 次次的討論與規劃,逐漸將「危機化成轉機」,每一個夥伴都是重要的角色,一起開開心 心的合作、合好、很感謝團隊的每一個人,攜手同行,夥伴各自發揮所長,支持彼此是最 珍貴的地方,也感謝陪伴員的指導,才能讓線上課程順利的完成。

這場充實的五堂中文教學課的實驗行動開啟了各種不同的想像,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影響,都 是大大的反饋。看到越南看護工都非常認真好學,努力的練習寫中文名字,尤其最後一堂課 邀請他們抒發心中的感受,真的很感動,讓人覺得辛苦有回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58


大安

9

老老相伴糰 提案團隊| 銀光閃耀共伴糰

團隊成員| 林瑞玉·蔡曉梅·鄭嘉盈

陪伴員| 劉人傑

提案人為大安區古風里社區關懷據點「芒果香草園」的共餐大廚,常常問長輩喜 歡吃什麼,透過飲食照顧社區阿公阿媽。她發現,老人家都有一道最懷念或最喜

歡的料理,例如臺南長大的阿媽,最喜歡的是臺南古早味早餐鹹虱目魚粥。料理 背後總帶著一些故事,關乎於成長童年、家鄉背景或愛情生活。

「銀光閃耀共伴糰」團隊因此成立,透過訪談採集長者們的生命故事與記憶中的

食譜,並將故事與食譜轉化成圖文繪本,再讓長者看著繪本,口述分享他們的生

命故事,分享有溫度的記憶,讓這些共餐的獨居長輩們「老老相伴」 ,除了品嘗懷 念不已的味道,還能在古風里得到情感支持。

以「飲食」為媒介,引出人們走出門與人來往,也不限於里的範圍,而是集結了週 邊數個生活圈,已經是這個空間長期所經營出的交往文化。 59


提案 介紹

老老 相伴糰

| 提 | 案 | 名| 稱 |

P [ 場域 ]

lace

師大路 117 巷 1 號的「芒果香 草園」原為中央通訊社王家棫 副社長之閒置宅邸,古風社區 發展協會的活動場所。

P [ 對象 ]

eople

古風社區關懷據點的共餐長輩

P [ 問題 ]

roblem

「老老相伴」這個計畫有點像讓長 者互相照顧,希望能夠以料理做 媒介,透過關懷陪伴與懷舊回憶, 促進空間的人際交流並鼓勵長者 傳承自身智慧,重現生命故事的 精華。

P [ 目的 ]

urpose

.建立共餐長輩line群組,在疫情 最艱困的期間,仍能彼此問候。 .透過記錄長輩心中特別的料理 串起兒時家鄉味,分享有溫度的 生命記憶。

P [ 流程 ]

rocess

.提升能力 .開啟問候 .製作繪本 .成果分享 .分享餐會

P [ 方案 ]

roduct

.料理食譜 .長輩生命故事

5

60


實驗 行動

愛的滋味線上聽

原本是計畫利用每週兩日共餐和跟長輩互動、 訪談他們愛吃的菜和生命點滴。然後在疫情之 下的安全考量,團隊改為線上互動,像是建立 共餐長輩的line群組,即刻問候長輩、分享營 養講座和餐點美食的資訊、建立與社區銀髮族 的連結,不定時電話保持關心的溫度等。同時 團隊也透過兩次的顧問輔導資源諮詢專業建議 ,一次是精進採訪的技巧,以更細緻的訪談, 詢問長者最想念的一道料理與如何製作,認識 長者們的不同的生活面向;另一次是學習繪本 製作,將訪談詢問之內容轉化為圖文呈現,保 存長者的生命故事。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藉由實驗行動的經驗,建立起長者食譜繪本製作的流程。目前先將共餐長輩的名單彙整,後 續將從以下三個方向持續展開進行:第一「共餐長輩陪伴互動」 ,透過共餐長輩的陪伴聊天

與訪談記錄,擴散社區幸福感與共識共享的營造;第二「好時光下午茶」透過社區組織與不

同社群,邀請共餐外的長者及家人到芒果香草園,享用茶點和聽長者說的料理生命故事。第 三「成果冊陳列展」將生命故事食譜繪本在香草園展示;第四「分享餐會」將蒐集來的料理食 譜,邀請共餐長輩(家人)、志工一起烹飪。 61


輔導 歷程

老老 相伴糰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一階段輔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重新釐清團隊發展定 位並聚焦目標,並建 立半開放式訪綱開啟 與長輩對話。

透過 顧 問 諮 詢 輔 導 團隊 學 習 「 訪 談 長 者技 巧 」 與 「 食 譜 繪本 製 作 」 。

完善計畫整體論述 與執行流程,促使 團隊申請社會局「 結合專業資源推動 社區發展」提案。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斷

行 動 測 試與 修正 回 饋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陪伴員鼓勵的話

提案者瑞玉本身就是共餐的主廚,時常得關照共餐過程中,長輩們對於食物的口感與味道 的好壞,進一步透過與長輩們的深聊才發現背後有許多共餐長輩來自不同的家鄉背景,因 此許多的料理可以勾起對於長輩們的家鄉記憶。

而在提案過程中,由於瑞玉與金姊都是帶著「不輸年輕人」的精神態度來面對新的挑戰,從

對於出自於真心對於長輩的關懷,並在疫情期間遇到共餐中斷的問題,仍透過電話方式關 懷共餐長輩的平日日常生活狀況,儘管遇到困難令人心力交瘁,仍時常提出想法來討論。

在過程中,真的看到了長者之間彼此關心,共同完成一件小事的過程,儘管是一件繪畫的事 情,在長輩較難挑戰新事物的排斥下,看到了70歲的瑞玉與72歲的金姊從自身出發的努力

學習,學習與長輩溝通、學習繪本製作的技巧,逐步開導共餐長輩們完成屬於長輩們的繪本 故事,簡單的文字、生疏的畫筆,卻能看到長輩們過程中的進步與努力,相當感動,也期盼他 們能持續走下去。

團隊心得

由於料理是人和人之間較容易打開話夾子的方法,所以想透過訪談供餐的長者將他們心中

所想念的料理作以繪本的方式作成紀錄。之前我們是用QA的方式設定訪談的問卷,但是實 際上自己感覺用這種方式和講者訪談是沒有溫度的,所以就找了丹萱老師來教導我們訪談

技巧。丹萱老師希望我們與長者訪談時,要先列出大綱,雖然我們聊的是「料理」 ,但實際上 與人、時間、地點甚至「感情」都是聯結在一塊的。訪談之後的紀錄打算用繪本的方式展現出

來,荳荳老師給我們的建議是以長輩繪本骨架就是食物-人-感情,封面就是料理的介紹主

角長輩先做些鋪陳,封底就是把做這一道料理相關的生命故事寫出來,內頁則是寫上這道

料理的做法。透過這次的經驗大家相互學習訓練膽識,說話的邏輯,看著長者能卸下心房, 愉悅的說出他們的生命故事,繼而畫出動人的繪本更能勾出生命的價值,覺得十分感動。

62


文山

10

GOOD JOB! 社工挺自己! 提案團隊| 珊分鐘熱度之星火燎原

團隊成員| 陳妍珊·蕭伃婷·楊庭瑄·李元淳

陪伴員| 郭明宜

提案發起人社會工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專家」 ,因社工勞動困境重 新思考如何賦能社工,使社工在協助他人的同時,亦能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 家。希望透過這次行動開始著手替這群以助人為己任的群體做點什麼,就像團 隊名稱來由是期許匯聚每一個成員的力量,就像星火一樣,發揮巨大的效益。

透過多次與目標族群以及相關專業人士訪談後,後續將以開發能量管理的桌遊 為前進目標,希望引領社工或在遊戲中體驗到能量分配的過程,嘗試在有限的 能量中取得身心平衡,進而啟發社工知道自我照顧、自我療育的重要,並在珍貴 的自我探索時光中,種下「善待自己」的種子,充權社工,讓社工表現GOOD JOB ,也期待透過行動讓更多人能認識社會工作者,給這一群體帶來同理的溫暖。 63


提案 介紹

G OOD JOB!社工挺自己!

| 提 | 案 | 名| 稱 |

P

P

[ 對象 ]

[ 流程 ]

[ 場域 ]

lace

以「文山社福中心」作為實驗 起點,進而擴散到其他社福 中心場域。

P

eople

文山社福中心社工人員,並 拓展至臺北市其他11處社福 中心之社工人員。

P [ 問題 ]

roblem

社工的養成著重協助遇到困難的人回 到正軌,但社工工作困境卻讓社工無法 善待自己,提案者認為社工在支持他人 之前需先能支持自己,故期設計能量管 理桌遊,引領參與者透過遊戲重新意識 到自我照顧、自我療育的重要。

[ 目的 ]

urpose

以桌遊遊戲讓參與者了解自身的能 量分配狀態,提醒參與者關切、照顧 自身身心;透過遊戲後的團體回饋分 享來反思,藉他人互動,獲得支持,滿 足「社交互動」及「心理體驗」 ,並達到 團隊行動之核心目的: 「啟發參與者 知道自我照顧、自我療育的重要。」

P

rocess

了解使用者需求,諮詢相關專業者開 發設計,接續以文山社福中心做為遊 戲測試的實驗基地,針對參與者進行 深度訪談,作為遊戲調整的參考;待 桌遊開發完成,擬於北市11處社福中 心巡迴測試,測試後皆須填寫回饋調 查,以作為體驗活動整體完備參考。

P [ 方案 ]

roduct

.主題桌遊3套 .桌遊體驗活動流程1式

5

64


實驗 行動

每天簡單學社工-小編線上分享會

原本實驗行動為連結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分享 勞權資訊,邀請不同社福中心社工一起思考,目前社安網 社工的執業環境、理想待遇、遭遇困難及可執行的協助方 案有哪些,以利於提案計畫內容進一步的定調及收斂。經 洽詢工會,建議團隊可先以連結區域性的組織開始做起, 較有助於團隊深化與區域間網絡的關係,也可以取得相 關資源。 因此團隊重新審視計畫方向,思考「需求」及「自我照顧」 之間的關係,從訪談過程中發現有部分社工提及,即使下 班後有學習新事物、參加活動的想法進行自我照顧,但往 往因工作所產生情緒、經歷耗竭,導致沒有多餘精力去實 踐。為此,團隊邀請「每天簡單學社工」粉絲專頁編輯之一 小迦,分享同為社福中心社工,其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找 到時間經營粉專、培養其他專長、經營粉專過程是不是有 找到工作的樂趣跟成就感,這些感受有沒有機會複製,並 給予社工夥伴一些協助。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在和別人介紹團隊、說明提案在做的事情,需要持續不斷練習,用更精簡易懂的方式讓他人 能快速了解團隊的狀況與需求。透過這次實驗行動,團隊夥伴更多有同感關注自我身心的重 要性,重新找回一開始的提案初衷,期待帶著社工們能夠重視自我照顧,雖然計畫過程我們 都還是覺得迷惘、模糊或是受挫,但至少我們知道我們正在做對的事情,往對的方向,還是很 值得努力下去。期待後續能製作一款與社工相關的桌遊,讓社工專業的相關知識能夠快速被 理解,以及練習更仔細闡述提案內容,緊扣提案計畫的目標,更具體表現出社工所面臨的壓 力及困境。

65


輔導 歷程

G OOD JOB!社工挺自己!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 一 階 段輔 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資源盤整、目標族群 需求核對、釐清問題 、自己的目標與期待 ,並將討論內容轉化 為計畫書。

原定為與社工工會合 作,但進度不如預期 改為專訪單一社工, 專訪後其他團隊夥伴 較能理解專案價值, 團隊協作終於往前邁 向一步。

經過深度訪談與兩次 顧問諮詢後,團隊意 見逐漸收攏,並就現 有提案進行簡報、計 畫書的優化。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斷

行動 測 試 與 修 正 回饋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陪伴員鼓勵的話

雖然一開始是場美麗的誤會,但很高興和團隊一起經歷這段歷程,不捨他們在中間所經歷的 低潮;但很高興到最後不僅熱情未減,方案更聚焦、也更清晰;希望在休憩片刻後,能鼓起勇 氣,邁向下一段群募的歷程,相信走過這一切的你們,會越來越好。

團隊心得

透過這次的分享會,大家都同感關注自我身心的重要性,這也是團隊一開始的初衷,期待帶 著社工們能夠重視自我照顧,雖然計畫過程我們都還是覺得迷惘、模糊或是受挫,但至少我 們知道我們正在做對的事情,往對的方向,還是很值得努力下去。

社工很幸運可以走進他人的生命故事裡,協助他人重整生活,或是陪伴度過這趟不凡的旅程 。但也因為這樣的幸運,帶來一些身心的負擔,聖元提到如何在工作過後,自我覺察、自我照 顧很重要,從工作中滋潤人生,提升自我,還有認識一群可以互相扶持的好夥伴們。在分享中 了解到每個社工的需求都有不同的面貌,但透過集體共創的過程,是有機會去觸動每個人內 心的想望,期待我們星星之火能繼續蔓延下去。

66


提案團隊| 閃越韶聲·片片思鄉情

陪伴員| 劉人傑

團隊成員| 陳秋柳、高萍袖、楊晴儀、劉國翎、邱燕姿

團隊

文化Xin Chào: 越南姐妹伸展台

團隊社團

全區

11

IG

「文化」是群體長期累積的知識、風俗習慣與信仰,再透過不同時空與社會環境 交融後發展而成,而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擁有獨特的本國文化外,也漸漸融入各

國文化。提案由新住民、新住民二代、以及韶聲越南才子樂團夥伴組成,觀察到 大部分在臺的越南人,以走進家庭成為母親為最大宗,越南姊妹們專注於為家 庭奮鬥,很少有機會參與活動,打入臺灣的社交圈。因此提案行動透過經營社群

平台分享越南文化特色,希望能慢慢凝聚越南新住民的能量,並找出互動性高

的夥伴,從群體互助中建立支援系統。後續將會規劃專屬越南的慶典活動,邀請 大家穿著「奧黛」 (越南民族服裝)在露天咖啡廳喝著咖啡吃著點心、品嚐越南道地

美食、聽著越南音樂等,就像身歷其境在越南街上,沈浸在異國風情之中,讓身處 異鄉的新住民思念母國,也讓多元文化、自由包容的臺灣,創造不同文化的交流。 67


提案 介紹

文化Xin C hào:越南姐妹 伸展台

| 提 | 案 | 名| 稱 |

P

P

[ 對象 ]

[ 流程 ]

[ 場域 ]

lace

網路社群

P

eople

在臺的越南人姊妹們、越 南新二代

P [ 問題 ]

roblem

越南姊妹們專注於為家庭奮鬥, 很少有機會參與活動,打入臺灣 的社交圈。

[ 目的 ]

urpose

為新住民創造一個台越共 融學習的交流場域

P

rocess

「整合現有平台資源」 、 「建立 網路社群」 、 「線上田野調查」 建立與越南姊妹們的溝通橋 樑,並舉辦「音樂培力課程」 與「成果發表」打造屬於越南 專屬的音樂會奧黛party。

P [ 方案 ]

roduct

.音樂課程教材 .越南姊妹(線上)交流平台

5

68


實驗 行動

文化平權.深耕台北

因疫情實體活動無法達成,因此規劃三項線上

行動方案進行:第一,設計問卷表單,詢問在臺 新住民常去的餐廳和音樂,了解目標族群的喜

好;第二,成立社群平台,分享越南冷知識、打招

呼方法、十二生肖、越南景點、在地特色美食等; 第三,舉辦越南線上直播音樂會,以破冰、觀眾

互動、菜色、語言、音樂五大元素豐富流程內容, 帶來知識和娛樂性的節目效果。透過三項行動

方案,慢慢找出主性提高的成員,並從群體互助

中摸出支援系,以凝聚在臺越南新住民的能量, 最終希望平台伸展空間以越南新移民姐妹的盡 情發揮,達到深層的關懷意義。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越南音樂會以線上直播方式辦理,能讓更多新住民夥伴跨越地區的限制一起參與。學習第 一次直播的經驗,做為後續執行的調整的方向:

網路的速度及延遲的時間影響了直播中音樂演奏的品質,且多人直播時無法準確掌握說話

時長,會有同時談話的情形發生,音訊輸出上會很混亂,音樂演奏時需要較專業的音源輸出

設備,較不會有聲音大小不一及觀眾聽不到的狀況,直播主題的分配及各個元素的時間安 排太混亂,建議要有適當的主題。菜色的鏡頭掌握需要理解關眾觀感做遠近大小範圍的控

制,呈現方式不只侷限在直播,可以透過預錄的方式去呈現,這樣子就不會有網路的問題, 觀眾中途加入跟不上節目流程的問題,而且可以把影片放入不一樣的平台。 69


輔導 歷程

文化Xin C hào:越南姐妹 伸展台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一階段輔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媒合新住民二代加 入,重新釐清團隊 發展定位並聚焦目 標,並建立粉專推 廣越南文化。

透過線上問卷調查 在臺越南人的音樂 喜好,並策畫線上 音樂交流會,測試 直播互動交流。

完善計畫整體論述 與執行流程,並促 使團隊申請文化部 「新住民藝文推廣 及社造參與計畫」 提案。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 斷

行動 測 試 與 修 正 回饋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陪伴員鼓勵的話

臺灣人對於越南文化的認知與理解,的確充滿了挑戰,尤其又特別是「越南傳統才子音樂」 的領域。過程中也是不斷的在接受新的文化與知識。因此換個角度來想,怎麼樣讓臺灣人認 識越南文化?怎麼樣讓在臺的越南姊妹們能夠透過音樂交流來懷念家鄉情懷?成為了本計

畫最大的突破課題。過程中,忙碌的韶聲越南團主要透過網路方式來做聯繫,固定每周四晚

上的深夜討論會,在睡覺前集思廣益,討論著忙碌生活中能做改變的小事是什麼?能可以做 哪些的改變?因此透過實驗行動計畫來做網路問卷田野調查,並開始安排直播音樂表演,開

啟了疫情(忙碌)期間的互動模式,讓更多夥伴也能超越時間限制的參與所謂的音樂與越南 美食的文化饗宴,最終再來回饋檢討行動的成效性。此外,屬於越南二代的姿姿也透過網路 社群IG來介紹越南知識與文化,開啟了與母親的對話,開啟了對家鄉的認識。這段過程,讓 介於臺灣與越南交界,建立良好的橋樑,可以藉此突破對於臺越文化的共榮。

最後,總是期盼占臺灣大宗族群的新住民-越南文化可以再臺灣持續被大家認識與了解,等 哪天看到更多臺灣朋友,都可以用「Xin chào」(越南話:你好)開啟與越南朋友們的溝通。

團隊心得

從小聽家鄉音樂長大的我們,就想如有機會,那就找「韶聲樂團」一起提案,這樣在臺灣越南 朋友可以聽到自己家鄉的樂音,應該越南朋友會感到很溫馨這樣也可以讓越南第二代更認

識爸或媽的文化、臺灣朋友更了解越南!而一個文化最容易進入腦海印象的就是舌頭與聲 音的記憶。也正因為大家都喜歡吃,我們用吃與聲音,將越南的情懷透過視覺帶給每個想念

家鄉的姐妹。從一開始最為粗略又模糊的構想,透過每周由陪伴員帶領的整理爬梳,終於將 整個實驗計畫漸漸的具體、清晰起來,過程也許因為疫情各種阻擋變得有些辛苦不方便,卻 也正由這些辛苦而碰撞激發出更多的創意及可能。

70


廢遜媽的 二手漂流計畫 提案團隊| 廢遜媽

團隊社團

全區

12

陪伴員| 江甫晏

團隊成員| 陳滔潁·何語蓉·賴曉珊·陳宛毓·陳鈺雯·李玉萍·蔡佩珊·饒珮齡·蔡婉吟

廢遜媽團隊由一群育兒家庭成員所組成,關注快時尚產業所帶來的環境汙染議 題。廢遜媽透過育兒家庭的網絡關係,在參與計畫前即成立了臺中的二手衣物 流通據點,並帶領孩童一起改造空間。本次參與計畫,團隊成立了在臺北的在地 團隊,期待持續進行全臺的串聯,此外,廢遜媽們也提出了廢布編織拖鞋工作坊

、布怪獸創作工作坊,融合親子教養與快時尚議題,簡化改造舊衣的難度、增加

翻玩廢棄衣料的想像與創意,希望帶領育兒家庭的家長、孩子共同學習與創作, 並期待對於議題的關注與反思進一步在社群、日常中擴散。

此計畫也希望未來透過舊衣物循環及改造工作坊永續經營的收入,能夠津貼支 持親職家長投入議題行動,創造友善親職家庭的工作空間,家庭與議題間產生 71

正向的支持循環。


提案 介紹

廢遜媽的二手漂流計畫

| 提 | 案 | 名| 稱 |

P

P

[ 對象 ]

[ 流程 ]

[ 場域 ]

lace

不限場域,只要召集夥伴,改變 即刻展開

P

eople

.喜愛翻玩布料與創作的大人與兒童 .因結婚育兒而離開職場的父母

P [ 問題 ]

roblem

快時尚造成的環境問題,除二手 流通外,改造衣物也是重要的努 力方向,而坊間目前較少以親子 為導向共同學習的改造工作坊。

[ 目的 ]

urpose

讓廢遜變fashion!透過工作坊 帶領的創作:發掘價格之外的永 續價值,讓廢棄衣物化生為無價 之寶。

P

rocess

.為沒有無用衣物信念的大人開 設初階改造課程:穿上布拖-親 子共作小學堂 .為正在感受無框架世界的孩子 開設廢布創作課程

P [ 方案 ]

roduct

.專為親子設計的改造工作坊 .集結創作作品的「不乖布怪獸 圖鑑」

5

72


實驗 行動

二手衣物交易與改造市調

實驗行動藉由問卷調查,了解大眾的購衣習慣,對於二手衣

的接受程度,影響大眾對二手衣觀感與購買的因素,像是如 果把無法直接販售的舊衣做改造,大眾比較傾向改造成什麼

?若改造有線上或實體教學,大家會有興趣參加嗎?

初步分析大家對於二手衣改造成新造型服飾、提袋或是相關

布料藝術品都很有興趣!團隊未來將朝親子共學和自學社群

進行在地性的深入對話,到社區開設衣物改造的工作坊,也 進而發展居家衣櫃診斷服務,協助家庭衣物斷捨離、空間收 納,重新塑造人與人、人與物的連結。

實驗行動後之調整

透過問卷回饋,不論有無購買二手衣的經驗,發現大家對於舊衣改造成新品很期待,其中又 以改造成生活中實用的物品最為有興趣。除了二手衣的流通和改造之外,大家也很支持廢遜 媽在未來,能夠持續來為相關議題倡議發聲綜合上述兩點,廢遜媽將著手進行舊衣改造計畫

,發想一些大眾容易操作執行的改造新品另外,想透過親子共做繪本的方式,把議題推廣出 去,共做的方式會是利用廢布,讓親子一同來進行不論是舊衣改造還是廢布繪本,目標先以 親子家庭出發,用好玩有趣的方式,讓孩子認識議題,讓大人關心議題。 73


輔導 歷程

廢遜媽的二手漂流計畫

| 提 | 案 | 名| 稱 |

[ 第一階段輔導 ]

[ 第二階段輔導 ]

[ 第三階段輔導 ]

了解臺北市從事快時 尚廢棄相關議題團隊 的特色與差異。

透過對親子家庭的 問卷調查了解服務 對象的 偏 好 。 試做工作坊的教學成 品,並透過顧問諮詢 了解繪本計畫的困難 程度,並修正為創作 工作坊形式。

發展完整的工作坊 流程設計。 依相關補助案計畫 書格式修正。

釐清問題 與 聚焦診斷

剖析現有資源並聚焦 討論團隊定位,確認 循環與改造兩個面向 未來如何持續發展。

「為親子家庭設 找到以 計」 做為提案切入點。

行 動 測 試與 修正 回 饋

成 果 媒 合與 後續規劃

陪伴員鼓勵的話

擔任廢遜媽團隊的陪伴員是非常新奇的嘗試,除了缺乏育兒經驗之外,陪伴員一年大約也只更 替不到五件衣服,可以稱得上在衣物上奉行簡約主義,但雖然兩者都是苦手議題,跟廢遜媽的 團隊夥伴仍然擦出很多有趣的火花,特別是團隊在尊重兒童意願、跟著孩子一起玩心大放的思 考,都使得教養與議題的討論變得迷人而療癒。 雖然他們經常自嘲,廢遜媽的組成是一群又廢又遜的親職家長,但他們的生活其實充滿極高的 能量與活力,而在繁重的自學育兒生活當中,用力地擠出時間、付諸實踐,與孩子攜手留下更好 的環境,令人感到熱血。 作為廢遜媽的陪伴員,很大一部分時間用於協助小組在漫天的議題推動構想中,產出適合政府 補助案的聚焦計畫書。雖然一直對團隊的構想踩煞車,但在我心中,許多的構想都是極度精彩 可期的,期待不只是「布來玩嗎」的系列計畫,其他的想像也能在這些親職家長溫柔而堅定地推 動下一一成真。

團隊心得

廢遜媽從快時尚的角度切入,關心環境議題,草創初期從二手衣的流通做起,藉由參與這次 的育成計畫,慢慢的梳理出團隊的核心價值、目標、行動計畫,透過陪伴員的協助,一次次的 釐清想法,研究產業鏈中毎個團體在做什麼,尋找自己的定位,以及 2 次的顧問諮詢,雖然 過程中有挫折,但最後將危機化為轉機,繼續向前。以上這些,幫助廢遜媽將發散的遠景慢 慢收攏變為具體、有執行性的行動計畫,希望經由這次育成計畫的經驗,廢遜媽能夠持續發 想出更多更棒的行動計畫,不論行動計畫的規模大小持續地做,在毎一次的經驗中做修正, 慢慢地將議題帶入社區、社群,讓更多人有意識來關心,非常感謝不完美原創工作室的協助 讓廢遜媽能夠帶著能量往下一步邁進。

74


後 記 75


關於計畫

110年度臺北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

76


計畫說明

以「孵化行動」為目的,以「起步培力」為概念 縫補從想法到實踐,創造公民參與的更多可能!

都市化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如何回應全球化所帶來的地方挑戰成為都市發展的 核心議題,除了由上而下的政治、社會、經濟多面向的橫向調節,由下而上的民 眾參與,透過行動實現、扎根在地,更能靈活有效地創造在地需要的新連結、發 展出屬於在地的新生活模式,發揮更大影響力,實踐城市永續發展目標。

為鼓勵第一次想參與社區營造、社區設計或都市再生行動的社區及社群夥伴, 臺北都市更新處與不完美原創工作室攜手合作「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

」計畫,以「Be A Doer。行動成真」為概念,結合專業業師與社會實踐團隊,量身

打造一個都市再生行動的育成環境,透過兩階段輔導陪伴,從釐清問題意識、產 生提案雛形、設定行動方案、執行關鍵實驗行動測試可行性,讓有意投入都市公 共領域相關議題與行動之個人或團隊,於計畫期間輔導將其想法轉化為行動企 劃書,使其後續得以投遞爭取相關公私部門之補助經費,展開行動,實踐夢想。

77


110年度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

| 成 | 果 | 手| 冊 |

輔導師資

評選會委員 詹育齊 李柏賢 林峻丞 林紹偉 黃書緯

顧問

透過團體面談,共同審議、評定符合本計畫之目標培力對象。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代表|副總工程司

草圖意識設計工作坊|總監、棲地田野傳習所|創辦人 甘樂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發起人 Social AED 社會設計孵化器|發起人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

依團隊提案需求客製化媒合顧問,邀請多元背景、跨領域的專家學者,協助團隊提案內容擴展深 化或連結資源。

李百育

何妍儀

藍劍虹

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創意總監

秋刀魚/總編輯

政大越南語言/講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華語老師

葉家瑜 胡庭碩

地方創生的人們/社群發起人

洪于捷

衣服圖書館/共同創辦人

陳凰鳳

王雅涵

梁勝欽

桌遊與諮商心理師

《新莊騷》雜誌/創辦人

鍾延年

游皓雲

新竹雲飛語言文化中心/創辦人

蔡順柔

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陳懷萱

屏東縣好好婦女權益發展協會/主任

余柔靜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 專案助理教授

台灣藝術市集協會/理事長

林雅容

蔡思棣

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理事長

林煜庭

A cat thing/貓屋設計師

孫士姍

銀色大門事業有限公司/執行長

盧彥邦、林奕仁

Oh Old!青銀合創團隊/共同創辦人

布媽

動物諮詢師

他群/創辦人

邀請關注相關議題,或以擅長工具轉譯並以行動實踐具豐富經驗之新生代夥伴擔任。為第一 線輔導人員,提供即時諮詢輔導、技術支援與資源引介。

土也社區工作室|負責人 、 東吳大學URS計畫|專案助理

開創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 、 汐止返腳咖|共同創辦人

法博思品牌策略與設計顧問公司|品牌策略設計師 、 教育部⻘年迴響計畫|團隊教練 自由工作者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意點創異股份有限公司|規劃師

成果媒合會委員 王運敬 林紹偉 林惠荃 胡如君 連丁幼

陳頤華

吳君薇

台北國際藝術村/副理

郭琬琤 劉人傑 梁藝瀠 江甫晏 郭明宜 施秉瑄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臺北廣播電臺/主持人

王正馨

陪伴員

社大美術老師

邀請公私部門潛在資源者擔任委員,給予提案回饋意見,以及提供潛在合作相關 支持之資源。

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主任代表

Social AED|發起人

貝殼放大股份有限公司|內容議題組部門經理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更新經營科科長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專門委員

郭佩瑜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文創發展科科長 陳郁君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人民團體科科長 黃卉芃 信義房屋公共事務部公益事業推動組|執行經理 陳姿安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執行長 78


| 計畫介紹

計畫時程 徵件

評選會

31組

12組

為讓更多人了解本計畫精神 與內容,徵件期間辦理「實體 說明會」 、 「都市再生會客室」 及「宅配說明會」三種形式說 明會,引動目標對象投件。

透過團體面談了解提案者 報名的「需 求」與「動 機」 , 以甄選符合本計畫之目標 培 力 對 象,進 入 行 動 育 成 孵化進程。

報名

79

入選

釐清問題 行動育成 大會師

透過「劇場」的形式帶領團 隊進行互動與對話,媒合未 入選團隊持續共學,並凝聚 新組成團隊的共識與動能。

團課(一) 設計思考 工作坊

了解「設計思考」的概念, 協助團隊以結構化的方式 扎實推進每一步行動。

團課(二) SDGs 工作坊

認識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 目標 ,思考競合談判策略 與建立夥伴關係,並找出提 案永續的關鍵要素。


110年度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

| 成 | 果 | 手| 冊 |

行動測試 實驗行動 封測線上 分享會

透過簡報的方式了解實驗 行動推動步驟、與整體提 案關聯性、達成效益等,以 提供所需之實驗行動金。

實驗行動 測試可行性

提案團隊選取提案其中一 個關鍵的「目標假設」 ,透 過兩個月的實驗行動,測 試整體提案的可行性,以 作為後續調整提案方向之 依據。

內部 討論會

梳理統整集分享的行動後 的經驗,以創造團體共享 共學的環境,也互相支持 陪伴達到心理支持。

成果媒合 成果媒合會

依團隊資源需求及後續欲 投件之標的,邀請9位公私 部門潛在資源提供者,給予 回饋意見及媒合資源連結。

頒獎暨 團隊交流會

邀請團隊回顧與分享參與 計畫中的心路歷程,並書 寫給下一階段自己的話,鼓 勵團隊之實踐力與延續力。

80


110年度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 成果手冊 主辦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單位|不完美原創工作室

發行時間|110年11月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台北社造咖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