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大學 第三年計劃申請書

Page 1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 Project of Cultiv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petence i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Application 第 3 年計畫提案計畫書

計畫名稱

高齡心智健康促進:人文與社會科學公民素養之應用

執行單位

國立陽明大學 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所教授/

計畫主持人

單位/職稱

鄭凱元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院長/國立陽明大學副校長

計畫聯絡人

辦公室電話

辦公室地址 成果交流平臺 執行期程

單位/職稱

王文方

02-2826-7000 ext.7028

E-MAIL

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 授兼所長

activeseniormind@gmail.com

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 2 段 155 號 計畫網站網址:http://www.hfcc-ym.com/ 社群平臺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eniormind/ 107 年 2 月 1 日至 108 年 1 月 31 日


壹、

第三年計畫提案重點摘要

(一)本計畫執行至今之成果、亮點與特色 本計畫從第一期「認知發展與增齡:科學、哲學、生物倫理之整合與應用」與第二期 「高齡認知增強:人文與社會科學公民素養之應用」執行至今,在各面向皆有成長與突破, 包括高齡心智議題核心重點的掌握、各領域教師的整合、課程內容的創新與執行效果、與在 地社區的連結及合作、場域的建置與規劃等。其中最重要的成果與亮點如下: 

樂齡議題成為學校特色與校內高齡相關資源的整合性議題 此計畫執行兩年多來,已有效整合陽明校內高齡相關的各項資源,包括教師與醫護等教 學人員、教學、研究與服務等單位、以及各系所的課程等,使高齡議題不僅已成為陽明 大學全校性的重要特色與發展重點之一,更已正式列為未來五年陽明大學深耕計畫的學 校發展重要特色。由於本計畫強調課程與教學內容的跨領域整合,在執行本計畫時,計 畫核心教師群積極地與不同領域的教師進行連結,並以課程共同開設、活動共同規劃、 相關研究共同進行、場域共同運用等方式進行合作。 此整合型態具體的例子包括:本計畫與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之合作,該中心不僅 在教學上給予指導,並提供場域讓學生參觀與進行高齡模擬體驗。此外, 「白色設計:醫 療、社會與創新」序列課程也在本校「創新教學提案」及本計畫的經費資源支持下,成 為實際進入社區的醫療、社會與創新課程,並在 106 年的 11 月 20 日至 12 月 3 日在陽 明校內舉行以北投與高齡社群為主題的展覽活動。本計畫不僅參與該展覽作為協辦單 位,展出過去兩年多來計畫的執行成果,未來「白色設計」課程也將轉化為本計畫第三 期計畫的數個微型課程。

教師社群的滾動與發展 本計畫由第一期僅有 18 位核心教師參與,發展至第二期共有 33 位校內核心教師參與, 總共跨足了陽明大學的 5 個學院與 14 個系所(本校共有 7 個學院與 35 個系所) ,而校 外合作業師則另有 49 位之多。相關創新跨域課程的開設數量,也從第一期的 6 門,增 加到第二期的 10 門。本計畫每一門課程的安排與規劃,皆經過跨領域的計畫教師團隊 共同設計而成,透過所有授課老師間共同開會討論、教師小組會議、多次來回溝通,才 得以形塑出兼具有人社特色,而又能讓專業教師與專家發揮所長的創新課程。由於教學 上的多次合作與成果,本計畫的核心教師間目前正在規劃成立陽明大學的「活躍高齡教 師成長社群」,該社群將由傅大為(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林宜平(科技與社會研究 所教授)、嚴如玉(心智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為主要籌辦者。此教師社群將藉由舉行經 常性的「樂齡星期五」活動,透過演講、對談與討論的模式,延續在高齡議題上的全校 跨領域交流、對話、與合作。

1


與在地社區在高齡議題上的連結與合作

圖一、本計畫與在地社區連結 在認識高齡議題的過程中,最直接而有效的學習方法即為向高齡者本人學習與交流。本 計畫在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從第二期開始),便積極透過與在地社區的連結與合作,提供 學生學習、認識與實踐活動的空間與場域,以便學生能在場域中與高齡者有較為頻繁的 互動。在執行本計畫的過程中,課程參與師生與社區高齡者的連結方式有兩種模式:一 是邀請高齡者進入校園參與課程,擔任助教,二是讓學生進入校外場域,主動尋求與高 齡者互動的機會。因應數門課程的需求,本計畫首創了「高齡助教志工」的概念,在第 二期中招募了 85 人次的在地的高齡社區民眾,進入校園參與課程,擔任助教,進行包 括訪談、共同參與課程活動、創意設計成果試用等課程活動。另外,為了讓學生了解社 區的脈動與場域,課程設計上盡量讓學生有機會進入社區,在社區場域中與高齡者直接 進行互動與交流。本計畫課程與社區的高度結合,除了能夠提供課程本身更為豐富的學 習資源之外,更能透過高齡助教志工的宣傳,而讓社區民眾更深入了解陽明大學在高齡 議題上的教學與努力。 (二)本期計畫與前期計畫之延續性 本計畫雖在每一期都力求有新的開展,但同時也強調透過人社的基本精神與觀點去整合生醫 科技,以達成樂齡台灣的目標,因此在計畫的核心面向上,包括課程、教師群與場域,皆十 分重視其延續性。

2


核心課程的延續 本計畫第三期將開設 10 門課+1 系列微學分工作坊,其中包括 4 門層級一的課程、3 門 層級二的提案課程、以及 3 門層級三的實作課程與 1 系列層級三的微學分工作坊。第三 期計畫預定在第一學期(106 學年第二學期)中開設 4 門層級一和層級二課程,暑假期 間開設 2 門層級三課程及 1 系列層級三微學分工作坊,另於第二學期(107 學年第一學 期)開設 4 門層級一、層級二和層級三的課程(各學期課程,詳如下圖所示)。

圖二、本期課程層級規劃與課程開設時間 本計畫之核心基礎課程(層級一)為此計畫之固定開設課程,即使計劃重點從第一 期至第三期有所修正,核心課程仍以相同或是類似的形式延續開設,以便讓學生在高齡 心智議題上打下穩固的基礎。這些核心課程包括「生物倫理學」、「老化認知神經科學」、 「高齡健康與人文關懷」等數門課程。 而側重於提案與實作之高齡人社共創課程,則從第一期較為廣泛的「高齡認知增強 I:知能訓練與人文創意構想」與「高齡認知增強 II:人文創意構想與實作運用」課程, 在第二期時,轉而聚焦於一些特定高齡問題或是某些具有高度高齡應用潛能的科技工 具,並因而開設「預防與延緩高齡衰弱:由健康生活型態與認知之觀點出發」、「高齡認 知增強之虛擬實境應用」與「APP 創意高齡設計」等課程。 至於第三期的提案與實作跨域共創課程,則擬以第二期的課程為基礎,但擴充為 「高齡食衣住行系列工作坊」、強調應用於社區場域的「跨領域人性智能健康創新方 案」、與創客教室合作的「樂齡X創客:生醫與人文之創意應用工作坊」、以及與政大夥 伴團隊合作的「敘事遊戲創意設計-共玩老北投」。雖然課程內容在執行三期計畫的過程 中有所轉變,但將高齡人文與生醫的基本公民知識與能力應用於創意實作上的精神,則 從計劃初始延續至今,始終不變。 

教師群的延續 教師群的發展為執行本計畫之重大成果之一,由第一期 18 位核心教師(開設 6 門課), 3


已發展至第二期 33 位核心教師(開設 10 門課)。而在第三期中,教師群則預計將擴增 為 43 位(開設 10 門課+1 系列工作坊),教師將來自校內 6 個學院 16 個系所,另外加 上校外業師預估共 60 位。為凝聚教師群向心與合作意願,核心教師們將在人社院數位 教師的組織下共同組成「活躍高齡教師成長社群」,並將經常性舉辦研討活動。

圖三、本計畫之校內教師群 本計畫教師群的延續策略,從計畫第一期時由少數核心教師共同開設三個層級的課 程作為萌芽,到第二期時由這些相互熟悉、已培養出默契且共同了解 HFCC 計畫核心精 神的老師們作為種子,向外與不同領域的更多教師進行連結,擴大邀請共同開設課程, 培養出更多核心種子教師,再由這些新核心教師繼續擴散發展新的合作教學方案。如此 一再連結與擴充,成長的成效十分顯著。 

場域的延續 本計畫之重點場域,從第一期的多功能教室(主要作為本計畫專屬授課、演講、與討論 場地),第二期的人社院共創空間(主要作為學生活動場地)以及與惠蓀咖啡館的合作 (主要作為向社區高齡者開放之活動場域、以及與社區高齡民眾交流活動的場地),至擬 於第三期建置的跨領域整合式「高齡心智健康促進中心」(除作為配合本計畫第三期課程 與活動及未來配合校內高齡相關課程使用的場地外,另將開放給社區高齡者作為活動、 體適能測驗等場地,同時能作為展示本計畫與校內高齡相關教學研究成果與交流之場 地),樂齡場域網絡逐漸在陽明校內形成。由於各場域的地理位置與特性不同,各場地因 而能扮演不同但互補的重要角色。由於這些重點場域皆為校內場地改造而成,未來即使 缺乏教育部的豐富經費資源,亦能夠在陽明本身有限經費下運作,成為執行相關課程的 永續經營場域。

學生成員的延續 為了鼓勵學生學習面向上的延續,本計畫第三期除了鼓勵學生持續選修本計畫課程之 外,過去曾經修習本計畫課程的學生,也將在未來邀請扮演各種協助計畫課程的角色。 本計畫曾經修習過第一期計畫課程的學生,已經在第二期課程中擔任協助宣傳的工作, 並在課堂中分享過去的方案實作經驗,且將繼續擔任未來課程的助教。例如,當時醫工 系三、四年級的學生,在第一期參與「高齡認知增強 I:知能訓練與人文創意構想」與 「高齡認知增強 II:人文創意構想與實作運用」課程,發想創造虛擬實境懷舊小遊戲 4


「Virtual Traveler 憶境」,結合記憶訓練,讓長者在玩遊戲的同時,可動腦增強記憶 力,並回憶兒時的場景。這群學生已在本期計畫課程「高齡認知增強之虛擬實境應用」 中,向學弟妹們分享他們的實作經驗。相關的作法,仍將在本計畫的第三期中持續進 行。 

樂齡活動的延續 本計畫為了連結計畫中的各門課程,並鼓勵跨領域、跨師生、跨齡與跨越校園與社區之 多元形式的對話,從 105 學年第二學期起,便開始舉行一序列的樂齡沙龍活動,迄今為 止共計約 400 人次參與。此活動不僅讓社區民眾與陽明校內師生具有直接交流的機會, 也讓社區民眾了解陽明在高齡議題上的努力。配合教師群的擴展,本計畫核心教師正在 規劃成立「活躍高齡教師成長社群」,藉由舉行經常性的「樂齡星期五」活動,透過演 講、對談與討論的模式,將延續在高齡議題上的全校與社區間的跨領域交流。

(三)本期計畫之創新 本計畫第三期,將在數個面向上進行開創性的發展,其中包括計畫重點的微調、高齡人文共 創新課程的研發、跨校跨域的合作方案、以及校內樂齡場域的擴展。  計畫重點的微調:社區踏查與人文實踐 本計畫第一期計畫的重點,在於強調人文與高齡認知的跨域整合;第二期則強調培養高 齡社會的公民素養,特別是在人文社會觀點下科技能力的應用與反思能力之養成;本計 畫第三期的重點則將擴充為高齡社會公民素養的實際應用與行動實踐,強調深入高齡社 區以強化對於高齡者的生活脈絡之理解,將社區踏查與人文社區實踐作為第三期計畫重 點之一,並將開設兩門相關新課程:「照護科技與高齡社會」與「跨領域人性智能健康創 新方案」。 其中,「照護科技與高齡社會」課程旨在培養公民素養的基本能力,課程特色在於從 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視角,去培養醫護人才在從事照護行為時所需要的哲學素養。 課程中將帶領學生以社區高齡照護為實際案例,進行體驗、踏查、對話、分析、與評估 報告。學生將設計自己的社區踏查重點與對話大綱,並經由與老師討論與修正之後,於 社區據點進行踏查。「跨領域人性智能健康創新方案」以社區真實的照護模式為分析對 象,引入社會與行為理論(Social and Behavioral Theories)、和科技與高齡社會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ged Society) 的視角做跨領域的探索與共創。同時,該課 程將以體驗長者的生理、心理、社會需求,踏查居家、社區、公務機關、休閒設施環 境,分析站、坐、臥的身體姿位之健康狀態作為基礎;成組發展出健康需求後,發展解 決方法,跨領域導入科技與人文,尋找實作解決方案。作為創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 體驗、領悟、發想、到成組、實踐、省思,以便實作高齡社會健康從業人員需要的科 技、行為科學與人文素養,發展出真正有人性的科技,因應社區中的高齡社會議題,以 達成高齡長者在地安老的目的。 

高齡人文共創課程的創新發展 本計畫前兩期,皆只開設一門第三層級共創課程,第三期則將大幅強化共創與實作課 程,擬開設三門第三層級課程+一系列第三層級工作坊(全數為新開設之課程)。 5


圖四、本期課程主題與對應之相關場域 其中,「高齡食衣住行系列工作坊」為過去陽明校內創意教學提案補助之「白色設 計:醫療、社會與創新」課程擴展而成。一系列的工作坊將個別針對高齡者的「住」 、 「行」與「育樂」為主題,試圖培養學生解決高齡長者在生活上的切身問題。在「住」 的方面,由於台北的房屋與人口一起老化,有許多老人住在老房子裡,行動不便之後, 不是需要改建住家,就是要考慮搬遷。無論是住家,或是醫療相關機構,「建築」都與 現代生活息息相關,尤其與高齡者的生活與福祉極為密切關聯。該課程擬邀請建築師開 設工作坊,分享他們的設計經驗與到日本及荷蘭等國的參訪心得,並且帶領修課學生到 北投的日照中心進行參訪與田野調查。在「行」的面相,北投山坡多,所以有具有在地 特色的摩托車「限時專送」。該課程除了與醫工所各種輔具設計合作外,基於科技與社 會研究領域長期對交通工具與交通系統的規劃及設計有興趣,該工作坊因而將鼓勵學生 發揮創意,設計及規劃高齡交通及服務系統,讓行動不便的長輩,也能悠遊北投。而 「育樂」方面,因為「幸福感」既抽象又難尋,該工作坊將結合「正念」與「幸福 學」,利用“Mindfulness Intelligence”的創新概念,應用於提升高齡者的幸福感。 另外,「樂齡X創客:生醫與人文之創意應用工作坊」將與陽明大學新成立的創客 教室空間以及雲林科技大學合作執行。此工作坊將應用當代數位科技、輔具技術與其他 相關技術,設計並實際產出可以滿足高齡長者需求的創意樣品。將透過實作、 Learning by Doing 的過程,整合人文與社會的觀點與生醫知識,創造出以使用者為 本、並具有改善高齡者心智健康狀態的設計。本工作坊重視使用者經驗 (User Experience, UX or UE),學生需認識高齡的感知與認知差異,並在實作與修正設計的過 程當中,探索高齡者心理,掌握高齡長者的動機與需求。配合此課程,本計畫將於 106 學年第二學期辦理「樂齡X創客競賽」,篩選出最有發展潛能的設計方案與團隊,進入 工作坊完成實作的階段。在競賽的過程當中,將邀請高齡者與社會設計之專家與學者給 予回饋與指導。 

陽明大學與政治大學跨校教學合作 在 HFCC 總計畫辦公室的鼓勵之下,本校將在第三期與政治大學的夥伴團隊合作開設跨 6


校課程「敘事遊戲創意設計-共玩老北投」。在高齡社會裡,如何在生活中融入高齡關懷 與照護的各種元素,以多元形式增強高齡者的心智維持能力,乃是當代社會的重要課 題。透過此課程,我們期盼能結合兩校在高齡心智哲學與醫學及人文歷史領域的各自專 長,冀使年輕學子在設計過程中發揮跨界創造力及社會關懷力,也希望藉由遊戲的互動 機制,打破世代間的尷尬與隔閡,啟動年輕族群與高齡族群的創意溝通模式。

圖五、陽明與政大首次課程合作討論會(左)陽明與政大合作課程拜訪業師(右) 

高齡心智健康促進中心之建置與校內樂齡場域網絡 本計畫擬於第三期建置跨領域整合式的「高齡心智健康促進中心」,以作為本計畫永續經 營的展覽與課程場地,同時作為校內師生與社區高齡者長期互動的基地。此中心將由護 理館 319 教室及教室外露台改建而成,具備多功能教室之功能、包含沙發座墊活動區、 工作區、4 至 6 人的討論區與展示空間、露臺交誼討論區。除了配合本計畫及未來校內 高齡相關課程使用外,也將開放社區高齡者活動與體適能測驗等,並作為展示本計畫與 校內高齡相關教學研究成果與交流之場地。本場域全部經費預計共需新台幣 250 萬元, 除透過本計畫第三期申請教育部補助約 100 萬元裝修外,其餘經費將由陽明大學自行分 期完成。本場域建置完成後,連結本計畫第一與第二期之校內場域「多功能教室」 (教學 與學生活動用途)、「人社跨域空間」(學生討論用途)與「惠蓀咖啡」之合作場域(社區 交流用途),樂齡場域網絡才得以逐漸在陽明校內形成。

(四)本計畫之長期影響力與效應 

活躍高齡教師成長社群 從計畫開始執行至今,教師們在共同開設或設計課程的過程中,已經進行過難以計算次 數的密集互動與交流,讓各領域的教師們更能了解彼此的觀點與研究興趣,尤其是針對 高齡議題的切入角度與看法,為陽明大學的跨域教學與研究的合作奠定了極為良好的基 礎。而為了延續在高齡議題上的跨領域交流,陽明人文社會科學院也將成立「活躍高齡 教師成長社群」。此交流平台的目的在於建置定期性的教學、實作與研究經驗交流平台, 讓校內外不同領域的師生與校外的社區人士定期性地聚會,以演講、經驗分享與討論的 方式,針對高齡議題進行深度對話。

人文社會觀點結合高齡生醫設計 過去陽明大學學生的既定生涯規劃,是在畢業後考上相關證照,並進入醫療照護職場就 業。由於此一傾向使然,過去陽明的教學與學生生涯規劃上都缺乏對人文與社會科學的 7


關注。然而,並非所有科系皆有直接對應的證照與工作職缺,此規劃也並非符合所有學 生的興趣與志向。近年台灣在高齡議題的討論中,銀髮商機是其中的探討重點之一,雖 然此商機存在,但卻少有人能從中發展出讓高齡者願意使用並主動購買或取得的好設 計。其中一個問題在於設計者不瞭解高齡者的心理狀態,包括感知和認知層面,而這顯 然便是設計者缺乏對人文與社會科學的關懷所致。本計畫在過去兩年多執行的效應之 一,便在於改變了陽明的單一狹隘視角,使醫護系所的師生甚至學校的高層不再以生醫 的單一視角看待高齡問題,而願意接納並重視人文與社會的視角。這個改變的具體指標 之一,就是陽明大學未來的深耕計畫並不以狹隘的長照作為重點,而以整體的身心老化 現象作為學校未來課程與研究的發展重點。未來,配合陽明大學建置創客教室場域,本 計畫將與創客教室共同合作,舉行針對高齡議題之創客活動與課程,並從人文社會領 域,帶給學生同理心的探討與問題分析的能力。期待人文與生醫應用設計,成為陽明大 學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

高齡助教志工群 由於陽明大學多個系所課程安排緊湊,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幾乎無法參加上課時間以外 的活動,亦無法彈性調整上課時間,使得對於課程安排上需要較長時間的課外活動課 程,產生限制。為了解決此一問題,本計畫首創「高齡助教志工」的概念,招募在地的 高齡社區民眾,進入校園參與課程與活動。估計 106 學年第二學期將共有 85 人次高齡 長者參與本計畫之課程活動,包括對談交流、參加遊戲活動、試用創意設計產品等。學 生與高齡長者、照護者、使用者的直接互動,是讓他們熟悉高齡議題的最佳方法。由於 許多計畫課程皆需要安排學生與高齡者交流和互動,「高齡助教志工」估計會是未來長期 作為課程與社區的重要連結點之一。

(五)本計畫之永續發展 本計畫在執行的過程,同時思考在課程、場域和經費上的永續。首先,本計畫之重點場域皆 為校內場域,可以永續提供陽明校內高齡相關課程的教學、學生討論、活動、展覽展示等用 途。即便在將來有限的陽明本身資源下,也能夠配合與此計畫相關的課程或活動來持續運 用,以達永續經營與應用的目標。至於部分涉及校外場域的課程,其場地經費各有地方政府 長期支持,毋庸陽明操心,我們的合作策略則是仍由各課程教師各自長期經營這些場域,包 括陽明大學鄰近的北投清江里民活動中心、北投社區、大安運動中心、中山運動中心、士林 運動中心等。未來亦可透過服務學習的做法,永續經營與這些社區的合作。 此外,本計畫的部分核心教師已與本校執行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培力社區發展 在地安老整合服務計畫」合作,培力發展兩計畫之共同特色,這無疑將有助於未來經費上的 支援。而本計畫之核心精神「培養高齡社會公民素養」,在今年本校撰擬之深耕計畫中,亦已 正式成為陽明大學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本計畫的精神與效應,無疑將持續在陽明大學內生 根、開花、結果。 最重要的一點,本校目前正在推動各種課程的盤點與整合,力求汰蕪存菁,將校內相關 課程進行統整。本計畫正積極將目前開設之各種課程,納入陽明常規課程的規劃中,預期將 成為未來陽明大學教學規劃的一個重要部分。

8


貳、

計畫成員分工情形

成員類型

姓名

單位/職稱

計畫分工內容 研擬計畫主題、中短期目標與綱領、組織並朝及

計畫主持人

鄭凱元

國立陽明大學副校長

參與計畫人員、實施任務分工、提供學校層級之 行政支援、負責與計畫有關之縱向與橫向協調聯 繫。 協助規劃實作模擬場域、督導計畫與預算之實際

協同主持人

王文方

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

執行、解決執行期間所遭遇的困難、定期招開計

學所 教授兼所長

畫執行檢討會、定期評估計畫執行成效、不定期 檢討改進計畫內容。

協同主持人

協同主持人

傅大為

陳亮恭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 社會所 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教授

規劃並召集校內各領域教師組成「活躍高齡教師 成長社群」、擔任課程的講員、顧問、或報告與成 果的評審委員,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協調跨域課程學生至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進 行模擬體驗、擔任課程的講員、顧問、或報告與 成果的評審委員,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協助規劃實作模擬場域「高齡健康促進中心」、規

協同主持人

劉影梅

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

劃並執行兩門跨域課程、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社

教授/護理學院 院長

區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 事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 協同主持人

蔡美文

學系 副教授兼系主 任

規劃並執行一門跨域課程、協調聯繫與跨域課程 有關之非營利組織及專家;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 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事 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規劃並執行兩門跨域課程並擔任其他課程之講

協同主持人

嚴如玉

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 學所 助理教授

員、協調聯繫與跨域課程有關之非營利組織及專 家;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參訪、成果發表、教學 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事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 進意見。

協同主持人

張立鴻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

規劃並執行兩門跨域課程並擔任其他課程之講

社會教育中心 助理

員、協調聯繫與跨域課程有關之非營利組織及專

教授

家;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參訪、成果發表、教學

9


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事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 進意見。 規劃並執行兩門跨域課程並擔任其他課程之講 專案教學人員

林映彤

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 學所 助理教授

員、協調聯繫與跨域課程有關之非營利組織及專 家;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參訪、成果發表、教學 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事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 進意見。 規劃並召集校內各領域教師組成「活躍高齡教師

計畫核心教師

林宜平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 社會所 副教授

成長社群」、規劃並執行系列工作坊、協調聯繫與 跨域課程有關之非營利組織及專家;辦理跨域課 程有關之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 檢討等事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協助規劃實作模擬場域「高齡健康促進中心」、規

計畫核心教師

李怡娟

國立陽明大學社區健

劃並執行兩門跨域課程、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社

康照護所教授兼所長

區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 事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協助規劃實作模擬場域「高齡健康促進中心」、規

計畫核心教師

簡莉盈

國立陽明大學社區健

劃並執行兩門跨域課程、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社

康照護所教授

區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 事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計畫核心教師

計畫核心教師

計畫核心教師

黃久美

陳紀雯

楊雅如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

協助規劃實作模擬場域「高齡健康促進中心」、規

理所 教授/國立陽明

劃並執行兩門跨域課程、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社

大學附設醫院兼任督

區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

導長

事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

協助規劃實作模擬場域「高齡健康促進中心」、規

系副教授/ 國立陽明

劃並執行兩門跨域課程、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社

大學附設醫院兼任督

區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

導長

事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 學暨工程學院 副院 長/物理治療暨輔助

規劃並執行一門跨域課程、協調聯繫與跨域課程

科技學系 教授

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 計畫核心教師

李雪楨

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副教授

有關之非營利組織及專家;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 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事

規劃並執行一門跨域課程、協調聯繫與跨域課程 有關之非營利組織及專家;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 10


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事 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 計畫核心教師

陳喬男

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副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

計畫核心教師

游忠煌

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副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計畫核心教師

陳維雄

教授/醫學院院長牙 醫學系教授

計畫核心教師

李士元

規劃並執行一門跨域課程、協調聯繫與跨域課程 有關之非營利組織及專家;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 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事 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規劃並執行一門跨域課程、協調聯繫與跨域課程 有關之非營利組織及專家;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 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事 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擔任系列工作坊之講員、顧問、或報告與成果的 評審委員,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

擔任系列工作坊之講員、顧問、或報告與成果的

系教授兼教務長

評審委員,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規劃並執行一門跨域課程、協調聯繫與跨域課程

計畫核心教師

黃桂瑩

國立陽明大學視覺文

有關之非營利組織及專家;辦理跨域課程有關之

化研究所 助理教授

參訪、成果發表、教學評量、執行成效檢討等事 宜、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計畫核心教師

葉嘉華

國立陽明大學視覺文

擔任系列工作坊之講員、顧問、或報告與成果的

化研究所 助理教授

評審委員,並隨時提供計畫改進意見。 協助跨域課程/工作坊活動之進行與行政支援、負 責與教育部總計畫辦公室之協調與聯繫、負責跨

計畫助理

蔡宜玲

域課程/工作坊教師之協調與聯繫、負責本計畫與 校內各行政單位之協調、協助辦理期中、期末檢 討報告、處理本計畫有關之臨時交辦事項。 負責跨域課程/工作坊活動之影像與文字記錄、負

計畫助理

簡雅捷

責本計畫網站之建置與維持、負責本計畫活動之 宣傳、協助辦理期中及期末檢討報告、處理與本 計畫有關之臨時交辦事項。

11


參、

「實作模擬場域」空間及設備之規畫使用

第三期計畫一共擬定五個實作模擬場域,四個為第一、二期計畫已活化之場域,分別為陽明大 學校內 Senior mind 多功能教室、人社共創空間、惠蓀咖啡店及校外之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 心,另一個則為本期計劃新建置之高齡心智健康促進中心。以下分別說明這五個場域。

圖六、校內樂齡場域網絡圖 (一)實作模擬場域 1:Senior mind 多功能教室 Senior Mind 多功能教室位於校園山上區域,為學生活動範圍。此空間原為軍訓教室,桌椅 皆固定於地上,且缺乏相關設備進行小組共創討論。於 105 年 5 月建置完成後,為此計畫課 程之專屬教室,並為陽明大學校園內唯一一間具有多功能之教室空間。此多功能教室提供上 課、小組討論、分組實作、跨界交流等用途。

圖七、Senior mind 多功能教室改建前樣貌(左);Senior mind 多功能教室改建後(右)

12


(二)實作模擬場域 2:人社共創空間 學校考量人社院老師所規劃課程的共創性質,於 106 年 5 月與人社院師生合作,進行校園空 間改善的規劃與設計,特別是打造學生共創討論的室內外空間。規劃符合共創需求的室內空 間、展演廳、半戶外藝文展廊,讓學生能充分利用這些共創空間進行課程活動。

圖八、人社共創空間改建前樣貌(左) ;人社共創空間改建前後(右) (三)實作模擬場域 3:惠蓀咖啡店 學生與高齡長者和照護者之間的直接互動,是學生了解高齡議題的最佳途徑,但因考量長輩 們行動上的限制,不便前往山上的 Senior mind 多功能教室(實作模擬場域 1),於是便與山 下之惠蓀咖啡店合作。惠蓀咖啡店位於博雅中心一樓,位置接近陽明大學校門口,為社區民 眾日常健身經常行經之位置,是一個讓社區大眾熟悉陽明之社會責任實踐的絕佳據點。 透過在惠蓀咖啡店與山上多功能教室輪流舉行的樂齡沙龍活動與開放課程,我們試圖突破地 理上的限制,讓陽明校內與在地社區有更為緊密的連結。在 105 學年第二學期首次舉辦樂齡 沙龍,使在地社區之民眾對於陽明大學在高齡議題上的投入,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且有多位 長者積極參與各類課程與活動,並在 106 學年第一學期時擔任課程之樂齡助教,共同探索高

13


齡相關議題。兩個場域的串連以及與惠蓀咖啡的合作,讓社區民眾更容易進入校園參與課程 與活動,打破校園的無形的邊界。

圖九、樂齡沙龍活動(左);課程活動「與長輩對話」(右) (四)實作模擬場域 4: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台北榮民總醫院原設有高齡醫學中心,位於台北榮民總醫院長青樓 1 樓內,而本計畫共同主 持人陳亮恭教授為該中心之主治醫師兼主任。該中心於 104 年 2 月時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及陽 明大學合併成立「高齡與健康整合研究中心」 ,是國內研究高齡化問題與醫療高齡化相關疾病 最為先進的單位。本空間由此計畫共同主持人陳亮恭教授所帶領的高齡醫學中心團隊進行營 運與管理。此中心與本計劃進行密切的合作。高齡醫學中心提供場域與相關器材(老化體驗 器材及中風體驗器材),供本計畫課程學生進行高齡體驗,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模擬高齡者的 感受。此中心亦提供高齡友善環境之展示,刺激計畫教師與學生對於高齡環境布置的發想。

圖十一、 物理治療師輔具解說(左);學生高齡模擬體驗(右) (五)實作模擬場域 5:高齡心智健康促進中心 此實作模擬場域原為國立陽明大學護理館二樓之科學實驗室,在第三期擬將該實驗室改建為 一個跨領域整合式「高齡心智健康促進中心」 ,以作為本計畫永續經營的展覽與課程場地,亦 作為校內師生與社區高齡者長期互動的基地。 14


該空間除配合本計畫第三期課程「跨領域人性智能健康創新方案」與計畫活動(如:樂齡沙 龍、樂齡星期四、駐校樂齡助教群)及未來配合校內高齡相關課程使用的場地外,另將開放 給社區高齡者作為活動、體適能測驗等場地,同時能作為展現陽明大學在高齡相關領域累積 至今的教學及研究成果與交流之場地,並連結校內實作模擬場域 1:「Senior mind 多功能教 室」(教學與學生活動用途)、實作模擬場域 2:「人社跨域空間」(學生討論用途)與實作模 擬場域 3:「惠蓀咖啡」之合作場域(社區交流用途),使樂齡場域網絡逐漸在陽明校內形 成。

圖十二、改建前:科學實驗室(左) ;擬將改建為「高齡心智健康促進中心」(右)

肆、

課程/工作坊資訊(部分課程為暫定)

4.1 開設之「覺察(Awareness)」層級課程/工作營說明 4.1.1 課程:照護科技與高齡社會 課程名稱 授課教師

照護科技與高齡社會 劉影梅 / 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 教授 嚴如玉 / 心智哲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開設院系所 共教中心

必修或選修

課程學分數 2 學分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1 人

授課方式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類型

□ 15

核心通識 106 學年 第二學期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課程目標

1. 學生將以照護為主題,學習從形上學(metaphysics)、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現象學 (phenomenology)、照護倫理學(care ethics)、德性知識論(virtue epistemology)、科技與高 齡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aged society)、護理實作等角度思考照護的議題。 2. 學生將以第一人稱的角度體驗高齡照護的實作。 3. 學生將以互動式學習的方式,親自進入社區據點,進行高齡照護的踏查與對話,學習如何應用 課堂所學知識於進行社區踏查與對話。 4. 學生將根據社區踏查與對話結果提出評估報告。 課程概述 本課程的進行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學生將學習基礎的哲學觀點,其中包含形上學 (metaphysics)、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現象學(phenomenology)、照護倫理學(care ethics)、與德性知識論(virtue epistemology),再加上科技與高齡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aged society)與護理實作。此階段重在以照護為主題,將基礎的哲學子領域、科技與社會研究 領域、與護理實作的知識整合起來,並透過期中考的方式,協助學生將知識內化。 第二階段,學生將以社區高齡照護為案例,進行體驗、踏查、對話、分析、與評估報告。授課老師 會設計社區踏查與對話的主題讓學生小組挑選。各組學生將設計自己的社區踏查重點與對話大綱, 並經由與老師討論與修正之後,於社區特定據點(待安排)進行。 第三階段,學生將依據社區高齡照護的實作體驗與踏查對話的成果撰寫成果報告 10 頁,並於課堂 上以投影片進行報告。六位老師將會依據報告內容現場給予回饋與評分。 課程大綱 週次

主題

授課教師 劉影梅 李怡娟

1

簡莉盈

課程簡介

黃久美 陳紀雯 嚴如玉

2

照護的關係存有(relational being)與價值體系

3

照護的具身化心靈(embodied mind)哲學

4

照護的存在現象學(existential phenomenology) 16

嚴如玉 劉影梅 嚴如玉 劉影梅 嚴如玉


劉影梅 傅大為 5

照護的科技與社會研究

嚴如玉 劉影梅

6

照護倫理學

7

照護的德性知識論

嚴如玉 劉影梅 嚴如玉 劉影梅 簡莉盈

8

照護的護理實作哲學:個人層面與人際關係層面

劉影梅 嚴如玉 李怡娟

9

照護的護理實作哲學: 群體與社區層面

劉影梅 嚴如玉

10

期中考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11

高齡照護場域體驗實作

黃久美 陳紀雯 嚴如玉 (分組教學)

12

校慶日放假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13

社區對話與踏查設計的分組討論

黃久美 陳紀雯 嚴如玉 (分組教學) 劉影梅

14

高齡社區對話與踏查實作

李怡娟 簡莉盈 17


黃久美 陳紀雯 嚴如玉 (分組教學)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15

高齡社區對話與踏查實作

黃久美 陳紀雯 嚴如玉 (分組教學) 劉影梅 李怡娟

16

簡莉盈

高齡社區對話與踏查評估成果分組報告

黃久美 陳紀雯 嚴如玉 劉影梅 李怡娟

17

簡莉盈

高齡社區對話與踏查評估成果分組報告

黃久美 陳紀雯 嚴如玉

4.1.2 課程:生物倫理學 課程名稱

生物倫理學

授課教師

林映彤 / 心智哲學所 助理教授

開設院系所 共同教育中心

必修或選修

課程學分數 2 學分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1 人

類型 18

核心通識 106 學年 第二學期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授課方式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課程目標 a.

從生物倫理學的角度認識未來社會的倫理議題,以引發參與共創之興趣。

b.

認識生物倫理學,並訓練哲學思考與應用能力。

c.

學習如何增進學生社群與社會大眾對高齡倫理議題的了解與重視。

課程概述 本課程從生命倫理學的角度,探索未來社會面臨的倫理議題,以達到讓學生熟悉生命倫理學和認識 與探討未來倫理議題之目的。課程分為四個單元,針對三個議題進行探討。第一單元提供學生探討 倫理議題的基礎理論與概念。另外三個單元主題分別為「台灣高齡社會議題」 、「神經科技與人類改 造」與「人工智慧與數位化社會」議題。每一個單元包含議題的認識與了解、未來的預測、倫理議 題分析與探討。 課程大綱 週次

主題

授課教師

1

課程介紹與生物倫理學導論

林映彤

2

倫理學基礎

林映彤

3

倫理學基礎

林映彤

4

倫理學基礎

林映彤

5

小組討論 (I)

6

生物倫理學議題:過去、現在、未來

林映彤

7

台灣高齡化現況與未來

林映彤

8

高齡心理學:老化與認知神經科學

林映彤

9

高齡感知體驗

林映彤

10

高齡者之自主權與預立醫囑照護計畫

林映彤

11

科技發展與新型態老化

林映彤

12

小組討論 (II)

林映彤

13

科技與人類改造

林映彤

林映彤

19


14

認知增強的論辯

林映彤

15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倫理問題

林映彤

16

數位化之未來社會

林映彤

17

小組討論 (III)

林映彤

18

小組期末成果發表

林映彤

4.1.3 課程:老化認知神經科學 課程名稱

老化認知神經科學

授課教師

張立鴻 /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開設院系所 神經科學研究所

必修或選修

課程學分數 2 學分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1 人

授課方式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類型

跨系選修 106 學年 第二學期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課程目標 1. 建立老化認知神經科學、高齡心理學與終身(life-span)認知發展的知識與基本理論。 2. 運用認知神經科學與高齡認知的相關知識了解在認知發展與退化中對於個人心理與社會行為所 產生的變化、環境與學習的影響以及背後可能有關的神經機制。 課程概述

20


課程將介紹老化認知神經科學、與認知發展的知識與基本理論來探討人的生命歷程,並將知識應用 於認知發展與老化的議題上。包含大腦在老化過程中產生的結構與功能性改變;記憶力、注意力、 語言等認知與知覺功能的變化;後天的環境因素、個人學習歷程對於老化與大腦的影響。並了解認 知增強與大腦可塑性背後可能的神經與生理機制以探討教育、複雜的心智歷程活動、運動、社交與 認知訓練的長期效應對於大腦的老化與預防失智症可能的效應。

課程大綱 週次

主題

授課教師

1

導論

張立鴻

2

大腦的老化

張立鴻

3

認知老化:電生理量測

張立鴻

4

認知老化:腦造影觀察

張立鴻

5

老化與感知改變

張立鴻

6

老化與注意力改變

張立鴻

7

老化與工作記憶改變

張立鴻

8

老化與長期記憶改變

張立鴻

9

老化與語言能力的改變

張立鴻

10

老化與情緒的改變

張立鴻

11

小組討論

張立鴻

12

認知老化的神經化學機制

張立鴻

13

異常的老化

張立鴻

14

大腦可塑性與老化

張立鴻

15

認知增強與老化:認知訓練

張立鴻

16

認知增強與老化:運動與腦刺激

張立鴻

17

期末成果報告

張立鴻

18

期末成果報告

張立鴻

4.1.4 課程:高齡健康與人文關懷 課程名稱

高齡健康與人文關懷

授課教師

陳亮恭 / 醫學系 教授 21


李威儒 /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暨員山分院 高齡醫學科主任 開設院系所 公共衛生學科

必修或選修

課程學分數 2 學分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1 人

授課方式

類型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跨系選修 107 學年 第一學期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課程目標 隨著台灣老年人口增加,衍伸出更多元化的議題,本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人口老化相關議題,包含 台灣人口老化的趨勢、老年人口的健康、成功老化、虛馰、老年人口的疾病多元性、安寧照護、高 齡友善城市以及健康照護服務等等,期望學生在人口快速老化的台灣社會中,學會高齡醫學的概念 及懂得社會關懷。 課程概述 1.

了解人口老化之概念與衝擊

2.

認識成功老化之意涵

3.

認識高齡化社會中之經濟考量

4.

瞭解人口老化及老人科技輔具的應用

5.

老年歧視與虐待

6.

認識安寧照護及安樂死

7.

了解長期照護服務之概念

8.

探討失智老人照護

9.

老年人的居住安排

課程大綱 週次

主題

1

課程介紹

2

老化:基礎概念與其影響

3

老化與老人福祉科技

授課教師 陳亮恭/黃安君 劉力幗 22


4

作為高齡者將經驗

林明憲

5

高齡者的居與住

陳亮宇

6

小組討論 (I)

黃安君

7

高齡友善之照護服務

李威儒

8

高齡衰弱者之照護

李威儒

9

期中考

10

參訪高齡者友善醫院

李威儒

11

安寧照護

朱為民

12

失智者長者照護

吳怡慧

13

小組討論 (II)

洪政豪

14

高齡者長期照護

黃仲禹

15

消失的聲音:老年虐待

朱為民

16

小組報告 (I)

洪政豪

17

小組報告 (II)

黃仲禹

18

期末考

4.2 開設之「提案(Proposal)」層級課程/工作營說明 4.2.1 課程:飲食與文化:從歷史到當代生命關懷 課程名稱

飲食與文化:從歷史到當代生命關懷

授課教師

黃桂瑩 / 視覺文化所 助理教授

開設院系所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

必修或選修

課程學分數 2 學分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1 人

授課方式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類型

課程目標

23

博雅通識 106 學年 第二學期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1.

透過探討飲食文化,考察相關的文化史、生活美學與健康飲食等層面。

2.

跨領域思維:促進本校人文學科與生醫領域的交流,探討當前日益受到關注的高齡飲食議題。

3.

連結在地與國際:透過探討飲食文化的交流與變動,深入瞭解台灣本土與國際飲食文化的關 係,培養全球化的認知與思維能力。

課程概述 在經濟成長及全球化發展之下,我們在台灣常有機會接觸豐富多元的料理,由飲食衍生而來的生活 風尚亦蔚為一股潮流。但在表層的品味感知之外,各種飲食背後的文化源流,以及飲食對身體健 康、環境意識等層面的影響,則少有深層探討的機會。此外,鑑於台灣將於 2018 年正式邁入高齡 社會,高齡人口的飲食生活已成為日益受到重視的議題。如何從醫療與身心安頓的角度出發,透過 切合長者需求的料理設計,提升其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亦將是此課程的關懷重點。整體而言,這 門課程將結合陽明豐富的人文與生醫等跨領域資源,以實作與理論並重的方式,引介飲食文化史中 的關鍵主題,並帶領同學從料理出發,思考如何以實際行動參與,讓料理成為關懷自身,他人與社 會的有效方式。 在內容上,此課程特色有三: 1.

以日常飲食、料理出發,帶領同學了解東西方飲食在不同時空環境下的發展,以及其中隱含的 諸多關鍵議題,例如:地理風土、政經發展、文化藝術、帝國與殖民主義、東西文化交流,到 現今的環保議題,糧食生產分配,以及全球化之下的在地農業關懷等主題。

2.

結合陽明獨有的生醫特色,邀請醫學、護理、牙醫、公衛(食安)等專業教師,帶領同學思考 高齡人口的飲食需求,考量長者的不同生理狀況,提出結合美味與營養的飲食方案。

3.

本課程強調同學的主動參與和實作體驗,因此將安排兩次的烹飪實作,培養同學從規劃,採買 到烹飪的各種能力。也在此過程中,思考個人飲食與整體社會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註:這是一門理論與實作並重的課程。除了老師授課,亦特別要求同學必須事先閱讀教材,在課堂 踴躍討論,進行思辯。烹飪能力並非必須,但要有進廚房的身心準備。 課程大綱 週次

主題

授課教師

1

課程簡介,確定分組

黃桂瑩

2

生食與熟食:飲食文化的起點

黃桂瑩

3

西方飲食文化:「麥」的文化圈與基督教料理

黃桂瑩

4

東方飲食文化:「米」的文化圈與佛教料理

黃桂瑩

5

帝國主義下的飲食變遷

黃桂瑩

6

飲食的禮儀化與階級觀

黃桂瑩

7

飲食文化中的性別建構

黃桂瑩 24


8 9

10

飲食與文學

黃桂瑩

小組料理實作課程「主題料理文化考」: 各小組自行選定料理主題,在烹飪教室實作。完成時需 以策展的方式呈現,講解所選菜餚的理念與文化背景。 食物的政治倫理學(一) 電影欣賞與討論:《食品帝國》 ,(2010),104 分鐘。 *需以小組為單位,於下週繳交心得

黃桂瑩

黃桂瑩

11

食物的政治倫理學(二)

黃桂瑩

12

飲食與認同(一):建構國家記憶

黃桂瑩

13

飲食與認同(二):何謂台灣菜?

黃桂瑩

14 15 16

飲食與認同(三):專題演講 「東南亞飲食文化在台灣的開展與轉化」 高齡飲食(一):專題演講

黃桂瑩 黃桂瑩

「身心溫暖:弱勢長者的餐桌」 高齡飲食(二):專題演講

黃桂瑩

「高齡飲食營養迷思與對策」

17

小組料理實作課程「最想做給長輩的菜」: 以高齡飲食需求出發,針對不同生理狀況由同學自行設 計菜色,於烹飪教室實作。完成時需以策展的方式呈現, 講解營養學概念與設計理念。

黃桂瑩

18

期末考週

黃桂瑩

25


4.2.2 課程:預防與延緩高齡衰弱:由健康生活型態與認知之觀點出發 課程名稱

預防與延緩高齡衰弱:由健康生活型態與認知之觀點出發 楊雅如 / 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 教授

授課教師

蔡美文 / 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 副教授 李雪楨 / 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 副教授 陳喬男 / 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 副教授

開設院系所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

必修或選修

課程學分數 2 學分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1 人

授課方式

類型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博雅通識 107 學年 第一學期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課程目標 1.

透過講授以及與高齡者互動的方式,了解老化所導致之衰弱現象。

2.

在心智哲學所探討的心物關係架構下,了解衰弱所引發之功能和認知問題。

3.

以實際參與了解衰弱的篩檢與預防原則和方式。

4.

讓學生習得高齡衰弱篩檢與預防之相關知識,以運用於運動型態之高齡認知增強。

課程概述 老化過程所導致之失能或失智,大多僅非單一病因所造成,係累積多重生理與心理系統之衰弱及退 化,為一連續性之過程。故本課程將針對老化引發之衰弱,在心智哲學的心物探討架構下,由健康 生活型態與認知之觀點出發,了解衰弱的機轉及其引發之功能與認知的問題、衰弱的篩檢方式、預 防衰弱之原則及健康生活型態、活動要領與營養須知,並搭配場域的體驗活動,與高齡者有面對面 之機會,以強化學習,同時進行課堂中的分組討論,配合課題進行構想「預防衰弱的創意活動」方 案。此課程屬於跨領域課程,涵蓋哲學概念探討以及生理、認知、運動和營養等面向,引導學生從 多方面了解老化導致衰弱之問題,並學習如何篩檢和執行活動指導的基本概念。 課程大綱 週次

主題

授課教師 26


1 2 3

「高齡認知增強:人文與社會公民素養之應用」計劃

嚴如玉

簡介以及課程簡介

李雪楨

老化

王瑞瑤

衰弱相關理論及篩檢

楊雅如

物理與心理:哲學觀點

林映彤

分組

李明娟(弘道企劃)

逆齡青春分享 4

楊雅如

體驗一:與高齡者面對面交流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小姐介紹活動+四位表演長者 分享交流

蔡美文 李雪楨 陳喬男

5

衰弱引發的認知問題

王培寧

6

衰弱引發的功能問題

楊雅如 楊雅如

7

蔡美文

仙角百老匯:不老圓夢活動

李雪楨 陳喬男 楊雅如

8

蔡美文

體驗之分享

李雪楨 陳喬男

9

高齡者之活動行為及生理變化

陳喬男

體驗二:帶領高齡者活動 1 10

外出參訪,觀摩健康長者之健康促進活動帶領,可能

許格寧物理治療師

需另行排定時間 王瑞瑤 楊雅如 11

期中考

林映彤 王培寧 陳喬男

12

高齡者之運動安全評估、身體活動和認知功能篩檢

楊雅如

13

體驗三:高齡者之篩檢和評估

楊雅如

14

預防衰弱之原則及健康生活型態

蔡美文

15

高齡者之活動要領與指導

李雪楨 27


16

高齡者運動之營養須知

陳喬男

體驗四:帶領高齡者活動 2 17

參訪新莊五甘心物理治療所,觀摩已有衰弱或輕度失

李雪楨

能、失智長者之健康促進活動帶領,可能需另行排定

廖泰翔物理治療師

時間 楊雅如 18

蔡美文

分組創意構想成果報告

李雪楨 陳喬男

4.2.3 課程:心理學: 從認知發展到高齡認知 課程名稱

心理學: 從認知發展到高齡認知

授課教師

張立鴻 /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開設院系所 共教中心

必修或選修

課程學分數 2 學分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1 人

授課方式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類型

核心通識 107 學年 第一學期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課程目標 1.

建立心理學、認知發展與高齡認知的知識與基本理論

2.

運用心理學與高齡認知的相關知識了解在認知發展與退化中對於個人心理與社會行為所產生的 影響與變化。

3.

增進同學在參與高齡認知增強之系列課程與銀髮創意競賽之基礎背景知識。

課程概述

28


本課程以心理學與心智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人的生命歷程,並將知識應用於認知發展與老化的議題 上。 心理學與心智科學是探討人類心智與行為的科學。包含人類的認知與知覺功能,學習歷程,發展, 人格疾患與心理疾病。 透過課程,同學將建立基礎的相關知識與架構,進而了解心智活動在發展中背後可能的神經與生理 機制、習得老化對於人腦可能產生的結構與功能上的影響、與增強對周圍長者認知老化過程的覺察 能力。 為了深化學生對於心理學的相關基礎知識,學生將藉由協作平台將課程之學習成果與團體報告共同 彙整為高齡認知發展議題資料庫,提供社會大眾閱讀,提升社會對高齡認知發展議題之關注。 課程大綱 週次

主題

授課教師

1

淺談心智功能與老化

張立鴻

2

生理心理學–老化與認知神經科學

張立鴻

3

發展心理學–認知功能的發展與退化

張立鴻

4

感覺與知覺–高齡者的注意力與知覺變化

張立鴻

5

睡眠、意識心理學–老化與睡眠

張立鴻

6

記憶心理學–認知退化與高齡者常見的記憶障礙

張立鴻

7

動機與情緒心理學–漫談情緒與老化(老化模擬體驗)

張立鴻

8

學習心理學 – 認知增強與大腦可塑性

張立鴻

9

差異與診斷心理學–大眾文化與老化

張立鴻

10

差異與診斷心理學–高齡者常見的心理與退化型疾患

張立鴻

11

遊戲與非藥物治療專題

張立鴻

12

智力理論與心理測量–老化認知的測驗工具

張立鴻

13

人因工程學 - 銀髮族群的使用者體驗

張立鴻

14

社會心理學–心理學與高齡化社會

張立鴻

15

高齡助教群互動與分組討論

張立鴻

16

團體分組報告與成果分享 I

張立鴻

17

放假

張立鴻

18

團體分組報告與成果分享 II

張立鴻

29


4.2.4 樂齡X創客:生醫與人文之創意應用競賽 樂齡X創客:生醫與人文之創意應用競賽

競賽宗旨

面臨高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本競賽透過教學與引導模式,鼓勵學生運用創意與 人文關懷精神,發展提升台灣高齡者心智健康與生活品質之設計構想。 在台灣高齡社會之脈絡下,發展創意構想,透過改變行為、生活習慣、心智狀

競賽主題說明

態、價值觀等方式,促進高齡者活躍老化。本競賽配合 107 學年暑期課程「樂 齡X創客:生醫與人文之創意應用工作坊」(請見 4.3.2 課程),獲選之競賽團 隊,將由陽明大學 HFCC 計畫支援,在工作坊中將構想實作完成。 (一) 以團隊為單位報名參加,團隊成員以 3-8 人為限,成員組成至少 50%為 陽明大學大學生,每人僅限參加一隊。 (二) 參賽隊伍須設隊長 1 名,以便與主辦單位隨時聯繫。 (三) 參賽隊伍須繳交 3000 元保證金。全程參與競賽相關活動之隊伍,保證金 將於競賽活動結束後退還。 (四) 構想內容基本上不限制,範圍包括軟、硬體設計、遊戲設計、健康活動設 計等。須為可重複使用或執行之設計,並在陽明大學與周邊團隊可支援實 現之技術範圍。 (五) 獲獎隊伍須參加 107 學年暑假辦理之「樂齡X創客:生醫與人文之創意應

參賽資格

用工作坊」(2018 年 8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參賽隊與須簽署參與工作坊 合約書,陽明大學學生在完成工作坊後,可獲得 3 學分(博雅通識)。 (六) 參賽作品須為參賽隊伍自行創作,不得抄襲或節錄他人任何已發表或未發 表之概念、創意及作品,經查證屬實則取消參賽資格,若獲獎,得追回獎 金及獎品。 (七) 參賽作品之著作權歸屬於參賽隊伍所有,惟需提供陽明大學 HFCC 計畫進 行教學及推廣創之用,如有任何著作權或其他相關權利糾紛,應由參賽隊 伍自行負責。 (八) 參賽隊伍繳交參賽相關資料後,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還。 (九) 主辦單位保有調整本競賽相關事項之權利。 

說明會: 2 月底/3 月初

報名時間: 2 月至 4 月底

競賽活動與時程 

課程 (I) 高齡社會的挑戰與機會 / 銀髮經濟:4 月中 (1.5hr)

課程 (II) 使用者經驗:4 月底 (1.5hr)

構想書第一次遞件:5 月底 30


競賽獎勵

課程 (III) 銀髮競賽隊伍經驗分享:5 月初 (1.5hr)

校內外評審回饋:5 月初(評審時間 2 週)

構想書第二次遞件:5 月底

校內外評審回饋與決選:6 月初(評審時間 2 週)

未定 陽明大學 HFCC 活躍高齡計畫辦公室

主辦單位

陽明大學創客教室 雲林科技大學

4.3 開設之專案(Project)層級課程/工作營說明 4.3.1 課程:跨領域人性智能健康創新方案 課程名稱

授課教師

跨領域人性智能健康創新方案 劉影梅 / 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 教授 嚴如玉 / 心智哲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開設院系所 共教中心

必修或選修

課程學分數 2 學分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1 人

授課方式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類型

核心通識

107 學年 第一學期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課程目標 1.

學生將應用社會、行為照護模式、照護倫理學、心靈哲學、與科技的相關概念、理論,在健 康照護上。

2.

學生執行健康照護方案時,將會考慮長者的生理、心理、社會需求。

3.

學生將學習進行高齡友善社區踏查及反思,並學習如何應用課堂所學於實際的社區脈絡中。

4.

學生將分析長者需求評估,提出具人文素養之科技的可能方案。 31


5.

學生將在教師協助下組成跨領域團隊,發展具人文素養之科技的方案。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教育部「高齡認知增強:人文與社會科學公民素養之應用」與「培力社區發展在地安老整 合服務計畫」的系列課程之一,科技始於人性,但台灣發展科技解決高齡社會健康為主軸時,探討 身處其中的我們如何運用科技、行為科學素養以因應挑戰。本課程以社區真實的照護模式為分析對 象,引入行為社會理論(Social and Behavioral Theories)、和科技與高齡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Aged Society) 的視角做跨領域的探索與共創。同時,本課程以體驗長者的生 理、心理、社會需求,踏查居家、社區、公務機關、休閒設施環境,分析站、坐、臥的身體姿位之 健康狀態;成組發展出健康需求後,發展解決方法,跨領域導入科技與人文,實作解決方案。作為 創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體驗、領悟、發想、成組、實踐、省思,以便實作高齡社會健康從業人 員需要的科技、行為科學素養,發展出真正有人性的科技,因應社區中的高齡社會議題,以達成高 齡長者在地安老的目的。此外,本課程的社區實作部分,將與陽明大學的服務學習課程進行整合, 以便達成課程永續的目的。 課程大綱 週次

主題

授課教師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1

課程簡介

許樹珍 黃久美 陳紀雯 嚴如玉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許樹珍

2

具人文素養之科技的健康照護方案媒合會 I

黃久美 陳紀雯 侯宜菁 郭博昭 游忠煌 嚴如玉

3

資訊科技在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侯宜菁 32


4

健康科技在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郭博昭

5

智慧型機電輔具在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游忠煌

照護倫理學與心靈哲學在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6

1 照護倫理學在健康照護的應用

嚴如玉

2 心靈哲學在健康照護的應用 科技與高齡社會在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7

1 科技與高齡社會的應用

傅大為 (暫定) 嚴如玉

2 科技與高齡社會議題的應用 8

個人層面之健康促進理論在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9

人際層面之健康促進理論在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10

群體與社區層面之健康促進理論在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11

運動科學在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簡莉盈 嚴如玉 許樹珍 嚴如玉 李怡娟 嚴如玉 藍于青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許樹珍 黃久美

12

期中具人文素養之科技的健康照護方案分組報告 I

陳紀雯 侯宜菁 郭博昭 游忠煌 嚴如玉 (分組教學)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13

期中具人文素養之科技的健康照護方案分組報告 II

許樹珍 黃久美 陳紀雯 侯宜菁 郭博昭

33


游忠煌 嚴如玉 (分組教學) 14

劉影梅

社區世界咖啡館

嚴如玉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許樹珍 黃久美

15

方案試作

陳紀雯 侯宜菁 郭博昭 游忠煌 嚴如玉 (分組教學)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許樹珍 黃久美

16

期末具人文素養之科技的健康照護方案分組報告 I

陳紀雯 侯宜菁 郭博昭 游忠煌 嚴如玉 (分組教學)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17

期末具人文素養之科技的健康照護方案分組報告 II

許樹珍 黃久美 陳紀雯 侯宜菁 郭博昭

34


游忠煌 嚴如玉 (分組教學) 劉影梅 李怡娟 簡莉盈 許樹珍 黃久美 18

期末具人文素養之科技的健康照護方案分組報告 III

陳紀雯 侯宜菁 郭博昭 游忠煌 嚴如玉 (分組教學)

4.3.2 課程:樂齡 X 創客:生醫與人文之創意應用工作坊 課程名稱

樂齡 X 創客:生醫與人文之創意應用工作坊 游忠煌 / 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 副教授 楊雅如 / 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 教授 蔡美文 / 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 副教授

授課教師

林映彤 / 心智哲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翁註重 / 雲科大工業設計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暨所長 張景旭 / 雲科大工業設計系助理教授 謝毓琛 / 雲科大工業設計系助理教授

開設院系所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

必修或選修

課程學分數 3 學分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未定

授課方式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類型

□ 35

博雅通識 107 學年 第一學期 (暑假)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課程目標 1.

透過創意方案設計與實作的過程,了解科技與高齡心智之間的關係。

2.

培養學生生醫設計與創客應用之能力。

3.

引發學生參與並探究社會議題,並運用創客精神親身解決問題。

4.

培養學生以人文的角度整合科技來參與處理社會議題。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教育部「高齡心智健康促進:人文與社會科學公民素養之應用」之系列課程之一,配合於 2017 年 2 月至 6 月舉行之「樂齡X創客:生醫與人文之創意應用競賽」。面臨高齡化社會帶來的挑 戰,本工作坊透過基礎創客課程與團隊實作,帶領學生運用創意與人文關懷精神,將「樂齡X創 客:生醫與人文之創意應用競賽」之構想實作完成,創造可提升台灣高齡者心智健康與生活品質之 設計 。 課程大綱 週次

主題

授課教師 游忠煌

1

高齡健康創客工作坊簡介

2

基礎創客課程:基礎程式設計 (I)

3

基礎創客課程:基礎程式設計 (II)

4

團隊設計構想書修改

5

基礎創客課程:3D 列印機和雕刻機操作 (I)

6

基礎創客課程:3D 列印機和雕刻機操作 (II)

7

團隊設計方案實作規劃

8

基礎創客課程:基礎感測器設計 (I)

9

基礎創客課程:基礎感測器設計 (II)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36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10

團隊設計方案實作

11

團隊設計方案實作

12

團隊設計方案實作

13

團隊設計方案實作測試 (I)

14

團隊設計方案實作

15

團隊設計方案實作

16

團隊設計方案實作測試 (II)

17

團隊設計方案實作

18

團隊實作成果發表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游忠煌 林映彤

4.3.3 課程:樂齡與設計:高齡食衣住行系列工作坊 課程名稱

樂齡與設計:高齡食衣住行系列工作坊

授課教師

林宜平/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副教授

開設院系所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

課程學分數

未定

必修或選修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未定

授課方式

類型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37

博雅通識 107 學年 第一學期 (暑假)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課程概述 此工作坊將延續 106-1 學期之「白色設計:醫療、社會與創新」教學創新課程,以及教育部經費補 助的【高齡認知增強:人文與社會科學公民素養之應用】計畫,整合校內資源,並且與北投社區及 以具設計經驗的業界講師合作,以設計高齡者的食衣住行育樂為主題,於寒暑假或週末,由跨領域 的雙教師(或三教師)合作開設一學分的小型工作坊,鼓勵校內外(包括鄰近的台北護理學院與台 北藝術大學)的學生選修,並且在年底舉辦成果展,邀請高科技公司的設計部門協助評比。 課程規劃 工作坊規劃: 1.

食:溫柔美味 食物,與營養、健康與幸福感息息相關,是高齡照護最重要的一環。 「溫柔美味」工作坊,除 了邀請牙醫學李士元教授教授講述高齡者的吞咽與咀嚼特性,營養師講述高齡者的營養需求, 也將請經營「白色食育」教師社群的視文所黃桂瑩老師,帶領學生採買及烹飪,走進廚房。

2.

衣:高齡服裝設計 高齡者有許多服裝的特殊需求,「高齡服裝設計」工作坊,將結合視文所葉嘉華教授的專長 (時尚史),並與台北護理學院研究長期照護的老師,與台北藝術大學專攻服裝設計的老師合 作,鼓勵學生跨校選修。

3.

住:老有所家 台北的房屋與人口一起老化,有許多老人住在老房子裡,行動不便之後,不是需要改建住家, 就是要考慮搬遷。無論是住家,或是醫療相關機構, 「建築」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擬邀 請在北投地區有日照中心設計經驗的林嘉慧建築師(北投日照中心)與許麗玉建築師(北投哇 哈哈日照中心),開設工作坊,分享他們的設計經驗,與到日本及荷蘭等國的參訪心得,並且 帶領修課學生到北投的日照中心參訪與進行田野。

4.

行:悠遊北投 北投山坡多,所以有具在地特色的摩托車「限時專送」 。除了與醫工所各種輔具設計合作外, 科技與社會研究領域,長期對交通工具與交通系統的規劃及設計有興趣,未來考慮與台大城鄉 所合作,開設工作坊,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設計及規劃交通及服務系統,讓行動不便的長輩, 也能悠遊北投。

5.

育樂:尋找幸福 「幸福感」既抽象又難尋,這個工作坊將邀請近年來開設「正念」課程的人社院院長鄭凱元教 授、醫學院院長陳維雄教授,與以「幸福學」聞名的日本慶應大學前野隆司教授協助授課,任 職華碩公司設計部門的蔡敦仁博士,也擬提出“Mindfulness Intelligence”創新計畫,與陽 明及慶應大學進一步合作。 38


4.3.4 課程:敘事遊戲創意設計-共玩老北投 課程名稱

授課教師

課程師資

敘事遊戲創意設計-共玩老北投 林映彤 / 國立陽明大學 心智哲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廖棟樑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教授 桌上遊戲設計業師:劉力君 / 台科大網路學習研究中心迷你教育遊戲設計團隊講師 北投在地文史業師:林智海 / 北投說書人執行總監

開設院系所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

課程學分數

2 學分

必修或選修 開課時段

教學助理人數 4 位

授課方式

共時合授(同時上課)

演講(總時數不足 12 小時)

類型

博雅通識 107 學年 第一學期 (暑假)

新開課程

原有課程

分段合授(分段上課超過 12 小時)

課程緣起 面對超高齡社會發展趨勢,如何在生活中融入高齡關懷與照護,以多元形式增強高齡者的心智維持 能力,是當代社會的重要課題。為促進年輕學子對高齡族群的認識,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政治大學 共同規畫「敘事遊戲創意設計」課程,發揮兩校在高齡心智哲學與醫學與人文歷史領域的專長,冀 使年輕學子在設計過程中發揮跨界創造力及社會關懷力,也希望藉由遊戲的互動機制,打破尷尬與 隔閡,啟動年輕族群與高齡族群的創意溝通模式,在遊戲中分享更多活力與歡笑。 課程目標 1.

跨領域互動

2.

青銀連結

3.

地方文史資源再利用

4.

跨媒材敘事能力培育(視覺圖像處理、遊戲機制與敘事)

課程資訊 內容說明:本屆工作營以「北投在地文化與歷史」為主題,學員須參加為期 4 天的工作營及 1 次高 齡玩家互動日,由主辦學校輔導學生組成跨校跨系遊戲設計小組,設計以高齡者為對象 的互動遊戲。*工作營結束後,各組須進一步完善遊戲內容與道具,並於高齡互動之夜 實際與高齡玩家互動(實際進行互動前,遊戲需先經過主辦單位驗收與評估) 39


活動目標:以北投在地文史資源為素材,設計適合高齡互動之桌上卡牌遊戲。 活動時間:2018 年暑假(預計為8月初) 舉辦形式:連續4天工作營+1 天高齡玩家互動日 活動地點:Solo Singer Inn (台北市北投區溫泉路 21 巷 7 號) 招收人數:20 人 活動流程 Day 1. 認識高齡族群:阿公阿嬤的內心小宇宙(本日課程由陽明主籌) 時間

流程

負責人

08:40-09:00

報到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09:00-09:10

活動開場

王文方所長(陽明) 廖棟樑老師(政大)

09:10-10:00

北投現地介紹

林智海老師(北投說書人)

10:00-12:00

分組與小組互動

南瓜妹老師

12:00-13:30

午餐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13:30-15:30

認識高齡互動與遊戲設計

南瓜妹老師

15:40-17:00

高齡社會X高齡認知與心理學

張立鴻老師(陽明人社中心)

17:10-18:00

記憶、環境與社會

林映彤老師(陽明心智哲學所)

18:00-20:00

晚餐(自由活動)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20:00-21:30

小組作業時間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Day 2. 第一次的接觸: 時間

流程

負責人

08:30-09:00

早餐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09:10-12:00

高齡互動體驗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南瓜妹老師

12:00-13:00

午餐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13:00-15:00

歷史北投:事件-詮釋-故事

林果顯老師(政大台史所) 或蔣竹山老師(東華歷史系) (人選與相關主題內容待討論)

15:10-18:00

記憶北投:觀察-連結-故事

林智海老師(北投說書人)

18:00-20:00

晚餐(自由活動)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20:00-21:30

小組作業時間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Day 3.遊戲設計實作:沒做完不能睡的修羅場 時間 08:30-09:00

流程

負責人

早餐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40


09:00-12:00

遊戲實作課程

南瓜妹老師

12:00-13:00

午餐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13:00-18:00

實地踏查及素材收集

北投說書人團隊

18:00-20:00

晚餐(自由活動)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20:00-21:30

小組作業時間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Day 4. 成果驗收互測:分享創意抓bug大平台 時間

流程

負責人

08:30-09:00

早餐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09:00-12:00

遊戲製作時間

南瓜妹老師

12:00-13:00

午餐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13:00-16:00

遊戲製作時間

南瓜妹老師

16:00-18:00

試玩與互評

南瓜妹老師 林智海老師

18:00-

小組作業、最後一夜晚餐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Day 5. 高齡互動 時間

流程

負責人

08:30-10:00

早餐、收拾行李、移動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10:00-12:00

高齡互動

Senior mind &轉注藝遊

4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