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計畫

Page 1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第 2 年計畫】 計畫申請書 計畫名稱

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

申請學校

東海大學

計畫主持人 姓名

林振東

單位/職稱

副校長

聯絡人姓名

黃法蓉

單位/職稱

專任助理

聯絡人電話 聯絡人 電郵地址

(公)04-23590121#28619 book810113@gmail.com

傳真 號碼

04-23596086

申請學校地址 40704 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 1727 號 申請日期:105 年 10 月 15 日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第 2 年計畫】 計畫摘要表 ㄧ、「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計劃中,跨域共創主題及目標:

以東海大學「實作模擬場域」及東海生活圈作為學習場域,透過飲食於 生活習慣、社會關係所踏查的跨領域新知識,嫁接東海好農,社區好食 共生的美好關係,啟動本「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計畫。 「跨域共創」策略以農場為圓心,推廣社區農食育教育及協力地方綠色 農業,整合八大學院教學能量(參閱附錄一,頁 34),彈性化課程模組, 改變既有的學校制度,促進城市綠洲與城市農業好食生機,肩負起高等 教育的社會責任;社區大學及農試所等機構結盟與互聯,大學結合社 區,大學融入社區、社區使用大學,以及社區倚重大學的合作協力方 式,成為翻轉高等教育的新興基地。同時配合本校中區環境教育中心設 置,擴散與提升社會價值與永續發展力。 二、「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計劃中,跨域共創課程之規劃: 採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搭配實作模擬場域,導引學生 PBL 課 程中應具備的技巧與態度:1.學習情境議題符合自我興趣與未來環境需要 2.文獻選讀 3.主持團隊學習活動 4.自我導向學習與資源利用 5.傾聽 6.課堂 報告 7.記錄 8.合作 9.尊重成員意見 10.呈現學習成果1,本期規劃 15 門課 程/工作營如第四大項預計開設跨域共創課程及預期成果摘要表 三、「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計劃中,實作模擬場域之規劃: 實作模擬場域透過在地人文、土地與農業需要,建構具創新設計之社會 議題的解決方案規劃並執行,以有效發揮東海大學的資源,善盡大學的 社會責任。本計畫教學策略以社會系開設「大肚山海屯研究」及「社會 企業與社會創新」二門核心課程導航東海社區在地議題紮根,搭配校內 實作場域:1.東海大學生態農場:鮮蔬園區(溫網室)、樂農學區(裸田)及 香草園區等等食物農學基地為主題,推廣「社區農育」。2.紅土學院院 區:(1)戶外解說教室-東海農學堂(2)結合台中市農會與鄰近中小學、社區 等等,協力大台中城食森林計畫,期以優質「社區食育」基地,強化社 區與跨機構合作,持續與農試所及社區大學有機農作班共構推動知識應 用及實作實習,連結不同場域,深耕多元培力,創育人文跨界人才養 成,共築低碳永續的健康家園。

1

http://163.26.206.131/web/source/newadd/uploadfile/專題導向學習法,楊琳萱。 2


四、預計開設跨域共創課程及預期成果摘要表(全新課程以*字標記): 跨域正式課程 層級別及成果

課程

學生 人數

開課系所

參與課程教師

實作模擬場域 (其他說明)

層級一 基礎社會關懷 認知及個案調 查 與 分 析 課 博蘭尼與團 結經濟 程:五門正式 課程。

東海生態農場 社會系

15

*許甘霖老師 及業師

1061 學期課程 從案例分析比較探討 可持續性的機制,特 別是解決農業、土地 和農民問題。

預期成果 基礎知識背景 的建立,觀察 現今農業、環 境狀況,並藉 由業界講師討 論不同主題, 激發出學生觀 察社會問題, 理 解 農 業 需 要。各課程可 將學生學習歷 程上傳至紅土 學院網站,開 始學習歷程的 基 本 建 置 認 識。

東海生態農場 教育哲學

綠色設計 概論

社區工作

*兒童文學 專題

教研所

工設系

社工系

50

*江淑真老師

55

柯耀宗老師 及業師

70

中文系

15

3

1061 學期課程 導引未來教師體驗土 地中的農作,以身體 去做、去體驗、去完 成的教育哲學思維。

東海天空農場 (工設系 3F 屋頂) 1061 學期課程 設計以實作掌握需求

*方昱老師

東海生態農場 1061 學期課程 透過本校農場為基 地,發想小組社區行 動與實踐的可能性, 並且用說故事方式, 來發表個社區連結行 動方案。

*許建崑老師

東海生態農場 1061 學期課程食農育 建構社區圖書食農繪 本閱讀角,推廣食農 教育。


跨域共創課程 層級別及成果

課程

層級二

*中國庶民 生活史

跨域技術研習 及創意思考與 問題解決課 程:八門正式 課程。 預期成果 由不同專業領 域中出發,進 入實習場域利 用所學專業知 識解決問題, 例如: 綠領袖團 隊成員來自於 東海各系所, 將 以 專 題 方 式,教導學生 理解並發現農 業(產銷)與生活 等問題。日文 系課程藉由設 計日文繪本推 廣飲食教育, 並將語言學習 融入於日常飲 食文化中。工 設系的設計課 程可以透過專 業 的 設 計 知 識,應用於符 合農場操作設 備改良。

*友善農作 入門基礎 〈蔬菜類〉

學生 人數

開課系所 歷史系

參與課程教師

實作模擬場域 (其他說明)

15

*翁育瑄老師

東海生態農場 1061 學期課程食農育 食育:以古鑑今。

25

*王如玉老師 (霧峰農試所)

1061 學期課程 綠領袖培育為主,啟 動與社區農作連結。

*王如玉老師 (霧峰農試所)

紅土學院解說教室

紅土學院解說教室

通識中心

*友善農作 進階課程 〈蔬菜類〉

通識中心

動力博雅

博雅書院

25

*彭康健

*當代木構 建築設計實 務 (建築設計 習作單元)

建築系

30

*邱浩修老師 及業師

28

植物醫學碩士學程

台日交流 實踐: 農食育中的 語言實踐

日文系

45

林珠雪老師 王崇名老師 及業師

公共設計 概論

工設系

27

*李俐慧老師

產品環境 設計

工設系

35

陳明石老師

4

1052 學期課程 綠領袖培育為主,啟 動與社區農作連結。 東海生態農場 1052 學期課程服務 以跨領域學生作角落 環境觀察,尋找問題 及解決方法,並透過 PBL 教學設計,學習 材料認識,設計出所 需空間,並自行估算 採買材料及完工。 東海生態農場 設計課:暑期綠能建築 東海跨院系師生參與 設計與實作,動手興 建一棟可容納 20 人之 環境解說教室,從思 考與實踐的過程中學 習尊重土地環境的價 值,從團隊合作與實 作來獲得解決真實問 題的自我實現能力。 東海 21 棟宿舍菜圃 1052 學期課程 透過日業師導入,給 予建議分享,另除了 讓學生體驗農作的迴 圈後,並自製繪本, 引導國小食農教育。 大肚南寮 1061 學期課程 以大肚南寮為社區想 像的基礎,構思蒐集 素材,透過改造、修 復、再創具溫度的社 區設計。 東海生態農場 1052 學期課程 設計以實作掌握需求


跨域正式課程 層級別及成果

課程

學生 人數

開課系所

參與課程教師

層級三 實作專案及駐 校社會型企業 家/非營利組織 專 家 參 與 課 程:二門正式 課程。

畢業專題: 社會企業與 社會創新

*大肚山海 屯研究

預期成果摘要

跨域共創課程 層級別 一、基礎社會 關懷認知及個 案調查與分析 工作營 二、跨域技術 研習及創意思

非正式課程 工作營

開課系所

有機食、 農、遊、藝 (農場參訪)有 機作物栽培 概論(蔬菜類)

通識課程 農學堂 微學分 全日工作坊

*進階有機 作物栽培概 論(蔬果類)

通識課程 農學堂 微學分 全日工作坊

食農育教育 工作坊

微學分 工作坊

*詩沙龍

微學分 工作坊

三、實作專案 及駐校社會型

社會系

14

張育誠老師

35

*東海張峯碩 老師/業師:馬 睿 平 、 林 嘉 盈、陳馥瑋

人 數

參與課程教師

工作營

*「農業. 食物與人類 健康」

28

28

*王如玉老師 (霧峰農試所) *生態農場

1061 學期課程 綠領袖培育為主,開 放邀請協力農作的穀 東、社區居民及有興 趣本課程的農友。

*王如玉老師 (霧峰農試所) *麻園農場 *珈溪園農場

紅土學院解說教室

5

1052 學期課程 綠領袖培育為主,協 力農作與社區大學一 共構,並且實際執行 方案設計。

吳文軒、周明 達、黃法蓉(東 海生態農場)

東海生態農場 暑期小學食農教育營

10

*阮美慧老師

紅土學院 東海路 35 號雅敘 1052 學期課程 現代詩專題

20

*農場教師及顏 榮郎醫師(自然醫 學與食療專家)等

紅土學院解說教室 106 年度二學期課程 綠領袖人才培育 社團課程

15

通識課程 農學堂 微學分

實作模擬場域 (其他說明) 紅土學院解說教室

企業家/非營利 組織專家參與

農場鄰近社區為研究 1052 課程 上學期深入瞭解社會 需求、提出基本的商 業模式架構之後,下 學期開始討論如何維 持財務的平衡、如何 募資與發表等。 農場鄰近社區為研究 1052 學期課程 研究大肚台地及其鄰 近地區農業與當地生 活,共構「大肚山海 屯博覽會」經營,推 廣不同領域交流。

社會創新行動:1.創業模式實作-如何認識在地飲食,農產品塑造品牌, 如何結盟外部與內部管理,如何販售等;2.社區支持型農業:如何以食農 教育推動住民生態環境共生的新生活方式。讓學生學習將整個歷程與創 業想法利用語音影片作完整的紀錄,以作為後續學程學生學習使用。

考與問題解決 工作營

社會系

實作模擬場域 (其他說明)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第 2 年計畫】 計畫書 壹、申請學校介紹 東海大學在民國 45 年 3 月 14 日由本校賈爾信博士於「大學推廣與社會服務計畫 大綱」中宣示:學校環境的研究與調查(東海大學校史,1981),應建立於大肚山上之 社會中心,以及以台中為中心之社會計畫等。這份大綱確立了本校教育推廣的方向與 社會服務的基礎範疇及理想性。創校初期就已成立了「工作營」,在社會系亨德教授、 練馬可教授的精神號召下,帶領大學生們主動走向在地社區的環境改善與生活水準提 升等現實問題,為在地社區提供服務,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這就是一種寓社會 實踐於社區營造的社會實作實錄!2 台中市政府自 104 年度起推動「我的 Farm 心園」食農教育試辦計畫,期待透過 不同的教學作法引導孩子學習食育。根據環保署統計,國人每人每年平均丟棄約 100 公斤的食物,如何讓下一代懂得珍惜食物,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改善學童過胖問題? 3 本校不斷思考當日本和歐洲在大力推動食農教育,鼓勵學童去腳踩這片土地時,我 們應該為台灣做些甚麼?「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即以協助政府根本 解決食安問題,促進社會發展為目標。 紅土學院以「農魂」為磐石,輔以人文社會藝術的學校特色,建構具「食農百搭」 多元內涵的實作場域,培養農育(東海農學堂農學知識)、食育(綠領袖食農教案開發) 及文化兼備的學生。教學策略融入 PBL 教學法,提供學生漸進累積的學習、留心學 生學習進展,搭建跨院系教師整合式學習的教育環境,確保學習的一致性(如圖一, 頁 7)。如,農務課堂的架構,目的之一是訓練學生畢業後可以在永續農業領域中發 展。農育課程如:堆肥製作、病蟲害管理、蔬菜育苗與栽培等;食育課程則如「農業. 食物與人類健康」,這個課程囊括農業研究、土壤與植物科學、自然醫學與營養,課 堂同時要進行採菜、辦理樂齡採蔬活動的社區服務。一個課程所連結的關係讓學生思 考不只局限於個人健康,還包括社會經濟、財物、政治等環繞農業和實際營養的議題。 這樣的場域條件與教學環境,只有在東海大學有機會執行,理由至少有下列幾項: 第一、本校是一所綜合大學,過去以文、理、社科及建築創意等領域聞名。本計劃能 借重各院系教師之專長,嘗試跨界、加以整合。 第二、農學院有畜產、食科、及餐飲三個系所;沒有以種植作物為主的農藝科系卻成 為此計劃最有發展空間的特質,因為在農作農法上將可借助業界教師的經驗與 力量,在沒有學院派強勢引導下,更能容納各方意見發展。 第三、本校校地廣闊,是他校少有之條件;只要有興趣參與的各科系學生,都能在紅 土學院中找到與自身科系相關的連結與跨域的可能。

2

東海大學校史。

3

《臺中好生活》7 月號 孩子的第一堂食育課,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2016。 6


7

圖一:東海紅土學院未來藍圖 ★「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學校+家庭+地方住民=推廣食農教育體制 1.「食育」- 環境為教育學習的手段,透過各種經驗,導引學生與居民習得飲食相關知識、食品選擇能力,以及實踐健全飲食生活之能力。 2.「農育」-「養育生命,領受生命」。農業體驗活動,培養生活能力,了解農業生產、飲食、環境生態之關聯性。


「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在滿足社區的基本食物生產需求之外, 學院社區農業也反應在教學思考中。農場是整合在學院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活的 實驗室」。科學對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生來說可能蠻嚇人的,在農場工作是讓生活和科 學結合的好方法。執行人文跨界計劃期間,當學生在田間採萵苣,或者享受剛從藤蔓 上採下的清甜黃瓜時,天南地北的討論可以熱烈展開:從土壤科學到有機農場的特殊 生態學。這座緊鄰都會區的城市農園-學生從規劃、建構、營運,均參與其中。本校 運用校園廣闊之優勢,搭建學生與土地對話、累積人文與永續環境素養之實務跨界人 才力的教育鷹架,一個整合型的農場(人、土地、農、食與生活元素),開啟學生己身 於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態的關懷,拓展在地視野,是學生走出教室的人文關懷、社會 實踐與創新的思維萌發的磐石(http://www1.geo.ntnu.edu.tw/jiaen/4.htm)。 以學校為基礎的農場也許並不是新鮮點子。台灣也有數所知名的大學專精農事 研究和教學以訓練更多的農夫或是農業研究。105 年度本校研提「紅土學院:城市農 園的實踐與創新」,更重要的指標在於,這座重視無農藥、無化肥、期待創造一個對 地球友善的循環經濟模式新世界:紅土學院-城市農園,大部分是社區學生4發起,而 這座學生農場以訓練人文社會思考的跨界力為主軸,期盼將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形成 緊密連結的新模式。學院協力農業的特色不只在於我們和學生合作,還包括整個農場 是在一個更大社區的藍圖脈絡下運作,期許照顧社區每一個角色,也訓練消費飲食者 在過程中了解農事的辛勞和回饋,就能影響他們在日後選擇食物的時候,記得支持永 續性農業重要!學院以教育與助學為主要的目標,所以整個農場不是以營利為導向。 人文跨界計畫經費的支持,讓農場並非雇用技術雇工,而是幫助學生人才培育,教師 也有更多機會在學術的角度上和學生互動。最終,期待將理念一致的幾個大學串連成 網絡,結盟與互聯,共同努力向全台灣社會分享安全、無毒的安心好食理念,傳佈友 善農法與土地再生的健康循環,更倡議產地直銷的小農市集之行銷農作物方式,以符 合公平貿易的理想,未來更可朝綠色都市的典範目標而努力,讓大學結合社區,大學 融入社區、社區使用大學,以及社區倚重大學的合作協力方式,激發學生對食物體系 和有機農業的批判思考,並且成為「改變現行食物體制的一分子,從而得到足夠的自 信於自己的農場、企業或是計畫,去參與並改變世界」!同時期許,在教育部人文跨 界計畫的支持和傳播下,「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的社區支持型農業的 示範基地與擴散效應,未來應該有值得期待的光景!! 本校於 103 學年啟動「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試辦計畫」迄今, 「教師改變,學生改變」共影響了 4,285 人次5的師生與住民參與計畫,茲將具體成效 分述如下表(表一/表二):

東海大學生態農場:100 坪紅土荒地於 103 年 4 月經本校學雜費減免的經濟弱勢學生 25 名及 100 多位師生志 工翻土撿石、親手開闢,同年 9 月學生成立「綠領袖人才培育社」。 5 前導計畫:40 場次,1,563 人次。第一年:課程與活動 60 場次,師生暨社區居民共計 2,722 人次參加。 8 4


表一:東海大學人文跨界計畫執行具體成效彙總表 年度 計畫 名稱 具 體 成 效

103【前導計畫】 東海人文關懷:走出教室的社會 創新與實踐 一、實作場域建置(廠商為主) 1.50 坪簡易溫網室 4 座。 2.100 坪微生物實驗堆肥槽 1 座 3.東海福利保健蛋雞舍整建。 二、教師團隊建立 1.課程教師:文學院 3 位、社科 院 2 位、通識中心 1 位 2.跨領域教師群:7 位(生科、工 工、化工、畜產、企管、建築) 3.教師交流 34 場次,183 人次 3.業師系統建立 (1)廚餘堆肥專家:劉力學 (2)植物達人:林暐翔 (3)流通業專家:徐重仁 三、跨界視野的教學實踐 1.6 門課程以實作融入教學設計 2.跨界工作坊 40 場次,1,100 人 次參與學習。 四、綠領袖人才培育社成立 1.由 20 位跨系經濟弱勢學生組成 (社長中文系林宜萱同學,社 團人科背景學生比例 30%)。 2.協力共構農場創設 (1)微企業植物手作工坊,手作品 收入 7 千元。 (2)產出蔬菜 150 公斤捐贈台中市 惠明盲校及東海餐廳(師生免 費食用) 。 五、跨界力深化,競賽獲獎 2 座 校內社會企業競賽銀牌獎 校外台中食農教育推廣競賽亞軍 六、社會連結合作 小農市集:協助原住民學院促進 會於東海辦理 4 場次(零場租) 七、社區食農教育推廣 辦理社區食農教育推廣活動 6 場次,363 人次參加。

104-105【第一年計畫】 紅土學院:走出教室的人文 關懷與社會實踐及創新 一、實作場域建置(廠商為主) 1.50 坪簡易溫網室 4 座。 2.高床架設施 1 座 3.香草園整建 4.樂齡香草休憩區 二、教師社群交流會 8 場 次,總計 200 人次參加。 三、教學助理工作坊 20 場 次,155 人次參加。 四、創新課程設計

106【第二年計畫】 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 創新 一、實作場域建置(師生自建為主) 1.簡易溫網室 2 座-自建 2.百香園區棚架 2 座-自建 3.紅土學院戶外教室(貨櫃屋組) 4.綠能屋(木構造屋)-自建 5.微生物堆肥實驗區遮雨棚 6.東海蔬菜理菜中心遮雨棚 二、教師改變學生改變 1.持續辦理「教師交流會」及 「教學助理工作坊」,重視 1.共時課程:鼓勵跨院系教師合 教師-學生-業師-社區交流, 作開課,授課時數以 2 倍核 鼓勵課程導入 PBL 教學法, 計,共 8 門課程,579 人次。 以有效提升實作經驗學習。 2.微學分課程:以工作坊辦 2.建 置 東 海 農 學 堂(假 日 農 學 理,52 場次,2,143 人次參 校),以綠領袖為基礎,邀請 加。 在地農友、社區居民、他校 3.優質業師團隊 學生共同學習,搭建「紅土 (1)廚餘堆肥專家:劉力學 學院城市農園」的地區教學 (2)碧爾暄生技董事長: 系統。 張國佐 3.持續鼓勵學生深化跨界力, (3)農試所:王如玉老師 參加各式競賽。 四、綠領袖人才培育結合通 三、優質業師團隊 識課程:友善農作基礎 (1)有機堆肥業師:陳志郎 課程 3 學分,67 人修 (2)農試所:王如玉老師 課,人文社科學生佔 (3)城食森林業師:劉晉宏 43%。 (4)微風農場果樹達人:劉勝洲 五、跨界力深化,獲獎 2 座 (5)龍貓農場溫網手作:張宮賓 勞動部社會企業競賽第三名 (6)自然醫學:顏榮郎醫師 台中食農教育推廣競賽季軍 (7)農委會農民學院教師團隊 六、社會連結合作 四、社會連結與擴散 1.小農市集: 1.建立城市農園-東海大學生態 原民賣菜 2 場次。 農場結合台中城食森林計 2.中華民國農訓協會 畫,提供服務。 (教材支持) 2.持續辦理社區食農教育活 七、社區食農教育推廣 動,推動低碳永續城市。 辦理永齡國小食農教育夏令 營及社區食農教育活動共 計 15 場 次 ,366 人 次 參 加。

9


表二:東海人文跨界計畫:紅土學院分項執行成果與目標 年度

正 式 課 程

綠領袖 社 區 推 廣

總開課數 總修課人數 共時授課 微學分課程 學生提案數 業師演講數 教師獎勵機制 人才培育研習 小組幹部研習 講座(含工作坊) EX:農學堂 研習學員正向經 驗百分比(%) 質性回饋份數 農場 FB 觸及人次 紅土學院新聞篇數

校內外得獎件數 校內一件 校外三件 社 會 影 響

微捐款人次 (捐款 50 元/次)

蔬菜產出(公斤) 蔬菜捐贈對象 校外合作單位 駐校企業家人數

103【前導計畫】 104-105【第一年計 106【第二年計畫】 執行成果 畫】執行成果 未來目標 12 25 19 401 1,304 570 2 門課,4 名教師 6 門課,12 名教師 1 門課,2 名教師 104 學年第 2 學期試辦,訂有「東海大學共同學科技通識教育中心為 學分課程試行辦法」,開放學生不拘形式多元學習、自主學習。 16 件 40 件 15 件 35 人次 63 人次 20 人次 「共時授課」時數以 2 倍合計,104 年度起試行,105 學年實施。 26 場次 371 人次 32 場次 480 人次 融入課程實施 12 場次 168 人次 18 場次 190 人次 食 農 教 育 工 作 坊 6 場 37 場 次講 座 坊 , 食 次,食農育台日交流 1 農教育 15 場次,共 東海農學堂 場次計 545 人次。 計 2,143 人次。 80%

85%

87%

363 份 366 份 300 份 34,700 人次 97,992 人次 100,000 人次 10 篇 21 篇 8篇 1. 「Wow Idea! 2015 東 1.勞動部勞動力發展 *持續鼓勵學生參與 海 大 學-決 戰 創 業 創 署 2016 社會企業 競賽。 新伸展台」競賽「創 創新創業競賽學生 業 發 想 組(主 題 : 廚 組第三名。 6 餘堆肥)」銀牌獎 。 2. 105 年度臺中市 2. 104 年度臺中市「四 「四健尬看賣」食 健尬看賣」食農教育 農教育相關作業組 相關作業組成果發表 成果發表競賽,榮 競賽,榮獲亞軍。 獲季軍7。 79 人次

1,217 人次

100 人次

545.65 公斤

1,528.5 公斤

2,000 公斤

1.台中惠明盲校;2.東海學生餐廳;3.東大附幼;4.助學契作天使

1.台中市農會;2. 中華東海建築文化協會(台中市城食森林計畫);3.主 婦聯盟;4.霧峰農試所;5.屯區社大有機蔬菜班;6.微風農場;7.臨海 農場;8.台灣植物奈米生物生技公司;9. 龍貓農場;10..碧爾暄生物生 技公司 3名 3名 5名

GZI 團隊暨綠領袖中文系林宜萱、財金系周柚吟、會計系陳敏兒、工工系張鎰翔等參加「Wow Idea! 2015 東 海大學-決戰創業創新伸展台」競賽榮獲「創業發想組」銀牌獎。 http://cdc.thu.edu.tw/web/newscareer/newscareer_detail.php?cid=1&id=444 7 東海首頁新聞:東海生態農場綠領袖推廣社區食農教育成果斐然 http://www.thu.edu.tw/web/news/news_detail.php?cid=8&id=1399 10 6


本校第一期人文跨界計畫各重要里程為:1、建立紅土學院教學課程層級架構(如圖二, 頁13);2、完備「紅土學院」學生學習與成長構面(圖三,頁14);3.促進全校行政資源整合 與教學創新;4、開創「利他價值的循環經濟」為紅土學院之東海生態農場階段目標(圖四六,頁15-16),分述如后: 一、 第一期計畫主要成果:104學年-105學年第一學期 本校有幸成為教育部人文跨界計畫執行學校,校方全力支持本計劃之執行;以在地 拓荒、開創的紅土精神特色為基底,建構實踐場域,104學年有20門(13門專業課程,7 個工作坊)跨領域創新的紅土教學課程,選課學生共計811人,人文社會科學系學生在與 理工農等學生跨院共學比例為1.7:1,學生組合於跨界新視野與實作力的提升有助益。 106年度將以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為目標,啟動「紅土學院」打造好農好食好生活: 經驗式學習的社區協力農業生活圈。學院架構以人文跨界為基礎的創新教學課程群為主,

圖二、層級課程架構與串聯 分為三個層級(如圖二以105年度為例): (一)層級一素養建構:以「在地認同」為主軸,教學設計以實作體驗促進「覺察 (awareness)」,經由口述歷史、紀錄片製作、花草時令與紀實、社區服務等等,了解社 會現況及討論分析,強化跨系不同領域學生之間的共同學習及互動交流。如東海成報。 (二)層級二視野創新:以「實作體驗」為主軸,如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課程,讓學生們在充 滿反思的對話情境中,沉澱身體實作的體驗,親手農耕,深入探索「農食育」的精神, 協助鄰近東海國小闢建農園,最終以繪本藝術呈現傳遞「農食育」,整體展現紅土課程 11


促進跨域創新「提案(proposal)」的成果。 (三)層級三行動思維:以「小型實驗」為主軸,課程類:如-高科技產業生產實務研究課程 8

與綠領袖的堆肥實驗方案,在劉力學業師、張國佐業師等指導與協助下,透過不同氮碳

比及堆肥資材(如EM菌、雞糞、落葉腐質土等),或培育東海在地蚯蚓等方式,進行堆肥 與蔬菜栽培的實驗。外部連結與競賽:與台中市農會合作,透過本校綠領袖工作坊, 共同推動15場次社區食農育活動,跨年齡層全面傳遞食農育知識,計影響東海社區住民 366人次,經台中地區推薦,代表參加105年度臺中市「四健尬看賣」食農教育相關作業 組成果發表競賽,榮獲季軍。另一方面,本校綠領袖社張鎰翔同學(工工系)、陳婕如同 學(經濟系)、林汶萱同學(社會系)、郭志翔同學(環工系),於東海大學生態農場長期實際 投入農務後,有感於台灣農業缺工問題,以「綠領袖一級產業人力資源公司」為題,參 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6社會企業創新創業競賽,榮獲學生組第三名(參閱附錄二,頁 46),此亦為「以用為學」的跨界力寫照。 二、「紅土學院」學生學習與成長構面 本校「紅土學院」將透過東海農場、東海永續校園環境生態教育解說教室等實境場域, 帶動學生整體學習與成長構面的四個面向(如下圖三):(1)以自然為師;(2)農業在地關懷;(3) 發展多元價值;(4) 跨界跨校。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 1778)堅信教育的最 終目標是在於養成「有農夫的身手,有哲學家的思想」手腦並用的人(歐美勞作教育思想史, 1969)。東海以一個永續思維的實習農場,培育一群聰明熱情的青年,發揮跨界應用及社會創 新功能,使未來人文社會學科學生跨入社會時能成為具人文與永續環境素養之實務人才,產生 帶動社會互惠經濟價值的影響力,服務社會,做 A 到 A+的事情,不僅僅是本校創校精神理想 的實踐,更進而能有幸於自己、社會國家及地球永續。

圖三、學生整體學習與成長構面的四個面向 王偉華老師於高科技產業生產實務研究專題課程指導 8 名學生,協同綠領袖,進行 BMC 商業模式暨自控式 SOP 作業規劃。 12 8


三、更為有效整合全校資源 農場成立之初,即已設定目標將不同於乳品加工廠為純粹營利單位,農場將以社會企業 為目標,發展教學平台、研發課程、進行技術轉出等願景,未來希望幫助大台中地區發展低 碳城市農園。105年度校長將本計畫納入學校重點發展,整合全校資源,說明如下: (一) 行政整合: 1. 東海大學生態農場方面,105年8月18日經校長裁定正式隸屬行政一級單位勞作教育 處,以支援實作場域行政系統。 2. 103年6月16日成立的農場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由副校長、總務長、勞作長、乳品 加工廠廠長、生科系老師等五人組成;副校長擔任主席,每學期定期開會,討論農 場相關事務與進度。 3. 永續校園環境生態教育解說教室為熱帶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中心空間(校內一級單位), 同時也是紅土學院之東海農學堂的教育基地。 (二) 教學創新:林良恭教務長為計劃總執行人,帶動全校各學院教學能量。人文跨界計畫支 持教師共時授課的創新發想,促進跨科系教師深入理解彼此專業、增加進階合作的機會。 「紅土學院:走出教室的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及創新」計畫執行,全方位整合校內外資源, 以推動課程群組-實習場域-創新行動的相互作用,其校內外單位架構如下圖四:

圖四:紅土學院計畫校內外單位架構圖 四、「利他價值的循環經濟」階段目標 本計畫承續104學年累積的跨界能量蘊底,期以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內涵為核心,深耕 「紅土學院」,透過逐步完善紅土院區:東海生態農場友善農作區、廚餘堆肥實驗場區、鮮 蔬理菜中心、食農育戶外解說教室等等基地,做銜接計畫內涵的初期階段(105-106年度)整合務 實致用的跨域共創課程,同時善用本校永續校園環境生態教育解說教室,推動知識應用及實 作實習,強化不同場域的連結,深耕多元培力,創育人文跨界人才養成。 13


第二階段(106-107 年度)梳理「紅土學院」實作場域支持系統,成立東海農學堂為目標(如圖五)。 持續強化農場場域機能,推廣食農教育,推己及人,扶助弱勢學生共構實體營運農場,發展跨 校跨系都市農業基礎人才培育,結合社會系「大肚山海屯研究」及「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專 業課程,優先透過實作場域東海生態農場鄰近社區進行農.食.生活等面向的田野調查,耕莘 鄉土人文生態,期待在地關懷與實作課程相互作用,並以此為根基育將社區協力農業的概念融 入社區文化中。

圖五、紅土學院未來聯結:城市農園 第三階段(107-108年度)則以提升學生全面性的跨域力為主軸,完善紅土學院教學服務系統, 落實「應用能力至實作場域」的執行目標,透過素養建構(在地認同)、視野創新(實作體驗)、 行動思維(小型實驗)三面向課程架構,輔以共時授課機制,將潛伏的學術脈絡匯流起來,透 過三年來種子教師的建立,發展為校內常態性課程。參 與「台中市政府建構低城市行動綱領」之編訂,肩負起 東海傳統與現代共同的社會責任理想,帶領學生以跨界 視野重新看世界,開創三安樂活大台中City Farm - 東海 基地,以自然發酵廚餘堆肥的土壤,健康成長的蔬菜, 建構 「安全生產、安心消費、安定享用」的低碳好食生 活圈(如圖六)。從東海出發,以大學為中心,透過各級教 育網路,創造無毒健康蔬香家園。 當學生勇於採取看到更大世界的輪廓,世界關懷就 會散播更遠!此跨界力量,即為社會企業力的根基,懂

圖六、大台中低碳好食生活圈

得分析並解決問題,與他人合作,學會如何從社會關懷,與他人建立關係、溝通協調、協力 合作,共謀解決之道。 14


貳、「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計劃中,跨域共創說明 當被問到,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最想做什麼事?據說馬丁路德的回答是,「我今天就 要栽下一顆蘋果樹」9。環顧四周,購物連鎖店與彷彿沒有盡頭的停車場、無法飲用的水、 化學或具毒素的食物、環境災害、政客自私自利、經濟蕭條與裁員的新聞……,當我們壟罩 在全球強大的經濟力量下,平凡人承受著未被應許及不平等的待遇。我們可以繼續維持造成 我們肥胖、心臟病、癌症、不孕的飲食方式,全然仰賴大盤食物供給商來決定食物供給,或 是,我們可以選擇開始改變,就從放進什麼食物到你的口中開始!! 本計劃提出的主題『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是為一個虛擬學院構想,源自 於六十年前,東海大學設立於貧脊紅土的大肚山頭,成為台灣第一所私立綜合大學。由於前 人的努力,如今校園綠意盎然、生氣蓬勃,儼然成為台中市的城市綠洲。大學校園除了提供 市民休閒的場所,也兼具環境教育及景觀美學的城市生態意義,將能加速提升國民對環境的 察覺,亦唯有大眾對健康的環境珍惜有感,才有健康的生命。紅土學院透過群組課程的引導 與模擬場域的鍛鍊,期待建構友善土地與環境地合格青年農業人力資源生態系統,並將此生 態系統導入至外部企業或 NGO、NPO 等團體。台灣在地關懷-東海農學堂為基礎發展,實現 紅土學院創新教育模組為願景,提供具多樣性生態之社會創新思維。社會企業的精神,簡單 來說就是不只設計或生產一個消費者願意購買的產品,同時將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放在最重 要的考慮。 本計畫執行經由課程聽講至場域實作或實習的兩階段學習後,參與本計畫的教師群(課 程、場域與創新)會從學生個人學習改變(learning to change)、或小組獨立計畫(independent study project)及社會革新(social revolution)三面向進行成效評估。在教師部分,由於 PBL 引 進教學課程老師的負擔會加重:從原先只是提供知識傳遞的角色,現在必須在小組學習當中 扮演引導的角色在學習部分,新一期計畫將提供老師相關教學策略與課程安排原則,這樣老 師才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學習目標,另外也亦一併說明評量方式,及針對學生的焦慮等情緒與 不適應情形應安排特定時段來輔導學生。在學生部分,針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表現來給分,主 要是增進對科學、技術與文化系統的覺知及知識、瞭解運作過程、投入動機及興趣、探究能 力、認同感等,並由實作中建構團隊合作。在計畫成效方面對公眾推廣、瞭解計畫的優缺點、 瞭解設定議題目標、瞭解參與者的經驗、動機、數據之獲得及使用、夥伴關係等。在社會成 效方面,評估組織運作協調、人力與社會資本、創意能力、行銷及經濟模式運用等等。 計劃群組課程透過教師社群平台活化教師之間聯繫,定期辦理教學研習工作坊與小組討 論會等等教師增能活動。最終計畫期待培育出人文社會科學學生的兩種特質,就是履行社會 創新與實踐的真正涵義,學生們不但雄心壯志,又心地善良。

9

馬丁路德「關注創造:視野、希望與正義」美國路德教派的社會宣言。 15


參、計畫推動重點 一、「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計劃中,跨域共創執行說明如下: (一) 跨域共創課程之規劃: 除在教學網站平台或是紙本文宣品推廣外,相關課程均會透過學校網站首頁進行宣 傳,亦會運用各教師專業課程時間,進行教育部人文跨界計畫、學校實作場域與開 課介紹。 (二)跨域共創課程之執行策略與方法:依總辦公室、教師/業師、教學助理、學生、工 作營等五種面向/對象分別說明如下: 1. 總辦公室:分行政、教學與宣傳等方面 (1) 行政:1.與教育部計劃辦公室之聯繫;聯絡教師們參與教育部計畫辦公 室舉辦之計畫期初會議、研習交流活動、期中進度報告及期末成果發表 會等。配合教育部之推廣及管考作業,提供課程、活動及相關資料。2. 配合教務長推動之教師共時共課辦法,協助教師對此辦法之接受度。3. 校方資源之整合。4.場域與課程需求之協調。5.紅土學院學分學程之各項 規劃與推動。 (2) 教學:1.舉辦跨界教師定期討論,針對課程規劃、實施及進行實質合作; 辦理或配合校內及他校教師進行課程觀摩及交流活動,以有效推廣課程 或改進教學。2.舉辦教師/業師說明會、教學助理培力工作坊、場域工作 營。3.雙週短訊(newsletter)撰寫與發佈等。 (3) 宣傳:網頁建置、維護及訊息更新。各類課程或工作坊之活動辦理與發 佈等。各項競賽訊息之蒐集。 (4) 場域之募款與集資:場域之擴充與維護都需要持續的資金挹注,總辦公 室除了執行本計劃,將持續募資,以便本計畫結束後,校內場域成為財 務能獨立的教學平台。 2. 教師/業師:在開始本計劃前,計劃辦公室邀請教師/業師參加計劃說明會議,雙 方充分溝通計劃理念、目標、執行方式與預期成效。第一、藉由形成討論社群、 傳訊、定期或不定期聚會、個別溝通等方式。在教師們忙碌的行程中,連定期 開會都不易的現實狀況,做到訊息流通、互相分享是教師改變最重要的啟動力。 第二、規劃中之教師共時上課,以學生為主體,整合分散的跨域主題,幫助學 生有方法、有技巧、有系統地獲得完整智識,進而知識實踐。教師共時共課將 是促進教師深入理解彼此專業、進而合作的觸媒。未來實施辦法通過,部分課 程將進行場域教師與課程教師如此執行,這會是更積極改變教師教學領域、教 學方法、與尋求未來研究合作夥伴的做法。 3.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以下簡稱 TA):課程主題環繞生態農場及解說 教育場域各相應的學習點,引導學生探索、調查及解決農作與在地社會問題。 16


在先期計劃中,檢討發現 TA 角色非常重要,每門課程所配置的教學助理,除 了協助教師課程之安排與執行,非常需要和總辦公室保持聯繫,以確保學生學 習之記錄。TA 的能力的提升與態度的改變,包括:事務性的舉辦活動、協助學 生完成各項紀錄,以及 TA 自己對計劃中相關議題的認識及帶著走的領導能力, 亦是計劃的一環。 4. 學生:學生需要在選課前,有機會理解她/他即將選的課程與此計劃的關係。藉 由網頁建置、宣傳短片或摺頁,將訊息連結在選課的授課大綱中。上課第一堂 課亦會有充分的說明,俾使三個層次的課程整體架構能清楚傳達。 5. 工作營:工作營可分為週末假日短期型及社團長效型兩類。在過去一年的先期 計劃中,都已分別執行。未來也會持續籌設因應各課程需求的工作營。 (三)跨域共創課程之步驟:以下表列說明預計開設三層級跨域共創課程的目的、內容、 授課教師、校外學者專家導入、教學助理之運用、學生人數及組成、上課時數等, 並說明各課程的連結及綜效等。 層級一、基礎社會關懷認知及個案調查與分析課程/工作營 開課目的:人文土地與關懷基礎知識的建立,透過實作模擬場域的親身參與來體現問題與狀 況,並試圖尋求合理的解決方式。 課程/ 開課 參與課程之其他領域 工作營 系所 系所及教師姓名 博蘭尼與團結 社會系 獨立媒體:上下游市集 經濟 東海生態農場:吳文 教育哲學 教研所 軒、周明達、黃法蓉 綠色設計 概論

工設系

社區工作

社工系

*兒童文學專 題

中文系

東海生態農場:吳文 軒、周明達、黃法蓉

學生 人數

(學期學分)

上課時數

15

3 學分

50

2 學分 3 學分

55

搭配實作模擬場域 東海生態農場 1061 學期課程

東海生態農場 1061 學期課程

東海天空農場 (工設系 3F 屋頂) 1061 學期課程

東海生態農場:吳文 軒、周明達、黃法蓉 東海生態農場:吳文 軒、周明達、黃法蓉

70

3 學分

東海生態農場 1061 學期課程

15

3 學分

東海生態農場 1061 學期課程

層級二、跨域技術研習及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課程/工作營 開課目的:在不同領域中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課程/ 工作營 *中國庶 民生活史 友善農作 入門基礎 〈蔬菜〉

開課 系所 歷史系 通識 中心

參與課程之其他領域系 所及教師姓名 東海生態農場:吳文 軒、周明達、黃法蓉 劉啟祥、章加寶、張煥 英(農民學院開放課程)

17

學生 人數

(學期學分)

15

3 學分

東海生態農場 1061 學期課程

25

3 學分

東海生態農場 1061 學期課程

上課時數

搭配實作模擬場域


*友善農 作進階 〈蔬菜〉

通識 中心

東海生態農場:吳文 軒、周明達、黃法蓉

28

動力博雅

建築系

東海生態農場:吳文 軒、周明達、黃法蓉

20

建築系

東海生態農場:吳文 軒、周明達、黃法蓉

30

8 學分

東海生態農場 暑期綠能建築設計課

日文系

王崇名(東海通識) 中野幸浩 (日本農食育推廣者)

45

3 學分

永續校園環境生態教育 解說教室/21 棟宿舍菜圃 1061 學期課程

工設系

東海生態農場 吳文軒、周明達 黃法蓉

27

2 學分

永續校園環境生態教育 解說教室 1061 學期課程

工設系

設粒子公司

35

2 學分

東海生態農場 1052 學期課程

通識 中心

吳文軒、周明達 黃法蓉(東海生態農場) 麻園農場農民 家西園農場農民

28

通識 中心

吳文軒、周明達 黃法蓉(東海生態農場) 高德錚、陳俊位、林秋全 (農民學院開放課程)

15

*當代木 構建築設 計實務 台日交流 實踐--農食 育中的語 言實踐 公共設計 概論 產品環境 設計 *進階有 機作物栽 培概論(蔬 果類) *食農育 教育工作 坊

東海生態農場 1052 學期課程

3 學分 博雅書院

東海生態農場 1052 服務學習

48 小時工作坊

微學分

東海生態農場 1052 學期課程

(9 小時工作坊)

微學分

東海生態農場 暑期小學食農教育營

(9 小時工作坊)

層級三、實作專案及駐校社會型企業家/非營利組織專家參與課程/工作營 開課目的:讓學生學習 1.創業模式實作-如何認識在地飲食,農產品塑造品牌,如何結盟外部 與內部管理,如何販售等;2.社區支持型農業:如何以食農教育推動社區支持型農 業,導引居民重回餐桌的自主權,學習與土地、生態、環境共生的新生活方式; 將整個歷程或創業想法利用語音影片作完整的紀錄,以作後續學程學生學習使用。 課程/ 工作營

開課 系所

參與課程之其他領域 系所及教師姓名

學生 人數

畢業專題: 社會企業與 社會創新

社會系

業師邀請中

15

上課時數 (學分) 3 學分

搭配實作模擬場域 農場鄰近社區為研究 1052 學期課程

馬睿平 澄磊文創總監

*健行科大霧業經營管理 系室內設計組助理教授

*大肚山 海屯研究

社會系

林嘉盈

35

觀想藝術行銷監製

3 學分

永續校園環境生態教育 解說教室 1052 學期課程

*台灣愛丁頓寰盛洋酒雌 身品牌講師

陳馥瑋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社會系博士

18


*台北市好管家街區振 興協會秘書長 *詩沙龍

中文系

*「農 業.食物 與人類健 康」

通識 中心

鄭愁予老師 東海大學駐校大師

10

農場教師 顏榮郎醫師

25

(自然醫學與食療專家)

微學分 (8 小時工作坊)

微學分 (4 小時工作坊)

紅土學院 東海路 35 號雅敘 1052 學期課程

紅土學院解說教室 106 年度二學期課程

在創業模式的實作方面,著重在透過創業與外部資源的連結。當然,其中有無數細 節都需要摸索,這也是學生學習之關鍵;在此只列出主要步驟如下(圖七,頁 22): 一、上課及輔導階段:在學生經過課程及場域的學習後,透過整合校內創意、創新與創 業相關課程研習與業師輔導,培養學生多元專業能力,落實學以致用的教育理想,輔導 老師之來源可分為校內師資與校外師資,校內由此計畫參與的老師,校外部分,則可由 學校創新育成中心透過其產業界之網絡,尋求業師專家。 二、實務操作並引入創投資源階段:接著進行創業聯盟知識及實務操作,與本校創新育 成中心合作, 進行創業計畫的審核評估階段, 再提供優質創業競賽團隊與創投相關業者資 金媒合、技術移轉等加值服務,創造學生創業機會。 三、試行創業:協助學生進行創業模擬與市場調查,最後得以完成創業設立公司,除創 業團隊自籌款外,藉由校內創新育成中心,協助創業團隊爭取相關創業補助經費,包含 創新育成中心協助爭取政府資源、校內設立「東海生態農場發展基金辦法」以募款籌措 學生獎助學與創業支持基金。

19


二、「紅土學院:城市農園的實踐與創新」計劃中,實作場域之規劃及使用: 本校紅土學院,以「城市農園實踐與創新」為設計,東海大學生態農場無疑是最重要的 載體:院區實作場域不僅僅是教學創新設計的實踐,更以此為蘊底,期許改變教師、改變學 生、改變社區生活價值,創生城市綠洲的經濟,解決社會問題。東海生態農場循環系統與獨 特之處說明如下: (一)利他的循環系統: 以生態農場為基礎,運用生物物質的充分循環(廚餘回收再利用),輔以都市農業的理念, 推動社區協力參與,並透過「都市農業」發展的價值創造,提升「食品安全價值」與 「產品價值」之間的關係,投資教育活動創造「環境教育價值」,直接影響社區居民對 東海生態農場之社會企業「信任感價值」的提升,進而以衍生和支持更多樣化的產業進 程。獲利直接挹注學生獎助學金,帶來社會價值的創造。 (二)場域獨特之處: 1.虛擬紅土學院具整合八大學院跨平台教學創新設計能量。 2.完善的學生綠領袖人才培育計畫。 3.獲得台灣廚餘堆肥教父臨海農場場長劉力學先生堆肥技術技轉,該技術液肥依劉力學 先生提供實驗報告,該液肥有防治福壽螺的功效。(參照附錄五,頁 57) 4.本校將申請成為中區環境教育中心,東海生態農場將為主特色場域。 5.為低碳永續於城市農園發展的循環系統,奠定基礎。 (三)紅土學院院區全域實作模擬場域介紹 本計畫紅土院區涵蓋五個校內實作模擬場域,東海大學生態農場占地 28,603.76 平方公 尺(約計 8,337 坪),位於校區東南角(如右圖 八:紅色區域),103 學年度第零期預計開發 500 坪實作基地。整體規劃有土壤改良、基 礎農務、鮮蔬理菜(配送)、手作好食、室內 外解說空間聚落等等,以提供學生於紅土院 區歷練一級產業至六級產業的實作服務經驗, 儲值未來社會創新設計人才,各場域名稱如 下: 1.場域一、師生自建溫網室及綠能屋 圖八、東海生態農場實作場域地圖(紅色框線區)

2.場域二、微生物廚餘堆肥實驗場區

3.場域三、東海生態農場友善樂齡農作基地(高床架/棚架) 4.場域四、東海蔬菜理菜配送中心 5.場域五、紅土學院院區聚落(室內外解說空間) 6.場域六、永續校園環境生態教育解說教室

20


(四)紅土學院院區各個場域現狀及侷限分述如下: 1.場域一、師生自建簡易溫網室及綠能屋 (1)背景說明: 簡易溫網室自建力:一般農民學院以各種作物的專業技術解說為主,輔以行銷推廣、財務 管理等知識建構,本校於計畫建置東海生態農場後,發現青年從農更大的問題,是沒有足 夠的知識系統整建自己的溫網室,而讓一座 50 坪簡易溫網室 30 萬的固定成本,直接榨乾 了農夫一年的種菜收入。 綠能屋:一座提供社區境教-尊重土地環境的建築地標。建築系規畫,與「木之家的種子 研究會」合作籌備,結合設計工作坊與學期課程,開放創藝學院及其他相關系所同學參與, 建築設計及營造過程中期望導入「環境共生」、「低限生產」、「在地構築」的設計理念, 並藉由參與研究、發想與動手操作的過程,發揮團隊實踐的精神。 (2)問題解決與預期成效 紅土學院實作場域是以帶領跨院系學生真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創設。透過知識的跨 域整合,動手做,累積實作力、鍛造共創力。茲就本計畫師生自建溫網室及綠能屋的問 題解決與預期成效,說明如下: 自建簡易溫網室(二棚): A.培養避險技能,才能減少日後受災的情況及降低農場經營成本。 上下游新聞刊載:尼伯特、莫蘭蒂、梅姬颱風一波波襲台,全台溫網室骨架、塑膠布抵 不住強風大雨而傾垮、破損,經農委會統計,受損面積約為 989 公頃。風災過後往往造成 溫室修繕大缺工,「尤其梅姬造成全台溫網室受損,根本搶不到師傅!」但修繕工程不 能拖,「我們就是要搶時間!否則供貨就斷了!」所以黃淑女讓兒子去念機械系,更讓 兒子跟在工頭身邊「當小弟」,邊看邊學,「跟了幾次,他現在會跟我說,『這其實也 不難嘛』!」 「颱風一來,風強雨大,樹枝亂飛亂掃,常不小心戳破塑膠布。」黃淑女表示,經過這 次風災更發現,在溫室塑膠布上再鋪一層白紗網,可以減少樹枝戳破塑膠布的機率。(網 址: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88518/) B.放大農業協力價值:缺工的困境 簡易溫網室的搭建正如樂高積木的建構,安全也容易上手,只是台灣青年接觸的機會太少。 本計畫將在建築系與龍貓農場場長(手作溫網室專家)的協力指導中,培育簡易溫網室實作 人才,期許放大農業協力價值,未來能為台灣農家的缺工困境,提供更多的支持。 綠能屋:導引學生從思考與實踐的過程中共構獲得解決真實問題的自我實現經驗與能力。 東海生態農場設施建造以「永續發展、綠色創意、生態環保」作為區域發展重點,期許緊 鄰都會區的各項實作空間,軟體上符合教學需要,硬體上能成為推廣綠色節能減碳與環境 保護的理念基地,為自然與社會間的平衡盡一份棉薄之力,同時,導引學生從思考與實踐 的過程中學習尊重土地環境的價值,邀請社區住民參與團隊合作與親身實作,共構獲得解 決真實問題的自我實現經驗與能力。 21


2.場域二、微生物廚餘堆肥實驗場區 (1)背景說明:本校紅土 學 院農場微生物廚餘 堆肥實驗場區約計 200 坪(如右圖九),該實驗 計 畫業師為台灣廚餘 堆 肥 教父臨海農場場 長 劉 力學先生。完全 發 酵 的廚餘堆肥 以資 源再 生為核心價值, 透過友善的土壤改良, 強調永續農業。 培養各類作物不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

圖九、東海生態農場微生物廚餘堆肥實驗場

(2)廚餘堆肥實驗現況:農場廚餘堆肥實驗採雙軌進行,液肥資材師法綠生農場王萬全 先生指導,菌種液肥採多元菌種與資材的混合進行發酵兩至三週後,即可稀釋運用 於農作。劉力學廚餘堆肥,則與東海大學附屬高級中小學員生消費合作社合作,以 每日營養午餐後的廚餘進行堆肥實驗,目前已成功發酵 2 噸供農作。 (3)微生物廚餘堆肥實驗場區的挑戰:劉力學堆肥只要混合木屑或稻殼調整溼度,廚餘 不需瀝乾也能堆肥。且即使先行瀝乾,在發酵過程中廚餘仍然會持續生水。廚餘水 含有許多營養,是非常好的液肥原料。目前堆肥實驗區是以導水溝槽收集廚餘水再 利用。但困難的是,雨水並非液肥原料,堆肥過程需要能防止雨水侵入,以免過濕 而影響發酵、產生臭味。由於堆肥實驗區長 18 米,每日廚餘處理與來回覆蓋帆布 耗時,且易影響堆肥翻堆與實驗紀錄,此為微生物廚餘堆肥實驗場區極大的挑戰。 微生物廚餘堆肥實驗場區遮雨棚增建工程,需求迫切!!場區遮雨棚工程示意圖十。

遮 雨

圖十:微生物廚餘堆肥實

驗場區遮雨棚工程草圖

22


3.場域三、東海生態農場友善樂齡基地(高床架/棚架) (1)背景說明:田野樂趣,他們有著什麼樣的生活? 一個什麼樣的農場基地,可以幫助城 市居民吃到更安全的食物,同時還能保護我們的環境…這是一個多麼棒的想法!在千 甲聚落網頁上寫著這樣一段話:讓 1000 個生態農場,盤據在城鄉交界,像一串珍珠 項鍊,掛在都會的項上。城市農園能就近供應都會健康的食材,除了減少運輸所帶 來的社會成本、環境污染,也能居民享受到健康安全又實惠的食物。東海農場友善 樂齡的願景,在社區農園活動中,發現許多成 年人因為膝蓋受傷無法蹲下,年長著則難以彎 腰自在享受田園樂趣,親子無法在採蔬的探索 活動中互相凝視,青年則容易長時間的彎腰農 作衍生職業傷害,一直彎腰更會造成胃部的擠 壓,不友善的農作環境,均折損了農作的田園 樂趣與青年投入農業的再生力。於是,我們嘗 試搭建了一組高床架在溫網室中,並期許該棚 溫網室能成為都市人友善樂齡的基地。 (2)溫網室高床架設施現況:農場目前有一座不彎腰 農作高床架設施,作為學生食農育讓親子與長 者活動筋骨,兼具健康、新鮮蔬菜可以吃的友 善種菜環境。綠領袖活動設計即為營造就像照 顧小朋友一樣的快樂氛圍,讓長者樂於回味田 園生活,採菜不吃力,鮮嫩蔬菜展笑顏,健康 好食與天倫之樂(如圖十一)。 (3)東海生態農場友善樂齡基地的挑戰:由於實驗性

圖十一:不彎腰農作回饋

的高床架農作作業區僅一座,無法滿足實作農場課程學生進入該場域學習不彎腰農 作-蔬菜播種、育苗、移植、管理、採收及清洗等作業;同時,也影響綠領袖於社區 食農育活動的推廣,故本期計畫規劃增加溫網室高床架設施,俾利滿足東海生態農 場友善樂齡基地的教學需要。 4.場域四、東海蔬菜理菜配送中心 (1)背景說明:東海生態農場蔬菜教學與社區區民契作的溫網室蔬菜約 2 棚輪種運作。第 2 年計畫為培育更多青農的綠領人才,規劃將蔬菜種植產能增加到 10 棚基地,才有 機會能達到自立運轉的經濟規模。現行 2 棚基地的蔬菜理菜作業,於農場並無合適 的作業空間,綠領袖社團或課程同學常常淹沒在侷促空間的成堆待整理的蔬果中, 忙亂難有序的工作節奏,成為理菜區工作夥伴們的寫照。

23


(2)東海蔬菜理菜配送中心現況:為使新鮮蔬菜能更順暢的送到契作的社區夥伴手中,每 把菜,都要經過整理,分定重與不定重後,進行理菜、包裝、秤重、貼標等等作業。 常常理菜的同學夥伴,常常必須配合蔬菜產出與保持新鮮的目標下,埋首在重重疊 疊的蔬菜包中,整理呵護蔬菜,才能呈現在每一位助學契作家庭的餐桌上 (圖十二)。

圖十二:104 學年至 105 學年第一學期綠領袖學生志工理菜 現況 (3)東海蔬菜理菜配送中心挑戰:理菜工作為了讓契作夥伴吃到最佳狀況的蔬菜,必須 付出許多努力,故一個能遮風避雨好的理菜程序與作業環境,亦為學生農務課程重 要的學習空間。未來隨著學生與社區住民的農食育綠領培訓人才增加,一座能即 時調度與調整的友善的理菜環境,十分重要(圖十三)。

5.場域五、紅土學院院區教室(室內外解說空間) (1)背景說明:紅土學院院區室內外解說空間規畫,主要提供師生於東海生態農場實作同時, 就能現地對話、討論,讓多元的教學設計得以在實作場域中實現。另一方面,搭配本計 24


畫東海農學堂(假日農學校)的方案,也期待將紅土學院教研能量分享給在地學校與社區 居民。 (2)紅土學院院區現況:東海生態農場實作場域搭配校內課程與社區食農教育活動推廣,104 年度接待了近千名的師生與社區夥伴進行課程或活動。由於農場並無適當解說空間,與 農作體驗搭配手作活動或室內課程等,均無法連貫,也浪費師生許多往返接駁的交通時 間。 (3)紅土學院院區挑戰:東海生態農場實作場域目前並無室內外解說空間,同學實作後的室 內教學互動步行需 30 分鐘才能走到本校第二教學區的教室進行對話,體驗活動方案設計 也受限於空間而侷促,創新教案的教學成效也受到影響。紅土學院亟需逐步建構能容納 二個班級同步進行教學活動的課程空間(如圖十四)。

圖十四:紅土學院院區的示意圖-台北藝術大學貨櫃屋組合教室 6.場域六、環境生態教育解說教室 (1) 背景說明:教育館作為學生認識自然環境相關資訊的窗口及落實在地環境保育工作的 行動平台。教育館的主要功能分別為學習場域、環境資訊、研究監測培力據點,透過 環境內涵展示、解說成為保育新知的教育學習場域。教育館的功能為解說、展示、教 育、研究之平台,透過解說教室教育館系統實體與網絡,規劃教學活動,提供優質的 環境學習場域。 (2)東海大學永續校園環境生態教育解說教室:校園內的自然生態在國外大學已是校園永續 經營之指標,校園面積 143 公頃,五十多年來校園不斷茁壯,已從不毛之地,變成一 座以自然馳名,花草林木叢生,校舍典雅,人文天成的美麗校園。整個學生實作實習 課程規畫進行內容如下: A. 導覽解說實習。 B. 課程教學教案編寫實習 25


C. 主題特展之策畫與展場設計實習。 D. 營隊之策畫與主辦實習。 E. 學習與社區團體或協會 NGO 之互動(演講方式)。

圖十五:永續校園環境生態教育解說教室

參、其他創新模式或事項 (一)建構虛擬學院:紅土學院。學習核心精神在於以實習場域(環境生態教育館,有機農 場)開始,透過關懷土地、生命與環境的訓練、學習與保有關懷的內涵,態度與觀 念。作為現代公民都需要具有的基本生態教育素養。未來校內可望發展為學分學程 或是學位學程,校外以東海農學堂提供社區服務。 (二)生態農場發展成為具有社會企業精神的全校實習場域,期待透過農作所得,未來可 以成為獨立自主營運的校內社會企業範例。 (三)紅土學院所發展出的課程模組,將逐步被整合,以預備成為校內八大學院創新教學 教育基地的長程目標。 (四)在創業方面:為促進產業發展、落實產學合作,鼓勵本校教職工生,於本校任職或 就學期間,利用本校資源所開發之研發應用、檢測技術、商業基礎及教學諮詢等成 果已完成【東海大學衍生新創事業管理辦法草案】之初稿,預計於本學期內即可通 過實施。紅土學院之城市農園成為東海大學衍生新創公司的想法,待相關辦法通過 後即可開始加速啟動。 26


肆、預期成果及效益評估 一、搭配實作模擬場域推動的三層級跨域共創課程之預期成果 整體而言,三層及跨域共創課程,彼此並不互斥而是有所重疊的,所以以下列之預期 結果,分別以學生、教師及場域等面向呈現。 (一) 在學生方面 1. 在計劃執行前期:使學生有機會近距離觀察與記錄農作、大肚山環境,進而能 關懷環境、關懷社會、關懷生命。不同專長的學生同時在相同的場域學習,將 能共體、共感與合作,增加未來形成創業團隊的機會。 2. 在計劃執行後期:整合跨校跨系的跨界知識力,導入社區志工,發揮混齡教育 綜效,為大台中創育綠領農業協作人才。構築農務人力資源生態系統,作為在 地關懷和社會創新與實踐的基礎人才。 3. 增加學生對大台中市生態環境的認知與關懷,對腳踏土地更加理解。 4. 讓學生有機會瞭解 NGO 的工作經驗。 (二)在教師與教學方面 1. 建立人文社會學院學生以土地與環境為題之學習課程模組。 2. 課程模組將以場域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磨練與裝備學生對周遭議題的敏感度 與嘗試解決問題的動機。 (三)在場域方面 1. 將逐步完善人文社科環境關懷農場實踐場域,為未來能夠持續營運紅土學院做準 備。 2. 研擬城市農園之可複製性,擴大影響力。 3. 本計畫之執行將擴大本校與台灣優質社會企業與 NGO 合作的實踐場域:預計將 嘗試與生態綠有限公司、上下游市集、國際公平貿易組織、主婦聯盟等更團體 作進一步的連結,並學習 NPO 的經驗,建立從真正人文社會關懷角度出發的社 會企業實踐。同時,與台灣的 NGO 組織(如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農村陣線、 綠色和平、地球公民基金會、NGO 媒體組織,如紀錄片工會、公民行動影音資 料庫等)積極聯繫,建立合作關係,讓學生有機會瞭解 NGO 的工作經驗,甚至 建立進入 NGO 與 NPO 實習機會,從而回饋到東海附近的弱勢社區與居民。 4. 紅土學院的經費需求能由農作所得來支持。連結外部企業 NPO 與 NGO 組織,這 個平台將開放給學生或社區民眾進行各種相關課程與工作坊。

27


二、 對應關鍵績效指標之達成情形及效益評估方式 工作營 (一)輔助課程之工作營:「搭配」跨域共創課程需求,採微學分,於周末或夜間等非原 上課時間,於校內外實作場域進行之短期活動,搭配業師進行。(新工作坊以*註記) 工作營名稱 規劃時間 主要講師 搭配課程 預計參與人數 動力博雅 當代木構建築設計 實務(建築設計習作 單元) 大肚山海屯研究專 題演講 大肚山南寮社區總 體營造工作營

10 天

羅時瑋 (創意學院院長)

建築系:動力博雅

25

60 天

王銘顯建築師 陳建同建築師

建築系:建築設計習作

25

3 場次

業師:馬睿平、林嘉盈、 陳馥瑋

社會系:大肚山海屯研究

50

一學期

業師:水越設計公司團隊

工設系:公共設計概論

35

通識中心 東海農學堂

20

中文系微學分課程

10

通識中心 東海農學堂

20

食農育教育 工作坊

4 場次

*詩沙龍

8 小時

*「農業.食物與 人類健康」

1 場次

吳文軒、周明達 黃法蓉(東海農場) 高德錚、陳俊位 林秋全(農民學院) 鄭愁予、阮美慧 農場業師 顏榮郎醫師 (自然醫學與食療專家)

三層級跨域共創課程之主要內涵及關鍵指標 層級一:基礎「社會關懷認知」及「個案調查與分析」跨域課程/工作營: 目的在於促進「覺察(awareness)」,經由了解社會現況及分析案例,培養人文及社會關 懷素養,同時強化與其他至少 2 個不同領域學生之間的共同學習及互動交流。發展重點 在於讓不同領域學生能夠廣泛參與,激發學生對於社會問題的關注與覺察,以形成問題 解決的動機與信念。 層級一課程/工作營成效之關鍵指標為「社會問題覺察或個案調查報告之學生成果集數 量及品質」。數量方面,以小組為單位產出學生成果集,品質方面,公開完整成果集內 容供外界評估。,如下表列:(新課程以*註記) 課程名稱 授課系所/教師 開授學期 關鍵指標/成果集 質性關鍵指標 博蘭尼 與團結經濟 教育哲學 綠色設計概論

社會系/許甘霖

1061 學期

教研所/江淑真 工設系/柯耀宗

1061 學期 1061 學期

社區工作

社工系/方昱

1061 學期

*兒童文學專題 有機食、農、遊、藝 (農場參訪)有機作物栽 培概論(蔬菜類)

中文系/許建崑

1061 學期

通識中心/ 王如玉

1061 學期

小組個案討論記錄與 成果集 農場體驗活動紀實 農具產品設計圖集 小組社會創新之社區 提案報告 學生學習記錄成果集

學生收穫焦點訪談 與反思回饋 學生反思回饋 小組討論紀實

參與課程與實作觀察 學習成果集

層級二:「跨域技術研習」及「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跨域課程/工作營:

28

小組提案報告 學生反思回饋 活動報導


目的在於促進跨域創新「提案(proposal)」,除理解跨域合作所需知識應用、技術能力的 標準,亦需學習創意思考,發掘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知識之應用機會。 層級二課程/工作營成效之關鍵指標為「概念提案之學生成果集數量及品質」。數量方 面,以小組為單位產出學生成果集,品質方面,則為「參與校外創新或創業競賽獲獎」、 「獲得正面公開報導及評價等社會影響力佐證」等。(新課程以*註記) 課程名稱 授課系所/教師 預計開授學期 量性關鍵指標/ 質性關鍵指標/ 學生提案 競賽或報導 *中國庶民 生活史 友善農作入門 基礎(蔬菜類) *友善農作進階 課程(蔬菜類)

歷史系/翁育瑄 通識中心/ 王如玉 通識中心/ 王如玉

動力博雅

1061 學期 1061 學期 1052 學期

古代食農歷史 參與農耕實作與 參訪學習成果集 參與農耕實作與 參訪學習成果集 角落空間設計 場域實作完成

食的歷史文本 活動報導 活動報導

建築系/彭康健

1052 學期

建築系/邱浩修

暑期

空間設計 場域實作完成

活動報導

日文系/林珠雪 社會系/王崇名

1052 學期

參與農耕實作與 參訪學習成果集

活動報導

工設系/李俐慧

1061 學期

產品環境設計

工設系/陳明石

1052 學期

*進階有機作物 栽培概論(蔬果類) 食農育 教育工作坊

通識中心 王如玉 生態農場/周明達、 吳文軒、黃法蓉

*當代木構建築 設計實務(建築設 計習作單元) 台日交流實踐--農 食育中的語言實 踐 公共設計概論

1052 學期 暑期

公共設計提案數 產品設計 學生提案件數 參與課程與實作 觀察學習成果集 暑期食農育教案 企劃件數

紀錄片

活動報導 活動報導 活動報導 臺中市食農教育 競賽/報導

層級三:「實作專案」及「駐校社會型企業家/非營利組織專家參與」跨域課程/工作營: 目的在於推動解決真實問題的「專案(project)」,建立具有共同目標及使命感的跨域合 作團隊,走入真實場域進行社會實踐或創新創業嘗試。(新課程以*註記) 層級三課程/工作營成效關鍵指標以「具體產生社會影響力或互惠經濟價值之成果。」 課程名稱

畢業專題:社會企業與

授課系所/教師

預計開授 學期

量性關鍵指標/ 「影片」記錄專

質性關鍵指標

案發展

社會系/張育誠

1052 學期

學生提案成果集

學生收穫焦點訪談 與反思回饋

大肚山海屯研究

社會系/張峯碩

1052 學期

大肚山多元文化 研究手冊一本

學生收穫焦點訪談 與反思回饋

*詩沙龍

中文系 阮美慧老師

1052 學期

學生作品集

學生收穫焦點訪談 與反思回饋

社會創新

29


伍、當年度計畫期程及執行流程甘特圖 一、計畫期程:106 年 2 月 1 日至 107 年 1 月 31 日。 二、執行流程甘特圖

月次

106 年 2 月 1 日起至 107 年 1 月 31 日,共 12 個月 備

工作項目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

一、教師投入 1.計畫準備-課程調查 2.教師社群-課程交流 3.教師與實作場域業師進 行課程討論 4.人文跨界教師工作坊 二、紅土學院課程與實作 場域推廣宣傳 1.網站:學校首頁/FB 2.東海新聞報導 3.辦理學生說明會-計畫與 開課說明 4.學生自主提案活動 三、東海生態農場硬體建 置與實作課程規劃 1.實作場域請採購作業 2.師生自建: 簡易溫網室/綠能屋 3.實作農務教材編製 四、農學堂-綠領人才培育 1.農食育社課 2.農場營運幹部會議 3.搭配農學堂戶外參訪 五、社會連結:建立城市 農園夥伴網絡 1.台中市農會四健會 (社區食農教育推廣計畫) 2.東海生態農場學生群 3.農學合作農場群 六、來趣好農食歡慶會

30


陸、計畫成員分工情形 成員類型 計畫主持人

姓名 林振東

單位/職稱 化學系教授兼副 校長 生科系特聘教授 兼教務長

計畫分工內容 組織與協調

共同主持人

林良恭

共同主持人

劉正

社會系教授兼社 科院院長

共同主持人

陳世佳

教育研究所副教 授兼勞教長

課程邀請與帶領 人社科師長研擬 相關課程設計 農場場域老師並 協助綠領袖課程 授課

協同主持人

林惠真

生命科學系特聘 教授兼副研發長

協同主持人

王崇名

協同主持人

阮美慧

協同主持人

林珠雪

協同主持人

許甘霖

社會系教授兼通 識中心主任 中文系副教授兼 系主任 日本語文學系副 教授 社會系助理教授

農場營運執行與 課程教學協同輔 導 課程與場域教學 輔導 課程與場域教學 輔導 課程與場域教學 輔導 課程教學

協同主持人

張峯碩

社會系兼任教師

課程教學

英國肯特大學社會政策博士

協同主持人

張育誠

社會系兼任教師

課程教學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

協同主持人

邱方昱

社工系兼任講師

課程教學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

協同主持人

江淑真

協同主持人

邱浩修

課程與場域教學 輔導 創新行動輔導

俄亥俄州立大學人力資源與 教育博士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博士

協同主持人

彭康健

教育研究師資培 育中心助理教授 建築系專任助理 教授兼系主任 建築系副教授

創新行動輔導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協同主持人

蔡淑美

場域總體營造

協同主持人

顏宏偉

景觀學系 助理教授 化工系教授 生態農場專業 講師

協助生態農場之 營運與建設

東海駐校大師

文學詩沙龍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造園 組博士 美國 Clemson University 生物 系統工程博士 東海大學政治系畢業,曾至 臨海農場學習有機堆肥、農 作等專業技術。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

專案教學人 周明達 員/專業技術 人員 駐校大師 鄭愁予

組織與協調

場域堆肥研究

31

學經歷、專長、相關經驗 現任東海大學副校長,專精 於化學相關領域知識。 日本九州大學農學博士動物 學專攻。現任教務長,並且 受林務局委託執行三義火炎 山生態教育館營運,致力於 生態教育領域。 現任社會科學院院長,在校 協助本計畫社科人文課程橋 接及研擬創新課程方案。 現任勞作教育處指導長,在 校方的支持下建置東海生態 農場並訓練生態農場工作坊綠領袖。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水 域生物學、濕地生態學、高 美濕地研究等等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博士 戶大學文化學研究所 社會文 化學專攻 蘭卡斯特大學社會學博士


駐校社會型 企業家 駐校社會型 企業家

劉力學

臨海農場場長

王如玉

屯區社大教師 霧峰農業試驗所 研究專員

駐校社會型 企業家 駐校社會型 企業家

陳志郎

方園生技董事長

顏榮郎

顏博士活力中心 負責人

專案業師

張宮賓

龍貓農場 負責人

專案業師

中野 幸浩

中野商店負責人 以及日本九州農 業食農育推廣

專案業師

陳馥瑋

社會研究

專案業師

林嘉盈

行銷企劃師

專案業師

馬睿平

視覺設計師

專任助理

吳文軒

計畫專任助理

專任助理

黃法蓉

計畫專任助理

輔導東海生態農 場堆肥技術 輔導東海生態農 場推廣、農作知 識傳遞與課程設 計。 輔導東海生態農 場堆肥技術 自然醫學、無毒 生活與健康好食 知識推廣

協助輔導東海生 態農場手作溫網 室建材採購與實 體建構諮詢。 目前作為「台日 交流-農食育中 的語言實踐」課 程輔導業師, 協助「大肚山海 屯研究」長期經 營。 協助「大肚山海 屯研究」長期經 營。 協助「大肚山海 屯研究」長期經 營。 整地灌溉教學、 育苗葉菜類等農 作田間活動課程 設計與農器機具 保養技術。 計畫課程執行輔 導、後台課程活 動文件規劃、教 學助理輔導與課 程設計、農場、 食農教育推廣。

32

臨海農場負責人,並致力於 環保相關工作。 實作課程講師,指導農業知 識傳遞與相關課程設計與規 劃。 負責人,並致力於環有機堆 肥開發。 美國德州大安德生癌症中心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腫 瘤生物學博士. 教育部部定副 教授 手作溫網室建置技術、人力 資源規劃、SOP 系統流程建 構與規劃等。 創業開設「中野 YUKIHIRO 商店」以支援九州各地的飲 食.文化.人為目的,積極展開各 項活動。目前已在九州境內 擁有 800 個以上據點。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 校社會系博士。 摩奇創意資深企劃師亦是台 灣愛丁頓寰盛洋酒資深品牌 講師。 台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典藏專 案、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置專案 執行,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特展 策展 / 展示視覺設計。 東海大學化工學系畢業,自 幼務農,配合所學的程序設 計、製程管理與改善將其應 用於作物種植管理方及蔬菜 配送物流管理的作業。 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畢業, 具「食品保健初級工程師」 證照,也參加過兩場次的 「新產品(食品)開發創新創意 競賽」及「專案管理課程」 等等。


柒、計畫成果獎勵機制 一、獎勵教師: 針對參與本計畫之授課教師,計畫將予以編列兼任助教經費;兼任助教的工作將協助授 課教師與實習場域之間的溝通與連結工作,並協助參與計畫學生於實習場域之工作。此 舉將能有效的降低授課教師參與本計畫額外的負擔,而計畫成果內容,計畫辦公室也會 樂意協助所有老師申請其它教育部計畫 (如樂齡計畫或是志工服務計畫等等)。基本上, 此計畫希望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協助老師走出戶外的,進行翻轉教學。 二、獎勵學生: 針對參與計畫且符合資格的學生,除了該有的學分外,另外將由計畫辦公室擇優發于其 修課證明,且對於有志於更進一步進行農業生產的學生,將會協調管院與東海創新育成 中心輔導其組成團體,參與各類型的創業競賽。並考量未來紅土學院的營運經費多寡, 擇優提供(或入股)創始基金,實際參與學生的創業過程,並以紅土學院的力量來輔導, 確保其有良好的開始。學生可以提出各類社會企業的設計方案,本計畫將設置社會創新 的設計競賽,得到前三名者,特別輔導並幫助其實現社會企業的方案,並成為學校社會 創新實施的重點方案,提供創業獎助金補助。 三、建制場域: 場域的建制一直是本計畫的最大目標,除了,因此希望本計畫所支持的紅土學院能扮演 一個全校性的實習場域,容納各科系的學生進來這個場域尋求除了自身專業知識外的跨 界力,同時以農場為基地發展社區支持型農業,深化師生與社區居民對於土地,環境與 生命的關懷能力。我們期待脫離積習仰賴、短暫而無法永續發展的食物系統,而致力成 為社會及生態的責任者,並且在提供優質食物,生命中基本需要的同時,給予教育以及 培力,以「紅土學院:城市農園實踐與創新」系統,鞏固自己今天及未來世代食物供給 安全的機會。

33


附錄 一、東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研能量 興辦農場原為立校方針之一,創校初期(民國 47 年)本校董事亨德博士即闡明大學農場的目的 有四:(1)建立學校與鄰近農業的關係;(2)增加員生工作機會;(3)使學生明瞭日常生活與社 會的關係,並促進其了解;(4)利用學生服務的精神,使在人格上得到良好的教育意義(東海 大學校史,1981)。本校有四大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計 16 個學系所,647 位課程老師,年累計 數百件的政府機構和民間組織的委託研究案,從事各項社會、政治與生態環境問題之調查與 服務工作,學年作育近八千位青年學子,定能為國家食安問題,從農業型態找出解方,為社 會穩定成長,投身貢獻(如下表一)。 學院別

文學院

社會科學院

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

法律學院

學生人數

2,157

3,086

1,533

938

專兼任教 師人數

226

206

150

65

教育學程 都市計劃學程 文化創意產業學程 議會助理學程 參數式城市介入行動 學 程 企業法律學分學程 文史哲學分學程 公共服務學程 課程群組 企業與社會學程 兒童婚姻家庭學程 師資培育中心 醫事法研究中心 英語中心 建築研究中心 院級 都市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企業法制研究中心 中心 大度山人文思想沙龍 創藝媒體中心 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 法律服務中心 資料來源:東海大學文學院、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東海大學法律學院

總學生人數:7,714人 開課老師總人數: 647人(四個學院共含專任教師250人)

34


二、以「綠領袖一級產業人力資源公司」為題,參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2016 社會企業創 新創業競賽,榮獲學生組第三名。

35


三、工作坊活動成果照片摘錄

採收蔬菜教學

包裝蔬菜作業流程

香草園設計教學課程

香草阡插實作教學

蘇迪勒:颱風災情一隅

蘇迪勒:綠領袖與志工農場整理

36


植物生理教學課程

作業組上課情形

四健會說明與傳承

苦楝水製作

蔬果加工:芒果青

教學參訪:千畦種子工作坊

37


農耕種植部門:採收作業

後勤資源部門:開會討論

行銷策略部門:行銷策略進行

行銷部門宣傳:榮總擺攤

蔬活供給部門:包裝蔬菜

食農教育部門:企畫專案執行

3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