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Page 1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 博士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引 言 你把嬰兒抱入懷中的最初一刻,感覺沒齒難忘。那神奇的一刻,想一想也令你心花 怒放。但是,你的喜悅無關孩子的智力、創意或者才能,純粹是抱着初生或剛領養 的嬰兒時產生的奇妙情感交流使然。 你最關心的當然非孩子的才能,而是希望他們身體健康,生活正常。無論你的孩子 是資優學前幼兒、才華橫溢的學齡兒童,還是聰明絕頂的少年,他們首要身份還是 嬰兒、小孩或少年,資優與否僅屬次要,一旦主次顛倒,孩子非但不能盡展潛能, 鶴立雞群,還可能因為勉強自己而飽受壓力。 孩子如何成為資優兒 資優兒童當然需要家長指導,但推動力與壓力有時可能是銅幣的兩面。資優兒童將 壓力內化的風險亦高。他們通常很早嶄露才華,可能在其他同齡孩子只懂幾個單詞 時,已能說出完整句子;可能對周遭觀察入微,見人所不見;所問問題可能顯示一 般學前兒童所沒有的理解力。 資優兒童可能在玩複雜的拼圖遊戲、砌樂高積木、拆東西時,展現非凡的空間理解 力;可能興致勃勃而迅速地學會字母、數字、顏色、形狀;像成年人般解答數學難 題;自發閱讀;或表現遠超一般兒童水準的音樂才華。孩子這些行為固然獲得高度 讚賞,讚賞可以促進學習,但經過孩子內化,可能變成過高的期望。 孩子的資優特質只有一部分是遺傳的。他們的大部分才華得以發現,要歸功於父母 和其他成年人提供具豐富學習機會的環境。家長可通過許多共享方式,體驗促進孩 子學習的樂趣,例如可從鼓勵閱讀開始,繼而增進孩子對文化、藝術、環境、勘 探、科學、政府和國際社會的認識。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發掘社區資源,將博物館、 公園、圖書館、溫室、水族館、觀測站、自然教育中心、劇場、音樂廳等,列為孩 子的學習經驗。家長確實是孩子非常重要的教師。他們投入時間和關注,樹立熱愛 生活和學習的榜樣,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機會。

i


ii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培育資優兒的挑戰 培育資優孩子的正確方式,莫衷一是。家長固然應以自己家庭和文化價值觀為指 南,但要教出好孩子,也有一些基本原則可循。隨着媒體主導的文化變得複雜, 家庭尤其要重視這些原則。在拙作 How to Parent So Children Will Learn (Great Potential Press, 2008) 和 Keys to Parenting the Gifted Child (Great Potential Press, 2008) 中,我強調這些 輔助概念。我根據研究與自己輔導資優兒童的臨牀經驗,發展出十項讓資優兒童成 才的原則。「Sylvia Rimm 博士資優兒成才十原則」旨在鼓勵孩子盡展潛能,邁向幸 福、成就斐然的成年,積極貢獻社會。如果為人父母的你也認同這些目標,那麼 「Sylvia Rimm 博士資優兒成才十原則」將對你一家極有幫助。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目 錄 頁

章 節

i

引 言

1

目 錄

2

Sylvia Rimm 博士簡介

3

本書使用說明

5

第一原則:如果兒童表現成熟和有責任心,可逐漸給他們更多權力,培養 他們的信心與內控感。

9

第二原則:成年人直接對兒童說的話,或成年人之間在孩子聽得見的情況 下談論他們(明示式談話),都會顯著影響孩子的行為和自我認 知。

12

第三原則:父母對孩子的學業和期望給予明確和積極的信息時,必須保持 一致,孩子才較可能有所成就。

15

第四原則:孩子一旦與某位成年人「結盟」,對付家長或教師,會形成對立 態度,使孩子的威力比一位成人更強大。

19

第五原則:孩子如果能夠在競爭與合作環境中揮灑自如,將來必有所成。

23

第六原則:如果孩子經常領略到學習過程和成果之間的關係,他們會繼續 展現成就。

26

第七原則:家長與教師對資優兒的成敗得失反應過敏,會導致孩子因急於 求成而承受強大壓力,又或在失敗時失望氣餒。

28

第八原則:除非家長滿有信心能夠控制後果,否則應避免與兒童對抗。

30

第九原則:缺乏和過多都是反映相同的問題。孩子擔心和逃避做作業,其 實比做作業時更緊張。他們只有通過奮鬥,才能培養自信和毅 力。

33

第十原則:如果孩子有學習榜樣,就容易學到恰當的行為。家長可以成為 孩子唾手可得的好榜樣。

35

參考文獻

1


2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 博士簡介 Sylvia Rimm 博士是心理學家,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家庭活動診所總監,凱思西 儲大學醫學院臨牀教授。向她尋求指導的家庭遍及全球。她的著作逾 20 本,包 括 How to Parent So Children Will Learn 與 Why Bright Kids Get Poor Grades,兩 書 同 獲 USA Book News 2008 年度全國最佳圖書獎。其他作品包括 Growing Up Too Fast: The Rimm Report on the Secret Lives of America's Middle Schoolers、Keys to Parenting the Gifted Child、 Raising Preschoolers、See Jane Win®、How Jane Won、See Jane Win for Girls 等。 See Jane Win® 曾 打 入《紐 約 時 報》暢 銷 書 排 行 榜,電 視 節 目 Oprah Winfrey Show、 TODAY Show、People 雜 誌 等 亦 有 專 題 介 紹。Sylvia Rimm 博 士 與 Gary A. Davis 及 Del Siegle 合撰的教科書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是研究院最常選用的資優教 育科教科書,現已推出至第六版。她發展的國際認可創造力測驗「發現創造才能團 體量表」與「發現興趣團體量表」,為美國多個校區採用來識別兒童參與資優課程。 Sylvia Rimm 博士曾任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TODAY Show 節目特約記者凡九年,亦經常 出席電台節目,令這位兒童心理學家廣為全球觀眾聽眾熟悉。電視台記者兼 TODAY 前女主播 Katie Couric 曾說;「Sylvia Rimm 博士冷靜而理性的言論廣受歡迎 — 她的意 見實用,而且立竿見影。需要大大小小協助的家庭,都視她為守護天使。」 Sylvia Rimm 博士是 Creators Syndicate 的專欄作家,在刊登於全美報刊的專欄提供培 育子女心得,每年解答數以千計來自全球各地家長的來信。她常在全球各地發言與 撰文,評論家庭與學校培養兒童的手法。她亦從丈夫及成就不凡的孩子裏獲得啟 發。她有兩女兩兒及九位可愛的孫子。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本書使用說明 本書提供「Sylvia Rimm 博士資優兒成才十原則」,對很多尋找裁培資優子女指南的 家長會是及時雨。 十項原則是根據對兒童智力、社交和道德發展的詳細研究資料 寫成,亦顧及資優兒童不同的早慧程度,以及對資優兒童心理強度和社交情感問題 的研究結果。 如果你正在閱讀本書,你可能希望你的孩子能盡展潛能。你和伴侶或許討論過裁培 孩子背後的價值觀,或者從沒討論,因此你們可能對孩子的將來有不同的看法。現 在是時候與另一半討論一下對子女的夢想和期望,了解彼此的願景,以便共同努 力。 家長討論 你與另一半就培育子女的討論可分兩部分。首先,你可以分享對資優子女人生成就 的夢想或願望。此刻你大可想像子女將來富甲一方、大權在握和貢獻非凡。每位家 長不妨了解另一半對子女的願景。雖然這些想法可能不切實際,卻釐清彼此的價值 傾向。為免對彼此的夢想有偏見,你可以把對方的看法先寫下來,然後再討論。 討論的第二部分,應將你的夢想與現實加以調和。雖然你的孩子可能屬某才華領域 的最優秀 5%,但是將中國和全球每年出生兒童數目乘以這個百分比,資優兒童數 目會大得令你難以置信,你也會將願望變得現實一點。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大 學、研究院或專業學院獲得良好教育。有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投身某種行業,亦 有家長預測子女將來最熱衷於創業。家長不妨與子女一起探討這些希望。 無論父母的願望為何,孩子長大就會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但父母的智慧和經驗總 是有益的。我鼓勵家長以豁達態度,引導孩子投身他們感興趣的職業,為世界作出 一點貢獻。同樣重要的是,年輕人總要有足夠收入養活自己。

3


4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往後步驟 下一步是參考本書目錄,決定從那一原則開始讀。也許你想順着本書編排,每周討 論一原則,或者你寧願按本身需要先讀某一原則。每周一原則不但讓父母有足夠討 論時間,還可與子女一起將當中的建議或秘訣付諸實行。一些原則比較複雜,需不 時檢討。這些法則亦可按孩子不同成長階段而調整應用方式。 你會犯錯,會與人有意見分歧。你將因應自己的文化價值和情況而調整本書法則加 以應用。你毋須要求自己或子女做到完美。無論你是多稱職的父母,有多愛你的孩 子,很多事情是你無法控制的。希望你會享受這個育兒之旅,因為這確是一個富挑 戰性和令人興奮的旅程。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博士第一原則 如果兒童表現成熟和有責任心,可逐漸給他們更多權力,培養他們的信心與內控 感。 你的孩子需要你的悉心領導和限制,才有安全感。設想字母“ V ”。當孩子還小, 他們處於“ V ”字底部,選擇、自由、權力皆有限,但責任亦少。當他們逐漸成 熟,父母可以給他們更多選擇、更多自由、更大權力,以配合更多的責任。孩子獲 授予更大權力,會感到獲信任。一旦父母把這個“ V ”倒轉成“Λ”,給孩子過大權 力,過多選擇、過多自由,令他們未具備做負責任決定的能力,已獲過大權力,就 算你設下合理的限制,孩子也會覺得你奪去他們的自由。他們過早希望獲成人一般 的對待。權力過大的孩子,太早獲得太多權力,就算遭到普通的限制,他們也會覺 得權力遭剝奪殆盡一般,變得憤怒、沮喪和反叛。 資優兒童有時說話老成,容易令父母誤以為他們應該較一般兒童有主見,過早給予 他們過大權力。我曾寫道:「如果資優兒是負責當家作主的話,神早已將家園造大 一點。」他們的智商可能很高,但如果他們明白父母教師有足夠的智慧和經驗來指 導他們,他們會更快樂,更有安全感,更有自信。 實 例: 實例一: 5 歲資優女孩的母親問我如何應對女兒的留言。女兒對她說:「休想控制 我。」我問她怎麼回應,她說她向女兒保證沒有試圖控制她。我建議一個更好的答 案。我教她說:「向女兒再三保證你和爸爸都非常明智,將會對她循循善誘,多加 教導。」母親當初的做法可能是給予孩子超出她所能駕馭的能力,導致她貪得無 厭,但同時感到信心和安全感都少了。我教她的做法目的是安撫她,讓她做個身心 健康的兒童。 實例二: 我 撰 寫 拙 作 Growing Up Too Fast: The Rimm Report on the Secret Lives of America's Middle Schoolers (Rodale Publishing, 2005) 時,調查了 5000 名介乎 8 歲和 14 歲的兒童, 並與其中幾百人在焦點小組會面。許多孩子認為他們應該享有更大權力。一名 10 歲男孩說:「我的父母會不聽我的。爸爸認為我應該受特別對待,因為我是孩子。

5


6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我想得到像我父母一樣的待遇。」一名 12 歲女孩說:「我們需要更多的自由,父母 實在太過保護我們。父母無時無刻對我們頤指氣使,實在不公平。」很多年幼孩子 都認為自己應該享有更大權力。 實例三: 在我的臨牀經驗中,曾輔導許多資優青少年,他們有些不聽父母話,有 些拒絕做他們認為教得差的教師給予的功課。他們感到憤怒,因為他們自以為應該 決定一切。這些孩子獲他們欣賞的教師給予 A 級,被他們不欣賞的教師給予 F 級。 他們未有盡展潛能,而且放棄機會。當我在香港向潛能未展資優兒的家長發言時, 一些父母不約而同地說類似個案,指一些青少年因為瞧不起某些教師而想盡快退 學。 Sylvia Rimm 博士提醒你: 貼士一:

不要給學前資優兒太多選擇。說話宜明確並具指導作用。不要問你的學 前孩子想不想吃飯、小睡、執拾玩具、由爸爸還是媽媽講故事。相反, 應以正面而帶指示性的語調說「現在是時候吃東西或小睡了」、「現在, 請你先收拾好玩具,我們才閱讀故事」,或者「今天由爸爸讀故事給你 聽」。他們仍可以選擇玩甚麼玩具或進餐時吃哪幾味有益食物。

貼士二:

每年分幾次逐漸給予孩子更多選擇、自由、權力。每年生日,每個新學 期初或每季之初,你可以給孩子新的權限和責任。例如,你可以說: 「現在你 8 歲了,可以騎單車到朋友的家,你每晚可以看一小時電視, 每天跟我做菜。」你可向孩子表明,每個新季度或大一歲時,他可以獲 得更多的選擇、自由,並負得起更多責任,令孩子感到你適當地逐漸增 加他們的權力。

貼士三:

父母,請相信自己。設想自己為有智慧而體貼的父母。耐心聆聽和思 考,然後再回應你的孩子。他們會尊重你的回應,你可以貫徹始終,堅 持到底。別忘記,你是成年人,有權代表全家作正確決定。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貼士四:

父母,不要自削權力。盡量避免不耐煩地對你的孩子說:「你把我氣壞 了。我真拿你沒辦法。」雖然每個家長都偶有此感,但說那些話會令孩 子有覺得自己權力大了,但也感到不安。當你覺得大權旁落,大可停一 停,冷靜下來,但仍強裝大權在握。這樣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尊重你。 如果你仍不明白問題所在,不妨想像如果教師告訴學生她已管不住他 們,那一班的成績會變得多糟。

貼士五:

過大的權力縱然可以收回,但並不容易。如果你已經給予愛鬥嘴的孩子 太多權力,不要稱他們為律師,否則他們會變本加厲。以下從拙作 How to Parent So Children Will Learn (Great Potential Press, 2008) 中 節 略 的 防 爭 論 程序將對你有幫助: a.

愛鬥嘴的孩子挑釁你時(他們總在你不方便時開口,因為他們憑直 覺知道你那時不堪一擊),提醒自己不要立即說「是」或「否」。相 反,在他們提出要求後問他們理由,使他們無法指摘你不聽他們。 此外,由於他們有足夠時間與你交談(交談使他們覺得自己聰明), 他們心情會較好。

b. 聽過他們的理由後,說: 「先讓我想想。幾分鐘後再談。」 (讓自己有 更多時間應付更大的請求)。 c.

防爭論程序中的 b 步驟有三個好處。第一,你可保持理性(當你 不小心助長孩子放肆時,你最想如此)。第二,訓練孩子耐性。第 三,因為好爭論的孩子往往是聰明而很會擺布別人,你不置可否, 可使他們知道,如果循規蹈矩一點,會增加父母答應要求的機會。 當你保持冷靜,考孩子耐性之時,亦是他們最守規矩之時。多好!

d. 想想他們的要求和理由。不要對他們所堅持的要求有偏見。若你答 應他們,應報以微笑,表現和顏悅色。 愛爭論的孩子很少見成年人 笑。 e.

如果你拒絕他們所求,有時你需要說「不」,說起來應斬釘截鐵,並 提出幾個拒絕理由。千萬不要改變主意,也不要討論下去。不要讓 他們使你內疚。孩子應學會接受別人說不。

7


8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f.

如果他們再掀爭論,與他們一起冷靜地檢討,說你已經聽過他們的 要求,聽過他們的理由,也花時間考慮過那些理由,並已給他們答 案,解釋過原因,討論到此為止。

g. 如果他們仍然爭論不休,而他們又在 10 歲以下,且身軀不龐大, 讓他們返回自己房間靜思。如果你無法送他們入房,你大可乾脆地 走進自己房間,鎖上房門。如果孩子敲門,不要理會,自己讀本好 書,放鬆心情。最後,讓他們知道父母已贏得說「不」的特權,讓 他們了解到他們可以選擇繼續做兒童。然而,他們可能不欣賞後 者,但你的家會變得更加和睦,你的孩子會發現你是正面、公平、 講理而非懦夫。他們會尊重你。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博士第二原則 成年人直接對兒童說的話,或成年人之間在孩子聽得見的情況下談論他們(明示式 談話),都會顯著影響孩子的行為和自我認知。 讚美孩子,等於向孩子傳達你的價值觀和對他們的期望。讚美欠奉,代表你不信任 孩子。合理的讚美,例如「思想慎密」、「勤力」、「聰明」、「有創意」、「強壯」、「善 良」和「善解人意」,為孩子定下崇高但合理和指日可待的期望。「完美」、「一流」、 「聰明絕頂」、「天才運動員」、「最美麗」和「才華橫溢」等讚美,可能為孩子設下無 法實現的期望。那些期望被兒童內化,以後每當孩子發現無法實現那些遙不可及的 目標,期望就變成壓力。資優兒童容易從許多方面聽到極高讚譽。但讚美辭是雙刃 劍,既可激勵他們,亦可令他們抗逆力減弱,導致潛能未展。 在孩子聽得到的情況下討論他們(明示式談話)也等於對他們設下期望。如果他們 聽到你向祖父母和朋友說你如何嫉妒心重,如何頑皮,如果你把他們形容為「小惡 魔」或「過度活躍孩子」,如果他們不斷聽見人說他們害羞、焦慮、膽小怕事,他們 就會以為你說的是真話,認為自己無法控制這些問題行為。 孩子聽到別人怎樣形容他,就會有怎樣的表面性格。積極而合理的話能激勵他們。 持續的負面描述將導致他們失去信心,無法盡展潛能。 實 例: 實例一: 一名 10 歲資優女童的母親早前說她是完美主義者,我遂與女孩討論。女 孩解釋說,她最喜歡事事做到完美,用心做確保工作無誤。她也承認討厭寫故事。 我向女孩解釋說,用功做好每件事,當然不算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是指過度工作, 即使工作已經做得出色,但仍然擔心不夠完美。完美主義意味着因為害怕犯錯而逃 避具挑戰性的任務,或因犯錯而有不必要的苦惱。我幫助她了解完美主義之後,她 補充說:「我不想寫故事,是擔心教師批評我的作業,擔心這會令我自覺愚蠢。」

9


10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這個女孩的問題無疑是源於完美主義。她與許多極度資優孩子一樣,聽過家長和教 師對她的非凡智力極度讚賞。同儕認為她天賦異稟。聽到人人誇讚她,期望她前程 錦繡,她自覺要做到完美、無可媲美、聰明絕頂,卻也因此承受極大壓力。她擔心 教師不會讚賞她寫的故事,會損害她的自我概念,所以她寧願不寫故事,免被批 評。 實例二: 某天我早上到學校主持講座,同日晚上主持家長講座。出席早上講座的 一位教師,本身也是家長。她說的 12 歲兒子,沒有她坐在身旁就拒做功課。她說 試過鼓勵他,提醒他有多麼聰明,如果他肯做功課,肯定份份拿 A。我反而建議媽 媽告訴兒子,他開始長大了,要在自己房間桌子獨自做功課了。當說服他開始做功 課時,她可與丈夫在房外,讓孩子聽到他們說他勤力了,能獨立處事了。 到晚上家長講座,那位教師也有參與,說孩子回到自己房間獨自做功課,同時她也 跟丈夫在房外,讓孩子聽到他們說他肯嘗試獨自做功課。她說那是她第一次見到孩 子在沒有她幫助之下努力做功課,令她驚喜莫名。雖然他們仍要繼續以交談方式改 變兒子的壞習慣,但也不失為一個好開始。 實例三: 與父母討論他們的 10 歲兒子時,父親順帶問有關 4 歲女兒的問題。他說 女兒非常害羞,不知是否因為她是家中最小。我問他們是否常在談話中指她「怕 醜」,他們承認經常如此,爺爺奶奶和朋友也如此說。女孩其實已被標籤為「害羞 女孩」 。我向那對父母解釋說,談話時要避免說「害羞」,應以直接或明示方式讚女 兒如何交遊廣闊和待人友善。父母獲得如此簡單易辦的建議非常高興,二話不說付 諸實行。 三年後,他們再來見我,問我有關女兒的問題,今次他們擔心女兒變得太過活潑。 他們的說話用詞應該溫和些。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 博士提醒你: 貼士一:

對兒童的讚美要恰如其分;誇讚之詞,待他們心智成熟,懂得成功需苦 幹的道理時才說也不遲。考慮一下你想孩子建立甚麼價值觀,就用能反 映那套價值觀的讚美詞。你也可以用有助激勵他們的字眼。「聰明」、 「思想家」、「努力的人」、「有創意的思想家」、「仁慈」、「善解人意」、 「關懷別人」、「堅毅不屈」等,都能對孩子起積極作用。那些字眼對孩 子定下合理而遠大的期望,同時強調付出努力的重要。

貼士二:

不要在孩子聽力範圍內與他人討論孩子的問題行為(明示式談話)。如 果你說你的孩子「遲鈍」或「懶惰」,他會開始相信他註定如此,只會繼 續懶下去。同樣道理,孩子聽得多別人形容他「害羞」、「頑劣」、「緊張 不安」、「過度活躍」和「妒忌心重」,性格會受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孩子被診斷出某種障礙症,請讓孩子在醫生或心理學家解釋時離開 房間。醫生往往意識不到診斷結果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如果孩子被描 述為注意力不足、衝動或過度活躍,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無力控制這些 行為。你可以在見醫生後,向孩子解釋該症只會使他們較難控制,令他 們不致於以為自己對該症無能為力。

貼士三:

刻意用積極的明示式談話去幫助孩子發揮潛能。讓孩子聽到你與伴侶或 朋友談話,可以培養孩子自信,陶冶他們的性格。「她沒以前般害羞」、 「她永不放棄」或「他對妹妹很仁慈」之類的說話,有助孩子過積極人生。

11


12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博士第三原則 父母對孩子的學業和期望給予明確和積極的信息時,必須保持一致,孩子才較可能 有所成就。 父母互相尊重,以妥協方式解決分歧,自然會得到孩子尊重。家長各持己見,會令 孩子無所適從。互不尊重的父母,是不會得到孩子尊重的。如果你把配偶描述為 「惡魔」或「笨蛋」,雖能暫時令孩子覺得你是通情達理的好爸爸或好媽媽,但暗中 對孩子說配偶或配偶父母的不是,也可能弄巧反拙,最終不再得到孩子尊重。互相 尊重,對離異夫婦來說不易辦到,但對破碎家庭來說其實更加重要。家長與祖父母 應團結一致,互相尊重,既為孩子樹立榜樣,也教孩子和平解決分歧。 當家長重視教師、教育和學習,孩子也會重視教育。當家長分享他們遇過最出色教 師的故事,他們也同時提升孩子教師的重要性。家長及早確立對孩子高等教育的期 望,孩子會假定他接受的教育會持續到大學、研究院進修或專業進修。 實 例: 實例一: 一名 11 歲男孩接受測試,結果顯示能力一般。他的父母表示,孩子年紀 雖輕,但幼年已開始閱讀,詞彙異常豐富,似是資優兒童。他的母親無法使他做習 作。孩子父親說(孩子聽得見)妻子太嚴了。之後,他們來到家庭活動診所學習如 何團結。父親特地抽時間鼓勵兒子學習。孩子考試成績逐步改善。學校將他轉到高 階班,處事變得十分獨立。他的智商測驗分數升至資優範圍。他的自信和學習動力 漸入佳境。到了高中,他已是一個傑出學生,現在他是一位醫生。 實例二: 一名 6 歲資優男孩在課堂上拒絕做習作。他告訴教師習作簿毫無創意, 沉悶乏味。他回家向父親抱怨學校的習作簿很無聊,他的父親認為那學校的創意不 足以滿足兒子。教師想孩子接受特殊教育,以處理他的情緒問題。 那個家庭向家庭活動診所求助。我發現他父親不自覺地助長了兒子的潛能未展情 況。父親然後向兒子解釋,做習作對他的腦筋很重要。那家庭又設立一個制度,男 孩每天完成習作就給他獎勵。教師亦准許他完成習作後玩電腦。男孩潛能未展情況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迅速改善。創造力對這個孩子最為重要。他現在是一個自然攝影師,為探索頻道和 國家地理頻道拍攝影片。 實例三: 一名 10 歲女孩時常表現膽怯。她的父親不明所以,只會罵她。她的母親 告訴父親不要再罵她。女孩變得更怯。他們向家庭活動診所求助,父母學習同心合 力。母親不再過於呵護女兒,父親也停止罵她。雖然女兒有些焦慮,但她的自信心 卻大增。最近她中斷服用多時的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藥物。她的成績有顯著進 步,教師對此感到驚喜。 Sylvia Rimm 博士提醒你: 貼士一:

父母保持團結,願意妥協解決分歧。如果孩子知道你們有分歧,但能私 下化解,那不成問題。如果他們認為父母其中一人總是很嚴厲,另一人 較平易近人,那就不妥了。受到挑戰時,他們會試圖拉攏易相處的一位 家長對抗嚴厲的一位,漸漸養成每當遇到困難就找捷徑逃避了事。他們 會認為易相處的一位家長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會一起對付嚴厲的一 位。他們會覺得這樣就敵得過要求他們用功的一位家長,漸漸懂得控制 父母。

貼士二:

父母在孩子面前互說好話,讓孩子知道你們互相尊重愛護。謹記每天說 好話,使孩子聽你說話。孩子會對互相尊重的父母加以尊重。

貼士三:

重視教師和學習。告訴孩子關於你最尊敬教師的事,亦說一下孩子教師 的好話。如果你與孩子的教師有不同意見,與他們私下會面,恭敬地討 論問題。

貼士四:

尊重你的父母,即你的孩子的祖父母。孩子以你們為榜樣。如果你們不 尊重別人,他們也假定長大後毋須尊重你們。

13


14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貼士五:

祖父母應該支持尊重他們的子女婿媳。祖父母可與孫嬉戲,但除非得到 孫的父母批准,否則千萬不可讓孫做他們父母所不容的事情。

貼士六:

不要支持虐打、性侵犯或辱罵孩子的父母。這是合力培育子女原則下的 重要例外,卻在以下情況難以應用: a.

父母不肯定某些行為是否構成虐待。

b. 父母任何一人害怕對方。 c.

父母任何一方沒有信心和財力離開有虐兒的一方。

在這三種情況下,家長應向防止虐待婦孺機構或輔導員求助。每個孩子 都應受保護。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博士第四原則 孩子一旦與某位成年人「結盟」,對付家長或教師,會形成對立態度,使孩子的威 力比一位成人更強大。 第四原則是第三原則的必然結果,是家長和照顧孩子者不團結、家庭內出現競爭的 結果。大多數父母擔心自己是否稱職,但當中有些父母將這個希望化成追求做最稱 職的父母。家長任何一人不斷追求做到最好,可能會導致另一人覺得他們永遠做得 不夠好。 家長認為自己做到仁慈和藹、關心備至、愛護有加、通情達理,就是最好的父母。 亦有家長認為,要求子女有高度責任感和紀律,才是最稱職的父母。但父母雙方卻 未必能夠互相認同。一方認為自己對子女呵護備至,另一方卻認為是對子女過分保 護;一方要求子女循規蹈矩和有責任心,另一方則認為是過於僵化和嚴苛。因為他 們互不認同,變成各自為政,甚至認為有必要說服對方改變培育子女的態度。 父母試圖改變對方失敗之後,不單止放棄,更為了抗衡對方的影響力,決定將本身 的作風變得更激烈。呵護備至的仁慈家長更加保護子女,甚至庇護子女,使他們免 於滿足苛求家長的期望。對子女有要求的家長,則將要求提得更高,以抗衡袒護子 女的家長的影響力。這一方要求越高,那一方保護越多,那一方保護越多,這一方 要求更高。雙方因「抗衡」對方而各走極端,子女左右為難,認為自己永遠不能滿 足其中一個家長期望,但又肯定另一個家長有求必應,甚至會為他們的逃避責任行 為找藉口。 如果孩子面對父母自相矛盾的期望,又沒有信心滿足父母任何一方的期望,他們轉 向另一方家長求助。這個家長如果無條件地支持孩子,其實無形中也教曉他們逃避 責任。呵護備至的仁慈家長無意中保護了孩子免受困難。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時常 得到成人提供「逃避捷徑」,他們會養成逃避困難的習慣。 如果三至四個父母在互相抗衡情況就更複雜。家長爭相做最好的一個,爭取子女繼 續愛他們。父母離婚後,更認為給予子女最大的保護,溺愛他們,在物質上盡量滿 足他們,就可得到他們的愛。

15


16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實 例: 實例一: 「父親是惡魔」是壞規矩。父親被視為成就顯赫、有權有勢;母親仁慈心 軟。再細看這個家庭,父親對孩子有所期望,但母親和孩子都認為父親太苛求。孩 子學會以慈母做擋箭牌,逃避父親的權威。母親要麼設法說服爸爸改變初衷,要麼 暗中允許孩子逃避責任。孩子很快學會耍手段。母親全心保護孩子免受嚴父管束, 卻無意中將丈夫的地位貶低。 爸爸工作繁重,使孩子相信父親是「工作狂」,將來不可以像他一樣。隨着孩子心 智逐漸成熟,他慣性地與父親作對的態度,往往變成對其他權威人物也一樣勢不兩 立,最終導致潛能未展,男孩所受的影響尤甚。 實例二: 「母親是家中最膽小的人」是將母親塑造成傻瓜,最終導致青春期女兒變 得反叛。這過程由父親與完美無瑕的年幼女兒 Karen 結盟開始,母親則被塑造成無 能弱者。 Karen 年幼時,爸爸對她言聽計從,媽媽對父女這種關係羨慕不已,人人認為 Karen 是完美女孩。Karen 快要步入青春期時,媽媽注意到女兒開始與她角力。Karen 不想 做媽媽希望她做的事,經常向父親撒嬌,爸爸與 Karen 站在同一陣線對付媽媽。 Karen 開始發育,爸爸突然開始為完美的女兒擔心,不厭其煩地警告女兒不要吸 煙、飲酒、濫藥,更少不了叫她小心男孩。他覺得純真的女兒必須得到保護,避免 在成長過程中遇上壞事,決定對她加以管束。 管束等於說不,從沒拒絕過 Karen 要求的爸爸,此刻每次說不,都令她感到可怕, 並向媽媽求助。媽媽見第一次有機會與女兒建立密切關係,母女建立新聯盟,與爸 爸為敵。Karen 見聯盟湊效,喜上眉梢;一旦失敗,則再向爸爸埋手,來來回回地 操縱父母。 到 Karen 念高中,父母突然意識到要站在同一陣線,Karen 面對父母要單打獨鬥。不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管女兒如何出盡法寶試圖操縱父母,父母無動於衷,對女兒頻頻說不。Karen 向同 儕求援,找到一些同樣與父母不和的人。他們令 Karen 知道天下不乏嚴苛父母。現 在 Karen 組成自己的團隊,準備證明他們能與父母抗衡。 爸爸媽媽心裏焦急。Karen 與「失意人」為伍,父母更在她的房間發現香煙。他們怎 麼能相信她?他們不讓 Karen 外出,她爬窗出走。他們懷疑女兒與一個「失意男孩」 發生關係。她擱在書房桌上的日記,提到「憎恨」父母。她不尊重父母,不守家 規,以前的 A、B 級成績降至 D、F 級。以往的可愛小女孩發生了甚麼事,他們大惑 不解。 叛逆的 Karen 自幼享有過大權力,父親更在不知不覺間助長她與母親競爭,令她如 今感到被離棄、失寵、失控。這樣的女孩會走向各條叛逆之路,他們不約而同覺得 自己缺乏權力。他們有此想法,正因為他們幼年獲賦予太多權力。有些女孩認為他 們的父母(尤其是父親)不愛他們,他們也必須得到愛。 爸爸和小女孩眉來眼去,聯手將母親貶為「家中最膽小的人」,令快要步入青春期 的女兒對母親不屑一顧。當父親也對她說不時,她感覺被父母離棄,可能促使她與 人發生一段又一段的關係,從中尋愛以填補被離棄的空虛。 Sylvia Rimm 博士提醒你: 貼士一:

向子女表明你重視並尊重配偶的智慧。不要貶低配偶。與你的孩子交 談,指出你的丈夫或妻子的優良品德。

貼士二:

謹記以莊重言詞形容配偶的職業。這樣一來,無論你或配偶都不會覺得 自己的工作被對方瞧不起。你的孩子將學會重視你的成就。

貼士三:

不要與子女結盟針對配偶。有時父母巧妙地辦到這點。正如說「我同意 你的看法,但我不肯定能否說服你媽媽(或爸爸)。」如果你告訴孩子你 重視你的配偶,對孩子、配偶和你本人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17


18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貼士四:

如果子女叛逆,請經常向他們保證你們愛他們。要保持堅定,不准他們 控制你。他們可能會認為你們的融洽關係是對他們的背叛。你應該經常 向他們保證,家長可以彼此相愛,同時愛惜孩子。

貼士五:

當你的孩子向你投訴爸爸(或媽媽)要求太高,當心不要被孩子控制。 他們希望你幫助他們逃避爸爸(或媽媽)的要求。你的回應要仁慈,但 不失對配偶的尊重。如果孩子說:「媽媽(或爸爸)要求太高。」適當的 回答是:「媽媽(或爸爸)對你有此要求,因為她(他)知道你做得到。 如果她(他)認為你做不到,就不會對你有這個要求。你應為媽媽(或 爸爸)對你有這樣的期望而高興。你做得到,媽媽(或爸爸)感到自豪, 你也開心。」 這樣回答,無論是關乎父親或母親,都給了孩子信心保證。更重要是, 答案為孩子定下一致期望,令孩子通過做出成績而建立自信。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博士第五原則 孩子如果能夠在競爭與合作環境中揮灑自如,將來必有所成。 孩子應該自幼學會勝敗只是過眼雲煙。雖然他們好勝心強,但也應該知道失敗時如 何保持振作。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有助他們茁壯成長,學會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既有競爭亦有協作。不斷退出競爭,根本不可能保持信心。家 長和教師可以逐步教孩子學會在合作和競爭環境都揮灑自如。某些環境應鼓勵競 爭,另一些則應促進合作機會。 對於資優兒童,失敗的恐懼令他們氣餒。資優兒童往往自認為領悟力強。家長可以 教子女要不屈不撓。孩子應學習靈活變通,視失敗為學習經驗。遇到挫折,檢討得 失,彌補不足,重定目標,經一事長一智。要紓緩失敗的壓力,孩子可以對所犯錯 誤一笑置之,下決心繼續努力,重新設計他們的成就目標。最重要的是,他們可將 失敗視為功虧一簣,非戰之罪。 最難應付的一種競爭出現在家庭裏。一家人應強調合作,而不是競爭。家長應鼓勵 孩子之間互助互愛,並予以讚賞。兄弟姐妹之間應共享成就。教導兄弟姐妹為對方 的表現喝彩,可以克服兄弟姐妹因競爭而產生的難堪。 有些孩子在競爭激烈的家庭生活,而且在許多活動中成績優異,但勝利需要理性判 斷。孩子追求卓越是好事,只要孩子不因為別人眼光而去追求卓越就可以。父母常 說的「我們喜歡拿冠軍的孩子」或「…… 最聰明的孩子」,應改為「我們喜歡肯嘗試 的孩子」、「…… 有負責心的孩子」和「…… 全力以赴的孩子」。如果孩子為了討好 父母和吸引他們注意才做到最好,他們只會參加有把握、沒有壓力和不會導致焦慮 的活動。 家長提出如果孩子經常練習,將來可以參加奧運滑冰賽。這提議只是家長不切實際 的夢想,會製造不合理的競爭。只要子女展現非凡才華,這些崇高的理想假以時日 或有機會實現。子女還小,讓他們與朋友比賽一下,有樂趣也有光榮。

19


20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在家庭中的競爭有時會令人為難。當弟妹出生或父母再婚,孩子雖然知道他應為 家庭有新成員而高興,但亦可能會產生不可理喻的異常妒忌心,我稱此概念為「失 寵」。失寵的孩子通常表現消極、憤怒或悲傷。 資優兄弟姊妹有時會出現一個成就卓越,另一個潛能未展的情況。當潛能未展者的 情況改善,成就卓越者可能覺得受威脅。對孩子來說,明白一家人都可以同樣聰明 是最重要的。 實 例: 實例一: 我做過一項有關成功女性的童年的研究,受訪者最常提及勝出比賽的經 驗,亦有許多婦女講述了從失敗中學習的重要時刻。勝利可振奮孩子和激發上進 心,但孩子亦可從失敗中學習。以下是研究個案之一: 一位資優但有閱讀困難症的成功律師,憶述在一次比賽中受挫的重要時刻。雖然她 閱讀有困難,但相信自己有歌唱才華。她和朋友一起去參加試音,各自獨唱一曲。 她唱得好,但因為害羞而歌聲太小。然後到她的朋友唱,她知道朋友的嗓子沒有她 一般好,但朋友自信十足地放聲高唱,結果成功了。在那一刻,她意識到如果不盡 全力,永遠不會有機會發揮潛能。她決心改變。 翌年,她入讀另一所學校,告訴教師她有閱讀障礙,獲得教師協助。經過多年的艱 苦努力,她終於向人證明,如果她比一般學生多付出兩倍努力,是可以比人聰明 的。最終,這位女士在法學院以全班最佳成績畢業。她提醒我們的讀者:「塞翁失 馬,焉知非福。」 實例二: Jennifer 是個勤奮學生,科科皆 A,直到高中她首次考到 B 級。她告訴父 親,如果只拿 B,努力也是徒然。她採取放棄態度,成績急劇下滑到 D 和 F 級,並 開始遠益友而近失意的朋友。她在高中最後一年開始前來見我,表示希望升讀大 學。後來她漸漸重拾正軌,成績改善,考入大學,在大學成績步步高升。她意識到 自己雖然不能科科皆 A,但依然可以表現出色,在商界創一番事業。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 博士提醒你: 貼士一:

提醒孩子,不管他們做得有多好或多糟,總有人做得比他們好,也有人 比他們糟。你可以雀躍分享孩子的勝利,分擔他們的失敗,但不要忘記 向他們解釋,第一名不過是過眼雲煙,加上一山還有一山高,在這級得 第一,升一級後將遇上更多一流對手。

貼士二:

教孩子稱讚和尊重其他表現出色的人。即使你的孩子贏了,他們也可學 習向其他表現者致敬。欣賞競爭對手的表現,有助調整他們的妒忌心 理。

貼士三:

減少孩子與家人和朋友之間的競爭。有妒忌心和表達妒忌感覺是人之常 情,但你可以教你的孩子欣然接受一家人可以同樣聰明的道理,或興奮 地接納一個成功的朋友。你還可以教孩子小心對待表現不及他們的朋 友。他們需明白他們可能永遠不及弟弟或妹妹聰明,但也要知道次佳或 第三佳也一樣是聰明。

貼士四:

與自己競爭以建立信心。為了鍛煉對一項技能的信心,孩子應與自己過 往表現比較,突破自己。

貼士五:

團體賽教曉孩子們分享成敗。學會跟自己比併後,可參加團體賽,學習 與隊友分享勝負得失。他們可以加入樂隊、數學隊、科學隊或創意團 隊,寓競爭於合作。

貼士六:

不要讓他們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如果他們的強項是術科,那 麼體育或音樂就是鍛煉不屈不撓精神的好科目。如果他們擅長體育,那 麼數學或樂隊可以幫助他們減壓。

貼士七:

競爭性的活動與非競爭性的輕鬆活動宜平衡發展。藝術、閱讀、音樂、 舞蹈和健身活動可紓緩緊張心情。

21


22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貼士八:

告訴你的孩子全家人與你同樣聰明。避免標籤他們。同一家庭不同子女 顯然各有先天差異,一些子女在智力、藝術才能、音樂才能或體能都有 不同,但同樣明顯的是,家人的競爭可鼓勵孩子在不同領域爭取注意。 當父母標籤自己的孩子,會限制他們在其他範疇的信心,同時增加他們 在標籤範疇的壓力。

貼士九:

向你的孩子傳遞以下有關家人競爭的訊息: •

為兄弟姐妹打氣,他們也會為你打氣。

你可能是家中次佳的一人,但在其他家庭你可能已是最好。

盡力而為比做全家最好更重要。

學會享受過程與自我改進,不要老是將自己與兄弟姐妹比較。

努力和態度同樣重要。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博士第六原則 如果孩子經常領略到學習過程和成果之間的關係,他們會繼續展現成就。 孩子的內控感是通過投放時間精力於學業並且有出色表現而獲得的。這份自我效能 感會因為孩子發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而進一步加強。孩子通常知道能 力、教師看法、課業和測驗的難度都有差別,並可能影響他們的校內表現。但是, 如果課程不合適,孩子不用功,卻仍然成績優異,或者他們全力溫習,卻事倍功 半,又或者付出與收穫沒有必然關係時,他們就會失去內控感,開始將成績歸因 於運氣,將失敗歸咎於教師,或斷定自己其實不那麼聰明。他們通常表面會說應該 更努力溫習,但很少會堅持到底,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溫習對成績或學習有任何作 用。 實 例: 成果

實例一: 10 歲 的 Rachel 是 樂 天 派 學 生, 象限 1

成績表科科皆 A,社會適應良好,交遊廣 闊。她的母親觀察到她不費吹灰之力就完

過渡性潛能未展

成就

成作業,遂帶她到家庭活動診所作進一步 付出 評估。測試結果顯示 Rachel 的智商 140。 她的學業成就測試成績則與同年級兒童及

象限 2

象限 3

過渡性潛能未展

象限 4

潛能未展

高她一年級的兒童比較,分數位列她所屬 年級的第 99 百分等級,與高一年級比,亦高於第 90 級。Rachel 承認學校習作的確 很容易,但她自得其樂,亦喜歡她的朋友。我們則建議她試試即時跳級。 Rachel 有些猶豫,但還是願意嘗試,因她獲保證如果跳級後不高興,可以回到原來 的年級。她既想與現在的同學繼續做朋友,但也相信可以結交新朋友。 Rachel 跳級後第一個星期有點緊張,主要因為她需要在新舊朋友之間作出調整。過 了三個星期,她對於新環境感到很雀躍,對她的功課和友誼重拾信心。四年後, Rachel 對於當初跳級感到高興,認為她得到適量的挑戰,她的成績仍然非常好,成 績多為 A 級。

23


24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實例二: 7 歲男孩 Robert 在學校有行為問題。教師認為他心智不成熟,並有專注力 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 ,鼓勵他完成課業後在房間內走動,消耗精力。他的作 業做得正確但草率。他經常因為等得不耐煩,在未輪到他時已叫出答案。教師建議 他的父母讓他作 ADHD 評估。 Robert 接受測試時,我們發現他的智商得分在 140 以上,學業成就測試成績好比一 個 9 歲資優兒。他的數學成績特別高,但數學堂也是他最搗蛋和覺得特別無聊一 堂。 我們問 Robert 是否願意轉修三年級數學課,他二話不說地表示同意。我們清楚告訴 他,三年級要求較高,入了三年級數學班,行為要有改善。Robert 跳級後行為問題 消失了。其他經驗顯示這情況並不經常發生。我上一次見到 Robert 時,他已經完成 11 年級(15 歲),完成所有課程後就可升上大學。高中沒有其他數學和科學課程供 他修讀,但他與家人商量後,決定在高中多留一年,參加運動項目,享受最後一年 高中的社交生活。他為了功課,在當地一間大學修讀大學學分課程。雖然他很年 輕,卻結交一小班好朋友。他們還未開始約會女孩,但 Robert 邀請了一個女孩出席 畢業舞會。他很高興能跳級學習和修讀大學課程。 實例三: Paul 為學校功課而感到吃力,只有三年級數學除外。他就讀資優學校, 入學智力測試得分 138。Paul 再接受測試,找出問題所在。他的言語智商分數從 133 下降至 118。他的成就測試成績顯示,數學分數符合資優學校的要求,但閱讀能力 分數卻低於年級標準。他被診斷出潛在閱讀障礙,學校每日額外幫他補習閱讀。雖 然他接下來的幾年繼續有閱讀困難,但他的數學和科學科成績優異,他對在閱讀方 面獲得的協助感激萬分。他的閱讀能力大有進步,縱然進度不能與他的數學成績或 與其他資優生在語言藝術和閱讀的成績一樣同日而語。他和家人明白他是雙重特殊 資優兒,雖然在各個領域都可以有進步,但在語言藝術方面卻可能需要額外協助。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 博士提醒你: 貼士一:

支持學校向你的孩子甚至全校學生提供適異性課程。支持向所有兒童提 供適異性課程,你會發現教師、管理階層及校董會較大機會回應你的訴 求。如果學校為學生提供適異性課程,你的孩子也將受益。

貼士二:

如果你認為子女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與子女的教師開會討論。聆聽教 師對你的孩子有何觀察。解釋你的憂慮。討論是否安排孩子接受試驗性 的轉變或進一步評估。不要讓子女參與會議,以免會議在無意中出現意 見分歧時,子女被捲入其中(見第二原則)。

貼士三:

尊重你孩子的教師和學校管理層。雖然你需要堅持不懈,但為孩子尋覓 合適的學位時,要準備隨時妥協。

貼士四:

向有豐富輔導資優兒童經驗的心理學家尋求專業協助。無論是校外或校 內的心理學家,都能為你的資優兒進行評估,證明他們有特別需要,例 如調適課程、個別科目加速學習、跳級、學習障礙、心理健康問題等。 對資優兒童有專門認識的心理學家,熟悉資優兒內化了的強烈情感和壓 力,或可幫助你解決培育資優兒時所遇到的問題。

貼士五:

為資優兒尋找別的學習環境。你現在的學校也許能幫助你的資優兒找到 其他學習環境,補充學校的常規課程,例如香港資優教育學苑(HKAGE) 在學年內和假期時提供增潤課程,也提供評估資源和育兒指導資料。

25


26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博士第七原則 家長與教師對資優兒的成敗得失反應過敏,會導致孩子因急於求成而承受強大壓 力,又或在失敗時失望氣餒。 子女有所成就,你應表示歡喜,但不應表現過度興奮。表現過度興奮不但令人覺得 造作,亦令子女為精益求精而增添壓力。在子女對自己的成就更有信心時,才表露 多點喜悅,就不用擔心他們感到壓力。 對子女的挫折採取淡然處理的態度,有助他們面對失敗,把失誤視作學習一部分。 溫和態度可以幫助他們學會接受批評,培養堅忍不拔精神。對孩子的平庸表現過於 消極或擔心,會導致孩子害怕失敗和缺乏信心。如果你以為他們會一事無成,他們 可能會對你的看法照單全收,放棄用功。你的焦慮情緒是會影響孩子的,可導致孩 子逃避挑戰和新經驗。 實 例: 實例一: Daniel 念高中最後一年,被稱為「高材生」,已獲一所名牌大學優先取 錄。全校家長和教師都稱讚他是非凡的天才。他本想修讀高級程度物理 IB 文憑課 程,但他卻是全班唯一數學不及格的學生。他的父母和教師有信心他能憑着天分, 毋須溫習也可取得修讀資格。 Daniel 遇到他人生第一個困難:因誤解步驟而測驗不及格。他很尷尬,變得非常沮 喪,甚至有輕生念頭。沒想到平時樂觀而學業優異的 Daniel,會因為測驗失手而想 自尋短見。他接受了輔導,但上大學後可能有更多掙扎,須面對其他挑戰。但願他 得到所需協助並適應下來。如果人們並非對他的高能力反應過敏,也許他能從容應 對挑戰。如果教師沒有任由他在準備不足情況下應考數學,也會對他有幫助。如果 他能與父母一起面對第一次挫折,會比在孤立無助的大學裏更合適。 實例二: 我輔導潛能未展的資優兒之初,發現他們的成績可以突然由 F 變 A。我對 他們突飛猛進的成績表示極度興奮,但興奮過後,他們下次成績又會變回 F。我學 會了以後在資優兒成績有進步時,只表示滿意,而避免過於興奮。現在,我鼓勵他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們之餘,也解釋保持水準的重要性,並建議他們把成績目標定高一點,令他們耐心 地發現自己從潛能未展到成績優異的箇中轉變。這種方法比起對他們表現過分欣 喜,導致他們極度焦慮以至退步,顯然有效得多。 實例三: 潛能未展資優兒的家長常常滿懷失意地走進我診所,抱怨孩子考試成績 或行為欠佳,縱然已褫奪他們一切特權,他們仍不悔改。我解釋說,這樣做只會讓 孩子以為父母已經放棄他們,令父母和子女都感到憤怒。當孩子們認為自己改善無 望時,他們會自暴自棄,甚麼也不嘗試。 Sylvia Rimm 博士提醒你: 貼士一:

為你孩子的成功喝彩,但不要過分雀躍。對你孩子成就的讚美要適度, 不要妄下結論,認為他們的成功能令他們揚名立萬。為游泳隊贏得金 牌,不等於可以參加奧運會,只是可晉身下一級比賽。不要毀了孩子的 夢想,但要向孩子指出如果想參加奧運,還需付出更多努力,贏得更多 比賽,不要這麼早就有太大期望。此刻,你只希望他們享受那活動,全 力以赴。

貼士二:

孩子比賽輸了,教曉他們要輸得起,不要放棄。盡量不要幫他們找失敗 藉口或歸咎裁判,應幫助他們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改善技術。他們或會 有點悲傷,你亦會為他們難過,但重要是不要替他們太過可惜,因為人 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太難過,他們只會以為落敗大過天。

貼士三:

縱然家長對孩子強差人意的表現表示合理程度的失望,能有效激勵孩 子,但不要因孩子表現差而生氣甚至施以懲罰。處罰的後果可能適得其 反,令孩子因為不滿而拒絕妥協,甚至自暴自棄,以後遇上覺得不能勝 任的事情,他們連嘗試也不願。

27


28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博士第八原則 除非家長滿有信心能夠控制後果,否則應避免與兒童對抗。 展開對抗而無力控制後果,只會引發更多主動或被動的對抗。對於大多數孩子來 說,成年人的勸說、啟發、身教、分工合作、鼓勵、建立正面的聯盟,總比命令或 要求有效。切實評估一下甚麼方法對孩子最有效,不要魯莽行事。 與兒童爭吵不斷,只會引發更多爭吵。以懲罰威脅他們,卻沒有執行到底,等於教 他們輕視你設下的界限。懲罰過重,則令他們憤怒,進一步與你對抗。 如果你與孩子繼續站在同一陣線,他們會想取悅於你而非得罪你,他們的身分與個 性會更符合你設定的正面價值觀與期望。 實 例: 實例一: 有些家長讓年幼孩子同睡。隨着孩子長大,父母想保留多點私人空間, 會要求孩子獨睡。一些孩子會聽話,並很快適應,亦有一些拒絕就範。有家長因為 這場角力向我求助,說他們每晚為這事與孩子吵架。 家長需要與孩子劃清界線,向孩子說明他們會把房門鎖上,讓孩子明白他們是說得 出做得到,不要繼續對抗。一兩晚後,孩子會在房門外哭,甚至可能睡在地上,這 時他們知道父母已釐清界線。這是父母能控制的後果,但他們往往不夠決心貫徹下 去。 實例二: 當孩子不遵守父母定下的規矩,例如完成家課或參加社交活動後沒有準 時回家,父母通常要求孩子承擔後果。合理的後果如禁止「打機」或看電視一晚, 容易執行。不過,如果家長因為太過失望而不假思索地設定後果,禁止孩子參加某 種運動或活動,勢難奏效,因為運動隊伍倚賴你的孩子,孩子亦有責任參加練習或 彩排。家長通常會心軟,原來的後果變成無效。所以家長必須細心思考要孩子承擔 甚麼後果,若孩子是青少年,考慮尤其要周詳。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實例三: 與青少年對抗的後果越來越難控制。他們不完成功課,你或會禁止他們 離開家門。年幼時,他們還會把功課做好,但步入少年後,他們無論如何都會外 出,因此最好不要將「留在家中」作為後果。 Sylvia Rimm 博士提醒你: 貼士一:

正面後果比負面的容易控制。孩子做得好,讚他們一聲。孩子辛苦溫習 後,一家玩個遊戲。類似的獎勵既容易貫徹始終,亦不易觸怒孩子。

貼士二:

要孩子承擔後果前,想清楚那些後果能否貫徹執行。處罰往往在憤怒時 施行,還很容易過度,亦不容易貫徹到底。你可以告訴孩子做某件事會 有後果,同時告訴孩子你已深思熟慮。這樣一來,你樹立講理、公道、 前後一致的榜樣。當你有額外時間思量各種後果,你可以選擇最有效的 一個。

貼士三:

先聽你的孩子解釋,再決定設置甚麼後果。要你的孩子承擔後果前,如 果先聽他解釋,或許你會對孩子有所信任。資優兒思想慎密,但也詭計 多端。養成聆聽他們想法的習慣,慢慢做決定,一有決定就要貫徹執 行。這樣你的孩子才會尊重你所設定的界限。

29


30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博士第九原則 缺乏和過多都是反映相同的問題。孩子擔心和逃避做作業,其實比做作業時更緊 張。他們只有通過奮鬥,才能培養自信和毅力。 有時我們錯誤評估孩子的心理問題。例如,我們假設兒童做引人注意的行為是因為 得不到關愛,憤怒青年之所以如此,因沒有獲得家長賦予足夠的權力或自由,而緊 張不安的孩子,是受了父母太多壓迫。這些都可能是真的,但如果他們習慣於接受 滿瀉的愛心、如果他們權力大得令父母無法控制、如果成年人對孩子太無微不至, 令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壓力,孩子都會展現相同的問題。過多和過少同樣有問題, 最重要是找出問題原因,再提供適當的協助。 兒童表現緊張,通常不需要減少或簡化他們的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希望 你相信他們可以完成課堂和有一個清晰的完成課業計劃。以視覺效果加強孩子的成 就感,有助他們順利完成作業。他們更加努力工作,緊張情緒就會減弱。孩子逐少 學習紓緩緊張,猶如接種了防焦慮疫苗。 家長相信孩子的獨立處事能力,不給予不必要的幫助,能培養他們的信心,減少他 們的焦慮。孩子在現實世界遇上甚麼困難,父母都施以援手,只會抹殺孩子的學習 動力,削弱他們的抗逆能力。 要家長和教師對孩子艱苦掙扎冷眼旁觀,是困難的事。但是,剝奪他們使出渾身解 數的機會,等於剝奪他們享受克服困難的成功感的機會。孩子竭誠付出,卻毫無收 穫,顯然會感到氣餒。有些任務確是太困難,但堅毅不屈下能夠取得合理成果,孩 子就能建立信心和抗逆力,能應付挑戰和面對失望。 實 例: 實例一: 7 歲男孩 James 精於閱讀,參加資優閱讀小組。每當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做 習作,他會不斷要求教師說詳細一點。有時,他顯得悶悶不樂,教師認為是因為家 長對他期望太高,給他太大壓力。教師安慰 James,幫助他,勸他的母親在家裏給 他多些幫助。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教師如果多問 James 的媽媽一些,會知道更多有關 James 在家中做功課時的情況, 並會發現 James 並非無人理會,反而是得到太多的關注和幫助。如果 James 的母親 和教師堅持要 James 多靠自己,James 或會獲益良多,能建立自信心。相反,兩人 都沒有認真思考 James 的問題,只憑直覺作出回應,不知不覺地使他在家在校都更 加依賴和焦慮。 實例二: 11 歲男孩 Derrick 因過度焦慮而要接受特殊教育。入學之初他要向全班演 講。放學後他回家告訴母親,指教師在全班同學面前令他難堪,令他對上學感到焦 慮。他的母親未能說服他,不滿教師難為她的兒子。她最後依我建議,致電叫逃學 調查官來把兒子帶上學。這個電話足以令他穿好衣服乘巴士上學去。 Derrick 的母親計劃見教師,事前徵詢我的意見。她計劃建議教師不要讓兒子在全班 同學面前發言,也不要批評他。我解釋說,Derrick 一日繼續逃避日常課業,就永不 能克服焦慮。我勸她說,Derrick 應履行在課堂上演講的責任,教師亦可以批評他, 這是他學習的一部分。我建議她要求教師先私下批評他,但漸漸視他如其他同學 般。這樣做 Derrick 的焦慮最終會因為發現自己原來能夠完成課業而減少。我還指 出,Derrick 不但過度焦慮,而且很脆弱,把教師的批評看得更壞。母親應該告訴兒 子,教師會糾正幾乎所有兒童的問題,幫助他們改善技能。Derrick 現已進步不少, 但我繼續協助他的母親。她是一個慈母。 實例三: 一 位 參 加 了 我 的 See Jane Win® 成 功 女 性 童 年 研 究(See Jane Win—How 1000 Girls Became Successful Women, 2013)的環境工程師,憶述她讀書時如何應付 自如。她記得曾刻意挑戰自己,學奏難奏的樂器。她說她向有音樂天賦的妹妹學 習,懂得將艱深的樂章拆開成多個小部分來理解。後來,當她進入工程學院,修讀 具有挑戰性的數學課,每當不理解習作而感到着急時,她會想起當年學音樂時,如 何將複雜東西化繁為簡以便掌握。她最終成為一個出色的數學學生和工程師。

31


32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 博士提醒你: 貼士一:

不要單憑徵兆對問題原因妄下判斷。謹記仔細了解孩子的環境和過去, 才斷定問題是否涉及某原因。許多問題都有相同表象。了解原因,方能 對症下藥。

貼士二:

回應高度敏感孩子的問題時,細想你為他們定下的目標。同情他們並不 夠。重要是了解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克服情緒問題,防止他們持續逃 避。孩子學會如何去應對他們的過度敏感和焦慮,朝着自己的目標勇往 直前,他們才能建立自信。

貼士三:

全程投入工作或興趣對克服焦慮極有幫助。讓孩子忙着做有成效、有正 面意義的事情,能有效減少他們的焦慮和增加他們的信心。

貼士四:

讓孩子感受一下成功克服憂慮的滋味,培養孩子的抗焦慮能力。幫助孩 子克服怯場的最好方法,莫過於讓他們在表演成功後聽到鼓掌。獲得觀 眾的起立致敬之後,他們懂得如何去應對批評和失敗。他們在最無信心 的領域取得一些成績,有助增強信心,將來勇於冒險。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博士第十原則 如果孩子有學習榜樣,就容易學到恰當的行為。家長可以成為孩子唾手可得的好榜 樣。 家長應該知道向子女示範態度與行為的好處與壞處。家長向子女說配偶的事,有助 子女識別學習榜樣。關愛程度、權力、相似程度是促成子女認同父或母為榜樣的三 大特點。如果家長未能勝任為子女榜樣,學校、社會或藉其他親朋戚友可啟發你的 子女尋找正面的模仿對像。學校也可以舉辦良師啟導計劃或提供模範教師,作為學 生榜樣。 實 例: 實例一: 當我帶兒童參與家庭活動診所時,我總是問他們像媽媽或爸爸多些。有 些孩子選擇其中一個,其他可同時選擇兩個,有幾個孩子說兩個也不像。然後,我 問他們與父母有何相似之處,我獲得以下一些有趣回應: a.

我很像我的爸爸。當我媽叫我爸打理一下屋外四周,他一聲不答。當我媽 媽叫我功課時,我也一聲不答。(不做家務或功課的孩子的反應)。

b.

我很像我的爸爸。他甚麼都反對,我也甚麼都反對。(時常與教師爭論的孩 子的回應。)

c.

我很像我的媽媽。她是一個媽媽,我想做媽媽。

d.

我很像我的爸爸。我將來想成為醫生。醫生幫助很多人。

e.

我既像媽媽,又像爸爸。我喜歡跟媽媽說話,喜歡與爸爸運動。

f.

我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媽媽。我很像阿姨。她年輕的時候潛能未展,我也 一樣,但我想我會像她那樣改變過來。

實例二: Troy 是高中生,見我時興高采烈。他興奮地說:「我終於知道我想要甚 麼!我的戲劇教師在他的職業生涯樂在其中,所以我想我會嘗試教戲劇。」

33


34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Sylvia Rimm 博士提醒你: 貼士一:

正面對待自己的工作,也正面對待配偶的工作。如果你每天下班回家, 都抱怨你的工作,你的孩子也將抗拒作業。他們會對學校功課和家務諸 多埋怨。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工作,試試轉工,並提醒孩子有學歷有更多 職業選擇。

貼士二:

樹立道德高尚、樂觀、活躍、勤力的榜樣。你的孩子留意着你的一舉一 動,收銀員贖多了錢給你而你不退回、駕車超速或對父母不敬,他們都 知道。你態度悲觀,滿腹牢騷,他們也察覺到。你說謊和騙人,他們有 樣學樣;你保持誠實,他們模仿了,自然也會誠實。做好榜樣不容易, 你無須十全十美,他們也不需要,但他們會對你所做所講的一切有樣學 樣。

貼士三:

抽空陪你的孩子學習和嬉戲。很多家長在我的辦公室泣訴孩子成長期間 沒有抽時間陪他們。與子女享受和培養共同興趣。

貼士四:

強調家人和朋友的重要。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交朋結友,長袖善舞,與 你的兄弟姊妹和父母多來往,向孩子示範怎樣與好朋友愉快相處。

貼士五:

保留對方的成年人地位和歡樂時光,與成年朋友保持關係。享受只有成 年人參與的娛樂、每周約朋友見面、只有成年人參與的度假,會令你保 持對生活的興奮感,亦令子女有所憧憬。你的工作提供娛樂的機會,你 在塑造一個均衡的生活。

貼士六:

介紹可作榜樣的成年人給你的孩子認識。你可能有同事或朋友值得你的 子女學習,或者可以成為你子女的良師。你亦可稱讚子女的教師,讓他 們成為子女榜樣。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參考文獻 Adderholdt-Elliott, M. (1999). Perfectionism: What’s bad about being too good? (Rev. ed.). Minneapolis, MN: Free Spirit. Baldwin, A. Y., & Vialle, W. (1999). The Many faces of giftedness: Lifting the masks. Belmont, CA: Wadsworth. Ceci, S. J., & Williams, W. M. (2007). Why are not more women in science? Top researchers debate the evidence.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olangelo, N., Assouline, S. G., & Gross, M. (2004a). A nation deceived: How schools hold back America’s brightest students, Vol. 1. Iowa City, IA: University of Iowa. Colangelo, N., Assouline, S. G., & Gross, M. (2004b). A nation deceived: How schools hold back America’s brightest students, Vol. 2. Iowa City, IA: University of Iowa. Csikszentmihalyi, M. (1996).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York, NY: Harper Collins. Dabrowski, K. (1967). Personality shaping through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Boston, MA: Little Brown. Davis, G. A. (2004). Creativity is forever (5th ed.). Dubuque, IA: Kendall/Hunt. Davis, G. A., Rimm, S. B., & Siegle, D. (Eds.). (2011).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Needham Heights, MA: Pearson.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 Erikson, E. H. (1963). Childhood and society, (2nd ed.), New York, NY: Norton. Goertzel, V., Goertzel, M., Goertzel, T., & Hansen, A. (2003). Cradles of Eminence: Childhood of more than 700 famous men and women. Scottsdale, AZ: Great Potential Press. Hetherington, E. M., & Frankie, G. (1967). Effects of parental dominance, warmth, and conflict on imitation in childr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 119-125. Karnes, F. A., & Riley, T. L. (2005). Competitions for talented kids. Waco, TX: Prufrock Press. Kohlberg, L. (1967). Moral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the public schools: A developmental view. In T. Sizer (Ed.), Religion education.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Piaget, J. (1952).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New York, N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Rimm, S. B. (2000). Gifted athletes, artists and musicians/grandparenting/holidays.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1(2). Rimm, S. B. (2001). How to raise a happy achieving child.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5(3). Rimm, S. B. (2003a). A united front/parent rivalry.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6(4).

35


36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Rimm, S. B. (2003b). Marching to the beat of a different drummer/learning disabilities.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2(2). Rimm, S. B. (2003c). See Jane Win for Girls. Minneapolis, MN: Free Spirit. Rimm, S. B. (2005a). Growing up too fast.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6(1). Rimm, S. B. (2005b). Growing up too fast: The secret world of America’s middle schoolers. Emmaus, PA: Rodale Publishing. Rimm, S. B. (2005c). How are your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5(4). Rimm, S. B. (2005d). How overempowerment leads to underachievement.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6(2). Rimm, S. B. (2005e). Teaching healthy competition.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6(3). Rimm, S. B. (2006). Keys to parenting your gifted child.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7(2). Rimm, S. B. (2007a). Children with fears and fearful children.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8(3). Rimm, S. B. (2007b). Helping girls build optimism and resilience—The I CAN Girl.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8(1). Rimm, S. B. (2007c). Keys to parenting the gifted child. Scottsdale, AZ: Great Potential Press. Rimm, S. B. (2007d). Raising amazing boys.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7(4). Rimm, S. B. (2007e). What’s wrong with perfect? Sylvia Rimm on Raising Kids Newsletter, 18(2). Rimm, S. B. (2008). Why bright kids get poor grades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Scottsdale, AZ: Great Potential Press. Rimm, S. B., Comale, M., Manos, R., & Behrend, J. (1989). Underachievement syndrome: Causes and cures. Watertown, WI: Apple. Rimm, S. B., & Lowe, B. (1988). Family environments of underachieving gifted student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2(4), 353-59. Rimm, S. B., & Rimm-Kaufman, S. (2001). How Jane Won. New York, NY: Three Rivers Press. Rimm, S. B., & Rimm-Kaufman, S. (2013). See Jane Win. Scottsdale, AZ: Great Potential Press. Rogers, K. B. (2002). Re-forming gifted education: How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match the program to the child. Scottsdale, AZ: Great Potential Press. Sisk, D. A. (1990). Expanding worldwide awareness of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and youth. Gifted Child Today. 13(5), 19-25.


資優兒成才十原則

Tomlinson, C. A. (1999). The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rrance, E. P. (1965). Rewarding creative behaviou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Webb, J. T., Amend, E. R., Webb, N. E., Goerss, J., Beljan, P., & Olenchak, F. R. (2005). Misdiagnosis and dual diagnoses of gifted children and adults: ADHD, bipolar, OCD, Asperger’s, depression, and other disorders. Scottsdale, AZ: Great Potential Press. Winebrenner, S. (2009). Teaching gifted kids in the regular classroom. Minneapolis, MN: Free Spirit.

37




聯絡我們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香港新界沙田沙角邨 電話 傳真 電郵 網址

: (852) 3940 0101 : (852) 3940 0201 : academy@hkage.org.hk : www.hkage.org.hk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有限公司2013年©版權所有 香港印刷。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