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ALK #7

Page 1

第七 期(隨

印行)

hkartalk.com

ARt 藝評 萌·異境

心 k a w L 景 2 0 13 遊玩‧四季

劉 建 華

藝托邦是一個以藝術評論為主題的網站 + 月刊媒體計劃,由一夥相信藝術與人和社會應 緊密連繫的青年,於2012年6月創辦。目標是透過藝術,評論自己和安身立命的世界。 我們鼓勵公眾投稿,以個人視角評論藝術,也推動作者和讀者交流,分享彼此看法, 從而達至我們的目標:藝道大同。


專題

醉翁之意不在酒 ArtWalk 2013

Credit: Courtesy of Hong Kong ArtWalk

文 / 楊天帥

某國是出了名黑心食物多,摻入化合物,豬肉可以變牛肉,這是名符其實的「掛 羊頭賣狗肉」了。雖說偽牛肉會吃壞人,仍有爭議,但欺騙總不是一件好事罷。 然而除了「掛羊頭賣狗肉」外,又有一句語意相近的古人慧語:「醉翁之意不在 酒」。這倒是典型香港人日常生活一部份:周五下班,拖著疲憊身軀,三五成群 去「飲杯嘢」。其實是否真的「飲杯嘢」倒無所謂,重要的是借酒消愁,或輕輕 鬆鬆聊聊近況,鬱悶之類。 一年一度的ArtWalk,大概也是「掛羊頭賣狗肉」或者「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搞 手百德約翰(John Batten)寄來的新聞稿,巧妙地以點列方式介紹這個堪稱香港 最大規模的慈善藝術活動: • 70 間參與畫廊; • 憑入場劵即可享用每間畫廊奉上的紅酒、啤酒、美食,及礦泉水; • 一連串在香港歷史街道舉行的ArtWalk Extra 活動;

2


• 首辦「香港畫廊周」,於 4 月19-27日一星期內,將有一系列的講座 和活動在香港、九龍舉行; • 發掘由上環、黃竹坑到觀塘的新藝術空間的最佳機會; • 慈款協助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SoCO) 繼續進行社區工作。 以正常新聞稿來說,賣點次序當然按重要性從高至低排列。70 間參與畫廊(嘩!好 artsy 呀!), 美酒佳餚(嘩!好elegant 呀!), 而「協助 SoCO 進行社居工作」, 則是錦上添花的 gimmick。 而事實上畫廊和酒菜才是 gimmick。 邀約百德約翰訪問,本想從推廣藝術談起,轉而深入探討商業畫廊是否真能接觸大 眾的問題。見面,他卻耍手擰頭說,畫廊那些怎麼都無所謂,你們與其談那些,不 如談 SoCO。「你們不應該訪問我,訪問他們。」他說。 百德約翰抽出手提電腦,給我們展示一張又一張的照片。沒有一幅是畫廊酒菜,卻 一律都是SoCO拍攝貧窮露宿者的黑白照。SoCO 在去年ArtWalk 那夜,推出展覽, 為關注香港居住問題的《香港住屋》一書舉行新書發佈會。粗顆粒相片中橫躺在街 角的流浪漢,與手執高腳杯,在藝術品前喃喃說 Brilliant 的「參加者」 (成人票盛 惠450港元),成一大對比。 另一對比是參與 ArtWalk 的畫廊與在 SOHO 區「搞事」的ArtWalk Extra 藝術家們。 今年詳細活動至截稿前仍未有定案,但趣味應與去年不遑多讓:草原地圖在蘇豪 舖下草皮,令高雅的逛畫廊行為變得 Down to earth;由唐偉傑、冼朗兒及鄒昊三 位藝術家組成「夾租團」,為畫廊免費提供抹窗服務,並在完事後頒發「給藝術一 個更清楚觀照」證書;社區藝術空間活化廳從油麻地帶來一行二十人的街坊(GaiFong,百德約翰如此命名他們),頭戴小橙帽,浩浩蕩蕩,一邊吃喝,一邊對那些 幾乎從來沒有進入過他們生活的當代藝術,評頭品足。 訪談中百德約翰甚至沒有說過一間參與畫廊的名字,反倒是談這些對ArtWalk表面 上不無諷刺意味的「玩嘢」活動時,七情上面。 視覺藝術就是這麼奇怪的一個世界。你以為是去摸酒杯底,原來更有趣的是看藝術家 怎樣推翻你的附庸風雅,看另一邊廂貧窮人口的生存環境是怎樣艱難。《藝托邦》第 二期報道過的日本「越後妻有藝術祭」也是同樣:以為是去看藝術品,原來策展人更 想你留意的,是作為藝術品背景的鄉村生活之美。甚至《藝托邦》本身亦然:你以為 是寫藝術評論,其實我們更想做的,是借藝術啟發對社會和人生的新體會。 二十一世紀,好像當代藝術有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趨勢。我覺得這其實不錯。

3

Ar t Walk 2013 2013年4月18日(星期四) 16:30 ~ 23:30 票價: 成人 $450 學生 $150 門票將於復活節後,沿中 環荷李活道及雲咸街各畫 廊有售。

hongkongartwalk.com


專訪

你/他眼中的藝評 文 / 嵐六

是次叩門找劉建華,非為了活化廳,而是為了藝評,希望把藝評天南地北聊一番。 早於電郵相約會面時,劉建華便明言自己對藝評的看法是「灰」和「極端」,以避 免我們在訪問時發現「貨不對辦」而失望。當時自問心中沒有所謂的「辦」。可 是訪問下來,才發現自己心中竟有太多對「藝評」有太多無謂的幻想與前設,慶 幸劉建華替我把這些沒譜的「辦」逐一擊破。 訪問甫開始,聊起他寫藝評的經驗時,他直接地說:「我並不叫自己所寫的為藝 評,藝評背負太多寄望和責任,而我正正欠缺對這個圈的責任心」。 問到當初寫 藝評時帶著怎樣的期望,他微笑道:「一早便已心淡。」劉建華回憶當年唸中大藝 術系時,已對整個藝術圈灰心,即使後來機緣巧合下開始寫評論文章,也無改其 心中之淡。

劉建華 活化廳總司令,藝術 系畢業後曾退出藝術 圈,機緣巧合下,2001 年為藝評雜誌寫有關 威尼斯雙年展,因而 展開隨心偶爾寫評論 文章的生活。

劉再三提到寫評論是為了生活費,覺得「自己寫出來的東西竟能賺錢,感覺不 賴」,可是否真的「賣身不賣心」?筆者讀過他的文章,卻感受到他的一顆「心」, 非徒具空殼,對這圈子所發生的,擁有堅定思考和想法,怎看也不像無心。 談到藝評獎事件,他則如此回應:「有時候,你看到甚麼人當評審主席,已經知 道甚麼類型的作品會獲獎。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去摻一腳呢?」在評論一件藝術 品,以及評論「藝術品的評論」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涉及政治性--即權力的 分配--問題,而對於所謂「客觀」,劉建華則如此認為:「大眾不要相信藝評 所說的是客觀,那只提供個人意見,你們可以閱讀,但是否相信,則要靠自己判 斷和思考。」 由於劉建華數次談到是為生計而寫評論,我不禁在最後好奇地問,常聽從事藝術 或文字的人說「做藝術/寫嘢係揾唔到食」,但他卻說能以寫評論賺取生活所 需,原因為何?只聽他淡然拋下一句「我是低收入已經可以過得好好的人。」 的確,能否「維生」要看本身希望維持的是甚麼生活,說穿了也是心態問題而 已,謝謝這一記久違的棒喝。 補充一句,即使劉建華多次提到為生計而寫評論,但對於那五萬元的巨額獎金, 他看了評審名單後,可是一次也沒生起要參加的念頭。這對自己原則的堅持,生 計也沒法動搖。

4


藝術評論

不一樣的告白 文/毛犬犬

早前有篇勵志報導,跟我一名學生經歷有幾分相似。有個日本人原打算燒炭自 殺,但買炭時見秋刀魚減價,就順道買了幾條一起燒。想不到秋刀魚的美味提醒 他生命仍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從而打消他輕生的念頭;我的學生則曾因學業壓力 太大想放棄生命,坐在天台時卻想到父母會傷心,加上當時吃著最愛的巧克力, 心情便舒緩下來,決定活下去。 原來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要保存正能量,通常犬犬會鼓勵學生記下每天一件最 開心的事。我自小也有寫網誌的習慣,且幾乎每篇都會附有照片或圖畫。最初以 為那是一種紀錄生活的方式,但原來我的心情也深深記載其中。 犬犬上星期去了看《心.景》藝術家聯展。我一直對山水畫的印象是楊柳飄飄的 夢幻景緻,然這個展覽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感覺。有的用傳統墨水描繪現代化的 樹及雲海;有的用暖色墨水,繪出抽象如用上馬賽克的平面設計圖;有的重複著 一組圖案,混合中西哲學中宇宙的基本元素。 Imitating Shi Tao, Lin Guocheng, 2012

犬犬看到,林國成的作品除一貫山水的影子外,還加插了很多未必真實存在的東 西。我看到畸形的植物、如煙似霧的動物和樓宇,彌漫著孤寂、痛心的感覺。透 過自然留下的墨水,我彷彿看見大自然在哭。他的作品正彰顯中國儒道兩家崇尚 自然:人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犬犬欣賞是次策展人的心思,讓我們看到新世代的山水畫,呈現東西方文代融合 的一面。常聽見現代藝術家背負承先啟後、突破西方的使命,但為何那麼執著於 破舊立新?為何要在中西方藝術及哲學中分高下?明明懐舊有其魅力,創新也有 其優點,何不和平共存,甚至融為一體? 我知道很難有一種媒體,能百份百確保訊息傳遞無誤,光靠文字未必足以表達整 體感覺。當我重視一個人、一件事,我會在小畫紙、相片背面隨筆幾句,帶出最 重要的話語。文字和影像加起來,總能提醒我當天的感覺。 最近犬犬買了一部即影即有相機,朋友說很適合我。它用的底片並不便宜,剛開 始我旨在拍下特別的東西,也講究構圖美感。但只要想成是為拍下想留著的心 情,我就敢按下快門了。 在我按下快門那刻,我很重視你;如果我為你畫畫,我非常喜歡你。

5

《心.景》藝術家聯展 3812當代藝術空間 2月22日 ~ 4月30日


藝術評論

離別,為下一次重逢 文 / 詹木

最近撞見的演出和展覽,都是頗挑戰既有觀看經驗的,比如三月中在香港藝術 節上演出的四幕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又如10號贊善里畫廊正在舉行的 「萌·異境」。 這展覽是印度女藝術家Sonia Mehra Chawla 的首場香港個展。若將展覽名稱拆開 看,「萌」指萌芽萌發,從種子到開花結果的過程,是指示時間的語詞;而「異 境」呢,似乎是脫離現實世界外的另一重甚至另幾重氛圍,是描述空間的。

Transitory Shores & Biomorphic II, Sonia Mehra Chawla, 2013

《 萌·異境 》 Sonia Mehra Chawla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2月26日~ 4月3日

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描繪,在Sonia的畫中,都有,卻也好像都是含混不清 扭結在一起的樣子。早在希臘文明興盛的那些年,畢達哥拉斯就提出了時間的起 源。在他看來,時間是永恆依數目字運行的「影像」。你說那畫中酷似蘑菇的彎 曲凸起是個體生命的「趨向」,或者你說那從一幅畫伸向另一幅畫中的類似水母 觸鬚的帶狀物標刻著時間的流逝,都講得通。空間在時間中重構,時間在空間中 再次被解讀,在 Sonia 的作品中,時空概念扭曲糅雜在一起呈現。 又似乎,微觀和宏觀世界的徵象也雜糅在她的作品裡。畫中女子坐在一顆類似細 胞的怪異球體上,又或大漠空中漂浮著類似「巨型草履蟲」的奇怪生物……如是 種種莫不是對既有觀看經驗的「善意嘲弄」:或許,在人類無法感知的第五重第 六重維度裡,我們不過是比細胞還微小的存在,而看似海角天涯的兩人之間,或 許只有一步的距離。 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想不透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自己從哪裡來,將往何處 去。也就是說,不論時間上,抑或空間裡,人都是看似清醒實則混沌的存在。認 知的焦慮,伴隨著你我一生。因此,我們要尋找某種確定某種理所應當,以為找 到了,便能給自己安全的依靠。可這樣的理所應當恰是不存在的。就好像你不能 理所應當認為草履蟲不能在天上飛一樣,沒有註定的「大」或「小」,也沒有永 恆的未來和過去,說得浪漫些,就是《一代宗師》中「時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 別重逢」那句催淚台詞。 既如此,何苦糾結於一次失意,何苦為一場別離傷心不已?如果這世間本無亙古 的存在,如果一切都是迴旋都是投射都是此消彼長,那此處的別離,或許意味著 彼處相遇,又或許,久別重逢後的相遇,發生在一個比地球奇妙得多的異境裡。

6


藝術評論

親愛的,來,遊玩四季 文/Lattal 親愛的,歷過數寒暑,你今天已是會跑會跳會笑會說的小孩。 你開始有意識探索自己和身邊的人事物,意識到自己的喜怒哀樂,有了發脾氣的 時候,悶的時候,討厭的時候。在這些時候,你是否覺得一條條毛毛蟲在心裡身 上爬來爬去,要用盡全身力氣或大叫或奔跑或倒在地上踢腳,來把它狠狠摔掉, 過後卻是異常納悶呢?另有時候,即使你因爸媽老師要求而閉上了口,內心是否 依然吵鬧,躁動不安呢? 親愛的,別急。你先緩緩深呼吸。一呼一吸間,你聽見嗎? 是春天的氣息。雨綿碎,風暖和,天藍得慵懶。枝上花兒朵朵開得粉嫩。黃蕊點 點,青葉點點,紛紛翩翩起舞;這是冬後初醒的靈動。我們倚坐在大樹下,緩緩 伸伸腰,輕輕抬頭,看那枝上花葉搖曳,再閉上眼睛靜聽。這是我們的春遊,春 遊的我們。 是夏天的氣息。大樹上果實渾圓,點點生氣鮮明,與好動活潑的我們作伴同樂。 來,盡情伸展身體,嬉戲玩耍,踏著輕快的步子,到處探索吧。這是我們的夏 至,夏至的我們。 《春遊》,林東鵬,2013

是秋天的氣息。黃昏的天空,橙紅而透亮。點點黃光,細訴我們在春夏的喜怒哀 樂,細數我們在春夏的跑跳追趕,細想我們在春夏的夢。點點黃光,都來到大樹 的懷抱裡稍息,得到包容、庇護。樹幹上的歲月刻紋,是智慧厚實的印記,使心 安穩。這是我們的秋涼,秋涼的我們。 是冬天的氣息。橙、黃、青、白,是灰藍夜裡的夢,正從過去飄來,正往將來飄 去。大樹默默不語,隔著護欄,在旁守望正在休眠的我們。這是我們的冬休,冬 休的我們。 聽見嗎,大樹四時多變,卻始終平和。大自然的節奏,因為自如,所以溫柔。我 們時而在其中,時而在左右,卻有更多時候遺忘了它。我們遺忘了它是我們的倚 靠,是我們的同伴,是我們的庇護,是我們的守護。 親愛的,所以要學習靜心傾聽自己的節奏,傾聽大自然的節奏,傾聽生命。 這可一點也不容易。我們都在練習。 親愛的,我們作伴,一起練習,你說好嗎? 7

《遊玩·四季》 3812當代藝術空間 3月2日 ~ 4月


後記

喂喂喂,這是藝評嗎! (隨便你怎講都無所謂)

文 / 楊天帥

藝發局藝評獎風波爆發以後,出乎意料地,很多人關心起藝托邦來。

投稿需知: 藝托邦歡迎有興趣寫藝評的 人士來稿。 稿件要求: 800~1000 字 , 精 簡 易 懂 , 並附展覽圖片3~5張。圖片 最小需要1MB。來稿請寄 info @ hkartalk.com 聯絡方法: 電郵: info @ hkartalk.com 電話:+852 2111119 2 傳真:+852 29753146 地址: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7 樓 704室 工作小組: 楊天帥 / 程沛 / Alva / 茵蔯 / Ryan / David / Wency / Kit / Daisy / Office of Yan Kallen hkartalk.com

藝術界的人也好,政界的人(因為這也是一個政治風波)也罷,無一不忽然反思 到底甚麼是藝評來。當中有一部份人,認為藝評當然應該評藝術質素高低,由此 認為,比賽得獎作品名不符實,因為它討論的不是電影,而是社會問題云云...... 因為藝托邦某種意義上也像得獎作品那樣,挾藝術之名去談人生、社會的事,於 是便有朋友苦口婆心說:「你們把自己做的叫藝評,好像不太好吧--」 仔細想來,這句話不無道理。藝評這個詞彙存在已久,一如「八爪魚丸」那樣, 如果現在忽然宣佈,「八爪魚丸其實是橙來的!」那恐怕誰都會感到困擾,也會 造成社會混亂吧。而重點是,老實說我們對「藝評」這個詞語,並不特別執著。 早有人說,你們的所謂藝評,其實是觀後感。我覺得也無不可,觀後感就觀後感 好了。即便你提議,不如不要把文章叫「藝評」,轉而叫「八爪魚丸」,那我們 也無所謂。 對於世間萬物,包括藝評和藝術本身,我想我們大都採取「不特別執著」的姿 態。因為我們看藝術,就是希望把自己從對世界認知的桎梏,一點一點解放出 來。如果連對「藝評」的定義,我們也咬住不放,那還談甚麼透過「藝評」,從 更多角度思考世界呢。於我們說來,如果一個作者看展覽了,思考過了,得到啟 發了,寫好了,便是好事。至於它到底是不是一篇藝評,那就像好喝的啤酒到底 是生力還是喜力那樣,一點關係也沒有。 所以,藝托邦從今以後將自稱「八爪魚丸媒體」, 今後請繼續多多指教(說笑)。

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