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手札 dance journal/hk 18-4

Page 1

18-4

AUG 2016 / SEP 2016

舞 訊 News / 評 論 Reviews / 專 欄 Columns / 人 物 People / 專 題 Feature Articles / 節 目 Events 人物 People

王榮祿 Ong Yong-lock 李偉能 Joseph Lee 林悅榮 Bobby Lam 李思颺 Justyne Li

黃大徽專題 《人與機器-梅田宏明新作論壇》

肥力評 《起跳2016》

周凡夫評 第二十七屆澳門藝術節:

《迷戀》 《賞味期限》


出版人 Published by

目 錄 CONTENTS

香港舞蹈聯盟理事委員會 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Executive Committee 主席 Chairperson 劉燕玲 Stella Lau 副主席 Vice Chairperson 黃建宏 Kevin Wong 秘書 Secretary 尹德勳 Jaime Redfern 暫任司庫 Interim Treasurer 譚兆民 Paul Tam 委員 Members 白朗唐 Tom Brown 陳寶珠 Pearl Chan 唐雁妮 Anita Donaldson 古柏樂 Pablo Guzman 林偉源 Allen Lam 羅佳娜 Natasha Rogai 崔德煒 David Tsui 黃國威 Raymond Wong 楊雲濤 Yuntao Yang 榮譽退休主席 Chairpersons Emeriti 白朗唐 Tom Brown 陳頌瑛 Anna Chan 吳杏冰 Helen Ng 曹誠淵 Willy Tsao 《舞蹈手札》出版部 dance journal/hk Editorial Team 編輯 Editors 白朗唐 Tom Brown 劉秀群 Cathy Lau 錢韋君 Akama Chin 助理編輯 Assistant Editor 排版 Design

1

悼念 陳德昌先生 In Memoriam Ringo Chan

2-3 4

舞訊 News 謝禮盈

6-7

放眼舞林 An Eye on Dance

8

忘不掉有過的家 ―淺評《煙花.冷》

文 by: 陳頌瑛 Anna CY Chan 翻譯 Translation: Scarlet Yu

謝嘉豪

9

《拍 ‧ 我 ‧ 踢躂》 舞出非常魅力 曲飛

10-11

Justyne Li: Mandala Effect Tom Brown

12-16 《迷戀》與《賞味期限》 — 舞蹈狂情的塑造 周凡夫

16-17

Ballet in Spring

18-21

法國.香港.日本 - 王榮祿的海外發現與本地展望 France – Hong Kong – Japan: Ong Yong-lock’s Overseas Discovery and Prospect

梁雅媛 Kay Leung@ARTZONE

廣告及投稿 Advertisement and Article Submission 香港舞蹈聯盟歡迎各界於《舞蹈手扎》的印刷或網上版刊登廣告,本會會員及持 續刊登者可獲折扣。 投稿者請於單數月份的十五號前,將稿件郵寄或電郵至本會,中英不限。 dance journal/hk welcomes advertisement for both printed and online versions. Discounts are available for Alliance members and for ads in consecutive issues. Articles and reviews can be submitted in Chinese or English through our e-mail by the 15th of every odd-numbered month.

《非關舞蹈》的文舞省思

Kevin Ng

文 By: 陳瑋鑫 William Chan 翻譯 Translation: Scarlet Yu

22

House on Fire!

23

芭蕾王者的完美告別 談《卡洛斯.阿哥斯達告別古 典芭蕾之旅》

Angela Lee

陳瑋鑫 訂閱 Subscription 《舞蹈手札》是免費派發予香港舞蹈聯盟會員的刊物,非會員以個人名義可以 港 幣 150 元 ( 本 港 )/200 元 ( 亞 太區 )/300 元 ( 其他 地區 ) 訂 閱,以機 構 名 義 為 港 幣 300 元 ( 本 港 )/400 元 ( 亞 太 區 )/600 元 ( 其他 地 區 )。請 將 支 票 連 同 姓名地址寄來本會。 dance journal/hk is distributed free of charge to members of the 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Yearly subscriptions are also available, non-member subscription prices for individual are $150 (HK)/ $200 (Asia Pacific)/ $300 (others); for institutions are $300 (HK)/ $400 (Asia Pacific)/ $600 (others). Please send cheque, name and address to the Alliance office.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地址 Address

24-25 人與機器

— 梅田宏明新作論壇 黃大徽

26-27 從 SDK 街舞比賽看香港 —與 BOBBY 對談 Akama Chin

28

《你開 ︳關了燈?》 — 你靠光暗左右哪邊站 格子

九龍黃大仙沙田坳道 110 號地下

G/F, 110 Shatin Pass Road, Wong Tai Sin, Kowloon, HK 電話 Tel 2267 6631 傳真 Fax 2267 6727 電郵 E-mail admin@hkdanceall.org 網址 Website www.hkdanceall.org www.dancejournalhk.com

29

評《風雲 2016》

30

In Conversation with Joseph Lee

賴愛美

Jane Chan

32-33《起跳 2016》

— 製作與概念先行的三連畫 肥力

34

Jonathan Ho

香港舞蹈聯盟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ADC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 香 港 舞 蹈 聯 盟 及香 港 藝 術 發 展 局 全 力 支 持 藝 術 表 達自由,本 計 劃 內 容 並不 反 映 香 港 舞 蹈 聯 盟 或 香 港 藝 術 發 展 局意 見。 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and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fully support freedo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do not represent the stand of the Alliance or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封面照片:《見習人類》舞者:吳承芳。攝影:Tony Luk Cover: Human Internship. Dancer: Wu Cheng Fang. Photo Credit: Tony Luk

四強會司同台論舞 — 談東邊舞蹈團:《逆蹈場》

35

The 2016 IADMS Conference in Hong Kong Brenton Surgenor

36-37 舞蹈節目表

Dance Listings


舞 蹈團( CCD C) 副 藝 術總 監 及香 港舞 蹈 聯盟 leading figure in Hong Kong dance, Ringo Chan, Assistant 城 市當代 A Artistic Director of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前 副 主 席 陳 德 昌 先 生 (Mr. Rin g o C h a n) 於 2016 (CCDC) and former Vice Chairperson of Hong Kong Dance

年 7 月 19 日( 週二) 晚上因癌病 離世, 終年五十六歲。

Rin g o 生 前 服 務 CCD C 近 三 十 六 年, 自 1980 年 加 入 CCD C, 成 為 香 港 首 批 專 業 當代 舞 者以 來, 見 證了香 港 舞 蹈 從 業 餘 走 向專 業 的歷 史 進 程, 亦 參 與了本土 創 作 從 無 到 有 的 發 展 變 化。 1990 年 Rin g o 出 任 CCD C 排 演 監 督, 並 於 1997 年 晉 升為 舞 團 副 藝 術 總 監, 專 注 於 提 升 演 員 藝 術 素 養 和 保 證 演 出質 量, 以 及 致 力 保 存 舞 團 作 品, 同 時協助 舞團推 展本 港、 內地 和海 外的專業 舞 蹈教育工作, 曾先 後 為廣 東 現代 舞 團、 北 京 現代 舞 團、 加 拿 大 吳 祖 捷 芭 蕾舞團、 香港演藝學院等重排多個 CCD C 經典舞碼。

Alliance (HKDA), passed away at 56 on 19 July 2016 after a battle with cancer.

Chan was with CCDC for almost 36 years and grew up with it after joining as one of Hong Kong’s first professional modern dancers in 1980. He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Hong Kong dance development. In 1990, promoted to CCDC’s Rehearsal Master, Chan worked on improving dancers’ artistry and program quality. In 1997, he was promoted to Assistant Artistic Director, a role he held until his passing. From the 1990s, he was active in conserving and documenting CCDC’s programs and assisting its educational and outreach events in Hong Kong, the Mainland, and overseas. He worked with renowned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Guangdong Modern Dance Company, Beijing Modern Dance Company, Goh Ballet (Canada), and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HKAPA).

悼念 陳德昌先生 - In Memoriam Ringo Chan - Ringo 曾 於 舞 盟 理 事 會 服 務 了 十 年 , 亦 是 香 港 著 名 舞 蹈 攝 影 家, 他 有 見 舞 蹈 記 錄 對 推 動 舞 蹈 發 展 至 為 重 要 , 故 於八十年代開始從事舞台攝影及錄像創作,並為本港及 海 外 眾 多 藝 團 委 約 拍 攝 宣 傳 及 舞 台 劇 照。 自 19 83 年 起 多 次 於 香 港、 澳 門 、 內 地 及 美 國 舉 辦 舞 蹈 攝 影 個 展 , 並 於 1998 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香港首冊舞蹈專 題 攝 影 集《 動 靜 之 間 》, 其 攝 影 作 品 獲 頒 香 港 舞 蹈 年 獎, 更 被 香 港 文 化 博 物 館 收 藏。 他 於 2006 年 獲 香 港 舞 蹈 聯 盟 委 約 製 作 「 舞 團 」、「 獨 立 藝 術 家 」、「 舞 蹈 教 育 」 及 「海外 交 流 」四 集《香 港 舞 蹈 檔 案 》記 錄 片 , 光 碟 連 同《舞 緣 ‧ 舞故》一書於 2006 年出版,以記錄及推廣本地舞 蹈發展 。

Acute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documenting and archiving dance, Chan photographed and filmed performing arts companies from the 1980s. He was an award-winning photographer. Local and overseas organizations commissioned him to shoot publicity and production images and performances. Since 1983, his dance photography has been exhibited in Hong Kong, Macau, Mainland China, and USA. In 1998, he published Hong Kong’s first dance photography book The Dance Photography of Ringo Chan, funded by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HKADC). His dance photography has been collected by 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and he was awarded a 1999 Hong Kong Dance Award for it. In 2005, HKDA appointed him to produce documentaries for Hong Kong Dance Archive, an HKADC commission produced with Why They Dance - Narrations of Hong Kong Dance.

Rin g o 敬 業 樂 業、 為 人 友 善 親 和, 深 受 同 事 愛 戴, 是 藝 術 家 的良 師 益 友, 且 獲 同 業 敬 重。 他 於二 零 零 六 年 獲 香 港演藝學院頒授榮 譽院士, 以表揚其對 舞蹈界的 貢獻。

In his service to CCDC, Chan’s dedication to excellence, his warmth and sensitivity made him greatly loved by colleagues and esteemed in the dance sector. His mentorship of young dancers was full of grace, generosity, and professionalism. A model teacher, he was treasured by students. His contributions to dance and the Academy were recognized with an Honorary Fellowship of the Academy in 2006. Chan promoted and supported dance development throughout his life. His efforts, charism, unfailing support, generosity, and warmth will be sorely missed.

舞 盟 對 其 離 世 感 到 痛 心 及可 惜, 然 而 他 對 業 界 的 貢 獻 將 永 垂 不 朽。 這 個 悲 傷 的 時 刻, 我 們 的 心 與 他 的 親 友 同 在。

AU G / S E P 2 0 1 6


2

本地編舞者李偉能於世界舞蹈聯盟亞太地 區周年大會獲獎 Joseph Lee Receives Choreography Award 世 界 舞 蹈 聯 盟 亞 太 地 區 於 今 年 7 月 21-24 日 在 南 韓 首 爾 舉 行 的 周 年 大 會 已 完 滿 結 束, 在 香 港 舞 蹈 聯 盟諮詢平台的協助下被成功取錄之三位本地編 / 舞 者 — 林 波、 李 德 及 李 偉 能 亦 參 與 了 表 演 和 編 舞 交 流 活 動, 其 中 李 偉 能 的 演 出 作 品 獲 頒 發 新 晉 編 舞 獎 , 肯定其藝術作品。

鍾 ‧ 金寶夫人獲頒發員佐勳章 Mrs. Joan Campbell Awarded MBE 英國外交 及聯 邦 事務 部宣 布 英 女皇壽辰 授 勳名單, 當 中包 括嘉露貝雯芭 蕾 舞 學校 校 長 鍾 ‧ 金寶夫 人 獲 頒 發 員佐 勳 章, 以表 揚 她 對香 港舞 蹈界 的 貢獻。 鍾 ‧ 金 寶 夫 人 於 1954 年 來 港, 在當 時 位 於 梅 夫 人 婦 女 會 的 嘉露貝雯芭 蕾 舞 學校任教 英國皇 家舞蹈學院考試 課 程,而她作為整 個香港舞蹈發 展的核心人物,亦視「梅 夫人 婦女 會」 為她「 第二個家」。 其下學生不少現已成 為 享 譽 盛 名 的 舞 蹈 老 師, 包 括王仁曼、 毛 妹、 郭世 毅 及 陳 寶 珠。 鍾 ‧ 金 寶夫 人 於 2008 年曾 獲 香 港 舞 蹈 聯 盟 頒發香港舞蹈年獎傑出成就獎。 The United Kingdom’s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has announced in the Queen’s Birthday Honours List the award of the MBE to Mrs. Joan Campbell, Principal of Carol Bateman School of Dancing, for her services to dance in Hong Kong and exceptional and outstanding service to Britain overseas. Mrs. Campbell came to Hong Kong in 1954 to teach the Royal Academy of Dance system at Mrs. Bateman’s school at the Helena May in Central and throughout the years has been a central figure in Hong Kong dance development. She calls the Helena May her second home. Her students have gone on to become the most widely known dance teachers in Hong Kong and include Jean M. Wong, Christine Liao, Stephen Kwok, and Pearl Chan. Mrs. Campbell was awarded the Hong Kong Dance Awards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Award in 2008.

The Korean chapter of the World Dance Alliance Asia Pacific (WDAAP) hosted the organization’s Annual General Meeting together with its associated activities under the theme: “Dance Routes – Danced Roots: Connecting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 from 21 to 24 July 2016.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Consultancy Desk, three local choreographers - Lam Po, Joseph Lee Wai-neng, and Li De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horeolab (Lam) and Showcase Performances (Lee and Li). Lee was honored at the event by the Chin Lin Foundation with the Emerging Choreographer Award.

香港舞蹈聯盟舞評寫作交流計劃 2016 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Dance Enhance 2016 香港舞蹈聯盟將於今年第四季再次舉辦舞評寫作 交 流 計 劃 2 016, 為 有 志 深 入 認 識 舞 蹈 或 成 為 舞 評 人 的 人 士 而 設。 計 劃 將 設 多 場 講 座、 工 作 坊、 現 場 表 演 觀 賞, 給 予 有 興 趣 人 士 與 舞 蹈 界 前 輩、 藝 術 家、 編 舞 家、 藝 評 人 互 動 的 機 會, 並 鼓 勵 參 加 者 在 專 業 導 師 指 導 下 撰 寫 舞 評, 傑 出 作 品 將 有 機 會 刊 登 於《 舞 蹈 手 札 》。 計 劃 及 報 名 詳 情 將 稍 後 於 w w w . hkdanceall.org 公佈。 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announces the presentation of a new edition of its successful Dance Enhance program in the 4th quarter of this year. The Alliance program aims to attract and nurture budding and new dance writers and promote greater dance appreciation. Participants will attend lectures, workshops, and live performances, and interact with artists and other writers. They will be encouraged to write about dance with the help of professional mentors and outstanding work may be published in dance journal/hk. Details of the program and enrollment procedures will be available soon at www.hkdanceall.org.


3 侯非胥謝克特舞團招募合約舞者 Auditions for Hofesh Shechter Company

舞蹈 x 影像無極限

Explore the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of Dance on Screen!

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2016

侯 非 胥 謝 克 特 舞 團 現 正 招 募 男 女 合 約 舞 者( 約 12-18 個 月 ), 參 與 舞 團 之 新 作 、 英 國 及 巡 迴 演 出、 以 及 不 同 系 列 的 舞 蹈 計 劃 。 截 止 報 名 日 期 : 2016 年 8 月 25 日下午 6 時。

Jumping Frames International Dance Video Festival 2016

4-14.8.2016

百老匯電影中心 Broadway Cinematheque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Lecture Hall, Hong Kong Space Museum 登臺 Muse Bar, Hotel Stage

節目手冊 Programme Guide www.jumpingframes.com

Hofesh Shechter Company is seeking female and male dancers with significant experience at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o join Hofesh Shechter Company full-time from January 2017 to be part of Shechter’s new creation, its ongoing UK and international touring program, and a range of diverse participatory project. All contracts will be for a period of 12 to 18 months. Application deadline: 6pm, 25 August 2016. 詳情 Details: http://www.hofesh.co.uk/the-company/opportunities

城市當代舞蹈團於澳亞藝術節巡演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Tours to OzAsia Festival

Jumping Frames 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

場地伙伴 Venue Partner

指定酒店 Official Hotel

媒體伙伴 Media Partners

支持機構 Supporting Organisation

協辦機構 In Association with

城市當代舞蹈團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 2016》現正上映 Jumping Frames International Dance Video Festival 2016 in Theatres Now 《 跳 格 》 於 2004 年 由 城 市 當 代 舞 蹈 團 主 辦, 現 已 成 為 亞 洲 規 模 最 大、 水 平 最 高 的 舞 蹈 影 像 盛 會 , 並 積 極 在 中 國 及 亞 洲 地 區 建 立 一 個 交 流 平 台, 透 過 委 約 製 作 、 比 賽 、 工 作 坊 、 影 展 及 座 談, 促 進 導 演 及 舞 蹈 家 之 間 的 合 作。 今 年 ,《 跳 格 》 於 8 月 4 至 14 日 期 間 在 百 老 匯 電 影 中 心、 香 港 太 空 館 演 講 廳 及 登 臺 舉行,門票可於網上購買。 Initiated by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in 2004, Jumping Frames International Dance Video Festival is the only festival of its kind in Asia, featuring commissioned works, competition, and a selection of acclaimed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s. This year, the Festival is from 4 to 14 August 2016 with entries shown at Broadway Cinematheque; the Lecture Hall of Hong Kong Space Museum; and, Muse Bar, Hotel Stage. Tickets are available on-line. 詳 細 片 目 / 購 票 Programme Details & Ticketing: http://www.ccdc.com.hk/ docs/resources/2016/07/ccdc-jf-2016-07---Program-210x210mm-2016_0707.pdf

城市 當 代 舞 蹈 團 繼 7 月 將 駐 團 編 舞 桑 吉 加 的 作品《煙 花. 冷 》 帶 到 北 京 舞 蹈 雙 週 巡 演 後 , 9 月 22 至 2 4 日將 桑 吉 加 的 另 一 個 作 品《 那 一 年 ‧ 這 一 天》帶到 澳亞 藝 術 節 巡 演 。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will tour resident choreographer Sang Jijia's work, As If To Nothing, to OzAsia Festival from 22-24 September 2016 at Adelaide Festival Centre. The tour of As If To Nothing follows the successful tour of another Sang Jijia work, Fragile Beauty, to the Beijing Dance Festival 2016 on 22 July.

香港藝術發展局一年 / 二年 / 三年資助 獲資助名單 ADC Announces One-Year / Two-Year / Three-Year Grant Recipient List 香 港 藝 術 發 展 局 ( 藝 發 局 ) 公 布 2 016 年 7 月 至 2017 年 6 月獲一年 / 二年 / 三年資助的團體名單, 當中 一 年 資 助 團 體 包 括 : R & T ( R h y t h m & T e mpo)、 新 約 舞 流, 及 東 邊 舞 蹈 團 ; 二 年 資 助 團 體 包 括 : 不 加 鎖 舞 踊 館 及 多 空 間; 三 年 資 助 團 體 為 香 港 舞 蹈 聯 盟。 The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ADC) has announced the One-Year / Two-Year / Three-Year Grant Recipient List for the grant period July 2016 to June 2017. R&T (Rhythm & Tempo), Passoverdance, and E-Side Dance Company have been awarded the One-Year Grant; Unlock Dancing Plaza and Y-Space have been awarded the Two-Year Grant; and, the 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has been awarded the Three-Year Grant. 詳情 Details: http://www.hkadc.org.hk/?p=3184&lang=en

《編舞家巡禮 2016》推動舞界創作空間 Hong Kong Ballet Choreographers’ Showcase 2016 由香港舞蹈團主辦之一年一度《編舞家巡禮 2 016》 將於九月中旬進行演出,致力培育舞團的舞蹈 創作 空間、以及為獨立舞蹈人提供平台發揮創意。《編舞 家巡禮》系列在過去已為舞團贏得一群忠實的 觀眾, 其中 2014 及 2015 年連續兩年更場場滿座,見證它 作為推動舞壇發展的踏腳石。 The Hong Kong Ballet has announced the line-up for its September Choreographers’ Showcase 2016. In addition to having its own dancers Hui Ka-chun, Ryo Kato, Leung Chunlong, and Li Lin choreograph new works for the Company, the Showcase will also have the premières of works for the Hong Kong Ballet dancers by independent artist Justyne Li and Hong Kong Dance Company’s Chen Jun as well as a collaborative work by Li Jia-bo from the Ballet and He Cao-ye of the Hong Kong Dance Company. The Showcase, whose 2014 and 2015 editions sold-ou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ompany dancers and independent artists to explore innovative ideas in dance and show new works for ballet. Details: http://www.hkballet.com/en/Whats-On/Productions/Choreographers-Showcase-2016.html AU G / S E P 2 0 1 6


4

《非關舞蹈》 的 文 舞 省 思 評論場次:2016 年 6 月 11 日,晚上 7 時 45 分 地點:艺鵠

謝禮盈 港大比較文學系畢 業。 曾 於 明 報 當 實 習 記 者, 目 前 於 英 語 藝 評 平 台 HKELD 發 表 舞 評 和 劇 評。 歡迎各方人士給予 意見交流。

個 作 業 式 氾 濫 的 炎 熱 六 月,《 非 關 舞 在 這蹈》以研究為出發點,寫的不是交給觀 眾看的功課,而是傾盡自己一生書寫給自己 的生命功課。不加鎖舞踊館延續之前一系列 對舞蹈的正反式思考,今年五、六月又請來 資深戲劇演員吳偉碩(梵谷)帶領六節《文 字與舞蹈對話工作坊》,探討文字與舞蹈的關 係。這次梵谷和舞者王榮祿的演出便是工作 坊結束後的展演。不過,與其說探討文字與 舞蹈的關係,還不如更直接明瞭地說是文字 與身體的對話。

1 .《 非 關 舞 蹈 》 由 吳 偉碩(梵谷)及 王榮祿共同創作。 攝影:周金毅 Elsie Chau

感 傷, 時 而 思 念, 時 而 迷 茫, 時 而 痛 惜。 在 王 的 身 上, 看 到 的 是 從 不 知 該 如 何 面 對、 如 何 開 始、 無 從 入 手 的 迷 茫 狀 態 直 至 勇 敢 地 進 入記憶的漩渦裡去回首過去的那一片赤誠之 心。 梵 谷 亦 然。 他 雖 沒 有 像 王 榮 祿 那 樣 先 說 畫 故 事, 而 是 直 接 進 入 框 格 內 舞 動 記 憶, 但 深 入 記 憶 的 演 繹 亦 一 樣 坦 誠。 一 隻 手 像 麻 木 或 廢 了 似 的 掛 在 腰 前, 需 要 另 一 隻 手 不 斷 去 刺 激 它, 敲 醒 它。 行 走 間 的 身 段 承 載 著 不 可 言說的重與懊惱,結束後亦難以釋懷。

雖 然 場 景 簡 單, 幾 乎 沒 有 道 具 也 沒 有 燈 光 設 計, 但 不 得 不 提 的 是 樂 手 梁 寶 榮 的 功 力 : 即 梵谷想要尋找文字最初的意義, 探討人如何 興敲擊的音樂與舞者的心緒契合得恰到好 理解文字作為象徵符號所指向的意涵。換句 處。 在 二 人 同 時 於 框 內 即 興 舞 蹈 時, 個 人 記 話說,身體是如何感應文字的?二人以各自 憶的承載體又因為他者的存在而發生了變 的記憶作出發點,重臨兒時光景,先在地板 化。 兩 個 原 本 沉 重 的 個 體 由 消 化 自 己 的 哀 愁 約兩米寬的正方格中邊說邊畫,而後再在同 以至去聆聽關懷對方的時候,個體的能量便 一片方塊格中起舞。今天的我已不是昨日的 轉 化 成 了 正 面 的 能 量。 在 王 榮 祿 主 動 滑 稽 地 我,那今日的身體可如何回應過去的回憶? 「干涉」(關懷)梵谷以後,兩人漸漸 生起的 當 二 人 今 日 的 身 體 和 昔 日 的 回 憶 交 錯 相 會, 交 流 便 把 重 量 減 輕, 以 至 於 後 來 兩 人 都 釋 懷 地、輕鬆地以身體交流互動。 當下的那一刻不僅僅承載了昔日回憶的苦與 樂,還包含今日對過往逝去歲月的情感重擔。 舞畢,生命的重量也減輕了。 過去的快樂時光不再僅僅是單純的快樂,而 是附加了今天對過去的緬懷和思念。時間與 兒時記憶作為一種方法去探討身體如何理解 情感的層疊相加便織出一塊屬於當下獨有的 文 字 固 然 有 趣, 但 當 中 衍 生 起 的 問 題 是, 當 身體質感。在王榮祿的舞影中看到的便是這 身 體 在 回 應 記 憶 的 時 候, 記 憶 是 以 文 字 的 形 一個在各種時空交錯下呈現的共同體。以他 象 呈 現 還 是 以 畫 面 的 形 象 呈 現? 腦 海 的 記 憶 有著接近三十年舞蹈經驗的舞者身影,外在 呈 現 的 是 文 字 固 然 可 行, 但 記 憶 若 是 以 畫 面 動作形象展現的時而有芭蕾舞影,時而有現 的 形 象 呈 現, 那 身 體 回 應 的 又 是 否 真 的 與 文 代舞影,但能與文字對話的重點在於他身段 字相關,抑或只是感情的投射? 所承載的情感:時而輕盈,時而沈重,時而



6

近 英 國 脫 歐 成 為 熱 話,同 行 在 臉 書 張 貼 不 同 報 導,紛 紛 推 測 以 後 英 國 和 歐 洲 藝 術 交 流 計 劃 的 種 種 問 題、 藝 術 家 的 流 動 去 向 等。因 過 去 數 月留 港 專 注 籌 備 和 主 辦 下半 年度 西 九 的 計 劃 而 未 有外 訪,今 期 我 借 此 英 國「瘋」,淺 談 兩個在港 接觸到的英國舞蹈活動吧!

放眼舞林

e c n a D n O e y E n A an

CY Ch 文 by: 陳頌瑛 Anna

B

rexit has been a hot topic widely discussed on social media such as Facebook with much speculation about its effects on artistic exchange and on the situation for artists from the UK and the EU. I didn’t get a chance to travel much since my last column, so as a tangent to the Brexit discussion, in this issue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two major UK dance initiatives.

術主管(舞蹈) 西九管理局表演藝 forming Arts, Head of Dance, Per (WKCDA) al District Authority West Kowloon Cultur

arlet Yu

翻譯 Translation: Sc

B

跳舞節 Big Dance I

i g Da n c e 是 由 英 國 倫 敦 巿 長 於 2 0 0 6 年 發 起 的 雙 年「 跳 舞 」 節。 以 倫 敦 為 中 心 , 推 動 英 國 各 地 區 以至海外的人一起於不同的地點包括學校、商場、停車 場、 公 園 和 公 共 空 間 等 參 與 跳 舞 的 大 型 舞 蹈 活 動 。 每 兩 年邀請一名英國著名的編舞為此節編排一段舞蹈和策劃 一系列的跳舞活動。今年是「跳舞」節的最後一屆,主 辦 邀 請 享 譽 國 際 的 英 國 編 舞( A k ra m K h a n) 艾 甘. 漢 編 了 一 段 3 分 鐘 作 品 , 並 編 製 了 教 材 , 推 動 不 同 年 齡、 舞 齡、 階 層、 能 力、 專 業 和 非 專 業 舞 者 至 普 通 市 民 等 學 習 大 師 作 品 , 於 5 月 2 0 日 以 全 球 同 時 集 體 跳 A kra m Kha n 作 品 的 大 型 活 動 B ig D an ce P le d g e 作 跳 舞 節 的 頭 炮, 更 策 劃 了 B ig D an ce B u s T o u r 和 七 月 的 B ig D an c e W e e k 等 。

n 2006, the Mayor of London initiated a biennial dance event entitled Big Dance. Based in London and extending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UK and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t holds massive dance events in various locations such as schools, shopping malls, car parks, parks, and other public spaces. Every two years, the festival invites an established UK choreographer to produce a dance piece or to organize a series of dance events. As it happens, this is the last year of Big Dance, so the festival appointed the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choreographer Akram Khan to choreograph and create the learning materials for a three-minute dance. The materials were disseminated to dancers of different ages, backgrounds, social classes, abilities, to both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dancers, and even to the general public so they could all learn the dance. Eventually, it led to a global collective performance called Big Dance Pledge on 20 May 2016 to launch the festival. In addition, the festival organized Big Dance Bus Tour and Big Dance Week in July.

我 特 別 喜 愛 這 個 以「 共 舞 和 跳 舞 」 為 中 心 的 舞 節, 相 比 一 些 以 戶 外 表 演 節 目, 邀 請 不 同 團 體 參 與 表 演 的 推 廣 舞 蹈 的 節 來 得 更 實 在, 更 親 民, 更 深 入。 今 年 西 九 便 領 航 伙 伴 C C DC 舞 蹈 中 心 、 香 港 演 藝 學 院 的 舞 蹈 學 院、 表 演 藝 術 教 育 中 心 、 E X C E L 和 舞 蹈 學 院 校 友 會 、 社 區 文 化 發 展 中 心 共 生 舞 團 及 新 約 舞 流 參 與 Big D a nc e Ple d g e。 召 集 了 1 2 0 位 由 青 少 年 到 7 0 歲 的 參 與 者 於 西 九 項 目 辦 公 室 天 台, 與 全 球 40 個 地 方 43000 人 跨 領 域 國 度 時 空 共 舞。 此 1 2 0 位 參 與 者 將 是 香 港 的 舞 蹈 種 子, 我 們 策 劃 以 「 E v ery o n e C an D a n ce」 的 目 標, 於 九 月 至 明 年 二 月 的 「 自 由 約 」 計 劃 裡 延 續 Big D a nc e Ple d g e 的 精 神 , 帶 動 「 跳 舞 」 普 及 化 。

I really like the festival’s idea of collective dancing as a core strategy to promote dance. Compared with some outdoor performance events with similar objectives that end up being just an assortment of performances from different dance groups, Big Dance seems more concrete, in-depth, and more meaningful to the general public by engaging their participation. Guided by the passion to promote dance through collective dancing, WKCDA partnered with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Dance Center, the School of Dance and EXCEL (Extens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Life) of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Performing Art Education Centre, and, HKAPA Dance Alumni Association, the Centre for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Symbiotic Dance Troupe, and Passoverdance to participate in Big Dance Pledge. A total of 120 participants aged from 17 to 70 gathered to dance on the rooftop of WKCDA offices at the same time as 43,000 people in 40 lo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also performed the work. These 120 participants are the seeds of collective dancing in Hong Kong; WKCDA will continue the Big Dance Pledge spirit to promote dance through participation and reach the objective of “Everyone Can Dance”, more events will be organized in our upcoming Freespace Happening event from September to February 2017.

詳情請參閱以下網址 Please click the following links for more details about Big Dance:

http://www.bigdance.org.uk/about-us/ ; http://www.westkowloon.hk/en/whats-on/past-events/big-dance-pledge-2016-hong-kong/chapter/multimedia-1087


7

Dance Umbrella 具

38 年 老 牌 歷 史 的 Dance Umbrella 是 一 個 每 年 十 月於倫敦舉辦的國際舞蹈節。兩年前認識剛

上 任 、 具 遠 見 的 藝 術 總 監 Emma Gladstone。 Gladstone

為 前 Sadler’s Wells Theatre 的 製 作 人 , 具 代 表 性 的 計 劃 如 New Wave Associates( TAO Dance Theatre

便是得

到 Gladston 和 Sadler’s Wells 支 持 ) 和 2011 年 創 辦 的

Sadler’s Wells Summer University 都 是 出 自 她 手 。 猶 記 得 當天見面時,她分享一些所面對的挑戰:如何在重 重的寄望中,突破歷史和固有的模式,將已被定為 卓 越 的 Dance Umbrella 打 造 為 一 個 更 具 創 意 、 可 開 鑿當代舞更深遠的層次,又能接觸更多新的觀眾等 等 問 題 。 她 的 一 句 說 話 :「 我 想 將 一 些 倫 敦 未 展 現 過 的 節 目 和 藝 術 家 帶 進 Dance Umbrella」, 已 表 達 了 她求變和冒險的精神。 剛 剛 在 香 港 與 E m m a 短 聚, 她 介 紹 第 三年 所 策 劃 的 節 目, 只 聞 其 大 概 已 覺 得 充 滿 驚 喜。 有 希 臘 著 名 編 舞 家 D i m it r i s Pa p a io a n nou 的《P r i m a l M a t t e r》;法國編舞

Je r om e Bel 和 20 個 倫 敦 巿 民 的《G a la》;一 個 與 C N N

Ba l let d e L o r r a i n e 合 作、 打 破 觀 眾 先 入 為 主 觀 賞 作 品 的匿名編舞者節目等等。 那將是我十月必行之外訪!

2 1.

在香港舉行的 Big Dance Pledge 集體跳出 Akram Khan 作品。 Big Dance Pledge in Hong Kong performing Akram Khan’s choreography.

2.

Big Dance Pledge 希望帶動「跳舞」普及化。 Big Dance Pledge “Everyone Can Dance”.

3.

在倫敦舉辦的 Dance Umbrella 國際舞蹈節。 Dance Umbrella in October at London.

I

n October, the long-established annual International Dance Festival – Dance Umbrella will hold its 38th season in London. Two years ago, I met Emma Gladstone when she was appointed Festival Director. Gladstone was formerly a Sadler’s Wells Theatre producer and her remarkable projects include New Wave Associates that supported Beijing’s TAO Dance Theatre and Sadler’s Wells Summer University created in 2011. I recall in our first conversations discussing the challenges she faced at that time. Among other things – aside from high expectations – she wondered how she could make a breakthrough with something that has such a long history as Dance Umbrella and transform its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model into something even more innovative and at the foreground of contemporary dance while reaching out to larger audiences! She emphatically stated “I want to bring in artists and artistic events to Dance Umbrella that people in London have never seen before.” Her comment shows how strongly committed she is to bringing new initiatives to the Festival. Recently, we met briefly in Hong Kong and she talked about the 3rd edition of the Festival since she took over. The program promises to be filled with surprises and excitement such as acclaimed Greek choreographer Dimitris Papaioannou’s Primal Matter; French choreographer Jerome Bel’s work Gala done with 20 people from London, and a project with CNN Ballet de Lorraine by an anonymous choreographer that aims to break down the audience’s preconceptions of dance. With such an exciting lineup, I look forward to visiting London in October! 詳情請參閱以下網址 Please click the following links for more details about Dance Umbrella: http://www.danceumbrella.co.uk/

攝 影 Photo Credit: 西 九 文 化 管 理 局 West Kowloon Culture District Authority AU G / S E P 2 0 1 6


8

忘不掉有過的 家 ― 淺 評 《 煙 花. 冷 》 評論場次:2016 年 6 月 4 日,晚上 8 時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謝嘉豪 生 於 香 港。 畢 業 於 聖若瑟大學哲學系。 從事文字及編輯工 作 外, 亦 兼 具 多 年 表 演 經 驗, 現 任 舞 踏藝團「以太劇場」 團長。

1 .《 煙 花 . 冷 》 是 著 名編舞家桑吉加 的新作。 攝 影 : Conrado DyLiacco

煙 花,既燦爛又淒涼,它發放的時候耀眼 亮麗,一片繁華的景色,但發放過後消

組合不斷變化,奔跑、滾地、碰觸 ( 甚至衝 撞 ),就像眾多關係的呈現,令人聯想到城 裡人的錯綜複雜的糾纏。

殆 無 痕。 煙 花 是 如 此 淒 美 之 物, 成 住 壞 空, 剎那見盡。這種物哀的意境,如何與香港比 擬? 如 果 記 憶 不 衰, 我 城 曾 是 個 煙 花 之 地, 《煙花.冷》運用了抽象敘事為基調,以「虛 ― 實 ― 虛 」 為 佈 局; 中 間 的 段 落 較 為 具 象, 不是說尋花問柳,而是香港確曾放過很多煙 編 舞 更 讓 舞 者 開 口「 說 」 他 們 的 故 事。 令 人 花,在 1997 之後幾年。著名編舞家桑吉加新 印 象 尤 深 的 是, 其 中 一 位 女 舞 者 講 述 她 過 往 編作品《煙花.冷》似乎是喚起我們對香港 在 喜 帖 街 居 住 回 憶, 以 及 遷 拆 過 後 面 目 全 非 的憂愁。 的 感 受, 而 另 一 段 是 男 舞 者 訴 說 他 兒 時 父 親 帶 他 到 藍 田 剪 髮 的 往 事, 如 今 滄 海 桑 田 的 變 城市當代舞蹈團再次邀請著名編舞家桑吉 化, 側 寫 了 香 港 巨 大 的 變 遷。 因 為 是 個 人 情 加 成 為 駐 團 編 舞 。 去 年, 他 重 臨 香 江 擔 任 CCDC 駐 團 編 舞, 重 排 經 典 舞 碼《 那 一 年. 感 故 事, 但 編 舞 沒 有 停 留 在 言 語 表 達 上, 而 是 在 說 故 事 的 過 程 中, 讓 其 他 的 舞 者 用 舞 動 這 一 天 》, 而 今 年 他 為 舞 團 創 作 了 新 編 作 品 來 回 應, 產 生 了 不 少 的 張 力。 桑 吉 加 投 入 了 《 煙 花 . 冷 》, 以 其 獨 特 而 進 取 的 風 格 , 表 達 對 香 港 的 情 懷 和 所 看 到 的 變 遷 。《 煙 花 . 很 大 的 熱 情 來 訴 說 香 港 變 遷 的 感 慨, 以 非 線 性 方 式 從 大 敘 事( 歷 史 事 件 ) 到 小 敘 事( 個 冷 》 設 置 於 一 個 偌 大 的 舞 台 空 間 上, 三 面 人 經 歷 ) 表 述 過 去 十 多 年 的 滄 桑, 但 篇 幅 略 高 高 的 而 厚 重 的 牆, 沉 實 地 放 在 左 右 及 後 為 過 長, 使 整 體 節 奏 拖 緩 了, 令 與 第 三 段 的 方 台 上, 觀 眾 彷 彿 形 成 了 另 一 道 牆, 牢 固 銜接有點突兀。 地 包 圍 著 什 麼 似 的, 未 開 場 已 經 讓 人 有 種 屏 息 凝 住 的 感 覺, 預 示 著 我 們 將 看 到 的 是 雖然,《煙花.冷》試圖以懷念之情來喚醒觀 城 裡 的 人 的 景 況 。《 煙 花. 冷 》 大 致 可 以 分 為 三 個 部 份 , 第 一 部 份 與 最 後 一 幕 呼 應 , 眾對消逝的、變遷的香港的情感,但香港早已 隨 著 本 土 意 識 的 建 立 而 跨 上 了 另 一 階 段。 舞 都以抽象的舞蹈肢體編織成一段段耐人尋 味 的 話 語 。 桑 吉 加 激 烈 、 澎 湃 的 動 作 風 格, 作 中 所 指 涉 的 懷 緬 情 緒, 例 如 社 區 回 憶, 顯 得 有 點 時 差(Jet-Lag), 如 果 作 品 出 現 在 雨 依 然 貫 穿 整 個 舞 作 , 例 如, 開 場 時 全 體 舞 者 穿 著 貼 身 的 上 衣 及 半 透 紗 的 彩 色 裙 擺, 傘 運 動 之 前, 也 許 會 更 有 共 鳴。 現 在 我 們 所 需 要 的, 也 許 是 更 深 刻 探 尋 身 份 和 主 體 性 的 在 圍 牆 中 展 開 了 一 段 激 烈 的 群 舞, 就 像 城 市 忙 碌 的 人 一 樣 , 衝 來 撞 去 卻 迷 迷 茫 茫 , 創 作 視 野。 無 論 如 何, 相 信《 煙 花. 冷 》 對 於外地觀眾來說必定是一個很好的窗口來窺 只 管 在 圍 牆 裡 打 滾。 隨 後 的 段 落 舞 者 以 高 探我城,因為香港的故事,總是令人著迷。 能 量 的 身 體, 進 行 一 次 又 一 次 的 交 匯, 互 相 以 手 臂 牽 扯 , 落 地 、 滾 動、 起 身, 舞 者


9

《拍‧我‧踢躂》舞出非常魅力 評論場次:2016 年 6 月 25 日,晚上 8 時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踢 躂 節 由 R&T (Rhythm & Tempo) 香 港主辦,是每年一度的舞蹈活動,轉眼間 今年已踏入第六屆。活動目的是希望透過邀 請外國著名踢躂舞大師訪港交流,提昇業界 水平,並在本地積極推廣踢躂舞藝術。今年 的交流活動包括:主題工作坊、大師分享會、 即 興 踢 躂 匯 及 重 點 節 目《 拍 ‧ 我 ‧ 踢 躂 》 大匯演。據悉活動每年能夠吸引超過九成的 本地踢躂舞愛好者參與。於我而言,今年焦 點必定是來自日本的浦上雄次、當間里美及 久保群清的演出;當然,香港舞者王丹琦的 短篇也是值得留意。個人認為,來自日本的 三位舞者均表現出踢躂舞者與眾不同的獨特 色彩,至於王丹琦的作品,就充滿著一種強 烈的故事性和舞台美學設計,是充滿餘韻的 演出。 先談王丹琦的《Tap & Shoe》,他一開始時 候,已經強調舞鞋的個性和生命力,於是穿 上不同色調的舞鞋進行個人演出,雖然舞蹈 風格是不如英式踢躂般,強調以優美肢體動 作為主,舞步方面有較多的旋轉、滑步,舞 者在演出時常帶給人們一種貴族的氣息;不 過在節奏部份的安排上,就有點類近,因為 分音的變化比較少,但是重複的音節比較多, 當 王 丹 琦 在 第 一 部 分 成 功 將 舞 鞋 擬 人 化 後, 進 入 第 二 部 分 就 播 出 流 行 曲《 偏 偏 喜 歡 你 》 和舞鞋產生互動。如果我沒有聽錯,現在選 擇播放的,應該是由女歌手趙學而演唱,具 有藍調憂鬱色彩的版本。王丹琦選擇這個版

本 非 常 聰 明, 因 為 女 歌 手 的 聲 音 隨 即 轉 變 成 一 雙 舞 鞋 的 對 白, 王 丹 琦 只 須 要 透 過 踢 躂 舞 的 聲 音 和「 她 」 溝 通。 有 趣 的 是, 初 段 時 候 我 發 現 舞 者 與 歌 手 聲 音 互 相 排 斥, 甚 至 於 讓 人 誤 解, 舞 者 跟 本 不 能 夠 配 在 歌 曲 起 舞, 表 面 上 似 乎 是 錯 配 的。 但 是, 當 我 用 心 感 受 舞 者 的 內 在 情 感 時, 我 就 發 現, 原 來 歌 手 的 聲 音其實是向新的愛人而唱,身為舊愛的舞者, 只可以心如鹿撞,步履凌亂,難分難捨。故此, 舞 步 和 音 樂 風 格 不 能 溶 合 是 可 理 解 的, 只 要 是 曾 經 有 失 戀 經 驗 的 男 生, 相 信 也 能 夠 被 感 染。 至於來自日本的浦上雄次、當間里美及久保群 清 的 演 出, 我 只 可 以 用 無 懈 可 擊 來 形 容。 其 實 只 要 對 踢 躂 舞 有 所 認 識, 都 知 道 踢 躂 是 有 拍打敲擊的意思,舞種是源於 20 年代的美國。 當時愛爾蘭移民和非洲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 蹈帶到美國,逐漸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 這 種 舞 蹈 的 形 式 比 較 開 放 自 由, 沒 有 很 多 的 形 式 化 限 制。 舞 者 不 注 重 身 體 的 舞 姿, 而 是 著 重 趾 尖 與 腳 跟 的 打 擊 節 奏 的 複 雜 技 巧。 所 以, 個 人 認 為 踢 躂 舞 者 不 只 是 舞 蹈 家, 更 加 是 演 奏 家, 他 們 如 何 可 以 將 自 己 的 身 體 變 成 獨 一 無 二 的 樂 器 是 最 為 關 鍵。 當 然, 如 果 只 是沉迷在技巧層次上的舞者,是不會明白的。 現 在, 浦 上 雄 次、 當 間 里 美 及 久 保 群 清 就 可 以 給 我 感 受 到 超 越 舞 蹈 技 巧 層 次 的 演 出, 令 人 目 不 暇 給。 他 們 的 風 格 偏 向 美 式 踢 躂, 則 是比較注重整個身體與腳步的協調性。

曲飛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 會( 香 港 分 會 ) 專 業 成 員、 香 港 藝 術 發 展 局 審 批 員( 舞 蹈、 戲 劇、 電 影 及 媒 體 藝 術、 藝 術 評 論 界 別 )、 香 港 小 劇 場獎創辦者兼召集 人。

1 .《 拍 ‧ 我 ‧ 踢 躂 》, 藝 術 總 監: 郭 偉 傑, 舞 者 : 浦 上 雄 次、 黃 宇 清、 當 間 里 美、 久 保 群 青、 鄧 偉 豐、 林 易 澤。 攝 影 : Dicky Wong 相 片 由 R&T (Rhythm & Tempo) 提供

AU G / S E P 2 0 1 6


10

Justyne Li -

Mandala Effect by Tom Brown

A

year ago, Justyne Li thought she might stop dancing and find something else to do with her life. She explains, “I was in a bad condition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last year. Wasn’t able to dance or make choreography or do anything”. She attended workshops, had human design readings, and learned how to draw mandalas. I caught a glimpse of this last skill in an intricate sketch in her notebook during technical rehearsals for 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Springboard Showcase in June. Making radical shifts is nothing new for Li. Like a lot of young girls, she aspired to be a dancer in a ballet company. Unlike most, she had the drive, talent, and worked hard to make it happen. In 1999, when she graduated from the Ballet Stream of the School of Dance at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APA) she was offered a coveted contract with Hong Kong Ballet. After three years in the corps de ballet, however, she decided it wasn’t enough. Determined to look elsewhere, she went to Europe, auditioned, and got into Tanz Graz (Austria). After a year there, when offered a contract renewal, she declined. Wanting to be a more versatile dancer, she returned to Hong Kong for further study at the APA; this time in modern dance and choreography. She calls the next episode of her life, the lost years. In 2004, when she again graduated, she auditioned for Hong Kong’s flagship modern dance company,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but didn’t get a job. Instead, she became a freelancer. Like many APA graduates, she danced for choreographers in ‘pick-up companies’, so called because choreographers ‘pick-up’ the dancers just to work for one concert, rehearsing anywhere from a couple of weeks to a couple of months. The rehearsals are often erratic; many times the choreographer works separately with different dancers to accommodate their varied schedules of dancing in other pick-ups or teaching. The results are mixed. When the concert is over, the company is disbanded. It can be a very unsatisfying experience.

She remarks, “Not so many people invited me to dance in their pieces, so if I didn’t make my own choreography, I wouldn’t have had anything to dance . . . I never had a wish to be a choreographer when I was at the APA. I just wanted to dance. And I just wanted to be a good dancer and enjoy what I was doing as a dancer.” She explains why she continued choreographing, “Maybe one reason was that I met my husband (Wong Tan-ki) at that time and he was in the same situation as me . . . And we found out that it was just our natures to create something. This accident of losing jobs from companies and meeting him also gave me signs about what I really am. I think it helped me to develop in a way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do in a company.” In 2006 they choreographed Studio Storm, their first work together. She talks about her early efforts, “When I first started making choreography, I think I was also lost for many years. I didn’t really consciously know what contemporary dance was and what ‘good’ contemporary dance was. I was lost because I heard how people around me explain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llet dancers and modern dancers. When I watched people doing modern dance, I didn’t know what was going on. I got a feeling that if your body is more soft and you make the technique a bit more irregular then it’s modern dance. I was lost.” In 2008, she was back in Europe dancing with Ballett Bremerhaven (Germany). With regular employment again, dancing in a professional company, Li noticed something she hadn’t realized before. She remarks, “There is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who have tried to make a piece and those who have never made a piece in the way they dance . . . Instinctually, they make whatever they dance believable, and I had this feeling when I went back to Germany and was a company dancer again after so many years of freelancing choreography. . . I feel that when I dance, I carry an energy that was different than before when I was in the Hong Kong Ballet. This energy, I also see from company dancers that sometimes I feel that they


11 were too young to be there. In some rehearsals, a few of the dancers were not so respectful of us, no matter what we were trying to do. For example, I tried to give a particular movement and the dancers didn’t like it, and I felt that I was not qualified to be there to give them movement or tell them what to do. Me and Tan-ki talked about it, and we found that we were being too nice. Sometimes it’s like this in Chinese society. In your attitude you need to be strong. And I was not good with this.” Despite that, Li persisted and was given one of two slots in the Alliance’s 2015/16 Creative Space: Residency for Mid-Career Choreographers where choreographers select dancers and work with them regularly over a four-and-a-half-month period to create new work. Rehearsal space is provided by CCDC Dance Center and funding from a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grant provides a nominal stipend to dancers and choreographers. 30 or so dancers auditioned; she selected four and Lam Po, the other project choreographer, selected three. The audition had three parts: a series of set movement phrases, an improvisation section, and dancers showed a prepared solo that included vocalization. Li recalls, “First of all, I think that the improvisation section was really important. Because, in set movement, I see that everyone who has good technique can do those movements. There is not much difference. But in an improvisation exercise, besides the movement – the body shape and the technique, I also see their personality. I can also see if they have guts, if they are open to something they are not familiar with. I can also see if they have curiosity in the given task. I can also see if they are aggressive enough to be watched, and show who they are. So in this improvisation exercise, I am looking for a more mature mentality from the dancers.”

just execute, but something important is missing behind the nice body, and the long legs, and maybe perfect technique. I felt quite lucky when I was in Germany. If I didn’t have those four lost years, then maybe I wouldn’t even have gotten the job in Germany and wouldn’t have enjoyed dancing so much. One thing was that when I was dancing for another person’s piece I had the mentality to understand the choreography in his position. This is an even more direct communication, this understanding, than any coaching. When I knew what it is like to make a choreography, and I danced it as if I choreographed it, then the dancing became much more believable, and easier for me to be able to do it.” With this new insight, she returned to Hong Kong in 2010 and began again to choreograph with Wong. Their efforts paid off and in 2011 they were recipients of the Hong Kong Dance Award for Outstanding Independent Dance Production for their work Galatea and Pygmalion. In 2014, they received their second and third Hong Kong Dance Awards, this time for Outstanding Choreography for Galetea X and fo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Female Dancer for Li for her performance in the dance. But it wasn’t all smooth sailing; there were problems along the way. She comments, “Actually, in the past I didn’t really have many chances to work with a group. Because some of the works were just me and Tan-ki and we danced them. I had some problem in one experience when I was making a piece. I don’t know if the problem was the rush of time or they thought we

Of the experience Li says, “(It) gave me time in the beginning to get to know my dancers. To do different tasks including movement tasks that ask them to choreograph set movement or improvisation just to play games and see how they react. So I have enough time to get to observe them and know about their body types, their movement patterns, their thinking patterns, what they like or don’t like, and we even talked quite a lot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background or stories.” The time also allowed for Li and the dancers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mutual trust, so that they could let the work evolve. She says, “I can see with the process that they improved and they transformed a lot. This process also transformed me . . . And with the process of this project, I came to a conclusion that this is just what I am good at. It’s like the universe chose me to be in this place doing this.” She also continues to draw mandalas - another expression of creativity of which she says, “Quite magically, almost without effort, ideas come out from my pencil whenever I sit down and start drawing.”

1. Li performing in Galetea X Photo: Tony Chan 2. Li’s mandala for her new work Human Internship. Photo provided by Justyne Li. 3. Li and dancers in the final rehearsal for the Human Internship. From left: Chan Wing-yip, Wu Cheng-fang, Alice Ma, Rex Cheng, Justyne Li Photo: Wong Tan-ki 4. Rex Cheng (left) and Alice Ma (right) in Human Internship. Photo: Wong Tan-ki 5. Chan Wing-yip (left) and Wu Cheng-fang (right) in Human Internship. Photo: Tony Luk AU G / S E P 2 0 1 6


12

《迷戀》與《 賞 味 期 限 》 ― 舞 蹈 狂 情 的塑 造 《迷戀》 評論場次︰ 2016 年 5 月 20 日,晚上 8 時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賞味期限》評論場次︰ 2016 年 5 月 1 日,晚上 8 時

地點:澳門舊法院大樓二樓

周凡夫 活躍於中、港、台、 澳 的 著 名 樂 評 人, 從事藝評寫作超過 四 十 年。2011 年 獲香港特區政府頒 授 榮 譽 勳 章 ( M H ), 以表揚其長期積極 推廣古典音樂及藝 術欣賞所作的貢獻。

限》 與《 迷 戀》 是 今 年 澳 門 藝 《 賞 味術 期節 兩個分別由港 澳 新 一 代 舞 者及 日本 舞蹈界大師製作 的 舞蹈劇場 作品, 這兩 個舞 作 演出時間相 隔 兩個多星 期, 將之 對比 觀 賞, 可 說 是港 澳 本土與日本東瀛 現代 舞 蹈 劇場 的先後 輝 映, 新生一 代 與大師名家 的互 相 影 照, 亦是不同空 間 運 用的 挑 戰;但相同 的是,兩者 都 在 於運用舞蹈形態,結 合 音 樂、 劇場空間來 設法展現現今男女異於 一 般的狂 情。 為 此, 兩 個 製 作 的 演出 形式, 同 樣 是 男 女 雙 人 舞, 但 展 示 的 手 法、 意 念、 形態 與 美 學上 的 考慮, 卻 很 不一樣, 由是 狂情 的 塑 造 過程, 也 就有不同的效 果。

《 迷 戀 》 虛 實 相 融交錯難分

1 .《 賞 味 期 限 》, 編 舞 及 舞 者 :( 左 至 右)黃翠詩、毛 維 相片由澳門文化 局提供

先談備受 矚目的日本舞 壇 大師勅使川原三 郎 帶 來 的《 迷 戀》。 這 是 勅 使 川 原 三 郎 與宮 田 佳 於 1985 年 創 辦「 K A R AS」 所 製 作 的 雙 人 舞作品。場 刊除了透 露創作靈 感來自路易斯. 布 紐 爾( Luis B u nuel) 的 電 影 短 片《 安 德 魯之犬》( Un C hien Au d alou), 用中文 來 寫 便 祇 有 四 句 三、 四 十 個 字﹕「 內 心 的 痴 迷 撕 裂 了 理性, 只有 盲目地 愛, 妄 想 才 會 變 成 現實。 在死亡面前, 愛情幻化 為四季」。 這 是 一 個關於 愛情 的 舞 蹈, 關鍵 詞卻是「 痴

迷」, 兩者結 合便是這個製作的名字《 迷戀》, 舞 蹈 呈 現 的 便 是在 痴 迷 下失 去 理 性, 愛 亦 變 成 盲目, 但 藝 術 家 的 理 解 卻 是, 由 此 妄 想 才 會成 為現實, 甚 至面對死亡 亦會 幻化 為四季。 所以, 這個 製 作 要 呈 現 的 便 是不 正常 的 被 扭 曲 的 痴 迷 狂 情, 與 正常 的 理 性 形 成 的 矛盾 衝 突。 是 痴 迷 的 狂 情 行為, 與 幻 化 出 來 的 虛 象 相 互 交 錯。 為此, 整 個 演出充滿 不安 的張 力, 在 牽 扯 著 的 情 緒 氣 氛中, 又不 時 會出 現 完 全 鬆弛的美 好 抒 情 詩意感覺, 虛與實相融相混, 和交 錯難分的現 象。 勅使川原三郎自上一世紀八十年初慢慢闖出 名 堂, 並 建 立 起 獨 特 鮮 明, 讓 人 一 看 便 知 道 是 他 的 創 作。 這 源 於 他 個 人 包 辦 整 個 製 作 的 獨 立 元 素, 得 以 將 這 些 元 素 作 出 有 效 的 結 合。 以《 迷 戀 》 來 說 , 肢 體 舞 蹈 動 作 與 音 樂 是 兩 大 核 心 元 素 所 在, 舞 台 場 景 裝 置 與 服 裝, 加 上 燈 光 形 成 的 立 體 空 間, 成 為 承 載 展 示 這 兩 大 元 素 的 平 台。《 迷 戀 》 的 服 裝、 燈 光 與 場 景 裝 置, 都 以 明 確 簡 約 的 方 式 呈 示 , 男 女 的 舞 服 以 深( 深 藍 ) 淡( 米 白 ) 兩 主 要 色 調 作 出 矛 盾 對 照, 女 的 服 裝 傾 向 淡 肉 色 , 在 暗 燈 影 照 下, 還 帶 有 回 歸 原 始 的 赤 裸 感 覺。 男 的 大 多 數 時 候 都 處 於 主 動 作 用, 也 就 出現一強一弱、一惡一善的傾向。


13 澳 門 文 化 中 心 綜 合 劇 院 超 過 一 千 座 位, 舞 《賞味期限》演前裝置藝術 台 空 間 不 小, 在 此 一 場 景 主 體 中 的 裝 置 祇 有 一 張 四 腳 小 桌 ( 有 時 還 被 「 消 失 」 掉 ), 《 賞 味 期 限 》 的 演 出 時 間 同 為 一 小 時 , 而 且 和 八 張 靠 背 椅。 開 始 時 八 張 椅 子 分 左 右 整 同樣運用了音響和音樂結合來營造具有強烈 齊 排 列。 但 開 演 不 久 , 兩 位 舞 者 坐 在 椅 上 , 觀 感 的 空 間, 開 場 時 以 強 大 的 音 響 為 觀 眾 帶 以集中椅腳的燈光來展現兩人不斷變化座 來 意 想 不 到 的 劇 場 效 果, 為 觀 眾 帶 來 強 烈 的 椅 的 動 作 後, 這 些 靠 背 椅 便 被 推 翻 在 舞 台 狂 情 預 感。 但 和《 迷 戀 》 不 一 樣 的 是, 在 強 上, 不 復 正 位 。 至 於 四 腳 小 方 桌 很 多 時 則 烈 音 響 響 起 之 前, 還 有 一 些「 鋪 墊 」: 在 場 是 女 舞 者 依 存 的 空 間 所 在。 除 了 舞 台 天 花 刊 製 作 名 單 中 便 有 一 項「 視 覺 與 裝 置 藝 術: 上 的 十 支 大 照 明 燈 外, 舞 台 左 右 兩 邊 懸 吊 周 文 慶 」, 演 出 後 這 位 來 自 香 港 的 視 覺 與 裝 各 四 支 細 小 的 照 明 燈, 和 在 中 間 後 場 兩 排 置 藝 術 家, 亦 被 兩 位 表 演 舞 者 邀 請 出 場 一 起 緊貼橫向各六支緊貼著舞台地板的強光排 謝 幕, 這 便 很 明 確 地 告 訴 觀 眾, 這 是 一 個 澳 燈, 合 共 二 十 支 燈 光 來 直 接 營 造 氣 氛 與 色 門 與 香 港 藝 術 家 合 作, 結 合 裝 置 藝 術 的 舞 蹈 彩 變 化, 將 虛 與 實 兩 者 相 融 相 混, 增 添 了 劇 場表演。 狂情的 虛 幻 和 浪 漫感 。 其 實, 就 列 於 場 刊 上 的 演 出 和 製 作 的 台 前 幕 後 人 員 的 背 景 來 看, 不 難 發 現 這 個 製 作 真 正 具 有 澳 門 背 景 的, 除 了 自 編 自 演 的 女 舞 者 黃 音響音樂交融成為核心 翠 詩, 便 只 有 擔 任 舞 台 監 督 助 理 及 行 政 管 理 音 樂, 或 許 準 確 一 點 說 是 音 樂 加 上 音 響 的 的 孫 正 琪。 另 一 位 自 編 自 導 的 男 舞 者 毛 維 來 「 聲 音 」, 在 這 個 製 作 中 成 為 與 肢 體 舞 蹈 幾 自 內 地, 他 與 黃 同 是 香 港 演 藝 學 院 的 畢 業 乎 同 樣 重 要 的 核 心 元 素 。 這 在 於 「 聲 音 」 生 。 其 實 九 位 台 前 幕 後 人 員, 其 中 七 位 都 是 在此製作中同樣發揮了推進整個製作的作 香 港 演 藝 學 院 的 畢 業 生, 將 此 視 為 香 港 新 一 用。 代 的 製 作 會 更 為 準 確, 這 對 理 解 這 個 製 作 的 產 生與呈現的畫面相當有幫助。 從 開 演 時 全 場 黑 漆 的 一 刻, 隨 即 整 個 場 內 爆 發 出 強 烈 的 環 迴 聲 道 音 響, 將 全 場 觀 眾 由 於 並 未 觀 賞 過 2014 年 首 次 演 出 的《 賞 味 置 於 強 烈 節 奏 不 斷 變 化 的 官 能 性 音 響 中 。 期 限 》, 無 法 與 今 次 比 較, 但 相 信 加 入 視 覺 也 就 是 說, 自 開 始「 聲 音 」 便 賦 予 整 個 空 與 裝 置 藝 術 是 今 次 製 作 的 其 中 一 項 特 色。 然 間 持 續 不 斷 的 張 力, 為 要 展 現 突 破 性 的 狂 而,由於事前的文宣資料並無特別提示觀眾 情 提 供 強 大 動 力。 這 種 帶 有 壓 迫 感 的 音 響 要 「 提 早 」 到 場, 甚 至 到 場 後 的 觀 眾 亦 不 一 不 斷 結 合 著 舞 台 上 的 肢 體 影 像, 對 觀 眾 帶 定 得 知 要 在 開 場 前 早 些 上 到 二 樓 劇 場 入 口, 來 的 衝 擊, 而 這 開 始 讓 人 有 點 難 受 時, 有 相信不少觀眾都會錯過這個製作在劇場開始 調 性 的 音 樂 突 然 在 音 響 層 中 滲 透 出 來, 但 前 , 發 生 在 劇 場 外 面、 面 向 樓 梯 的 走 廊 空 間 很 快 地 又 被 掩 去 消 失 …… 帶 著 張 力 壓 迫 感 所 發 生 的, 作 為 這 個 演 出 前 的「 裝 置 藝 術 」 的 音 響 持 續 並 慢 慢 增 強, 直 到 暴 烈 高 潮 一 的 誕 生 與 消 失。 演 出 前「 裝 置 藝 術 」 的 誕 生 刻, 突 然 靜 止 下 來 , 男 舞 者 倒 在 舞 台 上 , 由 周 文 慶 親 手 製 作, 採 用 特 製 的 有 如 泡 沫 的 女 舞 者 的 表 演 平 台 轉 到 小 桌 面, 整 個 肢 體 白 色 冰 狀 半 固 體 物, 塗 抹 在 人 型 木 架 上, 塑 屈 曲、 俯 伏 在 桌 面。 在 緊 密 排 成 一 字 的 六 造 出 一 座 人 體 高 度 的 人 型 雕 塑, 並 待 該 白 色 支 燈 槽 的 強 光 下, 女 舞 者 成 為 觀 眾 聚 焦 所 泡 沫 雕 塑 開 始 緩 慢 融 化 滴 水 時, 觀 眾 便 開 始 在。 入 場。 這 座 完 成 後 便 開 始 融 化 的 泡 沫 冰 雕, 很 顯 然 便 是 在 於 配 合 這 個 製 作《 賞 味 期 限 》 此 時 奏 起 的 是 有 調 性 的 小 提 琴 音 樂, 這 部 的 主 題, 物 件 保 質 期 過 了 便 會 被 遺 棄 或 銷 曲 很 明 確 地 標 明 在 場 刊 上, 採 用 的 是 女 小 毀,人與人之間是否亦存在保質期和賞味期 提 琴 家 F a n n y C la m a g i r a n d 演 奏 的 錄 音 , 限 呢? 樂 曲 是 伊 薩 伊(E.Ysaye) 作 品 27 的 無 伴 奏 小 提 琴 奏 鳴 曲。 伊 薩 這 套 奏 鳴 曲 共 有 六 首, 演 奏 時 間 超 過 一 小 時 , 在 《 迷 戀 》 中 強烈複雜赤裸感情之旅 所 選 的 應 只 是 部 份 樂 章。 但 無 論 如 何, 在 場刊中不難見出這些奏鳴曲在這個製作中 黃翠詩與毛維兩人自編自演的舞蹈劇場內 的 重 要 性。 事 實 上, 在 餘 下 長 約 四 十 分 鐘 容 , 便 在 於 探 討 兩 性 間 複 雜 微 妙 的, 從 保 質 的 演 出 中, 伊 薩 伊 小 提 琴 曲 和 設 計 的 音 響 期 到 賞 味 期 限 完 畢 後 的 微 妙 變 化 關 係, 帶 有 便 相 互 結 合 , 將 整 個 演 出 保 持 著 強 大 張 力 。 一 定 的 戲 劇 性 內 容。 呈 現 了 一 種 充 滿 強 烈 刺 勅使川原三郎對音響與有調的小提琴音樂 激 性、 幅 度 對 比 具 有 爆 發 性 的 高 能 量 的 狂 情 時 而 交 替、 時 而 融 合 的 處 理 手 法, 自 然 而 式 畫 面, 從 觀 眾 入 場 到 最 後 終 場 的 約 一 小 時 有 效 果; 不 僅 如 此 , 期 間 還 插 入 女 聲 , 還 內 , 帶 給 觀 眾 的 是 一 種 暴 烈, 甚 至 揭 示 出 人 有 歌 劇 片 段 的 歌 聲, 都 能 做 到 自 然 無 縫 的 類 原 始 獸 性 的 展 示, 觀 眾 從 一 個 寧 靜 暗 黑 世 接 合, 確 是 出 色, 見 出 勅 使 川 原 三 郎 對 聲 界 開 始, 經 歷 了 一 次 強 烈 視 覺 效 果 下 的 複 雜 音的高 度 敏 銳 掌 握能 力 。 赤 裸的感情之旅。 AU G / S E P 2 0 1 6


14

《賞味期限》安排在澳門舊法院大樓二樓的 一 個 「 臨 時 」 性 黑 盒 劇 場 舉 行, 那 只 是 一 個高樓底的長方形空間改變過來的簡陋劇 場, 與 可 容 納 過 千 觀 眾 的 澳 門 文 化 中 心 很 不 一 樣 , 演 區 面 積 較 觀 眾 席 還 大, 觀 眾 入 場便看到演區幾乎是一片空洞的暗黑荒蕪 空 間, 細 看 可 見 演 區 地 面 鋪 滿 一 片 泥 塵, 上方則裝置了兩大幅分別向左右兩邊垂下 來 的 大 帳 篷 ( 看 來 是 以 膠 質 與 布 質 混 合 )。 演 區 的 後 場 緊 貼 著 牆 邊, 成 為 背 景 的 有 靠 背 椅 、 掛 衣 柱 、 橫 置 小 長 几、 雜 物, 一 片 凌亂。 兩位男女舞者便在此一裝置下雙雙握著手, 正 面 互 望 著 對 方, 女 是 黑 色 連 衣 裙, 男 是 白 衣 黑 褲 , 男 右 女 左 靜 止 著, 一 動 不 動 的, 時 間 彷 彿 停 頓 了, 入 場 觀 眾 產 生 的 響 聲 完 全 沒 有 為 他 們 帶 來 任 何 影 響。 大 家 耳 邊 聽 到 的 是 空 調 系 統 的 風 聲, 外 間 汽 車 聲 音 亦 隱 約 可 聞, 兩 位 舞 者 僵 硬 地 赤 著 腳 站 在 泥 塵中,時間凝結著……

開 局 驚 嚇 挑 戰 觀眾底線

2 .《 迷 戀 》, 編 舞 : 勅使川原三郎, 舞 者 :( 左 至 右 ) 勅使川原三郎、 佐東利穗子。 相片由澳門文化 局提供

開 演 時 間 已 過 了 五 分 鐘, 觀 眾 亦 幾 乎 已 全 就 位, 正 當 人 人 都 已 開 始 感 受 到 在 黑 暗 演 區裝置下的氣氛,期待著會有甚麼發生時, 突 然 爆 發 出 一 下 巨 大 響 聲, 但 見 演 區 漸 漸 光 亮 起 來, 觀 眾 席 則 相 應 漸 漸 暗 黑 下 來, 高懸著的兩塊大帳篷亦突然隨著轟鳴的巨 響 向 兩 側 翻 滾 下 來, 地 面 上 的 泥 塵 一 下 子 全 被 大 帳 篷 翻 下 的 強 風 掀 起, 吹 滾 到 整 個 演 區 和 觀 眾 席 中, 大 家 感 受 和 看 到 的 便 是

滾 滾 不 絕 的 塵 埃, 混 濁 一 片。 大 家 慢 慢 才 發 現 男 的 將 女 的 大 力 甩 掉, 將 女 推 倒 在 滿 是 泥 塵 的 地 面 便 走 向 後 場 去。 女 的 靜 伏 在 泥 塵 中, 全 無 動 靜。 此 一 「 開 局 」 設 計 充 滿 讓 人 驚 嚇 的 氣 勢。 演 出 已 進 入 第 二 部 份, 男 的 回 過 頭 來 將 泥 塵 中 的 女 舞 者 托 起 來, 但 女 的 目 無 表 情, 亦 無 動 作, 有 如 戲 偶, 只 隨 著 男 的 操 控 而 僵 硬 地 動 著。 男 的 拿 著 紅 玫 瑰 放 到 女 的 口 中 咬 著, 但 仍 無 絲 毫 反 應, 而 場 內 兩 側 卻 一 直 讓 人 感 覺 到 有 水 流 到 泥 塵 中, 水 聲 潺 潺 不 絕。 在 這 種 帶 著 不 穩 定 且 充 滿 不 安 張 力 的 氣 氛 下, 男 的 不 斷 擺 佈 女 方, 一 再 猛 力 將 女 的 摔 倒, 其 後 女 的 開 始 反 擊, 動 作 同 樣 迅 猛, 雙 方 糾 纏 不 休, 男 子 開 始 掙 扎, 終 於 獨 自引退,退回後場。

殘酷高能量高潮如困獸 演 出 進 入 第 三 部 份, 女 的 佇 立 在 射 燈 下 慢 慢 轉 身, 惘 然 地 走 向 觀 眾 席, 將 紫 色 絲 帶 花 摘 下 送 給 觀 眾, 還 口 含 玫 瑰 花 瓣, 示 意 女 觀 眾 同 樣 用 口 來 承 接。 有 如 心 臟 跳 動 的 聲 音 持 續 不 斷 響 著, 突 然 在 演 區 中 央, 一 股 泥 沙 自 天 花 上 傾 瀉 而 下, 女 舞 者 回 過 身 去, 與 男 舞 者 齊 齊 將 傾 瀉 下 來 的 泥 沙 推 叠 起 來。 泥 沙 停 了, 女 的 馬 上 奔 向 觀 眾, 繼 續 將 紅 玫 瑰 花 瓣 派 給 觀 眾, 對 男 的 視 若 無 睹, 男 的 顯 然 不 甘 心, 猛 力 將 女 拉 回 暗 黑 的 演 區。 女 的 猛 力 反 抗, 氣 氛 隨 即 變 得 激 烈, 進 入 情 緒 激 化 的 第 四部份。 男 女 兩 人 相 互 追 逐 糾 纏、 激 烈 猛 打, 但 當 天 花 突 然 又 傾 瀉 下 一 股 泥 沙 時, 兩 人 隨 即 轉 而


15

爭著將泥沙推叠起來,但當泥沙停止傾瀉, 兩 人 又 再 強 力 扭 打 …… 再 三 傾 瀉 下 來 的 那 股泥沙 , 變 成 為 兩人 短 暫 的 喘 息 機 會 。

以 之 作 為「 目 標 」 舞 動, 由 此 不 斷 將 兩 人 之 間 的 空 間 作 出 變 化。 整 個 製 作 兩 人 身 體 上 的 接 觸 並 不 多, 在 開 演 約 十 五 分 鐘 後, 男 舞 者 將 女 舞 者 推 倒 在 舞 台 上 的 首 次 接 觸, 亦 只 是 點 到 即 止。 男 女 舞 者 的 交 集、 接 觸, 始 終 存 在 著 一 些 距 離。 就 如 其 中 一 幕 , 男 舞 者 在 燈 光 的 近 距 離 映 照 下, 形 成 雙 腿 巨 大 的 投 影, 女 舞 者 匍 匐 其 間, 兩 人 亦 無 直 接 的 接 觸。 甚 至 終 場 一 幕, 左 右 兩 邊 各 懸 垂 下 來 的 四 支 小 燈,不快不慢地左右擺動起來,兩舞者不停 地 舞動穿插,仍是沒有接觸。

強 烈 震 動 的 音 樂, 相 對 地 亦 有 完 全 無 聲 靜 止 的 時 刻, 但 男 女 兩 人 持 續 不 斷 的 爭 逐, 動 作 的 能 量 亦 持 續 增 加, 電 子 化 的 配 音 中 夾雜著女子的葡語叫聲,又有男子的喊叫。 男 女 兩 舞 者 的 身 上、 面 上 還 不 知 何 時 潑 上 了 白 漆 般 黏 液, 劇 場 內 的 氣 氛 變 得 愈 來 愈 緊 張 激 烈。 將 整 個 演 出 掀 上 高 潮 的 是 兩 人 於 沙 推 中 找 得 一 串 「 肉 餌 」, 爭 相 搶 奪。 兩 人 彎 下 身 來, 四 肢 著 地, 面 對 面 地 雙 互 凝 視 著 「 肉 餌 」, 男 女 均 如 野 獸 般 發 狂 地 追 逐 殘酷劇場景象既遠亦近 著要搶 奪「 肉 餌 」, 而 最 後 女 的 終 將「 肉 餌 」 搶 奪 到 手, 騎 在 男 的 背 上 , 以 「 肉 餌 」 誘 《 賞 味 期 限 》 的 男 女 舞 者 卻 是 不 斷 在 互 相 扭 惑著男 方 追 逐 狂 奔, 男 女 有 如 困 獸 一 樣 。 打 , 雙 方 肢 體 不 斷 衝 撞, 並 由 此 形 成 充 滿 著 張 力 的 畫 面, 讓 觀 眾 的 神 經 不 斷 被 拉 緊。 男 女 兩 舞 者 不 斷 激 化 的 肢 體 動 作 中, 融 入 了 現 代 舞、 日 本 舞 踏、 泰 拳 搏 擊、 中 國 武 肢體直白痴迷扭曲心態 術,但全都已變成現實生活中的自然行為一 《 迷 戀 》 的 舞 蹈, 無 論 男 、 女 , 同 樣 都 是 高 樣 。 整 個 表 演 風 格、 高 能 量 的 迅 猛 動 作, 加 能 量 的 舞 蹈; 動 用 了 全 身 肢 體, 具 有 鮮 明 上 兩 位 舞 者 百 分 百 真 情 投 入 的 表 演, 風 格 舞 蹈 形 象 的 設 計, 但 男 女 兩 人 的 舞 蹈 動 作 上 就如二十世紀的殘酷劇場( Thé â tre de la 特 點 傾 向 不 同。 男 舞 者 的 舞 蹈 融 入 了 日 本 crua uté)。 難 道 這 便 是 人 與 人 之 間 「 賞 味 期 舞 蹈, 中 國 功 夫, 甚 至 中 國 太 極 、 泰 拳 , 限 」 屆 滿 後 的 境 況? 這 種 在 劇 場 中 展 現 出 來 不 斷 以 重 覆 變 化 的 方 式 來 推 進, 變 化 幅 度 的 景 象 似 乎 很 遠, 但 實 際 又 似 乎 很 近。 就 一 亦 不 少, 整 體 感 覺 都 是 極 不 自 然, 強 度 明 直 以 來 在 澳 門 小 城 生 活 的 氛 圍 而 言, 感 覺 便 顯 高 於 女 舞 者。 女 舞 者 的 舞 蹈 動 作, 同 樣 確 是 有 點 遠; 確 實, 相 較 澳 門 來 說, 那 應 是 很 不 自 然, 但 動 作 幅 度 相 對 變 化 較 少, 動 在 生 活 步 伐 更 為 逼 緊, 壓 力 更 大 的 香 港, 才 作 軌 跡 亦 多 是 弧 線, 較 男 舞 者 多 是 凌 厲 的 會 較 易 感 到 得 到 的, 更 為 真 切 的 東 西, 這 與 爆發性 的 直 線 來 得柔 和 。 整個製作團體大多存在著香港生活的背景脫 不 了關係。 另一特點是兩位舞者的舞蹈所構成的雙人 舞 空 間, 大 多 以 女 舞 者 作 為 中 心, 男 舞 者

3 .《 賞 味 期 限 》 演 出 開始時的場景。 相片由澳門文化 局提供


16 回 歸 現 實 狂 情 放大多少 無 論 如 何, 兩 個 製 作 演 出 後 觀 眾 與 演 員 都 回 歸 現 實。 看 完《 賞 味 期 限 》 離 場 走 下 樓 梯 前, 經 過 走 廊 空 間, 開 場 前 周 文 慶 創 作 的 裝 置 藝 術, 泡 沫 式 的 人 型 雕 塑 已 全 部 融 化 掉 , 只 餘 下 一 副 人 型 木 支 架, 難 度「 賞 味 期 限 」 過 後 , 真 的 是 一 切 都 不 再 存 在? 一 切 都 變 得 赤 裸 裸 的? 現 實 真 的 是 如 此 殘 酷嗎? 至 於 《 迷 戀 》, 在 劇 場 亮 起 光 後, 痴 迷 感 亦 慢 慢 被 理 智 替 代, 便 會 發 覺 整 個 製 作 呈 現 出 來 的 便 是 節 目 介 紹 中 所 說 的, 是 妄 想 的 痴 迷 , 與 理 性 的 現 實 的 相 互 對 照。 作 為 演 出 中 核 心 元 素 之 一 的 「 聲 音 」, 由 沒 有 調 性

的 音 響, 與 富 有 動 人 感 情 的 有 調 性 小 提 琴 曲, 正 是 非 理 性 的 妄 想 痴 迷 與 理 性 現 實 的 呈 現。 而 男 女 舞 者 的 舞 蹈 編 排 設 計, 更 多 的 是 非 自 然 的 被 強 烈 扭 曲 的 動 作, 呈 現 出 內 心 痴 迷的不正常心理狀態,而夾雜其間較流暢自 如的動作,正是仍存在其中的現實。 可以說,這兩個製作,無論是音樂還是舞蹈, 都 將 男 女 之 間 兩 性 角 力 潛 在 著 的 變 異 情 感, 和 迷 戀 這 種 近 乎 瘋 狂 的 狂 情 心 態, 很 直 接 、 赤 裸 裸 地 直 白 出 來, 至 於 是 否 放 大 了 ? 放 大 了多少?那便要看觀眾的觀賞經驗了。

Ballet in Spring Serenade and More

Date: 10 June 2016 Time: 7:30pm

Carlos Acosta - A Classical Farewell

Kevin Ng

started reviewing dance in 1997. He has contributed to many publications including The Financial Times,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Time Out Hong Kong, Moscow Times, Ballet Review (New York) and Ballet 2000 (Italy).

Venue: Grand Theatre,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Date: 2 July 2016 Time: 7:45pm

T

Venue: Grand Theatre,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he Hong Kong Ballet ended the current 2015/6 season on a high note with a mixed program including two world premieres. As usual, the company’s last program of the season in spring is normally a mixed-bill instead of a full-length ballet. The program opened with Balanchine’s 1934 early masterpiece Serenade that was first staged by Judith Fugate from the Balanchine Trust for the Hong Kong Ballet two years ago. Hong Kong Ballet used to have a sizeable Balanchine repertory under the former artistic director John Meehan including Theme and Variations, Concerto Barocco, and Rubies. Unfortunately, it hasn’t been the case in the past eight years under the current artistic director Madeleine Onne. Onne prefers the modish European choreographers such as Nacho Duato and Jorma Elo. This time the company’s guest principal, Tan Yuan Yuan, danced the waltz ballerina in Serenade. Tan, a principal of the San Francisco Ballet, normally appears with Hong Kong Ballet once a year in spring. This year it was welcome to see her dance with company members instead of with a partner brought in from San Francisco. Tan’s performance on the opening night was, however, rather bland and lacked poetry. The ‘Russian’ ballerina was joyously danced by Jin Yao who was even more Balanchinean than Tan. She danced on a big scale and was extremely

musical. It’s a pity that this ballet was danced to taped music this time instead of live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No surprise perhaps that the corps de ballet danced rather mechanically. This revival did not match the high standard of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s two years ago when it was led by Liu Yuyao as the waltz ballerina. Judith Fugate didn’t come again to Hong Kong this time, and it was left to Tang Min, the company’s ballet mistress, to rehearse the company in Serenade. The better of the two world premieres was created by the Taiwanese choreographer Edwaard Liang, a former New York City Ballet dancer. Liang is currently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Ballet Met. Entitled Sacred Thread, the choreographer mentioned in the house program notes his inspiratio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s as well as the uncertainty and freedom of relationships. Set to propulsive music by John Adams, Liang’s choreography is certainly musical and full of vitality. Casual gestures are often used by the corps de ballet dressed in brightcolored clothing. The joyful and folksy first part reminds me of Jerome Robbins’s West Side Story Suite for the New York City Ballet. The leading couple, excellently danced by Liu Yuyao and Li Jiabo, seem to have an uneasy relationship, as shown by their tense pas de deux in the middle of the work. He tries to subjugate her at one point. The leading couple then joins the corps de ballet in the finale which seems to be a wedding celebration. However, it doesn’t feel all that joyful


17

and lacks an emotional resolution. I wonder if the choreographer wants to depict a traditional Chinese arranged marriage. The other premiere was created by the Chinese choreographer Fei Bo, whose most famous work is The Peony Pavilion created in 2008 for the National Ballet of China. Shenren Chang, set to music by Chinese composer Wen Zi, supposedly expresses the Chinese concept of unity of mankind and universe in the spiritual realm. There is a dominant goddess figure who leads mankind in a journey from darkness to light that symbolizes hope. So the dancers appropriately wear white leotards in the end instead of the black worn in the beginning.

lu and Wang Ji-yu. Overall, this was an ambitious program with mixed results. Cuban ballet star Carlos Acosta’s farewell program A Classical Farewell was rather disappointing, in that the star only appeared in two showcase numbers out of the 12 numbers that evening. Yes, he also appeared as one of eight dancers in the final number Majisimo. But he should have danced more, as the majority of the audience who bought tickets must have expected to see him more, instead of his group of backup Cuban dancers who were average and none too outstanding.

Jin Yao was superb as the goddess, dazzling in a sinewy solo showing off her long line, and in a duet. The choreography for the small corps de ballet is well crafted, and full of energy. This dark piece is theatrical, but it is slightly muddled at times. In the middle, another female dancer seems to collapse for some unknown reason. And in the end, Jin Yao is left alone in darkness instead of in light.

The first half consisted of five classical numbers. Acosta, in his early forties, was still suitably dazzling in the Soviet pas de deux from Diana and Acteon choreographed by Agrippina Vaganova. The contemporary choreography for the second half was, however, pretty forgettable. Acosta’s performance didn’t lift the banal choreography by Ben van Cauwenbergh for the solo Le Bourgeois. The comic solo was quite funny, but it was a pretty slight solo nevertheless. I don’t understand why Acosta could not have picked a more substantial solo or duet by other contemporary choreographers.

Hong Kong Ballet also presented Over There, an earlier piece by Fei Bo featuring two young unknown guest dancers from the National Ballet of China. This short and slight pas de deux is rather sentimental, about an unforgettable place in one’s memory, depicted by smoke in the wings. It was nevertheless danced with high spirits by Zhan Xin-

Acosta’s own choreography was shown only in one number – the pas de deux from his new production of Carmen for the Royal Ballet last autumn. It was full of drama and danced with conviction by Laura Rodriguez and Luis Valle. But the evening wasn’t a well-conceived farewell program for Acosta who didn’t dance enough.

1 . Serenade, Choreographer: George Balanchine © The George Balanchine Trust, Dancer: (Front) Tan Yuan Yuan Photo Credit: Tony Luk


18 法國 France ·香港 Hong Kong ·日本 Japan

王榮祿的海外 發現與本地展望

文 By: 陳瑋鑫 William Chan 翻譯 Translation: Scarlet Yu

Ong Yong-lock’s Overseas Discovery and Prospect

香港舞蹈年獎得主專訪 Interview with Hong Kong Dance Awards Recipient

近 這 一 兩 年, 我 差 不 多 每 隔 數 月 也 總 會 到 不 加 鎖 舞踊館於新蒲崗的排練室,並不是排練學舞,而

是 去 欣 賞 一 些 小 型 演 出 或 是 正 在 創 作 中 的 片 段 展 演。 如 果 大 家 一 向 有 留 意 不 加 鎖 舞 踊 館 的 活 動, 便 會 發 現 舞 團 近 年 甚 為 積 極 地 與 不 同 藝 術 範 疇, 及 來 自 不 同 地 區 的 藝 術 家 合 作。 有 演 出, 亦 有 工 作 坊, 好 不 熱 鬧。 今 年 四 月, 舞 團 作 品《 男 生 ‧ 男 再 生 》 便 取 得 香 港 舞 蹈 年 獎 傑 出 獨 立 制 作, 再 次 肯 定 其 藝 術 成 就。 七 月 中, 舞 團 亦 舉 辦 了 《 L e P h a r e X U n l o c k 法 港 交 流 展 演 及 分 享 會 》, 特 別 邀 請 了 勒 拉 佛 爾 - 諾 曼 第 國 立 舞 蹈 中 心(Le Phar e ) 的 總 監 - 法 國 編 舞 家 艾 曼 紐 . 汀 (Em m a n u e l l e V o - D i n h ) 來 港 , 一 方 面 展 現 三 月 時 在 法 國 跟 四 位 香 港 舞 者 合 力 編 作 的 新 作 品, 另 一 方 面 就 繼續深 化 自 去 年 1 0 月 起 所 進 行 的 雙 邊 研 究 與 交 流。

I

n the past two years, I’ve been a regular visitor to Unlock Dancing Plaza’s rehearsal studio located in San Po Kong not to attend dance rehearsals but to go to performances and informal showcases. If you pay attention, it’s not hard to notice that Unlock Dancing Plaza has been active organizing various kinds of artistic activates such as collaborations with overseas artist, performances, and workshops, all these make the studio a bustling place in Kowloon. Unlock Dancing Plaza was awarded Outstanding Independent Dance Production at the 18 Hong Kong Dance Awards. In July, the company invited Emmanuelle Vo-Dinh, Artistic Director of Le Phare, Centre Chorégraphique National du Havre Haute – Normandie for Le Phare X Unlock – France & Hong Kong Exchange: Showcase & Sharing Session. It showcased a new work made by Vo-Dinh and four Hong Kong dancers in France this March, what’s more, the sharing session continued the dialogue begun last October to discuss further research and exchange opportunities. Although, as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company, Ong Yong-lock


19 身為不加鎖舞踊館藝術總監的王榮祿(阿祿),雖然並 未有直接參與是次的演出及創作,但他也藉此機會與舞 團的行政團隊與四位舞者於今年三月赴法研習,在當地 的兩星期裡觀看了好些演出及展覽,也拜訪了不同的表 演場地及舞團。阿祿笑言最初看到四位舞者在排練室應 編舞要求,不斷重複做著回應,實在不太明白為什麼要 這樣做。但默默看著看著,他就慢慢從重重複複的行動 中得到一些啟發,並看到舞者作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反 應。 對於早已有意尋求新藝術方向的阿祿來說,這次法國 之旅正好來得合時,讓他看到一種不一樣的創作方式, 也令他的心態有所轉變。他自言過去做創作時往往太 貪心,不斷作很多不同的嘗試,但實際上方向欠奉,所 以希望以後可以更專注地了解自己尋求的探索方向。因 此,他在十月份會再隨四位舞者到法國,除了追蹤觀察 兩地合作之新作的最新發展,也會在當地主持工作坊, 直接 跟 法 國 舞 者 交流 。

(Ah-Lock) wasn’t directly involved in performing and creating this new work, he took the two-week exchange opportunity and went to France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team and the four Hong Kong dancers. While there he attended performances, exhibitions, and visited various performance venues and dance companies. Ah-Lock smil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hearsal process, I wondered why the four Hong Kong dancers repeatedly had the same kind of responses to the choreographer’s instructions. But, after a while, I started to notice unexpected responses from the dancers and could see differences within their repeated movement patterns.” Ah-Lock is an artist known for being passionate about innovative artistic practices. This trip to France came at the right time for him to broaden his artistic vision and see other ways of creating. He confesses that in his past creative practice he was voracious in combining many ideas without having a concrete artistic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he wishes to concentrate on a more reflective approach to discover his artistic direction. Hence, he has decided to join the four Hong Kong dancers when they visit France again in October. Besides observing the overseas exchange project’s progress, he will also hold workshops with the French dancers and choreographers during the visit.

AU G / S E P 2 0 1 6


20

談到不加鎖舞踊館的未來動向,阿祿指舞團的發展主 要會 有 兩 大 方 向 :一 個 是 繼 續 策 劃 U n l o c k B o d y Lab 系列的活動,跟不同的朋友探索身體及舞蹈的多樣性 及可能性,另一方面希望與不同的伙伴作交流及合 作,併發火花,例如這次法港合作,就是從工作坊內 慢慢發掘表演素材再去發展,而並非從一開始已是以 表演 作 為 終 極 目 標 , 事 情 就 變 得 有 意 義 多 了 。 阿祿直言以前會想編想跳,要為舞團編舞之餘,自己 又想一起玩,但缺乏明確方向,就算做更多的作品也 是徒然。他指其實有不少舞者及舞團都有類似問題, 演出一個接一個,可是倒頭來可能只吸引到自己的一 群朋友來看,永遠活在小圈子中。相反,現在確立了 舞團的這兩大範疇,阿祿認為自己現在更有動力去建 構更 多 有 趣 的 計 劃 。 接下來這下半年,不加鎖舞踊館除了會於今年十月再 次回到法國跟艾曼紐.汀繼續發展與修訂新作《Simon

S a y s 》 外 , 其 實 七 月 尾 就 已 經 先 出 發 到 日 本,參

與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於男木島及高松港演出;而 於八月份就與香港舞蹈團八樓平台X合作,請來日本宮 崎縣的體育藝術團隊nmatu-posus*,聯同宮崎大學教 育文化學部的教授高橋留美子,來港作四天密集式的 公開工作坊及展演,實行遊走歐洲與東亞,作出更多 深度 交 流 。

Speaking about future plans for Unlock Dancing Plaza, Ah-Lock pointed out there will be two major directions; one wintinuous effort to develop Unlock Body Lab series with the aim of discovering the body and the multiplicity and possibilities of dance with different people. The other direction will be to foster overseas exchanges and collaborations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partners and organizations. This French and Hong Kong exchange is a great example of the fusion that emerges from collaboration in which time is given to devise choreographic material through workshops instead of starting with the goal of producing performance. Comparing the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AhLock, the former is much more meaningful. In terms of choreographing for the company, Ah-Lock says that in the past, he was driven to produce performances in order to fulfill his interest in performing and choreographing and the work suffered without a clear artistic direction, and his creative efforts were in vain. He opined that some dance companies and artists in Hong Kong have similar opinions that producing performances one after another eventually leads to an excessive level of production that can only attract friends for support. It results in a small circle where everybody circulates only within this inner circle. Looking forward, with the two major directions that are the company’s focus from now on, Ah-Lock is motivated to organize more interesting projects in the future. In the next half year, Unlock Dancing Plaza will embark on European and East Asian artistic exchanges. Besides going back to France to continue developing and refining the new dance Simon Says with Emmanuelle Vo-Dinh in October, the company will travel to Japan for Setouchi Triennale 2016 and perform on


21 阿祿坦言對比只是邀請海外編舞來港合作,這種深度 交流的成本其實高很多,因為資助機構往往只會資助 機票或交通費,除非計劃內包含表演創作與演出,否 則其他開支一律自行應付。可是,阿祿覺得交流過程 最重要的絕非只去做一件作品,而是在過程中成長, 所以他希望將來可以有更多開放的交流觀摩機會,並 獲得 資 助 者 認 同 與 支 持 。 最後,阿祿認為要改善目前本地的舞蹈生態,大家必 須要去努力吸收養份,出去走走、感受更多,否則難 以在港培養出色的藝術家。他亦強調,重要是能與不 同人同行,特別是圈內人及其他有心人,共同去探索 舞蹈 的 根 本 。

the island of Ogijima and in the city of Takamatsu in July and August where they will join with Hong Kong Dance Company 8/F Platform X, to invite nmatu-posus*, a sport-art team from Miyazaki, Japan, and Professor Rumiko Takahashi from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Miyazaki, to lead an intensive 4-day workshop and showcase. Ah-Lock acknowledges that this kind of exchange is more indepth than those that invite an international choreographer to create a work in Hong Kong. In fact, the cost for an in-depth overseas exchange trip is much higher, most often the funding organization only supports travelling expenses such as air-ticket or transportation, unless the exchange project eventually includes producing a performance or a showcase. Otherwise, this kind of exchange project hardly ever gets funded and is likely to be selffinanced. Ah-Lock believes that the process of exchange can provide a ground for artistic growth and is not necessarily only for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a show. Therefore, he wishes there would b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and openness to, such kinds of observational exchange trips and, most importantly, that funding organizations would support and recognize the value of these types of exchanges. In the end, Ah-Lock thinks that in order to improve Hong Kong’s dance ecology, everyone needs to be actively cultivated in Art. Travel to different places and to experience the world is considerably beneficial; without it, it would be hard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artist knowing only the local context. He stresse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travel with different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from the field of dance who are passionate about discovering the essence of dance with you along the journey.

* 來自日本宮崎縣的nmatu-posus團隊為擁有體育訓練背景的三位日本 藝術家所組成。 nmatu-posus is the name of a group formed by three artists from Miyazaki, Japan, who possess athletic training background.

1

2

1.

王榮祿於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期間在男木島進行工作坊。 Ah-Lock instructs a workshop at the Asian Performing Arts Market in Setouchi 2016 at Ogijima

2.

王榮祿於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演出。 Ah-Lock perfoming at the Asian Arts Market in Setouchi 2016

3.

艾曼紐.汀進行展演及交流。 Emmanuelle Vo-Dinh at the Work-in-Progress Showing and sharing.

4.&5. 四位與艾曼紐.汀創作的舞者。(下圖左至右) 丘展誠、黃翠 詩、李偉能、李嘉雯。 The four Hong Kong artists who worked with Emmanuelle Vo-Dinh (bottom photo, left to right) James Yau, Tracy Wong, Joseph Lee, Carmen Li

AU G / S E P 2 0 1 6


22

House on Fire! -Review of Recital Flamenco Date: 5 June 2016

Time: 8pm

Venue: Theatre, Sheung Wan Civic Centre

Following the cool and muted atmosphere of the opening, the second palo is Solea. The word solea originates from the Spanish soledad meaning solitude or loneliness. Solea is often regarded as the mother of all flamenco musical forms. The first part is slow and gloomy but the second part becomes delightful and hopeful. However, Liñán’s version is not a desolate one. Instead, his version is rather calm and introspective in the opening and turns relaxing and confident at the end. It seems that Liñán uses his own unique style of body language to convey a positive message: “Be a wise man, let sadness go!”

Angela Lee

is currently studying for her doctorate in Applied Language Sciences at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e started learning flamenco dance in Hong Kong in 2009 and was a participant of Dance Enhance: Dance Appreciation & Criticism Writing Project 2015.

H

ong Kong audiences, especially flamenco lovers, were lucky to have Manuel Liñán, one of Spain’s hottest contemporary flamenco choreographers and dancers, perform his work on 5 June 2016 at Sheung Wan Civic Centre Theatre in Hong Kong. The evening, presented by Jazz Dance Group and Academic Theatre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with Liñán accompanied by guitarist Franciso Vinuesa and singer David Carpio, was a spectacular and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or audiences. Since the early 2000s, Liñán has won numerous choreography and dance awards for flamenco. Most recently, at the Festival de Jerez 2016, Liñán’s production of Reversible received the Critics' Choice Award. It is without a doubt that audiences have very high expectations from this ‘King of Flamenco Dance’ – as he is known in the local flamenco community. Liñán didn’t disappoint, the show that went on for nearly 90 minutes and that included Instrumental Guitarra and Instrumental Voz for guitar music and voice respectively, featured Liñán’s solo dancing in all of the remaining five palos.

1 . Recital Flamenco, Choreographer: Manuel Liñán. Photo Credit: Ming Ng

The stage setting was simple: two antiqued wooden chairs placed center in front of the cyclorama with a large rose projected in white on the stage floor at center stage. A voiceover - a woman recounting a story in Spanish - serves as background for the audience’s first glimpse of Liñán. Dressed in black with an aloof expression, he performs the first dance, Play Back Romance, with masculine and quick movement as well as strong and clear footwork.

The third piece is Martinete performed by Liñán and Carpio without other accompaniment; it is the only duet on the program. The piece is challenging because both singer and dancer have to be very attentive to, and synchronous with, each other’s percussive rhythms. Carpio, in particular, has to interact and respond to Liñán’s sometimes unexpected but natural, somehow humorous, flow of movement. The fourth dance is Tientos y Tangos. No longer a man totally in black, Liñán has changed into a redpatterned shirt, a shiny tight belt, and red shoes. Although Tientos is also a slow palo expressing loss, despair, and longing for freedom, Liñán brings in contrasts by means of fast turns, intensive footwork, and sharp postural gestures. When Liñán has taken the audience to the boiling point, he whips off this belt and flips out his shirttails to perform Tangos joyfully and sensationally as the work’s finale. The house was totally inflamed by his passionate and aggressive performance. The final dance is Caracoles. Wearing a singlet with a very large and heavy fancy mantón draped over his shoulders, he appears on stage - a man in bata de cola (skirt with a long tail) - as a king. Liñán utilizes the full stage to fly the mantón’s tail and to wave its wings. His artistic sense and charisma make for an explosive and powerful climax. The audience’s reaction to his performance was overwhelming - wild applause and shouting. Despite anxious moments caused by two false fire alarms during the performance, the whole evening was a stunning and gorgeous offering to Hong Kong audiences. The sound system and lighting effects were clear and precise. Liñán, Vinuesa, and Carpio successfully presented an exquisite worldclass masterpiece.


23

芭蕾王者的完美告別 談《卡洛斯.阿哥斯達告別古典芭蕾之旅》 評論場次:2016 年 6 月 24 、25 日,晚上 7 時 45 分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Acosta) 雖 然卡洛斯.阿哥斯達(Carlos 曾與多個國際知名舞團合作,更是英國 皇家芭蕾舞團史上第一位黑人首席舞者,但 對香港的觀眾來說,卻未必熟悉。其實上一 次阿哥斯達領軍來港演出,已經是接近 11 年 前,於 2005 年舉行的「情迷拉丁」藝術節。 當 時 他 帶 來 其 一 手 包 辦 編 舞、 導 演 及 主 演, 以他自己的童年往事為藍本的舞劇《舞出新 天地》(Tocororo - A Cuban Tale);這次 重臨香港,他同樣帶上一眾古巴舞者,作為 他告別傳統芭蕾舞演出生涯的謝幕表演。 節 目 以《 卡 洛 斯. 阿 哥 斯 達 告 別 古 典 芭 蕾 之 旅 》(Carlos Acosta – A Classical Farewell)為名,雖然開宗明義以古典芭蕾 舞演出為主,但其實十二段舞節中,除了有 選自經典的芭蕾舞作外,也有近代的新編芭 蕾,還包括有阿哥斯達新近編舞的作品《卡 門》(Carmen)內的一節雙人舞。

Vaganova) 根 據 希 臘 神 話 人 物 改 編 的 舞 作, 為 舞 者 提 供 了 不 少 炫 技 的 機 會, 其 中 為 男 舞 者所編的多組連續鹿跳(stag leaps)動作, 阿 哥 斯 達 跳 來 好 像 毫 不 費 勁, 騰 空 動 作 優 雅 輕盈,著地亦極為穩定,使人讚嘆。

整個節目以舞者逐一抵達劇院作表演前的準 備開始,讓觀眾看到身穿便服的舞者更衣暖 身,而非一來就舞接舞跳個不停。開場時舞 台上沒有古典芭蕾常有的華麗布幕、佈景或 節 目 的 下 半 場 就 集 中 為 當 代 舞 作, 除 了 有 上 吊片,只是在後舞台上擺放了幾組高低扶把、 述 提 及 由 勞 爾. 雷 諾 索(Raul Reinoso) 所 兩個大型飛行箱,以及長梳化,把平常舞者 編 的《 進 化 》 外, 也 有 另 一 支 為 女 舞 者 編 排 於 舞 台 背 後 的 準 備 空 間 先 呈 現 於 觀 眾 眼 前, 的獨舞作品《我無怨無悔》(Je ne regrette 然後才慢慢把中幕與側幕放下,讓舞台變回 rien), 兩 支 雙 人 舞 作《 末 日 》(End of 一個空的表演空間。如此的開場設計,嘗試 Time) 與《 在 布 宜 諾 斯 艾 利 斯 》(A Buenos 展現出舞者的真我一面,尤其讓節目主角阿 Aires),還有由阿哥斯達所編的《卡門》,以 哥斯達把傳奇芭蕾舞舞台王者的光環先摘下, 及 另 外 兩 支 阿 哥 斯 達 有 份 登 台 演 出 的 舞 作: 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小資情調》(Les Bourgeois)和《邁斯姆》 (Majisimo)。 中 場 休 息 之 前 的 上 半 場, 以 經 典 的 芭 蕾 舞 選 段 為 主, 三 支 分 別 來 自《 天 鵝 湖 》(Swan 眾 舞 者 於 下 半 場 的 表 現 較 為 平 均, 不 過 默 契 Lake)、《仙凡之戀》(La Sylphide)及《冬 實 在 有 待 改 善, 最 後 合 跳《 邁 斯 姆 》 時 就 明 之夢》(Winter Dreams)的雙人舞段,分別 顯 見 到 四 對 舞 者 的 不 齊 整, 各 人 移 動 的 位 置 由三對年青男女舞者演出。可能因為我看的 也 欠 準 繩。 畢 竟 他 們 並 非 全 屬 同 一 舞 團, 合 是香港首場演出,舞者們難免有點緊張,個 作 練 習 的 時 間 相 信 也 不 長。 而 作 為 全 晚 焦 點 別舞者也似乎未在十足狀態,特別是男舞者, 的 阿 哥 斯 達, 縱 使 只 參 與 了 其 中 三 段 舞 的 演 節奏偶有過急或托舉時未夠平穩;不過接著 出, 但 無 論 是 上 半 場《 戴 安 娜 與 亞 迪 安 》 的 第四支由加比艾拉・盧戈(Gabriela Lugo) 雙人舞,還是下半場幽默輕鬆的《小資情調》 演出的《垂死的天鵝》(Dying Swan)獨舞, 獨 舞, 抑 或 壓 軸 的《 邁 斯 姆 》 群 舞, 其 演 出 就令人相當驚喜。她穩定的足尖技巧,加上 皆 非 常 穩 定, 壓 場 感 十 足, 而 且 技 巧 仍 然 大 流 麗 的 動 作, 把 角 色 的 複 雜 心 理 完 美 呈 現; 大拋離同場的古巴後輩。 而 下 半 場 尾 段 同 樣 由 盧 戈 作 獨 舞 的《 進 化 》 (Anadromous),其演出也相當不俗,值得好 節 目 尾 聲 眾 舞 者 在 台 上 換 回 便 服, 逐 一 收 拾 好記住她的名字。 離 場, 最 後 剩 下 阿 哥 斯 達 帶 點 不 捨 向 觀 眾 回 不過數全晚我最喜愛的,卻是上半場壓軸由 卡洛斯.阿哥斯達跟羅拉.羅德里格斯(Laura Rodriguez) 合 跳 的《 戴 安 娜 與 亞 迪 安: 雙 人舞》(Diana & Acteon: Pas de deux)。 這 支 由 阿 格 里 皮 娜 . 瓦 岡 諾 娃(Agrippina

眸 道 別, 彷 彿 具 象 地 暫 別 古 典 舞 舞 台, 進 而 踏 上 當 代 舞 之 路。 期 望 香 港 觀 眾 不 用 再 多 等 十 年, 才 能 再 次 欣 賞 到 阿 哥 斯 達 在 舞 台 上 的 風采,也寄望阿哥斯達在當代舞的編與演上, 也能有所突破。

陳瑋鑫 資 深 藝 評 人、 媒 體 及 劇 場 製 作 人, 近 年主要從事表演藝 術 研 究, 現 職 國 際 演 藝 評 論 家 協 會( 香 港分會)項目經理。

1 .這 次 演 出 是 卡 斯. 阿 哥 斯 達 別傳統芭蕾舞 出生涯的謝幕 演。

洛 告 演 表

相片由康樂及文 化事務署文化節 目組提供 AU G / S E P 2 0 1 6


24

人與機器- 梅田宏明 新作論壇 黃大徽

次 遇 見 梅 田 宏 明 是 在 網 絡 上, 作 品 叫《While 第 一Going to A Condition》, 他 的 成 名 作 。 小 小 的 十 四 吋 電 腦 屏 幕, 幾 分 鐘 的 片 段, 一 看 之 下, 也 真 像 那 齣 舞 的 名 字 一 樣 - 我 有 若 走 進 了 某 種 狀 態 去。 有 別 於 其 他 以 科 技 入 舞 的 同 儕, 梅 田 沒 有 用 賣 弄 綜 藝 式 的 身 體 笑 話 (body gags) 以 換 取 浪 接 浪 的 笑 聲 , 也 沒 有 強 化數碼影像的近乎無所不能的特質以彰顯肉身的渺小, 而 是 冷 靜 的 站 在 中 央 揮 臂 揚 足, 跟 聲 音 和 影 像 時 而 融 合 時 而 對 抗, 自 有 其 純 綷 與 從 容。 他 的 作 品, 走 得 進 去的話 , 就 如 編 舞 者 自 己 所 言 , 是 一 次 純 感 官 的體驗; 走不進 去 的 話 ,則 可 能 衍 生 「 情 感 在 哪 」、 「 訊 息 在哪」、 「為什 麼 只 有 形 式 」等 等 的 質 疑 。 今 年 六 月, 梅 田 應 西 九 邀 請 來 港 出 席 《 新 作 論 壇 》, 與 本地十二位來自舞蹈或多媒體創作的藝術家共渡五天, 既 是 交 流 也 是 工 作 坊。 而 身 為 全 程 伴 隨 的 觀 察 者, 這 也 是 一 個 很 好 的 機 會, 讓 我 對 其 作 品 的 一 些 疑 問 得 到 解答。 差 不 多 二 十 歲 才 學 舞 的 梅 田, 最 初 接 觸 的 是 芭 蕾 舞 和 嘻 哈 舞( Hip Hop), 這 兩 個 舞 種 在 其 獨 舞 系 列 中 的 影 響 清 晰 可 見, 例 如 大 部 份 時 間 堅 守 的 直 立 式 舞 動, 又 例 如 機 械 舞 (Popping) 及 鎖 舞 (Locking) 的 技 巧 等 等。 不 過, 當 事 人 對 此 其 實 很 不 以 為 然, 因 為 一 來 舞 蹈 對

他來說是一種視覺藝術多於身體藝術;再者,風格和狀 態 或 他 提 及 的 質 感 (texture), 才 是 他 在 動 作 上 的 追 求。 也許這正好解釋了他自編自跳的獨舞和為別人而排的群 舞之間的差異- 視覺與聽覺上一脈相承,但肉身如何 回應卻好像完全是另一回事。 閒聊間,其中一個多媒體藝術家問:這麼細密連綿的動 作 是 怎 樣 記 的? 梅 田 說 他 的 動 作 基 本 上 是 即 興 。 但 所 謂 即興,當然也是有所依據的,梅田對動作有清晰而簡潔 的理念,再加上影像和聲音以至燈光的設計都由他一手 包辦,所以從創作過程的第一天開始,不同元素已緊密 的在互相影響和共同發展。而從觀者的角度看,因為其 不確定性而在時間上帶出的鮮活感,即興亦有助於抗衡 在梅田宏明的舞台上,以刺激神經反應為出發點的台燈 聲。 在 科 技 的 應 用 上 , 梅 田 倒 不 是 死 硬 派 。 以 2 011 年 的 《Holistic Strata》 為 例, 正 當 人 人 都 以 為 被 影 像 包 裹 全 身 的效果是用影像追蹤( mapping)去製造,他不諱言那不 過是在舞台的兩邊放了投射器,再加上前正方的投射重 疊而成的立體效果。以科技入舞之時,因應影像材料以 更簡單的方法去達致相近效果,當中的一份靈活思維是 很好的啟示。


25

並不多言 的 梅田坦白起 來 有 時 也會 語出驚人。 經 過 一整 天 的 各自表 述 之後, 到 了工作 坊 的 第二天, 梅 田開 始 為 舞 蹈 及 媒體 藝 術 家 配 對, 但 之前卻 拋了一 句:我 其 實 並 不喜 歡共同創作(collaboration)。 有那麼 一刻空氣像凝住 了, 大 家 面 面 相 覷, 因 為 在 未 來 的三天 正 是在 場 的 十二 位藝 術 家 將 要付 諸實 行 的合作 形式。 作 為 導 師, 可以 說 梅田並沒有太多的 指 示, 但另一 說 法 就 是 對一 切抱開放 態 度, 在 過程中他 對 每 組 的 提問都是 比 較 宏 觀 的, 例如 「 概 念出來了沒有」、「 如 何 執行」、「 落 實了沒有」 等 等。 偶爾他也會 提 供一些 網 站作參 考 和分享。 六隊 組合在 過 程中有 擦出火花 的, 有每天都 在 轉 換 構思 的, 有 默 默 耕 耘的 ⋯⋯比 較 有趣 的觀 察是舞蹈 和 媒體 藝 術 家 之間, 因 為創 作工具有別 而出現 的 對照。 別 的不 說, 簡單 如 對於 時 間 的 概 念 就 很 不 同。 舞 蹈 家 用 的 是 身 體, 意 到 身 動, 隨 時 隨 地都 可創 作;媒體 藝 術 家用的是機 器, 任 何構想 得經過 編寫程 序的步驟 才 能確實, 兩者之間有 若即時和 等待的 對 峙。

雖然主辦當局一再強調展示成果並非前設,但最後六隊 組合還是整整齊齊地分享了他 / 她們的實驗。這是否目 標 為 本(task oriented) 的 心 態 使 然? 我 傾 向 相 信 是 出 於 舞蹈和多媒體藝術家對彼此的一份好奇,而為了滿足這 份好奇心,就得完成階段性的實驗品,當作一次旅程的 終站。而這份好奇心能延續下去,就是真正合作的開始。 據說其中的林欣傑和陳凱已情投意合,正磨拳擦掌來一 次落實的共同創作。期待九月親身去做見證。

1 .梅 田 宏 明 在 公 開 論 壇 席 間 分 享 創 作 心 得 。 講 者: ( 中 ) 梅 田 宏 明 , 主 持: (左一)黃大徽, 回 應: ( 左 二 ) 張 瀚 謙 、( 右 二 ) 葉 彩 鳳 、( 右 ) 陳頌瑛 2 .藝 術 家 即 席 展 示 交 流 成 果 。 舞者:陳凱 3 .梅 田 宏 明 認 為 舞 蹈 是 視 覺 藝 術 多 於 身 體 藝 術 。 攝影:Andy On

AU G / S E P 2 0 1 6


26

從SDK 街舞比賽

看香港 —與BOBBY對談 Akama Chin

視 為「 地下文化」, 然而其 文化 活 香 港動 的在 街世 界舞 一直被 的 版 圖 一直 擴 大, 不 論 是 小 型 聚 會 或 大 型活動、 新手 賽 或 極 高水 準的 舞鬥、 本 地或 跨國的 淘汰 制 賽 事、 以 至 著重 交流 的「 派 對」 形式 比 賽 或 宿 營, 已 經 在各國 百 花 齊 放、 蓬 勃成 長, 體 現出 街 舞 的多元性 及 背 後 的 文化 基 礎。 回 望 香 港 街 舞 最 近 亦十 分 精 彩, 於 4 月中旬 完 滿 舉 辦 源自捷 克 共 和 國、 可 稱為「 街 舞奧 林匹 克」的國際盛事 St r e et D a n c e Kem p (SDK) 亞 太區淘 汰賽。 其中,在機械 舞(Po p pi ng)項目奪 得亞 太區冠軍, 並 剛 於 7 月前 往 捷 克 參 與 16 強 賽 事 的 香 港 舞 者 林 悅 榮 (Bobby), 在 本 地 街 舞 圈成 長 逾 十 年 的他, 如 何看 待 這 次 比賽的經 歷?

從捷克土壤看到舞蹈靈魂 筆者與 B obby 相約在經常聚集一群街舞人的練習場所— 城 大 惠 卿 劇 院 前 的 室 內 空 間 進 行 訪 問 , 在 放 克 (Funk) 音樂的籠罩下進入對談的氣氛。問及剛從捷克回來的感 受, B obby 直 言 在 當 地 看 到「 舞 蹈 」 本 身:「 我 經 歷 的 數 個 晚 上 都 有 派 對, D J 會 播 不 同 種 類 的 音 樂, 而 你 會 看到擁有不同舞蹈背景的人無論放甚麼音樂都會全程投 入 。」 他 看 到 派 對 中 的 人 無 分 階 級 、 背 景 , 即 便 是 比 賽 的 評 審 及 著 名 H ip H op 舞 者 H e nry Link 在 跳 舞, 大 家 也 不 會 刻 意 靠 近 或 駐 足 觀 賞 。 他 覺 得 舞 蹈 彷 彿 成 為「 語 言 」, 關 係 是 建 基 於 當 下 的 。「 回 來 香 港 , 立 刻 感 覺 到 日 常 空 間、 聲 音 對 身 體 的 影 響。」 他 形 容 捷 克 比 賽 夏 令 營 在一個郊外地方舉行,遼闊的青草及彷彿看不到盡頭的 湛 藍 天 空, 都 啟 發 了 他 在 跳 舞 時 對 空 間 的 覺 察 和 感 受。 「 在 香 港, 耳 際 盡 是 機 械 、 噪 音, 在 那 邊 只 有 悅 耳 的 音 樂 和 大 自 然 的 迴 響, 自 然 讓 身 體 放 鬆 下 來。」 他 不 諱 言 歐洲街舞者未必比亞洲人懂得鑽研技術,但舞蹈的感覺 卻像天賦一樣,無可奈何都是環境所孕育的結果,而「感 覺」對比單純的「動作」又是最難模仿和假裝的 。


27

在 小 城 市 看大 世 界 衝出 香 港 面 向 世 界 ,B o b b y 希 望 讓 世 界 「 看 到 」香港: 「 其 實 香 港 有 不 少 厲 害 的 舞 者 , 例 如 我 的 隊 友 Louis , 便在 去 年 日 本 著 名 P o p p in g 比 賽 O ld S ch o o l N i ght( 註 一 ) 打 進 8 強, 是 很 不 容 易 的 事 。 」他分享過去到國外 比 賽 時, 其 他 國 家 的 舞 者 知 道 自 己 來 自 香 港 的 時 候 總 表 示 驚 訝, 讓 他 非 常 想 變 強, 讓 其 他 人 知 道 香 港 舞 者 的 實 力。「 人 都 是 很 膚 淺 的 , 看 到 你 的 舞 技 出 色 , 才 會 想 認 識 你 、 了 解 你 , 所 以 香 港 舞 者 唯 有 努 力 求 進, 才 能 讓 世 界 認 識 這 個 小 城 市、 了 解 這 個 地 方 其 實 卧 虎 藏 龍 。」 參 與 SDK 除 了 是 逼 自 己 比 去 年 更 進 一 步 , 亦 坦 言 希 望 讓 更 多 香 港 人 打 進 1 6 強:「 數 數 手 指, 每 年 每 個項目有多少個香港人可在 16 強佔一席位?普遍都是 如 日 本、 台 灣、 韓 國 等 地 方 的 舞 者 佔 大 比 數 。」 他 認 為 香港街舞者害怕失敗,便逃避參與大型或國際性競技, 變 相 無 法 令 自 己 突 破 之 餘, 亦 阻 礙 他 國 舞 者 認 清 香 港 舞者 的 實 力 。

生命不該「只有」跳舞 在 過 去 十 年 裡,Bobby 由 懵 懂 的 小 男 孩 銳 變 為 無 數 大小 比 賽 得 獎 者、 舞 蹈 老 師、 演 員、 甚 至 服 裝 店 老 闆, 可 謂 「 百足咁多爪」。「 其實 我 覺得生命不應只有 跳 舞, 我 也喜 歡做 其他 事情, 例 如 賣 衣 服 可以 啟 發 我 思考 如 何增 加 客 源。」Bobby 說 到 這 裡 更 是 喜 形 於 色,「 我 也 希 望 三十 歲 前可以 組 織 家 庭, 最 好有一 子 一女一隻狗!」 正因為生命 的豐富,才令他的舞蹈更自在,街 舞與生活就是如此不可 分割。「 當 初 我喜 歡 跳 街 舞 也是因為它沒有規 矩、 不會 限 制 你, 而這 就 和 我 理 想 的 生 活 一 樣, 每 個 人 走 的 路 都 是 獨 特 的 才 有 趣。」 為此, 他特別 感 謝 前 輩 的 教 導、 服 裝 店 同事、 朋友、 以 至 家人, 在 路上的 支 持和包容才令他有空 間做喜 歡的事情。 無論是電 影、 舞台劇, 還是有血有肉的 人 生,Bobby 對於 跳 舞 的 執 著始 終如一。「 未 來希望 舞 技 繼 續 進 步, 讓世界看 到 香 港 這個 地方, 贏得 尊 重。」 他 眼 神篤定, 最後分享 現階段 對 舞蹈的感悟: 「 學 習欣 賞他 人, 也同時 擴闊 眼 界, 問自己真正喜 歡甚 麼。」 無 論街 舞還是 人 生, 都是同一 個課題。 * 註一:「OLD SCHOOL NIGHT」始於 1999 年,是 OLD SCHOO L D A N C E 創 辦 的 BATTLE 比 賽。 此 賽 事 共 有 POPPING、LOCKING、BREA K I N G 3 個項目的比賽,2015 年加入 WAACKING 總共四個項目。

1. Bobby 在亞太區決賽對上隊友 Louis,最後取得冠軍。 相片由 JAMCITYHK 提供 2. Bobby 在捷克的大自然環境中感受到對舞蹈的影響。 相片由 JAMCITYHK 提供 3. 擁有不同舞蹈底子的人在派對上互相交流。 相片取自 SDK EUROPE Facebook 專頁 4. Bobby 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街舞者互相切磋。 相片由 JAMCITYHK 提供 AU G / S E P 2 0 1 6 AU G / S E P 2 0 1 6


28

《你開|關了燈?》 ― 你靠光暗左右哪邊站 評論場次:2016 年 6 月 20 日,晚上 8 時 地點:CCDC 舞蹈中心賽馬會舞蹈小劇場

誠 言, 作 品 若 按 飲 食 選 擇 再 到 社 會 議 題 , 或 許 編 排《 我 的 選 擇, 你 OK 嗎?》 在 開 首 比 較 合 適。 作 品 看 似 是 雙 人 舞, 但 其 實 像 單 人 在 跳。 一 身 黑 衣 的 廖 向 民 如 同 影 子 一 直 在 背 後 支 撐 著、 摟 抱 著、 移 動 著 呂 沅 蔚 的 身 體。 她 碎 碎 念 不 介 意 選 擇 ABCD 餐 看 似 很 隨 和 民 主, 還 邊 說 邊 把 便 利 貼 黏 到 天 花 板 上 的 燈 罩, 後 來 卻 逐 漸 變 得 彆 扭 道 出 「 其 實 我 的 選 擇 是 因 為 你 的 選 擇 而 決 定 」 之 意。 整 個 演 出 大 概 十 分 鐘 左 右 完 結。 我 納 悶 , 把 這 個 作 品 放 在 中 間 / 區 間, 是 否 要 為 觀 眾 帶 來 一 點 稍 息的空間?

格子 表面是藝術行政人 員 和 自 由 撰 稿 者, 實為偽文青與宅女 共 同 體, 經 常 游 離 在劇場與戲院暗黑 之間造清醒夢。

1 .《 選 擇 恐 懼 症 》, 編 舞: 呂 沅 蔚, 舞 者 :( 左 至 右 ) 李朗軒、白濰銘 2 .《 光 明 磊 落 》, 編 舞: 程 偉 彬, 舞 者 :( 左 至 右 ) 白 濰 銘、 廖 向 民、 呂沅

運, 培 育 本 地 每 個新 藝人 團也除是了其維使持命基。本是營次《 你開 ︳關 了 燈 ? 》 為 C C D C 舞 蹈 中 心《 真 演 出 》 系 列 X 旅 藝 團 合 辦 。 編 舞 者 以「 燈 」 為 主 題 去 解 構「 選 擇 」 的 兩 難, 三 個 獨 立 作 品 無 論 在 題 目 或 是 編 舞 基 調 上 也 緊 扣 主 題。 從 看 似 個 人 飲 食 選 擇 《 我 的 選 擇 ,你 O K 嗎 ? 》 ( 李 朗 軒 編 舞 ), 到 害 怕 選 擇 的 精 神 狀 態 《 選 擇 恐 懼 症 》( 呂 沅 蔚 編 舞 ), 延 伸 到 大 是 大 非 的 社 會 議 題 《 光 明 磊 落 》( 程 偉 彬 編 舞 ), 當 中 借 燈 所 呈 現 的 「 選 擇 」 如 : 開 關 /光暗/虛實/是非等的二元對立均鮮明 有趣。 甫 開 始,《 選 擇 恐 懼 症 》 三 男 一 女 舞 者 分 成 兩 對, 黑 暗 中 坐 在 盒 子 上 爭 奪 開 燈 關 燈, 四 人 對 峙 且 不 斷 轉 換 位 置。 燈 亮 聲 亮, 燈 滅 聲 滅。 這 個 動 作 看 似 是 一 種 話 語 權 的 表 現。 先 是 雙 人 舞 後 來 各 人 四 散 來 回 奔 跑, 每 個 人 企 圖 找 回 自 己 的 位 置 , 卻 像「 爭 凳 仔 」 遊 戲 被 對 方 佔 據, 而 不 斷 大 聲 指 喊 對 方「 你! 佢! 你! 唔 係 我!」 舞 者 又 戴 上 燈罩排成一線繼續互相 爭 奪, 同 時 由 梁 天 尺 聲 演的旁白提出了各式各 樣 的 二 元 選 擇, 如 生 仔 生女/同性合法化非合 法化/共產黨黃絲等選 項。 沒 爭 到 燈 罩 的「 保 護」會顯得很不安沮喪, 然而舞者左右追逐暗示 「我們永遠無法選擇正 確 的 答 案 」。 當 選 擇 不 只 是 個 人 的 事 時, 我 們 該根據什麼準則決定?

至 於《 光 明 磊 落 》 明 示 暗 示 雨 傘 運 動 暗 角 七 警, 群 毆 公 民 黨 成 員 曾 健 超 一 事, 以 表 達 對 政 局 動 盪 不 安 不 公 的 感 受, 期 間 還 播 放 在 雨 傘運動裡美國 CNN 記者記錄警隊投放催淚彈 時 的 新 聞 錄 音。 作 品 以 一 位 舞 者 拿 著 電 筒 在 暗 黑 開 始, 其 餘 的 舞 者 逐 漸 加 入 後, 更 有 人 搶奪他的電筒甚至合力把他推向牆並將其制 服。 舞 者 手 中 的 長 型 電 筒 又 令 人 聯 想 到 , 前 警司朱經緯於 2014 年在旺角佔領運動期間, 辯 稱 以 警 棍 毆 打 途 人 是「 手 臂 延 伸 」。 這 該 是 經 歷 過 雨 傘 運 動 的 港 人 才 意 會 到 的 典 故。 群 舞 以 街 頭 格 鬥(Battle) 混 搭 擬 似 空 手 道 和 芭 蕾 舞 的 編 舞, 還 裝 作 托 著 步 槍 對 付 群 眾 或 示 威 者。 編 舞 更 安 排 一 女 舞 者 在 群 舞 以 外, 故 意 跟 不 上 團 隊 後 才 漸 漸 融 入 成 為 一 體。這難道暗示個人最終歸順主體的選擇? 生 活, 原 本 是 個 不 停 選 擇 的 修 羅 場, 魚 與 熊 掌 不 可 兼 得 。 作 品 當 中 的 吶 喊 、 追 逐、 爭 奪、 面 對 或 逃 避, 對 生 活 中 取 捨 而 產 生 的 煩 惱 障, 該 忠 於 個 人 或 是 大 眾 的 意 願, 還 真 沒 有標準答案可供選擇。


29

評《 風雲 2016》 評論場次:2016 年 6 月 24 、25 日,晚上 7 時 45 分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賴愛美 熱 愛 舞 蹈 藝 術。 學 習多種舞蹈包括中 國 舞、 現 代 舞 等。 現 為 La P en V 優 之 舞 團 員 ,, 近 期 的 表 演 和 比 賽 包 括《2014 紫 荊 杯 舞 蹈 比 賽 》、 2014 CCDC《Good Show》 和東邊舞蹈 團 主 辦 的《 舞 出 真 我 》。 喜 歡 游 走 於 不 同 劇 場, 將 舞 蹈 演 出 做 文 字 紀 錄, 文 章 發 表 於《 舞 蹈 手 扎 》。

中 國舞蹈劇一般都取材於文學、民間故事 或神話,不少已經演繹過,缺乏新鮮感。 香 港舞蹈團的 近作《 風 雲》 嘗 試 取材 於大 眾 文化—漫 畫和電 影, 可 說 是 為舞劇題材 提 供 了更多 選 擇。 漫 畫 裡的人物 能 立體地 舞動於 眼前令所有漫畫迷十分期待和雀躍。2014 年 的 初版相當強調漫 畫 感 和電 影感, 極 具 漫 畫 書質感的場刊、錄像中出現的拳風、天池十二 煞 的亮相、 水裡和空中決戰 都是十分亮 眼奪 目的 畫面。 今 年 的編 舞 作了若 干 調 度, 把 重 點回歸到舞劇本身,讓故事更為完整。 舞劇的限制是無 法交代太複 雜的人物關係或 故事細節,劇本取材是「情」和「仇」兩大主 線,兩男一女的內容是意料之內的。坦白說故 事 有 點 單 薄, 可以發 展 的 情 節 不多。 編 舞 花 了不 少心思 把 人物 塑 造得 有血肉, 三位 主 角 的內心矛盾及 感情 關 係交代 得 相 當 細 膩, 讓 觀 眾不經 意 地 投 入他們 的 宿命中。 人物 造 型 參 考了漫 畫 原 著, 甚 具 動 漫 感 覺。 動 作 設 計 上則花了心思突顯 人物性格, 聶風手 持紙扇, 動作輕柔圓潤,舞段配合身韻顯得斯文秀氣, 而步驚雲動作則沉厚,線條剛直極具爆發力, 那大開大收的動作描摹出一個乖戾的硬漢子。 作 品中「 情」 的 描 述 最 為 細 緻, 同 時 看 得 出 編 舞 對「 情」 的 處 理 越 見 成 熟。 故事 中, 孔 慈捉 摸 不定的感情取向牽引著 兩位男主角的 情感, 編 舞 以 絲巾比 喻 那 搖 擺 不定、 若即 若 離的愛情關係,舞者斷斷續續的與絲巾起舞, 游走 於有與 沒有之間。 孔 慈的愛情終局隱 喻 在 這舞段 結 束時, 當 她 正等待 被張開的絲巾 覆 蓋 時, 冷不防絲巾被 搶 走, 愛情 最 終 都 離 她遠去。絲巾的運用回應到孔慈死後的段落, 它逐一慢慢的從高處飄下似是哀悼它的消逝, 最後孔 慈 被 黑色 絲巾包裹 離 場, 舞段設計把

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交代得非常完整。另一相當 欣 賞 的段 落是 孔 慈與 步 驚 雲 在 水 池激情 的 舞 步,以及跟聶風結婚同時發生的場面:這邊廂 舞 者 跳 著 喜 慶 舞 步 伴 隨 神 情呆 滯 的 聶 風, 跟 那邊悲慟不已的步驚雲形成強烈對比,體現出 兩位情傷到極點的男子,令觀眾感受到他們的 痛。演員對角的安排,慘白和暗紅燈光的視覺 對比, 斷裂音樂和舞段間斷的出現等處理手法 相當具時代感。 提到其他劇場元素,不得不提音樂的用心編排。 編舞 楊雲濤的多元化音 樂取向配合 大 膽 嘗 試, 加 入了 菲 利 普 ‧ 格 拉 斯(Philip Glass) 的 音樂,亦起用了兩位編曲創作者—古典音樂的 李哲藝和多媒體音樂人蔡世豪,傳統音樂和電 子音 樂的交 錯出現令作品更見 虛幻 和超 現實, 兩者配合得宜,沒有突兀感覺。重要是所編選 的 音 樂 有空 間 讓 舞 蹈 去 詮 釋 故事, 讓 舞 蹈 的 抽象特質填補敘事空隙。 一 個 舞 團 的風 格深 受 藝 術 總 監 影 響, 楊 雲 濤 的現代 舞 背 景 的確 為舞 團 帶 來了新 景象 和 視 點。近年香港舞蹈團的形象亦有所改變,在保 留傳統之餘仍緊扣當代,銳意將傳統舞蹈融入 社會中。中場休息時播出的舞蹈片段可見舞者 穿上時尚服飾,有的配上水袖等中國舞道具在 香港不同地方如天橋、屋村公園起舞,舞姿優 雅又不失現代感。舞團亦會安排在地區進行快 閃舞蹈表演,穿著便服的舞者跳起中國民間舞, 感覺 新鮮, 十分接近群眾。 而《 風雲》 能在不 足兩年之內重演,可以證明了走對了方向,為 大眾接受。總的來說,這個作品給舞團創作上 開拓 了一 個 新 路 線, 而作品能 抓 緊 題 材發 揮, 把 握 有 趣 元 素 製 造了一 個 有 話 題 有 特色 的 作 品,雖仍未算完美,但絕對是有香港特色的中 國舞蹈。

1 .《 風 雲 》, 編 舞 : 楊雲濤。 攝 影 : Crystal Kowk AU G / S E P 2 0 1 6


30

In conversation with Joseph Lee Jane Chan

J

oseph Lee is a freelance dance artist born and raised in Hong Kong whose journey has had a different twist than most of ours. He holds a degree in Accounting fro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also an MA in Contemporary Dance from The Place, London Contemporary Dance School, UK. He came back to Hong Kong in early 2014 and worked as an intern at Unlock Dancing Plaza for a year. He now works freelance and is involved in different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projects, teaching as well as choreographing.

It’s a question probably many would ask, why would someone who has a degree in accounting want to study contemporary dance. His answer is simple, “I want to take dance seriously and I want others to take me seriously.” Lee started dance as a hobby. He was at HKCEE level and took part in an inter-house competition in his school followed by an interschool dance competition in modern dance for the first time. It was his first performance experience on stage with a proscenium arch. “It just felt absolutely amazing!” He continued dancing in the school’s dance team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 of his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In his final year of secondary school, he choreographed a piece and entered the interschool competition as a choreographer. Lee was awarded one of the outstanding choreographers’ award that year. One of the judges,

I want to take dance seriously and I want others to take me seriously. Pewan Chow, Artistic Director of Passoverdance who knew Lee’s teacher, Cary Lee, at school suggested Joseph attend classes at Passoverdance. At the time, Passoverdance only had professional dance classes. Lee did not think much of it, only knew he wanted to dance and went along. And that was the beginning of Lee’s contemporary dance training. He trained for three years and it was Chow who suggested Lee go abroad to London to further his training. “I am grateful for her and Cary Lee, always.” Chow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ee’s further training and beyond. The summer before Lee started his accounting degree was pivotal. Chow’s production of Homecoming influenced Lee immensely. It was a piece that was simple, pertinent yet piercing. “The dancers’ individualities were vivid on stage and it was not just about the technique, not about how many pirouettes you could do on stage...Then and there I thought, I want to create works that have the same impact!” Another pivotal incident for Lee was the professional classes at Passoverdance, “there’s always a positive vibe in that studio, there’s no competitive energy amongst the group, but within themselves and everyone is bettering themselves at their pace and Chow will push us to our best abilities wherever our levels.” Lee says. “I feel Chow is my mentor, someone I can always go to.” That year in London for Lee was an eye opener, a year that was critical to his career. Lee considered himself a very naïve dancer before London. In London, apart from the many likeminded friends he made, he also met one of his greatest friends, Tuan Ly. They have very different artistic visions and at times there were very heated discussions on the performances


31 they watched and ideas they both had, but to Lee those back and forth was exactly what he had been looking for, a partner in crime for artistic conversation, inspiration, exchange, and fun. “The friendship and constant exchange with Tuan opened up countless possibilities for me artistically. We are hoping to work together in the near future, we are continuously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for us both.” Lee was very determined to go to London as soon as he graduated from his accounting course because he knew dance was a relatively young industry. Also, he wanted to focus solely on dance for a year, to work on his technique and his body. It was a luxury for him. Lee came back to Hong Kong as he was offered a job opportunity with Passoverdance, which came at the perfect time as his visa in the UK was about to expire, so was the contract on his accommodation. Little did he know, the audition for Unlock Dancing Plaza’s internship was the day he arrived in Hong Kong. He arrived at 5pm and the audition was at 7pm. “It felt unreal, I could only call it fate.” Dance to Lee is using the body to express, inspire, and connect. Chow never failed to inspire and motivate Lee. “I wanted to do the same, to share, connect with other people, dance artists or not, to inspire and be inspired.”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Lee chose to study accounting was to have a plan B, just in case. “I strongly believe the three years at university were not just about the knowledge, the people you meet ar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in the university environment it was a common ground for all. The programme about dance on RTHK in September 2015 「自由起 舞」 that I was part of, was an idea from one of my friends at the university. He is now a film director. I also wanted my parents to stop worrying about me before I told them I wanted to take dance seriously.”

Lee is grateful for a lot of the experienced dance artists and practitioners who have been very generous with their time and experience. These dance artists, practitioners, and managers are like lighthouses, pointing you to the right directions when you need it. “And of course you’ve got to put in the hard work and it depends on who you meet along the way.” Lee is grateful for his families’ support. “I think their only worry was whether or not I could survive. I guess they observed my dedication throughout and I think a perk being the youngest in the family is that I could pursue my happiness.” Lee found his parents’ support invaluable because they have no clue about contemporary dance and yet support him fully. Some would consider Hong Kong a cultural desert, Lee seems to agree. “I think it is due to this attitude of procrastination, a lack of sensitivity, imagin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appreciation of life in general. But, I know our generation is working on it, it is changing evidently. The more struggles there are in life, the more humans realize the need of expression resulting in the birth of new art works. I look forward to these vast possibilities.” Lee thinks it is important to be nice and open as he believes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A recent inspiration for Lee is what Taiwanese dance artist, Chou Shu-yi notion that dance and life are intertwined. One informs the other. As most artworks reflect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the time. Or else, both become two separate entities that have no connection to anything or anyone. Lee is looking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Emmanuelle Vo-Dinh along with other local artists on a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in Hong Kong and France in the following months. In addition, he is excited to work with Unlock Dancing Plaza again and his 30-minute solo piece at CCDC’s black box in September, 2016.

Postscript I took a professional class with Lee on 16 February, 2016 at Passoverdance. It was as Lee said, a studio full of positive energy and curiosity. It felt great to be dancing amongst local dance artists and be challenged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in a welcoming studio for two hours. Lee metamorphoses as soon as the music starts. His concentration, focus, and precision are palpable. It was captivating to see the multifaceted Lee in action. Keep your eyes peeled!

1.&2. Joseph Lee Wai-neng Photo Credit: Daphanie Wong and Ken Leung

AU G / S E P 2 0 1 6


32

《起跳 2016 》

― 製作與概念先行的三連畫

評論場次︰ 2016 年 6 月 18 日 ,晚上 8 時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肥力 藝 評 人, 劇 場 人, 插 畫 人 。 個 人 網 站: www.felixism.com。

跳 2 016》,為 由「香港舞蹈聯盟主辦的《起 創意空間-編舞『中間人』駐場計劃」 的成 果演出。 舞盟 為三名編 舞及多 位 舞 者提 供為期五個月的全面支援,包括 場地、行政、 創 作、 排 練 等來完 成 是次演出, 令 缺 乏資 源 的獨立舞 者有 機 會以完 整 製作 的 規模做作 品。 有 趣 的 是 三位 編 舞 阮日廣、 李思 颺、 林 波 的作品風 格 迥異, 但或因為三者 皆有全力 的支援,其 演出在完成 度 甚至 大體的舞蹈種 類方向,也非常接近。就是說三者對所謂「完 成」 的 舞 蹈 有 着相同的 概 念, 使同為五個月 成 就一 個舞 作 的基 礎 上, 其舞蹈構成上極 為 相似。縱然是一晚觀看三個約三十分鐘 演出, 就 我而 言也 是 三 段不同風 味, 重 量、 質感 卻 相同的 舞蹈, 三場同樣 展示編舞 對某 種 題材 而所 環 抱的感性想像, 繼而通 過舞 者身 體 的 流動 觸感, 散 射出濃烈的感情。 1 .《 Cham’s Soul》, 編 舞: 阮 日 廣, 舞 者 :( 左 至 右 ) 麥 卓 鴻、 余 曉 彤、 潘振濠。 攝 影 : Tony Luk 2 .《 見 習 人 類 》, 編 舞: 李 思 颺, 舞 者 :( 左 至 右 ) 馬 師 雅、 吳 承 芳、 程偉彬。 攝 影 : Dominic Wong

例如第一 位 編 舞 阮日廣, 演出乃 十 年前 於英 國 編 舞 比 賽 時入 圍 的 舞 作《C h a m’s Sou l》。 舞 作源於對古時越南一帶占族 的雕 塑的想 像。 演出 有很 強 烈 的東 南 亞舞 蹈 影子, 其中 動作更有點像在 越 柬常見 雕 像一樣, 卻因為 現代 舞的 轉 化, 令儀式性的手腳符 號 只停留 在形 狀上,舞者所要流動的還是當代的身 體。 看 起 來 舞 蹈 便 從 原 始 身 體、 愛 欲 交 纏 等 概 念出發, 二男一女 的 舞 者互相 纏 繞, 不 斷 形 成 一 些 男女勾引、 試 探、 爭奪 等 的 角力。 舞 者麥卓 鴻 有 着雄 厚又 柔軟的身型, 與戲 劇出

身 潘 振 濠 那 種 剛 烈 又 精 幹 的 體 格 不 盡 相 同, 但也 展 示力 的 根源, 配 合芭 蕾 舞 者 余 曉 彤 還 要穿上 足 尖 鞋, 突 出一 般 社 會 對 女 性 想 像 的 柔 弱 而曲 線 上 揚 的 美 態, 完 成 一場 典 型 的 壯 男美 女互 動 意 象, 就 連 服裝 也是如同《 泰山》 電 影 的 金 黃 獸 皮 布塊, 反 映 典 型 的 獸 欲 與男 女 關 係, 使 觀 眾很快 適 應 了那 種 很一 般 的 性 與力 的 象徵、 多 留 意 三位 舞 者 的 拉 扯 及 抬 舉 動 作, 組合出 往 上 延 展 及往 外 伸 張 的 肢 體 連 結, 大 幅 度 的 舞 動 加 上 男性 很 用力 擺 動 女 性 的 一 連 串 動 作, 力 量 充 滿 了 整 個 空 間, 但 還 是 沒 有 超 越 一 般 對 原 始、 欲 望、 情 愛 的 其他 想像。


33 來 表 現 自 尋 與 外 求, 點 到 即 止 而 沒 有 舞 蹈 應 第 二 支 舞 是《 見 習 人 類 》, 編 舞 李 思 颺 以 一 有 的 基 本 想 像。 就 像 製 造 一 些 簡 易 舞 蹈 符 種 探 索 身 體、 靈 性 的 概 念 出 發, 通 過 舞 蹈 號, 好 讓 觀 眾 理 性 上 明 白 當 中 男 女 的 身 體 語 呈 現 人 的 自 主 性, 及 尋 找 人 之 於 黑 暗 、 悲 言。 至 於 走 進 夢 這 個 概 念 有 趣 , 但 如 何 呈 現 哀 內 的 自 我。「 見 習 人 類 」 似 乎 指 向 人 要 學 虛 實, 怎 樣 表 達 夢 的 自 由, 似 乎 未 見 出 來。 習 如 何 為 人。 最 為 突 出 的 是 二 男 二 女 的 舞 單 單 一 人 睡 下 便 把 舞 台 變 成 夢 ( 或 夢 外 ), 者 互 相 操 控 對 方, 第 一 位 舞 者 像 木 偶 一 樣 而沒有表述其他舞者如何走進夢或最為重要 被 第 二 位 擺 動 身 體, 第 三 位 又 在 第 二 位 完 的表達夢的形狀,便有點簡單。 成 木 偶 動 作 時, 又 擺 動 第 二 位 , 支 配 別 人 又 同 時 是 被 支 配 者 的 連 帶 感 覺, 一 種 沒 有 上述三者相似的說法可能是我個人主觀意 人 可 逃 離 被 控 制 的 情 況, 比 以 鎖 緊 關 節 而 願, 但 即 使 三 者 有 一 定 水 平, 我 還 是 要 說 確 呈 現 的 木 偶 / 機 械 動 作 本 身 更 有 張 力。 至 實 沒 有 驚 喜。 沒 有 驚 喜 不 是 指 舞 作 不 好, 而 於舞者迅速配合衣服及顏色改變身體狀態 是我看不到三人對自身創作有尋求更多突 的 嘗 試 也 很 特 別, 如 舞 者 穿 上 黑 色 連 帽 風 破。 無 可 否 認, 在 沒 有 任 何 限 制 的 當 代 舞 蹈 褸 而 掩 過 臉 後, 頓 時 變 成 以 典 型 黑 市 流 氓 領 域, 而 對 比 不 同 地 區 的 編 舞 作 品, 香 港 的 的身 體 去 表 現 單 純 的 黑 暗 ,以 支 配 其 他 「 正 舞蹈演出除了借肢體呈現實在劇情動作的 常 」 的 舞 者。 黑 與 白 , 弱 與 強 , 支 配 與 被 支 配, 不 斷 的 二 元 充 滿 於 四 位 不 斷 轉 換 身 「 舞 劇 」 外, 很 多 時 集 中 以 感 性 題 材 出 發, 先 有 概 念, 後 再 由 舞 者 身 體 去 演 繹 這 種 抽 象 體 節 奏 的 舞 者。 誠 然 , 轉 換 很 有 力 量 , 但 及 感 覺 先 行 的 畫 面。 而 是 次 三 者 舞 蹈 也 如 當重複幾次轉換 — 由一位舞者再到其他 是, 即 使 三 位 編 舞 在 香 港 畢 業 後 有 不 同 的 創 三 位, 又 未 免 太 多。 這 種 「 必 然 」 重 複 性 作 經 歷, 但 同 樣 地 創 作 出 非 關 故 事 性, 而 是 除 了 帶 出 黑 暗 不 斷 壓 抑 身 體 之 外, 並 未 有 感 性 先 行 並 再 發 展 身 體 的 創 作 模 式。 這 個 問 其 他 累 積, 以 致 少 了 趣 味 。 最 後 馬 詩 雅 的 題 也 可 能 關 乎 於《 起 跳 》 及《 創 意 空 間 — 編 獨 舞 很 有 力 量, 在 自 身 掙 扎 與 徘 迴 之 間 呈 舞『 中 間 人 』 駐 場 計 劃 》 的 計 劃 目 標, 令 編 現 身 體 在 對 抗 環 境, 乃 至 自 身。 只 是, 為 了 比 較 之 前 的 黑 暗 而 生 的 伴 樂〈 快 樂 頌 〉, 舞 最 終 所 關 心 的 還 是 製 作 成 品 本 身 — 一 個 資 源 較 豐 厚, 製 作 時 間 上 較 充 裕 的 作 品, 而 不 又 有 點 順 手 沾 來, 我 大 概 明 白 編 舞 想 觸 及 是 創 作 的 可 能 性。 對 我 來 說, 本 地 這 一 類 年 通 過 解 脫 身 體 枷 鎖 而 讓 自 我 自 由, 才 揀 選 音 樂。 然 而, 舞 蹈 只 是 呈 現 人 的 掙 扎 過 程 , 輕 編 舞 基 本 上 以 太 類 近 甚 至 過 於 單 一 的 方 式 看 待 現 代 舞 創 作, 他 們 可 以 冒 險 及 真 正 地 打 不 是 推 向 神 聖 或 挖 掘 靈 魂 深 處 時, 在 沒 有 喘息 空間而不停轉換音 樂,最後以〈快樂 頌〉 開 對 舞 蹈 概 念 的 思 維, 但 在 時 間 及 空 間 如 此 壓 迫 的 香 港 , 機 會 太 少。 以 致 我 會 叩 問, 倘 為結,又有點突兀。 若《 起 跳 》 繼 續 發 展 下 去, 是 否 還 是 以 龐 大 資 源 去 製 作 演 出? 當 今 天 本 地 編 舞 性 情 及 創 編 舞 林 波 的 《T h a t D ay》 談 及 夢 與 夢 的 延 作 模 式 過 於 單 一 化, 比 起 又 生 出 差 不 多 調 子 伸。 林 波 成 為 做 夢 人 , 他 從 容 地 由 場 外 走 的 舞 作, 我 更 希 望 計 劃 以 充 裕 的 資 源, 讓 編 進 來, 卻 突 然 被 另 一 位 舞 者 擒 倒 而 躺 下 入 舞 有 機 會 冒 更 大 的 險, 真 正 嘗 試 突 破 自 己, 夢。 這 個 明 快 的 起 首 令 人 印 象 很 深 刻 , 尤 其 是 當 其 餘 兩 個 作 品 在 節 奏 上 有 點 平 面 , 更 重 要 認 清 自 己 的 失 敗。 就 像 台 灣 或 其 他 國 家 推 行 的 實 驗 計 劃(Tryout ), 讓 參 與 者 首 林 波 被 擒 倒 之 時 令 整 個 空 間 停 下 來, 感 觀 先 拋 開 製 作「 完 成 品 」 的 枷 鎖 , 有 時 間 及 資 上 有 讓 人 喘 息 的 機 會。 只 是, 其 後 的 舞 蹈 源 投 入 長 期 的 表 演 訓 練 及 測 試, 分 階 段 式 試 節 奏 比 另 外 兩 個 作 品 更 為 公 式 化: 男 女 對 演及討論,對創作者自身更是如獲至寶的重要。 立 的 直 線 衝 撞 及 扭 動, 過 於 典 型 地 呈 現 內 在心靈孤獨的身體,一些身體抱緊與伸張,

3 .《 That Day》,編 舞: 林 波 , 舞 者 :( 左 至 右 ) 李 妍 慧、 潘振濠、林波。 攝 影 : Dominic Wong

AU G / S E P 2 0 1 6


34

四強會司同台 論 舞 ― 談東邊舞蹈團: 《逆蹈場》 評論場次:2016 年 7 月 9 日,晚上 8 時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劇場

仿螢火蟲的燐光,而她們的律動亦隨著發光 裝置反映在後幕上,形成一個多維的視覺空 間。由於編舞及舞者皆為芭蕾舞者,此舞甚 具現代芭蕾的優雅氣質。對大自然生態觀察 入微,而以此類為題材進行創作,相信是日 本藝術家們的獨特創作風格,亦唯有日本藝 術家有此靈犀,將大自然生態,描寫得如此 詩意溢然令人回甘。

李咏靜:《Sense of Distance》

Jonathan Ho 畢 業 於 L'école Philippe Gaulier London UK, 國 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專業及香港大提琴 家 協 會 會 員, 任 環 球 管 理 學 會 GIM 榮 譽 顧 問、 持 續 進 修 基金及毅進計劃講 師。

邊舞蹈團今年推出的舞品:《逆蹈 場》為今年「當代舞林系列」的頭 炮。舞團藝術總監余仁華請來城中四位炙 手可熱的舞蹈家—羅凡、江上悠、李咏靜 及龐智筠,以《逆》為題,在牛池灣文娛 中心劇場英雄論舞。本文將按當晚演出次 序 , 逐 一 與 各 位 舞 迷 談 天論舞。

羅 凡 : 《 M r. J udge》 羅凡憑他運動家般的身型及精湛的舞藝, 在現代舞壇早已贏得多個國際獎項及舞迷 的 青 睞 , 作 品 《 Mr. Judge》 以 黑 人 舞 者 般 的身段在張藍勻設計的夢魘般的錄像氛圍 下,舞出現代西方哲思的迷離境界,夢囈 般的英語旁白,呢喃著木織簾的說話,如 怨如慕,如泣如訴……聽來似是平常事, 卻內藏哲理,引人深思。身穿黑色長袍、 頭戴黑帽的羅凡,小心翼翼地將幾張放 在台左下的黑色椅子,慢慢移至台右上的 位置,幾段獨舞後,又將椅子平排背向觀 眾。羅凡的舞蹈動作,集合默劇形體及美 國爵士舞的騷靈風格。如此的舞蹈氛圍, 有若夜闌人靜,與良朋知己促膝談心,令 觀 眾 與 舞 者 一 同 呼 吸 , 一同感嘆!

1 .《 Mr. Judge》, 編 舞 及舞者:羅凡。 攝 影 : Mark Lam

本 地 資 深 舞 蹈 家 李 咏 靜 今 次 的 作 品 《 Sense of Distance》找來她的演藝學生何樂 宜及鄺 彥璋演繹人際間的疏離及空虛無奈。起初彥 璋從台右的消防門悄然地步入觀眾席,默然 坐在觀眾席最前的座位,幔幕升起,在完全 拆除所有側幕及後幕的原舞台上,樂宜以她 柔韌的舞姿獨舞著,舞步與原舞台的鐵絲 網、磚牆、鋼閘形成強烈對比,正當她在台 上的三支白柱間律動遊走,彥璋突然跳上舞 台與樂宜共舞,他們的雙人舞時而浪漫,時 而衝突,時而和諧,時而對峙,就與粗獷原 始的原舞台一樣,毫不保留地將現實世界、 人際關係的角力與對衡描寫得淋漓盡致, 兩人狂野的舞動和思潮,令筆者怦然心動, 彷彿與台上舞者同呼同吸!作品在浪漫舞姿 間流露著粗獷的角力與對衡,將人性的真實 面毫不客氣地宣示出來,敢怒敢言,坦然率 性,女中豪傑,令人佩服。

龐智筠:《讓我等下去》

江 上 悠 : 《 螢 火蟲》

龐智筠今次的作品將女人心事敘述得透徹淋 漓。少女懷著一顆恨嫁的心,從台右上少女 情懷的浪漫詩意,飄落至與黎德威夢中王子 翩然起舞的夢幻中……可惜,現實世界中的 灰姑娘,又豈如童話故事般騙人的美滿!可 憐南柯夢醒,只剩空筵,一切歸於平淡,臉 上的唇彩還想保留,殘存早已退色的回憶, 還是應該全然抹掉面對現實?於是又抹又 留,忐忑不安,場中播放的浪漫戀曲,是助 興還是嘲諷?不安的思緒反映在神經質的撕 紙巾、搽唇膏、抹嘴唇……沒完沒了!她將 女人心情不諱直言,女士共鳴,男士心酸, 究竟人間之苦,是天意弄人,還是自作孽? 相信唯有清心直率如她的舞蹈家才可看得透 徹。

香港芭蕾舞團日本芭蕾舞者江上悠的《螢 火蟲》利用舞台作為畫簿,描繪螢火蟲的 生態,台灣舞者吳承芳及日本舞者菅原愉 依這對舞蹈兩生花,在舞台上化身為螢火 蟲,訴說著牠們短暫而明亮的一生,兩人 的手肘及小腿上,配戴著發光的裝置,模

綜觀此次《逆》可謂人材濟濟,精英盡出, 既有資深編舞的瀝血新作,亦有舞壇新力軍 實力的比拼。四套作品悅目賞心之餘,亦發 人深省,余仁華在舞壇的實力及甚佳人脈由 此可見一斑。


35

The 2016 IADMS Conference in Hong Kong Brenton Surgenor

T

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ance Medicine & Science (IADMS) is a group of danc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dance educators, dance scientists, and dancers committed to enhance the health, well-being,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of dancers. Each year IADMS holds a conference, a Day for Teachers and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for: dancers; dance educators; health professionals; dance movement researchers; and dance students. The 2016 IADMS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in Hong Kong at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ance Arts. The Conference will span the four-day period, 20 to 23 October, and will offer the latest in Dance Science research, movement sessions, and posters. One of the biggest benefits of attending an IADMS Conference is getting up-to-date with the latest in dance science and dance medicine research, either formally through the many presentations or informally chatting with researchers, educators, and practitioners during the many breaks. The dance science community is small so everyone is very approachable and always willing to talk about their work. These are people passionate about helping dancers dance better and longer, with fewer injuries. The movement sessions connect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fering participants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research and ideas through mov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presenters. Unlike the research presentations - which are generally short in length - the movement sessions run about 60 minutes, giving time to experience and learn through doing, discussing, and asking ques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research presentations and movement sessions, poster presentations are another form of information sharing. Posters are displayed in a relaxed way so you can view them and discuss ideas with their creators. There are generally two poster presentation slots during the Conference, and they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Friday morning the posters will focus on dance education topics to coincide with A Day for Teachers. This year the Conference will include A Day for Teachers on Friday 21 October at a special reduced conference rate for local Hong Kong delegates. So, if you can’t spare the time to attend the full four-day conference, you can join for a special day of workshops and presentations. This year’s schedule will include a Franklin Method workshop with Morten Dithmer, a lecture on “Nutrition for Dancers” with Frankie Siu (Hong Kong Sports Institute) and a panel discussion with leading dance educa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 Margaret Wilson, University of Wyoming; Edel Quin, Trinity Laban; Katy Chambers, RAD;

Professor Rou Wen, Directo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eijing Dance Academy and the Vice President of Chinese Art Medical Association. There will also be a special round table lunch for dance educators to discuss how dance science can help dancers and dance educators. In the afternoon the delegates taking part in A Day for 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attend any of the main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and movement sessions. And for those who what to make a full day of it, the School of Dance will be presenting excerpts from their upcoming Dance 1 performance in the Amphitheater at 7.30pm The IADMS Conference offers great opportunities to network because it brings together professional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more than 35 countries). It’s a unique chance to compare notes, talk with international colleagues, and get to know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Because IADMS is a small community, faces become familiar after a day or two, and this makes approaching people less intimidating. There are also social events scheduled during the Conference that allow participants to just relax and mingle. Among these are the welcome reception and a dance party on the final evening. Having the IADMS Annual Conference here in Hong Kong is an exciting opportunity for our local community to meet colleagu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participate in movement sessions offered by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dance practitioners, and learn the latest in Dance Science research. If you are a dancer, dance teacher, choreographer, physio or company manager - or anyone who works with dancers - this is an event not to be missed! To register for the IADMS Conference or A Day For Teachers, visit their website (www.IADMS.org).

Photo Credi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ance Medicine and Science AU G / S E P 2 0 1 6


36

AUG

八月 《飛躍動暑期舞蹈課程總 結演出》 Leap Up Summer Courses Finale Performances

芭蕾舞導賞講座系列: 《邂逅編舞家》 Lecture Series on Appreciating Ballet: Encounters with Choreographers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LCSD

東邊舞蹈團 E-Side Dance Company

《Endless Journey》 Endless Journey 香港賽馬會音樂 及 舞蹈基金得獎者協會與 民政事務局 Hong Kong Jockey Club Music and Dance Fund Awardees Association and Home Affairs Bureau 13/8 (8pm) 葵青劇院演藝廳 Kwai Tsing Theatre Black Box Theatre

導師/編舞Instructors/Choreographers: 林波Lam Po, 黎德威Lai Tak-wai, 霍嘉穎Fok Ka-wing, 葉 麗兒Cally Yip, 曾詠暉Tsang Wing-fai, 李咏靜 Li Yong-jing, 龐智筠Noel Pong, 黃狄文Dominic Wong, 樂知靄Shirley Lok 20/8 (8pm); 21/8 (3pm) 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Ngau Chi Wan Civic Centre THeatre

講者:劉玉華 Speaker: Margaret Lau 11, 18, 25/8; 1, 8, 22, 29/9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一號會議室 AC1, 4/F,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天鵝湖》 Swan Lake 《Unlock ╳八樓平台 X: nmatu-posus 四天公開工作 坊及展演》 Unlock X 8/F Platform X: nmatu-posus 4-days Workshop and Showing 主辦:不加鎖舞踊館 Presenter: Unlock Dancing Plaza 合辦:香港舞蹈團八樓平台X Co-Presenter:Hong Kong Dance Company 8/F Platform X 特邀藝術家:nmatu-posus 及 高橋留美子 Invited Artists: nmatu-posus and Rumiko Takahashi

工作坊 Workshop

9-12/8 (10am - 6pm) 不加鎖舞踊館 Unlock Dancing Plaza * 詳情Details:www.unlock.com.hk

展演 Showing

12/8 (8pm) 不加鎖舞踊館 Unlock Dancing Plaza

香港芭蕾舞團 Hong Kong Ballet 編排Staged by:米瀚文(以佩蒂巴和艾化李夫 的編舞為藍本)John Meehan based on Petipa Ivanov’s choreography 19-20/8 (7:30pm); 20-21/8 (2:30pm) 元朗劇院演藝廳 Auditorium, Yuen Long Theatre

《西遊記》 Journey to the West 城市當代舞蹈團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編舞Choreographers: 曹誠淵Willy Tsao, 鄺 韻儀Ronly Kong, 林詠茵Peggy Lam, 樂知靄 Shirley Lok 26-27/8 (8pm); 28/8 (3pm)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Auditorium, Sha Tin Town Hall

26-28/8 (7:30pm); 27-28/8 (2:30pm)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Grand Theatre,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節樂 2016 : 《曠古.爍今》受難舞曲 HKFO2016: The Passion of the Earth 香港節慶管弦樂團 Hong Kong Festival Orchestra 編舞 Choreographer: 黃銘熙 Ronny Wong 29-30/8 (8pm)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Concert Hall, Hong Kong City Hal


37

SEP

九月

《炫創者 3》 Imagination Boom3 東邊舞蹈團 E-Side Dance Company 編舞 Choreographers:陳旻禧 Maze Chan, 梁 晞藍 Helen Leung, 李嘉雯 Carman Li, 黃寶 蕾Wong Po Lu, 盧樂瑤 Chloe Lo, 胡詠恩 Wu Wing Yan 9-10/9 (8pm); 10-11/9 (4pm) 牛池灣文娛中心文娛廳 Cultural Activities Hall, Ngau Chi Wan Civic Centre

OCT

十月

《旅行人撞舞蹈人:尋找 生活與創作裡的一念》 Traveler Meet Dancer: In Search of the One Little Kind Thought Between Life and Creation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IATC(HK) 講者 Speakers:王劍凡Dr WONG Kim-fan, 王 榮祿 Ong Yong-lock 28/9 (7:30pm) 誠品銅鑼灣店 9F Forum Eslite Causeway Bay Store

《仲夏夜之夢》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及 新西蘭皇家芭蕾舞團 LCSD and Royal New Zealand Ballet 編舞 Choreographer: 里安姆.史家列 Liam Scarlett 7-8/10 (7:45pm); 9/10 (3pm)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Auditorium, Sha Tin Town Hall

《編舞家巡禮 2016》 Choreographers’ Showcase 2016 香港芭蕾舞團 Hong Kong Ballet 編舞 Choreographers: 陳俊Jun Chen, 何超亞 Chao-ye He, 李嘉博Jia-bo Li,許嘉俊Ka-chun Hui, 加藤凌Ryo Kato, 梁晉朗Chun-long Leung, 李思颺Justyne Li, 李林 Follow Your Heart, 尊尼芬‧斯納Jonathan Spigner 23-24/9 (8pm); 25/9 (3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Studio Theatre,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AU G / S E P 2 0 1 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